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

by , at 04 August 2020, tags : 上海 工资 人均 城市 折旧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钱军 发表

本来不想回答的,看到上面的很多回答太不靠谱了, 所以说一下。
中国的区域 GDP 的统计是采用生产法统计的。采用生产法统计 GDP 的特点是会放大生产基地的 GDP,而缩减消费中心的 GDP.
生产法: GDP=(第一产业的总产出 - 第一产业的总消耗)+(第二产业的总产出 - 第二产业的总消耗)+(第三产业的总产出 - 第三产业的总消耗)
收入法:GDP = 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 +∑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 +∑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采用生产法统计 GDP, 比如说一家公司的生产中心在苏州,但是其销售和研发在上海。采用生产法统计这家公司所创造的 GDP 都算在苏州,而实际上这家公司的高薪职位都在上海。如果采用收入法统计 GDP 则把销售和研发的薪酬部分算到上海,比较公平。

生产法统 GDP 计导致了,天津人均 GDP 比北京高,苏州无锡人均 GDP 比上海高的畸形情况。而不是天津,苏州无锡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比北京上海高了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人均 GDP 差不多和” 工资 “差很多,两者不矛盾,因为题主的观察对象不同。事实上,如果题主看的确实是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工资,两市的差别就远没有你想象得大。
上海统计年鉴 2012武汉统计年鉴 2012 里可以查到,2011 年武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45643 元,上海为 53402 元,两者只相差 16%。
而且,统计局的在岗职工只包括那些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实际上漏掉了大量非正规就业人员和小微企业职工。比如上海统计年鉴 2012 显示上海 2011 年共有 840 万在岗职工,除去农业人口共有 838 万人,但从人口普查可以算出,上海共有 1230 万从事非农工作的人口,差不多 400 万人,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根本没有被包括在计算平均工资的范围里面。
而在武汉,虽然也出现了在岗职工的漏报,却远没有上海那么严重。比如武汉统计年鉴 2012 显示 2011 年武汉有 498 万在岗职工,除去农业人口还剩 352 万人,而人口普查的计算得出,武汉非农工作人口为 370 万人,没有被统计在内的只有 18 万人左右。

而那些没有被统计进去的劳动力,平均来说工资都比较低,那么当两市都把那些没有被统计在内的非正规就业人口算进去后,两市平均工资实际上是差不多的,最起码上海不会比武汉高很多。

上面说的是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工资两市其实差不多,而题主所说的工资高一倍,其实不是我在上面计算的这个概念,而应该指的是对于同一个岗位,相同的工作,武汉的工资远低于上海。

我们把不同的岗位用教育程度区分开来,假设有这样的排列(手头没有武汉的分教育工资水平,所以不要在意具体数字):
一个大专学历以上的白领在武汉赚 6000,在上海赚 8000
一个中专或高中学历的办事员在武汉赚 3000,在上海赚 4000
一个初中或小学学历的农民工在武汉赚 1500,在上海赚 2000

但两市的不同教育的人数比例如下:
上海大专 / 本科生:中专 / 高中生:初中小学生 = 1:2:7
武汉大专 / 本科生:中专 / 高中生:初中小学生 = 2:4:4

那么简单计算可知,虽然每个岗位上海都比武汉高 33%,可此时两市的平均工资都是 3000。

在上面为了计算方便我给出了非常夸张的教育结构差异,那么两个城市不同教育的人数比例究竟是怎样?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可以算出:

出乎意料:上海的教育水平低于武汉不少,如果算人均教育年限,上海要比武汉低 0.4 年。如果就算初中以下人口,上海的比例为 55.3%,而武汉只有 50.9%。相减之后再求比值,能算出在武汉,低端岗位(初中及以下)和中高端岗位(高中以上)的比例差不多是一半对一半,而在上海,低端岗位比例要比中高端岗位多出 22%。

上表也在情理之中。2012 年,上海有 990 万外来人口,占全市人口的 41%,这部分外来人口 70% 仅有初中以下学历,而户籍人口中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只有 46%。而武汉只有 200 万外来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 20%,即便外来人口的平均教育程度低于武汉户籍人口,对整个城市的教育结构影响也要远小于上海。

因此,虽然对于绝大部分岗位来说上海的工资都要高于武汉,但上海的低端岗位占比比武汉高得多,两者加权平均,上海的平均工资也就和武汉没什么区别了。

2014/03/23
现在距离该问题的回答已经有 60 个小时,我解除了匿名。
这个问题同时是知乎会出现盲目赞同名人现象吗? 的一个小实验,有兴趣的可以去那里看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上海各区发展水平很不平均,而人们平常说的 “上海” 指的是繁华区域,见下表:

反过来看武汉,人均 GDP 最高的青山区也就不到 20000 美元,刚好是上海静安区的一半(找不到武汉 2013 的各区数据,所以用的是 2012 年数据,13 年应该有小幅提高,但相对比例应该变化不大)。见下表:

所以武汉工资远不如上海就很好理解了,至于是不是差一倍多这我就不知道了。

知乎用户 嘉慧 Lincoln​ 发表

-

不请自来。

排名第一

@chenqin

的答案有些答非所问。

虽然低端岗位多可以推导出低收入人群数量大,但并不能拉低高端职位人群的平均工资水平。

问题关键在于,为何同样的职位(如软件开发者),收入也相差一截。

  • 首先,关于 GDP 有一个行业内经典的笑话。

两个砖家走在路上,看到路边有一坨屎。。。
A 对 B 说:你把这坨屎吃了,我就给你 5000 万。
为了钱 B 毫不犹豫地吃了这坨屎,A 爽快地给了 B 一张 5000 万的支票。
他们继续走着,心里却都有了一个疙瘩。
A 心想,他吃一坨屎,我就给了他 5000 万,真不值。
B 心想,我吃了一坨屎,才拿到 5000 万,真不值。
然后,又看到路边一坨屎。。。
于是 B 报复 A 说:你把这坨屎吃了,我就还给你 5000 万。
见到有弥补损失的机会,A 也毫不犹豫的吃了一坨屎。
他们仍然走着,却越想越觉得不对,两个人什么都没有得到,却每人白白吃了一坨屎。
但是一眨眼功夫,它们就创造了一个亿的 GDP。

以上一段是策神吐槽,小伙伴们别顶过 500。

-————————- 以下是认真答题 ————————–

  • 数据分析:

据上海统计局和武汉统计局于 2013 年通报的社会平均工资数据显示:

维基百科显示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后,武汉 (2010) 常住人口:9,785,392 万人,而上海 (2010) 常住人口:23,019,148 万人,两者相差一倍多。

另外看看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3 年全国及各省(市、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排序

位次 地区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全 国 18311   

1 上 海 42174

2 北 京 40830

3 浙 江 29775

4 天 津 26359

5 江 苏 24776

6 广 东 23421

7 福 建 21218

8 辽 宁 20818

9 山 东 19008

10 内 蒙 18693

11 重 庆 16569

12 湖 北 16472

13 湖 南 16005

14 吉 林 15998

15 黑龙江 15903

16 海 南 15733

17 河 北 15190

18 安 徽 15154

19 山 西 15120

20 江 西 15100

21 宁 夏 14566

22 陕 西 14372

23 四 川 14231

24 河 南 14204

25 广 西 14082

26 新 疆 13670

27 青 海 12948

28 云 南 12578

29 贵 州 11083

30 甘 肃 10954

31 西 藏 9739

这么看差距更明显了,让人奇怪的问题出现了。总 GDP 上海多一倍,人口上海多一倍,按理很符合常理。但是为何两地人民的支配收入和平均工资还能差上这么多?

  • **问题提出:**人均 GDP 能够反映人均可支配收入否?

  • **实际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高,GDP 肯定高;但 GDP 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一定。GDP 有时候会出现悖谬的现象,无法直接等同于财富。

  • 首先我们看看两个定义:

**人均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人均 GDP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时期内的 GDP 总值除以当期内的人口总数。

  • 感谢

    @chenqin

    提供的资料,先看看上海 2011 年主要经济指标,可以发现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

  • 下面是武汉 2011 年的

可以看出**,上海市的第三产业非常发达,占到总产值的 67.4%,而武汉市的第三产业仅占 48.9%。**关于产业的具体名目可以在这里找到三大产业。大城市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 50% 以上于人民生活最为相关,而在二线城市除新型工业化潜力地区以外都不高。可以从三大产业的名录中找到你具体的行业来分析当地某行业的发展情况。

  • 这下我们大概明白了:

一般情况下 GDP 和收入呈正相关,但是中国的面子工程占了 GDP 的大头。

如果修一栋大楼可以创造 100W 的 GDP,那么把这个大楼拆了重造 10 次就会有 1000W 的 GDP。作为一个总量指标,GDP 常常掩盖其他社会指标状况。因为 GDP 的分配可能是两极分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民众的福利状况不但无法得到同步改善,甚至还会下降。举例来说,一块田地是不是每年的农产品的收益都会增加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非改良品种或改进方法,这样会在某一年度里增加,但不可能每年增长。但房地产、金融、商业巨头就不同,通过不同的途径融资、银行贷款来扩大再生产,收益也就水涨船高。GDP 的增长率就象个收入增长率一样,它是整个社会的平均数,有高收入阶级,也有低收入阶层,而一个高收入人仕往往就平均掉几十个或几百个低收入人员的数字。

  • 结论推测:武汉、长沙等城市大兴土木制造 GDP 数据。

-—————— 再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

有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每过三年都能办一家分公司,但是不是这家公司的员工收入每年都增加呢,显然不是,可是老板们统计出来的结果,每年的工资支出也会增加 10%,为什么呢,增加的部分是给了公司的高管们,而普通员工的工资却逐年下降或者原地踏步。
汶川地震给百姓福利和社会财富带来巨大损失,但被摧毁的房屋和公路并不会使 GDP 下降,因为它根本就不计入当年的 GDP;相反,由于重建需大量投入,当年 GDP 反而上升。这便是经济学上所谓的 “破窗效应”。破窗效应也称 “破窗谬论”,源于经济学家黑兹利特,含义是: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破窗理论” 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适用于自然灾害,战争等。

-—————-GDP 的实际作用 —————–

在经济发展中,GDP 主要有三大作用:
  (1)**GDP 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从 GDP 的概念可以看出,GDP 总量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GDP 的增长率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人均 GDP 反映了一个地区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GDP 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了解、掌握一国域地区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经济运行情况直观的数字体现,是一国或地区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的 “晴雨表”,分析判断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的根据。
  (2)**GDP 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依据。**GDP 包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三大产业中又包含了许多行业,支出法 GDP 反映了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规模和结构,所以 GDP 是研究产业结构、行业发展、需求结构的主要指标,没有 GDP 指标和核算,就无法反映一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
  (3)**GDP 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GDP 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当前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主要是根据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情况调控我国 GDP 增长的速度,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保障经济运行的稳步性。没有 GDP,国家就无法进行经济调控。

-—————-GDP 的局限性 —————–

  (1)**GDP 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目前 GDP 难以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增长的质量。有一黑色幽默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辖区内出了特大交通事故,有人付出了生命代价,蒙受巨大损失,但该辖区的 GDP 却因为这一事件而增加了,因为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法律诉讼、保险代理等都是有偿服务,增加了 GDP,但并未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讨论过程中,专家曾一度提出过绿色 GDP 指标,但由于核算基础资料难以取得而无法实施。
  (2)**GDP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人们砍伐森林、开发矿山制造产品,能为 GDP 增加做贡献,但没有扣除自然资源损失,而且将其中过度开采的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计算在 GDP 总量之中,这就人为地夸大了经济效益,而不能反映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
  (3)**人均 GDP 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分配。**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 较快增长,社会财富总量增大的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均 GDP 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公正,掩盖了贫富差距。因此在政绩考核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实事求是,改革考核办法,采取听、看、问、访、查等方法,从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经济工作、科技教育、党的建设、三个文明、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评定政绩。也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

以上。

-

专业在专栏:预见未来

知乎用户 易逢尧 发表

@君临

的答案纯扯淡,跟利润率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吨面粉本来卖一块,生产出面包卖十块,这个过程是创造了价值的。这样 GDP 就增加了 9 块。

理一理,人均 GDP 相同,那么就是说一个武汉人做面包创造的价值和一个上海人炒股创造的价值是一样的。

输入一样,我们看输出。企业输出有两个去处:“企业再投资” 和 “发工资”。就产业结构来讲,武汉大部分制造业,再投资率高,因此用来发工资的钱就少了。而上海人做金融业,再投资率低,因而用来发工资的钱就多,因此上海工资高。

综上,和企业再投资率有关,和企业利润率无关。

知乎用户 李朝辉学长 发表

看了前面的回答。

先说个以前上宏观经济学老师讲过的例子:

大连城市人均 GDP 比青岛低,大连农村人均 GDP 也比青岛低,但是大连整个人均 GDP 比青岛高,为什么?

因为大连的城市化程度比青岛高。

假设这个问题换成上海高收入平均工资比武汉高,低收入平均工资比武汉也高,但是平均却差不多的话,那么肯定是因为上海人群高收入占比比武汉低,所以才会平均差不多,这是小学数学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是人均 GDP 和工资的对比,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第一个答案里,君临举了两个例子说企业利润好工资待遇就高,难道工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不应该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和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投入吗?

回到这个问题:

1. 武汉和上海的人均 GDP 差不多
2. 武汉的制作业和服务业工资都比上海的要低(楼主说两倍也有统计数据反馈没到两倍)
3. 工资差距为什么不在人均 GDP 上体现

仔细参考目前热门回答有:

1. 君临:上海产业结构更高级,企业利润更多,所以利润用来支付员工的工资越多
2.chenqin:上海的低端岗位占比比武汉高得多,两者加权平均,上海的平均工资也就和武汉没什么区别。
3. 易逢尧:武汉大部分制造业,再投资率高发工资少,上海金融业,再投资率低发工资的钱就多。
4.Han Hsiao:武汉大兴土木制造 GDP 数据。
5. 钱军: 采用生产法统计 GDP 数据导致

每个人的回答似乎都有些道理,我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我的看法:

首先,关于其他人的回答:

1. 君临:上海产业结构更高级有统计数据支撑,但因为企业利润更多所以利润用来支付员工的工资越多这是什么神逻辑,很明显这符合我们平时生活里一般人的看法,挣得多自然工资多,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是扣除了人力支出后最终获得的,也就是企业在扣除完工资以后才得到利润用来在投资或分红(如上市),另外,即使企业是计算完利润后再给大家发工资,那也不是利润高工资就高,这还和企业人数有关(中石化利润那么高但是普通员工收入并不高),因为,工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和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投入。

2.chenqin:答非所问了,题主问题应该是指相对应的领域的公司横向比较工资,也就是说我在上海饭店里当服务员比在武汉同级别的饭店当服务员工资要高,而不是指所有人的平均工资,另外,chenqin 的回答里貌似隐含了武汉和上海的人均 GDP 差不多所以他们的人均工资也差不多,这一块我不清楚是否有统计数据支撑。

3. 易逢尧:武汉大部分制造业再投资率高发工资少,上海金融业再投资率低发工资的钱就多,这个从产业结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没有直接回答同一产业同一职位上海比武汉工资高这一问题。

4.Han Hsiao:武汉大兴土木制造 GDP 数据,这其实和易逢尧的回答逻辑相似,也是从产业结构入手进行分析。

5. 钱军: 采用生产法统计 GDP 数据导致,同样的,从统计角度入手,虽然解释了人均 GDP 和人均工资差不多的原因,但没有直接回答同一产业同一职位上海比武汉工资高这一问题。

回到问题本身:

从 GDP 角度考虑(男神宏观经济学老师看法):

1.GDP 从收入角度看包括:工资、折旧、利润、生产税
2. 武汉折旧税收高(武汉重工业为主,所以人均 GDP 也不低),上海工资占 GDP 比重高(上海服务业为主)
3. 从而,上海工资比武汉高

以上回答和易逢尧、Han Hsiao、钱军本质相似,除此以外,再回答下为什么同一行业同一职位上海工资比武汉高:

1. 影响工资的决定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和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投入,因为生活成本的影响,上海在人力资本投入上大于武汉,同时也影响了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同一职位,上海的人均工资更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规定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高于武汉的原因)。

2. 我们的错觉,因为上海第三产业较武汉发达很多,从而导致高工资人数绝对值大于武汉,造成上海人均工资比武汉高很多的假象,其实上海人均工资的确比武汉高,但从其他答案的统计数据上来看,相同职位差别不会太大。

综上,GDP 和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相关性,但没有绝对影响关系,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先说明为什么上海和武汉人均 GDP 会相同,因为 GDP 的构成及统计原因;再解释为什么同一职位上海人均工资比武汉人均工资高,因为生活成本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和人力资本投入,而且事实上也高不了太多。

如有错误,还请指出,不胜感激。

知乎用户 方默默 OMG 发表

“工资只有一千五不可怕,可怕的是就连这一千五的工资都有人抢着干。”
——这是昨天朋友给我说的一句话。

知乎用户 翻车鱼 发表

武汉的 GDP 难道不是修路修出来的吗 (´・ᆺ・`)

知乎用户 隔壁老王 发表

首先,因为上海经济总量是武汉的一倍,有一些武汉比较少的高收入行业,比如金融证券。

其次,武汉目前从业人口只有五百万左右,苏州同样是一千万人,但苏州从业人口接近七百万人,因此人均收入这块武汉明显吃亏。从这里看出,武汉收入低跟工业化不足有关。

再次,为什么武汉人均 GDP 高。因为武汉的企业经过国企改革大潮,至今仍能存活的都是行业尖兵,GDP 含金量非常高,另外武汉也培育了很多战略新兴产业,例如芯片、面板、生物医疗、航空航天。这些产业都是刷 GDP 的利器。

知乎用户 商容与 发表

**原因之第一:**GDP 有多少是由劳动力产生的。

GDP 的定义是所有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不很严谨地说,GDP 由三种来源创造:
(1)从人类历史的第一天开始,积累下来的生产资料,比如机器、厂房、科技成果等;
(2)在 GDP 统计的那个时段内被固化在最终产品与服务中的劳动力,包括所有体力和脑力劳动;
(3)在 GDP 统计的那个时段内被固化在最终产品与服务中的自然资源,比如阳光、风、石油等。

看了上面匿名答主的答案,在下查了一下武汉人均 GDP 第一的青山区的维基百科:
建国初因建设武钢的需要,而建立青山区。
该区东部空气质量往往低于该市其他区。而该区西部是主要居民区,有着钢城的美誉。
青山区因建设武钢而设立,青山区的工业所以基本以重工业为主,主要有钢铁,石化,造船等。
青山是武汉最大的移民区,建区之初 “土著” 不到 8 万人。那时举全国之力建武钢,五湖四海的人都来了,其中以东北的技术人员最多,鞍钢就达 2900 多人。50 年前武钢投产时,青山区的户籍人口即迅速增长到 15 万人。

重工业本身机械贵重、用工不多的特质,导致它的 GDP 中,来自(1)的压倒了来自(2)的。
假设工资能代表(2)的付出 *,那么同样的 GDP 情况下,(2)的比例越少、工资越少,不用多说。
看一下同样工业为主的深圳、苏州和无锡,均完败上海和武汉。
(顺便我不知道长沙是怎么回事……)

上海人均 GDP 第一的静安区维基百科:
静安区亦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独一无二,成为上海高档宾馆酒店最为集中的地区。
如今,静安区依然是上海市最重要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并是全市公认的 “高品位的商业商务区” 和“高品质的生活居住区”。
静安区区内著名地标有:南京西路高档商业娱乐休闲街(包括上海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梅龙镇伊势丹等)。

除了房租高企之外 **,这样的市区中,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大比例依靠劳动力的服务业,(2)的比例应该大于(1)。这样来看,其人均 GDP(以及类似的黄浦区的 GDP)适合与江汉、汉阳等市区比较,各高出一倍以上。
假设(2)在 GDP 中的比例各区相同,则人均工资上海两个区两倍于武汉两个区。
——这不是重复题主的问题,而是说 “题主的人均 GDP 相近的前提此处不成立,因为最富裕的各两个市区相比,武汉两区人均 GDP 是上海的一半”。

* 这里暂且不讨论(2)大于工资的情况,因为本答案的重点不是在研究是武汉企业单位还是上海企业单位剥削职工较多。
** 见原因二

3 月 24 日补充:
(1)的所得也有部分以股利分红、专利费、利息等形式进入消费流通,因为题目问的是工资待遇,所以不考虑上述收入。——这点也影响原因二。

**原因之第二:**不平衡的地区之间比较,需要动用购买力平价。
不仅仅是不可替代性的本地服务业职位——比如厨师、理发师、服务员、房屋中介等,而是包括了所有在本地生活的职工,都必须从工资中得到本地同等消费贵于他地的补偿,来至少获得与消费低的其他地区的相应购买力,否则大家就会用脚投票(与北漂和农村空巢反向)。

用来自安居客的 2014 年 3 月(不知道为什么有,还没过完呢?)数据:
武汉不限区域:9031 元 / 平米
上海不限区域:30538 元 / 平米
租金差不找了,按比例差不多来看吧。

在店铺租金贵 2 倍,给厨师打杂服务生包住贵 2 倍的情况下,小饭馆老板收取的饭钱必然更贵——> 吃中饭外卖和没有父母 / 配偶做好晚饭等在家的小职工要求更高的工资维持恩格尔系数不降——> 各种理发师、房屋中介、保险推销、售货员、服饰数码小店老板等等都索取更高费用的时候,各种文员、设计、医生、会计、法律、金融、教师等等必然也要求更高的工资维持购买力——> 从本地房地产上涨中赚到钱的企业,以及可转移成本压力的企业因此加薪——> 因此同样的(以及貌似同样的)工作在房租贵的城市比在房租便宜的城市工资待遇高——> 可是,购买力呢?

知乎上有很多对在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生活的优缺点的分析,我不再赘述。
但我想,貌似同样的工作(职衔)是否真的是同样的工作?该拿同样购买力的工资?
以保险推销论,在三四线小城,大概被与做安利的等同视之(如不对请指出,多谢),还需要讲解保险不是骗钱云云;在武汉这样的二线大城,估计人们的接受度比较高,需要的是对产品精通,指出保险产品的回报不如存银行是因为那部分钱是用来给予保障;在上海(其实北京更多),保险经纪的员工可能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组合多家的多种产品,或者牵线寻找国际再保航空航天核电等大型项目。
那么问题可以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为什么上海的房价远高于武汉?
最初,上海向海外运输更方便,海外工资成本远高于上海——> 上海先有工资比较高的、内地没有的工种,本地平均工资上涨——> 消费得起更贵重的物品,因此各地(含世界范围)较贵重物品的生产厂家开始向上海投放产品——> 需要本地配套销售、簿记、小领导——> 更多工作机会投放在较小本地人口上,工资进一步上涨,用工荒——> 技术人员和第一代民工进入上海——> 重复 N 遍,而且看样子还没有很快终止的趋势——> 到了现在,房价是压在未来上的。
未来的投资回报,未来的中小学校教育,未来的安身之处,未来的纽约东京伦敦……

PS:
如果说上海常住人口计入了大量学历不高的务工人员,其产生的 GDP 不如其他人员,从而导致上海人均 GDP 较低——> 倘若立刻用机械 *** 取代这些不大产生 GDP 的务工人员,人均 GDP 必然增加,但获得同样服务的价格也会上涨(否则机械已经取代低 GDP 生产人员了),在上海居住的其他人员的购买力下降——> 要求增加工资——> 到临界点之后企业开始搬离,职工失业或随企业搬迁——> 留下的人员获得更高的工资来保持原来的购买力——> 很好吗?
作为一个主要以中高端服务业(金融、IT、设计等)立足的城市,必然有大量的人口,而这些高端人口需要中端服务业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而中端服务业也需要低端服务业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所以我觉得上海值这 14653 的人均 GDP。

*** 我不取用更高产的人员来取代目前的人员,是因为我认为他们的生产效率已经很高效了,再提高生产率只能靠加入更多的机械 / 数码科技因素来达成(比如 ipad 点菜云云)。

知乎用户 海边 发表

这么多答案都不靠谱。

其实很简单,百度一下就知道,gdp 主要由工资报酬和资本收益 (主要包括折旧和利润) 构成,通常第三产业里报酬占 gfp 比重大,比如 it 行业创造的增加值里面主要成本是人工。第二产业里工资报酬占比小,比如重工业里面人工成本占比很小。上海是第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 67.8%),武汉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占 54%)。

目前国内大城市里面上海的工资报酬占 gdp 的比例是最高的,也可以说上海的 gdp 含金量最高。

与武汉类似的还有天津、苏州、无锡等城市。

知乎水准严重下降啊。

知乎用户 米尔克 发表

@chenqin

等几人点了赞。
很多精彩答案已经列出了数据,我就来 “狗尾续貂” 一下。。。

1)武汉人均收入跟上海并没有 “天壤之别”,差距在 15% 以内
2)上海贫富差距大,普通大学生、白领所见到的 “有收入” 的人群在上海本地也属于高收入人群,且并不占劳动者的大多数。

3)某地 GDP 和人均收入有相关性,但相关度未必非常高 -
GDP 计算的是一段时期内,一地所有产出的值 — 而生产资料来自哪里都可以。
因此 GDP 和人均收入相关度有多高,还受某地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个极端的例子:A 地人均产值与 B 地相差无几,但 A 地汇集着各大企事业单位的总部,B 地主要是负责生产。那么 A 地和 B 地的工作人员层次、结构都不同,决定了两地人均收入会有差距。

4)如果上海和武汉产业结构差异大(这个真的不了解,没做过调研),那么两地的”收入中位数”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大于 “人均收入” 的差距。
-– —
顺着 “人均可支配收入” 这个话题吐个槽:
看到很多网友说 “家庭年入 20 万在 xx 城市算中下水平 “,理由是:根据统计数据,该地的人均收入是 6 万,乘以家庭人数(3)就将近 20 万了。
1)人均值也许远远大于中位数
2)“人均可支配收入” 只统计有工作的人 — 算家庭收入的时候,别把自己那份算上。

知乎用户 库克儿 发表

这个问题问的好,既然武汉 GDP 这么高,那要不要多交点税呀?

武汉这么高的 GDP 交这么点税好意思吗!

重庆武汉成都的兄弟们是不是存在严重的偷税漏税情况,还有那个天津长沙也是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好好查查这几个地方的偷税漏税情况!

另外,强烈建议国家按照 GDP 总量来制定纳税额度,某些中小型城市税负太重!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知乎用户 图灵 Don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很热闹,以为多大的事儿,转念想了想,其实很简单。
1、问题说武汉上海人均 GDP 差不多,差不多是差了多少?
下图是 2014 年中国人均 GDP 高于 12200 美元城市,共有 48 个。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三个资源型城市,人均 GDP 分别为 22 万元、20 万元、19 万元,大大高于深圳的 15.5 万元。
克拉玛依产石油,鄂尔多斯产煤炭,阿拉善产煤炭。

武汉在其中排名第 25,人均 GDP9.85 万元;上海排名第 34,人均 GDP8.94 万元。题目说差不多,其实差了很多。上海人均 GDP 比武汉差了近 1 万元,差了天津、青岛、北京等 8 个城市。
2、上海武汉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chenqin

的回答,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数据来刻画两地收入水平差异,缺乏宏观上的解释力。
其实有一个数据可以很好的描述两地收入差异,那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些城市每年都会发布统计公报,有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城市人口有多少,农村人口有多少,根据城市化率可以简单的计算出。

上表是上海、武汉两个城市的相关数据。2014 年上海人的收入确实比武汉高出很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 47710 元比武汉 33270 元高出 4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 21192 元比武汉 16160 元高出 31.1%.
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重最大。所以题目说的两地工资待遇差异是存在的,但不是微观感受的差异,而是客观存在的宏观差异。
3、人均 GDP 跟人均收入有没有关系?城市人均 GDP 差异是否反映人均收入水平差异?
这是很有趣的关注点。95% 的人弄不懂。
城市人均 GDP 跟城市人均收入可以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两者又有一点关系。
城市人均 GDP=GDP 总额 / 城市人口;城市人均收入 = 人口收入总额 / 总人口。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一个城市 GDP 核算中的 “劳动者报酬”,是城市人口收入总额的绝大部分。这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人均 GDP 高,是因为这几个城市的 GDP 高(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之和高),人口又较少(人口分别为 38 万、159 万、23 万),分子大分母小,所以高。
武汉、上海比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 GDP 总量高很多,但人均 GDP 低,原因在于人口基数,武汉人口超过 1000 万,上海人口超过 2400 万。
4、劳动者收入在城市 GDP 中占比的有趣事实
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一个城市的 GDP 就像蛋糕,由几块构成:劳动者报酬算一块,国家税收算一块,固定资产折旧算一块,营业自留算一块。现在问题来了:这几者比例分别是多少?
① 先算国家税收。2014 年中国 GDP 总量 63.64 万亿元,2014 年全国财政收入 14.03 万亿,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 22.04%.
② 再算劳动者报酬。在上一张上海武汉对比表中,上海 2425.68 万人可支配收入总额占 GDP 比重为 46.39%,武汉 1033.80 万人占比为 29.60%. 两者差别很大,我又找了深圳、苏州、北京的数据。
几个城市占比有高有低,深圳可支配收入总额占 GDP 比重 27.58%,苏州 31.12%,北京 40.96%. 有趣的是,深圳税收占比很低,可支配收入总额占比却不高,这意味着企业盈余分走了大块。

③ 固定资产折旧。这里没找到中国的数据,有一个日本的参考数据。2011 年日本固定资产折旧占 GDP 的比重 21.7%.
④ 企业盈余。通过以上计算,财政收入大约 22%,劳动者报酬我们取 35%,固定资产折旧我们取 22%,余下的是企业盈余,约 21%.
对比日本的 GDP 构成,中国的劳动者报酬较低,而财政收入过高。这也是很多学者指出的。
总结来说:
人均 GDP=GDP 总额 / 人口总数,GDP 总额高人口又较少,人均就高。2014 年中国城市人均 GDP 排名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排前 3,深圳第 5,武汉第 25,上海第 34。上海排名低原因在于人口基数大。
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一个城市 GDP 核算中的 “劳动者报酬”,是城市人口收入总额的绝大部分。劳动者报酬只是 GDP 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换句话说,一个城市 GDP 高,劳动者收入也可以低。只需把税收、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盈余调高即可。
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总额占 GDP 比重不一。可支配收入总额占 GDP 比例:上海>北京>苏州>武汉>深圳。深圳大约是企业盈余占比高,而劳动者分得较低。
言而总之一句话,很多人凭感觉认为人均 GDP 高的城市工资收入水平就高,其实这是错误的。

-————————————

* 未来知识图谱丨 futureknowledge,这是一群醉心科技、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组成的社群。在这里,拒绝空话套话。每周 2~3 篇更新,解读未来科技,判断前沿趋势,思考智能产品。

http://weixin.qq.com/r/70jRye-EHrJhrauq9x39 (二维码自动识别)

* 关注后回复 “投资未来” 查看《未来五年,这 7 个行业将爆发性增长》

知乎用户 redhouse 发表

2014 年人均 GDP 上海是 9.76, 武汉是 9.84。上海市职工人均工资是 65417 元,武汉的平均工资社保局没查到…. 按照另一个口径的统计数据,上海月平均 5380,武汉 3784. 上海:武汉达到 1.42:1 的比例。上海遥遥领先。
所以不能光看 GDP 来判断工资水平。

知乎用户 Davision 发表

决定工资水平的东西是劳动力供求关系。

先说供给端,明显在上海,不管是高端人才还是中低端人才,都远高于武汉。

而结果是上海工资水平高于武汉,那唯一的原因就是——上海各层次的劳动力需求更为旺盛,各类工作岗位更多。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均 GDP 相同的情况下,上海提供的工作岗位更多。

我们先来说工作岗位的定义,狭义上就是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而实际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规模扩大引起的岗位增加,另一方面是跳槽带来岗位空缺。

所以,上海比武汉工资水平高,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1、生产规模扩张速度大于人才供给速度:2、跳槽更便利,更频繁。

人均 gdp 类似,说明生产规模和人口比例基本类似。排除上述原因一。

因此,结论就是人才流动导致上海比武汉平均工资水平高。

知乎用户 李某某 发表

既然是人均 GDP 和(人均)工资来比较那么不要跑题比较好。

首先武汉的 GDP 主要组成部分还是国企,国企的情况是 GDP 高但是员工工资普遍不高。至于国企的 GDP 去哪儿了其实属于跑题了。非要我猜的话,武汉十二条地铁一起修,全城开挖难道不烧钱的么?

其次,民企方面,武汉中小规模私企云集,前面这几年显得 Sexy 的行业里,武汉确实缺少头牌企业。然后这些中小规模私企里真正赚钱的老板和少数高管是不会如实上报个人所得的,导致平均数的分子被低估了。而为数众多的打工者工资其实很低,这主要原因就是武汉作为中部教育重镇,大学生太多,人才市场长期呈现供大于求,而且民企里那些事儿真不需要 985/211 毕业生。

最后,也说一个题外话。作为一个生在武汉却也混迹魔都十数年的人,我确实看到了武汉在硬件和基础设施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至于软件方面,政府服务这边的的变化其实已经很大了,要搁二十年前找武汉的政府办事那真得是全凭关系输出。而市民文明这块儿则确实需要些时间——三代方知穿衣吃饭不是随便说说的。要知武汉本就有码头文化,然后因为前面棚户改货币化安置,现在武汉处于一个本地人与周边涌入的玩家混居的状态,各种资源竞争和文化磨合也不是一夕之功。只是我始终相信,只要城市是持续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精神文明终还是会因下层建筑的完善而向上发展。

知乎用户 猫咪灰 发表

人均 GDP 与城市总 GDP 完全是两回事,他是平均值,武汉人口少不如上海人口多。上海的工资高,也是因为高工资的人数相对多,平均下来工资就高。上海低收入的也只有 3000-4000 一个月的也不在少数啊。这种平均的方法就和国家统计七十个大中城市的房价一样,你看报出来的数据都是上涨不到百分之十的,可你看你身边的房价上浮都超过百分之三十,这个其实是数字计算的障眼法。香港人均工资很高,可能有套房的为数也不多啊。 GDP 和工资没关系。

知乎用户 武汉裴 sir 发表

武汉重工业,国企多,国企贡献了 GDP ,但是绝对不会富民。为什么北上广深之后是杭州,杭州 GDP 还不如武汉呢,因为杭州民企多,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富民,富民很重要。

武汉 GDP 和上海差距是 10 年左右,目前 2018 年武汉的 GDP 是 1.34 万亿左右和上海 2009 年的 GDP 差不多。但是武汉的楼市文明,相比上海差距 20 年以上。主要是城市的发展非常不完善,G 本位的问题比较严重。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武汉的发展和努力,武汉地铁 2019 年排行全国第 5 的样子,排行全球第 9 左右,所以我们看到了军运会选择了武汉。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武汉的城市文明尤其是楼市文明和经商文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201812 月武汉地铁排行:

20190930 日全国地铁排行

知乎用户 zhzz 发表

感觉上面都没有说到核心问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武汉人,最近两年在上海的来回答;原因就在于第一武汉市场化不够开化,第二最关键的是挖哥瞎几把挖,武汉修一个桥上百亿,一条地铁,一个过江隧道,一个 CBD 都是百亿以上,然后,再看看武汉千疮百孔的各种工地,动迁片区,一条路修了又挖挖了又修,引进各种高投资高污染的企业,比如建了一个化工城,新建的各种区域性商业区,高高大大但是又空空荡荡的写字楼,所有这一切的一切全部创造天量的 GDP,然而这些政府主导,少数人获利的大基建跟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并且目前来看根本就没有开始造血饭补居民收入。除非你家是承包工程的,在武汉的都知道,但凡是个搞工程的,大多土豪的不得了,财富不输江浙小工厂老板。而上海,早年这些基础设施已经建设的非常完善了,只不过目前仍有修补,但是规模远远不及武汉那么庞大;上海已有的产业,不管是高收入的金融,IT 还是其他中低收入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多半通过开放的劳务市场,以及本身的更加多元化的产出反补广大就业群体,这就是最关键的原因;

简而言之,武汉的 gdp 多半靠政府主导的大投资大灌水拉上去的,上海更像发达经济体,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多重驱动,相比武汉更加健康且合理,更能反补民生;

希望大家把我顶上去

知乎用户 清风 发表

去过武汉几次,远观发达不输江浙,近看偏穷,差个七八年有的。

就和杭州比吧,远看差不多,近看差一半。

1. 城市细节差一些,各种低端消费场所,污水横流,老百姓面貌更穷。市政道路细节损坏,露土多。

2. 总出差,发达地方的一大特点是出门不用张嘴说话,各种交通服务按部就班明码标价,不用劳费任何心力就到目的地。武汉不行,各种拉客,赚外快,承包的多,瞬间感觉回到十年前。

以上是观感,下面说下我觉得 gdp 和收入不符的原因。

1,省会城市聚集了大量省级公司的总部,它们业务在全省,gdp 却在省会。这个问题杭州也一样,但杭州有聚集全省有钱人的红利。

2,周边太穷,工作就会受到周围人的竞争,普通百姓收入就被拉低,便宜的是有钱人和食利阶层。

3,数学手段,内陆省份用全省的贫穷来获得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用省会的 gdp 来吸引投资,老办法了。

知乎用户 代悦 发表

GNP 才是真正的人均收入,GDP 只是产值。产业结构导致收入差异巨大,上海是先进制造业加服务业,整体层次超武汉。

举个极端的例子,苹果公司(比如 10 万人)把所有苹果产品在中国生产,比如 1000 万中国人生产 1000 亿美元产品,(人均工资 1000 美元)全部在中国销售,最后利润 100 亿美元汇到美国去。那么中国的 GDP 是 1000 亿美元,美国 GDP 是 0,因为美国不生产,不统计到美国。但是收入,中国 100 亿美元,美国也是 100 亿美元,美国人均收入就远远超过中国人。 这个时候,你懂了吧。

知乎用户 cauchy 玉 发表

国企 GDP 都上交了,发给北京人了

知乎用户 黄鹤 发表

我觉得这个图亮点是重庆。。。。

知乎用户 zong wu 发表

有很多概念是先要弄清楚的

1. 产出的物质或者服务和财富不是一回事。
一只带禽流感的鸡或者一头带传染病的猪是产出是物质,但不是财富。 物质不会消失,财富却会消失。鸡病死了,作为物质的鸡只不过是化为微生物的食物,但作为财富的鸡却消失了。而农户养了这些鸡或者猪,不但没有收入,还是亏损的厉害,对农户来说收入的结果是负数,但是 gdp 却是增加的,增加值就是病鸡一只,病猪一头,但 gdp 所创造的财富却消失了,不管鸡当时有没有死都无法到市场去交换了,也就不是财富了。而农民不但没有收入还赔本了。

2. 收入是财富变化的量化,而财富和 gdp 不是一回事。
某地有一医院和一些村民组成,建了一电镀厂,一部分村民在里面做工,gdp 大增,但是排出的废水却让当地的村民中毒. gdp 的计算是电镀厂新增产能就是 gdp 的数值,是不计算村民中毒以及废水带来的损失的,而且村民中毒会增加 gdp. 原因很简单,村民中毒了,要看病,看病就增加了 gdp。 但是这个医院和村民以及电镀厂构成的社会的新增财富计算却是电镀厂增加的产能 减去 中毒的医疗费用以及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这样下来财富甚至不一定是增加的,村民获得收入不一定能抵消看病和废水污染的损失。

有了以上的概念,就可以至少理解一点点 gdp 的增加并不代表收入或者财富会增加,甚至是 gdp 的增加和财富以及收入的减少甚至收入是负数同时出现而且不矛盾。

知乎用户 米斯特斯莊 发表

我觉得问题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回答,

第一是为什么全市角度,武汉的人均收入或者可支配收入比上海低很多,

第二是为什么题主感受上在相同的行业,武汉的收入比上海要低很多。

先上一下 2015 年的数据,笔者也是由此引发的关注。可以看出,经历了 13、14、15(包括 16 年)的快速发展,武汉的人均 GDP 快速上涨,与上海、北京的人均 GDP 排名紧挨,甚至还超过了上海。

再附一张图反映各个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

可见,武汉的 “平均酬薪” 比上海低很多。

但是关于这个数据本身也是有偏的,首先这些数据样本来源于求职网站,多为高素质人才,其薪资较高,不能代表城市的全部整体从业人员,特别是不通过网络求职的工厂工人和生活型服务业劳动者。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全市角度,武汉的人均收入或者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要减去生活成本)比上海低很多。

根据 GDP 的收入法,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所以等式两边都除以人口,得到

人均 GDP = 人均劳动者报酬 + 人均生产税净额 + 人均固定资产折旧 + 人均营业盈余

假定武汉与上海人均 GDP 一样,而人均劳动者报酬相差较大,那么很有可能是出在人均折旧、人均税率和人均盈余。

** 但是!前提是要保证 GDP 的口径和数据真实性!

首先,GDP 的真实性在我国一直有水分,武汉作为努力晋升国家中心城市和 “准一线城市”,有很大的激励去谎报 GDP, 牟取官员的晋升和更多的国家支持。

其次,要讨论的是 GDP 的统计口径,即统计数据中的 GDP 是按照生产法,上述公式是按照收入法,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差异。(当然,不同城市 GDP 的统计的准确性和口径一致性也值得怀疑

虽然这个差异在全国范围相对较小,但是在城市层面,则会相差很大。所以有了钱军的说法,“采用生产法统计 GDP 数据导致的偏差”,武汉的产业结构偏生产,统计入了很多本不属于武汉的部分,如设计、研发等。所以实际上,按照收入法衡量 GDP,武汉的人均 GDP 本身会比上海的人均 GDP 有较大的差异。

** 其次,是收入法内部的问题。也就是人均折旧,人均税率和人均盈余

1)人均折旧

我比较认同 **Han Hsiao 大兴土木的回答,大兴土木导致折旧周期缩短。**而需要注意的是,折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等,服务业中的折旧相对稳定,而武汉的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与建筑的相对比例较大(上海的服务业比例较高 - 虽然房地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此处需要详细数据支持),因而武汉折旧大的部分比例也大,所以全行业全市范围来看,折旧较高,浪费严重,导致人均收入偏低所以总体而言折旧很高。

2)人均税率

套用库克儿的图,

武汉的人均税率是低于上海的,所以问题不出在税率上!

至于武汉人均税率为什么这么低,很多人在讨论中以人均利税来代表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因为税收造假很难,地方政府也没有积极性),所以也更能反映武汉市 GDP 统计可能出现的 “虚高” 现象。

3)人均盈余

**至于企业盈余,没有数据,暂时无法分析。**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其有理由支付高工资。**而上海的平均生活成本比武汉较高,因为企业愿意压缩盈余,而发高工资以应对高昂的生活成本(默认企业成本中其他环节一样,差异只限于员工工资),所以上海的人均企业盈余相对武汉可能也较小(理论猜想,缺乏数据)。**可见,企业家绝不会因为有钱就发给员工,其只会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人均工资也取决于工资在不同行业的分配,其实 chenqin 的思路是站得住脚的,上海高工资人群工资很高,低工资、低收入人群比例也很大,所以人均收入上,也有可能被拉低(具体分析见下文的区县分析和产业结构分析)。

**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题主感受上在相同的行业,武汉的收入比上海要低很多。

首先,针对每个行业,不确定是否可以仍然用 gdp 的收入法计算。

假如可以,那也有可能是上述分析的原因,但是我更觉得可能是人均实际 GDP 的区别,特别是对于服务业(特别是低端服务业),其 GDP 统计口径差异相对较少造假积极性不足。所以比如对于理发师,假定其每天理相同的次数,但是上海的平均物价比武汉贵,所以其产出的 GDP 肯定较高,因而其收入理应较高。(至于人均 GDP 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可以再探讨。)

**如果上述分析不成立,那剩下的解释就是,**题主可能是站在中心城区(我们经常拿中心城区来指代全市)的角度而言的,所以需要加入各个区县的情况进行分析。

获得 90 多个赞的匿名用户给了上海和武汉各个区县(现在上海武汉的县全部改成区了)的情况,可以看出,上海的中心城区人均 gdp 远大于武汉中心城区,但是其郊区相对武汉较差。 武汉的郊区由于仍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所以保证了人均 gdp。也就是说,**两个城市的全市层面的产业布局不够均衡,上海的产业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武汉则相对分散,遍地开花。但是从人口上,不论上海还是武汉都相对均衡。**借用匿名用户的图

可以看出,上海市高人均 gdp 的区县都集中在中心城区,且人口比重较小,武汉则相对均衡。所以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各个行业的收入都高于武汉,而武汉的郊区行业工资可能高于上海。

所以也就得到了本回答的第二张图上平均薪酬很大的差异。

两点总结:

1)通过数据反映现实,一定要考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详实性和代表性,如果数据本身就是有偏的,分析就失去其意义所在。

2)任何分析都要遵循逻辑,按照逻辑一项一项因素的分析和排查(本例就是对收入法 GDP 等号两边的除去收入以外的四个变量分别排查),虽然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定量化找到主导因素,但是按逻辑分析肯定不会丢失关键的影响因素

3)任何涉及人均的讨论,都要区分行业、区分地域(外部分区和内部分区)、区分时间、区分人群(高收入与低收入),区分时,也一定要注意各部分的比重。

以上,欢迎批评指正。

知乎用户 吱吱呼呼 发表

看了

@君临

的答案,虽然我也不是很专业,但是有两个疑问:
难道企业的利润不是扣除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之后的数值吗?
难道上海所有相同行业的利润率都比武汉高吗?不合适只用一个行业代表一个地区吧?如果所有行业利润率都比武汉高很多,那岂不是武汉的所有企业都会在当地撤资去上海投资呢?就像外国资本来中国投资一样。。

知乎用户 龙猫 发表

工业 gdp 占比高,第三产业占比低。在转换成可支配收入方面二产远不如三产

知乎用户 轻度对抗 发表

上海户籍人口 1400 万,常住人口 2400 万,外来人口 1000 万,武汉户籍人口 820 万,户籍人口 1000 万多点,外来人口不到 200 万。外来人口创造的 GDP 很难计算到地区 GDP 里面。

知乎用户 韩毅 发表

产业结构问题!
工资(人均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
GDP 核算是相当于汇总企业的营业额(只是粗糙的比喻,方便各位看懂)。

由于武汉发展了一些不太健康的产能过剩的淘汰工业… 如钢铁等,毛利低,营业额高。
虽然最终归属企业的营业额很高,但是利润却很低,分摊到个人就更低。
收入低、消费就少… 恶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对比上海金融行业毛利非常高(上海还有很多其它支柱行业),归属于个人的收入也很高,可用于消费的个人资金变多了之后,一个经济的良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武汉虽然近些年发展了互联网产业,在光谷,但是毕竟产业规模还是太小。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全国医疗资源排名,各省差距有多大?| DT数说

每当重大传染性疾病来袭,我们总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医疗资源的重要性。医疗抗压能力,成为城市应对疫情最重要的底牌之一。 8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16人负责480名患者……在过去这段时间,大家目睹新冠病毒在不断挑战医护人员的极限。 于是,医生、护 …

中国富了吗?

在这里,我要给出的是 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一组值得仔细研究的数据:全国居民收入按五等分分组后的情况。我们将会看到收入最低的 20% 底层国人和收入最高的 20% 顶层国人,他们的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由此,我们将会更加深刻的了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