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疫情期间出现的家庭矛盾?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煎饼狗子​ 发表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啊。

其实,也不一定是因为看彼此不顺眼而生闷气。特殊时期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助长了消极情绪。我们都需要找点事情做,打发无聊,同时别把家人当出气筒。

1. 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备齐喽,这正是厨艺大涨的好时机。

2. 拓展娱乐方式。可以和家人一起看喜剧电影,分享对方感兴趣的小视频。

3. 主动找话题。可以科普相关防护知识,以温和方式对待家人。

4. 每天洗澡,保持整洁,保持轻松愉快。

唉,我昨天就是无聊,翻墙倒柜发现了几包咖啡,结果一夜没睡 –

知乎用户 后浪​ 发表

足不出户的那些天,你是不是也被爸妈嫌弃了?

文丨章鱼

半个月之前,我们信誓旦旦地要在家躺平,为贡献社会尽一己之力。
半个月之后,我们看着手机里的可乐、炸鸡、披萨、火锅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半个月之前,我们欢呼雀跃终于放长假了!
半个月之后,我们天天挂念着上班的日子,上班多么美好!
是什么让我们有了如此之大的观念的转变!
除了家庭旅游线路已经被我们观光过千万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为在家里天天被爹妈嫌弃……

家里爹妈太无聊就拿咱们当出气筒,隔壁的小夫妻从大年初一吵到正月十五,可谓是内忧外患。

本来和父母之间就是三日不见甚是想念,回家第一天嘘寒问暖,第二天就摔锅砸碗。平时还能和朋友们聚一聚降低在家中的存在感,这下可好,足足在他们眼皮下面晃悠个半个月,这滋味,酸爽极了。

本身父母宅在家里也不习惯,看到我们和咸鱼一样躺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脑,更是一肚子火。搜肠刮肚,仿佛要把你长这么大的所有错误全部拖出来再品一遍。

太难了,和爸妈友好相处真的太难了。

究竟怎样能避免吵架呢?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多吵。(禁止套娃!)这个是真的让人措手不及。当然,这里的 “多吵” 是有技巧有方法的多吵,而不是把错误的吵架重复多次,更不是以毒攻毒。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吵架”。

发展新的语言系统

用吵架来避免吵架的这件事,不止在一本书里被提到。

在全球畅销 40 年的家庭治疗启蒙书《热锅上的家庭》中,作者就提到了避免吵架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吵。

把小小的意见不合迅速表示出来,才可以避免因怒气挤压太久而酿成危险。

当然,这里的 “吵” 和我们平时的吵是不同的。

平时我们:

“你就会偷懒!什么都不收拾还就知道捣乱!”

这样只是一味的埋怨,除了引发战争,没有任何的好处。

在《热锅上的家庭》中,作者就指出,我们需要建立和发展新的语言系统,让家中的每一个人都学习谈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偏激地攻击别人。

如果上面那种情况可以替换成:

“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能帮帮我吗?”“我收拾屋子收拾得很烦躁,我们可以一起来吗?”“你可以尊重一下我的劳动成果吗?”

运用这种语言系统,不仅我们能获得对方的帮助,还可以降低两个人一触即发的概率。对方可以做到心平气和地倾听,也不会轻易拒绝。

并且作者也提到,在家庭中,不支持父母用贬低或摆布的方式对待孩子。如果能建立一个共同分担权力和义务的系统,大家各自承担责任,也可以减少互相之间的冲突。

总结一下就是大家各自提高自己的自觉性,一方面不要因为在家里就肆意妄为,另一个方面也不要咄咄逼人,注意说话的方式,用正确的吵架的方式吵架,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和负面的吵架。

探究我们内心的渴望

既然要多吵,就要学会正确的吵架方式。既然要学会正确的吵架方式,就要从根本上了解我们吵架的缘由。

如何正确吵架》这本书里提到:

我们为什么会吵架?
因为我们心中有渴望。

父母渴望的不是我们自己收拾衣服、洗碗、扔垃圾,我们也不是讨厌父母对我们说的这些话。

那么我们的内心究竟在渴望什么呢?

我们渴望被重视和聆听,渴望爱与被爱,渴望表达自己,渴望自己能产生影响,还渴望变得更好。

我们可能无法立刻意识到深层的渴望,但是可以慢慢地进行推理。每个人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需要自己不停地问自己,或者在别人的帮助下不停地问自己。

让我们来针对父母的渴望做一些推测:

1、 如果是多天以来一直承担着家务劳动的爸爸或者妈妈提出来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2、也有可能父母不是因为自己觉得劳累,只是因为不想看到孩子在家无所事事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们也可以针对孩子来做一些推测:

为什么当父母跟孩子说别的的时候我们都还可以正常地对话,但是只要父母一开始对孩子进行唠叨、说教他们就怒火中烧?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当然以上都只是沿着某一个方向进行推测,针对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性格,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这里的例子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想一想父母在嫌弃孩子的同时,心里是渴望从孩子那里得到什么,孩子在被父母唠叨的时候,又是有什么渴望。

把这些深层次的渴望想明白了,然后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当然过年期间的吵架也不仅仅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还有夫妻之间的吵架,但是不外乎也是因为家务分配不公这类的原因,毕竟每天呆在家里除了这个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引发战争的了。

夫妻之间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正确的沟通。

其实过年那段时间,我们不免会有一点彼此之间的拌嘴。

本身平时生活的习惯被打破,大家生活上都会有一些不适应。

一些小争小吵本来就像是互相打趣的方式,既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可以给生活添一些乐趣。

但是如果这些吵架真的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天天都在吵架中度过,那么还是需要重视起来,从探寻渴望开始,配合之后的正确的交流和说话方式,来使彼此更加亲密,也更加和谐。

知乎用户 简单心理​ 发表

题主好,我们邀请了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徐娟 老师分享了一期主题为《隔离在家,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的公开课分享,现将文字稿分享如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这么多人,相聚在这里,不用戴口罩,不用担心自己的呼吸是不是有安全的环境,虽然是隔空,虽然我们互相看不见,但是这样的相聚还是会让我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已经上班复工了的朋友,请一定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还没有复工的朋友,咱们稳定情绪,安心度日。

01

平常心看待家庭矛盾

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开始惦记与家人那些 “亲密有间” 的日子,惦记纵情山水畅游美景的日子,惦记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嘈杂拥挤的街道……

被疫情所困的我们,正经历着疫情之扰;经历着无法透气的家庭关系 —- 前所未有的和家人长时间无间断密切相处,或是亲人两地相隔交流受阻的痛苦;再加上外界的各种信息轰炸,一会儿让人情绪激昂,一会让人惊讶愤怒,一会又让人悲伤沉痛……

这么多来自家内家外的刺激,让人们饱受冲击,让有些家庭关系陷入警戒状态。

这里,我想和大家说,无论在你身上发生了恐慌抑郁的情绪,还是家庭气氛压抑或紧张,都属正常反应。
说它正常,除了因为这是特殊时期,我们的心理应激所产生的特殊反应,还因为这样的反应,对于个体的成长经历、人际关系发展的经历来说,有这样的表现,也是很正常的,有他存在的原因和意义。
所以,我们不必自责,也不必回避,我们可以敞开心扉在这里来分享交流,让平时压抑的、累积的负性情绪和想法在这里得以消毒净化。

02

给积压的负性情绪一个出口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作息表,这个黑色幽默让我笑不起来。我想,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经历了多少纠结痛苦。在这里,在场的每一位,也会有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在家庭里积压的那些很糟糕的感觉。那么看看自己最痛苦的感觉是什么,最想表达的悲伤,愤怒,焦虑是什么…… 大家可以用纸笔写下来。写完了之后,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来处理这个内容。比如划掉,或者揉成一团扔掉。

我看见大家投入参与进来。就像这样,你不必害怕你的想法、体会跟别人不一样,跟老师不一样,你可以来分享体验,提出疑问。我们这里与其说是一个讲座,更不如说是一次互动,一场切身参与的体验。你的投入参与就是对我们这次课的最大贡献,对你自己的最大贡献。

03

每一种负性情绪之下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依恋情绪

从大家的分享内容,我们看到,我们每一个人如此不同。有的人,渴望被多多的关注及时回应;有的人,希望听到对方说话直接干脆;有的人希望少说一些,做就好了;有的人希望离对方近一些,有的人觉得自己多一点个人的空间会更舒服。

你和你的家人相处,可能也会因为一些不同,带来烦恼,引发家庭矛盾。

我们每一个人如此不同,我们每一个人又是如此相同。所有的反应,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最终指向的是这些需要,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依恋需求。

我们在一生当中,都在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这些依恋需求:

我是重要的,我是可爱的,我是正确的,我是受欢迎的,我是被认可的,我是被欣赏的,我是被尊重的,我是被需要的,我是安全的,我是有能力的,我是有掌控感的,我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在家庭里,母亲对孩子说:

你怎么这么拖拖拉拉的,还不起来
这是在表达这位妈妈的什么渴求呢?
你这个孩子这么拖拖拉拉,我感觉很糟糕,是因为你的拖拖拉拉,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我是不好的。
那么这里被挑战的依恋需求是,我是正确的,是好的,是有力量的,有掌控感的!

再比如,妻子对丈夫说的:

我说要这样做,这是为咱们家好,你为什么偏要那样
是在说妻子的什么依恋需求呢?
我是正确的,我是有能力的!
这个依恋需求被挑战,所以很生气。

每一种负面情绪之下,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依恋需求。回头看看,刚才你在纸上写下的你的那些令人痛苦的感觉里面,表达着你哪些方面的渴求呢?仔细感觉下。

进行到这里,下面有一些朋友可能坐不住了,我是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我现实生活里面有一个困难需要马上解决,你讲这些东西没用,来点实在的吧,别浪费时间。

咱们简单心理的简老师在直播前收集到一些大家的问题,我逐个看了,我想和你说,稍安勿躁咱们坐下来,一起参与,安心体会,你一定会从中找到解决你问题的办法。

04

越努力越受挫

下面,我来讲一个故事。

讲的是一对夫妻,但是类似这样的亲密关系互动状态,也可能发生在我们和父母之间,或者和孩子之间哈。

妻子呢,我们称他是甲,丈夫呢,我们称他是乙,这一对夫妻呢,在结婚之前花前月下幸福甜蜜,可是结了婚以后,个性习惯兴趣爱好,处理事情的方式,有很多的分歧,矛盾就越来越多,积压的负性情绪越来越多,最近又发生一件事儿。
妻子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可是你却没有任何动静,你到底有没有注意到过身边的这个人,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
丈夫回答,这不是在这么特殊的时期,哪还有心情来想到这些。
这个特殊的时期你在忙什么呀?妻子说,你每天不就是在不停的刷手机吗?
难道你以前你做的很好吗?我的生日你哪一次记得,你心里根本没我!我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你为什么要对我这样?妻子连珠泡似的发问之下,丈夫一声不吭,

妻子见他没有回应更加火冒三丈,于是把成年旧账全翻出来,历数丈夫的种种罪过,丈夫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低着头抱着脑袋。妻子过去使劲的拽着丈夫的胳膊,非要让他给自己一个回答,丈夫突然站起身甩开妻子,走到卧室把门关起来,把门反锁起来。

类似这样的互动,也许在你的家庭有发生过,也许你们的家庭互动是另外一种形式,和这个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借助这个例子来讨论一下。

你的性格更像哪一方是甲还是乙或者是都不像是第 3 种?大家可以列出来。

如果你是甲:你看见对方一声不吭(这是外在的刺激),你觉得他是怎么回事?对你忽视对不对?(解读)

而你的依恋需求是需要被重视,被及时的回应,被关注的,他却忽视你,所以你着急难过,为了满足你的依恋需求,

你比之前更大强度的反应,让对方知道你怎么了,让对方有所改变。(行动)

你在更强烈的呼唤被回应,可是非常难过的是,你越努力越受挫,

他躲得远远的(刺激),你解读的是,他根本不在乎你。这,越发伤了你的心。你什么也做不了,非常无助。(反应)

**如果你是乙:**你看见对方跟你说话声泪俱下的(刺激),你觉得他这是怎么回事?对你控制、否定对不对?(解读)
而你的依恋需求是,我希望感觉到我是有掌控感的,我是正确的,可是对方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你,否定你,你感到非常的愤怒:想到,如果要是被他控制着,我的世界就要覆灭了,我要逃,可是现在哪里都不能去,所以,我就闭嘴,我就一声不吭,我就关起门来。(反应)

说到这些,你们此刻有什么感想吗?

我想对甲和乙说:

我们的依恋需求要么用一声不吭,想要获得更多的掌控感,要么呢用穷追猛打,想要获得,被重视的感觉,我们都没有办法好好说话。

比如乙:我希望你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跟我讲话,让我能够有自主感,每一次你在斥责我的时候,我就感觉很糟糕。

再比如,甲,用很温和的方式说,我希望感觉到我是被你重视的,当你一声不吭的时候,我觉得我在被推开,我很难过,

我们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好好说话,是因为,在我们的成长经验里,这样说话,不会被回应 这令人羞愧甚至羞耻,或是我们这样说话会被批评,或是会被否定,我们只从成长环境里学习到了用那样的表达方式:沉默不语,不依不饶厉声斥责……,可是在现在的生活里,我们越这样,我们越在关系里面感觉到痛苦,越要不到我们想要的。

所以,请,不要责怪自己,这是我们过去的生活教会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导致在现在的生活里挣扎。请,理解自己:我们之所以总是在关系里面用这样一种克制不住的、自动化的方式,想去满足自己的依恋需求,这种愿望,要求停不下来,是因为这个地方伤的太深,这些需求,从来没有或者很少被满足过。

05

如何打破恶性循环

那么,怎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在这个刺激和反应交互出现,逐渐升级的时候,我们能够有一双觉察的眼睛,觉察到自己:无论是去不断指责对方,还是一声不吭、逃,都是因为,体验到了怎样糟糕的感觉,自己的那些反应在表达自己怎样的依恋需求?

接下来我们就把自己生活中,在关系里面感受到最最痛苦的一个点,拿出来回忆和思考:

1 当被对方怎么对待的时候,你很受伤。
2 你很渴望被满足到的是什么样的依恋需求?
3 现在我们可以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这里,你的身心有什么样的反应?
4 给这样的自己起个名字,比如急得团团转的小姑娘,
5 为这样的小姑娘做点什么吧?比如安慰一下,鼓励一下支持一下,比如抱抱她
6 这会感觉如何呢?

当每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持续的这样子去做,
你在不断这样觉察的时候,都是每一次把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是在不断的增加自我的力量,
因为你对依恋需求的表达方式有了觉察,自我的力量又在不断的增强,你可能会有选择的自由,用一些新的方式表达。而这些新的方式的表达,就会带来对方不一样的反应,关系中,不断重复的互动模式有可能发生改变。

06

爱是持久的耐心和用心
如果有朋友问我:徐老师,在家庭里,我是有改变啊,我和他说话的方式口气有不同啊,可是他还是那样子很冷漠,我怎么办?

是的,很有可能你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可是对方仍然是老样子。但是没有关系,你有没有发现你已经在启动一些新的运作模式了,这来自于你内在的力量推动着你发生的改变,所以你要鼓励自己,支持自己,相信自己,你的内在变得更加的有力量。对方的每一次的没有变化,所带给你的糟糕的感觉,都是你进一步的去完善自己的机会。

随着你的变化,终于你的交流对象是会发生改变的,你们的关系模式也在悄然变化。

*
那还有朋友会问我,比如说我想要劝阻我妈妈让她戴口罩出门,可是她又不听,然后我对我自己是做了很多的工作,可是我妈妈她还是没有听啊,她还是要坚持这样啊,这个现实的困难没有被解决呀,这个怎么办?

我想跟大家说,当我们想要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处在一个情绪平静的状态。因为当你情绪激动的时候,你的情绪失控,你的认知是失调的,你这个时候采取的任何办法可能都是有问题的,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所以我们需要先平静自己,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怎么了,自己到底是要什么。

说到刚才这件事情:女儿要妈妈戴口罩,是在为妈妈的安全着想,是在为大家的安全着想。妈妈不听,女儿很生气,往深处体会,女儿的依恋需求是什么:可能是我是正确的,我是安全的。

当我们对自己那个需要的部分那个虚弱的部分能够很好的去工作之后,我们的认知恢复了,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智慧的空间,我们可以去想到用一些很好的方式来去解决现在的困难,而且当我们的认知恢复了有了更多的空间的时候,可能我们就能够先明白对方,他一定要那么做,他的依恋需求是什么,你弄明白了他的依恋需求,你真正地懂他了,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了。这就是先知己再知彼。

回到刚才那个例子:当这样的时候,女儿有足够的心理空间,来理解到妈妈了。她通过这样的行动要表达的依恋需求是; 我是很健康的我是好的,我是很正确的。她通过执拗的不戴口罩出门,想要满足的依恋需求是这个,那么怎么办呢?在场这么多人一定比我有办法有策略,听听大家的意见。

(大家做了很多分享)

非常棒哦!当安顿好了自己,我们就会产生出很多比较有效的办法:共情妈妈的依恋需求,共情妈妈的感受;告诉妈妈,你多爱她,你担心她,你想和妈妈一起来找到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和妈妈撒撒娇哄哄妈妈……
*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朋友要问我了,有时候生活中的事情瞬息万变,哪有那么多时间空间来对自己做那么多,考虑那么多?而且,自己哪里可能一下子就能够被自己安抚好,眼下的事情却很紧急,怎么办?

我想强调一下,的确,生活不可能等待我们做好了准备再开始。有时候,我们就是会力所不能及,我们需要学习接纳自己的局限、无力。

我们自身的成长也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有的时候可能因为遭遇到一件大的应激事件,自己的应对方式又退回到以前,这很正常。

我们至少能够做的是,觉察到当下:在自己身上,在家庭里,正在发生着什么。这种觉察上的努力,终究会带来你对自己的更多掌控感。

*
我还想强调一点:在家庭关系中不是所有的争吵,都是糟糕的、必须避免的。保持觉察的有建设性的争吵,可以让那些愤怒的、压抑的内疚的情绪及时得以疏泄;可以促进一直被动的以沉默或是无视的态度应对的那一方,能够主动表达自己,也是一种进步,也是在帮助旧有关系模式发生改变。
过去总是希望以多沟通解决问题的家庭,如果一再受阻,也可以考虑,换一种交流模式,家庭治疗师李维榕老师曾经就这样说过:“多一点手拉手,少一点心连心,不要一味的追求沟通。”

*
如果你和我说,徐老师,我焦虑恐慌到根本就没有办法停了下来,你说的这些不管用。

我们这样的自助课程,和自助方式,如果无法帮助到你,你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或是其他更加有效的外在资源。

我们能够借助这样的方式自助的朋友也不妨在这个途径之外,寻找外在的资源,比如跟朋友倾诉,加入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学艺术圈子,烹饪摄影的圈子,多途径帮助自己。

07

安心安神

我们停下来,感受一下自己,用 20 秒的时间关注:你的气息一呼一吸,身体随之一起一伏。如果走神了,把注意力轻轻拉回来。

* 下面我们转换一下,我们先搜索、然后列举出自己在这过去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有感觉到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小小的细节,或者是家人带给自己感觉很好的地方:哪怕是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动作。

当完成这个,感受一下,此刻的自己身心有什么样的体验。

* 我们对自我的觉察能力提升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

平时在情绪很激动的时候,或者过后,可以写情绪日记:把当时所思所想所体会到的写下来。
可以做任何人在心在的训练,比如,喝水走路,画画…… 这些人在心在的训练,都是在增强自我的功能,

* 身心合一的练习: 我放一段音乐,让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动起来,在身体跟随音乐舞动的时候,一定记着你的注意力在你的身体上。

这种由静态地坐着的状态转入到动态的,身体和意识方面结合的状态,会帮助到你身心的宁静。

最后引用一段话,结束我的分享:心平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气足,精气足则神旺。精神内守,病从何来? 家得以安。

祈福人安,家和,国兴。

讲者介绍:徐娟,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咨询师,注册系统心理师。了解作者更多信息,详戳↓↓

https://www.jiandanxinli.com/experts/5036?utm_source=zhihu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 800 + 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 10% 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 40 万 + 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http://jdxinli.cn/2ukmmb

知乎用户 星尘 发表

我家倒是没有吵起来,一片歌舞升平。

原因呢很简单,因为平时大事都是我妈说了算,小事都是商量着来。 (͡๏̯͡๏)

哈哈,开玩笑的,其实很多时候家里的关键的主意还是我爸爸在拿。

我想说的是,家庭矛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就算现在不成天待在家里,平时柴米油盐的,就没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吗?

俗话说夫妻吵架,床头吵架床尾和,两个人在一起嘛,是缘分更是一场修行。

真的是每天来吵的话,那么其实双方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也可以利用现在天天闲在家里,这个机会好好沟通一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知乎用户 李谊之帮​ 发表

我认为,这次疫情过后,肯定会有一波离婚潮。

是的,不是结婚潮,而是离婚潮。

(虽然结婚潮也会有,但离婚潮也不会缺席…… 心疼民政局的小伙伴)

春节期间,这样一则恶搞视频火了:

放假回家,老妈对你态度的变化

这视频能火,相比大多数人都深有同感。

其实不止今年春节,每年春节都会有类似的恶搞段子,而且每年都活爆火一番,屡试不爽。

所谓距离产生美。

无坚不摧的母子之情尚且如此,夫妻之情自然更不必说。

很多老夫老妻,看似结婚多年,但两者都有各自的角色,真正朝夕相处的时间恐怕并不很多。

偶有几天,想必也是小别胜新婚,甜蜜得很。

但这次疫情,却在封闭宅家的 N 个 14 天内,让很多夫妻最真实的一面,得以赤裸裸地展示在在对方面前。

第一次如此赤裸相见,也许很多缺点都不是被对方第一次发现,但一定会是第一次被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无限放大。

想不恶心都难吧?

才怪!

前几天刚上热搜的凌潇肃唐一菲夫妇,虽然身处疫区中心武汉,比其他各地网友更需要宅家,但两人的甜蜜似乎并没有被这些问题所影响——

浏览唐一菲的微博,不是忙着给儿子庆生,就是和老公调侃互动,依旧甜甜蜜蜜、欢欢乐乐。

所以,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本该让感情更加增进的朝夕相处,反而激化了家庭矛盾呢?

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四个字:必须强迫

什么是必须强迫呢?

这其实是《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提出的一种认知扭曲。

有这种认知扭曲的人,总是会用自己内心的标准要求他人,认为人们都理所应当地应该遵照这个标准做事,哪怕他并没有提醒对方什么。

听起来有点荒谬是么?其实现实中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在心理学上,也称这样的心态为 “高期待”。

举些例子:

我丈夫每次上厕所,都会尿到马桶边上,他不知道我收拾很累的么?
我每天为这个家付出那么多,丈夫为什么这么点小事都不知道帮我做?
我费劲巴拉供养你上学,你放假在家天天就知道玩手机,怎么不帮我多干点活?
我帮们做了饭,你们帮我洗个碗不是应该的么?这么点小时也不懂得?
垃圾袋都放在门口了,下楼顺便提下去不是应该的么?眼瞎了么?
……

拥有这样心态的人,就像拥有了一副专门观察他人缺点的放大镜。

不需要朝夕相处的时候,偶尔看到一次还好。

可一旦需要朝夕相处,天天戴着这幅放大镜观察别人的缺点,我想不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被观察的人,都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情。

那应该怎么解决呢?

说起来很简单——摘下放大镜就好。

只是摘下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掌握——那就是:“接纳”

戴着这幅放大镜的人,要懂得:

  • 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你脑海中的标准不可能影响客观现实;
  • 如果你需要他人理解和尊重你,那么也请你多和对方沟通想法;
  • 用平静的方式,让对方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
  • 也用平静的方式,了解对方为什么要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 切忌只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唯一的、对的标准,而对其他的客观因素置若罔闻。

而被这幅放大镜观察的人,要懂得:

  • 找出对方的心理强迫,归根结底到底源自什么(比如:源自洁癖、源自对自己多年付出的不满、源自不被重视的失落,还是源自安全感缺失而引起的控制欲),然后想办法在根源上满足对方;
  • 不要为了息事宁人,就一直将就自己,顺着对方。这样治标不治本,不但会让自己内心的怨气越积越多更易爆发,也会让对方 “得寸进尺”,对你的要求越来越多;
  • 小事上可以适当接纳满足对方,大事上要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但不要用暴力的沟通方式,而应该尽量平和地和对方解释清楚;
  • 不要意气用事,为了抵触对方而抵触对方,任何小事都不肯让步,这样只会激化矛盾。

道理看起来似乎有些假大空,我这里给大家一个实际一点的方法:

两方每方都准备个日记本,每晚记录当天发生的一些事情。

  • 戴着放大镜的人,记录当天自己为对方做些了什么;
  • 被放大镜观察的人,记录当天自己为了迁就对方的感受,都做了哪些妥协。

写完之后,两人交换彼此的日记本,也可以适当交流下感受。

相信我,这种记录自己所忽略的事情的方法,简直是所有心理疗法中,最能让人感到成就感和效果的了~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疫期!

-

知乎用户 番茄妈妈 发表

从我的角度,番茄还小不会和她闹矛盾。

但是从我爸妈的角度,我这个大孩子,自从放假了就一直让他们闹心。

原本一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遛弯的遛弯,大白天基本都不在一起。

除了晚上 6 点过后到九点这段时间,一天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基本也就 3 个小时左右。

就这 3 个小时,偶尔也会有小摩擦。

但是这场疫情,把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刨去睡觉的 10 个小时,有 14 个小时大伙是聚在一起的。

无限放大了原本的小摩擦。原来晚上闹个小摩擦,可能睡一觉就过去了。但是现在,上午闹个别扭一直闹到晚饭。现在变成白天发生了摩擦,基本一整天都过不去这个坎了。

最后我发现诀窍就是改变说话的方式。

日常还是和同事朋友交流的多,和朋友同事间交流的方式并不适合与家里人特别是长辈沟通,和朋友开的玩笑也不适合和长辈开。

所以我会尽量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有时候感觉要出口的话不对,干脆就不说出口。

这样下来,摩擦少了很多。

知乎用户 糖人街的王咔咔 发表

没想到有一天想上学这件事居然真实地发生在我身上。。。

作为一只在外地上大学的研究僧,半年才回家一次,每次都满怀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的理想回家,但每次都失败,今年也不例外。尤其是现在工作都延迟上班,每天就听父母早上吵架晚上和好,我的小心脏受不了!

![](data:image/svg+xml;utf8,)

我现在无比渴望现在的情况早日得到控制,让我能够千里迢迢地赶回去做自己的实验,掉自己的头发!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地平线 HOA​ 发表

X | 疫情防控背景下家庭连接关系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技术的发展为个体通过媒介建构其他社交空间提供了可能,导致个体向家庭外部的交往范围扩大。2020 年初,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大多数人选择居家隔离以规避风险,本研究以疫情隔离期间人们与家人的相处情况为研究对象,探究公共卫生威胁下幽闭空间内的家庭强连接关系是否增强。研究发现,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公共话题的引入、大屏媒介的重启、子代的回归三者相互作用,促进家庭强连接关系的增强。

01

引言

早期研究认为,以墙、篱笆为标志的有形障碍和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对面交往的数量、类型和规模,即用物理界限区分了不同的场景和情境。梅罗维茨(2002:31-47)基于麦克卢汉的传播媒介理论和社会学家戈夫曼的 “拟剧论” 进行深入挖掘,把场景的定义从物理上的空间概念拓展至一种由媒介信息形成的环境氛围,指出影响人们互动交往的关键因素并非物理环境,而是信息流通的形式。对于不同形式的信息的理解程度不同,人们被分割成了不同的 “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着“信息屏障”,这种“共享且隐秘” 的信息就构成了群体的基础。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媒介传播和呈现形式亦随之发展,受众的注意力从单一的电子屏幕,向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分流,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从单向传播变成多向传播。用户获取信息、自我表达和人际互动的方式等都随之改变,个体可以同时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出现不同情境相互重叠的现象,社会角色产生混淆。个体交往意愿发生改变,群体与群体之间的 “信息屏障” 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群体和其中的个体行为都发生改变,即 “谁与谁分享信息” 影响“谁与谁构成群体”。

从社会发展史来看,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以血缘、地缘关系联结的家庭是个体交往的主要空间。社会的主要功能都集中在家庭之中,封闭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性强,很少对外交往,排外、排他性强(王冬冬,李芊芊,2016)。存在着只在家庭内部流通,不与外人分享的信息。家庭扮演着戈夫曼(1989)所说的 “后台”,使得成员更好地适应在“前台” 的表演。但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人类的活动空间慢慢延展,人们的社交圈辐射面也随之拓展(周大勇,孙红昶,2018)。一方面,随着子代的成长,进入社会,其所活动的实体空间也越来越大。人本分析学家弗洛姆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完全依赖父母,有着非常稳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同父母的联系日益减少,个人责任日益增大(叶浩生,1994)。即人在成长过程中,社交活动的基础从家庭变成了个人。当与他人联系的可能性增大后,以血缘为联结的关系在社交中的比重便下降。

另一方面,网络结构具有德勒兹(1988)所说的 “块茎” 系统的特点,每个个体形成一个节点,人与人的关系不再受地缘、血缘或业缘的限制,形成 “个人—个人” 的由弱连接发起的社交关系。移动互联端的社交媒体具身,使人们选择交往空间的介入成本得以填平,从而将由成员间日常关系的亲疏、价值观念的异同等造成了空间中的个体的接触选择性意向的作用放大。当家庭成员共处于同一实体空间时,人们更倾向通过移动端和 PC 端的电子媒介去虚拟空间中获取与本人思想相一致的内容,使物理性的家庭空间中共生着延伸于其外的其他社交空间,减弱了原有家庭成员间的沟通频次。加之家庭成员的共同经验变少,兴趣共识分化,导致家庭成员间的强连接关系受到挑战,甚至使原本属于 “后台” 的家庭“前台化”。事实上,人的肉身栖居空间和社会交往空间的二维分离,导致了每个个体的主体性会更加凸显,人们基于需求生成性地建构自己的交往空间,在当代技术、经济条件支撑下,被信息流牵引的个体在实体空间的行动也变得更加自由,这也与信息的流动形成了互构。也就是说,媒介具身之后的个体逐渐摆脱了家庭、社会关系的束缚,从实体空间解放出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对社会发展及个人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和活力取决于每个家庭的和谐状况。对于个体而言,家庭是其情感的港湾,也是个人再生产的主要场域,尤其是遇到外在威胁性压力出现,家庭是不良心情缓解和压力释放的调节地带,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人们的心灵建设。面对网络社会的新型人际交往特征,探究实体空间在什么情况下能够重起加强以血缘或婚姻为纽带的强连接关系的作用是有必要的。2020 年初,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大多数人选择居家隔离以规避风险,本研究以疫情隔离期间人们与家人的相处情况为研究对象,探究公共卫生威胁下幽闭空间内的家庭强连接关系是否增强。

02

文献综述

(一)安全感与群体需要感

安全感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研究,他假定:当个体接受到的刺激超过了本身控制和释放的能量界限时,就会产生一种创伤感、危险感(叶浩生,1994:199)。伴随着这种创伤感、危险感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马斯洛认为,人的心理安全感是 “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阿瑟,1996:765)。也就是说,“它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 / 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安莉娟,丛中,2003)。这种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表现为身体上的病痛、学习工作中的压力、情感上的挫折等。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因恐惧所迫或生存之需而加入群体。“自然选择叫人屈从于群体的声音。不听从狼群的孤狼会被饿死。不对羊群及时做出反应的羊会被吃掉”(Trotter, 1917:30)。也就是说,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对付外在的压力、寻求安全感和相互支持、通过合作相互补充而形成联结的共同体(章志光,2001:46)。而维持该共同体的是杰曼 · 格里尔所说的 “共享且隐秘的行为”(Greer, 1972:23),这种行为将“狼群” 与“羊群”分隔开来。当个体加入群体后,由于共同的经历,个体与其他成员形成情感上的联结,从而对群体产生依赖与信赖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被称为群体感或群体归属感。这种认同一般建立在群体成员互相信任、互惠合作的基础上。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也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甚至参加集体行为。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会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Tajfel, 1978:63)。在家庭内部,由于一直以来共享隐秘话题,并互相信任、互相照顾,互相满足生存生活或情感上的需求,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群体连接,成员之间相互关心、依赖。

在近年来的实验研究中也发现,安全感量表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安芹,陈浩,2015)。个体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越高,体验到的孤独感越强烈,越容易导致安全感降低(张雪凤,高峰强等,2018)。即当个体倾向于进行社会交往时,就可以通过改善人际关系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从而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外部客体对建立内部心理有重要影响,是心理发展的基本材料(Clair, 2002)。当个体加入群体时,群体中的亲人、朋友等客体承担了容器功能,个体从客体身上获得了爱与亲密的力量,从而能够重建安全感(谭锦花,2019)。公共疫情的突然爆发使人们感受到对外界不确定与不可控,对风险的感知使不安全感增强,个体会受恐惧等因素推动去寻求集体慰藉。

H1:在公共疫情压力下,个体与家庭外部的信息交往频率增强。

H2:在公共疫情压力下,个体在家庭内部的交往程度增强。

(二)实体交往空间与虚拟交往空间

社会学关于空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客观环境论到社会关系论的转变过程。列斐伏尔将空间的研究从基础的物理或自然空间转向社会空间,并认为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物(Lefebvre, 1991)。后来的哈维(2003:254)、卡斯特(2001:505)也强调必须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空间。基于社会学与传播学相关研究,空间可以被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实体空间是指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的有形实体的广延状态与伸张状态”(王逊,1991),虚拟空间则是指人与人或人与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状态,既可以建立在实体空间之上,也可以以自身为基础,体现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联系(李彬,关琮严,2012)。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交可以摆脱地缘关系的限制,即虚拟空间可以与实体空间脱离,对物理空间的依赖性降低。即使在居家隔离时期,依然可以通过线上虚拟空间产生外界交往。

传统观念认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是直接传递到一般受众的,而 “传播流” 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要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最终 “流” 向受众。其中包括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 “信息流”,和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影响流” 即对某一事件的各种意见、态度、看法等,通常与 “信息流” 相生相伴,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其作用更加明显。个体的社会交往空间中,“传播流”同时存在于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的弱连接关系中,专家、大 V 等 “意见领袖” 发表自身看法,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而在实体空间中,主要体现在个体与身边人在某一问题上交流信息与观点的互相影响。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选择居家隔离,将实体空间限制在住所范围内,实体空间中可以形成 “传播流” 的被限制在了家庭之中,而家庭外的其他人则基本移至线上虚拟空间。虚拟空间中的 “传播流” 不止存在于公共媒体中,也存在于私密性更强的私聊或群聊中。

另外,实体空间内的口头传播是最快的。从手机等私人媒介获得的信息以最快传播方式(口头交流)传播给家人。口头传播在营销方面的研究较多,根据传播学定义(Rogers,1983),口头传播营销是由生产者、销售者以外的个人,不经过第三方处理加工,传递相关信息,从而使被推荐人获得信息、改变态度、甚至影响购买行为的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行为。当传播的主体是家人、朋友等,可信度会更高。口头传播能够促使人们做出判断后立即采取行动,这表明了口头传播反馈的即时性。在本研究的议题下,对于疫情相关信息的口头传播所获得的反馈是个体的防护行为或是对事件的共同探讨。当人们的实体空间范围被限制在住所时,口头传播则被限制在家庭内部。个体与家人可以就手机等私人媒介中的传播内容进行交流讨论。

H3:在公共疫情压力下,个体实体空间活动范围收缩。

H4:在公共疫情压力下,个体在实体空间行为受限后会转向虚拟交往空间与外界联系。

H5:通过关注与疫情相关的公共话题,有助于推动家庭交往程度。

(三)媒介使用与家庭关系

由媒介情境论可知,技术发展催生的移动媒体产生了新的媒介情境,行动者们为适应新情境,行为方式也相应改变。在互联网进入家庭之前,人们倾向于在一起看电视。看电视这种公共家庭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家庭的一种仪式(张晨阳,2016),仪式的功能在于 “提供共同体验的瞬间,激发、增强或重塑个体成员的集体意识和认同,促成其在信仰、情感和意愿上的高度一致”(涂尔干,1912:413-436)。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发生了改变。一项民族志研究发现,当小孩在看电视,妻子在照顾孩子,而丈夫无事可做时,拥有移动视频设备的丈夫会选择陪在家人身边,默默地看移动视频。即在家中,当有多人共处一个物理空间时,通过独自观看移动视频,使用者倾向于创造一种在场却不共享话题的空间 “共存感”(O’Hara & Mitchell, 2007)。因此,家人只需相互在对方的视线范围之内,而不必有共同的活动。而这种媒介使用创造的新的空间也直接打破了传统媒体努力营造的共同收视、共同议题的收视体验,使得人们在同一时间收看的内容更加多元(雷蔚真,王天娇,2009)。这种视线内的 “共存感”,成为多屏时代下家庭互动行为的新型模式(何志武,吴瑶,2015)。

智能电视大屏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如今 5G 时代正在到来,在更多领域为智能电视大屏提供海量内容。根据第 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0 年 6 月,我国网民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达到 28.6%,在全媒体的竞争中,电视依然占据一席之地。电视作为主流的大屏媒体,有区别于手机、平板等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根据《2019 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在有线数字电视缴费用户逐年下降的背景下,高清有线电视用户同比增长 9.16%,有线电视智能终端同比增长 26.59%,这表明用户追求更加高品质的声音与画质,开启大屏联网时代,家庭内部电视的高清大屏带来的视听体验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且在居家隔离时期,家庭成员有更多的机会使用电视,因此大屏媒介被开启的可能性更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沉浸在私人媒体,导致家庭内部成员虽然处于同一实体空间,但通过手机等具身媒介在家庭内部建立更深度的私人空间。而大屏幕的回归使得家庭成员运用同一个媒介获取相同信息,成员被重新联结在一起,重塑了家庭关系。

H6:实体空间受限的疫情压力环境下,大屏媒介逐渐回归。

H7:大屏媒介的回归推动家庭群体感的加强。

03

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计与测量

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和所设计的具体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将家庭关系分为代际关系和婚姻关系两大类别,主要从实体空间、媒介使用(虚拟空间)、与外界交流频率、话题、大屏媒介使用、家庭交往程度、家庭群体感几方面进行预先分类(见表 1),预设相关问题。

媒介使用包括媒介类别、使用时长、使用频次,以及无疫情的对应时间段内时长和频次的比较;外界交往频率主要包括线上私聊与群聊的频率以及对疫情相关信息的分享;话题分为线上所关注的话题、私聊与群聊讨论的话题和线下与家人讨论的话题;大屏媒介主要以家庭内部电视的使用情况为主;家庭交往程度从互动内容、交流内容、互动时长三个角度评判,同时与过去无疫情的对应时间段内情况比较;家庭群体感分为代际亲密度和婚姻亲密度。

(二)数据收集与样本情况

本研究借助线上社交媒体平台,于 2020 年 2 月底至 3 月初发放问卷,此时因疫情而居家隔离已满一个月。由于疫情来临时恰逢春节假日,大部分家庭中子代回归,代际间的交往增强。子代一般由社会活跃度和媒介接触率较高的青年群体组成,一般情况下成年后的子代开始与父母分开居住(主要是平时求学或务工),19 岁的青年群体属于最年轻的一批结束异地生活后返家的年轻人。因此,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集中于 19 岁至 39 岁。此外,作为代际关系的对照样本,本研究亦调查了 40 至 59 岁年龄层段。另外,鉴于调查的普遍性,离婚、丧偶等特殊状况已筛查剔除。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 1214 份,其中有效问卷 1212 份,有效回收率为 99.84%。有效样本量超过题项数量的 10 倍(i=47),表明该问卷所得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采用 SPSS 25.0。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表 2 所示。

由上述表格可知,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平均每天的外出时长不超过 1 小时,外出地点仅限于小区内部或超市、菜场等购置必需品的场所,即疫情期间,个体外出意愿不强,皆处于居家幽闭环境,实体活动空间趋于收缩。此外,超过半数的人表示看到的负面信息增多,并常常担心自己或身边人感染病毒,也为国家现状感到担忧,由此可见疫情期间,人们普遍处于压力环境之下。

04

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交往程度

在家庭交往程度方面,将家庭交往时长中选择 “2 小时以下” 记为 1,“2-4 小时”为 2,“5-8 小时”为 3,“8 小时以上”为 4,如表 3 所示。可得其均值为 1.94,整体交往时长不高。但其中 60.6% 的受调查者表示和家人互动的时长较过去无疫情对应时间段更高,可见家庭交往程度在时长方面呈正向发展。

表 4 显示了疫情期间家庭互动内容:一起做家务的人数从 58.9% 上涨至 67.2%,一起看电视的人数 60.4% 增长至 66.3%,打牌等娱乐活动的人数比例也从 29.4% 上涨至 36%;与此同时,零互动的人数下降了 0.7 个百分点。在家庭交谈内容比较方面,表 5 显示:讨论社会热点话题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与疫情相关的内容,讨论人数高达 91.1%;零交流的人数降低了 0.8 个百分点。

(二)媒介使用

在媒介使用方面,同样将媒介使用时长中选择 “2 小时以下” 记为 1,“2-4 小时”为 2,“5-8 小时”为 3,“8 小时以上”为 4,如表 6 所示。可得其均值为 3.11,整体使用时长超过 5 小时。且 73.6% 的受调查者表示使用媒介产品的时长较过去无疫情对应时间段更高,可知在疫情环境下,个体沉浸于虚拟空间的时长增加。此外,期间有 42.57% 受调查者表示私聊频率更高,54.29% 表示群聊活跃度更高。即疫情期间实体交往空间受限,个体倾向于利用媒介与外界产生联系。

另外,在所有受调查者中,有 1030 位会分享疫情相关信息,分享率高达 84.98%。而在这 1030 人中,如表 8 所示:高达 94.56% 会分享给家人,86.8% 会分享给朋友,71.84% 会分享给同学或同事。可以看出,个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会通过转发流入内部圈子,其中以家庭内部最为明显。

在研究话题方面的问题时,将线上私聊、群聊的话题与家庭内部的交流话题对比得出表 9。可以看出,高达 91.09% 的受调查者会与家人讨论与疫情相关的社会话题,明显高于线上与外人谈论的频率;与疫情无关的公共话题的提及率也达到了 54.13%,私聊与群聊的频率皆未超过半数。可见公共话题在家庭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在媒介种类方面,如表 10 所示,电视使用率仅次于手机和电脑,排在第三位,使用频率达到 75.9%,明显高于其他种类。同时,从前文表 4 可知,与家人一起看电视的人数从无疫情对应时间的 60.4% 上升至疫情期间的 66.3%。这表明,在疫情条件下,以电视为代表的大屏媒介逐渐回归生活。

(三)家庭群体感

1. 代际亲密度

在研究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代际关系时,样本数量共 1212 份,其中对于问题 “与亲代 / 子代关系更亲密” 的回答,选择 “有一点符合我” 的人数最多,占 46.79%;选择 “完全符合我” 和“不太符合我”的人数相近,分别占 26.52% 和 23.56%;选择 “完全不符合我” 的仅占 3.13%(见图 1)。

在研究大屏使用和代际亲密度的相关性时,将使用的媒介种类中选择 “电视” 的样本记为 1,未选择记为 0;与家人互动内容中,选择与家人一起 “看电视” 的样本记为 1,未选择则记为 0;代际之间是否亲密的问题,将 “完全符合” 记为 4,“完全不符合”记为 1。得出表 11:是否代际亲密度与是否使用电视(r=.097,p<.05)及是否与家人一同看电视(r=.093,p<.05)呈正相关。即子代与亲代间的家庭群体感提升与以电视为代表的大屏媒介的重启息息相关。

2. 婚姻亲密度

在 1212 份样本中,已婚群体共 436 人。未婚群体中与父母居住者超过 95%,未婚群体家庭关系中的父母关系亦构成对疫情防控背景下婚姻关系的参考。对于 “与伴侣关系更亲密” 的问题,选择 “完全符合我” 的人数最多,占 51.69%;排在第二位的是 “有一点符合我”,为 36.44%;选择“不太符合我” 和“完全不符合我”的人数分别仅占 10.17% 和 1.69%(见图 2)。这表明大部分受调查者与伴侣的关系更亲密了。

通过对已婚样本的婚姻亲密度和代际亲密度的分析,可得婚姻关系和代际关系亲密度(r=.629,p<.01)也呈正相关,如表 12 所示。可推断子代回归家庭对夫妻之间的关系有正向作用。

0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以新冠疫情期间的居家个体交往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下,处于线下交往活动范围受限的相对封闭空间内的个体交往意愿和媒介使用的改变,由此分析家庭连接关系强度是否会被加强。

**第一,出于对新冠疫情威胁的恐慌,人们居家禁足的过程中,在不断增加线上交往获得信息的同时,家庭内部的交流变得更加紧密,有压力的不确定环境促进了家庭内部沟通。**新冠疫情作为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出突发性、群体性和危害健康的特征,既属于公共领域事件,也与私人领域息息相关,对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个体生活实践都会产生威胁和影响。在线交流表现为群内话题围绕疫情更集中,发布在相对弱连接的公众号、朋友圈中相关疫情信息经过个体过滤、分类,借助微信群和关系更亲密的好友私聊,沿着相互关系由强到弱扩散,并成为家庭成员和密友间的谈资;在实体空间的家庭内部表现为,在疫情给公众带来的压力下,生活在一起的各位家庭成员通过手机和 pad 等移动媒体获得相同或相似内容指向的媒介信息,增强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和意愿。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同处于一个屋檐下,家庭成员之间更有条件进行面对面的线下交往,而交流中的场景、信息传播的手段更全息,信息表达的符号直接性更鲜明,所获得的反馈及时性更强,家庭内部的交流会更频繁。

**第二,由于新冠疫情的传染性,大部分人选择居家隔离,实体空间的活动和交往被固定在住所的小范围内,个体与外界的联系减少,社交活动的频率和内容都大为减少。**个体表现出利用媒介与外界发生联系、获取信息或获得娱乐的倾向,即通过拓宽虚拟空间来弥补实体空间活动受限产生的缺失。基于此,在媒介使用率增高的基础上,当群体内有超过一名成员对同一或同种媒介内容感兴趣时,人们倾向于选择电视或家庭投影等大屏媒介共同观看。而人们在对利益攸关或风险判断的信息求证中,还是会倾向于接触主流媒体或官方权威媒体,并进行即时讨论。所以,以电视为代表的大屏媒介也逐渐回归公众的日常休闲生活,大屏幕媒介也起到联系家庭成员的中介作用。表 4 中疫情发生前和发生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这一点。

**第三,新冠疫情期间,子代的户外社交受限,线上交往范围收缩之后,子代在家庭沟通中的介入对于夫妻间的沟通状况是有影响的。**参与本研究数据调查的已婚样本共 436 份,在其他填写问卷的未婚人群中,有超过 95% 的人与父母一起居住。此次疫情爆发时间又包括了春节假期,这个时段许多代际关系中的子代回归原生家庭,与无疫情对应时间段比较,这次调查的时段中,子代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显著延长。当子代与亲代长期处于同一活动空间时,疫情话题和节庆话题作为催化,代际之间的交流和接触较过去有明显上升。同时,由于子代的介入,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增多,代际亲密度促进了婚姻关系亲密度的上升。

总体而言,疫情防控背景下,公共话题的引入、大屏媒介的重启、子代的回归三者相互作用,促进了家庭连接关系的增强。立足于本研究,可以对于 5G、智能技术介入人们的日常社交之后线下的交流及诸如家庭关系等强连接关系的保持和增进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媒介融合时代下,传播网络中容易形成的公共热点话题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尤其是抖音、B 站、西瓜视频等自媒体音视频平台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日常媒介接触的主要媒体,影像对于日常生活的直接表述使世俗生活题材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这无疑会填平既往代际交流的鸿沟,可以触发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从而将家庭关系从日渐疏离的状态中挽救回来。

**第二,重视家居生活中大屏媒体(目前主要是电视媒体)在增强家庭成员沟通交流中的作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当前许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各居一室,或者同处一室各具移动媒体,各自通过不同的客户端进行线上社交。其中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家关注的内容不同;二是新媒介载体的屏幕尺度不足以满足多人集体观看的需求。此次新冠疫情造成的居家禁足,家庭成员重新回到大屏媒介前应该是一个改变人们媒介接触习惯的机会。既然新冠疫情让人们重新检视生活方式,回归对家庭生活的重视,那么,它也可以让人们重启客厅中的大屏媒介,以此作为促进家庭成员交流的中介。这一次新冠疫情事件所形成的大屏回归媒介接触现象应该引起大屏媒介内容制作机构的重视,找到符合受众接受大屏媒介文本的动机,制作符合这一动机的优质节目,保证大屏媒介在媒介融合传播路径中的一席之地。

(王冬冬 陈舒婷:《疫情防控背景下家庭连接关系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2021 年第 3 期,微信发布系节选,学术引用请务必参考原文)

© 本文转自【新闻记者】(ID:shxwjz),已授权。上海《新闻记者》杂志是全国新闻核心期刊、CSSCI 来源期刊。创刊于 1983 年,由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上海报业集团、上海社科院新闻所合办。始终秉持敏锐、尖锐、新锐的办刊风格,既重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实际,为新闻业界与学界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知乎用户 圣地亚哥甜橙 发表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平时我爸在外赚钱,现在他基本上是失业状态,没有了经济来源,兜里连一个硬币都没有了。

我妈掌控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前几天派我爸出去买菜,给他发了 100 块钱的红包,要求购买四号人一个星期的食材回来…… 可怜我爸花钱向来大手大脚……(其实我不是很明白:日子根本就不是这么过的,只给这么点儿 “采购费”,岂不是意味着过几天还得出去采购食材?增加被感染的几率吗?我真的不知道我妈在想什么……)

其实我爸一直挺让着我妈的,我觉得他俩吵架主要是怪我妈太暴躁,次要原因是我爸固执不懂变通。(为了客观地描述,原谅我用这样的词汇去形容爸妈。)

我妈不相信科学,不听逻辑,交流完全靠吼。

只要我爸稍一反抗,我妈就骂得更厉害了…… 说实话,我真怕自己将来也会成为我妈的样子。

很多传统女性,心里觉得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从来不去反思自己给其他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总是把最好的一面给外人,最坏的一面给家人。

你问我怎么解决?真没法解决。凑合过呗。

(敷衍的分割线)

介绍下情况:

我妈很漂亮,从小就穷,我小的时候家里也很拮据,穷怕了。花钱精打细算,但舍得买衣服,经常嫌弃我舍不得买衣服。对了,我妈没有兴趣爱好!感谢抖音和快手的出现让她终于可以打发时间。对我很好,但是仅限于让我乖乖吃饭穿衣。

我比较叛逆,挺孤僻一小孩。小时候和我爸关系不好,我爸不怎么喜欢孩子。他爱好超多,喜欢养各种小动物,嘴特别贫,买个烤鸭都能叭叭半天的那种,人特别善良,很乐观。(我嫌弃他老是进行一些 “无效社交”)

我呢,因为家人都没有心机,没有教过我怎么和人相处。小时候比较天真,特别直,就沦为被校园恶霸欺凌的那种人。所以不是很喜欢人类。

![](data:image/svg+xml;utf8,)

(再次更新)

各位,千万别转载啊,我想活着。这是一个吐槽性质的回答,请不要传播负能量啊!

知乎用户 亚马逊 Kindle 发表

宅在家的第 N 天,有网友晒出了这样一张抗疫日程表:

大家纷纷表示怀疑这位网友窥探到了自己的生活……

王尔德曾说:“每个人都会伤害他所爱的事物……” 我们都知道有智商、情商,其实越是这样朝夕相处的时候, “爱商” 也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上面的日程表表现得那样,许多家庭在平时朝九晚五,每天只在早上和晚上短暂相处的模式下尚可以和谐相处、恩爱有加。

但在当前大家纷纷宅在家 “抗疫” 的时期,却发现自己好像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每日纷争不断。其实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难理解——相处时间增长,又不能外出参加娱乐活动,大眼瞪小眼,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都暴露在彼此的视野中 ,难免一不小心就会有哪一点踩中对方的雷区。

长时间的相处更印证了一句话,

爱情只是一瞬间的礼物,若你想把这一瞬间换成一生的陪伴,你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点点运气和很深很深的爱,还有勇气、包容、无私、妥协、天真

如果你在长期相处的亲密关系中出现了问题,Kindle 建以大家看一下克里斯多福 · 孟的这本**《亲密关系续:无拘无束的关系》。**

书中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极其生动地还原了各种互动关系的真情实景,向我们揭示了伴侣关系的实质,告诉了我们如何去爱一个人。

更给出了建立舒适亲密关系的 8 大原则:

![](data:image/svg+xml;utf8,)

原则 1——我的伴侣不是我快乐的来源;我才是

当今几乎所有的亲密关系,都笼罩在 “我不完整,也不够好,我需要外在的某人某事,让我变完整,让我成为更好的人” 的信念阴影下。

而这个信念又会被其他信念强化,如 “我必须找到那个能让我完整的人”;以及“我必须要做点什么,来赚取让我完整的东西”;或者“我必须证明,我配得上我所需要的爱和快乐,这样我才感觉完整” 等等。

然而,所有这些说法都与真相截然相反。其实,你才是你一直在寻找的爱和快乐。

当你认为,你的伴侣掌握着让你快乐和完满的钥匙时,你的价值感就体现在对方的行为和语言中。而 “某人必须带给你快乐” 的想法,往往会强化一个信念:“你现在还不快乐,因此你不完整。”

大多数人不喜欢不完整的感觉,往往会认为自己有问题。这是种自我否定式的假设,常常让人认为自己不配得,所以必须要赚取、证明和索取快乐的权利。这时操纵开始起作用。

操纵行为在关系中出现的顺序常常是,从伴侣那里赚取爱和快乐;证明你有权从伴侣那里获得爱和快乐;向伴侣索取自认应得的爱与幸福的权利。无论是通过交换、赚取,还是刺激、强迫等等操纵对方的方法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你认为,你不是自己快乐的来源,因此必须向外寻求,最终让你的伴侣成了根本的来源。

但是,你的关系只是体现了渗透在你生活方方面面的信念和态度。

这个信念就是:目前你是个不完整的人,希望能有朝一日变得完整。这个态度就是:你必须用特定的方式与世界打交道,才能从外在获得完整。

然而,我们想要达到快乐终点的列车却行驶在一条环形轨道上,一直围着假定的目的地绕圈,却永远无法抵达。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需要某样东西才能快乐,事实上,只有快乐才能让我们快乐。未来永远不会来临,有的永远只是当下。

所以,真正的快乐是不依赖于任何事物,也不需要任何事物

原则 2——我的伴侣不是我不快乐或痛苦的起因

所谓痛苦,就是在身体或情绪的层面上,任何基本形式的不适感。当我们拒绝这种不适感时,通常会想到两件事,一件是给为什么会经验这个状态找一个解释;一件事如何让痛苦停止。

所以当我们目睹伴侣的行为时,发觉到自己的不适感,就会认为,是伴侣的那个行为导致了自己的不适。毕竟,你之前明确告诉了对方你的好恶,但你的伴侣居然还在那里,用你讨厌的方式 讲话做事,这不是故意气你吗!

于是,我们会出现愤怒。而愤怒除了咄咄逼人的直接攻击外,还会通过默不作声表现出内爆式的撤退;另外,最具欺骗性的愤怒形式就是被动式攻击。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目标只有一个:避免痛苦。

然而,大部分愤怒满满的冲突都是因为误解而产生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或行为的动机,做出了错误的假设,或胡思乱想。用愤怒的方式发泄愤怒其实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产生矛盾的往往不是伴侣的行为,而是你们处理矛盾的方式。

那么我们该要怎么处理不适感呢?

简单点说,缓解不适感的过程就是接纳、觉知和欣赏合为一体的体验。

最初接纳可能会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境或他人的行为时,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快乐受到威胁,或就是觉得看不顺眼。接纳经常会跟容忍甚至是无奈搞混,而实际上接纳是完全和平的体验。在接纳中,没有任何攻击或防卫,只是简单地承认你面对的是什么。当你觉得倾向于拒绝面前的情况时,你可以向自己重复说 “这就是正在发生的”,这能让我们放松下来,并观察我面临的情境的背后有什么,你和对方真正的诉求是什么。

当你后退一步离开这个情境,或走到情境的外部去,从非个人化的视角来观察这个情境, 你的情绪化反应就会消散。

原则 3——无论我多努力,我都没法改变我的伴侣

其实生活中伴侣之间的争吵大多都源于双方都想把对方改变成自己想象中理想的样子。

关于改变伴侣的问题,一般会出现两类人,一类是改造工程师,希望把伴侣改变成新模样(你能不能改一改?);一类是千万别变的人,希望把伴侣变回老样子(你怎么变了?)。

当我们只把关系的焦点放在期待自己的伴侣改变时,我们就会陷入对现状的不满对伴侣的批判。同时这些评判以及对改变的期望,会让我们无法看见,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这个人实际上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存在。

借用马克 · 吐温的一句话,“当我十四岁时,我受不了我的父亲,他愚蠢极了。但是我二十一岁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七年的时间他竟然变聪明了这么多!

所以说,当我们在情绪成熟上向前迈了一步,我们就能以更成熟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伴侣。

当我们越是强迫性地进行孤注一掷的行为,我们获得想要结果的时间就会越长。我们如何看待伴侣取决于我们的意识阶段和情绪成熟度。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对伴侣的看法也会成长。

原则 4——关系中的问题只是故事而已

对许多人来说,我们的生活就是故事,包括了头脑里所有的故事,连同我们对一天中各种事件的解释。一旦我们把我们的问题变成了故事,还期望有一个满意的结尾时,我们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关进了一个囚牢。

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心智的三个方面便被激活,我们会发现自己困在了它们交互的中央。

一个方面是受害者,这个体验是被排斥和想方设法逃避的,因为它放大了你不堪重负、生气、焦虑甚至是无力瘫痪的感觉;一个方面是迫害者,这是一股引出问题的邪恶力量,它表达了你对自己感觉的排斥,并愤怒地找人、事去指责和评判;还有一个方面是拯救者,希望自己能从身处的情境中抽身,所以会不断地给出建议和方向来解决问题。

简单来说,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争执情景都是中立的,是我们内心的 “戏精” 过分解读,导致了冲突的爆发。以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为例:

这是,阳光明媚的一天。

笑笑和遥遥走在街上,正在商量着中午打算去哪里吃饭。

两人聊得正开心的时候,遥遥突然转过头,对笑笑说道,「亲爱的,我们快没钱了怎么办?」说出这句话的遥遥,心里真没别的意思,也就是觉得氛围不错,顺口开了一句玩笑。

万万没想到,这句话让笑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遥遥的大手大脚,笑笑已经连着好几晚上没有睡好了。

于是,他没好气地说道「那你要不要考虑去搬砖~」

其实呀,这也是一句玩笑话,因为,笑笑早就想好了两人未来的发展规划,只是没来得及和遥遥所罢了。

这话一说出后,遥遥就不开心了,明明是你承诺的养我一辈子,现在好了,你让我去搬砖,你到底几个意思?!!

于是,遥遥垮下脸来,甩开了笑笑的手,头也不回地就跑了。

看着遥遥远去的背影,笑笑心里很不是滋味,家是两个人的,遇到的问题,你转身就跑,你让我怎么想?难道在你心里,我就只是赚钱养你的工具吗?

接下来的 1 个多小时里,心里憋了一肚子火的两人,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大。

遥遥满脑子想着,和笑笑在一起以来,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他还是不满意,一生气就冷战,笑笑呢?也不甘示弱,明明和我在一起以前,什么都听我的,在一起就不珍惜我了。

「分手!」「行呀,分就分,谁怕谁!」

如果我们能不再把问题当成个人化的,不困在故事囚牢中的三个身份里,我们就能后退一步,看到许多我们所谓的危机其实是多么微不足道,甚至是幽默的。

是你们对情境的解读方式,决定了你们关系的走向。

原则 5——特殊性不是爱

在一段情感关系快要结束,或是刚刚结束的时候,被甩的一方,往往很痛苦的。

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通,那个说好了永远爱自己的人,怎么会对自己这样的冷漠 —— 信息不回、电话不接、好不容易见一面也是有话快说,别浪费我时间的姿态。

直到有一天,他们接受了关系结束的这个事实,慢慢地把重心放回到了自己,或是下一任的身上。

这时,若有朋友问起,那个谁谁谁,你们还有联系吗?Ta 才会恍惚想起,好像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情了。

你对一个人的需求,或是对「特殊性」的渴求,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影响着我们对一个人,或是情境的看法。而且,我们似乎总会依据对对方需求的强烈程度,和对方的回馈,来处理我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我们热烈地爱着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不自觉地为他欢笑,为他落泪,为了得到他的关注,不惜做出任何事情。但是,当我们不再爱一个人的时候,过去发生的一切,就好像一把把尖锐的刀子,捅在我们身上。

不止是对爱的人,我们对周围其他人的态度,也是受到了需求感和特殊性的影响。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的心里,是一个极其有用的、有力量的、不可替代的,或是魅力难以抗拒的人。

因此争吵中的许多说法和做法,其实都是在告诉对方 ——我现在,对我自己在你的心里的位置不满意。你,作为我的另一半,若是不能让我满意,那么后果会很严重。

而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换句话说,无论你成就了多少、收获了多少,无论你得到对方多少的保证、赞扬、认可,甚至是崇拜,都远远达不到你心中的要求。 因为,当你开始追求重要性的时候,你就把你人生的控制权,交到了别人手里的人,也就默认了自己是渺小的,是无助的,是可以任由别人操控的。

这种无助感,只会加剧你的脆弱,让你越要越多,即托付心态过重。

原则 6——我的伴侣支持我在接纳、觉知和欣赏方面成长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类人,分析感情头头是道不说,与谁在一起,都会另一半称为完美情人。

那么,与谁都合适,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亲密关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这本书作者谈到过一个概念,那就是,你的另一半,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让你面具背后的真实,全然地暴露在了阳光下。

所以说,当你在看另一半的时候,也是在检查你的情绪成熟度。

如果你足够地成熟,你会在压力面前,会越发地知道如何用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去解决你们的冲突,而不是采取更强的防御姿态。

你与另一半的关系,其实是你与自己的关系。

如果你能放下对 Ta 的需求,或是恐惧,而是,把目光放在「你都体验了什么」,那么,你会发现,哪怕是生气的 Ta,指责你的 Ta,气鼓鼓不说话的 Ta,都好可爱呀。

再说得直白一点,你的每一个看法 —— 不光是对你的另一半的,还有对世界上的任何人和任何事的 —— 都取决于你自己的体验。

原则 7——我和伴侣各有一艘自己的船

我们普遍会认为婚姻就是两人共乘一条船。

然而,常常会有一方想要驶向不同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鼓励夫妇双方努力达成完全共识,如果行不通,那么建设性的折中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两种可能性都有问题:要达成双赢的共识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这种共识一般根本没法达成折中给人带来的唯一满足就是知道对方和自己输得一样多。第一种情况可能解释了离婚率的上升,而第二种折中的可能性则为无数的脱口秀演员提供了素材。

既然如此,为什么亲密关系中的每一方,不能都有自己的一艘船?

我们明白了我们伴侣不是我们快乐的来源。我们变得不大愿意操纵我们的伴侣,让对方满足我们对重要性和归属感的需求,而且我们变得更加关注并支持彼此的偏好。没有了粘连那令人窒息的束缚,我们会发现自己向往一种自由感。而我们自己和伴侣也都需要这种自由感。

想象一下,你拥有一家店铺,隔壁还有一家店铺。你总是跑到另一家店里看他们是怎么管理的。这样,你一天中照看自己业务的时间就只有百分之五十。同理,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可能花大量时间在配偶身上,心思都放在对方的事中,而这些事其实跟自己毫无关系。

所以说,在关系中进行探索,体验两条船,有助于缓和从粘连到自我区分的过渡,并最终获得自由,体验到无拘无束的关系。

原则 8——与伴侣的沟通反映了情绪成熟度和意识状态

随着我们放下不断操纵他人的企图,更向往去体验我们真正是什么,我们便开始看到,沟通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的的好工具。

不过,我们也要明白,沟通不仅仅是话语的交流,肢体语言和语气相比较话语本身而言更重要;其次,不说话不代表着没有在沟通,通过肢体和面部的呈现,同样会向对方传达出自己的感受;还有,冲突时的大部分口角都是由误解构成的;最后,我们要学会倾听,所谓倾听并非听而不闻。

当我们进行基于真相的沟通时,我们不是为了更靠近我们的另一半,也不是为了让我们的另一半更深地理解我们。

这类沟通以两个焦点开始,一是留意我们是出自哪里讲话和倾听的,二是自觉地改变我们的措辞来反映意识。它没有规则可循,也没有 “应该” 让我们保持正轨。无论我们是否卷入了冲突中,一旦我们记得留意,我们是从哪个点出发来讲话和倾听的,我们就能调整我们的措辞和沟通模式,好指引自己走向正确的沟通路线。

建议大家在沟通过程中多使用这样的语句:先表示理解再准确表达自己的诉求

「 亲爱的,对不起,我不该那么说的」
「我知道,你一直都在很用心地对我好」
「所以,你才特意地买了我最喜欢的桌游,想和我玩」
「你的做法,让我十分感动,真的很谢谢你」
「并且,我想告诉你是,刚才是我心太急了」
「我会学着去调整我自己的情绪的」
「你能,原谅我这一次吗?」

在童年时候,我们的养育者,便是我们的全部。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他们为我们提供生活所必需的庇护所、食物和爱。

只是,并不是每一个养育者,都能够去充分地觉察到,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再加上受限于客观条件,如,必须离家去赚钱来维持一家的生机,或是必须通过加班来保住一份工作,我们在童年时都或多或少都有过被抛下的体验。

正是这种糟糕的体验,才让我们在心的外面,竖起了一道道高墙,抵御着外来者的入侵。

现在的你,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能力,去过上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所以,当曾经的伤痛因为关系里的冲突而浮现时,你可以,用一个更加成熟的方式去化解。

这,便是书中作者说到的情绪成年。

这从来就不是一条充满着艰难险阻的道路,只需要你的一点点觉察,一点点勇气,一点点感谢,和一点点对周围人的接纳。

爱,正是这一切的来源。

祝愿大家都能体会到无拘无束的关系,情绪成年的滋味。


喜欢记得点赞哦,
你可能还喜欢我的这些回答:

有哪些与爱情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关注 @亚马逊 Kindle,读书与不读书,人生大不一样!用 Kindle,拒绝打扰,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这有什么?!

作为一个疫情爆发前就已经宅了一年的废物,早已习惯了家长嫌弃的眼神、无视的惨淡目光和动辄的批判和催婚。

变不出花来的。

临过年的时候做了一下个人投资总结,发现去年投资收益比我个人上班工作赚的钱不少。

就这样,母亲还是嫌弃的说:不上班你的社会关系就断了,踏实去工作吧。

在老妈嫌弃的眼神中我答应开年就外出打工。

新年的时候作为一个大龄油腻剩男,我还收到了二百块的压岁钱你敢信?

然后疫情爆发、爆炸。

嫌弃的老妈瞬间变得慈祥:安心在家呆着吧,外边儿闹病你折腾什么?

我是有理有据的废宅。

疫情期间家里没啥矛盾,主要是因为我已经废了很久,不在乎废的更久。

至于日常么。

我囤了够吃到至少 5 月的米面粮油、今天点数儿还有 140 + 个鸡蛋。

还有两条鲤鱼、两斤带鱼、两斤羊肉、猪肉若干、手抓饼十张。

就算方便面,五连包的我还有六包。

啥都不缺,不找事儿就没事儿。

所以我看啊,很多事情呐,习惯就好,很多事情呐,早准备早好。

摩擦这种东西呢,不制造不扩大努力快速解决,挺好。

不是谁家都老闹家务。

知乎用户 叶壮​​ 发表

我总爱说,焦虑也是一种传染病,也人传人,也有潜伏期,也需要靠主动自我隔离来保护大家。

生活的突然改变会让人的情绪更容易爆发,就像现在,隔离了物理上的传染病,恰恰导致心理上的 “传染病” 没法儿隔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家里很容易产生情绪的焦虑,比如妈妈因为今天没买到口罩就很焦虑,其实孩子这时候可能没有什么错误的表现,妈妈也会烦躁。

怎么办呢?在我们家,我们是这么处理这件事的:

  • 虽然隔离,也要有属于自己的独处时间

很多公众号这几天在讲 “难得可以陪家人了,我们要借此机会坏事变好事,高密度接触与陪伴。” 但我想提醒一下,这个观点没问题,但每个家庭成员依然需要有每天有属于自己的独处时间。

隔离期间,带孩子再辛苦再累,也要给每个家庭成员预留属于他的独处时间。爸爸每天给妈妈留独处时间,妈妈也给爸爸留独处时间。爸爸妈妈也给孩子留属于他们的独处时间,这是一定有必要的。

不是因为一起宅在家,你家里就要 “一锅烩”,作为一个人,我们每天都需要属于自己的独处时间,这是人心理上的刚需。其实,很多人什么问题都没有,他什么焦虑都没有,就是因为自己跟自己独处时间少了,可能都会难受,所以这点是需要关照的。

  • 孩子被限制得越多,就越想 “拆家”

你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社交需求,也需要多元化社交,与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打交道,但是只能在家呆着,活动空间已经密闭了,还总是以同一个人用同一种方式相处——只能面对爸爸妈妈。

只有一种走向的同类刺激是最差的,这满足不了他的需求,孩子就会选择其他多元化的方式去展现他的表达欲,比如拆家之类的行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们会那么喜欢玩游戏)。爸爸可能会觉得这种表达方式是对自己威信的挑战,又把孩子锤了一顿,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有多种可能性的多元刺激,孩子会好很多。建议在家里要进行开放性活动,不要只知道给孩子安排上网课,比如写作、绘画都是典型的开放性活动,去玩建造类的游戏,也不错。

  • 那些跟我一样为人父为人夫的男同胞:哥们儿,站出来,哪怕是为了自己好过一点

非常时期很难找到两全其美的法子,这时候更需要父亲站出来,勇于分担,给老婆提供更多的方便。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爸爸上班了,带孩子少,那是没办法,这几天很多爸爸即使复工了,也是在家办公,在心态上很容易回归到 “职业人士”。

而老婆的生活也因为疫情完全被打乱了,就算是全职妈妈,以前把孩子送幼儿园之后的那段时间,至少还能自由支配,有时间还能约闺蜜逛逛街、健个身…… 现在成了 24 小时看娃模式,搁谁也受不了。

这时候,爸爸就要往前走一步了,给老婆提供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不然,你不这么做,老婆一生气,弄得家里一锅粥,最后还不是你倒霉,所以当爹的,就算为了你自己,白天也要去拉扯一个半小时孩子,跟孩子弄些父子搏击之类的游戏。到了晚上,再让孩子早点睡,老婆这会儿还能拿着手机刷会儿电视剧,你晚上也有时间玩游戏了,对吧兄弟?

家人情绪不好,磕到最后是没有赢家的。如果一个妈妈手上抱着孩子还在炒菜,天天如此,这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了。连这时候妈妈都没有机会独处,就要好好考虑这分工出现了什么问题。

  • 开点脑洞:有趣的家庭活动,能让大家在封闭的环境里情绪得到释放

我身边的爸妈们,在 “家里蹲” 期间都没闲着,各显其能带着全家一起玩——有带着孩子天天开颁奖晚会的,一家三口天天颁奖,今天爸爸妈妈给孩子颁,明天爸爸孩子给妈妈颁,颁奖之前还要有个走红毯仪式~ 也有家里买了智能运动环的,一家人一起做锻炼;还有带着孩子写作的,比如有本书叫《642 件可写的事》,每天挑一两个可以写的主题,像“一株盆栽快死了,告诉它活下去的理由”,特别有脑洞;还有在家排练英语剧、儿童剧的……

在我家孩子们每天都会锻炼身体,用跑步机跑步或者是走路,昨天我们还买了蹦床,不知道到货了情况会怎样。到了晚上还会玩亲子搏击,一开始玩二十分钟,现在就不够了,放不到俩孩子,得要半小时才行,每次搏击大人孩子都会出一身汗。

在这些有趣的家庭活动中,每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得到释放。

  • 除此之外,在家里 “抗焦虑”,还有三点思想工作要做:

  • 把焦虑控制在不影响思考的范围内:疫情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社会不安全感、不稳定感,这种状态对于家庭的状态是有影响的,作为父母也很容易把焦虑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这也是很正常的。大家可能都有感受,当了爹妈之后,看到一个可怜的孩子,比以前更能激起你的同情心,这种共情感是为人父母非常核心的要素,这就是生物性带给我们的。实际上,共情有时候也给人添麻烦,最近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道德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权威保罗 · 布鲁姆推出一项比较前沿的理念,叫 “摆脱共情。共情带来的功能性是好的,但共情也会带来丧失理智和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很多家庭目前出现的核心问题。当共情变得很过度,以至于丧失了基本的逻辑推演能力和理智思考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分辨谣言的能力,反而被你的共情拖了后腿,所以我的建议是要意识到很多焦虑是没有意义的。当你焦虑的时候,你可能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是,为了这个焦虑的事,我能做些什么?比如看到很多人买不上口罩,我很焦虑,但是这个焦虑对你是没有意义的,你对这件事没什么可做的,实际对于大量的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共情这件事是值得认可的,但是作为家长,要理智地去评估共情有没有给你带来负面的风险和影响。你可以焦虑,但是你要控制在不影响你们好好思考的范围内,别焦虑过了头儿。

  • 避免对孩子进行 “灾难化解读”:比如让孩子洗手这件事,家长应该区别什么叫做告知,什么叫做命令,什么叫做“灾难化解读”。最浅的阶段是告知,如果你的孩子很听话,明白疫情是怎么回事儿,就像我们家老大,5 岁了,让他去洗手就会乖乖去洗。更高一个层次的就是命令,你必须去做什么,在这个非常时期,命令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采取的是“灾难化解读” 的方式。孩子其实没那么大事,也没出去,可能就是需要洗手了,有点磨蹭,妈妈就会说:“你不洗手,手上都是病毒,会得病会死人的你知道吗?而且因为你不洗手,全家都会被感染!”家长明知这个可能性发生的几率实在太小了,但是很多人还是会灾难化解读。当你把灾难化这件事情,扔给孩子,孩子就会产生几个想法:第一个就是被吓到了——“妈妈好凶啊”;第二是会有极强的愧疚感——“我把全家人都害死了”;第三个会有剧烈的恐惧感——“会死啊”,很多时候这三种想法不是单独出现的,很可能是两种或者三种同时出现。你说,你为了让孩子洗个手,把孩子整这么难受,没必要啊!这是 “灾难化解读” 带来的潜在风险。

  • 每一个人都有免于受他人负面影响的自由:我们家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不管是家里面的大人还是小孩,每一个人都有免于受到他人负面影响的自由。如果一个人已经负能量满满了,我能不能帮他解决,这在优先级上是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 “我有权不受你的负面影响”。这跟自私不自私没有关系,本就是一个特别基本的事情。所以,当你的儿子跑过来,跟你说,奶奶好唠叨,我不想跟奶奶在一起。你不要说,你怎么不孝顺啊,你劝劝奶奶,要让奶奶开心啊…… 这就其实不太对。你可能要更加共情地去跟孩子讨论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是给奶奶安排单独的房间等等,妥善处理老人的生活情况。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在情绪上实在是憋不住了,那在情绪即将爆发前,你最需要的是 “卫生间时间”。

如果你已经发现自己开始发火了,就抓紧时间跑到卫生间去吧,暂时把情绪搁置掉,因为现在你已经不适合再讨论和交流,这样才能有效地把问题先暂时缓解。这时候,你还需要有效地去调动第三个人的中间力量,这个人可能是爸爸,也可能是老人,做个调停的工作,就像两个国家谈判,需要第三个中立国一样,需要有个人站出来帮自己解决问题。还有非常重要的是,你必须允许并且接受,矛盾过后的缓和期。很多人接受不了,跟孩子吵了一架,过后立即要求孩子欢天喜地,不给他缓和期。这很难,也不现实。

关于这两天在家里面全家人相看两厌的事儿,希望上面这些话能帮上你。

知乎用户 查理挥起魔法棒​ 发表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的一个热搜 “在家一天被骂八百回”。施害者一般都是家里的女主人,受害者一般是家庭其他成员。不得不说真的厉害,西游记才多少回。

下面这个记录表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大家最近的行为轨迹。我突然发现原来人类的悲欢也是可以相通的。

我随便点开一条微博,翻了一下评论区,非常有共鸣。行行色色的家庭都在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

很多小品、脱口秀和相声都喜欢用一个老掉牙的梗:女朋友永远是对的。

现在我明白了,女性永远是对的,其他人没有发言权。

知乎用户 Cecilia​​ 发表

看似可笑,实则普遍存在的现象是:

遇到家庭矛盾,很多人会「逃避」

  • 有的男女吵架以后,会冷处理或者不处理。

一般就窝在个没人的房间里,或者下楼抽个烟、溜达一圈,等对方入睡以后,再偷偷猫过去;要是赶上回家以后对方还虎视眈眈地瞪着,那就假装看不到、听不见、不知道、就这样——反正我就是这样的人、做了这样的事,你还能拿我怎么着?

  • 有的男女长期不和,然后他们会决定生个孩子。

很多夫妻会觉得,有孩子以后家庭矛盾就能缓和。毕竟就算是吵架,也得投鼠忌器,顾及一下孩子的存在,或者干脆就拿孩子当挡箭牌,说说自己为了这个孩子、这个家多么不容易,再让对方关心和爱护一下「你亲生的孩子」。

  • 有的男女矛盾重重,会选择物理和精神回避。

物理回避可能是借口忙工作,下班以后直接和同事朋友去吃饭、喝酒,晚上醉醺醺地到家,美其名曰为了赚钱、陪客户,对方得体谅自己;精神回避可能是我人在家,但我的心不在家。撩小姑娘、讲讲荤段子,和陌生人互诉衷肠寻求安慰,偏偏就是不理家里这口子。

  • 有的男女吵一场之后,床头打架床尾和

这种还真有,反正暂时地不争执了,但也多是缓兵之计,而不是真正地去解决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逃避家庭矛盾

这样的「逃避」实在是太多了,常见的就是「你说得都对」——对不对不知道,反正口头让步就行了,知道对方强势、刁蛮、有实力,那就依着。反正这日子得过下去,再找个人还不一定怎么样呢,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隐忍」或者「逃避」。

当这种「逃避」不仅是个例,而在社会中普遍存在时,一定是有其文化背景的共性的。费孝通老爷子在《乡土中国》里的观察,就挺有启发性的,他认为:

  • 为了追求婚姻的稳定,男女在生活上需要一定程度的隔离

…… 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亚普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非但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 夫妻之间,各忙各事,合作顺利即可

不但在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男女有着阃内阃外的隔离,就是在乡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 我所知道的乡下夫妇大多是「用不着多说话的」,「实在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的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

  • 家庭之外是更广阔的生活

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意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团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们又在一起,除了工作和生育事务上,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这决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结果。

疫情当前,必须直面问题

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为什么疫情期间,很多家庭矛盾重重。

因为你做不到像平时一样的物理隔离,做不到和同性朋友出门消遣的抑郁派遣,你面对的是这个不得不朝夕相处、但精神上无法和你产生高度共鸣、却又不得不与之合作的人。你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处可藏——以往通过各种形式的「逃避」能解决的问题,自然就暴露,甚至激化了。

一个男人,平时说自己下班回家累,赚钱辛苦,回家以后往沙发里葛优躺,永远横屏玩游戏或者和网红脸的妹子聊微信;你不说话,你认可他确实赚钱,也确实累了。现在,他也不去上班,还是老样子在家里待一天——你能受得了?

一个女人,自己减肥也吃得少,老公又常年在外吃饭,孩子送幼儿园管饭,也能凑合。现在外卖少了,还得保证孩子营养摄入均衡,一天三顿亲自下厨伺候老公孩子,睁眼就是下顿吃什么,闭眼就是明天吃什么,最后累瘫了提出全家能不能吃一顿泡面还被拒绝——你能受得了?

当我们被逼到死角的时候,要么激化问题,要么努力去解决问题。


当我步入婚姻 5 年后,面对不断激化的家庭矛盾时,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三年后,我家基本实现了琴瑟和鸣。现在,我想把当初的那些思考呈给大家,希望能有所帮助:

到底是因为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才选择逃避?或者是因为已经决定了逃避,所以将症结放大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真是一个恶性循环。

遇到问题,选择逃避;但问题还在那里,并不会自己消失的。即使你躲到天涯海角,最终也得面对自己,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可怕的是,也许起初如同小苗一般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长成了丛生的荆棘。

幸福和快乐,并不取决于物质丰腴与否,而在于内心是否得到了满足。所谓欲望的沟壑,不就是心灵无法安于一隅,逐渐长出的渴求的枝桠吗?

不幸福的人,大多无法与人良好地沟通。当通往内心的门被关上,你从还留着的那扇窗望去,就满是悲怨和慨叹。

愿你所相信的,变成心里的光。哪怕再微弱,也能照亮前进的路途。通往你已经下定决心去面对的现实的路途。

当你不再逃避,总会看到改变所带来的美好。

知乎用户 拜特儿闹 发表

首先,我们在疫情期间因为活动范围受限,生活上也有很多不便,再加上各种消息,本身就会让我们的心情收到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先学会怎样调整好自己和家人的心情。

其次我们要知道,这个时候,家庭中出现的矛盾不是新产生的矛盾,而是把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矛盾扩大化了。以前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一些矛盾,而现在大家都无处可逃,只能直面这些矛盾。

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现在大家也都有很多的时间,趁机把这些矛盾处理好,以后就可以减少冲突的次数。

其实这些矛盾并不是非常难解决的。

看过一本讲吵架的书,其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为什么吵架?因为我们心中有渴望。”——《如何正确吵架》

我们心中的渴望得不到满足,才会吵架。

不是因为乱扔了臭袜子所以吵架,不是因为只知道玩游戏而吵架,而是因为没被在乎、没被尊重吵架。

想要解决矛盾,就从大家心理的渴望开始分析,找寻到内心深处的渴望,然后大家好好沟通,让双方的渴望都得到满足,这样不仅不吵架了,关系还会变得更亲密。

附上书里列出的吵架 tips:

1、唤醒渴望
我们为什么会吵架?因为我们心中有渴望。
2、紧密互动
导致伴侣分手的,不是他们之间出现了很多争吵和不愉快的消极互而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积极互动。
3、揭露问题
如果不深入到表象一下,尤其是在吵到兴头上的时候,你将无法发现控制着你潜意识的真正因素,还会错过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
4、解放自我
是时候打破你在亲密关系中的旧习惯,为你自己和你的关系而奋斗了。
5、重建矩阵
这意味着你要学会带着一种新的、更积极的意识进行争吵。
6、坚持行动
“坚持行动” 意味着你们没有退路,无法离开,也不能骑驴找马。

还有书里还为能让我们变得更亲密的吵架制定了一些规则:

1、突出积极面

多分享渴望,表达感受。

2、弱化消极面

不要总是相互指责,逃避、敷衍、说谎、批评、拒绝互动等都是非常消极的行为,只有负面效果。

3、每一方最多对现状承担 50% 的责任

无论关系中发生了什么,两个人都是有责任的,不要互相推卸责任,要提醒自己双方都有责任,但是最高不要承担超过一半的责任。

4、双方都对获得幸福和满足感承担 100% 的责任

大家都努力的去创造幸福和满足,尽自己的努力,不要总享受别人给你的幸福,也要学会去给对方创造幸福。

5、保持坦诚,承认事实

承认错误没那么难,在这种情况下,输既是赢。

6、争吵的目的是有所收获,而非表达反对

不是一味地执拗于自己的观点,“我不是,我没有” 这种对话没有任何帮助,勇敢地接受对方的观点并且积极地寻找自己的渴望。

7、预设对方是出于好意

如果预设对方和你吵架就是为了和你离婚,就是不想让你好过,就是要找茬,那日子也没什么意思了,完全在把对方当作敌人来看待,也没给予应有的尊重。所以吵架的时候,请预设对方是出于对自己好,对这段感情好,这样的吵架才有意义。

知乎用户 苏怀梦​ 发表

两个人天天待一起,呆久了肯定容易产生矛盾,

我觉得这类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

两个人在家里少说一点奇奇怪怪的话,特别是两个人一定不要互怼。

两个人相互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我平时还是很照顾男朋友的感受的,但是也存在一个缺点,就是他比较少说话,但是十分体贴。

所以我和男朋友在家里相处还是不错的。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你自己咯。但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是没有问题的。

知乎用户 三个妈妈六个娃​ 发表

如果家里有两个小男孩的话,矛盾会加倍升级。

大家都知道,二胎家庭是有鄙视链的。

一个女孩一个男孩 >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 两个女孩 > 两个男孩

我知道男孩子小的时候格外招人烦,但毕竟我们中国人觉得一男一女是个好字。

儿女双全,人生赢家。

最近各家的老大都不上幼儿园,不上学。在家待着也就罢了,还不能出去疯。 

你想想,一只小兽关在笼子里是什么情况?

你再想想,两只小兽关在笼子里又是什么情况?

我最近基本在家办公。 

每天早上没起床,门口就有人挠门了。

一睁眼,就有一张胖脸和一张瘦脸出现在我的眼前。

妈妈是我的,妈妈是我的,两个人争先恐后地扑到我的身上。

为期一天的你争我夺拉开了序幕。

白天哥哥和弟弟一起玩?那没可能!

一开始是哥哥打弟弟

后来弟弟学会了自卫反击和主动出击。 

哥哥上学了,总能教弟弟点儿东西吧。

能,屎尿屁,和屎尿屁的英文。

我以为每家都差不多,直到我看到了有两个女儿的家庭晒出的岁月静好。

我以为只是他们家命好而已。

结果我采访了周围十几个二胎家庭,才发现,同样是两个孩子,人家真的不一样!

两个人类幼崽都困在家里时,二胎家庭的鄙视链是这样的:

两个女孩 > 一个女孩一个男孩 >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 两个男孩

毫无意外的,两个男孩的家庭依然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

二胎居家鄙视链最顶端:姐姐 + 妹妹

都是孩子,女孩儿当然也喜欢出去玩。

但是一个漂亮的娃娃,一套可爱的玩具,都可以让她们玩很久。

小姐姐一般都好为人师。

教妹妹读书,认字,玩游戏。

实在憋得难受,他们会一起做手工, 玩 cosplay,甚至化妆。

再无聊,她们会一起想一些打发时间的游戏,而不是互殴。

这些游戏包括给爸爸梳头,或者涂指甲油。

她们当然也会有一些不愉快,但大部分时候,她们呈现出的都是温情的一面。

有儿子的人不信?

那就看看你自己的朋友圈吧。

那些两个女儿的家庭,基本晒出的照片都是这个风格。

姐妹两个的优势,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算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胎居家鄙视链第二级:姐姐 + 弟弟

我相信姐姐其实也不想和弟弟玩的。

他们秃不拉几,没有小辫可以让自己梳,也不喜欢爱莎,根本没有共同语言。

但是女孩的天性让姐姐们更有耐心。

弟弟哭闹了,她们要么当做没看到,自己到房间去看书了,要么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柔声细气地哄一哄。

我觉得那些家里有姐姐的弟弟也许过了这个悠长的寒假可以变成学霸吧。

姐姐们闲在家,自己的功课完成了,大概会十分技痒,想把自己的一身本领教给弟弟。

弟弟一般都是姐姐的跟屁虫。

要想和姐姐玩,每天 20 道数学题,10 个单词什么的,大概是充分必要条件。

特别巧,我身边成绩很好的男孩子,如果家里是两个孩子,一般都有姐姐。

二胎居家鄙视链第三级:哥哥 + 妹妹

哥哥是基本不理妹妹的。

因为不屑一顾。

小屁孩没意思,小女孩什么都不懂,太娇气,没怎么着她就哭了。

总之理由很多。

妹妹有的时候恃宠而骄,会主动出击去进攻哥哥。

但是哥哥轻易是不敢动手的,原因嘛,主要是因为有爸爸在。

爸爸是女儿奴,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态度简直令人发指。

所有哥哥 + 妹妹组合的家庭,一般的鸡飞狗跳都是由于妹妹挑衅引起的。

爸爸护着妹妹,妈妈主持正义,哥哥委屈哭泣,妹妹假模假式是常态。

但毕竟妹妹是女孩子,精力有限,挑衅的时候没有那么多。

大部分时候妈妈读读绘本,自己玩玩玩具,再欺负欺负贱丢丢的爸爸,时间也就打发了。

哥哥大部分时候也是爱搭不理、能躲就躲的态度,所以战火不长燃。

二胎家庭鄙视链最低端:哥哥 + 弟弟

我先去哭 10 分钟再回来。

……

哥哥一般是不爱学习的。

一提学习就是哭三联:

我为什么要学习,而弟弟就不学习!

现在不还是寒假吗,我为什么要学习!

这不公平!

不爱学习也就罢了,哥哥没事儿闲得,还爱去欺负弟弟。

![](data:image/svg+xml;utf8,)

弟弟的玩具,踢掉。

弟弟的零食,抢走。

弟弟睡着了,大喊大叫。

弟弟从默默被欺负,渴望讨好。

![](data:image/svg+xml;utf8,)

变成了奋起反抗

到现在每天拿个棒子四处溜达。

![](data:image/svg+xml;utf8,)

真是近墨者黑,近哥者速黑。

指望他们两个在一起玩玩,那基本就是能把你房顶掀了。

人家两个小姑娘可以画画做手工,他们要么就是拿两把枪各屋追打,要么就是骑着车子横冲直撞。

指望哥哥教弟弟点儿东西,做梦!

爸爸爱吃屎,妈妈是傻瓜,打他!

本来好好的弟弟,每天也是满嘴屎尿屁。

本来背得好好的诗,唱得好好的歌,也被哥哥带歪了。

我心里默默地说:小男孩呀,真是手欠嘴贱!

连唯一可以让我安静一点儿的电视时间,也可能因为一个要看幻影忍者,一个要看小猪佩奇而扭打在一起。

更为可怕的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不仅不能平息战火,还经常冷不丁地给一嗓子,让本来已经忘了什么事儿的两个男孩子又各自觉得委屈,大哭大闹。

自己的儿子作妖,别人的儿子插刀。

两个男孩的妈妈每天最盼望的事儿,就是他们能早点儿睡觉。

而我的两个儿子,他们大概上辈子是路灯吧!

无论是二胎日常鄙视链还是二胎长期居家鄙视链,我都站在了最底端。

看到别人家的女儿相亲相爱

而我们家弟弟碰一下哥哥的玩具,都要冒着生命危险,

不免心酸。

更残酷的现实是,女孩的爸爸都比男孩的爸爸靠谱。

人家女孩的爸爸可以贡献出自己的头发和指甲,全情陪伴。

而男孩的爸爸好不容易陪陪孩子,自己却比儿子玩得还投入。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仿佛看到我婆婆在偷笑。

终于把他儿子过继给我,从此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不停地告诉自己,仅仅是因为男孩成熟晚,所以他们小的时候格外讨厌一些。

但是眼前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男孩大一点儿了也挺讨厌的。

有多讨厌呢?

总也不开学期间,我们两个男孩的妈妈必须自救。

最佳自救方案,把男孩送到女孩家。画风优美。

次优自救方案,把男孩送到别的男孩家,只去祸害一个妈妈。但是不能单向送,否则友谊的小船会翻。

最差方案,当然是砸在自己手里了!

-END-

每当有两个女孩的妈妈抱怨:哎呦,你不知道,小女孩在家里待久了也很烦人的。

我都觉得他们格外矫情。

你看,从来都是我们受不了把男孩子送来送去,你们还不是和女儿们眉来眼去。

有人说,吉米妈你愚人节发这样一篇文章想表达什么?

生孩子的都是傻子?生了孩子之后我们变成了傻子?生两个孩子的人更傻?

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们都想明白了!

难得糊涂!

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换位的过程。一开始我们觉得我不是生了一个傻子吧,慢慢,孩子们会觉得,哎呦,我妈不是一个傻子吧。 

我们青年的时候,有了孩子,他们是老粘人。什么事儿都要我们操心,我们觉得好烦。 

我们中年的时候,孩子也变成了中粘人。作业我们看不懂了,他们也更爱和小伙伴交流。我们觉得还好吧,终于不那么烦了。 

我们老年的时候,孩子变成了轻粘人,说走就走,不怎么回家,我们又觉得好寂寞。

和孩子的关系好像总是倒挂的。他们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想要全世界。我们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想要全世界。

既然终将渐行渐远,那就珍惜吧,即便是两个儿子!

给自己加油,在鄙视链最底端的我,和你!心连心……

知乎用户 大鱼心理咨询工作室​ 发表

2020 年以极为艰难的方式打开,因为疫情,在饱受外在压力的同时,家庭内部矛盾也是层出不穷,有很多现实层面的具体问题,更深的是现象表面下的关系问题——亲密关系或亲子关系

先说亲密关系,有朋友吐槽只能家里蹲,一天到晚和老婆大眼瞪小眼,相看无言。无言还算安静,还有干脆吵得不可开交,直接预约了解除隔离就离婚的申请。狭小的空间不仅限制了活动自由,更加速了潜在问题的迅速发酵。

亲密关系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关系,既渴望亲密又向往自由。当外在的自由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又没有很清晰的内在自我认知,无法平衡亲密与自由的关系,很容易出现矛盾。出现矛盾是正常的,不能承受矛盾而进一步激化矛盾,导致关系越来越恶化才是可怕的。

作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应该能够承受矛盾,把多数人看成既好又坏的,态度也同时是既爱又恨的。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中的矛盾,需要看到矛盾的真正原因,分辨出到底是观念的差异、情绪的发泄还是行为上的不自知。

再说亲子关系,有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的互不理解,如果成年子女不在身边,距离可以减少很多冲突,疫情中不得不长时间的共处一室,增加了冲突的可能性。可能只是作息时间的不同,就会引发成家庭大战。如果仅仅是物理空间问题,时间终可解决。如果涉及到 “原生家庭” 种种问题,需要另外起文再谈。

而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控制与反抗的斗争是一个更常见的问题,孩子平时在学校还有第三方的缓冲,疫情呆在家里就变成双方的直接对抗,当然对抗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之间,**孩子通过反抗而成长。**更小的孩子可能更多的还是陪伴与习惯的养成问题。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很难一概而论,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现实层面的问题,可以家人一起讨论如何分配时间与空间,为了共同应对外在困难,各自作出退让,划出共同的,保留自己的,合则求同,独则各异。**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愿意尝试,与专业咨询师讨论是解决本质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作者:大鱼心理咨询师 晓鸿

知乎用户 网易浪潮工作室​ 发表

这次疫情隔离,确实让人感受到,影响夫妻关系的,可能不是海誓山盟,而是日常生活中多如牛毛的小问题。

三餐谁做饭谁洗碗,孩子的网课怎么分工监督,衣服谁洗谁晾,生活处处可以产生矛盾。女人不化妆,男人胡子长,渐渐忘了对方也曾 “人模人样”。

原来我们不仅无法长时间和自己相处,也无法忍受别人 24 小时形影不离,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伴侣。

看不惯的东西越来越多,从无视到忍耐到争吵。难道婚姻生活,就是这样一地鸡毛?

隔离,成了缺点放大镜

隔离时间久了,真正磨人的,是生活中不起眼的 “小事情”。

之前流传一个段子:不要得罪家里做饭的那个人,因为他可能还要做很久。离开了外卖和饭馆,短暂的厨艺成就感之后,大家就陷入了漫长的 “做饭焦虑”。

从前,妻子体谅老公忙,无暇顾及家里。但发现丈夫闲下来了,却也没有要分担家务的意思,原来在乎这个家的,只有她。

![](data:image/svg+xml;utf8,)

于是,老公睡觉打呼噜,牙膏从中间挤,上完厕所不盖马桶圈,袜子到处丢,这些平时都忍了的坏习惯,此时都无比碍眼。

而老公也发现,妻子真的很能唠叨,地上洒了水,衣服没去晾,都可以念上一整天,恨不得把自己训练成 “闹钟”。

除了讨论疫情,你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你想要打破这种僵局,才发现他正刷着 “土味防疫” 视频,看都不想看你一眼。

不分上班和下班,摸的最多的是手机和电脑,夫妻不过就是同一屋檐下插电的工具人。

![](data:image/svg+xml;utf8,)

没有步入婚姻的你,也未能幸免。楼下夫妻的保留节目就是晚饭后吵架,吵的不过都是些生活琐事。你不禁感慨,这集昨天真的看过了。

也许,这些都是小事,还不至于离婚吧?

2008 年的一份研究调查了美国明尼苏达州 886 对离异夫妻,结果表明,离婚的原因,正在从 “硬理由” 变为“软理由”。

这些 “软理由” 都是看上去不那么严重的问题,排在前三的是:关系疏远、没话说、金钱观不合。不忠排在第四,紧跟着的是得不到足够的注意、个人习惯等 [1]。

当然作者说了,这份研究只能显示明尼苏达州居民的一些倾向,不能推而广之。

但有意思的是,明尼苏达州平均每年有 110 天的降雪,积雪厚度在一英寸 (2.5 厘米) 以上。大雪封门,围炉夜话渐渐变成相顾无言,这不就是疫情期间隔离的真实写照吗?

在这个 “高仿真隔离环境” 下,这些 “软理由” 中,关系疏远、品味差异、金钱问题,夫妻挽回婚姻的愿望并不强烈。但是对伴侣的忽视、亲属关系不合,夫妻更想挽回婚姻[1]。

很容易理解,可能昨天你还气他没有洗臭袜子,但今天他主动做饭收拾,问题也就解决了。但他如果长期不肯做出一点点改变,那么就是难以磨合的品行问题了。

长时间、近距离、没事干,缺点都在放大镜下。疫情结束了,想到的都是关于 “厌恶他的 100 件小事”,那么分手,可能是给自己最好的解脱。

这些小事,正在压垮婚姻

隔离结束了,这些威胁婚姻的 “小矛盾” 还有那么大杀伤力吗?

答案是肯定的。

光是家务活儿这一项,中国夫妻就有无数个故事要讲。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完成的无偿护理工作是男性的 2.6 倍,且超过 60% 是日常家务活 [2]。

这种待遇,世界女性都在遭受,多国平均数据显示,女性花在无偿护理工作上的时间是男性两倍 [3]。

研究也表明,家务活更多地向女性倾斜,女性对婚姻满意度的感受整体上低于男性 [4]。

如果你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晒着衣服急匆匆开门拿快递,接了电话厨房里的汤扑了,半夜孩子哭闹丈夫还在打呼,你就会明白,“囿于厨房和爱”,只是一个理想。

当然,很多男人也想过要帮忙,但发现不拖地要被说懒,拖了要被嫌弃不干净,进了厨房还帮了倒忙。

![](data:image/svg+xml;utf8,)

女人真的这么 “较真” 吗?其实不是。瑞典的一项研究,让男性女性分别汇报自己和伴侣在家务上承担了多少。

有趣的是,当丈夫认为夫妻平分了家务,而妻子认为自己做的更多时,夫妻关系最不稳定。而丈夫承认妻子做了更多家务并赞扬妻子的,婚姻的满意度更高 [5]。

所以,真正破坏婚姻的,是一个人做了很多,但在另一个人眼里,都是理所当然。

这就引出了第二件重要的小事——缺乏表达与沟通。

相处久了,生活到处都是 “出口成伤”。“你就不能少说两句吗?”“没看见我在工作吗?”“你什么都不做,说两句还不行了?”

无效沟通,让矛盾越来越多。渐渐地,他不过变成了一个没有温度的室友。

![](data:image/svg+xml;utf8,)

在积极沟通这件事上,男性真的应该努力一点。研究表明,丈夫积极沟通的意愿,更容易感染妻子,反过来却没有那么明显 [6]。

情绪容易传染,所以夫妻吵架才一点就着,剑拔弩张。而夫妻吵架的首要原因,是金钱。

婚后五年内的美国夫妇中,86% 处于负债状态。债务负担越重,他们就越可能为钱争吵 [7]。

疫情期间,如果你非常不幸年前辞职,陷入低收入的状态,久而久之,对方认为你游手好闲,你自己也为失业焦虑狂躁,那么争吵就再正常不过了。

无论收入如何,开支上的矛盾一直存在。丈夫自作主张借钱给张三,而张三是个没什么收入的老实人;亲戚结婚,意思意思就行了,丈夫却一掷千金;房贷车贷要还,孩子的培训班要上……

金钱压力无处不在。甚至前面说到的家务问题,其实也可以用钱来缓解,比如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烤箱等等,但问题就是钱不够。

上面说到的问题,单独一项都不足以击溃婚姻,但混合起来杀伤力就大了。大多数人认为日常压力的积累是离婚的主要诱因 [8]。

海枯石烂的承诺,终究抵不过生活琐事细细慢慢地磨。

所以,很多夫妻分开多年,想想,其实他当时也没有那么十恶不赦。怎么就离了呢?

归于平淡,是婚姻的宿命

不管有没有疫情,婚姻都是趋于平淡的。而疫情只是一个导火索。

婚姻满意度 “U 型理论” 表明,婚姻幸福在婚后开始下降,然后保持多年的平缓,在晚年会有所回升。

有研究反驳了这一模型:婚姻幸福不会在婚姻的后期增加,在最初的下降之后,婚姻幸福要么继续下降,要么保持不变 [9]。

《倾城之恋》可以成就范柳原和白流苏,但现实的磨难中,更多人经历的是方鸿渐的围城,长久的围困。

买了 Switch 和《动森》,瞒天过海运回家里,也只能等到老婆出门了,才偷偷拿出来玩。前年股票买亏了,老婆今年还要拿出来念叨。

反过来,婆媳争端中,老公自动地站在了婆婆那边;家里的陈设变了,丈夫都没发现。这些也结结实实伤了妻子的心。

![](data:image/svg+xml;utf8,)

而在所有挣扎都偃旗息鼓之后,许多人在婚姻里活成了一句轻轻的叹息。

下班时间到了,却不想回家,不知道为什么,主动领了新活儿。然后给老婆发了消息:今晚加班。

社畜的苦,反而有种平静的快乐。夜里还是要开车回家,熄火,车库里默默点了一根烟。

妻子这边,桌上有饭菜,阳台还留着灯,发了几条短信,收到的是例行公事的短短几个字。

不过期待他回来干什么呢?不过是寒暄几句,各自睡去。想要生气,想要表达自己,却发现无从说起,无可指摘,于是连怒火也酝酿不起来。

面对凌乱的家,明明一家三口,却像站在旷野上一样孤独无助。生活就像有无数只手,把你困在这几十平米的柴米油盐之中。

突然发现,我们只是在平静的婚姻生活里一天天变老罢了。突然发现,以前可能实现的梦想,一下子离自己好远。

这种一眼看到了尽头的日子,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婚姻带来的,女人年老色衰,男人一文不值。你偶而会这样责怪。

一切还有转机吗?

早就习惯了两点一线的你,说着一样的台词,做着一样的动作。突然一句 “老婆我爱你”,双方都会尴尬到空气凝固,更不要说一个晚安吻,一个拥抱。

不得不承认,生活里的 “仪式感” 都是苦心经营,就像女孩子满柜子的化妆品,只是为了让衰老来得更晚一些。

仪式感,就是面对 “终将逝去” 的倔强挣扎。也许婚姻的本质就是这样,所以才有了小别胜新欢,所以才需要那么多有仪式感的时刻。

收好你的脏袜子,力所能及的家务随手做;

管好你的臭脸,表达你的温柔与赞美;

保持幽默感,每天做一件让对方开心的小事。

这种努力并不是徒劳的。这些小心思,才是推动浪漫关系的关键 [10]。

明白了这些,你就知道疫情过后,要怎么生活。离婚也许是结束一场糟糕婚姻的办法,但不改变自己,你面对的可能就是整个人生的问题。

当然,如果你们的婚姻早就支离破碎,疫情不过就是一个借口而已。

本文发于微信公众号浪潮工作室( ID:WelleStudio163),原文标题:《疫情再不结束,我们就要离婚了》作者 夏书。

参考文献:

[1]Hawkins, A. J., Willoughby, B. J., & Doherty, W. J. (2012). Reasons for Divorce and Openness to Marital Reconciliation. Journal of Divorce & Remarriage, 53(6), 453–463.
[2] 华强森. (2015). 职场性别平等? 女性从家务中解放开始. 清华管理评论
[3]OECD. Stat. (2020). Time spent in paid and unpaid work, by sex
[4] 王存同,余姣. (2013). 中国婚姻满意度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妇女研究论丛
[5]Ruppanner, L., Brandén, M., & Turunen, J. (2017). Does Unequal Housework Lead to Divorce? Evidence from Sweden. Sociology, 52(1), 75–94.
[6] 张锦涛,方晓义,戴丽琼. (2009). 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7]Dave Ramsey. (2018) Money, Marriage, and Communication
[8]Bodenmann, G., Charvoz, L., Bradbury, T. N., Bertoni, A., Iafrate, R., Giuliani, C., … Behling, J. (2007). The role of stress in divorce: A three-nation ret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5), 707–728.
[9]VanLaningham, J., Johnson, D. R., & Amato, P. (2001). Marital Happiness, Marital Duration, and the U-Shaped Curve: Evidence from a Five-Wave Panel Study. Social Forces, 79(4), 1313–1341.
[10]ALGOE, S. B., GABLE, S. L., & MAISEL, N. C. (2010). It’s the little things: Everyday gratitude as a booster shot fo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7(2), 217–233.

知乎用户 勒勒妈 亲子教育 发表

疫情把人困在家里这么久,就像一个 “火窖”,熬炼着人心。这期间困扰大家的不再是买不到口罩,而是这日子怎么过下去?

昨天一个妈妈半夜给我留言,说她现在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娘家,娘家也有小孩,老大上网课不专心,她要陪着,让娘家人把她二宝带着,她父母说: 陪什么陪,能学就学,不能学就算了。她很难过,心里琢磨着如果是自己弟弟的孩子,估计父母也不会这么说吧,但是又觉得这么长时间打扰父母又不好意思,真不知道怎么跟父母交流,感觉这段时间特别压抑,心理快有问题了。

一句话说的合宜,就像金苹果在银网里。话语是带着能力的,可以建造一个人,也可以压碎一个人。

上面这个事例中宝妈的父母,如何换个说法,他们的女儿也不会这么难过,心情郁闷了。

一,沟通是什么?

沟通是明白对方表达的,并且向对方说明自己想要表达的。

沟通专家指出,当两人交谈,可能传达出六种讯息。

  • 一对夫妻对话的例子来说明:
  • 妻子: 你就不能陪陪孩子吗?(实际说的)
  • 我顾孩子很累了,现在需要你来照顾孩子。(真正想说的)
  • 丈夫: 我没有陪孩子 (对方所听到的)
  • 责怪我不关心孩子 (对方认为自己所听到的)
  • 我在家办公压力很大,不是为了这个家吗,你不了解吗 (对方对你所说话的自我解读)
  • 他在以为我在计较谁陪孩子时间多 (你认为对方对你话语的解读)

二,为什么无法好好沟通?

1. 觉得讲也没有用,久而久之,就用沉默代替沟通。

年前一个 20 岁的女孩跟我说,她害怕回去过年,因为跟爸妈讲也没用,他们依然要催她结婚。自己待在自己房间,回家过年也没啥意思。

2. 完全不会表达。

孩子在家里上蹿下跳,父母就吼叫说烦死了,到底烦什么,没表达清楚,孩子被批评还一脸懵懂。

3. 害怕表露想法。

就像上面那位宝妈,她不敢去跟她父母表露自己真实想法,我需要你们也一样重视我孩子的学习。退缩选择沉默,自己陷在了猜测里。

三,有效沟通五个原则。

1. 积极的聆听

“听” 的繁体字:“聽” 这个字里面有很多奇妙的元素,最容易看到的是有一颗心,有个耳朵,耳朵下面还有个 “王”。这几个因素里,最重要的是 “王”。也就是说,我们听对方说话,要像听一位国王发言一样尊重,如果对方是一位国王,我们会怎样听?

应该大部分的人都会竖着耳朵,全身上下所有的毛孔都张开在听吧。因为我们觉得他讲话很重要,这个人很值得尊重。所以 “听” 最重要的是一种态度,把讲话的这个人当做王来听的态度,最大程度地尊重这个人的态度。

继续找还会发现在这个繁体字里面,“心”上方是个 “目”,也就是眼睛。意思是说,我们听一位国王讲话时,眼睛要看着他,心要专注于他。但我们常常会把这位“王” 给忘了,我们在听,但是心里面没有把对方当王。而是在对方的话的话是否与自己观点、感觉、想法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想反击对方。

积极的聆听使我们听懂对方话里真正的意思,而不是在等着对方停下来时,你要说什么。

2. 不带批判,说出你所观察到的。

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 不带评论的观察,才是人类在智力上最高的展现!

  • 慧慧把作业教给妈妈检查,慧妈说,第三大题的第五个填空你没有写,需要写一下哦。慧慧拿过作业本去补写了。
  • 涂涂把作业交给妈妈检查,涂妈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做完要检查,你看又漏掉一题没写,这么粗心 ,难怪你考试总得不到高分,被你气死了!
  • 涂涂很沮丧,呆坐着什么话也不说。
  • 慧妈说出自己看到的,涂妈呢带着批判。

3. 说出你的感受。

  • A 女式和她老公的对话:
  • “老公,今天周末你怎么还不回来吃晚饭”
  • “突然加班,难道我不想回来吃晚饭啊”……
  • 其实 A 女式心里的感受是: 你连续几天都没回来了,我需要你陪我。

有的人觉得说出感受,会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软弱。有效沟通需要我们积极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关系才不会产生误会,才不会出现裂痕。

别把对方当作肚子里的蛔虫,即使在亲密关系,你不说出来你的感受,对方很多时候真的不会知道呢。

4. 直接说出自己真正的需求。

沟通中为什么会出现冲突,往往是因为其中一方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 涂妈看到家里沙发茶几上都是孩子的衣服,生气的对涂涂说: 你每次乱放东西,我受够你了。
  • 其实涂妈可以换个说法: 我需要你把衣服放进洗衣篮,妈咪喜欢干净的家。

5. 提出明确的请求。

  • A 女式跟老公的对话:
  • “老公,我照顾孩子忙家务一整天了,感到很累,所以需要你晚间照顾一下孩子,你可以现在放下手机去孩子的房间吗?”

有效沟通的公式:

关于这件事 + 我的感受 + 我的需求 + 你能否愿意 123 = 让你明白我的心!

如果你是做孩子的,不要总是期待父母一定明白你的心,如果你是做父母的,不要说话惹孩子的气,有效沟通,成为说话达人,与父母与儿女建立美好关系!家和万事兴!

知乎用户 心理学徒李二狗​​ 发表

疫情爆发,又恰逢年关,在家的日子延长了不少。

和朋友聊到这场疫情会造成什么创伤,我个人觉得,很多人的家庭矛盾会随着陪伴缓和,也有些人会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和父母一起住了,有些人想独立出去,然而很多中小企业倒闭,经济来源断了,不得不再和父母妥协。

对于我们这些乖乖待在家的人而言,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还是自己的工作和周围的人。

总有人问我,心理咨询主要聊什么,答案也很简单,离家和回家。

离不开家的,其实还真不一定是家庭教育糟糕,往往还是那些父母给予了很多支持和保护的人。保护和压抑本身就是一体两面,如果环境足够好,就无需应对外界的风雨。

有时候最羡慕那种从校门口到衙门口(工作顺利),从一个家门口到另外一个家门口的人(婚姻顺利)。无需应对太多,但反而这类人会抱怨生活过于顺遂带来的单调乏味。

我个人特别支持在结婚之前有一段独居的日子,在进入体制之前有一段在私企打工的日子。这样你可以清楚的知道 “围城” 给你带来了什么,才会有感恩和妥协的心态。即使是日后人生有变,世事难料,你都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至于茫然无措。

或许疫情结束之后,会有一波离婚和离家潮,开始尝试独居。

有些人融入社会吃了苦才知道父母最宽容,离开了体制内才知道外面社会的逻辑,谈了多次恋爱才知道自己是否太过苛刻。有时候弯路才是正路,但也要冒着失去不一定会换来拥有的风险。

所谓追求事业,追求爱情,去创建自己的家庭,建立自己人生的意义。无非就是意识到了父母的爱中有那么一个缺口,是他们即使很乐意给也填补不了的。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就算是与自己的家庭达成了和解,但这种幸运也不是谁都有。

所有的成长与妥协都围绕着 “父母爱的缺口”,有人的缺口太大,任凭什么也填不满。有人意识不到缺口,还处在一种很脆弱的“宝宝” 状态。

所以,独居就像是一个零,独居的不适,可以督促你学会宽容和妥协。但反过来说,如果很适应独居,也能支持你的个性和不妥协。

但孤独就像一个会缓慢成长的野兽,你又很难保证可以一直可以驯服它,它摩拳擦掌,伺机而动。或许是某次加班到深夜,或许是某次生病,你总能看到它。

有人问,父母逼迫相亲怎么办?不支持你的不婚怎么办?很简单,你把你的不妥协架设到你父母的生活负担之上了。大凡父母身体和婚姻状态相对正常的家庭,很多父母都还是希望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生活。但有时候,其实也蛮难对孩子说自己的这种需求,所以也只能以催婚来表达。

但有些人往往意识不到父母的爱本身就是有缺口的,往往一边无法独立,一边抱怨,感慨生活的无意义,同样意识不到周围人的付出。

尤其现在工作难找,房价高涨,也加重了很多 “无法独立” 的现象。孔子对这类 “无法独立” 的人有一个建议,那就是“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就是,除了身体生病无法避免之外,不要让父母操心其他的事情,不论是工作上还是感情上。

所以呀,足够幸运的人要学会感恩周围人的付出,不够幸运的人要学会忍受孤独,或者有足够强的意志支撑自己的不好相处,要么在孤独中逐渐学会妥协和宽容。

最后,个人愿意为奋战在疫情一线(凡是所在医院有收治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以及本人或直系亲属为确诊病例者,如有需要,可以为其提供 20 次免费心理咨询,本承诺 2020 年内全年有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长谈心理工作室,提供平价心理服务。

知乎用户 未来之光 发表

” 今年这婚办不了了。“堂弟轻叹了一口气。事情发生在大年初二,堂弟初四结婚,我们一家老小商量着怎么给布置婚房,张灯结彩闹洞房,准备迎娶相亲认识的妻子。突然接到村委里打来的电话说婚礼不让办了,他无奈地苦笑着一语不发点起一支香烟,我能看到他脸颊微微红烫,女方打来的电话让他确信这婚礼真办不了。但是叔父不乐意了,回拨了电话:老祖宗的传统能说动就动?!选了日子不结婚,是会倒大霉的!说什么这婚必须结。不然就别结了。再加上是一个节俭的人,预定的东西没法退,春节人齐加上面子等种种因素,更加不甘心,而堂弟与父亲素有矛盾,十五岁就离家在外打拼,两人突然吵了起来,一番激烈的言语交锋,以后续村委来到强制劝阻与堂弟的一声” 还能怎么办 “而告一段落。

郁郁寡欢的叔父邀请一堆所谓的朋友来家里作客,抒发情感喝酒聚会到半夜三点,快要入眠的我被吼声惊醒,原来是堂弟冲到楼下:” 还有完没完了,以后再敢来我家见一次打一次。“看着醉醺醺的叔父,堂弟攥紧的拳头松开了。这一夜闹完了,从那以后余下的十多天里,我再也没见过他们讲过半句话。堂弟提早购买了复工的机票,离开了家,我不知道他下一个婚期是什么时候,但是我知道他与父亲的下一次推杯换盏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疫情之下,人被动粘合在一起,情感却背道而驰,就像顾城说的: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近在咫尺, 却相顾无言唯有泪两眼。我觉得,这只是疫情之下,两代人价值观之间产生巨大分歧的缩影而已。

当我写到一半的时候,上网看了看,发现不单只有我身边发生这样的事,形形色色的亲子问题接踵而至。

前几天学生群里给我发了这么个截图,what…

无罩联盟,在武汉肺炎爆发后,有 300 万中国父母不戴口罩。年轻人开始对父母进行劝阻,但是却得到父母云淡风轻的反馈:” 我之前非典没戴口罩不是好好的吗?“

【无益的相聚】

过年期间我劝我爸妈出门的样子像极了当年我出门打球被我妈一把揪住的样子。说了不要去别人家,还是拉来了许多人去家里聚会,美其名曰:” 这年不就得这么过吗?不拜年不聚会过啥子年?“

【不得不的别离】

”喂,哎,妈,今年疫情我就不回去了 “可能今年你是真的考虑到这个事没回去,但是却在父母心里留下多年不回家的烙印,双方可能都心知肚明,却又闭口不提渐行渐远。” 忙,忙点好 ““啊,又不回来啊… 行吧,还给你宰了土鸭呢” 这是传统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也是小家与大家理念的不一致。有的时候会发现陪在父母身边的时候经常被唠叨,而相聚很远却分外珍惜。因为每一次的相聚让别离更有意义。

与上一代与下一代

很遗憾作为一个还没有孩子的人,只能陈述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很难体会作为父母与小孩在这疫情之间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昨晚抱着涂磊老师直播 “啃” 了一会儿,涂磊老师讲到一个故事:疫情让更多的父亲与孩子有了更多接触机会,但是父亲却只会做甩手掌柜,很多女同胞就有怨言了:啥忙也帮不上。这个时候需要女人给予丈夫充分的教育与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的爱应当是平等的。

我们这代人与上一代,下一代人的亲子关系。疫情让我们需要切实解决的矛盾更多了,上、中、下代人之间的矛盾属性愈发尖锐。

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疫情期间亲子的家庭矛盾?要怎么去行之有效地解决?

1、老年人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判断,他们认为的世界就只有这么大。老年人较难劝服,因此要注重情绪凸显,给老人以直接的感官冲击,比如 “震惊十三亿中国人!”“转发一次救人一命”“谁传染谁负责” 这样可以给予老年人最直观的冲击。

2、边缘路径,旁敲侧击。老年人好面子,用实际案例提醒他们这是老百姓自己身边的事儿,于是我立马上网找了一篇:某同学的爸爸去买菜,十五秒得了新型肺炎,吓得我妈再也不敢乱出门买菜。用身边的事去教育他们最有说服力。

3、不必引发老年人的过度恐慌,前天我爸就咳嗽了两声,全家的人都躲得远远的,被我妈训斥了一个晚上,跟见了 “鬼” 似得,生怕被传染,有发烧咳嗽理性看待不能过度恐慌,更不该引发歧视,让亲情产生没有必要的嫌隙。

4、相互理解与沟通,尽可能地在小家与大家理念上保持一致。如果家人有一线人员,记得告诉他 “你在保护大家的同时,背后有个小家在支撑你。”

矛盾总会解决,方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你想不出来,自然能有人想出来。

我本身是 90 后,我有资格说我们这代人与 70 后父母的亲子问题。感觉还有很多知友是想看 00 后和 80 后应该如何相处,时代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可能一样?毕竟面对的问题也不同,你要找到方法行之有效地解决它。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个主持人,在今日头条里直接搜索【涂磊】即可,他那场也讲了如何和他孩子相处的故事,也是那场直播让我发现我们和 00 后真的不太一样。反正头条最近的 “战疫直播季” 天天有专家分享,有空蹲一蹲对自己有好处,谁都想平平安安地过完这段时间,多听点专家科普,少看点网友转发。

知乎用户 AAAAA 发表

废物和傻逼这玩意儿,有相似,也有区别。

相似的是,和废物与傻逼在一起,都无有意义的话可说

不同的是

和废物在一起不会越来越难受

和傻逼在一起倒却是正好相反

然后,重点如下。

1:觉得和废物在一起就越来越难受的往往是傻逼。

2:觉得和傻逼在一起就越来越傻逼的往往是傻逼。

3:觉得和傻逼在一起不会越来越废物的都是废物。

4:废物和废物在一起只会无聊,但不会找不开心。

5:傻逼和傻逼在一起不会无聊,但是全都发神经。

6:废物被傻逼欺负,但傻逼觉得废物是在欺负他。

7:废物会觉得这些内容很对,傻逼会觉得自己的配偶很符合上面的某一条。

所以,疫情其实是因为在一起时间长了,更加的暴露了这些矛盾而已。

知乎用户 雀南 发表

这次疫情我算是彻底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吵架也不能出门,就算吵架了也要在家继续忍受着。

时间这么久了,大家肯定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摩擦。并且家里那些鸡毛蒜皮数不尽好吗! 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相看两相厌啊!但那又能怎么办呢又不能真和家里人生气,只能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争取自己每次都去主动缓和罢了 (我太卑微了 T^T)

知乎用户 牧雨 发表

最近逛知乎,发现家庭,夫妻,感情一类的回答爆了。

在家呆了这么久,有人说从没跟家人呆这么久过,通过这次,增进了感情。

但其实这一个月其实是这么过的。

年前几天,你劝家人戴口罩,家人说你作。你开始自己囤口罩。

过年那几天,你劝家人不要拜年,家人说你不孝。

你劝家人不要打麻将,家人把你打了一顿。家人开始分你的口罩。

年初五之后,开始安心在家。早上八点你爸妈问你怎么还不起。中午十二点问你怎么还不吃饭,下午把你赶去睡觉,因为他们要看电视。家人开始分你的零食,并说你的零食都很难吃。

饭桌上开始讨论这个能吃那个不能吃,这次得肺炎的都是因为吃了香蕉。饭菜清汤寡水,你忍不住想学抖音自己做个饭。然后你收获了一巴掌。

快结束吧,我想出门。

知乎用户 宋伟光​ 发表

如何避免和老婆大眼瞪 小眼

简单,共同找些事情老干

1. 比如,一起在家打王者荣耀,为了上分,两个人互相 carry 互相努力

真的游戏的乐趣绝对不会让你大眼瞪小眼

2. 两个人可以一起趁着这个时间提升自己

听听**得到,**开着公放,一起学习,一起发表对学习内容的间接,也会增加许多话题

3. 一起看电影

看完后,尝试自己与对方一起发表下自己对电影的看法,互相做个影评

4. 每天一起解决人生大事 – 吃饭

现在宅在家没了办法点外卖或者下馆子,只能在家自己做饭。一起商量吃什么,一起做饭打下手,也能增添许多生活乐趣

5. 畅想一下未来出门的日子

计划一下等能出门了,两个人要去干什么,吃什么,去哪里。

6. 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两个人在家,好好做个深入的交流。交流一下最近自己对这段婚姻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需求,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我,深入交流一波,绝对不会大眼瞪小眼

知乎用户 努力发芽的小丸子​ 发表

哈哈哈,我们家也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

原因很简单,我怀孕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腾讯医典​ 发表

目前疫情的发展态势依旧不容乐观。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为了配合国家防治疫情的措施,大家也都基本保持居家状态,减少了外出。

但是俗话说 “距离产生美”,一家人朝夕相处、不能外出,矛盾和摩擦难免是有的。但是注意,有时候矛盾不是矛盾本身,还可能是因为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

矛盾和摩擦可能只是表象,或者只是一个爆发点。所以不要简单地忽视这些矛盾,还要分析是不是因为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

特殊时期,武汉这条开通 20 年的免费心理热线持续为市民免费接通。每天早 9 点到晚 9 点,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027-85844666” 与你相约,春节不休息。在此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因免费心理热线资源有限,请在自己和身边人出现严重心理危机时再拨通这个电话,请务必把有限资源让给最需要的人!

另外,依托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面向全国开通心理援助热线:800-810-1117、010-82951332,如有需要也可随时拨打。

知乎用户 基因宝 Genebox​ 发表

一场疫情,照出众生百态,天龙八部。

也许很多人和老婆(老公)大眼瞪小眼,感觉一分钟都待不下去了。但老婆的抱怨唠叨、老公的呼噜懒散,却是很多人想要再体会一次也体会不到的啊!

什么是幸福?
活着就是幸福。

也许很少人听过这样一首老歌,侯德健 1990 年唱的,《我们要活下去》。歌曲的开头和结尾,一直在不断地重复着这样一句歌词:

我们要活下去
我们要活下去
我们要好好地活下去

别只看到自己家里的鸡毛蒜皮,看看全世界的 2020 吧。如果只是和老婆大眼瞪小眼,比起山火、比起未知的病毒、比起地震、比起暴雨,难道不是幸福?

01· 美国 · 乙型流感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道:2019 年至 2020 年 1 月,全美范围内已有 1300 万人感染,至少 6600 人死亡。加州、纽约均在高危城市之列,堪称过去 40 年最致命流感之一。

02· 非洲 · 遭遇 25 年来最大蝗灾

东非近期蝗灾大爆发,被称为「25 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灾」。据联合国估计,此次蝗虫数量达 3600 亿只,可能在数月后将暴增 500 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已经发出警告,蝗灾将会造成近年来罕见的粮食危机,1900 万人将面临危及生命的饥荒。

03· 澳洲 · 历经史上最大山火

2019 年 9 月,澳洲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丛林大火。据维基百科记载,截至 1 月 8 日,大火蔓延的面积多达 1070 万公顷、烧毁了 6000 座建筑、34 人丧生、多达 10 亿只动物葬身火海(包括 2 万只考拉)。

04· 巴西 · 罕见暴雨侵袭

1 月,一场巴西史上极为罕见的大暴雨,爆发在米纳斯吉拉斯州。据里约热内卢民防报告厅称:截至 28 日,连日暴雨已致 842 人死亡,28000 人流离失所。

还有更多……

加拿大遭遇 50 年难遇特大风雪,全国 10% 的航班被迫取消;

抗疫期间,成都发生 5.1 级地震,隔离 / 逃生进退两难;

巴基斯坦突遇雪崩,造成至少 76 人死亡 84 栋房屋被毁……

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灵,都在共同经历着,这如同末日般的 2020 年。

余华的《活着》里,有这样一句话: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是因为不得不来;
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是因为不得不走。

你看,大自然随便打一个哈欠,就是飓风;随便唾一口唾沫,就是洪水;随便翻个身,就是地震和海啸;一个、数个、数百个、甚至几乎所有物种的灭绝,在地球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这样想的话,能和老婆两看两相厌,能被父母唠叨逼婚,能被熊孩子上蹿下跳整到崩溃,难道不已经是幸福的最高级形式了吗?

更别提疫情中的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们,他们的逆行、他们的牺牲,不过是为了其他人能够重回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甚至厌倦了的日常中去。

任何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而疫情更是放大了我们的情绪。有人焦虑、有人愤懑,这都是人之常情。不过,这何尝不是一个契机,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眼前所拥有的这些、平凡而弥足珍贵的幸福?

卡耐基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都在追求幸福

但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和感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幸福不能用财富、地位、学历、年龄等等 “硬指标” 来衡量,而是内心的、主观的

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指标,叫作 “主观幸福感”,它是一个人以自己的标准——而非他人的标准,对自己长期情感和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价。

主观幸福感既是天生的,受基因的影响程度为 32%,也是后天习得的,是可以被我们的经历、认知来改变的。也就是说,基因虽然设置了你的幸福基准点,但是在疫情面前崩溃,还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则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

2020 虽然很苦,但能活着就是一种希望、一种幸福;

有了这种希望和期待,总会能见到全民不用戴口罩、能够在阳光下,大街上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的那一天。希望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小家因为共同经历了风雨而凝聚在一起,我们的大家也会越来越好。而眼下,愿我们每个人,好好活着、活得幸福。

共勉。

p.s.: “Genebox 基因宝” 今天上线了 “主观幸福感” 解读,已经购买了检测服务的小伙伴们,欢迎你们打开 APP,一起来了解 “幸福是什么”。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24EY5 发表

平时就有矛盾,只是遇到这种时候更加厉害了呗。其实,这还是要看各人对待事情的态度,如果本来就是一个宽厚大度识大体的人,或者两人本来感情不错,这根本不算事儿,越是困难越是能看清楚一个人的本来面目,什么人就是什么人。我有过一户邻居,一对高龄老人,每天就是吃点稀饭馒头,睡觉,然后在屋子里静静地坐着,也没什么话说,反而很珍惜这种默然的时光。其实,我倒是适应这种日子,平时就过老人和病人的日子。这让人更加领会到世事无常,人生的脆弱,更应该珍惜相守的时光,安静的一起吃吃饭,看看书,思考点问题,也没什么不好,可惜,大多数人耐不住寂寞,忍受不了这种生活,反而像关在笼子里的两只刺猬,互相嫌弃,都恨不得跑外头疯去。每天当做最后一天过,真的很难呐,人们不愿意正视死亡,拼命躲避它。我工厂的大叔和阿姨应该不受什么影响,还是那样,大叔做饭,看电视,阿姨买菜,盘腿在床上玩纸牌。

知乎用户 Fole 发表

毕竟呆家里用如此之久,难免有些误会,个人建议做能做的,时不时逗别人开心就好了

知乎用户 你看起来很好吃​ 发表

我还以为只有我自己!

知乎用户 卷毛小胖手 发表

这问题一看就是男人提的,女人不会这么问,女人会这样问:

疫情期间老公不工作孩子不上学家务多了几倍还是只有我一个人干而且还说不得。给钱买菜,一斤菜配 5 条烟,你问他这饭怎么做他眨巴眨巴大眼睛默默掏出方便面。小的做作业,上午推到下午,下午推到晚上,你和他说大漠孤烟直他和你说妈妈我要吃油条。大的被镶在床上了,手机才是她妈。

女人在抱怨的时候男人在想: 她说这么多不累吗?嗓子不渴吗?她好像又胖了,身上这衣服穿了好像很久了。她在说啥?哦,豆角,豆角不是在桌上吗?什么肉豆角,不都是豆角?什么时候能复工,小丽约我打游戏,吴老二约我视频喝酒,她怎么还在说?她又在说啥?情人节?对,情人节,嘿嘿今年情人节不用买礼物,要不要发红包?发多少?有点饿,好像还有方便面。

小孩子: 他们在吵架,哎呀好烦为什么又在吵架。好想出去玩,好想好想出去玩。

大孩子: 烦死人了。一天到晚叨叨叨,谁让你做油条烙饼蛋糕饺子了,直接火锅多省事。地一周擦一次不行吗?不出门洗什么脸?起床干什么?

相顾无言是好事,相顾有言才可怕。

知乎用户 秦月大魔王 发表

全新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我是修行者,而修行者都知道世界是能量构成,万事万物都是能量频率的波动。

因此,疫情期间不能出门首先有 2 个层面的影响。

第一,全中国的特大疫情本身就是 14 亿人的集体意识能量,并且这个能量还是恐惧愤怒类型的能量,感染力非常的强,敏感体质的朋友非常容易接收这个能量,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刷刷新闻都会出现应激创伤障碍症状,也就是说你在除了本身家庭矛盾的能量再,还得加上一份全中国的集体恐慌能量,可谓是骆驼身上的巨树了

第二,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人体走在天地之间,会自然地有一个与天地交换能量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心情非常烦躁,出门走走与【频率比较稳定安静】的花草树木待在一起,会让我们迅速释放一些负面能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打坐都喜欢去山里打坐的原因之一。So,我们平时可以通过外出释放的负能量没有地儿释放,而屋子就像一个高压锅一样,时刻让我们得情绪和负面能量在里面发酵,沸腾。

同时 2020 年从所有玄学角度,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一个【毁灭与重生】之年

这就意味着这一年的天时地利能量,会给你加码,会对你考试,还是最难最不容情的那种考试。

这个考试的意义在于淘汰所有不适用于你的模式,逼你壮士断腕,然后才可以有新生的契机出现。

也是让所有藏在冰山下面的,矛盾,情绪,愤怒,欲望,恐惧,潜意识通通浮出水面

所有的一切从修行的角度来看,都是为了逼你面对事实,然后成长。

因此,建议在这个时期闹矛盾的所有家庭,夫妻。这样做。

一: 首先搞清楚你们的情绪,有百分之几是你们真正的矛盾,有百分之几是疫情恐慌的集体意识带来的。

二: 利用不能出门闭关在家的机会,好好沟通!将所有你们的矛盾,不满,以一种没有攻击性的方式摊开来说,尽情地表达自己,耐心地聆听对方。

三: 请求你们的咨询师从第三个人角度和专业角度分析你们二人的现状,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和疗愈,因为好的关系也是需要经营的,不要出现困难就放弃。

四: 通过健身,运动,音乐,画画,打坐,冥想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浮现起来的创伤 (这点很重要,是人类成人的标志,不要当巨婴)

当你们将所有多余的情绪释放完过后,大浪淘沙,如果还是坚定的想要离开这段关系,那就去做吧!

但一定要注意分清,什么时候是你的情绪在主导,什么时候是你的心

祝福!

公众号【秦月的阿卡西疗愈】

知乎用户 七孔藕 发表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一:不出事不知道旁边睡得是人是鬼;以后该分开或者更好生活下去,就看着十几天的。

二:这十几天的磨合估计都抵得上好几年的生活了,如果有些小摩擦趁现在好好沟通协调。

知乎用户 苏尘嚣 发表

隔离一人,全家幸福

知乎用户 心理咨询师贾睿​​ 发表

所以,没有疫情,恐怕更是个忙个的,也是无言的吧。

我们人类需要亲密关系,渴望好的亲密关系的滋养。但亲密关系不是说你们两个是夫妻、父子、母女,就意味着亲密。如果一对夫妻如同他们的关系形式所代表的,是亲密的话,天天待在家里应该觉得特别愉快。

因为两个人可以聊很多平时没空聊的话题,谈一些内心的想法。也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比如整理一下家,做一些家务,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一起做饭。或者一起玩玩游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一起窝着追剧,把之前来不及看的电影都看一遍,还可以讨论。或者,做一些更私密的事情,都会非常幸福。

哪怕,并不需要时刻黏在一起。有时一个在收拾花草,一个在看书。眼神无意间扫到对方的时候,相视一笑,空气都是甜蜜的吧。

只有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但心已经离的很远的两个人,在会因为被迫待在家里觉得难受,才会出现矛盾。想来,也是很可悲的。但又反过来说,也许这是一个契机。相信两个人能走到一起不容易,当初也曾经甜蜜过。可能一天天琐碎而忙碌的生活磨掉了彼此的甜蜜时光,可以趁这个机会慢慢重塑,也是让夫妻关系重获新生的机会呢。

————————————————————————————————————————

公众号:影心理

预约心理咨询,请联系助理,微信号:xinliwanka

加入影心理读者群也请联系助理,,微信号:xinliwanka(备注:我是读者)

本人微信:verynew0807(不闲聊,不回答心理问题)

知乎用户 晓生 发表

疫情期间,一家人几乎只能在家待着。由于这种长期在同一空间相处且无法回避的关系,夫妻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变得更多。

大家在争执过后通常都是选择不在同一空间,给彼此一个冷静时间,而此时无法做到这一步,即使是争吵,两个人也无法回避,还是要在同一空间相处。所以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而事实上两个人长期处于同一空间这一行为,带来的矛盾和争执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争吵不会影响两个人的正常感情,这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在争吵之外的时间里两个人能有特别的相处方式就好。

夫妻之间最需要的是新鲜感,尤其在这种需要长期相处的时间里,新鲜感是最重要的东西。

那么如果我们想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新鲜感,我们应该怎么做?

1. 保持敏锐度

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爱一个人能在很多细节中表现出来。虽然生活似乎日复一日的高度相似,但从相似的生活中找到其中的不同才更能提高爱情亲密度。

这种细节可以是夸奖伴侣新买的衣服,也可以是下班回家后的一杯热水,一点点小的鼓励或是安慰,去发现对方今天和昨天的不同之处。

如果每一天你眼中的 TA 都是全新的样子,那么你们的爱情也会是全新的爱情。

2. 重视日常承诺

两个人在一起很久之后会忽略对方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属于人之常情。可能经常会出现早上答应对方的事,晚上就忘了。或是很久之前约定好的旅行,到了临行时有了什么其他的事改期或者取消。这种情况偶尔发生一次还能够被原谅,如果时常犯这种错误,就会被对方扣上「不爱了」的帽子。

我们说虽然两个人达到足够亲密之后,出于生理反应也会变得不像最开始那样在乎对方。就像你和你的父母相处永远都是随心所欲的那样。但是面对亲密关系时,我们要杜绝这种生理反应。亲密关系说到底还是需要两个原本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共同经营维持的,应该被我们所重视。

把履行承诺锻炼成一种肌肉反应,这样不仅能维持好自己的亲密关系,还能提高在社会生活中的可信度。

3. 创造独家记忆

在激情褪去之后,维持两个人继续下去的条件,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过去回忆带给他们的情感反馈。多在两个人相处的时候创造一些独特的回忆,比如两个人可以共同养一只宠物;共同完成类似于音乐、画之类的可以保存下来的作品;或者一起去旅行;去吃一些特别的食物等等。这个方法不仅能在当时促进感情,还能在日后成为珍贵的回忆。

4. 多进行有效交流

当两个人陷入「平淡如水」的困局之中时,可以选择开诚布公的聊一聊最近的想法。可以不说两个人感情的问题,就算是聊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人和事也是一样,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对彼此有了新的了解。

依然是那句话,当你不断地对一个人有了新的认知和了解时,也就等于你在重新和这个人恋爱。

5. 互相帮助成长

亲密关系中最理想的状态不仅需要激情和亲密,还需要两个人的共同成长。彼此帮助对方克服一些自身存在的缺陷,或是解决一些对方难以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建树,互相扶持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你们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建立起的关系,更像是学生时代一起参加比赛的同学,或是一起经历过磨砺的战友情,这其中所蕴含的惺惺相惜反而会成为你们感情的升温计。

6. 理性对待激情

这一点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做到的。

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中那种极致浪漫的爱情造就了经典,但生活最终还是要归于柴米油盐。

当面对一段亲密关系最初的荷尔蒙爆棚的时刻,我们更应该学会理性。在激情时就理智的提醒自己总有一天激情会渐渐褪去。不要用激情时对方所做的事永远的要求对方都要做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要求要慢慢降低,直至归于平淡。

虽然爱情本身是感性的事,但依旧需要理性的经营。

知乎用户 坚持乐观吧​ 发表

基本没出现家庭矛盾,没法看待。

就今天早上在床上刚因为疫情发展谁害的辩论了一番。他觉得奸臣误国,对害人的昏关罢官夺爵,杀几个关几个就行了。如此幼稚,少不了被我鄙视几句。我的主要观点包括派别制衡,山头主义,团团伙伙,上报制度追责制度,使功不如使过,免职革职区别等。

我俩只要不谈政治,就吵不起来。结婚那么多年,知道彼此优缺点,那就只谈风月不谈国事呗。自己找气生在我看来很无聊。

知乎用户 汇爱家感育​ 发表

谢谢题主的这个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展速度之快、牵涉地域之广,让人十分揪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守土有责,不给疫情继续蔓延的机会,需要尽好公民责任。

从除夕前后开始,绝大部分人都开始居家,或者办公、或者学习、或者休闲,足不出户,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

在这一期间,前所未有的,一家人日夜相伴、互相守望,在一起的时间多了,有了更多的互动,自然也有了更多出现摩擦、发生矛盾的可能。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和朋友们彼此沟通,谈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看待、应对、处理这一期间出现的家庭矛盾:**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家里老人的矛盾、和孩子的矛盾,特别是伴随着矛盾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苦恼、生气、愤怒、悲伤、沮丧等等。

  • **夫妻之间的矛盾,**我回想自己的经历,常常是先生说我瞎买东西,随便扔东西,我呢,是看着他在那里躺着或者坐着很长时间翻手机,我觉得他跟我说话语气不好,不会共情,还有我们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意见和态度不一致等等,总之,是我觉得他不对,他觉得我不对。

  • 我和先生还有孩子在一起生活,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去探望老人,才会有比较多在一起的时间。**和老人相处,**也会有内心感到不太舒服、不太愉快的时候,比如说给老人买了东西,老人反过来会责备乱花钱;老人操心下一代的成长,我们会觉得唠叨等等。总之,是我觉得老人不应该这样做或者那样做,而反过来,老人也认为我不应该这样做或者那样做。

  • 和孩子的矛盾、冲突,那就更多了,早晨起床叫不起来、晚上该睡不睡,白天上课、学习的时间安排、习惯、生活起居的行为等等,作为父母,很恼火孩子怎么就不能按照我的期望去做呢?孩子则是很烦恼,觉得家长怎么管那么多,唠里唠叨,我怎么就不能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安排我的生活?

天下万物,无独必有对。

只要有两个事物,就有走向矛盾冲突的可能性,即便是一个人,身和心还会出现矛盾与冲突。

那么,所有这些矛盾以及伴随着矛盾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当有矛盾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探索:

  1. 家人的什么行为,触发了矛盾?
  2. 当我看到家人这样行为的时候,我有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苦恼、生气、愤怒、悲伤、沮丧等等)
  3. 为什么家人的行为,会让我有这样的情绪?
  4. 家人的行为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5. 家人的行为会让我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6. 这会让我感受到什么?
  7. 我的这种感受为什么对我如此重要?
  8. 我希望我是 / 成为怎样的人?- 个人身份
  9. 我认为对我最重要的是什么?- 个人价值观

在心理学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门外没有别人,门外只有自己。
这句话的含义是当情绪发生的时候,所有的根源都是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我们的需求、我们的身份、我们的价值观是否被满足。

我们可以看下面的这张图,最外一圈的家庭、金钱、健康、地位、关系、事业、名誉,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需求;第二圈的安全感、满足感、价值感、成就感是我们内在的情感需求;**最里圈,**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

当我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往往是我们内在的价值感不足,内在的情感需求没有被满足,于是,我们就往外求,期待外部世界能够满足自己。

然而,外部世界是不受我们掌控的,外部世界是没有义务来满足我们自己的,依赖外部世界给我们带来爱、平静和喜悦,往往会求而不得。

一个人,如果依赖外部世界来满足自己,就是缺乏独立的人格。

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我们是否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否向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相信,我们的答案是 Yes。

当我们清楚自己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和幸福负责,而不是依赖他人、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开始向上,我们开始学习怎么做,可以让自己内在足够的丰盛、平静,充满了爱和喜悦。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我们开始成长,开始呈现生命的爱、喜悦和平静的时候,外部世界也开始奇妙地被我们所带动。

一个人的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宇宙间相连接的万物也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当我们开始给予外部世界更多的包容、接纳、支持和信任的时候,外部世界就开始生命之间的回馈。

所以,疫情当前,当问题、矛盾出现的时候,让我们内省、向内看,抓住这个成长的时机,创造自己的幸福、创造家庭幸福。


感育讲师、感育专家团成员:于鲲

汇爱家感育,用 “感” 读懂孩子,用 “育” 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知乎用户 Yiming Zhou 发表

更年期的人和青春期的人长时间在一起……

知乎用户 天穗杨锡锋律师 发表

婆媳关系,是大多数婚姻都绕不过的一种家庭关系。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的婆媳关系都是和谐的。

曾经看到一个很搞笑却又很真实的画面,婆婆在背后吐槽儿媳妇,儿媳妇在背后吐槽婆婆,在当两个人面对面和有外人在时,婆媳间又作出一副和谐的模样。

因为疫情的关系,相信很多对婆媳不管是被迫还是其他原因,都被困在了一起。

年轻人,把白天当成黑夜,把黑夜当成白天,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

更何况是疫情封闭期间,这种现象就更加严重了,毕竟,又不用上班,还要那么早睡早起做什么……

但在婆婆的心理,却不是这么想的。

虽说老一辈人,现在跟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变得比以前开明和潮流了,但还是有小部分人,思想颇为老旧。

其实也不能说思想老旧,但就是跟年轻一辈的住在一起,总是会因为意见不同而产生很多矛盾。

平时吧,不住在一起,距离产生美,关系还挺好的。

现在因为疫情被困在一起,生理心理压力都大,于是矛盾就像气球一样,一碰就炸。

不少儿媳妇纷纷表示:天哪!我再也不要跟婆婆住在一起了!

但是又因为有赡养方面的法律规定,担心法律是否会强制婆媳住在一起。

其实不会的,婚姻法方面没有这种规定。

住不住在一起,是人伦道德和人身自由,自己决定即可。不过疫情期间,强制性管理的话就没办法啦。

说实在的,婆媳关系也不能一概而论。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婆媳关系是真的很和谐。

我们也综合对比过不同的婆媳关系,到最后都会发现,婚姻中只要婆媳之间能相互尊重,相互体谅,那这段婆媳关系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隐藏的角色,那就是同时扮演两个角色的儿子和丈夫,千万不要放过他,一定要让他发挥最大的作用。

知乎用户 简单心理 Uni​ 发表

在伴侣咨询中常常会遇到在婚姻中碰到困难的人,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思考婚姻中最基础的是什么。

有些人说是忠诚,有些人说是能力,有些人说的是只要 TA 对我好,有些人说是双方的沟通;每一个人在婚姻的需求体现都不一样。

借着疫情这段时间,大家 “被迫” 长时间待在一起。让我们谈谈婚姻的一个重要基石:耐心。

为什么耐心是婚姻中的重要基石?

这和婚姻的特点有关。

婚姻生活中第一个特点:重复琐碎

没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婚姻生活,陷入一地鸡毛就会成为惯常。

美剧《亿万》,有一句经典台词形容大多数人的生活就在重复三样事情:Eat, Move, Shit (吃,挪,拉),这只是描述一个人;而婚姻是两个人,或三个人(孩子),甚至多人(双方父母等)的 Eat, Move, Shit。

日复一日,重复且琐碎的行为背后需要付出各自不大不小的人生成本:小至谁洗碗,倒垃圾,接孩子,买菜,做饭,哄孩子睡觉…… 大至双方不同的人生目标与个人需求;都让人一不小心就把婚姻变为不见硝烟的战场;

这个时候,如果婚姻中的双方具备耐心,相信日子会在细水长流中寻得许多人生乐趣;双方才有可能成为婚姻最大的受益人。

婚姻的第二个特点:基本组成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这就意味着差异。

有差异的两个人却需要天天一起过着亲密的生活,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权利之争:

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有的人说是经济说了算,那是因为没看到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因为不同而争夺话语权,生活中就不约而同的冒出:

*“否定”(例如:你不觉得你这么做很幼稚吗?)
*“挑剔”(例如: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质疑”(例如:你都不像当爸/妈的。)
*“评价”(例如:你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子。)

避免走入权利之争,重点仍是耐心:

*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对方是谁(不是只是结婚初期,而是在整个婚姻的存续期间);
*在这个事情上,TA 为什么这样选择;
*面对不同,大家如何商量和妥协

耐心就像润滑剂,将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协调起来,运作才有可能实现。

婚姻的第三个特点:存续时间占人生比例大,双方需要面对大大小小的许多困难和诱惑

人的一辈子,有多长,不在于时间,而在于你遇到了什么事情和困境。

两个人的婚姻:

*不轻易中途退场;
*不在困境面前落荒而逃;

常常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耐心支撑着我们不被表象迷惑,坚定内心的 “人生本如初相见”。

谈谈什么是耐心?

1、从品格的角度,耐心是指不急躁,不厌烦;常常,我们说一个人有耐心意思就是这个人 “脾气好”。可又有多少人天生就好脾气呢。所以,情绪管理尤其重要。

在了解情绪管理之前,我们先要明白情绪是一种体验:

“箭在弦上” 是情绪的来临;

“没有回头箭” 是情绪的发生。

我们在包括婚姻在内的许多生活或工作场合都有各种情绪体验:

快乐、开心、愉悦、悲伤、愤怒、委屈、难过、生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1)、当你小心翼翼讲出自己的需求,对方嗤之以鼻

(2)、当你分享内心的小罪恶时,得到的是对方的嘲笑

(3)、当你不小心做错事情时,对方总是得理不饶人

婚姻中的两个人是亲密的结合,因为亲密会有各种暴露;当我们暴露自己时也给了对方各种羞辱或责备的可能。

这个时候,耐心直接地体现在情绪,影响到我们彼此之间的情绪价值。

比如,在婚姻中的甲乙两人,甲在单位受了委屈,回到家里,恰好乙做了一桌子饭菜高高兴兴等着甲回来吃饭。而甲带着一肚子的情绪不敢在领导同事面前 “放肆”,就在友好安全的乙面前一通抱怨来发泄:“这个菜咸了,那个菜贵了,就不知道我工作辛苦,一天到晚乱花钱,就知道花钱。”

甲由于在外委屈而引起的愤怒情绪体验,扔到乙身上,甲给予乙的情绪价值就是负值。

“我在没有认识你之前不知道活得多好!”

哈哈哈,这句话不知道有多少婚姻中人曾在心里,甚至在狂风暴雨的吵架当中脱口而出呢。

又比如,甲参加考试,考砸了。回到家里,和乙说了这件事,乙可以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

A:人生不就是折腾嘛,这次不行,下次继续!

B:早就知道你不是那块料,别折腾了!

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情绪体验会给我们周围的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价值时,情绪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没有纠正态度,一心扑在技巧上,想不南辕北辙都难。

一直以来,情绪价值在婚姻中都很少被提及,似乎提及了婚姻就是被利用或者或者被提及了,好像婚姻就不再纯洁。你在关系中能不能给对方带来一个好的感觉,比如在对方遇到困难或挫败,感到沮丧、难过的时候,你是否给予一些安慰,给予一些支持。如果这些做不到的话,最起码不添乱,不添堵。这样两个人才会喜欢在一起。

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你问 TA:你为什么喜欢跟 TA 在一起玩啊?TA 说 TA 好玩,跟 TA 在一起高兴。成人的世界里,婚姻当然不是,只是高兴就可以。但高兴却又是最直接和最基本的。

除非施虐受虐的两人玩得不亦乐乎,但这已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啊。”

很多人在婚姻存续一段时间以后,往往会感觉到对方动不动就烦躁,动不动就会粗暴的发脾气。

否定对方,质疑对方;不断的挑剔,不断的否定;都会让对方逃离。毫不节制的情绪发泄让两个人的关系走入僵局。能否在两个人的关系中提供良好的情绪价值,相当于每天浇灌 “情感” 花草树木的雨水,有足够的耐心,才能滋养自己和对方。

2、在心理层面,耐心是指人格独立的实现:

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和他人可以合作,并在合作中清楚了解自己和他人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耐心是我们在从大约 12 岁开始的青春期早期到 25 岁的青春期晚期的整个过程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的心智能力。

婚姻中的耐心,只有婚姻中的人才能体会;

因为人格不够独立,没有在心理层面分离,总是没有办法把 “我” 和“你”分开,常常把 “我” 当做 “你”,“你” 当作“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些经验,对外人总是客客气气,对家人倒无需太多的客气。

一样的,如果你在婚姻中,太把他人当自己,也就容易没有了分寸与礼遇。

就如文中之前提到的否定,挑剔,质疑,评价… 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不待见。日积月累,婚姻的面目就开始模糊。

耐心除了意味着我们不浮躁,不焦躁,不暴躁;还标志着我们内心的沉稳与清晰的边界。

一个耐心的人,是自恋充足的,不需要在他人身上索求价值,对事不关己的事情愿意贡献时间和精力,并感觉愉悦。

如何有耐心?

木心先生有一首诗叫做《从前慢》,很多人会把耐心理解成慢。当然这是最直观的一个表述或者感觉。耐心,也可以是风风火火,却依然给你如沐春风的感觉。

第一:认识事物的复杂性,消化挫败感,不轻易放弃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有多面性,每个人的理解角度、深度、广度都不一样,希望快速的一蹴而就是因为对事物复杂性没有足够的准备。

在此,我们了解一下即时满足和延时满足这两个概念。

对于婴儿,饿了,就会哭,这个时候,妈妈要马上给孩子喂奶,否则孩子就会越哭越大声。
这个就是我们生而俱来的即时满足的一个例子。随着我们长大,譬如上了小学,即使早餐吃少了,第四堂课肚子都饿得咕咕叫,我们也会等到中午用餐时间才去学校饭堂吃饭。

这就是延迟满足。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没有哪个好那个坏的区分,只是我们心理上的两种满足方式。但这两种满足方式会影响到我们内心的稳定。相对而言,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强的人不容易急躁。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在未能马上达到自己的目标或即刻如己所愿时,可以稍微给自己一段时空去等待,更为客观的对待外在世界;常言道:有耐心。

在婚姻中,遇到与自己想法不一样的时候,学会给自己与他人拥有空间去消化。

婚姻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了解到资源有限,我们也能保有吸取滋养的可能。

第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拖拉,快而迅速的行动力

有人会说不是吧,陈老师,耐心本来就是要慢慢的等待,能够 hold 住,怎么又成了一个快而迅速的行动力呢?

有时候耐心并不等于时间的慢,有时候耐心是我们可以透过层层的表现表象,看到直接到最核心的部分,从而迅速的采取行动。

第三:众生平等的观念

在上述第一部分说到 “为什么耐心是婚姻的基石” 的第二点,谈到两个人的不同需要耐心来协调。

这个时候,双方都有众生平等的观念很重要,也就是常说的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一样。

不一样才是常态。

尊重自己所处的位置,同时也尊重 TA 所在的状态。

第四:当我们在婚姻生活中因为耐心不足遇到问题时,动力性心理咨询是如何工作的呢?

婚姻是我们所有关系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我们所说的婚姻中的耐心,其实指的也是所有关系里的耐心,只不过,我们以婚姻关系作为典型阐述。

在动力性心理咨询中,是如何在 “耐心” 上工作的呢?

不是直接的 “给”,而只是 “在”。

讲一个咨询中常见的现象:

有一些来访者,常常咨询了几次就忍不住会问:
*我该怎么办?
*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
*能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对自己的耐心,其实是很难对别人有耐心的;

*你的身边有没有人通过不停的换伴侣解决内心无法解决的冲突的;
*你周围有么有人总是在人生关键时刻掉链子;
*你自己会不会发现有一些梦会重重复复的出现;

强迫性重复一直在考验着我们的耐心。

我们的潜意识总是智慧的给我们 “敲警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体会:被好好对待,特别是有耐心的对待。一个人,只有逐渐具有耐心对待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耐心对待他人。

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宝贵的是生命。时光飞逝,大家都急。这个时候有人愿意按照你的节奏陪着你,那就是耐心。

咨询中很需要咨询师有这种耐心:与其说来访者购买的是咨询服务,不如说购买的是时间;与其说购买的是时间,不如说购买的是耐心。

一个有耐心的咨询师,往往能承接来访者的焦虑,抽丝拔茧:不会因为自己的焦虑而直接见诸行动,例如直接给建议;不会迷失在来访者的强迫性重复中而不知所措,从而把咨询室变成一来一往的乒乓球的搓球台。

多年之前,我有一位督导常常和我说:less is more (少即多),行内人常常会说:咨询师话越少咨询越有效果。(当然是基于成熟了解咨询框架及技术的前提下行外人常常认为:咨询师说得越多越好,好像花出去的银子才有实报。

来,我们一起看一个例子:

50 分钟的咨询,来访者迟到 45 分钟,TA 很焦虑。赶到咨询室只剩下 5 分钟,进门用了 1 分钟,坐下用了 1 分钟,解释原因用了 2 分钟,1 分钟推门离开。有趣的是才短短 5 分钟,当 TA 离开时却很安定。

这一小节咨询,来访者好像没有得到什么实相的东西,却又似乎感到很满足,为什么?因为,咨询师的耐心。不为给而 “给”,而是安在于 “在”。

如果咨询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就会忍不住在现实层面工作,忙着解释,安慰或给出具体建议;于是,这种没有足够耐心的接力棒又传到来访者手中,让咨询表面看起来的很有收获,其实是白白撒了银子;

因为” 没有耐心” 正在重复

动力性心理咨询师的多年受训内容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或不说。

清楚的知道来访者要的不是 “给”,而是 “在”,耐心才会被允许。

从第一眼见到咨询师,来访者就安定下来,“哦,你还在”,

是的,TA 赶过来就是要确定这个 “在”:你会一直在,即使我迟到了,即使我忘了。

TA 知道,在他预约的这个生命时段,即使他忘记了,”在”不容置疑。而过往成长经历中重要抚养人的常常 “不在”,被新的体验“在” 替代。无论来或不来,咨询师一定 “在” 的笃定才是咨询中潜意识的满足。就像玩游戏的小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偶尔想起妈妈,回过头,看到妈妈“在”,就能安心继续投入玩游戏。

很多人没有耐心或许是因为没有 “在” 的经历,幼年在内心世界能稳稳妥妥建立起 “在” 的体验对于我们日后建立稳定的人格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或者不足,就会因不信任而焦躁。这也是动力性心理咨询不是几次就有效果的原因,因为它着力于内在的潜意识世界。

虽然这是许多咨询时段的其中一个画面,但一节一节的每次一点一点的累积这种笃定,耐心会慢慢的内化,因为有人这样对待你,让你的人生有了新的体验。

写在最后

一般来说,我们的婚姻生活占我们的人生比重会有多大呢?如果我们从 25 岁结婚,我们有 100 年的命,那我们将近有 3/4 的时间是在婚姻里。当然,或许不仅仅是一段婚姻,不排除仅仅是一段婚姻。如果这么长的生命里,你能遇到一个有耐心的伴侣;

真的是值得内心喜贺的事情。

本文作者:陈丽华,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伴侣关系咨询师(国际婚姻家庭指导师)。了解作者更多信息,详戳↓↓

陈丽华 广州市 奥克兰 青少年咨询 成年人咨询 留学生咨询 在线心理咨询


【简单心理 Uni】 心理咨询师的终身成长学院,汇聚海内外名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咨询学习者,提供 40 + 种培训课程,专业针对性强,体系化程度高,直播 / 录播、音频 / 视频、线上 / 线下形式多样,目前已有 20 万 + 人参与学习。

更有 20 + 门免费课程等你来开启哟,课程学习戳 →「http://jdxinli.cn/q199xq

知乎用户 穆晨王 发表

1

这题我可以……

天天待在家里,还是和最方便轻易发脾气的对象,没有矛盾的,那是神仙家庭。

当然,如果神仙们不拉屎的话。

如果还要应对吃喝拉撒,我不信没矛盾。

躲星星躲月亮,马上又是一个不那么被期待的周末。

我们是标准的三口之家,没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日常就是三个人大眼瞪小眼待家里。

我近视度数比较高,算半只眼睛吧。

往常的周末呢,我们可以由孩子爸爸,把孩子丢去孩子爷爷奶奶家,然后我可以休息一下。

这个举国共渡的特殊时期,两家老人的社区大门都关了,如无特殊必要,是不欢迎我们的。

不能如往常一样粗门晒太阳,去公园里划船一个小时、吃饭一个小时、路上一个小时,轻松混过半天。

周末来啦,孩子爸爸要回家休息,24 小时不出门,想想都是一种压迫的窒息感。

加上这几天刷手机的心情状态。

惹得人热泪盈眶和愤恨至极的念头同时存在着,情绪比较激昂。

以至于某天生活在国外的朋友和我讲了一句:“某国官方保持了政治正确,这点也还 OK。”

我立即就怼回:“仅是还 OK 吗?你这种评价看得我十分不 OK。”

不刺激,不爽的言谈,都是去他妈的,以及这句话我也在这几天的文章里频繁在用,很不好。

前两天有网友深入总结了在家状态,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我直接从高赞答案拿图了,侵删啊。

不过这种骂人状态,在我们家是我老公的特权。

倒不是我脾气好,只是他比我更处理不好自己。

所以,我老公回家吼人的频率真是全家最高。

“为什么有这种声音?!”

“你怎么这样放东西?!”

“你们在干什么?!”

然后就是我家妞。

5 岁的小孩,呵呵,一半是依赖,一半是叛逆。

孩子依赖的也不是你抱抱她哄哄她这种肤浅的东西,而是你要能在日常玩乐中给她新刺激。

买玩具?

OK 的,但是长期这么哄她就不买账了。

听故事?

过去一个故事讲三遍 OK 的,现在…… 不不不。

从疫情开始至今,我们每天玩的内容都还没有重样,能让她安静一小时的事情,除了变着花样带她玩,就是哄她睡觉了。

昨天新玩的游戏是她睡前在床上,两个毛绒玩具,一个粉红豹一个小白狗,给她现编现演剧目……

真的,累死为娘的了。

小孩子,不给她足够的关注,她还非常容易发脾气,分分钟就能点炸。

只要三个人在家里,孩子的高频用语就是:我不开心啦!哼!

然后就找地方躲起来。

我能说什么……

2

拒绝时刻亲密,给足空间!

家里的空间最好是针对个人有规划。

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只要没有挪不开步,一定要给每个人一个合适的空间。

我们家里我有一间书房。

孩子有一个房间,但她日常流动混迹,四海为家,有空间就会到处塞玩具以示主权。

孩子爸爸没有书桌,他通常喜欢坐在客厅沙发上玩,有时候也会在饭桌上玩。

有了这样的划分以后,多数时间,孩子爸爸不会到我书房,我也会在客厅远离沙发的地方活动。

孩子跟我或者跟爸爸玩。

有时候孩子一言不合开始由于各种问题发脾气,她会大哭着摔门去她自己的房间。

这种时候,我和她爸爸并不会觉得被她的脾气伤害到,而是默契地认为:终于能清净一下了啊。

通常五分钟以后,孩子还没出来的话,我们才开始找孩子。

孩子还把我的超大懒人沙发搬到了能晒到太阳,且视线被格挡的地方,自己一个人有个小空间。

有次她又发脾气,我就在这个懒人沙发上定位到正在自己一个人偷偷看史努比的她。

不要时刻保持空间亲密,你真的没有那么爱自己的家人。

是人都要有空间的,尤其现代人,网络生活久了,会很无情。

这种无情是,人能在文字、图片和视频中理解情感的流淌,但是很难在真人身上找到共鸣。

给足空间就可以避免你在手机上看到感动到涕零的时候,抬头遭遇一双冷漠的眼睛那种没被认同的尴尬感觉。

一家人的空间亲密,请保持在饭桌上。

饭桌上的时间就足够在获得人情支持以外,保持家人的亲密联系了。

所以,把所有的好话留在饭桌上说就足够了。

吼人骂人的话,隔远点说,你和对方都不会放在心上的。

空间不够的话,用时间换空间。

我占据全家各处好地方的时间是早上五点,想干嘛干嘛。

3

重新定义矛盾。

不要为了保持家庭合睦成受气包。

这种气任何人都受不起。

矛盾是非常好的东西,能提升你对生活的记忆,也能和家人一起磨合出彼此的底线。

不发脾气的家庭,沟通是不流畅的,而直白的发脾气,反而是非常高效的沟通方式。

该怼的时候,立即怼回去,过三分钟大家都会忘了。

嗯,这是我和老公之间的默契。

为此有两条建议:

第一,不要为一件事立即争出输赢。

这样吵架基本保持速战速决,三句话解决矛盾。

我见过比较较真的夫妻,为了一个生物问题杠起来,超厉害的学术之争。

在我们这样的凡俗之家中,没有。

吵个架是很费精力的,多两句嘴也不能证明对方爱不爱你,所以,我们会吵,但绝对不较真,不争输赢。

第二,越想要达成速战速决,越不要在对方给气受的时候憋着。

譬如,安静的家里,突然有一个很惊人的噪音,老公会用非常不耐烦、非常责备、非常恼人的语气吼:“是在干什么啊?”

这种声音我听一次想踹死他一次,我也会吼回去:“你不会说话吗?”

然后我们就会躲开彼此,安静一会儿。

这其实是,我老公的底线在他不喜欢各种在预期状况外的事项,他不喜欢意外。

而我的底线是,我不喜欢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我经常不停跟家人重复,你可以讨厌任何事情,但是有话好好说,没有必要吼。

不过心情好的时候,我也纵容老公吼两句,毕竟他的工作有些时候是很憋屈的。

当然,吼了我能忍就算了,不能忍我会非常直白表达我生气了。

他来哄我就算了,不来哄我,我会主动去默默踢他,踢到他来哄我。

踢了他也不来哄,那我就会自己躲起来玩一会儿,就会忘了各种争端。

嗯,因为是家庭生活,平淡是日常,争吵只是一种沟通方式,所以谁都别憋伤自己。

对孩子也是,我们也会纵容孩子发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脾气。

不管她要哭还是要吼人,我们也不会立即压制她,跟她讲对错是非,我们会让她哭闹一阵再慢慢哄。

4

好吧,认真说,我也是最近才正视到,我孩子回归幼儿园可能遥遥无期。

所以,还是别看还要忍多久吧,还是看看当下能做什么好了。

知乎用户 樱吹雪 发表

说实话,要是疫情期间出现了家庭矛盾,那说明平时家庭矛盾就不少,夫妻两人只要在一起就会摩擦,只不过因为大家都忙,所以摩擦的机会少,没吵起来而已。

现在疫情期间,大家不可避免地都呆在家,于是矛盾就频繁爆发了。归根结底是两个人性格不合,或者是一方性格不太好。

所以说,不要和合不来的对象结婚!不管条件多么般配,合不来就是合不来,以后要在一起过一辈子,天天打架天天闹矛盾,平时能躲就躲,家变成了一个疲惫不堪、需要应对的地方,甚至可能会短寿。

大家都认真点找对象,谨慎步入婚姻,也就少很多这样的事情了。

知乎用户 小包 发表

首先,看到这个标题我眼前一亮,因为我家刚刚就发生了一场恶战,因为一盘青菜,我爸跟我妈说了好几天说赶紧吃那个青菜,要不然该扔了,然后今天早上!这不是早上嘛,我妈想剩菜还有那么多,早上先吃这些吧,中午在做青菜 ,无料我爸今天早上抽风,一定要吃那盘青菜,恶战由此而来。

其实平常在家,我妈一直都是那种磨磨唧唧的存在,不管对谁,可能因为有一点更年期的感觉吧,(庆幸,我妈更年期还没有 1988 里豹子女士厉害庆幸庆幸)我妈已经连续三天把我弄哭了,具体原因就不说了,本来我就是那种容易哭的性格,别人一说我就哭,家人比较严重点,因为受委屈嘛,我哥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家已经二十天,足门不出,两个人恶战高潮的时候,他总能是出面调节吧,可我竟不知道说点什么,这难道就是差距存在的 11 年吗??我感觉说点啥都尴尬,其实都说,夫妻吵架床头吵架床尾和,可我真受不了,他俩吵架的时候我心里就一堵,烦死了

看完知乎有关文章之后,才发现原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止我

长大之后越来越发现,那些关于伦理方面的东西,真的是很难搞,可能这就是人活在世上的意义吧,需要承受的东西范围也在变大

一有生活上的问题 矛盾就来知乎上面,真的有很多懂我的人,让我不孤单

不说了,在这场冷战中继续拼搏,写作业了

知乎用户 大可 发表

这次疫情期间大家都不上班都不出门,一天到晚吃完了睡睡完了吃,除了干干家务实在不知道该干什么

不能去娱乐场所,不能去吃火锅,不能去吃烧烤,不能去喝奶茶

难受吗? 难受

我一个特别懒的现在都恨不得出去跑两圈,天天在家呆着真的是呆的心情烦躁

都很无聊,而且心情抑郁且烦躁

怎么能不出现家庭矛盾呢

知乎用户 眨眼即过的岁月 发表

这个啊…… 我个单身狗在家里跟我爸妈也是相看都烦哈哈,夫妻嘛,互相迁就理解一下

知乎用户 偶尔 发表

疫情期间出现的家庭矛盾,是闲得蛋疼的表现,一家人被禁足待在家里,看腻了电影和电视,玩手机久了也觉得无聊,这时候家里威望比较高的人,就找各种理由 diss 其他家庭成员,以排解自己焦虑紧张的情绪。

我妈是我们家的老大,在家里说一没有人敢说二,这一段时间,她吃完饭就找理由骂我爸,不然就是骂我,看见我们玩手机不爽就说我们不干活就知道玩手机,我们干活她又嫌弃我们活做得不够细,她总有理由骂我们,我们是不敢怒不敢言。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hG34P 发表

这么长时间在家里有点矛盾是正常滴呀!比较都响应国家号召在家待着,等一切正常了就会好的。

知乎用户 Ivy.C​ 发表

亲爱的,意料之外的超长假期,你的生活还好吗?与猪队友是否还举案齐眉?与婆婆是否还相敬如宾?与困在家里的神兽们,是否还母慈子孝?

宅在家的一个月内,没有了距离产生的美感,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生活将一切都放在了放大镜下检视。很多家庭平日里最真实却又不可言说的一面,不得以被赤裸裸地展示出来。

疫情之下,如何不把自己的爱也隔离了?快上车,心理学老司机送给你十二个字,让你的生活重新充满正能量!

一、远离抱怨

我的一个闺蜜在家被隔离了三个星期后给我打电话诉苦:家里挤了六口人,根本无法自由的转身,不管干什么都要其他人抬抬脚,缩缩腿,十几万一平米的房子住不出高级感。公公是买个烤鸭都能叭叭半天的那种,婆婆炒菜油烟太重把门都封住了,所以大门想要打开已经有点困难了。熊孩子在家 “停课不停学”,小宝哭大宝闹。现在满心对老公充满了怨恨,就想知道垃圾站什么时候开门,要亲手把老公扔了。

————————带有情绪的分割线————————

我们之所以抱怨,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的世界有太多的 “必须” 和“应该”。当自己、他人和环境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时,为了让自我感觉良好,我们就会拼命去否认这个不好的结果,甚至贬低他人,于是抱怨就产生了。这种 “必须” 和“应该”的不合理信念也是造成很多人抑郁、焦虑、暴躁、自我憎恨、无价值感的底层原因。

另一方面,不管是 “抱怨” 还是 “怨恨”,我们用“怨” 这个字,说明内心其实跟家人的关系是很近的——想得到爱却得不到,所以才怨恨。比如说对日本人,可能只会用 “恨” 一个字,而不是“怨恨”。凡是有怨恨,说明人格还没有充分独立,或者把别人看得太高——这个字包含着一种自己比其他人低人一等,觉得自己不如他人的意思。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不能控制也不能改变的,如果我们不用自己的标准简单粗暴地评价他人的” 好” 与” 坏”,尽所能改变自己不喜欢,安然接受不能改变的,并拥接纳自己喝接纳他人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努力让自己在精神上更独立和强大一点,那么自然就不会抱怨了。远离了抱怨,海阔天空云淡风轻神清气爽的感觉自然就来了。

二、情感第一

我的闺蜜一下来了兴趣,说你这个精神分析的解释倒是很神奇,但很多时候呢,家人就是忍不住要吵,鸡飞狗跳的。今天我妈让我爸买白萝卜,我爸买了绿萝卜,结果回家两个人就吵起来了,说也理论不过谁,谁也不服输。

————————绿萝卜躺枪的分割线———————

我说,呃,把皮削了就是正确答案?其实家庭是最不需要理论的地方,因为在爱里不讲道理就是最大的道理。人和人沟通的基础是情感的交流,很多时候我们把天聊死了或者争吵起来,就是情绪的流动被阻滞了,我们让这种情绪流动起来,沟通就会很顺畅。所以我们开口说话,不要一上来就追究责备或者评论别人,而是先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比如说,老公回来晚了,没忍住一开口就开骂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Hold 住!为了家庭和谐,赶紧补一句自己的感受:“我在家好担心你呀!” 面对如此妩媚的你,老公还不把你亲亲抱抱举高高,两人还用靠吼来交流吗?

如果一开口就责备的话,对方本能的反应就是防御和抵触,那么接下来如何沟通都是无效的。而如果一开始先表达自己的情感,双方都站在共情的位置上,那么如村上春树所说,把 “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 又有何难?

三、此时此刻

闺蜜说,你这样说也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我内心的恐慌和焦虑也不见得全是公公婆婆老公带来的,每天不断地刷朋友圈,看到各种负面的新闻,我会胸闷、头疼、失眠、做噩梦,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也出现了感染的症状。

通过看、听或读新闻报道或讨论该事件等方式间接暴露于严重创伤性事件,会使人们产生与亲身遭受灾难的个体相类似的心理反应,这个心理学上叫做 “替代性创伤”——撰写《南京大屠杀》的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即是在这种境况下自杀的。容易出现替代性创伤的人,一般都是共情能力比较强、内心比较敏感的人。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专注 “此时此刻” 来释放自己过载的信息和情绪。专注此事此刻是冥想练习中的一种技巧,能让我们不过多的沉浸在过去而后悔,也不用过多的担心未来而焦虑——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通过此时此刻,我们才能放弃那些挥之不去的执念,获得心灵的喜乐和自由。

专注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 34 岁的母亲龙应台,她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终将长大,家人终将老去,我们唯有陪伴当下的一分一秒,方深情万丈,岁月静好。

————————能量满满的分割线————————

闺蜜咂咂嘴说,听上去不错哟,赶紧趁着隔离的机会,好好把我跟家人的关系疏通疏通。疫情之下,千万不能隔离了爱!

知乎用户 伊理雅通心理中心 发表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留意你的老公 / 老婆今天为家人做了哪些事情,然后表达你对 TA 的感谢。

现有的心理研究表明,仅仅是口头表达感恩,都足以产生明显的积极效果

例如,在一项对年轻人的研究中,把被试随机分配到 3 个组中,执行不同的任务:

第一组:对伴侣表达感恩之情;

第二组:思考他们为什么感激伴侣;

第三组:与伴侣讨论积极的记忆。

每组被试持续执行任务三周。结果表明,与后两组相比,第一组的被试在对伴侣表达感恩之后,他们对伴侣的正面评价更高,更愿意帮助伴侣。

当然,在表达感恩之后,你也要为家人做点贡献,作为回报,例如修理一下厨房堵塞的水管,陪孩子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下几盘象棋,让你的伴侣有机会暂时摆脱家务和孩子,享受她的闲暇时光。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更多方法,请点击:

无需重启 2020,做这件事情就能提高幸福感和免疫力! - 人际关系问题 -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知乎用户 心理咨询师卢悦​​ 发表

疫情是个放大镜,把我们平时可以 “蒙混过关” 的东西暴露无遗。

比如婚姻。

有一种最常见的 “中国式夫妻” 处理问题的方式:搁置争议,各自找乐。

但这种 “安”,是建立在“物理空间” 距离拉远的基础上的。

现在这场疫情,让我们平时处理矛盾的方法没法使用了,我们无法再远离彼此,用各自的工作和娱乐来填充生活的空白. 于是我们本来就有的矛盾,就被揭开了盖子。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继续 “佛系” 处理问题的方式,吵架吵累了,就加大隔离的程度,可以让自己更麻木,对彼此更视而不见,这样你们就又可以实现 “和平”。

第二是改进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的矛盾真正得以解决。

我认为一切矛盾的不可解决都是因为两点。

**1. 对错观:**当我们论 “对错” 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其实是在说你的世界我完全否定,你必须取消自我,加入我的世界,才可以。这样的话,我们当然很难取得共识。

**2. 输赢观:**当我们争 “输赢” 的时候,我们在试图剥夺对方的面子,以满足自己的自尊。

所以我建议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重建 “三观”:

1) 你要假设对方的行为有存在的理由:
比如疫情都这样了,男人还是在家坐不住,一天到晚想着往外跑,还招呼朋友打牌:老公,我很好奇,为什么你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在这个时刻还要出门打牌,一定有你的原因,你能否解释一下?你慢慢说,不管说什么,我都不会笑你的。

男人逐渐打开话匣子,可能你会发现,原来他在原生家庭里一直很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他的父母很爱吵架,每次吵架都摔碟子摔碗的,饭菜洒了一地,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家里弥漫着紧张和恐怖。每当这时,大哥就会带着他跑到小伙伴那里,避过风头再回家。

所以他痛恨冲突,移情密友。

2)你要假设你们彼此都有误解:
老婆,我觉得我们需要好好谈谈,每次我们吵架都会很伤感情。
所以我想,如何才能让我们心平气和地交流呢?我相信我们彼此一定有很多对对方的误解,我们需要澄清一下,好吗?

了解对方行为的深层原因,承认你们之间存在误解,这并不会立刻让你们的婚姻脱胎换骨。

但种下的一分理解、一点共情、一丝心疼,会成为一粒种子,在你们的不断浇灌下,终会开出幸福之花。

求同存异,共建双赢,是沟通的不二法则。

具体案例话术可以参考这个答案,希望能够帮到你。

男方把买房的钱都拿去家里治病,我该结婚吗?

@心理咨询师卢悦,70 后,心理学者,资深媒体人,央视、北京卫视、凤凰卫视多档栏目特约心理专家,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著有《爱情有毒》、《爱到绝处便逢生》、《过日子就像玩闯关游戏》、《亲密关系的重建》。

——心有助,不孤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心之助原创文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知乎用户 鸵鸟水瓶 发表

因为疫情,被困在家里哪儿也去不了。说实话。感觉分分钟要被我妈逼疯了。

家里五口人,爸爸,我,弟弟,妹妹。

每天轮流着骂这个懒,那个自私,这个没孝心,那个坏心眼。

每次骂人的话都是直击你心灵最软弱的部位,让你的自尊心碎了一地,想自杀的心都有!

真的,我记忆中每年过年我都要被她骂的哭的踹不过气来躲在房间里不出门,高中大学时期是因为我是女孩还读大学花了她 “不少钱”,现在毕业了工作了是因为我回来太懒,(因为我平时工作起的很早,所以假期就想用来睡懒觉一般睡到早上十点),明年决定不回来了。

重男轻女严重还死不承认,给我弟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装修,耗费了毕生的心血,我怕他们太累平时也会给些钱他们用,但依然觉得你做的不够,毕竟隔壁三伯家的女儿初中辍学就出去打工挣钱来给弟弟修了很大一栋房子,而我读大学还花了家里那么多钱。我弟每天睡到自然醒差不多每次饭做好了摆好了叫他起床但她从来不说,起来不是躺在沙发上打王者荣耀就是斗地主她从来不说,耍了几个女朋友起码打了两个孩子之后嫌弃人家女孩子发胖分手了她还觉得自己儿子骄傲(在我看来就是渣男),因为他儿子没有在世界杯的时候像某某那样赌球输十几万而骄傲。

而我妹妹,则是天天催她谈恋爱结婚。好像在家里吃了她几百吨大米一样。

而我,已婚。回来天天都是你们家,你们那边怎么样怎么样,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不是这个家的人。寒心,毕竟我不管是给钱买衣服还是其他各种我真的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我的父母。

而这一切,她看不见。

所幸,有一个非常非常有爱其愿意为其倾其所有的 father。

知乎用户 末青​ 发表

这世上哪能没有家庭矛盾,我不过是把和家人无法避免产生摩擦的时间用来睡觉。

——鲁迅

这世上本没有家庭矛盾,睡得少,而跟他们接触多了也就形成了家庭矛盾。

——鲁迅

而我,晚上熬夜,白天睡觉。和爸妈虽在一个屋里,见面机会也极少,接触的也就少了,自然吵的机会也没有了。

甚至,难得在白天见到我,他们还会激动的和我握握手,眼里充满了惊讶和欢喜。像是什么会晤仪式。

哪有什么吵架冲动。(狗头)

知乎用户 古非 发表

确实,我自己最近在家待久了,也觉得好烦。

而同时,又听到一个朋友跟我诉苦,说她的公公婆婆因为疫情宅家,本来关系就不好的两个人,如今打起来了,兵戈相见,想想那画面都让人瑟瑟发抖。

那么,为什么疫情期间宅在家,会出现这么多的家庭矛盾呢?

想一想学生时期住宿舍时,跟舍友不和睦的情景大概就知道了。

1、生活空间的高度重叠,可能引发资源匮乏感

虽然原来大家都住在家里,但很少会出现这么紧张的家庭矛盾。

那是因为家庭成员更多只是在晚上的时候相聚,白天都是各干各的事情,你上你的班,我上我的学,或者各自出去玩。哪怕偶尔大家出门同游,那也只是偶尔,即使不愉快,一年也就几次,忍忍就算了,大不了下次不去了!

家庭成员各忙各的事,各自有个自己的出门空间,所以家里的矛盾减少了不少。

但是疫情爆发,大家的作息时间变得相同,相处的空间高度重合,为了抢占资源,难免会引起矛盾,想看两厌。

很简单,就比如,我想上厕所了,你却在里面半小时不出来,你说生不生气?

2、原不同住的家庭成员,同住后的差异性问题

本来大家长期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懂,过年即使不爽,也就那七天的是事情。但现在已经变成了二十多天。

原来大家的各种观念不一样,哪怕吵一两次,也就算了,大家都不放在心上。但现在,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就因为马桶盖放下还是拿起,炒菜是盐多还是盐少都成了每天要面对的问题,你说烦不烦?

3、家人之间的控制和反控制,易致矛盾

宅在家的时间久了,为了让对方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们每个人都会忍不住去控制对方。

原来讲话温柔的语气开始变得不耐烦,于是成了命令的口吻。

又或者,整天听到父母或伴侣对自己要求这要求那,早就受不了了。

于是,控制和反控制开始成对的出现。

越没有安全感,越不顺心的时候,人就越容易通过控制来实现自己内心的平衡。

但同样,没有人喜欢被人控制。

终于,家庭矛盾爆发!

4、负面情绪容易向最亲近的人倾泻

整天关注疫情,因为负面信息的吸收,人的内心就会越来越烦躁。各种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恐惧、悲伤、愤怒等就会出现甚至爆发。

而家人就是自己的亲近的人,我们的很多秘密和情绪都喜欢跟自己最亲密的人释放。

当我们自己无法消化这么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会喜欢把这些情绪跟家里人诉说。

但是,对方跟我们一样,也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呀。

于是,当你跟对方倾泻负面情绪的时候,就会引发对方的不耐烦。

甚至还可能会因为你们的观点不同,而引发争议。

这时候,你的负面情绪不仅没有宣泄出去,反而因为没能宣泄情绪,继而感到一种不安全感,于是越发的想要控制对方,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

最终,却因为两人观点不和,不欢而散。

5、一些固有矛盾的强化和激化

像我开头说的朋友的公公婆婆,宅家期间也已经兵戈相见了。

很多本来有矛盾的夫妻,即使没有发生家庭暴力,原本存在的矛盾,也会因此与日俱增。

比如,原本感情不和或已经出轨的夫妻,这时候矛盾会越加的激化。两夫妻同处一室,却比陌生人还冷漠,度日如年。太可怕了!

出轨的人,因为长时间的烦闷,越加的想念情人。

没出轨的人,对这段婚姻也越加的绝望。

而那些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因为受不了父母的控制,跟父母的矛盾越来越大。

原本就不和的婆媳矛盾,也越来越深。

长辈晚辈之间原有的冲突,这时候也会再次碰撞。

啊啊,宅家期间太难了!

家庭如果不和睦,那就更难了!

所以,大家还是尽量想想办法解决在家期间如何相处才能减少矛盾的问题吧!

知乎用户 朱明 发表

咋说呢。

每次相互看烦了,要打起来的时候。

我就跟老婆说,万一我被感染了,你一定要带好孩子,照顾好老人。

记得换个轻松点的工作,别回家那么晚,一定记得带好钥匙,我不在了,就没人等你回家了。

下一秒钟,她就会收敛起东北娘们凶悍的神色,钻进我的怀里哇哇大哭。

我就抚摸着她的秀发,轻声细语的安慰她。

心想,自己腹中还是有些韬略的。

强行插入,但是广受欢迎:

小米最值得买的产品是什么?

已经帮助 140 多人完成家用打印机的选购:

朱明:一篇搞定,家用打印机的选择,附推荐清单

除了扯淡,我也写点小故事,最近灵异的居多,能给我提点意见吗?

半角楼夜话

关注公众号:安静的丑男子

宅家期间只说故事。

知乎用户 漫风育儿说 发表

“宅在家里,我们好像在目睹家庭关系走向死亡”:这一次,有解吗


01


宅在家里,已经 40 多天了。

相信很多人的困扰,已经从买不到口罩,变成不知如何与家人相处了。

口罩买不到,大不了不出门。

面对爱人的无名之火,孩子的上蹿下跳,还有老爸老妈的唠叨,那才是真正无法避开的绝望啊。

难怪有网友笑谈:

终于懂得,什么是生活即修行了。

谁想到这一次,这么难呢?

02

很久之前,看过媒体采访成龙大哥的视频。

有记者问,他平时拍动作片这么紧张,会选择什么方式放松自己呢?

成龙沉默了一下,说,他最喜欢坐在下雨天的车里,雨滴把他和世界隔离,还能听见它们拍打车顶的声音。

那一刻,他感觉很安静。

当时年纪轻,感觉成龙大哥也太 “装” 了吧。

这样的江湖大佬,不应该是用喝酒、飙车之类的方式派遣自己吗?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如此文艺的方式 - 独处,派遣自己的压力呢?

等我结婚,有了孩子之后,才知道独处是多么的可贵。

03

有多少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后,会选择厕所作为最后的避难所?

宝宝正处于 “糟糕的 2 岁” 的阶段,以前每天都得至少出去放风 2 次,释放精力。

现在困在家里,犹如困兽一般,需要我们时刻盯着,就怕小不点作妖。

但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太累了。多少次深呼吸都无法压制想要怒吼的冲动。

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孩子爸形成了默契:

你盯下孩子,我去个厕所啊。

拿着手机就闪身进了厕所,刷刷新闻,看看微博,感受下片刻的宁静。

时间最长不超过 15 分钟,这是我们给对方最大的自由和爱了。

等时间到了,就洗洗手,从容地出去,重新面对门外的 “那个” 世界

参加过很多家庭教育工作坊,也看了很多教育书,无一例外,都在提倡父母也要保留个人时间。

“游戏力” 之父科恩博士的比喻最有意思,父母想要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也就是建立链接,那么就一定要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进行有效沟通、提供静静陪伴。也就是把 “孩子的杯子斟满”。

[

游戏力畅销版套装(套装全 3 册)

¥94.00 起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4671060706222080-0&p=AyIGZRhaFgIQBlQYUxYyEgRQG10dBxM3EUQDS10iXhBeGlcJDBkNXg9JHUlSSkkFSRwSBFAbXR0HExgMXgdIMnRRPF0Hc1gVZCtPAEpjdl0lUBJMcFQLWStbHAIQD1QaWxIBIgdUGlsRBxEEUxprJQIXNwd1g6O0yqLkB4%2B%2FjcePwitaJQIWDlYZUhQCFw5QG1slAhoDZc31gdeauIyr%2FsOovNLYq46cqca50ytrJQEiXABPElAeEgRVHlwTAhMAVB1aEgERBFQSWgkDIgdUGloVAxMFXRo1FGwSD1YSXRcCFg9TK1slAiJYEUYGJQATBlcZ)

但是在斟满孩子的杯子之前,父母需要先 “斟满” 自己的杯子。

在我看来,对外向者来说,倾诉、聊天是适合他们的方式。但是对于我这种内向者,独处才是恢复精力的方式。

细想一下,这像不像我们经常说的 “踢猫效应”

假想一下:

公司的董事长正生闷气的时候,部门主管来报告工作。董事长就把他当作了发泄对象,狠批一顿。主管敢怒不敢言,回到办公室就对着秘书发火。
秘书很郁闷,回家后找茬和妻子吼了起来。妻子也很生气,对正在吵闹的儿子责骂起来。
小儿子心里窝火,正好看见家里的猫再睡觉,冲上去就踢了一脚。

这就是所谓的 “踢猫效应”。从中可以看出,如果负面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就会带来的危害,损人不利已。

所以,如果疫情期间,出现了家庭矛盾。不如静静思考一下,自己适合哪种疏解压力,恢复精力的方式,并和伴侣沟通。

千万不要让自己 “空杯”,避免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4

对待疫情期间出现的家庭矛盾,另外一个有用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爱好捡起来。

一个人有了爱好,不管是看书,养花,或者广场舞,都是你汲取能量,对付眼前苟且的方式。

一地鸡毛的生活,谁都避免不了。但是有了一门能让你沉浸其中的爱好,你会感到 “也许现在也没这么糟嘛!”

学校有个退休老教授,突然变成了话痨。

在路上见到谁,都能聊很久。你想走都不行,因为真的太热情了,换谁也不好意思啊。

现在想来,是因为寂寞吧。

子女都在国外,曾经的学生也都毕业了,一下子从热闹到安静,肯定会失落。

但是和他一批退的另一个老师,每天端着大单反四处拍照,每次见面都感觉他状态比上班还好,乐呵呵的。

之前写过原生家庭的文章,就有人私信,说自己都块 40 了,已经成家立业。但是老妈还管东管西,自己苦恼极了。

面对这种控制型的家长,与其讲道理,还不如培养她一门爱好。不让她闲着,自然就没空管你了。

女性畅销书作家金韵蓉在**《老后,真正为自己而活》**中,介绍了父母与成年子女相处的智慧:

不要介入太多,多管闲事;

不要越俎代庖,自作主张;

不要干涉太多,倚老卖老;

不要大包大揽,成为佣人;

不要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简而言之,就是塑造一个 “有点黏,又不会太黏的相处模式”

前阵子看方舱医院的报道,有人在医生的带领下,跳起了广场舞。也有年轻人在静静看书。

其实不管跳广场舞,还是看书,都是你愉悦自己的方式,不分高低贵贱。

05

大家听过 “心流” 这个概念吗?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

![](data:image/svg+xml;utf8,)

[

积极心理学佳作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36.00 起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4670787762167808-0&p=AyIGZRhaFgIQBlQYUxYyEgRWH1wcBBc3EUQDS10iXhBeGlcJDBkNXg9JHUlSSkkFSRwSBFYfXBwEFxgMXgdIMlEdDnIwHGpiZQpHBWV3UGcPTj9McFQLWStbHAIQD1QaWxIBIgdUGlsRBxEEUxprJQIXNwd1g6O0yqLkB4%2B%2FjcePwitaJQIWDlYZUhQDGwVXH1MlAhoDZc31gdeauIyr%2FsOovNLYq46cqca50ytrJQEiXABPElAeEgRVHlwTAxQOUx1cFgIVAVwaUgkDIgdUGloVAxMFXRo1FGwSD1YSXRcCFg9TK1slAiJYEUYGJQATBlcZ)

他在研究很多科研人员,运动员,演艺明星后,他发现这些人所描述的最幸福的时光有着惊人的一致:

全身心地沉迷于自己所喜欢的当下的活动中,并且能连贯流畅地持续下去,而这种体验可使个人生活质量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说人话,就是当你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时,那种天人合一、浑然忘我的状态。

这种感觉,你只有在全情投入在爱好中时,才会真正体会。

相信我,会上瘾的。

06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有一个著名的观点:

“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也许你会说,这不对啊。我在家烦躁,是因为无聊 / 父母唠叨 / 爱人不给力……

但是你仔细想想,自己感觉无聊,是没有处理好我们与自我的关系;父母唠叨,爱人不给力,是没有处理好我们和他人的关系。

是不是一切的一切,都是缘起于 “人际关系”?

所以,与其在家待着 “默默无语两眼泪”,不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己先快活起来。

不要期待对方改变,降低 “期望值”,先改变自己吧。

你在家庭中遇到的烦恼,不管是和配偶,还是和父母,未尝不是提醒你,需要重新审视下自己的亲密关系了。

这是个危机,也是个转机。

发现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你说呢?

知乎用户 乐观的火花 发表

其实家庭矛盾的出现是因为疫情期间,给了更多的时间给家人待在一起,而在平时几乎很难凑齐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在一起生活,工作几乎占掉了大部分时间。

而正是大家都待在家里,疫情的不断变化也给每个人带来了焦虑,就会在平时上因一点点小事情而大吵大闹。

我爸爸妈妈两个都是大事小事全靠吼的那种,只要有一点小事做错了,整个村都知道我妈在骂我的那种。

让我爸和我妈吵起来的时候,就好像来到了菜市场,场面立刻会失控。从我回家到现在,我爸妈吵过几次了,我爸也是那种吵不过我妈那种,吵架之后几天都不会理我妈,而把我和我弟弟,妹妹当不存在一样。

不过我爸妈吵架的时候,我还能及时制止,虽然他们不会再吵了,但是我爸就会拿家里的东西出气,说真的我真的受不了,但是没办法。

我们兄妹在家的时候吵架会相对比较少,当家里只剩我爸,我妈的时候,我爸妈吵架会把我妈直接吵哭,然后就会给我打电话,我有时候都不知道帮谁。

这段时间出现家庭矛盾其实也非常正常,每年的假期少,全家人也很少在一起生活那么久,一些口角是避免不了的。

这也是因为家里每个人都互相关心,所以有时候才会意见不合。比如说我妈天天都骂我弟弟,只是因为他经常玩游戏不学习,弟弟现在高一了,肯定会烦我妈,这也是矛盾的起因。

家庭矛盾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了,只能相互谅解,相互体谅,只有这样家里才不会吵吵闹闹,有时候你妈妈唠叨你,也可能只是你妈妈想和你说说话,但是又不知道扯什么话题,只能在你身边叮嘱,叨唠你。

在家里,多和爸妈唠嗑唠嗑,和爸妈玩玩游戏,家里才不会那么多的吵闹。

知乎用户 心理咨询师彭畦钰​ 发表

那是因为你们还觉得生命无限长,在一起还能待无限久,所以就相看两厌。

两个人都问问自己:如果疫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今天将会咱们相处的最后一天,你们会做些什么?

一条条的写出来然后去执行,我相行你们会看见你们的原爱。

知乎用户 亦小夜​ 发表

久别胜新婚,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 “久住生世仇”

这期间,在我媳妇眼里,我连我家两岁的孩子的地位都没有

你怎么又在玩手机!你怎么有打开电脑!你怎么不去洗碗!你怎么还不去洗澡!

恋爱的时候也不见得她有抱着孩子还能把我被子和窗帘掀开的力量呀!

知乎用户 TAKU 发表

知乎用户 小敏儿 发表

不算家庭矛盾吧,

但在家期间让我深刻的意识到

除了我爸,我的家庭地位是最低的

晚上必须参与的唯一家庭集体活动 就是看《下一站幸福》 虽说我家是两女孩,但我觉得我跟贺灿阳的家庭地位很像,惹不起惹不起 我家的娘娘们。

我都怀疑我是不是捡来的!!!

我妈直接肯定的说 “不用怀疑就是捡来的”

每次叫我名字都喊成老妹的小名儿 叫错名字就算了。。。。。。。。。。。。还让我去削苹果。。。。。。。。。。。。

算了,不写了,给娘娘们削苹果去 liao

知乎用户 是肥嘟嘟 发表

我妈对于家庭情况总结如下:嫁了个傻子,生了个暴暴(本地方言,也是傻子)。

我对于家庭情况总结:不自觉主动干活挨骂,干活了没达到要求继续挨骂。

我爸对于家庭情况总结:挨完骂还要哄老婆开心,累啊。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7W7z9 发表

如果你在家里,有两个人啥也不干,啥事都你一个人干,稍微叫另外两人干点事都是干得一比潦倒,跟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少爷一样;

再严重点的,你叫另外两人干活,各种推脱,各种碎碎念,吃完饭碗一扔,跟个大爷一样;

别说家庭矛盾了,给我我都想离婚。


另一个原因,大部分家庭没有精神生活,他们的婚姻纯粹是凑合着过,夫妻之间没有共同爱好,没有共同语言,一起被困在家里自然是相顾无言,再加上人在家里时间久了啥毛病都暴露出来了,自然矛盾就爆发了。

知乎用户 是绵软沼泽​ 发表

我觉得这是正常现象

当下这个情况 很多人都在被强行放假

大家在家里都很焦虑

粥里有什么:高校延长收假,学生是开心还是不开心?

别说夫妻之间

就连那种常年不回家的家中宝都顶不住了

在家被嫌弃 想回学校都回不了

至于说怎么看待 所有人都在焦虑的期待

彼此夫妻家庭之间 大概是互相努力吧

多做点 爱 做的事

多看点 爱 看的电影

多吃点 爱 吃的东西

除此之外 我们作为普通人 只能少出门

不给上面添乱

多分散注意力吧 想一想所有人都在等

可能心里就会更舒服一些了 | ू•ૅω•́)ᵎᵎ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弟高一需要上网课,我舅妈舅舅由于担心成绩问题,之前把电脑网线断了,ipad 也没买,家里也没 wifi。需要上网课,于是打电话给我妈,我妈就是立马借,我心里其实不愿意的(我是美术生,大四),但我弟高一上课再不愿意还是要借给他一样,其实我 ipad 电脑都有用,电脑需要做图,ipad 需要做图上网课。

我先借我弟我的电脑,但是由于我大四上半学期在实习… 问题来了,在家我要工作修图,差不多我弟用了一礼拜… 我让我妈拿回来了,把 ipad 给了他。

之前也说了我大四,我要做毕业设计,然后昨天老师在毕设群里发了个信息,说 3 月 2 号要看 logo 和辅助图形,我的 ipad 里有很多资料什么的,我平时可以没有手机但是不能没有 ipad(但我还是给我弟了,而且我觉得 ipad 很隐私…),我今天叫我妈跟我弟说,给我拿回来。

我妈说让我自己和我弟说,我说你卖的人情你去解决,我妈说我自私,以后有什么事不要叫她… 这件事是我的错嘛?

下面是另外的问题…

电脑是她给我买的,手机 ipad 我自己买的,护肤品衣服包包什么的都是我自己买的,我妈就给我一点基础生活费(只够吃饭)加另外来回的机票钱,一年我就寒暑假回家,我没有向她多要钱过(我也很感谢我妈抚养我长这么大),今年我实习赚钱了,我有给我妈买一双 NB 鞋,给我外公外婆也买了东西,还有我妈她的护肤品也是用我的,她看上一件衣服,让我淘宝给她买,我说我没钱。她也没说什么,吐槽我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今天我到了很多快递,又这么说我,我还嘴,我说我不对自己好谁对我好,她说我对你不够好吗?我没回她话。

我爸是一个对家庭很不负责任的人,我妈在前五年负担了很多,19 年我爷爷去世了,我爸突然改邪归正了… 整个人有很大的改观。我爷爷去世前那天晚上我爸叫我去看一眼他,我说第二天再去,19 年暑假我也在工作,第二天爷爷没等我就去世了。其实我觉得我爷爷是恨我的,我最亲的就是爷爷奶奶了,但是寒暑假回来了我也只是去敬老院看他一两次,我爷爷中风了 6 年。

我觉得我过的很累很累,很容易一个人自己偷偷哭,控制不了自言自语。我妈她做到她应做的一切事情,她肯定是对我最好的人,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一个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知乎用户 努力努力再努力 发表

都是闲的 没话说就不说呗 哪有那么多话可以说

像我家 疫情期间在一起二十多天了 我爸我妈日常就是 睡到中午 起床做饭 吃饭 然后回卧室人手一个手机 一个看短视频 一个看新闻 看到好笑的还互相分享一下 其乐融融 反倒是我闲的不行的时候 想找人吵架都没人理我 这找谁说理去 我大概是捡来的

反正出不去 就各自找乐子 谁也不干涉谁

知乎用户 朝阳 Faker 发表

怎么说呢,天天呆在一起,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家呆的久了,仿佛连呼吸都是错的。说说我个人的经历吧,仅供参考。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过年哪都不能去,在家和爸妈过了两天追剧唠嗑吃零食的生活之后。深感生活不能这么下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干啥呢?打游戏!登上我许久没玩的王者帐号,回到熟悉的王者峡谷,一切还是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味道。正当我在王者峡谷快乐的玩耍时,传来了老妈的声音,吃饭了,我纠结了一秒钟,是放下游戏乖乖吃饭呢还是被骂?众所周知,王者荣耀是一款多人团体对战游戏,我能中途退出坑队友这么没有团队精神吗?当然不能,于是乎我选择了后者,机智的我告诉我妈,我不爱吃面条(我本来就不爱吃面条),不出意外被骂了一顿。下午我打游戏的时候,我弟一直在旁边看(他上小学),于是乎我又被骂了一顿,说我只会带他玩,不带他学习。

于是我知道了,不能在饭点打游戏,快要吃饭的半个小时内不能开始新的战局。如果我弟靠近我打游戏,要骂走他,这样我才不会被骂。第二天果然没有挨骂,而且中午我妈还特意做了我爱吃的排骨。我知道前一天她骂我她自己也难受。好在我们家人都是不记仇的,发生矛盾过几天就忘了。

矛盾是个循回,完了一茬又一茬。貌似最近我妈又开始看我不顺眼了,所以来看看各位知友都是怎么解决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平常喜欢造,喜欢整事儿的,收着点,少整没用的,手痒得不行也别整需要别人给你擦屁股的事。

平常嘴欠,喜欢挑刺儿的,也收着点,少叽歪没用的,嘴痒得不行也别得罪给你做饭的人。

实在忍不住,最好集中力量,收拾一个倒霉蛋——熊孩子在家憋久了,难免欠打,不够你们练嘴练手吗?

…… 我是看老公不顺眼的分割线……

事实证明,家庭矛盾是一定有的,没有只是因为时间不够长。

在疫情发生一个月之后,我终于开始看某人不顺眼了。

比如说,为什么我管孩子一天,能上两节学校的网课,一节学而思的网课,练两小时古筝,做 6 道 KET 大题,练一套舞蹈基本功,做一套口算题,做两次眼保健操,远眺两次,我还做一天三顿饭,熊孩子做事之余还能玩两个多小时。某人管熊孩子一天,熊孩子只能完成一半的任务,某人还只会叫外卖,然后熊孩子各种不开心不满意,家里鸡飞狗跳。就刚刚,吃完饭让他带熊孩子复习一节课学而思数学,就 TMD 能搞得熊孩子哭着跑回自己屋里去。

这 TMD 就是能力的差距!差距!

这么个人还好意思挑剔我做的饭,嫌弃我做了饭以后一个脏碗都没有的厨房台面上有油,嫌我烤的白薯皮(你没看错,是皮!)不好吃。他住的房间不能有任何他觉得奇怪的味道,哪怕是炖肉的香气,踩在地面上的脚感不能有任何不适。虽然他完全不收纳,自己能触及范围以外的灰尘一律不管,但是因为我做饭让他需要增加收拾厨房的工作量,就是我的不对。

他的好处就是,我没工夫管孩子的时候,他和孩子两个人饿不死。

知乎用户 张弓与 发表

这种现象太正常不过了,俗话说得好 “一日夫妻百日恩;床头吵架床尾合”。既然出现了矛盾,就要找原因解决,总不能等疫情结束,闹到去民政局领离婚证的地步吧~

突然的封城,封小区,封村,公司不让上班,宅在家里就是做贡献也成了疫情的口号。

我想各位也很少和女友或者家属呆在一起那么久吧,这实在是一次难得的共患难经历啊!

或许大家的经历相似的惊人?是不是这样的:

抗疫在家
我媳妇的一天
起床,骂我,吃饭,骂我,骂孩,打扫卫生。
骂我,吃饭,辅导作业,骂孩,顺道损我两句。
吃饭,睡觉!
我的一天!
坐着挨骂,躺着挨骂,站着挨骂,玩手机挨骂,不玩也要挨骂。
挨骂,挨骂,持续挨骂…
武汉加油!

有点夸张?不!因为以上就是我的切身案例!我都怀疑我换了个来自祖安的女朋友!然后去问了朋友,发现不止我一个人呀,还有比我惨的哥们,抽根烟,要一次!

我朋友这样:

他女友:

哈哈,突然觉得心理就平衡多了,总是不自觉的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疼苦之上。

等疫情结束,能不计前嫌相视一笑的夫妻大概就是真爱吧。

这次疾病成了婚姻的照妖镜,工作才是婚姻的拯救者!

“一直想找个办法把祖安女友换个区”,刷微博看到这个图时,让我突然觉得很心疼起她了。

后面,我就改变了自己的心态,积极响应女朋友的号召,主动承担家务,挨骂也嬉皮笑脸的接受,真的做到了骂不还口,还会有事没事的找她骂我!

她瞪着眼笑着问我:你脑子是不是有病啊?

我舔着脸:就是觉得不被你骂不爽,心里痒。

她直接过来揪我耳朵。我只好一边啊啊啊,一边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她说跟你这种贱人就应该这样……

慢慢地她竟然不骂我了,我又觉得生活好无趣,不行!我得想个办法让他继续骂我,哎呀,我自己都觉得我好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矛盾,我和我哥天天睡到中午十二点,爸爸妈妈轮流做饭,我和哥哥轮流做其他家务,下午爸爸去做志愿者,妈妈种菜浇花微信不断,和她朋友们讨论做些特色食物,平时饭桌上会讨论最近的时事啥的,吃完晚饭会在院子打羽毛球。

知乎用户 浅仓南​ 发表

所有看似产生的新矛盾的都是曾经逃避的矛盾的激化。

因为你无法回避,无处可逃了。


平时早出晚归,一半时间在出差的我居然找到了渴望已久的工作生活平衡感。

家里人当然更满意了,从前不是吃阿姨做的饭就是吃外卖,现在伙食变成了这样(仅为一小部分):

知乎用户 薏米春秋 发表

确实麻烦,本来有上班的时间做缓冲,现在是全天 24 小时 x14 天。

自己调节吧,其实生气归生气,心里都明镜似的。

亲身建议,就是几个字:多干家务少沟通。

对方干活自己也得干活千万别浪,对方休息时候自己看看手机别往前凑。。。

然后 14 天很快的,过了就好了 。。

以上。。

知乎用户 凡事都有解 发表

音频版课程链接,让你解放双手,边走边听:

www.qingting.fm/channels/222543/programs/14625657/

凡事都有解

导语:2020 年春节假期让很多人经历的不同以往假期。受到疫情的影响,假期延长了一次又一次,网上的段子不是都说了:“睡一觉起来,假期又延长了半个月。”

在这个长假期中,有很多家庭过得很欢乐,各种搞笑小视频就这样拍出来了,但是还有很多家庭,就不是那么欢乐了,甚至发现彼此之间越来越难以忍受,矛盾不断。

为什么生活中越是亲近的人反而越难容忍?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与亲人相处是每个人都要解决的问题。

2020 年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除防控疫情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外的大多数人都有了一个放长假的机会。

这个假期本应该是家人相处的好机会,但是结果却让人有些意外。新闻报道 3 月 2 日刚刚恢复上班的西安婚姻登记处,离婚预约爆满,已经预约到 18 日。一时间 “报复性消费还没开始,先开始了报复性离婚。” 的说法冲上热搜。

抗疫时期,大家都宅在家中,让很多家庭中的矛盾暴露了出来,婆媳矛盾、父子矛盾、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等等,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还有夫妻矛盾。

矛盾爆发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疫情还没有过去,首先迎来了 “报复性离婚”。

俗话说 “清官难断家务事。” 因为家里的事情大都是一些无关原则、无关是非的问题,不是一个对错就能判断的。

世界上没有矛盾的家庭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99.99% 的家庭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所以面对和解决家庭中的矛盾的能力是我们一生都需要的。

家庭矛盾的主要来源和解决办法

01

习惯的压迫

由于生活的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常见于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夫妻之间。

**父母的教育抵挡不了时代的教育。**很多成年人都有这个体会,从上大学离开家到毕业工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人甚至从更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在外上学。

特别是工作之后,假期有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就更少,即使是学生时代的寒暑假,这样的长假期,放假回家,也免不了出门会友,各种娱乐,没有 24 小时全家人都在家的机会。

这次的疫情让很多成年人每天 24 小时与家人在一个空间里相处长达 2 个月,于是很多生活习惯的不同都暴露出来。

年轻人作息时间不规律,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早饭午饭一起吃、整天抱着手机、IPAD 不放,衣服袜子乱扔…… 都是父母那一辈人最看不惯的。

一天两天可能父母还不说什么,时间一长,父母忍不住就要念叨,晚睡对身体不好、不吃早饭要生病的、不要每天都看手机,眼睛还要不要了…… 还有的早上逼着起床吃早饭。

孩子不耐烦,就嫌父母烦,和父母吵,父母也不示弱,最后闹的都不开心。

夫妻之间由于由于成长在不同环境的两人,一定有很多不同的习惯,比如牙膏要从哪头开始挤、是每天洗澡还是几天洗一次、吃咸豆腐脑还是甜的……

这些习惯的不同处理不好都会产生矛盾,把小事变成大事,最后走到离婚的地步。

解决办法:

包容。

家里的事情大多数都没有对错之分,特别是这些习惯问题,所以需要大家互相包容,当对方与自己有不同的习惯时,首先不要释放情绪,而是要先接受。

父母作息时间的规律是有生理的原因,因为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所以没必要去争论,更没必要生气发脾气。如果父母实在接受不了,试着去迁就他们,也没什么。

夫妻之间也是如此,既然无所谓对与错,尝试接受对方的习惯,甚至自己去试一下对方的习惯,也许会发现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慢慢形成同频改变,互相影响。

02

情绪问题

家庭中经常会发生刚吵完就后悔的情况,这类的吵架,大都由于情绪冲动造成的。

很多人在外面由于工作的原因、人际交往的问题而心情不好,并且把这种情绪带回家,如果又不懂得沟通表达,就非常容易把火撒到亲人的身上。在情绪的驱使下口无遮拦,出口伤人。

我们常把最好的状态呈现在外人面前,而把糟糕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这样是非常不正确的。

解决办法:

谦让、冷处理、调节。

这种情绪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学会谦让,不与亲人争无谓的长短,让对方一下也不会怎么样。

如果有了不好的情绪,学会先冷处理也就是先闭嘴,避免出口伤人说出违心的话。然后脱离开所处环境,冷静下来,自我调节好了再进行沟通。

03

鸡同鸭讲,语言不通。

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代、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之间。

比如父母与子女,父母的很多观念孩子不理解,孩子的很多观念父母也不理解,说出来就是鸡同鸭讲,不能同步。

男女之间由于性别的不同,也会因为互相不理解而产生矛盾。大多时候,女生说话往往是情绪表达,而男生说出来的话就是心里所想。

比如男生今天对女生说:“今天很累,不想说话。”。女生就会想是不是他不爱我了,讨厌我了…… 而实际上男生就只是真的因为太累了。

还有像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亲戚之间,很容易由于互相的认知不同,而让双方无法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

由于互相的不理解,而造成沟通的不顺畅,误会对方的真实想法而产生矛盾。

解决办法:

耐心、倾听、询问。

给对方多一些的耐心,在对方表达观点的时候,多倾听,不要上来就去否定对方,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多询问,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就可以避免这种矛盾。

04

赌气、任性导致矛盾升级。

任性撒娇是人的一种需求,常见于情侣之间,但是父母跟子女之间也经常会有。由于想要得到对方的关注,撒娇是一种情绪、手段,是彼此依赖的亲密关系的表现。

比如情侣、夫妻,男生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接女生电话,有的女生就生气,赌气也不接男生电话,实际上就想让男生哄哄自己,但是有的时候掌握不好尺度,过于任性,因为一件小事情就没完没了,最后导致男生失去耐性,矛盾升级。

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会有这种情况,孩子跟父母赌气,不说话,甚至不吃饭,父母也生气了,互相指责,矛盾升级。

解决办法:

坐下、沟通、挨训。

其实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不要以对抗的方式去处理。给对方表达的机会,多沟通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挨训就是适度撒娇也是服软,适当的把自己放低,并不会损失什么,反而对双方的关系更加有利。

比如男女之间,女生因为男生不接电话而生气,可以直接对男生说:“你不接我电话,我很担心你,你要补偿我。” 这样一说男生就明白了女生的真实想法,一定愿意去哄女生高兴。

但是女生不跟男生沟通,直接也不接男生电话,男生就会觉女生是无理取闹,导致矛盾升级。

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一样,多给对方沟通的机会,适当的示弱,反而会让彼此更亲近。

05

观点、理念的冲突。

这点在不同年龄的人之间很容易发生。就像是父母理解不了年轻人穿破洞牛仔裤,甚至有的妈妈还帮忙把裤子上的洞缝上。

这时候有些年轻人就会生气,跟父母发脾气,认为父母什么都不懂。父母也生气,认为自己是对的。

生活环境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对某些事情的观点理念肯定不同,如果是陌生人我们可以置之不理,但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家人中,亲戚中,这时如果在表达的时候直接否定别人的观点,就很很容易发生冲突。

比如小李是游戏测试员,回老家过年的时候,亲戚中的长辈问做什么工作,小李就说测试游戏。亲戚对游戏测试这个工作完全不了解,就以为小李不务正业,于是就会说教,“你这样怎么能行呢,年轻人不能整体玩游戏啊……”

很多人遇到和小李一样的问题时,会直接反驳跟亲戚争论:“你跟本就不懂,我懒着跟你说……” 就会很尴尬,伤害亲戚之间的感情。

解决办法:

不否定、不拒绝探讨。

遇到这种观点、理念的冲突时,首先不要急着去否定对方,认真的听一听对方的想法,不要拒绝与对方探讨,心平气和的给对方讲一讲自己的想法,也许对方还会很感兴趣。

不要强势的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通过探讨了解对方的看法,也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观点。

06

面子、尊严的碰撞。

由于中国人表达感情很含蓄,特别是长辈会因为面子、尊严的原因,即使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也拉不下脸承认。特别是父母跟孩子之间,父母有的时候意识到自己错了,但也不会直接承认。

子女经常会因为与父母争对错而让大家都不开心。

解决方法:

微笑、示弱、讨喜。

有人说 “家不是个讲道理的地方。” 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家庭之间的大多数问题都不是原则的问题,也不需要非争出对错,遇到这样的问题,不需要较真,生气。多微笑,多示弱,跟父母撒个娇,一家人开心比争对错更重要。

07

面临困难时压力爆发。

家庭面对压力的能力对于家庭的稳定非常重要,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往往能看出家庭成员的能力。

比如在面对家庭中的经济困境、或者其它压力时,能否团结一致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指责。

今年的这次疫情,导致一部分失业,没有收入来源,很多家庭会面临经济上的困境,这时没有抗压能力的家庭就会出现,夫妻互相指责的情况,导致家庭分崩离析。

解决方法:

互相安慰、给予温暖。

在家庭面对困难、压力时,家庭成员之间最应该做的是互相安慰,给予对方温暖。只有这样团结一致,分工合作,才能产生最大的能量去对抗困难,战胜困难,增加家庭的抗压能力。

08

利益、经济上的纠纷。

一些家庭在面对利益、金钱时,家庭成员之间的自私主义,会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

网络上经常会看到,一些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为了拆迁款、或者为了继承父母的房子而大打出手,闹上法庭。

兄弟姐妹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仇视,忘记了骨肉亲情,对亲人比对外人还要狠,最后失去亲情。

解决办法:

不打小算盘,以家庭利益优先。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以整个家庭的利益优先,不要打自己的小算盘,也就是不要自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整个家庭拧成一股绳,力量是一定比一个人大的,应该以大局为重。

家庭、亲人之间互相给予的温暖是金钱远远不能给的,所以要珍惜这种亲情。

09

信任危机、各怀心事。

家庭中,夫妻之间的信任特别的重要,一旦失去信任,家庭关系很难维系。所以夫妻间最忌讳的就是各怀心事。

一方因为抵不住诱惑,认为自己可以瞒天过海,而去做自己明知道是错的事情。双方一旦失去信任,那么对方做任何事情,就都会向不好的方向去想,想要去证实自己的猜测。

很多夫妻之间,一方如果曾经出轨或者与其它异性搞暧昧,即使悔改了,两个人仍然在一起,另一方也非常容易因为失去对对方的信任,而疑神疑鬼,没办法正常的生活。

解决办法:

坦诚、不搞小动作、相互包容。

家庭成员特别是夫妻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不要背后做小动作,互相包容,才能维持住双方的信任,才能让家庭更加稳固,幸福。

10

强迫意愿,互相伤害。

这一点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家庭成员之间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其它人,并且都是一个理由 “为你好”。

比如怎样挤牙膏是对的、多吃青菜对健康有好处、不要乱扔袜子……

这些都是很常见的,熟不知过多的 “为你好” 也会成为对方的一种负担,很多人认为自己在外面要顾忌很多人很多事,回到家就想做自己,于是面对这些 “为你好” 时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因此争吵不休。

解决办法:

反向尝试,用心感受。

面对对方想要强加的意愿,不要断然拒绝,试着去尝试一下,也许尝试以后会觉得对方是对的。

时刻牢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避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家人。

家庭成员如果能做到微笑、倾听、耐心、沟通、谦让、付出这六点,那么就可以拥有幸福、稳固的家庭关系。

本文系原创,需要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凡事都有解 (gz-evolution)

知乎用户 天地一蜉蝣 发表

谢邀

家庭和睦,疫情至今没发生过家庭矛盾。不过作为当代大学生,在父母都长时间在家的前提下发生家庭矛盾,所面临压力之严峻,基本等同于美苏联合打柬埔寨(手动狗头)。

而至于柬埔寨如何处理和美苏的军事冲突,大概只能是以和为贵。最后祝大家家和万事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一定要珍视和家人难得的相处时光,要珍惜眼前人呀!(手动比心

知乎用户 阳光青橙 发表

还有劲有空吵,说明你们身体健康状况都不错

知乎用户 战坤 发表

刚看了黄渤电影《被光抓走的人》,感觉这场疫情就像那道光一样,会暴露出家庭很多问题,也能给人更多的时间冷静和思考

知乎用户 杨小姑娘 发表

今年是很罕见的我,爸爸,妈妈都在家。以为过得会很不错,但是没有,每天都在吵架,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矛盾。我甚至不知道怎么面对我妈,虽然我爸爸常年在外面工作,我和我妈一起生活了 17 年,但是,我妈属于控制欲很强那种,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和我妈相处。

很奇特的家庭结构,从小和妈妈,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和妈妈矛盾很深,但因为爷爷去逝,不得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奶奶总是试图管控着家里的一切,什么都管。妈妈一方面对奶奶特别孝顺,但又厌倦了和奶奶的生活,爸爸不在家。所有,从小学开始,一旦有和我独处的时间,就开始和我诉说她的生活的不顺利已经对家庭的不满,大概听了 10 几年,我真的特别特别害怕,我也不知道在害怕什么,非常恐惧。

妈妈从小对我挺严格的,我就一直不停学习那种,最后考了还不错的大学。今年大二,开始考虑要考研(本人文科生读了一个班里 4/5 同学是理科生的专业,每天和数学打交道很痛苦),我犹豫很久,准备鼓起勇气想读高中一直没有机会读的电影,买了书和网课,寒假在家学习。可是,我妈一直旁敲侧击的不同意我考研换专业,表示她希望我继续考本校; 而且她总是有奇奇怪怪的是几乎每隔一小时就要喊我一次,而且一定要在我睡觉或学习期间讲电话,声音巨响,我又不忍心打断她,让她觉得不好意思。

在家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家务,我妈平均每天要和我爸吵一顿,因为家务; 他觉得爸爸没有尽到家庭义务,不做家务,每次说我爸,我都感觉在说我,好难受; 洗碗问题,我妈讨厌我和我爸洗碗废水,每次都是她洗,我好愧疚。

我知道我爱我妈,又不知道如何和她相处,她真的给我留下过许多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可我还是爱她。

知乎用户 王朵朵 发表

疫情本身就让人焦虑,而一宅就是十多天或者几十天的我们,在家里度过了春节,元宵节,情人节,这和我们几十年的生活习惯都有着不同。长时间的闭塞会让我们更加焦虑,这焦虑本身已经存在了,只是我们习惯了忙碌,麻木了自己。

现在突然安静了下来,生活圈子被无限缩小。所有在平时不起眼的矛盾也都自然地被放大了,而人闲下来就容易思考,这是天性。再加上疫情本身就带来的焦虑,甚至考虑到现在这个天气特别,阴阴沉沉,气温不高,特别是这两天还出现了大幅度降温,都会导致人的思考转负较多。这都会让人抑郁。所以这种情况下,出现矛盾是正常的。

如果关掉手机,pad 等电子设备,或者尽量的少接触会好一些吗?这些设备除了让你接触的时候兴奋起来,爽起来,在你放下后会让你的情绪向低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给你带来的一定是抑郁,烦闷,寂寞等情绪。

你一定会问我关掉这些设备总要做点什么吧?

看书和健身是最好的选择。健身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这是提高你情绪水平的最好方法之一。每天半个小时就能改善一天的心情。

看书相对于电子设备提供的碎片化的内容,是成体系的,虽然延迟有些长,但是我保证看书的过程会让你越来越神定气闲。你的焦虑会越来越低,你最近烦闷的或者对过去有所遗憾的,对未来担心的,相信我在书中都会找到答案。

最后我想说,如果能去上班就积极去上班吧,我就是在家待了几天突然觉得不对,近乎抑郁的状态让我必须去工作。还好单位好,正缺人手干活呢。

其实这次居家隔离也真的给我们一个现实的耳光:真的让你躺着就给你发钱的好事就算发生到了你身上你躺的住吗?

知乎用户 贺玉诀 发表

真事

我爸我妈在 20 号的时候已经闹得不怎么行了

后面几天已经在商量离婚了

全家人都接受这个事实了

原本打算过完年等民政局开门

没想到……

现在小区都出不去……

害的我家气氛怪怪的,明明都已经敲定离婚了,也迫不得已窝在一起吃饭……

我妈和我奶奶还能相处

我低估了(告辞)

__4.14

已经离婚两个星期了……

知乎用户 桃夭不妖 发表

这次疫情有人增加了夫妻感情,有人看透了婚姻。

知乎用户 不错​ 发表

总在一起,尤其是二十四小时聚在一起,有些人家还是一不小心一堆人困在一个不大的房子里,肯定要吵架的,我还没吵过,没人惹我,但是我觉得很闷,不开心

知乎用户 楠楠 发表

就在刚刚发生了一件惊险的事情,

妹妹在写作业,我还躺在被窝里,

看完这个话题跟妹妹说

我感觉妈妈这几天有点暴躁啊

话音刚落

房门被悄无声息的推开了,

母上大人出现在门口,

于是我以掩耳不及盗铃之势

在母上大人开口前连说我起我起我现在就起,

成功的避免了一场血腥

虽然吓得我一支棱

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爸妈已经决定疫情结束就离婚

2.16 更新——

昨天晚上又吵了一架,或者说我爸单方面的辱骂。

爸妈已经分床好几天了,妈妈最近支气管炎犯了,一直在小房间咳,我爸在别的房间听到了放下手中的饭碗,大声的骂了一句。

我不明白既然已经是这样的结局为什么还要这样伤害对方…… 也许二十年我从未真正看清过他们之间真实的关系吧。

自己又生病了,疫情期间也不能动手术。最近整夜整夜的睡不好,闭上眼我每天想的居然是怎么在他们离婚的时候给妈妈争取更多的权益,连昨晚做的梦都是和爸爸谈判。

明明今年就二十岁了,却还做不到坚强。

知乎用户 布姆沙卡拉卡 发表

家人待在一起久了,也容易看对方不顺眼。

但我家主要矛盾来源是辅导小弟写作业,进而引起我妈心情不好,从而波及到我和我爸。平时我和我爸都不在家,就算我妈心里有火气,也只能朝着我小弟撒,而现如今,大家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看见我俩天天就这么瘫在沙发上什么事也不做,我和我爸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帮小弟分散了火力。

我和我爸及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此后,每天八点起床,承包一日三餐,所有家务,从早上九点开始(此时是小弟学习时间),我们爷俩就提心吊胆直到晚上八点(小弟学习时间结束)才松口气,说实话,这种日子过久了,也郁闷,不是嫌弃做家务,而是就算我俩已经很小心了,还是免不了被骂。

知乎用户 离落 发表

为了缓解长期憋在家导致的烦躁引起的家庭问题

我基本一直窝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电脑玩手机……

我妈槽我就像住宾馆,只有吃饭出来一下,吃晚饭话也不说又往房间钻

我翻个白眼,心想,前两天嫌我烦和我吵了一天的不是你吗?

反正,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知乎用户 苏苏 发表

对此我有发言权,坐标武汉,周围确诊 + 疑似肺炎一共 45 人,发热 30 人,我们全家已经宅在家里二十多天没出门了。

一家人整天呆在一个屋里,肯定就会有磕磕绊绊,产生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服软,及时认错,对此我爸很有心得。

这天我爸吃饭玩手机引发了一场家庭大战。

起因是这样的,我爸的朋友让他写一篇文章,他闲来无事,就在手机上一直创作,甚至于吃饭的时候端着碗还在打字。

我妈见到了,本来是轻言细语的说:“老张,别玩手机,先来吃饭。”

我爸点头,目光还没有离开手机,手指依旧在键盘上点点点。

我妈看到他不搭理自己,顿时便有些生气了,她加重语气,“饭都冷了,你还不吃饭!”

我爸可能听出我妈生气了,然后走到饭桌旁,一边拿筷子,一边继续手机打字。

我妈本来在吃饭,看到这里顿时筷子一摔,不吃了。

我妈摔筷子声音太大了,我爸突然意识到我妈生气了,当下连忙放下手机,拿起筷子就吃饭,一边吃一边对我妈笑着说:“老婆,我不玩手机了,来来来,你也来吃饭!”

我妈听他这么说话更加生气了,说大家如今都在家里,她整天一个人做家务,一个人洗衣服,煮饭,我们什么都不做,现在饭都不及时吃,又数落我爸爸平常就懒,但好在之前还在外面上班,不在她眼前晃,现在整天晃在他面前还不做事,她快烦死了。

我爸听她这么说也生气,他说我平时都在赚钱上班,现在呆在家里是因为肺炎,又不是我想待的,从来我就不会做家务,我们不是一直说好我主外你主内吗?

我妈一听我爸顶嘴更加生气,就说他就交两个钱还不得了了,他给的钱请保姆都不够,他平常上班懒散,所以一直升不了职。

我爸说我妈整天只晓得吃喝玩乐,哪里知道赚钱多难……

他们一直吵,彼此越来越生气话题越吵越远,饭菜也越来越冷了,我连忙说好了好了,不要吵了,都来吃饭吧。

因为我一插嘴,我妈就把炮火对准我了,她说我上学不认真,上班不认真,现在谈恋爱都不在意,从来都是吊儿郎当,弄到现在连个男朋友都没有,真是丢人!

我听到这话不服气了,我哪里丢人了?不谈恋爱就丢人吗?

我就反驳了这么一句,我妈就吼起来了,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她快要疯了。

说完这句话,她胃痛了,脸色都很难看。

见她不舒服,我跟我爸同时放下筷子,再不吵了,一个个积极认错。

我爸保证说以后吃饭不看手机,以后他在家里扫地,分担家务,刚刚是他不对,他错了。

我忙说不谈恋爱是我的错,我之后一定积极寻找异性男生,同时进行多方面接触,争取成功谈恋爱。

我妈听到这话脸色缓和了一些,但还是不说话。

我跟我爸就唱歌,因为我妈喜欢听凤凰传奇,我们就唱《最炫民族风》,我爸唱玲花的调,我唱曾毅的调,然后就 “哗啦啦的歌谣,是最呀最畅快” 的一直唱,我妈终于转怒为喜,满脸嫌弃的吐槽我们唱的太难听了,不过她终于不生气了。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们一家人终于可以停下来吃饭了,然而这时饭菜已经冷了,我们只好重新加热。

此后,我爸每天拖地,我随时跟我妈通报跟异性聊天情况,我们两个人都很后悔跟我妈顶嘴吵架,弄得现在我们的处境都很被动。

不过好在家庭情况还是团结的,同时也避免了更大的矛盾产生,这认错也是值得的吧!

同志们,记得有矛盾及时认错!早点儿解决矛盾,否则未来这段时间还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矛盾只会进一步激化,这都是我的经验之谈,小伙伴们同意的给我点个赞,谢谢!

(对了,开了个公众号,名叫 “谁家的小希”,可以一起来交流呀!)

知乎用户 君子 发表

距离真的可以产生美。

走得太近了,会闹出很多矛盾,俗话说的相处容易同住难,真的很有道理。

看了题主的个案,和我家情况差不多,家人每天总会找些事情吵一吵闹一闹,没完没了,好像是要发泄一样。撇开这次疫情的原因,我家平时也是吵吵闹闹的多,首先人多,其次个个都脾气暴躁,遇上不讲道理的父母不服气的妹妹,总是一锅粥一样煮得沸腾翻滚。小到今天吃什么明天喝什么都需要开一次家庭会议,各有各的意见,最后大吵大闹不欢而散。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了,大家作息时间又规律起来,碰面时间减少,摩擦自然减少。主要是可以出去走动,散心,把堆积的气啊肝郁啊散掉,火就熄了。

正因为此,家人聚集时间长,且没个准信,加上疫情导致的上班推迟,经济损失,肯定加重心烦气躁的表现,不火才怪。

既然如此,我们就尽量理解,避免正面冲突,每次老妈要发火我就回到书房办公,知道她不能出门买菜我就带她上阳台或者门口做做艾灸保健,引火下行,提前按各人口味做好每日饭菜,偶尔来个微信大红包游戏,给老爸讲讲笑话,和老妹拉拉感情,帮忙带带家里的小孩,缓和气氛。

当然,如果遇上太难迁就的事,来一通批评教育也是有必要的,谁让家人倚老卖老呢!要不不收拾,一收拾家句来次恨的,过后抽个合适的时间再慢慢给家人分析哪里错了,让他心服口服。

必须让家人也意识到,他自己的这个行为是不对的,或许他不是有意的,但伤害到人却是事实。有些人得罪人了也不知道,喝些清肺解读茶,灵山神奇茶会好一点,但这些最好请中医配方。

通过疫情事件,我们都要学会珍惜,吵吵闹闹起码还有人吵,有多少人想吵都没机会了。不管怎样,全家聚集这么长时间的机会以后还不一定能有,好好珍惜吧!适当走进距离,也适当拉开距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虽然我讨厌学校,但是相比于在家,我还是想待在学校。

在家每天,几乎无时无刻,耳边都是无休止的争吵声、谩骂声,我听的心里很烦躁,很生气,很想砸东西的冲动,但是一次次的又忍住了冲动,没人会注意到我的难过和不开心,除非哪天压抑了很久突然爆发了,大吵大闹了一通,才会被关注到,但是这时,我像是被拉进了深渊,在黑暗里要痛苦的挣扎很久也走不出来,我想到去做伤害自己的事来发泄情绪,甚至想去死。

我承认自己心思敏感,性格极端,也很胆小懦弱,也许别人不经意间做过的一件小事,会让我感动很久,或是对我形成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安静,但又害怕孤独了,因为在家人的吵架声里长大,所以渴望安静,因为一直缺爱,所以害怕孤独。虽然我一直很想改变自己,但是又总是间歇性的被拉进深渊,有时候感觉自己真的好无力啊。

怎样才能让自己开心起来,我好像很久没有真正开心过了

知乎用户 淄墨皂 发表

什么是家庭矛盾?难道没有疫情,就没有家庭矛盾?

不是都说患难显真情么?这会儿正是互相献真情的最好时机啊!

还大眼对小眼?相看两无言?

但是大部分中国夫妻好像都有这样的问题。

前几天在一个直播间听主播说:“只要是结婚很久的夫妻,就会像我一样用这种眼神(嫌弃瞪眼)看老公。”

《下一站是幸福》里杨小雨说:“结婚超过十年的夫妻,能在一起过就不错了。”

不是说 2020 年教会我们要珍惜么,还是大家只是为了发出一声感慨。

那估计还会有想吃野生动物的人。

家庭,我觉得是能让我觉得温暖的地方,家人,应该是可以互相依靠互取温暖的存在。

不是说不会有争吵和矛盾,谁都不是圣人谁都有毛病,但总会有一个人马上退后一步,这次是我,下次是他,和好再拥抱的时候会觉得更温暖被爱。

所以男人们,少打一局王者,帮老婆做做家务,陪孩子做一项活动,多看看老婆的眼睛笑一笑,你老婆要的其实不多。

女生们,敷敷面膜,孩子把家里搞乱了没事,作业写得不好没关系,去看看淘宝物流信息,听听妈妈的语音,老公在打王者皱眉毛骂脏话,还一直摊着。别生气,先把他关一个屋子里去,等会孩子写日记绝对把他记录进去!

知乎用户 举报者 213 发表

某吹牛王说过,如果你有几十本房本,老婆在家无事月入几十万,那么她总是能找到事情做的,性情温和,不开心的心情得到发泄。归根到底还不是因为你跟我一样房子贷款几十万没还完,天天窝在小房子里面有精力没金钱。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知乎用户 赫米恩 发表

作为孩子的我眼泪掉下来,爹妈天天斗嘴,只要他俩一起床,我就没法睡。

我妈是党员干部。每天因为要做疫情调查的工作压力大到休息不好 ,但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每天都在认真工作,作为孩子的我先乖一阵子吧…… 最近每天都在吃老爸做的饭……

在这里祝大家都身体健康!珍惜这一长段一家人都能聚在一起的时光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知道如何解决。

我们小学六年级就在一起。

前两天他发烧了,我把家里里里外外消毒,跟他说万一他真的有事我会照顾好孩子,也会带孩子经常去看他爸爸妈妈。

晚上他跟我说,如果他真的出事了,保险的 30 万留给我养娃用,我们的夫妻存款他的公积金等等一共差不多 150 万全部给他妈妈。他还有个弟弟。

我是独生女。结婚没有彩礼没有房子没有车。所有的东西都是我家买的。

我能理解他担心妈妈晚年过的不好,但是我还是很失望,他忘了我要养妈妈养孩子还要供房子。我压力该多大。

后来他没事。我内心的失望却永远补不回去了。

知乎用户 阿木 发表

今次的过年真的是让我终身难忘,先是一个人抱娃来到了婆婆家,接着是留在这里无法回去,我的性格是比较直接的,所以在家里,真的不能吵架吗?答案其实不是的。(以下学术用语来自小步在家早教)心理学家发现,其实有一类建设性的争吵,对孩子甚至有好处!什么样的吵架算是建设性的呢?

首先,程度不是太激烈,如果到了指着对方鼻子骂娘的程度,怎么都是不合适的。

其次,吵架中要有相互的支持、妥协和积极的部分,比如虽然你在指责老公带孩子太少,但是你也能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他工作忙,为家庭做出了贡献。

最重要的,是最后父母用某种方法解决了这个冲突。比如,我和老公吵架,最终我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让老公知道了你的委屈,他安慰了我,我们俩一起做了一些小变化,让他也能更多的参与到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来。

目睹上面这样的一个争吵的过程,比关起门来不让孩子看到任何的矛盾,甚至更有好处。对孩子来说,真实的世界就是充满冲突的,目睹家人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得到谅解、找到解决办法,就相当于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解决冲突的课程,还能加强孩子的安全感,增进亲子关系。

当然,很多人会说,我家一吵就达到 “破坏性” 而不是 “建设性” 的程度,到了怒火中烧的状态时,情绪脑已经完全劫持了我们,任何沟通方法都会想不起来的。所以我在这里我并不想分享沟通方法,先让我们来直接触及问题的核心:我们为什么会吵架?那些永无休止的冲突,是来自于我们内心坚守的信念。因为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认为:“对方错了,我对了”,我们要维护内心正确的信念,这才是冲突的核心根源。比如说:

你不应该喝酒

你应该跟我多沟通

你应该多体谅我

你应该认真听我说话

你不应该说脏话

……

疫情期间我们呆在家里都有些烦躁,需要彼此有空间呼吸新鲜空气,我们吵架往往背后带着正向的动机,就是我们认为只有这样做,生活才能变得更好。这些 “绝对正确” 的道理,给了我们很大的劲儿,去和对方坚持不懈的抗争到底。想想我们身边多少的夫妻,结婚几十年,仍然在争对错,永无休止。所以,信念不破,冲突便无休止。

知乎用户 也还可以 发表

实不相瞒,最近几天,我们家四个人,就像是四条狗一样,逮谁咬谁,互相咬。

大概是在同一个空间相处时间久了,就会感到厌烦

所以我们家现在的情况就是,四个人一人一个房间,谁也不要打扰谁。

知乎用户 豆沙三分甜 发表

在家办公这几天,真的是五味杂陈。

除了面临开视频会议要不要洗脸化妆的抉择、随时可能崩溃的办公软件,还要应付时常 “出走” 的注意力。

就在刚刚,客厅里又传来一阵欢脱的抖音神曲,还伴随着老爸浑厚的嗓音。

正在和文案死磕的我瞬间崩盘,只想立刻出去当面对峙,不过想到这一整个假期都没有红脸相向,简直创造了本家庭史上的吉尼斯。

本着不打破纪录的人道主义精神,我转过身来坐稳了一些,深呼吸了几口,先撇开情绪。

其实我本来并不算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性格,办公室里的嘈杂讨论、楼上楼下的脚步动静,甚至公交地铁上小孩子的吵吵闹闹,都几乎不会影响我的工作状态和日常生活,这样看来似乎是 “在家” 这个因素扰乱了我的心性。

简单分析了一下,让我的注意力 “出走阈” 降低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从心理学上讲,可能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逃避」。我们人本身就会有遇到困难给自己找借口的倾向,而在家工作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可能本身精力就不容易集中,这时候来了干扰因素就更容易得逞,毕竟如果看剧刷微博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这些事情都很容易。所以这是我自己的问题。

二是对于亲近的人的行为更有干涉的欲望,甚至可以说是「控制欲」。比如即使孩子长大了,甚至成家立业了,很多父母仍然有每天来叫起床的习惯,所以反过来孩子对父母也是一样。当外界的行为跟自己的关联性更强的时候,则会更容易受影响,这没必要生气,反而是一种亲密感的体现。

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爸妈能够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并沉浸它,这不正是做儿女的心愿吗?虽然无意间忘记了考虑是否有其他影响,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爱我。

✅完成了一次完美的 “自我和解”。噢耶!

知乎用户 樱桃肉丸子 发表

突然发现,我跟我老公疫情期间,竟然感情保持的挺好。本来没觉得啥,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惊讶了一下,还会出现家庭矛盾?

可能因为我工作性质,我平时全年也是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待在家里,做点自己安排的事。疫情期间依然每天做我之前的事,我老公就吃饭睡觉玩游戏,他在楼下,我在楼上,一天也不会在一起待时间太长,饿了就做饭一起吃。他工作也是年景好有奖金有组团旅游,年景不好啥都没有,疫情这么长时间,他们工资都不一定发的下来。但从始至终至少我没有焦虑过这件事,可能因为手里有存款,不至于他没了工作就喝西北风。家里口罩也是我之前囤的,就算现在买不到也够用。

我也没有因为他天天在家啥也不干而心理不平衡,因为我也不咋干,除了拖拖地,用洗衣机洗洗衣服,别的我也不干。刷碗刷锅一直都是他的活,早晨几点睡醒就几点下泡面吃。也是因为我们没有孩子,活的比较安逸,所以没啥矛盾好发生的。

知乎用户 六月初九 发表

想想从小学到大学,寒暑假放假和爸爸妈妈吵架的那些日子,就会觉得这不是很正常嘛。毕竟,天天在家,又因为疫情,在家里实在没啥别的事做,就将注意力转移身边的大活人身上,相看两生厌。

我刚回家时,也过了几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手机我玩的惬意快乐生活。但是这种嚣张并没有持续几天。

很快我爸妈就看我不爽,并深刻怀疑,我是怎么在学校生活的。毕竟这么懒,不洗衣服不做家务,整天就会玩手机和吃饭。

并且,妈妈骂你还需要找理由吗???!!只要母上大人想骂我,我连呼吸都是大大的错误。不,或许存在即错误。

和爸妈说话也成了高危事件,声音太大,不行,声音太小,也不行。随时随地都可能因为一句不合,爆发家庭斗争。

要是长颗痘被我妈看到,或者说自己腰酸背痛,那绝对就是因为 “熬夜玩手机玩太多了”、“水喝太少了”“运动太少了,沙发坐太多了”。

我觉得我爸妈对不同事件的时间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从我拿起手机到解锁手机的那一瞬间,我爸妈认为就是 “从早到晚我都在玩手机”。妈妈爸爸,我学习的时候,怎么不用这个时间衡量!?那我绝对每天学习 24 小时。催我睡觉时更是习惯性忽视社会习惯,早上九点半就是 “大中午了”,晚上十一点就是 “大半夜了”。

不扎头发就是 “披头散发”,没个形象。妈妈您真没看到,刚读了一年半的大学,您家孩子发际线就已经后移了吗?披着头发就是害怕发际线继续后移啊!!!

要想减少家庭矛盾,就要立起乖乖崽人设。

早睡早起,多学习少玩手机,网课 b 站它不香吗?多运动,少瘫在床上沙发上,美丽芭蕾太极拳初级三路长拳它不香吗?多承认错误,爸爸妈妈说的都是对的,不对也是对的。

至于和老婆吵架怎么解决,那我也不知道,毕竟我母胎单身至今,明天情人节也没人陪我过 。

多做家务多带孩子,少说话多做事,多让让。这是我从我爸身上看到的,以至于我妈对我说,“你爸都让我,你怎么不多让让我!”

其实,忍着忍着让着让着也就过去了。不然现在难道还真能离家出走吗?

知乎用户 Charlie 发表

我是不是来晚了!现在想起疫情期间的日子还是有点点感触….

很开心现在全国的疫情已经好转了不少,大家都不用每日每日都待在家里了。其实在疫情期间我看到很多关于抱怨家庭矛盾的文章,以及各种情侣在疫情期间分手、夫妻离婚率提高等等等….

除了我自己是经历过在疫情期间和男朋友分手的(其实分手的原因大家估计都能猜到了,分手剧情也毫无波折 hhhh)…… 其他的家庭矛盾啊、夫妻离婚都很少见,我自己在家里也待了足足六七个月,从一月到现在,我爸爸是五月份中期开始复工,妈妈是六月份开始复工,我们一家四口天天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是家庭氛围就还挺好的,在家乖乖的不出门不给社会添乱,在家还能和和睦睦,过的挺舒服 hhhhhh

但是也还是有身边的朋友在家几乎待到崩溃,家庭矛盾也有挺多的,我个人觉得这真的是有点难以解决了,毕竟一个家庭已经相处了那么多年,该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早就出现了,只是疫情期间加速了爆发,当然这些矛盾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变。但无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在以后的日子都希望大家和和睦睦每天都很快乐啦!

我 jio 得我爸妈真的很好了,当然时不时也会展示食物链,比如我会骂我弟,我妈也会骂我,然后骂完我骂我弟。然后我家的家庭矛盾很少也是有原因的。

1. 父母双方必须是有一方或者双方非常大度

比如我爸对事情要求会比较高,希望地上是一尘不染的、厨房水槽附近不能有水渍,或者有其他唠叨的小事情(对不起 爸爸我爱你),但是他平时又不是不明事理的人,遇到重要的事情也是会大度去解决。

我妈妈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呐,我爸在唠唠叨叨的时候我妈就很少跟他吵架,或者是吵着吵着就笑了,这架就吵不下去了,我 jio 得我妈妈也忍让了很多,也会注意一些我爸的小要求。

所以在他们看来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根本就不是啥事,他们关心的地方都是想着如何把我和我弟好好的抚养长大,以后不要祸害社会,以及如何在大城市里面即使不容易也要好好生活。

2. 大家都有事情干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吧像平时的小假期回一趟家,我爸妈对我简直就是 “俺滴大闺女回来啦!” 甚至妈妈在拖地脚都不用抬,简直是小别胜新婚,前几天有多热情过几天就有多嫌弃!不嫌弃是不可能的。

但是呢疫情期间每个人都在家,爸爸妈妈没有工作,学生也没有太多学习压力(除了毕业生),以前总是妈妈干家务就算了,现在再逃避就说不过去了吧,妈妈会不开心的。

然后我和我弟白天还是会学习,而且我爸妈也能看见我们俩在认真学习,作为学生这已经是能让妈妈开心最简单的办法了,然后我也会在家研究黑暗料理,给我爸妈做饭做着玩,做雪花酥,做包子馒头,做蛋包肉等等等等。偶尔心血来潮洗个碗(我极度讨厌洗碗,以后一定要买洗碗机),然后晚上有时候拖个地还可以运动,我爸妈骂我的频率就降低了很多,基本上就是说我一天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也不运动一下!我又在看手机看电脑!

然后我爸也不闲着,我爸做饭巨香!只要他在家他都会自己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做饭,在家那段时间也经常会去做饭,每个花样换着来,做的不比妈妈多但也不至于挨骂吧哈哈哈哈哈哈 妈妈是真的每天都很累 有好多事情要操心呀

所以每个人都得有事情干,多体谅爸爸妈妈,他们开心了大家都开心 0.0

3. 有全家参与的活动

可以是一起看个电影 看个电视剧 玩个游戏

在家期间我们都是整整齐齐坐在一起看新闻联播 看猫和老鼠 毕竟 年嘛 看抗战片

然后晚上四个人一起玩飞行棋 我和我弟玩五子棋 二十四点,每天晚上必玩飞行棋!想起来已经很久没有和爸爸妈妈玩过这些游戏了,找到了童年的感觉,当时觉得爸爸妈妈不上班也挺好的,想让他们也多休息休息,只是不上班米都没得吃了 。

还有我怀疑我上辈子可能是只猫吧,我妈喜欢睡觉或者在床上眯眼睛,我和我弟就很喜欢粘着我妈,她在睡觉我就在旁边睡觉或者安安静静玩手机,等她睡醒了也是玩手机或者把腿搭着她跟她聊天,她也是好脾气不赶我走,反正就是粘着她,缩在她旁边就很有安全感!

到后面爸妈都去工作了,也挺开心的,只是在家这段时间发现了父母真的慢慢变老了,还发现了他们也会慢慢有小病小痛,身体也不那么好了,有点恍惚……

废话有点多,那段时间感触真的很多。

知乎用户 呦呦鹿鸣 发表

大学生在家的日常状态

知乎用户 咕鸡哈 发表

任何亲密的关系只要没把握好度总会让彼此感到不愉快

俗话说 距离产生美真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奈何疫情严重 又不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只能就这么呆着

尽量别说一些让大家不舒服的话 该吃吃该喝喝关键是也不能偷懒还要帮忙做点事否则又是一场互怼

知乎用户 考研刷什么知乎 发表

这不很正常,总是逃避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的关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真的不是因为疫情。而是疫情让他们闲下来了,在一起时间多了,产生矛盾的概率就大了,这种情况自然就多了。

知乎用户 羊羊卿 发表

这么长时间,一直是我和我爸妈三个人每天面对面,没有什么家庭矛盾,关系特别好。

我看题目提到的夫妻俩,我就说我爸妈吧。

九点多,我妈去买菜,再晚就没菜了。

十点回家,喝水,看电视,坐我爸旁边,我爸在睡觉。

十一点多,我妈开始叫我爸起床,我爸懒床,叫不起。一般断断续续叫半个小时才会起来,叫起床的时候两个人就在打闹,一边笑一边闹。我在自己那儿看书写论文或者玩手机,能听到他们的打闹声,我也嘿嘿嘿。

十二点,我爸起来了,他们一起去店里做饭吃饭,我晚一点儿去。

一点,吃饭的同时,我和我妈看电脑上的电视剧,我爸看手机新闻。

三点,走回家去,偶尔进超市买点零食,争论一下瓜子是焦糖的更好吃还是干炒的更好吃。

三点多,我继续写论文看书或者玩手机,我爸追的剧开始了,他坐我妈旁边看电视,我妈困了睡一觉。

六点多,我们一起去店里吃第二顿饭,还是我和我妈看电脑,我爸看手机新闻。

九点多回家。之后大家都有自己的活动,他们到凌晨两三点才会睡觉。

很琐碎的生活,但是没有矛盾,关键大概是相互包容和交流。

我们三个无聊的时候会拿花生做赌注打牌,用美颜相机拍照玩,拿化妆品给妈妈化妆做头发然后拍照,问我爸好不好看,给妈妈修眉毛然后教她画眉,教我爸玩游戏,他们一个做饭一个洗碗我收拾桌子打下手,一起喂我家附近的一只小狗。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乐趣是可以自己创造的,互相包容,感恩对方的爱。

等以后想起这段时间,或许会感叹一句 “当时只道是寻常。”

知乎用户 辅食咨询师福宝妈 发表

其实,不止是疫情期间的大眼瞪小眼,平日里,婚姻中也难免出现问题。

在婚姻的围城里,我经历过小说里的浪漫桥段,也遭遇过电视剧里的狗血剧情,末日四骑士曾长驻我家,而我也不自主的走入过受害者的监牢……

我曾经仗着丈夫的宠爱,不管对方有没有做错,也不管此事是否关乎对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指责,肆无忌惮的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因为我知道,不管她怎么闹,他都不会离开。

我也曾经不停的抱怨,抱怨嫁错人,抱怨命不好,抱怨老公没本事,抱怨婆婆总找茬……

很多时候,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矛盾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让问题激化的恰是面对矛盾的态度。

后来我学习了小步在家早教——家长大学的课程,犹如醍醐灌顶!婚姻是需要经营的。
没有什么事是大到爱不能解决的。
当我们集中全部精神来面对它时,爱可以让我们慢慢直视自己内心的痛苦,克制冲动,并且用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彼此间的问题。
当双方都不再说一些言不由衷的指责,而是用一些理解体谅的话去进行沟通,那么即使是争吵,也会使亲密关系越来越稳固。
大多数人都是渴望沟通和倾听的,好的爱人,就是做一个愿意听对方说废话的人。

你起早贪黑的工作,我手忙脚乱的顾家,一天下来,或许只有睡前的那么十几分钟,真正属于彼此。
抓住这短暂的时间,你说说工作中的苦闷,我唠唠家长里短的琐事,让彼此都能感受得到:我愿意和你分享我的一切,而你的一切我也愿意聆听。

知乎用户 Zone 发表

怎么看待? 两种情况: 一种是家人可被改变的情况下多组织交流,另一种情况是家人难以改变,只能磨灭尊严…

我来说说我在另一种情况用了第一种情况的方法出现的后果。先介绍我的家庭情况,重组家庭,母亲与继父 14 年生下我妹妹。母亲脾气暴躁,经常在家埋怨与咒骂; 继父表面沉默,内心计较爱磨叨。前天因为一点小矛盾我母亲跟继父冷战,我妈把火撒向我妹妹,我看不过去跟母亲争吵,结果是我也挨骂; 昨天我妹妹恶作剧往我床上洒水,我扬言要抱负实际上只是跟妹妹轻微打闹(我一直很溺爱妹妹),妹妹不小心磕到自己随即大哭,我继父骂我不是人不知道迁就妹妹。就这样一种家庭氛围,怎么调和? 我想过组织一场家庭会议大家好好谈一谈,学会互相尊重,等来的只是没人表态的冷漠,跟愈演愈烈的家庭矛盾。

我知道这种情况会一直存在到我父母去世为止,因为他们的性格就是这样不可改变。我上大学期间还可以少回家多打工挣钱躲避,然而疫情期间把一家人强制性的放在一起,就是会让矛盾自然爆发,我甚至以为外面更安全… 此时我只能在家忍气吞声,不然呢? 20 岁的年龄你自己有房子住?

知乎用户 任知了​ 发表

你们都不在家办公?在家比上班还忙,手机一刻不停响,视频会议上午一个,下午一个的,还吵架?PPT 和报告都写不完,经常抱头互相鼓励,还有矛盾?

知乎用户 今天公公饿了嘛 发表

对于学生党来说,

早起床不睡懒觉

吃完饭主动做家务

房间收拾干净叠好被子

在家学习看书,每天定时锻炼

不挑食,家里做什么饭都夸好吃

用完洗手台擦干水,洗完澡收拾头发

相信我,家里关系不会差的

还会被妈妈捧在手心嘘寒问暖各种投喂

知乎用户 哦豁感叹号 发表

家庭矛盾… 这次疫情让家人知道人嘛… 是一种需要自我空间的生物。距离多远呢,大概需要一个城堡,半天见不到人那种。

这几天我们家经常发生这样的一幕,爸妈抢电视吵起来。

一个要看新闻一个要看偶像剧,要么就是一个要看纪录片一个要看相亲节目。

吵起来!

或者关于电视剧剧情的 “探讨”

妈: 这人不会报警吗这么笨!

爸: 他都这样了怎么报警!

一场家庭 “探讨” 剧情大战再次开启!

而我窝在房间里也能听见他俩吵架的声音,太吵了没法安心做事。

在场劝架嘛,一方连你一起骂╮(╯_╰)╭

不劝架嘛,俩一起转移战场骂你 (●—●)

在房间香得我都不想出来。

知乎用户 浑身上下脑袋疼 发表

这就跟在外上学的大学生放假回到家,爸妈头几天高兴,过几天嫌弃一样。

憋在家里出不去,网上全是压抑的气息。

一睁开眼睛还有一大堆家庭琐事,比如刷碗。

大家都积攒了不少负能量。

这时候有点矛盾,那是一点就着。

有句话怎么说的?

下雨天打孩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完全就是一个道理。

不过有的人吵吵架抒发一下就好了,有的人却容易把事情往心里记。

为了维持家庭和谐,建议采取一些容易令心灵和肉体都投入的活动发泄一下情绪。

知乎用户 立夏 发表

就像牙齿和舌头,离得近了,哪有舌头不碰牙齿的。

有的时候,是在乎对方,所以才会在乎他做的事,他说的话,于是就吵架了,如果对对方所做的,所说的没有感觉,也不想去吵的话,那么我想感情也不是那么的可靠,往往有的时候,平时看着很平静的家庭,到最后却以分手为结局。

但争论是解决不了矛盾的,不妨试试赞美对方!

知乎用户 YURI 发表

太 闲 了

不吵架都难。

知乎用户 心理咨询师陈晓邦​ 发表

疫情出现的特点,是带来大量的居家在一起的时间。一、原来可以用工作、逛街或朋友聚会等保持家人间的空间距离被打破了。本来的的冲突被激化了。隐藏的沟通障碍、家庭矛盾都浮现出来。话说原来在办公室自主加班 n 小时,悠哉悠哉的生活被迫中断了,相看两相厌,连续 14 天,那怎么得了。

二、长时间居家本身对有些人来说,就是不愉快的体验,容易把内隐的自身不愉快转化为外显的与家人关系的不愉快。比如坐公主号度假本来的休闲模式,突然变为了坐等新冠的地狱模式,不找个人吵吵简直活不下,找身边那个人最容易了。

三、疫情给自己带来的焦虑恐惧,长时间浸泡在他人对疫情焦虑恐惧的大量信息中,环境对家庭关系加剧了矛盾的产生。听到那里出个毒王,这边居家隔离的谁随意外出,看到身边那人还在打游戏,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因此,有潜藏的家庭问题、个人心理因素和外界环境影响三大原因;加上居家带来生活习惯改变对身体的影响,家庭就会有所变化。

令人兴奋的是,习惯的打破同样会引起家庭成员关系变好,当我们视变化为资源,更多注意变化中的有利因素,我们期望的状况就更有可能发生。

知乎用户 楠楠 发表

是不是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强势的母亲,一个固执的父亲?从小母亲就特别强势,一生气的时候很吓人,还总是说一些诅咒的话。比如,就你这样的肯定没人要!就你这样的到社会就啥也不是!或者说我爸,你这样,就是因为你怎么怎么… 总之很多指责抱怨的话,从小听到大。上大学后工作后就可以逃离这个家对我来说是解脱啊。

但是还是少不了每年过年在一起的时间,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第一天笑容满面,第二天第三天开始就巴拉巴拉了!

疫情在家也一样,好的时候很好,一生气就不能控制自己好好说话,大早上我和我爸起床晚了,就巴拉指责个没完!唉,就是在家都不能放松自己睡个懒觉,虽然早睡早起很好,但是人就不能懒点嘛!在家宅着本来就够无聊了,费得弄的火药味,真是够了,有一个温柔和善能好好说话的妈妈太重要了,真的决定了一个家的气氛!我和我爸总要看我妈脸色行事,这种感觉非常累。比如你说吃完饭能不能歇一会再刷碗?非的马上刷碗吗?被子能不能一会再叠?!搞的生活很紧张,又不是军营!

总是把她自己认为好的强加给你,不听不做还不行,还生气,觉得你不明理!真是无奈。

活着本来就很难了,咱们好好说话好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刚和父亲斗了一场。

父亲说我已经无药可救了,已经一只脚踏入深渊了。指着鼻子大骂。

只是因为我说不结婚而已。

呵呵

行,那就斗呗!

结果自己输下阵,气哭了。

到了要动手的地步后,只好自曝之前没告诉他们的事情,小学被班主任性骚扰,初中被小混混纠缠这种烂事!

啊,其实二十八岁了,这些事早已经不放在心上,也不是不愿结婚找男友的缘由。

只是给个台阶吧。

毕竟明天还要面对生活。

……

互相不理解的生活真是受够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年轻人不爱结婚是受西方洗脑了吗?

知乎用户 我变成了一条狗​ 发表 这事儿真不能怪西方 我的成长经验告诉我,在我读书那会儿 大多数父母都会告诉孩子一个事儿 不要谈恋爱,要好好读书。 对于恋爱,大家都是偷偷摸摸的进行,生怕父母知道。 我记得,那会儿还出了很多关于青春的电影。 …

谷雨实验室|拒绝鸡娃后,我的女儿被37位家长联名“驱逐”

编者按:有读者反馈,在微信平台点击分享原文时会提示“该文章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文章被禁止分享”。 事情的源头,竟是小学生那点微不足道的作业。一个不赞成“唯分数论”的家庭面对过多的作业产生了“排异反应”,一番折腾后他们共同决定放弃作 …

为什么现在部分年轻人生育的欲望越来越低?

知乎用户 发表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结婚恐惧,对生孩子恐惧,所以出现了很多单身族和丁克族。经济越发达,这种现象更严重。虽然开放了二胎,但是生育率依然不容乐观。 是什么导致了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和生孩子? 难道真的是结婚的成本和生孩子的成本太高导致的 …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比上一辈年轻时压力大很多?

知乎用户 曹小灵​​ 发表 这问题我和几位年龄较大的大佬有过讨论,最后的出来的结论,其实还挺心酸的。 首先就是看到的多了。 这代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网时代是从有自我认知开始就全线覆盖了,互联网拉平了世界,但是也把最美好的东西放在了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