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女权是伪女权?
知乎用户 kimi 发表 如果现在有个女生说,为什么中国没有女主席,不公平,我要从政,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中国第一个女主席 如果现在有个女生说,为什么马云,马化腾,王健林都是男的,不公平,我要创业,凭自己的双手当上中国首富,不是中国女首富 …
神舟十三号女宇航员王亚平在执行出舱任务后,创造了历史: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舱行走的女宇航员。
直播时,央视评论员为之惊叹:“我感觉王亚平很不像一名女性,因为她各方面都很强……”
这番话的本意当然是想夸她,但却恰恰在不经意间暴露出了对女性真实的刻板印象:女性的能力,是以男性作为默认参照系的,这本身就是在贬低女性。
就像以前常说的那个梗,“对一个上海人的最高评价,是说你不像个上海人”,这本身就是对“上海人”这群小市民委婉的贬损。
不过,在两性议题上,有时候这个问题更微妙复杂——“不像个女人”有时是褒奖,另一些时候却又是呵斥。因为我们的社会对于“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往往有一套默认的标准,只不过有时打破这套标准像是卓越的表现,有时却又意味着低劣、偏离或角色失范,仿佛是某种不祥之兆。
公平地说,这倒也并不只是对女性如何,有时男性所受的约束甚至更大,至少“你不像个男人”几乎不含有任何褒义,男性一旦在某些场合下表现得柔弱、退缩,就可能被身边人(有时也包括女性)讥讽、呵斥:“你还像个男人吗?”
乍看起来,这似乎表明男性角色规范的弹性选择空间更小,但这正印证了男性的主体地位,因此一个男人“不像男人”是从核心位置偏离,就必然是贬低了。
有次这样和女性朋友说起,她半开玩笑地说:“有啊,我现在也会这么夸人:你不像一个直男。”
她和小姐妹们早就发现,男装也很好看,但男性虽然也有“女装大佬”,但大多对自我形象还是有心理障碍,哪怕大夏天暴晒也都不敢打伞,唯恐被视为很“娘”。
这看似是小事,但其实是大事,因为这牵涉到“什么人应处什么位置”这样的基本规范。
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所要求的规范之总和,叫做角色(role),而儒家传统就尤为关注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按照符合自己的角色规范要求行事,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通俗地说就是“做老子要有老子的样子,做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儒家相信,如果人人都能照此行事,社会就能顺利运转。
当然,每个社会对其成员都有行为规范的要求,但儒家传统尤为注重,因为孔子当时所面对的,正是一个人人“思出其位”的乱世,也就是说,在他眼里,“一切都被允许”的社会乃是一个失范社会,而他念兹在兹的目标就是通过礼法重建规范——人人各安其位就是社会秩序的最终基础。按照这种理念,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标准化的人”,是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而存在的。
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得按自己身份相应的行为规范行事,不能越雷池一步。全社会都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身份角色这个小方格里做人,那就是所谓“本份”,而在中国社会的俗语里,“本份人”是一种褒奖,也就是说,一个人完全遵从而非超出自己的社会角色要求,才是受赞许的。
问题是,现代社会的秩序原理恰恰相反:它要求在个人权利边界清晰的基础上,把个体从传统的角色束缚中解放出来,最大可能地释放其潜力。
此时,无论种族、阶层、民族、性别、年龄,都不应当是阻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段之所以那么有名,就在于它满足了革命年代中女性自我解放和民族国家社会动员的需要。
不仅如此,每个个体至少在理论上说都是不可比较的,因为要比较就得有一个社会公认的衡量标准,这只有价值观一元化的语境下才有可能——跟一个标准的苹果相比,其它苹果是大了还是小了、甜了还是酸了,但苹果和橘子、香蕉之间就很难有什么可比性,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
权利意识觉醒的新一代会逐渐意识到,原有的角色规范不仅是一种束缚,而且在根本上就是不公平的。同样是“喝醉了”,当事人是男是女,公众的反应迥然不同。
这意味着社会规范允许男性偶尔越轨,只要有理由(可类比“他还是个孩子”),但对女性则不允许任何越轨。因为在一个男权社会,规则常常是男性有权者用来规范女性的,规则的制定者不受规则本身约束。
豆瓣用户“刘康康”在看了《导演请指教》后发现:
同样是毒舌、犀利吐槽,男性这样做就能获得一片叫好,说他耿直、一针见血;但如果女性这样做,那弹幕、评论(甚至我的一些朋友)马上就炸锅了。“只有我觉得她这样很不礼貌吗”、“虽然,但是,她态度更有问题”、“我可太烦她了,咄咄逼人”。
比如毕志飞翻拍《小城之春》那次,一群男老师现场出考题,恨不得生吞活剥了毕志飞,弹幕就是“过瘾”、“痛快”;但毕志飞短片里的女演员在片场质疑毕志飞、跟另外两个男演员商量“要保自己的表演”,弹幕(包括B站一些up主),就疯狂攻击这个女演员,说她看人下菜碟、心机婊。
这倒并不只有中国社会才如此,而是所有男权社会的共同特质。哈维·曼斯菲尔德在《男性气概》一书中就已指出西方社会讽刺性的双重标准:
如果一个女人保持沉默,男人会认为她没什么要说的;而如果一个男人沉默不语,女人会认为他不需要在这时开口。沉默在第一种情况下意味着缺乏力量,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意味着自信的力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默认男女遵循不同的角色规范,所以男性这么做没事,但同样的事,女性做就完全是另一番评价。
麦当娜cosplay小丑女
你可能也经常听到有人说,一个人应当合乎某种形象才算是有尊严的,这么说的前提是:有一套公认的角色形象的既定标准,个人形象一旦偏离这一标准就将失去尊严。
然而,现代社会的律令是“一切皆有可能”,63岁的麦当娜在万圣节cosplay小丑女,没有人能说她不可以这样。按年龄来说,她已经算是“老人”了,可是老人到底应该什么样,谁规定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不时会有这样的场景:一旦你做了什么出格的事,遭父母训斥:“男孩子就该有男孩子的样子!”每个人可能多多少少都经历或听说过,但如果你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一点:这往往是他人说的。换言之,“你应该是什么样”,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期望,是他人想要你接受一套他自己认为合理的行为规范。
当然,相比起父辈,如今我们仍然是有选择的,只是每一种选择都不容易。珍妮特•海登在《妇女心理学》中说,今天选择传统角色的女性会疑虑为何不取得更多成就,选择个人成功取向的则会被人问为何不成家,“而选择了双重自我认同的女子,随后则将蒙受生活中各种冲突之间的种种拖累”。不过,只要事先充分知情、自愿,我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承受这代价的。
我希望有这样一个共识:“一个人应该是什么样”这种规训可以自律,但不能他律,去管到别人头上,因为别人该是什么样子,说到底没你什么事。只要不侵犯他人,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本质上是其应得的权利。这需要社会行为的底层逻辑逐步翻新。
在当下这个新旧交替的转折年代,这正在逐步成为可能:一个人不应当只有一种理想的活法,因为说到底,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而活,重要的不是按别人默认的标准规范来过活,而是活出自我,尽情释放自己的生命力。
*已刊“财新文化周刊”
维舟
思考问题的乐趣,是不可替代的
微信扫一扫赞赏作者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思考问题的乐趣,是不可替代的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知乎用户 kimi 发表 如果现在有个女生说,为什么中国没有女主席,不公平,我要从政,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中国第一个女主席 如果现在有个女生说,为什么马云,马化腾,王健林都是男的,不公平,我要创业,凭自己的双手当上中国首富,不是中国女首富 …
知乎用户 战斗力旺盛的伯嚼 发表 货拉拉跳车案司机仍被关押中家属律师恐被强制撤换,公道在哪里? 可怜的橄榄树 关注 该文章已经被 静心 、 奈格利奇 转载 为你朗读 6 分钟 安好心、爱打拳的金融男等 139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我是长沙货 …
知乎用户 荷兰猪代表团 发表 你今年几岁? 16 岁。(未成年不好好读书就跟男人约会,能是什么好人?) 30 岁。(这么大年纪还会被人骗?谈恋爱仙人跳吧!就算被强奸也是活该,自己蠢!) 60 岁。(怎么会有人强奸 60 岁的妇女?) 你是什 …
知乎用户 王某 发表 说个故事。如果你真的玩女拳,那你应该知道伯爵吧,老拳师了。 前两天伯爵跟日娃骂的不亦乐乎,被封号了,日娃把这些拳师都人肉出来。 伯爵麾下一众小拳师瑟瑟发抖,疯狂叩头。 你猜伯爵咋说的? “你被曝光了算啥,牺牲你可是为了 …
知乎用户 啊我是一条大鲨鱼 发表 给你们推荐一个人,张志军杀人案受害者家属侄女,大家可以去她主页里看看 [小白杨 yyyjwww.zhihu.com/people/xiao-bai-yang-yyy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