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放开那天,一起去看世界繁华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从昨天开始,疫情防控有可喜变化,让所长的心有些蠢蠢欲动。

昨天晚上,央视解封了世界杯观众——之前转播镜头一对准观众,央视的画面就立刻切换到教练席。昨天开始,央视终于能正视所有不带口罩,在看台上疯狂庆祝的球迷了。

北京顺义区后桥村二片区的500人群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语音通知:刚接到上级精神,要解除封控,以后出入村,公共场所都不需要再查核酸。

他提醒村民,核酸是阳性,依然需要隔离,封控。所以他的建议是:不要去做核酸。

他提高了音量说:我们终于熬出来了,你们终于不用在骂我们了!群里也是一片欢腾。

“不去做核酸”这个建议很有科学性。本来很多人感染病毒几天后就自愈了。如果去做核酸会增加聚集,会增大病毒的传播风险。检测出来阳性也会加大防控的工作量。当然,可以买一些核酸自测试剂,自己在家测试,掌握自己健康状况。

香港疫情扩展的时候,曾有上级决策要做全员核酸。但是香港卫生部门据理力争,上级最终放弃了这个做法。现在香港已经完全开放。如今看来,医学上的事儿,听医学专家的,是多么重要啊。

广州解除了很多临时管控区域,车流开始恢复。广州的小蛮腰上写着: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视频里有广州口音的大哥,面对拆除隔离屏障的工人,佯装生气说:你们怎么可以破坏防疫,拆了让我很没有安全感,不要拆!但是,工人们不为所动。

这大概是中国人特有的幽默。是啊,这三年来,你们憋了一股子劲要保护我们的健康,也不考虑我们需不需要。现在突然又放手了,一时还有点不太适应。

一切都是可喜的变化。历史车轮浩浩汤汤驶过,最终走向彻底开放不可扭转。

这个转变应该是源于11月30日国家卫健委的座谈会。

新闻媒体上频繁露面的多位专家也参加了。最终确定的防控精神是:政策持续优化, 要小步快走。

这是第一次对外公布的防控精神,没有提到动态清零,以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

其实在此之前,石家庄已经抢跑了。但是由于噪音过大,而又重新收紧了政策。

有些人还是对病毒有恐惧,甚至担心感染之后的后遗症。

其实大可不必。前两天,日本卫生部门公布了奥密克戎的重症比例,以及致死率,甚至比流感还要低。

关于后遗症,医学界一个共识是,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媒体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环球时报,都在科普相关致死率和后遗症的相关知识。他们终于从热衷抗疫宣传转向了更具有服务性,科普型,更实用的内容。

跟快车司机聊天。他说,我不希望放开。因为我家里有老人和小孩,这个病对老人和小孩很凶险。

估计大多数反对放开的人,都持这种论点。

确实有这种担忧。根据香港数据,没有接种疫苗者,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后转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高。特别是80岁以上,而且又没打过疫苗的人,感染死亡率可以到14.70%。

但也有办法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率,那就是打疫苗。

如果打了三针疫苗,死亡率马上降到1.58%,打四针就降到0.87%,也就是说,如果打了三到四针疫苗,即使80岁以上,他的死亡率还是比正常的季节性流感要低。

打了疫苗,比正常的流感死亡率都低,保护老年人已经不是问题。还有什么理由反对放开呢?

还有人会担心中招后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也有点多虑了。香港特区政府123把手都中过招了,他们都是老头,工作也没停止,全部在家工作,对症吃了点药,然后就康复了。

老头都没事,我们有什么可担心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吃好睡好,好好工作,养精蓄锐。

等到彻底放开那一天,一起去看看世界繁华。

防失联请加所长微信: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果完成接种新冠疫苗后的 COVID

知乎用户 拍照稀烂帮帮主​ 发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不妨先复习复习国家法定甲类传染病之一——霍乱。 霍乱的无症状感染比例大约 75%; 霍乱的重症比例大约 5%; 在及时医疗介入的前提下,霍乱的病死率(CFR)不超过 0.5%…… 在国 …

闻舞视界|摇摆 4 天后,石家庄的地铁里人满为患

“让我看看这滑天下之大稽的新闻。” 今天,摇摆 4 天后的石家庄,突然以一条 “石家庄新增感染者 3 天下降近 80%” 的热搜向外界宣告了自己的“探索成果”。 (16 日早高峰的石家庄地铁 1 号线)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 …

1.7万人的“新冠经历”上热搜,我们还需要害怕新冠吗?

这些活生生的个人经历,与医学上的各种研究结果相对照,为我们勾勒出各种情况下、不同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种种表现。 撰文 | 汪航 从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进入新冠大流行算起,疫情已经发生了近三年,感染者数量迄今仍在增加。世卫 …

关于《纽约时报》记者对金东雁的访谈

关于《纽约时报》记者对金东雁的访谈 作者:一殳 《纽约时报》中国记者袁莉办了一个Podcast节目叫做《不明白播客》。利用她的记者关系网,她可以请到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做嘉宾。而她的外媒身份,又让这些说中文的嘉宾说话少些禁忌。 《不明白播客》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