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能告诉我柴静的现状吗?
知乎用户 袭玄 发表 建议来美国看看什么叫污染,什么叫浪费。 昨天扔垃圾的时候,有人扔掉了 5 整袋未开封的大米。 楼下 Costco 的停车场会半夜把灯莫名其妙的打开,亮的我睡觉连客厅窗帘都得拉上。 任何大型连锁店,大型写字楼几乎没有关 …
不能再拍了,洋人会不高兴的。
柴静的问题主要是两件事,一是 2010 年就 IPCC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采访丁仲礼,二是 2015 年 2 月 28 日播出的《穹顶之下》。
从采访丁仲礼院士开始,柴静就表现出来了不太正常的立场。
柴静在采访中,明显是支持西方国家提出的对发展中国家极其不公平的碳排放指标:人均是发展中国家的 2.3 倍。
在采访过程中,柴静先是在证明 IPCC 的地球 2 度升温阈值论是否是科学论断上失败了。
丁仲礼指出了那个预测纯粹是个基于一个英国团队设计的计算机模型推算出来的价值判断,而不是科学判断。
这个论断不科学,就没法拿这个论断做出 8000 亿吨总碳排指标合理的推论。
然后柴静又转进到具体排放标准的讨论上,在这个阶段,柴静一共四次反对丁仲礼所主张的按人均算,一直支持西方提出的按国家算。
谁都知道中国作为人口第一的国家,算人均从来都算不过外国,你支持按国家算碳排是何居心?
这时丁仲礼院士问出了那个经典的问题:
接下来更精彩了,柴静这次分别从:
IPCC 的威权。(您现在是在直接指责 IPCC?)
丁仲礼的语气。(而且我看到您的措词…… 其实很激烈的,有这么严重吗?)
丁仲礼的情绪。(一个科学家在谈论一个科学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会用比较激烈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字眼,这样是否合适?)
丁仲礼的身份。(您看您原来研究古气候的,都是很专业的科学家,但实际上这次气候谈判,您一直是在做政治解读,是在提出很多的方案跟策略,别人也许会对你的身份提出各种疑问,觉得适当还是不适当,您觉得?)
这四个角度去指责丁仲礼不该这么说话。
可惜丁院士不吃她这一套,维护国家利益的态度非常坚决。
在这次采访中,特别是最后阶段,柴静的态度几乎就是要想尽各种办法让丁仲礼改变说法,这态度非常奇怪。
有人替她辩解说,这是采访话术,为了引出被采访对象的态度。
但是关键话题上丁院士已经早就确认了态度,问题已经说得很透彻了,特别是要基于 “发展权是基本人权” 这个核心来讨论碳排的指标问题。
然而柴静在最后阶段对丁院士的指责,我反正看不出是为了引出什么新的观点,反而围绕着语气、态度、身份这些来挑战丁院士,再深入下去恐怕就要问出配不配的问题了。
丁院士不得不偏离了科学的讨论来回应凭什么不能指责 IPCC?为什么要用激烈的语气?
这些其实是谈判技巧范畴的东西了。
是她把话题引到了这些内容上,却再反问 “为什么要做政治解读不做科学解读”。
![](data:image/svg+xml;utf8,)
最后,柴静又主张科学家不能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应为人类共同利益。
那麻烦柴女士先请美国回来重新签巴黎气候协定好吗?美国都不愿意干的事,忽悠中国加倍来干?
美国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不算人类(需要签对全人类有利的协议时不算),或者只有美国人才能算人类(美国利益这时又属于人类共同利益)?
至于 2015 年的《穹顶之下》,这片子里面有数不清的硬伤,严格说只有无法独立思考和分析,容易吃煽情情节的人才会被忽悠了去相信那些主张。
1、《穹顶之下》是 2015 年 2 月 28 日播出,应该是 2014 年开始拍摄(2013 年 10 月柴静在美产子),但是 2013 年国家已经启动了雾霾治理工作,这之后,北京地区雾霾天气水平是持续下降的。
因此,那些主张柴静的片子出来后,雾霾污染问题才引起舆论注意和国家关注是扯淡的,典型的胡乱往自己身上揽功劳。
让 PM2.5 问题第一次引起了舆论注意的,其实是 2011 年 12 月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公布相关数据。
2、她女儿患癌那部分,就纯粹是在用艺术加工煽情并误导观众,这个片子把女儿患癌和北京雾霾镜头串起来,无非就是想让不明真相观众以为她女儿的癌和北京的霾存在因果关系,引发观众同情心,让她后来的话更容易被支持。
柴静自己长期吸烟、工作作息不规律是众所周知的。
“母亲吸霾胎儿得肿瘤” 到底会不会存在关联,这恐怕是一个医学研究项目了。
3、把 PM2.5 的指数变化和死亡率变化放在一个图表里,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这几年死亡原因就一个 PM2.5 了,其他的原因自动消失了?
4、肺癌发病率问题,有详细的医学研究报告,发病原因很多而且很复杂。但是本片中柴静不断地引导观众,让观众认为雾霾是肺癌主因。实际上 2015 年,河北省的肺癌发病率只不过排全国第 17 名。
5、柴静在片子里说:“1960 年到 1970 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仅没有倒退,GDP 反而增加了一倍”。
我不知道她是有什么信心乱吹这种很容易查到的公开数据的?是不是欺负中国人比较傻?实际上这十年英国 GDP 只增长了 46%(以美元计)或 50.2%(以英镑计)而已,和增加一倍差了差不多一倍了。
后来分析后表明,她使用这个数据的时候并没有把通货膨胀率去掉,如果大家都这么计算 GDP 增长,那么津巴布韦早就创造了全世界经济发展奇迹了吧!
6、柴静不断主张私有化是唯一解决方案,可笑的是我国之前煤炭企业矿难频频,就是因为私有小煤矿太多,在安全措施上偷工减料,在治理之后早已明显好转。私有化之后利润和安全怎么平衡,说自己不知道资本家是什么真实想法的,非蠢即坏。
7、油品质量问题,是该片夸大数据和偷换概念的重灾区,可以单独拉出来一个个分析:
1)“中国最好油品比发达国家低 2 个等级。北京加的柴油,基本是最好的油品了,硫含量是欧盟国家的 25 倍。我们有国 4 以及以上的油,但是这部分油只占 3% 的比例。”
这里有明显的数据夸大,当时油品质量的确总体低,但远没有 “2 个等级” 这种程度。柴油硫含量只不过是欧盟的 5 倍,根本不是 25 倍(国 4:<50PPM,欧 6:<10PPM,国 5 已经相当于欧 6)。2014 年仅仅中石油销售的国 4 就占成品油 18%,中石化的比例更高。从 2015 年开始,中石油所有车用柴油已经全部升级为国 4。后来知道,她说的 3% 是拿全部燃料用油的量去比,那个分母就会包含大量的船用油,而船用油会造成城市空气污染?是让全部的船挤在城市河道里不走光空转发动机么?
2)“天然气在中国无法大量开采的原因是中石化的垄断,举例:9000 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只开采了 1000 亿立方米,根本原因是:70% 资源被中石油垄断。”
这是混淆 “探明储量” 和“可开采储量”的区别。看来如果美国的火星探测车在火星上发现了金矿,柴女士就马上把这部分计入可开采的吧?就算是可开采储量,还存在一个开采成本高低问题呢!你再怎么私有化,开采成本高的,资本家也绝不会去碰的:凭什么让我低利润甚至亏本来承担减煤增气的减排义务?
我国也从来就没限制页岩层油气开采,之所以无人问津,还是因为中国的页岩层油气比美国的储藏深度大了太多,导致不划算。所以美国开采页岩油气,中国不开采,仅仅是因为垄断?
3)“轮船用的是最差的重油,我们有一半的油是完全失控的”
这是模糊概念 + 夸大。轮船用的重柴油或者渣油占燃料油的比例接近一半 (47%),而燃料油占总油量消耗量的比例是 6.6%,也就是说,船舶运输占总石油消耗的比例是 3%。
3% 和一半差太多了,你是不是想误导观众,认为那 “一半的油” 是全部的油而不是燃料油?
节目的整体思路就是下面这样的:
首先,中国雾霾重,原因是烧煤多,烧气少,油品质量差,开采技术落后,这些都是因为能源领域垄断造成的,不改解决不了,必然还会有更多的人得肺癌,好 TM 可怕哦!
其次,英国和美国改过了,不光经济没滑坡,还高速增长,老牛逼的!
再次,除了选英美体制,无其他路径可走。
再再次:对英美体制可能造成的问题,根本提都不提,仿佛肯定不存在。
所以,节目最后柴静总结了:建议取消能源领域国家垄断,进行全面私有化。
你要说她列举的数据错了嘛,她可能会说不是主观上错误,只是不严谨,只是碰巧 “忘了去掉通货膨胀率”,“没有详细检查燃油标准数据”,“没有详细考虑探明储量和可开采储量的区别”,“忘了指出一半指的是燃料油而不是全部油”。
总之:不够严谨!口误!哈哈哈哈!一笑而过哦。
这么多不严谨,真的只是碰巧一起发生了哦!
该片主要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的,在片尾,福特基金会收到了柴女士的感谢。
不得不说,福特基金会这钱出得就是值!
该基金会常怀悲天悯人之心,时刻关注中国民生,不仅是赞助柴女士,还赞助了茅于轼教授的研究课题,得出了极其重要的研究结论:中国 18 亿亩耕地红线才是造成房价高涨的主要原因!
想想也是嘛,要那么多耕地干嘛?只要我国跪舔…… 啊呸!跟世界主要产粮国保持好关系,缺粮食的时候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嘛!留那么多耕地干嘛?!全部盖成房子,我就不信房价不跌成白菜!
神马?你问 “面临饥荒时人家不卖粮食或者坐地涨价怎么办”?
开什么玩笑?怎么可能?!
像福特基金会这种维护人类进步的关键机构所在的国家,怎么可能对我国落井下石,眼睁睁的看着我国人民饿死呢?
退一步说,要是人家不肯卖,肯定是你们一些人跪…… 啊呸!态度不端正,惹恼了人家!
由于时不时还是有傻子冒出来宣称英国 GDP 增长还是不对,指责我故意低估了伟大的老牌搅屎棍帝国主义带嘤,是堪比 BBC 阴间滤镜的无耻行为,所以还是具体列出来详细数据给你们看好了:
年份 | 英镑名义 GDP(亿) | 美元名义 GDP(亿) |
---|---|---|
1960 | 259.77 | 732.3 |
1970 | 516.96 | 1306.7 |
名义增长率 | 99% | 78.44% |
通胀率 1960-1970 | 48.8% | 31.94% |
实际增长率 | 50.2% | 46.5% |
数据来源:快易理财网 – 理财改变生活
犹记得当年,柴静的 “穹顶之下” 甫一播出时,我们一群高中生在班会上边看边讨论,并对官方封禁该片嗤之以鼻的场景。年轻人只有一腔热血,见识的深度广度又远远不够,只觉得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如此的黑暗,遥远的西方仿佛是唯一的灯塔。当年不少同学甚至坚定了移民的主意,如今他们部分人虽已经如愿在美国各个名校打拼,移民的话题却已经渐渐成为圈子里的玩笑话了。若是柴大记者的 “传销术” 能够彻底成功,至少我那个班就给美国输送了不少优秀的人才。
我现在依然能够回忆起柴静采访丁院士的视频给我带来的震撼,仿佛醍醐灌顶。即使是现在,笨嘴拙舌的我要和柴静这类公知去对线我也是做不到的。丁院士在视频中所展现的,不仅有学者的风度,思维的缜密,更有为国为民的一腔热忱。学识的厚重让他的发言铿锵有力,且直指主要矛盾,一针见血。让习惯西方话术的柴静进退失据。我想,这就是民族与国家的脊梁了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高手对决,见招拆招。当你藏招时,你是招式的主人。当你滥用时,你就成了招式的奴隶。美国如今已对制裁形成了路径依赖。这色厉内荏的黔驴之势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有意为之,既不得而知,也无需关心。天道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这份名单也更像一份对优秀人物的荣誉表彰,使更多的人能认识丁院士这样的人,也证明了教员的话永不过时,常读常新:
“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人类文明整体还处于存量博弈的阶段,只是近几十年中国的增量发展太逆天,才让大多数人忽略了这个非常重要的大背景。
存量博弈是非常残酷的。后发国家不仅要拼命争取自己的生存权,还得争取自己的发展权。
对!你没看错,不是你想发展,愿意发展就可以发展,发展是一项你要拼命争取才有可能获得的权利。
先发国家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会用各种手段拼命抑制后发国家的发展,其中,碳排放权就是一个典型。
在这段视频中丁院士就讲述了中国是怎么拼命争取自己的发展权的。
这段视频柴女士的立场同样耐人寻味。作为采访者,理论上不应该预设立场。但是,柴女士却毫无疑问有自己的立场,至于她的立场是什么,我想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结论。
我能感觉到的是,这位女士不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对待这个碳排放的问题。所以,丁院士那句:“中国人就不是人吗?” 才如暮鼓晨钟震人心扉。
碳排放问题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是发展问题。更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道路问题。
这些问题上中国的精英阶层有着重大分歧:
一些人认为,中国永远都做中低端产业也不错,哪怕永远用 7 亿件衬衫去换一架波音飞机,13 亿人做血汗工厂也能让 5000 万人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这样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永远不会打压我们。精英阶层就是当洋人的买办也可以生活滋润衣食无忧。
另一些人却在拼命努力要把占据产业链高端的西方国家拉下来,带领 14 亿国民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为此甚至愿意承受西方国家的全面的打压与遏制。
前者是公知,后者是执政党的管理层。他们的核心分歧就在这里。
道路问题就是选择问题。前者无风险,后者有风险。
你只要了解了这些复杂的背景才能明白道路问题的斗争有多激烈。
貌似高大上的环保问题下面是怎样的暗流涌动。
你才能明白后来的《苍穹之下》的制作者隐藏着怎样的动机,你才能明白为什么臭名昭著的**福特基金**欣然赞助这部 “公益片”。
我个人坚定地支持丁院士的立场,并且会坚定地与精神外国人的 “公知” 斗争下去。
喷子们骂我五毛我也认了,我还不是普通的五毛,而是自带干粮的五毛,你们不能理解我的境界是因为我们之间的思想有一个珠穆朗玛峰的差距,但却并不妨碍我坚定地支持执政党为包括喷子在内的十四亿国民争取明天会更美好的权利。
这里是 @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 713
相关阅读: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曾经看着课本上写的中国的污染问题,既感到愤怒,也感到困惑。
为什么,英国伦敦百年前走过的老路,犯过的错误,我们要重新来一遍?
为什么我们就是不听劝,非要犯下错误?
长大后我才明白,这帮一边看着中国八亿贫困人口,一边让你别污染环境的人,和那些大力宣扬快乐学习的人,是一致的,蔫坏。
污染,不是错误,而是代价。
让十四亿国人好歹吃的上一口肉的代价。
这些人想尽法子给出一些错误的数据,无非也就是想多说几句 “中国人吃的每一块猪肉,都是亚马逊森林上方飘起的烟” 这样的话罢了,
他们说,就让他们说去,中国人,一定是要吃肉的。
-– 分割线
2022 03 29 更新,统一回复一些评论。
1
“不是错误是代价,我们就是这个代价是吧”
是的,这里的我们不单指我们普通人,甚至还可以包含富人,执政者。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代价里,环保算不上最轻,但几乎是最公平,无论你是什么阶层,该呼吸空气就还得呼吸空气,而无论怎么想,如果多吸几口尾气能换来手机电脑的话,我还是愿意的。
另外,很多人喜欢的大豪斯战斧牛排,确实香,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给的起 13 亿人口一人一套大豪斯,某些答主润走了,我们很羡慕,一问啊我们是农民工,我们是带专,我们是滴滴司机,我们不是 sci 制造者不是码农,我们也能有吗?没声了。还是先想办法养活自己吧,我从来没见过老辈们谈环保,他们都在想办法搞钱。
2
“我小时候曾亲眼见过我们县城那儿臭水沟附近的良田颗粒无收,后来听说了 “癌症村” 这样一个新词儿震惊不已,我无法向那些村民亲口说出 “污染不是错误” 这样的话。”
涉及到直接危害人命的时候,不需要柴静,人民自己的反响就是强烈的。然而危害不一样,处理也不能一样,正如同偷窃不判死刑。柴静的纪录片主要表达的是中国整体存在环保问题,而我要表达的是整体的环保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两个都不应该把问题牵扯到具体的涉嫌犯罪的行为上,因为把那些人那些事处理完了,只要中国还要发展,环保问题就依然会存在。
此外,人民自己其实会有一定决断。比方说,我老家在小县城的乡镇,如果没有修路,那边还会像二十年前一样,虽然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一个村有半个村都是贫困户。
而如今,路修好了,叔叔伯伯的摩托车喷着尾气,汽车把街道塞满,空气比我居住的城市差了不止一档,但家家户户盖新房,他们好像更开心了
院士说中国人均排放量不如美国一半,记者则认为中国的总排放量高于美国。
这两件事都是事实,而记者认为,不管中国人均排放量高不高,总量高就不行。
为了总量降低,中国人就应该人均排放低了再低。
院士的看法也很简单: 凭什么中国人均排放已经是美国一半了,还要让我们降低呢?这公平吗?
这点我站院士,梵蒂冈总排放量低,全球怎么不以梵蒂冈为标准呢?
所以大家才会总提到院士,你不能忽略人权啊,中国人多难道不让开车了?
至于 “先是人其次才是中国人” 这句话,潜台词无非就是——为了人类共同利益,中国人不应该考虑自己的得失,应该顾全人类大局。
懂得都懂这属于什么精神。
从公开的维基解密信息来看,柴静属于美国政府密切关注,培养,资助的中国自由派成员。换个说法就是美国政府和平演变的一部分,知识精英,具有广泛影响力社会人物。
这些人的问题在于他们用中国问题做自己人设的掩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比起美国这样发达国家而言,有着更加多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去面对。同样的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些共同的社会治理问题。比如贪污腐败垄断,环境保护等等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不止是今天有过去有将来还会有其他问题。人类的文明永没有到完美无缺的地步,也许永远都不会有。
而这就是这些西方精神和肉体走狗的寄生,伪装的土壤。当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把自己的人设包装成抗争的勇士英雄,收割社会威望 ,然后夹带私货也就方便多了,自然还是为美国政府美国企业的利益宣传。
这里需要注意到的一点就是,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对于社会问题要直面不掩盖,但是怎么分析解决问题必须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问题是什么是一回事,怎么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
我们甚至可以 “感谢” 蔡静的报道揭露了某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节奏步骤应该我们自己说了算 。对于美国政府利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难题乘火打劫,落井下石,污名造谣,意图颠覆政权的玩法,要予以利用和重击。生于忧患死与安乐,总有敌人不断的利用缺点攻击我们,不失为一种陪练。而且对境外势利的舆论造势也是可以利用的,我们都省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的宣传成本
在日本留学期间,每次跟日本人讨论中国的环境都是被嘲讽一番。后来下定决心找日本工业史上的环境灾害驳斥日本人的自大以及对中国发展成果的不屑。
当年日本战后为了发展工业推进经济建设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造成民众的肺病高发,学校停课。鹿岛工业带的空气污染让整个工业区如同在云中的仙境,三十年前北九州的赤潮和酸雨造成的环境危机日本人至今避而不谈反而说北九州的雾霾都是从中国飘扬过海来的,土地与水污染导致的水俣病与其造成的危害更是影响至今。日本当年出现过这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没人拍成纪录片,甚至现在在帝国大学的图书馆里都很难找的到当年的调查数据与参考文献。我对周围的日本年轻人做过抽样调查,知道这些环境污染事件的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
不仅是日本,当年的南非,在曼德拉上台后一系列的环境治理政策的影响下瞬间从世界经济领头羊的行列跌入工业停滞的绝境,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经济迅速倒退,时至今日工业,商业,电信这些曾经辉煌的工业都被国外资本所控制。南非的环境政策造成了大量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单并不意味着环境治理,污染防治的错误,反而让我们更加重视工业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国民素质等领域协调进步的重要性。再比如当年英国首相。铁娘子萨琪尔夫人实行铁腕经济改制,关停煤矿,导致大量文化程度,技术程度较低的工人(劳动密集性产业)大量失业,游行反抗持续多日对英国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且在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尚未完成转型与升级的情况下关停此类工业,资源生产部门,对英国经济的打击恐怕至今未消减。一切数据说话,有兴趣可以去查查过去 50 年英国,南非,工业产值与 gdp 变化就能明白。
回顾中国,至今还有大量的非技术劳动者,对于环境的改善,他们恐怕更需要生活条件的改善。打个比方来说对于沙漠里缺水濒死之人,一块金砖和一口水甚至是浑水,哪个更重要呢。我的父母也是东北某钢厂的工人,如今工厂的新设备新机器老工人学者难,干不会,新的技术工人实际上又没有那么充足的补给。因此强推环境改制,工厂投入了大量的新设备,却面临新老不接,只能入不敷出,最终大量工人失业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再看小钢厂,小煤矿云集的地区,有多少工人有驾驭哪怕是使用高级洗煤,环保设备的知识和能力呢?一旦强推环境政策全面关停,北京的天蓝了,不知道会有多少家庭的天塌了。如果依据马斯洛的欲望需求理论来看,人类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是生存,其次才是安全需求,之后对爱与社会关系的需求。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的转变必须以低级需求的满足为条件,也就是说先活着才能考虑安全的健康的活着,这也就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重视环境固然正确,因为环境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环境的改善需要有技术的积累,经济的积累,甚至是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水品的提高,只谈关停,而不考虑工厂破产造成的经济问题,工人失业造成的社会问题只能是隔靴搔痒。今天正巧又看了特朗普在美国发表的感谢中国的消息,中国政府节能减排造成国际市场焦煤供应量下降,美国数十年来关停的焦煤煤矿和工厂重新开启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难道美国人不在关心空气质量和雾霾的肆虐了么,要知道曾经的洛杉矶可是因为光污染死过人的,要知道曾经的底特律出门一度需要带防毒面具的。
今天能写这么多其实是非常感谢柴静的苍穹之下,因为这部片子让我意识到环境这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只有中国是这个样子,让我开始钻进日本各大图书馆发现了那些被隐藏的真相,让我有机会和中科院的访问学者面对面交流,让我有机会做了详细的调查对比中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有理有据地告诉日本人你们的屁股也不是一直干净,环境问题只是工业社会或者说是劳动力结构不均衡时期的必然问题,但是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技术水平的进步,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善,有一天中国会做的比日本更好。但是柴静的苍穹之下回避了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有意引导公众将注意力集中在环境这个问题上而忽视了中国社会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继续解决的经济结构转型,劳动生产力(知识和素质)提高的问题。最后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日本东京的天为什么比北京蓝,北京机动车 480 万辆,2.5L 排量的机动车超总数一半。这些机动车的按 3 乘四米的停车面积停放可以停满北京二环绰绰有余,尾气排放量没能做具体统计。东京大学的调查与北京抽样统计地区等面积的东京圈,机动车数量要少 180 万辆,而且 2.5 排量以下的机动车超半数,可能是接近 70%,时间太久记不清了(具体数据可查阅北京东京机动车排放比较相关日文报告)。东京人出行首选地铁,至于机动车利用率尽管没有详细调查,但是东晋没有北京那么宽阔的马路,但也没有北京壮观的堵车。如果你羡慕日本的空气,那你可以像日本人一样出门选择公共交通,如果你感慨国外的空气 so pretty,那你可以选择小排量汽车;如果你羡慕国外环境如此优美,那就请你像外国人一样严格执行垃圾分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别抱怨社会,当我们无力改变社会环境的时候,从自己能做的开始做,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我国民意识才是推进环境,继而影响更多的人做更多有益的事,进而社会的进步。柴静的苍穹之下提高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但是我也特别想问柴静在个人生活中是如何努力从我做起节能减排的呢?上班坐公车?注重垃圾分类?总之,我认为雾霾会像曾经的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上车抢座这类的社会为题一样逐步改善并淡出公众的视线。
抱歉,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感想。只希望大家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事无巨细,从小做起,耐心和坚持会有好结果。在日本留学这段时间,真心觉得其实中国还不错,哈哈。
在传统媒体做过几年,给不熟悉媒体采编发布流程的朋友们普及一下:
1、记者的采访权和证书是依托于所在新闻采编机构,在记者离职后,相关证件要交还给所在新闻机构。柴静在当时已经离职很久了,作为个人她是没有采编、发布新闻的权利的,所以她的采编一定是依托某个新闻机构或者有人为她背书。
2、在国有企业采访中,接受采访一定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简而言之,你跟领导私交再好别人也不可能因此接受你采访,而是要 “走流程”,发采访申请和提纲,通过企业内审核程序,班子开会,推人出来接受采访。特别是偏负面的采访,大家都是吃公家饭的,哪怕你是名人,我也不可能自己砸自己饭碗。视频中大量国有企业的采访都是正式采访而非偷拍,事后也没有企业出来澄清,说明这些采访一定是经过企业同意的,那企业为什么同意,你不会觉得一个国外基金会就能让国有企业低头吧?
3、视频发布的时间是 2 月 28 号,熟悉媒体的人都知道,两会前一个月左右,有一个 “负面新闻静默期”,这时候所有媒体都会压制负面新闻的报道。但是这条视频发布当天,几乎是同一时间,所有媒体平台一起发布了这则纪录片,这说明这条片子发布至少是通过官方审查机制,由正规渠道把成片发放给各个媒体平台的,而不是像现在的短视频一样,先由某个平台发布,其他平台再把水印抹掉转发。
4、在视频发布后,在两会上有多名代表提出了雾霾防治的意见,多位领导对视频内容直接作出了回应。你见过哪条 “境外基金会恶意炒作” 能得到这个待遇。更何况在两年之后,“蓝天保卫战”就直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政策。
综上,我无意评价柴静的人品和做这条片子的动机。但是从新闻采编发布流程来看,这条片子绝对不会是 “跟雾霾的私人恩怨”,而是代表着某种 “官方意志”,与其说这是境外势力恶意炒作,倒不如说是为了抵消环保中的利益冲突所做的舆论攻势。
说实话,我还挺感谢柴静,她的动机我不添油加醋,她或许真的是坏,是双标,她纪录片中所说的解决方案也是不实际的,但是我对她那个纪录片产生起到的积极意义依然心存感激。
因为她终于把事情闹大了!!
众所周知,我国是按闹分配的。在她之前,有没有一个人,能想办法调动全国上下,对空气污染问题进行大规模讨论,进而倒逼改革?没有,一个都没有啊!!事实上空气污染问题真的认真做,就算不能解决,那也是可以大大缓解的,你看看现在还有人因为雾霾要逃离北上广吗?空气净化器销量都掉成什么了。。
我说一句,因为她,我们提前五年以上对空气污染重视了起来,没问题吧。
唐三通过猎杀魂兽获得魂环,最后成功成神。
虽然他保留了所有的神的传承,但他却规定,凡人不可以猎杀无辜魂兽增加魂环。
魂兽那么可爱,你们不可以伤害他们,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你们也配成神?蝼蚁。
你还记得她拜访丁仲礼院士说的科学无国界吗?今天俄罗斯科学,艺术,体育,金融被西方国家制裁了,连俄罗斯猫都被西方国家协会禁止售卖了
政府不是铁板一块,而环保部门一度就是政府中较为异质性的存在。
《穹顶之下》于 2014 年内部传播。2015 年 2 月 27 日,陈吉宁被任命为环保部部长,28 日优酷网与人民网就公开发布《穹顶之下》,这显然不应该被看做时间上的巧合。同日,人民网发布对柴静的专访。3 月 1 日,陈吉宁在其首场媒体座谈会上肯定这部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称:“昨天晚上看了柴静的片子,今天上午给她打了很多电话,但她的电话一直占线,之后给她发了短信。我想向她表示感谢,这部片子从公众健康视角唤起了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值得钦佩。”[1] 同日,新华网发出报道《穹顶之下安能呼吸——柴静纪录片引发两会代表委员心中痛点》,同日撤稿。此后,视频被下架。3 月 7 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陈吉宁没有提及此片。在纪录片中出镜并发表不满地方政府言论的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刘向东 3 月 19 日被调查,12 月 3 日被双开。
柴静在专访中讲,她获得了 “体制内外专家”“毫无回报” 的支持,并将资料发送给全国人大法工委和 “正在制订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的小组成员”,获得了积极的反馈。3 月 1 日,陈吉宁有“环保部与媒体站在同一阵营”、“支持和动员全社会力量与环境违法行为作斗争” 之语,[2]《穹顶之下》被封杀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了,那就是 “我们虽然站在同一阵营,但你们触犯更高层我也爱莫能助”。
2008 年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的环保部,其前身在政府中就一向弱势。环保部门履行自己职能的手段,一向包括引入体制外力量。在保护滇金丝猴运动、保护藏羚羊运动、反怒江建坝运动中,环保部门官员的身影若隐若现,这已经被赵鼎新等学者关注到。柴静的视频通过了官方的审查,但仍然只是个敢死队。环保部平静地观察环保人士的实践,敢死队真的死亡后,继续努力扩充手中的权限,为中国的环境事业奋斗。
从个人角度谈一谈《穹顶之下》吧。
《穹顶之下》作为一部纪录片,从形式上看,它是很成功的。
如果考虑到它的批判性质的话,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如果它说自己是一部存在艺术虚构的电影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和《我不是药神》媲美。
如果当时你在北京,在河北,在雾霾区,你才知道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景象。
没有见过雾霾的,恐怕体会不到那种恐惧。
下午三四点,天就变成土黄色了,灰蒙蒙的雾霾,能见度只有几百米。
当时对雾霾,主流媒体遮遮掩掩,而按着一些江湖谣传,天天雾霾,致癌几率会变得极大,当时也有统计,说因为环境污染,致癌的越来越多了。
很多人可能没有见过没有因为没有污水过滤,穿过城市的河流都变成臭水河的景象。也没见过生产单晶硅企业因为排污导致农田庄家都烧死的场景。没有污染会穷,有污染会死,
石家庄当时就有条河,彻底是臭的(现在治理好了)。
当时民间的看法是,资本家用高污染产业挣钱,用老百姓的命换他们移民的机会。
因为柴静曾经是央视记者,她还曾经去非典现场采访,算是一个英雄型人物,而且还出版了畅销书《看见》。
在大众印象中,她是官方的代言人,而且也是很有观众缘的主持人,甚至有些火出圈了。
《穹顶之下》才出来时,很多人认为是官方进行的自我批评。
因为它很高级,采访对象有国外学者,有国内官员,有环保组织成员,有科学家,而且还有一段效果很好的演示动画。
而且里面所有的人都说人话,这也是很难得的,国内就没几个记者采访是正经说人话的,比如《鲁豫有病》那种,大家都看腻了。
所以最初传播很广,我大学老师里,有四五个上课时间放映的,当时也有很多学生的课上演讲,才用了《穹顶之下》的素材。
里面也确实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 pm2.5 对人体的危害,比如欧美也经历过环境污染,比如里面有很多说人话的官员让人觉得很可敬。
柴静还说了她女儿出生就有了病,所以不能在北京待着,所以辞了职,为了女儿辞掉央视的工作,这种做法当时还是很受敬佩的。
然后她说自己因为女儿的原因,打算自费拍一个关于环保的纪录片,于是有了穹顶之下。
逻辑上也是通的,如果她成立一个环保组织,那么她在中国的地位会很高,我当时也以为她会去这样做。
但她离开了,去了美国。
当时我的主要观点就是,这是一个揭露环境污染的纪录片,必然会得罪很多人。
但环境污染确实存在,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以前没有人敢这样报道,它起码起到了一个掀开盖子的作用。
后来,《穹顶之下》被禁了,越禁越火,它又火了一阵。
再后来,我去参加一个院士的讲座,然后在其中一个环节,院士讲了一个小故事,涉及到了柴静,说她是有问题的,而且有不能说出名字的存在批评了柴静。
深挖下去,才发现《穹顶之下》的赞助者经常找中国麻烦,里面的信息有很多不准确,而且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是有问题的。
她找了很多真正关注环保的人,以环保的名义拍摄,却在纪录片中夹带私货,这让人很恼火。
她是记者,一个很专业的记者,所以她拍了一个很成功的纪录片,纪录片很能触动人心,但并不真实,它不是纪录片,而是一个巧妙的宣传片。
在此之前,我认为环保一定是公益,因为它丝毫挣不到钱,后来我才意识到,真的有人可以靠这个挣钱。
也真的有人敢拿这个钱。
对于柴静,我只能评价,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丁院士说得很清楚了:
排碳权就是发展权!排碳权就是生存权!
他们西方人(发达国家)的逻辑是:我西方人历史上为了发展,排了大量的碳,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但是,我们西方人已经发展起来了,不需要排那么多碳了,因为再排那么多碳的话地球就有可能保不住,所以为了西方人的利益,你们中国人就别再排碳了。
这逻辑可笑吗?你西方不能在历史上排完碳、发展完了,就不让发展中国家发展。丁院士的一句反问是:西方人是人,中国人就不是人了?
凭什么西方人历史上能无顾忌排碳,无顾忌吃肉吃奶,我们中国人就要勒紧裤腰带配合你们的价值观?我们中国人也想大口吃牛肉,大口喝牛奶啊!我们中国人也想一天最多工作 8 小时啊!
哦,你们历史上破坏了环境,让地球变得不那么适宜生存,那也是你们破坏的啊,那也应该是你们西方人勒紧裤腰带少吃点肉蛋奶啊,为什么让你们少吃点肉你们就跳脚呢?
凭什么让现在的我们配合你们?要配合你们也行啊,那你们把你们吃的肉蛋奶跟我们平均一下呗?
柴静的问题在于,她本应作为一个中立立场的人物 “主持”,而不是带着立场带节奏。给柴静洗地的,理由就是柴静作为一个主持人要引导被采访者说出他自己的观点,竟有给她洗地的人说 “丁仲礼院士性格腼腆所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所以柴静在引导丁仲礼院士说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笑的洗地方式。
真是笑话,你当丁仲礼院士是你们村头晒太阳的老汉吗?被采访的时候,丁仲礼院士的身份可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科学顾问!
柴静在节目中三番五次以带立场的方式提问,有时候甚至预设逻辑陷阱。大姐,虽然我不是专业主持人,但我知道主持不是这么主持的。
你以为西方人真的想保护环境?来,打脸的来了。
另外,你们西方人怎么不去吃人造肉呢?
2021 年 6 月 22 再回来看看发现了一件很意思的事情,评论区反驳的都是连头像都没有的新号,然后还有几个已经注销了,不会是最近严打就跑了吧。
很早以前看过有点忘了,今天又去重温了一遍。
环保当然是对的,
你可以指出不足,这没什么。
你也可以提出解决办法,这也没什么。
但是你上来就指着鼻子一通骂。
别的国家怎么怎么好,我们怎么怎么垃圾。
不,她称中国政府都不称作我们。
在提到的时候都是说 “他们”。
是国外怎么怎么好,他们怎么怎么垃圾。
好这也就忍了,做错事情挨骂嘛,也正常。
但是收了别人的钱,拿着一堆不准确的数字和不严谨的理论,指着鼻子一通骂,然后说你这样不行,要把能源市场开放,就有点诛心了。
看片尾鸣谢,最后一个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这个协会呢,受的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的赞助。
洛克菲勒家族呢,有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埃克森美孚。
受到洛克菲勒家族赞助的柴静女士为什么要求开放能源市场呢?
如果说你这样不行,要加大治理力度。
那当然可以,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你说你这样不行,应该要让别人来做。
那就是其心可诛了。
一个字:差到不行。
我先说明我的观点:在海军和美国对半开之前,节能减排不是重点。
我知道,我这个话写出来会面临着什么。
我写过很多有关 003 型航空母舰的文章,被骂被喷不少,我都习惯了。
我不是不知道漂亮海军的实力:10 余艘大型平板航空母舰。
而我们的差距显而易见:我们的 003 型超级航母不论是一步到位还是仍处于进步中,目前已经确定在建造的只有一艘,预备建造的有一艘。
但这和我要说的并不矛盾:正因为我们的海军不如漂亮军,所以我们需要发展。正因为我们需要发展,所以我们不用太考虑环保和节能减排。
我最近发现一种言论,西方先提出,国内很多人附和: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要节能减排。
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国吗?我看是倒数第一,你可以说我张口就来,但是我想问一句,把中国的碳排放量除以十几亿,有哪个国家敢舔着脸说中国碳排放高的?
我们的人均纯收入离发达国家还差得远着呢,就有人说我们的碳排放量高了。
要提高人均收入怎么办?多发展,多开辟海外商路。可是海外商路基本上被漂亮代表的西方把握了,他们依靠着这些,赚了钱,享受着这高人均收入,回头就来指责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排放太多。
所以豪戴尔油和柴不闹都来自西方,我很能理解。
柴不闹和丁教授,哪一个为中国考虑,哪一个是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一看便知。
为什么漂亮军能占据着商路大把大把赚钱的同时,还掌握着话语权?
很简单,看看漂亮军的实力,所有人都能明白。
003 型超级电磁弹射航空母舰,或者说现代化航空母舰,是一个涉及多项领域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程。
黑海老厂长马卡罗夫这句话,我想军迷都知道。
一个需要数百个行业、数千家企业、数万名人才和数十亿美元才能完成的超级工程,你说它排放量少,这现实吗?
非常不现实,航空母舰从最传统的重工业到最现代化的电子智能产业,无所不包。这就注定了,建造航空母舰的过程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过程。
山东舰的工程量就超过了二十艘巨型油轮的工程量,这还是一艘相对落后的航空母舰。
003 型航空母舰呢?保底性能满载排水量 85000 吨以上,采用电磁弹射器。
所以工程量只增不减。
这是 003 型航空母舰常规版的 CG,还有核动力版本的,无论怎样,排放量是少不了的。
我在标题中说,海军与漂亮军分庭抗礼,而这是需要时间的,大概率在 2050-2060 年左右,我们才有 10 多艘大型平板航空母舰。
而我们提出的碳中和目标,也大概是那个时候。
所以很明显,在人均收入没有上来的时候,碳排放不是我们发展中国家主要承担的义务。
这位老同志以身作则,带头退出巴黎协定。
不管他是不是现总统,他曾经是美国总统。
他这么干了,就证明一条:发达国家漂亮都可以不遵守减排协定,中国凭什么要遵守?
话又说回来,丁教授也解释了碳排放量与地球生态的关系,地球没有想的那么虚。
说到底,减排不是拯救地球,是拯救人类。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漂亮利用减排来拯救自己的高人均。
现在的形势很明显,非常严峻。
但是:
山下旌旗相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千万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伟人诚不欺我,世界一直都是沧海横流,中国唯有一直保持英雄本色。
我们无论做的多优秀,都一样会被双标和无视,这一点疫情上了很好的一课。
豪戴尔油和柴不闹不会去问漂亮的十三艘核动力航母建造的过程中排放多少,只会对一个实力不如漂亮军的国家的正常发展计划冷嘲热讽。
而我们只要知道:再有人说中国碳排放量大之前,先让他除以十几亿再说,中国的碳排放量不是世界第一,而是倒数。
漂亮排得,我排不得?
漂亮造得,我造不得?
世界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而且就是因为排放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一些地区,也是本子,大阴先来,他们是不是人我不知道,中国人是人就行。
说句不好听的话,我没见过哪个人高尚到需要把别人家的牌 位,放在自己家哭。
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是在优酷可以下载的。
但是过了几天后,就算你下载到手机了,也会被删掉。
与其说柴静说的是环保问题,不如确切的说主要是风沙治理,是沙漠化的问题。
但是这个事情,却是中央从建国开始就有打算治理的事情。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蓝天白云,如果说柴静的穹顶之下有功劳,那只是提到警醒的作用而已。
正真让蓝天白云回来的,是无私奉献三四辈的护林人。是敢愿牺牲经济,提升环保功能的工厂。是研发清洁能源这些人。
不是你嘴巴说的最响,功劳就是你的。
三北防护林,是柴静说出来的?
首钢搬迁,是柴静说出来的?
新能源,清洁能源开发,是柴静说出来的?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就应该知道,伦敦雾都呼吸疾病,日本水俣病,洛杉矶光污染,这些都是工业化带来副产物。
现在发达国家咋不把这些工厂搬回自己家,这仅仅是人力成本问题么?是的话,为什么特朗普让制造业回流美国?
说白了,脏的工艺留在国外,组装回流而已。把污染留给别人。
———————————————————
应该不止我一个人碰到了。所以也别说啥怎么删除的。我不是学计算机的,我也不知道优酷咋删的。
不说太多,柴静干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了,详见以下报道柴静做的一个医疗事件报。当年珠江医院儿科重度地贫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和国际接轨,救了无数小孩的命,因为有一种药在国外已安全使用多年,因为中国的国情,药一直在药监局排队等准入,没有拿到中国的批号。但这个药是对孩子最好的,因此国内大的中心医生都要求家长自己去美国香港买回来用。有个儿童家属从入院开始就开始录音,医生护士每说一句话每打一次针就记录下来,整整记录了 3 本,当时教授要求家属自己去香港买药,家属可怜兮兮的说去不了香港能否找个中介代买。教授一心软就找了个药代帮忙代买,后来孩子数次排斥重度感染死亡,家属就说是买的假药,告了数次,结果调查是从香港最大药店购买,手续发票齐全。 家属后来找到柴静,一拍即合,来做了新闻调查,所有公正为医生说话的都剪掉,诱导观众觉得孩子死亡是医生卖假药引起,绑架了媒体。给政府施加压力,教授被整得身败名裂,药代被公安判刑,家属获巨额赔偿。珠江医院儿科干细胞中心关闭,后来有很多患儿家属打电话哭得声泪俱下说你们移植成功率那么高,救救我孩子吧。。医生只能说我们不做了,找柴静救你吧。那个教授叫朱卫国,现在已经没当医生了,身败名裂。那个药叫赛尼哌, 现在中国巳经有药了,经常被用到….
今天刚好看到这个新闻就记录一下
我没想到,7 月 15 日,司马南又做了一期批判柴静的视频。与我上一篇关于柴静的文章同一天发布。
微信公众号 ID: 开心种花同学
我之所以写上一篇关于柴静的文章,有三个原因。第一,在过往的节目中,曾看到司马南批判柴静。第二,老陈送给我一本柴静写的**《看见》。第三,2015 年,在大学课堂上,某位老师播放过纪录片《穹顶之下》**。
这次,司马南在某地拍电影,回到了北京,他看到天空是那样蓝,于是又想起了柴静。他批判柴静与**范铭**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称这部片子污蔑北京的环境,被境外势力利用以攻击中国。
在片子中,柴静确实提到自己的小女儿得病,并且将病情与北京冬天糟糕的环境联系起来。司马南这次和往常一样,对柴静毫不留情,称她被福特基金会赞助。司马南说,早年,柴静还是个黄毛丫头的时候,曾采访过自己。
其实,在 2012 年出版的《看见》中,柴静就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放在今天,很有可能就是所谓的 “公知” 思想。
在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与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
人被忽略,是此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柴静在书中,将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件写了进去。我来陈列一下,《看见》的章节中,柴静对采访经历的描述。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找一本书来看看。
双城的创伤:某地发生了小孩子集体服毒的事件,当地政府不支持媒体采访,而且派人盯着记者的哨。显然,柴静对这种行为持鄙夷态度。
是对峙,不是对抗:某煤矿发生事故,地方采取少报人员伤亡。一位民营企业家被虐待,且因一个复印的手写材料被判了三年。柴静跑到法官面前,为企业家喊冤,法官执意认为自己没错,并对柴静说:“你不要成为别人的工具。”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一个吸毒女人,被送去戒毒所后,竟然被戒毒所送去卖身。柴静记录了这件事,她满怀激愤。
山西,山西:山西的资源被过度开发,原本生机盎然、环境优美的汾河谷地变成了破弃的工业垃圾堆。一个工厂老板的儿子,提着一个大大的黑色塑料袋来找导演,里面满满地塞满了钱,这期节目没播成,柴静暗示导演收了钱。
新旧之间没有怨诉,唯有真与伪是大敌:崔永元去做关于抗战的口述历史,他在日本电视台看到关于东北的影像资料,**918 事变**之后,张学良发表演讲,他说委员长说,两年之内不把日本人赶出东北,他就辞职。
小崔看到这则视频时,很受刺激,小崔埋怨,身为电视工作者,自己却没有这样的资料。小崔采访抗战老兵,编成**《我的抗战》**。他还提到,最感兴趣的投资人却是日本人。他讽刺我们自己人在忙着评职称,根本不会来做这些。
逻辑自泥土中剥离:本篇涉及土地财政,柴静发出疑问:“如果宪法有问题呢?” 在采访陈锡文的节目中,她录了一个串场:“陈锡文说,中国的土地问题一定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坎。这个坎过去了,就能带来对中国经济不可估量的推动,过不去,所有的国民都要付出代价。” 当前,各地推行购房补贴,土地财政确实已经很危险了。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讲述非典时期的事件,世界卫生组织来调查,当地将 29 个病人装在车上,满城市乱转。不清楚这个描述的真实性,如果是真的,我们应该反思。
柴静在《看见》中夹杂了自己的很多看法,遇到自己感觉不合理的事,往往引用美国的例子与之对比。她对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等丑事不避讳,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显然,自由平等博爱是柴静所推崇的。
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充满着各种不合理,大部分人都习惯了,柴静却一股脑,想要都表达出来。脱开《穹顶之下》不谈,她的勇气值得夸奖,我敬佩她。
即使她有错误,柴静的身上依旧有闪光点,是一个充满热情的生命,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那样。
希望司马南的粉丝们,和我一样,正确认识柴静。
太阳的确不是鸡叫出来的,但鸡叫能告诉大家太阳快出来了,要起床干活了
环保是一项大事业,柴静在其中只发挥了一点小功劳。以柴静的身份,也不可能为环保设计出什么可行的方案
但正因为环保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大事业,才需要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才需要进行广泛、持续的宣传让大家的环保意识觉醒
就算 “海精专” 什么都考虑到了,而且一心为了大家的福祉,也需要有人去执行,需要群众配合
如果社会上的多数人根本不知道 PM2.5 是什么,群众怎么会支持你下狠心去治理?
别的不说,火遍全网的马科长一席话,背后是多少人的饭碗?搞环保,损害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利益,其中地头蛇、黑白通吃、纳税大户、支柱企业数不胜数,推行下去有多大的阻力不难想象
放以前,往河里偷偷排放,可能塞给村民几百块钱就能反过来发动群众打掩护
群众的环保意识上来之后,就算有天大的保护伞,也不乏有人坚持上告把污染环境的厂打掉
我国新环境保护法于 2015 年 1 月 1 日开始施行,新环保部长于当年 2 月 27 日上任,柴静的片子于 28 日从内部放映转向公开,3 月 1 日即在媒体发布会上受到极大肯定,同日新华网发出报道赞扬此片,各大官媒纷纷跟进。然而新华网的报道很快被撤,旋即该片被封杀
显然,此片幕后绝非什么境外 NGO。如果对环保部熟悉的话会发现,隐藏在幕后借助媒体的力量是其一贯的手段,由于其地位的弱势和工作推进的艰难,不得不屡屡依靠这种方式,通过唤起群众有关意识来帮助自己的工作。在省一级,浙江进行五水共治时同样伴随着力度巨大的宣传工作,我小学到初中做了三次五水共治的社会调研,几乎没人不知道五水共治这回事
柴静的片子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可以说一部纪录片起到了一千篇通稿都达不到的效果。很快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关于雾霾的大讨论。最终人民网于 3 月 25 日报道:
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无疑为公众打开了了解雾霾的另外一扇窗口。这既是对雾霾现象的一次科普,同时也是对雾霾治理的强烈呼吁。从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到柴静的雾霾调查,尽管内容有所不同,但却都体现了媒体人的敏锐目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你看看知乎上 15 年的回答和评论区,就知道这部片子影响有多大了。很多人看了这部片后主动去装净化油烟、颗粒的装置
显然,柴静拍摄此片对于我国环保事业的推进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的。对柴静的批驳,所谓 “在这部片子出品前就已经开始全面治理雾霾了”,不能说明柴静 “一点用都没起”
如果你还不理解,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 70 年代要掀起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而不是直接海精专?
某些人反对中国为环保事业做贡献的理由是无力的。美国对环保不情不愿,是因为美国是邪恶国家,是人类的毒瘤。美国不愿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反而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期盼逆向而行,终将被所有国家抛弃。而我国是人类文明的未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的国家,我国应承担大国责任,发挥自己在全球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和全世界正义人士一起为了地球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固然,参与环保不能以牺牲经济为代价,更不意味着要通过 “少吃肉” 之类的极端方式去践行环保,但这不意味就没有什么是能做的
再怎么样,看看今年南方的气温,全球变暖又不只热死美国人
因为有很多人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我也想说明一个实事,中国环境没有变好。
为什么你搜索 PM2.5,从没柴静之前的 100 多,200 多变成了几十?
因为中国人有一种坑爹的智慧叫面子工程,在每个监测点附近都有喷水车,喷水点。塑造成了一个所谓的良好的环境。
对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意去搜索了下,以前天气自带可吸入颗粒物,再不济搜 PM2.5 也可以查到具体数据。
但我现在去查,没有了。
天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被去掉了,PM2.5 中简单概括一个字 “优 “。
按照我在中国的生活经验,它们又要做坏事了。
我发现水军集中在北京,用北京环境改变,来说明我是错的。
你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啊?中国什么样你心里没数?
北京打开窗户就是烧烤,上海打开水龙头就是排骨汤。
北京环境变好还真没柴静什么事,毕竟 2008 年北京奥运会_百度百科
面子工程,让洋大人来看户外烧烤吗?
这帮 NT 好像没生活在中国似的,啊对对对,中国空气好,满意了吗?
舔狗们在歌功颂德中狂欢之死吧,背刺毕竟是你们的老技能了,融化在骨子里的特性。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脸都不要了!
讲个笑话,奴才维护主子,却被主子打脸。
简单说吧,欧美通过破坏环境获得了发展,现在发展好了,其他国家你们就别发展了,因为破坏环境啊…… 地球是全人类的啊,请问你们破坏环境怎么算?
这就好比一个人通过作弊考了年级前十,然后说为了全人类的和平,都不许作弊也不要考试了,就以现在的成绩作为最后排名吧…… 你能忍?
环境啊,雾霾啊,说真的这些玩意儿我真的不懂,但深化来看,无非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你别发展了,我也不说你人权问题和环境问题了,你们就种种田,然后没事儿被我们欺负一下,世界多和平啊……
所以无论这部片子包装得多好,立意都是恶意的!我们有问题么?有!怎么办?改!怎么改?只要不牺牲发展权和生存权,我们可以改!
不行!你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不能要!必须要改!哪怕不生存不发展也要改!看懂了么?人柴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
至于她访问专家那段我表示无感!人科学家是研究科学没错,但前提是他也有国家立场!专业上你一个记者凭什么指责人专家?立场上你一个中国人凭啥为外国组织说话?
这些年来,新疆棉花事件一类的事情层出不穷,说白了都是幕后那帮家伙在捣鬼,知道什么是和平演变么?当年苏联就是被这一套搞垮的!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
一句话,环境我们自己会保护,但是发展也不会停!至于是不是要听您的指挥,按照您的节奏?不好意思!办不到!就这样
柴大官人那片,充满自相矛盾。
一,自己抽烟,高龄产妇,孕期坐飞机去漂亮国,接受机场安检和高空宇宙射线辐射。然后孩子畸形埋怨污染。天朝污染都扩散到你生孩子的漂亮国去了吗?
二,自己一边开着大排量车,一边呼吁环保减排。
三,片中宣称私企无良,乱采乱排。片中又宣称解决污染要靠私有化。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要吃肉必须先经受化工污染的毒害,你们觉得这个国家还应不应该继续发展下去?
我不想讨论柴静的立场问题,我只说明一个事实:中国环境变好跟柴静无关。
工业化是穷国要发展的必经之路,粗糙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化工污染,而精致的工业化是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才有资格谈的。
换句话说,任何国家要发展,就必然经历同一个循环:
穷→粗糙的工业化→经济好转→提升工业化质量→经济逐渐发达→开始追求环保。
很多人误以为是因为国家重视,企业开始重视环保环节并改善了环境,这种理解属于肤浅的看法,在经济结构本就停留在 “粗糙工业化” 水平的时候,提前强调环保的后果只会是倒退回 “穷” 的状态。
不是政府的不重视导致中国曾经有粗糙的工业化,而是中国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产业升级的条件,政府才会重视环保问题、淘汰低端产能。
环保爱好者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论调:不健康的吃肉和健康不吃肉之间你怎么选?
能问出这个问题,就说明这群人非蠢即坏,出于基本的善意,我不想说他们是立场问题,估计是真的…… 对社会理解不够吧。
这里有个非常非常浅显的逻辑:
一个吃不起肉的国家能看得起病?
我很想要健康,但是经济极度欠发达的国家里有谁能真的健康?非洲人吃不起肉也没有化工污染,他们健康了吗?连个小小的疟疾都能要他们的命。
不是谁希望自己 “不健康的吃肉”,而是想要 “健康的吃肉”,那就必然要经历 “不健康的吃肉”,因为民众吃的上肉所需经济条件相对较低,而民众要看得起病所需经济条件极高,所以这个顺序是不可能颠倒过来的,能听懂?
中国如今环境好转,正是曾经承担化工污染的结果,最初的粗糙工业化十分成功,所以才有后续的产业升级,环境变好是产业升级的结果,也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只要经济发展没有打断,环境必然变好;相反,经济发展失败,你就算知道化工污染严重也没用,隔壁印度污染造成的大新闻一抓一大把,问题是谁来出钱给他们淘汰低端产能?
即便抛开立场不谈,柴静也是从头到尾就没起任何作用。
不想多说什么 今天看了一个柴静采访中科院院士丁仲礼的视频 让我坐实了对柴静心已不再系中国(实质上就是卖国贼)的看法 虽然环境问题很值得我们重视 但是不应该成为西方社会要挟我们 胁迫我们停滞我们自己的发展的理由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回事
她有提出问题的勇气,勇气可嘉。
但她解决问题的建议,不敢恭维
尤其是在看过她对丁院士的采访,才感知不舒服
因为她对美的标准,对于科学的认定
都是完全西化
她认同主流科学界的结论
这个主流没有中国
柴静最大的错误在于,自己吃了这么多年的肉,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就不顾还没有吃上肉还在小康线甚至贫困线以下挣扎的同胞,站到了自己这个阶级去说话:
“你们这些人就别总想着吃上肉了,污染已经够多了,你们别吃肉别住大房别开车,我们这些人和我们的后代才能继续健康快乐的吃肉住大房开豪车。” (据说柴静被扒出来开的是丰田霸道 4.0,排量很环保)
没学过经济的人可能理解不了,但她柴静可是很清楚的。让还没有发展起来的一批人减排,就是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为什么?因为发展就必须耗能,发展起来了才能提升效率进而减排减耗。你跟一个还没吃饱的人说,应该健康饮食沙拉海鱼粗粮搭配,这算不算新时代的 “何不食肉糜”?
丁院士也是早就吃上肉住上楼开上小车的人,但他眼里有同胞,为还没吃上肉的同胞争取发展的机会。柴女士却老早的一脚跨到了对岸,和已经享受完高耗能红利的西方站在一起,绝同胞的发展之路,这是多么歪的屁股多么黑的心肠。
片子先不说。说说后续的扣帽子吧…
新闻、体制内人员(企业、政事业)的采访、影视作品的管理,有多严,不至于不知道吧?您跟这儿装什么外宾来马后炮呢?
还不明白:
1. 去查查 “绿水青山” 理论的时间线。
2. 去 Wiki 看看这片子刚出来的 1-2 天,是什么样的评价,哪些机构和个人做出的评价,那是纪录片的待遇吗?
至于后来,“想玩 - 没玩好玩现了”、“发出一个需求 - 检查工作时候不满意急转 180 度跟你翻脸”,这种事少吗?
有的群众真是可以,领导才转 180 度,您非跟这儿转 540 度,你比领导理解还深刻还痛心疾首的样子,真的很搞笑。
最后,说回片子,挺糙的。
说两句丁仲礼的采访,柴静的问题确实非常差劲,但我不觉得她有 100% 的恶意,因为她是一个采访者而不是她自己,你不以一个西方视角或者一个潜在的恶意视角问,人家怎么用一个附着人文色彩的精彩回答应答?换句话说,你看完这段采访支持谁呢?是不是摆脱了纯自然、孤立环保问题的视角看待了这个问题呢?反正我是。院士的视角在此之前,, 愚钝的我是一直是忽略了的。
不是洗,说几点:
1. 大裤衩真不是 BBC,它归府右街把口直接管理,一个电话就可以让柴静在那次采访之后消失,然而并没有。
2. 她如果真有多大恶意,或者说成为认知作战的武器,她肉身安全之后还有许多工具攻击、渗透,她都没干吧?您再瞅瞅另外几位。
3. 她个人怎么样、怎么想、有多右,我不了解无法评价,但作为公众人物,她没干太出格的事情,作为央视记者,她干什么她自己说了不算。
当然,你可以说 “敌特都渗透到高层”。这种无法证实、无法证伪、标尺都说不清的事情,就不要说了,你要觉得是,建议你去府右街把口和大剧院隔壁应聘,去帮领导立规矩。
分三个部分:
述事实,渲染气氛暗改因果,最后在解决方案中插入自己的目的。
老套路了。
描述环境问题,这部分是我们应该重视并且要去解决的,不能否认。当然,在保护中国环境的是中国人民,不是柴静,不是境外环保组织。境外环保组织唯一的方案就是,你给我巨量的钱,你肉疼了就会保护环境了。
极度渲染中国癌症与雾霾的关联,恐吓不明真相的群众。并且,她女儿得病在国外,她跑中国来帮中国控诉环境问题,这因果暗喻。呵呵,好手段。
然后解决方案是什么?改体制,开市场。好比你长疥疮,医生说,你去做手术换个头就好了。
同样的套路用在 “自由民主—政权颠覆” 一毛一样。
我宁愿多花点点击量给新能源研究与默默无闻种树的那些可爱的人。
境外反华 NGO 为什么盯上中国的海鲜和大 V
原创 战略自习室
-1-
最近,国内一群网络科普大 V 突然盯上了中国的海鲜。他们打着环保的名头,批评中国人对海鲜 “贪得无厌”,号召中国人 “一起少吃一口鱼”。
但是,很快他们就被无情打脸了。人们发现,这些人根本就不讲武德。在人前,他们口口声声指责别人贪得无厌,劝说别人少吃一口;在人后,他们自己吃得高兴的不得了,不仅在国内吃,而且是满世界吃海鲜,还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高调炫耀。感情他们让我们少吃一口,是为了他们能多吃一点。
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他们拍的那些环保视频背后,还有境外反华 NGO 的暗中支持。该境外 NGO 组织创始人和顾问,表面是中国问题专家,实则是反华干将。其中,包括那个声称 “对打败当下中国的兴趣,超过了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关心” 的索罗斯,以及被斥为 “千古罪人” 的末代港督彭定康。
这就不仅是不讲武德了,这是五行缺德。
-2-
被揭发并被实锤之后,这些大 V 趁月黑风高人烟稀薄的时候出来发表了道歉声明。但在自习君看来,这些人可能到现在都觉得自己的错误只是拿了不该拿的钱;至于为环保而宣传少吃海鲜,他们并没有觉得有多罪恶。
打着环保的幌子,攻击中国人贪吃海鲜,果真没有罪恶吗?
那就让自习君给这些科普大 V 科普一下该言行的罪恶。
第一,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海鲜消费国不假,但是这些境外反华 NGO 所在的欧美国家,消费量同样排在前列。
第二,中国的人口基数比欧美发达国家大得多,这些海鲜消费摊到人均,差距就小得多;更何况,我们国家还存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很多人的海鲜消费量远不如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通民众。
第三,我们的海鲜消费量逐年上升,也就是这十多年的事情。而欧美发达国家作为传统的海鲜消费大国,他们的海鲜消费体量,已经保持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就像丁仲礼院士回答柴静的质疑一样,中国人是不是人?他们吃得,我们吃不得?为什么同样是地球人,中国人就要少吃?
第四,中国生产出来的海鲜,有 70% 以上是人工养殖的;而欧美发达国家消费的海鲜正好相反,90% 以上是捕捞的。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在 2016 年,美国水产品捕捞产量占到水产品总量的 91.73%。到底哪种更环保?
以上,是就事论事的层面。
-3-
接下来,自习君再科普一下那些大 V 所谓 “环保” 言论的负面影响。
首先,海鲜是优质的食物蛋白源,与居民经常食用的肉禽蛋奶在营养摄取上具有替代性,且具有有低脂肪、低热量和钙含量高等优势。同时,海鲜的生产对粮食的消耗相对较少,属于粮食节约型农业。我们每年消费这么多的海鲜,如果有朝一日大家真的不吃海鲜了,他们会转过头去通过吃肉禽蛋奶补充缺失的营养,这会给我们的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产生多大的压力?会给国内的基础物价带来多大的影响?进而又会对国内社会的稳定带来多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我们是海鲜消费大国,是海鲜进口大国;但同时,我们也是海鲜出口大国。我们的海鲜加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每年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 GDP;而同我们竞争的,很多也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吃海鲜,失去了海鲜消费的国内大环境,这会对我们的海鲜出口产业和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
再次,我们有庞大的海鲜消费市场,也就有了庞大的海鲜相关从业人员。《2019 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9 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超过 2.6 万亿元,其中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值超 5600 亿元;渔业人口 1800 余万人,其中传统渔民 600 余万人,渔业从业人员近 1300 万人。一旦大家真的不吃海鲜了,这些人的工作谁来安排?怎么安排?这些人很多都是祖祖辈辈的渔民,靠海为生;失去工作,会不会影响他们生活?会不会影响社会稳定?
最后,海鲜的进出口,是我们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贸易连接的重要纽带。据统计,2018 年,我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水产品进出口总量 311 万吨,进出口总额 90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 11% 和 26%,高于同年我国水产品贸易整体增速。很多小的海岛国家,海产品可能是唯一能出口的产品,也是与中国产生贸易联系的唯一纽带。而贸易,又是国与国之间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如果我们都不吃海鲜了,如何通过与这些国家保持友好互利关系,为我们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自习君讲的这些,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正所谓农业稳,则天下安。海鲜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厉害关系,不仅是这些反华 NGO 在暗地里盯上了中国的海鲜,美国的议员们也在正面战场上向中国的海鲜产业发起了攻击。5 月 28 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以在捕鱼作业中存在 “强迫劳动” 为借口,对大连海洋渔业集团所有的产品发布了禁止进口的暂扣令(WRO)。
这是继新疆棉花和番茄之后,美国以强迫劳动的名义,对中国基础农业的又一次攻击。
正面战场由政府出面,侧后战场由各种民间组织策划,相互配合,打得一手没有硝烟的好狙击战。
表面上是为了环保,实际上是只准他们吃,不让中国人吃;
表面上是不让中国人吃海鲜,实际上是不让中国安心发展。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连串事情联系起来看,很值得警惕。
-4-
讲完境外反华势力为什么要盯住中国的海鲜,自习君再回头来讲一讲他们为什么选择与大 V 们合作。
道理似乎很简单,因为这些大 V 粉丝多,影响大。
确实如此。但自习君看来,这可能只是原因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大 V 们被发现和境外反华组织合作,对相关各方会有什么影响?
这些大 V 的信誉度肯定是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这类受影响的大 V 多了,我们普通人可能会对网络上的大 V 们产生普遍的不信任。
这种普遍的不信任一旦产生,会对国内的自媒体行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自习君还不好判断。但就好像红十字会一样,信任一旦偷偷溜走,再找回来可能很难。
在欧美传统媒体霸占全球舆论高地的背景下,我们很需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时代优秀的民间自媒体们弯道超车,去国际上拿到属于我们的话语权。而这一幕出现的前提,是我们对他们的信任。这样他们才能从国内获得力量,好去国际上竞争。
所以,对民间自媒体的信任的伤害,往大了讲,往长了讲,是会伤害我国自媒体行业在新时代的国际竞争力的。
相反,合作的大 V 一旦被揭发,对那些境外反华 NGO 会有什么影响呢?
无非就是一次攻击没有得逞。他们可以换一些马甲,找另外一些大 V 合作。如果找不到其他大 V,他们可以找中 V,找小 V。
相互斗争的是我们自己,他们没有实际损失。
这就牵扯出另外一个问题。
-5-
在自媒体时代,各平台上活跃着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各种自媒体,他们构成了当下普通大众获取信息、知识以及对事件基本判断的重要来源。
这些自媒体人很多并没有接受正规的行业规范的约束,只有在出了问题之后,才有人向他们追责。
另一方面,自媒体领域内卷其实也很严重。一小部分头部的自媒体活得很滋润,大部分可能都很艰难,只能靠一些关联的副业来盈利。像自习君这样不入流的公众号,一天到晚加班写,每天傻傻更新,一年 365 天下来,估计得到的赞赏也不会超过 100 块,还不如头部自媒体一次获得的赞赏金额多。
然而,处于中间层的自媒体人,他们虽然收入可能并不高,但也有一定的受众基础。
如果境外反华 NGO 改换策略,不盯头部,转而盯上这些金字塔的中间部分,这些不大不小、挣扎在盈利与不盈利之间的自媒体人,能顶得住诱惑么?
或许能,又或许不能。有人能,有人可能不能。
因此,自习君觉得,应该加强对自媒体行业的规范,加强对自媒体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培训和国安教育。
革命靠自觉。来自政府的外部规范是一方面,民间自媒体人的自我约束是另一方面。
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上升,当前的国际竞争呈现出复杂化和高强度化的趋势。不论自觉或不自觉,民间自媒体人其实就处在竞争的前沿。
你可以选择不去国际战场上厮杀,而是做一个安静挣钱的小仙女或美男子,但这并不意味你就能妥妥地置身事外。或许,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双邪恶的眼睛盯着你,想着怎么拖你下水。
因此,普通的民间自媒体人,也要有起码的政治觉悟,要对得起生你养你的国家,对得起赞你赏你的粉丝。
毕竟,没有国,就没有家。
不信,你就看看阿富汗。
自习君以前的文章:
清华美院的学生也是受害者,虽然并不值得同情
《看见》一书记录了柴静 2001 年到 2010 年十年间在央视主持《看见》栏目的一些心得。早期柴静主持的是夜间广播栏目,后来和湖南卫视有过短暂的合作,再后来就来到了央视。一开始做各种访谈节目,并不是柴静擅长的,做的很痛苦。2003 年非典之后,开始做社会边缘人物的选题,这很适合她的叙事风格,成长的很快。通过采访她也接触了很多的人:
周星驰接受柴静采访时说,当初跑龙套时,它觉得自己不该是一个普通的龙套,我的出现应该有他出现的意义,哪怕是被一掌打死,“啊” 的一声都是私底下反复锻炼过的。
柴静的文字功底非常不错,有细节,人物对话写的很详细,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2006 年之后,她开始写博客,进一步的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影响力:
2006 年开始写博客,其实是挺被动的。台里来找我,做一个报道两会的节目,希望开博客扩大影响力,不由分说地就以我的名字开了一个博客,然后通知我说你今天晚上可以写了。
柴静的写作功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她在后期写了很多比较长的文章,都是用很细致的方式去叙事。如果她去做一个文字记者,一定也能做的很好。当然,也有人评价柴静的知识结构积累不足,不足以支撑一个好的调查节目。[1]
在某种程度上,《穹顶之下》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出现在两会总理答记者问之上:
总理,您好。柴静的《穹顶之下》说中石化、中石油这两个央企一直在妨碍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尤其是在汽油质量标准的确定和天然气的推行。我的问题就是,您认为这两个央企真的在阻碍环保政策的落实吗?如果这样的话,中央政府会怎么冲破这种阻力?谢谢。
然而她的数据是粗糙的、调查是片面的。因此很快就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了。有媒体报道,柴静在离开央视之后,与丈夫女儿一起远赴美国定居。目前柴静一家三口在美国过着平淡日子。[2]
附: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柴静获特等奖作品:
以前很认同的,后来学了工科和一点环保概论以后就很反感了,中国部分媒体精英和 “文人” 就这样了,基本工业和经济学常识都没有就瞎喷,喷倒是喷到了几个点,但是水准也就如此了。一般人不知道是因为真不了解,你一个媒体人不知道我就认为你是坏
抛开柴静这个人不谈,因为她想干什么、她背后有没有利益集团都与我们无关。单说雾霾,雾霾是无法根除的,只要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这就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不论是英国美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并且比中国还要严重,他们都是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才勉强算解决了(高污染产业转移至他国,产业结构转型等)。而且,雾霾的治理前提是不能影响国家的正常发展建设,不能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关停企业什么的想法必然会对国家发展造成重创,会像南非似的使失业率增高、犯罪率上升、经济发展减慢。但政府也不能因此放任,必须更加完善监督、检查等制度,切断某些污染利益链,这些方面政府还需努力。另外,普通人更应该有环保意识,少抽烟、少开车(香烟和尾气都是雾霾的主要贡献者,一支烟会使周围 pm2.5 颗粒浓度呈指数级上升),随手关灯、随手关空调(减少电消耗进而减少发电厂的污染),积极从自我做起,积极向他人宣传。只有政府和百姓共同努力,才能减轻雾霾的影响,不论是政府和百姓都不要推卸责任给对方!
我当年就回答过,柴静在翻车之前确实是中国良心,现在的小年轻当然一见面马上就开始喷,她报道了当时中国很多的问题。
可能因为他参与报道了中国很多的问题,可能又见识了体制很多肮脏事,对中国失望是肯定的,我当年就是网络喷子,因为那些恶心的事就在你身边,所以就信西方,信瘸了,信入迷了。
一部分坏蛋,一部分被忽悠瘸的。
当时北京的雾霾确实很严重,他的记录片确实引发了全国大讨论,当时的舆论风向是赞扬。
翻车是后来的事,媒体给出的和丁教授的视频。
一直在网络上发酵,又被扒出纪录片有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又赴美产子。
随着中国的舆论环境的变化,她的名声越来越烂。
因为她不知不觉的屁股歪了,也许她本人觉得这挺合理的,西方那么先进,那么牛逼,为什么不听西方的。
一脚踩空,万劫不复。
她本来可以在中国成为一个非常受敬仰的良心媒体人。
结果现在网上全是骂她的。
当年的联想,是国货之光。
当年的柳传志是企业家之光。
翻车的太多了。
今天整理电脑文件,偶然看到了 “穹顶之下”,忍不住又看了一遍。在 2017 年的今天已经有了很多改变,北京的电厂的关停,市区使用天然气供暖,在重污染天气下施工企业停工等等这些都是在改变,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变化。
我还是非常喜欢这部片子的,也有部分人对柴静对这部片子有非议,我觉得任何的重大的变革中,这种争论是避免不了的,而且会一直争论下去,也许十年、二十年后,大家才会有切身的体会,头顶的蓝天,青山绿水围绕在周围,那时回想起 2015 年柴静的 “穹顶之下”,那就是一个中国环境变革的历史性事件。
不管怎么样,环境是与我们大家息息相关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从自己做起,为蓝天做一份自己的努力。
不知网戒学校有没把钱补给柴大公知。
没有人搞那出,哪来你们一口饭吃。
喝水莫忘挖井人啊。
很简单一个问题,你柴静现在是中产富裕的人了 可以追求这个更优越的环境,但是中国还有大部分人处在温饱线上,他们的要求只是能够吃饱饭,环境指标的不行就代表要关闭那些较差的落后的工厂,工厂的关闭代表着就业率的下滑,这就会导致更多人吃不上饭,因而这个篇子只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但是彻底的解决起码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太现实的,况且也不见得国外的空气好到哪里去,尤其是美国,大城市比我们还差些,空气好点的话,你也可以去中国的一些小型风景区去,一些环境较好的地方比如云南神农架什么的
关注这个问题及一系列有关柴静的问题两年了。
一直没敢写,因为柴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想要尊敬的人。又因为知乎上面喷柴静的人还是蛮多的。一方面,我怀疑自己所认识的柴静是否真实?另一方面,我希望从更多的回答里来进一步判断柴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我并不知道真实的她,她是否一方面抽烟另一面来跟我们谈环保。但是她的穹顶之下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2 年前春节的某天早上,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柴静的穹顶之下,关键词:“雾霾”。近两个小时的片子我几乎一口气看完的,期间几度汗毛立起。
第一次知道连续、多发的大雾天气不仅仅是雾,它有个名字叫 “雾霾”。那时北方为多发地、作为南方人的我,内心有同情但更多的是庆幸南方没有被污染地那么严重,所以当后来雾霾越来越被全世界的人所知道时,因为留学的原因,当被问及你的家乡空气还好吧,我都会坚定地回答,是的。
可是没过多久,我的这番话就恶狠狠地反打在我脸上。众所周知,雾霾渐渐地不再属于北京、河北等地了,它开始蔓延到了南方,从原有的发达城市到中低城市、乡村等。终于,雾霾几乎侵袭了全中国。
一年后,我决定将自己的论文写雾霾有关的问题。每当我查资料、看文献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打开穹顶之下。就是那种莫名地力量想要让我知道更多有关雾霾的资料,想要分析和解决雾霾这个问题。虽然我知道即使我写完了这样的论文,我也不一定能为国内的雾霾改善作出贡献。
但是,我可以安心、自豪地在心里告诉自己,虽然我不能像柴静一样拍出一个片子,但是,我有把我想做、非常想做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导师跟我说过,一个社会最大的敌人就是 “无关心”。(近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柴静做的事就是让我们有机会、有途径去关心身边的事。
所以无论你是赞同她还说反对她,但你至少都有在关心这个问题。
污染就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受损害的群体当然有权追讨损失,人人都去追讨,外部性就不会被经济学家称为外部性,而会称做成本。让企业认识到自己本来应该付出的成本没什么不好,别整天老觉得自己为国家创造税收有多了不起。
赞成
的回答 向黑暗祈祷黎明:如何评价柴静的《苍穹之下》?,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而《穹顶之下》倾向于把这些问题归结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疏忽。但是《穹顶之下》揭示了现阶段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管理的乱象,虽然视角有一定的偏颇但是这样一部主要反映现实情况的记录片的意义在当下是很大的,是应该被社会包容,并永存在于公众视野的。
请参考,
鉴于太多的人看不懂,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吧。事实并非如此,这个描述仅仅是我自己编的故事,只为了让那些想要搞明白的人能明白。
假设柴静 “心怀叵测”,想要在这个采访节目里“为难” 丁院士。然后柴静就以 “外媒” 的身份(角度)向丁院士提出各种问题,只为了难为丁院士。(这是你们想的吗?)
然后丁院士聪明地针对所有问题进行了解释,并让我国的全体人民明白了西方对我们的不公正态度,也提出了我国应该采取的态度。
结果,柴静失败,丁院士全胜!
这是为什么?
我不得不再次补充一个内容。
看到反对柴静的人是什么水平,就让我不得不思考,为什么那么多人误解柴静。
真的都是误解吗?
我还要问的是,那么多毕业于传媒大学的人,除了本科生还有很多的硕士和博士,你们在干什么?你们也不理解柴静的做法吗?
当我看到还有小混混也混在其中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是为什么!
传媒这一门科学也是来自于西方,所以学习传媒的人就都是倾向于西方的吗?
为什么只有我这个外行在这里面对那么多低层次的反对者,一直都见不到专业人士出面来解惑?
无论如何,关于这个问题,我还必须要针对专业人士,尝试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我只是一个学物理的,没接触过任何与传媒相关的专业。
但是我在这里说的所有内容,我心里是很自信的。所以我不拒绝任何人的评价和反对意见。但是对于胡搅蛮缠之人,我也不会客气。
根本就不是不懂,而是有意搅浑水,混淆视听!
老话说得好,“无风不起浪”!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柴静了。
很多人支持丁院士,但实际上很少人看懂了、听懂了丁院士说的是什么意思!
你以为,丁院士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不让我们排污我们就无法生活。所以我们就是要排污,是吗?
真实是,丁院士所说的是:西方国家在排污问题上对发展中国家采取 “表面的” 公平政策,也就是所有国家都限定相同的排污量标准,是非常不公平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中国人口众多,那么少的排污量肯定不够,所以就只能向西方购买。结果我们每年就要花费大笔的资金购买排污量指标。
这是不公平的。
对每个国家的排污标准要考虑到人口,同时还要考虑发展的时间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我没听到丁院士提到的,但不否定可能考虑过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污染最严重的往往是炼铁、初级炼钢的阶段,在精炼钢的阶段产量相对小,价值相对大,所以有足够的资金添加设备、减排。而初炼钢阶段的产量大,价值低,减排成本相对高得多。所以初炼钢厂的减排指标应该由购买精炼钢的国家分摊。这样才合理。
也就是说,丁院士说的跟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政策是一致的。
我也许是在知乎少有的几个支持柴静的人。
她是真的聪明,所以业务能力强。相比较其他主持人,柴静能理解被拜访人,并进而引导被采访人说出 “自己的故事”。
建议不理解的人看一下前几年美国 CNN 等新闻媒体机构的采访视频,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如果一个采访人在采访的时候,是在引导(不如说诱导)对方犯错,掉入陷阱,还是直接插话阻止对方说出自己不想听到的话?
相反的做法是,通过提问,让被采访人说出所有听众可能会关心的问题。而且节目要做的自然,被采访人也不应该像读稿子一样。
一切的判断标准是结果,结果就是被采访者是否说出来了所以想要说的内容。
而在丁院士的采访中,丁院士把所有该说的问题都说出来了。这就是结果,是这次采访应该有的 “预定效果”。
遗憾的是《苍穹之下》被禁了,所以我现在看不到完整的内容。
但是很多批评他的人误解了丁院士的说法,更误解了我国的政策。
我们国家是支持减少排放,希望能逐步解决排放问题的。这是我国政府确定了的国策。
丁院士的采访内容是抵制减排吗?
当然不是!
丁院士说了那么多,一步一步地详细解释,就是要说明,西方利用了隐蔽的手法给我们挖了一个坑,是在欺负我们。而丁院士做的就是指出西方国家的骗术,要求西方国家能对我们和所有发展中国家公平对待,而不是仗势欺人。
简单来说,西方国家就是不谈过去,从现在开始所谓的 “一律公平”,排放多少就花多少钱。
但是西方国家已经把基础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了,本身大多以金融等高技术产业为主。所以他们不需要太多的排放,也就不用花钱了。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以基础工业开始发展,技术含量低,但是排放严重。所以越穷就越要花钱,这就是表面的公平,实际上对发展中国家极其的不公。
最后说到排放,我国不但继续留在国际组织里,而且还积极地减少排放。即使国际组织工作没有太大的进展,我国也仍然在预定的方向上努力,减少排放。这是一个大国应该有的态度。
很久没有柴静的消息了,我真挺想再看她能继续做一些有益的采访。
关于柴静的聪明,记得有人比较过柴静采访周星驰与和鲁豫采访周星驰的比较。差距有多大,去看一看就知道了。
或者说不只是聪明,而是用心。
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采访者应该是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对人对事的深入理解能力。所以大多好的采访者年龄都比较大,起码是中年人以上。然而柴静是一个例外,她的理解力和反应速度超过平常的年轻人。难得。
不要忘记,那时冬天雾霾一年比一年严重,北方孩子呼吸道疾病高发,我认识的有孩子的家庭几乎家家自备雾化器,孩子班上好几个同学一到冬天就因为咳嗽不得不去南方避霾。
柴静是山西人,山西的污染是什么情况?山西的经济又是什么情况?碳排放等于发展权,那人与人所得的碳排放一样吗?受到的污染又一样吗?现实却是那些没有获益的人却受到污染的伤害。那些批判柴静特别爱将丁仲礼的中国人是不是人挂在嘴边,那山西人是不是人?,河北人是不是人?,那些饱受污染的人是不是人?在对外的时候是 14 亿中国人,在对内分配的时候呢?每个中国人真的有平等的权利吗?是谁在污染,是谁在受污染伤害。呵呵。那些扣柴静帽子的人,来这穹顶之下,用你们爱国的肺,吸掉雾霾啊,什么玩意。
不说柴静是什么人,不说这个片子的目的是什么用心,单说雾霾:
治理很容易,关停污染源!但是之后怎么办?
关停采暖,北方家家户户冷得像冰窖,屋里屋外一样冷,在家也得穿棉袄,怎么办?
关停厂矿,那么多靠工资养活的家庭,温饱无法维继,孩子上不起学,怎么办?
关停企业,衣食住行全部都受影响,你想买的商品都不生产了,怎么办?
限行机动车,出行、快递物流等都停滞了,你都不能上班了,出门连菜都买不到,怎么办?
类似很多。。。
-—
有人会说:改用低污染能源,增加排放过滤设备,等等措施都可以做到减排不停产。
那请问,使用优质燃料、增加企业设备等等措施,必然提高成本,这些成本一下升上去,物价上涨,而且涨幅绝对不小,怎么办?
-—
有人会说:国家给环保达标的企业发放补贴,降低企业环保成本。
那请问,国家发放补贴的钱是从哪来的?
-—
有人会说:我宁愿买东西贵点,也想呼吸新鲜空气!
那好,既然你经济条件能达到,那就搬去干净的地方好了。中国更多的是刚刚满足温饱、进入小康的普通百姓,他们的收入承担不起物价上涨,更不可能迁移。物价大幅上涨只会引起社会动荡。
-—
雾霾治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们随便都能想到这么多问题,国家肯定还有更多的问题要面对。经济上,我们在和发达国家赛跑,现在还远远落后人家,环境问题就像跑步甩到自己身上的泥点子,如果因为这些泥点子就停下了,高兴的恐怕只有那些跑在前面的国家——没有威胁了。
那些没有脑子,自己吃饱喝足了,看了一部片子,两篇文章,就指着污染企业,跳着脚骂 “怎么不关停!国家在干嘛!” 的人,就像在问“何不食肉糜!”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相关企业和部门开脱罪责,他们的确很多地方做的不够。
我们要表达我们的不满,要让相关部门感到压力,让他们动起来!
但是我们也要有思想准备:这种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简简单单就能搞好的。
-—
总而言之,我们要正确的、切中要害的给相关部门和企业施加压力,让他们尽快行动,把能做的、该做的,都做好。另外,我们也要理智的思考我国的现状,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以致自毁长城。
闻洋人之长则喜,闻洋人之短则急。
闻国人之短则喷,闻国人之长则疑。
国人死则怪郑府,洋人死则装圣母。
量我舔袧之物力,结洋带人之欢心。
国内有则酸你抄袭,国内无则骂你不行。
国内追赶,则讽你不知差距;
国内不赶,则骂你不思进取。
国内好的国外差,则骂你狂妄自信;
国内差的国外好,则要你反思自己。
国内外都差的,则说学越南比烂第一。
国内外都好的,则说自己房子买不起。
国内产业落后,则问你国为什么当年不努力。
国内产业先进,则说你国光刻机落后几百年。
国外产业落后,则说他国用不着夕阳产业。
国外产业先进,则说人种优势和制渡优势。
国内铁路四万公里,则说感觉 20 年没变化。
国外地铁漏水破旧,则说人家发达比你早。
国内新建航姆两艘,则说浪费軍費法茜丝。
国外常备航拇十艘,则说世界警镲伟光正。
顺我者吹哨勇士敢于发声,逆我者告密小人馆方喉舌。
顺我者民主、清醒,逆我者民粹、沉睡。
顺我者独立思考,逆我者已被洗脑。
顺我者思路清晰、有理有据。逆我者偷换概念、刚刚毕业。
客观事实,帝都和河北,当年冬天的雾霾有多恐怖,我想每一个帝都人和河北耗材都清清楚楚。
我个人非常感激,有人能够用最大的声浪呐喊出来,告诉世界,我们的生活有多可怕。
现在,冬天,空气污染与当年相比好了 90%,企业排污也有了部分改善和整顿。
这就是当年那一声呐喊换来的。
后来有人说,他呐喊的背后如何如何,他呐喊的动机如何如何,他呐喊的目的如何如何。
你这么懂!你为什么不去喊出这第一声?!
越南这么多年下来,一旦发生问题,先消灭发现问题的人,这种处理方式已经刻入骨髓了。想要解决问题,只能找国外昂撒人媒体,利用他们想要攻击我们的心理,给他们提供子弹,让他们倒逼越南做出改变!
多么悲哀的事实。
___
大公鸡叫出了太阳?
是吧,我愿称之为她是大公鸡。
太阳?
要不要翻出来 20 年,李文亮医生被训诫谈话的签字文件?
你们心中的太阳还真是灵活进出。
脑瘫作品。
评价过很多次了:柴静人为的割裂了代价与收益。
环保是不是好事? 是。
发展经济是不是好事? 也是。
于是我们就需要找到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点,污染到什么程度是我们认可的。
就目前为止, 我不认为我国的发展路线有任何问题,甚至有些保守,作为工业党的铁杆,我觉得要加大力度搞发展,觉得环境不好不宜居的可以去黑龙江省伊春市定居,全国最大的林业基地,环境好的不得了,房价还低,完美无缺。
我当时高中看的,有些镜头还是触目惊心的,现在还记得,尤其是山西那个煤发电导致的空气污染,遮天蔽日,整个空气都是浑浊的,我从来不知道空气污染能到这个地步,我就直觉觉得,天天在这种空气下生活,不得癌症是不可能的。
我们有个小镇是做化肥的,路过的时候整个空气虽然不浑浊,但是都是化肥味。
难道不都是中国人在受这些污染的伤害吗?
很多极端思维就觉得发展工业就必须被污染,你没听说过煤脱硫技术吗?污染会有,但是可以减少污染,现实确实一点监管没有污染到了极致,不然会有癌症村这种东西出来吗?只要污染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大家就是可以接受的。
我觉得柴静这部纪录片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大家了解了真实的环境污染,污染严重起来是会死人的。因为只有了解才会关注,只有关注才有改善的可能。环境保护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光明。
至于柴静出身怎么样,哪里拿的钱有什么关系?查一个人出身,挑她言论里面的错误,怀疑他的用心是什么时期的事情大家都懂。对于普通人来说,起到了了解环境问题,关注环境保护就够了。
结果现在很多有识之士不去关注环境保护,反而得出了为了发展什么都是可以牺牲的这个结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你想想看,不用监管环境污染,不用付出环境保护的成本,谁得益最多?是呼吸污染空气的你吗?
如何评价穹顶之下,首先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事实:1. 雾霾是不是真有其事、危害是否严重?2.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否客观的揭露了雾霾?3. 穹顶之下这个纪录片对于人们认识雾霾,对于社会改善雾霾是否有影响。
评价一件事,应该从事情的本身出发,而不是他是哪国人、持有什么政治立场。当下否定柴静的主流观点无非以下几种:1、她拍摄穹顶之下的初衷是因为她的小孩子。2、她的穹顶之下受到了美国的资助。3、她作为公知,曾经质疑过孙仲礼院士。
以上几个观点,和穹顶之下以及穹顶之下所揭露的雾霾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说,因为她的身份、立场,雾霾就不存在了,就不是个事实了?驳斥穹顶之下,应该是去阐述雾霾对人体无害,或者说对人体或者环境有益。
极左也好极右也罢,都是一种观点,一种立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是应该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对于事物,也应该有独立的判断和见解。十年前,柴静作为公知,受人敬仰;十年后,柴静作为公知,成为众矢之的。这很正常,时代在变,主流亦在变。作为公众人物,柴静理应经得起称赞,也需经得起斥责。
所以,我觉得无论持有哪种观点去评价柴静都可以。但这需要有两个前提,评价一个事情应该从问题的本质出发,而不应该首先去扣帽子,去搞两个凡是;其次,无论支持、还是反驳都要拿得出论点和论据。
此外,还想说一句,能够经历时代变迁依然站在时代主流的人只有一种人,那便是:气功大师司马南、反气功英雄司马氏;反美斗士司马南、未完待续。当然也只有一种观众,每一次都能成为后浪,那便是墙头草。
100 年前鲁迅先生就奉劝世人不要吃血馒头,100 年后血馒头依然比比皆是,恐怕这就是人性。
首先,柴静的是《穹顶之下》
当年看到这片,感同身受,如芒在背……
才短短几年,很多人已经忘记了那时候雾霾的可怕,那时候病倒的人们,那时候带着口罩晨练的学生,那时候下雨天雨刮器上刮下来的是泥水……
当年的人应该都知道,某些地方对环保的鄙弃无视,对环境的肆意破坏,今天口口声声讲什么人均生活质量的人,知不知道当年的尘肺病,当年的水污染等等一大堆甚至可以摧毁这个国家的问题,健康都没了,你觉得还有什么生活质量?
正是在一大群有识之士,科学专家和媒体的推动下,国家才重视起环保的工作,才有了节能减排,这中间也包括《穹顶之下》。某方面说,这部片,对你们能不戴着口罩上学,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是有功的,跟风瞎喷的人,妥妥能贴上忘恩负义的标签。
我不知道这片背后什么人在推,不会妄自揣测柴静什么背后的阴谋,这种幼稚刻毒的话,随便扣在什么人身上只能显出自己的小。我经历过那些年,我看过这片,我知道片子的主旨方向是对的,我知道推进环保,节能减排是大方向,是利国利民,是真正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也事实证明科学的减排不会与所谓发达国家排放权犯冲(他们爱减不减,我不介意看到雾都和底特律雾霾之类的再现)。但是我们,是有碳中和目标的,是大佬发了话的,想瞎怼的,麻烦看看自己斤两。
果不其然,偏执者接踵……
不去理解别人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凭着自己的好恶断章取义盖棺定论…… 这类评论,恕不屑答复,麻烦看看自己斤两……
改动自己的一条评论附上:这世界有 “坏人” 有“好人”,有些 “坏人” 被认为在做坏事,但事实上却有好的结果;有些 “好人” 张口煌煌,信誓旦旦做着好事,心底里却想着结果是好是坏,却与他却何干…… 这两种人,我宁可感谢“坏人”,鄙视“好人”……
片子本身
问题主要在于定位,她拍的只是公益宣传片,不是纪录片。作为公益宣传片,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她引起了社会对雾霾问题的关注和进一步思考,她本人并不专业,讲述上不严谨很正常,为了宣传,说实话有些地方做的非常不科学,但为了宣传也可以容忍,毕竟公益宣传片更多的代表了作者个人对于某问题的看法。但若是作为纪录片,说实话,这也能算纪录片!既不严谨又不客观。说到底还在于你怎么定位它。
可能我的看法有些偏激了,不管出发点是不是好,至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能全部否定。但是还是要说,遇到科学问题一定要相信科学家,不要相信吸引眼球的公知。多看点科普挺好。
以下为原答案
跟崔永元的反转基因差不多,为了引起公众的恐慌,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已,知友们在下结论之前先了解一下她是个什么样的人,看看她采访丁仲礼的视频再下结论。
柴静话在今天一一应验,她的家乡临汾硫含量爆表,当地人没人关心,可叹。
不会真有人觉得大家讨厌柴静是因为她说话不严谨吧,不会吧不会吧。
大家讨厌柴静是因为接受美国的帮助来帮着美国拆中国的台,然后声称是自己出资,闭口不谈中国的污染是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工业化,外国的企业进来我们这里把我们这里当作工厂吗?这是一个国家发展路上的必经之路,要是发达国家真关心发展中国家的 “环境问题”,那为什么要把高污染企业全都扔到发展中国家呢。有人说那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那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公开埋怨发达国家把高污染企业扔过来吧,那你发达国家既然和发展中国家都各取所需,那么人家国家的环境问题跟你发达国家一个屁的关系,真担心把自己的高污染企业领回去 OK?
还说不接受批评,先骂柴静的是网友,中国 zf 是把柴静封杀了还是杀了啊?一开始这纪录片是能播的,不就是因为播出来后民众跟你搞群情激愤咋着啊,非得要关铁厂,却根本就没脑子想过去工业化自己的生活会怎么样。柴静是个引导者,她不会告诉你去工业化后我们没有足够的食物,足够的漂亮的衣服,便利的生活,她只会告诉你工业带来污染,却不会告诉你工业带来的好处。
大英雄杨康出身于世家。杨氏自杨老令公而下,满门英烈,名震华夏。但是杨康却不甘于此,不等不靠,自从懂事以后,积极上进,先后向当时闻名学术界的邱处机,铁尸,参仙老怪等人学艺。为了学习北方金人的先进制度和先进文化,他甚至大义灭亲并加入了金国国籍。
但是他的女友穆念慈对他却总是很不理解,杨康在详细了解之后,发现穆念慈自小和丐帮的人交往甚多,尤其深受丐帮弟子郭靖黄蓉的影响,于是杨康认识到,对丐帮的改造成为他不能回避的问题。他因此打造了一支团队,聘请著名情怀大师裘千丈担任总策划,对丐帮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对于这一调查,金国王子完颜洪烈慷慨解囊,提供了项目的全部一百万两纹银的经费,但对外宣称全由杨康自费完成。而在调查过程中,机缘巧合,杨康甚至获得了丐帮众九袋长老的信任,被认定为丐帮的新任帮主。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七月十五,在洞庭湖畔的丐帮君山大会上,大英雄杨康正式继任丐帮帮主。在大会上,杨康对丐帮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总结性发言:
“丐帮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嘉定十七年,整整一年,丐帮弟子吃馊饭的平均天数是 175 天。
馊饭当中有 15 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苯并 a 芘它是国家标准值的多少倍呢,14 倍。丞相史弥远的测算结果是,丐帮弟子每年因为吃馊饭过早死亡的人数是 5 万人。在嘉定十六年正月,吃馊饭最厉害的时候,我们整个丐帮在 27 个城市都出现了拉肚子人数的爆发性增长。
中国这么多馊饭很多都出现在了大金国的中都
这么多馊饭,都是在哪儿讨到的?嘉定十六年全丐帮总共讨到了 360 万碗,我们可以看一下,其中 170.8 万碗是在中都讨到的,其中 80% 都是馊的!
丐帮今后应该怎么做?
现在中国南方,也就是南宋出产的大米比例是很高的,在金国加南宋加西夏的总产量中占大概 74%。那丐帮是多少呢?我们只有 15% 的饭在南方讨到的,但是这些饭都不馊。南方并不是少饭的地方,我们在江南讨到的占比只有 22%,这意味着南方还有大量的饭被直接喂狗了!有大量的剩饭我们知道它在哪儿,但却没有去讨,为什么会这样?世界上最大的叫花子出产国金国来说,他们有 6300 家各类要饭协会,他们有合作也有竞争,形成了良性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最佳整合!我们有几家呢?1 家,就是受南宋政府控制的丐帮!而且更奇怪的是,我们不好好在南宋要饭,偏偏大部分人在金国要饭。如果我们开放南宋这个市场的话,我们要到的好饭可以翻一番。江南、湖广地暖民富,丐帮众兄弟何不南下歇马?那可胜过在北边苦寒之地多多了。我们甚至不需要丐帮这一严密的组织了,可以鼓励丐帮弟子自己创业。如果丐帮兄弟都过上了好日子,都不会有净衣污衣之争了。有人说我撤到江南,是怕金国人。我只想说: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说到这里,杨康走下主席台,动情地问一位 6 岁大的小乞丐:
杨:你吃过热腾腾的大白米饭吗?
小乞丐:没有
杨:你吃过不馊的米饭吗?
小乞丐:吃过一次。
杨:你吃过肉吗?
小乞丐:没有。
杨:你见过猪跑吗?
小乞丐:也没有。
杨康于是激动地又对大家说:“生活在一年竟有 175 天吃馊饭的中都,害怕弟子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不馊的饭’‘为什么我总是拉肚子’。”
丐帮弟子们,尤其是江北赶来的和净衣派的丐帮弟子代表听到这里,一想到江南的花花世界,不由得血脉贲张,热烈地鼓起掌来。若不是后来的意外,该大会本可办成一次团结的,胜利的大会而名垂青史。但是这个时候大汉奸郭靖黄蓉突然发难,杨康负伤败退,最终惨死于铁枪庙中。
前朝大诗人杜甫不由地感慨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能她是傻,确有悲天悯人之心,确有共情博爱之怀,却解决现实问题之能,仅仅发现了当时中国的现状问题,也许有心怀不轨的人在教唆她,去揭露问题,曝光问题,引爆问题,扩大问题,她认为这是使命召唤,没考虑这是中国我国走工业发展路线的必经之路,熬过了才云淡风轻,引爆了扩大了问题却也知道那个阶段无法解决和回避,也没看到 ZF 已在做经济和环保的平衡,但那时候也仅仅解决了温饱,GDP 还是主题。没考虑那个时候揭伤口是 “敌人” 愿意看到的。中国版的 “环保少女” 一枚,很容易让人当枪使。
可能她就是坏,明知提出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但引爆民众肯定会关心的问题,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会大大收益,就是古人说的 “沽名钓誉”,至于其他,没必要考虑。现代话叫做 “精致利己主义”。
上面只是推测内心,不用掏出证明吃了几碗粉,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份子,我们更看重行为了效果。
多年以后我们回顾,无论她出于什么初衷,她的行为和她的书确实推动了中国 “环保” 工作的进程,“环保”在地方政府的考核比重。如果是,她也是有功的。
最后,zgzf 对中国经济发展也许早看透了一切,按部接班,先吃饱再绿水青山,牺牲一批人的健康,来换消除贫困线,发展进程中会面对质疑和批评,那有怎样?14 人不配过美丽国那样的生活??
一个环境和温饱的二选一问题,想要没雾霾可以啊学伦敦去工业化啊。政府可以关掉所有污染工业,就业怎么办。关掉一个企业可不只是这一家倒霉,他的上游下游都跟着倒霉。不要说是那么升级产业,中国这么多人口就算全世界高端产业都给中国也不够中国的。
柴静为啥能在两会前搞出这个重磅节目,影响超级广泛,这个事从环境问题变为政治问题
通过柴静和丁仲礼的访谈,把柴静打成卖国贼
把工业化和环境保护对立
把柴静说成公知,本身就是对柴静和柴静背后的人进行污名化
新的给柴静洗白的套路:污染吹哨人,把污染问题摆到台前的大英雄,抛开世事不谈她行为的结果是好的!
拔牙的时候伤到前列腺了?
这么说八国联军进中国,打醒了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进而加速了民族解放的进程,所以我们要感谢八国联军这个大英雄?
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作为一个挨洗脑的黄皮白左,她的目的就是后来再采访中暴露出来的,为了让中国按照西方标准约束碳排放而去用半真半假的春秋笔法操弄舆论呢?早已开始施行的环境治理政策就是一纸空文,柴圣来了之后才有效果?
另外,穹顶之下被禁是因为半真半假掺着说、没有科学依据,还是 “碰了老爷们的蛋糕” 呢?
不过她的言论还真碰了蛋糕,这个蛋糕,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工业的资源。通过环保这个紧箍咒要求中国跳出 “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国” 的老路,顺应世界潮流,以环保为纲。
可问题是,我们连轻工业体系都还没有的时候,英法美德等等国家的污染和碳排放是真的到了雾霾封城、城市主河彻底污染、严重致命的程度,他们有没有为这些碳排放买单呢?如果没有,凭什么要求我们跳过它们的阶段,还没享受到发展成果就直接进入环保大于发展的阶段呢?
或者,有的人因为太久不投入生产,已经忘了米面油从哪儿来、水电气从哪儿来,觉得这些东西和货架上的商品一样,第二天去的时候就像游戏刷新似的长出来呢?
12 年之后,雾霾天气和水体污染至少在我所在的城市是肉眼可见地在变好的。不知道柴圣在这期间,有少坐一次飞机、少开一次骑车、少吃一顿牛肉吗?如果没有,你凭什么批判一大群一年坐不了半次飞机、才有了汽车不久、吃上肉的历史刚刚几十年的平民呢?
我记得有人回答过,这是一部糟糕的纪录片,却是很不错的宣传片。我很认同这个答案。
《穹顶之下》从发布之初的大受欢迎到后来的全网封杀,前后恐怕不到一个月。有对其赞赏有加的,有对其嗤之以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源于两种不同的立足点。
赞赏者看来,柴静以个人之力完成了执法者理当完成而几乎罕有成就的事 (不要和我扣字眼),是她以一部纪录片的形式将雾霾的现实摆在了普通大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雾霾,重视环境问题,更从纪录片中看到了执法部门的不作为难作为。我想几乎从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来说都理当对柴静的作为表示尊重和敬意。这是多数普通大众看完这样一部纪录片的理所当然的反应。看到了环境问题多么严重,看到了执法者不作为懒政 (难作为的根本也是不作为,基层工作者再辛苦也不应当成为执法不当权力滥用的借口)。
而也有一部分人对柴静表示质疑,对纪录片本身表示质疑。其实质疑本身并无过错,任何人都可以质疑,但质疑应该依附事实依据来进行,不是无中生有,不是莫须有的阴谋论。(境外敌对势力妄图通过某某事情动摇中国社会稳定,从内部搞垮中国的观点几乎放在任何批判政府观点上都可行。并非不可能,而是微乎其微,而你至少要有证据证明。当然你要是觉得只要当事人和美国有任何交集必定就是美帝捣鬼我也没办法) 用数据去证明《穹顶之下》中的错误是没有错的,只要是事实真相,只不过是纠正错误而已。但如果说因为纪录片中有数据错误 (除非是出入很大南辕北辙)就否定柴静的作为,就将柴静判断为什么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的调调只能说这人根本就不是来理论的,就是冲着搞臭柴静搞臭 “公知” 来的。所以批判柴静的大概分两类,一类是方舟子这种对事实真相有这几近疯狂追求的偏执人士,他们除了不太能理解世俗人情也并没有大错。再则就多半是一些分不清道理的自干五兔粉之类的了,对于稳定压倒一切而又玻璃心的他们,任何有关中国及政党的负面消息都是蓄意抹黑中国企图将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反华势力作祟。就不要和这些人争辩了。
我记得前几年总是有一种声音———警惕西方 xxxx。
西方真是太坏了,总是能合理利用底层人民的悲惨之处一针见血的把某些人的民族自信心戳疼。
我是底层人民。国家过的怎么样和我有啥关系,国家过的好了我真的会变好吗?
国家变得差了我真的会变差吗?
我也不知道具体数据,我是河北的。
从我感性来分析,10 年左右的时候我爸还能天天给我从外面买吃的,
今天带个料加满的过桥米线, 明天给我带两袋子串, 后天给我买一大锅那种香辣虾, 我还记得我爸从麦当劳买个特大鸡腿,非常好吃,还特别辣,为此我后来还发烧了几天。
我记得没错的话那一锅虾当时是一百多,现在的一百多也不是小钱吧?
现在顶多去买个凉皮,一家三口人买三份,我妈吃一半,我爸吃一份,我吃一份半。总计 18 元。
我爸的工资确实在涨诶,我家的生活确实越过越差诶……
这样的生活,你有归属感吗?
哦,今天突然封宿舍楼,早上送了一个枣糕和一瓶水,然后一直到下午五点,什么东西都没有。
我们被饿了一天。
我真的真的一直以为努力就能改变生活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眼光高了。
某些伞兵不是不愿意信吗?我劝伞兵离我远点,尤其是北京的,拳头可不认省份 / 直辖市。
也别以为我现在在青海上学我不能拿你怎么样,暑假回家我离北京不过一步之遥,你敢报地方我就敢登门拜访
来来来,不是有杠精吗?
柴静 – 公知女神,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在这里公知就变味了,变的像 “爱狗人士” 一般带有讽刺的含义,只要有人批评体制,批评国家,啪叽,公知的帽子就扣上了。
这部纪录片是我高中班主任给我们看的,当时看完很震撼,直戳人心,我国环保标准太低,能源行业准入限制,要发展不要环保,环境十分恶劣,情况亟待解决。后来环保局的局长也表扬柴静,说这是她为环保局争取更多的权力。
后来我的看法有一点改变,特别是在她和丁仲礼的采访后,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后,我才觉得保护环境减排并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
但是
但是
但是
其他人在骂什么呢?骂她用外国资金指出中国问题?首先这笔钱她说是来源于她的稿酬,哪怕就真的是用外国资金拍出纪录片指出中国的问题又怎么了,自己有问题不允许被指出?有人说你提出开放能源市场就是居心叵测,以前我们还不开放金融市场,中外资合作办厂都有种种限制,国家收入还是靠国有企业收入上交利润。后来怎么了,国退民进,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而且允许外资全资建厂,并且未来逐步开放。中国的能源市场是块肥肉,油价偏高,腐败问题也常有,未来是否开放,我看有可能。
我看过她的书,看过她和周星驰采访的节目,我真的很欣赏这样一位记者,主持人,提问题的方式或者说想表达的内容都是我十分喜欢的。
如今领导人更强调环境,那么我更没理由讨厌这部纪录片了。
这个纪录片在公司同事放的到一半,后来自己重新看了一遍。看完片尾、看完片尾、看完片尾… 说三遍,觉得美国人柴静在煽动群众(施压政府国有资源私有化)苏联解体就是个例子。
刚开始看得时候是惊讶惶恐,雾霾严重的癌症——政府企业难作为——英美这样做好要效仿——中国还要发展多久才到发达国家能不能边治理边发展——(要求资源私有化)、鸣谢新能源公司赞助
看完全视频第一感受就是中国还要多久成发达国家,第二是能不能边发展边环保而不是像英美那样先发达后治理,
现在是 2022 年了。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终于可以吐槽柴静了吗?
当时穹顶之下热播的时候,哇,那时候谁敢说一句柴静的不是,恨不得给你祖坟刨了,给你骨灰扬了,那柴静当时可是网友的信仰啊。
这才几年啊,你们这些网友怎么还墙头草了呢?
我非常讨厌这个人,从最开始穹顶之下热播的时候,我就特别讨厌这个人。
因为她这事,直接让供暖成本翻了至少 3 倍,知道是什么概念吗?往年,烧煤,一冬天 800-1000 元,一冬天就过去了。她这事出来之后,强制天然气,一冬天 3000 起步。
你知道 3000 块钱对于一个四五线小城市、大部分收入靠打零工、摆地摊过日子的普通人,是什么概念吗?
冬天,连打工都没地方去。就这 3000 块钱,真的能冻死不少人。
你跟我讲什么大气、什么碳排放、什么雾霾?
刀子没架在你脖子上,你肯定不当回事啊。油价涨了几毛钱,你们在那 BB 的时候呢?
等哪天你家小区要治理环境,物业费给你翻三倍的时候,你们这些城里人就明白了。
再说为什么会有雾霾。
她这事出来之前,都是烧煤,华北地区人口密集,这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就问你全世界有几个地方能比的?全都烧煤取暖,怎么可能没有污染?就像有的答主说的那句话 “污染不是错误,是代价。”
最大的问题是柴静根本就说错了,违背科学——高污染反而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跟气候变化是两回事。
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煤炭使用过程中的无组织放散,简单来说就是不除尘、不脱硫、不脱硝,污染物直接排放。
但是污染物直排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释放出的污染物(二氧化硫)还能有效抑制气候变化。
因为企业启用环保设施是要额外消耗一部分能源的,比如电站开启环保设施以后,能效水平至少要降低 1%,一座电站一年几百万吨煤炭消耗,为了环保而额外消耗的能源可不是小数。
而且如果不脱硫,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会形成气溶胶,有利于反射太阳光从而减缓温室效应(可以看 IPCC AR6 WG1 有关气溶胶的介绍)。
中国污染最重的那几年全球升温反而是减缓的,学术界有观点认为 “中国快速增加的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在实际上减缓/掩盖了全球变暖进程”A Cheap and Easy Plan to Stop Global Warming。
其实最有利于中国民众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美国或澳大利亚 “高碳低污染、舒适又健康” 模式。
2015 年《穹顶之下》发布。
2017 年,国家严查环保,大量整治关闭 “散乱污” 工厂。
柴静不可能是影响国家决策的人物,那就只能说,她是看清了国家发展的趋势。
不过,预测对 “国家要整治环保” 又有什么用呢?在 2015 年能预测到涨价去库存房价翻番,才是真本事。
不管怎样,她的呼吁和宣传无非是想让我们重视雾霾等大气污染和环保问题,说实话看完片子后并不觉得她说得有多煽情多情怀,而且她也说了重点是我们每个人的意识,这一点是值得支持的。几年前出的片子,再看看最近的天气预报,还觉得是危言耸听吗?
中国绝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大概是上世纪中国最大的谎言之二。。
我只知道,有位老先生说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堆堆的人承认当时有污染问题,片子也揭露这些问题。但是从各方面打击提出问题的人,这叫什么?
典型的****。
很佩服她,当初自诩爱国骂她的人有没有想到今天的现状,调查记者基本都绝迹,新闻基本只能歌功颂德,福报
2022.4.5 更新
低碳知识的普及真的任重道远,呼吁给气候司打钱(手动狗头)
再次阐述下丁院士的核心错误,是对发展与减碳的关系认识错误。
1、院士认为,发展与减碳是矛盾的,至少是负相关的。
2、因此,要求中国承担碳排放总量目标,就是限制中国的发展权。
3、中国不能放弃发展权,如何争取发展权呢?中国人也是人,因此我们要有与欧美国家相同的人均碳排放权利。
这是院士的逻辑链,如有错误,请直接指正。如无意见,拒绝一切的所谓屁股歪的评述。
问题在于,发展与减碳的关系,不是负相关的关系,而是抛物线,也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
确实,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张,碳排放是一定会增加的。在这种情况下,限制碳排放量确实会限制经济发展。但到了刘易斯拐点后,经济的扩张不会再增加碳排放量,这就是碳达峰,也是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完全脱钩(此时增加碳排放的边际收益为零)。
进一步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碳排放本身会对气候造成影响,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碳排放本身是成本的。当碳排放成本大于经济的边际收益的时候,碳排放对发展还是有益的;反之,碳排放对经济已经是负收益。因此,在碳达峰之前,也就是碳排放成本等于经济发展收益的时候(图中的点 K)我们就应该开始承诺减碳,而非在达峰后再减碳。
以上还是理论上的最优。实际上,由于经济活动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以及投资活动的时滞性,减碳的起步点还应该要比 K 早许多。
我们显然早就错过了 K 点,以致于现在需要短时间内去实现碳达峰。至于这个 K 点是哪里,需要学者去做进一步去研究。
综上,我们只讨论经济,不讨论环境对人幸福感的提升作用等等的情况下,增排的经济收益必须大于排放带来的环境成本才值得去排放,否则理性的决策应该进行减排。在这个情况下,去讨论一个虚无缥缈的人均碳排放是做什么?非要跟欧美人均平齐去降低自己的经济增速?
所以,丁院士的 “中国人是不是人?” 完全就是句气壮山河的伪命题,好心办了坏事而已。我们这些年正在为错过拐点付出经济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对不是一句口号。
已经迫不得已使用了更多文绉绉的语言,希望能有更多的理性讨论,更希望有更多人接受这个观点。经济是我们自己的经济,家园是我们自己的家园,以打倒公知为名站在真理的对面,岂不是让某些国家笑死:钱都没花,事办成了。
————————————————————————————————————————
2022.3.7 更新
毫无意外的被喷成筛子,没事。
在此补充几点
第一,我本人对丁院士毫无不敬。他说的这些是结果倒推理论,而非理论推导结论,他不应为此负责。在那个时代,预测到现在的局面是大神,没有预测到不能说是背锅。
第二,很多人说当年我们只是争取空间,而非反对减排。那请问我们今天不需要空间了吗?
第三,很多人说时过境迁,现在多了很多低碳技术了。那请问,这些年有哪些革命性的技术出现呢?09 年的时候,中国光伏风电没有技术么?这些年完全实在量变,而非质变。(交通领域除外,但交通领域的排放只是总排放量的一小部分)
第四,穷国不能直接发展数字经济等低碳经济,我是赞同的。但并不代表穷国应该引进传统行业的落后技术,上马各种化石能源项目,搞地条钢之类。高耗能不等于高排放,如何在环境约束下融入全球贸易,是穷国目前要面临的课题。
第五,我国当时的错误是简单的对标发达国家发展路径,对标人均能耗、耗电量、排放量、产业结构发展历程,乃至各种消费品(如人均汽车保有量等等)。你要说这个是发展空间,只能说是呵呵了。请问粮食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是靠对标发达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么?以上的这些对标都还存在于互联网上,各种论文、报道、专家访谈都在,白纸黑字的。
第六,正是由于对形势的误判,导致我们过量的投入钢铁水泥等上游行业,导致后续的产能过剩。后续的供给侧改革是对这个错误认识的纠偏。
最后聊一句,发展空间是要配合排放量来看的。2025 年达峰,那是被发达国家忽悠;2030 年碳达峰,这是发展空间;2060 年达峰,名义上是发展空间,实质上就是误判。如果按照 60 年达峰做产业规划,产能过剩是必须的。产能过剩的殷鉴不远,希望互联网能有记忆。
————————————————————————————————————————
先说结论:多有不足,值得深思
1、站在 2021 看碳减排
2021 年,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了重点工作。从当前的角度来看,丁院士说的对吗?如果各位还认为丁院士说的正确,如今的政策岂不是不把我们自己的国民当人?
不知多少人被自己啪啪打脸,却一脸大义凛然。
2、人均碳排放是每个人的权利吗?
是,又不是。在发展的初期,碳排放与经济水平成正比,工业时代,滚滚蒸汽、燃油燃煤就是生产效率的代表。但在信息化时代,电气化、信息化才是生产效率的代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逐步脱钩。
3、人均碳排放的指挥棒带来了沉痛的代价
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背后是经济发展与规模效应的脱钩。大家请思考下,如果 2010 年我们就开始摒弃规模至上的思维,会让我们少走多少弯路?产能过剩给后续若干年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钢铁为例,钢铁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与这一阶段的发展关系重大。正是这个弊病,才有了中国制造 2025,才有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了三去一补。
如果我们可以早点放弃人均碳排放的指挥棒,从规模思维转向精益发展思维,岂不美哉?!
4、穹顶之下,多有不足
首先,苍穹之下有太多西方 NGO 的影子,根本没有把环境问题和我们的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这是这部片子被打入公知阵营的最重要问题。再者,对环境问题的理解过度肤浅,能源领域的理解不足都是重要问题。
但不论如何,站在 2021 年看过去,这部片子的很多观点是领先的,最终被验证的。
大家好,今天是中国新增节气里的立霾
苍穹之下是击碎我对柴静最后一点好感的作品
柴静采访丁仲礼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一个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一知半解。柴静在我心中就是正义女神。
看了柴静采访丁仲礼以后,我的思维处于矛盾之中。在那个西方话语权无限大的年代,西方的观点带有天然的正义性,如果只是看新闻而不深入了解我们和西方的谈判内容,西方的碳排放倡议很有迷惑性。可是丁院士的逻辑和立场我也觉得是对的,他透露出的西方的要求也让我开始警醒。
后来就是阿桑奇和斯诺登的出现,以及中西方一系列的交锋。这段时间我已步入社会,工作之余我开始对感兴趣的历史政治等话题进行深入了解。当然,这些了解从学术角度来说很浅,不过足够我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我终于完全认同了丁院士,对于柴静,已经可以平视了,一个被西方话语体系忽悠的媒体人。
至于到了苍穹之下嘛,呵呵,一个论据有硬伤,论证逻辑不清晰,最终论点还夹带私货的纪录片。我只能说,柴静,也许是她变了,也许是她从一开始就伪装得很好,总之,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当我们不知道苏联解体俄罗斯全面私有化后是什么下场?
你们都说柴静的《穹顶之下》不严谨。但是我想问问,新闻联播严谨过吗?舌尖上的中国严谨过吗?人家就是一个宣传片!呼吁政府重视雾霾,需要那么严谨吗?懂得严谨的部门或者个人,有出来说过半句话吗?
回忆起一些以前的事,写一些答非所问的吧。
之前在欧洲读博时,在公交车上和挂名的大老板扯闲篇,聊到了气候变暖的话题,当时还适逢川普前大总统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不久。我问他是否听到过一些议论和观点,说这个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骗局。他说当然听过,马上反手在手机里打开 IPCC 的官网,
给我展示最近的 emission gap report。指着里面的图表说,根据大多数的研究数据表明,工业革命之后的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他接着说,虽然这不一定是个绝对正确的论断。但是这报告中的内容,来自于全球的气候学家,几十年来的不间断的研究和观察。其中既有不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项目,也有独立团队的科研课题。要说这么多隶属于不同国家,不同机构的科学家,几十年来互相独立的研究,都心照不宣地伪造着同一个谎言,你觉得这可信度能有多高?
说来惭愧,虽然从上中学时,全球变暖的话题就开始不断出现,聊天的时间点离《穹顶之下》的记录片也已经过去 2 年多了,我却从来没有搜索过 IPCC 的网站,也没有读过那些报告中一个字,却传播着挑逗人神经的 “阴谋论”。确实仔细想想,这不就好像以前网络上尘嚣甚上的共济会控制美国政坛的传说,听着是很刺激,还有一些看似很令人信服的理由支持。但只要有意愿从地摊文学的范畴往前迈一步,开动聪明的小脑瓜,也不难辨别这些耸人听闻的传闻。
下车后,我说了一句也许措辞不太恰当的话,“So you believe in the global warming.” 大老板夸张地耸了耸肩,双手举过头顶(我猜可能 believe in 这个有点主观的词在这里用的不很恰当)。他说,“不是说我相不相信,如果我是一个尊重科学工作,尊重社会客观规律的人,你觉得我应该相信这个报告中的结论,还是那些缺少长期可靠依据的论断。”
他还评论道,IPCC 的报告只是把科研结果提供给各国 zf,作为政策参考用的。至于各个 zf 的政客们如何做决策,也不是仅凭科学报告,还得考虑各自国家的国情,选民的选票,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某个 zf 支持或者反对气候协定,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更多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通过和他的闲聊,我再回过头来看柴静和丁院士的访谈。丁院士因为立场问题,在这个议题上必须扮演一个为政治大局服务的科学家。即使如此,作为一个有科学素养的科学家,他并没有倾向任何阴谋论,只是举例一些基于科学的质疑和争议,来为自己的立场辩护,柴静虽然支持全球变暖,但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像是 believe in 的感觉。面对丁院士抛出的相反的观点,她只能以这和我的价值观相违背的表情和态度去应对,直至最后丁院士直接挑明这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国内的舆论环境下,这样对话自然高下立判,被不断翻出来鞭尸。那么,如果柴静在采访时,能拿出更多主流的证据,科学数据,来佐证她的观点,而不是用信仰来辨经,这个采访会不会更有意义呢?
环保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并不是头疼医头脚治脚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一个系统的计划和配套的措施,否则一刀切式的粗暴解决只会激发更严重的社会矛盾。
苍穹之下如果作为一个环保宣传片这是很有意义的,但如果作为纪录片,有些带偏路的嫌疑,毕竟涉及民生问题的能源行业向市场全面开放未必是妥当的,不过没有具体证据说明就不对该片妄作评论了。
说到底,不管是发展还是环保,中国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反思,但做决定必须经过系统的考察,要透过现象发展问题的本质,辩证的去解决问题。
另外,不应该凡事都挂着意识形态去批斗,就事论事的说,环境问题的确是已经影响到民生的重要问题了,不管体制如何国家也不断的在出台新的政策去改变现状,改善民生和环境,不断的去总结和解决问题。部分同志用存在的问题去否认现在作出的努力和改变是有失公允的。
对于有志改变现状的好青年,建议还是努力去考取公职实现自己的理念。发表舆论改变不了现状,实干可以。
我来翻译一下柴静的饭圈粉丝们的逻辑
——
假如说
我是一个神经病
我用自己打比方不侵犯他人权益吧?
假如我是个神经病,拿把刀上街见人就捅,从漠河捅到腾冲,从喀什捅到上海,从呼伦贝尔捅到三亚
我把我见到的所有人都捅了一刀,全国十三亿多人我捅了七亿
那么从概率上来说,我肯定会捅到几万个逃犯,没问题吧?
那是不是可以说我为国家的治安做出了重大贡献?
反对者是因为她反应环境问题而反对吗?不是。反对者是反对她提出或者影射的解决办法!所以,支持者和反对者在对不同的概念进行支持或者批评。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2015 年的时候,纪录片刚出来,我写的一篇文章,转发到这里一下。到现在观点也没变过。那时候大部分反对我的人的观点现在基本都变了。由于是 2015 年写的,中间有一段无关紧要的,就删掉了。
2015 年的正文分割线————————————————————————————
柴静的纪录片出来后,各种转发和评论满天飞。我一直没看,以后也不打算看。看了这么多年纪录片,我能猜到其手法肯定是开场就极强的代入感、煽情、素雅的形象、心理控制、道德绑架,然后就是娓娓道来、海量的信息轰炸、精心挑选的场景和案例,等你失去思考能力之后,塞给你结论:这个国家怎么了?一定是体制问题!不过到最后,还是不小心看了看天涯论坛上的一些帖子,还是不小心地和别人引起了不必要的争论。其实,我本不想和别人争论什么,我尽量尝试着心平气和的看这件事,能不争论最好,实在不行,就用同情的眼光打量他们。最后,还是忍不住,要写点东西。这篇东西不是想和别人争论什么,只是为了静下心来,把这件事捋清楚,心平气和的和自己谈谈,自己应该怎么想问题。
1、柴静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做雾霾(环保)的纪录片?
对于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了十年前,那时候刚上研究生,学校的 FTP 的电影非常全,但是想看一些 “十大禁片”,想进行一些欧美和日本的“先进性教育” 活动,十分困难,网上几乎都是屏蔽的。那时候正好有一款软件是 P2P 的,下载和上传东西非常快,还有一批翻墙的高手。借这个软件,让我的视野大开。当然,还是有一些人传点正经的东西。于是,我看到了关于“六(和谐词)四”、falun 功和其他的一些纪录片。就是那个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纪录片。那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环保纪录片,也是质量较高的一批。但那时候发展是主题,那时候环保部还是环境总局,环保要为发改委的投资项目让路。所以,那些纪录片在国内几乎看不到,都是高手们翻墙下载的。那时候拍的纪录片是真心的关心公众还没意识到的环境问题。受到震撼之余,我真心的觉得自己应该为环保做点什么,受资金所限,我不能开着大排量丰田花 100 多万免费去拍纪录片。
到后来,慢慢开始查阅一些资料,觉得环境污染是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不用对中国的环境污染过度夸张,客观就好。人类史上十大环境污染灾难全部发生在西方国家,其中从地理位置而言有两起发生在东方,一是日本的水俣病,二是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美国公司的工厂)。从了解到的资料看,最严重的雾霾灾难,一是伦敦,二是洛杉矶。这两起灾难都发生在二战后,都是一周之内导致好几万人死去。雾霾问题在中国被提起,源自 2011 年骆家辉任驻华大使期间炒作的 PM2.5,骆家辉这货是个啥玩意,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清楚了。
庆幸的是,这些年,政府已经把环保当做重要的政府工作,环境总局也改成了环保部,投资项目审批必须得过环评这关。一些对环境污染跟踪调查也显示,环境确实在改善。
现在,北京市长已经给自己下了治理 PM2.5 的军令状;国内各种媒体在向公众介绍 PM2.5 的危害;相关研究正在分析导致雾霾的原因(不管是认真的分析,还是有少数来搞笑的,至少已经有人在做这件事了);政府正在想解决雾霾的办法。
在这个时候,柴静免费做雾霾的纪录片,实在让我无法不联想到其他(虽然我向来不喜欢推测别人行动背后的目的)。我的理解,纪录片的主要功能是反映客观事实,分析客观原因,引起公众的重视与觉醒,呼吁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可惜的是,柴静的纪录片没有一个能做到以上几点的。第一,关于雾霾的客观事实,环保部门每天都在做,都在发布数据(先别管准不准);PM2.5 对人体的危害机理,百度百科讲的都比纪录片清楚。那么,这个记录片反映客观事实的功能在哪呢?最让我容忍不了的是,把雾霾和她孩子的肿瘤联系起来,有意识的误导人,这不是一个纪录片中应该出现的。什么叫客观反映事实?第二,雾霾的原因,很多高校和专家都在研究,钢铁行业的煤炭消耗、冬季的煤炭供暖、汽车的石油消耗、人均电力消耗对应的煤炭消耗等等。这些研究早就在做了,柴静是不是觉得她的记录片分析比这些专业机构要准确?把雾霾归结到国企垄断是在分析客观原因吗?第三,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些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至少政府已经全力在解决这件事。如果柴静的纪录片早个十年出来,那我会非常佩服她。现在国家都重视到这种程度了,她这个时候推出雾霾纪录片,难道真的是为了唤起公众的重视与觉醒?第四,柴静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国企私有化。我想,国企私有化后,不管是柴静,还是身边的你我,大概都买不起国企吧。即使没有被国外某个支持柴静的什么基金买了,而是被国内的买了,对你我真的是好事吗?在经济学中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下,资源一样的垄断,价格可以照样稳中有升,私有化不会让我们的生活状况变的更好。国企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体制,提高国企上缴红利,对国企职工福利和工资结构进行改革,将国企垄断的收益用于民生、环境,做到公开透明,至少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一点。在不能变的更好和可能会更好一点之间,我想任何没有其他目的的人,都会选择后者吧。(上述对柴静纪录片的了解,全部来自于互联网,自己没看纪录片,真实性不保证。)
3、柴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我不太想通过一件事来评价一个人,不喜欢因人废言的习惯,但柴静这个人确实值得说说。这些内容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只是让别人多了解一些事实。
上网查查,老烟民一个、经常熬夜、37 岁才生孩子的高龄产妇、把在美国生的肿瘤孩子和雾霾联系起来、开排量 4.0 的丰田霸道、号称自费 100 万拍视频、纪录片来自南方周末的爆炸式传播、福特基金支持等等,这些东西意味着个啥玩意,你还不知道吗?(以上内容全部来自互联网,真实性不保证。)
3、怎么样才是爱国?
对于柴静这个视频,很多人在评论中骂国家和政府,我感慨良多。十多年前,我骂这个国家,你说我是愤青;今天,你骂这个国家,我替她辩解,你又说我是五毛。其实,我只是在在客观陈述事实,简单地爱着脚下的土地。我只希望,如果你真的讨厌这个国家,摆事实、讲道理,请骂对地方,别瞎扣屎盆子;如果你爱这个国家,也别蒙着眼睛在那 YY,清醒的认识到不足,骂对地方了也是一种爱国。最烦那些伪公知和伪精英,装 B 到了一定境界。其实,对一个普通人而言,做个善良的好人就是最大的爱国了。
到最后,其实无论给柴静捧臭脚的还是骂柴静的,柴静都会很开心,毕竟,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即便向我这种一开始就基本判断清楚了她的目的,准备用冷冷的、同情的目光打量她的人,都不能幸免的参与到讨论中。这场全民讨论,不会对雾霾的宣传和解决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争论的你我都不是赢家,最大的赢家是柴静和背后的人!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和谁争论,请你也不要和我争论,我只会用冷冷的、同情的目光打量你!我的目的是和自己谈谈,尽量做到心平气和,连李老师都能成为精神领袖,柴静这种经过知识包装过的,想忽悠一些傻子,难道还不容易吗?呵呵,淡然就好。
从支持佩服,到反对反感。
以前看问题不全面,不本质,就觉得她对。后来长大了点,多了解了一些政治经济方面,就发觉她那个幼稚又恶毒,又认识到以前的自己思想多不成熟。
后面再看到她和丁院士的对话访谈,彻底让我看清了这个人的立场和三观,也明白了她早已不是站在人民一边,早已经被西方渗透死了。
你暴光环境问题,赞成。
你瞎举例子,把自己作出的孩子身体不好归因到环境问题,不赞成。
你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原因是错的,目的是想诱导出你后面的结论。先定结论,再编论证过程。呸!
最后拿出结论说解决环境问题要靠把中国能源企业全部私有化,或者把能源市场让给国外的私企资本家吸血鬼?哔哔哔哔哔哔哔哔…!
玩图穷匕见也没有这么不要脸的。
夹带私货,站在中国人的对立面
全程,除了一味的指责,甚至上升到政体,却一个行动方案都没提,却提了一个开放能源
我想请问一下柴犬,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我们如此艰难的发展,你还要一味的指责我们,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美国副总统拜登,家里的空调 24 小时不关,却大言不惭的谈环保,就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
为什么去年,澳大利亚的山火,烧了半年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了当年的约定排放量,消灭了多少物种,你们却没人关注。
中国在大西北种了多少树,花了多少代价去植被我们的绿植,你们却不去报道,而在这一味的指责,一味的攻击政体
在这里,毫无底线的双标,也就是你柴犬
请问一下大部分知乎 er,你们知道雾霾爆表指的是多少数据吗?体验过爆表的环境吗?这些,我都亲身经历过,从小到大,500 这个数字在当地人眼里已经见多不怪。
麻烦看一看雾霾严重的时候知乎人均所说的或者居住的城市的排名吧,根本没机会排到倒数几名以内,都还算好的。我出生于山西临汾,从小到大因为地理和工业发展的原因这边的雾霾就没好过(有几年甚至经常出现霸榜一周的情况),政府还一直不重视(甚至因为这个问题几年内被中央点名过三四次,但一开始就是不重视),导致雾霾一年年严重。确实是出了柴静的事之后政府和社会才开始重视当地环境保护的(包括当时还在高中的我,也是老师提到柴静之后才发现确实很严重)。所以当地人还是很感谢柴静的。数据造假姑且不论(咱也不知道,也没什么好洗的),但是带来的社会意义确实很大。
”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了不起的盖茨比》
我是触动了什么远古低语者吗?又是这种上古问题。
你只需要理解一点就可以了。前提叫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柴静为首的这帮躬豸的话术套路其实就是明朝御史的话术。
不信?我们以嘉靖年间参徐介的标准模板来套用一下。
东南糜烂,军户贫弱,无战之力。以致倭寇横行千里阻碍。
等于
污染严重,百姓困苦,国家到了崩溃的边缘。以致工厂排放肆无忌惮。
如此情景,盖因内阁中有人权奸党奸,结党营私,阻挠军练,压制严首辅提拔的人才。
等于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集权腐败,贪官横行,沆瀣一气,阻挠 “民意”。
唯有斩徐阶以谢天下。
等于
所有国企私有化。
看懂了吗。相对于还有些逻辑的御史诡辩论,躬豸们继承而发展了。
我们总说诡辩就像烙饼一样,拿着饼铛来回转,用一个点挑翻一个面。
而这帮躬豸不是。他们企图用一个点,直接换炉子。
说实话在论述了污染问题(我且不论数据还有造假)后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国企私有化。这种脑子奸奇看了叹气纳垢看了摇头,绿皮都会觉得踩了脏脚。
唯一的不同是明时官员被参要上奏自辩然后回家待命,而我们直接一铁拳把这碧池搂翻。
最后提一下对丁教授的那段采访,透露出一股子穷酸躬豸碰到王守仁李东阳之流,卖弄文采被抽脸的窘迫和羞愤。一直试图用西方白皮的政治话术套路来套丁教授的话,说不定丁教授心里连 MMP 都不会生成。
毕竟,丁仲礼教授除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外,还是民盟中央主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搞笑的一批。
作为常年雾霾垫底的地区,近几年空气质量确实好了。
村里也改烧烧环保煤了,现在煤改天然气,无非是取暖成本更贵了一些,但是确实更干净了。
但是这些环保功劳不要推给柴静,柴静没这么大本事。她只是拍了个纪录片而已,没什么用,还有很多错误数据,误人子弟,要批判她。
功劳要给应该给的人,要感谢应该感谢的人。
柴静滚粗。
欧盟要恢复用煤炭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1721224
惊不惊喜?
这个人呐,看问题要看得长远一点,全面一点。不要信某些人不负责任承诺。
自古以来文人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搞不懂科学,也搞不懂政治,空有一腔为民请命,批判这个批判那个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没有科学的支撑,没有合理的立场,往往会看起来像个笑话。
柴静的《苍穹之下》,就是一个文人把自己搅和进这两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里了。掺和科学是她自己主动的,掺和政治就说不清楚有多少是她傻的成分了。
我看过她的《看见》,我不太愿意相信能写出这些的人,会是一个本性很坏的人,但是她可以在这些社会问题上犀利睿智,不代表她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清醒。
本来滑过了,但还是来说一下吧。
就我现在看到的信息来说真假对半开,就像她孩子的病明明跟她自己有关她扯到中国雾霾,但中国雾霾严重也是真的,我们中国人自己为了自己后代的未来也不可能不治理雾霾问题。
然后就是柴静穹顶之下环境污染的治理,在穹顶之下有个片段播放的是中国的环境治理成效,那个段落中中国其实 2000 雾霾等污染问题就很严重,然后 04 年就开始降低,到柴静的穹顶之下其实比 04 年的污染问题要降低不少,也就是说,在穹顶之下的中国政府在对环境治理方面是有作用的,而环境越来越好其实是用数据说话的事实。但是这里面她又夹私货了,她表面上客观公正,但是穹顶之下视频里面描述的都是中国政府相关机构不作为,而从 04 弄开始污染开始下降的数据,也就是政府作为部分直接一个数据略过,要是中国大陆这么些果党,怕不是要被某些人骂死,所以典型的拉偏架。
然后就是穹顶之下有部分写的是中美货车还是大车司机的车子的排放,一边倒的赞扬美国车子用的那个排放的管子达标,污染低,一边又说中国大车司机管子不达标,还有美国对这种大排量车管理很严之类的巴拉巴拉(反正就穹顶之下的 “世界观” 里面,美国对大排放车“深恶痛绝”“严查到底”),现实怎么样?我不知道。不过如果柴静真的在美国开大排放的车,那就哄堂大孝了,不是不准开大排放的车,单纯因为穹顶之下里面的美国政府,对“大排放”“深恶痛绝”,绝不允许任何污染出现。
然后就是当初她扯的那个时间段中国对于真 · 污染超标的存在政策执行力度偏弱的问题。首先环境保护政策有很多种这个概念我最近几年才形成,如果是以前的我就会认为 “一种政策执行不到位 = 对环境保护毫无作为”,而她的穹顶之下单独的就扯着卡车还是大车司机的排放的管子不放,然后证明“中国政府执行力不够”,也不能说她全说错,但是和上面拉偏架一样,在她自己的穹顶之下里面都记载的中国的污染的数据逐年降低的情况下,在中国对污染治理成果有好有坏,有作为有不作为的情况下单独说不作为,不愧是“自费” 百万拍摄的,真有中心思想。
恩,穹顶之下差不多就记得这些内容了,如果光看数据不看人,总结下来就是,在当年她对于中国的绝对污染描述较为正确,对中国的相对污染却春秋笔法,明明今年比前年污染治理效果好,在她的视频里却是虽然今年污染比去年减轻,但是政府不作为。
柴静不是完人,苍穹之下也不完美。但是柴静这一部片子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比很多 “完美” 的网民一辈子对社会的贡献还大。
对这个视频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在北京周边城市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播的,身边的人都是非常佩服她的,评价也是正面的。因为雾霾真的特别严重,大学之前没见过雾霾,大学几年几乎生活在雾霾中,尤其冬季春季,真的是三步之外不见人,从教室到宿舍还得洗鼻子,鼻子里都是黑泥,经常鼻炎,我舍友更严重,感觉他会窒息一样。
柴静和院士的对话倒是没大多人说那么严重,我看的时候觉得没什么问题,记者的一种谈话技巧。当时的基调是经济发展,但是环保标准跟不上。实际上就算是现在,不光环保行业,其它很多行业标准都达不到国际标准,就跟老坛酸菜差不多。有的是技术确实达不到,接触的一些科学实验,医疗,工业等高精仪器,国产的没法用,这是国情限制,另一方面也是人的限制,轻松点能挣钱,还挣得多,谁会找麻烦。
到底是谁被忽悠瘸了?
有些人在下面回答以前多么的单纯,因为环境保护就限制自己的发展
都是从环境污染的道路上淌过来的
最好的就是丁院士说的那句
按人均排放量,我们远低于欧美等国家
这倒没什么
污染环境算到人均头上
发展为民
享受污染发展的成果你算到人均头上了没?
事实上,保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上,污染环境发展的成果被一些资本家移出海外
他们在海外享受着污染发展的成果,呼吸着新鲜空气
那些真正呼吸污染空气的人是没有享受到的
反而得了呼吸类的疾病
可以呀,发展不惜一切手段
那些深处高污染环境下的居民咋办
他们患的疾病怎么办?
你可以是把人均污染算到人家头上的
他们的医药费你出不出?
你以前被忽悠瘸了
现在依然单蠢
依然被忽悠瘸了
还有那句敌人反对的你就支持,你是没脑子吧?
敌人反对你吃屎你吃屎吗?
这位大学老师和柴静都是是何不食肉糜的典型。
美国为什么不吸取英国的工业化污染教训?
日本为什么不吸取美国的工业化污染教训?
印度为什么不吸取中国的工业化污染教训?现在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有七个是印度的,印度的工业化程度是什么样,不是很清楚了吗?
中国人难道不想造飞机、玩金融,干净轻松地赚大钱?中国人难道不知道用天然气、石油作燃料发电、取暖的好处?
中国现在刚想让制造业升一下级,特朗普国师班农就跳出来说了,特朗普这届政府要全力阻止中国制造业升级,以维护美国科技优势和美元地位,而拜登又完全继承了特朗普这一政策。
如何辩证地看这部片子,首先要给它定性:
虽然有说它是纪录片,但是 ··········· 实际上,
属于一个初步了解环保问题、夹杂了部分政治观点的宣教片,而非纪录片——啥?纪录片没看过?缅怀缅怀赵忠祥老师去吧 ··········
原答案被吞了几次,发不出来,一点一点发 ············
本来已经快要遗忘, 但是越来越严重的空气质量, 让人不得不想起来很久以前的这部纪录片.
在问题小的时候, 大家可以无视, 可以等. 但在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事情呢, 我们要怎么办呢, 自己做点些什么, 或者坐等政府部门的行动? 还是静待世界末日?
这个, 需要我们去想想~~
我不清楚纪录片内容是否属实,但是她这种敢于出来发生的态度的确值得赞扬。或许她的纪录片部分数据造假了吧,不过我也没见到那些拿着真数据的人像她一样出来发声的
我相信上海人民在封城期间很期待有人来拍个《上海之下》。
事实证明公权、官僚这玩意就是欠抽,你不每天抽他两下,他就嘚瑟,分分钟给你展示人类的下限,还要让你对他感恩戴德。
这部片子?感谢她揭露的现实问题,至于给的治疗方案爱谁用谁用,发展的问题只能用发展解决,开倒车永远是死路一条。
从事环保和职业卫生第三方检测工作十年了,做到技术负责人,现在转行了,我只能说,心真累,签发人签的心慌。希望想柴静这样的记者多一点!
现在,终于脱离这个行业,在企业从事环保工作。因为公司有出口业务。公司领导最重视的是外国合作伙伴的 OPEX,HRP 和 ENV 审核。
可笑的是公司在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很多改进不是国家法规在推动,而是外企的第三方审核在推动。
提出问题很好,解决问题胡扯。
环保问题一刀切知乎上有很多回答,很深刻。
我知道知乎很贬她,但是那个时候,我真的很崇拜她。
话说当时刚出这个片子的时候,网上议论的都是上头要开始重视环保工作了,借这个片子大肆传播的机会来透露一点风声。后来事实也正是如此,之后就是轰轰烈烈的 “查环保” 运动。当时我在考研,政治内容里也有很大部分关于环保内容。
当时网上大部分都是把柴静当成上头的 “传话筒” 来看待的。谁知道多年以后,网上对柴静的评论又发生了 180° 的大转变。当然,这也是网络环境变化的结果吧。
包括方方,我现在也觉得柴静还有方方 高晓松那些也没啥错呀
15 年的问题又上热榜???
知乎有毒
一个有良心的记者,提出环保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没什么不妥,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批评她,难道就容不下另一种声音吗!
看了很多答案都是工人们要生存,所以以命换钱,是谁夺走了人们普遍拥有的生活资料呢,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生活资料,而不是为钱付出生命的代价。全民基本收入制度!
评论区笑死了,柴静去污染企业调研就是公知行为。那 3.15 曝光土坑酸菜算不算公知啊
大概十年前我看过这个纪录片,我钦佩柴静,并且现在也是。
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大使馆,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 pm2.5,我看见外面灰蒙蒙的真的以为是雾。
不管怎么讲,这个纪录片促进了我们环保。任何人不能否认。
理性的看多好呢?
苍穹之下,谈不上神作,但是也为环保的重视程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所以说,我仅仅代表我自己 (老婆孩子我都没资格代表啊)。感谢柴静。
分割一下
忍不住,说两句。
诸位有眼睛吗?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美国大使馆 pm2.5 的预报,如果不是当年看网易新闻,我也不知道美国大使馆关于这个的预报,当时我也觉得美帝很矫情,因为我不了解什么是 pm2.5。
好了,后来看柴静的苍穹之下,了解了什么是 pm2.5。
好了,我说了,从我这里来说,这个片子让我了解了什么是霾,有什么危害,有问题吗?从我这里来说,这个片子为环保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敢问问题在哪?
好了,一群没有带眼睛的,一定要给我辩论,国家做的贡献,就事论事,我论的这个片子,全文敢问有一句否定国家的贡献吗?为什么一定要延伸,一定要提高高度呢?
有的人居然说什么彩虹屁,敢问彩虹屁是什么? 是你家餐桌上的主菜吗?不懂。
有些人提批判,哈哈哈,你配不配?
我看过这个片子,实在网易上看的,有备审,就意味着已经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核,那么,就是合法的,那么就意味我获取信息的渠道合法合规,祖国都可以让我看到,你在那边叽叽歪歪干嘛?精神不正常吗?
好了,既然让我看了,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吗?我否定国家做出的努力了吗?没有吧?那你们叽叽歪歪干嘛?
好了,我就题目表述我的看法,这就就事论事,你们这帮人非要上升高度,自以为是的延伸理解,一定要答非所问,敢问,你们脑子是发育到头骨外面了吗?就一定要延伸一下,强迫我接受你们自以为是的理解然后再来攻击吗?喂猪时候低头脑子掉猪槽里面又装上去了是吗?丫简直是大脑有病。最搞笑的一个,还要批判我,你哪位?家里没镜子吗?拍拍自己的脸自己问问自己,配吗?搞的跟高高在上的圣人一样,你比广电总局牛逼多了啊? 批判,笑的我要死,你以为文革啊,别说你了,就你爹妈全家亲戚加一起,配不配去贴张大字报。文革结束四十六年了,你见过批判是什么吗?别说你了,你爹妈见过没? 见都没见过还提这个词,简直是搞笑。
再次分割
柴静出现在我的视野内一共两次。
第一次,03 年非典,当时她是一个勇于冲入非典病区的记者,当时她也收获了很多褒奖。
第二次就是苍穹之下的纪录片。
之后我确实没关注过她。
好了,鉴于本帖被大量人攻击,我非常好奇到底怎么回事,去搜了一下关键词 柴静到底怎么了。
看了很多,大概了解了。
我想说的是,两个事
第一个,我无法评价柴静这个人,因为我无法相信 03 年那个英勇的冲入非典病区的小姑娘会是一个卖国者。或许只能再以后再看这个人。
第二个,我依然保留我的看法,或许你们全都说她是卖国者,她的片子是美国人投资专门为什么什么造势的,好吧,或许你们都对,但是我依然固执的认为,就我而言,这个片子让我了解了霾,了解了它的危害。
没有其他想法。
好了,你们可以想当然的延伸自己的思想了。可以自己展开想象,揣测我的意思表达出来,然后强迫我接受你们的理解再来驳斥我,批判我,没问题。
那个想批判的,可以开始了。
13 年写过一篇文章,就是看了这个纪录片的感想,总结一下,雾霾当时是绕不开的话题,严重,很严重。
1. 柴静的女儿好像是有哮喘,作为妈妈,她很担心,我当时儿子刚出生,也感同身受。
2. 作为记者,深挖雾霾的根源,没错。
3. 因为她是记者,她提出了很多很幼稚的想法,我嗤之以鼻,什么开放三桶油,引进民营资本之类的。关闭工厂,哪怕贵点也要环保。
4. 纪录片带着深深的情绪去拍的,太主观了。
5. 但是当时的网络环境不好,大多数人为了辩驳柴静,选择人肉她的 4.0L 的丰田霸道,选择说她自己也抽烟破坏环境,一句话,搞臭她来证明她是坏人,所以她说的就是假的。
6. 如今的网络世界,已经比十年前好太多了,网友们有能力一条一条驳斥她了,例数据,画图表,举例子,有理有据,很棒。
这十年,我们对于环境已经治理了,已经重视了,受再多的谩骂,我们也没有改变我们的方针。伦敦在工业革命期间也能有铺天盖地的黄色烟雾,那么中国在发展的必然阶段当然也会如此。发展好了,开始治理,没毛病。只能说,政府的执政能力还是比大多数普通人指点江山的能力强,全盘看问题,不会因噎废食,也不会不管不顾。
靠搞臭敌人的道德来驳斥敌人的观点,这是最 low 的手段之一,北宋就玩过,然后熙宁变法的欧阳修,就因为被人污蔑私通变成了坏人,变法自然就就不了了之了。
粉红的套路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不管什么事,先看能不能和美国联系上,有联系,就是美帝亡我之心不死!
没联系,就看和境外有没有联系,有联系,就是境外亡我之心不死!
没联系,看看和国家有关政策有没有联系,有联系,就是我国高瞻远瞩,为人民谋福利。
综上!基本所有的问题都分割成 2 个对立面!最后总结成一个问题!你爱国吗?
爱国,怎么能和美国有联系
爱国,怎么会和境外有联系
爱国,国家的政策怎么不支持
再说,柴静搞的事情!
不管她是和美国有啥联系,不管和境外有啥联系,不管和国家有啥联系!
就说她拍完这个片子,结果是什么?如果他表达的观点:环保!有问题!那从 13-14 年往后为什么要搞环保督查?
为什么要降低 PM2.5?为什么各地方要把空气质量纳入政府考核!
其实很多问题,回归问题的本质想想就清楚了!
文不对题,强答一波:
我经常用支付宝,然后攒了好几颗梭梭树。所以,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北方风沙小了多亏了我领的梭梭树,多亏了支付宝,多亏了马云爸爸!
要是马云爸爸早点入场,中国人早就摆脱了雾霾和风沙!
至于三北防护林,你们都不看甘肃的报道么? 乱砍乱伐,都用来种葡萄了!葡萄这么需要水的水果,浪费那么多水来种!要是马云爸爸来做,肯定早就搞好了!
同理:
中国雾霾严重,就是因为一直烧煤,不肯用天然气。我身体健康,又在北京,但是我女儿得了癌症,那几年北京污染严重,天天雾霾。你品,你细品。懂得都懂。能不能少用点煤,少用点石油!
什么?不能!为什么?因为是国有资本。
你看,问题出来了吧。这里面啊,一定是体制问题,只有像老美那样,把国有资本私有化,让大众资本入场,才有机会减小煤和石油使用。
我话就说这么多,不能再说了。你们细品一下。还是不懂的,说我阴谋论的,那就是你们被洗脑了,小粉红,文革余孽。
收。
坦白说,我第一次看是在大学寝室坐在电脑前看的,煤和石油使用,对我来说感触不多。但是自己女儿患癌对我的冲击还是蛮大的。从我朴素的价值观看,又在央视,又在帝都,嫁的老公貌似很有钱,怎么会得癌症呢?那几年,空气质量确实不好,那么我自然会接受,雾霾,污染会导致癌症了。
那么这么整呢? 怎么环保呢? 国有资本私有化?这里面我不太懂了。大概是经济学学的很差吧。
现在的我来看这个纪录片。
有没有积极意义?
有的,告诉我们就算是柴静这样的央视大 V,还是避免不了女儿患癌,也就是和大家一样都要呼吸这一片空气。环境污染也是很严重了,大家还是要多关注一下环境保护问题。
你说是不是因为这个纪录片,所以国家下了大力气,大家茶余饭后都谈环保了?
对社会舆论,关注环保问题还是很有促进作用的。这几年的环境变好了是因为这个纪录片么?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真的在支付宝领了 2 颗梭梭树。
首先柴静纪录片通篇胡扯,根本不提地理科学。
不光北京,连南京明朝也有雾霾啊,南北二都,真龙出没,吞云吐雾,哪能是瞎说?
云雾环绕,长久不散,代表周围山川阻隔,易守难攻,这就是都城最重要的地势风水,真没雾,一马平川,就会在这里建都啊!这是北京南京的自然地理决定的!
第二她没被拿下说明是自己人,但不见得跟河北老哥想到一块儿,然后我就不多说了,河北老哥为这事儿,都慰问北京人八代祖宗多少年了。
第三 这事本来是对美国大使骆家辉的回应。当初是这样,骆家辉这人反华,得给他个下马威。
所以当他新官上任,中国就趁美国公费报销,带了两车的家里人过来玩耍,结果被中国外交部耻笑,发在了报纸上,沦为世界笑柄。
骆家辉被气的够呛,后来双方还有一系列小动作,也没啥意思,跟过家家差不多,就不多说了。
最后,骆家辉就在自家庭院测起了 pm2.5 ,那时候使馆区大兴土木,空气当然好不了,所以这孙子就抓住机会了。
柴静就是对这件事的回应。
现在回头看看,柴静就是在演戏……
真实版的章北海,注定被人冷落和不解。
当面对污染,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她坚定不移,四处奔走;
当经济派和环保派争论的关键节点,她拿出积蓄,舍身而出,刺杀老航空;
当环保的大方向已定,面对个人荣辱,她转身和东方延续说:" 没事的,东方,都一样。”
单单说《苍穹之下》,看完极其震撼,在两会期间推出的,绝对影响了中国对环保的态度,绝对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在此之前,哪有什么人直面这个问题?
那个时候,正如柴静说:” 空气中是钱的味道 “。
看完《苍穹之下》,让我永远记住了柴静这个名字,她也成为我心目之中唯一的女神!每当我抬头看到蓝色的天空,我都会想起她。
想起她说:” 我不怕死,但我不愿这样活着 “。
现在我们可以不那样活着了。
柴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伟大女性之一,可入史册,历史最终会给她一个注释。
当时雾霾严重吗?
她的纪录片有没有让人对雾霾的重视程度加深一些?
现在雾霾好些了吗?
有些人引用丁院士的话是想证明什么呢?提倡控制碳排放就是限制国家发展,就是别有用心的资本主义走狗?
盲目的、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地节能减排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有计划的向环保目标前进,探索更清洁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样也有利于我们自身和我们子孙后代的健康。
有私货,数据有问题,屁股有问题这些事其他回答斗说烂了,其实作为亲历者还是看到了一点正面意义的。
穹顶之下是在某周末放出来的,周一环保板块大涨。视频有问题,但是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北京那几年雾霾非常严重,严重到对健康有可见影响的那种,所以视频放出来的时候其实支持是主流。
那段时间潘石屹和几个公知在微博上疯狂申讨气象数据不报道 pm2.5 浓度的事情,说北京有关指标严重超标,当时这个指标还是美国先公布的。当时有关部门有出来辟谣,具体超没超大家应该都清楚,后来天气预报的确也开始重视并且公布相关指标。
空气变好是国家重视和相关人员努力的结果,公知直接出的力相当有限。但是这波公知做的事情,你说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好,你说他们是香蕉人也好,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群众监督的作用。就像是你的坏邻居一直说你学习比不上隔壁二虎,结果刺激的你发奋图强考上了好大学,他的目的可能不好,但是结果对你的确不赖。
现在公知成了骂人的词,而且只要有人的话不好听很可能就成了公知,他的话也就不用去听了。民族自信增强当然是好的,但是这种二元论其实很危险,最强的品质永远是不断纠错。汪精卫也有不负少年头的时候,希望大家懂得辩证吧。
对于国民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真是太奇怪了,我记得刚出穹顶之下的时候是正面典型啊,我记得当时报道都是赞扬啊,我们班级老师还组织看了这个(当时我没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负面典型了
没看过,不想评价,也懒得评价。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同学有一天说柴静这个人很厉害,搞了个片子讲环保的,巴拉巴拉的。
我老家旁边就是一条河,通长江,我们上游县城里有个化肥厂,每年一定时间会排污,一时间河边臭气熏天,那是就觉得环保多好。
遂问人化肥厂污染这么严重为什么不关了,人说这是县里唯一一个做化肥的,且不说就业问题,我们到哪里弄化肥去。
之前不太懂发展和环保的问题,太年轻就想着外国既然那么先进而且富有经验为什么不帮?
学都学不来吗?
现在想想还是年轻好,能 XJB 想。
没有去过山西小城镇的人,没有资格批评她
我不评价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也不评价这部纪录片的内容,但既然收了福特基金会的钱,按小鸟站的规矩,这个人的社交网络账号上就应该标注 “美国政府的附属机构” 标签。
一个香蕉人拍的领狗粮的片,有什么好评价的
一个造谣的虚假黑片,和汪芳日记并称卧龙凤雏
给柴静洗白的要么是太年轻要么是太坏
我对她的环保无感, 对发展也没兴趣, 因为我最近发现不管环保怎样发展又怎样, 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我 TM 的是燃料.
如果让我选, 那还是环保吧, 至少能多吸几口新鲜空气,毕竟就算作为燃料,也是需要氧气的。
上世纪工业化进程中,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遇到过环境问题,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换来了大气环境污染和疾病。
但现阶段国家为了 GDP 为了发展,不可能因为环境问题而完全取缔所有不合格的经济行为。
造成当前环境污染的最核心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监管体制的缺失。
柴静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纪录片里讽刺的现象也是事实。
但是纪录片里的一些解决方案还是显得天真,因为要波及太多人的利益,所以行不通。
我觉得慢慢会好的,而我们这几代人恰好赶上了这一时期而已。
内容 / 传播效果我不能评价,不过柴静敢对雾霾这种敏感话题发声已经比很多体制内的媒体人勇敢了吧,从她由此引发的恶评也能看出,写这种题材的肯定会招骂。比起一些 “不求功只求无过 “的媒体人,我还挺喜欢她
平地惊雷,若干年后回望,不得不承认《苍穹之下》确实极具跨时代的意义。它的重要性不主要体现在唤起官方的注意,而是那个普遍环保意识薄弱的年代,真正把环境保护这一理念带入大众视野,从民众的层面、基层的视角来阐述环保对每一个国人的影响。
我非常理解该片遭到质疑,因为环保和发展二者本身就存在极强的冲突,二者最好是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无论哪方矫枉过正,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必然招致另一方的反噬。
只是事隔经年,依旧觉得可笑的是,一部分人真的认为,在以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发展中,他们自己是 “吃肉” 的那一小部分得益者,而不是被环境污染影响的大部分普通人。或许,他们所偏爱的竭泽而渔式发展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微小的收益,在短期内改变了他们的物质条件,使其欣然沉浸在多挣了两文钱、多收了三五斗的喜悦中,殊不知正是由于某些乌合之众的鼠目寸光,才招致难以挽回的乱局。这些人,等到雾霾、扬尘来了,伸手不见五指,人均鼻炎,呼吸新鲜空气成为奢望时,才会气喘吁吁、灰头土脸地抱怨,怀念洁净空气的可贵;等到食物里重金属成分超标,大量化学残留难以被分解,吃饭出各种基础病时,才会想起健康食物的好处,吐槽现在的环境怎么就养不出好的农作物?
而真正的 “肉食者”,领导高官富人有最好的居住条件、最好的医疗保障,人家可以远离嘈杂都市、远离污染中心,可以在乡村买别墅,有家庭医生定期体检,在韭菜门以污染为代价建立起来的工业社会中,享受着田园牧歌般的惬意,前脚在机器轰鸣的厂房给员工打完鸡血,告诉你们为发展不择手段,后脚就能开车到自家的农庄烧烤钓鱼。
为这样的发展模式叫好,还对提出质疑的声音嗤之以鼻,真不知是该哀其不幸,还是该怒其不争了,恰似当年大英帝国的流浪汉,每当想工业革命的伟大进程,都会在浓雾弥漫的伦敦骄傲地挺起胸膛吧。
第一,纪录片的名字是《穹顶之下》,不是《苍穹之下》;
第二,如果评价纪录片本身,我打 90 分;
第三,如果评价柴静本人,是 专业的记者。(作为采访者,就应该提问让 被采访者有机会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至于有些人要恶意揣摩柴静的动机,那随他们去吧。)
如果还在迷信阴谋论的人,可以认真看看纪录片最后的感谢单位。
对于那些攻击柴静的人,让我想起了语文课本上学过的鲁迅的文章《药》,明明是为他们而死的人,愚昧的人却在吃人血馒头。也能理解为什么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的儿子 在那个特殊年代会被有些人怀疑 “你爸在美国待遇这么好,为什么要回国,是不是美国派来的间谍?”
???
大家好,知乎小透明,这是我第一次答题。
首先我没有看过这个片子,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吃瓜群众,但我也想对这件事情发表我的一些看法和见解,接下来请各位观看我的云评论,当然,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和见解,评论和私信我都可以的哦 (>▽<)
————————————分割线————————————
没看过评价啥啊???没看过去看了再评价啊!
没看过就去别的问题回答
到现在也没见有哪个说是资本主义阴谋的给我拿出来实锤证据。动不动就 zz 导向啦,市场啦,能源啦 blabla 一句实在话没有。倒是给我截出来图逐句分析证明你的观点啊? ̄へ ̄
首先摆在最前面的还是不赞成这种别人伤了我的面子影响了我家幼儿园的情绪就先禁止在幼儿园播放的行为。孩子不教永远不长大(心理),你园子要发展,不得靠老师同学们素质水平提高吗?
其次我在这个视频没来得及删前看了这个视频。
事实上,可能因为第一条,到现在也没见哪个大班的老师跳出来说你说的不对是造假的。因为我们园里不让说吗,那么老师我就不回应冷处理。娃儿们忘性大,明儿就追他们的云雷小朋友喜欢做家务的小女孩了。
所以我对视频的真实性抱一个偏肯定的态度。当然了,柴静节目里提到女儿,我没啥触动。因为我没孩子。所以我看完整个很长很长的片子,我其实没什么感情触动。只是觉得哦原来雾霾是这个事啊。老师也不讲新闻也不说,谢谢柴阿姨哦。
当然了,看到杨永信我会讨厌是因为我也喜欢打游戏。看到那句时常被引用却不是她说的关于同性恋的话我也会感同身受。
但是我还是在第一次听说这是米国阴谋的时候惊讶的想?啥?咋?为啥?
有些时候人们就喜欢乱扣帽子,乱搞东西。这种人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听风就是雨,听了一点似是而非的证据跟风黑了长达 3 年的人。
麻烦你们在使用你们的网络暴力和舆论的时候,(还有一些自由)想想自己的话有没有依据。
这里是那个知乎,不是轻轻快快容易顶下去的 QQ 空间。
你要是老了没忘号一登,可不知道该想啥好呢。
当然了。我也没有证据说人家没通美嘛。没有我就不说嘛。谁质疑,谁就提出证据啊。
你还真以为提出个哥德巴赫猜想惹
再来一句
云评论建议还是接接地气靴靴。
不
我很纳闷,2014-15 年严重的大气污染是全国性问题,这个问题下面的答主不应该没有亲历过,亲历过冬天爆表雾霾的人难道对《穹顶之下》没有一丝一毫的共情吗?
我 16 年去上海读书,第一个冬天惊叹于上海的 PM2.5 只有 120-150 左右,当时我老家西安的冬天雾霾经常爆表,17 年还发生过因为雾霾太大学校停课,学生举报学校偷偷上课的事情。
此后我们 zf 治理空气污染的手段也很粗暴,就是供给侧改革,关停高污染产业的产能,效果立竿见影。
也没有用很多人鼓吹的所谓科学手段啊?
片子有错误可以讨论,但是不能对雾霾问题本身失去记忆和同理心。
我看知友们都在说柴静的背景有问题,这个且不谈了,就说雾霾这个话题,身为一个过敏性鼻炎患者,我是深有感触…
老家是内蒙的,12 年高中毕业,去西安上的大学,被西安的雾霾所震惊… 当年全国空气都很差,不仅限于西安,但西安是其中比较严重的… 我的过敏性鼻炎就是在西安上学期间得的,当时一到春秋两季,就不行了,而且不能在室外打球,每次打球,后续一两周必然打喷嚏流鼻涕…
西安因为它本身地理位置三面高,空气流通性不好,所以就容易聚集雾霾,可以理解。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有几次雾霾几乎能见度估计也就十几二十米(没准不到十米),但是当地天气预报,写的空气污染才两三百,很多次都这样,我严重怀疑当地环境管理部门往检测探头洒水… 当时玩贴吧,有西安吧友用自己实验室的测试工具,在室内测试,检测 pm2.5 到了 900(时间太久,不一定准确,大概是 900 多)…
这只是我个人的经历,当时全国雾霾真的不行了,到处都是,这也是后来各地开始重视,对工地除尘、污染排放开始加强监管,才有了现在的水平…
如果仅因为穹顶之下这部片子黑柴静,我觉得咱们还是先做好自己吧…
现在过敏性鼻炎还是偶发,偶尔得喷抗过敏药,很管用!倍可适,一小瓶能用很久…
这个视频的本质:一个人渣,怀着恶意,数据造假,强行归因,带着伪善的面具,教你怎么样作能顺便把自己弄死。
但咱们现在的问题是:她找到的漏洞居然是正确的,他提出的问题确实是需要解决的。这个人渣,他披了一件正确的外衣。
怎么办?
我不知道国家怎么想的,我选择把这个外衣抢过来,然后把这个人渣打死。
有多严重我自己用眼睛看,用不着她精心挑选过的数据。要怎么做我自己想办法,不敢喝这老巫婆的毒鸡汤。
丫跑的挺快,刚干完坏事就转美国了。可恨!
反正因为雾霾我飞机能从早上 9 点延误到下午 4 点,我觉得某市应该管理一下空气污染了
下午 2 点时候照的,早上这雾霾就像在仙境一样,真佩服开出租车的大哥
柴静错就错在,
非要去惹丁仲礼院士。
本来好好的公知当着,
这下露底了吧!
前半部分不错,后半部分可以略过。如果只有前 2/3 左右,那就完美了,不要扯出她那套奇葩的解决方案…
有些事情,只放在国内环境下是好的,但涉及到国外舆论那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反思,中国人一直是提倡自我反省的,这是好事,但是当西方和某些牧羊犬总要你反思时,那就是按着你的头要你认错的意思,反思的意思到这里就变了。
再比如说新冠刚爆发时,我们很纯粹的从防治病毒的角度出发,抨击了吃蝙蝠等行为,还禁止了自己不少饲养产业。但是当西方开始政治阴谋论、人种歧视后,这事也就不单纯了,你看后来还有人说蝙蝠么
再说这个环保,我国的环境问题很严重,环保要搞,必须搞。那些个环保片其实本身没什么,还很好。大家节约能源、少吃点海鲜完全也是好事。到这些都是用来自我约束的,自我提升的,某些耗能大国就没有资格来说三道四,我们这边有些人无视历史进程和人均水平拿欧美作为先进例子更是恶心到家
反正这几年像她这样的记者、像穹顶之下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少了,好坏自有每一个人和时间去评价
穹顶之下,我当年是看过的,还有记忆。内容基本上是环境污染的,是空气污染物、河流污染相关的,跟碳排放是有区别的。上过中学应该知道,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如果批判,也应该搞清楚要批判的对象。
我只知道在山西晋城有很多人患有鼻炎和鼻窦炎。
前总书记 2009 年发表的的讲话原文:
发展中国家应该统筹协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麻烦部分认为污染的代价就该与国家发展绑定的 00 后小朋友们,了解一下 “科学发展观”,谢谢
2013 年,“雾霾” 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 1 月,4 次雾霾过程笼罩 30 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 5 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 500 个城市中,只有不到 1% 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
2014 年 1 月 4 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 2013 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
2016 年 12 月,入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预计还将维持 4 天,直到 21 日后半夜才会自北向南减弱消散。19 日夜间将进入此轮雾霾最严重的时段,将影响包括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等 11 个省市在内的地区。
http://baike.baidu.com/l/RA0U5VBy?bk_share=copy&fr=copy#
《穹顶之下》不是关于碳排放的纪录片,而是关于空气污染、雾霾的纪录片。
在讨论这个关于雾霾的纪录片之前,首先要承认,中国是存在雾霾的。
而不是像某些回答一样,直接否认不存在雾霾,雾霾是被捏造出来的。
比如: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02197/answer/2469352564
这名北京人
12 年到 16 年住在哪里呀,什么风水宝地,一点雾霾都没闻到?还是说,您的字典里只有雾,没有霾?
意见不同还可以理解,但是直接捏造历史,我不能接受,我很愤怒,这是对环境治理的不尊重,也是对那些受空气污染灾害的灾民们的不尊重。
一个恶人在初衷就是恶的前提下
做的事引起了巨大反响,在达成了 kpi 拿到外汇的前提下(其实更有可能是铁杆老河殇自我阉割派的自干行为)
反而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的的确确影响了空气治理的相关 zc
回到第一句
一个恶人在作恶时
阴差阳错的从结果上做成了好事
至少是不应该被赞颂的
看完这段视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了许久想了很多。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过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但今天才知道原来它是如此的可怕,每个看完这段视频的朋友们是否会想:为环境我们能做点什么?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那个小女孩的回答:没有看见过蓝天,没见过星星 ,没有见过白云,这对我们来说在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孩子在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临同样的现象?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剥夺享受这样的蓝天,白云,星空的权利,都不想被剥夺亲近大自然的权利。十年前的山西河水变成了污水,年均苯并芘超标 290 多倍。那么现在空气含量中有 15 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可怕致癌物苯并 a 芘超出国家标准值 14 倍。我们可想而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严峻污染的环境。柴静的这次雾霾调查报告能否唤醒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身做起的责任感。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我们不可能永远的保护他们因为他们总会暴漏在空气中,呼吸时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你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我们成人每天要呼吸大概两万五千次。想想我们这样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空气当中我们的肺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我们保护环境就像保护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一样保护大自然。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雾霾最大的来源是煤炭和化石能源的燃烧。那么其他国家也同样要消耗大量的煤炭。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出现像我们国家这样的严重局面呢? 因为英国人在消耗大量的煤炭时首先需要把自己所需要的煤洗干净,然后在进行燃烧。那么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是这样做的呢? 几乎是微乎其微! 所以在唤醒我们每个人的意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有关监察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工业重工的排放污染超标情况进行监管。一个地方有大量的工业,重工业聚集其中消耗大量的煤炭,而且还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空气污染的排放量,同时还无法关停和取缔这会事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很多的中小型的工业和重工业都在用没有任何排放标准的小锅炉,也没任何人监管随便的排放。他们根本没有专业的环保排污设备进行对排放物净化所以排放物严重超标。想从本质上改变这样的情况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监管部门,每家企业共同努力。只有从自己的意识上的改变才会有行动上的推进。
我们不可能不改变自然条件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所以每个企业在我们每天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当中把节能环保作为产品一种重要的标准来执行的话。也许我们的环境和空气质量也会随之而被带动起来往好的方向改变。就像现在的中小型工业,重工业企业用的没有任何排放标准的小锅炉,如果是换成了我们以环保为主要性能的锅炉那我们的空气污染会不会有所改善? 保护环境污染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团队,每个企业共同来完成。
这就是我想说的。
她的穹顶之下是我高二看的,就听她说的褐煤对环境污染多大多大,我去了电院。
结果我大二就学到了成熟的配煤技术,各种脱硫脱硝技术也基本成熟,她提出的问题不到三年就被解决了。
我现在是电工。
只有离开学校,才知道她的那些话有多可笑。
她那本《看见》都是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和福特基金投资的,还能咋评价?
只能说当年柴某人是收了钱想法设法的胁迫国家开放能源市场以及放弃发展权;现在回形针之流是收了钱想方设法让国家停止海洋探测和放弃海洋主权。
就是一丘之貉。
还有别扯什么《穹顶之下》推动了环保政策的实施。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 1978 年实施的,雾霾问题是 2013 年受重视的,2014 年总书记已经提出要严查雾霾问题了。
上面这些政策关她 2015 的纪录片什么事?
像她这样的人怎么配评价
xxxx 亡我之心不死,中兴的事情把不少人打醒了
但,怀有幻想的人,就还是有很多,看 2020 年多少人在作妖,就知道了
我们纳税人还要养着一帮像方芳这样的货,真想爆粗口啊
环保的问题,得跟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行。比如,你去给一个还挣扎在不能吃饱水平的人说,“你要吃牛肉,而且还得吃顶级的日本和牛的牛肉,这个才健康,才营养”,你感觉这个说法对吗?对于富豪来说,可能是对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扯蛋。所以,各种观点的正确与否,得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像匹配才行。
我就一平头老百姓,我觉得祖国需要发展,环境作为代价的这种情况来说,真心从心里觉得要先强大起来啊,近代史血淋淋的教训落后要挨打。能安稳生活最好了,环境问题相较来说一定轻于这的,国家也在出台政策想寻求改善。别跟现在的西方去比,他们工业化转型的时候也没有兼顾到这一点。不知道说啥好,没什么文化,国家要强大啊!
这部纪录片出来也快三年了,从后续的一些事情来看,这部纪录片对我们国家的环保真的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或者说这部纪录片之后,有了很多变化,环保部做事终于开始有执行力了,而不是摆设,地方也终于不敢明目张胆的忽视环保项目了。而今年,祁连山治理污染的力度也能看出来,都直接抓人了。虽然国家最高层对环保的重视是第一原因,但是说真的,这部纪录片让人去反思污染,人们对雾霾等的不再仅仅停留与调侃,这两年各地方关停的污染企业很多。批评这部纪录片的人呢,我觉得既得利益者可能会比较多,毕竟会断了依靠污染发家者的财路。不管怎么批评吧,就觉得她这部纪录片之后,天空似乎有了变蓝的征兆了。起码是好事吧!
天气预报:晴!可我在北京看不到太阳。
居然还有不少答主认为是《穹顶之下》引起了国家对空气污染的重视,所以才会有后面的治理行动?
又在玩塑造 “正确的历史记忆” 那一套了吗?
作为一个环保行业内的从业者,被业内简称为 “气十条” 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于 2013 年 9 月,在这之后过了一年半,柴静的《穹顶之下》才播出
某些粉丝不要贴金了。
-——-2022.7.19 第一次修改
看到有位
说看不到 PM2.5 了
我不知道他查的是哪个省,是不是网页没找对?
反正在浙江,是能查到的,省生态环境厅网页第一页就有
柴静有问题,丁仲礼问题也很大。丁院士说的都对,立场有问题。
丁院士把中国归结为发展中国家,要拉着满世界贫困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都要排二氧化碳,地球那受得了?看看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孟加拉刚果尼日利亚,密密麻麻的都是贫困人口。让他们全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地球就爆炸了。中国顾好自己就行了。中国和西方国家谈判人均排放量,西方国家未必不能接受中国多排。但是西方国家绝对接受不了中国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领头羊自居,为全部落后国家人民争取和发达国家一样的碳排放权。何况落后国家也不会像中国一样崛起,产生那么大的碳排放。别人也未必领情。
中国是例外的,至少在中国崛起问题上是第三世界国家难以复制的,我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落后没有亏欠。我们没有为第三世界国家争取碳排放的义务。他们要发展,中国不像西方似的打压已经是莫大的仁慈了。
我只想说一句,
如果柴静还在,我相信她会对徐州,唐山的事情展开调查报道的。
而不是现在不了了之了。
调查记者已经灭绝了,
唯有歌功颂德歌舞升平。
刚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拿穷和发展来说事,当你的家人、你的亲戚朋友、或者你同村的人因为这些化工厂的长时间污染排放而一个个身患疾病甚至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你还会来谈发展么?
碳排放和空气污染是两件事!
这部纪录片为环保,为大气污染治理,起到重要的贡献。
《苍穹之下》最根本的命题还是讨论空气污染,以前北京哪有蓝天,只有灰蒙蒙的雾霾,严重时期真是物理意义上伸手不见五指。
政治书上一直宣传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实际上柴静就是那个寻衅滋事的人。北京甚至整个华北平原,因雾霾而呼吸道受损的的人,都受了她的益。同样的,河北哪些关停的炼钢厂,也是间接被她伤害。
碳排放,在整部纪录片里,是一个批判空气污染时错误的观点。认为 “环保就必须减少碳排放” 这是完完全全错误的。而“柴静批判中国碳排放,她就是要打击中国经济发展”,也是同样的逻辑,同样的错误。
但这部纪录片本身,是让大家去探讨,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是否矛盾,为什么要发展经济而放弃环境。要知道,丁院士本身就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天然的诉求就是保护环境。现在丁院士是主管环保的国家级领导人。
而丁院士的话,完整的反驳逻辑,要发展的诉求,完完整整的放在这部纪录片里,这部由柴静拍摄和剪辑的纪录片里。
一定意义上,是柴静在宣传丁院士的观点,这部纪录片可没有把丁院士当成反派呀。
常说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能对应出合适的人
一线新闻记者的职责是找出真相,从当年的非典到后来的山西煤矿难再到穹顶之下,很多新闻的报道太过于透实 有些人需要你闭上嘴你就不要说那么多的实在话,只需要报道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就好了。这是领导们想看的。
可能我们就是让人学听话而不是说真话吧,从近两年的 “315 晚会” 只打无关痛痒的小商小贩,山东锁链女孩无下文,唐山事件姑娘们也无声无息。。还有更多的黑暗角落无人再去透露。。没有人敢去摸虎须了。因为上一个敢掀锅盖的人已经被塑造成了 “汉奸公知”。
很多人可能连《穹顶之下》的内容都没看过,包括以往更多的《新闻调查》《毒奶粉事件》《农民工欠薪讨薪》《华南虎调查事件》《重庆土地非法拍卖》《公款建设豪华大楼事件》《基层干部贿选事件》……. 可是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柴与丁的访谈,舆论也只抓住那次访谈的某个点进行无限放大的无差别抨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因为对他们而言现在的那些内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她从前面踹走,因为她挡住了他们的路。
有些人提到过她提出开放石油能源市场让外资进来的这个点。重新又回顾了一下《穹顶之下》最后半小时的视频完全是造谣,是否真是有人在制造舆论裹挟无脑者,不做评价。视频后半小时的内容更多的是在倡导建立一个完善的环保监督机制。有些人说重环保就是遏制经济,这更是扯淡的,能源产业到达一定时期是需要技术改革转变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固守老破旧这一点还举例了英国和美国在这方面的一些行为措施。出发点都是极好的对于基层百姓来讲,我们国内羡慕国外的优质环境那是付出了很多投入。一些我们的资本权贵们放弃环保的代价挣了钱之后 run 到国外,烂摊子还是丢到了底层劳苦大众的肩膀上。最后再裹挟着这帮劳苦大众自己踢自己的碗。注重环保领域能催生一些新的就业岗位。通篇视频更多的指向是一些化工企业、石油企业、包括餐馆、车企的高层们加大透明的监督。同时也抨击了一些高层。这些提倡无疑是动了蛋糕,被秋后算账了。
现在的一线新闻调查记者太少了,即使有也是如同被打了结的鱼鹰。大多数时候社会的真相就是欺百姓、畏权贵,突然有一天蹦出来一个完全相反的敢于挑刺、敢于说不的人 对他们而言就是招人讨厌的吧。
太多的人在网上活着就像是个没有独立意识的网蛆,它们数量庞大且处处恶心人。
很有影响力,很成功的纪录片。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环保的认识间接促进政府深化环保改革。是媒体界的小小典范。
17 年哈尔滨的 pm2.5 曾经飙到过 1050,窗户关严了的时候楼梯道里面都有浓烟,晚上睡觉带着口罩(不过也基本上没睡着)
哈尔滨那个截图找不到了,这是离哈尔滨两小时车程的绥化那几天的均值,也差不多
回想 2015 年苍穹之下刚推出那一周,全网爆款,这后面肯定有推动者。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每一个爆款,都蕴藏着民众内心中长期又急迫的关切。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确实是已经到了每个中国人肉眼可见,呼吸可辨的问题。说实话,这几年大力提倡的金山银山其实也是殊途同归,要保护环境。
然后一夜之间,被挑战的利益集团反应过来了,开始反击了。但是反击的内容和观点是什么?全是对柴静个人的攻击,立场不正,动机不纯,公知带路党,美狗汉奸之类,并没有就她视频中的具体观点数据分析。
我觉得邓公真的很了不起,在 WG 后期那种氛围里,能提出白毛黑猫的观点,真是需要务实和勇气。因此也借用这个观点,不管柴静拍摄经费来自哪里,只要最终结果是推动环境治理,还老百姓一个清朗的天空,又有什么不好呢?
何况丁院士那些话,根本不像个科学家,倒像个官员(当然他也确实主要是官员),没有真正从地球环境变化分析说明,一直在强调发展权。听起来挺实在的,但他似乎忘记了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或许再往前几年,他不会这么理直气壮地说。
所以,所谓的爆红和暴击都有幕后主使力量,我们普通人在分不清谁是谁的情况下,只能看这股力量如果能改善环境,治理污染,就是好力量,如果只是想打着 “发展权” 的旗号断章取义,维护自己的潜在利益,那就只不过是被踩痛了尾巴的猫尖叫而已。
1. 片子概述:一个收钱的公知做来给其他人洗脑的作品。
2. 影片内容:从真实性、严谨性、准确性、逻辑性方面来评价,一无是处。
3. 柴静本人:演讲技巧很高,各种演讲技能运用熟练,诸如偷换概念、找准时间煽动情绪等。
由于技巧高明,很多不较真的人或许会乍一看之下觉得说得挺有道理啊,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逻辑狗屁不通。
你去网上看下介绍如何写公众号软文的课程,这些套路都是一样的。
可惜内容是屎,包装的技巧再高明,也改变不了这片子是屎的本质。
此贼以环保为由让中国去工业化,让中国人民反对工业,割裂中国社会,中国没有工业还有啥??重新做回农业国,回到清末民国时代,然后等着 8 国(N 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
不去讨论她的初衷如何 在当年 这部纪录片 确实唤醒大部分群众的环保意识
来自百度文库的转载,个人觉得写的很好
内容略长,十分精彩
https://wk.baidu.com/view/8c62b0a749649b6649d7475b.html
前边的 “爱国人” 答案是标准的假历史。
既污蔑纪录片,也攻击中国政府环保。
第一,穹顶之下说的压根不是碳排放,而是中石油标准过低的成品油导致的 pm2.5 污染,特别是柴油货车一辆车就顶得上 100 辆轿车的 pm2.5 排放。
曝光了成品油标准委员会被操纵于中石油之手的利益链条。
第二,穹顶之下是官方推广不仅央视放,全国的中小学都要放的纪录片。是和中国官方的环保政策相符的。
而以上大多数答案,却污蔑成是境外势力,污蔑与中国人利益不符。
事实上,我国政府就是治理了 pm2.5 污染。
更别说,我国政府就是在缩减碳排放。
中国环保的支持者是中国政府,而反对者向来是这些标榜生存权的垃圾,
而中国绿水青山的成就,毫无疑问地表明,提高成品油质量,减少煤炭粉尘污染,减少工厂企业污染,不会让老百姓吃不起肉。
吃肉从来靠的是养殖,特别是低污染集约化的养殖,而不是 “爱国狗” 所说的靠排放污染。
而这些与抖音之流毫无区别的垃圾,标榜自己热爱国人,实际上是想要阻碍中国人享受绿水青山,是在造谣中国人想吃饱饭就必须忍受低质油媒毒害。
那个年代,政令不出中南海,风平浪静。没有声音。江湖上安安静静的,又是极度压抑。官大爷的鼻孔朝下对着你,现在的笑脸相迎,放在那个年代,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睡醒,恨不得甩自己 2 巴掌。
所以那篇报道写得非常好,时代的先锋纪录片。
现在的年轻人以为在当时环境下,大家都是有手机来当键盘侠,你们还不知道的是能连接 WiFi 的手机是违反我国法律的,震惊了吗?
想拿瑞士女孩来诋毁她? 那请开始你的表演。
时代在进步了,但是有一种套路一直一招鲜:虽然我们干不过人家,但是可以把人家拉到我们的战线来打。比如:先套上卖国贼,上钢上线,捂住耳朵,闭上眼睛,复读机开搞。
记得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上海刚发生过一次 pm2.5 爆表的天气,我们的办公楼中厅大概有两三百米长,从这头看不到那头,这还是室内。
同年,我还在西安遇到过一次 pm2.5 爆表,中午 12 点,抬头看太阳,像月亮一样惨白。
这时候有人能出来喊一嗓子才是正常的,没人肯喊,才是不正常的。我记得美国大使馆公布 pm2.5 时,很多人说美国人居心叵测。也许美国人真的是居心叵测,但那些本该站出来向大众说明情况的人一声不吭,是不是也居心叵测?
现在看,有人在穹顶之外扒了个洞,朝里面喊了一嗓子,里面很多人都在说,你个神经病,鬼喊什么?然后把她扒开的那个洞又堵上了。
想团结民众,又不想形成一定的势力,不过是利益与利益的关系,仅此而已。我想几十年后,当人的思想提高了,觉醒才是可能的。
我就记得这个纪录片里说的几个解决策略
第一,普通人看到工地施工不规范(沙土不盖上之类)可以打举报电话
第二,水洗煤
第三,石油石化部门选手裁判都是他,环保部门掣肘,希望改变。这里提到了一些商业化的模式
一,有什么问题么?对,普通人的精力还要用来抓狗汉奸呢,哪有时间打举报电话
二,技术问题,不懂
三,上层问题,普通人管不了
就看你是要就事论事单独讨论这个纪录片还是要联系柴静个人来评价了,单论纪录片,我觉得非常好。
片尾应该加字幕
衷心的祝愿你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国!
不管如何
我觉得造谣和捂嘴
我更讨厌捂嘴……
宏观上的公平必须要支持,所以我们才会反对 ipcc 协议。
而微观上的公平,也必须要支持,所以我们才会去减少环境污染,反对欧美老路式发展、更需要拥护宪法,发对官僚主义,反对垄断和贪污腐败。
中国发展阶段的事实是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实事求是。
视频里也没说雾霾只是燃油的问题啊, 视频里说了那么多因素,也不止燃油问题的。视频里也没说她孩子的肿瘤是雾霾导致的啊、
实践也是需要数据论证的、如何评价柴静的《苍穹之下》?
这和排放没关系,这是工厂老板为了工厂利润,而不肯付出多余成本来改善环境,改善环境不需要减少排放,因为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有了,是工厂老板不肯付出多余成本。
「中国人是不是人」
我突然想起几个地方
「河南人是不是人」
「山西人是不是人」
「河北人是不是人」
你说 “以人为本,就应该人人平等,获得平等的发展权和排放权。西方国家历史上人均排放是我们的七倍,现如今仍然要求我们人均排放是他们的几分之一,这是以人为本发展观?这是以既得利益者为本的发展观才对!” 我们当然要反对 IPCC 的方案,这种方案本来就不公平,但你是如何知道这种不公平的?是不是通过面对面的栏目采访获得的?但这无法掩盖国内的不公平,也无法说明我们不应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形而上学的逻辑认知和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认知,我选择唯物辩证法。
邓公说过,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属品,更不是资本私有化的特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能证明这些。
你说以人为本,就应该人人平等,那么工厂老板和工厂工人也应该平等对待的,工厂工人既不能被饿死,也不能被环境污染致死。你觉得环境并没有严重到要死人的状态?那是因为你在北京,你当然感受不到了、1952 年伦敦烟雾事件:造成 1.2 万人死亡,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惨剧
柴静是对是错,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证明、
喜欢她
支持她
尊敬她
良心媒体人越来越少,都是舆论极左的风气 + 人心变坏害的。
反正在苍穹之下拍好后,没过多久国家就开始整治空气了。近两年空气质量可以说是非常好了。
有人说印度怎么样上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怎么样,你开始和它们比你就已经输了。
至于知乎上 27% 推荐率,我认为是很正常的,毕竟知乎虽然看到张维为都是骂得,但《这就是中国》但推荐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五
基本态度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知乎 er 的回答看看就行,别唇枪舌剑争一时得意。
《穹顶之下》的科普价值还是不错的,我高中时地理老师在全年级放了《穹顶之下》,班主任是政治老师又放了一遍,原因是那段病菌入侵人体的科普动画。也没知乎说的那么不堪嘛。那个时候,没人告诉我们霾是什么,从哪里来,打那之后,我就晓得雾与霾的区别,也提升了吹牛皮的能力。
我明白知乎 er 批判她,那是因为她不专业,这没得洗。就像高晓松的《晓说》那样,不知从哪扒拉来的资料、寻访面谈几个重要人物、外包团队包装一下,新作品就 “横空出世” 了。至于丁仲礼与柴静的访谈消极评价我认为牵强附会,目的还是想说明她受 “西方价值观” 荼毒之深,既有思想观点的幼稚也有政治立场上的不坚定。
看看现在,美已公然将所谓环境保护作为攻击中国的武器,丢了一堆狗粮养出了一堆所谓大 V 和所谓科普人士,中国人不能吃肉蛋奶,不能吃海鲜。背后组织被扒掉隐藏的外衣,全是反 h 头头,回顾这个柴静,啧啧啧,其用意就很明显了。从 08 年开始,中国就开始重视了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就流传许久,怎么可能是 15 年的一个纪录片才刺激中国搞环保?三北防护林老早就完成不知多久了,沙漠改造目前也是非常成功。难不成一个人站出来把大家都知道且正在解决的问题说出来,他就是个英雄了?更何况出资方全是美国,只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个开明的社会需要柴静这种质疑一切的人,哪怕屁股不正,屁股正不正是历史说了算,不是那个人说了算,同样也需要丁仲礼这样的学者,一切的选边站和一棍子打死,都是邪说
问题很多,但总在试着变好。这是对中国现状的看法。对于这部纪录片,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总有人义愤填膺的要为国家牺牲自己,下次重化水泥厂就建你们村嗷?
一群企业在违法排污,在偷窃我们的权利,一群精神股东在啊对对对偷得好,沾点恋物癖了。
丁仲礼院士说的是碳排放,跟颗粒物排放是一码事吗?反对发展是反智白左行为,反对污染是一个健全的公民所拥有的权利,一群人连二氧化碳和有毒颗粒物都分不清,以为雾霾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有什么关系,我真的笑了
乡镇企业违法排放污水占地还能给村民补贴,重化企业排放有毒颗粒物和硫氮化物不会给你一毛钱好处,还能通过这种不正当竞争占据垄断地位噶你韭菜。一个韭菜,权利被偷窃后不恼怒,反而攻击那些恼怒的,人家能润,你能吗你?
节选柴静采访丁仲礼的原始新闻的最后,请看到最后的总结。柴静代表的是 CCTV,并不代表她个人。柴静需要代入西方视角,让一个民主党派科学家去驳斥,这样才有新闻效果。如果讨论不激烈,完全歌功颂德,有什么说服力?
记者:在您理解的公平是什么?什么是公平?
丁仲礼:/ 我对公平的理解,我把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所以我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柴静:您看您原来研究古气候的,都是很专业的科学家,但实际上这次气候谈判,您一直是在做政治解读,是在提出很多的方案跟策略,别人也许会对你的身份提出各种疑问,觉得适当还是不适当,您觉得?
丁仲礼:你就说我搞科学研究的,就不应该去了解后面的政治?
记者:这倒不是,他们可能会觉得,科学家甚至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应该比如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这个前提下去制定方案?
丁仲礼:我没有否定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落实,这难道不是人类的利益吗?这是国家利益吗,这是个人利益吗?我从来没有这么想。
记者:/ 假如像您所说的,现在这个方案,发达国家又不接受的话,如果它就这么拖下来,这几年下去,会不会情况变得更糟了?
丁仲礼:我很乐观。我是地质学家,我研究几亿年以来的环境气候演化,这我很乐观,这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跟拯救地球是没有关系的,地球用不着你拯救,/ 地球比现在再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高 10 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不是这么演化过来?都好好的。
记者:毁灭的只是物种?
丁仲礼: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是人类自己。/ 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记者:/ 到底能不能拯救自己,最核心的东西,最终取决于什么?
丁仲礼:取决于文化、文明。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人们有一种更有包容性的,更有弹性的一种文明的产生,或者是我们现有文明的很好的发展。
主持人尾语:
前两年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声音说,气候问题太重要了,所以我们不能够再花时间去讨论了。但是现在有另外一种声音占了上风,人们说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太重要了,所以我们不能不去花充分的时间去讨论。因为充分的讨论才能够意味着让不同的学术观点呈现,也才能够意味着让不同的利益方来开始博弈,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博弈、交锋、碰撞、呈现,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共识。我们都知道,真理来自于此,而公平也来自于此。
随着瑞典少女变成俄奸,烧煤变得环保,相信不久的将来,对柴静的评价又会反转
这几年在关于柴静的讨论下,我看到不少人说中国的空气质量转好,和她的功劳密不可分,在这里我统一回复:总有公鸡认为,太阳之所以升起是被自己打鸣给叫出来的。
简单的说,至少在国内,凡公众人物被攻击的,几乎都是因为动了什么人的蛋糕,几乎没有例外。
至于网络舆论,说句诛心的话,民意这个东西在政治斗争领域是最容易被操控的武器了。
不用评价 ,去搜索一下,北京,河北,河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PM2.5 数值,和肺癌发病率相差多少。
该说不说哈,现在中国的环境真的大大改观了,至少在我们家这很少看到雾霾了,七八年前是最重的时候,现在是真不错。
我舅也是开厂子的,现在都抓的严,排放问题好很多了。
瑞典的环保少女都通俄了,柴静再吹,岂不是通俄再加通中?
how dare you 已经通俄了,柴静还想不想在美国呆下去?
是《穹顶之下》,不是《苍穹之下》,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揭开了污染的真相,最起码北方人民都受益了,大家发现呼吸道疾病爆发性增长是污染造成的,并且明白呼吸防护装置是生活必需品。
至于最后的什么改烧气,就是扯淡了,那时候俄乌战争还没影儿,俄罗斯天然气忙着出口欧洲,中国上哪儿弄天然气去?
最后大家发现买个空气净化器,戴个口罩就能有很大改善,就更不提改气了。
所以这片子是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只是对出钱资助拍片的公司算是亏本了。
2022 年:
欧洲恢复煤炭的开采,
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了碳减排法案,
中国十四五开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土生土长在河北长大,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概在 2010 年之后这一片的雾霾就很严重了,我上高中的时候,冬天五点半准备出操的时候,或者晚上十点下晚自习的时候大雾围城,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这种情况记得直到 18 年左右才得到改善。这种情况下,《穹顶之下》拍出了,这部片子的出现是符合当时环境的。这就是当时的环境问题,全国都在关注,但是迟迟无非解决。年年整改,年年都一样,冬天天最好的几天就是北京开国际会议那几天。你们可以骂这个是公知,哪个是公知,但你们一个个当时连问题都不敢提,是不是比公知还怂?直到现在国际庄的污染指数还经常上排名,你说,这个片子有没有问题?反正吸了 10 年雾霾的人觉得没问题。
当年在韩国留学,韩国出现雾霾天也是天天新闻播都是因为中国。我一直不太想争这个事情,直到有一天一个韩国同学实在是惹火我了,我就和他争了争。
当时正好是 2018 年,我国开始全面进口洋垃圾,我直接拿出韩国的新闻报道,韩国当月垃圾进口翻了三倍,有一个垃圾填埋场因为垃圾过多引发大火。
我就问他们,这垃圾哪里来的?不是中国给的吧,中国只是不想要洋垃圾了,那为什么来韩国呢?还不是因为这些垃圾欧美日本不想要吗?中国不要,欧美日本也不要,垃圾又不会凭空消失,垃圾去哪了呢?
所以说,如果中国真的开始重视环保问题,西方世界真的是不会开心的
纪录片是 2015 年发的,我第一次听说雾霾是 2013 年,最严重的时候是 2015 年,2017 年的时候有好转,中间那段时间出门一定要戴口罩,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欧美的空气就是香甜,毕竟没有雾霾。
下面是 2015 年,德州市市长被约谈的报道,听说自此之后,当地中小学生有因为雾霾放六天假的事情发生
本报南京 12 月 10 日电 (记者孙秀艳) 环境保护部华东督查中心 10 日在南京约谈山东德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11 月 28 日以来,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严重污染天气, 华东督查中心 11 月 30 日—12 月 3 日对山东省开展了重污染天气应急督查工作。检查发现, 德州市在应急工作中尚存在严重问题。德州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因重污染天气应急不到位被约谈的城市。
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 德州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是预警预测能力薄弱, 预测结果偏差巨大。其次, 在预测结果出现明显偏差的情况下, 仍未能及时应变。第三, 德州市于今年 4 月对原有应急预案进行了修编, 但新修订的预案在应急减排措施力度上, 大幅退步。11 月 29 日实际空气质量指数达 352,30 日更是达到 500, 呈严重污染。德州市在此次重污染天气情况下, 一直维持在最低的蓝色预警级别, 未采取任何实际减排措施应对严重的空气污染。
环保部要求德州市在约谈后 15 个工作日内上报整改方案, 并于明年 3 月底前完成整改。
恕我直言,长江以南的省份的人回答该问题的资格实在值得商榷,对于心安理得牺牲别人的人我无话可说
当初看的时候,感觉还挺正义。后来慢慢也就回过味来了
我对这个片子印象最深的是柴静要求外国能源巨头放进来,国内能源巨头私有化
前面说了很多了,我补充一点翻墙看的东西。
国内每年定期会有人组织一批记者去美国学习,CIA 直接参与教学洗脑。
这个片子直接收福特基金会等的资助(福特环保就很搞笑了)
国内资助的如果壳网 / 罗永浩 / 史航 / 汪韬 / 金建荣等等一批反 H 反共。国内这帮长期反动的还保护环境,真是忍俊不禁
专家: 长期食用方便面不健康。
我: 我都穷的吃方便面了,我还在乎健康不健康吗?
我要是能吃的起肉鱼蛋奶,用得着你在这当教师爷?
丁院士的那场采访我当时就看了,不仅直接把她的皮给扒了,也暴露了她那张丑恶的嘴脸和歪屁股。
自那之后,就没对她产生过好印象。
我对这个纪录片的观感挺复杂的,当时 15 年污染真的非常严重,我人在济南,晚上看路灯都是一团光雾,真的是人隔开三四米就看不见人影,不戴口罩真的难受。就在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看柴静的纪录片,当时年纪小,觉得纪录片拍的非常合理,客观的说这个纪录片推动了国内的环保管控,至少在这之后济南市政府开始严格控制排放了,一六一七年雾霾有着明显好转,她这个纪录片真真正正的让大众对雾霾警觉了起来。
后来大了一些,看到了她和丁院士的采访,真心觉得这个女的其心可诛,她那个立场真的很不中立,完全不客观,句句都在引导丁院士说出她自己想要的既定结论,再回来看穹顶之下,看出了很多别的东西,只能说如今的下场她咎由自取吧。
丁院士 “中国人是不是人?” 这句世纪诘问
柴主持是无法回答的
因为她的位置和阶层
而如果他面对的是一个河北百姓
相信会得到 “出人意料” 的回答
可谁又会听一个 “普通” 的河北人
去唱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呢?
借用别人的评论
我打开《穹顶之下》一看,清清楚楚每一帧上都写着 “环境保护,污染治理”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滤镜里看出来,满屏幕都写的事 “私有化”
头疼捂嘴,脚疼捂嘴,现在还有敢曝光的记者吗?这次魔都那么烂,有个正规媒体和记者敢曝光吗?老坛酸菜发现那么长时间才曝光,到底为什么,曾经见到问题敢于直言的记者们都去哪了?可悲啊可悲
环境保护重要还是生产重要?
还用问?当然环保重要!我们不能为了点儿 gdp,祸害地球!
疫情防控重要还是生产重要?
还用问?当然是生产重要!我们不能为了担心死亡率,就停止生产!
不管怎样,上海的空气近几年是越来越好了。
无论方式,能够引起重视引起改变就是好的。
没必要评价柴静,因为她人虽然被批臭了,但后续力度欧洲看了都惊到的环保大整顿基本上扭转了她提的问题
你要觉得她说的是对的,那么形势已经变好了,你没必要再纠结这事
你要觉得她说的是错的,那么她本人显然只是个小头……
西方支持的纪录片都是伟光正的,都是符合人类发展的,这是没错的,这种纪录片存在是有意义的。
但它没吿诉你工业化与环保的客观予盾是十分复杂的,没告诉你在环保和财富之间如何达到平衡。它强行把环保拔高到一个凌驾于所有的社会议题之上。
它告诉你的是只有绿水青山才是真的好,而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说了很多实话
比如 “造出符合最新环保标准的车很简单,但是谁造谁就没有市场,谁就死”。
她不是说科学无国界嘛
今天 tm 连猫都要被制裁,还科学呢,我还真觉得柴某人真是个大聪明
如果不是俄乌战争中证明了 “无国界” 三个字就是虚妄,中国人应该还会相信(苍穹之下)是一个好的纪录片,柴静是受冤的。
可是俄乌战争后,欧盟和美,英,加,澳等白人主体发达国家,连俄罗斯猫,俄罗斯狗,俄罗斯树等在俄罗斯生活的自然界生物都被制裁。至于俄罗斯人的财产,早就被这些国家觊觎上了,首先冻结,然后找个什么理由,挪为他用。
既然一切都是有国界的,那么中国人想吃什么,想做什么,想买什么,那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了,包括治理污染。
欧美这些白人国家,他们在讲大道理的时候,就没想过伊拉克战争?没想过阿拉伯之春?没想过阿富汗战争?没想过发动这些战争到底造成了多大的环境污染?他们是觉得这些污染虽然是他们造成的,但这不是他们的国家,所以他们不当一回事。
发动完战争,造成无数人死亡,将环境破坏殆尽,然后再高高在上指责人权或者其他。
(苍穹之下),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拍。没错,中国人会有不法商人,他们的行为的确不符合法律,他们做的生意会造成污染,甚至是大污染,可是他们没有践踏人命。而欧美军火商,公然说服他们的政府,鼓动战争,只为了他们的生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苍穹之下)属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时间检验了一切,包括对与错。
你三本升好了,连分基地都放满了塔,三英雄,大法师 10 级,狮鹫骑士女巫破法加起来刚好满人口,对应科技也点满了,然后现在采金,每 10 金要交 5 金管理费。
现在我刚刚一本,分基地还没有,兵没出几个,农民比兵多,科技建筑刚刚放下,剑圣才 2 级,也不敢怎么出去打怪,守家里。
你现在也让我每采 10 金交 5 金?小心老子退出重开一局。
环保从业者,经历过当时那个事件的人提醒大家一句。当时中央已经下决心来治理环境污染了,并且已经开始出台文件了,然后才有的穹顶,可以说穹顶本身也是蹭了热度。要我说本身不是那部电影中反应的问题,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报道出来没有太大问题。有问题的是传达出的去工业化,和产业调整政策的主导权不能交给境外。
第一:《苍穹之下》是一部反应当时中国环保现状,但数据造假,结论卖国的作品。
第二:《苍穹之下》的发表,一定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核过的
第三:《苍穹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很多群众对环保问题的担心,并形成一定的舆情,这是国家想要的,国家可借助这波舆情倒逼当时的利益既得者
第四:《苍穹之下》的论点和结论,又让当时的利益既得者,可以看到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而推波助澜
结论:国家上下,各个利益集团,都在环保政策中看到了将来可能的利益。这样就在相关政策改革,和相关法律法规上达成了一致。至于剩下的斗争,则属于政治,而不是环保了。
《苍穹之下》
不要污染
还一个美好自然
不能是期盼
而是应该实现
我管你贫困与否
我管你没钱与否
我管你发展与否
请给我一个蓝天
我不想要一个蓝天?
为什么老是黯然?
难道不是为了发展?
你有钱了可依旧有人没钱。
当你没有饭吃的时候,你想的一定是温饱问题;
当你有饭吃的时候,你一定想的是淫欲问题。
当你有饭吃可别人没饭吃的时候,你一定会嫌弃那些人没给你淫欲。
当你没饭吃的时候,别人还不想给你饭吃的时候,你肯定有嫉妒与恨。
怎么解决,怎么缓和这种问题
靠柴静?
我大言不惭地讲没有污染也就没了今天
污染不是错,是无奈之举,因为
你是完全在靠自己摸索
别人没给你健康的发展之路,毕竟没人是傻子
就像素食主义者,你骂人吃肉,那吃肉的人可否依旧回怼:“你有种别吃菜?”
当然不能全盘否定,毕竟是人民的美好愿望,咱们的社会矛盾不是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改为美好生活需要了吗?
时间慢慢会见证一切
当时影响了许多人,也让许多人树立了环保意识,一点来说柴静是有功劳的
以人为本,兼顾人与自然
为了猫猫狗狗
威胁人类生存不可取
总觉得,其立意是对的,也是我们今天要达成的目标。
这纯是一种个人观点,没有任何数据支持,所以经不起半点批驳,谁想打我就会立即倒地。
高一的时候看了这部片子,还是全年级影视课集体看的。这部片子反应了当时的问题——当时污染问题确实非常严重,PM2.5,防霾口罩,这些现在看着很遥远的词当时几乎每天出现在新闻里口头上。甚至 APEC 蓝一度成为热词。客观上说,这个片子很大地推动了污染治理的步伐,至少我们现在很少再因为雾霾停体育课了吧。因此,片子刚刚在播的时候,我们这群 14 岁的少年真的跟从其中的逻辑,认认真真写了观后感。
但是我们的观后感写得再长都好,老师只表扬了一位写得很简短的同学。他的观后感表述了一个意思:讲污染,提倡环保是没问题的,但是煤炭开采,运输等等的背后还是人的饭碗,单纯说禁掉,那他们吃什么。
那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环保后面关系到人的生计,看待环保问题要有人文关怀。再后来我又逐渐意识到其背后还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权利。我们控制的是污染,但不是盲目跟着别人的标准扼杀自己的发展权。所谓的全球行动,就不能只是发展中国家饿自己,发达国家定个不科学的标准,要求别人,然后自己照旧过着极度浪费的日子。
《穹顶之下》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个转变的起点。我开始看现实,思考现实,思考一个人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观点,这是个人研究思维的开始,在此感谢我的高中语文老师。
柴静山西运城人是有良知新闻媒体人
对 XX 来说,环保是最赚钱的一门生意。没错,它就是一门生意。
首先我们先刨除情绪,陈述事实来评价《苍穹之下》
1、在当时,是否确实有纪录片中提到的内容。
2、纪录片中提到的数据是否属实。
3、数据和对比国差距是否属实。
我觉得记录片的意义就是正确的记录事实,如果纪录片本身记录的事情,确实存在,数据也确实正确,那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的纪录片。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参加进来。我是中国人,我不能说中国,不好,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这种说法我感觉很幼稚,我们应该客观的去看待一些事情,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的去改正它,这才是正道。不能因为一个人说了实话(如果他确实讲的是实话的情况下),大家去抨击他。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我想问一个问题,抹黑柴静就能掩盖中石油中石化的黑心吗?国企该承担的责任一点没承担,人家说你能不能把工艺改造一下,油品质量提升提升,少喝两瓶茅台!你就抹黑人家说人家是公知,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公知变成了贬义词,公知应该是关心国家的发展,对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发起质疑,怎么?我们现在连质疑的权利都没有了?还是有人假传圣旨?
当年身为一名高中学生,确实受到感召。
前几年确实遇见过能见度不足五米的雾霾。
这件事对我的意义非常大!!
让我明白两点:
1. 众生平等,我们不该有与生俱来的自卑。
2. 价值洗脑真可怕!
第一次知道了雾霾这个东西
看过她的《苍》,也看过她对丁院士的采访。
其实我既不想从她是否某国间谍的阴谋论角度,也不想从她的产品里有多少错误和漏洞的逻辑角度……
是的,产品,我想关注的,是她从她的产品中获得了多少利和名,分析出她貌似费力不讨好的行为中,目的是什么。
在这类产品上,外包装永远是人类使命感与公知责任心,内在却是其他,比如这个产品的西方价值观和发达国家视角。
而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用挑战官方与权威的商标,喊着为民请命的口号,**让她的产品迅速取得了知名度与情感认同,最大限度的扩大,转化了潜在受众:**万众瞩目,声名鹊起——她阶段性成功了。
用这种预设博爱立场,貌似抵抗强权思路制造的产品, 像极了公知界的:脑白金
艹,刚才写到定向那边去了…… 复制一下。
有印象的,当时第一批喷她的人主要喷的方向是 “数据收集” 有问题,“治理方向”有问题,然后是扒她收的美国资金,结合她对丁仲礼的采访大坑骂。
现在这个片的口碑貌似回暖了,很多人说拍的对,内容引发民众关注。
我个人觉得她这玩意儿实际意义没那么大,就像之前蚂蚁森林口碑巨好,但是跟国家项目比起来算个 P 一样。
上面不可能因为一部片子跑去治理雾霾,处理雾霾必然是规划了很久的大项目,没必要对这个片子过度追捧。
至于她本人,因为不接触,所以我一直是按照 “不接触的人先按好人讨论” 的思维方式对待,最终还是觉得太蠢了…… 技术上的蠢。
2020 年回过头看看,美国都退出巴黎协定了,柴静怎么不出来呼吁呢
现在看看,你还不如瑞典的 How dare you 女孩!人家还身体力行的帆船 / 偷笑
额额,小粉红的思维可真跳跃,一部纪录片就能上升到要亡国了,要搞乱中国了
感谢她,不是她都不知道那是雾霾。
她作为一名襄汾人,
作为一名记者,
作为一名母亲,
作为一名中国人,
她都对得起这些身份。
很多人说她的纪录片这不对,那不对,
那么请问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么多人关注环保了,有另一部讲雾霾的么?
不知这位同乡过得怎幺样,当时炸了孝义不少上千亿的焦化厂,老板在那哭,市长也在跟前一起哭,孝义从全国百强市直接一蹶不振,人口流失经济萎靡不振,工资不涨。
当时我一起的兄弟背靠煤焦有两三个人日入上千上万,注意是日入,兄弟们都是养大车的,反正家乡人除了没心没肺的十个有九个恨死柴静了。
但环境变好是真的,以前附近山上一层灰,空气中永远一股硫磺味,天上永远是灰的,河永远是黑色的,现在山上没灰,路上也没粉尘,空气味也正常,河里虽然沒鱼但水清了,可人们口袋里也沒钱了。
我个人对柴静是有恨意的。
这部片子引起了全国人民对空气质量的重视,它的影响有多大呢?2019 年我们全家不缺 N95 口罩就是因为它。从之后政府开始着手解决空气质量问题的力度上来看我认为还是收到它一定的影响的。
这几年间中国的重工业总量,我相信没几个人认为是在下降吧。但与之相对应的空气质量却比当年好了不少(至少我校优秀毕业生说出的言论放在今天是绝对说不出口的)。这说明,重工业并不一定代表了雾霾,实际上在排放的时候进行过滤就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即使减少颗粒物排放的措施只需要很小的成本,那也不是 0,没有政府的要求就不会有企业会去实施。
其他回答说的不假,排污的权利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很重要的权利,但是能够合理避免的污染,为何不去避免呢?毕竟雾霾对人体肺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至少从这点上来看,穹顶之下并不是一无是处。
当然,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夸大影响和编造数据是不可接受的。
推翻百年规则!202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何如此反常?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这么重要的标志!
反智群类已经拉开架势了,否定气候研究,否定混沌理论,否定诺贝尔物理学奖(你以为是和平奖吗?随便发的?文盲)!他们为了私欲,已经不止是不顾洪水滔天了,他们是直接要和人类学术研究开战,要推翻科学成果高举他们的幻想。这大概会成为这次诺贝尔奖最意外的副产物,人类撕裂要达到民粹和学术界决裂的地步了。
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不过就是继续不管不顾的销售、消费,按他们熟悉的方式,保持卷下去,大气层须要配合他们,市场需要配合他们,通货须要配合他们,无论谁达到不能配合的地步,他们就发动行动,复制百年前的历史,他们自己已经挑明了的!
,快来看看吧,你的作品里说的预言,
外星人来地球,为什么要先研究蚂蚁?真正宝藏竟然是它?! - 吟游诗人基德的视频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8761858971500544
有人就要努力来实现了!就是那些最 “对人类有信心,一定能找到出路”,最“代表普通人” 的诉求的人,他们即将亲手为你的说法作证明,即将证伪自己。(点名嘛我老惯例了,就那个风 xxx 的,两年前的最高赞。现在匿名了找不到哪楼去了呀!(也不知道在不在了))
我真失算了,我真没想到,20 年代,已经精彩到这地步了!
后真相时代为什么民粹主义盛行?
因为搞民粹的人不怕大众批判,你越批判,搞民粹的人越开心,因为有更多的人关注,而这些关注的人里,总有蠢或者坏的,然后用仇恨集结成一个个团体,形成各式各样的民粹力量。
后真相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少人发出理性的声音,因为总有人能在他们的声音或者过往的经历里找到瑕疵,然后猛烈的抨击,大部分发出理性声音的人都在乎自己的名声,所以他们宁可选择沉默。
当所有理性的声音都沉默,这个社会会如何?
你可以反对,但是由于她和你说的不一样就禁了。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要有多么的心虚。
所谓批评的客观,就是和他们说的一样,但和他们一样就不必批评了。这就是一个怪圈。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的武器,现在这武器都丢到垃圾箱里了
正确的找到了当时社会面临的严重的问题,认真的调查,给出了大量事实,可以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后面给出了她的原因分析和问题解决办法,就显得有些政治倾向和幼稚病。当然,反对的声音有时候是偏激和错误的,但是,也要让反对的声音出现,不完全是坏事,完全没有反对声音和错误的反对声音,才是坏事!
之前就听过这个纪录片
今天 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下
纪录片里面是柴静的讲话和大量的数据
因为就在北京附近上学
真的体会到了 雾霾的恐怖
看片子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呼吸都困难
这个片子后来被禁用了
怎么说呢
在我个人的认知里认为雾霾是无法根本性的解决的
解决了雾霾还会有别的空气污染
事事不能两全
悲伤纵然有 但是显著思维
每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他固定的困难
古代的战争 近代的落后 现代化的污染
所有的时期都要经历 出现 发展 繁荣 落后 崩溃
中国刚成立还不到一百年 发展的迅速 社会主义建设的也好 但是难保不会有被取代的一天
中国致所有存在这么几千年 完全是靠中国人的一种民族气节
在每个时期 都会有人勇敢站出来
可以看出来 柴静为了拍这个片子很用心 亲自考察 参与手术 调查数据
随然也很痛心但是一己之力太单薄 从企业的角度看 如果不排污很难保证企业的发展 从国家看 纵然痛心疾首 但是 已经在努力 想这个问题了
柴静的这个片子无疑扩大了雾霾的恐怖性
搞得人心惶惶
国家 企业 管理层最怕的就是底层的暴动
就像你辛辛苦苦经营快要破产的公司
其实明明能看出来他的现状不好
你已经努力在解决了
可是突然有个人跑出来跟那些还心存幻想的人说 不行了大家快跑吧这个公司马上破产了
然后最后的心里防线崩溃
所有人兢兢战战
最近一段时间也是想看一下这个记录片,但是很遗憾没有找到!之后一搜说是被禁了!也看到一些人的评价,只是一味指责这部纪录片是别有用心,但是却没有看到有人拿出任何证据! 并且以美国生女来以此为由进行批判!此时我感到有些茫然!
第一、一个足够开放的社会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事实上我们社会的雾霾确实很严重了,我想没有人不会认同吧!
第二、我们现在不是与国外进行具体排量的谈判,所以没必要拿一些国家的历史数据进行比对!是的每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但是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这个纪录片惊醒世人呢?有些人说我们的条件限制必须要煤炭取暖,我们必须要开车,但是如果您看了这个视频,如果能合理取暖,合理使用汽车,在自身的范围内减排,这也是一种贡献!
第三、如果您不了解柴静,您可以去看一下柴静一些节目,她常说自己比较关注人,事实上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不能说这个纪录片说到一些问题,就用别有用心去指责!您看了这个纪录片,有没有想过她本身是处于对国家未来,人类未来的担忧!
社会在进步,市场在开放,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不仅仅要出国旅游,特别阔气去国外进行各类高消费!我们也应该把国外的一些环保的做法,也不妨引进来!这些不是说您购买一件便宜好货,可以相提并论的!
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关系未来的命运的历史阶段,让我们居安思危、审时度势、求同存异共同前行!
毫无疑问,柴静是优秀的是诚恳的,是有担当的女性。她瘦小的身材写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人性为什么有很多光亮可以照耀历史千年不灭?那是因为他们的人格力量和使命感令我们震撼。
记得春秋有一个史官记录了齐国的一个权臣杀了国君。权臣把这史官杀了。他的弟弟接着秉笔直书,某某弑君。结果又被杀了三弟接着写:某某弑君。结果这个权臣 “” 哭了 “” 不杀了,为什么不杀,因为庭院之中排着长队等着被他杀,满院子都是史官,在前赴后继。
历史的真实与否不知道,但是,这个故事让人感动。
看到柴静就看到了这些杠头史官。看到他们就看到了人类的光明所在。
作为无宗教认同人士,表示该作品专业性可能差点,但贵在它能引导并提升普通人对环保的认知,在穹顶之下之前,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以为那些笼罩在城市间甚至弥漫乡间的雾不过是普普通通的雾,从出生到七八岁没见过蓝天白云的小孩子也会天真的认定天空就是灰蒙蒙的,大批大批的人二十几岁咳嗽到三十几肺癌四十不到而升天,我们也以为那只是命运… 然而我们的环境在穹顶之下之前,就像一个刚得性病的姑娘,或许是羞于脱下裤子让人看见生殖器上的红疹流脓,或许是反正摸黑挨炮安全也爽,或许是急于用钱救命不能将全身唯一的提款机暂停维护,但就算再多的或许,也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解,穹顶之下就是在烈日当空的午时扯下了该姑娘的内裤,姑娘也因此才自我采取了医救措施,间歇性暂停维护了下提款机,几年后,病也好转了不少。从长远来看,姑娘也因此捡回来了条命,那么我能需要定性穹顶之下这部作品有什么错吗?
至于作者是美教中教,我倒觉得无论是哪个宗教的人,她都是一个好人,作为一个新闻人,她也尽到了她最大的作用,也就是实现了新闻传媒和记录片的真实价值
因为总说这个宣传片的数据有造假,还有人说柴静有各种不堪,我对这些都不了解,所以无法在这些方面进行讨论,但我知道:1. 中国的雾霾很严重;2. 中国加大了治理雾霾的力度,比从前有了很大改善,从时间上看,也差不多是此片播出后的事,当然国家治理雾霾与此片并没有太多关系;3. 片中使用的视频片段应是可信的,怎么理解看个人;4. 柴静建议人们在生活中减少污染的做法是可行的;5. 一些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和一些企业的不配合依旧是存在的;6. 真要把环保要求全部落实必然会损坏无数人的利益,甚至可能会对中国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7. 中国若是要等到发展到可以放缓来治理环境的时候,人们一定会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中国现在已经在为污染环境还账了;8. 革命会死很多人,但是我们依旧选择了革命~~~~~~
至少她让大家更重视了环境问题
我觉得挺好。让大家意识到雾霾的严重。虽然我完全不赞同她所说的解决办法。
还有有些人提到了柴静的为人,政治目的啥的。这和我们有关系吗?我们关心的不应该是她的观点吗?
感觉这些人就像小孩子打架。欺负人的那个被教育了之后还不服气,还嘴说那个被打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会越来越佩服柴静和黄秋生这类人,因为慢慢的你会发现,他们的现在,就是将来的你,各位好自为之
不是每一个反对的声音都是美狗发出的,也不是你们口中的 1450
哪怕他们就是美国的狗,就是美分精日,那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就不存在?是不是只要打到他们,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处理了
2022 年了,小学生教材涉嫌色情,猥琐,分裂的内容,整整用了近十年,十年啊,上面的人他们压根就不在乎下面的人是怎么长大的
虽然柴静提出的市场化等解决措施非常扯淡,但她至少充分揭露了问题的存在,也让很多的人认识到了环保问题的严峻。
《穹》实在是非常的薛定谔。
当感叹最近这几年空气质量变好的时候。就会有人告诉你,这是国家的功劳,柴静这是贪天之功。
当批评此前地方政府过于激进的行为的时候,就会有人义愤填膺的骂柴静不懂经济不懂民生,是外国人的间谍。
但是,这一切的根源难道不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吗?
国内的目前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本来就不合理…… 从十三五规划到发改委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从十部委共同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到十九大提出的建设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的能源体系。柴静纪录片的建议从来就没有和国家政策导向有过违背。
哦,还有能源市场化。从电力领域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发〔2015〕9 号) 文》到石化领域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柴静的意见毫无疑问紧跟中央步伐……
所以,立场坚定反对柴静纪录片观点的人,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国家政策。
下面的链接里面有柴静纪录片的大纲,如果忘记柴静纪录片内容的,可以回顾一下,避免张冠李戴。比较《穹》一片可没有讨论二氧化碳配额的问题。
无论她当时排这部记录片(“穹顶之下”)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得到了境外 NGO 的资助,这部片子都唤醒了国人对环保的重视。
从那之后,我们的在环保上的关注,投入的人力 / 物力的的确确扭转了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状况。
总结来说,不论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出发点如何,它带来的结果利远大于弊。
作为一个环境人,我时刻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从极端天气到全球变暖。我发现,目前全球多数国家根本不会为了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去真正地减排。我们国家可以以需要发展为名去反对发达国家主导的排放协定,印度,非洲国家也同样可以,他们还需要几十年才能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地步,所消耗的石油和煤是巨大的。所以,我产生了一个推测,未来全球变暖的趋势短时间不会好转,二十一世纪末地球夏天四五十度会很常见,环境可能无法适合生物生存。
感恩
至少国标下以前一到冬天大片的紫色,红色,出门必戴 n95 口罩的情况基本没有了
至于立场动机私货什么的,相比之下,算个屁啊
以前基本上是这样
客观上我们需要这样的批评,但是主观上我们不希望批评的这个人跟国外纠缠不清。
苍穹之下影响这么大,是因为这种有独立观点的片子太少了。
片子拍的很好,替老百姓发声。观点很赞同,不能光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况且有些污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一帮人开始攻击柴静的人品。说实话柴静的人品怎么样,我们无需知道,也不想知道。只是觉得攻击她人品的那帮人很恶心。
对事不对人,就片子而言,数据很客观,观点逻辑没毛病。
动机见仁见智每人都有自己看法我不评价。
只是觉得,在这个地方,许多人放着明明可以凭借名望去唱赞歌推产品赚的盆满钵满还被官方喜欢不去做。偏偏进行批评揭露,因此受主流带势被唾骂,被封杀的人
是义人
起码引起了全社会对环境的重视。
什么?你跟我说她提倡环保是别有用心?多看看新闻看看是谁把环保现在放第一,你再跟我这么说试试看?
柴静作为一个汉奸是很合格的,至少我在第一次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是真的觉得我们的环境真的是太糟糕了,后来见识多了,了解后才知道我们为了发展究竟牺牲了那些东西,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也是不一样的,很多国家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发展起来,至今他们的老百姓依旧食不果腹,这种国家在拉美,在非洲简直太多了。我们国家能发展起来真的非常幸运,避开了很多错误答案。
真正解决了环境问题的,是风靡全球的碳权交易。欧洲本打算靠这个重新构建全球话语权,中国发现这里面可以做文章、有的赚。叠加这些年中国暗中发力的环保建设也逐渐开花结果。
于是,问题被解决了。
把环境治理和改善变成一门赚钱的生意,原本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柴静说了一堆有的没的,就是这最关键的东西她没看到。不管她搞这一套东西初衷为何,可她内容有失偏颇是为坏、建言不触实质是为蠢,总是要挑一个的。
柴静之前与柴静之后,像柴静这种行为的人总是不缺的:我发声了,别管我发了怎样的声,问题有了转机,一定要记我一功,没有我就没有这一切,问题尚未触动,一定要记住我已经发声了,他日一定莫忘我之功!
其实吧,看看欧洲、美国现在的那些政治正确网红们,对比一下柴静的行为,像不像?
2015 年,那可是美国互联网战争的尾声呢,秉持政治正确的网红们摇着大旗走入了美国舆论的中心舞台,他们激动地呐喊,他们自信地认为,从此网络只有一种声音:属于他们的声音!然后他们就招来了那个 “比任何人都懂” 的男人。
回顾过往,不胜唏嘘。可不是只有中国才有 “柴静”,只是中国的柴静没能掀起那股巨浪。
山还是那个山,只是看的人和角度变了。至于柴静的人和角度,各位看官各有各的理解。毕竟此时柴静是那座山。中国当时可以没有雾霾么?可以。代价呢?多少人下岗?柴静养着?发现问题很重要,解决才是最难的。这也是为什么记者是记者,专家是专家。
环保重要么?重要。二十年前,我家里买菜就用篮子,说减少塑料袋使用,用过的电池攒起来,怕污染环境,吃饭不剩,节约粮食,洗衣服的水存起来冲厕所。然后二十年了,真的保护了环境么?一栋楼的人在用塑料袋的时候,你一个人用篮子只是自我感动。
人本身就是自然的癌症,破坏就是无休止的。欧美国家把垃圾运到发展中国家,回头说发展中国家遍地垃圾不环保。就像资本家们吃着黑松露指责底层人民吃猪脚饭不健康。这不过是癌细胞之间的鄙视链,作为受害者并不会感到宽慰。
大自然没有必要承认是人类的母亲,自然环境也不会认一个靠掠夺自然发展的生物为儿子。所以,污染还是保护,我们终归只是为了自己,从未考虑过自然。同样的,环保人士还是破坏人士,不过是利益不同罢了。
下毒还是砍头哪个更尊重死者?这事只有死者知道。
首先肯定一点,苍穹之下说的问题,确实是当时存在的严重问题。
我老家江苏太湖流域某市,在我记忆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天空总是偏灰色,也就最近这些年蓝天成为了一种常态。至于很多今天还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空气质量仍需持续治理。
空气污染问题在当时确实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柴静指出这个问题,这一行为本身是对的,确实要说出来。
可问题是,作为一个记者,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基于自己的想象,基于西方语境下的去工业化思路,哪怕是现在中国都还要继续进行工业化,十年前整这活儿等于给中国的发展踩刹车。
所以丁院士要怼她,要问她十几亿中国人是不是人。
最后她被怼的没话讲,因为她已经明白丁院士的话是对的,中国人只有先冒着污染的风险完成工业化,才能过上好日子。
所谓的田园风光背后是困于土地的贫穷。她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没法作出有力反驳,但是她屁股是坐在美利坚那一边的,所以最后还是把苍穹之下完成了。
对柴静这类人的反感也是来源于此,本来环保这概念没错,中国也在搞植树造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嘛。
但是使用概念的人会直接决定概念落实时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柴静这种人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员,他们在落实概念时经常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站到欧美那一侧去,事实上背离了人民群众。
去年有人悲呼所谓对中国人的启蒙失败了,其实就启蒙这件事本身而言,他们干的还不赖,社会确实在进步。只不过老百姓并没有产生他们希望的变化,所以有亿点失落罢了。
至于苍穹之下如今享受到的待遇,本来就是某个记者应得的。
监督是媒体人的职责,她履行了职责。美食家评论美食是本分,但在你取得厨师证以前不要试图去指导后厨,会吃不代表会做。
有些事情,作为普通人就大概看个热闹,对与错自己有个大概的判断就行,专业的数据是需要专业人员去判断的,拿 2008 年的 PM2.5,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 PM2.5,如果没有媒体在访谈类的节目的谈话,我不知道水费的构成是什么?我也不知道电费里的三峡基金,因为政府这些东西根本是不透明的,还有前些年提到的公务员双轨制的问题,是彻底改变了还是没有改?而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少,访谈类节目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数据是根本接触不到的,如何判断伪造?看个热闹就行了,
很多人都说丁院士的采访打脸了柴桑
但事实是,这个采访发生在《穹顶之下》拍摄之前
等于丁院士对牛弹琴了
虽然此片屁股不正,但是这片播了之后,对环保的重视程度确实在上升,环境确实在变好。
所以境外势力真的有用。
所以境外势力什么时候报道一下 996,劳动法,基尼系数之类的东西。
骂政府么…… 谁都会,哗众取宠而已!
关键是骂还骂的经不住推敲,只能说明,水平太差!
一堆堆被采访过的人都说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柴静的看法或者是什么之类的吧。
但是咱们能不能回归一下本源,说到内容?
咱们能不能说内容?
能不能说说内容本身存在的问题?
哦,我知道下面的评论会有 50 万、1450、来电了之类的(这类杂碎不用理会)
柴静的访谈一直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倾向,从访谈主持人的专业角度讲,我无法对这种风格做出评价,因为访谈节目并没有要求主持人中立的惯例,中立不是客观,客观也不是中立。
在雾霾这件事上两者谁是客观公正的?从政治上来讲自然应该支持丁,因为中国的发展进程落后于西方,不应该以现在西方发展后的标准要求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但从人类的角度来讲柴并没有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如果不加快环境保护的力度,对整个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时候就会有人提到印度,但是印度人也有和中国一样的理由,并且他们的发展更为缓慢,所以这是一个全人类的问题,印度在逃避,不意味着我们也要向他看齐,这是柴的观点。
有人提出 13 年国家就开始了环境整治,14 年纪录片才出来,说这样的话就很荒唐了,你们不知道体制内的行动是非常迟缓且程序化的吗?13 年出台,按照正常速度最少 15 年起步,而实际上中国的环境治理真正下狠手实在 16-18 年,这其中柴有没有起到一点加速作用不得而知,但中国的体制内僵化行动迟缓这是不争的事实,拿这个来说柴截胡就很搞笑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你觉得柴当时是不是另有所图,亦或是公知,但事实证明加强环境保护整治雾霾行动后,中国变的更好了,不仅环境变得更好了,也带来了新的经济热点,风光能源发展迅猛,中国的光伏产业更是引领世界,环保不是一门亏本生意,如果当时的决策者向你们一样,觉得中国发展慢,就可以慢慢整治环境问题,不会有今天明朗的中国,更赶不上今天的新能源大潮。
有些人觉得 GDP 发展与他的收入挂钩,雾霾却与他的生命健康无关 。
毕竟没有这些高污染工厂存在,失业率就会大幅提升,很多居民收入就会大幅减少。你看古代汉唐宋明没这些玩意,现代的一些国家也减少了这些玩意,所以那些时代和那些国家的经济就一塌糊涂,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有的人觉得雾霾可以不治理,设备可以不更新,产业可以不升级,但绝对不允许一个移民的叛徒说三道四。
毕竟产业和官僚问题都是内部小矛盾,但是一个疑似被帝国主义收买的叛徒可上升到了敌我的大矛盾。这些公知早没公信力了,凡是这些人支持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这些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支持。
离这部片子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有些城市依旧,但有些城市雾霾已经得到改善,但就算有也不可能是这片的功劳。就跟很多人喜欢说的一样,毕竟太阳又不是鸡叫起来的。
说了不少实话,也演示的比较到位。作为一部电影还不错,但是作为一个纪实题材的纪录片就太不专业了。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这种传播能力非常强的东西一定要精雕细琢,不能认死理。一个不注意不仅对环保没有帮助,还成了敌人攻击中国的武器。而且出了这个东西,柴静不是去组织环保力量,而是带着一家老小跑了,这个影响就很恶劣了。所以片子还是很不错的,就是人不咋地。
别人吃过屎吐出来 说这是屎不好吃。
自己说绝不走先吃屎后呕吐的老路
但是身体很诚实 扑上去狂吃
对错我没有资格去评价,因为我不懂,不过我当时看完这个片子后,国家整体关于雾霾治理和宣传才开始日渐清晰(这是我普通老百姓的真切感受),她的纪录片有段时间是被打压封锁的,我在看完有些被触动后,告诉朋友们来看的时候发现找不到或打不开了,(那段时间就是关于对错的网上争论)百家争鸣应该是一个强盛时代的象征,对错可以讨论,争论,但是谩骂和压制,甚至消灭对方,就是耍流氓了。
我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送货员,虽然有些普通,但看到只有一个声音的观点,总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具体说不好,希望有大神指点一二。
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人和苍穹之下,因为我只闻其名。
完全对事儿来看,13.14 年沈阳的空气已经差到极点,我记得那两年冬天我正好住在 22 楼,早上起来看不到楼下,全是白茫茫一片,这霾可不是一天两天,那两年儿童医院一到冬天人满为患,全是肺部疾病。。。从那之后就好了,虽然冬天也有雾霾,再也没有那年的严重,没有那年持久。
所以就算她唯心还是唯物,对于我这种普通的家里没有空气净化器的老百姓,结果是好的、有益于人民的!我谢谢她。所以请骂柴静的各位,多做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儿吧!
今天沈阳应该是南风,热,但天是蓝的。。谢谁?谢谢那些反对抹黑柴静的?开玩笑
环境要治理!
饭也要吃饱吃好!
你不能你吃饱了吃好了,用上天然气啦,就说乡下柴火灶是污染不能用,这边说不能用,那边又没能力给别人装天然气。让乡下的直接吃米?
很遗憾没有看到这个片子,我是一名山西煤矿工人就我知道和看到的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国家对于环境治理手段真的非常硬,全部是强制措施 我周围很多煤矿都是因为环境问题(主要是扬尘)被关停了 即使达不到关停的地步罚款也是非常重的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
现在环境挺好,顺应形式
按照现在通贝里现在的人设,柴静应该已经通俄了。
评论区又出现了鸡叫出太阳的论调。
无聊的白左意识烂活,一个劲的骂雾霾嚷嚷这要关这关那,丝毫不考虑到底层工人没了这些怎么谋生。这些白左永远不会想到底层阶级的人,直到他们被后者挂在路灯上
知乎用户 袭玄 发表 建议来美国看看什么叫污染,什么叫浪费。 昨天扔垃圾的时候,有人扔掉了 5 整袋未开封的大米。 楼下 Costco 的停车场会半夜把灯莫名其妙的打开,亮的我睡觉连客厅窗帘都得拉上。 任何大型连锁店,大型写字楼几乎没有关 …
品葱用户 prometheus2440 提问于 10/10/2020 国内财新网的消息,北京接连两天PM2.5指数超过200,能见度不足五百米。这还没到北方集体供暖的时候,怎么就有如此严重的雾霾了呢?一尊的环保政策不给力啊,经济还是要依赖烧 …
柴静《穹顶之下》的自相矛盾处 作者:石毓智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以一个纪录片横空出世的,她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四处寻找真相的英雄,走访了北大、中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尝试从科学的角度揭开雾霾之谜。这个立意是积极的,主题是严肃的,也是很有现实意义 …
知乎用户 luvian 发表 “我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另外的八小时,留给我们自己。” 知乎用户 萧楚白 发表 美国:那个从来不加班的年轻人后来度过了很平凡的一生。 英国:那个从来不加班的年轻人后来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日本:那 …
知乎用户 耀光 发表 青年 - 谁铸造了我们的牢笼? 虽然用阶层视角来谈论这种问题可能很俗套,但我还是想说,阶层视角是最能一针见血的视角。 如果用阶层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答案就是不言而喻的。 世界发展了,生产力进步了,可是生产关系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