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这两天,《新京报》爆出了一个大新闻。 这条新闻,揭露出了国内食用油行业中存在的一个严重乱象: 在这条新闻中,《新京报》的记者在通过深度暗访、长期跟踪且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国内很多罐车司机为了节约几百块钱的清洗费,所以在换货时,压根不清洗罐体, …
原创 敏敏郡主 玖奌杂货店
玖奌杂货店
微信号 gh_cf5a8dcca865
功能介绍 说真话说人话
新京报的一位记者,追踪调查了很多油罐车,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行业秘密”:一些油罐车平时不仅仅拉食用油,也会拉煤制油,还会拉工业废水、塑化剂、废机油、减水剂这样的非危化品液体。而且这中间有可能没有空挡,卸了各种奇怪奇怪的液体以后,不做清洗,直接就往里面灌食用油。
油罐里残留的煤油、废机油、工业废水,和食用油混合在一起,然后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
看了这则报道以后,是不是有一种拿着粪桶盛饭吃的感觉,恶心的想吐?
如果新京报的报道属实的话,这比地沟油事件更为恶劣。用南方都市报的话来说,“装完化工油又装食用油,这与投毒有什么区别?”
在新京报7月2日发出报道以后,到7月6日,涉事企业中储粮给了一个姗姗来迟的回应:
这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回应,既没有表示道歉,也没有提及对问题产品的召回,在精选评论中还不忘记提醒网友,“大国粮仓担子重,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理性看待问题”。我都吃上煤油废机油工业废水塑化剂混合的食用油了,你还在谆谆教导我要理性?
中储粮说要开展排查,像这种自己有问题,靠自己查自己的事,我也只能说一声呵呵了。
而那些本应承担起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到现在还在装死。
油罐车是谁家的啊?这些被污染的油都流向了哪里?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有多大?涉事企业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有去核实了吗?处罚了吗?有吊销执照了吗?
媒体报道已经快一个星期了,还没看到有哪个部门出来表个态。
来看看这些年的一些新闻:营业才两周的采耳店获利500元,被罚22万元;商贩卖了20元的芹菜,被罚6.6万元;进价1.2元/斤的土豆,售价从1.4元/斤涨至2元/斤,被罚款30万元……
对平头百姓下起狠手来,恨不得罚到倾家荡产。但遇到这种涉及千家万户的更加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也会像对待老百姓那样严格执法吗?
而从新京报报道的罐车“混用又不清洗”现象的普遍存在,我很怀疑,相关监管部门在执法力度、监管标准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可能存在严重的不足,甚至不排除有工作人员故意放松监管,从中牟利。
都说“食品安全大于天”,可是,在某些人眼里,或许压根就没当一回事。
要向新京报的记者致敬,已经很久没看到过这样有良心的调查报道了。新京报的报道,直接指名道姓的将事件的多个相关方爆了出来,一次就得罪了众多大佬。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这是需要勇气的。
新京报这样的报道,其实是不受欢迎的,尤其是对一些企业和官员来说,他们会认为新京报是在没事找事。对一些热衷歌颂的人来说,他们也许会认为新京报是负能量,是屁股歪了,是在给社会制造麻烦。
在新京报的这次报道出来后,在一些评论区,就看到有这样的声音:
看到这样的评论,我只能一声长叹,有这些人在,也难怪那些黑心企业可以有恃无恐,也难怪食品安全问题总是能法得到彻底解决。
最后,还是要向新京报的记者致敬,他们是媒体行业的良心,也是这个时代的良心。
往期文章:
这两天,《新京报》爆出了一个大新闻。 这条新闻,揭露出了国内食用油行业中存在的一个严重乱象: 在这条新闻中,《新京报》的记者在通过深度暗访、长期跟踪且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国内很多罐车司机为了节约几百块钱的清洗费,所以在换货时,压根不清洗罐体, …
新京报 新京报 微信号 bjnews_xjb 功能介绍 好新闻,无止境。关键时刻还看新京报。 罐车司机邱健认为,散装食用油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其实属于半脱管的状态,“卖油的厂家不怎么管,买油的公司不知情,让运输公司钻了空子。”邱健透露说,许多 …
关于阿里“血槽姐”的事,又有新后续了。 最新后续就是,《新京报》又采访了血槽姐的父亲,然后她的父亲就和《新京报》谈了他所知道的一些情况,然后《新京报》就把他们和这位父亲的对话完整地报道了出来。 然而看完这篇报道后,我发现了一些疑似“马脚”一 …
用煤制油罐车装食用油,这么丧尽天良的事情,估计也就我们国家有。网友们怒不可遏,纷纷呼吁严惩判刑。 作为煤制油罐车运输食用油事件的当事方之一,中储粮集团终于站出来回应了。中储粮用了四个词语,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我给大家翻译 …
我的小号又开张啦,谢谢你没有取关。 上周我在休假。在遥远的泰国某海岛上,我收到了华北平原普降特大暴雨的消息。这场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两年前河南郑州的那场极端降雨事件。这场巨大的悲剧夺取近400个生命,也将我引至气候变化报道的领域。 泰国酒店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