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年轻人被送进ICU,一位急诊科医生的忠告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

今年7月,杭州一名22岁的女生因为连续熬夜加班,心脏骤停被送进了医院,经过半个多月的抢救依然没能挽救回来。这则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作为这位女孩的主治医生,卢骁再度成为焦点人物。

卢骁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去年年底,因为在职场观察类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里担任带教导师走红。真人秀中,发生在急诊科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了很多人,卢骁理解,急诊科是整个医院生死和情感浓度最高的地方,而作为急诊科的医生,他展示了疲惫的中国医生在专业技术之外难得的人文关怀。

节目播出之后,卢骁也开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记录急诊科的故事,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急诊科医生的工作,也希望给更多人健康忠告,尤其是年轻人——近几年,卢骁能够明显感觉到,被送进急诊科,甚至ICU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则有着一代人的时代生存图景。

那些被送进ICU的年轻人究竟经历了什么,未来要面对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卢骁的讲述——

**文 | **吕蓓卡

**编辑 | **金石

七月初,我们收了一个22岁的女孩。她大学刚毕业,才上班几个月,做网络运营这方面的工作,经常要熬夜,加班,结果在宿舍晕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心跳了,我们进行了心肺复苏,还给她上了ECMO进行抢救。

理论上来讲,按照她的年龄,如果能好起来的话,心脏功能在治疗后三四天就能好起来,但她一个礼拜都没有好起来。所以当时我们对她能救回来不是抱特别大的希望,因为她到急诊的时候不仅心跳呼吸停了,后面我们发现她还有基础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这是一种系统性免疫疾病。本身得这个病的人就不太适合做压力大且劳累的工作,很容易导致病情急性发作,她可能更适合做朝九晚五,比较没有压力的工作,但凡稍微累一点,对她来说都会有风险。

她是知道自己有这个疾病的,但是也没办法,据她父母说她入学贷款欠了好几万,可能为了早点把这个钱还上,所以选择了这样的工作。

抢救到了第八天、第九天,她突然好起来了,到了第12天心功能恢复了百分之六七十,甚至顺利撤了ECMO和呼吸机,我们觉得是个奇迹,而且她的意识也是恢复了,还能说话,那天早上我还跟她说话问她感觉怎么样。我们都非常开心,我还特意发了条微博,说“欢迎你回到我们身边”。但我心里的石头始终没有放下,那条微博我也说了,“接下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你一切顺利”。因为我觉得她虽然好转但病情和心脏功能不是特别稳定,也没有转到普通病房。

几天后的夜里,我接到她突然恶化的电话,凌晨三点赶过来抢救,但还是没抢救过来,真的觉得很可惜。

很多人都看到了那个视频,无力回天的时候,她爸爸求我们再抢救一下,我跟他说,不能再去按了,再按她的胸廓会整个塌下去,很难看,还是让她安安静静地走吧。

小姑娘走了,我看着那张空着的床,觉得挺难受的。但是没办法,马上又有新病人躺上去,你又得去治,你能放弃吗?不能放弃。我那天中午自己开车回家,正好电台放的歌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听着听着眼泪就出来了。

其实,最近几年在临床上,我明显能感受到,以前只有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的一些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梗,主动脉夹层,应该至少是40岁以上才会高发的,现在20多岁都很常见。

现在的生活节奏真的很快,特别是像杭州,这几年有很多这种网络运营公司,滨江周边都是这种公司,在那里工作的年轻人身体负担普遍非常重。我记得之前还有一个做网络主播的,低血糖进来,她说她是做直播带货的,直播的时候不能吃东西,结果就低血糖晕过去了。身上也没钱,也不敢告诉爸妈。低血糖其实挺危险的,一旦错过抢救最佳时间,大脑功能就会有影响。

这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也造成了精神类疾病的高发。在急诊科,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几年自杀的年轻人也很多,基本上聊下来,这些人大多数都会有轻中度的抑郁症这些病史。我记得我刚工作那个时候(2010年)也会有,但好像没有这么多,一年也就十几个,现在一个月多的时候就有十个左右,一年下来上百个都有。

我们今年上半年光喝百草枯没抢救过来的就三到四个人,都是20多岁的。还有一些是想不通,把自己的抗抑郁药一把全吃下去了,还有一些人吃什么头孢,或者抗生素,兑酒喝。

我印象很深的之前有一个跳江的,20多岁,名牌大学博士。但他跳下去之后发现那个江退潮了,就摔到一个泥地里,全身骨折,送医院来了,虽然抢救过来,但也残疾了。还有一个18岁的小伙子,喝了老鼠药和农药,抢救过来后,我问他什么事情想不通,他说他觉得自己性格不好,比较沉默,又很懒,下了班就不想干活,就想躺着,我说那我和你一样啊,所以我觉得大家都放松一些,尽量不要卷,不卷可能就不会有这些。

▲ 女孩状况好转时,卢骁还与她进行了交流,只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 。图 / 视频截图

现在年轻人的身体素质真的很明显地越来越弱,除了生活所迫,还有很多年轻人是生活习惯的问题。熬夜、吃夜宵、喝各种奶茶以及碳酸饮料,无节制地这么吃,平时也不愿意动,就会导致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很快身体的负担到一定量,他心血管的年龄可能已经到40岁或者50岁以上了。

我记得我碰到过一个最年轻的心梗患者,19岁,刚开始我就想不明白,他很瘦,也不是个肥胖体质,来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个心梗。

后来又去问了一下,他说他从十岁就开始抽烟,老烟枪了。抽烟就会导致冠心病等疾病高发,而且他抽得还挺多,一天三包好像是。他虽然抢救回来了,但肯定要终身服药了,而且这么年轻心脏里就放了支架。

年轻人还有一个问题,有些人不爱动,整天坐着,这很容易出血栓。

血栓是这样的,我们叫深静脉血栓,就是下肢静脉血栓,这种就是久坐不动,腿部的血液不流动或者流动少,很容易形成高凝状态了之后,血栓就形成了。大的血栓会通过血液被冲到肺动脉,造成肺栓塞,就把肺动脉给堵了,肺栓塞是很容易猝死的。

我记得印象最深的之前有一个病人大面积肺栓塞。这人才30岁左右,他就一天到晚躺着不动,玩玩游戏,靠父母养着。来了抢救室没有多久就心跳骤停,后来也没抢救过来。

血栓这个是需要注意的,我之前坐全日航空的飞机,有个告知书,里面专门有一栏就写着:为了防止深静脉血栓,如果是长途旅行,建议你隔一段时间在飞机上走一走,活动一下。

还有一些年轻人,哪怕知道自己有基础病,也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习惯。就以为自己身体好,等到身体发出信号的时候也不在意,等到来医院就真的不行了。

我们有太多血淋淋的实例。

前两天有个26岁的小伙子,酮症酸中毒,这是糖尿病一个严重的并发症。他是二型糖尿病,属于继发性糖尿病。但最近四个月,他还每天喝三瓶碳酸饮料,每天喝,每天喝,终于把自己喝进急救室了。

之前有个女孩子也是,她知道自己是1型糖尿病,她还要去熬夜,然后吃夜宵,喝酒,那天去酒吧喝完之后送进来,血糖100mmol/L多(正常血糖值为餐后小于等于7.8mmol/L)。我们是第一次看到超过100(mmol/L)的血糖,也是惊呆了。气管插管进监护室的时候病情非常危重,好在后来还是给她救回来了。

这两年,因为过度减肥被送进急诊室的也很多。

现在好像是叫容貌焦虑还是什么,但其实很多人的体型我觉得还ok。目前医美和减肥行业比较乱,也没有标准。去年有一个小姑娘就是做抽脂手术死掉了,很惨,皮肤感染,严重的感染。因为手术的时候细菌进到血里,扩散出去,整个人就跟烧伤了一样,整个皮肤都烂了。花了快一百万也没救回来。但我们看她生病前的照片,明明很瘦,但还是要追求完美。

被送进急诊室的年轻人,还有一种,就是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有些年轻人去蹦极,本来就有高度近视,在“蹦极”失重状态下,很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所以高度近视的人就不要去蹦极了。

还有马拉松比赛,很多人没有经验就去跑马拉松,不少发生了猝死。马拉松其实已经算是极限运动了,跑到后来对心肺功能的要求是很高的,很容易猝死。每年马拉松都需要120救急员以及像我们这样的急诊医师去进行医疗保障的,这个项目对普通人来说其实是非常危险的项目。

我觉得年轻人还是不要高估了自己,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你非要突破这个极限,你要去看一看我到底能不能突破。我觉得极少天赋异禀的人可能能突破这个极限,但是大多数人突破可能会有惨痛的教训的。

▲ 正在工作中的卢骁和急诊科同事。图 /  受访者供图

其实这些年轻人身上的问题,我们医生自己也存在。

像我现在在急诊监护室负责抢救工作,每五天要上一次24小时的班,但其实都不止24小时,第一天早上8点上班,第二天到中午才下班。有时候夜班,下了夜班也睡不着,这个对身体的伤害更大,补不回来。我们医生自己也有心梗的、糖尿病的,还有颈椎病,腰间盘突出什么的,因为很多操作都是趴着去做的。

精神压力也很大。特别是年轻医生,心理压力更大。因为医生基本上是对错误零容忍的一个职业,当然你不可能不犯错,但是你会告诉自己不能犯错误,特别是急诊科,一旦犯了错误,可能就是一条人命啊,很严重。

急诊科其实是每个医院的“门面”科室,急诊科医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在全院里是排在最前列的,因为你需要去抢救最复杂、最危重的病人,也面临着最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还包括,有时候连续一段时间,病人来一个走掉一个,来一个走掉一个(抢救失败)。或者是夜班,一整晚都在抢救一个病人,最后还是走掉了,我们也会很沮丧。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是不是不行?会很沮丧,导致一段时间内,再也不想收这样的病人了。

所以急诊科医生也会有抑郁症、焦虑。我们每年都会有同事受不了急诊科的高压环境离开。还有好多医生脱发,我已经是头发很多的了,我们科室很多医生都是严重脱发甚至已经秃了,有些20多岁就秃了。

我之所以会把急诊室的一些故事,拍成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也是在拍了《令人心动的offer》之后想试试看的。除了给大家一些健康的提醒,也想让更多人看到急诊科医生确实很辛苦,面对的压力很大。

急诊跟专科不一样,专科是治病的,急诊是救命的,我们经常说,只有先把命保下来,专科医生才有机会把他的基础疾病慢慢稳下来。但在中国,急诊科医生的地位并不高,很多患者康复之后也是更多感谢给他做手术的医生,不太容易感谢急诊科,但其实急诊科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没有急诊科,哪有机会送到手术台上。

但在拍视频之后,也让我去更多地了解一些患者背后的故事。这个过程中,我更能感受到病人家属的不容易。他们始终都还是处于弱势状态,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听你的,你始终是他紧紧抱住的那个木头,大多数的人都是表现出无助和无力感。

所以我一直跟下级医生讲,跟家属谈话的时候,你不要讲任何治疗方案结局可能都是死,那还救啥呢?很多年轻医生就是,他为了规避自己的风险,会说这个(方案)也不行,那个也不行,这个要死了,那个也要死了。

其实这是年轻医生在逃避,因为医患关系的紧张,自身能力不足,经验和资历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所以他们对自己没有特别大信心的情况下,会选择把这个选择的压力转嫁给家属。但我觉得,谈话还是需要给患者家属希望,你还是得给病人争取任何的希望甚至奇迹。特别是我们监护室的病人,他是看不见家属的,家属也见不到他,都是靠我们医生去跟他交流的,所以这个谈话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其实很多病人进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基本上救不活。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总是去安慰嘛,最后就算这个病人走掉了,家属也能理解,他觉得你帮助了他很多,他还很感谢你。

但对我们医生来说,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每天看这么多的病人,你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的疾病和痛苦。

特别是每次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被送来,我的感受会更不一样。因为知道这些年轻人在家里都是希望,有些上有父母,下有小孩,他走了,对整个家庭的打击是非常非常大的。还有一些年轻人,太年轻了,人生很多美好的体验他都还没经历,就像那个22岁的小姑娘,我听她父母说,她好像是有一个差不多要成了的男朋友,刚刚想谈恋爱,就离开了。

所以这种病人进来之后,我们是会120%的力量想抢救回来,就觉得走了很可惜。但有时候确实也没有办法,太重了,一点办法没有。

▲ 图 / 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3》

我们现在每天差不多收30个病人,每天都有救不回来的病人。所以在急诊科呆过的人,是会有一些反思的。我之前常说一句话,进了急诊科以后,出去就好好做个人吧。

很多影视剧都有一个情节,主角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就去跟喜欢的人表白了,我非常能理解。当你来过一次急诊,你真的会有这种恐惧感,失去了全世界的那种感觉都会有。

所以我觉得进过急诊科的年轻人,出去应该是会有所反思的。

我遇到过一些高脂血症胰腺炎的病人,就是吃多了,太胖了,血脂很高造成胰腺炎的,还有喝酒的,暴饮暴食造成胰腺炎的。这样的病人有些重症,30多岁,多脏器功能衰竭,很难救的。有的病人出院之前我会问他,酒还喝吗?奶茶还喝吗?他们都说,“不喝了,再也不喝了。”因为他体验过了,进过ICU的,基本上出去了就再也不想进来了。

对普通人来说,ICU最大的冲击力除了他自己经历的生死,还有他看到的。那是很有冲击的。可能他旁边的那张床进来的人,当天就去世了,他能看到。这个对于医生来讲可能还好,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我觉得心理压力还是会很大的。所以出了急诊室,他是会好好想想的。

其实,最理想的还是所有人都不要进急诊监护室。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仗着自己年轻硬扛。

来急诊科的年轻人还有一个特点,年纪越轻,送过来的时间都很晚。年轻人本身身体好嘛,就觉得自己扛得住,以至于来的时候有些心梗都很严重了,一侧的血管全堵了。

年轻人虽然身体比中老年人更好,但这个东西是有极限的,哪怕你再强,到了那个点也会崩掉。而且年轻人一旦崩溃了之后,他的死亡速度会更快。因为年轻人机体反应会非常快,比如细菌进入到血里,有非常严重的炎症反应以后,机体的抵抗力迅速启动,是会出现过度反应的,杀死细菌的同时把自己的正常细胞也杀死了。所以有些年轻病人很快就出现休克啊、肾脏功能衰竭等等。

我觉得一个原则就是,你的身体会发出报警来告诉你不行了,这时候你要引起重视。比如说胸闷、胸痛。还有,发烧了,38度可能没问题,但是发热的同时有胸闷,心悸,胸痛,那肯定是有问题的。虽然熬一熬、扛一扛可能会稍微缓解一些,但最好还是来医院看一下。

在急诊科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健康这个东西,拥有它的时候会觉得完全没有意义,但当你失去的时候,就会觉得它很宝贵。

我们一直很健康的情况下,你觉得健康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一直拥有嘛,但当你失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哪怕是你有再多的钱也好,你有大房子也好,你只能躺在这儿,看我们的天花板。你能体会到这句话的重要性,你就能知道我在说什么了,但很多人是体会不到的。

在医院里,专科医生可能会跟病人保持长期的联系,但我们急诊科医生不会。急诊科医生做的都是“一锤子买卖”,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所以有一句话,我们常会跟病人和病人家属说,包括很多年轻人,这句话也适用——希望这辈子我再也不要见到你。

▲ 对于急诊科的医生来说,生命面前,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图 / 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3》

每人互动

看到进入ICU的年轻人们,你有什么感受?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人物(ID:renwumag1980)

‍‍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发哨子的人

发哨子的人 作者:龚菁琦 《人物》2020年3月刊 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同意采访的短信是3月1日凌晨5点,大约半小时后,3月1日凌晨5点32分,她的同事、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江学庆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两天后,该院眼科副主任梅仲明过 …

发哨子的人

2019年12月30日,艾芬曾拿到过一份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检测报告,她用红色圈出「SARS冠状病毒」字样,当大学同学问起时,她将这份报告拍下来传给了这位同是医生的同学。当晚,这份报告传遍了武汉的医生圈,转发这份报告的人就包括那8位被警方训诫 …

她说自己不是吹哨人,是那个「发哨子的人」

2019年12月30日,艾芬曾拿到过一份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检测报告,她用红色圈出「SARS冠状病毒」字样,当大学同学问起时,她将这份报告拍下来传给了这位同是医生的同学。当晚,这份报告传遍了武汉的医生圈,转发这份报告的人就包括那8位被警方训诫 …

怎么躲开谋财害命型医生?

网红刘翔峰火了。 什么,你还不知道他? 去知乎上的热帖看一看吧,各种匪夷所思的事迹,各种突破底线的操作,各种谋财害命的手段,简直罄竹难书。 什么完全无视手术指征,使用恐吓、煽情、道德绑架等低劣的手段忽悠病人做手术。 什么各种没有底线,利用机 …

疫情中的“少数”

记者 |陈媛媛 实习生 李坤一 刘更 编辑|彭玮 父亲抢救失败了。王欣(化名)决定带着他回家,两个人在救护车上,她掀开了父亲头顶的布,摸了摸手臂,“还是热的”。汽车偶尔晃动一下,父亲的神情像是在皱眉头,那么一瞬,她错觉父亲还活着。 近日,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