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意大利“封国”
**摘要:**当地时间3月8日凌晨,意大利政府发布紧急法令,除工作、健康原因及特殊状况,禁止出入伦巴第大区和其他14个省,暂停体育赛事,关闭学校、博物馆等场所。两天后,封闭措施扩展至全国。从米兰市长到酒吧和年轻人畅饮、吃披萨,到意大利全国城 …
记者/魏晓涵
编辑/计巍 宋建华
小提琴手Aldo正在自己家阳台上演奏
小提琴手Aldo站在阳台上,准备开始一场十分钟的音乐会。傍晚六点,约定的时间到了。隔着阳台间不透明的玻璃墙,邻居李佳静的意大利语传来:“我们准备好了!”琴声从Aldo家阳台飘出,播散到周围的几百个阳台,那里有正在扶着栏杆的老人、抱在一起的情侣,还有牵着小孩的妈妈。
每晚六点是意大利官方公布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的时间。人们站在阳台静静听着Aldo的琴声,仿佛这一刻,能从不断上涨的数字中,稍作喘息和抽离。
意大利是欧洲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4月2日,意大利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已超11万,死亡1.3万余例。从3月10日起,意大利政府决定限制全国6000万民众的出行,Aldo开始了在米兰家里漫长的隔离生活。
政府号召民众,无法外出的时候去阳台上晒晒太阳,唱歌拉琴。音乐厅、酒吧陷入沉寂,阳台热闹起来。小提琴、竖琴、钢琴轮番出现,唱歌剧的歌唱家也加入进来,阳台变成了“舞台”,公共生活以一种新的方式继续。
短暂的风潮过后,阳台恢复沉寂,只有Aldo的小提琴曲孤独地每天持续着。意大利经历了“最黑暗”的一个月,他的生活也彻底被这种“黑暗”改变了——远离音乐厅,隔离在家里,朋友因新冠肺炎离世。在幽深看不到尽头的隧道里,小提琴声还在继续,它串联起被隔离成孤岛的人们,也抚慰着小提琴手自己。
“为了邻居,网上的人们,还有我自己,”Aldo说,“演出继续。”
在日落中看小提琴手Aldo演出****的人们
“我们明天见”
“我要去为他们表演一首曲子。” Aldo对妻子说完,走到阳台上。
这位经验丰富的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此刻有些害羞,在自己家阳台表演还是头一回。阳台半开放的空间是他的“舞台”,上面摆着沙发、小桌、花盆,还有孩子的坐垫。
Aldo在阳台站定,他对面是环形的白色楼房。米兰没有中国式小区的概念,民居通常是临街的独栋。Aldo居住的公寓与对面的楼正好围起了一个环形空间,在一个个格子似的阳台里和楼下广场的草坪上,一些人,零星地站着。
这一天是3月13日,白色情人节的前一天,也是米兰因新冠疫情限制出行的第三天。封闭在家,他太想念可以演出的日子了,原本计划晚上七点半在网上实验一场直播音乐会,他甚至为此提前一天录好了吉他伴奏的音轨。当天中午,Aldo突然收到同事的消息——意大利政府邀请所有的音乐家们晚上六点走上阳台,为邻居们做一场演出。
彼时的意大利正笼罩在日益严重的疫情阴影下。3月9日,全国确诊人数增至9172人,死亡人数达463例,政府决定次日封城,如果不能证明是必要外出,如购买生活物资、就医、遛狗等,居民不能出门,否则会被罚款。已经确诊并且有明显症状的,不遵守隔离规定会被判21年以上徒刑。
不能出门的日子,阳台成了为数不多连接户外的地方。政府鼓励音乐家们去阳台上表演,“阳台音乐会”风潮从意大利南部蔓延到北部,成为疫情阴影下少有的轻松时刻。
“做一点美好的事吧”,Aldo想着,将小提琴架在肩头,《爱的礼赞》响起,演出开始了。
这首爱的颂歌诞生于一百多年前,也曾在Aldo和妻子的婚礼上响起——那是2015年的夏天,妻子挽着父亲的手,一步步走向他。而此刻,妻子也在阳台上,一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拍着视频,中途孩子哭了起来,录制不得不中断——要先哄哄小姑娘。
初春的米兰还有些冷,小提琴的弦是冰凉的,Aldo按琴弦的手有些僵硬,很难像正式演出一样,自如地在琴弦上滑动,精准找到对应的音。对演奏者来说,这有些棘手,不过此刻“完美”不是最主要的,通过音乐传达“爱、希望和团结”更有意义。
听到琴声的那一刻,李佳静正在房间里照顾两个孩子,“很好听,一开始就把咱们院子的(音乐)水准拔得太高了”,她小时候学过小提琴,后来学了设计,从中国来到米兰已经12年了,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米兰的学校从2月20日开始停课,李佳静两岁的大儿子不能去幼儿园了,这让她的生活愈发忙碌,需要见缝插针地完成工作。六点的小提琴音乐会是晚饭前温馨的片刻,李佳静全家人来到阳台上,7个月大的宝宝在奶奶臂弯里睡觉,大儿子伴着音乐拉她一起扭动。
邻居们也纷纷出来,走上阳台,或来到楼下广场。平日里,她曾在楼下和他们打过招呼,也聊过天。此刻站在阳台上,熟悉的面孔和一个个的阳台对应上了,李佳静和他们招招手,交换一下眼神,“心理上感觉跟大家更亲近了”。
两栋楼加起来大概有两百多户家庭,这是小提琴手Aldo第一次见到其中的大多数人。一曲毕,他一手提着小提琴,另一只手伸出阳台和邻居们打招呼,掌声和欢呼传来,“Bravo(太棒了)!”,“再来一曲”,“艰难的时候能听音乐太好了”。
Aldo有些惊讶于他们的反应——“他们那时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原本只准备了一次阳台演出,而人们的回应留在心里,成了他的责任感,“我们被一个无形的目标团结到了一起”。他决定延长演出,“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决定继续,为了他们也是为了我自己”。
“安可”一曲过后,他向邻居们挥手致意:“我们明天这个时候再见!”
**在楼下广场听“音乐会”**的人们
院子里的生机
每天的阳台音乐会让Aldo多了一些期待,“隔离的时光变得有意义了。”他积极准备每天的演出,客厅变成了音乐会的“后台”——早上想好当天要表演的曲目,练习半小时以上,有时会提前录好吉他或小提琴的伴奏。表演完他会把视频传到网上,这时,喜欢待在室内的大女儿Sol是他的忠实观众。
他乐于挑选偏爵士的、曲风自由的音乐,如探戈舞曲《一步之遥》,电影《天堂电影院》的配乐等。它们有些是意大利有代表性的音乐,有些是他从小就开始练习的。
邻居李佳静觉得,这大概和他出生在南美有关。Aldo是乌拉圭人,2007年,不到20岁的他来到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目前在意大利的RAI国家交响乐团(RAI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担任小提琴首席。
伴着自由的音乐,邻居们如约而至。原本安静的空间多了些生机。阳台上的孩子跟着音乐蹦起来,Aldo看到邻居们脸上开心的神情,看到情侣抱在一起,看到许多家庭挂上了意大利国旗,他也给自己家阳台插上一面小小的国旗,迎风飘着。某一天,邻居李佳静也拿出了一面中国国旗——这是她出国时爸爸给的——和意大利国旗一并挂在阳台上弄了场“应援”,两个先后遭受疫情重创的国家以这种方式相遇了。
最近多了一首常规的“安可曲”《生日快乐》。某天演出结束的时候,院子里有人喊:今天有两个小孩过生日。Aldo追加了一首《生日快乐》,邻居们跟着一块儿唱起来。两栋楼的两百多个家庭,几乎每天都有孩子过生日,于是这成了固定环节——演出前,他先问今天有谁过生日?最后大家跟着小提琴伴奏合唱一曲生日快乐送给当天的寿星。“唱生日歌的时候,我们好像变成了一个大家庭。”Aldo说。
时间长了,院子里另外一位先生加入进来,在Aldo的演出之后,电子琴声从另一个阳台传出,音乐会也因此延长了一点。
李佳静在阳台上,看到楼下有妈妈在抱着小孩跳舞。温情的画面一度让她觉得不真实,“好像游戏模拟人生里面的场景”,似乎隔离没有真实发生过。因为国内的疫情,她在隔离前就减少出门,已经在家待了一个多月。以往每个周末,全家人都会去郊外,或逛公园。现在无法外出,阳台代替了户外空间,她把阳台收拾出来,从网上买来月季花苗,头发软软的两岁孩子在阳台上跑来跑去,一点点浇水,花苗长大了。
意大利的春天,阳光充足,去年这个时候,Aldo夫妻俩带着两个女儿,开两个小时车去了利古里亚城的海边。现在孩子们的活动被迫转移到室内,变成了玩球,骑儿童自行车,还有听爸爸拉琴。演奏完毕的时候,小女儿Victoria在阳台上跟着邻居一起鼓掌。
直到两个孩子都熟睡后,Aldo才会拿出手机,查看当天意大利官方通报的确诊和死亡病例人数。医院缺乏物资、死亡和确诊病例攀升、医护人员处境艰难,都提醒着他阳台之外那个残酷的真实世界。他有时期待着数字能出现好转的迹象,大多数时候是失望。
米兰像是变成了“空城”,除了药店、食品店、烟草店可以正常开门,人们在超市门口要间隔两米排队等候进入,其他所有的公共场所,包括意大利人最常聚会的酒吧都关闭了。
每晚六点公布的“数字”越来越高。看不到拐点的日子里,Aldo变得沮丧,这甚至盖过了他开始拉琴时的快乐。心理压力太大的时候,他试着和孩子们待在一起,不看手机和电视,和现实世界短暂地断开联系。
没有人知道明天情况会变得更好还是更糟。唯一不变的只有每天傍晚六点响起的小提琴曲。Aldo的同事们在阳台上表演过一两次后就停止了,只有他还在继续,“无论状况如何,这是我唯一能帮人们做的”。
邻居送给Aldo的酒,字条上写着:“谢谢你每天为我们带来那些美好的,得以逃离的时光”
“我们比以往更需要音乐”
阳台音乐会的第十天,对Aldo是特殊的,这天他决定把演出献给一位朋友。就在当天,他得知了这个朋友因为感染新冠肺炎离世,成为了意大利当时数千死亡病例中的一个。
他们是在Aldo常去的酒吧认识的,朋友在那儿帮忙。此前他的肺就不太好,生病之后Aldo只能从他女朋友那儿知道他每天的状况,可惜的是,最终他没能挺过这个春天。他并不是Aldo十分亲近的朋友,在Aldo的印象中,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风趣而慷慨”。
数字只是数字,没有什么比认识的人因为疫情生死相隔,更让人有切身感受。意大利政府没有公布病例的地址和行动轨迹,人们甚至不知道周围是否有邻居出现状况。也有人自主开发了链接,人们可以自愿在其中输入个人信息,通过共享来查看每个区域是否有人确诊或不适,但作用不大——意大利老年人多,很多人不会使用这种方式。
此前Aldo只知道米兰的斯卡拉剧院(La Scala Theatre)出现了两个感染的病例,但他并不认识。朋友离世大概是疫情离他“最近”的一次,他甚至觉得走向阳台变成了一件艰难的事。但音乐会还是继续了,他如往常一般在六点拿起小提琴,还有许多人在等待着。
德彪西的《月光》响起,悠长、沉郁的乐声中,Aldo的眼前浮现出朋友的脸,此刻他们好像离得很近。两曲过后,掌声响起,音乐会结束,邻居的欢呼依旧,Aldo的心里有什么在变化,拉琴前的那种“艰难”似乎释然了一些。
听众并不知道乐手心理的变化。对默默聆听的陈清来说,六点的阳台音乐会已经变成了每天的固定节目。她住在Aldo家左侧后方的楼里,从她的阳台望去是Aldo楼下的广场和草坪,她看不见小提琴手的模样,却能清晰地听到小提琴的乐音。
隔离在家的日子里,陈清的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没有固定休息时间,吃饭就凑合一口,大多数时候坐在电脑前,咖啡摆在手边,有时晚上11点还在忙碌。下午6点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小提琴声响起,她从繁忙的工作中喘口气,打开窗户,十分钟的音乐会成了生活中的一点慰藉。
米兰作为意大利的经济重镇,外来人口不在少数。陈清是中国人,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在意大利工作,已是第九个年头。她的隔壁住着一对年轻的本地夫妻,乐音响起时,他们站到通用的大阳台上,礼貌地和邻居们问好。楼上有一个来自南部西西里岛的奶奶,嗓门儿大,一边听一边热情地和周围人聊着,中午吃了些什么,自己亲戚有什么症状,“和中国老奶奶差不多”。
人们六点准时守在阳台上等待着,当Aldo照例说出那句“我们明天见”的时候,陈清和邻居们也互相打着招呼,说着明天见吧,对陈清来说,这是被迫待在家的日子里温暖的时刻。
在Aldo眼中,音乐让人们短暂地脱离了现实生活。“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比以往更需要音乐,哪怕只有十分钟的时间,每个人停下思考那些悲伤和糟糕的消息,任由思绪飞走,在音乐面前展露笑容。”这也来自意大利邻居们给他的回馈,某天邻居送来一瓶酒,瓶子上贴着意大利语的小纸条——“谢谢你每天为我们带来的那些美好的,得以逃离的时光”。
“我借此机会告诉您意大利人多么深情,关在房子里的人给我写下这样的消息:与您的音乐之约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力量”,Aldo说。
乐音不只在周边的楼宇间回响,它飘向了更远的地方。意大利六点的阳台音乐会,北京时间是凌晨一点,上百位观众通过网络直播,和现场的人一同观看了落日下的音乐会,屏幕上轮番滚动着中文、韩语、英语、西班牙语。这些国家陆续经历和意大利同样的命运,疫情爆发、死亡、隔离,人们变成一座座孤岛,十分钟的音乐会里,某种连接得以发生。
Aldo也因此收到了意大利之外的人们的祝福和建议,“这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多了许多工作,每天要同时准备新的乐曲,回复采访和留言,还要照顾两个一岁和四岁的孩子真的很辛苦。但我感觉我所做的能给人们希望,帮助他们战斗。”
网络上,中国的演奏者发起了与Aldo的合奏接力
“也许在隧道尽头有光”
阳台音乐会还在继续,疫情仍看不到终点。
3月30日意大利卫生部声明,原本截止4月3日的封城将延续到4月12日复活节之后。
Aldo每天望着户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像往常一样重新回到音乐厅。阳台毕竟不是观众的坐席,渐渐地,他已经很难想象一场坐满观众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不是疫情的缘故,这原本是他日常的生活——此刻他可能在印度或非洲的某座城市参与一场公益演出,“我喜欢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不如我幸运的人”,也有可能正在和不同的音乐家进行一场合作表演。
“合作”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实现。
微博上,Aldo演奏《一步之遥》的视频被中国的网友们合奏接力,手风琴、吉他、古筝、钢琴轮番出现,甚至还来了一位唱西语的歌手,独奏的小提琴声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合奏接力发起于深圳的手风琴手黄书恒。他在微博上看到Aldo演奏的《一步之遥》片段时,正好在阳台上。这是为数不多Aldo没有用其他乐器伴奏的曲子,听到的一瞬间,黄书恒不由自主地想摸琴了。隔离在家的两个多月不是没有练琴,但人和人之间的分隔让他感到被孤立,他尝试线上直播,和观众交流的时候,才不觉得演奏孤单。
阳台上的演奏、音乐里不受拘束的“抵抗”打动了黄书恒,他曾在街头艺术家的表演中感受过这样的自由,还在澳洲读书的时候,他在街头遇见一位正在表演的手风琴手,他和琴手聊起音乐,借对方的琴拉了一首《巴黎天空下》。
黄书恒为Aldo的视频添加了30秒配乐,两个视频——一个竖屏、一个横屏拼在一起放在网上,他特地留了一个空白的横条,“《一步之遥》适合丰富的乐器配置,小提琴加手风琴还是不够,期待更多人能加入进来。” 网友们开始了滚雪球式的接力,其中有些是黄书恒的朋友,有些他也不认识。在每一条新合奏的微博下,他都会@Aldo。
Aldo看到了黄书恒和网友们的合奏,这也成了最感动他的部分,这些遥远国家乐手的加入,让Aldo感到从情感上和中国的人们更亲近了,“我觉得我们连接在一起战斗”。黄书恒把微博置顶换成了Aldo转发的合奏视频——“中国的阳台和意大利的阳台只有一步之遥”。
隔着屏幕,在距离中国网友“一步之遥”的意大利阳台上,Aldo给中国网友们来了场一个多小时的直播,其间拉了一曲《梁祝》。当李佳静十多天前给他讲述这个中国爱情故事的时候,Aldo表示需要一些时间准备。《梁祝》响起的时候,屏幕上闪现出白色花瓣和粉色蝴蝶特效,把李佳静看乐了。
陌生的中文直播软件上,Aldo看着人们谈论起外出,谈论着闻到花香,还有逐渐变绿的树木……“对我而言,这是完美的礼物,春天是充满爱的季节。”Aldo说。
回到他现实中的傍晚六点,虽然新增的感染和死亡数字开始放缓,但米兰所在的伦巴第大区超过16%的病亡率依旧让人揪心,像压在城市上空久久不散的阴霾。陈清因为眼睛紧急出血,去了趟私人诊所,她发现这些非一线的医护状况也不乐观。她熟悉的眼科医生在医院拿不到高级别的防护口罩,只能自带,一个口罩已经用了一个月。而诊所里,做基础检查的部门有一半的工作人员确诊了轻症,正在家隔离。
看不到尽头的日子里,人们不敢想象未来。Aldo只能专注当天的生活和表演,他从未想象过这座城市“解封”那天会是怎样的场景。他试着让阳台音乐会丰富起来,并为此学了新的曲子——电影《邮差》的配乐,一个讲述“艺术之美改变世界”的故事。
李佳静给邻居们建了个群,群里有人提议——我们唱歌吧。伴着Aldo的琴声,邻居们合唱了意大利国歌,以及《你眼里的蓝》(Nel blu dipinto di blu)。没有人知道明天会怎样,Aldo想,“也许在隧道的尽头会有光”。
李佳静在微博上记录着这些状况或糟糕或好转的日子,有时她注意到,状况不好时,站在阳台上的邻居会变少,状况好一些的时候,周围的气氛也变得轻松。Aldo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在小提琴手的眼中,每天的观众几乎都是一样的,变化的只是他的心情——日渐沉重,偶尔被鼓舞。他想着把音乐会延续到解除隔离那天,“即使只有一个人在等着,我也会为他演奏”。
《梁祝》响起的时候,Aldo妻子和李佳静聊起天,让她帮忙录一段视频,说要发给Aldo在乌拉圭的家人们。因为音乐会的缘故,李佳静和Aldo两家人隔着玻璃和手机的日常交流多了起来。一旁的小提琴手Aldo正沉浸在音乐中,对着安静的、空荡的城市,独自演奏着。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佳静、陈清为化名)
【反侵权公告】本文由北京青年报在腾讯新闻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西昌牺牲的扑火队员:全年工作六个月,一半是火场,一半是生计
一个在美记者眼中真实的纽约防疫战
京广线列车脱轨侧翻:T179一头撞向塌方体,遇难乘警为90后独生子
**摘要:**当地时间3月8日凌晨,意大利政府发布紧急法令,除工作、健康原因及特殊状况,禁止出入伦巴第大区和其他14个省,暂停体育赛事,关闭学校、博物馆等场所。两天后,封闭措施扩展至全国。从米兰市长到酒吧和年轻人畅饮、吃披萨,到意大利全国城 …
(德国之声中文网)与确诊感染病例对比,德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相对低下。与德国相比,在意大利,这个所谓的病例死亡率仍极高。到目前为止,德国的病死率为0.4%;而根据位于巴尔的摩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报告的数字,至3月24日,意大利的病例死亡 …
很多意大利小朋友在白纸上画一道彩虹,然后把这些画发到脸书和各种社交媒体上,为意大利人打气 3 月 10 日,意大利正式「封国」;11 日晚,意大利总理孔特发表讲话加强防控力度;14 日,意大利大部分国内航班停飞。是的,新冠病毒已经在意大利大 …
新冠病毒正把意大利拥有高科技医疗条件的富裕地区推向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在意大利贝加莫,救护车已经不再鸣笛。频繁的笛声只会让当地人更添恐惧。而且,在意大利全国封锁期间,道路上除了救护车,几乎也没有其他车辆了。 这里的大多数救护车都开往教皇若望二 …
意大利的惨剧给全球拉响了警报,提醒各国当局不应心存幻觉、淡化威胁,制造错误的安全感 米兰市政厅马里诺宫,开会之前,在户外以安全距离摆放的椅子。 Photo: Alessandro Grassani for The New Y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