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用美国等地的死亡率,声称推算出「中国新冠死亡病例有 170 万」,这种算法的漏洞有哪些?
知乎用户 环球时报 发表 大部分回答都在嘲讽,但很少有人说到点子上。我认真读了 Forbes 的文章,查证了它的数据,结果真是惊掉下巴。请用胶带绑住下巴再继续阅读。 先附上原文:China’s Manipulation Of Covid …
在 1957 年 - 1958 年流感中,我国感染人数约占总人口的六到七成,新中国政府通过积极的防御措施 + 群体免疫,平稳度过了这场 20 世纪下半叶最大的流行病灾难。
(一)
1957 年 2 月,位于中国西南的贵州省爆发了一种新的致命性流感,这场流感迅速蔓延到全球,造成了大概两百万到四百万之间人口的死亡,当时全球人口约 30 亿,也就是约全球千分之一左右人口死于这场流行性疾病,至今仍可以说是仅次于 1918 年大流感的、对人类危害程度第二的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
这场流感,又被称为亚洲甲型流感(H2N2),在贵州爆发后,首先传到毗邻的湖南,由于湖南是众多交通要道连接地,紧接着传往全国。3 月初,北京火车站附近开始出现疫情,到中旬十四区县全部出现感染情况,感染人数达数十万。4 月传播到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当月港英当局卫生部门报告的病例近 30 万,占总人口七分之一左右;6 月美国和西欧也开始大规模爆发疫情。
整个疫情产生过四次高峰,即 1957 年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1958 年的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法国在 1957 年秋季高峰期间,感染死亡人数约 1.4 万人;日本厚生省在 1957 年 12 月初宣布,全国超过 104 万儿童由于被感染流感而不能上学,3153 所学校完全停课。
(1957 年大流行中,瑞典学校中空荡荡的教室)
根据当时流行病学研究,1957 年的 H2N2 流感,在患者感染病毒后,会产生 2-4 年免疫力,因此,经过几波大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多,也就实现了群体免疫。同时,随着病毒传播范围急剧扩大,毒力也在剧减,到疫情爆发的第三年,也就是 1959 年,疫情就逐渐消退,至 1960 年,疫情全面结束。
所以说,我们看 1957 年的大流感与 2019 年底开始爆发的新冠疫情在诸多方面都是极其相似的:
第一,这两次疫情都是 WHO 成立以后,人类具有全球系统的公共卫生后产生的疫情,因此有详尽可靠的科学数据做对比参照。
第二,爆发扩散的路径和速度基本相同。都是首先在中国南方大规模爆发,次第在东亚和欧美爆发;从局部爆发,到全球爆发都是用时 3-4 个月;传播衰减速度也类似,都是前两年是高速蔓延期,第 3 年开始进入消退期。
第三,疫情产生总体死亡率类似,也就是病毒危害性很相似,前期死亡率都在 1% 上下,后期降到 0.1%—0.3% 之间。
第四,1957 年大流感中已经出现了疫苗,二者都是经历了疫苗 + 群体免疫,最终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结束疫情。
(二)
因此,1957 年大流感的流行情况和应对措施,是我们处理当下疫情的最可靠参照物。中国本是这次疫情的发源地、重灾区,但由于长期对公共卫生学和流行病学不重视,关于这场疫情的记载远远少于西方。
不过,好在当时卫生部门已经建立起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机构,大学的这方面研究也初步建立,苏德隆等杰出的医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数量不多、但是很专业的资料,让我们可以依据现代公共卫生学常识,还原那次疫情。
从总体来看,1957 年流感的整体危害性不亚于本次新冠,传播程度更是远大于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危害,中国采取的是:积极防御 + 群体免疫的策略,较为成功地克服了这场疫情带来的影响。其具体参数指标和防疫措施,分析如下。
**1. 高感染率。**根据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统计,1957 年春季疫情高峰期间,学生感染率达 44.6%,全市各集体单位中,仅登记报告之发病数就超过 30.7 万例(当时北京城区人口约 300 万,其中在单位劳动人口应该在 150 万左右)。
3 月 20 日,清华大学有 100 多人患流感,到 3 月 26 日,全校患者增加到 1600 多人;百货大楼患者有 400 多人,男四中有 200 多人;前门北纬路旅馆客人有 700 多,一周之内感染者就达到 200 多。
(1958 年大流行期间,北京市医务人员深入工厂协助防疫)
根据某部卫生检疫所对昆明六个单位、17629 人的调查:1957 年疫情高峰期感染者为 7408 人,占感染总数的 41.8%;1958 年疫情高峰期间感染者为 2548 人,占总数的 18.17%;1959 年对某单位 485 人的调查,感染率为 16%。可见整个疫情是持续的反复的,但每轮感染人数逐步下跌,经过几轮传播,总体感染人数达 7 成以上,实现了群体免疫。
根据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处对军区 7 个单位的调查:1957 年春季,陆军感染率在 40% 左右,而空军学员因为比较封闭,感染率仅 10%;而医护人员和小学感染率最高,军区下属的长春某小学感染率甚至达 72%。
根据兰州医学院的统计,全校共有学生及教职工 756 人,共有 439 人感染,发病率约为 60%,基本实现群体免疫。自贡市第二中学共有学生 1649 人,经过 1957 年的两轮传播,感染者达到 973 人,发病率也总体达近 60%。
如果说 1957 年的疫情扩散主要集中在城市,那么在城市基本实现群体免疫后,1958 年疫情向乡村蔓延。根据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对 9 个公社、10918 人的监测,1958 年 3-4 月疫情高峰期间,感染人数约 5439 人,占总人口的近 50%;而上海第一医学院对金山县张堰公社 5272 人的监测,1958 年秋季疫情高峰中感染人数为 2105 人,感染率在 40% 左右。
总结以上案例看,每个地区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中,感染率都在 40% 以上,与今年春季香港疫情感染速度相似,经过数轮疫情反复后,感染率都达到 6-7 成。所以,说我国在 1957 年 - 1958 年大流行中实现群体免疫,并不过分。
我们通过阅读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年谱,也可以看出来,当时有很多 60 岁以上高龄领导人(当时平均寿命不过 57 岁,60 以上算是高龄),有重感冒久治不愈的记录,并且一位还专门从外地请来中医给治疗,更加证明这场疫情的传播是很广泛的,就像本次疫情中,很多外国政要也感染了新冠。
**2. 发病持续时间、重症率和死亡率。**上海金山患者劳动力持续缺勤天数 6.2 天,如果每周有一天休息日算,那么患病天数为 7 天左右;山东卫生防疫站的统计,平均每个患者缺勤约 5.4 天,其中 23% 的患者在 10 天以上;昆明军区军人平均缺勤则为 4.4 天。与疫苗普及后的新冠病情持续时间也基本相同。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对患者病情持续情况的统计,数据来源:《山东省 1958 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情况调查》 )
沈阳军区搜集到 19386 例确诊,其中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 2080 例,重症率约 10.4%;上海金山卫全部感染者约 1587 人,其中重症 158 人,重症率近 10%。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和上海第一医学院还对观察样本的死亡情况做了详细统计。山东九个公社 5439 个确诊病例中,死亡人数为 31 例,死亡率约 0.57%,其中 4 岁以下儿童 9 例,60 岁以上老人 16 例;上海金山 2105 例感染者中,死亡人数 25 人,绝大多数也都是儿童和老人。总体死亡率在 0.6%—1% 之间,与印度死亡率差不多(加尔各答确诊 149.6 万病例,死亡 1055 人),符合发展中国家正常死亡水平。
(上海第一医学院研究组,对金山县患者重症情况和死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来源 :《亚洲甲型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调查与临床观察》 )
所以,1957 年流感初始阶段的重症率和死亡率,略轻于本次新冠疫情,但是由于本次疫情中疫苗的普及,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重症率和死亡率都大大比 1957 年流感降低,并且消灭了儿童感染者死亡的现象。就当下来讲,新冠疫情的危害力,已经大大低于 1957 年流感。
**3. 政府应对措施。**当时新成立的人民共和国,采取了积极措施应对这场大流行。卫生部发起了第一次全国流感工作研究会,并且专门成立国家流感中心,作为防控检测和指导单位。
我们可以根据北京市防疫情况,窥知当时政府的防疫措施:
第一,市政府在 3 月 20 日紧急发布《流行性感冒防治措施》;
第二,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发起宣传教育,介绍流感常识和应对办法,防疫部门对公共场合进行消杀;
第三,对人流密集的电影院、剧场暂停歇业,营业的影院、剧场,也严禁售票给 1 米身高以下的儿童;
第四,实行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的方针,发热的学生如果家住市区就回家休养,农村学生集中隔离治疗;
第五,加强疫苗研制,1958 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研发了灭活疫苗,当年接种 1.2 万例。
(1957 年 3 月 27 日《北京日报》的防疫宣传》
但是,政府并没有采取封城或大规模限制人口流动的做法。其实这时候,已经基本实现经济国有化以及合作社化,城市户籍和供应制度亦业已建立起来,政府控制人员流动的方法远远比现在强大,但是政府采取了以确保经济秩序优先的策略,采取了跟国际通行的防治措施。
(三)
中国在 1957 年大流感的经历告诉我们几个道理:
1. 新冠疫情并不是中国遭受的第一次全国性流行病,我们在 50 年代公共卫生条件不好的时候,尚且都能克服一般的流行传染病,为什么现在条件已经改善了百倍千倍,就不能呢?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应对病毒的自信,一方面要重视防疫,保护人民健康,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恐惧,看成一个过不去的坎。很多东西的危害性,不是在于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如何对待它。
人类多数时候都无法消灭病毒,更多的是用积极的态势选择适应和共存。人类虽然很难做到在病毒传播的萌芽状态将其消灭,但是可以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和适应能力,让病毒不再对人类产生致命伤害。
2. 一旦病毒走出国门,传遍全世界,那么一个区域内或者一个国家的清零往往也是很难奏效的。因为,病毒传染链条是极其强大的,物理封锁只能在理论上讲得通,但是实际上是封锁不住的。1957 年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几乎是断裂的,但是疫情仍然以跟当代社会流行病差不多的速度传到全世界,而后国外的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又反扑到中国。
在当下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中,人员和贸易往来比当年密切千倍、万倍,从物理上切断传染源是极其难做到,即使做到的话,也要付出不成正比的代价。并且一旦病毒 “全球化”,经过迭代变种,其毒性也会大大降低,这是当时公共卫生学就已经论证的东西。
3. 我们要以开放性、积极的心态防疫,即一方面不能麻痹大意,实行一些自媒体所谓的 “躺平” 政策,另一方面一定不能干扰社会的正常秩序,不能干扰经济的正常发展。
因为,对人民生命产生威胁的不只是新冠病毒,更起基础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和社会能否正常运转这些因素。如果经济滑坡,人均收入减少,政府卫生公共开支减少,乃至过度防疫挤兑医疗资源,会带来更严重的生命损失。这是直接性的,并且还会抑制生育,带来间接性的生命损失。
根据我们的估算,1957 年的疫情或许给中国带来约 120 万人左右的死亡,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其实这两年的社会总体死亡率比之前都降低(分别为 1.08% 和 1.1%,建国前 7 年在 1.4% 左右),出生率也进一步增高,其中 1957 年出生人口达到 2245 万。从总体上,积极的抗疫政策下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带来的卫生和生育条件改善,抵消了疫情带来的冲击。
以上是对中国 1957 年流感的研究,希望能对 21 世纪的抗疫有所启示。
参考资料:
1 许世厚:《1957 年春沈阳军区部队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分析》,人民军医,1958 年 3 月号。
2. 劳伟宁:《兰州医学院 1957 年 3 月流行性感冒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兰州医学院学报,1959 年第一期。
3.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山东省 1958 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情况调查》,山东医刊,1959 年第 12 期。
4. 上海第一医学院调研组:《亚洲甲型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调查与临床观察》,上医学报,1959 年第 5 期。
5. 某部卫生防疫检验所:《1957 年—1959 年昆明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 》,云南医学,1959 年第 3 期。
6. 陈荣光:《20 世纪 50 年代北京市流感疫情及防治工作》,北京党史,2010 年第 4 期。
知乎用户 环球时报 发表 大部分回答都在嘲讽,但很少有人说到点子上。我认真读了 Forbes 的文章,查证了它的数据,结果真是惊掉下巴。请用胶带绑住下巴再继续阅读。 先附上原文:China’s Manipulation Of Covid …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近日国内防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家还是应该树立与疫情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 1. 什么是群体免疫? 下面这张模型图就很好地解释了群体免疫的概念。 由此可见,形成群体免疫的重要前提是接种新冠疫苗。 目前学界普遍认 …
知乎用户 精分的曹小灵 发表 有时候样本小一点,看起来清楚一点。 让我隆重的介绍一下欧洲一个小国家,荷兰。 一个 1728 万人口的国家,确诊了 17.5 万人,光荣的达到了 1%。 美国是 3.28 亿人,现在是 775 万确诊, …
知乎用户 拍照稀烂帮帮主 发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不妨先复习复习国家法定甲类传染病之一——霍乱。 霍乱的无症状感染比例大约 75%; 霍乱的重症比例大约 5%; 在及时医疗介入的前提下,霍乱的病死率(CFR)不超过 0.5%…… 在国 …
新冠肺炎已经开始在全球流行,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天都会在官网上发布世界各地区的肺炎统计情况。因为很多的新闻报道并不会对各个地区肺炎情况作出报道分析,而我想可以从数据中得到各地区的疫情纵向发展,所以我爬取了WHO从1月24日到目前的全部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