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很火的「稻田养鱼」现在没有农民愿意干了?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文刀半瞎​​ 发表

就没几个养过稻田鱼。

养稻田鱼,要有环境优势。

你的田最好是独立的,处于上游,离家不远。

为啥呢?

如果不是独立的,前后左右有别人家的田,那么人家打农药,水流到你家田里,你家的鱼还要不要活?

如果不是处于上游,别人家田放水,流到你家田里,你的鱼要不要活?

离家太远,你当天放,当天晚上就给你捞干净了信不信。

就算没人捞,下大雨没来得及放水,鱼就游到别人田里了。

所以,养稻田鱼,要么这一整片都是你家的田,要么是山坳下独立的田,要么就在家门口且方便管理。

以前养稻田鱼,都是有好地段,且和周边稻田邻居一起养。

养稻田鱼还不如稻田螺。

养稻田鱼,你只能做单季稻,四五月插秧的那种。

而且在稻田旁还要挖一个水坑或者水沟,方便鱼休息,方便给稻田换水。

而且稻田鱼的田埂要高要坚固,因为稻田鱼大部分都鲤鱼鲫鱼,很喜欢蹦跶,时不时就有鱼调到田埂上晒死。当然也有养草鱼鲢鳙之类的,但是容易被人捞走。

稻田鱼比单纯种植水稻累多了,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也多,一大端午汛就提心吊胆,晚上都睡不着。

除非全村的稻田都养殖稻田鱼,统一创收,否则,自己养殖,也就够自己吃。

一亩田弄得好,可以养殖上千尾,但是养殖时间短,鱼养不大,大部分养一年就不养了。

运气不好的遇见发大水,啥鱼都跑光了。

知乎用户 大龄初级工程师 发表

不止是稻田养鱼,所有生态有机方面,这些年都不火了。

他们当年在宣传上有多火?中学课本大篇幅介绍,老师们推崇,学生们向往,农民,“农民懂啥”。

我还在某农校上大一时,湖北咸宁出了个牛人,他从华中科技转学华中农大火了一回,搞有机种植又火了一把。大一寒假我特意绕道去拜访他,那时候老师这个词还没被叫烂,几乎在一刹那我决定用老师称呼他。

他对我的不速而来有些诧异,却热情的招待我,带我看了他 “打下的江山”,我对他的景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但当我要循着他的道路一起前行时,他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有机,那都是骗人的。”

这,想不到你浓眉大眼的,居然也叛变了。

后来我也从事了农业种植,所以你问我怎么看待有机,我会说

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饥饿。有机带来的减产是显而易见的。有机就是摒弃人类近数百年的科学成果,坚持靠天吃饭。

这,有钱人不在乎。天下寒士俱苦颜,我有广厦千万间。

但是,说点有钱人在乎的。

曾经我种过草莓,草莓是蚜虫喜爱的一种作物,草莓还需要蜜蜂传粉,所以大家都号称不打药。但是不打药的草莓,蚜虫会在一周内泛滥,蚜虫排下的粪便,因富含糖分,是各类病菌良好的培养物质。如果你吃了,拉肚子是轻的。

曾经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有虫说明没打药。但是,虫子幼期打药是很轻的,当虫子泛滥后,一定会打药,不然青菜能在两三天内被吃完,水果个个能从心里吃出来,如果是蚜虫,虫屎的危害远大于农药。这时候再打药,药量远大于幼期。

至于什么沾虫板,十分感人。

这是蔬菜水果,水稻这种大面积作物,虫害防治都是联防的,人家都打药,你不打药,一场稻飞虱,你看它吃不吃有机。倒伏的水稻减产不说,坏粒也多,你就说你吃了伤不伤身。

你看,“有机” 并不安全。有没有办法?

没有。

你可以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种植,防虫网,粘虫板,诱虫灯。能不能没有虫,能。但不好意思,微塑料在向你招手,上游化工污染在向你招手。

这么说我反对有机喽,不,是有钱人反对。

名义上的有机,也就是产品通过了有机认证,还是可以实现的。有机生态需要高价格支撑,只要有人买单,别说稻田养鱼,麦田养鱼也给你搞出来;别说不打农药,你就是让我手捉我都帮你捉(梦回小时候手捉棉铃虫),只要价格给的足,一切都可用手工。

然而粮食种植却往去手工化发展,机械种植,机械收割,机械撒药,去年听家里人说,无人机喷药比人工喷药费用还低。水稻机械插秧对土地平整有要求,结果苏北这几年直播稻大行其道,11 月从泰州等地经过时,高速下一篇黄灿灿,宛若油菜开花。

在座的各位几人愿意为生态有机买单?

当然喽,上述只是我的说法,建议大家听一听专家的。

有机生态,增产增效,用过都说好。

知乎用户 LBS 法律商学院​ 发表

什么是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说白了就是一种鱼和水稻互利共生的模式。鱼在水中游动,可以疏松土壤,让田水流动起来,这就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氧气,同时鱼的粪便也是天然有机的肥料儿,鱼在稻田里还可以吃掉那些危害水稻生长的虫子、虫卵或是杂草。据数据显示,稻田养鱼单病虫害数量仅仅是普通稻田的 20% 左右,而等到稻谷成熟时,稻田里的鱼也长成了稻花鱼。稻花鱼味道鲜美,吃起来还有一股到香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斤的售价高达 40 到 60 元,对农民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稻田养鱼听起来貌似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可很多人在尝试过后却亏了个血本无归。那为什么有些人会亏本呢?

一、水质问题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水质都适合养鱼,如果水质太混杂,就表明含氧量低,会大大提高鱼类的死亡率,并且稻田养鱼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旱灾来了,田里缺水,只剩下淤泥或是田地直接干涸,那鱼自然无法生存,而如果遇上涝灾,大量的降水会使得水位上升,这就给了鱼游到其他水体的机会,而水稻也会面临被淹死的危险。

二、鱼种问题

其次,为了提高鱼的成活率,我们在水田养的鱼基本都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鲫鱼或鲤鱼,但是这些鱼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他们不仅食物范围广泛,而且食量也大,所以水田所能提供的食物的数量并不能满足于的正常生长需求,还需要格外补充饲料才能满足于的胃口。

三、害虫问题

稻田养鱼还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虽然养了鱼可以减少稻田的害处,但能减少并不代表没有,而这些害虫是很难处理的,因为在稻田中养殖的鱼苗的话,就意味着无法喷洒农药,因为一旦喷洒农药,这些农药会喷到水质里面去,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水稻田中的鱼苗大批量死去,不仅不能实现增产,反而还会亏本。如果非要用,也只能选择残留的、毒性的、效果强的农药,还要先把鱼赶到鱼沟中,并且避免农药直接喷到水里。

知乎用户 种果树的农妇 发表

2016 年,我养禾花鱼 30 亩,就是你说的稻田里养鱼,我说说养这禾花鱼经历

首先,我们这 30 亩水田的水源是山泉水,水质很好不是问题,水源也很丰富,不会干枯,二是这 30 亩水田是经过了改良的,其实,就是把表面 10 公分厚的泥产出,用地下新鲜泥种植养鱼,叫 “产出病菌和虫卵” 的改良,说到这里,是不是很适合种水稻同时养鱼了?接下来看看

先算一下成本:

水稻田成本:1685 元 / 亩

租金:亩 / 500 元;

水稻种子:225 元 / 亩(90 元 / 斤,2.5 斤 / 亩)

人工:播种,施肥,插秧,人工除草,晒谷子,打包入仓 300 元 / 亩

请机器耕田:360 元 / 亩(翻跟两次)

请收割机收割:120 元 / 亩

肥料药水:180 元 / 亩(最低)

而我们种植水稻亩产:800 斤 / 亩

一年重两季

价格:170 元 / 100 斤(当年收购价)

种植水稻收益:1360-1685+500=175 元

就说一年辛辛苦苦种植一亩水稻田,利润 175 元

30 亩 * 175 元 / 亩 = 5250 元,这是我 30 亩一年的收益,刚好城市保姆一个月工资

再说养水稻田里禾花鱼,我们只是养夏花鱼,那我们再算算成本:

禾花鱼苗:1.1 元 / 尾,1000 尾 / 亩 = 1100 元

死亡率:25%(可能我们技术太差 )

最后亩产禾花鱼:30 公斤

养鱼人工:120 元 / 亩

禾花鱼收益:720-120=600_元 / 亩_

30 亩 * 600 元 / 亩 = 18000 元 / 年

水稻收益➕禾花鱼收益,30 亩水田最后所得:18000+5250=23250 元 / 年

这还是风调雨顺,没有出现连续暴雨洪水冲走血本无归的景象

扎心不?

“稻田养鱼” 自己吃还行,如果想靠这个赚钱那可谓 “凤毛麟角”。我叔叔曾经就投资 3 万元搞 “稻田养鱼”,最终血本无归。

“稻田养鱼” 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稻田能创造鱼生活的水环境,鱼能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可以减少影响水稻生长的草害和虫害,此外,鱼排泄的粪便还能肥沃土壤。因此稻田养鱼是将水稻栽培和鱼的养殖相结合,同一块土地不仅收获了水稻,还收获了鱼,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与传统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相比,“稻田养鱼” 实现了鱼类养殖和水稻种植的双赢。因此很多农民在水稻田里养鱼,想着在收获稻谷时顺便收获鱼,搞不好还能卖个好价钱,何乐而不为?

“稻田养鱼”和 “包山头养殖” 类似,曾经确实红极一时,但是目前很少农民愿意干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 4 点:

一、稻田养鱼主要是收获水稻,化肥和农药对鱼危害大

在以前的年代,种地用化肥的人很少,稻田基本上只用发酵好的农家肥,这些农家肥不足以危及鱼的生命。再加上那个时代稻秧的虫害和病害相对少,也基本不喷施农药。清澈的溪流灌溉水田,鱼能在稻田里自由自在的生长。

而如今很少有人 “稻田养鱼”,其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很难有好的收成,鱼对化学物质很敏感,鱼想要在稻田里生存很困难。可以说生态环境破坏了,水稻田里的很多动物都变得越来越稀少了。要水稻还是要鱼?肯定会选择要水稻,水稻是口粮,而鱼仅仅能丰富人们的 “菜篮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保鱼还是保稻子不用多说。

二、稻田养鱼,鱼的产量有限

稻田养鱼,鱼的生活状态和野生的没什么区别,这样的鱼个体都会比较小,最大也就一个巴掌大。其次,鱼的密度也有严格控制,一般每平方米最多放 2 尾鱼苗,每亩田最多养殖 1000 尾左右,鱼苗放到稻田后多数会死亡。

在稻花鱼生长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没有受药害),任其自由生长,一般每亩稻田可以收获 30 公斤左右的鱼,产量极低,想赚钱很难,价值就 200~300 元。

搞 “稻田养鱼”,不用人工除草和投喂任何饲料,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不仅鱼的产量低,水稻的产量也不会太高,养殖效益和栽培效益都非常低下,最终得不偿失。

三、不可控的风险很多

稻田养鱼要面临很多不可控的风险,比如常见的蛇、鼠、鸟(白鹭)都会进入稻田捕捉鱼,当然这不算是严重的。

“稻田养鱼” 最怕的就是遇到暴雨,暴雨很容易涨水或者把田埂冲垮,这样鱼就会被冲走。其次稻田里水的深度也很讲究,水过浅会影响水稻的生长,会影响鱼的呼吸,如果遇到高温天气鱼会被蒸熟,而田里水满鱼会跑。

因此,稻田里的水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在旱季田里绝对不能缺水,水源必须要充足。收稻谷之前一般会把水放干几天再收,这就需要你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田里的鱼处理完。

就比如我们这边农村的沟渠里水很少,上游都是建有水库的,一般都是耕种季节才会泄点水下来,因此水的稳定性很差,你很难保证沟渠里随时都有水。就算沟渠里有水,你能保证上游的人不喷农药吗?

四、稻田鱼和普通的鱼差别不大

稻田鱼和普通的鱼在外表和口感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如果你去集市上买 “稻田鱼”,别人并不能分辨你的是什么鱼?可能还会嫌弃你的鱼个头小。其次稻田鱼在口感上和普通的河鱼没有明显的区别,相反有的人会觉得这种鱼泥腥味很重,往往会出现“有市无价” 的局面。

总结,“稻田养鱼” 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但是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多不稳定因素,而且还费时费力,利润点低,尝试过的自然不会再次尝试。

稻田养鱼不仅要看天吃饭,而且还要精心呵护,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一块地收获几十条吃起来虽然很鲜香,但是效益很低,要搞养殖就搞现代养殖。

真正 “稻田养鱼” 绝对不会在乎利益,都是随便养点自己够吃就好,到农忙时节能多一个菜,鱼最终收获的多少根本不在乎,如果想高密度养肯定不行,鱼比稻多,行得通?

要记住,“稻田养鱼” 应以水稻为主,仅仅是生态养殖模式,并不是经济养殖模式!如果稻田养鱼变成产业化,一亩稻子还没有一亩稻花鱼收入多,那这种稻花鱼绝对不是纯自然生长的鱼,饲养者会为了利益往稻田定时喂鱼食,准确说是饲料。稻田鱼的初衷是自给自足,你如果想实现大规模养殖稻田鱼,那就是技术提高产鱼量的问题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从小吃到大的稻田鱼,无比怀念。

那时多是双季稻。从来不是拿来卖的,都是在自家田中随便放点鱼苗,到点了就抓来自己吃,抓的方式一般是退水时和收割前 / 收割时。退水时是指下大雨时,稻田水会满,必须把水放掉,不然可能会崩堤,同时稻田鱼也会跑,所以会在放水时顺便抓鱼。那时一下大雨,父辈就会冒雨去放水,非常辛苦的,但我们小孩就无比期待了,一是可以光脚丫玩水,二是有稻田鱼吃。

鱼通常不会很大,最大也就是成人巴掌大,小的也就是二指大。大鱼一般破开去内脏,小鱼一般不破开去胆肠,但不论是开汤还是煎炸,或是干来吃,都是极其美味的。最美味的是用面粉包着新鲜的鱼炸来吃,真是极品。

图片上那种那么大的,其实是极少见的,如果说一个田里面都是那么大的,肯定不是稻香鱼。稻田资源极其有限,水深也就 20cm 上下,能养出多大的鱼呢?养稻香鱼来赚钱那是不可能的,一亩田出鱼量不会超过 50 斤,超过就会影响生态了。

知乎用户 云浅雪 发表

因为农民学聪明了。

一亩地,单种水稻,一年能挣 500 元。如果换养稻花鱼一年能挣多 800 元就是 1300 元,你干不干?

不能干,因为收益虽然高了,但劳动力确要成倍增加,增加的工时,折合每小时收益比去帮别人看门口的工资还低得多。

所以农民不受这气,无论专家吹得多响。

知乎用户 Kindred 发表

看前面大多持负面态度,我来讲讲我的所见所闻

坐标是浙江湖州,家里有亲戚在做相关

不过他做的不是稻田里养鱼,而是养小龙虾……

最后的生态循环也不止是小龙虾和水稻,还引入了禽类来控制虫害,这样也避免了农药的问题。

小龙虾和鱼类的不同在于,成熟周期极短,对于水稻种植影响较小。普通水稻田 1 年 2 熟,改成了稻田养虾之后变成 2 年 3 熟。本来还有鸭子的进账,但是后来有大量野生的白鹭加入了生态圈,然后本地政策也不允许猎杀,就干脆让白鹭代替鸭子,最终搞了一个旅游体验项目,可以一边看白鹭一边让游客自己钓小龙虾。

现在主要问题就两个,一是钱挣得不少,但是为什么还要种水稻经常困扰他;二是白鹭吃掉的小龙虾变得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没邀我硬答 发表

稻田养了鱼,就不能随便打农药了。

而且种田的收益本来就低,养鱼也是。两件事一起弄,土地成本的确是低了,但人工成本高了。

稻田养鱼,纯粹是办公室的鲨刁美好的臆想。

知乎用户 方海​​ 发表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和留言,很多没法看——直接就把稻田养鱼否定掉了。

首先南方的稻田和北方的不一样,哪怕是南方,有些地方能种双季稻,有些地方只能种一季,也不一样。

按照我家安徽安庆的情况,根本没法稻田养鱼,田埂低,经常需要放水蓄水,还会发大水…… 加上是山地梯田,鱼跑了哭都来不及。

但是有些地方是平原,鱼不容易跑,水资源丰富,稻子品种也不一样,是可以稻田养鱼的。只是诚如一些回答所说,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太低(种田本身经济效益就低,加上养鱼,成本更是大大增加),所以一般是自己家吃,鱼也养不大。

口说无凭,我找了 B 站 up 主 “去种田的向凹凸” 拍的收稻田鱼的视频截图,此地位于湖南怀化沅陵莲花村:

视频内容就是讲取稻花鱼的,拍摄于 2020 年。

大家可以去看原视频,后续还有杀鱼煎鱼吃鱼的过程:

那么有几个问题肯定有人关心。

1、养殖稻花鱼的田是否会打农药?

**一般不打,鱼本身会吃田里的杂草和害虫,水稻选择上也会尽量选择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

2、施肥怎么施?

通过提前施有机肥等方式保证田地肥沃程度。【我家小时候就是这样给田施肥的,烧草木灰,在田里放腐烂的植物等方式】

3、鱼生长期多久?

**一般是 2 个月左右,**所以视频里的稻花鱼一般比较小,不会长得很大。一般在水稻长长了一些,才方便将鱼放进去养。

4、鱼会不会跑?

一般不会,但发大水啥的,肯定会跑掉一些的,无可避免。

稻田养鱼绝对是存在的,也具有操作性,但是想通过以此来盈利,还是比较难的,目前国内只有非常少的地区可以做到,而且价格较高。

知乎用户 wu cn 发表

我不是专家。但是从我阅读的资料里来看,现在水产业面临的很大挑战是各种鱼病。只要在开放水域养鱼 (稻田应该就算),鱼就容易得病。相反,循环过滤的养鱼,现在已经快可以达到很高密度,饲料比也非常高,因此越来越多人已经转向高密度的循环水养鱼养虾。大家世面上见到的海虾已经基本是这么来的了

知乎用户 百科派 发表

有一档节目报道了一位农村小伙,回到自己家乡进行创业的故事,方法新颖,一年能够挣 600 万,他采用的就是稻田养鱼的方法。由于赚钱的数目可观,这一口香饽饽人人都想吃,允许有许多人竞相模仿,却亏损了不少

曾经如火如荼尝试的事情转眼就被冷落一边,无人搭理,这究竟是为何呢?

有一位来自福建省南平市的一位周姓年轻人,在 2016 年返乡后通过售卖大米和稻田中所养殖的鱼赚了不少钱,平均下来一年能赚 6,000,000 元。这番佳绩被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小伙子也成了业内标杆,被许多人模仿。但事实上稻田养鱼并不是小伙子自创的方法,最早在公元前 400 年范蠡的《养鱼经》里面就有记载:“以六亩地为 池⋯⋯留长二尺者二千尾作种,所余皆贷”。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稻鱼雏形。稻田养鱼的方法在陕西、汉中和四川成都首先兴起。

在新中国成立前,稻田养鱼基本上是农夫自行开发研究出来的技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稻田养鱼模式开始在我国大规模的兴起

全国各地均开始了稻田养鱼模式的探索,连带着国家也开始重视稻田养鱼,于是稻田养鱼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技术上也有了一定的创新,出现了一套相对而言比较完整的稻田养鱼理论系统。

稻田养鱼这种模式的兴起,使得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所谓稻田养鱼,便是利用稻鱼共生这一原理,通过种植水稻以及鱼类养殖充分结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将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贯彻开来,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鱼类的产量。

稻田养鱼实现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地利用,充分节省了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贡献。稻田养鱼这一生产方式不仅有利于环境的绿色发展,还能有效地推动农户的经济增长。

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水稻会给鱼类提供天然的营养原料,通过稻田中的杂草、浮萍以及浮游生物的繁衍,为稻中的鱼类提供食物,给鱼类获得营养丰富的饵料,保证鱼类的健康成长,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养殖户投放饵料的资金。

另外在稻田给鱼类提供足够的粮食的同时,鱼类也会在**稻田的水中吃掉害虫,**除此之外,鱼类也会在稻田中生长,还能大大的降低稻田的病虫危害,提高稻田的产量。

稻田养鱼有利于节约资源,还能够最大化地转换利用资源,但它还有许多其他的好处。

由于稻田养鱼禁止了农药的使用,也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这使得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增强,极大地改善了稻田系统的环境功能。另外还有生物耕作,改良土壤。稻田养鱼、稻田养鸭后,土壤的板结程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等都有改变。稻田里的鸭和很多鱼类都有掘食习性,能够疏松土壤,起到生物耕作的作用,因为鱼、鸭的活动,减少了土壤板结程度,减轻土壤容重,增大了土壤孔隙度。

稻田养鱼还能降低稻田中的 CO2 和 CH2 排放量,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燃眉之急的问题。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圈遭受到严重破坏,对各个国家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伤害。

而在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中,CO2 与 CH2 是其中最大的两个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达到了 70%。两种气体中,CH2 的影响是 CO2 的 20-60 倍,而大气中的 CH2 有 10%-20% 是由稻田产生,因此减少 CH2 的排放,也能对环境保护做出一定的贡献。事实上,稻田养鱼就有效的缓解了 CH2 的排放。因为水中的微生物可以氧化 CH2,稻田养鱼的话水中的 CH2 会比起常规的稻田减少 1/3 左右。

既然稻田养鱼拥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为何现在稻田养鱼无人问津甚至是销声匿迹了呢?

首先稻田养鱼依然有人在进行,只是媒体新闻热度下去后,许多人不再知晓而已。另外,稻田养鱼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稻田养鱼需要合适的地理条件。比如水质、天气,如果水不够干净,含氧量低,鱼类就会死亡。同时气候要适宜稻田养鱼的状况,如果出现干旱和洪水等等情况,可能会导致鱼类在淤泥中干涸缺水致死。

这也导致水稻养鱼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建造和人工的管理。但是现如今稻田养鱼的进行还是比较分散,但稻田养鱼的工程规模没有跟上,没有开挖水沟,也没有完善排水设施,整体的基础设施效果差,不利于养鱼的发展。

其次 ,养殖技术不够成熟,稻田养鱼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农户发家的种植技术需要农户自行探索,对于稻田养鱼的技术知识比较匮乏,这也导致了该技术难以推广。

另一方面是鱼类商品率不高,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农户一般以户为单位进行稻田养鱼,这就导致了缺乏有组织的管理和经营,养殖管理不够规范。农户各自投下自己家想放的鱼苗,最后只有少量的鱼类会放到市场上去卖,大多数还是以自食自用为主。这导致了鱼类的商品率不够,也导致了销售渠道较窄,而且十分单一的问题。

最后是缺乏长效的资金支持,以及鱼苗的产能不足的问题。大规模地进行稻田鱼的种养工程,是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需要大量的地方财政投入,然而多地没有这个方面的地方支持,也导致了稻田养鱼的养殖率不够。

另外,许多地方本地的鱼苗产能远远不能满足稻鱼综合种养投放需要,需要从全国各地进行进购补充,而外地的转移运输会导致鱼苗体质差、成活率低且成本高,制约了稻田鱼的生长、产量和养殖效益。

稻田养鱼是一个有着多方面益处的养殖方法。但是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苗种才行,而在没有地方支持的情况下,想要拥有这样的资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稻田养鱼依然是一种以户为单位,小规模进行的养种方式。

想要将这样优良的方式推广开来,也许最重要的是先发现它的财路,然后将其商品化,才能广而推之。前路漫漫,稻田养鱼还有许多路要走。望终有一日,这种好的方法能够被更多人看见和采纳,将其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马荣江, 陈杰, 陈祎宁, 赵华彪, 李上星, 胡世然, 潘兴锋. 黔东南州稻田养鱼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J]. 农技服务, 2022,39(01):99-100.
[2] 张学军. 稻田养鱼前景浅析 [J]. 南方农业,2018,12(02):96+99.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2.052.
[3] 谷婕, 吴涛, 黄璜, 陈灿, 刘小燕, 戴振炎. 我国稻田养鱼经营的发展进程与展望 [J]. 作物研究, 2017,31(06):597-601+629.DOI: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17.06.12.
[4] 吴涛, 黄璜, 陈灿, 周江伟, 谷婕. 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的研究进展 [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10):116-120.DOI:10.16498/j.cnki.hnnykx.2017.010.032.
[5] 周江伟, 刘贵斌, 黄璜.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稻田养鱼进步与创新体系研究 [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09):105-109.DOI:10.16498/j.cnki.hnnykx.2017.009.028.
[6] 向继恩, 陈灿, 黄璜. 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综合效益评价 [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1(05):111-117.DOI:10.19490/j.cnki.issn2096-0913.2016.05.018.
[7] 游峥嵘. 云南省稻田养鱼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2015.
[8] 丁伟华. 中国稻田水产养殖的潜力和经济效益分析 [D]. 浙江大学, 2014.
[9] 沈雪达, 苟伟明. 我国稻田养殖发展与前景探讨 [J]. 中国渔业经济, 2013,31(02):151-156.
[10] 曾芸, 王思明. 稻田养鱼的发展历程及动因分析——以贵州稻田养鱼为例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03):79-83.

作者:小果 校稿编辑:小宛

知乎用户 雷火丰​ 发表

主要是太费人力。而且操作起来太难。

1。放鱼早了,鱼能把禾苗吃了,放晚了,鱼来不及生长,你水深了,水稻根部就没办法呼吸,最后死亡,水浅了,鱼就暴露,容易被鸟儿吃掉

2。你撒肥料,撒农药。除草剂,这些对鱼来说就是毒药。但是作为农民有不能不撒。

每次撒的时候,都要把鱼请走。添麻烦,增加人工成本。

3。稻田里面的鱼,土腥气重,并不好吃。

4,现在市场饱和,专业养鱼的人那么多,稻田养鱼没办法和别人竞争。而且鱼又小,不好卖。

现在只有少量的田才会养鱼。

CCTV 的《致富经》截图

有人问了,为什么养螃蟹就成功了?应该是螃蟹的附加值高。

这个《致富经》里面养的也不是普通的鱼。红色的鲤鱼。这个红色鲤鱼,据说可以连鳞片一起吃,鳞片爽滑可口。不像别的鱼鳞片,嚼不烂。非常好吃。在当地很受欢迎。每斤 60 元。

只有附加值高,才会有人花那么大精力去养殖。

同理就是养黄鳝,养小龙虾。

谁也不会去做那个吃力不赚钱的事。

知乎用户 满银 发表

我南农有位教授还搞鸭稻共生呢,国家基金拿了不少,新闻媒体也上了不少,上公共课也跟我们吹的天花乱坠,实际结果鬼才晓得!

知乎用户 机汤 TV 发表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①种田不赚钱;

②这玩意无法大规模养鱼,养几条自己吃就好

种田不赚钱

种田不赚钱跟养鱼有什么关系?

首先,种田养鱼的基础是种田。种田不赚钱,大家就自然不种田了。该种其他的,桑、玉米、蔬菜什么的经济效果更高,其他的作物没有那么深的水位,根本无法养鱼。

我是佛山顺德人,从我爸青年时期(我爸 60 岁),种田的面积就慢慢减少了,越来越多种桑的,还有直接挖鱼塘养鱼的。鱼塘面积轻松比足球场还大…… 我小时候就没少去鱼塘干活。

现在我们镇也是被称为鱼米之乡,发展到我出生的 90 年代,种桑的面积也越来越少,挖鱼塘养鱼才是主流。我和我妹也是靠家里养鱼挣的钱送上的大学。

那是那句话,种桑和养鱼的经济效率更高。

00 年之后,工厂越开越多,越来越多去打工了。养鱼和打工是主流,到了现在也是这样。在养鱼的鱼塘旁边的土地上,种点蔬菜自己吃或者吃不完就拿出去卖。

无法大规模

还有,种田里养鱼,这玩意没有办法大规模养,养几条自己吃就行。

不说别的,这玩意连增氧机都无法放,多养几条鱼,水里的氧气就不够了,鱼怎么活?

田的水深不能太深,最多就是小腿的深度,就这么一点深度,鱼翻个身的深度都不够。我们鱼塘的深度轻轻松松到 2M。

再说,饲料怎么解决。鱼的数量多了,必须要上饲料,怎么放饲料?

更不用说用药,批量抓鱼(一个早上轻松在一个鱼塘抓几万斤)、卖鱼。

如果遇到肉食性的鱼,更是麻烦~

知乎用户 冬情​ 发表

1,水稻生长不需要一直泡在水里,养了鱼,你不可能不留足够的水,影响产量。

2,稻花鱼基本都是鲤鱼和鲫鱼,这两种鱼饭量大,稻花鱼不喂东西,所以鱼长不大。

3,现在种田基本都是机械化了,压根没办法养。

4,鱼产量小,价格高,关键是这两种鱼很普通,所以消费人群少。

稻花鱼基本是自己还在种田,放一点养着,搞个农庄,自己吃还差不多,搞成产业链基本不现实。

知乎用户 Kylin-Don 发表

主要是农村人口问题

禾花鱼(就是你说的稻田养鱼)很费人力,要经常去看

稻田里下雨的时候要放水的,不然会冲塌田埂,放水的时候要盯好,不然鱼就跑了

田里要专门腾个位置挖个比较深一点的塘,让鱼在里面休息

农药不是说不能打,要选好时间,还要特别小心,不然量太大了鱼就会被毒死

我老家以前年轻人多的时候大家没啥事,有功夫搞这个,每年秋天都有吃不完的禾花鱼

现在不说年轻人,50 岁以下的都出去打工了,农村里全是 60 来岁的老头,打农药都是雇人,人家不管里田里有没有禾花鱼,配个高浓度打完了事。下雨放水的时候也不管你那么多

评论里有个说得对,禾花鱼虽然比一般的鱼卖得贵(我们这卖的话大概 30 到 40 一斤吧),但因为产量低,窗口期短,总的来说不赚钱

所以根本养不了


另外禾花鱼长不了你图里那么大,一般就成年人巴掌大,能长到脚那么大的已经很少见了

知乎用户 互关互粉 发表

第一,水稻的野草非常多,尤其有一种叫漂汤菜的水草,漂浮在水面上,繁殖能力极强,不打除草剂,根本不行。

第二,稻田的水不是一直不变的,下雨水位高,需要放着水,干旱时需要放进一些水,其实是不利于养鱼的。

第三,现在种地不赚钱,又养鱼又种地,劳动力成本加倍上涨,有一个功夫,外出打工不比这个赚钱,还不操心。

第四,也是最煞笔的一个原因,养鱼了,我怎么撒化肥。

总结,专家想的很美好,实际很扯淡,和有些公司领导 ppt 写的贼牛逼,项目方案根本落不了地一样。

知乎用户 伯劳​ 发表

我爸年轻时候种过地,他说稻田里鱼虾遍地,还有各种青蛙,黄鳝,泥鳅等。

我们那边除了稻田,还有荷田,我们是白莲产出大县。荷田的水比稻田深,而且不能干涸,所以里面的水产更是丰富,野生小龙虾有时候多得你无法下脚。他有一次从荷田干活回来,提回家一大桶的小龙虾。当然没什么用,那时候大家不爱吃。

等我小时候去稻田里玩,这种欣欣向荣的小生态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些小鱼和青蛙。晚上我有时候特批可以跟着邻居家的大哥去地里抓青蛙,打着手电筒,照住青蛙,它就不动了,捡起来就行。邻居大哥一晚上能搞一大袋青蛙,但我们也不吃,丢去喂鸟。

等我长大了,田里的青蛙都极少了,稻田真的只是稻田,里面没什么生物了。因为现在化肥和农药用的多,田里根本不具备养殖动物的能力。小时候小朋友还要去地里帮忙拔杂草,现在完全不需要,都是农药。

所以你要搞稻田养鱼,就意味着放弃现代化的种植方式,为了那点鱼,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手工除草,有什么意思?小规模种着乐呵乐呵就是,大规模推广,谁陪你玩。

知乎用户 同富 发表

因为在最适合稻田养鱼的地方,变成了长三角、珠三角。

而湖南南下去深圳,湖北北上去上海。

开工厂、进厂打工、进城打工不比养鱼赚的多。

把稻田改为工厂写字楼不比种稻更有经济价值。

知乎用户 庄渔​ 发表

说一个基本常识:“生态有机” 和健康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古代够生态有机了吧,各种传染病寄生虫大行其道,人均寿命三十几岁。健康吗?

“生态有机” 等于健康的概念,是商家给人们植入的,而且是通过一个十分荒谬的逻辑:

生态有机的成本高且产量低 → 卖得贵 → 便宜没好货 → 贵的一定好 → 所以生态有机的一定好 → 好的食品一定健康。

这个逻辑链条上没有任何一个环节保证了健康。

人的基本需求并不高,商家为了赚钱不得不无中生有创造需求。在所有创造需求的手段当中,对健康的焦虑则是最好用的。

如果你钱多不在乎,生态有机很适合你。毕竟花钱也是有快感的。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上班族,真没必要去赶这种时髦。


说回稻田养鱼,其实也是生态有机的一个模式。来自于古代的一种小众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是,这个方式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已经不适用了。

首先,水稻有很多的病虫害,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能由稻田里的鱼来治理的 —— 实际上连号称 “捕虫能手” 的青蛙都不能胜任这个任务。唯一好用的办法就是打药。

其次,鱼也有病虫害,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指望通过水稻来治理。所以还得用药。所以稻田养鱼,你以为不打药,实际上却是要用双倍的药。

最后,这玩意儿看着挺好,但是为了保证鱼不会缺氧而亡,养殖密度并不高,施肥也受限制(施肥会导致水体中氧气减少)。所以,无论是水稻还是鱼,产量都不理想。综合效益还不如单纯的稻田或者鱼塘。

总之,这就是个只能适应古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的陈旧的生产模式。属于坑爹智商税。

知乎用户 风语叔​ 发表

没人比我更懂水稻,十六岁下田种过几年水稻的我来强答一下,先放以前我们家楼上拍的图片,后院全部是水稻。

「稻田养鱼」也不是不行,但普通农户家里肯定是不行,这需要非常严重的条件,缺一不可。

1、水源供给

**这是最主要的问题,我敢说全国 80% 的水稻产区,水源供给都不适合养鱼。**这里的不适合不单指水不够,水多了也不行。养鱼起码都要几个月时间才能达到食用标准,但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都很难保证没有水,或者没有洪水。

像下图的洪水多发生在夏季,很多地方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也足够鱼跑出去。

而到了晚稻,供水不足的情况在各地也很常见。到不是说田里一点水都没有,只是水量非常有限,达不到养鱼的标准。严格的话,田里的地面甚至会干到开裂(比较少见)

2、水质

水质问题,也非常影响鱼的存活。大家知道鱼塘的水都是死水,这无论河的上游有什么污染,都不影响鱼的存活。但水稻田里的水可是活水,直接从水库里引进来的。从水库到稻田这一段路程上,什么污染都有可能发生。

**但最直接的污染,还是水稻为了防虫害,农户打的农药。**假设你养鱼,那这农药你就不能打了。因为一打鱼肯定会列掉,鱼死不掉的剂量你打了也没用。假如你不打但其他人打,那害虫就会跑来你家。这时候你的损失,可不是田里的鱼能够弥补的。

3、防盗

**鱼塘里养鱼,往往都有人住在边上,就是为的防盗。**但你如果在稻田里养鱼,那你是计划睡田里面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就为了那几条鱼?

因此,防盗也是个非常头痛的问题。要知道很多地方农村可不像城里那么太平,你是不觉得几条鱼有什么大不了,有的人可不这么想。你辛苦半年,结果鱼被别人捞了你图什么。

综上,绝大部分水稻产区都不适合「稻田养鱼」。当成也有一些地方无论是水源供给,还是水质,还有民风都非常适合,那养上一些还是有可能的。但比例非常小就是了,不可能大规格大范围这么干。

知乎用户 机智的娜娜​ 发表

标准的答案就在题面上

知乎用户 大疆渔业​ 发表

首先就是获得的经济效益不高。这点看似说不通,明明鱼类会节省肥料的成本,为什么节省了成本还会没有经济效益?其实鱼类虽然为稻田提供了肥料,但是稻田的生产量并没有因此上涨,甚至在一些地区还会出现不如用肥料人工施肥的收成情况。这样一来所获得的收益减少了,那么农民自然就不愿意再继续这种模式种植稻田了。此外,养殖鱼类也是需要大量的成本的,农户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打理,投入上去了,产出却不见上涨,农民们自然不愿意在继续这样的养殖方式了。
其次就是稻田养鱼的模式不适合大规模的种植。靠人工种植庄稼的模式是小农经济下各家各户的分散经营模式,而在农业发展趋势必然是规模化规范化的。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节省成本,追求获得最大效益的量产。因此无论是施肥还是播种,或者收割都是要采取这种大规模的作业方式的。就像 80、90 后小时候在农村还能看到有人工收割麦子的情况,汗流浃背十分辛苦,现在基本上都是大型康麦因来收割了,既省时又省力,就是这个道理。
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方式是无法保障稻田里鱼类的安全的,因此这种种植模式只能在一些地形比较崎岖或者梯田等地区才能适用。因为在这类地区水稻的产值本身就不高,自然就需要有其他的养殖方式来进行补贴。这种种植模式在这类地区所耗费的人力资源也比较高,不太划算。更 “劝退” 农民的是,在稻田里养鱼的鱼产量还不如在鱼塘里养鱼的产量,又要考虑和稻田的适配因素、养殖管理成本和投入,因此就被农民摒弃了。
第三就是现实问题,这种养殖模式还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看似配合的很好的两种模式搭配在一起只是一种很美好的构想,真正操作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例如在生态环境方面,稻田里养育的水源要如何得到保障,既不能深又不能浅,遇到干旱时节更是没办法保障,操作难度大。而且一旦有一家人没有采取这种模式,那就在稻田种植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传统的农药、肥料等。这样一来,各地公用的水源就会将这些农药等带到其他户的农田中,不利于鱼类的生长,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再比如技术推广方面,如何养鱼对大部分农户来说是一件没有经验的事情,这就需要由技术人员前来指导。不过农户本身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是一个个问号,关系到一家人一年的收成,农民的选择自然也是十分谨慎的。没有技术的扶持,是很难达到既可以使用化肥等产品从而控制病虫害,保证稻田的产量,又可以保护鱼类做到二者的统一和谐这一目标的。
最后和现在人们的心态也有一定关系。在农村种地被许多年轻一代看成是没有出路,不赚钱的一种方式,在收成不好的时候稻田养鱼的模式看似有利可图,但是现在就业方式尤其的广泛,更多人愿意到城市里闯出一番事业,这比在家里种田能赚更多的钱。这种现实但是又合理的想法也使得越来越少人会用这种种植方式了。

知乎用户 奥蕾迦娜 0032 发表

田里养的鱼能不能跳起来吃水平面以上的害虫?不行,那毕竟是鱼

农民能不能为了干掉这些害虫而撒农药?不行,因为田里有鱼

知乎用户 阿康 发表

稻田养鱼?

那是常年坐在办公室不沾阳春水的人想出来的办法!

1、稻田里不能一直灌满水的

大家以为稻田里常年都需要满满的水吗?水稻到了抽穗的时候,稻田里是不能有大量水的!

从插秧到禾苗抽穗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个时候稻田里的鱼怎么办?

2、水稻会沾染大量的害虫,得喷洒农药才能杀死它们,农药同样能杀死水中的鱼

对水稻危害最大的是蚜虫,它们喜欢吃水稻稻杆中的汁液,而且这种蚜虫能到处飞,且繁殖速度极快,需要用农药才能杀死它们。

喷洒农药就会污染稻田的水质,稻田里的鱼自然就会死得干干净净。

3、化肥同样能杀死稻田里的鱼

农民种水稻为了什么?还不是想从地里收获更多的稻谷。

要想稻谷丰收,就得买化肥给秧苗施肥,化肥里的成分对鱼有害甚至能导致鱼儿直接死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没有这么厉害的农药,也没有这么多的化肥,自然能养一些小鱼供农民家里吃上几顿,但自稻田承包到户后,就再也没人在稻田里养鱼了。

知乎用户 雪落初晴 发表

其他地方不知道,我老家全州还是挺多的。

官方 2020 年新闻:全州县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宽松环境,在渔业用地、水面承包、养殖信贷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多方扶持,鼓励稻田渔业大发展。县政府规划,到 2020 年禾花鱼养殖面积发展到 42 万亩,年产量 1.2 万吨,200 亩以上的高质量连片示范点覆盖全县 18 个乡镇 280 村。

2021 年新闻:据悉,多年来,全州县委、政府把稻田养殖禾花鱼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作为每年县双文明及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该县着力推进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扶持工作,覆盖全县 18 个乡(镇),扶持面积达 6.8 万亩,建立稻渔生态示范改造工程建设养殖示范点 3 个,总面积 600 亩,旅游休闲稻田渔业 730 亩;积极培育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户 82 户,总面积 2300 亩。

图:全州禾花鱼养殖图片

说起全州,虽不如阳朔出名,但是它是桂林市行政区规划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全州历史文化悠久,以 “地灵人杰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 称于世。而禾花鱼的发源地,就是全州县的龙水乡。禾花鱼属于鲤鱼的变种,它的独特之处是可以养在稻田中,吃掉进水里的稻花生长而成,故名为 “禾花鱼”。

因此,禾花鱼也是广西全州县第一个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地方特产,虽然它的个头不大,体重仅保持在 50 到 250g 之间,但是它体型粗而肥美,鳞片细而透明,吃起来肉质细腻,皮薄,刺少,肉多,味道远超于一般的大鲤鱼

禾花鱼是在稻田里放养 2 个多月至 3 个月,长成 10~14 厘米长的大规格鱼花,收割水稻时捕捞上市。由于禾花鱼与水稻共生,是完全生态养殖的绿色安全食品,在餐馆、饭店里已是名菜,目前禾花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食用禾花鱼除了清炖、粉蒸、酸水煮鱼外,最常见的方法是先用慢火煎黄,再配以生姜、辣椒、鱼香菜、香葱一起 “黄焖”。

禾花鱼做成鱼干其成品金黄油亮,闻香生津,久食不腻。“腊鱼仔送饭,鼎锅刮烂”,“炒鱼肚货,肚皮胀破”,其言实也。禾花鱼干用酸水、盐煮过,放在火炉上烘干,吃时放豆豉、蒜、姜,加上辣椒粉,咸辣适宜,味鲜无比,端上桌来,真是一片稻米鱼花香。其肉质细腻,鱼刺松软、味道浓厚,堪称 “岭南一绝”。

而全州禾花鱼为长时期稻田放养驯化选育品种,因食水稻落花而得名,最远可追溯至汉代。清朝乾隆时期,全州禾花鱼被皇帝指定为贡品。

知乎用户 张一 发表

去年一公务员前同事在朋友圈发稻田养虾,让大家去投票给他老丈人啥的,页面上他老丈人一手一只大虾笑得眼睛都能成了馒头缝!配的文字是某某村干部不顾家人反对多年研发养虾技术,在不破坏稻田的前提下每亩创收多少多少,一年一户能增加三十多万的收入!那还是可以哦,于是呢我就发信息去问,那家伙迟迟不回复我!晚上下班我忍不住打电话过去问啥情况,哥们说你就别问了吧 (▼皿▼#) 别问,别 -


同页面的有稻田虾,稻田蛙,稻田鱼,总之就是比厂里的工资好多了!领导带领大家都致富了,然而事实是今年参与投票的几个大哥很多都进城干装修了,更赚钱,留下的有两个是村干部!不过肯定的是稻田养啥都不是他们宣传的那样挣钱,或者风险也大吧!亦或许拿了补贴,奖金就干其他了!毕竟收益最大化才行

知乎用户 江睿谨​ 发表

现在精耕细作的状态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也没有人有这么多的精力,同时兼顾水稻产量跟鱼的养殖。

尤其是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地都集中承包给大户耕种,都是机器解决一切。

加上为了产量,需要大量的化肥,农药,鱼生存还是死亡都是未知的。

在工业化时代,要学会用机械工具,去进行农业化大生产。

事实上,很多人幻象的田园牧歌早就不存在了。

而所谓的稻田养鱼也是少部分人的经历,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体会过。

这是一件不经济,不效率,成本还高的事情,现在也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进行这种精耕细作。

最后,农业生产模式一定会继续进步的,直到替换绝大多数人力为止。

知乎用户 root 发表

本人家里有 150 亩地,当年也想养鱼,问题在于水稻地是要打化肥的,并不适合养鱼。

所以父亲拿家里两亩晒水池做了个尝试。养鲫鱼,三道鳞和鲤鱼为主,数量一百条,每条大概几两吧,本来也都不算是小鱼。

之后每天喂吃的,这种情况下,一天死一条,到最后,就剩下 4 条鱼还活着了。(因为当时水池还是用作晒水,所以怀疑地下水太凉给冻到了,或者是草根刮鳞。)

ps,后来晒水池改成了水稻地,甚至都没洒化肥,但是因为那块池子长久不种地,劲太大了,长得比普通水稻快太多了,结果就是稻穗太大,田埂太高,全都倒秧了!效果还没普通稻田地的好。

知乎用户 苏 xianseng h​ 发表

在农村呆过的都应该知道:

你家在稻田里养鱼,就有别家人养鸭。

鸭跑到田里,难道只捉虫子吃?

知乎用户 陈苦短 发表

禾鱼的价格没能炒上去。

知乎用户 凉白开 发表

种水稻需要的化肥农药跟养鱼本来就是互相矛盾的关系,真的这么好,农民会不想赚钱?

换句话说,以前天天有人吹,现在没人吹了,什么原因?不符合时代潮流了嘛,养鱼是什么牛马?老掉牙了好吧。现在农民也不挣钱,你吹了也无利可图。资本现在在玩什么呢?网络,大数据,物联网。

从这个思路推理下去,现在吹要吹什么呢,要吹物联网,数字化,无人机施肥无人机喷农药,网络助农卖农产品,听着多棒?地方政府投资了脸上也有光呀,大佬们这样才有钱赚嘛。

至于农民能不能多赚点钱,温饱就够了嘛。可惜现在慢慢没人信这套了,毕竟要买房的,谁还种田。

知乎用户 酱油七号​ 发表

只说长江上流区域,因为其它地方没见到过稻田养鱼的方式,并不清楚。

1、首先,稻田养鱼并不是鱼放在稻田里就行, 而是需要进行配套改造,需要一个水深近一米面积 2-8 平方米的水坑作为鱼的巢穴,还需要在稻田里纵横交错的修建 4-6 条深 30-40 厘米的水沟联通鱼巢,作为鱼出入和躲避天敌的水道和避难所。

不进行改造,鸟、山猫、黄鼠狼,耗子,蛇等会告诉你什么叫食堂。

此外,养鱼的稻田还需要有水源,有防洪能力,田埂和进出水口需要特别处理。

因为总水体积并不大,养殖密度也很小。

2、养鱼的稻田不能使用或只能少量使用化肥、农药,因为真的会死鱼;同时,鱼的数量不能太少,否则稻田肥力不足,水稻长不好,稻田养鱼,水稻种植是主业,但化肥农药的限制使用真的会影响产量的。

3、稻田鱼味道并不好吃。

在有的吃就行的年代,有鱼就行当然无所谓,但鱼的品质大概是:长江鱼 - 大型水库鱼 - 河鱼 - 鱼塘养殖鱼 = 稻田鱼。

长江里面的鱼,鱼鳞近银白,光亮几乎没有土腥味,鱼肉弹软;没有养殖业的水库鱼也差不多,河鱼不一定,看水质,养殖鱼一般鱼鳞发乌,水质不好的肥水养鱼,土腥味会较重,鱼肉发棉。

水源好一点的地方,稻田鱼能接近河鱼,差一点就直接跟肥水养殖鱼差不多了。

4、网箱养殖技术的普及,收益与投入的成本影响。

因为市场要求,鱼需要越来越好的品质,养在大型水库里,江河湖海里的鱼越来越多,工业化饲料 + 抗生素组合,使得养殖密度越来越高,质量也越来越好,市场就丢了。

并且,什么样的鱼最好卖?2-5 斤的,因为大小适中,一家人正好可以吃完。

稻田养鱼一般养不大,一斤左右是常态,如果打算常年养………
特别是割完稻子,没有遮蔽物的时候,一堆人与动物守着。

因为水浅,最适合的稻田养鱼是鲫鱼和鲤鱼,偏偏就这两个刺多。

鲤鱼和鲫鱼本身不好卖。

知乎用户 Kumarajiva 发表

不是不愿意干,是没法干,你要粮食产量还是要鱼?要产量就得上农药化肥,用多了鱼就活不成了。

知乎用户 大明的狗 发表

湖南人,上高中之前每年都要下水田干活,从来没听过什么稻花鱼。

水稻又不是水泡田,干过活的都知道,水泡田长出来的谷子是空的只能喂猪。

小秧苗不能用水泡,快成熟了要干田,水田里要能站人,不然我怎么割稻子?小时候最烦泥田割稻子,碰到泥田,我爸会被我妈臭骂一顿,边割稻子边挨骂。

真正水多的时候也就个把来月,水深不会超过你的手掌长度。你告诉我怎么养鱼?

这还是只是水的问题。农药就不说了,打个化肥,泥鳅黄鳝都能死一片,鱼能活?

还有抓鱼的问题,池塘一网打下去,这难道不香吗。我连水田除草都不愿意去干,你让我去水田里抓活的,还不能把苗给踩了?我有病还是咋地。

老老实实做农家乐吧,搞一批洗澡鱼让城里伢子去抓,价格翻几倍,含泪赚下了。

知乎用户 语文李寨主 发表

主要原因是没效益,不划算!

稻田养鱼对场地要求高。养鱼的田,要靠近水源,便于及时引水;地势最好低洼一点,便于蓄水;泥土不能太贫瘠,要不然鱼生长很慢…… 这样的地方本身不是很多,即便有,干脆挖做池塘,或者专门种水生经济作物,产出也更好,不必去弄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不能打农药。非但自己田里不能打,旁边也不行,要不然,水渗过来,或者药飞溅过来,鱼基本上会死光。但现在种稻不打农药,又不能保证收成。因此,基本上普遍会打,你不打,旁边也会打,大环境如此,没办法。

稻田养鱼人工成本贵。现在南方大多数地区,都是用收割机割稻子。收割机进场前,要 “晒田”,也就是提前一段时间排干水,让土地变硬。这样,收割机才能进场。养鱼的稻田要让鱼长大一点,一般不会提前排干水,也就用不了收割机,只能人工收割,而人工成本远高于机器,不划算。

稻田养鱼因为周期短,鱼普遍长不大。最大的鱼也不会超过半斤,一般是一两寸长,一二两而已。这就导致整体鱼产量很低,一亩田可能就是几十斤。这样一点鱼,相比于一亩专门养鱼的池塘,基本上等于零头,聊胜于无。而且,现在水产品市场上鱼龙混杂,所谓 “稻花鱼”,遍地都是,真正的稻花鱼也不一定卖得上价,专门去弄,赔本风险极大,大家都不傻,自然没有人愿意干。

知乎用户 随便喽 发表

养了鱼,化肥农药都不能使,产量跌一半都是少的,另外,鱼的产量,一亩地有多深的水?又不是鱼塘上上下下好几层没事,顶多就一层鱼,一亩地有个百八十斤烧了高香了吧。

知乎用户 时光机 发表

一群城里人手机上指点江山,有空去体验体验种田再说吧。

从小农村长大,插秧收稻谷都干过,来说说大概原因吧,简单来说就是不怎么挣钱。

稻田养鱼基于的是以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每个农民都有田,可以养鱼增加收入。而且以前很多农民没有工作,养个鱼过年可以自己吃,还能剩下买鱼的钱。不过改革开放后,去城里打工比种田挣钱多,而且比种田轻松,种田的越来越少了。种田以前都是人工,比如插秧,一亩田都是农民弯腰一株株插出来的,弯腰干一天活和在工地上站着干一天活,强度不一样吧,而且插秧在太阳底下晒,特别是二季稻,就是大夏天在田里。收成的时候,要一株株水稻收割,也是弯腰在田里,成熟时田里还特别多蚊子,以及水田里的水蛭,吸血你都不知道。其他耕地,稻苗步骤不说,就插秧收稻这两个,比工地打工累多了吧。

稻田养鱼要很深水,但水稻抽穗的时候要田里少水的,而且水稻一般是一年两季,比如种二季稻时插秧前要在田里打化肥,化肥一打鱼肯定活不了,如果一年鱼收两次鱼也长不了那么快。种植水稻的地方一般很少遇见干旱,所以水一般不缺,反而怕的是涨洪水,涨洪水比干旱更容易出现,下暴雨或者涨大水,鱼基本跑没了。

这些使得稻田养鱼不现实,而且种田也越来越没工作挣钱多,我们小时候 100 斤刚收上来的水稻大概也就 150 块不到,现在 10 年差不多了价格还是没啥变化。我们家的田都被别人承包搞机械化了,机械化一搞,养鱼根据不可能,你机械每年收稻插秧都要去田里跑两次,这鱼怎么活。如果在水田旁边养鱼中间种植水稻,又能养多少,还不如直接塘里养呢,而且旁边养鱼给偷鱼人方便呀。

以前种田还有一个事,小时候爸妈工钱一般过年才结,我 9 月份上学学费不够,那么一季稻收完卖了刚好有学费。后面不受工钱影响,就没种田了。

总之归根结底就是种田不挣钱,稻田养鱼更加麻烦更不挣钱,机械化田里养鱼又不现实,也没直接养鱼方便,因此这种以前的方法在现在没有存在基础了。

知乎用户 弯弓射兔恰逢雨 发表

翻历史书翻出来的技术。

知乎用户 杜永文 发表

造假不就行了?买鱼在收稻子时候倒进去,过几天捞出来,价格翻倍。

知道为什么有的人赚了几百万,有的人血本无归了吧?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因为旅游整体塌架,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

稻田养鱼成本高,鱼必须卖的贵,现在没人去,自然没法弄下去。

过水鱼并不是事,如果稻田里面的鱼能卖到 20 一斤,造假的人不多。口碑需要大家一起维持,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乱干竞争对手分分钟让你好看,网上曝光。

疫情影响力太大了。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听长辈说,以前的水稻田里是有虾的,春耕时候时候犁田都能捡一碗,后来不知道用了什么农药化肥之后,水田里的鱼虾全部绝种了

知乎用户 刘原 发表

搞生态旅游体验下,玩玩可以,要这么搞资本家可不开心了。单位亩产效率太低了。

知乎用户 淘淘朱 发表

匿了,说个类似的。

90 年代初有官方提倡农村生态: 池塘养鱼、池塘边养桑树、桑树家里养蚕茧、蚕粪养鱼、池塘水灌溉弄田、农田边的野草养猪、猪粪种田。

好一副田园耕种图!!!我都想过这样的生活。

实际:(自我自己农村见识为准)

1. 一个村只有那个几口池塘能家家户户养鱼吗?

2. 池塘边能种多少桑树?20 棵算多的(农家摘桑葚的人有概念)能养 1~3 斤蚕茧顶天了。最多卖 10 块钱。

3. 那点蚕粪能养多少鱼?

4. 池塘水确实灌溉农田的这个到没跑题。

5. 但是田边的野草能养活一头猪?猪是要吃粮食的否则不长肉。再不济也要吃杂粮的比如红薯、南瓜、玉米等。

6. 前面的生态链决定了你只能养一头猪,那点猪粪能种好你家 3~5 口人的田地?

那些构想的人都很美好,但是邓爷爷说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知乎用户 红尘破劫 发表

因为经不起人性的考验,得不到利益的补偿。

任何事情讲的就是一个无利不起早。当无利可图时,自然也就是消失的时候。

知乎用户 Skyline 发表

系统思维

netkiller:系统思维 13 赞同 · 0 评论文章

为什么中国专家学者会有奇葩言论?

最近几年我们听到专家在媒体上发声,常常引来人们嘲笑,专家的各种言论可谓奇葩。我们难以理解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为什么说出如此奇葩的言论,甚至很多言论是反常识,反智的,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是这些专家学者长期在象牙塔中的结果,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有意为之拿钱替有关部门办事,转移社会矛盾。但是有些发言实在离谱。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根源是我国的分科教育,很多知识是成体系的,是一套系统,不能简单地拆分去研究。我们总是强调深耕一个垂直领域,这会导致知识拼图不完整,这在医学领域由为突出。很多病是症状相同,病因不同,这导致经验不足的医生常常误诊,让患者就医经历曲折,我就受害者。

我常常说我们的本科教育专科化,专科教育面向就业的,学会一种非体力劳动技能,本科教育是学术起点,培养的是学习能力,系统思维,全局思维。我们的教育失败之处就是很多获得博士学位的人都没有掌握系统思维。

学历与学识的区别?

学历只能用高低评判,学历越高知识面越窄是个上升的金字塔结构。学识与学历恰恰相反,是上升的倒金字塔结构,我们通常将学识与另一个词 “渊博” 共同使用。学识同义词有学富五车、知识渊博、才高八斗、多才多艺、博古通今等等。 学历可以看成是纵向发展(专才),学识可以看成是横向发展(通才)。从另一个角度学历是从宏观向微观聚焦,而学识是从点到面的扩散。

学历越高越容易出现信息茧房,一个专家学者 / 教授,在他研究之外的领域认知可能为零。不具备系统思维的专家的言论跟杠精没有本质区别,他们只能从一个视角出发,去论证他们观点。

杠精思维

专家思维与杠精思维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无法做整体无死角的通盘考虑,只能抓住他专业范畴和熟悉领域的几个点,用这几个点收集的信息给出解决方案。是不是跟杠精思维很像呢?杠精通常是抓住你一个点,其他完全不顾,针对这一个点提出他的论点。

说回「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只能解决水下的问题,专家只考虑到了鱼,没有考虑到水上存在问题,例如水稻秧苗的虫害。必须同时简历水上这部分的生态系统,才能解决虫害问题。否则只能用农药解决,使用了农药,下面的鱼怎么办?

netkiller:当下社会人与宠物之间的病态关系 5 赞同 · 9 评论文章netkiller: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心里问题 6 赞同 · 0 评论文章netkiller:为什么我们的家乡如此贫困?21 赞同 · 0 评论文章netkiller:「仇富」与「仇穷」的区别?9 赞同 · 2 评论文章netkiller:何避免网暴事件不在发生?3 赞同 · 0 评论文章netkiller: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进厂?8 赞同 · 0 评论文章netkiller:当今社会穷人应当如何翻身? 怎样才能留在一线城市?10 赞同 · 0 评论文章netkiller:从管理者角度谈穷人思维 31 赞同 · 7 评论文章

知乎用户 慧慧 发表

前几年,很多人听说一个小伙子回乡创业,在稻田里养鱼,年收入做到了 600 万元。不少人看到后就心痒痒了,想着人家一年能赚 600 万,我要求不高,一年赚 6 万就行了,于是自己买了些鱼苗来投在自家稻田里,最后鱼没养出几条,稻子的产量也下降了,得不偿失。

稻田里真的能养鱼吗?年入 600 万元是不是宣传噱头?为什么很多普通人都失败了呢?

年销售额 600 万的稻田养鱼案例

那个年入 600 万的人是真实存在的,他是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的一个姓周的年轻人。他 2016 年返乡创业,发展稻田养鱼,经过多年的研究学习,2019 年的年销售额达到了 600 多万元,这个数字包含销售大米和鱼的所有收入。

然而这 600 万元的销售额也是来之不易的,小周所在的光泽县生态环境好,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种植出的水稻品质和口感都非常好。他投入了前期做生意攒下的 200 多万元,在老家租了 600 亩田地,才开始搞稻田养鱼。

周建仁

刚开始时,他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稻田里想要养鱼,水就要留得深一些,但水太深水稻就容易出现倒伏现象;而且,在稻田里养了鱼以后,即便水稻长势不好,也不能使用化肥,化肥会把鱼全部烧死;再一个,养鱼需要水体中有足够的含氧量和营养物质,但稻田水的营养物质还要分给水稻,也不能养太多鱼。

所以他没有选择当地的水稻和常见的鱼种,而是引种了一种优质的水稻,鱼苗选的是福瑞鲤。福瑞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用建鲤和野生黄河鲤杂交后得到的鲤鱼新品种。它的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 20%,适应能力强,耐寒、耐碱、耐低氧,对水体要求不高,能够栖息于水域的松软底层,很适合放到稻田里饲养。

福瑞鲤

但在头两年,他依然要面对鱼被白鹭吃掉、鱼在田埂上打洞逃跑等问题。通过扩大鱼的放养面积、加宽田埂、增添有机肥料等措施问题才得以缓解,在 2018 年时鱼的亩产达到 100 多斤,水稻亩产超过一千斤,总销售额达到 300 多万元。又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稻田里的稻子每年能长一茬,鱼能收 3 茬,一亩田的收入能达到 1 万多元。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会说了,因为他有足够的资本来试错,还能学到很多稻田养鱼的知识,所以他能成功。很多农民只要试一次如果失败亏损的话,就不会继续尝试了。

的确是这样,到现在,很多人都沿用着传统的稻田养鱼方式,没有科学的技术支撑,成功率自然不高。

传统稻田渔业的弊端

秦、汉时期有文字详细记载了广西三江的侗族祖先从湖南迁入三江,开荒种地、开田栽稻、在稻田中放养鲤鱼的过程。传统的稻田渔业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的梯田和水田中,是农民自发研究出来的田间副业。虽然历经千年,单产水平较低,只能满足农民自家的食用鱼需求。

在新中国成立前,稻田养鱼走的依然是人放天养、自给自足的粗放自然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低,仅在我国东南、西南、华南、中南地区的一些省(区)的山区得到传承。

但是,稻田鱼业历经了千年得以保存下来,充分说明了这其中是存在合理性和适应性的。

广西三江侗族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好在哪?

好处一:稻田养鱼最主要的养殖优势,也是养殖目的,就是增加水产品供应。农村山区空气质量高、自然生态环境平衡,水质基本无杂质,土壤少污染,是种植优质农产品的理想环境。稻田养鱼模式下养出的鱼受到不少追求绿色食品的消费者的喜爱。而且,对于偏远、鱼类匮乏的地区,稻田养鱼可以对鱼类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好处二:稻田养鱼能够促进水稻增产。很多人可能认为,鱼在稻田里难道不会啃食稻穗和根部造成减产吗,为什么还能增产呢?其实,大部分鱼类都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像福瑞鲤这样的鱼类还会撞击稻杆让稻子上的虫子掉下来,所以鱼类所处的稻田有害虫草的数量都会减少。

根据实际种植情况来看,稻田养鱼的病虫害密度比普通稻田低 80% 左右。鱼类产出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的生产提供肥料,鱼类在游动的时候可以疏松土壤,提高水体含氧量,为水稻提供基础供给,进而实现水稻增产。

好处三:进行过稻田养鱼的稻田能够优化生态环境。实行稻田养殖技术需要对田埂进行加固以防止鱼逃逸,这样还能提高稻田的蓄水功能,利于防洪抗旱,增加产量。

稻田养鱼的难点在哪,为什么我们普通农民一养就失败?

如果只是想丰富一下自家的餐桌,大可以沿用老祖宗的方法,粗放粗养。但如果想要靠稻田养鱼来实现增收,那么还是需要花费些功夫的。

就目前来看,稻田养鱼主要会遇到以下几个难题。

水质不适合养鱼。如果稻田里的水太浑浊,含氧量过低,就会导致鱼的死亡率提高。除此之外,自然灾害也会成为阻碍因素。如果这年遇到干旱,稻田缺水,只剩下淤泥,或是田地直接干涸,那么鱼自然也活不了。相反,假如这年雨水多,甚至有洪涝灾害,水量上升后不但会将水稻淹死,鱼也会逃逸到自然水体中,导致水稻和鱼双双减产。还有无法在稻田中使用农药,鱼的越冬、病害问题也很棘手。

稻田喷洒农药

这些难题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要做好稻田内的基础设施管理工作,蓄水量要超过 20 厘米,才能为鱼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也利于稻田排灌,减少水质污染。田埂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高加固,提前在田埂周围挖好渔沟,渔沟深 60 厘米,宽 50 厘米左右即可。

其次,进水口和出水口要安装栅栏,一是防止鱼苗流失,二是防止水蛇等敌害入侵。如果有条件,尽量选择抗倒伏性好、抗旱、抗病虫害好的优质水稻。

另外,鱼种的选择和放养也有讲究。稻田养鱼通常都是养鲤鱼,比如禾花鲤、建鲤等。通常在插秧或整田后放养鱼种,如果鱼种的长度超过 3 寸,则需要在秧苗返青后放养,避免出现鱼游动导致浮秧的情况。一亩稻田通常可以放养 200~250 尾 7~8 厘米长的鱼种。

一旦稻田里养了鱼,基本就不能使用农药了。如果非要用,也要选择残留低、毒性低、效果强的农药,还要先把鱼赶到渔沟中,还要避免农药直接喷到水里。

总的来说,稻田养鱼如果想要盈利,对水稻栽培技术和养殖鱼技术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个地区想要将稻田养鱼做成产业,还是需要相关部门与农民共同努力,为农民提供全面的技术升级和引导,才能真正地实现增收,单靠老百姓自己研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知乎用户 卡拉迦迪斯 发表

因为不能规模化。

增加系统复杂度的行为,可能会使得整系统的产出增加
但是一定会几何倍数的增加系统出错的风险。
从而使得系统无法规模化。

知乎用户 爱橙鲁一百下 发表

什么是稱田养鱼

稻田养鱼说白了就是一种鱼和水稻互利共生的

模式。鱼在水中游动,可以疏松土壤,让田水

流动起来,这就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氧气,同

时鱼的粪便也是天然有机的肥料儿.鱼在稻田

里还可以吃掉那些危害水稻生长的虫子、虫卵

或是杂草。据数据显示,稻田养鱼单病虫害数

量仅仅是普通稱田的 20% 左右 •. 而等到稻谷成

熟时,稻田里的鱼也长成了稻花鱼 °。稻花鱼味

道鲜美,吃起来还有一股到香味,在市场上深

受消费者的喜爱,一斤的售价高达 40 到 60 元,

对农民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稻田养鱼听起来貌似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可很多人在尝试过后却亏了个血本无归。那为

什么有些人会亏本呢?

一、水质问题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水质都适合养鱼,如果水

质太混杂,就表明含氧量低,会大大提高鱼类

的死亡率,并且稻田养鱼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

影响,旱灾来了,田里缺水,只剩下淤泥或是

田地直接千涸,那鱼自然无法生存,而如果遇

上涝灾,大量的降水会使得水位上升,这就给

了鱼游到其他水体的机会,而水稻也会面临被

淹死的危险。

二、鱼种问题

其次,为了提高鱼的成活率,我们在水田养的

鱼基本都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鲫鱼或鲤鱼,但

是这些鱼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他们不仅

食物范围广泛,而且食量也大,所以水田所能

提供的食物的数量并不能满足于的正常生长需

求,还需要格外补充饲料才能满足于的胃口。

三、害虫问题

稻田养鱼还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虽然养了

鱼可以减少稻田的害处,但能减少并不代表没

有,而这些害虫是很难处理的,因为在稻田中

养殖的鱼苗的话,就意味着无法喷洒农药,因

为一旦喷洒农药,这些农药会喷到水质里面

去,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水稻田中的鱼苗大批量

死去,不仅不能实现增产,反而还会亏本。如

果非要用,也只能选择残留的、毒性的、效果

强的农药,还要先把鱼赶到鱼沟中,并且避免

农药直接喷到水里。

知乎用户 明明不是小明 发表

稻田养鱼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①稻田要水稻高产,需要农药化肥,目前的科技条件,只能这样(生物防治?可行性低)。因为化肥和农药会对鱼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害处,同时,鱼也是可以蓄积农药的,因此,养出来的鱼可以卖的话,需要保持低农药(或者说无农药)。这对于稻谷的产量影响很大(鱼粪根本满足不了稻田的肥料需求)。

②鱼需要高产(优产,就是卖品质,不卖数量),也需要一定的饲料(不管是工业化的饲料还是绿色天然饲料),单纯靠稻田的那一点可养不了什么数量的鱼。

你看到的稻花鱼(稻田养的),基本都是靠卖优质,但是市场消费不了那么多,成本还高(一年也就出一趟大鱼),并不划算。所以注定是小市场(养殖成本高,但是卖不出非常高的价格),相对于其他大规模鱼塘养殖,这期间的利益差异太大了。

知乎用户 王冰 发表

产量太低,劳动力成本太高

现在的农民不愿意扛个锄头去精耕细作,也是这个原因

知乎用户 光矛神教 1​ 发表

既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上哪有那么多好事。

专业的养鱼 会拉低养鱼成本。

专业的种地也会拉低种地成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

夏天老房子的院子里,

傍晚时分,

满是蜻蜓,

还有种黑色的迷你蜻蜓,

还有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萤火虫……

有些稻田里养了各种鱼、虾、泥鳅、黄鳝……

现在呢?

还有什么?

都被农药毒死了。

知乎用户 道听青年 发表

说实话,稻田在收收割的时候还有税的话,会累死个人。

宁愿稻田旁边弄个水塘养鱼,也不要一起养。

辛辛苦苦一年,累死累活,稻谷收不了多少,还要保持稻田有水,费水费电费钱。

说到底,就是又累又不划算。

纸上谈兵,轻巧。

实际操作,累死。

所以不干呀。

知乎用户 默片 发表

家住东南沿海,没见过稻田养殖鱼的,养螃蟹的也只是听说过。鱼和蟹这东西种水稻的地方不缺,那点附带的收益太低。

本身种地就不赚钱,估计没啥人再花功夫搞这个低效益的东西。

不过规模上去的话。。。 那更不可能了,化肥农药才是大规模种植的生产力,本末倒置。你挖个塘养鱼多挣呀。

据我所知,丘陵山区有些地方有,之前当地广播电台的房车环游记在傣族苗族一代有,山地,丘陵,梯田,不指望产量卖钱的,生态好,稻花鱼当地特色。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估计是没什么利润吧!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养个鬼鱼,稻田要打药施肥。不打药,手工吗?

其次养鱼只有鱼塘规模化养殖才能有效益。

知乎用户 天使​ 发表

养鱼没见过,养螃蟹我家附近那可多了。

(辽宁盘锦)

知乎用户 刘华强 发表

谁都知道有人掌控粮价,种地饿不死罢了,养鱼只是做无用功

知乎用户 王普通 发表

不光是稻田养鱼,后来还有了虾田稻、鸭田稻、蟹田稻。对于经济效应来说收效甚微,对于营销噱头还是能增加不少。

主要还是稻田养鱼性价比太低了。

稻田养鱼对水稻和鱼都有要求。首先不能打农药,不然会把鱼弄死,这样一来水稻的品种还必须得是抗虫抗药、抗倒伏性好的水稻,但这样的品种好吃的不多;水稻田水不能太深,怕把水稻淹死,所以鱼的品种一般不能是体型太大的鱼,且生命力要比较顽强,进食量少,通常大部分就是鲫鱼了。

这样一来,其实稻田养鱼所能搞出来的品种就很受限制,而且产量不高,虫子不够鱼吃还要额外买饲料,真的性价比不高,农民也不是傻子,搞个一两回基本就不会再投入了。

相比之下,虾田、蟹田倒是稍微好一些,对水源、水深的要求也没那么高。但是产量也上不去,远远无法比上分开种植、分开养殖的产量。

这些共生的概念,还是做营销噱头和旅游比较多,包一块田说是试验田,然后开发农家乐啥的,收益比单纯种地高多了,那么没有资本去做这些事的,自然就还是回归传统种植了。

知乎用户 骑蚩尤的熊猫 发表

有没有可能,

这种 “稻田鱼” 如果放在农家乐旁边的水稻田里,

其实就是老板去菜市场买的大鱼扔在里面放养了几天的过田鱼。

如果真有利可图,稻田鱼早被传开复制了,哪还需要轮着 “城里老爷” 去教农村怎么种。

知乎用户 实话商人​​ 发表

水稻一年两季或者三季,这么短的时间里,鱼根本养不了多大,自己吃不完,卖不掉。

纯粹是瞎折腾,再去掉涨水或者干旱,还得折腾人力,麻烦的很,还不赚钱。随便死一点鱼,都不够本。

再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水稻里的鱼,抓起来跟玩一样,鱼塘里的鱼人都成批的去偷,何况水稻里,那不就给别人养吗?

几年前在湖州玩,杭州,苏州这边的人开车百里去湖州那边偷鱼!偷钓。

我小时候看管家里的鱼塘,县城的人骑个自行车十里地跑到村子里偷钓鱼。村子里的人凌晨四点起来偷鱼卖,防不胜防!

更有地痞流氓,你在这边看着,他在那边撒网,你跑过去,他拎着网就走。你一回家,他拎着网就回来了。

这事你别说报警没人管,你骂人,别人能撒药把一塘鱼全部毒死。只能看着,提醒别抓了,靠邻居间那点有限的自觉性。

我喜欢琢磨人性大概率就是看到的这种无赖,作恶的人太多了。

何况中国的水稻大多是南方丘陵,我有个同学,他家里有 30 亩水稻,按理可以养鱼的吧?

但是他家有 35 块地,一块地不到一亩,他都不知道自己家地在哪里。

但凡是在农村有点经验的都提不出来这种没脑子的模式。

知乎用户 偷鸡摸狗的天才 发表

政府在鼓励这个项目,我们邻居最近在弄稻田养鱼。

一般来说,稻田养鱼需要先把稻田挖深,把挖出来的土堆起来加高田梗,再挖一个略深的池,余下的地方种稻子。这个建设过程,政府是有补贴的。

坐标川贵交界,属于丘陵地貌,人均耕地少,稻田一年的收成也少,也就是种粮自给自足的水平。

我们村的试验田,旁边就是鱼塘

先分析在当地稻田养鱼的效益。稻田养鱼最大的贡献就是丰富了农民的副产出。

稻田里养鱼会减少稻子的产量,但大家其实并不那么在乎,因为可以养鱼。鱼对农药很敏感,这样的田不能打药,省了农药钱。难点在于收割。不能使用收割机,因为水比较深,泥巴比较烂,收割机走不动。只能半手工收割。手工割稻子,再放入绞稻机脱粒,得到湿谷子。(我每年放假回家都干,最烦这个了)

小型绞稻机,使用时放在一个稻桶上,上面绞下面接

这个人工费贵,200 元一天,平均请 4 个人,包吃饭,还得吃好的。所以当地种粮不挣钱,还得砸钱进去。

至于养鱼,经济效益是要打个问号的。因为这些鱼多半变不成钱,要么过节请客消耗了,要么按市场价零卖,前者是大头。至于什么绿色食品,生态产品,那都是营销,反正我们不认。在没看到销路前,这些都是浮云,看到有回答说稻花鱼卖二三十元一斤,100% 是扯淡。

另外再说一点,有人养鱼是用大粪浇的,这样的鱼肥,而且算所谓生态产品。

最近几年,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减少,掀起了一股把农田改换为鱼塘的风潮。鱼塘人工少,老人也可以干。稻田养鱼算是一个折中方案。

欢迎来到西南山地,这里开局难度很高的。

知乎用户 塔斯马尼亚雨林​​ 发表

这种稻田改养虾了。

知乎用户 常悬咨询 发表

小时候,家里有尝试过稻田里养鱼,收效甚微,只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冷水田(静水田、深水田)可以用来养鱼,热水田(动水田、浅水田)养鱼则会死掉。

遇到过的问题:

问题一、遇到暴雨季节,水会溢出田埂,鱼儿就会跑(跳)出来(鱼苗流失很严重),如果沿着田埂安装拦截网,一般的拦截网根本没用,好的拦截网成本又太高,田埂如果太高又会淹没水稻,田埂过低,蓄水就会很浅,又不适合养鱼,需要对田埂和土地进行标准化改造,但是土地受到自然条件影响很大,维护成本太高

问题二、水稻收割时节问题,从种下水稻到可以投放鱼苗的时间仅有两个月左右,太早投放会破坏秧苗生长,太晚投放鱼苗生长的时间又太短,需要转移鱼苗才能进行收割,不管是人工收割,还是机器收割,旱田收割才能省时省力,不管怎么样都会影响鱼苗生长。

从职业角度来看,稻田养鱼是农民 + 渔民的工作,隔行如隔山,跨行兼并的代价是惨痛的,让农民同时完成农民和渔民的工作,太过于牵强,最主要的是很多懂得水稻种植的农民,不懂养鱼养殖。

从生态角度来看,稻田是潜水(10CM~15CM),潜水不能养大鱼,顾得了水稻种植,就顾不了鱼的养殖;深水养鱼(超过 50CM),顾得了鱼的养殖,就会牺牲水稻的生长,特别是温度和阳光的影响,难以同时完美兼顾。

从技术角度来看,水稻种植,是种植业,需要肥沃土壤(除了化肥,需要绿色底肥),还需要定期去除病害,需要打农药,打农药则会害死鱼苗,收水稻的时候有需要放干水,稻田中的鱼又不好打捞;养鱼,是养殖业,需要不断加入活水,活水会稀释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同时具备职业跨越、生态适中、技术兼容的天时(时令限制)、地利(稻田形状)、人和(农民需要同时精通水稻与鱼儿养殖)的农民少之又少,很容易顾此失彼,或者 “两败俱伤”。

看到更多的视频展示的是鱼塘水面上用浮漂种植水稻,谁真的水稻的收成非常低,连基本的成本都收不回。

稻田养鱼在绝大部分稻田都不适合,总会有所牺牲,成本和劳动力的付出都是不确定的,更何况还要看天吃饭,弄不好得不偿失。

知乎用户 罗夏 发表

没种过田的和没养过鱼的人,才会觉得 “稻田养鱼” 是一种可行的模式。

首先,稻田本身来说,水深十分有限,顶多只能养小鱼,养不了大鱼,而且它不是孤立的,田与田之间通过沟渠来通联水系进行灌溉,不同生长时期还需要保持不同的水位,同时生长过程中还需要除草、施肥、除虫等;

其次,对于鱼来说,需要充足水来活动,稻田可以满足广度,却无法满足深度,而农药、肥料对鱼来说都会有不小的影响,回到大小鱼的问题,大鱼天敌少,但是存活不了,小鱼天敌多,存活率低;然后,稻田里能养的鱼基本都是鲤鱼、鲫鱼为主,都是刺多、人工专业养殖越来越集中、专业的产业,普通人养的产量不大,销路还要自己操心;

最后,从人的角度:对养殖人来说,既需要在稻子的收获和鱼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综合考虑,既有技术门槛,也有理念接受度、管理精力分配等问题,也要考虑销量和销路等问题;对消费者来说,谁都知道吃鱼是涂个鲜,而不是贪图那满嘴的泥腥味。

宣传中那些稻田里的大鱼,养在荷花塘里还差不多。

知乎用户 厚德菩提 发表

看了这个问题,我有如下几点感慨:

在我的家乡桂林市,有一道很好吃的特色菜——酸辣禾花鱼。这道禾花鱼特色菜所用的鱼就是养在稻田里吃禾花长大的,鱼肉鲜嫩,是一道下饭名菜。但是久而久之,市面上卖这种 禾花鱼的越来越少了,不知道是农家不愿养了,还是居民不爱吃了。

我觉得主要还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吃这种鱼不安全,众所周知,种稻田是要施化肥,打农药的。稻田的水量有限,打下去的农药化肥无法得到有效的稀释,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就都通过这有限的稻田水被鱼吸收进体内了。我们吃这个鱼,就相当于在吃那些有毒有害的农药化肥,长期吃下去,身体不生病才怪。从这个层面上说,这种禾花鱼就是一种 毒鱼,谁还敢去买来吃呀。

2、养鱼不划算,虽然这种 养在稻田里的鱼不 需要喂养就可以长大,但是管理起来比较费时费心,要时时关注稻田里的水是否少了,因为水浅还要关注是否有人去偷鱼,万一发大水,所有的鱼就会全部被冲跑一年就白辛苦了,而且由于上面的原因买这种 鱼的人也渐渐少了,更加让农民不愿意养这种吃力又不得什么钱的辛苦鱼了。

3、一方面是买的人少了,一方面养得又辛苦又不得钱。所以慢慢的,这个稻田养鱼的模式就渐渐无人问津了。但是,如果是以有机的方式来种稻田养鱼的话,不施任何农药化肥,这种 有机种养的鱼还是很受大家欢迎的,毕竟,天然有机的农家鱼是花多少钱都好难买到的,更何况,这种鱼的味道还真的很鲜美!

知乎用户 肥猫​ 发表

稻田养鱼很麻烦。在过去稻田养鱼,那是因为以前农民的生活条件差,平时也舍不得花钱,遇到家里来客人了,或者是办喜事了,吃的最多的也是鱼。而在稻田里养鱼,就能节省一笔开支。但是在现在却不同了,因为当时种田种地都是农家肥,也不用农药。但是现在种植水稻不用化肥、农药,那粮食的产量非常低的。而且要在水稻田里养鱼,这样就更加麻烦了。搞不好别说能增加水稻产量了,水稻减产不说,而且就连鱼也可能养不活。稻田养鱼需要技术。听起来在水稻田里养鱼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却比较难。这个也是一个技术活,并且是比单独的养鱼、种植水稻难得多。之前很多人水稻田养鱼,但是后来却逐渐放弃了,就是因为缺乏技术。他们尝试失败之后,也就吸取了经验教训而不愿意继续尝试了。鱼的产量很低。在以前水稻田里养鱼,一般都是少量养一些,仅仅够自己一家人吃就可以了。因为在当时交通也不便利,要去卖鱼也不方便。不仅有人在水稻田养鱼,还有人在自家的水缸里面养鱼,就是一样的道理。可是现在不同了,多数人在水稻田养鱼是为了挣钱。像正常情况,一亩田能养鱼的产量是四五十斤,可是现在的人为了多挣钱,一亩水稻田养几百斤的鱼。试问一下如此高密度的养殖,能成功吗?还有就是病虫害难处理如果是稻田养鱼模式的话,那么这是其中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因为你在稻田中养殖了鱼苗话,那么在水稻上有害虫之时,很难处理,因为如果你在喷洒农药的时候,这些农药会喷到水质里面去,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水稻田中的鱼苗大批的死去,就不能实现增产反而还亏本。如果说不打农药的话,那么害虫一直威胁这水稻,到时候水稻能不能收获还是一个问题,基本大多数的农民种植水稻都是以此为食,如果水稻不能收获的话,还要重新去购买粮食来解决食物的问题,更不用想里面的鱼够不够买粮食钱了。一般而言,种植水稻的地方多为南方,水量比较充足,但大多数的水质都是靠水稻田边的河水,一般引进来一些供给水稻存活后,就不会再需要了,而放养鱼苗在里面的话,那么就需要一直不断的放水,水漫过田地之后鱼苗还有可能逃跑, 就很难实现增收情况,主要的还是要给水稻打农药,这样农药进入水中,就会改变水质的情况,而鱼苗不适合这样的水质,就会出现大量死亡问题。

知乎用户 深邦枫叶园 发表

家里的水稻刚刚插秧完毕,母亲就给我打电话,说想在稻田里面养上一点稻花鱼,让我买一点鱼苗回去,我听了母亲的话,就是问了一下卖鱼苗的地方,有人告诉我一个地方,我就赶到那个卖鱼苗的地点去。

去了以后,那个养鱼的老板倒很客气,赶紧下鱼塘去捞鱼苗给我,鱼苗捞上来以后,他在一个塑料袋里面充上氧气,放上水,然后把干捞起来的鱼苗放入充了氧气的塑料袋里,然后把鱼苗交给我,告诉我说要 150 元钱,我付了钱以后,赶紧把鱼苗带回家里,放入水稻田里面。

鱼苗放入水稻田里面以后,我的母亲就经常到田里去招呼鱼苗的生长情况,在鱼苗刚放下去的那段时间,还经常能看到鱼苗在水稻田里游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田里的水比较少,母亲就到处想办法给水稻田里面放水,甚至用抽水机去抽水,这样维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到水稻田要敲沟放水了,本以为能够捕捉到很多的稻田鱼。

但是父亲把水稻田的水沟敲了,把水放出来以后,用一个鱼笼接着水,本以为能够捉到很多的稻田里,但是最后,只是捉到了 10 多条的稻田鱼,再放下去那么多的鱼苗,最后收获的只是 10 多条巴掌大的鱼,那么养殖的那么多鱼去哪里了。

一、养殖的稻花鱼为什么会减少?

1、水浅鱼被猫偷吃了。

在上面我就说到,有一段时间,虽然稻田插秧以后,但是过了半个月的时间,稻花鱼苗放入水稻田以后,因为水稻田里面的水减少,所以有一些猫就会到水稻田里去偷吃稻花鱼,把鱼偷吃啦,这是水稻田里的稻花鱼减少的一个原因。

2、浑水导致稻花鱼死亡。

水稻田里水浅了以后,因为水稻的发渠生长,就会导致水稻田里的水很浑,浑水被稻花鱼吃了以后,稻花鱼就会被呛死。

3、给水稻喷洒农药导致稻花已死亡。

在水稻栽插下去以后,为了防止病虫害,不喷上一点农药是不行的,可是喷洒农药以后,肯定会对水稻田里面的稻花鱼有影响的,可能会导致水稻田里的一部分稻花鱼死亡。

经过母亲的分析,养殖的稻花鱼为什么这么少的原因就是上面的三个原因,所以在水稻田里面养殖稻花鱼,如果大面积养殖的话,肯定是赚不到钱的,即使是水稻田里面的稻花鱼,向人们说的,有香甜味能够卖到 40 元一公斤,但是因为稻花鱼死亡的多,所以根本赚不到钱。

二、为什么现在没有人大面积饲养殖稻花鱼了?

在前些年,稻花鱼的养殖曾经风靡一时,曾经有人网传养殖稻花鱼可以赚到了 600 万,其实多数养殖稻花鱼的人,最后的血本无归,一地鸡毛,就是因为养殖的稻花鱼,可以比其他养殖的鱼卖的价格要高一些,比如在我们云南这些地方,能够卖到 40 元一公斤,但是稻花鱼死亡的多,到了最后都是面临着亏本的可能,有了血的教训,所以现在的农民群众,都不愿意再大面积的养殖稻花鱼了。

养殖稻花鱼容易死亡,容易造成亏本,这就是以前风靡一时的养殖稻花鱼,到了现在农民群众都不愿意再养了,因为养殖稻花鱼还是难以操作,你们那些地方还有人在养殖稻花鱼吗,收益怎么样,养殖稻花鱼到底赚不赚钱,有什么难以操作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知乎用户 糙米大匠糙米粽​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提问过于片面了,鱼稻混养模式,直到今天依旧有地区、有人在这么干。

稻田养鱼比较出色的案例——福建武夷山吴屯稻花鱼!鱼稻混养面积 1.2 万亩左右,年产稻花鱼 480 吨。

说点虚的:
吴屯稻花鱼的历史起源,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传说汉武帝祭祀武夷君时,供奉的就是此鱼的前身——武夷高山鲤鱼干。据考证,此鱼的生产,则从北宋就开始了——人们在海拔五六百米高的稻田里放养鲤鱼,由于以田里的浮游生物与稻花为食物,加上高山温度低,鱼生长缓慢,所以稻花鲤鱼肉嫩骨酥。
武夷山(原崇安)建县后,历代县衙都选用 “田鲤干” 为进献宫廷的贡品,并且多次受到嘉奖和好评。

说点实的,吴屯稻花鱼具备环境优势:

吴屯这个地方,四面环山,海拔在 500 米左右,由于山高水冷,鱼长的比较慢不说,肉质也更鲜嫩。

吴屯稻花鱼,用的是鲤鱼。一般是每年清明前后鱼苗开始下田,鱼儿伴随着禾苗长大,尤其是水稻扬花期间,飘落的花粉是鲤鱼的好食料,这也是 “稻花鱼” 之名的由来。

等到中秋前后,稻谷黄、鱼儿肥。村民们在稻田内侧开出浅渠,放水捉鱼。

稻花鱼的制作也比较简单:先腌制,在两面煎黄,最后大火出味文火慢炖

◆将稻花鱼杀好洗净,用盐、料酒等淹制 20 分钟
◆等油锅开时,投入姜片三五片,鱼入锅煎制,一面煎出金黄色后,翻另一面煎
◆待两边都煎好后,投入蒜、桂叶、芋子、田梗豆、嫩豆腐、豆腐泡、辣椒、盐、味精等,加入啤酒
◆烧开后,装进小锅中,放文火慢炖约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稻花鱼肉质细嫩,味道香美。满满的热汤里,稻花鱼配以葱花、蒜瓣的芬芳,香气扑鼻,鲜美至极,鱼肉嫩辣滑溜,配菜的芋子块、豆腐泡,挟带着鱼的鲜美与汤的香辣,让人赞不绝口。

目前吴屯这个地方几乎每年都会举办稻花鱼文化节,通过这个活动一来带动消费,二来分享美食。(武夷山的经济基础是旅游和茶叶,吴屯稻花鱼可以通过游客促进消费,游客是经济基础)。

2022 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吴屯稻花鱼” 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除了上面说的案例,通过搜索不难发现,南方一些乡镇地区 “稻田养鱼” 的模式一直存在,属于比较常见的农作模式了。

知乎用户 nearkarin​ 发表

因为时间成本太高了,收益翻倍都没人干。

现在的农村年轻力壮的谁还在家里干坐着种那一亩三分地?

稻田养鱼说得好听,但是不能施肥,不能上农药,所以需要成倍的时间守在田里。

现在年轻力壮的都是农忙时回趟家,农闲时去城里打工,种地都是捎带手的事儿,种地相当于是附加收入,打工才是主业。

年老的是不出门打工,但稻田养鱼导致不能用机器收,老人干不了。

最后是年轻人没时间干,也懒得干。

老年人呢,是干不了。

所以最后就不了了之啦。

有人说,国家应该给一些补贴,钱给到位了肯定有人干。

但我想说的那只是一时的。

即使国家拼了命给补贴也很难的,因为种地的没年轻人,年轻人也不种地,也不敢种地。

如果在农村说谁年纪轻轻的在家里种地,那完蛋了,被村里人看不起,被同学们瞧不上,甚至聚会喝酒你都是笑料。

没娶媳妇儿,没对象的更完蛋。

现在本来就男多女少,而且大部分女生是向往城市生活的。

女生有的选,所以选择城市。

男生没得选,只好努力进城。

时代如此,没得办法。

知乎用户 心悟者​​ 发表

这个本来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种养,可以拉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这种种养模式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

一般都是住在山势较高的少数民族,生活物资少(不象现在,天天可以大鱼大肉。以前只是逢年过节才能吃肉哦)因山势高,比较阴凉,只适合种一季水稻,但是水源丰富。因为只能种一季水稻,收成少,所以智慧的少数民族就充分利用水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开展禾下养鱼。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又一份收入(一般用来做酸鱼,用来招待客人)。

少数民族这种禾下养鱼也不是所有的田都这样做。而是选择条件最合适的田(产量能基本满足自家一年生活需求即可,不会过多投入)。而在汉族地区,这种种养模式就少见,因为不合适。

这种种养模式,既体现我们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生活的不易,也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

不过,现在到处推广这种种养模式,让地方特色缺乏了特色。而这种模式只限于特定地区和环境下才属于最优模式,在其他地区推广就可能出现本末倒置了。

还有,凡事要有个度。要把握好度,才能充分发挥特色产业效益。贵在精专。大规模推广,就失去了特色,变成烂大街的东西,不值钱了。

因此,我们发展农业、养殖等,不能生搬硬套,要因时因地制宜。走适合各自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

[

另一种天才

知乎自营

¥29.00¥58.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469715156649689089?mcn_card_id=1517200073344061440&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知乎用户 呜莎花园 发表

稻田养鱼,稻田养蟹,这都是小农经济的产物。

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的时代,种稻子和养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当。

这就好比以前开个铁匠铺,可以铸造刀剑,顺便也可以钉钉马掌。

但是现在造了个汽车厂,一条生产线开起来,就只能装配一款汽车。

如果专注于种稻子,那你就顾不上养鱼,如果你想养鱼,那稻子就是养鱼最大的阻力。

你以为鱼的粪便能成为水稻的肥料,你想多了

有鱼粪肯定比清水不施肥好一些,但是比起化肥来说,效率差太多了

你以为水稻里的农业害虫可以被鱼吃掉?你又想多了。

想让鱼长得好,你得喂饲料才行,靠那几个虫子,你的鱼长不起来,也买不上价钱。

所以,我们需要的知识稻田养鱼的生态概念而已

我们并不需要真的在稻田里养鱼。

进一批大鱼,放进稻田里,然后开个直播捞上来,这才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如果直播捞鱼卖鱼已经内卷到没有溢价

那让鱼在稻田里洗澡的事情,大家都没动力干了。

依我看,我们已经在工业化食物生产这条路上走了太远

其他手段都已经过于粗劣,利益和效率都太低,我们回不了头了。

我们只有集约化工厂化养殖一条路可以走了,

卷吧,让人造淀粉和养殖肉来得更猛烈些吧。

反抗不了,那特么还不赶紧享受?

知乎用户 掌心一朵鸡蛋花 发表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这不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么?

知乎用户 电闪雷鸣 发表

1、生长周期不一样,水稻和鱼只能短期共存。水稻成熟了鱼还很小,这时候就很难办,鱼挪来挪去容易死。

2、稻田为了耕作方便都是比较浅的,对于鱼的生长不利,温度变化太大,存水性也不好。鱼也容易被鸟类等捕食。

3、实际的稻田养鱼是把稻田挖深变水塘再渔业养殖,有的还要用水泥加固,减少漏水。这种现在其实很多,鱼虾蟹现在的供应还是比较充足的,其实大部分都是养殖的。

知乎用户 迪亚哥 发表

稻田里从来不能养鱼,这是个简单的智商问题。养鱼是个专业工作,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鱼塘不能有太多草……

知乎用户 思命 发表

之前看过一期节日,说是什么养蛙。

就是把竹子一类的植物弄得发酵,然后吸引果蝇在上面产卵,之后拿蛆虫来喂养小蛙

我一看,哇塞,这项目好好,好棒,好厉害。

养殖成本低,而且天然无污染。又赚钱又环保。

当时脑子一热,就有了很多美好的画面。

结果和老家的兄弟一聊天,再上网上一查才发现,事情根本就没那么简单。

首先搭建一个适应那种蛙生存的环境,一个普通规模的,至少要二十万起步。

二十万花出去了之后你以为就完事了?没有那么容易,小蛙很容易生病,每天都要测温湿度,小蛙一旦有一个生病的,基本上就是一死死一片。很多时候你拦都拦不住。压根就没想像中的那么轻松,不能觉得只需要解决它们吃的问题,一切 OK 了。

还有那种地里挖坑养蜂的,山里养蛇的等等等等项目。

不是说项目不好,而是没几年亏本经验,或者是有经验的大师带着,很容易血本无归。

不单单是学习考试需要天分,这些项目一样需要天分。如果只有天分但不热爱,这种项目,来多少能亏多少。

知乎用户 封尘 发表

还是有的,比较少,因为稻田养鱼的限制条件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效益并不高。

  1. 对水的要求比较高,不能旱,旱了缺水就死;不能涝,一涨水,鱼就跑了。
  2. 养了鱼就不能打农药,打了鱼就死;而且你水源的上头也不能打农药,不然别人打了农药,你的鱼还是得死。
  3. 养鱼的稻田不能离你家太远,不然会有人去偷,稻田的鱼比较好抓,别人从田埂边走过的时候看见,顺手就抓了。还有人是专门半夜带个探照灯下田去抓,晚上更好抓。
  4. 鱼苗投放要成本的,虽然不是很贵,但毕竟是一笔额外的支出。
  5. 鱼还是比较难养的,农民没办法一直盯着稻田,稍微出点问题,一会儿时间鱼就翻肚了。
  6. 哪怕前面都很顺利,收水稻的时候你也抓不起来多少鱼,一亩稻田里本身就养不了多少鱼,因为食物有限,养多了,鱼要么不长个,要么饿死了。
  7. 稻田里基本是养鲫鱼和鲤鱼,你秋天捞起来,基本也只能是自家吃,味道确实挺好吃,但是很少拿去卖,因为量很少,题目里说的 40-60 一斤可能是个别新闻里讲的,实际情况也就几块钱一斤。

如果能解决这些限制条件,稻田养鱼的模式还是可以操作的,我简单说说适合的情况:

  1. 大面积的稻田,可以形成规模化养殖。
  2. 水源可靠,不会缺水,同时要建设防洪防涝设施,水位到一个程度能顺利排出去。
  3. 要有一个专职的人全程在稻田附近观察,发现问题立刻解决,也能防盗。
  4. 要搭配其防病虫害的措施,比如防虫需要引进天敌,防病需要使用对鱼无害的药剂,这些对现代农业专业知识的要求是挺高的。

这些条件就决定了,我们口中的普通农民玩不转,需要掌握现代技术和资本的新农民才能搞。

事实上,这些新农民也确实还在做稻田养鱼,而且不仅养鱼,还有养虾养蟹养田螺和其他很多经济水产的。

对于普通农民来讲,最好的出路,就是把土地全部长期出租给农业公司,交由专业的人去规模化打理经营,赚取租金和分红,最好是能加入农业公司,赚点工资并且学点技术。

小农经济死路一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不赚钱,经济效益低。

稻田养鱼其实很符合生态理念,能产生生态效益。但是农民最看重的经济效益,似乎并不乐观。

一是往往规模化不足,小农小户本来种植规模小,很难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是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人员要求很高。因为既要懂水稻种植,又要懂水产养殖,农民往往把握不住。稻田养鱼的田间工程成本不低,如果收不回来,就会吃亏。

稻田养鱼古代就有(据记载东汉时期就有了),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也很简单。鱼需要水,水稻也需要水。既然稻田存在水环境,那么就可以养鱼。这就是两者共生的环境依据。但是两者对水的需求又不完全相同。水太浅,对一些鱼来说根本不够活动,甚至养不活。鱼要求水环境要有一定的体量。而水稻一般以浅水灌溉为主,晒田和收割时,甚至没有水层环境。这是第一点矛盾,还有比如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时候,一些农药对鱼有毒害作用,所以一般会把鱼集中到鱼溜里面,再喷施。药剂选择上,尽量会选择对鱼毒性小或无害的药剂。

从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角度看:

稻田里除了水稻(人类需要的部分),还有杂草、害虫和一些微生物等等。杂草和浮游植物也需要阳光,跟水稻存在竞争关系,所以要控制杂草的生长。而一些害虫或一些病原菌跟水稻存在捕食或寄生关系,能使水稻减产,所以要控制病虫害。这些都是人类需要控制的部分。而稻田养鱼之后,水稻和鱼存在互利关系。水稻能给鱼提供一个庇护环境;鱼能吃田里的杂草和害虫,鱼粪还能肥田;鱼在稻田里活动,还能改善田间通风;稻田里养鱼、虾、蟹、蛙、鸭…… 能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等等。这些都是能想到的实际好处。实际上也确实改变了稻田的生态结构,使得照射到稻田的太阳能(能量来源)更多的流向了人类的方向(鱼吃了浮游动植物、杂草害虫,鱼被收获成为商品,使得不能被人类利用的能量部分变得可利用)。不但有水稻的产出,还有鱼的收获,增加了收入途径。前提是两者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达到双丰收。

为解决鱼和稻的矛盾,前人也试验了各种方法。比如垄稻沟鱼,在垄上种稻,沟里养鱼。比如,开挖鱼溜和鱼沟,形成田凼式的。也有宽沟式的,流水沟式等等,如下图介绍的。

理论基础是有的,但是实际很复杂。因为农田系统是半人工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是有勾连的。比如蟹的经济价值更高,稻田养蟹可能收益就会更大,风险也更高。这也是一道经济经商题。

照射到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是很 “固定” 的,生物转化或传递能量效率也是很低的。换句话说,太阳撒在一个地方的 “钱” 很“固定”的,中间转换环节又很容易散失,如果这种转化结构流通不理想,不能有效的转化成人类利润,低于了成本,是一种亏本的卖卖。

知乎用户 jefftan 发表

中国现在都造十万吨以上的养鱼船了,农业只有工业化才有出路,所谓的生态养鱼都是弯路,不考虑人力成本的李子柒摆拍行为。

知乎用户 三体史强 发表

从健康角度来说,以后可能还会流行起来的。

都是一个轮回,谁不想吃上没有农药的稻米啊,谁不想吃上野味的鱼啊。

现在的米也没有米味了

鱼也没有鱼味儿了。


相信这个 “稻田养鱼” 在一些地方,小范围内还是有人干的,不过肯定不是为了商品交易。纯纯粹粹就是为了自己吃这么干的。

我小时候有个爷爷种了 20 亩水稻,那时候河里有水,可以免费抽水灌溉,地里有鸡有鸭有鹅散养,稻田里不光有鱼,还有虾,黄鳝,泥鳅。啧啧真香。

现在呢,河道没了,填平了盖成高楼了,然后烂尾了。hhh

水稻也变成旱地,旱地变成厂房了,经济不景气,空置好几年了也。

以上都是随笔瞎写,但是都是实情。

回到主题:就是钱闹的。

知乎用户 二凤凰后​ 发表

两周前的新闻:沿河泉坡村:稻田养鱼 一田双收。(田霞飞、邹琴印)(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2022 年 05 月 20 日 16:52 |

沿河泉坡村:稻田养鱼 一田双收 (people.com.cn)

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群众收入,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泉坝镇泉坡村积极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亩稻田增收 2000 多元钱。
近日,笔者来到泉坡村,村民何祖明在稻田里忙着垒田坎、除草,为插秧作准备。
“插秧之后,鱼苗来了,我就要在田里养稻花鱼,那种鱼味道好,非常好卖。” 何祖明说。

据了解,该村 “稻田养鱼” 项目是 2019 年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项目采取村合作社示范实施 30 亩,带动其他种粮农户参与的方式运行。目前,已发动 10 户种粮农户加入,现全村已有稻田养鱼 50 亩,1 亩稻田可增加 2000 元左右,实现了稻鱼“双丰收”
由于马上要进入插秧时节,为不影响今年鱼苗的投放,目前,该村积极组织人手捕捞去年村合作社 30 亩稻田里存留的鱼。
“这批鱼捕捞之后,我们就要栽秧,栽秧后有 10 万尾鱼苗投入稻田。” 泉坡村党支部书记张勇说。

稻田养鱼是一种循环经济模式,稻田提供杂草、稻花、水生昆虫给鱼当食物,鱼为稻田活泥增氧、清除杂草和病害,鱼的排泄物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有机肥。而且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鱼肉质鲜美,更受欢迎。
张勇告诉笔者,稻鱼综合种养已成为泉坡村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途径,下一步,该村将进一步强化 “稻田养鱼” 管理,发动更多种粮农户参与增收。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管理,增加‘稻田养鱼’项目的收益,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增收致富。” 张勇说。

种养循环 什邡稻田里建起 “养鱼工厂”(王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凘源)

2022 年 04 月 20 日 08:06 | 来源:

四川日报电子版

4 月 13 日,在位于什邡市马井镇的稻鱼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内,四川溪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安友正在鱼苗培育工厂里忙碌。在芒种前,这些鱼苗将与秧苗一道进入什邡市的万亩稻田。
在稻田架设玻璃钢水池养鱼,养殖废水排放到稻田自然净化后,再抽回玻璃钢水池中用于养鱼,稻田在其中扮演的就是 “污水处理系统” 的角色——高安友说,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循环,既减少污染,增加土壤肥力,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记者从什邡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这一 “稻田节约化工厂养鱼系统” 已经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相比亩均占地六七平方米的稻田开边沟养鱼传统模式,这一养殖模式亩均占地只有 4 平方米,可节约化肥用量 30 至 50 公斤。“除了亩均产出鲜鱼 50—75 公斤外,稻谷亩均增产可达 20—30 公斤。” 什邡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农田亩均产出收入较传统模式可增加千元以上。
更让什邡看重的是该模式推动建立的绿色循环体系。经连续检测,在这种模式下产出的鱼和稻米,重金属含量明显下降,农药残留含量极低甚至未检出。
“3 年来,稻鱼种养循环试点示范推广面积已从最初的 50 亩扩大至上万亩。” 什邡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马祖镇复兴村,种粮大户王小波去年拿出 500 亩农田进行试生产,尝到甜头后,今年计划将更多土地应用上述生产模式;马井镇建设村在去年试点 100 亩的基础上,今年再扩大 200 亩。
除了推广应用,什邡还将助力延伸到产业上下游,这座鱼苗培育工厂就是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的。“今年,什邡还将在水质监测、田间智慧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力争在‘十四五’末,走出一条现代绿色循环农业之路。” 什邡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贞丰:稻田养鱼成为群众增收致富 “新引擎”(文晓俊、刘尚春

2021 年 07 月 08 日 14:42 | 来源:

人民网 - 贵州频道

贞丰县依托良好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在挽澜、珉谷、永丰等乡(镇、街道)推广稻田养鱼,实现一田双收,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挽澜镇坡齐村,田间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装满鱼苗的货车停放在稻田边,村民们高兴地领取鱼苗后投放进农田里,期待着稻熟粮鱼双丰收。

“(政府)拿鱼(苗)来给我们发展稻田养鱼,给我们有收入。” 贞丰县挽澜镇兴农村村民王泽定说。
今年以来,挽澜镇抢抓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机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在兴农村示范推广 “稻 + 鱼 + 菜” 的种养结合产业模式,覆盖周边村(居、社区),打造连片稻田养鱼 1000 亩,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多渠道助农增收。

“目前在挽澜镇兴农村发展 “稻 + 鱼 + 菜”(模式),集中示范 500 亩,将以这个示范点,示范带动全镇发展稻田养鱼 1000 亩。” 贞丰县挽澜镇人大主席张洋忠说。
截至目前,贞丰县发展稻田养鱼共 6000 亩。通过稻鱼共生种养模式,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助力乡村振兴。
“在稻田养鱼方面,我们主要是以挽澜、珉谷、永丰等乡镇街道办发展稻田养鱼 6000 亩,其中以挽澜镇的兴农坝区集中打造连片稻田养鱼示范点 1000 亩。” 贞丰县农业局副局长王植说。

知乎用户 小小 发表

我们老家就是稻田养鱼,这鱼在我们那儿就叫田鱼。因为是山区,所以都是梯田,每块田也不是很大,种的是单季稻,每年到农历十月到十一月份稻谷熟了要收割时,把水放掉就可以把鱼抓起来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吃到鲜美的稻田鱼了,用自家酿的黄酒烧,鲜美无比。以前村子里的人把一部分抓起来的鱼继续养在屋后的池塘里,等过年或来客人时吃,有些人家养得多的话把小鱼制成鱼干,平时拿一些和我们那儿特有的蕃薯粉皮一起烧特别香。

我们老家的田鱼分两种,一种是灰色的,有可能是鲫鱼吧,一种是红色的,体形长长的,我们就叫它红田鱼,我到外地没看到过这种形状的鱼。现在老家只有红田鱼了。每次回老家,看到红色的鱼在田里游来游去,颜色象金鱼很漂亮。田鱼的肉很细腻、鲜美,在稻田里养鱼,从来不投饲料,长得也不大,养一年应该不超过三两,养两年的四两的样子,根本没有图片这么大。我们吃田鱼连鱼鳞、鱼鳃都吃的,鱼鳞烧熟了是软的。

在浙江青田也养田鱼,而且青田有很多人在国外,听说他们把稻田养鱼申请了非遗。他们也偏爱田鱼,回老家还会带些田鱼干到国外吃。

每次回老家都想着吃田鱼,但现在老家 60 岁以下的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做生意了,很少有人种水稻,听我妈说只有两户人家还在稻田养鱼,前年有一家男主人中风也不种水稻养田鱼了。可能以后对田鱼只能是记忆了。田鱼对水质要求很高,老家的水没有污染,家里人说田鱼放到自来水里就会死,所以没法把活鱼带出来。

2019 年秋冬回老家的时候,田鱼是 60 元一斤,真心觉得不贵,因为杭州富春江的野生鱼也要 100 多元一斤,其实田鱼产量真不高,只能养给自己吃吃的。

知乎用户 风吹云动​ 发表

知道题主展示相片手里拿的是什么鱼吗?草鱼,专门吃水草,不知道水稻还没有成熟算不算是草,就算你把鱼养活了,稻子毛都没有。

除非让草鱼不吃草,不过青鱼和它长得有点相似,几十年前不能这样干,几十年后要是还想这样干,很多事都是自相矛盾的。

保护水质,不能打药施肥,田里水的深度只适合养鲫鱼类的小型鱼,除非水稻能长一米多高,水的深度够养稍微大的鱼,可以划着橡皮艇给水稻捉虫。

但是鱼的生长周期和水稻不成正比啊!除非专家培育一种肉食鱼(鸡)和水稻生长周期同步,还不惧化肥农药。

那么恭喜专家,你突破了常识,水稻和鱼双丰收。

知乎用户 Nicholas​ 发表

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病虫害难处理

如果是稻田养鱼模式的话,那么这是其中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因为你在稻田中养殖了鱼苗话,那么在水稻上有害虫之时,很难处理,因为如果你在喷洒农药的时候,这些农药会喷到水质里面去,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水稻田中的鱼苗大批的死去,就不能实现增产反而还亏本。

如果说不打农药的话,那么害虫一直威胁这水稻,到时候水稻能不能收获还是一个问题,基本大多数的农民种植水稻都是以此为食,如果水稻不能收获的话,还要重新去购买粮食来解决食物的问题,更不用想里面的鱼够不够买粮食钱了。

2、水质问题

一般而言,种植水稻的地方多为南方,水量比较充足,但大多数的水质都是靠水稻田边的河水,一般引进来一些供给水稻存活后,就不会再需要了,而放养鱼苗在里面的话,那么就需要一直不断的放水,水漫过田地之后鱼苗还有可能逃跑, 就很难实现增收情况,主要的还是要给水稻打农药,这样农药进入水中,就会改变水质的情况,而鱼苗不适合这样的水质,就会出现大量死亡问题。

3、养殖成本高

“稻田养鱼” 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其中的成本就有人工的成本,因为在没有放入鱼苗之时,你种完稻田之后除了打打农药放放水,基本是不怎么管的,但放入鱼苗之后,你就要每天去看,因为你要看水质情况如何,还要看这些鱼苗会不会缺氧,再加上气候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以前不用花时间管的,现在每天都要去管,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再加上鱼苗的损失你还要及时补充鱼苗,造成的成本就更高,甚至往往你的养殖成本还要超出收获,也是因此有部分农民才会说:“年赚 600 万也不养”,就是因为可能你的养殖成本也要差不多达到 600 万,这么多的成本,谁也顶不住。

4、农民养殖无销路

一把在搞稻田养鱼模式的,多数都是农村人在养殖,可能大多数人都是听到年赚 600 万就养殖了,但养殖之后大家都没有什么销路,在农村的话,农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销路,去集市上卖也很少有人认同。

就算有销路的农村朋友,卖出价和成本价完全不成比例,因为那点价格可能还不够自己的养殖成本,这就导致人们越来越多的人们,十分抵触稻田养鱼,现在的话,也基本没有多少人在搞稻田养鱼的这个模式了。

结语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还有不少人说稻田养殖就是一个骗局,其实也不是,但养殖成本太高,很多农村人们都负担不起,这也就导致了 “稻田养殖” 的逐渐没落,以至于现在基本都没有多少人养殖了。

知乎用户 大司马大将军​ 发表

有时候愈发觉得,农业都快被人玩坏了。其实土地就像个老实人,你好好对它,它便好好对你。你要是整天满脑子奇思妙想,那它多半捏呆呆的看着你。你以为它笨,其实人家是见证了亿万年沧海桑田之后用关怀傻子的眼光看着你。

我先聊聊彩棉的问题。 很多年前,彩棉技术就推广了。生出来的棉花就带彩,不用再后期通过化学工艺漂染煮炼来染色了,既减少流程又降低成本,是不是美滋滋?然而,新疆彩棉占新疆棉的比例,这么多年来也就那样。几乎所有关于棉花的形象宣传,棉花依然是雪白的。

为啥?不说这项技术不好,只是有太多的局限性。

首先,大众对于棉纺品的色彩需求是多样的,决然不是彩棉那几种暗淡的冷色能够满足的。天然彩棉如果不做深加工,做出来的产品,大概只适合做僧衣道袍……. 当然,喜欢这种色系和感觉的人也不少,这东西见仁见智。

其次,彩棉纤维短粗,色彩不稳定,导致直接生产会带来产品不结实、掉毛、掉色等问题。对贴身衣物来说,这事儿相当的蛋疼。内裤掉色的故事大家可以当笑话听,可自己的衣服如果色彩斑驳且不那么结实,那自己可能就成为笑话里的主角了。

第三,种植隔离问题。棉花是需要授粉的,而且这玩儿吧,自花授粉异花授粉都可以,风媒虫媒都可以(我小时候常吃到棉花蜜,当然,卖蜂蜜的人不会主动说这是棉花蜜),污染相当厉害。在白棉是主力的情况下,彩棉很难实现隔离种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彩棉就像 “朋友圈的雪最大” 一样,电商平台上最多。地里种的,依然是小众。

然后,我再聊一个关于杜仲的问题。话说 2018 年下半年吧,区块链技术加持下的数字币玩法层出不穷,币圈的牛鬼蛇神们开始了疯狂的 “数字币 +” 运动。我写过的所谓白皮书,都包括什么健身币(对,你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相当于人肉矿机在疯狂工作,哈哈哈。这么看,健身教练勾引美丽少妇,倒也是激发币圈生产力的有力方式)、拍卖币,以及今天要说的杜仲币。

既然是 “数字币 +”,自然要有个依托。杜仲币,依托的就是杜仲。杜仲树,不熟悉的可能觉得这货听起来很牛逼的样子,稀有树种?其实不是,这货基本和柳树一路货色,神州大地一路从南长到北,适应性很强。

然而,就这么一个千百年来寂寂无闻的树种,在这位脑洞大开的主儿嘴里,有了这么几项牛逼功能:

1、中华橡胶树。杜仲丝产生的橡胶,可以用在航天设备上,中华机密,大国重器。国家还特意建了研究所云云。投资 2000 万的工厂已经立项。杜仲胶从哪里来呢,杜仲树皮。所以,每年要很小心的剥皮——可怜的杜仲!

2、杜仲花可以入药,包治百病。这位兄台拿自己举例,说自己的眼睛干涩流泪,严重青光风流眼,用杜仲花泡茶,眼睛贴在茶杯上熏,片刻神清气爽耳聪目明,恨不得可以看到对面女孩内衣之下的无限风情。至于什么提神润肺、滋阴补阳更是不在话下,八十老翁喝了也能夜驭三女——当然,这里我做了夸张。这位老兄的原话是让男人更男人,让女人更女人。流氓有文化,就是这么有内涵。

3、杜仲林下经济。你想,杜仲花(顺便科普一下,杜仲花有雄花和雌花,这也是为何那位老兄说让男人更男人女人更女人的物理证据)这么牛逼,那杜仲叶子也不是凡品啊。种杜仲树,然后养蚕,曰杜仲蚕;林下养鸡鸭鹅猪羊,曰杜仲鸡鸭鹅猪羊。现代人酷爱养生,这些吃杜仲长大的禽畜,自然会身价倍增。

4、国储林补贴。杜仲是国储林备选树种之一(这里说下,其实实际政策并非如此,不同地方执行起来也不同,莫要被人忽悠了),成林后,国家会一亩地给多少多少钱的补贴。

然后,此君开始了 PPT 算账之旅,一项一项把一块土地原来种小麦只能收入多少,如果种杜仲能收入多少,布拉布拉一通摆活。那你说我种了杜仲谁来收啊,加工出来的杜仲胶、杜仲花、杜仲鸡鸭谁来买啊?咱玩币啊,你认领一块,算多少币…….

如果你按照他的逻辑走,也会觉得种杜仲是个致富好门路。问题是,并非如此。我后来总结这种套路,这就相当于让一个男的让自己的媳妇出去做小姐,省了衣服化妆品饭钱,赚了外快,还能广交同道中人建立强大人脉,怎么听怎么赚——可但凡是个男人有点脑子都不会去干。

回到稻田养鱼。能养不?当然能。别说稻田养鱼了,你看看李子柒,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还能仙气飘飘不食人间烟火,气死鲁滨逊不带喘气的。可这玩意儿小打小闹,过个情趣生活可以,真要是作为主流生产方式,还是很难的。就像我们做院子,总有业主一脑门子幻想自己要化身种菜达人自产鸡黍与友人花前桂下把酒桑麻,弄到最后只能养杂草还是出去吃火锅省事儿…….

种水稻和养鱼是完全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技术;条件同样面临各种限制,比如其他答案里提到的污染、安全、逃逸等问题。很可能弄到最后,变成稻歉收、鱼寡产,本来想两全其美,结果弄成了两手空空。

所以这也是为啥央视的 “致富经” 播了这么多年,扶贫工作才刚刚告一段落。

知乎用户 亲亲妈​ 发表

稻田养鱼的历史比较悠久, 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距今已有 1200 多年的历史, 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稻 - 鱼养殖也是世界上独特的农业景观,稻 - 鱼系统中, 传统水稻品种其产量低于杂交品种, 但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非常低

1. 稻田养鱼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科学的复合生态模式,分为三种

  1. 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稻渔共生模式,可采取稻鱼、稻蟹、稻虾等多种共作形式;
  2. 是稻田作为湿地用于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模式,属于异位处理形式;
  3. 是将稻渔共生和水产养殖相耦合的模式,尤其是与多种水产养殖形式结合或与复合水产养殖系统相结合,甚至是与农牧系统相结合。

2. 稻田养鱼优势

稻田养鱼也是减轻高密度养殖下池塘富营养化的有效手段,鱼类排泄物和补充的饲料都可起到施肥效果。而且对于北方等较为贫瘠的土壤,引入鱼类养殖后,农田土壤中有机质、全磷、全氮均有增加,有些养殖品种还可以促进水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水稻分蘖率,增加产量。

与水稻单作相比, 采用稻田养鱼会导致农药施用量降低 (23.2%), 在稻田养殖鱼类的农民不使用除草剂, 在干燥和潮湿的季节分别将生产力提高 40%—57%。稻田向水产养殖的转化显著降低了其 CH4 和 N2O 的排放量, 降低比例达到 48%、56%, 将稻田转变为水产养殖将有利于协调温室气体减排和农业收入增长之间的平衡

3. 存在问题

利润并不高

与单一的栽培系统相比, 稻田中养殖面积的增加, 导致稻鱼系统中水稻产量可能会降低。同时,与常规稻作系统相比, 虽然稻鱼共生系统净收入较高, 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大,但总体看投入产出比、投资利润率并不高。

种养要求高

稻田养鱼对水质、渔药残留量、饲料安全限量、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稻田产地环境、水稻生产技术、养殖产地环境、以及养殖水排放要求都有规定。比如,茬口顺序、沟坑大小、沟坑占比、耕作层和田间工程技术指标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因此,基层的养殖户或种植户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很难自发做到这些要求。如果管理再跟不上,水稻和鱼种都会前功尽弃,风险实在太高了。

缺乏品牌效应

随着大家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速生鸡、速生鸭,生态放养的鸡鸭价格往往是工厂化养殖的 2-3 倍。就拿我家来说,30 元一只的老母鸡,吃着犹如嚼蜡,100 + 一只的鸡烧出的汤就鲜美很多,我们一般都是找熟人买散养鸡或者在盒马等平台买有品牌知名度的鸡鸭,基本不会踩坑。

虽然,农业部在 2020 年就把稻田养鱼技术作为农业部主推技术,水产推广总站也马上要推出关于《稻渔综合种养》的国标。但它在全国的产量还是少的、各省市也只是面积较小的示范区,规模效应也没有形成,更不要说品牌了。没有相应的知名度,没有靠谱的企业背书,好酒也怕巷子深。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种养热情也就大大降低了。

其实

稻田养鱼更适合水资源充足 & 但种粮效益不好的低湖田。在拓展种养空间的同时,激发种养积极性,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主打农药化肥少 & 品质味道鲜美的优势,形成品牌效益,从而极大的提高农户受益。

如果做不到这些,那都是白搭!

知乎用户 绿萝 2505 发表

在农村中,曾经有一种养殖模式令人们十分的追捧,因为这种养殖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是可以实现 “双收获”,这样的话,原本只能有一种收获的情况下,现在可以收获双倍的钱,这也是导致人们对这种养殖模式追捧的原因,而这种模式就是 “稻田养鱼”。

不止如此,《致富经》还曾有过报道说,农村一小伙返乡创业 “稻田养鱼”,一年赚了 600 万元,加上此事的报道,稻田养鱼成为了火爆的养殖行业,引得很多农村人们纷纷跟着养殖,但到了如今,“稻田养鱼” 已经过了火爆时间段,甚至现在很多农民都不搞稻田养殖了,有的还说:“就算年赚 600 万,也不会再做稻田养鱼”,那这是咋回事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没有人稻田养鱼呢?

为啥以前稻田养鱼这么火?

稻田养鱼想必大家都有了解过不少,所以的稻田养鱼,就是在种植水稻的田中,放入鱼苗来养殖,这样到了水稻收获的季节,也就是鱼收获的季节,这样下来就能实现增收,也能提高农民的收入。

一般在稻田养鱼,养的都是鲤鱼、鲫鱼和草鱼这些鱼种,因为在种植水稻的时候,把这些鱼类放进去饲养的话,这些鱼类就可以吃稻田中的浮游生物、虫子和水草这类食物存活。

而且不少学者发现这样还能保护环境,所以就一直大力地推广,其中就是以农民能增收和推动农业发展为目的,来宣传稻田养鱼的好处。

但主要受到人们追捧的,还是因为有报道说一农村小伙,稻田养鱼年赚 600 万的传言了,导致这样的养殖模式开始火爆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以前 “稻田养鱼” 那么火爆了,因为人人都想要赚那 600 万,也想由此进入小康社会,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稻田养鱼模式不火了呢?

稻田养鱼弊端

至于为啥现在的稻田养鱼不火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 4 个:

1、病虫害难处理

如果是稻田养鱼模式的话,那么这是其中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因为你在稻田中养殖了鱼苗话,那么在水稻上有害虫之时,很难处理,因为如果你在喷洒农药的时候,这些农药会喷到水质里面去,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水稻田中的鱼苗大批地死去,就不能实现增产反而还亏本。

如果说不打农药的话,那么害虫一直威胁着水稻,到时候水稻能不能收获还是一个问题,基本大多数的农民种植水稻都是以此为食,如果水稻不能收获的话,还要重新去购买粮食来解决食物的问题,更不用想里面的鱼够不够买粮食钱了。

2、水质问题

一般而言,种植水稻的地方多为南方,水量比较充足,但大多数的水质都是靠水稻田边的河水,一般引进来一些供给水稻存活后,就不会再需要了,而放养鱼苗在里面的话,那么就需要一直不断的放水,水漫过田地之后鱼苗还有可能逃跑, 就很难实现增收情况,主要的还是要给水稻打农药,这样农药进入水中,就会改变水质的情况,而鱼苗不适合这样的水质,就会出现大量死亡问题。

3、养殖成本高

“稻田养鱼” 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其中的成本就有人工的成本,因为在没有放入鱼苗之时,你种完稻田之后除了打打农药放放水,基本是不怎么管的,但放入鱼苗之后,你就要每天去看,因为你要看水质情况如何,还要看这些鱼苗会不会缺氧,再加上气候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以前不用花时间管的,现在每天都要去管,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再加上鱼苗的损失你还要及时补充鱼苗,造成的成本就更高,甚至往往你的养殖成本还要超出收获,也是因此有部分农民才会说:“年赚 600 万也不养”,就是因为可能你的养殖成本也要差不多达到 600 万,这么多的成本,谁也顶不住。

4、农民养殖无销路

一把在搞稻田养鱼模式的,多数都是农村人在养殖,可能大多数人都是听到年赚 600 万就养殖了,但养殖之后大家都没有什么销路,在农村的话,农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销路,去集市上卖也很少有人认同。

就算有销路的农村朋友,卖出价和成本价完全不成比例,因为那点价格可能还不够自己的养殖成本,这就导致人们越来越多的人们,十分抵触稻田养鱼,现在的话,也基本没有多少人再搞稻田养鱼的这个模式了。

结语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还有不少人说稻田养殖就是一个骗局,其实也不是,但养殖成本太高,很多农村人们都负担不起,这也就导致了 “稻田养殖” 的逐渐没落,以至于现在基本都没有多少人养殖了。

知乎用户 如来戏红尘 发表

其实 “稻田养鱼” 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鱼不仅能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帮助水稻生长,排泄的粪便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沃度。

但是随着人们对水稻的产量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施肥和打药,而鱼对化学物质比较敏感,想要在稻田生存变得非常困难,并且稻田养鱼最怕暴雨和炎热,,天气面临很多不可控的风险,加上一些鸟类蛇类对鱼的捕食,导致没有人进行稻田养鱼了。

知乎用户 老汉​​ 发表

从逻辑上讲不通。

双赢逻辑很难成立。

这意味着均衡点要在双赢区间内。

但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在这个区间内。

也就是说,有一方是受损的。

所以才有。

不打药,水稻不行。

打药了,鱼死了。

而从均衡思路上讲,要持续双赢,就需要高效的均衡保障。

对人和环境、设备条件的要求都很高。

这又远超收益,必然亏损。

所以总的来说。

行不通。

和改稻为桑本质上一样。

知乎用户 数峰清瘦 发表

稻田养鱼这种模式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那个时候中国人的自然环境很好,基本上稻田之中不用特意去喂养鱼苗就会有许多鱼生长,然后老百姓自己平时也是舍不得吃,只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抓几条吃,大部分的与都是带到了市场之中进行售卖,然后拿来补贴家用。

这种模式存在于一些古书之中,后来我们国家因为一些原因,南方水田之中本来存在的鱼苗都因为人为的原因大量死亡,而在近几年专家对于古代环保农业的研究,许多专家又主导中国南方农业说是要将这种模式复活,那将大大改善中国农民的基本生活,提高中国农民的经济水平。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国家开始无偿或者低价补偿形式的给中国南方农民提供一些鱼苗,黄鳝,泥鳅投放在稻田之中,然后每年丰收的时候中国农民就不用在市场上专门的买鱼吃了,而且自己家养的鱼在平时售卖的时候还能卖到城中有一笔好价钱。

![](data:image/svg+xml;utf8,)

然后在专家的设想之中,这些鱼苗在稻田之中灵活的游动可以极大的改善稻田之中稻田的结构,更有利于稻苗的生长,同时间这些鱼排泄出来的粪便又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提高水稻的产量,如果真的实现了那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如果一亩水田之中养个几百条草鱼,或者鲤鱼,再加上黄鳝,泥鳅,那一年下来中国农民的收入可能要翻几番,说不定中国农民工的问题就解决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专家的推动之下,中国南方农村水稻田之中普遍这样做了,可是没做几年农民就发现不对劲,并主动抛弃了这种专家认为的可以解决他们打工问题的方案。那稻田养鱼为何会失败呢?事情的发展与变化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这种模式一经过推广之后就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喜爱,因为南方人招待客人和办酒席时候最主要的一道大菜就是鱼,就算这个模式不能够为他们解决经济问题,农民想来改善一下生活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实行没有多久便失败了,很多农民都亏本了,一些希望用稻田养鱼的农民甚至亏的血本无归,又只能走上了南下打工的道路,只能把家里的几亩薄田交给家中老人打理,并交代以后不要再在水田之中养鱼了。

因为我们现在中国人里面大部分的水稻种植都是使用的化肥农药。这些化肥和农药是中国农民保障水稻增产的主要手段,如果失去了这些方法的话,那中国稻田的产量将大打折扣。

所以那个时候的中国农民就很倒霉,只能面对这种选择,如果使用化肥农药的话,那稻田里面的稻花鱼就会死绝,可是如果不适用农药的话,那这些水稻在秋天的时候又是白白的努力了,很可能没有什么产量,这就是那个水稻养鱼所面对的一种实际困境。

第二点就是水稻养鱼这个也不是人们想象之中的那么简单,水稻养鱼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才能顺利的实行,这个水稻与养鱼共同生存的生态系统其实比单独养鱼要难很多。之前很多人都在国家的好涨之下试着用这种方法,可是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大家多开始放弃了水稻养鱼,最后又回到原来那种单一的模式之中去了。

最后的时候,无论是亲身去实验的农民还是那些专家,他们都会发现水稻和鱼儿共同养育的时候,产量十分低下,以前一亩水稻田能够生产一千斤左右的谷子,按照这种推算来看的话,一亩水田应该是可以养活四十到五十斤的草鱼的,可是实际的情况则是水稻和草鱼同时减产

而且农村之中大家都使用这种办法之后对于鱼的需要也是越来越少,加上很多人家本来就是位于深山之中,他们很少才出来一次,卖鱼根本就没有时间。后面大家干脆放弃了这种方法,有的人则是开始在家里的大水缸之中养鱼,然后在水缸上面种植一些荷花,这样一年下来还能收获五六条大草鱼

现在的我们可能在小时候都经历过水稻养鱼的那个时代,那个时候每次一到秋天的时候很多小伙伴都跟着大人来到水稻田里面玩耍,里面有很多草鱼,也有很多泥鳅,还有那比一些蛇都还大的黄鳝,很多有技术的小伙伴在大人打完谷子之后就带着这些鱼类回家炒着吃,还有一些人则是直接在水田之中洗澡,寻找一些比较容易找到的螺蛳。

可是现在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都逐渐的成为了历史和记忆之中,再加上无数的农民在放弃了水稻养鱼之后就是一瓶农药直接往水田里面一丢,不仅使得鱼类灭绝,更使得泥巴之中的泥鳅黄鳝也是绝了户,现在要再去体验这种生活怕是要去找到专门的养殖户或者山中的一些不适用农业的水稻田才行。

十多年前农村流行的稻田养鱼,为何遇冷?专家:越养越不对劲

知乎用户 章北海 发表

一个常识:许多低毒的农药,会标明对鱼、蚕是高毒。

知乎用户 八十五口​ 发表

为什么以前很火的「稻田养鱼」现在没有农民愿意干了?

为什么以前很火的 “稻田养鱼” 现在没有农民愿意干了? 是因为效益不好嘛,这种养鱼的效益如何,为何近年来越来越少见到了?

凡事都应该实事求是,“很火”的东西都需要 “柴”,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有“柴” 去“火”“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 是有稻田的农民的事情,没有稻田的人去讨论、交流有稻田的农民的事情妥么?不过还是好现象,至少是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

农民愿不愿意干 “稻田养鱼”,是农民的事情,应该直接去问种稻田的农民,只有还在种稻田的农民才有资格骄傲的回答出来**。**

知乎用户 汪峰 发表

现在这环境,除非高海拔的边远村寨,其余地方没法养稻花鱼。

原因是虫害,不打药虫子能全啃光了,打药鱼就死的七七八八。

原来稻鱼套养,那有这么多虫子

知乎用户 常月大魔王​ 发表

我们县卖稻花鱼是将要卖的那几天,从隔壁县买成鱼放到田里,然后变成稻花鱼了。

知乎用户 上善若水​ 发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稻田养鱼的原理。

壹、什么是「谷花鱼」:

事实上,在过去较少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年代,稻田及其附属的灌溉沟渠的水里面确实是有鱼生活的。因为这种生活在稻田及其附属的灌溉沟渠里面的鱼主要活跃于水稻生长的夏秋季节,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谷花鱼」。

谷花鱼本身也是构成稻田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过这种生活在稻田里面的野生鱼类的个头都很小,大约就和现在洗脚城里用来给顾客做鱼疗的那种小鱼的个头差不多。

当然,现在因为农药和化肥的普及,稻田的生态环境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以现在的田里面基本上都很难见得到谷花鱼了。

贰、为什么以前很火的「稻田养鱼」现在没有农民愿意干了?

看完前文部分关于「谷花鱼」的描述,相信大家心里面应该都已经知晓答案了。不过在这里,还是简单的总结一下:

  1. 甲、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稻田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 乙、所投放的鱼类品种对稻田湿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
  3. 丙、后期的管理成本问题;

最后准备一个彩蛋:

  • 稻田里面的鱼只能长到这么大:

  • 但是在媒体上见到的稻田养鱼放进去的全是大鱼:

END.

知乎用户 爱学习 发表

“稻田养鱼” 曾经风靡农村,可如今农民不愿意经营这种养殖模式了,其中原因有三点,分别是损失比较大、影响水稻收益和认可稻田鱼的人少。

一、“稻田养鱼” 模式损失比较大

“稻田养鱼” 看似是一种双重盈利模式,一边养鱼一边收获庄稼,但真正干过这种模式的农民表示很不划算。都说农民是靠天吃饭,如果碰见暴雨天气,不仅破坏了庄稼还丢失了鱼。

夏季天气炎热,水稻的水量还要控制得当,如果太浅了鱼的成活率非常低。稻田地秋收时需要先放干水,在这之前农民需要在短时间内将鱼清理完。

农村一般水稻地都是连着一片的,就算你搞绿色养殖模式,其他的水稻地如果用农药,水流入你的稻田地里,田地里的鱼就都完了,所以这种 “水稻养鱼” 损失比较大。

二、“稻田养鱼” 模式影响水稻收益

如果农民想在水稻地里养鱼,就不能给水稻施肥或是打药。虽然养鱼能帮助水稻减少虫害,鱼的排泄物还能给水稻施肥,但水稻遇到病患却不能用药。

鱼对农药很敏感,打了农药鱼就会白养了,不打农药水稻就会减产。对于农民来说水稻产值才是最大的收入,养鱼只能算副业,而且就算养鱼成功,赚得收益也远不如水稻的价值高。在面对要鱼还是要水稻的选择时,农民自然选择水稻,所以这种 “稻田养鱼” 的模式造成水稻减产,农民就不想用这种模式了。

三、稻田鱼的认可度不高

稻田养鱼确实比较环保,但稻田鱼和普通的鱼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个头还小很多人并不认可这种鱼。如果把稻田鱼的价格涨高就没人买,如果将稻田鱼的价格降低农民又不盈利。

所以稻田养鱼不管是对水稻还是对鱼都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这种 “稻田养鱼” 的模式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真正实施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知乎用户 何何何 T-T 发表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养殖成本高,二是养殖利润低。为什么说养殖成本高呢?这里的养殖成本主要包括人工管理成本,补充水源成本,水稻减产成本。首先分析一下人工成本。据搞过稻田养鱼模式的农民朋友反映,稻田养殖了鱼,首先人必须要管理到位,每天巡堂就必须做的,在巡航过程中观察鱼类的生长状况,是否发病,是否缺氧,水位够不够,老鼠,野猫等敌害生物的驱逐,而且还要考虑防偷防盗,因为水位太浅了,很容易捕捞,这个也是要防备的。然后再看一下水源成本,如果是单独种植水稻,水多一些少一些都不要紧,但是养殖了鱼之后,就要必须保证足够深的水位,而且这一方面要时刻关注,一旦你的稻田缺水了,短短的一天内就有可能导致鱼类干渴死亡。最后水稻减产的成本。按理说,稻田养殖了鱼类之后,水更肥沃了,水稻应该生长得更旺盛才对。但是你想过没有,正常的情况下,稻田是需要打农药杀虫的,养殖了鱼之后,杀虫剂就不能再用了,毕竟杀虫剂对于鱼类来说就是涂药。

为什么说养殖利润低?据相关水产研究团队给出的数据,自然条件下,池塘的产量在 100 到 150 斤每亩。记住这个自然条件就是指野生状态下不投喂饲料,也不通过增氧机供氧,也就是说我们的稻田养鱼亩产量不会超过 200 斤。我们再看看销售价格,在稻田里养鱼一般以养殖鲤鱼为主,附带养殖一些鲫鱼,罗非鱼等。由于稻田养鱼属于绿色无污染养殖模式,农户告诉我稻田养殖的鲤鱼能卖到 50 元每斤,要知道养殖的鲤鱼当前售价也就 6 元每斤左右,但是对这个高价的鲤鱼,普通人是接受不了的。也就是说,真正的消费群体是有限的,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一亩地有一万的额外收入,那么再去掉高昂的成本,实际上没有什么利润可言,更别说露天养殖下的传统农业,更多的是靠天吃饭,一旦遇到极端旱涝天气,更多的结果是不正返赔的。

知乎用户 轩宝 发表

稻田养鱼听起来确实不错,也有很多人付诸实践,但最后基本都是亏损状态,我认为有一下几点原因:

一、水的问题:大多数鱼都比较喜欢相对清澈、相对深一点的水,而稻田不需要太深的水,因为太深的话影响水稻的发茬,水稻不发茬的话就很难高产;

二、环境问题:水稻长到一定程度,需要崔苗和灭病虫害,需要进行施肥和打药,这样对稻田里的鱼非常不利于生存,所以鱼就不能正常生长;

三、投入成本:稻田养鱼的话,需要进行扎围栏阻断鱼的外逃,同时还要对鱼进行投食、饲料等,还有就是鱼长到一定程度还需要进行投活鱼苗进行喂食,这也加大了喂养成本;

四、收成问题:收水稻前要先把鱼进行收网,再进行放水等待地面硬实一些后再收割水稻,加大了收成时间,影响下一季的种植。

随著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这种种情况下也就造成了稻田养鱼的人越来越少。

[

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知乎自营

¥119.00¥238.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447591319690113024?mcn_card_id=1517244993605046272&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知乎用户 秀如 发表

为什么以前很火的「稻田养鱼」现在没有农民愿意干了?

回答这个问题,有难度。因为最近看新闻,里面就讲了农民「稻田养鱼」,我不想质疑官媒报道的真实性。

同时,这种生产模式,古时候就有了,不是现在的发明,而且确实有地方这么做。但是什么东西,不是放四海而皆准的。

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

我在一个地方上班的时候,附近有个蘑菇生产的地方。我去买过,因为认识还很便宜。他的加工生产流程,我都看得很简单。甚至他还给我讲了如何装菌袋,如何消毒和放菌苗,以及做不好就会有损失之类。

我回我老婆娘家的时候,看到有个亲戚家有很多棉花杆杆,还有很多玉米芯芯。我不禁脱口而出:” 这都是生产蘑菇的原料啊!“

我的亲戚半天没吭声,后来说:现在都没有人做蘑菇了,骗人的。

他就没有种出来,赔了不少钱。

我想说什么,但是没有说。我懂吗,真的是不懂的。

突然想起沼气。当年,全国推广过。我问过一个四川的朋友,他说,是啊,我们那里有的。然后大家现在不用了。因为沼气看起来便宜,可是处理那些沼气池的东西,太费工太费力了。我们那里不缺柴火(20 年前的事)。我说,人家朝鲜国学了咱的这个(金日成同志来咱这儿友好访问的时候,专门看过),全朝鲜都用上了。他问,你去过朝鲜吗?我说没去过。

故事二:

离得太近的事,不方便讲,就讲一下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的人们开始寻找发财致富的好办法。

我见过一个老板,他发财了。

首先,他从报上找到致富方法,然后联系上家,弄上资料。然后再到报上登如何发财。自然,他的下家就来了,他收了钱,给他们发资料(自己瞎印的,不管什么知识产权),还有的有实物,比如蜗牛,比如大南瓜种子(据称这东西能根治糖尿病,虽然并没有什么正经依据),比如香椿种子。

别的就不说了,香椿种子就很有意思。不仅发种子,还可以回收香椿产品。经过计算,投资小,见效快,无风险。

我甚至还想自己尝试一下。因为我虽生活在太原,但是可以回老家创业的。那个老板说:我是骗人的,你可不要试,这种子出芽率很低,我主要是赚资料钱。要是赚大钱,我早就自己干了。良心老板啊,不骗了解他底细的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也就是个噱头

农民种地,也就家里那几亩地,种植水稻根本不是家庭收入,只能算是口粮

问题有

第一,水稻是需要水,但并不是一直都要汪在水里的,水量的多少是根据麦苗情况调整的,而到了水稻快成熟收割的时候,田地里没有水的

第二,纯有机的,没有复合肥和化肥的水稻,一般农村几乎不存在,即使真的有,要产量没产量,要价格没价格,种了个寂寞。(啥时候鱼能吃化肥和复合肥估计就没问题了)

第三,效率。稻和鱼在一起都要养得好,大概就和骑自行车还要端个碗吃饭的难度差不多。农民只想要那点口粮,吃饱就行,至于鱼? 有个卵用,池塘不能养吗?非要霍霍那填肚子的水稻? 而且,鱼也不值钱,性价比不高

答主皖南,家里几亩地,但是全村,没有一个搞稻鱼一起养殖这种高难度的

本回答只是自己主观臆断,如有异议,不接受反驳

知乎用户 吴五 发表

稻田养鱼,养小龙虾。在真实的实践中,并没有那么顺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拿稻田养鱼为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周期太短,养殖的鱼成长有限。

水稻的生长周期是 100 多天,但是它和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有很大不同。

水稻具有分糜性,也就是说它的一颗种子会分糜出很多棵水稻苗。

这样的特性导致了它不能直接在稻田种植,需要经过移栽。如果是人工种植的话,要经历过两次左右的移栽才能够定型。

这样的特性,导致了水稻正式进入稻田的时间变短。可能还不到一百天,这样的时间,养殖鱼是难成长起来的。

在水稻收割的时候,一般来说都要把稻田里面的水放掉。这样稻田可以晒一下,机械下去收割的时候,不会陷下去。这样一个操作,至少要提前 10 天左右时间。

就这样的时间段,养殖鱼很难成长起来。到时候是收割水稻,还是继续养殖?

毫无疑问是选择收割水稻。

水位太浅,水中有肥料,鱼成活率低。

在水稻正式种植时,由于水稻苗还不是太大。所以说,稻田的水位不会太高。

一般来说,在水稻种植后,气温就慢慢上来了。而且水稻在正式种植后,都会进行追肥的。一般来说最常见的肥料就是化肥,磷肥。

这样两个客观的条件,直接影响了鱼的成功率。即便是有幸成功下来了,鱼体内会不会微生物超标?

如果鱼不健康,那还能卖?我们都知道,夏天雨水比较多,有时都是雨量比较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这样下雨天,稻田里面的水就会漫,漫了以后,就需要放水。这个时候,鱼就跑。

我们稍微不小心,鱼都跑完了。所以基于这些原因,稻田养鱼,可以说收入还没有投入的多。

知乎用户 丫头说热点​ 发表

说到底这是一个经济问题,农民在稻田养鱼是为了吃吗?是为了卖,那就有一个成本效益的分析问题。

以前稻田养鱼比只种稻子不养鱼挣得多,现在种水稻和养鱼已经出现了矛盾,很难合二为一。

除非稻田养出来的鱼比池塘养出来的鱼贵很多,那可能还可以考虑,既然价格没有多少优势,在机械化种田的背景下,转成手工的稻鱼混养,有点得不偿失,自然没人干了?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北方的水产局(现在叫海洋渔业局了)工作过一段时间,我们那里当时推广的是稻田养蟹。盘锦河蟹大家知不知道,和阳澄湖大闸蟹长得差不多。

当时很是火爆一阵。那时候河蟹销量好,价格高,稻田养蟹面积大,好管理。

我们那边单种水稻一亩地当时也就收入 500 元 - 800 元,稻蟹混养,正常年头,能收入 3000 元 - 5000 元。这个比例农民肯定有积极性啊。

现在,水稻种植都机械化了,集约化经营,再想混养并不方便。

同时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在当时精养还经常闹病灾,一死一池塘,如今技术都很过关了,产量提高了不少,同比价格也就不算高了。

成本效益不成比例,自然没人费那劲了。

现代化农业,分工越来越清晰,种田和养鱼已经是不同的行当,还想像小农经济时代混而合一,产出比失衡,自然慢慢就淘汰了,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至于食品质量,哪个更好吃,哪个更安全,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知乎用户 阿怪要上圣西罗 发表

稻田养鱼,哈哈哈!一点点小鱼没有经济价值。想养大鱼,一是稻田水量和蓄水时间不允许,二是稻田得农药防病虫害,三是鱼养大,得投喂呀,就等着稻田里面的草??

知乎用户 早月先生​ 发表

鱼稻共生也好,鱼鸭共生也好,还有很多人搞农闲养小龙虾也好,归根到底就是要提升单位农田的产出。

目前我们国家城市各种改建都差不多了,房地产红利吃不了多少了,城市的微更新是个细活,既考究执政水平又不能带来实在的经济增长,那农村可是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所以“乡村振兴” 战略就被提了出来。但是农村的建设不能轻易改变土地性质,不然的话都用来建设房地产了,没人种地了,这就是战国韩国妥妥的灭亡之路。

那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又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其实只有两条路,一个是让老百姓种出的粮食,卖的更贵,第二就是让老百姓同样一块田除了卖粮还能麦别的东西。由于我们的农副产品品牌建设意识相当落后,一些高级水果还有一定可行性,粮食又不属于市场经济,很难做到日本越光米这样。所以后者好像就变成了唯一的一条路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鱼稻共生这种项目应运而生,出发点是好的,逻辑也是顺的,只可惜当时提出的一些官员和专家,没有袁老这样的精神,双脚插在土地里、长期的观察研究增进,往往提出一个概念,找到一片试验田,有个不错的数据,就变成政绩了。

这个概念很好,但是对于人力需求高,不能用农药、粮食产量变低,并且地方如果没有匹配的鱼类的收、处理中心、渠道及产业链配给,后续销售又变成农民的额外负担,最终变成一个看似很美好,最后没什么收益的劳心劳力的事情,时间长了,政府补贴没有了。农民自然就不延续了。

农村农业要发展,我觉得需要三个方向发力才能解决核心问题,一个是本地要具备专业的产品处理中心及深加工工厂,提升农副食品的使用率和品控;二是要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及稳定订单,这个事情肯定是政府牵头最好,集合一个区域的力量进行供给;三是挖掘本地特色和土地水质特性,找到适合生长种植的农作物,打造区域品牌特性,提高溢价能力。

而这些的基础都是人才,需要有现代化企业经营和销售经验的新时代农业人才。

所以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基础是人才振兴。其他的都是面子货,玩概率而已,不解决核心问题。

知乎用户 康总瞎波波 发表

因为吃力不讨好。

农民可能有些人读书不多,但人家不傻。

相反,种地这件事人家才叫专业。

种地,不是把种子扔下去,盖上土,等着收成就行。

水稻这玩样,下雨水多了,得把水排出去一些,天干了,得往里弄水。

你让鱼怎么活?

想法很好,鱼可以吃害虫。

要是鱼能把所有害虫吃完,要农药干什么。有些害虫人家连扛个几次农药都不当回事,何况鱼。

再有,水里面不光能长水稻,人家也可以长其他水生植物。

植物生命力顽强程度,不用多说。

鱼拉的粑粑,不但可以肥水稻,还可以肥其他植物。

不打除草药,你看水稻能竞争过其他植物吗。

前些年,不但有水稻里养鱼的,还有养螃蟹,牛蛙的。

这几年少了,因为稻田鱼这个东西,要么就保水稻,要么保鱼,双丰收是开玩笑。

正儿八经这么干的,都是养鱼为主,因为鱼挣钱,至于里面的水稻,那就听天由命了。

知乎用户 薇薇 发表

作为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本来对这个问题没什么发言权。

恰好今年五一去了趟贵州加榜梯田,还真是现场田里抓鱼,吃到了稻花鱼,所以看到这个问题,路过进来分享一下。

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县城 80 公里,是中国最好梯田之一。梯田中散落着苗乡特有的吊脚楼。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苗族是 “稻饭鱼羹” 的民族。”

对于稻田养鱼的条件和原理,我了解不深。从个人亲身经历来说,总结几点:

  1. 从口感来说,我个人感觉还不错,但也谈不上什么珍馐佳肴。毕竟鱼不大,刺也比较多,鲤鱼是鱼塘里比较好养活的鱼。口感不能跟广东沿海地区的海鲜比。但关键是地方特色,而且新鲜,土腥味不是很重。对当地人来说,山区能吃到这样的鱼,一定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2. 既然这个生态系统能被列为农业遗产,就一定不是在什么地方都能复制的。对土质,水质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无污染,纯天然。这边梯田里灌溉的水都是山上流下来的,太稀缺了。不喂饲料,这种鱼也长不了太大。就这一点很多地方也做不到。平原地区,如果条件允许,当然是塘里养鱼,成本低,管理方便。
  3. 由于条件限制,以及本来产量也不是很高,主要还是当地人民自产自销。卖到很远的地方去难度就比较大了,也没有必要。要不是入乡随俗,尝尝鲜,我也不会特地去买这样的鱼吃。(有故乡情结的人除外吧) 你呢?

总而言之,我感觉一方面是环境要求高,成本高,第二方面是收益有限吧。对农民来说,肯定有更好的选择。如果我说的不对,欢迎指正。

知乎用户 岭南丶 发表

我觉得倒不是养稻田鱼的少了,而是农村里稻田本来就变少了,种稻田的人也变少了,养稻田鱼的人也就更少了。

知乎用户 悆念愈 发表

虽然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不了解,但是国家要保证居民的菜篮子——压缩农民的钱袋子。

知乎用户 寇小白 发表

累啊。为什么要干?

家里只有一亩三分地,全家都靠地活着,肯定要想办法去利用好能利用的一切,桑基鱼塘,水稻鱼塘都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但是这样子搞很折腾人,如果有更好的出路谁愿意这么累?插水稻挪个脚得小心翼翼,怕一脚下去踩死俩鱼苗。

要是家里有一万亩地。随便种点啥,种子往地里一扔就可以不管了,管的少亩产低,随便它低呗,我一万亩地呢,只要不绝收我怕个屁?一亩地两百斤我都能收入两百万斤,照样够我一家老小过的舒舒服服的。

没有人有一万亩地,但是真的有人去打工,月薪三千也比守着一亩三分地要强吧?

知乎用户 v 长城 发表

青田现在还是有田鱼的,主要是青田有养殖田鱼几百年的历史了,你想靠这致富是不可能的,就是过节的时候杀一条吃吃。田鱼好像是驯化几百年后的鲤鱼,在田里长大没腥味,肉质紧实不油腻,鱼鳞很软吃的时候都可以不用去掉。现在想买的话都很难,都留着自己吃了。

知乎用户 罕见无比五十万 发表

以前还吹立体农业呢,笑死,吹的天花乱坠就是不说实际成本

知乎用户 触手可及​ 发表

可行性太低,农药要喷的,鱼受不了。

而且水稻不能太密集,否则鱼没有生存空间了。

还有还要防止其他人捕捞。

这些问题不解决,基本不能实现。或者说费了大气力,多赚不了多少就没意思了。

很多事就是表面上看很不错,实际去做的时候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知乎用户 己巳 9 发表

稻田养鱼,在我们那是个伪命题。以前,虽然家家有田,河里也有水,但是落差太大,只靠一个小沟渠洪水,能保持田里湿润就不错了,没办法提供养鱼的水量,所以我们那田里只有泥鳅和黄鳝… 现在,田也没有了…

知乎用户 Scott 发表

老家四川。我们家以前就这样。说说我们的主要原因吧,真没很多评论那么高大上的原因。

第一,春天水少的时候,鱼苗存活不容易。夏天水多,鱼要跑。

第二,周围人眼红。

第三,但凡上规模了,谁相信你这是稻田鱼。

知乎用户 李二狗子 发表

电影《剑雨》中,转轮王 pk 彩戏师的时候说:你要练功夫就好好练功夫,要表演戏法就好好表演戏法,你总是喜欢混为一谈,能活到现在也是个奇迹。手动滑稽

知乎用户 飞白 发表

没法用,到头来,鱼长不大,一场雨全跑了,稻子不能打药,下复合肥和尿素减产或者没产量。

家里又不是没这样搞过,下场雨,放田里的鱼全跑了,又放了一次,被白露鸟全吃了。

就这种鸟,长得差不多。一群一群在田里吃,一天就能把鱼吃完,你还不敢把他怎么样。

知乎用户 顺手签杨 发表

作为水产养殖学专业毕业,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来简单说下吧: 就是不赚钱!稻田养鱼,鱼菜共生,这些听起来是很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不管是鱼菜共生还是稻田养鱼,当鱼价低迷的时候,养鱼是亏本的,至于种出来的水稻或者蔬菜,由于高昂的人工成本,想要盈利也很难,当成本>收益的时候,就无法持续了。

知乎用户 江万如 发表

这是古老的方法,在古代水稻亩产低,放点鱼是可以增收,现在什么时代了。

各行业都在科技加身后专业化程度大大提升,水稻亩产在优良品种加持下,化肥农药的辅助下,年年翻新。没有动力。

养鱼的专业化也很高,混在一起,请问主要是养鱼还是主要种稻。本来就有利有弊的。

农药,化肥,用还是不用,如果不用稻的收成怎么保证,用了鱼还能吃吗。

有很多想法要考虑可行性,更要考虑现在的技术水平允不允许。

知乎用户 步行封建骑士 发表

主要就是农药问题。

以前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推行生物防治,因此会有稻田养鱼这种情况,而现在农药很发达的情况下,稻子打不打农药的收成差别是非常大的,不可能为了那点鱼而不打农药,而打了农药的话,基本上田里的鱼是活不成的。

知乎用户 Jack Meng 发表

1,打农药

2,各家为了引水方便,成百上千的稻田的水流是互通的,且都会通向周围的沟渠,你一家放鱼,等于没放,捞不到几条的。这个才是要害!

知乎用户 盈川范西园 发表

因为现在流行的是稻田养小龙虾、稻田养蟹。

这种模式比起养鱼来更有效益,而且已经实现了市场化运作。

稻田养的小龙虾,在某宝上面都有很多,生意不错。

但是稻田养鱼,只能看到一些卖鱼苗的。

知乎用户 厄海 发表

稻田养鱼模式就有问题。现在普及的是稻田养虾,荆州这边水田七八成都改为稻虾田了,四到七月份收龙虾,然后种一季稻。一亩田的收益较过往提升三倍以上。

知乎用户 金正 发表

稻田里面养不能规模养殖任何经济品种,那些声称养鱼、虾、蟹、青蛙、鸭子的都是骗子。现在没人干了是因为人们都想开了,在包材上印点图片就可以声称是生态稻田,干嘛还投活体呢,总换也很费钱的

知乎用户 噼哩 发表

因为人不傻。

同样面积专门养鱼赚钱多了。

稻田,那才几个钱?还不能打药还不能下机器。

稻田那水量养鱼也养不了多少。

至于说 “稻花香” 味道的鱼,我是没吃过。

再说真要是有市场,直接单独种一些稻子定制饲料也行啊,只要喂了这个饲料,售价到 “40-50” 一斤的稻花香味鱼这不是翻几倍?这生意谁不会做?

知乎用户 知乎好物推荐专题 发表

最早在公元前 400 年范蠡的《养鱼经》里面就有记载:“以六亩地为 池⋯⋯留长二尺者二千尾作种,所余皆贷”。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稻鱼雏形。稻田养鱼的方法在陕西、汉中和四川成都首先兴起。

在新中国成立前,稻田养鱼基本上是农夫自行开发研究出来的技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稻田养鱼模式开始在我国大规模的兴起

全国各地均开始了稻田养鱼模式的探索,连带着国家也开始重视稻田养鱼,于是稻田养鱼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技术上也有了一定的创新,出现了一套相对而言比较完整的稻田养鱼理论系统。

稻田养鱼这种模式的兴起,使得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所谓稻田养鱼,便是利用稻鱼共生这一原理,通过种植水稻以及鱼类养殖充分结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将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贯彻开来,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鱼类的产量。

稻田养鱼实现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地利用,充分节省了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贡献。稻田养鱼这一生产方式不仅有利于环境的绿色发展,还能有效地推动农户的经济增长。

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水稻会给鱼类提供天然的营养原料,通过稻田中的杂草、浮萍以及浮游生物的繁衍,为稻中的鱼类提供食物,给鱼类获得营养丰富的饵料,保证鱼类的健康成长,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养殖户投放饵料的资金。

另外在稻田给鱼类提供足够的粮食的同时,鱼类也会在**稻田的水中吃掉害虫,**除此之外,鱼类也会在稻田中生长,还能大大的降低稻田的病虫危害,提高稻田的产量。

稻田养鱼有利于节约资源,还能够最大化地转换利用资源,但它还有许多其他的好处。

由于稻田养鱼禁止了农药的使用,也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这使得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增强,极大地改善了稻田系统的环境功能。另外还有生物耕作,改良土壤。稻田养鱼、稻田养鸭后,土壤的板结程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等都有改变。稻田里的鸭和很多鱼类都有掘食习性,能够疏松土壤,起到生物耕作的作用,因为鱼、鸭的活动,减少了土壤板结程度,减轻土壤容重,增大了土壤孔隙度。

稻田养鱼还能降低稻田中的 CO2 和 CH2 排放量,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燃眉之急的问题。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圈遭受到严重破坏,对各个国家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伤害。

而在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中,CO2 与 CH2 是其中最大的两个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达到了 70%。两种气体中,CH2 的影响是 CO2 的 20-60 倍,而大气中的 CH2 有 10%-20% 是由稻田产生,因此减少 CH2 的排放,也能对环境保护做出一定的贡献。事实上,稻田养鱼就有效的缓解了 CH2 的排放。因为水中的微生物可以氧化 CH2,稻田养鱼的话水中的 CH2 会比起常规的稻田减少 1/3 左右。

既然稻田养鱼拥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为何现在稻田养鱼无人问津甚至是销声匿迹了呢?

首先稻田养鱼依然有人在进行,只是媒体新闻热度下去后,许多人不再知晓而已。另外,稻田养鱼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稻田养鱼需要合适的地理条件。比如水质、天气,如果水不够干净,含氧量低,鱼类就会死亡。同时气候要适宜稻田养鱼的状况,如果出现干旱和洪水等等情况,可能会导致鱼类在淤泥中干涸缺水致死。

这也导致水稻养鱼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建造和人工的管理。但是现如今稻田养鱼的进行还是比较分散,但稻田养鱼的工程规模没有跟上,没有开挖水沟,也没有完善排水设施,整体的基础设施效果差,不利于养鱼的发展。

其次 ,养殖技术不够成熟,稻田养鱼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农户发家的种植技术需要农户自行探索,对于稻田养鱼的技术知识比较匮乏,这也导致了该技术难以推广。

另一方面是鱼类商品率不高,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农户一般以户为单位进行稻田养鱼,这就导致了缺乏有组织的管理和经营,养殖管理不够规范。农户各自投下自己家想放的鱼苗,最后只有少量的鱼类会放到市场上去卖,大多数还是以自食自用为主。这导致了鱼类的商品率不够,也导致了销售渠道较窄,而且十分单一的问题。

最后是缺乏长效的资金支持,以及鱼苗的产能不足的问题。大规模地进行稻田鱼的种养工程,是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需要大量的地方财政投入,然而多地没有这个方面的地方支持,也导致了稻田养鱼的养殖率不够。

另外,许多地方本地的鱼苗产能远远不能满足稻鱼综合种养投放需要,需要从全国各地进行进购补充,而外地的转移运输会导致鱼苗体质差、成活率低且成本高,制约了稻田鱼的生长、产量和养殖效益。

稻田养鱼是一个有着多方面益处的养殖方法。但是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苗种才行,而在没有地方支持的情况下,想要拥有这样的资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稻田养鱼依然是一种以户为单位,小规模进行的养种方式。

想要将这样优良的方式推广开来,也许最重要的是先发现它的财路,然后将其商品化,才能广而推之。前路漫漫,稻田养鱼还有许多路要走。望终有一日,这种好的方法能够被更多人看见和采纳,将其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马荣江, 陈杰, 陈祎宁, 赵华彪, 李上星, 胡世然, 潘兴锋. 黔东南州稻田养鱼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J]. 农技服务, 2022,39(01):99-100.
[2] 张学军. 稻田养鱼前景浅析 [J]. 南方农业, 2018,12(02):96+99.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2.052.
[3] 谷婕, 吴涛, 黄璜, 陈灿, 刘小燕, 戴振炎. 我国稻田养鱼经营的发展进程与展望 [J]. 作物研究, 2017,31(06):597-601+629.DOI: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17.06.12.
[4] 吴涛, 黄璜, 陈灿, 周江伟, 谷婕. 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的研究进展 [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10):116-120.DOI:10.16498/j.cnki.hnnykx.2017.010.032.
[5] 周江伟, 刘贵斌, 黄璜.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稻田养鱼进步与创新体系研究 [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09):105-109.DOI:10.16498/j.cnki.hnnykx.2017.009.028.
[6] 向继恩, 陈灿, 黄璜. 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综合效益评价 [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1(05):111-117.DOI:10.19490/j.cnki.issn2096-0913.2016.05.018.
[7] 游峥嵘. 云南省稻田养鱼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8] 丁伟华. 中国稻田水产养殖的潜力和经济效益分析 [D]. 浙江大学, 2014.
[9] 沈雪达, 苟伟明. 我国稻田养殖发展与前景探讨 [J]. 中国渔业经济, 2013,31(02):151-156.
[10] 曾芸, 王思明. 稻田养鱼的发展历程及动因分析——以贵州稻田养鱼为例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03):79-83.

知乎用户 彩虹天堂 发表

我姨夫今年就买了两千多块的鱼苗养在稻田里。

知乎用户 陈涉的狐狸 发表

既要养好鱼,又要种好水稻,更要有足够的经济价值。

结果嘛……

知乎用户 观看世界 发表

养鱼的我好像见过,在类似于梯田的地方。我家那边是江南水乡大平原,水稻田啥都不养,换季会种油菜,再然后都不怎么种田了,拆迁十几年了。

我前几天还在知乎见过说稻田里同时养螃蟹和小龙虾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瞎说的。我还记得小时候下雨天我妈穿上雨衣雨鞋拿把锄头匆匆忙忙去田里,因为又有螃蟹把我家稻田边缘的泥坝钻出洞了,要赶紧去堵上。

拆迁前几年我家那边的河流被工厂排污搞得都臭了,然后小龙虾一下子多得不得了,家家户户一大脸盆一大脸盆地抓来吃,多到有些村民会抓了拿去市场卖。所以小龙虾这种东西还是少吃点好。

知乎用户 明月风清​ 发表

稻田不是常年有水,所以注定养的鱼不会很大,又不能催肥,捞起来麻烦,还不如池塘养鱼

知乎用户 嘿嘿 发表

提出这个方案的人种过田吗?养过鱼吗?在稻田边上的蓄水沟里养点还差不多,养田里面,养出来的鱼一股土腥味

而且施肥呢?化学肥料已经导致了现在的农田里面原生的泥鳅黄鳝小鱼小虾全部没了,一撒尿素,全部死完

下大雨呢?去拆几条门去做个坝?

还得防着电工三更半夜来滴滴滴

上游还不能打农药,不然直接玩完

产量呢?

知乎用户 kakawolf 发表

水这么肥,很可能结果跟桑基养鱼一样,鱼是肥,但腥得没法吃。

知乎用户 Amro0093 发表

稻田养鱼种出来的稻子和鱼能买上 10 倍的价钱的话,你看有没有人阳呗,呵呵

知乎用户 thirsd 发表

这个是锦上添花,不能作为文武双修

知乎用户 云逸楼主 发表

我老家桂林全州县白宝乡。我们家乡的禾花鱼当年是贡品,上供朝廷。

禾花鱼一直都有,但是产量低,一般都自己吃了,很少卖的,一亩大概就三四十斤的产量我记得。

现在不是稻田养鱼没人干了,是田都没人种了。我们村 300 亩,现在种的也就不到一百亩了。

知乎用户 放不下是思念 发表

这个我是专业的 我在浙江桐乡这边搞了 4 亩 四周挖 3 米宽一米深的沟 去年

3 到 5 月底放的各种鱼苗 主要是鳜鱼 草鱼 花鲢鱼 翘嘴 野鲫鱼 野黄鳝 龙虾河虾杂鱼苗等 不喂食

今年已经捕获半斤到一斤半的鳜鱼 10 多条 龙虾 20 斤 3 到 5 两鲫鱼 10 条左右 除了鳜鱼鲫鱼龙虾长势好 其他鱼不太行 被水鸟吃了很多

鱼味道很好 媲美野生鱼 但是成本非常高 虽然大部分鱼还没有抓 但是比买野生鱼都贵

知乎用户 高校专业那些事​ 发表

世界上就没有两全其美的事,都不靠谱的比比皆是,比如稻田养鱼。

知乎用户 威龙卫 3 发表

我记得以前教科书里提出的沼气池生火做饭也很火呢,不也没影了。

知乎用户 为了开心​ 发表

所有的多样化种植,一个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比单项养殖要花费更多精力。而次要缺点就是因为养殖品种变多,所带来的风险因素变大。假如一种养病了,还会带动其他几种一起生病甚至死。

而现在经济作物的发展,又让多样化养殖带来的收益看起来没有那么高。

农民不是傻子,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愿意干。

而对于我老家,不愿意多样化的原因就是农村里面年轻人变少了。老年人没有精力打理多样化农田,还不如光种水稻和玉米。水稻可以喊拖拉机收,玉米也可以农机铲,秸秆村委会集中处理。

你养鱼,你家就不好喊农机,你邻居家也不好喊农机,都要等你把鱼收了。你其实还不想收,因为鱼还没长好。但是不收不行,不收农机就走了,人家不可能因为你几亩地鱼就停半个月等你家。到最后就你和你邻居家几十亩地没收,你们还得花钱请人手动收。最后成本一算还亏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实验室大老板现在就在浙江某县城大搞特搞稻田养鱼,搞了好多年也没见有啥子成果

知乎用户 天空有云 发表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人买房全家帮。万万没想到买房掏空六个钱包的事情, 得到官方政策认定了. 网友说, 这不过瘾, 也不科学, 能不能推出, 一人买房全国帮, 还有人说, 不要这么复杂, 房贷期限 200 年, 子子孙孙无穷匮矣, 这房子肯定就能买了. 太搞笑了啊. 好了, 闲话不说了, 看看珠海这一波新政, 实行一人购房全家帮,意思就是一个人买房可以调动其直系亲属的公积金账户来帮忙付首付还有还房贷, 可提取账户余额的比例高达 90%。有的人说珠海这么猛, 怎么之前佛山放开限购的时候,珠海咋就不出手啊,事实上情况是,珠海始终快人一步, 悄咪咪就脱干脱净了,珠海压根就没有限购,就连横琴都放开了,如今呢,珠海仅剩下一个限售三年的政策,不过会有效果吗. 咱们参考一下杭州, 哈尔滨的效果,取消限售对珠海而言估计同样也是毫无起色,还有的城市, 限售放开仅几天就紧急关闭平台了. 为啥. 因为限售一旦被放开了,很容易和政策设计者的预期背道而驰. 放开限售结果就只有两个,一是加速投资客抛盘离场,二呢, 对于刚需人群呢,都倾向于选择压价的二手房,新房期房更加悲惨。所以呢,珠海这一次就是真的是无计可施了。算盘打了一遍,也就只有公积金可以再深挖一下。那珠海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呢?原来只有 30 万,这回上调到 50 万,其实这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并不是坏事啊,各方面条件宽松了,就这个新鲜出炉的一人购房全家帮,其实也是利好刚需的,并且父母的公积金账户时间长,现金流稳定,这笔账珠海政府替你们算好了的。目前珠海所有企业的公积金规模截止到去年大概有 104 亿,那按照 26.43% 的公有企业占比,再加上 70% 的杠杆,那可以释放和撬动的房地产资金还是不小的,公积金账户又稳定又安全。如果这一笔钱真的如愿以偿进入楼市,对珠海而言肯定是一个大利好。不过百姓细细一琢磨这个好政策,感觉这件事情传递出来的信号, 还真的让人有点胆寒啊。大家还记得前几年就有专家说过,掏空六个钱包也要上车。哪六个呢?夫妻双方以及双方的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一回啊, 珠海搞了一个六个钱包升级版,不仅要掏光六个钱包里面的钱,而且还要掏光六个公积金账户里面的钱,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年珠海执行的挺好的, 把六个钱包已经掏空啦,所以就打起了公积金的主意,如果年轻人不够钱还房贷,那么就直系亲属顶上,这可是比接力贷还要狠。接力贷只是绑定了一位亲属,而珠海的公积金账户直接绑定了六位亲属,年轻人还不起房贷,父母帮忙还,父母还不起的话呢,还有爷爷奶奶帮忙还。这一招果然狠。到底有没有效果呢, 还需要拭目以待啊.

知乎用户 第二个号 发表

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了,1976 年出生于湖南永州农村,家乡的父老旱地种烤烟,水田种水稻或者烤烟。从小我就插秧收稻谷,掰烟叶烤烟,直到高中毕业上大学,从未见过一家在水稻田里面养鱼的(有意去放青草鲢鳙鲤鲫鱼苗的,野生不算)。是的,一家都没有。

村里有人专门养鱼吗?有的,但是那是专门的鱼塘,里面不种庄稼,或者少量种一些茭白。鱼塘里零星插着一些竹棍,是为了防止有人用渔网偷鱼的。鱼塘里都是稀烂的淤泥,成年人下到鱼塘里,水能淹到大腿根。

没有这么深的水,能养出七八斤以上的大草鱼吗?

有了这么深的水,还怎么种水稻?水稻在任何生长时期,都不需要这么多的水。

这是水稻,不是水草,会被淹死的。

知乎用户 要有理想 发表

稻田养鱼,以前为啥会火?因为大家都是自给自足,养来自己吃,每到吃稻花鱼的时候,大家其乐融融,自己家的田,自己也会保护,而且养鱼只是属于娱乐性质。但是,近些年,不少地方都把他当做一中增收的事情来做,商业气息就上来了,这就和最先开始的自娱自乐有差别了,农民最本质的还是自给自足,没有商业化思维,所以大家都不感冒了。

知乎用户 彳艮 发表

养鱼挖个水塘不行吗,非要在田里养?地有那么金贵吗?

知乎用户 狗带 发表

01、水源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其实当初稻田养鱼的这个设想是非常美好的,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确实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水源问题了。南方的水系确实是比较的发达,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农民伯伯们可以随意的去调配水资源。在南方,很多稻田里面的水源都是直接从沟渠或者是从周边的池塘当中引过来的,而这些水源只能够供水稻生长时所使用。

如果想要在水稻田里面养鱼,那么对于稻田里水质的要求必然会很高,而且对水量的大小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可是从周边池塘引过来的水源大多都是比较浑浊的,这样一来鱼儿在里面就会缺氧而死。所以如果真正的想要在水稻田里面养鱼,那么就必须定期的去换水,而且还特别的频繁,同时还要掌握好水的深浅。这样子的操作难度是非常高的,对于农民来说不仅特别的辛苦,而且还没有办法精准的去掌控。

02、虫害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如果是在稻田里面养鱼,那么需要面临的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虫害的问题了。大范围的种植水稻确实容易引来害虫,虽然说水稻里面的鱼饵可以吃掉一小部分的害虫,但是远远是不够的,如果打农药的话,那么对于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如果不打农药,水稻肯定会检查。

03、投产比令人寒心

说白了还是因为在稻田里面养鱼的投产比比较低,而农民伯伯如果发现不能挣钱,自然会选择放弃这个项目。如果在稻田养鱼,人工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为水稻需要定期的换水,并且还要时刻关注鱼儿的动向。其次,鱼苗的存活率确实是非常的低,因为在稻田里面放养的那些鱼儿并不是成鱼,而是鱼苗。最终在投入的大量的人力财力之后,产量非常不理想,投产比非常的差,这种亏本的生意自然没人愿意做。

知乎用户 叮当叮当​ 发表

看着很美好,利用了空间,既种了水稻,又收货了鱼,鱼代谢还能给水稻补充肥料… 但实际上也只是看着很美好,要养鱼,就得保证水量,旱了鱼死,涝了鱼跑;还得保证水质,化肥和农药弄多了鱼就死翘翘;还得搭上大量的人工,总之,没人干肯定有其原因,要是真实惠,大家都愿意去从事

知乎用户 奇猫国 发表

早在千年以前的汉朝,汉武帝就曾向民间征召 “稻花鱼”(也就是稻田里养的鱼)来供奉武陵君。到了宋代稻田养鱼得到更大的发展,但鱼多数留作农民自己食用,少数特别优质的作为进献皇宫的贡品。稻田养鱼能够将生态条件综合起来,不仅能让稻田内的病虫害和杂草减少,收获的鱼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很少有人稻田养鱼了呢?

1、农药化肥使用的两难境地

鱼虽然可以吃掉部分的害虫,但远远不够,另外单靠鱼粪产生的肥力也不够,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很难有好的收成。而鱼对化学物质很敏感,鱼想要在稻田里生存很困难。在不用农药化肥和投喂任何饲料的粗放管理状态下,一般每亩稻田可以收获 30 公斤左右的鱼,价值只有 200~300 元。不仅鱼的产量低,水稻的产量也不会太高,养殖效益和栽培效益都非常低下,最终得不偿失。

2、人工成本高

如果种植水稻不打农药,就需要人工进行除虫除害。另外放入鱼苗之后,需要每天去查看水质情况,看鱼苗会不会缺氧,在以前不用花时间管的,现在每天都要去管,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在稻田养鱼带来的经济效益,显然不如在鱼塘养鱼更多,并且稻田里养鱼的难度也高了很多。

3、养鱼对水的要求较高

稻田里的水量既要保证鱼能自由游动,又不能使水位过深影响秧苗的生长。如果水太少鱼会缺氧,水太多可能水稻会泡烂。最怕的是遇到暴雨,很容易涨水或者把田埂冲垮,这样鱼就会被冲走。另外对水质也有基本的要求,大多数稻田的水都是从周边的池塘引过来的,如果水太浑浊,鱼的死亡率就会飙升。因此稻田养鱼需要定期、频繁的换水,也要掌控好水的深浅。

真正的 “稻田养鱼” 绝对不会在乎经济利益,都是随便养点自己够吃就好,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仅仅是生态养殖模式,并不是经济养殖模式。稻田养鱼在如今也可以作为一项旅游项目,让城市的人们体验稻田抓鱼的乐趣,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增长见识,这未尝不是一种新的赚钱模式。

知乎用户 力严 SUNNY 发表

稻田养鱼条件苛刻,稻田不能太干要一直有水,发大水不能被淹到。不能撒化肥(只能施农家肥)和农药,另一个是产量低不赚钱!

知乎用户 南巷不秋 发表

养殖成本高,也需要专业来支撑

知乎用户 一只大菠萝 发表

请问如何解决种田不赚钱的问题?

种田时候顺便养鱼❌

不种田出去打工才是正解

知乎用户 益达同学 发表

“稻田养鱼” 曾经风靡农村,可如今农民不愿意经营这种养殖模式了,其中原因有三点,分别是损失比较大、影响水稻收益和认可稻田鱼的人少。

**

**

一、“稻田养鱼” 模式损失比较大

“稻田养鱼” 看似是一种双重盈利模式,一边养鱼一边收获庄稼,但真正干过这种模式的农民表示很不划算。都说农民是靠天吃饭,如果碰见暴雨天气,不仅破坏了庄稼还丢失了鱼。

夏季天气炎热,水稻的水量还要控制得当,如果太浅了鱼的成活率非常低。稻田地秋收时需要先放干水,在这之前农民需要在短时间内将鱼清理完。

农村一般水稻地都是连着一片的,就算你搞绿色养殖模式,其他的水稻地如果用农药,水流入你的稻田地里,田地里的鱼就都完了,所以这种 “水稻养鱼” 损失比较大。

**

**

二、“稻田养鱼” 模式影响水稻收益

如果农民想在水稻地里养鱼,就不能给水稻施肥或是打药。虽然养鱼能帮助水稻减少虫害,鱼的排泄物还能给水稻施肥,但水稻遇到病患却不能用药。

鱼对农药很敏感,打了农药鱼就会白养了,不打农药水稻就会减产。对于农民来说水稻产值才是最大的收入,养鱼只能算副业,而且就算养鱼成功,赚得收益也远不如水稻的价值高。在面对要鱼还是要水稻的选择时,农民自然选择水稻,所以这种 “稻田养鱼” 的模式造成水稻减产,农民就不想用这种模式了。

三、稻田鱼的认可度不高

稻田养鱼确实比较环保,但稻田鱼和普通的鱼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个头还小很多人并不认可这种鱼。如果把稻田鱼的价格涨高就没人买,如果将稻田鱼的价格降低农民又不盈利。

所以稻田养鱼不管是对水稻还是对鱼都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这种 “稻田养鱼” 的模式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真正实施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

**

四、结语

“稻田养鱼” 模式曾经获得很多农民的追捧,但如今很少有农民经营这种模式了,这是因为这种模式带来的收益少、还影响水稻的收益,养出的稻田鱼还不被人认可。

知乎用户 超级小嵩嵩 发表

总之是个技术活,人工投入与收入并不能成正比,干好了双丰收,干不好两败俱伤

知乎用户 爱吃饭的小矮瓜​ 发表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以前没有太多的讲究,也没有太多的虫害,现在有些地方的庄稼靠着农药存活。如果这个时候还要坚持稻田养鱼的话估计这鱼就没法吃了。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活的变化,不用种庄稼也可以改变生活,也可以让生活富裕起来。

知乎用户 黑五酱 发表

买那个,6 块钱没钱.

另外貌似叮咚买菜这几天杭白菜便宜一点了. 上周买了 8.6 软妹币.

买菜这个东西,最容易斤斤计较. 但是不会感觉,28 一份快餐价格贵.

0 化学,这么看都有智商税在里面. 2 块钱多香啊……

其实呢,就是食品行业数字化还不足. 交易是柠檬市场. 只选最便宜的.

知乎用户 Lindbergh​ 发表

水稻田到了收获前就要排水,到哪个时候鱼被迫集中收获,收购价格非常低

知乎用户 嘉豪 发表

这是暴露年龄的问题吗

我完全没有一点有过这种事的印象

老说自己住在上海乡下,可我们有过几块地能种些乱七八糟的时候我还是还小,记不住啥东西的时候,长大一点就是乔迁,没有土地了

在仅有的几张照片上,我能看到家门前有一片麦浪,那块地分属几户人家,真可惜,没有麦浪随风摇摆的影像留存

再仔细一看,水似乎很浅,也就明白想养鱼,也得有条件啊

知乎用户 远方依韵 发表

绿色好,有机好,化肥不好

转基因不好,非转基因好

人家拿来想让你多花钱,玩消费升级的套路,你可别当了真,否则亏得你奶粉钱都没有

知乎用户 银海漩涡 发表

稻田养鱼不知道,但盘锦的稻田河蟹味道是真心不错,推荐大家九十月份可以尝尝去。

知乎用户 ZWH.​ 发表

有农药的话,会进入鱼体内,人吃了对健康有影响。以前的话可能是没打农药吧

知乎用户 Virgin extreme 发表

这玩意得配合旅游业才有的钱赚,要不农民私自把水稻卖的比日本那些噱头米还贵你愿意吗?你愿意勒维亚坦就要气急败坏了。没有农民干还不是旅游业歇逼了,怎么会事呢。

知乎用户 惟愿卿安 发表

宁完全不打药吗?

还是养的鱼是那种可以喷水狙虫的特异品种?

差不多得了

知乎用户 周寅 发表

鱼是挺好吃,吃起来回味而甘甜,且好看,在稻田里长大的鲫鱼,身上的鳞片都闪烁着七彩光,问题是你愿意减产吗?

知乎用户 一心之 发表

养鱼卖价不高吧, 养河蟹

知乎用户 Tom 发表

一、交通不便。稻田养鱼是很不错的做法,但是在农村,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利,即使养了很多鱼,也没有市场。鱼买不出去,养再多的鱼也只能自供自足。

二、农民减少、7080 后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多在外面打工,在家务农特少,而 60 后与 50 后是现在农村的主要农民,而年纪大了,谁还有精力去养那么多鱼,能种两三亩良田,吃吃新米饭才是他们的主要追求。

知乎用户 Jay 发表

鱼还在,部分田也在,但是稻没有了。毕竟鱼是能买上价格,种稻子成本高,田就用于养鱼了。我们一开始这种鱼叫田鱼,就和稻劈开关系。红田鱼最受欢迎。

过去田里种稻谷,那是因为生存的需要,不种一年就没得吃饭,要饿肚子的。养田鱼是副产品,改善生活。田鱼这一田野 “品牌” 深深扎根下去,建立起来了。养殖的鱼一般相对便宜,唯独田鱼除外,因为那时农民伯伯也没有饲料喂养,有种纯天然,吃着虫子和稻花,在田里一天无忧无虑游着。自然和谐,一派天人合一的样子。品牌形象,健康的,积极的,环保的,低碳的。

慢慢的,改革春风一轮又一轮,吹醒农民伯伯和大妈们的经济意识,有能耐的,自己帮厂,做生意做老板,稍微有门路进城打工,那一样不比种田收益高,有钱了可以买米买面啊,不用饿肚子了,田地越来越荒芜。谁还想着稻田,养鱼呢。

改革春风吹完,吹冬风,钱不是那么好赚,食品也有安全问题。农民伯伯和大妈们,也开始注意养生和健康,发现家里的,自己种植的才是好的,值得信任的,回流乡村。虽然水利施舍更加便捷,但无奈水稻种植辛苦,周期相对长,经济价值太低。水田变果园,菜园。吃着自己种植蔬菜瓜果,喷香,放心。这是大家想起田鱼,田鱼形象太好了,无一不符合人们的追求的健康又美味,且红田鱼喜庆,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部分活络人士就挖塘养鱼了,田还是那块田,鱼还是那种鱼,稻子且没有了。此时农民伯伯发现,养鱼是技术活,绝对不是几十年前散养成鱼。需要消毒,硬化,测氧等等,不会养的,亏死你。也只有部分活络人士才有能力养鱼,再说了,手里有钱,米鱼都能吃上,买几条红田鱼又如何。

所以稻田养鱼还有,稻鱼共生基本不见了,只是产量高,需要技术,大部分农民已经不适应了,也不需要了。

就我个人而言,过去稻田养鱼的鱼虽然看起来很美好,纯天然,但是稻田养鱼,稻是主角,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水的流动性一般,鱼泥味太重,受稻谷生长周期限制,整体偏小。

现在的红田鱼有天然和纯养殖的,虽然价格差异有 5-8 倍,但普遍个头大,腥味少,烹饪技术也在提高,我觉得都比小时候好吃太多。

我们吃到更好的鱼,也吃出一些时代的变化和不变,挺好。

[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京东

¥63.8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17426946664824832-0-1&p=JF8BAR0JK1olVQYBUlxZCk0VM28JGl4cVA4FVVZfAEoSMytXQwVKbV9HER8fA1UJWypcR0ROCBlQCgJDCEoWBmYBE1wUVQQKVVtCUQ5LXl9zQAB-PFphUjsJXCkUVHVXSy1MFQdiWFJtCEIXAWcJGlsSXjYCVV9dDE4UAGkJK2sVWDZDOl1dAUwXBF8JK1sSWQMGU11bDkwTB2g4G1MRbdCswIvVt5KnprmitY6Y7dOL_4rjjnsnM2w4QA5BFEMeVFpdDk4UBGcNHFwSWA8BUVdfC1cWH284G1oUXwMEV1dYDSUSA24JGV0VWAEAOlxcCUkTAWgBGF0lXTYBZAAzCRgXA2ZYTFN7AAMAAxYECA95A2sOGV8WXg8CZFxcCUkVM18)

知乎用户 没有水没有水 发表

我家在农村,从今年开始不种水稻了,有一年我爸妈都在外打工,所以没种田,之前的绝大多数年份我们家都种了水稻,之所以我们那里不在田里喂鱼的原因有两个:1、夏天下大雨时会涨水,导致鱼跑掉;2、夏天长时间不下雨的情况下,田里水会很少,甚至干了,这样鱼也难活。

知乎用户 同心圆 (桐昕圆) 发表

当下种植和养殖两大模块是比较困难的,种植相对于养殖又更具有优势

但是,早些年时候,由各地相继推出的稻田养鱼项目得到了部分地区的实验,寄希望于实验成功后大面积推广,暂且不说技术上的问题,单就政策性问题就需要打个问号

国家对于种植养殖方面政策变动比较大。当项目业主投入大量资金的时候,要提防地方政策存在一刀切等情况。比如 2018 年轰轰烈烈的拆除网箱政策,弄得很多新入行的农民赔得血本无归。

稻田养鱼存在很多技术问题,是那些专家学者至今都没有解决得了的。但是又碍于 “专家” 称谓,没有再对该项目做继续推进。

农民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哪个赚钱,哪个只会赔本,他们心知肚明

新项目有它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汇集在一起,才会发挥出经济效益。一味地以 “推广” 为目的,那么也会极大影响农民群众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不愿意干,应该会是常态了

知乎用户 锦绣嘉木​ 发表

水稻面积减少,很多田变高楼大厦了,鸟类增多,田里的鱼不够白鹭吃。

知乎用户 空城 发表

稻田养鱼这事温铁军老师以前也推过,确实是发展不起来。

我老家那边也没有搞过,所以我确实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

但是俺是读过几年书的。一种模式不能赚钱,要么是成本太高,要么是利润太低。

稻田养鱼的成本:不能正常使用农药化肥,担心鱼的死亡,患病,出逃,额外利润就是禾花鱼。

这件事没有成功推广,就说明禾花鱼的附加价值小于稻田养鱼的额外成本。

那么这件事到底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我想至少要增加 2 个条件,一是提高禾花鱼的价值,二是提高稻田养鱼的规模,利用规模效应去赚钱。

但是我能想到的事情,也肯定有人想得到的。

所以我只能去怀疑,是不是这个模式的大头——即种田这件事可能是不太赚钱的。

至于什么田太小不适合搞,什么雨水太多鱼会跑,这些问题恐怕是小的。

知乎用户 二狗​ 发表

不请自来,作为水产养殖的专业的研究生,这个回答让我想起来之前有一种养殖模式是循环养殖,鸡吃饲料,鸡粪喂猪,猪粪处理后给喂鱼,鱼塘的塘泥可以养农作物。很看起来很高效的养殖循环,但是这其中会发生病菌在这个体系的不断循环,影响食品健康。

就这个问题而言,鱼类在稻田中,需要获得氧气,食物,这些需要和稻田本身进行不断调整,比如鱼类的过冬需要水位。而且需要捕捞也是一个问题,而且鱼类本事工业化养殖的生产成本低,这个没有优势。这个养殖方式应该是作为一个创收手段可以,但在具体生产中问题还是有的,可能打击了积极性。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渔业睡前消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农民不是傻子,人家知道到底赚不赚钱

知乎用户 林林 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知乎用户 零言 发表

稻田养鱼共生模式,是利用稻田水面养殖鱼,既可以获得鱼产品,又可以利用鱼吃到稻田水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便肥料,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1990 年中国稻田养鱼面积达 67 多公顷,平均亩产鱼 50 千克左右。农民钱袋子多一份收入,何乐而不为?

一般在农业生产模式的过程中,很多的农民都希望自己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寻找着高经济效益,自己能够多一份收入。于是大家伙就会纷纷开动脑筋,想办法。其中,稻田鱼是其中一种,为什么以前很火的稻田养鱼,现在没人愿意干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稻田养鱼是一种新方式,稻、鱼、微生物等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循环利用。这种种植方式完全是一举两得,既能节省农民肥料的财力和人力,同时又能获得鲜美的鱼类产品,让一份田有两份收入。何乐而不为了? 可是现在很少人干呢? 有不少人表示干不动,累了。

何其原因,请我为大家一一説解。

  • 首先,我们自古以来,农业地理特征是人多地少,加上如今科技技术发展,投放农业中无人机,插秧机,拖拉机等等,所要的人工就会变少。不得不提一下,小农经济,亦称自然经济和个体农民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而现代的小农经济的概念有所扩展,还包括了小型农场。这样的人工种植方式其实是小众化的,根本就不适合大规模地种植。要知道我们种植庄稼的模式都是小农经济的分散式的经营模式。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是机械化规范化规模化,升级换代才能更好打赢仗,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以为了能够最大程度节约成本,不管是在播种上还是在施肥上,以及后续收割上都是应该采取规模化的作业方式。不然,相比以前老一辈用镰刀割稻子的,工作效率又不高,干起来又累人,花时间又多。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是靠机械来收割,真是太不过好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方便了,农民就开心了。

而使用机械化来进行操作收割的话,就不能保证稻田里的鱼是否安全,就要对我们的稻田进行一个升级换代,稻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必然花费大量的达不溜。数目不容小觑,农民不可能干着没有着算的事,行不通呀。

  • 其次这种方式得到经济效益没有想象这么高。这时候就会有人迷惑,不是这样说吧,鱼类产品能够节约肥料成本吗?为什么说经济效益没有想象这么高呢?事实上,鱼所带来粪料有限,所以水稻的产量不会增多,还有一些地区收入还不及肥料成本。一年到头白干,还不如不养之前的收入了。还有水稻自身一些 “疾病”,需要靠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其中的农药必然会对稻田鱼产生危害。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这种方式不好,投入的成本也上涨,基本白干还不如去给别人打工,不愿意再用这种“稻田养鱼” 模式。

只不过因为这种养殖方式需要消耗的人力资源也相对较高,另外还要看稻田的适配因素,所以慢慢地这种方式就被抛弃了。还有一点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现实问题,要说这种植方式的构想还是非常好的。只不过要是想真正操作起来的话,还是有很高难度的。

  • 还有在生态环境这方面,如果想要养的好,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稻田里的水质会影响我们鱼类的生存,水的深浅、PH、浑浊程度、温度等等,稍微控制鱼类的不好生存甚至死亡,此外,如果遇到大暴雨防控不好,可能稻田里的鱼不知所踪。并且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弊端,就是缺乏一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指导和推广,大部分的农民都是 “外门汉”,对于养鱼的技术都是缺乏经验,需要一定的指导才明白,农民对于一门技术的入门了解能力和实操经验而异。而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入门需要三个多月,熟练需要三年多,高级需要日复一日的专业,急需要培养这样的新型农民。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会影响到一家人一年收成的,谁没有把握都是不敢乱来的。

结束语
其实稻田养鱼以前还是比较流行,不管那种农作物模式,都是需要我们恒与勤,坚持干下去,勤劳致富去,大家伙也可以体验一下这种生产模式,5~10 亩就好,感兴趣也可以评论交流。
下期将讲述稻田多样化发展,一亩多积分钱袋子。

知乎用户 xu white 发表

1 农田生态本身就很脆弱 就算用了稻田养鱼的模式 只是让生态变得稍微不那么脆弱而已 仍需要大量人力(甚至更麻烦 比如施肥打药都要考虑对鱼有没有害) 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2 农田本身的意义就是产出食物 要讲投入产出的 并不是为了追求生态平衡搞的行为艺术 不然还种什么田呢 去野外采集点野稻 抓点河鱼不就好了?

3 稻田养鱼似乎在以前也不多 倒是见过有农家乐说自己用的是稻花鱼

知乎用户 笨笨杨 发表

如果产量不错显然不如开鱼塘单独养鱼,产量高劳动强度低,为了鱼塘去将就水稻真是没必要。不过很怀念 10-20 年前从出版社到技术员到电视台都在挖空心思帮农民赚钱的时代

知乎用户 浪浪 发表

养鱼不大可能,养鸭还可以。

知乎用户 酒中仙 发表

经济效益不好呗,稻田养鱼,只能火一阵子,不可持续,对于鱼来说,无论是稻田鱼,还是普通鱼,都摆脱不了鱼的本质。稻田鱼更像一个噱头,越来越多的人明智,不在为这个名词买单。

二,受疫情影响,养了稻田鱼的农民,销路不好。养了卖不掉。打击农民的激情。更多的农民发现得不偿失。

知乎用户 集思广益一下 发表

农业农村部拟规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耕地应优先用于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我国收获小麦超过 1.2 亿亩,收获进度过四成,我国农业发展目前是什么水平? - 月九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6074718/answer/2516173572

2022 年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水平为上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 4%,将带来什么影响? - 守护爱与正义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4655808/answer/2502962931

知乎用户 uiandue 发表

几十年前我家弄过,连下几天雨,鱼全跑了。

知乎用户 明通端悫 发表

工业农业的东西

从来都是 强约束 线性化 模块化 解耦合

才是效率最高 成本最低的

知乎用户 不入流的摄影师 发表

鱼来了

知乎用户 滚烫 发表

废那 bi 事儿不如进城打工

知乎用户 钻被窝 发表

这稻田养鱼,非常的珍贵,留给大企业家们吃

知乎用户 原来是人心啊 发表

理论指导实际,出了问题,做理论的拍拍屁股走了,反正试错的又不是自己

跟钱有关的,都是因为利润做出了选择,既然不做了,就是不挣钱呗,不用考虑其他乱七八糟的

知乎用户 Eason 1874 发表

因为不赚钱,难度大!我们那养龙虾都在稻田里养。

知乎用户 三使 发表

不赚钱。

知乎用户 好物果礼物 发表

一直都是很小众的好不,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这么搞的,起码要水够多,而很多稻田其实日常很难满足这点的。

以前也是非常小众的,只是偶尔出现而已。起码我们村以及附近知道的地方,都没有看到有人这么搞过。

知乎用户 青铜 发表

老家一直有,只不过不拿去卖,都是自己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还以为是因为我高中毕业不用再学地理了

知乎用户 二喵子​ 发表

我们这边的稻田里有鲫鱼和泥鳅,但不是故意撒的苗,是附近水库里跑出来的。在稻田放几个笼子一样的网,就在公路旁边卖,也能赚一点点,就当个乐子玩。正常化肥农药该打也得打,反正泥鳅也死不了。

如果图里的鱼能像泥鳅一样不怕农药,也许还是会有人在稻田里养鱼的。

知乎用户 蕾丝男士 发表

很简单,别说农药了,肥料一撒鱼死光

知乎用户 Eliauk 发表

高中地理上面的桑基鱼塘?

知乎用户 无敌的 LILI​ 发表

既要也要,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知乎用户 苏州阿尔法生物 发表

主要的原因是稻田想要提高产量就得使用农药、化肥,以前都是零星种植,现在多数都是机械化种植,一般情况下水稻地都是连着一片的,如果其他的水稻地用农药,水流入你的稻田地里,田地里的鱼就会 OVER, 这种 “稻田养鱼” 损失比较大。

另一个因素是夏季天气太热,水稻中的水量还要控制得当,如果水太浅了鱼会因为过高的水温的造成大面积消亡。整体不太划算,除非养一些黄鳝、泥鳅、鲇鱼等生命力强的会好一些。

实验室设备_试剂耗材_恒温振荡培养箱_移液器_生物反应器_阿尔法

知乎用户 车描淡写 发表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 b 站搜一下 up 主 @阿峰小农家

我之前看过他发过几次抓稻田鱼的视频,看着挺欢乐的。

知乎用户 tcqant 发表

这样说吧,不是农民不愿意稻田养鱼了,而是农民不愿意种田了。在我们那在家种田的绝大多数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而随着老人一个个离世,种田的人越来越少。种田人少自然稻田养鱼的人就少了。

人们不种田的原因很简单,不赚钱。稍微年轻点,随便在外打工挣得也比种田种地多得多,更不用说种田种地有多辛苦,遇上天旱或大水还会严重减产。

说这些,主要是反感那些对稻田养鱼完全不懂的人在那瞎鸡儿乱扯?什么稻田养鱼不划算,农药化肥让鱼活不了!扯淡呢!见过稻田养过鱼吗?

养鱼如果不因为大水冲走,或者天旱干死,相较于只种水稻来说绝对能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我家以前一亩田如果管理得当一年大概能出 100 斤鱼,按零几年禾花鱼约莫 4 元一斤的价格来算,一年可以得 400 元左右收入。而当时的米价大概 1.5 元一斤,一亩田的产量能有 800 斤大米已经算不错,算下来一亩田也就 1200 元。不算人力成本,减去抽水、农药、化肥的成本总共约 400,一亩田算净利润 800。这样简单一算,稻田养鱼能比只种水稻多 50% 收入。所以稻田养鱼绝对有利。

知乎用户 小 HH 发表

因为现在都养虾了,名叫稻虾!

知乎用户 罗辑​ 发表

你也不看看是什么条件下的稻田养鱼,真要养鱼干嘛不在大湖泊或大水塘里呢?稻田养鱼是不得已而为之,都是在水源不充足、不方便引水、地势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边边角角的稻田顺便养鱼一举多得,有条件谁会在稻田养鱼。养鱼要大水,水质要干净,但也不能是白水,水太干净了还要有意种水草,水里要有微生物和虫子,稻田里势必要施化肥打农药,鱼是受不了的,稻田里的水也太浅。要么种水稻,要么水塘养鱼,稻田养鱼不具有普遍性,没有效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邻居养鱼我织网,邻居就是我渔场

知乎用户 三人行 发表

稻田的水不都是几厘米吗? 夏季还会干裂。养鱼?养泥鳅差不多!

知乎用户 Leon 发表

地摊经济也没人干了

知乎用户 迪迦奥特曼人间体 发表

利用稻田来养鱼,确实可以不用打农药和加化肥,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成本,但水稻的产量却并没有上涨,有些甚至因为没有施肥而造成了产量下降,毕竟单纯靠鱼粪产生的肥力并不够。

虽然田里面的鱼也能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很多人却发现,两者加在一起却并没有产生更高的价值。为了养好地里的鱼虾等,农民会花费更大的精力,并且养鱼的成本也增加了不少。

在水稻产量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继续在稻田中养鱼带来的经济效益,显然不如在鱼塘中养鱼更多,并且稻田里养鱼付出的成本更大,难度也高了很多。

虽然稻田养鱼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模式,但在农民眼中,收益才是第一位的,毕竟农民的收入主要靠农产品,如果没有经济效益,放弃也是必然的。

稻田养鱼模式有一定的好处,也有一定的弊端,比方说在山区的梯田里会更适合一些,在大面积种植的地区,产量肯定是第一位的,为此会使用机械化作业,稻田里有鱼的话,施肥和收割肯定不方便,如果用人工的话,成本将会更高,而在小面积的山区梯田中,水稻的产量并不高,养鱼带来的经济效益才能更明显一些。

稻田养鱼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但是还是会受到一些制衡,这是无法避免的难题。受到现实因素和技术方面的影响,这在短期内很难找出解决方案。如果有一家采用这种模式的话,那么旁边邻居的地里肯定也要采用这种模式,如果没有采用,依旧使用农药的话,农药就可能流入别的地方,最终导致鱼虾死亡。

在技术方面,养鱼也是一个难题,很多农民并没有养鱼虾的经验,因此操作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稻田养鱼暂时只是处于实验性,要想将问题解决,还需要在不断的实验中发现问题,一个个解决。

知乎用户 月下贼人 发表

小时候去别人稻田里钓过鱼。。。

知乎用户 品牌万能大叔 发表

“稻田养鱼” 自己吃还行,如果想靠这个赚钱那可谓 “凤毛麟角”。我叔叔曾经就投资 3 万元搞 “稻田养鱼”,最终血本无归。

“稻田养鱼” 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稻田能创造鱼生活的水环境,鱼能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可以减少影响水稻生长的草害和虫害,此外,鱼排泄的粪便还能肥沃土壤。因此稻田养鱼是将水稻栽培和鱼的养殖相结合,同一块土地不仅收获了水稻,还收获了鱼,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与传统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相比,“稻田养鱼” 实现了鱼类养殖和水稻种植的双赢。因此很多农民在水稻田里养鱼,想着在收获稻谷时顺便收获鱼,搞不好还能卖个好价钱,何乐而不为?

“稻田养鱼”和 “包山头养殖” 类似,曾经确实红极一时,但是目前很少农民愿意干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 4 点:

一、稻田养鱼主要是收获水稻,化肥和农药对鱼危害大

在以前的年代,种地用化肥的人很少,稻田基本上只用发酵好的农家肥,这些农家肥不足以危及鱼的生命。再加上那个时代稻秧的虫害和病害相对少,也基本不喷施农药。清澈的溪流灌溉水田,鱼能在稻田里自由自在的生长。

而如今很少有人 “稻田养鱼”,其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很难有好的收成,鱼对化学物质很敏感,鱼想要在稻田里生存很困难。可以说生态环境破坏了,水稻田里的很多动物都变得越来越稀少了。要水稻还是要鱼?肯定会选择要水稻,水稻是口粮,而鱼仅仅能丰富人们的 “菜篮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保鱼还是保稻子不用多说。

二、稻田养鱼,鱼的产量有限

稻田养鱼,鱼的生活状态和野生的没什么区别,这样的鱼个体都会比较小,最大也就一个巴掌大。其次,鱼的密度也有严格控制,一般每平方米最多放 2 尾鱼苗,每亩田最多养殖 1000 尾左右,鱼苗放到稻田后多数会死亡。

稻花鱼生长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没有受药害),任其自由生长,一般每亩稻田可以收获 30 公斤左右的鱼,产量极低,想赚钱很难,价值就 200~300 元。

搞 “稻田养鱼”,不用人工除草和投喂任何饲料,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不仅鱼的产量低,水稻的产量也不会太高,养殖效益和栽培效益都非常低下,最终得不偿失。

三、不可控的风险很多

稻田养鱼要面临很多不可控的风险,比如常见的蛇、鼠、鸟(白鹭)都会进入稻田捕捉鱼,当然这不算是严重的。

“稻田养鱼” 最怕的就是遇到暴雨,暴雨很容易涨水或者把田埂冲垮,这样鱼就会被冲走。其次稻田里水的深度也很讲究,水过浅会影响水稻的生长,会影响鱼的呼吸,如果遇到高温天气鱼会被蒸熟,而田里水满鱼会跑。

因此,稻田里的水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在旱季田里绝对不能缺水,水源必须要充足。收稻谷之前一般会把水放干几天再收,这就需要你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田里的鱼处理完。

就比如我们这边农村的沟渠里水很少,上游都是建有水库的,一般都是耕种季节才会泄点水下来,因此水的稳定性很差,你很难保证沟渠里随时都有水。就算沟渠里有水,你能保证上游的人不喷农药吗?

四、稻田鱼和普通的鱼差别不大

稻田鱼和普通的鱼在外表和口感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如果你去集市上买 “稻田鱼”,别人并不能分辨你的是什么鱼?可能还会嫌弃你的鱼个头小。其次稻田鱼在口感上和普通的河鱼没有明显的区别,相反有的人会觉得这种鱼泥腥味很重,往往会出现 “有市无价” 的局面。

总结,“稻田养鱼” 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但是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多不稳定因素,而且还费时费力,利润点低,尝试过的自然不会再次尝试。

稻田养鱼不仅要看天吃饭,而且还要精心呵护,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一块地收获几十条吃起来虽然很鲜香,但是效益很低,要搞养殖就搞现代养殖。

真正 “稻田养鱼” 绝对不会在乎利益,都是随便养点自己够吃就好,到农忙时节能多一个菜,鱼最终收获的多少根本不在乎,如果想高密度养肯定不行,鱼比稻多,行得通?

**要记住,“稻田养鱼” 应以水稻为主,仅仅是生态养殖模式,并不是经济养殖模式!**如果稻田养鱼变成产业化,一亩稻子还没有一亩稻花鱼收入多,那这种稻花鱼绝对不是纯自然生长的鱼,饲养者会为了利益往稻田定时喂鱼食,准确说是饲料。稻田鱼的初衷是自给自足,你如果想实现大规模养殖稻田鱼,那就是本末倒置。

知乎用户 古月方方土 发表

这种东西必须上规模,就自己家一亩三分地,养出来的鱼还不够肥料钱和劳工,而搞规模种植或养殖,还有其他更好的项目。而养不成规模的,有这个精力出去打个工都赚回来了……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所有的有机都是骗人的,没有意义。

知乎用户 Mr Liao 发表

永动机为啥没有人研究了?

知乎用户 哈哈哈 发表

我既没看到题主是如何论证稻田养鱼减少,又没看到以前很火到底是怎样火的阐述。迷迷糊糊的提问,匆匆忙忙的回答。

知乎用户 一只帅小羊 发表

种地的人分两种,一种农民自己种,一种是承包种

农民自己种稻田养鱼问题不大,关键是时间和成本的关系。你两亩地的稻田能养多少鱼?但是时间又是多少?这些时间哪来去工厂找个事干,或者自己打打麻将他不香?你如果稻田养鱼就要考虑枯水期的时候鱼怎么处理,怎么打农药不伤鱼等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是承包户的稻田养鱼,那真的吃饱了没事干了,承包户如果这么精细化处理,早亏本的连姓都不知道啥了。

目前来说,我所知道的混合使用是指在稻田修稻期干点其他作业,等种水稻的时候,再清空种水稻这种模式。无论其他作业是种地,还是打工,还是造孩子。现在有几个农民整天盯着那一亩三分地。。。。。

很早我们这里就不采用插秧种稻了,普遍采用的是:种子催芽,抛稻种的方式来种地了。简单方便,抛完回家干其他事

知乎用户 俞渝 发表

稻田养鱼听说山区梯田那边还有一些,不成规模。

稻田养小龙虾现在我们这边在大规模推广,农民积极性很高,今年一个县就搞了三四万亩。农民增收明显,对于我们当地市民来说,直接的好处就是今年小龙虾的市场零售价格明显亲民了不少,基本上小龙虾自由了。

知乎用户 戒喰 发表

我们这的稻田都成了河景房

知乎用户 一碗醍醐​ 发表

现在城里人都爱吃小龙虾,稻田里的 已经都改成 了。

知乎用户 clout 发表

别说没有农民愿意稻田养鱼了,

连农民都快没有人愿意干了!

农耕文化的余韵依旧,但辉煌已不再!

知乎用户 我要长胖 发表

小时候家里养过一小块地。如一些答主所言,只能养两个月左右,鱼长不大,没啥经济效应,。最重要的是,我问了下家里人,没养的最重要原因,它会成为方圆十里猫咪的自助餐厅。

知乎用户 著名的小皮同学​ 发表

现在开始搞稻蛙模式,确实还可以,青蛙吃虫,基本不需要打杀虫药,然后青蛙吃饲料,粪便可以做肥料。我一个客户去年 5 亩地,蛙稻收了 1000 多斤,打成米价格能卖 15 一斤。青蛙收益也不错,一年下来大概 2w 多一亩多利润。

风险就是怕洪水,雪灾,所以选址很重要。

还有就是青蛙疾病防治也要注意,肠炎、腹水、歪头、寄生虫,死起来死一大片。

知乎用户 删除所有 发表

这种专家我也能当呀,随口就来呀,玉米地里中高粱,空中加空中飞人表演收门票,,你看,一亩地三个项目创收!!不能干?不能干那就是你的问题啦,三个项目个不耽误呀!

知乎用户 shimo.yu 发表

效益低,成本高。

稻田养鱼,在十来年前,我家里做过,当然规模不大,也就一点点鱼苗。

1 水和天气的问题

我家四川的,田都比较分散,而且地貌不平,这块田在洼处,那块田在坡上。

夏季时,要么旱,要么涝。

干旱时候,周围的人都得用抽水泵去一个涵洞里打水,输送到田里,特别费时费力。

一般是晚上做,白天要干农活,家里人多,可以守下,人少就不行了。要用特别长的管道连接,因为稻田分散,就要转变位置,晚上打着手电筒守着,防贼(那时候农村盗贼猖狂),又可以观察机器,还可以看水位。

养了鱼,水的需求量就会更大,但一个村子,大家都要用水时,你用多了,其他家不乐意。

涝的时候,我们那里夏日总会有暴雨,一下雨,田埂冲垮,田里养的鱼就跟着跑了…… 冲到别人田里,你也不好说啥,没什么物归原主的说法。

2 偷鱼或者药鱼

农村人可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纯朴,为了贪小便宜,有人会趁着田里水位浅,直接买药下进去,就一晚上功夫,全部鱼虾都能药死。

我小时候,经常我们村那片很多水田里都是死掉的鱼虾,泥鳅,黄鳝。现在好很多了,但劳动力缺乏,水田也荒了。

3 缺氧

水田应该还行,以前家里搞鱼塘,天气一热,天天都能见鱼翻肚。

4 收益低

稻田水浅,养不了大鱼(比如鲢鱼,花鲢),就养鲫鱼,鲤鱼,我不知道别处,但我家那面,这两种鱼市场不太行。鲫鱼肉少次多个头小,鲤鱼肉多些但腥味重,都卖不出好价格。养乌棒倒是可以,但是它要吃鱼,之前我爸不听,搞了几条,结果一田的小鱼都被它霍霍了,真就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而夏日收水稻季节就是捉鱼的时候,但天热,我们那面不喜欢夏天吃鱼,冬日才是旺季。

综上,费时费力费水,还有天气这个风险在,养鱼顶多自己家吃些,要高产赚钱困难。

知乎用户 艾迪 发表

就一句话,不挣钱谁干啊!此理论场景就是个噱头

知乎用户 等一季花开 发表

高考地理透题是吧

这题目也太经典了,妥妥的地理题哈哈哈

知乎用户 000 发表

1 化肥不能打。全国农作物产量都是化肥养起来的,稻田有鱼,不能打肥料,光靠鱼粪营养不够,稻田产量低。

2 农药不能打。鱼吃害虫和杂草只能吃一部分,剩下的可就是野蛮生长了。不打药就死稻子,打药鱼就完蛋,二选一,总得亏一个。

3 卖水产赚的比卖稻子多。稻子一亩才几个钱,这面积换成养小龙虾、螃蟹、王八,不比种稻子赚钱?

4 大鱼和稻子二选一。水稻水浅,是死水,养不出大鱼。要养大鱼要深水,水稻又不能深水。

4 没法机械化作业。机子一过,水产和稻子横竖亏一个。

5 水稻要晒田,地里是干的,没法养鱼。

知乎用户 North 发表

不产生经济价值,就这么简单。如果回到过去只能务农的话,还是有人这样搞的,鱼好歹也是蛋白质。

知乎用户 雪声风子 发表

为什么不干了?

这个和口袋里到账的东西是直接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现在种地的人大多数是 80 前(40 岁以上)的人。种地是个辛苦活,现在出门去打个工一天 200 + 的,或者更多不香么?

稻田养鱼或其他更多短暂兴起的综合性价比高的养种一体模式,未能推广,在我们看起来经济实惠。但在种地的叔叔阿姨们生活中,很难实行开。


主要的原因是基层农业————收益太少

单种作物收成少,就必须搞多种作物来弥补低收益的缺点。种的多,收益就是 1+1+1……
(但是问题来了,作物多,谁去干活呢?)

第二个原因————劳动力短缺

在家干活的人就两三个,吃饭的人五六个或者七八个,呆家里的人就几个中老年人,小的上学,年轻的出门打工。
搞那么复杂的种植模式,谁干活?

第三个原因————知识技能欠缺

要套种或者养种一体,必须的技能是要掌握的,就如 “稻田养鱼”。
优点:鱼吃稻花小虫杂草,鱼粪肥水,活动水层。
缺点:鱼不可能吃到稻草水面之上的虫,不能防治一些稻草的病害,不能喷洒过多的肥料。
肥施多了或者打了药,鱼就提前归西,浪费人力物力。
这还是得靠种田人喷洒农药,施添肥料。稻谷长得好,肥料药水少不了。

第四个原因————外界因素

我种稻谷自己吃,养的鱼自己肯定吃不完,吃不完怎么销?目前并似乎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销售问题的渠道。
养了鱼,你不可能 24 小时守护它们,天上的鸟,地上的蛇,水里的虫,都可能解决一部分鱼。或者一些调皮孩子,下田摸鱼,把稻田弄的乱七八糟。这是种田人最讨厌的。(小时候下田捉泥鳅,捉黄鳝,经常挨吵。。)

不是农民叔叔阿姨们不想,偶尔的放点鱼,给儿女孙孙们消遣消遣,让他们体验一下农村的快乐。但真正的搞大规模的套养,没那个时间。

或者干脆地也不种了,直接出门打工,真正靠地里的东西养活一家人,生活会很困难的。


每每遇见稻田,绿油油的稻子,微风轻撩动时,眼前尽是美好童年

知乎用户 平阳走虎 发表

因为不挣钱。

养殖业越来越卷,水产品出栏价格越来越低,之前农场推行过蟹稻,但是很难收回来,回捕率只有 20% 不到,本都不够,只有回捕率达到 50% 才能挣钱,但是你要回捕率高达 50%,需要投入大量人工反复回收,这玩意是没法机械化的,现在人工越来越贵,除了面子工程不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知乎用户 杀道行者 发表

因为不搞钱,农民又不傻。

知乎用户 四十千 发表

稻田养草鱼?怕不是一天干半亩的稻哦。

知乎用户 小笨鸟 发表

这是一门失败率很高的生意,而且个人是不可能可以做好的。

每年夏天水库放水,我们村里的人都得打一架(现在还是如此),有些人的田紧挨水库就希望水放的小一点,有些人的天在下午离水库远的很,就希望水大点。

所以经常是上游的人把隔离的田傍填好,长舒一口气去吃饭,下游吃好的就扛着锄头把它挖开,然后长舒一口气回家午睡去了,然后上游的。。。

水源的争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村委会把控好,每年都得打几场架。至于养鱼,养鱼得控制好整个村的水田资源,而且得让大家都不许打农药。这种统筹只有这一片田都属于一个人或者是集体所有制才可能。

知乎用户 门前树下的小苏子 发表

麻烦调查好哦,坐标江汉平原地区,现在是龙虾、鱼、水稻三方进步哦

知乎用户 jfhfjf 发表

是能多赚点,但耗费的人工成本大大增加,有这时间休息休息或者做点其他事都比这点钱多

知乎用户 牟某人 发表

难道不是因为收入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啊?没有农民愿意干?

抖音不是很多博主拍的视频是稻田里养的鱼么

知乎用户 专业的 HR 发表

小的时候家里有稻田,但是从来没有吃过稻花鱼,最近还在想为什么呢?

一种模式如果进行不下去,本质的原因还是:不划算!

也就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知乎用户 春 木木 发表

也不是都没有农民愿意干,央视也播过,福建南平还作为当地特色呢,得有技术支持、有销路的新型农民才干的了。

回答里提到的成本、虫害等问题,都是有解决办法的,只不过这种模式确实对地理条件、种植和管理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不是处处都能复制的。

知乎用户 山大学伴是小仙女 发表

因为一亩田就赚那么点钱,养了鱼并没有多赚多少还可能亏本,耕作管理起来更麻烦,要花数倍的时间精力。换你你干吗?

知乎用户 知乎好物分享 发表

1、水源问题。农民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保障农田不会干涸,农田一旦干涸,鱼就会死,就增加了生产成本。但是普通稻田缺水一段时间影响并不大。

2、农药。为了不让害虫吃掉水稻,农民朋友会适当喷洒农药。但一旦在田里养了鱼,就不能喷洒农药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稻产出。

3、机械化普遍。水田一旦养鱼,就只能采取传统的收割方法,人力投入过大,效率低,时间成本也高。

总的来说,生态共存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实践起来还是有很多不方便的。

知乎用户 刘锁子 发表

1. 水质:现在的水质跟以前的水质能比吗?我们小时候河里的水都是可以喝的,再看看现在直接就是一臭水沟

2. 庄稼:现在种田的人少了,基本上所有的田都外包出去了

知乎用户 广哥真有趣儿​ 发表

因为老爷说没做核酸不准收麦子啊…… 所以我们已经决定了,明年直接撂荒,三年之后看看谁来求我们种植!

希望全世界的农民都团结起来,用减产来提升价格。

知乎用户 理儒纳 发表

因为不挣钱还霍霍田。

农民穷但不是傻逼。

回答完毕。

知乎用户 美羊羊 发表

桥豆麻袋,这个东西就感觉刚出来的时候有嘘头,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你要说火爆,我有印象的是我在老家的大伯说狗都不弄这玩意。本来只用种种田就好了,现在好了,种完田还得守着鱼塘,没事找事纯属。

任意任何东西消失不是没有原因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的实际困难真的比想象的大很多。不好用就是不好用,任何宣传都是无用的。

知乎用户 瑶锋 发表

现在农村田都没什么人种了,更别谈稻田养鱼。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了,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年长的,现在你去农村看看还有几个年轻人。年长的农民那个还有那么多精力去弄稻田养鱼,养了没人吃是关键,养了拿去卖?各位游子有时间多回家乡看看才是关键。就像小时候爷爷奶奶都会种很多瓜果、甘蔗什么的,现在人都不在老家了,过了一两年见没人吃了,很多就没人种了。农村的种种很多都是传承,现在人都不在了传承自然就没有了,慢慢的很多东西就消失了。

知乎用户 者也 发表

拿我这举例,不是鱼不行是田到底是谁种?农民对我们生活在农村都算是农民,可现在种田的都是上辈甚至上上辈的在种,年轻力壮的就我们这边而言很少人在家种田为生,种田,对!饿不死,相交于旧社会这是万载以来的盛世 (农民自古以来就很容易满足有田种不饿死就行历史上的起义造反也都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去干的还都是失败以告终)。

扯远了,总结就一句话,时代社会在发展进步,人类生产力在提升,农村真正种田的人基本都是老人他们的体力精力有限拓展不了其它更繁重劳动,而且经济价值也不高,想吃鱼还不如去买一条养殖户们养殖来的鱼价格合适也不贵,而且现在种田大多也只是满足自家的口粮都种的不多,卖的话稻谷经济不高还不如种菜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农药说明书上写的是低毒,网上一查人只需要喝一口就嗝屁。

知乎用户 微拍堂​ 发表

1、并非是新生事物,汉朝就有

2、农业专家学者和媒体宣传的推波助澜;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商家的推广鼓动

3、并不是任何一块稻田都能养鱼,管理太伤脑筋,自然灾害难以预料

4、付出和回报不能相当,更多的还是亏损

知乎用户 小 A 姐 发表

现在个人种地的都少了,很多田地都承包出去了,庄稼都是大面积种收的,养鱼和种地一起,是能收获的多点,但管理起来相对麻烦,就像鱼塘种藕一样,藕需要肥料鱼却不需,鱼塘里长满藕叶,捕鱼也不好捕,所以把一样事做好有收获也很好!

知乎用户 qilinhan​ 发表

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农药越来越毒了,不打药产量下降厉害。

知乎用户 胖胖 2020 发表

知乎规则先问是不是。

我不是种田的,网上有不少视频,说的是题主的问题,然而也有很多视频拍的是稻田抓鱼。可见稻田有鱼,是常见的事情,

看网友的回答,说稻田不可能养鱼,说要晒干,放水什么的,那这些视频又是什么,关键是人家不一定养鲤鱼呀,有种生长特快,不容易死的,就是鲶鱼,广东说的塘鲺,一个月就达到市场能卖的程度了。这种鱼怎么就不能养了?

赚钱就算了,我看视频里的人抓得那么开心,也不太像是赚钱的样子。

知乎用户 第一乡长 发表

主要是你现在还能找到几条清澈的小河?

知乎用户 梦回千里 发表

好多年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视频,在湖上种水稻。

正方形的模具插满水稻,模具与模具相连,悬浮在水面上

具体细节不清楚,感觉很六

知乎用户 河长制 发表

家里从小就是种水稻的.

稻田养鱼这事, 我是一直想不通的~~~~

稻田养鱼, 是以养鱼为主呢还是以养稻为主呢, 或者两者皆顾.

稻子插秧的前个把月, 因为秧苗太小, 水还得浅; 水深会淹苗.

稻子成熟期的最后一两个月需要控水晒田, 水需要放干;

也就是说, 稻子的生长周期中, 只有中间的几个月, 田里水深够鱼生存.

可是中间几个月, 是最热的夏季, 太阳爆晒一天, 田里的温度轻松 40 度以上;

然后, 水稻还需要喷洒化肥和农药;

这种环境下, 适合养鱼?

可是如果, 以养鱼为主, 水稻只作为养鱼的环境, 那有太多可替代方案了, 比如藕田里面养鱼;

所以, 真的有农民在稻田养鱼么?

反正我只在电视上见过. 我们老家农村世代种水稻, 还真没见过在稻田养鱼. 在藕塘养鱼的有.

知乎用户 听海摄氏度 发表

水稻不能永远都泡在水里,根会烂掉的,但鱼是永远都离不开水的,所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知乎用户 一场旅行而已 发表

连田都不种了还养鱼

知乎用户 快乐时光 发表

稻田养鱼,桑树养蚕我们这边都搞过,结果…

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农业必须要有技术支持,还要地理位置优越,村民素质高才行。

稻田养鱼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人工大增,关键南方还经常发大水,难…

桑树养蚕我记得我小学时候书上看到,回来问爸妈,我爸说:以前村里统一养过,那一年麻雀长的特别好!

农村纠纷也是有的,还有人看不得你好,记得有一年家里养西瓜,没想到育苗的西瓜苗有一天晚上被人全祸害了…

村里经过一条河,小时候经常去钓鱼。后来没有什么鱼了,因为几乎每隔 1 年上游就有人下药药鱼。

知乎用户 乌合貔貅​ 发表

养出来的鱼土腥味太大 没法吃

知乎用户 睡哈子 发表

你都自问自答了,还能怎么回答呢?

你看稻田养虾(有稻虾共作和虾稻连作两种模式)就比较猛,无非就是个投入产出比的效益问题。

知乎用户 Silent 发表

哪个大聪明想的呆瓜操作。

知乎用户 一个 82 年的外贸人 发表

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差距的。

就像理想和和现实的差距。

稻田养鱼说白了就是一种鱼和水稻互利共生的模式。鱼在水中游动,可以疏松土壤,让田水流动起来,这就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氧气,同时鱼的粪便也是天然有机的肥料儿,鱼在稻田里还可以吃掉那些危害水稻生长的虫子、虫卵或是杂草。

但是考虑到实际的操作层面又会有很多现实的问题。

这种模式不是适合所有的情况, 甚至不适合大部分我国的农村。

知乎用户 春风 发表

这些大部分在南方,近些年来南方不是干旱就是水灾,

知乎用户 添狗汪子 发表

具体我也不知道。

但是前几年我们县在一个乡搞什么稻花鱼特色产业,估计搞经费的,第一年人山人海,第二年大猫小猫,第三年直接 GG。。。

我不会告诉你稻花鱼大多两个月前突击放养。

真养的稻花鱼吃起来特别好吃,跟水溏里养的鱼肉质口感完全不一样。

其实嘛,现在田都没什么人种了,谁还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缺吃的时候当然有人养

但是现在稻田养的鱼十块钱三条都算贵了,岳父水塘养鱼,比稻田鱼个头大得多,一条只卖几块钱,去年鸭子一只也只能卖 8 块,大小就是平时烤鸭那么大

而现在贵乎工资人均年入百万,他们这种养鱼养鸭一个月只有 3000 块的谁去折腾

知乎用户 無茶君​ 发表

把这主意放到游戏里吧,牧场物语、动森、星露谷_、_咲稻姬、…… 哪怕是开心农场呢。

别祸害朴实的农民了,这时代鱼稻真的不能同笼。

知乎用户 宁静的小尾巴​ 发表

不能打农药很难,而且南方好多田有福寿螺入侵,这种东西鱼又不吃,只能买茶麸去杀,鱼根本活不了。不过一些山里挨福寿螺毒害少的倒是经常见养鱼的,不过不是那种大鱼,而是一个到几个手指头大的荷花鲤,开春下秧后放,等稻子收了就可以吃一顿,蛮好吃的。不过我们这边种的稻子不是很高产那种,成熟期也晚一些,抗虫性也强些,所以没见打农药,所以还得看稻子的品种。还有关于机械化收割等因素的影响,山区主要是牛犁手割式种田的多,所以养鱼条件要好点,那些种粮周期短机械化要求高的,还是不建议养鱼。最后就是现在农田闲置已经开始漫延,好多家不想种田的都稻改塘了,池塘养鱼还是更好一些,实在不想自己养也可以买,相比其他肉,现在鱼肉还是便宜点,而且鱼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去店家那又帮杀又可以帮打鱼片,麻溜得很,好多自养的人平时忙都没空吃,相比过去农村高密度的人口,可能现在已经不需要这种养鱼的模式了。

知乎用户 红城好小伙 发表

大水一来,鱼儿跑了!水一干,鱼死了,怎么养?

知乎用户 皓予榕生 陈慧颖 发表

小时候,这种稻田鱼只能在老一辈有经验的农民家里才能吃到了,经验老道的农人,每天基本和稻谷待在一起,愚公移山一样的一个中心环带动起整个小型生态系统。

但是还没忘记初中生物,或者自己做过造景鱼缸的小伙伴都知道,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几大角色,生产者,多级消费者,分解者,水阳光空气(无机环境)。

在稻田养鱼的生态环境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分解者的来源,原土壤所含菌?还是新发菌,是否随其他动植物感染携带病毒,是否对水质造成污染,造成污染后的农药喷洒是否影响水稻或鱼的生长。

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的仍然一部分养殖过度依赖经验,弱化科学技术,这也给一些理想化的想法(暂时未经过实际科学验证尝试)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困境。

知乎用户 有巢氏 发表

这种小农经济模式就别吹了

知乎用户 鬼畜勇者 Akira 发表

从实际养护的可操作性以及投入产出比来看不尽如人意,远不如久经考验的桑基鱼塘实用性高

知乎用户 Echo 发表

没人愿意干了,最核心的原因还是挣不到钱了。

知乎用户 白弈​ 发表

知乎用户 pengfe9988 发表

“稻田养鱼” 有点象_老鼠尾巴熬汤_—— 没多大油水。鱼喂不到多大,又不敢使用农药化肥。碰到暴雨或者山洪暴发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知乎用户 玫瑰 发表

现在都去养虾了!虾的销量好。

知乎用户 马头山哭哥 发表

哈哈哈听说你家田里有鱼,而我的网也还结实,今晚很好的月光。

知乎用户 Gaper 发表

真就不知道这模式是咋个吹起来的,水稻和养鱼是矛盾的,不能兼顾。

我农村长大的,稻田养鱼一般就是稻田留出一块区域不种稻子,挖深做溏,能养多少鱼取决于你溏的大小和深度,一般也就养点自己吃,或者少量补贴家用,规模不了。

那些说以前农村鱼多的,是没概念,自然状况下稻田里面就一些小鲫鱼,鲤鱼一年就长到一斤重,而且鲤鱼数量很少。那些自媒体拍的假的不能再假,水位鲤鱼的背都没有没过,鱼儿养的活吗?天一热大的全死。

知乎用户 是来了来了 发表

市场会自然淘汰一切不合实际的谬论

知乎用户 毅支蔷薇 发表

因为效益不够好

相比于专业养殖户,你养的一没人家大,二没人家多。

更离谱的是,别人科学养殖的,味道还不比你差,甚至比你好。

所以农民的未来是科学化,产业化。小农经济怎么救不活了

知乎用户 一路向东找日落 发表

生态环境吧,这种方式趋向于自然,能够吃到这样的食物肯定是一种很纯的美。

知乎用户 Linchell 发表

鱼菜共生的概念是有要火了?

知乎用户 一贱你就笑 发表

不是所有的水质都适合养鱼,以前自家田里会放点鱼苗,时间到了在抓来吃。那会经常带着弟弟赤着脚,去田里捉鱼,好不自在。捉起来的鱼个头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味道都是极好的。稻田养鱼如果做成产业链我是不赞成的,一方面农作物需要打药,肯定不利于鱼苗的生长。另一方面鱼的个头不会太大,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所以完全没有必要。

知乎用户 渴水 发表

农民不是傻,他们只是反应慢

真有用的话早就干了

知乎用户 卡卡罗特 发表

一看就是没有真实的农村生活的,稻子在前期需要水,你养鱼,这样不能打农药了,粮食产量上不用去,指望这几条鱼能干什么,况且,后期稻子成熟,农民都会把自家田里的水放光,然后晒一阵子,确保稻田干燥,方便收割机下田收割,你田里有水或者不干燥,收割机是不愿意去你田里收割的,进去就陷进去了,这还养什么鱼,纯粹脑中美好的想法,动动嘴皮子,没有实际的农村生活经验,不切和实际生产生活需要,既麻烦还不符合农民经济最大化需要,反正我们这边农村就没听过有哪家搞过这个的

知乎用户 零零落落 发表

都说错了,其实水稻养鱼,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有水,即使是江西赣州这种一年到头都下雨的地方,很多农田并不能保证长期有水,那种长期有水的田一般只在有溪河的地方。没有水鱼一下就死了,所以稻田养鱼注定了只能是小规模

知乎用户 疯人院院长 发表

风头过了,教授退休了,

教授放个屁,屁太香,香气扑鼻,亿万农民跟吃了兴奋剂一样,忙疯了。

知乎用户 热血少女星 发表

因为不好吃啊!!!

我小时候有一次去亲戚家吃饭,那天最卖座的就是鱼,然后亲戚说好吃嘴的嘴巴从来不骗人呢今天的是河鱼你们就全部都吃完汤都喝干净。

而且除了水稻鱼,还有在楼顶上养鱼的,楼顶上蓄水夏天又凉快还能养鱼这不也是一举两得?但是那个鱼也不好吃!我们老家也很少有人这么做了。

知乎用户 hallo 发表

一个养殖场农业从业者来说说有机农业吧。

有机农业就是你们说的土产品是人类的未来。但不是所谓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定位是满足人类需求,高产量,便捷运输,健康的农业!但是捏这个定义本身是矛盾的不成立的!按我实际情况告诉你们吧,现在养殖场大多数的动物基因越来越差,大规模饲养的情况下不得不用抗生素之类的药物,抗生素积累他是需要一定时间去排出体外,然后饲养周期到上市时间是很短的,远远达不到这个排污周期!哎呀不说了,说了你更加觉得恐惧!总之能搞到土鸡土鸭最好,搞不到尽量吃有保障的食品。说多了,你们觉得恶心!

有机农业不是产量问题,我们在养殖场自己种菜用发酵有机肥都长的很好。而且很多农村自己的菜也不打药!最主要的是信任问题!其次是价格

知乎用户 深圳小帅比 发表

我们那边是养不了,田里经常干,这鱼放那我们那养,不是饿死就是晒死,而且图里这么大的鱼 不可能的,田里的水才多深。。就算是我们那河里都没这么大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砖家在 ppt 胡扯一通,然而落地困难,各种因素,最后可能导致稻谷收成不行鱼也没有。还不如专门挖个鱼塘专门养鱼,砖家懂个锤子,稻田养鱼能有几条鱼,凑活罢了。

知乎用户 汝昂高 发表

是种田的人少了,我们这边还是一直坚持稻田养鱼。就很多老人去世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以前满山遍野的梯田,现在都是荒地。我们小时候还有人租地种,现在自己家的都懒得种了。

知乎用户 官官居柩 发表

现在主要还是多变的天气,旱的旱死涝旳涝死。

有的地方干旱严重,水田里没有水,田里都开裂了,要养鱼估计只能养非洲肺鱼了。

有的地方水太多,经常洪涝,养鱼早被冲走了。

不是不愿意养,是没法养。

还有一个情况是没有效益,现在农民种地除非平原上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像我们山地没法机械化,面积还少,宁愿出去打工也不种地,因为种地只够解决饱,估计温都解决不了。

种子涨价,水涨价,肥料涨价,农药涨价,人工涨价,就是粮食涨不了价。农民没法啊,关键进城还一直被嫌弃。

知乎用户 培风爱图南 发表

其实那是物质匮乏缺乏多样性的结果。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不需要那么干了,想吃鱼出门左转菜市场。

知乎用户 藥師 发表

一个核酸结果只能干一种农活

知乎用户 格里菲斯 发表

因为影响韭菜生长了。全心全意割韭菜,不允许摸鱼。

知乎用户 果壳里的宇宙 发表

因为现在种田要 48h 核酸。

农民伯伯在排队做核酸呢,哪来时间养鱼

知乎用户 严重朱震 发表

鱼太便宜,现在都是稻田养蟹了。

知乎用户 一生的航向 发表

因为养鱼不如养小龙虾赚钱。

知乎用户 小镇来猫 发表

第一,稻田不是一直有水的。

第二,稻田是要打农药的。

第三,到了夏天,稻田因缺少,要经常性灌溉的。

第四,稻田一般比较浅,养不了大鱼。

种田就耗时耗力要花大量功夫,哪有精力再养鱼,再者你在田里养鱼挣得到钱吗。特别是夏天,那么毒的太阳,说不定一下就给晒死了。

不挣钱,又耗时间与精力,吃饱没事,养这玩意干啥。

知乎用户 道友之家​ 发表

在农村中,曾经有一种养殖模式令人们十分的追捧,因为这种养殖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是可以实现 “双收获”,这样的话,原本只能有一种收获的情况下,现在可以收获双倍的钱,这也是导致人们对这种养殖模式追捧的原因,而这种模式就是 “稻田养鱼”。

不止如此,《致富经》还曾有过报道说,农村一小伙返乡创业 “稻田养鱼”,一年赚了 600 万元,加上此事的报道,稻田养鱼成为了火爆的养殖行业,引得很多农村人们纷纷跟着养殖,但到了如今,“稻田养鱼” 已经过了火爆时间段,甚至现在很多农民都不搞稻田养殖了,有的还说:“就算年赚 600 万,也不会再做稻田养鱼”,那这是咋回事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没有人稻田养鱼呢?

为啥以前稻田养鱼这么火?

稻田养鱼想必大家都有了解过不少,所以的稻田养鱼,就是在种植水稻的田中,放入鱼苗来养殖,这样到了水稻收获的季节,也就是鱼收获的季节,这样下来就能实现增收,也能提高农民的收入。

一般在稻田养鱼,养的都是鲤鱼、鲫鱼和草鱼这些鱼种,因为在种植水稻的时候,把这些鱼类放进去饲养的话,这些鱼类就可以吃稻田中的浮游生物、虫子和水草这类食物存活。

而且不少学者发现这样还能保护环境,所以就一直大力的推广,其中就是以农民能增收和推动农业发展为目的,来宣传稻田养鱼的好处。

但主要受到人们追捧的,还是因为有报道说一农村小伙,稻田养鱼年赚 600 万的传言了,导致这样的养殖模式开始火爆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以前 “稻田养鱼” 那么火爆了,因为人人都想要赚那 600 万,也想由此进入小康社会,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稻田养鱼模式不火了呢?

稻田养鱼弊端

至于为啥现在的稻田养鱼不火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 4 个:

1、病虫害难处理

如果是稻田养鱼模式的话,那么这是其中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因为你在稻田中养殖了鱼苗话,那么在水稻上有害虫之时,很难处理,因为如果你在喷洒农药的时候,这些农药会喷到水质里面去,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水稻田中的鱼苗大批的死去,就不能实现增产反而还亏本。

如果说不打农药的话,那么害虫一直威胁这水稻,到时候水稻能不能收获还是一个问题,基本大多数的农民种植水稻都是以此为食,如果水稻不能收获的话,还要重新去购买粮食来解决食物的问题,更不用想里面的鱼够不够买粮食钱了。

2、水质问题

一般而言,种植水稻的地方多为南方,水量比较充足,但大多数的水质都是靠水稻田边的河水,一般引进来一些供给水稻存活后,就不会再需要了,而放养鱼苗在里面的话,那么就需要一直不断的放水,水漫过田地之后鱼苗还有可能逃跑, 就很难实现增收情况,主要的还是要给水稻打农药,这样农药进入水中,就会改变水质的情况,而鱼苗不适合这样的水质,就会出现大量死亡问题。

3、养殖成本高

“稻田养鱼” 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其中的成本就有人工的成本,因为在没有放入鱼苗之时,你种完稻田之后除了打打农药放放水,基本是不怎么管的,但放入鱼苗之后,你就要每天去看,因为你要看水质情况如何,还要看这些鱼苗会不会缺氧,再加上气候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以前不用花时间管的,现在每天都要去管,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再加上鱼苗的损失你还要及时补充鱼苗,造成的成本就更高,甚至往往你的养殖成本还要超出收获,也是因此有部分农民才会说:“年赚 600 万也不养”,就是因为可能你的养殖成本也要差不多达到 600 万,这么多的成本,谁也顶不住。

4、农民养殖无销路

一把在搞稻田养鱼模式的,多数都是农村人在养殖,可能大多数人都是听到年赚 600 万就养殖了,但养殖之后大家都没有什么销路,在农村的话,农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销路,去集市上卖也很少有人认同。

就算有销路的农村朋友,卖出价和成本价完全不成比例,因为那点价格可能还不够自己的养殖成本,这就导致人们越来越多的人们,十分抵触稻田养鱼,现在的话,也基本没有多少人在搞稻田养鱼的这个模式了。

结语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还有不少人说稻田养殖就是一个骗局,其实也不是,但养殖成本太高,很多农村人们都负担不起,这也就导致了 “稻田养殖” 的逐渐没落,以至于现在基本都没有多少人养殖了。

知乎用户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发表

好像这个是古巴农业模式,缺化肥农药的时候这么搞比较好。我们现在走机械化加农药化肥模式,粮食比这个产量高。再养鱼那鱼怕不是没人敢吃。。。

知乎用户 Someone 发表

坐标福建武夷山,这里在秋季盛产稻花鱼,以下回答仅代表当地实际情况。

主要有几个原因

  • 由于种田的相对之前来说人数少了很多:虽然国家有不断的补助种田种粮食,而且确实有各种政策支持,但是对于适合种养稻花鱼的山区来说,养殖稻花鱼仍然是十分不划算的。无法大型机械化耕种直接限制了种粮食的收益,相比之下,种茶和种烟种竹荪等经济作物收益直接秒杀了种田。限制基本上福建闽北农村的良田自己都不种植,都是直接租给他人,进城打工的收益也秒杀了种田。
  • 城镇化的进城一定程度也影响了稻花鱼养殖。因为孩子教育等相关问题,导致农村年轻劳动力并不长期在乡下,对于要长期维护的稻花鱼来说是十分不合适的。
  • 成长周期原因。因稻花鱼一般为秋季捕捞,成长周期较为长远,而稻花鱼又是体型不大的鲤鱼,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个无法作为经济作物去饲养。

其实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还有些零碎的原因 比如下大雨或者发大水,鱼跑了等等,其实本质上,稻花鱼是作为农耕的附带产物,而现在对于当地来说,稻花鱼并没有减少,相反,现在很多时候的稻花鱼为隔壁省份整车运来,9 月份要吃,7-8 月放进去养 2 个月,这个也算是曲线救国,虽然无法和传统稻花鱼对比,但是也秒杀了原先的池养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只知道稻田养鱼在高中地理考试试卷上很火,现实生活中根本没听过。

知乎用户 居家男主夫 发表

看了这么多的回答,有反对的也有赞成的,

但我认为都说的不清楚,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

我的观点是:

一、稻田养鱼是绝对可行的,

证据:曾经流行过

二、稻田养殖为什么现在就不流行了

证据:现在广大农民用过后都说不好,被否定了。

知乎用户 小书童 发表

稻田养甲鱼比较好。

知乎用户 汉服小姐姐​ 发表

稻田养鱼,听起来好像是构成了一个生物圈。

1. 稻田养鱼会提高成本,水稻能卖多少钱?就算卖鱼能有多钱,虽然说鱼会吃害虫,但是吃不了多少害虫,你还不能撒农药,因为鱼在水里。

2. 是不方便,收割水稻还要一根一根的拔,不能伤及鱼苗,这样的话,就会大大降低收割的效率。

3. 水质不好,种了水稻的水肯定会缺氧,因为人们不会让水草争夺水稻的养分,就算是不在水里种的小麦也要拔草什么的。

4. 要精心挑选鱼的种类,就算是生命力强的鱼,没有水草给它制造氧气,也活不了多久。

我感觉水稻养鱼得不偿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说种稻和养鱼的一些要求吧.

如果是为了养鱼,那好的,高产鱼塘水深 2.5 米左右(或者说 2-3 米吧) ,一寸水,一寸鱼,也就是水深与增产关系密切,池深合理, 水温和水质也比较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分层养鱼。当然,不能池水过深,鱼塘太深的底层水温低,溶氧量低,生物少,不利于底层鱼类的生长。 鱼塘放鱼苗到收获的时间大概 1 年、2 年甚至 3、4 年 。

而稻田呢? 水稻插秧前首先要整地,用旋耕机或水耙等整平田面,插秧的时候,要浅水,理论上水深最好控制在 1 厘米左右最好了,只要保持稻田湿润就可以了,当然秧苗够高的话,深一点也无所谓,但不能淹没秧苗吧。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水深 5~10 厘米,水稻长高后, 15~50 厘米都可以。秧苗长大后,还要排水晒田, 晒田需要 5-10 天左右的时间 ……

所以,养鱼和种田对水位的深浅要求是不一样的, 稻田太浅养不了多少鱼,时间周期是不相容的,晒田那几天时间,你让鱼去哪里?你要做多少临时收养的鱼塘或者水沟。

假设稻田 4 月播种(在专门的育苗田),5 ⽉初插秧,6 月中晒田,7 ⽉下旬收割,期间 4 个月, 假设排水晒田能搞个大水池分流鱼苗,那 4 个月时间,稻田里的鱼能有 1 斤就不错了。

所以,为了解决种稻和养鱼的要求差异,稻田养鱼引入了鱼沟、鱼坑的概念,也就是在稻田之外(或者之内)增加鱼的住所,其实稻田养鱼,养鱼的不是稻田,是化身为鱼沟、鱼坑的鱼塘,也就是鱼塘和稻田的综合体,这就不是简单的种田或者养鱼了,这就是种养管理,如果说种田是七分种植,三分管理_,那么_稻田养鱼就是三分种养,七分管理。

说到这里,你就知道了,稻田养鱼哪里是老农能干的事情,这是村里能人才能干的事情,有这个本事有这个头脑的的农民,能干的事情多得很,真的会花很大精力和成本去干这个事情吗?未必了。

知乎用户 jjepymm 发表

我家养过, 一场暴雨, 鱼没有了.

知乎用户 社会行者​ 发表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节目讲了贵州的稻香鱼,大的有图片那么大,但很少见,基本就成人三根手指大小居多。小时候在稻田里确实抓过一些小鲤鱼和鲫鱼,味道真的非常鲜美,在稻田边上的小水沟的鱼,味道也极其美味。

稻田里的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打农药和施肥,如果药效强,过一晚鱼全部死光。

田里要经常有活水流动,特别盛夏酷暑时必须要有活水流动。

在深山的大水库,没有特意丢饲料和药品去养的鱼,肉质和味道会比稻田鱼更好,大水库水质确实好,而且几年的鱼也很大一个,不管是哪种做法,都非常好吃。

现在的农村人都变懒了,当年穷时真正的想着各种法子多弄点吃的。

同时,现在很多农村小孩长到成年都没怎么干过农活,工作后情愿去城里 996 或 007,也不愿意回去种田。

知乎用户 孤鹜断霞 发表

不能打药,产量差,杂草多,养鱼费人工费但是鱼很便宜,地稀烂只能人工去收割,鱼很难收回来,智能人工来捉,而且鱼对于环境要求太高,万一来个大旱什么的血本无归

说白了钱少屁事多,风险也大

知乎用户 伊人有水香润滑舌​ 发表

不是不愿意,是条件不允许,现在不撒化肥,不打农药,稻子就没什么收成,用了这两个就养不成稻花香

知乎用户 下凡 发表

唉,果然还是大部分人没种过水稻。

我从小就在农村,水稻每天是需要放水和关水的,大家都是看到的白天水稻田里很多水,晚上要关了水就没多少水了,一直浸泡水稻根会烂的。

所以水位晚上很低,只能养一些鲫鱼,挣不了几个钱。

知乎用户 小邹要幸福 发表

因为没把稻田养鱼当成政治任务来执行。

只要领导强推,补贴,不搞就罚钱,看能不搞成?

14 亿共同防疫都做到了,区区稻田养育,小事一桩。

知乎用户 wantm500 发表

看了很多回答都说水太浅不能养鱼,那我就想到了可以养王八呀,俗话说得好水浅王八多。

知乎用户 应新鑫 发表

改成稻田养小龙虾了。。收益比鱼高多了。

知乎用户 风格化斗法 发表

回答的有几个是试过的?

没实践经验直接脑补?

知乎用户 剑雨倚楼 发表

一,稻子、鱼卖不出好价。

二,叠加后打理麻烦!

(第一是核心原因。)

知乎用户 媒介匣 发表

因为大家现在都是利益为主,挣不到钱,没有人心甘情愿会做

知乎用户 立志读书会​ 发表

坐标辽宁省某鱼米之乡,以优质的大米、河蟹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全国,这里就曾经是稻田养鱼的践行地,可如今能在稻田养鱼的真没有几家,主要原因就是不赚钱。

首先是稻田里出不了太大的鱼,从春季下鱼苗到秋季打捞,稻田里的鱼能有半斤重就不错了,而在东北半斤以下的鱼是上不了宴席的,通常都是自家吃。

可打上了生态这个标签,稻田鱼怎么着也得 20 元一斤吧?

对不起了,这边水库里 3 斤以上的大鲤鱼才卖 5 元钱一斤,你要卖 20 元钱一斤别人会认为你疯了,这根本就卖不出去了,何况半斤重的鱼也没法拿出来招待客人。

这个稻田养鱼的项目后来就无人再去做了,反而是稻田养河蟹一度盛行,毕竟这个收益高呀,到了秋季母河蟹每只差不多能达到 2 两重,公河蟹会更大一些,差不多在 3 两至半斤左右,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母蟹要 90 元一斤,公蟹差不多在 40 元——60 元左右。

2016 年泥鳅鱼价格飞涨,有人就开始在稻田里面即养河蟹又养泥鳅鱼,还别说,这回还真成了,到了秋天泥鳅鱼比成年人的大拇指还要粗,当时的收购价格在 20 元到 35 元之间。

后来才知道是很多烧烤店有了烤泥鳅这道菜,据说还很受欢迎,一条烤泥鳅卖 5 元钱,这可真是暴利!

本人不吃泥鳅鱼,看这个东西就头皮发麻,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总是能想出饕餮的美味。

可能是泥鳅这个东西繁殖能力比较强吧,后来人们发现就算不放泥鳅鱼苗,就算是冬天把水放干了,土地冻的开裂,第二年秋天还是会在稻田里收获不菲的泥鳅鱼,于是当地的农民也就没有人再刻意的去养泥鳅鱼了,反正到了秋天稻田里面有很多。

这泥鳅鱼算是上天养活的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稻田养泥鳅要比养鱼更实际一些。

知乎用户 博学大头 发表

稻田养鱼,是一种植物体系和动物体系相互结合的生产方式,带给农民以一块地的地方,收入两份钱。但两分钱真不是那么好赚的,养鱼,种稻,这是两个不一样的体系,一个是渔民,一个是农民。

会种田的人不会养鱼,会养鱼的人不会种田。稻田养鱼可不仅仅是田地里面蓄水,然后养鱼,种水稻就可以了,还要考虑多方面的种植,养殖问题。

水里氧气问题,鱼儿饲料问题,水稻除草杀虫问题。

氧气问题,大家都知道养鱼是需要活水的,如果是蓄水养殖就需要增氧机,想要在不大的几亩地里解决水里氧气问题就比较麻烦,鱼儿就不能养的太多,养多了水氧供给就成问题了。养的少了付出的和收货的就不成正比了。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引进,你得教吧,你得先搞试验田吧,不然农民谁信呢,而农民都是很现实的。

知乎用户 智慧物联生活 发表

我感觉是规模化和效率的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人养啊,每年十一中秋前后都有好多人家捞谷花鱼,朋友圈到处是,我也经常去朋友家吃,怎么就没人养了?

知乎用户 宋思远 发表

谁说不火了,非常火,

换赛道了,

农民不玩了,现在我们鱼圈玩,

搜索沼泽过滤,

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知乎用户 飞翔的沙狗 发表

如果问题成立,那一定是这个模式没利润,或利润较其他模式没优势。至于为什么就不知道了

知乎用户 文若​ 发表

钓鱼佬都知道,稻田那种环境,水体不流通,水位又浅,还有各种肥料,各种腐烂的物质积累在一起,在这种水质里长大的鱼,会带有一股很浓重的土腥味。而且单块稻田面积不大,里面的鱼不需要花太大力气就能找到食物,长期如此,鱼的肉质就会变得很松且 “肥油” 较多。

在这种环境里生长的鱼,不光味道很腥,肉质更是一言难尽,跟自然水域里的鱼根本没法比。

知乎用户 不可申诉​ 发表

我觉得你们没走对路,格局没有打开

开个黑坑,口号就是永不空军,附送胶鞋手套,钓不到自己进田里捉

钱那不是花花的

知乎用户 破孩 发表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知乎用户 两粒米 发表

打虫药打草药,一打鱼没了,不打谷子没了。

知乎用户 青青青 发表

我们这边叫谷花鱼,还是有人养的,油煎一下又香又鲜又嫩。

图片里面这么大的是不可能的,基本就是巴掌大小。

有的人会把鱼放进稻田养几天捞出,市场上按谷花鱼的价格出售,坑外地人,我们称之为洗澡鱼。

根据我的经验,要买到正宗谷花鱼,首先不会太大,第二鱼鳞摸上去偏软。(不准不负责)

知乎用户 华华世界 发表

噱头而已,晚上放鱼,白天吸引游客挣钱,爽歪歪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前两天听一个种粮大户讲,他前年种的稻田养虾,把全市的白鹭都召来开宴会了,买驱鸟器只管一天,第二天就习惯了,雇十几个人赶,赶了东头西头聚上。。。

知乎用户 Cartman 发表

在物理实验中,有材料 A,有 xxx 的优点,有 yyy 的不足;材料 B,有 yyy 的优点,但是有 xxx 的不足。

当人们把 A 和 B 搞在一起,弄成了材料 C 时,C 往往有 xxxyyy 的不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是手工业时代的策略,现在以种田为入来源的哪个他妈用锄子耕地。

知乎用户 敛慎 发表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

坐标贵州省黔东南州

当地很多苗族依然在利用梯田搞稻田养鱼。

和稻子一样一年收一次,

至于图片上的那么大的绝对不是稻田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北方人,只在电视上看过南方的稻田养鱼,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个鱼太小了,淡水鱼细刺多,鱼足够大才好吃,鱼小了,没肉,一口下去全是鱼刺。

知乎用户 段子猴 发表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别。

知乎用户 阿瓜维特 发表

很多人都没去过农村在这夸夸其谈。只要环境允许,有清洁的水源,农民还是愿意养些小鱼虾的,但大多只是一种辅助,毕竟稻田周围一般水域面积不大,不能跟专业养鱼去比。。。

知乎用户 mx135365315 发表

这种方式环保特别好,一定是有什么阻碍了这种方式的发展,还是有许多回答说特别喜欢吃稻田鱼,农民现在都跑城市打工了,比这种环保方式赚钱,当然是农村没有劳动力做这种事情了。还有就是为了提高大米产量需要喷撒农药,那些有毒的农药也可能杀死稻田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想起 90 年代某县一把手倡导的果树底下种小麦。逻辑是果树底容易长草,消耗养分也不美观,不如种上小麦把草 “赶出去” 还能增加收入……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

知乎用户 MysonCathy 发表

自己家的田小面积玩玩也就算了,想社会上大面积商业化推广,梦呢

知乎用户 Roger-CSC 发表

因为之前政府有补贴鱼苗和资金,现在没有了,我家就养过。稻田鱼长不了多大,而且打理麻烦,稍微大点雨大点水,鱼都不知道冲哪里去了。而且普通的鱼也没卖那么贵,除了我们这其中一个地方的。一亩地收割完下来发现没剩几条鱼,而且鱼儿还没多大,这个要自己买苗投资收益太低了

知乎用户 申灿雨 发表

没种过地 没养过鱼 但我是中央七爱好者,所以今天就凭借着多年致富经的观看经验口 high 一下。稻田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这鱼的产量和质量如何?而且稻田鱼多是鲤鱼吧?鲤鱼这玩意儿现在有啥经济价值么?超市最便宜的一档存在吧?指望它之致富不现实,致富经里多少经济鱼类养殖大户都是经历了一场风波,然后发现新的契机,之后。。。

知乎用户 月明星稀啊这 发表

在同学家吃过一次,味道很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熟悉的操作了,大概是这样,本无所谓 “稻田养 *”,有些专家搞创新(有项目支持或为了项目),先拿一亩三分地试试,最后一算,平均产量还不错,共生的鸭或者虾、鱼长的也不孬,于是乎,就成了亮点。写材料总结时,优点无一不使其突出,弊端则尽量春秋笔法,对上汇报,这是成绩啊,这是创新之举啊,增产又增收,造福一方啊。农业上难道有新花样,那得搞,得支持。

但是,这种缺少长时间的、大面积的、广范围的论证就上的项目往往就是先行者挣个项目钱,后来的便掉进坑里了。只有实际操作的时候一些隐性问题才能显现,一些未曾料到的成本就一点点的累加,最后落得个一地鸡毛。

知乎用户 梦林 发表

聪明的高三狗已经开始压生物题了

知乎用户 它们说我是 1450 发表

经常在美食节目里面看到稻花鱼。

虽然知道这么小的鲫鱼鲤鱼,肉少刺多,就算厨艺再了得,也不见得有多好吃,但是遇到这种节目还是乐此不疲的喜欢看,觉得是一种意趣所在。

在城市里面呆久了,经常怀念小时候的农村生活,可惜回不去了。

回到正题。

我认为稻花鱼更多的是噱头。

种植水稻跟养殖稻花鱼本质上是矛盾的,比如要水稻要施肥、打农药、晒田等等,这些都不利于稻花鱼生长。

这种既不经济也不效率的种养方式当然就会被淘汰了,跟以前大力推广的农村沼气类似。

知乎用户 雍凉苦寒 发表

实际上这东西就是只在书本,报纸,网络上火过

也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红头下强制火过

出去刷一天盘子都有五十到一百块

养鱼平均一天收入有 20 没。。。

知乎用户 duweyi 发表

很简单啊,不赚钱啊

这种生态养殖的想法是好的,而且也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但是还是那个问题,一方面这种养殖方法限制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基本的粮食产量降低;另一方面在鱼,这种稻田鱼不仅需要投喂饲料而且也需要增加人工养殖的成本,而且是一些利润低的鱼类,图中的鱼明显是长了好几年的,在现有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下很难长那么大,想的很好,实际应用中还是有一定问题的。

但是有些地方这种嵌套的农业模式仍然很有作用,比如我老家,辽宁盘锦。这边的水田是养殖稻田蟹的,相比较养鱼,河蟹的附加值和利润远高于淡水鱼类,养殖周期短,而且不愁销路,虽然粮食产量有一定的缩减,但是粮食的品质在减少农药使用后大大提高了。到了中秋时节煮一大锅河蟹庆祝收割,膏满肉肥,可惜我已经好几个中秋在外地过了。

知乎用户 拖鞋难 发表

实际上我们国家很早就有搞稻田养鱼的经历,

浙江青田的稻鱼共养可以追溯到唐朝。

现在一直还在搞。

大规模推广后,部分地方在搞,部分地方已经改为了 “小龙虾 - 水稻” 套养,而且规模很大。向湖南,安徽,很多地方都在搞小龙虾,水稻套养。而且还很赚钱。百度搜索一下就有 “潜江稻田虾”“稻田虾皇” 等多种稻田虾品牌。

淘宝也有很多稻田虾品牌。

你看农田带环沟的,肯定是在搞套养的,这个是小龙虾和鱼的暂养区域,水稻干田的时候,鱼和小龙虾还能在里面活着。

这些技术,并不是专家搞出来的,是群众实践出来后,经过专家调研后推广的。

真搞不懂高赞是怎么回事,怎么开始就说这是专家拍脑子拍出来的,他们自己也不出门看看,连百度都不会,就开始喷,为了喷而喷。知乎不行了,无脑喷越来越多了,看不下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环境好了,南方这边农村很多白鹭,水稻田水浅,养鱼变成养鸟了。农民也不傻,要稻田养鱼,鱼苗钱都会陪进去。所以要养鱼的干脆挖田变成水塘养鱼。这几年为了保护耕地,挖塘又严令禁止,大部分人宁愿出租,外出打工,也不愿意耕种。

知乎用户 观海听涛 发表

稻田养鱼费工、费时、费力,不如打工赚钱多。

知乎用户 fish623623​ 发表

投入产出比严重不符。

刚才很多专业的答主页都说了,稻田养鱼,首先要保证没有农药、水质好、田地独立,这其实就需要比较高的养护成本和稻田里比较低的产量(没有农药),如果这么大的投入最后也就还是稻田按斤卖、鱼比市场价稍微高点,这活自然就没有人干了。

说白了,赔本。

要想把这事的收益提升上去,说白了要建立品牌、提升溢价能力,做高端酒店的衍生项目,卖文化、卖自然氛围、卖原生态,才能多赢。这事就超过大多数普通农民的能力范畴了。

知乎用户 魏乐义保险之光​ 发表

小龙虾相对还行

生存能力强

知乎用户 晁晨兮 发表

唯 “不赚钱” 尔

如果 “稻田养鱼” 能够比 “外出打工” 赚得多。

我相信还是有农民愿意干的。

总不能又吃苦又不赚钱吧。

知乎用户 爱发炎的吃瓜群众 发表

实践出真知,鱼需不需要水,假如干旱了怎么办,假如大雨天鱼都跑到隔壁田里怎么办,层出不穷的问题,完全就经不过现实的考验,只能存在理想

知乎用户 白水苠 发表

曾经很火吗?那也仅仅是宣传上的 “很火 “!农村有许多你们看不到的形式主义

知乎用户 扬比比扬 发表

前几年,稻田养鱼的概念很火,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香稻佳鱼

想法很美好,我也相信在一些地方推广起来很有意义

但在我的家乡,长江下游,一次台风 + 一次暴雨,鱼就都冲没了

知乎用户 西边风云 发表

本质上是商业的东西,就要符合商业逻辑。不能说因为娱乐而就变了本质。农业要产量。没有产量的东西,谁去干呢,集中的农田,成片的鱼塘才是细分的王道

知乎用户 周末 发表

因为以前很火的是理论并不是实践带来的结果,农民伯伯试过了,扛着锄头挂专家号去了。

知乎用户 笨笨 发表

水稻生产需要经历三次控水:

前期:抛秧后要放干水,要不然秧苗会站不起来最后烂在地里。

中期:秧苗经过分蘖,长出足够苗数之后要把水放干,狠狠的晒一回,人为的逼迫水稻停止营养生长,转而进入生殖生长;如果不做这一步操作,水稻会持续分蘖,长出无数无效分株,导致稻田底部密不透风加重病虫害,那些无效分株还会消耗养份导致有效分株大幅度减产;

后期:灌浆期结束后控水,人为制造恶劣环境,逼迫水稻把大部分营养输送到果实,这个时期的控水还有个好处,可以让稻田硬底,方便将来收割。

好了,我们说回稻田养鱼这个事,水稻控水的时候那些鱼怎么办?在稻田中央刨个深坑深坑蓄鱼算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深坑部份就种不了水稻了。

农药的问题就不提了,这根本没法解决。

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才是常态。

知乎用户 沧海横流 发表

只说老家现状。

1. 现在种田收益低,基本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2. 就是有稻田养鱼,拿去卖还是不划算。基本都是自己吃

知乎用户 我叫樊小柯 发表

稻田岂不是要加增氧泵?

知乎用户 石榴 发表

“稻花鱼”要是我没记错的话,电视上一直都有,经常出现于农业频道里,以前出现在 “致富经” 之类的节目中,后期主要出现在介绍民族美食里(梯田、糯稻、稻花鱼)。能出现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猎奇,大家都这么干编导就不会认为值得拍了。说明这么干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合适的才能养好。

同样来源于电视,现在还有稻田和小龙虾结合的养种轮作、还有稻田和螃蟹混养。这都不是简单把稻田里放养水产品那么简单的。其中一种产品必然是当做副产品来生产的,主业只有一种。田也和传统田不一样,一般是中间浅水田,四周深点的宽沟渠,稻子一季。

我属于好奇,喜欢看科教、纪录类节目,具体实际情况如何,电视上信一半吧。

知乎用户 摄影师韧韧​ 发表

有幸在乡下看过人家种地,从五月份跟到十月份,“稻田” 别说养鱼,养甲鱼,养蟹,养鸡,养鸭都有这样的尝试。

现在水稻收割好,秸秆要翻到土里去养土,然后马上又要种别的,种芋艿,芋艿好了收上来,又把芋艿的杆子翻到土里去养土,然后又种水稻。总之,农民不会让土地闲着,但是种完一种,土的养料就被掏空,所以要利用到那些秸秆,埋到土里。当然还会撒点专门的肥料养。种—养—种—养这样循环往复,包下的这块土地一年种的东西都给你安排的紧紧的。

要是水稻田给你养了别的,最麻烦的是翻土。翻土现在可以机械化翻土,村里有专门的人是负责开拖拉机的。你雇人家一天,人家开着拖拉机拉个装置跑个几圈就帮你翻好了。一个是时间要抓紧,一个现在雇人家一天人工也不少。

但你要是土里还养着别的,你那机器还不把这些东西都翻死了?那就得人工捞起来。现在农村人少,没有那么多人,而且费时费力。你雇人来捞就更不得了,你捞上来的卖了还不够贴人工的。所以那些水稻养别的都是形象工程,真的靠种田过日子的,没啥人愿意那么干的。说到底,得不偿失。

知乎用户 大华非凡御 发表

专家自己怎么不整?

大华非凡御房子坑真多!

知乎用户 Neeeero 发表

稻田要产量一定要撒农药,除草药,防虫药。这种水域怎么养鱼?

况且一季水稻成熟时间鱼能长多大?养鱼包片池塘不好吗?鱼能对水稻有多大影响?纯噱头扯淡!

农业专家也别瞎推荐了,能把地种明白了再出来出牛逼吧!

知乎用户 三季人 发表

因为大环境变了。

以前村里就是种地,除了种地基本没别的,种完地就闲着,人工不能变现,收益是 0。稻田里养点鱼,能增加点收入,用我爸的话说,捡一个算一个,总比啥也不干强。换言之那时稻田养鱼是纯收益。

现在不一样了,你有大把的选择,地里没事可以去打工,年轻人脑子灵活搞点小买卖,不想操心找个公司上班,实在没技能下工厂,年纪大的,保安、保洁总可以吧。保安月薪也得 2000 吧。

再来对比稻田养鱼,多少稻田养鱼才能赚 2000 块,一亩地肯定不行吧,但是现在一般家里有几亩地呢。农民对大环境变化反应慢一些,但都不傻,不愿意干就对了。

知乎用户 饭已凉 发表

这样的养法,规模不可能大,除非鱼卖出天价,不然就只能是炒个概念图一乐罢了

知乎用户 灯塔 发表

你确定现在没有人干了?

知乎用户 刀不钝律师砍大山 发表

我不吃稻田样的鱼,鱼体内不可能排除农药残留,吃的都是除草剂。稻田丰收和兼得肥鱼是矛盾的!懂吗!

知乎用户 一株冬青​​ 发表

看到问题里的图片,

让我想起了两个字:摆拍。

而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知乎用户 老魏啊 发表

因为不赚钱

知乎用户 Fuly1024 发表

因为稻田养鱼是专家提出来的, 而不是通过实践来的!

知乎用户 福源​ 发表

“稻田养鱼” 自己吃还行,如果想靠这个赚钱那可谓 “凤毛麟角”。我叔叔曾经就投资 3 万元搞 “稻田养鱼”,最终血本无归。

“稻田养鱼” 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稻田能创造鱼生活的水环境,鱼能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可以减少影响水稻生长的草害和虫害,此外,鱼排泄的粪便还能肥沃土壤。因此稻田养鱼是将水稻栽培和鱼的养殖相结合,同一块土地不仅收获了水稻,还收获了鱼,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与传统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相比,“稻田养鱼” 实现了鱼类养殖和水稻种植的双赢。因此很多农民在水稻田里养鱼,想着在收获稻谷时顺便收获鱼,搞不好还能卖个好价钱,何乐而不为?

“稻田养鱼”和 “包山头养殖” 类似,曾经确实红极一时,但是目前很少农民愿意干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 4 点:

一、稻田养鱼主要是收获水稻,化肥和农药对鱼危害大

在以前的年代,种地用化肥的人很少,稻田基本上只用发酵好的农家肥,这些农家肥不足以危及鱼的生命。再加上那个时代稻秧的虫害和病害相对少,也基本不喷施农药。清澈的溪流灌溉水田,鱼能在稻田里自由自在的生长。
而如今很少有人 “稻田养鱼”,其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很难有好的收成,鱼对化学物质很敏感,鱼想要在稻田里生存很困难。可以说生态环境破坏了,水稻田里的很多动物都变得越来越稀少了。要水稻还是要鱼?肯定会选择要水稻,水稻是口粮,而鱼仅仅能丰富人们的 “菜篮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保鱼还是保稻子不用多说。

二、稻田养鱼,鱼的产量有限

稻田养鱼,鱼的生活状态和野生的没什么区别,这样的鱼个体都会比较小,最大也就一个巴掌大。其次,鱼的密度也有严格控制,一般每平方米最多放 2 尾鱼苗,每亩田最多养殖 1000 尾左右,鱼苗放到稻田后多数会死亡。

稻花鱼生长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没有受药害),任其自由生长,一般每亩稻田可以收获 30 公斤左右的鱼,产量极低,想赚钱很难,价值就 200~300 元。

搞 “稻田养鱼”,不用人工除草和投喂任何饲料,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不仅鱼的产量低,水稻的产量也不会太高,养殖效益和栽培效益都非常低下,最终得不偿失。

三、不可控的风险很多

稻田养鱼要面临很多不可控的风险,比如常见的蛇、鼠、鸟(白鹭)都会进入稻田捕捉鱼,当然这不算是严重的。

“稻田养鱼” 最怕的就是遇到暴雨,暴雨很容易涨水或者把田埂冲垮,这样鱼就会被冲走。其次稻田里水的深度也很讲究,水过浅会影响水稻的生长,会影响鱼的呼吸,如果遇到高温天气鱼会被蒸熟,而田里水满鱼会跑。

因此,稻田里的水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在旱季田里绝对不能缺水,水源必须要充足。收稻谷之前一般会把水放干几天再收,这就需要你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田里的鱼处理完。

就比如我们这边农村的沟渠里水很少,上游都是建有水库的,一般都是耕种季节才会泄点水下来,因此水的稳定性很差,你很难保证沟渠里随时都有水。就算沟渠里有水,你能保证上游的人不喷农药吗?

四、稻田鱼和普通的鱼差别不大

稻田鱼和普通的鱼在外表和口感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如果你去集市上买 “稻田鱼”,别人并不能分辨你的是什么鱼?可能还会嫌弃你的鱼个头小。其次稻田鱼在口感上和普通的河鱼没有明显的区别,相反有的人会觉得这种鱼泥腥味很重,往往会出现 “有市无价” 的局面。

总结,“稻田养鱼” 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但是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多不稳定因素,而且还费时费力,利润点低,尝试过的自然不会再次尝试。

稻田养鱼不仅要看天吃饭,而且还要精心呵护,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一块地收获几十条吃起来虽然很鲜香,但是效益很低,要搞养殖就搞现代养殖。

真正 “稻田养鱼” 绝对不会在乎利益,都是随便养点自己够吃就好,到农忙时节能多一个菜,鱼最终收获的多少根本不在乎,如果想高密度养肯定不行,鱼比稻多,行得通?
**要记住,“稻田养鱼” 应以水稻为主,仅仅是生态养殖模式,并不是经济养殖模式!**如果稻田养鱼变成产业化,一亩稻子还没有一亩稻花鱼收入多,那这种稻花鱼绝对不是纯自然生长的鱼,饲养者会为了利益往稻田定时喂鱼食,准确说是饲料。稻田鱼的初衷是自给自足,你如果想实现大规模养殖稻田鱼,那就是本末倒置。

创作不易,您的关注和点赞就是对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用您的小手关注一下我,谢谢!

知乎用户 大师的学徒 发表

小时候老家有田,干过这个,我感觉最麻烦的不是啥不能打药,鱼被偷了,之类的

而是抓鱼,抓鱼晒的皮爆,太费人工了,不抓完,奶奶用念叨浪费,

吃的时候一时爽,抓的时候火葬场

知乎用户 一天 发表

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知乎用户 浮士德 发表

这个鱼的味道特好,

知乎用户 上帝压狗 发表

可能比较适合农家乐,当个景观做背书

知乎用户 Sakura​ 发表

只能说,你要是不搭个棚子在旁边看着,第二天你的鱼就全没了。都 2022 年了,去年秋收的时候还有人偷我家苞米呢。。。

知乎用户 歪影 发表

第一次听到稻田鱼这说法,因为我们这边没人这么干,晚上应该也没多少这样的信息。

我就我们村的情况说一下,广东梅州的一个小村。

首先吧,除了下大雨的天气,种水稻的季节,田里基本没水,全村人都排着队抢水,就算是抢到水了,这液面离土的距离也就一个拳头高,没水你怎么养鱼。

水稻活了之后,田里基本就是干的,有些天有水,能见到小鱼小虾,但是能用上收割机的田,基本上都是没有水的,没水你怎么养鱼。

再就是,我们这边田埂离地就那么点高,你就是灌满水,也不够大鱼折腾。

最重要的是,现在种田你不打农药吗?打了农药,你鱼怎么活。

知乎用户 她偏要勉强 发表

我看电视介绍梯田时候,就是这种模式。作为北方平原人,的确很好奇

知乎用户 小潘羊 发表

原因大概是养鱼量少,赚不了多少钱,一般只是自家吃。因为稻田里养鱼初期水不能太深,要等水稻长稳了才放鱼苗,而且时间太短,就 3 个月左右,一年期鱼普遍不大。

知乎用户 狸花猫 发表

水田才能养,而且不是养鱼,螺丝泥鳅黄鳝之类的,这个只要引进来的水源是干净的水自然就会有。鱼固然有…… 但是只能给巴掌大最多的鱼…… 大鱼你养在水稻田里?知道水稻只能多少没进水里吗?

算上稀泥,水田的深度就只到自己小腿肚子。养大鱼在做梦吗?一亩地也就那么几条。

竟然都水稻田养大鱼了,为何不把梦做圆一点,养王八,又贵又好卖。

五谷不分的人做梦都不着调。

知乎用户 月河​ 发表

以前村子里还种田的时候,从来没见过有人这么干过。稻田水多也只是一段时间的事,而且那个水位最多也就淹小半个小腿。再考虑到除草除虫,普通的稻田应该干不了养鱼的兼职。输水的水渠都不行。

知乎用户 苏小秦 发表

《韩非子》——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实践才有真知,坐在书斋是不能懂得农业的!

知乎用户 王小五 发表

如无必要,勿添实体

越看越有道理。系统越复杂出问题的概率越高

知乎用户 SP-two 发表

因为 “火” 是宣传出来的。跟亩产万斤一个性质

知乎用户 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发表

跑仿真跑出来一切顺利,结果实验做出来效果很差,这时候你是去把仿真的模型仔细优化一遍,还是说你这实验凭什么不是我仿真结果?

知乎用户 随遇而安 发表

种稻就种稻,养鱼就养鱼,你非要把他们混为一谈,能赚钱也算是奇迹了**!**

知乎用户 头疼医嘴 发表

看似和谐美好,除非牺牲一方,否者差之千里

种水稻,水不能太深,水深不抗倒伏,水稻没长出稻花就被吃没了,这还能叫稻花鱼吗

养鱼,水浅了养不多,易缺氧死亡

真稻花鱼,注定水浅,量上不去,自己吃 + 送亲戚邻居,没了,真流到市场的,大概也在小集市

知乎用户 树欲静风不止 发表

舍不得稻子,稻田养鱼卖的是鱼

知乎用户 不坠青云 发表

我个人认为,稻田养鱼,主要问题还是水质,农药的问题,和播种方式还有利润问题问题。

我看到评论区有提到养鲤鱼的,那肯定是假的,或者条件极为严苛。

我们那一年四季到秋天田里面的水就干枯了,春天的时候要耕田。

就是说只能在耕种完毕以后,再放鱼苗,等到秋天的时候就得收取渔获。

这么短的时间鱼长不了多大的。

我小时候田里面是有鱼的,后面污染严重,基本上死绝了。这种水质下养鱼就非常不靠谱了。

还有田里面的鱼农药残留太多了,是不能吃的。

另外,现在有一些新兴的播种手段,要求稻田里面只放少量的水,这种的养不了鱼的,

还有那种一年双季的播种,养不了鱼。

知乎用户 烽火狼烟何时休 发表

我们这边叫 “禾花鱼”,很好吃的。

知乎用户 令狐少侠 发表

方案推行之初,考虑的也是比较完善的。

晒田问题、农药问题、换水问题。

问题是,现在养殖和种植,在农民的收入中,所占比值越来越低。劳动力,花在这上面,不值得了。

知乎用户 打牙祭 发表

当时我就问过我外婆了,我外婆说她们试过水稻要减产。但具体原因我没详细问。

知乎用户 hobye liu 发表

看了一些高赞的答题,有点儿哭笑不得。

我小的时候在农村长大,一般在谷物生长时期会时不时地遇到大暴雨。如果下大雨或者涨洪水的时候就喜欢干一件事。

就是找个竹子编的竹娄放在一个大量流水的决口,然后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收获不少的鱼。打一顿牙祭。

这在小的时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那这些鱼来自哪里呢,就是来自这些决口的上游的那些 “稻田养鱼” 的田里,这些农民肯定内心是有一万个 CNM 的。

后来很多农村的很多壮年出去打工了,家里种庄稼的少了,因为在农村老一辈的年轻的时候吃过苦受过饿,所以插秧种植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但是养鱼这种上游栽树,下游乘凉,收益率奇低的事情就更少有人干了。

其实事情就这么简单。

当然以上结论只针对一个前提,是农民自耕地。以保证粮食自给自足为前提得种田,而不是赚钱盈利,如果赚钱盈利,城里随便一个工作都比这个强,那些产业化盈利的种稻不在此范围内。

知乎用户 失踪的屠龙术 发表

你们知道稻田养鱼最开始从哪里火起来的吗?

致富经

曾有过报道说,农村一小伙返乡创业 “稻田养鱼”,一年赚了 600 万元,加上此事的报道,稻田养鱼成为了火爆的养殖行业,引得很多农村人们纷纷跟着养殖。

水库都不一定养的出小伙手上的大鱼,你还想稻田能养出???这和亩产万斤有什么区别?

稻子不打药,没有产量。

养鱼水太浅,鱼活不了,水太深稻子活不了。(南北方差异)

养鱼也是需要技术的。不会真有人以为养鱼就是找个塘,撒鱼苗,然后就是十几斤的大鱼吧。

最后结果是,稻谷产量严重降低的同时,鱼也没养成!谁养谁入坑!

专业人干专业事,专业塘养专业鱼,专业地种专业稻。

对了,信了致富经的你们都致富了吗?评论区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讽刺的是,这 “稻田养鱼” 依然是考公的真题,所以选的人都是。。。。。

知乎用户 经济学毛毛虫 发表

看来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公文写作中

知乎用户 川流不息 发表

简而言之:不划算

知乎用户 不知​ 发表

其他同质化的话我就不多说了,这里讲点干货。

先放结论:不是不愿意干,而是农民数量在减少,同时适合稻田养鱼的南方梯田在消失。

对于没下过地的朋友,以下三个关键并且有趣细节供参考:

  1. 稻田养鱼不适合大规模的水稻生产。比如北方的农场水稻种植,批量低毒农药和化肥 / 有机肥 机械化耕种和收割等原因,其他回答已提及,不再赘述。
  2. 稻田养鱼非常适合高山梯田,这里多是小规模种养。山区土地贫瘠,但是通过稻种提升,再加上生态系统调节,虫害和杂草影响没那么大,可做到不喷 / 少喷农药和除草剂。这时使用稻田养鱼能除杂草和防虫害。
  3. 机械化生产的高效农业,暂时无法解决一次性的稻田鱼的捕捞和售卖。这里重点说一下稻田养鱼很重要的捕捞。割稻前,水田放水捕鱼,大面积的养鱼,你是选择水稻还是鱼?况且稻田鱼一次性捕捞后,如何保活保鲜,保收益?梯田面积小,放水容易抓鱼。产量小,鱼的产销也不成问题。

-– 手工分割线 —

城市化和老龄化趋势,南方的水稻梯田逐渐抛荒,让稻田鱼模式进入了 “遗产” 行列,实在可惜。

这些年去过的南方梯田,即使是遗产保护地,梯田面积都在萎缩。

南方老家抓鱼现场图稍后补充。感谢点赞关注并转发

家里有老人小孩女士的,可以支持一下我们的梯田红米事业,下方为我们在云南梯田原产地的胚芽红米。能勾起你儿时的稻香米味。

[

云南梯田红米

天猫

¥39.9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OFaPl8xCGIF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XxJjJcHjpw8t4hWD5k2kjO38KV6u%2B1KT9rY4RxSiGpSlxiVgNWEOhNJL2VG4g0u9rXi%2B6eZNEdN5mzd0fxoCIaFpjofm3hpRmZCJegzBzx7Md%2FK%2FKASJshFMKH%2FFRzZlilBkGZt8NicGUj%2BCcngQcP4wKpdXtAG4XrIuRAKMApmpZUf6t3JEsAr8tw5KtSH6CVHN0OOLZ6waV1KfWB260Zj0n6UXAgF3v2%2BtTfElYb8RFDRgzhUg%2BSjJnAf507UvxvrX485RBP3xiXvDf8DaRs%3D&union_lens=lensId:TAPI@1654560293@21367e83_0953_1813b7a845c_ab88@01)

知乎用户 生活旅行家一诺​ 发表

我们老家不种水稻,我们种麦子需要打农药,水稻肯定也需要,鱼不能生活在农药环境下。

知乎用户 琅琊大表哥​ 发表

看着一群抖机灵真的恶心

稻田和养鱼这两个词注定了是很难大规模的

抖机灵说什么效益?

人家稻田鱼本来就是养着自家吃的且对水源要求比较高,但是养出来比很多外边你们买的好吃多了(有鱼味),想买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卖你呢。

同样的案例:土鸡(你有钱人家还不一定卖),土鸡香不香?

知乎用户 娥萝丝套娃 发表

一涨水 全跑水渠到江里了,除非山区里的农田,没涨水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家门口,稻田养鱼有是有,还是得看地理位置

知乎用户 大漠孤盐​ 发表

我来说个大实话吧,因为田里打了农药就养不了鱼了。

而如果不打农药,也就是所谓的 “绿色食品”。这成本和价格可就不是一般人享受得起的了。如果和外国一样,菜比肉还贵,中国的老百姓会买账吗?

知乎用户 工地搬砖一年万三 发表

这不是既快又好的翻版嘛

知乎用户 蛋炒饭加盐 发表

怎么说呢,我印象中的稻田鱼只有巴掌那么大,还有一些是鳑鲏那种小的,而且也就放个三五十尾,是个意思,主要还是要种粮食,能出来个四五斤鱼顶天了。。。。商业化的话,如果真的人家就是过来吃鱼的,可能不够,养了太多鱼的话,虫子不够吃要不要给饲料哦,水不够深要不要加水哦,鱼密度大了会不会生病,会不会干脆吃水稻根?这年代水稻要不要施肥?要不要打虫?这。。。还是分开养吧。

知乎用户 禾舞 发表

主要原因在于不持续发补贴了。

知乎用户 西瓜皮 发表

很久以前,大概在 2000 年吧,也就是我小的时候,鱼是不需要养的!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农药,也没有电鱼的设备,基本上田里,溪沟里都有鱼虾。当然那时候也有专门养鱼的田,但是后面就慢慢绝迹了,基本上只剩下养鱼的鱼塘了。

大概在 2005 年,这种较为平衡的生态被打破了,市面上多了很多收泥鳅黄鳝的流动商贩。有买卖就有迫害,如果只是正常的收售还好,他们主要是收那种用药毒晕的(还提供药),后面就是各种田里撒药,我记得有一次初中放假回去,田里面到处飘着泥鳅,基本上都死了,有一块田全是 10 厘米左右的小黄鳝,不下几百条,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就这样持续了几个月,每块田都下过药之后,小鱼小虾基本上也绝迹了。

因为水是流动的,只要用了药,其它没用药的水质也会受到影响。像那些专门养了鱼的田,他们肯定不敢直接在田里下药,但是难保这块田的上游的其它地方不下药,懂的都懂。

还有个原因就是夏天大水,有一年大水,我用竹篓子在一汇口的缺口那接住,搞到了好几十条鲤鱼,鲫鱼这种半个小时一桶,如果你是上面养鱼的,看到这种场景不知作何感想。

简而言之,付出了有收获才会干,现在田里养鱼不确定性太高,大概率打水漂。养鱼不是丢进去就行了,期间要管理,要防火防盗,一不小心就白飘了(鱼多了还会翻塘)!

知乎用户 满满的负能量 发表

哈哈哈,咱提一嘴,稻田养鱼不行,咱们是不是换个思路,鱼塘种稻你看可还行?

实在不行,咱们因地制宜,不养鱼,就养田里的小龙虾,多下点料把他养成大龙虾,一斤 200 起步,他不也很香吗??!!

知乎用户 云巅 发表

搁以前能干,人工收割,现在都机械化了养鱼得有水,有水不能用农机,要鱼还是要稻谷?

知乎用户 潮汐丶洋流 发表

“智负经”

知乎用户 广东李丰毅 发表

最核心的原因是经济利益。

稻花鱼的卖点是绿色、好吃;特点是产量低;诉求是高价。

低产、高价就有套利空间。

没有任何特征、标识可以标定一条鱼的产地,或者普通民众在购买的时候就分辨不出,一条鱼的口感只有在放进嘴巴的一颗才能体现。

高价的稻花鱼和普通鱼没有明显外观区别,高价的存在必然会有造假。既然如此,何必为他人作嫁衣裳。

知乎用户 雷了雷了 发表

其实除了之前答主说的问题,我还有一个不理解的地方。

鱼 + 稻,那收获的时候怎么办呢,排水,然后下去捡鱼,再用机器或者人工收割。

我觉得很蠢,稻鱼本来产量也不会高。

知乎用户 三肥肥啊三肥肥​ 发表

稻虾联作了解下

知乎用户 宗哥投资 发表

你没见过,我见过,

很多,广西融水安太乡,这里海拔高山,

常年有水,

大部分都喜欢在田里养鱼,水很多,常年不断水,

高山地带,没有洪水,泥石流就可以

四面都是山,

北方平原那些,不知道什么是山?

山旮旯里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大海,什么是飞机?

没见过,太正常不过了

南方人不知道,面条和馒头可以当主食餐餐都吃?

北方人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可以种荔枝,龙眼,

北方种不了,不代表南方中不了,

南方种不了苹果,

地区差异正常

知乎用户 阿呀哟 发表

种地的性质变了

自己吃和批量机械化生产卖钱能一样吗?

经济持续下行 ,还会有的

知乎用户 小宇宙大骑士 发表

去年我看美食作家王刚的徒弟还到田里面去抓鱼。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做到的。

知乎用户 充满问号的文字 发表

华北方麦收之后有两种较为常见的秋收作物可以种植,于玉米和夏播棉花。

从光肥利用等方面出发,我小的时候国家推广过间作,就是玉米棉花两楼三楼的交叉播种。

我小时候家里就这么种过,确实产量会提高,但是劳动量太大,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收益不如付出。

知乎用户 小鱼与花​ 发表

关键问题:养出来的鱼不能卖高价!

一个模式能不能成功,关键看投入产出比。如果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话是没有人愿意去花这个时间和精力的。

稻田养鱼其实技术非常成熟,产量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还是能够有稳定的产量的。我们再看看现在推广得非常好的模式—稻虾共养模式。在湖北潜江,大片大片的稻田用来养殖小龙虾,非常成熟,显著增加收益。

那么两种模式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小龙虾平均价格 15-25 一斤,如果我们养出来的鲫鱼、鲤鱼能卖多少钱一斤呢 5-8 元一斤。两个品种在不投入饲料的情况下,产量基本相当 100-200 斤 / 亩。养鱼只能增收几百元,而龙虾则能上千元。

稻鱼共养模式还有以下几个缺点:

1 - 稻田改造成本高;

2 - 大雨容易跑鱼;

3 - 不投饲料,鱼长得比较慢,普遍不大,卖不上好价钱!

综上,稻鱼模式推广不开,当然最核心问题还是产出太低了。如果稻鱼能卖上 30 元一斤,估计这个模式早就遍地开花了。

知乎用户 铛铛一下旧衣服回收​ 发表

首先就是获得的经济效益不高。这点看似说不通,明明鱼类会节省肥料的成本,为什么节省了成本还会没有经济效益?其实鱼类虽然为稻田提供了肥料,但是稻田的生产量并没有因此上涨,甚至在一些地区还会出现不如用肥料人工施肥的收成情况。这样一来所获得的收益减少了,那么农民自然就不愿意再继续这种模式种植稻田了。此外,养殖鱼类也是需要大量的成本的,农户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打理,投入上去了,产出却不见上涨,农民们自然不愿意在继续这样的养殖方式了。
其次就是稻田养鱼的模式不适合大规模的种植。靠人工种植庄稼的模式是小农经济下各家各户的分散经营模式,而在农业发展趋势必然是规模化规范化的。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节省成本,追求获得最大效益的量产。因此无论是施肥还是播种,或者收割都是要采取这种大规模的作业方式的。就像 80、90 后小时候在农村还能看到有人工收割麦子的情况,汗流浃背十分辛苦,现在基本上都是大型康麦因来收割了,既省时又省力,就是这个道理。

家里又不要的旧物,旧书,就来铛铛一下吧!
在微信 / 支付宝搜铛铛一下,免费送您居家好礼和蚂蚁森林能量!

知乎用户 理财顾问方略​ 发表

稻田养鱼有好处也有坏处,看个人倾向觉得那个划算,如果坏处大于了好处,自然干的人就少了。

稻田养鱼的好处

首先在稻田里养鱼,鱼可以吃掉田里的一些害虫,而且排出的粪便还可以肥田,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好处,从而可以降低一些农药的成本以及农药的危害。另外养在稻田的鱼都是吃稻花长大的,人们都叫它 “谷花鱼”,深受人们的喜欢,刚开始的时候在市场上还是比较畅销的。从而可以实现水稻、谷花鱼的双丰收,带来额外的收入,当然有的人是留着自己吃的。


稻田养鱼为何到现在不火了

  • 水源问题

相比之前,现在种水稻的农民少了,尤其是一些山区的农村。在之前,不管是山区还是平地,每家每户都会种点水稻,就算不卖自己也可以留着吃,那个时候农村的水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山体里还能流出天然的泉水。但是随着天越来越干旱,可以引流到田里的水源越来越少,而且要在田里养鱼,水不能太少了,不然要么干死或者晒死,所以水源是一个问题。

  • 农药问题

记得小的时候种植水稻的时候都不用怎么打农药的,但是现在种水稻却要用到很多农药,不然不是这个病就是那个病,最后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如果在稻田里养鱼,农药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没办法养鱼。种植原本就不赚多少钱,再加上农药的使用,使得农民的种植成本又提高了不少。对于农民来说为了生活,搞好粮食产量才是重要的。

  • 农业机械化

随着农业不断地发展,机械化慢慢代替了人工,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便捷。从前水稻都是农民自己拿着镰刀一把一把割的,然后自己把稻谷打下来。现在都是使用机械化,而且在稻田里拿鱼首先要在田里捞出排水道,这样水才能更好的流出来。但是有一个弊端就是机器在收割的时候就比较麻烦,所以就没多少人养鱼了。

其实现在的农村人越来越少了,大多都出去外面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很长时间才能见面,而在稻田里养点鱼无非就是人多的时候图个高兴,尤其是小的时候,提到拿谷花鱼就特开心。而现在年轻人都在大城市里打拼,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老人自己在家搞这些东西也没多大意思。

知乎用户 搬砖的小土妞 发表

水稻生长不需要一直泡在水里,养了鱼,你不可能不留足够的水,影响产量。

知乎用户 不需要冷静​ 发表

以前人力成本低,化肥价格高,虽然稻田养鱼整体来说费时费力,但不少人愿意。

现在不是万不得已不会在家种地,哪还有心思再养鱼了

知乎用户 花生幽谷 发表

因为人们怕麻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咋不愿意干呢?农村把稻田挖成鱼塘养鱼的现象很普遍呢。

知乎用户 aogutu 葛忠涛 发表

看了大家很多回答,涨了很多见识,综合起来也有了自己一些感受:

●早期养殖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很容易想到稻田养鱼这种形而上学的办法,直白,也确实切中需求。就算真的去实行,也不怕麻烦,失败了也不会太大打击。

实际上,养殖技术的发展,到如今不是这么小打小闹级别了,是可以真正超大批量的生产了,这时候一个大型养殖场可能就满足了几个省的需求。

这时候,不但小作坊式的增产计划斗不过,各种太过复杂的操作办法也都没意义了。

人家大型养殖场,要的就是流水线般简单易操作,快速巨量的产能。

●社会经济发展,价格基准线已经提高很多了。但我们还停留在 5 元、10 元的零售差异时,社会基准线早就按千、按万来计算差异性了。

人家的个性养殖场在搞的是单价几千、几万、几十万的产品。而不是几亩田增产几十元的 “聪明办法”。

♦就好比,我十六岁前,在野外只见过 1 条巴掌大的鱼。

我也会学着跟别人说,市场上卖的大鱼,都不如野外小溪里的拇指大小鱼。说外面的鸡肯定不如家里养的。

可,实际上,时代科技变化极大了!

人家养殖场动不动就上亿价值,

动不动就是单价上万,

动不动就是一个养殖场包揽了一个省的口粮。

这些都不是靠自己觉得就去做的。

是靠专业机构,专业技术,专业市场调查,各种真正开了眼界,提升了技术之后去做的。

●不是说稻田养鱼绝对错,而是需求变大了。如果能想到办法巨量产出,如果能想到办法单价巨高,那也有实施价值。

不然,就像我老家的农田,早就没人种了。不合算。

知乎用户 王洁 发表

工业以后,就没有锁住农民在土地上,没有那种不计人力成本的农产品了。你的一天时间算钱,人家也算钱,凭啥人家亏本养鱼给别人吃。一斤稻花鱼,80 元,有人吃吗。没有,那就没人养的

知乎用户 茕茕孑立 发表

上学的时候没欢迎过上级领导莅临检查?

提这么天真的问题!

知乎用户 刘硕 发表

同样的农业大国,你看看美国搞不搞稻田养鱼、螺、虾、蟹,搞不搞桑基鱼塘,为了宣传环保理念的东西而已。

知乎用户 厉害的松鼠 发表

养不活自己呗!

好干的活,有利润的,哪个不是抢着干,上边分析的头头是道,都没错。

根本就是没人为这种高成本的产品买单啊,消费者不认这一套。

知乎用户 CKOI 发表

现在江汉平原都用稻田养虾了,鱼不值钱。

知乎用户 沟沟壑 Cindy 发表

因为农民不是傻子,好使的话早就用了

知乎用户 江辰冕 发表

养小龙虾,大闸蟹比鱼贵多了,淡水鱼还土味特别重不加辣根本不好吃

知乎用户 OBERT 辉 发表

怎么干,现在农业不喷农药怎么会有收成。

第一,现在地表水的水位下降很厉害,以前我们水井打 10 几米就有水,现在 30 到 40 米都没水了,对应的上山田里面以前都有水,现在不引流,基本没水。

第二,田都是相通的,你家养鱼,别人打农药,药直留到你田里。

第三,鱼吃稻谷下面的虫子,上面的怎么办,别人打药,虫子全部跑你家,你大还是不打。

第四,最近两年生态变好,鸟成全结队,都吃庄家,以前难得一见或者没看过的鸟,一大堆,更多的是麻雀,别以为吃害虫,都在吃稻谷,别说稻谷,种的花生都给你挖出来,大一点就把鱼吃了。

所以生态养鱼,不太可能。

知乎用户 鸟嘴 发表

吃鱼爱好者表示,吃大鲤鱼草鱼之类的,咋吃都有一股子土性味道

知乎用户 满天星财税​ 发表

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吧!

也就是说,理论和实践需要相结合

赚不赚钱、农民最清楚

知乎用户 ufozhou 发表

因为没有直接养鱼赚钱

养鱼要控制氧气,

然后还要撒药投料

这些对水稻种植影响应该挺大的。

然后水稻还要打农药化肥。鱼在水里。。.

知乎用户 木子李 发表

采访过。实际情况就是搞得人太多,一窝蜂而上,坏了市场了。

之前搞得人少,靠无农药大米 + 稻田鱼,能赚钱。

后来作为先进经验推广,各地一窝蜂而上,拉低了市场价格,进而又拉低了品质。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这还有黄桃也是这样。

首先是一个乡镇靠发展黄桃产业做好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然后被作为先进经验推广,各地大面积种植黄桃。然后,黄桃市场就这么大,量上去了,价格一年比一年低。

知乎用户 doooooog​​ 发表

撒把农药这么简单的事非要养鱼吃虫子?脑子有多大的坑才能想出这种事来?

知乎用户 来不来梅的鱼 发表

俩问题:

1. 图片里那么大的鱼,要长多久?而一季水稻才长多久?

2. 图片里那么大的鱼,要在多深的水里生长?而稻田的水多深?

骗也别太敷衍啊。

知乎用户 感恩 发表

种一亩地挣两千看起来比一亩地挣一千翻了一倍,但是和城里打工一个月五六千比还是狗屎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知乎用户 Zzz 发表

不赚钱呗,能赚钱谁不这么干

知乎用户 机械核心 发表

因为其效率远不如把田分两半,一边种水稻,一边养鱼。能用化肥,能除草,能用鱼饲料和药,能增氧,还能用渔网。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家人对袁隆平去世没啥感觉?

知乎用户 大汉刘皇叔​ 发表 当我听说袁老去世的时候,我没有觉得很意外,毕竟是 91 岁的老人了,也不觉得这是多么悲伤的事情,反而真心为袁老感到高兴。 搞清楚一个事实,袁老去世时已经 91 岁高龄了,而且是因为多个器官衰竭而去世的,在去世前 …

如何看待湖北咸宁填埋 6000 公斤竹鼠蛇类?

知乎用户 弹吉他的胖达​ 发表 三文鱼一个查出病毒的居然提都不提怎么处理冷链海鲜产业至今还如此淡定, 没有查出新冠病毒的竹鼠养殖业居然就全部填补禁止了。 真是大型魔幻主义现场。 之前广东东源 3000 多只竹鼠就是无害化处理,至于广西江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