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缪晓辉教授:对疫情防控的 7 点建议,关注和解决额外死亡问题刻不容缓
作者:缪晓辉 2021 年 2 月,BMJ 发表一篇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团队的研究,分析了新冠疫情暴发的 3 个月内武汉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额外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in Wuhan city and other …
重症病例二十多例,一下子就新增死亡七例,不会是上了 ECMO 续命的病人才算重症吧?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炎、贫血、支气管炎、哮喘、脑缺血、慢性肺炎、肥胖症…… 都可以算有基础病。过了五十岁的中年人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人绝对不会超过半数,这些人一旦感染新冠不幸成为重症,新闻媒体会不会报道新增重症病人多少多少例,均有基础性疾病?
我国人均 ICU 病床数量明面上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实际上情况更糟,因为很多医院 ICU 病房缺乏合格的 ICU 医护人员,真收治了重症病人得朝上级医院转运或请专家来处理。合格的 ICU 医护平时就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所以一个地区爆发疫情得靠从其他地区抽调 ICU 医护援助。如果疫情全面开花,那只能各地各自为战。病床不够可以扩床,医疗设备和物资不够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但合格的医护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在高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医务人员被感染的几率大增,让本来就不充足的人力更加雪上加霜,最后不得不让那些不熟悉危重病人治疗的医护人员赶鸭子上架来接手病人,当 ICU 医疗资源被击穿后病人死亡率会更高。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自 2000 年以来 ICU 病房招收的护士和其他科室一样绝大多数是没有编制的合同工,这些护士工作累、收入低、对医院没有归属感,平时辞职率就比较高。如果疫情成了常态,需要一年 365 天都得捂在防护服里面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上班,会不会出现大面积辞职导致人手更加不足的现象?
平时对医疗投入有欠账,可以靠全负荷运转来弥补,遇到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解决问题的代价就是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听说最近流行合订本
早几天保存的图 就知道会有用上的一天 (手动狗头)
这两天公布的都是” 医院死亡 “的数据。
那些阳性无法收治在家里死亡的,和养老院疫情爆发死亡的案例,都是真还是假的呢?
上海说不会封城
上海说物资保障充足
上海说全市没有高风险区域
上海说健康码是绿色的都是核酸阴性
上海说新冠死亡 10 人,都是高龄、有基础疾病的人
拿着死亡人数少来说事的,请看着前面的每句话都说 “是的,我相信!!”
大家不觉得奇怪吗?重症和死亡这么少,却要全国的重症专家支援。上海本地的重症专家太少?不够用?
所以别扯没用的了。真躺平,后果普通人真不一定承受的起。
这数据也未必是故意。但它就是看上去有问题。所以,大家还是各自珍重吧!
感染新冠病毒后,冠心病、中风的风险确实可能会更高
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心脏病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 Larisa Tereshchenko 表示,**“在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可能成为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最高风险因素”,**甚至比有确凿证据的吸烟和肥胖等因素的风险更大。
据 2022 年 2 月发表在《自然 · 医学》杂志上的论文,美国研究人员于 2020 年 3 月 1 日至 2021 年 1 月 15 日期间,将 153760 名新冠检测呈阳性的感染者,与两个共涉及超 1100 万人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1]。
(图片来源:文献 1)
研究发现,**新冠患者在感染的 30 天至 1 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包括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疾病。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者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能性增加 72%,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 63%,中风的可能性比对照组高 52%。
**在感染新冠病毒 1 年后,**无论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例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病)如何,**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都明显升高,**并且可能发生在既往没有心血管疾病的感染者身上。即使是非住院的轻症患者,相关风险也有所增加。
但是,这个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并没有详细说明感染何种新冠毒株和疫苗接种的情况。而且,在此期间,新冠疫苗并未广泛使用,Delta 和 Omicron 毒株亦尚未出现。但香港和上海的死亡病例告诉我们,纵然奥密克戎毒株毒性有所减弱,但对于有基础病的老人而言,威力依旧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8]Xie, Y., Xu, E., Bowe, B. et al.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of COVID-19. Nat Med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1689-3
有没有可能,如果上海早点一刀切,这些人都不会死?
唉…… 其实自从上海疫情大面积爆发,就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新冠死亡相对确诊有延迟,
很早就预言 4 月中旬将开始出现死亡病例。
上海无症状和重症的比例跟全世界的 Omicron 都对不上,这点早就被说烂了……
说实话,未来一段时间内死亡病例很可能继续增多。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看上海的疫情已经逐步得到控制,方舱出舱已经逐渐追上确诊。
但即使如此,上海疫情占用的医院床位已经不是少数。
如果上海不是国内最发达、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如果不是疫情爆发后中央从全国调集人力物力支援;
如果上海全面封控来的再晚一些;
那恐怕上海出现医疗挤兑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只希望这波疫情过后,上海能拿出更准确的数据,也为疫情期间出现的种种乱象给出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
我之前就说过,什么时候上海开始有死亡病例跟重症病历了,才能认真看数据。
之前真是敢撒弥天大谎。
十几万人的时候居然还是没有一例死亡跟一例病例。
简单的算算概率,以德国万分之二的死亡率来算,上海一例死亡病例都没有的概率是彩票中五百万的级别。以吉林千分之五的重症率来算,上海一例重症都没有更是彩票中了几千个马云身价的极小概率事件。
之前的数据显然是有人在刻意不把相关死亡跟重症统计进来。
上海之事,不像郑州水灾那样出一份报告,无法服众。
水灾那还是千年不遇的强降水,天灾属性占了大半。
言尽于此。
上海已经出现了 10 例死亡病例,其中年纪最小的 60 岁,年纪最高的有 101 岁。所有死亡病例的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死因是基础性疾病。
今天的发布会数据还没有公布疫苗接种的情况,但昨天的 3 个病例都是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所以我也想再次跟大家强调两个疫苗接种的误区。
1. 年轻人适合接种疫苗,老年人体弱不适合。这是非常错误的认知,从通常角度来说,即便年轻人不接种疫苗,死亡率也远低于中老年人,中老年群体才是最需要接种疫苗的人群。
2. 身体好的人适合接种疫苗,我有很多基础性疾病,打疫苗风险更高。这也是非常错误的认知,除了少数的绝对接种禁忌症以外,大部分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器官移植患者,尤其是像肾衰等严重疾病的人群,是更为优先需要接种疫苗的群体,这些人接种疫苗的收益要更高。而且这个群体需要关心的并不是疫苗的副作用,而是疫苗的效力,因为这些人免疫机能下降,接种 2 针疫苗所激发的保护力并不足以支撑起防御线来,需要接种最少 3 针,甚至要考虑 4 针疫苗才能构建起足够的防御能力。
同时还有一个误区是 Omicron 毒株毒性降低,这些人都是死于基础疾病,跟新冠病毒感染关系不大。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保持着许多微妙的平衡。当某些平衡被打破的时候会出现许多连锁的未知反应,如果这台机器处在一个整体健康的状态,这种平衡被打破还能有修复的机会。但如果本身这台机器因为老化磨损,或者本身就是带伤维护着使用,就已经处在一个踩钢丝的状态上了,任何一代外力的介入打破平衡,都可能造成机器的彻底崩溃。
为什么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最容易感染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呢?就是这样的情况,很多中老年人一身基础疾病,比如三高这样的代谢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的基础疾病,尤其是肾衰这样的严重基础病的,他们平时就依靠着大量的药物维持身体功能,本身就出在一个脆弱的平衡态上,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虽然病毒感染本身不严重,但在这种脆弱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在想回复回去就非常难了。最后很可能就导致死亡。
疫苗接种就是为这个机器提前做一点冗余的准备,让这台机器对这种冲击有一些防护能力,避免真的遭遇冲击的时候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
还是那句话,希望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能够遵医嘱,考虑下接种疫苗的事情。我们国家已经坚持了快 3 年的动态清零了,已经为大家争取了足够多的时间,这个时间不可能无限的争取下去的。
这都是之前压着的数字,慢慢放出来而已。
养老院悲剧早就传遍上海了,之前 20 万 0 重症 0 死亡,有点常识的都不会相信。
上海电视台 4 月 11 号才正式承认中央动态清零,因此抗疫只能从这时候开始算,前面的时间白费。
还没打疫苗的赶紧去打疫苗哦。
数据报得略保守了,吉林的比例比较贴合实际些。
香港这波 omicron 的数据表明从 2022 年 1 月 6 日到 2022 年 3 月 31 日,一共因新冠死亡 5906 人。其中 60 岁以上占大头(96%),没打过疫苗的死亡人数占 70%,远高于打过疫苗的。
防疫政策如何制定,总有人获利,总有人损失。
无论死因和新冠有没有直接关系,反正得了新冠是有可能死的。要让大家知道知道,省得有些人不怕到处乱跑,趁机发财。
据文献报道,每年上海会有 1000 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起码管控之下,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会大大降低。
数据来源:
COVID-19 Mortality and Vaccine Coverage — Hong Kong…
大家发现没有,某支付平台的疫情服务界面看不到死亡人数了。以前是明晃晃的 7 人死亡,近期全部隐藏。
为避免恐慌,也算是不遗余力。
医学角度试着解读一下,7 例应该确实都是死于基础病变。
本来不太想说,但看到外行的解读过于夸张,简单说两句。
1,60 岁那个,是标准的颅脑外伤死亡,有人解读尿崩说是不除外酗酒,进而说方舱里醉酒摔倒,这属实想多了。就是脑水肿、颅内高压、继而尿崩。
影响脑外伤结局的,首要是损伤程度,从十楼摔下来,和 2 米摔下来,当然不一样。
如果损伤程度一样,一般来说,处理速度就显得很重要,及时手术、减压,可能有改善。
但和新冠关系不大,即便严重的肺炎,估计也不会明显加重脑外伤的严重程度。
2,剩下六个病人,都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等,新冠肺炎可能降低血中的氧分压、增加心脏的消耗,导致冠心病加重为心梗、心衰、休克,继而死亡。这个逻辑是非常清晰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比如感染等等原因。一般来说,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都不是死于低氧,新冠病毒导致的,应该也不是。
如果要类比说明的话,马拉松是很好的运动,但有极低的概率导致猝死,心脏受不了高强度运动,越跳越快,最后不跳了。
概率低到 “北京马拉松” 平均下来每年都不到一例,也不是都死,全国每年也就不到 10 个吧。
猝死的一般都是训练不够的业余选手(疫苗没有打足)
但 60 岁以上跑马拉松猝死率明显升高。
如果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跑马猝死率极高。
但都是死于基础疾病,跑步怎么会死人呢。
年过 50 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敢拍胸脯说自己没有 “基础疾病”,不知道多少人愿意接受 70 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父母感染后去世…… 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这些难道是罕见病吗?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先是学了个 2300 / 盒只能治轻症的神药,再是学会了日本呢 “不测就是没有” 的精准做数据。看看全国多少重症专家支援了上海,看看新闻“陕西 3.38 万毫升恢复期血浆驰援上海”,吉林那么多重症,用的血浆都比你少……
罗列一堆普通人看不懂的急救医学名词,什么创伤性脑疝、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多发性大脑挫裂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性尿崩症…… 很多车祸也是死于各种器官衰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呢,死亡的直接原因也是基础性疾病呗。那些因为粗暴防控求医无门而去世的人,也是因为基础疾病啊。搞这种文字游戏有意思吗,感情上海卫健委和疾控招的都是文秘专业啊。
先学会实事求是,先把数据给记录准确吧,别再掩耳盗铃了。
百度上随便搜一搜,
今天是第 15 个联合国糖尿病日,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本市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35 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21.6%,意味着每 5 个 35 岁及以上成年人中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
中国是全球高血压患者最多的国家,在中国,每 5 个人中就有 1 个人患有高血压,每 10 例死亡中就有 3 例可归因于由高血压引起的卒中、心梗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出现死亡病例才是符合科学的结果。
香港已经有九千多死亡病例了,上海人和香港人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不可能没有几个重症和死亡病例。
接下来还会出现更多的死亡病例,你目前看到的是 60 到 101 岁,过几天你会发现死亡的平均年龄会下移,没有基础疾病的人死亡也会逐渐出现。
感染新冠病毒不会立刻死亡,死亡会在感染 20 天左右开始逐渐出现。我们不能说只看到这么几个人死亡,还都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就断定新冠不算啥,要吵着开放了。更不能因为这个就听信了国外已躺平的谣言,然后吵着要开放。
实际上国外从来没有躺平,以美国为例,美国在新冠疫情防控上的力度是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你看到的美国岁月静好其实背后有美国大量防疫物资资金的投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九安医疗一季度的业绩预告,净利润 140 到 160 亿,这个赚钱能力吊打了宁德时代,比亚迪数年的收益,可以和贵州茅台平起平坐。如果没有美国大量的防疫投入,九安医疗赚不到这个钱。另外再举个例子,美国人坐飞机和我们一样,都是需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并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恢复正常了。
我国的防疫投入虽然也很大,但是相对于美国,平均到个人所分到的资源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真爆发了全面的疫情,我们能分到防疫物资恐怕就只有少量抗原检测试剂盒和少量连花清瘟胶囊,这对你是不是真的足够,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有数了。
望周知。
从数学解读吧。
假设疫情是 -100 分; 那么共存派是 - 200 分,清零派是 - 50 分。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还在做抵抗的国家。一堆已经投降的在那边喊 “出来吧,看看我们挺好的”。
现在中国还有的选,这是我们 3 年的坚持,带来的巨大的成功。谁也不知道疫情的下一波变异什么时候到来,更不知道这一波的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既然这样,个人坚决支持政府抵抗下去。至于这个过程带来的损害? 没办法,疫情是 - 100,不抵抗是 - 200,清零是 - 50。
扶不正的。
这事儿,让不让从科学角度解读,不太好说吧?
基本实锤上海的重症 = 危重症 = 马上快死了。
上海的重症和死亡人数记录如下(根据上海发布):
4 月 13 日之前,重症 0 例,死亡 0 例。
4 月 14 日,重症 10 例,死亡 0 例。
4 月 15 日,重症 13 例,死亡 0 例。
4 月 16 日,重症 16 例,死亡 0 例。
4 月 17 日,重症 16 例,累计死亡 3 例。
4 月 18 日,重症 21 例,累计死亡 10 例。
18 日的累计死亡人数等于 14 日的重症人数。所以我谨慎猜测,19 日 - 22 日之间,会新增死亡 21 例(即现存重症)。不过危重越多,治疗压力越大,说不定会有提前。
如果你要说这重症不是危重症,那上海这治疗水平实在太差了,人到了重症只能再活四天就死了…… 对比一下那畸高的无症状比例,上海人这到底是身体好还是不好?
最后,如果你要说这些人是因为基础病而死,不是因为新冠而死的。那所谓的因为防疫而死的不也是因为基础病而死的吗?那位求医无门的护士是死于哮喘,那位没借到起搏器的老人也是死于哮喘啊不是吗?
何况这才报了两天死亡,人数已经远远超出了所谓的为防疫而死的人数,你们是以为接下来不会再新增了吗?垂死挣扎什么呢?……
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
这几年我们平时也就扫个码而已, 跟以前也没啥区别啊.
所谓共存派:
胡说, 你们这几年其实过得民不聊生, 只要病毒把你们都感染一遍, 让你们死个上百万, 日子就会恢复 “常态” 了
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
我们又不是在大城市, 这波疫情前都在正常生活着啊, 凭什么让我们都感染, 然后死一堆人!
所谓共存派:
放屁, 你懂你自己还是我懂你, 抛开事实不谈, 赶紧和国际接轨, " 别人都逆行, 就你正行, 那就是你的问题 “.
所谓 “共存派” 话术流程
级别 1
处理两只得新冠的猫, 一边摆灵堂烧纸, 一边哭喊 “你怎么不把我也带走”, “私人财产不可侵犯”,“1984”
级别 2
防疫过程中有人身亡, “防疫过度”, “新冠只是大号感冒, 早就应该和新冠共存”,“新冠不死人防疫害死人”
级别 3
开始有人因为新冠身亡, “这些人本来就有基础疾病”,“新冠死亡率低”,“死亡平均年龄高”
级别 4
医疗被击穿, 轻症变重症, 重症开始大量死亡, " 满地手机 “,” 我有一个朋友 “,"xx 日记 "
1-4 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5 是这帮人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他们拉什么屎
级别 5
疫情扩散, 死亡到达百万级别,
这时候估计够诞生个余华莫言级别的了, 什么活着 2, 什么靠狗体温熬过新冠之类的……
帽子就按那三年扣好了, 复制一遍就行了, 对着人口曲线一拉, 不管出生率有没有下降, 就说 “疫情死了多少多少人”
ps: 这几年绝大多数城市日子过得好好的, 平时也就扫个码而已, 然后一堆所谓 “共存派” 跑出来, 跟我们说 “这几年你们日子其实过得民不聊生, 只要病毒把你们都感染一遍, 死个几百万人, 日子就会恢复’常态’了”, 你们不会有精神病吧????
这些老人,大部分都是有老年病,打不了疫苗的。
换句话说,八九十的年纪,哪怕是没有新冠病毒,随随便便来个病,她们也遭不住。
但是要清楚,国内老人特别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梗,脑出血等等病而打不了疫苗的不在少数,甚至还占多数。
共存派们想的永远都是打疫苗了就群体免疫
可是还有那些打不了疫苗的呢?
问: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是哪里?
东北?山东?
不,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是四川,江苏,然后才是东北的辽宁
人口老龄化不止他们三个省份,全国基本都这样,上了年纪,免疫力下降,你想不得病都难!
我是小区的网格员,每次我统计小区接种疫苗情况的时候,就总有那些老人,一针没打,政府有政策,60 岁以上的,一针疫苗都没有接种的,去打针,可以给五斤鸡蛋!
五斤鸡蛋,对于老人是多大的诱惑你们知道吗?
可是老人无动于衷,我每次上门问,老人都唉声叹气,他们说他们也想打,他们也知道自己这个年纪得了新冠就容易危险,可是自己高血压,脑梗,脑出血医院不给打!
你们有心的,可以去调查调查,全国的老人,得高血压的有多少,得脑梗的有多少,身体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占多大的比例!
不止是老年人,中年人也一样,很多中年人,打针过敏!
没错,就和吃香菜过敏,花粉过敏,辣过敏一样,相当多的中年人,对打针过敏!
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小时候打吊瓶的时候,我清楚的记得,在打吊瓶之前,一般都会打试敏针,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的人对打针过敏,有的人对药物过敏,这样的人都打不了疫苗。
一旦全面放开,和病毒共存,这样的人就会立刻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个又一个冷冰冰的数字。
每次入户,那些健康的中年人总是抱怨「做核酸有什么用,打疫苗有什么用,一天净浪费钱」
但是等你去那些老人家里,去那些因为身体原因,怀孕也好,过敏也罢,接种不了疫苗的人家里,你就会感受到,这些人是发自内心的渴望接种疫苗,但是他们确实接种不了!
一周前 “躺平派” 口口声声拿 “上海十几万阳性零重症零死亡” 当论据说新冠 “连流感都算不上” 时,我质疑过数据统计方式和发布实效性。
当时有网友评论 “非要看到上海死人就开心了”。
然而现在新增死亡病例多起来了,我并没有 “很兴奋” 或者“沾沾自喜”,更多是忧心忡忡——用一句电影台词:“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客观来看:上海目前的疫情数字统计和发布数据肯定会有相当程度的延迟和后期补正——有位在上海一线的同袍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以后肯定会有修正数据:大批(阳性患者)都是社区筛查阳性送入隔离点,别指望社区人员可以打诊断,都是送入医院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打诊断,该重症就打重症,(我们)已经诊断过了。确诊病例基本都是发热门诊就诊上报疾控,这些信息目前 CDC 还没有及时统计罢了。。。”
他的话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防疫一线的辛苦和混乱。
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我知道上海的防疫各种拉胯目前被全网嘲讽,但那更多是组织个管理上的混乱,是某些官僚 zc 落实层面的动作变形和思想滑坡,我们该骂骂该批评批评,但请一定别拿一线防疫人员撒气,他们是最累付出最多的。
目前全国各地的重症团队云集上海——我院的援沪医疗队前几日已经出发,人员配置以重症医护和麻醉医护为主:
就我所知,武汉同济医院重症医疗团队, 广州中山一院的管向东教授(业内称 “重症八仙” 之一)重症团队等等都在上海,他们应对的是几十万阳性患者特别是高龄基础病人群的重症倾向,这个担子是相当重的,也请他们一定小心防护,祝愿平安。
面对新增数字,大家都想从字缝里抠出点什么证明自己的观点;但那些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有意思… 特别有意思~
怎么说呢?这个回答我中午吃饭的时候拿着手机码出来的,当时在问题下排序第三——半个小时内收获大概 150 个赞,仅一人评论(还是关注我的人)。
之后我午休结束去麻了一台甲状腺,现在手术做完翻了下手机——好家伙 400 赞但有 136 个评论… 这不到一个小时互动井喷?
翻评论区:怪不得…“躺平爱好者” 都在这儿呢——看来他们也午休结束了有组织到我这刷评论了… 就是动作太整齐划一不装了~
再看看那些阴阳怪气喷人的玩意儿:基本都是新注册三无小号~
他们的逻辑是强调封控政策实际落地时民生保障的拉胯和各种不作为乱作为,却故意混淆「封控」和「封控不及时」的区别:怎么不聊聊半个月内彻底扑灭疫情的深圳和目前真正做到「精确防控」的武汉?
上海这波在最早期扑灭疫情,还有这么多烂事儿?一些人借着防控之名行疏漏管理甚至敛财之实各种磨洋工把上海老百姓往死里整,各位键盘上妙笔生花的王者不去掰扯掰扯,反而骂过去救重症的人… 叹为观止叹为观止~
![](data:image/svg+xml;utf8,)
当然啦,说这些他们还是会当成看不见,反正都是拿钱办事嘛~
我就想问问,这种明显有组织的舆论攻击,不管管?
不抛弃,不放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不放弃每一个弱势群体。
这是我们坚持清零政策的道德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上海必须执行,不可左右骑墙、阳奉阴违。
这是我们坚持清零政策的法律依据。
过年两年,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
这是我们坚持清零政策的经济依据。
新冠还在继续变异,放开会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根据香港死亡率,可以推算出 140 万以上的死亡数量,而我们只有 5 万多的 icu 病床数量。
这是我们坚持清零政策的科学依据。
美国等国家多次希望我们放开,共存。这是一个制裁上百个中国公司,和我们打金融战的国家,凡是美国挖的坑,我们别跳就是。
这是我们坚持清零政策的逻辑依据。
我们的人民热爱和平,痛恨汉奸,我们勤劳朴实,听党的话,这是过去几十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艰苦奋斗、国家高速发展积累的信任和感情。
我们的人民并非不热爱自由,但我们愿意为了他人的生命,国家的战略,暂时牺牲自己的自由。
人民是我们坚持清零政策的最大依据。
目前上海 21 例重症,某省向上海派出了约 20 名重症医护
假设有 10 个省市自治区派出了重症医疗队援助上海,且人数按 20 估计
假设上海的重症医护人员目前为 0
那么照顾每个重症病人的医护人数大约是 10 人
这也许就是张文宏医生嘴里的 “非常充分的医疗冗余度” 吧
希望此疫过后
任何地方的专家层面
无人再提共存
P.S.
上海的重症数据实际并不可信,按武汉时期的标准,一个重症病人平均需要 6 人照顾,加上上海本地团队,是没必要去这么多重症医护的
综合起来,逻辑是这样的:
甲一刀子捅到乙身上,乙被刀口流出的鲜血吓得心脏病发作,然后乙死了。
乙的死亡归因:心脏病。
**通报写的也很清楚了:直接死亡原因由基础疾病导致。**但我们也必须清楚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不是新冠直接影响他们会立刻死亡吗?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我觉得人活着应该学会将心比心,这世上有很多病确实是以如今医学没办法救治的,但至少新冠是我们可以去防范和尽量避免大范围感染的。
作为年轻人,绝大部分免疫力自然没问题,但老人和小孩本身免疫力就偏低,自然而然发生意外的概率就增大很多。
记得之前在微博和一个高喊共存和死亡率低的人辩论,我反问他一个问题(大致意思)我说:你能接受你家人都感染或者是因疫情而死亡吗?然后他就没有正面回答我了。
在处理疫情的确实很多的确有问题,我从来不否认这个事实,而且也一直希望多点改进和人性化管理,但不能因为有处理过程问题就反对清零,清零才是对人生命最大的尊重,谁不讨厌麻烦呀,我也讨厌,我也想像以前那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需要担心疫情问题,可既然疫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总是想着那些又有啥意义呢?
试问一句,如果那些因为疫情而死亡的病例是你的亲属,你是否会难受呢?难道你还能说一句:新冠没事,死亡率低吗?
有人突出说:因为封控而去世的问题。
那咱们就分析一下。
因为封控去世的原因无外乎,
1,原本健康的人,因为突发原因去世。比如车祸,得不到救治而去世。
2,原本身体有隐疾,突然发病去世。
3,原本就发现存在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尿毒症……,的病人。
其中一旦躺平,第 1 类确实不好说。
但是如果感染新冠(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开车,或者从事某些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其发生危险的概率肯定是增大的。
有人会说:我不让自己得新冠不就行了?
不说你能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就不会得新冠,但你一定保证不了别人就不会得新冠。
就像你你自己好好开车在路上,你不撞别人,就能保证别人不会撞到你吗?
更不用说,有一定概率会产生后果不明的某些后遗症了。
当然,杠精会说概率很小。但概率小,扛不住基数大。
另外就是如果大量出现 2 和 3 人群挤兑医疗的情况,突发状况也一样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2 和 3 类型的人群,一旦感染新冠,其症状一定比普通人更重,受到的损害也会更严重(现在的证据已经可以证明新冠对有基础疾病的人危害更大)。
我国至少 2.7 亿高血压患者(网上数据),大家想想,就算是百分之一的感染率(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就我们现在的医疗条件,救的过来吗?
还有,去过医院的恐怕都知道,那些优质的医疗资源,在紧张的时候,就一定能落到你和你亲人的头上?(敢打这个包票的,要么是富翁,要么是……)
封控的话,也就是封控区,可能不及时。但是好歹有外部力量可以支援,网上闹发声一下大概率也有的救。
但是如果躺平,那就是全部地区会陷入医疗挤兑之中,
指望外部救援?
到时候不落井下石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封控看似对底层求生不友好,但实际上却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底层。因为富豪家有余粮,就算小孩和父母一齐生病,也至少有大量的钱买医疗。
而底层,都不用大人和小孩全部生病,只需要一个人生病,恐怕就得全家提心吊胆。
底层还得时时担心,你的老板能不能扛过风暴,会不会一个不高兴就送你‘爆炒海鲜’。时时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感染,感染后,工作保不保得住……!!!
坚决支持国家动态清零政策。
底层要赚钱养家没错,但切记不能被人忽悠自己进火坑。
孩子是未来,可不能被忽悠着冒险!(知乎热榜,国外小孩感染不明原因肝炎。大家可以去看看关联性)
动态清零没错。
问题的真正症结是:如何在清零时,最大限度的保证民生和经济的流通运行。这是需要智慧的。
问题来了,没有基础病的老人上哪儿去找呢?
上海新增死亡 7 例,还真是凑巧啊。
上到 101 岁下到 60 岁,恰好在 2022 年 4 月 18 日 0—24 时阶段去世。
吊诡的重症:
无论中国平均还是之前的吉林,重型死亡率都是 5% 左右。
上海这波疫情,总计死亡 10 人,按照这个比率,真实重症应该是 200 人左右,仅仅只有上海统计数据的 10%。而上海这个重症数据,差不多正好是其它地区危重症的比率。
吊诡的无症状率:
上海这波疫情,累计阳性已经 30 多万,确诊 3 万多。
目前死亡 10 人,阳性死亡率万分之 0.33 和吉林相当(六七万总阳性,死亡两例)。
所以上海的阳性检测率,已经趋于正常。具体上海的数据来说,隔离区的数据降低,公众面的数据高居不下。
有人可能认为上海清库存清完了,但我觉得上海这操作不叫清库存。
上海这是技艺精湛的微操,颇有艺术观感,让人抓不住把柄。
上海一开始大量感染,病程早期很多人都是微轻症或轻症。上海一骨碌归类为无症状隔离观察。如果后期恢复了,就是实打实的无症状。但如果最后病情加重了,就变成了阳性转确诊。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天上海隔离观察确诊多,现在反而是社会面确诊多。
反正事后除了数据吊诡外,你是绝对抓不到人家操作把柄的。颇有意思的是,排除隔离观察,仅仅看社会面的感染者,无症状和确诊的比例和中国早先其它地区的的数据比例类似。社会面的数据,无异于是更为接近真实情况的。
话说,有多少微轻症或者轻症是在隔离观察中自愈的呢?上海还大发连花清瘟。这东西虽然不能预防新冠,但也有一些研究说可以减轻症状。反正各种操作之后,大量微轻症转阴,它们就是实打实的无症状了。
关于上海的现状和疫情预测:
我们知道国外的数据,普通阳性恐怕很难计入总数据。所以上海的阳性死亡率拿来和国外的死亡率对比差不多。
万分之 3,是国外的三分之一。
得益于中国集体资源,这个数据还算正常。
不过,要知道是,吉林的死亡率不到万分之一。上海仅次于北京的医疗资源,秒杀吉林不说,全国对上海的支持力度也是大大高于吉林。
质疑归质疑,最后谈谈上海的情况和预测。
不敢说上海疫情已经达到了真正的拐点,但疫情发展到中期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算,个人预估,上海最终病例可能是在增加 50%~150%,而新增死亡病例可能会翻番。
值得说明的是,国内奥密克戎死亡病例主要是基础病加持的。
目前美国的中青年占总死亡的三分之一,但按照以往的经验,年轻人低至 5%。
所以上海新增 7 人全部都是有基础病的老人,其实是符合预期的。
甚至上海这波疫情结束,也可能不会出现年轻死亡病例。
个人预估,上海疫情会在 5 月中旬逐渐平息(新增降低到 200 左右或以下)。
误差应该不会超过 10 天。
补充一点:
共存派大谈特谈新冠的死亡率和重症率,但总是忽视或者故意不谈新冠的 R0。
的确,根据海内外的报告奥密克戎死亡率 0.01~0.09% 不等,中国和日本在最低下限,欧美是 0.09%。而流感的死亡率 0.01%~0.05%,甲流感可超过 0.05% 甚至达到 0.1%。奥密克戎的统计死亡率的确和流感相当。
但是,奥密克戎的传播系数 R0 是 10~30,而流感是 1~2,也就是说一个流感感染者传播 1~2 个人,而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传播 10~30 个人,所以会导致流感的 10 倍以上死亡。
流感一年全球死亡案例数万,奥密克戎一年预估可造成 100 万死亡,实际威胁甚至达到了流感的数十倍。其中仅仅中国便会有 20 万,并产生近 500 万的重症,彻底淹没中国的医疗体系。
根据上海的情况,个人认为觉得中国未来的最佳方案,是对动态清零的优化(开放会是更未来的事情)。
现在很多复工的企业,已经开始和医疗机构合作对内部进行核算自测,这是一个很不错发展方向。不仅可以降低公共资源的占有,也可以大大降低交叉感染。
无论武汉还是现在上海,疫情早期都难免因为防控措施而出现聚众交叉感染。如果核酸检测,能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实体,这会好很多。又或者提高自测试纸的抗原准确率,并建立全国联网,防控期间硬性要求每天上传。
其次,建立充分的物流通道和严格的监管,合法正规各种拍照齐全的企业加盟,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隔离区的防控压力,最大可能性地降低负面影响。
再其次,城市群之间是否能建立互相合作的方舱(或者已有方舱进行联网),更加合理地处理外溢病例,或者分摊临近城市的隔离高压。
其实对于零星病例的追踪,中国已经很有经验。即便是对于奥密克戎,只要动态清零优化,我相信中国依旧能有 2021 年的发展动力。
上海的重症率全球最低,重症死亡率全球最高。
感觉像是在修仙,引来天劫之前岁月静好,一朝天劫发动就九死一生。
如果这次躺平与新冠共存,全国死亡上千万人,下次美军再投放新病毒,难道继续躺平死人?
问问共存派买办,中国几亿老人得罪谁了?
老人们辛苦一辈子,为国家做贡献,就不能让他们安享晚年?
4 月 12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1189 例、无症状感染者 25141 例,目前情况如何?
我算是看明白了。
上海这一手玩的 6 啊。
一开始确诊三五个,无症状八九百。
大家肯定关注八九百,然后为三五个感到庆幸。
不要紧!才三五个!
慢慢的,确诊两三千了,无症状两三万。
大家就会想,艹,无症状两三万了都。
却忽略了无症状变成了 30 倍。
而确诊变成了 1000 倍。
接下来重症和死亡病例。再加上迷惑性的年龄以及疫苗接种等。
估计会提高重症数量,减少死亡数量。
然后就是重症增加减缓,死亡开始翻倍增长。
跟上面确诊和无症状一样。
这手数据和通报玩的 6 啊!
说句实话会死吗?现在还剩多少公信力?
还是那句话,不行上海就让生产兵团管吧!
孟买人体质无敌,不管是从一开始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现在现在先重症里 16 个死了 10 个都显示出能孟买人的体质特殊
上海又开创了一个新的疫情划分标准,感染患者只有两种:要么是无症状 / 轻症患者,要么就是死亡患者。
感染 30 万人,死亡人数 10 人,死亡率 1/3w,这还防啥啊,普通流感也就这个死亡率吧。
上海现在的防疫思路逐渐明朗了:既然上面说要封城,那就硬封,也不管普通老百姓的死活。上海 zf 最关心的就是死亡率,只要新冠死亡率低,上海 zf 还是能找到防疫亮点,就相当于一俊遮百丑,对上就好交差。
甚至还能拿着极低的新冠死亡率来掩饰自己为啥前期不封城,因为我医疗资源充沛,能扛住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上海非新冠危重症患者屡屡被爆出惨剧的原因,因为 zf 倾斜了太多医疗资源给新冠患者,希望尽一切可能降低危重症 / 死亡率。
但这种通过牺牲整体上海居民的医疗资源来为 zf 防疫拉垮决策买单,是否合理呢?
老百姓被关着一个多月,物资紧缺,无休止的核酸。这样程度的牺牲个体利益,到底是为了换取更大的群体利益,还只是为了保住一些人的帽子?
最后,提醒在上海的朋友一点:如果觉得自己身体正常,真没必要出去做核酸,大规模做核酸是目前主要的感染方式。而感染人数只要一直维持在高位,依照目前的防疫路线,对医疗资源的挤兑就会一直存在,这其实也是把全市居民的最后一道健康防线给扯掉了。
上海现在的非新冠高危人群就是在裸奔。
出现死亡病例前,共存派表示:上海十几万人确诊、一例死亡病例都没有,所以需要为一个 “流感” 而封城吗?
出现死亡病例后,共存派表示:他们并非死于冠病!而是因为体内的其他慢性疾病爆发了,所以严格来说不算死亡病例!
我就想问一句:60 岁以上的老人,哪个身体没点病症的? 这个高血压,那个糖尿病,这些大有人在吧? 如果新冠病毒能激发这些潜在病症,那是不是意味着病毒的危害比我们想的还大呢?
而且不要忘记,现在上海的医疗机构还能应付得来每日约 2 万的新增病例。一旦选择与病毒共存,中国日增 20 万我都信。 到时候没有哪个省可以援助外省了,因为每个省连自身都难保,何谈援助?
到时全国各地的死亡病例将直线上升,真就不见棺材不落泪吗?
而且从国家卫健委的最新发言来看,上海 “与病毒共存” 的“试点计划”应该是失败了。中国再次坚持动态清零的方针。
现在就算网友呼吁 “与病毒共存” 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了。
医学角度说,这就属于新冠死亡和 “自然死亡” 重合的部分。
同理可以推论,香港也好,国外也好,必然存在一部分新冠死亡和 “自然死亡” 重合的数据。只是有些媒体,为了宣传把这种统计口径造成的问题,放大了。
也可以解释为何上海、吉林等内地信息和国外及香港数据有较大偏差。
香港原来报的新冠死亡率在千分之 0.6 - 千分之 1 左右。而新加坡给出的死亡率是万分之 5 左右。这明显差一个数量级。
千分之 1 左右一版是 “大号” 流感级别,万分之 5 左右是普通流感级别。
如果一个疾病真的是万分之 5,那么基本应该视作流感。而千分之 1 左右的数据则要重视。那么选择哪个数据呢?实际上要仔细评估数据统计口径。
有的国家是把所有死于新冠和 “死的时候有新冠” 统计在一起的。有的国家或地区则是严格分清楚了。
有的国家是比较严格的统计了所有确诊病例,有的国家是只有很严重的病例才会统计确诊,其他无症状的都没有检测过,所以这个疾病并不是因为各国防疫策略影响导致的病死率差异那么大。
很大可能就是各国统计口径造成的。统计局的锅,或者是防控中心的统计能力的锅。
病毒还是那个病毒。不要被各国不同的统计口径骗了。或者是像一些媒体一样,选择性只宣传对自己方向的数据。
科学防疫,首先要科学评估,连数据口径这么基本的问题都提,那么怎么叫科学防疫
现在国内关于共存和清零争议这么大,不就是因为数据问题吗。
仔细想想,一个统计学的统计口径问题,就造成国内民众认知的巨大割裂,还真是离谱。
那么我们国家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统计口径呢?
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国外数据,换算成国内数据。或者是就按国内实际样本数据就好。
不要一面批判美国制造了病毒,一面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奉为圭臬。
以前写过的回答。向大家普及,看待疾病的关键数据是要看超额死亡率。
如何看待韩国宣布全面解除社交距离限制?该决定会带来什么影响? - 姆拉克爵士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answer/2440456254
更新: 现在国家下午紧急抽调各地中医团队支援上海,很可能 Paxlovid 撑不住了!
————————————————
上海的重症死亡率很高。
在吉林,内蒙古,广东,乃至河北,北京,甚至云南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我建议要高度警惕 Paxlovid 是否会增加疫区死亡率,因为美国的住院死亡率也和上海的这个数据差不多。
一般来说,一个药,在真实世界使用的时间越长,其不良事件就暴露得越充分,许多通过了随机对照双盲 icon 的药物是经受不了真实世界的考验的,例如罗格列酮 icon 就因为特别是容易引起心脏病及心衰,早已被欧盟禁用,同类的药物非常多,例如西布曲明等等 ,当年也煞有介事地做过不少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随便一搜就能找到不少,最终因为经受不了真实世界的考验,因为增加严重心血管风险而被下架。
即使是连花清瘟这种处于众矢之的的焦点药物,这几年在中国疫区大规模使用,其安全性也是经受了真实世界的考验的。
而且连花清瘟已经做了多次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了,至今距离第一次试验已经过去了十八年,连花清瘟在真实世界也已经有接近二十年的使用历史。
但是辉瑞的特效药 Paxlovid,三期都没有结束,匆匆忙忙上市,截止今天为止,在真实世界的使用历史六个月都不到,上海却已经大规模使用了。
前几天铺天盖地说爱丁堡防疫死的比新冠死得多,现在呢?这应该远远还不是完整的数字。
好吧,爱丁堡在防疫层面上确实拉胯,骂多少遍都不足惜,但这不是全国层面上躺平放开,不再坚持清零的理由。我们有深圳快速低成本扑灭失控疫情的例子,这些例子应该能给我们继续优化清零政策的信心。
现在有些人非常会抓时机。疫情确诊死亡高峰期装死,等都感染了一遍,应死尽死了,就又跳出来说什么大号流感。可惜抗体坚持不了几个月,病毒也一直在免疫逃逸,如果没有特别大的惊喜,下一波确诊死亡高峰期还是会来。
对于一些明明很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些人却看不到,甚至否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还有的去带节奏哄骗其他群众。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没错,防疫政策总有一天会结束,但是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时间。何时可以不再戴口罩,不应取决于某些人的意志,而应取决于病毒变异情况,以及其他国家的长期稳定的死亡以及后遗症数据。国之大事,不可贸然行事,切忌赌徒心态。
众所周知,艾滋病是不会导致人死亡的,导致人死亡的都是因为其他感染
另外,上海的重症判定,怕不是已经在赌命了才算,
毕竟重症转死亡的比例太高了
这不是医学角度能解释的了。
还是从玄学角度解释吧。
看看广州的有症状 / 无症状比例,再看看爱丁堡的有症状 / 无症状比例,感叹一下广州人过得真差,体质差爱丁堡太多太多了。也感叹一下爱丁堡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直逼 m78 星云居民。
啧啧,这重症死亡率又刷新了我的理解了。堪称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感冒,一边是重症死亡率高到吓人。啧啧。
能怎么解读?
新冠奥米克戎从感染到重症死亡,大约需要 17~20 天的时间。
也就是说,这些人是 4 月 1 日左右感染的。宽限一下,3 月 20 日左右感染的。
上海第一例是 3 月 1 日。
也就是说,上海 3 月 1 日发现新冠阳性后,第一时间效法深圳去做防疫工作,在 3 月 15 日之前清零,那么这些人是不会感染新冠的,也不会死亡。
杀死这些人的不仅是新冠病毒,更是上海的所谓精准防疫制度。
看着吧,战线是瞒不住的。援助上海的医疗资源远超吉林等其他重灾区,还在说大号流感 0 死亡率鬼才信。后面还有更多的死亡病例,看着吧。
![](data:image/svg+xml;utf8,)
上海重新定义无症状,轻症和重症…
死亡我看你还能玩出啥花样来…
当初说好的要照顾弱者,要各种高尚品格的发达国家教育理念呢?宣传那些的人,在流行病起来的时候又是怎么说的,河山硕年纪不算大吧?死得其所?明明应该各种谴责听之任之的国家,他们无能,他们大多数国民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弃弱者生命于不顾。全社会不能戮力同心。多么悲哀
喊放开的那些人,我就问问你们,老年人有多少身体没毛病的,不带慢性病的?中年人呢?青少年呢?幼儿呢?要脸吗?明明是有人趁火打劫,不齐心协力过难关就算了,还要阴阳怪气说风凉话?你们不会老是吗?以为这个病传着传着就结束了?你敢保证这么互相传染下去不会常态化?以后到了六十往上别得慢性病,得了死亡几率暴增你就爽了?
明明是心不齐的关系。病毒而已,全人类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就行了。偏偏各有各的小心思搞得妖魔鬼怪横行。要是全球都一个制度,这病毒早就没了。你们没拿钱我是不信的。
这么说吧,30 多万阳性,监控了一个月死亡了 10 人, 这个数字已经低于自然死亡率了。中国 2021 年总人口 14.1 亿人,死亡 1014 万人,年死亡率千分之七左右,月死亡率万分之五。按照这个死亡率,那么 30 多万人一个月自然死亡就有 150 人。现在只死了 10 个,说明奥密克戎真是延年益寿啊。
还是从医疗政治学角度解读更有意义。
封国 800 多天了,新冠都快变成流感了,还要封来封去,岂不闻刻舟求剑?
英国政治家伯克说:“权力越大,滥用起来就越危险。”
永远要把权力关在真理的笼子里。
一
最近一个月上海累计感染人数已经高达 32 万
假设有一个小城镇,有 32 万人口,平均寿命预期是 80 岁,人口年龄完全平均分布。
那么平均每年大概有 4000 人逝世,平均每天有超过 10 人逝世。
二
香港本轮疫情已经趋向结束
按最新的估计,短短的两个月内,香港 700 万人口中,已经有超过 440 万人感染,死亡人数超 9000.
现在上海的累计感染人数已经接近香港估计感染人数的 1/10 了。
另外,香港在病情还在快速爬坡的前期,也就是日增还只有 7、8000 还没有大规模挤兑的时候,每天的病逝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天 4、50 人。
我看到的国内标准确切来源,博主是环球时报记者,所以不用担心记者的立场,这也解释了上海甚至吉林死亡人数偏低的原因,为什么死亡人数偏低?上海正常死亡人数是每天 400 左右,30 万人如果是随机分布,正常死亡每天也得 5 人,从三月份到现在才死亡十人,比自然死亡都低,明显不合理
可能原因有两点: 在方舱死亡,不算新冠死亡,因为没有确诊,重症患者,上大量消炎药和抗病毒药物,消除炎症和转阴,只要死亡之前新冠好了就可以。
(1)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6][7]
(2)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如今再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我不懂医学,作为一个普通发表一下感想。
这都两个月了,这些老人家同一天去世,我是不信的,大概率是逐步往外放死亡病例,昨天的三位老人家平均年龄 90 以上,今天下限到了 60。
我觉得死于基础病就是在偷换概念,按照这个说法,艾滋病一点危险也没有,艾滋病毒不可让人直接死掉,因为艾滋病去世的人们,都是因为其他疾病;同理,糖尿病也是,不就是肾小管无法正常的吸收糖份,有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一个人是直接因为糖尿病去世的,都是其他问题;癌症也一样,不就是长个瘤子么,又不会让你直接死掉。
换句话说,没有得新冠,他们会活的好好的,不会这么早就去世。
强调有基础病,真的有利于防疫工作吗?
对假数据并没有从医学角度解读的必要,从政治角度解读就可以了:新冠病毒在上海产生了政治觉悟,坚决不给上海政府添乱,死亡病例自然就下降了,只是偶尔有几个政治觉悟不那么高的病毒,非要给组织上添乱,我们不承认它们是新冠病毒就好了。
新冠病毒:谢谢你们这样努力的为我洗白,都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 3 级、脑梗死后遗症、心功能 Ⅲ 级、脑梗塞、低蛋白血症的错,关我奥密克戎何事
昨天探汤,投石问路。
今天试水,摸石过河。
上海已经用一个月时间使我们国家花两年时间建立的健康码公信力破坏殆尽,摧毁了风险地区划分体系。
现在死亡率、重症率的疑云重重又让我们的防控政策平添阻力。
根据新冠病毒病死率分布数据,新冠病毒攻击老年群体。
老年群体,特别是 80 岁以上人群的病死率高达 14.8%。
那些呼吁与新冠病毒 “共存” 的人基本都是掌握优势资源的 “年轻群体” 或者“优渥群体”,他们肯定没有想过他们老了以后,如果也遭遇年轻群体或者社会抛弃,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一直关注老人院的情况。
我记得当初英国,日本,美帝疫情一开始也是当流感的。尤其是日本,大规模死亡的报道,都是老人院开始的。
因为
1. 老人院年纪大人数众多,都是高危人群
2. 第二护理人员少,国外有新闻是护理人员扔下老人跑路了的
3. 私人机构,监管少。平时也少有舆论去关注。妥妥的最弱势的群体之一。
上海这次社会面确实拉胯,数据混乱,但不等于隔离人群没有参考价值,恰恰相反,上海有世界最大规模隔离人群,科学角度讲上海现在已经隔离了超过 30 万患者,可以说是全世界观察病毒真实危害的最佳样本,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算上海之前瞒报,现在总理坐镇,全国人民盯着,也瞒不住了吧?上海几十万患者全都隔离,这个样本比当年武汉还可靠吧?有朋友喜欢拿超额死亡来说事的,我国正常月死亡率大概 1/1700,如果隔离 340000 患者,人均病程半个月算少了吧?那死亡人数多于 100 的才是超额死亡,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上海确实重症率死亡率极低。
有人怀疑上海数据造假的,那请睁大眼睛看看全国的数据,结果也是连一个死亡的都没有呀?所以至少证明在正常医疗条件下,新冠威胁确实已经降到流感一个级别,难道全国的数据也造假吗?可以明确的说,这次疫情上海前期应对确实拉胯,造谣封城以前勉强可以自圆其说,但是封城以后,随着总理和全国支援到达,现在已经逐渐恢复正常,这几天连顺丰京东都已经恢复了,再造谣上海社会面有大量死亡,就有点过于搞笑了吧?社会面和养老机构肯定有少数没统计的死亡,这是封城不可避免的弊端,但数量不可能有很多,上海人本来就对全封闭的防疫措施不感冒,失个火拍个超市视频都引起轩然大波,**真有大量阳性死亡,绝不可能出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全家老小守口如瓶配合 ZF 隐瞒的情况,想瞒也根本瞒不住。**有些键盘大虾的意思是总理和解放军到了大半个月,上海还在大量隐瞒社会面阳性死亡的情况,这种搞笑谣言就纯粹是为喷而喷了吧?
一边骂人家灯塔、HK 防疫不利,一边把这些防疫垃圾地区的数据当成个宝贝,造谣自己国家的数据造假,这是什么神经分裂的逻辑?就不能有点民族自信看看我们自己的数据?
最后做个小小的对比:从我国去年初最后一例新冠死亡病例算起,肺结核同时期在我国直接造成超过 2000 人死亡,死亡人数对比 2000:0,如果和最近吉林两例上海三例一样有基础疾病间接致死的也算,那肺结核每年造成的死亡数远远超过十万,死亡人数对比 100000:5。
新冠已经肆虐了两年多,但是就算在人均 985 的我乎,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是存在很大误区
终于开始报死亡了… 新冠在上海不应该是 “基本可以 100% 自愈” 的温和派吗?!!!
我还是骂两句吧,上海防疫政策存在巨大漏洞,上海所谓的 “精准防控”“新抗疫之路” 在没有底线的管理之下已经变成了 “自以为是的偷搞自然群免!” 我不宏观评价群免的意义,但是自然群免、共存只适合那些年轻力壮的健康人,对于不能打疫苗的人和老年人基本等于灭顶之灾。(自然群免是针对于接种疫苗的人为群免而言,都是群免但是自然群免更加危险。)前两个月英国宣布解除所有新冠禁令与新冠共存,西方社会一片喝彩,但是看看鲍里斯的 Twitter 下面,无法打疫苗的人都在骂街,**认为政府抛弃了他们放弃管控等于让他们去死!**可惜了 101 岁的老人家啊,能活到这个岁数可以算是人精了。真是有天灾有人祸……
结论很清楚
能打的尽量去打
至少命保住了
我目前人在澳洲 上周刚打完第三针 Pfizer
除了手酸和困没啥太大的毛病
有基础疾病的先去找医生询问一下然后考虑要不要打
就像我母亲有重症肌无力 目前问了医生以后没有打
我是比较担心的
国内灭活讲道理比国外 MRNA 副作用轻多了
打了命至少保住了 不慌
这只是个开始。
新冠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有自己的规律。孟买有司再把它打扮成延年益寿的病,它还是要按比例害死人的。
估计共存派接下来的话术要转为:老人岁数很大了;早就该死;病人是死于其他基础病(有美国那味了);die of, die from, die with 和 die by 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都是清零政策搞的,不清零就不会死。
(先看媒体摘录)据上海卫健委通报,2022 年 4 月 18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死亡病例 7 例。年龄从 60 岁到 101 岁,其中 75 岁以上 6 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 3 级、脑梗死后遗症、心功能 Ⅲ 级、脑梗塞、低蛋白血症等严重的基础疾病。75 岁以下 1 例(60 岁),合并创伤性脑疝、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多发性大脑挫裂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性尿崩症。上述 7 人入院后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础疾病导致。
评:基础疾病死还通报个啥?不想承担抗疫不力的罪名,还想给卖老人疫苗留个口子,是上海的风格。
想起一个似美国笑话,就是说美家卫健官僚主义,流感流行期间死人,只要身上检出流感病毒,就都计入 “流感死”(并发症再说)。于是流感死亡就显得特别多,难免给东方某大国把数据弄回来当炮弹用——当然并发症这事就不提了。
——
补充:说来就来,下午看到一条同样的新闻,加了半句 “都没接种疫苗”。就直说卖疫苗得了。
我没注意到最近十位去世的老人是什么时候确诊的。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报告,说是奥密克戎会在感染 17 到 20 天后造成死亡。
如果是真的,那后面估计人会更多。
我特别反感有人说老人死了也算正常死亡,我有父母,我们有一天也会老。
没有 3 月的疫情,他们还能活很久。还能看明年的春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中国永远不会像美国那样因为新冠死 100 万人。
因为人数的统计方式和口径永远是一个谜。
很多人知晓这个事实,然后装作不知道。
也许这就是一种心理安慰吧。
说明上海已经开始出现香港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在未来中国其他地区一定也会出现。
65% 以上人口的低风险人群:60 岁以下、已接种疫苗和加强针、没有严重且无法控制的基础疾病,感染后的风险低于流感,绝大多数人没有症状或不超过感冒症状,无需治疗即可痊愈。
10% 以内的高风险人群:70 岁以上尤其是不打疫苗、有严重基础疾病,感染后风险超过重度流感,病死率可能会达到 0.5% 甚至 1%,80 岁以上不打疫苗的感染后病死率可能达到 10% 以上
20% 多的中风险人群:感染风险相当于比较严重的流感
由于仍然有大量高龄老人拒绝接种疫苗,一旦传播无法阻止,高龄老人的持续死亡必然发生。另一方面,对大多数中低风险人群来说,新冠病毒的威胁已经非常低。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清零还是共存,我们是否应该思考:
对于高风险的老年人,怎样给予他们更多、更严密的保护?
对于低风险的大多数普通人,怎样使他们尽可能恢复正常生活?
这两个问题是彼此相关的。要知道正是普通低风险人群的生产生活正常化,为保护高风险老人提供的各种社会资源——正常的水电通讯,正常的生产,正常的物流,正常的医疗,以及最重要的,钱。
爱丁堡这一轮疫情特点
超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
超低比例的死亡率
超低比例的重症比例
超高比例的重症死亡率
如何解释这四条,堪称现代版的爱丁堡七桥问题。
搞清楚每一个人的死因,其实远比知道死多少人更麻烦,但是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出一个国家进步的层次。
中国每年死亡人口超过千万,肯定有大批人是寿终正寝,但是也有很多人死于其他原因。这些原因能不能有效被统计出来,进行合理化预防?
上海的疫情,看起来是坏事,但是倒逼社会进步。如果没有疫情,很多人 50,60 岁左右死去,比如心脏病这些,但是多少人知道呢?
这 7 例死亡病例,全部都有长期慢性疾病。
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我们的封城隔离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必须坚持。
因为只要坚持封城,其他那些还有长期慢性病的患者,就会因为买不到药、做不了透析、无法及时手术、急诊室门口等核酸报告…… 等原因,封城隔离期间就去世了。
只要我们做好封城隔离,封闭 3 年,这些慢性病患者就会应死尽死。
届时迎接我们的,必然是一个消除了慢性病患者的社会。
我们到了那个时候,才可以卸下包袱,才可以和病毒共存。
还不叩谢隆恩。
目测有一批人会跳出来说 60 岁的这个,合并的创伤性脑疝,创伤性硬膜下出血,这大概率不得新冠也…
所以…
反正现在重症也才 21 个,
各地又支援了那么多重症医护人员,这属于超饱和式医疗了啊?我只能推断重症医护人员可能是去给无症状感染者测核酸的。
1. 超高龄,平均过世年龄 90.3 岁
2. 本就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础疾病导致
3. 均未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1.60 岁 1 例,75-101 岁的 6 例
2. 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础疾病导致
随手查了一下,香港死亡病例目前 9000 多。
即使是认同共存的人,也没有质疑这数据的真实性的对吧?
我国是以人为本,起码表面上是。
所以按香港的数据估算上海,这是不可能压的住的事。
有些人老是拿基础病说事,确实,老人已经走了没法和你们辩论,但是他们都是有子女家属的,这么多人,拿不能牺牲经济当理由个人觉得是无法说服他们的。
再说一点真实的东西,没有任何人类愿意主动去感染病毒,即使是感冒。
创伤性脑疝都已经被某些人称为 “新冠并发症” 了,我傻了
先给你关家里半个月
然后让你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
(别怀疑,是真的睡不好,天天一大早就大喇叭各种喊测核酸,然后一天天折腾的你提心吊胆)
再然后,如果你有基础病的,你大概率会断药。
再然后,你实在熬不住,抵抗力一差,就感染了。
再然后,你又被折腾一下,弄去隔离。但是你的子女和亲人很可能没法去陪伴你。
再然后,再折腾你几天,你可能不愁吃、不愁喝了,但是你会陷入恐惧,感觉浑身上下,哪哪都疼。
再然后,你身体不行了,要转去重点病房了。
再然后,你死了,死因不是新冠。
说实话,上海是公布的几个重症老人,即使不是得的新冠,瞎折腾个半个月、一个月,也大概率要折寿。
而且,我很想问。
这几位老人临终的时候,他们的孩子有在他们的床前么?
有来得及见得到最后一面么?
有来得及说上一句道别么?
千万不要告诉我,一个个活生生的老人拉去了隔离之后,再见面,已经是一抔骨灰了。
101 岁…… 我们整个家族都没人活到这个岁数……90 的印象里都没有……
我在上海,很多群里有人发的视频,不敢相信也不敢说,总而言之,你们要学会从结果来判断过程。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再是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所以为了数据好看,诊断标准变得比美国 CDC 标准还严格,很多重症当做普通型甚至轻症,危重症当做重症甚至普通型,所以重症死亡率很高!
早在 2022 年 1 月 19 日世卫组织建议取消旅行限制,意思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再是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并且善意的提醒一些国家不要过度防疫严重影响民生,主要是提醒我们了。
2 月开始美国和欧洲公开宣布基本结束新冠疫情,英国丹麦等更是彻底结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标志是要求给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和流行感冒病毒患者同等的待遇,通俗一点说就是要求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提出双阴证明违法。
如何看待 2022 年 2 月起美国和欧洲 “基本宣布疫情结束”?
所以,以前公共卫生事件时期的很多做法是需要纠正或者恢复正常的科学处理,包括新冠病毒肺炎诊断标准和死亡标准。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时期,只要是不感染新冠病毒无论是有没有症状都视作新冠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以体现传染病防治的谨慎原则,意思是无症状感染者也是传播新冠病毒的。无论是死亡原因有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只要是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死亡都视作新冠病毒死亡。
世卫组织公布公共卫生事件就是为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尽量减少新冠病毒带来的灾难,所以有意夸张的做法想办法尽可能引起国家、公众和人们的注意。
但是,现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再是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所以诊断标准和死亡标准都必须按照科学的角度按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是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时期的标准执行。
下面介绍一下新冠病毒肺炎病情演绎过程,以方便科学的理解和判断最近发生的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
新冠病毒是毒性较低的病毒,人体和新冠病毒接触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会被感染直接战胜新冠病毒于体外,只有一成左右被感染成为,其中九成左右自愈,只有一成无症状感染者发展成有症状感染者。
有症状感染者九成左右自愈,只有一成左右演变成重症危重症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危及生命,其中一部分失去生命。
就因为这样,新冠病毒肺炎是自限性疾病,意思是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病毒康复。
以上是从外观或者诊断症状的大致描述。
下面介绍病理进程介绍:
新冠病毒肺炎是上呼吸道疾病,新冠病毒一般是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的开端鼻子入侵。但是,因为鼻子鼻腔细长和鼻毛的湍流过程大多数被截住并且被鼻腔黏膜吸附并且被鼻子的免疫系统消灭。这是绝大多数人接触新冠病毒并不会被感染的主要原因。
但是,人体的结构是以皮肤为界分体内体外的,皮肤外是体外,皮肤以内属于体内。鼻腔按照这个标准就是体外,鼻子的免疫系统的高级免疫反应抗体需要跳出体外消灭新冠病毒。属于这个难度不是一般般的大,一部分人的鼻子的免疫系统搞不定入侵的新冠病毒。这样,一部分人群鼻腔的新冠病毒在鼻腔安营扎寨并且繁殖。
新冠病毒在鼻腔安营扎寨侵犯人体就产生新冠病毒感冒症状,这一点和流行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是没有两样的。
在鼻腔安营扎寨以后一些新冠病毒会进一步沿着呼吸系统进一步发展到口腔、气管和支气管到肺部引起发炎就是新冠病毒肺炎了。也就是说在人体的要害部分肺部引起发炎才是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也是肺炎的一种。
因为口腔的结构是宽广短结构一般是不能有效截住消灭新冠病毒,而气管支气管实际上是导管基本上没有消灭新冠病毒的能力。所以,鼻子的免疫系统不能消灭新冠病毒,那么很容易到人体的要害部分肺部引起发炎的。
这时候如果人体不能产生针对新冠病毒有效的特异性抗体消灭新冠病毒就危及生命,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走向死亡。不过大多数人的人体是能够产生针对新冠病毒有效的特异性抗体消灭新冠病毒康复的。只有一部分不能产生针对新冠病毒有效的特异性抗体又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的话死亡。
其实流行感冒病毒也是有可能发展到肺部引起发炎导致重症危重症甚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危及生命。
所以,新冠病毒死亡率只有万分之几的说法是科学的。也是美国疫情施虐两年多只有 8000 多万被感染也就是总人口的 23% 被感染,只有 101 万总人口的 0.34% 死亡,其中真正因为新冠病毒肺炎死亡占 6%,也就是死亡率只有万分之 2.
以前吓人的新冠病毒肺炎死亡数据是因为按照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统计口径统计严重被夸大的结果,夸张一点说,新冠患者撞车死也算新冠病毒肺炎死亡。
从上面的陈述可以看出,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新冠病毒有症状感染者包括,新冠病毒感冒和新冠病毒肺炎,其中新冠病毒感冒绝大多数,大致九成左右。
从感冒的死亡率很低可以预言,真正的新冠病毒死亡率不可能很高。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会被感染,被感染的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演变成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也就是新冠病毒发展到人体的要害部分肺部引起发炎的肺炎。或者说新冠病毒肺炎的死亡率不会超过千分之一。
但是,一旦新冠病毒发展到人体的要害部分肺部引起发炎,那么如果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消灭就很危险,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是很可能死亡。因为肺部是人体呼吸系统的核心部分血液充氧的机关,如果出现严重状况等于缺氧死亡很正常。
现在的新冠疫情是 omicron 新冠病毒变异主导的。omicron 新冠病毒毒性显著降低,重症率死亡率都显著下降。
从理论上解释是 omicron 新冠病毒变异是新冠病毒在艾滋病人体内选择与人体共存的结果,为了共存不伤害人体,所以连艾滋病人都死不了人。
science 的研究报告表明,omicron 主要是在人体的上呼吸道活动,很少到下呼吸道人体的要害部分肺部活动,所以对人体的伤害也就是毒性显著降低。
这也是 omicron 新冠病毒变异传播能力超强的主要原因,因为不到人体的要害部分引起发炎,很少引起人体的强烈的免疫反应,更容易生存和传播。
Early lab studies hint Omicron may be milder. But most scientists reserve judgment
或者说,一旦到了真正的新冠病毒发展到人体的要害部分肺部引起发炎的新冠病毒肺炎,那么死亡率很高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因为现在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特效药,最好的辉瑞所谓的新冠病毒肺炎特效药实际上只是适用于轻症对重症无效。这一点是辉瑞的特效药说明书上白纸黑字写明的。
现在全世界唯一的新冠病毒肺炎有效治疗方法也就是能够有效治疗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的是,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抗体治疗。前阶段陕西紧急支援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不知道用上没有还不清楚。一般来说带有针对新冠病毒有效的特异性抗体的下降输注到重症危重症那么 12-24 小时可以扭转病情基本上可以康复。
但是,陕西紧急支援的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是德尔塔变异疫情时期的血浆,所以严格来说是其抗体是针对德尔塔变异新冠病毒有效的特异性抗体,而不是针对 omicron 变异新冠病毒有效的特异性抗体。所以,虽然自然免疫的抗体具有广谱性可以消灭绝大多数新冠变异,但是需要得到实际治疗效果的检验。
除此之外,应该只有康复者血液抗体治疗才有可能低于与病毒共存产生的庞大的重症危重症洪流了。这个方法不仅仅不违法不违背科学的伦理道德准则,而且可以方便的大规模推广,并且可以及时的跟上新冠病毒变异。但是,遗憾的是还没有科学界的认同更没有得到落实。
回到本问题,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再是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所以应该按照科学原理诊断和判断。
但是,中国是科学发展水平很差的国度,让美帝科学意识很差,科学素养更不用说了,迷信思想猖狂说明一切。所以从国家和公众的角度很难及时跟上疫情的需要做到科学应对,所以问题出现并且很严重!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再是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所以绝大多数无症状感染者很正常,还是大多数确诊病例是很不正常的。
不像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按照世卫组织指南,被感染新冠病毒无论是有没有症状都应该视作新冠病毒肺炎确诊患者,我们是分为无症状感染者和有症状感染者也就是确诊病例。
有症状感染者中大多数只能算新冠病毒感冒,而不能视作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只有一成左右才是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
所以,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是被感染的百分之一是正常的,而确诊病例大多数甚至几乎都是意味着他们的学术水平实在差不懂得新冠病毒感冒和新冠病毒肺炎的区别。甚至在知乎我的文章,如何区分新冠病毒感冒和新冠病毒肺炎,这一篇文章居然被标以有争议或者无可靠信息来源。
作为知识共享平台知乎如此,说明我国的科学普及程度确实是不是一般般的差,作为公众很难理解现在的状况很正常。
现在的问题是,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在上海一开始是被感染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几的水平期初或者短期也许勉强说得过去。
但是,**按照上海的诊断标准只把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当做确诊病例,而不把新冠病毒感冒当做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情况下,其重症占确诊病例的千分之一而不是百分之一是极端的不正常!**很可能是为了避免公众恐慌很多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当做是无症状或者新冠病毒感冒处理的可能性很大。
同样,很多重症危重症视作新冠病毒肺炎普通型甚至轻症公布的可能性很大,大多数危重症当做重症甚至普通型处理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我们的重症比例是确诊病例也就是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的千分之一左右,而不是百分之一左右。
或者说,上海的统计数据最少出了 10 倍以上的误差。
但是,现在看起来太过离谱,更难说服公众,所以本不应该视作新冠病毒肺炎和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的都当做新冠病毒肺炎和新冠病毒肺炎死亡公布。其中的混乱程度令人咂舌。
按我的理解,现在上海新冠死亡已经达到 7000 多比较正常,昨天的死亡是 700 多更容易接受,而不是 7. 详细的可以参考下面回答。
4 月 18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3084 例、无症状感染者 17332 例,目前情况如何?
继续昨天说主要是基础疾病死的都没有打疫苗以外,今天不提是不是打疫苗了,很可能是不少人是打过疫苗的。
实际上劣势疫苗是无法有效保护被感染更不可能防重症防死亡的,那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事实上疫苗有效率过于低下,那么不仅仅不能有效保护高危人群,更有可能相当于让他们多得一次病降低抵抗力更容易被感染更容易转变成重症危重症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危及生命。如果不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混乱带来 ADE 效应就是感谢上帝了。这一点详细情况可以参考下面的回答。
上海现有重型病例 16 例,仅有一例全程接种疫苗,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懦弱的人
9 次咨询
5.0
16230 次赞同
去咨询
给住院患者加一个 debuff:新冠病毒
抵抗力好一点会有呼吸道症状,抵抗力差一点直接发烧,免疫力低下
对于那些预后很差的病人,新冠感染可能会导致之前受的苦全都白吃,最后把命搭上
你再看看医院的医生,好不容易把患者的病快治好了,一个 debuff 又回到解放前,会不会骂娘?
众所周知,只要不立案,就不需要抓捕杀人犯。
在新闻里看到 “创伤性”、“挫裂伤” 等字眼时,大家不觉得奇怪吗?新冠不攻击肺部,反而攻击大脑,最终导致如此严重的 “脑外伤并发症”?
对这些专业名词进行搜索,我的猜想果然得到了验证——此人本就遭受严重到足以致命的脑外伤,只是因为恰好是阳性,于是也被算在新冠死亡名单中了。
1. 脑挫裂伤:脑挫裂伤由于头部外伤引起,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暴力击打、高空坠落等因素,都有引起脑挫裂伤的可能。若脑挫裂伤患者发生深度昏迷,死亡率可高达 78%。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头痛、呕吐,轻度意识障碍,严重者长期昏迷,或者因为严重的脑继发性损害及其并发症而致残或死亡。(此人还是 “多发性” 脑挫裂伤,可见其伤势严重)
2. 创伤性脑疝:创伤性脑疝就是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改变。从而造成脑压急剧升高,将正常的脑组织压迫到对侧,或压迫到其他的部位。脑疝发生后, 死亡率通常可以达到 30%~50%,属于神经外科重症。
3. 创伤性硬膜下出血:硬脑膜下血肿系指出血积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形成的血肿。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中最为常见,占 50%~60%。
4.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是皮质静脉和软脑膜在脑挫伤时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由于额面部受外力作用使头部突然后仰致脑底动脉破裂出血。打击下颌、颈部、项部及挥鞭样损伤时,特别是头部发生扭转者,可在椎动脉入颅处发生破裂,流出的血液进入颈髓和脑底蛛网膜下。在外伤性脑底蛛网膜下出血死亡案例中,颜面和颈部损伤所占比例较大,许多案例是醉酒后发生的。
5. 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创伤、肿瘤、手术等多种原因引起下丘脑、垂体柄和垂体后叶损伤导致 AVP 合成、转运和分泌不足而造成的尿崩症。
资料来源:百度医典、百度百科
综上,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 此人必定受过严重脑外伤:
只有脑部遭受严重的暴力击打和外部冲撞,以上并发症才会出现。
2. 脑外伤是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除了中枢性尿崩症,以上任何一个脑外伤并发症,若严重,都足以致命,尤其是脑疝,属于神经外科临床中的重症了。
由此可见其伤情严重,即便没有新冠,其本身也有严重的生命危险。
为了保证严谨,我也咨询了一些神经外科医生朋友,他们也确认这些病症中,脑疝最危险,但一个小小的新冠病毒,不可能导致脑疝及其他并发症,此人死亡与新冠并无联系。
所以当时的情况应该是:
60 岁患者在送往医院之前,因意外或其他原因,头部遭受了严重的暴力创伤,而脑部外伤引发了其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因为**伤情严重,抢救无效,最终死亡。**
然而他刚好是阳性,于是被算在了新冠死亡名单上。
(专注于攻击上呼吸道的奥密克戎震惊了,没想到自己居然那么厉害,连大脑都能拿下了!!!)
从医学上来说,此人的死亡大概率与新冠无关,就算有哪一点关系吧,也是死于封锁带来的次生灾害。
受到脑部重创的伤者必须争分夺秒地送医抢救,但上海医疗挤兑严重,看病难是普遍现象,即便急诊开着,进医院之前还得做个核酸,等核酸结果出来了,人也早就没了。(郎咸平之母就是死于医院门前)
所以可以合理怀疑,此人在受伤后,大概率也遭遇了就医不及时的困境,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即便最后医生也尽力治疗,最终也无力回天。
但是为什么要让新冠强行背这个锅呢?
要知道,人们对于病毒的恐惧,是清 0 政策的基础,但上海快确诊 35w 了,感染率高,死亡率却很低。此时为了坚持下去,并鼓舞士气,是时候吓一吓大家了。
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荒谬景象:
他们一边把患有严重基础病的高龄老人,甚至是一个死因与新冠无关的_60 岁中年人_,计入新冠死亡名单中,并大张旗鼓地_散布、宣传_,只因他们是阳性。
而那些同样患基础病及慢性病、饱受折磨甚至死去的人;因无法得到急救而死亡的年轻人;以及难以计算的、死于次生灾害的人们,却被_忽略、无视_,只因他们是阴性。
这死亡率逆了天了。
按正常年死亡率千分之七左右,你随机抽三十万健康人,一个月也应该有一百多去世的。
累计个位数?… 合着感染新冠还能延年益寿?
共存派会无视这个,或者拿一些热搜来说明清零造成的次生灾害也死人。从来不去想新冠死人是拦不住的,次生灾害是可以控制的
这事儿 您得看感染爱好者的岁数。
年轻的肯定是狂喜。
年老的就不好说了
把那些因为新冠跳楼的,无法及时就医的,破产的,抑郁的…… 都统计一下方有说服力
101 岁了,活过了一个世纪,这样的老人,本该躺在床上静静地去往另一个世界,可最后竟然没得善终,那些仗着自己年轻鼓吹共存的都是 **
这么讲吧,每年癌症死那么多人,有的其实是吓死的,有的化疗死的,但是都是得癌症死的。
统计方法不一样,概率也不同,
所以,统计学才是大学学科。
以爱丁堡的尿性,不公布死者是否接种,那就是默认接种者死亡
从社会层面只会让大家更加不怕新冠,而怕防控,唯一一个比较年轻的是 60 岁,但是创伤性脑部损伤是什么意思?我觉得普通人可能会理解为脑袋被打裂了,一般来想,这能存活应该属于医学奇迹了。
所以新冠到底厉不厉害,该不该防成这样,社会意见只会差距更大……
躺平共存派永远也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躺平派说的再好听也是在让人 “主动得病”,其中伴随的新冠死亡都是被躺平派主动牺牲掉的。
封控清零也造成了一些悲剧,但是那是局部处置错误造成的,应该严厉追责整治,但和躺平造成的 “主动死亡” 不是一种性质,不应被拿来混淆视听。清零有很多地方做得很好,但躺平一定会造成巨大悲剧,这便是二者不可混淆之处。不要被坏人带了节奏。
我个人非常反感 “死的都是老人” 这种话,老人就不重要了吗?就可以作为牺牲品吗?这是真正的混账话。说这种话的人看似在分析利弊,其实这种人是很危险的,一定要警惕。
不要主动得病,不要主动得病,不要主动得病。
医院每天没钱治病回家等死的老人不知凡几,从没见过有人关心过。
现在突然说他们原来可以多活几天了。
农村老人几十年了,就这么活着,你们可曾有过关心?现在爱心泛滥了,呵呵
有些人能不能先闭上乌鸦嘴?
之前他们说只有轻症,没什么关系,后来就有了重症;
然后他们又说只有几例重症,没什么关系,后来又有了死亡病例;
现在他们又在说才死了几例,还都是年纪大的,没什么关系。我了个去,这是在下诅咒么?
向逝者致哀!
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由于新冠疫情死亡的在国外也占绝对多数。为了把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在新冠疫情中死亡的人数剔除,美国的卫生主管部门专门发明了 “随新冠而死” 这一分类。压力山大可见一斑!
因此,必须重视家中的老年人的防疫。如果老年人行动不便,保证家中老人房的气压最好高于公共区域的气压,就是保证万一把新冠病毒气溶胶带回家的情况下,减少新冠病毒气溶胶进入老人房的机会。为老年人配备能够在空气吸入前杀死空气中的新冠病毒的定向送风设备,切实保障家中老人吸入的空气没有可致传染的新冠病毒。
居家的老年人被外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家人把新冠病毒带回家的可能性更大。首要的是不把新冠病毒带回家,老年人就安全了。
**家里有新冠病毒携带者,居家环境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必然的事儿,因为每分钟就呼出 16~18 次。楼门里有新冠病毒携带者,电梯间被检测出新冠病毒也是大概率的事儿,**因为携带者乘坐电梯时可能没戴口罩,即便乘坐时间只有十几秒,也会呼出 5、6 次。
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特别是有很多具有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无症状。显然,靠自律、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扫码已经不能杜绝新冠病毒携带者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
**靠自律,**无症状感染,自己不知道已经感染新冠病毒;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无症状感染,自然不会发烧;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扫码,**无症状感染,在检测阳性前和被确认密接者钱,信息与无感染的人没区别。
新冠疫情是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关键是积聚、会面互相不吸入对方呼出的空气,病毒就没了传播途径。
个人防疫措施无非就是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集聚、保持社交距离。
不集聚、保持社交距离是为了不吸入新冠病毒。
戴口罩是为了如果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时,少吸入新冠病毒,特别是乘坐电梯时。
勤通风是为了如果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时,降低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的浓度,从而少吸入新冠病毒。
**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专家介绍接种疫苗是为了保证吸入了新冠病毒不感染,或感染了不发病,乃至发病了不会发展成重症。
从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在沉寂了几个月说明了疫苗的有效作用;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再次爆发说明十分有必要接种加强针。专家介绍接种疫苗是为了保证吸入了不感染,或感染了不发病,乃至发病了不会发展成重症。
现在香港的疫情,重症和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未接种过疫苗,死亡病例中高达 9 成未接种疫苗,也充分证明了专家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勤洗手是为了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个人认为洗手后也不要揉眼睛、挠皮肤,因为这可能会为新冠病毒进入身体做助攻。
如果**能够在空气吸入前杀死空气中的新冠病毒,**就可就可以成为上述措施的一种替代方案,而且还不会过多的影响社会生活。
一、基于上述防疫原理,防止家庭集聚性感染,在家里不集聚、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基本难以做到,可以分为:
1、接种疫苗,特别是及早进行加强针接种。
2、**勤通风,**在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别不大时,全天持续开窗通风;在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别大时,也应当经常进行有效的分房房的开窗通风,如果安装了有效的全屋新风系统,风量开至最大;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气溶胶的积累。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3、**勤洗手,**家庭成员要勤洗手,并经常对家具表面、地面消毒。消毒后一定要有效开窗通风,排出室内空气中的化学消毒物质,因为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人吸入了无疑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肺泡。
4、身体有了发热、干咳、乏力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类似不适,及早就医,切断家庭内部传染链。及早就医既便于感染了新冠病毒早发现、早治疗;也避免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家人、同事;更有利于及早查清传染链,为防疫做贡献。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是官方防疫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
**5、外出做出个人防疫措施,不把病毒带回家。**衣物外衣要挂在通风处曝光 2~3 天,彻底消灭表面的病毒;行李表面用消毒纸巾擦洗。
**6、在海外疫情高企的环境下,不海外采购物品,特别是冷链食品。**接到来自疫区的快递,最好表面进行消毒擦拭,内件也进行消毒擦拭,或者在使用不急迫内件也允许的情况下,放在阳光下暴晒 1、2 天。处理完快件要用规范方法洗手,并清理洗手盆。洗手时水流最好用最小水流,以防激起病毒气溶胶。
7、为家中老年人,特别是行动能力差的老年人配备能够在空气吸入前杀死空气中的新冠病毒的设备,切实保障家中老人吸入的空气没有可致传染的新冠病毒。
第二,外出参加培训、会议这种多人集聚活动,回家如何做到防止万一携带新冠病毒回家不传染给家人?
**1、保持距离。**从外地回到家中,最好与家人分房间居住、生活几天,保持距离;
**2、加强室内外通风。**经常性的开窗通风,如果室内外温差不大最好长期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可能被带回家中的病毒气溶胶;
**3、外衣消毒。**外衣挂在阳光下暴晒 2~3 天进行消毒,切忌放置在同一衣柜中;
4、勤洗手;与家人分餐;最好分用卫生间;
**5、积极核算检测,**主动参加家乡组织的核酸检测,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6、身体有了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类似不适,及早就医,尤其是线出现腹泻、眼睛刺痒,然后接着出现发热、干咳、乏力时应该立即就医。既便于感染了新冠病毒早发现、早治疗;也避免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家人、同事;更有利于及早查清传染链,为防疫做贡献。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是官方防疫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
第三、家中老人房的气压最好高于公共区域的气压。保证万一把新冠病毒气溶胶带回家的情况下,减少新冠病毒气溶胶进入老人房的机会。
共存派:“为了证明封控必要性,ZF 故意让病人死亡,嫁祸 Omicron!”
如果没有感染新冠,7 例患者基础疾病有多大概率全都抢救无效?又有多大概率同一天死亡?
是不是说明终于开始统计重症和危重数字了?
上海的数据正在用一种残酷的现实体现出来
你看看近几日的确诊数量,是不是比前几天增长了三倍?共存派怎么解释?病毒变强了?那不是打自己脸吗?
病毒没变,那不就是承认之前说的大号流感是谎话?
几十万人没重症,重症现在不就在增加吗?搞不好还会是指数级的
几十万没死亡,现在不也有了吗
另外上海调了多少康复血浆?吉林有 100 重症,血浆调的有上海多吗?
任何数据双方都能有不同的感受,共存派认为是封城导致医疗紧缺害死的。封城派认为是新冠导致引发基础疾病害死的。
这就是个自然规律,凭什么 996 和吸烟喝酒导致亚健康多慢性病不管,非得怪新冠导致大家一起封城呢。死因确实是慢性病啊。如果没有新冠改善人类习惯,所有人都以 996 为荣。烟民大言不惭,我就是抽烟有理,茅台成了酱香科技。这就是容易崩溃的经济。
香港是贩毒起家的,他的吸烟率多低,你在国内买烟比香港买贵多了,但是香港人自己不吸,所以他全球寿命第一。
如果新冠能够让中国老百姓第一次投票选择是共存还是封城,
百年之后,新冠的价值不亚于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促进作用。
难听的实话,我一句一句说。
1. 动态清零,抗击疫情,不是医学问题,就是一个政治仗。
2. 拿生命至上当幌子的。
有一个算一个,从上到下,脖子伸长了,脸贴过来,我用唾沫给你洗把脸。
生命至上,保护弱势群体。
全国 2 亿残疾人,谁保护了?
一个最基本的残障设施,都做不了。
2 亿残疾人被漠视了几十年,突然揣起生命至上,保护弱势群体的牌子了?
农村的 4 亿农民,算不算弱势群体?
谁关心过?
一个 “社会达尔文主义” 盛行的地方,突然立起保护弱势群体的牌坊了。
你忽悠谁呢?
骗子招摇撞骗,被骗的人摇旗呐喊。
什么世道!
这他妈就是全球解决老龄化的办法?
上海的共存派还在挣扎
如此基数的感染者
怎么可能没有重症和死亡?
之前一直说没有重症,没有死亡病例
就是为了配合共存派造势
渲染澳密克戎只是流感,不会死人的言论
并且这种声音在四月初一度甚嚣尘上
只是过于反智,民众觉得这种言论荒谬至极
现在压不住了,就一点一点挤牙膏
先放出少量重症的消息,再放出三名高龄死亡病例,到今天再放出七名高龄死亡病例
这样做,还是为了配合共存派的观点,尽量弱化澳密克戎的危害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很多病例隐瞒不住的时候,慢慢会放出青壮年甚至儿童的死亡病例,一步一步挤牙膏,切香肠,慢慢提高公众对坏消息的承受力,降低公众对新冠死亡病例的敏感度,这一套舆论手段,非常熟悉。
上海的根本问题还没解决,上海的疫情消失还是遥遥无期,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这需要解读啥。
第一,要不 4.18 是被诅咒的一天,要不确认数据都是要批准的,那请问批准的人能负点责吗?
第二,**家里老人还没有注射疫苗的,骗也好,哄也好。都让他们去打疫苗。**这就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了。
其他讨论啥都是废话,反正没人听。
几点疑问:
说好的 0 重症 0 死亡呢?
在新冠面前,所有这种提前报喜的操作几乎百分百的反指行为。
奈何共存派就是喜欢在疫情低谷聊数据,在疫情高峰神隐。
通过两年的疫情观察可以轻松得出疫情的死亡高峰一般在疫情爆发后的 14 天左右开始,但某些群体特别喜欢在疫情初期聊 0 重症 0 死亡,因为那时候对他们来说数据更好看。
更不提上海经过粉饰的确诊患者人数。
最后说标题,且不说这疫情是不是落在老人头上的一座大山 - 死亡高峰还没到呢 - 对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来说,无论 long covid 还是抗原原罪,都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古人: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今人:
他们不是得新冠死的,他们都是得基础病死的!
那么多老年人被拉去医院,没有老年人去世才说明统计数据造假了,毕竟就算是没有感染新冠的老年人,每天也会有因为各种突发情况去世的。
但是新冠也确实会导致基础疾病加重。
这么多基础性疾病,医院表示我尽力了,但是无力回天。冤有头债有主,该找谁算账大家心知肚明。
最重要的是,几位老年人去世,相比于上海这次疫情暴露出的全部问题,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市政瘫痪,指挥错乱,信息不透明,还有各种 “中饱私囊 / 发国难财” 的疑点,这些大病症不解决,其他问题永远不会消除。
上海现有确诊 2.1 万,距离 3 万的空闲病床数量,还有 1 万。
还需要几天时间,才会进入医疗挤兑。
等到进入医疗挤兑之后,死亡人数的真相才会暴露出来。
现在的悬念是,上海每日死亡多少人,才会下决心真正防疫,不搞有利于病毒传播的防疫措施。
大部分共存派是没有基础病的,有的时候再说有的事,人家就是这么自私,为自己考虑,但是必须共存,因为他们要求支持清零的必须为他们考虑。总之,不要脸
也没啥好看的吧
这个病 在全世界都有死亡
就算是医学顶峰,也不可能 0 死亡
能播报死亡病例就是个好的开端
随着人数增加,时间延长,很多靠机械维生的终究逃不过死亡吧。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封闭 40 多天了 疲惫不堪。
不要 “清零派”,也不要 “共存派”,做一个坚定的 “中央路线派”
我们引证的任何关于新冠病毒危害性的数字说明,都离不开数字背后的条件,脱离了条件谈新冠病毒的住院率、病死率、死亡率都是不负责的。
新冠病毒最开始的毒株具有较高致死率这是没有争议的,问题是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的危害性到底是怎样的?上海这波流行的病毒株跟香港地区的高度同源,部分程度上可以以香港的疫情数据为参照,来理解奥密克戎毒株的危害性。
下面是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和医院管理局关于香港第五波有关疫情的统计数据(2021 年 12 月 31 日至 2022 年 4 月 14 日):
截止 4 月 14 日,香港第五波疫情有统计的累计感染人数 1182707 人,每 10 万人口中有 15992.98 个人感染,数累计死亡总人数 8789 人,病死率约为 0.7%,死亡率约为 119/10 万。不仅病死率远高于流感的病死率,死亡率更是流感死亡率的成百上千倍。
香港这波疫情显示出的,不管是死亡的绝对数字,还是病死率,都还是挺吓人的。上海的人口是香港的 3 倍多,换算过来,如果上海与病毒 “共存” 的话,死亡的绝对数更是高得惊人。
远高于流感的病死率,加上更强的传染性,必然导致更高的死亡率,香港的例子也成了很多 “清零派” 用来说明新冠奥密克戎病毒感染不是 “大号流感” 的证据。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香港这波疫情中因疫死亡的人口结构的话,会发现其中大有端倪。
通过上面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香港这波疫情中,死亡的主要是老龄人口和未接种疫苗的人口。具体来说:
从年龄结构看,在因疫死亡的人口中,60 以上的占比约为 96.11%,其中 80 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就占了总数的 71.19%,60 岁以下的占总数不到 4%。
从疫苗接种结构看,在因疫死亡的人口中,没有接种疫苗的死亡数高达 6412 人,约为死亡总数的 72.95%,接种了一剂和两剂疫苗的分别约为死亡总数的 15.26% 和 11%,而接种了三剂疫苗的仅占死亡总数的不到 1%。
可见目前新冠病毒的病死率与年龄结构和接种疫苗情况紧密相关。
从年龄结构看,在香港第五波疫情中,60 岁以上人口的病死率约为 2.64%,其中 80 岁以上的高龄人口病死率更是高达 10.27%,50-59 岁约为 0.12%,40-49 岁约为 0.03%,低于 39 岁则约为 0.01%。
从疫苗接种结构看,我们没有办法从上面的数字中直接算出疫苗接种情况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但根据公开报道,有针对香港这波疫情的研究指出:“没有接种疫苗的病死率是 3.2%,接种一针的病死率 0.96%,接种两针的病死率是 0.14%,接种三针的病死率 0.03%。” 如果再结合不同年龄段来分析,通过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来的是,在 3~29 这个年龄段接种三针的病死率是 0。
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一般在 0.01%~0.1% 之间,0.03% 的病死率正处在季节性流感病死率区间的低段范围内。这也成了很多 “共存派” 用来说明新冠只是 “大号流感” 的证据。
有些文章会告诉你说,病死率低但死亡率不一定低,死亡率低但死亡的绝对数不一定少,但是一个疾病导致的死亡率最高也只过是它的病死率。
“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指在一段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病死率” (fatality rate) 指在一段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所有病例数的比例。
即使新冠是 0.03% 的死亡率,虽然乘以人口总数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死亡数字,但这样的死亡率已经并非完全不可接受了。30/10 万的死亡率已经低于很多主要疾病的死亡率(注意不是病死率)了。
2019 年《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当年全国死亡率超过 30/10 万的疾病包括了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城市居民每 10 万人的死亡数分别为 161.56、148.51、129.41 和 65.02,农村居民死于这些疾病的死亡率更高。(相关数据可以在国家卫健委网站查询)
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全部人口都感染新冠病毒,累计死于新冠病毒的人口总数也不会超过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 1 年内所导致的死亡数,一个健康人死于这些主要疾病的概率要远超过死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概率。
对于感染了病毒的人来说,直接要面对的就是病死率;对于没有感染的人来说,要面对的是死亡率。
仅从疫苗接种的角度看,对于接种了三针疫苗同时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来说, 病毒带来的威胁与季节性流感差不多,它甚至连 “大号流感” 都算不上,如果你不恐惧流感病毒的话,那也不用恐惧新冠病毒;如果你不会莫名担心自己会死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呼吸系统疾病的话,那你也完全没必要恐惧新冠病毒。
但是,新冠奥密克戎病毒 0.03% 的病死率并不具有代表性,这只是接种三针疫苗感染者的病死率,而没有接种疫苗的病死率与接种三针疫苗的病死率相差 100 多倍呢!“共存派” 用这个数据来说明奥密克戎病毒株已经使新冠流感化了,并进而主张应该实行开放的防疫策略,显然也是扭曲性地使用了数字。
而且即使新冠奥密克戎病毒的病死率真的为 0.03%,因为新冠病毒的强传染性,也会使得它导致的死亡率实际上会远高于流感病毒的死亡率,从这个方面来说它造成的后果还是会比流感要严重。
结合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数据看,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在香港导致的死亡率约为 119/10 万。但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相差巨大,60 岁以上的约为 415.27/10 万,其中 80 岁以上的老人更是高达 11557.24/10 万,50-59 岁是 19.76/10 万,40-49 岁是 5.16/10 万,39 岁以下年龄段的死亡率在 1~2/10 万。
再结合疫苗接种状况看,未接种疫苗的人口死亡率约为 764.24/10 万,其中 60 岁以上的平均约为 1732.12/10 万,80 岁以上的老人更是高达 2948.13/10 万,59 岁以下约为 43.87/10 万。而接种三针疫苗的人口死亡率为 2.23/10 万,其中 60 岁以上的约为 7.19/10 万,80 岁以上的老人中约为 45.40/10 万,而在 59 岁以下约为 0.41/10 万。
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 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2019 年全部传染病中,死亡率高于 1/10 万传染病只有艾滋病,为 1.5036/10 万,流感的死亡率仅为 0.0193/10 万。而香港这次即便是 59 岁以下接种了三针疫苗的人口死亡率也是 2019 年中国内地流感死亡率的 20 多倍,不过 0.41/10 万的死亡率绝对是一个完全可以被接受的死亡率。
新冠奥密克戎病毒 0.03% 的病死率太过理想,那是不是香港新冠 0.7% 的病死率对上海来说才更具有参考性呢?
也不尽然,因为上海的实际情况跟香港不大一样。报道表明新冠病毒的病死率跟疫苗接种紧密相关,而香港这波疫情中死伤 “惨重”,实际上也跟香港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较低有关。
目前,香港地区完整接种两针的人口只有 79.5%,低于内地的 88.2%。而根据公开报道,截至 2022 年 2 月 15 日,上海已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疫苗 5549 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 2242 万人,接种覆盖人群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95.1%,1063 万人接种了加强针。
仅从疫苗接种的准备程度看,即使完全放开了,新冠在内地导致的病死率应该会低于 0.7%,在上海的病死率应该会更低。在上海这波疫情中,疫苗接种率高的优势是有所体现的,大概可以部分程度上说明为什么上海大部分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这也是很多人在直觉上觉得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已经流感化了的原因。
而至于那些关于奥密克戎在欧美造成住院率提高、死亡率相较于德尔塔病毒株不减反增的报道,也不能充分佐证我们在开放条件下会面临与英美同样的境况。同样仅从疫苗接种的准备程度看,美国完整接种两针疫苗的人口只有 66.4%,英国也只有 73.8%,显然我们在疫苗准备上更充分,更何况中国人自我防疫的保护意识和措施始终都比欧美人更谨慎。
注:以上接种数据的统计截止日期在 4 月 10—16 日之间
上面不是想证明上海可以开放了,只是想在逻辑上澄清,为什么有些坚持 “清零” 的理由没有充分的说服力。
事实上,正如香港数据上反映出来的影响病死率的因素,除了疫苗接种情况,还有人口年龄结构。虽然按照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老龄化率,上海要比香港低,但上海老年人口的总数是香港的 2.5 倍还要多。而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在老年人口中造成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依然高得可怕。轻易放开防疫,对老年人口来说影响恐怕是灾难性的。
医疗应对能力和基础疾病也是影响病死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综合所有这些因素,如果完全放开了,上海的状况相较于香港究竟会怎样并不好说。所以那些主张现在就应该开放的观点,也需要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因为事关庞大数量的生命存亡问题,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综合香港的数据,我们最多只能说,对于已经全程接种了疫苗的 60 岁以下的个人来说,新冠病毒的影响大概可以说流感化了,尤其是对感染了病毒的个体需要面对的病毒风险而言;但是对于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来说,新冠病毒的威胁依然不容小觑,尤其是对于没有接种疫苗以及疫苗加强针的老人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新冠病毒既是 “大号流感”,也不是 “大号流感”,得看是相对于什么样的条件人群而言的;而且就算对个人意味着 “大号流感”,并不表示从社会整体看也意味着是 “大号流感”;疫苗接种和医疗应对,准备充分了可能是 “大号流感”,准备不充分也不是 “大号流感”。
对国家来说,新冠还不是 “大号流感”
**对于个体而言,感染病毒后,需要面对的就是病毒导致的病死率,因为个体生命在疾病导致的死亡面前无人可以替代。**接种了疫苗加强针后,新冠病毒的病死率真的不算高,即使对于高龄老人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完成了全程疫苗接种的个体,尤其是接种了 3 剂疫苗的个体,面对病毒的时候真的不用过分恐惧。
但是**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仅仅是低病死率还是不够的,死亡率才是一个更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尽管香港 119/10 万的死亡率已经低于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主要疾病,但这相对于传染疾病而言却是一个高得惊人的数字,就这还是建立在香港较为发达的医疗条件基础上实现的。
而且新冠奥密克戎病毒的病死率和死亡率在不同条件人群中的差异非常巨大,香港的数据显示,接种了 3 剂疫苗的中青群体与未接种疫苗的老年群体之间的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差距甚至达到万倍以上。
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数据反映出,接种疫苗是应对新冠病毒的关键,这一点在上海这波疫情中也得到印证。上海市 16 日的通报,这波疫情中目前共有 13 例重症患者,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均未接种疫苗。
尽管内地的疫苗接种率相对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来说已经很高了,但 88.2% 的接种率还不够高,尤其是加强针的接种率还非常不够,即便如上海也还有一多半人口没有接种第三剂疫苗。
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强传播性,如果放开对病毒的管控的话,还真不是 “大号流感” 能比的。短时间内付出的生命代价之巨大可能是我们社会难以承受的,尤其对于一些医疗落后地区,病毒带来的冲击会更大。
生命至上与动态清零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我们不可能通过将中青年与老年人口相隔离的方法,也不可能通过将已接种疫苗人群与未接种疫苗人群相隔离的方法,来制定我们的防疫政策。而且我们国家各地区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更不可能通过允许有的地方开放,有的地方坚持清零,将开放地区与清零地区长期隔离的方法,来制定我们的防疫政策。对于国家而言,制定防疫政策,必须着眼于如何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各地的防疫政策必须服膺于中央统一的防疫方针。
现阶段继续坚持动态清零这是符合我们国家国情、民情的防疫策略,不仅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在防疫上坚持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则,同时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的防疫路线。
但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一个生命因为病毒而逝去,尽管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但社会政策的制定终究要考虑生命代价与社会代价之间的平衡。
反映在防疫决策中的生命至上原则,实际上意味着病毒所造成的生命的损失应该被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限度范围内,一旦病毒可能造成的的生命损失超出了这样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哪怕付出再大经济代价都在所不惜。
**一个真实且足够低的病毒导致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会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显然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关于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导致的病死率和死亡率实际上还不够低,更准确点说,是还相当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现阶段还要坚持 “动态清零” 方针的最重要原因,这是我们国家在防疫上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体现。
实事求是与 “清零派” 的错误
那种简单地把 “动态清零” 的防疫方针永恒化的 “清零派” 的观点,则僵化地理解了 “动态清零” 的防疫方针,因而违背了实事求是的防疫路线。
武汉疫情以来,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一直都是在随着我们所面临的疫情的现实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未来也一样。我们强调现阶段还要坚持 “动态清零” 的防疫政策,并不意味着我们将永远 “动态清零” 下去,我们更没有绝对地反对开放的防疫政策。
一切只取决于我们的防疫准备和病毒自身的特点,病毒的致死率是否足够低、可能导致的死亡率是否足够低、病毒是否已经稳定下来,以及我们的应对能力是否足够。
很多人希望看到我们的 “动态清零” 政策被迫坚持不下去而破产,这样他们就有了足够的谈资来讽刺中国的防疫。甚至认为中国一旦放弃了 “动态清零” 政策就是防疫的失败,就是防疫政策上的前后不一致。
可惜地是,这些人不仅低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目前坚持 “动态清零” 防疫政策的决心、意志和能力,更是错误地理解了中国的防疫路线。而 “清零派” 则为这样的一些错误理解提供了支持,更是最大可能上让我们的防疫会陷入到那种被嘲讽的境况中。
要共存,不要 “共存派”
尽管我不认可欧美一些国家 “躺平式” 的防疫,更是反对那种轻易说 “与病毒共存” 的“共存派”言论,但是真的不要再污名化 “共存” 了, 这样下去最后只会打自己的脸。
**现在可怕的不是病毒,也不是共存,而是我们还没有做好与病毒共存的准备。**正如香港数据所显示出来的,高疫苗接种率对于弱化新冠奥密克戎病毒的伤害非常关键,第 3 针疫苗接种率是否足够?医疗准备是否充分?这些都直接影响我们能否与病毒共存。
无止境地通过封城实现 “清零” 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除非病毒突然完全消失,否则我们最后也是要走向开放的。只是我们想要有序地走向开放,我们所做的 “动态清零” 的工作,实际上也是在为此做准备。
“清零派” 不想面对病毒的事实,片面夸大病毒对个体的危害,活在对病毒的恐惧当中;“共存派” 看到了共存不可避免,但却太着急,轻忽了轻易放开防疫政策的社会危害。
在防疫问题上,既不做 “清零派”,也不做 “共存派”,要做一个坚定的 “中央路线派”。
“中央路线派” 就是服膺于中央统一的防疫方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防疫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防疫路线。
继续坚持配合好防疫,给我们国家争取多一点儿的防疫准备时间。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18 日,上海新增死亡病例 7 例,年龄从 60 岁到 101 岁,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后遗症、脑出血等严重的基础疾病。他们均未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吴乾渝表示,上述 7 人入院后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础疾病导致。据介绍,至 18 日 24 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有 21 例。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4 月 15 日以来,上海已经累计完成核酸筛查 3700 余万人次。从今天开始,全上海还将连续三天在封控区开展核酸筛查,并将于 20 日同时在封控区和管控区进行核酸筛查。
在组织核酸筛查过程当中,上海在科学流调和严格管控措施基础上,依据阶段性的筛查结果,划分了’封控、管控和防范’三类区域,采取’抗原 + 核酸’的组合式的筛查策略,提高了筛查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尽早发现阳性感染者、及时开展救治、阻断病毒传播蔓延提供重要的支持。
上海全力做好大规模筛查的资源配置、利用和调度。在现场组织上,相关部门组织各街镇、社区合理设置采样点,尽量做好居民的组织发动,很多地区都创造了包括像’不叫不动、叫了再动’‘该上门的上门、该下楼的下楼’等组织模式。
在采样力量上,上海要求各区通过网格化排查,摸清筛查区域内的实有人口数量,合理配置采样医护人员。吴清以 4 月 16 日为例介绍,当日,上海共投入了近 2.5 万名采样医护人员,其中包含了来自江浙皖等兄弟省市的 1.2 万余名支援医护人员。
在检测力量上,我们一方面挖掘自身潜力,通过快速新气膜实验室、移动核酸检测车等方式,有效增强了核酸检测能力;另一方面,在国务院工作组的协调帮助下,通过外省市在本市援建、以及向兄弟城市送样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检测能力。
说的真好听
因为基础疾病而死
那也可以说
护士是因为哮喘而死
郎咸平母亲 98 岁因为肾衰竭而死
陈顺平 71 岁是自己跳楼自杀
别双标啊,都不是因为防疫死
新冠死亡 60 岁算老年人,老年人都该死了
那郎咸平母亲 98,陈顺平 71,都是 “该死的喽”
别双标啊
这应该就是传统文化中的。。。
报喜不报忧吧。
死亡病例,出现了,就是出现了。
特地强调病人的过往病史,是在解释什么呢?
新冠就是大型流感,不致命?
还是掩饰防疫工作不到位,在五个月前,就没重视过新冠,没及时进行到位的封控管理呢?
《新民晚报》报道死亡病例分析,年龄在 60 岁到 101 岁,7 例中有 6 例是 75 岁以上,都是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三级、脑梗后遗症、心功能 III 级、脑梗塞、低蛋白血症甚至更严重的基础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直接的死亡原因均由基础疾病导致。我不是专家,不做评论,大家可以联系次生灾害的死亡案例(不知道有几例)自行判断。逝者安息,生者安康,,,可以参考下面这个专栏:
在大是大非面前讨论医学?
![](data:image/svg+xml;utf8,)
这个疫苗到底什么人能打,什么人不建议打,到现在有明确指南吗?打了之后出了问题到底谁能承担?疾控中心敢承担吗?他们敢说出打了之后都有什么后遗症吗?
人家有基础病不愿意接种,为什么要强迫接种?那么多乙肝患者打完之后转氨酶高的夸张,又导致出现一系列肝损伤,提升肝癌肝硬化概率,人家凭什么必须打?我老婆打完之后又吐又眩晕,差点没交代在疫苗点,送到急诊挂了三个小时水才好,这第三针怎么敢去打?
人家六七十岁的人连这点主都不能给自己做?中国政府和中国父母一个相同的问题,叫做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死亡不可怕。
粉饰才可怕。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人与动物之间的战争,人与微生物之间的战争。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数以亿计的人类个体在一场场战争中消亡。
但活下来的人类,继续扛起文明的大旗,开疆拓土,生生不息。
人类能征服同类,能驯服野兽,但面对新冠病毒这类微生物。
很多时候,人类也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死亡无法避免,这是医学的局限,也是生命的代价。
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是. 政. 府. 职责所在,所以,政. 府. 可以动用公民赋予的一切权力。
但并不意味着政. 府为了 “交出满意答卷” 就可以肆意妄为、管控数据、掩盖真相。
网络是有记忆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有人死于管控失当,有人死于压力过大,有人死于基础疾病,却没有一个人死于新冠肺炎。
这合理吗?这真实吗?这能服众吗?
疫情不可怕,死亡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解民情、不通民意、不得民心啊!
小学数学题
已知
中国人平均寿命 77.3 岁
上海阳性感染者 30w (才疏学浅, 据然没有搜到精确的数字….)
那这 30w 人如果全年龄平均分布, 可以计算平均每天死亡人数为 300000/77.3/365=10.6 人
也就是说 30 万人每天正常过日子, 平均每天会死 10.6 人
而
2022 年 4 月 18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死亡病例 7 例。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有这么多基础病又没打疫苗的老年人,得一个小小的细菌性感冒也会死?
毕竟没有新冠时候,这个年龄的老年人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不是么?而且这些人没有直接因为新冠而死的吧?
虽然我最近一直在骂上海的奇葩防疫,但有句话还是要说句的。
上海累计阳性近 40W 了吧?
什么概念呢?
就是近 1/60 的感染率。
在这个比例下,每个居住在上海的人身边基本都会有几例阳性,在自己的社交圈里这个数字会更大。
因此,如果真的在死亡数字上有大的隐瞒。
身在疫情中心的上海人一定会有恐慌蔓延的。
那么现在上海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呢?
抗疫本身的确要讲政治。
病情本身并不讲。
我既不是共存派,也不是躺平派。
我是不管你们啥派能不能好好弄别祸祸老百姓派。
从一些回答者来看,聪明人应该先任由事态发展,等到别人损失惨重求着你,你再出山,就能换来万人感激,世代铭记。
如果干的是防患于未然的事,未然没发生,人家就会觉得你瞎操心,折腾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需要吴专家和张专家出来说一下,为啥这两天突然就死亡了 10 例?这 10 位老人到底是死于基础病,还是新冠,不要模糊标准?他们的基础病是否适合打疫苗?如果不适合,为啥要强调没打疫苗?现在涉及到死亡了,再模糊概念就没天理了!
按照上海公布的这些数据: 确诊和感染数量几十万,重症患者却寥寥可数,而重症患者中罹难比例接近 70%。 如此低的重症率,和如此高的重症去世率,这是不是在说明:
-- 我国的疫苗远胜于美国疫苗(控制感染后的发病率)? 同时也说明上海引进的美国天价辉瑞特效药是废物(重症救治率狗屎一样)
-- 上海那位最后辩解 “我只是个临床救治专家了啦” 的网红医生,在临床救治方面其实也是个废物?
从医学角度不会解读。
不过从数据上来说,当我有数据跟我想要的结论不吻合时,校正回归,数据拉平,剔除个别值,生成伪随机数,一套组合拳下来,数据就好看许多。
据我所知,艾滋病并不直接杀死宿主,只是让宿主免疫力变差死于等待其他疾病。
是不是以后也可以说,艾滋病不可怕,因为患者全死于基础疾病呢?
60 以上的人群,新冠造成免疫力下降,诱发基础病可以理解,且年龄大了没有这次疫情,可能也,这不是值得过于关心的
但 60 岁以下的那个病例特别瞩目
合并创伤性脑疝、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多发性大脑挫裂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性尿崩症
创伤性脑疝: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改变
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头部受外力造成
多发性大脑挫裂伤:头部受外力造成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导致的脑底部、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损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中枢性尿崩症:免疫力下降 or 长期大量喝酒
所以这个人,是在方舱喝酒醉了摔到头死亡的吗?
没啥,我只是好奇的疑问而已
年龄大,本来没事,得病了吃药休息就好。
可是被防疫爱好者这么一折腾,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好,甚至没有吃的,天天生活在恐惧、愤怒、伤心中,年轻人都受不了,何况是年龄大有基础疾病的老人?
谁没有基础病呢?尤其是中年以后? 是不是以后死于新冠都要说是因为基础病才是政治正确呢?
也不对啊。我们的防疫国策不是要坚持动态清零吗?
“75 岁以下 1 例(60 岁),合并创伤性脑疝、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多发性大脑挫裂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性尿崩症。”
这是跳楼自杀的吧?
疫情拖得越久,并发症加重等原因死亡的人会越多,R.I.P,不能放开的根本初衷在这里,正在拼命提高疫苗普及率,真正需要居家隔离保护的也是这些人,只有这一类群体有了保障,讨论防疫攻防转换才有意义。
上海有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疗设备,全国医护人员支援,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死亡,如果疫情蔓延到西部省份 18 线小城市,好医生都去了发达地区,医疗设备落后 20 年,全国人民到时候都自顾不暇,无人支援,死亡率难以想象,社会次序失控是难免的,全国经济下滑,资本疯狂出逃。美国精英开心的都要飞起来了,上海不亏是拥有买办传统的城市,用国人的利益来讨好洋人。
这个日经问没什么营养,毕竟上海的疫情还没结束,以后的重症和死亡数必然会继续升高。但我很好奇,清零派为啥能从现在的数据解读出共存是错误的,而共存派(我也是)又为啥能解读出共存是可行的。
看数据要看完整的好吧?香港的材料不用翻墙就能看,还都是中文。真要说事,目前也是拿香港的数据说事,吉林的数据目前总结的都不全面。
有糖尿病完全可以打疫苗的。。。
有癌症早期都能打 赶紧去打。。。
奥密克戎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别以为动态清零封控在家就安全了 厕所下水道照样能传毒。
至于其他原因不能打 然后你又生活在对外交流很多的一线城市 那就真的没办法 只能接受生活有风险的事实。
事实证明病死率相对低了,而且还都是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人。对普通人啥影响没有。
总算拨乱反正,马上开放要回归正常生活了。建议极限清零者全部润出上海,爱去哪去哪。
我想知道艾滋病病毒是不是直接杀死人?
赞一个
数据出来了
我还想知道
另一组数据
3 月 23 日,3 岁小女孩发高烧一天住不进医院,最终因疱疹病毒攻击脑干而不治;25 日,东方医院哮喘护士因无处接收(包括本院)而去世;4 月 1 日,39 岁女白领没有等到核酸报告,忍着病痛走回家里,第二天凌晨猝然离世;4 月 14 日,71 岁的小提琴家陈顺平因剧烈腹痛求诊两家医院遭拒而跳楼自杀。4 月 12 日,54 岁的曹进胜在防疫消杀时猝死。
其他,请大家补充
公布的数据一定要准确。
几乎所有的重大灾难,最开始出问题都是从故意瞒报开始。
瞒报,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已经初步成形。
瞒报的行政级别越高,灾难就越难以应付。
此前两年间,第一波疫情结束后,国内(除上海外)死亡病例累计 2 人。
上海本次疫情已经累计死亡已经达到 10 人。离本次疫情结束至少还需要一个月时间,控制稍微差一点就可能还需要两个月时间。
死亡病例还会有多少?
还要躺平吗?
还有一个问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上海目前公布的数据是只有 16 个重症,一个危重症都没有。
在重症患者只有 16 人危重患者为 0 的情况下,死亡病例 10 人,是不是可以认为救治专家组救治方法不当,指导不力呢?
或者,上海没有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分型和分类治疗呢?
救治专家组的负责人是不是应该承担责任呢?
=========================================
死亡病例已达到 17 人。
哪怕是香港疫情最严重时每天死亡上百人我的心情都没有现在这么沉重。
太符合规律了
香港在四万例之前也是零死亡
给我的感觉就是纸包不住火了…
死亡不可怕,人固有一死。离开时是不是有亲人陪伴,能不能有一点点生而为人的尊严,对这个春意盎然的世界是否还那么眷恋。
红酒和咖啡,有利于治疗 Omicron
这个结果看,花费了巨大封控核酸等代价,找出来的庞大无症状者,占据医疗资源,从而导致需要治疗而无医疗资源可用的其它患者无法就医,还有多大必要呢?
利益相关,310 开头,家庭结构 421。其中 4 里面疫苗接种比例 50%,1 是没接种,2 里面接种是 3 针 100%
我不是医生。医学没本事说什么。
先说利益。
一,坚决支持动态清零。同时对上海市政府的表现极其失望。菜是原罪。
二,如果家里 421 里面任何一个染病,医生同意的情况下 2300 的药能用就用。自费也行。
其他的是统计学。
一,上海重症,死亡病例会增多只是时间问题。
二,2300 的药如果能明显减少确诊病例转重症的比例,应该买,应该用。确诊病例治疗费用 2 万,重症是 20 万起步,上不封顶。做过报价的都知道,材料费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机械人工措施费不算的啊?如果材料费增加能换来机械和人工大幅下降,整个报价降低 5%,用不用?
重症已经 52 了。
长篇大论的,又有几个是懂医学的呢?又有几个人分的清这圈圈里的字是什么意思呢。
有些人即使不隔离,也会死。
应该同时加上每一例因为封控措施而导致的死亡,对比封控死亡组和新冠死亡组的死亡人数,平均死亡年龄。
一个个的只会说虽然他们有基础疾病,但不得新冠就不会立刻死。我说句不好听的,这些新冠死亡病例即使不得新冠,得个季节性流感也同样可能导致死亡,那要不要有一例流感就封城呢?新冠死亡组的平均年龄都超过中国人均寿命了,死也算是喜丧吧?而封控死亡组,哮喘女护士,小提琴家,都是发光发热的时候,这样以命换命,给你你换不换?
看来前一个月都没有有基础病的人感染,这几天才开始感染有基础病的人了,这病毒也太智能太会挑人了。想问问上海市领导,前期隐瞒了多少死亡病例,勇敢点,说出几千个我们也不会惊讶。香港能死那么多人,就你上海人身体素质好,现在除了你自己掩耳盗铃,还有谁信?
累了,就想知道上海什么时候能清零,上海不清零,全国都跟着紧张。
上海疫情以来的数据靠得住,猪儿都会上树!还说都是绿码了,结果外地都是阳的!现在都没有高风险区了
重症死亡率 35%,千万不能共存。
作者:缪晓辉 2021 年 2 月,BMJ 发表一篇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团队的研究,分析了新冠疫情暴发的 3 个月内武汉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额外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in Wuhan city and other …
SourceApril 08, 2022 Source screenshots: 1 本文作者:缪晓辉2021 年 2 月,BMJ 发表一篇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团队的研究,分析了新冠疫情暴发的 3 个月内武汉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额外死亡 …
知乎用户 pansz 发表 有些生活一旦摆烂,就无法夺回了。 比如外卖在疫情之前,是送到门口的,不用下楼,开门就能收外卖。 而现在呢,岂止不会上楼,甚至连小区都懒得进,直接扔门口,给你说个西门北门南门东门,自己去拿吧您。。。 而这件事情 …
知乎用户 环球时报 发表 大部分回答都在嘲讽,但很少有人说到点子上。我认真读了 Forbes 的文章,查证了它的数据,结果真是惊掉下巴。请用胶带绑住下巴再继续阅读。 先附上原文:China’s Manipulation Of Covid …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近日国内防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家还是应该树立与疫情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 1. 什么是群体免疫? 下面这张模型图就很好地解释了群体免疫的概念。 由此可见,形成群体免疫的重要前提是接种新冠疫苗。 目前学界普遍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