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许进委员提出「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
知乎用户 半月谈 发表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大概就比较骨感了。 禁 …
当英语老师已经第八个年头了,目前在成都一所中学担任高中英语老师,不过马上准备出国读博了,也就不匿了。这些年的英语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两个字:无奈。
我记得刚刚到这所学校不久,一次全体教研会就把领导和一些老老师给得罪了,领导让我对目前的英语教学提点意见,我就特别实诚地把我心里面的想法都说了出来,我说道:
“目前的课程体系里,语法和阅读的比重过高,口语的比重却偏低。英语学习关键在于运用,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是更为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也更能激发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中国的英语教育过于侧重阅读和各种复杂语法知识的掌握,其实是应试思维的体现,从长远来讲,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我此话一出,立即就有一位女老师站出来反驳我:“张老师,你说的我们都知道,但是不切实际,现在的考试语法和阅读的比重就是很大,口语根本也不考,而且这些孩子你让他们张嘴说英语,比教鹦鹉说话都难,他们就不爱张嘴,你待久了就知道了。最关键的是,学生最后考不出理想的分数,说什么都没用。” 她的话音刚落,就能看到有些老师点头,还有些相互示意,对那位女老师的观点纷纷表示认同。
但是,我仍然不放弃,又补充道:“我觉得这是考试本身存在的缺陷,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学习英语的真相,正确引导他们,慢慢影响他们,让他们逐渐改变应试思维方式,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而不能一味只是迎合考试。”
等我说完,全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一脸严肃地低头盯着自己的笔记本或电脑。
这时,我们的年级主任发话了:“我们虽然在教学上鼓励百花齐放,但是一切还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紧扣考试重点,否则完不成教学目标。这一点还是不能忘了。”
一听这话,我就知道自己已经完全被孤立了。我本来还打算补充说一下目前的考试频次太高的情况(学生从高一刚一入学就是每月一考,再加上期中期末的大考,更别提平时还有周测,课堂小测等等,学生已经被弄得疲惫不堪,疲于应付,过于频繁的考试已经让不少学生出现了躺平摆烂的情绪),这些话到嘴边,就立马又咽了回去。
我后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难道那些老老师真的不知道英语单靠刷题是学不好英语的这么浅显的道理吗?这个道理连许多学生家长都知道,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水平都不行?
现在想来,其实所有老师对于我说的这些 “大道理” 门清,甚至估计在听我在那儿叨叨个没完的时候,心中还会暗骂:“不就是上学的时候拿点东西吗?不就是教育学的教材上写的一些纸上谈兵的英语教育理论吗?什么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什么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一愣头青,还跑我们这儿来班门弄斧,你小子还嫩了点。”
我现在才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保住,并拿稳这个来之不易的饭碗罢了,而要想拿稳这饭碗,你就得适应 TZ 内的规则。
这么多年在 TZ 内的摸爬滚打,让所有老师都明白书本是书本,进到里面就要首先学会听话,懂得里面的门道。
可能很多人会问,难道 TZ 内就一个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都没有吗?也不是,这样的好老师还是有的。只不过不管多有想法,多有情怀,首先是要懂得 TZ 内的生存之道,你的想法和情怀绝对不能与 TZ 的生存相矛盾,绝对不能。你想改变,那就是以个人的力量来对抗整个 TZ,无异于以卵击石,太难了,真的太难了。至少我自己努力过,尝试过,但最后只会挫败感越来越强烈。
只有首先满足这一前提条件,然后才能谈想法和情怀。所以,很多时候那些好老师,不得不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教育情怀,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用责任心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用顺应和服从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憾,来麻痹自己,来让自己保住饭碗,最后被 TZ 所接纳,成为 TZ 的一部分。在一次次考试之后,在一次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之后,他们从 TZ 内找到了新的存在价值,找到了另一种成就感,最后也不自觉地开始为应试教育摇旗呐喊。
多年的一线教学我真正明白,TZ 内的英语教学,应试思维只是表象,应试就是 TZ 本身的一部分,它是 TZ 赖以存在的基石,这也是为什么天天喊教育改革,但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整体面貌几乎没有变,我上学那会儿是哑巴英语,也是天天学语法,做阅读,考试刷题,现在还是这样。不是大家不知道问题所在,也不是简单的思维方式转变的问题,而是所有进入到里面的人,都不自觉地成为了 TZ 的捍卫者,如果你想装 “清高”,那你就必然会被孤立,必然最终会被排斥出 TZ。
居然刷到这个问题了,不吐槽一下不快。
首先,我不认为中国有英语教育,中国学校教的是考试英语。一个中国学生,正常情况下,从一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前后至少要学 16 年英语,试问有几个大学毕业生会说英语的?一种语言前后学习 16 年还不会,你说有没有问题?
其次,我们的学校的英语教学方式完全是惨不忍睹,完全彻底的违背常识。举个例子,“在街上”这个在,到底是 on 还是 in?学校老师斩钉截铁的回复,哪些哪些情况是 in,哪些哪些情况是 on,然后学生努力的记下笔记,仿佛学到了英语的真谛。其实正确答案是都可以,甚至有时说 at 也可以,在国外如果这个 “在” 说错了,最多就是人家觉得用语不规范,但是绝对能听得懂,就像我们听老外说中文很生硬一样。但是我们的学校就是这么教的,考试也是这么考的,你跟标准答案不一样就要丢分。再者,我们的英语教学非常看重语法,一大堆深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语法名词扑面而来,每个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都要抓耳挠腮的回想着这题是考的某某语法,应该怎样怎样才对。。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套某个数学公式一样。我就不明白了,哪来那么多语法,你说了这么多年中文,你懂中文语法吗?还有,我们的英语老师水平也就那样,有几个英语老师敢说自己英语很 6,我不排除真有,但是估计这个比例不会很高。我清楚记得我的高中(我们市非常非常拔尖的一所高中)英语老师,每次讲卷子都是对着答案,然后硬扯出一大堆的道理,所以这题应该选 B,选 C 什么的,结果有一次讲卷子,他拿错答案了,结果对着错误的答案跟我们讲卷子,居然也说了五六道题,还头头是道的说了一大堆的理由,全班都笑疯了,他才意识到自己拿错答案了。最后,我不知道我们在学校学的到底是哪国英语,我们学生说的英语是外国人不懂,中国人也不懂,但是只要跟答案一致就行。我可以负责的说,我们学的很多英语表达根本就是错误的。举个例子,“你叫什么名字?”,这可能是大多数人英语启蒙的问句,你在任何一个英语国家冲任何人说一句 What`s youe name?你信不信被人抽两个大嘴巴?,再来一个,“学习什么什么”,一年级学生都知道是 Study 什么什么,但是实际在任何一个英语国家,Study 都是研究的意思,学习什么是 learn 什么什么,但是在天朝你就必须写 study,因为你学 study 那会还没学 Learn 呢。
我们的英语教学只强调考,不强调用,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
今天再来吐槽一下国内的英语教学。
娃的作业:吃药,娃写的是 take some medicine,我觉得没毛病啊。结果老师打错,理由是 medicine 是不可数,不能用 some 修饰,只能说 take medicine,我真是气到吐血,明明说了那么多年 take some medicine,世界通用,大家都听得懂,但是就在神奇的天朝,必须说 take medicine。同理不能说 have some water。我真是想说那个 F 开头的单词了。
-——-
今天忍不住再来吐槽一下
还是娃的考卷,短语的翻译,坐飞机,娃写的是 by air(其实学校也学了 by plane,但是我告诉娃更地道的方式是 by air),结果老师打错,订正为 take an airplane。其实这个我也能理解,by air 强调坐飞机这种交通方式,take an airplane 强调坐飞机这个动作,但是卷子上没头没脑的没说到底是哪种坐飞机啊,娃写 by air 不应该算错啊。结果老师回复,本单元学的就是 take an airplane,所以 by air 就是错的,我简直是无 fuck 说了,娃又抱怨我教错他了,你说我怎么跟娃解释。
前几天又是一个短语翻译,头疼,娃知道是写 have a headache,娃问为什么有个 a,什么叫有一个头疼?我告诉娃,没有为什么,外国人就是这么说的,语法什么的都是浮云,只有习惯用法而已。就像中文,表示立刻可以说马上,没人说马下的,如果大家都说马下表示立刻,那就是马下了,这个哪有什么语法?就是习惯而已。我真的是极其痛恨语法,语法教育让所有学生都会把英语当做一种外语来学习,只有摈弃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都把英语当做是一种交流的方式,一种习惯成自然,学会用英语的方式思考问题,脑子里面不再出现中翻英,英翻中这样的转换,遇到事情脑子里面直接冒出的就是英语表达,这样才能学会英语。
-——-
今天又没忍住,来继续吐槽
还是娃的作业,根据首字母填空。
Can you tell me the a__________?
娃填的 address,没毛病吧,老师打错,答案是 answer。我问老师 address 错在哪,老师回答 address 还没学过。。。。。
-——–
前两天看某部英语的电影,看到一个熟的不能再熟的英语表达方式——long time no see。谁都知道,这是标准的中国式英语,要硬扯语法,这是绝对错误的,但是,现在 long time no see 已经收入牛津了,现在是标标准准的英语表达方式。这就充分说明了, 语法什么的都是浮云,语言就是一个习惯,语言的本质是表达思想,语法什么的,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部分学习语言的人希望把语言公式化。相信很多学英语的人在学某某语法的时候,经常老师都是先说这个语法的用法是如何如何,但是,有各种例外。啥是例外呢?就是不符合前面说的语法,但是人家就这么说的。编这些所谓语法的人,没办法用一个更大而全的框子把这些例外全筐进去,所以只能说某某时候是例外。哎,我只能说,语法教育害死人。
-——
今天忍不住再来更新一把
首先不是英语老师啊,就是一个普通家长而已。
我先说说我自己的英语学习历史。
我是小学三年级开始上英语课的。我上学那会正常是 5 年级开始有正式的英语课,但是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提前开了英语兴趣班,给学有余力又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准备的,我刚好符合这个条件就报了名。刚开始无非是音标,字母,简单的单词对话而已,还发了磁带,回家去跟着磁带读单词课文什么的,也没什么难的,学的还比较轻松。然后 5 年级的时候,正式上了英语课,发现就是 3 年级学的那些东西,无非是重来一遍而已,那当然英语成绩就不错了。后来初一了,发现居然又重来了一边,因为那时候才知道好多小学根本没开英语课,为了照顾他们只能从 ABC 又重来一遍。这样前后我学了 3 次的 ABC。可能是因为这基础打的够扎实,所以整个初中,我的英语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印象里面就没有低过 95 分。中考的时候英语成绩也很不错,后来上了市里的一所非常拔尖的高中。下面高潮来了。
从高中第一节英语课开始,我就非常不不适应,老师总说什么词性,句式,时态啊什么的,我基本上都听不懂,原因是初中的时候英语老师没教过这些,初中的英语老师只是告诉我们这时候应该这样说,那样说而已,很少牵扯到什么语法,甚至是到了高中我才听说过还有语法这个名词,我才知道什么名词,动词,动名词等等吧。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明显的感觉到两种完全不同的英语教学风格,我无疑更喜欢初中老师的教法,对高中的教法非常的不适应也很不喜欢。可想而已,高中时期,我从英语学霸变成了学渣,当然学渣过了一点,基本每次考试 75 左右吧,高中的英语老师甚至好多次希望我上他的补习班去,但是我从来不认为我英语不好,我只是不适应你的教学而已,我该怎么学还怎么学,而且每次我都低空飞越,从来没上过他的补习班。就这样三年一直如此。直到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我考了 135,全班第一。我到现在都记得发考卷那会英语老师的表情,我想他那会一定觉得我是作弊了的,但是实际上我只是正常发挥而已,模拟卷里面比较少老师最喜欢的语法题,大量的是阅读,而且阅读里面也不怎么出那种刁钻的题目而已。第二次让他惊掉下巴是高考,跟模拟考一样,还是 135,全班第一。我能想象出来,英语老师可能到现在都没想明白,我这样一个他眼中的英语学渣,基本不懂语法的人,怎么就能考 135?而且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绩提升这么快?其实我完全没有改变,我没有请任何辅导老师,我还是我,我一直都是如此,有问题的是他的教学方法和他的考卷而已。本来还想写点关于英语教学的思考的,今天没心情了,后面再更吧。
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英语教育不是让你能够 run 的,
而是你让你阅读国外专业论文,翻译些狗屁不通的书,看懂国外设备的说明书,与外国邮件往来等等专业用途的。
你会发现对于大部分国人 90% 的用途是只要会阅读能力即可,
你要会听说干嘛??
这个问题下,30% 的人在惦记着它那 b 地道表达,30% 的人在惦记着它那 b 正宗口音,还有 30% 的人在惦记着它那 b 不背语法。
就是没人着眼于大部分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应用场景。
是和外国人究竟该说 “what your name?” 还是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your name?” 吗?是拿腔作调的费心思去消除你的中国口音,结果回头一看人家托福听力都大大方方的整印度口音来折磨你吗?还是学大半辈子英语就图看点美国红脖子爱看的肥皂剧和刷红迪?
中国学生学英语的目的,从前,现在,乃至将来也不会是为了在美国刷盘子的时候能够整两句地道的英文和非裔美国人打趣,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指望中国学生在中国的大学中,能够流畅的浏览英文论文,并适应用英文来写作。
从这一目的来讲,中国的英语教育是没有问题的。
地道表达,中国学生 98% 往上都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或者说长期需求,你说旅游?我见过中国大妈光靠 Hello 和打手势就畅游洛杉矶的,你那地道表达真没啥用,会的表达就用上,哪怕是你自己生造的,外国人也不至于理解不来。
正宗口音?你能不能先劝劝澳大利亚人先别惦记它那 b 口音了,全世界的人都有口音,合着就不许中国人带点口音?再者说,那点口音真没啥的,你低估了英语母语者对英语的听力能力。有的人花那么多时间去练那 b 口音就图在美国装成 ABC,真不知道图啥,有这空多读几篇 paper 不好吗?
还有不背语法,这类是典型的美抖红迪受众,对于一般的人来说,靠看剧和读杂文积攒的那点经验确实足够应付日常的应用场景了,可对于一个正常的大学生来说,他要面对的是堆砌各种复杂表达的长难句,从句套从句,再夹个插入语都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各种学术词汇,还真不是你不背语法能应付的来的。
可以说,中国的英语教育是非常贴合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应用场景的,唯一可惜的一点在于阅读难度还不足,高中毕业生在英文论文的阅读上依然存在障碍,可能是认为不宜在高中阶段增加过重的负担吧。
但也无伤大雅,在大学阶段多背点单词,再辅以高中阶段就精益求精的语法,基本可以应付英文论文的阅读需求。
为什么不反过来觉得中国人英语不好是合理的?
人均收入低于、等于、略高于中国的国家,如果该国母语与英语相距甚远,但是该国英语很好的人比例明显比中国高。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用英语在教别的学科,譬如说数学、物理、计算机。。。。。。说白了就是该国学生浸泡在英语中的时间更长。
我讲的这个才是关键所在。中国的英语老师与学生在整体上并不蠢,不需要反思教学法。说白了就是并不蠢的中国师生在公立教育体系下拿不到足够多的时间,譬如说中国的大学英语老师能够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用英语学专业课么?显然不能。
如果你自己热爱英语而且没法出国,你要额外拿出很多时间填进去。
欢迎举出反例国家,求真嘛,不怕被驳倒。
————————————
中国不用英语教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是有弊有利的,利益就是保证科学技术体系永远可以用中文表示,在高端科技文化的语言表达上不沦为英语殖民地。
所以,中国人在整体上英语不好是中国政府多方考虑的必然结果。
但是,你作为个体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学好英语是有好处的。
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自己先谈谈体会吧。欢迎大家讨论。
中国英语教育这么多年,已经让学生们麻木不仁而又乐此不疲,当然这些年初始学英语的年纪越来越低龄化。(毫不夸张地说,我本人在十二岁上初中之前基本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英语这样一种语言,最开始认为英语字母一共有 28 个或 34 个。上了初一,才知道 abcd 有另一种读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际化的趋势,作为世界第一大通用语言,从小(三岁开始)学英语成为一种刚需和趋势是必不可挡的。由此,英语教育的细分板块比汽车市场还要精细。按年龄:三到六岁,六到十二岁,十二岁到十五岁、成年人、老年人…… 按目的:提兴趣、教口语、做游戏、K12、考研考托福考雅思考剑桥、评职称、出国旅行学习定居…… 按人数: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多对一…… 按教学场所:公立私立幼儿园及各小中大学,全国著名连锁大型课外培训机构、各当地中型教育辅导中心、小型单元楼昏暗的托管中心及各学校老师的周末温馨家里…… 近十年的各类英语教育已经让学习者本人和各位家长笼罩在打造英才的阴(英)影下,大量的时间、金钱投入在了英语教育上,也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往来,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而这种繁荣,建立在非母语者一定要学好某些国家的人从小就会使用的语言基础上。细细想来,每年这若干个亿除了拉动内需,和实体经济比起来还是有点不划算。
作为母语使用者,一种语言要使用终身,就像我们随时在用的中文,是本语言使用者进行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和工具。英语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但是有多少人想过你在某一时期花了巨大精力和财力学来的英语,它的持续使用时间会有多长?保持相应水平的周期会有多久?幼儿英语琳琅满目的产品往往收取天价,但能否与小学和以后中学阶段的校内英语课程衔接?若不能,少儿英语的兴趣能持续多久?中国的教学教育体制你们都懂的,一个小朋友的起始阶段基础再好,在上小学以后能不能延续和保持?取决于他们所上小学的英语课程安排,如果严重脱节或所在学校不够重视,想要保持以前的状态,家长们需要继续用高昂的价格承担校外的培训。同样的道理,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大学再到工作…… 各种考级考试,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把英语在中国的应试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听说能力和交流运用的能力低下问题,是数十年来中国英语教育一直未能根本解决的问题。从几岁到几十岁,所有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金钱和心血,大都是在冷冰冰的试卷上的工具。而语言本身作为交流对话、传递思想、促进文化互通等等基本功能,在学习者拿到所谓的一张证书或文凭后,变得烟消云散。甚至可以说还未开始,就已结束。我们真正反思过学习英语的终极目的吗?
而这一切,都要从施教者说起。我国的英语应试化概念已经根深蒂固,大量英语老师的潜意识中,学英语是为了拿高分,拿高分是为了拿文凭和证书,拿文凭和证书是为了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一切以数字为判断标准的目标决定了老师们的教授方法。而我们的英语老师们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和思想亦是如此,怎么可能就轻易地以实用工具的角度去把英语知识传递给学生?以中学阶段为例,老师和同学们最擅长的就是单选题技巧、词性辨别、句型结构判断、阅读找答案技巧、语法功能分析、作文一定要按条条框框论点鲜明无语法错误等等等等的学习方法。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语言,在众多的教育体系内变成了和数理化一样严谨的死板无生气的公式和规则。很多学校从上至下的机械化式教学甚至不允许老师有任何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传递,全年级几十个班,一模一样的教学用语、教学流程、判断标准。老师的机械化操作,学生的机械化记忆和应试。毫无感情毫无思想,流水线上的教与学,练与考。试问这样的教学,怎么来培养同学们的辨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脱离了真实的文化和语境环境,怎么去传递语言本身充满无限魅力和变化万千的精神内涵?学生们在年复一年这样的高度机械化训练下,一定会冲上 211、985,一定会金榜题名走上父母和老师认为的人生巅峰。但真正走入社会,面对多元的国际社会和全球文化,怎么去应变实际的语言交流?在和不同国家朋友进行商务谈判、闲聊人生的时候,会有一套一成不变的试卷放在他们的面前再次让他们分析语法、判断词性然后毫无感情地向对方说到:“经过我仔细推敲和冷静分析,这道题选 C 吗?”
当然也不能说我们的老师完全没有情感目标地在教学,作为中国的英语老师,我们很习惯于处处弘扬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吃苦耐劳、百折不挠…… 我们时时刻刻要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强加到英语学习当中,好像英语不是给我们带来全球视野的工具,却是捍卫我们华夏民族优良传统的武器。
两个例子分享一下,在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一篇讲到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阿炳的经历。阿炳人生悲惨,少年丧父,家里很穷,后来雪上加霜,患病后双目失明,靠着父亲传授给他的二胡演奏技艺卖艺为生,留下了《二泉映月》的经典篇章,后来成为了伟大的音乐家。我们的老师在情感升华的时候一定会上升到阿炳为了音乐事业,顽强和残疾作斗争,体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向阿炳前辈学习,把不怕困难的精神用在学习和考试上,为了实现伟大的考上名校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听起来多么的振奋人心,同学们彷佛要和阿炳先生一起,戳瞎双眼来挑灯夜战,刷题到天明。但这件事情为什么不能理解为:阿炳为了生存,他只能利用他唯一的技能:拉二胡来谋生,只是为了吃饱肚子,不要像父亲那样死去。长期的演奏和练习让他的演奏技巧越来越炉火纯青,良性循环,最终让他走向了顶级二胡演奏家的行列,而《二泉映月》正是他悲惨人生写照和反映。他不是靠对音乐的执着走向了艺术的巅峰,他仅仅是为了挣钱来演奏。他并不想成为著名的音乐家,只是他长年演奏的经历和不断练习让他客观地、自然地走向了艺术巅峰。这才是一个人性自然的选择和发展道路。我们非要把顺序颠倒,把他描述成一个先有高尚精神才达到成功的楷模,而忽略吃饱肚子才是一切的基础这样一个最起码的道理。如果饿死街头,哪里来的高尚情操去实现艺术梦想?更何况是在阿炳本人生活的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出现在语文、政治或历史课上,倒还无可厚非。但本来承担多元语言文化的英语课上,老师们都这样去引导学生。我们对外语学习的意义到底何在?只是为了交给学生们冷冰冰的单词和语言吗?
第二个例子就和考试相关。一所著名的美国大学为了招纳全球精英学生,在进行完笔试等重要标准选拔程序之后,进入了最后一轮面试环节:就是与报考的同学们聊天,当然所有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都没有任何问题。面试官的问题非常的简单,甚至有些无聊:“请你谈论一下最近几年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同学们轮番上阵,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传递思想。但那一轮面试只有一个名额能够被直接录取。听完问题后,中国的同学们一如既往地开始谈论自己的高光时刻:和爸爸妈妈参加了地震救援、去大街上给危重病人献血、去某某重大活动充当了志愿者,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洗脚做饭,带去温暖…… 作为十六七岁的少年,所谈的经历无一不是家国情怀、大仁大爱。为祖国和社会带去了重大的价值,所以让自己印象深刻。面试官听完这些动人的故事,无不为中华儿女的大国担当意识而折服。但最后选择了一个来自土耳其的很不起眼的男孩作为优先录取。他的故事是这样的:他在中学的时候喜欢一个女孩,但自己性格非常内向,不敢表达。后来他偶然得知这个女孩是他一个关系很好的室友的表妹,欣喜若狂。在一次室友组织的聚会上他意外地见到了这个女生。闲谈间得知女生和他喜欢同一个作家,然后他以借书为名就留下了女生的联系方式,最后两个人渐渐地熟悉了起来,成为了情侣。虽然最后因为中学毕业距离拉长了而分手,但这段青春时光里最美好的回忆让他难以忘怀。得知录取结果以合,来自中国的高材生们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早恋不是最最禁止的话题吗?怎么还优先录取了呢?这所知名高等学府的面试官给出了以下评语: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情感的压抑只会让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留下阴影。中国学生们的社会贡献虽然积极,但过于标榜违背了在这个年纪的自然发展规律。相比起来,土耳其男孩的经历更加真实自然,婉婉道来的过程中让面试官回想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非常能够打动他们。这是人性的体现,这是一个人真实情感的倾诉。无论上了大学走向社会,我们都是人,都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做事,我们要赢得人心就要学会真实地表达自我。所以他们认为土耳其男孩更符合长远的人性发展规律,中国的同学们你们留在这里不会快乐,你们还是继续回去做志愿者吧,你们的祖国更需要你们!
第二个例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应试环节。中国的学子们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一只脚已经踏进的世界著名学府的大门,但没有人能想到结局竟是这样。我们能说他们不刻苦吗?他们考试分数不高吗?他们的英语水平不够吗?他们以为自己从小到大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是全世界不变的,他们庞大的英语词汇量却不能应付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 “我以为……”
其实还有一个例子非常著名,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两个开车坠入山崖、命悬一线的中国人,在面对可以救援自己的警察问到 “How are you?” 的时候回答了 “I am fine.Thank you.and you?” 以后最终丧命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传统的英语教育带来的问题,在国际舞台上,更重要的是别人以为的你的思想,而不是你自己以为的能力。
2019.11.19
两年前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放到今天来看,在这个平台上确实不愠不火。可能中国英语教育问题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来说,确实没有太多人在意或关注。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既庞大又憋屈的问题,英语能力强的人是不屑回答这个问题的,而对英语和英语教育没有概念的人,这样的问题好像就是一个手机里令人讨厌的弹出广告一样,和每天你在地铁里遇到的陌生人一样,仅仅与你擦肩而过。而且这个问题一看就太严肃和带着一定的学术意味,远远没有 “你怎么看待 XXX 找小姐被举报的事件?” 这样的问题吸引眼球。
甚至于我自己都忘了在知乎还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但是虽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可我们中国人口这么大一个基数,学习英语或者说对英语教育有自己深刻体会的人也还是大量存在的。所以我仔细地阅读了每一位回答者的见解,得出了一个共性的结论,那就是几乎所有人都在吐槽,带着怨气地 “批判” 着中国的英语教育。大多数朋友是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来谈的,有了活生生的例子和真实的体验,那就有趣了很多,也相当有说服力。当然这种有趣更多的含着一份无奈。感谢每一位回答问题的朋友!今天闲来无事,读完所有回答和评论,自己又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和挖掘了一下,补充一些自己的观点,看看能不能继续产生一些共鸣,尤其是在一线的英语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个在学校体系浸泡多年,取得辉煌业绩然后毅然决然离开,变成了一个快乐的 “教育个体户”,我目前的身份是一个独立英语老师。经过两年继续在讲台上反复实践和不断思考,实操过了更多类型的教材,融入到了更多类型和水平的学生群体,接触到了不同种类从事英语教育的人士,可能更加透彻地看到了这个行业目前的现状,之所以强调目前,是因为和两年前提问时一样,我们只能对过去直到现在(在英语时态中算是现在完成时)的情况进行分析,至于未来我们的英语教育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只能再继续等待时光的缓缓流逝,到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才有评判的资格。可是,两年前我所谈论的“目前” 和经过这两年以后到现在的“目前”,至少在我看来,是没有好转的。我们的英语教育依然在一个平缓的轨道上,好似一列既不是磁悬浮也不是蒸汽机的列车,不急不慢,优哉游哉地前行。至于终点,是驶向盆地中的沼泽,让眼界越来越收缩,还是开往高地,能到看到一片广阔的天空和大山后面的新鲜景色,至少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
最近两年,我的学生里,有小学四年级就已经拥有六七年的英语学龄,四会单词量超过三千,口语流利,表达清晰,语法严谨的所谓英语尖子。
有苦苦在题海中遨游,面对中考 B 卷题型慵懒地猜着答案的佛系初三毕业生。
有刚刚进入初一,带着一两千词汇量和 YLE 考试 - flyers 级别满盾成绩,一提到英语就满脸洋溢着自信笑容,内心念叨着 “老子不想和你们这群字母大小写都还分不清的傻 X 一起上课 “的新晋中学生。
有听力口语好得已经足以能够和老外对话,但考试一做阅读题,就二十个指头同时抓紧,机选答案可以猜出选 E 或 F 的 “说写分裂者”。
也有到了初三阶段所有英语考试都没下过 140 分,并且中考能够考到 148 分,其它学科也都很优秀,顺利考进重点高中重点班的 “超级学霸”,但面对别人说的一句 “Thank you!”,本能第一反应回答的是 “No thank you”。
有为了出国,从高二在学校里英语只能考 80 分(满分 150),到两个月之内硬生生把雅思考到 7.5 分的翻身咸鱼。
有在学校上英语课时,公开站起来和自己的英语老师全英文理论,然后演变成吵架,最后其英语老师因为词汇量短缺,听不懂此学生的表达而落荒而逃的 “班级英雄”。
有对英语充满了无限憧憬,立志要看美剧不看字幕的 “崇洋媚外” 者。
有被父母押送来学习英语,产生 “我在学校受的苦还不够多吗?!你让我学这玩意儿我就不是你儿子!”“那你是我孙子!” 这样的对话的可怜孩子。
当然也有上过课以后方知英语还能这样学,每次上课都要感叹:“老师!真是相见恨晚啊!” 的顿悟者。
还有已经小学六年级,PEP 英语教材上一片空白,没有任何笔记。我问学校老师都怎么教的啊?答曰:“她/他就是自己把课文读了一遍,在黑板上写了一些我们认不出来的笔记就下课了。我们也懒得记,关键是上课睡着后口水把英语书打湿了也写不上字儿啊!” 这样的重点公立小学的孩子。
………….
因为辗转各个合作的培训机构(“双减” 之前),跑遍了这个城市的每个方向,见识到了凑数的学校、一般学校、重点学校、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外国语学校、贵族学校、学区房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希望学校的不同家境、不同基础、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我很难一次性把学生类型都总结齐整。对于我本人来讲,四处奔波固然辛苦,但和这些不同的学生以及家长接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看到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不同层面,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对未来的清晰或迷糊的规划…… 让我在教英语的同时更多地见识了每个孩子表面背后的深层背景,也看到了不同家庭的精彩纷呈,从而挖掘出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存在的更深远的问题。这是在某一个学校或单一的培训机构里单纯教学远远不能获得的,大大地超越了学科教学本身。
今天的补充好像和英语教育没有直接的关系,那就让我们细水长流,一次一部分地诉说。最近我空闲的时候会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慢慢道来。后面的观点会继续尖刻起来,请某些所谓的 “权威专家” 阅读时提前服用速效救心丸。
下次继续聊。
2021.12.13
过完春节,吃得全身饱胀,眼球突出。昨日打开知乎,突然发现本回答赞同的数量增加了几个,那说明此问题还有人在关注。不懂此网站的算法是怎么样的,曝光量啊啥的是以什么为依据在变化,多半跟什么充值啊,会员啊有关,就是跟钱有关。反正比我那个喜马拉雅账号粉丝的增加速度还要慢。算了不计较了,一个诅咒黑暗这么多年手上也没火种点燃蜡烛点根烟都困难的人,是不会在意这些虚荣的,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孤独的问题。可能是部分朋友看到这个傻老师前面写了这么多字数自问自答,没人理睬,出于可怜的心态点了几个赞吧,还有几位可能是手滑。anyway,谢谢啦!
再仔细看,对此问题的回答也多了一些。仔细拜读了,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尤其有一位朋友还引入了一个链接大段阐述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很是动人,也很真实。不过我要纠正这位朋友对我此回答的回复的一个字眼。他写到:“有好老师,也有坏老师。”这个措辞表达一看就是一位年轻的学子,还保持了相当的纯洁度,才把好坏分得这么清楚。经过社会洗礼(洗刷)的 “成熟人士” 是不会把好坏二字随时挂在嘴上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没有绝对的黑白,没有绝对的好坏。最关键的是,我们都分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坏。所以我更加珍惜这条回答,希望还在学习英语的朋友都能够遇到 “好老师”!但是我还是想告诉这位朋友,你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好老师” 也有“坏老师”,其实不是人的好坏,所有的老师都想教好自己的学生,他们都是好老师,只是笨老师和聪明老师的区别。所谓的坏,是某些标准和方法的坏。语言本身和人,都是一心向善的。原谅我咬文嚼字这么久,因为我还想继续凑字数,赢得更多的尖尖向上的三角形。
英语老师,就是教英语的老师。在这个世界上,教英语的老师很多,教会人英语的老师就不知道了。英语知识和其它知识一样,它们本身是无辜的,客观的。作为教授知识的人,并不是它们的生产者,而是它们的搬运工。搬运技术的高明或拙略,就直接决定了被施教对象学习的学习成果。低水平的教师既误人子弟又误人子孙,所以今天还是想继续吐槽,聊聊从业者的话题。
我在所谓的体系内(全日制学校)教过十几年,也在被 “双减” 前后的培训机构也混迹过。非常清楚,这两种体系里的老师完全处于不同的两个世界。身份虽然都是某某英语老师,但不管是从行政设置,教研方式,工作时间,工作节奏还有自我提升途径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因为 “双减” 已经剪掉了大多数培训机构老师的热情和饭碗,尤其是 K12。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英语教学主阵地恐怕又要回归到各中小学里,所以我还是从这里的 “食物链” 说起吧。
学校里的老师中,从分学科的角度来讲,最小的组织机构一般被称作为备课组,小学里跨度大一些,中学里基本以年级为单位。例如,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就是一个组,简称 “初一语文组”,初二年级的英语老师就是 “初二英语组”,以此类推。每个组内都有一个领头的,叫做备课组长,负责安排组织本组内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备课任务分配啊,阅卷任务分配啊,组织集体教研啊,向校长建议谁去外派学习啊(很多时候是建议自己去),指派公开课老师啊(基本上不指派自己),传达学科重大改革思想啊,迎接区上市上的专家检查啊,教大家如何拍上级领导马屁啊,如何把集体的功劳据为己有啊…… 越说越离谱了。(其实是靠谱)
一般来说,有多少个年级,就有多少个备课组。备课组长的上面,还有一个官阶,叫做教研组长,那是管所有备课组长的,在学科层面,除了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就是最大的官了。如果是高完中,教研组长就是初中一个,高中一个。一般来说,老死不相往来,某些时候会相互撕。例如,初中老师自认为输送了好生源直升到高中,但高考成绩不咋的,就会责怪高中老师浪费了这么好基础的学生,好好的苗子送到上面就被毁了。高中老师哪里会受如此大辱?也会火力全开地反击:“看看你们三年前都教的是些什么样的学生?基础如此之差,我们高中老师耗尽了毕生功力都没办法把他们的分数提起来。”
…………
开个玩笑,形势没有那么严峻。大多数时候初高中老师的相处还是很和谐的,只要没有涉及到利益和声誉。其实我也不明白,一个教语言的老师,有啥声誉?你除了教一门在中高考里占据一定分数的语言科目,你还会干啥?(这个灵魂拷问也送给我自己)很多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自称 “XX 区题王”,什么一分钟之内做完单选保证全对,什么瞟一眼文章就马上做完阅读题,什么听力还没放录音就把答案选完了…… 就这些如此 NB 的教学妖精,错了,教学精英,某一天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接待一个老外。可能只是一个来自的美国或其他英语母语国家的下水道修理工,题王老师会面如土色,突然说道:“我高血压犯了,先回去睡了!” 然后落荒而逃。因为题王知道,自己只会做题讲题,要用英语和不会说中文的人交流,他既听不明白,也说不出来。但如果要让他们和外国友人 PK 一下咱们国家自己出产的英语语法题,他们会奇迹般地康复,从学校的不知道哪个角落里飞速冲出来,说道:“来哇!开始做题!”
有点累了,而且越写越气,为了保住电脑不被我砸掉,今天就先聊到这,下次有时间咱们再往 “食物链” 的上一级走。祝各位明天情人节快乐,但是写卡片的时候不要写“Happy lovers’ Day!”
2022.2.13
好了又来了。过完西方的情人节和我国的元宵节,发现很多商家和推文还是会用 Valentine’s Day 和 Lantern Festival 来显示自己的高级。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稍微讲清楚这两个节日的来历呢?这算不算语言学习的一部分呢?经济形势不好了,以前在情人节当天售价几十块一支的玫瑰花现如今也没有那么容易蒙到人了。真正有实力的人早就用更昂贵的花代替玫瑰送给了爱人、恋人、情人和内人,而大多数同胞在比起 Valentine’s Day 更熟悉的 Lantern Festival 里,还是习惯一边喝着甜甜的汤水,一边吮吸着汤圆里的芝麻馅,不时叫着:“哎呀,好烫!”
最近冬奥会,电视屏幕上显示着各种英语标识,冰球怎么说?冰壶如何表达,skeleton 不是骷髅吗?怎么变成了钢架雪车?花滑为什么用 figure skating 而不用 flower slip…… 真正的英文爱好者和好学之人会注意到各种标准的表达法并做好笔记。而真正的细节爱好者和好事之人只会高喊 “MD 棒子不要脸,杀了他们!” 爱国人士们一边为谷 XX 拍手叫绝,一边向 USA 方面叫嚣:“她是中国人,是我们的!美帝休想抢走她!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是全国人民的榜样!”同时流着口水羡慕地说道:“哇,小谷的美式英语好地道耶!我要是能去美国生活就好了!”不知道这些同胞们有没有曾经称马老板为马爸爸,现在又骂别人恶心资本家不要脸。我反正为年轻的跨国奥运冠军默默地捏了一把汗,让我们做时间的朋友,只有它才会证明一切。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前段时间的 “中国运动员谷 XX 勇夺金牌” 这两天已被官媒变成了“中国队运动员谷 XX”。一字之差,只是因为小编的联想记忆法手滑了吗?这都是语言学习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鲜活的好素材。
上一回我们聊了一下 “等级森严” 的组长制度,今天继续向高层进发。其实学校里的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都还算来自于群众,是接地气很懂现实的。因为组长只是他们附带的身份,一线教师才是他们的主要角色。所以和那些一丝不挂,又错了,一职不挂的普通老师一样,严格来讲都是基层老百姓。天天面对最多的还是学生、作业、试卷、检查等等繁杂的教学日常。只是偶尔会用自己手上的 “小权力” 使使性子,驱赶一下身体里的恶性荷尔蒙。其实很多学校的组长是没人愿意去当的,因为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上有校长,下有老师。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哪谁是人呢?谁又是人上人呢?金字塔也好,食物链也罢,数量越少的就越矜贵。在普通老师和组长上面,有一种职业叫做教研员!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呢?还是要从字面来嚼起。教研,教研,顾名思义,教学研究,或者研究教学。员,人员。那就是研究教学的人员呗!可此类人员可不会把自己当一般人员。他们都隶属于一个叫教学科学研究院或教学科学研究所的单位,上级主管行政单位是各级教育局。所以,教科院也分为来省、市、区不同的级别。那教科员就也是有档次的,而且分学科和学段。举个例子,XX 市 XX 区教科所的初中无礼,哦不,初中物理教研员就主要负责本区内所有初中的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带领物理老师们所向披靡。语文、数学、英语等等以此类推。对了,体育也有教研员。记得几年前我陪同事去本市一个区教育局拜见某位体育教研员的时候,看到人家的座骑可是一辆最新款的林肯车。
根据官方文字介绍,教科院主要是针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借鉴西方的经验,产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影响教育政策、影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这样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就是院上院,最 NB 的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 1941 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
2011 年 8 月 4 日,经教育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科研特色:
1、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求真务实。
2、研究趋向上更体现出国家利益、国家标准。
3、立足于全局性、全国性的要求,针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借鉴西方的经验,产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影响教育政策、影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这样的成果。
4、在研究方式上更加强调联合创新、协同创新、联合攻坚。
5、研究方法上,更加强调数据、证据、实验、时政。成立有数据中心或者是数据平台,还有调研大队,专门收集各地改革的经验、基本的数据。
各省市区教科院(所)主要职能:
1、负责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及成果推广,承担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管理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受委托承担省政府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 开展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承担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下达的政务调研任务,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2、承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负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指导和考试命题的研究、指导与实施,组织编写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和开发基础教育课程资源。
3、开展以课标、教材解读和教法指导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相关工作,并进行与之相关的管理、研究、咨询、信息服务与资源开发等工作。
4、开展基础教育监测评估理论、政策及指标体系的研发与应用工作。
看完这些令人昏昏欲睡又睡不好的解释,各位应该明白了这好像一个指导单位,又好似一个监督机构,还仿佛一个帮扶团体,帮扶对象就是各个学校的学科对象(教师和学生)。那来自各级别教科院的教研员们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对各学校的学科教师和教学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他们是不是我前文里提到的令各位教师闻风丧胆瑟瑟发抖的专家呢?……
我有点困了,有空再来吧。还没过零点,还可以祝各位元宵节快乐!
2022.2.15
今天看到又增加了几条回答,有的来自资历深厚的英语老师,也有感受深刻的英语学习者,既然点蜡烛的火种在一点点微弱地汇聚,那我就继续来表达戾气。虽然之前被删过几次回答,原因自然是 “违反平台管理规定”。又不给你具体说是什么规定,而且还让你有异议去申诉。我放弃了,因为可能会看到“您的申诉违反平台管理规定” 的字眼,这样玩下去有趣吗?这好比一位老师让犯错误的学生 “自己回家反省。” 学生只会委屈地说到:“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当时是何时?老师需要的是思考解题方法的时候你可以想多一点,其他的时候你听话就好。“听话”二字,是我国家长最常挂在嘴边的词。
戾气这个玩意儿,是不受人待见的。因为它不阳光,没有正能量。但是我觉得没有戾气,就没有生机,一团和气,难道是这个世界唯一的意义?
回到主题。教研员。先探讨一个理论,教师的本质是用自己的技能和方法教会受教者某种知识或能够达成某种目标。我好像听说过,某个知名游泳运动员的教练自己不会游泳,但他们可以训练出很厉害的选手。也有足球教练自己其实不怎么会踢球但战术方面很高超。还有自己做菜很菜的美食鉴赏家。但是其他领域呢?有没有不会开车的驾校教练?有没有自己不会做题的奥数教练?有没有自己不会动手的非遗手艺传承人?……
那有没有不会上课的教研员?有!太有了!很多教研员有着短暂的教学生涯,所以他们很多时候最喜欢挂在嘴上的 “想当年,我……” 而且一般教研员不会太年轻。也就是他们在一线上课的时候和担任教研员的时候中间已经间隔了很多年了。甚至有的教研员,几乎就没有怎么在一线直接面对过学生。但,他可以高高在上地指导老师。
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也许没有变,课本上的真理和公式没有变,但听课的学生已经变了呀!很多教研员当年面对的是 70、80 后的学生。可现在的老师们可是天天在和 00 后的孩子们打交道啊!某些教研员用自己当年古旧的理念和自认为可以富甲一方的教学方法孜孜不倦地指导着一线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已经是 90 后甚至 00 后,这中间的代沟是沟上加沟,沟沟都深不见底。先抛开一切专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说,光是这个时代赋予的变化和现在的学生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 “老” 教研员们第一需要思考的课题。
可惜,在这个系统中,论资排辈是始终放在第一位的。权威两个字,一是代表了有权,一是代表了威严。意味着没有任何讨论的空间,因为人家说了算。所以当有教研员威风凛凛来某学校调研指导的时候,被听课的老师只会颤颤巍巍地完成表演,他们也想做自己,但是他真的不懂教研员们想要他们怎么做自己。
讲讲调研程序吧,有时候被称作为视导,也就是视察指导。如果某学校的大门 LED 屏幕打出 “热烈欢迎 XXX 来校视导”,那权威性会更重。因为调研,是调查研究,老师们可能还会有一些挣扎的空间和讨论的余地,而视导,就是大张旗鼓地请你无条件地接受我的指导。教研员们到了一个学校,一般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热情接待,先会安排到一个会议室,用上十分钟与组上老师亲切交谈。组长会认真汇报本阶段老师们是如何坚决执行教研员的指导思想,求实进取,刻苦钻研,把所有精力和热情都放在教学研究和实际操作上。“所以集组内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结晶和共同努力,今天由 XXX 老师,(一般都是某涉世未深的年轻老师)为您献上一堂汇报课,请专家移步八年级二班教室听课,下课后我们再回到会议室评课,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和宝贵意见!” 注意,“献课”,此时一般用的是献字,仿佛要把什么宝贵的礼品献给教研员,这个字足以表现出组长的媚态。上课的对象不是学生吗?无论旁听者是谁,非要用 “献” 这个字也应该是老师把课堂献给孩子们啊!这个场景犹如古代皇帝喝得醉醺醺后将要欣赏台下的歌姬表演。此时的教研员会抿抿嘴,很有分寸地流露一丝皮笑肉不笑的微笑,朝众爱卿,不,众老师微微点头,高贵地说到:“好吧,那我们进教室准备听课吧!”
献课的教室内,张灯结彩,整洁有序。黑板上泛着被擦过十多遍后留下的光芒。孩子们早已坐得笔挺,个个神采奕奕,等待着前来观课的教研员和众老师。教室后面靠墙的位置,摆放着一排塑料板凳。中间被擦得最干净最光滑的一张,一定是留给教研员的。等教研员缓缓落座以后,其他陪同人员和老师才纷纷坐下。屁股接触板凳面积越小的,是越年轻的老师。每个人手上拿着一本听课本。教研员也不例外,他在听课的时候必须要奋笔疾书,因为课后要发表精彩点评。
如果此教研员的级别比较高,市级以上的,那左边会坐着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右边一般是教研组长,他们会在听课过程中很合时宜地为教研员答疑解惑。然后组内众老师会依次分布在 “三巨头” 的两侧,这景象不像是在听课,而是在举办传统的中国家宴。
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响起,对献课老师来说无比忐忑和煎熬的四十分钟开始了。但如果这是一趟预谋已久,不,筹备已久,准备充分的汇报课。讲台上的献课教师早已将四十分到步骤精确到了每一秒,什么用语 warming up,什么用语串联环节,什么时候邀请学生回答已经演练过数遍的问题,什么时候口语训练,什么时候语法讲解,什么时候升华主题并流下动情的眼泪(各位,这不是夸张,我见过很多次老师把自己讲哭,但学生傻笑的情景。)…… 这岂止一堂英语课,这明明就是奥运会开幕式的分会场!
台下,学生们精神饱满,血脉喷张,平时一片死寂的课堂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高举起来回答问题的右手,而那些没有被老师抽中的同学,眼神里散发出抱憾终身的气息。这里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平时很熟悉此班学生真实状况的老师们看得云里雾里。
教室后面,所有听课人员围绕在以教研员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一边目光炯炯饶有趣味地欣赏着献课老师的精彩表演,一边在听课本上记录下启迪灵魂、提升自我的学习心得。除了一句英语都听不懂但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之外,这个空间里的每一个人,都被献课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深深地折服。
教研员,松弛地翘着二郎腿。时而微笑满意时而深思顾虑,读不懂的深奥表情流露出一种专家独有的高级感。手上的签字笔在听课本的点评框里不停地飞舞着,大脑在飞速地运转着。因为随着献课时间的不停流逝,他的伟大时刻即将在课后点评环节如约而至。
下课铃终于响了起来,献课教师精准地掐好时间,指挥全体同学 “stand up”,集体转身,朝着后面的听课军团深深鞠躬,再铿锵有力地来一句:“thank you,teachers!”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一句歌词:“ 我最不忍看你,背向我转面 。要走一刻请不必诸多眷恋。”来自谭咏麟的《讲不出再见》。此刻的献课老师,在讲台上偷偷地擦了一把汗,暗自嘟囔道:“谁 TM 讲不出再见,你们快 TM 给我滚蛋,下一个评课的环节才是真正的考验!”
今天激动了,啰嗦了这么多。欲知评课环节的精彩,我们下次再见!
2022.1.16
又来了,这玩意儿怎么好像整成写日记了?最近比较闲,兴趣也还在,那就多来点吧,可能过几天觉得厌倦 ,那就去享受激情褪去后的疲惫。就像最近那些绚丽夺目的冬奥冠军一样,咬完金牌摆完 pose 回到各自老家还是该干嘛就干嘛。
我再次拜读了各位的针对 “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 这个问题的众多回答,真的是很详尽很到位。大多数朋友都指出了问题所在。比如说:应试教育的机制啊,重语法不重交流啊,重读写不重听口啊,学了很多年不会表达啊,教授单词方法不得当啊,语料库的困乏与落后啊,阅读量太小啊,缺乏持续的语言环境啊,教材太 boring,理念太教条方式太传统啊…… 等等。我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写了一万多字了都还没具体举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聊聊到底如何操作,怎么有效又 “先进” 地实施英语教学。有人会觉得你是个假英语老师吧?看到前面讽刺权威的辞藻那么丰富,你也就是教教语文还可以。呵呵,好吧。我如果要实际举例,可能就不是一两万字能写得完了。后面什么时候有了那个闲情逸致,也许会继续扒拉扒拉。如果你确实有兴趣来体验一下本人是怎么上课的?那就来上我的课吧。
很简单,因为对英语教学或学习有着明智见解的聪明人太多了,真要好奇具体的方法,去翻看其他回答就好,大家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我在自己的回答里现目前要着重谈的,主要是两个话题:
一、大家都在批判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方式,那么现状这么糟糕的根源在哪里?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究竟能不能让英语教育变得更好?
任何比较糟糕的事情都是一样,不要只是去吐槽目前遭受的结果,而是要去深究为什么这么差?还要继续差下去吗?
就英语教育环境这个点来说,我个人觉得能把上面的第一个问题分析清楚就不错了,至于以后会怎么样去改观,我个人是很悲观的。所以当看到有那么多清醒的回答者的时候,我是如此的激动,感觉点燃蜡烛的火焰好像又浓烈了一些。可是,这仅仅只是一根蜡烛而已,风稍稍一吹就又熄灭了,当火种好不容易再次汇聚的时候,发现蜡已经快没了。
所以,我们今天还是回到具体的教学实施环境,来看看让人回味无穷的一幕幕表演吧。上次聊到献课,今天来说评课。
当 “听课军团” 凯旋回到会议室,也就是评课的地点。新一轮 Brian storm 即将拉开大幕。此时先前陪同听课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会热情地与教研员握手告别,一般会带上一句话:“我那边还有个会,后面的评课就不参加了。再次感谢今天过来指导!”“好好!你忙你忙!”完了,校长就一溜烟消失了,也可能去找个角落抽烟提神去了,因为刚刚那四十分钟的全英文输入让他几乎扭曲了呼吸。还要陪笑陪聊拍手叫好,实在是为难了校长大人。要是再去一起评课坐上一个小时听着那些云里雾里的专业术语,可能会窒息抢救。校长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一定要在表面上足够尊重的同时充分地理解他们。
评课的空教室或会议室,窗明几净,茶水已备好,热气氤氲。此时的座次依然是很重要的, C 位一定是留给教研员大人的。大人两旁依次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当天献课的教师。其他老师根据智慧高低分布在其他座位。如果有安排准备发言或一会自己想主动发言的老师会主动地坐得离教研员近一些,这种座位一般不用抢,因为大多数老师的想法是:越远越安全。但是所有的人,本子和笔一定要准备好,一会将有大用处。还有一些英语老师本身也是班主任,如果经验老道一点实在不想再受一个小时的煎熬,会给组长悄悄说道:“我们班刚又有两个娃打架了,我必须马上过去处理一下。可能评课就参加不了了。” 组长会不耐烦地摆摆手:“去吧去吧,一会完了我让她们(教英语的大多都是女老师)给你传达精神。”
接下来,组长先开场白,语言自己组织,但有两点一定是要当众表达的:一、今天是一个极其宝贵的机会,因为教研员 XXX 老师亲自莅临,让学校蓬荜生辉,会给我们带来很高级的指导。二、今天这堂课,虽然由献课老师一人呈现,但是汇聚了组内所有同仁的集体智慧。第二点的意思就是:一会如果评课的结论很好,教研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那功劳就是大家的。如果此堂课上得失败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当然,主要责任还是献课老师的。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开始第二个环节。献课老师趁刚刚擦拭干献课时溢出的热汗,评课环节的冷汗还没来得及冒出来的时候,开始自我阐述:本堂课的教学理念、过程设计、重点难点、情感目标是怎么样的。自己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哪些部分做的很好,完成了既定目标,哪些地方还有缺陷。一定要记得说不足之处,体现出自我的谦逊。最后的结束语:“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感谢组内所有同事的倾力相助。这是集体的智慧,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种场合,感谢是必须的。说完便坐下,马上拿起笔准备记录其他人的金玉良言。
…………
不好意思,我一会得去上课了。空了再回来继续。
2022.2.18
两个多月了,人还健在。
看了上文,本来应该继续描绘教研员的精彩点评的。但是最近《2022 版的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标》出台,我想先跳出评课室,先聊聊自己对此的体会。
经过对详案的仔细阅读,个人认为,这次新课标的出台恰恰是提升了英语学科的高度。有这样几点拙见,也欢迎业内人士一起狂热讨论:
1. 从最后那张图外围的 “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和学习理解” 三个大的 slogan 来看,再次说明通识知识的重要性和跨文化积累的必要性,从而可以看到未来英语学科的考察方向一定是更加多元化并且只有细水长流不断积累才能得到高分的,之前那些很多所谓的帮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快速找到答案的 “得分良方” 只会越来越没有市场,这需要一线教师们从根本上转换思想,那种只靠不停刷题和传统的 “技巧式” 答题方法将会慢慢失效,因为随着阅读题型分值的进一步增加和阅读材料内容的涉猎广度的扩大,不管是应用文还是说明文,科普论文还是人文思想表达的文章,(记叙文就更不用说)只有对整篇材料的全面阅读和深度理解才能完成后面的题,我相信今后英语试卷题干中对于时间、地点、事件表象的信息考察的比重会越来越低,会更加注重于阅读后的 “理解” 二字,从而推导出一些逻辑性更强,发散性更广的备选答案,而这样的考察方式没有对全篇语料全面的阅读和较深刻的理解是难以得到高分的。这其实更加体现了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重要性,它是连接各领域知识的桥梁,这也是我国英语教育真正应该有的发展发向,所以老师们不要再强调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去找 “中心句”、“关键句” 便于快速得分的理念,而是要给学生们建立一种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都很关键的概念,因为经过上下文的推导,最后得出一个自己生成的结论应该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就好像现在中考 B 卷中的公认最难攻克的难题:一空一词的对话填空,很多学生放弃,导致平均得分率很低,不是因为英语基础不好,而是因为思维推导和逻辑判断能力不够,这道题的标准答案的单词往往很简单,但学生们就想不到,说明其实不是英语基础词汇量本身的问题,是思维的问题,这跟很多教师在讲解解题方法时没有把握到精髓有关,也和自己的母语能力比较欠缺有关。好比很多数学应用题、物理大题中对题干的解读能力需要很强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那么英语学科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和考查方向也会如此。当然,词汇量和语法的基础就会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把基础掌握得更加娴熟,才谈得上能力的运用。从以上的角度综合来看,对英语学科的要求更高了,这体现出了国家进一步筛选人才的目的,同时对英语教育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英语学科的地位其实变得空前的高,这种高,体现在选拔真正的语言人才。
2. 关于课时量表面上的变化,体育的课时好像超越了英语。从百分率占比来看很多人的本能反应是两个学科地位的上升与下降,乍一看好像真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好比一个 200 斤的胖子体重下降了 10 斤,一个 80 斤的瘦子长了 40 斤,按照原来的基数算百分比那是很吓人的。但仔细一算,两者还是相差 70 斤。一些外围人士的表面解读似乎让有的英语老师们都开始瑟瑟发抖,怀疑人生,都准备去申请外卖骑手账号了。大可不必自己吓自己,你们是最熟知行业真实情况的人。冷静下来观察和分析,不管是从各省市的中考,还是各地区的高考,英语学科的分数占比有没有变化?或者说有没有明确的信号表明未来英语学科会通过分值的减少而导致 “地位的下降”?家长、考生、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到最后出成绩的时候会有人是在用学科花耗的时间来衡量自己的功劳,炫耀自己的业绩吗?既然还是以分值来量化成绩,那么这种课时的表面变化对最后结果的影响只能是:随着教授课时的减少,单词量的增加,试题难度的拔高,一来一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变得更加有挑战。家长的焦虑和学校紧盯着升学率的领导的担心,将变得越来越明显。所以对于一线英语教师来讲,不光要在上面第一点进行思考和转变,还要更近一步学会和时间赛跑,对单位课时内的教学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那种过于传统、打不开新思路的教学方法将越来越不能满足新的学科要求。此外,还有一个很真实的现象,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局面。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让所有参与这场比赛的人难免都是功利的。既然之前在体育学科没有被提升到如今新高度的时候,体育老师可以经常“被生病” 把自己的正课奉献给所谓的主科教师,那为什么其他所谓的非主科学科就不能扮演体育课的角色呢?今年开始,成都地区的体育中考分数达到了 60 分,甚至已经超过了化学,所以在初三后期临时抱佛脚的去练体育人数大大超出了往年,因为他们知道分数的数值才是进入高中最有用的利器。在分数面前,人人都是现实的。刷一下午自己都做不对几道的理科题,还不如去练练长跑,还能提速几秒,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分数啊。至于中考体考之后,还记不记得自己的跑鞋放在哪里,就不好说了。可是英语学科不是临考前的突击就能让你猛涨分的。老师们是最懂这个道理的,那么在各个学校 “灵活的” 操作方式中,既然打不了体育课的主意了,那其他课的主意能不能打呢?很多自己都觉得 “地位低下” 的老师更是求之不得,主动把课奉献给英语老师,你情我愿,好不惬意。在本人过去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中,见证了太多类似的例子,有的班级一学期只上过三节政治课,而其他课时,被语数外三家 “列强” 瓜分得残渣都没有剩下。这,不是个案。再加上各种早课、晚课、自习课,和班主任优势等等因素,只要分值没有变,最新课标中提到的英语课时占比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到生产线上的最终实际操作,会上涨多少,没人可以预见。可能会出现同一个年级有的班一周会上十节英语课,有的只上了六节,抢时间大战会愈演愈烈。各班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种抱怨声,此起彼伏。
3. 关于我国英语教育现状的其他一些体会,和本次新课标出台没有太大关系,是个人一直觉得存在的问题,只是这次新课标的出现放大和暴露了更多的短板。最近的热议能持续多久?基层教学中能否激起一番实实在在的改革大潮?我个人是深表怀疑的。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如果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不走出舒适区,觉得自己以往 “多年的经验” 可以保送自己安全退休,这样的想法,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危险。那些能真正快速适应时代变化和课改要求的从业者,才能持久地保证富有含金量的战斗力。
结合新课标要求对跨文化能力的一些体会:要搞好英语教育,是离不开多元文化的,离不开国际理解教育的。而未来的英语考查和运用方向,是和这样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的。我们都说要讲好中国故事,但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方式去讲。这就要求我们也要了解他们的故事。国际理解教育这个概念让很多人觉得遥远,觉得高大上。面对如今的时代,它和我们的英语教育恰恰是紧密结合的。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我国传统英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过于强调语言规则、把语言当作独立的学科来机械地教授、脱离真实的语境和交际场景…… 这些问题不是我们在学习完语言知识之后去解决的,到那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几十年的观念不会轻易而改变,只有在你开始学习语言的同时就接触不同的文化,才能应对人生道路上实际的难题。而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学习可以让语言学习本身更加有趣、游刃有余,效率大大提高。
作为一个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传统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这次看到新课标的出台是非常欣喜和支持的!学生们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多年来已经对以下的操作相当熟悉甚至有些厌倦:预习单词、听写单词、预习课文、默写课文、抄写语言点、完成作业、评讲作业、考前复习、评讲试卷…… 一年一年,往复循环。国际理解教育是传统英语课堂一个极好的延伸和辅助。而且我坚持认为,随着新中考和高考的改革,语法题的减少和文化元素的加入,还有口语考试的增加,要求学生们对知识面的扩大和阅读的加强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而这些需要长期积累和潜移默化的知识恰恰是语言本身之外的一些元素可以带来的。在学习全球文化的同时,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用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来增加对英语学习本身的兴趣,因为不同的文化现象和差异,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对任何人都是有足够吸引力的(不光是在校的学生,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在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学科核心思维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应试能力。从长远来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思维品质和能力,对国际竞争力也会有较大的提升,在以后的不同文化背景和语用场景的实际运用中,避免出现只懂语言,不懂文化而乱说话反而失去了尊重的现象。
但遗憾的是,众多的传统英语工作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还是很功利地以分数来和很量化的其他数据来看待英语教育的问题。老师多年来只顾埋头教书、分析考点、完成学校的各项指标,没有抬头看路,更没有 Glocal 的思想。老师们麻木地教着,学生们麻木地学着。殊不知,英语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考试方向的改变已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老师们还是按照几十年不变的方式继续下去,个人斗胆认为我国的英语教育不会有质变的空间和美好的未来。只会单纯应试的考试机器,不会为祖国的强盛带来巨大的贡献。正如中国商界的超级大佬任正非先生对教育的理解一样,我们如果不从现在改变观念作出行动,中国的未来是很令人堪忧的。物质的高度发展,科技的巨大进步,让下一代和更一下代的学生越来越依赖机器带给他们便利和快感,而更加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有创新意识的想法。但现实是如此的残酷,教育的不均衡和地区差异的日益拉大,是造成中国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疏离的重要原因,恶性循环下去,社会问题也会暴露得更加明显。
我们经常去讨论美国和欧洲的种种问题,但凡事都应该辨证来看。抛开一切政治观点和敏感话题,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针客观来说确确实实地为其国家带来了人才的培养。除了科技,在生存能力、人文素养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不得不承认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也许从英语教育的话题延伸出来的面显得过大,但作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难道不应该思考更长远吗?世界上的行业无数,工种众多,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以后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迈不开基础教育这个阶段。我们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思考为国家的未来几十年输送更有品质和真正核心竞争力的后备人才。我想这也是任正非先生所担心的问题所在。美国的通识教育理念、日本的少儿教育模式、芬兰的公平教育环境也反映出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教育导向,而它们,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是真正尝到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甜头的。也许你会说,国情不一样,但英语教育不就应该了解不同的国情吗?
如果能够把更多元的背景知识用自然延伸的方式带到课堂上,同学们便会有前所未有的体验,也能改变很多时候死气沉沉的尴尬场面,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那么拘束。也不用正襟危坐面对威严的随时抽问的老师。老师应该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尽量放松的空间,因为只有足够放松,才能最大化地激发他们的潜力,让思想尽情地翱翔和释放。可怕的是,众多的英语老师们觉得这几十年的教学方式就应该是像他们那样一成不变的。他们只知道埋头好好教书,不知道时时抬头看路。为了学校的考核、期末的分数、领导们的嘱托,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孜孜不倦地陪着孩子们刷题、复习、再刷题。殊不知,这些年的中高考已经弱化语法,而更注重学生们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作为工具人文学科的英语,更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走在时代的前沿。前面提到的三个发达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会让他们的孩子们继续充满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敢于向这个世界说不。说不,代表质疑,质疑才能促进国家发展,我们的学生们长年笼罩在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答案的阴影下,试问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我们继续以这样的方式去教授学生,我们的国家真的有希望吗?但是这些问题,不应该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思考并且切切实实作出改变的吗?或许很多同学还是会以超高的分数进入国内的双一流大学,但一旦走向国际舞台,还是那句永恒不变的 “How are you? I am fine ,and you ?” 吗?
2022.4.26
说几点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1. 学习频率低、不连贯。
学生上完一节英语课之后不是乘势追击,而是马上落下,等到下次再上课的时候基本又要再花时间去巩固,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学习不能持之以恒的表现。这当然不能怪学生,实在是大环境的影响——一天的课程安排除了英语之外还有其他多节课程需要去学习什么的。
2. 阅读量严重不足。
学任何语言只会是有输入才会有输出,想要有可观的输出量就得有可观的输入量。而国内的英语教育,基本上学生阅读的范围就徘徊于教科书和几本所谓由 “名师” 出版的辅导书,不会主动去涉猎优秀的外文材料。这一点别说学生,老师的阅读量我也是持保留态度的。
3. 听力训练严重不足。
听力实际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阅读输入。而且一个人他只能听得懂他已经懂得的语料,遇到新的没接触过的语料还是会一脸(耳)懵逼。所以,要想尽可能做到自然地驾驭听力,就得尽可能多地练习听力、去丰富听力的语料。多插一句,会说一定会听,但会听则不一定会说,换言之,对听力材料的模仿跟读直到对跟读材料做到脱口而出是巩固听力能力的绝佳方法。
4. 写作模式千篇一律。
这也得 “归功于” 学生严重不足的阅读量以及千篇一律的阅读输入。来来去去只会那几招开场白,来来去去只会那几招逻辑推导,来来去去只会那几个词汇和表达。另外,写作时过于注重华丽和复杂,对简单则不屑。正如《本店招牌菜》所言:**吃货只关注吃,不断刺激食欲,吃得越多越满足;然而美食家的本质却是崇尚简单。**其实,用简单的词汇就能表达出深刻的东西来才是语言能力融会贯通的表现。
5. 没有学好中文的意识。
其实很多时候,特别是在英文写作的时候,之所以写不出有力的观点来,不是因为不能用英文把观点写出来,而是因为本身在中文的语境下就没有输出有力观点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做翻译做得挺好但写作就不敢恭维的原因。
6. 和学生未来的就业关联性不大。
以目前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基数来说,大学毕业后从事和英语有关的职业(乃至所从事工作能让英语有发挥空间)的人数占比实在太低,基本上等于白白浪费了十几年来对英语的投入,尽管这投入的多少因人而异。
PS:其实我的这些体会很新鲜吗?一点都不。所以你问我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的英语教育,简单粗暴地说就是:明明白白地做着无用之事。
再回答一次此类问题,希望更多人能够明白其中一些事情:
答案还是一样:有问题,而且与数理化等学科的问题在实质上是一样的。数理化的问题你看不出来是因为,这些学科无法像英语那样,只要张口就能大概判断出来 “水平” 及“学习效果”。大多数人对于英语水平及学习效果的检验仅仅停留在 “口语” 或“发音”的层面上,可能连 “听力水平” 都无从检验,更不要说 “读写译” 了。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认为英语就是 “口语”,“口语” 就是英语。
可是,你天天说汉语口语,你的语文学得好吗?是不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直不咋地?无论怎么折腾,语文分数都上不去?当然了,很多人又会抱怨语文考试脱离实际,考的都是八股文。反正有取之不竭的借口,就是不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可能也找不到。
说实话,我曾经教过一些学生,他们是从小就跟着外教学习英语口语的,起码都学了 5 年以上。后来停止跟外教学习口语后,口语水平很明显下降了,但其中一些人简单的口语表达还是没问题的,他们是语法问题很严重,导致英语学习越来越吃力。但有一个学生的口语几乎完全还给了他的外教,甚至发音越来越差劲。最后,好像在高二的时候,半年多(记不清了)脱产搞理化竞赛,导致英语进一步下滑,滑到了 50 分以下。可见,他多年的口语学习毫无卵用,长期不坚持说口语,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后来给他辅导语法,一个月就进步了 30 多分。如果他当初学的不是口语,而是语法,那么他即使一年不碰英语,仍然可以维持或者快速恢复至高分。不是语法没用,而是你们学习的是毫不理解的语法,所以才没有用。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我自己。我们当年是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几乎没有工具练习听力,所以差就差在听力上,几乎全靠蒙。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咬咬牙坚持听了 2 年多 BBC,用坏了 2 部短波收音机。听力基础有了,发音也纠正了,但口语真没练过,毕业的时候仍然无法开口说英语。但没办法,其他工作没法干,还得从口译干起。于是,花了 3 个月,口译就完全没问题了。后来不干口译了,多年后口语又不行了,但遇到老外之后,磨合一下还是可以正常交流,只是口译没法干了。
所以我深知,如果没有使用口语的机会,你练了也没啥用。如果你把学习英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练习口语上,到头来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相当于你什么都没学过。然而,如果你练好了听力、掌握了发音、记忆了单词、理解了语法,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口语,都可以快速提上去,而读写能力几乎永远不消退,一直是你自己的知识,早就内化在你的大脑中了。
所以,我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去练习口语,我只让他多背单词、理解语法,训练听写。等以后需要出国留学的时候,提前三个月练一下保证完美掌握口语能力。
在国内,没有文化的人(包括不识字的人)在说汉语的时候也可以做到口若悬崖、滔滔不绝,但是,他们说出来的话毫无文采,甚至逻辑混乱、语病迭出。从古至今,凡是说话很有文采,逻辑清晰的人都是识字、读过很多书的人。这些人是经过了系统的书面学习之后,才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及逻辑清晰度,而反之则不亦然(即,从未看见过哪个人首先在口语表达上有文采、有逻辑,然后才开始识字、读书的)。
不信你们去美国看看,人家生下来就说英语,但进入学校后也必须系统学习语法,以前还要学习圣经中的英语(现在是否还学习圣经内容不清楚),以快速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们这里可倒好, 书面表达稀烂,语言逻辑混乱、词汇量捉襟见肘,就梦想着直接学习口语。如果光会说英语口语就能上大学,那么美国人都可以进入名校了。
下面是美国的法学院入学考试试题:
对于美国人来说,这道题中的词汇不算难,因为考的不是词汇,也不直接考语法,而是考察 “逻辑分析能力”,但逻辑分析的关键却在“语法” 上。如果你的语法不行,那么逻辑分析大概率会出错,即便不出错,花费的时间也必定比别人多。如此这样,还有什么优势?
我知道,很多人说国内的英语老师一味地教语法,导致他们对英语失去兴趣。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们的英语老师讲出来的语法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你不会至今都没看出来你们英语的老师压根就不懂语法吧?语法这东西,如果你真懂了,完全不需要背诵也可以快速理解各种复杂的句子。但如果你不懂,那么语法本身就会成为你学习英语的最大拦路虎,而且一生无解,甚至代代被传染。那些英语老师曾经也是这么学过来的,他们的老师也不懂语法,一代代这么学下来都是这么学习英语的。
很多人应该认识到:你学习英语的时候,哪些内容可以内化成你自身的知识财富,哪些内容容易忘记。先把那些需要理解的、不容易忘记的基础内容掌握好,然后再去练习口语,这样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学有所成。如果是反过来,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到头来什么都没学会。
国内的英语教育的确有很大的问题,但现在的你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学习了,自然可以摆脱学校的那一套低效学习法。抱怨是没有用的,如果发现它有问题,就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抛弃它、另辟蹊径高效学习,让它成为别人的拦路虎不好吗?
这题我来答,我简直太会了!
你们学校的老师,往往跟着所谓的课程大纲,教育目标,重点,难点,基本考点,
从你们那些那花花绿绿的课文里,
找出几个重点句子,绝对又长又难的那种,
然后,开始围绕着这个句子,死缠烂打,
挖掘里面的这个考点,那个考点。
什么非谓语,什么从句。
然后呢,
再让你们去死记硬背这个规则,那个规则。
记这个条件,背那个规定。
什么这个时候用 where,那个时候用 which。
就为了到了考试的时候,
让你凭借这几年的死记硬背和风骚的语感,
去蒙对那一两个单词填空题。
仅此而已啦。
毕竟,你多考一分,对你对他都是好事嘛。
当然了,
至于那些个 what 啊,that 啊,到底是个嘛东西啊?
至于那些个 when 啦,where,why 啦,
怎么一会儿跑定语从句,一会儿又跑状语从句里了,一会儿又跑宾语从句里了?
你算是懵逼了,整不明白了。
除此之外,那些个,什么听力啦,口语啦,
放心吧,没有人 care 你的。
就算考试有听力,加口试。学校也不教你。
为啥嘞?
因为又不是一个学校不教,是大家都不教。
根本没啥竞争性嘛!
所以啊,
那些个听力考试,口语测试,大家就各凭本事,自求多福吧。
至于你是学了五年英语,还是十年英语,
在这哭着喊着,满大街地抱怨——我英语口语贼烂,听力垃圾,
没有人 care 你的。
反正大家都垃圾,那就一块垃圾喽。
只要拉不开成绩上的差距就行。
当然了,只要是为了抢分,大家都在做的事,
你们学校的老师也会跟风死抓不放的。
比如,今天让你做几个完形填空,
明天让你搞几个阅读理解。
后天让你背几篇作文。
你搞不完这些活,成绩搞不上去,责任就在你自己,
怪 你 自 己!
听说读写译?
开什么国际玩笑?
我只在乎你能对几个题,能考几个分。
会不会读,会不会译,
都没关系。
只要你考试都能蒙对,也敬你是个爷。
评论区里杠什么杠,还我国的英语教学目的是让你读论文,不是日常交流,要不你来改改教育大纲?小学大纲明确说培养学生的日常会话,初中大纲写明要求能够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高中要求学生可以用英语交际。要不教学大纲你来改?改成读论文为目的?
原答案:
非常糟糕,该认识的词不认识,莫名其妙的词背了一大堆。
比如英美幼儿园里小朋友的对话,学习过十多年英语的中国高中生很大几率不认识他们对话中出现的词语。
另外在听说上,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而且明明很简单的对话非要用容易出错误的方式来表达。
教单词不教短语,就像教中文教单字不教词语一样,动词名词都认识一大堆,却根本不知道怎么连起来用。
哑巴英语不说了,话憋在嘴边上就是说不出来,包括所谓专八的,怕出错,非要用绕口令的方式说一大串,说完了发现没语法错误,重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应试教育后遗症。
语感完全没有,一张口好像从复读机里传出来的声音一般,谁要是会说个 you know?I mean,well,look 这种 filler 那已经算人中翘楚了。
因为各种条件限制,效率太低,浪费了无数时间,还没效果。但要想有效率效果,成本又实在太高了,完全没办法推广。
我四线城市的,就初中认真学了两年而已,学习效果可以说超级好。初三英语老师身体原因,换了老师,相当于浪费一年,后面就不用特意学了。
咱们初中每周也没比其他学校多几节英语课,相当自信地说,听说读写各方面都不输大城市中偏上孩子。(不敢碰瓷上外附中,但当年咱学得一样)
我没高考,竞赛直接保送了,所以没高考成绩参考。但整个高中英语常年 140+,四六级裸考优秀(当时自学日语,脑子混乱,分数不高),考研刷了一遍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分数 70+,临时需要考托福,纯裸考 100+。当年口语也不错,留学时候也没有任何语言障碍,可以随便跟人聊天,自以为说得挺溜的,但英音美音混着来,不是特别地道。
即使十年没用英文了,现在开口有些难,但看一般美剧、新闻不需要字幕,看英文小说、新闻、没啥专业词汇的论文也没问题。
作为只认真学了两年英语,一直吃老本的家伙,自觉这样的学习效果,无论从应试还是从应用来说,已经很好了。
我们是怎么学的呢?使用英国教材,一个老师只教 30 个学生(只带一个班,不带其他班),尽量全英文教学。
所有基础夯实,不盲目追求速度。例如初一开学的一个月只学音标,每个学生每个音都完全标准之前,不学字母。
上课时所有学生都要上台表演课文、做 presentation,一开始作业是完全复读课文并录音,语音语调必须完全一致才过关。
每天背好课文才能回家,不能有一点错,也不能有一点结巴。于是我爹每天会来学校接我,不然我老师不让我走,谁让我背不出来呢。
当然最变态还是书面作业,必须按照练习册上的印刷字体写,最多一天能写完一整个英语本,一般半本左右。每周再来个几百字的周记。
每年还象征性地找一个外教来跟我们唠唠嗑。
月考口语 100 分(所有学生逐一面对考官,每次都有口头作文),听力 100 分(正常语速且只放一遍,刻意弄出很多杂音,偶尔有奇怪口音),笔试 100 分(比较有挑战性,做起来比较舒服)。
系统折腾完这两年,我初中同学上高中几乎都不用上英语课了(高中有月考可以保持手感),高考英语 130 不到的都算成绩差的。
效果很好吧?一点都没影响其他学科成绩的情况下,只折腾两年就有这样的成绩,其实相当划算,学费就比其他公立学校贵了一点点。
但是,有多少学校能找到这么多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又强的英语老师?
不说其他学校了,就是我们初中,这样干了几年以后,都因为实在太亏钱,也不折腾了,回归一般教材,普普通通地教了。
更别说,这还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以及学生的配合,否则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这样的模式,基本只存在于各外国语附中,很难推广开来。
前面的几个答案已经把应试教育的弊病说得很清楚了,比如
的答案,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我在中国用最应试的方法教过最卷的中国学生,也在英国用最放松的方法教过最放松的中东和南欧学生。这中间最有趣的冲突其实并不是应不应试的区别,而是是对于 “最速路径” 的认识。
在英国,语言班的学生们最终的目的其实也是拿到雅思托福和剑桥系列考试(这也是英国大学认可的语言成绩)的成绩。这也是应试,并且他们也都认可这种 examination-oriented language training. 毕竟英国佬嘛,世界上一切标准化考试的万恶之源。他们同样也会觉得一些语法试题非常荒谬(因此他们挺讨厌老托福的)。
但他们看待语言应试这件事的态度和我们截然不同。基本上可以囊括成一句话:只要你能使用这个语言进行交流,你就能够用它来考试。
是不是感到大为困惑?
明明跟人交流那么困难,书面文字简单多了。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没错。按照我们中国人,乃至整个东亚圈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幼年期建立语言基础能力之后,所有的高级语言能力都是首先从书面文字进行学习的。我教过日本韩国越南的学生,无一例外。对我们来说,先学交流,简直是疯了。走都不会就想跑?
但是在英国整个语言培训体系里,交流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首重听说能力,读写能力次之。他们认为,阅读和写作这么难,当然要先听懂能说才能进行读写学习了。
他们发明了一整套语言培训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开设了大量的证书培训,比如 TESOL,Trinity,CELTA,DELTA 等等。无论是哪一个证书,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被反复强调,“大部分时间要让学生说”。这基本上已经是英国的对外英语培训中无人辩驳的事实了,不同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区别也只是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开口的 “产婆术” 的区别。这个教学目标很直接,就是要让学生开口说,不管是学生和老师说,还是学生之间互相对话。学生之间互相对话这一点可能要击中一些家长脆弱的心灵了。“我的小孩是来跟老师学英语的,你就让他跟小孩子玩玩就糊弄过去了?”这种论调在国内太多了。但事实上是,由于“脚手架原理”,学习者相互之间的对话也能很好地培养彼此的口语能力。
那占输出之外的小部分时间的,就是让学生有足够的原始语料输入。原始语料指的是,来自母语者日常生活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材料,而非教师编撰的材料,以及教师作为一个母语者或近母语者本身的语言输入。语法知识不是原始语料。解题法也不是。
好了,介绍完了那边的情况,那么大家也能猜到,应试结果会和国内相差较大。就拿雅思来说,听说读写四项,国内学生经常会出现 8585 这种极其扭曲的分数。书面相关技能成绩猛得一塌糊涂,输出型技能成绩一塌糊涂。而英国这边的国际语言班学生,常见分数是 7765。交流相关技能高,书面相关技能平庸。写作基本上是一样烂。
但你仔细看这两者之间的微妙区别,如果你参加过雅思考试,你就会知道 7765 这样的分数要想提单项分有多容易,而 8585 这种分数有多难。而你要是选择在英美深造读硕读博,你就会愈发感受到 7765 带来的讨论和辩论能力,对学业的促进帮助有多大。
而要达到这样的分数,国内的学生大概需要花中学整整 6 年,大学整整 4 年,以及数不清的培训班。而英国语言班的国际生,往往只需要三到四个暑期的语言班培训。不要抬杠说欧洲语言可以词根互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母语的学生不少,韩国学生也不少。基本上都符合这个规律。
这当中的差异,就是英中两边各自走完自己的最速路径之后的能耗产出比。
我们抱持着先书后嘴的信念,在语言学习的路上浪费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最后走向国际的学生却没有多少能顺利开口的。甚至由于交流能力差,在阅读和写作的后期提升过程中还要面对极大的阻力。许多后来生活在国外并且进入语言石化阶段的人甚至没有办法辨认出自己的读写能力受到了交流能力低下的阻碍。
反而是那些先嘴后书的学生,年轻时可能阅读缓慢行文粗鄙,但一进入语言环境立刻就能如鱼得水,两三年后书面能力也能迅速提升到近母语者级别。
好了,那么现在造成国内语言培训困局的原因已经再清晰不过了。我们从最初的理念上就已经丧失了高效率的前提。一旦走上了弯路,我们当然会遇到一些本不该存在的问题。就好比用滚油来煮面,面条下锅以后立刻脱水变干的问题,是那些用滚水煮面的人体会不到的。所以现在的广告会疯狂营销 “自然拼读”。试想,英语这样的拼音语言,如果你是从交流开始学习,先学会了基本的生活用语,可以看懂小猪佩奇,可以跟人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那在你学习拼写体系之后,自然拼读难道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吗?如果你是先从交流开始学起,你学到的每一个单词都在你的对话中出现过,那你从一开始就会意识到这个词的前后是什么已知的词,它能怎么用,它是什么意思。你再去看书面语时,是不是就只需要记忆词形了?你觉得从交流学起的人,会需要去背 considerate 和 considerable 的区别吗?会需要去背 con - 前缀的那些个牵强附会的含义吗?远的不说,说近点,though/ through/ thought/ tough 这样的词,你觉得一个低级别交流学习者会像书面学习者一样混淆吗?
这时候往往还会有一些尖锐的批评声,说啊呀你说的那么好,那是英国啊,我们自有国情在此,不一样的。
好吧,别说,我还真碰上过一例。这小孩特别叛逆,亲爹在他小时候就因为一些原因入狱,四十岁之后才出狱,出狱后到了伦敦工作(不解释细节)。小孩儿小的时候因为父亲缺席,母亲带着他四处打工还债,日子过得挺惨的,从来学习也不好。14 岁老爹出狱,15 岁开始每年寒暑假把他接到伦敦,在 international house 上英语课。就这样一小破孩儿,要搁国内,得在新东方补几十万才能补上 100?(如果没双减的话)。但就这么几个假期的语言课,加上考前找我做了一下国内的高考应试技能辅导,高考英语就考到了 141 分。(非全国卷区域,难度偏上)我发誓我没有教他任何语言相关的技能,我只是教了他一些高考的固定陷阱题和考纲里一些比较过时的用法而已。高考后考了雅思,听说读写考到了 7665。
我就看不得一些人非要硬杠,说中国高考英语母语者来做也出错。人家是会出错,但是你不想想,随手考个 140 多,那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又算什么呢?反而是国内的书面应试体系教出来的学生,就连最基本的冠词,我也没见过几个能用对的。为啥,因为精力都放在记忆什么 “人名前面不能加 the”“大洲零冠词,大洋要加 the” 这类的错误归纳的所谓 “知识” 上面去了。而这些本不用花时间花精力去记。
就算考试恶劣到考错误的答案,语言能力强的人稍加培训也是能比语言能力差且常年培训的人更容易避开陷阱的。这么说应该很容易理解吧?让一个浑身肌肉的猛男假装自己举不动 4kg 的哑铃,总是比让一个只能举 3kg 的小孩举 4kg 要容易。
而这口锅,目前看来不像是这几年的新教师的锅。如果你培训过的新教师足够多,你就会发现,其实国内的新教师并没有像大众想象的那样,一开始就扎进应试的窠臼里。反而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都试着在应试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寻找平衡。但坏就坏在一些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身上。拿着自己三十年练就的一身残废武功趾高气扬地教这些更专业的年轻人做事。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一批人自己的口语就没有达到能够顺利交流的地步。最后外行指导内行,上梁不正下梁歪。
就写这么多吧,想到再补充。
本来是个教语言能力的科目,却教人怎么去研究语言学,教得还很烂。。。
语言应用的特点就一个中心:人。大家都是这么用的,那就是对的。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多听多读地道的英语电影、剧集、文章、小说等,学习别人的语言应用方法,做好积累。结果天天就在那填空翻译改错,学得会才有鬼。
首先点名批评填空。这真的是最没用的了,无论是单选还是完型还是句子补全,都是搞笑,我个英语老师看着都头大。你挖了个谓语的空,你叫学生四选一填单词,你想考查的是什么??想把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住吗?之前才做一题,为什么就不能跟一杯茶打架,非要只能用一杯茶放松呢?为什么两个人放一起比较就一定得填比较级?非得 who sings better, Jane or Alice? 不能是 who sings well, Jane or Alice? 这都是标准的中式思维、纠结语言结构造成的问题。
翻译绝不是语言学习的必要能力,一个优秀的英语使用者他一定不会在说英语的时候翻译中文,因为语言代表的是一种思维,不同语言最大的区别就是脑回路,你非要用中文的思维去说英语,那你一定说不好。思维问题在前面说填空的时候也说了,这种东西我拿给我 committee member 看,他们都觉得很匪夷所思。
最后改错。英语高考的改错真的出得极差。改错点没有明确的规格和要求。比如句子缺少谓语动词、现三单错误、标点符号错用、时态结构错误、虚拟语态错用这种语法改错很少,反而尽有些词义不准、词组搭配错误、连词 and but 意思错误这种语义方面的错误。你见过哪国的改错题不改语法改语义的??
最大的问题 “学不致用”。
其它的一切问题都是这个问题的衍生,什么 “应试教育”,什么“哑巴英语”,什么“高分低能” 等等。
“学不致用” 问题,当前无解!
因为家庭、学校、社会都无法提供双语环境。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死结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优化教学,比较合理的安排是:
2. 中学时期学习为主,理论学习,种考核;中学时期,学透语法,建立起完全的英语自学能力;
3. 高中大学自学为主,能力为主,实践为主。
英语学习分两个阶段:
1. 学会阶段——攻克语法;
2. 学好阶段——攻克单词。
学会阶段的核心,就是彻底消除语法障碍。
学好阶段的核心,就是彻底消除单词障碍。
所以我们的英语教育必须在中学时期完成第一阶段,高中时期进入第二阶段。
这才是真正高效学习英语的路径。
这之后的英语学习,才是真正的挑战——英语词汇的星辰大海。
[
英语思维:解密英语语法的原理(修订版)
京东
¥49.80
去购买
还可以参考下面回答:
It is two days since I was ill. 到底是我病了两天还是我康复了两天?
很多人都推荐学英语要听 CNN BBC VOA,可是到底具体该怎么听,有什么方法或步骤吗?
He is being smart 中为什么加个 being,直接去掉不更好吗?
英语语法包含哪些内容 ?如何有效的学习语法?如何才算真正学透语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语法教材?
英语作文人物传记如果人物去世了要用什么时态,比如袁隆平爷爷,评价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用什么时态。?
英语思维:《英语思维:解密英语语法的原理》一本真正讲解英语语法原理的语法书!
英语思维:《英语思维:10 小时建立完美英语语法体系》视频课程上线了,更加 “全面系统”、更加 “直观透彻”!
我没想到发布这个回答这么短时间内就收到这么多赞与回复,很感谢大家的支持,也很欢迎大家**理性地**提出不同的意见。
关于原回答,我想声明几点:
最后还是希望中国的英语教育能够越来越好。
以下是原回答。
我挺认同高票回答的观点的,中国中学乃至一部分大学的英语教育学的不是日常英语,也不是学术英语,单纯只是考试英语,并且仅适用于中国式的考试。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采用了不与国际接轨甚至是违背语言学习常理的评价模式,例如片面追求词汇量而不考虑用法;追求复杂的语言结构以及 “华丽” 的词藻(带引号是因为这些词在 native speaker 眼中也不华丽,单纯只是少见)而不考虑实际语境;片面追求符合中国人审美与习惯的书写以及表达方式。我记得在中学时,我常常被灌输以下观点:
中学英语教育在灵活运用英语之前就已经给学者套上了大量的 “语法枷锁”,我认为是“哑巴英语” 的重要原因。此前和不少雅思考试备考者交流后,我一度觉得中式的英语学习思维是许多同学雅思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的确,按照雅思的标准,高考偏好的文体在雅思写作中绝对会出大问题;为追求语法的完美而牺牲流利度的口语表达,也会在雅思口语考试中吃大亏。而主要取决于词汇量的雅思听力与阅读,中国学生的表现相当出众。
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学习英语,并且英语在中国教育的地位应该超过很多其他非英语母语国家,但是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善于考试的中国人在雅思等考试中的成绩在世界范围内非常低,甚至比不上我们很喜欢嘲笑发音的日本人。在许多英语并非是必修课的国家,当地人并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但也能够把英语说得非常好。相比于我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中学阶段学习到的英语应用知识,真的太少了。
其实不怪中国的英语教育,是学习根本没用心。
英语这个东西,对于东亚人来说,大概就是 1500h 学到美英小学六年级水平。这都是有论文支撑的。
大多数人是初中开始正儿八经的备考英语。到高三一共是六年。一共是 1800 天,如果一天一小时那确实能学会英语,然而那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垃圾学生寒暑假和双休日是不学习的。有些垃圾学生甚至平日里的英语作业都是抄的。这样有效学习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了。
英语这个东西上大课没什么用,对于第二外语习得本质上是一个反复刺激大脑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要么一对一学要么自己记单词,读文章,背课文。上课可以用来放松大脑,大致听听得了。
那么那些坚持一天一小时自学英语且有效学习时间的人,最后都去哪儿了呢?是 985,211,而大学后如果还能坚持每天一小时有效英语学习时间的,大学毕业据我了解都是可以无障碍阅读英文文献和进行英语论文写作的。
中国的英语教育,说难听点,只是创造了一个评分体系而已,根本就没想让你真正学好英语。
全世界英语通用的评判标准就那么几个:听力,写作,阅读和口语。
听力是让你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不是让你从机械的广播中听一个单词再从你脑海里找这个发音的单词是什么。
写作是为了让你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是让你死磕语法和词汇量。
阅读是让你能读懂并理解文献的意思,不是让你像捉迷藏一样花半天时间去找一个单词在哪。
口语是让你能跟别人交流,不是让你像播音员一样死磕速度和发音。
与其花大把时间在这种英语教学上,还不如把课全砍了让学生去外英语游戏听英语音乐。别真以为这种英语学习能真让你学到什么,要真论语法和词汇量,英语里那么多 slang 你也靠书学?
一种可能吧,就是为了妥协落后的领导体系和一批年龄大的老师和一堆过时的产业,不得不牺牲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去干一件事倍功半的筛选程序。
英语改革不难,一大帮既得利益者受不了,一大堆人得失业,说难听点现在英语老师有一半如果不补课都得淘汰,谁敢这么折腾?
取消英语?更不行,英语真的很重要,真的有用,甚至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真的可以培养(科研)人才。
除非闭关锁国,或者日本模式。
总之,再等一代人吧,等英语或者外语教研主管部门的一把手都是九零后零零后了,缓慢改革就有了条件。
所以对于现在的英语,我的观点就是:考试就是考试,工具就是工具,完全两码事,互相别影响,两手都要硬。
是不咋样,没办法的事。
凭英语课这点课时,只能学 “速成英语”。
你知道看原版小说对英文提升很好是吧?
那,课本换成小说那么厚你愿意不?
你知道看美剧很涨听力对吧?
那,一学期的英语课够看几集?
语法是必须要学要考的,这是为速成用的,培养语感可太耗时间了。
不满意英语课的,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掌握更实用的英语。
想让学校的英语课变的实用,最好,其他课全用英语教。这也是印度人往往比中国人词汇量大、表达能力强的原因,人家的大学课程全是英文的。
这时代恐怕只能这样了。未来英语像新加坡一样变中国官方语言…… 支持的人恐怕不够多。
或者等英语成为地球唯一通用语言,嗯,迟早的事,我球需要统一语言,而且别指望中文变成这个统一语言,你想难死老外吗?
总结出各种公式、定理,活生生把文科教成理科。
课内英语很烂很低效。但目前无解。
传统学习方法几十年了,效果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学生从小学甚至学前开始学英语,学了十几二十年,到了大学毕业依然很多人过不了四六级,过了四六级的也一堆哑巴英语。
在绝大部分人眼里,最好的教材就是新概念,最厉害的是六级和专业八级(当然极少数人是真厉害的)。
随着国家的开放,人员的流通,以及网络的兴起,也给我们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以及无穷无尽的资料。
现在的娃学习英语,已经不再用像过去我们那样苦哈哈的背单词,背课文,刷语法十几年却依然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了。
只要你老老实实按照正确的路线走,假设从一年级开始,完全可以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哪怕不太鸡的,也可以保证除去写之外的三项能力的很高的水平。
这些年,太多的家长见证了什么叫真正的英语好是什么样子的,见证了娃是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全面碾压自己的。(自己之前的高考英语,四六级根本拿不出手不好吗!)
什么叫较高水平?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娃,在四五年级可以过 fce。这个简单粗暴对比是大学六级。但是综合水平肯定是比六级高的。这在一线城市相当多的娃能过。
不太鸡的娃,可以自由读哈利波特 (圈内一般喜欢拿它做里程碑式的衡量)。注意是自由阅读,享受故事本身而不是英语。不是我们一边读一边查字典的很痛苦那种。
根据我娃的上学经验,现在城市学校的英语老师 (农村的不了解不敢断言),已经具备了采用新方法新思路教学的能力 (我们娃至少经历了四个英语老师,有十八线小城市,也有一线城市)。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年龄太大的英语老师,目前知道是应该如何教好学生的。所以不要小看现在的小学英语老师的能力,至少理念上大部分是跟得上的。
只要环境允许,学校完全可以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广大的孩子们摆脱目前低效痛苦的英语学习,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但是很遗憾,目前根本不可能实现。环境不允许。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比如不懂的家长喜欢外行指导内行,随便一个举报就能让老师吃不了兜着走。
那怎么办?
家长要自救!而且也只有在家效率才会更高,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且成本最低。。。而不是指望什么机构!
家长要救自己孩子出水深火热之中 (英语不好的家长想想当年的自己说水深火热一点不过分),首先自己要学习。但不是叫你学英语。
因为绝大部分家长那点三脚猫英语,无论四级六级甚至八级,你都教不了孩子多久。很快你就教不了了。因为走原版路的孩子成长太快了。
家长需要学习什么?
家有小学生娃的,可以随便在知乎上,其他网站,在微信公众号里,搜一下以下关键词:
原版,英语启蒙,英语绘本,习得。。。
等等,你就会发现大量的帖子。有的是分享资料,有的是卖书卖各种所谓神器,有的是拉人进群收费学习指导,有的是纯分享经验。。。
不管是什么样的帖子,把大家提到最多的书,资料,提到的思路,经验,记录下来。把资料找到,买本指导书,根据人家的经验,然后依葫芦画瓢,干起来!
真的见了英语自由了的孩子,就特别心疼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孩子。
只要不是弱智 (生理上的),任何一个普娃可以完全在小学阶段就英语自由!
指望不了学校,指望不了机构,孩子只有指望你了~
如果你家长都不愿意好好利用这网络给孩子做点事情。那谁也救不了你孩子~
纯分享!!!
希望每个有娃的家长看到后动起来~
小考英语,中考英语,高考英语。
四六级考试,专 4 专 8。
本质上都是应试考试。你的英语真正能力是好是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考试中拿高分。
考试,尤其是应试考试,都是有套路有技巧的,比如以上的这些考试,可以都不考口语,所以你即使英语口语说的再溜,也不会对你的分数有所帮助。
又比如英语阅读方面,你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不是真的好无关紧要,你是不是真的能够看懂一句话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做对那个题,选出那个正确的选项,哪怕是用猜是用蒙的。
这就是所谓的题感。不知道一个单词的意思不重要,反正有上下文有语境,直接推理了,还是猜不出来的话,就再结合题目来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看似符合逻辑的选项。
你要说这是在考察你的英语能力,那也没问题,但真正考察的是你做英语试卷的能力。
这个需要你平时看的多,写的多。
而英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科。
特殊之处在于,他非常的灵活,而且类似于玄学。
数学物理这些你直接用题海战术就可以。
但是英语,很多时候你题刷的越多越蒙。
反而像我这样的,平常从不刷题,但是会大量阅读,直接裸考都考得比很多平常题海战术的人好。
所以有点像玄学。
而且中国的英语教育,是分地区和阶级的的。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肯定比十八县小县城和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要好。国际学校,私立学校,贵族学校又肯定比一般的学校要好。
你说应试教育就一定是坏的吗?对于那些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如果不应试教育,你还能让他们上天吗?
你说哑巴英语就一定是坏的吗?对于那些最多在国内考完研了事,绝对不会出国留学学术交流的,需要学什么口语吗?
就考研复试那个英语口语是个傻子都能糊弄过去。
考研英语是为了让你读研时可以更加方便的看英语文献,用英文写作,所以本质上就是个工具而已。
套到考研这个大前提下,又是能够拉开你和其他竞争者的东西,就像高考的分数一样,一个 599 分的考生和 600 分的考生,他们的能力有天大的差别吗?
但是他们的名次,那差别就大的吓死人了。
所以考研英语就两个作用,一个是读研学术作用,一个更加重要的就是拉分作用。
中国的整个英语教育也是如此,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有用的用途,更多的方面是拿来竞争的,淘汰的,选拔的,攀比的,内卷的。
就和 8 股差不多。你说 8 股没用吗?学下怎么写文章总没有坏处吧。不过确实也因此学出了很多呆子和傻子。但中国用此法取士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你难道要说那些用过这套方法的人都是傻子吗?
从语言学习角度,我们的英语教育当然不好。
但这是我们综合国情后,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最有效率的方法。
“听说读写” 循序渐进,自然习得,当然是最佳路径。
但这样的学习成本实在太高,对我国大部分的家庭和学校而言,都难以落地。
六岁前是语言敏感期,需要大量的需要输入听力材料,需要语言环境,需要家长共读。
大部分家庭:
奔波生计:客观没时间
英语不好:主观没能力
大部分公立学校:
语数外体美劳音,分到英语能有几节课?
所以,在有限的教育时间➕0 语言环境下,以语法为核的 “公式” 教育成了没办法的办法。
这样当然不科学,学到的可能也不是语言,只是一个基本的 “解码” 能力,但是好歹以后能根据这个自我拓展。你看那些外国人多的景区里,那些追着老外卖东西的大叔大妈的口语老好了,只要有需求,大家都会自驱。
本人硕士毕业,巅峰时期 6000 个阅读词汇,考研英语 70 多分,就是这么学 “解码” 英语上来的,看国外论文没问题,看小猪佩奇完全听不懂。
出国旅行交流时,都是先脑子里想好中文,再适配好对应单词,再按语法组成句子,辅助以手势,基本能交流。
现在自由职业,在家鸡娃,三岁起开始,以分级阅读为主线,以原版绘本为补充,每天三十分钟英文动画,以我的蹩脚口语为双语环境,还上了一个线下班,成果也就寥寥。
我不认为大部分家长有我这么多的时间,有我这样的精力,以及愿意支付一年至少两万元的费用。
所以,英语教育,尤其是英语启蒙,是嫌贫爱富的,也是相对 “不公平” 的,它要求孩子要么有英语好的父母,要么有时间宽裕的父母,要么有钞能力的父母。
每一个英语好的孩子都是用巨量时间,精力,钱喂养出来的。
而我们还是一个还有六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 的国家。
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的问题是这样的。
首先中国目前所有的主流教育方法的核心就是标准化考试。既然是考试,那么主要的考试形式就是单项选择题。因此上产生两个结果。第一是只能以输入型考察为主,也就是听力和阅读,而陷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因为听力需要配备耳机和广播等设备,导致主要以考察阅读为主。第二就是,教师因为也是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导致教师也只会阅读,听力和口语都不太行。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本来英语的是有一个非常正常的考察方式的。就是找个外国人进行聊天。之后让这个外国人打分。类似的情况,其实可以参考艺术类考试。大家一起弹琵琶,之后让老师打分。但是这需要大量的外国人。而且主观性太强。根本玩不下去。。
因此上,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是在现有基础上,做的最好选项。
以我为例。我高考的时候,150 分的英语卷子,只考了 89 分。但是就这个破基础。只要刷几遍新概念英语。英语水平立刻就会突飞猛进。
说白了,学校教育只能给你一个基本的框架。就好像你不可能只做教科书后面的数理化习题,就能考高分。你不也是靠刷各种辅导材料的么??
点评下小学英语吧。
从教学量看,公立小学一二年级每个礼拜一节英语课,基本上不留作业不考试。三到六年级每周两节英语课,几乎不需要回家写作业,会有单元考试。而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的比重最大,每天至少一节语文课,我特地看了下小张的课程表,其中一天是两节语文课。那么我们把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合并为两节英语课,那么还要加上三四年级的英语课,整个课程量才能达到一年级的语文课数量。如果再考虑到小学一般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经常要占用别的课程,小张的语文老师兼道法课老师,所以道法课顺理成章变成了语文课,再加上课后作业量,可以说,整个小学的英语课程,仅仅是教学计划内的量,约等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的量。
小张是零基础入学,一年级学完,是无法自主阅读的。所以,仅仅是跟着学校的课程,就不要奢求说读完小学英语能实现自主阅读了。本身就不科学。
根本原因还是一堵墙。We can’t get free access to some webs . 不能翻越防火墙。。。
在这里不谈对错吧。。。我只说我的想法。想学的人到哪里都能学。。
即使,海外高中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应该从小就在海外。海外本科的人觉得自己应该更早就在国外。。
语言真的要从娃娃时候抓起。后来想追赶,的确可以,但是对于有些人目的来说,很难。
英语学习我认为有几层。ok 我必须承认这部分内容我从一个知乎 er 那里看来得,我觉得很有道理。。在此说明并非原创。。。Kindly be noted !!!
第一层是简单问候。greetings。
第二层是描述简单对话,沟通无障碍。
第三层是你在有准备情况下做学术 pre。。
第四层是天南地北聊文化。比如说 你讲讲稷下学宫等等。
第五层,去医院等场景。。那种专业名词。
第三层第四层我很赞同那个知乎 er 说的,真的很难。。
以下省略。。。
现在英语教育我觉得就那样吧。每个世界都是二八定律。既然没有办法自由网络。那想学英语的就只能玩命找资源了。
玩玩原版游戏啥的算了,可以找点别的乐子。有钱的花钱找母语者唠。多唠自然出成果。。。要找那种有水平的。。
不过我真的觉得现在大家英语水平挺高的。英语现在只是一个基本东西呜呜呜。
所以不用担心啦。
天知道我被一些人吊打的痛苦。。。会 20 多门语言,14 们流利说,这里面不包括中国方言。。。日常几种语言随时蹦出来。搞得我一点懵逼,然后开始自创音符变成语言糊弄对方。。
不过人不是中国人。是华裔。学语言学这种专业这一块的。
这个人小时候学法语。长大自学英语等语言。泡妞遍布多国。。是我的好兄弟。。。
也是我说的有大 ma 邻居那个人。。
我觉得全亚洲哈,韩国人英语说得我有点觉得毛毛的。就是韩国那种男老师声音。。sry 我对韩国男的没有啥滤镜。
日本人,其实我没有那种刻板印象诶。我曾经跟人说过,,全世界,精英以下一点的阶层,都精通英语,再不济也是法语,更甚者,英法混合等等。。日本人,那种搞法律的,有的也是英语很牛逼。那个口音很好,用词很地道,嗯简短精准。就根本不会像网上说的那样啊。。
还有那种去美国读书的活泼日本姑娘。。
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我觉得新加坡人英语比马来西亚人要好。马来西亚人英语,又比中国香港要好。中国香港英语,又比大陆很多地方要好。。因为香港,从中学开始就是全英文教材。毕业直接雅思考个 7。这种跟大陆一些国际高中出来差不多。。这也难怪有些国家更倾向于接纳香港人移民,第一,一些遭遇。第二,相似度历史。第三,语言过关,学的这些民主,这些很多东西都比较契合。
香港人英语比广东人要好。我是说,除了一些读国际学校的可能能跟有些从小香港长大的差不多。
香港人,普通话,我感觉我的香港朋友,我 6—7 年前认识她,那时候我听她说话很艰难。我竖起耳朵认真听可是还是很难懂。到了前两年,真的很清晰,很像大陆江苏或者再往北一点的人了。就比较清晰。。
他们说普通话有点像外国人。好奇他们的音标。。
唉。印度人有些英语真好。印度人孟加拉人,巴基斯坦等地方人。。tmd 世界好多国家的人,都想 run 美国。
之前有个巴基斯坦还是哪的兄弟,他搞软件工程码农之类的。准备苦练英语,搞个 8.5,然后 networking,再也不会母国。
有志气!!
先这样吧。。看看啥时候再更新。
体制内:
师生比失调;教育资源分布不平均;囫囵吞枣;拔苗助长;应试思维严重。
体制外:
鱼龙混杂,民科泛滥;资本为王,营销为后;急功近利的思维严重。
体制内外:
语言学 - 应用语言学 - 第二语习得 - 对外英语教学的现代理论与实操,试问有多少老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我国的英语教育,目的根本不是让你熟练应用英语,去达到听说读写都接近英语母语人的程度。
想想都不可能,也根本就不现实。
别说英语这种跟咱们差着好几万里的语言了,就古文,文言文,国内有几个能学的溜的?
咱们的英语教育,主要目的就是扫盲,有点类似我国建国初期的国内消灭文盲的那种教育,当然比那个厉害一些。
学这么多年英语,就是为了让你有个最基本的概念,听个 hello,how are you,或者略微复杂一些的句子之类的,别真的懵到一个字都不认识。
这目的就达到了。
而且从目前来看,短时间内,国内的朋友包括我自己,能真的实际接触到外国人,外国文章,并且必须,不得不用英语对话生活工作的人,真的是极少的一部分。剩下的人,有的一辈子连外国人都没见过,别说更多应用了。
学完英语,能大概看懂个日常对话,稍微学多一点的,偶尔电脑,手机,美剧的英文看懂一点,这就足够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学到英语母语水平的。
慢叔叔
20220218
13:56
不打算长篇大论了
简言之:起步阶段用教汉语的方法教英语,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用教英语的方法教英语,就彻底行不通了
不要迷性方法,任何一种方法下都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只是要做很大无用功最后却豪无用武之地比较尴尬
起步可以慢腾腾,把基础打扎实,有了基础,就好升华,不然,升华太快坠入谷底
看了一些答友的回答,坦白讲,你们还那里说个鬼的技术性问题?就英语教育这一通改,前面的提法才提出来,有的地方才试运行,后面的新改又来了。一说要实用化,一说要提高口语比例,然后接着就是降低难度和退出高考,你说退出不搞,那也不行,多轮考试,取最高分。这还没落地,又说干脆评级得了。然后就是多语种加入进来。紧接着就是中考取消外语,随着这个消息传播,各学校分班试就只考语文和数学了。
谈什么技术问题?你得先问老板,你倒底特么要造个船,还是造个车。你都没等他下决心给你明确他要干嘛,有什么好争的。现在好多家长,不跟你政策走,你要加强还是取消,跟家长没关系,别人就直接上新概念,反正学了不吃亏,其它随你便。如果以出国为目的,那就上专门的强化班。你是要增加口语,还是要写作,关我屁事,按强化班的老师要求搞,学校的要求随它去吧,以后怎么变谁知道?
就这,讨论什么中国的英语教育?学校和家长各选各的。学生说,那这个不得行,我精力不够。那还有什么好选的,爹妈花钱的为主呗。学校爱取消就取消,爱加强就加强,爱减低就减低,总之花钱的,你得学过关,考起来也不会吃太多亏,刷几套题适应的事,又不是非要考满分。天天听这改那改的信息,我摊牌了,找外面帮忙了,你都要取消了,这你不能限制别人当成个兴趣学吧。
就不要在 2022 年还抱怨什么应试教育了,这好比你一个古代仕子十年寒窗一路第一杀到殿试,皇帝给你出了道化学题。他说今年科举改革了。。。。。。。。。。你但凡不会个大预言术,这应试还是素质,对你有差别么?你要会这个大预言术,你就会说,哦,皇帝今天要考元素周期表啊,我预测是准的,那你就是状元了。(注:门同志是 1869 年搞出来的,咱们最后一次科举是 1904 年,这个还真得来的及)。
这个英语是小儿科,温大主教说要把红楼梦整本编进语文教材,就今年这作文用了这点材料,你们就怕了,这才那到那儿啊。下次高考说不定要你默写前八十回的章节回目,问你怕没?数学考试的应用题,说不定有王熙凤放印子钱的记复利问题,谁说数学教育不能和语文教育相结合,结合以后怎么能算是应试教育?就是你家的椅子和宠物都穿上旗袍,谁敢说得胜?只要改的够玄,你都不知怎么下嘴评价。
可能不适合个人的英语能力培养,但非常适合我国国情需求。
一、我国不健康的经济结构,导致社会需要一套具有较高区分度的卷王吃鸡赛制,将大部分人淘汰、扔到糟糕的岗位去。
而中国义务教育系统里的英语课作为一个主客观题比例匀称、分数容易掌控、区分度高的科目,很适合放到这场吃鸡大赛里。相较而言,语法较为复杂(西语语法可能没那么复杂)、入门困难的阿、法、德、俄、西语,或者同源词较多、入门简单而又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学不到难点的日语,在区分度上都不如英语更合适。
二、国际尖端科研仍然使用英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且我国在许多领域仍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尖端科研成果。因此,在卷王吃鸡大赛下,即使非英语专业,卷到硕博阶段时,能否熟练阅读、写作由学术英语写成的尖端科研论文,也成为了比赛后期的一个比较重要得分机制。一个不能熟练读写学术英语的人,在这个阶段更容易被淘汰。
而学术英语(特别是非母语作者)的难点在于①语法拗口的长难句、②生硬但清晰的逻辑分层、③专业词汇记忆,这恰好对应了为什么从小学到考研,老师总是强调①长难句的语法分析、②写作文必须 First Second Last but not least、③强调背单词,默写错 1 抄 20。
三、发展中国家水平的经济、极端恶劣的外交环境和国际声望、封闭但自给自足的社交网络,导致绝大部分人没有机会长期在英语环境或以英语为主的国际环境(包括社交网络等虚拟环境)里居住、交流,并不需要日常交流能力,特别是对日常交流最有意义的听说能力,因此以交流为目标的英语意义不大,或者说反而为华润万家提供了一定条件支持,对社会有害。但在国内生活、工作时,由于偶尔会接触到书面英语(例如国外进口的设备说明书),因此一定程度的读写能力是有意义的。
综上三点,这套机制非常适合我国现在人民走小镇做题家全民吃鸡大赛,国家走独立自主单机玩家路线的现实国情,也在每年源源不断地为我国选拔、输送越来越多的人才。
而且这套机制对个人的英语水平其实也并非是百殆无益的,至少它可以为一个人打下很好的英语功底。这种机制下成长起来的学习者,在没有浸泡学习的情况下,也能具有问路级别的简单英语沟通能力,而只要有合适的浸泡环境,并改掉以精确为目的(过度在乎语法是否准确、发音是否完美、语流中的某个发音是什么词)的习惯,改为以交流为目的(表达是否流畅,可理解),那他们只需在英语环境下浸泡很短的时间,就能快速进步到能够实现交流、沟通的水平。
说起来,我突然想起了这个视频。
要说内卷,我们的英语教育带来的局面真的是内卷。耗费了那么多的物资,印教材、录音像制品,人工,但没有实际产出。大家学的其实是一种复杂枯燥的字母游戏,没有实际应用的功能。一切的目标都是争取把这这折磨人的游戏玩的好一点,得个高分,抢到极其有限、更高一级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的英语教材中极度缺乏英语的诗歌、散文、名著小说节选、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类文章,各种日常场景的对话生硬死板,毫无趣味,没有丰富的俚语、俗语这些生活化的表达方式。
一门语言,背后是庞大复杂有趣的文明。抛开文明,仅仅学一点酸文假醋的表达方式,本来就够皮毛、够枯燥无味的了。
英语的历史也超过一千年了,吸纳了那么多其他语言的成果,直到如今都始终在变化。总是试图用一套语法公式去归纳它,学的重点是这个,考的重点也是这个,何谈学以致用。
謝耀….. 如果 是針對出國留學.. 移民… 或者把外語當愛好…. 那 這些教育 還做的很好..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是如果把 所有大語種小語種和英語當 大學 專業…….. 那 所有外語相關專業 十五年前 就應該全部取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還有 所有工科理科文科的 所有 辣雞專業… 都應該取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頂級院校永遠不能拯救黑洞專業…. 哈哈哈哈哈哈….
文科辣雞專業..—— 所有大語種小語種和英語當專業和 所有類型的導遊 證…. 工商旅遊酒店文化產業公共 物流管理…. 國際貿易和 國際關係….. 漢語國際 教育…. 都是 超級坑爹催眠術 陷阱…. 頂級院校畢業生工資買不起一個 窩頭….. 必須立刻取消所有 工科理科文科的 辣雞專業…. 哈哈哈哈哈….
必須學萬金油和熱門專業…. 或者 回爐中專鑽研手藝…. 畢業後收入也超級可愛…..
很失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一提学英语就说要背单词,什么一个月背几千个单词,结果又如何呢?
读也读不明白,听也听不懂,说也说不出。
你背的单词让狗吃了?
停止背单词吧,背背课文,学学英语。
人家尚雯婕的办法,10 篇 20 多分钟听说练习,就可以学会英语,而学校英语教育搞得差得难以形容。
宋祖儿学英语不上补习班,不是从学校学,靠偷看美剧,到现在她妈妈也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学会的英语。
中国的英语教育者不应该为此感到难过吗,你们教出来的学生会说,会读,还是会写?
思维无比僵化英语教育体系,天天写一堆论文,也没有把学生教会。
学校里:
以上两点,我们学的 “英语” 是从英语这门语言中拿出一些规律和知识,制作成的课程。我们学的是 “课程英语” 和实际英语这门语言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靠高分。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考试更公平的方式。
反对一切说中国英语教育失败的。只要是上课就有成绩好坏。学校没办法保证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家庭的责任比学校大,个人的责任比父母大。
家庭:
个人:
学了几十年字了,不还是这么丑吗。
随手拍了个吐司面包包装袋上的动人感语,让我们找找它上面有几个错误。(这家烘焙店口味不错,方圆数里内颇有名气)以俺英文刚入门的水准,它他娘的就没对的地方。当外语学习及运用大多数学习者只是 / 只能停留在母语思维,这种学习是拉胯的,失败的,吃力不讨好且自取其辱的。
来一个入门级感悟:
Toast Love
Which special taste is unforgettable?
The one that recalls those feelings in your childhood.
有没有妈妈的味道?
中国的英语教育就是瞎扯淡,小学 6 年,初中高中 6 年,大学 4 年,这都学了 16 年英语,结果还是哑巴英语,并且连很多生活中最基本的词汇都不认识,很多根本是欧美幼儿园小朋友就认识的词,遇到外国人一点简单的话都不知道怎么说。
很多人英语学了一辈子,却根本分不清浊音和清辅音,把 dark l 读成 o 或者 r,有不少人甚至没有正经学过音标,反而痴迷于所谓的自然拼读,给孩子报那种课程,那玩意是母语者学的,中国人能学吗?
怎么解决中国英语教育问题
(alexcwlin/Adam Lam)
首先这里认同中国在世界舞台确立地位英文水准要提高,以此为这里讨论出发点。
学校主要是应试英文,以难度高的英文试题把精英从庸才筛选出来去 985-211 名校。
很多人都能准确地说出存在问题,但除了给寻宝图外, 提供实际解决方法少之又少。
但找到最终解决方法一定要有开始,我们两父子无偿在这方面努力已经有十四年, 有成绩的学生无数。
我们两人不是教育界,分享的英文可以说是教你们跟老外大妈街头对骂的实用英文,不是象牙塔 / 博士论文 / 大文豪的高级英文,这是我们的背景: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6433612
A. 背单词
当你想明了或表达英文时脑瓜子一定要有墨水,所以认识英文单词是必要的。
问题是方法。
中国背单词是跟中文同义词挂钩,出来的便是中式英文。
但若是跟老外念单词方法与语境和地道句子挂钩,出来的便是地道英文。
这些我们在北美几十年收集的地道英语单词 / 俚语 / 习语, 你们要收集一定要在外国几十年实际经验,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这机会。
你们在看书本杂志电影等偶然可以碰到一些,但一定没有这里那么详尽。
况且很多词语 (正如中文的老铁、杠精、啪啪啪) 不会在报章书本刊登的,我们省了你们很多脚力。
资料主要在两个地方:
1. ADAM 单词表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4091741
现在刊登的已经有 2,000 个字和句子,手上完成的有 23,100 个字 + 句子,预算一年后可以出炉,应该有 35,000-50,000 个字, 现在每天以十个字刊登 (注: 一个英文字可能在多个词语出现).
2. 地道英文俚语 A-Z: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092427958618296320
这些地道句子主要是把英文同义词放在同一句子以便学习,现在刊登的已经有 9,200 句子手上完成的有 25,000-30,000 句子,现在每天以五句刊登.
B. 翻译中小学一年级到十二年级语文课文
学了单字也要读书本看其实际应用, 但很多英文名著的英文会教坏人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633655/answer/1149408169), 况且很多语境不合适,十二世纪法国宫廷贵族泡妞说情话跟中国人日常生活毛事。
语文课文内容跟我们生活是很贴切的,823 篇课文已经翻译为英文在这里: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465887
C. 英语语法
英语语法很多时分隔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的类别,一个语法错误百出的人信服力大打折扣。
英语语法资料在三个地方:
1. 英语文法笔记: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77002707
2. 英语句子文法分析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5177461
3. 解答英语语法读者问题: https://zhuanlan.zhihu.com/p/73243736
D. 写信例子
大概 60 + 封: https://zhuanlan.zhihu.com/p/73243736
E. 听学英语发音
1. 听文章真人发音: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995547
2. 测试你的英文发音: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8896249
所有知乎学习地道英语资料包括上述和其他: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822295/answer/2031786997
-—————————————————
![](data:image/svg+xml;utf8,)
课内讲语法,多做语法挺好的。但是光课内的肯定不够,阅读和听力输入都是自己要做的。
先放结论: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问题很大。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出发点根本不是为了掌握一门外语,而是在自己所在的各个教育阶段应付各种各样的升学考试。从初中正式纳入课纲开始就在准备中考,之后又在准备高考,再之后就是四六级,考研,如果不打算留学大概率英语学习会到此为止了。从国情出发,升学要考,你就要学这没有问题。但是只为了备考而对考查题型进行突击,对于一门语言学习来说就是灾难性的。
备考三大宝:词汇背单词,阅读背课文,作文背模版。
这三种错误的学习方式贯穿着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从背单词来说,由于国内几乎没有老师教自然拼读,导致没有音标就不会读,同时记单词也就成了死记硬背。你可能还记得一个普通的清晨,你的同桌拿着课本:“abandon,abandon,放弃,放弃,abandon,abandon,放弃,放弃,,,,”然后她就放弃了一早上,最后真用到 “放弃” 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在英语里面 abandon 的,毫无意义的口干舌燥,脱离语境的背单词毫无意义。
文章的阅读也是如此,老师过于注重词汇和语法,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各种花式骚操作分析的头头是道,应有尽有。唯独不讲**基本判断和推理,文章结构,作者意图观点,**作为一篇文章观点要义才是主干,然而逮住文章在语法上花式斗法,到了真正阅读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作文也是重灾区,无脑背范文,各种堆从句,各种为了写得高大上从而开始花式内卷。写作的基本要求是要**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论述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得体。**然而无论是高考,四六级,考研作文为了模仿所谓高分范文,在没有词汇,文法的基础上又想达到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效果,于是发明出来了一个 “背模版” 的办法,把关键信息空出来,最后问不对版得按进去。这样造出来的 “文章” 逻辑不通,废话连篇,就像营销号文体一样令人难以理解。只有作者本人看着自己诌了一大段而洋洋得意。
本部分仅从我沉浸式的参与英语教学角度来回溯。
上一段提到了一部分,语法内容被拉高到了一个不可想象高度。作为一个初学者不应该上来就开始学习详细的语法内容。大多数 K12 阶段学校是怎么做的?先把主谓宾,主系表,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表语从句的结构给你讲的事无巨细,然后开始大量刷题,选啥时候用 when,啥时候用 where,啥时候用 who,再然后就是开始搞翻译练习,一个句子能给你用从句往上摞,一摞一个句子能到两三行,换口气都读不下来。Excuse me?我是来学语言的,我不是来读 Bachelor of arts 的,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去写结构这么复杂的句子??
现在我读文献都没遇到过如此难搞的句子,无论是学术英语还是 Native Writer。写作的最初初衷都是用通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式,着重于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擅自在词汇上用生僻词,在句子结构上叠罗汉对自己的文章完全是负面影响。到今天我真的感叹中学生整这些花活是不是有啥大毛病!
听说训练近乎不存在,在高中第一年高考还是要考听力的,唯一的听力训练就是全年级订了一份听力模拟,每天晚饭后休息时间 20 分钟练一篇。之后高考做了点小改动,连这每天一篇都没了。口语训练全靠自觉,没有项目,反正不考试。阅读训练也是如此,高强度刷题没有过多讲解。
写作可以说是充满了错误引导。过分强调语法结构,能上从句就上从句,能上来同位语从句开头就不正常开头,还要加上各种奇奇怪怪的 “英语俚语”。过分强调高级词汇,比如通过各种平替来提升高级感,什么“important”“big”“large” 已经用烂了,要换成什么呢?换成“significant”“vital”“enormous”“tremendous”。**现在看看自己当时写的作文,真的是有什么大病,文风阴阳怪气,主旨基本脱离,用词也乖张可笑。**以至于外国导师第一次见我写的文章,不得不问我是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后期为了消除这些个文不对题,语不达意的负面影响用了好大功夫。
这一部分仅从观察到的共性来谈。
由于过分在书面上下功夫,特别是在雅思,托福等国际性英语口语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尤为明显。因为前期过分强调语法学习,以至于口语即使能够实现表达也像是在背小作文。放在正常的随机交流语境下,一方面语言组织会卡壳,另一方面由于过于注重语法和目的导致流利度受损。口语能力普遍成为缺陷。
写文章,特别是写严肃文章的能力缺失。这一部分训练应该在作文上训练,然而作文只忙着炫技这一部分也是缺失的。中国学生雅思作文训练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前后文连续性缺失,另一个方面是因果逻辑缺失**。我在初学这一部分时也有这方面的困扰。中文表达中存在很多说半句,后面原因你懂的这种情况。但英文里面组织文章因果一定要圆回来,不然这就构成了逻辑缺失。惯用的上下文衔接也是这样,在没有专业写作训练下,按照中文的写作逻辑强行用英文表达出来,文章自然也是披着英文的中文文章。(详情对比一下 China Daily 和 The Economist,前者文章连贯性和逻辑性就很成问题)
最近在学英语,本来觉着自己英语很厉害的,毕竟高考分数也不错啊
抱着这个幻想活了很多年,直到前不久,真的需要实战了,
然后就发现,听不懂?我耳朵有问题?耳机有问题?说的是英语吗?
然后单词也很多不认识,然后。。。。
忽然认识到,原来我英语很菜啊。
所以,最后补个刀,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用英语回答比较好:
it is just a shit!
从我回答 1000 多个英语问题来看(跨度:中学 – 考研,涉 “听说读写译”),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是失败的!另外,在知乎这么好的平台上,鲜见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英语写作文章和英译汉或汉译英的翻译作品!
目前,根据学生的年龄进行英语水平分级就是一大错误:小学英语,中学英语,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等,它们之间的学习方法有啥本质区别吗?
没有,一点都没有!
背单词都是做为首选,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参照英美母语人的学习过程,和我们自己学习汉语母语的过程就会发现:
语言学习的第一阶段,要掌握的不是单词量,也不是语法,也不是背对话,更不是学音标或拼音,而是辫音和抓音的能力,简单讲,就是能复述正常语速语流的能力:
爸爸对三岁儿子说:“儿子,把爸爸刚才说的话复述一遍”。
儿子说:“你说,如果邻居家的狗再咬我,就用脚踢它”。
这个能力,用正确的语音教学法,国内大学生几个月,小儿一两年,就基本可以搞定。
现实,对于国内学生,甭管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仅仅五六个单词的一句英语,你就不行了!懵逼了!不能做到张嘴就说,不用思考;记了忘,忘了记,再记,再忘;我靠,咋就不如我记汉语那么溜呢??
一年前,老张管我借十万元说的话,我现在还记着呢?时常萦绕在耳旁。
为什么?为什么?
过早地使用了教材 = 文字,大脑还根本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英语语音库,帮助你在听到一句陌生语流时,进行千分之一秒的声音检索,并找到相应的语音链接;这才是英语教学最大的问题!
我们在学校里说的英语大都是伪声,是用汉语发声肌肉鼓捣出来的声音,这些声音信号怎么可能进入大脑的英语库呢?实际上,都进了汉语语音库!
所以,26 个字母起始阶段都不用学,学了反而起反作用。
中学的六年英语晨读就是自嗨!
根本没啥意义和实际效果,如果有,大学四六级考试根本不算个事儿。
所以,甭管你多大年纪,五六岁,还是七八十岁,语音教学必须是第一课,其他都得靠后。
英语老师应该分两拨,一拨教语音,他们的工作性质跟音乐老师差不多,为了节省教学经费,就让他们合用一个教研室,再一拨教教语法,英美文学,欧洲历史和宗教等。
2—6 岁,英美儿童主要通过听,记住了上万的词汇链接,或者说单词量,这些词大多是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物品的名称语音,同时,3—6 岁,在幼儿园,他们学会了英语拼音:单词拼读,为他们日后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为小学和中学学习抽象词汇和学术词汇打基础。
从小学高年级起,他们开始渗透词缀法教学,前后缀和词根教学。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外来语的初始涵义;相当于中华汉字的古文字,甲骨文,鈡鼎文。
国内的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是按照这个顺序教授的吗??
背单词,抠语法,刷卷子,把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都搞完犊子了。
我去。
你学习不够好,或者没有钱,无法出国留学。而教育给了你一个从小可以系统化学习英语、长大后借助英语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
但是好多人,没有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从小就落后于别人,长大后把自己的差距归咎于教育体制的问题。
如何看待目前的英语教育?拿大学英语举例 - 很多人都吐槽过四六级吧?国家希望大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的脊梁、学习最新的文化和科技,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英语能力本该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四六级不过是一个简简单单检验大学期间英语学习水准的门槛而已。但很多大学生用在学习上的热情远远没有娱乐、游戏、恋爱的热情高涨。
你如果满足于本科阶段专业课堂上的内容,而不想着挑战更高更难的学科问题、不想着去学习和阅读国外的科学文献,那么确实不需要学习英语。但是,不是学习英语没有价值,而是你主动放弃了学英语的潜在价值。平时没有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考试时如临大敌,因为临阵磨枪过于痛苦,就开始抱怨起来了。
说到底,是你的努力程度不能匹配国家、社会、父母对你的期望。甚至可以说,你的努力程度配不上你的初心。
如果你真的想要深刻思考和探讨教育的现状,起码先成为某个学科的高手,积累足够的教训、经验、视野、地位之后,再回头去评判它也不迟。
在我们不具备改变世界的能力和勇气时,空口评判这个世界是一件很肤浅可笑的事情。
中国当前的英语教育?
个人觉得也是比较(xiang dang)失败了。
只是从个人经历出发的感受,代表不了别人。
原因很简单,中国教育体制下对一个学生英语好坏的评判标准似乎和英语作为工具使用的世界中的评判标准大相径庭。简单说,中国教育模式下被认为的 “英语优等生” 可能在英语世界在其他英语使用者眼里,依然可以烂的跟粑粑一样。反之亦然。评判标准除了问题,咱们的英语教育不过就是自己设置了一套规则,自娱自乐地玩应试游戏而已。在流行的功利心的驱使下,怕是早就把推行英语教育的真正目的抛到脑后了。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没有见过哪个英语非母语国家普遍有像中国那样对英语的教育有那么大时间和经济上的投入的。但同时也没见过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像中国留学生那样被别国人普遍吐槽英语欠佳的。我们还不应该认知反思做出改变吗?!
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想完全是出于个人的经历,个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本人是个按照中国教育评判体制下的典型英语差生,拼死考了几年英语六级都连 400 分都不到的那种。但也托了了英语 “不好” 的福,让我有机会在国外生活。当年正是因为没有六级成绩,申请国内某知名高校博士被拒之门外后,怒申国外博士,尽管当时连托福雅思成绩都没有。国外的导师考察了我的研究背景并满意后,安排了面试。当时和各个课题组的组长用英语聊专业课题侃侃而谈了近两个小时,这个时候实时展现出来英语能力比任何英语证书都显得更有份量。所以每当别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出国,我的回答往往就是“因为英语太差了”,几乎没有开玩笑的成分,并且也是想趁机讽刺一下。
后来在国外生活,期间经常和 “歪果仁” 聊起各种话题,他们中很多接触过很多其他中国人,有的甚至去过中国。其中不少人惊叹我的英语为何如此之好,并且同时向我吐槽他们和遇到的其他中国人交流之困难,很难有深入交流。我在为自己的英语学习感到得意的同时,也为其他中国同胞感到汗颜。这些人口中的 “英语交流困难者” 很多都是英语高分出国的学霸,他们很难站在他们面前的所谓英语达人是一个英语成绩在大陆很不入流的战五渣,而且依然很渣 (是实话,自己对自己并不很满意)。
再说我遇到的很多其他的英语非母语国家的人。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人当中很多普遍只学了三到四年英语,其交流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国内学了二十年英语的硕士生或者博士生。所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么比咱们的学生更聪明…
说到这,我其实时很庆幸自己非常叛逆地坚持了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虽然跟中国主流英语教育格格不入,而且考试拿不到高分,但是真的 TM 实用。我是现在单位里唯一的中国人,并且也和 “歪果仁” 住在一起,平时除了在网络生活中已经没有机会用到汉语了,所以现在英语已经成了我的工作和生活语言,平常经常和同时和朋友出去孩,生活一点也不无聊寂寞。试想不是我之前的坚持和叛逆,真的很难想象现在的日子有多艰难,很万幸。
一更:
评论区的好多小学同学的评论真把我整笑了。中国的英语教育,就是外语教育的一种,针对的是已经懂中文的人,因此,必须遵循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的理论来进行。由 Chomsky,Krashen 等人建立的第二语言习得的专业理论,是得到世界公认的。要正确地学习外语,就必须遵循这些专业理论来教和学。不存在 “外国人学英语” 跟“中国人学英语”的不同。也不存在 “为了学习看懂外国文献” 的学英语方法就会跟世界上别的人不一样。就等于学数学的人不可能绕开分数直接学微积分,学物理的人不承认牛顿力学,然后说 “牛顿不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学物理要学的是量子物理,我们不是移民到英国,没有必要学牛顿力学,直接学量子力学就好了。” 说这种外行话的人,跟评论区里面坚持认为英语一定要用中文教,学生一定要用中英对照来“背单词”,英语课本一定不能学英美的日常交流这样的外行,是完全一样的。
只要是人,那么不同年龄段的人学外语,遵循的理论都是一样的,不存在差别。因此假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一无所知,却指手画脚说一些外行话,就跟批评牛顿三大定律毫无实用价值,或者批评普通人不需要学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样,非常可笑。其实,这些外行思想的存在,也是本题目的好多高赞答案对中国英语教育失败的吐槽的根本原因。现实就是:以 “只学习怎样读懂国外文献”,或者“只为考试筛选而学英语” 为目标的英语教育,在中国就是失败的。明明是失败的,还有那么多人维护这个目标,想出各种方法来辩解,就令人搞不懂了。
以下是原答案:
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因为有三个重大的错误,必然是失败的:
最大的错误:老师上课用中文。“英语”课哦!不是 “汉语” 课哦!上英语课老师上课就必须完全说英语,不能有一句中文。我们能不能容忍数学课老师教体育?语文课老师教物理?而且是说着柬埔寨话教的?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假如我们上数学课就是体育老师来教体育,完全可以保证我们的数学一点都学不会。同样道理,用中文来教英语课,也确保了我们学一百年也学不会英语。
第二大的错误,是学生的错误。学生用 “背单词” 的办法学英语。这个错误是因为最大的错误导致的,因为老师用中文上英语课,学生只好用中文来学英语,这就是 “背单词” 这个全世界第二语言学习都不存在的奇葩偏偏可以发生在中国。就相当于学数学的学生天天练习跑步,(因为他们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练一百年也学不会数学。我们何曾见过小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背单词?我们有那么多方言区,孩子从小接触的第一语言就是方言,一上学,不到一个星期都能说流利普通话了,何曾看见他们在背单词?哪个说粤语的孩子要用背单词的办法学普通话?
第三大错误跟老师学生都没关系,这个错误在课本。中国的中小学甚至大学公共课的英语课本没有一本是教人怎样在英国或者美国生活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一个美国人学了十几年中文,但是从来没有学过什么叫做微信支付宝,怎样坐公交地铁,什么叫做健康码,也不知道在街上给人一拳打懵脑袋流血,把包抢了,该打 110 还是 120,电话通了该怎么说。。。这个美国人偏偏又长着一张跟中国人一模一样的脸,他在中国是不是会非常郁闷?
我小时候学英语的启蒙是一套英国出版的课本,我当时学完以后,虽然从来没有到过伦敦,但是已经知道在伦敦怎样坐公交,地铁叫啥,从海德公园到贝克街究竟走路去呢还是坐公交好,还知道喝醉酒迷路不会回家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咬一个警察。。。
我们没有这样的英语课本。
中国的英语教育的问题就是:老师没有教英语而是说汉语;学生没有背英语而是背翻译单词的汉语;课本没有教人怎样在英语国家生活,完全不实用。语言是活的交流工具,假如学了十几年英语,不会用英语骂街,听不懂快餐店服务员问你打包还是在这里吃,也不会说姨妈巾尿勺子大汤勺小漏斗擀面杖鞋带鞋楦子空气刘海络腮胡子微信支付宝银联这些词语的英文,那跟没有学有啥差别?一样在英美寸步难行,一样完全不具备足够的能力跟人家进行一个最简单的日常对话。
全世界只有一种语言是完全只为了科技和法律的表述而存在,完全脱离任何文化的,那就是拉丁文。任何语言都不会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那些认为不学日常用语和相关文化就直接为了读懂所谓 “最新科技” 而学外语的想法,都是对语言学外行的想法。语言的存在,就是为了交流。很多英语不好的人不明白一点就是所谓的 “长难句” 不懂,并非是因为他们的语法没学好,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语感,也就是口语不流利。随便在美国大学抓一个美国本地学生,九成人不知道什么叫“定语从句”,什么叫“虚拟语态”,但是这完全不妨碍他们能读懂中国人认为超级复杂和难的文章。
另外,能不能读懂一个句子不一定是由语法和单词来决定的,这个也是很多外行的人不明白的一点,所以他们的英语学 16 年都没学好。举个简单的例子:“看见这句话,连黄麻子都瞬间破防了。” 我担保九成九学中文的美国人不懂意思是什么,虽然他们很可能每个字词都明白意思,也懂分析这个句子的语法。
那么,中国的英语课本作革命性的改动,中国的英语老师全部使用全英教学,不说一句中文,中国学英语的人不再使用无规则的字母组合加汉语翻译的方式背单词,是否可行?
第一:改课本完全做得到。把以句子语法分析为目标的课本改成以交流和了解文化为目的的课本完全不难。
第二:老师使用全英教学完全做得到。假如把英语教师执照指定要使用全英教学,绝对能做到,因为教师是有编制的,竞争还是很大的。深圳和广州的教师完全就是人们羡慕的职业。我很多表哥表姐在 1980 年代读小学,都遇到了能用全英上课的老师,那些英语老师甚至不是什么海归,只不过是下乡回城的工农兵大学生。那个时候学英语条件那么艰苦都有老师能全英教学,现在条件好一万倍,没有理由找不到全英教学的老师。
第三:从现在开始大家都不背单词,改为背课本,背原版英语读物。中国人的英语能力会突飞猛进。
中国人比毛里求斯人可聪明多了,我们有太空站有核武器,他们连个体育馆都是我们的工人去帮他们建的。他们的母语是克里奥语,但是他们每一个人的英语都非常流利。没有理由他们普遍英语比我们流利。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英语教学比我们先进好几代。
任何人带着 “我学英语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文献而学的,不是为了交流而学的。” 注定无论学几百年,都学不会,也不可能学得好英语,只会浪费大量时间做无用功。
坐标美东南,亚特兰大,目前在念研究生,对这个问题真的感慨万千。
从小到大,我都很喜欢英语这门课(相对于数学),因为这个科目完全不会像数学一样存在想半天做不出来一道题的情况。会就是会,不会你还可以换一种说法答题。
我也特别感谢祖国的英语教育体系,把我从零基础一直教到大二结束。这种低成本而且很系统的学习外语的机会我这辈子估计也不会再有了。之所以选择到美国留学一是出于对英语的喜爱,二也是因为我再不会别的外语了。
正式开始学英语是小学三年级,那是 2004 年的南京。我那会用的是牛津的教材。我记得很清楚,第一课的生词是各种动物,英语老师要求回家自己预习背熟,我根本没背,第二天上学坐在老爸的摩托车上慌慌张张背下来那十个左右的动物单词,monkey、elephant 什么的。
那会我上的还是一个比较差的小学,老师的英文水平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每次考试老师都提个大收音机放听力。前六次英语考试我都是一百分。
四年级转学去了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英语老师去过英国留学,长得也非常漂亮,上课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我听不懂也记不住的语法知识,类似主谓宾分析这种。
小学那会我爸还愿意管我的英语学习,经常抽背我英语单词什么的,他也会让我特别注意一词多义什么的语言现象。那会跟我爸背单词我觉得还挺开心的。
到了初中,去了学区划分的默认初中。初中生活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觉得我们初中教学方面还不错。虽然也有一些小混混什么的,但是老师都很认真负责。我进校的时候军训考试分班,进了一个差班。三年都没再分过班,差班和好班的序号是一个隔一个的,每一对好班和差班共用相同的一组老师。
初中我觉得是我英语成长最快的时候,那会几乎是填鸭式地学习英语 hhh 每天下课之后,老师立刻会发半张卷子,也就是一面 A4 纸的量,有选择、造句、首字母填空之类的题目,我写得飞快,课间十分钟就写完了。写这种练习需要对每节课学的短语和单词掌握到可以自由调动的程度。
另外,初中的时候老师也会布置抄写单词和背课文的作业,虽然有点单调,但是很开心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这是我觉得收获最大的作业。(背课文对口语和作文帮助真的很大,很多时候下意识地就背出来了)
初二的时候一次期末考试,英语满分是 120,我考了 117 分。出分之后我去上厕所,听到有两个别的班的同学在讨论说年级里有个同学英语 117,他们很吃惊什么的,我都要笑死了。
那次期末考试也是我总分第一次考到年级第二。那时候的那种纯粹的喜悦,放学骑着自行车迫不及待回家告诉爸妈的那种心情,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美好。
中考的时候我好像还是年级第二,从一个普通学校的差班考到了全市最好的高中,还给我分到了最好的班里。
刚上高一就很懵,因为周围同学都在疯狂补课,而我只想十点睡觉。
还是说英语,高一教我们英语的是从南外跳槽过来的副校长。我上课也没怎么听,他讲的也类似名师讲座。也是这个老师,让我们买了新概念二,每周还要默写。我高一上整个就没怎么好好学习,晚自习除了英语阅读什么也不想做。
(插个番外,刚上高一的时候沉迷购买教辅资料,有次买了一本英语阅读,一做感觉难度完全跟不上教学进度,然后发现是全国卷的)
高一下的时候我有努力学习,但是因为分班还是要看上学期的成绩,所以高二又进了一个差班。
班主任老师就教英语的,我特别喜欢这个老师。而且我跟她说我坐在后排看不清,她直接把我安排到了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就我不用换座位。我直接从那时起养成了坐第一排的习惯,一直到现在研究生还坐第一排。
因为很受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我有努力学习英语。那会我们班老师搞了一个课外的英语教材,叫做《Pathway》好像。上课老师给我们讲课文什么意思,回家路上我就努力把非常密集的新词全记下来。
高二我们有校本选修课,又名研究性学习,我选修了通用学术英语,也是密集的生词,我每天放学就疯狂查字典,然后记笔记,然后全背下来。字典当时还是用的老师推荐的麦克米伦高阶。
高三换了个英语老师,我不太喜欢。高三也没怎么好好学习。
高考的时候英语考了 103/120 。我觉得也还算可以了。
大学去了东北的一个末流 985,东北地区大家英语水平都不咋地。进校之后我分到了英语快班。教我们的老师是有两把刷子,但是他不备课,所以我也不怎么听讲,上课基本都是在疯狂补电路实验报告。
因为进了大学之后发现了自己英语的相对优势,所以参加了很多英语比赛,也拿了一些奖。但其实那会有一些单词的重音我记得还是错的,比如我记得有次演讲比赛我把 obstacle 的重音念到第二个音节了,正确的读音我几年后才注意到,回想起来真的很丢人。
虽然拿了一些奖,但是我感觉不学英语不行啊,所以我报了一个英语双学位,周末去外院那个校区上课。
这也是一个我感觉我英语迅速提高的阶段。精读课上全是不认识的单词,看到不认识的单词我会非常兴奋,然后背下来,这样很有成就感。视听说课是外教教的,他经常给我们纠音。说来惭愧,我的 th 音还是大二那会才搞明白的,还有长短音什么的。
小时候写作业爱听英语磁带,所以一路上老师都是夸我发音标准的,但是这种小细节什么的还是上了英专的课才纠正过来。
大三的时候我为了我们学校设的奖金三战大英赛,这次砍下了特等奖。
另外,整个大学阶段,我基本上是沉迷了四年美剧。高中的时候班上同学提起美剧我都嗤之以鼻,因为感觉是学习不好的同学才会看的东西。结果一上大学就真香了,然后口语迅速偏向了美音。这四年看美剧 / 英剧也学到了不少口语和文化方面的东西。大三暑假的时候托福考到了 116,口语 28,我觉得跟看美剧的关系很大。
我们学校是大二才可以考四六级,我四六级每次都是 610-620 。搞笑的是我还去刷分了,因为听说高中同学的姨妈以前六级 700 多分(她现在是南大英语教授吧好像),我就很不服气,我也想考七百分。结果还是每次都只有 610 出头,不过每次分数结构都很不同也是很神奇了。
大学毕业之后因为疫情,我没法拿美国签证,先去北京工作了一年。我也在同时积极准备三刷 GRE 然后重新申请。因为那会 GPA 和托福已经很高了,GRE 因为之前一直没有好好背单词所以都是在 324 左右,我就决心好好努力一把不蒸馒头争口气。在上下班地铁上用不背单词狂刷 GRE,最终三个月之后考到了 335,正好是 12 月 13 号考完的,当天就把五个重新申请的 application 提交了,卡在了 12.15 的 ddl 前面。
说实话背 GRE 这一段我觉得让我英语又提高了一截。去年六月份,出国之前我还去考了一个 catti 二笔。这个考试之前我在本科口译集训队里经常听他们提。口译我没敢报,因为压力实在太大了,我就去了笔译,最后出分综合 91 实务 61 。我感觉笔译综合差不多就是我们高考单选的难度。
然后八月份就过来上学了,反倒是到了美国一点也不想看美剧了。感觉有意思的美剧都看完了。只能每天看看甄嬛传什么的。
回到正题,我曾经接受过的估计也不是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了,毕竟一个学生得学个十几年。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可能因为上了个学,就人人都精通英语了。
很多问我英语学习经验的人根本也不热爱英语,也不想下功夫。英语我觉得还是得从小就好好学,毕竟是一个涵盖很广的学科。没有从小的十几年的实打实的用功,你可能短期内能突击一个考试,但是综合来看我觉得英语能力不可能短时间提高太多。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南京市接受的英语教育是足够让一个喜欢英语的孩子把英语学好的。至少我从来没在外面补过英语。
中国英语教学是辅助你看本专业文献的,因为英语从来就不是通用及兼用的课堂语言和学术语言。如果中国大面积推广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会造成数学、理综、文综教学进度滞后,影响相关从业者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中上阶层自然有条件为后代自行营造外语习得环境,如此才能把底层永远地踩在脚下。
好在现在互联网足够发达,底层学生很容易通过全球图文音视频资源模拟双语教学的环境,如此便可略微弥补差距。
值得展望的是,也许将来某一时期,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科学科目逐渐简化,双语教学逐步推行,届时国人将普遍具备夯实的英语素质。举个例子,数学、理综和文综,以及小学的社会、自然、美术、音乐、体育,如果这些科目都能以节为单位交替使用汉语和英语授课,英语课则设置为和语文平级的第二语文课,那么高中毕业生的英语素质还用担忧吗?不过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教学很用力。但环境依然不乐观。没有自己的本土英语歌曲,英语歌手,英语影视作品,排行榜,英语菜市场,英语村,英语咖啡店,啥都没有。几乎一片空白。
按道理温州话比英语难多了 如果英语是一种方言 那使用这种方言的中国人应该很容易就说上英语了。
有人说英语教育没问题是学生的问题。这人显然对英语学习等级以及学校学到什么完全没概念。以前我也以为学校总不至于坑你。但我也是去年才了解到英语学习等级的。比如高考要求最高的 3500 词汇,啥都干不了。考个满分哑巴英语不说,词汇量也不足,离阅读新闻差了好多,但学生这时已经学了 6 到 12 年。这样的效率就是个坑爹的,为什么要求不高学生还学不好那就是中国对英语本来就不是让你在学校就看懂新闻的,更别说听懂了。所以,词汇量低,听不懂说得少自然不懂。到了大学一下子就面对真实的新闻稿,全傻眼了。就算是英专生也很多适应不过来,而且最惨的是高中学英语全靠背,后面这么多背不过来了。还有很多这里没说,中国英语教育本身就是个问题,靠学校那点课本内容和进度就注定培养不出多少真正的英语高手。
有人想要自然拼音教学,放这里吧:
这是我拍的 10 堂自学课。
香港疫情期间学校搞网课,我也是用这些视频给学生上课的。
有不明白的欢迎提问。
原答案:
人在香港,线下在中学教英语,线上给初小孩子辅导英语。
最深的体会是:
要是初小做不到看着文字流畅朗读,到了中学英语课多半困难重重。
考试来了,复习。考完,忘了。
考试又来了,再复习。考完,又忘了。
上图的学生们(中学),就困在这个怪圈中。
这类学生磨英语的日常是:背单词!刷语法题!
本来可以发展一下兴趣,复习其他科目,玩耍,时间全没了!
跟单词表死磕,一个一个字母去背!
语法题错一半,准确率跟掷骰子差不多!
反之,那些能看文朗读的孩子,复习英语非常轻松。
拼写两下就记住,而且不会忘。
甚至到高小考试,满分是 100 分,他们裸考 70 保底,正常发挥 80,稍稍复习一下自动满分。
为什么?凭什么?
两大神器:(一)自然拼音、(二)语感。
因为他们学会自然拼音,别人如临大敌的长单词,他们基本无感。
因为他们有朗读的根基,建立了语感,语法一点即通。
我让这种学生解释,这题你怎么答对的?
他们懒得用语法规矩解释,只说:反正听起来对!
这就是语感!
所以我的结论:朗读是关键,是重中之重。
这也恰恰是学校、培训班给不了的。
单向讲课,给故事孩子看,读给孩子听,给孩子批改小作文。
阅读、聆听、写作、说话四块,顶多做到读、写、听三块!
因为人多,老师不可能挨个听娃朗读。
就算能,每人做一遍已经是极限。
一堂课 1 小时,孩子能开口几分钟?1 分钟?3 分钟?
即便天天上课,一周不超过半小时的朗读机会。
动口机会这么少,何来语感?
我跟学生也不是天天网课,有些孩子一周只见面一次。
但我会让他们每天发语音朗读,记下他们搞错哪些发音,见面时用自然拼音重点纠正。
刚开始时,可能只是一天一句,还要试几遍,读个几分钟。
但随着嘴巴肌肉熟练了,一天 100 字的故事,朗读 60 秒语音一条过,不成问题。
跟上课的时间平均下来,我的学生每天朗读 15 分钟,一周 1.5 + 小时。
语感就是这么来的,自然拼音也是这样一点一点学起来的。
作者:文刀刀,自考英语专业本科,自由职业英语翻译,2021 年全年翻译税后收入 42W+,感谢英语专业,感恩翻译行业,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说明:有人昨天晚上发评论质疑我,认为说我是自考生,根本不可能做的了职业翻译,而且还干得如此好,把我还给搞失眠了,无私分享还得请个法务不成,还是得考个分享证书啊?对不起,不喜欢阴阳怪气,直接删除了,对不住您了,本人几年前就参加了同声传译 Jackie 老师的《职业翻译魔鬼训练营》并且还是优秀达标的,从那时候起我就已经是高级翻译了,至今也是千万字实战量级别的职业翻译,不信您付费咨询咱比划比划!2022 年 2 月 16 日 02:39
前言:
发现知乎上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然后发现 9 成的人都在劝退,后面跟着大片的消极言论,诸如英语专业就是没有专业,选择了英语专业真的好尴尬,英语专业已经成了夕阳产业,英语专业真的很水,英语专业的前景一片惨淡就业无望,选择了英语专业我很后悔,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到底在哪里,英语专业毕业之后是不是只能去当老师,英语专业是很鸡肋的专业,英语专业在中国已经失宠了,选择了英语专业之后感觉到失望无聊失去信心,英语专业毕业之后没有前途,英语专业已经沦为红牌专业,英语专业要被取消淘汰掉了,英语专业值不值得报适不适合学习,英语专业能不能月薪过万,英语专业的出路在哪里,英语专业是高等教育之殇,选择了英语专业真的很煎熬,英语专业属于被劝退的专业,英语专业到底好不好,英语专业的就业是不是特别窄,英语专业已经没用了,英语专业对未来很迷茫,甚至有英语专业究竟算不算专业的质疑。。。
职业翻译文刀刀
13 次咨询
5.0
6165 次赞同
去咨询
我就想问一句,你们怎么都把问题推给自己的专业和行业啊?
刚刚我百度了一下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人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观察事物分辨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动物是不具备的。
这个答案可能不是标准答案,我也没有做过动物,没有亲身体会过动物和人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但这一说法我是非常赞成的,比如主观能动性,观察能力,分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但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更多是盲从,复制粘贴,自我发泄甚至是群体集会式消极。难道酸都可以这么凡尔赛吗?
如果职场是战场,有一绝生死的可能性,那么在英语专业这个行业里,我们将会看到大批大批的死尸,只是为了说明事实,本人手无缚鸡之力,也不是学富五车之人,所以并无攻击性和酸人的爱好,再说也犯不着,但是个人觉得知乎上的言论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他是中国高智人才集聚的化身,所以看到诸多这样的问题,实在是痛心疾首!
来知乎时间不长,但是也发了不少言论。有不少网友多次给我评论说我的情况属于幸存者偏差。
我百度了一下幸存者偏差的概念。百度上是这么说的: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看了很多遍,我还是不太明白。
因为我一直认为我是最不幸的那个人,说我是幸存者,个人认为是无稽之谈。
在我看来任何职业都没有幸存者一说,找工作的时候你可能有背景有渠道,或许可以幸存一下。但工作是干出来的,时间久了,你的职业能力会说明一切。这个时候哪怕你依旧幸存,但是你无法改变你的同事和同行对你的印象和来自职业素质的尊重。
我能拥有现在的职业能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一个自考英语本科生,正常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的。这就是现实,我完全接受这个现实。
但现在的我,作为一名职业自由英语翻译,每年为各类客户翻译专业文件,深受他们的器重,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每年拿着一份还不错的收入,这个也是现实,我也享受这个现实。
如果说其他工作其他行业是靠本事吃饭,那自由职业英语翻译这一行更是靠本事吃饭。你控制不了你的直接客户和翻译公司愿不愿意找你干活,你也左右不了这个行业会不会持续给你饭吃,所以你只能不断的提升你自己,挑战你自己,以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专业的操守来赢得客户对你的尊重和托付。
归根究底,英语专业是要靠本事吃饭的!如果你实力到位,你就能幸存;否则只有不幸。语言能力是即时量化的,举手投足之间,便可尽览无遗。所以你要问的应该是你自己行不行?而不是这个专业,这个行业它好不好,你有没有前景?
如果你自己不行,凭什么让这个专业好,让这个行业对你好呢?
如果别人行你不行,你就说别人是幸存者,这说明你已经躺平了。你躺平是你的事儿,但你要别人跟你一起躺平,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人活着就应该积极向上,否则与禽兽何异?!
我相信我文刀刀都可以办到的,各位都可以办到。因为不论原生家庭背景,经济能力,个人资质,个人学历以及个人能力来讲,我觉得我自己都是垫底的,我只不过是三观正常,认定的事情会一条道走到黑,不怕吃苦受累罢了。
对于普通人来讲,生存是第一要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英语专业也是国家战略。当你想躺平的时候,你咋不想一下这个专业曾经成就了多少人?
英语专业成就了马云,成就了俞敏洪,甚至悲剧性地成就了李阳这样的非英语专业人士。如果你要说他们都是幸存者,你回顾一下中国的英语教培行业成就了多少‘名师’和英语品牌?这些人拿走了多少报酬?且不说他们的社会贡献有多大,凡是在座的 90 后,有几个人是没有受过英语培训班困扰的?难道这些人都是幸存者吗?如果是的话,你自己咋就没有受到幸存的波及呢?
很多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嘴上不断的重复说,英语专业要想混饭吃,必须得成为行业佼佼者,请问哪个行业不是这样?而你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
反过来讲,你也千万不要等待被幸存。好的就业永远都是狼多肉少,如果你甘愿做那只等待肉吃的狼,那梦想只能是耻辱。原因很简单,现实需要战狼,但绝对不是衰狼。
很多朋友告诉我,自己选择英语专业的最终目标是同声传译。这着实让我非常苦恼,有梦想是好事,但万一实现不了呢?这个有点太狠了。
问他能不能说的详细点,他说拿钱多想暴富。其实我想说的是,你要想暴富,能学习的榜样很多,不一定非得是同声传译从业者。比如你学学李阳也可以,他都做不了同声传译,甚至都不是个好的翻译,但是人家真的暴富过。不管走到哪里,疯狂的吼上几声就把钱赚了,而且 99% 卖的都是发音,只是发音啊同学们。
我不是想酸李阳老师,而是非常佩服,人家那叫学以致用,同样不是顶级名校,同样不是英语专业,同样只是个 6 级水平,人家能办到的,咱哪怕办上 1/10 也可以呀!
除此而外,我想说李阳老师是因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地。所以我想说就业永远都是自己的事情,在当下的中国,每个行业都不缺人;但是不论任何时候,每个行业都缺乏高级人才。既然选择了英语专业,哪怕就为了专业二字,你没有不前进的理由。
世界的体量很大,中国的体量同样很大。从个人的角度讲,每个行业的体量都是巨大的。所以不要操心行业,那是杞人忧天。
那说完行业说完专业,天时地利已经具备了,就差人和了。那不就是你应该怎么干的问题了吗?
现在我们再回到刚才所说的那个狠字上来。
我主要想说的是:你明知道高等教育脱离实际需求,你明知道高校老师大多都是做学问的,你明知道你改变不了这种现状,你明知道你已经选择了这个专业如果不自救就没有出路,那你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充分的发挥一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呢?
我觉得你应该去了解一下社会的实际需求是什么,每个工种的工作内容不一样,每个公司的要求不一样,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情况也不一样,但利用你所学的专业技能去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去应对社会的实际需求,这个都是一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老板或者是同事遇到了一句英文,他自己看不懂,问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的回答应该是准确迅速的说出这句话的意思,而不是吞吞吐吐,扭扭捏捏最后还翻译错了。别人质疑你的能力的时候,你能说单词我都认识句子看不懂吗?你能说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吗?这不就是实际需求吗?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广大英语专业的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天天背单词,天天准备考证,大学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或者能够找到的工作不称心不满意就想着考研,咱这是要逃避谁呀?
我们一定要明白,当你就业之后,公司不考背单词,不考考证也不考考研。公司的 HR 只考虑离了你公司能不能运转,你上班之后老板只考虑你的到来能为公司带来多少收益,或者说为了公司的某项收益,你能够起多大作用。而不是看你背了多少单词,看你有多少个证书。
可能有杠精又坐不住了,把手举的老高说我不服,别人上的大学比我好这总该算理由了吧。
我的意思是你不要拿这个找借口,好大学毕业的人找到好工作我觉得这个理所应当,我见识过好多名校毕业的人,也认识很多野鸡大学毕业的人,还有我本人这种不算是上过大学的人。我想说的是,大学毕业只是个起点,而绝对不是终点,野鸡大学同样出人才,像刀刀这种不入流的人,多多少少也能为社会做点贡献。但是通过对比,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好大学的毕业生普遍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行动能力和执行能力普遍比较高。所以说好大学的毕业生是人家本身就优秀,并不是因为大学好所以有了好的就业机会。这种优秀源自从小的价值观引导和习惯养成,咱要说比不上人家,也确实是现实,毕竟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说过,大学毕业仅仅是人生职业规划的开始,并不是终点。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再次有机会与优秀的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时候,我们要比他们更加努力不是么,否则结果大家都知道。我觉得这个时候你要说一下幸存者差异是可以的,但我想毕竟是个别情况,毕竟现在是信息时代,但我绝对不建议放大这种可能性并把它当成自己躺平的借口!
但是,努力不是瞎努力,方向一定要正确。比如说我们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把具备中英两种语言的翻译能力当做自己的目标,因为个人亲身体会,如果你做不了职业翻译,你的英语就学不到家,所以也就谈不上专业了。既然不专业,凭什么让这个行业这个专业为我们自己的无能背锅呢?
反过来讲,同样是英语专业的你,如果你具备高级职业翻译的能力和水平,那么你要从事任何与英语相关的工作,都会轻车熟路。
所以,已经选择英语专业的同学,建议多去社会上了解一下社会的实际需求是什么,然后找准自己的奋斗方向并为之努力,千万不要闭门造车。选择了英语专业并且已经毕业的朋友,如果你的就业不理想,看自己短在了哪里,能否提升一下。
当然一个人的就业好不好,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问题,它与个人的综合素质也紧密相关,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专业能力。对于企业来讲有可培养的,有不可培养的,专业能力就是那种不可培养的。你上十几二十年学都搞不好的事情,凭什么让企业为你背锅?所以不太建议部分朋友去一味的抱怨企业,说企业承担不起社会责任不给新人机会云云,咱一定要明白中国的民营企业占比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盈亏自负,能有个好的投资环境已经实属不错。你让一个随时可能自身难保的大人为一帮毫无相干的小孩儿做慈善多少有点强人所难(试问一下,世界上哪个企业不是随时都面临着生存危机或者是发展危机?!)。
很多人选择了英语专业,但其实是别人的选择,而不是自己的选择。同样的,有很多人想选择英语专业,但是被家人老师和朋友选成了其他的专业。
个人以为不管哪个专业一定要基于兴趣而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干不了几年就会乏味,一旦熟了就不想精进了,而你要想在一个行业有所建树,必须能够熟能生巧。而不能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回报你的只能是平庸。
学英语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学好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我们的英语教学体系从根子上就出了问题,老是拿学习中文的那套理论来学习英语,造就了大批的 Chinglish 持有者和哑巴英语专业户。把学英语和背单词严重等同了起来,把一门严格讲究行文规则的语言用语感的方式来被动习得,培养了一大批又一大批我感觉我认为是这样的老师,整个英语教育根都烂掉了,悖论频出。而在座的各位都是受害者,我自己曾经也是。
对于广大英语专业毕业生来讲,作为曾经在自己各自的圈子里的英语佼佼者们,本来是奔着同声传译的目标去的,一毕业却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当编织多年的梦想成为泡影的时候,抱怨专业抱怨行业也就不足为奇了。究其原因,我们很多人连起码的学英语学什么都没有高明白!
说到这儿,有很多人就是不服,认为自己拥有英语专业 8 级证书或者是人事部翻译资格证书,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巅峰,咱不抬杠,去试着解决一下实际问题就明白了。
选择专业的时候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学这个专业的过程中依旧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临了了得就业了,突然没有人牵着你的鼻子了,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突然不适应了,无所适从了,职业茫然了,于是考研的考研,跨专业的跨专业,但令你想不到的是,等上了研究生,遇到的还是那些‘操蛋’老师 ^_^,两年或三年的研究生生涯结束之后,涛声依旧!
为什么要把自己置身于这种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之中呢?本来走 100 步就可以成功,但是每次走到 90 步,遇到点困难就知难而退了。。。
我就想问问广大英语专业的朋友们,咱啥时候为自己活过一回?
从幼儿园小班开始背英语单词一直背到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还在背,结果是空有一堆单词随便遇到一个长难句就解不开,你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了?
从初中开始就跟着培训班的老师学习英语解题技巧,一路做跟班,一直做到上大学。要考专业 4 级专业 8 级了,去培训班一看,这 TM 还是那些套路,专业 4 级专业 8 级没考过你却选择了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怀疑你的技巧,你从来没有想过,本来就是个半生不熟,何巧之有?!
有的人在大学 4 年中一次不落的持续去英语角练口语,见了老外,不管是巴基斯坦人还是中东人还是非洲人还是南美人,首先吧唧几句英语问候语,目的就是为了练口语,从来没有怀疑过老外的英语水平是不是比你高,从来没有想过是个老外他有可能不讲英语。
终于对上话了,自己听不懂,怨人家口音有问题。回来之后使劲听英语磨耳朵,因为老师也说了,听不懂就得使劲儿练,有的人大学 4 年听坏了不少收音机,而且都是德森牌,可英语听力硬是没有能提升起来。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说了,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但您这磨的可是自己的耳朵啊,赶紧摸下耳朵,如果还没掉的话就暗自庆幸吧,你从来没想过很多句子框架你仔细看过又分析过几遍都解不透,难道以更快的速度去听它的简化版就能明白吗?还是多听几遍你就能明白。
这就好比很多哥们儿爱到大街上去看美女,见了美女不是多看几眼,吹两声口哨,做几个下流的动作,美女就是你的了。
学英语不是搞对象,如果是搞对象付出的多了,起码有点感动,而对于学英语来讲,不动脑筋一味的只知道打卡就好比石沉大海,连个响都没有。
广大英语专业的朋友们,咱的主观能动性都去哪了呢?
不要怨自己出身不好,家庭背景不行,老爸没钱,手里没人脉,大学排名低,老师没水平,企业不负社会责任,同事狗眼看人低。问问咱自己,学了这么多年英语,我们有没有怀疑过哪里不对,如果感觉不对,有没有尝试着去克服困难,找到突破口,有没有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很多人恨白人,说是在很多欧美的发达国家,很多白人一周只上三天班,比整天就知道 996 的中国人多拿 10 倍的工资,你就不想想,这是上帝安排给白人的吗?说实话,咱也不是崇洋媚外,白人有一个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那就是自我意识比较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深挖,会钻研,他们在很多高端行业掌握了尖端技术,手里有定价权!
您再看一下咱中国人擅长干啥?复制!这个复制魔性到什么程度呢?凡是你能肉眼看到的,只要你有了,我也照搬一个,你干啥我就干啥,你有啥我也得有啥,你说你有路走那好,我来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结果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盲从。
所以归根究底:是谁把我们变成了砧板上的肉?无疑是我们自己,从来都是复制,盲从,复制,盲从,我们什么时候为自己活过?一遇到问题,就去问问父母的意见,问问老师的意见,问问朋友的意见,问问同学的意见,问问闺蜜的意见,再上百度搜索一遍,看看专家的意见,网友的意见,甚至是网友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意见,最后拿着一大堆意见手足无措,不了了之!遇到问题遇到意见,我们从来都不分析不辨别,没有判断,毫无主见,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无助之后,发现所有人都是骗子。于是就有了又想骗我去非洲,又想骗我去农村,又想骗我去学英语,又想骗我去做翻译等等之类的又想骗我了 ^_^
我有一个可能是重大发现的发现,我觉得在全球范围内,就属我们中国人最能盲从了,这是多少朝代更迭,多少揭竿而起,多少网络暴力的罪魁祸首?!同时又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商业大亨!!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就是觉得苹果手机不咋地,我也不是买不起,我也用过,我就是很不习惯苹果的系统,但是我们有的人就是为了一个苹果手机还卖过肾!
所以归根究底的归根究底还是我们爱贪小便宜,凡是简单的事情我们都愿意去做,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总想找捷径,总想着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不是在自己的兴趣点上进行深挖,进行钻研,进行创新,复制的只能是越来越差,而创新的只会越来越好,你不 996 让谁 996 啊?!人家在动脑子,你在消耗自己的身体,你根本没有时间动脑子,这就是差异。
从辩证的角度讲,物极必反,劣势就是我们的优势,如今的中国,可谓是私发来潮,遍地都是机会,这个时候你说英语专业无用了,这个时候你说翻译没用了,又想骗我们去原始社会?^_^
我有两个高中同学,之前两人是恋人,当然不是早恋。应该是从大学的时候开始的,一个是我们班的班花,一个是我们班的学霸,后来两人没能走到一起。现在这学霸平步青云,班花有点追悔莫及,她说我自己也觉得我俩非常合适,无比般配,当时就是因为别人老说他穷才分手。
话说我们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啊,话说我又要讲哲学了,如果你眼尖的话,你会发现我的文字里到处都会有哲学。
喜不喜欢这个专业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个专业你学到了什么程度,你自己也是最清楚的,能选择英语专业的人,在各自的某个圈子里边,曾经都是佼佼者,都是英语好的人,但好是相对的,换个圈子你可能成了最差的。那你的水平究竟是好还是差呢?这个你自己得心里有数!如果是真的好,那还罢了。如果是真的差,那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提升。如果提升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做的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如果问题依旧解决不了,我们应该坚持不懈,透过现象看本质,实事求是的把问题解决掉。
你选择英语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一定是因为你喜欢,因为你感兴趣,因为你学习这个东西你有成就感,而不是看到别人做同声传译,做职业翻译能拿到比较高的薪水,所以自己也想去做,你这叫喜欢钱,而不是喜欢英语专业。
前面说了,有的人选择学习英语专业的原始动力就是将来可以做同声传译,想着整天出入五星级酒店吃山珍海味跟牛逼的人在一起拿着不菲的薪水,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你这顶多能算个梦想,而且多半是实现不了的,因为你只看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如果你真的要去这么做的话,至少在我看来是不值得的,因为你的青春只有一次。
选择专业是这样,选择就业还是这样。
尤其是在选择就业以及不断就业的时候,有的人突然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了,这儿我不能反问你当时干嘛去了,但我就想问你,我之前说的是不是都应验了呢?
专业是你自己的,职业还是你自己的,这就好比找老公找媳妇儿,搞不好是一辈子的事。在做这样的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顺着自己的心,别人的意见不是不可以参考,但是最终的主意还要自己拿。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鞋不合适可以再买再换,但绝对不是看着鞋把脚还给剁了。
为了钱,为了虚荣选择一个专业或者选择一个职业,只能逞一时之快,但种下的苦果还得自己吞下去!
同样的,这个专业的就业好不好不能只看着别人的一堆意见,一堆经验,然后束手无策,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取舍,有辨别,有判断有主见地加以利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条件具备,最好能够亲自去体验,拿事实说话。
路遥说过,人生关键的时候就那么几步,一步走错,就可能是一生!
我觉得不论任何人,在自己关键的那几步上,一定要自己做主,人生苦短,一生中为自己做几回主起码不枉此生。
任何一个专业的就业和行业前景都会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不说话。混得好的人自然说好,不好的自然不好,而不好不坏的,觉得没啥好说的。
每个英语专业的人都曾经是英语学习的佼佼者,每个英语好的人都会有一个翻译梦,每个胆子大的英语专业学习者都会有一个同声传译梦!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总是积极向上的,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从这个角度讲每一个英语专业的人都希望自己好,或者起码希望自己好过。
当你不好了,各种人生的导师可能就放话了,说你只是有想法没有行动,但我却认为你更多的不是没有行动,而是在行动的时候缺乏了思考!
如果你认为机器翻译很厉害,那你亲自去看一下它究竟是不是很厉害。如果它确实比你厉害,那你就得明白,我连个机器都不如所以还得努力前进。
如果你在纠结机器翻译会不会替代人工翻译,导致你将来学习了英语专业没饭吃的话,请充分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你所学到的哲学知识思考一下,人类除了生孩子,能不能做出和自己具备同样思维能力的机器?如果你认为这个问题超出了正常的认知极限,那我觉得你还是该干啥干啥,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杞人忧天奖。
我想说的是你自己选择了英语专业,并不是不知道毕了之后自己能干什么,你并不是不知道英语专业能够干什么,而是你担心自己办不到或者说自己尝试了几次发现办不到,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或者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寻求答案。我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把自己变得行起来,只要自己行了,机会无处不在!
请大家看一个视频。
中国的英语教育其实上下限差距非常大,如果你觉得教的很不好、很没用、很扯淡,那么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大概率也是用不上多少英语的,无非就是高考算总分的时候贡献最大,其次是大学毕业时可能要看的 CET4,再就是考研。
而视频中这些年轻人才是真的在学习一门语言,因为人家都是为了出国准备的,实实在在的要在生活中用上的,是要拿来使用的工具。这些孩子的英语教育,恨不得从胎教的时候就开始了,实际大部分都是从双语幼儿园开始,到私立小学、高级初中、国际学校高中部一路淫浸出来的,几乎一路都有英语母语的教育界人士的保驾护航。
所以你要问我国英语的教育水平如何?我会告诉你上限非常高,如果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完全可以达到接近母语的英语水平。但问题在于,这种资源非常稀少且昂贵,是绝大多数家庭无法染指的。
英语写作有大问题,纯粹是按中文作文写法,然后翻译。
国内英语教育确实失败 ,以我的高中英语老师水平来说 (国家重点中学,排得进前 10 的)、语法知识比较好 很适应高考 但是雅思口语不会超过 5 分的…
中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环境,根本没有条件教实用性英语,所以只能教应试英语。
我也是最近才刚刚想明白这个问题。
以前我一直把英语当一门沟通工具来对待,觉得学英语的目的就是要学会用英语交流。这导致我在学英语的时候总是不适应。一方面觉得有些东西学着没意思(没实用性),心里有抵触情绪,一方面,学了多年英语,开口是哑巴,别说看剧了,看动画片都看不懂,进一步加剧了对英语教育的不信任,更没有动力学了。
直到最近我才想明白,为什么一个婴儿能在两年内学会说话,而一个成年人学那么多年英语仍旧听不懂,说不出,写不来,看不懂。那就是,没有条件大量输入和互动。
语言这东西,再笨的人都能学会,关键就在于一个语言环境。婴儿两年能学会交流,前提是有父母家人,有周围环境长期大量持续的输入和互动。而且这些输入和互动都是最实用的,频率最高的。所以,哪怕婴儿学习能力不如成人,他们也能高效率地学习。
但是,我们学校里的英语老师,有多少英语能达到或者接近母语水平的呢?别说我小时候,哪怕现在,我也持悲观态度。只有母语级别的人才能提供父母级别的语言教育。
我们总说英语很重要,在于跟发达国家的交流。但其实我们的英语学校教育一点也没有以交流为目标去设计。承认吧,所谓的英语学校教育,打着交流的幌子,其实跟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科目一样,就是为了刷人的。
我们的学校没有条件提供母语级别的语言教育老师,我们的教材设计也不是以日常交流为目标编写的,那我们在学习学校英语的时候就应该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我之前看过一个回答,说的是中国的英语学校教育,正是为了追求效率,才搞成这样以语法和阅读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我觉得,效率不见得,因为最终大部分都是哑巴,但以语法和阅读为主倒是真的。为啥这样?就是条件所限。我小时候是初中才开英语课,现在小学就有了,为啥,英语老师多了,会英语的多了。以前,先别说教的好不好,能有人教英语就不错了。在这样的现实下,你能编什么样的教材?实用性的?老师们就不行,怎么教学生?只能硬背单词,硬教语法。多年以后,这样的英语教育和考核模式已经固定了,不好再改了。哪怕现在有不少英语不错的人,但你也知道,老师是一个终生职业,以前学校里水平不高的老师不迭代干净是不好改的。哪怕迭代干净了也不好改。所以,英语教育,仍旧很枯燥,不实用。另外,哪怕英语老师都达到母语水平了,课时也是个限制。但我觉得,从小学到大学,16 年的英语教育,如果真按实用性来编教材的话,达到英语通畅交流的程度应该还是比较现实的,只不过考核上无法量化。这又是一个难题。再加上其中的利益牵扯,要改就更难了。
作为英语学习者,一定要了解学校英语的特点,就是为了考试,别的别多想,什么交流,工具,全抛脑后,劲儿都往试卷上使就行,以考高分为目的去学习。要想真用英语交流,别指望学校,那得靠课外自己多上课外班也好,狂刷剧也好,出国练也好,只要狂加输入和输出量,就一定有效果,但反正那不是学校英语教育的责任。
我一直都观点就是,英语教育,完全可以以课外为主,要减少中高考中英语的权重。生活中真需要英语的,靠课外也完全可以达到目的。
看看下面这个小孩,你学了多年的英语课,咱别说其他小语种,就英语,你能比他流利吗?可他没背单词,没学语法啊。所以,学习语言,就是从交流中来,到交流中去,根本不用背单词,学语法,做阅读,写作文,都不用,就只搞实用性对话都可以。小孩子没学这些一样学会说话。但话说回来,我们能有条件接触到这样的母语级语言交流吗?没有。小孩子只学说话就可以,认字,写字,作文,都可以以后学。可我们却要求听说读写齐头并进,怎么办?只能催生出中国特色的英语教育模式了。
视频来源于网络,侵删。
两台翻译机之间的对话
最大的问题:单词都不认识,天天教语法。
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英语教育早就应该回归本源,搞单词教育,主要是学单词 + 阅读理解。
其他的如听 + 说 + 写 + 语法,全部压缩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教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搞一堆语法变换技巧训练,高中也没有必要考什么听力,写英语作文也没有任何必要。
学语言第一步就是要认得,你看都看不懂,后面什么听说,说,写都空谈。
所以需要加强单词的学习,需要直接考单词,而不是单词变形,或语法的变形。
有了单词基础,后面多加强阅读理解学习。
再后面高级的部分普通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没有必要学了,因为那个什么说呀,是翻译需要操心的事,普通人根本用不上,什么写呀,那也是专业英语,做外贸的需要操心的事,也没有必要提前学,什么语法那都是语言学家操心的事,也没有必要在中学以前学,到了大家相关专业或有需要再学。
所以英语的基础教育应该以学习单词为主,以阅读理解为主,有了这个,能看懂,后面什么听力就很好理解,语法也不难,因为都认识。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单词量根本不足,现在的英语单词有几十万,很多学到大学六级单词不到一万,这样比国外的初中生水平都不够,对等单词需要多背,需要多阅读,有大量的语言材料提供。
等能看懂了,有了单词量,再谈语法这些,这样整个基础就牢了,基础没打牢就像空中楼阁,完全是几个英语专家坐在办公室中想出来的,不符合整个国家的教育实际,因为中国英语教育不是让人人都学会说流利英语,最重要是看懂英语资源,不需要翻译看懂英语资料这个就是成功,特别是一些做科研的,英语资源因为论文多是个很大的资源,可以吸取国外的经验。如果把流利听说英语做为教育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英语不是中国的母语,也不是像新加坡,香港那样的以英语作为第二或官方语言之一,没有这个学习的环境。中国的英语教学需要结合实际,就是中国大多数人出不了国,也没有外国人,也没有说英语的环境,主要目标就是,看懂英语资源,这个目的,而不是完全不切实际地实际整个中国人的英语听说读写全流利,这个是根本办不到的,因为社会根本没有这个环境,完全是空想。正是因为这些不切实际空想,导致了整个中国英语教育的落后,导致大量单词不教,天天教语法,这个总结出来的语言经验,实际这个不是重要的,如同学习游泳一样,第一次不是经验,而是让人熟悉水性,熟悉水下呼吸的方面,而不是各种技术技巧经验的教学,那样就教偏掉了,人们看别人的教程是学不会旅泳的,需要有了词汇量,大量的词汇量这个基础,这个基础不重视,就想着一步登天不现实,大量的时间精力被这些空想的教学目标给占用了,真正有用的没有学到。
不切合实际导致了中国这几十年来的英语教育的失败,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可能有更多的老外学习中国的汉语,很多人一辈子也用不到英语,随着经济的增长可能整个英语教育的地位会不断下降。
方向搞错了,怎么干都达不到目标。
中国的英语教育,应该是世界上普及最广、投入最多,效果几乎也是最 “呵呵” 的。
这个问题下,大多数人都在讨论英语该如何教,如何学,但你要如何学跟国家何干?
最根本的一点,国家为什么要做教育?为什么要教英语?
做教育是为了自身发展储备人才,教英语是因为英语承载了最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是当前国家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但这些受教育的人才不能学会了技术就跑了,不然不就为别人作嫁衣裳。
英语教育,现在不是正好完成了这个任务,学过之后的人可以看懂国外论文,可以把国外的知识为我所用,会写英语文章与国外专家交流;但是口语、听力不好,出国就生存得很困难,直接听英语材料也很困难。
这不就达到目的了。能学习到西方的先进技术,但人才又不能跑掉。而且也不容易被其他国家的宣传洗脑,因为听不懂。
这时,你不得不感叹,我国的英语教育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到位,这是多少年心血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真正做到了既要,,,又要,,,。你要相信,我们强大的祖国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它想做。
所以,牛马们,不是中国当前的英语教育有问题,是你们没有认清自己的地位。
其他回答很多都是从 “术”(微观)的角度来讲,我倒想从 “道”(宏观)的角度来看。
那我如何看待?
一边是国家抗拒着语言帝国主义对我们原生文化的侵蚀,另一边是全社会都焦虑着指望靠它来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卷死别人。
嗯!怎么看怎么矛盾,怎么看怎么别扭。学语言,才多大点事啊!
我只希望我们的教育,不再拿包括英语在内的外语,作为内卷的工具之一,别老是一味强调 “狼(shòu)性” 的竞争而忘记了我们是懂得彼此欣赏和合作的人,要自信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学语言,本来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或者至少不应该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
我还只希望我们的外语教育,不要变成台湾那样——“养痈成患”,“挟洋自重”。
YouTube 上有个学术报告视频,链接就不分享了,标题如下。
預知平庸與貧乏:反思「雙語國家」政策|高峰論壇系列
诸位如果对英语教育有兴趣,且有看 YouTube 的渠道,建议去听听台湾顶尖高校还有良心的英文系教授们是怎么批判他们政府的英文教育考试政策的。尤其第一位讲者,讲得妙趣横生。而这样的批判,十分值得我们大陆人反思,毕竟他们早就病入膏肓了。
有这么多把外语教育搞成形式主义的时间,那不如花在培养我们这些搞翻译的人呢。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利大于弊的。
我在中部省份的一个县城长大,在本世纪初,2000 年到 2010 年这个阶段接受了小学到高中的英语教育。
因为我的家人是完全不懂英语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出生于解放前,那时候连普通话都没有普及,他们能听懂一些普通话,但是自己说会夹杂很重的方言口音。
父母这一辈会说普通话,但是英语是基本没有接触过的,八十年代后九十年代初电视才普及,才能看到电视节目,有了大量接触普通话的途径,能收看到普通话制作的节目,所以我从小看动画片,看一些电视剧,有了这么个语言的环境,听了足够多的普通话,方可以熟练的使用。尽管这样,在学校里面仍然有少数老师用方言讲课。
也就是说我基本上除了英语教科书,以及几盘对应的教科书磁带,是无法获得任何英语的语言交流机会的。电脑基本上网吧里面才有,大部分的用途都用作打游戏,互联网的概念也只是雏形,更何况家庭里面也没有电脑来使用。
县城书店里面基本上都是中文的书籍,是极少能看到有英文的原版书的,有关英语的也都是考试的教辅书。
这就是我对于那个年代中,英语在生活中出现的印象,平常人们交流都是使用方言,如果不是在学校上课的话,私底下用普通话都会被视作怪异。
语言习得是需要建立在一个能够有足够多类目,足够多话题的交流环境中的。
现在得益于互联网,我们可接收语言信息的途径变得丰富了许多,要买英语的原版书淘宝即可,要听某个英语的节目或者电视剧,只要不是太小众,也能够找得到,在这种情况下学英语相比较十几年前是要好得多了。
我倾向于把这归结于时代,还有个人成长环境的原因。
在高考英语占据和语文数学同等分值的作用下,起码学生们还能知道有这么一门外国语言是需要我们去好好学习掌握的,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英语的交流环境都是如此匮乏的情况下,那些不在考试范围的外国语言,比如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面临的学习困境岂不是更加严重吗?
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情况正在好转,逐渐的改善。哪怕是偏远地区,只要能连接上互联网,学生们能够使用网络上更丰富的资源去学习,在这个基础上,会简单使用一门外语的人数以及可以流畅运用外语的人是会越来越多的。
以中国的经济和收入状况来说,中国的英语本身就应该是这个水平,不可能更好。
如果中国的英语水平都和香港甚至和新加坡一样的话,那么中国的人均 GDP 肯定是要比现在高上很多倍的。
不是说我英语学好了,GDP 才会高。而是有足够的资金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一部分的学习上,成绩才能好,使用水平才能提上来,换句话说很多人英语水平不好,其实是没有足够的材料,没有足够的资源,没有足够好的老师。而没有这些东西,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财。
这也是北上广为什么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要普遍好于内陆地区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归根结底还是资源的问题。
其实我还是很希望看到中国人均的英语水平能赶得上香港和新加坡的,因为真的到了那个程度,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肯定也和英国和新加坡是接近的,而中国的是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这个都到这个程度之后就意味着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生活水平是会大幅下降的。到时候就会意味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是高于西方世界的。
因为全球的市场就这么大,被中国人吃掉的市场西方人是占不到便宜的赚不到钱的,我们把市场占完了,西方世界自然生活就降低水平。
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应试教育,再怎么改也变不了本质。一直到大学的英语专业也是一样的,背书而已。但我讨厌这种背书。实话讲我当时专业成绩是年级倒数,可是去伦敦我听得懂别人,也能让别人听懂我。其他同学,是,gpa 卷的高高的,结果外教课外教语速放慢了,还是听不懂;口语糟糕,不仅是发音。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成为了中小学英语老师。他们带着 gpa 光环继续接力应试教育,恐怕会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很多人也并不喜欢学英语,有可能是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得当,但根源问题恐怕还是教育性质
对比《the Natural Approach》
很差劲,和 100 年前的教育没有本质区别。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不是该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而且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考题设计和教育方向
因为说到底,现在各个科目还是得应试,还是得考高分,所以考什么就教什么
英语试卷除了部分听力绝大部分都是笔试,基本没有口语,考的是认、写,自然学习重点也是认、写,教的也得是认写。没有国外的语言环境,平时也只有读、背和课堂少数对话在动嘴皮子,所以不改变最后中高考,目前英语教育不会有大变动。不过现在有些地区加入口语测试,只能说跟以前比,是更注重口语一点点了。
但是问题是目前国内英语教学设计的目的就不全是为了对话,而是作为一门学习工具,方便你以后研究学习查阅国外文献,并且能做到理解作者表达意图,或者自己也用英语写一点表达自己想法的内容。顺带教了简单的一些英语日常对话,你想深入学习对话得自主学习更多的日常单词,问题是不考,所以不教。
就像学了英语这么多年,你去玩欧服 lol 你也很有可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也得重新学习,看推特看他们用缩写根本不明所以,网络英语比起口语更加简洁,更加贴近网络生活,更实用,更显得你地道,不出国的话你掌握了网络英语更方便你跟国外人交流,但是也不会教,需要你自学。
说白就是一种筛选手段,国家想方设法、潜移默化通过这种畸形的英语教育让绝大部分人讨厌英语
最后总结:
英语没有任何错误,有病的是国内有权力制定学习和考核这门学科的人
一泡污,还是稀的那种
在中国考英语 = 考英语特例
农村地区英语教育很落后,我读书的时候,在农村小学是不学英语的,到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然后我们这一批人高考的时候英语都拉后腿了。
现在的农村小学虽然有英语课了,但是英语教师的水平真是一言难尽,她们自己口语稀烂,语法也基本不会,唉~
目标和大纲很合理,覆盖了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的英语使用场景,这些场景包括:
教学质量普遍很差,因为 “教英语” 并没有被涵盖在前一条所包含的场景里。
大家好,我是羽翼课堂创始人 Benny。英语教育在多年的实践中证明,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只起到工具的作用。
并未对我们有什么其它实性的帮助,无论是国内的英语专科,或者是海归,除了需要这个工具拿出来用一下,其它对人的智力、知识,科研,等等总之世界之先进科技好与语言并无大的关联。平时的工作生活用的更少,在国内百分之九十九用不到英语。而国人就业百分之九十九在国内,平时用大量的时间,让所有学生掌握一门将来百分九十九用不着的工具,就是浪费教育资源,浪费学生精力,误人了弟。
我们平时提倡与时俱进,现实已在变化,英殖民尖船利炮巳沒落,华人为世界最大族群,中国为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在变化,联合国已把汉列入官方用语,全世界学汉语成风。我们还抱着这随时可捡起的工具,浪费资源人力吗?因此我觉的去掉这门必考课,列入选修更适合时宜,把腾出的课时按排国学、或政治、或爱国主义教育等等,要实用的多。
教育是立国之本,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占据那. 么多宝贵的资源,人力精力财力物力,从实际出发,从实用性,最终从效果看,都是对国家教育资源,人力精力财力物力的严重浪费。是应该修正的时侯了,否则遭成的损失会越来越大。
如有其它问题,请关注公众号 “scyyhd”,会安排专人,第一时间回答您的疑问~~
实在看不下去,很多人都没有一线教育的经历,甚至连英语都没有学好,上来就是宏观叙事那一套,对中国英语教育的方向,对英语课堂上使用中文,说中国英语教育不是应用型,甚至对背单词都发起了批判。简直荒唐至极。
首先,中国的英语教育大方向是没有错的——以增加输入量为主,语法的直接考察已经退居到非常次要的位置了。以高考题为例,高考作为指导性的考试,它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学英语。输入的部分包括听力,阅读类,95 分,输出类的写作 40 分。直接语法类 15 分。非常合理的分数配置。 而高考的题目,也是很正常的日常的语言,除了语言技能外,当然需要一些逻辑思维,这是所有考试的一个特点。
然后,说说下面学校一线英语教育的问题——用一句总的概括就是缺少了学英语的科学精神。
具体表现有:
1, 约十年级从高考题中被淘汰掉的非常钻牛角尖的语法选择题,仍然在绝大多数学校被使用,包括一些很顶尖的学校,这很明显违背了高考指导性的原则,不明白为什么老师们对这种题型淘汰释放出的信号视而不见,一个劲地讲语法,多数老师还讲不好语法,越讲越复杂。
2, 写作的风气就更不用说了,唯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型论,顶尖学校更是如此。这和语文写作的炫技如出一辙,说得难听一点,违背了正常的人性。从很多学校让学生练衡水体抄八股模板英语作文就知道,简直是癫狂了。
最后,批驳一些学英语的谬论:
1,全英文课堂是更好的。
很明显,这是没有一线教学经历的人才说得出来的。我们母语是中文,思维也是中文的,全英课堂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词都没办法解释清楚, 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怎么解释 require 和 request,confusing 和 annoying 诸如此类的具有抽象意义的词? 更不用说语法了,compared 和 comparing,英文越解释越糊涂。而用中文,三言两语就 crystal clear 了。
2, 中国的英语教育不是应用型。
英语的应用只有两种,一是口语,二是写作。问题是,公立教育由于成本问题属于是大众教育,一个班几十号人,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就决定了不可能实现需要个性化服务的口语技能的提升,没有可操作性。 而写作也是应用型,给几十号人同时教写作,效果也不可能好。 这归结于钱的问题。
3, 不背单词。
很简单,你不背单词看能不能把英语学好。 而所有学好了英语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本本地背单词,谷大白话,老俞等等,是的,他们还是死记硬背哦。
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汉语教育?这两个问题综合一下,可以看到教育的结果是:语言的沟通感丧失了,语言不是用来沟通的,是用来拿分的,想拿分,把试卷答好。 不过经济教育发达的一线,已经很大程度改善了这一问题。
评论区的回答让人觉得很无语啊,
事实就是,任何考试科目都是国家用来筛选淘汰人的。一个市 100 个所学校,有 20 个名校就很不错了。剩下的学校更多的是分担完成各类领导的安排任务。
所以,不是英语老师水平不行,而是水平高的老师本来就是少数。各位自己估计一下,一个学校有多少 985 211 学历的老师。如果把他们比作涓滴甘霖,那分布情况肯定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以上适用于任何学科。
英语应该怎么学:
从四五岁开始,先听读,再写说。积累了至少 1000 词汇,再开始学语法。
适用任何基础的学生,哪怕你初中才开始学英语。任何学习都是先输入再输出,读多了对眼睛不好,所以多听。看多了听多了,你会很有表达的欲望,那就先写再当众演讲,这就是说。
如果你有不写出来也能侃侃而谈五分钟的特异功能,不写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阅读文本肯定是选可理解材料来读,有问题吗?《美丽中国》文本视频是特别给力,但一句三个不认识,你真的 hold 得住?
首先效果上看是很差。这点我批过无数次了。
其次也能理解,因为即便真正懂的好老师手把手教,真正能惠及的人群也很窄。
而且凭良心说,真得能学会外语的人并不多。多数人的期望只是能用,或者到自以为很好的程度。
而学习者这种目标对于真正的学者老师来说,是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在学习者身上的。即便不准备搞研究,至少你也得想做个翻译吧。资质差不是问题,问题是没动力。愿意花时间精力教的常常又不是水平很到位。有哪个搞科普的水平真的很高,又有哪个科学家整天搞科普呢?即便科普界大腕霍金,水平比我们强不少。但谁见过杨振宁搞科普?懂的就懂了。不懂或接受不了也无所谓。
可以简单总结:1 双向需求难以达成共识。2 真正的知识归根到底是稀缺资源。
目测,评论一边倒的抨击英语教育的失败,但不可否认,过去几十年全球化,中国的企业发展,个人发展所需要的英语知识,技能大部分也是这个不完善的教育贡献的吧?所以,我觉得,还好啦。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这个角度,我受益于这个大环境,感激这个英语教育环境,让我这个农村娃,一步一步,混到了外企的管理岗位,带领一个跨国团队,参与全球竞争!
最大的问题说了无数次: 就是考试英语,而不是实用英语。 一切都为了我们的还不如古代八股文的英文考试。还有就是英文培训老师网红化,教学方式娱乐化。 这个导致的问题就是学员花钱寻乐子,而不是学英语。有些老师唱歌跳舞还有逗乐的能力更强。还有一些英文培训老师我都找不出合适的词形容。自大?自恋?反正差不多这意思。我这里不是说的中小学英文教育。 现在的这些学校老师基本没接触过。我指的是我们的英文培训机构的有些老师,包括做网课的。
也有不错的英文老师, 不过我感觉合格的老师还是少数。有不少适合说相声或者跟着郭德纲混。我以前还见过把英文教育直接弄成传销的。有个女老师就这样做。以前也遇到过一个很自恋的男老师。一口黑人口语用法。 我记得他说是从看美国电影中学来的。这个也就算了。他居然说他说啥都是对的。狂也就算了, 他居然直接黑人。我当时认识的一个朋友在那个教育网站做管理。他说有一次忍不住也开始呛他。 嘿嘿嘿。我当时在那个教育网的免费聊天室玩。有一次我也去他当时的免费公开课听听这位仁兄到底说啥。你猜咋地?全是 piffle. 全是 self-congratulatory utterances, 和有些外国 self-serving talking heads 差不多,虽然水准远不如人家。 我好心提醒他他的有些话不对。结果咧他说我说啥就是啥。我自然不服,就 reasoned with him. 他干脆气急败坏地告诉一个那个房间的管理把我踢出去。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个管理我也认识。吼吼吼。不过我后来还是离开了那个房间。没空理他.
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同学们一定要找性格好的老师。愿意倾听的老师。这个也很关键的。外教的水准普遍好于我们中国英语老师。 不过我们国家也有很好, 负责任的英文老师,包括发音很好的。如果手头不是太富裕,不需要找很贵的外国老师。知乎上也有一些很有水准的华人英文老师。也很友好.
这个有个家长质疑他孩子英文老师的水平。我未婚,也很久没接触过少儿英语老师。以后也不需要。我如果有孩子,我肯定自己教。哈。 我就说一下他提到的英语用法问题。严格来说最好说 take one’ s medicine,比如 take your medicine. 这是标准用法. 这位家长说的 take some medicine 也可以用。Have some water 这个是对的。小孩子老师觉得有问题?
英语的学习方法无他,就两点。
1. 重塑你的语音系统,让你能够识别和捕捉英语的音节。并且至少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听到陌生的英文单词可以立即识别出来它的音标是什么,听一句话可以把几乎所有细节都听出来包括连读、略读,失去爆破,结尾的 s 或者 ed 都要能捕捉的到。
2. 用重塑好的英语语音识别系统去重建你的思维系统。方法就是大量的听,大量的说,大量的阅读去慢慢打磨英语思维,但是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前提,在没有练好英语语音识别之前的听说训练就是无用功。
其他的背单词、学语法这些只能是英语学习的辅助,起不到核心作用。而国内的教育却是在死扣这些辅助的东西,用这种方法不可能学的会英语。
其实中国教的是在中国用的英语,能看懂,重翻译,轻口语。我觉得这样很合理,不是吗?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英语逐步走向全球充当国际通用语的角色。英语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被赋予了相应的本土特色。那么英语在国内是什么现状呢?
开始之前,顺便分享一节,免费的英语外教老师一对一体验课,跟着外教学英语,对您学习英语口语有很大的帮助,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免费领取:
就拿小学来说,英语学习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因为有些地方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了,但是有些的确的孩子在三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学习英语,在教学发展中就纯在明显的差距。
而且从英语教学发展来说,越是一线城市或者是一些沿海的城市里面,对英语重视就会慢慢地变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进行幼儿英语启蒙教学,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英语学习,选择出国学习,还有一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家长,也会给孩子选择双语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这可以反映出目前国内的英语学习环境不好。
上过学校的孩子就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一个教室很多人,几十个孩子,而且很多教师都是中教,口语发音不标准,或者是重视应试教学,忽略孩子英语兴趣培养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但是目前这种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和外教进行一对一的英语,这种效果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较,产生了很大的刺激效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的在线英语培训机构或者是在线英语学习资源。
对于整个市场演变来说,英语机构也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互联网教学
高科技的不断转入使得人类的方方面面都关乎互联网,包括交通、农业、商业等等,网络便捷、互动、多传播的特点使得英语教学不再死板无味,时间地点选择灵活、双方无障碍沟通,都已成为现下教学的特点。
当然在互联网教学方面,学习更加方面,并且网上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像我们熟知的一些培训机构,也有很多不错的学习资源,有外教,而且资源很多都是免费学习的,如果大家想更好的学习英语,或者是寻找更多的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试试,效果很不错,真的非常适合学习哦:
2、个性化服务
这也是互联网教学带来的一大举措,现在,创新几乎成为了个性化的代名词,一对一服务,挖掘个体信息和需求已成为商家的必然选择之一。在英语教学上,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就体现为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根据该生的特长和缺陷,为她进行专门的辅导,并定制学习方法。
3、外教课程的兴起
英语毕竟是一门国外的语言,怎样浸透在国外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会英语是外教课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再加上,外国人这个名词已经不使人惊讶,外教自然成为英语学习者的备选之一。
4、小班化教学
传统的大班几乎成为了过去式,小班,几十个人一起交流沟通成为了英语学习的大致的趋势。小班教学给每一个人表现的机会,老师会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交流和纠正,如此,能保证相对的公平和公正。
5、口语化
高考制度的变革、外国人口的大量涌入都使得口语比起传统式的默读,更为重要。口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交流,这就需要适合的环境和开口说话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小班、一对一教学等方式是为了满足口语的需求。
最后,在这里顺便分享一节,免费的英语外教老师一对一体验课,跟着外教学英语,对英语学习成绩,特别是语法知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免费领取:
不过从目前和未来的趋势看,未来的国内英语教学发展的会更加的好,特别是在线英语教学,绝对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而线下英语培训机构也会慢慢的向在线教学转型。
本来也想吐槽的,但仔细回过头来想想我从小遇到的英语老师都很不错。
错的是,我们的英语考试。
所以我想给出的结论是:我们的英文和中文考试,都是 disaster!
但凡认真学过外语的一定不会觉得母语不重要。相反,母语是我们建立起语言学习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母语没学好,外语也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我们传统教育理念里面,在语言教育这一块也并不是没有优点。比如背课文,这一点其实是很有效的。我大学的时候有学长说四级考不过,然后我就跟他聊说,你一边做题,一边也背点课文,这样最起码能保持个感觉。结果学长不以为然,果然四年下来四级都没过。
当然背课文并不是万能的。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死记硬背的本事。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我们现有的语言教育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输出!
所有语言都是个 听 说 读 写。不仅是外语,我们的汉语教育里面,在说和写这两个方面的教育都是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的。
我们从小到大写作文,都是应试。都是要求在极短时间内,没有多少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去写完一篇短文。但这完全背离了写作的本质。
拿我自己来讲,从小就有老师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改,慢慢可以改得更好。
可真当我按照老师说的,去改了。又会被骂。因为在作文本上改得太多,看起来很乱。就说书写不好。于是被批评,遇到脾气不好的直接被骂。
从那之后就再也不改了。顶多就边写边注意一下错别字。这样一来,我从小到大就再也没有过改文章的习惯。
后来真改文章了,还是在我写论文开始。因为这时候没办法,审稿人编辑让你改,你不改就不能发。可时间一长我才发现,好文章真的是改出来的。
后来我看了白鹿原。感叹里面的故事之宏大,人物关系和矛盾之复杂。于是就去查了一些关于魏忠诚写白鹿原的过程。里面非常清楚地记录了:他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去做调研和收集素材。尤其是研究了白鹿原那个地方的县志。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了,原来写小说,这个操作流程居然和我写论文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
也就是说:先有个大致的素材和构思,然后定下一个大方向,接下来就是慢慢地搜集素材,甚至于一些想法和片段就可以一边收集一边先写着。等到东西准备得差不多了,就一股作气, 整理成文。
整个过程简直就和写论文一样一样的。
但我们从小接受的作文教育是怎样的呢?
给一个题目。如果是作文课的话,老师可能讲讲题目的解析,然后给几个范例说一说。接下来给 1-2 节课时间自己写。一般来说也可以拖个 1-2 天,自己抽空再弄一弄。 但这个过程,不会有人告诉你你该去参考些什么东西,不会有人告诉你应该去搜集素材,边写边改。 整个就是完成任务。
所以长此以往,写作就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有的题目,压根不知道该咋写。尤其高中那会动不动让我们写个深刻的话题作文。哪里有那么多深刻的东西。
但要应付考试。这样也足够了。高考作文按 60 满分来算,一般来讲,只要不出啥大问题,40-50 这个分数段是稳妥的。只要没有跑题,没有出大问题,并不会对自己高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谁也不会重视。
当然。我只是吐槽这种现象。我遇到的老师都挺好的。不论外语还是中文,都是如此。不然我也不会对文学产生任何兴趣。并且也明白,现在我们的语言教学,师资的力量仍然还是明显不够。试想英语教学,如果有教师 1V1 对着纠正发音,对着讲话,那口语不可能练不好。写作如果老师每次都字字修改,改完再给你下总结,让你重新再练。那这样写作也不可能没有提升。
可现实如此,没有这样的条件,老师也不没这个义务付出这么多。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语言能力,不论外语还是母语,也都只能自己多花时间。
英语最重要的是属性是交流,交流无非是文章和对话(这是学习方法)。学好英语的关键点在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在驱动)。
而咱们国家英语教学最大的误区(我必须声明,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这样)在于把处于核心地位的作文和对话反而放在了边缘,并且脱离了应用和欲望。
那么先看问题:
我们想学好英语最重要的途径是单词、词组和语法,很多人排斥这些,明显带有矫枉过正的思维。因为有些人重点教 / 学单词、词组和语法,反而没学好英语,就觉得学这些是没用的。太错误了。单词、词组和语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键是教和学的方法不对。因为单词、词组和语法的学习必需放在文章和对话里。
可以这么说,有些老师教你的背字典——低效,看英美剧——中低效,读英文小说——中低效,写日记——中效…… 因为这些东西或者脱离了文章和对话,或者没有触及你自身的渴求,全部都是被动地接受。
在大学里,我们很多学生跟我说,ta 们英语水平提升最快的方法反而是看文献、写论文;而提升口语最快的方法是国际会议上作报告并答疑。我说,这才对了。英语作为工具,目的驱动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方式!而且必须是压迫式、内心渴望式的学习。
那么我们来剖析下上面几个低效方式的原因:
背字典——之所以低效是因为完全脱离了文章和对话,脱离了场景,所以方法就不对!
看英美剧、读英文小说——虽然有了语境,但是主观能动性不强!看懂就看懂,看不懂猜个差不多也就过去了,更不用说强迫记忆了。此外,没有互动,完全是被动的东西。
写日记——虽然有了语境,也有了自己的主动行为,但是对质量的把关不严!往往容易放松要求。
那么对比高效的方式:
读论文、发表论文——在语境下,不但要读懂,还要精确地读懂;不但要被动地学习,还要主动地组织;不但要主动地组织,还得高质量地反复打磨和升级以确保文章发表。
作英文报告——在上述的基础上,还得流利地说出口,还得准备听懂别人的问题并回答,因此必需额外掌握很多外延的内容。
因此**综合上面,想真正学好英语的前提就是内心渴望用英语作文或者对话。**如果是对抗式地,或者应付考试式地学习,那就基本没戏了,要么一滩烂泥,要么考得很好,但用时又要重学。
所以我一直认为,英语可以说是最最重要的选修课。说 ta 是选修,是因为真不是所有人都要用,何苦逼大家学呢?说 ta 是最最重要的,是因为先进性的创造性的工作往往离不开英语。所以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根本不用考英语,等中考分流掉了部分人以后,对学习尖子再做要求最合适。
如果你有主观能动性,再来考虑方法。其实英语的学习方法特别简单,跟我们学语文一模一样——就是**设法作最好的文,说最流利的话。想想我们怎么学语文的?口语部分——**先认基本词足矣,然后就天天交流,边交流边学新词边悟语法,最后做演讲;**书面部分——**从 “一片两片三四片” 这样的短文开始读,越读越长(长到短篇小说即可),边读边学新词边悟语法,最后作文。学语言的方法都是一样的,而为什么学语文不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呢?只是因为语言环境太好了。
然而我们国家的英语教育,一直到研究生阶段才普遍地把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点燃,而那时的英语又主要变成了自学,所以由小学到高中的英语教育实际上就是用全民教育资源教育多数的顽石和零星几个开窍的学生罢了——令人痛心的浪费。
谢不邀~ 谢谢
的喜欢比心~
我认为,教育水平是跟着阶层划分的。
无论学的英语还是数学,无论时间是以前还是现在,教育都受困于此。
普通家庭,三线城市,公立学校,这就注定教师采用上个世纪流行的【语法翻译法】教学。
因为简单省事,出成绩快,英语考试够用足矣,有天赋的孩子自求多福吧。
但是,中产家庭,一线私立,双语教学,这种英语教育一开始就定的出国目标。
之后所有的教学统统围绕提高【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进行,孩子 8 岁的口语水平吊打中国 211 英专八级。
所以,萍姐不怎么看待,批判无意义。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我的建议就是:
1、衡量自己有无语言天赋;
2、明确自己有无留学目标;
3、掂量一下手里的筹码,家庭可提供的支持,还有自己所处的环境,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毕竟目前学英语线上线下都很方便。实用主义,全凭努力。
对了,最近写了一篇超干货的专栏文章,里面有不少口语练习的高逼格网站,还有英文小说、绘本电影等资源福利~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萍姐英语测评:萍姐吐血整理 + 文末福利 | 英文口语练习的高逼格权威网站,总有一款适合你!**
希望对大家有用哦!
归根结底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中国有优质的英语师资吗?有!但是只掌握在少数有能力获取这些资源的人手里,别说英语了,即使是其他小语种,只要你有钱请得起老师,也可以精英教育,但这是少数人。
在没有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公平和匮乏问题的前提下,一切改革方案都是空口号假把式!应试观念已经在大部分英语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想要改革?恐怕大部分老师都会难以适应……
非常烂。guó . jiā不重视,加上老师的散漫。
连课本都是不地道的英语,不得不承认,英语课本编书人一直打着权威的幌子糊弄学生,毁人不倦。
兴趣班就更糟糕了,80% 英语兴趣班都是中式语法,中式词汇,中式语调。
因为英语完全是另一种文明,研究它,既需要注入文科的情感,也需要具备理科的芦谨。这个学科是一点点马虎都不能有的,对任何人来说,它的难度完超于其他所有科目难度的总和,没有多少人即使是成年人愿意认真研究它,所以说学生被忽悠,太正常了。
可以说,学生以任何一种方式自学,都会比在任何 “号称正规” 的地方学的好。
中国的一切教育问题根源都在于语文教育,词汇、语法、逻辑、阅读、写作、表达、修辞。
我国中学教育缺少了逻辑、写作和表达部分,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修辞(这也是为什么我把修辞放在最后)占据了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精力;文言文必修没问题,毕竟中文是单字意语言,但文言文篇幅占比过大,现代文和通识类文章过少,也造成学生对真实世界发展经验和底层逻辑一无所知。
回到英语教育,我认为英语教育在现代文词汇和表达上客观上补充了中学语文教育的不足,但语文教育的糟糕现状使学生没有能力用母语成体系的描述世界,更不用说用英文。
简单说几点
1. 用于轻视听力 任何非母语的语言本身是一个工具 是用来理解这些母语者他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东西的 而听力作为人类表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作为许多英美文化娱乐内容的表达形式之一 既然教育是要让人掌握知识本身 那么没有理由不去注重听力
2. 过于注重语法 语法是内涵与语言结构的 规范化教育 教育语法是有必要的 但是没必要这么强调 应该让学生在自然语句中加深理解 说中式英语也不要过于在意 只要对方能听懂就好 毕竟就几百年前来说 英语的语法和现在也差异巨大 但不妨碍现在的英语母语者抛弃以前的语法 所以你也没必要在意你现在的语法和他们母语者的差异巨大 毕竟可能几十年后英语的语法又会向中式英语靠拢
3. 实际掌握过程中的应用不够多 现在很多英语教学(尤其是中学)都是在纸上谈兵 没有足够的语料来分析练习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相挂钩 你把一本外文物理教科书给他 你让他去啃 这能不学好吗
其实我上面说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应试方面的问题 也不是说他们本身有什么问题 只能说这个大环境下造就的英语教学就是这样 所以也不能怪他们
我曾经在国外读书工作生活前后六年多时间,就英文水平来说听说读写都没啥问题,高中出国大学时没找过代写代考,工作时也是自己处理文件回复邮件。回国后,有一次我一时兴起打开上海最新的中学生英文语法手册,然后看好大一会儿都看不懂这本书到底写的是个啥。直到半小时后我开始做了标记自我理解才慢慢缓过神来。然后发现这本中学生语法手册,编辑逻辑不是从生活中来的,更像是一本数学公式手册。整本书被各种 “学术” 名词包围,如果不是对读书有野心的人,你看着就觉得头晕了,这样的学习就是一种煎熬和吃苦。回想我以前也是英文不怎么顺溜就到澳洲生活了,但因为住在当地人家里,有大量时间使用英文,几年下来自然而然就会用英文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学习方式成本是挺高的。国内的英文教育毕竟是为了拉开考试差距,很多内容教学不是教你怎么用英文,也不会有大量时间告诉你每个单词甚至词根的历史渊源和流行文化。大量绕口令似的题目只为了拉开大家的考试成绩。说到底我们这边更多是应付考试,但教育成本低、非常适合快速普及知识筛选可塑性强的人才。不过随着国家全面脱贫,现在大家也看重教育的方式和质量。毕竟英文这东西不应该是有钱人、学霸、精英的专属产物,用最舒服的方式让每个人学的好学的懂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最近发现我们可以用英文上网查看外国人在想什么了什么,而外国人却嫌少学中文来了解我们。这就是我们这些年英文教育的最好成果。
我觉得吧,现在很多词典,都把部分英文多义化
所谓多义化,就是把单词歧义然后在歧义,类似与偏误,导致一个单词产生多种意思。这种方法对于在英语上有一定造诣的无非是丰富语言的多样化。可对于初学者,往往会弄不清楚词性,是中性词?贬义词?褒义词?甚至会产生记忆上的困难,当然,语言不是死的,是人用的,是无法避免的。
但其实最奇怪的是,所有词典都允许这种多义化,甚至在形成一定影响之后把他收录词典。而中国学子学英语,绝大部分不是为了实用,是为了考试,然后单词都很滥用,他不追求准确性,他只追求多义化。你在看这种用法的时候会感觉用者很聪明,也是一种很有趣的规矩。但是对于初学者,是记忆上的困难,他不知道到底哪个是原本的意思,他需要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个单词很多次,他无法把他理解消化形象化。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现在说一个词语,第一是把他形象话,在脑海里浮现印象。但是对于英语呢,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都是类似与把自己的脑袋当作词典用,对应单词,当然,这里是对于我们初学者。加之,语言本就文化底蕴强,我们只能通过记忆无法理解,比如某国人听见 k 会觉得想笑,因为他们会联想到 duck,所以某国人不太喜欢 k 这个字母,他们觉得带有骂人的感觉。这种细节,中国英语教育是不会教的。
我对语言的多义化不反对,但是对词典允许多义化和国人学英语操之过急的方式不赞同。
纯属考试英语,目测英国女王都会在 happy Christmas 的问题上丢分
upset 和 dissapointed 是不是近义词,一个表示沮丧的,一个表示失落的,都表示不开心对吧?答案给的是 dissappointed,给俩近义词让你咋选,完形填空诶,单选!
试题来自北京某区初三模拟卷
感谢各位的告知,谢谢
很不理解。
我是一个北方人,班里的同学说的几乎都是美式英语
但是教材上是英式英语,纯正的英式
教材里的录音的口音真的听不惯,因为 r 不发音
是中国语文教育的遮羞布,是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突破中国语文教育枷锁的唯一希望。
对于很多人来说,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是用不到的,毕竟我们又不是生活在殖民地,但如果你觉得英语不重要,那就想得太简单了。
不过,我学了这么久的英语,考试也是在及格边沿徘徊,不得不说,本人的英语是渣。毕竟我不太勤奋,单词记得不多,所以我敲代码的时候,有时还要查翻译软件。但如果说英语没用的话,老实说,不懂不行呀。
我写算法的时候,有时还要要翻译斯坦福的线性代数课程,遇到不明白的程序,有时还要用英语留言。英语是一种与世界沟通的语言,当一个冰岛人想搞明白一个中国为什么喜欢在游戏里种田的时候,难道说汉语?说挪威语?最后还不是靠英语。
幸好,世界上英语不好的人也有很多,所以只要单词搞清楚,大家沟通还可以明白大意的。与外国人沟通,他们也都是差不多,只是他们掌握的词汇较多而已。
我觉得,中国的英语教育应该重点在词汇上,而不是在语法上,因为大多数时候与外国人沟通,我即使全部用中国语法,只要单词用对,他们都能理解的。
例如,我经常在 github 的留言板上说,我说的是中式英语——China English,但实际上,应该是 Chinese English 或 Chinglish,但很多外国人也明白。非常感谢即时翻译软件,即使有些不懂的单词,也让人明白大概意思。
又例如,我对某个外国人留言说:I think you are very cute, and I want to know you more.
(我觉得你很可爱,我想了解你多一点,这是中式英语)
正确的英语语法应是:
I think you’re cute and I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you.
不过,即使我说的是中式英语,但外国人也同样明白我称赞她可爱。
其实英语语法真的那么重要吗?那为什么会有印度英语,非洲英语,阿拉伯英语呢?作为中国人,好像也没必要为了维护英语语法的正统性吧,毕竟英语再好,英女皇也不会封你为爵士。
那为什么中国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语法呢?
我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课老师都是通过英语授课的
但是
一直都是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几页” “谁谁谁为什么这么说” “这位同学来读一下这段文字” 的英语版 所以这和直接说中文有什么区别么???再说考试有一种题型叫课文填空 就把课文的词都挖出空来填 这和英语能力有什么关系么???再说作文 80-100 词的写信 小明小红又要推荐谁谁谁去办运动会了 国外孩子都写上 essay 了 还搁着写信呢
再对比国外英语教育 当然了是人家的母语 老师会发很多小文章给同学们阅读 大部分都是反乌托邦题材 或是有关政治人文的 读完每个同学来讨论 然后有一些作业是小演讲的形式 比如介绍书籍 未来规划 商业运营等 这才是英语能力的学习 我们 12 年级每天 9 点上课 3 点 40 放学 其实是很合理的 一天没有八九门课等着你 就是不急不慌的学好每一步 但国内是不可能了 高考可不会等你
所以我觉得国内的英语一直是为了考试去设定的学习计划而不是掌握这门语言 但这也算是一种教育 背了一大堆高级词汇在国外老师看来你可能在炫技甚至拿不到高分 我说着英美混血英语在老外听起来是很奇怪的 尤其是在一个北美国家 真的令人头大
教出的学生不仅聋哑(听不懂也不会说),还瞎(看也看不懂),自然也手瘸(会写就更别提了)……
用英语作为筛子,培养不了科研人才。只能培养复制粘贴人才。
本科毕业的老师也不懂英文。
就算懂了,还有思维不透明这一层么。
就算自己懂了,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大问题。
英语兔吊打 99% 的高中英语老师,他的表达能力很 ok。但实际上他也有几个点不清不楚。这么大的 up 主,都能不清不楚。
国内英语老师首先不一定懂?
懂了不一定能表达清楚。
本来就是资料性质的东西,看看就会了。但被她们弱鸡一样的能力,反而误入歧途。
就那 in on at 来说。
In 是在空间上或者逻辑上形成表里关系,其中一句话中 A + 介词 + B。A 可以是主语,可以是逻辑上引申出来的,抽象的,现实的,具有以上几个特征。B 则很简单,就是介词后的宾语。
In 和 on 最大的区别就是 A 和 B 是否在组合形成表达后,是否构成一个整体?
毕竟经典的例子就是 in the tree 和 on the tree。
苹果结在树上叫做 on the tree ,而鸟在树上叫做 in the tree。就是因为,苹果是树的一个整体,而鸟不是一个整体。
比较牵强的就是 in English,但是比起其他说法我觉得还是这个解释更加精准。
什么叫做形成表里关系?指的是空间意义的完全被包裹在里面,就好比,你买了个正方体盒子,里面放了个乒乓球,这个乒乓球已经完完全全被包裹在里面了。而还有在逻辑上的引申义,这个方式就叫做引申。更准确一点叫做象征模型,本质都是一样的。
什么叫做表达?表达就是你的思维,你的意识真正想要去做的,真正符合你的意志的行为或者动作。
比如,你说你饿了,你表达的是肚子饿了这一种本征的状态。而 “你饿了” 三个字仅仅只是字符,同理,你发出的声音仅仅也只是声音的波。字符和声音都属于标记。
而你饿了代表你身体的状态才是你想要通过字符或者声音的表达。
那么就很容易区分 in 和 on 了。
首先 in 要形成空间上或者逻辑上的表里关系,其次 A 和 B 不构成一个整体。
而 on 仅仅只需要 A 和 B 在形成表达后构成一个整体就完美解决。
这样的解释具有普适性,理解也更为精准。
at 则是空间上或者逻辑上的精准的一个点。
大 up 主不是不会,只是他表达的不清不楚。
我猜国内 99% 的英语说不清楚,比如我们高中三年的英语老师。
所以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
对于不少责怪式回答。我提出我的观点。虽然自己的确也被学校教育的英语坑了不浅。
其实现行学校英语教育属于在 “能用” 和“经济”上找到了一个相对现行来说比较好的平衡点的学科。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观察到一个现象,基本听说读写都很不错的人家庭条件打底中产,甚至以上。我周围不少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别的学科可以很好但是英文拉跨的不少。
究其原因还是语言这玩意很多东西就是 “没有道理”,没有你可以通过提高延时来提高准确率的途径。
下面我说一下我个人对外语学习的理解。
了解一点语言学的我,对于外语(特别是英语等欧洲语言)的感受是: 就是用全新的字母(汉语之外可以说基本都是字母)构词法组成你熟悉或者相对熟悉的东西,然后用全新的组句法(其实就是语法,语法就是怎么通过句子组成词语的方法)组成句子,理解通过这门语言组成的文字和录音传递出来的信息,或者自己组成句子表达出来让人通过这门语言理解你描述的事情。
这里面我特地说是全新,是因为对汉语母语者来说,英语的很多东西都是陌生的的,你没法通过读音和拼写进行联想。所以在脑内建立起描述对象和词汇的关系就是学习外国语言的的过程。
而对这个学习结果的目标,和母语学习以及理工科学习不同,母语学习和理工科学习可以通过一些大家可以接受的基础原理进行一步步推导。外语学习则没有,你无法理解为啥有时态(汉语作为典型孤立语和屈折语之间鸿沟实在是有点大),为啥被动态必须要以 be + v.ed 的形式出现。只能靠不断操练来加强这种形式在脑内中关联。
如何操练?那只有环境才行。
母语环境和理工科的环境达成比较容易,通过大剂量的书面作为就能达成(我个人就不反对一定程度上的题海,但是反对无意义重复),而书面环境对英语来说属于翘脚。
那听说环境怎么达成?英文歌,英文新闻以及美剧虽然也是环境但是没法让你强制达成外语和描述事物的脑内联系,即使建立链接了也效率比较低。
自己不行,那就是靠外部强制,兜兜转转过来就是靠氪金了。
你不靠氪金也可以,那就靠肝,试试每天听写英语材料,而且和自己水平相当的材料。这个能坚持的人很少,但是真的极其有效。
而且语文和理工科适合大讲堂方式,英语的书面读写也可以但是听说这种,满堂灌就没啥用了。
听说这玩意就得一个人自己搞,或者找老师跟你一个人搞,没法做到靠课堂听说就行。
就我所知,现在还有地方省份还是听力不算入总分。说到底就是穷,听力整体水平跟不上。
课堂上学到的读写,足以应付不需要开口说外语的情况。
所以你看学校教育的英语教学拉跨,但是至少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有读写能力,这个对于不需要听说的国人来说已经够用。
所以在我看来,国家保证了你基本的外语读写能力,听说的 dlc 只能付费购买。
ps: 个人强烈建议英语教学别再走美国那个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还是走原来英语作为外语的模式。(有点外国语言教学基础的知道二语和外语的模式不同)
一个无法应用的语言。大学鼓励以英语为毕业论文的语言吗?No。搞不好还要被批一顿。
刷知乎时看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才疏学浅不敢回答,但是看到一个回答以后在下面评论了几句。
他的观点是中国英语教育,老师在课堂不讲英文,只讲中文,而且注重背单词和操练语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很差。这是最显而易见的结果,当然还有比如动机不强,学习倦怠等等。存在的这个现象或者问题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这时候有人或者英语方面的专家就会引进教育方法,比如任务法,交际法。
归纳起来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观点的辩论。即以二语习得的教学方法和以外语学习的实际之间的矛盾。
习得和学习机制不一样,习得可能不那么费力,但是学习就需要那些传统的方法,比去 rote learning 死记硬背。所以这就导致了不同环境下教学方法也不一样。
有的人认为中国没有英语环境,那么适合中国英语教育的,那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抓单词和语法。
当然,acquire 和 learn,这两者的理论依据还有待深入挖掘。需要脑科学或者神经科学方面的实证。另外这两者之间有那么明显的区别吗?或许他们是重合的?
比如有英语使用环境,那一定就不需要 learn? 没有英语使用环境,那就一定没有 acquire 吗?
From my point of view,不要走极端。根据学生情况,根据当地学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断反思,不断调整。重中之重就是提升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毕竟先有一桶水才能倒出一碗水嘛。
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开口说,然而中国的所有英语考试不考口语!这就离谱。你打算以后见了人用写作交流吗?
考研英语真的让人看了想骂人,也不考听力,这就更离谱!
这,,,就很让我痛苦面具了
其他的我也没什么太大的感触,单纯就吐槽下作文吧
先不说什么,实用性实在太低了
太特喵的低了
应用文,写什么介绍,道歉信,complaint,,,我就不明白了,几行字都能解释出来的东西,你偏要让我写个 80 字,中间让我整一堆花里胡哨的句式,再塞几个高端单词
有意义嘛?你觉得外国人会 care?
好,这我还能忍,毕竟谁知道我们以后会不会交什么外国网友呢(),奇怪点就奇怪点了
但是读后续写就让我很迷了
众所周知,现在基本上写作文体都是以 non-fiction 为主
那我就不明白你们让我去写小说的意义何在,对我们以后写论文有作用吗?雅思是考小说吗?
还是让我们整一堆花里胡哨的句型
我是真的讨厌花里胡哨的句型
不是我写不出来, damn, I had my fair share of writing long n’ complex sentences when I was younger
但基本上,我们写的长句都是所谓的 clutter 啊
然后我英语老师为了让我提升读后续写都让我读的是什么书
Fucking Twilight
Like, ffs, do you think that, after Lovecraft, after TOLKIEN, I would settle for Twilight? Some shitty teen romance mixed with vampires and werewolves? Being the high fantasy nerd I am, I just can’t stomach those bullshits.
I’d sooner read them fanfics.
我就不明白了,何必呢
我经常超字数限制的问题确实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我的问题,毕竟我 review 长期 400 起步
Personally, I hate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the way they teach English all the more so. It just takes away the beauty and life in the language (and mind, my favorites are actually German and Finnish, much more logical and interesting languages), if only we were brought up to appreciate the olden grace and glamour in Shakespeare…
Nah, I’m ranting again, just ignore me
本人在职初中英语老师,之前在机构和大学(外聘)教授雅思口语听力。
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因为学校要的是分数,所以在这个体系下 rote learning 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但是真正要学好一门语言除了 rote 之外,还更需要思考和创造,然而现在似乎不太主张学生去思考,也没心思时间去创造,导致大量学生对英语形成思维定势,这要改变需要后期更多的时间精力。但是要改变制度的指挥棒,这需要很多很多年。
应试的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本身失去了兴趣,转而只会去想这里该填什么,那里该填什么,这点不仅仅对于英语,别的科目也是如此。
教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太脱离实际了。2022 了还在 how are u fine thank you 等,还有很多很多。因此我真的希望初中英语教材可以好好修改,让语言内容更丰富一些,贴近场景生活,现在的小孩水平智商不差的,这点内容根本没法提高。这点不得不说新的高中教材非常不错。现在我们的太多英语,都是假英语。
以上一系列因素导致许多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完全失去了英语学习兴趣,同时也学不到真正的学习语言的方法。我一哥们初高中时候最讨厌英语,结果上了大学看到了身边口语非常棒的同学心生羡慕,变开始努力。我跟他相识于英语角,他能到目前的水平,想必花了许多心思和精力。所以我真觉得,任重道远。只希望我孩子们将来,能够不怨恨我,能够重新拾起兴趣
没必要怎么看待,都是筛选人的一种工具,学到东西只是附带的,换成哪一个科目都是一样。
其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上机考口语,把口语纳入中考高考范围,当然对贫困山区的孩子挺不利的。
有 “哑巴英语” 这词出现,还不证明英语教育的失败吗?
我觉得一大问题是和中文深度绑定
英文这门语言应该独立于中文来理解和学习
没救了
水平在国际上说不咋地。但有一说一,虽然也比较应试,比语文教育强那么一点点。至少没让你背啥莎士比亚。
启蒙英语的老师素质太差
不怎么开口说英语
口语很差
其实中国英语教育中, 也有好的教学方法, 可惜由于老师水平等, 没有推广而已, 我这里就知道, 上海外国语附属小学. 等 我孩子一路上外附小, 附中等读下来, 本话题中的问题, 基本都解决的. 不是问题了.
关键点: 从小学开始基本全英语教学, 课上老师很少说中文,
背单词背单词我背 nmb,高中时没见过几个死记硬背的同学能记得比我牢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英文的基本原理就是记录英语的发音!害死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了真的是
个人认为,目前的问题在于两头不讨好
事实上大部分人完全没有学英语的必要,这些人日后生活里根本用不到,因此学习英语是浪费时间
而又有一小部分需求英语的人,对他们来说大学以前国内正规学校里(补课班除外)学的这点英语根本不够用
因此建议改成选修,对大家都好
我考过雅思 托福 GMAT
也是考过中国应试教育产物:中高考 四六级
说一个事吧 我弟弟是小学开始就去美国读的
数来也有在美 20 年了 那比我英语可强多了
终于逮到个机会 给他体验了一把六级和考研英语试卷 因为自己觉得很 “BT”
他说有些题目确实很难…… 美国人都做不出来
特别是六级的听力和翻译 哈哈哈
狠狠地共鸣了~
并不觉得我国英语教学失败,我们也就这样了,主要是国家太封闭了,从小就没有英语氛围,小时候又没有外网,电视上面全是中文节目,买的东西也都是中文,你说这样英语能好吗?而且非母语区和官方语言区,英语好的屈指可数。日韩的英语水平就高了?还没有我们封闭。
太菜了
没有设计出因才施教的体系都是自恋的体系
有个成语叫刻舟求剑 就是形容当代教育
因为最近本人在思忖做英语老师的事情, 在做国外考试和基础教育之间徘徊。
虽然之前这种中外英语教育方式的差异, 在我之前考雅思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但因为之前没有重温中小学生的考试题目, 也并没有产生强烈对比的感觉。
我突然就开始想, 为什么都是准备英语考试。回想一下, 好像我从小到大, 从小学到高中, 基本没有感受到准备英语考试 / 学英语的快乐。(除了有的时候背的比较好,考的比较好, 会快乐)但在学习雅思的时候我的满足感和快乐就多很多呢?(尽管准备的痛苦, 但是我真的觉得我学的东西有用啊, 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事实也证明, 雅思的确提升了很多人的实战能力昂)
反思了一下, 原因大概如下:
1. 雅思的形式可能更好让人接受。它并没有把语法点挑出来仔细考, 而是通过综合检测的形式。(往巨细的方向考, 非让你搞清楚 look 加各种不同介词的区别, 每个词都这样搞, 各种小细节的差别, 按这样学, 学三辈子也学不完啊。就是三辈子学完最后发现, 我其实不怎么用这些词啊…)
虽然语法是基石, 也很重要,但是在学习一个新东西的时候, 从它最枯燥的部分开始学起, 并且几乎把它当做是英语学习的根本, 这种形式, 无疑是很难切入以及培养兴趣的。再加上很多孩子受认知能力影响还不能从宏观上去认知语法体系, 很容易适得其反。导致不理解→学不会→不想学的死循环。(至少我当年是这样的)
并且, 这个难度是双向的。**学生难理解, 老师难跟学生解释清楚。**语法是语言学家通过总结别人使用语言的规律而编制的, 并不是有了语法才有了语言, 而是有了语言才有了语法…
如 @雅思写作 邵教授所说:
我们是有了一套语法,然后我们根据这套语法来使用这门语言,还是 人们习惯了运用一些套路去使用一门语言,然后这些方式被总结为语法?(语言学中的 Prescriptive vs. Proscriptive)事实上,主要的还是后者。相应地,我们不能记一个语法(公式)来创造新的表达,我们只能去学习这些语法(公式),遇到具体情况的时候,告诉自己 “这里符合语法(公式)”,只是为了方便记忆。如何从十几个介词中选出对的那个? - 雅思写作 邵教授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879027
所以就有了, 很多用法没有办法解释, 或者是例外的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听到这么多 “这就是固定搭配” 的原因。这个真的很尴尬, 因为真的没什么好解释, 也没什么能解释的。
想到这里, 对如今基础英语教育有点望而却步。
2. 雅思更贴近真实应用场景。我也亲自验证了, 学的东西跟外国人说, 好使。
学后马上能致用, 还发现外国人就是这么说话的, 当然更香。
比起应试教育中, 考着老师编的, 外国人可能不怎么说的选择题句子。。。。。。或者说, 一些古老的句子……(语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学英语也应该 “赶潮流”。)
总的来说:
没有人会持续想学一个自己用不到的东西的。体会不到使用和交流的快乐, 就很难真心想学或者学好语言。
这个使用的问题延展一下
我认为 a. 本身学生没有意识去使用 b. 没有环境让他们使用 c. 无法辨别什么, 外国人说什么样的英语, 不说什么样的英语。 这几个环节都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
最后, 我不否认基础教育为我后续的雅思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影响真的是不大。我也承认自己或许是因为自己曾经没有从语法的迷雾中走出来, 故而对硬性的语法练习和中小学中的英语教学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偏见。
还是希望今后我们的英语教育体系及方法能够更与国际接轨, 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和学会 “用的上的” 英语。Communication is key.
* 所有观点都会因为个人认知受限, 请见谅。我也还是个努力完善自己的英语学习者。
更新一下+补充一下
想做基础教育是想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而不仅仅只是想出国留学的孩子。
但是如果说整个基础教育的教学体制没有办法被推动, 或者说国际化的话, 老师和学生都会很辛苦。总之还是希望最后咱们国家的英语教育能越走越好吧。
说句实话,中国的外语教育资源之匮乏,孩子能学成这样,已经很对得起国家了
语言的学习应该是双向的 (兼顾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跟随时代变化的,然而这两点中国除了北上广深这种发达城市以外基本都做不到
印度阿三说话虽然一股子咖喱味,但对方英语的综合能力真不一定比受过十二年系统教育的中国学生差,甚至有些可以全方位吊打,为什么?接下来就围绕上面两点细说
首先,我说语言学习是双向的,中国孩子学英语输入和输出靠什么?听靠学校的听力材料和英语老师,说靠上课回答问题和老师互动,胆子小的说都免了,读靠教科书和发下来的试卷,写靠试卷上的命题不超过 120 字的作文…… 你看大部分非一线城市的孩子是不是这么过来的?就这点资源,这算个啥?
一个非一线城市家庭条件普通的孩子有机会出国吗?一生中有几次机会能碰见外国人?没机会见到外国人,现在互联网发达了,网上聊天总行吧,Facebook 和 Twitter 进得去吗?
咱们的英语学习,只在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反复打转,根本没有得到外部反馈的机会
所以别怪孩子英语学不好了,在他生活中有需要用英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时候么?有需要用英语分享他人生感受表达他自身想法的时候么?有么?
很多外国人惊讶于一点,中国的孩子仿佛技能全点在了读写上了,你给他看一篇小短文,他能 get 到意思,也能给你写出简短的回答,但是听说不行,尤其是说,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怎么用英语说贴切,表达的磕磕巴巴。
其次,不要小看语言的变化发展速度,学外语要跟上时代必须不断地交流反馈关注信息。然而中国教材的信息更新速度着实 emmmm,我见过最离谱的还用十几年前的教材。中文每年都收录好几百个入词典呢新词,更何况世界通用的英语呢?语言变化发展速度多快可能有人没有直观感受,举个触目惊心的例子吧,north Korea 和 south Korea,75 年前他们的语言大致是一样的,北边的人和南边的人说话有差别,但是北边的人不至于听不懂。而现在由于 nk 的的原因,北边的人已经听不懂南边的人说话了,跑路的人起码要在 sk 待一年,才听得懂韩语。
你基础教育那点资源学出来的英语只能是死英语,只能在国人圈子里打转了,但国家只能做到这个份上了,盘活只能靠你自己了。
如何看待?中国的英语教育是为了培养能阅读英文文章的人,不是培养一群满嘴英国话的黄皮白心人,英语水平烂是正常现象。
如果有一天国人的英语水平特别好了,那才要反思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利益相关:2021 年杭州中考考生、杭州某国际学校在读(目前在上 Cambridge IGCSE 课程)。初中阶段在自认为英语课程几乎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分数稳定于 110 以上。
老母是大学英语老师,经常抱怨即使其学生高考英语考试平均分数在 126 分之时,实际水平难以直视;在帮其批试卷的时候经常也能看到其学生的极其低级的错误。不难看到,中国高考英语科考试已经远远脱离选拔英语人才之作用。
中国的英语不是为了 “学英语”,而是一种变相的筛选器,将大量不发达地区的优秀人才全部塞掉的一种手段。
就像英国文官考试中的希腊语,屁用没有。
不要说英语交流之类的屁话,**任何专业语言都能在大学学习,为什么偏偏英语就要从小学开始学?**还 TMD 要在中考高考占据 150 分?
对于即将要学英语的学生,做要不要好好学英语这个决策时,应该问英语学的好的人的意见。一个英语学的不好从而无法从英语中受益的人告诉你学英语没用,那我觉得这个论断可信度是不足的。我作为一个英语学的还不错的人,真诚地发表我的意见:学好英语有用,我从英语中受益了。
我雅思首考 6.5,不算很高的分,但也不会凡尔赛地认为自己英语 “不好”。其中口语小分 6 分,不算高但是足够在大多数场景下与外国人交流。我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进入社会后,我是真切地从英语上获得了好处的,包括但不限于真的获得了更多的求学和工作机会。
另外,我之所以觉得我的样本有意义,还因为我并不是从小接触贵族教育,只是运气好小时候分配到了一个叫 “外语实验学校” 的公立学校。作为一个幸运的无产阶级,我应该向朋友们,尤其是小朋友们传达正确的信息。
——————分割线——————
关于我的学校:
那会儿还是千禧年,一群家庭背景各异(当然这是我长大后才了解的,小屁孩懂啥家庭背景)的小孩子被收进这个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剑桥少儿英语》,而这个学校的名头竟然真的骗来了一位年轻老师,第一堂课教我们学音标。好我为啥说骗呢?因为没过几年这老师果然走了(当然也是我长大了才果然的)。不过我作为一个幸运的小孩子,除了有一个好老师之外(也是我长大才发现这老师的好的)还有一个虽然没啥文化但朴素地认为 “好好学习非常重要” 的妈,在这个短暂的幸运窗口竟然真的学进去了,之后在英语学习上就没怎么碰过壁。
关于音标学习和口音:
我认为不用因存在口音而自卑,但学习音标还是有用的。因为英语的书写是表音为主,记住正确的读法有助于正确书写。
近两年我已经破除了口音迷思开始放飞自我了,我其实挺满意自己中国人的身份的,所以在跟老外聊天的时候甚至会故意来点中式表达。但我自己背单词的时候还是会追求正确的读音,读音正确 + 同音结构辨析一下 + 辅音字母双写记一下可以短时间内快速记忆,听写英文单词基本不会错,当然中文释义还是要另外努力的。
举个例子,fission,fi 通过读音记忆,sion 和 tion 读音相同辨析一下这个词里是前者,最后记一下 s 双写,听写就搞定了。中文释义另外记忆(就是该花功夫还得花的意思想躺平学是不可能的小朋友们,但多种方法结合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
作为一个从小学英语并且学的不错的人,我真诚地认为小时候开始学会更容易且效果更好,这是我对比身边朋友同学得出的结论。
但是如果你不是从小就学,那你就现在开始学啊,谁不是从菜鸡过来的,没菜过怎么变强。现在不开始那不就永远没法变强了,能强一点是一点啊。
关于以后买菜又不用英语:
是的,买菜还不需要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问题就是如果你不学,你的未来就只有买菜了,如果你学,未来有可能不止买菜。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大家都是在博那个可能性。更糟的是,你不努力会让努力的人成功率上升。人可以躺平,但是躺平必须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劝你躺平,那对方是否善意我是报有疑问的。
最后,关于卷:
老师要求大家写 800 字作文,有人写了 2000 字,其他同学为了跟他竞争不得不提高字数,这叫卷。
老师要求大家写 800 字作文,有人写了 800 字上交,你写了 400 字不想写了抱怨人家卷,这不叫卷,这是你没努力。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在最心无旁骛的年纪好好学习。全世界的研究都证明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
也没有高赞说得那么夸张,美国高中生考大学也是要考语法的。随便上网找一些题:
第一题,考逗号与句子结构,“following …” 是形容 snowflake form 的整个过程的,而不是形容 droplet 的,所以 droplet 后面要加逗号。“form from” 是一个 phrasal verb 不应该用逗号分开。选 A。
第二题,句法和句间逻辑。此处副词应该是形容这句话与上一句话的关系的。两句话应该是转折的关系,选 J。
第三题,句子结构。suggest 后接宾语。宾语从句应该是 that 后面接完整的有主语有谓语的句子,所以 AC 错。B 的话 in which 后面没有谓语动词,定语从句结构不完整。所以选 D。
第四题,dangling participle。Re-creating 表示 “再创造”,是 scientist 的行为。所以这个 participle phrase 后面应该直接加 scientist,选 H。
不过相比之下,美国考的语法更多是考句子结构,侧重于 syntax - 句法。美国的学生要在很长很复杂的句子里准确找到 run-on,segment 和 dangling participle 这种错误。而中国语法没有这么多复杂句子的句子结构题。而中国的语法感觉很多时候在考一些特定的表达与搭配,而这种美国考试一般考得很少。
网上随便找张图,我就不做题了,大家感受一下:
要我个人评价的中国英语考试的话。感觉中国英语考试在词汇和句子结构上压难度。难题部分的区分度主要都是靠各种奇奇怪怪搭配什么的拉开的。高分段学生几乎没有人会看不懂文章。这不好,说实话,那些奇奇怪怪搭配你会不会其实关系不大,真正等你读论文的时候,影响你的大概率还是长难句与不认识的单词。建议仿照托福的风格命题。托福是美国官方认定用来衡量一个非母语学生的日常英语水平与学术英语水平的考试。顺便帮想要留学的学生准备一下托福。
最后,部分反对高中
说的不要用复杂句子和生僻词的说法。
要不要用长难句和生僻词取决于文章的目的与目标读者。正确地使用长难句和生僻词有时候可以用来体现写作者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与训练的人,可以增加作者的可信度(credibility),是体现 ethos 的一种方法。
我老婆、当年高考英语成绩和省状元同分(114/120)。就前几天一起和几个老外吃饭,大家全程用英文聊天聊 high,就她一脸懵圈坐边上… 用她的话:听不太懂我们在说啥,就算听懂也不知道怎么用英文加入我们╮( ̄▽ ̄)╭
也就是说:中国的英语教育根本就跑偏了!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本质上就是交流用的,而不是一个给你用来考试的 “道具”~与其在那一味地纠结什么虚拟语气、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等国际上都几乎已经废弃的语法点,还不如好好研究下实用性!
拉丁化太慢了!
因作者拒绝向知乎提供任何有价值信息,原答案已经被作者全部删除,请知悉
这个问题下很多人凭着一腔热情和感性认知在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并且曾经教过各个年龄段的从业人员。回答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能用好或者不好,对或者不对来回答。我个人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一个是音系学(phonology),一个是学校大会小会(教研会)天天在磨的问题,就是英语教学教法 / 课程论 / 测评等等(总之就是英语教育方向)。如果真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去多看看数据库,下载一些大牛的文章再说话。我个人的浅见有一下几点:1 首先,外语是有必要学的东西,不仅限于英语。如果有人拿自己一辈子不出国之类的来杠,那我根本不想跟你说话。2. 不要要求老师的水平达到母语水平,这在中国大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并不能实现,或者永远也不能实现。以我和国外某些非英语母语国家的教师交流来看,在很多其他国家也不能实现。这是客观事实。尤其中国作为一个本土文化非常强势、根深蒂固,且语言体系和英语完全不同的国家,这个很难实现。不要强求。3. 接着第二条,如果想让自己或你家孩子英语达到母语水平,要么就是 1). 上高端的国际学校,2). 找到靠谱小班外教,每周至少四小时的沉浸式学习。3). 出国游学 / 留学。以上也不能保证英语学成母语水平。4. 接着第三条,你为什么要把英语学到母语水平?你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你在国内使用英语最终需要到一个什么程度?5. 那么最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国内英语教学现状,我恰好是在校内和校外培训机构都待过的。培训机构的话,总体参差不齐,而且大多体系性、规范性成问题。基本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可能没有课程大纲,或许会有课程体系安排(为了长期抓住客户)。主要还是想说说正规学校,正规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是比较规范的,到什么阶段学生该是什么水平,掌握多少词汇量,课堂组织的质量等等。总体而言,老师们组织课堂教学还是更加注重教学策略和技巧,什么意思呢,学生基本得不到社会实践机会,说白了也就是练得还是少。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这就出现了很多回答里说到的学了二十年英语还不太会说,一出国发现外国人不像教材上那么说英语。当然了,不同的学习者天赋、兴趣驱动力不一样,肯定水平也不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国人英语水平不高的问题是全国总体的教育环境和教学体系设置的结果。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以我所在的层次的高校为例,英语课时包括其他公共课课时,是有占比的,甚至占比非常低,这可能看起来不是一件大事,但是实际上英语学习的量就被大大限制了。…… 太晚了,脑子有点不清醒,说的不一定对,先休息了,有时间再更。
作为学生,我的英语成绩不顶尖,但从上学之日至今已上了超过十年的英语课,对此还是有一些看法的。
看今日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超前培训负面清单。我们看到在小学阶段讲授国际音标属于超标内容,而目前小学三年级起乃至一年级便开始开设英语课(我一年级就有了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语音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学生在校学习我们的母语汉语的时候也是从汉语拼音开始进行学习的,而英语也应该从语音方面开始学习。
小学阶段不教授音标意味着什么呢?
小学毕业时学生已经上了至少四年的英语课,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和简单的语法框架,可以说出句子了。但音标学习的缺失则意味着听说读写四个模块中 “说” 是缺失的,甚至是“读”。
英文单词并不完全按照拼写可以正确的朗读出,而汉语可以看着拼音,标准的读出来。音标对于词汇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掌握了音标,看到新单词往往可以读得更好,甚至可以带动听力技能的提高。
到了初中阶段再开始教授英语音标,有些晚了。
很扯,国外教人学汉语的也很扯。
在油管上看一些外国访谈节目,比如说肥伦秀,艾伦秀,很多东西,或者说是梗,如果不看字幕解释或者有国外成长背景的话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很难 get 到笑点。
就像两个中国人日常对话,说一些中国独有的梗来打趣一样,号称学习汉语多年的外国人也是听不懂。
外语基础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文化交流,但是文化这种东西是在变的,还抱着开头就是 “how are you”,回答一句 “i am fine,thank you,and you”,绝对是止步不前的教育方式。
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比如说初高中,还仅限于听力,阅读上(至于写作,每年 cos 李华写个信对于写作没什么提升)。可以说,中国学生普遍的听力和阅读水准很高,但是对于口语和写作这种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才能有成效的东西来说,中国学生的能力普遍很低。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环境喽,要么从小扔出国,要么在国内创造一个环境。
前者的话,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不可能实现,而且为了学个英语从小出国,没必要。后者的话,就目前教育资源和人口基数来说,也推广不开。
但是,虽然这种情况很扯,我同时也认为这种方式很适合现在中国的普罗大众。
退一步来说,真的有必要让人人都掌握一门外语吗?很多人不需要这个,所以中国基础教育能让他们入个门,就可以了。对于那些有出国想法的人,或者以后有意愿从事与外语有关的工作的人,他们会自己去找途径有效地学习一门外语的,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渠道。
我是觉得,学外语这个事,不能扔掉,但是也不能举得太高。说一门流利的外语成不了人上人,所谓术业有专攻而已。
也就是说,中国英语教育虽然扯,而且也有解决办法,但是没必要改变。
我认为没问题。
我是个程序员,我高中大学接受的英语教育足够我阅读英文文档,去 Google 查阅资料。现在在 stackOverflow 上用英文提问题或者回答问题还有点勉强,但是磕磕巴巴也是能交流。
千万别信那些人说什么高考剔除英语,等需要的时候在学。这就跟我明天开始努力一样可笑。太高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趁着小孩子还小,还逼得动早点学英语吧!真等到需要用的时候才学,我估计就是两手一摊说我不会,懒得学,直接躺平!
中国英语教育,至少是我经历过的教育,我认为很失败。
它做的最牛逼的地方就是它把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兴趣甚至是热爱通通抹杀掉了。从小到大,上英语课就头疼。
老师上课提问,要问你怎么想,畅所欲言,可是一旦你当真了,说到她不愿意听的话了,她就会叫停你并且对你的看法表示否定,甚至说你想法,三观有问题。不是你 tm 喊我畅所欲言吗,现在你 tm 叫停,这不双标吗?
ppt 上有课文总结,我觉得环节很好,可老师非让你填词,填的不是一模一样的还不行,关键意思对了不就行了?这是语言学?
考试,考试,还是考试,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你让我想想学英语有什么好印象,嘛也没有,哑巴英语名不虚传。关键是这些老师还把这个奉为圭臬,并且孜孜不倦的教学生,摧毁下一代,难啊。
深受其害
但我们的学生并不能改变什么,只能按照上级领导者规定的政策学习。
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现在的教育是为了筛选人用的,而教育人是在其次的。既然方向都定错了,那问题的出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但也得理解现在的国情,中国人那么多,像素质教育这样的东西对绝大多数的人而言都是奢侈品。但也没必要怨气太重,毕竟,有一堆人的情况是和你相同的呵。
高中生觉得不是很有用。
英语成绩还可,高二 125 到 134 左右。我小学英语一开始不好,后来因为总体成绩不错被拉去参加比赛,训练了小半年,最后被淘汰了(。但是从那以后就直线上升,中考也是接近满分。
上了高一开始疯狂做卷子 orz 我当时被理科拖后腿,别的科目都不管,拼命学英语。大概是每张卷子不会的词都查一遍,一年写了满满一百多张活页,勉强考过年前十。分科以后学习兴趣上来了,英语成绩反而下去了。
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感觉到,不止是词汇量的问题,是一种 “提笔忘词” 的感觉。我的理解能力一直很好,全是生词的文章照样可以看懂七七八八,但是同学问我一个单词的含义,包括我最看重的读音,都说不出来了,完全依赖字典。
但是不可能付出所有时间学英语了,我那时候尝试了很多老师说的办法,刷单词攒句式,但它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我还发现,我国,至少是我校(能出一两个清北的地方级重高),英语学习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平时老师要求我们替换高级词汇、高级句式,并不能改变表达空泛、言之无物的本质;就算是续写,情节都是寡淡、千篇一律的,高级的词汇和长句的情感表达占据了更大空间。
so~没用!
现在英语还可以啦。后来想了一个很个性化的方法,因为我喜欢看同人文嘛,就去外网抄一些我 CP 的文章,全部看懂以后反复诵读。说实话,上一周的英语课都不如我在家摘抄效果好,因为接触到的都是灵活生动的表达,而且说到底其实就是在看小说,于我自己确实大有裨益!很满意现在的英语学习状态,也确实对语言学习有了自己的看法。上次和同学聊天,我说本科不准备读外语,反正自己对这方面很有兴趣,学一个轻松点的研究型文科专业,肯定会去自学的。
就酱~希望可以一直学下去,但不是按照学校的方式啦!
这题纯属钓鱼。反过来,我来问,你能解释同一本教材教出来的人,考试为啥有的 130 + 有的 30+。如何看待教育,就像在问如何看待吃饭吃大米一样。你自己拉屎臭还能怪大米质量不好吗?
重点就是,学习的人,人,人。这点很重要。
我混迹于各种学习群里,不讲话,但是很爱看别人聊天,其中学习英语的聊天群最是热闹,你可以看见 5-50 年不同区间的脑血栓患者,为了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开始对线的。接下来讲几个患者。
1. 举一反三型。这种类型的人儿,看上去,很努力,但是问出来的东西很奇怪。他爱举一反三,用自己的思维来举例子。最常用的口头禅就是黄教主的口头禅 “我觉得 blablabla”。问出来的问题在中文版的例子里就像 “胡说八道,八是个数量词,八可以用,那 12345679 也可以用,为什么我不能用?逻辑上没有错啊,blablabla”。这种人还有个特点就是,不接受别人的劝,我认为是对的啊那就是对的,你不配辅导我。你不知道啊那是你没见识。
2. 盲目执着原味。这种类型的人,大多偏向爱练口语的(在这里申明,不是口音不重要,但是要分清主次矛盾)。这种病人,一味的追求原味,一开口就是,我是练(英 / 美音)的。然后就没有下文了。长时间来看,他就执着于一些基本单词的发音和发音技巧,就没有然后了。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些人练了半天,还是逃不过,how are u,fine thx and u。你让他出去麦当劳点个餐,估计也就是 “this this this daizou”
3. 光说不练型。这种人,占比例是最大的,也是脑血栓很严重的。这种人觉得,我为了学英语花了钱,花了流量,啊我就学到了。群里经常会有这种人,你们谁有 xxxx 学习资料,背单词怎么背才好。我新概念 blablabla。你可以发现,只打字,手上全部没有动作。学习光靠嘴,笔记呢,作业呐,归纳呢,总结呢,练习呢,啥都没有。难怪别人呛你大学四年就只会一个 abandon。
4. 强行升华型。这种人是我见过最奇葩,最不可理喻,脑血栓最重的人。
这里先举个其他的例子。刚刚上大学的时候,高等数学真的是一个坎,我们学校学的是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说实话,我毕业这么多年,这本书在我的印象里,还是三个字。看不懂。真心的是不讲人话。以至于高数考试那都是低分飘过。我以为就同济大学的高数不讲人话,后来才发现,所有中文高数都不讲人话。直到,我接触一些国外的数学书,比如,菲赫金哥尔茨的,比如托马斯的,才知道,人家不是不讲人话,只是你看不懂,你看不懂,你看不懂。国外的书,前因后果讲清楚了,你就恍然大雾了。国内的教材语句太凝练了,那就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教材普遍爱凝练,妈耶显得自己了不起,害了一群人看不懂)。
回到这种病人,这种人就爱强行归纳,一点破面似的,像佛家窥芥子得须弥一样,强行把一个很小的语言点提升到一个非常笼统的高度。然后开始发表言论,我发现在 xx 句子里的 xx 做为那啥那啥时,通常会咋咋咋。
其他的例子就不举了。所以你问怎么看待英语教育,我就反问你,怎么看待,“妈耶连个英文都学不好,整天叭叭的没事干刷知乎的喜憨兒你还能奢求他干点啥事呢?”
你以为的英语教育:学会英语,方便交流
实际上的英语教育:学会读写,方便读外文文献然后…
我们都知道有问题,但是规则不是我们制定的。
作为一个教英语的,最大的矛盾就在这里。
我第一节课就会跟孩子们说,你们学的是应试英语,和你们以为的英语是两个东西。
想要分数是么,fuck it,硬着头皮上。哪管的了那么多。
分数,都是分数。
废物老师当然只能教出废物学生
语法学的比洋人还细,区区一个句子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但看个电影没字幕没法看
对个话那更是万万不能张口的
外国语学校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是留学,再差也是去大厂外企,总之不会去当老师
特色英语就继续这么教下去
真都把英语学好了眼界一下就开阔了
那反而是极其麻烦的事
所以以后变成选修我一点都不意外
想起英语,先容我说句 cnm!
目前的中国的英语教育非常棒,但问题是过于重视,浪费精力过多。
一、优点。
中国英语教育的水平,我觉得还是相当棒的,甚至说有点好过头了。你看看什么采访、电视里外国人说中国话的,十之八九三五个字的超短句你都是听不明白的。中国的学生,但凡初中毕业的,一两百的词汇量还是可以有的。虽然少,但是一旦放在合适的环境里,会成长的很快。这就够了!
二、缺点。
我的英语很烂,稀烂的那种烂。高考六门课,其他五门单科我都可以拿到年级前十,唯独英语一百五只能拿到三十多分。理科综合,一门课我就够在黑龙江上上本科线了。拼了老命,一多半的精力浪费在英语上,最后也就勉强及格。总结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匮乏,启蒙太晚。县城的孩子,直到上初中了才开始 ABCD,稍微调皮一点,那就是一步没赶上永远赶不上。以至于,这个稀烂的英语在后边考研、考博、评职称等过程中都像一个破裤子一样,甩不掉、离不了。
三、特点。
至于很多人吐槽 “哑巴英语”,说的是事实,但是我觉得中国英语教育本来就是为了阅读来的,是希望我们拿着字典慢慢磕一篇文章、亚马逊上海淘个东西。至于说有听、说需求的,那是铁了心要移民、嫁到外国的那群人,这些人的目标是生活在英语环境里。为了这些人的需求,就要改变我们自己的教育,也不太合适。中华大地,说的是中国话,如果你不专门去找,外国人还是很稀缺的。真正绕不开有英语需求的可能真的就是看看英文文献资料。你说几个中国人呆在一起,你秀正宗伦敦腔、我秀纯正美国俚语,结果一辈子下来见不了几个外国人,傻不傻?
四、争议点。
拿印度人的咖喱英语说事的,纯属缺德带傻逼。拿什么硅谷印度人高管扎堆扯臊的,丢你家先人脸,回去抽自己一百个嘴巴。印度是被英国殖民的一个国家,是甩掉亡国奴帽子都没有一百年的国家**。咖喱英语,是耻辱的印记**。中国英语、日本英语、韩国英语,是保留了自己母语主体地位,学习的一门外语。哪个国家不比印度强?
一个国家的教育,是要为了自己国家培养人才的,不是为了迎合其他国家跪下当狗的。
我们的英语教育,是为了培养本土工程师、科学家吸收消化世界文化技术为我所用的教育,不是为了移民建设西方世界的教育。至于硅谷,是我们的对手、是我们的老师,仅此而已。硅谷再强大,我们也要挑战它、战胜它,我们不光会有自己的国家的高管还会有自己国家的企业,就是这样。
先说一下目前孩子课堂学英语的情况吧。孩子四年级,一线城市菜小,班主任刚好是英语老师。一年级开始学的英语。英语成绩一般,默写单词比较吃力。孩子英语课要记笔记的,笔记内容主要是语法。课下作业主要是单词默写、语法练习等。听得较少,主要是单元考的时候有听力。虽然每天布置朗读课文的任务,但不检查,所以孩子一直觉得这不是作业,常自动忽略。基本上孩子学英语主要把时间花在了默写单词刷语法上(一二年级不能有书面作业,三年级开始突然默写单词了)。听、说、读较少。这样一总结,发现和我 20 年前学英语几乎差不多。
学习一门语言,或者国内现在流行的英语启蒙,都需要大量的听力和阅读。为什么呢?因为听力和阅读是输入,没有输入怎么能有输出(说和写)呢?想想咱们婴儿学说话,都是天天听周围的人唠叨,突然有一天孩子突然说了人生中第一句话。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大量的泛听泛读是很好的。依靠学校学习的那些知识,只能用来考试,而不能运用英语,更达不到通过一门语言了解更广阔的世界的目的,因为读的太少。不过,刚刚颁布的新课标已经表明,以后的英语学习将更注重运用,但是家长的担子更重了,因为课外阅读是要靠家长来督促的。
作为家长,我要督促孩子及时完成校内作业,这基本上占了大部分时间。偶尔有空余的时间,就督促孩子能读几本英文绘本,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听一些简单的入门材料。现在他的汉语强势已经形成,想要有大量的听力输入,他首先有意愿才行,不然听了也没什么效果。另一方面,作为家长,为了给孩子做一个榜样,我从去年开始拾起英语原版书的阅读,慢慢消化给孩子买的书,另外加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成人学习英语,比孩子学习英语更容易,因为成人有了自觉,而且会自己找资料。
我是上初一时才学的英语,基本上教材加磁带加老师的上课讲解和练习册学习英语的。不过,初中老师有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一直挺赞同,就是朗读背诵课文。高中老师开始给看一些英文电影,读 21 世纪英文报。大学(非常普通的本科)的时候自己看了一些改编版的英文小说,只能说词汇量还可以,但阅读量少得可怜,听说写也是很少。读研(985-211 学校)时要阅读原版理论书,这时候开始沉下心看书了,只是阅读量也很少。工作后多年,我一直阅读很少,直到孩子出生买绘本、随后又做少儿图书编辑,大量接触原版书之后,下定决心好好读原版小说。因为之前自己做过笔译,也了解到市面上很多书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我更倡导读原版,学习地道的表达(语言学习层面),最终的目的是了解另一种语言里的广阔世界(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
我提到读原版可以学习地道的表达这一点,也是源于自身的工作经历。因工作原因,需要了解当下几个主流的小初英语教材,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前后有不一致的情况;为了让孩子能学起来容易,很多表达和词汇都被改掉了;使用场景生硬,离学生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等等。孩子学的教材更多的是中式思维,而不是英语本身的表达思维,这就不可避免地有 chinglish 了。
现在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了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所以开始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原版书阅读。我们不能选择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的时候,那就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大量阅读吧。打破学英语就是学一门语言的狭隘格局,让英语成为孩子日后了解广袤世界的一个工具。
我在国内上学的时候,英语是倒数的几名,高考英语成绩两位数的选手。
目前在澳洲全职工作,英语算不上多么强大,但是至少没成为短板,工作能力一样碾压大部分老外。
说说我的心得吧,国内英语教育的语法之类的,还是很好的,非常的专业,尤其是我在学各种从句的时候,碰上过一个好老师,学的很明白,这个真心的要感谢国内的英语教育,真的很有用。
但是,其他的话,不能说没用,只能说效率很低。
说到语言教育,我们首先得定义一下什么样的语言能力是好的。语言说到底是个工具,不管你英语考多少分,交流是最重要的,考试只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为了划分分数而创造的一种非常奇怪的方式,这里插一句,我给外国友人看过我们的英语试卷,他们吐槽很多东西。
我认为,**谁能用最少的语言描述,用最贴近老外表达方式,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把自己得立场表达得明明白白,这样叫做英语好,至于你英语考试多少分,在真正面对老外得时候没什么意义,**毕竟老外不可能因为你英语考满分就秒懂你想表达得意思。
我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高考英语两位数,英语老师都不想看见我,4 级得单词都没背过,4 级贴线过,6 级都没敢去考,我也就有个国内语法得底子,会一些常见得单词。最终从一个英语学渣变成英语使用者,进步最快的时候,就是天天刷老友记得时候,刷到我能背下来每一集得台词,这个过程也就用了半年,然后我就发现我的英语飞速提升,慢慢的开始不怵和老外单独交流了。
在日常英语问题不大以后,就是专业英语了,这是一个阶段得提升,你只会日常的,没啥用,专业英语是每一个人的最终挑战,专业英语没别的途径,就是甩开膀子练,还是实战最重要的。
国内英语教育过于强调理论了,实战这一块非常欠缺,我说的实战不是和老外说几句话,而是深入到人家的生活里去交流,然后深入到专业里去交流,这样你的英语才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停留在卷面上的数字。
考试内容其实是比较合理的,阅读分数占比最高,四六级也有长篇幅听力,符合被动需求(读、听)远大于主动需求(说、写)的背景,可能就完形填空这个题型稍微有点怪,以及写作的实用性偏低(都啥年头了还笔友,给房东或者教授写邮件还差不多,四六级那个假大空无力吐槽)
但是课堂内容偏差就有点大了,中学课堂基本都在记笔记背笔记的循环中度过,来回来去抠那些动词介词搭配,想进行阅读和听力的训练基本只能在课余
大学我们专业因为要学德语所以英语课的要求和可选性都比较低,没法很好地评价,不过印象里有一门翻译课很扯淡,三五节课下来我觉得我都不会说人话了……
从高赞回答看下来,似乎大多数是感性的吐槽,根本不懂什么英语教育。
我国英语教育,不是为了让你随意地跟别人日常交流 (这是次要的),是在培养和筛选人才 — 能相对严谨地应对和吸收以英语为载体的知识。在这方面而言,严谨到甚至有点刻板的语法要求是有必要。
上提评论区大佬意见:
学不好英语的,有条件的,尝试跑小语种。
(忽然想起来,好多英语拉胯的师兄师姐走了日语,也有剑走偏锋的搞梵语)
————————————
以下原回复。
头秃。
西北地区十八线小县城选手。
小学五年级开始学英语,频繁不及格。
高中 150 考过 50。高考勉强考了 80 左右,靠其他科目拉分上了 211。
大学英语一挂到英语四。(高考不考听力,但大学之后考试听力比重太大)。
考研第一年,英语一 30+,放弃考研,选择上班。
后来二战。英语一 40+。复试考口语,崩溃。
研一。全英文专业课几门,崩溃。学术英语崩溃。课堂英文 PPT 展示崩溃。英文研讨会崩溃。四级第九次未过,崩溃。
研二。四级十一次未过。读博无望。
……
问我怎么办,我也很绝望。
这么多年求学。
新东方
雅思培训
~
补课费大几万还是掏了。
……
起步太晚。
不懂大家为什么都是哑巴英语无所谓。
从大学开始卷的都是听力、口语、英文写作阿。
ORZ。
来自一个快要被英语逼死的小菜鸡。
中国推行英语教育的本质,是把英语当作重要的工具。
当前世界主要的科技文献都是以英文完成的,而学习之前的科技成果更是要使用英文,因此英语(阅读)能力格外重要。
从一开始,这个教育模式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顶层设计根本就不是让我们会说,只是要求我们能阅读、能进行书面交流就行。
所以为什么要对我们学了英语却不能口语交流而痛心疾首?给自己找罪受吗?
中国学校英语教育学术化严重,当做是拿来研究学习的知识而不是表达思想进行沟通的工具。
作为考研英语 80 雅思 7 的研究生,去美国洛杉矶留学,简直崩溃。各种加州口音,德州口音,墨西哥口音,印度口音,日本口音等。哪一个也模仿不来。张口就来,更别提什么语法。这还是我考研雅思学的英语吗,不讲武德! 我赶忙补了几部美剧。
我很搞不懂有些所谓的答主的观点:教科书教的都是过时的英语,真正的英语就应该是用的。有这种观点的非蠢即坏。教科书的英语过时了吗?过时了。但是,我们就必须要学 “时髦” 的“礼貌”的英语吗?我看未必。如果真的如后者,岂不是每年都要重新编写教材?毕竟流行词、流行用语这些是年年都会变的。有人说,英语是语言,是用的。那我且问诸位,你平日里说的流行词、对人的礼貌用语这些,难道是从语文书上学的吗?显然不是。如果没有语文课本的打底,你真的能够适应所谓的流行语言吗?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运用,这没错。但是,这不是学校教育的锅。如果单纯地抛弃语法、词汇这样的传统英语教材,只会让学生疲于奔命,无法真正学会英语。顶多会点日常交流,仅此而已。
比较好的区域公办初中一线老师路过。
结论:在改进,变得越来越好。听力考试增加口语部分,采取机考,掌握越来越灵活,贴近生活。为了活学活用取得好成绩,经常组织学生去机房练习听力口语。
现状:公立教育是面向全国的,托底的,英语(或各科教育条件)必然发展受到区域经济影响。富裕区域越来越好,贫穷的区域和富裕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可能存在的问题:现在中考由考听力变成加考口语,多少农村地区小学没怎么学过英语的孩子变得更难了。我们学校最先配备了语音教室,获得了软件使用权限(收费的,很贵),但是隔壁学校(农村学校)连语音教室都还没有,更别提后面很贵的软件购买了。
我们学校也有教育局分配过来的农村学生,有一说一,这部分学生小学基础很差过来基本是垫底的。虽然有了进好学校的机会,但是大部分人也抓不住,经常上课睡觉缺交作业抽烟什么的。
然后中考也改成听力口语可以考多次(第一次免费,后面几次是付费的),取最满意一次成绩。
有利于:家长素质高经济状况好,成绩好的孩子;
不利于:家长素质不是很高经济状况不好,成绩较差的孩子;
有的人公办教育怎么改他都不满意,其实改到最后,也许变成离他距离最远的,私立教育注定是面对少数人的(至少学费就可以做到区分)。
大概扫了几个回答,结合我本人就是英语老师、英语专业,我说说看法吧。
国内的英语教育(暂且先叫教育)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清楚两个概念:教育、培训。如果是教育,学习一门新语言需要从听口端入手,就像小时候学说话一样,大量听之后,实现模仿与输出,通过输出与反馈进行纠正。读和写不能说不重要,但是相对来说应用场景少于听说。
培训是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在国内最常见的应用场景就是考试,那作为英语老师,这个场景下,考什么我就教什么,简单快捷,不考的教它干嘛?又拿不到分数。这是一种非常功利的途径。所以一旦考试场景与实际场景有出入,就极大概率出现所谓的和老外聊天互相不知道说什么。
现在,目前的英语教育硕士,我把他叫成英语培训。从应对考试的角度说,甩出抽象概念(比如语法),然后通过大量实践来验证(俗称做题)有没有理解概念,其实说白了就是检验概念理解的怎么样,与实际是脱节的,也就是说内心一套英文体系,英文应用本身是一套体系。学会了概念,拿到了分数,培训就是成功的,不能说不好。
但是同样,弊端非常明显——就算你你学一门外国的语言,也是受顶层设计支配的,也就是说你学的压根就不是这门语言,而是顶层需要你学成什么样子的语言。换句话说,想通过学外语来逃脱统治,想多了。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脱?有。
难道要把你培养成能够轻轻松松 run 出去的水平?
那还有谁来建设祖国呢?
能够给导师看英文文献就 OK 啦~
应试英语,科研英语,生活英语是三种东西。应试英语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学到四六级算是为止,科研英语考上研究生才算是开始接触,生活英语不移民,不跟老外交流基本上一辈子用不到。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词汇量。
md,前几天四六级考试,一个 clinic,一个 proposal,一个 needy,这么简单的单词居然都能上热搜,降智到我想 ma 人了。
据我接触的,除了那几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英语说得最好的就是中国的学生们了。
应试教育,我听不懂英语,也看不懂英语,但是我会做题
这玩意作为工具,这种教授方法我觉得挺好的,上学的时候死记硬背方便多了,反正硕士毕业后再也没有用英语的需求了,打个游戏看个电影都有字幕。
真要让我在学生时代学什么口语发音,现在来看那才是浪费时间完全没用。
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就是填鸭式教育,因为效率最高。
老师花里胡哨的讲台上眉飞色舞,只会降低授课学习效率。
我考上了我们市最好的高中,因为看不清黑板,数学成绩一泻千里,然后照着课本猛看了几天,成绩就上来了。
我觉得我们国家的英语教育倒是蛮好的,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普及英语教育。而且,能同时兼顾学霸和学渣。
我盲猜一下,那些喷英语教育的人,八成都是 211 以下学历。为什么?因为英语成绩不会说谎。数学成绩,你还能找借口说题太难了,但是英语,只要你肯下功夫背单词,150 的总分,是头猪都能考 100 分(我们班大概四分之一的差生,花钱进来的那种,努力了的,英语成绩都不差)。
如果真的因为英语教育差,那也就算了,但是,绝大部分喷应试教育的,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综合国情,兼顾成本,中国的英语教育,是最成功的第二语言普及,没有之一。
点头 yes 摇头 no 来是 come 去是 go 要打招呼喊 hello
嗯 就这样
高中的时候,
英语老师说,词汇要求是四千多,但是在国外普通生活差不多要三千
然后同学们一片哗然,唉声叹气,抱怨
我当时就想,你们踏马不会以为背了这几千个单词就可以把英语说得跟中文一样通畅了吧,你们今天记 essential,明天记 vital,后天记 significant,以为自己牛逼得不得了,结果被老师抽起来回答问题:I …I 森科 一特 一日…… 啊… 呃… 那个…good.. 更何况上英语课回答问题就没见过几个主动举手的
更离谱的,那时听隔壁同学说,他们英语老师上课连英语书都没打开过,书完全是崭新的,一到教室就是发全是阅读题的试卷,然后叫学生做,做完开始评讲,然后下一节课又是这样
哑巴英语
小学就没学过音标。想当年挨个字母挨个字母读。像背密码一样。背了三年,又浪费时间学不到一点东西。最后考出来全班及格的掰个手指头都数的过来。那会哪有网课什么的,家里还不重视英语教育(我爸觉得英语根本不重要,学好理科就行了。)我六年级上学期就听说有音标这种东西。学校根本没教,要学还要去巨人英语那种机构学,学费还不便宜。
初一那个英语老师真的很好。专门花一个星期给我们学音标还让我们按号数去办公室念音标。这才拯救了我的英语。当时同年级也就我们老师带的班有教音标。然后我们班英语贼好。
到了高中全班一半人不会音标。我真的很无语啊。没音标就和背密码串一样。
英语难吗?根本不难,不会说中文你会说方言还学不会一门语言吗?分明就是教学体制出现了问题。为什么没人反思一下呢?
清北 985 学生都能分清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吗?
如果能的话,那么,中国的英语教育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欧洲国家。
我,小学到本科算是学了 16 年英语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工作后英国同事说 how are you 一般不是这么回答的……
明天考四级,今天看救命班
老师讲了个简单句,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换更高级的词或者复杂句或者 xx 从句
我有个疑问,学英语是为了把人整得越难理解越复杂越绕越好吗?(别喷,要脸 2333
主要是感觉学英语是为了交流,而不是现在这样拿高分要怎么炫技玩出花来。。。
英语是内循环学科,绝大部分能用到英语的就是英语老师。英语老师教学生英语,学生想用英语就去当英语老师。
一个字,烂!
完全没有当做工具来教,就是应试教育凑个数。通过语言的学习了解另外一种文化本来是件有趣的事,结果呢?不知道现在课本上 how are you 的回答还是不是 fine。反正各种稀奇古怪的题型简直就是对语言学习信心的一种摧残,真不知道上面那帮人是怎么理解听说读写的。只不过大部分人并没使用英语这个需求,学了就学了比没有强。但等到有在英语环境中交流的需求要回炉重造时,就知道中国的英语教育有多烂了。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教,错误的方法学十几年再改过来比从零学起还麻烦。
公平教育—>教育标准化—>消除个体差异—>标准 “全才” 学生: 知识涉猎广,样样都不通
不公平教育—> 教育重引导—> 突出个体差异—> 多样化学生: 知识涉猎窄,至少精一样
后记: 洋洋都不通,不知何为通,不知如何通;至少精一样,知道何为通,知道如何通,触类而旁通。
目前中国课堂英语教育还处于摘抄课文好词好句的阶段,对标母语大概小学三四年级。
在课堂上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是词组固定搭配。听到 “固定搭配” 四个字就烦,就和证明程 “略” 一样,略过了最重要的部分,大概老师 / 编者也不怎么会吧,这些行为都会严重损害学习者的兴趣。
最基础词根音节很少提到,却更加重视长难句长单词,语言是用来沟通交流的,不是用来加深壁垒的。进阶一点的近义词反义词之类的也是只有在完形填空时才能见到,讲解也是一笔带过,语言丧失了准确性,传递信息的功能减弱。在我的印象中课堂教育似乎只教了句型,时态,冠词,比较级和固定搭配(其实是介词用法,讲的很模糊,结果就像词语摘抄),多个形容词的顺序貌似是我从其他渠道了解的。
希望我们的英语教育目标能更明确一些:基础教育要注重实用性,生活化;高等教育要注重目的性,科研化。
就中学英语而言,因为以考试为导向,所以教什么不重要,考什么比较重要
语法考察比较匮乏,可以说决定你成绩的就是你的词汇量,背的单词多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从而产生没有止境的背单词,这会给学生增加很大的学习负担
对大部分人而言,英文作为一种工具,实际工作中不会的单词可以直接查,而且多为专业名词,会通过专业英语补充,没必要把词汇量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这会产生严重的精力浪费和考试漏洞,我见过很多语法一知半解,比如非谓语动词理解一塌糊涂,但词汇量很大的人考试中得高分,但你能说他英语好吗?
中学英语还是要以考核英语基本功为主,扎实的语法基础很重要,阅读理解比例不宜太高,不应该考察太多生词,完形填空这种题型早就应该淘汰了
新一线城市往下就是狗日的傻逼乐色,一线城市或者国际学校可能好一点没经历过不做评价
我们不需要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了,他们全是坏人,万恶的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学俄语多好。
有点英语,但不是教育,是瞎搞。
先别纠结于口音,先敢于说出来,其它的都会跟着变好。
很奇怪,中国人就是喜欢纠结口音标不标准。
还有所谓的地道表达或者所谓融入环境的俚语表达。好好说 How do you do?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也比傻乎乎地摇晃身子在那里说 what up, bro 要好很多。
那么多年,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都说哑巴英语。不能帅锅给孩子,教育者才应该反思。天天喊减负,好的教育就是最好的减负。
既要考核,又要防润。
以大学英语专业而言,课文的思想水平基本与中学生读物平齐;考试是纯粹的记忆测验,对思维能力的考察几乎不存在;英语学习的核心是机械记忆(背单词)和机械练习(反复读)。
这样学四年,人很难不变得__和__。
这么说吧,211 大学生研究生四六级考研英语都能过,绝大多数随便给一篇 20 来页的英文论文,读起来都很吃力,大呼太难看不懂,更谈不上读下来一本英文原著,看过考试题才知道,表达古怪扭曲生硬刻意,根本就不是正常的英语材料。
而且吊诡的是,学了这么多年英语,教务处那边卡死不让用英文教材,有马工程必须马工程,行着学这么多年英语就是为了应付四六级和考研吧。
英语教育不应该特殊化,要和日语阿拉伯语德语法语等语种同等的地位
中国的英语教育是教英语工作用的,你去问一个博士西兰花有英语怎么说他不一定会。
其实高考英语一个月就能达到 120 的水平。
作为一个现在正在学习初中英语的学生来回答:
我觉得我国的人教版英语教材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我一个 985 带学生英语水平常常被国外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初高中生摩擦。
我国互联网为简中互联网,天然失去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应用英语场景,所以在日常对话中中有所不足也算正常吧,不过也没什么关系,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有需要与国外人民对话的场景…
顺便一提高中死磕的那些长难句和语法在应用时作用真的有限,就算忘了语法你凭感觉说说大家也能懂的。
槽多无口
我小语种考生,高考考的日语,英语教育不清楚。
我的建议是看番剧,番剧看的差不多了 n1 没问题的。刚开始可能会很痛苦,有时候连着看好几遍,一句一句扣,一句一句跟着说。这种状态差不多 3 个月,基本上就好多了。
我觉得跟着美剧老友记一句一句读一遍,比背什么英语单词几千个强一千倍。
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教材要为这一培养目标服务,就必须坚持政治挂帅,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使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想。解放前,我国学校使用的外语教材几乎全是欧美的版本。解放后,刘少奇一伙鼓吹学校应当 “基本照旧”,外语教材除袭用欧美的,又照抄照搬苏联的一套。长期以来,周扬之流直接插手外语教材编写工作,他们在“学习地道外语” 的幌子下,使教材中毒草丛生,黑货泛滥,严重脱离三大革命运动实际。如有一套旧教材,其中竟有一半以上的课文是宣扬唯心论的先验论、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的所谓 “传统范文”。许多中、老年教师说:“我们解放前在旧社会念的也正是这些课文。” 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统治下,青年学生深受旧教材的毒害。“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旧外语教材正是刘少奇一类骗子所极力推行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产物,它只能为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修正主义的精神贵族服务。这样的旧教材非改革不可。
……
在处理语言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时,要十分重视听、说、读、写、译这类语言实践。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外语教学质量和外语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外语教材要有助于这类语言实践,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语言一产生就是有声的语言。文字只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产生的,同语言相比是第二位的东西。语言的书面形式只是口头形式的一种反映。因而,掌握了听、说就有利于掌握读、写。人们学习语言,一般总是从听、说入手。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需要看,必须着重培养学员的口译技能。由于各民族语言习惯不同,我国学生学习外语时,听、说较为困难,需要重点突破。所以在语言教学的基础阶段,教材应有利于听、说基本功的训练。
起先,我们的试用教材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课文长,句型复杂,生词多, 听、说练习少,这也是造成学员听、说实践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英语试用教材中有一篇九十个词长的课文,生词就有三十三个;有一句子由十六个词组成, 生词有九个。德语试用教材第一册的头几课中就出现有七至八个音节组成的单词。课文大部分是书面语体。这样的教材使教师不得不化很多时间去讲述分析语言现象,而学生则注意读、写,忽视听、说,得了外语的 “聋哑症”。总结经验教训后,我们编新教材时,比较重视听、说基本功的训练,选材时,语言力求容易上口,避免形式主义,不搞 “花架子”。课文力求短小精悍,生词不要太多,题材也尽量切合学员的生活实际,使学员学了就能用。我们还选了些对话、故事等材料,以便通过幻灯、录音机、广播等在课内外进行听、说训练。
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以前采用的 “翻译对比法” 和“听说领先法”各有其合理的成分,也都有片面性。“翻译对比法”重视语法规则的学习,注意本族语言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但由于重读、写,轻听、说,重文字,轻语言,学员懂的多,会的少,这是它的缺点。“听说领先法”比较注意听、说训练,学员反应快,语调比较自然,敢于开口。但由于单纯强调实践和技巧,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忽视读、写对听、说的促进作用,学员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是它的缺点。所以,要吸取两种方法的长处,克服它们的短处,逐步摸索出一套多快好省的外语教学方法。教材的编写要紧密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注意听、说训练时,也不能偏废读、写,使学员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打下较扎实的基本功。
——上海外国语学院教育革命组:《编写外语教材的一些体会》,《红旗》1972 年第 7 期
取决于你想用这个所谓的 “英语” 干点啥……
如果目的是考试,比如高考,比如雅思,那毫无疑问,刷题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目的是交流,比如留学,比如移民,那这压根就不是学习或者教育的问题了,因为语言习得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说实在的,把新概念那几册读顺溜了,背下来,再时不时看点电影,还有多跟当地人交流大概比啥都强。
如果目的是学术,比如像我一样读文学,那么恭喜你,选到了人类世界最变态的专业,没有之一,这点对于所有语言都一样。因为你大致需要了解以下所有领域并具有批判性思维,如政治、经济、历史、法律、伦理、社会、民俗、教育、美术、音乐,罗列并不完全。
语言本就是文化和思维的外化,是文明的最精髓所在……
我跟老外讲 i want to go KFC,他听得懂。
有些老师非要跟我讲开封菜前面要加冠词,有些外教只会说 good job
太注重语法,忘记了语言的本质是交流的工具
一句话总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选拔,没什么错与对好与坏。
不是教育的问题,是语言环境的问题
教能教什么,英语语法简单得一批(当然比中文还是要难一点)剩下的就是背单词
最关键的是没有语言环境,咱平时不用英语,没有那种语感
垃圾一般的哑巴英语,除了考试,啥也没用。
还在大谈特谈英语?连国文都研究不明白,英语有个毛用?90% 的人一辈子下来基本无用,把英语设为主科实在是浪费国家教育资源。
以我个人经历来说,我觉得英语可以从各年级主课位置上剔除掉,只作为兴趣课开展,当然,兴趣课可以多一些选择,让每个人能都能发现自己的天赋,点亮天赋,人生上限会更高。
学了十几年英语,工作十年,感觉没一点用处,在上学时,学习英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用得到人自然可以从小学,但绝大多数人毕业了除了辅导下孩子 作业根本就用不到,
拉
而且不只是英语
给别人一种我们很傲慢的姿态来学英语。
你们可能搞错了一件事情。
中国英语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让你读懂那些外国文献和说明书,而不是为了让你和外国人聊天。
所以我们比较重视阅读,而比较忽视口语
最近在蹭看我儿子的小猪佩奇,他爱看原版的。
一看吓一跳,好多单词不认识(我 CET6)。女儿五年级了,这些我不认识的词也从来没有出现在她们的外研社版课本上。
简体中文环境里的公立义务教育英语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了只能说。
我觉得还好吧,全世界外语教育都差不多。
毕竟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外语,对外语也没什么兴趣,就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应付考试,国内的英语教育绝对够了。
你又不是将来当同声传译,就算同声传译说外语也有口音(我就是做翻译的),那又怎么样,不妨碍人家做同传啊。
外语说到底也就是个交流的工具,不用没有任何意义。就算你发音很差,对方能明白就行了。
真要是想英语咋样咋样,找个英美加澳的对象,过去生活,生个混血。完美解决问题。
我谢谢知乎这个平台,终于有人把问题关键说出来了,我以前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看高赞的回答都是我想说的)
都被人回怼:就你学不明白,那 xx 怎么都能学明白呢?
通过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的经历,我发现这么多年英语的教学模式是多么的可笑,起码在交流这方面,我个人是没觉得这有什么实用性的。
同理,学习其它语言也是一样的,网上那些学习粤语日语闽南语的 APP,基本都没啥意义,和英语的教学模式都差不多。但是你想想,从小到大自己说的母语方言或者普通话,你有刻意地像学英语日语那样学过吗?
比如潮汕话,我在网上论坛经常能够看到,一堆人在那里争论什么是潮汕话的正统,哪一个口音才是正音,才是最原汁原味最正宗的!实际上那些想要学习潮汕话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些正统不正统,他们要的是学会与潮汕人交流,仅此而已。更有甚者,能搬出一堆语法音标和你扯蛋半天,其实就是掉书袋子,和实际相差甚远,也难怪那个论坛基本无人问津了。
我身边那些掌握了除母语外其它语言的人,他们学习其它语言的方式就是依靠与别人交流,从来不会去学什么语法?什么音标?太可笑了!比如我自己是潮汕人,但是我压根看不懂那些潮汕正音音标音调语法什么的是在讲啥呢?
其实,我觉得 现在的英语教育 还是挺有意义的。
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意义 就在于:语言结构。
这是对 我们目前中文教育的补充。
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觉得中文 是不讲语法、结构的。
我之前 在知乎上回答一个 小学语文题,很多人就回复我,说 中文不需要语法结构,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不像英语。
属实给我看笑了。
抖音上,之前有个视频,说 小明的妹妹长得很漂亮,该如何缩句。
如果你对中文 有一定敏感度的话,你的第一反应绝对是:这个人多少有点大病。
我是初中开始学英语的,初中、高中 学的内容都记得比较牢固,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所以 对英语的结构 都比较理解和接受。
实际上,中文 也是讲语法的,只不过,我们是在小学教,在拼音 后面一点。
所以,很多人 都忘了这点。
当然,语言本身,日常交流 它就是不讲究的,不管是中文 还是英语。
但是,当我看到一些媒体编辑,写出来的东西,嗯……
中英文的语法结构,是有内在逻辑的,是的,是逻辑,语言当然是讲逻辑的。只是,到了中学,语文课(中文)就不再讲这个了,因为 大家都会了嘛,开始着重讲…… 我不知道,我就记得,我高中时候 在死命记一些多音字,我也不明白 这玩意儿考了有什么用,因为 语法结构 几乎是百年不变的,而字的官方读音 每个几年 十几年,就会随大众习惯而改变。
这个时候,欸,英语课 就刚好衔接上了。
有盆友说,学英语 是因为学科到后面,都会用上英语。
那~ 我觉得,我们应该给学生加一门课:逻辑学。
我还是觉得,目前的英语教育,唯一有用的 就是 它在教语法结构。
虽然 语法确实没什么用,但是 它多多少少还是能锻炼一下逻辑思维的。
我大号经常被邀请去评论新开的小说
一开始,我的标准是 读起来通顺,你才有资格被人评论故事好坏
现在,我的标准是 欧,我的上帝啊,求你了,第一章别出十个错别字吧
学校的英机考,我那标准的美式口语,系统扫描不到 chinglish 分很低
背单词我倒是没多大问题,语法学的是真 tm 吃力,听是听明白了,一到自己运用啥也不会。
语言最重要的是运用
而不是对错
英语进入考试开始打分
就意味着剥夺了很多人学会英语的权利
语言天生就是为了沟通而存在的
而规范只存在于书面语上
那么扪心自问一下
多少人敢保证
自己的中文表达是准确的?
除了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兄弟闺蜜
你见过哪两个人说话几乎一样的?
那么我们的英语教育在干什么?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说话带中国特色有什么毛病?
我又不是做汉语英化的我为什么说话不能带有我祖国的文化色彩?
一个外国人到中国说中文
声调不对发音不对语序不对
你听不懂吗
你嘲笑他吗
你纠正他吗
谁有这个闲心谁这么低情商
那么为何我们非英文专业的人学英文
要按规范来?
而且学的那些都是啥词
学了半天生活中常用的词很多都不会
反而是阅读理解经常出现的经济类政治类词背了一大堆
我干嘛知道美国的国会要怎么说
美国的国会是个啥换成中文有几个人真正明白的?
英文重不重要暂不讨论
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那是在教语言吗各位
语言没有应用环境真不会忘吗?
中国目前有这么广泛的需要用到英文的环境吗?
当某些人有这些环境的时候
自己学学不会吗?
凭什么英语就比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高贵啊?
是我们没和他们建交吗?
至于发文章什么的
科研那是普通人能干的活吗?
如果自学个语言都整不会
还浪费国家的资源搞啥科研?
而且为什么我国科学家用我国基金取得的科研成果
不写成中文文献让更多的中国人看懂理解并运用
要发到国外去让外国人白捡便宜?
问题很大
首先本身英语老师的水平就非常参差,这个容易理解。
其次,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沟通用到的口语,这个简直是超级硬伤。因为高考不需要考口语,导致学校根本不关心学生的口语训练,当学生出到国,连最基本的和外国人聊天的自信心都还能有建立起来。
听说读写,国内只注重听读,不注重说写,天生拐了一条腿。
还有很多人提到的词汇量不贴地,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高考你是记住了,但是不接地气,几年不用就忘了。背 6 级字典这种这么逆天的学习手法,可能只有在这片考试乐土的大地才会出现
没有人讲语音语调,因为中小学老师也不懂。
其实这个很重要,相当于教汉字不教声调。
糟糕到不行,填鸭式地初中、高中学了 6 年的英语,除了和傻子一样记了一大堆单词和强行学习了一堆没用的语法,要我口语应用完全不行。
反倒是我大学四年,玩了不少单机游戏,在游戏中倒是巩固强化了很多英语单词,会简单的说点口语。
让普通话说不好的四年级小孩子说英语
寒假去老家,我弟普通话都凑合,错字连篇那种,让他摇头晃脑说英语(当然了,也有他自己的因素)
abcd 不知道
ABCD 倒是知道
把英语文章扣个洞,让你往上填(我十分痛恨这样的题)
真要交流,英国人都听不懂
让你学英语就是能看得懂一些文件资料的,谁让你学口语对话了?你现在就想好好学英语,将来还不得润
听说读写才是正确且自然的学习语言的顺序,先听,再说,然后才是读,最后才是写。
我们自己就是这么长大学会母语的。谁家小孩先从写字开始学说话啊,那不是孩子疯了就是家长变态。
没听说那个人因为是文盲就不会说话的,顶多是听不懂过于专业的词语,但日常交流对于文盲来说不是问题。
可是没用,听和说不好用量化的方式落实,没法考。我们的语言教育主要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交流 [捂脸]
这又是老生长谈的问题了,而且越来越多的否定声音,我想说的是把英语设定为基础学科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长远看是极其受益的,当你觉得百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恕我直言,你是肤浅的,大多学科的前沿技术都是英语文献,有了英语基础,自然更容易去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即使哑巴英语也是非常受用的,很多人告诉你学英语是为了交流,其实是非常狭隘的想法,只是为了交流的话,那就真的没必要作为基础学科来学习
很多实用的东西都不教。
比如: 你没钱吗?
如果只上过国内初高中英语课十有八九只会说 You don’t have money?这种句式
不是说这种句式不对,但是当真正的老外说 You got no money? You have no money?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懵逼
懵逼就会胆怯。
中国没有英语教育。
中国只有考试教育。
都是为了中高考,中高考是为了淘汰,跟学习没多大关系,英语真正去学都是从大学开始的而且最差是在 985 双一流大学里,除非是为出国或需要英语对话工作自学。
大陆教育没一个不是扯淡
学习方法不科学 不合理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出国前,我最害怕的是我语法说错了让人家笑话。
出国后,我发现,我特么瞎扯成什么样,人家大体也知道意思,再往后,语法和拼写不靠 word 就不管对错了。
尼玛,外国人自己也说的钱呀不搭后语,他们特么的 the 也瞎用,反而是国内英语学的太入迷,动不动就喜欢大长句跟人说话,让人觉得你很怪。
作为一个四级 559 六级 497 的英语学渣(至少我认为在知乎是了)。现在能做到在 omegle 上跟外国人流利英文对喷
我想说的是咱们的英语教育,核心是答卷子,不论是那一阶段的老师,教的英文都是应试英文,我这里指的是参加高考,不出国的人。
有什么办法学呗,总不能像我这样,说得流利,笔答这么垃圾吧哈哈哈。
这问题归根结底也是讨论中国教学模式的问题,说那些教这不合适,考那不合适的都没说到点子上
无论在哪个国家,只要英语对他们是外语,都是有难度的吧。说英语教育失败的,你说说倒是怎么去学能成功?别总是批判却没有方案。
这种科目想要说得流利,你是不是从小要听?在学校英语课听满 45 分钟?回家能听的有几个?爹妈跟你说英语吗?
想要这种方式学英语,至此就毫无办法了,没有下一步。
而传统应试教育要求的基本的就是背诵课文和单词。
背诵课文是在当前有限制的环境中,最大限度要求孩子说得流利。
背单词是在当前有限制的环境中,最大限度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以中国的国情,不做这些,那要怎么做?
有孩子的家长自己多上上心吧。
学语言为了单纯为了选拔而不是应用,不如开一门别的课
我真的不懂那些宾语,谓语,状语….. 还有什么前置什么后置的,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教。记得以前英语老师没这样教的时候英语一百以上都没掉下来过,现在…… 六十分我就笑
浪费青春时光,把你耗到成年。
英语很讲究逻辑,但是感觉这方面,国内的英语教育做的有欠缺。还有就是说这块,基本都是哑巴英语
我觉得语法教育还是应该要有的啦
我初中老师是那种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每篇课文涉及到的语法点会列一大堆,然后叫我们认真背完,还会抽查之类的,语法很成系统。
高中的老师就是讲题为主,一点都不成系统,哪怕推荐我们看英语报纸,里面涉及的语法点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我基本都是吃初中的老本。。。。
所以我觉得真的要系统的学习语法,比如各种时态,介词用法之类的,就像是支撑的框架。有了语法之后, 再增加各种词汇量,各种用法。或许有相关英语环境的人不需要这么做,因为潜移默化他们就能记下用法(中文我们就不怎么讲语法对吧,除了改病句哈哈),但是我表示作为家长都不会说英语的家庭长大的(我爸能英语阅读倒是),语法之类真的很重要,类似数学的公式。
我初高中都是国内的普通的学校,也不是北上广,浙江江苏之类经济发达的省市,之后去国外念本科。虽然英语很烂,但是写论文语法之类的还是能勉强过关的
还有音标我觉得也非常重要,我小时候是被我妈送到大学英语教授开的小补习班,学了整整 3 个月的音标,一节课就学几个,包括发音要点之类的,老师还会随机说几个组合录下来当作业让我们分辨。但是我初中老师就讲了 2 节课音标就讲完了。。。小学的英语课也没讲 orz(感觉小学英语课老师就是带我们用英语做游戏 orz),所以也真的不怪有些没条件的学生用中文标发音
口语的话也缺乏相关英语环境,很少有输出的机会,所以真的口语挺难练的。读课文不算真的练口语哦,没有动脑思考怎么表达自己想法的都不算练口语。
另外感觉不同地区英语水平差异很大,我听说有的省份英语高考没有考听力?
我觉得国内英语教育还是不够深入(北上广的不算)。如果要到那种能流利表达自己想法的,发音正确之类的,肯定要自己出去补补课,花课外时间。不过也没必要,不是很多人都有需求的,我倒是觉得可以进行英语分级授课,有需求的就学深一点呗,没需求的科普科普差不多就行了。
没学会走就学着跑
大家都在说,从小学到大学一共 16 年学到的是哑巴英语。
我个人觉得,这是中国教育体系有意为之。
仔细想想,给你一个英语环境,教会你一口流利的英语,你会做什么呢?
细思极恐……
哑巴英语至少能减少中国人口流出率。
目的就达到了,管你学的怎么样呢?
根源上没想让太多人学好外语,操作上融入了许多儒家特色做题思维,比如死磕语法,相比人教版语文课本选文的用心,特别是文言文真的选的都很好,外研社喂的是坨什么耙耙,课本里多少经典名著短文?
我感觉不咋样。如果是为了交流,那整那么时态语法,各种复杂的句式干嘛,我去国外交流,只要不是很专业的人,跟大多数人交流,时态不重要,会现在和过去就够了,语法更不用说了,反正能听懂,就像国内说话一样,语法多少都会带错误,但是大家还能懂。如果是为了查阅文献,搞技术,那应该大学每个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而不是统一的英语教学。
我感觉就是为了高考服务的,虽然其他学科也是。但是总体来说比英语要成功很多。
学 10 年英语不如看一年美剧。
但是单词还是要背的。
套公式英语
比如说对话中遇到任何问句都是以事实来确定回答 yes 和 no 怎么简单的道理,非要弄一串 xx 情况下 yes 翻译成不,no 翻译成是
还有不会对话,别人问队友会不会中文,分不清用 Can you speak 还是 Do you speak
啥教育啊,就是为了考试往下刷人,可能百分之七八十高中生大学生一辈子也用不上。
上海人开的正宗东北千层饼大学,并拥有唯一解释权
你把英语理解成像语文数学那样的一个普通课程就行了
嘲讽别的学科:“以后买菜用得上吗?”
嘲讽英语:“以后买的了菜吗?”
教育内容有问题,与和外国人交流的初衷相违背,一味地强调语法,词汇量
教育的范围更有大的问题,英语只对少数中国人有用,需要必不可免的接触外国人的中国人估计不超过 1%。至于平时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那点书面英文,完全可以直接用翻译软件翻译
I think it suitable for Russian,which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grammar otherwise native Russian speakers don’t understand.
Я думаю, что это подходит для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оторый придает большое значение грамматику, иначе носител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е понимают.
我室友
考研英语 80 的逆天神仙
不知道怎么用英语搜自己的研究主题
要想了解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
英语教育不乏是一个好的切入口
劳民伤财浪费时间老学究的产物。
我在美国待了六年,每个第一次认识我的本地人都以为我也是本地人
朋友孩子小学 4 年级英语叫我辅导,给我整不会了
这一代人学英语,是为让祖国强大,让下一代人不学英英语
对于国家来说,普通人学英语,目的不是去外企当打工狗的。第一目的看论文 / 文档,增强知识,建设祖国;第二目的是上国外网站,了解世界。这个目的下,听说写没意义,会读就行。
具体教学来说
1. 语法学的太多,词汇学的太少
2. 听力 / 写作考试比例太高,词汇学的太少
3. 中学名词学的太多,形容词学的太少(日常名次对看专业论文意义很小,专业论文以专业名词 + 日常形容词为主)
4. 大学英语课不侧重专业名词
疫情改变了多年的教育方式,很多教育方式以及机构都在洗牌。
死记硬背单词句子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扯什么自然拼读,只怕辛辛苦苦背的单词还没忘的快,最后连哑巴英语都算不上
我读书的时候英语是弱项,因为我天生就搞不来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能理解有逻辑的东西。后来上了大学开始天天看美剧,再后来是天天翻墙看油管,不知不觉就有语感了,突然有一天我可以看着英文字幕不需要翻译成中文就能领会意思了。我在想要是早就发现这种学习方法,我当年高考说不定还能多 20 分。
比美国的中文教育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这里完全没有讽刺的意思,实际上这点已经在产生影响了
工业革命时候抑商
大航海时代禁海
大数据时代厉害了,给您上 GFW
回来了,都回来了,不过又是一次轮回罢了
长大好多年了,不知国内英语教育现状。当国内学英语的时候确实就是笑话,学语法都是拿汉语教的,起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名称,教的也不对。
还有那几个教英语的知名机构,老师素质都差的很。
总体而言,很莫名其妙
你说是我们是打好基础的话,小学英语跟闹着玩一样,很多基础,音标之类的,没几个小学生会的。该教的不教,不该教的瞎讲,各种俚语和用法,那正经人写信写邮件写文章谁用那玩意。行,你说口语用得上,你又教口语了吗?从头到尾,没有老师真的会训练这个。到了高中,基本都是哑巴英语。
再说说具体的,语法,尤其是语法,从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学,没有老师会正经讲语法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是基于什么原理的,基本就是背背背 + 各种记忆方式。语法这东西都是相同的,没有说每一个词组都要单独记的,啥时候用不定式基本都是有规律的,你理解不定式和动名词到底是啥意思,我相信,这一考点,基本上都不太可能出错。然而问题是,背了一大顿,有几个学生知道动名词是啥意思吗,有几个学生知道为啥 look forward to 后面要加 ing。
语法教得贼复杂,让学生去记那些特殊名词,你记那玩意也没用啊,一方面考试也不考,第二现实也用不上,你这么讲,反而会让本来挺简单的知识贼复杂。SAT 文法,上几个月课都能理解长难句(不讨论词汇问题),结果,高中学了 3 年语法的学生却连高考阅读有时都看不懂句子结构。
最后,最想吐槽的一点,一个学生,学了 16 年英语,结果学得却没有一些 1 年利用课余时间学托福的人速成来得快。这年头,小孩考托福 100 + 的比比皆是,结果每年还有一众大学生,小学 4 年或者 6 年,初高中 6 年,大学 4 年,一共 14-16 年的时间,却张不开口。就很神奇。
还有,一帮大聪明天天说什么取消英语高考,英语用不上,敢问这些大聪明都学得啥专业,你们专业不看论文吗?
总体来说,这就是外行管内行的结果,这一点貌似已经深入了我国教育的每一方面。
我觉得目前英语教育挺好的,至少在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口推行英语教学,没有办法做到更好了。我们现在英语教育,反而是最实用的。因为大多数人接触国外的信息,不是与老外直接面对面交流,而是通过媒体、论文、邮件,这些恰恰是重读写的。
英语教育过程中很多弊病并不是英语教育本身,而是客观条件限制的:
1、重读写,轻听说
语言就是听说读写,这个都知道啊。但中国本身就不是英语系国家,也不是旅游国家,所以压根就没有听和说的土壤。而且国内真正开展英语教学,也是在改开之后。本身师资力量就缺乏,连能听说好的老师都不能普及,如何在英语教育中强化呢?只有先把读和写搞起来,因为这些教材是最容易普及,并且最有标准的。
随着几代人的积累,再慢慢改进。现在听说都已经比十几年前进步很多了,很多小朋友已经能大胆说英语。
2、投入太大
如果真的投入的大,应当是学校都引入外教来教学生听说的,现在离这个都远远不到。中国本身没有学英语的环境,如果不是学校努力营造英语教学的环境,大家又如何接触英语呢?现在投入这么大很多人还不好好学习,如何减少或者取消了会怎么样?
3、与工作相关性弱
实际上英语与工作相关性非常强。并不是说直接从事英语相关工作才是工作。现在英语已经成了工具,渗透进了生活中。不说上大学之后接触到的英文教材、学术论文。在体制外收入比较好的跨国企业,无一不是用英语很多的。就像程序员,也是要经常逛国外的技术论坛。很多人都说自己学了多少年英语用不着,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人是用的着的。
现在应当更警惕的是拿着英语教育的缺点,来削减英语教育的投入。
以下内容节选自我的一个提问,到现在竟然没有一个回答?!我觉得这是根源问题!
众所周知,语言的两大核心即是单词和语法,可是现在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并不从这两方面着手,而像是从文化外延入手,打个不恰当的类比,像是美国幼儿园的思想品德教育。随意性很强,极度缺乏系统性,对于掌握知识技能和应对中高考这两个终极目的都体现了很低的效率。以及外教课(中学英语课的加强版,极端重视外延,而对内涵的揭示很隐晦)真的有用吗?我不觉得把英语当做母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之所以婴儿要这样,是因为他什么都不会, 并不能理解解释对象体系所需要用的元语言,所以只能从浅显的外延入手,逐步建立起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两大知识体系,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元语言,何不用之直接深入对象体系的内涵,这样岂不更好?有人说直接讲单词语法太枯燥了,但原来你需要 5 个小时学习的东西,现在只要一个小时即可掌握,剩下 4 个小时的时间任你支配,难道不香吗?
《小别离》有一段剧情就是大陆英语环境的真实写照。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大陆也有一部分英语比较专业的老师。
但是,像黄润秋那样纯正的,是真的少得可伶。
所以我才建议你们,如果你们真的要学习英语,最好还是到国外去学习。
其实国内学英语目的也不是为了让你去和外国人对话
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让你能读写。会说倒不是很重要
把英语当成是一种工具来教,而不是语言
毕竟会讲,不会读写。叫文盲
会读写不会讲。最多被人当哑巴
知乎用户 半月谈 发表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大概就比较骨感了。 禁 …
知乎用户 诚言 SIR 发表 我在新西兰工作时,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有的小学都是下午 3 点下课,孩子十分轻松,天真无邪,跑跑跳跳。 但也发现——那些医生、法官、官员的孩子们,大多需要在下课后去上额外的补习班,学习第二门语言,学习 …
知乎用户 Sean Ye 发表 又要亮出丁蟹式安慰了。 我在 2018 年的时候,还只是个互联网新人,还很激动的高喊: 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互联网行业(2018 年)的裁员潮是否已经开始了? 但如今,我的心态已经很平静了…… 先上 …
知乎用户 初一一 发表 以下是玩笑,请不要当真: 1、花 2000-5000 买台 n 手五菱宏光,空调和排气一定要好使的。将后面全部清空,摆上两张桌子,配四套椅子,那么就可以坐一位老师和三位学生。 2、让家长将孩子送到商场后门,上你的车, …
我是中国人,更要学英语 ·方舟子· 北京开“两会”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大家欣赏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例如,今年“两会”有一个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作为必修课,把它改成选修课,高考也不要考英语了。 这个建议其实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