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沪学者最新分析:从卡车流量等数据看上海疫情经济影响
收录于话题 #COVID-19 238个 ** 4.16**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上海封控对于全国经济的影响并非来源于病例外溢 | 图源:pixabay.com ** 导读 ** ✚ ● ○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 …
根据在国内外五所大学任职的经济学家论文的最新测算,若全国四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封城” 一个月,四市实际收入将减少 61%,全国同期国民实际收入将减少 8.6%。
3 月中旬,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宋铮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另外四位经济学家一道完成了一篇题为《封城的经济成本有多大》(The Economic Cost of Lockdow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City-to-City Truck Flows)的论文,估算若北上广深 “封城” 一个月,全国同期的实际收入将减少 12%。该论文基于 2020 年二季度至 2022 年 1 月底全国 16 个城市实施全面封控(lockdown)、18 个城市实施局部封控的数据,两类封控平均持续时间分别约 24 天和 19 天。该研究将城市层级的封控称为全面封控,城市内部区县层级的封控称为局部封控。
研究借助了双重差分(DiD)的计量经济研究方法,比较有和没有封控的城市的卡车流量变化,测算出若一个城市全面封控一个月,货运流量将减少 54%;若仅局部封控,损失将低于 20%。换句话说,部分封控的影响远远小于全面封城。
该研究基于的数据为全国 342 个地级市中 336 个的共计 180 万辆货车的实时 GPS 数据,占全国货车总量 20%。对于为何使用卡车流数据,论文称,与传统经济统计数据相比,卡车流数据有两个优势:一是数据高频且能捕捉实时卡车流量变化,通过城市间贸易的引力模型,可将其一对一转化为实际收入的变化;二是其不仅能反映城市内的经济活动,还能反映城市间的经济活动与流动。
“封城这样的政策干预的效果即使仅限于一个地区,也会经由经济联系扩散到其他相关地区。” 论文写道,“这种政策溢出效应很难通过传统的特定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发现。” 该文估算,全面封控会使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经济成本分别增加 67% 和 144%。
以 2021 年 1 月 7 日到 1 月 29 日石家庄的全面封控为例,论文测算 1100 万人口的石家庄市全面封控,让该市同期实际收入减少 59%,导致全国同期实际收入减少 0.2%。据此估算,如果该市封城一个月,会使全国当月实际收入减少 0.4%。
封控一个城市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其经济规模,也与城市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带来的溢出效应有关,论文分析,溢出效应约占总效应的 10%。“如果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实施为期一个月的全面封控,将使全国当月的实际收入减少 2.5%。”
“在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中,封控一个城市对国民实际收入的影响很小,但如果大规模实施封控,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该文写道,如果对中国最大的四个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实施为期一个月的全面封控,这四个城市当月的实际收入将减少 61%,全国当月实际收入将减少 8.6%,其中 11% 来自溢出效应。
宏大叙事的经济倒退没意思,按个体来看,穷人会越穷,富人会越富,因为穷人面对疫情大多只能节衣缩食,但富人会因为经济倒退收割大量廉价财产。
最惨的是一部分中产,直接经济崩溃了。
这个要仔细看各分项了。
比如消费数据,制造业 PMI,服务业 PMI,至于农业正常没大问题,疫情期间要是农业数据也不正常就说明问题就大了。
1、三月的制造业 PMI 已经跌破荣枯线,你可以认为制造业破位了,服务业 PMI 就更别提了,你可以认为只要疫情一扩大,服务业就 gg。
总结下,目前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非常艰难。
至于消费,看来来才涨 1.5%。但是看看每个细分。
大家去买菜看看是不是这样,猪肉要腰斩,蔬菜才涨 17%。以我的经验是蔬菜不翻倍也得涨 50%,猪肉可能比去年便宜 20%。
然后看看能源,油价 24%。美帝的 CPI 大涨是因为能源涨了 30%,咱们比起来感觉差距也不是很大啊。
最近发布了最新数据。消费类的全部涨,没什么跌的。预测未来也是一片涨。
这是基础消费类。
2、总结下,必需品消费是现在涨,未来也得涨。
再看看工业品未来会怎么样?
同比环比都在涨。
那么未来怎么样呢?
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呢?咱们看看 PPI 什么情况。
PPI(生产价格)一路领先 CPI。
也就是说,要不现在的 CPI 失真,要不现在企业不挣钱挣吆喝,或者未来涨价(有时间差,现在商品是用以前原料生产的)。反正一句话,未来工业品还得涨。
3、总结,工业品也得涨!
好了,涨声响起来,涨声一片。
如果涨价,同步加薪,扩大就业率,同时保证供给≥需求,那么问题不大。
如果涨价 + 加薪,需求>供给,就会发生超级通胀。行成物价涨,薪水涨,薪水持续推高物价,物价又刺激工资上涨的可怕螺旋上涨循环。(核心还是需求,供给,以及消费能力)
如果涨价,薪资不涨,甚至下降。那么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厂商销售数量下降,厂商为了提高利润必须节能增效 + 提高售价。节能增效 = 消减员工薪资甚至裁员,增效 = 加大员工劳动量。劳动者更难。员工薪资下降,消费能力持续下降,引起可怕的恶性循环。
4、结论未来会非常艰难。
我不知道国家会出什么对策。
在原材料(核心大宗油 / 气 / 铁 / 铜基本都在国外)确定不会回落还可能进一步涨价的前提下,怎么保障 CPI 不放飞?如果 CPI 不做账,真实反应,咱们能不能做到需求和供给以及消费能力的平衡?
不能只靠出口吧?
经济没法预估,但是对处于人生关键节点的年轻人,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我一个今年毕业的师弟虽然考上了深圳的公务员,但面试时间卡在 4 月 20 日,而上海这边又不放人出去,听说很有可能深圳今年会放弃上海的考生;
还有一个上海的堂妹今年 6 月份要高考,虽说不用上学很爽,但面对高考的压力,自己一个人复习对孩子和父母都会产生更多的焦虑;
以及许多今年上海面临毕业或者升学出国的朋友,写论文、答辩、工作面试和签证申请都增加了难度。
目前上海吃不到菜的大部分人是谁呢?是徐汇静安这些市中心的小区吗?
恐怕更多还是浦东闵行这些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吧。
中年人也难,但大多都工作收入稳定,有房有人脉,住在市中心,获取物资肯定更快。而对许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别说买房了,就是在上海这座城市站稳脚跟都费劲,而这次疫情更是把许多人的上升空间堵住了。
不少小公司都打算在封城之后的第二个月只给员工发基本工资,而房租和贷款利率又不降 / 推迟。连温饱都难以解决,你让年轻人怎么去拼,怎么去闯呢?
这大概就是 “创业未半而中道染疫”。
我 20 年因为疫情拿不到签证的时候,我爸给我说,乱世就是年轻人首当其冲的,以前是靠年轻人去打仗,拿血肉保家卫国;现在是年轻人去更多承受经济下行 / 规则被破坏的痛苦。
我以为 20 年已经够惨了,没想到 22 年还要再来一次。
预期彻底改变了。
2020 年 1 月下旬 - 2020 年 2 月的封城,主要预期是扛过去,经济能够好转。实际上湖北之外,大部分地区 2020 年 3 月也陆续解封了,即使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湖北之外的铁路航空交通远远没有中断,大多数人除了武汉封城期间居家了一个月,没有测过核酸,没有受到过真正的影响。
2020 年 - 2021 年,国外疫情肆虐,那时候动态清零使得我们经济增长一枝独秀。但是 2021 年,一季度到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也是不断下降的,从 18% 降低到 4%。防控措施真正开始对大众产生影响是 2021 年 6 月 Delta 之后,从 2021 年下半年南京疫情起,新增基本就告别了 0,长期维持在 2 位数到 3 位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核酸…… 这与经济增长率下降是几乎同步的。
2022 年疫情就不说了,大家也都知道。眼下国外与疫情共存已经是事实,而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也是事实,那么:
本轮疫情,通过强力清零,在 1~2 个月将新增重新压制到可控范围(日增 2 位数),但为了避免后续疫情的再次爆发,必须进入新一个阶段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比如更加严格的人物入境措施:非必要不进口,非必要不入境。同时全员核酸常态化(深圳模式),境内的交通物流也将长期受到限制,但即便如此,也难免一些城市爆发小规模疫情(比如最近的北京广州疫情,病毒来源就不是上海),那么深圳式的 3~7 天短封城也将常态化(也正是如今各地做的)。
那么结果如何呢,其实 2019 年,新冠疫情之前,还有另一场席卷中华大地的疫情:非洲猪瘟疫情。一度造成了疫情期间,猪肉价格冲破了每斤 40 元。非瘟疫情散去了吗?没有,至今依然有猪场小规模爆发。但是猪肉价格跌回去了。
答案就是,规模化的大型猪场,拥有完善的防疫设备和条件,最终生存并占领了市场。疫情前的农村小猪圈不在。
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必然会消灭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留下国有大企业或者国资控股大企业,配合统一大市场,还有知乎 b 站的小将们,一个美丽新世界要来了。万德福。
倒退 44 年
对于经济倒退多少年没什么研究,疫情发生这几年企业是越来越没钱,像我们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从债务方端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很多企业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
最近一些咨询应收账款的客户很多应收账款都是账龄非常久的,如果侥幸发现债务方公司还活着,我都建议他们尽快处理,千万不要等,因为你等下去,债务方公司只会越来越糟,偿债能力越来越差。
很多人的生活在疫情之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之前那些习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今天我上班路上听音频,博主提到了莫泊桑的《项链》。回想一下当初大家看这部作品的时候,都会觉得这个女主角好虚荣,但是真正到生活中,有多少人活得就像《项链》的女主角,为了追逐别人眼中的自己,为了追求外物,倾尽一生,忘却本心, 失去最初的快乐。
进入到 2022 年以来,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身边很多人都抱怨生意似乎越来越难做了,日子过得有点艰难 ,有的人会突然被企业裁员,虽然拿到了补偿金,但是很显然再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是那么容易了。
有的人虽然没被裁员,但是抱怨工资已经很长时间没涨了,可是物价似乎还有上涨的苗头,总之每个人都感觉到日子似乎真是比前几年要艰难了。甚至有人说 2020 年之初,疫情那么严重的时候,我们都度过了,可是为什么到了 2022 年疫情卷土重来了,我们感觉到似乎比 2020 年之初还要艰难。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两年多前新冠刚刚到来之时,说实话形势真的是很严峻很危急的,可是我们知道往往我们人类社会在遭遇到重大灾难之时反而会显得更加团结。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想到的唯一一个事就是赶快把这个灾难战胜过去,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能迅速地战胜苦难。
所以 2020 年之初当我们应对疫情做闭卷考试之时,很多人对这个病毒的毒性是未知的,对它到底能致多少人感染致多少人死亡是不知道的,大家存在恐惧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畏惧之心反而我们更能配合各级政府的各种各样的举措。
那个时候很多地方真是说封就封,当地老百姓还特别配合,很多居民百姓主动地站出来做志愿者,因为大家知道在面临灾难之时,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自救,那么怎么度过呢?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在应对苦难之时有着这样优秀的传统,所以很快的一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把疫情迅速扑灭了,应对疫情有没有经济损失?当然有经济损失,当时全国人民坐了半个多月的月子,武汉地区更是封了一两个月之久,停工停产这么长时间当然是有损失的。
但是一方面相比于死亡,经济上受点损失问题不大,何况我们迅速战胜了疫情,马上各地都有报复性消费,甚至当时很多地方还发了各种各样的消费券,所以经济马上又被刺激起来了。
而另一方面咱们这边控制好了,海外彻底乱套了,两年之前从欧洲到美洲那些国家是一个又一个暴起,所以相比于它们,我们自己肯定感觉幸福的多,我们既安全,经济又恢复了发展,当时恐怕所有人都想这场病毒可能和当年的非典差不多。
全球也就两三个月之后,我们彻底战胜了疫情,经济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去,虽然经济有所损失,但是我们会马上弥补回来。然而事情很显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到今天两年半了,快 30 个月了,这个疫情还没离开我们,而且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慢慢展开的,你想虽然我们的疫情控制的还不错,但是架不住海外太拉垮。
最开始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彻底跟海外封闭,我们严格管控从海外进入到我国的人,这样我们可以把病毒阻隔于国门之外,但是很显然经济一定会受损失。在疫情之前,一年大概有超过一个亿的中国人到海外旅游,很多做海外旅游生意的旅行社小日子过得非常舒服,可是现在还有旅游业吗?咱甭说有没有跨境旅游业,国内旅游业现在是不是都不存在了。
两年以来,有多少旅游业的从业者含泪转行,不单旅游业,什么酒店业、民航业、餐饮业有很多行业遭遇到了灭顶之灾,快 20 年前的非典大概总共就那么几个月的时间,突然之间非典病毒烟消云散了,我们再也找不到了,所以经济迅速恢复了,原来的轨道上甚至比以往发展的更好。
**然而很显然这场新冠疫情不是这样,所以很多行业的从业者都说,恐怕他们这一行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现在看来 20 年前非典病毒的突然灭绝简直是个奇迹。**而今天新冠病毒到底什么时候能彻底与我们远去呢,而且由于海外实在太拉垮,以至于很多国家现在搞起了共存,说实话倒不是那些国家不重视人命,而是因为它们没有办法了。
咱们就说韩国吧,前年的时候我们还说韩国是全世界的抗疫模范生,相比于日本西欧这些高收入国家,韩国疫情控制的是很好的。但是今年怎么样,前两天的数据,韩国 9 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这恐怕离全民染疫已经不太远了。
**英国更是这样,上个月英国率先提出了与病毒共存,把几乎所有的防疫措施统统都撤掉,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英国染疫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你有那些措施也没什么用了,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躺平。**只能选择听天由命,只能选择要么出现奇迹,新冠病毒像非典病毒一样突然有一天消散掉了,要不然就反复地被感染,然后体质好扛得过去,体质不好就一命呜呼。
但是由于海外这么拉垮,由于很多国家选择了躺平,它真的影响到我们了,你想想今天很多国家躺平之后我觉得它们已经不需要测了,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被感染,有些人痊愈之后还会被二次感染三次感染,然后它们的空气中它们的货物上统统都飘散着沾染着病毒,以至于我们被传播的几率大大增加了。
以往我们还说病毒人传人就够可怕的了,可是现在有多少例物传人了,已经有过这样的案例,有人接触过快递结果被感染上了,可是我们能够斩断跟全球各国的经济往来吗?这不可能。
一方面我们要生产大量的物资出口我们得赚钱,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大量的进口,这个生意从来就是一个双赢,怎么可能只有你把东西卖给人家你不买人家的东西,所以哪怕我们在对人流上管理特别严格,可是在物流上我们又如何做到百分之百防范呢?
所以这两个月以来全国已经有 28 个省市出现了本土案例,有的城市还特别严重,而经过这两年的变化,病毒已经变异得太快了,传播速度比以往大大增加,简直可以说防不胜防。
**而另一方面相对而言毒性还是降低的,有了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率也大大降低,再加上我们确实有很多人已经打了两剂疫苗三剂疫苗,防范率也在加强,所以实际上我们今天这个管控力度是更难了。**为什么?人心变了,有很多人感觉到是不是我打了疫苗,即便感染上我也是个无症状患者,我也不至于因此而丧命,所以大家对这个病毒不像两年之前畏之如猛虎了。
**可是这样的心态显然会加大我们的防疫难度,两年之前我们看这个病是生死攸关的事,所以其他所有的事都可以放到一边,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是把病毒扑灭。**两年以来,一方面疫情对我们的经济的影响是慢慢散开的,很多行业已经招架不住了。而另一方面很多的人对这个病毒已经有点司空见惯的意思有点皮实了,感觉不像以往那么重视了,反而这会加快病毒的传播速度。
所以我们防疫实际上是比两年之前更难了,而再加上这个世界还真是不太平,没想到在疫情面前还有战火连天,乌克兰那面战争持续快两个月了,说实话很多人都评价说如果真是场闪电战倒好了,像当年格鲁吉亚、克里米亚那样,一个礼拜之内解决战斗,然后大家坐下来谈判。
可是现在这有变成持久战的状态,这简直是在给整个欧洲放血,有相关经济学家说,因为这场战争,乌克兰今年的 GDP 将下滑接近 50%,俄罗斯也会超过 10%。可是何止于这两个国家,在乌克兰战争的局面之下,全球能源价格暴涨,全球粮食价格暴涨,再加上美国自去年以来的大印钞,使得全球都笼罩在通货膨胀的隐忧之中。
虽然相对而言,我国在过去半年没有通货膨胀的问题,我们的 CPI 指数一直徘徊在 1% 左右,但是很显然当全球物资价格都涨上来之后,我们也很难独善其身。今天有很多工业企业就抱怨原材料价格暴涨,能源价格暴涨,它们已经吃不住了,可能未来马上就要调整工业品出厂的价格了,因为现在已经倒挂了,所以很多人的感觉是对的,今年的经济形势确实比 2020 年还要严峻。
海外战争的影响,国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国内疫情的影响都会使得我们的经济深受其害,咱们就说就业这一个事吧,今年我们有超过 1000 万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是大家别忘了去年前年经济形势不太好,有很多人都选择了缓就业。
过去两年的毕业生实际上也有很大一部分现在还在找工作,所以今年的就业形势都是非常严峻的,再加上很多企业不要说不招新员工甚至老员工都要裁撤一批,所以最近很多人呼吁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之下,大家一定要减少投资,现金为王,甚至很多年轻人早就不像过去几年那样大手大脚的花钱了。
我们似乎已经很少再听到哪些人在各种各样的借贷平台借了很多钱,然后还不起钱,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了。咱们中国古代就有一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代年轻人实际上在经济下行的态势之下反而更磨练了自己。
以往大家谈论的是哪个平台开放了,可以在这个平台借点钱,然后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去买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可是今天很多年轻人谈论的是我正常工作之外,可以搞一个什么样的副业,让我的收入增加,什么样的理财方式能够让我赚到更多的钱。
甚至很多年轻人开始了购买黄金,因为他们觉得黄金是能够稳定地增值的,那是可以帮助自己度过困难时期的,相对而言这一代的 00 后 10 后简直是生在蜜罐之中的。大家从出生之日开始,我国经济,世界经济就一路高歌猛进,这也使得我们的很多年轻人真的也像欧美年轻人那样成了月光族,成了借贷族。
**而当经济下行之后,这对大家来讲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锻炼,逃离消费主义的诱惑,踏踏实实的脚踏实地的去工作去赚钱。**而且历史也总是轮回的,很多人不是都说这场新冠很像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来了三轮,三年之后一切烟消云散了,那是不是度过今年曙光就在前面?
我的微信公众号:军师柯文,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关注柯文的五大理由:
(1)看不懂 k 线图,MACD,KDJ 等技术指标
(2)不会选股,无法区分劣质公司
(3)把握不住市场主线,风口行业总是错过
(4)买入总是被套,卖出总是卖飞
(5)炒作没有计划,买卖全凭运气
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荐,所聊到的股票不构成任何推荐仅供参考学习,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者:照理拍案
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会倒退,倒退都是数字游戏,不能看宏观。经济是否倒退其实看微观经济学,是每个人的感受,可以随机抽取一名幸运公务员,让他说出这几年的感受,比如衣食住行,就会发现,没什么变化,甚至越来越好的……
在中国谈经济话题,房地产是永远绕不开的一个焦点,但是从 2021 年下半年,即使是平台认证的 “房地产领域创作者”,我发布的关于房地产的内容比例其实已经减少了很多。
实事求是地来说,没什么可以写的,特别是在主旋律已经定调,行情趋势明显的环境中,该说的底层逻辑和本质,几篇就写完了。
以前还有喷子和键盘侠因为戾气和现实不如意,骂我是房托,还好,现在少了很多,但不能说没有。
经济承压,结构转型,阵痛阶段,众生皆苦。
做人要讲良心,要接地气,更要知道当下市场和民众最需要和最关心的东西是什么。
反正房子肯定不会放第一位就是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沙漠里面饥渴难耐,濒临死亡的关头,跑去给这样的人去推销产品,而不是出手援助,提供维系生命的食物和清水一样离谱。
大家关心什么呢?
一个是疫情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一个就是中国正在面对的全球局势变幻和地缘冲突带来的博弈影响。
而疫情冲击,毫无疑问是最直接关联当下中国经济环境的焦点所在。
上海疫情,令人揪心,不过国家已经全面出手,静候佳音就是,愿顺利。
中国自古就有 “大疫不过三年” 的说法,2020 年爆发的疫情,总是会结束的,上一次,武汉能赢,这一次,上海也能赢,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时间,又是最好的良药,能够消化再大的冲击,弥补再大的损失。
总是要向前看的,别的国家和地区不敢说,但是在中国,对抗击疫情,绝对有信心。
房子,作为承载了绝大多数中国经济个体和家庭的载体,在 2022 年这波疫情结束以后,会怎么走,这篇文章,就准备和各位朋友具有前瞻性,有依有据的聊一聊这么一个趋势话题。
当然,基调很重要,现实情况是,因为疫情,很多人的经济基本面受到冲击,对现金流和未来预期的态度产生了变化,负面情绪和戾气,也是情有可原。
或者,如果从个人本身已经深度质疑楼市,坚信 “哪怕是一二线城市的核心资产也不具备任何保值功能”,坚信 “买楼就是赔,房地产经济就该彻底完蛋”…… 那么烦请高抬贵手,嘴下留德,出门左拐,慢走不送。浪费您的时间,于心不忍,三观不合,需求不对,也就没必要往下继续了,是不是?
我从来不推荐任何人买房子,只是从一个地产行业从业者的专业角度,从经济分析和政策观察的角度,坚持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心存善念,广结善缘,而有些人,永远只有现实才能教育,爱莫能助,就不要有什么因果关联最好。
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我个人对中国房地产经济,楼市和房价,在 2022 年这波疫情以后的几个趋势观点。
内容硬核,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2022 年的这波疫情,非常诡异,和过去两年疫情爆发的经验和规律来看,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这一轮的疫情,冲击到了中国经济龙头城市,核心区域。
有个说法很具有代表性,那就是:全国任何城市出现疫情,都能指望国家和一线城市的援助,那么一线城市有了疫情,又有谁能援助呢?
比如深圳,比如上海,特别是上海,进入 4 月以来,依然还在封控中和疫情进行争斗,城市经济基本停摆,造成的损失,包括后续的连锁反应,绝不可小觑。
事实上,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除了一线城市和经济基本面强劲的新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还得看地段)的绝大多数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经济领域,还有楼市房价,就是明显的下行承压情况,这个恐怕不用多说。
只要看看 2022 年已经有超过 70 个城市调整了房地产政策,进行各种各样的放松和托举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基于现实来看,2021 年下半年开始,民营房地产开发商去杠杆,降风险,延续进入 2022 年,楼市普遍低迷,房价缺乏支撑,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也没有什么争议,事实如此。
看得见的,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行情和楼市温度,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言,买涨不买跌,话可以违心,身体一定诚实,经济社会,真金白银用脚投票,是不是?
但是其实,楼市看不见的地方,或者说普通大众不会关注的地方,行情表现完全不一样。
比如豪宅,当然,这里说的豪宅不是广告和宣传中的那些打着豪宅口号的普通商品房,而是从价格上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难以逾越的门槛的真正豪宅。
比如深圳和北京总价千万级别以上,上海总价超过一千五百万以上,请不用抬杠,这种用价格区分最现实。大把人在网上点评豪车豪宅,现实里面捉襟见肘,看破不说破。
豪宅市场的行情,不为大众所知,当然也有圈子小的原因,但是从表现来说,绝对能颠覆很多人的想象:2021 年全年到 2022 年这一波疫情以前,几个一线城市的豪宅,出现了反常的持续上涨行情,最高的甚至短短一年,总价上涨的幅度能超过 50%!
同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行情,还真挺撕裂的,不过也合理,资本避险情绪嘛。
招行发布 2021 年度报告显示在疫情下,富人的数量在增加,招行人均资产 2700 万以上的客户增加了 2 万户,金葵花客户增长了 50 万户。
当避险情绪(资产保值)大于风险情绪(投资热情)的时候,有钱的群体选择永远都是这么朴实无华,而又简单粗暴。
能到这个价位的真正豪宅,也就这么多,不然也不可能成为豪宅,供需挤压,想不涨都难。
这里就要说第一个观点了:豪宅市场的这一波行业,随着这一轮疫情结束,也就到头了。
因为这一波的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已不局限实体经济,民生大众,而开始往具备更强风险承受能力的有钱群体产生影响了。
别管你的房子是大几千万,还是一线城市,黄金江景,该隔离隔离,该停摆停摆,就算是资本家又如何?只要工厂不开工,难道还想一直过好日子?
更别说那些背着负债当资产,狠心咬牙都要往上流圈子挤的伪中产群体了。
豪宅市场,特别是一线城市的豪宅市场行情,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
2022 年这一轮疫情,对一线城市和经济核心的冲击,后续带来的经济损失,其实不用多说,更重要的是,这给很多原本财政就捉襟见肘的城市,增加了现实的压力。
经济恢复,消费拉动,产业培育…… 这些财政项目要么是往里砸钱,要么是周期太长,还有风险,地方政府要维系基本面,抗疫救灾,发公务员工资,钱从哪里来?
只有土地财政,最靠谱。
但是楼市入冬,房价承压的现实摆着,就是卖地,也得讲究方法和技巧了。
内卷大戏,即将在中国各地的土拍市场打响。这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能买地的开发商和金主,也就这么几个,而且土地买卖也不是小生意,要想卖得快,卖得动,那就得拿好料出来,得抢在别的城市前面出货。
小摊小贩都懂的商业逻辑,更别说人才汇聚的地方政府了吧?
比如苏州和无锡,很明显的,2022 年土拍就是拼速度,拼反应的时候了,当然,上海也是一样,疫情阶段经济的失血,肯定要用部分土地财政来回一口血。
叠加疫情对购买力和市场的综合冲击,内卷不就来了
先说楼市回暖,这个其实没有什么争议,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的政策放开,加上银行在房贷和利率上面的调整和刺激,最重要的是,还有国家层面对稳增长的大基调要求,这一轮疫情结束以后,能够释放一定的刚需群体购房需求。
预计在 2022 年五月份,全国各地,特别是省会城市及以上的大城市,会迎来一波楼市购置的小高峰,也算是迟到的小阳春,现在很多城市的新房项目,都把开盘节点往后推,其实就是一种市场共识。
但是绝大多数普通的中小城市,没有这个待遇,该下行调整就继续,趋势不变。
然后再看看房价维度,这或许是更多人关注和聚焦的东西。
直接说结论,一线城市,经济基本面好,恢复快的新一线和省会城市,房价基本能够企稳,稍微反弹,就烧高香了,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象。
而其他中小城市,则会陷入 “降价也卖不动” 的尴尬局面。
大城市的房价不仅仅关系到经济大局稳定,更重要的其实已经涉及到中国资产在全球大环境中的市场表现脸面问题和信心意义了。
这话说得有些玄乎,能够看明白的朋友一定有不错的经济修养。
所以,即使国家后续开始真正的宽松和放水,从优先级来说,也是首当其冲要对冲一线房价的下行风险。这个认知很关键。
量升价稳,也就这样了,而现在一些房地产自媒体按捺不住,早已开始鼓吹哪里哪里的房价开始反弹,营造出一副行情启动的激动表情,能说什么呢?忽悠别人的最高境界,难道是连自己的良心和道德都不要了吗?
要么是看不清形势,要么就是利益关联,睁着眼睛瞎说想着赚昧心钱,非蠢既坏。
价格涨了,有指导价,有房地产税,2021 年一整年的行情和逻辑证明,再加上大家对现金流的态度都一样了,那套过去 20 年都玩烂了的路数,能不能升级一下?
言简意赅,表达清楚就好,大概就说这么三点吧,个人粗浅分析和判断,立此存照,只发不删,留待市场和时间证明,也将打脸和教育的机会,留给所有认可我的读者朋友们。
真心希望,以上预判能被打脸,那么,中国房地产经济,要么起飞了,要么坠落了,就是这么现实。
别忘了,2022 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和大方向是什么?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我的微信公众号:军师柯文,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关注柯文的五大理由:
(1)看不懂 k 线图,MACD,KDJ 等技术指标
(2)不会选股,无法区分劣质公司
(3)把握不住市场主线,风口行业总是错过
(4)买入总是被套,卖出总是卖飞
(5)炒作没有计划,买卖全凭运气
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荐,所聊到的股票不构成任何推荐仅供参考学习,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者:熊猫贝贝小可爱
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是中国最法制化,最有契约精神的城市。
但现在,哪怕最信任 gov 的市民,也只愿意自救,不愿意再次饿肚子了。
上海市民在封城过程中,努力地坚守,质问 “领导大,还是法律大?”
但现在,借着防疫需要,公权挤压私权,市场让位于计划。
旗帜倒了,外地小将们一边看着热闹,一边唱着一曲忠诚的赞歌。
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一年交的所得税 + 房产税,远超过个税申报的起征点 12w;我为疫情捐的钱也超过 3K;我在努力地帮助同楼道的邻居购买各种物资。
但像我这样善良的人,也被来自互联网满满的恶意搞破防了,尤其是在看到那场因被网暴然后跳楼的悲剧之后。
我打心底厌恶,再也不愿意去某些充满恶意的土壤。
有限的购买力,还是留在上海吧。
来自一位被封了一个多月的上海人的心酸之言。
看起来文不对题,拜托,需求决定供给,尽管我微不足道,我还愿意留在上海,但身边的企业家朋友们,up-middle class 们,都打算 run 了。
当沉默的大多数形成某种新的共识的时候,经济还想好?
只要统计局的同志多加班,5.5% 的增长目标是可以保住的。
偷着乐偷着乐就完事了
我话放在这里,2022 年绝对进行大规模拆迁
这是唯一解,唯一能缓解的,可行的措施。
我宁可它倒退到 2019 年。倒退回 2013 年也行。
就怕它停在了 2022。
评论区人才多,想象力丰富,拜读了
总体要乐观,最坏打算见图,做最坏打算考量的条件是:房地产。答案见视频。
2022 疫情下经济命脉在这里。
很难说倒退多少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要命的是,以后有没有机会和环境(国内外)给中国再次恢复。。
大多数人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凭直觉夸大了。2020 年欧美国家被疫情折腾成什么样了,才负增长多少? 美国经济衰退 3.5%,德国衰退 5%,英法衰退 9%,这可是当年这些国家后三个季度尤其是第二第三季度全国乱套,服务业制造业上岗人员全面减少,很多地方来来回回禁足,这些国家就业率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到 2019 年水平。
另外还有 2020 年上半年武汉的例子,武汉当年一季度三个月里只有 20 天正常生产,5/6 时间都处于社会基本停摆状态,该季度 GDP 负增长是 40%。
疫情以来,国内情况最好的时期是 2020 年下半年和 2021 年上半年,输入疫情少且控制及时,影响小,导致 2020 年三四季度和 2021 年一二季度增长率呈现 4.9%、6.5%、18.3%、7.9% 的较高增速, 而去年下半年开始外来疫情蔓延加重,加上前年四季度增速高,导致去年下半年增速下降破 5。中国今年确实比去年封城频率增加,不过一二月还好,那两个月经济数字也尚可,主要是三月以来情况恶化,部分地区应对失措;之后三个季度不可能不吸取教训调整应对方针。即便如此,除上海吉林外其它省市经济受影响依然很有限,比如深圳封城并没有关闭餐饮等服务业,反而增加外卖,而且一周解封;吉林在中国经济中占比很小,不过百分之一,今天吉林重要企业已经开工,过去几周对中国经济影响也就万分之几。
上海确实导致自身服务业和整个长三角制造业和物流行业受到巨大影响,上海约占全国经济 1/30,长三角约占全国经济 1/5,封城估计要一个月,这个影响烈度大概和 2020 年中的欧洲差不多,比 2020 年二三月的武汉要轻一些,也就是上海恐怕会有一个月同比 20% 左右衰退,全年 GDP 要减掉降低两个百分点(全国 GDP 的 1/1500 约 0.07%),长三角其它省份大概 GDP 降低零点几个百分点(全国 GDP 的 0.05% 左右),加起来这对全国经济的影响是减少略超千分之一,如果五一能解决好上海疫情,那么全国经济增速也就比这些情况不发生降低约 0.2 个百分点(加上其它地区封城的影响),比如本来可以增长 5.8% 现在只有 5.6%。
因此,单论现在的局面,固然经济损失惨重,但是对全年中国经济的影响没有大多数回答信口开河夸大的那般地步;但是如果之后每个季度都发生这种严重的重要经济地区大规模长时间封城,则全年 GDP 增速减少可以超过 1/5, 也就是 5.8% 的增速可能变成 4.6%。
果不其然,在播报完一段描述如何骇人听闻地消灭一支欧亚国军队以及毙敌、俘敌的惊人数字之后,通告就来了。从下星期开始,巧克力的定量将从每天三十克降到二十克。 《1984》
纠正一下,不是疫情,是防疫
封吧,再封下去,厂子没了,大家一起回乡下种田吧。
你以为的经济危机:会突然倒退回某一个点,然后稍息立正向后转,慢慢往前走回到现在甚至更好
真正的经济危机:原地踏步一段时间突然转身向后走,虽然走得慢,但永远不回头
没有倒退一说
只有停滞
拿日本举例。
从九十年代以后
基本 停滞,所以日本常说失去的三十年
咱们目前是失去的三年
最起码上海的经济不会倒退
上海崇明一商家销售 280 元蔬菜套餐,涉嫌哄抬价格被立案调查,这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指不定,上海的 GDP 越封越高
先看一组数据,2020 年全年,湖北省新冠感染者人数为 68149 例,死亡病例 4512 例。
2020 年一季度中国 GDP 同比增长 - 6.8%。
在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疫情且影响其他省份经济最小的情况下,2020 年中国 GDP 同比增长 2.3%。
自 3 月 1 日以来,截至 4 月 16 日,上海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 30 万例。
这仅仅是到今天上海的阳性感染者总数,还不包括吉林省的阳性病例总数以及全国各地的零星疫情。而且上海疫情还在高速增长期,根本未得到控制。
下个结论,从疫情规模,感染人数,爆发地点,封控时间等各个维度来看,本轮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将远远超于 2020 年的新冠疫情。
甚至负增长都有可能。
好了,说了 1450 想听的,说了亲美派想说的,是不是还得再说: 防疫影响经济,所以我们要开放,要放任新冠肆虐,要躺平,要共存?
对此言论,我只想说:
买办亲美派放弃抵抗是你们自己的事,只要中国共产党存在一天,中国共产党就会带领中国人民奋勇抗击,最终战胜新冠,这是每个中国人的信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人不习惯依赖神灵,中国人更相信自己,相信人定胜天。中国名义上是多神论国家,本质上是无神论国家,因为中国多神论的中心是不是神明而是自己。烧香拜佛不是为了求得神佛的喜悦,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神灵灵验便罢,不灵也无甚关系。因为中国从不把事情的成功与否寄托予虚无缥缈的神灵。天破了,自己炼石来补;洪水来了,不问先知,自己挖河渠疏通;疾病流行,不求神迹,自己试药自己治;在东海淹死了就把东海填平,被太阳暴晒的就把太阳射下来;谁愿意做拣选的石子就让他去吧,谁愿意做俯伏的羔羊也让他去吧;谁愿意跪天子跪权臣就让他去吧,谁想不问苍生问鬼神也让他去吧。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没有西方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并不代表中国人没有信仰。瞧瞧关帝庙上的对联吧,上联: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下联: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也许这才是传统中国人所遵从的东西。
这是我早年在知乎看到的一段话,一直收藏至今,如今送给所有人。
2020 年我最震惊的是懂王在股票大跌的时候发推:God Bless the USA!
这也就是在西方世界,这要是在我国,就是个市长在微博上说句 “菩萨保佑“” 估计分分中回家看孩子去了。
在西方领导人眼中,疫情里只要权贵和富豪的生命及金钱不受到损害,其他都是无所谓的。舞照跳,马照跑,匪照剿,接着奏乐接着舞!贫民百姓的死亡是上帝的召唤,是下辈子投婆罗门的必须,所以英国会大言不惭的提出躺平群体免疫,提出疫情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印度用自己百姓的生命来实践了一把躺平群体免疫。
所谓的躺平群体免疫,就是累计 4.9 亿人感染,619 万人失去了他们的生命(个人认为真实死亡人数翻一倍都不止)。
相反,这世界只有一个农业国,不靠开罐头器,不靠一美元炸鸡,不靠几百艘医疗船,不靠西方所谓的 “民主自由”,靠的是科学防疫,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打工人的辛勤劳动,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去真正战胜了新冠疫情。
今天新冠变异毒株或可逃避中和抗体,可能明天 Omicron 传染性 + 毒性 + 变异 + 逃避中和抗体都是 100%,成了新冠王中王,我们怎么办,躺平缴械投降吗?任由新冠宰割,高喊躺平群体免疫?新冠,请你轻点?
去 NM 的躺平投降吧!
只要是传染病,就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我们应对的方法也永远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020 年的时候我们一是防疫物资短缺,二是没有新冠疫苗,我们怎么了,躺平不活了?不依旧在 6 月的时候本土病例就基本清零了吗?我们 2020 年 1-2 月份经济停滞一个月,不照样 20 年全年增长 2.3% 吗?现在的你不照样吃着零食,刷着抖音吗?
现在新冠变异毒株或可逃避中和抗体就焦虑的不行了?高压态势劳累了就准备躺平了?新冠太猛烈就放弃抵抗了!怎么这么怂呢!新冠病毒在变,我们的防疫政策也在变,我们的抗疫手段也在变,不变的是中国人对生存的渴望,对生命的敬重,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变的是中国人民群众的主动防御,积极配合。诚然,现在抗疫高压态势出现人员过度疲乏,旅游业等濒临破产诸多问题,但是我党一定会出一些新政策,动态的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因为有困难就躺平让新冠肆虐。新冠可能存在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但是妄想把中国人屠杀殆尽,永远都做不到!
我们戴好口罩,打好疫苗,少聚集,不聚集,出入扫码,勤通风,量体温,积极配合各项防疫政策措施,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国家是打开国门还是闭关锁国,是修建隔离区还是沿用现有政策,这不用我们操心,有无数的专家专业人士来做这些事。但是某些喊着防疫影响经济,应该彻底打开国门,让新冠流感化的人,不是内奸就是蠢,我党是坚决不会做的。
2020 年,我们国家做了证明,保人民,就是保经济。其他国家做了证明,保经济,不保人民,就什么都保不住!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决定一切的,永远是人!是人!还是人!
本人才疏学浅,但是本人坚信有人会写出《论新冠持久战》,本人坚信不久《人民日报》会发表评论员文章,驳斥中国与新冠病毒共存,本人坚信中国最终一定战胜新冠!
当前抗疫有两种论调,抗疫二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与新冠病毒共存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也许会倒退 5 年。
这个疫情影响深远。
很多人的生活都被改变了。
想要回到以前,似乎不可能了。
不会倒退 到时候给你把数字改一改,还会进步呢。
有统计局在就不会倒退。今年基调早就定好了,起码上升五个点。
经济好得很,疫情无丝毫影响,防疫封城什么的完完全全没有一丁点影响经济好吧,今年必还是增长的,倒退可能吗?
年底不是 5.5,算我输好吧,别的国家倒退,我们不可能
知乎马上可以看 ip 了
算了一下,56 年
不会倒退,gdp 正增长还是能保持的,但大概率 gdp 增长会比今年原计划低
20 年武汉疫情全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等主要经济重心全部停摆)一起停摆了快一个季度 gdp 都还能保持正增长,目前长三角都没有完全停摆,gdp 增长率保持正值大概率没问题
我们对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对未来的信心大幅下跌,这是比表面经济下降更可怕的事。
生育率就更别说了。
我们国家经济一直在增长
不管疫情前还是疫情后
你丫不看央视吗?
那就要看生理学自然规律的力量和现代医学最高水平之间的较量了!
阿美:疫情会让俄罗斯倒退 40 年!
俄罗斯:还有这好事?
事实证明上海不封城共存的决定才是对的,全国都准备节衣缩食吧,这波经济冲击比 20 年全国封城都大,炒股的朋友都等死吧,2400 点见了,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低端制造产业链转移到越南了,这些订单因为中国的封控政策也不会回来了,现在是中国供应链断了,全世界供应链都恢复了。俄乌战争影响下资本本来可以流入中国的,这次真的是把自己的腿砍断了,资本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国,看 A 股资金流出就知道了。真的敌在内部,大家准备好过苦日子吧。
短期影响经济,长期影响的是全民的消费观念和风险意识,还有一些企业面对这种动不动封闭的环境,会选择转移产业,分散风险。很多人如果意识到如果每年都要少则一两个月没活干,多则小半年直接失业,他们后面就算赚到钱,也不会选择买房买车的大宗消费了。
生产力又没有倒退,建议每天泡在知乎上的 “经济学家们”,不如去读一读资本论
在国内外需求疲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大环境下,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给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但是现在各地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所以会受到影响,减缓经济发展步伐,倒不至于倒退多少年。
坚持抗疫一百年不动摇!
现在这情况不存在经济倒退多少年的说法,这个说法很不专业。
也就降低经济增长率罢了,最坏的情况就是增长率为负。
2022 年全球经济走向最重要的因素,看来还是疫情和战争。一个是大自然对于人类活动的自然应急反应,一个是人类国家相处之间迸发的暴力冲突。在 2022 年刚刚开始之时,疫情仍然笼罩在全球民众的头上,但是来自欧洲的军事冲突也太开始了,这两件事都是 21 世纪人类世界发生的大事件。相比之下,至于美联储是否加息,何时加息,以及全球其他主要国家是否加息,那都是在这两件大事之下的应急小反应了,完全可以由人类自己去控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早加晚加或者多加少加,都不构成实质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在 2022 年,疫情有可能是其肆虐的最后一年。因为随着文艺复兴之后,人类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之后历史上产生的瘟疫传染病的周期一般也就是 2~3 年。那么现在针对疫情的疫苗也已经比较完善了,治疗方法也已经成熟了,致死率也已经快速下降了。通过疫情传播和疫苗的接种,其实人类的抗体的体系已经基本建设起来了。所以在今年可以逐步的放宽对疫情的管控,让人类社会逐渐走入正常的生活状态。
但是,疫情也可能会有反复,也有可能出现新的变种,提高致死率。所以今年疫情的变化对于全球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受到物流条件的变化而浮动的,而物流又受到了疫情的重大影响。全球的商品交换总量以及物流速度将极大的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恢复、反弹,乃至上涨影响的。如果疫情消失,那么全球货物和人之间的相互交流频次会大幅提升,将极高的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另外一方面,现在出现的俄乌冲突,其实就是一场局部战争。战争对于人类经济的发展影响太大了,例如第 1 次世界大战之后,无论战胜国和战败国都陷入了经济萧条和经济危机。在第 2 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获得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霸主,世界分成了两个阵营在发展。战争是对于过去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的完全打破和重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暴烈的经济洗涤过程。
同样因为有了战争,对于全球生产资料的价格会产生极大影响。因为一方面战争需要消耗,另一方面大家都需要进行储藏生活物资和生产物资。世界形势的不稳定会导致世界金融形势也变得大幅动荡。很有可能将金融市场引入熊市,甚至由此引发某一国家或者多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世界现在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有机体,任何一个区域的战争行为,都有可能引发全球生产资料的价格大幅变化。
例如此次俄乌冲突,有可能导致直接冲突的两国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经济倒退。通过经济制裁有可能引发全球石油价格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经济制裁也会带来反作用力,整个欧洲经济的发展会蒙上阴影。而美国作为指挥者和生产资料的供应大国,在其中有可能再次渔利,又一次加强其在国际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在疫情和战争的影响下,有可能美联储都会放缓加息的安排,缓解世界流动性的危机。更有可能降低加息的幅度和频次,保持宽松的美元货币政策,那么美国的通胀又一次可以释放给全世界了。
倒退不至于,顶多是增速放缓
美国就惨了,至少倒退 100 年!
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美国经济前进了 100 年,中国经济倒退了一百年。美国又赢麻了。
收录于话题 #COVID-19 238个 ** 4.16**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上海封控对于全国经济的影响并非来源于病例外溢 | 图源:pixabay.com ** 导读 ** ✚ ● ○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 …
上海封控次生灾害频发惹民怨,中国领导层面临政治考验 记者:王月眉, ISABELLE NIU 2022年4月7日纽约时报 家长们组织请愿活动,恳求政府不要将感染新冠病毒的孩子与家人分开。感染者要求向上级投诉隔离设施条件恶劣的问题。居民们就他 …
知乎用户 Nick 发表 参考两年前武汉,没记错是封城 83 天。当时病毒是未知的、初代伤害力也强,那会初期没有全员检测这么成熟的打法,但是每日新增算上漏检不比上海的日增 4000 少,而上海还在爬坡期(2500 万人口),最高峰有破万的可 …
3月份中旬,上海推行一系列严厉的防疫措施后,持续出现次生灾难事件。3月23日,上海东方医院护士周盛妮哮喘发作,无法在本院得到救治,最终去世。3月30日,处于封控状态的另一位哮喘病人,因120救护车拒绝救援而身亡。4月4日,上海将阳性儿童和家 …
(温馨提醒:防失联,欢迎添加T先生微信13078857948**)** 到2022年1月18日,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西安,因为防控新冠疫情而进行的封城,进入第二十七天。近一个月时间里,这个城市的治理水平,被大家喷成了筛子。雁塔区部分小区封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