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开一个会,杀一个人
在内蒙古包头, 公安局局长说:“关死了,也不放人” 法院副院长说:“关死了,该谁担责任谁担” 看守所副所长说:“关死人,没事。” 配合关押的医院说:“治不了,没治疗方案,不给病历,死了找公安。” 引 2020年3月17日下午,包头市公安局东 …
原创 有竹不倒 竹不倒
近两天议论声非常多的新闻,一名女子在家里被杀害了,婆家的人帮忙销毁证据,又从医院搞到“心梗”的诊断结果。
总之网上的信息总结起来看就是一句话,凶手的势力在当地那个小县城里很大,所以“只手遮天”。
先说一下,目前还没遮成,舆论声音巨大,警方通报也称“刑事案件”,不是心梗,更不可能是自杀之类。
我想说的话题,可能比较偏离这起刑事案件本身。8月22日发生的凶案,在网络上沸沸扬扬被人们热议了3天,什么角度的猜测、爆料,甚至扯淡,都有。
真假信息满天飞,以至于不少对这类消息关注的人,都不知道该信谁。
这是怎么回事,又是如何造成的,非常重要。
而这种风声鹤唳、人言可畏之中,人们最关注的,往往和权力脱不开关系。比方说,如果是普通的家暴,丈夫把妻子杀害了。那就按故意杀人罪处理呗。可一发现这个丈夫竟然颇有手段,竟然连杀人这种罪行都能找关系遮掩,甚至能弄到医院的“心梗证明”来撇清关系,大家就开始来劲了:他是不是当官的?
你可能会说:管人家是不是当官的,就事论事便可以了,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按照一个好的环境来说,是这样没错,就是论事即可,当官又无妨。
可现在事实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就是一点点权力的介入,便让问题无法就是论事。像此事中,若不是女子的娘家揪着不放,多留了个心眼,说不定一条人命,就以“心梗”的结果草草收场了——何其恐怖。
毕竟医院都出结果了,你不信,你不信还能怎么样。
一前一后,互为因果。正是大家对权力的不信任,才导致了事情发生3天,还在纠结哪条消息是真,哪条是假,小道消息是否可信,又是不是通报里故意遗漏的关键。
之前没什么媒体的声音,但在风言风语以及大量真实的“爆料”之后,当地检察院回应记者,称犯罪嫌疑人金某,确实是当地检察院的“劳务派遣人员”,一普通干警,干杂活的。
可为什么不早点主动承认这个事实呢?为什么不在金某和其家属第二天拿给女方家属一个“心梗死亡证明”时,就跑出来说这个金某在检察院工作呢。
其实这些消息在网上早就传开了,不仅是金某在检察院上班,还有家里人谁是院长,一家全在公职单位等等。
人们确实不敢全信,但是人们也不会完全的一点不信。拖着拖着的,拖掉的不是谣言的可信度,而是官方的公信力。
本来他们说金某家有人是院长,人们可能还会鄙夷的嘲讽两句,“弄到心梗证明就是院长?哪来那么多院长。”
结果你们沉默,于是当人们看到金某确实在检察院工作的消息,以及可笑的撇清干系的手法后,就会动摇:不会真有个院长在里面吧?毕竟前面的“谣言”里,已经有条被证实了。
有时候,沉默,亦是帮凶。至于狡辩,玩文字游戏,就更是自己把自己的立场往臭坑里推了。
这就是借这件事想说的,一个小县城里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权力寻租的空间,那么警方介入后,很快发个通报把其中细节告知家属,解释一下他们的疑惑,压根不必闹到网上连续多天舆论这种情况。
其实从通报里也能看出问题,事情发生在_孟村回族自治县,但上级市沧州却指定“异地办理”,移交肃宁县公安局进行侦办。_
可见,凶案之外,的确出现了权力部门介入操控的情况。而这,也正是导致此事会在互联网引起很多讨论,甚至真假信息满天飞,舆论沸沸扬扬的原因。
所以,很多时候热搜、新闻里出现的那些骇人听闻的事情,背后催生它的东西,才是关键。而这个关键,大多数时候,又都是权力。
或者说,没有受到约束的权力。
比如之前的亮证、警察半夜上门、贪腐等等。哪一件不是“权力”导致?
可如何呢,怎么杜绝呢?
我昨天看到“第一财经”提到的一句话说得很好,“莫把有事找警察,变成有事上警察”。
同理,不要让用来“服务”的权力,变成拿来“享受”的权利。如果一些人的“权力”无法成为他们“走方便之门”的专利,那么这类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当然,这很难。从我们看到沧州市指定“异地侦办此案”就能看出。
如果真正意识到问题,我觉得不仅仅只是异地侦办这起案件,该办侦办的,还包括那个“本地”的派出所。
你都明知道它有问题了,通融、不秉公执法、牵扯不清。却又好像没问题一样的忽视了。
在内蒙古包头, 公安局局长说:“关死了,也不放人” 法院副院长说:“关死了,该谁担责任谁担” 看守所副所长说:“关死人,没事。” 配合关押的医院说:“治不了,没治疗方案,不给病历,死了找公安。” 引 2020年3月17日下午,包头市公安局东 …
原创 书荼门人 走读新生 苍鹰高飞遮日影,草民低首盼天明。 历史告诉我们,最冷的不是冬天,而是当正义失声、谎言横行。 河北孟村女子被钝器打死这件事,仍旧备受舆论关注。尤其在沧州市指定另一个县城的公安进行侦办后,人们看到的问题似乎变得更多了。 …
原创 张传林 明天真的会更好吗 01 一场荒诞冤案的始末 2023年7月5日,49岁的肖新良在社交媒体看到一段30秒的消防车救援视频,画面字幕显示有人坠楼。基于现场画面的直观感受,他在评论区写下疑问: “还在搞豆腐渣工程,统一招牌?” 这 …
CDT 编者按:作者称原文因遭到审查而无法推送。 这两天,很想写写遇 “五服” 而亮证那事,最终鸽子了。如果你写过几百篇推送即被 404 的文章,你或许会原谅我的懈怠。 要说用 “五服” 来描述表亲,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在我老家的村庄和亲戚圈 …
CDT 编者按:作者称原文因遭到审查而无法推送。 这两天,很想写写遇 “五服” 而亮证那事,最终鸽子了。如果你写过几百篇推送即被 404 的文章,你或许会原谅我的懈怠。 要说用 “五服” 来描述表亲,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在我老家的村庄和亲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