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了一千万,规模创历史新高,这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什么影响?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1000 万,有的时候真的令人感慨,

全国排名前 100 的学校,假设每所学校的毕业生平均有 5000 人(其实很多院校没那么多,在 3000 以下),这部分全算下来,也就是 50 万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进入全国 top100 的大学,那么你已经是同届毕业生中的前 5% 了,如果进一步拓展至同龄人,按照 1800 万计算,那就是前 3%,如果你是 985,那么就是妥妥的百里挑一。

然而,在我国产业聚集的主要城市,top100 的学历拿出来想要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不能说完全没用,只能说未必有什么决定性作用。

有的人会说,你干嘛非要去一线城市卷,不能回到二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吗?其实都知道,如果有家底有圈子人脉支撑的话,谁不愿意选择一个压力小生活舒适的地方呢?

现在读书无用论 2.0 版本逐渐开始抬头,你名校毕业又如何,还不是比不上人家土著;读书好又怎么样,还不是找不到工作;孩子读书好不好不重要,父母多给他留几套房就行了;我看身边很多混得好的,也不就是大专毕业吗,读书好又如何?

我只是觉得,一个国家努力上进去读书学习的青年,不应该过得那么艰难。


知乎用户 新一​ 发表

年轻人就业难的问题早在疫情之前就有显现了。

2019 年上半年校招时,就有学弟跑来向我咨询就业问题。他是一个学习机电的专科生,说是校招期间,学校里的大多数企业就是普通流水线上的机械式工作。

他说他并不是说看不起这样的工作,只不过三年花了近 6 万的学费,而且还不算生活费,结果完了却是从事一个只要有手就行的工作,他觉得自己这样的就业成本太高了,还不如当初高中毕业就直接去工厂。

好多工厂老板都说年轻人现在眼高手低,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从年轻人的角度思考过原因。他们自己做生意都要考虑成本,年轻人难道就不考虑自己学习这么多年的成本了?

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自降成本了。尤其是在外卖和快递行业,研究生与博士生早已不是凤毛麟角,可他们为什么宁愿跑外卖都不愿意进工厂呢?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

为了生计,他们已经舍弃了自己在求学期间的很大一部分付出,现在工厂还要在他们的工资待遇与生活时间上尽心克扣,试问谁能接受?就好比一个商贩已经将自己的商品价格将到了自己进货时的价格,结果买商品的人还想跟商贩要优惠,这样的买卖有几个商贩能接受?

疫情是放大镜,它让本来就已经日现端倪的就业矛盾问题在这两年变得极其突出起来。

个人认为,之所以会这样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原因之外,还有关于我国产业分布的一些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产业密集地区,内地毕业生毕业后找工作,大多数都是首选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

平常毕业生外出家门找工作,家长只是担心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但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有几个家长放心自己并未有多少安全防护经验的孩子出远门工作?

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就更加不放心了。再加上如今严格的出行管控,导致好多没有社会经验的毕业生还未出行,就被这种严格管控的防疫形式给吓住了(疫情需要严格管控,此处并没有发牢骚的意思),这种情况下,远离东南沿海的工厂想招到内陆学生就更难了,尤其是那种还没有安全保障的工厂。

所以,出现问题后请不要把责任一股脑的推到年轻人身上,好多 90 年以后的年轻人都是无资、无房、无田的 “三无” 青年,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赚钱,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渴望赚钱的心态,使得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加的精打细算,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有行业招不到年轻人入工,那么就请该行业或企业的老板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的一番精打细算后,将你们划分到了 “淘汰” 一列?

其实今年失业率已经爆表了。除了大学毕业生,还有 35 岁的毕业生。

这两年很多人涌进外卖快递行业。外卖行业也卷起了。那些过 35 岁,失业又身背负债的人。真正是负重前行,拿命换钱。

至于进工厂,不但很累,而且工资极低,上面某些人就是一天到晚拼命鼓励年轻人进厂。

外卖配送也很累,好歹工钱会稍微多一些。

知乎用户 王乘墉​ 发表

2022 年,一千万毕业生,有 500 万去考研。

我毕业是 17 年,那会毕业 800 万,考研的也就是 180 万人,考研算是少数人的选择。

大多数还是出来就业了,二十多岁上了十几年学,实在是上够了,也感觉本科出来挑挑拣拣还能有点活干。

这年头考研成了一半人的选择,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无法感受这种情绪,但是从数据可以看出就业问题之严峻。

这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没有工作,大公司还大量裁员,从历史上看都是要出大问题的节奏。

怪不得最近两年风紧扯呼,确实压力很大了。

知乎用户 路视界​ 发表

上周看到一条新闻:一位应届硕士研究生距离毕业还有不到 2 个月,一个 offer 都没有。两年前疫情之初,他本科毕业。当时考上了老家小县城的公务员;但他想要留在大城市,于是打算通过读研来躲过 2020 年的最难就业季。没想到自己被命运捉弄了一把,2022 年比两年前更难。

的确,2022 年,由于疫情、经济周期、国际局势等各种内外部因素叠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经济环境比 2008 年经济危机的时候还要差。地产、互联网、酒店、旅游业大萧条大裁员史无前例;甚至很多巨无霸公司出现了现金流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对于未来预期普遍比较差,人才需求严重不振,很少有新增编制需求。这是导致今年的 “金三银四” 沦为“铜三铁四” 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企业提供的招聘岗位少、另一方面史无前例的毕业生规模,这种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就业环境是对 “史上最难就业季” 的最真实写照。

肉眼可见的结果,企业的招聘门槛在被动提高:原来要求大专学历的,现在普遍全日制本科;原来要求本科学历的,现在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原来要求研究生学历的,现在要求本、硕必须都是重点高校。

是岗位的工作内容更有挑战性了吗?是企业对于岗位的要求提高了吗?都不是。仅仅是因为投递的简历太多了,企业为了提高简历筛选效率,只能提高学历要求。

上个月我们在 51job 网站发布了一个行政前台的岗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2 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结果发布当天收到了 50 多份简历,很多还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甚至还有男生和研究生。

今天早上跟我们即将退休的法务总聊天。他满怀期待地向往着自己的退休生活,觉得自己能够顺利退休实属幸运儿;同时他也在感叹: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容易了!

知乎用户 一言难尽​ 发表

增加一千万并不可怕,问题的是市场规模是否能够同样增加一千万毕业生的容纳量。

就像鸡要生蛋,鸡没有问题,蛋也没有问题,问题是有没有装蛋的篮子。如果这个篮子没有,事儿可大,鸡飞蛋打。

我觉得今年只怕是要增加很多灵活就业人员了,再具体一点,目前股市你看到了:

4 月 26 日盘中最新消息,截止 14:35,上证指数报 2887.57,跌幅 1.36%。

外贸情况你也知道了:

4 月 25 日消息,以往强势的外贸出口方向也出现退潮迹象,其中戎美股份、开润股份、跌超 10%。联发股份、华升股份、宏达高科等跌停。
联邦,UPS,DHL,出现了一些局部调停业务。

也就是说,不从宏观来看,仅从微观来看,情况并不太好。去年出口拉动贸易市场缓解了一大波就业,今年如果第三季度不强势反弹,问题只怕是不小。就目前的消息来看,政府也在两难,科技带不动,只能又拉地产上马,实在是很难堪的局面。

还是早准备为妙,文商法的同学如果打算进入体制内的,您只怕是要现在行动了解各方渠道了。弄清楚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编制的信息途径和进行考编的目标管理,以及是否要报班学习,这个都是您们要做好的事情。而打算体制外就业的文商法科同学,实习必须要走起来,因为你们的竞争惨烈程度绝对会超乎过去你的学长学姐的认知。特别是现在地产衰落,金融市场不景气,培训机构瘫痪,你们的出路本就不多,所以通过实习增加简历投递机能是很有必要的。

理工科的同学,想走体制内的,除了强势 985 及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请您把眼神聚焦到国有企业和央企招聘上来,为什么?因为前者可以走选调,而您还是加足马力去应聘。

为什么我强调国有企业呢?特别是 211 以下的理工科毕业生,目前看来,体制外工业市场下半年景气程度不会太高,你们不用担心找不到就业,更需要担心的是这个就业未来是否会有足够的支撑作用。国有企业和央企的社招要求极高,校园招聘很可能是你此生唯一一次接近体制内。

当然,对技术有强需求和热情的同学,我还是建议到大城市寻找高科技企业。科创板是很惨,但科技是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唯一支撑点和破局点,想重回经济巅峰,没有科技创新,是没有破局机会的。反过来说,我昨天写了一篇文章,科技和工业语言是世界唯一通用语言,作为应届生,你有必要思考好你是否具备全球化就业的能力,所以在科技公司的同学,学好语言很重要。科技交流是世界唯一的硬通货,也是我最看好的全球就业途径。

好话说完了,阵痛感和风险肯定是有的,互联网裁员热潮吓退了很多毕业生,这证明什么?证明目前中国市场的容纳量其实还不够,产业丰富但有效产业并不强势,也就是说,政府需要打通渠道,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年轻人创新创业,减少无效管控,增加市场活力。

再说重点,如果拥抱市场,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毕业生,精细化,专业化的时代都将到来。像过去那样单纯靠学历打天下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现在企业应该也看明白了,没有高水平过硬技能的就业者,企业也发展不出独特性。但反过来说,高水平质量过硬的就业者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和高质量发展,过硬的生活品质去匹配的,这些人一溜烟也就跑了,甚至跑到国外市场了,您也拦不住。所以各位同学,成为专业化,精细化的人才无论在市场景气还是不景气,它都是核心点。当然,体制内例外。

知乎用户 碎碎念的杰哥​​ 发表

国家产业升级不达预期,社会投资下降,大家就业要么卷,要么润。向上就是卷,抢为数不多的体制内和高薪机会;向下也是卷,打不对称战争。

也有粉丝建议了润的思路。


还记得结构化失业么?

就是你培养的人,那么些大学生,现有产业接不住。

打脸不?piapia 的?

现在好,结构化失业进一步失衡。互联网熄火,房地产趴窝,教培没了,体制内进不去,金融能承接多少人?

然后工厂继续缺人。

战争和疫情进一步助长了恐慌,群众继续节衣缩食。消费降级后,服务业也得熄火。


作为毕业生应该怎么办?向上卷,向下卷。

a 首先要积极地卷。不要躺平。就业岗位少了,就要更积极地拼抢。

早动手,简历做好一点,从超过自己水平一个档次的开始投,两周后降档。

不要觉得自己不配,说白了 HR 也是人,大公司也有失误的时候。。。大公司的面试经历过了,就不会被小公司骗

不投 300 份简历出去,你好意思说自己努力了?

b 不要担心跨专业,闷头就是投,就是卷

c 能卷考研考公考编当然好。只是未来这块也会收缩。

d 不行就试试小买卖,微创业,尽量少投资。这条路更难,体验为主。

我身边的创业成功案例

e 实在不行就向下卷,卷体力劳动者的饭碗。不论是外卖骑手,还是手艺,都一样。

学历低除了进厂还能干什么?

f 果断润。比起下厂,拿欧元美元的苦力也是个选择。

普通人如何渡过经济危机?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肆惜​​ 发表

找不到工作,原是我不配。

上周面试的大专院校排名出来了,排在我前面的是俩北航的姑娘。

人事的原话是:你别多想,她俩很优秀,都是北航的博士生。

我……

我理:噢!所以爱会消失对吗?北航始终排在北理前面是吗?

上上周面试的中专的人事:很抱歉的通知你,你不符合我们学校的要求。

前几天真的好难过,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失落到了极致,一个人暗搓搓的坐在阳台伤神。

有天突然看到一句话:

「今天的目标又没完成……」

「但我不在乎。」

这句话突然让我爽了一下,摆烂嘛,就是爽。

所以…… 这个月又是没找到工作的一个月,只是我没那么在乎了。

今年就是很卷啊!同层次的卷。

但凡面试遇到清华北大的博士,也不用挣扎了,必然不会看我理一眼的。

陪跑嘛,就要有陪跑的担当,不陪到最后不罢休。

知乎用户 苏建宽 发表

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年的应届生毕业人数一直在保持的上涨趋势,这也使大学生就业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们在看到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考研、考公等 “非常规” 就业渠道也水涨船高。从 2021-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比来看,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毕业生更倾向于考研、考公、考编等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虽然这个话题每年都会出现一次,但是今年却显得额外的困难。我目前在负责公司的招聘工作,和往年的感受有很多不同,例如今年大厂实习生转正机会非常少,还有很多 21 届应届生在和 22 届的同学一起找工作,其中很多人是因为考研二战失败,分数线出来之后,不得不再次面对找工作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这两年考研人数暴增,一方面是学历在贬值,另一方面就是就业更难了,大家不得不通过考研来提升和延缓就业。能考上还好,考不上就只能面对现实。说实话,一心考研的同学在实践经验、求职准备等方面会比有准备的应届生差很多。

此外,学校要求签三方的也比往年多了。以前招聘应届生时,很少遇到主动询问公司能否签三方的,但是今年遇到四五个了,大家的理由也很一致:不签三方就得老老实实在学校呆着,签了三方学校才能放你出来实习。关于这个问题我都会跟他们解释清楚三方的用途,如果自己确认没问题就可以签。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学校也有就业率的 KPI 啊。

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今年的局面呢?我认为现在这个情况,本质上是宏观、中观、微观的一系列因素作用的共同结果。

从宏观上来说,主要有以下五点原因

1、经济增速放缓

随着 GDP 增速的下降,失业率一定会上升。再加上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短期肯定会带来比较大的就业压力。

2、疫情的影响在持续叠加

2020 年开始到现在,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的黑天鹅,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巨大负面冲击,放在全球视角,中国的经济似乎一枝独秀,但也难免会受到影响。例如,去年我们招聘时,涌现了大量的的影视行业从业者,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实体行业迟迟不能恢复。

3、部分行业的调整输出了大量人才,挤占了新就业的空间

去年教培行业的调整以及今年房地产行业明显进入下行期,为行业贡献了千万级的从业者,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今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直接挤压了应届生的就业空间。

4、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错配

最近几年考研、考公的人数年年在创新高。背后原因是什么呢?客观来讲,从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的劳动力的教育都领先于产业结构。这种教育模式让我们迅速抓住机会完成工业化,发展出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工业体系,然而对于每一个微观个体而言确实会面临沉重的压力。

当下大部分岗位所需的劳动力素质而言,我们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产业升级的教育结构是超前的——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银行柜员都需要清北复交研究生,普通的服务型岗位都需要中专、大专甚至本科学历,学历在不断贬值,本科生毕业后要不断考硕士、考博士,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再加上我国相对高端的产业都集中于几个特定城市,在局部的竞争压力都更大了。

5、现代化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挤出劳动力的过程

现代化,一个非常具有洞见的定义是,“现代化” 是指无生命力动力与有生命力动力之比例的增长所产生的社会后果。也就是说随着机械化生产、随着算法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普通劳动力在现代社会的分工体系力越来越变得可有可无。

最明显的例子,我们以前办会都要花高价请速记去记录演讲内容,现在有了科大讯飞等各种 AI,直接可以进行语音识别,这一行业突然就消失了。还有我们熟知的鹿班系统,通过 AI 做图,消灭了大量美工,设计不会消失,但是市场空间再缩小

中观原因

1、企业生存压力大

用人单位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我们看到最多的消息就是大厂裁员。阿里、腾讯、京东、美团等头部企业都不能幸免,甚至诸如理想等新能源车企都传出要裁员。我们今年看到很多正在大厂实习的同学在四处投简历,就是因为这些公司根本没有 HC,大量雇佣实习生,却不给相应的转正机会。

2、市场创新创业不足

经济下行的周期,再加上新冠疫情的黑天鹅,愿意出来创业的人就少了,我家门口的一排餐饮店,这几年门头不断在变换,有些看起来生意还不错,但是也很难赚到钱。

创业可以直接带来新的就业岗位。而随着资本愈发集中于大公司、大机构,小公司和创业机构的现金流压力通常都很大。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创业刺激政策的出现。

微观原因

1、对于自身的认识不足

做好一份工作的前提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也是国际贸易里的经典概念,意思是就算你万事都不如人,你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只要你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市场的哪一环相对谁具有比较优势。

然而大部分人不仅不能认识到自己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甚至连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和短板都不甚清楚,这样就没办法从长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什么都不会该怎么找工作?

2、对于行业、工作岗位的认识不足

你知道你将要选择什么行业吗?你能够认清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吗?你知道这个行业需要哪些岗位,不同的岗位又有什么需求吗?

就算你能回答出这几个问题,我想再往下问,你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行业会需要这样的岗位,这些岗位的分工协作关系是什么样的,他们之间都在哪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你想去的岗位的有这些能力需求,为什么是需要这些能力?

以上的所有问题的答案和你当下的判断,会随着时间变化吗?会随着技术升级而改变吗?

3、找工作本身需要充分准备

如果你对于自己和行业、岗位都有了深入认识,接下来你也要意识到,找工作是一个需要大量信息输入输出的过程。你需要了解大量信息的同时,需要把你自己高效暴露在更多的用人单位的视野之下。我在招聘过程中,收到的这样的简历并不少:

所以,在这个环境下,你要做的事不仅仅是四处投简历,而是一个系统的准备:

  1. 了解当下还有哪些比较有前景的行业
  2. 认真分析自身优劣势,发现优点,弥补不足:什么都不会该怎么找工作?
  3. 寻找靠谱的求职渠道:应届生有哪些渠道找工作?
  4. 准备好简历和作品集:没什么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如何写一份体面的简历?
  5. 认真准备面试和笔试
  6.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复盘

加油吧,同学们!

知乎用户 平凡​​ 发表

我其实很不理解。

我念本科那会儿确实大学生数量还没那么多,高中老师鼓吹一下念完大学就能找到不错工作我当时是信的,后来念完那时候确实也好找。

但是已经过去快 10 年了,还在一个路子鼓吹,甚至还在鼓吹生化环材这种专业,结果毕了业就傻眼了,这跟你们当时说的不一样呀。

能不能就直接点,高中时候就说了,读不了顶尖大学,或者是人上人专业,你就还得是进厂,我觉得很多人会选择大学劳资不上了。

知乎用户 林清时​​ 发表

今年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卷的一年,但反过来,也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去年考研人数暴涨 80 万,达历史新高;国考人数破 200 万,也是创下历史新高;之前常有人说,考研、考公很大程度上,主要得益于培训机构的猛吹,知名代表人物例如张雪峰。但现在来看,不否认培训机构,靠贩卖焦虑起的推波助澜作用,但是几百万考生用脚投票的选择,真的是几个机构左右的了的吗?

现实社会毫无疑问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是现实所迫,又有多少人想被迫去卷呢!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 1076 万,供给端已经远远超出了就业市场的承压线;但是呢,需求端的岗位,由于疫情,由于政策等原因,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大减少了。互联网大厂盛行 “毕业” 之风,K12 类教培因为“双减”,几乎一棒子打死;房地产行业同样也进入寒冬,至于物流业,制造业,如何减少损失才是考虑的重中之重。

你要知道以前,学而思、新东方等培训机构接收了多少 985 毕业,但专业极度垃圾的高材生,例如泛生化环材专业,现在这一崩,一堆 985 垃圾专业毕业生出路又减少了一条,而且是一条还算可以的就业出路。多说一句,过去十年里,教育,地产以及建筑,土木,IT 等行业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

这段时间,听到一句非常有趣的调侃:“新时代不孝有三——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 对比考公与考编,应届生或者说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对于考研更为热情。仅从热度来讲,现在的考研,说一句 “二次高考” 不为过吧。

至于,考公、考编,从原来的 “朝九晚五”,工作“一眼望到尽头”,到现在成了无数体制外“年龄危机”,“毕业危机” 的同志趋之若鹜的“避风港”。

非常有意思的是,以前高中的时候,大家对于小县城的公务员都没什么感觉,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询问以后想干什么,大多数人对于公务员也并不感冒。因为大家似乎都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现在大学毕业后,甚至几年以后,回过头来再看,始终逃不过 “真香” 定律

知乎用户 时予我求 发表

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什么影响?狼多肉少僧多庙少的影响,只能是——

![](data:image/svg+xml;utf8,)

托疫情的福,朋友之间见不上面微信电话倒是聊得更勤了。可能实在是心情不顺憋得慌。

昨天跟一个今年专硕毕业的朋友视频了两个小时,嗓子都哑了,就为了安慰至今工作还没着落的她。我还记得她说:“当时我选择考研就是想着文科本科找工作的竞争太大了,结果现在还不如当时。”

上周一个帝都某 985 计算机硕士在读的朋友突然给我发消息说:“我实在卷不动了。” 他说他已经肝了一个月了,天天晚上刷题到两点,一天面三场,但愣是一个实习岗都求不到。可见本来就靠实习生降本增效的大厂连实习生的本都不想出了。

还有一个毕业从事旅游业、后来去了字节 k12 的朋友至今还在待业。致于我姐,一个小公司的团队负责人,年前一直吵吵着过完年就辞职,跳槽争取涨薪 30%,刚给我发消息说:不管老板多 sb,我今年也得先狗住。

原本的金三银四,到今年已经变成铜三铁四了,甚至连铜铁都不是了。

能怎么办呢?今年的形势不好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应届毕业生只能拼了命去多争取一些就业的筹码。来,简历模板拿好,然后打开 boss、智联、脉脉、前程直聘继续战斗吧。

行业分类高分简历模板 - 持续更新~

顺便给各位还没有收到满意 offer 在求职进程中的应届生,以及因形势或政策原因失业的朋友们几点小小的建议。

1. 合理调整期待值

应届毕业生还没有正式的工作经历,在实习阶段对自己实习的公司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可能遇到了很好的公司,也可能已经踩坑无数非常明确自己找工作的标准了。但也有同学因为考研可能并没有正式的实习经历,对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互联网上的 “应届生年薪大几十万”,对自己求职的期待就是 “年薪百万,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说白了就是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毒打。

多多去面试,去了解真实的就业环境,及时调整自己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幻想,脚踏实地地找到一份工作,完成从毕业到就业的过渡对于应届生来说,是迈入社会的第一课。

2. 用积极地行动面对消极的就业形势,广撒网啊!

千万不要觉得,反正今年形势不好,干脆躺平算了。就业岗位少,毕业生人数多,就更要积极地面对求职这一避无可避的过程。看到问题描述中又有个新词叫 “就业拖延症”,指的是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存在着 “回避心理”,热衷于考公、考研、考编制,以及考取教资等各类资格证书,相关考试的报考人数也创下新高。

这些考试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务员考试热门岗位的报录比甚至已经不能用百里挑一来形容了,而是 “两万里挑一”,这难度谁敢保证自己一定是那个能考上的呢?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也连创新高,但研究生毕业也还是要面临就业的问题,而且那时候的形势不一定会比现在好。“今年是最难毕业季”,也是 “今后十年最容易的毕业季”。

所以一定不要躺平,不要摆烂,不要逃避,不要拖延,要更积极地求职。

简历是求职面试时的敲门砖,也是与 HR 进行交涉的第一步。简历写得好,收到面试邀约的可能性才会大!在投递简历时,既要广撒网,在织网的时候也要更加有针对性。

我们要尽量做到,投出去的简历都是贴合岗位的,无论是自身经历和技能与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还是整体风格和企业调性的匹配程度。

可以摘取 JD 里的关键词,比如 “协调沟通能力”、“逻辑思维” 等,然后尽可能将过往经历向这些关键词靠近。比如通过参加辩论比赛的经历说明自己有一定的逻辑能力;通过参与组织某跨学院的活动,说明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等。

现在春招已经接近尾声了,是应届生校招最后的机会了,校招相对社招而言还是比较友好的,因为大家都是应届生,企业不会指望你有啥拿得出手的工作成果,在简历中尽量多地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就好了!

至于简历的排版,不需要很复杂,做到配色舒服、工整清晰就可以了。

最好可以做到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来选不同风格的模板,投给互联网企业就可以选用活泼一点的马卡龙色系,或是该企业 logo 的主题色,会更容易取得 hr 的好感~

针对自己求职的意向企业和岗位不同,一定要用不同的简历来应对!千万不要 “一份简历走天下”!

还不会填简历、模板不够的下一个夸克。既能搜到一大堆免费模板,也有简历撰写的关键词提示。应届的同学就可以根据关键词提示,结合自身情况和求职意向选取适合的高分模板完成填空。

我在这里也把其中比较热门的行业简历模板整理下来放在夸克网盘里了,同学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求职意向,有针对性的准备不同的简历,再去广撒网~ 可以点击链接一键保存↓

行业分类高分简历模板 - 持续更新~

3. 做好企业背调

**一定要记得筛选企业的资质!**虽然就业形势确实不好,但也不要轻易听信学校负责就业老师口中所谓的 “先就业再择业” 而一脚踏进不靠谱公司的坑!

作为求职者做企业的背调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的,好好利用第三方平台,比如看准网、脉脉 APP 等查看公司介绍、面试经验、行业排名、员工点评、行业排名等信息。

另外,关于一家公司的工商信息、经营状况、风险、组织关系等也可以去夸克企典中获取。

4. 及时调整求职心态

今年的大环境不好已经成为了事实,如果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也一定不要把一切都归为自己的原因。

在求职过程中减少浏览网络中制造焦虑的那些信息,多多关注求职软件和各企业官网、招聘公众号,及时调整自己求职时的心态。毕竟,**在面试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自信才能斩获 offer 的。**自信从哪来呢——从平时的心态中来。

今年确实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找不到工作。不要过于焦虑,合理调整求职的期待值,做好职业规划,努力充实自己准备好简历,相信自己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定会更加广阔的。

祝各位都能找到一份心向往之的工作!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还是继续用那组数据吧:

2000 高校毕业生 95 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800 万。

2022 年高校毕业生 1076 万,政府工作报告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1100 万以上(去年是 1260 万)。

从就业市场供需变化看,没有过硬技术能力的高校生,或重点高校重点专业的学生,和过去初中学历生没啥区别,下工厂站柜台都很平常。

知乎用户 猎聘​​ 发表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22 年需要就业的 1600 万城镇新增劳动力中,高校毕业生占 1076 万人。高校毕业生已经取代农民工,成为讨论就业话题时最需要关注的对象。

这届高校毕业生在今年就业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点:

  • 经济下行导致需求收缩,短期总量矛盾带来的挑战;
  • 人才与市场需求错配,结构性矛盾带来的挑战。

前者和短期的经济景气程度有关,后者则是和高校人才培养有关。

作为应届生,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要清楚这几件事:

首先是认知的转变。一定要树立「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份工作」的理念,像对待一份正式工作一样对待找工作本身。你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非常清楚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以及哪些领域的工作机会更好更多,然后主动且有目的地去应聘。

其次是广泛利用各种求职渠道。统计学上的扩大样本数在任何领域都是至理名言,如果你接触的岗位寥寥无几,那成功的几率肯定是比较低的。校园招聘会、主流求职软件、细分行业求职网站、地方求职网站、政府组织的招聘活动,以及熟人的内推资源,都是适合找工作的渠道。

**最后,充满信心地行动起来。**找最好的工作很难,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找工作的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只要好好坚持下去,转弯角或许就会遇到自己的机遇。而遇到机遇之前,我们只要努力准备着迎接它就好。

知乎用户 同富 发表

为何考研率暴增,为何制造业没利润?为何就业可选面小?

串起来讲一下。

1. 为何考研率暴增?

自从 2016 年房产大放水后,暴涨了两到三倍,深造率就开始高了起来了。

16 到 17 年是个考研质变年,这一年考研学子暴涨 30 万。

这时候学生的考研主要目的,

已经从继续深造变成 逃避本科就业面临的高成本生活了。

2. 制造业没利润?

所以为何 2016 年后怪事频出?

1. 制造业加速低利润 2. 互联网迎来最后辉煌。3. 出生率暴跌。

2016 年棚改相当于一轮货币大放水,

举个例子说明放水的规律,

天干物燥,有一天水库放水,肯定上游吃饱喝足后,才给下游释放。

谁越靠近放水的上游,谁越有钱赚;;谁越在在放水的下游,谁在放水中越赚不到钱。

金融、互联网、房地产都是接近放水上游 的行业,而制造业、农业、服务业都是放水的下游。

所以,2016 年棚改进行 M2 扩增,金融、互联网、房地产都吃饱了。

而容纳最多就业人数的 制造也和服务业,在放水中生活的日益艰难。

所以学生都挤破头去互联网企业,生化环材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而土木工程近年也 tag 上天坑之一。而大家都不想去制造业,只能考研去谋求更好的平台。这只是宏观经济的一个层面。

而微观层面就是,因为大学生都去读研究生了,导致晚婚晚育,而房价又难以负担,又导致晚婚晚育,所以出生率一降再降。始作俑者,就是 2016 年的那次棚改大放水。

房产放水和研究生扩招本质都是蓄水池,将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给将来。也就是社会向未来借债,政府一次性把未来几十年开发的土地卖掉。学校将就业不了的学生 再招纳至学校。而唯一能救这个难题的。

第三步,产业升级困难。

目前产业升级很艰难。

我之前看不清楚 gdp 高速增长。是房产基建带来的,还是科技 产业带来的。基建含量越高,经济质量越低。

直到有一天,一个老哥告诉我,可以看 “你去看哪个行业税交的多?

对,那个行业交税多,就是这个行业赚的多,这个行业的活力越强。

于是,我就查询了一下,查到了 2019 年的税收占比。

果然,房地产科技、金融科技 YYDS。

说明经济增长比较依赖房地产,税收也比较依赖房地产。

再看一下,房地产占 GDP 比例,也是每年都在逐步提供,也印证了这条。

那么高端产业,真的就高端吗?

专精特新 高新技术 这些认证真的有含金量吗 ?

还是标准模版 往上套啊。

珠三角、长三角有大量的代理公司搞高科技的认证的。

那什么才是高端产业呢。

要是能冲击 3m 巴斯夫 这样公司的,能算专精吧。

一个公司提高一个产业链的水平,但是没听说过有。

材料工业是所有工业的基础,钢铁 塑料(纺织)玻璃 复合材料等。

如果材料行业崛起,尤其是塑料和 复合材料 超过欧美公司了,就勉强算高端产业崛起了吧。

现在高铁 纺织 高端材料都是依靠进口,当然,这俩个行业中国出口量也巨大。

虽然,出口确实多。但是是价格取胜,还是性能取胜,有些区别。

比如材料,更先进的材料,完全有办法把成本降下来。

而落后的材料,只能压低自己利润,妥协去降价。

对手完全比我方,更有牌可以打。这也就缺乏硬刚老外的底气。

大而不精,能糊口,能赚钱。

但是不太硬气,老外一说撤资,尤其是高端工厂一说撤资,就吓得不轻。

比如各国领事馆给上海发函。

比如,巴斯夫、3M、杜邦在上海疫情期间冒头,这三家公司就是我说的基础材料的王者。

这就是我说的高端产业,这三家如果搬走,国内没有替代的。

要你是这三家公司的领导,你也特别硬气。

要你是主管这三家的地方领导,也得特别客气。

4. 如何破局?

方式一:第一步是刺破房产泡沫、第二步是降息促进消费。

只有消费上来了,内需上涨了,产能过剩才能有效化解,工厂开工率才能提高,大学生才能赚到钱,体面的生活。才不会人人都去考研,浪费个人生命,浪费社会财富。

产能过剩这个词从来都是相对购买力而言的,没有绝对过剩这个提法。

只要中国的统治阶级不打算放弃制造业,放弃出口优势,那么房产这个泡沫就必须刺破,否则国内消费上不去,**工厂开工率长期维持在低水平,**那么中国妥妥的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此沦为二流国家了。

为何要先刺破房产泡沫?

没刺破房产泡沫的放水,

绝对达不到想要的消费市场繁荣,

放的水绝大部分都冲到房地产泡沫了。

为啥日本一定要刺破泡沫,

是因为房产挤压了实业投资。

而我们是房产挤压了消费市场,

我国投资很大部分是政府引导的(其他国家私人、逐利),再穷风险再大也敢投资。

日本是民富,个人消费力强,但是工业投入萎靡。

我国是国富,国家投资能力强,但是消费市场萎靡。

不刺破泡沫消费市场永远繁荣不起来。甚至通缩。

恶性性的通缩则会让市场 “过度”。也就是长期的物价、资产价格下滑,导致市场需求萎靡,企业亏损被迫降薪裁员,经济增速下滑… 而这些对于国家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当 CPI 连续 3 个月环比下跌,就可以认定为有通缩迹象了。

ps: 我国房产不太符合市场规律,并不随着供给与需求逻辑走,不能完全搬西方见了说。我来提出一种方案,就是顶层通胀,底层通缩,资产通胀,消费品通缩。因为在我国资产(主要是房产、特许经营证)不怎么随着市场规律走,永远都是需要追逐的。而消费市场萎靡不振,食品甚至十年都不涨价,而实际货币购买力其实已经下降了。

1985 年时,美国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热钱的涌入,引起房地产暴涨,从而吸引更多的日本企业争先恐后进入。平民百姓们不甘示弱,为了获利,争相把血汗钱投入房市。

1991 年,在房地产高烧不退工业几乎完全停滞的情况下,日本认识到问题严重性,主动刺破泡沫连续加息。利息成本的提升,很快遏制了房价炒作。

而美国泡沫的破裂,则是因为大量房屋还不起贷款,银行不得不大批量收回并抛售房屋,从而引发次贷危机

美国和日本之所以放任房价泡沫破裂,而没有维稳。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不能依赖房地产来维系经济的表面繁荣。如果任由泡沫继续扩大,那么等到自行破裂的那一天,整个国家的经济,将彻底崩溃无药可救。

而且日本和美国原本就是发达国家,经济基础雄厚。房价泡沫破裂后,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阵痛,但没过几年就能慢慢自愈,经济不断复苏。

房地产泡沫吸金的背后,是实体经济的衰落。长此以往,国家经济被房地产所绑架,终将会命悬一线。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证明,地产泡沫破裂后,大量的资本又开始进入工农业等实体产业。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因为资金的充沛,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以上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建议,一部分复制我考研话题下的回答。

接下来有一个最近感悟到的观点。

方式二:加码产业升级

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 +信息产业,如果缺乏高端制造的工业升级,不还是浪费钱吗。

人工智能 + 信息产业,是建立在强大工业层面上的。

赌一把,原来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了,房产泡沫、消费不振就能抵抗住了。

产业升级不顺利,房产横盘,消费不振,都影响经济的增长,也就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这三个哪个看起来最容易搞,当然是消费了,提振消费是没有明显的阻力。

这三个哪个最难搞,当然是房产泡沫了,刺破泡沫的阻力是最大的。

这三个哪个稍微难搞,但能彻底改善很多问题?产业升级。

但是产业升级,我也不知道怎么搞。

谁知道可以留言。


各种参考图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没什么影响。目前我国正在进入学生思维现代化的阶段,因为太多人认为学历高和赚钱能力必定成正比,之前有人在我评论区说了一句 “书都读不好还想赚钱?”,都给我整无语了,现在要打破的,就是这种思维。

除非,国家按照学历高低发放就业补贴,不然还真没辙。比如同一个大学的,都是一本,你在大厂一个月 3 万,我在小公司一个月只有 5000,国家每个月给我发 25000 的补贴,才能维持这种价值观。

而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应届生不管愿不愿意,都需要接受这个事实,你读好学校不代表你能拿到高收入的工作,这个随着国家扩招会越来越明显,读书接受高等教育,意义将会成改变命运变为人生的一个过程。这是在国家产业升级无法完成作为前提的情况。

但是很显然,还有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的。而且还有不少人是一边唱衰国家的新兴产业,一边吵着说工资低的。自己都不看好国家的新兴产业,觉得造不如买,还想做高端的岗位……

如果我国的产业升级的确失败了,那以后是怎么样呢?好的就业岗位少,扩招变多,学历高的越来越多,最终高学历没有好工作的一大堆,大家都在怀疑人生,最终会形成一种口头上不能承认,但是事实上的确如此的现状:你读得再好,也不会对你人生有什么积极影响。然后把那些走其他路径的人摆脱内卷,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高收入的群体,将他们个人的胜利归功于读书。但其实很可能他们和这一小部分人除了学历一样,其他都不一样。

知乎用户 纸谈风月​​ 发表

如果说,现在有什么可以安慰一下 2022 届毕业生,那就是:

明年 2023 届会比你们更难。

有没有好受一点?

2022 届毕业生基本上是在 21 年秋招找工作的,少部分选择 22 年春招。不管怎么说,好歹算是在谷底来之前抢了张破船票。

虽然大部分可能并不那么满意,都有多多少少的降低身段,但好歹算是有着落。

当然,不少还没入职就见证了未来公司的大裁员,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你们 23 届的学弟学妹,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要在 22 年秋招找工作,听起来就有点恐怖是不是?

互联网这个普通人最后的港湾,也开始大裁员。非技术岗直接不怎么招了,大厂技术岗也基本都把 985 硕当做招聘底线。

互联网之外,制造业,以车企为代表,去年这些新势力还大力抢人,今年理想小鹏这些都开始裁员了。长春和上海的疫情,简直就是在棺材板上钉了俩钉子。这都是产业链主要企业所在地。

然后地产,基本算是全线溃败,至于救市能不能管用,还得看。估计也难。

考研作为蓄水池,可以缓解一定的压力,但问题是,蓄水池的水早晚还是要放出来的,并不能解决根本矛盾。目前考研人数年年创新高,但是招生人数基本稳定了,因为已经把承载能力拉满了。

当然,如果你连续考两年三年考不上,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因为这样你的就业压力就可以连续几年不释放,堪称为国让路。

比起这些困难,最可怕的还是不确定性,动不动团灭一个行业的骚操作,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

2021 届毕业生里面,拿到新东方、猿辅导、好未来、跟谁学 offer 的同学,不知道此刻缓过劲儿来没有。如果缓过来了,那就加入 23 届团战吧。

知乎用户 左右大叔 发表

一、分析现状。

今年的就业形式依然异常严峻,同时各行业越来越专业聚焦了,现在不是多年前各行业各岗位都需要大量的人了,现在是真正到了拼实力的时候,到了属于真正的人才发展的阶段了。至于找工作轻松吗?我想说的是,如果专业水平不够,不只是今年难,而且是年年都难,没有公司愿意让你去学习的,一旦进入公司就要明白,你有什么,你怎么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也好,技能也罢,给公司产生价值,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你想要的高薪与你所在岗位的不可替代性有关,你仔细想想。

目前各行业各公司人员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能或特长,很难加入大厂,独角兽公司或国企央企等实力单位,即便进去了也只是过客而已,很快就会刷下来。若是学历高些,可能会有机会,不过国内研究生队伍竞争也挺大,内卷也挺严重,最终还是要看你个人综合素质能力。

二、指导建议。

人生本就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决赛。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不要自我设限,勇于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敢于创新,直面挑战。多读书,读好书,唯有如此,你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

年轻人切忌不要着急,尽管社会表现的是如此浮躁,一定要打出自己的招式节奏,认真复盘总结,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先稳住,再思考,因为毕竟没有试错的机会。即便你换到其他行业,你依然会遇到现在的问题,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因为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勇敢面对才是王道。

趁年轻,先做人再做事,认准发展领域,做到深耕专业技能,更努力去做对未来有意义的事情。所有的行业都遵循二八定律,真正做到行业尖端的人才少之又少。怎么才能成为那 20% 呢,就要看你个人硬实力 + 软实力的综合,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选好方向,然后跟对人做对事,其余的交给时间,未来可期。

现代社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即良好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过硬,道德品质优秀的人。1、掌握有熟练技能或特殊技能的人。2、再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执行能力。3、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抗挫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演讲能力。

社会复杂,需要更多的智慧。多了解社会,独立思考,把握每次的机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努力,保持乐观自信,积极心态去看待社会,并且有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和追求理想的勇气和毅力。

在这个社会,无论什么年龄阶段,都要不断学习充电,而且不要给自己太多条条框框限制。一旦有成熟的想法,要果敢,放手大胆干,去尝试。人生要么认命,要么斗争,这就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啊。人生每个阶段的工作和生活都会遇到很多的棘手问题,我们年轻人要想办法敢于破局,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建议未入职场的年轻人。

所有的职业发展好,前提就是你能够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在前期职业发展选择时,需要注意几下几点:1. 不吃青春饭的。2. 不单纯的是劳动力输出。3. 选择行业是有一定前景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体制内的工作越老越吃香,像是医生,老师,公务员,但前提是你能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到更多的经验和人脉,能够不断改良自己的技术,做到不过时才行。比方说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否则也会被行业淘汰。

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了,行业也很容易发生巨大的变化,就像去年的教培行业就是这样,没有一个行业能够担得起越老越吃香的头衔,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某一个职业或者某一项技能,一条道走到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 调整期待。没有绝对的年龄越大越吃香的行业,越老越吃香的背后意味着终生学习,终身成长。2. 如果你不知道选择什么,那就选择一些门槛高的职业,因为门槛高就意味着人才少,社会需求量大,比方说像通信,碳中和,人工智能,金融,这些贴近国家发展战略的朝阳行业,3.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第二技能很重要,不会就去学,这个时代懒惰的人最容易被淘汰。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才能更好跟上并适应社会发展。

四、最后我有话说。

大学毕业等于失业。这句话是大多数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进入到大学不是你放松下来的理由,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尽可能从大一大二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越早越好。尽可能不要完全跟着大学的专业课程走,主动通过各种自学渠道,制定属于自己的自学计划和任务,因为绝大多数的大学课程跟商业实战流程是完全脱节的。找到目标后,要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多多付出行动力,好好规划规划,想要实现目标,在学校应该恶补怎样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要接触怎样的行业人才,在校多与老师聊聊,有什么样的资源推荐,或者争取做兼职的机会,又或者有没有在外实习实践的机会。没有谁能随随便便的成功,如果你没有背景,资源,人脉,资金的情况下,全部要靠自己实现目标,那么你应该做的就是拼命奋斗,再奋斗,没有任何捷径可言的。调研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 457 万,相比于 2021 年,增加了 80 万人。而今年的公务员考试,通过资格审查人数首次突破 200 万,而实际录用人数仅有 3.12 万,这就是社会现实。

所以只要你本科毕业能找到工作,我就不建议你考研,因为中国几乎所有的考研,它的目的最终还是毕业找工作,其实读三年研究生你不如去职场历练更有意义。除非有些特定岗位需求,就是你研究的这个领域特用你的高学历和技术。我认为读研究生的人,有一半是因为骨子里的虚荣,说出去好听,更多的是逃避就业压力。大多数本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就会选择考研,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去考博士,博士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走投无路,没有办法了只能去三流四流的大学任教,来教我们的孩子。一个没有经历职场的历练,一直逃避就业的老师,一个与社会完全脱轨的老师,你相信他能教出很好的学生吗?你细品,仔细品。

**所谓的内卷,就是内耗。资源有限,大家都抢一个事。只是卷大多数,永远卷不了有思想的人,永远不卷清醒者。**你就要知道你自己做什么就好了,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对自己负责任。内卷本质上就是别人干什么你干什么,这就是相互卷。如果很多人干什么你不干什么,你会发现别人卷不了你的。你有独立的认知,独立的见解,当然也会走错路,但是再怎么走错路,你根本不会被卷。当你跟别人不一样,就不存在抢,不存在内卷。

知乎用户 陈大宝 发表

想说些什么,但打了又删删了又打。因为我发现大家什么都做了,国家也在努力了,但就是没达到预期。我也找不到原因,只能祝我们好运。。

1000 万人都能组成一个不小的国家了。你想想看要是一个千万级别人口的国家所有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按这个人才储备密度可以说未来的世界就只有中美两个玩家了。

但现在很尴尬的是没有足够优质的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这样一面在大规模的培养人才,一面又大规模的浪费。

知乎用户 宁一 发表

一千万,呵呵。

这个是我今天在热榜看到的。

别急,明年还有更多毕业生呢。

如果工地有砖搬,可以去工地的。

对了,还有个利好消息,很多工地上 60 岁以上工人的人不得进施工场。

这应该算个空缺吧。

知乎用户 Sweet​ 发表

当年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最终没有带动起其他人在后富起来,反倒是让他们自己的后代富了

于是目前的结果就是,阶级逐分裂,贫富差距扩大,大部分普通百姓,进一步被先富起来的那些人的后代变相剥削,如此造就的内卷……

根上已经很难扭转了,说实话很多时候不敢往深里想,就像上海的疫情,看不到希望……

这些是可以说的吗

知乎用户 kkhenry​​ 发表

我不是职场或者就业方面的专家,我理解的就业形势好或不好,会比较片面的看两个指标,

体制内和考研。

一是有多少人想进体制内

这背后的逻辑可能比较片面∶体制内赚钱虽然不多,但稳定,抗风险能力强。

大概相当于理财中的稳健型。

于我而言,一个很深的体会是,最近向我打听军队文职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我记得 2018 年,全军首次面向社会招聘开始推军队文职的时候,没有那么多人报名。

我们单位也有很多岗位,第一年基本都空着,没人报名,招到的也是体制内转过去的。

当然,那个时候第一年,有政策不明朗的因素,招聘的岗位也少。

当时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进大厂,外企,互联网,私营公司,创业……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感觉遍地是钱,不去闯一闯都对不起自己的文凭。

那个时候也的确是机会多,身在体制内的我们也常常感叹别人多么风生水起。

但最近两年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多人想进体制了。

我刚百度了一下一些数据,

2018 年,一共 9297 个岗位,14 万人报名。

2021 年,一共 29073 个岗位,54 万人报名。

2022 年,一共 25525 个岗位,93 万人报名。

2021-2022 年,一年时间,平均报招考比翻了一倍。

我觉得作为普通人,进体制的原因很简单,稳定。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时候军队文职吃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比公务员都稳定。毕竟地方财政没钱了公务员可能被降薪,

但军队文职的工资是军费列支,而且标准定的比很多公务员标准高,

文职的待遇基本是工资+绩效+特别岗位的津贴+当地的五险一金,我贴几个单位的给大家看看,

陆军军医大学

军事科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抛开军科院在北京,工资和北京平均比起来可能没什么优势,

陆医大和空工大在重庆和西安,这个工资在当地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所以,应届生如果能进体制的,先进体制。

越稳固的体制,你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好。

二是有多少人在考研。

考研人数这几年都在上升,换句话说,内卷在加剧。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

2021 年,临床医学的复试线是 299(330 分的临床医学硕士是专业学位,和规范化培训并轨,给地方的名额比较少)

到了今年,临床医学复试线是 339

题目难度可能有变化吧,但卷肯定是更卷了。

但这个时候,再卷也要卷,提升竞争力总是没错的。三年研究生,说不定形势稍微好点了,毕业出来找工作也比本科更有竞争力。

所以,能考研的好好准备考研。

经济形势的下行,工作难找,加上最近连曾经 “天之骄子” 的互联网行业都开启了 “裁应届生” 这种没底线的行为,

疫情真真是百年难遇之大变局啊。

所以还是那句话,

放弃幻想,开始努力!

知乎用户 ferryman​​ 发表

其他的就不说了吧,考公考编热,其实不是好现象,但是咱也管不了那么多,所以给小白给大家推荐些自己知道的找工作的方法吧,当然最主要的是关注自己学校老师发的信息

1、想去哪就去省人力资源官网看招聘(主要针对编和公),格式:xx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比如广东,那就去这里

事业单位招聘 -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去目标省份综合类高校招就处看招聘信息,比如广东,那就中大,理工科还可以去华南理工。

学生就业招聘网 (sysu.edu.cn)

3、人才市场,还是广东

广东省人才市场

以上三各,12 更针对应届生,3 可能更适用于社会招聘。

除了上面的,还有常见的各种招聘网站。

不过招聘网站,相比较而言,可能针对性没有那么高,这时候需要用到专业招聘,比如化学化工针对的就是三桶油啥的,当然还有各大电池厂、设计院、液晶屏幕等等,当然外企也有。

个人建议

个人经历认识均有限,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大家指出来。

现在已经过了外企一锅香的时代了,付出和收入成正比,别看工资爆炸,加班也不会少,你要钱,他要命。

公编热,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跟大哥混,有汤喝,所以跟大哥混吧。

但是需要消除刻板印象,公编就是喝茶看报,这个不对,尤其前面攻坚的时候,加班搞材料不简单的,996 也是常事。

一份沉重的名单:抗击疫情已牺牲 72 人

虽然公编也加班,也累,但总体来讲,只要自己不犯错,可预见的将来是稳定的;不需要时刻铭:记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自己的价值。末位淘汰,生活很美好,也很残酷。

岗位好不好,不要看这帮人咋说,看他们咋做

最后一点,就业率有保障,下图马赛克部分招的人会比较多,条件也不是那么高,但是真的希望签合同的时候不要太年轻,充分了解之后做决定。

好像还有很多能说的,但好像不能说了,先这样吧。

祝大家都找到理想的工作

知乎用户 落阳深处的布鲁斯 发表

上周来我家干活的夫妻,一共忙了两天,洗房子 + 材料费 + 房顶清洁 + 屋顶刷漆共 7000 澳币。他家报价已经是很便宜的了,一单赚 5000 问题不大。另外,人只收现金,还假装没有收入吃着政府每个月 1500 澳币的低保,男的开一辆工程车,女的开路虎来的。我都不敢细想俩人月收入多少,我觉得格局突然打开了。

人 15 年前走电焊工就润过来了,从被呼来喝去忙一年到头却要不回来账的苦逼日子到现在澳洲两套房两辆车还在朋友圈晒打高尔夫,我敢说这对济南农村出身的农名工夫妻学历都被这些毕业生秒杀。。。手里的牌比你们烂多了。

澳洲领土 + 领海总面积超过中国,人口却只相当于上海市。遍地遍海的好东西,感觉不能光留给白人享受啊。俩人是打死也不回国,你跟他们讲华人要被白人关集中营做肥皂,他俩估计听不懂这个梗。。。

知乎用户 人事星球 发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大学早已经不是难事,大学教育也从过往的精英化教育转变到了大众化教育。但是关于大学生与就业市场的脱轨问题,最近几年也一直是讨论的热门话题。

就现在的市场就业状况来看,除了那些专业针对性强的能够在毕业后很清楚的找到就业方向,例如会计、计算机等,其他专业的就业方向其实相对模糊。

就是感觉自己这专业好像啥行业都能去,但是啥都干不了。而且即使是针对性强的专业,能够找到就业方向,也不一定能快速就业。

所以其实近来大学生不好就业的问题,关键都是在于自己所学内容和社会需求偏差太大,大部分人的职业能力都是在进入公司后学习的。

换句话就是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一定的学习、磨合时间,才能胜任公司的工作时间。而在最近几年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们的学习、磨合时间其实在不断被要求缩小,以便节省公司的运营从成本。

我们曾见过无数中小企业的老板感叹,目前虽然很缺员工,但是最不想要的就是应届生,学习成本和培养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2022 年应届毕业生首次突破一千万人这一消息并不是特别好的消息。

尤其是结合这届毕业生在上大学的时期,还经历了两年的疫情这一情况来看,这届的毕业生可能更不受市场中的公司们的喜欢。

那么对于这届毕业生来说,最好的选择,可能就是考研和考公,其次就是企事业单位。而且今年一定会比往年更卷。

但岗位即使再扩招,仍然会有大部分人被淘汰,他们的命运依然是走向市场,选择就业。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更多毕业生能够提前做准备,多多学习一些技能,还可以通过远程办公、线上办公等方式尝试获取收益,一方面可以在未来就业时有更多优势,另一方面即使未来就业遇到困难,也可以继续通过远程办公、线上办公的方式,稳定自己的收入来源。

不过大家在选择远程办公、线上办公的平台、渠道时,一定要仔细辨别,避免上到受骗。

说到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个靠谱的线上远程办公平台——甜薪工场

作为一个聚合工作需求方与自由职业者的远程工作服务平台,甜薪工场凭借从业人力资源 10 余载的丰富经验,吸引了 10w + 的远程工作人员。

最重要的是平台免费注册,不收取任何押金

对远程办公人员、自由职业者及兼职人员都很友好,在平台注册成为工作者之后,上传简历并在任务墙选择自己青睐的岗位投递,

通过筛选后会有专人电联为你服务,引导后续的工作安排,另外平台的资金托管服务也让平台的远程工作者们更有保障;大大降低了公司跑路的情况

最近甜薪工场正在大力推进新媒体运营师岗位,并且将新媒体分为纯文字类、图文类、视频类以及平台类的运营工作,全日制 / 半日制工作时间灵活选择,

只要你有相关经验,可接受远程工作的均可入驻成为工作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甜薪工场 - 灵活用工 - 自由职业平台 - 岗位兼职外包

这里也分享一些甜薪工场正在招聘中的岗位信息吧,如果你恰好在找工作,那不妨来看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呀,没有适合的也没关系,甜薪工场后面会持续更新岗位信息,成为工作者即可提前获取更多信息

**岗位一:**视频号运营

岗位要求: 微信视频号运营,账号需要起号,需要从 0 到 1 的搭建,一周 5 个视频,视频 3 分钟,后期发展可能会卖书或者卖课。

雇佣方式:按月全天制

岗位二:小红书运营

岗位要求:

1. 大专及以上学历,2 年以上小红书新媒体内容运营及文案策划相关经验,有教育培训经验的优先;

2. 逻辑思维清晰,对数据敏感,能够基于产品核心指标的各项数据分析并做出运营策略调整;

3. 擅于独立思考,对内容运营有自己的增长转化 逻辑,有参与过整个产品的内容建设,有从 0 到 1 的成功案例者优先;

4. 擅长视频口播文案写作和视频后期。

雇佣方式:按月全天制

岗位三:视频后期

岗位要求:2-7 分钟视频,每工作日完成 3 条,有对标视频可参考。

雇佣方式:按月全天制

岗位四:新媒体运营

岗位要求:国外平台翻译过来,投放到国内渠道,英语要好,能够以优美的中文书写翻译出来,具备剪辑策划能力。

雇佣方式:按月全天制

岗位五:文案编辑

岗位要求:一周 3 到 4 篇文案输出,每条 1000 字左右,会图文排版以及 ps,要求工作者有过营地经验的。

雇佣方式:按月全天制


好啦,关于工作内容今天就说道这里啦,如果你也对上面的工作内容感兴趣那就赶紧点击报名吧,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用,记得点个赞哦!

最后,甜薪工场欢迎每一个工作者的加入~

甜薪工场 - 灵活用工 - 自由职业平台 - 岗位兼职外包

知乎用户 童毅​ 发表

毕业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毕业后:3000 就 3000 吧

目前就业市场越来越卷,很多公司不要超过 35 岁的打工人,就是因为市面越来越多廉价大学生毕业了。

本来月薪三千请不到农民工,但是月薪三千真的可以请到大学生,这个段子正变成现实:大学生也可以进厂的。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本狐时刻关注就业形势,为知友们带来更多信息:

【1076 万毕业生,就要来了】

1076 万毕业生,就要来了

时间进入 4 月下旬,距离 2022 届毕业生走出校园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人,毫无意外地又创下历史新高。从去年开始,媒体就预测毕业人数要突破 1000 万。节点倏然而至,马上这 1076 万人就要来了。

很显然,今年的就业形势并不轻松。疫情冲击、国际形势、政策调整,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让今年的大学毕业生面临一个较为严峻的前景。

从已知的信息看,社会也可以说是想尽办法。高校的书记校长开始访企拓岗促就业,并且还有具体的数字指标;一些大学考虑到学生线上面试不方便,还设置了线上面试间。这些细节,描摹着高校的 “用力” 程度,折射着就业压力。

从媒体报道中,也可以看到就业市场的特征。比如有媒体总结现在是 “两头” 抢手 “中间” 冷——处于两头的博士和职业教育专科抢手,中间层的广大本科和硕士则比较困难;

也有媒体发现,“宁愿送外卖不愿进工厂” 仍很突出,可以吸纳大量就业人口的制造业还不够饱和,希望大学生改变预期等等。

这些对形势的分析都有道理,但现实的尴尬之处在于,大学生不是无意识的流水,很难用 “指哪打哪” 的主观意愿让他们自动流入 “计划” 当中。

舆论的一些认知逻辑也未必是可靠的,比如认为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意愿和市场现状存在错配,“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并且试图纠正这个问题,按着大学生的肩膀让他们坐进某些岗位。其实,这种供求关系的 “不完美”,何尝不是市场机制在传导着信号?

这些信号,本该引导着产业结构和政策的转变。所以,这种所谓 “错配” 并非不正常,市场没有出错,但人们对此的认知反而可能出错。

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并不是头一次出现,往年也有 “史上最难就业季” 的说法。这些年社会也自发出现了一些缓冲办法,比如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以一种计划之外又不那么正规的方式,吸纳了相当多的人口,据统计已经超过 2 亿,大学毕业生群体成为其中主力。

市场会传递信号,也会自发形成资源配置的方式,关键是社会政策能否对这种自发秩序加以认可,比如政策层面保障灵活就业的平等地位等。配合社会发展顺势而为,也不失为务实、高效且低成本的解决办法。

说一千道一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太可能在静态框架里解决,只能在动态的过程中解决——经济发展、产业繁荣。

据预测,未来几年,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增长可能仍在百万左右,这种压力会是持续的。社会希望更理想的产业分布,大学生就业结构更加多元,这一切调整,都得建立在高质量运转的基础上,在经济运转当中去配置资源,眼下激活经济就是其中关键。

求职的毕业生要经历很多考验,对于社会来说这也是一场考验。1000 多万毕业生,似乎是个庞大的数字,但还远远谈不上 “大学生太多了”。截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大学生只占全部人口的 16%,并非 “遍地大学生”。

如果我们感觉到 “多”、感觉到压力,那其实是大学生在给当前的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提出命题,如何解决,恐怕还在包罗万有却又始终精准的两个字——发展。

来源:中工网

知乎用户 知群​ 发表

一个字就是难啊!

对于 22 届毕业生来说,不仅要面对改论文准备答辩的头大环节,还要面临简历一次次被拒绝,迟迟拿不到 offer 的崩溃,本来毕业就很伤感,估计现在连难过的时间都没有了。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人。这是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千万,也是近几年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

在对未来市场环境预测不利的前提下,很多企业为了生存,采用 “断尾” 的方式求生,即采用裁员的方式来消减成本压力,缩减校招名额。

除此之外,社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应届生求职数量远大于招聘数量的情况下,企业会抬高门槛,**比如抬高学历要求、学校要求,去筛选合适人选。

但是你不要过于悲观,要学会发现绝处逢生的机会点!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招季,受疫情和行业变化影响,财务、行政和人事等文职类职能岗位的竞争指数较高,平均每个岗位收到 16 到 30 份简历。但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却非常抢手。其中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工资一度跃升至高薪职位的榜首,达到每月 23960 元。

正如题目中所说,不同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岗位竞争情况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一些新兴行业如碳中和、新能源领域、虚拟现实、农业信息化等,也就是上述中比较抢手的行业。这些新行业招聘需求猛增,都是很多看似传统的企业都在急求互联网人才。

其实分析一下这些新行业也可以说是高端制造业,本质都是属于互联网 + 传统领域。

今年春招以来,新能源、生物制药、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行业在招聘规模上快速增长,各个细分领域普遍面临人才紧缺问题。而且这些制造业的信息化部门,一般称做 “数智化部”、“信息管理部”、“信息技术部”、“信息中心” 等,基本上可以分为开发、测试、产品、运维、IT 基础设施、IT 服务等团队。

这些企业相对传统互联网而言它的发展也会相对更加稳定,所以找工作时可以考虑一下互联网 + 制造业领域。

因为毕竟互联网是提高信息分发效率的工具、思维,未来将赋能传统企业让其重现活力,比如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智能汽车、智能硬件。所以,大家要盯紧趋势找到和自己优势匹配的方向去发展,毕竟对于求职来说 “匹配” 是特别重要的!

这里我想对大家说,形势越是艰难,越要放平心态,一味地焦虑只会扰乱心绪。

建议大家冷静下来,从确定就业方向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份详细可落地的就业方案。

首先,明确求职方向。

明确就业方向是找到自己满意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相信很多同学都干过一件事就是简历海投,可以理解同学们的求职心切,但是你有想过这样海投真的有用吗?就算 hr 让你去面试,结果你去了发现跟你想的根本不一致,又纠结半天最后拒绝了,白浪费这些时间和精力你不亏吗?
找工作连个目标都没有,又怎么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关于确定求职方向这一点,我给大家提供两个方法:

1. 评估量表—自测量表

自测量表是指建立评测项,以评分、评级的方式得到评测项的对比结果 例:建立职业能力自测表,每种能力有一组 5 个题目反映,采用 “五等评分法” 自己进行评定,然后分别计算出自评等级。可以将这份测量表格交给熟悉你的朋友、同事或家人,看看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帮助你更加客观的完成这份评测。

2. 职业测评工具

职业测评工具有很多(可能会收费),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评估法、MBTI 测试、Keirsey 在线评估、大五人格测试等等。

如果你现在处在找工作迷茫期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困惑期,遇到求职、转行互联网的问题并且想学习相关的互联网课程和方法论,推荐你参加知群的 CEO 马力老师 @马力在知群的直播。在 5 天时间里将帮你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学习路径,在正确的道路上加快成长效率,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能在社会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和可能性。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免费参与:

限时免费课:应届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其次,了解行业发展。

1. 看股票、市场信息

最真实的信息,就是市场信息,而市场信息都反应在股市交易平台上,你可以浏览一些股票投资交易的网站,比如港股、A 股上市公司披露相关的,可以大致了解近几年各行业的上市情况和热门行业的发展情况。

比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目前占据绝对的优势。你还可以把他们做结合,比如信息技术加制造业,就能想到智能化设备的设计和生产。

2. 看行业里的头部玩家

要想了解一个行业,你可以看在这个行业里的头部玩家都有哪些公司,以及公司的代表人物。看这个代表人物的动态,看他在公众平台上的发言,因为他们在这行业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信息里也会透露出该行业的发展动向。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国内估值靠前的企业中,分析所在行业的占比,来推出今年有哪些行业仍然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3. 看行业报告

同时,要想了解行业,还可以去看一些咨询网站的行业报告。不管是新趋势还是新政策,你都可以通过阅读行业报告去了解,经常读行业报告会让你对行业的发展更敏锐,常常会帮你扩大视野,弥补信息的盲区。

阅读行业报告还会帮你建构宏观的思考习惯,了解长周期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兴衰。
要想有效地阅读行业报告,就要带着问题去读,一般来说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来读:
对行业的了解:这个行业当前处在什么情况?它有哪些发展的机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目前的标杆案例是什么?案例的盈利模式是什么?盈利规模大不大?目前遇到哪些瓶颈?……
先提问,再阅读,从报告中,这除了能帮助你更理性地选择行业,还会提升你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里是一些行业报告的整理,收藏一波,绝对没错!!!
TalkingData:https://www.talkingdata.com
CBNData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https://www.cbndata.com/home
极光大数据:https://www.jiguang.cn/
艾瑞https://www.iresearch.cn
阿里研究院:http://www.aliresearch.com/cn/index

最后,准备和投递简历。

找工作是一件很正式的事情,通过求职信、简历能看出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一份完整的简历应该包括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实习经历、项目经验、校园实践、获奖情况、个人技能、自我评价等信息。具体详细的写法可以参考这篇文章,这里主要跟大家讲一下如何根据岗位要求修改自己的简历。
让大厂 HR 停留超过 3 分钟的产品经理简历长什么样? | 产品经理的一百种学习姿势

1. 言简意赅

最简单的方式,你要投哪家公司的岗位,就对照着他们的招聘要求,先把关键词划出来,然后在你的简历里体现这些关键词。
那么无关的信息怎么办?统统删掉,一个不留。
基本信息写姓名、电话、邮箱,保证 HR 能联系到你,照片能看出来你是男是女,性别不需要多此一举写上。专业课程如果和应聘岗位没有关系,或者不能加分,就删掉,可以替换成你的 GPA 和成绩排名。校园经历不要放超过三段,尤其是和投递岗位不相关的。切记不要把简历搞得花里胡哨,逻辑清晰,排版整齐,字号字体统一即可。

2. 去粗取精

简历一定要删掉无关信息,只保留重要信息,这样你的简历里的关键词,才能在最短时间被 HR 扫视到。
这些噪音和你投递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无关,又不能高亮你软素质的经历描述。什么都觉得重要,什么都想往上写,没有搞清楚读简历的人是谁,搞得花里胡哨。全部都是重点等于全部没有重点,全部都是亮点只会闪瞎别人双眼,让人直接扔到一边了。所以,一定删掉。

3. 转换思路

如果你没有特别拿的出手的、或者相关的经历,就把自己能写的经历,按照互联网的术语写下来。
有很多同学之所以写不好简历,不仅仅是不知道怎么写,而是没东西,没有合适的经历可以写上去的。很多朋友都和我吐槽过,说:「HR 都要求有相关经验!可是我的简历没有任何相关经验,我被刷了!那我怎么有相关经验!这不是死循环吗?!」

对此我们可以这么做:
举个例子,你可能没有专业的互联网项目经验,但是你在学校里面做过一些工作。这些工作里面可能涉及到逻辑推理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执行力等等,你可以用互联网的语言来描述出来。

再举个例子,你可能是其他行业转行,以前是做销售的。你可以在这段销售经历里面,突出**「信息搜索、数据分析、沟通表达、用户需求理解、执行力」**的通用能力,一样也是非常亮眼的。
例如你做销售的时候是怎么做用户调研的:「通过过往客户信息登记表,平均每日电话回访 60 位客户,发现受访客户中 72% 的客户对理财产品的风险安全系数、收益回报率合理比较关注的痛点,通过结构化沟通方式,任期内单月最高成功转化意向客户 28 位」,这样是不是就好很多了?
有哪些简历投递渠道?

今年找工作很难,岗位竞争也很激烈,建议大家不要只盯着一个软件等着企业回复,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投递自己的简历。下面是我整理的几个靠谱的求职渠道:

1. 招聘软件

**Boss 直聘:**注意在 boss 投递一般校招岗位都会标明校招,大小公司都有,小公司可能是创始人跟你沟通,大公司一般是 HR,也有一些猎头和第三方人力外包公司在上面挂招聘信息,优点是岗位数量比较多,回复比较快,不过也需要你仔细甄别。(问了大家以后觉得小公司的主动联系会多一些)
**拉勾网:**专注互联网岗位的招聘,流程跟 BOSS 差不多,这个平台对互联网岗位的细分比较准,互联网岗位也比较多。
智联 / 51job / 猎聘:这几个平台上面会有很多校招工作,也会一些传统大企业在上面招聘,比如智联一般国企多点,传统的岗位也更多,也算是比较靠谱的平台。
其他:领英、牛客网、脉脉、看准、实习僧…..

2. 企业招聘官网

那互联网举例,基本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招聘平台,在校招(秋招和春招季)都会发布招聘信息,想进入这些公司的话,要随时关注,有针对性地去申请。

字节招聘官网:https://jobs.bytedance.com/
网易招聘官网:https://hr.163.com/
腾讯招聘官网:https://careers.tencent.com/
阿里招聘官网:https://talent.alibaba.com/
美团招聘官网:https://campus.meituan.com/
快手招聘官网:https://campus.kuaishou.cn/#/campus/index
爱奇艺招聘官网:https://campus.iqiyi.com/
百度招聘官网:https://talent.baidu.com/static/index.html
B 站招聘官网:哔哩哔哩 - 校园招聘
小红书招聘官网:小红书招聘
新浪招聘官网:https://career.sina.com.cn/portal/home
滴滴招聘官网:https://talent.didiglobal.com/
这里暂时统计这么多,大家也可以关注各大公司的公众号,查看招聘信息~

3. 靠谱的内推

内推渠道再近一两年也颇受关注,比如经常有某条的员工在知乎发自己的内推码,当然可以拜托自己的学长学姐或者关系来内推,或者在豆瓣、微博、知乎寻找一些人他们会给自己的内推码。
另外向大家推荐的知群内推渠道,也在为应届生求职服务,都是一些比较大的互联网公司一线负责人直接发布的职位,目前不限制知群学员,大家都可以申请。

如果你是 2022 年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是 2023 年毕业,要在秋天找工作的,你们其实总体上是同一批人。给你说一下我的建议,赶紧过来听!

1. 如果你是 22 届毕业生,快毕业了工作还没找到。

先不要慌,今年情况特殊,很多人都是如此,不是只有你。你要把找工作的时间,从现在一直延伸到八九月份(尽量在下一届学生开始找工作前搞定)。
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你可能投了一堆简历,但是没有回应。
首先,先看看自己简历写的是否有问题,投的职位是否对。很多人的简历写的很糟糕,没有任何特别和差异化。尽量有一些实习经历、学校里做的事情等等,总之,你总得和别人的简历有点差异吧。
我经常能看到一些人没头没尾的发个简历,邮件里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附件。一般这样的都很容易被人忽略,如果是认真求职,建议写一封求职信,把自己的特点、优势都写出来,然后附件里带上简历,一起发给企业。这样虽然麻烦点,但是几年大学都上完课,不差这点时间。

你投递 1000 份简历,最后可能有 10 个面试机会,转化率就是 1%,换句话说,如果你的转化率是 1%(这取决于你的简历等等),你想获得 10 个面试机会,得投出 1000 份。这就是需要时间,你得去做。运气好的话,10 个里面可能有一个 Offer,这意味这你会被拒绝 9 次,另外 9 次面试你都会被打击。也就是说,找工作得过程,被打击是很正常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看的人多的话我后面再补充这里的一些建议)

2. 如果你是 2023 年的毕业生,今年秋天开始找工作。

你需要提前开始行动,要么找一份实习,先积累经验。要么做出一些项目或者作品,到时候和面试官有的说。
好多人会等到秋招开始再着急,我建议一定要打好提前量。你主要比周围的人早行动,到时候就有优势。
其实,这是一场和周围的人竞争的比赛。只不过这些周围的人未必是你的同学,而可能来自各个学校,他们将会和你竞争为数不多的职位。
要用快速迭代的方式,针对热门的职位,提前学习,主动寻找实习。

最后顺便一提:

如果你目前还没找工作,或者你想要提前为找工作做准备,可以加入**【22、23 届校招资源群】,第一手拿到**提前批投递信息!

22、23 届求职冲刺 · 最全信息资源群⏰

知乎用户 import 潘多拉​ 发表

你们猜一二线城市,这几年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最多的是哪几个行业?

是下面五个:

1、教培(助教、销售);

2、房地产(销售、周边);

3、金融(保险、理财);

4、跨境电商(客服、物流);

5、互联网(客服、销售);

我们从来不需要担心应届毕业生出来多少,而是要担心容纳应届毕业生数量最大的五个行业怎么样了。

知乎用户 职场老油条​​ 发表

祥子,曾经梦想着靠拼命努力,买一台车子。怎奈车子被抢走,钱被骗光,妻子去世,小福子自杀。他从满腔热血变成了行尸走肉

他曾经想着只要拼命拉车,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梦想就是有自己的一辆黄包车,能靠他赚钱。那时的他,还对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老油条嗤之以鼻。

后来,黄包车变成了出租车。当出租车师傅们每天醒来面对巨额份子钱,依然拼命工作时,他们也梦想着可以通过拼命干活让自己的妻儿、父母过上优质生活。可是,出租车市场悄然被网约车市场抢占。

后来,许多追求梦想人,辞掉工作希望能依靠自己没日没夜的跑网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在资本市场面前,他们却发现自己如此渺小。

毕业生超过 1000 万,其实不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但却会企业老板或者资本方非常兴奋,因为随着一批批逃离 996 的人倒下,又有一批年轻人站了起来。

究其根本:这个社会从来不缺 996 之人,哪怕 007 呢。不是他们不懂得拒绝,而是他们要生活。

到后来,我们才幡然醒悟:这个社会上,我们都活成了那个从激情到沉沦的祥子呢。

知乎用户 小狐狸精綠寶石盒 发表

在可以看到的未来,各种灰色产业中,将有不少大学生的影子。

今后几年,犯罪的平均学历会提高。

因为整体学历的提高,灰色产业的价格也会提高,当然更期待灰色产业的服务质量、服务种类有根本的变化。

为量变产生质变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点赞。

知乎用户 明黎​ 发表

产业升级暂未成功 导致的就是

大家都向着 “师医公 IT 金融”

有将近 70% 的毕业生不从事对口专业工作

剩下的 30% 的毕业生所学专业大部分是

“医生 、 教师 、IT 、 金融”

选择一线 和 强二线的占比将近达到 50%

剩下 50% 左右的毕业生基本上都冲着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国企、体制内冲锋

毕竟没人想去私企上班

有没有五险一金先不说、就按照现在的大环境

私企能不能撑过去都不知道

万一疫情来了封城

起步一个月没收入,隔离完直接被开除都有可能

更有甚者,疫情之后公司直接倒闭了

诡异的大学课程体系

致使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但是能怎么办呢?

房子买不起,工作找不到

选择考编、考公、考研究生越来越多就是证明

这真的是普通人能选择的最好的路了

我个人建议

华润万家

知乎用户 FinanceLab 发表

应届生求职最大的难题莫过于信息不对称

这里的信息不对称包括:

1. 认识的企业不多,简历主要是投递自己知道的企业,结果就是:

  • 知名企业僧多粥少

比如外资 500 强宝洁,联合利华,GE 这类公司,又或者是国内大厂。打开应届生求职网站最醒目的地方总有这些公司的 logo,每家公司的校招岗位收到的简历投递量都是巨大的,而实际这些企业每年的招聘量相对而言又是非常有限的。

这类公司的校招广告其实为企业打雇主品牌的目的甚至都大于企业实际要校招的需求。因此真正能被录取的都是那些学历背景+软实力都非常过硬的学生,其他大部分学生只能做炮灰了。

  • 小企业知名度低,简历接收量不多

小企业如果有校招需求,大部分只能通过去目标学校做校园宣讲。即便如此,效果也并不一定很好,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有限。

2. 不清楚自己学的专业应该找哪类/哪种职能的工作,不同工种职业发展如何

如果学的专业非常精专,比如生物医学,化工,法律,财务等,这类专业的学生通常对于职业发展会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制药,化工有哪些头部公司对应的研发销售岗,又比如法律对应律所,财务对应会计师事务所等),大学期间就会参加对口的实习,这样在毕业时候找工作就会轻松些

如果学的专业比较百搭,比如工商管理等,这类学生如果在大学期间就积极参与有价值的实习那找工作还会容易些,如果在这块没有规划,那很容易一毕业就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怎么选择。

典型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现象就是投行券商,咨询这类工作成了大家趋之若鹜的方向,大家挤破头去投递,因为这块大家似乎都听说过比较赚钱。

针对这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我给大学生一些建议如下:

  1. 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以外,利用假期时间一定要想办法获取比较有含金量的实习机会

比如你对消费品行业感兴趣,那就申请消费品行业的实习,如果对互联网感兴趣,就去互联网实习。一段头部企业或者大厂的实习经验,在简历筛选过程中会有很大优势

2. 如果是百搭专业,提早多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发展做了解

个人职业发展跟行业,公司的发展密不可分。大学期间就在这块多做了解,结合自己兴趣,选定几个未来有兴趣从事的行业和职能。基于此,了解清楚行业里头部公司有哪些,下一步针对性的申请实习 。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学生只知道自己平时接触的到的 to c 的行业,比如消费品,零售品牌等,而很多 to b 的隐形冠军优质企业往往被遗漏了。

3. 实在找不到合适工作,先考虑去乙方工作

所有职能岗位都有对应的乙方,比如财务对应会计师事务所,人力对应猎头,市场对应广告公司等等。这类乙方公司的招聘量更大,并且未来从乙方跳甲方,也更受欢迎。具体可以看我下面这篇文章。

FinanceLab:毕业后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 来自猎头的建议

知乎用户 答疑解惑李老师​​ 发表

作为一个高校老师,我真的很心疼现在的学生。他们太不容易了,当年花费了大量补习费辛辛苦苦考上了大学,现在却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困局。他们不是不努力,真就是所处的环境太恶劣了。

你看看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的下行期,又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局势这两个黑天鹅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彻底开始显现出来。对外出口、消费、投资这三驾马车同时出现了问题,经济增长迟缓很难给年轻人提供新的岗位。房价处在历史级的高位,股票一天三崩盘。互联网企业忙着裁员,房地产企业彻底熄火,教培被连根拔起。

![](data:image/svg+xml;utf8,)

研究生年年扩招,而整个社会所需要的研究生人才却在逐渐萎缩。当研究生们实现不了就业跨越的时候,进体制内无疑会成为最优解。所以你看到了之前能留在高校的博士们会去中学当老师,会去北京的街道办当职员,这些工作以前的话都是硕士们来做。相应的被挤占工作机会的硕士们就会去中小学,去当城管,乃至去当环卫工。好歹还是能留在体制内。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内卷的死局。所以今年普通学校的学生能就业就抓紧就业吧。你要知道你前面有两亿自由职业者了。对于广大三无的农村大学来说或许

知乎用户 小小散 发表

说一个一直以来的老办法,裁掉老员工,给应届生让位,还能减税,反正有个人要没工作!

知乎用户 后天 发表

这一千万,

加上之前教培、地产、互联网干下来的……

加上迁走的外资干下来的……

嚯,这盛世。

知乎用户 henry 发表

最重要的还是放平心态吧,如果你坚信中国是世界第二,奇迹和弯道超车真的和说起来一样容易,大学毕业就应该挣几十万,几年后年入百万都很正常

那你真的会活的很难

如果能更加客观,认识到中国不过是改革开放前犯过重大错误、同时面对疫情和地缘冲突、中等收入陷阱、滞涨、制造业萎靡、社会资源分配高度不均等等问题的发展中国家

之前所谓的盛世不过降准印钱导致的虚假繁荣,弯道超车不过是隐瞒电能源 70% 以上还是煤炭能源的掩耳盗铃,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也只有 3 万多,一个月 3000 块

那就没什么就业难,放弃幻想,至少一本的踏踏实实找个月薪 5000 的工作没有那么难

毕竟 5000 作为个税起征点,只有 6000 多万人够资格交税,也算名列前茅了

至少等疫情和地缘冲突过去了再继续做奇迹梦吧

知乎用户 工藤正男​​ 发表

**还是劝还在本科的师弟师妹们,一定要有未来的规划!**应届毕业生再多不要紧,其实头部的人很少,依然是供不应求,都是各大企业竞相争抢的人才!真正找不到工作的是没有明确规划,稀里糊涂的过完了大学四年的人!

**很多人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内卷的时代里,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口头上说说,抱怨几句而已,转身就躺平了!**竞争真的有那么激烈吗?我觉得对于有心人来说应该不至于!强者恒强!我都能感觉到我写下这个回答我的评论区里就会有人来骂我,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骂有什么用吗?你不是照样活得憋憋屈屈吗?只会抱怨而不去行动就是 loser!我并不是在贩卖焦虑,每个人都要自己的选择,只是我不喜欢躺平的人!

想活得明白,想活得好,想毕业找一份满意的工作,那至少要在上大学的时候知道哪些想应该做,哪些不用做!同样的时间,你做了一大堆没有意义的事情,那你还跟人家 PK 啥!

一、几条常规的成长路线

**本科毕业后大学生的出路无外乎:出国、上研、考公进体制、应聘进企业。**出国和考公务员这两条道路身边很少有人走,所以确实给不了什么建议。**进企业这条路到可以说说,进企业简单粗暴的分无外乎进国企、进私企、进外企。**就我本身从事的汽车行业来说,我可以很明确的说,不管你是什么企,本科毕业直接入职,上升通道真的非常非常的窄,简单的说就是非常的难混,50 岁能爬到中层就很不错了,很幸运了。当然各行业的形势不同,企业性质不同,用人风格不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出入,但是就我个人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如果条件允许,至少要读一个硕士,再出来就业,这样可能未来更有保障一些。那么本文后续所提到的方法就是针对于上研这条成长道路。

上研自然就分为考研和保研。无论你本科是 985、211 还是双非,我都建议在你一定要努力争取拿到保研的资格。虽然现在各种学校推出的夏令营,还有什么优营和普通营,花样无穷,但是对于本科生核心的考察还是成绩、GPA、加权平均分,**其他的科研经历和奖项是锦上添花,锦都没有,再添花也是空中楼阁。**不同类型的学校要求的排名不一样,985 可能是 20%-30%,211 可能是 10-15%、双非就可能是 5%。如果你是二本,恕我孤陋寡闻,我不太了解二本能不能保研,及时不能保研,有一个很高的 GPA 也会对你的考研复试来说也是重要的加分项。

二、班干部到底当不当?

我一上大一就当了班长,干了两年,大三为了保研提高成绩,辞职不当了。**我的切身感受就是:班级干部不用当。**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供大家讨论:

  1. **当今大学生个性意识很强,说的简单直白点儿就是 “不好管”,大学的班级是一个极为松散的组织,班长要管理一个班级,可是他又没有任何权利,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桥梁,管理成本极高,并且是矛盾冲突的最前沿。**举个例子,比如说学院组织了一个活动,要拉学生充观众,你作为班长你肯定逃不掉了,辅导员还让你再拉 5 个,说白了这 5 个人就是你浪费你的人情拉来的,但是辅导员不会认你这个人情,他只会认为这是你的本职工作。多拉来一个人辅导员不会表扬你,少拉来一个人他反而会批评你,所以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儿,咱聪明人就别干了。
  2. **当班干部付出和收获不对等。**当班级干部保研没加分,评奖学金金没有加分,全年义务劳动一分钱不给多发,到最后连入党都没有加分,这性价比真是太低太低了。
  3. 不用太在意辅导员。越好的学校辅导员越是没啥权力,最后决定你能不能毕业,能不能保研的,其实辅导员一点儿话语权都没有。对于那种人品不咋地的辅导员,就让他有多远滚多远。

三、社团参不参加?

一进入大学,开学 2 个月内,各大社团都疯狂纳新,为啥呢?因为老生都退的差不多了,没有免费劳动力了,那可不就得赶紧纳新招人嘛,要不那些主席啊、部长啥的不就成了光杆司命了嘛。**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全凭你的兴趣,挑 1-2 个加一下,主要是为了多认识认识人,**比如说剧本杀缺个人啊,密室缺个人啥的,吃饭缺一个 AA 的啥的,就从你社团认识的人里找一个,另外还有可能碰上一段姻缘,这也是相关不错的。**别听一些人说多加一些社团,积攒自己的人脉,都是扯淡。**当你手里没东西的时候,人脉一点儿价值都没有(这都是我的亲身体验啊,那脸被扇的现在还疼呢)。

**但是永远记住一点,只要是社团活动耽误了你的学习计划,果断推掉。**不要给那些所谓的部长啊、主席啊任何面子,或者连拒绝都不用,电话不接,微信不回直接消失就行。社团的作用就是在于丰富你的业余生活,你还想占用为业余生活之外的时间,门都没有!

四、咨询什么样的学长学姐?

大一入学后通常学院会派一个大二的学长或学姐来带新生,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环境。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惑或者是面临选择的时候,第一时间会去咨询这些大二的学长和学姐,或者是咨询社团里认识的学长学姐。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咨询一定要咨询大四的已经保研成功的学长学姐和那些大三就专业排名靠前的学长学姐。**其实很多大二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根本就没有规划,他们的有一些建议和意见说实话是不靠谱的。既然就是要争取保研,刷 GPA,那一定要问保上研或者是 GPA 前十的学长和学姐的意见,他们的意见才更有价值。不要让不靠谱的人的意见干扰到你对未来的规划。

五、刷绩点和刷科研经历的技巧

这一小节的内容有些多,所以直接上链接了,有兴趣的点进去进一步了解!

大一搞绩点,大二搞竞赛,大三搞论文,是这个流程么?

六、总结

下面就对这个回答的几个核心观点进行总结:

  1. 我建议本科读完后要继续读个硕士,既然要读硕士就要从大一开始把 GPA 搞上去,争取保研。
  2. 班干部不当就不当了吧,没啥意思!
  3. 参加社团就是为了丰富生活,但凡有人想占用你业余生活之外的时间来搞社团,让他滚蛋!
  4. 咨询大四成功保研和成功考研学长和学姐的意见,大二学长学姐的意见不要轻信!
  5. 大一搞科研就是扯谈,不要被周围的人误导,重心放在学业上!

最后,本回答的一些观点透漏着满满的功利感,如果这边回答能能让一小部分的人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我觉得就够了!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知乎用户 实话商人​​ 发表

机会来了。

去干公务员培训,考研培训,专升本培训,教师资格证等等。

之前我就一直呼吁,写了好多次没人点赞!

当危机之下,所有人会怎么选择?避险。那如何避险呢?

考公务员啊!继续读书苦学啊,多考点证书傍身啊。

他们渡河,你摆船啊,虽然不能接纳很多人,但是聪明点在里面还是能找到一口饭吃的。人不能让尿憋着。

我以前干奢侈品的,疫情封了两个月,现在干情感,家庭教育知识主播孵化,也干的风生水起。

穷则变,变则通。

不用管他外面饿了多少人,保证你是最后一个挨饿的就行。

就算粮食涨价有百分之三十的人买不起,你作为那百分之七十就行了。

知乎用户 赞美猴小猴​​ 发表

周围好多人都说,实在不行再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回老家考公务员,敢情把考公当最后退路了,有一说一,你考的上吗?

知乎用户 夏雨土川​ 发表

当然是继续 “内卷” 啊,卷 “体制内” 是最明显的表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是国内意识到内卷问题最早的群体之一,我在 2016 年底的时候就想到了学历会越来越贬值,并且会波及到我。前文我提到过,我们学校的学生哪怕是不能良好的对口就业,且在成都 “漂泊”,也不愿意回到各个地级市,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好不容易从地级市考出了重点本科的分数,又回到地级市,是一种“丢脸” 的行为。

但是我就在思考,我在思考什么呢?光是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石油、地质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是二三千人、还不包含连年扩招的硕士研究生。大多数人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会怎么样?他们同样会去想,怎么才能发挥自己学历的最大作用,而公平性的最重要的就业渠道就是考公务员、考编制。他们不可能全都考得上成都的,从前四川省各个地级市的编制,可能更多的就是一些地方学院、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去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觉醒的人就会增加,势必就会对地级市的编制内考试造成很大的冲击,竞争难度就会变大,到时我想考上的概率就会降低。内心的呼唤:一定要抓紧上岸,避免被严重波及。

以我老家地级市为例,在 2016 年之前的话,基本上各个市直县直单位,大量的二三本毕业的学生就能考上,有的就算暂且没考上,先考个事业单位,坚持考 2.3 年市直机关基本上都没有问题,甚至于有的二本院校好一点的学生,地级市直一样看不上,工作几年后就遴选到了成都或者省直单位。各个区县的乡镇机关,每年每个岗位都是 10 多个 10 多个这样招,大多数就是大专生考上,或者就是三本生,经常性的会递补几个人,甚至于一些职高毕业的学生函授个大专去参考也能进入面试。当然了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不是只有一个影响因素,除了 “内卷” 以外的因素,还有 15.16 年之前体制外经济形势相对较好,地市机关事业编制内待遇不高等影响因素,才导致了当时的区县及以下岗位像白菜一样捡的现象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可能再现了。

**同样一个岗位,可能从前要求要求的是大专生甚至于中专生就可以,现在逐步的需要本科生、硕士。并不是岗位随着几年的时间就变得多么的高大上,而是毕业生太多了,岗位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主要的工作性质基本上没有变化,但同样的岗位门槛越来越高。**在近 10 年时间里,这种现象初步重点产生的时间转折点是在 2016 年(2013 年左右也有一次),不过大多数职业规划不明确的学生特别是学校处于中等院校的学生群体,是很难发现这种问题的,前期微妙的变化也不仅仅在企业人才市场得到很大的体现,在公考趋势以及公考岗位选择的时候也有,后期我会通过一些案例进行重点的分析讲解。。

一个人开始参加工作,到退休有大约 40 年,但在这 40 年间,毕业的大学生太多了,工作岗位的产生远比不上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长,假设一个人占住了某个岗位,40 年之后才能让出这个岗位,但 40 年毕业的学生何其之多,最终导致就业越来越难,企业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的就业要求越来越低,这是一个雇佣方的市场。30 多年前,本科生毕业都可以留校任教,20 年前,硕士就可以留校任教,10 年前,博士才可以。以至于发展到今天,就算手握一大堆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的海外名校博士,想任教都难得很,一大堆这种博士,就为了竞争一个教职岗位,面试官的教授还笑称,这些来应聘的人,当年都可以直接来当应聘学院的院长了,但是现在嘛,应聘个师资博士后这种教师临时工都费劲。这就是时代的进程,阶级都会随着国家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固化。

夏雨土川

156 次咨询

5.0

33027 次赞同

去咨询

最后,欢迎大家点赞关注与咨询,我作为曾经的寒门学生,一步步成长,经历了很多坑,久病成医,曾在某双一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及招生办公室工作、跟踪研究就业接近 10 年————拥有高校、公务员等多个系统的工作经历,在就业指导、公务员(选调、省考、国考)、志愿填报等问题上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全国的就业形势特别是体制内(定向选调、公务员、人才引进等)有较为深刻的见解,有数千人的就业咨询指导经验。

知乎用户 宁波银行​ 发表

1000 万,如果平均到省的话,每个省大约 33 万人,但是,因为籍贯和经济发展的不同,不可能平均,相当大的比例会倾向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北上广深,南京,苏州,武汉……

以北上广深为首的 4 个一线城市,起码要接收一半的求职毕业生,看起来还是挺多的

不过实际上,有相当多比例的毕业生考研,有一小部分考公务员,这么一分摊,就不算太多了

不过呢,还有 21 年考研失败的同学们也会加入到 22 年毕业生求职的队伍,还有 20 年的二次考研失败的,2 次考公务员失败的

而且今年普遍传来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房企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加上疫情的影响,对就业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冲击,22 年毕业生的就业环境,确实是历年来最差的

那如何在这个环境下,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呢

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大家都过了英语四级,同学 a 除了英语还会西班牙语,这不就多了一些竞争力吗

大量的积累,任何工作岗位都可以积累,这个积累可以从任何工作岗位开始,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财富,积累人脉,这些积累将在你需要用的上的时候给你提供极大的帮助

掌握一门技术,无论是修电脑,还是写文案,有一技之长可以让你在社会上稳定立足,甚至可以凭这门技术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不受打工的约束

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

知乎用户 令狐冲 发表

今天想借这个话题,和大家瞎聊天,可能会有点跑题。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

1. 是不是学历高就可以赚大钱改变命运?

2. 是不是学历高的人赚更多的钱才算公平?

3. 读书是不是一件没有风险的事情?

我们一个一个来讨论。

1. 是不是学历高就可以赚大钱改变命运?

我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才能赚钱发大财,不好好读书你一辈子没出息,长大你就讨饭挑大粪去。我相信,有这样思维的父母不在少数,从小听这话的孩子也不在少数。所以我们也别在这装外宾了,什么尊重知识、了解世界、学历崇拜,大家对读书其实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从我父母的视角来说,他们这个话绝对是 100% 正确的金玉良言。我父母是 60 后,刚好就是赶上恢复高考的那批人。对他们那代人来说,高考绝对是改变命运的事。考不上大学的,农村户口,一辈子在农村种田。考上大学的,国家包分配工作,过几年就是干部。再加上后来改革开放,马太效应一下子就出来了。两个家庭条件差不多的人,甚至是亲兄弟,一个考上大学、一个没考上大学,后来的人生轨迹云泥之别,这种故事在 60 后当中比比皆是。所以你看,读书太有用了。

对于 70、80 后来说也是一样的,即使 80 后读大学的时候,已经不分配工作了,但没关系,经济在高速发展啊,企业越来越多越做越大,高端人才很稀缺,读了好大学,就能进大企业拿高工资留在大城市,房子一买,后面固定资产价格一路狂奔,直接就逆袭翻盘了。所以你看,读书太有用了。

90 后从小听着这样的故事,一路卷到大学毕业,然后直接傻眼了。不对啊老师,不是说好了高考结束就解放,大学毕业就起飞吗?怎么大学毕业才刚出新手村,外面全是一些张牙舞爪的红名怪,后面还得卷考研卷考公卷考证,拼家庭拼人脉拼首付?不是说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吗?怎么成了要么出生就有要么就没有了?所以你看啊,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然后很多人一拍大腿,大喊一声,TND 不公平!

2. 是不是学历高的人赚更多的钱才算公平?

很多人喜欢说这样的话:老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那个女主播初中毕业,扭几下屁股赚这么多,公平吗?国家必须得管,不然迟早药丸。

好,我们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王二狗 2019 年养猪发财了,张翠花 2021 年养猪亏掉裤衩,公平吗?

很公平啊对不对,猪少的时候养猪,赶上猪肉价格上涨,当然就赚钱了。大家都去养猪,猪太多了,猪肉价格下跌,自然就亏钱。基本的市场经济逻辑,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你买猪肉的时候,会在乎张翠花是不是比王二狗努力吗?

所以啊,同样的逻辑,大学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你走高考路线,每年供应上千万大学生,你卷又卷不过,自然就赚的少。那女主播虽然初中文化,但赶上了直播的风口,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自然赚的就多。

所以这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吗?

很多人说那不一样,读书人的事,你晓得吗?不能用养猪户来类比。

好,那我们再换个角度来回答。王二狗和张翠花高考成绩差不多,王二狗读了计算机专业,进了大厂拿了原始股,直接起飞了。张翠花读了生物工程,在筒子楼里啃馒头,公平吗?

这世界哪有这么多的公平。难道考上大学赚大钱,考不上大学挑大粪就公平?一杯清茶赚的比流一天汗的农民工赚的多就公平?

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的思维还停留在十几年前,怪谁。

3. 读书是不是一件没有风险的事情?

很多人会继续说,至少读书没风险。你看啊,做生意有可能会破产跳楼对不对?女主播今天有榜一大哥,明天就可能被封了对不对?虽然读书这条路,卷的人多收益降低了,但胜在没有风险对不对?

只能说也对也不对。

很多时候,没有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没有风险,说明你一直活在象牙塔,对真实的社会缺乏系统的认知,等到你真的面临风险的时候,你很可能会不堪一击。你真实的抗风险能力,也许会比不上那些,一路直面风险的人。

你像现在,很多人毕业就失业,卷又卷不赢,一战二战都上不了岸,然后发现自己除了备考三战四战,基本啥也不会,这难道不是一种风险吗?

我并不是说读书无用,对普通人来说,好好读书,可能还是最适合你的路,但我们除了一路卷,也要对自己的定位,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知乎用户 时代之 发表

完全不用担心,只需要灵活就业市场,增加 5% 的容量就可以。

目前根据官方数据,我们灵活就业人员已经两个亿了,增加 5% 小意思,和我们 GDP 增速保持一致。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我是时代之,茫茫人海,我们终会相遇,祝你幸福。

知乎用户 念旧 发表

我觉得作为世界第二强国,并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国家,大学生就业不应该这么难……

完全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尽管尽管只是个普通的本科院校,不是 985,211。

我只希望能在毕业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在有生之年,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勤劳,能买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小窝……

父辈们总说,你好歹大学生,出来后肯定没他们幸苦……

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们好歹能买房子,娶得起老婆……

我只能苦笑一下,会好的。

其实只有自己知道,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啥也不是……

进场别人知道你大学生,给的钱狗都不如……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三毛以为,到了上海就有饭吃了。(插图来源: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三毛流浪记》)

知乎用户 老汉​​ 发表

悲观的角度:

1. 放水放不出去

2. 美国加息

3. 资本收缩

4. 内卷炸裂

5. 新中产返贫

6. 贫富差距

7. 苟活不易

乐观的角度

1. 大多数人还没拼命卷,还在心存幻想

2. 高校生起码有好一点的抽象阶梯,这会促使他们在卷的过程中有一点优势。

3. 以前是走一步看一步,现在聪明人都是提前看三步。

4. 大学生做好工作一辈子才能得活的准备,才能沉下心找发展道路。

5. 的确很多人在润了。

6. 关于躺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我早就说过,未来非洲的劳动力很可能会涌入市场,卷炸尚可苟活,躺平必将绝望。

知乎用户 光明山巅 发表

工作其实很好找,工作岗位也不缺,只不过是大学毕业生不想干罢了。当然不想干也是正常的。新一代年轻人已经从 “翻身”“发大财” 转向追求稳定。从追求高薪升职转向追求早九晚五和双休。我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能否在工作中得到保证和尊重。有很多人批评大学生不愿意进厂。其实打螺丝不是问题,很简单,也不算太累,你要是让我们进工厂其实也可以,一个月打 15 天螺丝我们也能接受。但是一个月打 29 天螺丝,甚至还要昼夜颠倒打螺丝,这就是问题了。这是人过的日子吗?即使以前的人能忍,现在的大学生也忍不了了。

所以显然现在就业市场上的工作都不符合大学生的要求。一方面是 996/007 / 三班倒高强度的工作压得人身心俱疲, 一方面是几千万的大学生没有工作, 我认为可以减少劳动时间,增加工作岗位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说采取一周 3.5 天工作制,这样就能增加 50% 的工作岗位。**还能给雇员们充分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最重要的是你有了自己的时间,你能照顾你的家人,你能有时间谈恋爱,你也能照顾自己的父母。生育率低,养老难等问题也解决了!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现在肯定这样,内卷就业压力很大,现在整体今年要么就是选择留学,要么就是直接的要考虑其他的方式来找工作了。因为不得不说就是你如果要是选择一些基础的工作,要是不愿意,那你就得必须要选择提升学历,因为考研和考公并不是那么简单。

所以,这波就业就会很难。而且就业的整体的成绩是并不理想。里面真正学的东西,这波人是学不到什么的,因为都是网课学出来的。所以基本上只能从事一些基础的工作,那你要想提升那你就得把心静下来,然后慢慢的去找到自己适合的途径和职业发展方向,再去看自己缺少什么,再去补充学历和其他能力。

哎,压力就业越来越大了。

[

国内英,日语或西语等小语种专四专八考试对留学,找工作有用吗?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的视频

 · 30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98379302270304257)

[

西班牙语专业就业方向到底现在有什么可能的?真的饱和了吗?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的视频

 · 65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83148267744079872)

[

考研还是留学,考公还是留学,工作还是留学,家里蹲?应怎么选择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的视频

 · 162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4574845149761536)

[

考研落幕,400 多万考生真都适合吗?留学给落榜的学生又一条路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的视频

 · 977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59589131017482240)

知乎用户 楚烈​ 发表

感觉完全可以国家每年收 500 万人进行军事训练,搞个两三年的轻度军训,

按照以前的民兵训练水准来,未来也可以安排到各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物流管理、卫生保健体系进行工作,

简单说,国家可以花点钱养一养这一批毕业就失业的学员,

也可以培养出不少具有军事素养的潜在兵员,

想要出清整个教育市场需要时间,之后应该会有大量野鸡学校倒闭,

这种临时两三年的轻度军训也就是个临时的玩法,一方面帮助培养公共安全市场,另一方面方便教育市场改革期进行缓冲,

要不每年放任这些一千多万 “好宝宝” 进入市场,各种毕业就是失业的话题刷爆,

就要看到各个 APP 与媒体平台增加管理人手了,然后就是防民之口的水准不断提高。

合适的引导是很重要的事情。

一家之言,就这样了。

知乎用户 江浩栾 发表

现在的大学生,应该学会正视自己的社会价值了。

对,你们在中考、高考中胜出了。事实证明了你比其他没考上大学的人智商高。

但是,智商高就应该获得更高的收入吗?就应该有更体面的工作吗?

不是的,你应该获得多少收入,是由你的社会贡献决定的。跟智商没有关系。

智商高、知识多,只是说明你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已。

但是,你创造了吗?

如果还没有,那么,你凭什么认为你应该获得更高的收入,得到更体面的工作呢?

这是毫无道理的。

谁也不能因为有能力就获得更多。

因为这是强盗思维。

你应该获得多少,是由你的贡献决定的,不是由你的能力决定的。

如果你用你的能力去搞破坏,那么,能力越大,危害就越大。这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只有用你的能力去做出贡献,你才应该得到收获。

所以,只有能力,没有贡献,你并不应该获得什么。

只有将能力转化成了贡献,你才应该获得报酬。

毕业生多了,大学生们就会更容易明白自己并不是鹤立鸡群的。

因为即使你真的是鹤,在你没有作出比别人更多的贡献之前,你也不能如此傲慢地认为别人都是鸡。

一个十分有能力的大学生,如果没有为社会作出贡献,那么,他就没有资格拿到比环卫工人更多的回报。

所以,希望大学生们尽快学会正视自己的社会价值。

然后,好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再来要求回报。

知乎用户 是小汀呀​ 发表

建议输出一部分移民到非洲

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建设

在那里大学生也比较受尊重

知乎用户 甜薪工场 - 黎阳​​ 发表

非常直观的一个影响就是 “就业压力增大,就业渠道变窄”。

今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突破历史新高,这必然会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心。比如说,社会上是否有足够多的岗位去容纳这些毕业生、这些学生能否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等。

总体来看,大家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太乐观的。有人说,由于经济受疫情等影响,很多企业是没有足够多的岗位去吸纳这些毕业生的;也有人说,这些毕业生其中有一大部分会再次选择考研、考公、考编等方式延缓就业,所以今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但是从长远来看,不管是企业为毕业生创造机会去就业,还是毕业生选择考研、考公延缓就业,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去找工作。可是,当一届有一届的毕业生毕业后,这些累积的人奔涌向社会时,是否能找到一份符合自己预期的工作呢?这是未知数。

但是我们可以从考研分数的国家线飙升、考公岗位的惊人报录比以及考编的报考人数来看,会发现大家选择的道路出奇一致。到底是我们心有灵犀,还是嗅到了当下学历贬值、经济不容乐观的前兆,都努力去卷学历、进体制。

其实,我们社会岗位是很缺人才的,但是有些比如我们都羡慕向往的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等目前出现一些饱和现象,导致我们大学生觉得当下就业难的假象,毕业人数对就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不是完全没出路。

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认准行业趋势,选择有发展力的行业可以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比如远程工作,也可以理解为居家办公,突破地域的限制,获取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以了解一下我正在做的甜薪工场项目。

一个聚合工作需求方与自由职业者的远程工作服务平台,甜薪工场凭借从业人力资源 10 余载的丰富经验,吸引了 10w + 的远程工作人员,最近正在大力推进新媒体运营类和 IT 程序员类的岗位,只要你有相关经验,可接受远程工作的均可入驻成为工作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推荐一些目前甜薪在招的岗位:

甜薪工场 - 灵活用工 - 自由职业平台 - 岗位兼职外包

【岗位 1】新媒体运营

职位条件:

1、需要懂得各个平台运营规则,规避点。

2、会写视频文案和剪辑,擅长引流涨粉。

【岗位 2】JAVA 岗位

任职资格:

1. 大专以上学历,1 年以上 JAVA 开发工作经验;

2. 熟练掌握数据结构、多线程编程,掌握常用的设计模式;熟悉 JVM,包括内存模型、类加载机制以及性能优化;

3. 熟悉 Spring/SpringBoot/SpringCloud/MyBatis/Hibernate 等主流开发框架;熟悉前端开发(TS/JS/HTML/CSS),熟悉 Vue/React/Angular 中的至少一种;

4. 熟悉 MySQL,MongoDB,Memcached, Redis 等主流数据库中的至少一种;

5. 熟悉 Tomcat/Nginx/Jetty 等服务器中的至少一种;

6. 熟悉消息队列,缓存等相关技术并应用;

7. 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工作主动性与责任心

【岗位 3】平面设计

职位条件

1、痴迷于创意、关注国内外新的设计理念,手链操作使用平面设计软件;

2、审美好、创意型选手、脑洞大、能落地,发挥空间绝对给到;

甜薪工场,欢迎每一位工作者的加入!

知乎用户 BOSS 直聘​ 发表

2022 年的应届生,正好是第一批出生 00 后。

自从 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的毕业季都被称为是 “史上最难毕业季”,那么对于 00 后朋友们来说,他们如何看待工作这件事,他们更看重什么?我们与几位 00 后聊了聊。


00 后有多酷?一出生就是网络土著,习惯用弹幕护体,能用流量养成偶像,挂在嘴边的 yyds 可以用来赞美万物。还有不到两个月,这样一群个性鲜明,相似又独立的 00 后 “酷儿” 们,就要第一次大规模 “进军” 职场了。

据教育部公布,今年共有 1076 万应届毕业生,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但与职场 “前辈” 们不同,00 后不再对领导“唯命是从”,也不甘心上班就为“混口饭吃”,相比于高薪、名企、一线城市,他们更看重自我成长,个性表达与价值创造。

知乎上,一位 80 后 hr 分享,面试 00 后女孩时,他按以往经验先介绍公司的薪资结构、五险一金、福利补贴,但话还没说完,直接被女孩打断:“我就一个问题,如果我愿意每个月少领 500 块钱,是否可以不穿工作服?”

女孩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统一着装丧失个性,浪费青春。

这位网友事后疑惑又感慨,00 后找工作到底看重什么?如何才能发出一封让他们心动的 offer?

在许多人眼中,大城市 + 大厂 = 高薪。

因此,一线城市、大公司是不少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首选标配,但随着 00 后进入职场,情况似乎开始发生一些改变。

近期,BOSS 直聘研究院开展了一项有关 00 后就业选择偏好的调研(以下简称调研),据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尽管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高校毕业生留存比例能达到 65% 以上,但 00 后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较 90 后高 7%,也就是说,00 后毕业生们不再扎堆一线城市

吴棠原本打算今年毕业后到北京去看看工作机会,但很快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件事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选择工作城市肯定要考虑工作机会是否充足,发展前景好不好,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去大城市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昂贵的生活成本,动辄 2 小时起步的通勤,两三千房租却只能拥有七八平米的单间,还可能会遇到 996 的作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真的只是‘工具人’,大城市那些繁华、社交、文化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和吴棠一样,不少 00 后在选择工作城市时,会看重城市宜居度,特别是工作城市的生活氛围和环境。

事实上,00 后除了在选择工作城市与 80、90 后们有明显不同,在挑选公司上,眼光也十分 “毒辣”。

首先,他们开始理性看待 “大厂” 自带的光环。特别是在对企业进行反向背调后,许多 00 后明显感到互联网高速增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再加上不时传出的裁员、内卷、猝死等消息,不少 00 后变得不再执着于雇主的单位规模和名气,对中小企业的接受度也有明显提升。

王咩咩曾是一家大厂新媒体运营实习生,起初她以自己能够进入大厂实习为荣,但很快她发现这里盛行 “卷工时”。

“我记得有次工作做完,我准点下班就走了,结果第二天 leader 找我谈话,说大家都没走,我为什么早下班?但实际情况是,我旁边的姐姐,每天下班都在办公室刷剧,但因为下班时间晚,被 leader 夸了多次。”

因为这段实习经历,王咩咩开始对大厂产生排斥。“大厂人多,但真正做事的人少,很多竞争恶性且无意义,做一个大厂螺丝钉混几年后,年纪大了,再发现自己只会表演无效加班,不是更可悲吗?还不如到中小企业,或许实战锻炼的机会更多。”

至于钱,从本次调研结果看,**00 后在找工作时,虽然依旧十分关注收入,但相比于 90、85 后,重要性却下降了约 7%,**且对于工资奖金绝对值的重视程度,也小于自己的 “前辈”。相反,在他们眼中,假期是否充足、加班是否过度、通勤距离是否舒适十分重要。

不少面试过 00 后的 HR 还发现,这届年轻人高度看重职业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匹配度,相比之下,00 后对于就业保障的关注度反而不高。能被 “保险和公积金交足” 打动的 00 后低于 50%。

小文和很多 00 后的爱好不同,她喜欢晒太阳。面试的第一家公司虽然采光不好,但愿意给出 7k 的薪资。小文最终还是选择了一家拥有落地窗的公司,只不过薪资低了 1.5k。

肖杰很理解这种选择,“也许一个 90 后很喜欢 cosplay,但他青春期的时候只知道 cosplay 不能当饭吃,所以选择把兴趣和工作分开,但现在,你就可以看到很多把 cosplay 当事业的人,比如我喜欢哲学,我就很想找到一个既和哲学相关,又赚钱的工作,虽然大人们都说这很难。不过我有时间,还有试错成本。”

尽管 00 后不再将一线城市、大厂、高薪作为选择工作的必要条件,但他们对工作是否能带来成就感、个人价值、成长前景、甚至老板说话的方式更为在意

张迎的团队最近新来了一位 00 后实习生,因为做错一份文件被领导当众训斥了一顿,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 00 后同事直接站起来冲着领导大喊:“错了就改过来啊,你没犯过错?嚷什么?没读过书没素质吗?会不会交流?”

张迎回忆,这位小同事的声音很大,整个楼道都是他的回音,领导当时就懵了,他和几个老同事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都是:还能这样?

王咩咩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她的态度更为直接:领导,没必要惯着

有次,leader 让王咩咩当晚负责推送一篇文案,内容需要含她在内的三个实习生一起完成,王咩咩完成自己的部分后,另外两人还没有写完,因此文案在当天没有完成发布,leader 认定王咩咩全责。

“她作为正职员工都催不来的文案,我又有什么立场去催那两个和我同级的实习生?我在电话里和 leader 商量过,能否推迟一天,但她不同意,最后我全责,凭什么?我和公司就是合作关系,又不是做慈善。我为什么要为她的过错负责?更何况在过程中我也没学到什么。如果工作就是当对领导言听计从的执行机器,我为什么不去找个比她厉害的老板?现在找工作这么方便,在哪干不是干?”

不同于父辈,00 后不再接受 “打压式管理” 或“权威式沟通”,“哪怕咖位大,我也未必要一味顺从你。” 在 00 后眼中,平等交流,互相尊重是职场 “必需品”。

有些年轻人不但不接受老板的 PUA,相反,还想给领导们 “上一课”。

此前,就曾有一家跨国药企发起过 “反向导师” 项目,在一万名 00 后中选拔 20 人,在半年之内做高管们的“小老师”。

00 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几乎满分掌握各类软件、app,不少 70 后在他们的 “指点” 下学会做 vlog,此外他们还会就自己了解和擅长的领域对工作提出建议。

如,“互联网医院平台如何运营?用户界面怎么优化,什么风格的设计可以吸引住年轻用户的目光……”

以往,在传统观念下,领导职业年限长、经历丰富,因此在所有领域都优于下属,但随着 00 后进入职场,双向学习逐渐露出端倪,重新审视和理解职场关系势在必行

此前,有关 00 后一言不合就辞职的传闻从没断过。还有数据显示,70 后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 4 年才会更换,80 后是 3 年半,90 后是 19 个月,95 后则仅有 7 个月,到了 00 后,可以直接用秒来计算。

与此同时,据此次调研结果显示,44.9% 的 00 后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给自己制定超过 3 年职业规划的 00 后仅有 12.3%

这些种种似乎都在暗示,00 后职场人不太靠谱,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仔细研究调研报告可知,“秒辞”、没有职业规划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00 后对于职业形态理解的改变。

在有明确求职意向的 00 后择业者中,超过 40% 的人具有多样化求职意愿,对灵活就业接受程度高,且愿意尝试副业。换句话说,你身边任何一个 00 后同事,都有可能身兼多职,甚至副业收入早已超过主业。

00 后椰子就是典型代表。此前他曾在媒体机构做摄影记者,但现在决定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主要原因是我需要自由,这种自由不仅意味着时间自由,也意味着你可以不用受老板的压榨。而且,我的兴趣爱好很多,朝九晚五的坐班生活不适合我。但这不意味着我不用努力工作,自己单干压力也很大,接到一单不容易,我希望能通过爱好赚钱,也希望钱可以养活我的爱好。”

相比于父辈们,00 后不喜欢循规蹈矩、做重复性的工作。成为斜杠青年,挑战不同角色,体验不同人生,才是他们的追求所在。

中青校媒发布数据显示,90.7% 的受访职场青年有职场 B 计划,其中,00 后有职场 B 计划的比例达到 92.5%。微商 / 代购 / 带货(37.5%)和写作 / 自媒体(36.4%)是受访职场青年们最常见的 B 计划内容。

因此,千万别以为他们真的已经 “躺平”,或者“丧” 到不行。

实际上,被冠上 “新生代” 美名的 00 后们无疑有着 “新” 的头脑,他们更愿意将自己与新兴行业进行匹配,通过 “试错” 的方式,挖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进而确定人生方向,而这才是最高阶的职业规划

橙子一直对创业有着极大的热情,但同时非常务实,目前他在一家公司做项目实习生,如果你问他,职业规划是什么?得到的答复一定是边走边看。

但橙子在实习阶段发现公司有跨企业交流机会,可以带薪去初创企业交流学习,他报名后,还同时参加公司内部的线上培训课。橙子说,他不停为自己创造机会,多学习,多感受,即便是多跳槽也没关系,他想要知道自己半年之内能不能负责一个独立的项目,四五年之后有没有能力成为主管。

其实,这也是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不论是公司还是人,都不想被条条框框束缚、僵化,新生代职场环境下,每个人其实都在主动或被动间探索全新领域,开启第二曲线。

技术高速迭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当下,00 后们展现出的个性、创新、平等正在悄悄改变职场,改变着人们的就业观,未来随着更多 00 后的涌入,职场势必会有新的局面产生,而这些不停更新的局面或许也将慢慢改变整个世界。(* 数据来自 BOSS 直聘研究院,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知乎用户 西安翻译学院招生处​ 发表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预计 2022 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会达到 1076 万人,相比于上一届人数增加 167 万,这一增量又创历史新高。2022 年我国公务员考试、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均创新高,反映出 2022 届毕业生对于未来就业市场前景的担忧,而在疫情背景下留学渠道受到极大影响,叠加部分出国留学学生的归国潮,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那么,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式该如何找到工作呢?小译给出一些小建议吧。

01 放宽求职区间

在明确感兴趣的职业大方向的前提下,放宽求职区间。比如原来只对最头部的大厂感兴趣,现在是否一二线类似公司都可以考虑接受?明确想做 Marketing 方向,是不是除了目标行业,其他行业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是学金融的,未来要做证券公司的研究员分析师,是不是也可以先考虑去四大做一下财务咨询?

02 不盲目追求高薪

降低薪酬预期,不要盲目追求高薪。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不要挑三拣四,可以多尝试投递几家,多面试几家,总比只框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几家公司岗位上好。

03 寻找内推

如果可能,请前辈学长学姐们帮忙进行内推。有相当多的岗位其实不一定会公开招聘。也有一些公司可能干脆取消校招,以内部渠道推荐为主。内推的成功概率会增加很多。

04 提高技巧

好好打磨自己的简历,通过练习优化自己的面试技巧。提高每一个可能拿到的 offer 的概率。艰难时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以减轻自己和家人非常大比例的压力。

05 尽量选择大平台

艰难的时期,能选大平台就选大平台。大平台的抗风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相对于中小型平台要稍好一些。对雇主品牌声誉方面更加看重,一些批量裁员和违法行为可能稍微少一些。但这件事情也不绝对,毕竟疫情期间不少大公司也会有违法裁员的行为,大家要自己查询好资料多方打听确认下。

知乎用户 打了个蛋蛋 发表

我觉得解决就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 严格把控劳动法,把工资降下去,把 996 干掉,把人数提上来。

那些继续卷别人的人,早晚把自己卷死。

马资本家的 3 个干 5 个人的活拿 4 个人的钱真的是在挖社会主义的根基。

知乎用户 远方的刘哥​ 发表

就业困难算个啥呢

至少可以选,双向选择

月薪 3 万的写字楼企业,不一定选你;而你,也不会选月薪 3 千的血汗工厂。

实在选不动,可以在家躺着,啃老。

你们要知道,改开前的他们,压根没得选:

做人,要感恩,要知足常乐。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房价 - 1:百城商品住宅去化周期,房价进入到哪个阶段了?

去化周期大于 20 个月,房贷利率 7% 以上,居民杠杆率 80% 左右,房价卒 —- 静待央行行动、静待最后一个阈值出现

决定二手房成交量的因素是什么?去化周期恶化以后,放开限购限贷还可能再次涨价去库存吗?思维惯性会导致什么?

16 城最新商品房去化周期,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去化周期恶化前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2021-10-31 楼市数据更新:苏州 - 杭州 - 青岛 - 南京 - 广州 - 二手房成交量 - 去化周期

补充:西安、成都、合肥 2021-10-31 二手房去化周期及 10 月份社消数据点评

二手房去化周期、新房去化周期是衡量房地产阶段的必要指标,去化周期一旦突破 20 个月,就意味着商品房出现了滞销,健康的去化周期为 6-12 个月。

新房库存 = 新开工面积 + 待售库存,新开工面积受到去化周期的影响,去化周期升高的同时,新开工面积也会同步降低。

因此**只要去化速度没有持续恶化,新房库存会稳定在一个数值内,并不会无限的升高,除非房企已经感觉到危机并主动开始撤离,才会开始加速开发去土储,开始加速卖房。**从目前来看,百强房企除去恒大、碧桂园以外,并没有哪家房企出现高周转和降价的情况。从逐月各房企的数据来看,销售额与面积的比值确实出现了回落,但是幅度不大,唯有碧桂园的幅度较为可观。

**2022 年 1 月百城商品房库存最高,达到了 6.17 亿平,**年后新开工率降低,库存开始回落,但是商品房销售额也开始回落。

年后三个月百城去化周期逐月升高,2022 年 3 月份去化周期达到了 22.7 个月,形势非常的不乐观,4 月份全国部分地区受到上海疫情的外溢影响,出现了局部的风控,去化周期必然持续上升。

-—-

在《房企杠杆详解:你买的楼盘到底被开发商抵押了几次,它是如何烂尾的》中,我们详解了开发资金杠杆模式。

新房只开工就开售,开售以后马上获得银行贷款、信托融资及预售资金,房企拿到预售资金以后,迅速磨洋工,加快销售却减缓施工速度,把大笔资金调往需要挪用的缺口。即新开工的商品房,成为了开发商融资的工具,开发商投资 1000w,可以获得数亿的资金进行周转,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利用新开工商品房融资的情况主要是高杠杆企业,大部分的开发商首选的是囤地捂盘熬过冬天。

一旦无法熬过寒冬,那么高周转、多新开工就成为了开发商获取现金流最简单的方法了,这也解释了房企为何缺资金还在不停的拿地,因为拿地以后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融资,完全可以覆盖掉拿地成本。因此在房地产行业崩盘的末期,商品房住宅库存还会小幅上升,这些新开工的项目最大的作用是为开发商融资,一旦开发商度过危机,亦可加价交房,类似于恒大模式。

-—-

目前处于房价下跌的哪个阶段呢?我们认为随着新房去化周期步入 20 个月,房价开始进入房价心理博弈期,由卖方市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且步入了房价阴跌期。

居民杠杆率可能超过或者接近 80% 吗?

由于 2022 年居民已经开始去杠杆,且政府加杠杆刺激经济,那么 2022 年末我们预测住户贷款余额为 74.69w 亿,GDP 为 120.69w 亿,居民杠杆率折合为 61.89%。

对比近几年的居民杠杆率走势,我们发现我国居民的杠杆率最高值为 62.25%, 住户贷款余额的最高值可能为 74.69w 亿。

假设 2023 年以后住户贷款余额开始降低,居民开始去杠杆,政府加杠杆,那么假设 gdp 不变,居民杠杆率必然出现回落。

最大的问题是真实的 GDP 值在房地产崩盘以后到底是多少?

按照我们的测算来看,房地产崩盘以后,gdp 不可能保持不变甚至增长,gdp 必然随着房地产崩盘而暴跌,现阶段的 gdp 至少高估了 20%。

如果按照真实的 gdp 计算,**假设官方允许 gdp 数值出现回落,那么短期住户贷款余额的下降速度一定会慢于 gdp 回落的速度,居民杠杆率会由于统计方面的问题出现被动式上升,**类似于农村人口去世导致城镇化率被动提高的因果关系。

-—

关于利率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确认,目前居民杠杆率、去化周期均已满足我们之前的预测条件。

全国二手房去化周期是多少个月呢?

一季度 9 个重点城市二手房累计同比下跌 52%,天津等长期低迷的城市也开始了再次暴跌,一季度天津二手房暴跌 34.07%,新房暴跌 46.23%,二手房去化周期 22.9 个月,新房去化周期 4.59 年。(2021 年年末天津新房去化周期 2.1 年,折合 26 个月

[1] 结合目前的疫情走势、美联储加息步骤,我们再次呼吁大家去《卖房》,不要心存侥幸。

参考

  1. ^ 房价 - 1:百城商品住宅去化周期,房价进入到哪个阶段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897&idx=1&sn=6383584675b1805b4e6ae9562fa06c38&chksm=fb84b8a3ccf331b5278a246860f9907f55a3505809112fb362b35f19bc89a716f567cc4cd41c&token=1162168854&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Spectre​ 发表

中考、高考、考研、等等,就像三峡大坝一样。

水位创新高,怎么办。

大坝还能挡得住,等它冲垮了再说,什么后果,谁都不知道,什么场景?你想想吧。

就业难,难上加难。

但不要悲观。我还是看好,新行业,新的就业形式,就职方式。

知乎用户 为谁零落为谁开 发表

赢麻了。

人力市场上一下子这么多人毕业找工作,势必大幅度增加就业难度,求职者为了卷一份工作,必定更加勤劳奋斗且拿最低的工资,只为了让海外的离岸爱国者在瑞士银行存更多钱、上更好的美国大学、买更大的温哥华豪宅。

对于离岸爱国者来说,中国真棒,真的爱死了。

知乎用户 智珠在睿​ 发表

谢邀

2022 年 1076 万大学毕业生要找出路,

但是老板都没了。

截至 2022 年 4 月中旬,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

只有 15.4% 的应届毕业生签约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这一数字低于去年的 18.3%。
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中,46.7% 收到 Offer,低于 2021 年的 62.8%。2022 年就业形势比以往更为严峻

注意这可是已经到了 2022 年 4 月了,春招已经结束了,马上 6 月就要毕业了。

而且毕业生的工资也大幅降低,2021 年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 7395 元,2022 年只有 6507 元,少有的出现了下降。

对比下 2021 年:

50.4% 选择单位就业,比去年下降 6 个百分点。而自由职业(18.6%)、慢就业(15.9%)的比例均较去年提高 3 个百分点。这是继去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呈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

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

2022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有 457 万人报名,比去年增加了 80 万,比 5 年前增加了 256 万。

当然最终高校公布出来的就业数据可能还是会在 90% 多,毕竟一大部分人会被灵活就业:

辅导员:同学,你还没找到工作?
毕业生 A:是的,没有。
辅导员:你有微博账号的吧?
毕业生 A:有的
辅导员:好,你的毕业去向自媒体灵活就业,登记好了,下一个!同学你有微博账号么?
毕业生 B:没有,
辅导员:那没事,有抖音账号么?
毕业生 B:有的
辅导员:那你是主播灵活就业。

但是实际的情况就是也就一半人就业,其实今天只要你找个今年大学毕业的人,问下他同学里有多少失业的,再看下他们学校官网的数据,就知道今年的就业压力有多大了。

我们常问,人口出生率为什么一直降?

其实本质因为丢了样东西,那就是 “希望”。

当勤劳不能致富,知识无法改变命运,大部分人为了一堆钢筋混凝土耗尽半生,自己活得连狗都不如,也就不愿再让下一代受苦了。

知乎用户 ranger 发表

今年出生人口肯定到不了 1000 万。

一个国家一年的高等教育毕业人数大于出生人口数,这个国家一定是教育发达冠绝全球,民众素质极高山仰止,高端产业傲视群雄。

赢到过去的人不敢想象。

知乎用户 防腐管干部 发表

其实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很简单,如果一个学院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 90%,学院领导通通撤职,学校整体就业率低于 90%,校领导也通通换掉。当然就业率不能学校自己统计,太容易造假,要教育部直接从五险一金数据统计。

做到这样,毕业生的就业率自然就上来了。

知乎用户 唐易生涯规划 发表

1000 万的毕业大学生!

首先 1000 万人口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全球超过 1000 万人口的国家仅有 89 个,目前的数据表明是瑞典!所以 1000 万大学毕业生相当于一个瑞典。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十大开发商,最低开发住宅超过 300 万套房子。

即几十年培养出来的头部开发商,终其一生开发的房子只够一年的大学毕业生所居住。

假如 1999 年中国不执行高等教育普及化,依然保持每年几十万的招生量,中国当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大学生,那么今天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一定会显著靠后。

即使这样,请看下面的论述,下面为引用内容

“第一,科研创新首先是原始创新 0-1 的源头发明创新,无中生有的创新。在这一块上,中国过去二三十年存在的问题是投资力度不够。中国现在每年的研发费世界第二,总量不小,但是我们的研发费中只有 5—6% 投资在 0—1 的创新方面。

世界发达国家,每年研发费的 20% 投资在 0—1 的源头创新上,重大发明创新的项目上。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源头创新方面力度不够,今后 10—15 年应该力争使我们的研发创新投入占比赶上世界先进的水平,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在研发成果的转化上,我们转化力度不够。0-1 发明以后,好不容易发明了,能够孵化出产品这一块,1-100 的转化上我们转化度不够。目前中国的转化度大体上是发明量的 10%,世界大体上人类发明成果的 40% 转化为生产力,中国目前 10% 的转化度在世界范围偏低。

中央已经反复提出强调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要向德国的弗朗恩霍夫研究所学习。弗朗恩霍夫研究所是一个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机构, 里边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经济人,通过他们的专业中介,让能转化的人和能发明的人结合在一起。

第三,好不容易 1-100 成了产品,怎么样把这些产品大规模生成形成独角兽,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那么,这方面我们缺少资本市场的支持,缺少金融力量的支持,在这个意义上,各种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资本市场科创板怎么来推进帮助这些产业形成独角兽,形成重要的产业,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事。”

所以中国 1000 万大学毕业生,看上去很多,其实不多,尤其是能够从事原创研发的人数很少,这是关键产业链前行缓慢的根本原因。

即使是 1000 万大学生毕业,由于全国经济,尤其是各省会经济发达都不错,所以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招聘到优秀大学毕业生依然是很高难度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的观点,没有什么影响!不要被一个夸张的数据吓怕了

知乎用户 丁昆朋​ 发表

根据教育部数据,

2022 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一千万,

规模创历史新高。

在疫情叠加的影响下,

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甚至可以说,

大学毕业就失业。

对于毕业生来说面前有两条路:

一是选择考公务员,考研究生。

这条路的本质是延缓几年找工作。

数据显示,

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 457 万,

比去年增加了 80 万人。

这也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

二是选择工作。

无论你是什么学历,

什么专业,

不要被自己的过去所束缚。

在竞争者巨大,

工作岗位减少的情况下,

找到工作赚到钱才是关键。

选择工作时的三个建议:

能在一线城市就在一线城市,

能选赚钱的行业就选赚钱的行业。

工作尽量选可量化,

不容易被替代的工作。

用时薪来衡量你的工作,而不是月薪。

原创码字不易,

看到这里的朋友点赞、关注、转发。

丁昆朋:2022 年最新上市方便、应急、家庭「压缩饼干」牌子推荐,「北戴河」「900 压缩」「上海冠生园」品牌对比购买选择购买指南、攻略、策略

知乎用户 心灵寄汤 发表

别说了,我只想看后面几个季度,网上还有多少键盘侠,表示现在环境好都是别人能力不行。

知乎用户 初中英语黄老师​ 发表

这就是对当年选专业的时候最好的回应了。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工作了,甚至大部分人都找不到工作了,刚刚看到某航空航天大学 2022 届的学生被人裁员了。

还没毕业,还没就业,就失业了!
套用周星驰的一句话,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太刺激了。

没办法,我们活在最好的时代,也活在最坏的时代。

那么,这些事情给我们几点启示呢?

第一,好好选择专业。

有些人当年考大学为了学校放弃了专业,他们觉得,学校比专业更重要,学校才是所有一切的根本。

可是,他们没有发现,就算是某华,某大的学生也有因为专业问题而失业的学生,这些学生还是个顶个的尖子生,他们的学习能力,见识水平,各种本事,都是顶尖的。

可是社会却给了他们狠狠的一拳,让他们猝不及防!

一句话说的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好的专业自然能够给你带来好的就业机会,当年人工智能缺人的时候,就算你是本二本三的学生,企业也照样收,企业要的是对口专业的人,这样的人一来到企业就能过给企业创造价值,让企业获得更多的收入,让企业发展得更好。

当然,这也是双赢的关系,学生也开心,企业也高兴。

当然,也有一些天坑专业,他们很努力的读了名校的专业,可是,就业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毕竟他们专业的学生太多了,社会上根本容纳不下,这个时候,他们要么拼命卷,要么转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第二,多学科渗透。

有些人大学的时候只专心读自己的这个专业,他们从来不去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将来能不能在这个专业里面达到前 3% 的水平,这样他们就业的时候才能高枕无忧。

亚马孙的贝佐斯当年读大学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如果读物理学这个专业,就算他一天 24 小时的努力读书,他也无法超越他的那些同学们。
为什么要超越他们呢?
在物理学里面,只有前 2% 的人才能成为物理学家,获得体面的工作,其他人都是去做普通的工作。
贝佐斯毫不犹豫的转行了。

当然,在中国,转专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你能够在本学科学习的基础上继续修习另一个专业,那么,你就能过获得比别人更好的就业优势。

比如,你是学习物理学的,你可以修市场营销或者英语日语俄语韩语法语等等跨学科的专业,这样你就有了双重的优势。
这两个专业一定是差别越大越好,最好一个理科一个工科或者文科。
在《巨人的工具》这本书里面就说到,如果你学习的两个技能分别达到了排名的前 25%,那么,这样的人肯定非常的少,你在就业的时候就有了竞争优势。
如果你有 3 个技能排名前 25%,那么,你的优势就更明显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跨学科优势。

总之

接下去几年的就业肯定会越来越卷的,大家一定要多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好好准备。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的。

那么,国家发展什么行业,我们该选择什么专业呢?大家一定要看的就是十四五规划,你的就业,你的前途就都在这里面。

[

十四五大战略与 2035 远景 +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京东

¥354.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01605976431685632-0-1&p=JF8BAR4JK1olXg8CXFxdC0wQB18IGloXVQUKUF1fCEoSAV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WAm0AGFMRXgQCVVtfFxJSXzI4WwF0WwN4XCo_Sx9nagl4UwVNX3FbAlJROEseA20AGloVWgUyVF9cCE8SAGwOGmslXQMyFTBdCEIeAWoIHGsUbQYFUF9bAEoRBG0LE1slXQ4GZIjznJ6fvLa4vo2_89OP5IvUo5-phV84K1glBlNWHRtBCE8WA2gJH1MTWgMAVFlUDEwVAHMJB1slXgcCVFhdCEgTCwENG1oUXw8GUFdeZkkWAm0MHV8WWQcyVG5eOBV5AjwIGw4WXwNsCV0IC00TAm1mG1IRVQ8BXF5tCkoWAW04)

[

巨人的工具 健康财富与智慧自助宝典自我完善投资理财

京东

¥119.8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01605663398174720-0-1&p=JF8BARsJK1olXwAFVF5aCk4UM28JGlgRVAQKUVpUDEIQMytXQwVKbV9HER8fA1UJWypcR0ROCBlQCgJDCEoWAGsBGVMQWQ8GXVlCUQ5LXl8WYRNoPlxlDz4WfhhRWmkIbV4dIEBEWFJtCEIXAWcJGlsSXjYCVV9dDE4UAGkJK2sVWDZDOl5bAUofBl8JK1sSWQcEXF9aAUIRAW44G1MRbdCswIvVt5KnprmitY6Y7dOL_4rjjnsnM2w4QA5BFEMeVFpcCEwWB2gPGVkdVAYEUVheCVcWH284GFoVXQACVF1ZACUSA24JGVIRWQ8BOlxcCUkTBWsLH1olXTYBZAAzCRgXAG4JHgh7AAVXV1oGX0l5A2YME18RWg4yVl9cCkkn)

知乎用户 于禁 74 年 发表

今年将是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新出生人口的首年。

教育行业将成为夕阳行业。如果一个 25 岁的硕士毕业生进入垫底的高校工作,18 年后这所高校大概率会不存在。

知乎用户 兔斯基 ZMN 发表

残酷的竞争、行业的变化、疫情的冲刷等因素叠加,让史上最多毕业生之年,或成为史上最残酷的求职季。

3 月开始的春季校园招聘活动已启动月余,但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前景依然没有着落,其中有不少毕业生是第一批即将迈入社会的 “00 后”。

1. 求职人数高涨

求职市场与任何市场一样,受最基本的供需关系影响。今年中国高校生在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同一职位被多人争夺,竞争激烈。

从供给端看,2022 年中国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多达 1600 万人,为多年来新高。当中,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为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人。这在规模、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而未来数年,高校毕业生仍将以每年超过 110 万人的规模持续增长。所以说,如果今年找不到工作,或延缓求职,明年会更难。

除了 1076 万名毕业生外,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生归国,今年海归就业的学生超过 100 万,让本已拥挤的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 传统招聘 “蓄水池” 缩水

房地产、教培、互联网等行业人力需求收缩的现象显而易见。

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 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房地产和教培行业招聘量均跌出前十。

智联招聘的《2021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也分析,进入 2021 年第四季度,教育 / 培训行业的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 10 月至 12 月逐月下降。

互联网大厂去年经历了反垄断等监管风暴,教培行业更是被双减政策横扫殆尽。

事实上,中国不少互联网公司正在大裁员,阿里、腾讯、美团等纷纷加入裁员大军。

《中国基金报》3 月底报道,京东多个业务板块正在大裁员,比例在 10% 至 30% 之间。

京东此次裁员,将被裁员工称为从京东 “毕业”,网传京东人事部的邮件写道:“毕业快乐!恭喜您从京东顺利毕业!感谢一路相伴!”

这些企业给 “毕业即失业” 提供了另一种解释。有网民调侃,既然裁员如此“情谊满满”,能不能选择留级?

但在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急需人手却招不到人。央广网报道,一项调查显示,83% 的制造企业表示有不同程度的蓝领用工荒。

但大学毕业生渴望一份坐在办公室内的白领工作,因此导致供需错位、“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 的局面。

3. 疫情反复重创就业市场

近来疫情反复,金融中心上海仍未走出阴霾,除了造成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反复的代价之一就是使线下招聘活动受到限制,就业市场受到重创。

疫情导致不少企业缩减开支,更给企业增添不确定性:工厂可被封控、员工可被令足不出户、产品或服务可在防疫政策下无法进入市场…… 这些都逼迫企业步步为营、谨慎求稳,多请一名员工就等于多一份开支。

当然,一些行业因疫情而蓬勃发展,譬如游戏行业、外卖平台等等,但上文已提到,这些行业本身也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求职过程也因各种防疫限制受到影响。跨省市的面试须通过视讯进行,大规模的线下职业展在一些城市也不可能举行。

4. “慢就业” 能解决问题吗?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说,2022 年可能是有史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

“一方面,供给高速增长,高校扩招逾 20 年,今年创下高校毕业生规模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加之今年疫情、俄乌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增加带来的压力非常大。”

曾湘泉说,2020 年冠病疫情暴发后,高校毕业生选择 “慢就业” 的比例上升。所谓“慢就业”,指的是大学生毕业不马上就业,而是暂时选择深造、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等。

更多毕业生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尽管现在仍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选择 “二战” 考研、考公务员,但现在研究生供给增加,就业也面临困难,这些都会推高当前的失业率。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具备 “慢就业” 的先决条件。有家人支持、经济底气足的应届毕业生,自然可选择暂缓求职。

但若经济条件拮据,大学毕业需要立刻有经济来源的年轻人,则别无他选,必须硬着头皮在残酷的就业市场拼搏,即便最终找到的岗位并非自己心仪的。

即便选择 “慢就业”,也只是暂缓终究要面临的挑战。几年后仍要进入求职市场,恐怕面临比今天更大的挑战。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多元化且复杂的,政策的实施即便能精准落实,也需要时间奏效。

知乎用户 朱栗敏 发表

没有影响,

我稍微了解了一下很多公司,老板些都抱怨,根本招不到人,很多人看到是私企、民企就不来了,是国企外地分公司也不来了,宁可交违约金也不来,

尽管这么多毕业生,大家选择是一致的,那就是体质内,

正经国企、

正经视野蛋味、

以及蚣物援,

知乎用户 大数据峰哥​ 发表

意味着企业招聘门槛越来越高,对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在校的同学更需要早点准备,985 211 硕士遍地的年代,实习经历变成更加核心的一环。

给你分享我学校直系学弟的经历,二本独立院校软工专业,他大一的时候从学校贴吧上加的我,我给他规划了一些路线,让他大二早点去实习,走我的路子,这样之后有进大厂的筹码。在这次春季实习招聘中,他先拿了厦门大部分公司的 offer,后来也通过阿里和腾讯的后台开发面试。

自我介绍

福建某二本学院(省外三本),是峰哥的学弟,软件工程大三学生。

学校算是在投递大厂的应届生中属于垫底的。我从大一就有一个大厂梦,周围的人都劝我考研,有更好的学历,才更有机会进大厂,无奈本人对考试实在没有天赋,又由于考研的 “背水一战” 的性质,我就想直接冲击大厂,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拿到了阿里和腾讯的 Offer。

学习过程

大一暑假的时候,想要称有大块的时间自学编程,但是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上学校的贴吧,想看看有没有关于编程的协会社团啥的,幸运地,我找到了学长峰哥。于是加了峰哥学长的微信,吓我一跳,我们这个学校还有这么优秀的人(我没想过我们学校还有人能拿大厂 offer 的),于是就请教了峰哥如何学习。

在峰哥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我的学习之路,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对我的帮助更大的是:激励了我,让我了解到了,我们学校的学生有机会进大厂的,这给了我不少鼓励。

就这样我学了一学期的 JavaSE 来到了大二的寒假,并且又迎来了一个新冠疫情,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好时机,于是我又找到了峰哥,说明了我的基本情况,峰哥就给了一些资料,让我开始了相关项目的学习。

SpringBoot 物流管理项目(源码下载)基于 SpringBoot+Dubbo+Zookeeper+Redis 的微服务项目 (附源码下载)

在大二暑假将近的时候,通过峰哥经历(小厂实习 -> 大厂实习 -> 大厂)的这么一个过程,我于是开始在 BOSS 直聘上开始了实习简历的投递,当然也收到了不少拒绝,大部分原因都是不收大二的实习生,最终还是一些公司给了机会,最终拿到了一家老牌软件公司的 Offer。

暑假实习过后,又回到了学校,我就开始着手准备大厂的面试内容,从 JVM、多并发、MySQL、Redis 入手,也看了一些教程和一些书籍,期间还将之前的项目进行了一些包装,总而言之就是丰富简历的一个过程。

这些都是我阅读过的优秀书籍,里面涵盖了计算机大部分的知识,我也做了详细的归类,已经整理到网盘了,大家可以自行下载。

计算机必备书籍 (持续更新,附下载地址)

一个学期下来,来到了大三的寒假,我看到了阿里提前批的开始,就想试一试,反正不进系统,于是投出了第一份大厂简历,面试挂在了二面,于是我又陆续投了几个阿里部门,也均挂在了一二面。

3 月份之后,许多大厂陆续开始了春季实习生招聘,我投递了许多知名企业(阿里、腾讯、网易、360、小米等),也投递了厦门的一些公司,投递小公司的作用是用来练练面试的感觉。

不得不说学历低还是有些不足的地方,许多中厂不给面试机会,小米、网易的一些部门将我的简历筛选掉了。但还好因为我有实习经历,也能拿到一些大厂的面试,最终拿了阿里和腾讯的 offer。

在准备春招的这一个寒假到拿到 offer,我的心态从一开始的自信满满地开始简历的投递,到后来的自我怀疑,再到后来的平常心,拿到 offer 都已经没了那种小时候考 100 分那么激动了,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面试过程

这份资料涵盖了 Java 基础、集合、JVM 多线程、Spring、微服务分布式、计算机基础 (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大数据等面试知识点,对于 Java 或大数据岗来说完全够用,大家可以直接拿着它补缺补漏。

Java 大数据面经合集 (含计算机基础内容,附下载地址)

阿里一面

• redis 提升访问效率是怎么做的?• 如何做的 redis 分页?• 如何使用 Disruptor 优化的?• 根据项目问秒杀系统的设计?• 最终一致性入库的怎么做的,如果在此期间数据丢失了怎么办?• 如何防止使用脚本秒杀?• 如何进行 JVM 调优的?• 说一说 ThreadLocal 的原理。平时使用过吗?• ThreadLocal 与线程池一起使用可能发生的问题?• 垃圾回收器 G1 和 CMS 的区别。• HashMap 的数据结构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会去了解分布式一致性算法,有没有在什么场景使用过?• 一道算法题:129. 求根到叶子节点数字之和

阿里二面

• 你的项目是如何使用 redis 进行优化的?• 你是如何进行 JVM 调优的?• JDK 自带的两个调优工具是什么?了解 arthas 吗?• arthas 为什么适合线上调优使用?(class 字节码动态加载)• 分布式缓存项目如何进行磁盘持久化的?• 写这个项目的初衷?为什么要写这个项目?• JVM 内存模型?• 堆区的结构?(各种垃圾回收器有不同的实现)• ZGC 是哪个版本出现的?• JDK8 默认垃圾回收器?• G1 为什么要给 region 设置分代?• redis 的数据结构有哪些?• redis 的底层数据结构?• redis 的 AOF 和 RDB 的优缺点?应用场景?• 如何理解 Spring 的 IOC?• 使用过 AOP 吗?应用场景。• 数据库的隔离级别?• 数据库常见引擎和应用场景?• InnoDB 和 MyiSAM 之间的区别?• 索引的底层数据结构?• B 树和 B + 树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 B + 树?• 二叉搜索树中找第 K 个元素。• 假设有 n 个人,3 个人轮流报数,每次淘汰喊 3 的人,最后的那个人是序号多少的?

阿里三面

• 实习的工作 • 说一下你最大的 3 个优点 •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自己 • 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 成绩怎么样

腾讯一面

• jvm 运行时内存 堆栈 类加载 native 方法 • hashmap 扩容 hash 优化 1.7 1.8 为什么 8 转红黑树 put get 链表、红黑树的复杂度比较 • jvm 内存泄露 OOM 可以分配多少内存 • threadlocal key 为什么弱引用 • 垃圾回收算法] 优缺点 • 虚拟内存页式存储进程线程快表 • tcp 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 ARQ 首部有哪些 多少个字节 udp 首部 • 三挥四握为什么是 3 次握手 • 排序算法了解嘛 • 2 的 32 次方等于多少 GB• 链表和数组区别 • 怎么判断对象是否已死 GC 可达性分析

腾讯二面

• 如何实现服务发现 • Redis 的各种数据结构的底层实现 • 口述 LRU、LFU• Redis 的 IO 模型。• 如何理解 Redis6.0 的多线程?• 如何设计一个分布式链路追踪的日志系统。• 你的学习方式?• 最近看过什么书?哪个地方记忆最深刻,讲一下。

腾讯三面

• 实习的工作 • 遇到最有挑战的事 • 最大的优点和缺点 • 对未来的规划 • 学校和成绩,排名 • 大学给你带来的成长

学习心得

1. 要学会自己思考和利用搜索引擎解决问题;

2. 学习的心态很重要,胜不骄败不馁,保持一颗平常心。

3. 学习方向很重要,定好目标,了解达成目标所需的条件,防止做了大量的无用功;

4. 平时学习的过程多总结,多写博客,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增强知识的吸收;

5. 每次面试都是一次锻炼自己的过程,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多总结每次面试的不足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

6. 对于学历不好的同学,要多向身边的大佬进行请教,减少一些信息差。在我们学校,我就没听人说过春季实习和秋招,另外就是要早点实习,给自己增加一些进大厂的筹码。

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加入学习群,获取学习资源,一起学习交流~

今日更新 | 950 个成功转型案例分享 (微软 IBM 亚马逊虾皮 BAT)- 大数据学习之路交流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衷心建议家庭条件比较好且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的毕业生们不要太着急找工作: 1、双非毕业 2、学校有名但专业冷门。

这两类人在求职市场是真的难受,如果非要一毕业就工作,大概率还是得去些普通的民企私企,要知道现在企业真的会大规模裁掉 30 岁以上的员工,尤其是保障体系不完备的小企,除非家里比较困难,需要你及时提供劳动力,不然还是从长计议吧。

对普通人来说,考编制应该是最优选择,尤其冷门专业,很多人读完研出来还是不好就业,只能继续加入公考队伍,与其为了拿研究生毕业证殚精竭虑三年,不如一步到位直接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大城市考不上就考二三线,再不行就选个十八线小城,要是你考取编制的意愿足够强烈,三年之内是一定能上岸的,如果天资比较愚钝,大不了就考他个十年八年,前提一定要学会降低标准,摒弃非大城市不去的思想(竞争激烈,实在难考),要知道编制工资再低,城市再差,也比你 35 岁之后被人炒鱿鱼强,而且公务员一过 35 岁就不能考了,到时候可没有后悔药卖,再加上按照国内企业的平均工作时间,干了十几年多半会患上消化、泌尿系统疾病和颈椎病,攒的钱估计还不够治病用的。

能看到我这个回答的都是有福之人,希望能点醒某些还在做发财梦或者对前途感到迷茫的应届生们,考编是不用急的,最多跟家里商量商量,表现出想法和决心,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父母应该都能理解,只要 30 岁之前能上岸就是血赚,至于担心公务员的工资储不够房钱和老婆本的那些,我再奉劝一句,你能平平淡淡,无病无痛地过完一生就是大幸,别想些有的没的啦。

知乎用户 茹毛饮血​ 发表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但进入 2022 年,竞争比以往来得更加激烈。,2022 年预计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 1076 万人,比 2021 年增长 167 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也是年度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另外,受疫情影响,近两年的海归留学生越来越多,导致高校毕业生的竞争更加激烈。今年国内的庞大求职阵容可能是这样:1000 万应届毕业生 + 80 万海归留学生 + 百万考研失利党 + 百万考编落选者。

与毕业生人数 “创新高” 伴生的另一个词,无疑是“就业难”。

教育部为此发布《做好 2022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并启动 “2022 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 系列活动,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

不过,严峻的就业形势叠加疫情带来的影响,就算是手握 “就业优先选择权” 的名校毕业生们,求职的意愿也在下跌。

根据领英中国等几家机构联合发布的《高校校友观察:中外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 2021》,自 2016 年至 2020 年,中国 U10 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从 61.06% 下降到 56.82%,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则从 38.94% 增加到 43.18%。报告选取的样本 U10 高校,分别为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武大、华中科大、南大、中大,均是国内顶流的 985 名校。

为促进名校生的就业工作,上述教育部文件还提到,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重要内容,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 “双一流” 建设绩效评价等的重要依据。

更为庞大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应催生了考研热、考公热、教资热。

研究生报考人数从 2016 年的 177 万人,增至 2021 年的 377 万人。最近,2022 年考研人数 462 万人的网传消息冲上热搜,真假难辨的数据让 “最难考研年” 的讨论声甚嚣尘上。

自 2009 年开始,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 13 年超过百万。今年国考开启后,报名人数更是首次突破 200 万人。在国考报名进入第 5 天时,最热岗位竞争比就达到了 3714:1,已远超去年。

2016 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 260 万人,2017 年达到 410 万人,2019 年则攀升至 900 万人,2020 年这一数据就已接近 1000 万人。

考研热、考公热以及教资热的主要原因,与当下的就业状况直接相关。就业形势严峻之时,稳定便成了大家的追求。

知乎用户 王青阳 发表

比出生人口九百多万还多一点点,人口红利还在。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广州王律 发表

写一下我熟悉的法律行业。

以广州为例,应届毕业生去律所,大概率要面临三个月的试用期,而且大概率不能买社保。试用期内实习生的的收入为 1000-3500 不等。

人人都知道这一行为公然违反劳动法,而人人缄默无声。

试用期结束后,向律协申请实习。正常需要等一个月至一个半月。

正式申请实习之后,需保证连续 12 个月都在同一家律所实习,实习期限不得中断。否则清零,重新计算。

也就是说,在这 12 个月,无论你的带教律师提出多严苛的要求、脾气有多差、工资有多低,你都不能跑路。

一旦跑路,沉迷成本 = 漫长的试用期 + 好不容易开始的实习期。这些磨难并不会因为换所而消失,你面对的还是那个懂法的生意人。

刚从学校里出来的毕业生哪里对付的了这群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狐狸,只有乖乖被压榨的份。

更有甚者,实习期进行了一半,直接因为各种离谱的理由辞退自己的实习律师。

豆瓣有个组叫 “后悔大学学法小组”,有志于从事律师的可以先去看看,做好心理准备。

2、做法务的担心职业前景问题

我的一个师姐,某大型房企法务。

入行的时候正式房地产企业最后的风光时候,收入高得惹人记恨。

后来的故事你们也知道了。

更别说那些中等规模的私企,要么恨不得法务又能审合同又能招投标又能代理诉讼。

要么想着办法把法务部门裁了,换成律师常法节省成本。

谁知道,下一刻,市场这只看不见的大手怎么把玩这个行业。

到时候,自己该何去何从?

3、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最后,

做律师的觉得,我现在生活朝不保夕还要天天受气,考公去算了;

做法务的觉得,谁知道十年后是公司先倒闭还是我先被裁员?考公算了,至少饭碗不会丢。

什么?考公学历要求研究生以上了?

得,卷考研去吧。

知乎用户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发表

就业困境:

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受疫情的持续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重创,导致企业无法容纳更多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企业招人也同样存在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容忽视,这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行业、企业、高校以及学生应当多方形成合力,通力合作促进就业,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运作。

目前所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十分严峻,存在诸多挑战,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减低实质上导致市场上所需岗位缩减,大学生可选择的范围锐减。并且,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均,市场环境存在一些差异,不同地区对于提供毕业生的环境也不同,企业能够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差甚远,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题存在着地域性差异。

不仅是就业形势的困境,许多用人单位存在招聘和用人制度不完善的情况,盲目招聘、恶意辞退等问题,部分用人单位没有合格的岗前培训,培养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也使得大学生高学历低就业等问题频出,企业的这些不完善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大大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措施对策:

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规范,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产生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就业指导科的质量、提升指导工作的科学和专业程度、提升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搭建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多方面的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企业应当尽可能的完善用人机制,积极参考求职者的就业意愿,满足就业的合理需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大学生应当充分准备,提升自己就业的竞争力。**做好职业规划,了解行业与意向岗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明确就业的目标方向;面对现今的经济形势与就业形势,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将所学知识运用转化,增强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积极的适应大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避免从众心理,要有自己的判断。

知乎用户 東大日本秋武老师​ 发表

这是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 “求职冰河时代”,换句话说,这不是单纯经济 / 产业的不景气影响,而是全方位 / 系统性的 “下滑 / 降级 / 缩水 / 动荡”。

也就是说,个人级别不可能有什么好办法对付,运气成分左右很多东西,也就是说努力的意义 / 效果大大降低,所以这个时期或许应该是观望 / 积累 / 磨练的时期,具体怎么做只能说多学学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总之短期内只有 “忍”,中长期要努力提高自己能力,一切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想尽办法学会适应不确定环境 / 未来的实力,看不透前方,路还在脚下,启动 GPS 定位自己,摸索突破口,打破僵局 / 现状开始。

在 “中长期动荡” 的时期,进入守势 / 观望模式还是出门走走,有利有弊,毕竟不是谁都 “忍” 得起,等得起,毕竟每个人手里的握着的“稻草” 不同。总体来说,机会不会轻易来敲我家门,多晒晒阳光总是不错的~

~~///

所谓 2:8 定律,至少有一种侧面因素,那就是 “行动力和认知能力” 的“矛盾”,类似人类的免疫功能或自律神经功能 / 机制,很多的“失调” 其实外界影响少于个人原因…

之所以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其实这就是所谓的 “命运 / 冥冥中决定”~DNA & 努力。

而 DNA 也就是一个人的某种能力 / 潜力的起点,并不是决定成功的主要因素。所以,问题点还是在于后天的努力,准确来说是,努力的方式 / 方法 / 平台等。但更现实的是,后天的努力过程中,往往受到天生素质和后天素养的 “叠加影响”(当然还有培育环境的影响,但这种客观因素没必要单独扩列,包含在“素养” 这里考虑就好)。

—-/// 白话中的 “懂事”“事理分明” 的人,也就是 “理性思维” 的人居多,而这种理性来自于 “自我审视” 的能力,这里就是典型的天生素质和后天素养的 “叠加影响” 例子,不是谁都能做的好,主要原因不是不够“懂事”,而是因为我们需要不断成长,只是个人差距而已,未必和大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才能“赢”

那么,如何及时 / 弥补,这才是努力的意义所在,也是付诸行动的理由。只是,尽管 “谨慎行动”“还是大胆行动” 都可以增加 “成功概率”,起步的时机 / 起点 / 潜力 / 努力等等决定“成效”,这里又是“素质 & 素养” 的双重影响…

或许表述并不清晰 / 恰当,其实很多 “成功上岸” 的人,不论是学业还是工作 / 创业,都会有某种 “与众不同” 的预测能力,也就是 “自信”,而之所以我在“自信” 放进括号里,是因为每个人的自我审视”的落差太大 ^o^,当然这种 “自信” 未必是成功结果的直接因素,也只能提高初级阶段的成功概率的可能性而已。

而所谓的 “成功上岸” 的人中,除了被时代风口吹出来的 “成功人士”,大多数普通的人小确幸 / 成功结果,是来自“不断否定自己,不断突破自己” 的连续 / 积累的结果。

换句话说〜不懂的及时 / 贴切审视自己,就无法看出自己的 “很多” 毛病 / 认知的局限 / 天蓬,相反的人就是那种 “清晰判断” 的人,看事物总是那么 “合情合理”,自然 / 自我满意度很高,其实这用俗语表达是某种“合理的无知”,包括我很多人都会这么做 / 选,毕竟这样轻松 / 舒服~ 只是,舒适圈不在舒服的时候,往往也是很难“从头再来” 的时候,毕竟,时间 / 青春是很难追回来的,不过机会总是会来的,早晚的区别,而已。只想说,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知乎用户 哦呦 发表

其实每年大学生毕业的时候,类似的新闻都会出现,规律都很一致,标题内容无非就是

数量 + 史上 + 最难 + 就业

这四个关键词

往年这样的新闻,其实当热闹看看就好,但今年来讲的确很难。

一、2022 年就业的难点有哪些

1. 去年两大产业一个因为三条红线的原因,另一个因为政策原因,双双进入萧条期。

它们分别是 房地产行业 与 课外教育产业

房地产行业不但能提供满足低学历人群的销售岗位,也能提供中等学历水准的文职管理人员岗位,更能提供高学历的金融与数据分析岗位。

而课外教育产业,特别是 K12 行业,对于不爱社交,只爱钻研如何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学霸群体而言,是很好的平台。其他级别的教培行业,基本上也能提供不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

然而这两大产业,双双衰落,影响面较广。

个人感觉主要影响就业的专业有:销售类专业、经管类专业、金融类专业、土木工程类专业、材料学专业、师范类专业

2. 由于现在防控疫情的最佳的经验办法就是 物理隔离,导致封城事件,此起彼伏,很多小商小贩与现金流量不健康的企业直接消失或者面临困境,实体经济下滑程度明显,无论什么规模的企业,在业务拓展、开辟新现金流渠道两方面都会很谨慎。

个人感觉主要影响就业的专业有:文学类专业、设计类专业、行政管理类专业、广告类专业。

3. 随着国家对于互联网企业发展要求逐渐规范,特别是某些大厂,不懂的追逐星辰大海,提升国家科技领域竞争力,反而把目光总是盯着社会底层人民的菜篮子,各种被纠正。导致各大厂不得不调整战略核心,在这个过程中,裁员的消息越来越多。另外就是对于游戏行业的管理,只会越来越严,严控版号发放,加上前段时间关于游戏直播内容限制的要求,可以说游戏行业的日子并不如意。

个人感觉主要影响的专业有:游戏类专业、程序类专业、市场类专业。

4. 天坑专业的一些个人看法

说实话,化工生材这四个专业,从知乎上大家可以搜到很多相关消息。站在就业角度来说,据我所知,要想像互联网或者金融行业那样,5-10 年就能攒下不菲的家当概率,要低太多。这四个专业,就业面更窄,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的确不友好。但如果你学的很精,很专。那么各大军工国企,制药、食品、化工国企都很有保障,保障的意思是,温饱不成问题,致富比较困难。

二、面对就业的难点该如何解决。

A. 调整好心态,做好就业目标攻略。

面试过程种,被拒绝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并不代表你不优秀,只是与招聘单位的需求有差距而已,不要被拒几次,就心灰意冷或者开始着急。

波动的心态,往往导致病急乱投医的结果,咱们要清楚,就业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找个工作,要为后续职业发展做铺垫。

就业目标攻略需要做什么,我建议考虑以下两点。

1. 目标职位的要求与自己简历上的内容契合程度有多少?

同学们要清楚一件事情,自己真实的能力与经历和毕业后的第一份简历关系不大。只要能拿下目标岗位,你就能胜任,没有太多的弯弯绕。除非工作后,你发现自己期待的工作和实际相差太远,消极怠工,否则不存在干不了这件事。

所以,同学们在撰写简历之前,最好熟记目标岗位的要求,简历内容尽量贴合。

2. 目标公司或单位的人才管理体制与职场环境如何?

大家可以上脉脉,搜一搜自己目标公司企业的相关评价,基本上目标公司企业的缺点有哪些,应该能看到一手信息。但是要记住兼听则明,看评论不是为了让你 PASS 公司的,而是给自己提前打个预防针

实际上岗前的培训,你就能自己体会到公司人才管理水平的程度。无论是内容培训还是岗位轮换,你自己都觉得一头雾水的话,那说明公司人才管理比较混乱,这时候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B. 做好最长 5 年期的职业规划

总结我在帮助客户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整理了以下几个思路,同学们可以参考看看。

1. 执业的过程中,做好基础能力的巩固,一般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例如积极实践 + 考证(考研),做好实操与理论双提升。

2. 谨慎跨专业就业,如果大学期间没有为跨专业做基础准备,例如知识技能的获取,不要随意投简历,特别是投 “行政管理岗、文案策划岗” 这种专业要求模糊的岗位。

因为一旦入职,首先毁掉了自己学习的专业 4 年时间,其次,这类型岗位竞争激烈,相关专业毕业人数不少,最后,发展前途一般,青春饭较为明显,后劲不足。

3. 如果就想跨专业,就想创业,就想折腾,职业目标最好规划为赚钱存钱方向。例如一年存 3W 这种。

主要是这样的选择,失败几率很高,很容易陷入经济危机,所以职业规划没必要太飘,完全实际一些,赚钱。

C. 技多不压身,学历不够靠技能证书、实习经历不足靠学历,学历与实习经验都不行,放低就业目标。

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好,加上疫情的原因,很多中小企业都吃不消。在选择就业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学历与实习经历都不出彩,就要降低自己的就业目标,说白了就是薪资待遇。

虽然卷的不光彩,但有时候的低价,的确更有市场。

这类同学就业的目标也必须很明确,能去大平台就去,能去大公司就去,不要在乎初期的收入问题。

因为高考的不努力,导致面临校招时,自己就得廉价。所以,咱们要有志气,不能社招的时候,继续廉价。第一份职业的平台和工作经验,特别重要,一方面好的平台能提升自己的身价,另一方面,好的平台能帮助你快速成长。

社招的时候,学历固然重要,但到那时候,公司招聘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边培养边让你解决问题。上岗就能上手,才是咱们第二阶段的目标。

什么样的平台算大平台?

私企里面,公司人数较多的

国企里面,业务面最广的

三、职场发展最终靠的是哪方面的能力

1. 学习能力

不仅岗位相关的专业能力要提升,同时还要学会” 增强自己的社交货币 “学习能力。

社交货币包含很多内容” 演讲口才、临机应变,处事待人 “,只要专精其一即可,很多同学对于社交的认知,都是喜欢短视频上 爷不干了 这样的桥段,事实上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想在职场有所发展,不干了这三个字,要慎说,特别是在这个平台上,咱们一无所获的时候,更要谨慎,一旦离职,社招的竞争,可比校招大多了。

这个社会没你想的那么仁慈,对你的容错率,也没那么高,很多人可能一生就一次进入心仪单位的机会,没有达成职业规划目标前,不要任性辞职。

2. 背景

有背景的同学,不要耻于动用家庭关系。在校期间,为了同学团结,大家都一视同仁,这很好。可是工作后,你身边只有同事,同事不会变成两肋插刀的朋友,只会动不动插你两刀。如果自己的家庭背景,能让自己在职场的职务,快速提升,那就要快速提升,能力的问题缓缓解决,先把职务升上去。

没有背景的同学也不要气馁,你最大的背景,就是源于自己上面的第一项能力,自己靠自己,走技术路线,也是一个好办法。

3.plan B 的目光

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启自己斜杠青年的能力,但是达到斜杠能力目标的人却寥寥无几,原因也很简单,你的斜杠根本不是能力,只是爱好。工作后,对于 plan B 的计划要摆脱学生思维,无法产生价值,自己投入精力也没有产出,这个 plan B 就是假的,不要过多投入精力。

如何找到自己职业以外的能力,梳理自己的特长最靠谱,例如字好,可以尝试制定练字课程;文笔好,可以尝试兼职文案;长得好,可以兼职业余模特等等。

如果没有任何特长,想培养的话,要明白自己乐于坚持的习惯是什么,然后再去考虑投入时间精力培养。

如果没有任何特长、也没什么坚持的习惯,不要勉强自己非要弄 plan B 这件事。入不敷出,也是亏损,稳稳当当,也是收益。

最后,祝各位找到心仪的工作,职场发展顺顺利利。

知乎用户 有录文书大佬 发表

原来只需要大专毕业生做的事,现在需要研究生。

学历贬值,经济形势不好,加上很多行业,比如旅游、娱乐、教培等等,都因为疫情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很多人在疫情期间是被裁掉的,毕竟很大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复工后都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所以只能通过裁员来降低运营成本。

毕业生的数据大家也看到了,2022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突破 1000w 人,将创下 “毕业生人数最高、毕业生人数增长最多” 两个历史。

就业门槛只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年轻人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知乎用户 KingCho 发表

同时面对的是人口拐点。

从 2022 年开始,出生人口将持续下降。

但劳动力并不会立刻崩塌。

——未来二十年,会是中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时代。

8090 后还干得动,0010 后在源源不断的迈入社会。

这个情况将持续到 8090 一代老去退休,2020 一代人口数量减少。

———————————————————

可是如果就业形势严峻,各行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人口红利将会变成人口负担。

一方面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给社会人员,另一方面也要开始供养越来越多的退休人群。

———————————————————

政府要及早下判断。

大方向上到底是要维持人口,还是要适应人口下降。

不要像计划生育那样,一直实行到了人口拐点才匆忙的取消。

前一年还在抓计生单胎,后一年就放开二胎提倡三胎。

———————————————————

就业上其实有很多招可以出,但基本都会伤害既得利益群体。

最简单的,确保员工工作时间合法。1. 个人时间多了,促进消费;2. 个人时间多了,方便恋爱;3. 为了补上减少的工时,企业会提供更多岗位。

可能有人说这样企业成本变高了。。。然而成本变高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我们得看现在到底是一个缺乏供给还是缺乏需求的时代。

假如现况是一方面社会缺乏需求,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加班和减员降低成本——可同时也是在伤害需求端——需求端被极度的压榨,这毫无疑问是恶性循环

————————————————————

还有一个情况,假如就业情况持续恶化,未来的毕业生在迈入社会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消费欲望将会被极度打压。

一旦有了这种趋势,到时候再说想办法合法工时释放需求,恐怕也是为时已晚。

届时中国将会迎来低消费低生育的一代。

————————————————————

补充一件事:

劳动力不会立刻崩塌,但儿童相关的行业已经进入实质性的需求萎缩。

入学儿童将会一年年的减少,这是很客观的现状。留给管理层的时间不多了。

上图为例,今年是 2022 年,2016 年的 1786 万人正在进入小学,然而四年后 2020 年这一代只有 1200 万人。2021 年是 1062 万人。十年以内,国内儿童相关行业需求奔着减半去了。

知乎用户 测牛学堂​ 发表

影响就是卷呗,对于 2022 年的应届生来说,躺平是不可能的,工作还是要找的,如果不知道干啥,可以考虑转行互联网,转行软件测试工程师,牛哥就是软件测试培训班的运营,没错就是卖课的, 我就是这么诚实,我不在这打广告,来不来大家自己判断,都是成年人了,感兴趣可以看看下面的文章:

2022 年应届生找工作难吗?2022 年毕业生转行软件测试可行吗? - 测牛学堂的文章 - 知乎

测牛学堂:2022 年应届生找工作难吗?2022 年毕业生转行软件测试可行吗?

知乎用户 星蘅学长​​ 发表

什么影响,已经愁的几个星期都没睡好觉了,一份份简历石沉大海,抛个石子还能听个响呢,精神准备的简历,连个小浪花都没看到。

每年六月毕业季,对于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来说,毕业意味着失业,现在应届大学生毕业数量每年都在上涨,工作岗位,工作机会却还是只有那些。

未来,大学生不仅要应对来自对手的竞争,又不得不考虑 “人工智能” 参与 “社会建设” 的必然趋势。

应届毕业生求职会越来越激烈,其实找工作不难,在这个社会有手有脚还不至于饿死,但找好工作却不易。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

1、宏观上看,个别高校专业设置及知识结构与快速变化的市场不的市场不相适应

(1)部分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2)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成功率不高(为考而学,考完即忘)

2、微观上看,大学毕业生有意识误区,并且技能不足

误区一:“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

误区二:"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 误区三:“创业不如就业” 误区四:“就业难不如考研”

二、快速找到好工作,四个重要建议!!

对于第一次求职的大学生来讲,多数人还是不知所措的,今天分享 4 个方面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梳理下思路,少走一些弯路。

1、前期工作

求职第一步,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如果你想不到自己要做什么,那就换个思路,想想自己不想做什么岗位,不适合做什么岗位。

比如你的性格比较内向,求职的时候就不要考虑和销售相关,需要应酬的工作;你的性格外向,喜动,那就不要考虑文职一类的,会把你逼疯。

根据自己的性格,反其道而行之,把不喜欢的排除出去,在写简历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

2、简历撰写

简历是面试官对我们的第一印象,也是面试官看我们工作能力的表现,一个人简历杂乱、思路不清晰、毫无特色、毫无布局,看不出一点上心,这样的人公司又怎么敢要求他认真对待工作呢?

所以,写简历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准备,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简历写得好不好意味着你是否能够拿到面试的机会。

HR 喜欢的简历有什么特点?

(1)格式完美,颜值在线

这里说的是简历排版一定要美观大方,格式统一,文字统一,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

(2)正视自身,信息真实

简历上的信息和经历一定要真实,不要为了让简历更加漂亮而胡编乱造!因为这关乎诚信问题,一旦诚信度受到质疑,被录用的几率就基本丧失了。

(3)信息分类,分栏整理

简历信息要分类写,HR 才能一眼抓住重点。这里可以理解为把简历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然后再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填充和打磨。

(4)时间线性,倒序排列

在写工作经历及教育经历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时间倒序排列,这样 HR 对你的经历了解起来会更加轻松,也更能判断你是否符合招聘职位的要求。

(5)对应职位,对应经验

在写简历的时候,并不是工作经验越多越好,而是你之前的工作经验及能力最大程度的匹配公司的岗位要求,求职成功率才能更高。

怎么写出 HR 喜欢的简历?

岗位匹配度是 HR 最关注的一点,写简历前一定要先分析岗位需求,一个字一个字仔细看,总结出关键需求、隐性需求、筛选性需求后,再有针对性地去撰写简历。

简历撰写要点

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实习经历、校园经历、专业技能、特长爱好、自我评价

3、投递渠道

投递渠道一般来说有 5 种类型

(1)内推,这个是最省事的,自己再有能力,不如别人一句话,有时候所谓的规则、规定,在人脉面前都是可以例外的,创业后见识了太多这样的事,如果你有认识的人,不用怕麻烦,一定要去麻烦一次他,事后可以请吃饭补偿,但机会抓住了可能就是你另一种人生。

(2)招聘 APP,这个是大多数学生求职的路径,列举一些大家最常用的,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 直聘、猎聘、拉勾、58.

(3)公司官方渠道,每个公司都有他们的官方网站,再不济也有官方微信公众号,往往有招聘信息,官方号会第一时间发出来,信息来源也靠谱,联系也方便,也可以通过账号推送的文章侧面了解一下这个公司,是比较靠谱的方法。

(4)校招,对于应届生来说,一定要多利用这些机会,这是唯一一次不用和社会人拼经验的机会,校招有两次,分春招和秋招,如果有心仪的公司和心仪的岗位,一定要提前准备,错过了校招,再想进这个公司难度就要增加很多了。

(5)老师推荐,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很多职业起点高的同学第一份职业都是老师推荐的,大学里的老师往往身兼数职,和企业也有联系,他们如果愿意帮你推荐,绝对只好不差。

4、面试准备

接到面试通知后,一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是防止遇上骗子公司,二是在面对心仪公司时,可以提高拿到 offer 的几率。

(1)对目标公司所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等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能查看一些行业报告是最好不过的了,多了解一些在这个行业都有哪些头部企业,第一、二梯队的分布情况;

(2)对该公司的了解,除了从企查查这类软件上去了解公司正规性,还要在网上多搜集一些信息包括近期的企业动态,公司规模,评价、有哪些产品或服务,市场如何,竞品有哪些等信息;

(3)充分了解目标岗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面试的时候如何展现自己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是否需要提前准备一份 PPT 展示,怎样组织语言表达。

这些都是需要你认真思考的事情。

三、应届生参加工作,什么事情越早知道越好?

1、不要相信学校老师告诉你的先就业再择业,因为学校有就业率指标,所以不管学生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先签了公司再说,就业率上来了就行。

2、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以后人生的走向,所以不要着急,多看多问,多数人总是草草选择第一份工作,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很多公司每年都有一批管培生岗位,有的会在校招时招录,有的会在企业内部招录,不管哪种方式,都值得你一试,不要怕比不过别人,管培生接受的各方面资源都是普通员工接受不到的,是往领导层方面培养的,这种机会错过了就真的没有了。

6、珍惜你的应届生身份,不要随便找了份工作就傻傻的签协议,应届生身份有很多优势,很多企业管培生,考公还有一些特定的岗位都是只对应届生开放的,一定你签了协议交了社保,应届生身份就自动丧失了。

6、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要以为自己刚毕业就可以多玩两年,很多同学都有一个误区,总感觉有大把的时间去试错,只要先把生活问题解决了,就慢慢试吧。

殊不知,大学毕业前三年是你职场中最重要的时间,没有之一,你未来几十年的职场生涯,除非有机遇或者遇到贵人相助,得以改变命运,否则,多多少少都会受这前三年经历的影响,这是必然。

7、要培养一项特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当你毕业几年,做着应届生都能胜任的工作,那么老板为什么不选更年轻更便宜的应届生呢?说句扎心的话,你今天走了,第二天就会有人顶替你,职场就是这么残酷。

8、住的地方离公司不要太远,有些年轻人因为刚毕业,收入不高,选择租便宜的房子,每天上下班需要花三四个小时。你要知道,这些时间你本可以用来学习,但你却花在公交地铁上,什么也做不了。别小看这些,年轻的时候,要抓住一切时间,持续自我提升,你的人生才会不断升值。

9、转行一定要趁早,如果不喜欢自己现在从事的行业,甚至已经到了厌恶,生无可恋的地步,那么不要犹豫,年龄越大待得越久,阻碍越多。

10、千万不要裸辞,不要一言不合就裸辞,正确的方式是先找好下一家,无缝衔接,这样风险才是最小的,不然以你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身份,你根本承担不起等待的风险。

11、刚进入职场,合群可以,但要会判断什么该合,什么不该合,别沾染老油条习性,看到别人上班摸鱼,你也懒懒散散,别人做事装模作样,你也马马虎虎,你以为是占了公司便宜,其实到最后走的就是你。

12、求职的时候,不要海投,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写的越多越好,其实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集中突出你某一方面的能力,然后匹配适合的公司,精准出击比广而撒网效果要好的多,岗位质量也要好的多。

13、读懂招聘文案,避免掉坑,弹性工作 = 不定期免费加班,抗压能力强 = 能承受加班的压力,团队氛围好 = 大家一起苦逼,加班上不封底 = 下不保底,工资 4-10k = 工资转正 4k,有期权奖励 = 很香的大饼。

14、要懂得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可以这样说,没有任何一个工作能彻底的让人满意,这是与工作性质背道而驰的,这样的工作不存在,这样的行业也不存在。所以根本不需要抱怨,公司本来就是花钱买你时间的,你的工资里就有一部分是支付给你的委屈费。

15、每半年检查一边自己的简历,增删减改,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裁员、跳槽、裸辞… 这些事情都很常规,保持一份有竞争力的简历是十分重要的,平时我们也可以常去超级简历上搜罗下同行业的其他简历,看看差不多工作年限的同学,都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16、尽量接触核心业务,主营业务,能为公司产生实际效应的业务。如果你在一家公司里,负责的活只有你一个人可以做,那恭喜你,不可替代性超级高。一定要记住一点,不管在哪家公司,都要尽可能往核心业务上去靠,挑选岗位的时候要擦亮眼晴,看好每个岗位的要求。

17、学校里面混的再风光也只是曾经,进入社会请准备从 0 开始,你过去的成绩、经历是可以帮助你的求职竞争力更大一些,但是心态对于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再好的能力,没有好的心态,都直接会导致求职的失败,有能力还愿意从低做起的才是职场真正的王者。

18、校园时光越安逸,求职过程越痛苦,你可以选择很安逸的度过你的大学时光,但是在求职过程中迟早都会还回来。

19、社会很现实,拼不了爹,但是努力也一定可以换来回报,这个社会很开放,机会很多,只要你肯坚持、肯努力,总能慢慢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只不过过程要漫长、艰辛一些,但是你也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的精彩和满足。

20、应届生求职很大程度都是拼技巧,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其实求职技巧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应届生占比更大,简历多花一点心思、面试多练习一下表达,都有可能让你 PK 掉一群同学。提前多学习求职技巧,甚至如果有资源一定要用上,这并不丢人,拿到 offer 才是最后的赢家。

21、不要盲目跟风,要沉下心来找到自己,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多多认识一下自己。

22、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社会在迅速发展,没有我们没有捕捉新事物的敏感里,不能跟着社会的脚步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随时都有可能被下岗。

23、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不要遇到点小事就崩溃,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的人才能在职场生存下来,职场上的人形形色色,你的崩溃只是别人的饭后谈资,只会更加让别人看不起你。

24、培养一个爱好,陪你走过孤独的东西,终将走入你的灵魂,未来很多年,你都将在枯燥的工作中度过,一个爱好可以陪你熬过很多难熬的时光,如果你的运气足够好,敏锐度足够高,它很有可能成为你的副业,为你带来金钱上的回报。


我是星蘅学长

@星蘅学长

一个大学创业,到现在拥有一家公司并稳步前进的人。

每天分享轻创业 / 副业实战、个人品牌打造、大学生创业方向孵化这三方面的干货。

关注我,带你一起掘金,做你的方向掘金人

知乎用户 星间絮语​ 发表

我鼓励大家多多润出去,不仅自己快乐,更帮助留下来的同胞们找到好工作。

祝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知乎用户 Jenhsingyu 发表

就这个结构性失业的程度,还奢望人口结构坚挺?

我国的蓝领缺口那么大,但为什么我们宁可卷死自己少活十年也不愿意进厂燃烧呢?

公权力如果再意识不到我国人力资源的宝贵与不可再生,必然要走上经济萎缩的死路。

当所有社会财富的来源——劳动力开始空转,极大值点的来临也就不远了。

知乎用户 西安外事学院​ 发表

首先会影响的就是就业竞争变大。这么多毕业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心仪的就业岗位,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都不再招聘,这也就意味着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将无处可去。

其次就业市场变为 “卖方市场”,毕业生人数变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门槛也会提高,这样对于学校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非常不利。

面对这样的就业大环境,还有很多同学看不清楚形势,对工作仍然挑三拣四,以至于最后毕业即失业。鲜小外帮同学们整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了解当前就业政策

主动搜罗信息、咨询老师,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根据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扬长避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还可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时机自主创业。

二、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同学们初入社会,一方面不要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另一方面在择业时要考虑到自身的工作潜能和性格特点,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在就业困难时,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先上车后找座”。打破终身职业的择业观,淡化公私、城乡、户口、专业对口等意识。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建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沟通、组织管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还应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感。

四、从基层做起

摆正自己的位置,大学生实践经验较少,要在工作中先学习后工作。同学们对自己的七点要求不应过高,应在基础岗位上摸索发觉自身才能。

五、人脉

不要毕业后就与同学、老师、学校断开联系,这不是明智的做法。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情世故不会带来坏处。在实习、就业后始终与学校、老师和同学之间保持联系,互相沟通就业信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企业或岗位出现。

在毕业生人数众多的时代,找工作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更难。所以,同学们要及时调整策略的同事,也要利用人才交流会等多种服务平台,积极主动地展示和推销自己,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知乎用户 极客重生​ 发表

我只想服务 10w 毕业生,让这 10w 毕业生脱颖而出,掌握核心技术

知乎用户 萝卜丝一丝 发表

这么多人,1 人买一套房子要求不高吧,一人 2 台车子要求不高吧!

这样就有多余的一套房子出租,多余的车子拉货啦!

知乎用户 司胜锋​ 发表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加上退伍军人,每年的就业人数都是新高

直面现实,勇敢向前,世界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知乎用户 仙鹤公子​ 发表

最新的智联招聘发布的就业形势报告,揭示雇主的倾向与求职者的意愿选择。后疫情时代,雇主倾向于寻找心智成熟的人才共同成长。

具体来看,企业最为看重的通用素质为责任心(55.7%)和抗压能力(45.9%);对人际沟通、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素质的重视程度紧随其后,占比均超过 3 成。与思维能力、行为能力不同,责任心和抗压能力等软实力很难通过学习实现积累,更多的依赖于个人品质,也成为企业制定人才准入门槛时比较看重的个人素质。

一、追求职业发展,注重技能提升是主流

报告显示:25.4% 大学毕业生想做 “斜杠青年”、企业最看重责任心和抗压能力疫情不光重塑了大学生的 “理想企业画像”,也推动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主提升内生力量。

为增强职场竞争力,45.9% 的求职大学生时刻提升专业技能,25.4% 的毕业生希望成为 “斜杠青年”,充分利用灵活就业分散就业压力。

2020 年疫情以来,职场人士更加没有安全感,如何提升技能获得竞争力是当下所有职场人士的必然选择。我们同行的项目申报人这些年学习热情也高涨,特别是一线城市的项目申报人的学习热更显积极,当然,正如我们多次提到,女性学习热情比男性更高。

反之,雇主的人才选择也在变化。后疫情时代,雇主倾向于寻找心智成熟的人才共同成长。

具体来看,企业最为看重的通用素质为责任心(55.7%)和抗压能力(45.9%);对人际沟通、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素质的重视程度紧随其后,占比均超过三成。

二、超三成毕业生期望进入国企

报告显示,虽然民营企业是就业的主要去处,但是国企依然是最优的选择。

民营企业以数量大、行业分布广的特点,仍是招聘第一主力军,占据 68.9%,但却并不受青睐,求职意愿占比只有 25.9%。这就是结构失衡的根源所在。

而国有企业因制度优势与实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员流动的稳定性,在招聘市场中占比 24.6%。对于国企的喜爱程度正在逐步加深。经历疫情后,大学生们也期待雇主提供遮风避雨的 “保护伞”。

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的国有企业受到 35.2% 毕业生的偏爱,但国企的招聘需求却不大。期望进入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国家机关的大学生分别为 16.6%、11.9% 和 6.7%。疫情之后求稳,愿意进入小微企业的只有 3.1%,而小微企业却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

2022 年的求职供需结构失衡将越来越严重。参考:《就业形势多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为 23.6 %》、《2 亿人灵活就业,是积极信号还是无奈之举?》、《2022 年就业形势有多严峻?

三、结论

经历过疫情的洗礼,职场就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起来主要有几点:

1、求稳是求职者的心态,疫情让众多的民企倒闭裁员,但是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稳如泰山,所以编制成为疫情后的首要选择。参考《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2、追求职业进步,期望多技能是职业经理人的主流追求。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有知识和技能才能战胜未来的风险,特别是疫情这种无法避免的天灾。

疫情之后针对职场教育的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职场工作技能的培训需求量很大,大家都有紧迫感、有危机意识。我们项目申报行业同样如此,从来未感受到大家这种学习热情,当然北上广深的朋友比其他城市更积极,女性比男性更努力。

这是从参与预订我们学习资料的群体分析的初步印象。

3、创业热情下降,心态从浮躁归于宁静。创业的激情少了,找我们咨询创业的朋友虽然还有,但是很少了,现在更多的是学习、提升,追求职业发展。很多朋友咨询如何提升技能,转行到 GR 或者其他相关职位。

知乎用户 踏春幽情蝴蝶巷​​ 发表

现在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很多大学生都是比较天真的,他们在学校里面的时候,看到外面很多的宣传,就是那种各个刚毕业月薪 1 万,各种大公司抢着要,随便工作个几年就年薪百万了,再干个几年,财务自由以后,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但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当下就业压力很大,可以这么说,今年毕业的大学生 1000 多万,而那些大公司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到 50 万个,有超过 95% 的大学生,只能去那些工资低的小公司。

还没出社会的时候,大学生想的是混的最差,也就是月薪 5000,周末双休,五险一金,坐办公室,等真的出来以后,那就是月薪 3500,单休,还没五险一金。

大学生要面对的第一个坎,就是认清现实。

工作好找,但是好工作,非常难。

知乎用户 新锦成研究院 发表

​4 月份正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签约高峰期。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布会介绍,2022 届高校毕业生预计人数达 1076 万人。此数据创下两大历史新高:一是毕业人数总量首次破 1000 万,创历史新高;二是毕业生人数增长破 100 万,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今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那么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呢?

据新锦成研究院即将发布的《2022 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数据显示,在高校毕业生的基础能力素质重要度评价中,2021 届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重要度评价最高的四大能力素质是 “主动学习”、“表达能力”、“团队意识” 和“逻辑思维”。

因此,小锦认为,高校毕业生提升自身竞争力也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出发。

**一是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要摒弃 “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 的错误思想,大学阶段才是积累知识、开拓眼界、提升自我的黄金阶段。在校期间,也应努力学习、充实自我,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对工作有利的技能,例如:英语、拍摄、视频剪辑、ppt 制作等加分技能。主动学习既能使你在大学里得到能力提升,也能够令你受益终身。

**二是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与人沟通的桥梁,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才更容易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意思,提升职场吸引力。那么如何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呢?总结来讲,就是 “四多”:多听、多读、多说、多写。多听别人的说话方式,学习别人的语言表达技巧;多读好书,学习书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呈现;多上台表达自己,尝试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多写,平日多动笔写东西,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记录下来。

**三是增强团队意识。**常有古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为社会性动物,与别人进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团队意识是一种主动性的意识,作为个人要主动将自己融入整个集体,学习他人的优点以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这样我们自己的能力在团队中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四是锻炼思维逻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不仅能够学好理工类学科,也能够较好得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在平常生活中,要注重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同时,在遇到难题时也要多注意思考,头脑风暴,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和尝试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总结来说,虽然今年就业形势受到毕业人数激增和疫情多点散发的叠加影响,但是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你也不用过于焦虑,努力提升自我,增强自身竞争力,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才是重中之重!

知乎用户 赛博三好学生 发表

22 年本科毕业生应该差不多刚好是 00 一代,真的是十年一代,一代一个坎。

80 后 “叛逆” 一代、90 后 “垮掉” 一代、00 后 “躺平” 一代…

90 一代也有自己的困境,城乡条件差距巨大成为寒门难出贵子的开端、房价飞涨一对独生子女要掏空两个家庭的六个钱包… 只是幸运在经历了几年国运上升期,水涨船高,风口的猪等等… 00 后呢,“风口”没那么多了,取而代之的是 “灵活就业”… 都在讨论读书有用无用,功利地讲读书的“性价比” 在急剧降低,可是不读书,对于那些普通三四线城市或乡镇的孩子来说,真的有更好的出路吗?

知乎用户 敬业湖 发表

2020,2021 年毕业生就业率想知道一下。

知乎用户 张姐职场说​ 发表

这么多人毕业,对就业一定会产生一些影响。

不过,在毕业生就业这个问题上,始终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有不少的人认为文凭越高越好找工作,事实真如此吗?

不尽然。

比如企业的文职工作,大专生可以作,本科生也可以做,就企业而言,他们最重要的是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用人成本,也就是说需要付出去的钱是多还是少,如果同等条件下,两个都能胜任,他一定会选择愿意低薪水的那位。

二是实战能力。岗位招工,是希望人员到位之后便能直接上岗,直接做事,直接出效率。如果两个人之间虽然文凭略有差异,但一个有经验一个没经验,企业一定会录用有经验的。

一般不要去奢望企业给新员工长时间的培养期,要知道,企业不是教育单位。效率,利润一定放在首位,除非一些稀缺岗位,企业不得已。

个人建议,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们,有时候也要审时度势,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一要筋,给自己太多条条框框,一定要专业对口啊,高工资啊,双休啊,离家近,工作环境好啊等等,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弄出太多条件,这样你择业的路就窄了。

再说,你也就有一些理论知识而已,自己的翅膀还没硬,还不具体足够的谈资。就象一家新企业选客户一般,刚开始只要能拉住客户就行,先不管这个客户是不是适合自身的发展,只有先活下来了,才能有条件慢慢筛选适合自己的。

前几天我在一书上看到这么一则故事。

小王去深圳找工作,他原本是学设计的,但一时间找不到对口的,就先找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大家都知道,做业务是以拿提成为主,所以当时的他的底薪只有 500 元。在深圳,一个月 500 元能干什么?

一开始他十分艰辛,学设计的去做业务员,零基础,小白一枚,四十多天过去了,他才勉强开了一单。

后面情形稍好一点,开了几单后,他只要手上一有点钱,立马买电脑买书本继续学习设计,而且也经常找一些理由上设计部观察别人是怎么在设计。

一边干业务,一边坚持学习自己的专业。

有一天,他的一个客户跑了,收不到钱,他把自己的工资垫进去交了帐。这事先是财务知道然后又被公司老总知道了。

老总对小王产生了兴趣,打开了他的简历,发现他原来是专业的设计学院毕业的,立马将他调到了设计科。

小王走了一些弯路,但最终回到了与自己所学对口的工作岗位上。

后面他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张百万大单,一跃成为部门经理。

小王的故事给新毕业的年轻人上了一课。

当就业环境复杂艰难时,我们要应变,先找份事情让自己存活下来。

不管做什么事,与专业对不对口,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一定能使自己丰富起来,一边工作,一边不忘初心,等待和寻找出头的机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别忘记坚持学习,坚持自我提升。不然,即使机会来了,也会因为力不从心而错过。

知乎用户 思想花园​ 发表

事业学是一门科学,可是,我们的大学有几人懂得?

1,000 万人,就这样直接被投向沙场,如同未经训练、赤膊上阵的士兵。

结果在奴隶市场,他们被各色蓄奴主义者坑蒙拐骗。同时,这些青年奴隶,也因修行不足,好高骛远、好逸恶劳,坑害着他人,最终也为自己挖了坑。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劳动是幸福之父。”

坏的劳动,则是不幸之母。

知乎用户 花狐狸 发表

真没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是老问题了 别看数据光鲜靓丽 实际惨不忍睹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我们应届生至少还有几年的校招保护期,稍微主流的企业都给绩效保护

最难的是毕业三年左右的人,以为经验足够跳槽,跳出来结果卷成这样

知乎用户 Coco 爱吃糖醋鱼 发表

看了这个数据之后的体验就是,

感谢妈妈提前了一年让我出生

orz…

作为 2021 届的毕业生,面对疫情和职场内卷的双重压力,已经感觉有点透不过气了。

不由得感慨 2022 届真的是太难了,

赶上了考研国家线的暴涨,这又赶上了历史最高规模的毕业生量。

关于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嘶…

可能大数量级的毕业生无法流入就业岗位,会导致 2023 考研、考公的人数激增。

以及,不知道今年的灵活就业人数是否会再创新高呢?

( 这是能说的吗 ?

逃;)

知乎用户 海外留学情报站 发表

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这是一个无论是国家、地方、社会还是个人都需要回答的 “必答题”。数据显示,2020 届高校毕业生 874 万人,同比增加 40 万人;2021 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 909 万,同比增加 35 万;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人。

大学持续扩招,毕业人数肯定会越来越高,必然会导致就业难,再加上这两年疫情的影响,很多公司生存都很困难,招聘也会相对减少一些。就业市场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考公考编能够容纳的人也有限,这就导致许多毕业生都有可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风险。

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之一是**可能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去自主创业,比如做自媒体或者从事一些新兴行业,自己解决就业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当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也是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例如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可享受三年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大学生自主创业本就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

二是庞大的大学毕业生求职需求与实际企业职位需求脱节的矛盾,使得大量的大学生涌入了考公考编之中,为的就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生有追求的去考公,体制内的工作相当于自己拿到了铁饭碗,是这个阶段非常稳妥且相当智慧的选择。但在如此庞大的考公队伍中,几百个人共同竞争一个岗位也是家常便饭的事。

**三是选择考研提升自己,缓冲就业压力。**大学扩招导致学历明显贬值,本科学生遍地跑,想要脱颖而出考研或是最直接的方法。从今年的考研形势来看,考研的总人数达到 457 万,相比去年增加 80 万人,国家线上涨了几近几十分,而且今年落榜生数量甚至达到了三百万,许多二战、甚至三战的人至今仍未能上岸。竞争压力如此大,能不能上岸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无论哪一条路都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小勇认为更好的办法就是一边认真给自己做规划,发掘自己的优势,到底是想自己创业,还是找工作,还是考公考编,同时开始付出努力,同时读个研究生提升自己。而国内考研太难,也可以申请国外的学校。

而对于留学地的选择,小勇则推荐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作为留学圣地,教育资源雄厚,留学费用相对较低,也不存在学历认可度低的情况。因此受到不少学生的青睐。例如马来亚大学,作为全马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学府,在许多学科领域都享有世界级的声誉,是马来西亚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院校,世界大学排名 59;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文凭和学历得到国际认可,世界大学排名 144;思特雅大学,世界四百强大学、马来西亚重点大学之一,世界排名 347;林肯大学,是美国林肯大学的姐妹院校,全球大学联盟成员之一, 位同于中国重点大学,并荣获美国 TIMES 最具影响力学术排名全球第 89 位。

如果还有其他关于留学地和院校选择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来和小勇一起交流探讨哦~~

知乎用户 眼科顾医生​ 发表

疫情对就业影响应该会很大,很多行业都在萎缩,应届生毕业会竞争很大,不过中国市场还是大,应该还是需要这些人才的,因此大学期间学到真才实学很重要,再次深造也是一个选择,毕竟有很多行业需要更高得学历,这样才更有竞争力,但是每个人情况不同,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自己的很重要!

知乎用户 有录网生姜君 发表

我认为有的专家并不了解现状

先说,这并不是质疑他们的专业知识有问题。而是他们自己已经不需要出去找工作了,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问题一定会比较脱离实际。

我看到说考研考公考编是部分同学不愿意找工作的 “拖延症” 造成的

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找工作?

还不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

一毕业就能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收入,那除去部分想要深入研究的同学,那很多同学都不会选择考研了啊?那么多人考研,那么多人考虑出国,一定是有原因的啊?

怎么说呢,我还是建议条件 ok 的条件下,去考研,条件较优的话,可以选择出国申硕。毕竟很多工作,就设定了一个学历门槛来卡你。

还是要做好自己的选择叭

知乎用户 甲丙君 发表

本来这些人当中,本该是被顶层设计者送去打螺丝的,但是都跑来读书了。

所以……

工厂打螺丝有些浪费,但是疫情导致各路行业效益都不好,很多公司倒闭,裁员,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

怎么办?

灵活就业呗。

知乎用户 今天好大的风 发表

985 硕士在保安行业拼搏

知乎用户 云铺旺 发表

不怕,社会上的工作多的是,问题是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会不会做?

2022 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了一千万,规模创历史新高,不过我认为对大学毕业生不会造成影响的,因为社会上太多工作岗位没有人做,比如工厂、比如私企民企,关键问题还是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们,会不会选择去这些单位做,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年轻大学毕业生,他们的第一选择是考公和考研,估计今年的考公和考研人数又会创新高了。另外,除了考研和考公,他们还会考编,再就是选择进国企工作,而私企和民企并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因此今年的毕业生们,社会上是有很多工作,但是他们不喜欢也不会去选择。

最后,这些大学毕业们,也不会去创业,他们没有那种创业精神,宁愿进体制内趟平,也不会去创业的。这就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狂撩老公​ 发表

笑话走起:看完别哭

“外甥,你妈拜托我给你在村里找个工作”

“舅舅,我是大学生”

“外甥,这就难办了,村里的厂子只要初中生”

……

“外甥,你就说你是初中毕业,别说漏嘴了”

知乎用户 高登高 发表

恰逢疫情期间,冲击巨大也压力巨大!

2004 年总出生人口为 1593 万,你给我说 2022 年应届毕业生突破 1000 万?如果这个基数不含硕士博士,那 2018 当年大学录取率也是 60%+?或者硕士博士有 400 万?如果这是历史顶峰,那去年出生人口已不到 1000 万,估计也是后面 50 年的顶峰!

看下图,从恢复高考时招生小几十万到现在 1000 万,解决就业数可就 4000 万,占总人口近 3%,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

知乎用户 余老师带你求职 发表

2021 年秋招热门行业薪酬大揭秘

作为应届毕业生,

想必大家都想了解一下,

到底现在刚走上岗位的,

职场新人们的薪资,

是怎样一个水平呢?

Ipsos《2020 海外留学趋势报告》发布显示,

留学生归国的一线城市就业率为 52%。

今天我就从最受应届生欢迎的四个行业着手,

给大家看四组数据,

以下行业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类 快消行业:

宝洁:15K * 14 薪

联合利华:14K * 14 薪

玛氏:14K * 14 薪

百威:13K * 14 薪

强生:12K * 13 薪

快消行业有众多高起点 500 强平台,

招人不限专业、学历,

更看重个人能力。

业务稳定,发展稳定,管培制度成熟,

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你,

具有百年积淀的商业思维。

第二类 咨询行业:

四大咨询:年薪 15W

韦莱韬悦:年薪 18W

埃森哲:年薪 20W

普华思略特:年薪 22W

MBB:年薪 35W

咨询行业作为在职场中,

拥有较高关注度和话题性的行业,

也一直被国内外顶尖院校的学生追捧。

领英之前发布了《人才流动和薪酬趋势报告》,

报告中显示咨询行业的人才流入量在全行业排名第二,

人才需求指数和人才吸引指数行业第一。

第三类 互联网行业: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其中,

“高薪高福利,晋升制度完善” 的互联网大厂,

一直都是海归留学生眼里的香饽饽。

阿里、腾讯、字节、美团为首的企业,

给到应届生开出的年薪高达 40W。

第四类 金融行业:

经济学、商科等学科一直备受中国留学生青睐,

同时受行业薪资、发展空间、国际化程度等因素影响,

使金融行业多年来成为海归留学生择业首选。

尤其金融行业一直是高薪的代名词,

也是应届生最快实现年薪百万的行业,

今年秋招 “三中一华” 给出的年薪高达 45W。

大学生毕业求职季,

大企业公司的招聘竞争越来越激烈。

如果你现阶段依然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

① 充满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工作;

② 考研考公败北之后在家,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大;

③ 秋招战绩惨烈,零 offer,心态快崩了;

④ 想要优化简历,却不知道注意事项……

还想了解哪些求职干货,

赶紧点击评论区留言或私信,

预约专属你的 1v1 职业规划,

关注我 ,一分钟带你拿 offer!

知乎用户 我是谁​ 发表

假如我的大学毕业推迟到今年,我该如何面对就业?经过求索,我总结了九条建议,也许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1. 从此刻开始,我将回忆自己的四年生活,这个四年我究竟做了什么?列出你的四年大学生活清单,从中找出让自己还算自豪的九件事。

2. 从此刻开始,仔细分析你所整理的九件事,为什么这九件事是你感觉比较自豪,你收获了什么?假如再让你做一遍,你会如何做的更好?

3. 从此刻开始,想想自己的未来,你是否思考过这个人生方向?假如还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未来?因为未来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敢于做出尝试。

4. 从此刻开始,你已经拥有了未来这个方向和目标,但这不代表你已经实现了。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关注当下,当下的情况是你的千万同行者,你该如何让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其实,你的对手真的是千万同行者吗?

5. 从此刻开始,请记住,你的竞争对手永远都是你自己,而不是千万同行者。做不好自己,哪怕只有你一个人,同样不会有任何机会给到你,因为机会不是给的,而是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6. 从此刻开始,带着上面的这个思想,回到自身。对,就是你自己。我有什么优势,我的未来在哪里,我需要什么资源?当然,资源不要局限于自身,因为你还有父母、还有兄弟姐妹、还有朋友、还有曾经的同学,更重要的是你有自己的思想。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与你同行,他们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你有力的支持者。只要你愿意。

7. 从此刻开始,画出你的关系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写上你的人生目标,你该如何去到那里?**这个答案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你的路只有你自己迈开腿,才能达到你想去的地方。

8. 从此刻开始,心里只有行动,只有学习,只有知行合一。每天重复如此。

9. 写到这里,也许你会问:这个和就业有什么关系吗?确实有,如果你确定了自己的目标,那就开始行动、学习、重复,每天如此,你一定会成功。

知乎用户 Gahole 发表

换个词,我国的人才红利和工程师红利达到了历史新高,这对我国高新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知乎用户 风舞铃歌 发表

结合我的转业经历,我想说不要往红海方向去了,试试夕阳产业。

知乎用户 蓝天是我的保护色​​ 发表

一方面是疫情,一方面是学历内卷都挺难的

不管是今年毕业还是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面临严重就业的冲击

2020 年末我就把城里租的房子退了,把本来决定买车买房的钱省下来,回老家 “安详晚年” 去了,囤一大堆吃的还长胖了不少,努力积极去做自媒体,过程虽然曲折很,但是总归有些收获

在老家学种菜种了很多果树,自己学做饭,偶尔玩游戏,平时更多的还是学习怎么赚钱。买了很多书,包括认识一些有想法的网友。

相比于以前上班摸鱼的日子充实了不少,以前在体制内包括私企,危机意识不够,总觉得岁月静好。

但是这几年,风波不息。以前奋斗模式在我自己身上已经不适用了,还好我做事比较专一执着,比较完美主义,爱琢磨。

比较幸运的是我在知乎的日子,从 2015 年接触知乎,认识不少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网友,当然也接触很多喜欢在重大立场上唱反调的网友,他们是我的快乐源泉。

解决困难的思维比能力更重要,想办法提高生活质量比赚钱重要百倍

之前都被锁死在日常的忙碌中,和别人一起卷,还没赚到钱,加班熬夜一样不差,选择比奋斗更重要,很多人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他们要的并不是世俗的意义上的成功,一开始就对自己有挑剔独到的定位

疫情期间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戾气,我看到很多人到了网络上就开始情绪输出不稳定,应该是出厂设置的问题,毕竟整个流水线总有特别的次品。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生活愉快

知乎用户 人民万岁 发表

历史新高(X)

未来最低(√)​

知乎用户 适止之 发表

应届毕业生人数上涨离谱,难道不是招生的时候就该预料到的吗?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指望着孩子靠读书改变命运,的确,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好的一条捷径,可是我们大多数人读书都是为了能有一份轻松的工作,而不是为了进工厂 007。

说实话,我小时候一直觉得我以后考上大学就是为了在办公室工作,而那些没考上大学甚至没考上高中的人都是被淘汰掉的,他们以后都只能干苦力。

后来发现,我大错特错。

大家都只是打工人罢了。

现在就业形势是狼多肉少,好工作抢破头,差工作招不到人的也大有人在。

只能说,中国终究还是人太多了,竞争者太多。

知乎用户 熊猫熊猫哥​​ 发表

每年 400 万去考研,七八十万留学,剩下灵活就业,就业率 100%

完美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大家都找不到工作呗!不过可以当大白,当志愿者,当快递小哥,去封别人的楼栋,这些都是永远干不完的产业。

知乎用户 回眸一笑倾千城 发表

还能咋样呢,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并且这还是事实,疫情只是国内就业大市场不景气的遮羞布罢了,不说了,能润的润,润不了的该考研考研该考编考编,实在不行二战三战也可以,总比灵活就业要强吧。

知乎用户 大熊 发表

没影响,饿死算球,就算饿死你们也不敢冲塔!

知乎用户 褚大通 发表

《考公失败后赋菊》

唐. 黄巢

大家对基层的工作人员、小人物,自己工作中生活中接触的人,一定要客气,比方睡桥洞子的,送快递的,图书馆的。你就是不乐意,装一下也是很必要的,给社会带去些许温暖,给自己带来很多平安

知乎用户 有录网​ 发表

影响深远,国家就业改革道阻且长!

当你满怀信心在高考志愿上选择 CS,出来后发现互联网寒冬,大厂裁员小厂倒闭比比皆是;

当你盲目从中在考研的时候挤破头上金融畅想着未来年薪百万,出来后发现券商、投行学历已经内卷到 QS30 或 C9 本科;

所以,个人的选择或努力永远没办法阻止行业的动荡或改革!

肖老师这句话说挺好⬇️

另外市场的变化现在非常快,对于产业的发展,大家应该有前瞻性的关注和思考,进而在准备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时候,也应该有提前的预见性。

职业规划切勿拘泥当下,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小录的建议是:

1. 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时,要更勇敢的抓住机会!

如,大四本科就找到合适不错的工作机会,就别轻易放弃去考研!当下形势很可能错过这个村没这个店。

2. 做好 planB,分散风险!

如确定考研或考公的话,也不妨有个 plan B,如出国读研等,毕竟国内的竞争往往就是少一分上万人!


加油鸭~ 留学申请相关问题,欢迎随时滴滴小录,为你答疑解惑!
戳下方,8g 网上冲浪 获取 1 次「前名校招生官」1v1 留学指导服务【留学党福利】免费领 1v1 留学择校规划​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mp.weixin.qq.com/s/wsrOagvkgUIrIGMOEEQSNg

知乎用户 小刚哥说教育 发表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啊!

一定程度上,选择大于努力。

相信这批年轻人,未来一定能成为堪当大任的人才!

知乎用户 测试狗科研服务​ 发表

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但进入 2022 年,竞争比以往来得更加激烈。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2022 年预计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 1076 万人,比 2021 年增长 167 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也是年度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另外,受疫情影响,近两年的海归留学生越来越多,导致高校毕业生的竞争更加激烈。今年国内的庞大求职阵容可能是这样:1000 万应届毕业生 + 80 万海归留学生 + 百万考研失利党 + 百万考编落选者。

“嘴里喊着拒绝内卷,自己的身体却很诚实。” 一位正在找工作的研究生表示,严峻的就业刺痛着应届生的神经,激烈的竞争成了应届生的求职现状——一面是就业空间缩减下被社会抛弃的恐惧焦虑感,一面是狼多肉少的现实环境下进一步的妥协和退让,“我自己的想法就是,先就业再择业。”

(一)应届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根据 Risfond《2021 全国毕业生起薪点薪酬报告》(下称 “报告”)显示,通过对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调研,给出了各学历水平应届毕业生的起薪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平均起薪最高,而在企业类型当中,外商独资业务和外商合资企业给出的平均薪资是相对高的。从薪资水平来看,基本与学历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学历水平越高对应的起薪越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现在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都推迟就业,继续深造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本文第二部分展开分析。

笔者分析,目前应届生就业难,有以下几点原因:

缺乏明晰的职业规划,更多的是盲目跟风随大众。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去哪里从事何种工作,看着别人都在考公自己也投入公考的队伍,看别人准备创业自己也跃跃欲试;

就业理念存在误区,期望值过高,有些人执着于大城市,有些人着眼于高酬劳,有些人对职业前景和个人机遇有更多的要求,缺乏变通且不降低要求导致难以找到称心的工作;

知识储备与市场需求脱节,知识的时效性快速缩短,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不同,学校并没有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同时又难以支付高昂的社会上的专业培训课程;

缺乏经验,而很多公司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培养一个并不十分稳定的新人小白,很多的岗位都要求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培育成本;

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缺乏对自身的清晰认知,对就业行业了解片面化,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己对彼认识都不清自然导致工作难。

(二)学历内卷

近年来,有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大部分都推迟就业,选择继续读研。

从人才的供给方面看,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应届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和苛刻,而从需求领域分析,企业每年所需要的员工并没有出现快速的增长,近两年受到疫情冲击以及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行业内出现缩减招聘或者裁员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

在供过于求的局面下,应届毕业生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企业或者单位会提高求职门槛和要求,去筛选更加合适企业的人员。也就是说,企业方的挑选余地更大了。比如互联网行业,一些第二梯队的 IT 公司,对求职者都要求 211 + 大厂实习经历。

于是,很多本科应届生不得不推迟就业,继续学业,进而造成学历内卷——考研大军日渐庞大。考研将逐步成为中国的二次高考,研究生的性价比降低。

数据显示 2022 年考研人数高达 457 万,创历史新高,比 2021 年增加了 80 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慢就业成为了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 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超半数的本科毕业生表示有考研的打算,近三成的研究生会考虑继续读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并不高,毕业后深造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三)体制内工作成为热门首选

以前不屑一顾的朝九晚五,现在趋之若鹜;曾经不看好的教师职业,转身直呼真香,教师资格证、特岗教师、在编教师的报考人员呈直线上升。

不少应届生将目光从私企、民企转向国企,如中国烟草、国家电网、中化石油等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

2021 年国家电网总报名人数超过 85 万人,报考人数上涨了 59.1%。自 2020 年疫情爆发以来,体制内的稳定性有目共睹,此外疫情也不断积攒了大量全职备考的考生。

2022 年国考报名人数高达 212.3 万人,突破 200 万大关。应届生基本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多数企业更加倾向于具备工作经历和经验的人员,而公务员考试对于应届毕业生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据华图教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 - 2022 年,国考仅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占比,从 39.71% 提升至 67.3%;仅面向应届生的人数占比,从 42.02% 提升至 67.3%,从招考岗位到招考人数,应届生都占据一定的优势。

(四)部分行业遇冷冬,招收人数缩减

工作岗位的总量有变化,同时就业结构也出现调整。

以教培行业为例,“双减” 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校外教培行业而言是个致命的打击,引发了教培行业的大地震,机构为了自救进行裁员、转型等选择,而一些曾经轰动一时的机构也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教培行业所吸纳的毕业生数量急速下降 。

而房地产开发商的不断爆雷也预示着该行业将遇冷冬,恒大为首经营都出现状况,2022 年至 2 月 28 日,全国已经有 65 家开发商破产倒闭,房地产开发商举步维艰,其上下游行业无疑也受到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房地产行业 2022 年毕业生的招生人数大幅度下降,均跌出前十名的水平。

在饱受疫情冲击的两年时间里,全球旅游业共计损失高达四万多亿美元,相当于两年损失 8 个旧金山,旅游行业成了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旅游行业的不景气对招聘人数的需求降低,相关行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减少了,但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需求并没有随之减少,僧多肉少下,竞争激烈,就业困难。

(五)灵活就业难以解决难的现状

最近一段时间,灵活就业的话题也很火爆。之前浙江省还出台政策,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 10 万到 50 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 10 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表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 1000 万,对浙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浙江省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

但是,对大部分人而言灵活就业没有稳定收入、朝不保夕,毫无稳定性而言,缺乏抗风险的能力。而稳定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最宝贵最核心的东西,不用担心因为工龄大没有优势而被淘汰,也不必整日担心被辞退没工作。

例如短视频自媒体,直播行业等等,只有头部参与者可以实现全职并养活自己,后续的大批从事者无法获得收益进而难以为继。抖音、快手、小红书占据着短视频的大片天空,日渐成为人们闲暇时光的娱乐之选,随着各种 APP 的研发与上市,短视频制作门槛变低, 逐渐呈现出 “拍视频发视频的比看视频的人还多” 的现象。

自媒体更多的是个人专业技能与人生阅历的分享变现,而应届生几乎并不具备这两项能力(除却一些少数很牛的大佬),缺少经验没有一技之长的应届生并不能够在自媒体的汪洋大海中肆意遨游。灵活就业听起来像一个美好的词汇,自主选择职业,而现实却是工作不稳定、没有完备劳动保障和福利待遇、朝不保夕的就业。

另外,作为连续多年成为 “红牌专业” 的法学,就业一直很难。

好点的工作如公检法系统,首先需要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此外还要成功上岸公考,这二者都不容易且缺一不可,导致好的就业机会难上加难。

做法律顾问,大公司一般需要相关的工作经验,应届生大多不具备,小公司不稳定且法律意识相对薄弱。

当律师,前几年基本就是拿着相对较低的工资重新学习,后续如果自己有案源有人脉还好,否则也是白白沦为陪衬。

放眼望去法学院的同学,80% 的同学都在备战公考,孤注一掷,放弃了秋招也无暇春招,从去年的国考、到各省的选调、到今年的省考、军队文职、以及一些国企事业单位的考试,成为了没有感情的公考人,奔波于各个考场,而最后能否如愿以偿也不得而知。

资料来源:网络

知乎用户 炫云云渲染​ 发表

2022 又双叒叕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

首先,从种种数据上来看,今年的就业确实不太友好。据统计,**2022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会达到 1,076 万人,首次突破了千万人的大关。**2011 至 2019 年的近 10 年来,高校毕业生一共增长了 174 万,而今年一年毕业生人数就增加 167 万。

毕业生供给过剩,就业岗位却需求不足,这就导致了 “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考公、考研、出国留学甚至灵活就业成了越来越人的选择。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截至 2021 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 2 亿人。

2 亿灵活就业群体社保困境求解,“钱随人走” 是关键|两会聚焦 · 劳动者权益​www.163.com/dy/article/H23S75UG0534A4SC.html​www.163.com/dy/article/H23S75UG0534A4SC.html​www.163.com/dy/article/H23S75UG0534A4SC.html​www.163.com/dy/article/H23S75UG0534A4SC.html​www.163.com/dy/article/H23S75UG0534A4SC.html

应届生如何破局?

其实总的来说,校招的难度会比社招简单很多,前者能进大厂、大平台的几率比后者高很多。因为企业不会用具体的工作成果、过往职场履历来考核你,毕竟你也确实没有,更看重的是你的学历、未来潜力及性格等综合能力。

学历已是定局,没办法进行调整优化,**所以怎么给企业呈现出一个好的精神面貌和未来潜力重中之重。**这方面,我就我司 HR 小姐姐给应届生们的建议做几点引申:

应届生加了 HR 的微信,应该称呼她为什么? 3 赞同 · 0 评论回答 3 赞同 · 0 评论回答 3 赞同 · 0 评论回答

**1、大学有实习经验,加分。**有经验可以减少企业培养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这位求职者还是比较上进、有规划的。所以,广大在校生们可以准备起来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从大二、大三就开始实习,尽可能地去到大平台,多积累些经验。

![](data:image/svg+xml;utf8,)

**2、拿到毕业证才来找工作的,减分。**大多数院校无论专科、本科,在最后一学年都预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求职,大多数学生也都是这么实践的,在校搞定毕设▷出去实习▷5 月份回校答辩▷6 月毕业。而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概率会更高。

**3、面试时大方、真诚、微笑的,加分。**这点应该不难理解,就不聊太多了。

![](data:image/svg+xml;utf8,)

**4、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知道自己不要什么的,加分。**这点主要是考察思维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对事业有过思考和初步规划的人,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能思路清楚、更快上手。

**5、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的,加分。**这个也不难理解,表达能力没问题,以后工作中的沟通对接,就很和谐顺畅啦~

**6、提很多要求的,减分。**关于这点,大家要辩证看待,求职者有权提出适当、合理的要求,比如加班要有加班费,再比如要求公司按时缴纳社保和发放工资。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非常不妥当了,这块不做举例说明,大家自行评估并引以为戒即可。

![](data:image/svg+xml;utf8,)

最后,预祝广大小朋友们求职顺利!

最后的最后**,我司最近在招聘大客户专员、运维工程师、渲染师等岗位**。坐标无锡,朝九晚六周末双休(不包括部分特殊岗位),入职即缴纳社保,公司提供每年体检、旅游、节日福利、带薪年假等福利,办公环境舒适,同事氛围友好。

另外,公司还有很多隐藏福利,比如对任职达 3 年、5 年、8 年、10 年的员工提供惊喜礼物。偷偷说一句,我隔壁工位的同事上月领到了 10 年礼包,说奖品自选封顶 2 万╰(*°▽°*)╯而且,她还有 15 天带薪年假…… 我一点都不羡慕,真的……o(╥﹏╥)o

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私聊我投简历哈~

知乎用户 当位以节守正出奇 发表

白菜价在涨,

大学生批发价在降低,

夹逼定理马上就能求出极限值辣!

知乎用户 念之 发表

其实吧。每年的就业都难。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只是应届生受到影响了。

中国的人口实在是太多,现在似乎满大街都是大学生。这已经不算是什么特别的优势了。尤其是近几年来看,真的是太多。。

而工作岗位,就那几样了。

很多好公司招聘的岗位,待遇不错,可那么多人,刚毕业,也只能从中挑选最优秀的那一个。

其他的,只能入职小公司,慢慢寻找机会,提升自己能力,再跳槽去更好的。


扯远了

影响就是找工作不易呗,竞争对手太多。

可疫情当下,谁容易呢?

建议刚毕业的学生,入职第一家公司,先不要着急赚钱,先积累经验。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后面再一鸣惊人。

知乎用户 习惯发呆 发表

大家都能读书了,几乎免费的教育,让更多努力的人卷了起来。可惜产业就这么大,需要的岗位就这么多,投入产出比失衡就成为了必然。就如同基建投资一样,以前投资 1 块钱在基建上,能拉动几倍投资的收益。现在砸下去能不亏钱,就算好投资了。

欧美搞快乐教育,也许是合理的。上层有精英教育,说白了也就是卷,其他搞快乐教育爱努力就努力,爱玩就玩。人性都是懒惰的,谁愿意主动吃苦呢?这样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自然就分化了,反而少了抱怨。

人类的科技水平,太久太久没有突破了。都说未来是智能化社会,在能源高企的现在,我是真看不到智能化如何实现。

知乎用户 胆小的巴乔​ 发表

这波孩子,也是历经波折,大学四年,疫情两年半。大学丰富的生活大打折扣,毕业了又面临最多竞争者,经济形式、地区交流又有各种问题,那还有什么影响,就是打击。

相信这个经历,对于这波大学生也是一种经历了,财富说不上。

只能寄希望学校属地的城市,能够多吸纳就业。今年考研的人又少不了。

希望同学们好运吧,疫情早点过去,各种生活早点正常起来。

相信党和政府,会帮助大家,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胜利必将属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积极配合,默默努力就好了。

知乎用户 梓非鱼 发表

现在不都讲延迟退休吗?

说明工作赶不过来啊,

急什么!

不急。

再来一次西部大开发

别说 1000 万,

就是 2000 万、3000 万,都能找到工作!

知乎用户 销售管理 OPZO 叶辉​​ 发表

我是创业者,建议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多考虑应聘的岗位能够帮助:

1)提升技能,知识和经验

2)在工作中能有自主选择工作方式的权利,引导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择业思维要优于就业思维,时间是最大的财富,你选择的工作机会能持续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就应该积极争取。而非是先找一份工作先做了再说,随时可能被替代或项目调整而岗位撤销。

叶辉老师《销售主管成长体系》创作者,公众号:OPZO 标准营销

优秀企业都在关注:打造《销售主管成长体系》,建立苗红根正人才梯队

就业竞争加剧

2022 年就业竞争压力会比以往大,主要两大原因。

1)2022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 1076 万人,比上年增加 167 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2)2022 年疫情下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致使中小企业生存更难,很多企业停止或收缩招聘需求,岗位需求数量较往年有所下降。

职场发展方向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和新经验是择业的主要目的。我个人而言,建议选择销售岗位,很多世界 500 强企业的 CEO 都是销售出身,销售岗很能锻炼职场中重要的技能,包括自我激励和人际社交的情商技能。

做好销售并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应聘销售岗位时,多了解一下企业对无任何销售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会投入哪些内训和外训,一家重视员工培训的企业,是值得去挑战一下销售岗位。

优秀企业在关注如何做好金牌销售 零基础,口才不好,能做好销售吗?

从我个人职场的成功经历来分享,毕业第一份工作做销售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在职场上实现了个人目标从一线销售,销售主管到总经理的职场发展三级跳。

准备一份有质量的简历

企业如何在简历筛选阶段找到有质量的应届毕业生简历呢?

当要筛选大量简历时,初选加复选的二次筛选方法。

第 1 阶段,删除那些不符合基本要求的应聘者的简历。要对简历进行具体检查的方面包括:

准备一份有质量的简历

1) 简历的整体结构和外观。

2) 成绩方面是否有奖学金,奖项等。

3) 社交活动是否有学生会职责等。

4) 学习能力是否有课外学习的成绩。

5) 性格特征可以从简历中的爱好存在一定关联性。运动偏外向,读书偏内向。

6) 与本职位相符的潜在职业发展目标。比如实习工作,兼职工作等经理

留意可能表明劣马虎、缺乏积极性的警示信号,如:

  1. 只有实习工作和职位的描述,而没有工作成就或业绩的描述

  2. 拼写、标点、语法和用法方面的错误

第 2 阶段,考虑应届毕业生合格人选之间更为细微的差别。例如,仔细观察每个应届的学习成绩,个人性格与实习经历所表现技能的契合度。再权衡每个应聘者的优势和劣势。

根据两次简历筛选的结果,选出最佳应届毕业生应聘者。

加入创业公司是一种机会,跟对有能力的领导,是正确的职场规划。

更多干货,请联系 info@opzo-edu.com。谢谢阅读


员工为什么会离开?《销售主管成长体系》

努力奋斗,找到工作的意义《销售主管成长体系》

艰难时期,你有亲身示范去激励员工吗?

绩效评估当作与下属合作的一次方式

更好团队协作,需塑造三个准则《销售主管成长体系》

2022 应届毕业生择业必读

我是 @叶辉老师影响力 (2005-2016) 曾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环球资源 Global Sources 华东区总经理。加入环球资源不到 5 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一线销售,销售主管到总经理的职场发展三级跳。离开环球资源后,我选择创业做管理咨询,之后成立了壹点零壹影响力 | 管理咨询,教练式营销解决方案的咨询机构。多年打造高绩效营销团队的成功经验,提炼了一套从团队组建,持续高产到优秀管理者留存的标准营销体系,帮助实现 “人人都能做好销售,做好管理” 的职场目标。

另外关注我 @叶辉老师影响力 其他新媒体平台,有很多来自于我的视频和软文的干货分享,强烈推荐大家去阅读,学习和启发。

抖音号:壹点零壹标准营销

小红书 / B 站 / 快手:销售管理 OPZO 叶辉

知乎用户 abbie123 发表

以手机为例一家独大,吸收不了多少人。

知乎用户 万物相连 发表

放弃幻想准备内卷,找不到工作,明年继续和下届毕业生竞争。也说不定今年还有去年和前年的毕业生在竞争。疫情之下,感觉除了医生这个职业,各行各业都在萧条。最近是菜不够吃,难道说找不到工作去种菜?

知乎用户 夏橙 lovexi 发表

这算什么?明年后年大后年高校毕业生更多。

知乎用户 civilpy​​ 发表

知乎用户 修行 发表

我一直不明白一个问题,希望网友解答,

目前面临的情况是人才结构性失调,那为什么不在高考录取的时候,降低录取率,同时,一些很差的本科降级,如此一来,众多考不上大学的就选择了其他职业学校,解决人才结构性失调。

教育改革,让很多家庭降低支出,让很多孩子减压减负,让很多年轻人失业。

知乎用户 老韩​ 发表

以前教育是投资,大家都听过知识改变命运,80 后的人生目标可能就是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考大学是普通人家孩子出人头地最便捷的一条路。

现在教育是消费,职业学校变专科,专科升级成本科,大学不断的扩招,其实就是为了缓解就业,在疫情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今年的就业真的很成问题,不知道接下来的解决之道在哪里。

知乎用户 不喜欢抬杠的潜水员​ 发表

要么加入体制割韭菜。

要么加入外国资本主义割韭菜。

要么国内做韭菜。

地球就这么大,无论润到哪里,日子好坏, 取决于你是被割还是割人家

知乎用户 HR-strategy 发表

1076 万!无论是增量还是规模都创历史新高。在数据的背后,是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变化和结构的失衡。

1076 万人中,有 400 万人选择了考研。疫情影响,黑天鹅事件满天飞,普遍让人没有安全感。于是考研热,进体制内就业成了首选。

**这个世界的资源永远都是物竞天择,Top 段位永远竞争激烈,竞争多资源少。无论是人才的 TOP 段位还是企业的 Top 段位。**大多数多处于往上看进不去,往下看不想去的尴尬境地。用人方也是一样,高端人才抢不到,中低端人才看不上,无人可用。

我经历过 10 年的全国校招。5 年前我们去高校招生,学校就业办的老师都把我们捧若上宾,全力支持,一场宣讲会人满为患,简历收到手软。为节省时间,我们筛简历基本就只看有亮点的简历。而现在去校园招聘,提前预定时间,空中宣讲,求老师推荐,设计吸引学生眼球的招聘形式,穷尽各种办法,也招不到多少中意的管理培训生。

所谓企业中意的标准,各企业出奇的一致:亮点就是有没有项目经历?是不是学生会的?有没有参加啥比赛获奖的(尤其是理工科)?可是这些选人标准还是想掐尖,哪来那么多尖可掐呢?试想有多少企业真的认真思考过,掐尖的人才真的就适合自己企业吗?很多企业抱怨招不人,招聘的标准和原则是否能个性化一点呢?

学校招生也掐尖,企业招人也掐尖,一路走来的年轻人竞争压力实在太大了!当人在努力到无能为力之时,就只有选择躺平!

现在的毕业生更愿意把⾃⼰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去踏⼊职场,探索世界。从学校教育改革注重兴趣,到用人单位选人的个性化匹配,有很长一断路要走!高兴的看到国家教育体制在改革,职业教育地位在提升!高职院校不要就低人一等,毕业生也能体面的愿意进工厂。

人世间只有体面的工作,没有不体面的职业!一切都以每个人的兴趣和长处去选人或选企业,而不是人或企业是不是高大上,相信所谓就业压力就消失了。毕竟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这 1000 多万的毕业生都是我们稀缺的人力资源!

知乎用户 成灌西路陈冠希​ 发表

大家好好进厂吧

厂子里制造业还可以呢

包午饭

说不定还有住宿

有技术越来越吃香

知乎用户 星星有戏 发表

经济的本质是稀缺!现在大学生太多不值钱!文科生毕业生不值钱!与高科技相关的理工科毕业生还不错!国家政府应该想办法让孩子们都有工作!每个家庭为孩子上大学都已花了好多万人民币!中国再也不能搞炒地炒房子的全民赌博游戏!关注养老行业,关注生育保健,关注高科技行业,关注国防军工,关注健康旅游,关注电商直播!关注城市商业综合体,关注电影娱乐行业!关注中国足球!不然,过几年,中国的广大研究生群体找工作又会成为社会问题!老大学生的心里话!

知乎用户 横眉冷对千夫指 发表

大学生多如草芥,3000 元你招不来农民工,但是加上一个管培生你能招来 100 个大学生,甚至不要工资。

疫情来临,经济寒冰,第三产业萧条,你一个屁大学生不进厂干啥???

工厂流水线欢迎你,低下自己高贵的狗头去厂里 007,12 小时到手五千才是你们的宿命,要知道你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人才,社会不需要人才,你必须退化成人。老老实实打工,不然等着饿死吧,给你一碗饭吃还不知足,多如草木,还自命不凡???

考研考不上,考公考不上不滚去打工还想什么?

耗材不会因为贴了个大学生标签就不是耗材,如果再不去打工,你耗材都不配,富士康欢迎大家!

知乎用户 跨境屋跨哥 发表

从我毕业那年就说就业最难年,不过我相信也是未来最好的一年

知乎用户 松撻 发表

这个问题还有另一面。

意味着有同样多的技校毕业生,因为各地那莫名其妙的 1:1 原则。

要是说这些眼高手低的本科生就业面临社会压力,那么几乎没有竞争压力的技校,培养出来的技校毕业生,哪里有那么多行业容纳他们呢?

知乎用户 江远 发表

我觉得现役部队直接扩个 200 万吧,这既解决了就业,又保证了台湾不敢乱跳。

知乎用户 太湖里的小鱼​ 发表

如果只是把文凭当成一张通行证,而不是当成饭卡,越多越好。

知乎用户 clannadmk 发表

不会有影响。

不就是多出一千多万的灵活就业人口嘛,多大点事还能上热搜_(:3 ⌒゙)_

知乎用户 康桑密马达 发表

行业转型和人才倒挂。极度内转。

知乎用户 一共五个字 发表

以现在的出生率来看,二十年后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会这么严峻了,他们真的要感谢他们的父母。

知乎用户 隐姓埋名 发表

我国应届毕业生就业正由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型。

知乎用户 阿萨奇 发表

买房主力军

新生代接盘侠

知乎用户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发表

今年 60 退休的人数更多,比应届生多好几倍了。不上不下的人找不到工作。

差的进厂 996,夺命流水线,每月最少 6000 起。工厂到处缺人。

优秀的每月 1 万以上收入的人也很多。

就是大学生大多看着 7000-9000 的这个段位的,看着这个位置的人太多,但是对应工作岗位太少太少了。

知乎用户 陈三藏 发表

还能干嘛跑外卖进工厂吧

知乎用户 熊大 发表

风之缘:奶牛的一生谁人知

我这里只是讲奶牛,没有说人

奶牛为什么会产奶?

因为她怀孕了。奶牛为什么怀孕呢?

——因为,因为她被人工受精了!奶牛为什么会不断地产奶呢?因为她不断地生小牛。奶牛为什么不断地生小牛呢?因为她不断地怀孕。奶牛为什么不断地怀孕呢?因为她不断地被人工受精。

同肉类食品一样,我们现在饮用的牛奶,都来自于工厂化的养殖业,而不是来自传统的人畜共生的畜牧业。乳业流水线上的奶牛,一辈子没谈过恋爱,甚至一辈子没有见过公牛,却一辈子不停地生小牛,一辈子在不停地被挤奶。

在先进的乳业工厂里,奶牛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小牛也见不到他们的母亲,一生下来就被母子分离。

若产下的是小公牛,小牛的下场是直接卖给屠宰场作肉牛(由于年龄太小,有些小公牛进场时身上还挂着脐带);或者被培养成柔嫩的粉红色小牛肉。而养成过程极残酷,为使肉质柔嫩不让它长肌肉,将它关在小到无法转身的栏中,脖子上绑着绳链子限制它们站起。空间小到必须拱其背才能勉强卧下。并使它们缺铁,饲料成份、栏子绳链均不能有铁,肉色才会粉红。小公牛仅 3 至 16 周就被送入屠宰场。人们在餐桌上享用的小公牛肉便有一部分来源于此了。

还有一部分小牛,直接进了生化工厂,变成了各种血清、蛋白和酶!

若产下的是小母牛,则它会步上牛妈※※后尘,必须不断地怀孕产子。而母牛泌乳年龄有限,奶量在生前二胎时最好。当产奶率下降后,养殖场当然不会浪费钱继续养着它们。约 6 岁它们就会被送往屠宰场。多数母牛一生中至少生 2 至 3 次,乳牛养殖业因此过剩太多小牛。进入屠宰场的小牛,多是乳牛业的衍生产品。因此当我们今天吃牛奶的同时,我们就是在支持乳牛养殖业,而我们买到的每一杯牛奶中,都含有无数乳牛的鲜血。

小母牛在 16 个月的时候进入青春期,人就要考虑为她授精。很快,这个一岁多的小牛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280 天之后,小母牛分娩,作了妈妈。从此时起,自动化的机械取奶装置就开始定期吸她的奶。又过了 305 天,奶牛停止产奶,可以休息了。但是只能休息 60 天。因为此前 220 天,她已经第二次被人工授精了。60 天后,她会产下了第二个孩子,开始了新的轮回。

在七八个轮回之后,奶牛体力衰竭,就被 “淘汰” 了。

奶牛在产下上万升的牛奶之后,就会被送到屠宰场,在那里它们变成汉堡包和劣质牛排。

奶牛们就是这样生活了一辈子!

知乎用户 和谐 发表

灵活就业增加

知乎用户 上官金童 发表

这一千万人对外打不了仗,平不了外患

对内种不了地,解不了内忧

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呐

伟大复兴不是梦了

知乎用户 关关 - 运营狗 发表

我来当一次预言帝:

今年的毕业生数据还不至于让你吃惊

等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你再看看公考报名数据

你会更震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末流 985 法本,面试某国企,工资到手只有四千多。面试我的是一个五六十的老领导,一点专业问题没提,知道我考了 7 门 ACCA 问能不能让我去干会计,还说法务部门不需要男生了,我说还是想从事与法务有关工作。最终工作给了一个普本女生。

知乎用户 勿以赢小而不麻 发表

怕啥,这些人大部分就是个分母,是将来我们吹嘘自己打败了多少竞争者的谈资罢了。

我只看到没学历没本事的在哀嚎,对了点进去一看这些人里粉➗比例还蛮高的。

粉➗眼中的祖国;拳打美国,脚踢北约,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粉➗眼中的自己:呜呜呜都是资本家剥削,学历歧视!赚钱赚不到,对象也找不到,哼我不结婚不生孩子还不行吗,英特纳耐雄尔!

知乎用户 linkzjs 发表

一些人一边担心生育问题,一边反对教育分流一边要觉得大学生太多太卷。这就是典型的智障。

要我说加油润。国内把你几乎免费培养成大学生了但是岗位不够你又不愿意进厂那就润吧。大学生润出去有点优势。要知道中国大学生数量迟早要占全球一半

知乎用户 GaAaSs​ 发表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觉得找工作难

随便注册一个求职软件一堆小公司求着我去面试

所以也不要夸大什么毕业就是失业

之所以不去面试是不想享受福报罢了

我凭什么要给资本家当奴隶使唤?

知乎用户 鸿鹄汇​​ 发表

最难就业年永远都是今年,只是以前是跟人竞争,现在还要跟疫情竞争,又多加了一个砝码。可以比较明确的就是这两年海外留学生归国越来越多,所以今年求职大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阵营:

1000 万应届毕业生 + 80 万归国留学生 + N 多考研落选 + N 多考公落选

以往跟人竞争倒还好,因为只要赢过同龄人就行。但现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不仅要赢过同龄人,可能还有大几岁甚至十几岁的老手来参与竞争,就显得比往年更为激烈。

嘴里喊着拒绝内卷,但身体却很诚实

就业空间的缩减意味着狼多肉少,问题是狼里面还混进了很多 “精英等级” 的狼,所以我也听说过一个说法就是:“应对目前的就业问题,最好的选择就是先就业,再择业。”

离谱

但其实应届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几个,但基本都不体现在毕业后,而是从刚进入大学就开始了。

1. 缺乏明晰的职业规划,更多的是盲目跟风随大众。

看别人做什么就想去凑一脚,别人考公我也考,别人考研我也想,别人创业我也创,最后落得一场空。

2. 就业理念存在误区,期望值过高

我见过一个三本毕业的同学开口就要百万的年薪,但他做到了,做的房地产——房产销售,最高一笔提成有 40W+,后来了解原来大学的时候向家里人借了 15 万的本金在学校附近的度假村包了一栋别墅一年,4 年后那边的度假村有一半是他的,后来因为疫情就放弃了……

但是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他的期望值跟他的能力是匹配的,并且机遇与前景对人是有要求的,不是让你降低你的期望,而是让你评估好自己的能力。

3. 知识储备与市场需求脱节,知识的时效性快速缩短

学校能给学生的知识往往跟市场需求脱节,理论知识又很难进入到实际的应用,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大学生最好在校期间就找到一个好的职场导师,尽早帮助你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基本技能,在职业发展的方向纠正过来。

最好就是找一些已经有结果、有一定成就的职场人来辅导。

在鸿鹄汇,你就可以找到你的职场**导师 & 贵人 & 伯乐,**长期陪伴你的成长

55 个行业的精英导师天团​mp.weixin.qq.com/s/1hS78YoBAiJURqc7jBzh8Q​mp.weixin.qq.com/s/1hS78YoBAiJURqc7jBzh8Q​mp.weixin.qq.com/s/1hS78YoBAiJURqc7jBzh8Q​mp.weixin.qq.com/s/1hS78YoBAiJURqc7jBzh8Q

帮助你完成:“输入(学习思考)→ 实践练习 → 复盘(获得反馈)→ 迭代优化 → 实践练习 → 输出(内化为能力)“ 的成长闭环,实现个人成长的蜕变。

4. 缺乏经验,对行业片面化了解

这是个绝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问题,不单纯是应届生,所以,如果你想了解某个行业或者某种实操,多花时间去练习、去搜集资料,一定比道听途说就以为自己很懂要好得多。

知乎用户 随风逐浪 发表

看到了这是知乎的一个推送活动,参与问答卷可以免费领取现金、京东卡及免费盲盒的活动奖励,是真的吗?


拆盒专家:限时福利丨参与问答卷,一大波福利礼品免费领取!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知乎用户 醒言 发表

博士和技校生好就业,本科硕士就是大白菜?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考研结果也尘埃落定,大学生就业的大门再一次打开了。

象牙塔里面接受的知识能否禁得住社会的挑剔眼光?是不是学历越高就业越好,亦或相反?

如果说去年的秋招只是应届生就业的黄昏,那么现阶段的春招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了。不说产业结构,不论经济增速,单单上海这一波,多少应届生春招岗位消失了,可能很多企业准备四月份发的招聘信息,现在都要重新再考虑了吧?

我们先看一下 4 月 21 日两家媒体的报道标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两头”抢手 “中间” 冷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印发

为什么找这两篇,因为其代表性:一个是学校教育的出口,一个是学校教育的的起点。

在就业报道里面提到:毕业季来临,大学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加上疫情影响,就业压力也进一步增加,就业需求和就业总量之间存在多重矛盾,招聘 “两头” 抢手 “中间” 遇冷等现象凸显,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博士和技工院校毕业生抢手,而毕业人数最多的本科生甚至硕士找工作则相对困难。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报道里面提到: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看出,现在国家提倡号召并规定了,素质教育要贯穿小学和初中,科学实践一年级就开始,劳动课独立出来。

那么这是不是在释放一个信号:以后十年二十年,技校生是否越来越受欢迎,高考独木桥的拥挤是不是可以缓解?国内就业趋势是不是在改变?读本科硕士的学生是不是都还要继续卷到博士等级?

毕竟在高学历学位还没有发明有新的等级出来前,博士学位的报考人数,是难以考出像目前本科生硕士生招生这种高招生人数潮流的。

自身定位和需求

看各种媒体文章时,不能轻易就把报道的新闻内容当成一个放大的社会现象。

记者想做一个领域的选题,有时会预设一个可能很有热度的假设,然后再去找有利于作证这个假设的资料,最后综合自己的采访得出一个看上去很对,群众们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从而更具有话题传播性的结论。

这个假设有时不一定是对的,文章的结论自然不一定也都是对的。

就业市场真的两头抢中间冷吗?如果我们上网搜一下历年各大高校,无论是 985 还是 211,不管是名满天下的某翔还是某东方,各种专业的博士就业难、技校就业水分黑幕,还是能得到一堆新闻。那么我们再从这些新闻里面是不是又能得出与之前相反的就业结论呢?当然也不是。

其实这种所谓的矛盾现象很好理解,就是如何看待个人就业定位和需求满足感。

这篇新闻得出 “两头热中间冷” 这个看似吸引人的结论,是聚焦于制造业,只用了两个论据:

1. 某汽车厂商给博士高待遇。

2. 某翔技校毕业生可以 “预订”。

如果学过统计学「样本、抽样调查」并且还记得这些概念的同学,应该知道,这种片面的小样本根本不能得出标题如此宏观的结论。

事实上,不同学历就业情况差异,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变量太多,尤其是不同专业情况千差万别。

如果我们更换一下样本,比如把调查样本改成互联网、房地产或者快消行业,我们很可能会证明了 “中间抢、两头冷” 的相反结论;如果我们把高科技行业作为样本,还可以得出 “学历越高、就业越抢手” 的结论。

中国的制造业,显然并不是毕业生的优先选择。原文整体阅读下来,调查取样也是在长春山东河北,而非全国。而这三个地方,显然也不是广大企业和毕业生的第一优先选择。

实际上如果记忆力好一点的读者,就会记得新闻每年都会看到,“今年是大学生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数量一代比一代多,这个标题是安全的,不出错的。

而且结构性失业这毛病是我国高教体制的特色,根子能追溯到建国初期以苏为师的高校调整上,从来没改过。

理论上说,没有不能就业的人才,只有不愿意放低身段的人才。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讲,国内部分企业开始服务化转型,从生产制造向服务转型的发展模式,离不开专科生,他们大多依靠劳动换来的报酬,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岗位。

大家可以访问身边的还有小孩在上学家庭,在孩子中高考后,面临选择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还是直接就业的情况下,其实考虑最多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身边家庭的孩子都在冲击好大学。别管学什么专业,能上个一流大学就行。这样家长和小孩自己都说得过去。

2、技校(职业技术学校 / 学院)听上去都太低端了。学校相比之下风气也不好,学不到东西。孩子毕业也不一定好找工作,即使好找工作,也得不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尊重,活在社会阶层的底层

3、读博士时间成本太高。对于是女孩子,读出来也不一定能有好工作,以后找对象组成家庭都会无形产生一个高标杆,有的专业在博士期间也创造不了经济价值,读那么久干什么?

似乎在读大学以前,人们的思想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到底是不是像大家想的一样呢?

真正的一年抵十年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中国今年到底有多少学生要就业

2021 年,全国高考总报名人数 1078 万。连续三年突破千万人。

根据今年 3 月 1 日发布的 2021 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统计中提到,2021 年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 1001.32 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 444.60 万人;职业本科招生 4.14 万人;高职(专科)招生 552.58 万人。

而 2021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 1078 万人,也就是说,2021 年全国高考本专科录取率为 92.89%,本科录取率为 41.63%,高职(专科)录取率为 51.26%。

各省之间录取率波动相当大,如果只算本科录取率,那么 2021 年是从 81.6%(天津)到 32.3%(广西)不等。

2022 年全国高考人数预计突破 1100 万人。河南全省高考人数高达 125 万,是全国唯一超过 100 万的省份。

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 457 万,较上年增长 80 万。录取人数仅为 110.7 万,录取率 24.2%,换言之,另外的 340 多万考研人将落榜。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 1076 万人,比上一年又增加了 167 万人。985 院校毕业生人数为 20 万,211 院校毕业人数为 56 万,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为 346 万。其中还包含有 130 万的硕士研究生。

本科以上学历达到 422 万,占比大约四成,专科毕业生人数达到 654 万,占比大约六成。金字塔形状的毕业生学历构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社会招聘层面,记者们看到的是最高学历和最低学历成为了热门人选:人数太多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 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 IT 应用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盈利分析报告》显示:201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 834 万人。2011 年至 2019 年的近十年间,国内高校毕业生从 660 万到 834 万,一共才增长了 174 万,而现在一年毕业生人数就增加了 167 万。真正的一年抵十年。

就业缺不缺人

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一句台词 “21 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中国缺不缺人,不缺。缺不缺人才,缺。世界缺不缺人才,缺。

什么是人才?高学历是人才吗,高技能是人才吗?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答案还是在于自身定位和心理需求。

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造性贡献的人

机关单位需要的人才是:善于解决公务问题的人

企业需要的人才是 :通过专长创造效益的人

一般人才,优秀人才,专业人才,专家型人才,哪一种是技校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能够达到的高度?

回到最初的问题,就业到底怎么样,难不难?

其实就业可以看三个方面:宏观的趋势,行业的发展,就业机会的选择。

第一个,宏观趋势,就是未来二三十年,正常大学生毕业以后的黄金工作时间段,整个社会和国家需要和急需哪种方向的工作。

第二个,行业的发展,这个是每个专业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初,经常会被科普的一个问题。我学的这些知识以后有没有用,能不能让我吃到饭,吃饱饭,吃好饭,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于大学生自己在高校的学习过程,如果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成绩和亮点,那么肯定是很难。

第三个,机会的选择,其实也是运气的一种。2020 年以来,三年了,每一年毕业生都在盼望今年是世界正常的一年,可是每一年都在疫情带来的坏消息中继续挣扎。能够碰到什么样的就业平台和机会,自身实力和心态需求都是不可或缺的。不然机会送上门来,拿什么去抢到手呢?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2020 年发布了一些有意思的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就业落实率差异不大: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落实率差异不大,都在 80% 以上。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 87.4%; 其次是硕士生,为 84.5%; 第三是本科生,为 81.5%; 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 81.3%。

2019 年 1 月 25 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2018 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指出,从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看,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 83.3%、年终就业率 96.7%,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88.3%、年终就业率 96.8%,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91.0%、年终就业率 97.0%。

从上面两个不同专业单位的报告,可以看出真实的各学历层次就业率趋势:

博士生的就业率最低,因为博士的就业选择面最窄。

2021 年,国家印发《“十四五” 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教育部推行高端职业化教育政策 + 高等教育资源普及。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现在不缺本科 / 硕士这类 “高知人群”。缺的是在自动化程度与欧美国家相差甚远的情况下,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 “劳动力”;缺的是科技发展在无法突破欧美封锁的情况下,大量具有科研技能的 “尖端人才”。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各类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简单重复劳动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懂技术、精技能的高端技能人才愈来愈紧缺,而职业院校凭借注重实践与应用、强调就业导向的天然优势,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由此来看,这是很多同学发展的契机。

其实不论是哪一个等级的毕业生,就业空间还是充分存在的。并没有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局限。大家要做的就是分析清自身专业性格特长优势,制定大致目标;确定职业理想,明确职业道路;多做实习实践,提升技能阅历;了解职位要求,及时调整融入;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高质量技校毕业生、高科研素质博士毕业生的配套社会地位、薪资绩效、福利待遇的提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个人号:醒言随谈

知乎用户 心想事橙​​ 发表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

找工作难,但还是要积极面对!

加油 !

知乎用户 无情铁手 发表

灵活就完事了

知乎用户 离开卡戴珊 发表

从优胜劣汰的角度,企业(含政府部门)应该大量裁撤 35 岁以上(87 年以前)的员工(骨干可以留下),并招聘 00 后职场新人。87 年到 00 年共出生 3 亿人(87 年出生 2500 万 +,00 年出生 1700 万 +),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完全够资方使用。

PS:个人认为很多销售类、线下实体类、传统人力密集的工厂在中国都没必要那么多。

35 岁以上(87 年以前)的 “老人” 可以在城里做建筑工人、保安、保洁等对年龄要求不高的工作;或者回老家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开个小超市、开个小饭店等继续发挥余热。

PS:像送外卖这种相对高收入、高强度的工作也应该留给不到 35 岁的年轻人。

一代新人换旧人是自然规律,也是人口大国 - 中国的自身国情。

希望新人们能大展宏图,老人们也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知乎用户 勃鲁纳雷夫 发表

求你们赶紧润好不好 别搁国内卷了好不好

你看国内还有地方收垃圾吗?

国内真不缺你这根螺丝钉 只要你不挤占就业岗位 你就是为社会做了最大贡献了

知乎用户 柒哥的知识铺 发表

2019 年 - 2022 年,每年的就业人数都在增加,再加上跳槽的人员,就业形式非常严峻。

此时就需要考虑自己该选择哪个行业,哪个专业入口了。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从更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如果大家有打算进入 IT 行业或本身就是 IT 行业的一份子,推荐大家考虑软件测试,是非常不错的 IT 行业之一。

软件 IT 行业的薪资都比较高。期中软件测试行业比开发更容易上手。

软件测试属于 IT 行业,但软件测试相对来说起点或入门比开发更简单些,更容易些。

最近几年软件测试的发展越来越向健康的水准发展。通过下图可以看到软件测试的薪资是非常不错的。

测试目前整体行业前景还是不错的,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 10K-20K 的薪资还是比较容易拿的。20K 左右的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薪水想拿的高,就需要有扎实的技能。

更多视频知识与系列知识内容,可关注:【公众号】: 柒哥测试;【WX】:Lee-890;

知乎用户 加菲猫 发表

企业都自身难保了,还有工作岗位,大学生门都出不去,还想去实习,找工作?

知乎用户 code609 发表

就凭现在高校,产出的毕业生数量,大约每年 1000 万。

加上前段时间「2 亿灵活就业人口」。

至少 20 年内,市场都消化不完。

供过于求了。

虽然现在出生人口在下降,2021 年大约 1000 万出生人口上下,不过。

什么时候,出生人口降到 600 万以下,20 年成年后,每年大学生毕业数量少于 500 万,才有缓解的可能性。

当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知乎总喜欢炒冷饭,这个问题每年都提,没流量密码? 制造焦虑? 制造话题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实话,没有什么影响,我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的很拉胯,投的是芯片 ic 岗位的,学 4 个月,就拿了小米,zeku,中兴,汇顶,奕斯伟,cadence 的 offer。

可能跟行业有关系吧,赶上了风口,问题里面也提到了,芯片半导体人才超级短缺,非常抢手

知乎用户 憨人 发表

千万毕业生,疫情反复影响行业发展,确实给人感觉今年毕业季又是一场 “腥风血雨”。但是内卷加剧的情况也许根源在于我们本身。

一千万毕业生看似数量惊人,其实前两年应届毕业生已经达到九百万左右的高位了,最终证明社会还是逐步消化掉了每年的就业问题。那为什么还会给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挤破头抢岗位的情况?看看近几年国考,教资考试的人数和热度就可见一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自然加剧热门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当然热门岗位之所以趋之若鹜自然也有其道理,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朝九晚五双休等等。但是高校设立这么多专业课程,让学生都有对应专长领域,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不同需求。教育、互联网等行业门庭若市相比传统制造行业技术型人才的缺口日趋严重,在很多人看来 “脏活”,“累活”,“薪水福利低” 都是这些岗位的“原罪”。发达的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除了为百姓服务的公务员,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拿着工具搞生产制造技术的岗位也需要大量年轻人放下身段“委屈下嫁”。

知乎用户 溯月逝雪​ 发表

一边是毕业人数多就业难,另一边是天天加班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嗯资本真会玩

知乎用户 树哥杂货铺 发表

我想说一个事实啊。

其实金字塔是一直存在的。

也就是上层只会是少数人。底层才是大多数人。

而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加上最近失业再就业的人太多。

从人数上来看,这群人已经被迫成为底层了。

如果还是以为自己读了十几年的书,就觉得自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是高估自己了。

大家都去卷,最后只是提高了企业的录用门槛,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公务员的报录比。

一个悲观的事实就是,大多数人的时间都浪费了,这个陷阱很多人都看见了,

依然没有办法,只能往里面跳。

其实,面对这种问题,我们是提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的,无非就是几种。

第一种,往死里卷。

刚上大学就开始准备,考研的就直接开始刷考研数学题,每天背英语。保研的就刷成绩。

考公的,直接就开始看行测,每天刷题。最后把握自己应届生的身份。

找工作的,有的水课翘课吧,找一切可以实习的机会,让自己的简历满足大公司的标准。

最后虽然很累,但是起码出路还是有的,会比那些毕业就失业的人要好很多。

第二种,半躺平状态。

这类人知道自己卷不过,所以自己就主动降低了自己的求职目标。

同时自己的生活标准也得降低,找个工资不高的职位,然后没事可以钻研一下副业。

可以做做自媒体,然后每天能稍微开心一点,只不过要承受父母的失望的目光了。

第三种,直接丢掉体面

送外卖,高级家政,家庭教师,做销售

实在不行就只能进工厂了,这个可能是最不能接受的,确实没什么前途。

想做小生意,可以研究一个小吃,可以开抖音直播,积累老顾客。

可以研究一下网络赚钱的事情,只不过骗子很多,需要十分小心。

第四种,啃老族

我觉得以后很多人会成为啃老族。

想一下,本来是要拿父母毕生积蓄去买房的,现在拿来当生活费,让自己躺平一段时间。

逻辑上似乎是可以的,自己避免了买房,承受 30 年的房贷,父母也有人陪伴。

至于以后怎样,父母会如何看待自己,这个也不好解决。

很多人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连着考研几年,考公几年,

有的人可能有个不怎么赚钱的兼职,时常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援。

这些慢就业的人,就业不好的人,基本上已经算是啃老族了。

想到什么再补充吧,先睡觉去

知乎用户 Fzyy 发表

采访当中已经很明显了,财务、行政和人事等文职类职能岗位的竞争指数较高,新能源、半导体、计算机存储等新兴产业领域人才匮乏。

说一下我现在所在的行业——计算机。

整个行业整体来说在我感受当中是特别缺人的,除去媒体夸大宣传的部分。我是网络安全方向的,就是电影中挖漏洞攻击别人 电脑系统的那种。大学专业不是计算机专业,培训了三个月之后入职 10K,外包公司到某运营商驻场。为什么工资这么高?因为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不愿意来这种三四线小地市,我想要一份工作经验,于是来了。现在运营商和我公司的合同到期,换了公司,本来我也应该换工作地点,但是新公司涨薪留下了我,原因都不用想了,肯定也是因为没人愿意来这个地方。。。

非计算机专业、大专学历、培训班出生,就这个几个条件加在一起,乍一听肯定觉得月薪不会过万。但是,事实却是入职就达到 10K,半年不到就涨薪。

因为什么?因为太缺人了!太缺有动手能力的人了!现在这个时代,掌握一门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知乎用户 zxk​ 发表

大学生就业最难之年,建议学子们,两手抓,一手准备深造,考研准备,考公准备,具体办法是先跟网课,再做打算!一手准备技能,可考证,可得物平台卖着,可联系家中事宜!总之,车到山前,必有路

知乎用户 W 先生​ 发表

XX 区 妈妈的味道饭店 成立于 1999 年

现楼上楼下面积共 80 平米,年营业额 18 万

现有餐桌 10 张,可容纳 40 人同时就餐

环境优雅,客源稳定

现招大堂经理(服务员)若干

要求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薪资每月 2600

采购主管(买菜)一名

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薪资每月 2800

后厨行政主管(帮厨)两名

要求全日制 211 本科学历,薪资每月 3200

财务总监一名(收银员)

要求 985 以上学历,全天班,薪资每月 3000

本公司待遇优厚,职业前景好

诚邀天下有识之士前来共创美好未来

招聘时间:2022.8.1

着装整齐,无纹身,裸眼视力不低于 1.0

身高:男不低于 175 女不低于 165

体重:男不超过 150 女不超过 120

地址:妈妈的饭店二楼雅间牡丹花开

笔试题目:如何做好服务工作?

面试内容:如何摆放餐盘?

如何把胡萝卜皮削的更干净?

体能测试内容:楼上楼下折返跑 20 次,不超 10 分钟,超时即为淘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太魔幻了

一方面推行延迟退休,岗位占着不空出来;一方面叫着大学生就业难

一方面人口要下降,鼓励大家生三胎;一方面叫着大学生就业难

一方面搞双减把教培行业腰斩,少了很多工作,一方面叫着大学生就业难

知乎用户 一只猫的救赎 发表

为什么所有的困难都集中在了 90 年这一代人身上?

独生子女、4 个老人赡养、房价突涨、疫情、经济下行、三胎政策?

90 后在每个时间段都是处于政策的低谷期:

1、刚出生就遇到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

2、读书期间永远感觉在毕业后,学校就开始翻新了;

3、好不容易 20 多岁成年,计划买房了,结果遇到房价暴涨;

4、好不容易工作几年事业稳定,又来疫情经济下行了;

5、经济下行期间,专家还提出了鼓励大家多生多育;

90 后到头来总是在度过发展的艰难时期。

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势必造成就业压力。

目前国家还在倡导三胎政策,20 年后随着新生人口的增长,或许将听到应届毕业生人数突破 1500 万的消息。

这期间 “XX 年是最严峻的一年”,每年都能听到这句话。

知乎用户 庄介 发表

中部普通院校工科毕业,

现在很羡慕理发师,毕竟从学徒上来只要两年,

羡慕厨师,从学徒起也不过三两年就能独当一面

羡慕各种手艺人,要是从小开始练现在也算是半个大师。

羡慕能承包土地的农民,一定规模的话也能旱涝保收,不怕毕业。

倒不是说书白念了,只是觉得读大学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好像是个谎言,哪些垃圾的大学对人民和国家都是欺骗。

知乎用户 三本打工人 发表

天坑专业 22 应届毕业生报道

目前这个形式只能说下一届可能比我们更难

今年春招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公司招聘,碰运气的机会都没有,只有被公司裁的应届,没有主动跑的应届

选调生考试一拖再拖,最后也没有考上合适的,只能去企业了

家庭任务比较重,还是希望赶紧挣钱,选了上海的工作

现在上海这个样子也是无比担心

专业很重要!专业很重要!专业很重要!

一定要远离任何实验类专业,工科一定多选择跟代码和电相关的,其他的看都不要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再次感叹,不要选天坑专业

知乎用户 祖国的花花 yam 发表

说真的有的三四线城市的二本院校,平时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实习,而且找工作时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毕业生根本不知道,大学四年好像是一个象牙塔根本不了解外面单位的用人要求。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本提供不了那么多用人岗位,只能进行灵活就业,但是目前因为疫情市场经济不好,灵活就业收入也缩减,贫富差距大恩格尔系数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之前急吼吼地把教培搞了,不光少了很多工作岗位,还增加了大量失业人口,真的达到预期效果了吗?为什么不等疫情过去,经济平稳之后再搞?教培都是家长自愿去花钱的,有那么着急吗?把教培搞了是能减轻生活压力还是能提高生育率?连孩子都养不起了,谁会担心孩子有没有钱去上补习班?就不能有点实际解决问题的政策吗?

知乎用户 心境无极 发表

全行业的卷,简单说三个我熟悉的行业:

1. 体制内。乡镇人才引进都开始挑人家 211 硕士、985 本的简历了。女票教师考试今年基本上 280:1。

2. 网文。抖音知乎上一大堆教写小说的课程,割韭菜不亦乐乎,各大网站新人越来越多,读者越来越少。

3. 某个行业,这个是我一个朋友说的啊,小姐姐价格从 2000 被打到了 1400,质量更高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会有多少影响,因为高校有足够的办法 “安排” 学生就业,高校的就业率可以轻易达到 90%以上。

高校对于已就业的定义一般是签署 “三方就业协议”,学校会用各种办法“帮助” 绝大部分应届生签署第三方协议,所谓的第三方协议覆盖了几乎所有应届生毕业后会出现的情况,比如聘用、创业、自由职业、签署短期劳务合同等等,凡是符合这些情况的大学毕业生均会被统计为已就业,至于签署了协议后是否有实际工作则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各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将要或正在亲身体会被学校 “安排” 就业。

除此之外学校还会把读研读博、出国留学、大学参军的学生归到 “已就业” 行列中。

所以无论就业形势多么严峻,我们都可以达成满意的就业目标。


这几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以后几年大概率只会更加严峻。大学生需要对这一点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寒冬将至,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大概还没有切身感受到当今的形势,答主简单谈一谈。

学历正在极快的贬值,如果经济继续下行,未来几年你储备学历的速度可能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

比如选调生,同样的学历几年前可以分到市直机关,而现在只能去县乡机关。

在公立高校,硕士学历大多只有无编制可选,当然和学校层次、城市层次有很大关系,有一些非一二线城市的高校,硕士还能取得教职。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你的大学教授,希望仿照他的轨迹读研读博再去高校任教,那么大概率只能落空,几年之后的博士几乎不可能找到几年前同层次毕业学校博士的教职。

一般的三四线城市,市区公立高中老师的招聘要求是硕士起步,下面县城的要求是本科起步,竞争比一般在 15~20:1。

也因为就业艰难,考研考公市场马上做出反馈。从 2016 年 177 万人考研到 2022 年 457 万人考研,短短 6 年增加 280 万人。

考公难度也有很大程度的增加,比如 2021 年下半年四川的公务员考试平均竞争比从 2020 年下半年的 51:1 增长到 84:1,上半年的竞争比则相对轻松。

当然,根据答主有限的观察,体制外的工作,相关要求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很多普通工作的要求依旧是大专起步,所以也没必要太多的学历焦虑。进入社会之后,学历所起的只是敲门砖的作用,长期的发展跟学历的关系会逐渐下滑,决定人生走向的因素还有太多太多。

经济规律我们无法对抗,大环境也我们也难以改变。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试着全面的了解真实的就业市场,学会降低预期,评估工作、升学的前景,做出尽可能不错误的决定。

知乎用户 快乐四剑飘 发表

没有影响,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知乎用户 升一直都在​ 发表

别的不说,旅游和电影院这两个行业相关岗位基本判了死刑

知乎用户 饮料喝到饱 发表

又来点最新 看爽文呢?

知乎用户 质心姐姐 发表

大学毕业前:月薪三千狗都不干。

大学毕业后:狗不干那就给我干​。

![](data:image/svg+xml;utf8,)


认真说,看现在本科、硕士扩招的趋势,未来几年时间,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应该都会突破 1000 万的,或许逐年增加也有很大可能,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年轻人的内卷,至少还要持续几年。

现在相对来说,大学里面技术岗,比如工科专业,只要大学里面别瞎混,认真的学技术,那么毕业以后找工作并不难。

但如果学的是偏文科类的专业,也就是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技术的专业,如果不是考公、考教师编制什么的(这些报考人数也在逐年上升),那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 “毕业即失业”。

不过也不必 “摆烂”,只能说毕业生们找工作还是应该要提前把心态放好,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势是什么样的,接受现状,找一个的工作先适应社会,找一个工作积攒工作经验,学一学专业技能,积攒工作经验,才有跳槽高升的机会。

学校里的知识并不是无用,只是我们需要链接现实社会,用一段时间来将现实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未来还远,总有扬帆的机会。

❤️如果觉得质心姐姐的文章对你有帮助,那就留个 “足迹” 再走吧~
• 点一下「赞同」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个内容吧
•「关注」质心姐姐,持续奉上五大学科竞赛的优质内容哦
• 添加 VX:zxjjfighting,一切快乐与 emo 都能与质心姐姐交流呀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毕业后待业在家是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用户 庚号先生的自言自 发表 作为一个过来人,劝你慎重。 我在几年前毕业的时候就是这样,刚开始满怀希望回家,心想着大不了过个暑假也好,父母看到你的头几天也是欣喜的,毕竟孩子很久没见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你工作上没有进展,邻居亲戚的询问, …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找工作好难啊 ?

知乎用户 猫南北 发表 你说的太对了,不光工作难找,牛鬼蛇神的企业开始各种花式操作了。 今年是怎么了? 奇葩的私企怎么这么多啊?而且一个比一个牛,一个比一个不要脸啊! 太原这个企业,说的是人话吗? “底薪是确保那些没有能力的人不被饿死,想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