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疫」进行时
疫情对金融市场的短期冲击已基本释放,下一步信贷倾斜政策如何落实是关键,银行业亦需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原本喜庆欢闹的节日气氛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封城、封路。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多地延期复工,对一些都市白领来说或许 …
3000 亿元央行专项再贷款,如何投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急需资金的企业,如何防范利益博弈和道德风险,阳光化运作最关键
2 月 4 日,汉口银行汉阳支行的客户经理李卓俊戴着口罩出门了。此时,他所在的湖北省武汉市的街道上已空空荡荡,路上有人拦车询问,他说:「我是去办贷款业务的。」
李卓俊只身赶往的,是九州通在武汉的资金总部。九州通是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之一。1 月 31 日,九州通受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委派,协助武汉红十字会进行捐赠物资的仓储运营管理。同时,九州通还生产熬制三款中药汤剂,送到方舱医院及隔离点使用。
「九州通在 2 月 3 日下午第一批下发的湖北重点企业名单上,当晚我就找到他们,询问是否需要专项再贷款资金。」李卓俊告诉财新记者,九州通是该行的存量客户,该企业仍有资金需求,「2 月 4 日客户就说愿意做,我就马上把材料送过去了。」
当时,总部位于武汉市的汉口银行大部分业务已经转至线上办理。「我们以前去尽调,肯定是主办、协办等多人去企业;但是武汉疫情严重,就没有让协办人员一起去。2 月 5 日我拿到公司的资料后,全部扫描后在线上发给同事,就是为了减少人员的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风险。」李卓俊说。
2 月 6 日,汉口银行用央行专项再贷款资金,对九州通投放出严格执行国家优惠政策利率的贷款,规模 4 亿元。截至 2 月 20 日,该行对 11 家防疫重点企业发放了 7.03 亿元贷款。截至 2 月 18 日,湖北省金融机构对 36 家重点名单企业发放合格贷款 47.56 亿元,共 56 笔。
这些企业均能获得防疫专项再贷款的支持。2 月 1 日,央行等五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称,将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十个重点省份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 3000 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2 月 7 日,由财政部牵头五部委发布《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下称《紧急通知》),明确对专项贷款支持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
具体而言,由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制定全国重点企业名单;湖北省、浙江省、广东省、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重庆市、江西省、北京市、上海市十省市制定地方重点企业名单,地方名单需在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备案。九家全国性银行 (六家大行及三家政策性银行) 向全国重点企业名单内的企业放贷,各省份三家地方法人银行向本地的地方名单内企业放贷。
投放机制方面,从央行到商业银行、再到企业,专项再贷款实行「先贷后借」的报销制,即银行先向企业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再向人民银行申领再贷款资金。3000 亿元专项再贷款中,央行向全国性银行提供 2000 亿元,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 1000 亿元。每个省份都有固定的额度,央行地方分支机构在额度内给银行报销。
从利率来看,央行给银行的防疫专项再贷款利率为 1.65%,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上限为 1 月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 减 100 基点,目前为 3.15%;同时,鼓励银行以更低的利率发放贷款。财政按实际贷款利率再给企业一半的贴息,以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 1.575%。「这个专项贷款非常优惠了,中央是花了本了。」一位央行某省分行行长称。
据财新记者了解,从 2 月 10 日起第一批约 134 家企业纳入该名单,到 2 月 18 日已更新至第七版,企业数量已扩张至 876 家。名单扩容中,部分企业引发争议。至 2 月 20 日,央行向银行发放专项再贷款近 1000 亿元,银行向企业实际放款约 400 亿元。
诚如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所言,防疫专项再贷款是「救急、救命的钱」,各方面要防范利益博弈和道德风险。财政贴息的再贷款属于公共资金,各方应确保资金真正投放到位,发挥救急、救命的应有效果,亦属于政务公开的范围,应接受社会监督。多位市场人士呼吁,应尽快公布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名单,让防疫抗疫之举在阳光下运作。
什么样的企业能被纳入专项再贷款名单?
按照《紧急通知》,一是生产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隔离服、医用及具有防护作用的民用口罩、医用护目镜、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消毒机、消杀用品、红外测温仪、智能监测检测系统和相关药品等重要医用物资企业;二是生产前述物资所需的重要原辅材料生产企业、重要设备制造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三是生产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干企业;四是重要医用物资收储企业;五是为应对疫情提供相关信息通信设备和服务系统的企业以及承担前述物资运输、销售任务的企业。
比如稳健医疗,其位于广东的总公司、两家位于湖北黄冈、崇阳的子公司均在名单中,且总公司获得了专项再贷款授信。
早在 2019 年 12 月 20 日,稳健医疗决策层决定取消在湖北召开年终高管会议,改为视频会议。按照武汉市卫健委消息,2019 年 12 月 8 日是首例新冠病例发病日期,但直到 12 月 31 日,武汉市卫健委才非公开下发了首份防疫通报;直到 1 月 20 日,「人传人」才被正式提出。稳健医疗在新冠疫情尚未有官方消息披露前,已经及时采取了防疫措施,可见市场机构对相关信息的灵敏度与判断力。
疫情之前,稳健医疗的医用敷料板块对 2019 年上半年的收入贡献仅约 4%;主要营收来自旗下品牌「全棉时代」,即高端棉质生活用品,收入贡献近 50%。从 2020 年 1 月 10 日起,稳健医疗陆续启动黄岗子公司等车间,全力生产口罩、防护服等。至 2 月 16 日,该公司提供超过 1.48 万只口罩、41.27 万件防护服。
「我们给稳健医疗新增了几亿元的专项再贷款授信,但是稳健医疗还没有提款,他们真不缺钱。」一位接近中信银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另一家出现在名单上的大型企业是华大基因。「华大基因已经向多家银行申请了授信。」一位深圳银行业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据财新记者了解,华大基因多家子公司在全国防疫重点企业名单上,包括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华大生物科技 (武汉) 有限公司等。其中,深圳与武汉的智造科技用以基因测序,其他公司做核酸检验试剂盒和检测服务。
1 月 18 日,国家卫健委制定了《全国各省 (区、市) 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确认程序》,疾控中心系统确定了三家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商和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华大基因获得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资质,但未获试剂盒生产资质,虽然其试剂盒已于 1 月 14 日研发完毕。1 月 25 日,国家卫健委取消试剂盒生产商的推荐名单,1 月 26 日,华大基因试剂盒通过审批,投入生产。至 2 月 18 日,华大基因共捐赠了 10.25 万份试剂盒。
据财新记者掌握的名单,多家央企如国药控股、中粮集团位列其中。名单也囊括了多家中小企业,比如全国无纺布生产集中地湖北仙桃市,当地多家生产医用防护服的企业也在名单里,包括仙桃泰晨防护用品、仙桃道琦塑业、仙桃瑞鑫防护用品、仙桃市誉诚无纺布制品、仙桃新利塑料有限公司、湖北富仕达无纺布制品、湖北裕民防护用品等。财新记者了解到,由于仙桃市多家工厂受政府统一调配,专项再贷款资金实则投放较少。
湖北省外,多家口罩厂还是很缺资金。1 月 29 日,恒丰银行为山东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发放贷款 1000 万元;央行政策发布后,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也被列入了专项再贷款名单。2 月 2 日,工行陕西分行对西安住邦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发放专项再贷款 300 万元;2 月 9 日,农行浏阳永安支行给全湖南省产能最大的长沙芙蓉口罩厂发放信用贷款 1000 万元;2 月 11 日,南海农商银行为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发放 1.5 亿元专项再贷款。
多位银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这类生产性企业此前多靠订单生产,较少依赖贷款,多用预付款模式;眼下,湖北省内情况较为特殊。一位湖北银行业人士指出,以前这些企业多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但在疫情暴发后,由于票据需要在公司申请、盖章等必要流程,「湖北省基本上就没有票据业务了」,因此湖北省内多家企业对现金需求增加。
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企业可在金融机构发放专项贷款后,向当地发改及工信部门申请纳入地方或全国专项再贷款名单。如此一来,名单不断扩容,从前期集中的医疗、医药相关企业,扩展到粮、油、米、面相关企业,比如中粮集团多家子公司、蒙牛乳业均在名单上。
「第一批、第二批全国重点企业,都跟防疫工作紧密相关。现在我感到有点变调了。」一位大行人士向财新记者坦言,「现在名单越搞越大,央行并不参与制定,制定者主要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企业胃口越搞越高,央行就有点被动了。」
近期,小米、美团、360等互联网大公司,也试图进入北京市的地方重点企业名单。据财新记者了解,这些互联网企业平时就受金融机构的青睐,最近按有关部门防控疫情的要求上报贷款需求,「多报一点」。
此事被曝光后,引发市场质疑:为何美团向武汉提供了 3.7 万份快餐,就要申请 40 亿元的贷款?更何况,美团官方表示,除了为医务人员免费送餐,其主要防疫行动是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截至 2 月 12 日,美团携手合作金融机构,面向湖北商户的贷款授信超 5000 万元,帮扶湖北小微商户上千家」。
2 月 17 日,央行回应财新记者,北京市发改委、工信部门并没有将小米和美团列入名单,目前银行也没有对其发放优惠贷款。但是如果小米、美团等企业确实因为参与疫情防控而需要贷款,一旦符合《紧急通知》规定,也一定会给予利率优惠。
据央行回应,由于小米旗下子公司正在生产口罩和体温监测计、消毒液,因此该子公司正在申请专项贷款;即使获批,贷款规模也会与网传的四五十亿元相去甚远,也许在一两亿元左右;而美团为防疫物资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持,物流链条上相关防疫设施是否到位、物流人员的防护设备是否齐备,均需要落实。这也是货币当局愿意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的痛点之一。
引发市场争议的,还有首单落地河南的央行防疫专项再贷款:2 月 6 日,中原银行向河南双汇发展 (000895.SZ) 发放贷款 3 亿元,利率 3.15%,期限一年。对于该笔贷款,双汇集团将专项用于疫情防控期间各类肉制品的生产、储销。不过,双汇发展实际现金充沛,在 2019 年末,双汇集团还因闲置资金过多而购买银行理财,理财资金近 35 亿元,预期收益 3.15% 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七版全国性重点企业名单中,已经出现了煤炭企业,比如山西阳泉煤业集团和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据查询,这两家企业均生产消毒用品。公开资料显示,阳煤集团具有 1620 吨/日双氧水、80 吨/日次氯酸钙的生产能力。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称,日常 84 消毒液每天产量 8 吨,20 名职工参与生产线生产;目前生产线上工人已达到 150 人,每天产量 70 吨。
一位央行东部地区地级市支行行长指出,该市有一家药企在全国名单之列,主要生产抗菌药,而针对新冠病毒的抗病毒药物还在研发中,因此专项再贷款只能对应这部分研发的费用,生产经营资金需要通过其他渠道的贷款获得。
这类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或可通过进入各地政府制定的防疫贷款企业名单来解决;不过这个名单上的企业能获得当地财政贴息优惠,得不到专项再贷款资金,也就不能享受 LPR 减点 100BP 的大幅优惠,银行一般执行 LPR 减点 25-50BP 的优惠利率。
不过多份名单也令银行颇感困惑。「我这里有央行名单、央行营管部名单,还有北京金融局的名单,每份名单都在持续更新。」一位某大行北京支行行长说。
2 月 14 日,上海银行称,该行向上药控股发放 2 亿元防疫物资采购专项贷款,贷款利率 2.3%,企业申请财政贴息后的融资成本为 1.15%。截至 2 月 18 日,在沪银行累计向 48 家重点企业发放 90 笔共 13.1 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 2.35%。
据了解,现在有的省份加权平均利率已经低于 2%,这意味着,如果再加上财政贴息,企业的融资成本已经低于 1%。「央行只规定了利率上限,没有给定利率下限,在竞争中,有的银行就开始报很低的价格了,有的行直接报到了 1.5%。」前述大行人士说。
多位银行人士承认,现在银行开始扎推营销在专项再贷款名单上的企业。「企业一被列入名单,提出贷款需求,各家银行都要求坚决支持,结果九家全国性银行中有五家行都去了,企业都傻眼了。」前述大行人士说:「企业也是要付息的,怎么办呢?最后就是谁价格低要谁的钱。现在全是这样玩。」
有银行业人士提醒,名单上的企业可能同时表内外低成本融资,或有过度融资风险。比如九州通,其子公司都在名单上,融资成本低于 1.6%;同时该公司在 2 月连续发了两笔防疫专项债券,规模合计 15 亿元,加权融资成本低于 3%。据财新记者查询,九州通在募集债券说明书上称,发行 5 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其中 2.5 亿元用于偿还发行人将到期债券,2.5 亿元用于补充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流动资金。
「银行都比较讲政治,现在要是贷不出去,或者少贷了,就是有问题了。哪一家想的都是『钱,没关系;这事,必须要干』,这就容易导致无序。」前述银行人士表示。
「金融机构拿到企业名单后,原则上一天,最长两天,要将贷款发放到位。」刘国强在全国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电视电话会议上如是部署。
对此,一位政策性银行人士表示,专项再贷款资金属于「救命钱」,强调及时到位、特事特批,各家银行目前都设置了「绿色通道」,在审批流程和风控方面可能无法像平时一样精细和完备。
如何保证「救命钱」不被挪用?央行下发的文件明确表示,专项再贷款要确保专款专用、封闭使用。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不得超过名单内企业防控疫情需要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规模;运用专项再贷款发放的资金不得用于企业的一般性资金需求;不得提前收回存量贷款续作以套取再贷款资金。贷款企业不得挪用优惠信贷资金用于偿还企业其他债务;不得将资金用作金融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不得将资金用于非疫情防控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汉口银行表示,现在是要求经办机构做好贷款资金使用台账登记,及时检查贷款资金用途,发现挪用立即停止对外支付,确保信贷资金用于疫情防治工作。浙江一家地方法人银行指出,该行是逐户、逐笔核实企业的资金用途,确保信贷资金真正流向疫情防控一线。
目前,业内寄望于通过受托支付来保证「专款专用」。多位银行人士指出,此次专项贷款投放企业中,确实有些企业之前没有合作过。对这些企业,银行会让其提供用款清单、采购合同等材料,并以封闭管理的方式保证资金用途,即由银行直接向其上游企业打款,而不是直接打给贷款企业。
「比如贷款企业从贫困农户采购蔬菜,银行就根据企业与当地农户或供销社签订的采购合同,将钱直接打给那些农户,资金根本不会给这家贷款企业。」一位大行信贷部客户经理说。
一位央行沿海省份中心支行人士表示,还可以通过监测账户来监督贷款资金投向。「很多企业可能拿到贷款就直接用去付款了,也就是从原账户直接发到上游账户,或者很快就发给工人付工资,这个很好监督。就是说钱得付出去,不能一直待在账户里。」
不过,对于湖北银行业而言,现在这种账户监管很难实现。一位湖北银行业人士指出,「如果要做受托支付,要协调很多员工,现在很难实现;如果客户全程委托银行做资金封闭监管,流程就会慢很多,效率达不到。」他指出,现在与拿到专项再贷款的客户都是通过合同约定,「在合同上要求不能够用于补充一般性的资金,或者偿还其他银行贷款,复工后我们再要求对方补充资料」。
另有一位大行人士认为,实践中受托支付并不完全能管住贷款用途,有些借款人的交易对手可能并不在贷款行开户,不好监督,也有可能资金绕道一大圈最后又回到了借款人账户。管好贷款资金用途最重要的仍然是专业的信贷人员,以及严格的风控要求。
「风险可控,且有明确资金用途和还款来源,是银行放贷款最基本的要求,不论何时都不能突破。」前述政策性银行人士强调。
「贷款还没发放,就收到审计署通知,要求反馈贷款使用相关情况。」一位政策性银行地方分行人士称。
为了强化对贷款资金发放、使用的监管,联合发布《紧急通知》的五部委中,就包含了审计署,强化资金用途监督的意图明确。目前,审计署针对疫情防控中的财政贴息和贷款优惠政策专项审计已经启动,陆续到相关单位驻点。
「由于贷款既享受再贷款支持的优惠利率,又有财政贴息,存在很大套利机会。」刘国强指出,国务院已明确审计署后续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金融机构要做好贷后管理,配合审计部门做好专项再贷款的专项跟踪审计,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切实把好事办好。
央行强调,金融机构和企业一旦发现违反资金监管要求的行为,将取消优惠政策支持资格,并追回中央财政贴息和优惠信贷资金。
相应地,各省份金融监管部门也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例如,央行重庆营管部发文要求,对于专项贷款要强化监测评估,金融监管部门加强监测,对金融机构执行不力、服务成效不好的进行约谈。此外央行重庆营管部对专项再贷款展开不定期核查,市财政局对贴息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监督,审计部门依法加强资金跟踪审计,重庆银保监局也要对疫情防控期间工作开展不力、执行监管政策规定要求不严的银行保险机构从严、从重监管。
前述央行某省分行行长表示,通常银行向央行申请再贷款都需要提供担保品,而这次防疫专项再贷款等于是央行给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没有银行行长愿意拿自己银行的信用跟央行开玩笑,我相信他们也会很谨慎。」
疫情对金融市场的短期冲击已基本释放,下一步信贷倾斜政策如何落实是关键,银行业亦需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原本喜庆欢闹的节日气氛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封城、封路。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多地延期复工,对一些都市白领来说或许 …
企业开启复工复产,如何克服防疫、人力、原料、生产、销售、运输重重困难? 富士康深圳工厂的品质检测员姚同,春节前返回老家湖南株洲时,并没有想到,这次假期会从 10 天变成漫长的 44 天。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巅峰产能时期员工过 …
新冠肺炎疫情威胁到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健康,实体经济也遭受着突如其来的冲击,寒意正浓 新冠疫情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没有等到春节假期结束就已显现出来。 全球经济风向标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在半个月内下跌了近 15%。美国 WTI 原油期货 (收盘 …
中国经济经历 2003 年以来的又一次考验 如果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020 年开年,中国经济将如财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所显示的那般,虽然受春节因素影响略有回落,但仍延续 2019 年末的企稳态势。市场原本对此充满期待,股市 …
不只是个人,连企业也逃不掉!中国将通过社会信用系统,全面监控一举一动。不听话的,日子难过了 很多人在激烈讨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信用系统时,都忽略了这个系统大部分内容都很无聊。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信用评分制度。例如在山东济南,在公众场所没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