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有人说文天祥是愚忠?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立夏 发表

说愚忠的人酸不酸,腻歪不腻歪。

前几天在 B 站看罗翔老师讲案例。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女干部在山里遇见强奸犯,女人一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说大哥我们找个平坦的地方。到了冰面上趁着强奸犯脱衣服遮住眼睛的时候一把将其推进粪坑。强奸犯手刚扒上来,女人一脚跺下去,再扒上来再跺下去,一共来了三次,之后强奸犯溺死于粪坑之中。

高潮来了,大部分都说女人正当防卫,不跺下去还留着爬上来?可是,真特么有一撮人,还在讨论,第一脚是正当防卫,没准儿这时候强奸犯已经失去犯罪能力只是想求生,那么第二脚和第三脚就是故意杀人了 ······

罗老师义愤填膺地说,你把你代入进去想一想,你还真能数着第一脚正当防卫,第二脚没准儿他已经在求救了?我恨不得踩上第四脚再拍上一块儿板儿砖。

这不是一个道理吗?1275 年,南宋临安城里朝野上下已经乱成一团,面对节节推进的蒙古兵,南宋各级官员,纷纷抛下年仅 4 岁的宋恭帝赵㬎弃职逃命。已经 66 岁的太皇太后冲着各类官员骂街,平时一个个人模狗样全是一些斯文败类,当紧的时候全都弃节而逃。文天祥明知大势已去仍要誓死守卫,何等的民族气节,以后的保卫台儿庄,保卫南京城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没有这种牺牲精神和民族气节,就没有现在你躺在床上抱着手机刷知乎。这时候,你说他们当时是愚忠?

对此,我只能说,都是袁隆平袁老的错,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知乎用户 小文笑着活下去 发表

我在另一个答案回答过,简单说一下吧。

元朝政府对文天祥的劝降有六次。

留梦炎

赵显

阿合马

孛罗

颜靓妆、黄琼英,柳娘和环娘

忽必烈

来,我依次告诉你这些人都是谁。

留梦炎,原南宋丞相,降元后被委以重任,最后做到丞相。忽必烈派他来就是很单纯的想告诉文天祥,你看着怂货投降了我都把他奉为上宾,你识相点赶紧投降吧。

结果,留梦炎扑街。

赵显,宋恭帝。留梦炎扑街之后,忽必烈意识到文天祥跟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所以立刻想到了对策,我让你南宋的皇帝来劝降你总没得说了吧,我给你个台阶,你也给我个面子。

结果,赵显扑街。

这里插一句,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我记得后周最后一个皇帝柴宗训也是恭帝,再往前唐朝也是从隋恭帝杨侑开始的,这么看来恭这个谥号比灵、哀、献还倒霉。

阿合马跟孛罗可以摆在这里一起说,这俩是元朝重臣,具体干什么的就不展开了。经历了赵显的失败,忽必烈知道表面上那一套对文天祥没用,但他准备再讲一次道理,于是先后派出这两位去劝降文天祥,过程嘛自不用多说,无非是成王败寇,忠君爱民之类的辩论。

结果,阿合马跟孛罗双双扑街。

到了这里,显然说明文天祥是不吃软的,忽必烈准备来硬的,直接把文天祥的两个小妾和两个女儿找了过来,彼时她们都在元宫为奴,希望用亲情来打动文天祥,他想死没错,但怎么着也得为家人考虑一下。

结果,继续扑街。

到此,文天祥五次拒绝劝降,忽必烈真的束手无策了,我想他当时的感觉大概就像我玩三国志用曹操把诸葛亮抓到,劝降不了,又舍不得杀。

而且比之更甚。

于是,忽必烈亲自上场了。

结果,忽必烈扑街。

六次劝降,对应着现实、皇权、正统、亲情和强权,显然文天祥忠的都不是这些,否则就不会六次劝降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他从容就义的那一刻我们才知道,他忠于的是民族,是理想,是信念,是孔孟仁义,是他胸中那股能以一敌七的浩然正气。

如果你知道了文天祥是一个忠于这些东西的人,还觉得他是愚蠢的,那你的思想真的很危险啊。

再更,

好激动啊,随手一答居然这么多赞,看来我每天抄《正气歌》没白抄。

针对前面的做几点补充,

1.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不用再跟我科普谥号了。电视剧害人,张口闭口称呼皇帝的谥号,让我先入为主了。

2. 愚忠:含贬义。常指愚昧地忠实,不计后果,不想原因,不衡量利与弊,只知道按照命令去做某事,没有自己的想法。(引自百度百科)

照这么解释的话我回答的也没错啊,文公所忠于的东西是值得献上一切乃至生命的。

3. 下面貌似因为开历史倒车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我也不好说什么,把那首诗念完吧。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4. 关于文天祥的弟弟仕元这件事,我是知道的,但我为什么没提呢,不是因为我觉得这是黑料,而是我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我一直觉得,约束别人的教条是邪教,约束别人的道德是圣母 biao。

而且这种事情,早在汉朝就有人总结过了,《论衡》的第一篇就讲过这个问题。

或以大才之臣,遇大才之主,乃有遇不遇,虞舜、许由、太公、伯夷是也。虞舜、许由俱圣人也,并生唐世,俱面於尧。虞舜绍帝统,许由入山林。太公、伯夷俱贤也,并出周国,皆见武王;太公受封,伯夷饿死。夫贤圣道同,志合趋齐,虞舜、太公行耦,许由、伯夷操违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时也。道虽同,同中有异,志虽合,合中有离。何则?道有精粗,志有清浊也。许由,皇者之辅也,生於帝者之时;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并由道德,俱发仁义,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为仁义,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尧溷,舜浊;武王诛残,太公讨暴,同浊皆粗,举措均齐,此其所以为遇者也。故舜王天下,皋陶佐政,北人无择深隐不见;禹王天下,伯益辅治,伯成子高委位而耕。非皋陶才愈无择,伯益能出子高也,然而皋陶、伯益进用,无择、子高退隐,进用行耦,退隐操违也。退隐势异,身虽屈,不愿进;人主不须其言,废之,意亦不恨,是两不相慕也。

我就不翻译了,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道有精粗,志有清浊也。

5. 这个问题下面居然也能批孔驳孟,还引起了某人的生理不适,你还真敏感啊。

看过《论语》么?读过《孟子》么?啥也没看就敢批,混贴吧微博多好,干嘛来这里?

6. 文七妹到底是不是文天祥的后人?

这件事我是知道的,现在普遍也都这么认为,但我还没看过确切的证据,所以也没提这件事,见评论区有人提了就捎带一嘴。但不管她是不是文天祥的后人,都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以上。

刚刚被提醒有两处违规,吓得我赶紧删了,呃,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无关紧要……

知乎用户 名人档案馆​ 发表

大概是因为他们对文天祥的生平所知甚少。

1

公元 1172 年,时任滁州太守的辛弃疾,曾上书朝廷,说不到六十年,金国肯定灭亡,然后宋朝将面临更大的忧患。

「噗——」收到奏折的宋孝宗,差点喷饭,「辛弃疾不是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吗,怎么会有如此谬论?」

就眼前的形势来说,辛弃疾的这则预言,确实有些超前。

大家都知道,有宋以来,金国才是最大的危害。

黄金、白银,珠宝、马匹,只要能哄大金开心,老赵家向来都是慷慨大方,有求必送,无求也送。

唯恐金国的一个喷嚏,会伤及南宋孱弱的身体。

后来的事实却证明,辛弃疾说的这句话,极具前瞻性和科学性。

1232 年,蒙古联合南宋,攻打金国。

金哀宗遣使入宋,提醒「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希望两国携手,一致抗蒙。

好歹是条建议,而且事关外交与国防,至少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

但被金国霸凌多年的南宋,已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早就想先辱之再灭之而后快,便愉快地拒绝了金国的请求。

两年后,大金灭亡,南宋失去了一道天然屏障,临安城里,已经嗅到了蒙古铁蹄的杀气。

刚赶走一条狼,又等来一只虎,被打脸的宋孝宗,真是有苦说不出。

棋差一步,满盘皆输。数十年后,开封沦陷的剧情,又在临安重新上演。

尽管军民奋起抗争,宋朝终是灭于蒙古之手。

而在这场「南宋保卫战」中,担纲第一主力的,便是右丞相文天祥。

2

1236 年,文天祥出生于江西庐陵(吉安)。

十岁时,他在乡祠中,看到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等人的塑像,又听闻长辈讲起他们的事迹,不禁肃然起敬,在心里暗暗立誓,此生必当效仿先贤,日后也要立于此间。

从此,他便埋头苦读,备考科举。

1256 年,文天祥参加大考,一路过关斩将,终于闯进了殿试。答题时,他文思泉涌,洋洋洒洒,下笔万言,未改一字。

试卷呈到天子手中,被蒙古铁蹄震得头昏耳鸣、胆战心惊的宋理宗,疲惫不堪的双眼中,猛地射出一道精光。

他感兴趣的,不是策论的内容,而是考生的姓名:「天祥,天祥,天之祥,宋之瑞,看来我大宋要转运啦!」

堂堂九五之尊,高兴得几乎乱了方寸。

倒是主考官王应麟,比较冷静,评价也算中肯:「此文以史为鉴,论事切直,颇有古人忠义之风,朝廷得此人才,可喜可贺!」

理宗频频颔首,当场就把新科状元,点给了文天祥,并让他改字「宋瑞」,希望这个夺魁的考生,能给日暮西山的南宋,带来一丝好运。

别嘲笑天子的幼稚,毕竟南宋的敌人,是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但凡能看到一丝胜利的曙光,哪怕是来自战场以外的地方,理宗都会兴奋异常。

好在这个名天祥、字宋瑞的新榜进士,没有让朝廷失望,穷尽一生,都在抗击元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顷,虽未功成,却赤胆忠心,永照汗青。

3

1259 年,蒙古举兵南下,直逼中原。

理宗吓得手忙脚乱,文武百官,也是慌作一团。

大太监董宋臣提议,按照祖上的传统,应将逃跑进行到底,皇上,咱迁都吧,一路向南,才有一时之安。

董宋臣位高权重,是理宗跟前的红人。他的意见,没有人敢行使否决权。

此时的文天祥,担任临海军节度判官,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品级的基层官员,却「越职言事」,反对迁都,并请求「斩杀奸佞,以稳定人心」。

结果可想而知,奏表送进朝廷,就像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几个月过去了,董大爷还是那个董大爷,照样只手遮天,独揽大权。

文判官一气之下,干脆辞官回了老家。

但理宗依旧视他为大宋吉祥物,连续吃了几场败仗后,又匆忙下诏,恢复文天祥的公职,不久,又改为刑部郎官。

董宋臣则升任左班都知,成了太监首领,更加为天子所倚重。

饱读史书的文天祥,深知宦官干政的危害,立即上书请奏,建议削去董宋臣之职,以免太监专权、内官误国。

没有任何意外,文天祥微弱的呐喊,又一次被董宋臣尖利的嗓门掩盖。

任职学士院时,宰相贾似道故意称病请辞,以此要挟朝廷。

理宗当然不允,特意让文天祥起草诏书,挽留这位「肱股之臣」。

耿直的文天祥,早就看穿了贾似道的伎俩,便在诏书中故意百般讽刺,千般鄙视,硬是气得宰相大人,假病变成了真病。

常和太监争高下,敢与宰相论短长,这位状元郎的仕途前景,不难想象。

随后数年间,文天祥屡被谏官弹劾,不是外放出京,就是降职减薪。

他倒是看得挺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1272 年,三十七岁的文天祥,以壮年之身退休,然后闲居故里,准备终老乡野。

倒不是他傲气凌人,而是对这个朝廷,实在失望透顶。

当时,襄阳告急,求援的军报,如雪花般飞入京城。

如此重大军情,贾似道却隐瞒不报,只和歌姬舞女,终日纵乐于西湖。

导致襄阳被围三年之后,朝廷才得知此事,简直荒唐之极。

4

1273 年,文天祥再次被启用,任湖南提刑。次年,又改任赣州太守。同年,赵显即位,是为宋恭帝

新皇年仅 4 岁,军政大权,仍系于贾似道一身。

在贾相爷的指挥下,边境的战局,简直不堪入目。

元军步步紧逼,宋军一退再退,不到两年,安庆和池州就相继沦陷,南宋岌岌可危。

朝廷急令各地兵马,前往临安勤王。但手握重兵的将领,竟无一人出兵进京。

身为文官的文天祥,却第一个响应,他变卖全部家产,用作粮饷军费,不出几天,就成功召集上万人。

朝廷得知后,马上任命他为江西安抚使,让文天祥火速进京。

临行前,朋友都劝他:「蒙古三路大军同时逼进,你却只有一万乌合之众,这不是带着羊群与猛虎搏斗吗?」

文天祥却大义凛然:「形势我当然清楚,但我朝立国三百余年,如今已到生死存亡的关头,就算自不量力,以身殉国,若能唤起更多人的报国之心,大宋或许可以保全,我也就死得其所了。」

到了临安,文天祥被任命为平江知府。

赴任之前,他向天子辞行,同时上书朝廷,直言宋朝消除藩镇,建立郡县,虽避免了军阀作乱,却削弱了军事力量,导致元军至一州则破一州,到一县就破一县。

建议将天下分为四镇,由都督负责统领,如此兵多力众,同心抗敌,夜以继日,再联合民间忠勇义士,必能击退元军。

但几百年的军事制度,岂能说改就改?

文天祥的这番提议,自然被宰相陈宜中、留梦炎之流,当成垃圾和笑料,丢进了废纸篓。

然而,真正沦为笑料的,反而是那些宰执之人。

元军攻下常州,逼近临安后,陈宜中、留梦炎竟先后弃城而逃,留下赵氏孤儿寡母,不管不顾。

文天祥临危受命,获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领一切军政事宜。

5

年纪轻轻,便位极人臣,文天祥却无半点高兴。

身后,是奄奄一息的南宋,身前,是距离京师不足三十里的蒙古大军。

临安城内的那点武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文天祥只得仿效战国策士,前往敌营游说,希望凭一己之力,能让元军退兵。

接见他的,是蒙古宰相巴彦

文天祥开门见山:「大宋不是辽、金,没那么好欺负。」

「呦呵」,巴彦一愣:「大元铁骑,距离你们的天子,不到一日路程,还这么嘴硬?」

文天祥十分淡定:「元军若想与宋为善,应先撤军百里,然后再讨论纳贡事宜,这样你们全身而退,不战而胜,实为上上之策。否则……」

「否则怎样?」巴彦满脸不屑。

「大宋的后方,仍有两淮、两浙和闽广」,文天祥有些激动:「那里有精兵良将,也有民间豪杰,就算你们攻下临安,迟早必会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

巴彦开始发怒:「我说不过你,但可以杀了你。」

知乎用户 tanjidong 发表

在把岳飞打成军阀之后,又来打文丞相的主意了?

  •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的绝笔写的很清楚,

读圣贤书,刻苦求学为的是什么?为了效忠皇帝,为了愚忠吗?

为的是不管当下,还是将来,都能做到,无愧于心

那怎么才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呢?

在于尽心

尽其心力,便是义尽。只有义尽,才能达到儒家的最高境界: 仁。

孟子. 尽心》有云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立正命。也就是有意义的,堂堂正正的人生,也就是 “为了追求正道甚至不怕死” 的人生。那些一辈子随波逐流而没有跟随正道的人,是平庸至极的。人不能没有羞耻心,作为士,穷顿时不能丢失义,成功时不能偏离道。

文天祥毕生追求的,就在于此。他在恪守士的规范,坚持士的标准。他为南宋做到了尽心尽义,无愧于心。他的品德和信仰,让他做不到投入到侵略者的怀抱。

你很难让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去知道信仰是种什么力量。过去有人把信仰偏颇的理解为宗教信仰,于是鼓噪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信仰在中国自古就有。

如文天祥,史可法者,仁义尽至,生当为国家士,死可做民族魂。

知乎用户 京西制置使 发表

@李子寒泉

的回答提出不同意见,关于文天祥心理的分析,我个人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如何评价有人说文天祥是愚忠? - 李子寒泉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299072/answer/1245419026

这个回答的观点主要是姚大力的**《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中所说,他认为文天祥死只是因为不仕官的遗民立场,没有什么民族情感之类。

首先说有关文天祥的历史事实,很重要的 “黄冠归故乡” 这一事件,出自《宋史 · 文天祥传》,宋史文天祥传出现的错误很多,而这一事件真实度也值得怀疑,实际是拼凑而成的,对此我引用文天祥同时期的其他传记证明。

首先是这段内容的宋史原文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 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 “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 事遂已。——《宋史 · 文天祥传》

文天祥的传记,在宋史之前,元代有邓光荐的《文丞相传》(原书已佚失,部分内容作注保存在《纪年录》中)龚开的《宋文丞相传》、郑思肖的《文丞相叙》、《昭忠录》中的文天祥传、刘岳申的《文丞相传》,以及其他人整理注解文天祥自己对经历的叙述《纪年录》。

其中,邓光荐是文天祥好友,对文天祥的了解自然不用说。刘岳申是后来在元朝做官的庐陵人,和文天祥同乡,对文天祥事迹调查参考的最多,其传记后面还有中书左丞许有壬作序,其文天祥传在元朝流传最广。这二人的传记和文天祥的纪年录可以说是可信度最高的文天祥传。

而在这些传记中,均没有文天祥提出 “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的记载,那这段记载是怎么来的呢,是《宋史 · 文天祥传》融合刘岳申的文丞相传和邓光荐的文丞相传内容,外加自己添加而形成的,首先看邓光荐的文丞相传

**是时南人仕于朝者: 谢昌元、王积翁、程飞卿、青阳梦炎等十人, 谋合奏, 请以公为黄冠师, 冀得自便。**青阳梦炎私语积翁日: “文公赣州移檄之志, 镇江脱身之心, 固在也。忽有妄作, 我辈何以自解?” 遂不果。

按邓传所说,是王积翁等人提出建议,请忽必烈释放文天祥为黄冠师,而不是文天祥自己请求如果活命会去当道士,也可以偶尔充当顾问。

再看宋史后面那一句 “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这句话,刘岳申传记的原话是什么呢?

“天祥不死,而尽弃其平生,遗臭于万年,将焉用之?” 变成了 “**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同时再与前面那段邓光荐传中提取出来的 “黄冠师” 结合,就变成了文天祥自己请求黄冠归故乡,还顺便把文天祥自己说的不死遗臭于万年改成亡国士大夫不能做官,好结合上文塑造出一个文天祥 “不仕官就可以” 的遗民立场。嗯,关于宋史的这段改写,我就不评价了。

除了同时期传记之外,结合文天祥自己的作品,也很难相信他会主动提出这种 “曲线投靠” 的建议。 以姚大力所说,文天祥只是坚持遗民立场“不仕元朝”,不当官可以去当道士当顾问,和民族等其他因素无关。但是参考文天祥的诗文,就会知道他并不赞同自己去当遗民这个做法,而对于元朝的民族属性,他也是十分在意的。

接下来结合文天祥本人的作品谈谈我个人对于文中提到的几个文天祥问题的理解。

1. 文天祥对当 “遗民” 的态度

在文天祥的诗中,他多次用到了故侯召平种瓜东门这个典故。种瓜东门其实就可以代表所谓遗民不仕新朝的立场。

在《所怀》中,文天祥提到 “书生不作纲常记,闻是东门已种瓜”,可以看出他并不赞同东门种瓜的做法。对于自己,他的标准更严格。

而在《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七》中,文天祥提到 “故侯安得作园人”,可以理解为对于他这种重臣来说,并不会去选择东门种瓜不仕元朝这种出路。

在《言志》中,文天祥也提到 “种瓜东门不可得,暴骨匈奴固其所。” 以及种种舍生取义的精神。

所以从以上文天祥自己的诗文来看,对于活命做一个遗民,他应该是反对的。

这是文天祥自己的高要求,当然对于其他人,文天祥还是很支持他们当隐士的。对好友邓光荐,就在**《集杜诗 · 邓礼部》序**提到了 “为管宁,为陶潜,不亦善乎!” 对于三弟文璋,则是 “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隐。隐当若何?山中读书可矣,其它日,为管宁,为陶潜,使千载之下,以是称我三人。” 也是劝说三弟去当隐士。 因为身份的不同,文天祥是丞相,是所有南宋遗民的精神支柱,所以在他自己看来,必须以一死来激励其他人。对于其他位置没有那么高的人,他则认为当遗民是值得提倡的。

2. 文天祥的民族观念

更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因为民族大义、不甘沦为夷狄而死。

这一看法我个人不赞成,因为在文天祥诗文中,他对于民族十分看重。比如记录出使元营这一事件,他自己在**《指南录》**中对于元朝基本称之为 “虏”“酋”“渠”,并且多次强调了衣冠正统。

在《二王》一诗中,文天祥更是直接说出了 “虏运从来无百年”

崖山海战后的《哭崖山》一诗,文天祥并没有说 “宋室”,而是说 “汉氏存亡顷刻中”,体现他对汉家江山覆灭的极度悲痛。

而在《胡笳曲十八拍》中,文天祥这种思想表现得更为强烈。

而赵弼的《文文山传》这样描写文天祥临刑前的场面(供参考

所以文天祥之死的民族大义因素占比,绝对是非常重的。

3. 文璧降元一事。

文天祥之所以对文璧理解,一是文天祥非常重视孝道。文璧保全宗族,而文天祥自己舍生取义无法尽孝,但是文璧可以。文璧也确实对宗族、文天祥的身后事全都尽心尽力,让文家得以延续。

二是文璧所作并算不得 “背叛宋朝”。首先文璧在南宋重建行朝,朝不保夕期间,对南宋朝廷可谓竭尽全力 **“兼运筹给饷于危急存亡之秋”,**在此前任何南宋不利时期,文璧都没有投降元朝。而在文璧降元时,崖山海战结束,行朝覆灭,只剩一个惠州孤城,主力全军覆没,文璧已经没有了尽忠的对象,所以为了保全宗祀和惠州百姓,选择了投降,这并不算如留梦炎、吕文焕、范文虎等人的 “背叛”。所以文璧所做也无可指摘。况且文天祥对于尽忠要求最高的是和他一个级别的国家重臣,文璧还不到这个级别。因此文天祥对于文璧的降元和吕文焕、留梦炎的降元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文天祥虽然在对文璧和文璋的信中都称赞了文璧,但是他的内心对此肯定还是很纠结的。在《感伤》一诗里,可谓真情流露。

4. 文天祥死是否只因为 “君纲”。

对于君臣之义,文天祥自然非常重视,这个不用说。而在他与博罗的对话中,是认为 “社稷” 重于 “君主” 的。虽然这社稷确实也只是宋室一家一姓之江山,但是我理解为文天祥真正尽忠的并不是宋朝任何一个君王,而是宋朝这个国家实体,所以他会选择对这个国家有益的事情,而不是顽固效忠于任何一个君主。他当初对宋理宗上疏提出的要求就是。

“方今国势危疑, 人心杌陧。陛下为中国主, 则当守中国; 为百姓父母, 则当卫百姓。”

再看他后面回想起这件事,做出的论述,似乎在文天祥个人看来,如果对天下有益,功在社稷,那就是正统,不是篡位,“何论有无传授之命”。

所以在我看来,文天祥的死,不是因为 “遗民不仕新朝” 的立场,也不是单纯的君臣之纲。从他一直以来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以亡宋丞相之身份死来尽忠自己心中的社稷天下,和对于 “衣冠涂炭” 元朝入主中原,江山倾颓的悲愤,也是忠于他在《正气歌》中用十二个典故将不同的品质汇聚在一起的“正气”,正如他临终所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 庶几无愧!”。所以,文天祥忠于这些,有什么愚忠的呢?

知乎用户 flyingfish 发表

那个时代的蒙古兵和抗日战争的日本兵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外族入侵。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那些说文天祥是愚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知乎用户 喜欢过向往的生活 发表

突然间又多了几十个赞,不知道是不是知乎也开始拨乱反正了。

因为这个答案是去年的,一年多来,我经历了很多事情,所以回来多写几句,发发牢骚吧。

第一,我相信以文天祥的素养,他应该是精通易理的,知道王朝更替,自古使然,也知道自己刚好赶上宋末的阳厄之难,可以无力回天了,就顺天认命?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神说的我爱听能听我就信,不能听不想听,那对不起了,我换个神来拜吧,武王甲子日出征,占卜不吉,有凤来袭,不好意思这段让慕容恪解释就是对纣王不吉,看看人家这企业级理解!认命,不是咱们的本性,当然改命也不是谁都可以。所谓能自己改的都不是命,改不了的才是。

第二,真轮到自己头上了,死也得上吧?如果穿越到抗日战争,44 年知道明年日本人就要投降,所以就学别人写日记,保存实力?

第三,坚决反对崖山之后无中华,就当个笑话或者谶语吧,至于原因,这个可以单独开个回答。

如果没有文天祥的愚忠,似乎故事里的 1279 年,只会少些于意云何的面南跪拜,我们难以想象出正气扫地山河羞的无奈。

如果没有文天祥的愚忠,似乎文学不会少了半分万古留存的磅礴之气,谁让中国是个绝对不缺乏文学大家的人物,风雅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哪个不能拉出几篇足以应为我辈熟记之的篇目。

如果没有文天祥的愚忠,似乎历史不会少些什么壮烈,毕竟在他之前,张世杰陆秀夫已经足够名垂青史,尽管仿佛冥冥之中除去两人的悲壮,南宋似乎少了几分风骨和慷慨。

如果没有文天祥的愚忠,其实我们熟知的英雄人物也只能是少他一个,岳王庙就在西湖边上,南宋还有孟珙于阶虞允文等等等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这片土地古往今来绝对不缺乏英雄。

但是,人不可以没有信仰,民族不可以没有信念,国家不可以没有信心。

身死国灭可,诛此心志休。

愚忠者,评之人愚也。

史记中刺客列传,司马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名刺客。

曹沫,一时之能,匹夫之勇,剑指桓公,内正索还鲁国之土,外能成就桓公之名。豫让,国士之在于,知我者谓我心忧,我,任不能提携玉龙,也得奋击仇敌。聂政,仗义就是愿意隐姓埋名,以报亲朋尊长(恩人)。专诸,三年所赠,不过一战亮剑,纵死犹酣。荆轲,侠之大者,敢刺秦又有几何?盖聂终究超不过聂政,鲁勾践也没法卧薪尝胆。

你以为文天祥忠的是南宋那个可以杀掉岳飞,杀掉韩侂胄,打死不用辛弃疾(可以看看他到了南方都干了些啥),坚决当儿子的小朝廷?国学大师范增说过,要区分蒙与元,因为后者是接受了华夏文明的(大意是,原文已忘,愚以为很中肯),文天祥不肯降的是那个令衣冠山河尽皆受辱的蒙。

文天祥是很愚忠,忽必烈想他出任丞相的事情似乎人尽皆知,他只要点点头嘛,哪怕只要在那个位置上坐着一言不发呢?

可惜古今世界缘有忠义,华夏礼仪自持公理。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管宁想出仕,有人会拒绝?诸葛亮治理蜀地和北伐的正史远比小说精彩,否则司马家族三代都仿佛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呢?祖逖加桓温甚至是一时的刘裕,天任孤城沦碧海,也要争寸土与民生尔。段秀实反对的人,估计 99% 的中国人都叫不出来,不过不要紧,谁让他生的年代是鼎盛之后呢!

抗战时期,杨靖宇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中与日军抗衡,他完全可以投降,日本人已经内定让他出任伪国的军政部长。赵一曼也可以投降,她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能力,如果你是她的对手,在她说服狱警和护士一起逃走后,是想杀还是想招降?两位英雄,前者是河南人,后者是四川人,黄埔出身,可能有点过于打击屏幕前的这个吹那个粉的,因为真实世界远比意淫来的更夸张。前溯 1931 年末,马占山将军登高一呼,讽刺的是赶来增援的指挥官里不乏蛮族人朝鲜族人回族人,齐齐哈尔的嫩江边上还有座纪念碑,上面记录了能够找寻到的当年为国牺牲者的姓名和简介。(唯一一次看到时年龄尚小不谙世事)

再打一下某粉和某知的脸吧,曾经步行于西湖边,经苏堤徒步一周,开始时想寻仓水墓,爬了一个小时的山未能得其所在,见到了章太炎先生墓,进了岳王庙,路过了秋瑾墓。当然,还有一座纪念碑,淞沪抗战国军纪念碑,以此纪念在上海坚持 3 个月,以及据守四行仓库的国军 88 师将士。被打脸的人肯定会说淞沪在上海,干嘛在杭州建纪念碑,好吧,别忘了西湖边上安葬的是谁?岳飞,于谦,张煌言三杰,为国为民,人心所向,当得起这名头,受的起这片土地。

世界上所谓的愚忠都是为了自己所仰望之事,于是我们可以从图书馆的书里,看到远比小说精彩的故事和人,是气所磅礴,禀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就在我写这条回答的时候,2020 年 3 月 14 日,南沙赤瓜礁海战纪念日。办公室的大哥和我说,中国人一直重视尊严和面子,一直有大国风范。我说中国是一直有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面子里子多则溢少则缺,无他,实力尔,信念尔。历史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教训与参考,可惜没有那么多如果,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无奈。所以当实力没有办法掩盖住自己的尊严时,所剩下的只会是对手的狂笑,和后世的思索。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不然呢?像汪精卫、吴三桂、洪承畴那样 “识时务者为俊杰?” 还有人说史可法不该坚守扬州,那样就可以保全扬州数十万百姓的命。猛一听似乎有一些道理,但稍微一想就明白这是混账之语,按照这个道理,只要被侵略就要投降,因为反抗就要死人。

对此,鲁迅先生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不要说这些顾命大臣,就是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也明白不能投降,反抗到底的道理。就像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民,可以说没有什么家国意识,也没从国家得到什么好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可是当听说打日本人时一样不惜命。

川军邓锡侯部出川抗日,照例抓壮丁,照以往一路上至少跑一半,邓锡侯说这次是打日本,结果壮丁路上一个都没跑,这批壮丁基本上都战死在台儿庄战役了,几千人就回来几个,你说他们够愚忠了吧,他们虽然目不识丁,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明白他们是中国人,是华夏的一份子,必须愚忠,不然妄为人也。

知乎用户 曲非烟​ 发表

谢邀。

说文丞相愚忠,无非是想把这样的民族英雄污名化,和某人把岳飞变成《说岳全传》里那迂腐不堪的人物的出发点一样。

往小了说,是抹黑文丞相这个人物;往大了说,是妄图阉割我们的文化。

何为愚忠?这本应该是一个自谦的词汇。

文丞相屡次抗击蒙古,也创作了大量可歌可泣,文笔和境界都极佳的文学作品,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尽管他军事上屡战屡败,但在那个年代,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力挽狂澜呢?

辛苦遭逢,干戈寥落,蒙古的铁骑早已踏遍欧亚大陆。而一直被笑话为铁血强送的大宋,却在多面夹攻下,坚持了数十年。这种大规模的反抗,一如当年金国入侵中原的时候。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作为今人,由于避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尴尬,我们似乎无法责备那些带路党们,毕竟在如此强大的军队面前,谁又能够毫无畏惧呢?面对着涂炭的生灵,遍地的白骨,荒芜的空城,谁的内心又能够没有些许动摇呢?

然而,这也更体现了孟珙、杜杲、余玠、曹友闻三兄弟,王坚、张珏、王立、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冉璞、冉进、刘师勇、陈吊眼、李庭芝、孙虎臣等人,包括陈宜中等的伟大。

宋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想必这些人,包括钓鱼城的将士、崖山的军民们,都是眼里饱含热泪,爱得深沉吧。

不识时务而降者为懦夫,识时务而降者为俊杰,识时务而不降者为英雄。

因此,纵然大宋曾有杨令公殒身敌牢,狄武襄抑郁而终,宗忠简泣血病榻,岳忠武千古奇冤,豪杰义士们依然可以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因此,文丞相可以散尽家财举义兵,可以在家人和太后都投降的情况下依然坚守气节,可以在高官厚禄的诱惑下不为所动,可以在一次次逃脱之后再次举兵反抗。他所忠诚的,从来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更是天下苍生。文丞相所忠诚的,是儒家文化最精髓的地方,是我们千百年来的 “家文化” 的最高大义。

尤其在那个年代,忠君爱国虽然并不完全为一体,但却是递进的关系。因此,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说这些人愚忠。

他生前是宋朝的忠贞旗帜,忽必烈之所以屡屡劝降,正是因为,如果文丞相这样的忠臣都投降,那么大宋又有谁还会抵抗呢?

而他死后,千百年来,文丞相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这样的名字,这样的心,将永远和岳飞,孟珙,戚继光等等民族英雄们,常随孤月照耀神州。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几番风雨,几次濒临亡国灭种,却能够生生不息数千年,正是因为有这些民族英雄们的故事,一代代传送者,感染着仁人志士保家卫国,激励着读书人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刻在骨髓中的文化记忆,这是不可磨灭的心中的丰碑。每当那一刻真的来临,纵然是再卑微再弱小的人,也能在那一瞬间高大如英雄。

这就是文丞相们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也是我们学历史,读《过零丁洋》时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说文丞相愚忠的,要么是一知半解,要么其心可诛。

知乎用户 疯狂的小蜜蜂 发表

弘范:公司已经破产,总经理就算尽到了职责,可以跳槽了!你只是一个打工仔,何苦呢?

文天祥:作为总经理,我未能带领公司走出困境,MBA 真 TMD 白念了!公司的事业就是我自己的事业,不用说了,就到这里吧……

原文如下:

1、弘范:“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2、文天祥:“天祥相宋于再造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3、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文天祥之死,绝非是为南宋小朝廷殉葬。他忠于的是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他的死,究竟是为了取义成仁,还是作为宰相的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因而深深自责?面对事业的失败、理想的破灭,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无愧于心。

忠于权位,忠于事业,忠于理想,究竟哪个才是愚忠?

知乎用户 心安与齐 发表

文天祥是不是愚忠,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如果不开上帝视角,文天祥所在的南宋末年,真的是华夏汉民族油尽灯枯的时候了(如果没上帝视角,要等差不多百年以后大明再起)。

华夏汉民族的气运,在大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755 年)以前达到巅峰,无论是民族自信、文化信仰、军事力量、经济繁荣。然后因为安史之乱,逐渐走下坡路,西域、东北、甚至河朔地区相继沦丧。

到公元 938 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河北、山西北部、西北甘凉地区这些传统的汉人地区也沦丧。

再到 1127 年靖康之耻及 1141 年绍兴和议,汉人不仅没能收付上述地区,直接连关中、河北、中原、山东也一次性丢了干净,西南地区云贵也不在手上。

传统汉人的生存区域只剩下东南和蜀中半壁。但这还是不极限,蒙古人来了,连最后这点地盘也没了,最后在崖山,传统意义上的华夏汉人算是真正意义上一次把老祖宗的地盘给彻底丢了干净,自大唐安史之乱以后到崖山,差不多 500 多年,华夏汉人一步步走向末路,这种背景下的绝望,无力感,是文天祥他们所面临的的绝境,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依然没有放弃,他们愚忠么?

如果说是对南宋小朝廷,那是挺愚忠,但是对整个华夏汉民族,代表的则是英勇不屈的气节,也是未来华夏凤凰涅槃,国运再起的种子。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那华夏一说,真的就彻底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世界范围内这种一时兴盛,最终沦亡的民族不要太多,凭什么华夏汉族就不能被灭亡?

于是差不多 100 年后,大明复起,恢复汉人衣冠,重新让这个民族凤凰涅槃并延续下去,恢复燕云、辽东、云贵、中原、关中、河北的 版图。。距离 1141 绍兴和议过去了 227 年,距离石敬瑭割让燕云过去了 430 年,距离安史之乱 613 年。。

你们觉得这个几百年不过是等闲。。但我想说,湾仔出去不过 70 年,就不认祖了,外蒙事实上分出去也还不过 100 年,200 年前印度还是日不落帝国的地盘,400 年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横跨三大洲,600 年前北美大陆还是印第安人的天下。

知乎用户 星野源本人​ 发表

对这种人可以用文天祥自己的话来回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文天祥并非忠于大宋,他忠于自己心中的正义,忠于正气,忠于富贵不能淫的精神。我做不到像文天祥那样忠于道统,但起码可以对这种精神怀一份尊重。

知乎用户 三浠​ 发表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小时候常常听人说岳元帅是愚忠,反误了卿卿性命,说史阁部是愚忠,白费了大好前程。

君不见,钓鱼城外千堆骨,瘦西湖前尽尸骸。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现代人很难去想象那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很难去想象那个时代的人看着神州沦丧禹州陆沉是一种怎么样的悲愤与可耻。

文丞相成了愚忠,牧羊的苏武也成了愚人,颜常山公也成了傻子,阎典吏在江阴城上成了笨蛋,背着小皇帝在崖山一跃而下的陆秀夫,一起投海的十万军民,成了为了赵宋朝廷保留颜面的牺牲品?

天日昭昭在风波亭上响了一千年,唤不醒他们这些愚人的一点气节吗?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轻飘飘的十个字,是对外族入侵自己国家时最后挺直的腰板,他站在刑场上看着下面的一众愚人,一如千年后你们质疑他时无言,只留下一句:

吾事毕矣。

这个人是中国汉人多少年来视作脊梁骨的人,多少能人志士慷慨讴歌着一首正气歌坦然赴死,死无惧,惟惧节气有损,哪怕是砍头凌迟,哪怕是暴尸荒野,这些高歌这首长诗的人没有一个皱着眉头的,而文丞相和他们一起挺起了中国自南宋以来沦丧的正气,千年以后吃饱了撑了的一些人却在打着键盘,戳着自己老祖宗的脊梁骨这是,数典忘祖,是居心可诛,是把站着的我们再想一脚踢跪着吧。

没有评价,怪只怪他们吃的太饱,活的太好,而应当比他们活的更好的那些人只会在九幽深处听人说后灿然一笑,说后人好便好,身后事如何评价,算了算了。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知乎用户 张旭​ 发表

说文天祥是愚忠的人很懂行啊,知道蛇打七寸。华夏文明的肱骨,如同北斗七星,得挨个打一遍才算数是不是。我先给你列一个我自己的单子,您没事给评评,看看哪些过誉了,哪些人不行。

伯夷(叔齐),屈原,诸葛孔明,颜真卿,岳飞,文天祥,史可法

除了这些,好像还有一些人物可以品一品,像什么共工啊,大禹啊,荆轲啊,陈胜啊,张骞啊,这些爱折腾的。

哦对了,不能光品评,咱还得翻案不是?

夏桀商纣这些太远了咱不说,再说了是不是真的还两说呢。就从司马老贼开始吧(愉快)!

知乎用户 悠闲孔雀 DrDou​ 发表

当时南宋统治很腐败,可文天祥依旧选择支持南宋,死的非常悲壮。文天祥是愚忠吗?答:文天祥是真的纯正的忠臣,绝对不是愚忠。他不仅忠于狭义的南宋小朝廷,更是忠于儒家正统,华夏文化。
前期他抗元是维护赵宋王朝国祚,中期致力于恢复华夏正统,到被俘后,国破宗室灭,北元统治已巩固,他的抗争赴死让一些人看来已失去了意义,既所谓的愚忠,其实其意义已超脱现实层面,他代表的是我大汉民族的气节和风骨,他不屈而死向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宣告,民族精神不可屈服泯灭。这也是让大元对其敬佩的原因。

知乎用户 承影 发表

明天,色目人发动了对我国的全面战争

我国消亡了,色目人主宰了九州

色目人成为顶级阶级

我们成为奴隶、两脚羊、泄欲工具、牲畜

色目人来劝你投降,只要你投降,那就是锦衣玉食

你不投降,那就是酷刑

不仅是对身体的酷刑,还有精神上的

你的妻儿子女,都被人当成奴隶使唤

只要你投降,他们就能够恢复自由

你投降吗?

如果你投降了,汉人的脊梁骨就断了一截

你不投降,汉人脊梁骨就更挺起来

文天祥遭遇的就是这种境况

谁说他愚忠,谁就是又蠢又坏的混蛋

他忠的不是帝皇王室,而是汉人的江山,汉人的尊严

他忠的是天地正气!

知乎用户 熊文婷​ 发表

我家对面就是文天祥纪念馆,年少的时候,每次站在窗户边上,就能一眼瞧见青山绿树环绕下的,文天祥那高大的塑像。

不过纪念馆冷冷清清的,并没有几个人去。而且也不要门票钱。

我们读的初中就叫 “文山中学”,每一届都要学唱《正气歌》,然后去纪念馆做活动,集体唱歌录像。

不过我上初中时已经取消这个活动了。

而我,在读书的时候是不能理解文天祥的。

无知的我认为,活着不比什么都强?活着才有一切啊。

但当我成年后仔细读过中国历史才知道,文天祥赴死之时,他效忠的政权早已不存在了。

这让我及其的震惊。

我总以为,文臣若是赴死,必然是怀着对家国的希望。

“我一人死不足惜,只愿后人受我之激励,继续为国奋战已矣。”

——最起码,会有这种念头吧?

但是文天祥的家国已经不存在了啊?这种希望,也根本无从谈起。

于是我才恍然而知他的境界。

我不知道他内心信仰的到底是什么,以我浅薄之识,是根本无法臆测的。

但我能从中了解的是,他的信仰,是真正的圣洁的信仰,他愿意为之奋斗、牺牲,不为个人利益,甚至不为所谓希望,他只是忠于自己的信仰。

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气节,但不管那是什么,这种信仰是真正地发着光的。

因为,你放眼望去,能真正有自己信仰并坚守的人,现在真的存在吗?

能真正忠于自己,外界如何变迁都毫不动摇的人,现在真的存在吗?

和平年代大家尚且随遇而安,何况动乱之年呢?

正是因为我成年后知晓了忠于自己是多么的困难,才真正明白了这位英雄是多么的令人钦佩。

我们可以不理解他,不追随他,但是绝不能妄自评价甚至讥讽这样的英雄。

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资格。

知乎用户 历史环游记​ 发表

他在舒适区中生活到 40 岁,当时代大潮来袭时,他却好像换了一个人,首先放弃精美的生活,然后寻求精神的不朽。

1

1256 年春,临安街头有点躁动。那天是科举公布成绩的日子。就像今天查高考分数时的忐忑一样,宋朝学子们捂着「怦怦」跳的胸口,焦躁不安地向皇榜走去,丝毫没有注意到手心早已渗出汗水。

21 岁的文天祥也站在皇榜下。他伸长脖子,渴望在榜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一行一行地看下去,直到看见「文天祥」三个字,他才长叹一口气,中了。

中了进士,随后就是在集英殿对策。这些都是该走的流程,只是为了区分名次,不会再有落榜的危险。文天祥当真了,难得有面见皇上的机会,此时不表现,更待何时?

当时的皇帝是已经在位 30 年的宋理宗赵昀。赵昀晚年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

文天祥来到临安就听说了皇帝的事迹。他有点不能忍,于是在集英殿对策时就提笔开骂:「陛下,您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啊!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再忍忍啊。」他连草稿都不打,一口气写了将近万字。

他说得忠贞恳切,据说把赵昀感动得直抹眼泪。或许是因为文天祥的真情和文采,被骂得狗血淋头的皇帝竟然把他选为状元。

自隋朝开创科举至 1905 年被废除,1300 年间出现了无数的状元,而最不可思议的,当属文天祥了。

2

《宋史》中对文天祥有两句很特殊的记载。第一句是:「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就是说文天祥身高体长,皮肤白皙,一双细长的丹凤眼镶嵌在美貌的脸上,顾盼生姿。文天祥不仅长得帅气,还是才气侧漏的状元郎,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国民「男神」。

第二句是:「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文天祥的家庭条件不错,在他考中状元后,父亲不幸去世,给他留下了大笔遗产。三年后,24 岁的文天祥被任命为海宁军节度判官,开始走上仕途,也开启了他的浪荡生涯。丰厚的遗产再加上宋朝的高工资,不难想象文天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五星级酒店的豪华大餐吃起来,30 年的女儿红喝起来,满座的同僚朋友嗨起来,还有请来的歌姬唱起来…… 宋朝官员典型的奢靡生活,他一过就是 17 年。

这时的文天祥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他写的文章别人也能写,他过的生活别人也能过,他和其他的进士、状元没什么区别。

可当岁月静好的生活一旦被打破,有的人就此崩溃,而有的人却能涅槃重生。

3

南宋的暖风熏得游人醉,南宋人早把杭州做汴梁。他们忘记了曾经受过的苦难,也忘记了祖先曾经蒙受过的耻辱,只要自己过得好,哪管死后洪水滔天。可高原上的蒙古人不一样,他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1206 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登基,被众人奉上尊号成吉思汗。这时的成吉思汗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一点不比以往的草原领袖逊色。大蒙古国也继承了匈奴、突厥的疆域,一统广袤的草原。

被成吉思汗改造过的大蒙古国,潜力显然不是先辈们可以比拟的。蒙古铁骑四面出击,一座座城池在马蹄声中陷落,一寸寸土地在蒙古人的呼喊中被占据。男人屠杀、女人为奴、工匠留用,辽、金、西夏、花剌子模、波斯等国逐一灭亡。西至里海,东至大兴安岭,北达西伯利亚,南抵黄河,都成了蒙古人的牧场。

1273 年,襄阳城破。没有郭靖和黄蓉守护襄阳,也没有杨过烧毁 20 万大军的粮草,更没有郭襄 16 岁的烟花,只有国破家亡的凄惨和悲凉,南宋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4

1275 年,蒙古军攻破安庆,刀锋直指建康,南宋王朝危在旦夕。而这时,文天祥「造反」了,他反的当然不是大宋王朝,而是自己。

知乎用户 李子寒泉​ 发表

政治把人变成神,而历史则把神重新变为人。

我一直不主张对于历史人物毫无上限的拔高,从而将在当时有血有肉、有痛苦有迷茫的彼时 “社会中的人”,变成如今 “神庙中的人”。这种无限拔高,有时候可能会带来别样误解,对于文天祥 “愚忠” 的误解,即来自于对于文天祥的神话。

文天祥是一个很懂得变通的人,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点,文天祥之死不是陆秀夫一般的殉宋,也不是 “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对元朝的反抗,更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因为民族大义、不甘沦为夷狄而死。

就像姚大力所说的:

文天祥所表达的,是一种 “遗民” 立场。在一个王朝已被新建立的王朝取代的时候,它是一种针对曾在前一个王朝做过官员的人们的道德约束。**这一约束并不要求 “遗民” 拒绝或者甚至反抗新王朝的统治,只要求他们不能再进入新王朝的各级机构里担任正式官员。**因为他们都已在旧朝受过 “恩典”,所以终身不能背叛这一恩典。

其实在文天祥死前,已经向元朝当权者表达**,只要不要自己当官,自己可以当一个元朝子民,甚至如果元朝君王有需要,自己还能以布艺的身份为元帝充当顾问、出谋划策。**

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而当他知道自己的弟弟文璧背叛南宋、投降元朝之后,文天祥的表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慷慨激昂甚至要断绝兄弟关系,文天祥对于弟弟文璧的行为,表示了相当程度的理解甚至赞扬,认为他和他弟弟是忠孝两全的典范,自己将以忠而死,无法保全宗族,尽了对君的忠,却辜负了对于 “亲” 的情,幸好有弟弟文璧,虽然无法尽君以忠,却能尽亲亲之情。兄弟二人,做到了不愧君父,不愧宗族。

我以忠死,仲(文璧)以孝仕,季(文堂)也其隐。…… 使千载之下,以是称吾三人

文天祥之死其实是一种忠君的殉道。何为忠君的殉道?三纲之中,君纲第一。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仕二主。在文天祥所处的南宋,虽然 “原始的民族主义” 开始抬头,但是当时知识分子之中的 “君臣之义” 还是远远大于 “华夷之辨” 的。

因此,只要能够满足儒家知识分子 “忠君” 的道德准则,其它的很多都是可以变通的。而这种 “忠君” 的道德准则,很多时候也是对于曾经在前朝做官之人的约束。例如,同样是投奔朱元璋,当过数十年元朝官员的进士刘伯温,其道德压力就远远大于未曾出仕元朝的宋濂,刘伯温后世的悲剧,一方面来自于朱元璋近乎无理的猜忌和暴虐,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当时从上(朱元璋)至下(同年进士李祁等)对于他 “一臣仕二主” 的道德鄙夷。

这种对于前朝之官的 “忠君” 道德准则之约束,在洪武三年六月,元顺帝死、李文忠克应昌的捷豹到达京城,群臣祝贺之后,朱元璋所发表的言论最为典型:

壬申,左副将军李文忠捷奏至。时百官奏事奉天门,闻元主殂,遂相率拜贺。上曰:“元主守位三十余年,荒淫自恣,遂至于此。” 因谓治书侍御史刘炳曰:“尔本元臣,今日之捷,尔不当贺也。” 因命礼部榜示:凡北方捷至,尝仕元者不许称贺。

所以,宋濂可以贺,而刘伯温则不可。这句话,就像一记重重的巴掌,打在了刘伯温的脸上。

因此,文天祥只是完成了对他所信奉的至高准则 “忠君” 的践行,并且为了宗族的延续而肯定其弟弟天璧的忠孝不能两全,这,不是愚忠。

一往无前的愚者虽然神圣,但是变通的智者同样伟大,且真实。虽然在我们如今看来,只是不做新朝之官的 “忠君” 准则实在谈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甚至比不上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但是,千古艰难唯一死,能够真正杀身成仁者,无论何时,都是历史星空值得仰望中闪耀的星星。

[

追寻 “我们” 的根源 姚大力 著 史学理论

京东

¥52.4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48357576850726912-0&p=AyIGZRtdHAARD10fXBwyFQBXHlMcChUPXBxrUV1KWQorAlBHU0VeBUVNR0ZbSkAOClBMW0scXBcHGg5dHFMcBQ1eEEcGJWMTRwNCAxZgd0cFYC1HBXBUHWQTd0QeC2UbUhUAGgZUG1wWMhIGVBtfEAERAVQraxUHIkY7HVIQARIDZRprFQYaBlAbWxIAGgFQE2sVChY3g7XPwIqt3uW%2Bjb%2Bsx4rlztK%2B1qyBZStrFjJJUgFSHgkCEQJcGV8TBhQAXB9aEwEVD1UYRxQyEgZUG1IdARoFUXVaewIaB1UeXBYCGgFlG2sWMkxpVEhbFgsRUwB1AUVeSgYeGAB7AhcHURpdHQAiBVQaWRc%3D)

知乎用户 一只大橘 发表

那得看是大怂还是天下。我的视角,文天祥对于大怂肯定愚忠,但文天祥对于华夏天下不愚忠。

一个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的朝代,一个能气死种师道,抑郁死宗泽,冤杀岳飞的朝代,一个被弃民灭国的朝代,你忠他干嘛?你忠他之后鶸宋再给你整死了,白浪费你和一腔热血的平民百姓的力量,干嘛?你显得你很悲壮很热血很有气节,到时候大儒给你当挡箭牌吃人血馒头,你这不白费力气了么?那也掀不翻大元啊。你作为华夏的有生力量,为什么要去扶一个手把手导致这种局面而不负责任的朝代?

自己单干自己反元不行么?

八路军也不听老蒋指挥啊。

但是文天祥对于华夏天下可不愚忠,如果文天祥这种人都没了,那天下就真亡了。

我要是文天祥,我就带人当流寇去了,我才不忠于大怂呢。到华南丘陵去打游击,结堡扎寨,吸纳流民去苟着,蛰伏着,找机会让华夏焕发新生,而不是扶一棵病树。

实际上文天祥也是这么干的,结果文天祥被抓了。

这哪是汪精卫了?汪精卫那特么是主动投降好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赞美张弘范洪承畴的人,看不起文天祥不是很正常的逻辑?那位专门写文章论证文天祥是被南宋的同僚架上道德高地 “逼死” 以及文天祥就义不是因为民族意识的历史学家姚大力,如果你多了解一下他的发言就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了

不过我劝你们有些人,既然这辈子投胎为人,那就不要太 “大力” 了

知乎用户 AlwaysPlanA 发表

只能说当代精致利己主义的思想过于盛行了。

知乎用户 乌有先生​ 发表

这是我在另一个问题上的回答,特地搬过来

这个真的是我写的故事,是我现在写的。

公元 1278 年十二月,冬,一个打仗不咋滴,治政也没见到啥才华的半大老头子被天下无敌的蒙元大军抓到了。

抓他的那个千户叫王惟义,他大概还不知道,眼前这个老货就是他升官发财、名留青史的依仗,当然了,我也不知道王千户后来到底凭着这个功劳得了什么赏赐,总之不如他的主子蒙人张弘范好,没机会在崖山勒石纪功,多年后,又因功劳被老天嫉妒,拿雷劈了石碑这么巴闭。

半大老头子可能跟王千户打过几次仗,但王千户应该看不上他,又不是孟珙、李庭芝、贾似道的,本事不大。所以只当个吉祥物,乐呵呵的押送给了张九郎

张弘范得了这个人,想想觉得用处不少,可以招降了做个吉祥物,宣传一下大元正统,也可以让他帮忙招降其余不准从民族融合大势的挡车螳螂

不过这老头子也是没意思,既不投降,也不跟他喊打喊杀,自杀也不见成,八成是想买个好价。

后来让老头子帮忙劝一劝那个打水仗的弱鸡,老头子还写了首诗,看着都可笑,估计是个好名的,张弘范可能觉得不错,比自己那 “一片秋蝉雨后声。无语泪纵横。” 写得好,自己也得学一学这手。

张弘范养了老头子一段时间,觉得没啥意思,降也不降,死也不死,是想学六不巡抚么?哦,对了那时候海上苏武还没出来呢,那可能不是。

反正老头子被张弘范送到了燕京,想着将来可以做个吉祥物啥的讨忽必烈的欢心。

结果这一路上,老头子绝食八天,没死成,最后又吃饭了。

估计押送的人也觉得他不想死,其实我也觉得他未必想死,不然方法不多了去了。

到了燕京,忽必烈正愁来投的汉官太少,毕竟需要点人来装点门面,不然这帮汉人老是暗杀蒙元大臣,谁也受不了啊。

保境安民、性纯至孝的大忠臣王积翁便向元世祖提议,“有个老头人不错,南人无人比的上他。”

哦,这里说明一下,元世祖为了促进民族大一统,特地将天下人划分为四等:

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南人是第四等,放在修真界大概就是筑基、金丹、元婴、分神里的分神等级,差一点就能白日飞升的水平。

当时那些人老高兴了,经常自称为南人,并且愿意世世代代为南人,毕竟等级高,升级快,氪金少啊,纯纯的欧皇身份。

结果跟那不想死的半大老头子一说,得,老头子不干,不想飞升,不过可以考虑剃度做个和尚道士啥的,给圣皇帝当个顾问啥的,直接当官就算了。

这一下子大家就有点不舒服了,老头子虽然干啥啥不成,但是还是有名的,大脑袋皇帝曾经说他是国瑞,虽然说这话的人脑袋已经被做成酒碗了,但架不住知道的人多啊,这要放他回去,盛世咋能留名臣于家呢,再说,万一这老头又回去捣乱咋办?

所以,老头子没被放出来,在燕京里关了三年,这半大老头子也是身体好,关了三年也没死,估计不是身体健康,就是有人照顾,反正我没看见,也就不多说了,不过这老头在狱里写了首诗,挺有名的,后来有人把这诗带到了武侠位面,还成了一部旷世绝学

老头子几次要被人放出来,结果都没成,为啥,因为真有人借着他的名头造反,那你看,要是真把他放出来,这人真要造反了,谁负这个责任,再说你看这不少南人都不想修仙,想修仙的都在朝廷里当官呢,这些不想修仙的坏南人玩意要举着老头造反多讨厌,所以不能放。

这中间,之前的皇帝来劝过老头,被接到宫里为一等蒙古人布施肉身的女儿来劝过老头,想修仙的好友来劝过老头,不想修仙但是还是修仙了的兄弟来劝过老头,贼多人都跟老头来商量修仙的事情,你当了南人,就是宰相啦,女儿可以不用布施啦,很多好朋友也可以一起来修仙,也可以当宰相帮助百姓更好的修仙,来吧,修仙吧,当南人好。

结果,老头不干。

虽然对着女儿哭,安慰兄弟,劝兄弟好好照顾家里,好好当南人,但是你们都修仙吧,我就算了。

合着说啥都白说,老头不死不降,当道士吧,别人还不敢,这可咋整,不能老关着吧。

那就杀了吧。

老头也说,那就把我杀了吧,我不太适合修仙,又不能当道士,还是死了的好。

最后,老头被一刀砍了脑袋。

然后老头的夫人,在他身上找到了一首诗,这首诗写的挺有趣,当然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后人写的,反正大家都说是他写的,我们就看看吧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后来,有个写武侠小说的,说这个老头是天下最大的英雄,是为了天下间的道而死的

又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

再后来,有人说他是封建残余,是为了封建帝王死的,对民族融合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反正说的人多了

但我估计,老头自己是觉得自己是个英雄的,至少他希望当个英雄。

虽然这个英雄和我们口中的心中的那个英雄不太一样。

但我觉得,如果真的有英雄,他也许算是一种吧。

后来,真的是很后很后的后来

有一个成为了海贼王的男人,一个书读的不好的举人,一个七老八十还出山的老学究,以及曾经当过流贼后来成了神仙的大胡子,还有很多很多人,也想学着当这个老头,或者比这个老头更进一步,但是他们也失败了。

再后来的后来的后来

很多说这听不懂话的人,开着飞着的大鸟,驾着会喷铁蛋的大船,拿着冒烟就死人的烧火棍,来到来到了这个地方,又有很多南人出现了。

而这次,似乎有更多的人不想做南人了,有的人被死后发现了肚子里的棉絮,有的人被围在山上战死,有的人担心着老母却还是死在沙场,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

但是呢

当年,那些劝老头修仙的那些南人大官们,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立了碑,修了庙。

还有很多他们的后学者,虽然被母亲嫌弃,但最后堂而皇之的进了博物馆,修了故居,成了万众敬仰的英雄,还拍了电视剧。

还有很多后学者的后学者,怀疑为啥没摧毁你的文化,没摧毁你的宫殿,没摧毁那些腐朽糜烂的种族,拿着黑白子,告诉你,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这是人间大爱,那些人,拿着这些或者那些,告诉你,多看看情情爱爱,少看那些老头子的故事,那都是老掉牙的了。

那想想,似乎确实是当南人修仙的好一点呢。

毕竟他们拍了电影,找了流量,千古流芳!

说的我都想修仙了,可惜我没那机会哈。


崖山、高邮、徐州、扬州、嘉定、四川、洛阳,南京、我说的很乱,也不想说的清楚,我也说不清楚。

我也说不清楚我想说什么,反正我只是讲了一个文笔不错的老头的故事

就这么简单

知乎用户 旧梦 发表

不是愚忠,说愚忠的都是意志不坚定之人,一人一生只能效忠一国,何况我乃汉人,自然不能效忠尔等蛮夷,若所有人都是这样,价值观何在?当外国人把祖国打的节节败退之时就要忠于外国么?这和卖国求荣有何区别。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v3kl6W 发表

有些人如果想治疗眼疾建议去正规三甲医院或公立眼科专科医院。免费提高学龄前儿童阅读能力可以找我。

就是别把教员拉出来挡枪

看教员臧否人物,不应该直接将其奉若圭臬,而是要考察一下当时的语境,教员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他注重的是古为今用,能让今人有所启示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粟裕还说过诸葛亮不是合格的军事家,要不也解读一下?

我这段话,不仅适用于解读教员,也适用于我这回答,不结合语境就甩教员语录来怼的话,只好说,既然你们那么崇拜曹操,如果穿越回去,求求你们就放心大胆跟着他,把刘备让给我

以下原回答

说文天祥愚忠的,和说岳飞不识时务的,刘备伪善的,说曹老板大丈夫的,说诸葛亮权奸的,说秦桧慈禧李鸿章袁世凯汪精卫蒋介石隐忍负重的,说周总理不过尔尔的,都是一类人。

通常,我们管这类人叫做,走资派

知乎用户 英国留学君 发表

这个就像讲诸葛亮,岳飞愚忠一样。

用今天的眼光看历史人物肯定都有问题。

就像很多人都问岳飞造反能不能收复失地,诸葛亮投降能不能维护统一。

这就属于做了人类想成仙,坐在地上想上天。

再封建王朝,我不忠于皇帝,我忠于谁?我总不能信仰马克思吧,这时候马克思祖宗还在四处流浪了。

中国古代讲究天地君亲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是天纲,海瑞他愚忠么?嘉靖皇帝把他关起来,他甚至指着鼻子骂嘉靖 “天下不直陛下久矣。”

怎么看海瑞都看嘉靖不爽吧,可是嘉靖去世,海瑞却哭的晕厥过去。

回到文天祥,文天祥要是愚忠,宋帝来劝降,他就降了。

文天祥都说了 " 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文丞相说了,让我做官不行,我回家做个故国遗民,当个道士你以备咨询可以,但是你蒙元的官我不做。

当然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 “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

留梦炎说了,他倒好,打死不投降,大宋文天祥,我们这帮人怎么办?

宋史 - 卷四百一十八 - 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召入谕之曰:" 汝何愿?" 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个不是愚忠,是气节,是我们这个民族打断脊梁都能看见的气节。

这个是忠于理,什么是理,往大了说三纲五常。往小了说,一臣不事二主。虽然文天祥跟宋帝有君臣名份。

但是父不为忠臣,则子不为孝子。这是后来郑森说的。

民族气节远比其他要重要。

就像史可法被缚就义 “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

就像一首著名的抗日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抗日战争保家卫国的英雄难道白死了?**保了这些忘恩负义的家伙,这些人,人人得而骂之。文天祥代表了民族的反抗精神,代表了民族的勃勃生机。只要这种精神还在,中国就不会彻底沦亡。皇帝都降了他也没降。如果这算愚忠,就是说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就是愚蠢了

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 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 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 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元朝编的《宋史》对文天祥的评价: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 “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 “仁” 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知乎用户 qiong dzhi 发表

愚忠也挺好啊。

经天纬地之才是没有的,安邦定国之志是肯定有的,以生命为国家殉葬,忠这个字,没人比他更适合。

愚就愚吧,我不知道有什么人是巧忠或者智忠的,也许水太凉算巧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 崖山之战,小朝廷已灭,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继续抗争已毫无意义。那不妨来推理一下,即便是忠,他肯定也不是忠于那谁家,也很难说就是忠于宋

2. 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汪先生早年都能脑门一热。而忽必烈给文的考虑时间不是以天计而是以年计,喜欢另类解读的同学请扪心自问一下,一边是余生的荣华富贵,一边是阴暗潮湿的地牢。现代人和古人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和观点,而马斯洛需求却是共通的。怎么选岂不是显而易见?

3. 这个问题更不是现在才出现在知乎上。七百多年来无数人讨论过,文活着的时候也有人讨论过,所有人都想看看他到底怎么选。结果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忽必烈生平胜仗无数,怎么就诛不了这个文人的心?

4. 当然,这个汗青也得看是谁的汗青,不同的文明形态的差别很大。想想几十年后那个要饭和尚打出的旗号,就知道为什么忽必烈一定要诛他的心。瓦解其斗志,往往比物理消灭更重要。而那些失去抗争精神的文明,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湮灭,恐怕现在也只能去地下寻找了

知乎用户 月半入山 发表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就是他受到后世崇敬与思念的愿意吗?

知乎用户 彭三豆 发表

绝对不是。

举个不可能发生的例子,如果几十年前,中国真的被日本占领了,你会因为侵略者的强大和光复无望的事实,放弃所谓的 “愚忠” 吗?

张自忠将军的家书中是这么说的:“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我相信真的到那时,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选择为国而死。

知乎用户 潘大人 发表

愚忠的意思是不知变通、没有主见,只会一意死忠。文天祥完全不愚,于公,是宋末三杰里最精明的一个,你看看少了文天祥,剩下那二位就乱套了。

于私,兄弟三人,自己死节,另外哥俩一个出仕养家,一个隐居不仕,他是都知道、都赞赏,这愚在哪儿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G420c 发表

忽必烈和元朝中央官方当时对文天祥都当做国士,当做一个非常高尚的人来对待,能说出来,宋朝最重近士,有文天祥可谓得人。而提问者竟然觉得他是愚忠,这都 700 年过去了,在前人总结的历史经验之上,有的人还有这种错误的结论。丝毫体现不出来历史的沉淀。

知乎用户 程文公 发表

旧案重发

上面引用姚大力来说明文天祥反元只是忠臣孝子而与民族气节无关的,且不说如果只是忠臣,那么在宋帝劝降的时候,文丞相显然就应该投降。毕竟宁死不屈在这种时候俨然就成了背叛君主的行为。他的弟弟惠州知州文璧在崖山失败之后面对元兵围城的时候选择保全人民投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种投降与最后钓鱼城的投降显然没有本质区别,显然都是为了儒家的"仁"而不是"忠孝"。更何况姚大力引用宋史的"黄冠归乡"的造谣说法已经被古今许多士人学者所驳斥,现在还引用这样的说法显然就不正确了。

知乎用户 张掘机 发表

战国霸王邀请知乎答友文天祥回答: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会理解的,默写三千遍。

知乎用户 维天有漢 发表

元廷派宋朝皇帝来劝降都没用,

你管这样的人叫愚忠?你要笑死我吗?

知乎用户 中原宪兵大契丹 发表

汉人把大量的资源用于培养文天祥这样的人。

结果呢,没投降竟然成了他的功绩。全然忘了,正是因为把绝大部分的资源用于培养文天祥这样的无用之人来压制众多汉人才俊,才让国势衰微。

吹文天祥,这不是盼着亡国吗?更何况,文天祥那点事有什么好吹嘘的?不求你文天祥拿起武器奋战到死,最起码自杀可以吧。

金朝最后的名将完颜陈和尚拒绝投降,先被蒙古人砍去双脚,然后砍去双腿,嘴被刀割到腮处。仍然不投降,最后被蒙古人斩首。

金军将领移剌蒲阿被蒙古军俘虏,问了几百句投不投降,最后不投降被杀。

金军将领郭蛤蟆,金亡后三年,郭虾蟆仍旧困守孤城拒不投降,最后自焚而死。

同样是宰相,右丞相完颜承晖死守中都,就是现在的北京,在皇太子都跑了,城内人相食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城池,最后蒙古军破城,他服毒自杀。

金朝宰相完颜忽斜虎,率领金朝最后的一千多士卒与蒙宋联军在蔡州城内巷战,得知末帝完颜承麟战死后,投汝河自杀,跟随他的金军士卒也纷纷自杀殉国。

看看金朝的丞相完颜忽斜虎:

状貌不逾常人,平生喜怒未尝妄发,闻人过,常护讳之。虽在军旅,手不释卷,门生故吏每以名分教之。家素贫,敝衣粝食,终其身晏如也。雅好宾客,及荐举人材,人有寸长,极口称道。其掌军务,赏罚明信,号令严整,故所至军民为用,至危急死生之际,无一士有异志者。

知乎用户 秤砣 发表

陈灵公与其臣子孔宁、仪行父都与大夫夏徵舒的母亲夏姬私通,三人甚至在上朝时都拿出夏姬的内衣互相嬉戏。泄冶看不过去,便进言灵公,说国君和大臣公开宣扬淫乱,老百姓就算不效仿,传出去也不好听,赶紧收起来吧。陈灵公说能改的,然后将此事告诉孔宁与仪行父,两人要求杀死泄冶,灵公也不拦着,便把泄冶杀了。孔子说:“诗经有云:‘百姓之所以行为邪僻者,是君上不自重的缘故,都是上行下效所导致的’。泄冶能配得上‘仁’吗?”

子贡说 “陈灵公在朝堂上公开淫乱,泄冶直言进谏而被杀,死因与比干类似,算得上‘仁’吗?”。孔子说:“比干和纣王是什么关系啊?论亲是他叔父,论官是少师,国家存亡,那是休戚与共的,这是由其身份和血脉所赋予的责任,本来就该以死相争,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死亡,而让纣王因惭愧,而醒悟到自己的错失,这是比干的仁心之所在。洩冶和灵公是什么关系呢?位不过大夫,也没有骨肉之亲,贪图宠信不肯离开,在淫乱的朝廷作官,试图以区区一己之力,改正整个国家的荒淫混乱,死了也没有好处,可以算得上是拘礼而白死了。诗经有云:‘百姓之所以行为邪僻者,是君上不自重的缘故,都是上行下效所导致的’。泄冶能配得上‘仁’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知乎用户 土拨鼠的大耳朵 发表

因为我们都是站在上帝视角,知道汉民族将再次崛起,可是在文天祥生活的年代,大多数汉人是相当绝望的。

自安史之乱以来,汉人先后失去辽东、西域、河套、燕云,靖康之乱后失去中原,直至最后失去江南。文天祥对死亡并没有恐惧,早在被俘北上时他便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志,死亡对于他是解脱,可他始终想在离开人世前为他身后饱经磨难的民族做点事,与他齐名的陆秀夫在崖山背着年幼的皇帝跳海自尽,张世杰在求援途中葬身波涛,而他们身后是一同殉国的十万军民。

他熟读史书,昔日五胡乱华,尚有**东晋衣冠南渡、淝水以弱击强;当年靖康之难,仍见岳飞浴血北伐、虞允文书生报国。**中华几千年生生不息,无论是巅峰时霍去病决战漠北封狼居胥,还是衰退时鲜卑入寇荼毒生灵,这个民族最不缺乏的就是勇气和希望。

可他正因为学富五车,才更感到彷徨。他读到过**匈奴的分崩、突厥的败亡、鲜卑的消逝,**那些曾与汉人同时存在的民族,契丹、党项、女真,在几十年间已成为历史的名词。七年前蒙元大举南侵,襄阳、鄂州、岳阳、扬州…… 一座座坚城被铁蹄踏破,直到三年前钓鱼城降下最后一面大宋的旗帜。

他曾叹息过恭宗赵㬎(xian)献城出降,可大厦已倾,一个五岁孩童又能做什么?他曾怒斥过吕文焕叛国投敌,可吕文焕曾在文官掣肘、援军断绝的困境中坚守孤城襄阳六年,直到互为犄角的樊城失陷并被屠城才放弃抵抗。他曾鄙视过张弘范认贼作父,可抛弃张弘范祖先的正是签订《澶渊之盟》的大宋朝廷,张弘范家世世代代没受过大宋一丝皇恩。

文天祥的青春年华,是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的时代。从朝鲜半岛到多瑙河流域,西夏、大理、金国、西辽、花剌子模…… 一个个庞大帝国在 “上帝之鞭” 的洗礼下化作尘埃。

文天祥出生前两年,与南宋有血海深仇的金国在蒙宋联军的夹击下灭亡。南宋军民还没来得及品尝一雪靖康之耻的喜悦,便迎来了蒙古的南侵,绵延四十六年的蒙宋战争爆发。一向积弱的南宋面对空前强大的敌人却爆发出空前的战斗力。宋军在以孟拱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们指挥下,**先后在襄阳、庐州、阳平关挫败蒙军攻势,**隐约有重现南宋初年抗金局面的可能。

然而,当蒙古短暂整合好内部矛盾,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北方是新兴的草原——农耕二元制政权,南方是立国近三百年深陷历史周期律的垂暮帝国,历史的大潮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宋军民的反抗显得尤为悲壮。

文天祥进士及第三年后,蒙古大汗蒙哥率军南侵,湖广、四川危如累卵,临安君臣如惊弓之鸟。有人提出南迁,早在端平入洛失败时便被蒙古人的充沛武德吓破了胆的宋理宗沉默不语。庙堂之上鸦雀无声,唯有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上疏怒斥南迁之举,却无人响应,愤怒的文天祥选择辞职回乡。

危局之下,一向被朝廷蔑视的南宋士兵再度力挽狂澜。**钓鱼城一战蒙古大汗蒙哥被击毙,**在鄂州陷入持久战漩涡的忽必烈仓皇北撤,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南宋迎来短暂的和平。

有赖宋朝对士大夫的优待政策,辞官回乡的文天祥被重新起用。面对危局,忧心忡忡的文天祥赤子之心不改,多次上疏请求备战和改革,等来的回应是一次次被贬。文天祥的担忧很快被应验,夺到汗位的忽必烈决心毕其功于一役。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 1267 年),蒙军开始进攻襄阳,咸淳六年(公元 1270 年),襄阳被彻底包围。咸淳七年(公元 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自此蒙古短暂实现从游牧政权到封建政权的转变(忽必烈死后人亡政息是后话了),逐步确立对南宋的制度优势。

咸淳九年(公元 1273 年),陷入绝境的襄阳守将吕文焕开城投降,襄阳沦陷。历时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空前惨烈,南宋多次派兵解围无果,襄阳军民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浴血奋战仍无力回天。纵然结局令人惋惜,但他们的壮举值得歌颂。

襄阳的沦陷后元军势如破竹,宋军一触即溃,临安危在旦夕,多次请降无果的南宋朝廷被迫下诏天下兵马勤王。

时任赣州市长的文天祥收到诏书后嚎啕大哭,随后组织了几万民兵增援临安。朋友劝他别去以卵击石,那么多战功卓著的将领都望风而降,以你这点兵力怎么挡得住蒙元的虎狼之师呢?

文天祥的回应振聋发聩:**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我知道希望渺茫,但我决意以身殉国,用我的生命感召大家奋起抵抗!

德祐元年(1275 年)八月,文天祥抵达临安。此时宋军主力已在丁家洲和嘉定被歼灭,南宋亡国几成定局,可文天祥还想为国家和民族尽一点微薄之力。他提议把残存的领土划为四个战区,以最大程度集中抵抗力量。**然而因得国不正长期患有 “武将恐惧症” 的宋廷,死到临头了仍担心武将专权,文天祥的提议被否决。**结局便是长期被歧视的 “贼配军” 们降元后战斗力爆表,最终埋葬南宋。

五个月后,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几个月前还满嘴忠君爱国的重臣们或出城投降,或连夜逃跑,五岁的宋恭帝赵㬎(xian)哇哇大哭。文天祥被任命为枢密使、右丞相,接下了社稷的重担,“文丞相” 之名自此而来。可这并不是个好差事,文天祥很快被太后命令出城议和。面前是蒙古的虎狼之师,身后是临安的孤儿寡母,他深知此行九死一生,可他还是想尽力为宋人争取一些统战价值。若能留住江南半壁,卷土重来未可知。

元军营帐之中,文天祥与元军主帅伯颜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怒不可遏的伯颜将文天祥拘捕,万幸看守不严,文天祥连夜逃脱。此时恭帝和太后已献城投降,南宋作为合法政权的历史结束了,而文天祥的抗争才刚刚开始。

文天祥先来到还在坚守的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与守将苗再成商议包抄元军后路,随后又前往南宋江北最后一个重镇扬州,刚到扬州城下便遭遇围城的元军。**历史中总不缺乏黑色幽默,已被围两年的扬州守将李庭芝误以为文天祥此行是为劝降,拒不放文天祥入城。**文天祥历尽艰辛摆脱元军渡海南撤,而李庭芝则在扬州殉国。

文天祥渡海来到温州,带头上表拥立益王赵昰即皇帝位,以团结残存的抗元力量。赵昰即位后召文天祥至福州根据地,仍任命他为右丞相。临安陷落后,元军继续横扫江南,宋军余部风声鹤唳。文天祥依旧不忘收复之地之志,准备将丞相府设在抗元前线的温州,以期反攻两浙。

此提议在另一位抗元重臣、国防部副部长张世杰的坚决反对下被搁置。张世杰最初计划让文天祥在广州开府,以策应宋室南逃,然而广州很快被元军攻陷。文天祥被迫先后在南剑州(今福建省南平市)和汀州(今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开府,群龙无首的江浙很快全境陷落。张世杰的动机十分滑稽,文天祥在朝中声名鹊起,张世杰担心文天祥功劳盖过自己,影响自己的地位,甚至千方百计阻拦文天祥入朝。

读南宋史和南明史有相似的怒其不争。南明两大抗清柱石李定国和郑成功,一个曾两厥名王光复湖南,一个曾写下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兵临南京城下,却因门户之见始终貌合神离,被满清各个击破。

张世杰民族气节并不逊色于文天祥。三年后宋军在崖山全军覆没后,张世杰仍计划组织海上流亡政权反攻,可惜出海时遭遇海啸。然而作为文官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文人相轻” 的恶行促使他将文天祥排斥在外,堪忧的军事能力和极度消极的逃跑主义思想则导致宋军一败再败。

遭受排挤的文天祥仍然试图尽力把烂牌打好。德祐二年(公元 1276 年)七月,文天祥组织宋军自汀州兵分两路反攻家乡江西。这是襄阳沦陷后南宋第一次反击蒙古,宋军一度光复宁都(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雩都(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两大重镇。

然而文天祥防不住后院起火。元军自浙江攻入福建,张世杰、陈宜中带着皇帝渡海逃至岭南,腹背受敌的宋军溃败,文天祥的战友相继英勇殉国。他大哭一场,撤至漳州,第一次反攻江西功败垂成。

元军一边继续对南宋流亡小朝廷穷追猛打,一边派人劝降文天祥。忽必烈想到了文天祥会处决使臣,却万万没想到文天祥竟然在修整几个月后再次发兵反攻江西。

景炎二年(公元 1277 年)五月,文天祥再入江西,兵分三路席卷赣南,为表决心,文天祥将丞相府设在前线。**不堪忍受元军暴虐恶行的江西百姓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两个月内宋军便光复赣州九县、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四县。湖南、安徽农民相继发动起义响应文天祥的壮举。**可惜大厦将倾非个人所能挽救,南宋流亡小朝廷内斗不断,始终未组织起成规模的抵抗以声援江西宋军,回过神的忽必烈开始调集重兵围剿文天祥部。在元军铁骑的冲击下,江西形势急转直下,文天祥刚收复的失地再度沦陷。

兵败之际,文天祥战友们的表现令人动容,为保护文天祥,有人发起自杀式冲锋掩护,有人诈称 “我就是文丞相” 干扰元军判断。**他们欣赏文天祥的气节,敬佩文丞相的能力,他们坚信唯有丞相有机会保全胜利的最后一丝火种。**手捧着一连串的殉国名录,文天祥带着残部一路撤退到船澳(今广东省惠州市船澳村)。文天祥身前是蒙古的百万铁骑,身后是汪洋大海,有人安慰文天祥 “丞相您尽力了”。回答他的是文天祥的自责:是我做得不够好,我对不起大宋百姓。

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不适应岭南的湿热气候,宋军中爆发了瘟疫,文天祥的母亲和他唯一的儿子染病去世,文天祥陷入了绝望。景炎三年(公元 1278 年)十二月,文天祥撤退到南宋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个根据地船澳(今广东省惠州市船澳村),很快因汉奸出卖被元将张弘范俘虏。自杀未遂的文天祥面对张弘范的劝降,写诗作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俘三个月后,**祥兴二年(公元 1279 年)三月十九日,南宋的最后一支军队在崖山全军覆没,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南宋灭亡。**张弘范再次劝说文天祥投降:丞相若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文天祥含泪答道:国家已亡,我怎能苟且偷生?

也许是文天祥的忠义唤醒了张弘范对祖先故国的一丝感情,他将文天祥礼送至大都。对文天祥仰慕已久的忽必烈先后五次派人劝降这位忠义之士。**无论是昔日在临安投降的皇帝赵㬎、丞相留梦炎,还是元朝重臣阿合马和孛罗,亦或文天祥在宫中为奴的妻子女儿,他们都铩羽而归。**最后忽必烈亲自上阵,回答他的是文天祥的 “只求一死”。

文天祥并非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面对女儿的悲惨遭遇,他泣不成声:**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 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舍生取义是文天祥的选择,可他在死前还想为自己的民族做点事情,思来想去,他写下了《正气歌》。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恶劣的环境不会改变我的立场,支撑我坚持到现在的,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国家兴盛时,正气是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政府;国家危亡时,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爱国主义,是张良向秦始皇投出的巨锥,是**苏武牧羊十九年坚守的汉节;**中华精神,是严颜 “西川无投降将军,有断头将军” 的坚毅,是嵇康之子嵇绍宁死不屈的决绝;民族气节,是张巡死守睢阳咬碎的牙齿,是颜杲卿被安史叛军割下的舌头;孔孟之道,是管宁的白帽,是诸葛亮的《出师表》;理想主义,是中流击楫力抗五胡的祖逖,是以笏痛击朱泚的段秀实。

他们的事迹千古传诵,他们的精神足与日月争辉。只要忠义永存,是生是死根本不重要。《正气歌》末,文天祥以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结尾。先贤远去,精神永存,文天祥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但他希望身后积弱百年的民族能实现伟大复兴。

至元十九年(公元 1283 年),文天祥英勇就义。文丞相的故事结束了,但他不愿中华文明自此断绝,他相信民族的文化会继续传承,而《正气歌》正是他为中华文明播下的火种。

文天祥去世七十四年后,红巾军起义爆发,红巾军三路北伐,直捣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焚毁蒙古皇宫。八十五年后,朱元璋北伐成功,收复沦陷了四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元顺帝北逃塞外。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一百零四年后,蓝玉在捕鱼儿海埋葬北元,一雪昔日崖山之耻。

一百三十一年后,朱棣封狼居胥,中华大地重现汉唐荣光。

二十年间,**云贵、河西、燕云、辽东、河套,**汉唐故土,再次插上中华的旗帜。

斯人已逝,中华永存。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了解更多故事请移步同名公众号:土拨鼠的大耳朵
巨唐奠基者——李世民 (二) 天策上将
巨唐奠基者——李世民 (三) 二平河北
再读《水浒传》——宋江的招安之路
再读《天龙八部》——悲乔峰,难慕容
王莽——孤独的复古者(上)
大汉脊梁——诸葛亮(二十) 街亭饮恨

发布于 2022-08-04 23:11

知乎用户 高谭魅影 发表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知乎用户 卜德麟​ 发表

呵呵,真愚忠的话,旧老板赵显都亲自去劝降了还不投降?

你可以说文天祥带兵打仗水平一般,也可以说他治国平世水平一般,但就是不能说他愚忠。

文天祥忠的是气节,是民族,是国家,唯独不是那个皇帝。

知乎用户 第五轻柔​ 发表

牛逼,喷,就硬喷,你干啥我都喷,估计上辈子是花露水,天天喷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什么叫愚忠,这个得区分。

没有理由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是愚忠。每天苛责臣子,赏罚不分,臣子却始终要君王献身,这叫愚忠,当然用现代话是人家有崇高的信仰。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人心是肉长的,出师表里写的很清楚,臣子要求赏罚分明。君臣有义,义从何来?以礼相待不是简单握握手。

我在换个词,我们把君王换成国家民族又如何?把忠君换成爱国,值不值得愚忠?如果文天祥算愚忠,那黄继光又算什么?

要明白,古代忠君爱国,君国一体,就像如今民族国家一体一样。一方面文天祥遵守了他心中的信仰,就是治国平天下。另一方面,小朝廷好歹给了文天祥足够的官职名分,不至于赏罚不分,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不管怎么看都不能算愚忠,朝廷对文天祥有义,文天祥舍身取义是合情合理的。

而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敬重崇拜文天祥的气节,我们经常批评愚忠,其实愚忠是最难得的。就算没有朝廷的赏赐,以文天祥的经历我们也相信他一定会抗争到底,这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和精神所在。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君臣之义不是简单的利诱威吓就能改变志向的,虽然历史上改变者如黄河之沙。不管是后世君王还是臣子都是要宣传这种气节,恰恰是大部分人做不到。

正如今天君王变民族,请扪心自问食国奉的各位,有谁能舍身取义?可笑的是还嘲笑他们 “愚忠”,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要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和对他人的剥削,熟人社会是阻碍剥削的大忌。

当我们的人生都是充满功利性的时候,义就变得像是个玩笑。

知乎用户 子非鱼 发表

可能是站着比较碍眼

知乎用户 gzpp04 发表

说文天祥是愚忠,我真的无语了。文天祥忠的不是赵家一家一姓,而是我华夏的尊严。还有人纠结于文天祥的个人能力,这重要吗?王朝替代,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证明是难以避免的,哪怕是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清朝也不行。那么,如果王朝替代不可避免,保持华夏的尊严,总要有人出头,而文天祥就是出于这种自觉,在百般利诱下,百死而不悔,谁有资格嘲笑他?

知乎用户 李武 发表

这些年,我游历于网络世界,渐渐的发现一点问题。。。

上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明清直到教员!下至文臣名将,文人武侠乃至贩夫走卒!

在知乎里,很多时候,好像没有一个是完好无缺的,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黑点。。他们又有一个特点,或始中华大地于强大,或守中华大地于尊严!

而后,我又发现一个问题,很多网友为赵高,秦桧,汪精卫,蒋凯绅。。。等等这些招致华夏民族衰败不堪的人,而又出卖民族尊严的人,而洗白!!!

回到正题,文天祥!我不会说他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一定有缺陷,他一定有黑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瞻仰,去学习一个在明知已经失败,但又无比坚强的守住一个民族尊严的人!

某些国家颠覆自己曾经的民族英雄,就像是把自己家的碗摔了而已,毫无顾忌!

而我们不应该这样,因为我们早有圣人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乎用户 森森 发表

投降了就不是愚忠,是这个意思吗?

那么抗战时期,我们为什么还要牺牲几千万人去打仗?去愚忠?

为什么不去投靠倭人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为什么明明可以逃走,谭嗣同还要坚持断头呢?也是愚忠吗?

他们忠的是仅仅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吗?

不,他们忠的是大汉,是天下。

知乎用户 北落师门 发表

愚忠?麻烦先读读《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丞相之忠,非仅为一家一姓之国,而是为天地之间浩然正气,为心中的民族气节。如你能读懂《正气歌》,应当不至于问出如此无聊的问题。

最后,难怪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吴三桂、汪精卫之流至今未绝,当为此故。

知乎用户 历史环游记​ 发表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文天祥的遗言。明知不可为,仍要为之,这是文天祥的选择。

1

人生许多事,明知不可为,为何仍要为之?

德祐元年(1275 年),南宋临安城里,朝野上下乱成一团。面对节节推进的元朝大军,南宋各级官员,纷纷抛下年仅四岁的宋恭帝赵㬎(xiǎn)弃职逃命,已经 66 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为此在临安朝中张榜痛斥公开逃窜的各级官员:「我朝三百多年,对士大夫以礼相待。现在我与新君遭蒙多难,你们这些大小臣子,不见一人出来救国。我们有什么对不起大家?你们内臣叛官离去,地方守令舍印弃城…… 平日读圣贤书,所许谓何?乃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

大宋眼下崩溃在即,对于许多人来说,那些史书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训导,早已被逃生的恐惧所笼罩,以状元出身的宰相留梦炎(1219—1295 年)为首,文臣武将们纷纷弃官逃命。南宋,这个自靖康之变以来就南渡偏安的政权,眼下已摇摇欲坠。

危难时刻,另外一位状元出身的官员,挺身而出。

那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 年)以 20 岁之身就荣膺状元的文天祥(1236—1283 年)。眼下,这位 39 岁的昔日状元,正担任赣州知府。

当得知朝廷诏令天下勤王,这位「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的美男子状元,捧着勤王诏书痛哭流涕,尽管少年英才高中状元,但这位生性耿直、敢于在当时讽刺当权宰相贾似道的年轻官员,在南宋朝中并不受待见,为此他一度被贬,仕运坎坷。

文天祥刚硬正直,但也不是那种清汤寡水式的保守官员,他「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是个懂得生活享受的人,但或许这是一种排遣仕途坎坷、心情抑郁的方式,当国家遭遇危难,各级官员纷纷出逃之时,他却痛哭流涕,变卖家产,毁家纾难,宁可让自己过上最苦的日子也要「尽以家资为军费」,倾尽所有:打元兵去。在那个民族、国家危亡时刻,他散尽家财,东拼西凑,甚至联结了赣州境内的少数民族,终于集合起一支一万多人的队伍向临安进发勤王,对此有朋友劝阻他说:「元兵三路直逼临安,而你却带着一万多人的乌合之众去以卵击石,这跟赶着一群羊入虎口有什么区别?」

这位状元出身的地方官员,对此回答说:我又何尝不知,但国家危难,眼下征召天下勤王,却「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尽管南宋皇族和朝廷要员看他,只是个低级的地方官员;那些畏死逃避的同僚,也只当他是个孤军冒进的「傻大憨」。但他早已抱定必死之心,要与国家社稷共存亡。在江苏虞桥,他临时组织、毫无作战经验的勤王义军,被凶悍且久经战阵的元兵屠戮殆尽,他率领残兵退保余杭,德祐二年(1276 年),在危难之中,他被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任命为临安知府,协助拱卫京师。

元朝大军逼近临安城外的皋亭山,在敌兵震赫前,比文天祥先 12 年考中状元的左丞相留梦炎开溜了,然后右丞相陈宜中也脚底抹油了。

临安城内的凤凰山皇城中,此时已几乎无人来朝,只有这位憨直的状元知府文天祥和少数一些官员,还毕恭毕敬伺立在老迈的太皇太后谢道清,以及五岁的宋恭帝赵㬎左右,无人可用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只得颁发懿旨,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全权负责与城外元军主帅伯颜的谈判事宜。

当王朝即将覆灭,南宋皇族们放眼望去,才发现那些他们寄予厚望的权贵高官,却纷纷仓皇逃命;而那几个他们压根不当回事的低级官员,却始终坚守岗位,甚至不惜远道千里勤王。

那些当初共富贵的人,都逃跑了;剩下那些他们看不入眼的人,却选择了与他们同生死、共患难。

2

在中国 1300 多年的科举史上,一共产生过 600 多位文状元,其中有 45 人由状元而官至宰相,即为状元宰相。在宋朝,状元宰相有北宋的蔡京,以及跟文天祥同时代的留梦炎。

眼下,状元宰相留梦炎已经弃官潜逃,另外一位宰相陈宜中,也撇下幼稚的小皇帝和老迈的太皇太后开溜了,剩下一个最后的烂摊子,等着赵家人自己收拾。

就在这个时候,文天祥挺身而出。

知乎用户 毛胖胖 发表

我发现某些人就是逻辑鬼才,起兵好几年了不安排投降,三月见了下老娘被脑补出了这么多戏码,合着要提前近一千年避嫌防止不知道哪里来的人质疑两面派啊???!!!

还有脸提 “早早”???!!!

我帮你理清楚你在说什么

文天祥三月见过自己母亲——所以文天祥安排了文壁投降——所以文天祥在不知道自己儿子的情况下认定他死了,并安排了承嗣——所以文天祥觉得家里安排好了,自己可以安心去了———然后文天祥继续抵抗

这脑补大法妙啊,这种玩意儿什么时候可以当证据了?

我错了,你这超越了春秋笔法了,可以算发明家了。

“子不知终弟受职,应难地下见其兄”。问你这句话不是为别的,就是想看看你到底怎么看待人的选择的。

现在你的问题很明显了,你不就是不把文壁当人嘛,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工具,一切都是他大哥安排好的,他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所有幻想必须建立在这一点上。但问题是,是吗?

文天祥要是真为自己考虑,贰臣传里有标准答案,他的弟弟会有很好的结果。

其实你很可怜,或者很坏,要么又可怜又坏。

你一方面需要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调调,满足自己点什么,所以要把文天祥打成阴谋家,又一方面高举 “全家死节” 来标榜自己个儿对国家民族的忠义,却忽略掉文天祥本身的忠义。

又当又立说的就是这种行径,别的不好说,反正你要成功了 “欲要亡其国, 必先灭其史, 欲灭其族, 必先灭其文化” 那就真成功了,和带路党达成统一战线不知道是你的成功还是意外呢?你还怎么标榜自己的高尚呢?

只是你的所有论据都是 “三月他见过他弟弟”,这实在是太滑稽了。

我是不指望可以说服你,没必要,你都陷入这种逻辑矛盾里这么久了而不自知,谁又可以点醒你呢(慈祥)

还是郭老板说的对:有些人啊,你看他一眼就算输。

——————————————————————

原回答:

需要讨论一下一些人张口就来

文天祥 1274 年起兵,1278 年冬,元军猛攻文壁驻守的惠州,文壁开城投降,同年底文天祥被俘。你这个 “早早的” 是怎么来的???!!!

而且文天祥不是没儿子,战乱中失散了而已,过继是文壁投降以后的事情,这是哪门子细致考虑???!!!

你们日本文化爱好者喜欢玩颠倒黑白我理解,不过春秋笔法掩盖不了逻辑硬伤

知乎用户 疯未觉​ 发表

嗨,忠心这事但凡要考虑合不合算,聪明不聪明的,其实就不是忠心了,那就是图个名。

知乎用户 怀柔远人​​ 发表

在有的人看来,忠孝仁义是封建糟粕,道德枷锁。

而对有的人来说,那叫理想。

知乎用户 流光容易把人抛 发表

儒生是儒家道德观念和国家学说培养熏陶出来的人,他们的思想和帝国完全一致。

而且,由于他们寒窗苦读,对儒家经典已融会贯通、烂熟于心,用于治国,自然长袖善舞、得心应手。

因此,当他们进入中枢或派驻地方时,便能根据儒家学说推行礼教,处理事务,并自动进行控制调节,保证各地区的步调一致,统一协调。

另外,由于深受 “忠君爱民” 信条的约束,他们一般都能忠于职守,以保境安民为己任。贪赃枉法、昏庸懒惰的有,大逆不道起心谋反的却极少。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腐败,却不会谋逆;可能弱智,却很难造反。

至少,在所谓 “承平时期” 是如此。

当然,国难当头之际,兵临城下之时,也会有人临阵脱逃、里通外国、苟且偷生、卖主求荣;但同时,更有不少人会挺身而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披肝沥胆,与敌周旋,甚至杀身成仁,如颜真卿,如文天祥,如史可法,如黄道周

这样的例子,是史不绝书的。

知乎用户 不信拉倒 发表

大丈夫的事,和你说了,你也不明白

知乎用户 黑化的小白 发表

嗯,抗日时期,如果不投降的也是愚忠,台湾反日的民众也是愚忠,不要以成败论英雄,只是因为后来他们政权稳固了,而日本的政权没有稳固,如果按照那个逻辑投降日本人才是正确的,因为日本人在当时看来有很大的胜率,但是人是有骨头的,而不是利益至上的,否则只要围城就投降,天下国将不国。

知乎用户 客串一回 发表

文天祥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乎用户 我是炸鱼王哈哈哈 发表

对,做人就要学吴三桂洪承畴,大忠臣

知乎用户 我们不吃人​ 发表

我的回答被删了,没有理由,且不可申诉,我不太明白原因。

我想了一下,只可能是知乎某个小编的个人行为。

知乎用户 郑云娘 发表

说文天祥是愚忠的,肯定是没读过史书中的这一段。

为了元朝而抵抗明朝,最终死去的汉族士大夫地主是汉奸么? - 姬轩亦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2468211/answer/680604098

文天祥是为了心中的某个理想,所以才拒绝投降。

不太贴切地类比一下,就是——

金牌编剧文天祥,在老东家即将被吞并的时候,想要跟铁木真影视集团商量,给你们写剧本可以,但是中心思想得顺着我来,不能完全迁就导演们。

结果这个大集团果断拒绝了:啥都好商量,就这个不能给你,我们可以从别处给你十倍补偿你看行不行?

于是金牌编剧拒绝了,甚至激烈地退圈封笔。

知乎用户 落花生 发表

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吧

当年诸葛亮与王朗对战的时候,王朗说的话也很有道理啊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

诸葛亮在王朗眼中就是愚忠

大汉王朝气数已尽,现在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怎么能如此执迷

王朗在诸葛眼中就是二臣贼子

世受皇恩,饱读圣贤诗书,一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这实际上就是义和利的选择

王朗选择逐利,孔明选择道义

文天祥可以投降啊

得到锦衣玉食,高官厚禄,可以衣食无忧度过一生

但是他不投降

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是什么?丹心就是对道义的坚定

中华民族虽历经浩劫,而文明不断

就是因为这一片丹心

知乎用户 时日曷丧 发表

他忠于的是民族而非单单是朝廷

知乎用户 古风斋 发表

忽必烈六劝文天祥,包括动用宋恭帝,甚至亲自下场,这不是愚忠两个字能解释的。说愚忠的不妨想想,自己的皇上来劝降都不行,愚在何处?读读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是何等的气节,华夏文明绵延不绝,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气节。

其实我也很敬佩忽必烈 那是真的敬仰文天祥,敌人尚且如此,后人又有什么资格说文丞相愚忠?

知乎用户 请勿关注 发表

一个有想法的人,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都会引发感动,我把感动分了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感动自己,第二层是感动别人,第三层是感动后人,第四层是感动所有人。

感动自己是最常见的,有了成绩,有了想法,有了发现,别人还没怎么样,自己感动半天,其实大多数捐赠被感动最多的是捐赠者自己。

感动别人已经是很难的事了,需要付出很多,而且付出的方向还是正确的,比如舍己救人,比如爬上五楼去解救小孩。

感动后人几乎是一个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这个人不但要污点很少,还要知识渊博,在当时就名闻天下,还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立场,甚至付出生命。

感动所有人指的是跟这个人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能影响到的外国都为他感动,死后他的事迹不但使本国人一直怀念,也能被外国人怀念。

文天祥写下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就说明他希望,并知道他一定会感动后人,这样的殊荣我国历史上也没几个人,这时候生死已不重要。

举个最庸俗的例子,面对一座金山的时候,是不会对一颗石子动心的。

忠不忠什么的其实不重要,已经被包含在内了。

最后说一句,能感动所有人的人其实我不知道有谁,只是觉得人类应该有这样的人,以前没有,以后也希望能有。

知乎用户 姜先生 发表

现在的大环境还是很好的,但是有一些人总是喜欢唱反调。

比如:

先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那部分人: 伪君子。

阿瞒: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那部分人: 真英雄。

秦桧是背锅侠,赵构是没办法,岳飞是愚忠?

我可 qnmlgb 了。

再过千年万年,先主的蜀汉依旧是乱世的唯一一束光,明知不可为而为知的精神在这个民族代代相传。

再过千年万年,精忠报国的岳飞依旧是人们心中独一无二的武圣。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名垂千古!

汉人的脊梁不是那些 “聪明” 人撑起来的,那些看待文天祥先生是愚忠这种人永远不能也不配撑起华夏文脉,更不配称为中华脊梁。

你们也配?

陆秀夫背负幼主跳海,在你们眼中是懦弱。

于少保慷慨赴死的行为,在你们眼中是可笑的。

岳武穆冤死狱中,在你们眼中是活该。

你们算他娘的什么东西?

中华的脊梁是那以一州之力对抗九州的诸葛亮,是那镇守河西的张议潮,是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范仲淹,是那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陆游,是那为大明延绵国祚百五十年的于少保,是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林则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知乎用户 通天晓​ 发表

说的客气一点,这是对文天祥的误解。说的难听点,这种说法就是哗众取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文天祥的选择代表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其实文天祥不是不想活。他在写给自己弟弟的家书中有这样一句:“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隐。” 意思是他作为宋朝的臣子不能再做元朝的官,二弟文璧可以出仕为官奉养老母,三弟文璋退隐山林不问世事。文天祥其实也承认元帝国对中国的合法统治,也能接受宋朝灭亡的事实。但是他的家国情怀不允许他做一个贰臣,他希望能够以白身回家奉养老母,但是元帝国希望他能够为元所用,要么死,要么到元朝当官。文天祥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死。

但是文天祥劝弟弟们做元朝的顺民,甚至可以在元出仕为官,其实是反映了他自己作为宋朝臣子不做贰臣的精神追求,也更加反映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知乎用户 抗美援俄 发表

有时候愚忠很容易分辨,比如岳飞、袁崇焕,就是典型的愚忠。
—— 他们只忠于皇帝个人,明知回去是死,可以选择不回去,但还是回去送死了。
—— 如果是带兵回去,另立新君,显然就是完全不同的评价。
文天祥、史可法复杂些,属于见仁见智的范畴。
—— 已经不能说他们忠于皇帝个人了。
皇帝死了(明崇祯上吊、宋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甚至连 “国家” 这个实体都基本没了。
虽然可以再立一个,比如弘光什么的,终究争议多多。
就算是愚忠,也有不同。
文天祥方式好点,就是常见的殉节,自己求死,不管是让敌人杀了,还是自己上吊,都算殉节。
史可法是要带着一批人一起殉节。一带就是 80 万人,就算数量有所夸张,也不会太离谱。
对照下被后人讽刺为 “水太凉 " 的钱谦益,其实挽救了整个南 京城军民性命。
他要效仿史可法会怎样?无非多带 80 万人殉节。
—— 殉节于有文字记载就多达 3000 起农民起义的大明国。
—— 殉节于从崇祯元年,杀到崇祯十七年的昏君崇祯。

2021.6.7 21:23
对 那 些:
当 年 花 钱 买 袁 肉 吃 的、
李 自 成 来 了 跪 迎 的、
清 军 来 了 继 续 跪 迎 的、
最后主动投充到满 洲 人 门下 欺 负 同 族 的、
过了二百多年又当 义 和 团 的、
—— 今天 天天只有一句结论应付的 愚 民
不再具体回复了。
2021.6.8 03:58

知乎用户 阅读修身​ 发表

因为反骨仔最厌恶的就是忠臣,因为看到文天祥,他们看到的就是自己的龌龊和丑陋。

知乎用户 无何乡居士 发表

中国正因为此类 “愚忠” 者,得以存续五千年而不亡。

知乎用户 艾寒松 发表

首先说个和文天祥无关的~

《西游记》里车迟国的虎力、羊力、鹿力三个牲口大师,前一天还在呼风唤雨,后一天就死了个精光。

一直觉得这哥仨死得很冤——既没想吃唐僧富含微量元素的肉肉,又没有被荷尔蒙冲昏头脑,只是非常单纯地想要弘扬道法,将道教发扬光大并彻底使其成为国家宗教主流。

面对孙猴子这样的 “狂战士”,此时,三国师如果认怂,其实本有机会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但是,就像古往今来很多文人一般,他们做不到忍气吞声,只能堵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尽管他们输得很惨,但我其实挺佩服这三位——气节,是古来中国文人最重视的东东,虽然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所以说,很多中国古代文人殉道,并不是因为所谓愚忠,而是 “气节” 使然——他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啊……

顺便说一句,忽必烈对文丞相是 “真爱粉” 啊——几度劝降无果,下了诛杀令都想要撤回来,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确实是个人物。

知乎用户 藏剑于胸 发表

总不能忠君爱国洪承畴吧。

知乎用户 范文璞 发表

现在的人评论古人真的太不需要负责了,为了标新立异真的什么都敢说啊!为奸人翻案,给正者抹黑真的比比皆是!

愚忠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是自谦的话,一般是指愚昧地忠实,不计后果,不想原因,不衡量利与弊,只知道按照命令去做某事,没有自己的想法。

文天祥是这样的人吗?本题高赞

@小文笑着活下去

已经清楚罗列了忽必烈对文天祥的六次劝降,分别是:

留梦炎

赵显

阿合马

孛罗

颜靓妆、黄琼英,柳娘和环娘

忽必烈

其中,留梦炎是南宋丞相(哼,不知道有没有人要替他翻案的);赵显,南宋第七个皇帝。

他文天祥要是愚忠的话,这两人来劝降就该投降了!

文天祥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吗?他是太有了。

正是因为有文天祥这样的柔弱书生,我中华文明才会屹立五千年,并且可以延续下去。因为他的身体里蕴藏着这片土地上最让人敬仰的东西——气节!

如果这样,你们还听不懂的话。那么我这里借用金庸小说里一个傻子的话:

忽必烈见郭靖气宇轩昂,不自禁的喜爱,心想若能将此人罗致麾下,胜于得了十座襄阳城,说道:“郭叔父,赵宋无道,君昏民困,好佞当朝,忠良含冤,我这话可不错罢!” 郭靖道:“不错,理宗皇帝乃无道昏君,宰相贾似道是个大大的奸臣。” 众人又都一怔,万料不到他竟会直言指斥宋朝君臣。忽必烈道:“是啊,郭叔父是当世大大的英雄好汉,却又何苦为昏君奸臣卖命?”
郭靖站起身来,朗声道:“郭某纵然不肖,岂能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愤蒙古残暴,侵我疆土,杀我同胞,郭某满腔热血,是为我神州千万老百姓而洒。
忽必烈道:“贵邦有一位老夫子曾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当真有理。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我大蒙古朝政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我大汗不忍见南朝子民陷于疾苦之中,无人能解其倒悬,这才吊民伐罪,挥军南征,不惮烦劳。这番心意与郭叔父全无二致,可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了。来,咱们再来干一碗。” 说着又举碗饮干。
法王等举碗放到口边。郭靖大袖一挥,劲风过去,呛嘟嘟一阵响处,众人的酒碗尽数摔在地下,跌得粉碎。郭靖大声怒道:“住了!你蒙古兵侵宋以来,残民以逞,白骨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箭之下,说什么吊民伐罪,解民倒悬?

其实,对于那些评论文天祥愚忠的人,本不该回答这么多的,毕竟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基本上是拯救不过来的。

我就应该只回答一个字:呸!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未命名 - 容思 发表

他是一个国最后的尊严。

他忠的绝不是那个衰微的宋廷,他忠的是自己的心,忠的是华夏的魂。

如果连这最后的心魂都失去了,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非忠于一君、一朝、一官禄,乃忠于己心、忠于大道。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蝇子笑英雄的牺牲无用,可它永不知英雄赴死时的从容。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齐有太史简,晋有董狐笔,秦时张良椎,汉时苏武节。有了这些先辈的光芒,中华民族才屹立不倒。总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总有人会为了实现理想付出生命。

知乎用户 人生若只如初见 发表

我觉得从某个角度看,不能说是愚忠,只能说他有气节。他难道不知道大宋救不回来了?但一个士大夫的风骨和气节,不会因为无路可走就丧失。历史上最值得称赞的就是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如果文公算愚忠的话,那孙传庭,卢象升,史可法,李定国算不算愚忠?他们都是因为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和自身宁折不弯的骨气,和汉人的气节,才会一个一个的向着一条没有希望的路走下去。所以我认为,不能算愚忠。

知乎用户 屁师​ 发表

开门见山的说,题主你问的这个问题往根上刨就是鲁迅说的礼教吃人。

我谈的中心思想就是:别拿礼教谈有的没的,我只跟你讲讲事实是怎么回事。


谈不上忠。他不过不想当贰臣而已。

我在别的回答里已经讲过了,他早早的把弟弟送到元朝那边。让弟弟的一个儿子祧自己这一支,继承香火,考虑的细着呢。

奈何自己的知名度太大,以及一大堆贰臣觉得他不投降,显得自己很没有面子。

所以才被逼而死。

有些人总觉得文天祥,顾炎武,傅山,黄宗羲,朱自清,这一类传说的 “气节故事”。很打动自己。

但清末的罗振玉,王国维,梁巨川,张勋,郑孝胥,熙恰等,远胜十倍的忠义,在他们嘴里就是愚。

能怎么说?其实掀开所有遮羞布,里面是儒家几千年来最恶臭的内核。

对清末遗老嗤之以鼻的,甚至还有点三德子的味。


喏,我就知道有人脆弱的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图片引自宋史纪事本末。他俩本身三月份就见过,还要问我什么是早早。


undefined

毛胖胖在他的大作下提到:

??

来,我梳理一下这件事的时间线。

景炎二年十二月,宋端宗

![](data:image/svg+xml;utf8,)

三年,三月,文天祥在蒲寿庚在福州 / 主上病危的情况下去了次惠州。

咱们不谈文丞相心大不大。

四月份皇帝就驾崩了啊。 这时间段卡的真不错。

需要明白的是: 小皇帝崩了以后,大家其实是打算散掉的, 陆秀夫跑出来说了句:

![](data:image/svg+xml;utf8,)

把所有人强留下来了。全文在↓

这说明什么?即:文天祥对大家散伙跑路这件事是默许的。不然在这里就是文天祥慷慨陈词了。

结局我们都知道,陆秀夫给文老铁打了个样,左丞相跳海了!

左丞相都跳海了,你右丞相凭什么活?


当然文壁是可以当贰臣的,但没有必要当贰臣,谁也没逼着他。他自觉自愿的。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做,你不能和他来往。

更不要提把他儿子过继来给自己继承香火!

具体请参考洪承畴的弟弟洪承畯是怎么对大哥的。

而某些礼教的吹鼓手,说一千道一万, 也解释不清。 文天祥家怎么就这么缺钱,回家呆着都不行,偏偏要去当贰臣。


说白了这事干的不还是和傅山、顾炎武一样。

即:既要把名占了,又要把实惠占了?

而大儒毛胖胖,偏要说:

第一:

这句话出自: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八

注解是:【天祥长子道生没於进兵惠州时次子佛生以空坑之败被虏不知所终後以其弟文璧之子陞为嗣考璧在宋权户部侍郎广东总领兼知惠州後降元为临江路总管兼府尹纪年録又载天祥有从子隆子仕元宁州判官等语文璧仕宋显秩又复腼顔仕元九原有知应愧见其兄也】

谈什么贰臣录, 笑死人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多人喜欢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喜欢用现在中华文明尚在来说过去的事。

但是文天祥不知道啊,在他之前中华从来没有一个 “蒙古” 为名的家伙。更何况蒙古灭金灭西夏,直接赶尽杀绝,西夏和金的文明全部消失,党项人之后消失在历史长河,后面有个自称女真的东西,连女真的文字都不晓得了,其初代目首领还是个蒙古名,以至于后面起兵造反的时候该给自己认个蒙古祖宗还是女真祖宗都不能统一。你站在当时的人会认为这个蒙古是个好东西吗?

哦。落后文明没有能力消灭先进文明,让你现在能用汉字说话,你就忘了祖先苦难,骂当时坚守中华文明的英雄了?

呸!

你要洗的话,用现在静止的眼光看,当时日本虽然推行皇民化教育,但是沦陷区的中华文明也没有赶尽杀绝,所以小日本完全可以像教员说的那样 “日本人还做着蒙元灭宋、满清灭明的美梦” 吗?

呸!恶心!

知乎用户 蛙声一片​ 发表

说文丞相愚忠的人有两种:

一种自私自利的

一种有当狗的潜质的自私自利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qKId6 发表

他绝对不是愚忠。如果真是愚忠,崖山之后就应该自杀死了。当然他自杀了,但没死,之后他就再也不想死了,否则不会宋亡后 3 年还不死。

在他自杀被救后,他是爱惜名声和生命。他两个都想要。

所以他表现气节,是希望上演一出管仲小白皇太极洪承畴的真主戏码。这样他认为他的名声和小命都可以保住。

但是当时忽必烈已经灭宋,已经是汉地之主,不需要上演什么争取民心。他需要的是汉人士大夫不要脸面做汉奸的真心臣服,而不是自抬身价装清高的作秀。文天祥看不清形式,不清楚忽必烈真实需求。

文天祥本人才干一般,这点队忽必烈利用价值不大。他值得利用的是他的名声,忽必烈需要他自动乞求投降,求忽必烈给他一个做汉奸的机会,用来打击南宋的民心,让南人安心做亡国奴。但是文天祥希望上演君臣相惜的传统戏码。但是,时代不同了,忽必烈是蒙古人,而且完全统一了汉地。不已经不需要争取人心归附,他要的是汉人的屈服。

文天祥完全会不到忽必烈的意,又碰上了妖僧事件,忽必烈也没了耐心,他只能死。

没有经过八股文逻辑思维训练的读书人,其实就是抓不住重点,也没有经过截搭题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不具备灵活的道德底线。使得有很多人才流落民间,部分死脑筋充斥朝堂。

八股文后,民间想找个脑袋好使的读书人都找不到了,朝堂上都是脑袋好使,底线灵活的人,这就是八股文最大的意义。把社会不稳定因素都吸收到体制内。

知乎用户 87 年的 90 后 发表

文天祥就凭那一首《过零丁洋》就是你们八辈子达不到的成就。

你们何德何能在这指手画脚

知乎用户 人民艺术家​ 发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 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知乎用户 吕不非 发表

差不多得了吧

虚无化汉人英雄,什么岳飞 卫青 霍去病这些,实在没有黑点的,就虚无化

文天祥这种年轻时候吃喝玩乐的公子哥,似乎可以走一下黑化路线

我都帮你们选好剧本了,就是因为年轻时候吃喝玩乐,没有真本事,临到头了才会傻乎乎搞坏事,最后失败身死,你看,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

知乎用户 phwer 发表

犹太人提出的问题吗

知乎用户 左红 2020 发表

忠本来就要蠢笨一点,难道还要有智忠的说法?


什么是爱国主义?

是没有条件的,是与生俱来的,是理所当然的。

也许你不参军,但是你可以跳黄河、跳扬子江、上吊、坠楼、服毒啊。

现代人怕死了。


当然,哪一次侵略,我们都没有一亿玉碎的习惯。

都是死一些人,然后另外一些人苟活着,做亡国奴。

这么说吧,如果将来我们又遭大难。

按道理来讲。

就是共产党员在前面死,老百姓在后面做亡国奴。

所以只有死的人是英雄。

知乎用户 盼如芝兰玉树 发表

这还需要评价吗?!无视即可,说武侯愚忠,又说岳武穆愚忠,现在又说文天祥愚忠,自古以来这些被他们诋毁愚忠的人才是每个乱世或者黑暗时代里最有人性最能带给人以光明的丰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做了又怎么知道不可为?

难道贼寇入侵,背叛家国才是明智?学习清朝贰臣传里的识时务的俊杰?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不是愚忠,他们在救世!只是失败了而已!如果国家民族每一个危难时刻所有人都 “识时务” 去了,我们现在还谈什么国家民族。

这种为家国不计个人生死荣辱的伟大人物,那些认为他们愚忠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评价他们!

知乎用户 乔家大院继承人 发表

这么说的,不是左人就是汉奸

知乎用户 奔跑的土豆 发表

遇到历史问题我一般都是回避的,我甚至都不敢去看任何一个回答,我爸说我是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以前看见一个歪曲岳飞的话题,后来有人解离袁崇焕,现在轮到文天祥了吗?在中国做一个民族英雄真不容易。

有的回答真的让人气抖冷。

外敌入侵,整个国家生灵涂炭,元军执行三光政策,清军血腥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男儿血染疆场,多少女人在等一个回不来的希望,多少儿童的记忆定格于挥下的屠刀。活在当时的人们是不是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投降了可死可活,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那为什么文天祥必须死,因为他饱学诗书,通情达理,他是当时庙堂里的翘楚,他知道自己不是黎民百姓,他代表着抵抗的意志。可能当时文天祥自己也没有想到后来还有许多人为他的生死选择感动,用他的信条激励自己。但谁不是普通人呢,都是要吃喝拉撒,都是凡人一样的生活着,都会有瑕疵,也不是完人。为什么现在要用当时他在不经意间的不完美去否定他在生死选择时高尚的人格。

时间来到几百年后的现在,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和社会状态去衡量古人,他们真的能预知将来吗?他们不会想到过了几百年这个世界竟然没了王朝,变成了民主和共和。我们现在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在外敌入侵时选择抵抗而死或者投降活着。普通百姓可以投降,但有的人就是不能投降,那些不能投降的人就是民族英雄,是我们子孙的图腾,理应被人们铭记,而不是被质疑。

遇见这个问题需要回答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怕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历史问题和政治问题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政治,不管你生活在那个国家。

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知乎用户 古城荼博士 发表

那个叫 “有人” 的,出来,我保证不用棍打死你!

何为忠,难道在你眼里,忠就是忠君吗?那么按你的逻辑,君都没有了,你忠给谁呢?投降新君继续忠才对吧!崖山之战,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捧着玉玺跳海的时候,小皇帝怕了吗?陆秀夫怕了吗?崖山的三十万军民怕了吗?我替你说:怕!不怕是假的!但是有比害怕更沉重的东西,那就是气节!文天祥忠于的不是南宋那个小皇帝,而是华夏儿女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气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死是个必然结果,没有人能逃出死神的手掌,那么活着就要活出气节,活出风骨。最终谁不是黄土垅头下的一堆白骨呢?所以文天祥的慷慨赴死和陆秀夫及崖山的三十万军民一样,有气节,有风骨,此乃真君子也!正是因为成千上万如文天祥一样的华夏好儿女,才有了中华民族的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最后,用戊戌六公子之一的谭嗣同的诗句结尾:

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肝胆两昆仑。

知乎用户 郭童鞋 发表

问题是,文天祥抵抗到底,是为了保护黎民百姓,不是为了赵家的皇位,更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这和愚忠,有毛线关系。

为昏君陪葬,这是愚忠,为黎民百姓奔走,何来愚忠一说?

知乎用户 专业画徐渭 发表

要废掉一个人时,得先把他的骨头打断。想搞垮一座楼时,把房梁和支柱弄断就行了。

知乎用户 明月但照青空 发表

过零丁洋》《正气歌》请熟读并背诵。

知乎用户 老 steven​ 发表

是不是投降元朝就不算愚忠?是不是抗日期间汉奸才不算愚忠?是不是只有水太凉才不是愚忠?

知乎用户 凯爷 发表

愚忠总比汉奸强万倍

知乎用户 洛桑 发表

有些人,貌似理性客观,其实把他心肝肺挖出来看看,都是脏的。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好为自己以后当汉奸带路党开脱!哪一天这种人当了洪承畴汪精卫之流,大家也莫吃惊!

知乎用户 向左遇见花开 发表

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作怪。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知乎用户 甩手猫爸 发表

这绝对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掘中华民族的祖坟

支撑中华文化精神的很重要一个支柱,就是历史上被代代传颂的英雄人物:

诸葛亮、关公、岳飞、文天祥、袁崇焕等等

很多,虽然多,但架不住人家有组织有计划的一个个抹黑:

阴险毒辣周武王,一代明主殷纣王

祸国殃民孔夫子,愚蠢透顶诸葛亮

拥兵自重岳武穆,腹黑汉奸袁崇焕

知乎用户 理智 发表

我 nm,我要是文相后人我现在就去撕提问的了,直接骂你太便宜你了。

知乎用户 怀疑自己做了假律师​ 发表

愚忠?

当年 1940 年,日本人绑了我太爷,要我太爷交代八路军的秘密,我太爷宁愿被打死也不说半句。

1967 年,红卫兵把我外公绑了,要我外公交代军分区领导的 “错误”,我外公只字不提,被活活打死。

别以为 “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句话什么时候都能用,在民族大义面前,这就是屁话。

评价文天祥愚忠的人,大概率就是 1940 的汉奸和 1966 的红卫兵之流。

知乎用户 光子的传说 发表

认不清大义,效忠于一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不顾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愚忠

文天祥不是,他是知不可为而为之,大义在他这

与其对比的洪承畴,尚可喜,耿精忠,这些连愚忠都算不上,顶多算是冲在前线一条张牙舞爪的狗。

知乎用户 长安孤城闭 发表

对于持这种言论的人我不想多说什么,前面各位前辈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或许在这种人眼里,洪承畴,秦相国,仲达公,平西王都是一时之俊杰吧 。

我不是那种特别容易动情的人,小时候被学校组织看电影以及被父母押着看各种催泪片我都只有’“呵呵哒”,偶尔还有一只乌鸦 “嘎嘎” 的从头顶拖着省略号飞过 。

但是中学时代的语文课堂上,因为读到《出师表》和《正气歌》(不是课本上,而是学校发的某个辅导资料上)流泪大哭过,那种浩然和感动 到现在也挥之不去 。

大学毕业后有一次听忘川风华录的《洛阳怀》,里面有句 “安得广厦千万,天下寒士相欢” 恍惚间想起了《茅庐为秋风所破歌》,背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甚至还笑老杜是真够倒霉的。直到成年后看到现在的房价,某一天夜晚突然被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所震撼流泪 。

文天祥更多的不是忠君,如果仅仅出于忠君那当时小皇帝来劝降就应该当场答应了。

文天祥更多的是爱国,忠于的是生而为人的尊严和士子的气节 ,以及为国为民的梦想。

爱国和为国捐躯这种事,平常人觉得为国为民牺牲很悲壮,但是偶尔也会纳闷:对他自身来说,为了这事去死是不是真的值得。

真的值得。

爱国这种事,看起来宏大到虚无缥缈,对于而今所谓的 “小粉红” 和“公知”来说,可能就是一种屁股决定脑袋的事。但是不论是谁 ,你要明白,不管怎么说,国家的尊严其实也在根本上事关你自己尊严,就像别人当面辱骂你父母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侮辱你。如果你不去维护它而让它受到伤害,那么就算你依靠卖国求荣获得了无尽的人间富贵,说好听点寄人篱下,说难听点不过是条穿着金衣服的牲畜,即使活着也失去了作为人最起码的尊严和人格支柱,甚至保证不了自身的生命安全,活的生不如死或者悲惨结局是早晚的事。与其没有尊严活着,还不如为国家,为正道而战。国家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该指出来希望他能更好,有危难的时候能勇敢站出来慷慨以赴,这或许是每个人本来就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而且像文天祥,李纲,岳飞,诸葛亮等人,做到的远远比说的还多。与之相反的诸如贾似道 ,秦桧等人,他们在世的时候当着皇帝和众人的面可能把话要说的比文天祥等人的诗词还要漂亮的多,党同伐异的时候个个慷慨陈词把自己抬得很高,恨不得把对方挫骨扬灰,回头可能就会给你普及普及 “为官” 之道,以及诸如文天祥这类人多么“愚不可及”,但是他们自身实际所办之事却会令人作呕甚至发指。人活着还不就是为了享受嘛,当你真获得了这种利益和享受的时候,怎么会甘心去死嘛。

而对于像文天祥这样的志士来说,他们也要所谓的 “前途”,但是这个前途,是能通过改变腐败堕落的现实和拯救行将毁灭的国家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能在国泰民安,世风清畅的基础上自家也能过不错那最好,即使自己过不好甚至默默无闻,但是如果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让大家都安居乐业,那就是一种幸福。所谓钱财真的都是身外之物。倘若理想破灭,朝不保夕,能死在自己坚持的正义和信念之中就是最大的荣耀,就要远比蝇营狗苟痛快的多,这辈子就没白活。

最后用文丞相的诗,敬文丞相和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所有伟人志士:

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知乎用户 洛可可 发表

说愚忠的放在抗战都是做汉奸的;

对于当时文天祥遇到的是外族入侵,灭我华夏苗裔,标准的民族存亡之际。放到近代就是二战日寇进犯亡我中华,这么说汪伪政府在日寇看似不可抵挡的情况下做了汉奸,都是识时务的俊杰呗;

这种民族性的大是大非问题还有人用愚来形容,不是蠢就是坏。

知乎用户 无聊玩家 发表

这年代,网络很发达了,所以什么妖魔鬼怪都冒出来了。好像还有人为汪精卫平反吧,人家那是曲线救国,不愚忠,可是他手上沾满的无数冤魂,该如何安息?

点头就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依旧选择面南而终。

知乎用户 王不知​ 发表

不是愚忠……

而是忠诚。纯纯的忠诚。文天祥诠释的是古代文人内核最核心的信仰。

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

如果文天祥忠诚的人是项羽,而敌人是刘邦时,民族这个标签指定不会出现在英雄前面……

知乎用户 忘尘 发表

他这么个说自有他的理由,你不认可不和他玩也就是了。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没准过上几年他的想法会变也说不定啊。

知乎用户 温茗 发表

我爷爷在我很小时候经常和我讲他的抗战时候多么多么牛逼,解放后在邯郸当连长多么多么威风。

这时候我总是顶他一句,你还不是怕打仗回来种地了吗。这时候我爷爷拿起腰带一边打一遍说是你奶奶非得去营区闹,我才不得已回来的,

我爷爷年轻时候家境不错,我奶奶九岁就入了门当童养媳。我爷爷是老小,上面有个哥哥经常受嫂子和哥哥欺负,19 岁那年冬偷偷溜出来入伍。

从东北到华北再到广西,在广西一个叫王村的地方还认识一个姑娘,说等解放就领回家。(那时候还没有一夫一妻制,家境还好对我奶奶不感冒)

再后来大部队回到了河北邯郸,我奶奶怕打仗守寡去营区闹了一个月,我爷爷爱面子提前退了伍。

我爷爷到死脑袋里的弹片也没有取出来,当时没有先进医疗技术,后来时间长了更不敢动了。

我爷爷说当时他还是个班长,炸一个碉堡全排死的七七八八了。当时接到命令改他上了,他想都没想过装死,装伤(那时候小腿被打穿了),抱着炸药包就去了,最后也是命大,炸飞的石块离他不到一米。

他说当时杀红眼了,一心想着弄死对面,生死真的置之度外了。

不是为了民族,也不是为了大义,就是为了倒下的战友。

我当时问他你要出了意外怎么办,你没想过吗

我爷爷说死了就死了,国家不会亏待我,再说了打死那么多我也够本了。

没有民族存亡,但是不能苟活。

武汉肺炎我姑姑报了名

得空聊天时姑姑也会说这样去了回来后升职更容易,后来顿了顿说

再说了,总要有人去的是吧

以上他们都没有什么名族大义,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儿。也有私心,打仗也怕死,也会往后躲,抗疫情也为了将来会更好

知乎用户 菠萝的海 发表

因为总有人做不到就酸啊

我认为文天祥的这种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的精神是很珍贵的、非常伟大,以至于我隔着屏幕看着他的那首正气歌、过零丁洋,还感觉热血沸腾。通过史书我们可以知道,文天祥的这种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的精神是一直存在着的,他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尤其是在他被俘后的几年时间里,各派人士对他的反复诱降,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这样长的时间里权衡利弊,是很容易磨蚀掉一个人的意志力和信念的,(直接判死刑和延期死刑对人的折磨是不一样的,就像所说的“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但是文天祥用他的这种行为告诉投降的南朝大臣、告诉蒙古贵族、告诉忽必烈: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绵延千年而不绝的道理所在,这种浩然正气注定光照日月、气壮山河。(历史专业,刚好有这个问题,我就直接搬过来了 haha)

如果说这是愚忠,

那么洪承畴算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

如果说这是愚忠,

那么钱谦益算什么,能进能退男子汉?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评价文天祥赴死?

知乎用户 白如冰 发表 你的语文老师一定以为文天祥跟他一样写首诗要憋一天,可是文天祥是状元啊。 知乎用户 张方 发表 生活中有很多词语,由于我们经常随口使用,在潜意识中已经淡化了它最初的分量,模糊了它原本的意义。 比如「仁至义尽」这个词语。 …

如何评价这几天知乎关于「芯片」上的悲观氛围?

知乎用户 Spontaneous​ 发表 题主。你问题描述里面的最后一句话就是答案。 “突然想起前几天环球时报说过的:有些人,早不反思,晚不反思,偏偏到了国家民族面临强大外部压力的时候反思!” 没错,这就是答案。 本人也是做某小众芯片的研究 …

泽连斯基与乌克兰至今仍不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知乎用户 诺玛们的骑士​ 发表 外交界里有个术语叫 “迦太基和平” (Carthaginian Peace) 第二次布匿战争打了 17 年后,迦太基全面战败,被迫割让伊比利亚给罗马,承认西努米底亚独立,赔款 1 万他连得( …

乌克兰相比俄罗斯军力明显弱势,它到底在坚持什么?

知乎用户 命运之轮 发表 法国:今日乳法!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 叙利亚:一群孬种只会当难民,是个爷们就留下来保卫自己家园啊! 乌克兰:丫的怎么还不投降啊?傻的吗一群平民还想抵挡正规军? 知乎用户 Anastasia​ 发表 你们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