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过去再起步

by , at 08 March 2020, tags : 疫情 企业 复工 防控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中国经济经历 2003 年以来的又一次考验

如果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020 年开年,中国经济将如财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所显示的那般,虽然受春节因素影响略有回落,但仍延续 2019 年末的企稳态势。市场原本对此充满期待,股市早早就有了反映,港股和上证指数在疫情暴发前一个月的上涨幅度,均超过 10%。然而,1 月下旬陡然升级的新冠疫情,中断了这一势头。

2019 年 12 月初发端于湖北武汉的新冠疫情,病毒传染性强,随着春节假期前的人员大幅流动,在 1 月底快速蔓延至全国。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 2 月 6 日 24 时,31 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31161 例,累计死亡病例 636 例,现有疑似病例 26359 例,其中确诊病例数已接近 2003 年 SARS 的 6 倍。此外,港澳台地区还有确诊病例 50 例。

随着防控疫情措施的升级,原本处于春节旺季的交通、酒店、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业需求骤降,经济几近停摆。2 月 1 日,国务院宣布将春节假期延长至 2 月 3 日;除了北京等少数地区,大多数省份要求企业不得早于 2 月 10 日复工,湖北省则要求不得早于 2 月 14 日复工,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节后复工延迟,则带来了供给冲击,不仅影响中国经济,甚至对全球产业链也会产生影响。

鉴于疫情后续发展难以准确预计,目前还很难断言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持相对谨慎态度的研究者认为,鉴于涉及地域广、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占比明显提高,此次疫情对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冲击,将大于 2003 年 SARS,当时二季度经济增速较一季度下降了 2 个百分点;乐观者则认为,此次疫情发生在一季度,在全年经济中占比较小,加之春节前后制造业活动本就停止,因此影响未必会高于 SARS。

一个共识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一次性的;随着经济活动逐渐恢复,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但是,与 2003 年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期不同,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三期叠加」的挑战,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处境艰难,在这种意外冲击下,能坚持多久,不仅事关中国经济增速,更关乎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

清华、北大和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公司一项对 1435 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84.91% 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维持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能维持六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只有 9.27%;58.88% 的企业估计疫情将导致 2020 年营业收入下降 20% 以上。

2 月 3 日,中国的股市、债市均如期开市,仅仅多延长了一个交易日,被赞「勇气可嘉」,做了一个「压力测试」。虽然迎来了开市首日的千股跌停,至收盘跌幅收窄,亦达到 7.71%。但充分消化了疫情后的上证指数在随后几天就翻红,逐步收复失地,好于预期,展现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中国经济的另一种韧性。

随之而来的好消息是,2 月 3 日以来,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已经连续四天下降。相关药物也开始进入临床试验。

2 月 6 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作出判断:除湖北省,全国其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总体稳定、病死率低,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既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好保障,又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这意味着,多数省份有望按此前确定的时间,如期复工。

刚刚按下暂停键的中国经济,即将结束短暂的停摆而再次运转起来,准备向世人展示,一个巨型市场经济体的快速自我修复机制。

然而,在疫情拐点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复工说易行难。多位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在各地严防疫情由最初的输入性病例向当地聚集性病例转变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对企业复工相对谨慎,要求企业签署保证书,而企业很难作出这一保证,加之当前口罩等防疫物资紧缺,复工后如何防控疫情,还是企业最担心的问题。

「防疫物资是否到位,上下游产业链能否恢复,物流何时能恢复正常,是制约企业复工的三个关键因素。」山东一家机械设备企业负责人表示,加之外地员工还需要隔离,开工后可能需要一个缓冲期才能恢复正常生产。

为减轻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从 2 月 2 日晚江苏苏州率先出手之后,短短四五天时间内,已有 20 多个省份出台政策支持因疫情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旨在解决中小企业短期现金流问题。而中央层面,除了央行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财税政策发力更多集中在防疫物资的生产保障和运输企业上。

「经济何时步入正轨主要取决于疫情发展,目前不确定性还很大,政府应做好不同情形下的应对纾困预案。」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除了满足控制疫情的应急需求、保障应急物资的生产流通,应将重点放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纾困上面,维持微观经济主体的基本稳定,防止大规模的企业破产违约。

牵头前述 1435 家企业调查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对财新记者表示,政府需要基于疫情持续时间和影响,作出政策预案,如果疫情持续半年以上,依靠减免、返还和延迟缴纳税费,减少员工薪资、延期贷款偿还等政策可能还不够,需要升级政策支持力度。

而经济学家张五常针对当下的「口罩荒」现象也提出建议,此时要善用市场机制,有效加大市场对防疫物资的供给;由此带来的价格上升,在一定程度内是合理的,政府应提供标准和规范,并做好相关救助安排,比如购买防疫物资救助确实发生困难的社会群体。

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等人提出,当前应区分疫区和非疫区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落实各类帮扶措施;并以加快市场化的改革,特别是政府治理的改革,有效对冲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

宏观影响会超 SARS 吗?

新冠疫情的快速扩散,让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 1 月 30 日宣布中国新冠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观察期三个月。

疫情究竟对经济有多大影响?

各方普遍认为,至少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受到较大影响,后续影响还将取决于疫情发展情况,何时能从战时状态转成公共卫生体系常规状态,目前高度不确定。不过,对一季度经济受影响的程度,各方判断并不一致,预测集中在 0.5 个百分点至 2 个百分点以上不等。

「如果新冠疫情可以在 2020 年一季度得以控制,3 月之后新增确诊病例非常少,其对经济的冲击至少会和 2003 年非典相当。」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汪涛认为,本次疫情暴发前全国整体经济增长动能并不强劲,而且疫情已经扩散到了全国所有省级地区,影响的城市和地区大幅超过 SARS 时期;如今全国交通物流和产业分工深度融合,相关限制会给生产活动和供应链造成超越以往的影响。

由于春节假期延长、旅游景点和娱乐场所关闭、会议和活动取消、居民自我隔离,以及多个城市之间和部分大城市内交通路线封闭,商品和服务消费应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她预计,一季度客运量可能同比下跌 30% 以上,旅游收入可能同比下跌 70% 以上,跌幅将超过 2003 年二季度的 24% 和 64%,拖累一季度 GDP 同比增速可能会放缓至 3.8%;此后,随着经济活动恢复常态、被抑制的需求得到释放,再加上政策支持,经济增速有望在二至四季度反弹,2020 年 GDP 增速预测下调至 5.4%。但如果疫情高峰持续到二季度,2020 年 GDP 增速可能会降到 5% 以下。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报告则认为,当前疫情地区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 SARS 时期相比有很大变化,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要严重得多。

按确诊病例超过 100 人的省份来计算,截至 1 月 31 日,此次疫情地区人口占比已达到 63%,第三产业占比为 74%,财政收入占全国的 61%,均远高于 SARS 期间。报告称,这不仅意味着此次疫情的防疫压力远高于 SARS 时期,也意味着疫情防控对企业复工和劳动力就业造成的困难将远远高于 SARS 时期。

「如果此次疫情在 2 月下旬达到高峰,3 月得到控制,即使按照 2003 年 SARS 对经济的冲击,一季度名义 GDP 增速会跌到 6.3% 左右,实际 GDP 增速会跌到接近 4%。」报告称,如果考虑到此次疫情的影响范围和经济结构变化,则一季度跌幅会更大。由于当前经济的总体状况,二季度后恐也难以有当年 SARS 后期那样的强劲反弹,甚至可能会因悲观预期而拖累全年经济增速。

中金的预测则相对乐观一些。其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此次疫情大规模隔离防控措施的影响集中在 1 月至 2 月,而 SARS 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在 4 月至 5 月,本次疫情影响的「时段」在年度总产出的占比较小。

其测算称,一季度 GDP 约占全年总量的 22%,二季度 GDP 约占 25%,由于春节长假的原因,1 月至 2 月在全年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更小,1 月至 2 月仅约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 6% 至 7%,4 月至 5 月则高达 17% 左右,1 月至 2 月贸易额占全年的比重较 4 月至 5 月低约两成,而且一季度的服务业占全年份额并不明显高于二季度,易受疫情影响的细分行业 (如批发零售、物流等) 在 GDP 中的占比并没有比 2003 年明显上升。因此,新冠疫情对经济整体影响的未必一定超过 SARS。

汪涛、陆挺等均认为,疫情冲击是一次性的,其对短期经济的影响不应被低估;但是对中长期经济影响甚微,疫情消除之后,被延迟、遏制的某些需求反弹,经济必然复苏,季度 GDP 增速会出现 V 型反弹,一定程度上会弥补疫情期间降低的需求。

但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提醒,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究竟会成为一时现象还是将持续更久、影响更大,不仅取决于中国经济所处的环境和发展阶段,也取决于企业能否顺利度过目前的困境,并保持就业稳定。

他认为,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原本就处于困难时期,叠加疫情的冲击,经济恢复所面临的挑战可能比当年 SARS 的时候更严峻。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弱企稳阶段,内外环境都与当年大不相同,宏观政策空间也比当年相对有限,要「高度重视此次疫情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和就业的影响」。

目前各方透露出的信息显示,中小企业的境况并不乐观。与制造业春节通常处于停工期不同,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则属于旺季,收入已经受到巨大影响。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近日的行业问卷调查显示,550 家餐饮企业中,春节期间只有 30% 在持续营业,持续营业的企业中,超过 96% 的企业 1 月 18 日至 31 日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五成以上,其中 30% 的企业收入几乎为零。绝大部分企业面临租金、人工、能耗、税收等多重成本压力,客流、现金流严重不足的困境如无法得到及时缓解,将在 1 月至 2 月内引发闭店潮。

对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讲,春节期间损失虽然不大,但一旦不能及时复工,出现订单流失情况,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日子也不会好过。

企业复工有多难

出于减少人员活动、防控疫情的考虑,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均要求,除了防控疫情的必需行业,企业不得早于 2 月 9 日 24 时前开工;湖北宣布不得早于 2 月 14 日开工;湖北以外疫情最严重的浙江温州,则要求各类企业不早于 2 月 17 日 24 时前复工。

目前对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来讲,如期复工并非易事。

根据财新记者了解,随着湖北以外地区的疫情开始由最初的输入性病例向当地聚集性病例转变,部分地区对企业复工相对谨慎,要求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要求企业排查每一名员工的籍贯和 14 天内去向,对来自或去过疫情重点地区的返厂员工排查其返回时间,确保隔离 14 天并体温测量正常后方可上岗。同时企业需要准备必需的防控物资。购置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消毒水、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并落实隔离场所。

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企业还须签署疫情防控承诺书,如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形导致出现确诊病例,将依法依规承担有关责任。有的地方甚至要求一旦发现 1 例确诊或疑似病例,整个企业立即关停。

青岛一家出口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各地确诊的病例中,时常有不配合调查、隐瞒行程的案例出现,企业很难达到这些门槛。

财新记者获得的一份重庆市九龙坡区一街道办事处的紧急通知显示,鉴于企业从业人员从外地或本市其他疫点返回一律先行居家隔离 14 日的要求,根据摸底排查情况,以及温度检测仪、消毒液、防护口罩等相关防护物资短缺,综合判断各企业、个体工商户于 2 月 23 日 24 时前都不具备复工复业条件。

疫情暴发至今,口罩、防护服等防控物资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口罩短缺正在成为拖累复工节奏的短板。

2 月 5 日傍晚,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防控指挥部发布倡议书,称当前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不足,3 月 1 日前,乐从镇不存在复工的充分条件。

「在目前疫情尚未看到缓解迹象、口罩等基本防护品短缺的情况下,即使 2 月 10 日能按时复工,如何防控疫情将是企业最担心的问题。」深圳一家为富士康提供零部件的企业负责人对财新记者表示,工厂人员太密集,开工后他准备从家里搬出去住,以保障家人安全。

「口罩问题解决不了,谁敢开工?」他称,客户也在跟他沟通,看能不能帮助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不是完全买不到,成本太高,原来六七毛一个的口罩现在要 4 元多,1000 人的工厂一天口罩成本就要 8000 元,对一些规模大的企业,买不到这么大的量,即使买到了,成本也太高。」

由于其子公司能做设备,母公司又具备生产条件,他一度想上马一条口罩生产线来满足自己企业的需求,咨询当地相关部门后得知,可以获得临时资质,但是生产线开工后将由政府接收,企业不能自产自用。好在富士康开始导入口罩生产线,可以提供一部分,加上春节前准备的部分,应该可以按时开工。但他同时称,周围有企业因为买不到足够的口罩,不得不推迟开工。

深圳一家中型自动化设备企业负责人对财新记者称,现在正规渠道买不到口罩,私下采购过来的口罩并不能让人放心,怕是「三无」产品达不到标准,「毕竟传染性太强,万一出现病例就麻烦了」。

除了防护设备短缺,由于疫情影响,今年制造业企业的复工节奏也将与往年不同。「上下游企业不开工,我们自己开工根本没用。」山东淄博一家机械企业相关人士对财新记者称,他所在企业的主供应商是铸造企业和钢材企业,再加上连接上下游的物流,三者缺一个都很难正常开工。

由于湖北是农民工输出大省,湖北员工较多的企业生产会受到一定影响。前述深圳自动化设备企业负责人称,目前的打算是其他员工正常复工,湖北员工的复工要延后,来深圳后还要自行隔离 14 天。

多位企业人士都表示,考虑到各种制约,2020 年春节后企业复工可能会有一个缓冲期,预计需要一到两个月才能恢复正常。

政策与现实的距离

政府已经关注到企业可能遭遇的挑战,一系列支持抗疫的政策陆续推出。

2 月 1 日,央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对疫情影响严重、有到期还款困难的企业,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此后,央行通过多种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并提供总计 3000 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由财政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 1.6%,要求银行向应对疫情的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

财税政策方面,则主要集中在防控物资生产、运输企业上。自 1 月 1 日起暂采取以下措施:对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取消单位价值 500 万元的限制,允许税前一次性扣除,全额退还这期间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对运输防控重点物资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务、邮政快递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相关防疫药品和医疗器械免收注册费,加大对药品和疫苗研发的支持;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同时,按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 50% 给予贴息。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上述政策是为了鼓励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购置设备扩大产能、增加企业现金流。

此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四大行业企业 2020 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五年延长至八年。对其他可能遭遇困难的企业,只是提出「鼓励地方采取缓缴社保费等方式促进企业稳岗」,以及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降低融资担保和再担保费,对感染新冠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政策。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截至 2 月 6 日 17 时,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 667.4 亿元,实际支出 284.8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共安排 170.9 亿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专项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疫情防控资金和科研、物资储备等经费。余蔚平称,2020 年的赤字安排已经考虑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疫情防控的支出是有保障的。

对可能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的扶持方面,地方政府的行动相对更快。从 2 月 2 日晚江苏苏州率先出手之后,短短四五天时间内,已有 20 多个省份出台政策支持因疫情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

财新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政策具有一定的共性,对企业作用较大的措施大概有两类:一类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按照中央的要求,对小微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同时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另一类旨在降低企业成本,既包括延续此前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部分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也包括允许企业缓缴社保和税收三至六个月;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房租等新措施。

「这些措施的初衷都是解决中小企业现金流问题的。」一位担任出口企业独立董事的北京律师认为,这些政策对企业有一定实际作用,但只能缓解企业短期现金流的问题。

这些措施的实际作用可能有限。青岛一家出口企业负责人表示,与停工期间损失的固定成本相比,返还部分上年度失业保险费金额并不大。

前述为富士康提供零部件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一些本来经营状况比较差的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可能会坚持不下去,好一点的企业短期现金流不会受到影响。这些政策能缓解企业压力,但作用并不大。

他称,停工情况下,企业最大的成本来自工人工资,减免房租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房租在制造业企业运营成本中占比并不高,而且不开工就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占比较大的税种。

这与前述 1435 家中小企业的调查基本一致。调查显示,59.79% 的企业认为疫情期间面临的主要支出压力是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16.59% 的企业选择了租金,然后才是偿还贷款,占比为 13.45%。

在政策诉求上,50.45% 的企业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方面给予补贴或减免,20.28% 的企业希望减免税费,希望提供流动性支持的企业占比 13.17%,还有 10.24% 的企业希望适度延期偿还贷款或豁免部分债务。

按照人社部 1 月 24 日的通知,对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上海人社局更是将 2 月 3 日至 2 月 9 日这段延长复工期,定义为「休息日」,要求企业对在家上班的职工给予补休,或者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此举无疑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也是当下企业的痛点所在。

在缓缴社保之外,也有一些地方尝试下调社保缴费标准。浙江宁波提出,对受疫情影响正常生产经营遇到暂时性困难的企业,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率,下浮标准相当于企业应缴纳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的两个月额度。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留住核心人才,上海嘉定区新增 1000 个短期租房补贴专项额度,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 800 元,期限暂定三个月。

在租金方面,各地普遍提出,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免收一定期限的房租,对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 (房东) 为租户减免租金。不过,苏州佳凡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财新记者称,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厂房都是租用私人业主的,除了设在科创园的科技创新企业,很少有企业能享受到这一政策。

目前已有万达、龙湖、华润等多家企业对商业地产推出减免租金的举措,与一些企业携手共渡难关。但这主要针对部分服务业企业,对众多制造业企业来讲,获益并不多。

重在中小企业纾困

对中国来讲,当务之急是要尽快遏制住新冠病毒疫情,同时随着疫情的发展,宏观政策也需要适时调整。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是不可低估的。小微企业资金链的接续性是最大风险所在。在实体经济中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尤其保证小微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是面对疫情当有的宏观政策应对,融资的数量比融资的价格更为重要。

其次,要防止疫情的影响长期化。如果宏观政策不能妥善对冲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中小企业大面积地出现生存危机,疫情带来的外生不利冲击就会在经济内部扩散放大,让疫情的影响长期化。

「政府应做好政策储备,核心思路是托底和纾困,而非刺激。」中信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杨帆认为,决策机构或从解决困难群体的需求出发,作好快速的货币政策纾困、精准的财政补贴和减税降费、强化就业保障三方面的政策储备。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要快,在已出台更多定向信贷政策为受损企业纾困的基础上,未来仍存在降息降准的可能以稳定信心;财政政策要准,在当前主要聚焦于提供补贴以支持疫情控制之外,后期或将通过减税降费来加强对受损行业及地区的恢复,若财政承压,可考虑提升赤字规模、扩张一般债规模、发行特别国债等;就业政策要灵活,在当前稳岗补贴等基础上,还可在疫区增加消毒保洁等公益性工作来扩大就业岗位,通过远程培训、就业指导等帮助失业群体再就业等。

「宏观政策重在结构,而不是总量。」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未来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但政策的主力应该是「宽财政」,帮助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包括减税降费等措施。

目前地方政府出台的诸多支持中小企业措施,很可能加剧因减税降费而加大的地方财政压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财新记者表示,中央财政要通过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的补助,来平衡地方的财力。财政需要关注各省、市、县的疫情和财力,对困难地方及时给予资金调剂和财力帮助。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田轩则认为,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刺激和扶持,存在着由于地区风格差异、经济基础不同、发展水平高低而导致的治理能力不均衡的风险。针对疫情造成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在中央政府主导的政策支持和「真金白银」补贴下,地方政府应该把精力放在政策的落实、配套保障和补贴的有效发放上。

朱武祥将企业需要支付的法定应付款分为以下种类:涉及政府的税费,员工薪资,产业链上下游的应收、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退款,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电力、水务企业等水电费,经营场地费用等。

「短期内最容易立竿见影的是政府税费。」在他看来,疫情属于不可抗力,企业单独难以承担,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员工等各方共同分担。他强调,与服务业相对容易恢复不同,制造业生产是有周期的,一旦订单没有了,可能就得歇业了,需要通过及允许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等多种灵活方式来应对。

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为避免大量中小企业歇业或破产,朱武祥认为,需要逐步升级金融救助方案,可以考虑由财政出资,甚至发行特别国债,成立国家及地方中小企业救助或者振兴基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设计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解决方案,不是救助单个企业,也不是救助所有企业,而是择优救助。待企业经营恢复正常,一定要适时退出。

陆挺也提醒,除非出现极端情形,疫情结束后,被延迟的一些需求反弹,经济必然复苏,季度 GDP 增速会出现 V 型反弹,此时宽松政策应及时有序退坡,避免过度刺激,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通货膨胀、债务高企和坏账率上升等后遗症。

「政府应将增长目标聚焦在季度增速,而非全年增速之上。」他强调,为应对疫情而推出的宽松刺激政策应该适度、可控、有的放矢,聚焦短期纾困,而不是通过大水漫灌来拉高全年 GDP 增速。

Related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2%的死亡率pk100%的失业率,经济成为新战场

以下文章来源于徐瑾财经 ,作者徐瑾财经 徐瑾:抗击疫情,经济成为新战场。有序复工如何保证?隔离,并非没有成本。现代社会建立在流动性的基础上,僵硬隔离,或会造成新的秩序“熔断”。 再长的假期,也面临结束——何况,是在家隔离又提心吊胆的假期呢? …

金融战「疫」进行时

疫情对金融市场的短期冲击已基本释放,下一步信贷倾斜政策如何落实是关键,银行业亦需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原本喜庆欢闹的节日气氛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封城、封路。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多地延期复工,对一些都市白领来说或许 …

疫情之下,2020 年会好吗?

眼前的困境终将结束,人才市场会进入一种新的平衡 2020 年 2 月 3 日,是国家法定的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部分公司的复工时间。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打破了各大企业的招聘计划,也打乱了很多公司人的跳槽节奏。 疫情对于不少依赖 …

「就像中世纪的欧洲」:新冠疫情重创中国经济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仍然基本上处在停摆状态 周四,成都太古里,平时这里是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 Photo: Yuyang Li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工人被困在老家。官员要求工厂或办公室重新开工之前有详细的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