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21 城实施公积金「一人购房全家帮」,对房地产行业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 第一财经 发表 秉承着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的原则思考这个问题。 公积金是个池子,企业和个人交,虽然是基金,收益基本可以忽略,大家交,大家贷款用。读者也知道,一旦涉及到大家钱池子,还是有一些问题的,谁来决定钱怎么用,比如前几天当 …
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借用刚刚看到的一位读者评论:真正有利可图的事情,不需要鼓励。
也确实如此,15~16 年涨价去库存万人抢房,根本不需要鼓励,当时疯狂到你想排队看房都需要资质,要验资,看样板房还要多出一两千的看房费。
当时的策略是:降息、增加货币供应(两位数),货币化棚改、放开限购,但没有补贴,甚至设置各类限制。
今年能做的都做了:降息、降加点、降首付、货币化棚改,货币供应增速(两位数),放开限购,增加补贴和降价。
结果却完全反向,一个持续走热,一个持续转冷,还在不断的释放利好,可以想象年初买房和现在买房不到一年的时间,节省的成本可以是工薪的几年结余,但大家觉得这种让利相比于房价还是杯水车薪,即是几年的结余,又是杯水车薪,这个矛盾也只能说明房价收入比太过离谱。
回到正题,地方该试的以往的工具基本都试了,不少地方还加入了增加未来金融风险的降低首付比例,效果还是不明显。
房地产的税收属性甚至都压过了金融属性,因为大部分投资者房子还在自己手里,变现的才是钱,不变现的是税,纸上财富罢了,真正落到实处的就是税收。金九银十只剩下 20 多天了,不努努力年底预计很多人的奖金就要泡汤了。
但是,要不断放开房地产的限制和增加让利,刺激楼市,得师出有名,总不能承认地方带头炒房吧,虽然涨价去库存本身就是宏观和地方政策导致的,但现在不还有人洗呢么。
个人的观点,上次的透支收益远远不如付出的成本,也决定了今天的刺激失效,因为过去透支了今天,今天又想透支明天,而明天的需求在人口结构下已经不乐观了,因果循环系上的死结。
师出有名,最切合宣传需求的,必然是搬出来缓解人口问题,但人口问题又和房地产对未来的透支密切相关,能不能起到效果不说,这一对债务支撑的资产泡沫和透支的人口结构,就是矛盾的本身。
以改兼赈,两难可以自解吗?
最近半个月,大家应该是大开眼界了。
多孩家庭买房、公积金利率下调、退还个税、房贷商贷进入 “3.0 时代” 等等等购房补贴政策纷纷推出。让大家能看到刺激房地产的工具库到底有多丰富,只能说想象空间确实很大。
但这些政策颇有些隔靴搔痒的意思,给我的感觉就是:“一身赘肉想跑得快,不去减肥,每天修修体毛、剪剪头发、抠抠耳屎啥的” 这是干啥呀,降低风阻???
相信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一系列操作,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还是不想减肥啊!”
但这么多政策刺激下的效果,也给出了用脚投票的结果,那就是只做表面清理工作确实没用了。
时间走到今天,房地产其实可以等同于金融资产了。既然是金融资产,那么其涨跌的根本逻辑是大家的一致性预期,而非这些政策本身。
大家可以想想,以上这些政策,其实也就是每个月少还三位数房贷、房子多值个 1% 啥的,对于动辄上百万,随便波动一下就几十上百万的金融资产而言,这点利好显然不算什么。
但是以往这类政策其实都是有用的,而且是重大利好,那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上涨周期里,其实只是需要一点借口炒作就行,并不需要这些政策真的能起到多大作用。这些政策起到的其实就是 “信心放大器” 的信标作用,不断结合强势的房市给市场注入信心,让大家形成房价会一直涨、值得投资的一致性预期。
但这套逻辑在下行周期里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下行周期里,大家追求回归价值,而此时这类政策的幅度甚至更大,理论上应该是能拿到更多实惠。但此时非但不是 “信心放大器”,反而会成为强化“虚弱状态” 的一种反向信标,政策发的越频繁、越多样,大家会认为这市场确实不行了的强烈信号。
而且这个过程一定是会矫枉过正的,“不过正不能称之为矫枉”。后面大家会不断强化这个不入市的信心,直至房价回归居住需求真实价值甚至更低,才会翻转。
逻辑也很简单,真的回归居住价值,那时候真正的刚需一定会上了,从而开始为市场托底。
现在力图通过这些边际措施来实现 “保价保量” 本就不现实,更何况还遇到了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周期。
现在来看,大家对收入预期下滑都是次要了,对于国际大环境稳定性的担忧可能更甚。今天炸个管道、明天炸个桥,说不定啥时候就放大招,这种日子里,你说谁敢上那么高杠杆去背一个长期负债的?
现在其实就几个愿望,全球范围内(主要是这些大国)一定要和平、经济环境转好收入预期(还有当下的收入)都能转好、产业转型看到明显的机会。
其实这三点,才是房市 “保价保量” 的基础,但目前看,这三点可比保房市难太多了。
如果对金融、宏观经济、房地产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白菜研究所
支持多孩家庭买房————新服务器开服了,需要更多充值的玩家,一号多开
增购房指标————现邀请以前参与游戏的玩家现在多送一次购买屠龙刀机会
发补贴———————没钱玩游戏?没事满 200 减 10 块!
提贷款额度—————200 减 10 块也没钱? 来这 200 我借你!
这个动作体现在:9 月 23 号建设银行拟出资 299.99 亿元设立住房租赁基金
的动作抄袭的是德国的租赁与共有房制度的刀法,之前说过,后面链接大家自行阅读【共有房制度与各国房地产制度演绎】
M2 水位上升! 超过 11% 的增速!房地产必飞无疑欢迎抛坟,但后果就是国运买单!
刀法:降准降息让更多之前没有参与游戏的玩家入场!,美国有过极端的先例,即 0 利率买房,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但人家能资本输出,产能过剩转移,目前我们做不到!之前的日本也没做到,然而人家虽然没做到但日本那是已经是发达国家,回看我们!EM。。。
发补贴、提额度无非就是保证整个系统继续运转!
但最大的问题是:人口! 刚反应过来两天吧?!结果他们的记忆还不如互联网!韭菜可以割,但是连根拔起你什么意思?! 时间换空间?先扛过去再说?
疫情已经让大家有通缩预期了,你继续搞房地产就约等于把大家的消费圈在消费的终端中!这循环的起来么?
1:新房套利空间,往往看的见摸不着,等真要卖了,发现价差已经消失了;但凡承诺包租,绝对都是坑,租金其实已经计算在房价成本里,过几年租赁公司就倒闭,你看上利息,人家看的是本金
2:我已经再卖了! 你要时刻想想谁会从你手里接走你的资产?
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搞明白、搞清楚。
虽然政策层面的是《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但落脚点却是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放宽购房资格条件。
考虑到之前的「抢人大战」落脚点之一,也是提供 “人才房”。
再叠加最近房地产市场的惨怛现状,让人不免怀疑「努力卖房」才是目的,「鼓励生育」只是手段。
「目的」与「手段」模糊不清的主要原因,是最近这段时间,关于房地产的政策,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些政策,还都是清一色地对房地产去划的利好政策。
从业这么多年,今年这房地产相关政策发布频率,也只有 2016-2017 年才能比肩,但那个时候的所有政策,又全部都是抑制类的政策。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 5 月以来,就有至少包括浙江杭州、湖南衡阳、江苏南京、浙江舟山、辽宁沈阳、广东东莞、江苏扬州、江苏无锡、江西景德镇、江苏苏州、四川乐山、四川雅安、江西上饶、四川遂宁、福建厦门、福建福州、山东淄博、四川凉山州、浙江宁波、江苏盐城、江西九江、湖北黄石、河北保定、四川内江、河北沧州、浙江嘉兴、湖南长沙、江苏徐州、江苏兴化、山东青岛、山东烟台、安徽黄山、新疆伊犁、湖北天门、广西南宁、四川宜宾、四川南充、江西宜春、河北定州等近 40 城在发布的楼市政策中特别提及多孩家庭住房需求。
这么多城市,不约而同的在半年之内出台了相似的政策,如果不是同气连枝,那就一定是获得了某些许可。
而如果把「卖房」当作目的,把「生育」当作手段,我们可以看出:
之前的首套房福利、人才引进政策、置换房产免税,都可以解读为是「卖房」的手段;
这些政策,放在以往的任何一个时候,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明显的、明确的、积极的影响,但放在今年,仿佛都集中失效了。
所以,如果单纯地看「支持多孩家庭买房,增购房指标、发补贴、提贷款额度等,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哪些变化」,就可能陷入政策失灵的陷阱之中。
在我看来,单纯的政策已经无法解决当下房地产市场的问题。
要么需要足够的时间,要么需要足够的信心,要么需要足够的跌幅,要么需要足够的放水,要么需要新的税源… 但绝对不是,足够多的政策。
单纯地、惯性地、抓着「房地产」这个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却和普通老百姓的居住息息相关的行业不放,总觉得,是在走老路、吃老本,而一旦遇到了「时代的拐点」,就可能进入死胡同里。
像今天一样。
你先别急,急也没用,已经没有那么多冤大头给你用了。
我从来不念经,也不预测,我只告诉你们按照逻辑未来会发生什么
and
如何看待全国 2022 年一季度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 57%?
and
财政部对出售现住房,1 年内重新购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将对房地产带来哪些影响?
历来我讲房地产的逻辑底下不同意见很多,但只要你保持基本的家教和素养我都不会拉黑。我知道很多人没有能力理解某些因果,但我更认为多数人有权得知真相
至于他们有没有勇气相信 / 有没有智慧理解,那就与我无关了
多孩家庭其实很不容易的。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养孩子有多花钱。
虽然有了孩子对房子空间要求会增加,但是相应的,家庭经济上也会受较大影响。
你说那些很有钱的多孩家庭,他们买不买房其实对地产市场起不到太大作用,毕竟在国内这部分人是少的。
这个政策的主要群体是多孩普通家庭,而这些家庭的收入和财产情况,在现今的形势下是不会太好的。至少是个观望。
现在谁还期望买房后,两倍三倍的涨,通过买房挣钱?
没有了这个经济动力,买房作为一个家庭最大的开销,大家都会谨慎下来的。
说白了,鹅城的税收到九十年后了,寅吃卯粮的后果在经济下行期间曝露无疑,光给政策有什么用?还得靠发展经济来解决未来的问题。
普通多孩家庭本就不富裕,个人觉得这些政策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同时也建议各位最近两年谨慎负债。
这是今天中午发的
你真的还敢买房吗?
当前房地产的核心问题,是大小城市的政策需求完全背离的,十分无解。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地方政府靠产业税收就足够了,不缺卖地这些钱。反而房价再高上加高,用人成本实在太高,产业就得转移。所以这些城市真的在落实房住不炒,认购认贷的房票政策管的很严。你要是在别的城市打出子弹,买了房。那么不好意思,你再来我这买,首付从 30% 加到 70%。要是不这么搞,大家都可以把小城市房产当二传手,强城市真的也难以承受这种暴涨。
但是反过来,这个政策直接要了小城市的命了。本来小城市房产充当着二传手,市场热度也很大,地方卖地也很 Happy。现在不让这么搞了,除非这人真打算去小城市工作定居了,否则谁还会买房?
难就难在,已经到了大城市和小城市,必须死一个的局面了,而且很快就要迎来人口下降。人口下降初期,小城市不断恶性循环,基本社会服务的质量下降,房价继续暴跌。逼着人口进一步逃离去大城市,大城市房价甚至还有些上涨空间。然后大城市为了控房价,会进一步严格房票限购制度。大小城市的房价背离程度,就越来越严重了。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如果仅靠政策利好,就能扭转市场,那经济学就没必要存在了。
现在楼市的主要问题,是实际需求不够,市场信心不足,而不是没有购房指标。
别说多生孩子,你就是不生孩子,只要愿意买房,政府肯定不会拦着。
不解决需求和信心这两个核心问题,再怎么 A4 雕花都没用。
先看需求,由于之前的一系列政策,能上车的基本都上车了,新需求实在不好挖掘。
受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和烂尾楼盘的影响,许多上车的朋友开始后悔,希望能够下车。
以前楼市火爆,本来就是不正常现象:政府缺乏财政收入,民众缺乏投资渠道,双方的合力作用下,出现楼市的烈火烹油。
但维持烈火烹油,是会严重消耗燃料的,现在民众的负债率和生育率都被当做燃料牺牲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燃料,还想烈火?世界上没有永动机!
再看信心,房价如同年龄,只升不降的神话被戳破,而且就现在这个生育率,除了一线城市,其他地方的房价,注定没法维持。
许多地方房价开始阴跌,楼市从几年前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压根不稀罕购房机会。
需求和信心互为因果,互相刺激,形成恶性循环。
能不能通过降价来刺激楼市呢?
恐怕不行。
房价既关联土地收入,又挂靠金融稳定,各地的房子往往被作为一般抵押物,直接勾连银行贷款,如果房价跌了,一堆烂账要爆。
何况房价是买涨不买跌的,只要降价就会出现踩踏效应,进一步刺激潜在消费者持币观望,恶化销售环境。
那怎么解决呢?
当然是想办法让民众有钱,让民众有信心啊。
老猫能给大家的唯一建议:当前大环境下,等一等,看一看,做等等党,越等越有统战价值。
————————————————
公众号:特例的猫
相关文章链接:爱国之前,请先爱自己
相关文章链接:诡异的楼市:房子难卖,房价暴涨
少数城市房价未来可能比鹤岗还惨!!!!
1)未来人口会大量减少,
2021 年出生人口是 1062 万人,死亡人口 1014 万人。
核心关键在于由于 40 年代末期、50 年代、60 年代出生人口非常大。
50 年代出生人口在 2000 万 +,
未来死亡人口会急速增长的。
而由于育龄人口减少,出生人口未来可能还会下降。
10 年左右中国一年减少上千万人口可能是常态。
由于年轻人口喜欢往 1 线城市,新 1 线城市,二线城市走,
大量年轻人口离开镇一级,县一级。
(2)
2020 年全国人均居住面积 41.76 平方米,
其实大多数人居住面积足够了,
(3)
2021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64.72%,
全世界范围内,第一轮城镇化基本到 70% 就是极限了。
因为一些人口他本身没有在城市生活能力。
镇、县一级人口,
它们一边依靠生育,一边依靠从村子里面补充。
可目前村里基本没有年轻人了,
现在村子里面基本属于老龄人口,光棍或者老龄人口带着孩子。
山东是中国最愿意生的城市之一,
我询问几个从山东做生意回来的,他们山东镇一级没有太多年轻人口了。
(4)
大多数地方依旧要卖新房,
因为很多地方收入主要来源于卖地。
比如现在提倡公务员买房,提倡老师,医生,国企买房。
故本身二手房就富余,
还要卖新房,市场二手房会越来越多,
买房的人却越来越少,
自然房价会鹤岗化。
最关键一点在于鹤岗原来是能源基地,工业基地。
他有大量国企,这些老人退休工资不低,月工资 3000 元到 4000 元还是有的。
这些老人会产生消费,比如看病,比如养生等。
可中国许多地方农民、普通人退休工资很低的。
比如中国交满 15 年养老保险的人都少,即使交满了,可以拿 1000 多元。
消费肯定是不如鹤岗那些老人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让大家卖掉小地方房子的原因。
我是啊啊啊啊啊讲房子,
我们一起安家,
我是一个真诚的人,
一个宁肯自己不拿佣金,也告诉你 2018 年除非硬刚需可以不买房子的人,
一个可以预测 2021 年 3 月份是大多数城市顶点的人,
希望我们都有一个家,大家财源滚滚,
希望我们是一辈子的朋友,
有事咨询可以加 xiaojiangzhongguo,
麻烦点个赞 + 收藏 + 转
大家财源滚滚。
越支持越观望。
大家已经不傻了,不信政策了。
自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后,全国多个城市跟进执行。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梳理,上海、南京、杭州、济南、成都、长沙等地已发文,正式启用 2.6% 的 5 年以下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与此同时,多种公积金调控政策工具已在多个城市落地实施,包括了微调公积金贷款上限、降低公积金首付比例、“一人购房全家帮” 等措施。业内人士表示,公积金政策可由各地因城施策,已成为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的重要政策调控导向。
多城已下调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人民银行此前宣布,自 10 月 1 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0.15 个百分点,5 年以下(含 5 年)和 5 年以上利率分别为 2.6% 和 3.1%,此前则为 2.75% 和 3.25%。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时隔 7 年再次下调。
10 月以来,全国已有多个城市跟进。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上海、深圳、南京、杭州、济南、成都、长沙、沈阳、郑州、石家庄、苏州等多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均表示,10 月 1 日(含)后发放的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按照上述新利率执行。
对于存量的个人公积金贷款,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出,10 月 1 日前已发放未到期的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如期限在一年(含一年)以内的,贷款利率不作调整,10 月 1 日起仍执行原利率;如期限在一年以上的,10 月 1 日起仍执行原利率,但自明年 1 月 1 日起,按调整后的新利率执行。
利率调整后有望减轻多少负担?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的通知显示,以当前该地首套住房最高贷款限额 90 万元、最长贷款年限 30 年和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为例,调整前利息总额约 51 万元、月供 3917 元,调整后利息总额约 48.3 万元、月供 3843 元。
“此次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大,一方面会减轻存量公积金贷款家庭月供负担,有利于提振消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此前分析称,另一方面,这也将激发更多住房公积金贷款需求,月度金融数据中的委托贷款规模或将出现大幅同比多增势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宽信用进程。
公积金贷款政策密集来袭
目前,公积金政策已成为推动市场回暖最为集中的政策方向。除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外,多个城市因城施策,此前还采取了微调公积金贷款上限、降低公积金首付、明确直系亲属可提取公积金用以支付购房款(“一人购房全家帮”)等措施。
以江苏连云港市为例,该地住建局针对公积金贷款额度发布新政,购房借款人单方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最高额度由 30 万元提高至 50 万元;借款人双方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额度则由 60 万元提高至 100 万元。
此外,“一人购房全家帮” 的公积金贷款政策也扩围至多个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 30 城已发布过此类政策。
具体来看,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表示,“一人购房全家帮” 业务是指在省内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6 个月以上的购房人,购买家庭首套自住住房,可使用其配偶及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和对冲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其中的直系亲属涵盖了购房人及其配偶的父母或子女。
同时,也有市场人士观点认为,“一人购房全家帮” 的政策效果有待观察。“该政策并不是提高公积金的贷款额度,而为购房人及其直系亲属可提取缴存额。以子女一代买房为例,其父母大部分接近退休或已退休,届时父母本来就可提取公积金。”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华西证券银行研究团队指出,总体来看,央行以及各地对房地产市场的激励政策,主要在利率下调和减税等方面,兼顾首套房和二套房交易,旨在通过减轻居民负担、刺激购房需求修复,从而在坚持 “房住不炒” 基本原则的同时维稳市场。但从假期期间 30 大中城市房地产成交数据来看,同比仍有缺口,未来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望四季度,植信投资研究院预计,房地产政策将维持相对宽松的基调。住房金融环境将逐步回暖,房贷利率仍有小幅下调的空间。大部分城市将继续围绕公积金、住房补贴、购房首付比例等工具,为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释放提供便利。
想要提高生育率,重要的是加大四室甚至五室房子的供应,同时停建三室和两室的住房。不会真有人分布式养娃吧?不会吧,不会吧?
所以这个政策是鼓励生育还是鼓励买房,大家也就明白了
房子本来就是用来住的,政府给了这么多优惠政策,房价也跌到目前这个位置了,为什么不赶紧买房呢?
啥办法都用了,就是不降价。工资上涨根本跟不上物价,这才是本质问题。如果房价和利率都下调,并且增加收入,应该会有明显效果。
知道那些整天冲浪的独生子女们榨不出油水了。
换了个多孩的目标人群,多孩家庭大部分是有些资产、且孩子长大后房子也是刚需。综合各种情况下来,决定从这类人群里榨一榨油水。
至于五十年以后的经济咋办?就交给后人的智慧了。
房子卖不出去的原因,你知道我知道,路边的阿姨也知道。但是他们知道还是要装着不知道,因为他们知道群众知道他们知道,但是只要说自己不知道,那么永远能揣着知道装不知道继续捞钱。
但是人民群众和市场的反应是固定的,也许北上广深超一线还能够靠吸附人口来继续增长房地产,但是想想除了这些地区外的城市呢?偌大的一个中国总不能靠着北上广深这几块小地皮撑着吧?
好戏还在后面呢!~
怎么看?效果有限,积重难返。
我缺的是买房的钱吗?我缺的是生二胎、三胎的钱吗?
老百姓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还搁这儿鼓励 “多孩家庭” 买房子呢。
-——————————
目前还在关注房产广告信息的群体,只有两类:中产阶级刚需,和 5% 头部富人群体。
前者必须要买,也买得起。
后者买得起,也愿意抄底。
今天这个政策,只能让前者增加那么 10 个百分点而已。后者不在乎的,他们怎么可能只有一套呢。
至于那些本来没打算买房的人,99% 是买不起。
不是缺那点利息,是首付也出不起。
所以,国家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把富人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吧。
别光盯着我们兜里的三瓜两枣了。
我一个要换房的朋友对这些政策兴奋得要命。
买一套卖一套能退个税、公积金利率降至 3.1%,而且夫妻可贷额度还提高了 20 万、还能领 3~5 万的购房消费券。
他来找我咨询买哪个小区的时候,那种兴奋真是溢于言表的,直言:
真是生逢盛世啊~
是不是完全不可思议?
当下绝大部分人都对楼市悲观,真是感到不可思议!
居然还有人对这些政策如此之兴奋。
不同群体就是不一样。
有人觉得很幸福,完全不关心这些政策,你们如果看新闻就知道。
也确实,对很多上了高杠杆买房的人,甚至买到烂尾楼的人,还有一些买了房不涨反跌的人,更有对于年头买了就想年尾大涨一倍的人,都感觉这些政策没什么卵用。
因为他们已经关心了政策一整年了。
但他们最关心不是政策,是他们的房子能不能涨。
这拨人就比较闹心。
当然,有房的人有这种感觉就对了,因为政策确实是精准滴灌一样,并不会轻易让大家再去炒房了。
还是那句话,政策确实便利有真正需求的购房者,但对于另外一些群体也是没什么用,就那么简单理解。
全国房地产全部打八折,有效期至明年 1 月 1 日截止。按月执行,10 月是按照 9 月的市场成交价的八折,11 月是按照 10 月的成交价八折。2023 年 1 月立马恢复所有的房地产监管政策,且房地产成交价直接锁死,就按照 2022 年 12 月最终成交房产价格恢复原价即可。
从一线城市放开,不限购,不限售,不限制银行借贷资金流入购买房地产,有钱就行。
房地产市场一定会立马盘活,银行现在一直推销不出去的个人信贷产品肯定立马起飞,经营贷和消费贷立马咔咔起飞。每个人肯定立马是,集合全家人的力量买买买。哪怕倒手卖了呢。
但是私下里要传播到位,地方政府把地产回笼资金定向归还降低债务,反正钱本来就都是在监管账户里,地产公司要拿钱得在 3 个月后,等政府先还完钱再说。
本来现如今地产都已经成为计划经济了,还老想一些市场经济的措施去小火慢炖加热,你这不是要渴死人嘛。
只要护住国企和地方政府不就好了嘛,大银行反正可以靠着规模慢慢解决问题,小银行被这回彻底绑上地产,让他们毁灭了又能咋样嘛,不正好可以利用这回彻底解决地方政府插手金融,不服从中央统一指挥的目的。
你这政策出来,也能有点要解决问题的态度。
也能让我早点看点烟花。磨磨蹭蹭的实在是把人脾气都磨没了。
依然对房地产是托而不举。
1. 不会有全面的救市,对二线或三线重点城市进行必要的救市,救市的城市也是保交楼,小县城自生自灭。
2. 一线、二线城市的核心地区大胆买,利用国家这次给的机会买入核心资产,核心资产随着城市之间的分化会越来越值钱。
3. 以后大城市的核心资产和普通人没有关系。
4. 随着我国人口拐点的到来,这也意味着房地产普涨的时代结束,人口的拐点到来也意味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更加强大,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房价分化更加厉害。
5. 今后地产开发的模式会发生转变,开发商会从卖房子转向持有长租保障房,然后将类似长租房项目发行 Reits,也就是资产证券化,在二级市场实现退出。
喜欢经济关注公号:少女梦的世界
对于多孩家庭给予购房放宽政策,是否对于房地产行情有刺激作用,如果仅从数据来看,这主要取决于多孩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数量比例。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1 年中国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2021 年全年出生人口 1062 万人,死亡人口 1014 万人,净增长 48 万。同时,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从 2013 年的 30% 左右上升到 2021 年的 43% 左右。
也就是说,截止到 2021 年,大概有将近 1 半的新生孩属于二胎家庭。
从这个数量占比来看,如果二胎家庭有改善房需求,这个政策的刺激是相对较大的。
但有一点我们忽略掉了,就是出生人口的绝对数量再减少,也就是说我们的一胎数量的绝对值其实已经相对之前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从统计局的数据我们看到,2021 年的人口净增长为 48 万,光从这个数据我们看不出到底好与坏,我们再来看看前几年的数据:
从 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净增人口达到了 906 万人,2017 年至 2021 年分别为 779 万人、530 万人、467 万人、204 万人、48 万人,可见人口增量的下降趋势明显。也就是说所谓的二胎政策在前几年的刺激生育效果明显,而最近几年明显乏力,甚至于可以预见的判断,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即将到临。
所以,与其说中国对多孩家庭放宽购房政策是对房地产行情的刺激,还不如说中国政府在用有吸引力的购房政策刺激人口生育。
近 40 城支持多孩家庭买房,其实更大的是人口生育利好。刺激人口增长不仅只有有利于住房消费,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我们知道,越是一线城市,人口较大的千万级城市,房价越贵。包括我们在衡量二三线城市房价是否适合购买,也会使用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的两个对比值进行有效对比。其主要根据也是在于人口的绝对数量。
人口绝对数量高,那么对于住房的需求就会比较大,人口流出较大,对于住房需求一定较小。因此房地产行情也会越来越集中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一二线城市。
目前,房地产行情进入冰点,除了政府以及开发商的无序粗放管理以外,也有经济下行,老百姓普遍在疫情防控状态下,对后期经济恢复悲观的多重影响。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价格不能跌,但老百姓的钱袋子在经济危机所爆发的裁员、降薪等负面行动下,早已无力承担高额房价。
这个核心矛盾如果不解决,光从刺激人口角度来进行动作,房地产行情不会有太多实质性改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二胎或者三胎,本已不堪负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考虑贷款换房的,对于普通的打工一族还是有相当大的资金压力的。
希望还是有更多的针对全部消费客群,能真正给到实在的资金优惠的政策出台,让购房者彻彻底底享受到优惠!
本次多城出台针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购房政策,可以说是近期以来松绑政策的一个新方向,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将楼市政策与国家生育水平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合理购房需求的释放,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的目的。从当前来看,各地松绑政策的措施愈加丰富多样,预计后期政策将会不断完善深化,同时也不排除将会有更多城市跟进
老毛子眼瞅都要放大烟花了,波兰都开始设点给居民发碘片了……
你这还敢背几百万的债?
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在一二线城市,有实力的家庭都相对生的孩子比较多(附带刚需买房注意事项。)不知道你们身边的是不是这样。所以房子的配套要跟上。鼓励生娃,鼓励买房两不误。。
分享一下如何买到满意的房子,供参考。
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在买房子上吃过认知的亏,不是买不起房子,而是在能买的起房子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选择房子,或者随意就买了,很多人买了房子之后就后悔了。
下面依次从房子的位置,楼层,户型,面积,房龄,房屋性质,学区。这几大方面阐述一下,该如果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位置
1)一定要买离自己上班比较近的,那通勤多少时间算近呢,个人觉得单趟 1 个小时以内算能接受,超过就需要好好考虑清楚。因为我们可以坚持 1 年 2 年,但时间长了之后就会感觉很疲惫。再加上有时堵车,临时有事需要回家什么的。都是需要大把的时间。我有个同事,买了离自己上班,公共交通需要 1 个半小时的地方,现在还没交付就已经后悔了。
2)沿街、靠近高架的不要买,车水马龙,灰尘尾气,噪音,万一在沿街底商有做餐饮烧烤类的,这样窗户还能否开,衣服还要不要晾,天天闻着这个味,难不难受应该能想象的到吧。
二、楼层:
1、1-3 楼别买。比如南方,比较潮湿,低楼层大部分采光都不太好,再保不齐旁边还有绿化带,小树慢慢会变大树。蚊子,昆虫,鸟叫。时间长了真就受不了。
特别是 1 楼,还有下水管道堵的问题。运气差点就来个水漫金山。能否受得了。
2、带 4 的楼层和 18 楼别买
有一些人会有这个忌讳,这也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案例。个人觉得没什么,但是有时想转手就真不容易了。很多写字楼 4 楼或者 18 楼,都是用 5A,或者 19A 代替的。
3、顶楼不要买,顶楼主要是防水问题,当然目前大部分房子已经规避了防水的问题,但是还是有隐患,你精装修的房子,突然一天来个屋顶渗水。年复一年。这个真保不齐哪天就渗。
三、户型和面积:
1、跑道户型不要买。就是客厅里有长条走廊,那是开发商对于整个楼盘的设计无法避免的,面积利用率太低。直接让你大厅变小厅,90 平的住成 65 平的体验。
2、如果想阳光多一点的,就要选西不选东,阳光少一点就是选东不选西。东边的房子早上光太强会导致睡不着,下午光弱又太冷。地球上一天中温度最高,也是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是午后,东向的房子没有这个福利。而西边的房子一般是早上没什么阳光,但下午日照的时间就相对更长。
3、非南北通透也要慎重。空气不新鲜的问题有多严重,不通透的房子里小孩、老人生活质量,大人的睡眠质量都会受影响。中间套的大门一关上,就会感觉空气不流通了。
**关于面积:**比如目前有两个同小区的房子,一个 75 方,目前自己住也合适,总价也刚符合自己的预算,另一个 89 方,比自己的预算多了 10 多万,如果再借点钱也能买,但是压力就大一些,你是选择哪个呢?
其实有一大部份人是选择 75 的,想着后面如果不够住了再换大的,先解决现在的问题再说,其实这个想法后面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后悔 (这是发生我身边的事)。都会说早知道买个大点的就好了。买房一定要看未来,用未来成长的眼光看现在的决定,未来的生活情况,未来的收入情况,如果现在收入虽然有点吃力,但事在人为,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收入水平。能一步到位的就不要两步,不然中途换房真的是很麻烦的事。涉及很多方方面面。
四、再讲一下房龄:
1、房龄超过 15 年以上的也要慎重,因为买房,等后面有条件了,都有置换的打算。当我们买个 20 年以上房龄的房子,住个 10 年就变成 30 年房龄了,你去做抵押贷款,贷款的额度都会低一些。当然因为学区问题,另说。再还有老房子一般没电梯。或者说,老的房子,使用的年数久了,一些设备设施都会老化。比如电梯因为年数久了,就会老是坏,居住的幸福感就会打折扣。
五、房屋性质:
1、非 70 年产权的公寓,不要买,公寓价格低有价格低的原因,原因在于不能落户,对小孩读书没有实质性帮助,公寓一般以租户为主,大部分都是南北不通透的,层高矮,物业费高,水电费贵。(不差钱,投资除外)
2、还有一种是农转居的回迁房,回迁房同样比市场上的商品房价格低,回迁房一般居住的本地老人比较多,一般不会遵守各种规定,还经常会在楼道祭祀烧纸,很多回迁房都没有物业。小区停车比较乱。
有一点经济实力的业主,一般是把回迁房出租,自己重新买商品房住。
六、学区:
子女上学,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买之前也要适当了解对应的学校教学质量,距离远近,不是说没有好的学校就不考虑,而是要提前把这个问题考虑进去,而不是已经定型了再去考虑这个问题。
七、不选公寓:
如果是刚需,自住,或者第一套房,别选公寓。
总结:
当然说了这么多,可能会觉得按照上面 说的,我都不要买了,不是这样的,主要还是让了解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避重就轻,有更好的选择当然会更好。如果知道这个道理,不管是从选择上,还是和房东,房产中介的谈判上,你都是有着绝对优势的。这就是对于买房子来说,认知的重要性。
千万不能因为手头资金不宽裕,就听信了卖房销售的,先上车再换车的鬼话。这个换车的方案是可行的,但大部分人需要把第一套卖了之后再换,如果这个房子选择不对,脱手是很难的。甚至有时亏本都脱手不了。第一套房子没选择好,中间的换房成本是非常高的。
买房子真不是像买件衣服那么简单,买之前的真要做足了功课才行。不然后悔的就是自己。
我曾经也是行业小白,只是最近 4 年中,买了两套房子,第一套房子在老家安徽黄山,至今亏本 20w,都没出手掉,懊恼不已,第二套在杭州萧山,入住了之后还是非常满意的,也摸索了一点切实可行的干货,为有缘人指点迷津,愿你不要在买房的路上走弯路。努力学习,我们一同成长。也祝有买房梦想的你,早日有能力买房,祝即将要买房的你,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
如果觉得这个回答对你有启发,别忘了点赞哦。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谢谢你的支持。
病急乱投医的后果是啥……
当年那么困难时候两弹一星都搞出来了,现在国家的困境不过只要老百姓多买几套房就能解决,咋就这么难呢?
啥办法都用了,就是不降价,光会支持鼓励有啥用?有没有考虑过价格高才是问题?
想要别人买房,就是不降房价,别人缺的是你这几万?别人差的是还房贷的几十万,上百万的钱,再说了今明两年经济这么差,万一工作没了,断供了,房子没了,钱包积蓄也没了,还欠银行一屁股的债,这样来买房子值得吗?你们这些砖家行行好吧。
一摊死水,不会改变。
当房价降到普通人所能承受范畴 ,并有结余消费时,房地产才会有所改变。
在这之前,种种努力都是徒劳无功。
中国房地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1. 全国总人口有下降的趋势。
2. 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65%,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
3. 老龄化人口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4. 一年以上一手房未销售库存 6 亿㎡,二手房空置率 20% 左右,约 60 亿㎡。
5. 人均住房面积 2020 年达到 50㎡/ 人,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6. 年度投资(新建房产)仅 2020 就有 17 亿㎡。
7. 土地价格 20 年翻了 20 倍。
8. 旧城改造及配套设施建造。
9. 建造过程中的金融杠杆已经达到 90%,不能继续增长。欧美不超过 50%,香港不超过 40% 句号
其他因素的影响有限,不会有太大效果。现在地产价格仍在高位,政策让利有限,谨慎投资。
净整这些大家不爱看的,要我说就以下几点上上心:
房住不炒!
初见成效!
好!好!好!
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政策!
地产圈整天的裁员优化,不发工资,还让人买房子,生孩子,简直搞笑。
怎么才能发财?
呼喊房住不炒的时候赶紧炒,不然就错过赚钱的机会了。
鼓励买房的时候千万别买,买了就套住!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那些喊房住不炒的人,喊的时候手里捏了不少的房子吧?
现在是出手的时候了,所以开始鼓励别人买房?
这钱赚的,真是太投机倒把没有底线了
对付扒手小偷.
古代行刑.
你不是 “技术好” 的手艺人吗?
就砍掉这只手.
现在就等大家举起斧头了
放的再宽也宽不到房价。
不降价是怕以房地产的抵押融资的崩溃。
而更多的放水,加到地方政府上。
是想让钱快速毛一波解决问题吗?
糊弄谁呢
嘿嘿,谁急了?反正我不急
兄弟们,在忍一忍,说不定后面发房子呢?
狗头
大江西这个时候倒是榜上有名了。
过高的房价掏空了三代人的积蓄,之前是天天喊着控房价,结果房价越来越高,现在是天天给各种优惠,房市依旧不温不火。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老百姓的腰包确实被掏空了,生活都困难,那还有钱去买房子;另外一个原因是老百姓彻底顿悟了,看清摸透了各种套路,不想再被当韭菜被一茬一茬的割了。
一句话,真心实意的为百姓着想,就把房价降下来,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啊???人家都多孩了,支持人家买房子???
拜托,这带不来任何变化,有钱的早就不知道几个孩子几个房子了,没钱的房子都买不起婚都结不起孩子都生不起好不
某汽车销售:快来看看我们这新出的 SUV,只要 16W。
我:我只有 15W。
某汽车销售:送你价值 2W 的装潢!
我:我只有 15W。
某汽车销售:再送你 1000 的油卡!
我:我只有 15W。
某汽车销售:再送你 3 次保养!
我:我只有 15W。
某汽车销售:再送你一年的道路救援服务!
我:我只有 15W。
某汽车销售:再送你个 32:1 的高端车模!
我:我只有 15W。
某汽车销售:算了,降价 1w,其他啥也不送!
我:来,刷卡。
上面都是我瞎编的!没有任何意见。
全国还有好几百(甚至更多)的楼盘烂尾停贷呢,这个不解决,有人敢买?不怕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
香港贷款利率 1.5%,内地贷款利率 2022 年才下调到 4.8%。
在内地房贷利率下降到 1.5% 之前根本没必要考虑买房。
同时也能看出,涨价是一步到位,降价就和要有些机构的命一样,一点儿一点儿往下降。
按照目前经济形势和楼市形势,短则两年,慢则三年,银行房贷利率就会下降到 1.5% 附近。
到时候再考虑购房吧。
这就是典型的既要还要,既要多孩,还要多买房。
我今年来一直是劝身边的朋友再等等的,真的,其实也就一年光景,按贷款 300 万算,去年的 5.8% 利息和现在的 4.3% 利息,利息总额就差了 100 万,现在这世道,你去哪里赚 100 万?
私以为这些政策都只是缓冲,不具有扭转趋势的魔力,上面最大的期望就是 “软着陆”。
但国内经济、外部环境,似乎没有提供这种土壤,国外俄乌冲突升级、美元加息收割,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就业形势严峻,大家缺少信心。
加之我国房地产自 15 年后那波疯涨和疫情后那波回光返照,房价已经是了大部分国人无法承受之重,不说没钱上车的人,已经上车的人都有些扛不住压力了,走上了断供之路。
如此情况下,只能说这点政策不太够看。
降价去库存,会逐渐摆上台面。
也别给我说刚需不在乎涨跌,那都是心理安慰罢了,还是开头那个例子,刚需贷款 300 万,一年后,发现如果晚一年买能省 100 万,你就问哪个刚需内心毫无波动?
越是鼓励的 越是要谨慎
小粉红看好了,这才是正确的爱 guo 方式,
加油,生!买!
让房地产早日价值回归,房价早点回归合理区间,才有可能刺激一波生育,否则都是隔靴搔痒甚至适得其反。
必须给出实打实的金钱奖励,否则就别想有什么效果。当前本来大环境不佳,居民收入预期打破,口袋空空。
本轮降低房贷利率算一个实打实惠民的措施,“加减点数”从 “+100BP 多” 到现在“-20BP 多”,来回就是 2% 的利差(加减点数不随 LPR 变化),节省不少利息支出。但是还不够,目前看效果不佳,得从总价下功夫。
贷款 200 万,6% 房贷利率(去年普遍 6%+ 呢)下的利息总额是 231.67 万,4% 房贷利率下的利息总额是 143.74 万,也就是说房贷利率减少 2%,仅利息就节省约 88 万,相当于贷款本金的一半了,0.5% 差别就是约 20 万的利息差距。
金九已经阵亡了,从国庆情况来看,银十也无了,补充提醒去年其实也没有所谓的金九银十,今年则更甚了。
中指院统计显示,2022 年 1-9 月,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540.8 亿元,同比下降 45.1%,降幅较上月收窄 1.1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 15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12 家;超百亿房企 100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48 家。
TOP100 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 386.8 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 253.6 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 46.9% 和 50.5%。
这就是事实,客观规律和现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pure 日月 / 悟空新之助:买房等等党赢更多啦——正解【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可下调】!
为何如此?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导致如此——人口老龄化加快 + 出生人口减少 + 人口负增长叠加全球经济下行大周期,居民荷包瘪了。
现在是基于经济大环境变化以及收入预期打破,居民在主动去杠杆,宁愿把钱存着以备不时之需也不会随意加杠杆。
论系统性分析我国房地产走势,想必全完没有比我更全面的了,我的理论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国内外大环境、经济转型升级等等。
让你们看看什么要预测?什么叫先见之明?什么叫认知碾压?记住:预测不同于猜测,需要有理有据、逻辑完备,很多人把信口开河当作预测。
强调:1.5 万字的长文就不粘贴了,请大家阅读以下第一、二篇文章!
站在 2019 年看——中国房地产最后的五年房价真的已经到顶了吗?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5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5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5 评论回答中国的房价何时是个头?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五年内,房价有没有可能降到十年前的价格呢?534 赞同 · 111 评论回答 534 赞同 · 111 评论回答 592 赞同 · 117 评论回答 599 赞同 · 118 评论回答 602 赞同 · 118 评论回答 605 赞同 · 118 评论回答 688 赞同 · 129 评论回答 690 赞同 · 129 评论回答 700 赞同 · 130 评论回答 704 赞同 · 132 评论回答 704 赞同 · 133 评论回答 708 赞同 · 135 评论回答 712 赞同 · 135 评论回答 718 赞同 · 137 评论回答 718 赞同 · 137 评论回答
两条主线理清楚,首先是现实情况:**房屋绝对价格、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居民负债率等是不是合理。**历史文章已经阐述,这些指标偏离正常价值曲线挺远的。
另一个就是可以窥探未来发展趋势是指标:最核心出生人口(供需关系核心)、城镇化、经济转型升级、化解土地财政困境、空置率等。
最核心的出生人口无需多言,我从 18 年强调到现在,现实情况人口也和我此前分析一致。
城镇化呢?已经到顶,后续城镇化会随着人口自然更迭(农老龄人口去世)而被动上升。
一个社会,理性的声音很重要,不要做沉默者。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过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影响他们的身边人,如此循环,就会产生磅礴的理性力量,就可以战胜非理性,不要等悲剧发生才冷静,那就晚了!
我们都可以作为理性力量发生源,我从 18 年开始慢慢影响了,现在也影响了一批人,大家加油。
**重要提醒:**中国房地产的万字分析长文详见个人公众号:【悟空新之助】(五个字、谨防假冒!)
全方面考虑中国人口、经济、政策和世界格局分析中国房地产,可能是最全面的房地产分析文章,知乎还是太谨慎啦,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删文清查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目前我正在公众号更新系列文**【中国城市房价漫谈】**,目前写了深圳、武汉、天津、西安、厦门、青岛、长沙、成都、南京、广州、杭州、天津、沈阳、郑州、重庆、济南、昆明、南宁、海南……(二线以上城市基本上全覆盖),接下来将会定点分析中国典型城市的房地产走势,欢迎来阅读
饮鸩止渴,榨干最后一滴。
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因为现在的政策对房价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降价会被冠上 “恶意 XX”
ZF: 只要不降价,一切好商量。
KFS: 上面不让降价,咱也没办法。。
山顶上买房的:KFS 你要是降价我就跳楼。。。
刚需:赶紧跳,我就喜欢看空中飞人。。。。
其他人:我就看你们表演,只要不降价,打死不入场。。。。。
要不是烂尾楼这么多,我真的分不清现在与 2015 的形势区别。烂尾楼少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也愿意像 2015 一样重新投入楼市。
真的就是让他们自己玩砸了
卖的多,卖的好的时候不见动静!
卖不动了就开始整些花活了!
大多数人都已经背了 30 年贷款,新一代年轻人也不傻了。
没发现一举两得么,多孩的家庭是刚需的潜质(内附买房注意事项)人多需要有更多的住房面积。
分享一下,正常情况下,如何更合理地选择合适,后续想卖又好出手的房子。
第一: 能买住宅, 绝对不买 40 年 50 年产权公寓,非住宅、回迁房。也谨慎。
1、公寓卖的便宜是有其道理的,比如平时的水电、煤气都比较贵,物业费也贵,然后公寓转手也很困难。不信去当地的二手房中介问问就知道了。而且公寓都是一层几十户,南北不通透。空气不流通,其次公寓住的都是出租户居多。2、回迁房就是拆迁安置房,很多人家一分好几套,多出来的就装修出租,租户多,实际业主少,其次很多回迁房物业非常一般,甚至有的就没物业。小区乱停车肯定是有的。本地老人一些老习惯,比如在楼道祭祀烧纸是常有的,电瓶车上楼也经常的。年龄大了管也不好管。
第二: 能买电梯房, 绝对不买楼梯房,以后住了你就懂了。
楼梯房主要是搬东西不方便,然后如果家里有老人,出行不方便。上楼会很累。其次是后面想出手,相对电梯房会难一些。
第三: 能买正常楼层, 不买 1、2、4、14、18 和顶层。
这个主要是很多有信某些东西,觉得有些数字犯冲。个人觉得自己住无所谓,无非也是后面转手,有些买家介意的,相对其他楼层会不占优势。
第四: 能买小三房,绝对不买两房,一房。
生活越过越好,东西越来越多,再就是孩子越来越大,如果一个房子只有两个房间,后面老人过来住就不方便。所以能一步到位的就不要两步。后续置换就会很折腾。
第五: 能买现房、准现房, 不买期房 (当下的市场环境下)。
期房主要是现在市场大环境,房企暴雷的多,当然一些知名,口碑好的还是可以信赖的。总之买之前多侧面了解。
第六: 能买洋房不买小高层,能买小高层,不买大高层。
楼层越高,住的人就越多,人多了事情也就多了。再就是楼层太高,万一出现火情,很多小区消防栓,水压不一定够,所以正常一般就是限高 100 米,绝大多数住宅一般都是 30 楼左右就到顶了,是有原因的,再就是楼层高,上下班高峰期,等电梯很多时候都会等好长时间。再就是楼层高,如果住低楼层也会很压抑。
第七: 同样的户型,能买边户绝对不买中间户。
中间户主要是空气不流通,只要门一关,客厅里空气就不一样的了,有很多中间户都是在家把门打开。见过有中间户的邻居为了空气流通,把门开个口子 。
第八: 同样小三室,能买两卫不要单卫 (以后抢厕所你就懂了)。
第九: 能买市区不买远郊,宁愿市区中小户型,不买远郊区大平层。
当然这个远郊,具体看有多远,以及自己和家人的接受范围,个人觉得通勤时间 1 个小时内还算能接受,超一个小时确实要好好衡量一下了。短期坚持一下没问题,长期天天,上下班要一个多小时,能否接受根据自己的情况来。
第十: 独木难成林, 不要选择孤盘 (一个小区太孤单,以后不能成片)。
如果只有一个小区,那很多配套就上不来。因为人少,需求就少。
第十一: 能公积金就不用商贷, 利息省几十万。
第十二: 学区、地铁、商超、医疗是必备项,买房时配套能占据越多越好!
第十三: 避开垃圾处理站、飞机场、高架、废弃处理厂、墓地,不利因素一定是影响你房价的重要因素!
第十四: 好的物业对你未来房子的二手房价格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十五: 尽量不要选择只有一两栋的楼盘,体量小,如果再有很多小户型,梯户比也高,绿化以及休闲场地更是小的可怜,未来也大概率租户多,杂乱!
第十六: 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能选国央企开发商就不选民企,任何民企只要资金不好,都有暴雷的风险。
第十七: 能买毛坯房,不买精装房,毕竟开发商的精装你懂的!
第十八: 买房不是买白菜,一定多看多观察,不要怕麻烦,货比三家,不要草率的交定金。
第十九: 准备定之前提前打好征信跟流水给置业顾问发给银行经理,确定你的贷款资质,不要最后首付付了,贷款却批不下来,白折腾一场。
第二十: 能让父母帮忙的,可以先让父母帮忙(人民币在不断贬值,好的房子也是保值升值的不二选择),但要有感恩的心。
第二十一: 确认一下你打算买的房子是否有槽钢层,腰线层在几楼,设备间在几楼,避难层在几楼尽量避开避难层。
第二十二: 买房除了搞清楚你买小区的容积率,绿化率,车位配比,楼层,公摊面积外,还要会选择合适的楼层,采光跟视野一部分取决于楼层,也取决于楼间距。所以确认你买楼栋前面是否还会有在建小区很关键!
第二十三:对于工作在外地,想在老家买房的要慎重。真的确定要回老家的,再买,如果不确定,一定想方设法在工作地买。如果真要买,一定要买后续好出手的房子。
当然说了这么多,很多人会觉得太烦锁了,真的要找到以上都满意的,再加上自己的买房预算有限,很难每个方面都尽如人意,确实是这样。写下这么多,只是让大家都知道存在这些大的方面。根据个人的喜好,作好选择。重要的点把控好,其他自己觉得不重要的,就看自己和家人的接受程度了,再就是当我们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再买房时不管是和前房东,还是和中介,开发商的销售来说,都是谈价格的筹码,当我们自己能说出一二三的时候,他就不敢轻视我们,也就不容易被忽悠。
房子是一个超大件物品,和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一定要慎之又慎,货比三家,提前准备。不可大意。他不是买个家具,衣服一样,不好再换也不心疼,房子虽然也可以换,但对绝大数人来说,换房的成本都是难以接受的。
最后我是杭州 @然然爸,买过两套房,在买房子上吃过亏的人,希望能给更多想买,有买房打算的人一些良心建议。提升买房的认知。
觉得有帮助,点个赞,你也一定会拥有让自己和家人满意的房子!
还以为是给多孩家庭送房呢
搞了半天是买房,就搁着一群人猛薅呗
15 年一口气收了 30 年的税,这才过去几年啊,就扛不住了。
难道真的要学鹅城?
给再多支持,不如降一半房价。
多点诚意不行么?
贷款不用换吗?
利率现在都是浮动利率,过几年涨上去了你以为不给你涨?
额度提高了还的更多,筐更多的没存款的进入慢慢杀?
为什么这么多人说的都是差不多的,没看到几个回答是真正到点子上的
我觉得
1、现在有房子的人,不缺房子住,那么他们手里的想套现,套现困难,套现困难连带着也就不会有意愿新买房子
2、也可以换句话说,现在有能力买房子的人,都已经买子房子了,二手房也就是有房子的人手里,到另一个有房子的人手里,但大家都有房子,凭什么要买。
以上,针对有房的人,有能力买房的人,新房二手房,都讲进去了,基本是这么个逻辑
另外呢:
1、现在没房子的人,是傻吗,当时房子便宜的时候不买,不是的,是因为没钱,没钱是没那每月那几百块利息钱吗,不是的,是差首付那大几十万本金,是差 30 年每月要还的大几千利息钱。
2、现在没房子的人,百分百就是打工人,不管打的什么工,百分百是打工的,而且百分百不是体制内打工的,那么,最大问题就是不稳定,害怕,怕没收入了。
对这些人来讲,背 30 万的房贷,是非常稳定的一件事情,但是过 N 年后有多少收入,是非常不稳定的一件事情。
这才是房子要卖给现在还没有房子的这群人,要解决的刚性问题。
政府的金融政策,不可能把本金给搞没了,不可能把利息搞没了,所以这不是解决痛点
痛点还在实业,工农商,只有这三方面稳定有大增长,才能根本性解决打工人的保障性收入问题,
只有解决了打工的收入的稳定性问题,才能根本性解决房子卖不出去的问题。
总结一下,有房人因为不看好房产这个金融属性,不会买房了,没房人因为不看好长期收入问题,不会买房。
感谢邀请。
目前出台的政策都是以 “稳” 为主,并不是 “刺激性” 的扩张。
无论是是部分城市限购政策放松、个税退税激励还是公积金房贷利率下调,还是支持多孩子了家庭买房,增加购房指标等…… 本质上都重点在支持刚需群体。
部分城市经济基本面不太好、人口流入量堪忧的城市,应谨慎看待当前出台的这些利好政策。
从前置指标(拿地、新开工)来看,房地产的整体回暖,还没有明显迹象。
目前的政策仍是稳居民预期,修复之前的创伤,如果要买房,人口流入!这是我认定是否值得买房的最重要指标。
没有人口,就没有发展,再便宜的房子都不能买。
未来一旦进入老龄化,全国大量的 3-4 线城市都会走成鹤岗模式。
**房子很便宜,但买的人越来越少。**这符合中国人买涨不买跌的本性。
要么咬牙坚持
要么放下身段
让房价真正回归市场
不然无非就是徒增笑柄
当然也许脸皮什么本就无所谓
带来哪些变化?损不足以奉有余呗。
目的是为了能多卖房,促进消费,给再多额度补贴啥的只会让人望而却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房只能有给一个娃儿上学的名额,没有房?城里的娃儿只能上农民工子弟学校。很多人会问那农民工的娃儿咋办,更简单了,直接逼他们回原籍上学就行了呀,不想回去?不回去那就买房呀。
变化不大,愿意生多孩的不多
让他们知道,努力也没收获
你们再不买接下来的事情我都不敢想他们会怎么做!
多孩的普通人更要慎重,花钱在后头呢。
娃多负担大,买房还要还贷款,不应该让单身的去买房么?!?!
扁鹊三连!
回复完毕~
你不买,我不买,还能降 200
既然不降价
那就再等等!
出来混的迟早都是要还的,独木难支。就像现在的股市,散户割肉都抛掉。让庄家自己买进卖出好了。所以,我觉得湖南石门县那个县委书记还是很有担当的,号召会场的人多买,买了三套买四套。。这是担当。还有现在多孩家庭两极分化,家庭殷实的买房不成问题,有的连养孩子都是问题,国家应该下大力度补贴,真金白银,这才是间接鼓励生育的最好方式。
买房发爱国证,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
小刀拉屁股
想到了快到双十一了,甚至是砍一刀,跟个资本家一样出活动,大家快参加吧,支持多孩 还支持多孩买房,不支持的时候你都没机会
有句话说的好,短期社会法则可以左右一些事情,长期都逃脱不了自然法则。理解了这句话的人应该可以降低被收割的可能。大部分人的房子不可能再卖出去,也很难在变成 RMB。其实大部分人是后知后觉的,不说这个问题,你就想想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发财机会会大张旗鼓告诉你?所以现在大张旗鼓还在鼓励你买房的,那你想想什么原因,羊毛出在羊身上。
好了,我们分析一下原因吧#
现在的房地产是典型的没有流动性,这是一个很大的 bug,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需要在充分买卖流动情况下才可以,就是说你随时可以换成现金,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可能一个区域成交一套就把价格涨上去了,这时候所有蒙在鼓里的都觉得自己的房子值钱了,可你试试看你的能不能卖出去?所以房价即使一个亿,也不是你的房子一个亿。买了房的最后只剩下房子,随着老化最终一文不值。房子最终会回归其本身的价值,所以总有人会承担代价。看这个房子的最后一棒被谁接到…
认清房子是个消费品的属性,这个无关区位,无关一线二线三线,就问一句,大多数房子能不能百年保质而不衰,如果不是,它的价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拐点的,最后谁来承担灰飞烟灭的损耗?如果不是第一个买的人,那为什么是第二个买的?或者后面第三个买的?那些想着中途卖出的也要想清楚,因为买了房的都在这么想,市场上会越来越多高龄房子,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把一个有时间限制的消费品卖出脱身?想想就很刺激,今天的价格都是纸面财富啊,还的债那可是实打实的。
现在负债买房,可以说已经输了,成了真正的房奴和房地产的事实上的接盘侠。很多刻舟求剑的,还以为房子会一直增值,但是一方面经济并不会像以前增长,另一方面还到 60 岁,你的房子还可以住吗,所以保值也不存在,到那时候你无法再换成 RMB。房子会变旧,现在的房子寿命普遍几十年,你就想想三十年以上的房子你会去买来住吗?房子旧了,居住价值低,最后接盘的没有流通性,价值就会归零。所以今天你接手的几百万房子,它不是什么保值产品,是一个消耗品,当大家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不认为会有人去接手你的几十年二手房。
所以现在这个高价,一定要想好了,房子会逐渐贬值,有这个价格,但是没有流动性,卖不出去,那就等于 0,搞不好就是接盘最后一棒,然后由于卖不出去,最后进一步价值贬值,一辈子啥都没得到,就还钱了。
很多人低估了房贷的时间强度,这是用 30 年持续输出一笔不小的资金,可能坚持一两年没啥问题,关键是 30 年,这是很多人最宝贵的生命,用一生还一笔不小的贷款,无法轻易做其他选择,生命的意义会大打折扣,来到世间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活?
有钱能生的起几个娃的,不需要这点优惠,没钱生几个娃的,再优惠也买不起……
老百姓没有油水可榨了。
他们竟然还要想尽办法榨。
韭菜都不长了,
他们不想着浇水施肥,
竟然还想尽办法割割割。
不要脸啊。
不好意思,骂累了。
房地产的事情遇到不会的,其实看日本就够了,救,能救,但那要要靠改革,而不是改良。与其天天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不如赶紧改革分配制度,免得再走上( )的老路了
有说要坐下来歇会的,有说要上氧气瓶的,有说要泡澡的,还有说喂点粥的,就是没人说把掐在脖子上的手拿下来的。
养猪的都希望猪多下崽,这样就可以多卖猪肉了
没钱能有屁变化
贷款?行情好的时候拉到极限的杠杆还指望朝不保夕的时候继续有能力拉?
什么?怨人们不努力?那你咋不努力让游戏能运转下去?什么你说正努力?那对不起大家也一样。
敢不敢直接五折,来个狠的 [手动狗头保命]
这么说吧,现在就是把我的贷款利率降到 0,我都不会想着攒钱买第二套。
很大变化
很简单啊,有钱的多买,钱少的少买,没钱的不买,光靠刺激不降价有啥用啊,出那么多措施,真的然并卵,百姓不是傻子,知道趋利避害的。
楼市调控的招数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聪明」了。
这一次对准的是多孩家庭。
昨天四川出了个针对优化生育,促进人口增长的政策。
其中提到了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放宽购房资格条件。
可以简单理解为,多生娃,就有多买房的资格和优惠。
很明显,针对多孩家庭改善需求的调控方向,会是之后楼市调控的大思路。
据统计,从今年 5 月以来,就有至少包括浙江杭州、湖南衡阳、江苏南京等近 40 座城市在发布的楼市政策中特别提及多孩家庭住房需求。
杭州、南京、沈阳等城市,走的是多孩家庭可新增购买 1 套商品住宅的路线;
南充、泰州之类的呢,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
还有的推出真金白银的购房补贴,包括盐城和嘉兴。就拿嘉兴来说,生二孩能拿到每平 300 元,单套不超过 5 万元;三孩每平 500 元,不超过 10 万元的买房补贴。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把生育和楼市挂钩呢?
当然,地产的情况从今年的金九银十估计泡汤就可见一斑。
确实是到了危险的边缘,该出手救命了。
但更急迫的其实是人口问题。
从规模上看,2021 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 1062 万人,出生率为 7.52‰。
继 2020 年首次跌破 1% 的 8.52‰后又一次下滑,创下 1978 年以来的新低。
死亡人口 1014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34‰,同样创下 1978 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说明我国人口增速继续放缓。
从结构上看,截至 2021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18.9%;
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20056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4.2%。
说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态势加强。
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同时汹涌袭来。
这个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意识到,在七普数据出来时,我们就看到了它的严峻。
毕竟如果连人都没了,还谈什么需求和发展。
可以回忆一下:
七普数据是在 2021 年 5 月中公布的。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 1200 万,比 2019 年下降了 18%,比刚刚放开二胎的 2016 年下降了 33%,几乎成为有记录以来新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最低的一年。
就在人口数据出来不久后的几个月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双减” 政策落地,教培机构遭受几乎毁灭式打击;
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996,几天之后又以《“996” 模式可以休矣》为题再批 996;
一直被诩为 “最好的避孕药” 的高房价也没逃过——
北京向学区房开刀,拉开打击学区房的帷幕;
而且 2021 年 9 月,甘肃就有地区针对生育了二胎和三胎的常住人口带来了福利政策——
这个群体在县城买商品房能拿到 4 万块钱的补助;如果在中心城镇买商品房的话,有 3 万块的补助。
当时这个政策算是把生育和楼市挂钩的小试验吧。
催生、卖房两不误。
我真的觉得想法很好。
但是要说效果如何?
这么说吧——
或许是越来越多城市发现明着放松限购走不通,真的没招了。
然后换了个合法合理的方法松绑限购。
我看到了我的家乡,每平方支持 50 元,不超过 6000 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不是给有钱,生孩的人的福利吗,生的起的不在乎这点钱,生不起的永远生不起
这有什么用?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最大皮革厂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老板黄鹤吃喝嫖赌,欠下了 3.5 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 我们没有办法,拿着钱包抵工资。原价都是三百多、二百多、一百多的钱包, 通通二十块,通通二十块!黄鹤你不是人,我们辛辛苦苦给你干了大半年,你不发工资,你还我血汗钱,还我血汗钱!
卵用没有
无任何变化
无语 这是终于发现情况不对劲了
政策收紧,房价看涨,政策放松,房价看跌,房产税开征的话,就有更多宽松政策出来了
就没有考虑过降地价降房地产抽税的税率吗?
我不仅不降房价,我还要收你的单身税
就这,还有某魔怔群体嚷嚷着要收每年几万亿的房产税呢。
不降价,只会更加骑虎难下,最好 3-5 年阶段性的降下来,不然人口一去不复返,何谈复兴!
什么样的家庭会生二胎三胎呢?政策演演戏你还就当真了?看看收益的是哪些团体不就知道这政策屁股往哪做的了?
至于首套房?想都别想,韭菜就是韭菜,看看钱的流转,傻子也知道这是哪些人干的了
多孩儿家庭是刚需,但不一定有能力负担,政策补贴的这点钱,不够中介费的。另外,多孩儿家庭首先需要改善房,需要三居、四居,多买个两居室新房,对多孩儿家庭毫无意义,所以应该推出改善换房政策,提高非普标准,才会得到多孩儿家庭支持。
又生二三孩,又买房,一辈子牛马就是你
带不来什么变化,因为疫情,大多数人都被掏干了
说明国家的研判,至少这个阶段,房地产不能垮,垮了是要出大问题的。
所以,虽然有点难,但是为了祖国,还是应该尽量支持国家的政策,能上车的上车。
我们家就才搬进新房子。
我热爱自己的国家,危机时刻一定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麻绳专挑细处断,卖房就找多孩人是吧
给指标就叫 “支持”?
让你多借钱也成了 “支持”?
未来肯定会降价的东西,现在给你稍微打点折扣,以后必定被套,也是 “支持” 吗?
好家伙!
原来银行在做慈善机构呀?
失敬了!
经济学中关于帕累托均衡的描述:
当出售方能实现完全垄断,能实现任意定价权时,是能实现帕累托均衡的。
怎么叫 “任意定价权”?
假如出售苹果,每个苹果成本 1 块钱,
10 个客户,分别肯出 1 块、2 块、3 块、4 块……9 块、10 块钱买一个苹果。
那么,
对于出售方最有效的方式是:
卖第一个人 1 块钱 1 个苹果,卖第二个人 2 块钱 1 个苹果…… 卖第十个人 10 块钱 1 个苹果。
但是,市场上要求苹果统一定价。
经过测算可知,定价 5 块钱一个,能够达到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还不能达到帕累托均衡。
因为啥?
咱就说第二个人,愿意花 2 块钱买我的苹果,我也愿意 2 块钱卖他,我还赚 1 块钱。两厢情愿的事,
但是因为市场统一定价,我就不能卖给他。
这不合适吧?对吧?
那咋办?
我想个办法,第二个人是个老头,我出个优惠措施:
老年人买苹果,打 4 折。
你看多好,市场定价 5 块钱,但是老头就能两块钱买我的苹果,也不影响其他人 5 块钱买我的苹果。
这不是两全其美嘛。
各位见过理发店特殊优惠吧?
理发 30 块钱一次,学生理发 7 折,老人理发 5 折。
差别定价,你有钱就多花点,没钱就少花点。
敌人支持的 我们要反对
新增购房指标,提贷款额度我们都不反对。
发补贴不赞同,毕竟那可是纳税人的钱。
知乎用户 第一财经 发表 秉承着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的原则思考这个问题。 公积金是个池子,企业和个人交,虽然是基金,收益基本可以忽略,大家交,大家贷款用。读者也知道,一旦涉及到大家钱池子,还是有一些问题的,谁来决定钱怎么用,比如前几天当 …
知乎用户 狼叔 发表 你男朋友是对的 现在要不要买房,你看看新生人口就知道了 为什么要开放二胎?开始我觉得好多人都不明白,后来再看看出生人口,我就知道越来越多的人想明白了。 留心点还可以发现,一些地方公交,医院,单位发不出工资了。 一些地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从今年年初开始列举一下楼市刺激举措: 过完年之后就有不少地方以玉米、西瓜等农作物作为首付,鼓励居民买房; 南京等地出现政策一日游,前脚放松限购后脚收回; 网传 12 万亿刺激房市,来一波涨价去库存,并再来一波 …
知乎用户 傻狍子 发表 内容真实,可以参考。 本人住惠州澳头,中萃公园。2017 年 7 月买的精装房,2020-4 月份搬过去住了。现在开车上下班 2 个星期了。 首先因为穷买不起深圳房子,才会考虑惠州买房。又因为疫情老婆收入变少, …
知乎用户 张三胖 发表 现在是 2018 年 7 月,同小区、同户型房子已经跌到了 1.4 万。不知道大哥最近过得怎么样?有些怀念他…… ——————以下是原答案———————— 你朋友买的不是我们的房子吧? 17 年 2 月把燕郊的房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