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平均降幅创历史之最,有药品从每粒约 200 元降至 15 元,为何能降这么多?

by , at 16 December 2024, tags : 集采 医保 药品 中成药 药企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sillynotalking 发表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胃反流的,一瓶 6 元。头孢克肟,抗生素,一盒 10 元。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镇痛的,一盒 20 元。

蒲地蓝口服液,治感冒的,一盒 40 元。七厘胶囊,化瘀止痛的,一盒 80 元。斑鳌胶囊,声称治肿瘤的,一盒超过 100 元。

首先,这些中成药有用吗?通过双盲测试了吗?效果比西药好吗?如果无效,或者不如西药,为什么不用西药,反而用这些中成药呢?

其次,这些中成药价格降到位了吗?西药的价格已经降到几块钱了,这些中成药动不动就几十上百。现在去医院,除去检查化验费,就是中成药费,高的离谱。真正起作用的西药,反而价格都很低,只占整体医疗费用的 5% 以内。

我在杨浦医院看感冒,一次花了 1000,挂号费和检查费占比 65%,中成药费占比 30%,西药费占比 5%。复方氨酚烷胺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一整个疗程用下来,能超过 50 元吗?

对无效且昂贵的中成药纵容偏袒,对有效且平价的西药极限施压,这样的降本增效,不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吗???

补充一点,有人说中成药价格高是因为中草药成本高,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疗效才是衡量药价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哪怕你把一千年的人参,五百年的鹿茸,三万年的灵芝,八千年的天山雪莲给我做成一味药,但是没有疗效,那它也是一文不值。用着如此昂贵的中草药,却生产出来无法确证疗效的中成药,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知乎用户 十之一二 发表

从历史趋势来看,事物的发展总是处于螺旋上升趋势。而从 6 年的集采趋势来看,第十批集采无疑处于波谷底部了。

上一次价格竞争如此惨烈还是第三批集采,二甲双胍出现了 1 分 5,卡托普利片 1 分 4 的价格,但随后几批集采价格又呈现了走高的趋势,尤其是大量围标行为的出现,导致部分项目的集采降价形同虚设。

今年第十批集采之所以会出现的如此之晚,最重要原因就是第七批集采围标,以及医保局内部腐败案事发。在抓了不少人后,组织集采这件事成了烫手山芋,北京、上海唯恐避之不及,皮球踢来踢去,最后还是上海承担了组织责任。本来一年两次的集采,今年只有一次,还是在 12 月中旬开启,再晚一点今年连集采都没有。

集采前一个月,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一周后第十批集采更新规则出台,两个文件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征求意见稿掀了整个仿制药行业的盘子,开了第一枪,而第十批集采规则则是第二枪,势要绞杀所有的围标可能性,顺便两个规则都把矛头对准了国内的 B 证公司,干死 B 证就完事了。在集采前的规则网上答疑会上,上海药事局的老师反复强调,不要有任何围标的侥幸心理,第七批开始的围标案的抓捕工作依然没有停止,遇到类似行为,不要解释什么 “我交给代理公司去操作,自己不知情”,“公司行为,我只是执行人不知道” 之类的,相关人员全部连坐。在集采前就一股肃杀的氛围。

第二天集采前上海药事局举办的面对面答疑会上,人直接表态第十批集采规则就是一个试点,日后还会继续加码,MAH 法规是针对创新药设计的,本来就没仿制药什么事,现在被仿制药整出这么多幺蛾子,规则肯定还要进一步收紧,纯 B 证公司被清理出局是大势所趋。

从规则上,第十批最大的改变是强关联制度,多托一生产、产品交易行为、同一实控人企业,通通只算做一个申报名额,大大挤压了纯 B 证公司的生存空间。

除了强关联,中标名额再一次缩减,从 13 中 10 变为 16 中 10,存在委托生产的情况一旦超过 3 家,再减一个名额。这就使得多个热门项目面临 25 中 9,35 中 9 的激烈竞价。

从中标价的设计上,这一次堪称精妙。所有价格牢牢控死在最低价的 1.8 倍之内,超过立刻熔断。甚至 1.8 倍都达不到,如果两家以上熔断全场,那么后续企业必须接受最高熔断价格中标。简单地说可能不是最低价的 1.8 倍,而是 1.05 倍、1.1 倍就熔断了。

在集采规则下,62 个集采药品,有四十多个存在强关联,而这四十多个强关联产品,只有 13 个达成了统一竞标联合体,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强关联的申报企业之间闹掰了也好,各有心思也罢,反正没谈拢。按照规则,没有形成联合体的强关联企业,必须按照最低报价来。也就是说,3 家强关联企业,你报 1 块,我报 1 块 2,他报 1 块 3,那么三家取最低,1 块钱的那家中标,另两家出局,哪怕其他中标企业可能是 1 块 4、1 块 5。在这种规则下,必然有心一横掀桌子的企业,“不是没谈拢吗,我过不下去你们也别想痛快,大家都别好过”。

因此,在 12 月 12 日集采开标之前,这一次的结果就已经没有争议了,注定是一场惨烈的厮杀。

事实结果也是如此。

间苯三酚注射液有四川的 B 证公司报出了 0.22 元 / 瓶的价格,而正常报价企业没有低于 0.4 元的。严重怀疑这家企业是不是准备跑路了,反正 B 证公司不值钱,遇到事与其承担责任不如跑路,间苯三酚从成本上 0.22 元就控不住,各项加一起 3 毛钱的成本摆在那。还好规则里注射液 1 元以下不会被熔断,不然间苯三酚注射液所有其他企业全部被限制在 0.4 元以下(我估计这家公司就是存了这个心思,但忽略了 1 元以下不被熔断的规则)。

舒更葡糖钠注射液这个几年前的明星品种,25 中 9 的肌松药大品种,当年原料药问题搅得行业水深火热的品种,一支全生产成本在 9 元左右,最低价报出了 8.7 元,熔断价不到 16 块,中标价全部在 12 元以内。从这个产品就能看出一众报了 16 块左右企业的策略:我在成本价的 1.8 倍左右报价,即使不中也不会被熔断(最低价总不能低于成本吧),还有二次报价的机会。但是市场就是这么惨烈,12 块就关门了,16 块的毫无机会,集采未能中标,当年一两千万的投资就打水漂了。

第十批集采的经验教训就是,前面 9 批所有集采积累的经验,在这一次都通通不起作用了。很多企业还很天真的想着 70% 左右的降幅能够中标,到了现场傻眼了,降价 95% 都有可能中不了,一定有企业报出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价格。500ml 的大输液价格还不如一瓶矿泉水谁能敢想象,氯化钾注射液 0.16 元,不如现场撸起袖子打了吧。不少企业按照前几批的老思路进行报价,结果没中标不说,还惹人笑话:别家报 50 块,你家报 150 块,看起来就像个傻子,报价策略是怎么制定的?

出人意料的是,原以为这批集采中会惨败的 B 证公司们,却格外的能打。不少产品的最低价都是由 B 证公司喊出来的,甚至有的项目 B 证公司包揽了前几名,在原料药、加工成本等各方面全面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这的确令人费解。是 A 证企业们想法太多追求利润报了更高的价格,还是 B 证企业豁出去掀翻牌桌了,还有待未来市场供应去验证。

强关联但却未组成联合体进行申报的企业,果然出现了死的很憋屈的。比如罗沙替丁醋酸酯项目,三家强关联企业各自申报,结果被海南紫橙低价中标,而另外两家被淘汰的企业北京品尚品和山西普德,如果不是因为强关联的原因,他们的报价原本是可以中选的。同样的情况在卡列前素氨丁三醇、复方α酮酸片、氨苄西林舒巴坦钠中也出现了,遇到这种情况没中标的企业恨不得买块豆腐撞死,但中标的企业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了不被别人卷死,他们选择了先卷死自己。

总之,第十批集采,是集采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第十批之前,虽然社会上有很多对于低价中选药品质量是否会有问题的讨论,但是行业内大多数人不会这么认为,因为大家很清楚原研药的利润有多高,也清楚一个药品的成本大约是多少。比如氨氯地平片,社会上对于 1 毛钱一片大呼小叫的,但是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个项目各项成本极低,1 毛钱同样能有利润,而氨氯地平片全年超 100 亿片的销量,足以让一家企业在低价上依然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

但是第十批集采,很多产品的确是贴着成本在进行报价,甚至有的很可能低于成本,让行业内也发出了 “这些药品如何保障质量” 的呼声。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势头,在医保极致降负之前,仿制药行业应当首先解决的,是整个行业范围的一致性评价的质量可靠性,以及不同区域间的 GMP 水平差距问题。

知乎用户 OwlLite​​ 发表

经济学里面有很多经典的研究对这种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了描述,并且不断被证实。

  1. Gresham’s Law[1]

当市场上有两种形式但同种价格的商品流通时候,质量更好的那种会被保留起来,而质量更次的则获得更大的流通而占领市场。也就是 劣币驱逐良币。

在医保药品中,我们有 “原研药”/ 高品质仿制药 以及 品质无法保证的 “类假药”, 它们都被要求参与同一场价格竞争。这两类药品在实际中也会被使用,医生和医院决定了最终使用谁。同时,医药消费者在大部分情况下不清楚自己获得的是哪一类药品,也就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存在 “质量不确定性”。那么,在同样的终端价格下,前者会被越来越多的保留住,成为一种权力变现的工具,而后者则会被优先使用,主导市场,成了一般医药消费者获得的最终终端产品。

在 “质量不确定性” 成为消费者的共识之后,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 就会越来越低,以至于低于 前者类药品的成本。前者类药品的厂商不得不退出市场,最终市场上就只有后者类药品了 [2].

2.The Market for Lemons[3][4]

著名的 “柠檬市场” 理论,同样描述了 质量不确定性 和 质量单向透明情况下 市场的发展机制。在质量不确定且单向透明的市场中,高质量商品和低质量商品都在市场上竞争,而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面前的是高质量的还是低质量的。

在多轮博弈之后,消费者最终愿意付出的价格的期望,是者两类商品的加权均值 PWeightedAvgP_{Weighted Avg}. 而知道质量真实情况的 商家,则只有给出的商品是低质量的情况下,才愿意达成交易, 因为此时 PWeightedAvg>PLowQualityP_{Weighted Avg}>P_{LowQuality} , 对于商家来说还是有利可图的。

因此,在足够多轮博弈之后,高质量商品会退出竞争,市场上就只剩下低质量的 “柠檬” 了。此时由于高质量商品的退出, PWeightedAvg=PLowQualityP_{Weighted Avg}=P_{LowQuality} . 消费者和商家达到博弈均衡。

3. Information asymmetry

信息不对称交易,这是一种更为广义的描述。

在市场价格协商中,买卖双方都对对方以及要交易的商品有一定的了解,但一方了解的更多更准确而另一方了解的更少更不准确时,就出现了 “信息不对称”[5].

信息不对称经常在市场上出现,比如车险市场。作为拥车者,对自己的驾驶水平和驾驶习惯有充分的了解,也就对自己出现事故的因素有了更准确的认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 拥车者不够了解,它们只是使用一些简单规则对用户的车险进行定价,比如驾龄、是否出保 / 违章等。

这就导致保险公司出的车险价格总是该市场上某一类用户的平均值。而拥车者,特别是开车更稳妥、风险更低 并且对自己更为了解的那类司机,则认为这个平均价格对自己来说不划算,因此更不愿意购买车险。相反,那些开车鲁莽、风险高的司机则更愿意购买车险。

久而久之,车险的购买者中 开车鲁莽、风险高的司机 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保险公司愿开出的车险价格也越来越高。这就是由于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6][7].

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逆向选择和市场退化的 市场,不仅是 车险如此,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养老保险、人身意外险等 都有这种倾向 [8]. 当一种保险推出之后,购买保险的人的质量总是不断地退化,甚至购买者还会因为以及购买了保险而出现道德退化,保险也就不断的涨价 [9].

具体在医疗保险这个案例中,由于涨价的阻力毕竟高,那么降质由于阻力相对更低,就会越来越不可避免。

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中,因为双方的不信任,一个作为代理的中间人 (比如这里的 公开集采竞价组织者) 可能会出现。但这种中间人只会导致 加权平均价格的更快出现,从而导致市场退化博弈平衡的更快达成 [10][11].


总结来看,医保和医药集采问题 在经济学角度看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制度之所以设计如此,并且按照经济学理论所预测的走势产生了 很多必然的问题、矛盾和缺陷。那么,这些 问题、矛盾和缺陷与其说是 问题,不如说是设计者在设计之时就想要的结果罢了——看起来是 Bug, 但实际上是设计 Feature.

参考

  1. ^Rolnick, A. J., & Weber, W. E. (1986). Gresham’s law or Gresham’s fallac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1), 185-199.
  2. ^Phlips, L. (1983). The Economics of Price Discrimin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Akerlof, G. A. (1978).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In Uncertainty in economics (pp. 235-251). Academic Press.
  4. ^Holt, C. A., & Sherman, R. (1999). Classroom games: A market for lemon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3(1), 205-214.
  5. ^Winoto, H. T. (2018). Asymmetric Consumer Information in Behavior Relationship With Marketing Management. Dialogo, 5(1), 180-186.
  6. ^Wilson, C. (1989). Adverse selection. In Allocation, information and markets (pp. 31-34).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K.
  7. ^Cohen, A., & Siegelman, P. (2010). Testing for adverse selection in insurance markets.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77(1), 39-84.
  8. ^Chiappori, P. A., & Salanie, B. (2000). Testing fo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insurance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8(1), 56-78.
  9. ^Pauly, M. V. (1968). The economics of moral hazard: commen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1-537.
  10. ^Thomas, J., & Worrall, T. (1990). Income fluctuat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 example of a repeated principal-agent problem.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51(2), 367-390.
  11. ^Waterman, R. W., & Meier, K. J. (1998). Principal-agent models: an expans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8(2), 173-202.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这张图我能用多久?

现在老百姓看病贵的原因是头孢和布洛芬不够便宜吗?

一方面对真正有用的药 “刀刀见血”,

一方面对中药中成药呵呵呵呵,

我告诉你,我宁可花 200 块去买现在不到 20 块的头孢和布洛芬,也不愿意花 458 块去买这些什么中药中成药,我就要布洛芬和头孢,其他中药中成药有没有用我不说,反正我不想买,谁愿意谁自愿购买,别给我打到单子上。

真正搞药物研发的钱赚的越来越少,研发经费捉襟见肘,是否更有利于中国的医药科技?

而再看中药中成药,需要啥研发投入吗,赚得盆满钵满。

集采砍价,就是个笑话。


知乎用户 明思宗 发表

200 的药干到 120 干到 80,

妈的,之前太贵了吧,要我钱不如要我命。

200 的药干到 40 甚至 20,

坏了,真来要我命了。

知乎用户 柏舟​​ 发表

一开始我以为集采是采好用的药,是采那些过去常见常用的药,比如阿奇霉素希舒美,头孢克洛颗粒希刻劳,莫西沙星胶囊拜复乐,亚胺培南泰能等等吧,但集采后好多厂家我都没听过,很多药也被踢出了三甲医院平台。

而且有的药原本也不是很贵,比如参天制药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效果真的嘎嘎好,而且不良反应少,滴眼睛没什么不舒服,价格也就 20 来块,集采后就从公立医院平台踢出去了,换了集采的,价格 10 多块,效果嘛患者真实反馈是有差距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药品利润确实很丰厚,但猛烈降价对药企研发积极性也是很大的打击,所谓的一致性评价,其实类似于抽查,医疗还是要保证质量,保证投入。

至于大家说集采让穷人用得起药,我觉得这个是没问题的,但保证质量也是重要一环。

还有就是,医保没钱了,能不能把某些群体的报销比例向普通医保看齐一点?有的人群躺 icu 一年 50 万一分不掏,还拿着高额退休金,医保池子再大,也经不起这么造啊。

知乎用户 Siming 发表

去它妈的,我就说去它妈的!

我们这里的医院阿奇霉素一直开的是希舒美。这次我带我儿子上医院,起因是有点感冒的轻微症状,但幼儿园老师说园里有个别小朋友支原体了,所以干脆直接来医院。

检验结果支原体抗原阴性,意料之中,初期检出率不高,配合其他的检查结果还是开了雾化 + 阿奇。

主角出场了集采 - 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品牌依诺达。当时就有点怪,以前是开蓝底红三角的希舒美,这依诺达什么情况,遂自费买了两盒希舒美吃。五天后药和雾化用完,此时我儿基本没有症状了,极少有咳嗽,没有痰和涕。全过程活力和食欲正常,没有发热发蔫。

到此,猪脚还没有发力。

但我中招了,思及我儿的症状我一开始没怎么上心。结果两天后被教做人,嗓子疼从小舌头蔓延到鼻子和喉咙,鼻塞,到第三天愈发严重,开始咳嗽,痰迷心窍(咳不出来)。本着不浪费原则,当天就把医院开的依诺达按说明吃了 500mg,可能已经病入膏盲,我完全感受不到好转还是恶化,因为开始疯狂咳嗽,咳的肺都要吐出来,脑子嗡嗡的。

在此过程中我老婆也中招了,说嗓子有点刺,遂买了盒希舒美片剂吃了两片。其后两天我们的病情都比较稳定,我是稳定的狂咳,黄痰黄涕。我老婆稳定的基本没啥症状,喉咙痛,新增唯鼻涕较多。

三天后我的药吃完,终于略有活过来的感觉,咳嗽断断续续还有,黄痰黄涕变稀,但食欲和精神状态开始回升。我到此时还没查觉到主角正在暗暗发力。

儿子从我和我老婆俩都有症状开始就寄养在奶奶家,几与正常无异,但鉴于这几天降温干脆就没上幼儿园在家休息。

好家伙,结果把他奶奶放倒了。我去送牛奶的时候发现他奶奶嗓子有点变声,就赶紧美团了药。

随后周末,只能说病情都没啥进展,我自不用说咳嗽、痰、鼻涕没有停过,就是人的精神状态还行。老婆和老妈不能说完全康复,但也不能说有什么明显的症状,鼻涕还有些。

第二周开始,原以为一切都在向好,每天睡前都在想睡醒就会好点了,结果这一来二去,恢复人群的名单里 TM 没有我!

平稳了一段时间后咳嗽陡然加剧了,前面干咳也好,咳黄痰也好,那还是属于生物范畴,这几天那就是机械动力。咳嗽的肋骨都快断了,不开玩笑,后续我都不敢咳嗽,疼。血氧饱和度一度在 94 上下波动,人是有发冷,但清醒时测的体温都正常。

我就纳闷了,按说身体条件什么的我都不是最脆的,这病我儿、我老婆、我妈依次得病但症状都还轻微,没道理我不行。

但碍于此时 1500mg 的剂量都吃满了,我也不敢随意加量,暂时靠止咳药缓解症状,结果痰和鼻涕跟自来水一样,总想着自限性疾病会好的。又被折磨了两天没有任何好转,实在忍不了,果断点了盒希舒美,吃了两天终于咳嗽和痰、涕的症状大为减轻。

到现在基本接近三周,我也恢复的差不多,就是依旧有鼻涕,咳嗽非常少。这三周受得罪我觉得比新冠那两次还恐怖还痛苦的多,真沟槽的依诺达。

同时也给各位提个醒,有支原体在各位附近流行的时候要尽早用药(我其实是一个比较抗拒吃药的人),我不敢说集采药都不好,你有能力选更好的就选更好的。只能说碰上不好的那它就是狗屎,所以狗日的依诺达。

知乎用户 鞭临天下​ 发表

只想说两件事情:

上次去家门旁的二乙医院配阿莫西林,没有联邦阿莫仙,只有杂牌子,要配这些药还要做皮试。

问医生活了这么多年怎么阿莫西林也要做皮试了,回答说现在这些杂牌子价钱便宜,纯度不高,还是做下皮试比较安全,免得到时候青霉素过敏。

我这人天生怕针头,只能跑去医院对面的药店买联邦的。

还有一件事情:

老妈到了秋冬天经常变异性哮喘咳嗽,这几天还是去了附近这家二乙医院,按医生意见配了阿斯美,回来一看阿斯美变成了绿白两色的包装,还以为换包装了,后来一看是国产的仿制药,吃了三天,毫无疗效。

最后,只能带着老妈跑去市胸科配了第一三共制药的原版阿斯美,和苏黄一起吃,一星期不到就好了。

两件事以后,现在不高兴去家里附近的小医院了,每次配的药便宜都是便宜的,但是都是杂牌子,不是杂牌子的仿制药只有三甲医院有。

压低价格,药质量下降,也不知道这些举措究竟是方便了谁。

知乎用户 方糖糖 发表

为什么不把中成药移除医保,那玩意没什么效果还死贵,难道是因为中成药背后股东大部分是国企?掏空医保的除了民营医院,中成药占了一大部分吧

知乎用户 zdeng 发表

中成药必须移出医保,你要赚钱请换个方法赚,你要扶贫请换个方法扶,不要以整个生物制药和医保做代价。

我们虽人微言轻,但也可从自身开始,医院看病拒绝开中成药。

知乎用户 荣值 发表

一堆中成药在里面滥竽充数,吞医保的钱….

还有就是药物疗效,比如高血压,去年像硝苯地平这类占大头,有良心的医生都不想给你开,建议你去药房买阿斯利康…

知乎用户 快乐的豆豆 发表

就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中成药踢出去?

我没删除过任何回答,大家说话注意些。

知乎用户 内分泌失调的黄桑​​ 发表

我根本不在意集采药降价降了多少,也管不了集采药到底有没有效,更管不了所谓的一致性评价是不是真的一致。

但能不能行行好,多向配药的大爷大妈们宣传医院里为什么不给开进口药(原研药)啊?宣传集采药为什么不比进口药差啊?

现在一批批原研药不停被集采药取代,一批批集采药还在不断更换品牌,医生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向慢性病的患者们解释,我真的配不了你原来吃的药,不是故意刁难你们,你们吃这些药如果效果不好不是我的问题

而且老百姓根本不买账啊?不管我如何劝说国产二甲双胍通过了一致性评价还便宜,每个月格华止(原研二甲双胍)一出来,就会被闻风而动的患者抢购一空,没抢到的骂骂咧咧回去。

多希望天天有人拿个大喇叭站在医院门口宣传集采政策,或者锁定慢性病患者,在抖音快手上每天精准推送 “第十批 G 家集采 Y 平均降幅创历史之蕞,每粒 Y 蕞多降 185r”~

知乎用户 Grace​​ 发表

介入科做手术的时候,得先打麻药。最近越来越多的患者麻完以后,手术的时候还能感觉到巨痛!

由于很痛,无法配合医生,但是介入手术需要穿刺,都是要精准定位的,把介入的医生气的不行。病人在台上像杀猪似的哀嚎。原来 10 分钟能搞定的手术硬是半小时都没弄好。

为什么能降这么多?我也不知道啊!

指望药企商人不牟利而为民谋福利吗?

拼夕夕量大从优,是真的吗?

知乎用户 皮皮兽 发表

因为可以给你专门设计集采招标专用产品,你随便砍,干赔了算我输。

工程招标的都知道最低价中标遗患无穷。

知乎用户 泰碓辣 发表

第一次灵魂砍价的时候画风还不是如此的

那时候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那个人山人海全都在夸啊,狠狠地夸。

现在,就连我,一个一天医疗知识都没有学习过的普通人都知道,集采把原研药踢出了医保目录,剩下在医保目录里的东西没什么好玩意。

医院医生拿着我的检查单,劝我出去买原研药希舒美,然后顺便开了 300 块钱的中成药让我吃,什么 xx 清热,什么 xx 去火。我去问药店希舒美多少钱,药店说刷医保一盒 70,手机自费网购只要 35。

吃完药到病除,人也活过来了,至于 300 块钱的中成药,我扔进了垃圾桶。

现在我也是一名优秀的赤脚医生了

发热先试试对乙酰氨基酚,如果觉得症状严重或者是季节性流感直接抗生素。反正你去医院,200 检查查下来,医生也是这么给你开药。年纪轻轻的得究极大病的机会并不多,别把自己想的太脆弱。

至于医保,愿他长寿。

知乎用户 鹿辞鑫​​ 发表

第十批国采于 12 日晚间发布拟中选结果公示。62 种药品采购成功,234 家企业的 385 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根据公示表格和最新消息,我梳理了一张价格对比表格。

大幅降价药品

药品名称适应症原价(年费用 / 每片)集采后价格降价幅度(百分比)
恩替卡韦 / 替诺福韦乙肝抗病毒治疗每年 4000 元 - 5000 元每年 100 元 - 200 元≈96%-97.5%
来那度胺胶囊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每粒约 200 元每粒 15 元≈92.5%
西格列汀片2 型糖尿病治疗每片接近 8.14 元每片 0.2 元以下≈97.5%

多种药品降价力度超过 90%!

对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药更便宜了,看病花费也就更少了。

但也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能降这么多?难道以前都在坑人高价卖药?难道现在的便宜药质量下降了?

其实不然,降价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列入集采之后,企业会降低自身的销售风险,还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利润可期,再加上近年来药品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获得国家大单,很多企业只得转向薄利多销的路径。

展开来说,主要是这几点:

1. 集中带量采购机制,给予企业稳定预期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通过明确采购数量,给予企业稳定的采购预期。这种采购模式使得药品生产企业能够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从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和过度营销。同时,由于采购量确定,**企业可以大幅压缩营销费用,减少在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投入。**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转化为药品价格的降低,从而惠及广大患者。

2. 规模效应,降低药品生产成本

规模效应是指当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随之下降。
随着采购量的增加,药品生产企业可以享受到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这是因为固定成本在总产量中的占比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同时生产过程中的熟练程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提升等因素也会有助于降低成本。因此,在集中带量采购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进而实现药品价格的下降。

3. 及时结算还款,降低资金成本

在集中带量采购中,医疗机构通常会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及时结算货款。这种及时结算还款的机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企业可以更快地回收货款,减少资金占用和周转压力,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资金进行生产和经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些都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进而实现药品价格的下降。

4. 仿制药入局,增加药品市场竞争度

仿制药可以说是成本高昂的原研药的复制品,原研药由于其创新性,研发成本高昂,因此药企为了回款往往会高价卖药,而在专利期过后,仿制药就出现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它在质量上能够与原研药相媲美,但没有研发成本,只有生产和经销成本,因此在价格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这种同质量竞争的局面有助于推动药品价格的下降,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且价格合理的药品。

5. 同一品种多家药厂竞争,被迫接受低报价

在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多个品种的竞争异常激烈。例如,西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的竞争企业数高达 34 家,而间苯三酚注射剂也有 26 家企业参与竞争。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企业不得不亮出底牌,报出最低价以争取中选资格。在竞争压力下,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不得不接受更低的采购价格。

6. 集采取消降幅保护机制

在以往的集采中,为了鼓励企业降价,通常会设定一定的降幅保护机制。然而,在第十批集采中,这一机制被取消。这意味着企业即使降价幅度很大,也无法获得额外的保护。这一变化进一步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降价成为企业获得中选资格的唯一途径。

7. 集采的复活机制与保底性价格

虽然取消了降幅保护机制,但第十批集采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机制来平衡企业利益和市场供应。例如,复活机制允许未获得拟中选资格的企业在接受同品种最高拟中选价格的基础上获得中选资格。此外,还为三个剂型设定了保底性价格,避免了因价格过低而导致企业无法中选的情况。这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当然,其实集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医务人员中也是褒贬不一,在医药专业论坛就曾展开争论:

集采主要可能带来的问题有:药企利润下降导致研发投入不足,一些药品供应不足,临床使用的仿制药国产药质量不肯定,病人难以购买到既往习惯使用的 “进口原研药”,激化医患矛盾……

因此长远来看,在实施降价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以更好地平衡患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不过,对于广大看病没钱的基层患者来说,这些降价措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让看不起病的人能买到便宜药,让有钱的人自费买进口药,也许这就是未来医改的发展方向了。



请忽略上面的双分割线。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

前几天,老鹿拿着割鹿刀在外面给人裁衣服糊口,结果衣服边角就是不齐,那个顾客说:以前鹿师傅您刀法挺好的,那么多年都在您这里改衣服,今天这衣服怎么改了又改还是不稳当呢?不会是您手上的刀钝了吧?

鹿师傅看了眼手上的国产割鹿刀,想起师门的忠告,答到:你看那边那个谢师傅,他拿个树枝都能把几个拿剑的剑客打趴下,人家传说他其实是什么山庄的三少爷。所以肯定不是刀或者剑的问题,是我老了,手抖了……

知乎用户 刚好 发表

西药都有集采,中成药为什么不集采?

连花清瘟为什么不集采?

阿胶为什么不集采?

国家医保局有着巨大的内部寻租空间

堂堂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

竟然直接发了阿胶公司的声明

知乎用户 野路子上的杂草 发表

做点人事吧,什么时候把吃医保大头的中成药剔除?

知乎用户 手抖毛大夫​​​ 发表

今天这个回答不想讨论情绪和预期,想讨论一些「灵魂砍价」的技术细节。

按照业内的共识,第十批国采和第九批国采之间,不是集采 9th 到集采 10th,而是集采 2.0 到集采 3.0,算作一个大版本迭代。

迭代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个在**「申报 - 入围」的环节;一个在「中选」**的环节。

**「申报 - 入围」**上,第九批国采的规定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为同一人、或直接控股 / 间接控股超过 50%;企业之间存在有效注册批件转让等 4 种情形的,涉及企业的实际申报数计为 1 家,可自愿组成联合体申报」。

这个规定的初衷是扩大产能、保障供应,一家企业中选后,关联企业可参与生产,增加供应渠道和产能,保障药品稳定供应,降低供应中断风险。

但到了实践中就被药企找到了钻漏洞的办法,比如关联企业可分别投标,或通过围标串标操纵投标结果。也就是要么轮流坐庄,今年你来明年我来,要么开几个小号,打麻将东西南北都是自家人,谁胡都是我胡。

所以到了第十批国采,搞的是「在第九批基础上,增加申报同品种的不同企业委托同一家生产企业生产的情形视为同一申报企业」,说白了不管是「换马甲」、「改头换面」还是「倒批文」、「关联控制」都没法玩了,只能专心和同行搞价格战。

至于缩小入围企业数量、限制 B 证(说白了就是代工厂模式)都是一样的思路。

当然「申报 - 入围」环节还有一个最高限价的问题,这次的最高限价做过功课的,做了很细致的调研和摸排,基本上也是贴着成本价设置,业内普遍认为没有掺水分的空间。

到了**「中选」**的环节,就更精彩了。

对比第九批的三大中选条件——满足 1.8 倍熔断机制、大于等于 50% 的降幅以及单位可比价小于等于 0.1 元的三个条件之一——第十批把「50% 以上降幅可中选」取消了变成了基本只看「1.8 倍熔断机制

这就直接导致,药企的报价要是比最低报价高出 80% 就直接凉凉,所以,药企没法「含着」报价了,因为以前底牌在自己手里,把自己的价格按着限价对半砍至少能入围,现在变成互相猜底牌,猜别人的成本价是多少,最高不能超过别人的成本价乘以 1.8……

就这,按照上面这个想法报价的企业,还基本都凉了。

因为大家都卷飞了,参赛选手实在是太多了。

其实第九批里面设立这个「50% 以上降幅可中选」也是有原因的,是出于避免过度杀价保价不保质恶性竞争,尤其对于进口药企相对和缓一些,不把人直接吓跑了。

第十批之所以取消,也是因为有了新的「底气」,因为今年竞争者最少的品种也是有着两位数的参赛选手,卷到这个地步医保也就不太担心一些品类没参赛者能入围,就索性让大家放手一搏,杀红眼也不怕。

当然供货的稳定还是要保障的,供货的渠道还是要拓宽的,中选了供不上货是万万不行的,所以第十批增加了一个**「复活规则」**——(未中选的入围企业)若接受同品种最高拟中选价格 1.8 倍可获得拟中选资格。

复活机制的设立,可以认为是一个以往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补丁」——只要你(药企)能接受最低的报价(最高拟中选价或者最低价 1.8 倍,具体的规则根据中选数量有很多细枝末节的要求),你就也有资格按最低报价供货,这样就扩大了中选价格内供货企业的数量,不用担心过去 1~2 家中选企业太少供货能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有很多企业看到第一轮的拟中选价格区间后,直接选择了放弃,这里面甚至有很多的是很大的国企,理由无一例外,要么是「比成本价低」,要么是「供货量太少没赚头」。

但还是那句话,参赛选手太多,不差你一家两家,所以基本上撼动不了大局。

所以总结起来,今年第十批能降这么多价格,说白了就是:

一靠「卷」——分化和打破药企间的联盟和马甲,发动群众(药企)斗群众(药企),逼着大家按底牌打杀红眼;

二是靠「压」,以前的限价是根据报价来,今年的限价是根据市场真实成本来,搞限价的是真懂行,所以不怕药企哭穷,也不怕药企跑路,肉是没得吃,汤就这一口,爱来不来,但肯定有人来。

所以总的来说,要怎么看第十批国采?

那就是在以往九轮集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轮轮的规则被药企们摸透了脉的情况下,「道」在今年憋了个大招,暂时(肯定是暂时)又降住了「魔」,取得了一轮新的优势,就像新版本的新神装一样,还是能撑一段时间的。

虽然药企们一定能找出对策,但总得市场情绪是悲观的——仿制药是没前途的,搞出来只能喝一小勺汤,还要跟很多人抢,搞不好费半天劲最后只是闻一个味儿,改良型药物或者创新的一类新药才是正道。

而且传统的销售模式也没得搞了,别说过去的药代公关、带金销售,现在各家药企基本上都是进了集采就立马躺平,销售 team 全部裁掉,留个人对接一下医保和医院得了,也不指望赚钱,因为汤就这一小口,没得努力也没得洒。

那至于很多人关心的集采品种药品或耗材质量优劣问题呢?

我个人的看法就一句话:能吃馒头饿不死,就别指望营养均衡、口味好、吃的香这些有的没的了,而且这馒头还是冷的、硬的,就慢慢啃吧。

但医保局还是采取了很多政策设计来保证了它至少是个馒头,没有加锯末什么的,还是能有点药效。

医保、医保,以前重点在「医」,今后的重点只在于「保」,能兜底就行。

而且这一历史进程将会长期存在。

知乎用户 莫三 333 发表

说了这么多,不妨再说一点吧。我爸高血压,医院最新一盒药几块钱,能吃一个月,但是血压不稳定,医生建议血压降不下来可以吃两粒?吃两粒我爸容易咳嗽,应该有人知道这个降压药的副作用。怎么办?自费买原研咯。确实省了医保。

像这种慢性病,尽早干预治疗,可以减少器官损耗,以后各类并发症也会少一些。我只想说,以后大家就会明白,你到时候看看关不关你事。

当然,国人压根不在乎这些,食品等领域只要不当场挂了,就能互害下去。

———————

你们怎么回事?就这点能耐。我觉得为了穷人,所有药都应该免费白给。

———————

说到中药,你们把 A 股中药市值从大到小排列,然后一个个的打开看他们的控股股东,你就明白了。

—————————

我就想问,真的有必要把价格打到几毛钱甚至几分钱一片吗?为什么又要做这种违背 JJ 规律的事。

有些人说,不能让药企赚到钱,这是喝人血,EXO ME?你要知道,市面上除了外科(外科也有机器人了),几乎所有疾病其实都是靠药物治疗或者缓解的,所有药物几乎都是医药公司花钱研发的,市场不给正面反馈的吗?就算是仿制药,按化工品卖了,合理吗。

利润,药效,便宜。这是不可能三角

可以断定,又会有一次代价的头撞了南墙后 180 度调头操作。

知乎用户 馭電追風雨 发表

集采 3 分钱一片的药,你敢吃吗?灵魂砍价可以,别把小命给砍没了。

12 月 12 日,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申报会在上海举行,国家医保局的领导们又一轮灵魂砍价,帮医保基金省下数以亿计的支出。

然而,看到喜气洋洋的新闻报道,我愣是给吓出一身冷汗……

阿司匹林肠溶片,中老年三高患者预防血栓心梗的必备药品,我妈每天都要吃的药,在这一轮集采中报价达到 3 分钱一片。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 3 毛钱一片,而是 3 分钱一片。平日大家都是按盒买药,可能对一片的价格没概念,咱们换算一下,一盒 30 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在这一轮药品集采之后,出厂价只要 0.9 元,够吃一个月。

这个事情不用去问我妈,我肯定不会让她吃 9 毛钱一盒的阿司匹林。不会,打死我都不会,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理由只有一个,那是我亲妈。

叶酸片,青年男女备孕期必吃的药品,在这一轮集采中报价也低到了 3 分钱一片。按一瓶 60 片的规格,出厂价为 1.8 元 / 瓶。

作为对比,装叶酸片的那个小塑料瓶,价格 0.65 元。

刨除包装,留给叶酸片的成本是 2 分钱一片。

当然我们都知道,药品还需要仓储和运输,还需要研发、检测,这些都需要成本。

所以,真正留给叶酸片去购买原料、辅料和生产质量控制的成本,还不知道有没有 1 分钱一片。

人们吃叶酸是为了备孕,是为了让宝宝生出来聪明健康,如果叶酸片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够、药品质量控制不过关,相对应的代价可能是胎儿畸形。

如果这轮叶酸药品集采按这个最低报价成交,以后大家去医院开出来的叶酸片就是用 1 分钱左右原料和制造成本做出来的。

就问一句:你愿不愿意吃?

间苯三酚注射液,妇产科最常用的药品之一,可以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和痉挛,是真真正正有用的 “保胎药”。

在这一轮药品集采中,共有 31 家药品企业参与间苯三酚注射液的竞价,其中报价最低的企业给出的价格是 0.22 元每支,相比现行价格降低了 92%。

看起来比前面的阿司匹林和叶酸片贵好几倍,稍微正常一些了是吗?如果这么想你就错得离谱了。

这是注射剂,是注射剂!是要直接打到静脉血管里的药品,是要直接打到孕妇血管里用来在危急时刻保住胎儿的药品!

在各类药品中,注射液是生产安全标准最高的那一类,但凡生产车间混进一点点粉尘,但凡原料药里杂质多一点点,轻则导致患者过敏,重则……

对间苯三酚注射液来说,重则一尸两命。

药品集采,初心当然是利国利民,通过国家层面组织集中采购,让药品企业最大程度形成规模化优势,进而大幅降低价格,医保基金和患者的支出负担都能减轻。

灵魂砍价,当然是很好很好的,通过集中竞价和多轮谈判,督促药品企业不断挖掘潜能,最大程度让利患者,皆大欢喜。

但是,不管是医保局的领导还是广大患者群众,我觉得大家还是要有一个最最基本的成本意识。

药品的生产是需要成本,哪怕真就是一粒淀粉压片,哪怕你生产规模再大,把这粒淀粉压片包装起来送到医院,它也是需要几分钱成本的。作为药品,好歹要往里面加一丢丢有效成分吧?

3 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和叶酸,2 毛 2 一支的间苯三酚注射液,你真的相信有厂家能保质保量地生产出来吗?

分享一个基本常识:

人们之所以去医院看病买药,排在第一位的最基础的需求是疗效和安全。没有疗效,白送也没用,安全不过关,倒贴也不敢要。

省钱,是排在第二位的需求。

知乎用户 咸鱼 发表

西药几块钱治好的感冒、发烧,非得塞几十、上百块的中药进来,最后还得舔着 B 脸说:医保没钱了,但是我在努力给医保降低药费了。

知乎用户 吐奶龙 发表

利益相关,生物制药乙方企业。

国内生物制药进入寒冬已经一年多了,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现在的集采。

甲方中的初创企业靠融资,现在的环境下已经很难拿到钱了,死了一大批。大甲方的资金来源很大部分来源于几个支柱产品,这几个支柱产品慢慢专利过期被集采结果就是公司利润暴跌,新药的研发管线收到波及也被砍,甚至有的药企基本不做新研发了。

作为乙方就是完全接不到单子了,国内甲方因为集采没钱,国外甲方因为制裁药明不敢把单子放在国内,结果乙方也是倒闭的倒闭,要不然就是打价格战,报价明知不赚钱也做,寄希望于度过寒冬。

现在乙方的 cdmo 的公司已经内外交困了,单子都被韩国和印度 cdmo 接走了。

看到第十次集采结果,我也只能苦笑,生物医药后面大量的从业者看来是被注定牺牲掉了。当然这是国家层面上政策,必然有利有弊,诚如教培,医改等等。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怎么样我不知道,而对于其中的被牺牲的产业链上的家庭真的应了那句话,时代的灰尘落在人们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不多说了

知乎用户 不想上吊王承恩 发表

你要是说把昂贵的中成药踢出医保,我非常赞同。

你要是说原研药应该高价,以鼓励药企创新和研究,我完全理解。

你要是说集采的低价国产药在药效上比进口的高价外国药差,我也承认差距。

我就一个建议,请不要为参加集采的药企的利润担忧,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国家的淀粉片不应该卖天价。

知乎用户 擎天松 发表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干。

我是医生也是患者,这价格砍得我都目瞪口呆胆战心惊,你觉得按现在的价格 -

药厂会去做赔本的买卖,还是杀头的买卖?

知乎用户 飞翔的小猪​ 发表

所有的高级干部,包括在职和退休的,他们用不用这些药?

知乎用户 大宝贝与贰宝贝 发表

别泥马降了,现在药效好点的 “西” 药,医院全 TM 买不到,医生还在想方设法的开点中(成)药给你,最该做的就是把中药和中成药踢出去。

知乎用户 飞花​ 发表

心内科做介入需要给肝素抗凝,最近集采后的肝素频频抗凝效果不够导致长血栓,甚至于有病人由于长血栓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有杠精质疑真实性,在那阴阳怪气,

我只阐述临床案例,没义务向你们证明(我做的这例现在家属还在闹着打官司)。还有个煞笔让我出药物质检报告的,脑子有病吧,我是药监局局长吗,sb。

知乎用户 行舟笔客​​ 发表

本人药物化学的,首先支持集采,但是你国家天天在那喊支持创新药,真就只动了个嘴,每年全中国药企研发投入加起来连罗氏一家投入一半都没有,往年体制机制不改革,基本药企研发投入和推广投入都是持平甚至远不如的。

创新药研发不是儿戏,几十位博士硕士干个十几年能出一款两款就很好了,结果你反手来个压价,搞研发的天天吸着最多的有机毒气,到头来工资和计算机本科一样,而外国的同行研发是生产工资的三四倍,疯了才回国搞研发,命都没一台仪器值钱。

原本设想的集采是满足广大人民的基础用药需求,同时断绝医药代表医生吃回扣的问题,让企业更注重研发,这样人民有药用,本土研发也能起来。结果直接是拔苗助长,以目前的利润率,国内药企安安稳稳做加工厂就好,买国外的天价专利就好,以医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没点体量的谁做谁死。

现在医药行业搞研发,本科六七千,硕士八九千,博士一两万,就工作对身体的损伤,要不是工作比较稳定,真不如去送外卖。。

知乎用户 不吃外卖 发表

现在集采已经变成作秀专区。

到底是不是为人民服务,只有砍价手心里知道。

3 分钱的阿司匹林,还要求缓控释,那是不要想太好。搞不好把患者命搭上。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人命关天的行业要搞的如此乌烟瘴气,一边高价低质中医药在打肿脸充胖子,一边救人性命的仿制药倒贴钱卖。

前几天,去药店买药,一边是阿胶之类的高价保健品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一边有用的西药不入医保。

真把商人当圣人啊,我无法揣测人性之恶,药企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到时候您吃到肚子里的是啥就不好说了。

社会自有其运行规律,不尊重自然法则必定遭到反噬,越是不信规律,盲目扯淡,越是遭遇严重后果。

要是按照目前这种状况来说,国内制药行业必然遭受沉重打击。但是没有商人会白白亏本研发,以后有良心的企业可能选择不入医保,反而,好药更贵了。

对应而来,医疗市场的好药越来越少,并且需求并不会减少,以后很可能出现,即便你有再多钱,也买不到药的局面。这很像什么?像是好多年前,计划经济的样子。一步步来了。

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去健身,锻炼,遇到重大疾病怎么办呢?那就去庙里烧香,自求多福吧。

这是一种多输的局面。

知乎用户 星夜 发表

李玲他们这群人。

以后要清算!

一瓶葡萄糖注射液价格不如一瓶矿泉水,一片药的价格基本上和一片淀粉的价格相同,一盒药的价格比一桶薯片的价格都低。

这还哪里有钱做研发么,估计连生产设备更新都做不到。

然后,屁都不治的中成药大行其道。

………………

现在在网络上:

李玲天天操弄民意,大骂美国医疗贵,医疗差。

人家博士毕业规培了才能当医生!

你本科、大专、卫校都可以当医生,没有学历,开个中医诊所也能当医生,还他妈是国医大师。

齐鲁医院学韩语的都能当医生。

你能说啥!

知乎用户 踽踽独行的鞋子 发表

我想问各地中医院里那些自己熬制的中药中成药都还能用医保,贵的离谱还啥作用没有,能不能快点取消掉?

知乎用户 杨飞凡 发表

集采本身没问题

有问题的是仿药一致性评测

稍微了解一下仿药一致性评测流程,就会发现这玩意儿比当年三鹿的 “免检产品” 还离谱

但是问题来了,搞集采的那些专家是真不知道厂家药品成分纯度效果有猫腻吗?

很显然,他们知道厂家药品要是真较真很难过一致性评测

所以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厂家得了蓝标

医保省了资金

双赢啊!

至于患者用了咱仿制药好不好使,跟专家有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我是九月啊 发表

更新

评论有小伙伴质疑的

我去看了一下

记错了 不是几片

给大家道个歉

因为是去药店买的 没有购买记录

还有人关心我是不是有幽门

7 月份去查了,没有这个病呢

也没有胃病的毛病

就是那段时间总是反酸水 嗳气

我这篇只是回答我的亲身经历

如果你的和我的不一样 那你对

……………………………………………

我之前胃不舒服

同事推荐达喜的咀嚼片 德国拜耳的

很贵 30 几块钱 就几颗

太贵了 我就去医院开 挂了个内科的号 跟医生说开几盒达喜 医生说医院没有达喜 有个跟这个差不多的 问我要不要 我说行吧 开了 5 盒 花了不到 100 块

后面我又胃疼了 吃了 没卵用

又去药店买的达喜 吃完又好了

5 块钱买不到耐克 也买不到劳力士

知乎用户 陇南娃 发表

希望最后不要搞成劣币驱逐良币,药企没有合理的利润,拿什么搞研发,没有研发,只靠仿制药,是没有前途的。

知乎用户 出诊记得戴头盔 发表

一边是医保缺钱要搞集采,一边是大量药效不明的中成药高价进入医保而药效明确的西药却被砍到地板价

到底这是保医保还是保中医药集团?

知乎用户 知乎不让再叫麻醉 发表

评论区有人和我争论集采药物的功效,他的结论就是普通人和部长们吃的都是大闸蟹,只不过一个是礼盒包装,一个是塑料袋

在他看来,而我之所以这么阴阳集采,是因为回扣低了…

有件事你得明白,买的没有卖的精,在哪里都是这个道理,如果可选择的药物就这一种,然后你还无法更改用量,人家凭什么要给你回扣?麻药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呀!你只有一种可以选择,用少了病人术中知晓,用多了病人醒不过来,为什么还要给你回扣呢?药厂不傻啊,直接把主任和院长搞定就可以了,谁理你普通医生啊!

以下为原答案

本人麻醉医生一只

集采的药物并非不能用,虽然我搞不懂为啥一瓶丙泊酚九块钱,比我喝的酸奶都便宜,居然能用来注射进体内完成各种开腹开胸的大手术,虽然血压掉得比意识掉得快,但是我还是能用它顺利安全地完成手术。

因为我已经习惯了,也总结出了道理——你要是把它当成一个可以信赖甚至交出后背的队友,那你和你的病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但是,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渣男,从始至终都小心提防,它甚至时不时还会给你些惊喜呢!

另外,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部长以下皆凡人!别跟我说什么司局级,照样 9 块钱的丙泊酚,而不是部长们享受的几百块的 “得普利麻”!从这点来说,公平的范畴还挺大的

知乎用户 大漢真理部 发表

拿一堆连什么成分都不知道的中成药,劣币驱逐良币。

幽默新闻学,有药品 200 降到 15,所以有几种降了?几种涨了?是不是中成药?这药做过双盲吗?符合国际标准吗?

日本老龄化,老人太多,所以日本巴不得他们早点见上帝,省点养老保险钱

吃药是为了 “治病”x3。如果没疗效,白送你,你要吗?

知乎用户 疯狂英语​ 发表

致敬传奇薄荷糖 —- 连花清瘟,作为以岭药业的明星抗新冠药物,我在阳了之后连吃一星期没啥大效果,全靠我妈像哆来 A 梦一样的寄来布洛芬,不然我就死学校里了。

【【睡前消息 430】挟洋自重的中成药,缺乏双盲的连花清瘟 - 哔哩哔哩

https://b23.tv/nF6Y232

中国每一个萎靡不振的行业,背后必然有一群既得利益的寄生虫,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之中,生物与化学很大程度上就是被以岭药业这样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混账拖死的。至于药品,咱也不敢问,问了也没人回答。

知乎用户 夜莺的呕血​​ 发表

我就只有一个疑问,一片阿司匹林卖 2 分钱,这个药片哪怕都是淀粉做的也不止这个价格吧?你们真的能相信这药吃了有用吗?高干病房是不是也用这些药?

知乎用户 1134 薛众谔​ 发表

我建议这么物美价廉的药给退休厅局级老干部先用,既节约医保经费,又体现出对老干部的重视。

谁赞成?谁反对❓

知乎用户 北极星 发表

一方面拼命压低化学药、生物药的价格。阿司匹林、叶酸、间苯三酚…… 这些药的价格被压到只有几分钱一片了,一瓶药的价格甚至和这个瓶子本身的成本相当。这么低的价格,又有谁肯把钱投入到这些药物的研发上?

另一方面,仍然大力鼓吹中医、中药。

这个国家真的很魔幻。

知乎用户 王小三 发表

真是逛久了,什么妖魔鬼怪都能看见。

集采这种普惠性质的事情都能有人喷,看来知乎的用户还是有钱人多——何不食肉糜?

这个问题下面一帮子医药从业人员带节奏,说什么集采以后的药不好用——拜托集采是价格谈判,用什么药还是医生自己定的!而且,药有问题就去找药厂,这也能把问题归咎到集采头上?

不过,这也符合预期,因为集采在让普通人受益的情况下,肯定也会让另外一些人利益受损——像以前的一些医药代表,躺着赚钱,而集采无疑端了他们的饭碗。

还有另外一些人不知道是不是 “天生反骨”,政府做啥都得找角度喷一喷,说什么 “有必要这么低的价格吗”、“为啥不给企业一个合理的利润”,这些人突出一个 x 骨头,贵了要骂,便宜了也要骂……

而且医药企业比你们聪明,如果真无利可图他们就不会去竞标了,你们可省点心吧,不用替人家操心!


还有一些人 “现身说法”,说 “国产集采药药效就是不行,用了外国药立竿见影”!这个我个人没经历过,但我感觉大家得相信科学吧。药物里面的化学成分不会因为是国产的就比外国药差,或者外国药里面有了“外国” 的神秘加持,所以有了神秘力量。我感觉可能你们对于外国神药的迷信起了心理作用的可能性更高,或者你们的免疫系统干了活,结果被外国神药抢了功劳,也说不定呢?

同一种药物难道成分会不一样吗?或者你们认为国产药就一定会在成分、药剂量上造假呢?如果真存在这种情况,那没有集采,这些厂商就会突然良心发现了?你们到底是在喷集采,还是单纯的认为外国药就是好?

而且,你们认可的 “外国神药” 也会因为集采的竞争降低价格,**集采降低的是整个社会的药物价格!**你所鄙视、不相信的集采有利于你低价享受你崇拜的 “外国神药”!当然,不排除因为中国迷信外国药的人太多,所以反而拉高了价格——跟外资车在中国市场一样,把客户当凯子一样搞,还是有很多“信徒” 支持!

这跟电动车整顿中国汽车市场一个道理,那些合资油车的信徒们一边喷着国产车、电车,一边享受着国产电车竞争带来的合资车降价——很魔幻!

知乎用户 艾顺牧​ 发表

国家发改委:综合整治 “内卷式” 竞争,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

国采:狂卷低价

吃瓜群众:???

知乎用户 司吾 viga​ 发表

我不是中药黑。

但是能不能把中成药给踢出去,加强原研药和仿制药的补贴。

中成药真的没啥技术含量……

知乎用户 DreamItPossible 发表

与其在正经治病的药品上斤斤计较,锱铢必较!不如把疗效不确切,价格很确切的中成药踢出医保!

吊用没有,还死贵死贵的!

但想了想,好像不太可能,毕竟中成药背后的利益集团可不太容易撼动!

比如口罩期间,几毛钱的布洛芬禁售,几十块的 X 花 X 瘟 却主动送到我手上了!

步某制药的什么狗屁脑心通!董事长赵某非医学出身,受蚯蚓启发,自研的良方!

被判死刑的前郑大部长在位两年,给钱就盖章,批文搞了几万个,大多数是副作用不明确的中成药,如鸿 X 药酒之流。

这些垃圾踢出医保,每年至少节约几百亿应该是有的!

知乎用户 Leafe 发表

每次去医院开药都是开一种西药,再开一种中成药,每次回去都把中成药直接扔到垃圾桶。问什么不能把既贵又没用的中成药给拿掉?如果说中成药有效,为什么不把西药拿掉? 这样不是能给医保省很多钱? 中药爱好者别跟我杠中医药结合的鬼话。

知乎用户 九乡河龙牙​​ 发表

说一个真实的事情当个引子,抖音上有很多医生会分享自己日常的工作与教学,我刷到过一个消化科大 V 本身也是资深专家,他有天分享一个查房的短视频,在视频中有个片段场景是他突然问自己的研究生,克罗恩病的英文怎么说有几个学生答不出被批评了……

这个短视频评论区炸开了锅,很多人痛斥这个教授崇洋媚外,为什么中国医者为什么要知道这些病的英文……. 这个教授几乎所有的视频都是被人各种称赞,就因为这个片段就踩中什么似的,可以说是相当魔幻的场景了。

其实大家应该要有心理准备,身边不少人攒钱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把诸如未来自费买药这种细节考虑进去了。

我一直表达一个观点,随着老龄化的程度加重,医保只会更加捉襟见肘,只要还能买得到原研药,自费就自费吧……

前段时间一个同学发现一个磨玻璃肺结节,另一个校友给他看病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吃拜复乐而不是其他仿制药,后来吃了两周复查结节确实变小了,是一个炎性结节,交流下来隐隐感觉或许因为抗生素药物质量不足导致结节不按期缩小误判原位癌,结果开出来病理为良性炎症的案例也有…..

我是个乐观主义者,只要原研药还能自费买得到就算是不错了,毕竟是普通小老百姓…….

医院的个人医保,我个人建议大家可以把资源放在体检和检查上,比如每年一次低剂量 CT,每三年一次肠胃镜之类的。

反正身边不少人看病的时候也会直接跟医生表达愿意自费买原研药,所以核心还是搞钱或攒钱。

往好处想,原研药如果不是完全退出中国市场,集采力度排他性越猛,自费零售价格也有可能下调。

大概前两年我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当时 K 药不进医保是好事,第一不占用医保资金,第二大家自费能买得到,如果进医保可能就很难开到了。

我觉得人要有忧患意识…… 做好准备,去年我的回答就提到过这个现象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740421/answer/3335853146

知乎用户 肥塘鹅 发表

之前的失效疫苗运输案还记得吧。

药品这东西,硬成本是降不了的啊。

前几年,几个亿几个亿,上百万根疫苗都失效了,变毒疫苗了。

为什么?

为了省钱。

不用冷链车,或者用了冷链车,为了省电,冷藏车不开机器。

为了省几百万的电费,运输费。

几个亿的疫苗,全部作废。

多少孩子,打了无效疫苗

因小失大

不透明的体系,几毛钱的药品。

知乎用户 言成医生​​​ 发表

各有各的想法。

厂家的想法是,反正不中标肯定完蛋,干脆卷死友商,先拿到标再说,生产什么还不是看我自己。

医保的想法是,我没钱了,我需要你降价,总之就是降价,这个品种有就行,我管你其他的呢。

专家的意思是,反正这个东西降了价 “肯定” 还是原来那个东西,问就是原来渠道费用太高,医生和厂家心太脏。

老百姓的想法是,反正我有药吃就行,什么一致性评价我也不懂,不过能这么降价看来之前确实是医生太黑了。

医生的意思是,你们既然相信一盒药降价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居然压缩的全是水分那你们开心就好,反正我一说不是一个东西你们就喊利益相关堵我嘴说我急了,行,那我不说话了行吧,你们吃吧,反正他妈的没吃到我肚子里我他妈惹这个骚干嘛?

知乎用户 不得不改名的无名 发表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药企需要利润

对,药企需要利润,没毛病

那么……

分销商,物流公司需不需要利润?

推广药品的相关企业,需不需要利润?

厂房维护相关企业需不需要利润?

包装设计、推广相关企业需不需要利润?

董事会需不需要利润?

对赌协议需不需要利润?

银行需不需要利润?很多药企是贷款维持现金流的,因为会面对各种形式的账期。

每年最低工资标准要不要上涨?

砍掉药的价格,一定会反映在其他东西上的。

越来越烂的包装,越来越短的保质期,越来越怪的药物损坏,这些都是我在临床看到的。

再就是药物疗效不稳定,同一个批次的长效胰岛素,给同一个患者用,一支低血糖,一支稳定,另一支高血糖,而且怎么加量都没用,加了二甲双胍也不行,这超出了我对胰岛素的理解了;

缓释片放水里瞬间崩解的;

一盒铝塑包装的药,碎了 2 片,干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种事情;

我一开始是极力推崇集采的,但我现在也不得不往后站了。

我是个临床一线医生,我不希望我手里出去的药,给我带来风险。

因为药是药厂生产的,药厂肯定有责任。

但我知道药效不稳定还开,那我也有连带责任,这是我不能承受的。

毕竟这是药品,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的药品。

除非每个批次都能做到大规模随机抽检,并形成质量检测报告,否则我很难再建立对集采药物的信任。

但,这个代价由谁来承担呢?

要是由国家承担,估计又会养出一批巨贪吧,毕竟是个超巨型的项目。

知乎用户 Louise Valliere 发表

说买车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说 40 万元的 AITO 汽车和 7 万元的东风风神汽车不可同日而语

说买药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说 0.16 元的 ×× 牌二甲双胍和 0.95 元的格华止是完全一样的,你觉得我信吗

知乎用户 MJ zhuo 发表

反对中药的一个重要逻辑是

中药不敢做临床实验

同理,集采药也不敢

集采药完全可以对标原研药做头对头试验

就是不做

至于一致性评价

一个人和刘亦菲的成分完全一样,她可以上舞台吗

我拿着和国家级大厨一样的食材佐料,能做出同样味道的菜肴吗

这些都不明白没关系

很多三甲医院是有大概 20% 左右的原研药采购指标

你能用上吗?用不上的话,谁用呢?

你不相信科学,但必须要相信某些人的智慧和选择

知乎用户 凤梨菠萝 发表

中药不集采,其它就是扯淡

现在每次开的药,中药费用百分之九十

知乎用户 with sodom 发表

当集采作为官员政绩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顾头不顾腚的情况。

为了达成每年降幅都创纪录的目标,不切实际地要求药企降价,最终就可能劣币驱逐良币。

集采的前提是进入集采的药品都要经过一致性评价。既然医保的钱这么珍贵,就要把钱用来买真正有效的药,而不是花那么多钱在安慰剂上。

其实,医保这种事情从来都是开源重于节流。财政资金要多投入,而不是想尽办法省钱,随随便便一个项目就几百亿,那投入到医保也应该更舍得一点。

知乎用户 wumingshi 发表

“间苯三酚注射液” 0.22 元 / 支,有没有专业人士科普下这是什么概念?成本做到这么低是用了什么办法?

知乎用户 远山​ 发表

乱七八糟,没用的中成药咋不砍掉点?

知乎用户 who7who8​​ 发表

说一个故事,后勤采购打印机耗材,原装的要 200 多一个墨盒,再充的只要 80 多。后勤主任决定买再充的,价格省了 1/3 啊,年终总结就和领导汇报这一项就给单位省了多少多少,成绩大大的。但是再充墨盒一般充粉量不足消耗量上升,有时候充粉不均匀打了几张就被部门换了扔了,但是结果是用量上去了反而说省的更多;而且容易漏粉,打出来的效果就会有一块块的黑斑;漏粉会粘在机器上导致打印机报废更新,这些问题和负责采购墨盒的主任就没有关系了。

知乎用户 八水合磷酸亚铁​ 发表

我就一个问题,西药还有研发成本什么的都能砍下很大的价格,我医院实习时候都知道很多注射液已经几分钱或者一毛多一个了,中成药比如连花清瘟用的都是便宜草药,更没有太大研发成本,比如连花清瘟就是七天写出来的方子,这种东西为什么不能几分钱一粒?我做过药剂实验,知道中成药的剂量有多小,而且制剂用的药材是二等品,比药店里卖的药材便宜太多,让成本几毛钱或者两三块却卖好几十一盒的中成药掏空医保,这样对依靠某些注射液或者慢病合成药救命的老人真的公平吗?对医保不 100% 报销自掏腰包买了这些药的人又公平吗?

知乎用户 Mark 发表

原来天真地认为支持中医是为了降低医保压力。

中药不需要研发

不需要做严格的临床试验

不像西药一样一款药从研发到上市动不动大几年甚至上十年,花费几亿,几十亿…..

用哪根脚趾头都想不出为什么现在中药巨贵?

医院巨喜欢开?每次开几盒西药最后就要搭配一两盒中成药

傻子都知道了……

背后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在影响

制定医保政策的人里面有他们

可悲~

知乎用户 凯鹅​​ 发表

四年前我就写过多篇文章表达一些关于集采的隐忧,彼时舆论正沉浸于纸面上的降价,却忽略了其对原研药的挤出效应,以及一致性评价跟不上所导致的『神药』问题。

一个简单的疑问就是,如果医保报销目录被大量药效未确定的神药占据,真正治病的药品被挤出医保目录,甚至于在医院压根就买不到了,这究竟是不是在恶化医患关系的同时制造了更大的浪费呢?

当然,类似的问题在那个时候提出来,无异于自认 1450。文章表述里我也只能尽量婉转,以避免冒犯更多人的情绪乃至于其它。具体可见:

第五批国采开标,平均降幅 56%,大批原研药退出,将给国内医疗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看待新版职工医保政策调整征求意见稿中,个人账户大幅缩水,普通门诊可以报销?

再如:

undefined

职业相关的因素,使我在协助客户做保险理赔的过程中,得以实地目睹患者就医资源的劣化。

比如在专栏里这篇文章当中我提到,大名鼎鼎的可瑞达(通用名帕博利珠单抗)如今即使在中山肿瘤医院这样的三甲专科医院里也拿不到了。患者只能去院外购药。

而对于医保目录内的高价药品,背着考核指标的医生也只能慎之再慎,按照甚至比用药说明书要求的标准还要严苛的标准用药,或尽可能建议患者绕开医保结算系统,去院外自费拿药。

临床实践是,患者不可能按照药品说明书生病,医生开药时也是从疗效和经验出发,不可能完全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比如上面提到的可瑞达,药品说明书上把结肠癌列为适应症之一,但要求 KRAS、NRAS、和 BRAF 基因均为野生型。实际上即使有 KRAS 突变,医生推荐的最佳治疗药品也仍然是可瑞达。

事情的另一面,则是大量社区医院、二级医院频繁给患者开效果可疑的中成药,除非患者要求,否则几乎是必然夹带。各位如果去一趟县域级别的医院,对这种情况自然了解。这是不是也算严重的浪费呢。

集采,以及当下正在行进中的 dip/drg 改革,不只是正在促成医疗资源分配的分化,也会改变许多与就医花销相关的其它业态。

举个例子,立足于社保报销、并为消费者提供进一步保障的百万医疗险,在外购药品类增多、医院按病种付费的情况下就面临着保障面收窄的状况。百万医疗险对药品费用报销的要求原本是『合理且必要』,即住院期间内医院发生的,医生认为合理必要,并开具处方单的药品费用,就能报销。

然如果合理且必要的药品费用,没发生在医院内呢?过去它确实会在医院内发生,如今这里面许多药品已被挤出,如医生从疗效考虑就得开外购药,但绝大多数百万医疗是不包含外购药责任的。

百万医疗险的报销建立在社保报销之上,但医生只要在医保规则内看病就得接受各种控费考核,如此就出现了类似于『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怪圈。你想享受更好的资源,就得绕过医保结算系统,去院外拿药。你要绕过医保结算系统,这部分支出风险百万医疗就无法覆盖。而职工按月缴纳的医保费用,其意义何在?以相同费率买的百万医疗,在保险公司没修改条款的情况下保障却收窄了?

这篇文章也许依然会招致一部分网友的情绪不满,鉴于立场不够『正确』,被删掉也有可能。但是从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想获得可靠的医疗资源,要么就是绕开医保结算系统自谋出路,要么就盯紧剩下的蛋糕,而不是沉浸在接连不断的宏大叙事胜利中去。

知乎用户 KovenChan 发表

集采压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现在低价低效也是事实,身边很多原来用进口药很贵,但确实一用就好,换做低价药,虽然成分说都是一样,但用着不见效。后续我觉得可能要避免只能谈价格,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该由患者参与意见,选择大部分患者自身觉得合适的,再由医保去议价。

知乎用户 大蔚王 发表

降价的主要机制,表面上是集采,根子还是国产替代效应。很多国产仿制药开始大批量上市了。外资药(合资药)面临挑战。

至于说国产替代产品效果(药效和负作用)如何,那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不是降低药价这个范畴的。

说白了,有钱,你别花医保,你去资费买进口药。没钱?那你还挑肥拣瘦??踏踏实实走医保,吃国产药得了。

经济现在都这样了,财政都难了,医保基金更不会冤大头给外资药报销了。当然不能明着踢走,所以走一个集采的程序。

而且根本不用公开给你挤走。电脑里给你调成药房没货,只有同类国产药,你病人就只能顺从。

以后公立三甲医院就是穷人的保障。不服气的,多赚钱,去外资医院,三甲医院国际部看。那里资费,走商业保险,肯定能给开出进口特效药来。

至于你非要问,国产和进口的区别,我只能说,90 年代我刚上班的时候,跟着领导出差德国,当时咱们国内城市民宅流行塑钢窗封阳台。我一看,就咱们居民封阳台的那种塑钢窗,在德国属于工业垃圾。人家那里是你敢生产,直接给你厂子罚倒闭。

咱们现在是国家抓的重点工程,什么高铁,特种钢,大轮船,卫星火箭之类的,肯定牛逼了。但是国家放开的民私营生产的领域,和欧洲日本的一些老牌工业强国比,还是让人有点恍惚。

而且制药领域,属于精细化工和良心工程。一扯到良心这俩字,估计很多人就更恍惚了。

所以说,很多事情不要总是盯着降价,还是要多操心怎么多赚钱

知乎用户 zonic​ 发表

挺好的

有钱人上京东阿里自费买原研药,节省医保

穷人吃便宜的药,早点超生,节省养老金

知乎用户 tarik 发表

如果有沙茶真的相信比矿泉水还便宜的注射液、比面粉还便宜的片剂能有合格的药效,那我只能说您不如搭配点中药、中成药一起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Dr.Li 发表

一分钱一分货,

两毛钱两分货,

三块钱三分货,

四十块,会买到一个有文化有故事的三分货…

知乎用户 暮霭山岚​​ 发表

首先,为了预防某些人断章取义,或者阅读理解水平不足,我得郑重声明

——我非常赞成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和以前一样好甚至更好效果的药。

我只是站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点担心

——如何保证药企不会为了保证利润而削减药品疗效。

原答案:

我不是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不懂医药行业的套路。

但是我很怀疑这种极力压价行为的整体效度。

看似挤压了医药代表以及某些不良医生的灰色勾兑。

但是如果没有整体更好的激励和监督政策,单纯这样压榨药企的利润空间。

我很担心他们生产过程会捣鬼。

我们要知道,资本家就连食用油和奶粉都能使狠活的啊。

中标药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否经得起考验?

举一个我们家的例子,我老妈吃的进口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还有达比加群,已经很难从慢性病门诊拿到了,两三个月碰巧能拿到一次,国产便宜的同类产品随时去都有,不过我老妈感觉副作用很大。

我妈是文盲老太太,每天吃药都是我们给她的,几乎相当于双盲试验了。

知乎用户 闲云野鹤彡 发表

药贵了你们说不敢看医院 吃人

给你们集采又说疗效不行就是得高价药才行

况且 对中药他们说安慰剂成份不明 有用的是里面掺的西药 然后当集采一个结构式一模一样的西药时就各种没用了 纯度再不够他也是药 他纯度也会在 99.9 怎么 差着点就一点用就没了 就完全失效了?

精神分裂?评价是

知乎用户 赛博用尸 发表

有计划生育,当然也有计划死亡

知乎用户 来点营养​​ 发表

这个事最终会带来两个恶果。

第一,集采药品质量会变得越来越差。商人是逐利的,没利的买卖肯定没人干。但一件事只要利润很大,商人们冒着上绞刑架的风险也会去干。

说回集采,好多中标的企业报的价格比成本都要低。是他们采用了新技术降低了成本?狗屁,好多种标的是 B 证,他们连厂房都没有怎么可能有技术降低成本。

那问题来了,他们怎么能赚到钱呢?进了集采就保证了会有销量,那么只要玩命的降低成本就可以了,最简单的就是以次充好,降低质量。不要小看商人的胆量,既然有这种确定的利润,无论多逆天的事他们都做得出来

第二,集采存在一天,国内就一天不会有原研药了。现在集采这个政策的初心就是,在保创新和保低价上选择了保低价。

医院被逼着只能开集采药,国产企业都在为了进集采拼命内卷压低成本,谁还有动力研制新药。更何况,如果用户都选择不买集采了,谁还会选择国产药。

知乎用户 那个秃头 发表

这就跟当年千团大战一样,是走向寡头垄断的必然途径。

各家仿制药厂就一个态度,价格战——打死你们或者被你们打死。别说低价,白送都行,竞争对手生产线停产一年直接报废,只能退出市场。

这是有历史成功案例的,2015 年以前国内输液瓶公司鱼龙混杂,经过四五年价格战,死的只剩四家大佬占据 8 成市场。科伦药业就是这样闯出来的,现在单靠输液一年就 20 多亿利润,几乎是躺着挣钱。

国人对医药行业有点神圣化的感觉。仿制药其实就是个特殊点的化工品,没啥技术含量。拼到最后就是得靠规模效益、成本够低、垄断才能挣钱。

以前国内市场不规范,靠回扣靠关系能拿到单子,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成本再低也竞争不过红包回扣。现在集采直接规范了销售渠道,那只能靠生产成本来竞争了。

按照欧美的历史规律,仿制药公司杀到后面,20 家都嫌多。

所以这种价格战才刚开始,啥时候药品大品类市场完成寡头垄断,这种低价竞争才会结束。

知乎用户 KK 小小 发表

这个问题我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集采可以把成本砍下去——药企节省了时间。实现了快速回本。

即时间成本。或者说回本时间。

企业在运转时往往是背着债务压力在运转,债务需要定期偿还,所以自己搞出来的产品就需要考虑回本时间。

而一个新药被研究出来走向市场时,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快速回本——即使低价,在这种前提下,药厂只能高价售卖,让第一批接受药品的病人承担大部分成本。

药厂自己也难受,不这么卖不能快速回本,还不了债就得破产。


从过往的集采经验来看,有两个插入时间——

第一,企业已经回本了。

药企通过早期高价卖早已经实现了快速回本,再按高价卖也就是谋取超额利润了,在这个时候插入集采,药企考虑到市场上逐渐崛起的仿制药或者类似药,就会低价售卖。

第二,企业还没回本。

企业此时负债累累,急需把产品药物变现偿还债务,于是集采出手,一次性下几年的订单,那么企业就可以接受低价多销一次性回本的模式。

这两种模式是常见的集采插入模式。

知乎用户 正义联盟 20220802​ 发表

说的好,但我想问第四针去哪打。

知乎用户 凤舞九天​​​ 发表

阿司匹林肠溶片,原研药 5 毛一片,国产药三毛钱;

这次的最低中选价只有 3 分钱一片,一瓶 60 片,比一瓶 550 毫升装的农夫山泉还便宜;

这次集采所有品种总金额,只有 25 亿;

省下来的钱到哪里去了?

大概到了 XXX 瘟,30 亿?

我把这次集采的情况告诉了我的一个朋友,让他以外行人的角度来想想,这些击穿底价的企业,如果排除中标不供货的情形之外,怎么盈利;

他说:

新农业、新能源企业,操作上市,通过上市公司进行贷款,抽逃资金,最后跑路,跟威逼屁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虚构物料号、虚拟仓,让大家都有得赚;

企业的老板看到报表上的数字,KPI 也能圆满达成指标;

除此之外,采购部门还能获得升职加薪;

另外,如果账面亏损了,先捂一捂,老板照样能赚钱,毕竟亏的不是自己的钱;

然后我告诉他,仿制药是有一致性评价的;

他回我,这不就呼应上了吗?一致(CI)性评价嘛。

知乎用户 叫我小杨就可以了 发表

医保杀手——中成药

知乎用户 zlalien 发表

看到有人说集采麻醉药无效,我真是见识到了某些医务人员的生物多样性。

首先,麻醉药是必须到国家局和公安部备案才能进行研发生产的管制品种,这个品类的玩家相当固定,也就是说,集采前后,你用的大概率是一家厂生产的同一品种。

其次,在这个领域,绝大部分品种都是国产,进口不到 10%。

那么问题来了,单纯因为降价,有的医务人员就表示麻醉药无效了,病人遭受好大痛苦。

那咱把价格升上去不就完事了吗?


再有一条,集采前,中国的药品市场就是进口药只占 10% 的份额,鉴于进口药一般更贵,所以从使用量来说,肯定是不到 10% 的。

那么多口口声声以前吃进口药、现在吃不到了的群体,我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知乎用户 康康 发表

中药与中成药什么时候进集采,每次去医院都要被开 200 多的中药,再加 10 块钱的西药

知乎用户 辛阳 发表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不进集采,速死。

进了集采,即使药效不够被罚款,也是慢死,没准还能不亏损。

我们不救药厂,药厂就救不了我们。

很多朋友对私有制这个词有误解。

人类社会从公有制走入私有制,是因为尊重个体的劳动价值。

私有制社会是一种彼此承认、尊重其他人财产权利的社会。

重点不在于财产权利归私人所有,而在于彼此承认这种权利。

我们为什么会承认其他人的财产权利呢,当然是因为其他人使用他们的财产为我们创造了价值。

不承认其他人的财产权利,社会就会陷入动荡,人人互害。

知乎用户 東雪蓮 Official 发表

因为三年大健康把医保池子的钱全部挥霍光了。没钱又得买药只能要求药企降价。价值决定价格,一分钱一分货是经济定律。某些集采药一粒药的价格比一块糖还便宜,可想而知里面是什么成分。

社会主义国家的医保是让人民群众能病有所医,而不是全民吃淀粉片。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不小心真相了

疫情防控松绑之后,各地均出现了“囤药潮”,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之类的退烧药物,一时大热。 然而,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许多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均为中成药。中成药按说不该全是天然的中草药制品吗,怎么都不约而同添加了西药对乙酰氨基酚? 这一不小心透 …

74 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包括 GV

知乎用户 麻瓜​​ 发表 一场绝地反击的药企价格战。这次医保谈判,最受瞩目的是 Spinraza(诺西那生) 从 70 万一支被砍到 3 万元,看起来很牛逼是不是?其实除了中国医保牛逼,另外一点是医药市场竞争激烈。 诺西那生是 SMA 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