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构建我们自己的公众人物原则了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原创 徐凯律师 徐潜川

徐潜川

微信号 team_of_xuqianchuan

功能介绍 这是一位个人主义者。

我最近看了两篇报道,人物杂志《一次罕见的胜利》,水瓶纪元《蓬蒿剧场创始人王翔败诉:当公众人物被指控性骚扰》,对王翔名誉权案有了具体的了解,受到触动,有感而发。

这类案件中,被告(发声者)从司法程序开始,就被迫面对三项难题:

一是取证难。性骚扰事件多发生在私密空间,缺乏直接客观证据。

二是举证责任高。在名誉权案件中,我国过往司法实践,多将关于事实陈述的举证责任分配给被告,要求被告证明所述属实,否则推定为不实陈述,由被告承担不利后果。

三是原告往往享有更多社会资源。在原告是公众人物的案件中,相比被告而言,原告所掌握的各项社会资源,往往高于被告。民事诉讼两造,固然为法律上的平等主体,但事实上原被告往往不平等,尤其是在原被告之间具有权力关系,或原告为公众人物时。

面对这三项难题,一旦司法程序启动,被告预先就被置于艰难境地。从前述报道中我看到,因为众多当事人的勇敢,因为赵子涵、郭睿和郭彬律师的努力,因为法官的担当,王翔一二审均被驳回诉请。本案的胜诉如此难得,蕴含着巨大的司法价值,值得更多的公众讨论。

当事人们的证据意识和权利意识,律师在取证中的努力,在本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据前述报道,二审法院认为:

性骚扰行为发生时难以留下物证和证人证言,认定性骚扰事实应适用“高度盖然性”原则。

法院认为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已达到“高度盖然性”标准。

更重要的是,一二审法院都确认了公共人物原则在本案中的适用:

案件并非受害人诉加害人行为构成性骚扰的诉讼,而是被诉言论是否有一定事实依据,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侵犯之诉,故应从公众角度理解所诉事实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王翔的行为是一种不合乎需要、不适当的,违背当事人意愿的冒犯,且损害他人尊严的行为,符合大众对性骚扰行为的理解。王翔作为公众人物,对于他人的批评指责负有一定的容忍义务。

法院的这段认定,让我久违地看到了公众人物原则在名誉权案判决中的适用,仿佛对于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案判决时隔二十年的回响:

关于原告赌球的传言,从表面上看,是涉及原告个人的私事或名誉,但原告这一私事或名誉与社会公众关注“世界杯”、关心中国足球事业相联系时,原告的私事或名誉就不是一般的个人之事,而属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当然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被告作为新闻媒体,对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行调查,以期给社会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并无不当。

即使原告认为争议的报道点名道姓称其涉嫌赌球有损其名誉,但作为公众人物的原告,对媒体在行使正当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与理解。

我也曾在很多案件中主张过公众人物原则。例如在邹思聪何谦案中,原告在起诉状自称公众人物,作为被告代理人,我们也认可原告是公众人物,但一审、二审和再审法院均对此未置一词。

据我所知,在许多案件中,尽管原告是无可争议的公众人物,但法院往往选择性忽视,不予回应。

是时候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公众人物原则了。

我理想中的公众人物原则,是在现行制度框架下调整特定名誉权案件的司法规则,以保护公共利益和表达自由。

具体而言,如果原告是公众人物(含公职人员),或者当事人之间具有直接权力关系(如上下级关系或师生关系),对这两个类型的名誉权案件,应当要求原告有更高的容忍义务,也负有更高的举证义务,由其举证被告陈述不实且存在过错,否则法院不支持原告基于名誉权的诉讼请求。

这样,在被指加害人是公众人物的案件中,在直接权力关系下形成的侵害案件中,当事人的表达自由得到一定程度的法律保护,为受害者提供了最后的救济渠道,也保护了公共利益。但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原告非公众人物,当事人之间也无直接权力关系,名誉权诉讼中仍可要求被告对事实陈述真实性负有举证义务,这就足以对普通民事主体提供有力的人格权益保护。

这是对我们已有案例的总结和升华,而且这一规则,也完全符合现行《民法典》的规定:

_《民法典》第998条:认定行为人承担侵害除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外的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应当考虑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以及行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 _

从行为人和受害人(即原被告)的身份,可以界定出公众官员、公众人物。

也符合现行《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举证规则:

《民诉法司法解释》第91条: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下列原则确定举证证明责任的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一)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二)主张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当事人,应当对该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按照举证规则,侵权案件,包括名誉权侵权案件,侵权四要件(行为、后果、过错和因果)原则上均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法律从未规定过在名誉权案件中要倒置举证责任。

因此,我非常希望,最高法院可以将王翔系列案件遴选为指导性案例。把这个来之不易的案例,升华为司法规则,让司法能保护更多的人,告诉每个人:诚实勇敢,参与公共讨论,监督公众人物,会得到法律的保护。

要保护勇敢发声的人们,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法律,而只是某种司法惯例而已。

请自选王翔案为指导性案例始。

相关文章:

言论的尺度与《民法典》

关于弦子麦烧案的结案说明

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农民调查》案和《纽约时报》案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王志安是不是公众人物?

王志安是不是公众人物? 作者:魏永征 本文题目是前天在一个群里群聊中一位网友提的问题。 “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是美国诽谤法里的概念,是用来衡量诽谤案件原告身份以便确定是否适用“实际恶意”(actual malice)归责 …

新媒体就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段弯路

撰文丨连清川 我越来越确信,新媒体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段弯路。 这么说,似乎有点绝对。那些伟大的媒体,《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和《纽约客》不也都成为了新媒体吗? 这些新甁装旧酒的媒体,不过是新身体,老灵魂,他们依然运行在原有的媒体规则之上, …

全员恶人

教师是成人,未成年的学生是孩子,他们之间在地位、权力、心智、智力上的关系都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所以他们之间不存在什么恋爱,不存在什么真情,也不存在什么自愿交往,只存在违法犯罪。这是最基础的一层。 男教师和未成年女学生发生不伦之恋,公众反对得 …

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出版以后

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出版以后 作者:冯伯群 用档案用出了一场官司,这已经是三年前我所了解到的一件事了。那时,我当记者,捕捉到这样一条对档案媒体来说很重要的信息,自然全力以赴地开展了调查采访工作。不料当各方面的材料 …

“指鼠为鸭”局长毫发未损,未来可堪重用

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近日公布的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昭示着江西南昌“鼠头鸭脖”事件要翻篇了。 涉事企业被罚款1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325.5元;三名责任人被处以罚款共计706万元。 消息系媒体记者从“企查查”搜索获得,而非江西方面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