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灰猎犬号》?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野狼獾 发表于 7/10/2020

非常好的战争电影。护航舰队的存在感一直不高,大家通常更关注航母对战、抢滩登陆之类,其实护航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片子填补了空白。

整个二战,美国作为盟军兵工厂,还是竭尽全力的。二战前,美国如同一个小气、自私的孤立主义旁观者,但是珍珠港后,表现出了世界拯救者的伟大一面,不仅仅是通过损失惨重的大西洋运输线支撑英国,还有同样损失惨重的驼峰航线,支撑中国。这些贡献,也为美国后来的世界领袖地位,奠定了基础,当然现在美国又变得尖酸、小气起来,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也盼着,什么时候好莱坞可以拍一个驼峰航线的电影,当然商业上,似乎容易扑街。

我认为这个片子口碑可能不会太好,因为军事方面比较硬,一群人在那里大喊:087、225……对大众友好度较低。另一个方面,海上反潜有个情况,就是双方距离较远,探测手段也有限,大部分时候都在猜对方位置,而使用的是鱼雷这样速度很慢的东西,缺乏战斗场面电光火石的一面。一般观众看不懂,就很容易矫情一些其他方面:演技不在线、剧情太单薄云云,然后故意给一个较低的评价,这没看豆瓣的评分,纯属我诛心猜测。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片子的色调:一片灰色。天是浅灰的,海是铅灰的,船和潜艇是深灰的。总之,没有一丝一毫明快的地方。我想这也和残酷的背景暗合,每一次运输,都意味着一些船被击沉,一部分人被消灭。

剧情上合理性高,没有太煽情狗血的部分,我比较喜欢,但是也可能比较沉闷。当我觉得,全舰队放下警惕,还有一次偷袭,一个反转的时候,故事结束了。

细节方面可圈可点,人类战争的手段一直在变化,但是本质没有太大变化,把那些复杂的东西简化掉,就是下棋差不多的博弈。

护航舰队方面的优势是雷达。同时具备侧向与测距能力,不过那个时代不是很有效。另一个优势是护航舰队拖的比较长,这样可以通过截获德军电报,大致知道其方位和距离。水下方面,大家都用被动声呐,能凑活听个方位。

片子有一个细节,护航舰队之间,使用无线电话而非电报,电报的优点是可以加密,电话则比较方便,但是距离很近(也就是视距内),而且敌人也能听到,实际上德国艇长只要愿意,还能在频道里说话,学狼叫。

在雷达和声呐都不可靠的年代,最终的战斗,还得靠目视。德国人用了一个小干扰装置,骗过听音器,为战斗增加了一点儿周折。但是整个故事中规中矩,偏写实,没有太一惊一乍的起伏,如果说有什么夸张的地方,可能潜艇靠的有些近,U艇浮出来,和军舰对炮的意愿有些高。

另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U艇编队,对护航舰队有恃无恐,就浮在水面上,紧跟着舰队,甚至混到舰队中间来,确实有点狼群的意思。整个战斗,就是一场冗长的耐力赛,确实不容易拍出花了。最终我们发现,驱护舰对抗潜艇,效率还是太低,所以还是需要护航航母这种东西。

知乎用户 小草 发表于 7/11/2020

狼群战术:

  • 猜测船队航线
  • 许多U艇呈一条曲线守在航线下
  • 发现船队的U艇跟随船队,禁止攻击,与潜艇司令部保持联系
  • 潜艇司令部向附近U艇发令,与跟随U艇联系组成伏击阵地,由一条U艇指挥和协调
  • 在夜间总攻,浮出水面,敌人声呐会无效,U艇岛式建筑在夜里难以命中,接近到600米距离射出鱼雷,最好占据上风向,浪扑向敌舰干扰观测
  • 天亮前撤退,一条U艇跟随船队,其他U艇充电和补装鱼雷
  • 夜间再次总攻

狼群战术的高峰是1942年秋,盟军削弱护航军舰参加北非登陆,船队最脆弱的时期,但这一时期北大西洋天气很糟,U艇被限制了。

邓尼茨计算后认为每个月要击沉80万吨商船才能赢得吨位战,从未达到过。

被击沉的幸存者经常不能获救,船队高速航行摆脱U艇,扔下他们等死,U艇可能救他们,德国补给军舰或潜艇在会合点把俘虏带回港口,战时有俘虏交换,有些俘虏被泄露假情报送回去。

1942年9月U艇击沉商船拉科尼亚号,听到大量意大利语,幸存者是盟军人员和意大利战俘,U艇救所有人,幸存者过多,U艇向邓尼茨报告,邓尼茨派出支援,U艇明文报告自己方位请求敌人参与救援并保证不攻击,然后拖带救生艇并打出红十字旗,一架美国轰炸机飞过,半小时后返回,飞行员得到明确命令后投下深水炸弹,邓尼茨愤怒,下令U艇停止一切仁慈行为。

邓尼茨控制交战策略,有段时间要求U艇用机枪与反潜机对射,不许下潜,损失更大了,反潜机也增强对射火力,只能放弃。

U艇从鱼雷管里发射油和浮起的碎片,假装沉没,上当的船会停止攻击撤离。

德国鱼雷有引信麻烦,有撞击和磁场两种引信,潜艇上浮下潜会改变内部气压,部分撞击引信在气压变化中失效,磁场引信受地球磁场干扰,总哑弹率达30%。

1940年德国攻入荷兰得到荷兰人发明的潜艇通气管,简单原理和巨大作用,潜艇不必浮出换气,通气管足够小不被雷达发现,但德国人直到U艇被飞机大量炸翻才推广,通气管有一个保护帽,有时会堵住切断空气,海面天气很糟时气压变化剧烈,通气管会引入气压变化,令艇员痛苦。

英国从不列颠岛西南部到加勒比建立无线电侦听站,U艇发报会被三角测位,德国人说这种手段在500公里外失效,可以容忍,但英国人改进了,导致能猜到U艇行动。

军舰侧面有一根横杆延伸到海面上,挂着网或绳,幸存者从这里上船,在浪中小艇极难贴上军舰,撞碎或被浪推离,这根杆让小艇能够登船。

炸沉U艇的飞机是卡塔琳娜式水上飞机,飞机上有一台雷达,U艇后来全部装上接收机,收到雷达波就躲起来。

深水炸弹要设定引爆深度,许多舰长宣布他们有“第六感”,由第六感决定引爆深度。

海图上密集分布的四位数字是该位置水深。

金海军上将是美国海军最高军官,小罗斯福爱他,所有人恨金上将,丘吉尔公开说“如果把金上将枪毙将更有利于大西洋海战”,金上将对大西洋运输保守和疑虑,要求船队出发前等待,以组建足够的护航,丘吉尔不要运输停下来。

当时没有白人会服从黑人命令,美国海军怕出现抗命,让黑人做炊事兵,这个职务没有晋升渠道,保证白人不会被晋升的黑人领导。

知乎用户 乔小海 发表于 7/12/2020

海战电影不多,潜艇片更少,演啥像啥的汉克斯大爷亲自出马,算是相当难得了。作为伪军事/电影/天文爱好者想到哪写哪,欢迎各位大佬指正。

0.海战题材不像陆战那么短兵相接,换小屏幕上映气势也略逊一筹,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平淡无聊,然鹅要是影院座位可以随着战舰摇晃,那么开场那个白花花的浪就足以把大多数人晃趴下了。

1.美军舰长的姓氏Krause(克劳斯)源自德语,他的名字Ernest(欧内斯特)则与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欧内斯特·金同名,金海军上将在珍珠港事件后临危受命,被罗斯福总统任命为美国海军舰队总司令和海军作战部长。

金(King)上将的王(King)之蔑视

2.德国U艇经常浮出水面除了为了炫耀艇徽刷存在感(并没有),还因为U艇在水下使用蓄电池时航速太慢,有时甚至追不上商船。

3.原著小说叫The Good Shepherd(好牧人),书名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电影里也多次出现祷告等场景。原著出版于二战结束十周年的1955年,充满了伟光正的美式主旋律,和后来那些带有反战色彩的好莱坞战争片不太一样。

4.英国皇家海军在1941年发明了一种可以安装在舰船上的无线电测距仪,叫做High-frequency direction finding,缩写为HF/DF,昵称huff-duff,片中通讯兵对这个新词还不是很熟悉,而舰长一听就明白了。有了huff-duff之后,盟军就可以通过U艇的无线电通讯定位它们,所以可能有不少U艇的沉没原因是过于话痨……

5.剧中反复出现的那些三位数字091、096等等,是表示方位的角度,跟天文上的方位角(azimuth angle)是一样的,以正北为零点(000),俯视顺时针转,正东是090(即90度),正南180,正西270。

舰船还可以使用相对坐标来判断相对目标的方位(比如剧中灰猎犬号和U艇狗斗的时候),通常为舰首000,舰尾180,右舷001-179,左舷001-179。

舰船对于空中目标还有另外一种角度,对应于天文上的高度(altitude)角,水平为零度,天顶(zenith)为90度。天文上还有一个天顶角,是从天顶起算的。有了方位角和高度角这两个参数就可以确定一个天体在地平坐标系中的位置。

6.作为猎杀潜航的菜鸟玩家,看到声纳屏幕和切换探测距离倍感亲切。其实面对驱逐舰,U艇一般挺憋屈的,经常是苦苦等待好多天,小心翼翼靠近船队,发射完鱼雷就赶紧跑路,有时候都不知道到底打中了没有。像电影里这么嚣张的用德国口音公开叫板的,可能是为了增加戏剧性吧。

7.虽然灰猎犬号缺少空中支援,但是“航拍”镜头(外加海图)对于广大观众理解剧情必不可少,否则光听着一大堆角度和距离的数字,很容易让人找不到北。

8.舰长在紧张的战斗中各种换衣服戴帽子,一方面是为了剧情起伏,另一方面估计也是给一等人的制服打广告吧……最后还强行安排了一波来自皇家海军的赞赏……

9.找到一张1942年上半年的大西洋之战地图,绿色虚线是盟军船队航线,红线是盟军飞机掩护范围(可以看出纽芬兰和冰岛的重要地位),绿点和红点分别代表沉没的商船和U艇(很多商船都是在大西洋西边被击沉的)。

10.英语里左舷叫port(港口),说的是左舷是用来靠岸的那一侧。那么为什么用左舷靠岸呢?因为古时候的船是用一种特殊的桨(下图6)来充当舵的,而水手大部分是右撇子,所以这个“舵桨”会放在水手/船的右侧,于是右舷就被叫做starboard,意思是“掌舵的那一侧”。

作为伪天爱,曾经因为starboard这个词里面有个star(恒星),还以为是观星的那一侧的意思,强行解释为因为港口有灯光,远离港口那一侧更适合观星……

11.开场旁白来自英国首相丘吉尔1941年12月26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讲

Twice in a single generation the catastrophe of world war has fallen upon us. Twice in our lifetime has the long arm of fate reached out across the oceans to bring the United States into the forefront of the battle.

和美国总统罗斯福1941年10月27日的海军日演讲,此前有美军驱逐舰被德军潜艇攻击。

Our American merchant ships must be armed to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the rattlesnakes of the sea. Our American merchant ships must be free to carry our American goods into the harbors of our friends. Our American merchant ships must be protected by our American Navy. It can never be doubted that the goods will be delivered by this nation, whose Navy believes in the tradition of “Damn the torpedoes; full speed ahead!”

12.汉克斯大爷真的很适合演Captain,基本已经把这个单词的几种意思都演了一遍。从《拯救大兵瑞恩》里的陆军上尉、到《菲利普船长》里的商船船长、《萨利机长》里的民航机长,再到这部片中的海军舰长。虽然片中舰长的军衔只是中校,但是美国海军的上校和舰长都可以叫Captain,此外舰长还有skipper等昵称。至于为啥开场时年纪一大把还是少校,估计是因为美军一战后裁军的缘故?

图片来自网络,有空再补充。

知乎用户 阿郎​ 发表于 7/13/2020

必须说,在2020上半年全球电影一片萧索的境况下,能看到《灰猎犬号》这样的电影,已经很感激了。

观看过程,也是一根线索,悬挂,摇摆,紧张,刺激。

但这并不能掩盖《灰猎犬号》的问题。

首先,这是一部笨拙的电影,造成笨拙的原因是用力过猛。

影片一切都是好莱坞驾轻就熟的路子,真人真事改编,以少胜多的奇迹,美式英雄主义,饰演者又是美国符号式的汤姆·汉克斯。

在影片最后也出现了影像资料和真人。

可《灰猎犬号》太想让观众紧张刺激了,主创当然也知道,在这样的电影里,淬炼紧张刺激的主要成分就是节奏。

所以,我们看到,除了影片前后的祈祷部分和开头必要的好莱坞式抒情之外,电影一直在打。

在茫茫的大西洋,在超出了空军掩护范围的黑暗海沟一段,灰猎犬号们需要完成孤独的50个小时的航行。

同时抵御不知何时就会出现,也不知道具体是多少的纳粹德国U-潜艇的袭击。

主创们知道节奏对这部影片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塑造节奏产生了误解,起码影片里所表现出的节奏,就是打打打。

其实节奏都是相对而言,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快,也没有绝对的慢,所谓雕刻节奏,首先树立一个参照物。

保罗·格林格拉斯在《谍影重重》里已经做出了示范,当波恩在房顶一路奔袭,去解救被杀手跟踪的尼基时。波恩奔跑、翻越时是一个节奏,镜头落入尼基和杀手时,是另一个节奏。

两个在物理空间同时发生的事件,因为节奏的变化,紧张感倍增。

《灰猎犬号》和《战狼》是同一个问题,即便是再快的节奏,被连续不断地释放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个节奏也会被拉扯得变形,反倒失去节奏的韵律感,变成一种冗长和聒噪。

如果没有舒缓得当、疏密相间,观看者的紧张很快就会变成疲累。

另一个问题就是,艺术创作上的想当然和不加节制,破坏了商业上的美感。

《灰猎犬号》的镜头一直聚集在船舰上,作为观众,我也确实被影片一直强化的专业性震撼到。

在军队,尤其强调专业性,各个岗位严丝合缝,有条不紊, 如瑞士精工手表一样运行,通信兵就连打个喷嚏都不行,“再犯就开除你”。

影片最后,空中支援到来时, “开火给飞机标记目标”,也有让人醍醐灌顶之感。

战斗力是指一个整体, 除了声呐部、鱼雷部等显性战斗力,炊事兵也是战斗力的一部分,舰长按时吃饭也是战斗的一个环节。

所有一切真的做到了“机警如蛇,纯真如鸽。”

在影片行进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种专业性的锋芒,是如何在第一次航行大西洋的船长指挥下,就取得了干掉了四艘U艇的战绩。

而自己一方,“在过去的48小时里,船队损失了七艘舰船,两艘受损” ,“左舷甲板中了潜艇一炮,牺牲了三人” 。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长时间的艰苦的训练,形成了本能一样的反应,在危机出现时,以最短时间内将力量作用到敌人身上。

战争片和动作片同理,角色一方,需要正面去塑造,也需要通过反面去塑造,也就是通过他的对手去塑造。

对手越强大,主人公越强大。

《灰猎犬号》全程都没有看见敌人,只有纳粹的U-潜艇在夜晚的大西洋海面上起伏了几次。

可不是每个人都是诺兰,不是每部电影都可以效仿《敦刻尔克》。

在《敦刻尔克》里,诺兰没有露出敌人的样子,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在战场上,士兵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恐惧,所以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军事行动上的一次失败,却是人性的胜利。

所以在片尾,老人对战士们说,“欢迎回家”。

《灰猎犬号》主题仍然是传统好莱坞一直在歌颂的美式英雄主义,对手是这种英雄主义的重要构成元素,所以虽然片中也出现了鱼雷擦着船舷飞过的镜头,但惊险度仍然是单向的,因为失去了对手酝酿、实施和期待的过程。

创新是危险的,尤其是为了创新而进行的创新。有时候,套路化不一定就不好,套路反倒是被反复证明了的公式。

但《灰猎犬号》仍然值得一看。可以给到7分。【本文源自公众号阿郎看电影】

知乎用户 坑太多夫斯基 发表于 7/11/2020

侧面体现出舰长这个岗位有多忙……

大事小情都有人跟你汇报,上到操舰躲鱼雷下到处理水兵打架,一堆事等着舰长拿主意。

其实一点也不夸张,舰艇指挥官还真就是这么个工作环境。因为全舰只有这个岗位和当班值更军官能获知全舰各部门所有情况。片中副舰长一直在战情室呆着,估计一方面是要保证全舰作战指挥中心的运作,另一方面也是怕一二号指挥官都在舰桥万一一发八八炮全给收了那可就尴尬了……

在那个年代种族歧视还是很明显的,黑人水手只能干厨子……

通信兵有专属头盔,方便戴耳机;另外打一个喷嚏就被骂不是闹着玩的,迟一秒延误战机那是那全舰百十口人命开玩笑啊。

所有指令需要重复一遍,这也是航海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

有几个片段完全可以进行撞击战术嘛…….

知乎用户 口袋电影君 发表于 7/12/2020

#灰猎犬号# 4.5星/85分。

疫情爆发后投资最高的大片,5000万美元的海战佳作。

感谢土豪Apple+出了7000万美元替索尼影业买单。

病毒、洪水、地震!
在悲催的2020年,太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提振电影行业低落的士气。

汤姆·汉克斯再演船长,作为领导者,全程高能,看的非常过瘾!

和许多战争片喜欢交代背景铺垫不同,
《灰猎犬号》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其紧凑,扣除片头片尾字幕,只有80分钟,丝毫不拖泥带水,专业而精准。

电影的内容很简单:
二战期间,为了保护盟国商船安全渡过大西洋。
在空军火力无法覆盖的50小时内,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船长,指挥灰猎犬号战舰的全船海军,同纳粹德国的U型潜艇战斗的故事。

【前20分钟】
在汤姆·汉克斯果断的指挥下,击沉第一艘U型潜艇。

【第20-50分钟】
汉克斯换上羊毛大衣,与德国鬼子的U型潜艇群展开恶战!

【第50-70分钟】
以葬礼为界,全片的最高潮部分。
在空军支援前,展开生死存亡的苦战。

【第70-80分钟】
空军抵达,灰猎犬号光荣完成任务。
汤姆·汉克斯终于可以躺下来休息了。

与很多战争电影喜欢煽情不同,
《灰猎犬号》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冰冷残酷的海战一线是什么样子:
根本没有情绪化的嘶吼,更没有自乱阵脚的慌乱。
所有士兵都很专业、训练有素,雷达声纳兵给船长提供作战信息、炮兵则执行汤姆·汉克斯的军令。
作为领导者,舰长的每道命令都很果断,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丰富的海战经验和敏锐观察,而且他始终对下属非常有礼貌,丝毫没有任何飞扬跋扈。

由于是一舰之长,汤姆·汉克斯也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情感和脆弱。
面对一直给自己做菜的炊事兵,被德国潜艇的炮弹炸死的残忍现实后,汉克斯虽有恻隐之心,但对死亡依旧表现得很镇定。
战争必有伤亡,舰长一定要冷静,不能有过多的情绪波动。从而道出了此片的真正主题:
千变万化的生死危难时刻,唯有靠专业冷酷的判断和决策,才能避免更大的伤亡,拿下最终的胜利。

总体而言,导演几乎将所有篇幅都集中在海战的细节呈现上:
北大西洋的狂风怪浪中,雷达声纳探测,手工地图定位,惊险躲避鱼雷、释放深水炸弹、军舰对轰潜艇,海空联合作战轮番上演。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
这其实是一部没有反派角色塑造的战争电影。
所有视角都在“灰猎犬号”上,德国鬼子无一人出镜,仅以挑衅的电报音,偶尔露出海面的潜艇以及漂浮在海面的残骸呈现。

也道出了面对德国U型潜艇这样神出鬼没的幽灵对手时,“灰猎犬号”的作战难度有多高!

唯一可惜的是,没能在电影院欣赏到《灰猎犬号》,巨幕效果肯定会让不少人产生晕船的代入感。

知乎用户 雨苔思音 发表于 7/11/2020

老人与海

我并不懂太多关于军事的东西,所以去年看完《决战中途岛》后,当身边的军迷津津乐道其中的军事错误时,我也只能在一旁默默听他们高谈阔论,当然这部《灰猎犬号》亦如是,在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之前,我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军舰,更不知晓这场护送任务,毕竟,在浩大的二战战场中,几艘潜艇,一两艘战舰的折损大概并不算什么值得被所有人铭记的事情。

但是,这件事情对于那些经历此事的人们而言,绝对终身难忘。

剧透预警

去年的《决战中途岛》,我觉得是一部爆米花性很强的电影,从珍珠港事件开始,一直到中途岛大战炸毁日本多艘航母战舰,密集的防空炮火,穿越云层,呼啸而过,或者俯冲投弹的战机,虽然在特效的精细度上差了一着,但是依然担得起“战争大制作”的名号。

但是,似乎总是缺了什么。

看完《灰猎犬号》,我知道,《决战中途岛》缺少了战争中的人。

并不是说《决战中途岛》没有想去刻画角色,事实上,电影刻画了很多角色,美方,日方,从领导,到军官,到飞行员,到船员,几乎每一个层次,都有着意的刻画,也都有原型。

然而,在战争的背景之下,尤其是在绚烂的炮火特效和飞机俯冲的轰鸣之下,电影的人物似乎并没有能真正从“重炮军舰”中脱颖而出,相比于他们,那些引擎,那些投弹的瞬间,似乎更值得被铭记。

但是《灰猎犬号》,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虽然明显电影的投资并不大,几乎所有事件的场景都在一艘小小的战舰之上(这艘战舰如若放在会战里,大概都不值一提),特效自然也无法和空天一体的航母战斗群相提并论,然而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汤姆汉克斯所饰演的灰猎犬号的舰长,其形象反倒更加突出。

或者,让我换一句话来说,这部片子的主角,既是舰长,又是船,甚至在很多时候,我能感受到这两个形象几乎重叠的姿态,舰长领导着战舰,而战舰又成就了舰长,这两个意向随着电影的发展,越发不可被分割。

让我们简要看一下,影片是如何完成这种演变的。

电影的时长并不长,所以每场戏之间的连缀都很短,伴随着德军潜艇在水下水上浮沉的镜头和锐利而具有侵略性的配乐,紧张的气氛也愈加浓烈。

第一场戏就是灰猎犬号独自追击一艘U型潜艇并击毁。

在这场戏的时候,灰猎犬号初出茅庐,虽然很忐忑,然而装备精良,潜艇甚至来不及展开反击就被深水炸弹击毁。

不过在第二场戏中,局势发生了反转,德军的潜艇扔下了诱饵,而灰猎犬号一来不熟悉诱饵的声纳回波,另一方面也饱受着设备失灵的情形,因而无端浪费了大量弹药,这之后也只能通过舰炮进攻。而这次的失误,让德军潜艇能多点开花炸毁了大量商船。

第三场戏,情势持续恶化,虽然有着友军迪基号的帮助,但是只能用舰炮依旧带给了灰猎犬号不小的劣势,虽然在两舰合力下击毁了一艘U型潜艇,灰猎犬号自己也被击中,甚至死去了几名船员。

第四场戏,几乎是最黑暗的黎明前夕,同样也是破晓。

在两艘潜艇的夹击之下,为了保全商船的安全,灰猎犬号并没有让友舰帮忙,而是独自迎击,在高强度的对抗和周旋中最后终于等来了英军的飞机并战胜了德军。

而我描述上述过程,固然对于观众而言,看到了情势和局面在每一场戏中逐渐恶化,并在最后独木难支的情况下完成了逆转翻盘,然而,如我之前所说的,电影光是这样,是没有人物的灵魂在其中的。

而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舰长的状态,同样完美融合了战场的态势。

最开始的时候,舰长虽然休息不多,然而凭借着富有创造性的战略一举歼灭对手。

但是随着船上供暖的消失,雷达失灵,汤姆汉克斯也无时不刻在表现着自己的寒冷,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是很有战意的。

在第三场对抗来临的时候,他已经很久没有进食,也没有休息,而灰猎犬号亦第一次遭到伤害。

在第三幕和第四幕之间,我们更是看到了一个疲态尽显,几乎撑不住要睡觉,同时脚上也流着淋漓鲜血的舰长形象,但就是这样伤痕累累的状态之下,舰长,和灰猎犬号,依旧坚持了下来,等到了飞机的支援,完成了护送任务。

伴随着灰猎犬号任务的完成,舰长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可以睡个好觉。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舰长整个人的精神态度,几乎和灰猎犬号战舰的状况有着惊人的同步性,而正是这种亦步亦趋的同步感,将我们对于战舰状况的忧心分摊到了对于舰长身体的不安,战局的恶化似乎也在消磨着舰长的体力。于是乎,本来相比于巨炮,巨舰微不足道的个人形象,就与舰船本身相连,我们的情感也就更能倾注在人物之上。

这也就是本片不同于《决战中途岛》的地方,虽然没有那么多烧钱的特效,然而这样一个鲜活而真实的人物却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开始逐渐牵动我们的内心,他脆弱,但是也很坚强。

看到后面,突然想起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里面的老人和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互相攻伐,不管是人与鱼都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和体力。

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大战后的勇士

是的,不睡不休,只靠着咖啡提振精神,与德军隐匿身形的潜艇在几个日夜间斗智斗勇,舰长,虽然疲惫,但也决计是一个勇士。

知乎用户 大海里的针 发表于 7/13/2020

还可以,节奏很快,就是制作成本略低,撑不起大场面。另外汤姆汉克斯的脸往那一放,就是天然的主角光环,有限的惊悚感也被这张主角脸给磨没了,反正死不了。

知乎用户 Zakarum 发表于 7/12/2020

从摄影层面来说,首先值得给这个色调打个高分,灰暗压抑做的很到位,而夜间戏也不会黑到看不见,对于大西洋海况的表现也比较还原。

但军事方面……首先全程各种传口令倒是没什么毛病,也非常真实,但史实错误实在是有点夸张。

上来交代时间是1942年2月,然后还给了个闪回表现1941年12月。也就是说,刚刚珍珠港,主角就被调到了一艘弗莱彻级上,那么问题来了,弗莱彻级首舰DD-445弗莱彻号到1942年10月才入役啊,42年2月就有弗莱彻级加入大西洋护航,邓尼茨高呼不可战胜。

然后穿越还在继续,第一夜的战斗中我们的灰猎犬号被德国人用诱饵骗来一波深弹齐射,事后声呐兵说:“我有个兄弟在基德号上穿越大西洋时遇到过”。然而DD-661 Kidd入役都已经是1943年的事了啊……

另外查了这个弗莱彻级的名单还发现一件有趣的事,灰猎犬号的舷号548刚好空出来了,在1943年DD-547 Cowell入役后,下一艘弗莱彻级就是DD-550 Capps换言之本片倒是还没给史实舰艇搞个张冠李戴,算是好评点。

这里补一句,好像这片子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抛投深弹,而不是直接从船尾推下去,这点值得好评。不过总体武器系统上,弗莱彻级标配是5座单装5吋高平,3座双联40mm博福斯机炮,7-10座单装20mm厄利空机炮,我花了点力气才在最后找到一个全火力齐射的镜头,确认只是自己之前没注意到,这艘灰猎犬号确实是有5座主炮,但我不止一次注意到至少有一座四联装40mm博福斯,那……就是很后期的配置了,具体这船到底对应本位面的哪艘我暂且蒙在鼓里。

在船方面槽点最大的我觉得是那艘便当了的英国驱逐舰“鹰”号,因为在那个被拖航的镜头中我看到了4座双联主炮和两组鱼雷发射管……你确定这不是一艘部族级?假如真的是一艘部族级驱逐舰,我们且不吐槽命名,截止到42年2月还存活的在RN自己手里的部族级其实只有9艘,而且她们中有5艘没能活过这一年……太惨了。

当然,最大的槽点是,让这么贵的部族级来做护航任务,丘吉尔怕是会想活吞了海军部吧。

至于说剧情,其实我觉得这片子已经算可以了,反正好莱坞式一波三折我已经免疫了。唯一不爽的是宗教味太重太重了,实在对不上我胃口,看着汤姆汉克斯动不动就念叨一句圣经,甚至最后还要跪床前祷告,实在是看的脑壳痛。

总的来说,是很难得的真实向海军片,值得好评,但槽点也不少。

以上。

知乎用户 WaffenSS 发表于 7/13/2020

相当好的电影。上一个好的潜艇电影是,”从海底出击”。但那是潜艇角度,这次是驱逐舰角度。

总的来说电影逼真度比较高。但还是把潜艇的战斗力夸大了。

实际上盟军驱逐舰对德潜艇是碾压的。那个时代,潜艇还很初级原始。下潜只能几个小时,下潜深度也就几十米。大部分时间实际上还是待在水面的,很容易被发现。只有攻击的关键时刻才潜水。

最关键的,速度慢。水下速度只有5-6节。商船有8-10节。所以潜艇是追不上船队的。只能提前设伏。抓到船队了要赶紧袭击并呼唤友军赶到前面设伏。但潜艇先天低矮,瞭望搜索能力很差不到很近的距离看不到船队的,而驱逐舰在几十公里外就雷达发现得了潜艇。所以潜艇唯一的办法是布置大量潜艇碰运气了。

驱逐舰航速30几节,碾压潜艇。近距离海战中,速度就是一切,所以潜艇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只有跑的份,一般水不太深就是直接坐底关发动机了。而潜艇击沉驱逐舰是寥寥无几的。

飞机更有优势,速度更快。潜艇潜深度不大时飞机肉眼就看得到,马上飞过去一堆深蛋伺候就完事了。所以电影中有飞机掩护了就一切安全了,战争后期美国造了大量轻型护航航母,专门反潜,此时潜艇就一点机会都没了。

潜艇被击中了,很难有生还者。死亡率特别高,也不存在受伤的被救的可能。二战德军有45000名潜艇服役人员,死亡人数达3万人。潜艇兵几个月待在那个焖罐头里面,死亡率又奇高,所以他们才是最惨的,最艰苦的,也是悲情的。

今天的潜艇虽然技术进步了,但常规潜艇水下速度依然只有最高15-18节。但此时,驱逐舰都有反潜直升机,投放一堆声呐浮标,潜艇依然很难逃脱。不过技术总是螺旋前进的,后来有了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发动机功率大,速度有30节,俄罗斯的部分型号甚至有40节,都超过驱逐舰了。而且潜深500米很难打击到。推进技术也进步了,噪声小声呐很难听到了。所以攻击核潜艇对水面舰艇威胁还是很大的,也是成为国之重器的原因。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张召忠将军的军事素质

张召忠将军的军事素质 作者:闲士 张召忠本人是一位职业军人, 军事素质应该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试分析一下张召忠将军的军事素质。 【张召忠还专门举出了让自己被笑了多年的“海带缠潜艇”的例子。“我当兵时收过海带,知道海带放在牛绳上,我又在 …

同一个宇宙

冰岛最著名的太空科幻游戏,EVE,在国内被译作《星战前夜》。这是个小误译,在游戏设定中,人类穿过EVE之门来到新伊甸星系,并建立新的家园。这里的eve不是前夜的意思,而是典指夏娃。 EVE的开发公司叫CCP,和我们的执政党缩写一样。 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