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埋忠骨,寒光照铁衣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长津湖和长津湖是两回事。

一个是七十多年前真实发生在朝鲜半岛的崇山峻岭中的冰与火之战;

一个是发生在大银幕上堪称二零二一年最让人期待的国产战争电影;

如果没有这一场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对战双方回忆起来至今都心有余悸的绝命搏杀,自然就不会有后来拍电影的真实历史依据,那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血战,让人如此念念不忘?

故事发生在1950年的11月到12月,属于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战局。对阵双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国第十军,志愿军下辖第20军,第26军,第27军,一共十五万人,美军大约十万人左右,主要是陆战第一师,陆军第三师,第七师。这两只部队都是当时双方军队主力中的精锐之师,所以这场大战堪堪是火星撞地球,王牌对王牌。

开国上将宋时轮领导的第九兵团之前本来是作为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主力,一直在东南前线备战。孰料朝鲜战争爆发,奉命急速北调,昼夜兼程赶赴第二次战役前线,堪称兵贵神速,但是同时埋下了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隐患,尤其是高寒地区作战必备的御寒衣物,更加不幸的是后来他们遇到了朝鲜北部最寒冷的一个冬天,所以志愿军九兵团当时有两个敌人,美国人和天气,如果说前面一个还可以靠大无畏的士气去对抗,后面一个无疑要更加残酷的多。

而对面的美军主力海军陆战第一师,同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赫赫,其中尤其是以瓜达尔卡纳尔岛一役顶住日军南下兵团并反击获胜而名声大噪,以至于可以把“GUADALCANAL”绣在臂章上,风头一时无两。HBO在2010年出品的美剧《血战太平洋The Pacific》就是以他们的战史为原型。当时的美军装备精良,士气高涨,如果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联合国军最高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和陆战第一师师长史密斯之间的明争暗斗,同样成为第二次战役决定最终结果的胜负手之一。

既然是打仗,那么总是要分个输赢,究竟是谁输谁赢呢?

从战略上讲,志愿军获胜,不仅粉碎了麦克阿瑟吹嘘的圣诞节攻势,还发起反击,将整体战线向南推进,逼近三八线,收复了平壤,而美军比较艺术的说法是“我们换个方向继续前进。但是无论是对于获胜者还是失败者,这都是一场浸透了鲜血,收割了无数生命的大战。

从战术上讲,可以说有颇多值得玩味之处,值得后来人细细品味。

长津湖之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被全歼的美军陆军第七师第三十一团“北极熊团“团旗至今还保存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中,迫使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可以说是此战志愿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人类最强轻步兵“的赫赫威名。

与此同时,严酷的天气给准备不足的志愿军带来了出乎意料的重大伤害。此役第九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而冻死冻伤高达32,954人,二者比例为1:1.6, 二者合计损失兵力超过全军实力三分之一,堪称伤筋动骨。事实上,经此一役,第九兵团被迫退出战斗序列,回国休整,恢复元气,直到第五次战役期间才重新入朝参加战斗,此役之残酷可见一斑。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惨胜。

除了美军确实猛,天气确实冷等等客观因素,主观轻敌同样引起了战后的深刻检讨。

西线敌我兵力对比1:1.5,这还只是人员数字,如果算上双方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上的巨大差异,没有空军,没有热饭,重火力几乎为零,机械化基本没有,志愿军其实是处于绝对劣势。在这样一种基本面前提下,战役目标被设定为全歼美军,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等到战斗打响,志愿军才发现哪怕就是一个师围住美军一个团,对方依然可以凭借凶猛的火力储备,收缩防线,等待后援,无论志愿军如何穿插渗透,近战夜战轮番出击,乃至人海攻势,就是拿团成一个球的刺猬没什么办法,眼睁睁的看着敌人跌跌撞撞的突围撤走。

最明显的一役莫过于水门桥,这座卡在美军突围退兵必经之路上的大桥,被志愿军前赴后继的炸毁了三次,但是每次美军都能凭借强大的后勤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完成,而最后一次干脆直接从驻日美军基地空运了钢梁铁索等到朝鲜战场,搭建了一座载重超过五十吨的全新大桥,通过能力甚至还超过了原桥。而此时此刻,穿插到位,埋伏在美军撤退道路两侧的志愿军战士却再也没有打出一发子弹,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已经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一座座不屈的冰雕依旧保持着潜伏冲击的阵型,这又是何等的不甘心?

刚刚打赢了解放战争的入朝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无疑把武装到牙齿,货真价实的美军和只是拿着美式军械的国民党军队放在了一起作为参照物,这种误判其实存在于全军上下,成为了一种足以致命的盲目乐观。等到战斗打响,真刀真枪的碰撞在一起,才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举个例子,整个抗美援朝期间,一共有四个正师级指挥员被撤职,长津湖一役就占了两个,88师师长吴大林和政委龚杰因为贻误战机,作战不力而被处以军法,88师番号被撤,缩编为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属于极其严厉且少有的惩罚。

所以长津湖,这个藏在朝鲜北部群山中的地名,因为这一场大战而变得举世闻名,令中美双方刻骨铭心。坦率地说,长津湖一役并不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战果最辉煌的骄傲,长久以来,也并不是国内宣传的重点,甚至还不如败走兴南港的美国人,还给自己冠以了堪比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帽子。整个第二次战役中分为东西两个战局,与东线长津湖对应的西线战局中发生的松骨峰战斗,便被当时的战地记者魏巍写入了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收入了语文课本,而东线主力三十八军更是打出了“万岁军“的名号。

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会把这样一场战斗搬上大荧幕?这是一个好问题,如果真的想回答,恐怕要从七十年前回到今天的中美关系来想一想了,毕竟战争作为人类所有社会活动中最复杂的顶级模式,从来都是为了政治在服务。

讲了那么多长津湖,那么再来说说今天的长津湖。

战争片作为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向。

一种是往大了拍,展现战争的宏大场面,反映历史巨变的经典一刻,比如《最长的一天》,《遥远的桥》,《大决战》等等,但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片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一种是往小了拍,聚焦于个体在战争背景下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这样无疑可控风险小了很多,同时更加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拯救大兵瑞恩》,《野战排》,《集结号》等等。

而《长津湖》的野心无疑要大得多,它是大的要,小的也要,两个它都要。

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一部三个小时的电影,耗资高达十三亿元,拍摄一百八十余天,主创团队打磨了剧本五年,拍摄团队超过七千人,动用了七万人次的群众演员,参与特效公司超四十家,总工作人员数量超一万两千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中国电影近几年来难得一见的大手笔了。

号称天团出道的主创人员光是导演就配备三名,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以他们三位的业务能力和过往成就,任何一个人单独站出来,拍出来的作品都是有谱的。那么一加一再加一是不是一定等于三呢?嘿,这还真不一定,也许小于二,或者小于一。

我们不清楚三个导演具体是如何分工的,是按照工作内容来分配,还是按照电影情节主线来分配。但是对于银幕前的观众来说,《长津湖》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丧失了一部优秀作品必备的平衡感。所谓的启转承合,一样没有,高低起伏,统统平趟。开场即高潮,全程都飙车,油门踩到底,管你晕不晕。那种感觉就像是三个导演都在拼命的争抢观众,你来看我,你快来看我!你快来看我拍了些啥!然而时间有限,空间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就拼命的塞入高能刺激元素,什么爽来什么,什么煽情来什么,什么短平快来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好莱坞头号恐怖分子迈克尔·贝驾到呢。

全程炸个不停,打个不停,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配上时不时强行塞入从而导致更加出戏的BGM,直到出了电影院脑仁儿还在疼。可是,情节走的太快就容易脱线,没有铺垫的转折就容易翻车,更别说有的时候观众连个脸都看不清楚,演员们具体演了啥似乎已经忘得差不多,那些根本经不起推敲的飙泪戏便越发显得廉价而幼稚。

不过多头导演造成的撕裂感还远远比不上五毛特效带来的伤害。

哦,应该是两个亿特效带来的伤害,这可比五毛特效厉害多了。

这都已经二零二一年了,居然还在流行枪口射击喷着一米多长的火焰特效,您在放烟花嘛?

居然扛着巴祖卡火箭筒,去攻击一架亚音速飞行的固定翼战斗机,这难道是从隔壁宝莱坞学来的新技术嘛?

奔驰中的列车车门一开,哇哦,千里锦绣山河扑面而来,就像农村赶集上卖的年画一样,满满的塑料感,五毛钱一张,不能再多了;

本应当惨烈无比的河滩遭遇战,居然出现了美军飞行员的空中对话连线场面,那种感觉就像是联机打游戏的既视感;

驾着一辆小卡车,直接冲向了美军车队,见谁灭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变形金刚附体了呢;

更不要提空中对撞的炮弹,永远打不完的子弹,人挤人的冲锋阵型,还不如B站水平的爆破场面,小朋友过家家一般的武器道具,如果你仔细去看美国人的坦克,上面是没有车长观察窗的,也不知道这坦克是怎么开起来的,还是该说剧组太瞧不起国产的道具工厂呢。结果你转头就会发现随便缴获一辆坦克就会开,倒挡,上膛,开炮,麻溜的很,你知道那个时候一个坦克兵对于志愿军来说有多金贵吗?

充斥全片的粗糙,业余和漫不经心,所有的这一切,无不在提醒着人们,中国电影业的通货膨胀居然已经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想想真是可怕啊。

至于演员,全片发挥最好的就是胡军,虽然最后的牺牲同样缺乏起码的军事常识,但是作为演员,他已经足够尽力了。其次是段奕宏,该演的都演了,没有功劳,算是有苦劳吧。易烊千玺,依然停留在《少年的你》,只不过这次穿上了军装,没有成长和突破,但也没有下滑。

至于站在C位的吴京,他什么时候学会不在电影中卖弄和耍酷,什么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演员是为了电影而服务的,而不是本末倒置,让整部电影为你一个人来服务,任何演员,都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电影作品之上。如果你坚持把一部电影变成个人秀,你不如去拍MTV吧。

至于那些雷人到近乎搞笑的台词,突如其来的说教,大义凛然的摆拍,来不及转折就强行转折的尴尬,千篇一律的人物形象,诸如此类,无一不在严重伤害着一部电影的质量,掏钱买票进场观影的观众,以及这两年原本已经很艰难的中国电影。

很想问一句,影片拍成这个样子,如此粗制滥造,你们对得起牺牲在长津湖的英烈吗?

最后借用志愿军战斗英雄杨根思的名言作为结尾吧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评价吴京、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长津湖》?

知乎用户 闲人电影 发表 《长津湖》上映前很多人都担心三个问题。 一是三位导演风格不统一,是否会有割裂感;二是会不会拍成一部说教的战争片;三是会不会凸显个人英雄主义。 在《长津湖》正式上映后,这些担心全部都烟消云散了。咱们先看看这部电影截止 …

粗制滥造的主旋律,到底献给谁看?

​​作者:伊跟跳轴 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的巨作《长津湖》9 月 30 日开始在院线公映,目前已确认续集《水门桥》,具体上映时间未知。本作长达三个小时,是近年来时长最长,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投资规模、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电影。据媒体报 …

如何评价 2021 国庆档电影《长津湖》?

知乎用户 堪舆先生 发表 经过网友提醒,部分描述可能有剧透!不过不影响观影! 我的姥爷,是一名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正因为此,第一时间我就去看了一下。 电影对当时的细节复原的很到位,比如在火车站,临时配发冬季棉服,甚至守备部队直接脱了身 …

电影《长津湖》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印象深刻?

知乎用户 胡军​ 发表 大家好,我是演员胡军,在《长津湖》中饰演第七穿插连的炮排排长雷公。很高兴在知乎与你们分享我参与电影拍摄时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以下回答涉及大量剧透,我建议朋友们先去观看影片,再来阅读这篇文章,会更有意思。 长津湖 …

如何看待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未来?

知乎用户 宋雯婷​ 发表 《湄公河》里的小孩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里面有几个情节,一个是讲张涵予和彭于晏等警察在金三角行动时,眼看就要抓到关键人物了,一个小孩端着机枪站出来,在警察犹豫的一瞬间打断了他一条腿,警察的血喷溅而出,小孩的眼里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