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不懂得粒粒皆辛苦?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阿狸​​ 发表

“粒粒皆辛苦” 的标题是《悯农》,不是 “惜粮”。

望周知。

love╮( ̄▽ ̄"")╭peace

知乎用户 出走的切糕 发表

谁说的,不是有三个美国人的父亲,一年只花五万块钱,出门只穿布鞋,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

咱们国人一定要向他们多学习才是

知乎用户 灰色甜椒 发表

人家不辛苦,

按农业劳动者算,

美国农民 340 万,粮食总产量 5.7 亿吨,

中国农民 1.7 亿,粮食总产量 6.68 亿吨,

人均产出是 42 倍,

你家田里要是玉米一次结 42 个棒子,你也什么是不懂得粒粒皆辛苦,

知乎用户 百景图 发表

悯农有两首,还有一首是这么写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分配不公平,再节约也没用

知乎用户 fallart 发表

别的国家我不知道,这边有个非常幽默的活动,叫熄灯一小时活动,上了央视。然后第二天新闻联播就报道了全国各地的灯光秀,好像还持续了几个星期,

知乎用户 yzfyd​ 发表

中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美国:为啥要用锄头,播种机呢,深松呢,农用飞机呢,联合收割机呢,你不会用机械化农业

中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美国:为啥不休耕,部分土地种粮部分土地种别的或者让它恢复肥力不好吗,为啥会饿死,不应该是把多余的粮食出口去赚钱吗

中国:你为啥不懂粒粒皆辛苦

美国:你有多少农民

中国:5 亿多

美国:我就 300 万

美国:你的农民有多少土地(人均)

中国:3 亩半

美国:老子的农民人均 800 亩地,土地少于 200 亩的农民才算贫农

美国:你的粮食拿来干什么

中国:当然是吃啊,但是还是不够,要进口一大批粮食

美国:我生产最多的粮食是小麦和玉米,小麦完全够吃,还能出口一部分,玉米 10% 拿来吃,20% 拿来做糖浆和酿酒,30% 当饲料给牲口吃和出口,剩下的全部烧掉(玉米乙醇汽油

中国:你不存粮吗

美国:三大粮商会存,大不了多花点钱去买呗

中国:爆发饥荒咋办

美国:饥荒是啥

中国:草根树皮观音土,饿殍遍野,易子相食

美国:就算爆发饥荒,无非就是胡佛炖菜简易通心粉斯帕姆

胡佛炖菜就是没有肉只有蔬菜的炖锅,简易通心粉就是没有酱料的白面条,斯帕姆就是碎肉和面粉合成的午餐肉

中国:你管这叫饥荒

美国:对啊,何不食肉糜

中国:你就不体谅农民的辛苦吗

美国:老子这辈子吃过最大的苦就是冰美式,咋地,不服吗

知乎用户 像条小蛇 发表

你看着老农顶着烈日用扁担挑 200 斤稻谷去晒,你会觉得粒粒皆辛苦

你看着美国粮食都是机械化种出来的,特么拉农具的车还是 F-150 皮卡,你还觉得粒粒皆辛苦?你只会觉得是什么 JB 税让人家的农用车在我们这里变成豪车…………

知乎用户 堂堂溪水出前村 发表

这点屁事,也叫浪费?

一部好几千的手机,三年就卡的不行

一部好几十万的汽车,不到 10 年就报废

一栋好几十亿大楼,20 年就拆了重建

欧美手机 5 年都不卡

欧美满大街 20 年车龄的老车

欧美满大街 100 年以上的房子,搁我们这都拆了建,建了拆,来回 3 次了

相比几粒芝麻,这才是真正的浪费

给你奶奶看看这些图,不知道她作何感想

知乎用户 乎二代 发表

故事来自抖音一个高中留美学生的自述。

这个孩子喝了啤酒,被班主任、副校长等四五个成年老师严肃批评。

问:为什么要买啤酒?

答:这个包装看起来不像啤酒,就以为是饮料。

问:那你喝一口还不知道吗?

答:喝一口确实知道了,但是买都买了,如果扔了太浪费,就喝了。

问:?????????浪费?什么浪费???

美国老师是确实无法理解这个浪费是什么思路,不是装的,是真的不理解。

其实这个故事的后续更精彩。

老师给他的美国寄宿家长打电话让过来一次。然后他的寄宿妈妈,职业是美国银行的管理岗,十分钟就到了学校,她压根不给老师们告状的机会,直接站到这个中国留学生的前面,指着对面一众学校管理劈头盖脸就开始喷,喷了好几分钟。大意是说你们好几个成年人摆出这份架势,给一个未成年人施压,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不配做教育者,不配教书育人,等着上法庭吧。

然后就拉着孩子走了。

最后还是学校认错,承认自己的行为有错误。

这个事情彻底震撼了这个孩子,因为他一个未成年留学生,当时确实十分恐惧,他以为自己会被驱逐回国,不知道怎么面对花了好多钱送他出国的父母,万万没想到美国寄宿家长竟然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他这边,而这个寄宿家长平时其实并没有觉得对自己多喜爱,反倒觉得平时略显严厉。

他承认,即便在美国,这个家长应该也属于比较另类的,但这种家长,全中国能找出来一个吗?

_________

经评论区提醒,我反应过来,护犊子的家长中国确实也有不少,你们说得有道理。

但是那种护犊子和我上面的情况又好像不完全一样,文字已经写了,就不改了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知乎用户 搞 AI 的咨询老刘​ 发表


200 年前的黑奴时代,美国农场主给黑人吃的是炸鸡和西瓜。导致黑人至今觉得炸鸡和西瓜是在侮辱歧视他们。。。。。然而同时期的大部分中国人想碳水果腹都困难。


知乎用户 水木 发表

飞茅一瓶 1499

高粱小麦均价 1.5 一斤

一瓶相当于吃了 1000 斤粮食

贵茅股价 1443 一股

是国内最漂亮的股票之一

我们的人随便一餐 1000 斤粮食

还要送领导几千上万斤

不怕领导撑死

反把帽子扣美国头上

岂不是贼喊捉贼?

知乎用户 大狗狗 发表

因为美国的农民并不辛苦。

美国佬们玩的是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也从来不用什么 996 压榨模式,单纯就是正常的生产劳动。

你跟他们大谈什么粒粒皆辛苦,大概率只会收获这个反应:

而且我说句不客气的话,为什么一直要强调和宣扬什么辛苦,就不能想办法让它变的不辛苦么?

能在几千年里一直保持毫无进步的小农经济,不是没有道理的。

知乎用户 命若天定​ 发表

校园食堂里挂着粒粒皆辛苦的牌子,校领导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

知乎用户 维民所止​ 发表

2016 年,武隆西瓜滞销。

于是有主办方买下来,给川渝高考生砸西瓜解压。

不出所料微博大多数人高呼浪费。

官媒的标题包括 “西瓜大战?奇葩减压不可取”“西瓜大战 这样减压太任性”“莫让破坏性的减压方式“砸伤” 文明素养”。

可想而知,官媒宁愿让西瓜滞销,也不愿意考生们砸瓜娱乐。这种本末倒置的节约,到底是为谁好呢?

知乎用户 还是喜欢足球​ 发表

因为经济学是反常识的。

你留下一碗剩饭,然后晚上吃的一粒都不剩,非常节约粮食。但是吃不上饭的人不会因此而多吃到一粒米。

但是你吃一碗饭,浪费一碗饭。你就是实实在在的买了两碗米。

  • 那卖米的就多了一碗的收入
  • 种米的就多了 3 两的收入
  • 卖化肥的,卖种子的,租农机的,就都多了一笔收入的可能

最终才有可能让穷人都吃上饭。

你觉得粮食珍贵?不!在现代社会,需求比粮食珍贵的多


评论区很多人对于 “浪费” 的概念非常落后。认为 “浪费” 一定是不好的,或者无效率的。

其实浪费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有标准的。

很多人认为的浪费,是针对吃饱这个概念。他们认为只要吃饱了,或者吃不下了,把粮食扔了,就是浪费。

可是现代社会,吃饱根本就不是标准了。

我们现在吃饭,为的是吃好,吃爽,满足味蕾,或者满足健康需求。

举个例子,我今天去河南出差,在郑州住一天。我就想尝尝河南美食。所以我点了一份胡辣汤,一份羊肉烩面,一份鲤鱼焙面

然后鲤鱼吃不惯,尝了两口都剩了。胡辣汤,很好喝,全炫进去了。羊肉烩面,吃两口,饱了,剩下全扔了。

如果以吃饱为标准,我浪费了很多食物。

但是如果以多样性和健康为标准,我没有浪费任何东西。我吃到了我想吃的,当我吃饱了以后,我不勉强自己吃下更多的东西。

所以,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为什么我们要以吃饱来作为衡量是否浪费的标准呢?

知乎用户 希鲁杜雷 发表

这是好市多的鸟粮。

一般鸟粮内含:

瓜子(葵花籽),小米,花生,玉米,红花籽,小油菊籽,燕麦。

我前年在后院撒了点小麦种子,成熟后全被鸟给吃了,然后拉的全是油菜籽,第二年全变油菜花了。

知乎用户 poplkj1 发表

因为中国人比较在乎的是《悯农 其二》的问题。

而美国人解决了《悯农 其一》的问题。

知乎用户 Skyline​​ 发表

老美那机械化程度,辛苦的应该是联合收割机

这就像中国人把 304 不锈钢勺子放外卖里免费送一样,产能够大就不心疼了。

—————————————————————

不是,你们都没点过送钢勺的外卖吗?这样的勺子我有一把。(晨曦炖品打钱!!!)

其实我还有外卖送的砂锅、不锈钢盆、木筷子。。。

知乎用户 Noby 发表

因为真的一点也不辛苦啊,开着农机,吹着空调就把活干了,一粒米值得在乎吗?

知乎用户 格调 1916 发表

工程圈现在最火的就是国家投资 1.2 万亿修建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那是不是第二个珠港澳大桥

知乎用户 辛夷楣兮药房 发表

老百姓粒粒皆辛苦一辈子,比不上权贵一顿饭浪费的粮食。就像一万个老百姓节约用水一辈子,比不上北京高尔夫球场一天用的水

知乎用户 TIGER KING​​ 发表

别再用粒粒皆辛苦来绑架农民了!好不好?!农民不需要你节约粮食!

只要小学毕业了就应该知道呀,谷贱才伤农好吧!你要真觉得农民辛苦你就多给钱啊!

你买了粮食吃不吃,关农民屁事啊!!!

知乎用户 马飞飞 发表

你买了农民的粮食,你浪费的越多,农民越高兴。

知乎用户 sydneyhugh 发表

就是富裕。我去美国出差,要前台送冰。人家给我一个冰桶的冰。我给两块小费,house keeper 告诉我一楼拐角有制冰机,免费的。谢谢走人。

我在欧洲法国也要冰,上来给我一个杯子的冰。我给两欧小费,谢谢走人。

我后来顺便到前台问,前台说二楼附楼有免费制冰机。然后给我一杯子。

欧洲 30 多年没变过。美国 30 多年也没变过。而且美国一般 motel 就有免费冰。欧洲 motel 之类的就没有免费制冰机了。

澳洲呢?要冰,你说明要多少,给你送来,并不要小费,你给也收着,也会告诉你冰免费去前台要就是了。

美国现在也没原来那么富裕了,原来大学一毕业一拿到 offer,三个月后,就贷款买皮卡,自己出来租房子住。现在美国年轻人 50% 住父母家了。房子也贵很多。美国 50% 的人口才占美国消费的 10%。其实全球化是让美国低收入人口的消费水平与富裕及中产拉开了差距。但是由于消费习惯及总体水平还是远高于其它地区水平。2008 年欧盟是美国 GDP 的 110%。现在才 60% 多点。

美国发达的农业使得一般吃并不占收入很高的比例。再说美国人并不那么讲究吃。大家 party 喝喝啤酒来几张 pizza 都很高兴。那才几个钱。墨西哥打工人,周末去公园里 party,我也参加过。吃真的随便拿。不用认识过去搭讪就行了。

我们这里总纠结吃。其实我们这里吃的确不便宜。

一顿像样点的火锅,来点酒 7、8000,6 个人。美国你这么请老美朋友吃饭,他们都会反复与你确认真的不用 AA 嘛?

但在老美自己家里吃饭,6 道菜,一道基本吃饱了。看着上来一大盘烤肉,都看饱了。有次去老美朋友家吃饭。德州,上来一块牛排 750 克起码的,再来一大勺土豆泥,一大堆沙拉。我看着直运气。刚吃完,对方老娘,问我味道如何?我朋友说他那么 big man clearn the plate…… 还没说完,他老娘又来一块牛排。那天把我撑得差点吐了。我没吃完,看着牛排运气。他老娘拍拍我,你需要更强壮点。啪啪拍了我两下肩膀,没把我胃给拍出来。再来一大扎啤酒。呃……

东岸斯文点。

—————补充点:

很多人纠结一顿火锅 7、8000?这就是上海一般商务局。喝两瓶,备一瓶,都自己带,买点餐厅的罪一般葡萄酒,啤酒,这不多吧,7、8 位吃饭。我都不敢多写。上海这里我也就中偏上餐厅。

美国你商务宴请,我签 2 百万刀的小合同,请客 aoc restaurant la 中等偏上的餐厅,可以自己查,你怎么可能吃超过 800 美元的菜单呢?单人 100 美元?吃到人均 70 美元大家就会不自在(我这里说的是老美)。

接下来老美回请我吃海鲜三个人 130 美元要吃到吐了。

那么老美家里吃,人家老娘架起烤炉,来顿牛排宴。你觉得便宜?吃牛屁股上的肉嘛?

这就是两边对于食物招待的观念。

粒粒皆辛苦?让你粒粒皆辛苦。人家那里茅台小酌。都得了吧。

知乎用户 psikyo 发表

老百姓几十万的汽车,8 年报废,15 年各种引导报废,这比浪费几个食物大多了吧。

给你婆婆看看。说你的十万元 8 年就归零了。

知乎用户 2cmrd 发表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大饥荒,都不是自然原因引起的

知乎用户 BIUBIUBIU 发表

因为只要你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美国人没吃过苦,所以不懂得这玩意,

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苦,所以才懂苦,

美国大萧条是差劲的时候了,它还没怎么饿肚子,

而是产能过剩

小时候老师跟你们说的,美国人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免费给穷人喝,

说的就是大萧条那个年代。

而中国人,几千年以来普通人最幸福的日子,也就是人人天天可以喝上牛奶的时代,

才幸福了 20 多个年头而已。

知乎用户 ta 为什么不报官呢 发表

仅供参考。有一丁点合题,嗯,只有一丁点。

知乎用户 Black cat 发表

这首诗愿意不是让你别浪费粮食,而是告诉当官的要体恤民力。现在倒好,反过来教育底层老百姓不要浪费粮食,倒反天罡

还有一点,当时的老百姓也不识字啊。所以这首诗就不是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

知乎用户 杨谢谢谢谢谢​ 发表

什么叫做物质的极大丰富

至少在食品上,美国已经实现了物质的极大丰富

丰富到即便是最困苦的大萧条时期,也能吃得起肉(虽然是罐头)。

丰富到今天偷渡到美国的难民们(如讲师等人)也能很免费填饱肚子。

高度发达的食品工业下,食物的供应已经完全近乎免费供给,这种情况下浪费不仅理所应当,而且是向更高层次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

所谓共产主义的免费分配的前提,就是人们已经对免费分配的东西丝毫不感兴趣——而想要丝毫不感兴趣,就必须要经历这种肆意浪费,无人珍惜的阶段。

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只会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因为长期收到物资短缺困扰的国家,人民对任何免费的东西都有近乎狂热的囤积癖好。这种思想钢印即便是到了物资高度过剩,生产远大于消费时,也无法去除,所以按需分配才永远实现不了。

只有美国人这种对基本生活物资毫无节制的挥霍的人民,才能真正实现按需分配——就像空气一样,你绝不会在意其他人比你多呼吸两口空气是一种不公平,也绝不会因为空气的免费供应而去囤积 “空气”。

因此,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挥霍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前提。一个东西想要按需分配,就必须要丰富到像空气一样,随处可得,近乎零价值才行。反倒是越强调粮食的珍贵,越节约的国家,人民的思想觉悟永远达不到按需分配的高度。任何物资的免费供应,都能在人民的哄抢中荡然无存——这也就是所谓短缺经济的由来。

知乎用户 来看小说的​ 发表

花费几万亿的退耕还林,

又花费几万亿退林还耕。

是不是一种浪费。

知乎用户 大蛋壳 发表

拼多多上买资质齐全的便宜大米一斤不到 1 块钱,京东上买东北大米一斤 5 块多。

一斤生米蒸熟两斤多,足够一个成年人一天的主食。

假设天天吃米饭,人这一辈子 3 万天不到,买米也就花费 3 万到 15 万。

你房子降了多少钱了?

知乎用户 学药的 发表

想必写出《粒粒皆辛苦》的诗人

一定是当时的青天大老爷吧

知乎用户 kokoro 发表

讲师吃的比国内的拼好饭还要好,而且一个社区有好几个点,一天可能可以领六七餐

在美国没钱饿死的几率比中彩票头奖还低

说实话我觉得挺离谱的,都现代社会了,国内什么鸭脖毛肚这种边角料居然还能卖高价

知乎用户 似是故人来 发表

城管不让小贩在街边卖瓜,他为什么宁可摔碎在地上,也不送给路人?

知乎用户 风雪之屋​ 发表

这位仁兄的回答可以说很有意思,但是我得说他不是当时美国大萧条时代的主流旋律。

固然在当时的宾夕法尼亚和纽约为主的中产阶级市民家庭里,凭借着充足的商品供应,市民们仍然能吃得起每日 15 美分的丰富食物。

但是这不是穷人的主要是食品。

(你要知道大萧条期间不是所有人都失去了工作的,这些仍然能有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

Over a thousand New Yorkers standing in a Salvation Army breadline suddenly charged two bakery trucks… Bread and pastry were thrown into the street.“Desperate people took desperate steps to feed themselves. In rural areas hungry people sometimes turned to eating weeds. Less appetizing were the urban scenes of men digging through garbage cans and city dumps.

根据一些当时的纪实文学记载,纽约和底特律等工薪阶级为主居住的社区经常发现面包店被盗窃,以至于后世出现了拉瓜迪亚宽宥老奶奶偷面包的故事。

那是在大萧条最黑暗的日子里。一位老妇人站在纽约市法庭的法官面前,被指控为喂养饥饿的孙辈偷了一条面包。她认罪但解释说:‘我不得不这么做。’
偶尔主持夜间法庭的拉瓜迪亚市长叹了口气宣布:‘法律没有例外——我判你罚款 10 美元。’ 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钱代付了罚款,并对在场众人说:‘此外,我要对法庭内每个人罚款 50 美分,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让祖母不得不偷窃养家的城市。’ 最终募集的 47.5 美元都给了被告。"

而更穷的真正失去工作的人,也得不到救济的就只能吃杂草和翻垃圾。

“A Kentucky miner who in June 1932 related that, since the previous January, he and his family had been living mainly on wild greens such as wild onions, violet leaves, and forget-me-nots.

而在当时的南方各州普遍出现了面包骚顿,尤其阿肯色田纳西等农业重镇为主,当地出现了大规模抢劫面包店的行为。

Rebellious incidents were by no means conned to agriculturalareas. Organized looting of food became a nationwidephenomenon. In March 1930 over a thousand New Yorkersstanding in a Salvation Army breadline suddenly charged twobakery trucks that were making a delivery at a nearby hotel.Bread and pastry were thrown into the street and the hungry menscrambled to get it. It was reported to be common practice forgroups of thirty or forty jobless men to enter a store and demandfood. “The chain stores as a matter of policy refrained fromcalling the police in order to keep the incidents out of thepapers.” In Detroit, people were often seen looting throughbroken store windows at night. In the drought-stricken areas ofArkansas in 1931, hungry residents used guns to force Red Crossocials (who seemed more worried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nonneedy impostors than feeding the desperate) to give out food.Hundreds of incidents like these could be recounted, but eventhat number would only scratch the surface of the rebelliousmood many Americans had reached by 1932. It is almost certainthat most of the small acts of lawlessness committed by bands ofunemployed men were never recorded because in many areasnewspapers would not print the stories. The editors, like thechain store managers, feared publicity might precipitate othersuch actions.Two urban mass actions of 1932 were, however, far too largeto go unnoticed. These were the March battle between workersand police at Dearborn, Michigan, and the summer encampmentof World War I veterans in Washing

反抗事件绝非仅限于农业地区。有组织的食物抢夺已成为全国性现象。1930 年 3 月,纽约上千名在救世军(Salvation Army)面包领取点排队的人突然冲向附近酒店送货的两辆面包车,将面包和糕点扔到街上,饥饿的人群争相抢夺。据报道,当时常有三十到四十名失业男子成群闯入商店索要食物,“连锁店为避免事件见报,通常按政策不报警”。在底特律,人们常在夜间砸碎商店橱窗抢夺物资。1931 年阿肯色州旱灾地区,饥饿的居民持枪逼迫红十字会官员(他们似乎更担心非贫困者冒领,而非救助绝望之人)分发食物。此类事件可列举数百起,但即便如此仍只是 1932 年许多美国人反抗情绪的冰山一角。几乎可以肯定,失业者团伙的大部分轻微违法行为从未被记录——因为许多地区的报纸拒绝刊登这类新闻。编辑们和连锁店经理一样,担心公开报道会引发更多类似事件。”

Misconceptions in high places covered the gamut from thepossibility of getting jobs, through the adequacy of local relieffunds, to the degree of acute suering among the unemployed.“Nobody is actually starving,” Hoover always contended. As inmost of his perceptions of Depression conditions, the Presidentwas mistaken. Relatively few people literally starved, but genuinehunger was widespread. One study of health in eight cities foundthat families with a fully employed member had 66 percent lessillness than those of the unemployed. Desperate people tookdesperate steps to feed themselves. In rural areas hungry peoplesometimes turned to eating weeds. Less appetizing were theurban scenes of men digging through garbage cans and citydumps. A Chicago widow followed the practice of removing herglasses before using rotting meat; in this way she avoided seeingthe maggots she was eating

“高层人士的误解可谓五花八门——从 “总能找到工作” 的盲目乐观,到认为地方救济金绰绰有余,再到低估失业者的极端困境。“根本没人真正饿死,” 胡佛总爱如此断言。如同他对大萧条形势的大多数判断一样,这位总统又一次错了。确切因饥饿直接死亡的人确实不多,但普遍的食不果腹却是事实。一项针对八座城市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全职成员的家庭患病率比失业家庭低 66%。走投无路的人们开始采取极端手段果腹:在农村,饥民有时不得不以野草充饥;而城市里更触目惊心的景象,是人们在垃圾桶和垃圾场翻找食物的身影。芝加哥一位寡妇在食用腐肉前总会先摘下眼镜——这样她就看不见自己吃下去的蛆虫了。”

至于某个回答提到的那些饮食,更多的是中产阶级的饮食。

历史研究显示,胡佛炖菜(Hoover Stew)主要是城市中下层中产阶级吃的主要是城市中下层中产阶级(如仍有工作但收入锐减的职员或小业主)的 “降级版晚餐”,使用基础 pantry 食材(如罐头蔬菜、廉价热狗),仍保持着家庭烹饪的体面。

流浪汉炖菜(Hobo Stew)实际上才是真正失业赤贫者的生存食物——由野菜、救济粥、酒店泔水甚至玉米芯混煮而成,完全脱离正常饮食体系。这两种炖菜的差异本质上揭示了经济危机中 “勉强维持的中产” 与 “被系统彻底抛弃的底层” 之间残酷的生存鸿沟。

美国确实有 1000 万人失业了,但是仍然有 3000 万人有工作。

人们对大萧条的记忆更倾向于相对 “体面” 的胡佛炖菜,而非极端贫困的抢面包、挖野菜等惨状,这背后存在三重历史建构因素:首先,当时黑人群体完全失语,他们的饮食条件比白人失业者更为恶劣,却未被纳入主流叙事;其次,尽管失业率创纪录,但美国社会话语权仍掌握在虽拮据却仍能维持基本体面的中产阶级手中,他们至少还能凑出一锅 “像样的” 炖菜;最后,美国相对先进的工农业基础为这些人提供了最低限度的食物保障,虽然与旧中国等地区相比确实优越,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吃得很好——这种 “过得去” 的集体记忆,本质上是一种被美化的历史幻象。

知乎用户 深海鱼 biss 发表

小区入住率只有 40%,剩下 60% 的房子都空着,但是又有多少家庭 50 平住三四口人,住在老破小呢,你看,这多浪费,曲江那边的别墅区,有多少还正常居住着呢,多浪费,一碗米饭和这样的浪费比起来,又算什么呢

知乎用户 tuber 发表

把食材做成猪食才是更大的浪费!!!!!!

对,我说的就是食堂。

我不知道食堂哪来的 13 脸满墙贴浪费可耻!!!!!!!

知乎用户 Jupiter​ 发表

美国浪费食物最严重的不是五谷不分的城里人,而是农民自己。你以为那些扔西红柿扔胡萝卜的庙会都是什么人在搞,都是农业强县自己玩的。

美国农民坐在有空调的拖拉机里,靠 GPS 引导自动耕地,一家人不雇工人就能种 2000 亩地,你让他们理解粮食的珍贵,你牛逼大了。

每次说这问题就有人扯农业工人,美国的农业工人都是在蔬菜、水果、畜牧这些高人力需求的产业,种粮食的有几个雇工人的?种粮食哪个环节需要雇工人?美国那粮价亏不死你。

你们看克拉克森的农场,那还是小国英国的农场呢,他们这么多年哪雇过工人?雇员就是几个厨师帮他打理餐厅,还有一个乌克兰养蜂人租给他蜜蜂。收割农忙季,雇的是其他农场的农场主,因为收割必须全机械化,农场主都是开自己的车来帮忙的。欧美农业就是打时间差,集中地主办大事。

知乎用户 蛤蟆北北 发表

只有挨过社会主义铁拳的人才会知道什么是粒粒皆辛苦,万恶的资本主义是没有资格明白这些真理的。

之所以能写出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大概率是因为他当时还没有品尝到鸡舌的美味。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粒粒皆辛苦” 的作者叫李绅《悯农》是他在第一次进京考进士科的时候散发的。唐朝科举,除了笔试,还有推荐。考生写诗,设法传到现任官员或者社会名流手里,就可以直接向主考推荐。

所以《悯农》是一个考公选手,向现任官员表示,我能爱民如子,让我也当个爹吧。所以,后来这首诗,走进小学课堂,让铁匠、挑夫的孩子,要珍惜粮食,是非常荒唐的。铁匠、挑夫的孩子,应该珍惜的是他爹赚来的铜板。农,应该让公务员去悯。在小学课堂里教,有一种公交车放廉政广告的美感。

知乎用户 待我摔杯为号 发表

美国人:你们说的是米呀?还以为一粒粒的是芬…… 太尼

知乎用户 lucydog 发表

我和我爷爷讲过:如果你真的是心疼农民,那么每天的剩菜剩饭都给我倒掉,去菜市场买新鲜的,这样农民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如果你心疼的是粮食而不是农民,那之后都去买美国的,美国人种粮食不辛苦。

知乎用户 trill 发表

买菜砍价的时候没想到对方辛苦。

挑好菜还要扔掉烂叶子的时候没想到对方辛苦。

最后人家拿钱走了你告诉吃的人要铭记人家辛苦。

你干脆给农民办个感恩节吧。

记得办的时候门口写上 “农村户口禁入”

知乎用户 安安安安安然​ 发表

那我们被炸掉的烂尾楼、停下的大基建算什么?

那我们刚通车没半年又重新挖开,一年到头天天挖挖挖的市政工程算什么?

走了点弯路”?

知乎用户 跑得比谁都快 发表

我们小区有两棵野生苹果树,苹果出人意料的还挺好吃,然而根本没人屑于去摘,树下掉满了上百个烂苹果都快没地方下脚了,树上还结着上百个。附近也都是苹果味,我严重怀疑全小区是不是只有我在摘。

相比起来以前在国内郊区我外婆家有个小院子,靠外面的墙边种了一棵枇杷树,每年都吃不到几个自己的嘴里,过路的邻居和路人想尽办法给你摘咯。

类似的,美国人在院子里喜欢种花养草坪,中国人喜欢种菜,美国人也不理解为啥不要漂亮的花?菜不是去超市里买就行了嘛?在他们看来食物就是唾手可得的,基本没有什么价值,这辈子没听说过吃不饱这种事。即使是免费的苹果也没必要特意去薅羊毛,又不是买不起,超市里的苹果比野苹果大多了也甜多了,同理自己种菜辛辛苦苦还大概率没有超市里卖的好,可能你施肥,打理,买工具的钱都够吃一个月的菜了。

而我就和大部分中国人民一样,有免费的吃的就要薅羊毛,小区里的苹果隔两天就去摘,主打一个见不得掉在地上烂掉,自己后院不种花,种的是番茄,草莓,土豆,辣椒。和美国佬的理念差距相当大。。。

知乎用户 隅安 发表

大概他们各行各业都没怎么穷过,也不知道要从方方面面节约吧

话又说回来,不是说美国几千万人吃不饱饭吗?我看这垃圾桶里都是吃的啊,甚至还有蔬菜水果。

这对吗?

知乎用户 小梦大半 发表

我老婆别的方面都很糙

但对于吃水果是比较讲究的

任何不好吃,不新鲜的水果,她都是直接扔的

我想对于她的这种浪费行为

从地里种水果的农民,到最后一环的把东西卖到她手里的商人

没有一个人是会对她表示的谴责的吧

知乎用户 大城小兵 发表

你奶奶不应该骂美国人,而应该骂那些让她吃不饱的人。

知乎用户 唯有友善 发表

大米卖 5 块钱一斤,那它就只是个价值 5 块钱的普通消费品,没有任何其他特殊的 “令人泪目” 的含义,更不会因为生产力落后导致农民付出更多的汗水而变得珍贵。

如果一定要强调粒粒皆辛苦,就把国产大米的品质提高,像隔壁这个国家一样卖出高价,而不是搞这种无聊的道德绑架。

知乎用户 吴南 发表

听说粒粒皆辛苦作者这个老哥 贪了几个亿进去了

知乎用户 煎蛋侠 发表

只能说,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

粒粒皆辛苦,那是人力农耕时代,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在这种生产效率下,扔一个米粒都是犯罪。

美国人飞机播种施肥喷农药,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你跟我说粒粒皆辛苦?

哪里辛苦了?

知乎用户 沧海 发表

麦德龙,知道不?德国连锁零售企业。

浪费严重。

生鲜食品必须是当天的,

要求农民当天凌晨采摘,7 点前送到超市。

8 点开门营业,价格比华联贵 20% 左右,

从不搞促销,

就没几个人光顾,

每天冷冷清清。

下午下班前,班长要求把当天剩余的生鲜倒掉。

流程是由班长用信号笔做好标记(X,说明这些不能再卖了)

由营业员统一收集,放到门口的垃圾箱(车)里,

由专门人员拉到郊外某垃圾处理厂扔了。

但营业员可是中国人啊,

那么鲜亮的蔬菜和肉类,和废纸污泥混在一起扔了,

感觉太可惜。

于是乎,约定俗成,

到下班前就悄悄的把生鲜放到隐蔽的地方,

下班后偷偷拿回家,自用。

后来老板巡视,发现垃圾车里没有多少垃圾呢,

仔细调查发现了端倪,

大怒。

要求值班经理,备足柴油,

在当天卖的掉的生鲜上喷上柴油,

再扔掉。

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人家浪费这么严重,但没见倒闭。

……

如果美国人也 “粒粒皆辛苦”,

过期的食品不销毁,

就凭美国人的法治精神,

不告他个三天破产?

到底是粮食重要,还是健康重要,

发达国家的选择和落后国家截然不同。

知乎用户 鱼摆摆 发表

因为美国历史上没有挨过饿,我说的是人相食的那种饥饿~

他们骨子里不知道什么叫浪费~

美国的那种浪费别说中国了,英国 爱尔兰 德国 等等这些有些历史的国家, 看见了直摇头~

美国的浪费应该是全球独一份~ 而且是举国浪费,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他们眼里 这不叫 浪费,资源充足,没必要省着用~

知乎用户 梦见未来​ 发表

粒粒皆辛苦出自唐诗 « 悯农 »

悯的是农, 不是玉米

所以要对比, 应该对比两国农民的付出和收入

而不是对比玉米在不在垃圾箱里

如果你非要对比玉米, 应该写一首诗, 叫做

« 悯玉米 »

白天晒太阳

晚上虫子咬

努力一整年

还没被吃掉

知乎用户 我任我行 发表

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还有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

思想境界上,其一远远超过其二。

美国从头到尾都没有其一的问题。

知乎用户 wp1998 发表

我们才是最浪费的

你在节衣缩食,别人帮你浪费

知乎用户 老大哥​ 发表

同意题主观点,美国人太浪费了

据说为了养活在美国的三个孩子,

一位中国老人,吃盒饭,穿布鞋,

辛辛苦苦一辈子,就为了让那三个崽在美国能过上好日子。

真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强烈要求美国小学教材里面加上《悯农》

让美国小孩用汉语背下来

这样记忆深刻

知乎用户 doonny 发表

现在的中国人没有资格问别人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胆小男孩做大事 发表

好多年前,师妹请问去她家里吃饭。

她做了两个菜,其中是一盘红烧排骨。我尝了一块,说咸了。她也尝了一块,说确实咸了。

她烧了满满一大盘。那排骨在超市里买,得花 20 多刀。我于是继续吃着,浪费粮食不是我的习惯。但我只吃了三块,就不吃了。

等我从她家离开时,我看见她把堆成小山一样的排骨倒进了垃圾桶。我说,这么多排骨你咋扔了。她说,不好吃为啥要吃。

我总觉得不该这样浪费粮食。何况这些排骨曾经是一条生命,这猪白白挂了。

这师妹博士期间雷厉风行,杀伐果断,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

有时候我一回味,觉得这排骨倒得有一些意思。

知乎用户 与帕奎奥 发表

自己花钱买的东西,吃也好,送人也好,扔了也好,这叫消费。

公家的东西,自己拿不花钱随便用,才叫浪费。

拿别人的东西随便造,叫犯罪。

知乎用户 莉莉拉 发表

美国大把大把的土地去种植食物,高度机械化作业,国土不受战争影响,自给自足不说,还能便宜出售给其他国家,甚至做到比其他国家自己产粮还划算

就这样一个食物泛滥的国家,别人根本没有什么粒粒皆辛苦的概念好吧?

再说了,食物有浪费这说法么?就算丢掉了,无非就是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重新回归土地而已

反倒是我们自己,多少精装房,为了多赚钱,用的垃圾装修材料,水龙头、水管、房门、坐便器,不是几年就坏就是压根用不了,最终全部砸了换新的

还有道路、公共设备,年年坏年年换,今年修下道路,明面挖下水管,后年道路又不知坏了啥东西,重新砸开来翻新

这玩意不比美国食物浪费多了?

知乎用户 呵呵呵 发表

我家门口路面,一年管三次地砖。

你不能只在粮食方面谈节约。

知乎用户 whian 发表

因为人家不幸苦啊,美国农民种地从翻地、播种、施肥喷药一直到收获全都是机械化作业,开着农用卡车,操控无人机就把活干完了,一个人可以耕种一大片农场,而中国却还在使用老牛耕地,靠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力畜力手工原始劳作,效率和幸苦程度自然是天差地别。所以美国只有二百万农民,却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中国有五亿农民,却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知乎用户 又下大雨了啊啊啊 发表

1867 年美国给华工开出只有 35 美元一月的工资…

华工太惨了,一个月只有 35 美元

那么 35 美元,相当于大清的白银多少?

问了下豆包

差不多 27 两银子。一年拼死拼活才能挣 300 两多一点,只能天天吃肉,好几种肉…

华工真是太惨了,在美国那么大的危险,只能拿 27 两银子一个月…

清末国内修地铁,一个月能拿 2 两嘛?

国内普通人一个月有几两白银?

要是国内某些人,会给华工一个月这么高的银子?

知乎用户 听雨 发表

除了你所说的这首诗外,作者还写了一首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知乎用户 疯球了 发表

历史上所有大饥荒基本都是人为造成的

知乎用户 坚决不生 发表

过了保质期的东西你敢卖?美国可是有集体诉讼的,到时候就不是扔点东西那么简单了,而是赔的底掉。

至于送人这种事已经有无数论证不可行了,就别在这再说了。

现在农民在乎你怎么处理粮食吗?他们只会怕自己的粮食卖不出去。你拿去烧了他们更开心,因为粮食卖出去了。

知乎用户 小金鱼豆豆 发表

二百多年前,老美的祖宗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然后他们一咬牙反了,独立战争之后,美国脱英独立。

不再给这个公那个爵纳贡,就变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户变庄园。

所以老美教育子孙时说的是:种粮不辛苦 供养很多很多贵人才辛苦。如果百姓都普遍活得很辛苦 那就该反抗 掀了它就不辛苦了。

然后啊,他们把人民持枪权写在宪法第二修正案里了。

知乎用户 纯今 发表

我亲眼所见,美国企业在中国也丢。上海宝山水产路沃尔玛店,每天闭店前当天制作的油条,油炸糕等等食物,都是丢进巨大的垃圾桶。该店疫情期间已经关店了,早已不存在了。

“粒粒皆辛苦” 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刻画出中国前工业时代小农经济的艰辛图景。每粒粮食凝结着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汗水,体现了粮食就是命。

反观现代美国,纪录片《这就是美国——农业篇》展现了大工业化农业的图景:广袤田野上,GPS 引导的自动化机械高效作业,精准播种、施肥、收割。这种工业化模式以科技取代传统劳力,追求规模化与标准化。

此农业非彼农业

而美国社会丢弃临期食品的做法,却是对人的尊重的意义。表面看似浪费,实则源于对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及法律责任的重视——临期食品可能存在品质或健康风险,丢弃是对个体健康和选择自由的保障。

两种图景,折射出不同时代与经济形态的文化逻辑:中国小农经济珍惜粮食;美国工业化农业依托科技,注重效率与标准,同时以保护个体权益为价值取向。比如像上海沃尔玛运营成本高,只能闭店滚蛋。两者 “谁优孰劣”,是历史与环境的差异使然,好坏自己评价,每个人不同!

知乎用户 起啥名字好 发表

“粒粒皆辛苦” 出自《悯农(其二)》,这首诗的题目叫 “悯农”,不叫 “悯粮”。什么意思呢?看到其二没,意思是还有其一,其一是这么写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上课不要听一半。

知乎用户 骁骑 发表

前几年有一老太出了本书,介绍大萧条的饮食,因为是挺出名的一个人,所以这书特别可信,反正就是顿顿饭土豆和腌制肉管够。

知乎用户 吴不为​ 发表

你种地一锄头一锄头挖,那叫粒粒皆幸苦,

人家农业机械开过去,喝着小酒、抽着雪茄,哼着小曲儿……

知乎用户 柠檬 k 发表

我倒是从小就在想这个问题了:农民种地是为了卖钱,那我买了,不管我吃了还是我浪费掉了,他种地的目的不都满足了么?

假设我开个餐馆,厨师就是我自己,有一个人点 100 的饭菜然后倒掉,我会怕他嫌不好吃以后不会来了,但再假设这人雷打不动的每天过来付钱买然后倒,我乐还来不及。

知乎用户 禁言爱好者 发表

当你觉得粒粒皆辛苦时,就说明有人帮你拿走胜利果实了。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农业是生产效率极高,收益率极低的行业……

美国农民反而是最希望小麦烂掉,玉米烂掉的人……

想不明白这个,也是小农经济人在现代为什么管撒哈拉也能让撒哈拉缺沙子的根本原因……

产能过剩的人有产能过剩的灵魂,

产能过剩的人装了一个生产力不足恐惧症的灵魂,下场是不会好的……

经济这东西就和生态环境一样,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数字,

是单向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的,没有。

知乎用户 皮皮兽​ 发表

很多人不懂,

农业,一旦被科技和工业加持有多恐怖,

生物科技化肥农药育种基因工程,全机械耕种,

更不要说他那边就 2、3 亿,占了那么大一块地,而且还是什么都有的地,

美国那块地是真特么好啊,要油有油要矿有矿要水有水要光照有光照,

要种地,这么说,2 亿多人都去种都种不过来,

GOD 。。。。阿美莉卡不是说着玩的,

他家那块地是真好啊,

更不要说育种、工业机械、化肥农药生物科技把那个农业武装到牙齿了,

你家种地论亩,他家论公顷,怎么比。

你现在无人机撒药,他家你扒拉往前看,一百年前用飞机撒,

食品工业也一样,你还别看不上添加剂防腐剂和罐头,

食品工业才是继化肥之后喂饱多出四十亿人口的第二因,

食品工业让食物储存得时限大大拉长,甚至以年和数年为单位,

没这几样怎么养出几千万屁股比门宽,

拿可乐起司奶油致死量的油脂糖份混合物这种能量炸弹当饭吃的饥民,以至于营养不均衡都能当营养不良了。

我不是说我国不好,我们的发展历程太特殊了,一脚从农业社会踏入发达国家得标准,虽然口径上不认可,但是吃这块,你都开始不要添加剂防腐剂反预制菜要天然绿叶了,你是不能理解大英怎么混到干巴兰池的,怎么就茄汁焗豆面包也能混一顿的,怎么炸鱼薯条还能当个菜。

你十亿级人口,半食品工业养活出四亿肥胖,这在蓝星历史上也是独一份了。

然后你现在说说,啥叫粒粒皆辛苦,我看见的是晚上去夜市胡吃海塞得,吃不完了就放那里了。

我看见的是婚丧嫁娶得包桌,现在连打包都懒得打了,这还不说公务那些。

什么是粒粒皆辛苦,我奶奶去世六年了,七十多走的,老太太一辈子不剩饭,热了又热,菜汤都要用馒头吃光,每年两次去乡下舅爷那里捡花生,就是收完了地,剩下的,老太太一定要去捡,小孙子吃饭掉桌上的饭粒老太太一定要吃,吃饭吃菜掉地上老太太捡起来吹一下就放嘴里了。

我奶奶食道癌去世的,不得不说是粒粒皆辛苦得黑色幽默。

你说老美不知道粒粒皆辛苦,我想问问,今天的你是粒粒皆辛苦么。

我至今看不得浪费粮食,我是八四年的人,馒头没吃完我会放冰箱第二天炒馒头,米饭也一样,炒饭,虽然我不会像奶奶那样明明都变质了还要处理一下吃,但是一碗面一碗米饭一个馒头我还是不能接受浪费掉,我吃米饭得碗是一粒米都不会剩的。

八四年的人已经脱离了吃不饱魔咒,反而因为我家有个工厂大厨,我儿时真没缺过嘴,但是我见过农村的舅爷和亲戚,以及奶奶爷爷,馒头发霉了,他们把皮揭一下再蒸一下吃,他们不让我剩饭,他们对粮食得虔诚,让我知道人和粮和天得关系,让我知道不管怎么富足,浪费都是不好的,是对生命得不尊重。

不过这事儿你跟老美说,属于白搭,天选之地,大萧条的时候还有合成肉排呢,就你们现在在超市看哪种长得圆圆的,一看就不是正经肉那种玩意,有个电影叫铁拳男人,拍的老惨了,主角苦恼啊,交不起暖气费,牛奶喝不上了,一家四口只能吃合成肉排。。。。

知乎用户 小岛欺诈祖师爷 发表

懂得啊,甜甜圈垃圾桶都捡不到吃的,只能靠老墨泡芙勉强生存。

知乎用户 人比花椒 发表

所谓的 “粒粒皆辛苦” 的价值观

是建立在 “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 的个体劳作上的

现代社会玩的是规模化机械化,你和他们说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

他们会觉得你是 SX

你再去给他们科普农民伯伯种地有多辛苦

他们会觉得你是大 SX


节约的价值观没问题,但是做人要与时俱进

这种盲目崇古、歌颂苦难、没苦硬吃,是盘踞在东大上空的恶灵

知乎用户 Emiya​ 发表

因为时代变了,现在粒粒不辛苦。

我搞不懂为什么现代人会去纠结浪不浪费的问题。

抛开政治正确不谈,谁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给我详细论证一下,对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来说,浪费到底有什么危害?

反倒是产能过剩,缺少消费端的问题是实打实存在的。

农民种粮食是为了赚钱,工人生产商品也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上价值感动谁。

你只要掏钱把东西买了,没人在乎你买回去干嘛,爱不爱惜东西。

知乎用户 金龙鱼 发表

世界三大黑土地,除了中国东北,乌克兰还有就是美国中部,这么大的国土只有 3 亿人,会饿死人简直没天理

知乎用户 大姐姐 发表

美国人也有懂的,个人层面取决于认知水平

我们过去有位美国老师,买菜精确地数着人头买,饭店吃饭必打包剩菜,原因是她年轻时候参加各种项目去过非洲、中东的很多处在动乱中的国家,说:“我这辈子看过了太多饥饿,所以看不得浪费食物。”

但是这种商家大规模扔临期食物的情况,是制度层面的事情。

知乎用户 柳林风声 发表

只吃鸡舌的李绅:你还真信啊?

知乎用户 chroha 发表

图片都是过期食品,洋人精贵一点,哪里吃的了过期食品和苦

知乎用户 忧郁 ing 发表

老外表示:一粒,两粒,三粒,什么粒粒皆辛苦,我 TM 吃的是面包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美国农民巴不得你多浪费一点儿,这样他们能生产更多卖更多钱

知乎用户 苏里俗气 发表

美国拥有巨量粮食资源、社会福利,人口为什么只停留在 3 亿左右。

为什么?

知乎用户 天狼星座 发表

因为真的不辛苦。

如果不考虑环境保护因素,现在全球的粮食产量是严重过剩的,主要是分配问题。

化肥之力啊。

知乎用户 银河舰队司令官 发表

如果他们跟小农社会一样对待粮食,一个劲的念叨粒粒皆辛苦,他们就不会有如此发达的农业,在工业时代,别的东西你知道要促进消费然后反补整条产业链,粮食就能特殊?

粮食产量跟工业能力挂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就不可能缺粮(排除分配问题)。

这里就很矛盾,一方面吹自己工业强,一方面可怜农民收入低,一方面又嚷嚷不要浪费粮食,这三条在一起的时候已经到了搞笑的地步了!

可别在扯什么以前饿过肚子所以要珍惜粮食的话,你以前还穿尿不湿呢,现在怎么不穿了?

知乎用户 周鹏飞 发表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科学社会,为了什么?为的不就是摆脱粒粒皆辛苦的窘迫处境?

大萧条时期历史书上把牛奶倒了也不给穷人喝,历史书上有没有说过穷人没有牛奶喝?

胡佛让美国佬吃了两年肉汤美国佬都要疯了,你还敢要他们粒粒皆辛苦?那黑鬼吃炸鸡吃西瓜都觉得自己被歧视的一批,你丢同时期国内你让国内的农民吃下炸鸡试试看?就按当时的环境你跟中国老农说: 炸鸡管够,每天就吃这个. 你让中国百姓陪你造反杀脑袋他们都干你信不信?

粒粒皆辛苦本就是因为生产力无法得到解放才辛苦,美国老农养鸡全自动,收割有联合收割机,运输有大皮卡,一个大农场就十五个人就能打理还有时间打牌泡酒吧,一天工作不到几个小时,他辛苦什么辛苦?

你耕地都舍不得用牛,一个生产队抽不出几个收割机,收割还要到处租收割机,湖南的租湖北的,湖北的租河南的,不光要种地还要养村长主任书记,你不辛苦谁辛苦?

知乎用户 抓大缸 发表

因为美国的粮食来得不辛苦,所以人家不必煽情、共情粒粒皆辛苦。

真正该思考的是千百年过去了,种粮还是那么辛苦,以及精神层面执着于辛苦,到底图个啥。

可不可以想点办法,让老百姓别那么辛苦?

知乎用户 quink 发表

打小我就寻思,种粮食辛苦,推导不出应该节约粮食。

我是农民,我生产过程中要节约,麦子收完要捡麦穗,减少支出,增加产量。

我是农民,面对消费者,我希望你们多多消费,甚至多多浪费。

节约粮食是减少需求,我是生产粮食的,我肯定希望扩大需求,不然卖给谁去?

降本、增产、扩大需求,才有可能提高价格,增加收入—这是市场规律

宣传节约粮食来自于饥饿年代的记忆,那时候考虑的是活着,而不是经济行为。

老人有老人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情感。当下有当下的逻辑。

现在还讲因为心疼农民种地辛苦,所以要节约粮食的逻辑,作为农民我只想说:别心疼我,可劲造。

以上仅限于符合市场规律的农产品,粮价管控的产品另说了,消费多少不影响小麦价格。

本人不鼓励铺张浪费,只是理性考虑:因为生产辛苦所以减少消费是南辕北辙。

知乎用户 嘿嘿嘿 发表

如果减过肥研究过热量摄入的就会深有感触:一个鸡蛋 70-100 大卡,配速 10 跑一公里消耗的也就 70 大卡,那还是把鸡蛋浪费的比较合适…

原来是定一堆外卖怕浪费给自己撑死胖死了;后来减肥初期饿啊,依旧是定一堆外卖,但想了想各尝一口知道味道就都扔了… 反正自己花钱买的有处置权…;现在基本上不订外卖

至于说浪费粮食可耻的,我就是个普通小市民,吃不上饭的有联合国呢…

放下助人情结 尊重他人命运 没事儿别给自己增加那么多包袱

知乎用户 少年冰心 发表

我是学自然地理的,虽然本质上是地质工程的变种,也学气候和地貌的。

以前有次老师讲美国的农业,提到 “休耕” 制度,就是这块地种了两年不种了,让它荒一段时间,养一下肥力接着种!

而且美国的土地产量不如国内的高,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是一年两季,年年如此。

当时我们听了很神奇,因为我们想,这玩意直接上点化肥不就完了吗,当然,老师就这么一说,我们也就这么一听,我们山河四省,我的同学绝大部分都是农户出身,很少有那种五谷不分的同学。

粒粒皆辛苦,那是以前,当真正步入社会才发现,美国的制度是最符合美国的国情。

因为美国的农业也是真正的农业与工业结合。


大家之所以对美国各种制度觉得奇葩,其实就是看多了国内特供版,信息缺失才觉得美国制度奇葩。

比如经典的 “资本家倒牛奶” 其实是奶农因为收购价太低,运输成本高,不如倒掉赔的少,和国内当年沙糖桔一样,卖一斤亏一斤,不如丢了亏的少一样。

还有经典的美国人吃不起饭,这个我也无力吐槽了

美国,或者说美加澳资源太丰富了,而加或者澳属于躺平的富家少爷,而美国属于天赐之地的奋斗逼。

只讲农业说,美国大部分农业全程机械化,因为人工太贵了,可以说小麦大豆玉米就是工业化之后的产物。

那玩意只会产能过剩。“休耕” 一部分是因为产量太特么高了,降一降。

美国人浪费的越多,对美国农业就有促进作用,实在用不了那就得定期销毁。

国内大多数情况我不了解,目前我老家农业也在升级,属于从小农经济升级到家庭农场模式

大概(不确定对不对)1980-2000,靠人力,靠牲畜,来播种,我记得我小时候见过,要给牛挂上犁那样的农具,然后有个口,好像叫 “耧”,把种子一粒粒放进去,要好几个人配合,甚至好几家配合。前面有牵牛的,后面有两个人扶农具的,其中一个人扶着,另一个人要放种子,最后还有一个人后面跟着,防止种子裸露在外面,要找补的。

然后 2000-2010 年就是拖拉机加机械农具了

以前也人工除草,人工除苗,后来直接上农药

以前是人工喷药,后来喷雾器有了电动的,再后来直到 2015 之后有了无人机撒药,5 元一亩地。五分钟可以打完。

以前灌溉都是大水漫灌,现在有了滴灌,甚至有了大型喷灌。

以前最早是人工拿镰刀收割,然后要 “打谷”,以前都有 “打谷场”,要压,后来是联合收割机收割,现在是前面收割,后面粉碎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其实并不是好事,因为有虫害,最好的是烧荒)

现在也有的直接收青储

以前收了粮食要晒,现在有的收了直接卖,有的收购点有烘干塔,直接烘干。


对比早期,也就是 2000 以前,那个馒头需要全家一年的辛勤劳作才会有,还得老天爷赏饭吃才行。如此不易所以才有了 “粒粒皆辛苦”。因此有的老人也会把发霉的馒头吃掉。我们那有一种豆豉酱就是要用发霉的馒头做的。

美国人的粮食那时候可能多的过剩,所以人家馒头可以买俩,吃一个丢一个。


我最喜欢拿讲师举例子,因为金牌讲师是粉红最喜欢的 “润人”,因为他爱国!

讲师要饭很挑,不好吃直接丢垃圾桶,好吃的话会再去要一份。。。

甚至超过 2 个小时的队都不排。。

知乎用户 貂裘相邦​ 发表

美国农民表示我们不辛苦,种地不就是打俩电话的事嘛

农业工人表示我们也没觉得辛苦

川普:如果你们觉得辛苦农业补贴可以再涨。

农业工人 农民:要这么说我们很辛苦

要觉得农民辛苦减点中间税提高一下粮食收购价比什么不强。

知乎用户 Ayiyo 发表

种了几千年,还是粒粒皆辛苦,那不白种了吗?

知乎用户 伊欧娜 401 发表

美国人知道粒粒皆辛苦的原因,有的地方的人不但不知道,还拿来宣传忆苦思甜

知乎用户 黄磊 发表

简单说吧

我楼下邻居是两个老人,你看他们买菜,是真的辛苦,因为他们不会开车。每次都要很早起床,走很远的路坐公交车赶场。但问题就是,这种辛苦,是可以避免和改善的。

知乎用户 今川议员​ 发表

虚假的浪费:大吃大喝,食物吃一半倒一半,空调不关

真正的浪费:我凭本事欠的债务为什么要还

知乎用户 面包牛奶沙拉​ 发表

我小区有好多杨梅树。我经过尝了几个味道也还不错,水电店杨梅最便宜的时候 8 元一斤。最贵的 60 元,

但是我们小区的杨梅树没多少人去摘,最后就是杨梅掉一地。

知乎用户 茱柳蛋 发表

小学时候学悯农,我就在想,我浪费了粮食,这事儿难道不是对农民好吗? 因为我吃的量是固定的,浪费的多我就得买更多,这样农民伯伯不就赚更多了吗?

所以当时我学到的道理是,不要浪费粮食,因为这样对不起爸妈,毕竟那时候我又没钱买菜。直到今日,我 35 了,上一顿剩的饭菜我基本都能留着下一顿吃掉,也算是养成了个不好不坏的习惯吧。

知乎用户 皮皮 发表

粮食在那一粒两粒节省,能节省几个钱。几万亿的烂尾项目说干就干,这美国人比不了你

知乎用户 先帝创业未半 发表

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甘肃,甚至包括四川部分地区,很多 50 年代的人,特别珍惜粮食。

他们喜欢在家里囤点粮食。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那个老师就说,每年得囤一两千斤粮食才心安。

因为:他们经历了大饥荒,他们说起来那个真是惨,有些小地方的人口近乎灭绝。所以,养成了爱惜粮食,屯粮的习惯。现在物产丰富了,这个习惯慢慢没了。

我现在同事说,他爷爷一家当年差点饿死,还好一个好朋友私自藏了一些粮食,在圈里挖了一个坑,放一个翁,放了粮食。那个朋友的家乡人,看他家不饿死人,多次强行去他家翻找,就是没找到。

那个朋友偷偷给了他爷爷,才让他们活下来。

知乎用户 斗之气三段 发表

美国——老子吃一碗倒三碗都还有剩余的

吨吨都轻而易举

为啥要辛苦

等一下

粒粒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是一标箱吗?

知乎用户 面面面面面 发表

美国大量人饿死,老中没有人因为大感冒死,这两个都是坚持不可动摇的事实

b 站有个博主,叫街头小小小霸王,爱好就是在美国各种荒芜的偏远小镇溜达,最小的据点只有一个人。最近一期他来到了美国一个常住人口不足四十人的小岛,在这种情况下,上面有一个食物银行

讲师,子文,还有一些在美博主都探过老美的救助站,食物银行,就跟超市一样,你们拿个推车,衣食住行直接拿走,还能在里面过夜,就保下限已经到这种地步了,但没办法,最低 1000 刀的低保发到手,直接就去找街友买粉在路边吸成一条死狗。所以川普才教育小孩子不要抽烟不要溜冰,因为他作为建筑世家的小孩,肯定知道老老实实当个蓝领就能过上什么样的日子。

知乎用户 可乐了 发表

咱们摸着良心讲,不要扣帽子,就讲事实

你们觉得,美国的农民和中国的农民,哪个过得更幸福

不要东拉西扯,不要扣帽子,不要阴阳怪气,

不要在回答后面加一大堆解释

不要在回答前面加一大堆定语

神神不要说五毛,兔兔不要说美分

网左不要吊路灯,网右不要图图人

就回答我,哪一个国家的农民过得更幸福?

美 or 中

知乎用户 Magnum 发表

为什么中国人不懂得珍惜人力?

知乎用户 哈哈哈哈 发表

如果粒粒皆辛苦,那么正常人应该做的是想办法减少辛苦。

发明机械,提高种植和收割效率

发明化肥,提高产量

而不是蹲在那里嘴里不断的高呼 “粒粒皆辛苦”,以此展示自己悲天悯人的精神,却不去改善环境。悯农了一千多年了,有什么进步吗?

知乎用户 泰伦亡了 发表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有一句话,我想借鉴引用一下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我则认为:思想的边界,也是人的行为边界。

人,对一件事物,会做出怎样的判断或行为,其实是来自于思想的认知。而认知是会被塑造的。

如果认知是有毒的,那么认对事物的判断也是扭曲的。


我们的很多认知的灌输,源于从小到大不断的灌输,而这些认知当中,有一些在我看来并非是不对,而是被扭曲了的。

比如我如果直接讲不应该珍惜粮食,那么肯定要被喷。因为这是中国社会上的政治正确。但是我还是要反驳,因为这句话转移了矛盾点,我们提起珍惜粮食,是因为过去的苦难,没有粮食吃,所以我们如今有粮食吃了,就就要珍惜粮食。

这是很简单的逻辑,但是这个逻辑背后,只去探讨有没有粮食吃,而不去探讨为什么会没有粮食吃。这是让我觉得暗藏祸心的原因

比如上世纪 60-70 年代的大饥荒,甚至延伸到中国 2000 年的历史,饥荒的苦难真的是来自于不珍惜粮食吗?

恰恰相反,中华历来就是农耕民族,而农耕民族对于田地的开垦,种植的辛劳。怎么可能会不珍惜?

但是往往因为认知局限,(大一统锁死人口流动 + 精英阶层有恃无恐无限制的盘剥 + 锁死科技导致生产力停滞 + 人口无限制的生)经常导致战乱或大饥荒,十室九空。

题主既然已经说到了美国。

那么一个喜欢 “浪费” 的国家,却从来没有出现过饥荒,反而吃出了一堆大胖子。

而一个喜欢提倡 “节俭”“惜粮”,这些具有传统优质品格的民族,却往往吃不饱,历史上经常闹饥荒。

难道不觉得非常荒诞吗???

知乎用户 Moenova 发表

因为美国没有发生过饥荒,最困难的时候是大萧条时期,生产的出来的牛奶卖不动,直接倒掉。

实际上现代社会的,大部分的农产品都是过期浪费掉的,再怎么去优化库存管理,都无法做到货到必售。如果你把库存清理得太干净,反而客户来的时候你没有货,导致大量的利润损失。

美国的规模化农业方式导致了,美国农业会处于长期的产能过剩。只要走农业工业化,那么产能过剩是必然的。

*

对于美国来说,农业不过是商业的一种,而且运作方式更加偏工业化,而非小农经济。

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农业是文明的蓄水池,经济好的时候可以人口红利,经济差的时候可以返璞归真。

知乎用户 falloutfish​ 发表

因为粒粒皆辛苦是给哪些吃饭不用花钱的人看的,这些人浪费一点粮食农民就真要白出一份血汗

踏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太短,很对人思想没转变过来,只要你的钱到了农民手里,就没有浪费一说

你省下来的粮食不会自动到穷人手里,但是你给农民的钱会让农民种更多,更好的粮食

知乎用户 江芷微​ 发表

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的原因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而家田输税尽的原因是输给了曾不事农桑的人,让他们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哦对了,《悯农》这首诗其实有两首,除了 “粒粒皆辛苦” 这首之外,第一首里还有一句: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知乎用户 皮卡范 发表

写悯农的老表后来老贪了

地狱笑话

一点点良知是扛不过和光同尘的

知乎用户 飞雪连天 发表

因为他们的教育不好。

能读古诗,在洋人那,己经是高档教育了,得加许多钱。

美国农产品丰富,没过过饿肚子的日子,美国比中国富,俺一直认为能润快润,要鼓励。

知乎用户 C.K 发表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叫《悯农》,不叫《惜粮》

恰恰相反,是题主不懂粒粒皆辛苦,给予农民等价的回报,你消耗得越多对农民的支持越大。

知乎用户 李悦 发表

因为不辛苦,都是机械化生产,费不了多少人工。

如果太辛苦,就应该使用工具提升效率。

至于为什么提升了效率还是辛苦甚至更辛苦,导致没人愿意提升技术水平,只能苦哈哈的辛苦劳作,那就得找其他原因了,至少美国的技术回报是很高的。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有脑子,能使用工具让自己不辛苦,是什么让人不敢动脑子,只能重复辛苦劳作,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知乎用户 A 帆​ 发表

美国的农民真的没有特别 “辛苦”。

知乎用户 卡卡罗特 发表

恰恰相反,美国反而更懂得粒粒皆辛苦。

你以为的粒粒皆辛苦是强调粮食的珍贵,提醒人们珍惜食物,避免浪费。

不能说你理解的不对,只能说你这是发展中国家的理解方式。

发达国家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通过揭露劳动者的苦难,批判剥削者的不劳而获。

节约没错,但因为节约吃了变质过期的食物而付出更大代价得不偿失。

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劳动者利益,才是粒粒皆辛苦的本意!

知乎用户 Alita-183 发表

古中国老农倒是懂粒粒皆辛苦。

所以呢?

他们种地足够努力了吧,足够珍惜粮食了吧,

可是但凡有一点灾荒,他们就得易子而食,卖儿卖女,甚至互相吃人。

所以这个所谓的粒粒皆辛苦,到底有什么用呢?

中国人就很喜欢自我感动,认为自己努力了就行了,美其名曰尽人事听天命。

但是你真的尽人事了吗?

你真的有努力吗?难道努力就是重复性劳动?

那你身为人类的优势何在呢?

知乎用户 公立学校 jh 发表

美国人是浪费他们自己的钱,水电气油不是免费的,而且那种廉价消费品的大量消耗,正好为中国的外贸企业提供了商机,真正的浪费是国内的市政建设,重复建设,真的是浪费,当然这里面的水深的很,从正面角度来说,是靠基建拉动内需,地方官有政绩,有背景的单位或个人获得利润,反面来说就是政府欠了巨量的地方债务,反正子吃猫粮,最终全民买单。

知乎用户 这是一个昵称 发表

那首诗叫《悯农》

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表达的是对农民的同情。

你只强调第二首里的最后一句,属于断章取义中的断章取义了。

知乎用户 Txbl 发表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人在圣地亚哥有家公司,据传闻军队负责安保,生产一种名叫 “金坷垃” 的复合肥,使用这种复合肥,小麦能够实现亩产一千八!威廉博士发明的!他还创办了了 “达芬奇” 牌沙发床垫,甚至心血来潮去哈弗大学研究热水器,创办了“AO 史密斯” 这个品牌!

知乎用户 明知是意外 发表

美国现在虽然不是工业第一大国了,但是农业第一大国还是稳稳的啊。独立建国以来,穷过苦过还真没饿过。

知乎用户 1234 发表

狗屁粒粒皆辛苦。就是没苦硬吃呗,我在中国也没感觉辛苦,出去吃饭都是吃一半剩一半。家里买菜买回来吃一小半,嫌占冰箱就扔了。过去一年买了 4 袋大米,真正煮着吃了的最多三碗,剩下早倒小区垃圾桶了。

知乎用户 高级思维 发表

美国人不懂粒粒皆辛苦就像中国人不懂人人皆辛苦。

初去美国的感觉就好像是去了个巨人国,什么都是份量巨大的。

点份鸡翅,上来一盘里面有十六个鸡翅,拼命吃,吃了六个就吃不下了,剩下的肯定倒掉了。

点了个什么菜,上来的一整棵完整的包菜,吃了一半实在就吃不下了。

有些披萨店里的披萨大小,是必胜客十寸披萨的两三倍大。

Costco 里卖的大杯蛋糕,十二个一组卖,一个人胃口大点早餐可以吃一个,要吃十二天才吃完。

沃尔玛里卖的奶酪,份量是中国奶酪的几十倍大。

知乎用户 周周 发表

以前的诺基亚现在还能开机打电话,如今上万的手机一年就不行了,就是让你年年换,一个 “人人买得起的华为折叠手机” 能买 3 吨粮食,这会知道粒粒皆辛苦了

知乎用户 十月大​ 发表

因为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的运行逻辑。而发达工业国 + 市场经济下,铺张浪费是美德,节俭就是最大的暴行。

发达工业国的经济问题从来不出在生产力,而是出在购买力上。

信不信如果全中国富人把用于投资理财的钱取出来一半,大买特买各种家电汽车日用品,然后全部砸烂倒垃圾场 倒海里,不出一星期中国经济立马腾飞,各种失业萧条问题迎刃而解。

同样的,假如人人粒粒皆辛苦,攒着钱不花一件衣服穿几年手机能用就不换能骑车就不买汽车能自己做饭就不下馆子,结果就是经济马上全面崩盘 工农企业全面破产开启苦难行军。

知乎用户 茄子与土豆 发表

在国外待过一段日子,当年和身边的人交流后,我也发生了一些认知上的变化。也请大家思考思考

1、本科时,和一位美国加州人合写了一篇小的农业经济研究报告,对方告诉我(在当时)加州如果单独拎出来,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而且加州农业作物的产量可以满足每年全球六、七亿人食用(记忆不够清晰了,反正我记得这个数字是绝对超过美国人口数量。我刚搜了一下,没有找到具体的数据)。

2、在国外餐厅当洗碗工,经理要求我一直开着热水龙头,方便清洗持续送进来的油腻盘子。我告诉经理,这是浪费水资源。经理笑着说,等淡水资源快枯竭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淡化海水了。

3、和国外朋友抽烟喝酒,他们有人有时会乱扔烟头和啤酒瓶,我提醒他们不要乱丢垃圾。有一个哥们儿说 “如果我不乱丢东西,保洁人员就会失业了”。(鉴于国外保洁人员工资相对高,而且不被歧视,还有他们的保洁工具很先进,国人就不要照本宣科了)

其实题主应该想一下,其实欧美人提倡分餐制的,出门点餐都是按自己的需求点的,在饭菜不是特别难吃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吃光饭菜的。至于说的超市扔掉食物,都是临期或者过期的吧,如果卖出去给消费者,吃坏了肚子谁负责?要知道很多欧美国家的法律意识很强的。


我家孩子有一次和 ta 大伯一起吃饭,吃不下米饭了,剩了一些在碗里。孩子的大伯语重心长地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要求我孩子吃完饭,把我孩子说哭了。也怪我,我家教育孩子的是 “别浪费,偶尔吃不完也别强迫自己吃完。吃坏了肚子,药钱可比饭钱贵”。

知乎用户 momo 发表

从来没有匮乏过所以不懂珍惜。

出国以前我以为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思想钢印,结果遇到我老公这货,跟我说他从小到大的教育里从来没有节约用水这一项,学校也没提过,被我骂了以后才逐渐改过来。不是什么钱的事,好端端的资源你不用就不用,浪费它干什么。

还有我闺女们,那更是从小就没吃过苦,吃一顿饭能用十张纸巾擦嘴。经常厨房纸巾哗啦啦撕一张擦擦手上的水就要扔垃圾桶,被我大喝一声才知道再擦个桌子什么的。吃着吃着一块肉掉地上了,我老公问她你有什么想法吗?她说啊就不小心掉了啊…… 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嗯行吧…… 学校里各种文具也是堆山填海的买,一张纸划拉两笔就算用过了。胶棒什么的用两下就这样。虽然学校也在教不要浪费但是各种活动浪费的多了去了,搁这儿喊口号呢。

就更别提我们出去吃饭的时候,经常能看见隔壁桌好多没动过的菜,切得整整齐齐的三明治,taco 什么的就扔桌子上也不打包带走的情况了。虽然不关我事也没花我钱,但的确觉得浪费粮食的应该被打个雷……

不能说,一说就血压高。

知乎用户 铁拳无敌狸花猫 发表

粒粒皆辛苦是为了让农民对粮价这么贱有心理安慰。

毕竟当学生拿着西瓜砸碎减压取乐的时候,某些官方叙事就会崩掉。

凭什么农民就要牺牲呢。

知乎用户 皮里梁秋​ 发表

中国人也不懂得 “粒粒皆辛苦的”!

“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这是懂得 “粒粒皆辛苦”?

说这个话的,是雷军

虽然是开玩笑,但反应的是最底层的心态,之所以觉得 “粒粒皆辛苦”,是因为穷。

当地正逢大旱闹起了蝗灾,省长不组织灭蝗救灾,而是为了政绩向皇帝报告,蝗虫到了他这里变得不吃田苗了,想必是被感化了。

打这个报告的,就是写下 “粒粒皆辛苦” 的李绅

倒是有三个美国人的父亲,一年只花五万块钱,出门只穿布鞋,号称只有一个老婆,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古代中国人,起码是当官的,从来不懂 “粒粒皆辛苦”。

咱们拿个清官做例子,这个清官就是林则徐

据道光年间在西北任职的张集馨回忆:来往于西藏、新疆以及甘肃、四川的官员皆经过西安,西安地方官均竭力招待,这其中就有林则徐。

“每次皆戏两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西安活鱼难得,每大鱼一尾,值制钱四五千文,上席五桌断不能少。其他如白鳝、鹿尾,皆贵重难得之物,亦必设法购求…… 大宴会则无月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 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

这就是清官的 “粒粒皆辛苦”。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客人尝了宴席上的猪肉脯,赞叹不已。然后起身上厕所,见几十头死猪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追问这是何故?原来刚才所吃的一盘猪脯,就是这几十头猪的脊背上的肉。这种猪脯的制作方法更是闻所未闻:将这几十头猪关闭于室内,拿竹竿打,猪奔跑嚎叫,猝然死去,赶紧割取猪背上的里脊肉一片,要用几十只猪,才能供一盘猪脯。据说这样打死的猪,其精华集中于脊背,割而烹之,甘脆无比,其余的肉都腥恶失味,不能再吃。

还有当时鹅掌这道菜的做法更是出奇。将鹅圈在铁笼里,笼下点着炭火,鹅环奔数周而死,其精华集中于两掌,每一席所需几十只乃至上百只鹅,而割去鹅掌后,全鹅弃之无用。还有一道菜叫鱼羹,取鲜活的大鲤鱼几十尾,倒悬于梁上,下承烧得沸腾的水锅,敲碎鱼头,鱼血滴入锅中,鱼尚未死,为蒸汽所逼,摇头摆尾,一刻不停,鱼血直到滴尽为止,锅中红丝一缕一缕连绵不绝,厨师撩血调羹,而全鱼就无用了……

“粒粒皆辛苦” 是当官的为了打造自己关爱百姓人设,给自己披上的美丽面纱。

美丽的面纱背后,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奢华,是敲骨吸髓的压榨,是王朝兴衰的循环怪圈。

如果中国人真的懂 “粒粒皆辛苦”,也用不着提倡什么光盘行动。

然后还有比不懂 “粒粒皆辛苦” 严重千亿倍的浪费。

截至 2025 年 7 月,中国烂尾楼数量保守估计约 2000 万套(按野村证券数据),涉及面积约 2.31 亿平方米,

2023 年竣工房屋造价 4150 元 / 平方米,这老些烂尾楼,总价值一万亿。

面对类似的,源源不断的浪费,谁敢说中国人懂得 “粒粒皆辛苦”。

知乎用户 艾露恩酱园 发表

在中国,超市卖过期食品是犯法的

顾客买到过期食品可以要求超市一赔十,一般息事宁人也就赔了

所以,过期的不处理掉等着被讹?

你先和你奶奶科普一下这个

还有,农活和农活不一定是一个活

由于人工太贵,美国农业家庭高度依赖机器干活,几个人能养 1000 头牛

所有的活全部机械化,牛饲料怎么配有公式,按照电脑算好的加到桶里搅拌就行

知乎用户 基操勿六 发表

天天向居民宣传节约用水,但很少有人发现高尔夫球场的草长的非常喜人,领导们觉得甚是可爱,挥杆更有力和有硬度了!

知乎用户 dio 哒 发表

产能不足的时候节约有用,产能够了只有分配出问题的时候节约就 P 用没有了

知乎用户 赢学家布什 · 戈门 发表

怎么不懂

美国农业不发达,他们也要需要金坷垃

根本舍不得把金坷垃顺着自来水管流走

用金坷垃喂老百姓

太浪费了

美国的节俭可见一斑

当然,他们浪费的地方也不少,咱们不是真的要夸美国,别误会

知乎用户 断水流大师兄 发表

前几年成都绕城高速退林还耕,猜猜浪费了多少钱

知乎用户 茄子哥​ 发表

马克思:

“大家快来看呀,这就是资本主义邪恶的铁证,好好的食物,宁可倒河里、扔垃圾桶里,就是不分给底层没饭吃的劳动人民……”

知乎用户 内急上网 发表

我实在不懂领着养老金的还要挤公交地铁去超市抢鸡蛋并在小区或街道上抢矿泉水瓶和纸壳的。

特别刚知道有编制的除了退休金高,还有一个叫企业年金之类的。

知乎用户 北城三虎 发表

因为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真正浪费资源的,从来不是普通民众,

你节省一辈子粮食,没有老爷一次饭局的剩菜值钱。

你节省一辈子水,没有老爷家里的一个泳池多。

知乎用户 Marvelous sky 发表

可能美国人没有吃过我们祖辈、父辈吃的那么多苦吧。

中国人天生就是爱好吃苦,如果不是这样,怎什么会出现:

主动制造困境,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等挺过去之后再大肆歌颂曾经的苦难。

别联想扩散,我说的是高三。

知乎用户 嗨呀好气呀 发表

还有时间管美国人?

东大一马一辈子浪费的粮食可能都抵不上二代们在国外一晚上的消费

也有可能,你一辈子都挣不到别人一晚上消费的钱

知乎用户 齐亮 发表

旅居挪威 19 年。

挪威渔民居多,或者说挪威人祖上很多是渔民。

渔民每天打鱼,产量是不定的,多的时候,当天或者几天吃不完的情况,肯定是有的,没有电没有电冰箱的时候,不吃就烂掉了。挑好的部分吃掉,剩下的都扔海里,会被其它鱼吃掉,其实就是在培养以后打的鱼。

美国人,或者说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日耳曼人不远的。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所有的食物都吃进去,然后再去运动减肥么?

知乎用户 xinglong 发表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还在宣扬粒粒皆辛苦,那就证明宣扬的人意图洗脑别人,让别人节省,供其奢侈的生活。就像明星天天宣传环护一样,那私人飞机一开,就环护了,那衣服天天换就环护了,那牛奶沐浴一泡就环护了。

知乎用户 帝国调教师 发表

因为美国人有钱,而且他的钱来的容易。更重要的是他税收低,高福利。

他税低,基本又有隐形税。

知乎用户 你说的都很对 发表

美国不存在悯农其二的问题,而人为制造悯农其一的问题

所以美国人不懂粒粒皆辛苦

我国则恰恰相反

美国人机器大范围耕作,种田不辛苦

所以不认为粒粒皆辛苦

但你看美国三大粮商

他们去哪里,哪里就会饿死人

尤其饿死农民

这就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真实写照。

还是美国人为造成的!

不像我国

我国种田很辛苦

储粮也储的很谨慎

哪怕相比其他国家来说,人均粮食占有量都不低了

还要进口部分粮食,增加消费选择

其实你现在我国浪费粮食,也不会造成饥荒

但我国人民知道种粮辛苦,也知道珍惜。

奥对了,世界上还真有悯农其一其二都没有解决的国家

那自然是某神秘的东方大国啦

知乎用户 大洋国公民温斯顿 发表

Freedom of speech and expression

言论的自由

Freedom of worship

信仰的自由

Freedom from want

免于匮乏的自由

Freedom from fear

免于恐惧的自由

——1941 年 1 月 6 日《国情咨文》

富兰克林 • 罗斯福

知乎用户 火灾 发表

别看美国队长在那自我感动了

可以看看愤怒的葡萄、破产姐妹,好好了解下没那么有钱的人生活如何吧。

知乎用户 Theroal 发表

那中国大搞基建的时候也没人提过,要珍惜点我们这些土木狗的血汗,或者让项目部同事的老婆至少给他一个亲生的孩子吧?

知乎用户 嘴很毒​ 发表

我是新疆的,

我们这边的农民好多用的都是这样的,

美国我估计八成比这种还好点,

而且,这玩意还得两三年一换,

而且,地种的多点的一般家里还不止一辆,

而且,这玩意还得配套各种设备,

而且,好多设备光补贴一台就是几万块的程度,

而且,这种农机特别费油,基本都是成吨的加油储油,

家里能两三年一换几百万东西

能成吨成吨的加油储油的农民,

当然不懂得,粒粒皆辛苦。

他只懂得,捡掉地上的东西太费事了。

是很可惜,但我还有几千亩地没收,收不完更可惜。

知乎用户 杨个毛 发表

傻逼团建问题没完没了了还

知乎用户 zzzman 发表

写【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词的人李绅本身就非常大的问题。据《北梦琐言》等笔记记载,李绅晚年生活奢靡,家中 “私妓成群”,刘禹锡曾写诗讽刺他 “司空见惯浑闲事”。

宣传【粒粒皆辛苦】通常是针对中下层百姓。鲜有上层权贵,会宣传这类东西。就好像吃鱼翅,吃鲍鱼,燕窝对中下层民众宣传说要爱护动物爱护环境,不要吃这些。显得非常的讽刺,老百姓根本没机会接触这些。而且中下层老百姓天生就非常珍惜,食物与生活用品,为了生活一切都从简,节俭使用,一物多用。根本就不需要宣传,也浪费不起。

大摆酒席宴会,各种的高唱祝酒词,挥霍无度歌舞升平的可不是老百姓。

知乎用户 windmaomao 发表

其实你们并不了解我们的生活。

大多数的移民都是白手起家的,说他们不懂得粒粒皆辛苦是可笑的。你尝试过自己从没有到有的日子吗?如果你尝试过,你不会有这个疑问。

这里大家都不是穷人但普遍觉得 10 块钱是不少的钱,包括大部分的孩子。生日送 30 块的礼物都是很贵的东西了。100 块在任何人来看都是巨款。相信我对巴菲特应该也一样。

你就看看对 100 这个数字的理解就会颠覆你对富有的认知。所以请珍惜自己的财富,只有你知道什么叫粒粒皆辛苦。

知乎用户 枫叶紫藤 发表

打比方,人家每天挣 100 美元,烤鸡 5 美元一个,汽油 1 美元一升,牛奶一美元 10 斤,牛肉 2 美元一斤,苹果手机 700 美元一个,工资七天一发,让你,你会怎么办

知乎用户 巴斯光年胖 发表

因为工业革命除了带来了科技,带普及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

没人购买,牛奶也会倒到地里。

产品本身的价值依赖于交换和流动,而不是苦情于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人民的汗水。

多少年种菜的农民因为行情不好,让菜烂在地里。

那种浪费比你没有把盘子里的蔬菜吃完严重多了。

所以,过期的扔掉,吃不完的扔掉,不新鲜的扔掉,没什么毛病。注意别扔别人盘子里的就行。

知乎用户 无语​ 发表

全球的食物生产早就超过够全球人需要的量了,总会有消费不完的被处理掉,这是产能决定的。至于有人在饿肚子,那不是产量不够造成的问题,其他人节省他们也还是会饿肚子。

至于 “锄禾日当午” 的辛苦,大规模的食物生产,尤其是主粮生产,早就机械化,美国农民肯定体验不到。另外,按这个标准,工人打螺丝也很辛苦,但是我们换手机、电器时并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在杭州开店 发表

与其花时间研究优惠券省下那几块钱

不如花这个时间哪怕发发传单多赚点钱呢

知乎用户 风提​ 发表

因为粒粒皆辛苦,所以不要这么辛苦,

而不是该辛苦辛苦,所有人一起受苦,

以受苦为荣、以吃苦为德、没苦硬吃。

知乎用户 打开看看熊猫 发表

美国人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知乎用户 枫香铃音 发表

美国拥有发达的农业和轻工业,食品供应廉价丰富,对过期食品惩罚严格,食品普遍注重外观,这使得美国大量略微过期(超过 2 小时)或卖相不好的食品直接被丢弃。举个例子,美国的水果蔬菜很多时候只卖标准大小的,略大或者略小一点都会直接被扔掉。另外一个因素是运输成本,比方说美国大萧条时倒牛奶,就是因为运费超出了利润。

在浪费这件事上,中国虽然不如美国,但也不遑多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来就不可能做到供需完全匹配,因为生产环节损耗、信息差、运输、过期、口味等原因,浪费是不可避免的,不要觉得大惊小怪。中国每年都会有果农因销路不畅,大量丢弃水果上新闻的事情。当然,浪费粮食终归是不好的,既会耗费自己钱财,还会降低生产效率,也会加剧环境问题。但想要完全杜绝浪费,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悯农这首诗,从题目可以看出,主要强调的是对农民的关心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另外,李绅并不是贪官,别传谣了。

知乎用户 强势 ob 发表

中国人懂,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知乎用户 CaptainLin 发表

要不说老美老说自己是天选国家呢,中央大平原,大面积耕地 + 大面积黑土地 + 机械化,粮食就和不要钱一样长,加上先进的育种技术。。。

国内就东北华北华中那么几片大平地可以搞机械化生产,到了降水线以西就抓瞎,不是山就是高原就是丘陵,机器上不去只能辛苦农民伯伯,产量差距就出来了

然后国内要用比美国少的耕地养活多几倍的人,说白了抛去出口的,美国的粮食自己人也吃不完,可不就随便浪费么

我在美国留学去过一个农场玩,拿苹果当炮弹打靶玩。。。。这行为在国内可以拉去剐了

至于西瓜扔地上烂地里也不给穷人,这是商业问题,你不可能把任何一种资源平均分给有需要的人。

所以美国人粒粒不辛苦,即使是奴隶时期,奴隶种粮也比国内条件好

知乎用户 特别甜的蓝天 发表

你猜猜 如果开始宣传手机生产线工人的辛苦 鼓励节约用手机 尽量不换手机

最急的是谁 谁会减少收入 谁会失业

知乎用户 重生之大厂外包 发表

扔垃圾桶的不都是过期的吗?谁家好人会把正常的丢垃圾桶啊?

我不知道他们懂不懂 “粒粒皆辛苦”,我知道他们肯定是懂法的。

知乎用户 ChildlessCatLich 发表

没去过美国还没看过动画片吗?《飞机总动员》里主角就是一个农药喷洒飞机。连农药都 tm 是用固定翼飞机撒的农业有什么粒粒皆辛苦的。精耕细作这个词不在美国农民的字典里。

知乎用户 一叶知秋 发表

因为种地本身不辛苦,我小时候农闲时农民生活可丰富了,农民唯一的压力就是计生大队进村,大队进村跋扈程度堪比鬼子扫荡,古代农民辛苦的是要承担的苛捐杂税徭役,土地兼并,官僚体系的勒索敲诈等等。

知乎用户 特洛诺米 发表

资本主义一切以搞钱为目的,而高利贷资本主义则以利润率为目的,大量生产敞开供应还怎么卖高价获取高利润和高利润率?

知乎用户 瑞宇 发表

这是讲粮食的吗?

这是讲阶级矛盾。

知乎用户 种花家的兔兔 发表

小农经济——一个明确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早就应该跟家庭手工业一样,被机械化工业生产所淘汰,

只是东大人多,但能提供的就业太少了,淘汰小农经济,有太多人没有其他谋生手段,所以只能一直维持下去罢了!

知乎用户 隽维 发表

美国人可以学习中国人,在网上售卖临期食品,又多少挣了点钱又有人可以低价买到食物,双赢。

虽然有些中国人确实浪费食物了,但一部分原因是有些饭做的太难吃。鼠头鸭脖倒了就倒了吧,实在不敢吃啊。那些糟蹋食材的人,用地沟油做饭,炒的乱七八糟的,喂狗狗都不吃。这些人害得别人吃不下饭被迫浪费,他们罪过更大!

知乎用户 天涯倦客 发表

为什么要懂得?美国地广人稀,大片连片的黑土地根本耕作不完,自建国开始每年浪费的粮食数不胜数,即便战乱年代也从来没有发生过饥荒而挨饿。也许在每一个美国人的基因片段中或多或少会有这样那样的伤痛,但唯独没有挨饿这一项!

知乎用户 在下张三​ 发表

一年只花 5 万的回旋镖还不够多吗

知乎用户 Ggggg 发表

印象里有另外一首悯农,它的尾句是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科技在进步,粒粒皆辛苦的问题其实已经基本解决了。

如果你嫌不够,甚至可以开启转基因的大门进一步增产提量。

可不管再怎么增产提量、四海再怎么无闲田,只要波波略微出手,农夫该饿死还是得饿死。

知乎用户 Sarcasm 发表

可能是因为美帝人民自打出生以来吃过最大的苦, 只不过是美式咖啡.

知乎用户 南山 发表

美国人不是不懂粒粒皆辛苦,所以美国人不爱当农民,因为不爱当农民,所以把国家基础变成了工业金融,科技,再用这些去反哺农民,所以美国的农民现在很滋润,因为美国人吃得起高价粮。

反观中国的历史,几千年的皇朝政权都把国家的基础放在了农民身上,所以几千年来的农民一直都被压的喘不过气。

即便是现在,一样在压榨农民,比如我们吃的低价粮,很多人说这是国家政策好,要感恩政府,但瞧不起农民,农民的处境并没有好转,所以中国人对粒粒皆辛苦感触最深。

知乎用户 李牟子 发表

又一个团建贴,鉴定完毕

知乎用户 XxxX 发表

你这是小农思想,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而美国人可能和你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粒粒皆辛苦是想让你明白粮食得来不易,要节约。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粮食得来容易一些呢,靠节约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我就没见过哪个人能靠节约致富的。

美国人可能想的是:有没有什么方法让粮食实现大规模量产,人人都垂手可得。

节约和爱惜农民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手段。而你把手段当成目的,是不是本末倒置

知乎用户 寰宇宙宇 发表

因为美国教化自己的人民的时候就是简单直白得按照经济规律教的,消费才是现代经济运转的基础,因此作为美国人你不仅是不必而是完全不应该理解什么粒粒皆辛苦,你手中的商品都有价格,按照价格理解其价值就行了,便宜的消耗品就是让你挥霍的,你花钱买了有利润了,它们就会源源不断得产出。

而印度在这方面已经是缺位的状态了,金融一直都是印度的严重短板,他们自己都搞不明白又如何教化民众呢。让民众自己教自己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大众普遍难以理解现代经济的逻辑,也无法理解自己的位置和作用,更不用说货币的贬值属性了,只能继续使用基于小农经济传下来的朴素价值观,对个人来说或许不算错,但对社会经济运转却是严重的拖累。

知乎用户 揭露真相 发表

美国就是一个暴发户。

先说中国对法律的认识,规矩不能乱订,而是你制定得规矩不能让大家难受麻烦。

但是美国很神奇的,美国有种 “言出法随” 的神秘自信,他们认为只要写在书里的就是法律。

不管怎么制定都无所谓。

这就是没有历史的国家的悲剧

知乎用户 一个大西瓜 发表

食物只是对人有用,只要存在地球上,就没有什么浪费不浪费的。

非常赞赏美国人的消费观念。

人人都大手大脚消费,实际是促进了经济循环

要不然每个人都只抠白米饭吃,其他东西一概不消费,大家都屯钱不花。

你们觉得这样才对国家好是不是?

知乎用户 将来 发表

茅台

知乎用户 春天的风筝 发表

近日看了不少某音上的外国农民种地收获的视频,真令人惊叹!

超大型的农机,美女驾驶,卫星定位行走,每天种收至少几百亩!收获运输加工存储销售一条龙服务,几乎没有浪费!

这种操作,有啥辛苦的?

多年前看到个说法,中国农产品有 30% 损耗在收获至销售环节,而发达国家则是有 30% 损耗在销售环节。

知乎用户 子林​​​ 发表

美国人不是不懂得 “粒粒皆辛苦”,只是他们根本不需要通过“记住辛苦” 来维持节约行为。

他们依赖的是制度,而不是情怀。食品超市为什么扔掉那么多食物?因为他们有一整套更精致的系统:食品保质期法律严格,卖相不佳会影响销量,捐赠会触发责任风险,所以宁可扔掉。而真正懂规则的人知道,这不是浪费,这是系统内的最优解——也就是局部浪费但全局节约!

你要是和他们说 “别浪费啊,这一口饭农民伯伯多辛苦”,他们不会觉得你说错,只会觉得你说得太“人情化” 了。他们的节约逻辑是另一套语言:风险控制成本优化标准合规。而这才是真正的科学!

而反观中国,制度粗糙,就只能靠人去补漏洞。宣传 “光盘行动”、学校里挂标语、餐馆里鼓励打包——这一切说白了,都是系统缺位后,把本该制度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个体。

美国是 “系统兜底,个人自由”;中国是 “系统空着,你得自觉”。前者可以让你 “想节约就节约,不想节约也不犯法”;后者则是 “你不节约就不道德”,还可能上热搜。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而不用天天指望人性和自觉。恰好,我们都知道,人性是最靠不住的。

所以你看到的不是美国人在浪费,而是两个文明体系在 “如何处理资源冗余” 上的不同哲学。一个用规则来限制混乱,另一个用道德来覆盖空白。不是谁更好谁更坏,而是谁更不累。

但要我选,我更欣赏前者。节约这种事,本不该靠人绷着劲来完成,而该是制度自然流出的结果。制度不够精致,就别指望人始终自律。这不是看不起谁,这是科学规律和工程逻辑

知乎用户 momo 发表

美国人均多少土地,你人均多少土地?美国人均多少粮食,你人均多少粮食?

中国 19 亿亩土地,美国 23.7 亿亩;中国人均一亩四分地,美国人均七亩一分地;中国年人均 493 公斤粮食(2023 年),美国年人均 1700 公斤粮食(2022 年)。

人均一年 400 公斤粮食是 “安全线”,一个在安全线附近甚至以下,一个四五倍于安全线,对待粮食能是一种态度么?

颗粒归仓机械化收割完以后,人工捡麦穗,一个种植季差不多能捡六七百斤,四舍五入几乎是一个人的口粮了。

可如果粮食多的吃不完,连个零头都吃不了,那还谈什么精耕细作、颗粒归仓。

知乎用户 罗宾老师 发表

对生活要求越高,浪费就越高,这事儿放在哪个国家都一样,你生活标准越低,就浪费的越少,你自己品品我说的对不对

知乎用户 江南弦​ 发表

所以说每个人不懂得粒粒皆辛苦,只不过是表现方式不一样罢了,所以我们提问的时候千万不要绝对化,一定要客观公正,最好是了解美国的历史或者文学,毕竟美国历史上也有饿死人的现象。认为美国人不理解苦难的观点,本身便是一种文化误解。美国文学中深植着对底层苦难的凝视,这种凝视既穿透饥饿的胃袋,也剖开精神的创口。若我们只将目光投向光鲜的都市景观,便辜负了那些在黑暗中执笔的记录者。

比如说,黑人文学犹如一部镌刻在皮肤里的苦难史。理查德 · 赖特的《土生子》中,别格 · 托马斯一家蜷缩在芝加哥贫民窟的单间里,分食着发霉的面包。但比饥饿更锋利的是恐惧——这个年轻黑人时刻活在白人社会的凝视下,一次意外便将他推向毁灭。赖特写的不仅是食物的匮乏,更是尊严被系统性剥夺后灵魂的窒息。同样,托妮 · 莫里森的《宠儿》里,奴隶母亲塞丝为让孩子逃离奴役而亲手割断她的喉咙。那惊心动魄的母爱背后,是连骨肉都无法保全的终极剥夺。饥饿在此已非生理概念,而是人性被碾碎后的精神废墟。

白人作家的笔同样蘸满底层血泪。约翰 · 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描绘三十年代沙尘暴中流离失所的农民。乔德一家挤在破卡车上西迁,途中祖母饿死在麻袋堆里,母亲只能默默用毯子裹紧尸体。斯坦贝克写的不只是饥肠辘辘,更是土地被资本撕裂后,人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当佃农看着世代耕作的土地变成荒漠,那种精神崩塌比胃袋的空瘪更致命。杰克 · 伦敦在《深渊中的人们》直接潜入伦敦东区贫民窟,记录工人用茶渣充饥的日常,但更刺痛的是他发现:贫困最可怕的产物是希望的灭绝。这些眼睛不再有光的人,才是被饥饿彻底吞噬的标本。

当代文学继续解剖着新形态的苦难。奥古斯特 · 威尔逊的戏剧《栅栏》里,黑人环卫工特洛伊为养活全家而挣扎,但比微薄薪水更沉重的是种族藩篱对梦想的绞杀。当他愤怒质问 “为什么黑人不能开垃圾车”,观众听见的是制度性歧视对灵魂的慢性饥饿。多萝西娅 · 迪克斯的调查报告《美国监狱与救济院纪实》则揭开更隐蔽的苦难:精神病患在收容所里与老鼠争食。当社会将弱者视为负担,系统性忽视便成为最冰冷的暴力。

美国文学中的苦难叙事始终在追问:饥饿究竟是什么?是胃袋的痉挛,还是被剥夺尊严后的虚空?是面包的缺席,还是被排除在 “人” 的范畴之外的恐惧?从黑奴船舱到现代救济站,这些文字证明痛苦从不需要比较级。当《宠儿》中的塞丝背着婴灵在玉米地里逃亡,当《愤怒的葡萄》里的母亲在帐篷中埋葬新生儿,人类面对生存威胁时的战栗早已超越国界。

文学的价值恰在于此:它撕开历史教科书的光滑表皮,让后世触摸到结痂的创口。美国作家对苦难的持续书写,正是对 “遗忘” 最顽强的抵抗。这些文字在提醒所有读者:理解他人的痛苦不需要相同的伤疤,只需要凝视真相的勇气。那些认为美国人不懂苦难的人,或许该听听《宠儿》结尾的诘问——“这不是一个可以流传的故事吗?”

知乎用户 小泽马大哈 发表

“粒粒皆辛苦” 的意思是,每单位粮食凝结的人类劳动差不多。

这一结论在工业时代是被严重削弱了的。更符合事实的情况的描述是,生产第一粒粮食需要整个系统运转起来成本极高,但一旦系统开动第一亿粒粮食约等于白送——前提是卖的出去,有足够多人买得起。

知乎用户 泡沫艺术家​​ 发表

这么想的人思维还停留过去的农业社会,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农产品其实没那么珍贵的,现在大量的粮食种植的意义都是作为生物能源燃料,用来 “烧” 的。而且没读过经济史的人,估计都难以想象 100 年前美国的那次农产品严重过剩带来的经济灾难。

一战期间,欧洲农业因战争遭到严重破坏,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暴增,所以美国农民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购置农机,借贷投资,造成农业产量迭代式的飙升。

但着 1920 年代欧洲农业逐渐恢复,加上阿根廷、加拿大等新兴农业国的竞争,美国农产品出口量锐减,但美国农民仍延续战时的生产规模,同时种植技术大幅进步,产量进一步上升,形成了极其严重的农产品产能过剩。

有多严重呢?

一般思维认为丰收是好事,但当时丰收就是场彻头彻尾的灾难,中西部 “小麦带”、南部 “棉花带”、西部 “畜牧区” 随着丰收成为农产品亏损的重灾区,许多小镇因银行因为放贷给农民而倒闭。

这就是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倒牛奶,棉花直接被犁翻等等的 “浪费” 行为,因为运输到市场的成本远超售价,农产品产能严重过剩。

更匪夷所思的是,一方面是大量农产品滞销而腐烂,另一方面是数千万人因大萧条的贫困而挨饿。比如当时的 “胡佛炖菜”,就是救济发放的豆子、土豆、卷心菜,混合面包屑或碎面条,加水煮成稠糊状,明显是充满讽刺意味的菜名。

当然更糟糕的还在后面,就是大萧条时期臭名昭著的 “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其中为了“保护” 农产品的利益,将小麦、玉米、棉花等关税提高 50%-100%,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反而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暴跌,直接大幅加剧当时的全球经济危机而被载入史册。

知乎用户 宇公子 发表

大概就是这样懂的

知乎用户 王大发 发表

为什么中国人不懂三权分立?

知乎用户 LeonLinuxNoob 发表

你说美国佬浪费我觉得没问题。但认为地球对面就节约,我觉得过于幽默,国内几乎每个城市都在修古镇,大把省会都大修特修地铁算不算浪费?哪怕这个地方人流量感人也要砸巨款修大桥算不算浪费?车明明能用但是要强制报废算不算浪费?如果你要按自己的标准来,那我觉得美国佬也很节约,人家修房子自己动手,二手市场同样非常成熟,有些东西一个传一个反复用,更不用说现在人家在大刀阔斧裁员,给 gov 瘦身节约开支。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et 发表

因为闹钟懂就行了

知乎用户 salageee151 发表

我上厕所多用了几格手纸是不是不懂得格格皆辛苦?

农民好不容易种的速生林,工人师父辛辛苦苦加工成手纸,物流勤劳的运往全国各地,零售营业员每天上班 10 小时,卖到我手里。

我居然没好好擦,浪费了两格

我太对不起劳动人民了

回头我要好好研究怎么用废报纸,旧书旧杂志,搓软擦屁股,节约劳动人民生产的手纸。

知乎用户 养狗的肥橘​​ 发表

有这么个故事,美国大萧条时期,把牛奶倒地沟的故事。

另一个故事,工业化生产的农业效率极高,产量很大,非常适合大规模工业化食品加工。产品成本很低。

最后,对于工业化生产来讲。物料损耗可以预先计提,算入成本。完全可以被总销售额覆盖。并且企业的产品也不都是盈利的,有的品类利润极高。有的品类甚至微亏,只要总计是盈利的就可以。

知乎用户 井边挖沟通大海 发表

为什么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因为对于很多老爷来说,白花花的粮食喂给老百姓,造孽。

无形的大手囤积粮食、哄抬粮价,有形的大手苛捐杂税、巧取豪夺。两只手精诚合作,到最后哪怕是丰年,老百姓的手里也没有一粒粮食。所以只要赶上水灾旱灾虫灾,马上饿殍遍地。

享保大饥馑、爱尔兰大饥荒、乌克兰大饥荒,乃至到现在的日本米荒,都是这么搞出来的。

巧了,享保大饥馑前面是江户幕府为了缓解财政危机的享保改革,享保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节俭令。老百姓节俭下来的东西全被幕府刮走堵窟窿了。

正是因此,才会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老百姓盘子里能剩一粒米那都是相当幸运的事。

知乎用户 天蓬元帅 发表

人家用机器种地又不是锄禾日当午 他们当然不辛苦

知乎用户 爱生活​ 发表

打了很多字最后都删掉了

这么说吧,就国内现在农产品这逼价格,农药化肥的价格,人工的价格。农民愿意种地,觉悟已经是踏马比雷锋还高了。就现在这个粮食价格你指望谁来吹你麻痹的粒粒皆辛苦?

知乎用户 赖嗒咕咕叮 发表

说起来很讽刺,

粒粒皆辛苦,说的不是粒粒,而是生产粒粒的底层劳苦大众。

如果劳苦大众生活的辛苦,应该要提高他们的收入,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而不是歌颂苦难。

知乎用户 迎头痛惠惠惠惠 发表

叮咚鸡,叮咚鸡

知乎用户 悠闲路人 发表

年纪大了回头想想,小时候学的很多成语啊,典故什么的,现在去想都有了另一种想法。

比如愚公移山。我现在只看到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句话擅自就安排好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原生家庭什么的。

比如精卫填海。幸亏没成功。往小了说是不顾沿海渔民的死活,往大了说真给她填成了全球的生态都会被影响。

比如铁杵磨成针。实际上故事里也没说老奶奶磨针真的磨出来了。她只是装作磨针的样子在讲道理罢了。

再比如粒粒皆辛苦。

顺带一提我并不需要 “老奶奶” 来给我讲什么道理。用一句网络用语来说,道理我都懂。

知乎用户 Bob 发表

实际上浪费 (消费) 越多农民才能赚到钱。浪费越多产量也越大,遇到啥灾难也更安全。在现代化肥,种子等科技下,粮食产量并不是问题,美洲的粮食也便宜。我国的问题在于温铁军这类思维,非把农民限制在农村,给进城设置了重重障碍。

知乎用户 小县城金牌 ALU​ 发表

人家半个国家都是大平原,相比之下我们真的好惨嘤嘤嘤

知乎用户 诺画坊 发表

粒粒皆辛苦?请不要打着农民伯伯种地辛苦不易的口号。

农民担忧的是天灾与农产品卖不出去,甚至烂在地里。谁不想自己种的粮食,养的家禽需求旺盛,大赚一笔。

但是粒粒皆辛苦,是为谁发声?

是为你的钱包?还是为了农民?

那些新闻烂在地里的菜与水果,又不见你去大量的收购。

那些菜要烂在地里,水果要烂树上,你咋不出来说,农民伯伯太辛苦,一年的劳动要打水漂了,又不见你说辛苦,出钱去收购。

说得很伟大,行动起来,行为却是节约自己的钱包,为自己的钱包考虑,不考虑农民的真实情况,却打着别人的旗号来站在道德制高点。你不觉得你恶心吗?

缺粮或者自己没有更多的钱去购买的时候,拿来说说,没有问题,问题现在不是缺粮的时代,是需求不足。如果你是比较辛苦赚钱的或者是家庭主要赚钱人之一,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表达一下,不用打着其他旗号的。

随便打大义凛然的旗号,只会害了你的后代,你这是帮社会那些人把自己的后代驯化好吗?

想法与口号要与现实结合。

如果你现实中是粒粒皆辛苦,看到新闻地里的菜要烂地里去收购的,那我向你道歉。知行合一值得尊重。

知乎用户 Hxfuxgh 发表

城市道路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

地区政绩工程,贪污腐化,报价虚高

扶贫款落实到个人有多少

以上我说的是美国发生的事情,你们相信不

知乎用户 hyn 发表

知道你想要什么答案,但我还要说因为美国人种不行

知乎用户 阿白 发表

在公共场合倒掉一碗饭,很容易被人看到,别人会立刻批评你 “浪费”。而家里囤了十件没穿的衣服,过季就扔也就没有压力;社会舆论和羞耻感在粮食浪费上更容易激发。

一边说 “粒粒皆辛苦”,“浪费可耻”。一边是 “换季就得买新的”“穿两次就不流行”。

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而穿旧衣、穿补丁在今天却常常被误认为 “穷” 或“落伍”;这造成了心理上 “浪费衣服不丢人,浪费饭菜才可耻” 的认知偏差。

其实,从资源浪费和碳排放的角度来看,浪费衣物鞋子比浪费粮食也严重得多:服装产业是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尤其是染色、用水、运输;

快时尚造成大量服饰被丢弃,堆积在垃圾场,难以降解;一件 T 恤的生产可能用掉上千升水,而人们可能只穿几次就扔掉。

前两年,某地农民因为卖青储给饲料厂。被全网批判,说是汉奸卖国贼行为,影响国家粮食储备。呼声之高影响之大,后来买卖青储甚至被农业部叫停了,原因是造成不良影响。

但是这种感情仅限于食物。浪费其他的东西,负罪感就比较少。比如衣服穿旧了就扔,东西用坏了不想修直接换新的。

一些人几百千把块的衣服鞋子,穿旧了就随手扔掉,几千块的手机一年一换,缺对买卖青储的农民深恶痛绝。

甚至珍惜的仅仅是粮食类的食物,都不包括其他。扔半个馒头有负罪感,奶茶、果汁喝不完随手丢垃圾痛。买了水果不太甜,网上买的零食不好吃,薯片拆封放两天不脆了,都是随手丢掉。

这就是非常病态的精神问题。

知乎用户 南方大冻梨​ 发表

美国人的历史短了,资源多了。也从来没有把自己真正当成第三世界的领导者,所以它对自己铺张浪费的行为根本就不敏感,不在乎。而且没有经过王朝更新,以及中国数千年里经历过了各种各样的事件。

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根本就没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社会主义羞耻心,抱有这种哲学根本就不配领导世界。

我不相信美国人几百年后还继续这样,虽然到时候仍然未必有中国人节约,但肯定不会是现在这副鸟样吧。


要知道,所谓的浪费不仅仅是一个有钱没钱的古典概念。在将来,浪费造成的碳排放损失将被认为是一个更重要的后果,而降低碳排放主要应该面向权贵要求与推动的,那些不顾人民百姓的权贵的浪费意识不遏制,全人类只会继续死人。人类很有可能将会在数百年后遇到的各种危机之下死掉上亿人后才能形成这些共识。

另外,资本时代的这个世界不可能真正能关注环保以及碳排放问题,只有到社会主义领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建成以后才能直面这些挑战。

推荐阅读:

为什么环保主义在我国群众中这么不受欢迎?3 赞同 · 0 评论

知乎用户 远去的世界帝国 发表

因为美国人民深知他们过苦日子,只是为了让美国政府官员扯开裤腰带大吃大喝,所以他们没必要省,因为省钱是给政府大吃大喝

知乎用户 柠檬水 002 发表

粒粒,牛肉粒吗?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牛肉自由?

中国人的胃是喝粥的,小米粥,大米粥,番薯粥,老一辈人最爱的美食是粥啊。

粥最好的状态是糊状,不能粒粒分明。

古时候赈灾是施粥,那都是大善人,菩萨。

要尊重传统。

知乎用户 褪色者 · 屑一郎 发表

本身粒粒也不辛苦啊。

现在都自动化犁地,飞机撒药,管道灌溉,他哪里辛苦了?

把粮食价格压低又不是我干的事,我一斤米花了几块十几块,到农户手里剩个零头 1 块钱,中间除了运输储存的必要成本,其它大头都让狗吃了。

狗太多不够吃了,跳出来说辛苦,

无非让你们再多花点钱,又到不了农户手里。

知乎用户 五月十八 发表

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里面哪个字最重要。

我的理解是 “谁”。不是“盘中餐” 不是 “粒粒” 也不是“辛苦”。因为这是一个问句,问的就是“谁”。那么它的答案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谁付出辛苦了谁知道,没有付出辛苦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我家里是农村的,小时候跟着我爸爸一起种玉米(我们叫做 “棒子”)。脱粒以后要装袋,每当我看见远处有一粒玉米的时候,只要我能看见,不论多远,我都会走过去把这粒玉米捡回来 “颗粒归仓”。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粒粒皆辛苦,这个辛苦是我亲自付出的。

从播种,除草,施肥,浇水,收获,剥皮,晾晒,脱粒,二次晾晒,装袋,最后卖掉变成一叠钱,我都是亲自参与的,所有的辛苦我亲身体会过,看见一粒玉米在地上,我由衷的产生一种舍不得的情绪。

所以不要说美国人,即使是中国人,他没有亲自参与过农业生产,没有付出过汗水,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即便是我自己,在离开土地多年后,对粮食的感情也淡了许多,再也不会为了捡一粒玉米走上五步或者六步。

知乎用户 马岸天 发表

美国人懂啊

所以农民的收入很高

不要看口号喊什么

要看实际做什么

知乎用户 看看 发表

普通人层面是不浪费的,比如饭店吃完了服务员都会问要不要盒子打包,一般人都会打包。大的家庭节日如感恩节之类,聚会好了大家还会分剩菜带回去,美美的吃上个几顿丝毫不嫌弃。

企业层面预算不好导致的食品浪费哪国没有啊。 以次充好吃官司的风险比较高,即使白送都能送出法律风险,只能扔扔扔了。 哪里没有朱门酒肉臭,至少美国穷人可做不了冻死骨,属于世界独一档的没钱还能吃肥胖的人群,最不缺的就是食物。

知乎用户 临在风味 发表

东亚断绝了与自然的联系。

整体思维形态,是一种匮乏的姿态。


在匮乏的环境下,

采取的是人与人的交易不均衡,

来维持一部分人较好的生活。

于是形成了等级制度。

而等级制度,造成系统内的每个人体现出负面状态。这书物理视角。


我今天不想聊这个。

我来聊旅游。

东亚人喜不喜欢旅游??

??????

明确告诉你,不喜欢。

人与自然的连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到处玩。

到处玩还不够,还玩极限挑战。

我观察东亚的旅游形态。

似乎是一种辅助生活的,放松行为。

旅游即放松。

看似很合理。实则问题很大。

旅游是为了放松?

为了度假?

目的性太强,那就不是旅游了。


东亚人的人际交往,目的性太强。

交易思维太重。

这种交易思维,是一种很窄的交易思维。

不是西方世界大范围的交易思维。

知乎用户 木南 发表

你奶奶是真穷过,也真饿过。

但是米国人没有。

知乎用户 nulII 发表

啊,不是,我从小都想不明白一件事,为什么要粒粒皆辛苦啊,为什么要节约粮食啊,这不是道德绑架吗?

现在是工业社会,什么最重要?

需求!

古人都明白 “物以稀为贵”“谷贱伤农”,现代人咋还比古人还没经济常识啊

要真想让农民好,麻溜的,扛着一麻袋红票子,每年扔飞镖找个产粮地,到月份了雇个车队载着你去当地自己高价收购,踹开门往他脸上甩一叠红票子,去他们家吃当季的新米,吃爽了你就再拿叠红票子甩人家脸上,告诉这穷鬼泥腿子他家里的粮食你买了,收拾到车上去,你在旁边剔着牙看着,动作慢了给他屁股一脚

一次收购屯上几个现代粮仓,吃一碗大米都要从一麻袋精品大米里把碎米挑出去,吃一袋扔三袋,每次吃米饭都不用电饭煲,雇几个老农全职给你家蒸地道锅巴饭,全家上下只吃下面米粒筋道带锅巴的,剩下的咋办,自家挖个鱼塘,扔里面喂鱼,鱼长好了请钓鱼佬免费钓,钓多少拿多少,就这么豪横

年末了发现一个粮仓也霍霍不完怎么办,雇个大船去太平洋中心蓝色荒漠扔去,人类发展的红利让太平洋里的泡芙老师章鱼哥也要享受到,反正咱爷们绝对不吃陈粮,那多丢份!

就该这么霍霍,功德蹭蹭的涨,回头死了一百斤的人能烧出二百斤舍利子

农民会感谢你的

love&peace~( ̄▽ ̄~)~

知乎用户 感受流逝的自己 发表

封建制度传下来的思想,能有几个好的!

知乎用户 马大炮 发表

有多少人知道《悯农》这首诗是大贪官李绅写的?

知乎用户 波罗的海十字军 发表

大概是中国超市的垃圾桶都改标签了。

以上是玩笑话。

个人不认为美国人不懂节约,美国劳动人民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赚得多的富人可能会因不在乎钱而浪费,但是普通劳动人民主观上是绝对不想浪费的。

知乎用户 没事胡咧咧 发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四句大家非常熟悉。

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二,

大家不熟悉的是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本末倒置!

很多人认为粒粒皆辛是说农民种出来庄稼的收获粮食不容易,大家要珍惜粮食!

这种观点不能说是错,但却并非是诗人所表达的主题!

种地虽然辛苦,但秋收的粮食却颇为丰盛,四海之内都没有空余的田地,但农民却吃不上而被饿死,才导致的粒粒皆辛苦根本原因。

是诗人赤裸裸的嘲讽封建社会下,官僚利益集团对于底层农民的残酷无情剥削现象。

知乎用户 张夹子 发表

冷知识:你浪费的是你的钱,不是农民伯伯的

1. 需求刺激供给:每个人浪费的越多,市场需求越大,那些在别处获取利润低于食品行业平均利润的人会加入食品生产制造行业,此时产能提升,提高食品行业人均收入;或者在行业准入门槛有人为制造的障碍时价格提升利润提升

2. 特殊时期的教育:情况 1 只在社会资源充足,能够自由流动,交易成本偏低的情况下发生。几十年前我们国家生产效率低,资源不充沛,什么都要节省,是为了把资源押在发展国防和重工业建设上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现在的中国也能像美国那样输出玉米和大豆了,也可以像日本德国那样输出电器和汽车了,我建议是大家不偷不抢的前提下尽情浪费。

3. 美国不是不懂,相反是太懂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美国人不懂得粒粒皆辛苦?

知乎用户 阿狸​​ 发表 “粒粒皆辛苦” 的标题是《悯农》,不是 “惜粮”。 望周知。 love╮( ̄▽ ̄"")╭peace 知乎用户 出走的切糕 发表 谁说的,不是有三个美国人的父亲,一年只花五万块钱,出门只穿布鞋,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