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1000以下的六亿人才是中共统治的根基
起初我也为利卡酱的话感到震惊,泱泱墙国竟有六亿韭菜月入不足千???这岂不意味着革命成功就差一步之遥? 但是你只要结合墙国的现实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这六亿甚至更多的低收入韭菜,才是墙国危而不倒、死而不僵的中流砥柱。 六亿低收入人群正好契合六亿 …
上周,有个百万大号要转载我的文章,顺便向我传授了公众号的运营经验,大V认为我的公众号行驶在错误的轨道上,在这个历史时期,尽量以凝聚国人为主,就写中国好的方面,写“负能量”没有意义,咱也不是决策者,大家看着也闹心,阅读量高了还容易封掉。
我无意否认大V的看法,相反我挺感谢他的意见,他说的也是事实。
但是,三天之后我还是发表了“闹心”的《美国骚乱与6亿人月均收入1千》,然后大家都知道,和谐了。当然,这不是我的第一篇和谐,也肯定不是最后一篇。
作为作者,我当然非常希望公众号越做越大,我当然也知道自己的写作思路是在逆势而为,是在练习“七伤拳”。
做法与想法的背道而驰,并非我是偏激者和恨国党,而是:
你没穷过,所以你不知道人的卑微;
你没有与底层持续打交道,所以你不知道活着的艰难。
你或许知道,但你无法理解。
1
一名农村大学生
曾经有过毒舌评论:你混得很失败,所以总喜欢说社会的问题。
论学历,当年我主动放弃读博,对所有同龄人,我都有学历上的自信。
论物质,我从事的行业是那些名校硕士挤破脑袋想进来的,我毕业到上海工作5年,已结婚生子,对所有同龄人,我不羡慕任何人的生活。
这并非自我炫耀,而是为了说出下面一句话:
我是一名农村大学生。
我经历过长久的物质匮乏时光,小时候吃一根2毛钱的冰棍都是奢侈,初中时为了省8块钱的车费,每周骑自行车去镇上的学校,来回一趟,一次1小时。
从毕业到现在,我耳濡目染着老家人的辛酸生存,年轻人上不了好大学、结婚难、不学好进监狱,五六十岁还要去外出打工去修铁路,讨不回工资,老人自杀,留守儿童,发猪瘟急出病来住医院,结果补贴还打折……所有这一切,我都有血淋淋活生生的例子。
在上海的打拼,我经历过半年换4次租房的窘境,也被黑心中介坑过。所以,那些在城市打拼的底层人,他们的不甘与艰难,我感同身受。
当有些人只是在媒体报道上看到这些事时,我是亲身的经历者和见证者;
当有些人只是知道其中一两项“闹心”的事时,我几乎知道全部报道上可见或不可见的事。
这种冲击,我如何能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让我如何心无旁骛地表扬?
当我出入高档写字楼、出差坐飞机住酒店、参加各种饭局时,这些光鲜的场景,又无时不刻地告诉我:
这是一个撕裂的社会,连同我自己都是撕裂的。
所以,当《后浪》视频一出,我是何等的愤怒。这种愤怒并非我的眼红和嫉妒,而是我亲眼所见的底层直接被清零了。
所以,鲍毓明一案我非常关注,因为在很早之前我的一个堂弟(农民工)就说过,外面很乱,有很多小老板都有这样的嗜好,会有人专门给他们找贫穷的小女孩,本身就是一条产业链。
所以,我对总理的“6亿人月收入不足1千”有一种“终于有人说出来”的畅快感。
从2007年上大学到现在,中国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我也有幸成为见证者和受益者。但那些被抛离于社会主流发展之外的人群,也更加刺激着我。
我身处底层,看到了很多物欲横流与霓虹闪烁,时间久了我也会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庞大的农村和底层。
我出身农村,又活在一线城市里,搞不清楚到底哪里才是真实的人生。
我的这种撕裂,是在城镇长大的人们无法理解的。
所以,我看得到祖国的发展,我为这种发展而自豪,但从情感上讲,底层的艰辛更能引起我的共鸣!
所以,战狼式的文字,我写不出来;无视社会公平而专注于阳光照耀之地,我做不到;至于说假话添油加醋粉饰现状,那简直就是把人格按在地上摩擦,让我觉得恶心。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即便是写历史,我也显露出浓厚的“民本”倾向。在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我从来都是站在后者一边。所以,相比汉武帝,我更偏好汉文帝。
我的这种写作方向,不是我后天的道德感决定的,而是我先天的成长经历决定的。它不是我的主动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
2
小民在哪里?
我一直搞不明白的是,每个人都强调自己是爱国的,但唯独不爱一个个具体的困难同胞。
我们接受着精确排版的内容和精妙绝伦的文字,但对那些平淡、粗鄙、无趣甚至昏暗的生活置若罔闻,对那些记录真实的文字避之不及。
那些不被我们看到的群体,那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群体,那些发不出声音的群体,仿佛他们的人生不值得被尊重和被记录。
他们仿佛被开除了“媒体籍”。
我们可以为大洋彼岸的“骚乱”持续播报半个月(还会延长更久),但对自己同胞的遭遇,热度只有三分钟,甚至没有。
鲍毓明一案,我们仿佛是一群看客,只在悲剧上演时群情共愤,很快又归于无视。
七十多岁老人被儿子活埋,十五岁的漯河小女孩被性侵后自杀,这种惨绝人寰的生命代价,依然得不到媒体的重视,身边又有几人知道。
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的病毒感染,我们连篇累牍地报道,而在菲律宾海域已经漂泊4个月、承载200多个中国平民的邮轮,在国内掀不起任何涟漪!
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份,网上还有人散布这样的无知言论:“农村封个十天半月家里都有地也不会饿死,不存在什么物资匮乏,城市必须出去买,封个十天半月根本受不了,还是农村好”。简直就是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特朗普在美国疫情越来越严重时还在催促复工复产,这固然是媒体热议的话题,但南方某985高校某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签约率均未过半,这更令人揪心,更值得讨论。毫无疑问,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农村大学生必然是主体。
宏大叙事固然热血,但每个人真实的生活更加重要。国J是一个个人组成的,国J是一个抽象概念,一个个具体的人才是真实的存在啊。
我们的这种媒体手法,就好比,一个男人天天不着家,不问家事,不教育孩子,却天天跟别人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这个家啊”。不爱家里的人,又谈何爱家?不过是自私的托词而已。
每个人都心向美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无视甚至美化不美好的真人真事。掩耳盗铃是弱智者的作案手法,而不是成人的行事原则。
我们把镜头稍微偏向一下那些边缘化的人,不是一种闹心与难堪,而是憧憬更完善的美好,不至于只在他们陨落时才表达一下廉价的悲愤。
真善美,真排第一。先有真实,用善良去对待,才能有美好。
什么是真实?最广大群众的生活才是真实。
灯火辉煌的万丈高楼不是真实,楼里长期在电脑面前码字、从事重复性工作的打工者才是,穿梭于楼道与电梯的清洁工才是,曾经建造高楼的建筑工才是。喝星巴克不是真实,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才是。
所以,《后浪》视频无论怎么精彩,只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若它能呈现出一线出租屋、十八线小镇青年、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奋斗场景,记录出底层人充满皱纹的笑脸,不用人民*日报转发,就会传遍中国,感动亿万国人。
3
难辞其咎的农村大学生
我曾经在知识星球发表过一个观点:底层发不出声音,农村大学生难辞其咎。
因为,毕业后的他们,
**急于摆脱自己的农村身份,耻于显露自己的农村出身。
**
他们喜欢在网上表达自己对流行事物的爱好,喜欢在现实生活中讨论车子房子旅游,极力避免讨论农村话题。
甭说与城里人一起,就是一群老乡们在一起,亦是如此。
这样的场景,我经历无数,已经见怪不怪。
我曾经去参加一个老乡的婚礼,婚车行驶在泥泞不堪的乡村小路上,新郎突然跟我说了一句:“我爸妈一直在外面做生意,没有在老家种地。”
我与一些公众号博主交流,有人会强调:“我对农村一点也不了解,城里的情况还是清楚一些。”
朱之文家里的大门被乡亲们踹开后,这个事上了知乎热榜,我翻了最前面的几十条回答,全部是对农村揶揄嘲讽的,这些人之中有没有农村大学生呢?然后我又搜了搜“疫情农村”,稀稀疏疏出现了点赞量在个位数的搜索结果。
农村大学生,是农村最精英的群体,我认为****他们是农村与城市联系的最佳甚至唯一纽带。如果他们都不愿意为底层发声,不对底层抱有同情心,那么,
活该底层发不出声音。
无论是在饭局的现实生活之中,还是在公众号、知乎、微信朋友圈这样的虚拟社区,我都是毫不避讳地“昭告世人”:我来自农村。
就如同我希望媒体的镜头能从美好的聚焦中稍微偏离一下一样,我也希望农村大学生能稍微放下敏感的自尊,将话题从“高雅”的中产阶级向“低俗”的农村农民稍微偏离一下。
在谈论“高端”的城市养老地产时,也跟大家普及一下农村老人的孤寡生活。
在谈论城市里流行的剩男剩女话题时,也可以说几句农村男多女少导致的结婚难、父母愁。
在谈论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时,也可以聊聊平整的柏油马路修到了各村各户。
功成名就的成功人物,最喜欢跟别人聊自己一无所有的拮据时光和艰难困苦的创业初期,只有小有成就的小老板,喜欢炫耀自己的大金链子小金表。
现在很多人从经济角度去谈论社会撕裂,但在我看来,农村大学生的冷漠,何尝不是这种撕裂的一个原因?
他们去了城市,就开始嫌弃农村的生活习俗,就开始鄙夷坐地铁的“脏兮兮”农民工,就自动疏远了堂兄表弟,对他们的生活不屑一顾。总之,拼命与农村划开界限。
这种情况,让我想到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的沙俄、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波旁王朝。
小结
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判断标准不是强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
评价一个社会的温度,不是光鲜人们的抱团,而是底层民众的安全感!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受委屈最大的,其实是社会上没什么声音的底层。”
这三句话在我以前的文章里说过,就在这里再次引用做个结尾吧。
当然,再加一句话:
奔涌吧,农村大学生。重视底层,不能光靠政府的推动,我们也要添砖加瓦,而不是围观。
—END—
版权所有,转载请后台联系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农村”
提取阅读《2020年的农村人,该何去何从?》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小炒和他的朋友们」知识星球。长文在公号,精华在星球。
起初我也为利卡酱的话感到震惊,泱泱墙国竟有六亿韭菜月入不足千???这岂不意味着革命成功就差一步之遥? 但是你只要结合墙国的现实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这六亿甚至更多的低收入韭菜,才是墙国危而不倒、死而不僵的中流砥柱。 六亿低收入人群正好契合六亿 …
起初我也为利卡酱的话感到震惊,泱泱墙国竟有六亿韭菜月入不足千???这岂不意味着革命成功就差一步之遥? 但是你只要结合墙国的现实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这六亿甚至更多的低收入韭菜,才是墙国危而不倒、死而不僵的中流砥柱。 六亿低收入人群正好契合六亿 …
品葱用户 Hesperus 提问于 6/10/2020 我目前只是在校学生,肉身翻墙但是还没入籍,正在准备申请。但看起来刚毕业学生的起薪一年比一年低,整体经济形势也不太好,物价上涨但工资不涨… 我现在挺担心我毕业时候的起薪的, …
乔治·弗洛伊德的死在这个痛苦的年份激起了1968年以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权巨浪。我所在的洛杉矶,到昨天为止已经是连续宵禁的第四天。许多对美国历史不熟悉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在努力理解这痛苦背后的原因。 作为一个移民,我曾是没有种族概念的。来美 …
品葱用户 csq202003 提问于 6/4/2020 在这个多事之秋,我和父亲无意间有探讨起了中国民生的问题。 在饭桌上,我们对中国低阶层人民的生活质量问题展开了些交流。 我的父亲说,我是因为身在海外,享受到了更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所以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