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朋友圈动态的人对朋友圈是什么态度?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自由 发表

我就是,自从用微信以来一条朋友圈也没发过。有知乎的小伙伴加我微信时,我都会特地去嘱咐一声,我不是对你屏蔽了朋友圈,我是真的没有朋友圈。

我看答案中有许多人说,孤独吧,幸福感吧等等。其实都不是,反正对于我来讲,不发朋友圈就一个原因 : 装逼要么就装一个大的,要么就不装。

结果很显然,我一直没能装成大的。

知乎用户 摇滚比卡丘 发表

因为所有的朋友圈,都以私聊的形式发给了在乎的几个人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

想。

发!

我不需要任何人的赞,我清楚的知道我过得好不好,充不充实。

我很明白我想要的和不想要的。

我喜欢悠闲安静地生活,不喜欢被打扰!

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南瓜酥​​ 发表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而已集 · 小杂感》

你说她什么心态?
毫无疑问,她当然是很开心。

可是每天看她刷屏的人是什么想法呢?
大概只会觉得无聊、厌烦。

跟她关系好的,也许会继续点个赞,看不惯的,说不定就拉黑了。这年头时间线这么宝贵,谁也不想每次打开朋友圈都是她孩子的视频十连发。

可是你能说这位妈妈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也许她只是想分享喜悦。

只是当分享喜悦超出了限度之后,就变成了散播愤怒:
“不就一孩子吗有什么好发的?”
“谁想天天看你家孩子拉屎放屁啊?能不能不发了?”

朋友圈大抵就是这么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大学老师小学同学、点头之交的朋友、送外卖的小哥、没见过几面的亲戚。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令你放声高歌的事,也许会让他们深夜痛哭。

人生经历大不相同,所以朋友圈所谓的「分享生活」功能,其实是不存在的。

你第一次坐飞机,有些忐忑的晒了张登机牌,心里想着哇机票好贵啊都够我吃多少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了!可别人看到却不过是冷哼一声:坐个飞机有什么好晒的?中国哪个航空公司的飞机我没坐过?真是 LOW B。

与之类似的,在知乎上有广泛讨论的最讨厌的朋友圈行为:“晒电影票根”、“聚餐吃饭先拍照发朋友圈”…… 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没去过 / 吃过的,觉得你在装逼。
去过 / 吃过的,觉得你是 LOW 逼。

总之除了你妈会不厌其烦的说少喝点酒,聚餐完了早回家好好睡觉。

大多数人只是冷静的看客,点个赞就走。少数人看你不爽,也不过是视而不见。再见面时也还是该说啥说啥,客客气气的让根烟,称兄道弟谈起从前。

朋友圈的作用,也许只是在收到赞的那一刻会让人感到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关注我”。
其实这也是错觉,所谓点赞之交,大家都是萍水相逢,逢场作戏。

去年过年回家走亲戚,一位按辈分应该喊叔的亲戚加我微信。搜微信号,看着我头像问,是这个动画片头像的吧?
然后看着我笑笑说,多大了你,幼稚不幼稚。
我只好也笑着说,我还小呢。

这话虽然是在开玩笑,可是未免也有几分真实的想法在。一个微信头像就能让人觉得我幼稚,这实在是严重的偏见。

接着往下联想,倘若我天天在朋友圈发动漫人物图片,然后配字:啊啊啊我老婆们真好看~prpr

我这位叔叔还不得觉得我看动画片看傻了。

如果你足够强大,能做到无视周遭的嘈杂议论闲言碎语,那当然随便表现都无所谓。可我不行,所以我只得小心营造自己的形象。
而营造形象的最好方法就是没有形象:什么都不发,省心省力。

我在安全的地方才会表现自己,比如知乎,这里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我姓甚名谁。
而一旦回到朋友圈,回到生活中,我就变成一个老实人。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不网瘾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纹身烫头约炮。
没有人知道我喜欢一个叫《轻音少女》的过气动漫。

这真是太好了,所有人都觉得我是一个正常人、一个普通人,那表示我很安全。

所以我会觉得莫尔索是真正的勇士,就凭他没有跟随众人挤下两行刻奇的眼泪。而我只是一个鼠辈,为了躲开世俗对我的指指点点,只好隐身朋友圈。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 /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顾城

——这大概就是我放弃朋友圈的原因。

也是我如此沉迷虚拟网络世界的原因。

知乎用户 清心悦行 发表

对发的内容有太严格的要求:不能太颓废,不能太激进,不能秀东西秀人,不能乱转发,不能太矫情,不能… 各种不能,规定了各种不能之后,朋友圈能发的只有极少的写的特别得意,精心考虑了读者口味的东西,多数时候没时间也没心情哄人玩,产出就极为稀少。

知乎用户 谢知道 发表

前天跟一个朋友聊到她曾经的爱豆,我问她现在还喜欢吗?

她说,看过一场演唱会之后就转路人了。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就那样吧。

见到 ta 之前,我可以买周边刷综艺,可以很喜欢 ta。但是见到 ta 之后,发现原来 ta 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可能只会在心里淡淡说一句:就那样吧。

不是 ta 不好,而是,不是我原本所期待的类型。

想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抵也是如此。

之前一直不太理解,连面都没见过,仅仅依靠着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上营造出的形象来认识 ta,甚至聊上几句话之后,就可以轻易说出喜欢这两个字的行为。

甚至有一个自称 antisocial 型人格的朋友曾恼怒地告诉过我,她觉得面都没有见过就跟她告白的人都特么有病。

而现在我逐渐能够明白,人们喜欢的,可能并不是实际的那个人,而是他们想象中,ta 应该有的样子。

ta 经常发风景照,一定很爱旅游;ta 习惯健身,那身材一定很好;ta 看那么多书,一定很有文化;ta 每天都在外面玩,生活一定很丰富多彩;ta 更新频率那么高,一定很闲吧;ta 从来不发朋友圈,一定是个神秘的人。

然而实际却并不见得是这样。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到这个话题,她说,自己把朋友圈经营得太过于精致了,担心新认识的人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了解。

换句话说就是,展示出来的生活质量超出了原有的经济水平,让人看上去总觉得 “追你好贵”。

可是如果看起来一点也不美好的话,可能让人连 “追” 的想法都不会有吧。

就像我们之所以会追星,也是因为爱豆所展示出来的那面,美好可爱到刚好让我们动心。

但,选择塑造一个令人喜欢的形象,就必然要承担被贴上 “就那样吧” 标签的风险。

ta 怎么长得没有照片里那么美,ta 怎么有点胖有点矮,ta 怎么那么高冷明明发朋友圈那么活跃,ta 本人比起 ta 的朋友圈实在太无趣了……etc。

这也是为什么我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

以前我们认识一个人的渠道有很多,社交网络形象只是 ta 展现出的其中一面,无论是深夜矫情还是吃喝玩乐,都是在丰富 ta 的人设。

而现在社交网络形象几乎已经逐渐变成了 “唯一一面”,甚至有时还担任了重要的第一印象。

为了逼格,做一个真实的人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而我也不太敢跟在线上认识的朋友面基,尤其是那些,对我的日常格外有兴趣的。

一方面我怕承担不起这种期待,让曾对我满怀好感的人失望;

另一方面我怕自己收到 “就那样吧” 的评价,从而丢失本就不是很多的自信。

尽管我自己在绝大多数时候,其实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去认识别人,也会时不时挖个坟,试图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轨迹,或只是单纯地欣赏能让自己心情愉悦的美好事物。

但也仅此而已,翻再多遍朋友圈,我们也不过是点赞之交。

我看到的也只是 ta 们希望我看到的那面。

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发朋友圈变成了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能否承担得起见面后的那份期待,也越来越倾向于直接在现实中认识新朋友。

毕竟,屏幕前的一切是很美好,但阳光下的那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啊。

知乎用户 洒姐 发表

哎呀妈,说的就是我嘛。

对于我这种心理活动过于丰富的人来说,发朋友圈前内心好像坐了一次过山车。

比如今天吃了一顿美味的食物。

心情愉悦无比,发个朋友圈嘚瑟一下吧!

然后转念一想,

等等,隔壁王二麻子会不会觉得我在装逼啊。

然后我放弃了。虽然,装逼使人愉悦。

比如去了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旅行。

想要让朋友圈的盆友们一起饱览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然后转念一想,

等等,昨天隔壁李二狗子都去浪漫的土耳其了,我是不是该发东京和巴黎?

![](data:image/svg+xml;utf8,)

然后,我又放弃了。

再比如今天被老板骂了,心情非常不好,想要在朋友圈发泄一下。

然后转念一想,

等等,这年头谁还在盆友圈负能量,大家会不会都鄙视我,远离我。

然后我心一颤,又放弃了。

还有今天和对象吵架了,心情郁闷,要在盆友圈发泄发泄。

![](data:image/svg+xml;utf8,)

然后转念一想,

等哈,某盆友母胎单身多年,我这样,会不会被她认为是秀恩爱。

然后我再一次放弃,毕竟友谊让我进步。

还有今天身体不舒服,去了趟医院,people mountain people hai 啊 。

我在队尾排队,被一个老大爷无理插队,想要在盆友圈吐槽一下。

![](data:image/svg+xml;utf8,)

然后转念一想,

不行,老妈老爸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在朋友圈,他们会担心。

![](data:image/svg+xml;utf8,)

然后我放弃了。毕竟妈妈开心,我就开心。

![](data:image/svg+xml;utf8,)

终于有一天,我想通了,只要我不转念一想就可以了。于是敲开心,准备发一条,

![](data:image/svg+xml;utf8,)

可是,等等,好长时间没有发朋友圈了,突然出现会不会很奇怪捏?

![](data:image/svg+xml;utf8,)

么办法,我这个人就是书读得少,事儿想得多。

最后我沦落成了这个样子。

做一枚安静的佛系少女,挺好。

![](data:image/svg+xml;utf8,)


为什么《奔跑吧》跑男被认为是照着剧本演的,而《极限挑战》男人帮却被认为真的有兄弟情?是不是演技的问题? - 洒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801530/answer/406337353

知乎用户 Rucaz 发表

朋友圈空空荡荡,

连猫舍都把我拉黑了,

我觉得可以来答一发 (ᵒ̤̑ ◁ ᵒ̤̑)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一路玩的太嗨皮,

下山发现没拍照。

秀色可怜刀切玉,

清香不断鼎煮龙,

吃完忘发朋友圈。

![](data:image/svg+xml;utf8,)

垂死病中惊坐起,

不过,

谁会在意呢?

你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

![](data:image/svg+xml;utf8,)

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拍照,

什么小情绪都要发朋友圈,

只会让大家觉得厌倦。

算了吧,

睡觉。

不发朋友圈的人什么心态?

可能因为生活太无聊,

就一直没有发吧。

知乎用户 大可 发表

我觉得我是在更高一层地装逼,但也可能是怕被人发现我的生活其实乏善可陈。

比如说:好不容易去了一次五星级酒店吃饭,觉得环境好漂亮好奢侈,好想拍了发朋友圈,告诉大家:看,我正在这么高大上的地方出没哦。

然后,突然想到我的朋友圈里大家好像隔三差五就在各种高档酒店吃饭聚餐,各种雍容奢华,而我呢,这类的酒店一年也来不了两次。如果这个朋友圈发出去,岂不是被人发现我一年其实只去过一次五星级酒店?

如果不发的话,我就可以在外面淡然地说:哦,某酒店啊,我去过,它家也就某某菜做得还行吧。嗯,不爱发朋友圈,吃个饭有啥好显摆的,上个饭店还得昭告天下啊?

我觉得我简直就是个机智 BOY(机智大叔)。。。

同理,当我好不容易攒钱去了某个地方旅游,去看了某个话剧,读了一些我认为不错的书,有想在朋友圈分享或显摆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朋友们他们好像一年四季都在国外旅游,好像每个礼拜都在看画展听音乐会,好像他参加的读书会这半年已经读了不下五十本书了……

而且,说实话,看到他们去了那么多地方,看过那么多画展,读过那么多书,吃过那么多美味,我很猥琐地并没有替他们开心,也没有 get 到他们想分享给我的喜悦,甚至不感谢他们用朋友圈带我领略世界上的这么多精彩。反而会觉得有点落寞,觉得热闹都是他们的。

所以,对那些已经过得很好的朋友们,我不愿意让他们发现我需要等很久才能过一次他们日常的生活,以至于需要兴高采烈地发朋友圈来庆祝。

对那些和我挣扎在同一水平线上,或者暂时条件还不如我的朋友,我觉得我发那些脱离我真正日常生活的场景,可能并不能让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快乐,甚至可能还给他们带来一丝压力。

再加上现在加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也懒得去一个个分组,为了避免过多地暴露私人生活,干脆就不怎么发朋友圈了。

现在只是偶尔会转一些我认为写得相当不错的文章,或者知乎上让我印象深刻的回答。

感觉果然是越来越大叔了。

知乎用户 wangleineo 发表

我还没拿到诺贝尔奖、图灵奖、普利策奖、奥斯卡、格莱美中的一个。

没上过时代封面、福布斯,可乐罐我都没上过,百富榜里还没有我。

粉丝还没过千万,一篇 10 万加的文章都没写过。百度我的名字,搜出来的都不是我。

没有跟马云、马化腾吃过饭,和美国总统也不是好朋友。每年达沃斯他们也不喊我去。

没爬过珠穆朗玛峰,没潜过马里亚纳海沟。别说高空跳伞、蹦极,坐个过山车我腿都哆嗦。

没打破过一项世界纪录。跑 1000 米我得歇两气,游泳不敢去深水区。

这糟心的日子,朋友圈说什么啊!


私货时间,对于任天堂 Switch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我在支付宝上开了一个 Switch 游戏主机和游戏的租赁店,对于想体验 Switch 但是觉得买主机太贵的学生党,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主机 + 游戏一个月才不到 200。这里是两个链接,支付宝内下单甚至可以免押金:

任天堂 Switch Lite 游戏主机 + 自选游戏卡带 | 信用免押金租赁任天堂 Switch 游戏主机 NS + 自选游戏卡带 | 信用免押金租赁

知乎用户 tenfe 发表

“晚上一个人走在路上,耳机的音量开得很大。老是忍不住听听又摘下耳机,周围突然又一片安静。我就在想,人心好比耳机一样。内里的波澜是旁人不易觉察的;偶而飘出去的一星半点,即便被注意到,也不过象一声呢喃。你这厢心潮起伏,人家站在对面而不知。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觉着孤独而无可救吧。”

所以又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呢?真是闲得。

知乎用户 有书 发表

马克 · 鲍尔莱恩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 99% 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这句话对于我们而言很重要,明白了它,可以替我们省下一大笔时间。

公司的设计说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失恋了,她连发了好几条朋友圈,其中不乏情绪激动的长文。

第二天见面的时候设计看她状态不太好,问她怎么了。

她有些生气地回应到,“你没看我发的朋友圈吗?”

设计被问得很尴尬,只好说自己晚上睡得比较早,没有刷朋友圈。

生活中有很多人包袱太重,总感觉别人时刻关注着自己。

工作没有做好,就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没有谈恋爱,就担心别人说自己大龄青年;在路上摔了一跤,就觉得全世界都在看自己出糗。

其实根本没有,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每个人都在经营着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根本无暇来顾及别人如何。

今山事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世间 ,本就是各人下雪 ,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人之所以不快乐,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过分高估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份量,或者理解错了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

村上春树在《舞舞舞》里写道: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当你认识到自己发生的事与其他人无关,你不再需要旁人的认可来填补内心,当你终于学会沉默,你的成熟才刚刚开始。

身边有一个朋友好像消失了,头像很久没有换过,朋友圈里也一片空白。

要不是那天翻看好友列表,我都快要淡忘了她的存在。

前几天我碰巧见到了她,妆容精致,气色很好,一看就知道过得不错。

我说,你失踪很久了啊,跑哪去了。

她笑着回答我,没有呀,一直都在。只是现在不太玩社交软件了,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告诉别人的事,别人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留意的事。

日子很简单,自己舒服就好。

此时的她和一个颇有情调的男人结婚了,每日过着伺花逗猫的小日子。

如果有一天突然不发朋友圈了,一定是因为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有了诉说的对象。

我们很多时候会刻意展现自己 99% 的生活,却疏忽了自己真正应该过好的 1% 的幸福。

其实用不着分享那么多信息,因为绝大部分人根本不会留意和在意,真正在乎你的朋友,也从不会只在朋友圈关心你。

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看起来消失了一样,不过多发言,也不过分倾诉。

他们躲到喧闹的环境之外,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享受着平静的时光,无言,却内心丰盈。

之前网上有个故事很出名,说的是梁朝伟有时候觉得闷了,会临时就决定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飞机就搭哪班机。

飞到纽约,就一个人去购购物,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

当晚再飞回香港,当没事发生过。

在他身上,时间好像静止了,这个喧闹的世界与他无关。他只在意自己那 1% 的生活,其余的 99%,都与他无关。

生活,我自己喜欢就好。

在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在意别人的关注与评价,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求问心无愧。

章子怡就是这样一个人,前段时间她在《演员的诞生》现场,对郑爽频繁笑场、咬嘴唇瞪眼的演技发火,就是因为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而不计较其余的人怎么看她。

早年出道,章子怡靠着《卧虎藏龙》里的精彩表演走到大家的眼前,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诋毁与嫉妒。

她一度在媒体笔下被黑得体无完肤,但她丝毫不在意,只是一次又一次通过自己的表演打脸那些人。

有个记者曾问她,为什么有一段时间你不再解释了?她回答:解释无用,我拿作品说话。

是这样的,她是一个为演戏而存在的演员,这是她的 1%。而其他的 99% 在她眼里,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一个人成熟的关键是思考如何做好自己。

杨绛曾经说过:“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在这个无时无刻不在更新的世界里,99% 的事情都与我们无关。我们真正要过的,其实只是那 1% 的日子。

让生活回归本质,放下杂乱。

学会做自己,取悦自己,这才是最好的生活。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黄渤,你真的太过份了!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 3 种迹象

奶茶,正在毁掉中国三代人

知乎用户 柳柳老师​​ 发表

谢邀。

不发朋友圈最主要的原因是:

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我都不打算在公开的社交场所毫无保留地向人敞开。更不愿意让人窥探到我的内心,趁机来 judge、或者 diss。

后来,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又因为网络上总是有人在讨论发不发朋友圈背后的心理和行为,为了避免被一些人误会(特别是生意伙伴和领导),我又有目的地发了几个展现精神世界的朋友圈。

展现物质世界的没发过,免得让人说装 X、炫耀,或者被更有钱的人鄙视。

有人说,你也可以分组啊。

可是,分组也是麻烦的。懒癌晚期,没办法。╮(╯▽╰)╭

真想跟人分享点什么,都是在私聊的时候,把图片啊、自拍什么的发给别人。

我有时觉得发朋友圈跟在人前说话一样,容易言多必失。

懂你的并且你又喜欢的人,你自然会私下去向他展现你是怎样的。

也许这就是防备心重又多思多虑的人对朋友圈的态度。

【end】

公众号**:柳柳心理**

心理情感、职场社交,只发有用的文章。

知乎用户 星耀寰宇 发表

作为一位从不发朋友圈的人,以我个人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我认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一个人在朋友圈所发的喜怒哀乐并不会得到其他人的真正理解和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必博取他人认同。

2. 朋友圈内并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而我更倾向于结识高质量关系的朋友,真诚交心。人生一世,知己二三,朋友七八,足矣。所以自己没有必要去发动态获得更多人的关注,有想分享的内容就直接发给在乎的人或群。讲给懂得的人听反而能得到更想要的反馈,也更有利于维系和增进自己与好友之间的感情。

3. 自身性格喜低调,崇尚 “闷声发大财”,不愿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相比发朋友圈获赞,更喜欢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能量,享受独处的乐趣。

4. 做事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会考虑长远的影响,自身也有着较强的同理心。由此发朋友圈在我眼里并非一件小事,从所发内容、设置访问权限、别人阅后感受等多方面我都会有诸多考虑,会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而且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虚荣心,发了朋友圈必然希望得到回应,尤其是对于所在意的人,不过有时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所以不发朋友圈就没有丝毫顾虑,能从根源上解决烦恼。

5. 朋友圈记录生活,便会展示一个人的状态。由于自身能够敏锐觉察他人的感受和变化,比如能够从别人的动态和签名等细微之处推断出深层次的潜在内容,反之,存在和我一样的人,亦然。因此自己愈发谨慎,选择不发朋友圈,从而隐藏好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为他人所知。

6. 随便补充的一点,继续维持他人眼中可能存在的高冷形象。上次和我一位很少交流的堂姐聊天,她就问过我:“怎么从没看见你发朋友圈?真高冷。” 没办法,这个形象得一直装下去。

顺便再多说两句,现在自己对朋友圈兴致索然,也就偶尔瞧瞧,所以自身更没有想法发朋友圈。也许如高票所说在等着装一个大逼的时候,或者是有想和所有人分享的乐事时,可能会考虑发条朋友圈。不过现在嘛,还是刷知乎最有趣了,至少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知乎用户 亦雪 Michelle​ 发表

用微信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也算是深度用户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的朋友圈一直是这样的。

这就是我,一个从没发过朋友圈,潜水看别人动态,偶尔点个赞,发个评论的人,我本以为不发朋友圈可以避免一些烦恼,但是没有我想象的这么简单。

以下只是我的冰山一角,辛苦翻了好半天的聊天记录,累倒中。

公司的一个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个新同事,这个新同事是我的老乡,这是我们的初次见面。

在实习期间,意外认识了一个学弟,这是我们第一次聊天的画风。

刚到一个陌生城市时,认识了一个人很好的房东。

有一次搬家时,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跟我说话。

从一家公司离职后,先前的一位自媒体同行跟我寒暄了几句。

这就是我的日常,每次面对这些疑问,我都用同一句话去解释,不知道没发过朋友圈动态的知友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有时候真的让我有些尴尬癌发作。更让我意外的是,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朋友也渐渐不发朋友圈了,她说她受到了我的影响,受宠若惊,我的影响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强大。

其实我时常不止一次在地想,这些说出来疑问的人倒还好,那些没有说出来的人呢,或许以为我屏蔽了他们,又或者因为这件事早已删除了我这个不发动态的好友了,但是不管怎样,那些真正在乎的人是不会离开的。

后来有次一朋友也给出了他的建议。

其实他这个想法也在理,但是时至今日,我仍然没发过一条动态,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我有一种潜在的朋友圈恐惧症吧,有一次去朋友家过中秋节,说好的到时候我们一起做饭,然后发朋友圈晒图,可是她发了我却没有发,其实心里已经编好要发的内容了,但是最后还是还有发出来,就因为这样,她嫌弃了我好半天。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到底是什么让我对这种东西有一种惶恐,可能是我不想被朋友圈里的熟人了解,不想在他们面前过分的暴露自己,也可能觉得有些内容不适合所有人都看,但又不想分组显示,也可能是没有什么让我有发朋友圈的冲动。当然,这些只是猜想。

但我能确定的是因为一个人我从此关闭了 qq 空间。原因在于我不想被一个人那么清楚地了解,我想有些自己的空间,虽然微信好友里也有他,但是我的朋友圈从未开放。

考研的时候,常常跟我的研友说,如果我能考上了。我一定要发一条朋友圈,可惜我第一次没考上。

如果第二次能考上,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发,但我想我一定会来更新这条知乎的回答。

最后还想再补充一句: 习惯性依赖于网络,渴望表达,却又不想被猜透。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同感。

知乎用户 东闻怀尘 发表

不想发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发。

知乎用户 恩特恒 发表

难过时不发,因为没有可以倾诉的人。

快乐时不发,因为没有值得分享的人。

苦逼时不发,因为王冠会掉,必吃会笑。

牛逼时不发,因为枪打头鸟,闷声发财。

其余时间,就更没有发的必要了吧。

知乎用户 何明科​​ 发表

没事儿偷着乐,不给群众添堵。

有事儿自己扛,不给社会添乱。

最重要的是,把构思各种朋友圈段子的时间拿来写知乎,把自己的一些知识积累并记录下来,相信长远这些整理过的知识是有价值的,相信做些半衰期长的事情会更有价值。

… 更多文章请到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
… 更多回答请看何明科的主页

知乎用户 苏底 发表

特此说明,我的回答对应更精准的问题是: 你为什么不刷朋友圈,为什么不愿意社交?

【人孤独地出生,孤独地生活,最终会孤独地死去。中学时代的朋友和人际关系,在今后的人生里基本毫无用处。不仅如此,人生还会因为这些无聊的人情世故变得不自由,这些只会成为腐朽的枷锁。】

前一阵子非常火的日剧《胜者即正义》我并没有看,但是里面的这句台词却立马记住了。之所以记住,是因为它简直说到心坎儿上了,自己也因为这种想法越来越格格不入。

很早以前就有彻底关闭朋友圈的想法,但因为担心错过重要的信息,担心与好友断了联系而作罢。可是,刷了这么久,也发了这么久,终于意识到,信息遗漏、关系纽带的担忧都是多余的,一个小圈子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想想被玩微信的人放弃的 qq 空间就知道了,一个社交软件的兴盛必然伴随着另一个的衰退,大家不过是转移阵地做着同一件事。

朋友圈这种东西,就像国产偶像剧,仅供闲得发慌不想动脑的时候解解闷,就算刷一百遍、发一百遍也不会有任何营养可以汲取。

你羡慕着朋友圈里别人的生活,喝着励志鸡汤,手却忍不住一直刷刷刷,没有任何实际行动。最终,就连那一丁点儿因为眼红理想生活而来的奋发图强,也只是悲哀地转化为寻找下一碗鸡汤的力量。

我有一个朋友,手机重度患者,毫不夸张地讲,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看朋友圈。不知道她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联系人,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内容;更不知道,那一个鱼龙混杂的小圈子,竟然有让人这般马不停蹄的魅力。

这样的社交方式,与其说是我们了解别人、了解世界的途径,倒不如说是,我们空虚,我们无聊,我们企图通过被动地参与别人的生活来获得归属感以及与社会的关联感,否则就无法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然而,存在感永远是别人给予不了的东西,只能自己给自己

我们的朋友圈,我们眼里无比重要的事,对别人来说,可能一文不值,反之亦然。

常常觉得身边的人无聊,每天纠缠于一些小事,朋友圈里都是些高矮胖瘦、黑白美丑,哪里的衣服打折了,哪里的火锅很好吃,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大事;还有一些组建了家庭的朋友,琐碎的家长里短,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这样的生活在我眼里,并不是知足常乐、安贫乐道,而是活生生的无聊。我并不想关注这样的生活。

话说回来,我的生活在别人眼里大概也很无聊。而大家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心里羡慕着朋友圈那些看似有聊的生活,却背地里过着别人甚至自己眼里最无聊的日子。

没有人在乎你发了什么、没有人会花心思琢磨你发的内容有什么深意,大家在乎的,不过自己而已。

放弃一个不在乎你的小圈子,应该不那么难吧?

更多回答:

如何克服自卑? - 知乎

是什么让你放弃了表白? - 知乎

人在迷茫时该干什么? - 知乎

女人恋爱中有哪些误区? - 知乎

网易云音乐有哪些打动你的评论? - 知乎

如何克服怕鬼的恐惧心理? - 知乎

女生有文化到底有多重要? - 知乎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柏拉图小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心态就是:服了。

本人是个公务员,自问没做过什么迟到早退、偷奸耍滑、贪污腐败的事。

原来特别喜欢在朋友圈分享一下国家最新的政策,也晒晒自己的生活:开车出去玩了、亲手做的饭、加班挺累的、跑步的轨迹、单反的照片。这些内容自认不带价值观又人畜无害。

可是自从微信朋友越来越多,阴阳怪气评论也越来越多。

分享个国家政策,下面评论:又出欺压百姓的新招了?

发个加班好累,下面评论:太装逼,好像只有公务员加班一样。

发个单反的照片,下面评论:你们公务员好有钱,随随便便买个单反。

发个出去玩的照片,下面评论:你们公务员好闲,不像我们过年过节都休息不了。

发个跑步的轨迹,下面评论:你们公务员上班不累吧,喝喝茶水看看报,下班精力这么大。

发个做饭的总行了吧?也不行。有人评论到:也就你们公务员有这闲情逸致,我们到家累的和狗似的,哪有心情做饭。

当然,能写评论出来的还是冰山一角。

冰山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有 9/10 在水面底下。

很多人虽然不评论,甚至点赞,但他看完之后难免 “腹诽”。和他身边的其他朋友讲,你看那谁谁谁,是公务员,天天就是玩……

一个字:服。

不发了,还不行么?

惹不起,躲得起。

——————————————————

这种人是怎么加上的?一般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需要用微信分享网址、共享图片以及发送每天的污染防治设施工况图片。

——————————————————

十一出来玩一天,手机没信号。

突然一看这么多赞。

再看看评论区,天呐。

这回你们信了吧。

一般遇到不爽的,我就默默屏蔽掉。

呀,还有换号骂我的……

服服服。

知乎用户 杜蕾斯​ 发表

朋友圈作为如今社交领域的重头戏,很多人还是没有 get 到发朋友圈的门道

毕竟晒娃晒自拍转鸡汤秀恩爱

都已经成了令人反感的操作

5 月领证高峰期,作为秀恩爱的最高境界

如果你按照下面这些配文发朋友圈,不仅不会让人反感,可能还会让看了的人会心一笑~

1、易烊千玺,对不起,我不等你了。

2、恭喜你, 成为我的法定第一继承人。

3、余生不用你指教了, 都听我的过吧。

4、恭喜这位神秘先生合法获取一枚宇宙美少女。我的老公到底是谁?请带着份子钱来我的婚礼上观看。(给结婚证上的他脸打码)

5、狗粮养大的我今天加倍回馈给大家了。

6、我的朋友圈配文是 “赚了”,媳妇发的是 “赔了”。

7、结婚那天是三八妇女节 ,我就打了两个字:应节。

8、今天我花 9 块钱买了个人!(评论回复,现在已经不要钱了)

9、结束了七年的恋情,这一刻你不再是我女朋友了

而是我妻子

10、昏了头的乙方。

11、2018 年 5 月 20 日 13 时 14 分, 本人已正式下架。

12、想试试这家照相馆照结婚照到底咋样,试着试着出门就把证扯了,嗯你没猜错,我俩都是白羊座。

13、我个人在不结婚不生子这个决定上今年有所松动。至于松动的原因我不清楚。可能是年纪。

14、合体。

15、婚姻是两个人的大事,我媳妇和我妈。 ​(照片配媳妇和妈合影)

16、5 月 28 日正日子,不能到场的接受红包转账。直播间届时开启,刷游艇和火箭也是不会拒绝的。

17、生活都会用平淡沉沦我们的热情,唯有找个有趣的人结婚能让我跟强悍的现实打个平手。 ​

18、J110106-2013-006521(结婚证编号)

19、第二杯半价一辈子了。

20、点赞份子钱可打八五折。

21、带着男朋友出门,牵着老公回家。

22、滴,人妻卡。

23、2018 年 5 月 20 日,喜提姑娘一个。

24、女生间的友情是怎么划分的呢?第一种,我结婚了,你送上红包、礼物,还有写着轻描淡写祝福的卡片。第二种,我结婚了,你欢呼雀跃,深感安慰,忍让我照顾我安慰我的大旗终于可易旗手,长舒口气。第三种,我结婚了,你收到短信或请柬,关起门大哭三天。所以今天我结婚了,你是哪一种请打序号或补充。

25、如果是 6 月 1 日领证,就可以发 “终于可以过一辈子儿童节啦”

26、她跟我告白的时候,我说:“你喜欢我什么?我可以改”

两年后,我为她改了户口本。

27、很久很久以前, 美女至少分为两种: 已婚的, 未婚的. 现在多出了一种, 叫做不隐婚的. ​

28、手上终于有一个国家级证书啦。

29、献丑了。(发一张自己只有老公的结婚证照片)

30、同志们,最近别随便买东西了,开始攒钱吧:)

31、收过我分子钱的朋友,还利息的时候到了。

32、长期饭票 get

33、大家好我的婚纱照是根据不同风格,分组发布给不同的人看的,如果你看见这张忧郁风格的,证明你在我心中是一个孤独(mei ren li )的人。

34、快看,这是我们爱情的墓碑。

35、不听命于政府,也不皈依上帝,无须永恒许诺责任,及时行乐。# 婚礼誓词# ​

36、吃完全家桶 ,就是一家人啦。(配图是结婚证和一个全家桶)

37、谈什么恋爱 像我这样没有男朋友不是挺好的吗?( 附结婚证一张)

38、亲测,不要钱!

知乎用户 纯净苍穹 发表

昨天晚上,我在知乎上加的第一个微信好友给我说了一件事儿,内容见图:

其实吧,很多人都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定高了,这个错误,以前我也常犯。

我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买回家的零食堆成了山,不想吃

加起来的微信好友占满了通讯录,不想说话”

我们忽略了一个残忍的事实,微信里的好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友。

有很多可能是以前的同事,以前的同学,由于某个机缘巧合恰好加了微信,但是大家都在变化,而且变化得太快了,没啥话可说。但是呢,删除了又会显得尴尬,所以就在那儿摆着咯。

大家心照不宣。

我以前那个朋友圈有两千多人吧,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久没发朋友圈了,一些朋友以为我选择性地屏蔽了他们或者是删除了他们,还来问我怎么不发朋友圈呢。

然后我今年年初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很少人点赞很少人评论,跟两千来人的数量不成正比,然后我再朋友圈说了这句话:

这是一个事实。

因为我另一个微信加我的,基本上属于不讨厌我的,所以随便发什么,基本上可以得到回应,所以我愿意把一些事情拿去跟那些喜欢我的至少是不讨厌我的人分享。

诚如一些心理强大的答主所说,他不需要别人的点赞和评论,所以你发朋友圈。但是我不是那种人,有时候有了高兴的事情,分享给喜欢的人以后,能得到他人的回应和支持,心里的满足感会更大,所以我一直是支持发朋友圈的。

我不是不发朋友圈了,

我只是不在以前那个圈子发朋友圈了,

大概我以后被新圈子讨厌了,

我也不发了,

换个圈子,可能会发

也可能我的生活不需要他人的点赞和评论

从而不发,

这些未来的事儿没人知道的,

我不敢保证。

人情蛮淡薄的,新鲜感也是很有限的,大家好好珍惜那份真挚的情感。

知乎上有个好友告诉我,“我们熟悉得太快了,我们不想跟彼此再分享有趣的事情的过程也更快”,想想真的还是挺悲凉的。

不发朋友圈的人并不一定是高冷或者是忙,

发朋友圈的人也不一定是炫耀或者是赋闲。

凡事不可一概而论。

不管发不发朋友圈,自己开心就好咯,管别人那么多干嘛啦。

朋友圈只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机会,这跟每个人的性格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些人不发朋友圈,但是会私信自己最好的朋友今天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

有的人一天发五条朋友圈,却没有一个真正可以聊天说话的人,我曾经有三个月,陷入了这个怪圈。

“雨伞弄丢在下雨天,

还没回应手机也没电”

没有热情回应的人际关系,寿命很有限.

祝好,祝开心.

知乎用户 白诗诗 发表

不想让他们影响生活。

一条动态发出去,几十个赞和评论过来。我是一个对他人感受很敏感的人,所以每一个赞都要看是谁点的,是谁看到我的状态了。

他点了,我会觉得,哇,被他看到了,如果是在乎的人,会觉得目的已经达到,我就是要告诉你们我现在的心情我现在的状态。要是被不在乎的人点了,还是会感觉被善意了那么一下。但我总归都打断了当前正在进行的事情。时间一长,感觉很烦躁。

后来我就很少在朋友圈发状态,QQ 空间也屏蔽了。开始的时候是感到有点不适,但后来习惯了,反而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一些无需雕琢的事情,不需要讨好,也不想要炫耀,跟日记本无二。

刚刚戒掉朋友圈的时候,我会想,哇,我原来那么依赖,现在也可以说走就走,好无情,好不留恋,好潇洒!

我也以为我就是这样。但那个时候我还玩一个东西,它叫 “知乎”,一切都很新奇,完全能让我沉迷,没有满天飞的 live,还能看到童谣。

一年多以前,那个时候知乎虽然 “风气” 不好,有很多骗子有很多营销有很多软广揭发…… 但那个时候好热闹,不像现在这么沉闷。

但那个时候,知乎确实迷了我。一个人需要表达的欲望有限,既然钟于知乎,那么薄情于朋友圈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不能说是戒不戒的问题,因为戒掉一样东西你能够明显感觉到痛苦、挣扎、欲望不灭。或许换过来说,戒掉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喜欢上另外一样东西,这个过程没有痛苦,只有对新事物的热情和对旧事物的淡忘。

感情还是有的,但止于想念。

要是说让我在去频发朋友圈呢,我也感觉实在无意义,没劲。

有时候也偶尔发一条,那也许是爆炸性的好心情亟待分享,但也会立马获得一两个注意之后删掉动态,因为目的达成,有一两个知道就好了,不想来回眷顾每一个评论每一个赞。

不是做不到,

是做到了会不安。

知乎用户 晃崽儿快跑 发表

我以前也很爱发朋友圈,每天发发日常,偶然发个鸡汤感慨人生,有时也会发几张加了滤镜的自拍。

而事实上我的真实生活并不如朋友圈这么光鲜亮丽。我有很丑很丑的一面,有很多很多负面的情绪,有太多在朋友圈里无可诉诸的心情,只是这些我都从未在朋友圈发过,有的仅仅只是一些做作的遣词造句而已。

有时候翻着自己朋友圈,觉得特别讽刺,字缝里都透着一股急于被认同的迫切感,恨不得一键删除,没舍得,还是设置了仅自己可见。

情绪积郁到一定程度,人会越来越倦怠,会丧失掉很多生活的信心。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消解,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珍贵,恐惧和焦虑劈头盖脸的砸在身上。

才顿悟人际的堆砌并没有让我活得更强烈,我一点也不快乐。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分给了太多不重要的人,已经没有时间余给自己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独处和自省后,开始尝试远离人群,削减社交,淡出朋友圈,把自己交付给生活琐碎。

书籍,音乐,写字,电影…… 每天独处时沉浸在这些时刻的我是真的发自内心快乐的,发呆,看云,看落叶,听雨声,这些琐碎的小事比跟人相处真的快乐好多。

丢掉那些故作姿态和谄媚迎合后,发觉整个人轻盈了很多,吐露欲得到了削减,不再急于被认可,谦卑自省,很大程度上我再次拥有了饱满真实的自己。

我想,这才是我想做的自己啊,真正舒适和快乐的状态。

知乎用户 惊云​ 发表

成长就是,会将注意力从晒幸福晒经历,变成自我消化幸福和消化经历。
人生就是,会将外在的表露冲动,变为内在的前进动力。

曾经矫情的很,想到什么就在朋友圈里说什么。那时朋友圈还没有分组。
后来毕业了,工作了,认识好多人。微信人越来越多。
有一次项目成功,喝醉了,想起了大学爱过的姑娘,禁不住心里难受,然后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朋友圈:“这几年我得到的都是虚荣,得到的都是自我满足,然而得不到的还是得不到,爱不动的还是爱不动,想不起的还是想不起,不敢尝试的依旧不敢尝试。电话,大海和我。”

然后手滑忘记了分组。

第二天早上,点开朋友圈,一堆小红点,我知道出事了。点开来看,全是安慰的和猜测的。但我超级后悔,我朋友圈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我并不想把这么真实的自己表露给所有人看。也不想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的自我。

其中有一个出去创业的前老板,他留言说了一句:还好,你还不老。
我突然发现,有时候真实的自己很重要。但朋友圈的自己永远不是最真实的。

有时候,人都是被这样一个一个细节了解起来的,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能够猜测到一个人的状态,工作,人生,经历。然而,大部分人并不想把所有自我都晒给他人,他们只会晒出自己潜意识里想晒的部分,因为这也是社交的一部分。只要涉及到了社交,人都会想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后来遇到事情,我知道,要找人沟通,有人理解你,足够了。不期望所有的所谓朋友圈里的朋友给你点赞。有时候,当我们外在表露的过多的时候,请走进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这是不是真实的自己。朋友圈潜移默化的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心。

我的公众号:惊云小屋。 这里每一篇文章都会让你觉得相见恨晚。你不会错过的。后台回复 5 和 6,是关于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的最终逻辑。另外我太懒了而且平时非常忙。更新的慢。就这样吧。

知乎用户 木知骚 发表

我就是啊,因为要屏蔽的人太多,发个朋友圈动态都不能随心所欲,那我只能选择装死

朋友圈经常晒生活,总有那么些人下面评论尔尔,比如外面吃个火锅,下面都会有人评论:哇,吃这么好,土豪啊,,我只想说:土豪你妈啊,你他妈没吃过火锅还是咋地,但是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回复呢,然后你又要怎样回复这些评论呢,说到底,不过是浪费时间精力在无聊的事情上,还受一肚子气,得不偿失。

另外经常发生活发自拍的话,也会惹人烦,这也是加了几个微商以后的真实感受,天天各种晒,真的很烦很烦,那换个角度,我要是也这么个晒法,我列表里的朋友们也会觉得烦吧,但是我偏偏是那种要么就不晒,一晒就停不下的那种,所以我选择不晒好了。

另外,亲戚们的关心真的很阔怕,很阔怕,不能发敏感性的字眼,发之前还得屏蔽他们,不然会遭到各种批斗,真的很麻烦,很麻烦,我依旧选择装死。动态的话加了很多老师,我是那种逃个课都想发一波的人,你让我怎么发?怎么发?还得屏蔽老师,万一不小心漏了一个呢,那岂不是凉凉,不能骂人,不能怼人。尤其是朋友圈,只能天天热爱生活,充满正能量,我正你妈呢,哪来那么多正能量,我就是要发泄,发出来不就是想发泄吗,不然意义在哪,所以我越来越不愿意发动态

还有每次看到以前发的动态,都觉得以前的自己好蠢啊,什么破事都敢发出来,也就一条一条删了呗

现在的我只愿意发微博,不需要点赞,也不需要评论,只不过想找一个发泄的平台,偶尔发些自拍,也只能被陌生人看到,即使再多的负能量需要发泄,哪怕在微博蹦迪,也没有人会管,也没有人能管,等我发泄完了,心情也就好了,对任何人不造成任何影响,岂不是美滋滋

![](data:image/svg+xml;utf8,)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朋友圈的人都不玩知乎,我觉得他们配不上我精心想出的文案。

知乎用户 幺小兔几​ 发表

我昨天发了一条微博。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就是在这里,每天溯完口不洗脸的往公司跑,每次领工资就是先交房租再去楼下喝碗鸡汤,那时候还没到夏天,我也坚持光着腿,早上总有呼啦啦的风在 soho 两侧吹过,我叼着煎饼果子挤电梯,回想起来,这里是我在北京最开始的地方。

后来我离职,搬东西时也很害怕,一个人搬家是怎样的体验呢,其实也还好,搬家公司把我的东西从房间搬到新家,我环视落地窗和浴缸时,才一点点笑起来,我一直没有长一张野心勃勃的脸,但我也想的,是往更好的生活奔去,未来会怎样呢?我也不知道,应该会更好吧。

定位是望京 soho。

发现的一个有趣的定论,是当我 “已经过得有点儿不错” 的时候,可以轻轻松松说出来,我在多久前还叼着楼下的煎饼果子挤电梯,噢我还和大爷墨迹好久让他给我多加点儿肉酱和土豆丝,然后翻一翻我自己的朋友圈,发现好多我上锁的朋友圈都是我现在根本不会发出来的啊。

我也翻过我很好朋友的朋友圈,也是发现了这种道理——她删掉或者上锁的那些东西,是现在看来不会发出来的瞬间,而那个时刻,却又如此渴望有人看到并关注。

我今天看到的另一个朋友圈,是一个很多人羡慕,漂亮,年轻,事业也蒸蒸日上的小女孩儿发自己还没恋爱就失恋了,但她絮叨完自己的小心思后,不好意思地加上一句(用一条几分钟后就删除的朋友圈发泄一下)。

总有人戏称朋友圈一到半夜就有人无病呻吟,其实倒不是那样,白昼时刻光天化日下,我生生忍住的思念,压抑的欲望都转化成笑脸,但到了黑夜,大部分人都在睡眠的时刻,我还是想小心翼翼地说一些矫情的话,不为别的,不过是希望那个人能够看见,能够知道。而我没有分组仅对他可见,也不过是觉得,啊,你也正好失眠呢,那就偷偷地,和你也分享一下,让你瞥见一眼我和白昼展现出来的不一样的心情。

我们在还很稚嫩的时候,没有玩儿微信的时候,空间里转发的说说和自己发的说说,在十四五岁的年龄,可能最多的是 “不要在十五岁时爱上一个人,因为那会是你一生最爱的人” 或者 “天涯海角唯望君安” 以及“我不难过反正这世界上爱而不得的人那么多”。

后来我们长大了,我们开始使用微信,朋友圈很好,即使没有一个人点赞,都没人知道,都可以假装在底下评论一句,统一回复,我的 balabala…

刚开始时,也会展露脆弱的一面,或者想发什么发什么。有什么呢,吃的喝的看了电影心情不好,迟到了堵车了扣工资了,团建了加班了熬夜了,就是记录自己的心情而已。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朋友圈是开始慢慢斟酌的,要不要分组,要不要发,要不要配图,时至今日,我翻阅我认为的很成熟的朋友的朋友圈,展现出来的是略微刻意的快乐和抖机灵,展现出来的人格和平时的沉稳不太一样,也不是那么自然,但总的看下来,会觉得这个人生活是很有趣的。

而她半夜偶尔发完就删的句子,都是放在微博上应该很多人转,而发成动态略显矫情的句子,她发给谁看呢,我也不知道,那个人能不能看到呢,我仍然不知道。我每次半夜发出来的东西,我自己都嫌矫情,不到几分钟就小心翼翼地删除。后来我学乖了,我把歌往朋友圈分享,谁知道是哪句歌词的意思戳中了我的心,或者说我希望它能戳中你的心。

“但漂亮笑下去,仿佛冬天饮雪水。”

展现出来的每一面,都是要漂亮的,营造出来的是一个小女孩儿,偶尔的内心酸涩矫情,就用来发微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情话博主,而我另外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微博小号,全是毫无文采的粗俗语句,我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我,但我偶尔也会在两种人格间切换,我喜欢熬夜,喜欢在熬夜时一遍一遍刷新朋友圈,那和白天的不一样。

白天的她们,是一群上进的女孩子,分享自己的文章,分享自己的生活,展现工作的积极向上,偶尔有个姐姐秀恩爱,早高峰和晚高峰时经常有人抱怨堵车,和上司的聊天记录,升职加薪的期盼,很少有人袒露的,是自己情感脆弱的那一面。

而半夜时,大家开始转换另一个人格,那个每天发 “点赞聊天”、“等我喜欢的人赞了这条朋友圈我再删”、“点赞互撩” 的小女孩儿,不是真的那么寂寞缺男人,只是希望她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会主动一下,主动的来找她说说话。

那个往朋友圈转发喜帖街这首歌的女孩子,我经常猜她究竟想表达的是 “有感情就会一生一世吗,又在惋惜有用吗” 还是“其实没有一种安稳快乐,永远也不差”。

还有一个男孩子,他曾经有一个只存在了不到一分钟的朋友圈,大概意思是讲他想写的和他写的东西不是一种,他想好好写的东西不是市场火爆的这种,他很累,但得这么过下去。

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感情,我有幸窥见了一些没有分组可见的稀罕,可能更多的,是被害羞地分组可见了。

而到最后最后,那个都不发朋友圈的人呢,恭喜啊,因为他有朋友,不那么需要朋友圈。

怎么讲呢,那些上锁的,删掉的,还有分组可见的感情,那些可能不想被新的朋友知道的过往,声嘶力竭不知道怎么发泄的时刻,通通不再被别人看到,展露出来的,是全新的,希望众人所知的你,不再脆弱和破碎的你。

忘掉种过的花,请重新出发。

知乎用户 KnowYourself​ 发表

谢邀~其实回想网络时代的早些年,大家还是挺喜欢在社交媒体上 po 关于自己的事情的

前两天偶然打开一个骨灰级社交软件——人人网的时候发现,原来当初的自己会写这么多长篇大论的日志,有这么多的真情实感需要抒发。现在则仿佛是表达能力退化,只会在朋友圈发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甚至是渴望自己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在互联网刚刚出现、普及的那几年里,我们格外热衷于自我表达,而现在很多人宁愿对着屏幕发呆也无法诉说自己,好像任何话语都无处说起。是什么使我们失去了表达?

我们觉得,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1. 当网络从私密空间变成公共空间,我们更加注意自己说过的话

“自我表达” 的意思不仅仅是 “说话”。根据韦氏词典的定义,它指的是 “让自己被看到或者听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人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通过一些艺术性的手段,如写作、绘画等等。

自我表达往往是在我们认为是安全的情境下才会发生:当我们感到诉说的对象、所处的环境都是令人放心的时候,才更容易打开自己。初接触网络时之所以乐于表达,也正是因为那时的网络还是一个匿名性、私密性很高的场所,我们能够借此逃离现实,安全地表达自己。

但变化已经悄悄发生:网络从一个相对私密、封闭的空间,变成了比三次元世界更加开放、透明的公共空间。

如今的社交网络,被一些学者比作英国哲学家杰里米 · 边沁于 1791 年设计的 “全景式监狱”。这个概念也因为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一书广为人知。“全景式监狱”是一座环形建筑,中心有一座高塔,监狱的管理者只需待在高塔上便可以监视到所有囚室。在这种监狱中,犯人处于持续的、无时无刻被 “监视” 的状态中,而不像以往的监狱那样、只在出操、吃饭等特定的时间段里被看到。

虽然边沁的监狱在那个年代只停留在蓝图里,它却在互联网时代变成了现实。实名制代替了匿名性,身份信息在各个 APP 之间交错链接,使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活在一座圆形的监狱中,它甚至比在现实中能够被观看的监狱更加可怕。

研究者 Danah Boyd(2007) 将如今的社交网络称为 “有介质的公共空间”,它与 “无介质的公共空间”(现实中的公共空间)相比,拥有 4 种特性:

· 永久存在——你在 15 岁那年发过的感叹,很有可能在 30 岁这年仍然存留在网络上。我们都失去了 “被遗忘的权利”。

· 可搜索性——只需轻轻敲击几下键盘,你就能完成对一个人的了解。

· 可复制性——定向发送的图片、一对一的聊天记录,也可以迅速地被复制粘贴,或者二次修改后传播。

· 隐形观众——在现实的空间中,你至少能对于谁在观看、聆听你有所感知。而在网络上,你永远都想象不到有谁在暗中观察你。

她认为,正是这些社交网络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得它已经成为比现实更开放和不安全的空间。一张图片、一段文字可能带来的风险,甚于一场几百人规模的公开演讲。

2. 可以更方便地修改的 “虚拟自我” 让真实自我无处安放

《群体性孤独》的作者 Sherry Turkle 是另一个以 “反社交网络” 著称的学者。在她看来,社交网络和一系列工具的发展,纵容了我们每个人的脆弱和退缩,使我们越来越远离真实的人际关系。

现代化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藏身之所,帮助我们避免 “暴露弱点”。美图软件已经足够发达且成为标配,你可以很方便地展现一个滤镜下的 “虚拟自我”;我们有充分的工具帮助,使我们在朋友圈里展示出“别人喜欢看到” 的样子。

也许在塑造虚假自我的时候,**人们可以收获一些当下的快感。但这样的快感和对真实自己的满足感是截然不同的。**快感会在人们必须面对真实自我的时候消失殆尽。甚至会进一步提醒,他们的真实的自己有多让令人失望。

Turkle 的一个采访对象提到,互联网使得人们失去了 “消极地做自己” 的能力。所谓 “消极地做自己”,就是不隐藏、不包装,用一种真实的、不加编辑的状态面对他人。因为人们长期作为社交网络里的人设存在,真实的自我无处安放,就会让人的存在感降低。人们因此感到空虚——只有当真实的自我与他人发生链接,我们才会感到满足。

当我们意识到社交网络让我们失去了 “消极地做自己” 的能力,越来越远离真实的人际关系,在体验过社交网络给真实自我带来的威胁后,我们开始重新与自我联结,回归线下,给真实自我更多的生长空间。

3. 碎片化的网络生活割裂了表达的欲望

现代人推崇 **“多任务管理”。**十几年前的大学课堂里,学生拿着纸质笔记本听讲;现在的课桌上则摆满了笔记本电脑。一边参加会议,一边查收邮件、回复工作信息也似乎成为司空见惯的行为,仿佛不这么做反而是不够高效的表现。

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推送、弹窗,都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将我们宝贵的注意力吸引走。比如,在我们写作一篇文章或者编写一份文案的过程中,也会不注意就被打断创作思路,有时是突然弹出的微信消息,或者是查找资料的时候被其他的新闻吸引了注意。

注意力被切分地四分五裂,表达欲似乎也随之被碎片化了。有时候忽然有想要表达的冲动,也会很快被八卦消息、微信弹窗、app 推送打扰。等回过神来,刚刚想要表达的东西似乎已经消失了:情绪消失了,想写下来的文字也已经忘了。

也许,失去网络上的表达不失为一件好事情,我们可以有更多地空间探索真实的人际关系,体验或纷扰或宁静的线下生活。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策略性地、适度地使用朋友圈,在某些时候能够帮助我们给一些商业或职业伙伴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对于如何在社交网络上表达自我来说,也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最重要的。

以上。

想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学专业回答,请关注:KnowYourself 知乎专栏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哪些你曾认为无比正确的事,后来发现真的错了?
有哪些道理是你找到对象后才知道的?
工作能力强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征?

知乎用户 丁勾​​ 发表

我不发朋友圈是因为…… 不嗨森。

我觉得吧,如果不设置 “向他人关闭朋友圈”,发朋友圈行为——包括晒娃啊旅游啊美食啊聚会啊自拍啊等等等等——意味着向熟人展示 “我过得很好哦~~我很嗨森哟~~~”。可我不嗨森嘛。有几次和朋友聚餐,想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想想还是算了,因为感受不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发朋友圈太强颜欢笑。

去年混凝草音乐节、今年草莓音乐节,我在朋友圈发了好几张照片,还是 “强打精神” 的结果。我不停提醒自己 “振作起来!”,还得借助酒精饮料。啊,当“快乐” 不是自发行为,而成为某种…… 刻意追寻的 “存在”,真是劳心费力。想想看时刻和“不嗨森” 作斗争,已经精疲力竭,我还有啥动力发朋友圈呢?

说到这我又累了,得缩回自己的小世界中(头像表情……

知乎用户 一只大肥鹅 发表

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

不喜欢发朋友圈的大多是内向型人格。

有些人理解的内向可能是小时候班里那个从不说话、也没什么朋友的同学,但其实不是,人群中有一大部分人都是偏内向的。

从心理学来看内外向最大的分别:

内向的人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能量,能够享受独处,社交偏好和有高质量关系的朋友

外向的人从和形形色色的人相处中获得能量, 喜欢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喜欢吸引众人的注意

内向型人格有几个特点,都注定了不会喜欢发朋友圈,或者说发朋友圈是一件舒适区以外的事情。

一、对于风险特别敏感,且同理心特别强,能够敏锐觉察他人的感受。

外向型的人好行动,趋利而行,内向的人好思考,更容易看到风险,更加谨慎

发朋友圈这件事情在内向型人格的人眼里,是一件可能存在各种风险,有各种顾虑的事情,比如发这条朋友圈会不会有点装逼的嫌疑?有些人会觉得太 Low?有几个人看到会一点点不开心?发在朋友圈,那么多弱关系的人,会不会不太合适?这件事情好像也没什么牛逼?等等等

且内向型的人更不喜在一群人中突出自己,不享受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不喜当出头鸟,喜低调。

二、内向型相比于外向型的人,更擅长建立长久的且非常亲密的关系,也就是说,很多事情内向型的人会觉得没有发朋友圈的必要,讲给自己懂得人听反而能得到更想要的反馈,也足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得到慰藉,并且私密分享也非常有利于维系好友间的感情。

三、内向型的人非常喜欢思考,甚至思考很多很本质的问题,当然也可能会思考发朋友圈这件事情本来的意义到底在哪儿…. 甚至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然后觉得恩没什么意思。他们还很可能,发着发着就觉得腻了….

四、当然,也有可能你被屏蔽了,他限定了让他有安全感的某一些人可以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孤独吧,

1. 因为没多少熟人,熟人看见了的也不会点赞,换来的是失落,

2. 发了朋友圈之后总会去关注谁点赞了我,评论了我,下次看朋友圈的时候朋友发动态就会想他上次没有给我点赞。我有个这样的心理

3. 孤独,没谁会太在乎你,还不如不发自己享受感觉 (第一次回知乎 )

知乎用户 彻悟真人 发表

从 2 月份开始,QQ 微信朋友圈不再更新,但是没锁,随便看以前的。

为什么?因为发现每天展示自己的思想或者一些东西让别人看没什么意思,别人会通过这些东西来了解你,从而形成思维定式,他们不再会去听你的真实的声音,而会相信他们看到的东西。但是他们怎么能确定他们看到的东西一定是真实的我呢?怎么能确定我说的话就不是我的真实思想呢?

索性,为了那些真正喜欢我,想了解我的人,我决定不发朋友圈。想了解我就走进我的生活,多和我沟通交流,多多和我互动,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我,而不是通过朋友圈来判断我。

不发朋友圈,只看我想看人的朋友圈,微信的朋友圈基本不看了,QQ 也是。省时省力,非常舒服。

对了,我不玩微博,我连微博账号都没有,哈哈哈哈哈。是不是非常无趣?

知乎用户 TVCX-com 发表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从朋友圈相册狂魔变成 “仅限 3 天可见”,大约都有同样的心路

朋友圈的幕后故事

知乎用户 月迷津不渡​ 发表

以前不敢跟她私聊

于是在朋友圈里可劲炫耀自己:

写点文绉绉的句子

发点高大上的图片(p 了半个小时的)

放两张美剧截图

再放两张聊天记录(好玩的或者是别人和你说话比较腻歪的那种)

时不时发点感慨(有些人不必等之类的,现在看起来着实 呕)

以前说,如果能把所有东西都和我爱的人分享

我还发狗屁朋友圈博你关注???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删说说

乐此不疲

删完感觉别人没有嘲笑自己或者评论自己的渠道了

什么都没有

很棒棒

那时我觉得没有朋友圈的人
贼他妈酷

可能长大了吧,不想让她看到我的生活了,不想让她知道我是个这么有趣的人(臭不要脸),不想让她知道我过得好不好。就想保持点神秘感。

有一阵看到一个因为出国,一天发五六条朋友圈的人,内容如下:

今天去体检啦!

又是学到深夜,去你的 SAT

啊啊啊啊啊这么多化学元素都要背

为什么我的英文名字 xxxxxxxxxxxbalabalabala

戏剧的是我喜欢的人却喜欢点赞这种说说

评论这种说说

看着她评论的那些表情 “偷笑”“太阳”“玫瑰”

我觉得有点恶心

但我不能复制这种朋友圈模式去让她以同种方式对待我

我开始讨厌一直发朋友圈的人

觉得他们在炫耀

其实后来想想

我分明就是嫉妒这个英语没我好

但是比我有钱的女孩

她能每天发这么多朋友圈

也许她是想炫耀,但更多的是对生活还有最基本的热爱吧

我不想发朋友圈后来完全就是对一切都失望了

我怕自己真情实感写的东西被人家当成茶余饭后的笑料

我怕自己发个旅游的图被人说显摆

我怕发几张自拍被人评头论足我的长相

害怕都源于我在意别人的看法

确实活得很累

但有时也会想起林肯公园的那首 numb

I’m becoming this all I want to do

Is being more like me

And be less like you.

我有点害怕人们的流言蜚语了

有些话还是烂在肚子里吧

我喜欢这种远离社交的状态

与其说喜欢 不如是享受吧

你不私聊我

你就找不到我。

所以就不给别人留评论自己的机会。

-——– 知乎反正也没人认识我 评论就评论吧 略略略

是的我内心戏超多的

这突如其来并且没有逻辑的喷子是怎么一回事..

您爱看看不爱看拉倒我逼您了?

不过还是要谢谢大多数评论的人 第一次这么多赞..

(还是解释一下吧 我真没诋毁任何人….)

知乎用户 好奇心研究所 发表

自己发东西只是朋友圈的用法当中最直接了当的一种,有人不喜欢这一种,或者不参与这一种也没什么奇怪的。我有一个猜测**,不爱发朋友圈的那些人,仅仅靠看别人的朋友圈和点赞就已经实现了朋友圈的充分利用。**具体而言,他们很可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以下 12 种朋友圈的隐秘用途:

1. 月历

在朋友圈看到多人转发《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可推知时间是四月十一日前后;“多买了一张周六上海影城 6 排 8 座的电影节票子,有要的吗”,六月十一日;保护光棍,保卫信用卡,毫无疑问十一月十一日… 如果说二十四节气是人类用以指导规律性的农耕行为的伟大创举,那么通过定期出现在朋友圈的刷屏关键词来确定大致日期也不失为一种当代智慧。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太麻烦,其实还有更简单直接的方式,只需轻轻点击,把每个月初都会定时播报 “X 月,请对我好一点” 的那个朋友从屏蔽列表里放出来就好。

2. 即时天气播报

无论你身在何方,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北京的天气动态——朋友圈气象站驻北京站的朋友会统一为您播报:今天的北京雾霾了 / 霾散了 / 天蓝了 / 彩虹了 / 晚霞了 / 冰雹了 / 又雾霾了,每次气象转折,至少能看到五个以上不同机位的摄影作品,不仅具有即时播报的功能,也为人类也留下了富足到爆棚的时代记录,令人钦佩。

3. 下厨房版世纪佳缘

比交友平台有烟火气,比美食平台社交功能强,朋友圈才是你寻觅终生伴侣的终极场所。在这里,你可以根据朋友们发布的自制美食判断谁最有厨艺天赋,帮你妈省掉一个关键的考核步骤。留学了半年还在晒搭配诡异的黑暗料理的,厨艺水平…… 基本也就这样了,做朋友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一定要谨慎,如果还没有心大到吃黑料如佳肴的地步,又不想一个人苦兮兮地做一辈子饭、或者两个人吃外卖吃到吐什么的,请把对方从你的潜在对象名单里划掉。当然,同样要警惕哪些滤镜用得过于娴熟的朋友,如果对方连肯德基烤翅都拍得让人垂涎欲滴,ta 发在朋友圈的那些 homemade 料理很难讲是真的美味还是被滤镜加了一百零八层 buff。

4. “见家长” 捷径

见过朋友的父母是亲密等级上一个台阶的象征,在朋友圈里,这个台阶基本上不是用走的而是靠空降。不论你们此前进展如何,来到六月这个丰收的季节,一切都快得超乎想象,你可以在五月底认识朋友的妈妈、六月初收获朋友的童年丑照,没过几个礼拜父亲节,就能凑齐一套全家福,简直是手到擒来!

5. 择校指南

你很容易了解到朋友圈校庆转播爱好者的母校是什么,不仅如此,从 ta 集中转发的一批相关文章中,你还可以获知其母校彪炳史册的辉煌校史、震铄古今的杰出校友,以及该校每年校庆的声势规模,足以让你提前二三十年为自己的孩子解决择校难题。

6. 家装参考指南

重大体育赛事当天,如女排获胜、NBA 决赛等,可以在朋友圈观摩你大部分朋友家的电视机品牌和电视背景墙装修风格,不过比起心仪的款式,找到 “我家就照着这个的反面装就对了” 的款式几率更大一点。

7. 反向风向标

对于那些咪蒙每篇都转、为八卦号封号叫好、内心住着一个社会事件特约评论员的微信好友,屏蔽 ta 们只是下策,正确的使用方式是放任自流,在朋友圈认真阅读 ta 的表态,发现自己观点跟他不一样就可以放心了,可以说是定心丸一样的存在了。

8. 疑难杂症诊疗中心

搜索以 “万圈”“万票圈” 开头的朋友圈,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医生电话到新加坡 96 小时过境签如何办理到星期六早上有人装修应该打哪个电话投诉,只要有人问,结论都像咨询了一个小型在行,超靠谱。

9. 表情包供给站

写着图文无关的…… 不用看那个文,那个图多半是很精彩的,可以存下来做表情。

10. 社交救济场所

不用怕错过朋友生日,大部分人生日会发票圈,轻松点赞就能解脱 “聊天框发完生日快乐就没话可聊” 的社交包袱。当代社恐人士之福。

11. 消费升级导购指南

在朋友圈搜索 “到货” 两个字,刨去微商,其他都是 “我买了这个逼格很高的东西快来看一眼” 的精华购物贴,以书籍推荐为主,同时还能有本季流行趋势洞察,比如最新流行的豆皮板筋丝,fox umbrellas,superga 小白鞋…… 定期搜索可以省下不少买买买预习功课。

12. 品牌 fancy 指数晴雨表

朋友圈广告是人们心中的品位公告板。奢侈品会收获无数赞,而不仅只有寥寥几赞还会被留言 “根本不会买”“这是什么东西” 的往往是不够 fancy 的品牌。这简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想象一下,如果朋友圈广告早十年出现,你很可能就不会留下穿着不合身的杰克琼斯 / 美特斯邦威一脸自豪的人生污点了,对吧?

知乎用户 laq 是只仓鼠​​ 发表

我的生活这么有趣

才不和你们分享呢 (๑•̀ㅂ•́) ✧

噗噗噗~~~~啦啦啦啦啦~~~~

biubiubiubiubiubiu!

(「・ω・)「嘿~~~~~~~~~~仓鼠光线!

P.S.

最近甜食吃多了 人的清晰度都变差了 (づ ●─●) づ

假装锻炼 (((*°▽°*) 八(*°▽°*)))♪

知乎用户 宛如一个智障 发表

知乎小透明第一次突破百赞

鼓掌.. 哈哈哈

谢谢大家的赞

鞠躬…

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每一个善良的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不同

你可以不喜欢,但你没必要去批评

只要不涉及是非正义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她选择的权利

没有人应该接受你的批评

也没有人可以决定别人的喜好

做自己就好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好

原答案,有人爱发朋友圈记录生活

偏偏有人说她是精雕细琢

给人们展现的都不是真实的生活

仿佛发朋友圈只是为了炫耀

有人不发朋友圈

总有人觉得这才是人们应该做的

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生活展现给你们看呢

仿佛不发朋友圈才是智者的行为

发或者不发

不过是一种行为

一种因性格不同而决定的行为

不过有人生性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人又爱隐藏

小事一桩

何必通过发不发朋友圈来看出或者决定什么呢

你发,我喜欢看就点个赞

我不喜欢看,就把你屏蔽

你不发,我想问候你

打个电话,聊聊近况

吹吹牛逼,如此甚好

小事一桩,没必要上纲上线

知乎用户 絮散​ 发表

你们似乎总是愿意将人心智的成熟与发朋友圈联系起来,一些人会举例说某些高端的人他从来不发朋友圈,所以发朋友圈很 low,又或者说那些晒着奢侈品,炫耀着自己生活的人是缺乏更高层次视野的表现,总之,结论就是发朋友圈很 low。

真的是这样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各种欲望的集合,傲慢,贪婪,色欲,发朋友圈之所以让你感到 low,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切实地看到了他的欲望和他视野的局限,然而,对你来说,他人的欲望与局限又有何意义呢,如果他的展现没有给你带来境界上的优越感,没有给你一种 “我比他更成熟” 的感觉,那么,你又为什么会觉得他 low。

我们需要承认的一点就是,欲望的展现并不能够区分人的层次,本质而言,我们都是一样的东西,不管是炫车晒表的村炮,还是坐在米其林里享受时光的品味人士,更包括那种主打返璞归真对米其林也不屑一顾的高端大气,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所处的客观世界通过当事人所展现出来的映射,所以,在交友或者恋爱的过程中,往往你以为是自己对人做出了选择,但事实上,依旧是对客观物质的抉择,同样环境中样本的稳定性越大,说明个体差异所能产生的决定性就越小,从这个角度而言,对过于强调自身努力的人,应当警惕。

大多数时候,所谓宠辱不惊心智成熟都是一种错觉,你之所以优秀,并不是因为你作为一个人的素养比别人更加优秀,而是你的成长环境比他们更好,家庭更好,良好的环境给予了你更高的上限和更高的心理预期,那么对你而言,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确实很 low,但你不要忘了,这些差距跟你个人意志的存在本身,没有半毛钱关系。你所做的事情与他们并无二致,大家都只是在自我的局限和欲望里自 high(心外无物),承认并看清这一点,是迈向自我意识构建的重要一步。

我理解的完善人格,在于驾驭自己,这表现在不着于实相,金刚经有一个版本翻译叫能断金刚波若波罗密经,它强调了修心的真义为斩断我们与实相之间连接的执著本身,实相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社会一般观念,当对自性存有迷惑的时候,出于对自我认知的渴望,人更愿意通过将社会一般观念标签化,以此来缓解自我迷失的空洞感,但这种通过对比产生优越感的方式是有风险的,由此建立起来的自信也虚幻而脆弱,因为它会反过来再次增加对教条的依赖。从另一个角度看,“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是无根之物,若将人心智的根基建立在实有的基础上,比如因为有所成就而自信,因为有优越感而自信,就难以触及到最为深邃的真实。

最后,在 “我是谁” 与“我比谁更加优秀”这两个问题中,你会怎么选?

知乎用户 Genesis 发表

  我认识一位姐姐,之前在一家小文化公司做广告文案。我跟她闲聊时,讲到对未来的规划,她期待地说:“我呢,准备过段时间跳槽到大一些的外企,多积累点儿经验和资源,然后…… 争取以后自己开个工作室。”

  她细致地描绘工作室的图景,房间要复式的,双层,敞亮,在上海副中心的小巷子里,闹中取静,落地窗,几排简单的办公桌,搭上蓬勃生长的绿植…… 她会准时浇水剪枝,亲自喂养这些生命,仿若喂养一个始于贫瘠,但终将葱葱郁郁的梦想。

  这段壮志昂扬的剖白,很快被两人热烘烘插科打诨的俏皮话所搁置。我并没有往心里去。

  好几年后,跟她交情渐疏,只余微信朋友圈点赞之谊。前阵子的某天,我深夜刷新朋友圈,突然看见她更新了一条:工作室终于建好了,感恩自己这两年多来的付出。

  看到她朋友圈里的照片,我猛地回忆起几年前她所描述过的对工作室的梦想,如今看来,竟几乎都已成真。工作室位于文化街区里一个咖啡厅旁的拐角,装修别致,空间错落,虽然只有十余人办公,但足以令人钦羡。

  我对她这两年的经历来了兴趣,回头翻看她的朋友圈,却发现并没有汇报中途进展的状态。我朋友说,她像是 “突然地” 一转头,被命运吻了一口,便跌落在 “理想成真” 的大结局怀里。

  但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后来问她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她说,她其实很笨的,知识底子薄弱,天资也不太足,刚毕业在小文化公司做广告文案时,总是一条文案改十来次还被驳回,常被骂得狗血淋头。于是她不断地改进,学习,报了很多线上写作课程,买专业书籍恶补广告知识,直到周围人开始对她的文案赞许有加,她知道,是时候跳槽了。

  千辛万苦跳到外企,进去时,她是工作链最底端,所有无趣的粗活、低级工作,部门里的人都甩给她。她说有好几次,她是在公司独自加班到凌晨两点,去咖啡厅凑合睡一觉,第二天直接继续上班。期间她遭遇过的冷眼不少,捉弄不少,难缠的客户也不少,是在很久以后,她才在这一行站稳脚跟的。

  她讲起往事来云淡风轻,但在我听来,句句是铿锵血泪。

  我问她:“你经历了这么多,我却一无所知,因为你在朋友圈里从未提起过。为何不提?”

  她说:“当我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需要做的是:明确目标,划分步骤,怎么从 A 到 B,从 B 到 C;当我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踏踏实实去做就好,我不想发在朋友圈里,让大家赞美我多么吃苦耐劳、前途无量,这会预支掉我达到目标时的成就感,滋生起矜贵心、懒惰气,和不必要的表演欲。”

  这让我想起自己有一段时间备考,每天早起去图书馆后,都会拍照后发在朋友圈里。一本书,一杯咖啡,一句英文鸡汤,架势摆得够足,明显是翘着脑袋求赞的。

  但其实发完朋友圈,在真正看书的时候,我时常三心二意。一会儿听首歌,一会儿玩个游戏,最重要的是,会不断地点开朋友圈查看最新的点赞和留言,在溢美声中忘乎所以。

  劣根未除,习惯性地去朋友圈里发说说,别的不做,我先来一张书的图,然后修图 20 分钟,陶醉 10 分钟,斟词酌句发完了朋友圈,这才慢吞吞地地开始做作业。

  诚然,生活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去对冲庸常的情绪消耗。但我们要警醒的是,当我们提前把自己为之努力的成果搬到朋友圈吆喝展览,旁人出于礼貌的捧场时,很可能扰乱你的视听,拖累你前进的步伐。

  “努力” 是一场持久的战役,一场漫长的苦旅,它并不胜于谁把姿态摆得好看,而是谁能摒除了浮华之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低头耕耘。

  一旦 “努力” 搭上表演欲,便显得单薄无着,生活中吃到一丁点儿苦,便在社交网络上即时更新历程、长篇赘述,最后往往容易滑落为自我感动。如此看来,倒不及等过程真正孕育出成果,再在朋友圈里亮相,惊艳众人。

  我朋友认识一位蛮有才的姑娘,人生理想是不上班,只靠写字吃饭。处在毕业迷惘期的时候,她给自己的未来规划,是旅行专栏作家——即使累,危险,钱少。像这样摇摇晃晃风里来雨里去的职业,家里人自然无法接受,同她不断地拉锯掰理,争执不让。

  她心里也是很困扰的,不断地向她的朋友诉苦,直到后来她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因为文采斐然,公众号火速涨粉、盈利,她的人生急转直上,已经成立自己工作室。

  之前,她无数次的犹豫,挣扎,熬夜赶稿的苦楚,并未在朋友圈里展览毫厘。她是在几乎日进斗金了过后,才在朋友圈里更新自己四处旅行的状态,罗马、埃及、好望角…… 新来的看客们啧啧称奇:“这是富二代吧?”

  只有少数人知道,她刚起步时,也是囊中羞涩,只能徒手打拼;只是所有艰辛的过程,她深埋在心,从来没想过要向全世界宣告,那只不过是撒娇、打滚、求安慰罢了。

  很久以后我又想起她的事迹,我越发钦佩。在追名逐利的年纪里,能够不去过分看重外界的褒扬或贬损,心如明镜,只专注于自身成长的品质,实是难得。

  人的成长应当历经从 “外放” 至“收敛”的过程,如何跟生活面对面过招,如何惊险走步,抑或留下皮肉之伤,这些通往终点过程中的琐碎石块,自己揣在兜里就好,不必为它们裱框纪念。真正的努力,反而是一个噤声的过程,一是因为专注目标,无心中途领赏;二是深谙这世界诱惑颇多,在尚未功成之前,率先沾染了心浮气躁的习气,无疑是成功的大忌。

  汗水何必让全世界知道呢?等你用一路积攒好的石块,盖起了一座完好的城堡——到那时再去告诉大家,欢迎光临,才是真的痛快啊。

知乎用户 闲散的 ES​ 发表

我原来工作中认识的一位律师妹纸。

加了微信后顺手点开票圈,空荡荡。然后就看到票圈背景上写着 “真的没有屏蔽你,我只是不发盆友圈”。

我只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后来某天突然看她发了一条票圈。我赶紧点进去看她的背景。。

知乎用户 斑马 发表

因为领导把微信当成了办公用品啊!

原来微信都是加的朋友,可以肆无忌惮。后来加了家人,说话要小心点,不能发那些让父母担心的东西。后来领导发现微信群好用,就建了微信群,还一个一个的加了我们好友。这下几本什么都不敢说了。

等到哪天领导说:你知乎账号是多少? 我估计知乎也要废了 掀桌

知乎用户 余芋头 发表

每次发朋友圈前,选图,P 图,想文案,想排版,努力想要把自己营造成一个 “想让别人觉得我是这样的人”

有时候即使旅途并不愉快,风景糟糕得乏味,花上心思去 P 图调色,发个朋友圈,别人乍一看还以为旅途很快乐,自己也被自己精心编辑过的堪称完美的朋友圈欺骗了,以为 “啊,我玩的挺高兴的,景色多美呀”

熟人见面来张自拍合照,各自埋头 P 图,低头呀编辑文案 “几年的不见的好友,见面了还是那么无话不说”,点击发送,自始至终没人抬头交流却在朋友圈内佯装亲密,大秀感情。自己也信以为真了。

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心情怎么样,特别想让人知道,焦急的等着别人点赞评论,如果没人点赞评论就自觉尴尬快手删除了这一条票圈。

其实,没有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多人关心你的动态,没有那么多人在意你怎么样心情如何,苦心孤诣营造的朋友圈形象给谁看呢?自己又活不成朋友圈里的自己的样子。

越成长,越发现自己并不受关注,越怠于苦心孤诣维护别人眼中的 “人赢”“活动丰富”“朋友超多” 的形象,有时间跟不在意你的人分享自己的事情,不如静下心来写个日记。

讲真,只有你自己在乎自己,没人在意你的喜怒哀乐,游山玩水的开心也不在票圈。

知乎用户 哥百逆 发表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鼓起勇气进入星巴克,在那之前我对这个高档饮料的认知还存在于著名作家郭敬明老师的小说里。我像一个刚进城的土鳖,惊叹那儿的人居然是横着排队的,惊叹那里的人每个人都坐得笔直戴着耳机面无表情地盯着眼前的笔记本,惊叹服务员叫号时用好听的声音喊着 “X 先生您的饮料好了”,服务态度真对得起 30 块钱。

于是我举着这杯高档饮料拍了一张意境唯美的照片,还用了 3 个 P 图软件来修图,发了一条朋友圈。

本意就是记录一下我生活中的珍稀时刻,因为对那时的我来说,30 块的饮料是真贵,确实值得我发一条朋友圈。

后来,微博上突然冒出这样一条调侃的段子。**去****星巴克不拍照,那就是白喝了。**讽刺的就是去星巴克点一杯饮料拍九张自拍的土鳖。对啊,不就是几十块一杯饮料,至于拍照上传朋友圈么,这炫富的方式会不会有点 LOW?

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默默地翻出了那条尘封的朋友圈,删掉。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周围掀起了一阵健身热潮。朋友圈被健身的人刷屏,有的 PO 一张运动完大汗淋漓的自拍,有的 PO 今天跑的里程,有的 PO 人鱼线马甲线。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朋友圈都会献上我的膝盖和真诚的一个赞。

多么正能量和励志啊,于是我也办了一张卡,买了一身装备,加入了健身大军。偶尔也会发几条关于健身的朋友圈,有的是立个 FLAG 监督自己,例如今天一定要跑完几公里。也有是坚持不下去了,抱怨一下健身的辛苦,朋友几枚真诚的点赞或是鼓励都让我充满勇气。

再后来,又有讽刺健身的段子。办完健身卡,发完朋友圈,卡里的钱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健身就健身,好好说话咱能不发自拍么?

我依旧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默默翻出那些健身的朋友圈,删掉。

再后来,有人吐槽看演唱会发小视频的人很 LOW,发剪刀手自拍的人很 LOW,秀恩爱的人很 LOW,出去吃饭 PO 美食的人很 LOW…… 我总算明白了,在那群人眼里,就没有什么是不 LOW 的,只要有一颗充满戾气的心,没有什么是编不出段子来吐槽的。

更可笑的是,越来越多人被这些所谓段子所影响,发的朋友圈越来越畏首畏尾,我一个室友有一天化了一个很美的妆,自拍了好久。终于挑到一张满意的自拍,发了朋友圈,我刷到以后点了个赞。过了两分钟再看,已经被删了。我很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苦笑着说,发自拍太 LOW 了。

这时候,大家的朋友圈,好像都不是用来记录日常的工具了。我居然有点怀念那时候的 QQ 空间,我每天转那些脑残的说说也没人抨击,发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也可以理直气壮。虽然那时的说说所记录的,在别人眼里都是不痛不痒的琐事,可若干年后再看,那可是我独一无二的非主流青春啊。虽然二逼,但是真实。

现在朋友圈似乎成为论定一个人逼格高低的工具。我们的朋友圈对别人展示的是,经过我们精心包装的,搭着虚空架子的我们的人生。我们耻于跟别人分享琐事,不去三上吃料理都不好意思发美食,旅游不出国都不值得发朋友圈。

似乎这样,你的逼格会有质的飞跃,你就可以跟那些所谓的 LOW 逼彻底区分开。

可能看到你朋友圈的是谁,**大多数都是对你有一定了解的亲人、朋友、同学,**他们会因为你偶尔 PO 的两三只口红就会跪舔喊你白富美?并不会啊,他们看到这条朋友圈只会跟身边的人说,这二货这个月又要吃土了。

除了在乎别人的眼光,你删朋友圈还有一个原因,是耻于面对过去有点 LOW 的自己。现在我是可以坦然消费一杯星巴克,但这不代表过去那个喝咖啡也要发朋友圈的我需要被否定。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成长的过程,承认过去的自己蠢或者土,并不可耻。一心想跟过去那个有点 LOW 的自己划清界限的,才虚荣得有点儿可耻。

所以发自己的自拍,让别人去膈应吧。就算看到的人会翻白眼说这丑逼也好意思发自拍,那又怎样,老娘就觉得此刻的我美翻了,不发一张自拍记录一下以后老了多后悔啊。什么?看着很烦,朋友圈还有个功能叫屏蔽。

当然感同身受一下,我们希望别人不要对自己的自拍指手画脚,同样也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秀个孩子,好看点个赞不好看划过就是了,以后你也可能抱着你皱巴巴的亲儿子恨不得一天来九张;出去玩刷个屏,也不是炫富吧?也许人家存了一年的钱终于可以去国外自由行了,回个 “好羡慕啊风景真美”,也不是很难,对吧?

我一直觉得朋友圈点赞是最最廉价的社交工具了,点个赞又不花钱也不费事,还能满足朋友的期待,这么便宜的事儿为啥不做。

最后,吐槽朋友圈并不能为你自己带来丝毫的提升,怎么骂十句 LOW 逼你逼格就能翻翻了?并不能啊。所以真诚地建议,希望做个柔和少点戾气的人,不指手画脚别人的人生,是最好的美德。

知乎用户 Polariscat 发表

因为那个你想要 ta 看见你生活动态的人已经不在你的好友列表了

知乎用户 刘坚持​ 发表

1 编辑朋友圈时,情商会下降。说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2 文字解读力普遍不强,传达到别人那头产生偏差

3 没有真正的关心,只有对弱者的同情

4 你想为我点赞,我却不想欠你人情

知乎用户 seven 发表

如上 ,这是我和我亲弟弟之间关于我得了驾照的对话!这样的截图发朋友圈,那点赞还不是一堆一堆地来?

华丽分割线_!!!!!!!!!!!

在 QQ 还盛行的时代,你一定有过一个叫 “往事随风” 的网友。

后来微信流行起来,他们依然还在,不过他们又叫做 “keivin” 或者 “lucy” 了。如果在他们名字后面加上老师两个字的话,你还以为自己又多了个化妆师或服装造型师的朋友。

朋友圈成了真正的生活圈,由于微信的使用量太高,加微信慢慢转变成了基本社交,但凡认不认识,上来就是说能加个微信吗?

你要是说你不用微信,别人又觉得你很 low,你要说了自己的微信,还得惦记着自己昨天发的自拍是不是不太合适,前天发的言论是不是显得自己一天无所事事,该不该对他屏蔽朋友圈?毕竟朋友圈是你的第二张脸,你的朋友圈啥样子,基本就能定性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等慢慢步入社会,微信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圈俨然成了你的第二社交平台,早就不是大多数人所想象的私密空间。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即将要出去工作的人,以前的朋友圈学生气十足,一片乌烟瘴气,混吃等死的气派,实在不敢让别人信任你做的工作。有时候想发点什么东西,思前想后,咬文嚼字,等到最后发送时,想到还有领导在里面,便只能摇头叹气,点击取消。有勤快的,还设置分组,懒惰如我的,干脆不发,还落得个轻松自在。

人多了,朋友圈也就怪了起来。

不管你们相不相信,基本晒健身的都没有瘦下来过,晒美食的怎么吃都不会胖,晒自拍的和真人的差距恐怕也只有脖子的肤色一样,晒自己又看了几本书的基本看得都是《成功的十大秘诀》和《心灵鸡汤》,晒自己努力学习,怎样辛苦怎样累的都是一些成绩不好的人。

当然,朋友圈仍然还有很多真枪实弹的人,但上述各种群魔乱象非我恶意揣测,乃实实在在有发生,看到有的女孩发自拍,我都以为自己在看科幻电影,因为我昨天刚刚见过的她绝对不可能这么快就瘦下来,而下面的溢美之词如滔滔江水般绵延不绝,这样的行为说你欺诈都算小了,都称得上刑事犯罪了,毕竟你弄瞎了好多人的眼睛。

就是看了太多朋友圈之生存怪象,每次我发时都显得畏畏缩缩,瞻前顾后。生怕自己装逼过度,哗众取宠;又怕语言轻佻,词不达意。以致于每次发自拍的时候都不敢过分修图,顶多加个滤镜,绝不是因为对自己颜值有把握,实在是怕跟现实中差距太大,被朋友取笑。那感觉,就像一个情商很低的男生当众问你” 你今天是化妆了吗?” 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满场尴尬。

可有时候忍不住还是想发点东西,我这种人最怕自己没有存在感了,没有什么能比发了一条朋友圈,然后关闭手机,强迫自己先不要看评论来的更加刺激的活动了。但是又不想发自拍,又不想发那些伤春悲秋的文字,又不想转载 9 亿中国人都流泪的文章,只能想想什么能触动大多数人的 G 点,又不会得罪谁,又能得到点赞,还能叫人下面留言赞美你的,那就只能是发段子了。

每次遇到新的段子,断定大家都还没见过的,我都是第一时间发朋友圈,发之前还会像先去微博找点无水印高清的表情包做辅料,果然收效不错。不过时效性太短,而且评论基本都是哈哈呵呵嘿嘿,没有什么成就感。最担心的是,有人在嘻嘻哈哈里面还能义正言辞地补一刀,这笑话我早就看过了,那一瞬间,有种 “人间失格” 的挫败感,就像大庭叶藏装摔倒被自己的朋友说:“你是故意的,你是故意摔倒的对吧?”。事情虽小,难免心中有郁闷,成就感大大减少,发段子的乐趣不再,我也没有心情再发。

算了,少发朋友圈,这样还显得自己神秘,高冷,颇有隐士之风,也算是有点存在感了吧。可我发现我的 “无为” 还根本不能应付朋友圈的险象环生,对待自己能无为,对待他人那必须得有为了。

以前看见别人在我朋友圈下面评论时,我只会选择几个有意思的回复,其余如客气的祝福或者礼貌的问候,我就不回复了,就像电话结束后最后的寒暄,拖泥带水就是挂不了电话,我就嫌麻烦。后来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回复了他就不回复我?

犹如当头一棒,尽管我只是图个方便,万万不曾想到在中国的人情交往中,最忌的就是图方便。毕竟我们老祖宗那套繁文缛节也不是装模作样,看着别人都有回复,而单单自己没有,偏偏其他共同的好友又看得见,想来确实不是滋味。我找一些借口为自己开脱,但心里算是打下一个烙印了。下次再遇见此类情形,必定亲自批阅,人人回复。

然后发赞美的我就回复笑脸,发哈哈呵呵的我也回复笑脸,发祝福的我也回复笑脸,无论发什么我都回复笑脸。有一次在别人的手机上看我的朋友圈,一排下来全是发的笑脸,就像是自己对自己笑一样,突然有种难以名状的惊恐。

就像回复别人一样,在点赞这件事情上,我也是本着自己的性子来。自拍好看的,美食丰富,美景漂亮的,男朋友帅的,写东西有意思的,我都会点赞或者评论一下。其他的我都觉得没多大意思,也不会多加理会。久而久之,我一般不点赞的人,也没有给我点赞。我们就像中间隔了一层玻璃一样,明明你在朋友圈发着你心情状态,我却如看着陌生人般的不解。想到对方也是这样看我的,细思极恐。

所以这时候点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点赞就是朋友圈的润滑油,微信的避孕套,他能让你享受快感,但有不至于过分亲密,点到为止,意犹未尽。虽不一定对你是真心赞美,但至少表明你的状态我还是看见了,礼尚往来,我的朋友圈你也得照顾照顾,就算是我们打招呼了,就像寄居蟹牢牢地锁住螺壳一样,互相牵制着。

我有一个万年点赞党的微信好友,是高中同学,想来关系还好过一段,但自从我们加上微信之后,她从来都是点赞,无论我发什么,都不会做任何评论,我们还有共同认识的朋友,我见她也是次次都点赞。点赞次数多了,你也觉得她不过是例行公事般的敷衍,每次看见朋友圈右上角的一个小红点,忍不住点进去看,知道是她的点赞时,不免有些失望。所以呢,人就是贱,得多嫌烦,不得又怨。即使在朋友圈,也常观人生百态啊!

你想,大不了删掉他也行啊?可毕竟有点赞这玩意在,要是你们彼此不评价,不点赞,那删掉了彼此也见怪不怪。可就是因为点赞了,谁先删掉谁就上升到道德方面了,到底是人性的缺失,还是道德的沦陷,全凭个人主观臆断了。而且真要说删掉吧,好像又有点不情愿,毕竟信息时代,得信息者得天下,万一哪天有点事要麻烦他呢?万一他手上有啥资源是你需要的呢?谁都说不清楚。于是慢慢的这一类人就变成了僵尸军,不联系,只点赞,你们的消息界面还只有一行 “hello,我是 xxx”。

在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如果再说朋友圈只是娱乐之用,难免有管中窥豹,井底观天之嫌,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在微信上找到了工作,不得不说,微信在你的工作生活当中已经到了不可取代的地步,所以在朋友圈中的人际交往也不可大意。本来真实的生活就让你喘不过气了,还得应对这虚拟的世界。这是信息时代的便利,也是信息时代的代价。

知乎用户 李雷​​ 发表

不发憋屈,发了矫情。

熟悉的人,自然知道你啥情况; 不熟悉的人,又不关心你啥情况。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不幸福,开不开心,又不是给别人看的。

就这种赶脚,最后想想,还是不发了。

曾经也经常发个人感悟心情,可是不久之后就觉得前一会儿的矫情被下一会儿的高冷厌恶了,于是删除。

于是就到知乎上愉快的玩耍了。

知乎用户 一斤石灰 发表

我在 4 月初的时候尝试停用朋友圈。

既无法发送新动态,也无法查看好友推送的更新

当初我们在接受朋友圈、微博这样的产物时,无非是用以满足自己的分享欲,和自己对别人生活的好奇心。

所以当分享欲和好奇心都逐渐消失的时候,就用不上它们了。

为什么不刷朋友圈呢,因为对别人的生活不感兴趣。

为什么不发朋友圈呢,因为并不想分享自己的生活。


以前当然有刷朋友圈的习惯。

我几乎每天要认真阅读所有人的新动态,并为其中的精彩内容致以镂空爱心形状的点赞。

我试着揣摩每条动态的主人的心情,并在评论里致以安慰 / 祝贺 / 帮助 / 嘲讽 / 奉承等措辞。

说起来,在这方面我算是一个特别诚恳的人。因为我是不屏蔽广告的,我不屏蔽任何人。所以我清楚地知道微信列表里谁是卖面膜的、谁是卖鞋子的,谁是哪国的代购,谁家的农副产品最齐全,谁是专业代抢票,谁家的流量一元起充。

时间一久,我甚至把很多广告的文案模版都看熟了。

基本每条动态都会看过去。

女孩子们的自拍。

午饭晚饭的餐桌照片。

健身餐和一身汗的照片。

清晨薄雾和傍晚云霞的照片。

海味排档啤酒和麻辣菜系的照片。

寻人寻物献爱心呼吁捐款的活动链接。

纯文字的心情吐槽虽然它们过会儿就被删掉。

星巴克和口红,疯转和辟谣,震惊和内幕,标题党和伪科学,鸡汤和求投票。

(绝望脸)


以前当然有发朋友圈的习惯。

旅游时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自拍时的磨皮滤镜和一键美颜,餐桌上的鱼肉盛宴和酒后的深情语录,这些全都有。

去年在北京恰巧遇到一个挺要好的朋友。我到北京的时候,他正准备隔天离京。行程匆忙,我们只一起吃了顿驴肉火烧,席间他推荐我有空一定要去三里屯那儿听场相声。

“昨天刚去的,和电视里的不一样。现场气氛可燥了,绝对值票钱。”

“怎么没见你录个小视频发朋友圈给大伙分享分享。”

“那我票不就白买了吗。”

我心中一凛。

驴肉艰难地挤过喉咙,朝深邃的食道坠去。

是啊。那我票不就白买了吗。

我花着钱在剧场举着手机,花着钱在电影院举着手机,花着钱在演唱会现场举着手机,花着钱在杂技团观众席举着手机。

为什么呢。

我买了票,我为什么要和别人分享。让想感受的人自己买票去呗。

我没有向朋友圈分享快乐和感动的义务,也没有向朋友圈倾倒悲伤和情绪的权利。

我想要认真看表演,认真欣赏,认真捧腹笑,认真抹眼泪,认真地感动,认真地掀人浪,认真地参与全场大合唱。

我想要认真地生活。

我想要自由自在为所欲为,而不是时时向外界披露动态。即使是一段模糊嘈杂的小视频,即使是一张被精致滤镜粉饰的照片,我都不愿意花时间去制作。

为了体验这场人生,我也买了票。

这张票可不能白买。


刚停用朋友圈的时候,很不习惯。

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在收银台排队等候的时候,在沙发上等待牌友的时候,在空虚无聊突然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大拇指总会很自然地解锁手机,点开微信,触在原先「朋友圈」标签的位置上,变成了「扫一扫」。

当我突然反应过来时,眼前正对着的,是冰冷的四方形扫描框。

每到这时,我暗自畏惧,习惯力量真的强大又可怕。

但是渐渐的,我发现。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花时间观察观察别人,却从未想过认真关注自己;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评论里小心翼翼地安慰关心别人,却从未想过认真照顾自己;

我们追着朋友圈里的各种流行和疯转论调,争前恐后地追逐流行,未加思考就迎合论调,却从未想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还发现,在生活中遇到的,下意识想求助于「万能朋友圈」的事,其实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善用搜索引擎,虚心请教前辈,留意日常细节,生活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复杂和棘手

于是乎,

我开始不再借助别人的眼光来判断事物,也不再因自己和别人有所不同而感到不安。

我开始遇事不想麻烦别人,独自享受 Gank 问题的快感。

我开始想见谁就约谁,想和谁聊天就和谁聊天。

我甚至都不主动去碰手机了。


停用朋友圈后的两周左右,有次我坐动车出城游玩。

坐我旁边的是个年纪与我差不多的小伙子。他刚一坐下就掏出手机刷新了朋友圈,见我从包里掏出本略微厚重的小说,他诧异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回过头在手机屏幕上继续挑动着右手的拇指。

过了会,我又瞄了一眼他手里的手机。

他很认真在阅读好友的动态,评论动态时打字的表情也很专注。

福建是多丘陵地形,铁路多隧道。每当动车进入隧道,耳朵总有些难受,如果隧道比较长,还会附赠一小段无网络信号的时间。我偶然从玻璃的倒影看到他忽然骤紧的眉头和焦躁地轻抓头发的动作。

我猜可能是断网了。

后来发现,动车每驶进长隧道,小伙就重复一次上述的焦躁神情。我扭头一看,只看到身旁的手机里,朋友圈顶端的彩色漩涡持续转动着,和座椅上的一位失神旅客。

车程约一半的时候,他忽然向我借充电线。

我笑着摇摇头和他说没有。

我还告诉他,如果需要打电话,我随时可以把手机借给他。

他摇摇头说不用了,他只是想刷刷朋友圈而已。

于是整个车程的后半段,我目睹着他时不时地掏出手机轻刷一下,又不安地把手机收回口袋。过了一会,又掏出来轻刷一下,又很快把手机收回口袋。因为电量所剩不多,所以刷吧,又刷不舒坦。不刷吧,更不舒坦。

一趟车程下来。我喝了一瓶脉动,听了两辑歌单,看了七十多页篇幅的一段政治博弈。小说的作者是撒切尔夫人的幕僚长,故事桥段精彩绝伦。列车慢慢驶进终点站的月台。我懒洋洋地收拾书包和耳机线,回头一看,那位小伙在车门一开就飞奔出去了。

我曾在很早很早的童年时代目睹过类似的一幕。

那是二十年前,父辈们挂在腰间的 BP 机响了,急着下公共汽车,满大街找公共电话的样子。


后 -

一开始并不打算写这篇回答。

手机软件、任何软件提供的功能、包括手机本身,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件普通工具罢了

正如藤原拓海的 86,既能用来飙车也能用来送豆腐,一切都决定于工具主人的使用态度

主流文章和讨论认为,朋友圈、微博这类工具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和认同。人们之所以会频繁地更新动态,相互评论,是为了在社交网络上寻求一种认同感。

我觉得挺对的。

十九二十岁左右的时候。

我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快乐与悲伤,付出和成就,被尽可能多的人关注。

我希望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性与品味,观念和逻辑,被尽可能多的人认同。

直到近年来开始渐渐的有了变化。

渐渐的不想被关注,渐渐的不稀罕被认同。

我只想在广袤世界里划一个很小的圈。

我站在圈子里,淋漓尽致做自己。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YcVve 发表

朋友圈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知道别人状态的途径,而我实在是没有想迫切展示自己生活的对象

想想初中的时候有喜欢的人,不敢给他聊天,就一天好几条的发 QQ 空间…… 想着他随手一刷肯定能看到我

如果说以前心态是一缸水,过堂风一吹就起涟漪。那我现在就跟夯实了的黄土地差不多,龙卷风都吹不动

知乎用户 李小可 发表

姐从来都不发朋友圈。想要了解我近况的自然会联系我,私聊我;不想知道我近况的看见我的照片,文字不是感觉到烦,就是感觉到不爽或者漠不关心。所以啊,我也不需要向外界证明什么自己过的有多好,岁数大了,冷暖自知,方能体会那种不需要别人理解的感受。对啊,姐不需要你们理解,也不需要展示给你们任何东西,我想说的话自然有人会听,想吃的东西自然自己就会去吃,我的点点滴滴,挥挥洒洒,宁愿放到知乎这样的社区,不带有老亲少故的鄙夷和眼红,不带有上司同事的窥视和谨慎,爱谁谁,喜欢就点赞感谢,不喜欢就反对没有帮助,私心一点就收藏,关爱一点就打赏。活的纯粹干净。

朋友圈姐也是很少刷,那些会动的丑娃,滤镜变色的食物,尖嘴猴腮的自拍,天南地北的旅拍,生日红包的截图。。。所有这一切,和姐无关,仿佛姐就是那世外桃源的无知老农,自然快乐,你们那边再花红柳绿,姐不稀罕也不 care。

以上,就酱。

知乎用户 文刀刘 发表

别人外出旅游发朋友圈:

出门头等飞机,住宿万达洲际。

身旁红颜相伴,蓝天海滩人妻。

我外出旅游发朋友圈:

泡面香肠绿皮,瓜子板凳扒鸡。

青旅三十一位,就这我还嫌贵。

别人下馆子发朋友圈:

招牌必须小资,服务西方看齐。

俩人三千打底,吃完酒吧工体。

我下馆子发朋友圈:

路边沙县酒店,鸡腿饭里加蛋。

我凭本事跑单,给钱就是笨蛋。

贫穷限制了我一部分朋友圈的内容。

但我不是生活不丰富,

知乎有几个老哥经历过被十多个人拿刀堵门威胁着不还钱就砍下胳膊抵十万的?

我也不是生活乏味,

知乎有几个老哥体验过上一把赌局赢一套房下一把赌局输了老婆孩子忘了娘的?

我也不是不敢发,

知乎有几个老哥买卖过自己的身份证从此被成为某公司法人成为专业背锅侠的?

我更不是怕麻烦,

知乎有几个老哥实践过手机的小贷撸个遍下来一个是一个就当发工资美滋滋的?

我就这么给你讲吧,上述的这些事情,

全都是我为了骗赞吹下的牛逼。

我不发朋友圈是因为我实在太能吹牛逼了,生怕自己一开始就停不下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长得丑还没钱生活过的很平淡所以没得发。

知乎用户 心尚人​ 发表

不发朋友圈的人大多有 “横眉冷对千夫指” 的冷静和 “一任群芳妒” 的智慧。

1、他们也许更能忍受和享受孤独,更有勇气拒绝大家习以为常的喧哗和聒噪。

他们不再依赖一个点赞,一条评论,一次转发来满足不值一提的虚荣心。

因为他们的内心早已被自己的野心填满,再也装不下那些虚妄和苟且。

对于朋友圈里廉价和不走心的社交行为,他们有这样的底气:出彩的人生,不需要点赞!

朋友圈就像是美化人生的 photoshop。皮肤差了可以高斯模糊,胸部小了可以液化放大。黑的能变成白的,白的能刷成彩的。

有些天生丽质的人就是有自信 “裸妆” 上街,因为他们更愿意留住一些人生的底色!

2、同时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而上行社会比较是指与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对比。

由于社会比较是一个无意识的自发过程,所以在刷朋友圈时产生嫉妒攀比心理是不可避免的。最为重要的是,不断更新的信息流,让他人信息更为易得,因而让个体在刷朋友圈时更易进行上行社会比较,而这个过程却不易被个体自己控制。

同时社交类 APP 提供了与现实生活不同的社会比较信息线索,如点赞和回复数量,都成了个体社交能力和受欢迎程度的反应,因此被比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就像网友所说 “我们总是羡慕嫉妒恨着别人朋友圈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而咬着牙计较着自己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所以不发朋友圈的人也可能是不想自己的幸福刺痛了他人的苦难,毕竟笑的声音太大也会吵到其他人的生活。

他们不想伤害别人,更不愿伤害自己。

相关回答:

朋友圈里常发什么样的文字图片的人比较讨厌?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知乎用户 苏菲​​ 发表

不发是因为觉得太虚妄。

渺小轻浮如我,只要是发,无外乎吃了什么美味,做好的饭加个滤镜,美图秀秀过的自拍,在朋友圈里,生活永远美好精致,心态永远积极,人际关系永远热络,姐妹兄弟,友情艳遇,岁月静好,浪迹天涯。

可那并不是我的生活啊。

我见过朋友圈里每天发家庭照片,心心念念老公孩子可爱,其实却承受着另一半的冷暴力;见过这边秀着恩爱,那边其实恋人已经出轨;见过积极向上的长篇大论,那论断的主人公却去看了心理医生;见过频繁展示豪车沙滩首饰的人,在另一面却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这边点了赞留下惊叹和奉承,那边就在一言难尽的吐槽。

那朋友圈,并不是任何人的生活。只是个熙熙攘攘,吵吵闹闹,所有人在争抢着所有人注意力的一隅罢了。我听得到,他们在努力呼喊:

『喂————!看那————!我过得很好!!看我过得多好————!』

我并不讨厌发朋友圈的人,也会偶尔浏览一下朋友的,没事评个论,点个赞啥的。我也明白,因为所有人都认识自己,都和自己息息相关,所以不美好不行啊,不正能量不行啊,老抱怨不行啊,意见过于旗帜鲜明不行啊。这样的社交,倒不如微博和知乎上肤浅的发几张自拍,编一个昵称,攒一个人设,他人不认得,一走一过,也就罢了。

我最喜欢的熟人社交,总还是约出密友来把酒言欢,谈天说地,正能量和负能量都能传达给对方。即使不求百分百坦诚相见,但至少有抱怨有打趣,有美好有悲伤,有吵架有情谊。

恩,这才是我的生活。

知乎用户 hrk 发表

说到底朋友圈里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朋友

当我想要向朋友分享一些东西的时候

我会选择直接在只有几个人的群里分享

或者直接私聊 告诉他

而不是发朋友圈

朋友圈里总是有很多希望你去关注他的生活动态而不是愿意关注你的生活动态的人

知乎用户 Maps​ 发表

我猜大概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因为虚荣,不发表任何状态,也就无法让人轻易看透,多少都把自己藏起来,有些孤傲、清高,实则用这种方式宣布自己的态度,不与世无争,不做没意义的事情。你想要保留住神秘感,不事先预设任何自我形象,也算一种为了营造良好形象而做的自我保护,但是神秘感本身也是你的一种自我形象,你同时也在出卖自己。

第二种则是不满于现状,始终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害怕观念得不到回应,宣泄得不到认同,索性关闭了这个功能,不介入别人的生活,也不允许别人介入自己的生活,永远在追求完美,直到完美的那一刻才发一条朋友圈:“我做到了 xx,我得到了 xx……” 可是生活几乎是不会完美的,人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害怕暴露缺点本身也是一个缺点。

当然还有一些人,譬如我,只不过平日里写得够多了,短短几个字也无法表达滔滔不绝的心情。也不太在意一时的喜乐,因为没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包括情绪,你此刻快乐了,下一刻说不定就悲伤。因此应该享受的是当下的真实,而不是靠朋友圈营造的虚假的真实。

你有哪些失败的模仿?

知乎用户 李贝 发表

大概是因为这一秒高傲冷漠的自己讨厌上一秒愚昧矫情的自己。索性不发朋友圈。

知乎用户 Coco Jamboo​ 发表

不想发给父母看。因为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也缺少沟通,就算他们看到了,往往也 get 不到准确的意思;

也没必要发给朋友看。因为好朋友已经够熟了,知道你的过去和现在,有什么话直接私聊就行,没必要多此一举;

剩下的受众只能是那些不熟的人。但我心里清楚,如果把我生活中普通乏味一面给他们看,他们也不会关心我。而把我生活中流光溢彩的一面发出去,他们顶多也就是点几个赞,在评论区咋呼个两声,也就悄无声息了;

很多人可能就是图这几个赞,图这几声欢呼。但这些东西又有多大意义,从中又能得到什么呢?如果是为了泡妞,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约会时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与之相比,朋友圈里面那点干巴巴的图片和文字其实没有任何作用。如果是为了给重要人物留下好印象,说真的,还不如亲自上门拜访一下更能显出诚意来。

你说什么?可以装逼?那什么东西?能吃吗?

人嘛,生来孤独。尘埃落定,最后总是要自己一个人寻开心的。与其绞尽脑汁思考怎么去维护一个在事实上不存在的形象,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创造一点价值。

比如说:放下手机,下碗面给自己吃。

知乎用户 叶明​​ 发表

我们曾经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面发起过一个讨论:

闲聊 | 你为什么不喜欢发朋友圈?

这篇文章有超过 2000 人投票,文章下面有超过 200 条留言,人们陈述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读起来令人唏嘘不已,社交网络到底是将人们从现实生活中解放,还是增加了额外的社交负担?这也许真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话题。

————————————————

Q:你为什么不喜欢发朋友圈

1、没有什么想要分享的【912 票】

2、惯性,长时间没法就不想发了【782 票】

3、发朋友圈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你在炫耀【743 票】

4、只想让部分人看见,但分组又太麻烦【553 票】

5、注重隐私,不想在互联网留下痕迹【365 票】

6、现实中已经拥有了充分的情绪分享渠道【322 票】

7、社交恐惧,觉得回复他人留言等很麻烦【233 票】

8、发之前还要处理照片,太麻烦【166 票】

9、选择困难,不知道该发哪些照片【83 票】

————————————————

还有很多人在留言里面写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

1、随着长大,朋友圈成了同学圈,师生圈,亲戚圈,同事圈,我们开始学会顾虑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2、想给她看的那个人,不在朋友圈。

3、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朋友圈里更多的是好奇,没那么多关心。别放大这好奇,也别透支这关心。

4、爱删。

5、如果太经常发,到真正有想要分享的事情时,别人就直接忽略了…

6、讲真,很久才发一条也并没有人在乎,不会因为你发的少人家就会为你每一条都点赞。你发的每一条都是你深思熟虑后的自以为的精华,而在人家眼里不过是混在所有动态里的普通的一条而已。

7、看到别人发的朋友圈觉得既没有价值也没有共鸣更无法欣赏,想必自己发的东西对于别人也是如此。不发不看,各自相安,偶尔看看亲近的人而已。

8、觉得得不到高质量的反馈。

9、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我是觉得现在的生活没达到我的理想 没什么必要去发 憋着一口气 等完成我的理想, 一次发个够。

10、因为朋友圈分享的花样太少,比不上微博说说。

11、自从微信加了父母做好友后就很少发朋友圈了。

12、朋友圈领导那么多,懒得让他们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13、发朋友圈需要考虑太多。

14、朋友圈发多了,最麻烦的是大家都以为很了解你,就跟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一样。

15、朋友圈画质太差了,表示喜欢在空间发原图。

16、过得太凄惨,在努力的证明自己,过自己幸福的生活,而微信和其他社交工具只是辅助,并不想浪费太多时间看别人的生活以及矫情。

17、不想和别人分享我的生活 同时也不想别人的生活影响自己。

18、从微信出来到现在没发过多少朋友圈,状态可见的,只有几条转发的东西。剩下的是只对自己可见。原因,可能是社交恐惧,我比较懒,不喜欢拍照。看着朋友圈刷屏的动态,摆拍的照片,有时候会得他们发的东西都很羞耻,或者太矫情。我不希望我被他人这样看待。

19、满篇幅的微商,失去交流的意义,索性关掉朋友圈,关心的人隔几天翻翻状态。

20、怕有些人看到;再有就是怕没人点赞或回复(搞得自己跟奇葩一般)。

21、照片修完过期了不想发了。。。

22、以前挺喜欢发朋友圈的,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但是,朋友圈慢慢的变味了,不像朋友圈,像炫耀圈,自拍圈,广告圈,开始变得无病呻吟,造作,扮嗲,朋友圈发的东西现在看来已经没什么营养没什么看点了,所以逐渐就不想发朋友圈了。

23、上面有人说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绪,我表示赞同! 在现在,特别是男性,过于频繁的表达情绪带来的就是别人对你的忽视,可能有时候你真正想表达什么情感时,大家只是点了个赞就过去了,并没有人真正探索你为什么这么说。

24、通常一个月发一条这样子会让人感觉很酷。

25、作为一个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点的程序员,每天发生的都是一些和工作相关的东西,有时候就算有几个梗,也都是和代码相关的,而朋友里基本没有能明白的,所以干脆也就不发了。

26、以前不懂为什么有人喜欢把歌曲分享到朋友圈,因为一般我都不会去点,直到后来我开始有喜欢的人接着谈恋爱了,我逐渐开始在朋友圈发表心情分享歌曲,后来我才知道,我发的心情歌曲什么,都是想分享给他的,而现在分开了,我也恢复到了以前那个几十天才发一条朋友圈的状态。

27、做人低调,发完许多人回复还要去关注,留着宝贵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生命有期!!!

28、真的是没有什么可说的,心情好发一条,有点二不拉几的,心情不好自己煲一碗鸡汤,过后再看又显得特别矫情,反而想删掉。。还不如不发。看他们装逼就好,自己低调。

29、我其实发朋友圈不用很多,有些事情啦通知一下,其他私人事还是不要发了,没人关心你的生活,都很忙,好朋友单问候吧,留着宝贵时间去干值得干的事。

30、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话剧,画一副画,打一场球,做一道菜,或者仅仅是读完一本深刻的书,亦或者是一次异国旅行,凡此种种,自己过得快乐充实即可,无需让人知晓。就像跑完一场马拉松,无数参加的人晒着照片,而你,只需要转身离开,回家冲个舒服澡,再静静地拾起一本书。我想,内心的成熟与稳重就是如此。

31、之前很喜欢发票圈,大事小事都爱发两句,显得自己很充实。后来发现自己不需要再谁谁谁面前显得自己很充实了,因为把那个人删了。再后来发现,把自己那点不值得提起的小事公开其实很无聊,现在票圈是空的。

32、有段时间频繁更新朋友圈,是希望喜欢的他能够看到,可是他几乎从来不点赞评论,太灰心。所以现在最多一周一次。

33、因为发的东西只想让那个人看到呀。

34、想分享的人直接就发给他们了呀,笨蛋,这有什么好要问的。

35、以前狂发朋友圈,吃饭吃到虫子也要发朋友圈的那种。后来发觉生活已经不是生活,更多地是在筛选能上朋友圈的内容。这样太悲剧了,有种成为朋友圈奴隶的赶脚,然后就开始回归原始生活,渐渐习惯后,自然就觉得没什么好发的了。

36、没有 “想让 ta 看见” 的对象。

37、我不想让微信那些没有纯友谊的人看到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38、我喜欢布鲁斯音乐,喜欢民谣,喜欢电影,喜欢文艺片,然而朋友圈里并没有像我一样喜欢这些东西的,就是说,我跟我的朋友们已经没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三观不同,还有什么好分享的呢?而那些内心的情绪,高兴也好,悲伤也罢却不想常常拿出来让人知道,都是生活常态嘛!至于发一些鸡汤,励志加油的东西更是反感,天天把努力奋斗挂嘴上也没见你有多大改变,何必自欺欺人呢?

39、因为不想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根本没人在乎你自己。

40、为了等自己有高大上的时刻才发朋友圈所以要蓄势待发。

41、倒是想发点装逼啊,但没有可以炫耀的资本。

————————————————

还有一百多条留言,我就不一一展示在这里了。

在我们的朋友圈里面,有的人能够每天都发上几条状态,照片、分享、视频纷纷上阵。有的人却能够几个月都不发一条状态,甚至都罕见他们点赞的身影,虽然你知道他们每天都在使用微信。

有的人把朋友圈当做一种生活方式,里面记录着生活的日常琐碎,无论是 A 朋友分享的马尔代夫,还是 B 朋友分享的菜市场,他们都走在生活的路上,尽管路边的风景有时候会大相径庭。

有的人把朋友圈作为一种工作方式,无论是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行业大鳄,还是小本经营、辛勤忙碌的网络微商,发状态很多时候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尽管资本的量级上存在极大的悬殊。

有的人情感阈值很低,只要有人点赞就能获得极大满足,从而孜孜不倦的发下去;有的人情感阈值很高,如果无法获得高质量的交流,就会丧失发状态的动力。

社交网络一定程度上让人类产生了 “超自然” 的能力,你无法想象在拥有互联网之前,一个人能够对几百、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人同时进行感情输出。这种 “超自然” 的能力,到底是将人类从现实生活中解放了,还是承担了更大的社交压力呢?

领导在朋友圈?父母在朋友圈?这条状态该不该让他看见呢?发太多人们会不会烦呢?这条状态会不会显得我不正经?……

发状态之前还要想这么多,于是手机一扔:哎,干脆不发了吧!

————————————————

更多讨论,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泼辣修图】**即可。

也欢迎你加入我们后续的话题讨论。

知乎用户 黄海​ 发表

或许是他们的线下生活足够精彩充实,以至于不用靠着别人的点赞、评论、转发活下去。

大部分人发朋友圈,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点赞、评论、转发,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反馈,来证明自己所受的关注程度。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多少人在乎你此时此刻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没有多少人在乎你今天跑了多少公里,减了多少斤肉,也没有人在乎你遇到什么惊艳的文字,听到什么让人心碎的歌谣。

人,一旦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虚无缥缈的朋友圈之上,分分钟会失望透顶。看到自己发的动态,几天过后,依旧没有任何点赞,多少会有点落寞。

所以,与其靠着别人的反馈过日子,不如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线下生活,不用惦记着向他人直播你的生活,此时此刻,你只属于你自己。

与任何人,都没有半点关系。

知乎用户 白木柏 发表

回答这个因为自己就不喜欢发朋友圈… 喜欢写日记,嘿嘿嘿【捂眼睛】

手打分割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

因为不需要,也不想

1. 不需要向任何人炫耀什么东西,优越感不是炫耀出来的

2. 不缺任何东西,缺的东西好不容易得到一次才想发朋友圈让别人知道

3. 喜欢写日记,朋友圈不是树洞

4. 你不知道你的朋友圈会不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5. 点赞,评论代表不了什么。你发条生日或者什么的,点赞评论的人可能看都不看一眼是谁发的

6. 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别人帮着记

7. 我相信没有人想知道你的生活怎么样

8. 可见三天的朋友圈,你发那么多有什么意义

9. 恩爱可以秀,但不要天天秀。你们俩私人的事情真的没人想知道,而且到时候删着不累吗?

10. 知乎还是想得到赞的,都看到这儿的你懂的

知乎用户 一只海猫 发表

因为想说话的,可以说话的人,想分享的人,乐于分享的人,就在身边。

又何必发朋友圈呢。

知乎用户 Jun zhou​ 发表

我们这种生活特别丰富的人,

都不发朋友圈。

(低调,嘘)

知乎用户 毛丁 x 发表

每次发朋友圈,我总是用心编辑每一句话,美化每一张图片,突出我的优点,避开我的短处。只是,我渐渐地渐渐地发现,我发的每一条朋友圈,只不过是为了塑造一个阳光、向上、多才多艺的大男孩。但于我而言,我并没有照片中那么帅气,没有像我展示的那么爱生活,在很多别人以为我精通的爱好上也只只不过是浅尝辄止。

于是我决定,我要在发完最后一条朋友圈后,关闭朋友圈这一功能。睡前,我编辑好了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only the lonely are free”,只有孤独的人才是自由的,发送,然后删除了朋友圈这一功能。

我本以为,我终于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了,终于可以不用再为了朋友圈中朋友的看法 “捏造” 自己,终于解脱了。然而,醒来后我又发觉,我这最后一条朋友圈,也只不过是想塑造一个孤独寡言、看破许多事情、自认为心中有一片海的高冷男孩。

也不知道什么心态吧,只是觉得虚荣作祟真的很难受。

知乎用户 韦三书屋 发表

生活中许多不成文的规矩,

在微信这个江湖里,其实也有许多的规矩,

说是规矩,其实是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默默遵守这些细节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

01

不回微信前请别发朋友圈

(排除有理的情况)

02

群里发红包

不要只抢不发,还不说一句话

03

自己能上网搜到的问题就不要问别人

(职场新手尤其注意)

04

用 “谢谢你” 代替“谢谢”

(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字,但是诚恳很多很多)

05

给你看照片,请不要 “自觉” 左右滑

06

别人在用电脑(微信)的时候,

别在旁边冲着人家电脑屏幕看

07

不要跟一个圈子里的人

吐槽这个圈子里的其他人

08

修图的时候不要只 P 自己

也帮朋友一起修修。

09

两个人或小范围聚会的时候

请不要自顾自低头玩手机

10

别人给你发消息一定要回

就算不想聊也可以告诉他

哪怕是用表情或者标点来委婉地表达

11

秒回是最暖心的技能,没有之一

关注公众号**【胡子自然杂记】**,发送 “读书” 即可获得获得 200 套精美简历模板和 PPT 模版, 还有 30 本精品写作电子书。

知乎用户 Kay 发表

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某天上班无聊翻看了自己的 QQ 空间,这一看不要紧,差点羞的我钻到桌子下面。根本不敢相信那些中二的句子都出自我本人之手,内容无非是些歌词、人生感悟、小段子和抖机灵的俏皮话,现在看来真的是相当傻逼浮夸脑残,全都是无病呻吟,亏我写下的当时还感觉特好。吓得我马上清空了 QQ 空间,两千多条记录,没有批量删除功能,我一条条点鼠标删除到手都酸了,一边看一边删一边脸红。

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空间和朋友圈留下任何东西,只是热衷于给朋友的状态点赞。

所谓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是个傻逼的过程,不发朋友圈只是不想提醒自己以前就是个傻逼。

知乎用户 友心人 发表

不发就不发哪来那么多心理学原理。

![](data:image/svg+xml;utf8,)

「有时候雪茄就是雪茄」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将许多事物和行为视为力比多(性冲动)的表现。而当大众猜测他这么喜爱抽雪茄的行为背后代表着什么的时候,他说了上面这句话。

所以有时候不发朋友圈动态,或许就是不想发呗。

-——————————-

友心人(yosumn),鼓励批判性思考、有趣且专业的心理学科普社区。

知乎用户 查理 发表

因为发了没人点赞,还不如不发了。

知乎用户 白沧 发表

微信这个东西出了用来付账,其他功能一概不用。

社交圈分为两部分,1 是要好的朋友,都是十几年的交情知根知底,有啥事儿一通电话搞定。发啥朋友圈?

2 是工作的部分。出社会这么久了,谨守上班时间亲切友好,下班时间互不干扰的基本原则。发啥朋友圈?

乱七八糟的微信公众号从来不加,正经干货没多少,天天打广告。也不喜欢贪便宜和折扣,发啥朋友圈?

不喜欢八卦,不喜欢评论,不喜欢闲聊,不喜欢晒自己的平淡生活。就算出国旅游,偶然得了什么珍奇之物,我也觉得这很平淡。因为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一样有类似的体验,压根不值得一晒。发啥朋友圈?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waLu13 发表

发朋友圈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发朋友圈。

不会拍美照,又不懂装逼,只能靠刷刷朋友圈,瘫在床上看看圈友们的新动态。

来到朋友圈感觉就像是回到家一样,在朋友圈里面的感觉,比在其他平台的感觉好多了。朋友圈里面的朋友个个都是人才,哈佛耶鲁毕业,颜值又好看,年薪几百万,故事又精彩,整天吃美食,晒美拍,乘游艇,坐超跑,今天在丽江艳遇,明天在拉萨朝圣。装起逼来一个比一个像,呜哇哦,我超喜欢这里的,每每看到都超级感动的!

妈妈问我为什么刷朋友圈时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觉得他们装逼装的深沉……

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什么不发朋友圈?

因为我不喜欢装逼啊,要么就一直不装,要么就一次装个大的……

发朋友圈?呵呵…… 老子微信都不想用了。

好不容易拉黑了一波微商巨头们,结果又冒出来一堆中老年养生爱好者,马云语录修炼者,最近又来了一批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整天就发《年轻就要努力奋斗》、《对员工宽松的公司都垮掉了》……

各位大哥大姐们,你们整天装逼不累么?真拿朋友圈当巴黎时尚秀 T 台吗?我建议你们可以去北影闭关修炼两年,出来个个都能封神,起码也能混个影帝影后啥的。小弟不才,整天看你们的婊演真累,还是撤离朋友圈这种高能地带吧,你们接着嗨…..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为什么不想用微信呢?

可能朋友圈里没朋友吧!

知乎用户 整蛊专家 发表

自从有了知乎,我就不发微信朋友圈了。

对于我来说,朋友圈就是:

感恩许愿池,
父母长命百岁祈祷圣地,
宇宙正能量发源中心,
佛教徒聚集地,
自拍美颜技术竞技场,
“我家孩子养得好” 展示馆,
代购海淘技术交流中心,
“挂吊瓶表示自己没有放弃治疗” 急救中心,
旅行哲学研究院,
“低调展示方向盘” 俱乐部,
“微笑拯救面瘫患者” 慈善总会。(本段来源琢磨先生)

还有一点就是评论区里的知友

塞莫

说的,在朋友圈装逼比较拘谨,在知乎就比较随意了。

因为少了熟人间的束手束脚,就不用顾忌领导亲友,可以与志同道合者畅想生活,收获知识,分享体悟,认识世界。

朋友圈,离你很近,但你很难和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他们都是你触手可及的亲戚朋友,同事上司,他们一直生活在你周围,就像你隔壁乏味无趣的老男人,说话的时候永远是 “嘿嘿”、“说得对”、“吃了吗?”,姿势也永远都是老牛推车这一招,相信时间久了,你也没有兴趣深入的交往。

这就叫只进入你的生活,却没有进入你的身体。

而知乎,离你很远,但你却情不自禁地被他们吸引,他们有的知识渊博,有的生动有趣,有的博古通今,有的旁征博引。有知识的说知识,没知识的说故事,没故事的说体验,没体验的也是供蟾主义的接班人。他们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他们不是归人,而是个嫖客。一位精通洞玄子三十六散手的荒野大嫖客,但一觉醒来,就悄然不见,没有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波澜。

这就叫只进入你的身体,但绝不进入你的生活。

再说说现在的朋友圈,是微商与谣言齐飞,装逼和卖萌一色,朋友是倒生不熟,亲戚是人情淡薄,领导是虎视眈眈,父母是有话难说,文字是欲说还休,自拍是千篇一律。假的多,真的少,虚的多,实的少,女的多,男的少,装逼的多,打脸的少,拍饭的多,吃饭的少。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一句话也不说,这是坠吼的。”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小绿 发表

我就基本上不发朋友圈。

有些心事,何足外人道。有一二知交好友,诉诉衷肠即可。

我不太喜欢直播自己的生活,何况朋友圈太多太杂,很多人不清楚事情的始末,心情的由来,一个一个解释太过麻烦,干脆不发。

有一段时间喜欢在朋友圈发我自己写的书评,直到有人留言【太长不看】我才明白,基本上大家只是礼貌性地点个赞,并不会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兴趣。发与不发没有什么区别。

——————————————————————

吓死我了,没想到第一个破百赞的答案竟然是这个,我就随手一答啊╰(*´︶`*)╯人生处处有惊喜啊。谢谢大家。

评论区比我写得更精彩。

——————————————————————

破千了…… 有点惶恐,本来是知乎小透明突然被拎出来了Σ(っ °Д °;) っ有这么多同道很开心啊,你们的评论我都认真看啦。

1. 我不发朋友圈只是个人习惯,不等于没朋友,也不是学医的锅 (=^▽^=)

2. 发朋友圈的行为无所谓好坏,大家开心就好。

3. 我射手,不是金牛或处女 233【你们猜错了哈哈哈】

4. 以后还是继续发书评~ 你们提醒了我,万一还是有人看呢?

知乎用户 雪怪大鹿 发表

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同学与几位高中好友的合影,突然发现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

翻了翻她的朋友圈,才发现原来她早已经在为结婚做准备,而我了解到这些信息,仅仅是刷朋友圈。

接着我意识到,好多以前的同学,现在基本上只能通过朋友圈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了。

假如你是一个刚工作的年轻人,星期六一大早爬起然后去公司加班,中午草草的吃了个外卖,这时候如果要看个朋友圈,应该会看到些什么呢?

你可能会看到:

1 旅行照

“小刘怎么又去巴黎玩啦?上次不是刚去过泰国吗?”

2 吃大餐

“哇塞,怎么那么多好吃的,小张真是阔气,每顿都吃得那么好!”

3 结婚照

“挖槽,他结婚啦?!这新娘怎么跟上次在朋友圈看到的不一样?”

为啥我还这么苦逼的一个人还要在这里加班,吃的是十块钱的外卖?!

想来想去觉得心里的火越来越大——

为什么朋友圈里大家都过得那么幸福,为什么只有我在疯狂加班,吃垃圾外卖,老天不公平呀!

算了算了,再往下滑,看看朋友圈里还有什么新消息?

1 咦,小李发了 “今天不开心,估计今年也不会开心了!”

她怎么不开心了,上次不还看到她跟男朋友秀恩爱呢,好端端的又怎么了?

2 小丽发了 “孩子生病了,担心……”

咦,小丽什么时候生了孩子,不对,她什么时候结的婚?

咦,怎么有人比我还倒霉,转念一想,算了算了,健康是福,其他的都不重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跟以前的同学渐渐失去了聊天的兴趣,而沦为朋友圈的 “偷窥狂” 了。

仔细想想,同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只能从朋友圈里来了解对方的生活的原因不外乎是:

第一个原因:“朋友在明,我在暗。”

大多数年轻人最初看到别人发的朋友圈,哇塞,豪车美女,山珍海味,豪宅名表…… 这怕不是富二代,拆二代,就是微商大总裁吧?

现在唯一值得年轻人动动手指跟大家分享的只剩下 “加班,加班”“催婚,催婚”“睡懒觉” 之类的这些动态了。一开始他们还会发朋友圈抱怨几句,现在他们都变得懂事了,把自己的倒霉事说出来,别人只不过当看了个笑话。以前觉得挺有趣,现在回头再看就只剩下傻了。

如果一个年轻人工作或生活普普通通,那能发朋友圈的内容更是越来越少了。倒不如把自己隐藏在暗处,只想看看别人的热闹,偶尔还能背地里吐槽几句。

第二个原因:懒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持友情。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圈子挺小,来来回回叫出来聚餐的,也只有那几个人。

比如像我这种懒人,根本懒得出去,更别提还约朋友了,偶尔有一天心血来潮想约个朋友吃个火锅。

对方:你心情不好吗?

我:没有啊。

对方:那你发工资了?

我:没……

对方:你交男朋友了?

我:没有!!!

对方:那干嘛突然约饭?

我:啥事没有,你到底来不来?

对方:……

打开朋友圈,不费吹灰之力,手指点一点,滑一滑,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展现在我们面前,哪个结婚,生孩子,出国旅游,只要看一看朋友圈,天下尽在我掌握之中。

所以,还是朋友圈好呀,不需要维持表面的礼貌问候,只需要看看对方的朋友圈,点个赞,在评论下赞美几句,就当是维持友情的一种方式了。

第三个原因:生活圈子不同。

大学毕业后,年轻人过的就不是群体生活了。以前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宿舍里生活,个体差异表现不太明显。可当你工作以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经历,造成了同学之间的种种差异。看似圈子不同,也能偶尔来声问候,但最后只能是沦为点赞之交了。与其说懒得联系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家的生活圈子都不一样了,思想层次不一样,根本无话可说。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只有思想层次一致,才能玩到一起,即使只是随便聊个天。

最后,我们选择默默 “偷窥” 别人的朋友圈,有时感觉自己的生活真的千篇一律,只想看别人的精彩,却不想被别人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

刷完一遍朋友圈后发现:别人晒出来的都是想让我们看到的,还是好好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最重要的还是佛系青年们太懒了,所以认为只需要点个赞,评个论,大家还是好朋友。虽然内心还是蠢蠢欲动,但更多时候会选择在三五个人的闺蜜群或基友群里吐吐槽,灌灌水,别的倒是不太在乎了。

虽然自个儿很少发朋友圈,但还是忍不住逛逛朋友圈,“窥视” 朋友们的生活,给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注入一支 “兴奋剂”,别人晒出的无论是快乐或悲伤,将变成佛系青年们的八卦源泉。

知乎用户 差不多小姐 发表

当你经历了太多不可预料的事,当你明白成长之痛,当你试着适应长大,当你开始反问自己人生之意义为几何?

或许你会不再想为了一杯奶茶写一段文案,也不想在深夜写一段长长的文字揭露自己的懦弱,更不想看朋友圈的人间百态,那与你何干。

真心的朋友不会只活在你的朋友圈,他们会活在你需要他们或者他们需要你的时候。

你要做的是,舔干净自己的伤疤,做好自己该做的,不动声色地成长,而不是在朋友圈表演自己

李诞说,开心点吧人间不值得。

不值得的事情多了,这些无关痛痒的朋友圈算一种。

我只要自己过得好,我不想去关注太多和展示太多。

知乎用户 Dreamer​ 发表

回应一下评论吧:

有人说我想得太多了,朋友圈里根本没人有心思关注我、评论我、针对我,是我拿自己太当回事了,他或她的生活里根本没碰到这么无聊、无稽的事情。对这位或这些评论者,我要祝贺 you(you 兼有你和你们的意思),you 生活的很幸福,拥有开明的父母、慈爱的亲戚、和睦的同学 / 同事、友善的领导,总之,一切都很和谐美好,所以你的朋友圈应该也是充满了阳光正能量,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赞美和祝福吧。我很羡慕 you。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拥有 you 那么幸福而美好的成长环境。我或者类似我的人,有着平凡而唠叨有时甚至是愚昧专制的父母、好管闲事和说闲话的恼人亲戚、头脑冬烘权力无限甚至很傻比的霸道总裁 / 领导、勾心斗角指指点点每天上演甄嬛传的同学 / 同事…… 我没有炫目的家世、傲人的学历、知乎大 V 般广博的技能,我时而自我陶醉,时而自我幻想,但更多的时候,是迷茫,是无助,是逗比,是自嘲,是认怂,充满了丧文化的 “负能量” 和“大逆不道”的小众爱好,肠胃也不好,喝不下领导、亲戚、同学 / 同事每天在朋友圈猛灌的心灵鸡汤。所以,我也很无奈啊。什么也不说,这是最好的。

-——————————————————————————————————

当你在朋友圈里每每想发点什么的时候,便会想到有一帮居高临下的领导、唧唧歪歪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陌生人(比如电脑维修员、外卖小哥、化妆品推销员),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在窥探着你的一举一动,琢磨着你的微小情绪,冷不丁给你奉上一份谆谆教诲、循循善诱的心灵鸡汤,是不是顿时颈后一凉,赶紧放大瞳孔,看看自己有没有不那么正能量、不那么温良恭俭让、不那么贤良淑德的蛛丝马迹,一股赶紧毁尸灭迹的冲动涌上头来?

当然,你可以说我问心无愧,但须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及其造成的互相难以理解,万一对方又是高高在上、感觉良好的领导、长辈、心灵教主之流,随之造成的困扰,想必各位年轻的朋友都曾经历过吧。于是乎,便有了屏蔽功能。然而屏蔽并不能解决问题,万一哪天这位领导、长辈、心灵教主发现你幼稚、愚蠢而歧途的人生竟然缺失了他们的指导(混蛋,竟敢屏蔽我),那种气急败坏的嘶吼,伴随丧失权威的失落,想必各位年轻的朋友也曾领教过吧。

当然,微信相继推出了 “标签” 、“分组可见”、“允许看 XX 天” 功能,然而几百号人一一标注,也很累的,而且很容易出现闪失。万一你的小情绪、小心思、小闷骚、小搞怪只想给几个死党分享,却因为手滑泄露出去,乖乖,那后果,酸爽……

朋友圈,现在早已严重脱离其本来含义,这里面的陷阱多多,一不小心就触雷哟。所以,慎重起见,告别朋友圈吧。实在告别不了,就让它变成正能量的舞台吧,满屏皆是大好青年、元气少女的光辉形象,让领导放心、让亲戚满意,多好啊,哈哈。

知乎用户 于大北 发表

我也曾是那个几分钟看一眼朋友圈的人。

一天不发朋友圈就浑身难受,生怕从别人那里消失了一样。

我不再时刻关注朋友圈是因为嫉妒。

嫉妒别人的生活为什么可以过的那么美好。

为什么她发了一条很矫情的朋友圈会得到那么那么多的安慰。

为什么自己就一团糟。

嫉妒在心里蔓延,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厌恶世俗。

就这样时刻关注着别人用心打磨过的人生,嫉妒着,甚至恨着。

也会因为编辑一条朋友圈而浪费一个小时的时间。

然后时不时的看一眼自己被赞的多不多。

如果不多就会很挫败。

这完全失去了朋友圈的意义。

这是一个记录生活传递正能量安慰负能量的舞台。

而不是人人带着假意的面具互相攀比的赌场。

我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几分钟刷一次朋友圈了,不再是那个秒赞的人了。

我意识到嫉妒着别人打磨过的人生根本毫无意义。

打磨着自己的人生给那些点头之交也根本在浪费时间。

从此以后我在哪里吃饭不会再摆姿势照相了,去哪里玩也不会费尽心机 p 图了。

开始认真享受美食,认真感受大自然的造化,每天认真记日记。

毕竟,快乐是给自己看的。

而不是给那些无关紧要的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谢谢邀请,我从 4 月份开始停用朋友圈,直接导致我最近一次发现我莫名其妙被很多人删了好友。

删就删吧,能删了我的,以后也没多大交集了。

不过要说的是,关闭了朋友圈,和把你删了以后显示的朋友圈,是不同的。

我是从 14 年开始用朋友圈的,第一条是给我表哥新生的儿子取了个名字,我觉得很好,发了,获得很多赞。那是出于一种对生命的喜悦,以及自己的虚荣心,希望大家表扬我。而后发的几条都是这样的心态。然后我就逐渐意识到这个没多大意思,发不发没多大区别。

发了,无非大家点个赞,评论一下。可是试问,自己的生活有啥好评论的呢?平时联系不到的人,不会因为点了几个赞,表扬了几句就拉近了关系。

我的朋友圈屏蔽了两种人,一种是无论到哪都发一些自拍,并且修的非常脑残,到了不能看地步的姑娘;一种是微商。

还有一种情况是非常可笑的,当然,我曾经也是这其中的一员,那就是分组,有些东西,配个图,就可以定向选择谁看不到。既然不想让一些人看,说明只是想让某些人看,这两者之间还有一块,是可以让他看也可以不让他看的无关痛痒的人。那不就陷入了一种怪圈么?其实这种行为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没多大意义。

于是后来我渐渐地发的少了,直到今年 4 月份关闭了朋友圈。

生活也没发生多大改变。

我个人觉得,是因为自己的生活本身就很充实了,就不需要再发一些照片之类的,因为大多数人发照片之类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点赞,评论,说好听的话,自己会开心。人之常情嘛,正常。也有少数人,就是这么发一下,不带任何感情的。比如我妈,出去玩,发了就发了。**《论语》**云:戒之在得。我妈也是一把年纪了,没必要再去博得谁的赞同了。

有一些人,发朋友圈,就是骂人的,或者是发泄的,或者是卖惨的。恕我直言,如果真的已经惨不可言了,哪还有这个兴致发个朋友圈?以上几类,也是想让别人注意一下。跟着骂几句,安慰几句。有时候,如果这些朋友圈没人回应,往往过几天就被删除了。有些姑娘,不管是去玩,还是吃,还是辛苦,永远是自己的自拍,那这个就有点……

比方说吃了一道平时吃不到的菜,有些人会发朋友圈,我就会想,发了,想表达什么呢?

比方说去了次跨境的德天瀑布,有些人发实时朋友圈,我就会想,发了,想表达什么呢?

比方说看了一场谁的演唱会,不停发小视频,刷屏了,我就会想,发了,想表达什么呢?

我不知道发了想表达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我认为没必要发,所以,这就是我的心态。

曾经有一次坐地铁,被一同行者嘲笑,先问我,这么认真学习?在看什么呢?

我把封面给他看,我正在看向世陵先生的**《中国哲学的世界》**。

然后他略带嘲讽地说,学霸,在地铁上看什么书啊!这点时间能看多少?那么吵怎么看?

我笑笑,我说,我坐地铁、动车一直是看书的。只要你心静下来看书,就算旁边坐了个小孩吵闹,也是听不见的。

往往就是这种思路,这点时间能看多少。但是时间是累加的,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一本书就这样看完了,而这群人在干嘛呢,放眼望去,都在低头看手机呢。

如果这是一种潮流,那我宁愿做那个少数派。

知乎用户 Uncle Special 发表

从来不发朋友圈是一种怎样的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已经不习惯有没有手机的生活。据一项有权威的调查显示,当下的移动手机用户每隔六分钟左右会刷一次微博和朋友圈,生怕漏掉了生活中最重要的点滴。慢慢的,我们开始忽略自己的真实诉求,而是去关注一些本不该花费自己大量时间关注的信息,于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开始迷失,内心的迷惘淡忘在倍增的信息海洋里。

当下人们产生的迷茫并不是现在才有,早在电报时期开始就有显现,随着爱迪生发明了电这个新的技术,让电报作为新的传播媒介替代了过往的书与小册子,而新闻作为新的行业得以出现,于是,各大报社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引进广告作为自己利益的倍增点。这样一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就从电报时代之前的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变成从报纸上获取新闻和广告,当然,人们可以比以往更容易的买到自己要的东西,可知识呢,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我们按下快进键,让镜头推到今天。如果你有细心发现,当下的主流传播媒介是不是也是一样,以传播新闻和信息为主呢,那知识在哪里,要么就是在书本里,要么就是在读过这些书的人的大脑里。

明代的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就是提倡我们不仅要多读书,而且要结合书籍去大量的实践,从而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可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变革这么快,如果我们陷入迷茫,首先最重要的不是去一门心思努力,而是要选准方向,在满足时代的发展趋势下努力,这才是王道,毕竟,方向找对了再去实践,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发朋友圈的人有很多类型,有些人不喜欢晒,有些人不喜欢分享,还有些人忙于自己的事业,实在无暇分享自己的平日生活…… 对于这类人而言,大叔在想,有些人一定会先入为主的觉得这些人有毛病,看,「先入为主」这个病得诬陷多少不错的人。

诚然,通过朋友圈可以更好的了解一个人,可这第一印象到底准不准谁也不好说,就好像我们在职场上发展,都会强调「先做人,后做事」一样,这「先做人」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所以,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即使不发朋友圈也没有什么,看到别人不发朋友圈也别觉得奇怪,世界这么大,什么类型的人都有,别随便给别人贴标签,咱们都老大不小的人了,凡事要客观的不是。

知乎用户 周冲​ 发表

1

如果朋友圈可以永久关闭,我是会关的。

但现在这个功能没有。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选择三天可见,并且,不再发朋友圈。

之所以这样选择,只是因为渐渐发现,“朋友圈” 不是朋友圈,“微信好友” 不是朋友,你几年前发的东西,晒的状态,都能成为 “好友” 们用以攻击你的武器。

能怎么办呢?

只有不再使用了。

2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是在所难免的。

我会遇见被攻击的窘境,你会遇见被截图用以品头论足的尴尬。

我成为 “好友” 们针对的靶子,你成为圈子里议论的中心。

老是发自拍,真讨厌,好像谁不知道她长什么丑样儿一样;
老是说自己惨,真讨厌,负能量爆棚,说她怨妇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老是炫加班,真讨厌,好像大家都不勤奋一样;
老是晒自己的成绩,真讨厌,那股子得意洋洋的劲儿,让人看了就想吐。

只在身处这个舆论场,免不了就会被成为话题。

成为话题当然不是坏事。

只是,有一个观念我们一直没有转过来。

那就是,我们只能对朋友说的话,诉的苦,抱的怨,掏的心窝子,分享的小成绩,也习惯性地会对 “微信好友” 说。

可我们忘了,当微信人均一个,无人不用时,便不再是一种联系方式,成为我和你沟通的介质,而是一种社交,一个圈子,一个微媒体,成为我和他们的舞台。

也就是说,微信中,已经没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好友。

你不会和他们谈心,不会和他们见面,甚至一连几年,都不会对他们说一句话。

你们没有真正的联结,只是互为观众,互为演员,在手机的某个 APP 中,一天天地继续。

没有真正的联结,也就缺乏真正的接纳。

缺乏真正的接纳,就会产生 “戏精,你继续演,我看你能狂到几时” 式的看戏,“且看你起高楼,且看你宴宾客,且看你楼塌了”的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3

你有时候也会觉得莫名其妙:我根本不认识这几百号人,为什么我要加他们?

其实很简单。

人类都是逐利的。

而微信好友,在我们的认知中,也是一条路,可以藉以合作的方式,通往某种未知的利益。

2015 年时,我曾经在空间发过一句话:努力的最大红利之一,就是曾经的偶像们,会一个接一个地,变成你的微信好友

是的,我加了很多偶像。

当那些经常刷爆公共话语圈的人,在我的微信里,弹出一个对话框:我通过了你的好友验证请求,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聊天了……

那种猝不及防的激动,能让你忽然间语无伦次。

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慢慢地靠近。

仿佛人生巅峰,一个劈叉,就可抵达。

但后来发现,有毛线用啊有?

我依然是那个宇宙超级霹雳无敌大弱鸡,我称第二无人第一的怂货,他们不会和我说半句话,不会为我点赞评论,不会鸟我年终奖发了 3888,公众号涨了 38 个粉,过年胖了 3 斤 8。

根本不是一个段位,沟通与交流,就不会发生。情感也就当然不存在。

我依然是我。

偶像依然是偶像。

有一回,我壮了壮胆,问一个人:男神,我下月去北京,可不可以去看你?

1 分钟,没理。

2 分钟,没理。

……

38789786575346535789532567754 分钟,依然没理。

我就这样,被当成透明人一样,无视了。

什么叫咫尺天涯,什么叫可遇不可求,什么叫最熟悉的陌生人,什么叫 “不动声色地,让你明白自己的斤两”,我瞬间明白了。

但我会拉黑吗?当然不会。

因为,1,加到男神已经不容易。

2,虽然今天本姑娘确实处于金字塔的倒数十八层,但我想,总有一天,我会跃出地面,不再爬行,像个人一样直立行走,那时候,也许男神就会看我一眼,然后与我合作某个项目,一起双赢。

那么,留着未来的合作呗!

当然,直到今天,我依然和他没有任何瓜葛。但,微信的实质已然突显:它不再是熟人圈,而是合作圈,即人脉圈。

大家基于潜在的、未来的、可能的利益,聚在一起,看能不能从中,找到合适的伙伴,来达成一桩合作。

暂时没有,但不代表未来没有,留着呗,或许人脉就在明天变现。

4

一个做销售的熟人说,他的微信加了 3000 多人,但是,没一个是他觉得能说真心话的人。

还有一个做新媒体的人说,他有十几个微信,每个微信都加了几千人,但是他从来不会产生妄想,觉得能在微信里找到知己。

交友的门槛低,必导致 “好友” 的关系浅。

断交的代价低,必导致双方投入的情感少而廉价。

因此,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能说,是一种合作关系,或准合作关系,而非亲友关系。

我们在其中,更大的意图,是寻找可能的利,而非可能的情。

前天,一个小姑娘告诉我,为什么她加了那么多人微信,最痛苦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人出来喝一杯?

原因很简单。

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打底,没有相似的价值观扶持,微信好友就只是微信上的 “好友”,是一个 APP 上晃荡的数字,是一串朋友圈沸腾的符号,终究无法入心。

真正的朋友,一直在微信之外。

他是活生生的人。

即使你卸了微信,卸了 QQ,卸了微博,他还是在那里。

从不因一个平台的消失而消失,也不因一个 APP 的热闹而热闹。

他永远是他。

在寂寞清夜寒时,他是体己人,你可以给他电话,聊为人所知的现实,和不为人知的心事;

在树倒猢狲散时,他是守护者,不离不弃,站在你身边,给予你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你春风得意马蹄疾时,他是见证者,把酒言欢,青春做伴,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不只是彼此生命的互助方,也是彼此生命的参与者。

他带着属于 “我们” 的共同细节,共同体验,像刺青一样,像打点滴一样,渗入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古往今来,交友莫不如此: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以势相交,势去则倾;

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以平台相交,平台冷落则疏离;

唯有以真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方可配得上朋友二字。

而真正融入生命的朋友,从不以朋友圈作为了解对方的途径。所以,把朋友圈设为三天可见,挡的不过是烦恼,不过是过度解读,不过是一路留痕的后遗症。但该留下的人,从来都不会离开。

<完>

喜欢就点个赞呗~

欢迎关注我~

知乎用户 马丁. Success 发表

可与人言无二三,因此不发朋友圈。

知乎用户 网易槽值​ 发表

因为只想营造 “假装不在” 的假象,否则就要被拉赞的消息锤到爆炸啊。

“谁帮我点赞,谁就是我的衣食父母。”

临近双十一,小妹的微信好友们,又一次集体诈尸了。

通讯录里几年没联系的朋友,发来一串串神秘代码。

某失踪多年好友发来的神秘代码

沉迷工作无法自拔的小妹,瞬间懵圈。

这…… 又是什么操作?

更可怕的是,小妹那些沉寂已久的家族群、同学群、同事勾搭群,这段时间也纷纷复活。

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微信拉赞群。

1

头可断、血可流

能量不能丢

不知不觉,小妹和通讯录里沉寂许久的好友们,成了拉赞之交。

复制他们发来的代码,打开某电商,进入点赞界面,给他们的战队点个赞,是前段时间,社长重复最多的一项工作。

依稀记得去年双十一的盛况。

满减、膨胀、定金叠加计算…… 考察的是剁手族们的数学水平。

今年某电商的活动,考验的则是每个人的朋友圈。

为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它们制定了一份堪称丧病的游戏规则:

几个好友,需要组成一个战队,搭伙为 “双十一合伙人”,每天和另一支战队 PK。

哪队能拉到更多人点赞,战胜对面,就能赚到一定数额的能量。

能量则可以按比例转换为购物红包。

这样的规则下,无数专注拉赞的人,对微信好友们,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轰炸

信息高峰时,其刷屏效果绝不亚于女排夺冠。

最近的拉赞活动,更是进化到了定向扫荡。

只有在往年双十一,购买过这些商品的人,才有资格给你的神秘代码点个赞。

想收集能量,还要学会定向扫荡

有朋友,收到了保健品奇迹挑战。

在家族群和同学群挨个询问,才找到那位热爱养生的人士,给自己送上宝贵的能量。

如果,你恰好是那个在往年双十一,大买特买的购物狂。

那么,在这场活动的下半场,就足以做一位傲视朋友圈的点赞王。

为收集能量,好友们前赴后继,把微信群聊,变成了一场朋友间的认亲大会。

“爸爸,求给我点个赞!”

红包诱惑和胜负欲作祟,无数人可以轻易舍弃尊严;

有人挨个划过微信通讯录,给那些尘封多年的好友,投掷了一个个尴尬又不失礼仪的表情包。

叙叙旧,再抛出想让你给他点个赞的请求;

有人建起了专门的微信群,互帮互助只为斗过对面战队;

还有一群人,幸福地置身事外。

他们在社交网站上发表感言:

感谢自己没那么多好友。

没收到信息,免去了被拉赞的烦恼。

但他们的幸福中,掺杂着一丝苦涩:

“以为自己朋友不少,结果双十一告诉我——想多了。”

2

在被入侵的微信中

我找到了人类的真相

拉赞活动,并不是 90 后的微信,第一次被集体入侵。

有人曾总结,人类的本质就是一台复读机。

每隔一段时间,人们便会经历一次刷屏式的集体狂欢。

砍价拼团、小程序游戏转发复活、再到前段时间一起转发某公众号的人造锦鲤……

拼团,拉赞,砍价,这些诞生于微信时代的交流形式,已成为不少人抱着手机最有仪式感的活动。

前两天,第一阶段的拉赞活动结束,很多人拿到了红包。

少则几块,多则几十。

损失的,却是长达十几天的正常生活。

对那些被频繁打扰的人来说,这样的刷屏信息,更是他们的无妄之灾。

在很多人那里,这些发出去的信息,就是动态的友谊检测机:

“给我点个赞,我们还是朋友。”

这次不点赞,也许下次连朋友都没得做。

上周末,在加班的小妹,遭遇了一场现实世界版的拉赞。

当时,我正在码字。

一位程序员大哥,默默站到了我背后。

“能帮我砍个价么?”

同事把打开了微信名片的手机,递到了我面前。

月薪两万、浓眉大眼的程序员大哥,你也叛变了?

加好友、分享链接,看着社长打开 APP 并截图,同事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望着月薪两万的程序员同事离去的背影,社长不禁思考:

是什么,支撑起了他们在微信里发家致富的梦想?

3

只要有余力

就要敢放弃

拉赞、抢红包、砍价等等,殊途同归。

它们都需要你动用人脉,才能换取回报。

在绝大多数人那里,这从来都是一笔稳赔不赚的买卖。

辛苦拉赞半个月,最后分到的红包,也许还没有自己工作一小时赚的钱多。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只赚两块五。”

盯着少到可怜的奖励,看着拉黑自己的好友、耽搁的生活,不少人恐怕都欲哭无泪。

有网友说,拉赞那几天,身边不少朋友都人浮于事,一通操作之后,越拉越慌。

深陷拉赞这样的活动,认真你就输了。

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 Richard Thaler 提出过一个 “心理账户” 理论:

人们会把不同类别的收入与开支,记录在不同的 “心理账本” 上。

举个例子。

丢失一张 50 元的电影票,很少有人会选择再买一张;

而丢了 50 元的现金,则几乎不会让人放弃买票去看场电影 。

在 “工资和日常开销” 那个账本里,几十块钱并不重要;

但在几乎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 “网络账户” 里,几块钱的诱惑,就足以让人们倍感兴奋。

心理账户,某种意义上,就是支撑人们在网上和几块钱红包 “斤斤计较” 的罪恶之源。

相比我们,商家更洞悉人心。

这次拉赞活动,相较以往刺激性更强:活动还调动了人们不知从何而来的胜负欲。

有些人连规则可能都没搞清,就开始投入大量时间。

不少人可能忘记了,自己付出的巨额 “隐形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 Joseph Eugene Stiglitz 举过一个例子:

有人花了七美元买一张电影票,可开场半小时后,他发现这部电影烂透了。

这时候,当他决定要不要离开电影院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时,应该忽略已经花费的七美元。

因为那七美元就是沉没成本——无论是否离开电影院,钱都不能再收回了。

很多时候,人们在某些事情上花费心力,并不是因为这些事情多重要,而是因为自己曾经在这些事上投入过感情。

参与微信里的这些优惠活动,同样是陷入了沉没成本的陷阱中。

战胜对面可以获得能量,放弃就会一无所有,参与活动的人们有了战胜对方的胜负心。

一两个人帮忙点了,参与其中的人不愿意放弃过往的付出,不得不继续。

最后只能越陷越深。

怎么办?

一句话:只要有余力,就要敢放弃。

4

微信里的友谊

经不起一次次透支

微信里刷屏的信息,是人们沉浸网络的一次集体狂欢。

大家不约而同发出许多相似信息,就像是碰头的暗号。

但对于那些和你不在一个频道上的人而言,一次次超出界限的分享信息和拜托帮忙的请求,最终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衡量一下,真的值得吗?

是朋友,并不意味着你就能三番五次链接疯狂轰炸;

是朋友,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心安理得借钱不还免费吃喝;

是朋友,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毫无谢意麻烦他人低价代购……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经不起折腾的易耗品。

如果习惯了消费它,很容易就会失去。

更何况,你和有些人的友谊,大概在一次拉赞分享之后便会戛然而止。

不说了,这个月工资还没发,你们就顺手给为生活所迫的小妹点个赞吧~

知乎用户 寂寂若离​ 发表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和我有什么关系?”“和你有什么关系?” 参透了这两句话,你不会因为期望得不到回应而失望,也不会因为回应超过期望而膨胀。朋友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不发了,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Lumos 发表

又删掉了呢。

她有男朋友了。

我也要变得更优秀,去喜欢更优秀的人了。

知乎用户 童毅​ 发表

只是因为年纪上来了,人比较成熟了,没什么好发的。

年轻人都在发朋友圈,他们的朋友都在发,年轻人,都喜欢分享,而有经历的人,老了的人,根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怎么了。

你的朋友圈,没有人发动态,只能说明,你已经过了分享的年纪,你的社交非常复杂。

成年人发一个朋友圈说说,顾忌的因素:老婆看了怎么想?爸妈看了怎么想?老板同事看到了怎么想?客户看到了怎么想?

成年人,发了一条朋友圈,可能带来很多猜测,只是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都很复杂,为了不复杂,不发朋友圈,事情就会变得单纯。

而年轻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花开了,发朋友圈,只是为了记录下来,以后取悦自己。

其实,你也曾是个爱发朋友圈的年轻人,你的朋友也曾经喜欢发朋友圈。

知乎用户 村口胡大爷 发表

大学室友阿东,以前是一个非常爱刷朋友圈的人,每晚睡前的最后一件事和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直至心满意足头眼发晕才肯睡去,直至刷到再也没有红点才肯从被窝里起床。

他的每条动态的照片都是精心挑选过的,文案也是经过数次修改的,每条动态的点赞数和评论数自然成了他的精神粮食。

大家有没有觉得,刚开始大伙儿从 QQ 空间转移到微信的时候,发的朋友圈真的只是为了记录生活,而不是装逼和炫耀。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微商、广告、营销号充斥着我们的朋友圈,太多的垃圾信息源,大家刷朋友圈的频率也没有那么高了。

发朋友圈记录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无可厚非,这是一种很好的记录方式。但是太多人将它演绎为一场秀,一场满足自我虚荣心的秀。

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常常喜欢深夜站在公司的落地窗前,拍一张城市的夜景,并配文「加班到这个点真是辛苦,但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别人,然而忘记了自己该工作的时候却总是在拖延,其实并没有那样脚踏实地的去努力。

一位前同事,朋友圈俨然一副拼尽全力的模样,但是只有我们知道他私下里是什么样子,自己的工作内容完成不了就算了,还常常耽误他人的进度导致工作无法向下一步推进。

甚至偶尔还会发发卖惨的动态,明明没人点赞还非得在评论区装作人很多的样子:「点赞的都什么心态,这个世界还有好人吗?」典型的没有网红命一身网红病。

我们都知道,分享其实包含某种炫耀成分,但是超出你自身水平过多的炫耀,到了他人眼里,你只会像模样滑稽的小丑,你为了他人的评价,将自己打造成一副翘楚的模样,风起时最先倒下的便是你这纸糊的墙。

生活已经够让人疲惫了,如果疲惫之余,每次发个朋友圈还得花大量时间修图,一遍一遍修改文案想着怎么打造自己的人设,最后在设置分组思来想去对谁可见不可见,真的太累了。

我自己也很少更新朋友圈,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喜怒哀乐其实并不相通,深夜里的脆弱会显得有点蠢,喜欢的事物也会被人鄙视,况且自己的生活也过得并不好,逐渐也就没什么表达欲了。

我们常常想了解一个新认识的人,第一件事就是翻他的朋友圈,但是我们都知道,大部分人的朋友圈都是想展示给你的样子,远比真实生活精彩得多。

但可惜的是,没几个人真正关心你今晚吃了什么、去哪旅了个游、买了什么最新款的鞋子和包包,真正为你「活的精彩」而感到高兴的「朋友」,没几个。

所以朋友圈更新的频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讨论的都应该是你真正关心、真正想表达的事物,若你始终在考虑会不会获得别人的点赞而带着目的去表演,获得短暂的欢愉之后只会剩下无尽的空虚,我也会认为你活得太不幸了。

愿我们都能早一点知道,朋友圈不是真正的人生,真实的生活远比朋友圈重要的多。

知乎用户 刘鹏​ 发表

专门看了看朋友圈,只有三条。

相信很多人看过史玉柱早年失败后访谈节目,被一大群人指责后的那种无语,不屑而又无奈的表情。

自我跌落神坛之后,我真心能体会那种心酸不甘无奈而又懒得向人诉苦解释的心情。

人微言轻,人贫不语。

慎独精进,以待天时。

天时未到,蛰伏为上。

所以,我现在就是一个卖凉皮的。

知乎用户 携尔知识 发表

现在很多人不发朋友圈动态,尤其是不发自己的个人生活动态。

首先,我们先来思考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要发朋友圈动态?——为了信息传递。

那么为什么要传递信息呢?信息的传递肯定是有双方的需要,而你的好友其实并没有对你发朋友圈的刚性需求,那么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自愿发的。人为什么会自愿去做事情呢?肯定是有收益的,而朋友圈收益大多是潜在的(微商等除外)——如获得关心、名望、声誉、价值观认同等。

比如有人喜欢 “秀恩爱”,这种行为的目的就在于获取别人的认同和羡慕;

比如有人喜欢发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评论,目的就在于抒发观点获取别人的认同;

比如有人喜欢发自拍,就是为了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等等。

但是,这种自愿行为和收益的获得,是有大前提的,即在自己的亲密圈子里(陌生人对你的朋友圈基本上无感,不要说评论,甚至连点赞都不会)。什么是亲密圈子——即自己的父母朋友等人,你对他们大多数都了解,并且有着较强的感情联系。如下图,在坐标系的右上方的亲密度最强,在左下角则最弱。

大家最早开始发朋友圈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好友较少,而且多自己强关系的好友,所以更愿意分享自己的一些偏私密的信息。但随着自己的好友增多(尤其是工作之后),很多人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信息——为了保护隐私。

当然,微信也在不断改进,尤其是推出了定向朋友圈等功能,目的在于打消大家发朋友圈的顾虑。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不愿意发朋友圈呢?这里就要谈第二大原因——优越感的稀缺性

大家在看朋友圈的时候,其实也会发现很多 “秀优越” 的痕迹——旅游了,赚钱了,得奖了,结婚了,加薪了,升职了等等。但是优越感是一种稀缺产品,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是相对平实甚至有些坎坷,所以出于“羡慕嫉妒恨”,很多时候你是并不愿意真心去分享别人(尤其是在弱亲密关系中)的好消息的。每当看到这些信息,其实很多人第一感觉不是喜悦,而是“为什么不是我?”

当然,不发朋友圈还有第三个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密圈子变为了陌生圈子。据统计,高中及以下的学生多使用 QQ,大学及以上的人群更偏好微信。许多人一旦离开大学校园,容易陷入时间不等的迷失感和孤独感之中。在这一阶段后,他们往往归于宁静,不愿再发朋友圈。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发现生活本就如此,大部分人并没有太多值得炫耀的东西,还不如安心过好当下,做好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学后同龄人的阅历、地位、收入开始发生显著分化,曾经的朋友大部分信息交流严重减少,自己曾经强关系的朋友圈逐渐弱化,导致自己对朋友圈的依附日益减小

所以,不发朋友圈,并不是成熟的表现,而是自己朋友圈中亲密关系的弱化和陌生关系的扩大的必然结果

欢迎关注 “鲤鱼学堂” 微信公众号,微信号 liyuxuetang2017,加入年轻人最爱的线上知识学习平台让你轻松拥有一技之长**。文章原创,严禁未授权转载,否则将采取维权骑士等维权手段。**

知乎用户 芥末留学​ 发表

什么时候开始,留学党们悄悄的淡出了朋友圈,不用怀疑他们是不是屏蔽了你,也不用觉得奇怪,他们只是真的不想发朋友圈而已。

**淡出朋友圈原因 1:**怕做代购

每一个留学生都会沦为一只代购狗,一点都不夸张。

如果你出国发了个朋友圈定位在澳大利亚,你的朋友圈就会突然蹦起各种 N 年不联系的同学,不知道姓名的同事,七大姑八大姨等等,上至保健品营养品,下至洗面奶化妆品,各种诉苦无门的代购,什么冷门要什么,什么断货要什么,总之欲哭无泪,一言不和就得开车跑去好远问价格,价格贵了对方一句不是很便宜,就白跑一趟了,心疼自己。

![](data:image/svg+xml;utf8,)

**淡出朋友圈原因 2:**怕被说炫富

留学的同学总是被大家误认为是富二代,家里有钱,生活在奢华的日子里,各种名牌包包,项链香水手表都是朋友圈必备道具,出入高大上的酒店和餐厅,但出国的孩子真没有那么多富二代,要是真的家庭拮据一点的,偶尔去个饭店可能还会被朋友说花家里的钱吃喝玩乐不好好读书。

![](data:image/svg+xml;utf8,)

**淡出朋友圈原因 3:**不想被爸妈看到

生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天下父母对孩子都无比关心,何况孩子还远在海外。偶尔生病感冒孤单寂寞的时候,总是想在朋友圈倾诉一下,不过为了避免让父母操心挂念,最后索性一条朋友圈都不发。

**淡出朋友圈原因 4:**社交恐惧症

朋友圈的分组是最烂的设计了。新加的朋友总是忘记分组,分了以后又发现没有把他分在正确的组。好不容易分对了以后,又发现他和其他人有矛盾,不能乱讲话。每次新加一个朋友,就是一次焦头烂额,程度堪比 final 大考。

最后想对留学之前的朋友说一句,朋友圈且发且珍惜……(´・ω・)ノ(._.`)

知乎用户 鬼木知 发表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周国平 《风中的纸屑》

知乎用户 老铁板​ 发表

因为没有社交需求,上班见同事,下班陪老婆,自己看书打游戏,不在乎其他人在干什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朋友圈,除了让不熟悉的人开始有了点赞之交,还能发泄情绪,发表一时意起的感慨。

倾诉与倾听是个好东西,一个有故事,一个有酒,朋友圈分享着生活,分享着悲苦与喜悦,良善与丑恶,你说它不好吗。

我的微信里有很多朋友,我觉得他们中的一部分,很孤独。

朋友圈很多朋友,包括我,都喜欢发一些旅游的照片。我觉得生活虽然不可能天天都是诗与远方,但总归人们都还是喜欢外地的空气与阳光的。旅行的意义正在于探索不一样的生活,朋友圈则为此提供了分享的平台。

但其实,怎么可能天天都那么美好。谁都会有不高兴、难受、受伤、脆弱的时候,但是很多朋友,便不愿意分享这样的生活。

因为,不想把这种脆弱表现出来。

因为,害怕朋友会担忧。

因为,即使分享也无法解决问题。

很久以前,我因为一些事情也发过很多负面的朋友圈。

朋友们很担心,纷纷发来祝贺。

……

好吧,上面开玩笑的,朋友们很担心,问我怎么了。我这人也是矫情,当然是死活不说,硬憋,憋出痔疮…… 啊,内伤。

如此一来,我知道,不让朋友们担心是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当然,如果很难过,找朋友倾诉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我最害怕的,是我很在乎的朋友,发生事儿了,自己憋着,也不对我说。

于是朋友圈的内容大多都是很正面的了。——我们实在太难去分享自己的难堪了。

千万别因为朋友圈,就觉得我过得很好。

一些朋友负能量爆棚,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这段时间,很多朋友大概正处于在人生的迷茫期,包括我也是,很慌张,没有方向。

所以我看到朋友圈里,有些朋友在吐槽着求职过程中的种种不顺,这个 HR 傻逼那个 PM 脑残,也同时缅怀着过去的时光,不由得就有些伤感与理解。

我们果然没有过得那么好。

翻着过去的朋友圈,一边脸酸,一边又回忆着;一边希望回到过去泡小师妹,一边又觉得昨天的自己像个傻逼丢人现眼。

生活好难,发朋友圈好容易。

很多东西,很多不开心的事情,我们都更愿意埋在心底,或者打通电话给家人朋友诉苦。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男同学,女同学啊。

正能量也好,负能量也好,我们总被情绪左右。

回到问题来,很有年轻朋友从来都不发朋友圈,对于他们的生活,只有在身边的人才真正知晓。

你说,他们到底是因为生活过于充实与丰满呢,还是太过于无聊呢。也有可能只是并不喜欢朋友圈,也许只是因为想要分享的人,就在自己的身边,甚至怀里吧。

大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原因。

有段时间我很喜欢一个姑娘,她从来都不发朋友圈,这让我很难捉摸她的喜好,她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一无所知,因为我和她远在天涯海角,离开彼此后便交汇不多。

后来,我知道,她有了可以照顾她的人了。

在身边。

好过在网上。

撩不动啊。

或许你过得没有朋友圈那么好,或许你充满善意去拥抱这个世界却到头来满身是伤口,或许你其实很孤独。

离开了朋友圈,离开了网络,还有现实生活,加油啊。

知乎用户 xgs 发表

试过销声匿迹,终也无人问津

知乎用户 爱吃螺丝的小猪 发表

虽然我有发朋友圈,但我还是不要脸的来唠几句。

虽然现在有发朋友圈,但是很明显比以前少了很多,回过头去看以前发的朋友圈,幼稚、滑稽,我甚至想不起来当初是出于什么心态发的状态,差不多就是屁大点事都想让别人知道,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点赞、评论?母鸡。

年纪大了,感悟深了,身边的朋友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有的时候发一条朋友圈怕被人笑话,同龄人晒男票,晒孩子;我呢,晒书单,晒马甲线(虽然我很骄傲,毕竟她们成长的速度赶不上我了,哈哈哈哈)差距太大,不愿让别人羡慕哦(嘻嘻嘻嘻嘻)

如今的朋友圈除了分享一下正能量或者有营养的文章之外,很少向朋友或者陌生人公布自己的生活状态,有的时候发了会删掉,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发,所以更多的时候我都只发给自己看,日后我翻起自己的朋友圈,或许还能有些许的收获。

写的语无伦次,乱七八糟,总之就想表达,长大了,懂得伪装自己了,哪怕心情不好也不能强要求别人来安慰自己了,能做的就是自己消化,自己调节。而且朋友圈里有很多的亲戚,不愿让他们担心吧,朋友圈也就不发不发不发啦。

知乎用户 爱面包​ 发表

因为微信上的好友早已经不只是亲近的朋友和亲人,还有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各个公司的大领导、混的不如意的小时候同学等等…

而每个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所以现在的朋友圈早已不是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而是自己想让别人看到的东西。

前几天联想投票那事,身边一堆弘毅、君联等联想系出来的朋友都在疯狂转发柳传志那个《誓死保卫联想荣誉》的申明,我 TM 当时就感觉智商受到一万点侮辱,就忍不住默默分享一篇知乎上最 “温和” 的高赞帖子,结果被 n 个联想系同事在评论中群起攻之,吓得我不得不赶紧删了那条朋友圈。毕竟这事对于我而言就是个吃瓜群众,而对于人家却是事业相关的大事。后来我还和那些同事讨(dao)论(qian)了好几周,人家才理我…

前几天我和一位关系最近的联想系同事聊起这事,我问她是不是真的了解投票这事,她说:“完全不懂啊,但我们坚决相信柳总和联想每一个高管都是爱国的,绝对不会干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呃,我就知道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喜欢在朋友圈炫各种豪华酒店、底配 BBA 车子的,我只想说一句,这些在生活水平高一个层次的人看来,真的是很可笑很 low 的。而我身边比我生活水平高 n 个层次的人太多,所以我从来不会发这些。

最后,我现在的朋友圈只敢发些生活中的趣事、旅游啊这些人畜无害的东西…

我觉得这也是我平时喜欢在知乎上写写东西的原因,反正也没人认识,可以说些真心话。

现在最想说的真心话就是:

垃圾联想,美帝走狗,滚出中国!

爽…

知乎用户 里的小四月呀 发表

本来我今天吃了好多好吃的,敲开森的,发了一张朋友圈跟大家分享一下~

过了一会儿,一个点赞没有,一看都给其他人点了赞,顿时感觉扫兴,好心情没有了。

今天画了好漂亮的妆!自拍!自拍!嘛… 没人点赞… 那个妹子没我好看下面一堆评论… 失落… 妆不好看了╭(╯^╰)╮伐开森

………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发朋友圈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大家夸你几声么?

其实也挺没意思的。

最近在二次逛了很长时间,觉得,网络这个东西,二次元的赞美,二次元的粉丝,都是虚的,不如自己有点真本事的好。个人觉得,很多人也是觉得朋友圈挺虚伪,浪费时间,浪费心情,觉得厌倦了,然后不发了吧。

还有就是,现充的人,我师傅几乎不发朋友圈… 不… 去掉几乎 233333…

嘛… 不想修改… 不想重新看… 直接发出来… 求不喷…

知乎用户 李小粥​​ 发表

朋友圈里的世界太魔幻了,我们要感谢不发朋友圈的人,正是他们降低了朋友圈的魔幻程度。

一条朋友圈看似只是一个状态,其实更是一段经历、一段人生的缩影。因为人生千奇百怪,所以朋友圈也五花八门。应届生们分享着求职信息,少女们分享着晦涩的暗恋状态,精英们忙着祝贺公司刚融资的朋友,可怜人们怀念刚刚逝去的亲人。

朋友圈就是个大卖场,身处其中太久会产生荒唐、荒诞、神奇、错乱的感觉。上一条信息还在片刻的快乐和幸福,而仅仅隔了一条分割线之下,可能就是一段生离死别,再往后翻看,又是国际政治、民生、千年大计,自己内心也跟着领导们的英明决策开始澎湃波澜起来,好像自己真成了这个社会的弄潮儿。继续刷,刷到一堆无法打开的 404 文章,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无比渺小。

我们的精神状态,就被这一段一段割裂的片段们划分的泾渭分明,情绪就像一段陡峭的心电图曲线,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而你浑然不知,却渐渐习惯了如此快速切换自己的角色,融入到每一条朋友圈的情感之中。

这种感受对大部分人来说很奇妙,也渐渐被精致而精明的商人们所利用。用专业的广告术语来说,这叫 “信息流广告”、“场景营销”。以前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上的广告预算,已经慢慢移到了今日头条、微信朋友圈。广告商人们充分利用着人们真挚的情感,给你打上标签,并给你推送烦人的营销信息。你快乐的时候好像该买一些巧克力了,悲伤和痛苦的时候好像该来一段治愈的音乐并引导你下载他们的 APP,迷茫和焦虑的时候应该给你推荐一篇知乎文章,分享一段刚编的职场励志故事。

我们的人生就在这一段段割裂的经历、情感、和充满铜臭味的商业活动中,被加塞得越来越满、这些玩意儿渐渐挤占了我们所有碎片时间,从上厕所的几分钟到睡觉前的半小时。哪怕周末早上懒洋洋躺在床上,即使身体是瘫软的,可思维和情绪却被朋友圈搞得异常活跃。

时间都被这些东西割裂开了,心智都被这些玩意儿占领了。这样想来,我们真该感谢从来不发朋友圈的朋友们。

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和微软的大神同学聊天,原来 AI 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或许很快就会实现商业化应用。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所看到的长篇大论,也许都是编辑们输入几个关键字后,系统自动生成的结果。这些关键字可能是 “两千字”、“打动人”、“文末加现金贷软文”。要是这些技术能开放给个人,说不定还能生成“不动声色炫耀拿了个好 OFFER”、“优雅地向领导表功”、“给新女朋友的腻歪情话” 等优秀的朋友圈文案。

以前人们总说,在互联网上你永远不知道屏幕背后和你聊天的,到底是不是一条狗。今天,谁又知道朋友圈里的花花世界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无奈、肮脏和不堪。

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学生朋友关注我

知乎用户 MelodyK 发表

已关朋友圈近一年半年。不看不发。

- 先说关闭朋友圈的原因。

一年半之前前,身陷感情困境。整个人每天患得患失。每 3 分钟需要刷新一次朋友圈,看看某些人有没有更新状态,通过别人照片里的蛛丝马迹来判断自己的猜测是不是对的。感觉把自己活生生逼成了福尔摩斯。同时,经常发一些特别矫情的文字,分享一些有某些隐喻的音乐。不能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起伏,因为不想围观群众了解太多自己的感情状态,但又想对方能明白我的状态。

突然有一天,发觉自己这样好矫情,每一分钟都耗费在了对于另一个人无意义地猜测中,自己清醒波动巨大,生活状态很差。

冲动之下关闭了朋友圈。

在关了朋友圈的前一周,体会了戒断反应。每一次都下意识去点朋友圈。之后就习惯了。

(其实上面这段在一年前写好存在草稿里)

只所以还是决定要把这个回答发出来,是因为我这两天用朋友的手机刷了一下,发现我对朋友圈已经毫无兴趣了。

其实,玩朋友圈的人都知道,发在朋友圈的内容多少都美化加工,早就不是真实的生活了。有多少人在这种虚假的分享中焦虑地活着。你发的每一条都有一个期待,你看的每一条都有一个猜测和羡慕。这样活着太累了……

关了朋友圈,想分享的时候就直接发给特定的人。你会更好的明白到底哪些人算是有效社交,而有些人只是生活里的过客。

-—————————

好多人问如何关闭朋友圈,一年多过去了居然方法变了。更新在此,想尝试的各位试试看。

知乎用户 小衰神 发表

那些你看着没发朋友圈的,确定不是屏蔽你了吗?

——————————————————————

2016.9.22 更新

多谢大家的赞!(好没营养的更新。。。。。。。。)

知乎用户 穆晨王 发表

请看图说话,答主该在哪个时间发微信朋友圈?

-—————-2016 年 11 月 15 日更新线 ———————

哈哈哈,纯是玩笑一下,我感觉其实有很多朋友不发朋友圈是因为真的没时间也没心情吧。

知乎用户 木子 VV 发表

一年以前,我大概都不会点进来这个问题。

可是现在,我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少发朋友圈了。除了迫不得已的推送以外(迫不得已的原因纯属自我宣传)

可能是年纪大了,以前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总是觉得有很多赞心里会很满足,还想回复很多很多的评论。

可是现在开始觉得自己的小心情小确幸小矫情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放在朋友圈里,就都自己消化了,其实很多时候发出去半分钟又觉得矫情删了。

大概不发就是因为自己已经可以消化自己的情绪,也有可以分享的朋友,还有怕打扰了别人的生活。

但是虽然开始少发朋友圈了,还依旧希望朋友们发,因为年纪越大,很多朋友天南海北,联系少得可怜,朋友圈至少能知道我还关心着 ta。其实挺矛盾的。

最后放个小彩蛋吧,一年前票圈

现在票圈

不过说起来,还是有点儿喜欢一年前那个什么事情都觉得好玩想去分享的自己。

知乎用户 光树树 发表

不仅不想发自己的生活动态,连带着(我一个卖衣服的)也不发广告。就是不想不愿意,我自己的生活是给自己过的,不是拿出来给人评论的。难道发了个朋友圈我的生活就能变得更好更完美了?滤镜再好看,也不能让难吃的食物变得可口。

知乎用户 想变橘子的苹果​ 发表

必须来答!!终于等到有人问了!!!

作为一个停用朋友圈五年的人,基本保持着一年开启发一条的状态。感觉如下

三个字:懒!!得!!发!!

前段时间为了感激陪我度过 25 岁高龄的伙伴们,发了个朋友圈,发了一个多小时 =_=!这一个小时内心 os:

谁会看呢?

要不要设置个分组?

分组要设置几个?

是可见还是不可见?

这句话说的合适不合适?

这照片要不要 P?要不要马赛克一下?

这么说会不会显得我很矫情?会不会觉得我在装逼?

如果不够有逼格他们会不会觉得我过的一定很寡淡!?

不行,我得好好构思!!

这个图片要和文字有关,但又不能太有关!都能看懂岂不是显得我不够 “深邃”!!

不行!必须要营造出距离感!有距离感了,没人点赞咋办!

不行!一定要幽默风趣平易近人!让人一看就想赞!就想要评论!就像 pick 我!

pick me pick me up!

唱屁啊!终于弄完了!不对!我的分组还没有重新设置,最近加了好多人忘了分组!

一个个看!这是谁来着?!好眼熟!那加进去吧!

不行!万一不熟,或者是个看我不顺眼的咋办!!删了吧!那不行!万一是个朋友,莫名其妙把人删了,显得我很抓马!

不对不对,我得梳理一下,同一个圈子里要么都看到要么都看不到!不然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区别对待!我只是不记得你是谁而已啊!

妈呀好累啊!坚持马上就到字母 Z 了!!胜利的曙光啊!!

P 好图片!选好分组!图文并茂又想关!完美死了!!发送!!

真 tm 累!再也不发朋友圈了!深井冰!!明明没多少人认真看!!

知乎用户 王晔 发表

不打扰那些并不想关心我的人

知乎用户 Mua 发表

我很久不发朋友圈也不刷了,不过也没有打算一直这样。

不发是因为:今天出门看到了一朵很美的花,很漂亮的楼,赶紧拍张照片,打开通讯录,没有人能与之分享的。然后想想要不要发朋友圈。然后通常都会苦笑着摇摇头,算了吧,他们不懂也不会关心的。后来就变成了习惯。

不刷是因为:今年大二,是学生会外联部的,加了很多赞助商什么的,还有同学做微商,懒得一一屏蔽他们。有几条正常的动态,要么是学生组织的推送,要么是自拍,要么是一群共同朋友的合影集体刷屏,要么是秀恩爱,要么是广告,要么是装逼。时间一久就都不想点开了……

知乎用户 壹譚酒 发表

从身边人的朋友圈中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很多给你感觉逼格很高,成天好吃好喝好玩的人,其实是 “隐形贫困人口”。

工作没有,房子没有,车子也没有,却极其看不起同水平的屌丝。

大概是活在朋友圈经营的 “富贵人设” 里面久了,潜意识就习惯地认为自己和屌丝不在一个生活水平上。

早些年微信刚出来不久的时候,我也是个在朋友圈上贩卖虚假人设的面具人,每天都小心翼翼、汲汲营营地经营着一个 “德不配位” 的朋友圈。

那时候自己非常喜欢活在别人的眼中,喜欢受吹捧喜欢被瞩目,把自己最够逼格最贵的东西拿去 share,要 po 平庸的日子平庸的生活是不可能的,甚至刻意制造出虚高的幻象来骗人骗己,就为了等别人那轻轻一赞。

比方说在朋友圈只发最贵最高档餐厅,每去一次,都要换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拍餐厅,留存些照片以备 “日后所需”。

因为这样就能够频繁地发这间餐厅的照片,营造出别人眼中 “我很有钱能经常去高级餐厅” 的假象,实则呢,我发这些照片的时候在宿舍里吃方便面。

发朋友圈成为了一种负担,逐渐地,由期待被别人点赞的喜悦变成了被揭穿的担心。

直到有一天,闺蜜问我:你能给我举几个光靠发朋友圈就能让别人对自己看法更好的例子吗?

我想了想,没有。

反思了下,自从开启了朋友圈装逼模式后,如此用心营造的假面具除了惹人妒忌排挤,被众人暗中群起而撕之,实则对我的现实生活并没有什么好处,别人对我的看法也没有更好。

那之后,我的朋友圈就少发了,要发也是发些普通的日常生活。

但我不用再为朋友圈点赞量的减少而怀疑自己的人缘不好,也不用再为别人拆穿我的 “造假” 行为而担心,慢慢地发现用经营朋友圈的时间来写好毕业论文反倒让我觉得更开心踏实。

毕竟人还是需要在现实中吃喝拉撒,活在虚假的梦幻泡影里不脚踏实地精进自己,朋友圈装潢得再怎么奢华富贵也没用。

人设,如果想尽量表现出自己更好的一面,我能接受,虚荣心谁没有?

但那种活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不求进取,自视甚高,屌丝装富豪,文盲装学者,丑女装仙女,以为发发朋友圈就可以全方面逆袭还看不起别人的人设就很讨厌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卖 “人设”?

大概是现实生活中虚荣浮夸又不肯努力赚钱,以为 P 个图,晒个包就能轻松拥有一份被众人羡慕妒忌恨的万众瞩目吧。

这和在学习工作中碌碌无为,只好通过网络游戏的打怪升级来博取虚拟掌声的 “废青” 同理。

当然,想要被瞩目完全无错,初入社会谁都向往声色犬马流芳百世。

就像很多啃老、买 A 货也要死命追名牌的年轻人。

但如果没有本事没有一技之长,只想着靠着华而不实的朋友圈和身上那个轻飘飘的 logo 来达到功成名就,只怕人到中年便成了这个世界再也不愿看一眼的弃儿。

说真的,朋友圈里的人大多于现实生活中都有交集,生活什么水准,大概什么状态,其实各自都了然于心。

有时候,朋友圈越是高调的装逼现实中翻车翻得就越快。

如果本身就很优秀的人,根本不必刻意发朋友圈去引人瞩目,你是梧桐,自会会有凤凰来栖;

相反的,如果本身就不优秀的人,朋友圈发得再美好也没用,等别人了解了你现实中的真实面目只会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印象受损,得不偿失。

就像那些看着对方 P 图过度的朋友圈照片而网恋意淫的男女,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见了彼此的庐山真面目后立即打到不可开交。

亦舒在《承欢记》里说的:自幼贫民窟长大的女子,侥幸多念了两本书,枉以为可以与人平起平坐。

自己实际上没那个资质与本事,再装也只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朋友圈中虚拟的高级人设富贵生活并不能助你飞升。

真正高级的人,必须自身也非常优秀,有着体面的工作、自信的气质、健康充满朝气的外形。

朋友圈可以经营,但要建立在本身就是那种人的基础上。

不够优秀的,也请从现在开始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现实生活中,不贪那虚假人设带来的黄粱一梦。

公众号:tam-monstermirror,每天都会更新,一起来聊聊红尘俗事和人生百态,欢迎关注哦.

知乎用户 Isaac​ 发表

删除!

知乎用户 折木奉太郎 发表

写过一句话:“世界上,不存在‘说不清楚’的事情,抱着一定要让对方明白的心态去描述,一定能把事情说清楚;存在的是披着‘说不清’外衣的‘不想说’和‘懒得说’。”

不发朋友圈多半是这两种心态。以及构成 “不想说” 的“不值得说”。

用了多年微信,至今没发过朋友圈。最开始洋洋自得,觉得别人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久而久之又会困扰,时常会被误会屏蔽别人,一再解释;以至于现在每加一个微信好友就要说一遍:“不是屏蔽你,而是我从来不发朋友圈。”

想来,微信朋友圈延伸出很多朋友之间的关系,譬如:

“点赞之交”、

“只有在别人朋友圈下面才能聊天之交”、

“有过一面之缘在对方一再请求下加了微信但发现对方是个微商天天刷屏之交”、

“从不聊天甚至不知道对方是谁但他在吃饭买单还不是和你一起吃饭的时候总能想到你之交”、

“碍于曾经同窗同校同室同窗的关系尽管对方每天要发 20 条朋友圈也只能选择屏蔽而不能删好友之交”,等等…

在朋友圈里分享、记录、显摆、刷存在感、花半个小时酝酿一条朋友圈的人;与那些不发朋友圈的放在一起,没什么可比较之处,只是个人选择。后者不代表孤独、前者也没有理由遭到鄙视。所谓的孤独和鄙视链形成,本身就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

人是群居动物,社交在当下也有必要性。但比起花心思把朋友圈当做是个人形象的门面经营;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眼前手边的事上,找聊聊天、问问近况。毕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无法单纯靠朋友圈维持,某种程度上它只会让朋友更疏远。

我靠日记记录生活;通过定期与友人聊天来社交、维持关系;写文章让我与他人分享所思所想与生活;用 “收藏” 替代对喜欢文章的“分享”。这几乎涵盖朋友圈的所有功能,至于显摆和刷存在感,没什么好炫耀的事情,也没有对存在感的需求。

生活不是经营朋友圈,而是经营人生。闷声大发财,这才是最好的。

知乎用户 朱明​ 发表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

一般来说,做一件事情,需要动机。现在,不做一件事情,也要有理由了。

别人不知道,就我而言,没什么想发的。懒得多做一件事情。

不打算给谁看,也不在乎有没有人看。别人看不看,我的日子都是我自己的日子。

我不需要在朋友圈营造什么形象,也没人在乎我是什么形象。

以及,也就用不着考虑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怎么样发才能精确地表达我的意思,而不会引起别人的误解。

发个朋友圈还考虑要不要屏蔽一些人,要不要三天可见。

累不累。

送一段话:

我装作老成,人人就传言我老成。我假装是个懒汉,人人就谣传我是懒惰虫。我假装不会写小说,人们就谣传我不会写。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由得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

——太宰治

今天跟儿子的互动很温馨

今天咖啡厅遇见的妹子很有趣

今天换了个新眼镜,看上去年轻很多

今天天气不错自己在山里开了两小时,感觉很爽。

自己都知道。

冷暖自知,就够了。

别人就算来点个赞,也不代表真在意。我也不好意思麻烦别人

知乎用户 夺米台风​ 发表

发一些让人思考的东西,没人点赞。点赞的都是网友。现实朋友点赞的很少。

让我觉得我是不是智障,所以就不发了,或者只发私聊,不发朋友圈。

隔壁有钱的同事发去某国玩了去哪吃饭了,一堆人点赞。我一开始也点赞,后来有点无感。

也许是我行文技巧不对,大家只关心赚钱和吃喝玩乐,没人关心宇宙和什么狗屁人类的未来命运,抑或是我本身层次太低,不值得他人关注。

这样想或许妄自菲薄了。但内心里从来没觉得自己错。

想求得共鸣,我认为还是只能通过聊天吃饭,甚至是喝醉了,才能口吐真言。

平时大家伪装的太好,有点恶心。

知乎用户 张一一一 发表

沉默的人往往过得很好。

知乎用户 裳 Ashelia 发表

大家好,这是我的小号。

知乎用户 无恙 发表

拒绝给自己添加人设。

我发自拍,是希望有人夸我漂亮。

我发和外甥女的合照,是希望有人夸我温柔。我发打工时候的照片,是希望有人夸我能干。我发读后感, 是希望有人夸我文艺。

我发表生活的感悟,是希望有人夸我思想高深。

我发美景好物的照片,是希望有人夸我热爱生活。

我发外出下馆子的视频,是希望你们能感受到我的物质条件并不是那么匮乏。

然而我本质就是傻子和疯子的结合体啊。反应迟钝不善交际敏感彪悍才是大部分的我。

突然有一天,莫名的感觉到了疲惫,疲于应付 “原来你是这样的 xx”。于是,我清空了所有的朋友圈内容和空间内容,删完最后一条说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那一刻,我摒弃了所有的过往,摒弃了所有的人设。

知乎用户 与人为善​ 发表

都在憋大招,要么就不发,要发就发个大的,一条动态赞数突破整个手机屏幕那种。

其他的无痛无痒的生活,赞数不过 20 不过都是在消耗自己自媒体的影响力。

我酷爱旅行,所以去年今年的旅行都通过朋友圈记录了。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因为 “在路上” 是我的“常态”,慢慢地也就没有什么受众想看了。即使风景再美,拍得再好,文字再用心也是一样。

因为,越成熟你越会发现,你身上发生的 99% 的事情,都是别人毫不关心的。

所以,慢慢减少发的频率,很多实时热点发完也会次日就删除,留下的无非是自己觉得想要展示给别人的东西。

究竟,是朋友圈日记记录了你的生活?还是朋友圈日记塑造了你的生活?

知乎用户 为溪​ 发表

这是每个人都孤独的时代

拥挤得让人想逃

好在我有很多圈子

可以躲在任何一个角落里

让心随便贫瘠,随意逍遥

这是孤独者的天堂

但总是在一阵狂欢之后

沉寂的归于沉寂

无聊的归于无聊

日子还是往常一样的过

苟且之余,一地鸡毛

杨绛是什么人,我不知道

陈忠实的作品,知之甚少

只是在朋友圈里

我看到了对他们的哀悼

才想起书店里他们的作品

落满了时间的尘,被我嘲笑

我有我的人生导师

他们给了我无数心灵良药

他们让我记住了成功的哲学

忘记了成长的烦恼

他们是知心的朋友

除此外,我什么都不需要

可我依然需要洗洗澡

洗个大盆澡

搓掉稍有虚伪的泥垢

把真实的自己闪耀

因为,我们的问题

是朋友圈太多而朋友太少

他阻挡了你我热切的目光

和心贴心的拥抱

所有剖开胸膛的诚挚

所有推心置腹的朴实

都变成了

一句寻常的哀悼

知乎用户 Summer 楠 发表

既然是[朋友]圈,又何必精心包装自己呢。

我原来也喜欢发朋友圈。

顶着大油头的照片从来不发,发的都是妆后美美的自拍。

老公乱扔袜子从来不发,发的都是围着围裙辛劳做饭。

孩子撒泼打滚不发,发的都是天真无邪灿烂的笑容。

犯了错老板劈头盖脸一顿骂不发,发的都是手拿优秀员工证书美照。

论文被导师一顿改不发,发的都是毕业答辩神采奕奕。

还有在朋友圈里汇报生活状况,工作进度,以及各种人生大事,其实想一想,真关心我这些状况的,不通过朋友圈也会知道,其他人也就是看看,根本不会往心里去的。

现在想想,既然我是这样,你是这样,大部分人都这样,那这朋友圈里的歌舞升平到底是怎么回事不都心知肚明吗。都是熟人,谁又不知道谁呢。

还有什么可发的啊。

知乎用户 妖都学长 发表

不发朋友圈,是因为我的朋友圈都是这种情况。

有时候不发朋友圈也是尊重自己

知乎用户 无敌铁憨憨​ 发表

生活越来越平静如水… 没一点涟漪…… 也就没有什么内容可发了……

吃饭的范围从高大上米其林餐厅、日式料理、港粤菜馆等等等变成了门口的一碗 17 块钱的刀削面馆子,自然餐饮方面就没什么可发的了

娱乐场所从会所酒吧 ktv 变成了摆着电脑的卧室,那娱乐方面也没什么可发的了

溜达过了大江东西南北,一遇到节假日双休就只想跟家里呆着… 出门也就逛个超市什么的,买点水果… 索然无味的日常,没什么可发的

购物都没兴趣了,不像刚出家门,看什么都新奇,名牌西装名牌鞋,名牌手表,看什么都想买,追求的不亦乐乎…… 买到了出去炫一波

现在自己都懒得买了,嫌麻烦。1 万的衣服我可以穿,10 块的地摊一样乐意穿,到夏天某宝 10 块的 t 恤买 20 件,脏了就扔…… 发出去也没什么看头

社交圈也稳定了…… 不像以前,有那么多的新认识的人,今天加个妹子,明天加个少妇…… 愿意分享,愿意给她们炫

现在来回就那点人,谁不知道个谁… 聊天都是以孙子开头,以滚结尾的…… 连炫都没有了动力

哎孙子,今儿晚出来吃烤串儿去?

没空,今儿我特么得跟家看着我儿子,要不你过来?

滚滚滚…… 改天空了再说

比如今儿,牛仔裤配皮鞋,没找着袜子…… 上身穿了一个带广告的文化衫~

知乎用户 潘志立​ 发表

1. 不发朋友圈,但是可能会发微博(朋友圈人太多又懒得分组)

2. 不发朋友圈,可能还没到发的时候(感觉没啥好发的)

3. 不发朋友圈,可能是别人把你屏蔽了(也有可能被删好友了)

4. 不发朋友圈,可能是不玩朋友圈(贵圈真乱没意思)

最后,身为平均每日两条动态的重度圈友,每当我看到平时不怎么冒泡的朋友发动态时,总会上去赞一个。看到别人的有趣 / 励志生活,自己也会想着过得有意义一点。

知乎用户 龙伟平的故事屋 发表

前两天,有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说:“我每次发朋友圈都只有一两个赞,甚至 0 赞,是不是做人很失败啊?”

说真的,我被他突然的自我剖白问得有点懵逼,一下不知该说啥,心里既惊讶又感动,惊讶的是我们随手点下的赞竟然成为对方衡量自己做人失败与否的标准;感动的是他作为一个奔四的男人,能把自己的不堪和苦恼告诉我,足以说明他信任我,这份信任无疑令人感动,正因如此,无形中多了份开导他的责任,谁叫我是唯一一个知道他 “秘密” 的人呢?

我本来想说,不就是一个赞吗,又不能当饭吃,想那么多干嘛,然而仔细想想说了等于没说,他要是会这么想也就不会觉得没有赞等于做人失败了。

于是我反问他:“你知道朋友圈发什么获赞最多吗?”

他说:“不知道。”

我说:“发你倒霉的信息。”

“什么意思?”

“这世界除了你最亲的人,没有人会真心为你的成功进步感到快乐,相反,你的成功和进步就像一面镜子,会照亮过路人的不堪,你过得越好,就越衬托出别人过得粗陋。你朋友圈里的好友不会羡慕马云身价千亿,却会嫉妒你买了一块名表。道理很简单,马云距离他们十万八千里,而你是他触手可及的,这种仿佛踮起脚就可以够到,却始终够不到的滋味会令人发疯,这就是人性。”

-———————————————

其他精彩回答:

有什么让人听了背脊发凉的恐怖故事?

知乎用户 西楼 发表

真受不了发不发朋友圈还有这么多 BB。

在社交网络这么普及的情况下,发条朋友圈就跟从前和左邻右舍唠句嗑吐个槽吹个牛没啥本质区别。

我想发就发,不想发就不发,你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屏蔽我。

这是我的社交环境,我可以选择表达什么样的自我,关注什么样的人。

我接受我从前的朋友圈在今天看来有点傻逼,因为我在改变在提升;接受你不喜欢不赞同我,因为我们不可能一样。

没有朋友圈我的生活依旧精彩,有了朋友圈我可以把我的精彩分享出去,如此而已。

你可以选择分享,也可以选择孤芳自赏,这是你的自由,只要你喜欢那就都是对的。

但是别因为你不喜欢发朋友圈,就觉得其他人都是傻逼。

要这样,听话,把朋友圈的功能关掉。

知乎用户 yousafire 发表

从来不发朋友圈,因为想不明白为啥要发朋友圈?朋友圈不就是,吃个饭,喝个茶,睡个觉,走个路,出去玩儿,再发发鸡汤。。。。所以,在朋友圈里发这些日常生活有个屁用啊?给我妹买了两箱零食,她不发朋友圈我就不买了?她就不吃了?给我回句收到了就行了。总结来说就是,觉得日常生活没什么可发的,要是碰见 UFO 了,或看见龙了,我不但要发朋友圈,我还要挨个跟我的朋友们说呢!

知乎用户 寒江雪 shirley 发表

以前很爱发朋友圈,大事小事,心情或喜或悲总是能让别人从朋友圈里窥探出来,现在不是了~已经很少发朋友圈了,就算是发也是分享链接,分享歌曲之类,能看懂的也就我最好的几位朋友,我有个人微博,也有只加了几位好友的 QQ 小号,发生了什么事情,或是心情起伏,也就在微博或者小号上写写东西,诉说一下。朋友圈里,通讯录人群太杂了,有家人,好朋友,还有同学,一般朋友,有的是只见了一两次,平时没什么交集,基本上连 “点赞之交” 都不算的朋友,有太多事情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搞得全世界皆知,越来越注重个人空间,无论是共处还是精神上。发出来,不懂的人还是不懂,不理解的还是不理解,泛泛之交终为泛泛之交,真正的知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了解个大概。这样的话,又何必浪费时间发什么朋友圈呢?有些事情自己知道就好,有些心情自己懂就好,用文字表达只是抒发情绪的作用,但没必要搞得全世界皆知~

逐渐明白,成长就是逐渐变得克制,温柔,沉静,宠辱不惊。

知乎用户 Mr.Secret 发表

秘密君你好,我没什么秘密,就是想找个人聊聊天,你也不用回复我什么,就当我是自说自话。

秘密君:好的,你请说。

秘密君我不知道你会经常更新你的朋友圈吗?我现在越来越少更新朋友圈了,其实之前我是个万圈达人,一天不更新就感觉少了点什么的那种。我特别喜欢那种分享的感觉,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愿意跟人分享。

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所谓的分享生活,其实是不存在的。有个小事儿对我触动挺大的。是跟我关系很好的一个室友,我甚至一度拿她当亲生闺蜜的那种。

有一天她跟她异地两年的男票分手了,其实我是知道她的性格的,她是一个独立又坚强的姑娘,在这方面,她一直是我的学习对象甚至是榜样。可是不管再怎么坚强的人,和恋人分手,总不会无动于衷,她也一样。那段时间虽然没有特别消沉,但也是一直郁郁寡欢的模样。

我呢,自认为作为她的好闺蜜,理应在这个时候给她送去些许慰藉。但是之前说过,她挺独立的,所以我知道当面安慰她什么的根本没用,反倒显得尴尬。于是就在上课的时候,发各种网络上的段子,自己拍各种搞怪的视频给她,就是希望她能开心一点。

这么做了大概四五天,她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着我,我倒也无所谓,心想着只要她能好受些,总是好的。可是直到有一天,她在微信里回了很长一段话给我,那段话我至今还收藏着,就像一根刺,怎么也拔不掉。

她的原话是:

小天(化名),我不知道你是出于什么心态每天发这些没有营养且一点都不好笑的段子给我,是想告诉我你每天过得有多开心吗?拜托你不用告诉我,你每天发那么多朋友圈还不够么?
我知道你也许会说,你是想让我开心一点。抱歉,我的生活我自己做主,不是你让我开心我就会开心,或者你让我不开心我就会不开心的。你愿意晒愿意秀,我不管,请继续在你的朋友圈里进行你的表演。但是,希望你不要再来打扰我。这让我很不舒服。
作为朋友,我觉得我有义务提醒你一下,**你的朋友圈其实很 low,你觉得不得了的东西,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一文不值。**我也是拿你当朋友才跟你说这些的,希望你不要介意,就这样吧。

秘密君你知道吗?收到她的这条信息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傻了,就是,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就是脑子一片空白,也没有什么情绪,既不伤心也不愤怒,就是一片空白。

她说的很认真很诚恳,我知道她不是在跟我赌气说这些话,她是在真实的表达她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恐慌,真的就是恐慌。我不知道我一直以来是不是都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于是我开始从头到尾的审视我的每一条朋友圈,可是秘密君,我真的没有发现我在炫耀什么我在秀什么?

难道我发一条吃了一碗麻辣烫感觉很幸福很满足是在炫耀?

难道我说我种了三个月的草终于拔草买了支口红是在炫耀?

难道我说我看了场电影像傻逼一样哭的稀里哗啦是在炫耀?

我知道,我吃的那碗麻辣烫可能有些人这辈子都不会吃,她们觉得廉价觉得不卫生觉得 low,可是没关系啊,我喜欢吃啊,我吃了以后就感觉很满足啊!

我知道,我买的那支口红可能有些人已经买齐了所有色号,在他们眼里我的这一支只是他们的几十分之一,可是我忍耐了三个月才决定买的,我很喜欢啊!

我知道,我看的那场电影,很多人都已经 N 刷了,甚至还可能写出了一篇不错的影评在知乎上获得了好几 K 的赞,可是我认真的看完了,我就是很感动啊!

秘密君,你说这是不是个悖论?你晒的别人没有,你就是装逼;你晒的别人有,你就是 low 逼!我现在特别认同这句话。

其实很多时候,我发一条朋友圈,真的仅仅是为了分享,因为我觉得微信朋友圈的关系链,至少还是很亲近的。我在这个相对私密和亲近的圈子里分享每一滴喜怒哀乐,就这么简单。为什么就要被人冠以这么多的帽子?

还有一点,那就是记录,有的时候我就想啊,如果我们老了,那时候微信还在,那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我们的朋友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我觉得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太多的高效和便利。以前我们写日记,只能用文字去记录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有朋友圈,不仅有文字,更有图片,甚至还有影像。这一切,不值得我们去利用它记录我们的生活吗?

更让我感到可怕的是,我以前的朋友圈动态,**那个高举道义大旗对我肆意抨击的闺蜜甚至每条都会点赞,那,其他人呢?**其他给我点赞和评论的人呢?他们内心深处又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秘密君,你说人为什么会如此复杂?

**原来真的有一种感情,叫做点赞之交。**现在我也学会了收起我的生活,我依然会用朋友圈去记录我的生活,但只为我自己记录,不再对别人开放。说真的,我恨自己不够强大,如果强大到可以做到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该有多好,多帅气多洒脱,但是我做不到。

秘密君:姑娘,你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经常会莫名的遭受别人的误解和非议,这很正常。只要你初心不恶,没想过要去伤害谁,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做你想做的。爱你的人总会懂你,而不爱你的人终归会找到一个点去攻击你。人是社会型动物,我们总会有亲人有朋友,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幼稚而自私的行为。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走自己的路,让不爱自己的人去说吧。我不知道我这么说,你能否理解。

谢谢你秘密君,爱我和不爱我,这才是关键!谢谢你!就像你说的,走自己的路,让不爱自己的人去说吧!我想我大概知道怎么做了。

秘密君说:今天这位讲述者的经历应该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至少有一部分是讲述者这种被万圈所伤的吧。我听很多人给我讲过他们莫名被人误解遭人非议的故事,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知道那种深深的无力感。我也曾为此感到过困惑,但是后来,我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往大了说,古今中外,哪个英雄豪杰不是谤满天下誉满天下?往小了说,你又不是人民币,又怎能做到人人都喜欢你呢?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守住善良的底线,做想做的事,至于其他的,就让它尘归尘,土归土吧。

以上。

本内容整理自秘密君访谈,首发于公众号:那些你不敢说的秘密(imimijun)我们洞悉阴暗,只为拥抱光明。

知乎用户 华夏英灵​ 发表

每个人都有自己开心的时候和压力大的时候,而我既不想用我的舒适给别人造成压力,也不想用我的不愉去污染别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哪里还有朋友圈,我微信里的都是商圈

知乎用户 野生的狐狸 发表

不太懂为什么问的是 “不发朋友圈是什么心态 “,结果高票答案高谈阔论了一番朋友圈是如何便利的社交工具?

对我来说微信并不是什么全新的社交工具,纯粹是一个短信的替代品。QQ 也不是,仅仅是一个办公室里传文件懒得上 OA 的替代品。

要是说微信最大的好处,恐怕就是建个群就可以群发信息布置工作了吧。朋友圈,几乎是只看不发的。

为什么不发朋友圈大概有这么几种可能性:

1、状态很嗨,没空发。全情投入的时候哪里会想到掏出手机还要拍张照?玩疯了连饭都不想吃,别提朋友圈了;

2、不顺不爽不想发。有些人的朋友圈几乎类似悲情小说,每天都讲述着自己的悲剧故事,不知是为了博得同情还是宣泄情绪——然而性格有不同,我觉得不愉快的事情那就忘记好了,丢朋友圈里了就好像记了个日记,还要提醒自己记起来,太糟心;

3、看到一个东西很感兴趣,想和别人讨论——一般此时打开的不是朋友圈,而是知乎……

4、成就不大,不足以炫耀:做了点不错的事情,然而仔细想想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有什么好晒的?不发了;

5、成就很大,然而别人看不懂。经常有突然半夜里悟出一个什么高端的设计来,很想拍个照晒一晒——想想别人看到之后也就是一脸懵逼的表情,估计晒了也无法获得成就感,放弃;

6、不和谐物,不能发。

所以我的朋友圈里大概只有几种东西:

1、公司规定转发的广告;

2、用以证明 “我去过某个地方” 的照片,一般就在景点门口拍一张就得了;

3、用以证明 “我和某个重要人物交流过” 的照片,一般就是合影一张,不过现在基本不做这事情,直接让人家签一本书给我得了;

4、用以证明 “我得过什么奖”…… 不过这么幼稚的事情早就不干了……

5、炫耀 “你们看,我又拼了个什么模型 / 打了个什么装备 / 拿了怎样的比分 / 多少个职业满级了”,这事情还常做,不然朋友圈里太空了;

6、“今早又堵车了……” 这种消息通常是为了从侧面告诉领导,今天我迟到是有原因的。

不爱发朋友圈,纯粹是因为懒得晒罢了。

如果能从事件本身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何必晒起来然后数今天拿了几个赞呢?

知乎用户 关雅荻​​ 发表

表面上,是我厌倦了朋友圈。。。

内在上,我觉得我真正想日常想说的话,很多不适合放在朋友圈。。。

所以很多话,我宁可发在知乎的想法(有些发微博也不太适合)。。。

我不觉得朋友圈有多少人会关心我跟自己的对话,或者会有人跟我认真的讨论。。。

当然知乎也不见得有,但知乎作为一个公开平台,我也不介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评价。。。

比如下面这种。。。

上面这些内容,我怎么发到朋友圈里呢?

会显得特别 “另类” 吧。。。

其实我停用朋友圈好几次,每次都是几个月吧,这次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会再用吧,我觉得发一些工作和个人爱好相关也挺好的。。。

比如我八月去横穿比利牛斯山脉 900 公里,因为会带队拍摄《雅荻跑世界》第三季和同步传播一些有趣的内容,我觉得还是非常适合发朋友圈的。。。

但上面那种跟自己聊天一样的独白还是不太适合吧。。。

知乎用户 北冥有海其名为鲲 发表

个人觉得发朋友圈并没什么,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比如我,我不在乎别人赞或者评论只是把朋友圈当做记录生活而已。

知乎用户 李姝特 发表

自从意识到朋友圈是你的社交名片,并非个人日记后,就把朋友圈整顿成想让别人看到的样子,没再随便发了

没有朋友圈我一样记录生活记录日常和心情

我可以把负面情绪写在日记本里

而不是在朋友圈指桑骂槐,事后又偷偷删掉

我可以把 N 张自拍统统存到 QQ 空间小号里

而不必精修图,精挑细选,假装不经意地发自拍后,心惊胆战等朋友圈反应

我可以把伤感和一些想法发在微博里

而不用担心朋友圈熟人会不会认为我在矫情

我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写在知乎里求共鸣

而不用担心朋友圈熟人看到会不会对我八卦

我可以把烦心事和真正的朋友私聊倾诉

而不必发在朋友圈换来路人的客套问候

不发朋友圈,我活的更加真实,有血有肉

朋友圈里的东西熟人可以看到

直接影响一个人的 “名声”,

朋友圈不是你想发什么就可以发什么的,

与其这样被限制,倒不如不发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知乎用户 LinkedIn 领英中国​ 发表

不发朋友圈的那些人去哪了?

朋友圈是人性的放大镜和万花筒。
有专业微商连续刷屏,就有兼职代购欲盖弥彰。打标签、设分组填补掌控欲,对 XXX 开放、仅三天可见则满足征服感。
围绕着个人生活的零碎琐事,大家可是过了把 “大权在握” 的瘾。但所有这些,都在一件事面前变成了小儿科——

对朋友圈,不闻不问、不发不看。
在这个 “秀场” 般的大杂烩里,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都干什么去了?


一、不屑,“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不发朋友圈的人可能有这么几种心态。其中一种是 “我清楚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也不需要所谓的感同身受”。

鲁迅先生的《而已集 · 小杂感》一书中描写过: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面对其他人,我们的怜悯、雀跃、悲伤、愤慨可能终究只是表面功夫,所谓感同身受,也只是虚浮的体会。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 Kerry 觉得自己每天朝 9 晚 9、无止尽被甲方打压的生活堪称悲惨,急需发到朋友圈传播一点负能量博同情。可比她更惨的投行女 Mo 根本懒得稀罕她的抱怨,没她惨的国企公务员小宇最多只会花一秒时间看完这条朋友圈吐槽,再花半秒嘴角微微上扬。

网友们以大数据的形式总结了朋友圈状态的几种典型。比如:

喜欢晒自拍的 80% 是 18-30 岁的 45 度右上角侧颜 P 图女;
成天晒孩子的以 28-38 岁的女性为主,刷频次数多得跟微商一样,晒的孩子年龄在 0-7 岁;

这世上的悲欢情绪各不相同,有些人需要宣泄、需要找到出口、需要获得关注,可换来的往往是别人表面的附和直至渐渐厌倦。

另外一群不屑在朋友圈里得到理解的人,索性不发。
二、不敢,“思前想后不如落个轻松”
另一种人,他们可能是完美主义者,对朋友圈也十分严格。

在意识到朋友圈已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可以随意撒欢的地方后,开始仔细斟酌每一次想要发出的状态。
这个词会不会不太好?
这个表情该不该换一个?
图有没有 p 到位?要屏蔽哪些人?

所有细节全部严格审查后才能发出去。然后呢?30 秒一次地查看点赞和评论。没几个赞的情况下就算明知别人看不到,也会自尊心受不了最后删除。

废了这么大功夫,就为了一条 100 个人里,可能 98 个人都不关心的朋友圈,太累了。

最近还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 “删朋友圈癌”,具体特征包括朋友圈发布十分钟没点赞必删、发朋友圈前想很久且一定有好友分组等等。这些举动也都被网友归到了“病态” 的范畴。

我可能更应该被归为这一类人。如果旅游一次拍的照片总数是 1000 张,那么我会先挑出 9 张最佳点上收藏,再一张张 p 好。有朋友出镜的,还要给她们都 p 到满意为止。

选择一个完美的时间发出后,就进入了焦灼等赞环节,在增多的红色数字和满频的评论中获得满足,反之则是在 “怎么没人点赞?!” 中怒火中烧。

![](data:image/svg+xml;utf8,)

几次这样的周折过后,我醒悟了,不再心累个半死发条朋友圈。

那些精彩的瞬间,就算只是留在相册里,我也知足了。因为不需要期待别人的评价和对我来说其实没太大意义的自我审视,反而落个轻松。
三、不信,“朋友圈和生活是不同的世界”

还有一些对真实性抱有高期待的朋友们认为:“哪里有社交,哪里就有伪装”。

朋友圈里发出来的,往往都是最好的一面,要不然就是想被看到的一面。

所有锁住的,删掉的,还有分组可见的心情,一些不想被新朋友看到的的过去,生活中落寞的时刻,通通不在朋友圈里出现,展露出来的,是最好的,“三天可见” 的你。

为这个话题,我不深度地采访了一个完全没有朋友圈的大学闺蜜。她是基督徒,艺术史专业,业余生活非常丰富且文艺,长得也清秀。我问她为什么从不发朋友圈,她说:

“最开始用微信只把它当作一种联系工具,后来偶尔想过发朋友圈,但又觉得表达自我、纪念事物的方式很多,发朋友圈让我觉得,发的东西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给别人看的,这样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早前国外一部社交网络讽喻短片《虚假的你》被大量转发,这部带有讽刺意味的短片揭露了网络社交的虚假,以及各国网友的社交网络成瘾共通性。

社交网络讽喻短片《虚假的你》_腾讯视频

就像视频中展现的:
打完厚厚的粉底,做着刚睡醒的摆拍;
开车到郊外,却假装在做着户外运动;
……

这种情况造成的反效果可能会导致自己与现实生活脱节,在自己的虚荣心里渐行渐远。

也有人说 “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我都不打算在公开的社交场所毫无保留地向人敞开。” 既然没办法在朋友圈里找到真实,自然也就没有了相信的必要。

四、不发朋友圈的人,干什么去了

所以,这些选择不发朋友圈的小众群体们当然不是过的不好,只是换了方式。

需要宣泄心情的时候,他们不需要在朋友圈里找共鸣;
生活中的精彩时刻,他们不是不记录,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要么把美妙的瞬间留在相册里、日记里、脑子里,要么让这些回忆珍藏在心里,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

我有一位很神的朋友,人称 “香山女王”。她的朋友圈里没有别的,只有每月一次的 “登香山打卡”。来北京一年多,她已经登上香山 23 次。据我了解,她的业余生活还有每周固定的插花课、油画课、持续的体育锻炼以及偶尔和朋友仪式感的小聚。
她告诉我说:“有自己坚持的事情我就觉得生活很充实,朋友圈用来打个卡记录一下就够了,其它时间,我更愿意花在我喜欢的事情上。”

我的本科室友是个黑人女孩,学的是我们学校最著名的海洋学专业,初次见到她我就感受到她散发的学霸气场。难得的是,在 Facebook 几乎 100% 普及的美国大学校园,她竟然几乎不用,甚至连其它社交网络也不太关注,这一切太令我好奇了。

后来我发现她其实是一个无比外向的人,热衷于组织大小学术和非学术(party)活动,极具感染力以及领导特质,怎么说呢,就算我们各忙各的很少见到对方,我也觉得她存在感很强。

![](data:image/svg+xml;utf8,)

她经常去海边采集研究样本,还要写大量的报告,所以没有 social 的时间里,她要么泡在图书馆,要么在房间里看书。一个学期下来,她在保持丰富课余生活的情况下还拥有超高 GPA 的事实深深震惊了我。

关于不玩 fb 这件事,她的理由很简单,fb 会使她患上拖延症,耽误她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所以她戒掉了。

五、发朋友圈没错,但认真生活更美

近期《视觉志》的一篇文章写到了主持人亚妮的故事。
十几年前,这位曾被封为 “主持界全能女神” 的女孩消失在了朋友圈和大荧幕中,却将最珍贵的十年留在了太行山里。她与当地的十一位 “没眼人” 朝夕相处,切身体会他们的生活,深度挖掘这群与世隔绝的盲人队伍。

亚妮说:
“我要记录这支队伍,把那些亦真亦幻的故事和传说,包含战争悬史,观乎人文失落,逼向人性,逼向一种活着和死去的生态蜕变的诘问,全部记录下来。”
于是她用十年时间的跟踪拍摄,出版了《没眼人》一书并筹备了同名纪录片。

除了亚妮的例子,我们身边不乏许多认真生活的人。

他们会去最真实的生活里,关注想关注的人。需要帮助,需要获得关注的时候, 即使没有 “万能的票圈”,他们也总能找到可以真正帮忙的朋友;

想保持社交的人,也不一定需要通过朋友圈维持社会关系;

想充实自己,紧跟潮流脚步的人,朋友圈并不是全部;
而那些不看朋友圈的人,花更多时间去生活,却从没有忘记想要关心的人。真正的牵挂,不会止于朋友圈。朋友圈里的点赞和评论也不是互相记得的方式。

发朋友圈是一件很中立的事,但因为目的性不同才引起了大家褒贬不一的看法。
希望你的朋友圈,是你认真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由 LinkedIn 原创,作者 LInkedIn 团队 Olly。
本文图片来自原作者、影视截图和豆瓣电影。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 30 日内联系 LinkedIn。

知乎用户 韩振翔 发表

没兴趣跟朋友圈里的人,玩这种无意义的社交游戏。

发朋友圈并不能帮你加深感情,该帮你的关键时刻还是帮你,不帮你的,你点 10000 个赞还是泛泛之交。

发朋友圈并不能让你和朋友真正的互动,朋友圈里面最多就是玩玩闹闹,开开玩笑,寒暄两句。真正有话想说,有事要办的都私聊,朋友圈只能说一些没营养的话题。

那发朋友圈有什么意义呢?

1. 展示自己,朋友圈的照片日志,对于有兴趣了解你的人,就是一种很好的渠道。

2, 获得认同感,这也是社交的核心目的之一。

而对于这两样没有需求的人,自然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朋友圈。

毕竟在朋友圈展示自己,除了约炮,基本没什么实际的好处。

而获取认同感,则有太多方式了,比如知乎。

在知乎,你可以得到成千上万的认同,而在朋友圈往往很多东西不能说,因为身边人不理解,或者说了会影响自身形象,会被嫉妒和鄙视等等。

最可怕的是,朋友圈会耗费你大量的时间,你每天起码要拿出半个小时和朋友圈的人刷朋友圈互动,而最终的收获的认同感,少的可怜。

这根本就是出力不讨好,所以会放弃朋友圈。

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朋友圈则已经足够满足自己的社会认同感了,因为,他们跟朋友圈里的人有 共 同 语 言 。

不发朋友圈的往往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基本没有认同感,很少感受到社交的愉悦,自然而然的就放弃朋友圈了。

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朋友圈是熟人社交,而不是兴趣社交,你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没办法选择自己的亲人,所以你会有一大堆 “表面朋友”,跟他们能说话,但仅此而已。

有的人,天生性格擅长于闲聊,并且对此能抱有浓厚的兴趣,有的人则不行,这些没营养的话题会让他们感觉厌烦,一次两次还好,时间久了就开始逃避。

并不是知乎的 “兴趣文章”“抖机灵”“引经据典”,就比朋友圈的“专家养生”“旅游照片”“吐槽秀生活” 高大上到哪去。

大家都只是社交软件罢了,只不过你喜欢高深莫测,阳春白雪,我喜欢通俗流行,贴近生活。没有谁比谁强,都只是不同的兴趣造就的不同娱乐方式,玩朋友圈的有大牛,玩知乎的也有小白,没什么可比性。

重要的还是你自己。

你牛逼,你玩小花仙都牛逼,就像奥巴马玩手办,但没人说他宅男,而是说他也有平易近人的可爱一面。

不玩朋友圈的朋友,也不要担心会有什么不良影响,毕竟几十年前,我们根本没有朋友圈,都还在忙着串门聊(chui)天(bi)呢!

知乎用户 芝士也 发表

我老公朋友圈就是空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发点什么?他居然说,发朋友圈的(我估计他是说男的)有毛病!!我被惊呆了!那我们都有毛病是吗?他平时看别人发朋友圈(某男)也会说,这人有毛病,这点事也发个朋友圈!大家快来吐槽他!!!

知乎用户 赵心仁 发表

都在闷声发财还有时间发朋友圈?

知乎用户 muser 老乔 发表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知乎用户 翰韬 发表

为什么不发?

因为朋友圈本身的定位。朋友圈其实就是搬运自己现实中的关系到了网络上而已。

大部分人在家庭外和家庭内的关系是不同的。(

为什么家人喜欢分享负能量? - 知乎用户的回答

)有一定原因就是因为家中是港湾,可以发泄自己的负能量。而家外要小心谨慎的活着。但是!但朋友圈内同样是现实中的好友的时候,你还能那么放肆吗?同事、朋友、上级、领导可都是在看着你的动态的啊!既然朋友圈依旧要这样小心谨慎为何要待下去?

一、很多动态是针对某个人的,但是发了就会显得针对了一群人。
二、不管你装的多少光鲜,其实你是什么人,有这么样的经历。好友都知道。
三、你不敢直白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因为其他社交平台的兴起。

一、在微博上可以任意的喷击和点评。或者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捏造一个人出来。
二、在知乎上可以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观念。而不用怕因为说了高深的观点被朋友当装逼。也不会因为表达了自己关于爱情的观点而被异性反感。
三、在豆瓣小组、果壳网上可以找到三观类似的人互相交流。而现实中所谓的朋友无非是因为距离和生活必须在一起而已。

因为存在时间变长,用户新鲜感下降。

任何产品或者平台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

(和上图类似,任何平台在最后都会逐渐衰败,最后只剩下一些核心用户,在最后维持着最后的平台生态。)

-———————————————————- 分割线 ———————————————————————–

PS: 看这里!一个用心答题的小透明 “怒风”。觉得不错的可以点赞支持。喜欢的可以关注支持!万谢支持的各位。

知乎用户 猫大长尾 发表

没朋友。

谢邀!

知乎用户 石一 发表

明知在乎自己的人不多,还要装作过的很好的样子,真的很累,没意思。

知乎用户 矮米粒​​ 发表

知乎用户 攀登 发表

我连朋友圈功能都关了。。。。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不显示朋友圈的图标,我觉得我省了好多时间,不会浪费在刷别人无聊的东西上。。。。

知乎用户 水沧玉 发表

因为不需要无谓的赞美和无用的关心。

知乎用户 油头小雨 发表

知乎想法

豆瓣广播

网易云动态

微博

QQ 空间

知乎用户 皮皮苏大虾 发表

哈哈哈哈哈!因为我妈我爸我二妈二爸三妈三爸姑姑姑父大舅二舅小舅舅大舅妈二舅妈小舅妈堂妹表妹堂哥表哥我们主任副主任我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以及一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的陌生人全!在!朋!友!圈!

因为我没有可以炫的!可以晒的!可以秀的!也不会熬鸡汤!

因为我长的丑,不爱发自拍!

所以,不爱发朋友圈。

以上。

知乎用户 達也君 发表

谢邀

我在某个 “最讨厌什么类型朋友圈” 问题中回答过一个,其中旗帜鲜明点指出了图文不符,干啥都自拍的一些令我个人比较讨厌的朋友圈照片。

但是问我不发朋友圈什么心态…

确实没研究过,不发朋友圈可能专门发微博,也肯能专门发 QQ 空间,也可能只玩贴吧,也可能工作太忙,有了非工作时间还不如座哪歇一会,或者找朋友聊一会的好。

所以就不发朋友圈了。

知乎用户 花窗影 发表

无关心态的问题,个人喜好而已,我不发朋友圈的原因:1 里边加的有相对陌生人(因各种工作原因),2 不喜欢向别人随时报告,我在干什么,我的喜怒哀乐 3 太浪费时间和精力,对自己也没什么提高和益处 4,有时会间接地引发一些恩怨情仇,消耗无谓的时间和情绪。

简单粗暴说,对别人的生活不感兴趣,也不喜欢别人围观我的生活。

~~~

哈哈,这个提问者真是个小聪明豆,原题问的是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估计看到诸多回答后,又觉自己措辞略显不妥,因此修改为:对朋友圈是什么态度。可惜老衲答卷早已上交,故此申明。

知乎用户 刘旭阳​ 发表

佩尤研究中心和美国生活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

2009 年 47% 的在线用户使用社交网络,4 年后达到巅峰 69%,大概 67% 的成年人都是 Facebook 的用户。 但数据在 2013 年开始变得不太好看了,当时有 61% 的 Facebook 用户说,至少有那么几个星期,不想使用 Facebook。28% 用户说 Facebook 没有以前那么重要,34% 说所花时间不如去年多。这是为什么?

题主提了个好问题,看了一圈,高票答案大多抒情吐槽,少见专业的心理学分析。

我们来个反证法,为什么要发朋友圈?

学术界公认的观点,人们使用社交网络是为了满足两种基本需求,一是寻求归属感,二是彰显自我。

寻求归属感者,多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影、偶像或者某些文学作品,而彰显自我就比较简单粗暴了,各种晒自拍,晒猫狗虫鱼娃等等。

一、社交网络之于归属感

有研究显示 Facebook 的使用对用户的心理社会性有帮助,比如使用 Facebook 有利于青少年构建和维持社会支持资源,这是人群关系积累的力量源泉。Facebook 使用越多,社交参与感越强,生活满意度越高,对社会的信任也会愈多。

归属感还能提升自我价值感、自尊,人类很大程度上依赖其他人的社会支持。社交网络的使用还跟人口分布和文化因素有关,处于弱势的族群更倾向于使用社交网络获取归属感。女性和少数民族就比男性和主体民族更常使用社交网络。

女人比男人更热衷于表达 facebook 的重要性,16% 的女性用户说 facebook 更重要,男性的相应数据是 7%,女性有 16%(男性 9%)说花的时间更多。

我们把 Facebook 比作中国的朋友圈,那么不难理解,不发朋友圈的多数是男性,主体民族,或者说不需要取得额外认同感的人群。

二、彰显自我之于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反映用户的对外形象,彰显自我的需求会促使你塑造对外形象。这种需求会引导用户的特定行为,比如说对于照片的选择,对朋友的联系,这些都与用户期望构建的形象有关。

研究显示,Facebook 上影响受欢迎程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用户的身体吸引力,在缺乏语言信息的情况下,身材好,长相好是吸引朋友关注最重要的视觉线索。

另外,彰显自我行为与性格也有关系,偏内向的人会倾向于使用微信,QQ 进行交流沟通,但是很少在社交网络上展示自己,很少透露自己的信息,也很少发表意见。相反,外向的人则各种妖娆,恣意挥洒。

正是两种需求的释放,让朋友圈里呈现的生活多姿多彩。但当你从线下走到线上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除了线下的形象外,你的网络形象也需要维护,尤其是你在网络上营造了一个与你本身性格迥异的人物时,分裂感会更严重,你必须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维持积极的形象,这种无力感促使你对朋友圈的厌烦。

糟糕的是,你开始发现,发朋友圈根本不能解除你的孤独感,你不断怀疑自己,朋友圈里的那个人到底是不是自己,如果不是,那何必要维系这种虚幻的存在?

以上也是开头 Facebook 开始显出颓势的原因,同时也是各种高票答案所描述现象的根源。

希望对你有用

知乎用户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发表

我们所欠缺的是孤独的慰藉,朋友圈是一个能够得到某些人共鸣的地方,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绝对,

我猜不发朋友圈的不一定孤独,但一定可爱且喜欢独处且自尊自重。

他们是路途上一言不发的行者,内心脆弱,外表坚强,无需他人的建议也可以好好生活,只喜欢安静地将想说的话说给想听的人,只想把某天某一刻不间意的舒畅记录在精致的笔记本内。

但他们绝不自卑,相反,他们骄傲,乃至无法接受他人过于严苛的诘责,他们对未来某一刻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就像马上要航行在大海,准备好食物、行囊,只待远处地平线上渐望渐近的白帆。

他们也是自私的,他们没有义务与不喜欢或者不想喜欢的人分享快乐与欢喜

当然,他们也是一群诗人,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无需他人指教,余生但念清欢

一路五色,转经筒,下古城;

孤身辟万象,只马下西凉,

半盖苍穹,闻白鸡,沐清风;

两首偕行道,不念如来好。

知乎用户 Luna Attic 发表

很简单,因为他们想要变成 Cool Kids 啊。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 LunaAttic。关注 LunaAttic,获取变酷指南~

LunaAttic 瘋子的月神閣樓 分享酷的玩意儿。

不知道你们朋友圈会不会时常有一个头像奇幻抽象,banner 大多是现代艺术作品,简介空白或极其剪短,朋友圈推文也几乎只有图片没有文本的怪人。这种人我接触很多,但都没有办法想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来概括 ——**『艺术生』**过于定

式,且不论这类人并不一定全是学习艺术的;『文艺青年』过时且含贬义,不少人听到这个词第一个反应是戴着编织大檐帽一袭长裙 [有点 sexist,划掉] 梦想穷游西藏大叹岁月静好的多 jiao 愁 qing 善感的人群;『weirdo』听起来直让人联想到被欺负的自闭症小孩;最后我发现唯一稍微贴合比较被广泛使用的一个词是**『cool kids』**,那就暂且让我用这么一个标签简单粗暴地概括好了。这篇文章由朋友圈入手,是给新手的入门速成指南。(本文纯属杜撰,如有冒犯作者一概不负责任 lol)

Cool Kids 来自各种专业,由我臆测艺术设计或者音乐居多。注意,这并不等于如果你不是这些专业就 less cool,cool kids 群体追求 diversity,欢迎所有专业的群体加入 (All Majors matter!)。在 cool kids 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cool kids 和 non-cool kids。正因如此他们在朋友圈里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毕竟 cool kids 不多,为了辨识彼此他们会很直白且骄傲地留下接头暗号和线索。


:

首先看头像。Cool Kids 的头像有很多变体,有可能是一个镭射幻彩钢珠、半张保鲜膜里变形扭曲的人脸、一台 90 年代笨重的桌上电脑、泛滥成灾的水兵月和猫,甚至是童年记忆 QQ 默认头像里的墨镜酷 GG、QQ 秀里闪亮的温柔 MM。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用正常人的词语形容,这些图像的一个共性就是**『魔性**』。越是比较 old school 的 cool kids 越是喜欢 old school 的审美——他们完全不介意成功学课件. ppt 或者淘宝冬季女士成人东北大花棉花加厚大码纯棉居家服商品主图. jpg 的排版,因为他们已经酷到反美学反人类了。

(图片 by Sathyan Rizzo)

::

二是封面图。Cool Kids 的封面图认领要素其实跟头像大同小异,但根据观察我发现一个规律:比起头像,他们更趋向于有一个极简的 banner。也许是一两个人摆出 quirky poses,一种看了让人极其舒服或者极其不舒服的 texture,或者是白布桌面陈列的零星物件。色调常为粉笔色、极度饱和对比鲜明的 prime colors 或者直接 mono。除了海洋朋克、赛博朋克、蒸気波专辑封面,老电影的截图也是他们的心头好。相信我,他们巴不得可以上传 gif,让迷幻的液体光波闪瞎你的眼。

(图片 by:_nguan_)

(图片 by Miwa Ogasawara )

:::

Cool Kids 命名法:

I. 单独一个 emoji (P.S. 请不要使用黄色笑脸一栏 emoji; P.P.S. 请避免爱心、蝴蝶结、广播符号、国旗一类,不然你会看起来像个代购)

(图片 by gifwave)

**II. 字母叠加:**比如 Iiiiiiiiiiii,看起来是不是像幻影,是不是很 psychedelic 很 trippy

**III. 特殊符号:**这个方法需要慎用,以精简为重,否则分分钟让你看上去像个非主流。

IV. 一个看上去很日本的四字名字

::::

Cool Kids 朋友圈速成:

**装酷指南第一定律:朋友圈不能发多!**要变酷可是有门槛的,首先你得沉得住气。Cool Kids 最经常有的幻想就是当别人点开自己的朋友圈发现空空如也时候的惊叹:哇,这个人很酷诶!不食人间烟火!(虽然实际上大部分人只会觉得他是个闷骚)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伪 cool 的人为了显得自己很酷,以频繁使用朋友圈『设为隐私』功能来掩盖自己刷时间线狂魔的事实,这是万万不可的——一旦被识破,落下了当了 xx 还要立 yy 的牌坊的名声,可是 cool kids 的大忌。

装酷指南第二定律:话要少。悄悄告诉你,要当 cool kid 基本上就意味着你要放弃朋友圈文本功能了。原因很简单:文字多了密密麻麻会让你的主页不美观。如果硬要配字,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青春伤痛文学缄默霸道的坏小子男主,矫揉做作地只配一个字。 eg: 夜。他。

**装酷指南第三定律:只发一张图。**原理同上。



LunaAttic 瘋子的月神閣樓 分享酷的玩意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男的,有一天我发了一个我和老婆的婚纱照,然后写下:要结婚了呢。

然后下面是什么评论?

你居然会结婚?

你居然能够找到老婆?

漂亮的女士都被猪找到了。

等等的评论,微信可都是我的朋友和亲人的啊。虽然我们结婚本来就是家人不同意的情况下,我是执意结婚的。但是你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你可以不说,我需要的祝福你又不给;因为老婆比较漂亮,也是曾经的同学。发生这件事之后,我连微信都不用了,有什么事情电话或者 QQ;其他一律不接。

这段时间有人问我 为啥不用微信,我直接回了一句:你们自己做了什么不知道吗?》

这么热闹吗?其实作为朋友,玩笑是可以开的。比如说我现在的朋友中,平时开玩笑的时候,大家都是没认真的对待,但是一旦是有问题的时候,大家都是认真对待的。比如我结婚的时候,他们都会收起自己的一些玩笑,有人说我要反思自己,我觉得很可笑,我唯一需要反思的,是我为啥找到这样的一群人作为朋友同学。我需要反思的是我为啥不早点放弃掉这些人而已。

以前的那些人有问我结婚了吗?我回答的都是,没有。我不结婚。我老婆因为这件事,恨光了我当初的那些朋友同学。对的,恨;

我玻璃心?我不能开玩笑?还有各种的评论,我总算是知道了,我有这样的朋友,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必然的。因为社会本来如此,我成为了另类?对吗?

那么我一起回答一下吧!对的,我就是玻璃心,我就是不能开玩笑,我就是情商低,对方怎么说我都行,就是不能伤害到我。就是这么简单,我不会什么情商维持,也不会控制什么情绪的波动,我认为不爽的事情,无论是谁说出来,我都是不爽;以前经常听说过一句话就是:不知道多少人把真心话当作玩笑说出去了。

其实更多人是搞不清楚玩笑和立场的联系,比如某位的亲人去世了,难道我还要说一句:哎呀,死的好啊,明年清明节总算有事情做了。

比如某位结婚了,新娘很漂亮,然后评论里面出现一句:哎呀,这和那次给我发卡片的女孩好像啊。

评论比较多,我也认真看了。觉得大家没必要引起这样的讨论,因为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不同的而已,自己的好,可能在别人的眼中,只是一个取乐的过程。可能是社会本来就是如此,大家都不会好好的说话了,我是个很怕麻烦的人,我不想每次都是分析一下对方的是玩笑还是真心话,可能哪天我能够分析出来,可能我就不会在这里了吧

最后一次更新,把想说的都写出来。

其实评论区里面有些朋友的话,我已经生气了。你们却还不知道,这就是你们的意思,有些朋友还站在一个道德的高度来跟我说你没必要生气,你不能生气的样子,其实你们这个嘴脸,和我当初那些所谓的朋友是一样一样的。

做错事了,我们可以用一句我是开玩笑的啦。这样的回答来敷衍,对于这些丧失分别对错能力的人,我不想讨论。因为和一个傻逼讨论,只会被对方拉在一个级别上的而已。

对于那些安慰我的朋友,首先谢谢您的安慰;其实在真心话狠心话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方是否了解你;

对于那些不同意我的朋友,你有你的观点,但是你不能强迫我接受您的观点;这个只是我们价值观不同的表现,而不是对错的原因;

最后用我老婆大人的一句话回答一下各位: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知乎用户 我眼角有朵花 发表

最一开始,天天发朋友圈

自拍要发,美食要发,看到漂亮的图片也要发,回老家要发,去旅游要发,开心了要发,不开心也得发,染了指甲要发,画了眉毛要发。总之,大大小小的事都想发到朋友圈,还要一直拿着手机,有评论,有点赞的赶紧回复。

可是现在,可能是老了吧……

微信好友人数在增加,可经常聊天的人却越来越少。

经历了几场得得失失之后,就会懂得: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关心你的生活,你开心也好,难过也罢,关心你的人不看朋友圈也会知道,不关心的人看了也当没看见。

所以,即使挑好了想发的照片,又笑着删掉了,你的鬼样子,爱你的人不需要看照片就知道……

知乎用户 如洗 发表

这么说吧,除了你父母,其实 99% 的人都并不关心每天你发生的 99% 的事。

能路过顺手点个赞的已经够意思了,已阅…… 还要啥自行车。

知乎用户 小内裤的尽头 发表

尴尬,像我这种就不是不发朋友圈的问题了,我是不用微信的问题 (´⌣`ʃƪ)

知乎用户 羊咩咩呀 发表

嗯… 也有可能他们悄咪咪地有一个小号只加了最好的几个朋友

然后生活动态都发在仅有几个好友的小号上了

比如我

接下来的回答

我不知道是否有些偏题

… 反正我就随便讲吧

在以前

发一条动态,有很多点赞评论

每天沉迷于晒生活 + 与好友互动

看着好多赞和一整排的评论

总有一种 “我很受欢迎,我很有趣” 的错觉

这种错觉撑起了我的虚荣心

我享受这种因自认为备受外界关注所带来的满足

渐渐的,我开始纠结于点赞数和评论数

要是有一条动态没有及时地获得很多赞和很多评论

我就会有些抓狂,觉得我是不是发了什么不该发的东西

或者是,这暗示着 “我其实并没有那么受欢迎”

显然,我是不愿意面对这种窘境的

所以即使那是我想记录的生活小片段

我也会因 “受关注度不够高” 而将其删除

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主页上每条动态都拥有高赞和高评论数的精致样子

这种状态持续久了之后,我发现我很被动地回去迎合我一些好友的喜好

比如大家喜欢看好笑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或者是好看的照片(风景 or 人像)

我就会有意地编排一条最契合的动态发出去

“顺理成章” 地获得高关注,仿佛自己置于人群的中心,自己非常善于交际

我现在回顾当时,真觉得自己的行径有些 “娱乐至死” 的意味

内心的空虚导致自我的丧失

我开始变得很容易不开心

确切地说

应该是很难开心

本来发动态的初衷就是记录好玩的生活前段,美名其曰,给开心拍照

但是我 的初衷已经由取悦自己变成取悦别人了

我把自己的愉悦给丢了

后来反反复复,把动态锁了又开,开了又锁

最后,终是厌倦了这种局面

我再也不发动态了

除了有时候的一些节日祝福什么的

因为不想让太多人知道我的生活,不想让太多人左右我生活的方式

我只想把生活和心情分享给我愿意分享的人

所以我选择了在大多数人的圈子里沉默

不用去在意自己会被别人如何评判

我过得好不好我自己知道就好

不想再靠那种幼稚的行为来获得优越感

只想安安静静地憩息在我可以自由发言的一隅

不会怕被人讨厌 被人嫌弃 亦或者是被人厌烦

只想做自己就是了

我怎么疯怎么傻怎么无趣怎么可爱怎么有趣

都与多数人无关就是了

知乎用户 CarmenCheung 发表

我不发朋友圈是因为通讯录加的人太杂了同学朋友同事亲戚等等。而且有私人微博每天记录生活,父母就在身边,闲暇时间也跟好朋友堆在一起。好像生活已经被填满了,不需要再发动态告诉别人了。不好的就是总有人以为我拉黑或者屏蔽了他们,可能不看朋友圈也错过了很多普通朋友分享的生活。

知乎用户 丹娜 · 伊克路西亚​​ 发表

一句话:懒得发了,没什么意思。

朋友圈都是晒生活、晒自拍的比较多,要么就是晒食物或者去哪里玩,广告也是一大特色。发多了,会觉得很腻,没太多新鲜的亮点。

而且,现在当了心理咨询师以及写小说之后,就更难在朋友圈发了,要发就只是起着宣传的作用。日子过得很忙很充实,根本想不到要在朋友圈里面做这事。

现在发朋友圈的状态基本上可以是 1-2 个月发一次,为的就是好友、老爸老妈能看到动态而已,生活太精彩,没必要在网上展示。

另外,朋友圈里各种痛苦事情比较多,有些事是不能发朋友圈的,要懂得体谅大家的感受啊,不是什么都可以发的,高兴快乐的事情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隐” 和 “傲”(因为高蹈于圈子之外而产生的优越感)是幸福之源。烦恼皆因(在有一定等级制度或鄙视链的圈子里)强出头。钻圈子最不幸的就是这一点。朋友圈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知乎用户 小姑凉​ 发表

后一秒的你总会觉得前一秒的你傻逼。

知乎用户 Alex 发表

懒,懒得装。

每每看到朋友圈一众矫揉造作的形象工程,心里就觉得真是麻烦……

知乎用户 Jack Bauer​ 发表

我的朋友圈历经三个阶段:

一是不分组的阶段

二是屏蔽某些组的阶段

三是只对某些组可见的阶段

现在基本不发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一次体检的时候查出了恶性肿瘤,在朋友圈表达了一下下当时难过的心情。

但是我自以为的好朋友们没人送上哪怕一句安慰。

其实我不同意说发朋友圈全是在秀什么的,也不是说自己的生活酸甜苦辣一定要让别人看见,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你一定是希望有人陪你一起度过的。

后来我把他们都删光了,有人来质问我,我告诉他们原因。他们说他们都不看朋友圈的之类的,但并没有不关心我。我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你们一年到头也不会主动联系我,不通过动态知道我过得怎么样你能靠什么,靠超能力吗?他们不说话了。

确实我觉得有些人的朋友圈是屏蔽了好,比如微商,但是其他人的朋友圈除非是工作上不得不加的 “好友” 但我一点都不喜欢 ta 的,否则我是不会屏蔽的,因为那算是我不多的能得知你们最近过得好吗的途径。

有时候我也不太明白,屏蔽别人的朋友圈什么时候成了很清高的一件事,不过看起来像是主流趋势。人们吐槽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来再好的关系都变淡了,但是,您自己尝试去经营了吗?我有,但他们让我失望了。

分割线

没想到随便一答也有不少朋友评论。

我其实并非要分个对错出来,只是…… 嗯…… 把那时候的心情说一下而已。我想坚持不愿意看朋友圈的朋友不会因为我的一番话去关注,我也不会因为不看朋友圈的朋友评论的内容改变想法,平时也比较忙,不能全部回复大家,所以就关闭评论了吧~无论怎样希望大家都能过得愉快~

知乎用户 陈默 LRY 发表

谢邀。

对于我自己来说,就一个字:懒

发朋友圈要注意多少东西啊~

诶这个角度好不好?

诶这个图有没有被用过?

诶这碗鸡汤味道应该还行吧?

诶这大晚上的有没有人点赞呢?

诶如果没人点赞我什么时候偷偷删了啊?

所以,我不喜欢发朋友圈

而更喜欢将担心这些事需要的时间,拿来看书,没事儿的时候还可以写写随笔,活跃下沉闷的气氛

以上

知乎用户 李小喵​​ 发表

一个字:忙!

我正忙着把自己活明白,没空去看人家怎么活,更别说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活!

知乎用户 汪藏海 发表

因为跟他们没在一个频道上。

用过朋友圈一段时间后觉得好无聊,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告诉别人,这人的内心是多么空虚,多么没有存在感啊?

第二,晒,我觉得这是个很蠢的行为,在这个拜金的世界观下,你过得比人家好,收获的是别人的嫉妒;你过得不如别人,收获的是别人的鄙视。

生活这东西,冷暖自知,埋头过好自己的日子,少去在人比人中寻找不自在。

第三,所谓 “分享”,其实在别人眼里你可能就是个煞笔,你以为就你聪明,你知道的都是别人不知道的吗?

第四,求点赞,你知不知道被你拉来的每个赞的背后,你都被人问候过一次?

知乎用户 子在川上曰 发表

我不知道不发朋友圈动态的人是出于什么心态?

但是我知道,喜欢发朋友圈的,都是什么人?

朋友圈,记录自己的心情,也记录自己的生活。那些喜欢发朋友圈的人,都有这么几个特点。

1. 简单善良

简单善良的人,没有心机,没有城府,没有忧虑;他们专注于自我的同时,也会关心他人。

因为善良,因为简单,所以他们本身的朋友圈也纯净。

他们喜欢发什么就会毫不犹豫地发,也不会有太多顾虑,只要自己高兴开心就好。

所以说,那些简单善良的人,对发朋友圈一事,无所畏惧。

2. 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们喜欢记录美好生活的点滴,分享心情,也很乐意与人沟通互动,交朋友。

发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一个内在的感受体验。

朋友看到了给他点个赞,回句话,别提多高兴了。

跟一群爱生活的人相处,是一件值得高兴和珍惜的事。

3. 喜欢回忆

朋友圈就像日记本,随时随地,只要你想写就可以写。所以,它是一个记录回忆的地方。

只要你公开,就可以与别人分享你的感受,而只要你设置权限,就可以不让别人看到,这些都取决于你自己。

喜欢回忆的人,也会喜欢把自己所看重的事和人,以及其他觉得重要的时刻,全都写出来,发在自己的朋友圈。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4. 给别人带来快乐。

像我的朋友圈就是这样,画一点小画,来一点小幽默,朋友经过我朋友圈,看了微微一笑,生活很美好!

可关注我微信公众号【胡子自然杂记】收到自动回复消息就可 加我好友,看我朋友圈,希望也给你带来快乐!

知乎用户 Zhaoyang Wang​ 发表

因为把状态发在朋友圈只会让人觉得我不太正常

这是我在 FB 的状态

在机场拍摄的胶轮式轻轨

在波特兰 Steel Bridge 拍摄的 Amtrak Coast Starlight

在 North Platte 拍摄的 Bailey Yard

在 field trip 途中拍摄的 roadrailer

在圣路易斯 Museum of Transportation 拍摄的 Big Boy

-—————————————

去博物馆看到了大男孩,在平交道口拍火车,去了美国最深的地铁隧道…… 这些状态,总会有志趣相投的朋友点赞。

在朋友圈只有今天吃了啥,哪个明星有了花边新闻,晒出游晒小孩,作业写不完,老子心情不好想骂人。

知乎用户 蘇晨泫 发表

怎么说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1984》

里面有一个概念叫电幕(telescreen)

那个电子屏幕在你的家里,可以 24 小时看到你的生活,你在干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从某一方面来看,我觉得,其实朋友圈是另一种的电幕,你主动把自己暴露在大众面前,Everyone is BigBrother.

所以,我之前很久的一段时间里,都不发朋友圈。狭隘地认为,我的生活是否精彩,我的朋友自己会参与进来,不需要分享在朋友圈内让每一个人看到。

然后突然有一天,我意识能到,其实 BigBrother is everywhere,你的生活,总是会被看到,被知道的,总是会有一些想要分享的东西,分享是无可避免的,你不发在朋友圈里,你还是会发给你的好友(正如一个答案里说的,他想分享在朋友圈的内容都发给了想分享的好友),那么,发不发朋友圈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我开始发朋友圈。

现在,打算试着经营一个 “阅后即焚” 的朋友圈,发布的东西,让它有一定时效性,发布的第二天删除,当然,部分例外(主要还是看自己心情哈哈哈)

知乎用户 教授很忙 发表

因为真正的朋友并不存在于朋友圈里。

那我和不想干的人有什么好交流的呢?

知乎用户 花月沾衣 发表

上面一堆鸡汤惊到我了。其实朋友圈这东西,无非就是点小虚荣加小乐趣掺合点记录生活的小插曲。开心或者不快乐都可以发啊,并不代表什么发了就是百分百渴求别人关注认可这种可笑的东西好嘛。只要别像微商那种频率,对于我而言并无什么反感之意。

比如我嫂子,天天发两个娃儿闹腾来闹腾去的趣事,我看着也乐呵。

比如我表姐,乐于分享她做的各种美食,养眼也激发了我的烘培之心。

还有我一些长辈,出去旅游拍上几张,自己种的花草长势不错,今天的烙的大饼,包的素馅大包子颜值不错,也分享出来…

还有些宠物啊,搞笑视频辣,各种生活里的小趣事或者无奈的事儿。有空翻开来瞧瞧,似乎一些没时间交流或者关系还没那么熟悉的朋友也变得烟火气息浓厚了起来,他们的现状一点一滴地呈现,那些变得模糊的形象也有棱有角了起来。不能说带给自己多大乐趣,至少也算是生活中一种小调剂吧。

还有我认识的几个当领导的和发展不错的,单位一有娱乐活动啦也喜欢各种拍拍拍,或者工作上有些进步了也会发个朋友圈。还有特别喜欢摄影的,拍得照片也漂亮。都会发啊。

感觉怎么搞的发朋友圈倒成了人生失败不被认可的典型了。真是上纲上线的可怕。

知乎用户 噬珂 发表

首先我连微信都不玩

知乎用户 刘畅​ 发表

1 真的没有任何输出,不是不想,是没能力

以前有人加我,我一度以为自己被屏蔽了或者被分组了,问他为什么不发朋友圈被嗤之以鼻。聊过几个回合才发现,其实有些人不是不知道朋友圈怎么用,是真的没有干货输出,这不是孤傲或者清高,是没有这个技能树。

2 语不惊人死不休

和第一种相反,还有一种人确实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类型。极少甚至不发朋友圈,但聊两句你就会觉得自己再学三十年你也只能勉强达到人家起步,这样的人少的可怜。这不是读了两个图书馆的书,走遍几十个国家,游历无数双人床能磨炼出来的,驾驭人性与世俗比在盐水煮虾还轻车熟路。

3 自己不看,也不发

这个是大量存在的,只是一种选择。你发啥不重要,反正我不看,自己也不发,活在自己的世界,没有任何评价空间,你都没法儿判断他几斤几两,因为人家就是舍弃这个功能。就像我从来不用摇一摇一样,非常中性的取向。

但是还有一种人特别奇葩就是自己啥也不发,反而挑剔你的,这样在我联系人里已经杜绝了,因为都被拉黑了。

喜闻乐见,所以很怀疑别人学习阅读的时候您干嘛去了?不尊重别人,还想别人尊重你?您配么?

知乎用户 喵喵咪呀 发表

我作为一个不怎么发动态的女生,我个人的情况是很多时候发不了:

首先每天做实验忙的时候可能通宵,大部分时间有正事要做;

难得有时间出去吃饭朋友们聊天都嫌时间不够没时间发动态;

难得有时间打游戏但是总是零杀躺鸡不好意思发战绩;

难得有时间打麻将也不想发动态耽误时间生怕少胡一把;

难得有时间狂街只想多看几家多试几件没时间摆拍;

难得有时间休息休息就觉得很累只想休息休息;

偶尔心血来潮想发个动态发现这事身边人都知道没什么可新鲜的,就算了呗

知乎用户 格桑熊 发表

懒啊~

另外,发了也没人看啊~

有人说你打字不要总是以啊结尾像个娘们啊~

我说你特么管不着啊。

我爷爷活到 97 啊~ 是真的 97 啊~

知乎用户 千屿千浔 发表

我想,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也许就是 “真正去做” 的人吧。

知乎用户 萧达 发表

我也想发些靓丽的东西,但不行,如果我不撒谎的话。我坐在沙发上,吃着薯片,看着电视剧,然后洗个澡,接着就上床睡觉了。

知乎用户 Kathy Lee 发表

知乎用户 混吃等死的二次元 发表

我也是一个没有发过朋友圈的人。我年纪 20 多,也不老,我用微信很多年了,但是从来不发朋友圈,在朋友里我算是独一个。最开始不发是因为那时候基本混迹于 qq 空间,用微信的朋友还不多。后来是因为微信里面亲戚家人太多,发个朋友圈还得考虑在家族里留下不好的影响。再后来,其实现在的朋友圈,里面的朋友其实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些不熟的人,还有各种微商,我就更不想发朋友圈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想法,我自己的日子,有时候无趣,有时候也会有有趣的事,不算很丰富,但也还行。我也会和朋友分享一些开心的有趣的事,但是我更愿意选择直接联系关系好的朋友,直接告诉他我今天去了个很不错的地方,吃了个挺不错的食物,下次你也可以去试试,而不是放在网上让很多实际上没啥交情的人来评头论足,我觉得这样也不错。

发个图,我确实是没有朋友圈的人。。。

知乎用户 琳玘 发表

朋友不多,但都在身边,他们参与了每一个我想要分享的瞬间。

说着说着,突然觉得有这帮孙子真好

知乎用户 三十度 发表

qq 空间时代,信息的发送和获取受用户支配。毕竟你要点击对方的 qq 头像,找到空间图标才能进去。而且不熟的话还有口令一说。BBS 时代则是凭主题把有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自发形成社交。

而在朋友圈时代,信息的发送仍然受用户支配,但获取则是强制的(尽管有屏蔽功能)。这意味着你只要一打开朋友圈就是铺天盖地的家长里短、转载和莫名其妙的 @。不管你有没有兴趣。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交体验。qq 好友或版友可以散布天南海北,是完全的精神交流全凭兴趣。后者则是你的现实圈子,现实必然涉及利益,利益必然涉及大量的隐私边界和博弈。大大咧咧的人会随性发点照片、感慨或观点。对隐私或形象有要求的人每一条动态,甚至每一个点赞都要想想再发。甚至还有更复杂的多条件考量。比如你的两个同事处于交战状态,你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就会莫名其妙被站队。你好不容易想好了措辞发了出去,结果同事都不得罪了,把老板得罪了。

更重要的是,朋友圈的形式更接近微博的鸡毛蒜皮。没办法认真撰写和话题讨论。不玩微博的人,自然也不会玩朋友圈。

所以我朋友圈只留下一句话:没转发没情绪没感悟没记录没面膜没牢骚没呻吟没观点没八卦没有你没有我。

知乎用户 孤独的风​ 发表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强大的自我建设。不需要发状态来刷存在感,不需要别人的点赞评论来获取关注。不再需要那些虚的东西。

关闭朋友圈已久,不刷,也不发。越来越觉得没必要炫耀或矫情。现在我的相册只留了一条,是不想让别人以为我把他屏蔽了。

我甚至把以前演讲比赛获奖、跑完马拉松全程、考过 BEC 高级那几条赞最多的状态也都删掉了。以前想 show,现在都看的很淡了。

不想关心别人的状态,也不想展示自己的状态。或许是我越来越内心强大了,也或许是我,越来越享受孤独了。。。

知乎用户 邪琉丸王子 发表

我关闭朋友圈已经快半年了。在关闭它的时间里,我感觉真实的生活回来了,我不再依赖朋友圈来安排我的生活,不在每天想着今天要发什么内容才能引起朋友的关注,得到多的点赞数以及在大家的评论中找存在感。遇到好吃的不会立马拍下来发到朋友圈让别人眼馋,而是自己保存着图片,下次浏览图片时,看到就在去吃一次。旅行时也不再满脑子想着要拍什么样子的照片发到朋友圈让人去羡慕,而是享受旅行的时间,欣赏美景,遇到真正觉得值得拍下来的才拿出手机拍摄纪念。遇到任何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不会第一时间发朋友圈,而是找自己的好朋友,用语言去表达当时的心情。

其实我一直觉得,关心你的朋友,即使你不发朋友圈,他们也不会离开你的生活中心,因为他们会去主动了解。而不关心你的,不管你发的朋友圈内容是什么,对他们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那么又何必将自己的生活点滴晒到网络上呢。

知乎用户 reno 发表

他们总会在某个地方很活跃,只是他的主要社交圈不在朋友圈而已。

我见过太多在朋友圈躺尸,但是在微博、QQ 空间、贴吧、天涯、豆瓣活跃的 一逼的人。

知乎用户 圆滚滚滴豆豆儿 发表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你发或者不发,看到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关心你的人可能会点赞或者评论下。你认为应该给你点赞却没有点赞的人,你肯定会对 ta 有点失望。

我现在发微博比较多,还是开的小号发的。因为我现在的状态比较差,不太想被别人窥探到内心吧。

以前我挺喜欢发朋友圈的,因为我并没有加过多少不熟的同学,能看到我朋友圈的基本上都是熟人。

但是现在我这段时间状态不好,没有精力去朋友圈里维持表面上的社交了。有时候想说话也就私聊给我想表达给她们看的那几个好朋友。

越来越不想发朋友圈维持一些表面上的关系了,觉得没啥意义。

以后我想要发就发些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直接发个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哈哈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oxox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I55yo 发表

真正的幸福不需要审批,

真正的充实不需要张扬。

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根本没有多少人在意你的那些细枝末节的体会。没有多少人会发自内心的分享你的快乐。

点赞和留言只是为了刷存在感,和无聊空虚的消遣。翻来覆去,真正关心你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我不需要这种脆弱的人际关系来维持自己的安全感,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做。

真正强大的人就算脾气败坏,也被说成是个性鲜明。

就算是拈花惹草,也被说成是闲情雅致,风流倜傥。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过好自己就好,秀自己的生活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

知乎用户 辣条压惊 发表

我就不大喜欢发朋友圈,我觉得发朋友圈装逼有点不够给力,还得一一回复一下麻烦的很,除非上班迟到的时候发个朋友圈给领导装一下堵车,或者加班了发个朋友圈给领导秀一下努力,其他的就不怎么发了。

我不大理解发朋友圈装逼是什么心态,太过含蓄,不够直接,我喜欢直接发群里强行 @装逼:

这种装逼方式更为直接,更能快速获得装逼感,比朋友圈有效多了。发朋友圈,一堆不认识的商业互吹还得虚伪的回复一下,有啥意思。

知乎用户 朱雪源 发表

真的不知道发朋友圈的意义何在,

我的生活,为何要晒给别人看??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好。

知乎用户 朕这样的男子 发表

反正我的朋友圈的第一要义就是塑造我的逗比人格,真心话我都悄悄的说

知乎用户 乌贼 ichabod​ 发表

别人不知道,我的话,鸵鸟埋头呗,啥也不敢看,当然,也就不会发了。

微信只是联络用的,常联系人算上父母不超过 5 人。

群也是 5 个以内,经常不看。

公众号没有。

从来不语音,只打字。

当然微信点餐还是挺好用的。

快来骂我!!!!!!

知乎用户 The mask 发表

什么心态?不想发就够了呗。都说缺什么炫耀什么。我缺的我在争取。我不缺的也犯不着拉出来给大家看。就这样。

知乎用户 厉子卿 发表

朋友圈太快餐不喜欢。还是 qq 空间好。翻阅十年前的帖子,可以嘲笑过去的自己真是个傻逼。

知乎用户 时光时光 发表

记不得有多久没有发过朋友圈和说说了。

甚至有时候兴致勃勃的打好一段话在最后又删掉,已经过了年轻那个中二时期了没有那么渴望去像外界展示自己,或者说不愿意去给别人塑造一个我。

我要是爱发搞笑的朋友圈,就会让人以为我是个搞笑的人,爱发英文就是装❌,爱发文艺句就是文艺范,可这样对现在的我来说没有一点意思,生活中高兴的悲伤的自己知道就好了为什么要昭告天下。反正,没有人会在乎你发了什么。

哪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害怕失望罢了。就像我写下这个依然得不到赞一样。纵使有万种风情,又与何人说。

知乎用户 甄绿茶​ 发表

可以了解下朋友圈对谁可见

成年人的生活不仅仅是朋友圈的动态,还是有生活的一地鸡毛

不是不发朋友圈

只是大家都学会了使用朋友圈对谁可见的功能。

知乎用户 一只土豆 发表

我曾 “死” 在了朋友圈

今天下午看了一部很有意思的反转短片, 只有两分三十五秒, 叫《虚荣》。

短片一开始, 一位男子一脸颓废地坐在电脑前面, 看着别人发上来的美食照片, 再看看现实中自己简陋的晚饭, 叹了口气; 看着网络上别人发上去的和漂亮的女友的合照, 再看看现实中自己那一头乱糟糟头发的, 抽着烟的女友, 又叹了口气。

他想了想, 发了一条 “和我的女友吃寿司”, 又在后面加上一个表示自己很幸福的表情符号。点击了 “发送”。

获得了 1 个赞。

第二天在公司里, 一屋子的人听着他做汇报昏昏欲睡。他发了一条 “这次汇报得好极了!”

得了 13 个赞。

他尝到了甜头。发一张自己戴着耳机穿着运动衫的自拍照, 写道 “跑步二十公里, 准备好了!” 然后重新坐回自己的车里。

得了 20 个赞。

后来, 女友劈腿, 晚上在车里喝得酩酊大醉的他, 装作开心地样子发状态 “终于单身了! 要不要去夜总会?”

得了 42 个赞。

将自己社交网站上的 “情感状态” 改成了“单身”。

得了 103 个赞。

被老板开除, 却装做开心的样子发:“终于辞去我那份该死的工作了!” 发了话题 #追随你的梦想 #。

得了 247 个赞。

看着屏幕上的赞, 男人露出恍惚的笑容。正要再发点什么的时候, 却看见前女友的状态更新, 是和隔壁老王的合照, 上面写着:“我的新欢!# 大块头 #”, 下面有 1638 个赞。

看着合照上两个人的灿烂笑容, 他终于装不下去了, 写下一句 “我的生活糟透了”, 然后隐藏了自己主页所有的帖子。

我读过很多关于 “朋友圈” 的文章, 也有意避开这个主题, 不愿再去写一些老生常谈。可是看完这部短片, 登时就改了主意。

因为它拍得太真实了, 真实到让我无法再继续保持缄口不言。

我想聊聊我自己。

说来惭愧, 几年之前, 我也曾在图书馆自习读书的间隙, 拍一拍书扉和笔记本, 加上几句感慨伤怀, 发送; 也曾矫揉造作地四十五度角自拍, 用美图秀秀把自己的脸 P 成尖尖的下巴, 大大的眼睛, 发送; 也曾一到什么地方旅游, 就拼命照照照, 选出九宫格的风景, 发送……

那时候的自己, 奉行文艺至上的宗旨, 发一张照片, 一定要把照片精心再精心地调大小、加滤镜, 配上反复斟酌的句子, 才堪堪发出去。这还不算完, 每隔几分钟就要刷一下朋友圈, 看看有没有人点赞, 有没有人留言, 一颗心无时无刻不再牵挂着那发出去的状态, 担心如果没有人回应会不会太尴尬?

结果玩着玩着, 就变了味道。

变成不再是为了 “表达自己” 而发朋友圈, 而是为了 “伪装自己” 发朋友圈。

我开始变得和短片中的男主角一模一样。

从生活中精心筛选出素材, 加以粉饰, 浓墨妆点, 刻意地隐藏起了自己心中最真实的喜怒哀乐, 巧妙地避开了生活中那些真正值得分享的经验和痛点, 伪装出一副自己逼格很高, 享受生活的样子, 打造出每一天都过得活力四射, 逼格满满的 “假象”, 以及别人眼中的一个“积极, 有趣, 优秀” 的形象。

将生活中最鲜艳夺目的一面发到朋友圈里, 仿佛那就是真实的自己。哪怕那个被苦心经营着的 “自己”, 和真实生活中的我大相径庭。

我发朋友圈, 不再是想证明自己过得有多好。

我想证明的是, 自己过得比别人好。

这样的状态, 大概持续了一年之久。

真正让我 “死而复生” 的, 是之后发生一件事。

那段时间, 我一个人在武汉实习。为了省钱, 就住在一家住宿费很便宜的旅店里, 和另一个妹子合订一间房。白天上班, 晚上就回到那狭小的旅店房间里, 因为房间实在是太小了, 只能坐在床上, 以一种很奇怪地姿势趴在旅馆的小桌上, 就着顶上昏暗的灯光看书。

时间紧张, 刷朋友圈的时间自然也少了很多。

有天下班之后, 我一个人裹着大衣往旅馆走, 寒风吹到脸上, 很疼。手机上提示, 今天是冬至。正巧路过一家小饺子馆, 犹豫了一下, 还是走进去等了将近四十分钟, 外带了几块钱的饺子。

回到旅馆, 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 打开塑料袋, 饺子已经黏在了一起, 窗外寒风呼啸, 突然觉得有点凄凉, 为了安抚那涌上心头的孤寂感, 便随手拍了一张饺子的照片, 加了滤镜之后, 立刻变得高大上, 丝毫没有现实中的寒酸, 再随手写了一句 “冬至日快乐”, 发送出去。

之后查看动态, 不出所料, 有很多人点赞, 也有很多人留言。

就在众多留言中, 有个人评论道:“好有情调呀, 真会享受~” 后面是一串羡慕的表情。

那一瞬间, 我被一榔头打醒了。

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可笑。

那个时候的我正处于一段低迷期, 心里既焦虑, 也很不安, 当时发个状态, 纯粹只是为了自娱自乐, 缓解紧张。可在他人眼里, 却成了 “有情调”“会享受”。

我翻翻留言, 发现很多人评论都是:“看上去好好吃” 一类, 却没有人问一句,“哎, 你怎么在一个人吃?”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 朋友圈中的大部分人, 其实远远没有你想象中那样在乎你, 关心你。

多么可笑, 我们认真地筛选提炼出自己生活的精华, 并且费尽心机去想如何才能高逼格地将它们展示出来给别人看, 却没想过, 也许对方可能压根不在意你的生活。

那些赞, 也许只是他们无聊消遣时的随手一点; 那些评论, 也许只是他们礼尚往来的顺水人情。

而你, 却当真了。

大概是物极必反, 现在的我, 已经不怎么发朋友圈了。

偶尔帮朋友转发一两个链接, 发一两条段子博人一笑。可是却依旧坚持原则, 对自己的一些重要决策和隐秘心情, 或是绝口不提, 或是只对指定人可见。

生活是自己的, 不必取得一点成绩就昭告天下, 也不必将过程的艰辛弄得人尽皆知。

不必再付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 只是为了在朋友圈里打造出一个熠熠发光的自己; 也不会再被朋友圈的 “赞” 和“评论”牵扯精力, 不会再在 “如何回复” 的问题上纠结万分浪费时间。

对他人保留了百分之三十的神秘感, 不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控你的一切想法和生活。

说真的, 这感觉很棒。

我生活得更精彩——因为我能真切地感受到, 每时每刻, 我都在为自己活着。

有一次和朋友聊起来, 闺蜜笑着说我:“你做事不要太极端, 朋友圈里也有多少发一些吧, 这样那些想要了解你的人, 才有渠道可以去了解你啊。”

我承认, 朋友说得在理。

可是我也知道, 比起让一群于我是点头之交的朋友知道我生活得如何, 我更想将我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只分享给对我来说, 极其重要、极其亲密的家人和朋友。

我的朋友 K 君也不喜欢发朋友圈, 她和我说, 真正关心你的人, 从来不会只通过翻阅你的朋友圈来关心你, 多少个赞, 都不如私聊中的一句 “最近好吗” 来得实在。

毕竟真正紧密的关系, 不是依靠几个点赞和寥寥评论就能长久维系下去的, 也根本不需要特意去发一条状态小心翼翼又一本正经地报备。往往是下意识地直接一条私信发过去, 或是吐槽, 或是解惑,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接下去, 无需任何多么做作地言辞, 一切自然又随和, 亲切又妥帖。

朋友圈, 它真得是一个 “圈”, 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 帮我们筛选出了对我们来说, 最重要的人。

我一直相信, 当一个人, 不再频繁地在虚拟平台上发关于自己生活的种种状态, 那就意味着, ta 可能已经不必再向虚拟社交寻求安全感了。

ta 本身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 可以靠自己的力量, 活出骄傲的姿态。

生活, 终究还是自己一个人的。

即便没有人叫好, 也要用心地活。

希望我们都能摆脱朋友圈里的虚荣心, 活出自己的样子来。

知乎用户 刘一虾 发表

我已经 1035 天没有发朋友圈了

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公之于众,感觉发朋友圈太麻烦了。我要精心修图,我要小心翼翼的编辑文案生怕别人说我负能量太重,说我假装文艺。我要设置分组对老师家长不可见也怕因为疏忽漏掉领导同事,不是自己见不得人。而是我懒得去经营那种刻意的人生了,我才 21 岁。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可我爱惨了孤独的滋味。

孤独的顶端是自律,自律的顶端是自由

这是我大学第二年,没有合适的对象也没有恰到好处的友情。是哪种孤独呢? 我的孤独不再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而是成了更深的孤独,打开手机没有一条消息。干干净净也懒得联系,谁也不联系的日子,真好。

也有过几个合适的男生追求却懒得经营,无疾而终。最后落得自己孑然一身。倒也不是很糟,我可以清醒得认识到自己太难了,我会慢慢来。

闲暇之余去图书馆读会儿书,听听音乐。试着重新拾起日记本记录一天的生活碎片,如履重负。开始护肤健身练字,我好像开始明白我的人生不应该从头到尾稀里糊涂重蹈覆辙。

热闹是她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对现有生活越来越满足也越来越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

我的朋友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炫富现场,千篇一律。我也喜欢那样子的生活但我更喜欢自己努力后得来的,而不是外表光鲜亮丽背后欠一屁股花呗。舍友们挤身奢侈品开始从头到脚重塑身份,有钱的没钱的一混而上。最后开始攀比开始朋友圈里晒下午茶晒名牌包包,开始对身边的评头论足。“你看她多俗”“你看她那双名牌鞋是正品吗”“她还能谈到男朋友我怎么不能”

开始成群结队,开始放着五彩斑斓的彩虹屁,经营着仅朋友圈可见的塑料姐妹情。

我开始逃离朋友圈的包装也开始远离他们,我将朋友圈功能关闭。

你从什么时候发现发朋友圈的朋友开始隐退了,我猜她们一定在不发动态的日子里努力生活。前些日子问朋友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她简单阐述不想让太多人因为几张照片几句话就判定我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是的

在朋友圈这个鱼龙混杂的圈子里,我们太容易因为一段话一张照片决定一个人的好坏。朋友小智因为发了几张浓妆照片下面有人评论 “你好骚啊” 梨子喜欢蹦迪经常分享一波日常,经常听朋友吐槽 “就她那样一定失身了” 被人贴上标签评头论足这个样子真的不是自己发朋友圈的本意。还被人一顿定义搞得自己有多高尚,一天的好心情从发朋友圈开始到删朋友圈结束。

心比长相好懂比爱重要

真正爱你的人才不会通过朋友圈来了解你,那些不懂你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嘴多毒。所以你不发朋友圈的原因是什么?你有多久没发朋友圈了? 愿你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也开始经营好自己,谁让你难过了就删了谁。


知乎用户 我怀念的 发表

90 后开始消失在朋友圈,引起了一大波网友的热议,

关于你为什么不想发朋友圈了?

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朋友圈有父母有领导有同事,还有各种亲戚,太负能量的东西不能发,太自我的东西不能发,不能总是发自拍,不能总是晒礼物,不能乱转发,不能太矫情,不能.. 很多东西都不能在朋友圈发表,

因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过得不好,不想自己的父母担心,不想让领导以为自己抗压能力弱,也不想其他不相干的人误会,于是慢慢地习惯了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偷偷藏了起来,

你知道成年人和孩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吗?

就是成年人需要自己收拾烂摊子,小时候我们不开心,会大声的哭闹,有情绪就生气,不想做的事情就拒绝,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挂在了脸上,可长大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装的外表平静如水,,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一个人崩溃,然后又自我治愈,天亮后再若无其事得去上班,

那些早晨挤在地铁上表面看起来十分平静的人,他们表面看起来会说笑,会打闹,谁也不知道他们昨夜经历了怎样糟糕的事情,

大概成长就是一个让你变得不再喜形于色的过程,学会把所有的情绪仅自己看见,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把自己的生活展示在社交软件上,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唯有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救赎,才能有勇气更好的面对明天,

知乎用户 我叫阿良善良的良 发表

一般发朋友圈的,

一是,缺什么就拼命的炫耀和诉说什么。

二是,刷刷存在感,秀秀恩爱与逼格。

三是,转发一些利益相关的东西。

不发朋友圈的,

一是,不会 p 图的。

二是,没有什么可炫耀,也不想刷存在感的宅男宅女。

三是什么都不缺的。

知乎用户 好奇心大黄鸭 发表

对比了 Facebook 的一些数据:

根据接触到 Facebook 相关文件的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在 2015 年上半年,在 Facebook 上分享和发布内容的数量下降了 5.5 %,其中个人原创信息的发布数量同比下降了 21%。根据这组数据,在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这种减少的趋势尤其明显。

不爱发状态原因如下:

1、社交媒体新鲜感的减弱,朋友圈上的 “好友” 越来越多。“好友”范畴变得越来越广时,用户可能会对一些原创内容变得犹豫。

2、没有想要特别展示的对象,现实生活又比较满足。

知乎用户 一直摔不坏的猫 发表

“你不用微博,也不更新朋友圈了,我猜你一定过得很好吧,因为想说话的人就在身边。”

知乎用户 黄嘟嘟 发表

生活中每天的各种事情都跟我老公讨论完,就没有再分享给第三个人的欲望了。最亲的人已经给了我所需要的所有关注度

知乎用户 邦迪蓝 发表

你只有一次生命。要保证每天泡在网上 15 个小时,急切地等待陌生人通过好友点赞,这样的人生才算完整。

-- @ChrisRockOz

知乎用户 飘飘 发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用这条深刻的道理要求着自己。

看到别人秀恩爱的照片让我不舒服,于是我屏蔽他,同时再也不在朋友圈秀恩爱。

看到别人的自拍明明很丑多数认识的人却都点了赞,于是我违心地点赞之后屏蔽她,同时再也不在朋友圈发自拍。

被别人每顿饭发一次的美食照不堪其扰,于是我默默屏蔽他,同时再也不发吃法秀。

没错,我就是这么一个爱为别人着想的人。

我绝对不会给你朋友圈添堵。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有人说要少发朋友圈?

知乎用户 山海 发表 我这两年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同学发朋友圈频率肉眼可见的从大学那会一天能发两三条到现在无一例外的都是一两个月才发一两条,究其原因多少带点对现实无奈的妥协 大学那会无忧无虑,整天就是读书完了吃喝玩乐,正是表 …

怎样做到让自己少刷朋友圈?

知乎用户 福 珠 发表 安排下自己的空闲时间,有目标的去学习一样东西。例如运动,做一些有意义的攻略或者写写自己最近的迷茫,去提升自己。 知乎用户 洒洒脱​ …

如何看待重庆一女子被公司要求微信头像必须统一登记照,不愿换却被领导说「在公司不要特立独行,要合群」?

知乎用户 发表 公司要求微信头像统一登记照 妹子被迫换掉和男友情侣卡通像 重庆女生夏婧,今年9月入职了这家电商公司,负责销售工作。入职没几天,领导在公司会议上指出,说还有几名员工的微信头像还没改,显得不够专业和规范。她这才知道,原来同事们穿 …

李子柒四川哪里人啊?如何评价李子柒?

知乎用户 发表 相关问题李子柒有没有可能参演电影或者上综艺? 知乎用户 维摩罗诘 发表 我在海外,可以看油管。李子柒的油管频道的对外文化影响力,可以说抵得上 1000 个 CGTN(也许更多,因为后者没准是负效应)。 如果说这是团队炒作,我 …

我已经不发朋友圈了

从关闭朋友圈,看「镜中之我」的塑造压力。 2012年4月,微信更新4.0版本,新增朋友圈功能;“刷朋友圈”成为大家玩手机的目的之一。而在数年之后,原本“每日N刷”的朋友圈逐渐让大家感到厌倦,不再更新自己的朋友圈动态。 我发朋友圈的频率好几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