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票房 9 年来首次降低?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高群 发表

院线一直在杀鸡取卵的边缘试探,今年算是终于确定把鸡杀了。

稍有记忆的观众都不会忘了今年上半年贺岁档和复联四两大档期之前的院线涨价操作。

而具体落实到普通观众来说,17 年还是票补满世界看个电影甚至连十块都不要的好日子,结果到了 19 年就突然要面对直接上三位数的票价。

增幅之大之快,仅次于传说中的津巴布韦货币贬值速度。

所以观众只能选择不看少看。

这中间有政策因素,但更多是看到了血和肉以后变得疯癫了的院线。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谢谢邀请,在三年前,中国电影票房增长还如日中天的时候,我们就预见到了票房放缓的结果,具体见这两个答案:

[Fan ink:【凡影上影节完整版】陈沁博士:人口与票房​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404782)[中国电影未来票房的顶点估计会达到多少?1000 亿夸张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1107/answer/190808376)

当时我们的判断是:

在扣除了消费膨胀的因素(大约每年 10%)之后,最好的情况下,中国的电影票房从 2016 年到 2020 年仅能增长 26%;在最差的情况下,仅增增长 8%。

我们目前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增长大约是 8% 到 9%,按照这个消费膨胀速度,结合我们对电影总票房的预测,5 年增速 8% 到 26%,可以画出下图:

现在看来,票房的走势并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

但在当时,2015 年全年票房增长 48%,市场一片「2016 年票房 600 亿,2017 最多 2018 年票房 1000 亿」的呼声,德勤发表了《China’s Film Industry – a New Era》,给出了 2020 年票房达到 2000 亿的预测:

With box office revenue of RMB44 billion in 2015, China is the fastest growing film market in the world. By 2020, China’s box office is expected to reach RMB200 billion and will exceed North America as the world’s largest market in box office revenue and audience numbers.

这样的氛围下,我们在 2016 年上半年给出这样的判断,而且在上海电影节发布,还是承担了一些压力的。从前面那个回答下面的其他答案,也能看到很多对我不认同的看法。

但事实证明,电影票房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算数问题。

逻辑很简单:

从 2010 年到 2015 年的票房数据看,电影票房的超高速增长,完全是由新增荧幕带来的,即原本接触不到电影院的群体,现在能接触到电影院了。

而对于那些原本就能在家门口看到电影的群体来说,他们走进电影院的频率,从 2010 到 2015 年完全没有增加

是的,一点儿都没增加。

而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停滞了,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被限制增长,人口密度不能继续上升。而发展中小城镇成为主要方向,那么人口密集的地区不会有票房增长,人口稀疏的地区不会有新增影院——收不回成本。

而人们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娱乐选项如此之多,花在电影上的比例也在被各种挤占。

既不能锦上添花,又不能雪中送炭,中国电影的票房的增长也就停滞了。

在这个回答下看到了很多答案,有说洗钱的,有说票价的,有说电影质量的,有说票补的,但我们要进一步问下一个问题——电影人不想拍好电影吗?为什么拍不出好电影?院线现在很赚钱吗?为什么院线要提高票价?为什么票补没有了?至于洗钱…… 我倒是不觉得洗钱在这里有多重要,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关键还是对有效需求的测度。需求是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结构给定的看清有效需求的发展趋势,就会发现以上所有问题都是大趋势里面的小趋势,大均衡下面的小均衡。

在 1990 年分析缝纫机质量缝纫机投资和衣服花色款式对缝纫机质量的影响;

在 1995 年分析收音机质量和播音台节目对收音机需求的影响;

在 2000 年分析自行车质量和自行车安全性能对自行车需求的影响;

在 2005 年分析彩电质量和电视剧吸引力对彩电需求的影响;

其实都是一样的,重要吗?在当年看起来挺重要的。

过 10 年、20 年再回头看,什么鸡毛蒜皮的玩意儿。

潮水来时,什么都不是问题,烂片也有人看,不交税也没人管,票补也多的是,大家都喝酒吃肉,赚大钱。

潮水退去,一个虱子都能给当成个大问题。

知乎用户 袁冰涛​ 发表

这个问题看到大家发表的观点,有认为是票补减少,有认为是票价增高,有认为是城市化进程,甚至有人认为是洗钱。

可能都有点道理。

但是我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理由,但不是原因。我在春节预测《流浪地球》票房的回答中,就说了 2019 年将会是电影市场化以来,第一个票房和人次双下滑的年份。

原因很简单,产品不行。

市场没问题,我们的市场在前 5 个月贡献了一个 46 亿级别的国产片和一个 43 亿级别的进口片(《复联 4》在通常逻辑下是可以到 43 亿,但是上映 30 天之后如期下线了,没有按惯常续期)。市场非常蓬勃,观众热情也在。

一个口碑一般的台湾片卖了快 10 亿,一个黎巴嫩文艺片卖了快 4 个亿,一个印度犯罪片卖了 3 个亿。娄烨和王小帅卖出生涯最高票房。市场有什么问题?市场至少现在是健康的,是有活力的。

但是产品不健康。

资金问题是一个行业困难,去年严查演艺人员税收的事情之后,各大公司资金情况都困难。同时前几年疯狂的业外资金在短期内出逃。电影业从前几年的不差钱,有项目一定有钱;变成了现在的全行业缺钱,项目开不了或者大幅降低预算。

拍电影是需要钱的,没钱,高质量的电影产量就少了。当年为啥只有冯小刚的贺岁片,资金就这点。后来业外资金进来了,好片子明显多了起来。水能养鱼也能煮鱼,但是不管怎么说,得先有水。

资金困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审查的力度和限定。影片的过审要比以前有了更多的限制,可以拍摄的题材和故事也更少了。可拍的内容里面,涉及到的尺度更需要把握。这个主要影响还不是实际遇到的审查要求,而是不确定性。我们不清楚什么是在未来可能不能播出的,也会限制很多希望做出突破的影片。创作热情确实是比往年下降了不少,现在业内每天讨论的不是特别的故事,而更多是安全的故事。

这是国产电影,美国电影的质量也是稳定的逐年下滑。电影院里的片子差了,观众干嘛要去支持?

数据是这样的,前 6 个月,10 亿以上的电影有 6 部,这个包括了国产片和进口片。2018 年同期是 8 部,2017 年是 10 部,2016 年是 7 部。

5 亿 - 10 亿的电影有 7 部,2018 年同期也是 7 部还有 2 部过了 4.9 亿的,2017 年是 8 部,2016 年是 9 部。

问题就是这个问题,片子差了,能够动员大量观众的好片子少了。票房怎么能上的去呢?

说什么都没有用,能把片子拍好一切就都不成问题。

知乎用户 回声箭 发表

严寒来临之前,在温暖中自由徜徉的生灵,都难以想象雪的模样。

人们很容易就会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当成天经地义,尤其习惯了高增长的一代,更是多数都对未来有一种盲目的乐观,他们真的相信未来肯定要比现在好。

这不仅仅是电影的问题,更是当下中国的问题。习惯了高增长的中国,多数人根本没有学会和停滞乃至衰退相处。所以一旦发现问题,总是觉得通过技术上的细枝末节,能够违逆大节上的滚滚潮流,而不肯正视衰退本身。

电影市场的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电影在我国绝对不是口红消费,真正的廉价口红消费,是抖音和快手,电影产业的兴衰绝对不和经济周期相反,而是紧密正相关。

别看知乎上一帮扯淡的家伙整天人均月收入两万起步,真实的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区区两万八,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甚至只有两万四,这是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一场几十块钱的电影,绝对不是什么轻松负担的东西。

如果经济向好,人们收入增加有预期,那电影这种略有奢侈和逼格的娱乐产品会成为标榜自身的东西而被更多观看,如果预期相反,他就会被第一波砍掉预算。

其实从 16 年开始,电影市场就进入增长失速了,正好与所谓的新常态不谋而合。只是今年终于手段用尽,再也挣扎不动而已,这才让后知后觉的大众们惊醒。

这世上从来没有永远的主角。

知乎用户 认同 发表

虽然我不觉得这算打脸,问题简介写的很明白,可多人私信说被打脸了,那就算吧,如果算,我也很希望被打脸,真的,谁让就是赚这个钱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行业低迷到今年上半年的行业恐慌,我们这样在行业底层的影视民工还心有余悸,谁嫌自己钱多呢,年底的电影大家快去看哦,有好多东西能看 (赚) 呢

另外再说一句,“饱和” 也是指票房、电影数量和质量的不对等,包括今年

-————–

中国的电影市场

饱和了这么多年

并且极度缺乏竞争力

少有好的作品

矬子里面拔高个

9 年了才负增长

真是奇迹

即是因为娱乐项目越来越多

也是因为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减弱

加上网大网剧网综的挤压

还有以一线城市为首的电影院大幅度提高票价的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行为

或许审美水平也有一点提高吧,但我没资格说这个话就是了

其实影视行业内的大多数人都能预料到这一天

或者说都在奇怪怎么还没到这一天

知乎用户 罗盘 发表

 这只是一个开始。

制片成本进一步增加,宣发成本高到离谱,政策风险等不可控因素增多。靠电影票房回本的可能越来越低。

大量热钱的撤出,导致投拍的新片量减少,而票价的上涨又伤害了观众观影的积极性。

现在没有进口片时全国大盘才 3000 万,全国小六万块银幕,平均一个银幕放映 6 场只能卖 500 元。按着这个趋势,接下来还会迎接电影院的倒闭大潮。

行业不景气,诸君共勉。

知乎用户 陈风暴烈酒 发表

前几年欧美高质量电影让影迷愿意接受更高的票价,但让资方误以为什么片子都可以卖三位数的票价,甚至是国产烂片随随便便也可以卖五六十的票价。

这种泡沫是国产烂片以量取胜和欧美大片以质取胜共同催生的。但国内小鲜肉、抠图流明星击垮了数量型国产电影的市场信心,而《流浪地球》这种电影不可能月月有。同时,欧美资本集团过份割韭菜,系列电影大结局 / 新系列 / 续作乱写乱编就为了圈钱,直接导致来华欧美电影口碑集体崩盘。

题主这个消息我刚听说,我反正不意外。《黑凤凰》我反正是没看,《哥斯拉 2》看完之後我发誓再也不看这个电影宇宙了。

知乎用户 郝星河 发表

不止国内的票房负增长,国外的票房成绩也并不理想。

根据 Box Office Mojo 数据,2019 年第一季度,美国票房同比下降 12.6%,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国内票房的负增长,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 主要原因是电影的质量
  • 票价的上涨也有一定的影响

今年除了《春节档》的硬实力和《复联四》ip 抗住了上半年的票房,其余电影几乎全部扑街(尤其对比去年上半年国产电影质量)。

国外的大众电影上半年口碑几乎都不好,也都没什么高票房,国外电影质量比较高的一般都是小众电影,大家不会选择去电影院观看。

而且我预计下半年除了《速度与激情外传》可以靠着 ip 火一把以外,今年下半年的票房跟去年由《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还有《海王》《毒液》《侏罗纪》带来的票房相比的话,可能出现断崖式下滑。

我觉得,让市场冷静冷静也是好事。

让资本认识到流量+ip+营销不再能挣快钱,好电影才能得到市场认可,才能赚钱。

这样,电影人才能真正用心拍电影,国产电影才能真正整体提升。

负增长也不是坏事,就算连续负增长,市场和需求摆在这里,总能憋出好电影。

那时候国内电影产业才会真正变好。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上半年少卖近 1 亿张电影票,很多电影院可能活不过这个暑假。

近日,内地电影市场交出的上半年成绩单却给炎炎盛夏带来了丝丝凉意。

票房下滑、观影人次下降似乎都不令人意外,下滑幅度高达 10.3%,较 2018 年上半年 9 亿的观影人次减少了近一亿人次,刺眼数据着实震惊业内外。惨淡的电影票房,让人揪心不已,也预示着电影院的日子过得日益艰难。尽管今年上半年新建影院和银幕数均在增加,但相比去年同期已呈下滑之势。

“在全国银幕继续增加的大环境下,如果强片依然出现很大变数,那我们真正担心的是明年,会有更多影院真的活不下去。” 一位影城经理曾忧心忡忡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止如此,甚至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有些影城活不过 2019 年暑期档。

银幕增长红利结束 传统影院引来 “关门潮”

2019 上半年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 311.7 亿元,同比下滑 2.7%;观影人次 8.08 亿,同比缩水超 9000 万……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电影市场很难用景气来形容。与之相伴的是,电影产业终端的电影院,日子过得很艰难。

《2019 上半年电影市场景气洞察》

电影院进入 “水逆” 的直接体现是,今年上半年新增影院的数量和银幕数虽然在增加,但相比去年同期却在减少。《传媒行业 2019 年电影市场年中盘点——内容进步不及预期,电影市场蓄势待发》(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 2019 H1,全国有票房产出的影院数量达 10771 家,新开业影院 722 家,新增银幕 4585 块,同比均有下滑。不仅如此,《2019 上半年电影市场景气洞察》报告显示,2019 年上半年单银幕票房继续下滑至 48.60 万元,同比下滑 15.5%。其中,前三大影投公司(万达、大地、横店)市占率合计超过 21%,可见竞争力较差的小型影院仍在继续出清。

一方面,影院收益下降;另一方面,优质内容更为稀缺。

近日来,《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愿望》等影片接连从 2019 暑期档撤退,给这个大众期待的档期蒙上了一层阴霾。“七八两个月,对部分影院而言生死攸关。” 一位电影行业资深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悲观预计,有些中低端影院或许活不过这个 “暑假”。

其实,自去年开始,影院就出现了危机。拓普电影智库数据显示,2018 年前 10 个月,倒闭或停业整改的影院已接近 300 家。影院关门潮是否会在今年加剧?“今年到明年肯定是影院的关门潮,虽然说这些比较悲观,但现在影院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一家大型影城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

随着银幕增长红利期的结束,大量建成的传统影院终端,都面临着影院场均人次明显下降的困境,老牌影院尚且如何,更何况新建影院还得面临高额租金的现实。

“对于入市比较早的大型影城来说,因为是自有物业,没有房租压力,或许能熬得下去。但对于那些有房租压力的新影城,我都算不出它们是怎样盈利的。” 上述影城经理认为,低端影院被淘汰是必然的。

“实力强的淘汰实力弱的” 这是市场的必然规律,但对产业链下游的影院而言,也有无法掌控的因素,即影片质量。

票房不敌进口片 国产片如何打破 “狼多肉少” 的排片困局

来电影院的观众变少了,不全是影院的问题,还有来自供给方——电影本身的原因。

《报告》显示,2019 上半年,仅《流浪地球》与《复仇者联盟 4》就吞下 29% 的票房和 24% 的观影人次。此外,《2019 上半年电影市场景气洞察》则显示,今年上半年新上映影片 242 部,同比去年增加 18 部,但票房表现并不好。10 亿量级影片总体减少了 3 部,共 42 部影片过亿,其中国产片总票房过亿数量不敌进口片,尤其在 1~5 亿之间的 “腰部” 影片数量较少。

《2019 上半年电影市场景气洞察》

同时,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统计,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共有 171 部国产电影进入院线,超过去年同期的 165 部;然而 2019 上半年国产片票房只有 148 亿元,在总票房中占比 47.5%,这也是近年来罕见的上半年国产片的总成绩输给了进口片的现象。

“优质内容缺乏,是导致观影人次下降的原因之一。内容不够,观众必然会分流到网剧、视频、游戏等其他赛道。” 一位影城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不是影院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个电影行业做出改变。

因此,提高国产影片的票房占比,刻不容缓。如今,国产电影供给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但电影院的上映周期与排片数量却依旧有限,难逃 “狼多肉少” 的情形,使得大部分影片无法充分释放票房能量,数以千部拿到龙标的电影无缘与观众见面,连 “一日游” 的机会都没有。

有排片不一定有票房,但没排片就一定没票房,如何做出中国电影市场增量,摆在了所有电影人面前。在娱乐消费升级背景下,一种新的观影形式 “移动电影院” 应运而生。这个装在手机里的电影院,虽尚未发展成熟,但却让人看到了新兴影院所带来的创意火花。

“我们与传统影院是差异化竞争,不是对手反而更趋于互补。” 日前,移动电影院 CEO 高群耀接受每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希望移动电影院能成为中国电影增量的助力,填补目前电影市场上的两个空白,即 80% 中国人没有进过电影院的空白,以及 80% 以上国产电影没机会在院线放映的空白。

每经记者 杜蔚 实习记者 董兴生 每经编辑 杜毅

知乎用户 万金油 发表

原因有很多,别人提到的我就不说了,

我说一个大家没想到的原因:“洗钱”。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甚至现实中看到,

很多贪污腐败分子积攒了大量的现金。

很多人从事灰色甚至黑色产业挣了钱,

却没有办法光明正大地拿出来去花掉。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能把黑钱洗干净,

就算成本很高也划算,总比堆着要好。

这些人有强烈的需求想要把钱洗干净,

但是洗钱这么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了。

以前可以开办超市或歌厅等娱乐行业,

因为这些地方天天有大量的现金收支。

即使这些场所天天都在赔钱也不要紧,

因为只要把钱洗干净不在乎成本多高。

但是这几年手机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

全社会各个行业的现金收支都在减少。

央行和商业银行都有反洗钱部门系统,

简单的洗钱途径基本上已经被堵死了。

传统的低级的洗钱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需要找到新的途径,快速高效还隐蔽。

这个时候影视行业被洗钱的人看中了。

因为影视这个行业真的太适合洗钱了。

其他行业的收入和成本大多有点标准,

什么规模的企业挣多少钱大概有个数。

但影视行业完全说不准,怎么都可能,

小成本说不定爆红,大制作可能扑街。

剧组给演员的报酬可以做成阴阳合同,

演员拿到手的数和上报的差着好几倍。

比如古装戏,服装道具的价钱说不清,

因为很多都是定制的,不好估算价格。

比如大场面大制作动作片或者战争片,

很多场景很逼真,要花好多钱去搭建。

拍摄时候全部烧掉或者炸掉全都没了,

这些成本可以做到很高却依然很合理。

一方面是高成本,另一方面是高收入,

那拍出来的片子没人看低收入怎么办?

那就提高补贴,一张票十块钱就行了。

这样一来成本和收入两方面都能做高。

提高补贴还不行怎么办?那就幽灵场。

半夜放电影,只要放了就能虚报收入。

幽灵场还不够怎么办?那就偷票房呗。

明明在播甲电影,但系统里是乙电影。

从拍摄到放映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操作,

成本收入利润想做成多高就能有多高。

其他行业容量有限,放不下太多黑钱,

影视行业容量大,多少黑钱也装得下。

还有就是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

给影视行业大量减免税收,几乎免税。

于是前几年影视行业成为洗钱重灾区,

各路神仙都来洗这几十年赚来的黑钱。

但是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开始收紧监管,

既控制票价补贴和又开始查税和追缴。

而且加大了审查力度,拍了不能上映,

无法收回成本,投资人自然需要慎重。

这样一来用影视行业洗钱就不方便了,

很多黑钱不得不陆续退出了影视行业。

影视行业没了大量黑钱不计成本投入,

自然会开始萎缩,逐渐回归正常状态。

税务总局的文件里明明说过了,

要影视公司自查自纠补缴税款,

从 2016 年算起, 补缴三年的税,

结果这些公司补了 117 亿税款。

影视公司都乖乖地去补缴税了,

chenqin 却还在为他们做辩护。

说 “自查申报税款” 不等于“补缴”

能狡辩到这种地步我真是服了。

如果不是补缴以前三年的税款,

那影视公司两月就纳税 117 亿?

2018 年国产片总票房是多少呢?

才 379 亿收入,就交 117 亿的税?

而且这 117 亿税只是影视公司的,

不包括影院税务局没让他们补税。

扣除员工工资影院收入其他成本,

影视公司正常纳税能两月 117 亿?

光刨去三年来电影院线分成比例,

117 亿是上市影视公司的总利润!

那我们中国人别去做别的工作了,

大家都去拍电影,赚的多纳税多。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平底一郎 发表

从经济理性的角度讲:

中国经济长期来看依然向好,但是经济增长幅度将逐年降低,并长期保持一个较低的增长率。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内部结构失衡,外部风险冲击,电影市场下滑是可以理解的。问问周围的朋友上次看电影是什么时候,就知道了。

在北上广买了房的朋友,有了娃的朋友,怕是更不经常去看电影吧。毕竟房和娃都是烧钱机器,电影票绝对是很容易就被砍掉的支出项。

从文艺爱好的角度讲:

近些年除了一些广受好评或者只能在电影院观看的电影,个人觉得绝大部分电影都不值那个票价。

尤其是电影补贴力度小了那么多,花五六十元看电影真心觉得不值,当然恋爱期的男女和深度电影院观影者不在此列。近几年陪同学看电影,已有多次睡过 2/3 部电影的经历。

这个不得不佩服国家对于国内基本矛盾的判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主要矛盾。”

知乎用户 张倪 发表

说明未来中国出好电影的几率增大了吧。投资方对于剧本和选角会越来越谨慎,不然就可能赚不回来钱。

大众这把韭菜没前二年这么好割了。没有好口碑的电影,连国外的大片评价稍微低点,也懒得去看,还不如在家买个 VIP 看剧,或者看以前的好电影。

看了高赞回答有关洗钱的猜测,希望真的能预示电影市场的春天到了吧。

我非常希望看到中国电影票房出现负增长,如果能跌回 600 亿以内,可能更好。

其实 18 年就已经差点翻车了。600 亿都没过去。今年翻一下车也好,让那些坐车玩的人自行离开。至少耳根能清净。

在票补结束,观众对只有营销的劣质电影产生敏感的时候,就是泡沫破裂的时候,也就是中国电影能得到走入正常发展的时候。

不知道有多少名字类似,海报随意拼贴,流量明星组队,重复 IP 一直拍,电影套路一直搞的电影在搅乱市场。有些票房还挺高,其实就是观众没看过,图个新鲜而已,还真以为自己拍的很好。过了一段时间大张旗鼓的再来一次,无人问津,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以为是不是模仿套路上出现了问题。同一棵树还想要多少个兔子撞上来?

其实还真别说,我真心觉得今年确实是中国电影迈向正规发展的一年。今年柏林电影节的两部国产片子,《地久天长》和《过春天》都是新一代导演拍的。在一群老导演还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讨论尚能饭否的问题的时候,这些新一代的导演还是很给力的。戛纳的话,今年刁导的对手太强大了,不拿奖也没关系,作品质量都还是被认可的。

市场这一块。年初《地球》这个事情,我觉得负面影响比想象的小。《复联 4》票价虽然无耻,但是不无耻,今年的票房成绩更加难看。从 6 月底和 7 月初的电影定档来看,国产保护月估计今年就会失效了,还是业绩要紧,毕竟电影公司的股东们可不看电影的评分。至于政治的影响,捕风捉影的,谁知道特朗普为了换届选举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

关于第六代是不是新一代。我的观点是,中国电影的最大变革一是改革开放,二是市场解禁。市场解禁之后,老五代的作品大多陈善可乏,迷失在市场中,也就是第六代给中国电影注入了新血液,所以我愿意称其为新一代。非得争这一点,那我没话说了。

知乎用户 伊布太强了 发表

没时间了!

今年加班特别多,我下了班只想在家里呆着,我的朋友们也是,比去年忙多了。

知乎用户 陳曦 发表

正常的波动,影响不大。

同比 2018 年负增长,比 2017 年多。

总会有个头。

群众的眼睛越来越亮了。

烂片不容易圈钱了。

来源:1905 电影网

上半年票房靠着复联四撑住了。

不去查我都不知道电影院居然有这么多电影上映,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上面这么多电影,你愿意花钱费时看的有几部?

知乎用户 一知狗 发表

电影票突然就贵了。

以前一张电影票十几二十,再买一杯奶茶,不管电影好不好看,反正空调凉快,座椅舒服,三十多快钱能打发一下午的时间,多快乐呀。

现在呢,动不动就四五十,再买一杯奶茶,一下午最少也要六十,我们四个人一共两百多块,干点啥不好呢,非得去看电影,电影还不一定好看。

但是我们年轻人该去看的电影还是会去,只是不以电影为消磨时间的第一选择了。

而我妈妈这样的中年妇女就基本选择了和电影院断绝关系。

本来这两年我妈妈的已经能够接受去看电影这件事了,不认为去电影院看电影是在浪费钱了。可是因为今年初一家人去电影院看了流浪球,我妈妈回家一算,不得了,我妈说,你看一场电影的钱足够买一年的 vip,一人购买,全家享用,什么电影不能看。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给她买了 vip,并且再也没有邀请她看过电影。

知乎用户 阿呜 发表

手机 汽车 票房 都负增长了

说明大家没钱了

知乎用户 2001 室的库布里克​ 发表

先讲个故事。

你的说唱歌手朋友过生日,给了大家一个题目,说生日当天 freestyle。参加趴体的都是说唱歌手,手头都有新歌,请问他们应该在朋友生日上唱自己新专辑的主打歌嘛?


搬运之前聊 IMAX 的一篇文章里写的,只从看电影的角度简单说一下。

最近常看到观影人数下降,影院倒闭的文章。其实中国观众去影院看电影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前看电影是个稀罕事儿,98 年泰坦尼克号上映的时候万人空巷,但毕竟影院和银幕数量还远远不够,电视早就普及了,再加上 DVD 租赁和盗版碟的泛滥,去电影院看电影好像不是非干不可的事儿。

2010 年左右以阿凡达为代表的视听 “大片”,让普通人觉得电影院看电影确实比在电视上爽,电影行业和票房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7 年往后,观众的审美基准线被拉升了,初期的票房红利也消耗殆尽。经过洗礼的电影观众对于故事本身的质量要求提升了,另外产生了是对影院体验方面的新需求。前一个变化是显性的,对观众观影行为的影响也是带有自觉性的 - 观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影片故事质量的讨论中(口碑,豆瓣等的评分体系),影片的口碑也实实在在地左右着影片的票房。

比较而言,对于影院体验的更高要求是一个最近十年才出现的趋势,过去观众更加关心看哪部片子,对影院的选择没有那么挑剔。现在是观众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不同影院的区别,目前的影院也在银幕的尺寸(IMAX 巨幕 杜比巨幕 中国巨幕等等)、放映机技术(IMAX 激光厅、杜比激光厅等)以及音响效果(IMAX、杜比全景声)上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现在看电影成了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它是一种平常的内容消费行为,一种经济实惠的社交选择,电影慢慢失去了魅力。所以当 IMAX,杜比影院,中国巨幕,4K/120 帧特殊放映尽其所能地提(扫)高(描)观众的观(支)影(付)体验(码)时,作为一个用生命热爱着电影的人,我内心是欣喜的,虽然我快要破产了。

未来:

  • 脱离了故事的视觉奇观已经对观众失去了吸引力 - 需要提升故事质量;
  • 流媒体将成为这个时代故事内容消费的主要媒介。从人类开始讲故事开始(也许和人类的历史一样长),故事的传播和消费媒介主要经历了壁画,吟游诗人的诗歌(如荷马的他的诗歌),小说,戏剧,20 世纪前半页的电影,20 世纪后半页的电视,21 世纪初的移动只能设备和流媒体,未来也许叙事艺术的主流媒介会是游戏,但谁知道呢。乍一看电影好像突然失去了主流叙事媒介的地位,但是其实这一切早就发生过了,Cinerama 出现的时候这种权力交接就已经开始了。
  • 但我不觉得人们将会停止走进电影院。电视在美国普通家庭中普及(1958 年左右)已经 60 年了,电影院不仅还在,而且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在中国,虽然影院和银幕的数量在近几年经历了快速地增长,和美国相比,人均银幕占有率以及人均年观影次数相比美国电影市场而言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虽然今年中国电影票房疲软,观影人数下降,很多影院在亏钱,甚至有大量的影院被关闭,我都不觉得观众不喜欢电影了。
  • 只不过观众走进电影院的理由变了。观众对于在影院观看电影体验的提升了,这一点我觉得是非自觉的,是在潜意识里的。观众买票走进影院,不再是单纯的故事消费 - 只是刷剧情的话电视乃至手机提供了更加方便、省钱的消费场景。我觉得其实作为主流故事媒介的这些年电影真的很累,而且慢慢让我们忘记了电影是什么。
  • 我在文章中反复强调过一点,电影艺术,形式就是内容。大白话,怎么看,和看什么,同样重要。对我来讲怎么看甚至比看什么更重要。
  • **现在电视和流媒体救了电影,**终于可以让电影回归电影,回归她视与听的本质,让电影院回归我们记忆和情感中的电影院,一个做梦的地方。

IMAX

从沉浸感的体验来讲,IMAX 也许是这个时代的 Cinerama 了。正如 Cinerama 催生了 CinemaScope 和变形宽银幕,进而改变了上世纪 50 年代到现在的整个电影生态 - 电影拍摄的方式、电影的美学、电影幕幅及影院银幕的尺寸和比例,IMAX 已经在改变导演和摄影师拍摄电影的方式,也许正在帮助重塑未来电影和影院的样子。

观众对电影和影院的热情被 Cinerama 重新点燃

作为曾经最能体现电影魅力的放映形式,Cinerama 承载了传播经典的使命

2001: 太空漫游 Cinerama 版海报

从这个角度上看,IMAX 就是这个时代 CINERAMA


有没有上影节上座率统计啊,场场爆满,风雨无阻。

悲惨世界(2019)映后退场


知乎用户 王俊俊 发表

大家看一下六月电影的成绩单 ,不难发现,不论是国产片,还是好莱坞,基本全部扑街。

绝杀慕尼黑 8.3
阿拉丁 7.8

哆啦 A 梦 7.5

爱宠 2 7.5

哥斯拉 2 6.8

黑凤凰 6.0

黑衣人 5.9

最好的我们 5.8

追龙 2 5.7

妈阁是座城 5.5

法医秦明 4.8

还未上映的

玩具总动员 4 —— 北美口碑很好
千与千寻 —— 经典好片

蜘蛛侠 2

安娜

海兽之子

还有一部**《八佰》,定于 7 月 5 好上映。但是最近的上海电影节因为技术原因,**已经取消作为开幕影片。后期上映受不受影响,难说。

不仅国内行情低迷,米国也一样。甚至更惨。我们才低了 6%。2019 年第一季度,米国票房同比下降 12.6%。而且还在持续下跌。

米国大量好剧,也都开始烂尾。最心疼的,就是英国卖给米国的《黑镜》。专家预计,2020 年,中国可以超过米国。不过所谓超过,只不过是比比谁跌的少吧。

**欢迎进入比烂的时代。我说的不止是电影。**人们不愿意进入电影院,两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1. 经济紧张,票补也没了;

2. 电影不够吸引人,也就是作品烂。

经 济

先说经济,有一个有趣的经济学理论,叫做 **“裙边理论”。**该经济学研究认为,女人的裙子长度和社会经济情况成反比。妇女的裙子越短,经济和股市越好。妇女如果都穿长裙,市场就在逐渐走低。其实究其原因,裙子的长短和流行的风格和经济是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的。

经济繁荣时,男人个个荷包膨胀,走在大街上也是左顾右盼,恨不得阅尽人间春色,女人的裙子就越来越短;

经济萧条时,生意一落千丈,男人成天疲于奔命,便不会关注女人的美丽,女人只好用长裙把自己遮掩起来。

当人人都疲于奔命,连大长腿都没空看的时候,怎么可能还会看电影?

更别提今年没了票补,电影院涨价太多,把原本就勉强续命的市场,推向了更边缘!

原本 15,25 的电影票,现在动辄 50,100,有些人凶狠的吃着最后的晚餐。

质 量 下 降

前面也说了,咱们谈的不是中国,而是欧美的电影行业也很差。去年的奥斯卡,大家也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如今各个国家保守主义盛行。好莱坞的电影,不仅质量一落千丈,保守老套,缺乏创新。而且部部都还带着政治正确的桥段。

前两天我给大家评价《黑衣人 4》时,就特意提到,电影里充斥着女权主义的玩笑,最少 3 个。不是政治不正确,而是很腻。

不仅如此,《黑凤凰》里,也特意提到要把 X-Man 改成 X-Woman.

发现没有?

电影越烂,越是俗套、政治,保守。艺术家越是不自由,作品越是烂。行业也越是不公平,乱象多。

电影作品质量下降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社会舆论风气和资本主义的干预。

艺术和一切相关。但总有些人以为,艺术只和权力(政治)和金钱相关,愚不可及。

大量的优秀人才被埋没,就是在这种时候。

对于很多网上的无脑争论,我写过系统的东西,但却没有在任何地方发过。因为我知道没用。倒是我一直不喜欢的拜金营销大号,都看不下去了,某次事件,替我发了一篇理性的文章。真黑色幽默。

现在的大众舆论风气,有两个缺点。

一个是自以为是的粉丝,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也没有专业能力评价。只能无脑掀起骂战。

我说的不是某一个作品,而是全部的,所以不管什么作品,只要有流量,下面都有骂战。今天品味相同,明天也许就骂娘。所谓一言不合的廉价网络骂战,也不过如此。根本没有深入讨论的能力。

第二个就是仇视知识分子,专业影迷。他们且不知这才是真正的良心。

有很多时候,人家只是客观评论一下,给个 3 星。就有大量粉丝以不给 5 星为理由而网络暴力。

这是真的,当初很多《爱情公寓》的粉丝就这样干过。而且还网爆王传君。

其实上面作品的粉丝,作品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脑的粉丝。乃至于现在去微博,开头第一句要表明自己不是无脑粉,而是路人,这其实是一种很滑稽但人们却习以为常的现象。

这样没有理智,不允许反对和多元化的讨论,最终只能产生沉默的螺旋,留下主流的声音。沉默的大多数也就把网络让出去。

但是,没有人会一直赢。今天你强行喷了别人的电影,或者强行捧了自己喜欢的电影。明天,你自己的喜恶,也一样会被指手画脚。

甚至,你喜欢的人,会因为网络暴力而被冤枉,举报。还记得之前的举报事件吗?

这就是大众评论的坏处,没有标杆,也不受监管,环境只会变差。人们只会越来越极端。

任何东西的好坏都有评判的标准和底线的,而那个标准,绝不是观众的私人喜恶。

否则,吴亦凡和蔡徐坤场场电影都该 10 分。

我看见很多人是精分的。他嘴上一边说着自己是某部电影的粉丝,但是只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但别人表达不喜欢这部电影时,他又开始骂。骂完还要说自己只是表达自己。

如果接受不了相反的意见,就不要上网,也不要说自己只表达自己嘛。清醒一点啊喂。

说到影评人和知识分子,也有两个缺点。

一个是太清高,不会好好说话,不会团结群众,只会装逼。暴躁焦虑,不适合为知识分子。但这还不算关键,关键是另一个。

**另一个,就是无脑吹彩虹屁。**这种人才不管什么市场会不会割裂,他只觉得,粉丝喜欢报喜不报忧,喜欢走情感鸡汤,那我就闭着眼睛吹吧。吹完拿钱就走。

观众彩虹屁听多了,整个社会都在放彩虹屁,你不放几个反而很幼稚很不会做人。

我就认识这样一个影评人。只要是大流量,有粉丝的电影,他就无脑吹彩虹屁——除非太烂了,吹不动的那种。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实在没得吹,就走情怀路线。

他假装成专业影评人,实际上所有的脑子都用来吹了。但其实他也有不甘心的。他崇尚金钱,觉得自己都是被逼的。

其实他是个聪明又浮躁的人,一些庸俗烂片,无脑吹捧多了,他自己也烦?

怎么办呢?

于是,那些冷门的,没有多少人喜欢的电影,他就开始发泄自己的怨气了。无论拍的多好,他都各种挑刺,各种辱骂。而且很多时候和无脑喷子一样。

眼见他扭曲如此,偏偏还有很多人喜欢他,这就是 “网络政治正确”。不求对错,只求你帮我抒发情感。

我喜欢的你吹,我不喜欢的你骂。

忠言逆耳,马屁误国的道理,大多数网民是不懂的。他们也不需要懂,因为大多数人,**一辈子没被人拍过马屁。**他们上网就是来找存在感的。

所以,这位 “影评人”,可受欢迎了。不管输出多歪的价值观,都有无数人追捧。

说到这,又想起一位 “知乎大威”。也是靠着输出情绪起家,说真的,他情绪真的充沛。可惜全是无脑愤怒。他用无脑愤怒,我有人权我有权力愤怒这个歪理,输出了大量的无脑情绪高赞回答。

读者爽的不行,读他写的喷文,觉得比杀人还爽。

但是你们猜怎么着?这位大威输出的多了,又被人追捧,于是越来越偏执,越来越愤怒,最后精神失常了。

背 后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我说的这些,都是真事,而且这背后的道理,《社会学》里都有写,无非就是 “从众”“偏差” 等等知识。可惜,明明知道是错的,观众在网络上却刹不住车。

说起制作人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又要细分两个方面。

冯小刚说,中国电影垃圾是因为观众垃圾。

李宗盛说,你喂观众猪食,他就变成猪。观众品味差,责任在我们(创作者)。因为观众是无辜的,我们决定给市场什么东西。我们应该不求回报的真诚的做优质作品。

如今,不求回报的,精打细磨的去做好作品,并且还有才华的,实在太少了。

多少曾经惊艳的作品集中在今年烂尾了?

《权游》、《黑镜》、《行尸走肉》,加上最近这些,《黑衣人》《黑凤凰》,《追龙》也勉强算一个吧。甚至《一拳超人》也开始有点。

发现了吗?这是一个大规律在影响,而不是某一方的责任。

创作者开始沦丧,只想赚快钱。

《权游》詹姆的表演者,以及龙妈囧雪小恶魔等等,在采访时被问到结局的质量,一脸尴尬。

因为他们知道编剧在瞎胡搞。

而一部作品,一定要烂到超出下限,所有人都发现烂了,你才能骂。只要还有一个人喜欢,你提出问题就会被杠!

而观众呢? 大多数观众审美能力都是偏低的。不要觉得我开地图炮或者语气不好,这是真的。

《复联 4》的时候,大量的观众自己也承认这个电影情怀高于质量,细节有 BUG。但是不能批评。漫威的电影,马上要上的蜘蛛侠,会比上半个月电影热度加起来都高,这就是新时代的粉丝效应。

而粉丝效应背后,是社会割裂的表现。蔡徐坤吃的也是粉丝饭,甚至蔡徐坤自己就是一个商品,而不是人。所有的粉丝商品,规律都一样。只不过有优劣之分。

之前我从去年就一而再的在知乎上预言《复联 4》的结局,并且预言这是资本先行,舍弃质量和艺术追求,情怀结局。后来果然如我所言。

我从来没有责怪过《复联 4》,因为我也是钢铁侠的粉丝。我觉得钢铁侠某一些地方和我很像。我只是担忧如果是这种风气,未来好作品会越来越少。

但到了今天,我反而还要捧一下《复联 4》。

**

**

因为,《复联 4》真的已经很良心了!又或者他们之后的计划还没完成,总之,更其他烂掉的经典相比,《复联 4》简直是良心神作。

都是同行衬托的好啊~!

为什么和同行比,有良心的作品那么少?因为资本不在乎艺术追求,资本只在乎市场规律,只在乎稳妥的或者暴利的赚钱。所以资本特别喜欢产出千篇一律的产品。

对此,观众不是审美提高了,所以决定不好看了,而是审美疲倦了。

但资本不会管你,粉丝的钱,学生的钱好赚,他们就针对学生粉丝。利益熏心的过程而已。

资本不会引导人们去看对自己的思想有启发的电影,除非这个电影能给他赚钱。

有很多优质作品,很多 “文艺” 但是真的很棒的作品,需要人们去宣传,去讲解,理解。很多小众的作品,需要被包容。

这不是说让谁吃亏,而是越百花齐放,越蒸蒸日上。越从众短见,越没有下限。

然而网上还盛行一个歪理,叫做文艺电影都装逼,活该没票房。符合市场规律。

人们对待这个事情,从来没有细想过。票房少是合理的,哪里都少。但是少到什么程度,才是界限?

是否有专业的工会,或者组织,或者奖项,去给予另一种鼓励?

难道都要像胡迁一样,只有上吊自杀了,电影才能上映,拿奖?

这个世界,并不只有市场规律,也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矫情装逼。

相信我,在一个没有合理调控和保护的市场,你的市场规律最终只会烂掉。

在一个追求艺术先锋和实验,追求深度表达的创作者只能成为饥饿艺术家的时代,你的环境只会变得没有底线。

劣币驱逐良币,是一种规律。对这种恶性循环的视而不见,就是帮凶。某些舆论因素其实是一个媚俗的过程。

当初知乎质量下沉时,很多人都拿出一句 “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 来搞所谓政治正确。人民群众是一个筐,啥都能往里装,大量的人民群众还喜欢日本 AV 呢,你咋不发。

滥用伟人名言,背后一个是趁着风气给自己不负责的涨粉,另一个就是鼠目寸光。

我看到当初有一个乐于如此圈赞的大威,在知乎素质快速下沉之后,自己也圈不到粉了,反而每天骂娘和喷子论战。那句伟人的名言如今也不见有人用了。

我看见很黑色幽默。这人算什么大威,唯恐天下不乱的市井之徒不过如此。

其实很多电影,并不是所谓的装逼文艺片,故弄玄虚看不懂。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看,思考,其实他们都很好懂。
只不过大部分的风气,不是懂什么,而是爽什么。不是追求内在充实,而是追求外在刺激。

说句很中肯的建议,这样对你的人生没好处。

一些好电影,其实很多人都能欣赏并且会喜欢,只是缺少认识和入门的机会,经常没有深入的契机和动机。希望我,可以给大家一点契机吧

今天这个,很多地方可以单独成文,写的深一点,但也感觉没必要。只希望不要以为我是胡乱写写,然后来抬杠,我是深思熟虑,密切观察过的。
同时我也不是批评任何人,我只是把如今的一些现象,如实的写出来。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

喜欢艺术的,斤斤计较长篇大论的影评,全部都是装逼——网民说到

不吹彩虹屁的都是黑子。反对我的都是喷子。说我听不懂的都是穷鬼屌丝。——脑残粉丝说到

不要和傻逼讲道理,赚他们的钱。——手握资源的主创说到

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我看清了现实,资本主义不可抵挡,我低头妥协卖文下跪是无奈。但是你们要记住我很聪明很牛逼看清了现实,我还很有情怀很有梦想——安全第一资本第一的艺术新秀一边挤向中年一边叫嚣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现在只是在现实必经的阶段。提出问题的都是敌人!——天真或者假装天真的键政家说到

当金钱和欲望统治世界时,一切价值就会颠倒。

拿吹捧当才华,拿野蛮当崇高,拿无知当骄傲,拿奴性当信仰,拿贪婪当理想。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而不是参与者,真让我想吐。

看清现实并不厉害,更别提看清部分现实的人了。

看清现实之后选择的态度才展现一个人到底是什么货色。

如今网络平台,素质下沉,尤其某 APP,甚至已经比微博还低了。
整个就是才艺比烂的联欢晚会。

无怪乎电影院少了一亿人。无怪乎大量人才退乎。

在写《第 22 条军规》时,我也说了。所谓人性,就是眼看着环境变得病态,却丝毫不反抗。只有个别敏锐的人,会发出尖叫。

意见孤立者,会被惩罚。于是所有人都闭嘴,看着世界下坠。

世人称道地狱美,只因没人多嘴。

而几年前,《我们这一天》那句掷地有声的台词,还在耳边。

节目太烂不是编剧的错,也不是电视台播放的错,是你们的错。
你们为什么要看这种烂玩意儿?
正是因为你们的要求太低了,所以我们才安于现状。
赚这种钱的我真不要脸,但把我捧上天的你们也真不要脸,所有人都不要脸!

但无论怎样,这个不要脸的时代还会继续,一切都会无可救药的走向庸俗。
好在,不论怎样,都依然会有好作品。

而且对于大多数阅片量较少的观众来说,以前的好作品,也是推荐不完看不完的。

只可惜,能不能有缘相遇就不一定了,懂得珍惜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除非,你现在开始宣传和反抗。

但是,有人会为与自己无关的事,去做那个说难听话的恶人吗?

日复一日,还是活在彩虹屁的泡沫里吧。

我是俊俊,明天见。

关注我,把我眼睛借给你,看世界。

知乎用户 氧气 发表

修改:

有人说,之前票房的增长是和电影屏幕的增长有关系。还列出一堆屏幕数据,对此我有异议,难道屏幕多了看电影的人就多了嘛,这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吧。

看了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营销票房的因素确实很多,用户习惯的改变,短视频的爆发,电影行业的变迁……

总之,提问者的初衷可能就是想了解到底有哪些因素。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并不是一味的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否定别人。


原答案:

这只能说明一个事,中国观众审美提高了

中国电影蓬勃发展轨迹就像是一条抛物线,现在到达了临界点。

图中最高点可能是现在也可能是不久的将来 。

2010 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个分水岭。

2010 年之前的电影要比之后的电影质量好很多。

正是因为之前积累的好口碑,才能让后面的票房如此之高。

2010 年之前

票房最高也是在 100 亿以下

但却是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是迄今为止历代中国导演中最辉煌的一代。

优秀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

当时的香港电影也是鼎盛时期

周星驰,周润发,成龙都是响当当的代表人物

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中国电影时代

可当时去电影院观影的狂潮并不没有像如今那么疯狂

看电影只是诸多生活消遣之一,并没有形成潮流。

2010 年之后

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最高直奔 300 亿

中国电影发生了什么能让票房节节攀升。

这要由一系列网红般的爽片带起的节奏

以《让子弹飞》《泰囧》等等为代表的爽片掀起了全民观影狂潮

动不动就上亿的票房触动了每个电影人的神经

后来陆陆续续的出现了很多爆款电影

《美人鱼》《小时代》《前任》,开心麻花系列分分钟破十亿

以及这两年的《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破三四十亿。

最后以《战狼 2》五十亿收官。

不得不说,大家看电影看疯了。

如今的电影门槛越来越低,只要有卖点就可以随便拍,谁都能拍。

显然把电影从艺术变成了商品。

变了味。

其实很多时候去看电影并不是为了看电影

有些人因为约会随便看一个,看什么好呢?看最火的吧!

有些人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议论一部电影,而你没看过?丢人!去跟风看!

有些人是听说看某些电影是爱国表现,去看!

有些人是听说自己的偶像爱豆演电影啦,管他什么内容,去看!

好像大家都是为了电影之外的东西去看

那就是做好电影营销就好了嘛。

所以,很多电影就专注于营销而忽略了电影本身。

久而久之,恶性循环。

那按这个套路走下去就好,可为什么票房反而降下来了。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大家的新鲜劲过了,不再盲目跟风了

新鲜感没有了,冷静下来想起了自己看的电影

忽然发现,我怎么看了这么一个烂片,真的侮辱智商。

大家想清楚以后,就会选择性的去看电影了

票房可不就下来了嘛。

其实这是个好事

大家审美提高了,智商在线了,就不容易被糊弄了。

那些搞电影营销的人就会把精力放回电影本身上来。

好期待。

喜欢电影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公号: 青木电影

回复 “福利包” 获得热门稀有影片在线链接。

知乎用户 杨建东​ 发表

———19:30 分继续更新—————

完全 不赞同最高赞的那位所说的城镇化人口饱和导致的票房负增长

原因如下:

1、麻烦你给我解释下美国乃至全球今年上半年票房都负增长的原因,难道全球都城镇化人口饱和了?真是可笑。呵呵,直接一句话打死你 。

2、 城镇化不是瞬间饱和的,而是像经济增长一样有个逐渐趋缓的过程,哪怕是城镇化人口饱和导致票房增长困难,2018 年中国的电影市场总票房还同比增长 9.06% 呢,今年上半年瞬间就变成负 8% 了?难道你不觉得这下跌太快太不正常了吗?哪怕是城镇化饱和,为什么不是 2019 年变成 3%、2020 年变成 2%,2021 年变成 0,2022 年变成负 1%?你又不是战争导致人口灭亡,哪来那么大规模人口下滑票房负增长?

3、 城镇化人口饱和和电影屏幕增长停滞的问题只能够解释电影票房增长趋缓,但是无法解释【负增长】的问题。因为哪怕城镇化导致人口增长变缓慢,那么今年的电影票房至少是能够做到和去年持平的,也就是 0 增长,但是负增长这么多,必然有其他参数变量加入才导致。

答主的回答完全跟题主的问题牛头不对马嘴

题主问的是为什么【负增长】,而答主的回答却只是为什么【增长变 0】,答非所问

典型的自己一拍脑子想到了个变量就拿出来凑数

事实上,哪怕是 2018 年的电影票房,要不是临近年末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毒液、海王这两部爆款,比起 2017 年能否保持增长,也是个未知数,去年下半年,毒液上映之前电影市场就已经经历了接近 2 个月的真空期,直到毒液上映才突然引爆了市场。

要知道今年电影票房下滑的答案,只要对比一下去年的爆款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就知道了:

(先不算 2018 年 1 月的神秘巨星和无问西东还有勇敢者游戏)看看 2018 年春节档电影的票房和口碑:

红海行动:9.4 分,票房 36.51 亿

唐人街探案 2:9.0 分,票房 33.98 亿

捉妖记 2:8.1 分分,票房 22.37 亿

女儿国:7.9 亿分,票房 7.27 亿

2018 年春节档,有两部电影的票房是 9 分以上,而且票房是 30 亿以上

而其他两部 8 分以下分数的,票房都不理想(捉妖记要对比 1)

2019 年春节档

流浪地球:9.2 分,46.55 亿

疯狂的外星人:8.5 分,22 亿

飞驰人生:8.8 分,17.17 亿

新喜剧之王:8.0 分,6.24 亿

熊出没:7 亿(和 2018 年 6 亿差不多,差不多互相抵消)

对比两年的电影票房市场,可以看到,2019 年的电影市场比 2018 年票房优势积累效应更明显,高口碑的电影可以得到更多票房,几乎把低口碑电影的票房彻底 “榨干”

这说明观众已经越来越重视口碑效应,越来越多观众不想花【冤枉钱】了。

2018 年,每个月都有哪些电影?

3 月,有环太平洋续集 6.3 亿,8.1 分,头号玩家 9.0 分,14 亿!

黑豹 6 亿,厉害了我的国 4.8 亿

4 月,有狂暴巨兽,8.9 分,10 亿

后来的我们,13 亿,8.3 分

5 月,超时空同居,9 亿,8.7 分,复仇者联盟 3,23.91 亿票房,9.0 分

6 月,也就是这个时候,有侏罗纪世界 2,16.96 亿;超人总动员 3.5,2019 年 6 月,除了哥斯拉还没有一部爆款

2 月,阿丽塔,9 亿

3 月,比悲伤更悲伤。9 亿,8.0 分。绿皮书,4.7 亿。驯龙高手 3 亿【不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不如 2018 年】

4 月,复仇者联盟 4,42.2 亿,9.1 分!(高于 2018),但是除了复仇者联盟就没有啥大爆的【因为有复仇者联盟 4,所以高于去年】

5 月,皮卡丘,6.3,才 8.5 分,阿拉丁 3.5 亿,9 分【其实单看 4 月和 5 月份,2019 年的月票房基本接近,但是】

6 月,黑凤凰 4 亿,哥斯拉,8 亿(预计最终 9 亿),最好的我们,3.2 亿

————(3 亿以下的杂鱼我基本就不算了)——

可以看到

2018 年每个月都有口碑或者质量的爆款

2 月有春节档红海行动和唐人街

3 月有头号玩家

4 月有狂暴巨兽、后来的我们(虽然口碑不行但是热度可以)

5 月有复仇者联盟 3

6 月有侏罗纪 2019 年 6 月 18 日 19:23:052

而 2019 年

2 月只有流浪地球(飞驰人生马马虎虎),阿丽塔也没有上 9 分

3 啥都没有

4 月有复仇者联盟 4

5 月,皮卡丘扑街了,完全没法打

6 月,哥斯拉黑凤凰、哥斯拉、最好的我们口碑票房全扑街了,直接导致大盘崩了

可以预见,如果今年 7 月没有我不是药神,大爆 30 亿,9.6 分

没有西红柿首富,25 亿,9.2 分!

那么大盘还将继续下滑

——————————

首先票补没和票价涨了肯定算部分原因

但是这无法解释国外为什么票房下降

在我看来

根本原因

在于今年期待已久的几部大片质量都不行啊

对于电影市场来说

大片是很重要的

一来,大片可以带热整个大盘,让很多小片子也分到一杯羹

二来,大片上映的时候,很多小片都是绕着走的,因为怕被挤走排片,一旦一部大片口碑扑街了,电影市场又没有其他小片,整个电影大盘就崩了

而且,今年大片口碑崩坏、不达预期的现象,比往年更严重:

1、阿丽塔,本想是卡神酝酿了十多年的作品,阿凡达 2 之前的开胃菜,看在卡神的面子上,加上原作是神作,怎么也该是阿凡达那样全球 10—20 亿美元的大片

结果,质量不行,没头没尾,严重扑街,票房连 4 亿都难

2、哥斯拉

看预告,本以为侏罗纪世界那样的特效震撼,火爆全球的大片

全球么,怎么也得 13——16 亿美元

结果,4 亿都难

3、X 战警

作为大结局,妇联 4 后带火了超级英雄题材,怎么也得来个 8——12 亿意思下吧

结果,口碑大扑

烂番茄历史新低,只有 17%

票房么,怕是连 3 亿都难

4、沙赞

作为海王之后最让人期待的 DC 电影

导演还是温子仁的弟子

又那么合家欢

就算没有海王那么风光,票房 6—8 亿没有票房总该还是有的吧?

结果,口碑海外水土不服,才 3.6 亿

5、一条狗的使命 2

第一部国内有 6 亿票房

第二部有第一部的基础,只要保持水准,6——7 亿还是很有希望的

结果,口碑不行,故事性、逻辑性乃至价值观传递都不如第一部

国内票房不到 2 亿

6、大侦探皮卡丘

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 ip,国内宝可梦、皮卡丘影响力巨大,粉丝巨多,随便卖卖情怀,国内票房都是 10 亿起步,甚至超过魔兽和头号玩家也不难吧

全球 8——10 亿怎么看也是妥妥的吧?

你看 b 站点击量都超过 500w 了诶!

结果,全球票房又是只有 4.2 亿

国内也是不达预期,只有 6.3 亿!

此外还有经典 IP《黑衣人》,海总减肥之作,也是扑街……

看来帅哥的吸引力还不如肥宅雷神

说了那么多

根本原因终究还是电影质量本身不行

让观众没有观影欲望

没有产生让观众口耳相传的自来水效应

尤其是以华纳为代表的电影公司,现在品控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口碑一出来,往往是两极分化,要么就是水土不服(沙赞大玩美漫梗),要么就是风格不对味(黑暗、黑深残、内涵),要么就是找不到观众的高潮点(皮卡丘),甚至连价值观都有问题(哥斯拉)

比如沙赞的 DC 漫画梗、美式幽默国内市场就完全 get 不到,属于 dc 粉自嗨

漫威奇异博士里 “这是什么咒语吗?”“哦,那是 wifi 密码” 这种看似平庸的玩笑,才是真正的高级,真的聪明,因为全世界观众,包括中国观众都能够 get 到

还有复仇者联盟 4 里蚁人的三明治被飞行器的风吹走了的笑点,蚁人变成婴儿尿裤子的笑点,全世界观众都能一起笑

这才是有共鸣的笑点,也是漫威能够成功的一大原因

(沙赞里也就主角隔着大老远听不见反派的话这一点有点这样的感觉)

要让观众有共鸣,你少弄些小圈子里的吐槽和梗,多弄点动作喜剧或者全世界人都知道的笑点,好吗?迪士尼就是这么成功的!

皮卡丘

傻子都知道,这部电影稍微卖卖情怀,卖卖萌票房就可以上去,多弄点主角和皮卡丘的化学反应,学学头号玩家或者疯狂动物城就是了,再不然学毒液也行啊

结果,主角不是训练师,不走训练师职业,虽然没有黑人歧视,但是主角从头到尾一个苦逼脸实在是没有兴趣

精灵的各种特色个性一笔带过

电影里的皮卡丘么,本来就声音难听少了卖点,结果其身份居然还设定成是他老爸

看到最后瞬间觉得前面整部电影塑造的两个人的感情和默契都变成了泡影,简直像是吃了一坨屎一样难受……

至于哥斯拉,作为真正开启怪兽宇宙的大片

你就弄个这么弱智的反派和价值观有问题的女主角?

学学人家漫威好吗?虽然人家灭霸脑子也不正常,行动也缺乏逻辑性和说服力,但是至少有人格魅力吧,

好歹人家还是有一大票粉丝吧?

想要塑造好宇宙,先塑造好反派行么?

想要塑造好反派,先塑造好反派的动机行么?不要动不动【老子 / 老娘就是想毁灭世界】这种无聊梗行么?那是人家给小孩子看的奥特曼里的那一套,早就过时了。你看看 DC 电影里几个没脑子的反派哪一部票房好的?BVS,毁灭日是个没脑子只会哦哦叫的疯子,卢瑟只是个莫名其妙哈哈大笑的神经病。正义联盟,反派荒原狼是个只会哇哇叫的傻子。这些电影有成功的么?

人家漫威早就意识到观众已经看腻了传统动不动想要毁灭宇宙的反派了

知道在惊奇队长里反套路打 boss 了

知道蜘蛛侠里塑造个亲民的底层人物秃鹫了

知道奇异博士反套路玩死多玛姆了

知道黑豹里借鉴哈姆雷特塑造反派王子了

知道在美国队长 3 里塑造个普通人反派男爵了

知道塑造好洛基这种亦正亦谐的高人气反派了

知道找几个大牌美女来演套路反派了(雷神 3 精灵女王配上烟熏妆真是性感啊)

华纳呢?

环球呢?

传奇呢?

索尼呢?

福克斯呢?哦…… 福克斯已经没了

目前就没有几个公司知道好好塑造反派的重要性的

太过脱离群众,脱离市场

华纳啊华纳,多调查调查市场吧,不要再束之高阁、站在象牙塔尖自己想当然了,出去了解下观众究竟喜欢看什么

而且你们发现了没有

华纳跟传奇合作出品的

就没有不扑街的

简直有毒

大 IP 全搞砸

此外

日漫改编

基本也都是扑街的

阿丽塔、皮卡丘、哥斯拉都是如此

看来好莱坞和日漫的风格兼容性依然存在着问题,未来好莱坞改编日漫 ip 的电影数量应该会减少

而且也该好好研究下该如何兼容日漫了

因为日漫和好莱坞电影存在着很多的兼容性问题

一个是人种问题(日漫和好莱坞很多 ip 人种就不同,自然会影响口碑,出现政治立场问题,比如攻壳机动队)

还有日漫比较多采用夸张的表达方式,而好莱坞会偏向于现实主义,强调真实感、逻辑性(迪士尼真人版舞台剧风格不少),所以想要兼容还是很难

想想死亡笔记找黑人演 L,你的名字传闻找巨石强森演男主角你就知道有多毒了……

————

另外一提

今年是迪士尼盛世了

所有全球票房过 10 亿或者接近 10 亿的,基本而且预定都是迪士尼的了

今年目前过 10 亿的,都是迪士尼的

复仇者联盟 4,目前全球 27.4 亿

惊奇队长

全球 11.28 亿

阿拉丁

预计能够到 9.5——10 亿

而之后呢

还有

《狮子王真人版》

《玩具总动员 4》

《冰雪奇缘 2》

《蜘蛛侠:英雄远征》

《星球大战》大结局

————

最后再说一下

电影其实一直有大年小年之说

今年就国内的电影来说

大制作的很少

算是小年

出现电影大小年的原因

一是电影制作本身需要 2—3 的周期

第二个是电影市场的观众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审美疲劳,看了一部大片之后,有些人可能几个月都不会再去看电影了,因为看电影的欲望暂时已经满足了

——————

额外吐槽,本人是一名小说作家,出版过《我在精神病院当医生》

写过《我当上帝那些事儿》《上帝们的那些事儿》《我的萝莉养成计划》《最后一个狐狸精》《美女世界》等作品

我个人表示,目前好莱坞很多大片的编剧真的是烂

让我去当编剧都可以比他们写得好

真的

至少,我是不会踩很多雷点的

像是哥斯拉 2 这种三观有问题,白左、圣母反派,作为作者是绝对不会这么塑造的,要我就直接塑造成怪兽复活的原因是纯自然而不是人类行为造成的,反派就该塑造成某个受到环境污染国家的特种兵或者雇佣兵,实在不行直接点,塑造成侏罗纪世界那样的基因盗取公司也行,故事别放在男主角家庭身上,而是应该分小组,比如兵分三路去对付不同的怪兽,每个成员有不同的任务。章子怡姐妹负责唤醒魔斯拉,渡边谦负责拯救哥斯拉,男主角负责拖延基多拉的步伐,女主角和她女儿负责和反派泰温周旋,最后女儿耍小计策打败了泰温,话痨科学家或者黑人女军官负责引诱拉顿,侧面辅助,让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戏份融入怪兽戏份之中,这是好剧本,而不是一堆人在飞船里,说台词都干巴巴的,人和人的戏份都重叠

然后还有皮卡丘

要是我

首先我会学《神奇宝贝特别篇》那样,塑造各种精灵相生相克、利用地形和道具优势发挥不同能力和特性的剧情

此外不会安排皮卡丘是老爸这种雷点

皮卡丘就是皮卡丘,叫皮卡皮卡就行了

老爸可以是其他设定,比如说学夏伯,老爸的基因和超梦基因混合了,有心灵感应

还有人类变成宝可梦这种原著压根没有的雷点不要随便搞

直接改成从宝可梦身上抽取能力,想要制造超人或者超能力者就行了

皮卡丘和主角最终对抗 boss 的决战

不会那么无趣

两个战场完全割裂

而是最后让皮卡丘利用避雷针原理,吸取雷电力量,放个十万伏特大招过把瘾

男主角,不是一部电影下来都是一脸苦逼

而是要更阳光点

主角和皮卡丘完全可以多来点更有趣的化学反应(比如一条狗的使命,大黄蜂等)

此外宝可梦的故事从来离不开梦想

故事完全可以俗套点

主角一开始是想成为驯兽师

但是受挫失败了

结局因为皮卡丘的出现

主角重拾了梦想,走上了驯兽师之路

故事虽然俗套,但是好歹励志,比现在莫名其妙的父子相认剧情好多了

至于阿丽塔么

我觉得首先人物就是不很好看,脸部还得修改修改

其次么,第一部都不能保证赚钱的情况下,就别想着续集,别那么急功近利

结局真反派别那么早出现,留个小小的伏笔就够了

电影以最后女主角登上了天空之城俯瞰自己过去生存的废铁镇收尾是最好的(虽然原著后面还有一大堆剧情),但是事实就是观众对没有结尾的故事不感兴趣,拍电影,永远别想着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连这一部都未必能赚钱就想着下二部

比如网剧《盗墓笔记》

比如李易峰的《动物世界》

比如《神奇动物在哪里 2》

比如《侏罗纪世界 2》

这方面,就该学学《海王》

温子仁就是抱着不拍续集的念头去拍的

这才能拍好

至于第一部太好会导致续集很难拍?

那又怎样?

这一部拍好了,至少有拍续集的希望

要是这一部不拍好,连续集都没有!

————————

对了,还有一点忘了说了

关于《阿拉丁》的成功

我还想分析一下

其实阿拉丁会成功,根本原因是这个故事本身,是个全世界人都喜欢看的屌丝逆袭的故事

接下来,我会告诉大家,网文套路和【屌丝逆袭】的模板,在全世界有多受人喜爱

未来,我可以预测,网络爽文的套路,将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电影创作之中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成功案例了

开心麻花就是

夏洛特烦恼,屌丝穿越变成歌手,人生赢家走上社会巅峰

西红柿首富,屌丝天降横财变成首富

羞羞的铁拳,屌丝拳击手变成冠军赢取白富美

无一不是这个套路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这些年来楼主也陆陆续续看了不少的好莱坞电影了,主要是大片
当然楼主本来也是个网文爽文爱好者
然后对比了一下
发现就中国观众来说,好莱坞的爽文套路(不单单是好莱坞,包括印度片),在国内真是屡试不爽啊,走爽文路线的大片,几乎部部都是爆的
先让我们定义一下,什么是爽文路线
其实最标准的就是斗破苍穹了:
主角是个废柴,或者天赋异禀但是不被世人所知,某天遇到了一个在戒指里的高手老爷爷,传授武艺或者附体帮忙开挂,于是走上了泡妞、打脸情敌、打脸劲敌的路线,最后功成名就,打败毁灭世界的大 boss,抱得美人归,结局大团圆
斗破可以说是最经典最被大众熟知的网文套路了
那么,近年来好莱坞大片里走网文套路在国内取得票房成功的有哪些呢?

1、《毒液》
国内票房:18.7 亿
全球票房:8.55 亿美元
最最最标准的网文套路模板,就是它了,没错!
很多人不理解毒液为什么成功
但是让我们用网文模板套一样就可以解释了:
主角是废柴(被人看不起、生活不如意、女朋友跟人走的记者)

捡到外挂老爷爷(毒液附体)

慢慢熟悉外挂(跟毒液搞好关系)

吊打情敌、自认为正义的人士(有的,打警察)

泡妞(毒液帮着泡妞,有的)

打败 boss,拯救世界(有的)
这么一看,毒液果然是爽文的标准啊!
也难怪国内…… 甚至全球票房都不错了
其实全世界人都爱看爽文啊
看到了没?毒液就是 *。丝逆袭最最经典的模板啊!

2、《阿拉丁》
国内票房:3.4 亿(走势和口碑都超出预期)
全球票房(预计):8.5—9 亿美元
阿拉丁算是今年电影的黑马了,票房走势出来之后让一堆人掉了眼镜
但是如果你用网文模板来套一下,会发现答案很简单!
主角是废柴(做小偷、底层孤儿,但是有一技之长,心地善良)

捡到外挂老爷爷(神灯精灵)

慢慢熟悉外挂(跟精灵搞好关系)

吊打情敌、自认为正义的人士(有的,在公主面前跳舞,比别国王子帅气)

泡妞(变成王子装个逼、带着公主乘魔毯飞天)

打败 boss,拯救世界 / 王国(有的)
这么一看,阿拉丁果然也是爽文的标准啊!
也难怪国内票房走势…… 甚至全球票房都不错了
其实全世界人还是爱看爽文啊

3、《变形金刚 1》
国内票房:2.8 亿(当时国内市场还不行)
全球票房:7.9 亿
很多人其实忘了,其实变形金刚 1 也是网文套路哒!
主角是废柴(山姆是底层 *。丝,生活不如意)

捡到外挂老爷爷(捡到一辆豪车)

慢慢熟悉外挂(走入变形金刚世界,跟大黄蜂搞好关系)

泡妞(在女友面前开车,带着美女开豪车兜风)

打败 boss,拯救世界 / 王国(有的)

![](data:image/svg+xml;utf8,)

知道为什么变形金刚最开始在国内票房那么不错,换了演员之后就不行了吧?

4、《阿凡达》
也是经典的爽文套路了

而且是最成功的爽文套路之一
国内票房:13.39 亿(当时国内市场还不行)
全球票房:27.88 亿美元
主角是废柴(杰克是残疾人,dio 丝,生活不如意)

捡到外挂老爷爷(哥哥死了,得到了阿凡达化身)

慢慢熟悉外挂(走入纳美人世界,遇到纳美人公主)

泡妞(在公主面前耍帅,带着公主乘龙兜风)

二次外挂 / 能力觉醒(捡到大鸟,变成英雄)

打败 boss,拯救世界 / 王国,抱得美人归(有的)

知道为什么阿凡达会取得全球成功了吧
最最简单粗暴的爽文套路

5、《海王》
国内票房:20.12 亿
全球票房:11.48 亿美元
去年海王上映之前,大家都不看好
但是上映后,票房却惊呆了所有人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爽文模板继续!
主角是废柴(亚瑟是单亲家庭,混血儿,不被亚特兰蒂斯世界接受,生活不如意,自责,但是能和鱼说话,天赋异禀)

捡到外挂老爷爷(美女媚拉来帮自己找外挂,寻找金甲神装)

慢慢熟悉外挂(熟悉海底世界,找到三叉戟,操控卡拉森)

泡妞(战争亲吻,带着大怪兽和公主媚拉调调情)

二次外挂 / 能力觉醒(觉醒耍金箍棒技能)

打败 boss,拯救世界 / 王国,抱得美人归(有的)
看吧,龙傲天、dio 丝剧本,是大众永远的最爱

6、《头号玩家》
国内票房:13.96 亿
全球票房:5.82 亿美元
依然是一部在国内大获成功的电影
让我们看看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它的成功呢?

爽文模板继续!
主角是废柴(贫民窟出身,dio 丝,穷,但是打游戏厉害的宅男)

捡到外挂老爷爷(这里稍微不同,主角一开始就很强,一开始就有了外挂,就是对游戏的知识,只是逐渐寻找开挂的方法,当然复活币其实算是外挂)

慢慢熟悉外挂(熟悉游戏开发者的人生,破解留下的谜题)

泡妞(有的)

二次外挂 / 能力觉醒(复活币,保住一命,然后找到彩蛋)

打败 boss,拯救世界 / 王国,抱得美人归(有的,拯救游戏世界,继承资产,变成人生赢家)
看吧,龙傲天、dio 丝剧本,是大众永远的最爱

7、《极限特工》
一部被很多人忽略的爽文模板电影
国内票房:11.25 亿
全球票房:3.46 亿
主角是废柴(这个略有不同,主角一开始就很牛 x,只不过隐居深山,是边缘人物)

捡到外挂老爷爷(没有捡到,但是开始组建团队)

慢慢熟悉外挂(组建团队,磨合关系)

泡妞(有的,各种美女)

二次外挂 / 能力觉醒(飞机上大战,跳伞不死)

打败 boss,拯救世界 / 王国,抱得美人归(有的,拯救世界,变成人生赢家,至于美女嘛,主角一路上泡的妞也够多了)
依然是爽文套路,而且国内极高的全球票房比例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8、《一条狗的使命》
说了那么多大片
你以为普通电影就不是了吗?
错,照样可以套用模板!
国内票房:6.06 亿
全球票房:2 亿
主角是废柴(美国农民家庭出身,贫穷,父亲性格有问题,最后变成了单亲家庭)

捡到外挂老爷爷(捡到了会轮回的狗)

慢慢熟悉外挂(和狗相处,磨合关系)

泡妞(狗帮忙找对象,撮合关系)

二次外挂 / 能力觉醒(狗最后一次复活)

打败 boss,拯救世界 / 王国,抱得美人归(有的,狗狗回来帮主角老单身汉找到妹子,组建家庭)

发现了没
当初一条狗的使命单日票房为什么会一度比金刚狼还要高
根本原因是
国内的单身狗观众喜欢 yy,喜欢看 dio 丝逆袭,大团圆的结局啊
为什么一条狗的使命 2 票房不尽人意?
很简单
雷点太多
悲剧结局
主角是女的,直接导致 dio 丝男没有代入感。要是第二部是男主角我相信票房会比现在高
女主角还有绿茶婊倾向,拆散别人情侣,很有争议,代入感更差,爽不起来

9、《摔跤吧爸爸》
好莱坞电影说了那么多
你以为印度电影能够逃出这个套路吗
不,不能!
国内票房:12.99 亿
全球票房:3 亿
主角是废柴(失落的前任摔跤冠军,穷,农村家庭)

捡到外挂老爷爷(生了有天赋的女儿)

慢慢熟悉外挂(调教女儿)

泡妞(这个倒是没有)

二次外挂 / 能力觉醒(女儿被教训,重新振作,刻苦锻炼)

打败 boss,拯救世界 / 王国,抱得美人归(有的,打败了对手,一雪前耻,拿到金牌,爽文)

发现了没
为什么摔跤爸爸国内票房这么高
因为它本质上还是爽文套路啊
为什么其他高口碑印度片起不来
因为它们口碑虽然高
但是不是爽文套路
同样爽文套路的还有神秘巨星
和摔跤爸爸相似的剧情,但是票房只有爸爸的一半
因为女性带入爽文主角天然就是会降低代入感的

10、《侏罗纪世界 1》
国内票房:14.2 亿
全球票房:16.7 亿美元
主角是废柴(普通驯兽师)

捡到外挂老爷爷(调教迅猛龙)

慢慢熟悉外挂(和迅猛龙相处,磨合关系)

泡妞(有的,女主角克莱尔是侏罗纪世界主题公园的运营主管)

二次外挂 / 能力觉醒(女主角召唤霸王龙,迅猛龙帮着出手)

打败 boss,拯救世界 / 王国,抱得美人归(有的,打败了人造龙,男主角和女主角在一起了,dio 丝又逆袭了)

然后看看扑街的 bvs 和正义联盟,知道原因了吧
其实正义联盟票房在国内比 bvs 好
因为超人找了个蝙蝠侠爸爸逆袭了,结局也算是皆大欢喜,国人爱吃这一套

11、《哈利波特 1》
再来看看经典老片
全球票房:9.75 亿美元
主角是废柴(孤儿、穷、被人欺负)

捡到外挂老爷爷(得知巫师身份,还是救世主)

慢慢熟悉外挂(进入魔法世界学习)

泡妞(年纪太小还不行,不过粉丝一大堆,而且有继承小金库)

二次外挂 / 能力觉醒(拿到隐身斗篷等神器,同时还有母亲的血液保护)

打败 boss,拯救世界 / 王国,抱得美人归(有的,打败了奇洛老师,赶走了伏地魔,成了英雄)
哈利波特也依然是爽文
而且把整个系列拿出来看,也依然是个孤儿找神器逆袭成救世主的爽文

12、《星球大战 1》
票房不找了
反正套路
主角一个普通人,救了公主,逆袭成英雄,名誉全宇宙

再来看看国内的(战争片大场面的除外)
开心麻花(或者相关):
1.《夏洛特烦恼》,dio 丝穿越时空成人生赢家,泡美女班花,成为土豪
2、《羞羞的铁拳》,没落的拳王和美女换身体,白捡了个妹子,最后成为拳王,人生赢家
3、《西红柿首富》,天降巨财,变成首富,泡妞,耍酷,炫富,开挂
4、《泰囧》,穷 dio 丝王宝强和土豪徐峥冒险,最后实现摸范冰冰的梦想,认识了土豪朋友(人在囧途同理,为什么港囧失败了呢?因为没有 dio 丝逆袭啊!)
5、《战狼 2》,大场面,泡卢靖姗,打强敌,开挂举国旗吓退一路兵
为什么周星驰的功夫经典呢?
6、《功夫》,小人物逆袭,泡到美女,成为绝世高手,拯救世界

7、《超时空同居》,变成首富,赢取美女,就是结局悲伤了点,但是过程还是爽文

让我们看看

口碑失败的几部电影,有走爽文路线吗?

阿丽塔,略有龙傲天倾向,但是主角最后啥都没有得到,没有收获,观众自然就不爽

皮卡丘,主角最后得到了啥吗?没有!没有得到美女,连皮卡丘也失去了,也没有成为冠军

哥斯拉呢?依然没有!怪兽莫名其妙打了一架,完全没有走爽文路线!

bvs 爽吗?不爽啊!主角最后啥也没得到,还死了

正义联盟呢?也不爽啊,主角还是莫名其妙,啥也没得到!

你看看

没有走爽文路线的电影

全部都扑街了

然后让我告诉你们《哥斯拉 vs 金刚》电影想要大卖,剧本该怎么写:

金刚是住在骷髅岛的怪兽,宅男,很孤独

一天,一群调查人员来骷髅岛调查怪兽,想要得到怪兽基因进行研究

帝王组织调查人员中有一名美女(建议找娜奥米 · 沃茨那样的美女来演,超级大美女)

然后调查人员一伙人遇到了骷髅岛上的怪兽群,调查人员死得只剩下了美女一人,美女通讯器也坏了

关键时刻金刚出现救了美女

美女和金刚在骷髅岛地下相处,生活了一段时间,互相了解

金刚爱上了美女

美女也很喜欢金刚

这里学习迪士尼风格,让金刚给美女送送花,卖卖萌,展现让观众觉得讨喜的一面

然后有一天美女修好的通讯器响了

总部(其实已经被反派渗透,类似于九头蛇)联系上了美女

让美女抽取金刚基因带走

美女很为难、犹豫,但是最后还是觉得人类和怪兽无法相处,于是在一个夜晚美女抽取了金刚血液,然后乘坐前来营救的直升机逃走了

金刚觉察动静醒来,看到飞走的直升机和美女,像是被人抛弃的小孩子一样大叫,哭着追上去

美女在直升机上看到金刚追自己,很震惊,被感动,愧疚的同时也是眼含泪水

但是没有办法

这是命令

而且人和兽是不可能谈恋爱的

美女被直升机带走,飞跃大海,

金刚跨过大海追美女

到达美国纽约

纽约美军看到怪兽金刚入侵,于是开始袭击金刚

金刚大怒,击退了美军战斗机

美军不敌

于是找了哥斯拉,怪兽打怪兽

但是被抢走了老婆的屌丝金刚力大无穷,暴怒无比,打退了哥斯拉

这时候,反派利用了美女拿到的基因血液复活了基多拉

美女发现上司阴谋想反抗,却被囚禁

哥斯拉和基多拉大战

但是基多拉经过强化,连哥斯拉也不敌

人类陷入危机

但是金刚冷眼旁观(谁让你们开飞机打老子,抢走老子的老婆?活该灭绝)

这时候人类没有办法

救出了被反派囚禁的美女

让美女去求金刚

美女求金刚救救人类

金刚看老婆这么求自己

于是捶胸顿足,一鼓作气和哥斯拉配合打败了基多拉

成为了新的怪兽之王

而哥斯拉呢

暂时去海底养伤去了

最后是美女跟随金刚回了骷髅岛

两个人过着幸福快乐的小两口日子

全球票房 10 亿起步,国内票房 15 亿起步

别谢我

别问我为什么

因为观众就是喜欢看屌丝逆袭、人生赢家

就是喜欢看压迫自己的权威被自己打趴在脚下

就是喜欢丑比或者宅男最后赢取白富美

当然,爽文路线也不是电影票房好的万金油

毕竟也有像《冰雪奇缘》这样的非爽文成功电影

但是爽文模板,绝对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模板,是一个非常稳的电影创作路线

而漫威的凯文费奇,在超级英雄方面,是抓住了爽文套路的,每个英雄都有高光时刻,也就是爽文里的高潮、燃的时刻,这才是超级英雄电影成功的根本原因

如果有编剧看到了我的这个回答的话

希望你能够牢记在心

以后要想你的剧本成功大卖

多走爽文路线

因为《超时空同居》就是抄袭俺的小说《平行人生》的

中国观众最爱看的电影元素:爽点、燃点、笑点、带点泪点和萌点,但是千万不要有尿点和雷点

商业大片一定要忌讳的剧情:

1、主角一行人努力到了最后,啥也没得到,纯粹死了很多人(哥斯拉、皮卡丘、阿丽塔),一定要抱得美人归 / 财富 / 找回失去的爱人 / 成为名人 / 获得荣誉,或者最起码,像生化危机那样找回自己的记忆,总之,主角要有收获,要屌丝逆袭,达到最初的目的,因为中国人就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你最后没有个结果的电影,大部分人都不喜欢

2、不要有圣母(连反派都同情的 sb,比如侏罗纪世界 2 的小女孩,大鱼海棠里的女主角)、白莲花(看似外表单纯但是内心阴暗)、白左(动不动要爱世人,或者不考虑底层穷人的想法强行推广自己的自由和平富人主张,比如哥斯拉反派 “要净化人类”“人类是污染源”)、双标狗(哥斯拉女主角,自己女儿必须救,其他人类死光了关我鸟事)、绿茶婊(一条狗的使命 2 女主角,寄宿在别的男人家里,对男方和女友感情产生影响都不觉得害臊)、降低智商的剧情(寂静之地明明不能发声还要生婴儿,sb 啊;恐怖片明明去了墓地会遇到怪物非要晚上不听话跑出去;以及其他强行不听长辈劝告然后遇到危险的任性角色)

角色塑造学学

3、拖拖拉拉,没有燃点,观众看得哈欠连天,比如地球最后的夜晚

4、其实黑人主角在国内反对的人也的确是有不少的,虽然不太政治正确,但是还是得提一下

知乎用户 王尧 发表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今年烂片横行。

自从票补时代结束后,国内电影市场就完全转变为内容导向型了。

现在的情况是,除了少数重要的时间节点外(春节、国庆等),一般情况下,驱动观众走进影院的核心动力,就是高质量的内容,就是优秀的影片。

票补时代的结束,宣告着看热闹的观众群体大批离场,看电影的观众成为中坚。

而对于这类观众而言,影片质量的优先级是远远高于其他因素的,在水准高超口碑炸裂面前,票房涨价那都不叫个事。

比如我自己,可以顶着窜上天的 IMAX 票价二刷、三刷小破球。

其他都不重要,关键你片子得好看。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今年的院线主力们,就看看此时此刻的——

这看个毛线???

热门影片基本上全部 GG,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就这别说还票价涨价,白送我都没兴趣去浪费时间。

现在回头想想,今年要是没有小破球和复联 4 这两大现象级爆款,国内票房市场得崩到什么地步……

知乎用户 百晓生 发表

前段时间在北京银行买的理财到期,本息自动转到活期账户。

第二天支行客户经理给我打电话,要推荐新理财项目。当时我正在挤地铁有点不耐烦,就借口最近要用钱婉拒,没想到小姐姐听完有点慌,先是问我用钱干嘛、是买车还是买房。。。说完估计也觉得自己言辞不当,又是一番解释和道歉。

这时我反而有点兴趣,用温和的语气回复: 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我能理解。

小姐姐有点不好意思,恳求的说: 您能不能这个月先别动钱,下个月再用。

其实到这里我已经明白了八九分,不过还是试探的问了句是不是你们支行的准备金比较紧张,或者有揽储任务?

小姐姐先是 “嗯” 了一声,又赶紧和我确认了一下钱能不能留住。

再看电影票房负增长的现象,很简单,就是各行业普遍挣钱越来越困难。一方面体现在收入减少或增速降低;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工作强度增加,996 日益普及且变本加厉。

没钱 + 没时间,而电影票还涨价,特别是影院门口的爆米花和饮料贵的更离谱,一瓶便利店售价 3 块 5 的瓶装雪碧能卖 11,关键旁边就是沃尔玛。。。要知道高铁上脉动也就 10 块。

知乎用户 Sam Cai 发表

意料之中。

原因特别简单:国内外影片整体质量欠佳!坦白讲,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今年有啥印象深刻的电影?我第一时间也就只能想到流浪地球和复联 4

现在电影票越来越贵,只要不是特定 ip 的死忠影迷,普通观众们更倾向于根据影片上映后的评分选择电影。评分低的就直接 pass。现在的观众能更便捷地获取影片相关信息 (特别是各种评分),口碑与票房的相关性大大增强。在这种大背景下,烂片面临大面积扑街,整体票房出现负增长也就不奇怪了……

PS: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口碑过硬的佳片,是春天,是生机盎然的花园!而对粗制滥造的烂片可能就只是凛冬,只是坟地……

知乎用户 梦羽灵泉 发表

今年上半年是国产电影的小年

整个上半年只有,只有流浪地球一部国产电影打开了口碑,情人节档、甚至清明档,国产电影的态势还被流浪地球的余威影响着,你看知乎,现在还在讨论这些啊三体啊啥的,刘慈欣也在继续到处走穴

好莱坞电影在今年的引进也开始小年化

整个上半年也只有复仇者联盟 4 打开了大的票房通道,接档流浪地球的阿丽塔不弱,但对比去年的玩家一号影响力还是低了很多

大票仓的漫改方面福克斯这边凤凰扑街,dc 方面沙赞这种,一看就不是老百姓都想进电影看的,因为鬼尼玛认识你沙赞是谁,死侍 2 这种伪限制级就更不用说了

其他的引进电影都是小年电影,又是什么猫啊狗啊小怪兽啊这种,中国大部分老百姓谁知道你哥斯拉是谁

也就是说,往年半年份计的票房市场都是一超多强(17 年战狼 2 顺接追龙、)或者双超引领(去年春节档的红海、唐探和暑期的药神、西虹市),但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引进片,都是一个绝对巅峰配上一群渣渣

总量当然比不上

当然电影质量分布的过于悬殊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可能在于票补,前几年即使是高峰期观影,也是有十了八块钱就能搞定的特价票,而今年光流浪地球一部电影,平均票价就比去年同样是高峰期高口碑电影高了十块钱

本来就没有多少话题作,价格又比较差,看电影的当然少了

我不太同意票房负增长是由于影院和银幕数放缓增长的原因,因为我们这种小县城,银幕数仍然在增长,而至少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的吸金能力证明了,不管是什么市场因素,如果有相关的爆点,我们的单片票房可见上限都不低,可以说,如果五一档或者暑期能够再有一部能够像流浪地球,或者至少像唐探、药神一样的爆点,并能够保证每两个月都有这种,或者再稍微让步一些的热门电影持续接档高峰期

(不管是什么原因,即使是说前几年的小鲜肉当道,那也是市场倾向,我说的是这种倾向,毕竟地球最后的夜晚这样营销事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那么,今年即使年轻人总人口、银幕数的增长都放缓,今年的票房也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因为我发现,今年普通工作周,非高峰期的电影上座率,比去年少得多,这不是 “停滞” 或者其他的娱乐方式能够解释的,因为第一,没有停滞,第二,正因为没有停滞,所以我们这种五线小县城的娱乐方式是正在上升到看电影的阶段,而恰恰不是相反地分散出去

我觉得完全就是单片的市场水平过于悬殊问题导致的整体大盘变冷,太好的票房都吸干了,而不好的都不好

这个月末的 toy4 和蜘蛛侠 2 应该都是好电影,但我看不到 toy4 像寻梦或者动物城那样爆点的可能,这片子影响力在中国普通消费者眼里存在感并不高,可能蛛 2 会趁着复联 4 的余热票房更好一些

市场饱和?你们春节档也是这么说的,今年春节六部片子,有流浪地球的排面吗?

锣鼓听音儿,“市场饱和” 这种过于宏观的判断,并不适用于分期分类的电影市场动态评论

同样是吃饭,吃饱了吃不下,和不好吃吃不下,是两回事儿,分期分类的讨论,不可能笼统地用饱了来评价

知乎用户 凶手 M 发表

数据帝把数据列得十分详细了,那么便不谈数据,仅作为一个稍微关注票房的影迷谈些记忆吧。

对国内电影市场有所关注的朋友不会觉得奇怪,但也很难就此断言票房增长会就此停滞。

阿凡达将国内票房纪录刷新 4 倍之后迎来了影院的高速增长,它和经济一起助力国内影市将市场从 00 年代的低靡带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大约是 13 年还是 14 年,就在时光网上看过美媒对中国影市超越美国预言。那几年国内影市都保持了约 40% 左右的年增量,而好莱坞甚至能在引进数极其有限、档期被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占据过半的票房比例。

几年后影市开始放缓。而在这几年间,阿凡达的纪录在 14 年终于被变形金刚 4 所超越,15 年速度与激情再破纪录——当时没人想到这个纪录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然后在暑期被据说注了一部分水的捉妖记所超越。这是 20 多年来国产片第一次成为国产票房的冠军,而之后不会再有进口片成为票房冠军。很难说清这两年对那批被好莱坞大片所滋养的影迷(票房关注者)的意义,曾经在高速增长的国内影市中数年依旧高不可攀的《阿凡达》、曾经被崇拜为票房神话的《阿凡达》,如今只是一部能被超越的作品。
其实这一切早在泰囧、西游伏魔篇问世的 13 年就已经浮现了。好莱坞不再是不可超越的大敌,国产片(即便至今仍远比不上好莱坞的技术水准)能够超越进口片。这意味着观影群体逐渐下沉到二三线城市,乃至更多的欠发达地区。如今,保护月已形同虚设,进口片需要避让热门的国产片,最热门的电影则均出自国人之手。这个下沉已经很彻底了,就如同拼多多、快手一样,电影也逐渐普及到了更广阔的欠发达地区——有趣的是,正是快手抖音促成了《前任 3》这类作品的大卖。而在影市扩大数年之后终于重映的豆瓣神片《千与千寻》,票房估计不过 4 亿。

市场增速放缓并不是新鲜事。14/15/16 年,国产片频破纪录,美人鱼的票房在当时看来令人咋舌。那时候年终分析,大家喜欢预言千亿未来,把国内人均观影人次和美国甚至韩国做对比。但到了 17 年,春节档扑街,直至暑期档,票房走势都相当糟糕。在《战狼 2》上映之前,业界对该年的票房增速是持较为悲观的态度的。然后,《战狼 2》的横空出世再度给国产影市打了一针强心剂,这次爆发把之前的票房纪录提高了三分之二,更吸引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人群。于是,这波热潮又续到了 18 年。
但到了这时候,在讨论引进片的档期时,大家都喜欢拿 “完成任务” 作为调侃了。这时候我已不怎么关注票房,只知道票房增速放缓的事实。对票房的全部兴趣只在于观察票房和口碑——不止是淘票票、猫眼,还有豆瓣——之间的相关关系:很明显,豆瓣的评分主体也经历这轮变化。
其实更显著的数据在于场均。对业界稍有了解(也就是在微博上看过 电影票房 碎碎念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来场均的问题,以及谈论得越来越少的银幕总数问题——各路粉丝对这些数据更是手到擒来。
18 年最具有文化意义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在《战狼 2》一年后的暑期档收获 30 多亿元。这年没有一部作品成绩达到 40 亿元,《战狼 2》一枝独秀。市场也在转型,靠口碑获得高收益的国产片越来越多,之前一些能获得票房佳绩的作品也不再受到欢迎——还有人记得 12-15 年每年暑期上映的青春片和几年前雄心勃勃的导演小四吗?

票房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但即便到了 6 月底仍落后去年,也不能下定论说今年票房必然回落。这点从 15 年素鸡 7 上映时就已经有结论了:票房依赖档期,但好电影制造档期。影市的高速增长期早已结束,关注电影的人都会发现近年来国产片质量的提高、题材的丰富。投资的谨慎或许会带来一个好的时期。

当然,今年暑期档基本是废了。以及审查和电影制作——我们早就迎来审查成为最关键因素的点了。

电影是 20 世纪的媒介,但影像生产不会停滞,整个产业的扩大和市场的停滞给了细化分支满足更多观众的机会。作为爱好电影的非从业者,这才是我们所乐见的。
另:像国内前几年这样,影院能这么赚钱的真少见。看看国外几个已饱和市场的经历就好。

知乎用户 水煮肉丸儿 发表

从观众角度来看,无非是 2 个主要原因:

1. 电影整体质量不行;

2. 电影票价大幅提高;

国内上半年的院线影片,好看而且能拿出来作为热点话题的也就《流浪地球》和《复联 4》,再加个《地久天长》和《何以为家》勉强有点话题度,其他院线片能称得上好看的,寥寥无几。整个五月和六月,我只去看了场《阿拉丁》。

不管是国内还是好莱坞影片,这两年明显感觉创作乏力,商业片一直在不停的炒数字冷饭,前两年看英雄动作片还很过瘾,看多了已经审美疲劳。据说下半年还有个《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说实话,这个飙车系列我已经看够了。

然后是票价,两三年前在帝都看一场电影还有 20 块出头的价格,如今普通 2D 小厅也都 40 多块了。价格贵了一倍,观众自然会挑选他们认为值得去影院看的电影。

流量小花小鲜肉们拍的那些打发时间的片子,以前觉得反正便宜。现在老子花 50 块买张票,你就给我看这个?

从影院角度来讲,票房注水乏力了。

电影高票房 “注水”,早就是影院公开的秘密,废票多次用、包场免费看、午夜幽灵场、A 片变 B 片, 花样翻新,屡试不爽。

很多烂片也能有几亿甚至上十亿的票房,就说这个票房你信么?

高票房 “注水” 是为了给观众造成影片受热捧的假象,让更多不明真相, 仅凭高票房判断观看与否的影迷, 盲目跟风,购票走进电影院,提高票房收益,增加利润。

但观众也不是傻子,被骗了一次两次,还能次次上当吗?注水提高了票房,也提高了观众对电影的挑剔程度。所以现在影片注水的效果越来越差,如今终于注不动了。

知乎用户 国产麦克雷 发表

负增长是一定要负增长的,反而我觉得负的有点少!

《X 战警》,《黑衣人》,《皮卡丘》,《哥斯拉》,《小飞象》,《沙赞》,《惊奇队长》,《掠食城市》这些大片真是一部比一部普通,我每次去看电影公交不方便,要骑个共享单车半小时,回来再半小时,他们一次又一次给我期待又让我失望,这么一大帮子要噱头有噱头,要情怀有情怀的加一块都没海报巨丑的《阿拉丁》好看。

反而像《狗十三》,《白蛇缘起》,《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海市蜃楼》,《调音师》,《何以为家》,《无所不能》,《绝杀慕尼黑》这些确实挺好看,而且有口碑的电影排片又不如人意。

然后是票价,会员原来是 35 一张,自从复联四以后就 38 了,这不是相当于 “减量还加价吗”,这 TM 不负增长还有科学吗

就好比喵喵锤变成了小榔头,雷神也不好使啊!

知乎用户 子易 发表

这不是一个骤然发生的结果——而是很多人都早就预见的必然。

开头加一段,这个问题下,目前最高票的 “洗钱论” 非常扯淡。不知道上千赞是不是真的信了这个回答。

电影投资这块,确实存在洗钱,但规模和收益都很有限,也不是什么难以监管的真空区——主要也都是一些小规模的账务通过电影洗钱,因为哪怕上千万、上亿的投资,风险都比较高,而效率都比较低。

这其中涉及到我国的电影监管(为了防止隐报票房,全国各院线联网监控的售票系统平台在 90 年代末就建立起来了)以及分账模式(发行、院线、制片方互相割皮),用 “电影摄制和投资” 来洗钱,是一种很低端,且回报很小的形式。

所有的 “洗钱” 行径,比如虚假包场、幽灵场、电影票偷换电影分流等等,都需要规避之前由总局(大部改制后不知这一块是否已经移交 X 宣部)和电影局监管下的的票务联网系统,而且还配合目前院线都有场务巡查员——这两方面结合,给通过电影洗钱造成了极大妨碍,也控制了洗钱的规模。

再配合分账,制片方的进账只有三分之一,收益小,而一旦资金规模过大,又很容易出漏子——大规模的、高额度的洗钱,是很难存在的。

2018 年,我国电影审查通过率都不到 50%,这一年还是独苗——2016、2017 产出电影的上映率在三分之一左右,再加上未知的审查期——真把电影投资当成洗钱大路,投资人有这么手眼通天,我国电影审查就不会成为电影工业的拦路虎了。

而去年自查补税闹得沸沸扬扬,同时也连带着,又把洗钱这事儿的风险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什么 “电影市场是洗钱重灾区”,这都是对我国电影监管的不了解,所产生的主观臆想。

————————————————————————————————————

中国电影市场膨胀的转折点是 2016 年——2016 年,中国电影市场摆脱了之前五年来年均 25% 的增速,首度涨幅仅达 4%。

从这一年开始,电影局又开始琢磨起了老问题——每年要怎么保账面好看。

这问题下有人说什么 “九年才负增长”“过度饱和”,这个逻辑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电影市场的膨胀,是 2012 年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签订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一下翻了番涌进来所推动的(引进分账片是从 1993 年开始的,到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签订之前,最多也就是不到 20 部。这一协议签订后,分账片引进份额一下涨到了最低 34 部)——电影市场的超高速增长,也是自这一阶段开始。

而电影票补,也是在这五年超高速增长期催生的产物。

2014 年,当时还属美团平台下一员的猫眼,为抢占市场份额,率先投入上亿元,在平台上推出了远低于最低票价的 3.8 元、9.9 元等超低价票,一举烧开了票补时代的大火,电商平台和电影发行方都掺和票补的烂圈中来。

搞得风风火火的票补,以降低盈利率换取市场份额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也是加快我国电影市场过度饱和,推动市场虚假繁荣的因素之一。

进入过度饱和阶段,是在 2016 年开始的。

如果有人认为,2011-2015 年,年均 25% 增长是中国电影市场,叫做 “过渡饱和”,这真是痴人说梦,对我国电影市场完全不关注。

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根本上讲,纯粹是我国这几年经济增长漏出的那点儿红利,所催生的结果——那么这点儿红利吃不动了,怎么办呢?

这个结果就如镜花水月——即使票补不取消,2019 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也不会好到哪去,顶天儿是不一定负增长。

2016/2017 到 2018 年 10 月之前,票补可没取消,电影市场的表现很好?

2016-2017,中国电影票房达到 559 亿元,仿佛一派触底反弹的好趋势。

然而这 559 亿中,国产电影当年票房涨幅仅达 15%,而分账片比 2016 年仅多了一部,达到 39 部,票房涨幅却达到了 42%,票房占比也回涨到 38%,同比 2016 年涨幅 4%。

而另一方面,2017 年开始,为了账面好看,把电商服务费也加了进去。17 年不含电商服务费票房为 523 亿,比 2016 年增长 13.45%。

就是 2017 年的成绩,继续带动了电影局现在这副拉着分账片刺激票房的决心。

很可惜的是,随后一年的成绩,赤果果的提醒电影局,这一套不好使了。

2018 年,同比 2017 年票房涨幅仅达 9%。在观影人次(17.16 亿)涨幅仅达 5.86%。而荧幕数再度增长 9303 块,同比 2017 年增长 18.32%。2018 年,单块银幕平均票房产出继续下滑,为 94.14 万,同比 2017 年继续下降 8.72%。

2019 年,在《流浪地球》的爆发下,第一季度票房同比 2018 年第一季度下降了 16 亿。

“九年来的负增长”,是前九年所酝酿的必然。

这其中主要原因有二:

一、电影产出

电影产量虽然不断增长,但落后的电影工业所决定了,作为票房主力的国产商业片,质量不能满足中国电影市场受众的需求。

二、市场虚浮

电影票房所催生的市场本就不切实际。

一方面,中国电影产业中,绝大多数的投资人根本不赚钱,每年投资电影亏损的高达八成到九成,能真正实现投资盈利的电影寥寥无几。

2017 年,中国共生产电影 970 部,其中在院线上映 376 部,上映率仅有 39%,产出票房 301.04 亿,上映的国产电影平均票房为 8000 万元;中国电影市场全年共引进进口片 98 部,产出票房 258.07 亿,在年度票房中占比 46.16%。

电影产业高速发展,而电影投资的回报率却跟不上产业发展,高额成本的分账模式,以及落后的制片模式,两者催生了电影投资的亏损现状。

另一方面,影院盈利也不丰厚。电影市场的增长,飞速扩张的荧幕块数,迎来的是难以填充的观众空缺,荧幕产出的能力反而下降了。

而 2018 年取消票补后,进一步催化了这个趋势。

2017 年新增银幕块数 9597 块,银幕增幅达到 26.76%,还超过票房增幅(24%)和观影人次增幅(18.39%),以至于 2017 年单块荧幕的平均票房产出,仅达到 103.20 万元,同比 16 年不仅没增长,还下降了 18.78%,这是 2011 年以来的最低票房产出数值。

突破六百亿票房的市场,大家都不怎么赚钱,甚至还亏钱——不得不说,真的滑稽。

产出能力不行,市场缺乏推动力,产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这样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是不可能实现良性发展的。

知乎用户 影视圈杂志 发表

2018 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全国银幕总数达到 60079 块,共生产电影 1082 部,创造总票房 609.76 亿元。

2019 年 1 月~ 5 月,在包含服务费的情况下,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是 270 亿元,对比去年 284.53 亿的收入,有大幅下滑。更是九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首次出现的负增长。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仿佛真的应了那句人人自危的寒冬期。

**

**

2018 年走势太好,2019 压历山大

之所以有如此大幅度的数据下降,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其一,2018 年走势太好。一件事一旦触及天花板,想再往上走,要难上加难。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认为,“2018 年,中国电影创作在类型上有突破、美学上有突破,社会的影响力也在加大”。

的确如此,从春节档的《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 2》,到暑期档的《我不是药神》、《一出好戏》,再到国庆档的《无双》、《找到你》,以及《无名之辈》、《后来的我们》等片,兼具了动作、刑侦、悬疑、现实主义以及爱情等题材。这些优秀的国产片为市场贡献了 63% 的占比。

其二,今年上半年本土爆款难出,作品平均票房低,进口大片也成绩平平。去年平均每天有 1.68 亿票房,而今年有将近 40 天左右平均票房徘徊在三、四千万。

除了春节档的《流浪地球》(46 亿)、 《疯狂的外星人》(22 亿)和《飞驰人生》(17 亿)外,最高的便是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9.5 亿)和《反贪风暴》(7.88),且口碑上差强人意。而进口大片除了《复联 4》外,票房最高的《惊奇队长》和《阿丽塔:战斗天使》也只在 10 亿 左右,爆发力不足。

其三,继去年全面取消 8.8、9.9 元等超低价票之后,电视市场迎来最强票补禁令。虽然售票平台仍有 19.9 元的特价票对外出售,但不得不说,观影人次受到直接影响,大大减少。

其四则是与业内大环境息息相关,由于税收政策的变动,导致融资不畅、上市公司市值急剧缩水,也给电影企业经营者们带来巨大压力。去年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便提出一个观点: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国内会有上千家影视公司面临倒闭。目前来看,此话不虚。

**

**

未来,需要创造和艺术性

中国电影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新中国成立后,因为错综复杂的思想政治运动,电影发展步履维艰,直到 1959 年才迎来第一个高潮,打破了思想局限。

第二次高潮被认为是 1979 年,出现了以《巍巍昆仑》、《开国大典》为代表的献礼片,走出了传统献礼片的模式,注重对人内心的揭示。

第三次创作高潮则是 1999 年,以《黄河绝恋》、《紧急迫降》等为代表,标志着国产片开始尝试在故事结构、高科技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

今年是又一个 20 年,中国电影的未来要从题材的丰富性、技术的高能性,更重要的是艺术的创造性上实现突破。

首先是题材的丰富性,一段时间内,国产电影一直在喜剧片、爱情片和青春片中打转转,但真正打破困境的往往是具有创新性的,比如动作片《湄公河行动》、悬疑片《无双》、现实主义片《我不是药神》等。

另外,跟风性是市场的顽疾。当《无双》成为票房黑马后,短短一年,就有近三十部犯罪悬疑片被排上行程,比如《风再起时》、《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刺杀小说家》等。但这种试图走近路,一味讨好观众,没有创新性的套路型创作,很难复制成功。

只有做到类型的细分,才能多元发展。

其次是技术性的提高,电影是一个工业化的产物,依托于科学技术的支撑。美国的技术水平要高于国内,所以同样一部商业片,观众会因为特效好选择为好莱坞大片买单,而嘲讽国产片的粗制滥造。

在科幻题材越来越受欢迎的当下,电影的技术性必须有突破性发展,为观众营造视觉盛宴,而不是让科幻片沦为玄幻剧一样的下场。

最后,电影是大众艺术,但不是讨好大众的工具,艺术性不能一味的服务大众性。国产电影要想长足发展,就不能放弃艺术性,正如上影董事长任仲伦所言:“商业类型片也需要艺术家的创作,而不是简单的几分钟一个笑点,几分钟一个泪点。如果放弃文学创作,给观众留下印象深刻的东西就会很少。”

**

**

2020 年中国或成全球最大电影市场

即使很多人因为上半年的战绩,对今年的影视市场不看好,又因为今年寒冬期甚少有新片开机不看好明年的影视市场,但据外国媒体普华永道研究显示,中国将在明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预测显示,随着海外 OTT(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有线电视观看量的骤减以及实体家庭娱乐项目的转型,人口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爱看电影的国家。

2019 年美国电影市场总票房有望达到 121.1 亿美元(836.1 亿元),而中国则是 110.5 亿美元(763.37 亿元)。甚至在未来几年(2021-2023)内,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都将是世界第一。

从当下的环境来看,中国今年 763.37 亿元的总票房有点不切实际。但往长远来看,也不是没有可能。今年暑期档的《少年的你》、《上海堡垒》《八佰》,国庆档的《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国》,无论是从制作还是演员阵容来看,都比上半年的影片更为让人期待,成为爆款的希望很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与其一味强调寒冬期,不如把它看作挑战,寒冬之后的春意才是业内从业者们真正需要在意的。把寒冬期看作过渡期,对影视行业充满信心,潜心在内容创作上,才能更加从容的面对机遇。

知乎用户 孙浩 发表

就是没有好电影。

别跟我扯别的。

我今年去电影院五次,分别是流浪地球(两次),阿丽塔(后悔),复联 4,绿皮书。

我是很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而且有好片的情况下。我会拉人去看,鼓励别人去看,甚至请别人看。

流浪地球,我和我男朋友看一次,和我初中同学又看一次。第二次是我们一起出去玩,我说流浪地球超级好看,他们平时不怎么去电影院,禁不住我鼓吹,就去了,我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陪着又去看了一遍也不烦。

试问,如果不是流浪地球好看,我会吹么? 我会第二次去看么?

我从小到大看 xman 长大,本来黑凤凰早就在我的电影院日程之上了。但为了表示我的愤怒,我决定不去看了。电影最 top,等一系列 B 站影评 up 主全部给出差评,我又不傻,还有豆瓣。

说真的阿丽塔我也很不满意。

后来黑衣人。卧槽。黑衣人第一部重印我都会去看。但第四部扑街。我是不会去的。

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告诉拍投资方。你他妈想把我当傻子。没门!

电影是门艺术,别给我工业复制品。我不要。尤其是美国大片。

知乎用户 Ming 丨 Iamgoda 发表

因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在非国产(辣鸡)保护月里出现了一整个档期都是菜鸡互啄的情况。


《蜘蛛侠:英雄远征》也就那样。

7 月档还是和 6 月档一样辣鸡。紧接着就是俩月国产保护月。《攀登者》国庆前不上映的话就不用给任何电影钱了。

知乎用户 simon 发表

我就想说哪天电影院能不能考虑一下不喜欢三 d 的观众。不是没有钱看不起,但是电影院里面看 3d 真的很黑,而且有些纯粹是伪 3D 的,看完了头晕难受不说,还得被迫再多戴一副眼镜。我知道有夹片,但有的电影院夹片还要求你交押金, 而且戴上了看电影就是黑上加黑,每一部看上去都像权游的最终季。流浪的地球我就是看的 2D,也不妨碍我欣赏这部电影啊。很多电影里面硬搞上三 d 电影,我觉得纯粹就是为了卖高票价。妇联除了 1,23 都是在家里看的,就是受不了三 d. 很多想去看的电影,一看后面只有 3d 这个选项,直接就 pass 了。

知乎用户 白起 发表

好电影越来越少,一直都感觉漫威将电影市场摧毁了,最近能看的大部分都是超级英雄,没多少人想冒大风险去投资一部大制作,今年不包括超级英雄的电影大部分也不行,拍的不和逻辑

超级英雄片越来越多,大家对超级英雄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超级英雄本来还算正常的质量瞬间变差了

没有好电影去什么电影院

知乎用户 single man 发表

这个月有好几部电影要是放以前,我直接就去看了《黑衣人》《黑凤凰》《追龙 2》等,但是今年我学乖了,先看影评、评分,很好的避开了这几个坑!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国内外各大片商自己做的,把观众的信任一点点作没了,还想拿屎出来卖已经没人会买账了!两张电影票 80 块,前前后后还要搭上我两三个小时,我去干点别的什么不好,非要在你这找不痛快!

知乎用户 嗨小子 发表

归根结底还是好的好的作品变少了

如果每部电影都像妇联 4 的观众认可度和火爆程度,很难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吧。

看看现在的电影市场,好演员青黄不接,小鲜肉、流量网红参演要价高,让本来电影制作资金不足的团队更是捉襟见肘,只能在其他的环节压缩成本,这样的影片质量可想而知。

其次是影票价格的加价不加量,以往十几块的 2d,二三十块的 3d,现在翻了一倍不止吧。很多人觉得五六十块看一场电影不值得,除非你是那部电影的真爱粉了。

再就是现在互联网技术得飞速发展,让网上盗版资源猖獗。据个人不科学观察,国内一般热度的电影,影院上映 1-2 周内就能在网上搜到高清资源,像外国特别火的资源妇联 4 之类的,一个月内也能有高清版了。更何况,现在几十块充个视频网站会员,大把的热门影片任你看了,对于不是特别追求影院效果的观众来说,不是美滋滋?

知乎用户 alfashan 发表

因为看不起啦。。。再加上美国大片普遍的疲软,情节越来越差,国片又完全不自强,我都已经快放弃去电影院了,整个 6 月唯一想看的居然是千与千寻┑( ̄Д  ̄)┍

知乎用户 玩匠 发表

这个答案在这一样适用…

[2019 国内电影票房能否超过 2018 年?​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6847077/answer/704393904)

以下是想在这个答案里加的一东西,但不知道加在哪(放到原文有点多余)


关于对电影的消费态度和影院的市场:

个人认为看不看电影跟你城里村里并没有太大关系,跟你是一岁还是八十也关系也不大。

有的人觉得去影院是刚需,有的人就当消遣去不去都行,还有的人感觉没有去的必要

常看电影只是特定人群。大多数人只是偶尔去影院。还有更多人从来不去影院。

影院很难改变第三类人。票价高了会左右第二类人。电影不好了会让第一类人动摇。

而我们所说的电影市场,是排除第三类人的。

那第一类第二类人有多少?

以战狼 2 作为数据天花板,大概算一下:

(数据:猫眼)国内票房最高的是战狼 2,票房是 58 亿,平均票价 35。场均 39 人观影,2017 年的荧幕数量按 5 万算(年底超的 5w)….

算下来:战狼 2 的观影人数 1.65 亿人次。这大概能说明中国能够去影院看电影的人数了,1.65 亿其中还包括一些水分和二刷三刷的总人数。如果再把人次分摊到全国总荧幕数和场均观影数…….

我们的得到的结论是:战狼 2 档期之内,全国每块荧幕播放场次为:84.6

换句话说:如果全国所有电影院所有影厅同时放战狼 2(不放别的),每场 39 人看电影,一天放 4 场(战狼 2 时长 140 分钟), 达到其票房需要连放 21 天。

**不管是人数还是市场,这就是单片的天花板了,再高已然不现实了,**别忘了同档期还有一堆别的电影呢。

中国 14 亿人里,真正能去影院看电影的人(算上可去可不去的)大概也就是 1.5 亿的样子…

600 亿的票房够这 1.5 亿人每年看十几部电影的(一个月一次多点),对比一年上映的五百多部电影,So,真实的看电影人数大概就这么多…..

以全年 600 亿的标准,全国 6w 块幕,一年 365 天,平均每块荧幕每天贡献票房是 2739 元…

平均每块荧幕每天只有七八十人次的客单量….. 按一天八到十场的播放量….

达到 600 亿只需要每块荧幕平均单场只坐七八个人

换句话:平均每个影院每场电影只需要七八人观影….

那就不会出现负增长的局面(至少是持平)

可是我们今年连持平都达不到了

结论:短期来说,电影市场就这么大,因为这部分人就这么多,难以转化。与别的无关。

关于电影质量:

2018 年全年上映(国产加进口)一共 514 部

如果总是单拎出一部或者几部爆款来证明票房与市场的前景

真的是没什么说服力的。泡沫总有破的一天…. 反而是问题发现的越早越好

国产电影质量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其实我们对自己的影片质量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流浪地球放到好莱坞被十几年前的后天压着打,论讲故事有原著加成的情况下还没疯狂外星人讲的好(虽然外星人也有原著加成),战狼 2 的水准还不及敢死队…. 这都是事实…

国产商业片市场化才发展了二十多年,电影工业化还没 20 年。真没必要跟好莱坞跟欧美去比。国内刚开始做大片的时候外国的指环王黑客帝国都完结了…..

我们在发展中国家已经是第一了,而且发展的很快。泡沫肯定有,不过这是一个必经之路。至少在电影质量提高上,大环境是好的……

知乎用户 Biubiubiu 发表

主要是现在我看视频,至少加 1.5 的倍速,电影院不给加,干脆不去了。

知乎用户 有 360 天了么 发表

那四个字之后,资本家没地方奢侈糜烂了,只有专心压榨无产阶级,无产阶级 996,没时间了呗。

哈,以上是玩笑话。本人概不负责。


其实这笔账很好算,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就那么多,这些年票房增长可是收入增长的几十倍,这趋势可持续么?

说实话,9 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把潜力挖掘的七七八八了。

以前是电影屏幕数量增长,靠话题电影带流量,今年屏幕数随着商业地产退热增长不明显,而目前为止有什么话题电影么?我没听说。

居民储蓄已经有拐点了,信用卡花呗都在爆的边缘,电影票信贷消费的比例你们猜是多少?42%。

当然,回暖是肯定的,暑期电影票房这不还没出么。。。

知乎用户 小小哀愁 发表

1. 票价涨了,因为长年的营业亏损加上国家取消票补,今年院线采取了类似特朗普涨关税的只看短期收益的手段。春节档票价普遍上扬,到了妇联 4 直接卖出 300 一张 IMAX 票的举动。吓退不少吃瓜群众。

2. 影片质量不行。春节档过后,除了妇联 4,这部漫威一阶段收尾之作,其他片子,国产的,好莱坞的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商业片,国产基本是炒冷饭,比如某前任系列,也有部分带青春印记的片子,比如老师好,更有部分完全砸场子的片子,比如人间喜剧。而好莱坞方面,阿丽塔因为剧情狗血即使卡梅隆亲自来华宣传也只能拿走 7 亿票房,驯龙 3 搞了两龙谈下恋爱,剧情太平淡,没有新颖点,也只拿走 4 亿票房,惊奇队长作为妇联 4 最后铺垫片,有惊无险拿下 10 亿 + 票房。但是剧情上的乏力,以及为了铺垫妇联 4 而铺垫妇联 4 的做法,也让很多人不买单。哥斯拉 2,怪兽线没问题,人类线侮辱智商,加上太过喧闹也不是很多观众的菜。大侦探除了靠皮卡丘卖萌没有任何卖点。阿拉丁全程只是为了看威尔史密斯搞笑和女主颜值,至于其他九没有了。基本都是很常规的流水线作品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

平淡的影片市场加上高票价带来的连锁反应,负增长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不得不说其实还有一件事,就是战狼 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这样影片的出现已经完全拔高了整个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标准。所以比如哥斯拉 2,大侦探这种放 2-3 年前一定会在中国被热捧的片子放到现在只能中规中矩。这也是价值回归的表现。

-—-Update—–

回答杠精。

  1. 阿拉丁在全球票房多少你知道么?你黑哥斯拉可以,你黑阿拉丁你黑的起么?

目前来看阿拉丁全球票房报收近五亿美元。这对于一部好莱坞商业片来说就是个及格的票房,比起美女与野兽 10 亿 + 的票房差得甚远。该部影片投资高大 1.83 亿美元。加上宣发费,基本是过 5 亿才能保本。所以你告诉我她很厉害么?而且中国观众对于这种类型片子都是热情较低。影片最大的卖点除了用电脑渲染了一个动画世界之外,并没有多出彩。因为威尔斯密斯的灯神表演实在是气场强大,所以除了女主角的颜值,基本都记不得其他了。男主完全被沦为路人甲。看完我就忘记男主长啥样了。

2. 你说这四部片子,难道中国就这四部片子好么?

看清楚,我的评论里面始终围绕着商业片,不是电影。毕竟高规格的艺术电影诸如《活着》,《霸王别姬》等。这四部的确没啥可比的。但是商业电影注重的商业元素,商业元素的体现表现在票房和对应周边售卖。

《战狼 2》国产电影重工业商业动作片领头羊。

《我不是药神》国产电影写实商业片领头羊。

《红海行动》国产电影重工业商业军事片领头羊。

《流浪地球》国产电影重工业商业科幻片领头羊。

这是我们相比好莱坞工厂缺的题材类型。当然今年要上映的《攀登者》,《李娜》还会填补掉商业传记片的空白。以前这类题材的好莱坞片子在中国上映都会获得很好的票房。因为我们自己弄不出来,所以别人给的我们就认为是好的。但是等我们自己能弄出来之后,那么我们发现我们的标准都这么高了,外面来的如果标准比这个低,那可能我就要考虑一下买不买帐了。这是一个观众心理变化的过程

再次之前还有

《捉妖记》魔幻题材代表

《寻龙决》盗墓题材

《泰窘》喜剧题材

《西游伏魔篇》魔幻恐怖题材等

并不是说上面的那四部最好,是说这四部的出现填补了对应空白也增加同类型好莱坞产品现在的准入票房门槛。

知乎用户 野糊吏 发表

月有阴晴圆缺,凡事都有高潮低谷。凡事都有资源上限,电影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野蛮生长,总不能一直无限增长下去吧,总有碰到天花板的那天吧。

而且这也正好杀一杀前几年形成的流量虚高补票房等歪风邪气。等资本得大潮退去后,露出了一堆不穿底裤的傻逼。那些所谓的电影市场分析,拿着所谓的流量,真把吃瓜群众当傻子瞎子了啊。天天拍各种莫名其妙的二逼电影,还嘲笑这届观众不行。现在终于被市场总脚投票打脸了吧。

说今年票房衰退是因为票价涨价,这有道理,但也不全面。因为本来的低票价是各种资本补贴造成的假象,现在不过是重新接地气而已。票价回归只不过是把那些只因为便宜才来凑热闹的人吓走了,对真正的电影爱好者而言,这点涨幅还不算不可承受。

而且今年再票价大涨之下,还是出现可流浪地球和妇联 4,两个高票房电影。说明真正的好电影,大家还是愿意掏钱的,还很有市场。这次票房衰退,正好来个行业洗牌,把那些资本流量虚高的二逼淘汰了。

票房衰退虽然短期对电影行业打击不小,但长期来看还是很及时的行业整风。不然天知道以后还会出多少流量电影,洗钱电影。大浪淘沙,始得真金。

知乎用户 杨斯文 发表

从去年的娱乐圈补税我就发现不对劲了……

知乎用户 狗娃子 发表

1、电影质量下降。电影越来越不好看,评分越来越低,观众满怀期待去看,看完之后拼命吐槽,并通过朋友圈、贴吧等各种途径散播出去,没看的人看到这样的评价,那点微弱的想看的欲望也就被浇灭了。

2、票价上涨。从今年春节票价的第一波上涨,到后来的《复仇者联盟》150 元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要知道之前的价格可是十几二十块钱的,大家对票价的高幅度上涨日益不满。据我所知,很多人都不愿为复联的高票价买单,放弃首映,等票价回落再看。

票价上涨斩断了大家的消费冲动,票房自然受影响。

3、娱乐途径多样化趋势明显。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虽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并非不可替代。现在娱乐节目兴起,质量逐步提升,《中国好声音》、《中国新说唱》、《我是唱作人》、《乐队的夏天》等娱乐节目异彩纷呈,人们选择的余地更多了,电影的优先等级就靠后了。

4、“消费降级” 观念影响。不知什么时候起,“消费降级” 的大风渐渐刮起。打开某瓣、某乎,消费降级的话题都长期盘踞榜首。更厉害的,榨菜的股价一路飙升,提示我们消费降级已经到了如此境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票价的看电影行为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网络媒体的宣传,吃土行为的普遍,潜移默化下,去影院的人逐渐变少。

知乎用户 chenzj(郑升和) 发表

我有一计:

适当增加外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公映部数,并推行国别多元化政策

假如每年 200 部(去年是 120 部),取消批片,全部分账,但单一国别的比重不超过 25%——这一条不做明文规定,只做内部掌握,免得被特定国家抱怨

大家在银幕上看到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影片机会大增

知乎用户 流岚 发表

现在在电影行业洗钱的也越来越少了是一小部分的原因。

随着电影工业化的到来,影片顶端的质量比率上去了,制作成本以及宣发成本也是逐年走高,政策和风险不可预测的因素增多,靠电影票房回本已的可能也越来越低。

大量热线撤出,老 IP 炒了一道又一道,故事新意值越来越少,现在主流就是翻拍,已经没有人愿意创造故事了,风险太大,辛辛苦苦创作完兴许就大众不买账,花费还更多,大多制片人包括生意人更想拿现成的。

明星的票房号召力远不如从前,各种娱乐项目越来越多,网络大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的多方打击,人们对电影的需求更是不胜从前,电影只会越来越难做。加上我们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审美和口味总是与时俱进,要求也自然越来越高,在电影质量没能跟上观众的审美的时候,观影欲望逐年下降是必然结果,本来内容创作供应这一块,本来就应该属于电影行业的天花板,内容创作有多高,电影行业的天花板就有多高,反之亦然。我一个看了这么多年电影,花在电影院里的钱比我买的衣服鞋子都多的人,我现在也没什么观影欲望了,加上以前我们的认知还不高的时候,很多电影都能口口相传,现在哪怕一部现象级电影也不会有人向从前那般口口相传了,受众面自然而然的就降低很多很多了。

投资方也越来越考虑明星流量号召力,投资回报率,投资也势必也越来越难,加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大家越来越忙碌,70 后已经近乎绝迹,80 后还处于观影爱好的人群已经属于凤毛麟角了,00 后还未成为社会消费力量的中坚力量,但 90 后已经过了高频观影的年龄了,已经开始走向事业,家庭,的路上了,再加上票补取消,一部分观影人群不愿意花更多的钱体会不到更好的娱乐,明明到时候开个会员在视频网站可以免费看,为什么要多花几十上百?原来 9.9,或者 19.9,29.9 的票还能接受,现在动辄 59,89,119。加上看电影要去外面吃饭,喝奶茶饮料,七里八里买点零食,只要出去看场电影,两三个人的情况,消费就是大几百。已经相对昂贵了。更别提前段时间的《复联 4》,湖南长沙已经卖到将近 300 块一张了。而且各种花式操作,什么 3D 就不说了,4D,5D 影厅越来越多,抬高一部分票价的同时,观影体验真是傻到无以复加。再说 3D 技术有的还行,但是纯粹为了抬高票房的同时做伪 3D 为噱头的也越来越多,看得头晕目眩不说,钱还花的更多了,我们也从最开始觉得 3D 电影高大上,视觉效果更棒的那个骗局走出来了,2D 电影其实对于某些电影来说观影感受更棒。

加上现在私人影院以及盗版越来越横行,以及科技产物越来越好,电视机尺寸越来越大,屏幕越来越好,分辨率越来越高,投影仪越来越棒,家庭影院,VR 眼镜观影更棒,反而直接去电影院观看的,费用和收获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再加上我们本身也越来越明白,消费观念也是越来越趋向理性消费。

再加上真正的有演技的演员越来越少,电影作为剧本本身就是需要演员,观众也渐渐地明白这一点,自然而然前几年开始兴起的粉丝经济电影流量明星带动票房的现象已经快消失了。而且老一部分的导演和新一部分导演中间断层太大了,编剧更是如此。电影平均质量还是上不来,市场就自然的上不来。加上这一行本来就难做,新人插不进去也不想插进去,老人又创作不了更好的,那么上述所说的改编翻拍,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所以为什么近几年的电影大多以翻拍改编为主,借鉴挪用拼凑为辅。

再加上全民信息化,原来你想去知道这部电影好不好看,只能通过身边朋友去问,朋友没看过的话,网上所说的还不那么具有公信力,现在豆瓣微薄猫眼淘票票等等网站,影评短评公信力越来越高,甚至剧透盗版越来越多,观影欲下降也无可厚非。

现在只是开端,下降还会继续持续,直到内容创作的天花板提高,和 90 后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估摸着就开始反弹了。

知乎用户 年华一派 发表

最近,关于票房下滑的新闻见诸媒体,引发电影圈和影迷的关注。

据悉,2019 年的 1-5 月,中国电影的分账票房(不含服务费)和观影人次同时出现增速为负的情形,其中票房同比 2018 年 1-5 月下降 6.35%,而观影人次同比少了 1 亿人次。

这是 9 年来中国电影大盘首次出现如此情形,虽是盛夏,却令行业倍感冬天的寒冷。

伴随高考的结束,暑期档即将来临。这个中国电影市场仅次于春节档的漫长的档期,对于 2019 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至关重要。

是再攀高峰,还是继续增速下滑,暑期档的成败是关键因素之一。

2019 年暑期档上映的电影总数约 60 部,其中既有好莱坞大片,也有国产重磅之作,更有部分批片,也算是百家争鸣,共分蛋糕了!

眼见着暑期档战火纷纷,喊杀声四起。

可如果非要找出轻松赶超《流浪地球》、《战狼 2》的影片,真的是一部也没有,只能寄希望于出现《我不是药神》这种现象级黑马影片。

前 5 个月的票房和观影人次下滑,或许是在启示众多的电影人扎根观众。

那个热钱涌入,炮制跟风就能吸金的狂飙年代已经远去,躺赢不复存在。是时候该创作一些更优质的影片来重新赢得观众认可了。

这个时候,就看谁真正体察到观众需求,谁才有机会问鼎下一个冠军。

详细文章详见:

[年华柳小白:2019 年暑期档群雄并起,谁来问鼎?​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720516)

——————————————————————————————————————

文章由年华一派公众号(liuxiaobai2018)原创,欢迎订阅知乎专栏或搜索关注公号。

知乎用户 小边观点 发表

不仅是影视行业大环境不好,而且金融环境也不好。

眼下滞涨风险在上升,我们可以看到先前的互联网金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减税降费、棚户区改造大多溃败,后来的供给侧改革也未有建树。制造业凋零,消费端萎靡,面临严重外部风险冲击,唯一不变的是房价上涨。

眼瞅着内需市场在萎缩,可是物价却越来越贵。

票价也是一样十几块蹭蹭往三位数跳,尤其是去年取消票补之后,烂片都敢卖五六十一张,观影人群自然大幅减少。

曾经的 “口红效应” 在互联网娱乐上升势头迅猛的今天,似乎也有被颠覆的可能,经济不好人们确实想看片缓解心情,但是网剧和网综一搜一大把,凭什么要求人家花大几十块,去你电影院里挨不能调的冷风吹到流鼻涕?

此外,质量下降的问题我们就不说了,《黑衣人》、《黑凤凰》这样的好莱坞片都扑街,还用指望其他国内的圈钱之作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觉得国内的导演对于 “什么样的电影是值得观众花钱买票进电影院的” 并没有很充分的认识。

一些好的文艺片,其实并不特别适合在电影院看。

比如王景春老师最近那部。

这样的片子只适合独自或者和有亲密关系的人一起细细品味。

而烈日灼心就是很适合电影院观影的一部片子(或者说该导演的大部分片子)。

这并不仅仅是特效的问题,当然漫威做到了 “不仅让你去电影院还觉得没看 IMAX 是自己的损失”。

强叙事,节奏快,镜头有掌控力的片子会让观众愿意掏钱去电影院。

不然的话,买那么多会员,等个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不看,等视频网站上线了再看足矣。

50,60 的定价本身就很微妙。比如在 QQ 视频上线一个电影,付费 5 块,当中差价大概是 45 块吧,对于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这是一杯星巴克或者喜茶的价格,也可能是某天中午聚餐 AA 的钱或一个好一点的通勤餐。对三十来岁到四十来岁的人,这是家里孩子喜欢吃的一盒草莓,过得省一点还房贷的,这是一天二分之一的菜钱或者小孩尿布钱的几分之一。对五六十岁的人来说,没有小辈的带领他们根本就不会有用 60 块进电影院的消费欲望,60 块可以干很多事….

所以除非是流浪地球那种已经成为现象级传播效率的情况,大部分人不是选择 60 块钱看这部还是看那部,而是压根就不去看了。

至于富春山居图,向大佬他儿子主演的那部啥…(名字忘了),这种电影只有在刚开始 “烂得惊天地泣鬼神” 的时候才能获得关注,多了之后根本就没人搭理了。电影作为年轻人为受众的载体,“鄙视链”是很可怕的东西,特别是一线城市,毫无审美的去看一个口碑崩塌的电影是会被同龄人嘲笑的….. 再加上考虑看电影这件事的社交属性,这类型的电影大概率以后是没有市场的(洗钱造出来的市场不算)。

所以一味的大场面,打打杀杀撞车的爽片疲劳了,过于细腻文艺的片子根本不适配集体观影的情境,剩下的也就只有强叙事强情节的,观众认为 “好看” 的那一小部分作品了。

而在常见的导演里,具备这种叙事能力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位,前提是还不能请一些电视圈糊了试图 “大银幕” 的黑洞明星自败口碑。

房价、物价再涨上去的话,好演员的春天来不来我不知道,有些人的冬天肯定是来了。

知乎用户 财新网​ 发表

上半年(1-6 月)的数据延续了 1-5 月数据情况。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同比下滑。

**7 月 4 日,市场研究机构艺恩发布《2019 年上半年电影市场景气洞察》报告。**上半年国内电影票房为 311.7 亿元,同比下滑 2.7%,是自 2011 年以来首次半年度下滑。上半年,中国观影人次缩水超 9000 万,减至 8.08 亿。

在票房与观影人次下滑的背景下,影院的建设速度也开始放缓,上半年新增 4585 块屏幕,同比减少 207 块,但因此前影院连续多年的急速增长,2019 年上半年放映场次仍同比上升了 15%,至 6082.6 万场,上座率及单座票房产出则持续下滑,上座率下滑 2.8 个百分点至 10.6%,单日单座票房产出下滑 3 元至 21 元。

一位传媒行业券商分析师向财新记者指出,票房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影片供应速度跟不上。

近一年强监管带来的行业压力则是直接原因。限制片酬、查税、前两年激进并购引发的高额商誉问题等因素冲击全行业,许多影视项目因此搁浅。

6 月底的上海电影节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直言,“现在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信心和士气,整个行业从公司到演员受到的打击仍然没有扭转,每个从业者好像都是违法者,面临重塑形象的问题。“现在无论是电影局申请备案的影片数量还是各拍摄基地的开机数量都非常少,整个行业都在观望。同时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基本处于放弃状态。

影片方面,上半年票房前三名依次为《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 4》、《疯狂的外星人》,各自录得票房 46.6 亿元、42.4 亿元、22 亿元。

国产片总体表现不及去年,尤其是 2019 年第二季度,票房前 20 部电影中,只有五部国产片,2018 年同期有七部。从时间上看,主要是 “五一档” 优质国产影片缺失。

从类型看,喜剧影片数量减少,动画数量及单片票房均有所提升。上半年上映的喜剧影片从 2018 年的 45 部下降至 28 部,动画电影则从 23 部增加至 35 部,单片票房也从 0.8 亿元升至 1.04 亿元。

从影片成本来看,中高、超高成本影片数量分别下滑了 2.5 和 1.5 个百分点,中小成本影片数量虽然增长了 3.9 个百分点,其单片平均票房却从 0.26 亿元下降至 0.11 亿元。换言之,头部影片缺数量,而中尾部影片缺质量。

至于今年下半年电影市场走势,艺恩的报告认为,暑期档格局难定,国庆档则值得期待。目前已经定档国庆期间的影片中,吴京主演的《攀登者》、博纳出品的《中国机长》均关注度较高。

暑期档的不确定性来自影片档期的频繁变化。6 月底,多部电影临时改档甚至撤档。原定于 6 月 27 日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在上映前三天宣布撤档,原定于 7 月 5 日上映的《八佰》也在缺席上海电影节后正式宣布暂别暑期档。另有一批电影提档,《扫毒 2》提档至 7 月 5 日,《银河补习班》提档一周至 7 月 18 日,原定档 8 月 1 日上映的《小 Q》提档一周至 7 月 25 日。

一名中等体量连锁影院管理人士直言,影片撤档对今年本就生意惨淡的许多影院来说,影响很大。“《少年的你》和《八佰》两部影片至少是 30 亿元的票房体量。上半年票房很差,很多影院指望着暑期档赚一笔,现在暑期档还没开始票房就凉了一半。”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战狼 2》为什么能位居中国票房榜首?

知乎用户 雨云 发表 既然你问到了,那自然要分析全面。 1. 战狼 2 仅仅只是票房高吗? 不是。 战狼 2 网络上线当天凌晨,百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迄今为止,网播量超 20 亿,遥遥领先。 战狼 2 首播最高收视率破 3,拿下年度收视冠军, …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

知乎用户 abner.L 发表 普通观众:徐峥大善,字节良心,我们欠你一张电影票。 徐峥:先卖再说,保本要紧,顺便挣一波口碑。 字节跳动:营销成功,热度拉满,App 下载量再创新高。 院线:见利忘义,过河拆桥,都像你这么干,我们喝西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