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最近看了很多工程科普,所有的大佬,局座,徐小刀,三一博士等都有提到基建狂魔这个概念,但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其他国家反而没有那么重视?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最近这段时间,各种基建类的话题又登上了大众的视野

咱们都知道,中国是基建强国,也被叫做基建狂魔

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咱们国家这种常规化的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大兴基建的行为被广泛诟病

第一是觉得有些地方修的太过了,一个村里面都通个双向四车道,上面没跑几辆车;第二是觉得大型基建项目在民生层面的效果不那么明显;第三个自然就是每次大兴基建都会伴随着大放水

可以看出 2008 年、2012 年、2016 年三次基建宽松都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开始

常常被拉出来做对比的就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弄的都是大项目,156 项重点工程基本覆盖的就是电力、钢铁、煤炭、制铝,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老百姓的日子依然是建国初期水平

但是最近爆出来的新闻,印度不再允许中国参与印度基建,路桥梁电厂电信等都将全面排除中国

咱们才意识到

基建对于一个国家长远规划的重要性,中国永远都在战略型的「超前基建」

咱们在 60 年代 70 年代修建的覆盖中国几乎每条河流的电厂,当时都在说大浪费

结果这些电厂在 80 年代 90 年代改革开放时候提供了稳定低价的电源,对当时各种制造行业和乡镇企业的崛起提供了稳定的能源后勤

咱们在 80 年代 90 年代开始修建覆盖全国的收费公路,当时都在说想钱想疯了

结果这些高速路在 2000 年后全国大市场的统一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别的不说,就现在中国全球独一家的物流网,很大程度就是构建在这些高速路上的

咱们十年前开始的修建的八纵八横主通道的高铁布局,当时都在说中国高铁跑太快等等人民

结果现在高铁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的日常,把中国从一个「地大」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紧密」的国家,不光拉动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背后妙不可言的军事意义

所以当印度说出不要中国来做基建的时候,知乎上大家额手相庆

有了内外对比之后才开始意识到,基建狂魔对咱们国家真正的意义

我自己对基建一直都是爱好者,这个爱好来的蛮被动的

我老爹老妈都是搞建筑的,他们读大学的时候还没有像现在分的那么细,就叫「工民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家里两个一级建造师聚在一起,每天吃晚饭的时候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混凝土的标号、新的装配工艺、质检安检明天又要来……

我爸妈走遍全国基本也是因为基建,从我记事开始一会又要去葛洲坝学习学习了,一会又要去贵州看个隧道了……

有这样的家庭熏陶,我自然对基建一直都是很关注的,真 * 没出过猪肉见过很多猪跑

这段时间南方洪水,我经常在西瓜视频上搜关于抗洪、水利工程、基建类的信息,看着那些科普类的视频是真的很提气,尤其是各种大型项目,动不动就是世界第一,而且是拉开第二名几倍差距的那种

大家知道么,我们国家正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上筹备一个三倍于三峡发电能力的水电站了,一共由七个阶梯级水电站组成,上下游落差最大 600 米,就是名字有点…… 叫「大拐弯」水电站

其中工程师徐小刀也算是我经常看的博主,最喜欢的就是他开篇的那一句

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

基建其实是个小话题,也是个专业程度密集的话题,但是他基建类视频很多都是上百万上千万的观看,可以看出大众对于基建的关注度其实很高

内行看门道(技术),外行看热闹(趋势)

其实咱们国家基建强,主要还是靠同行的衬托

前几天印度和咱们在边境搞摩擦,都知道在青藏高原拼的不是人数,而是拼的后勤

结果印度边境桥梁被装着挖掘机的卡车压塌了

虽然印度用的也是贝雷片式钢架桥,属于临时性桥梁

但是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出现这种问题,而且这个桥梁离印度实际控制线只有 60 公里,送挖掘机上去就是为了莫迪想在边境修路的战略

这就比较尴尬了

让人不禁想到,当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前,许世友将军命令 118 辆重型坦克开上长江大桥试压

我记得老爹给我讲过,没论证过是真是假,咱们国家很多主要城市在修建城市立交桥的时候,考虑到的载重不光是日常的车辆通行,还要保证至少能承受一辆中国的主战坦克

拉印度来对比,可能有小伙伴觉得也不选个厉害的对手

那咱们就看看美国

前几个月,那种境外自媒体都 high 了,每天说中国三峡大坝变形了,撑不住了,要溃坝了

结果等来的是美国密歇根州 Edenville 水坝溃决,并接连冲毁下游的两个大坝,1 万名当地居民受灾疏散

[

美国两座水坝溃坝

]()

咱们国家这次南方洪水那么厉害,已经有超过 98 年洪水的趋势,但是也只有一个村级水电站(宁都县肖田乡美佳山村长罗水电站)决堤,292 户受灾

其实溃坝经常发生,毕竟人力不能胜天,但是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密歇根的溃坝,是因为基础设施建筑材料低劣加上年代久远无人维护

HBO 还做过一个专题,就叫做「美国基建的摇摇欲坠」

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关键性桥梁的承重部分,都出现了各种大小的破洞,而美国人做的,仅仅是在破洞旁边记录下发现的时间和尺寸,是不是来看看有没有变大

一点修补的意思都没有

这就和美国在疫情还没有抑制住的情况下开始重新恢复经济一样

挂在明面上的理由是底层人民不工作就付不起账单了,其实背后真实的动力是资本不想眠,像马斯克这样被很多人崇拜的企业家都开始提前让工人回工厂继续工作

而美国的基建也是一样,都在强调投资回报比和效益,不出事就修修补补又三年,出了事反正大水冲走的也不是企业主和华尔街精英们的家

其实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也是有媒体在报道自己在基建上的问题的

但是引起的震动并不大

基建这种话题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不够劲爆,既不创造主流热点,也不吸引选民的注意

反观咱们国家,基建一直都是在大众视野之内的

咱们国家其实不算低税率国家,政府财政也一直非常的充裕,但是在收入转移方面做得一直有所欠缺,基建就是一种变相的转移

基建作为社会稳定的后盾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只有具有了完备的基础建设,商业繁荣才能普惠到老百姓

从大众的视角来看,咱们基建已经做得很好了,村村通路通电,高速网和高铁网密布

其实依然还有很多正在进行的基建项目,比如新农村起码还有 10 年,中西部中小城市现代化起码 20 年,能源革命多元供应还有 10 年

在传统的修路造桥修工业区的基建边际效用开始递减的趋势以后,我们又推出了新基建

包括 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覆盖了 5G 基站、IDC 数据中心等

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第二场里面的关键点

其实从欧美阻击我们的 5G 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也可以看得出,这些会是未来至少十年的争夺焦点

还有电子化、智能化改造城市传统的基础设施,比如智慧城市

这次疫情期间我们的线上政务平台都是智能化改造的一部分

最后还有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基础设施,比如充电桩

基建的含义在变,但是不变的依然是我们国家的「提前基建」战略

这方面政府财政孱弱的印度做不到,8 年一轮的美国也做不到,这是中国的优势,也是只有我们能做到的优势

——关注

@曹小灵

,每天都有好心情——

知乎用户 曹小灵​​ 发表

蒸汽技术掀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蒸汽技术革命中,中国只是一个蒙起双眼的旁观者;在电力技术革命中,中国则是由落后到不再落后再到部分领先的全程参与。

那么,故事就从电力开始。

一、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个不夜城

上海,旧名松江,从元朝开始就逐渐成为东南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近代,更是引领一代风气之先。民国三十六年,当时著名的金嗓皇后周旋,以一首《夜上海》一战封神。这首金曲在未来几十年的时光里,被无数人翻唱,它的曲调一响起,人们眼前仿佛就已浮现夜上海的纸醉金迷。歌曲的一开头,一股繁华交杂着糜烂、光明混合着黑暗的靡靡之音就扑面而来,代表着电力的 “华灯”,似乎成为了上海不夜城最好的注脚: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 乐声响 歌舞升平

上海和电力的触电,远远早于民国三十六年,那时,电已经成为了上海人习以为常的陪伴。而在他们刚刚 “触电” 时,双方都十分陌生。

而在四十一年前的 1906 年(光绪三十二年),电灯在即使号称见惯 “西洋货” 的上海人眼中,也是一种新奇和神秘的物件,知识分子们想不通,两根线、一个玻璃瓶,怎么就能发出那么亮的光,光明不应该是太阳的专属权力吗?

从小深受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们,搞不懂什么叫电压,也不懂什么叫电流,他们认为电灯之所以能发出耀眼的光芒,是因为《易经》中所说的阴与阳相遇相激的结果,就像那雷霆一样。

于是,在 1906 年的《申报》中,就出现了一则十分趣味盎然的报道,它的名字叫 “开明电灯公司开点”,在这篇报道中,有一位无名氏写了一首讴歌电灯的七言律诗,诗云:

阴阳相薄电光凝,参透元和引作灯;
白昼不明空仰望,黄昏有焰竞趋承;
辉煌曾否金蛇擎,焰耀争如玉兔新;
信是气中藏霹雳,消除乖戾现祥征。

这首诗的首句说电灯之所以能亮是由于 “阴阳相薄”,末句说电灯不仅能够照明,它还是中国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 “祥征”,能够对这个风雨缥缈的大清帝国进行 “消除乖戾”。

古典的形式(七言律诗)、古典的解释(阴阳相薄)、古典的寓意(祥征),用来歌颂电力这个最能代表当时世界上先进生产力的事物,这种 “反差萌”,可以解释中国近代史中很多的事件。

二、科学之突飞猛进,尤以电力为最

时间又来到了 35 年后的 1941 年,这次依旧是在开风气之先的上海。上海有一所名叫 “大同大学” 的私立院校,名字得自于国父孙中山的 “天下大同” 思想。该大学有一个名字十分时髦的协会“大同大学电机工程学会”,它出版了一个相当现代化的杂志《大同电工》。(此处谢

@炮灰掷弹兵

指正)

手中收藏有 1941 年 11 月出版的《大同电工》创刊号,抚摸着它,仿佛就抚摸着百年电力建设史。

此时离认为电力是 “信是气中藏霹雳,消除乖戾现祥征” 的 1906 年,已经过去了三十五年。从它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人们对于电力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与全面。

这种对于电力的理解深入,不仅仅只体现在技术细节中,更重要的是,对电力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之意义,有了彻底的认识。

《大同电工》创刊号的发刊词,可以当做中国电力建设史的 “独立宣言”:

近代世界之物质文明,莫不由于科学之突飞猛进;而科学之突飞猛进,尤以电学为最,且其应用也亦最广。观夫欧美各国,莫不根据电学之原理,相继发明,然后籍其伟大之能力,用以开发工业,便利交通,而为社会谋福利者,不一而足。此时代之进展,实利赖之,其重要亦可想见矣。

俨然将 “电力” 作为旧中国救亡图存的关键手段之一。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是步履蹒跚的。

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进从头越

当新中国成立后,已经在旧中国发展了数十年的电力行业,如建国初期的所有行业一样,满目萧条。

曾经,当中国的电力专家去国外考察,国外公司都很大度的表示:只要别拍照、别弄坏,随便看。这不是他们大度,而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和非洲地区的土著居民并没有本质区别,别说看看了,就算给你们讲,你们懂什么叫电力工业吗?平心而论,虽然我很不想承认,但是他们说得对,当时我们的人,的确看什么都是一头雾水。

我们在电力行业的底子实在太差,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能自主建什么电力设备?天津有一个规模很小的电机装配配厂和灯泡厂,能组装一下小电机、生产一点灯泡;上海有一个拉铜丝的电线厂,能造一点质量很不稳定的电线。1959 年,《电机工业》杂志上一篇名叫《十年来我们的电工科学》的文章,很好的概括了建国后我们电力行业的窘况:

电工产品的最高年产量(1947 年)发电机不过 25224 千伏安,电动机不过 68391 马力,变压器 146680 千伏安。职工总数《包括无线电制造》不到 2 万人。衡量电机工业技术水平的电工产品单机容量,发电机只做到 200 千瓦,电动机不过 180 马力,变压器不过 2000 千伏安,其余如开关、电线、电瓷、电表等也只能做些小型产品。

可能大家对这个数据没太大概念,我拿我们现在的电力行业来简单对比一下,当时发电机最高年产量是 25224 千伏安,有多大呢?一个 110kV 变电站一个变压器的容量最小也是 40000 千伏安,大概一点五倍的最高产量,而一个变电站内,最少有两台变压器,而我们这一个区,有这么大的变电站 13 个,考虑到很多电站变压器容量是 50000 或者 63000 的,也就是说,1947 年,全国发电机最高年产量,大约相当于我们一个区县三十分之一这么大,也就能勉强满足几个村的电力供应。

这,就是新中国的电力行业。满目疮痍,筚路蓝缕。

曾经,1954 年,新中国终于在捷克的援助下生产了第一台汽轮发电机,容量 6000 千瓦,连现在一个中等规模的居民小区的用电量都满足不了;

曾经,1981 年,为了解决武汉钢铁厂一米七轧机的电力稳定问题,中国建成了第一条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从河南平顶山到湖北武昌。但是,所有设备和技术全部是全套购买自国外,价格惊人,毕竟,那是一个进口国外设备修建一公里地铁就要 8 亿人民币的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八亿人民币。

曾经,1984 年,因为 1981 年全套进口国外的设备和技术实在太过于昂贵,于是我国在建成了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 500 千伏输电线路。后来,外国公司都笑了。因为无论是自产的充油电缆还是变压器都发生了漏油这种非常基础的问题,甚至,平顶山高压开关厂用引进技术生产的六氟化硫断路器还发生了骇人听闻的爆炸 [1]

曾经,1989 年,中国三峡大坝的先导工程葛洲坝水电站修建了我国第一条 ±500 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葛洲坝至上海奉贤南桥换流站的葛沪直流。毫不意外,所有设备和技术全部全套购买自外国公司。不仅是输电线路如此,上海奉贤南桥换流站依旧如此,甚至连换流站内的草皮也是国外公司捆绑销售而来。其窘迫可见一斑。

四、啊,今天,轮到了洋人看我们

电力,在中国似乎从诞生开始就和家国情仇交织在一起。电力,代表的是洋人的繁华与文明;煤油灯,代表的是中国的落后与愚昧。

在电力建设中,洋人一直是我们的仰望者。在前面提到的《大同电工》创刊号上,其封底是当时龙门联合书局影印西书的宣传广告,其 “宣扬欧美文化” 的广告词,和这份杂志,相得益彰。

即使到了几十年后的新中国成立时,电力,似乎依旧是洋人的专场。

当时,中国最大的电站叫丰满水电站,这一个站的装机容量占全中国电力总装机的近 8%,这还是它被抢走了一半机组之后的体量。

但它并不由中国人民主导修建的,而是来自于伪满的日本人,抗战胜利后,又被苏联人搬走了一半的机组。可是即使仅剩的一般发电能力,它依然雄视建国后的中华大地很多年。

丰满电站对我们而言不是荣誉,而是悲痛的回忆。当时的日本,为了修建亚洲第一水电站,在东北地区开始了丰满电站的建设。抓捕并强迫数万名中国劳工参与此次建设,在高难度的施工条件和日本惨无人道的压迫之下,日本人在丰满不仅留下了一座电站,也留下了 3 条 100 多米长、6 米宽、4 米深的沟壑,里面填满了修建丰满电站时死亡的中国劳工,尸骨,达万具之多,这就是 “丰满万人坑”:

丰满电站,既是日本侵略者泯灭人性的见证者,也是新中国电力行业的重要起点。一半是海水,冰冷彻骨;一半是火焰,烈火燎原。他就像鲁迅笔下的野草:

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就让旧的故事在丰满结束、新的故事在丰满开始吧。

曾经,当中国的电力专家去国外考察,国外公司都很大度的表示:只要别拍照、别弄坏,随便看。这不是他们大度,而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和非洲地区的土著居民并没有本质区别,别说看看了,就算给你们讲,你们懂什么叫电力工业吗?平心而论,虽然我很不想承认,但是他们说得对,当时我们的人,的确看什么都是一头雾水。

但是,慢慢的,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诗人公刘有一本诗集,叫《母亲—长江》。

其中写了两首与电有关的诗歌,都是其在观看葛洲坝之时的感想。尤以其第二首长诗《今天轮到了洋人看我们—再唱葛洲坝》,饱含古今对比之深情,抒发电力与爱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约是五、六岁吧,
生平第一次看见洋人
那是何等兴奋!
我蹒跚着跑回家来,
大声地,一遍又一遍地
报告给母亲;
惊叹着那雪一样白的皮肤
蓝玻璃一样亮的眼睛,
当然,更绝对忘不了夸张地形容那个怪物,
有两只叫得比狗还凶飞得比鸟还快的车轮……
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一切叙述
却引不起她的半点热情,
我的初识文字的母亲哟,
只是一个劲儿地叹气,
咕哝着我当时根本不懂得话音:
孩子呀,谁叫我们国弱民贫!
每一个细节我都记得顶真,
仿佛,它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那时候,我有多么愚蠢!
(不过,应该申明,我的家
本来就住在一座闭塞的内地省城)(注:江西南昌)
此刻,八十年代的一个早晨,
在葛洲坝的三江航道上,
两路纵队分列停泊着
我们中国自己的大小火轮。
我可以用人格保证,
没有任何号召或者暗示,
每一条船上的每一个乘客全都自动飞奔,
接着便一一钉牢在甲板上或者船舷边,
瞪大眼,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前方的闸门,
象是欣赏着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象是等待一个惊心动魄的时辰。
········ 水位一格一格下降,
········ 标尺一米一米上升,
奇怪!为何大白天扯开了霍闪?
是哪儿咔嚓咔嚓地响个不停?
——哦,并排的一条旅游船上
挤满了抢着拍照的外宾!
稳重的闸门启动了,
最初,从门缝里射进来的是一束希望之光,
锐利,灿烂,强装,
当是我们的民族魂。
接着,江水互相融合,
安详,而又冷静,简直象谁熨过一般平!
看着可意!看着舒坦!看着带劲!
就在这时,对面突然爆发了掌声,
空气中挤满了微笑,大拇指和飞吻 ·······
这难道是真的吗?
一切全都冲着中国人!
冲着黄皮肤的黑眼睛的中国人!
我忽然想跑回故乡去,
揎开那早已毁灭于炮火的柴门,
搀起那早已不在人世的母亲:
妈,您看,您快看呀,
洋人看我们!洋人看我们!
今天轮到了洋人看我们!
我相信,我的老娘一定会非常非常高兴,
她会抹着眼泪对我说:孩子,
应该向引导生活远航的党致敬!
向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同志们致敬!
应该感激他们——
他们思考的不眠之夜,
他们喧闹的电话铃声,
应该学习他们——
他们的志气,他们的聪明,
他们的衔石截流的精卫鸟精神!
啊,今天,
轮到了洋人看我们!

啊,今天,轮到了洋人看我们。

五、后来的后来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 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

后来,似乎永远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词语,电力行业同样如此。

后来,单机发电容量达 100 万千瓦的白鹤滩水电站开始建造,其单机容量为世界之最。并且,16 台机组全部由国内公司承建,哈电和东方电气各承建 8 台;

后来,建成及在建的单机 100 万千瓦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近百台,成为世界上使用该高参数机组最多的国家;

后来,我们自主建设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百万千瓦核电装备、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设备和 ±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3 兆瓦、5 兆瓦路上海上风机;

后来,我们从 2004 年起平均每年以 1 亿千瓦装机容量的速度增长;

后来,我们建成了特高压线路 18 条,总长度近 3 万公里,成为了世界上电网规模最大国家,输电线路总里程超过 180 万公里;

后来,我们拥有了世界上顶尖的电力二次设备和技术水平,和国际接轨的一次设备和技术水平;

后来,我们建成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复杂、安全最可靠的电网;

后来,我们实现了全国 100% 通电,哪怕是再偏僻的山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我们的电线、电杆、电力工人,从十万大山到青藏高原,从天涯海角到塞外边疆。似乎,电杆成为了很多图片的背景,静静矗立在荒漠与深山之中。

电力,似乎代表了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犹记得小时候,一到逢年过节,家里必停电,至于什么时候来电,未知数;甚至有的时候家里开一下电饭煲,也会停电;一打雷,也停电。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一个村只有一台变压器,并且线路老化、设备陈旧,一有风吹草动,马上罢工。今年回家,我发现电杆也高了、电线也新了、变压器也多上了五六台,即使住在偏远地区的单独几户人家,也会有十几根电杆一路把电牵过去。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网者无疆,无远弗至。

所以,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它也许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顶点,但是却能抬高一个国家为民众谋福利的底线;

它也许不能成为科学技术的珠穆朗玛峰,但是却能成为一个国家养育人民的黄土高原;

它也许不能成为无数精英人士中 “值得改变世界” 的工作,但是却能成为无数劳苦大众的切身美好。

参考

  1. ^ 张国宝,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

知乎用户 李子寒泉​ 发表

坐标杭州,就以我最熟悉的这个城市为例。

现在在大家的眼里,杭州是 “最忆江南 " 的 “人间天堂”,是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但历史上,这一片土地,并非如此。

杭州的地理条件其实是个很尴尬的存在。气候湿润的滨海平原,本来就水很多。早期文明其实往往诞生在相对干燥的地区,比如新月地带。下游水网、入海口的三角洲,普遍都是比较晚才得到开发的。成熟的排水能力、改造自然的种种技术手段,都是文明相对繁荣发达之后的产物。

杭州这土地,从有人类居住开始,如何与 “水” 打交道,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良渚古城就搭配了非常高水准的水利设施,当然良渚古城自身就是那种江南水乡的风格,以河道为主要交通路径。

杭州不只是水网密集的平原。而且还紧挨着西边的连绵群山——江南降水量最大的山区。每逢雨季,天量的降水会形成巨大的山洪,在很短的时间窗口里从山区冲入杭州平原;东边是喇叭状海湾,“鲲鹏水击三千里” 的钱江潮,在古代是非常恐怖的存在,威力等同海啸。——历史上杭州城就贴着大海,现在下沙、宁围、大江东之类的大片土地,都是后来围垦出来的。

而后世的杭州,能从山洪和海啸(钱江潮)的双重夹击中,变得宜居,变成 “天堂”,可以归功为两大基建工程:

西边的苕溪西险大塘,东边的钱塘江海塘。两大工程从余杭县、钱塘县设置之后就开始,断断续续两千年,直到如今,钱塘江大堤可抵抗 500 年一遇洪水,西险大塘可抵抗百年一遇洪水(正朝 200 年级别加固)。并且,新中国成立后,在苕溪上游、钱塘江上游,还修建了一系列大中型水库。近年来,闲林水库、三堡南排、城西南排先后上马。

今年的超级梅雨季,如果没有这些基建工程,杭州城不堪设想。可以说,是它们的抗负压力,托起了 “人间天堂” 的岁月静好。

而中国作为降雨相对集中的季风气候国度,水患也是长期的民族记忆。但经历了 20 年基建狂魔的狂飙突进,像 1998 年、1954 年、1931 年那种级别的悲惨,基本上不会再现。

关于过去 20 年的基建成就,可以参考答主的这篇回答:

其实每个工业化鼎盛时期的国家,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基建狂魔。**大基建的能力,其实也是国家能力的象征,是科技能力、生产能力、融资能力、组织能力、治理能力的大综合。**不同于那些投资小、回本快、流动性高的产业,基建投资大、回收慢、搬不动(天然的巨型不动产)、各方面关系复杂(比如拆迁,工厂大不了换个地方,很多基建项目却是没有别的选择),技术含量也不低(没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工程,总有无数的问题等待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才智去解决)。对于 “基建狂魔” 来说稀松平常的东西,对于很多落后国家来说,却是奢侈品。非洲很多国家,独立之后,基建的进展约等于 0,而且老基建的维护也形同虚设。

另一面,那些成功的发达国家,在星辰大海的年代,也有 “基建狂魔” 的傲人业绩。以美国为例,从 19 世纪初到 20 世纪中叶,修了 40 万公里铁路,无数的水库、运河、引水设施,把干旱缺水的加州变成了最繁荣富裕的地区,轮船能从墨西哥湾沿密西西比河水系一路到五大湖,然后沿着运河进入纽约,走向大西洋。日本更夸张,根据《犬与鬼》的描述,全日本几乎就没有天然的海岸线、河道与森林,整个环境面貌就是高强度基建塑造的结果。

前工业化时代的中国人,来到完成了工业化和大基建的西方,那是非常震撼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里面,有一集,在炮火连天的上甘岭巷道里,有这么一句对白 “鹰酱家其实很富裕,有好多好多的高楼,好多好多的工厂,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这份国力呀……”

而作为和电影《上甘岭》搭配的《我的祖国》,在电影中,唱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时,画面从朝鲜战场转移到了祖国大后方,出现了矿山、工厂、水电站。如果说“工业是天底下最浪漫的事”,那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组非常浪漫、也非常悲壮而神圣的镜头。战士们流血牺牲的意义异常重大,因为,在他们身后,中华民族工业化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这凝结着几代中国人富强的梦想。

实的历史上,上甘岭战役炮灰连天、血海尸山的同时,国内,水患千年的淮河上游,“新中国第一坝” 佛子岭水库,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也许这就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在内心深处,对基建的执念吧。

知乎用户 盖因斯 iFortune​ 发表

莫说是不同的国家了,就算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基建能力都是千差万别。

十九世纪的美利坚西部,那可谓是热火朝天,来自爱尔兰的农民和来自契丹的华工一同在太平洋大铁路的工地上逢山挖洞,遇水搭桥,风里来雨里去,给美利坚打造了可以使用一百年的铁路基础。

十八世纪的埃及地区,法国,英国与奥斯曼三方角力,多方拉锯,最终在苏伊士湾挖通一条运河,不仅将亚非两大洲隔开,还修出了一条两百年通航的大运河。

以上国家在今天,还具备当年的那种工程能力吗?也许拼一口气是有的,但是代价却肯定比当年大,得不偿失,甚至可能会引起经济衰退,何解?

因为。一个大型的基建工程对政权的组织动员力是一个很强的考验,根据历史经验,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政权,其组织力度都是在其创立伊始的上升期是最强的,一旦到了衰退期,不管具体情况是 “东南互保”" 东林党争 “还是” 藩镇割据 “,中央集权的组织力和动员力都会下降到一个无力的地步。

无力动员军队,无力收拢权利,无力统治基层,更无力去组织一个大型工程,其情景之悲哀,可以参考苏维埃解体后,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在面对叶利钦询问建成乌里扬诺夫号航母需要什么时的那个著名回答

“我需要 “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 个相关专业、8000 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

多么的不幸,一个曾经以 “大、重、粗” 的暴力审美为主流的重工业大国,在和平解体后不过几年,就已经丧失了曾经正常规划的工业能力,哪怕他的继承者明明继承了他 70%的实力,却连 50%都发挥不出来。

何其悲哀也!

就是你问题里描述的那个西瓜视频博主徐小刀,有一期视频里,就讲述世界第二高桥梁四渡河大桥的建设,由于其牵引主缆的重量太大,而工程所在地山谷中气候多变,传统的直升机和人力方式都不太可能将主缆送到对岸,结果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PLA 装备的排雷火箭,以火箭发射的方式,将主缆绳打到了对岸。

这种军事技术装备协助大型工程的手段在我们现在看来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可一旦放到任何一个民族衰退期,那都会成为天方夜谭。因为动员相关责任人,将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甚至危险的事情。

火箭造桥

https://v.ixigua.com/JF3c7Pk/

所以,稍有远见的国家,就不可能不重视基建,基建对于国家而言,有一种 “国力储蓄” 的作用。

在我可以组织大量机构,可以动员大量人员,可以协调多方面配合的时期,多多的上马大型基建,不仅仅可以给当下带来经济活力就业岗位,而且其修建出的成果本身,在未来上百年的时间里,都会成为这个国家的国力构成。一旦以后出现力有不殆的时候,只要守着前人的成就做好维护,就可以维持一个不错的局面。那个大洋彼岸的人类灯塔,现在不就是这么个情况吗?

实际上,像这样的大型基建 “奇迹”,在西瓜视频平台上一搜一大把,像题目里所说的那徐小刀,三一博士啦,都是如此。看看就会发现,我国近些年出了名的大型基建工程,基本都有 “大、远、偏、难” 中的某个特点,这些工程无一例外,都需要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都需要组织繁杂的机构协调,在现在的上升期,国家可以轻松完成的这些条件,也许在未来某个架空时间里,可能就是难上加难的神话,一如让现在的美国人重修一条同等规模的铁路一样。

至于其他国家,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你以为他们不想整出一条条天路?一座座大桥?一批批大坝?

他们想,可惜他们真的不行。

一个大国还需要在上升期才能挑战的存在,两个条件缺一个都是越级打怪,难上加难。

如果可以,日本人一定愿意把本州岛填的跟格陵兰一样大。

如果可能,英国人肯定愿意搭一条从苏格兰通往北爱尔兰的桥。

如果能动员足够的力量,懂王一定会在美墨边境建一座不输于《权利与游戏》的长城,而不仅仅只是一堵薄薄的墙。

但是,正如其他国家不太可能对全体国民实行隔离抗疫的政策一样,他们的国内至少在当下,是很难进行这种规模的组织调动的,有底蕴的国家可以靠着祖荫,愉快的维持着 “再次伟大” 的梦想。而底蕴丧尽的国家,只能尽力试图寻求外界帮助,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通航、公路、桥梁、抗洪、大坝、…… 这些工程对于国家的发展绝对是重中之重,如果可能,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不重视,只是绝大部分情况下,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

知乎用户 红护​ 发表

谢邀。

说到基建,最近最热的都是我国应对汛情所展现的基建实力,例如这种:

西瓜视频上出了汛情相关的基建合集,瞄了一眼,其中三一博士这期讲的比较到位,

不过看着视频,我想的是另一个国家的故事。

尼日利亚的已探明石油储量是 370 亿桶,和沙特阿拉伯的 2670 亿桶相比差距较大,但是全中国的已探明石油储量也就 250 亿桶。

拍着脑门算:尼日利亚 2 亿人,做不到人均像沙特那么富,至少要比中国富吧,至少要和中国相当吧?

尼日利亚人均名义 GDP,2465 美刀,2020 年估算数据。

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多。

我是在 08 年亚拉杜瓦总统时期去的尼日利亚,那时候拉各斯 1500 万人口,整个城市找不到几座五层以上的 “高楼”。

经过这 12 年的发展,拉各斯的高楼多了,尼日利亚 GDP 总量也从 08 年的全球第 42 名爬到了第 27 名;但人均 GDP 从 128 名 “爬” 到了 137 名。

这发展,一言难尽。

作为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的苦,就苦在基建上。

尼日利亚的石油,基本都在尼日尔三角洲这块,长这个样子:

这片约 7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淤泥和细砂石为主,遍布河流、湖泊、沼泽,是主要的洪泛区。

基建难度不小。

但是这里每日出产约两百万桶原油,尼日利亚那已探明的 370 亿桶油基本都在这。说实话,要是国内发现一块这样的产油地,什么洪泛,一帮中字头集团怕不是半年之内就把地给平了。

我们帮孟加拉建的帕德玛大桥,就是在恒河三角洲地貌上建成的,同样河流密布,同样洪泛严重。而且尼日尔三角洲年降水不过 200 至 300 毫米,恒河三角洲年降水可是 2000 至 3000 毫米。

如果尼日利亚发出邀请,我相信中铁大桥局一定能搞定。

但是尼日利亚没有这种基建能力。

那结果就很容易预料:先是荷兰皇家壳牌和英国石油,然后是美国美孚、美国田纳科、美国海湾石油、美国雪佛龙、意大利阿吉普、法国埃尔夫。

实际上,尼日利亚人甚至长期不知道本国有石油。当欧美各国在 20 世纪初开始在尼日尔三角洲搞石油勘探时,很多尼日利亚人以为他们找的 “油”,是棕榈油。

缺乏基建能力,更严重缺乏基于基建能力之上的勘探与开采能力,使得尼日利亚根本没有能力在这片洪泛区开采资源。

唯一手段,就只能像其他非洲国家一样,假模假式地授权给欧美各国 “开采权”,连开采后真正的产量都不知道,按着欧美公司的报表领钱。

缺乏科技与工程能力所造成的不公平,不仅使得尼日利亚本国的利益受损,更导致三角洲地区人民对尼日利亚中央政府的极大不信任:

本来政府就挺腐败,现在账都算不明白,黑我们本地人的钱一定是大大的。我们忍着洪泛,他们拿我们土地上的资源换钱?反了反了。

1967 年至 1970 年,尼日利亚围绕三角洲地区爆发内战,直接诱因就是各方对石油利益的争夺。这场内战,直接战争死亡人数约 10 万,因战争封锁所造成的饥荒而死亡的人数,约 200 万。

被视作 20 世纪里,非洲大地上最残酷的内战。

今天即使汛情如此凶猛,我们聊起中国的基建,也只是停留在了防洪抗灾的水平。

实际上,那些大坝和大桥们,起的作用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它们贯通南北,平洪抑泛,是对整个国家起到了稳定作用。下次看到它们,记得点赞。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基础设施建设,既包括实物类型的铁路、城市面貌革新等等,还包括了公共资源的建设,比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建设,本质是一个将社会资源利用和分配的过程,先讲清楚逻辑,再去讨论其必要性。

  1. 公共建设谁出钱?

大家第一想法是政府部门的支出,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创造财富,就需要从其财政收入的来源去寻找背后的出钱者,国有资产收入、税收以及储备土地的转让金,国有资产收入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地位极其重大,国有经济掌握者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一部分收入归入政府部门,税收自不必说,另外一个特色,土地资源也归入地方政府的财产,土地转让金占据了的财政收入很大比例,当然还有一些资金来源,比如地方债务。

有了收入就可以用于支出,收入来源于公有财富和税收,修路又会改善人们出行的效率,这样一个完整的闭环就形成了,理论上满足公共资源用于公共支出,所有人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其实简单的修路问题可以推广到所有的基础建设,逻辑都是公共资源用于公共生活环境的改善,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高铁系统的建立,极大的缩短了全国之间的距离,城市的建设让大众的生活环境得以提升,比如公园和绿化。

2. 公共资源的分配

为什么基建被妖魔化了,其一大概率还是因为公共资源分配中存在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普通居民最看重的教育资源建设,属于社会性基础建设,资金来源于公有财富和税收,但并不是所有人能享受到,而是捆绑不动产销售出去,当然了,买到的人会出更价格去获得这种公共资源,但总归是四两换一斤的买卖,用自己的钱换取更多的公共资源。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推广到一般基础建设的情况,几乎都会出现分配问题,比如一条道路来回翻修中的资金流向,公共资源的特权分配等等。

其二涉及到资源的浪费,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和资源是有限的,大规模扩大基建属于政策性的扭转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对于资源的配置,比如抽调原本由无形的手(和收益有关)配置参与其他生产建设的人和资源去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的资本积累逐渐应用于收益率更低的基础建设上,演变成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的项目建设。

3. 基建是否带来社会效益是评价该项目的关键

建设过程中的钱流向暂且不提,建成之后的社会效益是一个衡量基建重要与否的关键,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比如独山县的 400 亿地方债和其形成的烂尾楼,这种基础建设并非产生了社会的效益,投入与收益极其不成正比,并没有太多的大众为这 400 亿的支出而获益,这种公共支出就相当于是一个纯的分配问题了,虽然建设并没有为地方民众带来更多的收益,但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财富的分配,是有利于一些群体的,而且这群人刚好又是公共资源支出的决策者,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极度浪费,但是可以刺激 GDP,你雇佣工人建设是一种劳务的交易,计入 GDP 之中,购买钢筋水泥混凝土是商品的交易,同样计入 GDP 当中,即使建成后没用,依旧可以创造 GDP,当一个经济体一切以 GDP 增长为评价指标时,很多高投入低回报的事情都会发生。

从河南平顶山修建一条直通山西大同的运煤铁路,说起来很荒谬,其实现实基建中有很多此类型的项目,原因在于有利可图,基建固然重要,但一定是基于带来的社会价值高于其成本的前提下,另外是一些间接影响,比如棚改带来了城市面貌的革新,但同样也传导到地方房地产价格,带来大众生活成本的提升。

至于金融体系如何参与进来实现对公共财富的分配,这是另外一个游戏,基建中必然伴随着货币政策宏利,如果财政收入不够,那就增加整个社会的负债来搞,现代货币的创造就是债务关系的建立过程,方法便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搞基建要借钱,超发货币无形中稀释了所有储蓄者的货币购买力,转移到对基础建设的支持上来,带来的另一个成本则是社会的负债率,通胀和投资品的泡沫上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更多的资源被强制应用在不能有效产生社会效益的基础建设上面,可交易商品相对于基建给市场输入的货币较少,带动了投资品的价格上涨,人为制造的涨价使得无形的手对于资源向高收益方向的配置对经济增长起到负作用,比如更多的资源流向了不可贸易和削减大众消费能力的不动产泡沫上面,你会发现上述的闭环出了问题,基础建设是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反而大家都增加了债务规模,更多的去加班,更少的钱可以用于消费旅游。

经济是一个成本与收益的过程,基建不管收益如何,但绝对刺激 gdp 这个指标,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含义中是否包括摆脱经济体增长对高投入低收益的依赖?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基建是在仿生学的把国家模拟成一个有机体。

不同城市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器官,城市间的铁路基建,公路基建,输油管道,航运、空运基建是有机体的血管;5G 基站,光缆,卫星等通信基建是有机体的神经。

一段断肢是否接上了?首先看它的血管是否和躯体接上了,可以完成血供;然后看神经是否接上了。血管和神经接上了,才有可能实现功能,良好的功能才能实现整个有机体的利益最大化,或者叫有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人类虽然构建了社会,但人类永远无法超越生物性的基本定律,就像好的国家系统,永远要高仿有机体一样。

作为基建中的房子是什么?

房子是储存能量和功能细胞的仓库,比如脾脏储存一部分血液,肌肉糖原储存一部分糖类,脂肪细胞存在大批的备用能量;其他的房子可以认为是细胞骨架。房产不能金融化,从仿生意义可以解释,金融化的高房价类似于过度抢能量的细胞,动物体所有正常细胞对于能量的需求都是恰到好处的,只有一种细胞是过度汲取能量从来影响正常细胞功能的,**这就是癌细胞。**大家没看错:

金融化的房产,过度吸收社会能量,一旦影响国家制造业的活力,影响劳动力阶层的人口代际(类似于正常细胞新陈代谢),那么房产就变成的社会的癌细胞。直到耗死这个社会,终结整个躯体。

大家知道,癌症首先是缩短寿命;虚拟金融和房产过度金融化的社会癌症,加速国家与社会崩溃,和癌症加速生命体死亡,是自同构的。

所以,必须限制房地产的收益率,必须控制虚拟金融的规模,否认社会癌变是不可避免的。

陈平的《代谢增长论》一定是未来经济学的正确开启方式。

继续者张付:为什么人类没有发展出攻击性的器官?

本人大量文章已被删除,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eacherzhangfu

[《兽化健美与资本的饕餮》​mp.weixin.qq.com/s/iu6aUq58ih7q6v11ViVJRQ

](https://mp.weixin.qq.com/s/iu6aUq58ih7q6v11ViVJRQ)

知乎用户 继续者张付​ 发表

基建是一个国家血肉的塑造。

它是的定义涵盖范围极广。

广到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定义能力,而是想象力。

比如基建能力补充军事能力。

南海主航道每年世界上 10 万轮船经过南海,世界海上贸易量 48%。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定要在南海挑衅,削弱我们的控制权。咋办?和美国比看谁航母数量多么?三十多年的技术封锁,如何瞬间赶超美国?如果能做到,今天许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而这时基建能力的强大就显露出它他的作用了。

南海诸多人工填海,把岛礁变成军事基地。接近陆基机场的维护成本,却能一定程度上发挥航母的作用。同时也远远不止航母的作用。

2014 年建造人工岛 “永暑岛”,临近南海主航道,填海工程只用了半年就完成。兵贵神速,在这个时候,基建的布局速度,就是战略布局的速度。这时一艘天鲸号挖泥船的战略价值不亚于任何军舰,施工队的进度也决定了未来对领海的控制权。

它长得像个的超级航母,然而除了机场,人工岛上的绝不止如此。

在岛上还建有学校、医院、通讯设施等,拥有 4000 吨级的港口,甚至还有淡水供给。这都离不开基建能力。

正如我一直强调,基建的定义很广。

光填海造陆是不够的,其他配套设施我们也能远快于各国的速度建起来。

由此可见基建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肉眼直观上建造国家的能力。

主权的定义表面上是一种认知,但实际要维护它,却要实实在在的用实力控制住。

而与我们有领海纠纷的越南方面也有过填海造陆的举动,只不过基建差距悬殊。缺少大国底蕴的越南,施工效率和我们有云泥之别,追赶中国只会越追越远。

“越南 5 年填了 240000 平方米
中国 18 个月填了 12.1 平方公里
仅从零的个数来说,越南大获全胜”[1]

更搞笑的是,越南好不容易造的两个岛还被风吹走了,

[国外发生过哪些「中国行我也行」或成功或失败的事例?1.4 万赞同 · 1191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36572/answer/210788311)

东施效颦的结果,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南沙群岛控制的更多情况可以看这个视频内容:

研究地缘政治,就离不开地理知识。视频中的这位博主地理小八,内容多为地缘战略的科普。其中经常会提到基建的重要性。地理可能会决定一种文化,就决定一种战略,甚至地理决定论在某种程度上非常有说服力。然而基建会重塑地理对我们的影响,它是民族的外在形象,同时也能改变民族的命运。

基建塑造的国家血肉,不仅体现在对外边界上。

更体现在内部的脉络搭建上。

要致富,先修路。

很久以前,还在我小的时候,那时有太多修路的纪录片与电视剧,剧中的人把修桥铺路看得比命都重要。交通对于一个地方带来的改变,是难以想象的。城市最早的雏形,不过就是交通的交汇点开始有人住下歇脚,开市做生意,再围上城墙。渐渐就有了城市。修桥铺路后,城市便更加活跃了。

这城墙是基建,道路更是。

中国要以人民为本,而不是以资本为本。

修桥铺路,不计成本得为得为这个国家舒经通络,带地区的乡民走出来,参与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个人也别掉队。

疫情最严重的那两个月,帮助我们撑过来的不仅仅是医务人员。还有社区的物资供应。如果你要道路不通的村镇中,人都待在家里别出来,那么他们如何获取食物和药品?“疫情管控” 可不是单纯禁止和规劝,而是给出另一种生活方案。

很多时候某些国家不是看不懂中国的防疫政策是正确的,而是他们给不出另一种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基础设施打通了国家的经脉,最短的时间把物资配送到最需要它的所在,这是连许多发达国家都羡慕的能力。那成本可不是现在想付就付的,它可能来自于久远前的工程攻坚战,可能来自多少日夜几乎放弃的但最终没有放弃的施工队。

我们如今的物流随着电商迅速崛起,互联网购物下乡入镇。

离不开的就是这些基础建设的发展。而最近提出的新基建,也是在为以后的产业升级做准备。

中国复杂的地理构成让我们面对了太多困难,民族团结的决心让所有人民富有的宏愿,又让我们不顾一切的克服它们。中国基建太多次迎难而上。

借用王尼玛的暴走小事件:

中国基建的正在这个国家变得不可思议,里面提到一个 “鸡鸣三省” 大桥的故事。所谓鸡鸣三省,传说这个位置,鸡鸣一声,三省皆闻,可见直线距离之近。然而他们却又是那么遥远。因为天堑横断了三省的交流。

若是国界,此处注定相安无事。可它是一鸡啼鸣三省皆闻的省界,我们是一家人。

为了征服复杂的地理环境。

2016 年,鸡鸣三省大桥项目开工。

天险之间的人造之物远远看去,像是被挤弯的火柴。

人类对空间的征服,对地理局限的抗争,都如这根火柴一般,看似脆弱,却胜过造化。

然而这样做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峡谷太深,地质不佳。只能如此。

面临的困境,又何止天堑险峻?

建设单位、四川路桥项目经理蒋中桥介绍,桥址所在地地质复杂,拱座开挖方量较大,四川岸和云南岸总计开挖方量达 12 万方。而施工区处于鸡鸣三省大峡谷景区内,无法修筑便道。为减少植被破坏,施工人员用施工吊笼一篮一篮地往上吊运,然后运走。[2]

为了保护环境,同时又受限于环境,施工时所受困境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2017 年合拢一刻,如虹桥越谷。

2020 年 1 月建成通车,原来省间 2 个半小时的车程,可缩短为一分钟。

这只是中国千千万万基建奇迹的一页篇章。

也是迎难而上创造奇迹的缩影。

我们 38 年前就开始研究如何攻克这个地理局限。在最后的四年里一气呵成完成任务。我们在基建项目上的水平进步,是呈指数级的上升。

最近跟基建能力最相关的大事,则是数十年难遇的洪灾。

最近正在被央视轮番播报,中国的水利基建能力关注度也随之提高。

中国建造水坝的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除了电力需求,对洪灾的防控能力已经关系到千千万万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极为重视水利设施。三峡大坝受到攻击,等同视作遭受核打击。三峡若被摧毁,周遭必将生灵涂炭,那时所遭受的打击必已远远超越战争的目的。然而三峡真的遭受核打击,还真能承受得住。它的设计初衷有国家安全的考量,还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而对岸的某些人年年炮制三峡崩溃论更是无法撼动它分毫。

诸如这样工程类科普视频西瓜视频上有很多,值得深挖:

我国三峡大坝有多结实?如果遭受导弹轰炸,我国会受到威胁吗? - 西瓜视频​www.ixigua.com/6834839583348228612?logTag=KiWCP6Puk6u_dUYR3_eSG

尽管我们的水利基建能力享誉世界,但我们仍然是洪灾频发的国家,水利相比起我们其他方面来说仍是中国基建的短板,故此我们也从未放弃对水利设施的发展。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抗洪抢险的动员能力和施工效率,也是我们的基建能力中的一环。它是在基建能力发展之中共同培养起来的。不是简单的 “人多” 二字可以解释的。这种能力它是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保障。

中国发展基础建设,为的是人民克服地理障碍,为的是国家安全和战略,为的是资源能在十四亿人之间更高效配置。它会保障人民的经济利益,但他它不会因为一处山村没有经济利益,就轻言放弃。翻山越岭的苦吃得多了,困难也就越来越少。再环顾其他那些并非人民至上的国家,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鲜有如我们那般雪中送炭。

参考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36572/answer/210788311
  2. ^https://www.sohu.com/a/325554008_120053894

知乎用户 安好心​ 发表

比如你建设了机场,开通了国际国内航线,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便捷地来到你这里。

你这里通了高铁、铁路、高速公路,人流、物流不仅会更加便捷,成本也会下降。

你这里建了深水港、国际货轮可以停靠,那进出口企业肯定更愿意向你这里聚集。

你这里修了水电站,电力价格下降,那企业来投资用电成本更低了……

所有这些,都会转换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那企业肯定优先选择基建更好的地方和国家,企业愿意来,地方经济才能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了,政府有了税收,才能改善城市、改善民生,这才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如果你基建不好,比如越南,那因为基建好所减少的成本,就都需要企业自己承担,只有当你的其他方面,比如原材料足够便宜、或者人力成本极度便宜,便宜到企业即使支付了基建不好的成本,依然比在其他国家划算,那他才会考虑在你这里投资。

类似问题的一个答案:为什么每次中国出现危机都喜欢启动大基建?

知乎用户 Justin Lee 发表

最为一个新土木人想回答一下,基建无论对于国家的发展还是民生来说,都起到了重大的基础作用。基建这个范围很大,我就拿其中的修路来说一下,对我们村的改善很明显。

我们以前的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完全走不得,过车也不方便,小车的话轮胎很容易陷在里面,得找人帮忙才过去。后来基建大发展那时候,村村修路,重新整理和修缮地下管道,村里有了更方便的自来水,水比以前足了很多。

上面是正在道路施工的图片,这些工程首先是让我们农村这边的人有了具体的工作,能干的还会出差跟着去别的村,别的县,把路修好,赚到了打工的钱,这样孩子的学费和在校的生活费也有了保障。

这些是修路,修路对我们村的意义还有什么呢?交通便利之后,村里和外界的来往更方便了,好多大货车开始来这边,做起了更大的交易,畜牧场和工厂开始兴起。

村里的人出去做车也会更加方便了,以前路不好走,6 路车一天只有 2-3 次,现在一小时一次。

以上是我从微观角度,针对一个小村子的变化开始讲的,而对于那些更雄伟的工程,他们具有的能量更加的庞大,汇聚了这么多的力量,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所以说,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打通了广袤大陆的发展经脉,唤醒了很多沉睡的村庄,为人民造福。

知乎用户 涂山鹿鹿​​ 发表

再说明基建是如何重要之前,先说说基础设施是什么。

维基百科将基础设施分为两大类:

基础建设(狭义):电网、通讯(电话、网路)、供水、交通(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公共设施。

社会性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及体育等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每个大国,都是凭借着良好的基础建设,才循环往复的逐渐发达起来的。比如美国的太平洋铁路。

(1869 年 5 月 10 日的通车仪式)

这条铁路兴建于 1863 年——1869 年之间,贯穿整个美国。被英国 BBC 称之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在这条铁路修建之前,由于南北走向的阻隔,加上缺乏东西方向的河流,美国人只能翻山越岭,乘坐马车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太平洋的沿岸的加利福尼亚或者是俄勒冈。交通不便,西部地区发展潜力难以释放,东西区域的社会面貌越来越大。

有了这条铁路,美国的整体性开始加强,为西部移民提供了必要条件。也是由于这条铁路的出现,使得在纽约出售的商品在更快的速度发往西部,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说完美帝的,再说说自己家的。

青藏公路:1950 年建设,1954 年通车。青藏公路是西藏与祖国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在公路时代,它承担着 85% 以上进藏物资和 90% 以上出藏物资运输任务,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西藏的 “生命线”。

极大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

青藏铁路,2006 年通车。和铁路运输相比较,公路的周期长、风险大,航空运输则成本高。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对外贸易运输成本降低了 70%。解放军可以更加快速的成建制运兵到西南,震慑印度。

根据 2006 年的新闻报道,当时拉萨到成都坐飞机要 1650 元,坐汽车 400 多元,最快也要四天,坐火车硬座票才 300 多元。

其实,川藏铁路的意义更大,直接通向人口众多的四川,对于西藏的开发,更加的有保障。

2018 年 12 月 28 日,川藏铁路成雅段开通运营。大约 2026 年全线贯通。

如果觉得国防、经济太大了,那就说点与老百姓贴近的。

如果在农村生活过,以前那种土路,但凡下雨,道路泥泞,穿上脚皮鞋子,深入地里,难以拔出来。若在平时,路面积聚厚厚的浮土,骑着自行车都容易打滑。

有个名词 “机耕路”,专门为大型农业生产设备修建的道路,比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康拜因)。

https://www.sohu.com/a/391338239_10019556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992489359381405&wfr=spider&for=pc

效果显而易见。

但是,由于机耕路不同于城市柏油路,缺乏养护,而且修建的时候,也存在着侵占农民土地的情况出现。

而在社会性基础建设中,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著作阿比吉特 · 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与埃斯特 · 迪弗洛 (Esther Duflo)《贫穷的本质》一书里有过这样的描述:

一个国家的教育年限增加一年,那么这个国家的 GDP 会增长 30% 以上;

多读一年书,会比没有的,多收入 8%。

二战之前,西方发达国家就形成了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航空早期教育事业。

爆发前的苏联,则利用 “航空化学协会” 这个单位,组织青少年工人学生进行航空活动,尤其是滑翔和飞行。到 1933 年,全苏已建成 600 多个航空俱乐部,参训人数近 10 万。

而美国更加的恐怖,庞大的民间飞行训练,给美军输送了 43 万多名飞行员,兵力源源不绝。

而日本呢,日本海军年培养 100 名左右的飞行员。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这句话不只是针对后继的技术性人才储备而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战术指令,受过教育的人,理解与完成的更快、更彻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个厂,收回投资还要好几年呢;基础设施是国家投资建设的超大规模巨厂。

基建投资涵盖的范围

传统意义上,基础设施一般是指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等物质工程设施。后来,国务院于 2015 年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 行动的指导意见”》,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把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范畴,这是基础设施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再后来,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2019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要求,“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可见,当前的基建投资已经全面扩展到工业、商业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这也成为新一轮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向。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提前量

一是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降低商务成本,有利于招商引资,需要先行。只有先做好土地平整,通上水、电、气,通讯网络覆盖,修好公路、铁路、机场,投资方才愿意来投资。从建好基础设施,到招商引资,到企业生产出效益,产生税收,有一个过程。

二是动迁成本越来越高,比如,浙江一些地区高速公路现在达到 2 亿元 / 公里,其中动迁成本占 50-60%,而云南、贵州、广西高速公路大多 1-1.2 亿元 / 公里,动迁成本只占 10%。建得越晚,成本越高。

三是国家硬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已经 4G 大面积覆盖、5G 开始商用,高速公路、高铁、轻轨四通八达,水、电、气充足供应;另一个国家主要还是 3G,4G 刚开始推广,高速公路、高铁只有几个发达城市互通,其他地区还只通一般公路,水、电、气限量供应还时不时断掉。全球的人才、技术、资本会向哪里集中?

中国基建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

虽然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大幅增加了基础设施的总量,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广阔的国土面积以及作为赶超型经济体的实际需要,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够。

**在公路交通方面,总量较高,但密度、人均水平较低。**2017 年中国公路里程为 477.35 万公里,仅低于美国的 658.66 万公里(2012 年数据);密度为 0.51 公里 / 平方公里,低于世界均值 0.76 公里 / 平方公里,在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巴西、俄罗斯(图 1);人均公路里程为 3.39 米,低于世界均值(7.74 米),甚至低于印度(3.59 米,2015 年数据),较美国(21.02 米,2012 年数据)、法国(16.32 米,2010 年数据)有较大差距(图 2)。

**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和人均水平也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7 年中国铁路总里程 [4] 为 12.7 万公里,仅低于美国(22.8 万公里)、高于俄罗斯(8.5 万公里)、印度(6.6 万公里);密度为 13.5 米 / 平方公里,低于世界均值 22.3 米 / 平方公里,在主要国家中仅高于俄罗斯(5.2 米 / 平方公里)、巴西(3.6 米 / 平方公里)(图 3);人均水平为 90 公里 / 百万人,仍然大幅低于世界均值(340 公里 / 百万人),且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图 4)。

**虽然目前中国铁路运输总量和密度都较高,但货运铁路也还有较大的空间。**从铁路的客运和货运周转量上来看,2017 年,中国的两者分别为 13456.9 亿人公里、26962.2 亿吨公里,在总量上位居世界第一;客运周转量高于印度(2015 年数据)17%,货运周转量高于美国(2015 年数据)6%。从密度(图 5)上来看,2017 年,中国的铁路客运密度为 1060 万人公里 / 公里,高于大部分国家,但低于印度(1737 万人公里 / 公里,2015 年数据)、日本(1368 万人公里 / 公里)(图 5);中国的铁路货运密度为 2123 吨公里 / 公里,高于大部分国家,但低于俄罗斯(2744 吨公里 / 公里)(图 6)。铁路客运和货运密度较高,一方面说明铁路运输的生产率较高,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仍然存在较大的铁路投资空间。

**航空运输整体上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2017 年,中国的航空起飞架次为 436 万次,约为美国的 45%,但高于其他国家。而 2017 年中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 229 个,而美国虽然有近两万个机场,但是大部分机场都不是用于商业运输的,规模也较小,用于商业运输的机场为 555 个。中国相当于拥有了美国机场数量的 41%,与实际运输量水平相当。《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将发展目标定为到 2020 年运输机场数量达 260 个左右;到 2025 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 370 个(规划建成约 320 个)。而从人均水平看,中国的航空运输则基本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处于同一水平,2017 年为 0.003 次 / 人,与巴西(0.004 次 / 人)、南非(0.004 次 / 人)大致相似,仅是美国水平(0.030 次 / 人)的 10%,且低于世界均值(0.018 次 / 人)。

**港口航运体现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特征。**2017 年,中国港口集装箱量为 21372 万标准箱,位居世界第一,大幅领先其他国家,是第二名美国水平(5142 万标准箱)的 4 倍。从人均水平看,中国也处于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水平,2017 年为 0.15 标准箱 / 人,与日本(0.17 标准箱 / 人)、美国(0.16 标准箱 / 人)、英国(0.16 标准箱 / 人)相近,但低于世界均值(0.36 标准箱 / 人)。

**在用电与用水方面,中国的人均水平仍然较低,与人均 GDP 水平相适应。**中国人均用电量和人均用水量分别为 3927 千瓦时 / 人(2014 年数据)、425 立方米 / 人(2015 年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3966 千瓦时 / 人、442 立方米 / 人)大致相近,也与中国的人均 GDP 水平相适应,是美国(12984 千瓦时 / 人、1357 立方米 / 人)的 30.2%、31.4%(图 7、8)。

**管道长度远低于美国等国家。**2016 年,中国的管道长度为 12.6 万公里,大幅低于美国(222.5 万公里,2013 年数据)、俄罗斯(26.0 万公里,2007 年水平)。从密度和人均水平上来看,2016 年中国管道密度为 0.013 公里 / 平方公里,与日本(0.013 公里 / 平方公里)、俄罗斯(0.016 公里 / 平方公里)相当,但远低于美国(0.24 公里 / 平方公里)、英国(0.16 公里 / 平方公里)等西方发达国家(图 9);中国每百万人均管道长度为 90 公里,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7 公里 / 百万人)(图 10)。

通信方面,中国的覆盖率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2017 年,中国每百人固定和移动电话数分别为 13.7、104.6,低于世界均值(17.1、108.2),固定电话数仅高于南非(6.4)、印度(1.7),移动电话数仅高于印度(87.2)(图 11);每百人宽带用户数、互联网覆盖率分别为 26.9、54.3%,高于世界均值(14.4、50.3%),但在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南非(3.0、54%)、印度(1.3、29.5%)(图 12)。

**总体来看,中国基础设施的总量虽然排名世界前列,但是密度、人均水平和质量排名位于世界中游。中国的公路、港口、机场、电力供应质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基础设施质量的分项上来看,2018 年,中国的公路、港口、机场、电力供应质量排名分别为 42、49、45、65,较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8 年,中国只有铁路质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评分为 4.80,排名为第 17 位(图 13)。

“要想富,先修路”,国家要发展,基建要先行。

总有一些国家、一些人,说中国大搞基建,这些基建项目是 “白象:神圣而没有用的东西,投资收不回成本的项目。” 短时期看、单个项目看,这个说法容易混淆视听;从长期看、整个社会看,基础设施项目具有 “外溢效应”,对于降低整体经济运行成本的作用及其巨大。只要把握好“适当超前” 这个度,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知乎用户 高难饱​ 发表

没有系统的研究过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典型的吃瓜群众,散乱的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1、这是 98 年抗洪

2020 年的降水量,未必比 98 年的少太多,但是今年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需要子弟兵们成建制的扑上大坝以血肉之躯死守江堤。

洪水还是那个洪水,中国已不是 98 年的中国。一是沿江地区防汛工作比 98 年加强了许多,二是三峡大坝功不可没。

按我的揣测,三峡应该还给七八月份的大规模降水留了余量,子弹不能现在就打完。

2、这儿是贺兰山,古来征战地。

贺兰山上,有宁夏和内蒙的分界点,标志是古长城。因为是个下坡,我注意到的时候已经开过去了,就没下车拍照。

现在这古时候的兵家必争之地,万千将士埋骨之所,只要是带轮子的设备,都能一日驰骋千里。

所谓不毛之地,早就变为通途。

中印边界对峙乃至冲突,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修路。谁能最快把兵拉过来,谁就更主动。

我们的国道修成这样:

这边境道路虽然风景绝美,但并不仅仅是拍照用的。

平时拍照打卡,旅游撒欢,物质运输,人口流动,商业交流,

战时兵力投放,战备运输,钢铁洪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哦,放错了,是这个

3、这是春运

我个人感受而言,2010 年之前,春节一不留神就回不了家,实在抢不到票。现在压力小多了。

靠的是这个。

高铁一年运送量超过十四亿人次。

4、电网和通讯

2010 年或者是 2009 年的时候,我从兰州骑车,穿过甘南草原去成都。路上通过手机 msn 跟在杭州的同事交流工作。(不要杠说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多普达了解一下先)。

同事知道我是在草原的路边,不禁感慨,中国移动真强大。

我觉得这是过誉了,中国电网和通讯可能很一般,无非我愿意相信,他们是地表最强而已。

公路,电网,通讯,高铁,有形无形之间,把这个国家联通成一个真正的整体,文化上,经济上,实现真正的共融。

已帮助 5000 多人成功选购净水器、投影仪、复印机等的好物推荐,先看再买,不吃亏:

[朱明:家用投影仪怎么选?别买,除非看了这篇推荐 542 赞同 · 54 评论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7733530)

[朱明:2020 年 7 月更新,净水器怎么选?沁园、3M、史密斯;超滤、RO 反渗透?一篇搞定净水器的选择,附推荐 1229 赞同 · 162 评论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0887570)

[朱明:一篇搞定,家用打印机的选择,附推荐清单 1361 赞同 · 123 评论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5139287)

告诉你哪些值得买,还告诉你应该怎么选。 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你应该会喜欢。

[好物清单​zhuanlan.zhihu.com/c_1205558690742554624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205558690742554624)

知乎用户 朱明 发表

谢邀

@黄医湿

。本人只是造价人员,并非社会调查人员,所以太大的道理我说不出来,但是既然你都邀请我了,我就按我行业中接触到的资料给兄弟你瞎掰活掰活。

首先很多行外人对 “基建” 这个词语的了解,仅限于生活中接触到的房子、道路等,其实不然。基建基建,就是基础建设,这里头按作用来分类的话,包括军事基建、工业基建、行政基建和民用基建等。小到我们居住的房子(是的,房子算是小型基建了),大到各种公路、桥梁、甚至国之重器的三峡大坝都是属于基建的范畴。另外大家还可以百度:人造山工程,南海填海工程,这些都是大型基建工程,对国防有特殊和重要意义。

其次,我国的 “地大物博” 和“人才济济”真不是跟你开玩笑的,我国很多地方的基建本就缺失,而且基建人才又特别的多,加上我国执政党是非常注重民生建设,所以在建国那么多年来,各种修路、造桥、建房子、建厂房等等一系列操作下来,我们国家对基建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培养那是惊人的数字。往大里说,我国人对桥梁、道路、大坝、核电站等等等等等等领域内的建设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往小里说,在我国是个农民工都能对建筑房子,我手下一个刚入行没多久的小伙子都能回家帮忙建设他家的房子。你能想象号称灯塔国的米国人,大部分民众连疫情要戴口罩这种基本科学知识都不相信的,人口总数也就是 3 亿人,还要分散到各个行业,他们会有多少人懂这些?更遑论其它小国家。比如说德国为啥除了汽车没其他太多的东西拿得出手?因为他的科学家大部分都做汽车了呀。

综合以上两个比较明显的因素,我国对其它国家的强力输出里面就包括了非常拿得出手的基建。所以各种路桥、核电站、大坝等等的建设,我国是跟大熊猫一样使劲对世界疯狂输出的,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各种非洲啊、中东啊这些地方的路桥建设,很多都是中国人做的。这也是中国人号称基建狂魔的原因。

另外要纠正兄弟一个说法,外国人不是不重视基建,他们也重视,只是很多条件制约。

从行政方面来说,比如美国没有高铁是因为没有高铁技术吗?这个问题你可以在知乎里面搜索一下 “为什么美国没有高铁”;又比如香港人没有房子住但是大部分土地都空置,是因为他们不会建设房子吗?这个问题你可以搜索一下 “为什么香港房价畸高”。

从技术方面来说,是没有那么多技术人才。我上面也说过,一个国家就那么多点儿人,占高级工程师的又有多少?有些东西只能由高级技术人才去做,比如国防基建,或者技术上保密的基建。这就造成了他们有限的人手只能放在有限的领域,想狂也狂不起来。

反过来琢磨一下印度为啥是 IT 技术外包狂人呢?跟我国的基建狂人差不多的理由。人多、学这个的多、这个拿出手不寒碜。

对了,下面一句话可能比较适合你个人,兄弟:

为啥曰本人曾经疯狂出口女人呢,对吧?一个道理。干这个的多嘛。

知乎用户 陈京 发表

初中历史就教了我们罗斯福新政,也让很多初中生熟悉了凯恩斯。

说白了,大萧条是因为供给多消费少,是有钱人消费能力有限。

虽说富人一顿饭穷人十年粮,但少数富人对消费的贡献还是太少了。

罗斯福新政,就是让政府来花钱。

政府花钱,当然就是基建。

铁路机场商业区水利工程发电站,政府把钱花出去了,就业岗位也创造出来了。

老百姓参与基建可以分享发展红利,不参与基建的,也能享受到公共设施服务。

几百个亿的资产,土豪也许会挥霍,但绝对不会莫名把钱给糟蹋光。

毕竟土豪只是土豪,不是慈善家。

但政府不会把钱囤着,政府一定会花钱,这些钱花出去就是基建设施,是民生的保障。

政府掏钱建个大学,我这种穷 B 就能在工地上干活,我能填饱肚子,还能供孩子读书。

我儿子就能用低廉的学费上大学,毕业能有福报,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个钱如果不在政府手上,而在资本家手里,资本家只会买成房子。

我和儿子一辈子种田,年入 5K,看着县城 5 万一平的房价,遇个灾荒没准就揭竿而起了。

也许政府不怕人造反,但这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显然不相符。

当然了,基建首先需要钱。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能印钞票,哪来这么多钱?

保守点可以卖地,拿到了钱变成城市设施,也就相当于让居民掏钱,参与城市建设,享受城市福利了。

卖地钱不够,那就融资呗。

让开发商去融资,谁能拿到钱谁来开发。

开发商拿了钱,干了活,就算完工了。

这些设施就变成了老百姓的福利,推进城市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如果建的是地铁,短期内显然赚不了钱,但可以拉动周边地区发展,实际创造的经济价值无法用钱衡量。

如果建的博物馆体育场,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经济账是亏的,但无形财富是赚的。

当然还可以建旅游设施,建大学城,建赛马场,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还能拉动当地其他产业。

经济发展起来了,欠点钱算得了什么?

尤其是通胀几轮,欠的钱自动缩水,地方收入也高了,怎么算都是笔合算的买卖。

如果把政府比作一个高中生,就是这孩子借了几万块上大学,最后享受福报年薪百万,还个几万块算得了什么?

不借钱,那就只能去富土康流水线了,穷一辈子。

政府手里有钱,把钱花出去变成基建设施。

然后通胀一轮,鼓励消费。

政府手里没钱,抬一轮利率让钱进银行,贷款融资搞基建。

再通胀一轮,债务没了,消费又来了。

几十年前,我们是供给不足,现在已经是消费不足了,天天说要供给侧改革,要拉动内需。

基建其实是政府给每个老百姓发钞票,而且是实打实的发到老百姓手上。

直接发钱,老百姓反而拿不到好处。

政府给我发 20 万块,我转手就存银行 19 万,兜兜转转 19 万就到金融资本家手里去了。

最后等于政府做中介,我给资本家打工。

不如政府掏 20 万,加上我的 2 万,给我盖栋房子。

既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又推动了市场消费,还解决了我的住房问题。

总理说六亿人月收入不足一千,哪怕其中只有 1 亿劳动人口,想办法让这 1 亿人住大豪斯吃牛排开皮卡,所创造的需求将多么巨大?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企业。

你给什么政策什么福利,企业家都看不上眼,来的只能是攫取政策红利的骗子。

但只要有市场,就有利润,你政府哪怕把税收到天上去,企业家都会蜂拥而至。

像我这种又穷又懒的人,政府年年给我发钱,我就干脆不上班等政府救济了。

政府还不如把钱作为科研基金发给我,让我玩命水论文。

这样课题组可以多招几个研究生,假设这几个学生每年在大学城消费十几万,就可以养活一个小夫妻店。

俩口子有了钱,就会生孩子,生了孩子就要买奶粉买尿不湿。

母婴产品市场也会繁荣,又是无穷多的就业机会。

这些就业机会就意味着更多的产业和消费,政府也就有更多的税收,又可以变成高速高铁地铁。

要想富先修路,修了路自然富,这可以让更多人脱贫。

更多的人脱贫,自然就是更大的繁荣,还说什么全面小康?全面富裕都指日可待。

所以,国家要发展,就得让我中基金。

啊呸,跑偏了。

小学时候有篇课文,叫晏子使楚,学完以后对晏子的智慧佩服不已,于是找了些晏子的其他故事。

其中有个特别经典的案例。

说国家灾荒,老百姓都快饿死了。

晏子跟皇上说,要不咱们发点粮食赈灾吧?结果皇上抠门,不同意。

正好晏子负责基建,盖一个叫做路寝台的东西(我还专门问老师这是啥,老师告诉我,这是一种很有逼格的宫殿)。

于是晏子就把工钱给涨了,让人把宫殿的图纸给改了,修得豪华一点,结果修了三年才修成。

老百姓也就吃饱饭了。

我当时遥想两千多年前的路寝台,一阵神往,很想知道三年才盖成的宫殿会有多么壮观。

后来我看到了。

上悦乎游,民足乎食。

知乎用户 胡言乱语 发表

谢邀。基建确实很重要。比如高铁,各种桥梁,各种铁路网的建设,公路网的建设。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同时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大规模基建也可能带来一个问题,通货膨胀。

类似于蝴蝶效应。比如,一个偏远地区的 “超级工程”,就可能会带来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

当你享受大规模基建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意识到,这并不是完全没有代价的。

有些地方靠政府大规模负债去发现基础设施建设,某个地方多出来一幢高楼大厦,或者多出来一条高难度的铁路,另一个地方就会失去一些什么东西。这个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一个平衡的。

知乎用户 紫鲸​ 发表

说起基建,我就从我所在的地域和我周边人的见闻谈起好了。

我是浙江人,目前在杭州工作。考虑到 “想要致富,就先造路” 的逻辑,我就谈谈交通运输行业好了。我也有朋友是在交通(高速公路)相关的国企工作的。他就提到了一些关于现阶段来的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资。

这里主要是从机遇的角度来提的,以下文字我整合自他的一篇总结报告:

当今世界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加剧了形势的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国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更要做到科学研判、沉着应对,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中蕴藏的有利因素,化危为机,方能转危为安。从国内及行业发展形势来看,受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影响,中国经济正加速向创新和内需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型。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提振经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超常举措,浙江省全面推进 “九网万亿” 基础设施建设,实施 “十大千亿、百大百亿” 工程,在综合交通体系领域投资 1 万亿元以上,给交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从省内形势来看,车俊书记在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上提到,今年到 2022 年的三年是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极为关键的起步期,是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出阶段性成果的关键期。5 月 15 日通过的《浙江省公路条例》将高速公路免费清障救援纳入了地方性法规,9 月 1 日开始实行的免费施救将给高速公路施救工作带来新的考验。从集团层面看,根据浙江省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部署,集团提出了全面打赢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的要求,集团将承担浙江省交通发展更大的责任和使命。集团各项改革进入关键期,正在谋划高速公路板块下一步改革思路,改革对企业综合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为我们如何把握改革机遇、迎合改革趋势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对公司专业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咱们国家一直都挺重视基建的,像交通运输更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城镇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公路行业既有能力,也有空间成为稳增长的重点领域。

拿数据来说话的话:目前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还不够完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有待改善,西部地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仅为 60%,全国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比重仅为 45%,西部地区还不到 30%;全国还有约 100 万个自然村不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不高、技术等级总体较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支撑能力不足。

所以,咱们国内的基础建设,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也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真的就已经发展到了峰值,没有发展空间了。

知乎用户 杨建东​​ 发表

如果山洞、木屋不能遮风挡雨;堤坝、水渠不能兴利除害;修路、架桥不能让灾难中的人迅速逃离,那怎么还有精力去做经济建设?先秦时期有灵渠,后来者有都江堰,莫过如此。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谁都听说过。修路就是基本建设,因为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村庄,修路是致富的先决条件。搞了好几年的脱贫攻坚,其中的重要项目就是要给大量的贫困村庄修路。因为有了路,才能和外界顺畅的沟通。能把自家的东西拉出去卖掉,把买到的东西从外面拉回来,这样就能刺激市场的互通有无,经济才会增涨,社会才会发展。

对于国家也是一样,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并且内需极大的国家,但是资源的分布确很散。山西的煤,河北的钢,沿海港口卸下来的油,南方的轻工业产品,东北的重工业产品,南下或者北上的劳动力等等都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路输往全国各地。

没有基建的支持,水电站没法运输建设原材料,火电站没法输送煤炭,发出的电也没人用。工厂无法运送原材料,产品也无法运出出售。万一出现外敌入侵,西部的兵力无法及时输送到东部增援。这对于国家都不是小事。

至于外国人为什么无法像中国一样大规模搞基建?那是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一个项目立项要讨论一阵子,民众搬迁要扯皮一阵子,游说耽误一阵子,开会拨款吵架一阵子,各方面评估检测又是一阵子,好容易施工了,当中有人反对了,又重复以上一遍,制度问题,无法快速有效地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英国扩建希思罗机场第三跑道这个项目来说,由于英国本身的民主制度决定,需要经过议会辩论、层层审批、公众咨询最终才能最终开工建设,其中每一环都缺一不可,哪一个环节卡壳了,这个项目就推动不下去了。经过长时间的计划和讨论,2016 年 10 月,英国政府才正式批准扩建希斯罗第三跑道。2017 年 12 月 19 日才刚完成了公众咨询。2018 年开始公布最终的设计方案,要 2021 年初开工建设,2025 年底完工。当然这只是计划,具体能不能按时完工,这都不知道。扩建一条跑道就要至少 9 年的时间。有这 9 年,中国人连国际机场都给你修出好几个了。

英国政府和建筑公司的关系更多的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便是为政府提供服务,建筑公司会根据计划来进行项目建设,一般来说,政府无权干涉。像是中国那种几千人同时开工通宵达旦一夜修一个火车站,一夜换掉一座立交桥,在那几乎看不到,因为中国排名前十的建筑企业全都是国企。那就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擅长以最高效的效率调配优质的资源去办一个高质量的大事。

知乎用户 毛线抄手​ 发表

先说有多重要吧:

玩过红警的应该都知道,发电厂这东西没办法造兵造坦克,你在中后期的游戏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发电厂的存在,但是一旦你的发电厂被敌方摧毁,你就会发现离开了发电厂,你所有的生产任务都没办法完成。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基建就和红警中的发电厂一样重要。

因为几乎所有的基建项目,都是国家赔钱也要搞得战略 / 民生项目。

成本:

一般情况下,基建本身的成本就比房建大得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的也就是人、机、料三个方面,基建的成本也比房建高得多。

基建一般地处偏远或者未开发地区,很多地方基础设施跟不上,机器设备和物料的运输要花大价钱,甚至很多地方还要边走边修路才能把设备运进去。

人力成本就体现在工资上,不管是劳务也好还是管理人员,搞基建的工资都要比房建高,地方越偏远条件越艰苦工期越紧工资越高。

不然谁愿意在网都不一定有的大山里待几年不能回家?搞基建甚至可以说和船员有的一拼,去工地之前你得准备好几年需要的烟酒等各种生活用品。

施工过程:

前几天听一个前辈分享,他刚毕业的时候在四川那边修铁路还是公路来着,十五个月没休息过一天,每天顶多睡六个小时。

最难的一段是修隧道的时候,为了赶工期(汛期之前修不好就容易出事故)大家累了原地躺下就睡,隧道里湿气大大家就喝酒,早中晚一天可以不吃三顿饭,但是必须喝三顿酒(现在不许喝酒上岗),不然根本顶不住啊。项目结束后好多人的胃都出了问题,甚至有些人说这辈子都不想再喝酒了。

这还只是基建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缩影,更艰苦环境更恶劣的地区有的是,高原戈壁滩等等。

收益:

房建不管是住宅还是写字楼商场,几乎都可以相对快速地回本,甚至大赚一笔,或者说房建这东西,不赚钱也没人干啊。

但是基建不同,不管是铁路公路还是机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可能有收益的。

如果不搞基建会怎么样?

骑马送快递,没有高铁地铁出行困难这些非必要需求我就不说了。

电费上涨、物价飙升可是切切实实的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的。

甚至说某些项目如果没有,很多人连生存都难以保障,更别提大搞生产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南水北调工程,但是大多数北方人应该不会知道,我们现在每天使用的水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南方运过来的吧?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 4.38 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 448 亿立方米,其中东线 148 亿立方米,中线 130 亿立方米,西线 170 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 40-50 年。建成后将解决 700 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北方某些地区近年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如果不是南水北调工程,我估计很多地区每天都要限制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更是没办法保障。

所以,那些说基建没用的人,都是在端起碗边吃饭边骂娘。

知乎用户 RichElio 发表

谢邀,超级无敌重要。

首先什么是基建?就是基础建设。都是基础了,你说重要不?

因此基建做得好,其他很多方面会因此获利。

基建做不好,很多事情比如经济,容易出现泡沫。

老早有句话,想致富,先修路。

交通不便的地方,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价值。水电不通的地方,也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价值。

90 年代我们湖北就有很出名的血橙了,当时在武汉卖已经要 10 块,而山区多的烂了也没人要。如果我们吃点亏进行收购和售卖,是不是可以赚。

后来发现,赚的钱还不够人工费!!Emmmm。

不是建就算基建,基建一定是很基础很重要的。

比如,电网,水利,公路,高铁,轻轨,地铁等等。

一般来说,这种项目,想亏钱很难,除非像印度那样三天建桥,两天塌。完全赔钱买卖。

我们对于,英国,日本,德国等,都认为是强国。除了军事和科技外,基建做的好也是一方面。

什么西班牙,冰岛啥的旅游国家,遇到经济危机,就差不多废了。

此外,好的基建,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表现。

没听说穷不拉几的国家,靠自己能够把基建做得好的。

基建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有很重要作用。

古代遇到啥天灾人祸的时候,朝廷只靠赈灾就能够救世吗?

不可能,都靠基建。

让灾民有事做,可以吃的了饭就行。只要有吃的,就不会造反。

比如上个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美帝就大搞基建,比如胡佛水坝。因此美国率先经济回笼。

上世纪末的亚洲风暴,又遇上 98 年特大洪水。中国经济咋起来的?朱镕基总理每年 1000 亿国债修路,桥梁,商品房等等。当时感觉投入很大,后面不都赚回来了吗?

对现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也有影响,毕竟,路都修不好,哪有空修高铁。

今年春天后,新冠的问题,我们也开始 5G 建设、光伏电、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应该不需要我多说什么了?

基建非常重要,不说现在的,当年大运河不也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只是手段激进太多)

南水北调不也是基建成功的典型?

基建不仅仅可以自己做,还能帮别人做,一带一路就是这样。

基建换资源,才是双赢的。

我们不仅仅获得口碑,有了资源,还有很好的文化输出,这个非常重要。

想要打败英语,让汉语成为世界第一语言,基建不是个很好的方法嘛!想赚钱?学汉语先

最后给你们来点基建的图片

修路前后

基建狂魔手下建成的桥

北盘江大桥

世界第一强国的铁路系统

基建狂魔的铁路系统

美帝有啥好羡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基建做的好,就像一个练武之人的筋骨好!筋骨好,功夫才能练出化境!

知乎用户 言雨潇​ 发表

无论什么时候,基建对国家来说都是重要的。

古时候的都江堰,郑国渠,长城,直道,京杭大运河……

这些大型的工程,哪个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至于现代,三峡大坝之类的工程东西就不说了,就聊聊最基础的基建。

马路通到每个村,这个够基础吧?

我们村因为挨着 318 国道,所以比在山上的那些村子要好。

而山上的村民即使在城里挣了钱也不会买车,因为没有路,怎么开上去?

但是国家的村村通政策出来之后,一条条路就像蜘蛛网,把我们那一片都连接了起来。

山里的人家也买车了,因为可以开回去了。

一个村多出几个买车的家庭,那全国要卖多少车出去。

车卖了,保险就跟上了,配件也卖多了,汽油也消耗起来了。

这样一来,旅游业,服务业等等行业也会得到好处,GDP 在这一层层的推动下,就要飞起来了吧。

1929 的经济危机,不也是从基建下手,一系列政策下来才拜托危机的吗?

而且经济只是一方面,路通了,大家出行方便了,国民幸福感也提起来了。

而且在建设这些工程的时候,也是需要很多人去做的,就业率提升了。

这些东西要消耗资源,沙子,石头,沥青啥的,这不就是拉动内需吗?

仅仅从村村通公路这一项基建上,就有这么多的好处,更别说那些铁路,电气,水利工程了。

军事,民生这两样其实是对基建需求最狠的方面,这两样也是国之根本。

所以一般来说,基建是利国利民的工程。

知乎用户 谷雨 发表

基建,就是肌健,锻炼对一个年轻人多重要,基建对一个经济体就有多重要。

什么水电煤气机场铁路,都在掣肘,那就相当于一个年轻人想要考上好大学,却弱肌脆骨,根本无法坚持上课一样。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一. 基建很重要

互联网虽然记忆有限,但是人心不会。

别的不说,就以刚刚过去的新冠疫情,中国武汉充分发挥了基建强大 (产业链完整性、效率、物料成本、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 的这一优势。

武汉雷神山医院于 6 日开始验收并逐步移交。从 1 月 25 日接到命令、1 月 26 日完成施工图纸到最终验收移交,这座总建筑面积 7.5 万平方米、拥有 1500 张床位的大型医院仅用了十余天。几天前,编设床位 1000 张的武汉火神山医院仅用 9 天就实现从完成设计方案到交付的全过程。而正常情况下,建设这样体量的医院,至少需要两年工期。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惊讶地评论称,“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

整个建设过程公开透明:

1 月 25 日,提前进场,完成大部分地面平整。

1 月 26 日,防渗层施工全面展开,开始底板钢筋绑扎。

1 月 27 日,首批集装箱板房吊装。

1 月 28 日,1 栋双层病房区钢结构初具规模。

1 月 29 日,板房安装完成 20%,水电暖用、机电设备同步作业。

1 月 30 日,集装箱板房进场、改装、吊装快速推进。

1 月 31 日,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

2 月 1 日,活动板房全部安装完成,道路、医疗配套设施施工全面推进。

2 月 2 日,雷神山医院工程完工。

得益于高效的社会组织辅以强大的基建能力,面对新冠这种 “自然灾害”,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如果进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角度观察,更显得这份基建能力的优越。

2. 发展最快的国家基建很强

中国人有 2 小时,能拆一座桥;有 9 小时,能把火车站进行大改造。在基建界,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世界纪录!中国大桥总长度世界第一,公路桥和铁路桥有 100 多万座,数量世界第一;全球最高 100 座桥梁,81 座在中国。

世界最高桥是中国北盘江大桥。

世界最长桥是中国丹昆特大桥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是中国港珠澳大桥,被誉为 “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除此之外:

在 1978 年的时候,中国的公路里程只有 12 万公里,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在 2018 年的时候,中国的公路里数达到了 405 万公里,在短短的 40 年时间里,中国的公路里数增加了 40 多倍。

2018 年末,高铁营业总里程,达到 2.9 万公里以上,是 2008 年的 44.5 倍,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 2/3。

全球的 4G 信号基站公有 500 万个,中国有 340 万个,占了 3/5 还多,远超全球其他国家之总和。

等等……………………

综上所述,基建很重要,而中国作为基建最强的国家是数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考虑到人口基数量级,说是发展最快也不是骄傲。因此基建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产业发展都依赖于社会基建发展的水平而发展的产业又会让基建更强,进入良性循环。

知乎用户 九乡河龙牙​ 发表

基建是一个国家对领土内所有固定资产的投资行为,包括建设、修缮、升级等等,直接关系到生存和发展两大核心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至于题主提到 “为何有的国家看似对基建不重视”,实为能力有限、拿不到入场券,毕竟基建、尤其大型基建不是随便一个国家就能搞的。

综合而言,越是地广人多、拥有一定工业水平和经济规模、同时内政外交稳定的国家,越适合搞大型基建工程,比如新加坡这种地理小国想建高铁必须和隔壁马来西亚搞跨国联运。

这里用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具体举个例子,正反两面都有。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面积 110 万平方公里、人口过亿,也是青尼罗河的发源地,可利用水资源居非洲第二;此外周边的肯尼亚、吉布提等国对廉价水电有很大需求。因此埃塞俄比亚非常适合发展水利基建工程,其灌溉和发电作用可扭转该国农业、工业的落后局面,而富裕水电外卖还能创造可观的外汇收益。

以上是正面有利条件,再说负面不利因素。埃塞俄比亚搞水利基建,有两大难点:

其一,埃塞俄比亚本身属于穷国。仅靠正常财政盈余不可能负担起数十亿美元的水利基建费用,至于工业科技水平更不用提,建设水电站所需的钢材、发电系统、输变电系统皆需外购,埃塞俄比亚必须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从融资到技术一整套解决方案,同时不会提出太苛刻的条件。最终经过多轮谈判,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由意大利负责承建坝体、德国负责发电机组工程、中国负责输变电工程,而资金则通过债务、埃侨胞筹款、吸引外国投资(比如葛洲坝集团)等渠道获得。

其二,外交因素不利于复兴大坝建设。尼罗河流域还有两个重要相关国家:苏丹和埃及,尤其埃及同样对尼罗河有很大的灌溉和发电索求,此前复兴大坝一直难以实施就是因为埃及强烈反对,直到 2011 年左右 “阿拉伯之春” 严重影响埃及、无暇顾及外界,埃塞俄比亚才寻求到建设机会,并在三年内就完成坝体基础部分。等埃及回过神,此时木已成舟,只得在大坝蓄水时间上和埃塞俄比亚博弈,而埃及要求复兴大坝 15 年完成蓄水的要求确实强人所难,要知道基建工程是有投资回报期限和维持成本的,比如三峡在全线建成 7 年之际已经收回所有基建成本:

倘若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 15 年才完成蓄水,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民怨积累很可能将整个国家拖入深渊。目前埃塞俄比亚与埃及的争端已经把参建复兴大坝的中、意、德三国以及美俄牵扯进来,成为国际焦点。从中不难看出大型基建工程涉及的因素是全方位的。

至于前面提到的新加坡(新隆)高铁工程,也因为马来西亚单方面的叫停而陷入僵局:

知乎用户 百晓生 发表

一、基建能力代表一个国家对内部资源进行动员和组织的效率,尤其在战争时期,体现的更加明显。

封建时代,秦朝修建驰道(马匹时代的高速公路),便与向北方运兵集结对匈奴作战,又修灵渠用于对岭南百越地区进行征伐;隋唐大运河将中国的南方北方联系成为有机的整体,交通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对外战争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鸦片战争的另一种解读——封建骡马对工业文明的风帆、蒸汽时代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虽然总体数量巨大,但是局部战场可投入用于战争中的数量却差强人意,有时甚至局部战役中英军能占有数量优势,究其原因是因为清朝落后的交通条件与运兵效率,导致清军在大战略调度与局部战场兵力调配方面的效率低下至极,各个军队之间的协调配合几乎为零,导致处在数量弱势的英军可以在战场上实现局部相对优势,对清军实施一边倒的屠杀。

清军当时最快的速度是六百里加急快马,从广州到大北京在经过皇帝的决策等一系列事情,最快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调兵到那里也还的需要半年,而英军从海上运兵到广州不到半个月,这样的速度之差,清军不败都难。

假如今天中国和美国爆发一场类似于鸦片战争的局部全面战役,中国海军不参战,失去制海权,今天的美国海军也无法像当年英军那样取得登陆陆战的优势,除了中国和美国陆军军备不存在当年英军清军的代差外,交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今天中国本土上密布的高铁和普铁线路可以做到几小时之内将中国版图上任何一点的军备、人员投送到遥远的另一点上。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军事意义

19 世纪末,日本为了和俄国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利益,剑拔弩张。尤其是在 “三国干涉还辽” 之后,日本与俄国结下了梁子,日俄两国势必要打一仗。1904 年,日本不宣而战,日俄战争爆发。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未完全竣工,俄国在远东的兵力比不上日本,战争初期劣势很大。但是 5 个月后,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大量俄国士兵从欧洲被运送到远东战场,与日本形成均势。最终日俄战争以日本的惨胜结束,俄国势力退出中国东北。在日俄战争中,双方的损失都很大,虽然俄国战败,但是并没有让日本捞到什么好处,甚至有再干一仗的意思。
1939 年,侵华日军和苏蒙军队为了争夺诺门坎地区的主权,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史称 “诺门坎战役”。最终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坚实后盾下,装备、实力很弱的苏蒙军队战胜了侵华日军。[1]

太平洋铁路与美国的崛起

太平洋铁路——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被英国 BBC 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太平洋铁路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

它全长 3000 多公里,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这条在美国人心目中被看成是奇迹的铁路,大大的缩短了美国的东西路程,在美国西进运动(美国版的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整体崛起上升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基建是拉动经济增长,危急时刻刺激经济复苏的有效手段。

基建投资会带来农民工就业、钢铁、水泥等原材料和工程机械需求上升,基建关联的行业是一个很长很长的链条,然后相关行业的人员收入增加带来消费,如此最终刺激经济复苏。基建投资建设和经济萧条时候国家出台补贴政策、减免汽车购置税刺激汽车消费一样,都是刺激经济复苏的手段。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大萧条,凯恩斯主义盛行,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期间修建了大量基建工程。20 世纪 30 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 “大坝时代”,典型的代表是胡佛水坝(1935 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 221.4 米的胡佛水坝宣布竣工)。因为美国积极的国家干预,美国是最先从这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危机当中走出并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国家,基建具有逆周期调解经济、平滑经济周期的作用。

三、欣赏一下 100 年前的纽约:

100 年前晚晴的社会风貌和基建状况:

参考

  1. ^ 为什么说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俄国的命脉? https://www.sohu.com/a/335977980_120065163

知乎用户 朱定好律师​ 发表

1、城市的你是中国人民,山里的也是中国人民,你有权坐高铁走高速,他也有。

2、无数鸟不拉屎的地方修好了交通,搞好了配套,成了家喻户晓的景区、特产基地,城里的你看到了美景,吃到了特产,山里的他赚到了金币。(大柴旦什么荒无人烟的鬼地方,标间一晚上 800)

3、边疆地带,能不能控制住,一看内地的人能不能过去,二看边疆的人能不能出来。

4、基建是少数几种不仅权贵富豪可以享受,老百姓也能普遍受惠的投资。

知乎用户 命运的波江 发表

概念认知题,也能说原理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想要发展生产力,技术革新的推动需求毋庸置疑

搞清楚这一点,我们甚至能映射到金融领域

新基建、特高压、5G 技术

把生产力发展摆在中心位置的前提下,对高新技术需求尤为凸显,典型代表:通讯领域 5G,芯片制造机生产、AI 人工智能交互等等

5G 作为其中,很重要;那 5G 背后,是什么呢

答案是:电力。

庞大的通讯市场,要有稳定、有效的动力电力支撑:特高压

股票市场常说: 炒特高压就是为了炒 5G

而特高压的背后,也是我们的主角:新基建

经济新常态下,普通基础建设难以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有电视剧不行,还要可以互动的、连接手机的;有线下交易不行,还需要能扫码支付的。

突出一个字:“新”

简单的一层分析,其实重在环环相扣。

再回到题目,其他国家不重视吗,显然不对,发达国家大多完成基建这一过程;而部分发展中国家,亟待发展又受限种种(战争、自然灾害、宗教等)

所以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发展基建是在打基础,也是在助推科技进步;
把每个人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下,我非常希望看到,这头东方雄狮的伟大复兴梦实现

知乎用户 盐一 发表

别的不知道。日本的基建那叫一个变态,能捯饬的地方都给捯饬了。基本上把日本四岛搞成了个大盆景,再搞就该给富士山贴瓷砖了。

我们现在就是把毛胚房盖好,装了窗户门,拉了电线接了水管,屋子能住人了。

先别咧嘴笑,吹嘘自己的豪斯多大。跟日本这种 “精装修”,还差的远呢。

知乎用户 赛宝宝 发表

抖音上有个中国小伙,在非洲负责公司的一个项目。他拍的有一个视频,一群非洲人在挖矿,还是露天矿,纯手工开采,一斧子一榔头的在那儿敲。评论区有人问了,为啥不用电?为啥不用挖掘机?

没有电!

一个工业级电站规模,至少需要耗费百万级人民币,对于一个村而言,全村卖了也拿不出来这笔钱

知乎用户 王祖贤 发表

基建就跟吃饭一样,建完了感觉好像没啥,不过是一个饱;但没建的时候就像饿肚子一样痛苦。

先占个坑,晚点来补充。

知乎用户 杨晓怿 发表

基建是有边际效用的,所以,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就基本上没有提基建(传统),更对房地产以限制。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慢慢结束,中国大规模的基建(房地产)也已经进入尾声。

从基础设施来看,2017 年我国高速公路密度为 142 公里 / 万平方公里,高铁密度为 26 公里 / 万平方公里。而美国基本没有高铁,高速公路密度为 110 公里 / 万平方公里,中国已经全面超越美国。即便是与地少人多的日本相比,我们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密度也差距不大。对比中国人均 GDP 全球 70 名的排位,而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却到了世界前列,是不是超前?

政府举债是为了搞基建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但是靠基建投资其实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事实上,中国这一轮基建投资的启动是从 13 年开始,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从 20% 升至 2019 年的 28%(不含房地产投资),而同期 GDP 从 7.9% 降至 6%。

为什么基建投资不创造增长?原因在基建的边际递减,同时政府投资还存在着巨大的挤出效应,会形成巨大的浪费。政府本身不创造收入,其收入都是通过税收或者发债得来,其实是拿走了本应属于居民和企业的钱。因此相对而言,政府支配的收入越多,居民和企业支配的收入就越少。与此相应,如果政府的投资越多,其实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的支出就越少,政府基建投资其实是挤出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并不会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广大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幸福和财富。

但是,政府投资可以创造出通胀。比如说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行的背景下,和中国经济相关的螺纹钢、焦炭、PTA 等部分商品价格一直在高位,其实就是基于国内基建投资的预期。

基建投资虽然见效快,但是效率低下。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例,今年总资产已经达到 8 万亿,但是过去两年的税后利润都不到 20 亿。由于难以产生现金流,因此中铁总的铁路投资主要靠举债,而其每年的贷款和债券发行总量都接近 1 万亿,意味着其铁路投资乃至还本付息全靠举债融资。

因此,大规模基建投资会导致政府债务率的持续上升,损害货币信用、加剧汇率长期贬值的预期,而汇率贬值又会带来输入性通胀。

在历史上,美国和日本都曾经实施过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计划,但是结果却是天壤之别,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而日本经济则是失去了 30 年。

1995 年美国 GDP 为 7.66 万亿美元,日本为 5.33 万亿美元,日本 GDP 达到了美国的 69.6%,因为美国人口是日本的 3 倍,在人均上日本已经超过美国。当时全球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预言日本将会在十年内在 GDP 上超越美国,日本自己也坚信这点。

日本政府长期将基建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二战结束后日本颁布了多项法律加强政府投资的力度,包括 1952 年的《道路法》、1964 年的《河川法》和 1968 年的《城市计划法》等。其中 1987 年出台的《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在机场、道路、港口、海岸、城市下水道、垃圾处理设施等 12 个方面制定了 5 年计划,对各领域的政府投资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日本靠出口立国,但是广场协议后,日本政府并没有在日本制造上下功夫,反而急功近利,继续采取持续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1993 年日本公共工程的财政支出一度达到 13.7 万亿日元的历史最高值,直到 2001 年公共工程支出规模一直维持在 10 万亿日元以上。

大规模的基建投入使得日本的基础设施水平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根据 2017 年全球国家竞争力指数来看,日本的基础建设指数达到 6.34,远高于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目前日本拥有完善的城际交通网络,其公路密度和铁路密度是美国的 4.8 倍和 2.4 倍。

但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只能是昙花一现。首先,日本政府的债务水平持续扩张,债务占 GDP 的比重从 1985 年的 50% 持续上升目前的 200%。其次,基建投资由政府主导,非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也容易导致过度无效投资。如 70 年代日本大力推动机场建设,而随后的高铁网络发展导致航班需求下滑,很多机场亏损。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过度的基建投资往往还会对民间支出产生严重的挤出。从 90 年代开始,日本的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长期保持低迷,这一方面源于泡沫经济破灭,财富效应缩水导致经济下滑;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基建高投入挤出了民间支出,降低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

因为经济战略失误,日本现在的 GDP 只有美国的 25%。相反,同样签了广场协议的德国却抓住机会,成为欧洲老大。

历史上美国也曾经历过基建投资高速增长的时期。如,1929 年的大萧条破坏了美国市场经济的动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罗斯福推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1933 年 - 1945 年间,美国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处于 20% 以上,大部分时间还超过了 25%。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使得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路系统。受到基建投资的带动,美国的失业率出现大幅下降,同时 GDP 同比增速在 1934 年就由负转正,达到 10.8%。

但 70 年代以来,美国仅将基建投资作为经济走弱时期的短期刺激政策,而没有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特别是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持续负增长,而美国经济却经历了一个长周期的复苏。

为什么美国基建投资规模持续下降,而经济持续走强?原因是美国成功转型摆脱了对基建投资的依赖,转向了靠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拉动经济。

从需求端来看,上世纪 40-50 年代,美国的经济主要与政府支出相关,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 100%。而 50 年代之后,由于收入分配向居民部门倾斜,到 1997 年美国居民收入占 GDP 比重升至 76%,使得美国的私人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持续增长,私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供给端来看,美国的研发投入奠定了美国科技创新强国的基础。1950 年以来,随着 NSF、NASA 和 DARPA 的成立,美国研发投资占 GDP 的比重从 1% 持续上升到 1967 年的 2.9%。而 2017 年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费用高达 2 亿美元,接近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十倍水平。

通过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既是良药又是陷阱,基建投资作用的好坏取决于经济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危机时期,基建投资可以作为需求的源头,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改善本国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于经济的长效发展。

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中后期,效用边际递减,美国和日本的分化其实反映了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美国依靠增加居民收入、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实现经济转型,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并形成了私人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相比之下,日本的经济缺乏内生动力,基建投资的增长不仅没有带动经济走出衰退,反而暴露出了政府债务过高、过度无效投资和挤出私人投资等众多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反思日本基建投资过度的教训,学习美国转型的经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 GDP 的比重,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形成以私人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健康模式。

没有效率的增长让人民感受不到幸福,实际上还侵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政府支出,增加劳动在 GDP 中的比重,把老百姓的钱还给老百姓,才能带来经济的真正增长。如果还是走大规模举债搞基建(房地产)投资的老路,带来的不是真正的经济增长,而是短期滞胀、长期迷失的风险。

经济增长来源于积累,在宏观上储蓄等于投资,因此多投资往往意味着经济的积累越多,未来的增长越快,政府们都喜欢把投资当做经济增长的万能灵药。

如果比较投资占 GDP 的比重,2018 年中国高达 44%,而美国只有 17%,貌似中国经济的积累远高于美国。但是我们的投资当中大量是政府的基建和民间的房地产投资,而美国的投资大部分是民间投资,这其实反映的是我们的投资虽然高、但是缺少效率,不是真正的积累,而是重复建设。而美国的投资虽然少,但是很多都是有效投资,是真正的积累。所以中国企业的效率远低于美国企业。

GDP 增速与上市公司整体 ROE 有没有对应关系?21 关注 · 3 回答问题

因此,要想避免陷入日本经济失去 30 年的陷阱,我们应避免走基建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应该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分配改革,降低居民和企业负担,藏富于民,才能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研发能力,创造有效的增长,让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靠基建房地产拉动的 GDP 毫无意义,人民得不到真正的的幸福,希望给我们一个真实的 GDP。

知乎用户 流云飞袖 发表

知乎用户 智能婴儿 发表

难道没人提到,基建 可以拉动 GDP 增长,保持就业率和社会稳定吗?

基建包含范围很广,比如 修建交通设施。

比如,一个地铁站修起来,河北房价立即逼近北京。

通货膨胀是分分钟的。手里不要放太多现金。

基建狂魔 从我的个人角度来说,在于 目前对于基建这一词汇 过于广泛的政策定义。

基建 如果非得包括 5G, 还得包括新能源,还得包括若干 政府扶持的科技模式,

并且还包括 区块链,

基建 这个伞有点大啊。

知乎用户 陈万表 发表

基建对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都很重要。

但基建的重要性并不是基建本身,而是基建能够消化过剩的劳动力。消化陈胜、朱元璋之类的泥腿子起来闹事。

具体内容,不便多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首先… 基建狂魔呢,首推美国和日本,只不过这两个国家算是历史上的基建狂魔,而兔子是近期最靓的仔。

兔子的基建套路其实习自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

(五)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这一句话说的很清楚了,基础设施建设至少盘活了相关实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解决就业、分配和消费问题。

同时,基建是最大的内需之一。

其次,基础设施 [2] 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类目,涉及到城市乡镇的方方面面。

至于这东西有多重要呢,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网购

如果不通电,那么手机充电就是个问题,而且网上的各类家电就不要考虑了。

如果不通路,那么快递小哥怎么送快递?

如果不通网,那么… 还网购个啥?

国家基建打造一个服务相对完备的基础平台,以阿狸为首的电商是国家基建的最直接受益者,我们现在的生活的便捷和很多创业者其实都是沾了基建的光。

最后,我对基建这个大类了解有限,可能不足以完全说明基建的重要性。

但美国有战争救国大法,而我国有基建救国大法,就目前效果来看,我们的效果更好。

参考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 / 罗斯福新政 / 1245118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 / 基础设施 / 3831695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最近在玩一个模拟经营的游戏,具体名字就避嫌不说了,总的来说游戏是玩家作为知府建设百废待兴的江南的一个框架。

我不说什么庞大宏观的,就说这小小的游戏,如果我基础设施没有建设好,我的知府是很难发展的,这些都是国家的固定增值财产,收益也是很明显。

而且基建不仅能内销,还可以出口,例如现如今我国的高铁技术比较发达,而且便宜,所以很多国家都要我国去给他们修高铁,这样我们不仅能通过输出基建创造收入,减少产能剩余,还能增加就业,何乐而不为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基建在起步阶段有很大的正外部性,但是基建过度就是资源浪费了,这里有个和当下经济发展匹配的问题,过度基建是没啥正外部性可言的,只剩下债务包袱和资源浪费和少数人得利

过分搞基建,尤其是在可研报告都没办法合理化的时候,不是啥政府都能那么大的控制力和资源调配能力,这就是大一统的特色,其它国家不是不重视而是没办法这么做,他们花的钱需要各种监控和问责

知乎用户 春树 发表

来看看印度人怎么说的吧。

由此可见,印度还是有些有识之士的,他们能清醒认识到印度和中国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基础设施的巨大差距。也能认识到所谓的 “多党民主制” 制约了印度的发展。

衷心希望印度这样的人统统移民欧美。印度本土这样的人多了,中国就危了。

(图片来源兔吧,侵删)

知乎用户 无花无酒锄作田 发表

1885 年,紫禁城内,李中堂对慈禧说道:

“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啦。”

时过境迁,2014 年,总理访英期间,中英签署了价值 140 亿英镑的协议。协议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中国帮忙建高铁。

这些都是基建对一个国家影响力的体现。

如今我们的高铁技术更是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放一个视频,来自抖音优质科技博主 “科技公元”,抖音 ID:kejigongyuan。可以说高铁已经成了我们国家的一块新名片了。

中国的高铁新名片新高度

另外,基建除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在保障群众生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个例子,这次江西洪水受灾,鄱阳县中洲圩溃堤形成了 188 米决口,造成 15 个村被洪水波及。今天上午,这处鄱阳湖最大的决口在历时五天、118 个小时之后成功合龙。

中洲圩是江西此次洪灾全省三条漫决圩堤中,决口最长、积水最深、用料最多,施工环境最复杂的圩堤。

如果不是基建狂魔的力量。不是抢险人员克服温高、料远、路堵、水深、堤高顶窄等困难,采取 “单戗立堵、双向进占、机械协同、快速处置” 的双向机械化进占立堵战法,很难在今天完成堵口。[1]

放两个视频,来自 98 年的抗洪部队,这次建功的中国安能抖音官方账号 “水电铁军—中国安能”,抖音 ID:2008378466。中国安能调集动力舟桥辅助,数百辆自卸车全力开展中洲圩决口封堵。

动力舟桥

然后在今天终于完成决口封堵。

历时 118 小时完成封堵

关于中国安能的前世今生,推荐一篇文章

九八抗洪部队,今天的中国安能再上前线​news.ifeng.com/c/7yBBWZcBpOy

可以说,基建是很多政府行为的有力保障。

参考

  1. ^ 江西鄱阳中洲圩 188 米决口刚刚完成合龙,历时 118 个小时 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200718/t20200718_525172410.shtml?from=timeline

知乎用户 恋恋风尘​ 发表

基建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基建是社会稳定的后盾。有了相对完备的基础建设,老百姓的生活满意度才会提高,社会才会稳定。同时基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经济起飞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现在基建也有更丰富的内涵,比如数字化新基建的引入。在数字化和新基建的浪潮下,建筑智能物联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次疫情中,各种大数据,智能数据中心等等,也体现了数字化新基建的作用。

知乎用户 年秋波 发表

肯定是很重要的

台灣當初就是有十大建設

才有後來的經濟繁榮

現在台灣的衰退

也是選舉制度導致政治人物都不願意再做這種重大建設

因為重大建設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等蓋好之後往往都被下一任的政客給收割成果

所以現在都做短視近利的小打小鬧工程

而缺乏長期的整體規劃

台灣也就一步一步的走向了衰敗

知乎用户 匿名別查我水表 发表

先说两个字:牌面。

世界七大知名超级工程: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和福特级巨型航母、迪拜的棕榈岛、中国北京鸟巢、中国张家界百龙电梯、中国港珠澳大桥、中国三峡工程。

4/7,中国占了半壁江山~

再往下了说,要致富,先修路。路最核心的作用就是为了进行经济学上的 “交换”。

交换可以创造财富,这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所以,基建是为了达成经济交换,或者是更高效的交换。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很重要,但是题主有没有听过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

知乎用户 VVV​ 发表

中国太缺全民开放的体育场所了,快建啊。

东北太缺高铁、高速了,快建啊。

知乎用户 玉树临风 发表

看过一个报告,说的是高铁在咱们国家一直是负收入,后来想了一下,确实好像是这么个回事儿。

那为什么国家还要加大力度的建设高铁呢,就是因为高铁能带动各省市的经济互通,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架起一座桥,架起的不仅仅是一座敲而已。他联通了两岸人的心,让两岸能够更加方便的来往,从以前的帆船渡江,到现在的驾车过桥,是基建一点一点的积累才有的结果。

知乎用户 黑凰后的权杖 发表

我想起来了,我之前去西藏的时候从格尔木往拉萨走,我坐的是火车,但是看着旁边一有公路我就很感慨

如果没有这么完善的基建设施的话,那么西藏还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正是因为我们不计代价的去进行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都通了进去,然后西藏才能和内地联系起来,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教育,促进社会进步

知乎用户 西西 发表

其重要性回顾回顾历史不就知道了!

中国基建源远流长,并且超前基建(战略性基建)案例极多,基建已经烙印在我们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了,且往往为国家战略目的服务!

这些超前基建(战略性基建)在当时看无一不是劳民伤财的,但往往又是泽被后世!为什么这么说,我来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战国时期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这俩地方都是当时秦国以举国之力修建的,前者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土,后者使关中平原沃野千里,为秦统一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赋支持!(韩国想用大工程拖垮秦国,最后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秦横扫六国,这两大工程功不可没!(都江堰至今对于成都平原防涝、工农业用水等方面仍然起着巨大作用!)

再说秦统一以后,全国各地广泛修建的**驰道以及灵渠。**驰道北至九原(抵御匈奴入侵);东至辽东半岛、齐鲁故地、吴越旧地 (镇压六国余孽);南至云贵高原(五尺道;打击少数民族叛乱)。这些是国内政令通达的保障,出自咸阳的政令每日奔向四方,加入推动华夏各方面的统一(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驰道服务于国家战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方面面;灵渠则更多出于开疆扩土,镇压叛乱的需要!

再来说一说让隋炀帝成为千古暴君的大运河,(插点题外话:个人觉着隋炀帝只不过做事太急躁了,并且赶着趟的来,对当时百姓负担太重,加之三征高句丽精锐大军损失殆尽,同时又对关陇军事集团打压太狠,军队打没了,维稳力量不足。不然落个千古明君也不是不可能!大运河、三征高句丽这些让他成为暴君的东西其实他的选择并不错,大运河对后世王朝的作用真的是怎么夸都不为过,而征讨高句丽唐代太宗、高宗两朝也一直都在做,而且是把高句丽给打没了那种,因为隋唐那会高句丽对这两朝代的威胁那是实实在在的,必须得打!还有隋炀帝搞的科举什么的,科举的作用于古代而言就同如今的高考于现代作用一般,而且高考就是古代科举现代的衍生品,隋炀帝名声不应该这么烂的!)言归正传,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隋朝灭亡,但其确是唐朝崛起的加速火箭。先问个问题,支撑一个国家政权运行的是什么?当然是税啦!而古代税征收的是实物税,实物税调集到中央调配,如果选择陆路运输很不容易且有巨大的路途损失,所以水运就是当时最为经济节约的方式(现在仍然是),唐代洛阳的繁荣,以及后世明清北京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上得益于南方的输血,以及经济上的互通有无!

以上这些工程相当于全国性的大基建,再来说点小的。比如举世闻名的赵州桥、西湖苏堤、钱塘湾防波堤等,这些都是地方性的基建工程,除此之外全国各地各处留下的灌渠、古桥什么的,这些地方性的更多是当时就起作用,也源源不断惠及后人!

以上古代大工程(基建)均有几大特征:

一是劳民伤财,当时看没必要的或者意义不大;

二是影响深远,泽被后世,对后世的作用极大,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

现代基建也同理,甚至于修建后不用多少年便能看出其巨大作用(就如同三峡(三峡修建最大的作用以及最初目的也就是为了调蓄洪水,发电、灌溉、南水北调什么的都是顺便的。),今年稍微关注水灾的朋友就知道今年的长江洪涝有多严重,但因为三峡的存在,除了少数地方遭灾严重,但并没有形成 98 年长江全流域那种大洪水,三峡在其中居功至伟!),即便如此,修建当时作用也是巨大的(GDP、就业、个人收入等等)!

纵观历史,中国的崛起往往都伴随着大兴土木(基建),即便当时被人诟病,但是历史的反转,嗯,真香!

知乎用户 去病我滴神 发表

举个基建的例子就知道了,从经济、保障人民安全方面来看都很有必要~

据世界最高桥梁网站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前 100 座大桥中有 80 座来自中国,其中沟壑纵横的贵州就占据半壁江山,不过在众多网友眼中,中国目前打造的最震撼大桥并不是在贵州省,而是位于同样山脉众多的四川,我们来听听西瓜视频创作者厉害了我的国 Amazing 的介绍吧~

甘海子特大桥位于四川雅安石棉县境内,全长 1811 米,共有 36 跨,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钢管桁架梁公路桥,这座大桥共创造了 4 项世界第一,其中双螺旋隧道最让人称奇。目前靠山而建的大桥,要么是沿着山脉修建盘山公路,化高度为路程,一圈一圈的盘旋上山,一圈一圈的盘旋下山,要么是将打造一条隧道让车通过,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经常采用的两种穿山架桥方式。

那有没有将二者合二为一的螺旋隧道呢?干海子特大桥就是其中一个,而且还是双螺旋隧道。干海子特大桥从元根村起始,最终达到大营盘路段,起始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12.352 公里,然而海拔高度却从 1649 米升至 2362 米,高差达 713 米。如果按照传统的隧道修建法,这一段路的坡度会达到 5.8%,堪比游乐园里滑滑梯,而且如果到了冬天高速公路路面一结冰,那就成了大型碰碰车现场。隧道不能修,那能不能采用盘山公路方式建造?这里的山脉非常陡峭,而且还伴随着地质条件恶劣的断裂带,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多种灾难,盘山公路很容易出现塌方事故。

经过工作人员多次论证后,最终采用了双螺旋隧道。其中一号螺旋隧道专注帮车辆爬坡,车在山肚子里以 60 公里的时速转两圈,以全长固定的 2.9% 坡度行驶,最终完成 326.79 米的爬升,2 号隧道则相对比较简单,也是山洞里穿过,但坡度要小一点。这两条螺旋隧道巧妙的避开了大梁山非常危险的断裂带和季节性冰冻带,车辆通过时可谓既安全又稳定还高效。

干海子特大桥是中国首座高速螺旋隧道,同时也是世界首创小半径第一长隧道,被工程系誉为 “亚洲第一螺旋”,全桥大部分采用钢结构,就连两侧的防撞护栏也是采用横向钢梁组成,既通透还可以减少风阻,整个大桥从上到下可谓科技感十足。为了保证钢架硬度,工程师们在钢管之间连接了紧密的斜拉集衡称,使得整个桥墩的结构融为一体,最终举托起整个桥面。在以钢材为主的轻型结构保障下,大桥可以轻松抵御 9 级地震,这是建筑抗震烈度的最高等级,此外还大量节省了施工成本,进一步减轻桥梁自重。

可以说甘海子特大桥是为当地的地理环境专门量身定做的桥梁,在工程师全力赶工下,大桥仅历时三年就建成通车,使成都到西昌的距离缩短为 420 公里,车程从 10 小时缩减到 5 小时,极大振兴了两地的经济发展!欢迎留言评论,为中国点赞!为工程师们点赞!

知乎用户 哇咔咔林小 p 发表

看了好多回答,发现大多都开始认同中国基建了,而记得以前,就连广东这样的地方,都对基建有很大的非议,这也许就是国家战略的 “缺陷” 吧——人民总是后知后觉。

而很久以前,李敖说中国做得最不好的就是宣传,尤其是对比解放战争以前,简直就不是用 “烂” 可以形容的。当时看,不太懂,现在真是理解深刻。

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国家认同感越来越强,也并不是因为中国宣传做得很好了,而是西方终于掩盖不住压迫中国的野心了。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来,越来越多人看清西方的嘴脸,才开始思考我们哪里做对了。

宣传部还是要继续努力啊。

跑题了,重来。

基建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等的作用其他回答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就说点别的——科技发展。

这其实也算是中国能实现和平崛起的法宝之一,战争促进科技,西方国家大多如此。而中国之所以可以在复兴路上不发动战争,很大原因是中国的基建攻坚难度已经足够促进科技的进步了。

知乎用户 江浩栾 发表

基建的定义范围包含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四个大类,而非我们第一反应下的公路、铁路这些建设内容。举个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我国现在高度依赖线上商品经济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而线上商品经济背后坚实的物流货运基础,就是依靠基建来实现的。而这只是基建带来的经济效益中的一小部分。

基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项目落地后所带来的经济推动效果,基建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2019 年我国基建投资(全口径)累计值为 128984 亿元人民币,如果没有疫情影响,这个数字(预测)在 2020 年还会增长 8%。此前,中国基建方面,国家预算保持稳定,贷款投向基建的比例一直在小幅度提升,而从历史上来看,基建的投资资金往往是来自国家预算、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等多个方面,其中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预算、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超过 90%),而国家预算是纳入国家一般公共预算的,国内基建贷款投资也受监管窗口的指导;自筹资金是影响基建投资的主要因素,专项债和 PPP 模式是其中核心;自筹资金包括政府性基金以及各方面债资,而这些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投入也一直非常稳定,所以说中国的基建投入模式是相对保守且稳固的。

而从效益产生上,主要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医院、交通、通信等等各个基建所覆盖到的方面,这一点从改革开放之后体现得尤为明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一波基建浪潮,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基建的另一个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一方面,欠发达地区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和内需,以此来补齐群众收入,通过 “把钱挣进口袋” 来实现群众 “钱袋子鼓起来” 的诉求,进而实现 “把钱花出去” 经济目标;另一方面,较发达地区的基础设计建设趋于饱和,则需要配合高新技术的发展诉求,提出 “新基建” 的建设需求,通过高质量、有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的资金缺口,在当下资金并不稀缺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民间资金的流动和注入。通过 5G、特高压、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科技产业从特大城市搬家,落地二三线城市(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需要未来国家政策的配合和引导),将会给二三线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也机遇,同时也在文化、教育等更多维度提高二三线城市生活水平。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助推经济腾飞的摇篮, 这一点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后,已经经过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论证,但其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过去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薄弱之处,甚至还有很多历史欠账,这些都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在未来基建、新基建过程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同时,我国的基建在各领域、各方面的技术上仍旧受发达国家的制约,在高新技术领域尤其明显,这一点是必须承认的,因此上下游联动、政策对接也是保证基建的重要因素,基建大国不是一步走出来的,而是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配合下互相协力、不断推陈出新,一砖一瓦砌出来的。不管是基建还是新基建,我国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推动经济发展,基建永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知乎用户 9tgale​ 发表

很重要,非常重要。

从秦始皇的秦直道到后世各朝各代的驿路,从岭南的灵渠到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

只有中国人热衷于修路和挖运河吗?当然不是!

古代罗马人也是喜欢修建基础设施。

从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开始,西至摩洛哥,东至巴格达,南至埃及孟菲斯,最北端能到达英国…
古罗马的道路修建工程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而延伸,加上罗马帝国内的 372 条大道,总长度超过了 40 万公里。
这段道路不仅是罗马鼎盛时期的国力象征,反过来,道路建设也巩固了罗马的统治地位。时至今日,它仍然值得人们铭记。

近代大英帝国在先辈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引领下,逐渐形成了 “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又是通过什么让各个殖民地紧密联系呢?靠的是发达的航海技术,航海技术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港口码头对于大英帝国而言就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伴随着火车和汽车的发明,铁路和公路逐渐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美苏成为了世界上两个超大规模的国家,不仅疆域广阔,民族更是复杂。这在工业革命之前不可能的。铁路将一个国家疆域向前推进了一大截。

在地缘政治极为重要的时代,铁路不仅扩大了统治边界,还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更是因为火车,一个新的概念——时区。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基础设施不仅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更是要造福普通百姓。在新的时代,基础设施有了新的定义,它不再只是包括道路运河,还包括饮水电力工程,更包含通信等系统。

为了使贫困地区的人民也能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从 2004 年开始,中国开始了 “村村通” 系统工程。

这背后不仅方便了普通群众的生活,更是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 5g 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对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管是老基建还是新基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具有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更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知乎用户 天行健 发表

基础建设投资不仅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必经之路。在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也兴起了大量的基础建设。日本也从世纪 50 年代开始大兴土木,甚至到了 90 年代经济陷入到了危机之中,还是想不断地推动基础建设来发展经济,包括一个人的车站等。

而我国最大的契机就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相比于西方城镇化率达到 80% 以上的高度,即便我国以 70% 的城镇化率为平衡点,那么从如今的 60.6% 到 70%,也至少需要 10 年到 15 年才能走完基本的城镇化道路。

没有了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那么 10 多年以后我们靠什么拉动经济的发展呢?

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会受到了制约,而出口在未来增长率也会放缓,唯有消费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美国的消费拉动经济重要超过了 80%。以这次疫情为例,我国的疫情救助资金主要落实在扶持中小企业、提升就业机会、促进产业链发展,以及对极其困难家庭的补助。而欧洲、美国等国家就是全面撒钱,只要居民手里的钱充裕了,就可以通过消费来带动经济。可也是弊端多多!这些年来的希腊危机、欧猪五国债务危机等等,就是在于无节制地用债务来维持高消费,最终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其实最重要的还不是消费,在未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发展过程中,投资拉动经济、基础建设的作用、房地产的红利都会逐步消失,而只有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现代制造业等快速发展,才会提升整个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高度,才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只有这样才可能让更多人拥有更多的财富来带动消费的增长。

另外,可能还不仅仅可以靠高质量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在几十年的土地对经济的作用下,也养成了一些惰性心理。似乎离开了土地就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推动经济发展。那么最后的杀手锏可能还是在于土地,就是释放 2 亿多套农村宅基地,这个如今沉没财富达 40 万亿,可以激发出超过 100 万亿的新的可流动性财富力量,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超过 10 年以上。这或许是基础建设后的又一个巨大的财富蛋糕。

知乎用户 广州贷款邱亮洪​ 发表

文明的定义其一是城市化,城市化程度很大部分是公共工程

知乎用户 Rivers 发表

没一个写在正点子上的。基建的目的是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

杭州到北京,大约 1000 公里。老国道,砂石路时,平均时速大约是 40 公里,一天可以通行的时间大约是 16 个小时(夜间通行能力极差)。再考虑司机疲劳度,一车货,最快也需要 2 天时间到达。

高速建好后,时速 100 公里,10 小时到达。

如果杭州某厂一年需要运送 365 车货物去北京。即便不考虑返程时间,砂石路时期,至少需要 2 辆车,两个司机。高速修好后,就只需要 1 辆车,一个司机。

水利工程什么的,大多也是这样,节约成本。

知乎用户 邢者 发表

假如我们有足够蓄水能力的大坝,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还会这么严重么?

我们的大坝尤其是西南地区,拥有蓄水能力的大坝数量严重不足,几乎没几个。但美国不同,它们几乎每条大河都把蓄水量给设计满了!

那么回归话题,假如我们的基建数量达到理想状态,那这次洪涝对我们的破坏还大么?农业受损会这么离谱么?经济损失会这么高么?

别给一些杂志给忽悠瘸了说什么建大坝没用还破坏生态,还什么西方国家拆除大坝。你怎么不说它基数多大呢?你咋不说它拆的都是小坝 破坝呢? 听别人吹牛逼自己信了也是搞笑

人家大坝蓄水能力足够应付历史记载最大降水,我们呢?

知乎用户 Krix 丶 Q​ 发表

中国基建对应的就是中国速度,2.5 小时拆桥,9 小时通路,缩短工期超过 2 年的的港珠澳大桥,这些中国速度令全世界人民震惊与感慨!

大规模的基建的前提条件要有高效的政府,一定的经济基础,最后就是工程技术。很多国家在政府和地方经济这块就不足以支撑去搞基建了,只能基本满足正常的需求即可。而这些年中国建造的铁路四通八达,桥梁也是众多,作为人口大国,更多的基建是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关乎国情,所以中国基建的影响是深刻与长远的。

知乎用户 木头上的树袋熊 发表

中国以前的基础设施非常少,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资金的迅速积累,政府就利用投资来开发一些过剩能力,并支持最终不可持续的增长率,基建是我国内部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现在有着基建狂魔的称号,也是多年勤劳的中国人民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国家加速基建也是为应对疫情冲击、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再看看外国,很久以前就建设了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已经存在了,他们也就没必要再花钱进行升级了。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基础建设是民生之根本,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也是企业生存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国家一直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才会有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铁,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疫情期间武汉十八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这个在别的国家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但是我们做到了,帮助武汉人民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所以我们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知乎用户 么么啾 发表

基建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就像建房子,地基不打好上面是不能动工的,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前段时间的火神山、雷神山就体现了基建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这几年被称为 “基建狂魔”,着实让发达国家羡慕,在古代我们就有两大超级工程——万里长城与灵渠大运河;再看今朝,当代超级工程有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列车、京新高速……

基建狂魔非我们莫属。

知乎用户 无问 发表

中国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就是因为中国人不断的努力和打基础才如此繁荣的。

最近看了很多工程科普,所有的大佬,局座,徐小刀,三一博士等都有提到基建狂魔这个概念,中国向来都是从极小的事情开始做,比如这次疫情的反正及时的封锁武汉,全国各地都及时的采取抗疫情措施。我觉得中国真的做到了大国风范,最近的基建项目各界把这个概念给科普化是为了基建项目有价值的体现。我觉得国家重视每个有价值的发现,其他国家或许要等中国研究出来才会重视叭。

很骄傲也很庆幸我是中国人,中国会越来越好的✌️。

知乎用户 小熊饼干 发表

想要经济发展好,基础建设不可少。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最常见的道路来说,通路相当于通财,大多数基建就是这条 “路”,路通了,流通更加迅速,各种资源也就更加丰富。

发展也就可以预见。

其实拿个人来说也容易解释,学习要基础,生活要基础,道理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认为基建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标志性建筑物,让其他人更深刻地了解一个国家,讲到一个国家的时候有话可讲,一讲就知道 “原来是这里啊”

比如我们的鸟巢,我们的长城,我们的港珠澳大桥等等,别人一说就会想到我们的国家,再比如我们想到伦敦我们就想到铁塔,自然而然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我觉得建筑物会让一个国家的形象更鲜明。

知乎用户 若比邻 miu 发表

基建对于国家的发展当然很重要了,大家都有听过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这就能看出来基础建设有多重要了吧。例如高铁的建设,以前坐火车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高铁的出现能节省时间重要的是不用忍受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也给货运等带来方便。我国的基础建设设施很多,例如三峡水电站,珠江港澳大桥等等都是杰出的作品。虽然花费了财力物力,但是其带来的好处大过于花费,同时促进了国家的发展,所以我完全认可基建的重要性,基建的发展也代表了国力的强盛。

知乎用户 安然浅笑 发表

基础设施的建设能给国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就拿我国的高铁建设来说,正是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才让我国成了高铁覆盖面积最广的国家。而且我们的高铁技术还用到了别的国家高铁设施的建设上,提高了国家实力。

现在出门有了高铁,想去哪都变得更快更方便了。

知乎用户 无聊黄桃 发表

  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高乘数效应,是平衡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但不同时代,基建的范围、形式等也应不同

  一提到基建,很多人就觉得是 “旧动能”“走老路”。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高乘数效应,因此往往被用来作为平衡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

  经济学界的一个共识是,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一方面,基础设施是一种公共物品,虽然它对于民众的切身福祉非常重要,但很难通过市场手段和私人企业来充分供给,因此往往由政府来提供,或私人提供但政府购买等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具有涉及行业多、产业关联度高、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等特点,使得基础设施投资具有较高的投资乘数,能够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投资,因此成为应对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

知乎用户 鱼浩博 发表

一直想问个问题基建有什么负面影响?

比如说经济下行 > 基建 > 政府从银行借贷 > 政府印钱还债 > 大量资金流入市场 > 货币贬值 > 房产成为对冲通胀的有效手段 > 房价上涨 > 房产业的利润远超实业 > 实业的资金流向房产 > 实业萎靡 > 实业企业倒闭破产 > 失业率飙升 > 经济下行 > 基建创造就业……

我不是学经济的,有些想法可能不正确,欢迎指正

知乎用户 朗先生 发表

要想富,先修路

小小的一条路,可以决定一个地方的经济命脉,而大如长江三峡,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基建,带动的不仅仅是几个地区间的经济,更是对行业的推动。钢铁,混泥土,大量的工作岗位,还有技术的积累,打破技术垄断,培养技术人才,最后可以将自己的技术整合参与国外基建项目的竞拍,这些都是基建能带来的好处,经济是一方面,国家实力也是一方面。有实力才能站起来说话。

知乎用户 城南花已开 发表

基建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高铁里程居世界前列,高铁的覆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出行效率。最近南方抗洪,城市内涝,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也很突出。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为了更加便利我们的生活。基建狂魔代表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努力。

知乎用户 fairy 发表

“一路一带” 对沿途的国家和地区的作用:

1、目标国家和地区的 基础建设:交通、水利、城市、发电等,战略大动脉;
2、目标国家和地区的 基础民生工程:三通、住宅等,民生战略基础;
3、目标国家和地区的 有限单一的重工业:激活国家活力;
4、目标国家和地区的 有限单一的轻工业:激活民生 GDP,提供购买力;
5、目标国家和地区的 多元化交易市场;
6、目标国家和地区的 多头经济(金融)、文化、技术交织;
7、目标国家和地区的 国家互信和军事 / 教育 / 技术 / 经济合作;
8…….
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步骤。

相关阅读:

hwasion:“一带一路” 对我国的好处

hwasion:如何看待 2020 年的经济形势?

hwasion:2020 年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 6.8%,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

hwasion:2020 年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3.2% ,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

知乎用户 hwasion 发表

今年发洪水都没上几次热点。大家眼里,这个都不是个事儿。

知乎用户 随意 发表

基建弱的中国,侵华日军占领这些地方以后,中国就丧失战略反攻的能力了。1939 年冬,国军发动过冬季大反攻,但因为各大战区之间缺乏大规模人员物资调配能力而失败。这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正面战场的全面反攻。

如果当时大后方的成渝铁路 1952 年建成,宝成铁路 1956 年建成,成昆铁路 1970 年建成。大后方才叫大后方。不然只能叫做未沦陷区。

知乎用户 同源重组杰主任 发表

基建便于人民出行,也是就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国家发展的需求。基建会造就工程,房地产的发展。所有大佬做了科普,深入研究了基建。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两不厌,奉献社会,奉献了国家,奉献给大家,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便捷利民。

知乎用户 慎始终如一 发表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起点和终点,有句句话说 “要想富,先修路”。路,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如果没有路,再多的丰富资源也出不去照样发展不起来啊。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却在基建领域远远领先于有着“最伟大” 的发达国,这跟中国重视基建有很大的作用!

知乎用户 baixiaoyu 发表

基建当然很重要啊。看,我国很多地区经常是一个月就拔地而起一个很大的工程。 这就是我们的中国速度。

而且我们的巴铁还有孟加拉国很多基建也是中国帮助完成的,这足以看到中国的基建发展是具有很大潜力的!

中国为毛里求斯建了一个机场,然后使得毛里求斯的旅游业得以攀升。这就是中国基建的影响力吖!

知乎用户 栗子是姑娘 i 发表

基建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比如工业、农业、公路、铁路还有像公共生活服务设施: 医院、警局(派出所)、学校、银行这些种种都为群众带来便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为群众带来幸福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只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科学的方法技术设计才能真正的服务于民,促进发展。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对基础建设要求的也越来越高。也许将来会生产许多人工智能的基建。

知乎用户 好一朵美丽的雏菊 发表

我们国家很注重基建这一板块,以前我们连高速都没有,更不要说高铁了。

以前从北方自己开车去深圳,当时也没有导航,一路全靠问,而且还是羊肠小道,最后,屁股都快坐的麻木了。经历的五天五夜,总算进了广东省,而且你也会发现,自打进入湖南以后,问路也变得非常的困难,语言不通。

再看看现在,我们有这世界最长的高速路线,最长的高铁,每天有无数架飞机起飞。不仅让我们的通行变得方便了,也让经济发展变得更快了。

知乎用户 Ailine 发表

重要啊。如果没有发展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这些,那我的家乡依旧在小上村里面,上不了台。以前去买东西要走四五个小时山路,也没有车子通行,没有修建公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当然与外面的差距也拉大了,我们接受的知识和新闻也少了。

电现在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听老一辈人说以前还点煤油灯照明,晚上就是生活在黑暗中,我不敢想象那个时代的生活,因为我活在当下,活在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

如果没有这些基建工程,我不知道现在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但现在既然发展了,那它就是 NO.1

知乎用户 一只李现老婆 发表

基本建设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新增固定资产和生产能力,对有计划地建立新兴产业部门,调整原有经济结构,合理分布生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国民经济,加速生产发展速度,以及为社会提供住宅和科研、文教卫生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他国家 有些他们以前的基础设施已经齐全了 如果升级的话 又是一笔大的开支

知乎用户 念安 发表

基础设施做的好,我觉得会给国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的,不说高铁什么的基建,就说说我大学里的基础设施吧,我真的好想吐槽啊,我们大学那那都还行,就是垃圾桶太少了太少了太少了!我大一我家人带着我去报道的时候,在校园里死活没有找到一个垃圾桶 最后提着一袋子垃圾,走了好久,去宿舍里扔的

知乎用户 要上岸呀 发表

自古万里长城流传千里,“中国高铁”一词更是中国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代名词,中国基建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中国经济,并且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彰显的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就拿 “5G 建设” 来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5G 将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发挥长期作用,这必定会使我国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便是 “中国基建” 起到作用。

知乎用户 hhh 发表

基础设施建设对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

有很多地理环境都是非常需要技术,工程等等硬实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横跨横跨长江的南京长江大桥,比如说川藏公路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非常努力去完成的,才能打通我们的交通,便利在中国土地上的华夏儿女的生活。

而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地域并没有像中国这么辽阔,像美国呢,他们大多都是采用自己的汽车这种交通工具,但是作为作为一个经济不够那么发达的国家,我们暂时没有这么方便的条件,所以需要国家来动身基建。

知乎用户 伊藤开司 发表

中国建筑季线图:

知道为啥只有 08 年翻了数倍长嘛。

因为修路建桥是有边际递减效应的,一个城市假设只需要 3 架桥,你修了第四座反而要负担维护费用没有实际收益。

实际就是这么简单,类似独山县地方融资放债的做法,比透支未来更严重,是透支你没有的未来,借你永远还不上的债务。

便宜了上下链条的一群人去大城市买房,M2 啊通胀啊都是这么来的。

知乎用户 Faulkner​ 发表

那可以让中国铁建涨涨吗?爸爸们

知乎用户 阴阳人 发表

感觉就是,他不仅能提高你的下限,还能决定你的上线

知乎用户 无妨 zxh 发表

基建有多重要? 举几个很常见的现象,如现在下暴雨雨,各个城市大部分地下车库都被水淹了吧,这时候,看看青岛,看看赣州市区,不管多大的雨,得益于原来的福寿沟,老城区硬是没积水。德国占领青岛,第一件是就是设计城区排水系统,青岛城市水利现居全国第一。再从大的看,我大江西周边省,湖北,湖南,广东,安徽哪个省的高铁,地铁,高速公路,都比我们多,我们现在是最落后,最穷的一个省,别人都不带着你玩的

知乎用户 信念​ 发表

说到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这个问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的基建最基本的就是道路,俗话说路通财通,只有道路通了才能发家致富,县城乃至国家才能发展起来。

长江三峡大坝也是国家重大基建,对我国意义重大,不但可以防洪、发电,还能增大长江上中游的通航能力。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基建这类规模浩大的工程,需要数百万数千万的建设工人。这就保障了他们的就业。有工作干,有钱挣,就可以养家糊口。在劳动中,相当多的年青人还提高了自己的施工技能从而可以干更高水平的工种从而大幅提高自己的收入。

稳定 高比例的就业水平,是整个国家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

想想看,大量精力旺盛的年青人没有工作,终日无所事事,游荡街头,这样的社会,好吗?这样的国家,好吗?

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提升,这一方面会使交通更便利城市更美丽能源更清洁,也将源源不断地保障数量庞大的就业需求。

因此,基建是十分的重要的!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不是不重视,有的是经过了那个阶段,有的是没那个能力。

知乎用户 率然 发表

不是基建对国家重要而是国家对基建重要。

并非有了伟大的基建才会有伟大的国家,而是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进行伟大的基建。

从这个角度上说说,基建是一个伟大国家加冕时的皇冠。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基建表面上看是一个理科问题,其实根子上是一个文科问题。就拿印度来说吧,钢筋水泥他不会造嘛?挖掘机不会吗?造不了好的还造不了凑合能用的吗?造不出来不会买吗?又不贵,可他的基建怎么那个样子呢?贵州那样的奇观大桥造不了,新德里的路还造不了吗?还有越南,造不了高铁你也不能拿 50 公里时速的绿皮火车糊弄事儿吧。

我话说得再杀人诛心一点,咱们国家修红旗渠的时候有什么呀,也就比杨光修大运河多了点炸药,非洲没炸药吗?黑叔叔们没体力吗?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这是一个组织度问题。

红旗渠 1960 年上马,正值三大自然灾害,人都吃不饱饭的时候,干了整整十年,国家拨的款就够三成,社员白干工程不说还要自掏腰包,连一起贪渎事件都没有,这要是个企业,相当于几万员工卖了房子跟着老板用爱发电,十年,这企业还能不起飞?

诚然三峡不可能靠扁担和炸药造出来,但是如果一个国家要等有了能造三峡的技术水平的时候才去修红旗渠,那等着吧,它永远也修不好红旗渠。

知乎用户 张三先生 发表

不是其他国家不重视,人家也有专业人士好吧

主要是我国人力成本低啊,让你工作,只要一点钱。国外可是要花大价钱的。

怎么样?厉害吧

知乎用户 人类高质量网友 发表

随便建个高铁,房价翻一番,就知道基建有多重要了

知乎用户 小寒 发表

基建对于我国当然重要啊。我们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能力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全国的基建任务。反观其他国家,要不就是实力不足,要不就是利益不够大。只有中国,才是不图利益做这事的。当然,最核心是,我们是真的需要吧。

知乎用户 林安 发表

基建?

去看看我们的武汉长江大桥 我们的港珠澳大桥 这些都是我国的重要建筑 在交通这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有利于我国经济 交通 发展 造福人类 为各国都有贡献 这些宏伟的工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每一个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建筑 都是我们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造福人类的功臣 中国基建是智慧的结晶 是劳动人民汗水 是带动经济的关键

知乎用户 浩未愁 发表

天下水司楼警告⚠️

知乎用户 闹闹 Nor 发表

如果不建,他们会美国乡村都通公路了;如果建了他们会说这个没用。好难

知乎用户 诸葛冥 发表

基建对别的国家不重要,但对中国很重要,面子工程必须做到位,不管投入能不能得到回报,反正国家财政兜底,亏的裤衩都没了也无所谓,明年再多几项税收名目就是了。

独山县借债 400 亿大兴土木只是畸形社会的一个缩影,有这笔钱不如想想怎么惠及百姓,改善民生,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民,尤其是底层群众,不是你当官的在意的虚有其表的城市花外套,外套再靓丽有啥用,没什么人呆那不就是鬼城吗。

体制不同,决定了这个国家以谁为重。

知乎用户 叁伍肆捌 发表

别说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经历一场暴雨就化粪池倒流,上下班交通没一天不堵的,我就不说是哪了

知乎用户 程大富 发表

非常重要,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以前觉得不重要是因为没有比较,只要出去比较下就会觉得是多么英明

知乎用户 造价人员 发表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实真的如此吗?这句话对也不对。

基础建设是土地财政的一部分,也是一般性基金税收的主要来源,在正常的情况下,基础建设有利于美化市容,减少上下班通勤时间,增加政府税收带动就业。但是不加节制的滥用,带来的就是房价的高速上涨,毕竟他是合结婚,教育,生子进行绑定的。房价上涨的同时,必然带来年轻人不愿意生儿育女这么一个问题,因为他们不想把他们的一辈子套牢在一套房子上。

知乎用户 内卷之父 发表

基建为什么这么重要?

基建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表现,经济愈发达的地方基建越好,经济差基建也就不好。

但是注意基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现在假如你是一个市长,当地经济不发达基础建设又不好,有没有什么产业链连旅游资源都没有。

你想发展经济,你能做什么?引进产业链?从轻工和劳动力支撑的工业开始?

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企业选址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建设。现在你只能引进企业,加大基础建设。

现在回答为什么中国是基建狂魔

1. 首先你身处中国,看到的新闻 90% 都是关于中国的,对国外的认知太少。(新闻上会说英国又开始大量建设高速公路拉?)

2. 中国底子太差,某些地方穷的你不能相信,仍然需要大量基建,而国外新闻大部分都是关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新闻吧?(你在新闻里看到英国的次数绝对比冈比亚多)发达国家基建基本完成,不发达你又看不到。

所以基建狂魔这个称呼是个贬义词,希望我们可以丢掉这个称呼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重视?

1,穷

2. 政局动荡不稳定

3. 人家不需要

4. 面积太小,需要基建的就那么多没法再基建,你不可能让太平洋那么多岛国都填海造陆?技术,地理位置都不允许

知乎用户 七年前的七年后 发表

基建搞好了,一切都有了

知乎用户 阿鑫 发表

在这次疫情中,新基建成为了网红。

所谓新基建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而在这次疫情中,它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保障人们生活。疫情期间,人人都减少了出行的次数,连市场超市都变得空荡荡。而美团等无接触配送方式为人们带来了便利。

②医疗。2003 年非典期间,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为了弄清北京的数据,不得不对北京地区二级以上的 175 家医院,一家一家地进行核对,花费一周的时间,才查清北京地区所有医院收治的病例。曾经数据统计的困难由此可见一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提高了疫情防控的能力,减缓了病毒的传播速度,并且及时地公布国家防控的政策与疫情信息。

③疫情防控。宜昌在 “宜健通” 小程序上线 “周边疫情” 功能,居民可随时查询附近位置的确诊患者数量分布情况,公布地点则具体到社区和乡村,甚至是小区具体楼栋的确诊病例数。

知乎用户 麦子安安 发表

基建固然十分重要,

我国的基建就做得十分好,

嗯,十分好,好,太棒了,强强强,牛牛牛。

那么请问,

豆腐渣工程对一个国家国民的安全到底有多大危害?

或许只有经历过那种身边的亲人朋友被豆腐渣工程坑害的人才能体会到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看我们大中国不就知道多重要了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把你的手机信号换成 2g,到处都没信号。

出门不能走高速,不能坐高铁动车,不能走高架,不能坐地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这话人人皆知了吧!基础建设搞好了才能够往下一步发展

知乎用户 望洋兴叹 发表

看了那么多回答,没一个切入点是从基建经济方面着手的。

知乎用户 点滴成不朽 发表

南方夏季汛期,部分地区城市受到洪水影响,基建的防洪防涝,只是重要作用的一部分。

1、交通便利,利于活动发展

2、刺激经济,解决内需就业

3、奠定文化艺术娱乐行业发展的基础

知乎用户 陈中印 发表

不只是对国家重要,对一般人也很重要。我就告诉你吧。我现在在时速三百公里的高铁上打王者。不卡。

知乎用户 会飞的猪 发表

要想富,先修路。

一个国家想要富强就要发展工作,想要让工业品流通,就要道路、港口、桥梁、水运、铁路等都一一配套,不然有了工业品运不出去怎么办呢?

知乎用户 甬立潮头 发表

基建很重要,我们国家发展几十年,就能远超国外,三峡大坝,最长高铁线,港珠澳大桥,各种公路,基站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感谢你们!

也希望未来你们能够继续努力建设中国! 祝愿国家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是一线工作人员,现在在施工现场的劳动工人平均年龄越来越大了,年轻人基本没有了,随便干点啥都比在工地赚得多。总有种预感,“基建狂魔” 的基建能力会在未来十年内迅速衰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段时间连续的大雨,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倒灌,真心希望城市管道及河流排涝也能配得上基建狂魔!

知乎用户 蒙三水​ 发表

有一句说这样说:要想致富首先要修路。而修路就是我们所说的基建,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基建对我们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

我国每年都花大量的金钱放在基建上,建造铁轨的总里程数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而且是遥遥领先,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机遇。

无论去哪里,坐地铁都能快速的将你送达到那个地方,在时间和空间上大大减少了,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基建是最重要的吧。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我觉得重要呀

每个国家都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如果一直坚持跟风,别人喜欢都喜欢自然重要,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国家就很重要啊,只要热度够高,就能重视,这已经是自热规律了,要是可以试试,不用在乎太多,至少觉得重要就去做嘛,试过才看到好或者不需要,自己判断,热度的东西上去了就是大佬,随着时间的发展,可以改变重视度

知乎用户 11 号运动员小欧文 发表

基建: 国家军事研究基地选好,对这方面研究人员密密的保护,专心去研究才能起成越别国才不会被别国压制,二高科科技的基础要做好、努力发展高科技,当然说远了,三最国家的交通设的基础已经很好,我觉得不能过多搞建设,城市愍阻是该扩建,。但有些还是不必要过多得去白费钱人力了,。四,最主要是我们国家的边别家边境地地区的建设,该设些地下诸库 (军用必须武器弹药呀、粮食呀,诸库的基建定建在核元子弹都打不到的位置。这个建设很重要,当然这是个人的建议。

知乎用户 洋森 发表

中央部委都在升级数字化,所谓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含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这次疫情一定意义上加速了国家推进新基建的意愿,为人民提供数字化、线上服务,是国家在技术层面上的学以致用。

推进数字防疫和安全复工的 “健康码” 疫情期间中国社会逐渐恢复生机的背后,技术支持。

说白了新基建也是中国科技的一次绝佳机会,在这个赛道和欧美国相比,我们不输在起跑线上!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中国的科技术现在还是比较薄弱的,如果国家能对科技研发大力投资,并且出台政策,大力倡导和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以及科研机构搞研发。这样必然能使我国科学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将来赶超美国不是梦。

众所周知,基建对于国家发展尤其重要。近年来,我国基建能力逐渐提升,不仅能满足国民的生活需要,还建造出很多世界第一基建工程

་中国有着基建狂魔的称号,而投资基建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办法

知乎用户 海师校园生活 发表

我觉得基建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建不好可以直接影响城市居民对一个城市的态度,基建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未来。

基建设施建设对于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基建设施建设能推动很多行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推动城市化的进展。

所以基建是非常重要的。

知乎用户 虫儿跑啊跑 发表

首先一句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个知识理念其实在高中大家都能学到

那经济基础又由谁来决定呢,那可不就是基建决定的吗

那么显而易见的,基建在任何国家的发展基础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再说说我国为什么叫基建狂魔,总所周知吧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现在其实我国在世界格局上还是被长时间政治打压的,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我们只有通过自主努力来维持国家建设不被他人打压,所以我国基建狂魔称号之下蕴含的技术力量与人力成本也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

最后说说其他国家重视基建吗? 我们可以举例一下日本,日本作为一个长期地震带的国家,每次地震过后的修缮工作其实不比我国慢多少,大家有兴趣可以去 youtube 看一下。

再者基建对于人口密度型国家也是十分重要,这里要说到一点关于人口红利,相比欧美国家与我国东部地区和日本,由于人口密度关系基建越完善对于国家来说越省社会资本。

知乎用户 言午 发表

国家大力发展基建自然是有原因的。很早以前就有 “要想富,先修路” 的说法,这属于老基建,包括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现在国家更注重发展新基建,包括包括 5G、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基建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没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电力以及通讯系统,现代工业就无法运行。而且发展基建不仅能加快经济增长,也提供了许多岗位方便就业,促进了消费,对我国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知乎用户 小山驴 发表

基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就单从这个名词来说基建: 基本建设: Capital Construction 指的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增添固定资产的建设,如建设矿井,铁路、公路、桥梁、农田水利,以及安装机器设备,购置船舶,车辆,机车等。基本建设完成以后,向统计部门层层上报新增固定资产值。另一种诠释: 基本建设指的是实现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包括固定资产的建造和安装、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 (如: 征地、设计、科学实验、培训、建设单位管理工作等)。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一个国家不断的有新的基建,那是经济发展向好的表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浦东百姓也有着众多的利好,相反而言,曾经自以为文明发达的欧美国家,由于政府的,党派之争,无暇管理其次,在国家基础设施更新建设方面肯定是无所作为的,是无所作为的。

而我最看好的就是 5G 基建,其实,就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来说,5G 和新基建也是最值得关注的重点。

对于现在大部分人来讲 5G 的认识,只受限于只智能手机领域。其实,5G 最大的能力在于整个物联网领域,能够带动很多技术协同,为我们提供最大的创新便捷能力。

5G 基建的前瞻价值和战略意义无需赘述,未来的世界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只能世界。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是一个人,那么云计算就是冷静的大脑,5G 是强健的体魄,AI 是智慧。对于一个大国而言,也是如此。

知乎用户 圭臬智仁 发表

基建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就像修房子一样,如果地基没打好,即使想打造的房子多么金碧辉煌,也是一吹就倒。

我们国家在很多年前一直都是处于弱势,在我妈那个时代都是照煤油灯,走泥巴路,没有鞋子穿,光脚走在路上去砍柴种地,这就是那个时候的她们所经历的,和现在比比确实差了太多太多。现在条条大路通罗马,飞机高铁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就是发展的意义,这也是国家基建带来的福利。现在的人不能想象以前那个没有电的时代,历史是存在的,但是现在的改变也让那一代人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魅力。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我认为基建非常重要。对于国家的稳定来说,具有致命的重要性。就如空气,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会在意它,但分秒不可或缺。

前些时候在上海陆家嘴一个住宅小区里的施工场景。雨水污水管道改造工程。

如此改造之后的小区行走起来更舒坦,看起来更美观,令人更加心情愉悦。整个城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高大尚。

基建让整个中国因此而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现代化。

这些浩大的建设工程持续性推进的同时,不仅保障了建设工人的饭碗,还提高了就业技能和国家的基础建设。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导弹能覆盖到的范围才是势力范围。

基建能覆盖到的国土才是真正的国土。

周天子靠高高的狼烟控制邦国,大唐靠四通八达的官道、驿站控制节度使。

这些都是基建带来的通信能力,信道被损坏,国土几乎瞬间失去。

-

从下往上看,国土覆盖越广,你做生意的目标用户越多,很多不赚钱的生意开始赚钱了,很多原本不存在的生意产生了,进一步分工出现让整体财富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上涨。

都是在骊山,杨贵妃能吃上新鲜荔枝,而周幽王就只能给褒姒点点狼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之所以在中国会有如此大的安全感,都是国家给的,我国重视安全问题,比如人身安全,基建安全等等,有了国家的这些政策与措施,才让我们人民放心,才让我们有极大的安全感,加上我国南方降水量大,做好基建是必然的。

知乎用户 青春如你 发表

非常重要。

具体量化是,

285 万度得重要。

回答完毕。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怎么看温铁军对当前国内外整体形势的分析与判断?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我没温铁军教授那么悲观,但乐观不到哪去。 什么叫 “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没戏呢?说白了就是:对外输出产能可能会遭到重大阻滞。 再说得痞一点: 入关入关,入甚鸟关。 我们是制造国,美帝是金融国,巴西印尼沙特 …

中国军事力量在亚洲能排第一吗?

知乎用户 发表 主要是跟日韩,还有东盟,如果把东盟算做一个国家的话。 以战争潜力,战争能力等因素为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5 年前我们属于出不去但别人打来了我们能把别人赶出去,10 年后我们应该能够达到虐待邻国数千遍的水平。 知乎用 …

你如何看待张维为和他的书籍演讲言论?

知乎用户 万里爱国陈飞宇 发表 “总之,我看重庆探索的东西内容非常广,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做法,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这是政治家在做大事,有眼光,有魄力,有周密的可行性方案,有落实各项政策的执行力,所以使重庆成了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希望重庆再接 …

张维为怎么了,如何评价张维为?

知乎用户 呼呼呼知 发表 站在什么阶层说什么样的话。就跟我今天早上才看到一个微博说的 “一个新加坡回国的留学生说,中国的养老制度是全世界最好的,新加坡日本美国都比不上,然后列出了一个北京正处级退休干部 1 个月 14800 的退休金”。 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