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上一部分人不问缘由的认为入了他国国籍就不属于中国是不爱国的表现这一看法?
知乎用户 凃凉 发表 就他们也配自比义薄云天关二爷? 也配自比御史中丞徐元直? 也配自比万岁亭侯荀文若? 他们配个 G8 知乎用户 文太下山 发表 爱国的定义本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 而不是热爱别人的国家, 入了他国籍那就是他国人, 比如美 …
中等发达国家 不是中等的发达国家,而是发展到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
在中国增长的时候,有很多国家是原地踏步乃至后退的。
比如泰国,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墨西哥等等等等。
2011 年巴西人均是中国两倍,现在还不及中国。今年巴西人均可能就中国八成了。
这个目标的真实含义应该是中国人均两万美元左右,而那时候韩国东欧能不能有两万就很难说了。
毕竟中韩几乎全部产业都存在竞争,零和博弈。倘若中国制造 2025 发展顺利,韩国工业几乎要被全面替代。那时候韩国人显然不能安稳坐在人均两万的位置。
我对那个世界还是很期待的。
我想稍微考个古,然后大家就知道什么叫做有「战略性的布局」和「持续性的政策」了。
1987 年十三大的时候,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目标,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目标,1991 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这个三步走战略的完成情况怎么样呢?
1981 年 GPD 是 1959 亿美元,1990 年是 3609 亿美元,第一步基本完成了翻倍目标;2000 年 GDP 是 1.211 万亿美元,这就是 1990 年翻倍之后的再翻倍了,那第二步的再增长一倍目标就是超额完成;第三步没有提具体的 GDP,目标是在 2050 年把人均 GDP 提高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次五中全会给出的是 2035 年实现,这也是要提前完成目标。
这种战略规划,肯定也是在不断调整中完成的。1997 年十五大的时候,提出了新目标: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
2000 年 GDP 是 1.211 万亿美元,2010 年 GDP 是 6.087 万亿美元,这是翻倍之后再翻倍,还要多出 1 万亿,同样是超额完成目标。
2002 年十六大又给了新目标: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番的目标。
今年 GDP 还没出来,看样子虽然增速会放缓,但是还是在增长,如果我们用 2019 年的完成度来看,我们是 14.4 万亿美元,比 2000 年的 1.2 万亿,接近翻了四番,还是超额完成目标。
so,咱们国家的发展好于预期,基本把之前订的目标都提前完成了。
不过大家也注意到了,单纯的用 GDP 来衡量意义已经不大,从十五大开始,就已经增加了很多「软」指标,比如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如基本实现现代化,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所以这次五中全会的目标,已经从体量,开始往人均上走了。
从 2018 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来看,其实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是在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线上方。
从人均 GDP 上来看,因为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大家只有凭感觉来看了。
我就不要脸而且不精准的说个目标(仿佛我能做主一样……)
2019 年,我们人均 GDP 是 1 万零 276 美元,在全球国家地区排名是 79 位。现在 G20 国家里面,平均数是 26767,G20 国家本来就都不差,所以如果我们能到达这平均数,那肯定就超额完成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人口涨幅基本控制下来的情况下,2035 年之前每年要达到的话,每年要保持 6.59% 的增长,这数据有点吓人,毕竟我们 2019 年的 GDP 增速已经下降到 6.1%。
不过我还是蛮期待到 2035 年能达到 G20 的平均值的,毕竟咱们总有办法提前或者超量完成目标。
以 GDP 为核心指标的发展方针并不会出乎意料,政策资源配置的能力是可以压倒市场自发配置,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独有的特征,一切经济政策以 GDP 为核心指标就意味着各种资源都将用来维护 GDP 增速,这就需要回顾一下我国经济发展线,文章较长,也是对近期文章的一个梳理。
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大部分人口为农业人口,当然不能说人们劳动时间短,只是当时主要还应用的是较为原始的耕种手段,记得 90 年代还是主要依赖人力来完成农业的大部分生产活动,加上 60 后婴儿潮形成的劳动力红利,大量的人口从事的是生产力较低的农业,而市场经济的引入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倾向于利益更高的领域,比如全民大创业,是的,全民创业并不是 10 年以后提出来的,我国的第一批大规模商业起步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一般情况下来说,市场经济会将资本、劳动力等资源优先配置在收益高的地方,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GDP 描述的社会产出,市场经济解放生产力意味着人均产出的增加,更多的财富被创造出来,而且时间点刚好是第一波人口红利的形成。
义务的普及教育极大的增加了劳动力的性价比,第二个质变点是 80 后的婴儿潮和 86 年的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劳动力素质大幅提高,这就在我国加入 WTO 以后这些人转变成全球最高劳动力性价比,素质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劳动力酬劳远低于发达国家,加上几乎形同虚设的劳动保护,资本可以在更低的成本和约束下下使用劳动力,大量的劳动密集生产线进入我国,资本都是逐利的,廉价劳动力节省的费用可不是小体量,对于资本来说是巨大的金山,加上较为宽松的环保压力,无形中节省了很多成本,这样更多的国家冒着意识形态的风险也来国内搞产业,我国也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但也有几个潜在的风险:1、核心技术的缺失让我国更多的被称为世界工厂,核心技术的缺失很容易陷入被动,利润附加值多是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2、环境问题,如已经出现的水污染、雾霾等环境问题;3、廉价劳动力红利的耗散,由于各种原因,人口结构发生大的变动,老龄化结合少子化(以及物价水平提升)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会逐渐增加,丧失全球劳动力性价比的竞争。这三个潜在风险前两个已经发生,并且均作出了应对,第三个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 60 后婴儿潮的逐渐退休,00 后婴儿潮的缺失这个问题将越来越尖锐。资本以逐利为核心任务,一旦我国劳动力红利散尽,国内的资本不清楚能不能出去,但国外的资本一定会寻找劳动力性价比更低的地区,亚洲的某个国家为了此机会甚至开始放弃原本的投票制度,可想诱惑有多大,利益永远是不骗人的。
2. 08 年为了保护经济增速开启了债务扩张的元年
加入 wto 以后,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我国经济下行较为明显的一年,作为全球工厂,负担着大量的国际产能需求,但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消费活动下降,依赖外需是很难做到抑制经济下行的,为了维持经济增速(核心目标),首先就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也就是扩大内需,其中之一就是家电三下乡,当然那会农村还是积累了很多发展红利的储蓄,这样产能过剩得以缓解,另外一个则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下图对应的是 0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速与 GDP 增速之间的关系,当货币供应量偏离 GDP 增速时,意味着市场将出现较为明显的物价上升,最为显著的 09 年货币供应量达到 28% 左右,物价肯定要上升,尤其是资产泡沫也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这里也可以解释一个现象:我国的资产收益相对于资产价格往往较低,比如房地产的租售比,上市公司的较低的利润和较高的估值,这都是一种货币超发下的货币幻觉,但能贡献繁荣的 GDP 指标。
上图蕴含了近十几年经济发展的成本、收益与风险,三次全国普遍性的房价上涨都对应的是 M2 与 GDP 偏离之后(图中前三个圈),为了拉回 GDP 增速,就用货币供应量来刺激,前三次每次都伴随着较高的资本收益率和投机机会,也就是说,谁的资本积累越多,在货币超发下投资获得的收益越大,当然社会的贫富之间的鸿沟也就也大,比如原本一个持有价值 30 万房子和没有房子的人,在货币超发下,房子价格上涨三倍,那么两个人的财富差值几年内就会从 30 万变到 90 万,有些地方的房子涨了可不止三倍,不仅如此,超发货币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通胀,近十几年物价水平上涨的感觉非常显著,这还是在大量的游资进入房子之后的渗出效应,最后一次也不出意外的还是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拉回 GDP 增速,截止 9 月广义货币 M2 余额为 216.41 万亿,甚至超过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供应量之和,在 08 年之前仅仅只有 40 万亿左右,翻了 5 倍还多,16 年全国性质的大范围房价上涨也对应的是第三个圈。相应的,**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之后,短期内往往会出现 GDP 的回暖,**但在 16 年的涨价去库存中并没有出现上涨,说明这种效应已经非常弱了,能做到的是少下降一些,在如此规模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下,19 年勉强做到了经济保 6% 的任务。
3. 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债务问题
GDP 描述的社会产出,这个产出要用交易后的价格来衡量,超发货币不是印出来的,而是通过商业银行和贷款者签订的贷款信用创造出来的,支出一定等于收入,比如某家庭负债 10 万来维持今年的消费,那么今年对 GDP 的贡献将会非常漂亮,但问题是如果这些钱不是创造更多的收益,比如投资做生意,那么将会施加给家庭未来更大的压力,其实 08 年以后的债务扩张更倾向于负债逐渐不能有效的创造财富,而是以债务存储,以宏观负债率为例,各个部门近十几年负债率大幅上升,实体经济部门负债率从 144.9% 上涨到 266.4%,大致分为三个阶段,08 年到涨价去库存结束对应债务支撑 GDP 增速阶段,而 17 年到 19 年疫情以前,对应的是去杠杆阶段,这是必然的,利息是会滚大利息的,你用债务扩张去支撑现在的 GDP 增速一定是用未来来偿还的,就比如借债消费的人群当年是可以贡献 GDP,但未来债务和利息总是还的,出现大规模的债务违约便对应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也是去杠杆的最主要的目的。而 2020 年黑天鹅打断了去杠杆的进度,重启宽松政策,积累三年的去杠杆成效短期内迅速耗尽。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负债率,不管是债务刺激 GDP 增速还是去杠杆阶段,居民负债率十几年的时间迅速超过各个主要经济体,从 18.8% 增长到 59.7%,变化参考下图,而这也是最大的风险,几乎现代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前五年都会出现居民负债率的快速上升,对于内循环建立也是如此,居民部门由于较高的负债率结合发展中国家利率水平往往较高,对消费能力的削弱非常明显,消费不足导致产能过剩,再到企业利润和就业,是一个恶性的循环,你会发现几乎每次经济出问题的时候都出现 “扩大内需” 四个字,结局一定是杠杠率从别的大风险地方转移到居民头上,唯一不确定的是居民负债极限在哪里,现在扩大内需也不叫扩大内需了,叫内循环,这就有一个矛盾,以往的扩大内需是遇到危机是把负债率转移到居民头上,而内循环要求长期既要把负债率转移到居民头上,居民的消费能力又不能下降,注意内循环时未来几年抑制经济下行所提出来的重要法宝,是需要解决上述的核心矛盾的,要不然更像是一个智囊们纸上谈兵的一个愿望。
4. 人口结构问题导致的劳动力与 GDP 增速的矛盾
我们的经济发展增速和世界工厂的美名,最不可或缺的是廉价劳动力和平均工作时间,这也就决定了经济增速对婴儿潮所带来的红利有强烈的依赖性,利益集团也在压榨中发展壮大,胃口也就更大,一个奇观是国内的资本相比于合资企业对劳动力的压榨更为激烈,但随着婴儿潮的缺失,先富的并不想带动其他人富裕,而是在劳动力缺失下,为了保证基本利益,更加变本加厉的压榨劳动力时间,从以前的 996 到现在的 007,想尽办法的增加劳动时间,均是利益集团的内卷化的结果。2020 年以后,第三批婴儿潮的缺失结合第一批婴儿潮的退休会使得劳动力的处境更加困难,结果影响最大的群体大概率是拖家带口的第二批婴儿潮的人群,这代人将承受巨大的经济不确定时期的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未来科技突破遇到瓶颈,想要保护 GDP 增速,可能是要修改或者放宽《劳动法》的,将人均工作保护时间加长,不增加人均产出效率,人口红利消失下,就要增加平均劳动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增加劳动力工作时间在保 GDP 增速和资本维持利益是一致的,分配问题不在核心指标 gdp 中体现。
总结起来:未来 GDP 增长依赖劳动力基数、科技突破、以及居民消费能力,财富不会凭空创造,也不会凭空消失,人均产出效率不增加,人口结构失衡下保 GDP 增速就要增加劳动时间,当然 GDP 不包含分配问题,创造的财富是一方面,劳动力所得是另外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在 16 年的时候效果已经非常不明显了,债务积累也非常严重,尤其是居民负债率的大幅上涨,所以未来保 GDP 的选择将非常有限,主要的宏观层面已经确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 内循环,考验分配问题,以及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居民手里没钱以及缺乏基本社会保障是不敢消费的,内循环也就无从谈起;2)数字基建考验投资收益,如果又是像老基建一样,宏观资源配置现在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资源的利用率,每一个项目中有多少资源真正用在解决问题上,最后很可能是一个创造负债的过程;3)科技突破,这个是现在最可能解决的方法,就是把内部矛盾转移到和西方国家竞争高端市场利润的外部矛盾上。4)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同 3 中方法一样,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对外扩张上,前面两个的压力来自于内部,而后边两个更多的来源于外部。
最后,过去十几年债务扩张和土地财政透支了大量的发展潜力,巨大的债务要在未来偿还,又要兼顾 GDP 增速,风险可想而知,而宏观资源配置总是可以将一些很大的风险更有效的转移到大众头上,这时候要保 GDP 增速,很可能是继续挖掘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导致居民的压力在 GDP 增速很好看的情况下变得更大。为了让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而非压力,就需要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将居民平均劳动时间和闲暇福利、社会保障福利、基本生活成本增长速度这样与居民更加密切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纳入进去衡量经济发展和经济状况,毕竟人不止活在简单的 GDP 指标里,这样才能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为了保 GDP 无限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居民负债率,于发展岂不是本末倒置么,当然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如果可以将这些指标加进去是非常期待的结果。
本人收藏的系统性学习经济学书籍推荐:
[
曼昆 宏观经济学 第九版 (经济科学译丛)
¥64.00 起
[
货币金融学(第十一版)(经济科学译丛)
¥63.00 起
[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历史,理论与投资现实(珍藏版)
¥50.00 起
文章部分摘自《逻辑与现实公众号》,仅供参考。
展望 “十四五”|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扩内需成为国家战略基点,中国需要“苹果型” 收入分配结构 - 21 财经 10 月 29 日公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十四五” 时期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会提出的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要求,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十四五”期间,将如何打造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将扩内需定位为 “战略基点” 释放了怎样的信号?需要一个怎样的收入分配结构?如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带着这些问题,21 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魏建国认为,过去中国的定位主要是 “世界工厂”,中国需要国际市场,在技术上属于“跟跑” 阶段。而现在,中国不但是 “世界工厂”,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已形成一个以四亿中产阶层为支撑的超大规模市场,目前美国市场总量为 6.9 万亿美元,中国去年消费市场已破 40 万亿元人民币,达到 6.4 万亿美元,今年有望破 45 万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未来全球对中国的依赖会越来越大,中国对全球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此外,疫情之后,中国的影响力、创造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令世人印象深刻,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技术上,中国正从 “跟跑” 进入 “并跑”、甚至“领跑” 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也将加快这一进程。未来中国有望在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5G、新材料、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带领世界走出衰退。
中国的市场还有很大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因而中国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供给结构,通过创新与高质量供给来创造内需。其次,一些国内大循环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上的堵点,需要加快改革,打破这些体制性束缚。此外,中国还需要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地区分割,降低内部流通成本,比如,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在 14.6% 左右,明显高于一般西方国家 8% 左右的水平,而全国统一大市场仍面临着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壁垒。
再次,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让民众能够消费、敢于消费。因此全会在 2035 远景目标中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大力减少低收入人群,让他们变成中等收入群体,中国正在开展的扶贫攻坚战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即在长期排位赛中,达到钻石玩家段位的中等水平。但是由于中国的体量实在太大,很可能在冲进后被系统重新定义 “钻石玩家”。
当前的 S 级选手有美国、日本和卢森堡等人均四万刀以上一票西欧国家,A 级选手为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中国仍处于 B 级段位,和俄罗斯巴西等小伙伴挤在一起,需要在下一个赛季挤进 A 级并在下下个赛季发挥内 j…… 哦不是,主观能动性到达 A 级顶峰。
如果 2035 年达成这一目标。那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到 2050 年,中国极有可能拿到 S 级选手的门槛。于是中国无论人口还是经济,变成了等同于美国 + 欧盟的超级大国。完全占据高端制造业。
当然,只要新冠疫情可以延续五到六年,在全网其他战队均宕机的情况下,那么这一过程将加速。
中国在 2010 年接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后,督促希腊人准时上班、加班等形式,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让港口的运营扭亏为盈,实现 “起死回生” 的奇迹。2019 年,该港同比营业额增长 12.3%,为 1.49 亿欧元。成为了地中海第一大港。而中国此港今年抗疫也颇有成效,截止今年 6 月份,该港口上千名中外员工均未感染新冠。
可以说,中国的崛起对全世界有重大利好。只要欧美有任何一个项目让中国人接手或者主导,都能实现盈利并且提升排位直到第一名的效果。随着我们的发展,中国模式必将推广到全世界。
11.03 好了,答案有了
就是说这只是建议,明年两会后公布的《十四五纲要》本体可能会定翻一番的具体量化目标
————————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什么叫做 “中等发达国家”。是“中等的发达国家” 还是“中等发达的国家”,答案是“中等发达的国家”
《中国现代化报告》根据国家现代化水平把国家分成四组: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其中后三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标准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换句话说,中国依旧将高举发展中国家大旗
2019 年,中国人均 GDP 刚刚突破 1 万美元,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应该是属于 “初等发达国家” 之类
回顾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中国历年中远期规划,基本上都是 10 年翻一番。到了 2010 年之后,就基本不提了
随着新常态,我们的基数大了增速肯定没有之前快了。根据以上两点,如果要给一个数字的话,“中等发达国家” 人均 GDP 大约是在 2.5-4 万美元,考虑到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基本稳定,也就意味着 2035 年 GDP 要比 2020 年至少翻一番,届时中国 GDP 总值将达到大约 30 万亿美元,年均名义增长 5%——注意是名义增长,不是实际增长。考虑到 2019 年中国实际增长 6.1%,名义增长 7.8%,再考虑到汇率波动,可以采用 PND 方法论预测 2035 年中国 GDP 总值将达到大约 35-40 万亿美元左右,人均 3 万美元左右
感谢邀请,GDP 增速预期和人口增速预期其实被研究的非常多,所以感觉这个东西其实可以算出来….
但当然计算会有很多假设,下面的答案是基于以下假设得出的结论,大家可以调节这些假设,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上图是 GDP 增速预期的来源。当然这些数字都是可以调节的。把这些假设干进去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人均 GDP 的数字,但它是人民币计价的,所以还有一个汇率问题要考虑。这其实是一个绝大的不确定因素,但目前我们就按照 6-7 的范围来考虑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图
其中乐观情况是长期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在 6
悲观情况是,长期人民币兑美元在 7,且增速预期按照徐忠先生的假设下调 1%
这里想说明的是,所有的经济模型都是错的,但有一些是有参考价值的。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人均 GDP 在 15000-20000 之间大概意味着啥。
首先我们不能用这个去和当下的世界 GDP 在 15000-20000 的国家对比。考虑到全球增速 2% 左右,我们可以参照的国家应该是当下 GDP 在 12000-15000 的国家
我知道可能大家看到左边那个序号会有些失望,但实际上我觉得这个结果并没有那么糟糕,实话说,如果 2035 年的时候,有 14.2 亿人能够以一个比较公平的方法实现人均 GDP 达到目前波兰,罗马尼亚,克罗地亚这样东欧国家的生活水平。我们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个很大的伟业。
最后想说明以下这个模型失效的几个可能性,人民币汇率可能随着国际化和美元自己的问题出现 6-7 之外的波动。跨越人均 GDP10000 的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需要全要素生产率继续提高,在资本投入增速放缓之后经济的内生动能接上才能实现人均 GDP 名义上达到 15000-20000。人口的降速可能超预期(表面上看对于人均 GDP 是个利好,但实际上劳动力是重要的经济要素,人口失速也可能带来经济失速)
所以经济预测就是这样的东西,它大概率是不准的,算出来的东西也可能很坑,但不管如何,算出来一个东西比不算总要好一点…
在我的印象里,上一次看到这个概念的提出,还是小时候听到的。
那时候属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制定未来发展的目标。我记得是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生活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时觉得那是何年何月啊,多么遥远的一个日子,毕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实在太长了。我还时常算算数:看到下个世纪中叶时我多少岁了,还能不能看到这一天。。。
没想到在本次五中全会中这个概念又被提出来,而且到 35 年就可以基本实现。说实话,我很感动也很激动。我不用老掉牙的时候看到国家如此发达,已可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35 年,虽然我刚好年过半百,但是也不算老,还可以为祖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当然这一句也是我们小时候写作业经常用的)。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我还特意搜了下相关资料,这里分享给大家。
-—————————————————————–
中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是什么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 的概念并非国际通用概念,最早见于邓小平在 1987 年完整表述的三步走战略:
“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〇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目标不高,但做起来可不容易。”
如果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四千美元的表述以及当时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们认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能指发展中国家中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上限可能是高收入国家中的较低水平。
中科院每年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对 “中等发达国家” 进行了明确定义,例如 2011 年国新办发布会就明确表示,“发展中国家可以分为三类:排名 21 到 45 位的国家是中等发达国家,排名 46 到 80 位的国家是初等发达国家,排名 81 位到 131 位的国家为欠发达国家。2005 年中国排名 70 位。”
从世界银行收入划分来看,中国目前是中等偏高收入组,如果按上面的分析,到 2035 年中国人均 GDP 预计达到目前东欧国家水平,对应现价 15000 至 20000 美元、不变价 10000 至 15000 美元。此外,世界银行每年都会对划分标准进行调整,因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也并非固定的,重点在于中国在世界的相对位置。
未来十五年隐含增速目标是多少?
2019 年中国人均 GDP 现价 10,262 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5000 至 20000 美元,假定未来经济较中国发达的国家 GDP 名义增速 3.96%(过去 20 年全球 GDP 增速,略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对应未来 15 年中国名义 GDP 增速 6.46%-8.39%(美元值)。金融危机以来中国 GDP 平减指数均值 2.95%,其中 2019 年由于数据口径调整变化较大予以剔除,假设未来继续保持这一水平(可能更低一些),则未来实际 GDP 增速在 3.51%-5.44%的区间。
当然,这也取决于未来全球增长状况,如果全球经济增速下行,那么对应的 GDP 增速目标也可低一些。
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从上面的测算可以得到两点信息:一是政策对未来增长还是有诉求,考虑人口内外诸多因素,未来十五年可能仍然需要 4%-5%的水平,这一方面符合中国经济下台阶、潜在增速整体下行的事实,另一方面体现行稳致远的政策要求;二是政策目标由绝对增速目标改为相对目标,这意味着未来逆周期政策更加关注相对变化,不是简单追求单方面增速目标。IMF 预计全球经济负增长而今年中国是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此前亦有学者提出 “相对增长率” 评估方法,因而今年的政策思路可能也会是未来十五中,至少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政策思路体现。
回到当下,具体政策举措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五中全会更加详细的会议信息,但是从上述政策思路可以合理估计对于 2021,作为十四五开局,目前预期增速水平完全在目标之上,所以未来一个阶段总体政策调控可能仍然以防风险和稳增长平衡为主,我们需要适应这个政策环境。
-—————————————————————————–
我们 80 后这一代人,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也是国家这四十年高速发展最直接的见证人,从小时候的物质匮乏,到现在接近中年感受到的变化,也许是现在的年轻朋友们无法体会的。
我生在四川的一个小县城,算是比较偏远的地区,但可能也代表了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的情况。
在我小时候,想喝到好的牛奶都是一种奢侈,我们会把过年时候好不容易得来的大白兔奶糖泡在水里,融化成一大碗糖水当成牛奶,十多个小朋友一人喝一口。冰淇淋那是没有的,一般都是吃冰棍,偶尔跟着爸妈到市区里进货的时候,才能吃到 “冰砖”,类似现在的雪糕。麦当劳和肯德基什么的没听过,可乐还是上了高中才喝到,那时还流行一种山寨可乐叫 “天府可乐”。现在喝着咖啡,吃着各地美食,却没了小时候的味道。
玩的最多的是街机,一群小朋友挤在一起大呼小叫,一定要较量个高下。然后就是上山下河,小镇方圆十里内的山河,被我们跑了个遍。每天不是上山捉鸟,就是下河逮鱼,偶尔还到果林里菜地里偷果子头萝卜吃。饮料矿泉水什么的没有的,但是周围的山泉水的位置我们记得一清二楚,渴了累了就找到就近的泉水用手捞起来喝几口,没准还能顺带捉两个螃蟹。春天就到山上摘果子,秋天就到树下采蘑菇。说来也奇怪,那些年吃了不少野菌子,倒也没有中毒。现在看到周围的小朋友们,每天都生活在钢筋丛林里,要玩也是抱着个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再不就是去商场。已经完全感受不够大自然的气息,也不知道是该羡慕他们还是同情他们。
以前从我家的小县城,坐车到成都,到花 8 个小时。从早上起来到车站去挤车,那时候车站的人那可叫一个多,什么都可以往车上放,鸡鸭鱼肉货,妥妥的人货混装,车里装不下的没关系,放到车顶上去,然后就慢慢的走碎石路摇晃着上省城。每到一个市集和城镇,车要停下休息,上人或者下人,这时就会有很多人端着各种吃的围上来叫卖,主要是速食的东西,比如鸡蛋、馒头、麻花、饼子之类。临近中午的时候,车上的人都会买一些作为午饭,草草了事之后车子继续上路。一般说来,这种到省城一趟,我是必定要晕车的,要下来吐几次。当然不只我一个人这样,车子很多时候都会专门停下来让乘客下去休息呕吐。到了省城,那时成都都还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大集市,不同的是人更多,车更多,房子更多,当然也更热闹。小朋友嘛,总是对热闹的地方更感兴趣。我们经常去的地方是荷花池,以前成都最大的货物批发基地。那时候连着火车北站算是成都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了,来自全国的货物都在这里集散,来自西南片区各地的人都到这里来批发货物。人们在这里买到心仪的货物,又各自大包小包搬回自己的老家又卖出,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现在从我们老家,坐高铁到成都一个半小时,平稳舒服,没了一整天的颠簸,也没了风扑尘尘的劳累。我的父亲经常感慨,时代变化太快了。他们年轻的时候,从一个城镇到另一个城镇,很多时候是要走着去的。那个时候,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家里会买车,自己会开车从老家到成都,更是想不到会有高铁这样的事物,国家发展的太快了。。。
嗨,扯远了,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小时候的回忆实在太多了。
总之,国家的发展,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我们这个祖国,可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理解她,包容她。每个人都有不足,都会犯错误,何况一个泱泱大国?我们更应该看到她如此努力的提高自己,同时也善待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2035 年,是一个能看得到的日子。到那时,我是上有老,下有小。中等发达国家的日子,想想也很不错啊。
1、隐含了一个未来 15 年毛估估 4% 的 GDP 增速目标(人均数据上大体对标到匈牙利 - 捷克 - 葡萄牙这个级别的国家,具体的生活体验我没有概念,希望有懂的人回答一下,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治安基建各方面)
2、增速目标隐含了一个外找增量内调结构的长期任务,以及整体国际产业链地位的提升和国内区域再分配
3、个人感觉,现有经济体量再增长 30%-50% 这个区间(或者说人均年收入到达 5 万人民币上下),会是很硬的槛,各种风险、矛盾激烈地浮现并冲突,能过去的话自我造血能力算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想一想感觉挑战和压力还是挺大的,希望我们这代人可以把铁板踢穿。
很少回答真 · 专业相关的问题,总觉得自己认知太肤浅,看得多说得少…… 偶尔写一点感想看今后能符合多少吧,关关难过关关过。
人人有大房子
可以喝自己喜欢的饮料,而不用拘泥于收入的卑微
生活中不仅有工作,还有社团生活与朋友圈
每个人都能轻易的买一辆私家车
孩子能有配套的幼儿园,小初中高中完善的教育体系,快乐成长
长大工作后,他们也不会被残忍剥削。而是老板和他们权责分明,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上下关系十分和睦
人们的工作不仅是打一份工,也变成了个人价值的体现。人们会切身感到努力为自己带来的丰厚回报和成就感,工作变成了一种快乐
因为精神和物质都充裕了,人们能更远离民粹主义,客观公正的看待多元文化,同时很好的参与政治生活
闲暇时光,他们能也能和朋友小酌一杯。上流聚会不再是富人特权
他们会铭记过去的美好和经典,保留中国每一个现代文化中优良的火种
偶像明星不再是吸金道具,不再是普通人暴发户的赌博。而是成为一种正规职业,为社会精神形象提供正面指导
宗教不再是蛊惑人心的道具,而成为了真正的对于世界起源,人生求索的精神指引
即便到最后人们老去,卸下青春年华的一席羽衣之时。也能重拾年轻时美好的梦想(比如驾驶高达),向不断前进的人类文明献上吻别
中等发达国家的意思是,中等发达的国家,而不是中等的发达国家 。
过去,有人将国家分为几类,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韩国、西班牙都是发达国家,而不是中等发达国家。
中等发达国家是指沙特阿拉伯、波兰、斯洛伐克之流,人均 GDP 在 1.5~2 万美元之间,发展水平整体来看不错,人均寿命接近 80 岁,人均收入可以达到一年七八千美元,但是社会或多或少有一定问题,高端产业欠缺一些,因而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人均收入七八千美元,相当于一月四五千人民币,也就是端端盘子、打打短工,一个月也有个五六千块钱。2019 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四千多美元(三万一千人民币),与这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人均收入包括老人、小孩与失业者,劳动力收入大约是人均收入的 1.5 倍左右。对这个数据有怀疑的,可以去普通的中小城市看看,或者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看看(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有五分之四都没有接受过大学或者大专教育),是不是大部分人收入都在三千左右。
达到中等发达,会让人们实际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一倍左右吧。
以中国的人口规模,如果人均 GDP 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就是毫无疑问的蓝星第一巨无霸了…… 总体 GDP 估计要到美国的 2 倍以上了,差不多比欧盟 + 美国的总和还多。想想真的是有点可怕呢……
但是中央不可能提一个达不成的目标,共和国的总体战略一向是相对谨慎的,所以问题就是中央哪来的信心可以 15 年达成这种蓝星经济绝对制霸呢?
第一可能是考虑到现有 GDP 统计相对低估了。如果未来税收变为直接税,将各种小的经济活动都纳入 GDP 统计或许会再增加一些,还有租房甚至考虑用类似美国的虚拟房租 GDP。
第二可能是考虑到汇率变化。如果放弃锚定美元,且人民币愿意承担风险,成为国际货币的化,汇率应该会上升一个台阶,导致人均 GDP 快速提高。
第三应该是考虑到现在还有的大量未完成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地区,这些推进应该也是比较稳的。
第四应该就是对产业升级,科技和未来发展有信心了吧。
现在好期待 2035 年啊……
如果把这个目标结合 2060 年的碳中和目标与 2030 年达到碳排放的顶峰一起来看的话,可能目标差不多预计在 2030 年前会进入发达国家门槛,完成绝大多数基建,然后在 2035 年前完成产业结构转变和进行人民币国际化,之后用 15-25 年时间做软实力。
因为有人提到了初等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的概念,我就去查了一下,这个是我国的以现代化指数为衡量的一个指标,跟发达国家并不是完全同一纬度下的概念。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指标来看,人均 GDP 就变得很奇怪了……. 因为有些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 GDP 比现在的中国人均 GDP 还低,而有些是中国的三倍。有鉴于大家对中等发达国家没有什么概念,我放一个 2015 年他们定义的中等发达国家(因为这个报告不是免费的,只能发一个二手信息了)。
为什么说这个定义很坑爹,在于这个定义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完全不一样,而且这个定义跟人均 GDP 不严格相关。比如说 2019 年,意大利的人均 GDP 是 32,946,而阿根廷是 9,887,中国是 10,098。这样看如果采用这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定义来考虑 2035 年的人均 GDP 目标,是不是很奇怪?而且按 2015 年的这个定义,中国现在的人均 GDP 已经超过了所有其他的初等发达国家了。(不过如果结合
的答案,也有可能确实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排除掉几个可能被踢出中等发达的国家以后,底线在哥斯达黎加,上线到意大利。。。这就是个比较宽松的目标了。)
八十平米的小窝,
还有一个温柔的老婆,
孩子能顺利上大学,
毕业就有好工作,
每天上下班很畅通,
没有早晚交通高峰,
天天去户外做运动,
看蔚蓝的天空,
我能挣钱,还有时间,
去巴黎 纽约 阿尔卑斯山,
我逛商场,我滑雪山,
这样的日子好悠闲,
人们的关系很友善,
陌生人点头都是笑脸,
养老生病不差钱,
有政府来买单。
生意都要讲诚信,
作孽都会有报应,
食品安全吃得放心,
贷款十年就能还清,
人民币 很坚挺,
老百姓腰板很硬,
社会相对很公平,
不管是名星还是工农兵,
一场疫情赛道前面已经只有 58 个国家和地区。
一万到 - 三万的征途上基本上只有两三千万的人口小国、地区。
三万到 - 四万的范围内只有很少的国家、地区,日本比韩国人均多 9000 美元但是中间只有四个、。
四万以上的挤了二十多国家、地区。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100 年前是侵略者 100 年后他们依然在享福。
(内容被和谐,知乎不让说话,可关注枫冷慕诗看全文)
西方国家近年经济增长乏力,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实质上就是制度弊端的凸显。而中国的制度,就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武当派武功一样,越到后期,后劲越足。
我党敢在今年喊出 2035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底气就是来源于我们先进的制度优势。
明眼人一想便知,没有任何人要求我国在 2035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毕竟我们此前的计划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叶完成,我党完全可以定个 2050 年实现目标,这样更稳妥,操作空间也更大。
可为什么偏偏就要定 2035 年呢?
只有一个解释:我党对我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原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 “枫冷慕诗”。
这是原文链接,大家喜欢可以关注下。
【世界瞩目】中国五中全会目标:2035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20 年最后一天,补充几句话:当时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看不惯有些人连文件都没仔细看、连基本经济学知识都不具备,就敢乱答尬答,误人视听。我的回答里并没有什么自己的独特见解,完全是照本宣科、用文件解释文件,没有啥技术含量。没想到这样的回答,却收获了近 4000 谬赞,实在承受不起!
知乎啊,凡是和经济相关的话题,与自然科学话题相比,回答的质量普遍低 145 个档次。往往高赞的都是经济学门外汉,而且是连基本概念都搞不清的那种,只要加几个 “资本”“内卷”“韭菜”,就能骗赞多多。比如这个问题,就是个不错的照妖镜。
为什么说有些人业余和不学无术呢?
**第一,根本就不好好看文件。考你们个简单的数数题 - 回字有几种写法,五中全会发布了几个文件?**五中全会只公布了《建议》吗?有几个人还知道公报。有几个人认认真真看过一同公布的《说明》?答案都在上面写着呢—
那段文字出现在《说明》第三部分的第三个问题,请睁大眼睛——
“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 “十四五” 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 2035 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看明白了吗,诸位大佬?如果没看明白,我给你们翻译翻译,其实就是三句话:第一句,到 2035 年,我国有条件实现 GDP 翻一番。第二句,考虑到未来各种不确定性,实际增速可能略低一些(或者说,翻番就是我们增长目标的上限)。第三句,如果将来万一遇到国际金融危机或者大的疫情或者特没谱二世三世,导致我们没能翻番,那我们也不会强求,而是更加关注发展质量问题。
再和《建议》印证一下更清楚——
3.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换句话说,到 2035 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understand?
第二,说他们不学无术,还因为他们连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就敢天马行空大言不惭,比如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不变价和可变价、GDP 和 GNI、人均 GNI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有一个几千赞的,最后一段提到 6.1% 的时候,就暴露了自己贫弱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几百赞的,竟然拿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对照世行关于高中低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见鬼了。有兴趣的可以翻一下。如果自然科学的问题下也这么乱七八糟瞎答,用牛顿三大定律解释量子纠缠,早就被扣上民科的帽子一顿暴击了。
言归正传,五中全会所说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然涉及到横向对比的问题。以目前的不变价计价,到 2035 年我们的目标是达到 GDP200 万亿人民币或人均 GDP2 万美元(注意,不变价)以上。按照世行的标准,换算成 gni,也是稳稳妥妥的高收入国家,虽然比不上北美西欧日韩新,但说是 “中等发达国家” 却也不虚。
这里要顺带批驳个观点(大家可以在其他好多回答和评论里找到原型)**—中等发达国家靠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其实,如果稍微认真阅读一下十六大以来的重要文献的话,会很容易发现,我党关于未来发展目标的设立,一般都是实事求是、以我为主的,不会用名义增长或者汇率变化来给成绩贴金。假如,2020 年不变价的 2 万美元到了 2035 年变成了 25000 美元,数字好看了,但在目标完成的层面上,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先写到这。
坦率地说,这个一个相当困难的目标,具体有多么困难取决于你对中等发达的定义。
如果定义是人均 15000 美元,那么我们只需要保持 2.6%的增长率就行了。
如果定义是人均 20000 美元,那么我们需要保持长期 4.4%的增长率,或者在保持长期 3.5%增长率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升值到 6 左右。
如果定义是人均 25000 美元,那么我们需要保持长期 5.9%的增长率,或者在保持长期 5.0%增长率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升值到 6 左右。
如果定义是人均 30000 美元,那么我们需要保持长期 7.2%的增长率,或者在保持长期 6.2%增长率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升值到 6 左右,或者在保持长期 5.0%增长率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升值到 5.5 左右。
对于未来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激辩。但如果让学界去押注,恐怕大部分研究者都会把赌注押在第二个定义的预期上。
经济计划的制订是最能提醒我们,共和国具有某种自建国以来从未改变的传统——把一个复杂的目标拆解成每五年一个单位,并附上必须完成的规划和必须达到的愿景——这也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战后日本和韩国都有类似的做法。
但我想的是另外一些问题,当前中国增长面临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两条:
1. 如何在长期让实际 GDP 增速和潜在产出增速保持一致?
2. 如何提升长期潜在产出增速?
现在的困难是,一方面,这两个问题有好几种意见相左的回答,而时间并不允许我们去一一尝试,另一方面,我们甚至不知道第二个问题是否有解……
2035 年后还有 2050 年,2050 年后还有 2100 年,这并不是最后的晚餐。如果共和国能够通过经济改革把以上两个问题解决了,那中长期来看我们哪怕在数据上达不到很多排名前列国家的水平,我们依然有一个可以稍稍期待的未来。
关于 “中等发达国家” 的标准以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下面解释的人已经比较多了,我就不再唠叨了。
但有一点是需要说清楚的,那就是要有动态的眼光,或者说要把中国的发展看作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变量。就像沈逸老师说的,“中国不是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但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中国、印度、土耳其和越南等国却是全球少数几个经济表现还不错的国家。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从根本上说,一是部分低端产业向境外转移,使得部分产业的 GDP 下降,二是中国暂时还没有足够有优势的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所以增速在下降。
可是目前毕竟只有中美才是 10 万亿 GDP 俱乐部的成员。对于中国来说,在这个体量下,要维持 GDP 再增一倍的增长,有且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产业形成对全世界的技术领先。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出现,那么很多标准可能就要变了。
对于这个增长,可以用一个形象的对比来理解。今年中国的 GDP 将会突破 100 万亿人民币,也就是 15 万亿美元左右,而现在日本的 GDP 是 5 万亿美元,欧盟的 GDP 是 18 万亿美元左右。中国的 GDP 翻倍,意味着中国将再造出三个日本或者一个欧盟。
中国跟越南、韩国这些国家的区别就在这里。即便韩国的 GDP 再翻倍,人均 GDP 达到 6 万美元,对世界来说也不过是增长了 1 万多亿的 GDP,基本上不会对世界经济秩序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如果中国的 GDP 翻一倍,这个世界恐怕就要变天了。
就拿很多人都喜欢进行的中美对比来说,现在中国的整体国力方面肯定比美国要弱不少。但如果双方维持现在的增速不变,那么最迟到 2040 年前后,中国的 GDP 就将追上美国而成为世界 GDP 第一大国。这其实还只是静态的对比。实际上,就像上面所说,如果中国经济能持续维持上面的增速,那意味着中国一定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占据了主导权,那时候又意味着什么呢?
最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和美元国际地位的下降——因为很多国家会选择用人民币买中国的产品嘛。既然美元国际地位下降了,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升是不是很正常?与此同时,如果全世界对美元的需求下降了,美国再要靠印钱来拯救自己国内危机的话,只能让自己的通货膨胀越来越厉害,可如果不印钱的话,全世界对美元需求的下降,就意味着一部分美元霸权的丧失。
当一部分美元霸权丧失之后,美国的很多产业也就转不起来了——比如说军工产业。军迷们都知道,现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买美式武器,并不是因为美式武器适合自己,这只是在交保护费而已。如果美国不能保护自己了,那这钱还交个屁。
其实很多中国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如果每个中国人的收入水平能够再提升 50%——比如年收入从 4 万涨到 6 万,那么中国的 GDP 就将超过美国。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这个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的表述只不过是意味着自己的生活水平会有进一步的上升,日子过得更好一些而已。但在美国以及其它某些国家的智库看来,这个表述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挑战宣言,是对于现有国际秩序的严峻挑战。他们会认为,这是中国在明确告诉世界“2035 年,我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在这个认知框架之下,未来针对中国的围堵只会更多。或者说,中国的经济越发展,外部的压力也就会越大。某些人所幻想的,“只要妥协投降,中国人的生活就会更好”,也只是一个笑话——中国人要过好日子,就是对美国的最大挑战。
总之,这个 “中等发达国家” 的目标,一部分要靠硬性的 GDP 增长完成,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会靠汇率这个国际结构变动的直观指标来堆出来。如果将未来 15 年中国经济的增速设定为 6% 的话,那么也许这里面有 4%~4.5% 是 GDP 的增长,1.5%~2% 是叠加的汇率增长。而对于每一个还打算继续在中国生活的中国人来说,你也只需想想办法让自己的收入翻倍,也就是对这个目标最大的贡献了。
当然,除了这个目标之外,我们也还要注意到之前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描述,即我国当下的主要矛盾是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解决的只是“不充分” 的矛盾,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解决 “不平衡” 的矛盾才是看这个 “中等发达国家” 的成色如何的关键。
中等发达国家当时预判的是 2050 年实现,目前看因为过去 20 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确实可以提前 2035 完成了。
当年三峡修的时候判断,三峡可能能提供中国十分之一的电力,三峡船闸可以用到 2030 年,结果电力中国大规模增长,而船闸在 2011 年就饱和了,当年最乐观的估计也想不到今天。所以提前 20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也是没啥意外的。
对于中国今天来说,GDP 跟西方的比较从来就不是什么每年 5%,然后多少年就能追上西方,而是你的技术我学会了你的产业我升级了,我的山寨达到你 60% 的质量,差不多你我的收入就拉平。中芯只要有台积电差不多 60% 技术水平让台积电失去高利润,那基本上大陆和台湾的 GDP 就拉平了,中国制造 2025 完成了,那中国和西方的 GDP 也就拉平了。
而且现在中国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超越西方,就是不管什么领域,几乎都处于大规模的技术变革之中,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新能源,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等等都是大规模在普及,一旦新技术起来了,跟不上的企业就会变成诺基亚。华为一路产业升级的过程几乎就是把西方的思科北电马可尼之类全部打爆的过程。中国赶上西方 GDP 可能很难,但是把西方拉到和中国一样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目前各种大宗工业品基本都爆了全世界,只是在一些核心技术尖端产业有缺失,芯片发动机汽车大飞机是最后的几个短板,现在中国制造 2025 的大投资正在疯狂的投入,15 年完成是肯定没有问题的,日本据说研究核心技术花了 40 年,中国人口是日本的十倍,那 10 年是绝对够了。
我们 8090 一代,必定会见证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的一代是幸福的,而打到美霸苏修的伟业,也将在我们的时代见证。
在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打狗棒也是必须的,美国一定会在失去霸主位置之前疯狂的一搏,很幸运的是,现在在军事领域也是一样,各种新军事革命层出不穷,现在的超音速导弹电磁弹射隐身飞机无人机,都是对以前的那些传统武器处于碾压态势,而且中国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领先的位置。就像当年的无畏舰和大炮挑战了英国海权,日本的航母和飞机埋葬了英国帝国一样,这些新的军事革命一上来,很多东西都会为之一变。当年罗马帝国根本没有海军传统,霸主迦太基横行海上,罗马发明了乌鸦吊之后,海战变成了陆战,很快就逆转了海权。
未来十年一定是风起云涌的时代,既要感到谨慎,也要感到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①要达到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要在增长动力上面做文章,按照目前 2035 的目标,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在 2035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按照目前的测算,中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是 3 万美金左右(美国 6.5 万美金),而我们到今年底可能还在 1.1 万美元这样一个水平,差距还是很大,这意味着未来的收入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这方面一定要做足文章才能达到这个目标。②中产收入群体要大幅度提升,这个提升主要源于再分配体系的改革,要在分配上,做足文章,这一问题就也在报告里面得到了全面凸显。
中国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至少达到美国的一半吧,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近五倍,也就是那时候中国的 GDP 总量是美国的两三倍,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也不过和中国相当,那时候中国应该有十个以上航母战斗群了吧,我实在无法想象,那时候的美国面对这样的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我 10 月 31 日的时候预测未来十加三贸易区成行,半个月后 RCEP 签署,看来这一条实现的进度快的超乎我的想象。
更新线——————————————
最近,被小管家欺负得都想弃号了。但是该蹭的热闹还是要蹭。
首先吧,对这个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做一个直观的定义的话,也就是波兰,西班牙,甚至于意大利这些国家的水平,这些国家的人均 GDP 普遍在两万美元左右,当然了,到了 2035 年,他们的人均 GDP 还会上涨。
随着世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我们并不好,估计到了 2035 年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底是什么样?
所以可以直接给一个粗暴,而且针对性强目标,就是达到美国人均 GDP 的一半。
国内某个专家曾经强调过,发展是和自己比较,竞争是和其他人比较,所以有的时候跟自己比较是发展,但是由于发展的速度过慢,跟其他人比较,反而是退步。
(莫迪震怒)
到了 2020 年,这个时间点,基本可以确定我们的目标就是美国,所以我们的人均 GDP,以美国作为锚进行设立,确乎非常合理。
中等发达国家目标,我们已经确定完了,但是这个意味着什么呢?
大家会变得更富?
还是意味着中国人均贫富差距会缩小?
中国会实现科技突破?
其实吧,我觉得这些都对,但是绝不仅仅这样。其实做个简单的计算,由于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 4 倍,人均 GDP 达到美国的一半,我们的 GDP 总量要达到美国的两倍!是的,两倍!这时候用美元计价,已经失去意义。
当我们在 2020 年这个时间点讨论中国 GDP 何时超过美国的时候?中央已经计划到 2035 年在总量上要达到美国两倍。
这意味什么呢?
米尔斯海默在他那本《大国政治的悲剧》中写过,东亚均势的改变,最大的变量就是中国,尤其是由中国长期经济表现来决定:
如果中国经济继续维持 90 年代末时的增长速度,达到韩国的水平,根据中国人口的数据,那么中国 GDP 将会达到美国的两倍。
这个直接会颠覆东亚乃至全球的秩序,在那个可怕前景到来之前,美国一定会重返亚洲,全力阻止这个前景的出现。这是 20 年前米尔斯海默的预言。
是的,美国有一批极为杰出的学者,他们精彩的论述,严密的验证,深邃的洞见,让我极为佩服。但是呢,在美国好像没人听他们的话。
米尔斯海默写书的时候,小布什刚刚上台,老派学者的期望,看来并没有实现。毕竟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那么用当下的时髦的话语去描述这个场景:
中美的新冷战
大国竞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的人口总量,国土面积,和地缘位置,直接决定了,如果中国追求发展的话,一定会这样,未来某个时刻,冲击现有的体系,这都是命中注定的。所以说啊,简单的去改变话术,有时候一点用处都没有,无论是崛起还是和平崛起,还是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改变不了中国,将要冲击整个体系的现实。
有时候想一想,真的很有意思,从我儿时记事开始,世界一直是那样平稳,但是到到我接近而立之年时,却发现世界却会动荡起来,美利坚统治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帝国在逐步的走向衰落,异族的竞争者正在强烈的冲击帝国的霸权。
有时候那种和平而安稳的日子,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只不过是一个难得的异常景象罢了,未来的十年乃至 15 年一定会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间段。
所以这次大会的报告会前所未有的出现练兵备战这四个字,也提出了中国的发展权,必须要得到维护,我们也要追求阳光下的资源和空间。(震声)那么谣言中的中国十四五造舰规划,将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造舰计划,也不出为奇了,毕竟我们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美日德之和。
如果,这个规划能实现个 8 成左右,会发生什么呢?我做个小小的预言,希望得到时间的验证。
①2025 年 - 2030 年,台湾将会收回,美海军将撤离第一岛链;
②驻韩美军撤离,半岛将在中国主导下实现和解和统一;
③驻日美军也极大可能撤离,在中国有条件的支持下,日本将实现国家正常化;
④南海成为我们的实际上的内海,领土争端将维持低烈度的争吵,维持现状;
⑤十加三贸易区成型,东亚经济共同体实现;
⑥美印澳联盟实现,俄罗斯观望中;
所以当下种种混乱的思潮,是混乱前景的反应罢了,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套用入关学的说法,当你喊出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其实也就是喊出了入关的口号吧。
但是搞笑的是,美国各大新闻网站却没有对中国这个目标,这场大会,做出什么看得见的反应,他们的头条依旧是美国混乱的大选,还有最近火热的法国伊斯兰问题。
这时候不得不想起,哈克首相著名的论断:当一个国家正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总得有人踩住油门。
重点是:要有外部增量。
中等发达国家是指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过渡国家。发达国家的末流人均 GDP 水平大概在 20000 美元左右,考虑到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值,以目前增速放缓的大背景,2035 年要想达到这个水平,并不乐观。
怎么办?两个办法:
1. 在世界范围内强行均贫富。
2. 创造新增量。
奥巴马说如果中国人民都过上美国人民一样的生活,会是一个灾难。这话听着刺耳。
因为海盗立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习惯性的用海盗思维去揣测中国人,认为中国人要想富起来,一定会选择第一条路,像当年西方人掠夺中国一样,把失去的财富掠夺回来。
然而中国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第二条,创造新增量。
怎么创造?建立起新的世界环境,真正实现资源的充分流动、合理配置,打破过去西方的伪全球化、割 jc 的零和游戏模式。
双循环,只是大变局之前的权宜之计,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教员早早的就给我们指出了未来的路: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话说的大啊,但仔细一想是这么个理。
中国这么多人,你不去盘活世界市场,指望谁养活你?
——————
欢迎关注⬇️
纸谈风月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更多内容⬇️
世界格局:
中俄关系:
中美关系及南海局势:
香港问题的本质:
中印冲突:
中日关系:
中国军事现代化:
1、封闭经济体中,社会总产品分配并不取决于贡献,而取决于对社会要素的控制。对社会要素的控制,取决于社会地位。
2、不掌握控制权,最终的结果是 “你勤劳,我致富”。
3、以全球为一个封闭经济体看待的话,美国垄断全球金融和原材料,控制全球产品分配。
4、外循环的部分,能不能达到相应的经济规模,取决于中国在全球的地位。
5、内循环的经济总量,取决于国内总需求。
6、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句话是祖师爷说的。
7、最终的经济总量取决于内外两个循环的总量之和。
8、我个人并不是很关心 GDP。个人观点,如果不是为了和货币总量做对比的话,GDP 没多大的意义。
9、独山用债务拉 GDP 的事情,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10、我个人更关心收入水平,而且不是收入的平均水平而是收入的中位数。按照平均水平,只要我和人民富豪站在一起,我也是亿万富翁。
年均 GDP 增长百分之五以上的概念吧。
虽然说我国现在不强行要求 GDP 的增长了。
但是实际上,既然要达到这个目标,那么必然还是要求 GDP 的增长的。
不过重心将会从单纯追求 GDP 的增长,转移到个人的收入提升上。
也就是说,当大多数人的年收入在 2035 年都超越 2 万,乃至于 3 万美元的时候。
这个国家的人均 GDP 理所当然的就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未来十五年要做的事情,就是说,打造出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阶层,全面提升多数人的收入,从这个方面来提升人均 GDP。
而且,这也是中国,在保持和平的前提下,唯一能够提升国力的方法了。
毕竟中等发达国家的中国,就意味着人均 GDP 至少要达到三万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
大概相当于去年美国 GDP 的两倍。
也就是说,单纯依靠外贸来的资金,是完全不可能支撑收入提升到两万美元以上的,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大内循环,并且提升生产力。
没错,只有提升生产力,将现阶段的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才能实现 GDP 的增加和国力的增长。
说的更透彻点:
未来十五年,大概率国家会开始加速科技的研发,普及,技术的全面提升。
因为只有这样,我国才能保证大多数人年收入能超过两万美元。
所以……
大概率到 2035 年,生化环材这些和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将会从劝退专业变成热门专业。
而到时候,反而可能是程序员,销售员这些行业会变的不再吃香(改一下)……
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万年常青藤的专业科不存在,伴随着国家对于技术的重视,技术研究类专业,也会迎来自己的春天的。
恩,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人均 GDP(PPP)达到全球同期平均水平的 2-3 倍。
通俗点来说,就是人均 GDP(PPP)追上韩国和西班牙。
BTW,我希望大家不仅仅关注人均 GDP(PPP),还应该关注:收入基尼系数、资产基尼系数和房地产租售比等等,诸如此类。
这个可以从当下国际机遇、中国经济的发展及蛋糕的分配方面来回答。
1 战略机遇期
首先是怎么认识当下及未来的国际形势的变化?
“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的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这段话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是很普通的说辞,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未必如此。
为什么?
比如,**站在美国的立场,**会认为当下与今后一个时期是美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吗?
不会!美国只会认为未来会面临空前的挑战。
同样,**站在日本、欧盟等一票发达国家的立场,**会认为当下与今后一个时期是他们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吗?
不会!**他们未来能应付庞大的债务问题以及复杂的社会矛盾不崩盘就谢天谢地了,**怎么可能还有什么难得的发展机遇?
那么,站在印度、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立场,会认为当下与今后一个时期是他们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吗?
如果没有经历今年新冠疫情的考验,可能还会有某个国家梗着脖子觉得自己还有发展机遇,但是新冠疫情毫不留情地扒掉了这些国家的底裤——
仅仅面临大半年疫情的冲击,**这些国家经济就一溃千里,惨不忍睹,**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恢复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创伤。
转一圈回来才发现,也只有中国才认为当下与今后一个时期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全球比烂的时代。
因为在座的都是学渣,所以对于学霸而言,不管拿到怎样的考卷——或者说不管面临怎样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机遇。
当然,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会有新的变化,原因很简单,未来 5 年中国 GDP 总量会与美国的差距急剧缩小甚至超越,这个过程肯定让美国不好过,导致两国关系空前紧张。
这其实也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2010 年前几年,中国 GDP 总量与日本的差距急剧缩小,那几年中日关系也很紧张,2010 年中国 GDP 总量超越日本之后,两国关系慢慢也就正常化了——相信中美之间也是这么一个过程。
后发国家崛起其实与游戏里打怪升级差不多,先是要干掉一些小兵杂毛提升经验值,最后才是挑战 BOSS——
日本就是前期的小兵杂毛,美国就是最后的 BOSS,挑战 BOSS 当然要面临更大的压力,但是同样也有巨大的机遇——哪次游戏干掉 BOSS 不会捡到一大堆宝贝?
2 经济建设的发展
下面,我来给大家系统梳理一下这份公报关于经济建设的有关内容。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主要内容还是描述未来 5 年—15 年的发展与分配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怎么做蛋糕与怎么分蛋糕的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怎么做蛋糕?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这句话的关键首先就是把 “创新” 提到了顶格位置。
为什么?
过去涉及 “创新” 的文字一般是“鼓励”、“支持”,现在变成了 “核心”。
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打个比方,在机关单位里,能贴上 “鼓励”、“支持” 标签的一般也就是部门负责人,最多是副总;但凡除了一把手,谁敢说自己是单位的 “核心”?
把创新摆到核心位置也是为了应付百年未见的大变局——外部环境越是剧烈变化,我们越不能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就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抓住这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既然国家将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将创新驱动作为未来的发展战略,那么新兴产业或者传统产业发展出来的创新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量的创造者,而传统经济继续传统模式不但没有增量,而且存量也会被慢慢蚕食。
简而言之,无论是对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不创新就要被淘汰。
其次就是科技自立自强。
这个不用多说,经过老美的科技战已经形成了全民共识。
所以,未来管理层做蛋糕的思路非常清晰,**创新为驱动,科技为支撑。**不管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你至少得在这两个点上找到一个才能做大蛋糕。
另外还有一点,在五年前十三五规划中对经济明确提出保持中高速增长,**这一次却没有提经济增速的问题,**这个对比就很有意思了。
十三五是决胜小康的最后五年,所以必须要设置较高的经济增速,今年即将达成全民小康的目标。
十四五是经济转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至关重要的转型阶段,**不设定硬性经济增长目标就是为了让转型调结构能顺利完成。**免得经济增长放慢,为了确保增长目标不得不放水搞强刺激影响转型的实现。
从更高的层面上看,在人工可控核聚变突破之前,目前全球的资源条件以及外部国际环境,是无法支撑中国如同过去 20 年一样高速发展的。
目前全世界发达国家加起来也只有 10 亿人口,你就算是把所有发达国家全部踢到发展中国家行列,也没办法让 14 亿中国人全部过上发达国家人民的舒适生活。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未来中国经济增速越高,与发达国家的摩擦和矛盾就越大,外部环境就越恶劣——
就算我们是学霸,也不能完全不顾及学渣们的感受,温水煮青蛙的模式远比简单粗暴的碾压更适合中国和平崛起。
因此,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未来 15 年中国的经济增速都要降下来。
3 经济建设的分配问题
整体经济增速降下来,要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就得在蛋糕分配上做文章。
接下来是分蛋糕。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这段话是怎么分蛋糕的基本原则。
首先就是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在过去,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底子薄摊子大,所以国家长期奉行高积累的政策,导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长期低于 GDP 增长。
现在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居民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就意味着**未来国家会进一步扩大增长财富的分配比例,降低积累的比例。**以后每年 GDP 增长率是多少,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是多少。
按:**居民收入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同步并不代表着要将每年新增的财富分光,**因为 GDP 居民分配基数总是小于 GDP 总量。
加大居民财富分配比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为构建国内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体系奠定基础。**毕竟,老百姓兜里没钱,是没办法扩大内需消费的。
但是,这个让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对于不同地区的人群又有所区别。
首先是让 “分配结构明显改善”,最终是实现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的目标。
什么意思?
过去大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也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未来国家会调节这种增长不均衡的状况,缩小城市差异与地区差异。
怎么缩小城市差异与地区差异?
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达地区城市化率都比较高,而不发达地区城市化率都比较低,只要农业农村能优先发展,乡村能振兴起来,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这次我参加中央网信办扶贫走基层的活动感触特别深,国家推进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已经在开始实施的战略。
在贫困的乡村,国家不但基础设施投资巨大,而且不遗余力在当地发展各种特色农业产业——比如桑蚕、中药材、茶叶、油茶等等。
当地农民过去种植粮食每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但是有了这些特色产业之后,不但可以用土地入股产生财产性收入,另外在产业基地务农打工年收入也可以达到几万元以上。
只有农民富起来,才能做大经济内循环,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
从 2012 年到 2019 年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 9000 多万,贫困发生率由 10.2% 降至 0.6%。所以,农村产业扶贫已经远超帮扶贫困人群的意义。
当然,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国家史无前例地投入精力、资源以及资金开展乡村振兴;作为普通人能够做的就是参与到经济内循环当中,参与到农产品的消费之中。
怎么参与?当然是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与城市用户的直连。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知乎:花猫哥哥,哔哩哔哩:花猫哥哥 713
原文阅读:原创 | 未来的趋势:大会公报透露的玄机
13 台的官方解读是这样的,反正我觉得解读的挺有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①要达到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要在增长动力上面做文章,按照目前 2035 的目标,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在 2035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按照目前的测算,中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是 3 万美金左右,而我们到今年底可能还在 1.1 万美元这样一个水平,差距还是很大,这意味着未来的收入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这方面一定要做足文章才能达到这个目标。②中产收入群体要大幅度提升,这个提升主要源于再分配体系的改革,要在分配上,做足文章,这一问题就也在报告里面得到了全面凸显。
这里面的关键数据已经给出了,那就是 2035 年人均 gdp 达到 3 万美元左右。
我非常认同他第二个观点,即加大中产收入群体收入的提升,改革再分配体系,在分配上做文章。
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压根不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产能过剩,只要加大分配力度,提高收入,不断创造内需,那么这个目标我认为并不难实现。
相反,若是依然崇尚所谓的 996 精神,依然压榨人力,那么内需市场就无从谈起,说白了,就是要让民众有钱有时间消费。
我还是那个观点,现阶段的中国早已是产能过剩时代,只有靠合理的分蛋糕才能让更多人吃上蛋糕, 从而创造更多吃蛋糕的需求,反过来让蛋糕自然而然的越做越大。
总之,这个目标提的非常好,我认为若是真能通过再分配改革将中产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同时将更多人吸纳进中产收入群体,形成全世界人数最大也最稳定的中产收入群体,这个目标在 2035 年实现并不难。
更新
最近上外交部网站发现,各国概况,其中捷克和匈牙利明文定义中等发达国家。斯洛文尼亚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很明显,国家认为到达捷克、匈牙利水平就是中等发达了,捷克人均是美国 35.88%,匈牙利是人均 25%
-——————————————–
我推测下吧,首先未来 15 年的年均增长率大概是 5% 上下,参考过去 10 年经验,平减指数大概是 2.31%,这样本币名义增速就是 7.43%,1993 年汇改以后中国汇率最高是对美元 6.01:1,考虑到今年平均汇率大概是 6.8976:1,我们可以假设 2035 恢复到平均 6.01:1 的水平(相当于年均升值 0.944%),考虑到中国人口马上要峰值然后下滑,可以认为 2035 和现在人口差不多。那么很明显 2035 年中国的美元名义人均 GDP 是 3.53 万美元(2035 价格),大约相当于现在价格的人均 21725 美元,大概是现在希腊的 111%。
这是啥水平?一直以来希腊被称为发达国家守门员,由于经济危机,已经常年衰退了,现在算不算发达国家不好说,但是比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好一点,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间的状态,中等发达(手动狗头)。
当然实际结果谁也不知道,也许略高于这个估算,也许略低于这个估算,我个人估计八九不离十吧
再说下 2035 年美国人均 GDP,美国 2020 公布人均是 6.34 万美元,每年人均名义增速 3.035%(之前 15 年平均水平),考虑到疫情大放水,潜在增长会下降,假如下降 0.25%,就是 2.785%,则美国 2035 年人均大概是 9.64 万美元,正好是中国的 2.73 倍,约等于自然常数 e(2.718)。我一贯的观点就是发达经济体底线标准之一是人均 GDP / 美国人均 GDP>1/e(约等于 36.79%)
最后说一句,过去 15 年,意大利美元名义人均 GDP 增长了 6%,2020 年大概是 3.15 万美元,如果未来 15 年还是这个水平,2035 年中国和意大利就差不多了(大概是意大利的 106%),这样中国是中等发达可能会比较被认可。
谢邀。我预测我国的这段时期将会与日本比较类似。日本在 1983 年人均 GDP 突破了 1 万美元,然后在 1992 年突破了 3 万美元。从文化和规模上来说,日本应该是我们唯一可以参考的先例。从日本的经历不难看出,在这期间,我国将会:
1. 不仅是 GDP 总量上升,人民币对美元也会大幅升值。否则单靠 GPD 增长达到人均 GDP 涨两倍是几乎不可能的。日元从 1983 年的 1 美元兑 240 日元左右涨到了 1992 年的 1 美元兑 120 日元左右,这中间固然有广场协议的作用,但是后来日元的走势说明日元在当时的确是被严重低估了。再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在腾飞,其本币却保持弱势,这本身就不合理。人民币强势固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对提升我国人民的出国体验是有很大好处的。届时出境游、尤其是欧美游将会成为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同时也应该看到,长期以来的依赖出口拉动增长的路径将会越来越不适合我国,所以搞国内大循环为主很有必要。
2. 伴随经济增长,我国有望迎来一阵文化、艺术方面的繁荣期,并向国外输出中国的文化影响。作为参考,日本文化产品的强势地位正是八十年代奠定的。我估计有人会吐槽我国的审查制度。但事实上在审查制度的容许范围内,文艺界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问题并不能一概推给监管机构。
3. 出现大量新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均 GDP 提高势必引来大量非法移民,中国国境线极为漫长,如何处理这些人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再比如,人均 GDP 提高往往会产生新的社会思潮,使人民的思想发生转向(例如消费主义盛行)。如何引导、调和这样的思潮也非常考验政治智慧。我反正不对我国的宣传部门抱任何希望,也许到时候这类问题将会变得颇为棘手。
4. 金融部门变得远比现在发达,极大挑战现有监管部门的负荷上限。不过我国一向很重视对金融部门的监管,这方面不必太过担心。
目前就想了这么多。可以看到,人家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我国是后发国家,参考其他国家的先例未雨绸缪,很有必要。
谢邀。
就是至少单独牵头一个洲的水平。
人均 GDP 中等发达国家,2.5 万美刀要有吧?西班牙都比这个多。
我们现在人均 GDP 约 1 万美刀,GDP 总量的全球占比在 17% 左右。要到 2.5 万美刀,那全球占比至少要在 30% 以上。
从这个角度看,倒是回归历史传统地位了。
这个目标肯定不单是靠内需市场完成的。
从实体角度来说,中国的货物贸易占全球约 12%,美帝 11%,德国 7%,日本 4%。
假设是这个数字要在 15 年内翻一番,基本就两条路:
一,搞定几十个小国;
二,搞乱一两个大国(美帝:感觉被盯);
都很难。
实体产业的边界扩张是很残忍的,因为实体与就业及社会稳定、科技应用再循环、维系消费市场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到达临界点时,大国们都会用政治甚至军事力量来捍卫自己的产业稳定性。
我估计我们货物贸易占到全球 15% 时,老欧洲也会大范围停止对我们的技术转移,并纷纷推举勒庞这类人来搞 “自主贸易”。
美帝更不用说,恨不得搞新版帝国特惠制。然后马润们端着枪,在各附庸国的码头对我们的商品玩波士顿倾茶。
第三产业那块看似大有可为,毕竟我们的服务贸易额占全球总量也就 7% 左右。
但这两年美帝围剿我们出海企业的样子大家也看到了。包括金融业与互联网在内的第三产业,是美帝收割全球利润的主要板块。
在美帝普遍主导多国金融业、法务业、传媒业规则的前提下,这些收益我们只能咬一口披萨边,咬多了就被打出去。
例如我们在财富 500 强企业里有一百多家,但是这百多家的平均海外营收占比在 18% 左右;而美帝的标普 500 企业,平均海外收益在 44% 左右。
我们有全球第一大银行体系、第二大股票市场、第三大债券市场。照麦肯锡的数据,我们的跨境资本流动(港澳也算跨境,然后把 FDI、贷款、债券、股权、准备金都算上),只是美帝跨境资本规模的 25% 左右。
要是刨去对港澳那些,那就没法看了。
要实现这个目标,大概率还是要称王,无冕之王,产业体系核心那种。
而且东南亚看来是一定要拿下了。这里有 6 亿多人口的市场、丰富的自然资源、繁荣的国际航道,是我们的荆州,可不能丢。
反正日韩的工业体系大半已经和我们深度绑定,大家的元器件早就彼此进入了对方的身体里。以我们为核心主导东南亚市场,东亚内卷三兄弟都能舒缓一些嘛。
东南亚是要硬控了,未来和美帝要在这块高频拉锯,我们肯定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军互相贴脸。
而印度和澳大利亚一定会越来越强硬,加大干预力度。荆州四战之地,东南亚也是四面漏风,下饺子吧。
一边拉锯,一边先陆后海。先解决中南半岛上泰国软钉子和越南硬钉子,后处理印尼这个大刺头。
新加坡大概就要做新香港了。欧美资本从新加坡,寻找与中国资本一起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合作空间。
但东南亚还不够,还得软控非洲。
从坦桑尼亚首都港口达累斯萨拉姆出发,途经赞比亚、民主刚果,最后抵达安哥拉西岸港口洛比托。全程 4300 公里,贯通印度洋与大西洋。
这条两洋铁路,德意志,我替你完成了夙愿。
赞比亚的铜,安哥拉的油,坦桑尼亚的铁,民主刚果的稀有金属。你们四家普遍躺在高原区里,还特娘都是富矿带上。
大哥给你搞水搞电,你们就是我们的新智利新阿根廷。
不过非洲离我们还是远,做不到完全硬控。到时候估计还是要和老欧洲 py 交易一波,划清势力范围后,多方软控。
一边保证我们工业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一边全面进入撒哈拉以南市场,毕竟这里十亿人口。
北非虽乱,但是第一波冲击的不是法国的法郎区,就是美帝重点照顾的埃及。我们基本还是在当年德属非洲的范围内,相对稳定一丢丢。
说实话,这里才是新的西域都护府。
如果能在十五年内稳步推进对这两大板块的产业扩张与市场渗透,那我觉得 “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以做到。
其中最大的风险,其实还是美帝。
美帝要是能继续内耗下去,继续拆解自身主导的国际秩序,那我们的进程阻力就更小;
美帝要是醒过来,愿意以国内失血为代价重新强化对我们的围堵联盟,那我们的进程就要波动(该死的建制派们!);
所以川皇,不要停下来啊!
我们在讨论人均 GDP 的时候。
应该把澳门、新加坡、香港这样的城市(国家)排除。
还有沙特、科威特这样的资源国家排除。
马尔代夫、卢森堡这样的人口小国排除。
他们的发展模式很特殊。 我们最多参考学习具体政策,长期战略规划完全没法学。
剔除掉这些特例后, 当初入侵北京的八国联军。 把现在不存在的沙俄和奥匈帝国换成加拿大、澳大利亚,再添个韩国。 没了。
欧盟国家,自从经济危机后,人均 GDP 一直没怎么增长。干翻叙利亚的难民问题还没处理干净,疫情又让经济窒息。 我还以为假药停跑去欧洲了呢。
GDP 再要涨,还是能提高生活质量那种增长, 就是从别人口里抢食。 不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狗腿子。
这就是存量竞争了。 我们多吃一口,敌人就少吃一口。 敌人吃得少了,就会影响分配,分配不够,就会直接影响政治。 这就是大佐说的内卷了。
欧洲是什么地方, 被美国这样的新帝国主义欺负也就罢了。 土耳其这样的蛮夷,也敢要这,要那。
欧洲没办法,还得忍了。
GDP 停滞增长就这样了。 怪不得李建秋说日本是发达国家的天上人间。
GDP 倒退,那就要看乌克兰啦。苏联的膏腴之地。 国家出卖自然资源,人民出卖身体资源。
以后的每一分增长,都会分外困难。
看是按什么算。
如果是按 “市场” 汇率算,差不多等同于未来 15 年,美元计价增速要到 7% 以上。此目标必然会涉及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否则不太容易实现。
如果是按平价购买力算(我国基本上是全球最适合用平价购买力计算经济总量的国家了,没有之一),那差不多等同于未来 15 年,实际年增速要到 4% 以上。
姑且先按汇率算。若 “中等发达” 定义为 2020 年的 3.5 万美元的话,意味着 2035 年我国的经济总量,等于 2020 年的 50 万亿美元,即超过美国 + 欧盟 + 日韩的总和。或者换句话说,即超过除了我国之外的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
但这种设定,纯属真空球形鸡设定,默认了今天的发达国家们,15 年之后依然是发达国家。默认了 15 年之后,全球的发达国家人口从今天的不到 10 亿人,增加到了 20 多亿人。
说得更直白些,核心的问题是:
在这一过程中,到底是全球财富被全新创造了,还是全球存量价值被重新分配了。
显然,这不是一个非零即一的事儿,而是一个连续的比例。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一定有相当的比例,是来自于全球存量价值被重新分配,且这个比例一定不低。
那么,更为重要的问题就变成了:
在完全正当、合理且和平的产业、技术、商业…… 竞争中,原有的既得利益者们,是否会尊重竞争,维持体面,恪守和平与发展的大原则?
是这些年会让我个人非常担心,也越来越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太多的国人,长期处于符合以下三个表述的组合态:
1,完全不了解西方,或以为自己了解,但其实等同于不了解西方;
2,存在天然且强大的 “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 的优秀文化默认和惯性;
3,“将心比心”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信念深入人心。
结果就是,依然有太多的国人,对 “西方” 存在严重的幻想和误判。这是个大麻烦。
我们将要面对的,正在面对的,是一群 “强大、厚黑而善于粉饰和包装的流氓和恶棍”。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的文化基因,是几乎看不到半点儿 “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 的影子的。在有必要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撕破脸,执行最直白最彻底的丛林法则和社达信念,并在成功之后,火速恢复粉饰和包装,反把你描绘成流氓和恶棍,牢牢踩在脚下。
希望能有更多的国人,能认清这一点。
然后,在相信 “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 是高级的、优秀的和进步的文化的同时,也要明白,人类不是清水白桃,世界不是充满粉色泡泡的温室。要看清,谁是和平与发展的捍卫者,谁是信奉社达的法西斯,谁又是法西斯们的走狗和买办;要分辨,法西斯和法西斯的走狗和买办们,都是如何日常换皮,换的哪些皮,用的哪些话术,来进行自我粉饰和包装的;要明白,当别人有枪的时候,你最好有炮;而不是,当别人有枪又有炮的时候,你只有文明的天灵盖儿。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关键是这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概念如何界定?我所知道的是几年前国新办发布会提到:排名 21 到 45 位的国家是中等发达国家,排名 46 到 80 位的国家是初等发达国家,排名 81 位到 131 位的国家为欠发达国家。这里就用了一个横向比较的标准(即我国在世界处于何水平),而非单一的数值衡量。
如果以 19 年的数据来看,人均 GDP 排名在 21-45 的经济体其人均 GDP 界于 2.7 万美元 - 5 万美元左右。如果不考虑汇率波动的话,19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1.026 万美元,实际年增长率达到 6.6% 才能接近 2.7 万美元,而 19 年我国人均 GDP 实际增速为 5.7%(看到前面有答主提到 6.1%,这个是总的增速而非人均增速)。
所以我认为报告中提到的中等发达国家与国新办之前给的标准不一样,可能会在 2 万美元附近左右。那么接下来 15 年需要保持年均 4.5% 的增速。要实现这个增速必须要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落地,实现由以往投资驱动转为依靠效率提高、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轨道上来。任务比较艰巨,还得看目前以及未来的各项改革措施有没有认真执行下去。
由于一国(经济体)人均 GDP 与其人均收入表现明显的正相关(即人均 GDP 反映人们收入水平高低),这里需要提到一个事实是:我国住户部门的所得水平(即家庭人均收入 / 人均 GDP)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较是靠后的,即反映出我国人民创造的经济活动总成果由居民所享有的比例比较偏低。
比较遗憾的是,居民部门的所得水平没有什么人提到(我觉得这个概念极为重要)。从我国过去 5 年来看,13 年家庭人均收入 / 人均 GDP 从 41.9% 变为 19 年的 42.8%,增长还不到 1 个百分点。该值继续过低的话,未来内需增长将缺乏持续动力。这点不得不值得警惕。
另外,GDP 是流量指标而非存量,即便人均 GDP 达到所谓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不代表过去的社会财富积累水平的差距会立马跟上。
只有一句话,新冠的冲击和后续影响可能远远超过了常人的判断。
人均 2 万美元。
要看那时候的中等发达国家是啥水平了,我觉得会和现在的标准非常不同
2004 年,美国 GDP 为 12.2 万亿美元,人均 GDP 为 4.2 万美元。
15 年后的 2019 年,其 GDP 增长到 21.4 万美元,人均 GDP 增长到 6.5 万美元。
这 15 年间,其 GDP 增长了 75%,人均增长了 54.8%。
美国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发达国家,增长稳定且持续。
那么中国呢?中国与之相比,增长更为迅猛,持续性和稳定性也更好。经济能持续增长,这综合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抗压性,韧性,制度,人口,工业,科技等的综合实力。
其最底层逻辑~~增长最快的最稳定的市场就是对全球资本吸引度最高的市场和资本增殖效率最高的市场。
2004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1.2 万元人民币,2019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7.1 万元人民币。
这 15 年,我国人均 GDP 年均增长 12%!(不刨除价格因素)因为按照货币绝对值计算,就必须加上通货膨胀率。
这 15 年,我国人均 GDP 增长 591%!也就是 5.91 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那世界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我们看德国。2004 年 GDP 为 2.8 万亿美国,人均为 3.5 万美元。
由于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其 15 年来的经济增长率是波动向上的。
2019 年,德国 GDP 为 3.8 万亿美元,人均为 4.6 万美元。
这 15 年,其 GDP 换算成美元,只增长了 35.7%,人均增长了 31.4%。
我们把欧元的汇率也考虑进去。2004 年一美元兑换 0.7964 欧元,2019 年能兑换 0.8933 欧元。
这么算,德国的 GDP 以欧元计算,大概增长了 52%,人均增长了 47.4%。
德国是欧洲经济体量最大的发达国家,同样也是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德国经济尚且没跟上美国的脚步,那欧洲其他国家呢?
我们再找一个,拿意大利作为参照。
意大利 15 年来 GDP 按美元计算,增长了 11.1%,别笑!15 年间其人均 GDP 增长了 6.5%!
15 年!只增长了 6.5%。
现在可以笑了!
好吧,按欧元计算,意大利 15 年增长了 24.5%,人均增长了 19.5%。
如果把意大利做为 15 年后中等发达国家的最高标准,应该没什么疑问吧?在近 100 年里,意大利都是作为次一级别的发达国家存在的。
2019 年,意大利人均 GDP 为 3.3 万美元,机械的套一下,15 年后,3.3×106.5%=3.5 万美元。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不那么让人信服的标准,那就是 15 年后,我们的人均 GDP 在美元霸权语境下,达到意大利的水平,需要达到今天的 3.5 倍。也就是 3.5 万美元。
当然还有其他可能,也就是美元全球体系的崩塌,取而代之的是各大区域市场间的货币内循环。
嗯,也许大家觉得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数字。
大家再看一看。
美国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时是 1978 年,日本是 1981 年,英法分别是 1980 年和 1979 年,韩国是 1999 年。
美国人均 GDP 超过 3.5 万,是 1999 年,用了 21 年。
日本人均 GDP 超过 3.5 万,是 1993 年,用了 12 年。
韩国人均 GDP 首次超过 3 万,是 2017 年,其人均 GDP 长 3 倍的时长为 18 年。2019 年,由于中国的紧追不舍,韩国人均 GDP 出现倒退。
人均超过 3.5 万美元,英国用了 24 年,法国用了 27 年。由于东西德在 1991 年合并,暂时不讨论。
哦对了,还记得意大利吗?意大利也只用了 21 年。
也就是在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体系里,基本上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后,再增长 3.5 倍,大约需要 20 多年,美国快于欧洲,亚洲又快于美国。
这是为什么呢?人种,制度?
我们试着从底层逻辑来思考问题,底层逻辑是马克思曾指出,资本最终是要实现全球自由流动的!
那么资本全球自由流动的逻辑就是要找世界效率最高,收益最大,稳定性和确定性最好的那块市场。
这块市场在哪里?
现在大家转动一下地球仪,按照以往的数据给出一个国家的名字!
资本流动这一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能短期会有波动,但长期,一定会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马太效应,在地球上从未失效过,甚至拿到宇宙尺度上,也符合。
美国也曾试图把中国从美元金融体系中隔离开来,然而很不幸,假如真的把中国隔离开,那美元体系就会立刻崩塌。长期来看,试图用政治手段阻碍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注定是徒劳的。
现在已知资本的流动规律和流动趋势,我们普通人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没有任何办法阻止。
最后。
即使资本在中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它也只会越来越集中。未来,绝大部分人是无法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得到预期收益的!
干电池,加油 (ง •̀_•́)ง
刷个段子。
看到你们都在刷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不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就放心了,你们果然都对能实现这一目标没有任何异议。
也没什么好 yygq 的,中等发达国家这个说法上个世纪就提出来了,当时也不见有谁嫌低,区别是当时还在食谱上,现在看到面粉了。
于我个人而言,有点五味杂陈。
年初抗疫,提出 “不以 gdp 增速为目标” 的时候,我就知道稳了。
看到这个新目标,我第一反应是,4V 还能继续蹦哒,祖国统一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
根据《公报》,会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 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何为 “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光明日报》曾于 2003 年刊发一篇题为《怎样界定“中等发达国家”》的文章,其中出现三种方案:
一是采用世界银行所列的 “中收入” 国家水平作为中等发达国家。此概念偏向于以收入水平作为衡量的标准,与 “现代化” 内涵有相当的距离,“中收入”国家和 “中等发达” 国家,不属于同一意义下的规定范畴;
二是列出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名单,依照其发达程度进行自高到低的排序。在排序中,去掉序列中的前 5 名和后 5 名(此做法带有较大的 “人为” 成分),将剩下国家的综合状况进行平均,然后用各项平均值代表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大规模的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 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动植物医院 、商城等等
到时候老百姓有钱了,人口又会增加,怎么办,搞农业工业化,无土栽培,人造猪肉工厂等等。
中国各项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协调发展。这些工程搞下来,中国经济增速继续两位数增长不是梦。那么中央的 2035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是非常非常的保守。
胆子再大点直接高度发达国家水平也不是梦。一旦人民群众的消费力,生产力,脑力释放出来,什么小目标达不成?要想一切办法发挥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与活力,解放生产力,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与事物。另外说一句,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这一句话并非戏言,现在技术下完全没问题。
第一,2035 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目前的标准测算,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一般都超过 3 万美元,而我国去年刚刚突破 1 万美元大关,这就要求 “十四五” 时期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新增长动力上下功夫。同时,2035 年远景目标还提出中等收入群体要显著扩大,为此,“十四五”时期须开启再分配体系改革,在分配上做足文章。
第二,2035 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一目标的相关指标在 “十四五” 主要目标中有所体现。比如,对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内涵进行了调整,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替代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如,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与之相应,“十四五”主要目标对三大创新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 “四个面向” 进行了具体化,力争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打好基础。
全会对 “十四五” 主要目标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与党的十九大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并在此基础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体系化、指标化设计,使战略目标和建设路径更加具体。同时,全会对过去的一系列战略举措进行了再深化、再定位、再调整,使它们能够适应未来所面临的矛盾变化和关键问题。
2004 年中国名义 gdp1.96 万亿美元,2019 年名义 gdp14.4 万亿美元,15 年时间增长了 12.44 万亿,下个 15 年不会比这少吧?
2004 年中国 R&D 投入 1970 亿人民币,占 gdp 的比例仅为 1.21%,2019 年投入了 2.21 万亿,占比 2.23%,按照购买力平价,R&D 投入已然不比美国低了。
2004 年大学毕业生为 240 万,2019 年为 834 万,到 2020 年为 874 万,从 2004 年到 2020 年 17 年时间一共有 1.05 亿大学毕业生,从改革开放到 2020 年一共为 1.21 亿,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 (不包括跑出去再没回来的),如此巨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将会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巨大推动力,甚至在未来的 15 年内,每年保持 870 万的毕业数量,那又会有 1.3 亿的数量,加在一起便是 2.5 亿的巨额数量,什么人才找不到?
中国想要崛起,占据高端产业是必然的事,包括存量产业竞争,比如燃油汽车,半导体芯片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发动机,农业良种化肥及化工制药以及新材料等等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创造及发展,包括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动汽车,大数据,机器人等,传统产业上百年差距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新兴产业中国不仅不差,甚至很多都走在世界前列。有了人才,再舍得撒钱,什么技术难题克服不了?
美国从新世纪 gdp 步入 10 万亿美元大关以来,每年 gdp 实际增速平均为 1.976%,名义平均增速为 3.93%,名义平均增长 5850 亿美元每年,中国人口为美国的 4.27 倍,怎么也不可能每年就只增长 1 万亿美元,毕竟现在每年按照 6.85 的汇率也能增长 1 万亿美元了,未来按照每年名义增长 1.5 万亿美元,且汇率为 6.85,到 2035 年的 15 年时间也能增长 22.5 万亿美元,那就是 37.7 万亿美元。
按照每年增加 467 万人口(2019 年净增加人口 467 万)的理想状态,到 2035 年人口为 14.7 亿,[为什么是理想状态?因为人口老龄化加剧了,未来 15 年内必然人口减少,按照每年出生人口 1400 万以及人均寿命 80 岁的理想状态,2035 年人口将减少 565 万,1954 年更会减少 832 万 (1954 年,1955 年出生人口分别为 2232 万及 1965 万)再加上其他年份的人口的减少,2035 年人口大概率低于 14.5 亿] 那么中国人均 gdp 就为 2.56 万美元到 2.6 万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到 6.5 的汇率,那便是 2.7 到 2.74 万美元。
这已经是很悲观的状态了,如果乐观一点,每年名义增长 1.7 万亿美元,15 年时间人民币逐渐升到 6.5 的汇率,人均达到 3 万美元,完全不成问题。
顺便再告诉你,不同地区差异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比如说我是江苏苏北的,苏北经济比不上苏南,苏北人均 gdp 也就全国平均水平,1 万美元;苏中人均 gdp1.8 万美元,苏南 2.5 万左右。如果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地区,人均分别按照 7.5%,6%,4.5% 的名义增速增加,到 2035 年,人均 gdp 也能达到 2.96 万,4.3 万,4.84 万美元了,这不是发达地区吗?苏北是现在的韩国,苏中是现在的英法,苏南是德国芬兰。其他省份是否可以这么简单,这就不好说了。
内陆发展的难度要比沿海大,只能说投胎是门技术活,最好的达官贵人之家,次一级的就是富商巨贾,再然后的就只能祈求投胎在富裕地区了,最好是土著居民,不是后来移进去的,因为按照现在的房价,你极难买到房子,本地居民早已有了房子,早就可以安心养老了,你只能辛苦 996 了。
投胎是门技术活哦。
就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实现问题不大,但是有几个风险点,
这几个风险出现一个,目标都不可能实现。
首先,实现的路径有两条:
第一,我们的 GDP 增速未来大概率可以维持在 5% 左右的中高速水平,这意味着 15 年后我们的人均 GDP 可以翻一倍,达到人均两万美元。
第二,人民币大概率会升值。其实如果按照购买力和外贸顺差看,人民币兑美元就应该在 6 左右,未来随着我们的经济提升,加上美国无限放水,美元指数从长期看,就是一个不断贬值的过程,人民币有望兑美元到 5:1,这意味着依靠汇率升值,我们大概可以增加 20% 到 30% 的 GDP。
当然,这是保持当前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未来还有几个风险点:
第一个挑战,是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是底线。目前最大的担忧来源于房地产,我们的居民债务杠杆太高,整体的杠杆也很高。不过,比起欧美,我们还有降息的空间,这个估计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手。另外,我们争取在用时间换空间,就是保持房价稳定,然后保持收入增长,来达到化解房地产的目的。这意味着,房地产泡沫不能再涨了,说实话,从今年连续半年保持 LPR 不变来看,我第一次看到了楼市调控的决心。
第二,就是不能有外部的风险,比如全面战争。当然,局部的没有问题,局部的冲突,反而会刺激需求,加快 GDP 的增速。
第三,目前全球成为发达国家,跨国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要有一个或者多个产业居于全球一流。我认为,未来首先是要在半导体做到自给自足,不受制于人。另外,我们的新能源大概率成为全球第一,目前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光伏也走在全球前列。当然,我们体量太大了,可能还需要更多。
[
魔芋爽素毛肚魔芋麻辣味魔芋丝素食食品辣条素肉零食小
京东
¥50.30
去购买
笔者为_为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 jingji-xinli,凡是关注的,都发财了。_
上述 GDP 目标提出之际,贯穿 2021 年至 2025 年的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美两国走向地缘政治对抗,这两大因素迫使领导人重新考虑经济策略。
周四的提案基本上没有给出精确的数字目标,而是列出了一系列优先发展事项,包括要扩大国内消费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一重点领域在上述公报中被提及 11 次,而上一个五年规划中只提到了四次。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该规划文件,中国共产党表示,将在未来五年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通过促进国内消费来实现。
规划称,近年来落后于整体 GDP 增速的居民收入增长将弥补差距。中国共产党还表示将深化吸引外资的承诺,同时加快更环保的发展。
作为一项新的表述,到 2035 年,中国人均 GDP 将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缩短了 2050 年实现该目标。
经济学家称,这个说法意味着人均 GDP 达到约每年 3 万美元。据世界银行 (World Bank),这介于韩国和西班牙 2019 年人均 GDP 水平之间,这两国的数字分别为 31,762 美元和 29,614 美元。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全文应该会包括更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目标,预计将在明年 3 月份中国召开一年一度的人大会议时公布。
我们能做的,只是等待,中国必将崛起。
最佳助攻:Covid19
我相信这是包括了像林毅夫这样的经济学家已经做过了缜密计算的一个目标。
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么一个目标的宏伟程度。
很多人的脑海可能停留到上一个变成发达国家的韩国,先增长到人均 1 万镁,然后汇率升到 2 万镁中等发达,然后再缓慢升到 3 万镁,然后就发达了。
但其实,我们这条路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发达国家总人口才 10 亿人左右,韩国 5 千万人口,即使韩国从 1 万镁变成 3 万镁,对于世界经济的基数,其实是没有多大贡献的。
然而,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有 14 亿人。
假设发达国家 10 亿人的人均是 4 万镁,我们现在是 1 万镁。那么世界的总收入约为 70 万亿镁。
如果我们变成了 2 万镁,算上其他国家的增长,世界的总财富就变成了 120 亿镁,那世界的平均人均收入很可能变成 1.7-1.8 万镁,而我们其实也还是在平均线附近挣扎。
同理,我们即使达到 3 万镁,世界平均可能就被拉起到人均 2 万镁,我们也就平均线的 1.5 倍。而当前发达国家差不多是世界平均线的 4 倍(4 万 / 1 万)。
同理,我们可能要一口气增长达到 6 万镁,增长 5 倍,达到 84 万亿镁;而发达国家增长 1 倍,达到 80 万亿;其他国家增长 1 倍,达到 32 万亿镁;那么全世界约 200 万亿镁,世界平均 2.8 万镁。我们也就刚刚达到世界平均的 2 倍,我们这时才能称之为 中等发达国家。
继续算下去的下,也许我们要达到人均 15 万镁,才能达到世界平均的 4 倍,才能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
列个严谨的式来计算吧。假设我们的人均收入是 X,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均收入是 Y,世界总共 70 亿人。
1、那么如果我们要成为发达国家,我们的收入要成为世界平均的 4 倍,那么就有下式成立:
14*X+56*Y=70*X/4
得到 X=16Y。
从而我们的总收入与其他国家的总收入比值为:14X/56Y=4。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 GDP 要占到全球 GDP 的 80%。
-——————–
2、如果我们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我们的收入要成为世界平均的 2 倍,那么就有下式成立:
14*X+56*Y=70*X/2
得到 X=8Y/3。
从而我们的总收入与其他国家的总收入比值为:14X/56Y=2/3。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 GDP 要占到全球 GDP 的 40%。
考虑到美国 GDP 最高时占世界 45%,且目前仍然占 25%,我们还任重道远啊,同志们。
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希望不是在 996,007 的前提下。
名义增长率=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名义增长率=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名义增长率=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看前面这么多人质疑中国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原因都是说中国的实际增长率已经降到 6% 左右且难以为继。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概在 2.5% 左右,如果接下来十五年我们能够保持平均 5.5% 的实际增长率,那么平均名义增长率就是 2.5%+5.5%=8%,1.08 的 15 次方≈3.172,也就是说 15 年后中国的以人民币计价的 GDP 是现在的 3.172 倍,而当我们顺利完成产业升级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肯定会升值(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一阶段)。
我所认为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标准应该是四万美元左右,2019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7.1 万元人民币,7.1 万元人民币乘 3.172 等于 22.52 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 15 年后假设人口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到 5.63 兑一美元就可以实现人均 GDP 达到 4 万美元的目标(现在为 6.71 元人民币兑一美元)。
我在此大胆预测:七年后也就是 2027 年中国 GDP 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35 年中国 GDP 将成为美国的 1.5 倍,2049 年也就是建国 100 年的时候中国 GDP 将是美国的两倍。
评论区有人质疑我忽略了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我得出结论的前提就是假设美国能够保持未来 2.5% 的实际增长率和 2.5% 的通货膨胀率,也就是保持 5% 的名义增长率,各位如果还是觉得我的推断不现实的话可以自己拿计算机算一下。
中国人均 GDP 跟世界平均差不多。而中国人口 14 亿,世界人口 76 亿。中国人口大约占全球 18.4%
言外之意就是中国每提升 10000 美金人均 GDP,相应提升全球人均 GDP1840 美元。当中国人均 GDP 达到 3 万美金,很多目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会跌破世界平均线。包括但不限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那些人均 GDP 在 1-2 万美金的很多国家,都要凉凉。
世界平均 GDP 有多高,其实主要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发展程度
人均没意义啊,老生常谈了,你和马云的财富一平均你们都是人民富豪;你们单位的人均收入必然高于收入中位数,甚至高得多。
要看结构~
我们在十四五中把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定义为人均 GDP2 万美元,意味着我们的潜在增长需要稳定在 5% 的水平,如果能够实现,将会是一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因为,实现了这一目标,我们不仅仅跨越了中收陷阱,而且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在全球拥有最大的话语权。
一、为什么有的国家掉入了中收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凭借某种优势(自然资源、人口等),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均收入达到了一定水准,但长期停留在该水准的情况。比如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东南亚的菲律宾,近几十年来长期处于世界银行称之为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行列(根据最为广泛采用的世界银行的定义,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 1,0000 至 12,000 美元,按 2011 年购买力平价计算),而无法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中收陷阱是横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很难逾越的鸿沟。
二战以来,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在人均 GDP 达到 1–1.2 万美元(一般指 2011 年的美元)后,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
“中等收入陷阱” 发生的原因是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造成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通常,被困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表现为:
最近掉入中收陷阱的国家是土耳其。
短期(10-15 年)内让 GDP 好看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2001 年到 2014 年,14 年里土耳其 GDP 增长了 4.74 倍,年增长最高时达 11.11%,除了 2009 年因为全球经济危机出现下滑,大半年份的增长都维持在 6% 以上;人均 GDP 从 2001 年的 3119 美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12519 美元、增长了 4 倍,跑赢了绝大多数的中等收入国家。
按照世界银行 2015 年标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门槛是 12735 美元,在 2014 年,土耳其跨越中等收入,距离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只差 200 美元、一步之遥。
当时的土耳其俨然是新兴经济体的楷模,成为一条不同于东亚模式和华盛顿共识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到 2017 年时,土耳其的人均 GDP 还有 10512 美元,位居全球第 63 位,高于中国的 71 位,也高过马来西亚、墨西哥和巴西。
没有资源,缺乏有竞争力的工业产品和稳定繁荣的国内消费市场,土耳其如何一夜暴富的?
土耳其的增长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大规模投资。
投资需要钱,那就采取 MMT 理论,人为压低利率——大规模印钱,2003 至 2017 年,土耳其的 M2 增加了 24 倍。
国内的钱不够,那就通过本货升值来借钱,2001 至 2007 年间,土耳其通过两次货币改革,人为的让本币对美元升值近 30%。本币升值一方面促进了国际游资大量涌入,另一方面造成了出口的崩塌,土耳其经常账户 2002 年~ 2017 年间连续 16 年逆差,2017 年贸易逆差高达 770 亿美元,接近贸易总额的 20%,超过 GDP 总额的 9%。
为了解决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问题,大量借入外债,到 2018 年,土耳其的美元债务约占 GDP 的 30%,欧元债务占 20%,外债总规模到 GDP 的 55%,外债高达外汇储备规模 4 倍,短期外债超过外汇储备 1.7 倍。
这些钱去那里了?为了增加 GDP 而进行的大规模投资:
**首先是大基建,**先后投入近 10000 亿美元用以各类基建投资,修铁路、机场、运河、能源。
比如建高铁。全世界共有 22 个国家(地区)拥有高铁,除了中国、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以外,均为发达国家(地区)。但是土耳其的高铁通车里程在整个欧洲都是数得上的,长达近 3000 公里、3000 亿美元投资。
**其次是房地产,**房地产是土耳其的支柱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9% 左右(房地产体现主要是存量,而 GDP 是增量,可见其规模)。在经济保持缓慢上涨的时候,土耳其房地产价格指数却一再迎来大爆发。从 2008 年不到 2000 亿美元的总量,一直涨到了 2017 年的 1.2 万亿美元,10 年间上涨了 6 倍以上。在过去几年里,土耳其的房价一路高歌猛进,数次登上莱坊全球房价指数的前六名,2015-16 年前七个季度甚至蝉联第一,全年涨幅平均在 18%。最高的一次,土耳其房价一年上涨了 18.9%。
随着放水序幕的开启,高通胀不可避免地降临了,于是就是物价飞涨。
2019 年,土耳其的通胀率达到 12 年来的新高,达 15.85%。而高通胀也增加了土耳其的借钱难度,土耳其银行利率已经一路飙到了 17.75%。
但是,路不能永远的修下去、房子不可能永远涨上去,建立在泡沫之上的增长必然有破灭的那一天。
随着美联储的缩表、经常账户巨大的赤字、加入欧盟的失败,2018 年开始,土耳其爆发了大规模经济危机,一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危机解除的迹象,美元等外国资产大量出逃,土耳其里拉崩溃、大幅贬值,经济大幅度萎缩。2019 年土耳其人均 GDP 约为 9000 美元,比 2014 年最高峰时缩减了 30%,现在可以这么说,土耳其已经掉入中收陷阱。
因此,GDP 只是一个统计数字,本币大规模升值、庞大的基本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人为制造的虚假繁荣,都可以让 GDP 变得很好看,只要是数字就可能产生泡沫。
如何实现高质量的 GDP,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增长,才是跨越中收陷阱的核心,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
二、中国实现发展目标面临的困难。
后发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轨迹并非只有一条。二战后,在和平与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迅猛增长,其中就包括一些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后发经济体。这些后发国家实现经济崛起的种种模式中,取得成功并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即 “东亚模式”、“华盛顿共识”。
东亚模式最鲜明的特点有 2 个:**1. 出口导向的工业化;2. 政府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强。**最典型的 “东亚模式” 经济体如中国、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这些经济体都通过 “东亚模式” 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崛起乃至赶超。
华盛顿共识即新自由主义的产业私有化、去监管、贸易与资本自由化、浮动汇率等等。相较于东亚模式,华盛顿共识的争议性也更大,虽然在实践中东欧和拉美一些国家曾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华盛顿共识,在波兰等一些前华约国家也取得了成功,但在另一些国家却带来了非常糟糕的后果(比如接受 “休克疗法” 后的俄罗斯)。
所以,东亚发展模式成为后发国家最成功的模式,几乎没有之一,因为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地区基本上都成功的跨越了中收陷阱,而基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却没有。
因此,作为标准东亚模式的中国,其经济发展的未来,完全可以通过比较日韩经济发展的轨迹进行综合的分析,一方面判断中国是否能够跨越中收陷阱;另一方面判断东亚模式在跨越中发陷阱后未来的发展道路。
以人均 GDP 为标准的比较:
综合考虑通胀汇率的影响,从人均 GDP 这个角度比较,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大概处于日本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韩国 90 年代初期的发展水平。日本的增长是从 70 年代中期开展收敛、持续了 30 年才稳定下来;韩国的增长是从 90 年代初期开始收敛、持续了 20 年才稳定下来。
同为东亚发展模式的比较,如果以全球化为核心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新技术革新还不断出现,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和城镇化率还能够保持出与日韩比较一致的水平,中国经济增长自 2010 年开始收敛以来,其下降趋势也将会是一个 20-30 年的漫长过程,收敛的目标也将是韩国的 2% 并最终达到日本的 1%。
上述如果的条件能够实现,我们应该在未来的 5 年内跨越中收陷阱,实现发展目标。但是,未来 15 年能够把经济的潜在增长维持在 5%,从日韩的经验来看,非常困难,因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率、杠杠率、贫富差距、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资产配置的泡沫化,比较日韩的同期发展水平,都存在比较不利的地方。
因为长期的逆周期调节,即使没有今年的疫情,中国经济下行还远远没有见底。未来 3-5 年应该不是困难期,未来 10-20 年才有可能是困难期。如果应对不当,届时,中国经济很难保证维持 5% 这样的速度。
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来源于:第一个 20 年以进出口为核心的外循环使中国迅速工业化并崛起成为世界工厂;第二个 20 年以基建房地产为核心的内循环使中国迅速城镇化。但是,随着对外贸易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和城镇化步入尾声,随着汽车、房地产、电子信息产业步入存量时代,随着宏观经济的高杠杆率和基尼系数的扩大,我们经济减速过程存在深刻的结构性原因,并且这个减速过程现在看来还远远没有结束。
寻找新的经济发动机是非常困难的事,经济转型需要一代人甚至二代人的努力,目前还远远没有看到,所以这个过程是痛苦和漫长的。
一是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晚期。中国城市化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大幅度变慢,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基本建设房地产产业的繁荣,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二是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占有率已经达到极限,已造成了巨大的国际关系逆转,加之出口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上升,出口国家汇率的升值,中国制造将会越来越昂贵,对外贸易很难继续扩大,举全国之力举办中国进口博览会,说明我们追求进出口平衡是今后的国策。
三是中国的宏观杠杠率远大于日韩的同期水平,甚至高于韩国现在的水平。
中国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数据显示,2020 年前三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由上年末的 245.4% 上升到 270.1%,增幅达到 27.7 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一季度企业部门是杠杆率上升的最重要推动力,企业债务攀升贡献达到七成;三季度企业部门对杠杆率的贡献为负,居民和政府部门成为杠杆率上升的主动力,贡献率分别为 46% 和 65%。
四是中国的贫富差距和老龄化水平一直要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新千年以来,老龄化人口一直在加速,并且将在 2027 年开始显著加速,那时候养老都会是问题。如果经济转型遇到困难,排在世界前列的基尼系数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不稳定。
五是以投资和负债为核心的增长方式必然难以为继。中国 2019 年消耗了全球铁矿石产量的 54.5%、水泥产量的 58%、煤炭产量的 57%、铜铝镍等有色金属的 50% 以上等等,只创造了占全球 16.6% 的 GDP。如果十四五中国 GDP 再增长一倍,一方面全世界的资源都不够我们消耗,另一方面资源的价格将将越来越贵。
三、提升 TFP 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
从发展这个角度看,TFP(全要素生产率)是潜在增长的主要指标。想要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升 TFP 是核心。
上世纪 90 年代后,日本和韩国的潜在增长 (potential growth) 都在急剧下降,背后的因素也相似,TFP 徘徊不前。
日本的经济起飞始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初,经历了长达 30 年、平均 8% 的增长。其经济收敛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70 年代中期至 1990 年,从 8% 的增速下降到 4%,潜在增长下降主因是全要素生产率(TFP) 增速下降的结果。第二个阶段是 1990 年至今,增长率从 4%下降到 2000 年的 1%,潜在增速近 20 年基本稳定在 0.8%,下降的主因是老龄化导致的投资增长疲软和劳动力投入下降。实际上,日本投资和生产率的缓慢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企业重组和资产负债表修复遭到推迟的后果。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资产价格暴跌之后,银行和公司在解决资产负债表问题方面进展缓慢,效率低下而无法生存的 “僵尸” 公司继续运营。由于银行需要重建资本缓冲,贷款面临约束,私人投资下降,必须依靠政府反复的财政刺激来支持经济。IMF 对日本 2020 至 2030 年潜在增长的预测是 0.8%。
因为朝鲜战争,韩国的经济起飞比日本晚了大概 15 年,自上世纪 60 年代中晚期至 90 年代中期,韩国也经历 30 年平均 8% 的高速增长。自 90 年代中期开始,其潜在增长率也大幅下降——从 90 年初的 8%下降到 2015 年的 2.9% ,同样反映了劳动、资本和 TFP 对潜在增长贡献的下降。低效公司的缓慢重组同样导致了生产率的下降。与日本的情况一样,未来即使劳动参与度将略有增加,人口结构的趋势表明,劳动力对潜在增长的贡献依然将继续萎缩。WEO 和 IMF 对韩国 2020 至 2030 年潜在增长的预测是 2%。
日韩两国的生产率增长缓慢,在非制造业部门尤甚。在韩国,劳动生产率在 1990 - 2011 年间以年均 5.5%的速度增长,但自那之后就一直停滞不前,始终只有经合组织 (OECD) 中三个生产力最高国家的平均水平的 40%。同理,日本的劳动生产率约为经合组织龙头经济体水平的一半。此外,两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制造业的一半,而经合组织中其他国家,服务业的平均生产率为制造业的 90%。在日本,服务业的低生产率反映了该行业较低的研发水平——不到 10%,远低于 OECD38%的平均水平。
而在韩国,生产率增长一直受到竞争压力不足的困扰,以产业上游部门尤甚。根据 OECD 的产品市场监管 (Product Market Regulation, PMR) 指标,与 OECD 的平均和最佳水平相比,韩国上游服务业的监管标准非常严苛。这在航空、电力、天然气、铁路、公路和专业服务等领域尤其明显,表明韩国有足够的改革空间来提高生产力。评估服务业改革对生产率潜在影响的模拟分析表明,如果韩国上游部门的监管负担在 2025 年之前减少到 OECD 前三经济体的平均水平,韩国的年 TFP 增长率就能提升 0.25 个百分点。
从宏观看,日韩经济都经历 30 年的快速增长,也都经历了 20-30 年的收敛并逐步稳定下来。韩国稳定在 2%,日本在 1%。从经济发展轨迹上看,韩国目前比日本要滞后约 10 年,但是,随着韩国老龄化的迅速到来,韩国未来的潜在增长应该也会到 1%。
日本的教训表明,TFP 对潜在增长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1996 年至 2015 年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 2011 年海啸的影响,日本的年均 GDP 增长率平均为 0.8%。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 0.2%,而 TFP 的贡献率为 0.9%。而由于工作年龄人口的减少,劳动投入的贡献率率为 - 0.3%。所以尽管劳动投入在减少,但凭借全要素生产率 0.9%的增长,总产出保持了年均 0.8%的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下降,人均 GDP 的年增长则超过了 1%,并转化为人均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的增长比起人口的增长,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健康更为重要,即使人口正在萎缩,这也依然成立。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需要依靠创新。日本并不是唯一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德国的老龄化率接近日本,但是德国并没有出现日本的问题。日本缺乏创新以及人均收入增长的减速,造成内需不足同时无法占有外部市场,才是日本在经济表现低迷的真正的重要原因。**所以,日本需要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和提高人民收入上,这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综上,日韩跨越中收陷阱以及后来的增长乏力,核心都在于 TFP 增减。
中国 30 年的高速增长实质上也是 TFP 的增长。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 Louis Kuijs 认为,TFP 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从 1978-1994 年的 46.9% 下降到了 2005-2009 年的 31.8%,并进一步下降到 2010-2015 年的 28%,是中国潜在增长放缓收敛的主要原因。
我们把中国实际 GDP 增速分时段拆解为劳动、资本和 TFP 这三个要素,三者相加即为当期的 GDP 同比增速的平均值:
进一步对劳动生产率进行分解,主要来自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深化。所谓资本深化,即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劳动比)的提高。比如,当劳动力成本提升时,企业更倾向于用机器替代劳动,致使单位劳动的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两个阶段。1978-2008 年,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双重人口红利(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增加)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再加上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资本深化,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价格机制开始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竞争机制带来 “创造性毁灭”,微观主体的能动性得以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实现中国经济从 0 到 1 的飞跃。
劳动对经济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劳动对 GDP 增速的直接贡献,还使得资本生产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这段时期内,全要素生产率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非常显著,改开初期(1980-198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初期(1990-1995)以及加入 WTO 之后(2000-2005 以及 2005-2010)都有显著提升。
2008 年至今,中国进入到新古典发展阶段,农村人口从过剩变为短缺。2010 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劳动力工资,特别是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快速上升,使得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开始下降。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对 GDP 的直接贡献开始下降,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开始减速,它还使得资本的边际报酬加速递减。
2008 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 2010 年的欧债危机终结了中国的全球化红利,2016 年特朗普的去全球化掀起了保护主义的浪潮,全球规则面临重构,中国在全球竞争面临巨大的压力,中国潜在 GDP 增速不断下行,实际 GDP 增速在 2009-2010 年的强刺激政策的支持下出现反弹,在 2010 年后向潜在 GDP 收敛。
TFP 是这段时期 GDP 增速和劳动生产率下行的最主要原因,从 2005-2010 年的 4.2% 下降到了 2010-2016 年的 2%,降幅 2.2 个百分点,可以解释 GDP 增速下降中的 66.7%(2.2/3.3)和劳动生产率下降的 64.7%(2.2/3.4)。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是需求侧冲击,中国的问题还是在供给侧。随着过去 10 年中国经济的减速,稳定成为是中国的核心政策,因此,寄希望于资本投入的大规模刺激延缓经济的降速,从 4 万亿到 PPP,再到房地产政策的放开与调控,都没能扭转 GDP 增速下行的趋势,却大规模提升了杠杠率,这实际上就是走了日本的老路,造成了经济下行 10 年以来中国 GDP 的增长实际上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幸福和财富没有多大的关系。
中国 GDP 增速下行,最先表现为潜在 GDP 增速的下行,其出现的时间为 2006 年,在这之前的 2004 年恰恰是刘易斯拐点出现民工荒,后来成为常态。实际 GDP 增速在 2010 年达到 10.6% 的周期高点之后,便一路下行。正好是这一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到最高峰,而后不断下降。
潜在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劳动数量(L)和劳动生产率(Y/L),而这两个因素都取决于人,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与人力资本)、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微观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创新等),无不与人的因素紧密相连。
人的流动与资本的流动相互牵引,在二者的融合中,要素重新组合,新技术得以发明,劳动生产率得以提升。所以,实体经济层面着眼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政治层面对 TFP 的影响来看,中国与其他东亚模式国家(地区)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强有力的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就像一些巨大的地区 “总公司”,按照吴晓波的说法,市委书记是董事长,市长是总经理。尽管“公司” 的领导不断升职和更换,但是 “公司”的业绩——地方 GDP 和财政收入却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增长率。所谓 “中国奇迹” 正是由这些持续不衰的众多发动机推动的结果。
政府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主体,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迅速的把社会资源从计划转移到市场,比较俄罗斯失败的休克疗法,中国转轨的边际成本趋于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但是,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许多原本该是市场做的事情,特别是社会资源被用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挤占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可用资源,中国居高不下的土地和房产价格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经济发展以增加投入为基础,政府虽然能够组织和动员资源投入到经济增长中,但是难以提高效率和技术水平、提升 TFP(全要素生产率)。
改革开放 40 年的高速发展阶段,中国 TFP(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动员能力,使劳动力在农村和城市以及农业和工业间的转移而获得的要素配置效率,那么,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城镇化步入晚期,微观生产的效率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关键的问题还是如何提升竞争的效率,这取决市场而不是政府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取决于能否真正建立起 “创造性毁灭” 的新的科学技术,取决于低效率的企业从竞争中退出,取决于市场能否更好的发挥资本配置的功能,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深刻改革。
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基于人口及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比较。
日韩两国的趋势都反映了居民寿命的大幅提升,生育率的下降及有限的外来移民。日本的劳动适龄人口在 1995 年达到占总人口 63%的峰值之后,于 2015 年下降到约 56%,而在韩国该比率在 2017 年达到 66%的峰值,并将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迅速下降至 56%(图 1)。亚洲其他的发达经济体,例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预期也将经历类似速度的人口老龄化。但不同的是,韩国的人口萎缩很快就将开始——类似过去的日本。日本的人口在 2010 年就开始萎缩了,而韩国人口萎缩预计在 2025 年至 2035 年开始。人口老龄化可能对经济的潜在增长、劳动力、储蓄、投资以及经常账户和财政平衡 (fiscal balances) 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它也可能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尽管这方面的实证证据结论不一。另一方面,人口下降也将对国内总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要大于日韩同期发展阶段的水平。
第一,官方数据显示, 2019 年我国出生人口 1465 万人,出生人口跌破了 1500 万,比 2018 年减少 58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48‰,创下近 20 年来最低的人口出生率。
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已经陷入了 “低生育陷阱”,这个数字不仅仅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也是比较低的数字。二孩政策并没有改变人口出生率下滑的态势,而且效应在递减。同时,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1.69,也低于公认的替代率 2.1。另外,中国的育龄妇女人数在过去 10 年减少了超过 4000 万。
第二,自 2012 年起到 2019 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连续 8 年下降,劳动力人口人数下降了接近 3000 万,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将不会改变。
第三,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加深。中国 60 岁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2019 年,中国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约有 2.54 亿,占总人口的 18.1%。预计到本世纪中叶,60 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 4.87 亿,约占总人口的 35%,中国将成为全球最老的国家之一。
这三组数字,基本确定了 “十四五” 中国人口的基本格局:中国人口将历史性的进入下降周期,而且这个过程将不可能逆转,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养老等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
——基于宏观杠杆率方面的比较。
实际上,东亚模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其经济周期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基于强大的政府,逆周期调节经济的强凯恩斯主义,在其开始长期的增长过程中,并没有发生过标准意义的经济危机;但是,这种调节只是推迟了时间,往往更大的风险在后面,比如日本泡沫的破裂、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痛苦。而欧美特别是美国,因为小政府的关系,对经济周期的干预较弱,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周期中成为常态,基本上每十年一次,每一次经济危机就是一次企业出清,可以理解为供给侧出清,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质量。
对于中日韩而言,减缓经济增速的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宏观杠杆率。
中国杠杆率的幅度要远大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同一时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们频繁用基建和房地产刺激经济,使得投资率更高,所以杠杆上的更高。虽然我们经济增速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差不多,但是代价就是国企和政府甚至居民部门的大量负债(中国企业的杠杠要远大于美日欧),也带来了更多资源配置的扭曲,比如房地产价格和高比重的金融业。
中国的宏观杠杆率预计在 2022 年左右达到 300%,大概每 10 年时间翻倍。
相比较,韩国和日本大概用了 30 年才翻倍。
韩国在资产负债表脆弱上即将面临的问题,日本也曾面对过,但两国问题的规模大有不同。在日本,20 世纪 90 年代企业债务高企,占 GDP 的 140%以上。日本在新世纪经济长期疲弱的根本是(各部门)在甄别不良贷款、清理资产负债表以及对银行进行充分再注资上的迟缓,导致了银行系统的持续脆弱,并反过来制约了其发放新贷款和支持经济复苏的能力。经过 2000 年的去杠杆和缓慢重组,日本的企业债务水平终于在 2015 年降至 GDP 的 100%左右。而韩国目前的企业债务 GDP 占比较为温和,仅略高于 GDP 的 100%,但某些行业,如造船、航运和石化 ,亟需重组。
日本的前车之鉴告诉了我们迅速甄别不良贷款并强化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
韩国的家庭债务水平高于日本。日本的家庭债务 GDP 占比稳定在 65-70%,而韩国则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GDP 占比的 40%,稳步上升到今天的近 90%。韩国当局采取了几个遏制家庭债务快速增长的措施,包括贷款申请时更严格的银行审核和宏观审慎措施。然而,韩国有必要采取进一步措施:韩国 60%的债务收入比 (Debt to Income, DTI) 上限 ,在国际横向比较中仍偏高 ,应逐步收紧 30%至 50%。DTI 上限的适用范围也应扩展到其他类型的家庭债务(包括所谓的 “集体贷款”)。此外,银行和非银部门之间应进一步协调审慎监管。
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上,两国差异巨大。日本的公共债务 GDP 占比从 1990 年的 70%,飙升至 2015 年的 250%左右。为应对经济放缓和外部冲击,比如 2011 年的大地震,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和财政刺激方案导致了公共债务的大幅增长。相比之下,韩国的公共债务仍然不大,在 2015 年不到 GDP 的 40%,尽管根据当局的预测,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增长放缓,到 2060 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 GDP 的 60%甚至 100%。因此,尽管促进潜在增长所需的结构性改革可能对经济产生短期不利影响,韩国仍有财政空间可用于来激励改革及缓冲影响。
——基于资产价格方面的比较。
日韩的经验表明,当城镇化率达到 70% 以后,基建等资产价格将会走向尽头,房地产也不例外的会产生一次大规模的挤泡沫过程。
因为,日韩的房地产泡沫都是在城镇化率 70%—80% 期间破裂的。
20 世纪 90 年代后,韩国和日本的房价都出现了大幅回调。日本的实际房价从 1991 年到 2007 年间持续下滑了近 50%。房价的回调对于日本 1990 年代初第一轮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在韩国,从 1989 年到 2001 年,实际房价自峰值水平跌去了 50%以上。此后,韩国当局推出了一系列宏观审慎措施,如贷款价值比 (Loan-to-value ratio, LTV) 和 DTI 上限来防止房价过快上涨。这些审慎监管将有助于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导致日本危机爆发的兴衰周期。
韩国的股市价格表现则与日本截然不同。在日本,自 1989 年巅峰以来,股票价格一直处于下跌趋势,间或出现短暂复苏,至今市值只保持在 1989 年水平的 40%左右。相反,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大幅下滑,但韩国的股市一直更具活力,从而支撑了国内需求。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房市泡沫对经济的损害要远大于股市。
中国真实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70%,同样意味着基建房地产也进入尾声。
同时,老龄化也可以降低房地产价格 ,比如老年人往往会住在较小的房子里。此外,老龄化通过抑制投资需求对通胀产生影响,因为较低的生产率和劳动力供应会降低潜在产出和实际回报率 (real rates of return) 。再者,如果人口萎缩压缩了总需求,也会影响通胀。不少实证研究都表明,老龄化导致了日本的通货紧缩。
所以,可以这样预测,即便是政府对房地产价格的严格管控,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不远的未来应将出现较长时间的下滑,这个下滑的也非常可能的对比是日韩同期的时间和水平——即 10 年左右发生 40—50% 左右的下滑。
为什么说中国实际城镇化率已经结束?这与统计局的 60% 的数字不一样呀!这里举一一个例子:
我们调查了位于广东梅州的一个自然村(省级贫困),户籍人口约 2700 人,平时实际在村子大概有 300 人左右,其余的人基本上在外地、县城或者镇里工作,最热闹的时候是春节,非节日的时候一般看不到人,农村基本上空心化了。虽然快没人了,但政府及扶贫单位共投入资金 3000 多万元,村子里的所有基础设施基本现代化,道路硬化、新修活动大楼、修善学校(没有一个学生)等等。其他的自然村,情况大体上一样,由此可见,梅州地区的实际城镇化率快达到 90%!以此类推,把中国城镇化率定义为 70% 以上,基本上比较符合实际。
城镇化基本上结束,最直接的后果: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将结束,至少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
——基于劳动者报酬和基尼系数方面的比较。
从日韩的发展经验来看,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占 GDP 份额的变动要么在高水平上保持稳定,要么保持上升态势直到在较高的水平上趋于稳定,这也是 “卡尔多典型事实” 所描述的情况。
以韩国为代表的快速上升型。韩国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了快速的工业化过程,劳动份额也从 1955 年的 30.1% 迅速上升到 1993 年的 60.6%,上升超过 1 倍。目前,韩国的基尼系数大概在 0.32。
以日本为代表的稳步上升型。20 世纪初以来,日本经济社会变化巨大。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二战期间劳动份额轻微下降,但日本劳动份额总体上呈逐步上升趋势,从 1915 年的 55% 上升到 1960 年的 67.1%,上升了 12.1 个百分点。目前,日本的基尼系数大概在 0.37。
很多研究都表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份额呈现下降趋势。白重恩、钱震杰(2009)用全国劳动者报酬除以净 GDP(总 GDP 扣除净间接税)的比例来表示劳动份额,认为它从 1995 年的 59.7% 下降到 2006 年的 47.3%。李稻葵等(2009)用劳动者报酬除以总 GDP 表示劳动份额,认为中国劳动份额从 1990 年的 53% 下降到 2006 年的 40% 左右,他们还认为国际范围内劳动份额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 “U” 型关系,而中国正处在这一曲线的下行区间,这意味着中国劳动份额还将继续降低。罗长远、张军(2009)认为中国劳动份额从 1995 年 51.4% 的峰值下降至 2003 年的 46.2%,且在 2004 年加速下降至 41.6%。近十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中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重从 2009 年的 49% 下降到 2019 年 39%。(数据不一致可能在于统计的口径和方式不同,但是不能改变下降的本质)
从这个比例看,中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例低于世界很多国家 55%—65% 的水平:1950 年代韩国开始工业化时,劳动份额甚至低于中国,到 1970 年韩国劳动份额为 41.4%,与中国 1980 年代大致相当,随着韩国劳动份额迅速提升,到 1990 年韩国劳动份额要比中国高出 15 个百分点;1910 年日本劳动份额为 55%,1960 年日本劳动份额达到 67%,而中国 1978-2019 年的劳动份额仅在 39%-46% 之间徘徊,两国工业化过程中劳动份额的差距越拉越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 GDP 份额的变动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稳定状态。
10 月 20 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 胡润百富榜》。根据榜单,胡润百富榜人数扩大 32%,比去年的 1819 人增加 579 人,达到 2398 位企业家财富超过 20 亿。胡润表示:“中国上榜企业家人数增加到 2398 人,创下历史新高。”
上榜企业家总财富比去年的 17.9 万亿增长 54%,达到 27.5 万亿。胡润表示:“这一年是历史上财富创造最快的一年,中国上榜企业家的总财富都超过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一年的 GDP。”
千亿级企业家比去年的 19 人骤增一倍,达 41 人。胡润表示:“今年我们找到 41 位千亿级企业家,十年前一个都没有。有近 2400 位企业家财富超过 20 亿,实际上应该还要多,多多少?最起码多一倍,因为有些企业家比较低调,实际中国应该有 7000 多人财富都超过 20 亿。”
十亿美金级企业家有 878 人,是十年前的 5 倍。胡润表示:“如果加上港澳台,大中华区十亿美金级企业家达 1000 人,相比之下美国只有 600 多人。”
所以,中国的基层系数可以这样统计:
如果在统计局口径(几乎不包括前 1% 人口),基尼系数约为 0.47;
如果包含富人,但是没能包含那些最富有的人口(如 CFPS、CLDS 和截尾后的 CHFS),则基尼系数约为 0.55 到 0.6 之间;
如果不仅包含了富人,还包括了那些亿万富翁,包括那些人均收入达到了平均水平上百倍的人(如截尾前的 CHFS),那么中国的基尼系数会超过 0.6,达到 0.67。
**劳动报酬占比较低不仅会造成国内的不稳定,还会造成新卡尔多事实:**非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价格形成机制就无法保证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中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全球化就意味着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在全球范围的趋同。一个让自己国内劳动者价格长期停滞的出口导向兴国家必将通过出口影响其他国家劳动的要素价格水平。
历史上,韩国、日本、台湾在其经济贸易发展时期,其卡尔多系数是提高的,即工资增长速度大于资本所得的增长速度。最后这些国家 (地区) 现在都收敛在 2/3 这个卡尔多事实的黄金分割线上。相反,中国劳动占 GDP 比由 55% 下降到 39%,当其传导到美国之后,美国的劳动报酬占比 (劳动所得 GDP) 由长期稳定的 65% 下降到 55% 左右。
一是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回流到华尔街,构成了一个膨胀的金融部门,而实体经济竟争不过 “中国制造” 出现萎缩,流动性过剩,08 年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一次预演。
二是硅谷和华尔街利润升高,而传统产业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广大中产阶级收入在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的冲击下,长期停滞。造成了 “新卡尔多事实”(劳动报酬的份额在国民收入中的持续下降),扩大了基尼系数,撕裂了美国社会,引起了全球化的逆转、民粹主义抬头以及川普的上台,导致与中国的贸易战乃至于冷战。
贫富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和 TFP 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缓解甚至逆转这个过程是中国未来的重中之重。
通过上面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在人口及老龄化、城镇化率、杠杆率、劳动者收入、贫富差距等等方面,已经走完了日韩的发展道路,却没有实现其发展目标。如果不改变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改革, 就全体国民而言,在未来跨越中收陷阱将会非常的困难。
五、对策及未来。
中国现在的决策者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年 1 月),研究美国的两次重大经济危机的共同之处,有十点结论:
1. 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影响和挑战。
2. 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过度负债的经济模式已经充满风险。
3.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较少数的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
4. 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5. 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6. 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
7. 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为糟糕。
8. 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
9. 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10. 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这种比较研究的目的非常简单——避免中国发生类似美国的危机。
但是,有市场就会有周期,有周期就会有危机,逆周期或者说为了避免危机而采取的非市场手段只可能在未来会造成更大的危机。
对于还没有完整经历过一个经济周期的中国来说,周期不可避免,危机也不可能避免,最终,我们将要看到的是:谁是裸泳者。
我们现在吸取美国的经验,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第一,美国是如何摆脱危机的。
现在所有的观点都认为,美国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的危机。
美国是如何走出这个危机呢?
通过提升国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内循环。
打赢二战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实现国际循环。
国内循环的目标——成为以消费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的国家——消灭生产过剩。
国际循环的目标——具备输出国内危机的能力——消灭资本过剩。
最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如何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通过上面非常简单的对比,中国想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走美国的道路而不是日本韩国的道路。
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国的国策实际上走了美国摆脱大萧条相同的道路。
——提升劳动者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使中国成为一个以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国家。
——通过贸易逆差,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让中国拥有输出危机的能力。
——以科学技术为驱动提升 TFP。
这个比较长,还没有写完。
其实没那么简单。
2020 全面小康后依然很多地方很穷,因为效果没那么快,所以说什么都是基本实现 (也就是说有一定滞后性),所以各位依然要努力,不要太飘了。
而且世界经济这块大饼还能不能做大,这点相当存疑,依现在各外国应对危机的水平,可以保证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会进入一个漫长下滑通道,未来甚至可能出现社会极端民粹常态化这种 “复古” 潮流。再加上欧洲民主极乐园的绿色化,指不定以后要出多少奇葩事情呢。完全不能指望这些国家有能力做大经济大饼,甚至最后时刻,这些国家可能会爆发互相吞噬的惨剧。
而当今世界大国与联盟有四家,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长期看四方关系发展非常不明朗,甚至会出现热冲突,最糟糕的是这四家各自内部矛盾都有达到临界点的可能,特别是美国,这种资本主义深化到极致的帝国,在可能自爆的危机前会发疯到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这里面反而是俄罗斯、欧盟比较安全,一个已经经过苏联时代有了丰富的经验,另一个本来就是拼凑的酒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吃完说再见完事。而中国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目前都要依靠 996 福报、主动降工资等手段剥削增压提振经济,这种情况下带来的副作用能不能被其他手段缓和是中国未来能不能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
回到世界经济大饼这个前提上,就算中国再怎么努力,去做大这个经济大饼,只要外国躺着过,经济大饼依然会越来越小,矛盾激化指日可待。就和这次对抗疫情一样,中国做的再怎么好,并不影响疫情在其他国家的整体走高。很多人都说这次疫情是因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对西方带了错误的示范,导致整个西方面临危机,但,这种说法完全不靠谱。除非土耳其、印度、巴西等等都算西方国家,对了,西方眼中的东方国家俄罗斯表现的也是一塌糊涂。种种迹象表明,资本这东西确实不讲道理,不讲情面更不讲仁义道德。外国不问国家、民族、阵营,其深层本质其实是一样的。这才是中国面临的大问题,怎么在这种本质上依然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发展自己。
我想中国已经给出了答案,中国发展军事,建设军队其实是为了经济发展,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解读的标题应该叫: 中共的超级战略定力。
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战略前进,这个就叫做战略定力。
大家可以翻一翻,我们初中高中政治书当中,其他三中五中全会制定的目标,快 40 年过去了,不仅仅是实现了,很多还是超额实现了。
这次五中会,制定了两个目标,五年目标和十五年目标。
见证祖国的发展只是一小事,大事在于你是否能抓住未来十五年发展的红利。
如果你相信国家,相信这次会议,相信党的战略决心和战略定力,读懂十九届五中全会这篇文章,再去指导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意,会是什么效果呢?
能够预判十年趋势,只要个人命运不是太惨,人不要太懒,大概率都不会过的太差。
十五年计划总结: 人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
十五年计划,其他都不用看,就看这一条就够了。
有人说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啊,也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已。
13 亿人的体量,这个经济总量你再算一下,是美国 + 欧盟的总和了。
总结一下五年计划的目标: 打开内循环的格局,打开科技创新发展的格局,打开城乡差距的格局。
按照二八定律法则,20% 的富人生活水平已经超欧赶美了,这 20% 是个什么概念,大概 3 亿人,接近美国人口总和,所以中国人到处买买买。
另外还有大约 3 亿人在社会的最底层,平均工资在 2000 以下,从事最简单的工作,譬如餐饮业的服务员、保安等,二八定律两端都是适用的。
中等收入阶层指白领、技术人员、小型的服务业、生产企业主、高管等,这些人的月收入从 5000-2 万都有。
要达到这个目标中产起码要达到 7 亿。
我们以前是农业哺育工业,西部哺育东部。
西部民工去东部打工、做服务员,创造了东部的繁华。
现在只要一对调,东部反哺西部,工业反哺农业,内循环就打开了。
西部也有钱建设乡村了,农民也有钱消费了,形成内循环,内需经济的占比从现在的 30%,提升到欧美的水平,60% 多。
大城市吸纳了大量人口,将来还会吸纳,而地广人稀的西部和农村反而随着人口的大量减少,腾出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高速高铁是先修路,要想富先修路,修完了以后怎么致富呢。
农村的城镇再修一遍,资金从哪来,从东部转移支付一点引子过来,西部老百姓自己出一部分,国家贷款一部分。
贷款拿什么抵押呢?
我们看看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 5359 号建议的答复摘要中关于赋予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一段话。
近年来,各地特别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宅基地权益保障方式。一是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2015 年以来,人民银行牵头在天津市蓟州区等 59 个县(市、区)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指导各试点地区完善确权登记颁证、交易流转平台搭建、价值评估体系、抵押物处置机制建设等配套措施,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支持实现农民住房财产权。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 2018 年末,试点地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为 306 亿元,同比增长 41.6%,累计发放 575 亿元。
东部反哺西部其实现在一直在做了,比如贵州的高速和高铁,高速基本上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这些资金都是东部转移支付到西部的。
同理,其他的反哺,钱绝对不会直接给到农民手里。
修高速主要人工,需要水泥砂石,这些都要当地采购,最终钱还是留在了当地。
光靠农村基建就可以带动十年的经济发展,差不多等农民都住小镇上去了,这时候土地又可以承包给农业社,农业社通过种植技术改善粮食蔬菜的品质,农产品价格上去了,农民的分红也上去了。
参考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都和城镇化率这个数字有绝对关联。尤其是城镇化率在 50%-70% 之间的时候,这个国家发展是最快的,机遇最多,能够提供的高薪岗位也是最多的。
譬如亚洲的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日本的城镇化率从 1947 年 30%,提升到 1960 年 65%,这段时间是日本发展最快的时间段,后面到 1980 年日本的城镇化率从 65 增长到 80%,这段时间的增速也很快,80 年代后期日本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崩盘了。
同样,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城镇化率也达到了 80% 以上,但是城镇化一结束就暴露了原型,发展停滞、倒退失业率飙升,20% 的富人阶层垄断了资源,60% 的中产阶级过的很痛苦。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建成之后处在这 60% 的群体失去上升的空间。
现在很多学者担心中国会不会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 57%,城市当中以房地产、基建带动的经济增长进入了尾声,而我们还有更广阔的农村尚需要建设,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这是那些南美国家不具备的条件,所以我们不和南美这些国家比,实在没有可比性,和欧洲、日韩比他们没有这么大的国家体量,整个欧盟加一起还差不多,现在欧洲的这个德性不用看要不了多少年全线超越他们是没问题的。
要比的话只有和美国比,超美这也是当今大家都在看的,不仅中国人看着,美国人也把中国提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等级上来。
前面说中国城镇化率还很低,比如北上广深这些已经达到了 90%,沿海一些省份也有 80%,大部分西部地区还很低,中部地区也不到 50%,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18 年已经提上日程了,就是第一号文件把这事定下来了,趋势很明显。
未来十五年,重点关注:
农村建设、农村物流、农业合作社,这是普通人能插足的。
这是东西部问题,还有科技和文化的问题。
科技如何实现突破,以前是靠高校搞科研,事实证明他们跟不上时代了。
你看华为一家公司的专利,所有高校加一起可能都没华为的专利有含金量。
你看蚂蚁金服背后的资本,中字头的一堆,养老金也买了蚂蚁;各路资本和国外资本也是一堆。
蚂蚁金服这个吞金巨兽。
帮国家带动科技创新,用顾子明的话说蚂蚁金服本来是一个新动能,现在要变成一个科技投资天使人。
帮国内外资本割韭菜,王健林就是下场。
总之这个财富一定要流动起来,千万不能聚集到某一小部分人手里,先富带动后富是几十年的承诺,大部分因为资源和地理的优势有钱了,却不愿意做了,后面有他们倒霉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中国最有钱的是搞房地产的,北京一套房价值千万超过了一半以上上市公司的年利润,上市公司是什么概念,都是行业里做的非常好的了,很多小地级市有两三家上市企业都不容易,一家上市公司要养成千上万甚至几万的人就业,反而还不如北上广一套房子值钱。所以这个格局必须要打破,房产税一收,就到了他们还债的时刻。
中国的追求首先是国富,国富之后是民安,不是国富民强,国富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修高铁修高速,集中力量攻坚中高端出口市场,国家富强了老百姓才能安康的生活,但是老百姓不能强,尤其是不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强,历史上的教训是这样会出大事,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除了农业以外,想要关注科技发展,只有关注科创基金了。
从科创板吸收到巨量的资金,投资给各个初创的科技公司。
将来的布局,上海是金融中心,类似纽约和伦敦。
科技创新中心在北上深周边的未来新城里面,对应的是硅谷,就是雄安在试点的。
生产制造中心在各省的省会周边,还是集中在沿海几个省,这个是本来就有的。不会像美国一样把那个底特律玩成了鬼城。
中西部以及各省小城将来是农业和宜居环境中心,以前我们的农业几十年没有发展,好吃的都要进口,将来不一样了,这些地方都会像欧洲学习,走田园风光路线。
工业曾经是我们的支柱产业,现在是去产能,保优质。
文化产业是短板,鼓励政策和打击艺人都是在给新兴文化产业开路。
金融产业也是短板,那是因为美元是一家独大,将来不一样了,慢慢比例就起来了,这个行业也就起来了。
高科技是短板,这个是当今发展的第一要务,重要性都懂。
农业也是我们的短板,甚至比高科技和金融还要短,说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了吧。
说到这里,大家都发现机会在哪里
但是机遇还没到,要等资金来盘活,现在资金都用在科技行业里去了。
私人资金还都挤在省会城市不出来,等他们撞到南墙的时候自然会自己找出路了。
不要着急,还有三 - 五年的要等,有资金的可以提前去布局,没资金的可以提前学习,将来一定用的上。
做农业不是不赚钱,不赚钱的都是做基础农业的,美国巴西的大豆比我们的还便宜,没有补贴不要说赚钱了,亏到你哭。
但是做精细农业的很少有不赚钱的,而且产品一点不愁卖不出去,很多都是没收获就被提前预订完了的。这一点全国各地都一样。精细农业技术要求太高了,技术难度大说明什么,说明更是机遇。
如果你还是陷在传统行业里面只会越来越难,但现在这个情况,不建议投资资金去做未来几个行业,用少量的资金学习和摸索是可以的。
另外就是健康产业,养老,旅游业,还有其他的一些待发展的第三产业,都是十八线城市的菜,不可能给一二线城市的。
未来的机遇在高科技和三农,二十年的机遇期。
高科技行业大家都能想的通啊,我们现在的制造业就缺这个,真把这个大山攻下来了,就没西方人什么事了,所以有关行业将来都会重点扶持,就像那个十年前发展互联网行业,各路牛鬼蛇神都能搞,哪怕是那些 p2p,微商什么的,只要你们和互联网擦边。
大家都知道,p2p 被定向引爆了,将来微商也会被严格限制,要做网络销售就去平台上去,现在平台非常多,卖鲜果的平台都有几千上万个。
现在回过头来,高科技行业也一样,各路牛鬼蛇神,只要你有项目就能拿政策,给十年的宽松期,没钱给你钱,没人给你从国外挖。
这就叫做 “治大国弱烹小鲜”,充分释放活力,等市场成熟起来再管理。
这个时代可以持续二十年的新增长,这二十年之后,国人会更重视寿命了,再后二十年可能会属于生物工程和养生保健的时代。
同理回到三农上来,如同二十年前的房地产,地便宜到相当于免费,没钱银行给你贴息贷款,怕风险农信担帮你担保,只要你敢干,要地有地要钱有钱。
这是什么概念呢,发展智慧农村,中国广发的农村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市场容量是城市房地产的许多倍,有这个大池子,只要资金进去了,市场就会重新活跃起来。
高科技抓出口,三农抓内需,这么两只手一抓,你是无法想象中国经济是怎么再次腾飞的。
如果说城市房地产和血汗出口让中国富裕了三亿人,那么新一轮的高科技和三农可以再造三亿富人,到时中国的富裕人口就是六亿人,所以前面抵制泰国旅游,抵制韩国旅游,只能摇摇头,没办法啊,抵制不了,消费能力太强劲了。
当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未来一定属于文化人的时代。没有文化在将来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不要再一切向钱看了,踏实做点喜欢的事情,这个观念一定要变了,有钱没钱不再那么重要,未来的气场一定别搞错了。
机遇太多了,时机还没到,这几年的关键词:稳工作,降消费,抱大腿,多学习。
投资自己的学习,投资孩子的未来。
[
中共的超级战略定力
邓德全说书的视频
· 2.4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49379314215923712)
印象里这次是为数不多的大会上提出来的目标直接说人均 GDP 的,之前一直都在强调总量,现在直接提了人均。
看了一圈,大家对这个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定义好像争论还挺大,有拿韩国做例子的,也有拿葡萄牙这种准发达国家做例子的,先不说到 2035 年我们能不能超过这几个国家吧,我们来看看到 2035 年自身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准。
先明确一个概念,在国际上做人均 GDP 比较的时候都是按换算成美元的名义数值来比较的,这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要换算成美元,二一个是名义 GDP。换算成美元的话就要考虑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名义 GDP 的话就得把 CPI 也加上。
所以问题就好算了,未来 15 年中国的 GDP 年增长率到底能维持在多少这个不太好说,争论太大。但是未来 5 年,中国的 GDP 实际年增长率维持在 6% 左右问题不大(2020 可以忽略一下,但是因为疫情原因虽然我们肯定到不了 6%,但是横向跟其他国家对比的话,排名怕是会涨不少… 应该可以一举超了巴西俄罗斯马来西亚墨西哥土耳其这些国家,成为主要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第一,其实是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了。)
那么,在实际增速 6% 左右的情况下,CPI 每年有 2% 左右的涨幅(温和且适当的通胀水平),对美元的汇率不好说,那就年均按 1% 这个水平来算吧(不会影响出口且很低的目标),那么算下来在国际对比的口径里,中国至少未来 5 年的年均增长率会去到 9% 或以上。今年人均 GDP 差不多会是 1.1-1.2W 美元的样子,那 2026 年左右时候以美元计价中国的人均 GDP 就能达到 2W 美元上下。而其他国家按世界银行的最新的预估,差不多到 2025 年左右经济才能从新冠疫情当中恢复过来… 所以这几年就别指望他们有很像样的增长了。
那么在 2026 年的时间点上来看,2W 美元算不算中等发达国家呢,可能不算吧,最多算是摸到了发达国家的门槛。如果把 3W 美元当成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呢?那就是说在 2026 年的基础上,再增长 50% 即可。按刚才的推算,到 2026 年中国的经济可能比较难维持 6% 的实际增速了,那就按 5% 来算应该问题不大。CPI 和汇率总和都按 3% 来算,那差不多是 8% 上下的年增长率。稍微算一下,那差不多就是 2031 年左右能摸到 3W 的样子。这样看来中央提的目标相对都是保守的,基本每次都会比预定目标提前完成并且还番好几倍。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岁月静好的前提下的,新冠疫情后的未来 10 年恐怕也很难出现什么能够吸引美国注意力的东西替中国来挡雷了,希望这个推测能够成真吧。
不要慌,中科院曾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根据国家现代化水平把国家分成四组: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其中后三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这三类中:排名 21 到 45 位的国家是中等发达国家,排名 46 到 80 位的国家是初等发达国家,排名 81 位到 131 位的国家为欠发达国家。
也就是说,我们定义中的中等发达国家,同时还是发展中国家。
当然,由于我们庞大的体量,部分发达国家可能会被重新定义成发展中国家。
大家一起发展嘛,天下大同。
更多问题欢迎关注尊嘉金融,港美 A 股 0 佣金~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019 年,有数据可查的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 gdp 排多少名?
中国排 66 名,人均 gdp 仍然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1000 美元。这个排名看着很低,但是,排在中国前面,人口超过 1000 万的国家只有 19 个了。2019 年世界人口 76 亿,人均 gdp 超过中国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加起来正好 14 亿,还挺巧合的,中国的人口也是 14 亿。
那么中国人均 gdp2035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什么水平?
目前,美国是头号发达国家,人均 gdp 是 6 万多美元。中等发达国家的话,就是西班牙,人均 gdp 是 3 万美元。也就是 2035 年,中国人均 gdp 达到 3 万美元。到时候,中国人均 gdp 排名能够进入世界前 40,人均 gdp 超过中国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加起来只有 10 亿。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难道只有中国增长,其他国家不增长吗?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根据过去 20 年的经验,能够保持增长的主要发达国家好像只有美国。
下图是几个国家历年人均 gdp(美元)。德国、日本算是发达国家中的佼佼者了,这两个国家在国人心中已经被神话,但是这两位的人均 gdp 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是上蹿下跳的,在四五万美元间不断波动。德国和日本没法紧跟美国的步伐增长,进而被美国不断甩开差距。德国、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的优等生尚且如此,其他的发达国家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从宏观数据上看出来的。为什么德国、日本没法跟随美国了?因为进入信息革命后,美国诞生了苹果、微软、谷歌、脸书、亚马逊等等这些世界巨头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德国、日本由于本国市场太小等等各种原因错失机会了。而且在德国日本占优势的传统汽车领域还受到韩国等后发国家,以及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的挑战,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从现在到 2035 年,中国只要脚踏实地,一方面补齐飞机、汽车等传统产业短板,另一方面抓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 2035 年实现人均 gpd 达到 3 万美元的目标还是很容易的。
现在个人有一个担忧,就是房屋价格能否控制好,如果房屋价格涨幅跟随或者超过 gdp 增幅,那么将加大人口下滑压力,影响发展后劲。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必须顺利的完成产业升级,因为不同的发展路径会有不同的生活质量。
很多产品,在我们国内无法制造的时候都非常贵,但是当我们能成熟的制造了,就会立马便宜下来。比如以前有线电话初装费都要几千,后来我们国产的电信设备越来越好,成本就下来了,再比如说手机,以前国产品牌不行的时候,虽然国产手机相对便宜,但质量太差没多少人愿意用,而国外的大牌要贵得多。而现在,论手机市场我们中国应该是发展最成熟,竞争也最激烈的,现在的手机也是质优价廉,一两千元就能买个皮实耐用的手机,两三千元就能买个不错的,当然也有更贵的,但已经是世界一流品质了。而相对比较,国外各个国家的手机普遍要比国内贵一大截。
现在还有很多人家没有买车,因为贵,买不起,国产厂商这些年虽有不错的发展,但力量还是薄弱,还没有引起质变,未来电动汽车是个大趋势,我们国内是有优势的,现在打算入局的有很多厂家,相信未来一定也会像手机一样质优价廉。(当然现在还不行,电动汽车不便宜,但未来随着技术成熟,竞争加剧,一定会便宜下来)。
所以,我们如果产业升级完成,我们不仅仅是 GDP 增加,更大程度上我们可以买到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这才是双赢(赢两次)。
当然,和现在的发达国家可能有些不一样,现在的发达国家是把低端产业转移出来的,所以能买到相对收非常便宜的衣服鞋帽这类日用品,如果是他们本国自己生产不会那么便宜。我们会把一部分低端产业转移出去,然后再低价进口这些产品吗?中国人口这么多,就业压力这么大,可能不会转移多少产业出去的。同时转移出去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像美国现在想制造业回流回流不了,也挺麻烦。
不谈贫富差距的话,人均 GDP 达到中高等国家收入水平都是有可能的
大概和 2020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水平。
能把原本要 2050 实现的目标提前,隐含了一个判断:现在没人能挡住我们实现目标的步伐了。
这个判断非常重要。
实现了这个目标后,不是讨论什么水平不水平的问题了,有些量变,将会带来根本上的质变。攻守易势,高下易形,九州易鼎。那种情况,会像前一次奥运会中国人不再关注金牌数量一样,到时候没几个人会关心什么人均 GDP,2035 年的人们追求的必将是更高层次的东西。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
毫不客气的说,该目标实现后,我们将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前沿,没有之一。包括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
这种判断下,自比满清入关那是完全自贬身价的行为了,形势将会跟周有天下三分之二再伐纣的历史越来越像。敌人会越来越反动,我们会越来越正义。泾渭分明。人们看到的完全不是什么明末式的改朝换代城头变幻大王旗,而是文明战胜愚昧,理智战胜疯狂,是彻彻底底的人类之进步,文明之升级。
我猜之所以高层突然有了这样的底气把目标提前,很大原因就是这次疫情让美国露了败相。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美国家大业大,在疫情之前,还真不好判断他光鲜亮丽外表下面到底有多少腐肉烂疮,你想要看清他的底牌,必须加码跟他硬碰硬,一旦硬碰硬,赌的成分就很大了。现在的局面是,人家的底牌被疫情提前掀开给你看到了。
那就没有赌的必要了。只需通过精密的庙算和推演,按计划一步步实现目标就完了。
那一句战略机遇期额外醒目。甚至明确告诉你机遇跟过去相比是有所变化的。甚至还有一句克服了危就是机的话在遥相呼应。甚至,和平与发展是主题这句话也来佐证了。这一切都在提醒大家,转折点来了。
很多人提的都很模糊,以我的判断给一个直接判断,以下也是粗算推测。
首先,有说到中等发达国家是介于发展中和发达之间,90 年代这样说确实可以,现在我国按照这个理论已经达到了。
发达的边就是 2 万美元,我国现在是 1 万,毫无疑问是了。要考虑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 2050 年实现现代化强国的概念,可以判断 2035 年起码就是踩到 2 万美元的线。
不能说中等发达国家就不是发达国家,而且根据以往惯例,也不提什么具体的翻几番的目标了。因为根据粗算,以实际 gdp 算,2020 年 gdp 估计没有完成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
其次,我国人均收入目前是 3.1 万,世界中高收入标准是一万二美元。按照未来汇率计算,就算不到 5,6 也总有吧。也就是说按照发达国家两万美元的线,我国 2035 年人均收入要到 7.2 万。
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占收入 3/2,也就是 4.8 万,总量就差不多是将近 70 万亿。我国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 70% 左右,意味着实际社零应该是在 100 万亿。
发达国家消费占 gdp 比重达到 70 到 80,我算的低点占 60%,四舍五入一下也就是说 2035 年 gdp 达到 170 万亿,人均就有 12 万,按照 6 的汇率就有人均 GDP2 万美元。
所以这次提的目标又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又是人均 gdp,实际上就是人均 gdp 翻一番的意思,可以规避万一实现不了又被打脸。
最后,这个目标其实也很好实现,金融资本时代 gdp 游戏比的就是汇率,汇率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不是说汇率游戏就不重要,就是脱实向虚,日本玩脱了是它的问题。
15 年后在美国还是霸主的前提下,汇率到 5 太正常不过了。人均 GDP2 万,人民币名义 gdp 就是 140 万亿,这有什么难的。按照名义增长率,2030 年前就能到。
那么 2035 年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名义 GDP 翻一番,毕竟实际 GDP 再翻一番也极难了。人均 GDP 一般都是用名义 GDP 算的,所谓 3 万美元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总量也就是 200 万亿左右。
所以我推测接下来如果还要提实际数字目标,应该会量化成 2035 年人均 GDP 距 2020 年翻一番。
很多人理解不了任务没完成那句话,我国公布的 GDP 数据是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增长率,并不公布不可变价的 GDP 数据。
国家统计局:2019 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
注意看图片最后注释 1,有解释。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把不可变价的基准年调整一下,目前 2016 至 2020 年的基准年是 2015 年。
如果从 1978 年开始算基准年,那 gdp 就没法算了。
我用 2010 年作为基准年算,2019 年实际 GDP 是 78 万亿。2010 年是 41.2 万亿,翻一番取整是 82 万亿吧,意味着 2020 年 GDP 实际增速要在 5.2% 就可以达到目标。
去年是 6.1%,也就是说按照当年顶层设计下,今年再惨再惨也有 5.5% 以上,妥妥的完成任务。按照以前惯例必然宣扬提前完成目标,在大变局下就不太可能再提具体数值目标。
1、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
邓老提出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概念,当时目标是人均 GDP4000 美元,时间是 1980 年,我们那时的人均 GDP 大约在 150-200 美元这个区间。当时 4000 美元 GDP 是什么水平?
我找到以下数据供大家参考:
美国 1.25 万(美元,下同)
日本 9500
中国香港 5700
伊拉克 3900
委内瑞拉 3900
乌拉圭 3500
世界人均 2500
所以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邓老提出的中等发达国家概念是介于 “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二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而不是发达国家中的中等水平。按排名来说大概是世界人均 GDP 排名的 40 位左右,我们就用世界人均 GDP 排名 40 位来量化中等发达国家这个概念。
同时我们可以计算出 1980 年中国人均 GDP 大概是世界人均 GDP 的 8%
2、现在中国 GDP 大概世界排名 70 左右,达到了世界人均的 90%
3、查阅历年资料可以发现,世界人均 GDP40 位的 GDP 大概在世界人均的 2.5 倍上下波动。丑国现在的人均在世界人均的 6 倍以上。我国人口 14 亿,丑国人口 3.3 亿,这样算的话,那时我国的总量会达到丑国总量的 175%
ps. 虽然大家都是老键政人了,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提一句:人均 GDP≠人均收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通常而言人均收入可以认为 30%~50%人均 GDP 来计算。你问剩余的 50% 多去哪了?问就是老板的大别墅剩和国家税收等。
谢邀。人在东方,观察世界。
我来自问自答(抛砖引玉)了。
何为 “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光明日报》曾于 2003 年刊发一篇题为《怎样界定“中等发达国家”》的文章,其中出现三种方案:
一是采用世界银行所列的 “中收入” 国家水平作为中等发达国家。此概念偏向于以收入水平作为衡量的标准,与 “现代化” 内涵有相当的距离,“中收入”国家和 “中等发达” 国家,不属于同一意义下的规定范畴;
二是列出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名单,依照其发达程度进行自高到低的排序。在排序中,去掉序列中的前 5 名和后 5 名(此做法带有较大的 “人为” 成分),将剩下国家的综合状况进行平均,然后用各项平均值代表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是列出当代全部发达国家的名录,依照 8 个指标大类(即人口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教育水平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信息化程度指标、生态化程度指标),将所列名录中每个发达国家逐项指标的平均值填入,再应用特别设计的算法求出这些国家的 “总平均集合”,来代表“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
其中,第三种定义在专家看来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比前述两种具有更多的优点,而且避免了人为的、主观的诸多弊病,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尽管也有专家指出,从严格的统计意义上分析,它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还是建议采取此种界定。
而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 GDP 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动态的逐年有所变化。即我国要达到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水平是指未来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水平,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参照过去或最近某一年的标准。
根据全球一些机构的认定,发达国家也是有差别的。按照标准来看,人均 GDP 超过 2 万美元,算是步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但这个标准仅仅是 “最低标准”。
而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人均 GDP 要达到 4 万至 6 万美元左右;高等发达国家的人均 GDP,需达到 8 万美元左右。如今,全球有约 30 个国家的人均 GDP 超 2 万美元。
虽然我国目前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 GDP 也因此会被拉低。和很多发达国家人均 GDP 相比,我国还存在一些差距,不过近年来这种差距正不断被缩小。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 1 月 17 日对外公布的数据,2019 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 99.0865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 GDP 首次站上 1 万美元的新台阶。
此外,从 2019 年的数据来看,中国(不计港澳台)有 14 座城市跨过了人均 GDP2 万美元这一门槛,覆盖超 1.4 亿人口。
今年 1 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分析认为,人均 GDP 增加,代表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收入决定消费,这就意味着中国消费规模还将持续整体扩大,消费升级也可以持续推进。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 “十四五”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先说结论吧:人均 GDP 排名 21 到 45 位。这是什么水平?目前有哪些国家?
按照 2019 年的人均 GDP 数据,排名第 45 位的,是欧洲的斯洛伐克(1.93 万美元),排名 21 的是阿联酋(4.36 万美元)。
不考虑人民币升值和人口基数的发展趋势,以我国现在的人均 GDP 静态算一下,大概是翻一倍达到 2 万美元左右。当然,真正到了 2035 年,未必是这个数了。
这个标准是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报告》定的,但是…
GDP 或者人均 GDP 数据,只能部分反映国家的发展水平,老百姓可能更关心的是 “收入差距” 和 “生活水平差距”。
所以相比之下,2035 年远景目标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的后面那句:
“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我觉得,这是对中等发达国家最好的解释,可能也是广大老百姓的期待。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易,眼下的局势确实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单边主义趁机抬头;
中美博弈全面开展,魔幻印度火上浇油。
欧洲困境尚未得解,日韩对抗又上层楼;
中东时局变幻莫测,世界经济令人发愁。
对外,如何突破美国的层层封锁,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实现更高效的财富创造。
对内,如何解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现更公平的财富分配。
“大国大治” 关乎 “小民小家”。
希望 2020 年后,每一个小民小家,和祖国一样,都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新起点。
by 南北大师兄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门槛应该是人均 GDP 三万美元。
人均的话,没有人关注到时候中国还剩多少人吗
如果基尼系数不变的话,相当于现在普通人 5000 工资的人有了 1 万工资,并且物价没有任何变化。我说的是普通人,现在 2 万工资的高学历者未来就是十几万了,掌握生产资料的那些人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那时候的消费需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现在要房租水电还有网费手机卡,要交社保之类的,如果您已经买了房的话,那很大可能要还房贷。
未来又会出现什么新事物呢?无论人类社会怎么发展,人们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北欧在生产力以足以供应整个社会下层的时候,以建设福利国家来缓解了社会矛盾。
我真心希望将国有的资产比重占到 70%,但政府中的税收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资本家的时候,就很可能要听从资本家的想法。
我真心希望党和国家往这两个方面发展。
1. 降低《劳动法》的维权成本,增加对企业违反《劳动法》的罚金,并且劳动者能从中获得罚金的一部分。
2. 鼓励企业往不发达的地方迁进,推动农村人口技能教育,完成对农业耕田的整合承包,将农业工业化落实到镇。
按照每年 6% 的实际增长率加上 2~3% 的通胀率,统计到报表里的名义增长率大致 8% 左右,大概 9 年时间 GDP 增长一倍。剩余 6 年总量再增长 50% 左右。差不多 3 万美金出头(持平于现在台湾,台湾相较大陆有 30 年的先发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数字是数字,毕竟不能当饭吃。如果像台湾一样,一斤大蒜 110 人民币,即便你一个月挣两万块钱,去医院看个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孩子上个补习班一年花 2~3 万块钱,日子依然会苦哈哈的,大家都水涨船高嘛,也就一般工业品便宜些。
什么水平,人类发展新高度的水平。
翻译成数字就是人均 25000—35000 美元,15—20 万人民币,GDP 总量 35—50 万亿美元,200—300 万亿人民币。
能实现么?
只要不发生世界大战,没多大问题。
现在大的高等发达国家变成中等发达国家,小的中的高等高等发达国家加起来没有一亿人口。
到那时,科技领先,经济发达,消费蓬勃,军事强大,人民安康,可称盛世。
你知道美国为什么如此强大吗?注意看 08 年发生了什么:
法国,德国,西班牙。
日本,重点注意韩国
美国
中国
好了,我们现在知道美国的财富是哪里来的了。也知道为什么一带一路这么顺利。
以及,下一步中国还想维持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长,该挑哪个软柿子捏了。
当然,美国要是炸了就更好了,那样的话,世界第二大单一市场的利润大头必到中国这里来,十年维持年均百分之 10 的增长都不是梦。
说现实点的,现在全世界除了两家都在衰退,各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以美元计价 gdp 自零八年后全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还不考虑到美元贬值。
发展中国家呢?土耳其俄罗斯在搞事,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原地踏步就是不见动弹,古巴增长还没韩国快,东欧列弱仅有波兰一枝独秀。
中国只有两个值得一提的拦路虎:韩国和美国。
假设以今天的捷克斯洛伐克人均 gdp 为标,不考虑汇率的话(人民币:升贬是不可能的,人民币跟美元一家亲,美元走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美国说汇率操纵国?好办,十年升它个 0.1,等美国灭亡那天也进不了 6),十五年从一万涨到两万三,估测只需要年均百分之 5 的增长即可,还是比较现实的目标。
中国 2025,美国阻止不了,难道韩国阻止的了?
早年就定过目标了,
实际会更快 实际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国家有波汇率大涨的例子 例如日韩
实际对于民众来说这波汇率上涨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可能更高
我比看好中国发展,更相信现在发达国家的衰落。
给世界做个预测吧。十五年后。。。
中国市中心的房价应该是现在的一倍左右。
但是城市会变大,城市周边半小时的地铁,会有便宜的房子和工作机会。
一般人的的工资应该涨一倍左右,但是算上通澎等于没涨,有可能还跌了。但是你孩子的工资应该是你的两倍。
基本消灭中间商。厂家向顾客网上直营。小卖部都改成了展示柜,给一般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搭配建议。
比如专门帮人搭配衣物的,提供化妆建议和帮助化妆的,提供健康建议的,提供玩乐的,提供教育意见的。等等。
健康卫生方面,养老服务百分之五十被机械化。也就是说,机器可以提供一般的帮助老人翻身,上厕所,穿衣,吃药的工作。所以好小区非常重要。不要买没人住的小区。
另一半为社区服务员代替。也就是说,一个小区会有护士,医生巡诊。网上预定。大部分检查器具小型化,并且自动化。医生巡诊时会远距离问诊。
大城市需要动手术会去医院。小地方需要动手术的话,会有诊疗车远程手术。
百分之五十的教育会是远程教育。小朋友上课有一半时间在学校受的教育打,是远方的优质老师的课程,以一比一的比例打在白幕或者显示屏上。
上课只要有一个懂一般健康卫生的阿姨管理纪律就好。批作业大部分自动化,本地的老师只管回答问题。
不婚不育主义盛行。生育率有可能会到 1,平均寿命到达 81 岁。国家提供廉租房,并且家里越多孩子,越优先安排。廉租房面积每人平均三十平米,包括孩子。
工厂的一半人被机器取代。一些是行业性的消灭。也就是说,一个自动化的机器产生后,五年之内一个行业有可能被消灭。另一些是减少一半左右的工作。没有改变的行业的人工会贵。
脏活累活没人要做,这些工作的工资会变高。
煤炭发电减少到百分之一以下。太阳能发电和水电更多受到使用。
会产生新的口感的蛋白类食物。很多贵的食物都会有人工合成。比如更好口味的蟹肉棒,味道像鲍鱼的蛋白的合成食物。味道像鸡爪,鸭肝,但是是低成本的素食类的东西。
养殖业会攻关大面积养殖现在昂贵的海鲜。比如说,帝王蟹。
家庭洗碗,扫地,擦窗,拖地,擦家具,会被机器完全代替。
国外方面,十五年中,国际关系继续恶化。一半国家会向中国关上大门,特别是发达国家。另一半会向中国的大门打的更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会有对外战争。
国际贸易受阻,至少有一半发达国家都会提高关税。
美国,欧洲,加,澳的大部分国家陷入长时间党争。
移民国家的底层有可能会发生大面积骚乱,但是混乱不可能持续很久,最多五年后会有强硬手段。会有人从反抗活动脱颖而出,从事政治,并且提倡社会主义,但是不是被暗杀就是会当选。无论如何都会造成近十年的混乱。
十五年后,来看看对不对。
说实话,这口风我早就嗅到了。
先是中国制造 2025
再是主要矛盾的修改
然后提及改革进入深水区
今年又提出内循环
前几天还提出了推动量子科技落地
我也早就预测到了,现今房价高企的两种解决方案
1,通过户口学籍政策调节供需关系,戳破房地产泡沫
2,维持房价数字不变的情况下,增发货币,提高国民收入,变相推动房价软落地
结合房住不炒和稳房价这两件事来看,应该是要走路线 2 了。
但说实话,内循环这种分蛋糕的事,阻力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近几年其实没觉得居民收入提高……
一句话总结吧,我们正在处于不亚于 1921 年般的内忧外患之地,内推改革外推美帝,还要在十五年之内完成,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说是我们这代正在经历不亚于建立新中国这种级别的挑战都不为过。
我很理解大佬们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种心理,毕竟自己年龄大了,后辈们又与建国一代基本没有接触,不放心是正常的。但我还是对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策略持保守态度,可以说计划本身的雄心甚至超出了我这种激进分子。
如果后面不通过修改标准这种玩法,实打实的能实现的话,我就不吹建国一代了,整个 ccp 都是吹的对象。这可真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离消灭资本主义实现英特纳雄耐尔还会远吗?
PS: 我也觉得现在确实进行到英特纳雄耐尔的历史阶段了,毕竟现在世界整体上是生产过剩的状态,在忙于去产能。这叫什么?这叫资本主义制度反过来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啊,这叫资本主义的末路啊。
这里就要引用马克思同志的话了:“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反过来说,当资本主义所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到极致,进入自我受限的阶段,资本主义的末路也就到了。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在 2035 年达到韩国水平。
根据国家现代化水平把国家分成四组: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其中后三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标准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是不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芬兰、西班牙、德国、爱尔兰、瑞典、荷兰、瑞士、奥地利、比利时、挪威、卢森堡、丹麦、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也不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从某种程度上说,到那时我们还是不如以上发达国家。
中等发达国家大体标准:基础设施(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发达且总体基本现代化的程度发达。按照普通物价标准来说,大众收入指的大众收入折合每月收入 1000 美元以上和每月收入 2500 美元以下,也就是大众生活水平比较高 。总理今年说了中国还有 6 亿人月工资在 1000 人民币以下,所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当然这不是唯一标准,却是重要标准。
同志们,革命尚未成功,你我仍需努力啊!
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是两个概念,一般都是提实际增速,但是反映在纸面上的是考虑通胀名义增速,比如 2019 年我国实际增速 6.1%,但是增量却是 7.1 万亿,这样算经济增速 7.8%,这 7.8% 就是名义增速,6.1% 是扣除通胀后的增速
所以其实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按照现在典型的中等发达国家葡萄牙来算,现在葡国是 2.1 万美元的人均,15 年按照 2.8 万美元来算,中国接近些 2.5 万美元也是同等水平达到了,在汇率不变前提下只需年名义增速 6%,考虑到十三五期间年均名义增速比实际增速高 2.3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实际增速仅十五年平均达到 3.7% 就可以,对中国不难达到,当然如果产业升级顺利人民币升值,可能超额完成目标
我看大概 95% 的答主都没搞明白两个问题,
1. 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
2. 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的关系
3. 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后中国的国力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中等发达国家 = 发达国家的中游,所以想当然把中等发达国家定义为日本法国水平
但是实际上呢,
所以说,中等是定语,是修饰发达这个形容词的,而不是中等发达整个是定语,换言之,即使中国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那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不算发达国家
但考虑到这个定义没有准确说法,换言之这个说法太宽泛按照这个标准阿根廷智利都算,定这样的目标显然不合实际,那咱们就选择发达国家的末流,葡萄牙作为比较参照物
那么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的关系
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是两个概念,一般都是提实际增速,但是反映在纸面上的是考虑通胀名义增速,比如 2019 年我国实际增速 6.1%,但是增量却是 7.1 万亿,这样算经济增速 7.8%,这 7.8% 就是名义增速,6.1% 是扣除通胀后的增速
所以其实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按照现在典型的中等发达国家葡萄牙来算,现在葡国是 2.1 万美元的人均,15 年按照 2.8 万美元来算,中国接近些 2.5 万美元也是同等水平达到了,在汇率不变前提下只需年名义增速 6%,实际增速仅大概 4.5%,对中国不难达到,当然如果产业升级顺利人民币升值,可能超额完成目标
接下来我们回答第三个问题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后中国的国力
按照上述说法,当中国人均 gdp 达到 25000 算是完成目标的话,那么按照中国届时 14 亿人口计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大概 35 万亿美元,美国 2019 年经济总量 21.48 万亿美元,按照美国接下来年名义增速 3.5% 来算,美国经济总量届时大概是 35.8 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即使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总量也仅仅跟美国相当,没有所谓的中国称雄世界的说法
加人均达到 3 万美元:
中国社会底层生活水平会提高,高层会更大比例提高财富水平
二线以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可能会下降。
具体解释在这个贴子里:
比如说今年,以人民币的增长计算,可能增长率不到 4,但是以美元计算会达到 10% 以上。
也就是中国经济结构会调整,来促进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 4 左右。
从香港或台湾的经验来看,从人均 1 万美元,到 3 万美元,一般老百姓工资收入不增加同样可以实现
中国的人口数量,和北美欧洲加起来差不多,假如中国人均 GDP 能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就是 3-4 万美元,则北上深地位将与纽约伦敦旧金山相当。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按现在的汇率计算,一个本科毕业、在深圳刚刚参加工作的码农,在某不知名小厂的起薪就有人民币 70 万,而一个在上海工作的本科毕业的金工,也差不多有这个工资。而一个大城市清洁工的工资,也可以达到人民币 15 至 20 万,至于医生这种强势专业,起薪可以轻松达到 150 万以上。
所以,我觉得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毕竟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会随着通胀率逐步上升,
有点期待,一是那时候房价会涨到多少,二是那时候我的收入会涨到多少,三是那时候我家对面那个小面馆早上的包子会涨到多少
中等发达国家的定义很多人不明白,很多人以为含义是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可能就是韩国的人均 GDP 水平,即 3 万美元的水平。这个还是有难度的,实现的概率比较小,但也不是一定不能实现。
我觉得中等发达国家的含义是中等发达的国家,那就是超越土耳其,马来西亚,俄罗斯,达到波兰,捷克这样的水平,大约 1 万 5~2 万多美元左右,即这个可能行很大。这个含义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到时候由于美元持续走弱,算上通货膨胀,估计这一数字达到两万五美元左右。
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来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世界上一百几十个国家,那时我们恐怕还是在五十名以下吧。但是我们国家的力量就不同了。那时人口十二亿至十二亿五千万……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基础,再过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平,在世界上虽然还是在几十名以下,但是中国是个中等发达的国家了。那时十五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六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肯定是世界前列的……
——《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时的讲话》
中等发达国家指的是除去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芬兰、西班牙、德国、爱尔兰、瑞典、荷兰、瑞士、奥地利、比利时、挪威、卢森堡、丹麦、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以及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之外发展水平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过渡型国家”。
《中国现代化报告》根据国家现代化水平把国家分成四组: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其中后三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标准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百度百科》
好吧,之前的回答被删掉了,横看竖看也看不出哪里违规了。
到了那个水平,“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个称号,我们要送给印度呢?还是继续守着呢?如果继续守着,一众发达国家就要被重新拉回到发展中国家的序列了。
要回答这个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所谓的 “中等发达国家” 是指哪些国家。
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存在大量人口只有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袖珍小国,规模还不如中国一个城市大,这样的国家和中国显然没有没有任何可比性。
如果我们把人口小于 800 万的国家定义成袖珍小国,那么把袖珍小国排除之后,人均 GDP 比中国高的国家仅有 25 个,分为五个级别。
(以下数据为 2020 年的预估值)
一、高度发达发国家。
1、瑞士,8.0 万美元;
2、美国,6.1 万美元;
3、澳大利亚,5.2 万美元;
4、荷兰,5.0 万美元;
5、瑞典,5.0 万美元;
6、奥地利,4.8 万美元。
二、典型发达国家。
7、德国,4.6 万美元;
8、加拿大,4.5 万美元;
9、比利时,4.0 万美元;
10、以色列,4.0 万美元;
11、日本,3.95 万美元;
12、法国,3.76 万美元;
13、英国,3.76 万美元;
14、阿联酋,3.7 万美元。
三、初级发达国家。
15、韩国,3.1 万美元;
16、意大利,3.0 万美元;
17、西班牙,2.7 万美元。
四、发达国家守门员。
18、捷克,2.2 万美元;
19、葡萄牙,2.1 万美元;
20、沙特,2.1 万美元;
21、希腊,1.9 万美元;
22、匈牙利,1.7 万美元。
(以上国家中,沙特和阿联酋没有工业能力,纯靠卖资源,所以排除。剩下的 20 个国家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发达国家)
五、发展中国家。
23、波兰,1.45 万美元;
24、智利,1.2 万美元;
25、罗马尼亚,1.2 万美元;
26、中国,1.1 万美元。
从这个排名来看,所谓的 “中等发达国家”,大致就是英法日的水平。所以 “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是指人均 GDP 和英法日基本持平。(不低于其 90%)
我曾经在之前的多个回答中认为,2035 年中国的人均 GDP 有很大可能超过日本。现在看来,我的观点和国家的规划目标不谋而合。
从未来 15 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美日德法英这五强中,只有工业强劲且有欧盟大市场的德国以及拥有世界霸权的美国尚有发展的空间,日本、法国、英国的经济都将长期停滞,其人均 GDP 在 2035 年将在 5 万美元左右。即共增长 20%~30%,年均增长 1%~2%。过去 10 年这三个国家大致也就是这么个水平,这个估计完全没有低估他们。
这个增长水平相当于实际 gdp 完全没有增长,每年 1%~2%的增长完全是美元通胀带来的。2035 年的 5 万美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 4 万美元。
因为除中国外所有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大约为 10 亿左右,所以如果中国的人均 gdp 达到了这个目标,说明中国的 gdp 总量超过美欧日韩 (即除中国外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占世界的 30%~35%左右。
2035 年人均 GDP 基本追平英法日、达到 5 万美元左右,这个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很难像之前的五年规划目标那样大幅超额完成,但也有坚实的现实依据。
首先,我们来预估一下 2035 年中国的 GDP 总量。
预测 2020 年中国 GDP 总量为 104 万亿人民币,实际增速 2.1%,名义增速 5%;
2021 年在 GDP 实际增速在 2020 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反弹为 8%,名义增速 11.5%,GDP 总量 116 万亿人民币;
2022 年底全球疫情基本结束,中国 GDP 名义增速 8.6%,总量为 126 万亿人民币;
2023 年 GDP 名义增速 7.9%,总量为 136 万亿人民币;
2024 年 GDP 名义增速 7.4%,总量为 146 万亿人民币;
2025 年 GDP 名义增速 6.9%,总量为 156 万亿人民币;
2026 年 GDP 名义增速 6.4%,总量为 166 万亿人民币;
2027 年 GDP 名义增速 6.3%,总量为 176.5 万亿人民币;
2028 年 GDP 名义增速 5.9%,总量为 187 万亿人民币;
2029 年 GDP 名义增速 5.9%,总量为 198 万亿人民币;
2030 年 GDP 名义增速 5.8%,总量为 209.5 万亿人民币;
2031 年 GDP 名义增速 5.5%,总量为 221 万亿人民币;
2032 年 GDP 名义增速 5.4%,总量为 233 万亿人民币;
2033 年 GDP 名义增速 5.4%,总量为 245.5 万亿人民币;
2034 年 GDP 名义增速 5.1%,总量为 258 万亿人民币;
2035 年 GDP 名义增速 4.7%,总量为 270 万亿人民币;
上面预测是名义增速,需要再减掉 2.5% 的通胀,因此,实际增速一直在缓慢下降,到 2025 年下降为 4.4%,到 2030 年下降到 3.3%,2035 年下降到只有 2.2%。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估计,实际情况不可能比这更差了。我们实现 2035 年 GDP 总量为 270 万亿人民币的目标没有任何难度,乐观估计的话,到 2035 年,中国 GDP 总量可以达到 300 万亿人民币。
综上所述,到 2035 年,中国的 GDP 总量为 270 万亿人民币~297 万亿人民币之间,届时中国人口将下降为 13.5 亿,那么中国的人均 GDP 为 20 万人民币~22 万人民币之间。
想要达到人均 GDP 为 5 万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需要为 4~4.4 之间。
伴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必定有大幅升值。但是 2035 年能否升到 4~4.4 之间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是认为可以的。
即使按照最悲观的估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是 1:6 以上,人均 gdp 折合 3.7 万美元,超过韩国意大利西班牙是毫无压力的。
另外,在最乐观的情况下,明年中国的 GDP 总量就能超过美国。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明年美国的疫情控制依旧和今年一样荒腔走板,年底前未能控制住疫情,全年经济都受影响。如果满足这个条件,明年美国的 GDP 相比今年将没有增长,维持在 20 万亿美元左右。
2、美国大选拜登获胜,取消特朗普对中国加的额外关税。如果满足这个条件,人民币兑美元将会升值 10% 左右到 1:6。
3、明年中国 GDP 增长势头很好,达到 116 万亿以上。这样中国的 GDP 总量折合成美元也是 20 万亿左右,可以实现超越美国的目标。
很有挑战性,但并非不可完成,没有实践过,怎么能退缩呢?
我们早已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一个个 “痴人说梦” 变成现实,如若目标定的不够高(又合理),怎么可能有动力前进!
15 年时间,
没有曾经的人口红利,
但要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并要有效提高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
外部环境日益恶化,
但要要给世界带来更富吸引力和更加广大的市场,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
人均 GDP 至少翻一到二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同时,
不仅需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要进一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不懈努力……
路上必然有繁多的的阻碍,内外部矛盾需要我们攻克化解,国际形势复杂变化,发展环境并不稳定,我们只能且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我们没有时间停下脚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山高路远,道阻且长!
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首先,国内(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是既定事实,以当前的发展模式来构建模型,所得出的结果与目标相差甚远,如何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才是重中之重。
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的基本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改变经济发展对外模式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合作共赢终究只是美好的想法,国与国之间利益的博弈总会导致分歧与矛盾,求同存异时具有必要性的,成为更负大国责任的国家,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世界各国的包容度(不是妥协),以容忍更多的逆耳之声。
不受其影响的基础必然是我们真正的具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抵制外来糟粕的冲击,以保证自身凝聚力与发展动力,更好推进民族复兴发展,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统一。
其次 ,乡村振兴是必然发展要求,只是脱贫攻坚,对于这个目标来说可是远远不够的。
把下限往上提,减小贫富差距,人均才能上去。
这个目标表面上虽然只是一个浮动数字,但是其所代表的可是我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乃至于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做出的必要努力。
短时间内,我国人口不可能大幅下降,人口结构也在日渐向老龄化发展,为人民服务中最难的,就是人口数量过于庞大,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主体差异性,让每一位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为根本主旨的政策都是不易达标的,这才是实现人均 GDP 提升的根本难点。
最后说一点,我认为目前最需要的,是要真正掌握国际话语权,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国家与国家间的命运共同体,而是各国人民的命运共同体,人民的劳动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升经济水平,必然需要和谐稳定的自由贸易外部环境,反对国际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才是当前世界上各个谋求向好发展的国家所需做出的的必然之所为。
有些答主说年均增长 4% 很难,我就一脸问号。
很多人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套中国,那你不等着失算么?
咱先说国内。
中国的经济发展大有可为,14 亿逐渐富裕的中国人,其消费潜力简直无可估量。
你比如说,中国的高铁网络,独一份儿。
我们的某个代理商是杭州的,日常沟通靠网络。有啥事儿,让来上海现场沟通,也就 2 个小时。
高铁带来的 buff 不是局现在少数几个区域,而是全国性的,意味着全国经济都受益。
你说欧洲美国有飞机?架不住高铁运量大啊。
这个高铁网带来的人流、物流效率提升,跟发达国家比那是成倍提升。
再比如中国的 5G 网建设,不管是速度还是服务人口,都比欧美强多了。
且不提 5G,先说抖音,为啥能打败了硅谷科技企业,逼得扎克伯格不得不发动美国政治力量来打击?关键一点得益于中国 4G 建设。让大家逐渐养成了刷视频的习惯。给短视频崛起创造了可能。
插一句,有人说现在 4G 网比以前慢,是因为要推 5G,我就呵呵了。
你不看现在刷抖音的人比以前多了多少?你不看现在视频清晰度 1080p 都是主流了么?
除了抖音,淘宝腾讯在搞直播,还有 B 站崛起,传统的优酷爱奇艺依然强势。
连知乎都在大力推视频。
而且抖音以前的分辨率,跟现在根本没法比。
3 年前 1080p 是高规格,现在抖音短视频都是 1080p,B 站长视频都开始推 4K 了。
另外你注意到没,以前直播清晰度很差,现在直播清晰度超级好,因为现在直播都是用相机拍,然后推流直播。
正是因为短视频用户成倍增加,视频码率成倍增加,所以现在的 4G 网速度才会出现压力。
这也是 5G 推广势在必行动原因。
而随着 5G 网络的普及,中国势必会涌现一批新的领先世界的商业模式,与中国广阔的市场共同作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这还只是说潜力,你不看中国的执行力。
去年刚推 5G 的时候,信号覆盖还很有限。
今年我去好多城市出差,5G 覆盖明显提升,可以说日常出没的地方,5G 基本都覆盖到了。保守估计,70%。
我想问,美国欧洲的 4G 网络覆盖能有 70% 的城市生活面基不?网速能保证不?
所以今年 iPhone 推 5G,我就在想,全球主要市场中,有几个国家 5G 网能比较好?
所以以前先进的手机技术是先从欧美开始普及,然后才到中国。
可现在悄悄变成了中国人先体验,然后才到欧洲。
再说国外。
你别光顶着 10 亿欧美发达人口,抛开中国和发达国家,还有 40 多亿发展中人口。
但凡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不像巴西总统那么奇葩,都会积极拥抱中国。
不说别的,基建舍我其谁?
14 亿人口的基建已然让中国位居第二了,那剩下 40 亿人的市场,有多大呢?
你基建好了,产业要不要发展?
想不想要 14 亿人口市场?
还要不要高端工业品?
来来来,我们全包了,一对一扶贫。
对,肯定有人会说,中国很多方面还落后欧美,什么飞机发动机啦,什么光刻机啦。
可你没发现,落后的方面越来越少,反而很多方面开始领先了么?
如果有一半的先进技术实现领先,14 亿中国人 vs10 亿欧美人,那我们追上 “中等发达国家”,又有何难?
不想暴露年龄,不过大多数点进来的网友,我猜,都没有亲历过我们落后的模样。
北方寒冷的冬天,没有燃料提供取暖?
粮食都不够,更别提副食蔬菜。
交通基本靠走,但是没有不破的鞋。
没有洗手间,用盆罐,或者猪圈树丛。
洗澡只有一盆水,一个月一次不错了,如果爱美爱干净。
水电都没有,煤油灯,河水➕明矾。
刀耕火种,上课坐石头上,板书用黄土疙瘩……
某年,茶哥还小,亲历。秋收了,农民在公路上晒麦子,一遍喜不自胜聊天,“今天晚上大馒头夹辣子管够。”
到现在,茶哥脑子里还植入这个印象,啥是幸福?
大馒头夹辣子管够。
不是忆苦思甜。工作以后经常去东南亚或者不发达地方游玩,看见落后地方,别人不知道,茶哥脑子里会不自觉冒出 19xx 这样的数字。
比如印尼这个地方,差不多我们 1990 年的样子吧?尼泊尔那个村子,1980 年;柬埔寨某地,1970;印度,19…… 我也没赶上。
现在,我们赶上了。
说实话,我刚工作,欧洲日本都去过,没敢想象咱们某一天可以。
结果,没几年,就看看北京上海,有啥不可以?我认识的也就伦敦巴黎扭腰过来的不怯,其他地方过来的老外,用句不好听的 “农民进城”。
真段子啊。
某年我在北京。然后一同事是北欧某小地方过来的,跟我说哎呀你们这楼太高了,坐观光电梯好怕怕。看楼看得脖子疼。
我开玩笑说,“北京有规定,不许数楼,数楼罚款,你数了多少层了?”
外国同事直发愣,我们国内同事一个个哈哈大笑。
数楼这笑话是有点老,不过《怯洗澡》里面也用了啊?
有人问 “数楼”,我搜了一下。
网图侵删。
啥叫穿得起鞋……
[
奢侈品男鞋大牌真皮一脚蹬懒人休闲鞋 AMANIITELY 意大利
淘宝
¥568.00
去购买
啥都有特例。
我说的情况,当然不是我本人实际生活经历。包括我工作以后志愿者活动经历,所见所闻。
说几个 2000 年以后经历的,但是 00 后不一定知道的。
如评论区,限电。
甚至不到十年前,老家某些地区,特殊情况。有几年夏天特别热,没办法线路老化撑不住,比如说变压器老化等等,动不动限电。
停水。夸张一点五年前还有。
就我亲戚家,早该拆迁了,各种原因吧。所以晚上供自来水水都是有时间的。
听过相声的,也应该知道 “公共厕所” 这个古董吧?不是,我说的是旱厕。
不夸张,两年前我某地竟然见到了。这么说吧,进去不单单是勇气和意志力,肺活量和体力也是必须的,不然晕倒是正常现象。
厕所是应该没有疑问了,但是北方农村的习俗,我不到五年前还看见了。小孩子要便便,直接让院子里露天解决,然后用炉灰一盖…… 召唤狗或者猪这种魔法系操作,我就不提了。
大概五六年前,去山区支教,确实见过没有自来水的山村小学,有电。但是电压供不上,晚上 40w 灯泡和鬼火一样,有没有人经历过?
不过,晚上一出院子,完全伸手不见六指(玩笑话),然后仰望苍穹,繁星璀璨,真的星星都能照见人影的那个亮度,你们城里人很少经历吧(宿营和天文爱好者闭嘴)。
也是四五年前,租那种 “违建” 房,八面漏风,冬天竟然得烧煤炉子的,我也见识了。现在北方农村,用水井也不啥新鲜事吧?
当然主要是灌溉机井了。
各位电视上什么综艺节目,明星去农村体验柴火炉子,水井,风箱,独轮车…… 也不算太古董吧?
再夸张一点,您各位网上随便搜,非洲啊东南亚啊都有那种设机关抓鱼抓野物的,有些可能是为了节目效果,所有用具开局必须徒手(金属刀具都不用),然后演员都是树叶装你说那是啥年代?公元前 50000 年?
对不起各位,我不是农村人,很可惜,不然俺也有宅基地甚至拆迁跨越机会了。
我说 “秋收”,就是怕城里孩子不理解什么夏收,这词熟一点。
没想到评论炸出一堆键盘农科员来。
是,我说的不严谨,万一误导了,您千万别信,影响你们吃鸡之余,收麦子的时机,我深感抱歉哈。
补一个老段子,也是亲历。
我们家不算农村,但是农村亲戚很多,上一辈都是农民进城。
有一回,我还小。家里来且了,包饺子。
我们家猪肉韭菜饺子比外面实在多了,五个一两高高的。
然后,农村亲戚家九岁娃,吃了四十个……
我妈怕出事,韭菜不好消化啊?就问小朋友你饱了没?
小朋友看看他妈,流着眼泪(夸张了一下)说饱了。
然后又喝了三碗汤。
吃完收拾完,我妈又问小朋友,“给大姨说实话,刚才饱了没?”
小朋友怯生生的看看他妈,咬咬牙说,“半…… 半饱?”
当年是哄堂大笑,现在想起来有一点点心酸。
以后每次那家亲戚过来,都要说,“俺娃老说,大姨家的饺子好吃。”
好吃吗?因为大姨家的饺子,一多半是肉。
这也是一个段子。
我同事妈妈,天津人,哎呀说话太哏了。
去他家吃饭,他妈和我们聊天,说她做了一辈子饭,诀窍就是……
“真肉” 这个事年代就远了,不提。
结果,现在他儿子媳妇都不吃肉,减肥。
各位,你们可能不信,说这些话,我是含着眼泪的。
俺爹当年的话,“肉都不吃,你要疯啊!”
俺们已经到了肉都不吃的 “疯狂” 年代了。
你们可能都不知道这是谁,俺其实也没赶上。
意思是最大的 00,90,80,还要继续努力打工
知乎上似乎多数人都认为,韩国还不配算一个发达国家,或者最多捏着鼻子勉勉强强把它当发达国家守门员。
假设就拿韩国作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尺,再假设十五年来一直稳定不增长甚至退步,我们也要在 2035 年达到人均 3w 美元左右,按现在的人均看,至少要保证这 15 年,年平均增长率在百分之七以上…
这真的太惊悚了,等于啥深化改革的结果还没体现出来呢,需求端还被压缩的很厉害,再分配一团糟,企业之间竞争都不平等的时候,突然有个人拍你肩膀说:兄弟,咱新常态结束了!又要重回高速增长了!
我很想知道这信心是从何而来的…
如果真能有这发展趋势,我立马跪地举手同意李建秋们说的都是对的。
但事实更可能是——我们对中等发达的定义是人均 2 万美元,而且视情况可以是不以现在美元购买力计算的人均 2 万美元。
那再过十五年,翻一番,大概只需要保证年均增速 4 就好了,嗯,应该还是有挺大完成的希望的?
当然,真能实现也已经很棒了,这至少说明我们全国范围内都比南美那票强了。
就像很多人分析的那样,一个国家的 GDP 将等于其他剩下的国家加在一起总和还几乎翻倍。从产业上来说,基本可以说要把所有 地球上赚钱的买卖都吃下去差不多才够。
按照这个思路来说,你相信现在的发达国家会把他们嘴里的吐出来吗?也就是说接下来的 15 年几乎必定会有一场战争……
??现在不就已经是这水平了吗?
一個比較理想的預期發展目標 或者 是理想的發展狀態。
個人比較擔憂的兩個限制性要素,
1. 需要在於主要對手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勝地位。這又可以分解為兩個具體目標:1 - 對抗美帝打壓。2 - 保住產業地位。
2. 需要在內政修革中做出實質性舉措,這又可以分解為兩個目標,1 - 在 1 的 2 - 的基礎上使得年輕人有路可走。2 - 在年輕人有路可走的前提下,理順敘事體系,刻意模糊的路走不下去了,到了回答問題的時候了。
希望大家都有十五年壽命能看到那時的樣子。
这可能意味着,短时间内,东南方向不打算有动作了。
这应该算是种暗示吧
当然啦,不管咋样,两个目标有一个实现,伟大复兴都算差不多完成了
如果没有科技大爆发现有世界很难有这么大的经济增量。很可能是中国上去一些,发达国家下降一些,重新定义中等发达国家。
妹子对我是真爱,没事总邀请我,但经济领域我真不是内行 。
我从别的角度聊两句吧。
不管是这题下面有人算的两万美元的标准,还是四万美元的标准,对比当前的一万美元的基准,起码意味着经济体量要翻一番,直接简单粗暴的换算,消耗的资源和能量也要起码翻一番。
这些资源和能量从哪来?如何确保安全获得?
而且新闻要连起来看,全会报告中还提到了要在碳排放达到顶峰以后稳中有降。
这就有趣了。
建设一只强大的海军和一只强大的战略空军迫在眉睫呀。
这个词是老邓提出来的,所以一直就没改,不是一个国际通行概念。原意是指世界银行中高收入国家的标准。现在标准更宽泛了,大概就是 OECD 国家 GDP 的中位线,也就是韩国的标准。人均 GDP3 万美元。
这有啥的,统计是门科学。
可以有个简单的估算方法。邓公 1987 年提出的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指四千美元,当时美国人均 2 万美元,也就是说人均达到美国的 20% 以上就算中等发达。以美国近几年的增速来看,美国 2035 年人均 GDP 达到 10 万美元可能性较大,那么我国届时需要达到人均 2 万美元。
不再需要用美元计算目标的时候,就到了。
中国的体量,达成这个目标,不可能是美本位下能达到的。
人民币结算才是根本问题。
初等发达国家:2 万美元;
中等发达国家:4 万美元;
**高等发达国家:**8 万美元。
这是机构的说法,但也有机构的说法是中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水平是 2 万美元。
我倾向是 2 万美元这个说法。因为这个是可以推测的:
中国 GDP 刚突破 100 万亿,100 万亿 ÷7 元 / 美元 ÷14 亿人 = 1.02 万美元。
按照 5% 的年均增长率,经过 15 年后,翻一番到 2 万美元,是可行的。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果要从 1 万美元到 4 万美元,那就很难(除非人民币猛升值?)。
但 1 万到 2 万,也就是我们的 GDP 总量在 15 年后翻一番到 200 万亿,嗯,也是很牛的了。
也看出我们志向也非常大。
毕竟,面对当前的国际环境,以及当下自身的发展现状,有太多需要面对、太多需要克服,再像以前那样长期连续超 10% 的增长是基本很难,若整体算下来平均维持在 5% 左右,就能实现目标。
但过程当中必然还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我们遵循规划目标、在有信心的同时须清晰认清面对的挑战。
同时,回到个人角度,要去发现规划中列举的重点发展领域,并且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 “赛道”。
毕竟,翻一番的体量会带来众多领域的重大机会。虽然我们小人物比不上已有积累的那些大咖所具备的优势,但这个 “翻一番” 带来的增量是足够大的,善于寻找、用于开拓,相信还是能够把握到机会的。
每个人加油,中国加油。
2020.11.14 补充:
依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平均每人国民所得低于 1026 美元为低收入国家,高于 12535 美元是高收入国家,这个区间内的都是中等收入国家(再分为中等偏上、偏下);国内去年平均国民所得已超越 1 万美元门槛,达 10262 美元,预估 2023 年左右即可达高收入国家之列。
又要辛苦统计局的同志了
该穷还得穷,人均就是笑话。自己努力挣钱才是王道,不要指望不靠谱的人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以理解为意大利、西班牙的水平。这是比较合理的目标。
如果中等发达国家想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那就是所有发达国家的 GDP 除以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算出来人均 GDP 是 46350 美元(IMF 预测的 2020 年数值)。目前,这个平均数比德国、加拿大还高。
IMF 今年 10 月预测的 2025 年数据,应该靠谱。
照这个估计,2035 年中国人均 GDP 至少能超过 30000 美元。
首先要强调!即使 2035 年我国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我国依旧是发展中国家!!!(嗯,真符合我国特性,万年发展中国家,始终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依据是:中科院在《中国现代化报告》中说所有国家可以分为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而后三者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进入正文:
我认为按现价美元计算,那么 2035 年中等发达国家水准应该在人均 GDP3 万美元以内,大概是 2 万美元以上。而且大概率 15 年后还是这个标准,即以 2035 年美元计依旧是 3 万美元以内,2 万美元以上。
依据是最典型的高度发达国家代表 7 国集团,除美国外,现今人均 GDP 都在 3 万~ 5 万美元。
![](data:image/svg+xml;utf8,)
为什么说大概率 15 年后以 2035 年美元计依旧是 3 万美元以内呢?
因为七国集团内除美国外,其他六个国家的人均 GDP 已经长达 15 年左右徘徊在一个震荡区间(大概是 4~5 万美元这一区间,意大利是 3~4 万美元区间)。日本更是长达 25 年。这次新冠疫情打击下,要在未来 15 年内走出这个箱体震荡区间就更难了。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典型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中等发达国家代表葡萄牙,希腊,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塞浦路斯
发展最好的塞浦路斯,最差斯洛伐克。可以归纳为大概 2 万美元左右,差不多 3 万美元以内。同样处在一个箱体震荡区间长达 15 年左右。
最后我们来计算我国 2035 年人均 GDP 的预期值。2019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1.03 万美元,2020 年按 2% 增长率计算大概在 1.05 万美元。考虑通货膨胀人民币未来大概率继续升值,我们乐观的以年增长 6% 计算,到 2035 年就是 1.05*1.06^15 约等于 2.52 万美元。如果按 5% 算大概是 2.18 万美元。按保守的 4% 算,则只有 1.89 万美元。
所以我认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准应该是 2~3 万美元,即使考虑通货膨胀等各种因素,在 2035 年这个标准也不会变太多。高度发达国家标准应该在 3 万或者 3.5 万美元以上。
参考我的另一个关于各等级发达国家门槛的回答
任泽平预测,再过 4 年中国可能会跨入发达国家行列,怎么评价? - 辉常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181804/answer/1551429851
中国制造 2025 都忘了?(笑)
这个中等发达国家指的就是 10 年之前西班牙意大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或者说当前韩国人的生活水平。那些总觉得韩国人穷的肉都吃不起的请擦亮自己的眼睛
这已经是中国发展的极限了,诸位想人均过上美国德国人那样的生活客观上是不现实的。
而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意味着什么?
同时期的美国人德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就比中国人稍微好那么一点罢了。而此时的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已经变成了我们口中的穷逼了
所以中国想要完成这个目标就要从别人的嘴里抢肉吃甚至于直接吃别人的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丢掉幻想,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就是要跟所有的发达国家为敌,要割他们的肉,希特勒斯大林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做到。
这是好事,但是看到人均就有点害怕,希望以后的人均的含义和现在不同吧
该问题不支持启用匿名。
好!很有精神!
干到社会主义脱离初级阶段的那一天,干不到,我们就把目标提前实现。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提出时间是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也就是三年前。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就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这是十九大五中全会刚提出的内容。三年过去了,大体上没多大变化,但细节上可以看出明显更加自信了,什么原因呢。。。
具体数字不妄加猜测,美元或人民币在未来十五年中价值变动也无能力预测。
可确定的是:不靠卖自然资源或搞虚拟经济,依赖生产制造和服务的国家,最重要的是就业人口素质。发达的人口会创造发达的经济,发达的经济会带来发达的人均 GDP。
人口平均素质的大幅提升与人口结构变化有关。上世纪四十和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口,因战争、贫困、文革、动乱等未能受到良好教育,2035 年时绝大多数已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人口构成的中坚,已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代,因急剧扩大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知识与信息获得工具与平台,那时中国人的眼界、作风、素养、能力…… 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当劳动人口构成的大多是只能做简单重复劳动的农民工,人均 GDP 最多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小康水平。当人口主流成了受良好教育的最有竞争力的专业大军,人均 GDP 就是发达国家水平。
非常难。
要知道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这些,是按照人均 GDP 在世界中的相对值来确定的。
“中等发达国家” 大概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
你想,那不就是按现在物价标准的人均 2 万美元么?好办。
实际上并不好办。你中国变成 2 万了,假设其他国家不发展,世界平均也不是现在的 1 万,而是增加到了 1.2 万。
而要变成 “世界平均的 2 倍”,那中国得提升到大约 2.7 万,这还是假设世界其他国家不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平均也会因此提升到 1.35 万左右。
如果其他国家按稍微慢一点的速度(如每年 2%)发展,那中国达到这个 “中等发达国家”,需要的 GDP 得是现在物价的约 3.5 万美元。
15 年经济翻 3.5 倍,那这任务可不轻松。美元还有通胀呢,算上这个,到时候美元计价的 GDP 需要达到人均 5~6 万美元左右。
顺便,由于人口基数的原因,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 发达国家 “。
当然,如果有以下,包括但不限于
1: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产业输出内卷,拉低他们的 GDP,将世界” 除中国以外地区” 的人均 GDP 从 1 万美元拉低到 8000 左右。
2:争夺货币主导权,把美元拉低为第二货币,使用人民币或者某种新货币取代美元的主导地位,中国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物价平减指数变为 1 左右,收割发展中国家。(那样有很多副作用,比如会出现很多 1 人民币的炸鸡牛排三文鱼车厘子,但同时北京上海房价将超过香港这种。)
那可能能够使这个要求相对容易实现一点。
知乎用户 凃凉 发表 就他们也配自比义薄云天关二爷? 也配自比御史中丞徐元直? 也配自比万岁亭侯荀文若? 他们配个 G8 知乎用户 文太下山 发表 爱国的定义本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 而不是热爱别人的国家, 入了他国籍那就是他国人, 比如美 …
知乎用户 SophiaSwan 申敏妍 发表 逃离不能保证自己生存权的地方,就是保卫自己的生存权; 逃离不能保证自己发展权的地方,就是保卫自己的发展权; 逃离不能保证自己身心健康的地方,就是保卫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甚至激进一点,重病患去安乐 …
知乎用户 李鸿政医生 发表 新冠肺炎对我们的损害已经全世界都知道了,新冠肺炎让我们死亡了 3000 多无辜群众,死亡了几十个医护人员,几千医护人员感染,8 万左右的感染人数。武汉封城,千万级别大城市封锁,全国人民都没有过好 2020 年 …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11/8/2021 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万恶的,剥削的, 那么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 马克思当时为什么信誓旦旦的认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而社会主义必将获胜?他的局限性在哪里? 品葱用户 toukutu …
知乎用户 大闸蟹 发表 温故而知新。 07-08 次贷危机后是什么,是粮食危机,中招的是谁?是菲律宾。 全球根本不缺粮,菲律宾的耕地面积是日本的两倍,一年可以三收,最后如何中招的呢。 这是罗杰斯干的好事,因为大米多的是,国际四大粮商虽然捏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