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人口,结婚率生育率断崖式下跌?
知乎用户 扌鲁 发表 反对一下那个说老鼠是因为安乐所以才死亡,估计只看了开头和结果,然后自己脑补原因,也可能是从一些民科那里获得的消息。 这个实验我记得知乎上四五年前就已经说烂了,“老鼠乌托邦” 随便查一下一堆,今天头一次看到安乐死的扯淡原 …
很多话也真的只有 “前” 领导敢说,比如卸任之际的周行长说要警惕明斯基时刻。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需要一幅图,财富需要劳动者创造,高性价比的劳动力是所有资本的黄金矿山,人口红利在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理解很多经济问题都在这幅图,人口红利的耗散其实更早就注定了,60 后婴儿潮逐渐进入退休年龄,而 00 后婴儿潮的缺失导致的劳动力转化刚好都发生在 2020 年以后,财富是人创造的,不会凭空冒出来,人口结构在 2020 年以后的巨变将直接影响参与劳动产出财富的人数与纯消耗人口的人数进一步失衡,现在政策上更多的是寄希望于科技来弥补劳动力红利的耗散,但科技突破是需要积累的,不是短期内完成的,这就使得劳动力耗散速度与科技突破速度相互竞争,决定未来经济体的走向。人口总量不是问题,而真正参与劳动创造财富的人口比例才是关键,加上现在人们赚钱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创造财富不如去分配他人创造财富来的容易,都想通过一些手段改变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分配比例,而不是提高自己创造财富的效率,既得利益者胃口可不会因为国家发展遇到瓶颈而变小,导致的结果便是留给科技突破来弥补人口红利耗尽的时间越少。
你以为超发的货币是财富,其实只是负债,真正创造财富的是参与劳动的人群,这就对人口红利要求极大,比如 14 亿人中有 7 亿劳动者和 7 亿包括老龄化在内的被供养和分配者,与只有 3 亿真正参与劳动创造财富,其他的是 11 亿等着被供养和分配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导致了生育选择短期内对于劳动者来说是增加了负担,在被供养和分配之后又增加一大支出,少子化与老龄化的恶性循环显而易见,除非你能再来一次清算,将经济体中的冗余分配者变成真正参与生产的劳动者,上一次的牺牲品是砸掉铁饭碗的国企大裁员,这次遇到问题后会拿谁开刀呢?
一方面高价卖地,年轻人为了买房掏空六个钱包,背上几十年的房贷,天天 996,还要被资本家说不够努力;一方面教育产业化,在各种信息流里贩卖焦虑,不能输在起跑线,社会上各种培训班,每年少则几千,多则数万,教育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由此带来的内卷更加重了家庭教育支出。
我们的国家经济 GDP 已经一百万亿元,但我们有 6 亿人每月收入 1000 元以下,收入分配改革刻不容缓,居民高负债也成了社会潜在的隐患。
没有带过娃的人真不知道其中的辛苦,对女性更不利,怀孕到娃三四岁,基本上离不开人。建议政府设育婴所,专门接收 1 岁到 4 岁婴儿,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对低收入群体给予教育补贴。最后,我是特别反感教育产业化,大学之前的教育不应该产业化,本来贫富差距已经这么大,高考成了平民上升的唯一通道,现在又要以产业化的名义把这条通道都给你堵上,用心及其险恶。该搞的是职业教育产业化,为职场的人提供教育便利,满足社会各种职业需求。
免费食品都不发就想增长人口,这恐怕不行,大人。
找不到工作、赚不够钱、没时间恋爱、买不起房、结不起婚、养不起娃。
问题太大了…… 生育率还只是最末端的问题。
所以我一般少看这些问题,看多了并不利于自己调整心态。
把自己日子过好就成了。
因为卡关了。
本来人生是有多个关卡的。买房,结婚,生娃,养娃。
可是现在,这个游戏的第一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无法翻越的关卡。
反正不管怎么努力都买不起房。既然买不起房,就别提结婚了。更加不会有孩子。因此上整个社会变成一个
随着之前的老游戏玩家逐渐下线。部分高阶玩家肉身翻墙,换到美服。在华服上,整个游戏就没人玩了。也没有人充钱了。
评论区惊现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三菱东京日联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客户经理。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单位就有托儿所,有幼儿园,女员工生了娃,可以放在自己单位的托儿所幼儿园,工作间隙溜达过去喂个奶,下班顺手接回家,又放心,又轻松。
后来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家遇到了困难,国企改制,很多员工都下岗了,就别提单位的幼儿园托儿所了,这些东西都成了企业的负担,所以都推给了社会。
然后社会上也没有那么多,现在这些小孩随便上个破破烂烂的郊区幼儿园也得好多钱,更何况很多父母不舍得孩子在建筑废墟里面上幼儿园,只能去找更好一些的,然后又是一大笔支出。‘
我前同事家的娃上的幼儿园一个月五千多,据说还是很一般的幼儿园。 我同学家的娃上的幼儿园一个月七千多……
这个时候前同事和同学都觉得还可以,选的幼儿园在单位门口,下班提早开溜半小时,就够接娃的。
等到娃上了小学,放学时间就比幼儿园还早……
前同事家的娃上学时间七点整,放学时间下午三点半,两点四十五,四点十分。
同学家的娃放学时间每年一变。第一年固定在三点半和四点,第二年和第三年也跟前同事一样花式穿插,周一三点十分,周二三点五十,周三两点四十五,周四三点半,……
听得我眼花缭乱,感觉记都记不到。
深感前同事和同学当妈不易。
问他们要不要二胎,结论都是不要。
有这一个已经够辛苦了,再来一个,怕折寿,怕英年早逝。
双职工家庭,如果再没有老人帮忙,送孩子和接孩子,就是个天大的愁事儿。
如果自己去接娃,天天请假的话,领导和同事都会受不了的。说不得就得扣钱,甚至开除。如果委托给各种托管机构,又是很大一笔支出。
如果要老人帮忙,总得给老人提供住的地方吧!
一家三口住个小两居就可以了,实在不行一居室也能凑合一下。
但如果有老人一起住,怎么也得小三居大两居才能住得下吧!你让老人帮你带娃帮你干家务,还不给人家安排个床睡?让人家睡上下铺?
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很贵。
核算下成本和精力,以及家庭成员的观念不同导致的麻烦——
只要有了娃,就免不了一系列的自我折磨。
反正要么钱遭罪,要么人遭罪。要么连钱带人,都一块儿遭罪。
一个娃已经足以让很多没傻透气的年轻父母吃够了苦头,再来一个,可不是要了亲命了。
国家如果真的想让小夫妻生二胎,在领结婚证的时候交生二胎押金是没用的(虽然确实有些地方已经在这么干了),当然,这种做法对收钱有用,但对促使年轻人生娃没有用。
要让人生娃,得有足够适合生娃的条件。
娃生出来了,得有房子住。要请人照顾(不管是家里的老爷子老太太,还是雇保姆育儿嫂),也得给人提供住处。
所以房价不能太高。
娃生出来了,父母得有能力养活他。
所以工作岗位得充分。
娃生出来了,不能太过耽误父母的事业和工作。
所以得有充分的支持,
比如数量足够多,距离父母工作单位或者住址足够近,值得信赖的幼儿园、托儿所和学龄儿童托管机构——
可以是国家开办的公立幼儿园托儿所,也可以是企业自己开办的,也可以是社区街道开办的,
总之得有让人信得过的地方给母亲搭把手,不然年轻育龄女性为了自己不被时代抛弃,是不会轻易向生育妥协的。
其实这位工信部前部长在隐晦的批判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针以及经济发展策略,只不过他不敢明说,所以用一种很迂回的话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挑不出他话中的毛病。
其实这位苗前部长的想法我很能理解,作为一个工业与信息化部的前部长,他在很多信息数据的采集与管控上都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所以他的意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所以如果当他说到一些并不积极的内容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警惕了,因为这足以表明我国目前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严峻到不能用相对和缓的言语来表述了。
其实这位苗前部长的意思十分简单,就是我国未来想继续以 996 模式发展经济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什么是 996 模式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每天工作 12 小时,每周工作 6 天的工作环境。其实从理论上来说, 996 这样的工作模式在改革开放后直到现在这段时间里是非常普遍并且理所当然的,那么为什么知道近几年 996 的工作模式才开始被人们所唾弃呢?原因就是以前人们选择 996 工作可以拿到不菲的收益,足以让他们很好的生活下去,他们可以通过 996 买一套两套的房,或者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但是现在的 996 的生活不仅无法让人负担买房的能力,反而让大家没有了生活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现在越来越唾弃 996 工作制的原因,而并不仅仅是因为 996 违反劳动法。
也就是说,目前的经济环境,已经让大家无法继续用 996 的工作形式奋斗出一个美好的生活,那么在未来,人们的选择无非只有两种。要么就是像现在大家选择的一样,熬一熬扛一扛,或者直接躺平任嘲,我可以 996 ,但我也可以不干活。或者另外一种更为简单,就是直接辞职不干,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算找不到好工作,以目前的社会环境来说,也饿不死人。
但是如果未来大家都选择这两条路,那么中国的发展显然是无法持续的,而导致大家选择这两条路的原因,就是目前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无法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了。其实说起来,这次的新冠疫情是一场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我国完全可以凭借这次危机调整自己的脚步,修正自己的策略,让中国人民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我国没有醒悟过来,还是选择原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去解决现有的问题的话,那么这场危机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苗前部长所指的正是这个糟糕的结果,他希望有关人士能够注意并且进行解决,但是有多少人能听懂他的话外之音就不得而知了。苗前部长显然是一个有风骨的人,他愿意在自己退下来之后说一些应该说的话,但是有些人是否能听进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感觉这是隐形契约的单方面违约,只有在默契被较好遵守的几代人里才保留了较高的生育意愿。
大致默契有
(1)日子越过越好。
(2)城市居民全生命周期高标准兜底,保姆型管理,稳定的集体所有企业就业,完善的劳动保障,公房,公立幼儿园,公立学校,完善(家庭主要出力出人,政府主要出钱)养老的闭环衔接(看病问题貌似一直存在,没有高水平的期望,所以没列入其中)。乡村居民无实质性保障,现阶段正在逐渐构建。
(3)基本生活物资及服务(包含基本的衣食住行)供应充足价格可负担,其他产品凭能力购买。
(4)基本公正(城市),逐步减少土霸王(乡村),较好的基层自治(城乡)
与之对应,居民应响应各种号召,在必要时忍受短时间的福利削减,保证生产的持续和社会运行基本流畅,不闹事,各司其职,为()()分忧。
这一默契从出现开始就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和接受,并通过口耳相传代代流传至今,虽不是明面上的规定却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公共信用的基础,当然几次对默契违反也流传了下来。
默契持续违约之后,居民方也不再履行对应的隐形 “义务”,自然趋向个人主义,所以不响应号召也是自然的,毕竟权利都没享受到,光靠嘴上说手底下慢悠悠可不行。而且居民可不想违约噢。
我觉得人口问题还不严重啊。
现在有多少吃学生口粮的贱人。
还记得河南的焖面吗? 还记得被倒掉的 “牛奶” 吗?
这些配餐公司都是政策公司。 就是政策出来了,他们公司成立了, 他们公司中标了。 一个公司负责好些学校的餐饮配送。
许多学校,中午不准学生外出吃饭,强迫学生吃食堂的屎。
连吃饭问题都糊弄鬼, 你还说人口问题?
老龄化和少子化,正如一头巨大的灰犀牛,步履蹒跚的向我们走来。
挡得住么?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东亚所有的发达和准备发达的国家,没一个逃的过这头犀牛。
为什么无解,东亚缺资源,人口又多,不能像北欧和澳洲一样卖资源过日子,也没能像美国一样,引领科技革命吸全世界的血。东亚的发展,全是靠 996 和房价等中产税起来的,这样的发展,牺牲一代代年轻人的后果就是少子化。
都说现在年轻人靠啃老,其实想一想,社会一直在啃小,靠吃年轻人过日子。从大学毕业 22 岁,到 35 岁,大部分人最多到 40-45 岁。这段人生最精华的日子,如果你想买房,结婚,养娃。那么请上最多的班,交最多的社保,交最多的个税,为社会的发展买单。
正如中国的 gdp 增长速度令全世界惊叹一样,新生儿的数量,下降的速度也会让人崩溃的。且无解。
80-90 后,做好当一辈子打工人的准备吧。
之前的答案直接被小管家删了,换个姿势再答一遍:
你们不肯好好生孩子,那就延迟退休好了,难道你想占国家便宜?
[热议多年的 “延迟退休” 真的来了:未来 5 年有望落地,谁会是第一批延迟退休人员?www.zhihu.com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31753151)
结合评论区想法,
全球经济衰退?劳斯莱斯 CEO 面对媒体流泪声称:幻影全面降价 10 万块钱,竟未引发全民购买热潮!
波音内部动荡?波音公司满 1000 万减 200 块钱活动全球已持续一年,竟未引发普通大众竞相购买。波音总裁是否该引咎辞职??
惊!意大利知名 Riva 游艇于昨日在黑龙江鹤岗开启现场全款购买游艇立减 5000 块钱活动,首日成交量竟然不足 1 万单!Riva 未来该何去何从??
在这个问题下,我无法友好地发表言论。
感谢柳女士的邀请。作为一名他人口中,享受了社会红利的 80 后。我更想从个人的角度来聊一聊我这失败的前半生(后半生是否失败,处于薛定谔阶段,但我会努力的)。毕竟,宏观的数据就像是任人打扮的小媳妇,怎么解读都可以,但我更了解我自己。
如果想直接得到结论,我就一句话:自己都已经活不起了,我也不相信爱情,也没有人爱我。所以我不生孩子。
接下来的一大串话,都是这一整句话的原因,如想节约时间可跳过。
我是 88 年生人,念书晚了点,是和 89 年的同学们一起念得。在我小学的时候,我就问了我奶奶一个问题,计划生育的话,因为孩子都跟男方姓,如果两两合并,越生越少,以后国内有些特殊姓氏不就渐渐没了吗?当时,我的智力还不足以考虑到 4 个钱包的问题。反正我奶奶说:“这玩意不好。以前兄弟姐妹多,互相有个照应,你们这一代长大太孤单。”
一转眼,我已经是一位年龄 33 岁的中年人了,未婚,不抽烟,酒也是只喝格瓦斯。每晚八点前,会玩一个小时的健身环大冒险。十一点前睡觉,绝不将焦虑留到第二天。(不好意思,玩个吉良吉影的梗)。
为啥没结婚呢,其实我也喜欢过几个姑娘。初中时喜欢的那个女孩,性格很温柔,长得不咋漂亮,还缺一颗牙(我自己的牙也不齐)。本来初一初二的上半学期,还总凑在一起讨论学习,讲话传纸条啥的,但是到了初二下,忽然就不搭理我了,用那句歌词是 “为什么~ 你忽然冷漠了~”
第二个喜欢的女孩,是在大学。我极为偏执的追了她两年,让她极其讨厌。她是个隐藏的富二代吧,爹是公务员,母亲是大学教授,父母似乎不合。表面上对谁都很好,豆瓣上(已注销)和嘀咕上(平台已倒闭),用现在的话就是,比较凡尔赛,而且也骂过不少人(尤其有段时间,我被疯狂输出,不过我挖账号这事确实也不地道)。我家是穷家,但我一直也不自知。可能是我 2011 年才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原因吧。我当时坚守的原则,就是你们说的舔狗原则 “自我付出,自我感动”。
我们彼此之间,用优盘曾互相写过信,传过音乐、动画,交换过课堂笔记,PS 教程,当年 QQ 聊天记录,都在网吧,没有云存档,我把它们做成 TXT,存了下来。但后来她说,这些对话都是垃圾,只有你才会留,我就删了。其余的东西大概 3G 多,现在还在我电脑里,没再打开看过。
如果是现在的我一定会离她远点。毕业后,和解,彼此加了微信,后来我把她删了,再无联系。评价这段故事,是她为了保持别人眼里的亲和形象,和一个讨厌的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们彼此都知道了,有些事情,不该勉强。
毕业时,遇到过一个特别善良单纯的姑娘,她已有了男朋友,我很喜欢,但没敢多联系。她很勇敢,后来和她喜欢的人结了婚,有了孩子,据说做了房地产销售,一月的工资就有八九万(15 年)。后来也再没多做联系了。不过临别时,她给我写的信,我还收着。只是收着,没再看过。
第三个喜欢的女孩,是我的一位同事,长相土土的,这姑娘表面单纯,内里心思多,我虽知道,但大概也就那样吧。彼此请过对方吃过几次饭(我花的钱会多一点点,不过也就 200 多元,和网上比不算正经饭),她发现我对她有交男女朋友的意思后,让她的男同事,当他的男朋友回了我的微信。我删除微信后,与她再无联系。
第四个喜欢的姑娘,应该是最后一位了。这位我没表过态。人很好,很年轻。她与他前男友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忽然找不到对方了。算是音讯全无。她把我当普通朋友,似乎也知道我有点意思。后来她离职之后,偶尔还会说话,现在已经是别人的老婆,还已有了孩子,相遇时的迷茫或许还有,或许也没有了,那大概已经是别人的故事了。
作为个人来说。我已不想再喜欢谁,也没那个精力去喜欢谁了。用句很自暴自弃的话来说:打游戏,人物还会因为你时间累积升级。一个不招人喜欢的人,去喜欢别人,最后能得到啥?
想要结婚,需要迈过的一道道坎太多了。而且根据我的选人表现来讲,我没有挑选对象的眼光,更没有被人喜欢的优点。虽然曾经想过,我如果有个孩子,我一定要好好教育,让他不成为熊孩子,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能把爱好培养成工作。
但现在,却只想算了。
加上看到了网络上许多幺蛾子,什么彩礼,骗钱之类的…… 算了。恋爱什么的,根本和金庸小说里写的不一样。也和电视剧里写的不一样。还不如找合家欢的游戏,看它们的悲欢喜乐。
这里推荐 NS 上的 火焰纹章:风花雪月 HADES 天穗之稻田姬。个人也有写游戏攻略,可以到我的主页来找(稻田姬暂时没动笔)。
经济压力上,现在我个人是上面有父母,爷爷奶奶均已去世。身上有房贷。因为没啥本事,基本工资还完房贷就剩 1000 元多。(现在大概半年没工作了,公司给我辞退后,也面试过几家,有点恐惧再投入以前的工作环境了)
这些年,我面试过保险行业,培训上有个导师说:我卖保险,从来不返点。
另一个导师说:返点这件事是严令禁止的,去银保监会一投诉一个准儿。
我明白了,他们大多数卖保险,都返点。
还有个导师说:要利用客户心理,推销保险。要给客户讲那些风险,他们如果有了忧虑,就容易买保险了。
又有导师说:以前的保险从业人员,为了挣钱不择手段,搞得现在大家都觉得保险是骗子。
我又听过一些新闻,上面说:一些银行员工,在老人客户存款时,把存款变成了保单。
所以,我就没再继续听保险的事,去找了别的活。
后来,走投无路下,去找了面包师的工作。以为学成之后,自己也能开店。结果发现,所有的面团几乎都是成品,我只知道烤制的方法,我不知道面团是咋做得。所以一天跑路。之后得知大部分的加盟店,都不掌握核心技术。
再后来,成为了一天某知名品牌的理货员。老理货员带我很认真,说了句这样的话,“展架上的货物,就是咱的招牌,一定得按照顺序好好摆好。” 如果他没说下一句话,我这活可能就干了,他说:“为了业绩,我们要多推给店主一些货物(哪怕他卖不完)。” 我那时年轻,觉得公司没良心,结果没发现,走到哪里,都没离开过这句话。我说我不干了时,他非要与我回公司,我说,我请你吃碗饭吧。他吃了饭,就放我走了,因为他中午请我喝了一瓶饮料(谁活得都不容易)。
我也面试过保健品公司,员工们陈词发言,都要表现出对钱的渴望。给我们讲课的老销售,说她以前为了挣钱,卖给一个糖尿病人,含糖的保健品(似乎是蜂蜜??),最后看老太太眼底流血,觉得良心过不去,所以来了我们这个优秀的 “良心” 公司。后来,有个人要我在当天没工资的前提下,要求所有听课的人下去,帮他们搬货。
我说:“你算老几?” 然后发短信,离开了那里。
曾经,我卖过半个月的净水器。我背了 10 天多的数据与净水原理。净水器的原理,我现在还记得,实际上就是用非常细的膜,把经过 “活性炭” 的水,用电加压,打在膜下,而不能经过膜的,则是杂质。再用水将膜洗净。
销售难点有三个:一来,净化过的水,几乎不再含有矿物质。二来,膜必须每年更换(因为有些脏东西清理不净)。第三点,洗膜的水,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水资源一定程度浪费(当时的技术是,洗出 1 吨水,浪费 2 吨水)。
当时,在我身边卖净水器的那个人,是个精明的老女人。她卖的净水器不插电,长了一张巧舌如簧的嘴。一排卖净水器的人,没有任何一个比得过她,她说自己的净水器,“可以净化有害物质,保留矿物质。”(物理净化,不看颗粒大小?)她说,这个净水器 “十年可以不更换膜,本身就是模仿井水的过滤方式”(井多大,她的小桶多大?),她还说:“我们的机器,连大学 XXX 教授家里都在用。” 加上她的售卖标签,也卖 4000 多,加个大大的横线,再标上 1000 多的价格……
我那时知道她在撒谎,但没办法。倒是我身边那个美的的净水器销售员不敢怼骗子,喜欢怼是新人的我,大概是 “你本科干这个?”,“我没说完话,你插什么嘴?”,“你家机器还有那个功能?” 我那时候大概 25 岁吧,只能说出:“和你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贫乏句式。这活我终究也没干成。
我对我经历过的所有工作,只有一种感觉,他们充满了矛盾。为了业绩,可以不要脸,但还要标榜自己有良心。一些工作,更像群狗抢食,为了一点吃的,恨不得把身边的狗咬死。
后来,我做了 5 年的酒店行业,这里面也是极度扭曲的,我曾写过一篇关于酒店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如果我有孩子,我该怎么教导他?
让他做一个相信正直,但不适合现在社会环境的人?
还是培养一个符合社会现状,可以为了自己利益,舍弃部分良心的人呢?
或者让他放任自流,变成我这样的人?
前几日 65 岁退休的新闻,也让我很焦虑。
服务业的应聘年龄多锁定在 18~28 岁。
厂子的年龄,多设置在 45~50 岁以下。
就算我们以前酒店,也说 60 岁以上的人,就不要雇佣了(保安职位)。
我不是公务员,也没有投资创业的本事。50 岁恐怕也就彻底失业了。到时候我拿啥把保险交到 65 岁呢?
我如果有孩子,他房子的首付,结婚的彩礼,是不是该从我这里出呢?
综上所述,我没有条件有孩子。恐怕也不敢有孩子。
涉及如今教育的更多问题(减负什么的),那些更多是真假难辨的新闻,并未真实经历过,便不在这篇详细叙述了。
这篇回答,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欢,我也倍感荣幸。但担心把一些年轻的小同志带歪了,所以,在补充一点。
虽然,我写回答不能代表某个群体,但我想既然我这样的人存在,一定也会有和我这种类型相近的人存在,而我这类人呢,多忙碌于相对低端的工作(不太受尊重,无论是领导,还是客人)。而他们很少发声。我就想着,看到了这类问题,我又不会分析那么多数据,就把个人经历的事情,一件件说出来。毕竟,我在我们那个小群体里(指我见过的人中),也是比较会写故事的。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让我感觉到不太舒服的事情,如果要把好事坏事都罗列在一起写,那这个回答不就成流水账了吗?
其实,未来也并没有那么糟糕。像是我经历的那些事,也是从学校到白,接触到社会的灰的一个过程。由于我那个年代,网络没那么发达,我也是很晚才用上智能网络,这导致我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有些局限的。
实际上,任何一个工作,无论赚钱多少,都不会特别令人满意。因为有时候老板的确不咋当人,而我们个人又的确是都有私心的。但这一路以来,我也遇到过很多好老板。
比如卖净水器那位,培训了我半个月,我寻思我上岗五天就被挤兑走了,完全没给老板创造什么价值,工资就不要了。但人家在我临别时,拉着我到公司集体聚会吃了饭。在我走了之后,还在我入职时留着的工资卡上打了 800 块钱。
再比如我在超市工作期间,只是个临时工,那时候我们的主管,过年时每个人都给我们塞了红包。我当时跟主管说:“我这临时打工的,不该给我吧。” 我们那女领导瞅着我,说:“哎,你就拿着吧。” 那时一个月的工资也就 1000~1200(零活,不过正式员工那时也就 1500)。红包里是领导个人掏出的 50 元绿票。
再后来,遇到了一个胡搅蛮缠的女顾客:那时,我负责在超市门口给客人手推车。她家孩子把后面,我收集一起放置的坏手推车,直接拉了出来。我跟孩子说:“孩子,那个坏了。” 就给了新车,换走了旧车。
那个老娘们可能是因为 “我自己孩子自己拿的车,哪里可能是坏车” 的原因,就和我大吵了一架。
“哪里坏了?你说呀?”我就把坏车递给她,那您要推就推吧。然后又扯到 “服务态度” 上。我就和她对骂了起来,当时还年轻,因为这点事气得浑身哆嗦。也因为这个直接不干了(我另一个主管还挺护着我的,当时超市改制,给红包的那个主管调任了,这个主管给我开了全额工资,包括当天工作的一小时)。
那时因为已经有了房贷。有点走投无路的感觉,便给我以前跟着干了一年的卖电动车老板打电话。
他人有点憨,不咋重视卫生,有点干啥啥不行的感觉,但是个好人。
但就是这位大老板,当时正在开着连锁的酒店。第一次打电话,他说没啥合适的工作,第二天就把我拉去酒店干前台了。这才有了 5 年的酒店之旅。
虽然他给的待遇一般,那个酒店冬天前台都透风,但如果不是因为他后来得了重病,空降了一堆家属把酒店管理弄得乱七八糟的,我估计我会和我们那位老板一起干很长时间吧。
至于后来,他病好了,招聘了个陌生人当酒店经理,看着他管理混乱,和店长合谋偷吃团队回扣啥的,那就是后话了。
话题又让我给整阴暗了。
我的意思是,虽然我遇到过很多灰不拉几、黑了吧去的事情。但遇到的好人也是很多的。
如果您看到我的回答,感觉到人生怎么那么不容易呀。那也可以随便扫一眼,我别的逗比回答。我一没抑郁症,二也没想过死亡。我其实活得还挺好的。
就是昨天又被某个中介公司坑了两天,不过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俺这条不断扑腾的咸鱼呀。
最后,诸位一定要加油呀!!!
虽然评论区有极少数个别的上来怼我的。但大多数朋友和我都是友善交流。
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我们总是盯着几个点生气,而容易忘了那些大部分支持你的人!
这样很不好!!讲述灰暗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歌颂善良!!
各位可以回家问问家里的 50 后、60 后,当时他们是怎么有的婚房、什么年龄生的娃,生了之后抚养与教育的花费是怎么算的。
再对比下现在。
时间,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既是免费的,又是宝贵的;既可以是自然而来的,又可以是无论如何你也很难得到的。
时间还有一层非常有趣的属性:它可以是平等地属于每一个人的,又可以是被一些阶层肆意 “掠夺走” 的。
所以我建议你再问问家里的 50 后、60 后,他们当时,有没有 “时间”。
我们的时间去了哪呢?被谁拿走了?
出生人口 2030 年才降到不到 1100 万人?
不知道是他太乐观还是我太悲观
我觉得 2025 年就能达到。。
温老师讲曾经讲过社会租的概念。
社会租是应付未付的劳动力社会福利。
现在说的内卷也好,人口再生产意愿下降也罢,本质上都是承担社会租过重的体现。
更恐怖的是这个过程螺旋递进。
社会租越重生育意愿越低,生育意愿越低承担社会租的人就越少,变相加重社会租。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谁不断的在转移成本。
可惜这是不能讨论的问题。
韭菜看见太阳才发芽,要是雾霾太重想必是没法生长的,就更不要提什么再生产了。
给有条件的人开放十胎,我们草民看现实版宫斗剧。各位也不用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说不准还有一部类似红楼梦的书,讲述有钱人生活。多好。再说了,没什么可担心的,中华自有天佑。我辈别拖平均线后腿就行。诗情画意是吃饱饭基础上才能有意义。
你即使现在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估计也不会引发生育高峰了。
二胎政策至少迟到了 10 年,让最有生育意愿的那代人错过了生育期。
现在处于生育期的这批人,都是计划生育以后出生的这批人。他们从小习惯了内卷,现在也忙着内卷,对生孩子兴趣不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说生二胎刺激人口增长这项战略已经行不通,主要原因除了 996、高房价、低工资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当一部分的 70 后、80 后和 90 初的夫妻。从自身过往出发,拒绝生二胎。
我想现在的 00 后,包括 95 后的人们应该是没有看过 80 后第 2 波婴儿潮带来的恐怖景象。
上学年代一个班 60 人屡见不鲜,高考录取率却只有 60% 以下,很多人根本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什么 “大专人大专魂” 的,那个年代很多人没机会上大学的。
等从大学毕业,找工作的人和现在一样多,但是好工作少,连托底的公务员工资都低到发指 (我单位 08 年到手工资 1800 块)。3000 块工作抢破头,5000 块?1w 块?反正不是我这种人能想的事情。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人口红利是超级好的事情。可是对于普通的 80 后的每一位个体来讲。这却无疑是灾难。到处人山人海,到处挤破头、抢破头、打破头、内卷到头。所以,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选择不生二胎,或者晚上二胎,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后代负责,也是一种对人生的反思。
还有,过去和现在抚养后代是不一样的。80 后夫妻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再吃一遍他们的苦,而 80 后夫妻的工作也再也不能像下图这样:
那孩子多了该如何抚育呢?请保姆请不起,年迈父母又没有那么多精力看的住,还生什么生?
我的老读者都知道,中国最近二十多年是很典型的男方及其家长有极强的 “我老王家一定要有后代”,而女方及其家长的这个愿望弱一截。所以我国才会出现男方及其父母付出财力甚至情绪成本娶妻的现象(可以搜索“农村少奶奶” 一词)
一旦我国男性能够思想大解放,恐怕结婚率、生育率还要下降。我愿意在这个思想大解放的过程中尽绵薄之力。
有一个答案说提高生育率要进一步提升女性地位。
这个话说得不准,女性地位暂且不谈。一旦一国女性开始玩 “我本来不想生,都是男方家求我” 的游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男性意识到结婚成本(经济的、情绪的)太大,自己扛不起。
豆瓣的谈父母婚姻的某话题,有朋友去数过,该豆瓣话题提到父亲脾气坏的数量是低于提到母亲脾气坏的,这还是老一辈。
新一辈付出的情绪成本、财力成本更大。凡是明说 “我脾气不好” 的网络征婚贴,基本都是女性写的。
生育率的提升,政府必须干预 “一个硬件,两个思想领域”
一个硬件就是政府要让育儿成本下降
两个思想领域之一就是政府必须提升女性生育意愿,而不是男方通过房子车子情绪付出去恳求女方生。时间长了扛不住。
两个思想领域的另一个就是政府要让人们觉得父母是陪伴子女度过好的童年、少年时期,对已经是青年的子女的义务适可而止,更不要提掏空钱包给子女买房了。
根本是抚养成本么?不单纯是这个问题。
换个角度,曾经中国那么贫困的时候,能养 “活” 一个孩子都极其艰难,但并没有阻挡大家拼命生。因为在 “大数据” 下,才有小几率。我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孩子活下来就可以,十个活五个,赚了。
那现在呢?人们能不能做到呢?不能了。
曾经把我养的小鸡全都炖蘑菇的我的父母,现在要养个下蛋母鸡比养孩子还在意,“条件好了嘛” 是口头禅。条件真的好了么?
其实仅仅是曾经的底层人民活不下去,现在的底层人民能生存了,而已。
如果所有人,是的所有人,都愿意多生多育,因为精力被分散了,孩子也不娇惯了,人口也起来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大量技术工人涌入市场,好么?我说不好。
人口红利,说白了,就是资本要压榨的人。人少了,最慌张的是资本。举个简单的例子,市场上有十个工人,二十个工厂,工人必然会待价而沽,劳动力才会被尊重。反之,十个工厂三千工人,那工人就不值钱了。
现在的状态就是,公司越来越多,而相应的应聘者会越来越少,那么个人的薪酬水平就会提升,公司运营成本提高,这会导致什么呢?所有经营不善,或者靠压榨员工发家的企业公司,就无法生存了。
试问,现在有多少公司,不是靠着压榨劳动力来发家致富的呢?所以我们知道了,资本家比工人团结,资本比韭菜团结,他们最擅长的不就是制造和贩卖焦虑么?
人口减少,有要增速的情况下,是在倒逼市场改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这是潮流,也是必然,已经人口负增长几十年的欧洲国家,技术领域因为人少了就不行了么?根本还是要优化,要改变。
那些妄图不改变自己,准备继续想办法压榨劳动力的公司企业,最终都会走向灭亡。
时代属于劳动者,时代属于无产阶级。
要引发生育高峰只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让生孩子麻烦少而好处多,另一条是变成义务逼着生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生育条件,比如不孕不育之类,显然变成义务逼着生不可行
所以就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让生孩子麻烦少好处多
那么怎么才能麻烦少好处多呢?
显然给不生的加税 / 给生的免税不行,这是变相的生育义务化回到第二条路上去了
如果让不生的拿不了养老金,也不行,那那些决定不生的直接不愿意交养老金了,现在的养老金就得直接崩掉
所以只能减少麻烦,让托儿所 / 幼儿园免费,提供统一的课后托管服务等
最近有关人口老龄化,二胎,出生人口下降的话题频频上热搜,看来不管是政府还是普通大众都开始注意到这个严峻的问题了。
二胎政策本身就是个不痛不痒的政策,因为真正影响到目前生育状态的,是整个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除非你强制每位妇女生二胎或者更多,否则这样的政策根本不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没错,像极了曾经的日本,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潜藏的危机。我们的人口红利,来自于上世纪几次人口大爆发,而我们的人口危机也来自于此。
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一旦这些出生于人口爆发期的人大量退休,那么危机将初现。第一批人口爆发期的人大量退休,是目前的 60 后。
(截图来自 b 站 up 围观主义,侵删)
可以看到,这样一大部分人如果步入退休的时候,冲击的不仅仅是养老体系,还有目前的劳动人群体系。适龄劳动力的大量退休,而补充上的 90 后 00 后劳动力人数不足抵消颓势。(90 后近 1.74 亿,00 后 1.46 亿)
更别提接下来还有连续几波的退休小浪潮,更大的挑战还在前头。
其二,整体的社会环境已经对抚养新生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婚姻观念的转变,社会抚养成本的提高等等,都成为目前生育率低的主要因素。
(截图来自 b 站 up 围观主义,观点仅供参考,侵删)
能够解决的办法,要么走日本路线,要么走美国欧洲路线,要么走中东路线。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经有很多国家提前替我们走过了一遍,现在也到了我们自己走一走的地步了。
不想让我孩子以后成为某些人的红利
生育是慢性病,得尽早治;但解决生育问题前得先解决分配问题,不然慢性病还没发,先因为急症死了。
分配这件事,很多人都会以为只有转移收入、收房产税、低息贷款…… 这类非常直接的形式。其中的一些手段在全面脱贫中也体现出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实际上有很多引导性的政策也能促进分配,比如打爆蚂蚁金服,打爆蛋壳。
任何时候过剩和稀缺都是一起出现的——生产过剩、购买力稀缺。金融一方面能润滑经济,可一旦金融游戏比生产、分配赚的更多的时候,资本家将不顾一切的冲进这个领域,把一切东西都包装成资金盘。
甚至_________也喜闻乐见,甚至亲身参与了进去。至于资金盘里的钱是直接分赃,还是接着包装成投资理财低价公寓水司楼再捞一波,都随意。
不打爆他们,你没法做好分配——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印出来的不过是负债,拆东墙补西墙也不能长久。
如果能处理好这个,靠现有科技的落地养活 14 亿人没有任何问题,哪怕老龄化少子化再进一步,压力也能小很多。如果处理不好,资本家能把一百年后再爆发的问题加速到明天爆发。
2030 年才降到 1100 万?太慢了,巴不得今年就跌破 1000 万。生育率还是太高,就业压力还是太大。
确认过眼神,确实是 2020 年的新闻。
点进来的时候我一度以为知乎又给我推两三年前的陈年老问题了。
昨天我在写《简单讨论一下延迟退休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这篇文章的时候才查过我国新生儿数量的数据。
全面二胎是在 2016 年开始实施的,所以 2016 的新生儿数量确实涨了两百多万,但是 2017 年马上就开始回落,2018 年之后的数据甚至连 2015 都不如了。
也就是说,“全面二胎效果不佳” 这个结论最快在 2018 年底或者 2019 年初就能得出来了,可是有关部门直到 2020 年才承认这事。
是因为他们觉得没必要说呢,还是他们不想说呢?我不知道。
但这些数据都还好,还有更可怕的数据。
你要说开放二胎没用吗?其实还是有用的。
也就是说,如果没放开二胎,2019 年的新生儿数量可能就只有六百万了。你看着不到 1500 万新生儿的数据感觉很难看,但实际上这个数据已经是被二胎美化过的了。
而二胎比例超过一胎,也就是 2018 年的事。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家感觉周围生二胎的人不少,但是新生儿数量却一直在降的矛盾。
所以说二胎政策虽然被大家批判得一文不值,但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有相当的效果的。
(毕竟有钱人还是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效果会越来越小。
而且由此可以得出,全面开放三胎其实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育率问题的。但是能缓解多少,就不好说了。
你以为这个回答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吗?
当然没有~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相关消息,说我国二胎性别比达到了 130,三胎更是达到了 260。
而中国男女性别比是 117,一胎性别比 113,全球平均是 101。
当然这条消息我找了很久也没找到比较靠谱的来源,基本都是一些自媒体在发,所以我也不知道真假。
这里我们姑且当作是真的吧。
有相关媒体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生二胎和生三胎的家庭普遍条件比较好,可以找到做新生儿性别筛查的渠道(所以三胎的数据才这么夸张)。
似乎也说得通。
那我是不是可以合理地猜想一下,如果以上数据属实,二胎甚至三胎政策在日后是否有可能会因为加剧男女性别比例失调而导致更严重的生育危机呢?
真是不敢想~
吃红利的人都退休了,就算退休他还在吃。就这个意思。有人欢喜才有人愁。你压力越大,广场舞大妈跳的就越欢实。我实在理解不了退休金比在岗工资还要高,还舔着脸说养老金亏空。我的妈啊。
年轻人只有一种病,穷病
老者只有一种病,退休金过多综合征。
天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难怪老人去世坟头打架,扭曲咯,怪我喽?
计划生育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目标尚未实现,各位还需努力!
我竟觉得这是好事
出生率下滑然后就会导致孩子减少,未来孩子减少然后就会间接导致学龄儿童减少,儿童减少了就会导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减少,一旦减少,就会导致周围学区房没人购买进而导致其降价或者消失。然后由于人口减少,导致生产力不足,生产力不足,就会有大量空缺的岗位,同时也会有大量空缺的房子。
ok,那么困扰大家已久的内卷至此结束,再也不用担心内卷了!!!
不要觉得我以上所说的不会存在
呵呵,再过二三十年,我们且走着看!!!
专家说人口红利潜力巨大。
后来专家说工程师红利。
再往后说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
还有说要收单身税的。
资本家说 996 是福报。
刘副说避免人力成本过快增长。
房产价格宇宙第一。
以后要延迟退休。
我也不知道这都是什么套路。
反正游戏要是这样玩,基本上就 GG 了。
然而没 GG 的世界,只能靠运气了。
这位前部长算是说了实话,但又有什么用?
人口问题是长期问题,是要提前十多年就要提前计划部署的,然而时间已经到了 2020 年却还没有丝毫的举措,这足以证明很多人根本没把这当回事,或者不敢去说这个已经成核地雷的大问题,以至于退休了才敢说。
诚然,人口红利给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带来了经济腾飞,但是在人口红利消失后,我们该怎么赡养这些奋斗过的老人?
人口红利一时爽,红利结束火葬场。
人口红利时吃了多少财富,那么在人口红利结束时就要吐出多少,然而考虑到现在的基尼指数,你确定大多数人吐的是钱,而不是命吗?
六亿月收入不足一千的人该如何完成养老,如何完成对下一代的教育抚养?
父母和孩子,应该选哪一个?
有钱的可以全都选,而且还能很轻松的把选择题做成论述题,交上三百六十分的超完美答卷。
中产能选出两个答案,然后拼尽全力交出个六十五分的合格答卷。
没钱的只能选一个,不巧的是,大多数人只能选父母,而不是选孩子。
而且最讽刺的,莫过于养老金。
现在的养老金出现了大问题,而且还是不把某些人当人算,还靠着各种调拨后的不平衡结果,如此以往,结局会是什么?或者说代价是什么?
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成了一只巨大的黑犀牛,即将或者已经冲到了我们的脸上,未来的十年,年轻人将会越来越辛苦,或许 sanhe 大神的日子,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选择。
不要怕,接着卷,毕竟我们的荣光只是说说话,而获得确实利益的是你们。长此以往,你们得到的只是确实利益,而我们的到的可是口头上的夸赞啊!
天天 996 甚至 8116+8,不管好玩吗?
天天突破下限,不管好玩吗?
天天恶性竞争,不管好玩吗?
天天找工贼恶心人,不管好玩吗?
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的内卷游戏,不管好玩吗?
。。。。。。
最后特,么的,
打工的有钱没时间造人消费,
无业的有时间没钱造人消费,
结果你还提高生产,
这种需求不高,产能过高的现状,你是打算把东西造出来拿去非洲做慈善?
一群人都说房地产房价过高,如果没有房地产在网购成型前没有房地产之类的东西创造的这点需求,我朝经济早就成一锅死水,流都流不走的那种,你信吗?
而现在网购已经成规模,成产业化了,还抱着那种省钱思想不给那些能干活拿钱的人一点业余时间以及多一些钱去消费,去造人,反而去想方设法剥夺他们的消费和造人时间,还延长个人工作时长,减少岗位需求数量,顺便把社会本来应该有的很多工作岗位给剥夺了,造成了更多工作者转为无业者没钱消费。
就这你还想放个二胎就把事情全部解决,你是不是想太多了?
就这割韭菜都不会割,连韭菜根都拔了,你还来割韭菜?
韭菜都瞧不上你。
会不会是因为适孕人群发现最大的杠杆根源都来自于结婚生子?
正常。
时代变了。
人们对孩子的期望也变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和我婆婆聊到过孩子问题。当时讨论到生了孩子养育问题。
我婆婆并没有要求我生二胎,当然她可能心里会有期待,但是现实摆在眼前。
我问她,当年她对我老公的期望是什么?(我老公独生子)。
她说,读书,考大学,找个好工作,就是不要像他们一样辛苦,靠卖苦力赚钱了。
我问她,那你对你孙子孙女的未来的期待是什么?
她说,读书,最好能比我和我老公学历高(我们一个本科一个硕士。)最好工作能比我和我老公好。
然后就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钱,精力。
我们手里的钱和精力以及我和我老公未来可预见能赚到的钱和我们全家能付出的精力,大致能够满足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甚至我们期待他如果可以读个博士什么的)的需求。(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孩子各种兴趣培养以及争取往更高阶层跨越的需求)但是我不敢保证,如果我们生二胎,我能同时满足两个孩子的需求。至少我会觉得我如果有两个孩子,我的钱和精力可能导致我不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资源。
我不排除在不给我认为足够的钱和精力的情况下,我的孩子依旧能够靠着自己的努力获得好的成就。但是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因为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来培养我的孩子,而我的孩子今后的人生过得比较辛苦,我觉得我会内疚一辈子的。
当然,即使我把所有的财力和精力都给了他,他最终也没有达到我们的期许,过得依旧很辛苦,那我努力了,我尽力了,我做到了我最好的,我能给的都给了。我不遗憾。
我们这一代人,对后代的期望,和爷爷奶奶辈是不同的,和我们爸爸妈妈辈也是不同的。
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可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可以有一个相对富裕的生活,可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支撑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我和我老公未必因为知识改变了命运,但是我们很清楚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真的能够让一个人有足够大的选择权。而我,希望我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有足够的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这就需要我和我先生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财力和精力。
而很多像我们这样的人,去考虑孩子的未来的时候,有时候求得不是大富大贵,而是选择的面有多广,选择的能力有多大。
所以,很多人宁愿生的少一点,把所有的资源都给他,让他在未来有更大的选择权,而不是让他在未来只能被迫接受一些他可能并不喜欢的生活。
仅此而已。
谢邀哇。
抛开数据不谈,从个人现实生活的角度……
就是没时间,没钱
怀孕需要时间,生完孩子带孩子也需要时间。
企业最讲求效率。
如果你怀孕了会得到优待吗?不可能的。
当全职妈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你尽心尽力,你做家务带孩子(喂奶换尿布),处理婆媳关系,招待亲戚朋友。
但是在你丈夫眼里你只是闲在家无所事事的哄着孩子睡觉而已。
你很累。
很压抑。
但是没处说。
你没有自己的时间,你的时间都被这些乱七八糟的琐事占满了。
况且,如果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钱都需要找丈夫要的话,那又怎么能活的有尊严呢?
现在多是双职工家庭,丈夫妻子都在 996。
然后孩子再大一点。
孩子谁接送?孩子谁带?
你想让孩子有充足营养,吃优质蛋白质,补充维生素 C。
你想让孩子有优渥的成长环境,想让他见识不同的事物,想让他才华横溢成为佼佼者。
这些都需要钱的。
然后孩子再大一点,到了上学的年龄。
如果没钱没关系你很难把他送到重点小学。中学。高中。
到了高中或者大学。
你孩子的同学很多上了国际班,都在准备雅思托福出国留学。
你孩子成绩优异,他也想去。
你答应了他。
但是钱呢?卖房子么?卖了房子你们全家住在哪里?
最理想的状态是…… 你的孩子很懂事。
他选择了好好学习高考。
他很争气,考上了 top10。然后大学出来迎接 996 的福报。但是你很欣慰,因为他起码可以养活自己了。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
你的孩子只是上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拿着几千块一个月的工资。看着掏空 6 个钱包也买不起的天价房子望洋兴叹。
然后再一直持续在这个循环里。
我是 90 年的,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原因如下:
我不想强行创造出来一个小生命从小就开始受苦受难。上学时期逼着学习,逼着上课外班,寒窗十多年。学习竞争压力贯穿始终,把儿童和少年逼成了一个做题机器。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大学毕业,就开始为找工作发愁,找到了工作,又要被 996,被压榨。中年面临中年危机。年老了面对老龄化和孤独死。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过上如此不幸的一生,我会愧疚,我会自责,自责不该把他或她带到这个世间。
生活确实有很多美好,但是现在社会将人的幸福挤压的太过分了。不只是高房价,而是正在经历着严重内卷的我们,更多的感觉到的是付出和回报严重不匹配,根本不成比例。所以一方面我不想让我的孩子经受这种痛苦,另一方面自己已经被内卷地够呛,再为孩子倾尽全力地付出,我自己就真的被榨干了。
我在设想,我在什么情况家愿意生孩子。那就是,只有当我的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付出能得到基本合理的回报时,我确信他或她能在 365 天中 51% 的时间是幸福快乐的,我才愿意生。
否则,你给我钱我都不会生。
看了下这问题下的很多回答都是吐槽和自嘲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其实大可不必。
作为普通人只能网络上发发牢骚,明天该上班还是上班;压力虽大,大多数人还是抵不过父母亲戚的压力,要求降一降,迟个几年,还是要结婚生子,结果并没有变,只是过程推迟了
资本家呢,他也怕啊,劳动力再变少,只能提高生产效率,996 呗,再不行只能期盼自动化人工智能替代人工,追求利润和财富的心是不会变的
国家在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但还是出现这种问题,本质还是财富的分配出了问题,国家这个大机器要做好的就是尽量分配均衡些,避免社会更严重的撕裂,这样的改革不能仅依靠从上而下,更多的应是底层的反馈,从下往上的变革
作为一个 90 后末尾,假设我三年后结了婚。
按照现在的工资水平,三年后我的工资在一万五左右。因为买了房子,每个月要还贷款。此时和先生仍是二人世界。再过一年,孩子出生,月子中心,月嫂,婴儿用品,家里开销突然增大好几倍。这也没什么,好歹我们夫妻双方各有积蓄,能撑住。后来婆婆 / 妈妈提出过来帮忙照顾孩子,可是我们家太小了,两室一厅的房子在有了一个婴儿后,有了一个老人后,显得如此拥挤。我还在月子中,就已经操心起各种事情。怀孕生产让我耽误工作许久,想去工作我又舍不得孩子。
孩子渐渐大了,该考虑学区房,上公立幼儿园了。看来看去,都拿不定主意。还不是因为钱。好不容易过了幼儿园,上了小学,各种兴趣班,时刻关注的家长群,让我们夫妻俩个,钱包也空,身体也空,夫妻生活更是少之又少。想想还有初中,高中,该怎么过呢?
时间过得很快,虽说家中不富裕,但好在双方父母都很健康,我和先生的工作还算稳定,就这样熬到了孩子高一。我从来没有这样焦虑过,我希望孩子能考个 985。这世道太难了,211 已经不足以保障她的未来。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可是,我忽略了我先生,我们已经许久没有好好说过话了。他工作越来越忙,不再同我说笑。唉,是我不好。
孩子高二了,分班摸底考试考得不好,我在苦苦思考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最近先生却老是出差,也不接我电话,我起了疑心。这日先生回来了,我替他收拾行李,却发现他的衬衫里夹了一根长头发,及腰。这定不是我的,我的发,及肩!他竟然背叛我!结婚这么多年,我一直信他,却换来这么个结果……
我平复了心情,找到他,认真谈了谈。他承认,是他的错,他说那人十分关心他,很温柔,让他在工作之余有了慰藉。我苦笑,没说什么。我们没有离婚,为了孩子,此后我们在同一个房间,却分床而睡。
高三了,孩子压力很大,我压力更大。好在终于熬过了高考,熬到了成绩出来,她没辜负这么多年的努力,足够上 985 了!
而我,心里石头落了地,拿出离婚协议书,笑着脸跟先生离了婚。
孩子大学很努力,得了奖学金和不少奖项,我想她找工作应该没问题。
毕业了,她找了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很忙碌,跟我联系也少。我看着她在视频里的脸越来越瘦,听到她在电话那边隐隐哭泣,我心如刀割。可我帮不了她。加班已是家常便饭,老板却对她说,你做的这些没有价值。
工作一年了,女儿打电话边哭边说,妈,我抑郁了。我把女儿接回了家,悉心照料着。这日我们在书房晒太阳,她躺在我怀里,说,妈我不想结婚。我说,好,都随你。
我看着她,想到怀孕时,我时常想我的孩子会过怎样的人生。我幼时父母不在身边,亲情淡薄,我说我要给孩子幸福美满的家庭。我读书时家里条件不好,我想学的都没学成,我说我要让我的孩子想学什么,便学什么。我工作时,每天加班,甚至通宵,还被老板打压,我说我不想我的孩子受这样的苦楚。这些,我都没能做到,我突然想要是她一直在我肚子里多好,我就能一直护着她。
我也不想我的女儿过我这样的生活,我对她说,你想干什么便去干吧,活的开心些。
我这一生,仿佛从生下她开始,就不再是我的人生,都是为了她,可我也没能让她过的更好。
好在,以上都是假想。本人已经决定不婚不育,追求自己人生圆满了。纵然我十分喜欢孩子,我也这样决定。
全面开放二胎,真的会迎来生育高峰吗?可能会让出生人数稍微比以前上涨一点,但是并不会带来专家们理想预计中的生育高峰。并且,别说开放二胎,就算开放三胎、五胎甚至不限制生孩子的数量,结果都是大同小异的,不愿意生的人,就算再放宽条件,都还是不愿意生。
因为,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不想生、没有责任心了,也不是因为有政 - 策限制才不愿意生娃,而是现在的年轻人再生育问题上,变得更加理智和更加负责任了。
现在的住房、教育、医疗、食品蔬菜等价格等高居不下,孩子抚养成本高昂,教育成本更高,年轻人收入又不高,养活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更别说生孩子了,不敢生,生不起,养不起,更教育不起。
我们这一代人养育儿女不比二三十年前父母辈爷爷辈了,不是只管生不管育的时代了,不能说父母辈那么穷都可以把我们生下来和养大,现在对孩子的养育、教育的要求,比以前可高了不是一点两点。
在不能为下一代保障最低基础的生活、教育、成长发展所需要的条件的时候,不生是明智的选择,不然只会祸害了自己的孩子也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该不该生育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生几个孩子这件事情,不应该被道德约束绑架和规定条文限制裹挟,并不是该由非自己和配偶之外的人来决定的,应当是当事人自己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可以做的自由选择。
要考虑身体情况、当事人意愿、经济条件、家庭意愿,其中自己的意愿最重要。并不应该是 “别人都在生所以我也要生” 和“别人认为我该生所以我也要生”,而是“因为我想生,我也能生,我还能生好,还能教育好,所以我才要生”。
虽说现在老龄化严重,时代需要,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不管少生还是多生,一定要优生,这是对孩子和自己的家庭负责。
因此,各位专家们,要想提高生育率、增强年轻人的生育欲,应该去想办法降低房价、物价、孩子的教育养育成本,增强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保障措施,去想办法提高年轻人收入,减少年轻人们的压力和负担,而不是在再建议开放二、三甚至是 N 胎,没有用的。
我们不讲什么高大上的东西,说说身边大多数人可以看到的例子。
1. 小 T 夫妻俩都在上班,老公长期出差,女方父母帮忙带娃(女方爸爸不会做饭),男方爸爸肝癌术后,男方妈妈在照顾;
女方的奶奶 90 多了,奶奶有四个孩子,每家轮流住,所以女方的爸爸妈妈每三个月要回老家待一个月照顾奶奶,回去之后小 T 的孩子没人照顾,自己一个人带,这个月简直要疯,(今年女方的爸爸做了一个腰椎手术自费了 6 万,休息了半年,这期间也要回老家照顾女方奶奶)。
孩子幼儿园早上 8:10 才能送进去,自己 8:30 就要上班,每天上午像是在打仗;
下午孩子要去上英语兴趣班,每年 1.5 万多,必须按时去,否则错过的课程会耽误孩子的学习进度,一次还可以补,多了学校也补不过来,这在入学的时候,学校已经讲过了,不学的话感觉小学英语跟不上(已考察过现在孩子一年级的英语强度)。
每年家里的开支:房贷 8 万,孩子上学 5 万,双方父母医疗生活 5 万,生活费其它费用 8 万,这就是 26 万了,每个月就是 2 万多的开支,这还是在成都,还是上的很一般的学校,年轻人为什么不敢生孩子,因为这是需要人力、财力、精力都能满足的情况下才能生二胎;就更不说现在很多 30 + 单身、不生孩子的。
另外还可以看看四川的离婚率现在有多高,生二胎离了婚的比比皆是,生一胎离婚了,女方一个人带孩子完全没问题,生二胎的话就恼火了,孩子跟着男方,想必大多数当妈妈的都不放心,除了爸爸能给点钱,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大多数管不了孩子。
老年人人均寿命不断提高,本来是一件好事,本来父母那一辈身体已经开始下滑,还要照顾一两个爷爷奶奶这种老小孩,精力也是跟不上。
综上所述:生育意愿下降,劳动力补给不足,社保缴纳的费用不够多;老人人均寿命越来越高,退休金领得越来越久,越来越多。
生育率的下降,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连锁发生,8090 后 60 多岁的时候,如果自己准备不足,大概率还要去麦当劳、肯德基或餐厅洗碗、擦桌子(参考日本香港),你们准备好了吗?
谈恋爱:吃喝玩乐包包衣服化妆品,还、还好吧
谈婚论嫁:彩礼婚礼进门费改口费,有点贵
结婚:买房、学区的,六个钱包,太贵
生娃前后:孕检保胎各种营养,有点贵
养娃:学前班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死贵死贵
娃要谈恋爱买房结婚:完蛋了
还是先让自己活到退休再说吧。
年轻人不要过度消费,要经常锻炼身体。
从年轻时开始做点长远投资,老了给自己留点棺材本。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人口红利,在于人口,还意味着生产力。
在农业社会,多一个人,就可以多种一亩地,多种一棵树,多养一头猪,这个人种的地,种的树,养的猪,除了养活自己,还有富裕,这些富裕越多,就可以有更多的能力帮助城里人去探索更先进的工业时代。建国初期,我们给国外还债用的,就是这些粮食。后来,人太多了,城里放不下,大家都去村里种地,富裕的也更多了。这也是为啥动乱的年代虽然混乱,但生产力依然在发展。
等到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工人和工程师的需求很大,下乡的城里人又回到城里做工人,做工程师了。这时候,人口还是生产力。人多,意味着行业可以爆炸式发展,各行各业加在一起,不断地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现在的情况,是部分基础行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连眉目都没发展起来,绝大多数新行业,都是边边角角,没有办法作为基础产业出现。
实际上,现在来看,东部地区的小城市,生活水平比大城市一点都不差。差在了农村,乡镇,还有西部地区。这些地区,还需要以前的工人,建筑工,厂工,和工程师。但是,上一代人都老了,新一代年轻人人数比较少,而且选择余地很大,无力进一步支持深入到落后地区和农村乡镇的大规模基建建设,这些地区,很难赚钱,不能靠市场决定,考验的就是我们各方面资源调配的能力了。包括人口,资金等等。
下一个时代呢?人口会更少,如果这个基建完不成;新的,能够更加优化调配资源的产业没有更好发展起来,就真的到了发展停滞的时候了。
所以,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一点都不亚于当时一穷二白的时候。开始是啥都没有,前面天地很广阔,但是不知道怎么迈出第一步。现在是很多东西都有了,但关键的产业不够完善,人口数量降低,劳动力后劲不足。
所以,依然会有一代人是被牺牲的,他们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别看了,说的就是你,七零末到九零初这代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给你们的后代留下一个繁荣的世界。可是我的后代呢???????对象都没得啊!!!
从社会整体或者政策的讨论肯定有很多厉害的人说,我想从更偏个人的、更小更自我的角度去讨论,我为什么不想生孩子这件事。
先说说个人的意愿,我倾向于不生孩子,过较高品质的二人世界,但是最后可能会生一胎(因为父亲的观念还是比较传统,在足够尊重我和女朋友意愿的情况下,可能会略微照顾他的想法)。
再谈谈背景,我 20 年 6 月毕业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是一名生长在二线城市的土著,因为父母的努力和地理位置的关系,可以不为房车等结婚必须品去发愁,但是父母的赚钱也都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去能继承的东西,简而言——没有房车贷等压力,但实际生活品质仍然根据我个人赚钱能力而定。
在适合养老的二线城市中,我目前大概一个月能赚到六七千,并不算多,现在就业也并不容易,三年后结婚在这个地方也许能赚到一万多,即使如此依然无法满足好好养一个孩子所需要的钱——学区房比普通居住用房子贵数倍。父母没有时间帮我们看孩子,请保姆的开销,孩子本身的各种开销,还有养育孩子精神上的压力。这还是不谈陪伴,不谈有没有把孩子培养好,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与爱的情况下所带来的成本。现在生孩子并不是以往传宗接代的观念了,我们如果创造出了我们爱的结晶,我们就有义务做到让孩子身心灵健康的成长,给孩子提供幸福的环境,能满足他 / 她一些小小的期待,给孩子足够的爱。
在此基础上,我是一名独生子女,我要独力承担父母的赡养责任,且前几天退休年龄推迟至 65 岁,但是我们真的觉得能让非体制内的父母 60 岁以后继续工作赚钱吗?且目前的社会就业情况真的允许吗?如果一旦失业,父母在那个年龄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又没有退休金的发放,就是另一段艰难的时期。
我也曾期待小生命初生的啼声,也曾期待上天赐予我们的爱情的礼物,但我又不禁质询自己,上述的一切,我能做到吗?如果有了孩子后三个人的生活也要在柴米油盐中不幸福,那我宁愿选择两个人过较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评论有讨论单身税的问题,我也讲讲我从课上学到的一些想法。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就是不一样的观点。
如果我们认为小朋友对于父母以外的父辈是有价值的(比如说年轻人交税付老年人的养老金,医保;比如让老年人可以 65 岁退休不用工作到 75 岁诸如此类),而其他的父辈又没有在抚养这个孩子上提供资源,那就是说父母付了超过他们该付的钱,而丁克一族没有付钱而获得了收益。
所以【单身税】就是弥补这部分的差距。无论是补贴父母还是对单身群体征税,本质上是一样的。(父母有补贴你没有,你也是纳税人,那这个前不就从你的税里扣吗)至于为什么是征税而不是补贴,这个问题就要问问专家我就不懂了哈哈哈。(我只是一个弱鸡本科生)
【以下是原回答】
就是正常情况。
人口问题是全世界各国都在头疼的问题。最显著的就是日本,日本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最严重的国家,我百度了一下日本的鼓励生育政策。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生育率还是不高(手机码字不太好找数据但是应该是不超过 1.5)。
其他著名的拥有很好生育政策国家,北欧的丹麦瑞典(超长产假,经济补贴),fertility rate 也没有超过 2.1(2.1 在人口经济学上是 replacement rate,就是为了保持人口数量稳定每个女性平均要生 2.1 个孩子)。
反观中国的政策,“开放二胎”,既没有经济补贴,也没有父母产假的支持,凭什么能够给现在的年轻夫妻带来激励呢。开放二胎政策有效果的前提是【在没有任何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年轻夫妻理想的孩子的数量是两个及以上】。从现在结果来看,年轻夫妻的理想孩子的数量早就低于两个,就我个人角度来看,在一线城市的很多年轻的情侣 / 夫妻理想孩子数量甚至是 0。
理想孩子数量下降的原因也有很多。
一是随着工资和物价的上涨,生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工资上涨意味着由于怀孕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变高了(你在怀孕 / 照顾小朋友的时候以前少赚 1 万,现在少赚了 100 万),物价上涨意味着跟小朋友相关的开销越来越贵。这里外相差的价格就是生小朋友的价格。这个价格很高的时候,本来就没有特别想生小孩的家庭就会想,这个钱我留下来环球旅行或者平时多吃点好吃的不好吗?对于已经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这个钱留下来让老大留个学,给老大买套房子不好吗?
二是家长(尤其是女性)的付出根本没有被合理的定价。之前提到的其他国家的福利,本质上都是对女性生育的报酬。但是中国的产假制度还不完善,女性想要生孩子可能就会丢了工作,丢了工作以后可能就很难再找工作。现实一点来说,以前女性生了一个以后,公司就知道你不会生了,女性和男性也能更加平等。现在你生了一个以后要去找工作,公司还要想你是不是要生第二个。我女朋友甚至考虑过在校招的时候先不结婚,等到校招过了进公司了再结婚。极端一点的情况就是不仅生育率没上涨,结婚率还下降了。国家也没有在国家层面上的经济补贴。这就导致了绝大多数生育相关的成本都由小家庭(更多的是妈妈)来承担了。国家一方面希望大家多生孩子延长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花钱,那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三是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的 90 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家庭的定义更多的已经被转变成了父母和一个孩子,而不是父母和多个孩子。没有生活经历的支持,很多夫妻根本不会把多生一个当成一个选项。那些选择了多个孩子的双独父母也要花更多时间来学习如何调整家庭里两个孩子的关系,如何教育两个不同的孩子。
从我目前的角度看,人口红利消失,人口数量下降本来就是趋势,怎么应付这样新的社会常态才是我们要想的。当然也不是说就不鼓励生育了,西方国家早就经历过这个阶段了不还是在花钱让大家造人。希望到我要造人的时候国家能给我,特别是我老婆多一点点福利,说不定考虑一下为国家鼓掌。
难得,部长说了一次实话:生育高峰的确并未发生,也很难发生
这和很多因素有关,有些现在解决不了,有些现在越来越难,还有的慢慢变成潜在二胎杀手
收入和育儿支出差距逐渐缩小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019》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在岗职工合计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 5750 元。
以一个朋友为例我们来看看一个孩子一个月的开销每个月 3000:现在宝宝一岁,每个季节的衣服,夏天一套 35-50 左右,冬天一套外套 100-150 左右,里面的单衣服一套 50-80 左右,一个秋天 6 套左右,冬季 6 套左右,夏季 10 套左右,奶粉一个月 4 罐,一罐 300 左右,零食一个月 300 左右,尿不湿一个月 400 左右,鞋子一个季节 2 双,200 左右,袜子 50 左右,出去玩摇摇车算 50 一个月,玩别的算 300 左右吧,如果去远的地方,另算!游泳一次 88,一周一次,一个月算 300 吧,湿巾纸巾一个月算 100 吧,小玩具算一个月补充 100,宝宝洗衣液,沐浴露,涂脸的,涂屁屁的,身体乳,还有奶瓶配件更换,这些算一个月消耗 80 吧!不算其他比如伤风感冒,拉肚子的费用!
如果生两个孩子每个月就是 6000,也就是说父母两人都去上班并且都拿到平均工资每月除去养孩子的钱还有 5000 左右,再出去车贷、房贷、随份子,你算算还有多少?孩子以后的教育经费从哪来?钢琴班报不报?舞蹈班报不报?去不去旅个游?吃不吃火锅?
谁来带娃这个问题越来越难
上个问题,我们谈到如果父母都去上班且拿到平均工资,那么问题来了,孩子谁来带?父母带?男方还是女方?老人身体不好带不了怎么办?请保姆的钱你有吗?男方父母带,媳妇会不会有话不敢说?女方父母带,男方会不会觉得不舒服?我在谁来带孩子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很久很久,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也没有一个正确的通用的答案。
恐婚、恐前男友、恐前夫
今年,我们的世界多出了很多词汇其中最让人寒心的就是 “前男友”“前夫”
这些事情的影响一时半会看不出来,但是慢慢发酵,多次重复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公布信息由于必须讲证据,公布速度往往慢于吃瓜群众的直觉慢好多。
公布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不是早就知道了么……
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社会来临,乃至根据日韩的老龄化推论我国的未来,这话题在知乎上面已经给讨论烂了,已经过了知乎的热度了。
现在知乎火热的是博士内卷和脑力劳动者的劳资矛盾、群众幸福生活和资本逐利的矛盾。我估么着这玩意不知道多少年之后才敢说。(此段不一定能发出,先试试)
人口红利就是一个骗局,就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然后众专家居然大书特书想要掉第二个馅饼。
说说想要人口红利需要怎样天上掉馅饼。
1. 需要来一次二战,或者类似的削减人口的战争或灾害,使得整个环境容纳的人口处于一个非常宽松的状态。
2. 需要一个极低成本的养孩子环境,男人很容易娶到媳妇,生孩子仅需吃饱和基本的医疗条件就可以。话说除了 50 年代,现代除了非洲个别地区哪里可能有这个条件?
3. 城市化,工业化,可以提升非常大的人均 GDP,提供非常多的就业岗位。
人口鼓吹者说人类通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工厂和服务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便无视事实说从工业社会向未来后工业时代过渡也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然后从现实的机械化和人工智能看,尤其西方的研究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就业岗位随着科技发展不会增加而会减少。
所以,人口红利不过是在以上 3 点历史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任何妄图再次天上掉馅饼的想法都是极其邪恶且不现实的。人口鼓吹论者和一些专家说的老龄化问题,直接就会遇到上面我说的 2 孩子抚养成本和 3 孩子长大的就业问题。解决办法就是不要再次渴望天上掉馅饼,有点人性,重构社会制度,真正的发展起来!
计划生育指标松绑,最多能解决生多生少的问题。
然而现在适婚人员(特别是男人)面临的是生与不生甚至结与不结的问题。
不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不整顿 996、不解决女拳师,你就是放开一万胎都没用。
社畜们被福报的连家都回不去了只能住单位了,你总不能让人家在单位造人吧?那不成聚众银乱了?
保护韭菜,解决用人紧缩和整顿女拳性别迫害,就是保护你利维坦自己。你要是不打算对此负责任,那韭菜自然有韭菜的生存之道。
在婚恋问题上非暴力不合作,已经算是韭菜能做的最大让步了。
小蓝球接下来几百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现代文明进程,与倒退的物种选择(进化)进程之间的矛盾。
实际上已经有一些政策了,只是还不够,很不够。比如子女在读,可以减免部分个税。
这两个视频连起来看,我觉得很好,就看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了。
[【政经启翟】压低老百姓的福利来发展本国经济,这不是必须滴!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b23.tv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23.tv/KfszWf)[【启翟一下】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要小孩?原来这个因素最打击生育积极性!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b23.tv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23.tv/7vi8pf)
第二个视频不是不让女性受教育啊,只是客观的分析数据,以及导致数据高度相关的原因。然后提出既先进又能提升生育率的方法。
虽然这两个视频都挺含蓄,不过仔细看,观点还是很清晰的。
以我的经验,郭嘉一般不想解决的问题就捂着。只要翻开来谈的问题,都是即将要解决的。
资本过了增量,开始进入存量也就是吃人的本来面目,资本是噬血的,在吃不到增量后就会表现其噬血的一面。
现在拐点己经来临,资本开始步入噬血阶段了,应该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进一步资本吃人然后滑入深渊。
不然再强大的国家也会被资本掏空,强如美国也未能幸免。当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不断蚕食政权,比如古代晋朝,明代末期,这些中央强权政府用屠刀都挡不住资本蚕食。
因此新技术来了,资本核心在货币,DCEP 数字人民币闪亮登场,数字货币可以有效管控货币流向,不再是无序混乱的流向。并且加密可追踪,可有效收税,打击偷税漏税,科学合理的分配社会财富。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 5G 网络配合下,可以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的管理货币管理资本。
有人说,我以物易物总可以了吗,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到来了。配上天上的卫星链,地上的各监控器。
所有人,财,物如同一个大型网络游戏之中,中央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轻松的控制资本,平抑资本兼并,从而管住资本,将资本关进笼子里为人民所用。
爷青结。
苗竟然已经是前部长了。
说好的中国制造 2025,把我坑惨了。
没有工业 4.0,中国制造 2025 的提法,机械早就比土木分数低了。
所谓 “人口红利”,本质上就是因为人口过多,而社会资源无法覆盖,导致一部分人必须降低要求换取生存,从而使另外一部分人可以廉价获取劳动力和商品,供自己消费甚至销售的局面。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纵向来说,因为社会发展程度不能使所有人达到自我实现,迫使一些人必须砍掉自己的自我实现需要,更多的人必须砍掉更多,直到一部分人只剩下生理需要。横向来说,有些人的整个金字塔就要比社会的小一号,更多的人小两号,以下类推,直到一部分人的自我实现都无法超出广泛意义上的生理需要范畴。
几十年以来,即使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按独生子女来设计,仍然出现了大规模的 “人口红利”,而社会资源尚未有根本性提升,阶级固化却已经成为了趋势。焦虑几乎成为了每个中国人的心理状态,对阶层下降的恐惧是无法摆脱的。当前具备生育条件的主要人群,要么是已经经历了过去三十年的强烈内卷,要么是已经看到了甚至经历了生养孩子的不易以及前途的茫然,他们怎么会再去生一个孩子,让孩子成为将来的“人口红利” 呢?
说白了,不管放开几胎,大多数人被生出来的目的或者命运,都是成为人口红利期的注脚。而要形成浪潮,前提则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只有到中国人可以躺着挣钱,可以靠技术壁垒全世界收费,可以靠人民币国际化全世界收割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看到生育浪潮的到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所以,如何过上美好的生活?生了娃,更容易过上美好的生活吗?娃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吗?
生,或者不生,这些都是问题。
领导家村网通?
还等 2030 年出生人口不足 1100 万???
今年公安那登记的新增婴儿的户口也就 1170 万。
最近两年估计 1000 万都保不住
君不见,我国二胎人数碾压一胎?
顺便感慨一句,7080 后们牛逼,我们 90 后甘拜下风。
问题不大。不是还有工程师红利可以吃吗?
能不能细 一下,什么是红利,谁又是谁的红利
那么生育率问题马上就有答案了
谢邀。
我说点现实点的吧——
二胎政策开放后,一部分能生、愿意生的 70 后、80 后,都迅速把二胎生好了。
然后看看现在被寄予最大生育希望的 90 后一代。
从 90 后的成长环境来看,这一代人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甚至飞跃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但当他们成年,步入社会后,面临婚育时,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已经开始出现负面反馈——各种职场问题、婚恋困扰、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形势下,可能面对婚姻,90 后会更加谨慎;面对生育,别说二胎了,甚至连一胎都会特别谨慎。
实话说: 作为一个中年阿姨,我感觉从 90 后开始,虽然整体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综合素质也趋向越来越提升,但背后具体到个人,很多都多多少少有一定的精致利己主义倾向。
这种精致利己主义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人的本质都是趋利避害的,承认这一点比遮遮掩掩更真实。这也代表 90 后在一些问题上更谨慎、更有辨识能力,包括婚恋、生育。
附: 精致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 的说法来自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指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 “利己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就是精致 + 利己主义者。精致的意思与粗糙相对,指的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价值,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利己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人。
高智商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最大特征。
“精致利己主义者” 是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 “利己主义者”,这个群体的出现,提示社会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决定方向的关键点或者十字路。
其实,造成 “利己主义者” 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孩子出生之始,经幼儿园、小学、中学不断强化,大学阶段不过使其越加 “精致” 而已。
——来自百度百科
像许吉如、章泽天之类的 90 后精致利己主义者,如果脑袋拎得清的话,在这个时代是可以过得很好的。可以说,现在这个时代为精致利己主义者提供了一个强盛的土壤——大家各凭本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前的时代反而对个人意识比较禁锢。
其实看知乎上喊惨的、又要打又要杀的,现实中大多数正常 90 后,脑袋清醒的,都在那儿努力向上攀缘呢。
如果你不是 90 后里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那一类,请勿自我代入、过度解读。
PS: 关闭评论是因为无意在网上搞嘴皮子键盘大战,对现实世界没有任何裨益。如果不合意、反对,就请举报、反对即可。
《群星》是一门很有趣的游戏。
在里面,又一个叫【轮回之终末】的【危机】事件,扮演文明领导者的玩家可以与之交易,获得几十年暴增式社会发展,然后在几十年后…… 嗯嗯,偿还代价。
我记得有一句台词大意是我们父辈所做的事,我们也必须承担后果,清算终将到来什么的。
应该尽快把生育数量和养老金发放联系起来……
从男性的角度来看,就算放开生育,我也不愿意生二胎
这社会对男性越来越苛刻,经济压力全在男性一方,买房,买车,养娃,生活支出都靠男性买单,
但现在社会男性的赚钱能力并不比现在女性强多少
而消费能力女性却远大于男性,看看咪蒙,李佳琪,阿里巴巴都是靠女性才起的家
十元理发店,十五分盒饭店里大部分是男性
女性的地位是否需要继续提高我不清楚,但我知道的是如果男性的压力再这样大下去,越来越没人愿意生娃,甚至可能连谈恋爱都不想
看看发达国家,日本,美国,欧洲都没有婚前买房的义务,甚至婚后的话白人的经济账都分的很清楚,这样背景下出生率都在一直下跌,中国这条路是逃不过的,所谓的传宗接代的义务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不是人人家里面都有皇位需要继承的
不写了,以后让那些专业的账号答题吧。
唉!现在人活明白了,自己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传宗接代没啥意思
不需要 2030 年,大概到 2025 年就有结果了。
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已经卡的死死的了。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可以用指数函数表示,而不是直线函数表示。就像滚雪球一样。
人口的问题是国家的根本,这事越王勾践高度重视过,秦皇汉武高度重视过………… 但这事跟这前工部信息司员外郎的意见能有什么关系?
谢邀
刚回答了一个同类问题,这里说说另一个角度,从目前人口出生曲线看,我们出生人口下降到 1000 万人最后用不着 2030 年了。现在进入生育期的主力应当是 1994 年 - 2004 年出生的,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压力大,父母赡养责任重,有很多事不是说说就能体会的,看病要去陪,年节走动都需要排个先后,这些生活中的琐碎让人非常烦躁,少子化、独子化倾向明显。说穿了,这代人很多是计划不生育。
更大范围的数据,从人口结构看,15-49 岁育龄妇女,正在以每年 700-1000 万人的速度减少,正常代际更替都不能保证。
回过头来看,2013 年中央提出放开二胎,到 2016 年 1 月 1 日才实行,这是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为什么明明最重要的决策和部署长时间无法落地?
回过头来看主管部门的预测,即使是中方案,每年出生人口也相差了 500 万人,也就是 1/3,难以相信这样的预测水平竟然是权威部门大量研究之后的结论。回顾当年的新闻,各地计生部门抢收社会抚养费的不在少数。
只想说一点,关于人口是中国发展面临最大的瓶颈,不是人太多,而是生育率快速下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政策调整需要快速到位,必须打破所谓行业主管部门的藩篱。
工业化是最好的避孕药,前面已经有大把的国家遵循了这一规律,中国也紧随其后,这是非常自然的事,如果说其他国家发补贴都做不到的事,中国不花钱就做到了,那才有值得探讨的意义,二胎政策没有显著效果是非常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在发表这种言论只是承认放开二胎没什么用,估计全面放开也不远了,但恐怕还是没用。
要说人口生育率下降有什么影响,往好听点的方面说,一个稳定的社会生育率萎靡不振,说明了社会生活丰富,比起养孩子,人们有更多更快乐的选择,是社会繁荣昌盛的体现。女性也能从育儿的泥淖中脱身去工作,减少对男方的经济依附程度,长辈养老也不再全部指望子孙,家庭的经济属性减弱,说不定家人相处能因此慢慢变得更平等自由一点。
从欧美日的现状可以看出,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需要引入外部低端劳动力。一方面是本土人口生育率降低,人口结构老龄化,另一方面用功成本大大增加。
然而,引入外来劳动力会引起宗教,文化,种族方面的矛盾。在中国还有超国民待遇的问题,所以也是需要防范的。
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时间内,欧洲本土人口与外来人口间矛盾需要我们观察。左派是否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还是只是用爱发电。
人口红利的绝大部分被资本家切走了,而创造红利的绝大部分人口只吃到了内卷
身边生二胎最积极的,要么是老大没上学,差个两三岁,要么是老大上大学了,父母四十多大龄二胎。
老大进入小学阶段还生二胎的,就少了,有的也都是女的不上班全职在家的。
现在孩子上学,接送时间对父母极为不友好,家长群对父母极为不友好,各种家校共育活动需要的请假频率对父母极为不友好。
还是那句话,谁家有孩子上学谁知道。我家孩子还是学习纪律习惯都是全班最好的,我都快被折腾的心脏病了。要是孩子淘气不好好学习的,家长操的心就更没边儿了。
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互联网媒体使得信息更透明流通,有了比较,人现在要求越来越高了,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的思考越来越多了,凭本能生孩子传宗接代思想越来越少了,所以你单纯的告诉我们允许我们多生孩子,但是养孩子孩子以后生活的环境和状态没有提升,有多少会生呢
最近和父母坐出租车,司机听到我和姐姐打电话,看我的年龄就知道我当年是超生的,就跟我们聊了聊,你说多好笑,当年我妈生我,要不是因为我姥爷是华侨还是烈士,我妈就会失去工作,说不定还会强行拉去打胎,我爸现在退休的工资比独生子女的同事少 5%,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现在上赶着让我们生二胎,呵呵。我们一致认为,政府的政策是利民族利国家利部分人,所以是调控嘛,以前说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现在的口号是养老不能靠政府,有些事情没有绝对是非对错,特别是生几个孩子,不关乎人格人品,只是选择而已,所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选择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光强调感觉就像在说年轻人有义务为了国家的未来生孩子一样。
孩子又不是孙悟空,生出来就不用管了,为啥现在不生孩子的多了谁心里没点 b 数。
是看不见生育的难处还是选择性失明?
不是强调过空谈误国实业兴邦吗
说这么多有什么用?
但凡有做到点上的也不至于这么多人抱怨吐槽
谁也不想当那个被吃的红利
不拿出点诚意来这生意很难做啊。
这不废话嘛,上海的房价都快赶上纽约了,人均 GDP 只有人家 1/5。别说开放二胎,全开,多生不罚还倒贴都没用。
生完孩子最要紧的就是换房,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一室的换两室,两室的换三室,最好还要是学区房,价格差不多得翻一翻。
加上上海这边二套房首付七成,认房又认贷原来的房贷款还没还完,去哪找几百万的现金买房,一胎都生不起,不敢生。
敢生二胎的基本都是本地的土著房二代。
人口红利,红利?!多么刺眼的字,我红利你 MMP!
天天加班加班,生孩子都没时间
作为一名已婚 90 后,从另一方面大致说说。
在我们这个四线小城,根据龙岩市 2019 年统计公报
可以看出,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38815 元(平均可支配为 28737 元),即,城镇人民可支配月收入 3234 元。
那在我们龙岩市城区房价是多少呢,较为远点的为 9k 围绕主要商圈外围的大致为 1w2,有较好学区的为 1w4,学区房 1w6~2w 也遍地开花。
按照选择 1w2,89 平(省税)房子考虑,父母给子女出 30% 首付的情况下,需贷款 75w。按照商业贷 30 年 4.9% 核算。平均每月还贷为 3980 元。还记得吗,城镇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仅为 3234 元,夫妻二人为 6468 元。扣除房贷剩余可支配收入为 2488 元。
接下来核算一下,有了房子后需要支出的物业费按照 1.9 元 / 月核算,一个月物业费支出 178 元;水电燃气费用按照 300 / 月计;一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只剩下 2000 元。
考虑绿色出行(不考虑养车成本)、考虑顿顿在家吃,两人一个月伙食费按照 45 元 / 天(我也不懂怎么算,反正按照外面 15 块钱的快餐,在家自己做可以有两个人的分量赖考虑)(主要是没剩多少钱了,不能太大手大脚的算),一个月两人基本吃饭为 1350 元。还有 650 要做什么呢,人情往来,买衣服,通讯费,通勤费。还能够给孩子买奶粉、尿布、教育吗?
按照这种模式核算,我们城市人均不能生孩子,除非是本地人,除非家里有资本。
但是,我们城市楼盘一个接一个,不愁卖。为啥呢,因为拆迁户多啊,因为其他某些不能说的利益多呀。
身边 95 年的朋友基本没结婚,主要是找个人难,找个人结婚难,结婚后买房难,在城里工作,谁带孩子难,以后孩子教育难。
所以,跟开放 n 胎无关,跟配套政策有关。幸福指数太低。
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很光荣吗?
按照
杨叔的 “电梯理论”。现在生出的小孩,也就是未来十年出生的小孩,其实是会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广阔的就业机会,最开放的言论自由。
如果今天出生的孩子,父母能撑着自己的孩子养到二十岁,会接受中学甚至小学老师就是博士毕业的教育,从上大学的时候就被社会机构部内定职位的地方。人口红利会转移,延迟到下一代。但是,身为 90 00 后这一代的人,是作为红利本身,不能完美享受自己建设出社会的成果的。
表面上来看,新生代会承受巨大的养老压力,和发展使命。但是每一次人力资源不足以支持生产需要的时候,又恰恰是自动化技术喷薄发展的时候。当人的劳动力本身成为稀少的商品,人的价值会被强调。
当然,人为什么要关心后代呢?确实,延续后代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会被人追求,而不利的时候,则可以不生。老虎狮子还会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吃掉自己的小孩,而希腊神话影响下的西方文明,其实早就有神农食子,或是害怕某个占卜预言而杀死或者流放子嗣的观念遗留。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的西方的男性,对待自己的儿子,就像狮群中的狮王对待自己的儿子,到了一定程度上是会有戒备的。
不生子,甚至防子,恰恰早已有这种观念流行于西方国家。这在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难以想象的,没有人会把杀掉自己的子女的事情流传下来,就算这样做也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我们用 “大逆不道” 来评价 “弑君,弑父”,其实也是“延续” 情绪的提现,不过这一延续与西方不同,延续的是 “旧事物”。当然弑父杀子本质上都是对权利的争夺,强调变革和强调正统是其中的区别,延续的应该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这是文化上差异的体系。而中国文化延续传统的体现更多一些,也难免有额外的,为了“延续传统” 而附加的更多的成本。如果不在意 “续” 这一文化理念问题,“延”本身可以做的很轻松。
[为什么希腊人 “弑父” 而中国人“杀子”culture.ifeng.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ulture.ifeng.com/c/7r0AqlZU7EW)
如果说 “延续香火” 是一切结婚成本提高的根源,谁主动,谁提供更多的价值。那男性如果放弃主动,女性就未必不会在意延续,进而同样将子女的抚养重视起来。如果做社会调查的话,“你喜不喜欢孩子”,得到的答案,未必就是男性占优。动物界的生育策略,多为雄性播种而不繁育,雌性负责抚养后代,也就使得雌性的体型有的时候是超过雄性的,毕竟公蚊子是不吸血的。
生育对谁更有利,谁就会积极,这是不变的道理。而整体上来看,国家进入少子化,是对国家不利的局面。现在来说,仅仅是个人的子女生育成本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挤压了原本 “生育利益” 的一部分诉求。国家要想改变生育率低的局面,降低生育成本,才是唯一出路。至于生育的获益,则大可以交个自由竞争。
没有利益,也没有暴力,也没有财富再分配,你凭什么人口增长?你凭什么?
再说一句。
粮食缺少 10% 不是意味着粮价增涨 10%,而是至少涨到 10% 的人因买不起粮食而饿死。
呵呵,现在的女拳,小意思而已啦。
有些人生下来是能享受人口红利的,有些人生下来就是红利。
那问题来了,红利不愿意自身再生产了,这可如何是好?
必然现象,真当这一代人还求多子多孙呢?大人,时代变了。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吗?那么从经济上考虑,这就是必然结果。
为了经济可以默许剥削存在,为了经济可以默许妓女重新出现,为了经济可以默许贪腐。这么多年的帐,不是一朝一夕能还上的。你不能一边说按市场规律走,一边又搞道德旗帜,政治目标。
我身边好多家庭的确生了二胎,毕竟小地方嘛,家里有产还有稳定工作的才能留下来有闲情逸致生孩子,真各地奔波为了生存而活的无数社畜、劳动阶层,他们是没有生育权的。因为资本不允许!有人借着京东女高管骂刘强东,可京东肯定不是最没下限的那种。还有更黑的呢。只能说,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现在中国的挑战就是要在人口红利和资金红利(土地转让政策)的高峰过去之前把技术优势建立起来,从而开始吃技术红利,
但是目前看来,人口红利过了峰顶,资金红利还差个房产税没甩出来,但是技术红利还暂时吃不上
我猜测
人和动物没什么区别
一定区域内人口密度越高,人的生育意愿越底。越是发达的国家,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人口占比越高,生育率也越低。有些国家人口绝对数量虽然很高,但是城市化集中的程度差,生育率也不低。
“你们这些该死的韭菜,镰刀挥得稍微快点就不长了,还肯不生小奴隶!这样下去我们剥削谁去?你让我们子子孙孙的千秋富贵万世荣华怎么实现!”
我觉得解决生育率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入关,我们入关壬要更努力 996,干掉北美奴隶主匪帮。
你问我这和生孩子有什么关系?这你就不懂了,只要我们入了关,自有江南大儒替我们生孩子
放开多少胎政策都没有用。
制约社会运转的最大桎梏在资本家不让利,只有改变分配制度才能让中国社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老龄少子问题不是社会经济发达的必然,用资本主义国家对此无能为力来论述其必然性更是荒谬。
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本在于社会分配制度有缺陷且缺陷长期得不到补救。非富非贵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跟不上社会总体财富增长的水平,最终陷入超负荷工作却仅勉强温饱的境地。没时间没收入导致了没希望,一无所有的今生拿什么去疼爱将来的孩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坐等被删,我的回答都是 7 天一个周期
说到底,得聊分配。
但是不允许聊分配。
聊分配就要炸号
只能在房价,女性地位,生育代价,育儿成
本上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废话。
悲哀。
哪怕你倒贴钱也不会带来高峰啊,稳定的婚姻关系正在逐渐解体,这是你用多少钱也弥补不了的。先把结婚率搞上去,离婚率搞下来,其他免谈。
知乎用户 扌鲁 发表 反对一下那个说老鼠是因为安乐所以才死亡,估计只看了开头和结果,然后自己脑补原因,也可能是从一些民科那里获得的消息。 这个实验我记得知乎上四五年前就已经说烂了,“老鼠乌托邦” 随便查一下一堆,今天头一次看到安乐死的扯淡原 …
知乎用户 铅笔纵队 发表 二孩确实是在增加,但一孩数量下降太快~ 因为年轻人数量越来越少,结婚压力大,生育意愿非常低… 过完 2017 年,随着有限的二孩生育欲望的释放,50、60 年代中国婴儿潮一代逐渐进入死亡年龄段,中国的人口结构将严重 …
知乎用户 田吉顺 发表 看到数据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尤其是里面非独夫妇和单独夫妇的年龄构成,我颤抖了。从 2013 年底单独政策放开,已经明显感受到之后高危妊娠的发生在显著增高。而如果结合这个年龄构成的变化,以及 2014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想象一个场景。2015 年,差一天就到 55 岁生日的张大妈正在喜孜孜地打算明天退休了去哪儿跳广场舞,但她却突然晕倒在电视机前——原来延迟退休方案公布了,政府决定,所有人的退休年龄都在 10 …
知乎用户 王伟麟 发表 其他类似问题下有些答主说国家对于生育完全没有奖励。这完全是胡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国家说了,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每个孩子可以为父母中的一方扣除 1000 元计税额度,或为双方各扣除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