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1 月 29 日海航集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品玩​ 发表

去年 2 月 29 号海航被接管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

这时候你们就放开胆子说话了?风物长宜放眼量啊少年们


海航的历史上有几个拐点

第一个拐点,是 2016 年

2016 年年中,海航集团的总资产为 5428 亿元

到了 2017 年底,海航总资产规模飙升至 12319 亿元

也就是说 20 年多时间之内,海航资产从千万到破万亿,增长了 10 万倍

能成就那么快的增长

有两个人

一个是陈锋,一个是王健

陈峰比王健大八岁,他们之前在中国民航局一个办公室工作,陈峰离职南下创办海航,王健追随其后

陈峰自己就说过,他和王健是黄金搭档,想法一样,性格不一样

陈锋一直在镜头前,王健在幕后,主要做资产运营,其实就是资产操盘,买买买

这样激进的操作手段,让 22 个大行业,海航进入了 12 个,包括获得德意志银行以及希尔顿全球控股的股权

陈峰的口头禅是,知足常乐,起起伏伏不要再给自己出难题,做不成一败涂地
王健最爱说的是,天赐良机,人一辈子可能都碰不上的机遇,做成就是真人生

性格上的差异,矛盾在 2016 年彻底爆发

陈锋落败

王健上位

上位后第一件事情,让海航高管签了一份《阳光宣言》,向王健个人表达绝对忠诚

然后海航集团下发口头通知,要求对董事局主席陈峰执行 “三不政策”:

不执行他的任何指令,不回答他的任何问题,不给他任何解释

从 2016 年 9 月开始,海航实业还有航空公司近百名干部被处理,或被驱逐,或被王健发配到山上进行反思

海航疯狂海外并购到达顶峰的,就是 2016 年

顺便普及一下

当时大家都听过的” 内保外贷 “,就是海航高杠杆率操作的一部分

通俗来讲,“内保外贷” 就是由境内的主体为境外的借款人做担保,一旦境外的借款人无法偿还国外的债务,那么境内的担保人就要履行担保义务,将资金汇出境外用于向海外的贷款人偿还这笔境外债务

比如,2015 年,海航系的渤海金控用 25.55 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 Avolon 的交易中,就用 “内保外贷” 方式撬动的杠杆接近 10 倍

几个大企业一起这样操作,让中国的外汇储备急速减少一万亿美元

海航集团、安邦集团、万达集团、复星集团被点名批评

一项政令,“要求限制国内企业在境外盲目投资,重点限制房地产、酒店等”

银监会要求各大银行排查涉海外并购的这些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风险,于是大量国资银行停止了对他们的贷款

让海航集团自此从 “买买买” 走上了 “卖卖卖” 之路


第二个拐点,2018 年

在 2017 年底,2018 年初的时候,海航给银监会发函,表示海航有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

说直白一点,现金流快断了

即便此时,已无米下锅,海航仍然要发起对当当网 75 亿元的大收购

CEO 谭向东一边向全集团表示:形势一片大好;一边偷偷开始了管理层降薪 15%

然后王健在 2018 年 7 月的时候,在法国,摔死了

海外的风,吹得比较大

那时候,海航集团债务高达 800 亿欧元,相当于其营业额的 250%

16 天后,已退居幕后 2 年多的陈峰,重回舞台中心

首先拨乱反正,把被”清洗 “的高层” 平反“,把王健提拔的年轻派干部也送上了山

然后开始 “去地产、去杠杆、聚焦航空主业”,减除海航庞杂的业务

2018 年,陈锋主持变卖了海航旗下 300 家公司,3000 亿资产

比如 67 亿出售天津航空 48% 股权,9 亿亏本抛售伦敦瑞信大楼,5 亿人民币出售旗下 IT 外包公司文思海辉(当年买的时候花了 6.75 亿美元)

即便如此,债务危机仍旧没有解除,负债最高时曾达 7179 亿元

2019 年上半年海航控股营收 350.35 亿元,总负债为 7067.3 亿元……


现在是第三个拐点了

2020 年 2 月 29 日之前,海航是私企

2020 年 2 月 29 之后,海航…… 是海航了

然后…… 疫情来了……

然后…… 疫情来了……

然后…… 疫情来了……

——不关注一下这么敢说真话的

@曹小灵

么——

知乎用户 曹小灵​​ 发表

海航终于还是破产重整了。

作为我在国内最喜欢的航空公司,我一直试图弄清楚它是怎么从一家这么优秀的航空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的?通过网上的搜索,我大概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以下内容主要来自忙总 2015 年的系列文章,回过头不得不佩服他的高瞻远瞩。

1. 海航为什么要多元化?

这也是我自己最初想搞清楚的问题,海航做一个像三大航一样的航空公司就行了,为什么要搞多元化发展?其实,这是被市场逼出来的。

一开始,海航是一个非常单一的民航运输企业,例如航空客运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93.90%,货运及逾重行李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3.20%,包机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2.9%,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在 98% 以上,且逐年递增。而且公司大部分非主营业务与主业的相关性极高,例如机上免税礼品销售,旅行社等等,现金流完全依赖民航客运,经营风险分散能力很低。典型的一棵树上吊死。

虽然民航客运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高于其他大部分行业,且进入壁垒较高(需要国家特许),航线批准制度导致海航又有一点自然垄断的特殊性,而且企业成长性极好,符合巴菲特的优质投资对象特点。但是民航客运是资金密集和运营高技术行业,且有高风险,这个风险不仅仅来自于管理控制不当带来的安全风险,更多来至于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因为民航客运需要规模效益,所以要求起步阶段就要大投入,不存在小步快走,慢慢积累,稳步前进的可能,这样必然带来高负债,财务成本极高,而且日常运营的绝对成本也高。由于资金来源复杂,长短不一,对现金流的需求极大,需要随时准备一批现金应对到期债务和意外需求,一旦市场需求发生波动,导致收入下降,财务危机就会通过现金流变化对高财务杠杆的财务结构形成放大效应,危机感就会直接导致债权人封门逼债,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其实后来很多倒闭的民营航空企业都是这个原因,例如东星航空。

而且海南航空情况更糟,因为海南航空最初是海南省地方企业,初期投资只有 1000 万人民币,不像属于央企的国航,东航和南航具有大量国家资本金投入,海航所有发展资金都是在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获取的,所以债务负担极重,对市场需求变化更为敏感,承受财务风险能力更弱。

所以从财务管理角度,建议企业多元化发展产业链,以缓冲单一产业带来的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就是必然的。

这个看法在非典期间得到验证,非典期间,海航民航客运部分亏损 14 亿多,好在产业链存在互补,才没有彻底崩溃。

为了确定企业下一步怎么走,海航曾经在文昌海边的龙楼镇云龙度假村(现在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旁边)开过一次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会议,在会上,大家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海航自己的发展模式:在产业链上,海南航空以航空运输业为主业,同时发展相关产业链,尤其是物流,零售、旅游和金融服务;在产品形态上,不仅要向市场和客户提供有形的产品(如零售商品)和服务(如航空运输服务),而且要提供无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即产融结合。在目标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定位上,采取先支线后干线策略,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不和国航、东航和南航等央企正面对抗,充分利用民航总局支持发展国内支线航空和支持航空企业发展西部地区的政策;再逐渐滲透到公务机和专业货运两大发展前景极为可观的细分市场。

为了给自己进入金融业找理由,海航当时研究过美国的产融结合,发现美国巨型企业涉及金融业的很少。美国财富 100 强的企业里面有 18 家是金融企业,有 82 家是工业和商业企业,这 82 家里面只有 20 家企业涉及到金融业,只有 5 家从金融产业中得到的收入比例超过总收入 5%,只有 GE 从金融业收入超过 40%(通过 GE CAPITAL),其它 4 家不超过 10%,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的金融业务只做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其余 15 家涉及金融的企业的业务都是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一些相关的金融服务,例如波音给航空公司提供租赁服务。

GE Capital(通用电气金融服务集团)一开始的业务重点是抵押贷款和汽车租赁等传统消费信贷业务,以及房地产投资,然后进入设备和飞机融资租赁,保险业,再后来进入信用卡业务。他的业务范围包括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外汇借款、吸收成员单位存款、企业外募集资金、银团贷款、中间市场融资、消费信贷、证券投资、参股金融企业或实业等等。但是 GE 并不依靠 GE CAPITAL 融资,相反 GE CAPITAL 的运营资金是由 GE 通过发行债券募集(最多时每年 4000 亿美元),转由 GE CAPITAL 使用,所以 GE CAPITAL 对 GE 而言,只是一个盈利工具,而非融资工具,GE 更不可能从 GE CAPITAL 抽血。GE 不会并让他的金融业成为实业的资金输入管道,助长实业不可遏制地进行扩张,导致风险加大,最后拖垮金融业,也导致实业会消亡。GE 这种模式与中国企业控制金融业动机是不同的。这也是海航无法模仿的。

所以海航控制金融业,是要从金融业获得资金的。当然实际上现在也没有做到多少。

但是当时也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产融结合必须从财务管理开始,然后到给集团提供财务服务(例如海航财务公司就是这一认识的产物),然后再开始外部金融服务和筹措资金,最后再达到金融产业化。在现金流管理不规范时,就试图用金融杠杆获取超常规发展,会欲速则不达。所以海航一开始就极为重视现金流平衡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

所以海航走上产融结合的多元化模式,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集团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实现风险对冲甚至互补,以减少运营风险。

海航想多元化扩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民航客运业的天花板效应,也即航线资源稀缺导致除非民航局亲儿子(例如三大航空集团)可以任意选择有利可图航线,其他企业都很难不受限制获得盈利航线,实际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海航盈利航线只有 50% 左右,另外一半航线都是赔本赚吆喝。显然在无利可图的航线资源上继续加大投资只会出现效益递减,但是如果不投入这种航线,将不会获得有利可图航线(民航局对非亲生儿子审批航线是采取捆绑模式的),再加上三大集团的挤压(采用的挤压手段一度超出想象,几乎就是刺刀见红,经常是航班对对胡),与他们正面对抗是毫无胜算的,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所以以地养天成为必然选择。

当然海航还有一个不能说出口的想法,那就是大到不能倒,当企业规模已经大到成为这个市场的一部分时,就安全了。同时企业做大后还有 VIP 效应,也即大企业能够在与地方政府交换利益时获得更好的对价,在中国搞企业,不与政府合作是不可能的做起来的。

海航由于资本金不足,进行产业链扩张的主要手段就是借钱并购,并购整合完毕后,用整合项目未来收益继续借钱,继续并购。从 2007 年开始,海航并购扩张导致的企业总资产增长率始终保持在 30% 以上,在 2010 年到 2011 年的两年间,总资产增长率超过 40%。

当时海航讨论选择何种模式多元化时,讨论过各种可能,例如讨论过财务投资为主的模式,例如通过并购进入金融、零售和电信这些外资感兴趣的行业,然后择机高价卖给跨国企业,获取超额利润(这是一种占座买卖企业模式);也考虑过垂直产业链控制模式,把与物流、客运、旅游、零售等等有关的上下游,甚至制造业(海航曾经介入过造船业和小型飞机制造业)都整合成一个集团,获取产业链全部利润(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模式);还讨论过非相关产业扩张模式,也即只要赚钱,规模足够大,不管什么领域,一概进入。当然最后从可行性角度,决定选择以航空客运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下游多元化扩张,因为这种模式简单,速度快。

这种扩张模式对海航快速扩张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即这种模式就是:融资为了并购,并购为了融资,并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企业规模就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壮大。

这是一种资金利用率非常高的运营手法,通过杠杆作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壮大自己。这也就是海航企业规模高速增长的唯一技巧和秘密。所以企业并购一直都是海航集团的核心业务,海航关注几乎所有可能的并购机会。除有几百人专门从事寻找并购机会外,海航集团的每个领导也都有责任寻找并购项目。

海航并购模式简单说来就是:由控股公司(集团)对下属上市公司或板块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然后增发或配股获得资金,或者银行贷款获得资金,再并购新项目,通过对并购的新项目派入管理团队,改善管理,同时注入部分资产重组的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通过减员增效,销售网络重建,运营模式改善,提高公司业绩,再在市场融资(贷款或增发),然后再并购新项目,循环往复。这也就是海航控制的上市公司接连能够实现增资扩股的原因。

如果并购的项目公司因为债务比例过高而超出融资条件和已经无抵押资产,暂时不具备再融资功能,短期也不具备巨大的资产增值能力可以转让套现获利,就作为集团内部产业链整合的基础,吸收合并集团内部产业,形成一个版块企业集团,然后通过集团整体管理提升和协同动作,创造价值,增加现金流量,长期培育和持有,直到满足上市要求或再次融资要求,再重新参与融资任务。这种模式是海航主要发展扩张模式,这也就是海航旗下企业很多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种融资模式就是简单的资产注入与转换。例如为了集团持续融资,2007 年,海航集团向海南航空转让了渤海信托 39.14% 的股权,转让金额为 8.29 亿元,集团当年实现净利润为 5.3 亿元;2008 年底,海南航空从海航集团收购燕京饭店 45% 股权和科航投资 95% 股权,两笔转让金额共计 23.47 亿元,海航集团因此确认投资收益 14.71 亿元,海航集团从亏损转为实现利润 9699 万元。海航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发行公司债需要持续盈利要求(发行公司债要求发行人最近三年平均净利润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利息),海航集团分别在 2008 年底和 2009 年底发行了总计 28 亿元的公司债。

这些并购所需资金,大多数来自银行,小部分来自股市,还有部分是信托委托资金(例如委托理财、三方监管、国债回购等),融资租赁等等。一般说来海航不会大量把短期资金投入长期投资,短期资金主要用于弥补流动资金。

银行贷款获得方式有三种,主要是信用贷款,这个比例较高,但是信用贷款是专款专用,不能挪用,银行对风险控制很严,大多数都用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其次是资产抵押贷款(例如 2012 年底,海航集团旗下被抵押的股权总市值达到 58.71 亿元),然后并购投资,获得资产再抵押融资,再并购投资,循环;其三是资产担保 (子公司之间、母子公司之间和关联公司之间的担保),也是循环融资,担保获取贷款,并购投资,获得新担保平台,再担保,再融资,再并购投资。不过互相担保这种模式海航用得相对较少,因为银行要控制风险传染。

海航上述融资模式的基础是集团整体经营业绩及其下属经营业绩,当业绩足以支撑这些负债和资金成本,这种循环就是良性的。不至于瓦解。

海航并购流程是首先对行业进行研究,确定与产业链可以形成互补的行业,然后在这些行业中寻找目标企业;然后通过并购或结成战略联盟的方式形成产业的经营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产业整合,拓宽业务规模和范围,取得行业领先地位;然后再通过管理协同提升企业整体价值,获得利润来覆盖并购成本。一般说来,选择的企业都是拥有潜在市场容量和管理无力的企业,也即通过管理是能够提升价值的。因为企业利润来自增值,而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升、产业链整合、资源共享、系统协同是企业产生增值的关键。

这个模式对并购后整合和管理能力要求极高,实际上海航在刚开始进行并购业务时,由于储备的人才比较多,几个并购项目运作是很不错的,但是当随着人才储备不足,以后的并购项目并没有产生足够的现金流,相反战线越拉越长,粗糙地选择并购对象并且不计结果地扩张,导致现金流量平衡越来越困难,最后不得不暂停扩张。所以我的结论是:企业扩张速度与储备人才厚度成正比。

所以单纯的并购并不能成为企业利润增长来源和下一步并购的资金来源,并购需要足够的人才和生产要素来参与具体整合,只有管理才能让并购企业产生正的现金流。海航并购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就是成功的例子,在海南省政府手里的亏损大包袱,在海航手里通过整合和强化管理,成了下金蛋的鸡,省政府还搭了大英山机场(海口老机场)的土地开发权为嫁妆,而这块接近 9 平方公里(1.35 万亩,900 万平米)的土地的增值带来的现金流成为海航最主要的现金流储备库。

再例如航空运输和酒店旅游、机场基本上是互补关系,所以海航连锁酒店集团与航空客运实行捆绑式销售、互补产品的交叉补貼、共享的市场营销部门等就是一种整合资源的方式,但是这需要极强的管理能力支撑。

当然在中国做并购,本质上是在投资地方政府资源关系,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交换,获得他们保护的同时,也获得交换的利益,著名例子就是当年海航拿走亏损的美兰机场,获得旧机场的开发权(这块市中心土地增值是海航不多的现金流储备库)。当然这种例子海航还有许多。

海航在并购上当然也走过很多弯路,因为所有开始创业并有点成就的企业家都有一个迷信,那就是自己是超人,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率是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一般由国家统计局公布或用长期国债收益率+行业投资风险收益率确定)。因为有超额利润,所以只要企业能够继续扩张,就不太在乎资金高成本,因为他们认为可以水涨船高。 海航也不例外。所以海航的财务人员一直不在不屈不挠的与这种迷信战斗,阻止非理性扩张。

最极端时,海航甚至进入了制造业(一度拥有金海重工,金海重工是中国造船企业 10 强,年造船能力达 600 万载重吨),设想依靠航空客运的现金流,建立物流业,通过物流业,控制一部分制造业,并同时培育流通服务业、旅游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产业,通过体制改造和管理提升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产业链整合能力,最终获得产业链整体超额利润。海航最终退出了产能严重过剩的制造业,可以说是理性的胜利(当时诱惑非常大)。

当然其他事实也证明这种无所不能的想法实际操作是力不从心的。其实海航投资的产业除了航空客运外,进入门槛都不高(旅游、零售、房地产、物流等等),从管理、技术、产品并无独特之处。我们知道经济学里的常识:高度竞争行业是没有超额利润的。按照熊彼特理论:利润实际就是创新,一旦别人学会,就没有利润。任何没有准入门槛的行业,一旦拥有超额利润,竞争者就会蜂拥而至。所以不存在超额利润,所以也就不存在承担高成本资金能力,所以也就不存在资金来源无限(牟其中曾经说过:南德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这是中国一批老板的心声,他们不怕高成本的钱,而中国又有一批老百姓不怕死,敢借出去),所以企业扩张速度是有上限的,不能永远扩张下去。这个观点后来也被接受了。

2. 多元化企业的风险和管理难点

海航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通过集团控股若干二级产业板块公司,再由二级板块公司继续控制下属专业运营公司和区域公司,下属专业运营公司和区域公司再去控制若干底层的项目公司和工具公司。

集团公司不进行实业活动,专门从事资本经营。中层板块公司为产业运作而设立,可以分散风险,各产业间不会相互影响,各产业间交易往来不会完全公开,保证公司有活动的空间,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选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还是独立上市。运营公司、项目公司和工具公司,它们往往是一些上市公司或有风险的投资项目,或者金融机构。

这种金字塔控股可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使企业快速壮大,但是也能导致基础不稳,容易导致风险传染。因为极易出现财务杠杆连续放大信用,最后导致信用透支。也即集团公司可以通过控股下属子公司,以较少的资金迅速地扩张资产,再来控制一批孙公司,这样就可在在有限资本金前提下,短期内通过杠杆直接或间接地有效控制多家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和经营权。 这种运作方式既是投资行为,又是融资行为,使资本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率发挥,这样集团可控资产规模以几何级数膨胀,从而实现企业的超常发展,奠定其产业基础和资本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产业结构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融资能力不断加强,公司总市值高速增长。 然后利用控制的金融机构集资的功能,大量集资为其主营业务扩大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提高业务和产品竞争力。

也同时通过各种手段,以负债资金投资子公司,或以子公司为载体,从银行或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等等。 但由于股权结构过于复杂,因此增加了集团财务部门资金流向监管的难度。同时由于财务杠杆的放大作用和资金链的紧张,一旦一个企业出现问题,便全线崩溃。 多元化最大风险是非相关产业的多元化。

一般说来,多元化经营难度比单一产业大得多,极容易在产业链协同动作和投资决策时失误,因为没有任何管理者是全才,多元化使企业所有高层管理者都会陷入自己不懂的行业,只能瞎猫碰死耗子的决策,而且多元化会几何级数的增加管理工作量,导致超出管理人员能力。所以海航非常明智的只专注于与核心产业相关的多元化。这样资源利于整合,也利于协同,例如捆绑销售客运,酒店,免税商场,旅游产品,共享一个销售网络平台,共享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共享一个品牌等等。 多元化企业管理难在产业链协同。因为分散风险必然导致资源分散,而想提升集团效率,不至于成为一堆散件,又必须能够整合分散的资源,形成整体优势来提高效率。

一般说来,多元化企业运营管理核心是:共享信息;整合资源;协同动作;系统竞争。所以这种模式要想成功,最关键一点是并购后整合,一般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流程整合、信息系统整合和生产整合等并购后的整合失败。 没有有效整合和业务重组,在产业链上就不能提高经营效率,就不能创造价值,并购就是一个大包袱。一般并购后,都会出现短期效益滑坡,如果不能整合成功,就会一直滑坡到瓦解。

并购理论上的流程是:“并购交易完成――销售额增加――利润增加――股价上涨――价值提升――被并购交易完成”。其中最重要的是 “价值创造” 环节。实际上,在行业处于市场全面竞争和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扩大规模是不可能使并购企业竞争能力真正提高的(一般并购做法是通过被并购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关联交易,扩大拥有企业的经营规模,造成通过一系列行业的并购整合发挥了协同效应的假象),反而会导致规模不经济。所以单纯扩大规模,直接后果是收益不能覆盖投入成本,需要不断投入现金流,得不偿失。

而单纯的实业多元化,在中国目前不成熟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条件下,其实是无法操作的。中国目前成功的多元化,一般都是以实业和金融为两翼,互相配合,共同前进。也即金融为实业扩张提供资金来源,实业为金融业盈利提供项目来源。

但是这种模式有一个很强的假设,也即市场资金来源是无限的。一旦因为宏观调控或整体经济增长下滑,股市再融资功能的衰竭,资金来源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难以为继现象,出现整个集团的现金流枯竭。因为并购的实业项目不会在短期内产生正现金流,虽然通过财务技术,这些项目在账面上都是盈利的,但是没现金流。企业没有现金流,不管账面利润多少,都难逃债权人上门追债,甚至查封资产的命运。 而且随着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现金流需求也日益增加,只有开始依靠大量银行贷款才能维持不断扩张的资金需求。而银行贷款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都有很严格要求,这时企业就陷入要扩张速度还是要资产运营质量的进退两难选择中,结果往往是银行占上风,所以海航已经多次出现这种被动调整,最近这次调整,关掉了 260 多家子公司和项目公司,放弃了几十个苦心获得的项目。

这种断臂求生办法是不得不为之,因为如果继续扩张,会出现一个更危险的结果:银行负债的上升和业绩不理想,将彻底断绝继续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可能,这时企业唯一出路就是打折拍卖资产,伤筋动骨,最后可能全线崩溃,类似当年德隆。

德隆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其实与海航非常相像,唯一不同就是德隆没有海航这种核心产业,而且缺乏管理能力,尤其缺乏投资管理人才,不断因为项目选择失误和项目运营管理能力不足而累积错误,直到资金链断裂崩溃。 其实德隆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额不过 300 多亿元,不到海航十分之一。就算加上委托理财、证券公司三方协议委托投资、非法集资等等也不过 1200 亿不到海航四分之一。他们失败主要还是管理能力不足的失败。 海航这种扩张模式银行是有想法的,他们认为股权投资在企业存续期是无法收回的(除非非法抽逃资本金),当然企业破产或倒闭清算也能抽回一点,如果用有借贷期限的银行资金去当资本金并购企业,就可能出现坏账,而且一般情况下,企业经常用股权抵押融资,等于放大财务杠杆作用,进一步增大风险传染的范围。对银行来讲,唯一出路就是股权转让套现还款,但是资本市场天然的起伏震荡导致这种套现存在不确定性。所以银行一般不会提供并购资本金,只会提供专款专用的一些贷款。这也导致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很困难。

张瑞敏在反思自己产融结合失败的时候,说过:产融结合前提是实业要做得好,现金流要好,而不是靠金融业的资金来哺育实业,相反倒是实业强大的现金流可以为金融的运作提供强大的支持。例如通用电气不做金融,它庞大的现金流就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就不能创造最佳的组合收益率。

中国搞多元化投资,搞产融结合的企业基本都不具备条件,都想从金融套钱来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似乎是唯一目的,从来没想过扩大规模干什么,这样盲目进入金融业,不但搞不好金融业,反而会拖垮实业。这代表了目前国内企业家对多元化企业运营管理规律的最高水平的认识。 对通过并购扩张太快的集团,还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由于人才限制,经常不得不将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职业经理人,如果这时监控机制和管理经验不足,并购代理成本将高得无法想象(这也是血的教训),在多元化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涉嫌非法侵占、挪用公款被判刑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实在目前信用状况下,对职业经理人如果没有精密的约束机制,企业规模越大,产业的行业分布和空间分布越分散,就越容易出现代理人危机。而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企业。所以我的经验是尽可能不用空降兵,全部人才内部培养,这样可以保证文化一致,减少磨合摩擦,也减少铤而走险可能。

3. 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原则(略)

4. 感想

这么多年的海航扩张历程表明:行业重组的的增长潜力有限。

海航多元化开始时假设:通过注入管理和资金进行行业重组就能获得高额利润。现在看来没有实现。

因为目前中国的市场竞争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大多数行业壁垒尚未形成,单纯依靠并购同行业的企业,依靠规模和某种程度上的垄断来抵御外来者或者新进入者的威胁根本做不到,一旦竞争白热化,高额利润存在的基础就消失了,并购前的利润预估和现金流量假设将全部落空。

因为在大多数行业(例如物流、零售、旅游、房地产等等),海航缺乏技术优势,最多在产业链协同和营销上有相对竞争优势,但这并不足以保证获得超额利润,一旦竞争加剧,利润随着进入者的蜂拥跟进而消失。所以多元化很容易进去,但是要立足相当困难。 所以海航这种扩张模式,必须有一个很好的按部就班的战略计划,不能只有急功近利的做大做强口号。例如进入一个新行业,应该首先有核心企业,再有几个核心关联企业,打好基础,储备好相关人才,然后才能并购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如果没有核心企业,并购的结果必然是一堆散件,而且再也无法组装成整体,不但增加财务负担,也会导致资源整合失败,运营管理失败。如果企业人才、资金、物质资源积累不足,主要企业领导人的知识、精力、经验都不足,企业又缺乏协同经验,缺乏资源整合技术,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失败便不可避免。 而且选择这种模式还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清楚自己靠什么增值(赚钱),如果不清楚这点,就是在玩命。 在决策并购一个项目之前,必须非常清楚可以在那些方面帮助所并购的企业提高运营效率(例如改善管理,改变业务模式或改变业务网络),可以在那些方面帮助所并购的企业开发新的盈利模式或寻找到新的商机或开发新的顾客群或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可以在那些方面帮助所并购的企业防范风险。也即去并购别人,必须有能够让别人起死回生的金刚钻,或者是有管理能力,或者有市场容量或市场网络,或者有产业链协同,最差也得有足够的现金流。

这样在决策并购项目时,实际上是在计算和评估自己的现金流储备、人才储备、管理模式经验储备、业务展开组织准备等等能力是否足以应付并购项目所需,没能力,就不要揽瓷器活,否则必然自己走进深渊。

这种评估其实是一个内部刹车机制,需要集团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专业沟通、协同和合作非常好,公司高层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要有共识,组织上要有合理的分工和清晰的职责定位,绝对不能依靠某人聪明才智独裁,一人独裁的后果是一旦决策失误,没有任何拯救机制。

这其实才是管理水平比较高的企业的标志,也即高层决策者能够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保持平衡,外部规模扩张与内部风险控制之间保持平衡,也能在内部实现各司其职,互相控制,互相监督。

另外一个体会是产融结合的多元化,金融业的风险会转移和传染整个集团。海航金融业除了为集团扩张提供资金外,另外一个主要功能是利用金融产品把企业一次性的大开支尽量摊平到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减少短期巨额支付所带来的冲击,使企业能够缓冲危机(例如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但是一旦金融业自己出现危机,会立即传染所有企业,因为金融业为扩张提供资金,必然会刺激事业部门不可遏制地进行扩张,如果扩张后不能有效整合产生现金流,就会拖累金融业务,导致资金来源枯竭,实业也随之消亡。因为在中国,企业一旦爆发任何支付困难,都立即会演化成兑付危机,对整个企业集团产生信用危机,意味着企业控制的信托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上市公司都会牵涉其中,从上市公司到金融机构都可能连锁破产。 所以没有平衡制约机制,一味的猛冲乱打的企业都会死掉。

最后,运营不能严重违法和违规,例如操纵股价和虚假信息披露;非法集资;偷税漏税等等,这些行为将使企业运营具有高度投机性,并蕴涵高风险,对企业员工带来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极大的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文化塑造和企业长远的竞争力。

近几年来,我从局外观察,海航的财务管理似乎有一点操切和急躁,丢掉了一些稳健,也破坏了现金流量平衡的原则,开始过度扩张,结果在 2012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经济滑坡影响,海航的借钱并购扩张模式出现一些问题,企业陷入全面亏损,现金流接近枯竭,不得不开始收缩扩张步伐,放弃了许多花费大成本获得的项目,例如放弃了重组匈牙利航空。累计关停并转子公司超过 260 家,撤消了北方、华南、西南、西北和上海等众多区域总部和平台公司,占当时下属企业总数的 40% 左右。

这种收缩方式是典型的断臂求生模式。当时他们收缩的原则是:对市场占有率达不到 14%,人均利润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的,没有核心企业、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投资方向立即放弃。最典型的收缩例子是海运板块完全重组,撤换所有负责人,调整所有企业规模和投资项目。在 2010 年时,海航下属的海运业规模上已在国内居第三位,仅次于中远、中海,拥有近 100 条船。但是由于对海运行业周期判断失误,在低谷期拿了大量高成本的航线和运力,导致严重亏损,结果团队几乎全盘更换,也引起内部反弹,有被撤职辞退的海运板块高层的人士将相关内部文件在互联网公开以表达不满,引起一些法律纠纷。例如裁掉了天津海运,天津海运包括集装箱运输、散杂货运输、能源运输、船舶与船员管理等多项业务,运营各类船舶逾 40 艘。当然快递业这种依靠人海的企业也被放弃了。

以我的经验来看,决策当初认为的理想并购项目,经常因为人才问题,整合不好,在几年内不盈利是很正常的,结果经常导致现金流量平衡出现意外,导致整个集团举步维艰,甚至陷入财务危机,这时如果事先没有足够财务储备,就只能铤而走险,依靠高成本短期融资弥补。

这场危机导致海航借钱扩张模式受到广泛质疑,因为**并购的大量项目往往只带来账面资产的迅速扩张,由于整合力量有限,再加上萝卜快了不洗泥,没办法消化并购项目,大量项目不但不能贡献现金流量,反而成为吞金兽,而且有大量资产都是不易快速变现的不动产,导致现金流量平衡严重出现问题,运营资金迅速枯竭。**现在只能看他们自我调整能力了。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海航金融板块自己不够强大,不能支撑集团这样的体量。海航金融业板块业态不齐全,主要是一堆规模不大的租赁公司,还有一点小规模的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也有一点担保、证券、信托等等公司,这些企业规模都不大,**缺乏最重要金融机构:有点规模的商业银行。**所以海航金融板块起不到为集团提供资金的作用。海航金融板块发展不起来,主要受政策限制和自己操作能力不足的限制。海航本来设想是拥有同业拆借、贷款、吸收成员单位存款、发行债券、项目融资、金融租赁、消费信贷等等业务内容,但这些设想发展不顺利。

未来海航怎么走,谁也不知道,显然海航不会成为一个纯粹的买卖企业的投资集团,通过把下属企业资产证券化出卖来盈利,也即从卖产品和服务改为卖企业。如果继续走产融结合道路,在一个集团内建立实业与金融业之间的防火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因为现在规模已经很大了。

知乎用户 太沙基 发表

海航硬撑了 3,4 年,终于破产了,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公司破产有三种方式,破产清算,破产和解,破产重整。

破产清算指把公司还剩下的资产算一下,桌子椅子该卖的卖了,最后大家按比例分钱;

破产和解指公司和债务人达成一致,原来你投资我的钱打个 1 折拿回去可好?1 折不行,最多 2 折,不能再多了;

破产重整就是大家都坐下来,想想办法哪里可以骗可以偷,找些韭菜来接盘,自己全身而退。

海航现在的情况走的就是第三条路,重整。

中国民航官网也发表了声明,意思是对公司运营,员工就业,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听上去破产很吓人,但是重整两个字又赋予投资人,员工,以及整个社会无限希望。

万一重组成功,岂不是又是一条好汉?

很遗憾的告诉你,海航是个死局,没得救,拖得时间越长,损失越大。

在 2013 年之前,海航就像一个暴发户,看谁不爽,一个字,买!

海航集团将原有八大板块调整为航空、物流、资本、实业和旅游业五大板块,随后不断扩张商业版图,业务囊括了航空、酒店、旅游、地产、零售、金融、科技和传播等诸多业态。

但是这些扩张的钱都是问借来的呀,花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

到了 2017 年下半年,靠杠杆并购的海航总资产已经超过了万亿,以 530.353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登上《财富》世界 500 强,位列 170 位。

它就像极了一个贷款买豪宅的打工人,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工资不够还房贷了。

怎么办?拆东墙补西墙,把希望寄托于将来的营业收入。

2017 年 11 月,海航发行美元计价债券收益率达到 8.875%,债券期限为 363 天;

同年 12 月初,海航控股和云南省政府合资成立的祥鹏航空,发行了为期 270 天的人民币债券,利率同样高达 8.2%。

人民币 8.2% 收益在 17 年或许不算太高,但是美元计价 8.875% 几乎是丧心病狂了,这样一通操作立刻触动了投资界的敏感神经。

直到 18 年 1 月 18 日,海航董事长陈峰终于承认公司资金流动性出现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这之后,海航就进行了一些列资产处理,努力降低自身负债。

出售悉尼的写字楼,2 块香港前启德机场地块,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的写字楼,抛售德意志银行的股票,抛售希尔顿的股票……

2018 年累计处理了 3000 亿元的资产。

此外,海航还大肆发行债券,比如与太平洋证券合作,发行 100 亿元公司债。

本以为这些钱可以迅速解决海航的债务危机,没想到这只是杯水车薪。

当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很容易饥不择食,昏招百出。

同理,海航也是,它开始投入 P2P 行业,想迅速融资。

据不完全统计,海航在 2018 年一共参股了 7 家 P2P 平台,分别是立马理财,呼啦贷,金牛座,微金所,聚宝匯,前海航交所,惠人贷。

大家都知道 P2P 这东西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短期,二高息。

一般 P2P 投资人最喜欢 1-3 月的标的,超过 6 个月的市场就很差了。

所以海航为了腾挪资金,开了那么多马甲号,为的就是把资金错配,一方面可以用来还清自己到期的债务,另外可以按时兑付投资人的本息。

但是 P2P 的高息,要了海航的命。

以前海航交所为例,它给到投资人的年化利率是 15%。

这么高的利息,就算是正常经营的海航都没法完全覆盖,别说现在自身负债累累,苟延残喘拖时间罢了。

要知道,P2P 只是一种垃圾债,正常能在银行,证券里面融资的,周期长,利息低,谁会去 P2P 融钱?

果然,情况越来越糟,到了 2019 年出半年报的时候,海航的负债不降反升,负债率上升到 72.07%,同时还有 7000 多亿债务待偿还。

偏偏 2020 年一开春又是新冠疫情,双重打击让海航彻底崩盘,最后 2020 年 2 月 29 号,海航彻底认输,求海南省政府接管公司。

但海航的问题不是公权力能解决的,也不是靠优秀的运营能力就能起死回生。

海航和其他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一样,能救它们的只有一个字,钱。

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海航就像没有拔管子的癌症患者,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别说海南省政府,哪怕是美国政府,都无济于事。

那么会有投资人在政府的干预下,继续给海航注资吗?

其实是有的,2020 年 4 月,央行同意为海航集团新增贷款,具体金额海航没有披露,这笔钱被用来支付工资,航油,航材等费用。

然而我想强调的是,这些费用都是沉没成本,并不足以令海航开启新的业务,重新做人。

换一句话说,从投资的角度看,这些钱其实是扔在水里的,而且一点响声都没有。

而那些继续贷款给海航的银行就很不厚道了,它们把海航的债权打包成理财产品,向平头老百姓出售,最后钱回不来了,让老百姓自己承担风险。

还记得前段时间工行 40 亿理财暴雷的事么……

现在中国民航的回应也非常清晰,理财兑付这事,投资人自行处理,顶多相关方面将专门设立投资人的债权申报渠道,以保障投资人能够及时准确的申报债权。

至于结果,emm~~ 大家 P2P 暴雷可拿回过钱?

重整前海航集团正在处理的投资人诉讼已经超过 1000 起,金额达数亿元,就算有钱兑付,一定也是先满足银行,券商,中小投资人永远是垫背的角色。

最后,从海航破产这事说点小启发吧。

千万不要相信任何陷入债务危机的人或公司可以涅槃重生,根本不现实。

他们的一切腾挪手段都是在拖时间,给投资人制造各种假象,让自己可以退的方便一点。

公司也好,个人也罢,都是这个套路。

所以一旦发生债务危机,一定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去讨债,讨多少算多少,别谈什么感情,在钱面前感情是多余的。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相信债务人的花言巧语,继续追加投资,想把过去的沉没成本捞回来。

公众号:【头部大号】

茶余饭后,酒足饭饱,闲谈,聊天,吹水的谈资,看这就足够了。政治,历史,经济,科技,社会,深度解剖,吹两个半小时没问题。

知乎用户 七叔 发表

有一个关键词大家要注意,此次海航走的叫破产重整程序。

大家都比较熟悉破产重组,破产重整是不是一个意思?

并不是,这个破产重整,可厉害了。

破产重组不是法律程序,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协商都是自愿的,没有任何强制。比如,谈判的时间、债权人的清偿率等等,均是自由确定的,没有法定约束。

破产重整可就属于诉讼程序的一种,进入重整之后债务停止计算利息。

划重点,债务停止计算利息。海航集团之前的债务是多少来着?7000 亿?这样重整的法律保护过来,起码可以让他失血少一些。

虽然我觉得这个数字的多少,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吧。

更重要的是,企业破产法赋予破产管理人对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享有解除权,管理人行使这种解除权不属于违约行为,企业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上面这段最后几个字,要牢记。

债权人只能够依据公平原则,主张实际损失赔偿,属于普通债权。所以,这样的权利使管理人在谈判中享有主动权,可以使管理人解除所有不利的、无收益 (或收益低)、成本大的合同,极大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

然后,重整方案,并不需要所有的权益人同意,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只需要 “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即可,在某种情况下,即使重整方案未能取得三分之二以上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法院仍可以强行批准重整方案。

反正这样下来,海航算是能浴火重生了吧……

1 月 29 日下午,一张环球时报的总编胡锡进发布的推特截屏,在社交媒体中流传,该截屏的内容是:海航集团的运营即将结束,随时可能宣布其破产和重组的消息。

从去年开始,海航集团就不断传出可能会被拆分或重组的传闻,但传闻始终还只是传闻,并没有变成现实。

半小时以前,海航集团正式宣布:破产了!要开始重组。

其实如果你关注近期的新闻,会发现海航集团的破产重组,早在几天前,就传来了讯号。

2021 年 1 月 22 日下午,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进驻海航集团 11 个月后,发布了首个公告,向市场传递了信号:海航集团风险处置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关键时期。

1 月 26 日下午,根据海航集团官网消息,顾刚同志当选新一届海航集团党委书记。海航集团公告确认了新一届党委成员。划重点:海航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原党委书记陈峰落选新一届海航集团党委委员。

1 月 27 日,新世纪评级发布关于下调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债项信用等级并将其列入评级观察名单的公告,发行 30 亿的 “15 海航债” 去年曾一度出现兑付风险。

1 月 29 日 10 点 54 分,“15 海航债” 在上证固收平台上以 1 元净价成交 470 手,成交 47 万元,见识了前所未有的低价。而这也使得该债券稳稳排在成交净价最低价首位。其上个交易日 27 日成交净价还在 50 元,今日却只以 1 元成交,有些不可思议。是报价错误还是其他原因,值得持续关注。

1 月 29 日 16 点 04 分,胡锡进发布推特表示:据我了解,海航集团的运营即将结束,随时可能宣布其破产与重组的消息。如果说陈峰的落选是一个信号的话,那么胡编的说法,应该能算是实锤了,只要后面等着新闻公布即可。

1 月 29 日 17 点,有消息称海航集团正在召开全集团的大规模领导干部会,包括香港航空、首都航空和天津航空在内的全部子公司均有参会。

1 月 29 日 17 点 21 分,正式新闻出来了:海航集团申请破产重组!

2021 年 1 月 29 日,我集团收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的《通知书》,主要内容为:相关债权人因我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申请法院对我集团破产重整。
我集团将依法配合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积极推进债务处置工作,支持法院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这一公告发出意味着海航集团整体风险化解按破产重整实质推进。

根据海航集团的发债报告,截至 2019 年上半年,海航集团有 7039 亿债务待偿,其中 1731 亿短债需要在一年内偿还,手头非受限现金已缩水到 406 亿元,远不能解决偿债危机。

有知情人士表示,对于海航的重组,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后续会有包括国有资本在内新的战略投资注入到 “新海航”,但海航集团仍将保持民营主体的性质。

有市场消息称,由于航空运输业专业性较强,因此海航集团未来可能会从包括国有 “三大航” 在内引入专业管理人才来保持公司在业务和发展方面的稳定。

受到疫情的影响,即使国内的航空业出现一定程度复苏,但考虑到巨大的投入,航空公司依然损失惨重。根据中国国航刚刚发布的公告,预计 2020 年净亏损约 135 亿元至 155 亿元。

不过海航这次开始重组,手头上有海航机票或者是金鹏积分的朋友也不用太担心,应该会有其他的航空公司给兜底的。毕竟,航空业务在海航集团内还是主业,优质业务。

据介绍,海航集团现在是进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是一种保护措施,而非破产清算:

破产重整重在重整,企业法人资格不注销,继续存续,企业并不关门大吉、退出市场,而是通过对债务人企业实施债务、资产、业务、股权、管理等全方位的重组,找准企业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善公司治理机构,化解公司债务负担。
让企业法人资格不注销、继续存续的同时可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实现对企业的挽救和重生。因此,破产重整中心不在 “破”,而在 “立”,也可以看作 “重生”。

知乎用户 松鹤​ 发表

早就该破产了

王健弄出的窟窿多大,没有人知道,陈峰回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疫情可以说救了他一把,他隐瞒了集团真实的债务情况,向国家求助,把烂摊子甩给政府,顾总进来摸清了海航的家底,在卖完优质资产后竟然还负债 7000 亿,真是硬着头皮推进处置方案,他一个月薪 1 万多的人给这些年薪千万的擦屁股,心情可想而知。

海航这个品牌在市场上认可度很高,中高层领导虽然烂,基层员工还是靠得住的。

现在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当时风光的时候集团领导都在吃肉,员工也没喝到汤,现在已经破产重组了,希望能妥善解决理财问题,对这些员工好点吧。

知乎用户 快乐天使 发表

看到海航集团破产重整的声明,其实并不惊讶,因为对于海航这样的企业来说,依旧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故而在各方利害关系人协调之后,搞完审计评估,就可以开始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进行业务上的重组和债务调整,从而帮助海航浴血重生。

跟破产清算不一样,于债权人而言,参与破产重整可以让自己借出去的钱更有归还的希望;于股东而言,如果清算股价或许一文不值,参与破产重整则可以东风再起,总有一丝希望;于重整投资人而言,是难得的一次投入资金换来公司的控制权或相对高比例股份的高投入产出比投资行为。

希望本次破产重整可以实现债权人、股东和重整投资人的利益均衡,从而让海航集团浴血重生,后面该给各位债权人还钱就还钱,该承担社会责任就承担起社会责任。

附上海航集团董事长顾刚昨天晚上发给全集团的一封家书吧


一封家书:

全集团的家人们:

大家好。现在是 1 月 28 日的凌晨,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在北京,不知道是不是降温了,今天窗外的风真的是在呼啸。

这一次我来北京,准备去给相关机构汇报我们接下来要正式启动的工作。刚刚,还在海航大厦加班的清华同志给我发了三张照片,是我们全新的完整版的几家上市公司及集团公司的股权关系树状图,每一张都近三米。她说:“组长,看清明上河图。”

我忽然有些感慨,明天要发布公告了,方案真的要开始落地实施了,努力了近一年,战斗的冲锋号真的就要吹响了。

所以,我忽然想说点什么,其实也是必须要说些什么的。我知道集团破产重整的公告一发布,全集团都会再一次陷入舆论漩涡,成为焦点,自然也有很多人会很难过很焦灼。

按原来的计划,明天下午五点公告后,要再一次召开超过千人的视频会,给大家说明情况,安稳大家的心绪。但我忽然觉得,我也必须要说点什么,让没有参会的我的家人们可以看到。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写一封给近 10 万名家人的信,即便前不久我要求集团和各公司人事部要给我们的家人们去一封感谢信,我也没想过,我会亲自动笔。

但是今天,在即将打响战斗的前夜,我觉得我必须要和我的家人们,我的战友们絮叨几句。我想这是不是也是我还不够成熟,没有做到每逢大事有静气。但我想,到明天下午那种巨大的冲击,我们可能很多人都需要像我这样唠叨几句,因为这种家人的唠叨,可能真的会让人心里有所安宁。

海航集团走过了 27 年,我非常有幸和大家能够共度这一年,而且是最困难、时刻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一年。我时常在大会上批评我们自己,但我又时常在外界表扬我们的员工和我们集体的努力。

很多高管问我:顾总,你到底批评我们是真的还是在外边表扬我们是真的。我说,都是真的。每周开例会的时候,想起这一周工作的艰辛,想起过去那种野蛮生长挖下的要处理的一个个大坑,想起我们很多过去决策的粗糙,想起要研究一个个被别人利用商业条款灭失掉的资产,我就会充满愤怒和不满,这么好的一个集团怎么就走到了今天?

但每次和领导汇报,和支持我们的商业伙伴交流的时候,我就想起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近 10 万名员工大家一起不离不弃,默默的共同努力,只是希望这个集体能够活下去,我就常常被大家打动,我就觉得充满了斗争精神,不想听外人对我们一点点的批评,嘴里说出来的就全是表扬的真心话,因为我自己常常说着说着,也被我自己说出来的话感动了。

过去的一年,真的很难。我们很多人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一场如此百年未遇的疫情如此严重的影响我们,让雪上加霜的海航真的一下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即便没有这一次疫情,我们也很难再走下去了。但我们也依然坚定的踉踉跄跄地走到了今天,我们完成了方案,我们在漆黑的隧道里摸索了三年,走进过岔道,摸到过绝壁,但,这一次,这一年的工作,真的可以看到隧道口透出来的光亮了。

海航集团走到今天,取得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问题的积累也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的,集团经过病在腠理,深入肌肤,而今几乎膏肓。所以,不置之死地已无法重生。

我们经过了无数的推演、争吵,熬过了无数个通宵,得到了众多机构支持、贡献的智慧,只有破产重整,我们才能够迎来新生。

所以明天,我们就要被申请破产重整了。

但是,我们这么辛苦制定的方案,目的不是破产,而是重整。

我们所有的煎熬,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重整成功。即便我们的方案思路通过了,我也知道很多人依然充满了质疑和怀疑,因为海航的问题太多了,这样情况下的方案太大,太复杂了,操作的困难太多了。

但我依然对下一步工作充满了信心,我相信这个方案一定能够落地,因为每一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身后的你们,因为你们也还在努力,我们更要努力的让每一个你们不会失望,这个既是我们努力的源泉,也是我们的动力所在。

更何况,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常常在例会上说,大家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很多年轻人认识不深,但是经过这次疫情,很多人都受到了洗礼,不用再去做解释,他们都发自内心的认为,中国共产党真的就是那么能、就是那么行。

而在这一次海航的风险化解中,有中央、海南省非常多的单位和领导干部,为了我们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倾听我们的诉求,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们去协调一个一个的机构,不厌其烦地按照我们的要求去讨论我们的方案,迎着各种挑战在法治的框架下寻找每一个可能性。

甚至就在今天这个凌晨,在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有好多位领导在给我们研究、签批和制定相关文件。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去努力,为了我们加了一个又一个班?他们又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为了海航的风险化解去替我们恳请别人的帮助?

那是他们的党性所在,是他们的情怀,既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风险能够得到控制和化解,也是希望海航所有的员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所以,如果不是对海航的重整充满了希望,这些人不用那么去拼命,那么去努力。所以,我们也要更努力更坚定,要对得起每一个在风险化解中支持过、帮助过我们的人,对他们心存感激、心存感谢,对得起他们的努力。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我们自己,包括我们的家人。没有我们不屈不挠的并肩努力,这些工作也就没有了基础。

所以接下来,希望我们继续战斗、共同努力,冲锋号已经吹响了,我们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前面就是曙光,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线光明,但是我相信太阳已经跳出了地平线,等我们走出隧道口的时候,迎接我们的一定是艳阳高照。

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春节,我们迎来了又一个艰难的春运,在方案实施的时候,我们还要面对着运营的挑战。但是新年就意味着新的希望,而我们的希望,就在前方。

所以,请我们各自坚守岗位;

所以,请我们再耐心一点;

所以,请我们一起再打一场硬仗;

所以,请我们一起对未来充满希望;

所以,请我们一起祝愿大家和家人:新春快乐,吉祥如意,凤凰涅槃,展翅高飞!

顾刚

2021 年 1 月 28 日


知乎用户 赤可 发表

原来有家地主,家里有块地,地方挺穷,但是地主脑瓜子好使,地不好买牛耕,刚开始跟钱庄票号借,买了几头牛,产量上去了。

地主就跟乡亲们说,我牛好,来给我干活吧,保证比你自己种地好

乡亲们就来了,地主又跟钱庄说我现在地好人多,再给我点钱买牛,钱庄看生意好就给了

没想到地主不但买牛,还买地,还盖房子。钱庄一看地主日子越来越好,和乡亲们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最后地主不但做地主,还买奶牛,和牛,甚至买汗血宝马。

而原来的地里还是那几块地,那几头牛。

但是乡亲们看他生意这么大,还哪管他是地主还是财主,反正你有钱你做主

当奶牛不产奶,和牛吃不惯,汗血宝马只能看不能干时

地主找钱庄说,钱还不上了,乡亲们不好意思了,要不你们让我跟你们一样当贫民,要不你们接着让我带着几头牛做地主还钱

思来想去,还想让他还钱

于是地主又做回了地主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知乎用户 G1 不停 发表

更新

海航控股 29 日晚间公告称,公司预计 2020 年度净利润为负,并将导致 2020 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公司 2020 年度经审计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根据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将在 2020 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月 29 日晚间,在海航集团发布破产重整公告后,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海航控股(600221.SH)、海航基础(600515.SH)、供销大集(000564.SZ)也公告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据我了解到的消息,2019 年年底,某红圈所破产部门律师就已经开始入驻海航集团对接相关的业务了,因为当时的海航集团资产负债表就已经露底深陷危机。

不过,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债权人的要求是破产重整,也就是还有妥协的机会,毕竟海南航空作为一家国内前列的民航公司的价值还是很被看好。

据了解,破产重整的方案建立在海航集团海南省联合工作组(以下简称联合工作组)摸清海航底数的基础上。联合工作组自 2020 年 2 月 29 日进驻后,花费数月时间对海航集团及旗下两千余家企业的资产、负债、关联往来等逐一核查,理清了整个集团的资产底数、管理结构、股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随后联合工作组根据海航集团整体债务风险情况着手制订破产重整方案。因海航集团股权、资产、债权债务结构复杂,为最大可能保护各方利益,经多方多轮磋商,形成了海航集团整体风险化解方案。
该方案按照 “法治化、市场化、可操作性” 原则,获得相关部门对破产重整思路的理解和支持,并向绝大部分债权机构进行了介绍,被认为是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后续各阶段工作将严格在 “法治化、市场化” 的要求下按程序稳步实施。
具体实施过程中,三家上市公司在提交破产重整申请后,需要经过证券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核查论证并出具相关意见,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后,由相关地方人民法院受理。
海航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将通过债权转移、股抵债、留债展期清偿等多种方式降低负债水平,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资金支持,企业能加速重回健康发展轨道;采用 “时间换空间” 的策略,给予企业一定发展时间,股权价值也将进一步提升。

[1]

参考

  1. ^ 方案确定!海航集团按破产重整实质推进 https://xw.qq.com/cmsid/FIN2021012900754006

知乎用户 郭律 Esq​​ 发表

谢邀。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是觉得在获得注资,联合工作组入驻后,大家以为暂时稳定了,可能会有一个更为平和一些的长周期解决方案,没想到在这个时间倒下。

情理之中是债务规模确实太大,加上疫情影响,世界民航市场短时间内有个大幅度改善已不可能,政府也总不能无止境的输血填这个无底洞吧。

再者,国家已经频繁的释放信号了,要有底线,不允许裹挟政府搞 “大而不能倒” 这种事情。

最后,市场的事情还是要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知乎用户 Martin Ma 发表

我这就是扯闲篇了,我对海航还是有感情的!

去年四月份,普遍没复工呢,天天跟家水知乎,好不容易有个案子吧,就是海航的投资人。

这人恨不得一家人的钱都在里头:

总债权一百多万吧,他自己就是海航的员工,还介绍了另一个他的同事一起来委托,谈好了费用,签好了合同,就差打款了,法院不受理了,心都碎了。

你们知道那时候法院对海航案件的态度吗?我签约前那是做了功课的:

那时候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全国没有任何一个法院(敢)受理海航的案件,更不敢定性。

按起诉材料不得不受理的法院,一定会有各种理由把案子推走,民诉法规定,只可以移送一次。

那时候我记得还和客户商量,优先到朝阳法院试试,有困难了再想办法,他也随时和我同步维权群里的消息。

再看看这些维权人士们,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维权可以如此有组织有纪律,关键还有专业度。

我起诉状都写好六份了,维权群里出了消息,朝阳法院只收材料不立案了(p2p 案子多到一定程度,但还没有定型为刑事案件时候可能会这样,真定性以后就直接给你指路找公安局了),那时候是两会前夕,维稳吧。

就这样,忙活了一周多,纯白忙活了,不过四月底以后收入就恢复正常了。

这段经历就浓缩为这个答案了。

祝投资者们尽可能挽回损失吧。

知乎用户 陆骏秋律师​ 发表

2016 年从海航集团总部最热门的部门证券业务部离职,我当时走的时候是海航的全盛期,简直不要太辉煌。当时不算境外,旗下上市公司有 11 个,总部就 100 来个人,我们部门 20 个人年会抽奖最差是 iphone,次之是 macbook,一等奖 1 万美金,年终奖 4 倍,说 10 年内冲进世界 500 强前 10。部门同事的项目奖金 20 万左右。总经理一单项目奖金就是 50 万,各种福利待遇很好,基本陪领导把海口的饭店都吃完了也没花过钱。作为一个半国企性质的公司,真的是很好了。我刚进部门半年,我们部门带头就做了当时全中国第二大非公开发行,然后一年金额比一年大,全是百亿级别的。当然我只是打打杂。

我就不匿名了,我估计同事都知道我是谁,哈哈,那会和陪部门总经理见 CEO 和董事长吃饭,我就是抬酒的小喽啰,去仓库什么茅台,怀酒随便拿的。

记得海航 20 周年庆典时,当时政府也来了很多人,还来了两个前副国级领导,我作为部门接待,接待了海南省的省委书记。我这个小喽啰都接待这么大的领导,当时来的人员级别可见一斑。整个集团在国内都是风头无二,总部校招招聘标准迅速提升到国内前 10 和世界前 30。没有自豪感是假的。

所以我离职时不光是我们部门,集团其他同事全都震惊了,觉得我是傻的。我离职了再想回去也不行,会因为不符合标准被筛掉。但因为我也不是因为别的原因离职,纯粹自己太傻太年轻,想出国留学。

然后我离职后不到三个月,总部集团全体涨工资,部门同事的工资就涨了 3 倍,我那叫一个后悔。(ps 现在也挺后悔的,毕竟即使到今天,那个部门也是海航最好的部门之一哈哈哈)

然而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没办法准备了大半年考试和申请,最后穷困潦倒的踏上了留学之路,然后又在美国吃了好几年苦,才刚 Master 毕业一年半(穷学生)。

但是对我而言,海航的感情是很深的,我刚毕业就去,然后在这个平台最辉煌的日子里,在最好的资本运作部门见识了很多大佬的操作,让我长了不少眼界,也叫我这个从西北五线县城出来的小孩有点想继续走不一样路的勇气。

那会员工信托 13.5% 的年化利率,我家人都买了,保证本金保证兑付,连我妈的同事都求着要一起买。

后来就出了万达和海航的海外并购监管,银行信贷截断,那会我已经在国外了,我在纽约时代广场旁边路过还有 HNA logo 的大楼,我高兴的和同事炫耀,有一种归属感,但是得到回应说那个楼已经在出售了,logo 很快就撤掉了。

我和同事一直保持着联系,结果同事和我说他家全家亲戚积蓄的 300 万存员工信托不给兑付了,他准备起诉公司拿回钱。

再后来就是王健大老板出事,资金链断裂,连我之前的部门总经理都走了,之前还是他帮我写的推荐信。在纽约时有一个之前办公室的同事来纽约办公室出差,一起吃了个饭聊了会天,那会他已经熬成中心经理级别了,工作量很大,来出差算是一种休息。然后和我说现在集团压力很大之类的,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总部至少还算稳定。

后来我就有一种恍惚感,真的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我离职时我爸妈把我骂得狗血喷头,但是现在觉得我现在也蛮好的。虽然也不是什么有出息的人,但是也能养活自己,虽然没以前那种天天对着几十亿大项目的感觉,但也有吃有喝。又是真想说,不是你的能力,是平台的能力和机会。

去年疫情海航又雪上加霜,不知道以前那些不太联系的同事都怎么样了,还在不在集团。我关系好的几个都离职了,但是也都去了很好很大的别家公司。毕竟那些大的几十亿项目的经验是真金白银的,海航刚开始出事,我听一个上海的基金公司老板说有一大批从海航跳槽出来的精英。

有时候觉得,起起伏伏都是说不准的,活在当下就蛮好的,但什么事也别看得太死,非典时海航一样差点死掉,谁知道不到几年就那么风光?这次疫情后,海航再来一次起死回生也不是难事,希望一切都好。

知乎用户 mimo 发表

海航是中国最让人看不懂的一家公司,不只是国际专业投资者,国内的也看不懂,有很多个搞不懂。随着债务太多,很多国内外投资者、媒体都对这家神秘的巨无霸公司失去了新鲜感与兴趣。

1、早些年包括国际专业投资者,搞不懂它的股东是谁,这家公司到底是谁的?可能很多专业投资者及普通人到现在都不太清楚,模模糊糊的。

2、搞不懂它为什么、凭什么那么财大气粗,能从银行借到那么多钱搞全球收购。

3、海航是生意就做,特别能花钱。没人搞得懂它的多元化投资边界在哪里,基本上哪行哪业都买都做。小到一个饮料瓶盖子、大到飞机制造都想插一脚。

4、海航是一家慈善、公众公司,慈航公益基金海外注册。公司创始人与高管捐赠了自己的股份。明明是一家商业性的公司嘛,又成了慈善、公众性公司,搞不懂。

2020 年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平均每家亏损 100 亿。海航做为第四大航空公司,再加上海航担保多、利率高、短期债务多,估计差不多也近 100 亿。

这几年国际整体经济不景气,卖资产难卖高价,海航想要回归主业,化解债务,难、难、难……

知乎用户 邓岐山 发表

顽劣的猴子最终不是被佛祖困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而学乖了么?

中国作为世界上综合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从一穷二白到坐亚望冠,没有带血的资本原始积累,依仗的正是卷翻全球的勤劳中国人。

无数产业工人背井离乡,无数即使 996icu 也在所不惜,誓要在城市扎根,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债务前行的人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在为国家资本积蓄力量。

所以丝毫不用替海航的倒下感觉惋惜,就像蚂蚁那种基于大数据和隐私、鼓励借贷进行财富掠夺的行为一样,最终只会迎来监管铁拳的末日审判。

揭制资本大鳄,就是对打工人最好的保护。

下一个又是谁?

好日子一去不复还了,哭吧。

知乎用户 作品 9 号 发表

哎,见多了就不奇怪了。

大危机下,很多久负盛名的企业都会轰隆隆的破产……

前两年,海航还是全国民营企业里营收排名第二,仅次于华为的杰出企业,今年就落得需要破产重整。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己加的杠杆,得自己承担……

还是巴菲特那句名言,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很明显的,海航以前一直在裸泳,只是没被发现而已……

知乎用户 老实人 发表

海航为什么会破产?

海航曾是中国民营企业 top2,仅次于华为,华为受制于美国开始收缩经营,新冠疫情只是压死海航的最后一根稻草。

1. 跟华为不同,海航是属于横向发展的企业,不需要过多的技术站稳脚跟,只需要投资,投资,再投资。海航巅峰时期拥有 700 多家子公司,控股 15 家上市公司,基本涉及全行业。

2. 华为的护城河是通信,海航的护城河是什么?没有护城河!没有护城河的公司就像没有根的树,没风还好,有风就会断,比如 ofo。海航破产的关键在于战线拉的太长了,收购了一系列像希尔顿,时代杂志这样的无关企业,成立海航技术给首都航空这样的子公司做后勤,一旦不盈利,很难去养活员工。

3.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像海航如此大的企业,风险控制却如同儿戏,± 也很难对管控,万一哪天和国外敌对势力共同做空大陆市场,其影响很难想象。

4. 这戏剧性的一幕似乎很熟悉,不知大家想到没有,海航扩张像极了战国时的齐国,灭燕取宋,伐魏攻秦,雷霆万钧。后面大家就知道了,墙倒众人推,最后只剩下一都。最后的海航也可能只是海航。

说一句题外话,新冠疫情对国内航空业打击很大。比如,大家熟悉的英雄机长所在的川航,资本负债率 93.1%,年前数据,现在至少 95%。还有国内正点率 top1,0 事故发生率的山航,资本负债率高达 98%(内部数据)。可想其他航的日子是多难过。

知乎用户 鲁东奇男子 发表

呵呵,赚钱的时候是民营企业,亏钱的时候是国企

非蠢而坏

知乎用户 xyPROBLEM9x 发表

海航债早已经不能兑付而展期了,申请破产重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魔幻的是海航的债券早就出问题了,评级公司在今年 1 月 28 号以前给的评级竟然还是 AAA…

新世纪评级公告,公司决定于 2021 年 1 月 28 日决定将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从 AAA 调降至 AA 级,将 “13 海航债”、“15 海航债”、“16 海航集团可续期债 01” 及“16 海航集团可续期债 02”债项信用等级调降至 AA 级,并同时将上述信用等级列入评级观察名单。

随便翻一个评级报告的定义 AAA 不应该是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嘛。。。

中国特色的评级公司评级严重注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每年都有一波企业上调评级到 AA + 或 AAA, 再过几年估计发债的城投公司都没几家是 AA 了。所以,投资者通过看评级报告评估一家企业的偿还债务能力基本是用处不大。

除此之外,再说一些其他的:

怎么看网红公司?

在海航出事之前,一些身边的朋友秉承着大而不倒的信念,为了拿高一些的收益率还是会参与海航不管是债权类还是股权类的投资,这就像滚雪球接力一样,大家都觉得后面会有人接盘不会在自己手上死掉,而且的确也有很多人从网红公司身上赚了不少钱。

我在很久以前,就一直坚持 “看不懂的坚决不投” 的底线,也曾经拒绝过海航系公司的相关投资很多次。海航系的东西即使在它风头最盛的时候也是说不清道不明,不懂得还是少碰为妙,你要的是人家的收益,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除了海航其实还有挺多网红公司也是一样的。

海航系都有哪些公司?

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实际控制人为海南慈航公益基金会。

跟据天眼查数据,海航集团对外投资穿透 3 层,旗下有 37 家上市公司,包括 12 家 A 股上市公司、3 家港股上市公司和 22 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其中 A 股上市公司包括海航 控股(600221)、海航投资(000616)、海航基础(600515)、海航科技(600751)、 海航创新(600555)、渤海租赁(000415)、凯撒旅业(000796)、供销大集(000564)、 桂林旅游(000978)、海越能源(600387)、ST 东电(000585)、亚世光电(002952)。

其他海航系的公司我列举了一些比较大的,比如:

营口沿海银行、天津航空、云南祥鹏航空、美兰机场、凤凰机场、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航资本、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西部航空。

怎么规避违约风险?

2021 年是信用风险的大年,今年不管投什么资产一定注意要防范违约风险。

一般来说,导致一家企业违约其实大体上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 行业不行

比如行业整体受政策影响较大,或者像去年的疫情原因,都会导致一些企业引发债务危机。

2. 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不行

需要关注企业近年来盈利情况的变化。

3. 公司经营策略出了问题

比如多元化扩张脚步过快的一些企业。

4. 企业资产周转出来问题

常见于一些商贸零售企业,资产周转效率过低。

5. 企业治理出了问题

比如公司股权分散,大股东和二股东不合,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等。

6. 企业负债出了问题

杠杆率过高、过度依赖外部融资,对外担保金额巨大等等。

7 实际控制人出了问题

比如被刑事拘留,突然死亡等。

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以上七条,但是很多时候如果问题已经明显的反映到财务报表那大多是为时已晚,所以很多时候要靠常识和经验,还有要特别注意审计结果和信息披露的瑕疵,提前防范风险。

最后,做个小宣传:

我的知识星球 “冰河洗剑的金融圈指北”_已经正式开始上线,_加入我的知识星球,你可以获得一对一答疑机会、你关心的金融行业的投资建议和求职指导、各种干货知识和招聘信息,期待你的加入~

知乎用户 冰河洗剑 发表

债务人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首要表征和表现就是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所以破产重整程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债务人企业的债务问题。针对债务人企业的债务,破产法给予了债务人和管理人灵活的制度空间,可以由债务人和管理人在市场化、法治化和同债同权原则下采取多种方式调整与清偿债务,实践中可以通过现金清偿、展期降息清偿、债转股、上市公司股票抵债、信托份额抵债以及债权人的债务豁免支持等方式,多种手段依法调整债务的规模和还款期限,确保债务人的债务可以降低至合理的、可承担的水平,实现债务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让全体债权人的债权最大程度得到受偿。

知乎用户 天使投资人 Adam​ 发表

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海航也算国内四大航之一,此前一直都是债务高企,到处并购,开通国际航线又大都以二线市场为主,依靠补贴维持,很多航线连国内三大国有航空公司都不敢飞。之前业内就有点担心海航资本扩张的模式了。

原来的现金流可以支撑,但疫情下,航空业本就首当其冲,没有了足够的现金流支撑,债务到期,终究是倒下了。但破产重整,对海航而言,也未必是坏事吧,大概也是目前情况下绝处逢生的唯一道路吧。

拒中国民航报所分析,破产重整制度与破产清算不同,其更侧重于拯救身陷困境的债务人,是指在企业无力偿债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保护企业继续经营,实现债务清理和企业调整,使之摆脱困境,走向复兴的再建性债务清理制度。海航最终选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则意味着理财产品的兑付(即广大投资人的此类债权受偿)或将纳入法治化、市场化轨道。这对广大投资人来说,也是一种公平、公正的处理方式,至少兑付会更加透明,也为兑付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海航的风险化解方案是在联合工作组联合第三方中介机构前期扎实有效尽职调查基础上启动的,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有利于在司法框架下、在管理人牵头下公平公正对待所有理财投资人,一视同仁,防止个别、偏颇清偿。

同时,进入重整程序后,投资人可以直接申报债权,避免通过诉讼仲裁程序的确权成本。海航集团理财产品涉诉、仲裁案件,被诉主体众多,且大多数案件通过一审、二审,维权时间长、成本高。投资人虽然赢了官司,但付出相关差旅费、诉讼费、律师费等精力和成本。进入重整程序后,投资人可直接向管理人申报债权,无需起诉。

最后,进入重整程序后,海航集团拥有协商大额债权人、引进战略投资人等更多选择,海航集团争取稳定、可持续的生产经营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将更有保障。相信这也给广大投资人带来更多的希望。

知乎用户 广学君​ 发表

我更好奇买买买的过程中,有多少资金流到了个人腰包。

知乎用户 我们在过渡 发表

其实还是挺唏嘘的一件事情,记得当年我毕业的时候,同宿舍舍友是海南人,还说起来,海航集团是海南的骄傲,在她的家乡,公务员和海航是他们毕业找工作时的首选。校招时,即使是在我们学校所在的一个北方城市,盛况也是空前的。

时隔也没有几年,时过境迁,海南岛发展越来越好,不过海航最终被庞大的债务拖累,正式走上了破产重整的道路,一个巨型集团,没有几年就到了这个地步,让人还是很唏嘘。

但是,就像人生一样,不破不立,你不承认跌倒,你就永远都无法爬起来。对于海航这样的集团,也是这样。之前两年一直是大家都知道,海航出问题了,那个很大的集团出问题了,但是呢,大家又都会觉得:没事,毕竟是海南第一大,政府不会不管的,公司不会破产的。本着这么一个理念,当然是不死不活拖拖拉拉的状态了。这个状态下,又有谁会愿意去投资呢?

所以这次破产重整,我认为,对海航来说,反而是一次新生,大家会终于意识到,海航再不努力是有可能彻底破败的,这时候的求生欲才是最大的动力。同时,这个情况下,也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方愿意投资~

知乎用户 小猫​ 发表

简单说一下:

破产重整≠破产清算,

海航集团≠海南航空,

机票照常售卖,飞机照常运营,

员工照常上班,工资照常发放。

随心飞、金鹏积分什么的全都照常。

重整只是为了甩掉包袱,

重新出发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

破产重整不是停止运营,航班照常进行。期待新的样子 ​,整个集团内重新调整,员工照常上班拿工资,不影响。

和海航打交道的那些年,海航内部结构混乱,立项随意,几百亿的项目说搞就搞,说停就停。大额采购没有监督,回扣严重。人员提拔特别随意。好多好多问题… 走到今天一点都不让人惊讶。除了海航航空,其他的都不可惜。

知乎用户 广州融资邱泽宇​ 发表

海航可以破产重整而不是清算有必然性:

1. 资产值钱,占有北上广深等核心商务机场大量航班时刻 – 航空业最核心资源。

【广东白云机场九组黄金时段航班时刻拍出超 5.5 亿元】

http://travel.people.com.cn/GB/n1/2015/1231/c41570-27998500.html​travel.people.com.cn/GB/n1/2015/1231/c41570-27998500.html

我国主要机场时刻都延续 “沿用历史时刻” 的原则,高峰时段近几年均早已饱和,很难申请新时刻。不能拿到时刻就无法增加在该机场的航线。

例如青岛航空在北京上海机场中,仅仅有浦东机场两对时刻,而飞往一线城市的航班都是商务客源充沛,收益最高的。

而海航创办较早,在北京首都机场、上海两机场、深圳、广州机场等一线机场均占有可观的航班时刻。

例如海航在北京机场占有 11% 的运力份额,按 88 个时刻 / 小时容量计算,海航每小时有平均 9 个时刻,全天超过 150 个时刻,市场价值超过 150 亿元。

除了北京以外,海航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西安等时刻紧张机场都有紧缺的航权。

2. 海航还占有北京 - 柏林、北京到波士顿、北京到西雅图等地的国际紧缺航权。

只要海航能延续下去就可以保住机场时刻和航权,公司由于对航权时刻这一关键资源的掌控,还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知乎用户 nesmto​ 发表

​直指内核。

货币市场变了,资本市场变了。

这个变其实不是大家想象的老生常谈,而是一个时代的变化。

货币激励政策变了。

世界各国都在印钱。所以大家都很恐慌,觉得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那什么是货币的激励政策呢?

举个例子,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或者疫情的时候、或者外面有贸易战的时候,政府需要把钱撒下去,刺激经济,有一句俗语,叫 “开着直升机撒钱!” 描述的就是货币放水。

在以前呢,这个撒钱的方式很简单粗暴,就是通过银行来放贷,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放宽贷款的条件:以前企业贷不到款的,现在可以贷了;以前可以贷 1000 万的,现在可以贷 2000 万了。

这种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并不是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贷到款,也不是最能解决就业的服务业才能贷到款,而是手眼通天的某些人才能贷到款。

所以你看,每次放水,往往刺激经济的效果不明显,很多钱直接就跑到大的金融集团去了,或者是跑到房地产市场去了,这些金融集团哪里有实业经验啊,只会乐于收购,去收购一些球队、电影院、商业中心、跑到股市坐庄。。。。。。政府使出十分力,落到实体经济上面只有两三分,这个货币的激励效果就很差。

中国的顶级经济学家是很厉害的,你别看他们没有拿过诺贝尔奖,其实是猥琐发育,他们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学习,很少犯严重的系统性错误。像美国 1930 年的大衰退,2008 年的次级贷这种级别的错误,中国更是一次都没有犯过。

另外一个特点是,中国是政经一体,经济政策的执行力更强,就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中国就要从 GDP 上面超过美国了。

2019 年到 2020 年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连锁反应,最直观的一个现象是,过去能够从银行系统拿到钱的一些大鳄资本,雪崩了。

康美药业、康得新、三聚环保、明天系、海航系、都崩了。

2021 年伊始,金融的很多地雷被引爆,你以为这是巧合?

明天系的西水股份巨亏 200 多亿,华夏幸福债务违约,方正集团破产重组,海航破产重组。

最早这一波从哪里开始的,大家还记得吗?是从万达售卖各地的文旅和酒店资产开始的。

其实不是这些金融巨无霸从银行拿不到钱了,而是时代变了,国家不再从银行系统放水了。

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都那么低了吗?同样也是时代变了。

公务员涨薪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几年公务员涨薪很快?

发达省份的省直机关公务员,年收入已经到了 20 万元左右。

前一段时间,清华北大的硕博生争抢杭州公务员的消息刷屏了。无他,杭州这些公务员的年收入已经上了 30 万元了。

新闻只是大时代的一个缩影,全国的公务员都在稳定的涨薪。

这是在用直升机精准撒钱啊。

公务人员也是消费者啊,有了钱干什么啊?消费啊,而且是精准刺激消费啊。

只有把钱落到每个人手里,通过用户的喜好来消费,才能真正把钱流入有竞争力的企业。

但是这里还有个漏洞,就是国家把钱撒到民间,但是有一个集团它有能力把钱再收上来放贷啊。这个集团就是蚂蚁金服。如果国家好不容易撒下来刺激经济的钱,又被一个集团集中化收上去了,国家岂不是白忙活了?

所以你理解了吧,为什么前一段时间蚂蚁金服被暂停上市?为什么整顿突然砍到了阿里巴巴的金融业务上面?

注册制

货币政策的另一头,就是让企业拿到钱。

刚才我讲了,过去的政策是通过银行对接企业。

现在股民被一轮又一轮的熊市教育的成熟了,注册制也该瓜熟蒂落了。是时候刺激股票市场,来对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了。

注册制之前,很多人都在担忧,新股大量上市,会不会崩盘啊?

这就是没有大局观了,从我上面说的国家战略出发,注册制不仅不会崩盘,国家还会为股市保驾护航。

所以你不要奇怪,注册制试行以来,基金突然有了海量的申购资金,然后基金把钱投入上市公司。

这就是股市的配置效率。

一边是大量的新股发行,一边是海量的申购资金,一边是股市的神秘上涨,你现在懂了吗?

海航倒下了,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投资的最高境界就是赌国运。

投资的第二层境界,就是看清楚经济大势,判断对货币政策的拐点。

我今天讲了这些,是想让我的读者们看清楚经济形势,不要在大时代面前,患得患失。

货币政策的改变已经打开了长期牛市的上升空间。

我们要顺的,是国家崛起之势,是牛市远航之势。

不要因为历史的偏见,就和这种时代的大势抗衡。

长期牛市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和我一起远航吧!

知乎用户 投资从入门到精通 发表

海航啊。

就是那个在集团内部大搞封建迷信,建阴阳楼。

员工不信佛就不能升迁,还是藏传佛教。

人人都要站队,都要拉帮结派。

天天借钱买买买的那个海航啊。

当初爆了雷,还继续让陈 x 掌舵的时候,

就知道现在这个下场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海航挣扎了三年,急需一个改变,今天终于到了。

海航起家是航空业,发达却是通过资本市场,膨胀也是斯,败也败在粗枝大叶的发展和管理。今天所谓的海航集团,主业已覆盖了太多,江湖戏称除了军火,就没有海航不涉猎的产业。曾经几近富可敌国全球疯狂买买买的海航,突然就发现买不动了,甚至连飞机的加油费都付不起了。

疫情不是拖垮海航的原因,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本人很欣赏海航发展中曾经的狼性,却不太认同海航万亿市值时仍甩不掉的小商人一样投机取巧的奸诈做派。

海航积重难返,破产重整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航空板块尚属现在海航拿的出手的牌。此次重组,应该不会破坏航空板块格局,各位常旅客会员客户权益,不会有大的影响。

祝海航好运!

知乎用户 何老师​ 发表

首先,又一个博眼球的标题成功获取了流量,喜提热搜。

点开看看:

妈呀!海航宣布破产重整?!海航破产了?!

赶紧看看海航是怎么说的吧:

原来是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对海航集团破产重整!

这难道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估计债权人看了这条新闻也能吓出一身冷汗!

接下来,让我们翻开《破产法》。

里面写的很清楚: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

所以,这本就是债权人的一项权利,结合前两天联合工作组的新闻,这对海航来说简直就是个大大的利好啊!

申请破产重整,意味着海航的破产重整终于有了实质推进,从遥遥无期进入到了最后的倒计时。

时间表都出来了(斜体字为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债权人提出申请,就是今天。

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

几天后,人民法院经审查裁定债务人重整。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重整申请符合规定的,应当裁定债务人重整,并予以公告。

海航集团正常经营。

在重整期间,经债务人申请,人民法院批准,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

重点来了!

自法院裁定六个月内,债务人或管理人会提交一份重整计划草案。

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自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之日起六个月内,同时向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重整计划草案。

如果到时候社会反应强烈,可以申请法院帮忙延期三个月。

期限届满,经债务人或者管理人请求,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延期三个月。

或者,破产。

债务人或者管理人未按期提出 重整计划草案的,人民法院应当 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所以,各位,这条新闻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海航的事情很可能今年就会有着落了。

是不是利好,今天的股市已经给出了答案。

今天,好像还有个新闻:央妈报警了。

这都能涨 2%,不得了,不得了。

知乎用户 沐沐习习风 发表

第三次修改:

我第二次修改是说的方案简单了一些。海航这种几千亿资产的案子不会那么简单处理的。秉着负责人的态度,我又看了些资料。

根据海航集团 2019 年半年报,截至 2019 年上半年该公司总资产为 9806.21 亿元,相较于 2018 年末减少 8%,总负债为 7067.26 亿元,相较于 2018 年末减少 6%,资产负债率为 72.07%。

麻烦点在于海航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且大量的商票融资,信托融资,暗保融资、海外资产。(此处可能还涉及到我国破产法的法域外效力问题以及其他国家破产法对本国债权人可能的保护问题)最终出台的重整计划应当是极其复杂的。也算是我国目前难度最高的一个破产案件了。

我猜会有债转股、甚至信托持有海航资产等等目的在于延期兑付,等待资产升值然后处置的方案。


本破产业务律师预测海航 6 个月内肯定就重整成功。欢迎打脸

今天工作少,下班了,二次回答一下。

海南省政府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将全面协助、全力推进集团风险处置工作”。联合工作组组长由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海发控”)董事长顾刚担任,常务副组长由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任清华担任。同日海航集团改组董事会,创始人陈峰和谭向东继续担任董事长和 CEO,顾刚和任清华分任执行董事长和联席 CEO。

顾刚、任清华我没记错的话前两天刚刚离任,现在债权人申请海航集团进行破产重整(重整和清算完全不同)。

这就是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开始进入《企业破产法》的法定程序。战略投资人应该已经谈好,重整方案肯定是剥离海南航空继续运营(猜测是买下航空业务,再注资一笔钱)→海航集团总体债务削减→小额债权组获得高比例清偿→员工借款按照职工债权处理→开售卖海外资产、国内资产偿还债务。

肯定有人要问,偿还不了的怎么办? 回答:打水漂了。

我猜这次律师费得几个亿,羡慕一秒钟

知乎用户 刍狗 发表

U1S1, 但凡海航集团有祖传一百万割韭之王孙宇晨一半的本事,都不至于这样。

这两天 GME 散户逼空机构的事情沸沸扬扬。趁热点割王孙宇晨怎么会缺席,昨日 WBS 论坛置顶了孙割的 twitter,大意就是 “我要买 100w 美元 GME 股票支持散户,现在看来不够准备买 1000 万美元,让世界感受亚洲的力量”,然后 WBS 置顶并声称有来自亚洲的亿万富豪在支持我们,这里是第一割,大家看波长(trx)的 K 线。这是孙宇晨的币,虽然一直在搞生态但他基本就是最大的庄。

孙哥昨天又割了一把,带着祖传的一百万美元,不是现在是祖传的一千万美元。。

海航啊。。多学学外面的世界啊。。。

孙割韭是连巴菲特几十岁的老头都不放过的高手。

知乎用户 贵重物品 DR 发表

海航的空乘小姐姐们怎么办……

知乎用户 Tnautumn 发表

非专业人士

富二代大小姐,突然家里没钱了,然后富二代小姐不是选择去卖掉以前购买的奢侈品,而是选择继续借钱继续去购买奢侈品,最后发现奢侈品保养的费用超出了富二代小姐的预期,然后富二代小姐只能忍痛卖掉她认为的不怎么好的却极为保值的奢侈品,而不是那些高价买过来不怎么保值的奢侈品,像极了一个大傻子被人忽悠了买了最好最贵的东西,然后等到她想转手去卖的时候发现这玩意压根不值钱,甚是许多中间商知道这富二代小姐落难了,家里没钱了,急需一笔救命钱,然后各路中间商疯狂压价她的奢侈品,然后前面的肯借她钱的人又开始纷纷过来找她要求她还钱,这时候富二代小姐说了,我只有那么些奢侈品了,我是还不上钱了,你挑几个奢侈品吧,或者你等我奢侈品卖了再还你钱,我现在家里人生了重病还需要一大笔钱去治疗她,要不你借我点钱,让我度过这次难关,等我有钱了再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最后没办法几个债权人一听这个办法好像还让我们继续往里投钱,即使出了一笔救急的钱,也救不了富二代小姐家的那个最能赚钱的病人。最后富二代小姐家最重要的家人没挺过去,死掉了,几个债权人一听这要等你赚钱了还我钱得等到何年何月啊,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啊,当时你说好了借钱几个月就马上还的,这都快 2 年过去了法律都要失效了。这下子债权人坐不住了,前面法院让我们再等等,可是这多长时间都要过去了,你说你能赚钱,花钱都是你,赚钱的人都死了,你拿什么还我的钱。你都不是富二代小姐了,你应该去做小姐去还钱的时候到了,我们几个商量好了,你去本地最大的青楼去接客,卖身契也给你准备好了,你现在就是给我好好伺候那些新来的客人,记住你以后只是个小姐,最后富二代小姐只好认命了,富二代小姐没办法最后只好找到她的未婚夫官二代大哥,让他给她做主,说我要被那些奸商逼疯了,他们要让我去青楼卖身,我虽然家道中落,好歹我也是名门贵族啊,想我爹好歹是全国有名的富商啊,虽然我爹突然因病去世了,我家里的生意我又不会接手做,只能看着他们慢慢的一个又一个的倒闭了,我一个年轻的弱女子怎么有办法撑起这么大的摊子啊,未婚夫一听眉头一皱,心想你家都要落魄了,我还要娶你个落魄富二代干嘛,未婚夫直接一贴退婚书,当时富二代小姐心里就冰凉冰凉的,没办法富二代小姐毕竟享受了这么久名门生活可舍不得去死,只好央求几个债权人,帮她卖身,以及卖掉她手里的奢侈品,债权人心想也是我只是求财不求命,那我们几个争取给你找几个大哥保护你吧,让你继续有资格去买买买奢侈品吧,几个债权人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合适的富商去接手富二代小姐的手里的奢侈品,最后债权人没招只好开始忽悠本地富人居住最多的地方的人,说我手里有一批品相极佳的奢侈品,奈何没有骗住这帮老奸巨猾的富人,毕竟你这东西再值钱,也分在谁手里,没有忽悠到人的债权人只好安排富二代小姐一边接客,一边去摆地摊去卖那些奢侈品,富二代小姐去摆地摊的遇上好几个打劫的强盗,几个强盗还拿着富二代小姐乐呵了一阵,最后把富二代小姐的奢侈品还都拿走了,最后几个强盗突然于心不忍又丢几个不值钱的奢侈品给富二代小姐,富二代小姐一瘸一拐的走回家里,发现她爹彻底咽气了。最后富二代小姐抱着一堆奢侈品去青楼了,这些青楼嫖客一听这小娘皮出身这么好,手里还有好多奢侈品穿在身上,于是乎富二代小姐的青楼生意开启了第二春,最后富二代小姐天天穿着她那剩余不多的奢侈品去拉拢她的那些恩客,几年过去了,富二代小姐也彻底变成了小姐,富二代小姐终于要还完钱的时候,这些债权人又开始忽悠富二代小姐继续借钱了,富二代小姐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一听二话不说继续开始借钱卖身买奢侈品了,可是人们的喜新厌旧的能力属实不弱,不一段时间富二代小姐就变得无人问津了,最后富二代小姐想去佛门烧香拜佛,问问漫天神佛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上天要如此苛待于我,和尚站在佛像后面偷听,和尚善心大发去接济这个富二代小姐,奈何富二代小姐以为遇到终身相伴的良人了,可惜对方是个和尚不能结婚,要不就委身于他也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毕竟和尚有田地有钱,还有人一直供奉他,最后和尚给富二代小姐指了一条名路,不然你换个地方吧,重新开始你的生活吧,毕竟你在这个地方声名远播了,富二代小姐毕竟恋家,不想远走他乡,富二代小姐又开始拖人下水了,毕竟那些奢侈品的金额还是非常贵的,寻常人有一件都可以做传家宝了,富二代小姐虽然能力不行但是眼光高啊,什么奢侈品没见过啊,就要必须去买这个奢侈品回来,玩一段时间就给便宜卖了出去,可是这样长期下去肯定是会亏钱的,最后你们猜这个富二代小姐干了什么呢?

Ps: 纯属凑字数,练习网文。如有雷同,侵删。

知乎用户 早凡 发表

大概的推测,特别解决员工的焦虑。

知乎用户 Steven Shen​ 发表

说一个笑话:海航集团破产了.

现在海航的破产,真的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疫情影响啊,这让破产的结果显得那么顺理成章,“中国一家位于海口的大型航空企业因为还不起钱倒闭了”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的事,终于因为疫情显得不再可笑,而带有一丝丝悲情色彩。

地利:破产后,留下 7000 多亿的债务可能将进行国有化的资产重整,纳税人为这个破落的企业擦屁股,分割不良资产后,将健康的部分进行包装再证券化,一个有着 360 多架民用客机的企业又将改头换面继续运营,只是领导班子换人了,这对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其实是个好事,也真的是净化了中国的 A 股市场。

人和:旧的企业员工部分薪水可能将得到清偿,旧的领导班子该走人的走人,该降级的降级,这对海航这么一个在中国 9 大机场中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的企业有了更加广阔的想象力,让人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一举将海航从原本的毒瘤化为健康而有稳定现金流预期的健康资产。

这么看,海航的破产真的是件天大的好事,但如果你真的了解这家企业的话,说实在的,现在破产就是个笑话。

来看下他从 2010 年的现金流负债率,从 2015 年季度现金流见顶以来,这家企业账上的钱和债务的比例就开始了凶猛下跌,一季不如一季,2018 年的第一季度,现金流首度为负,这一年除了借钱,企业能有什么办法维持运营?

再看产权比率,海航似乎历来是以借债起家的,坐拥这么个优质的资产,行业壁垒高,赛道宽,竞争少,多少钱借不过来,只是从 2010 年开始,这家企业的资就从来没抵过债过,不过人家好像也从来没有在乎过,直到 2016 年。

产权比率最低的时候是 143%,也刚好是 2016 年,最多的时候 540% 多,现在的产权比率 348%.

2016 年,是海航的转折点,海航的创始人开始大搞资产兼并,没有钱就想办法借钱来购置全球资产,内保外贷的方式就是海航惯用的手法,这套搞钱的办法在 2015 年之前对企业现金流还比较奏效,最高的时候每股现金流有 1 块 6 毛 7,

但主业的经营上,海航似乎从来都是不温不火,从海外的地产在到优质企业,海航的资本猎物范围很广,甚至伦敦的瑞信大楼,国内的当当网都在他们要收购的范围之内,直到央行发布红头文件进行警示敲打,这么个拍脑袋式的跨马围疆才暂告段落

收购这么多资产想卖掉来优化债务结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直到现在,海航都在和自己的债务结构较真儿,即便是血亏甩卖,也很难保证自己的资金流可以 cover 掉息税成本,资产折旧,运营成本,资产贬值等损失,而主业呢,虽然盈利长年正增长,但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后面几年的走势更是滑梯一样

其实 2018 年开始这家企业就已经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了。能撑这么长时间,也确实不容易。

当然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真就是疫情。净利率在 2019 年 12 月往后开始疯狂暴跌,破了零轴。我不清楚这两年,海航员工的薪资是靠什么发的。我也更不清楚,为什么这家企业接近 0 的净利率能维持那么长时间。。。

说这么多只是为了吐槽一下咱们大 A 市场,外表看上去光鲜亮丽的企业,即便是搞航运,搞教育的,也把自己包装的像国企一样靠谱,但深入研究后发现,仍然是多么的不堪,所以 A 股的投资者任重而道远,朋友们,大家投资 A 股可要擦亮眼睛!

知乎用户 交易员 Owen​ 发表

迟早的事,wj 去世就预示了这一天的到来,只不过背后涉及太多不可告人黑暗并且突破所有人想象力和底线的事了。还是向阳而生吧,祖国万岁。

知乎用户 Jasper 君 发表

嗯,被一张嘴说破产了,不说了,健身去了。

知乎用户 Mangekyo 发表

屁大点事,搞个海航酒业 A 股上市,让基金经理炒到一万亿市值,高位坚持套现还债,把债务转移到炒基金的韭菜身上(买基金炒股的都有闲钱,转移到他们身上不会出问题),事情完美解决。

认可的点个赞,谢谢

知乎用户 paopao 发表

[海航股权再度揭秘!神秘人浮出水面,基金会或面临巨大挑战!​www.sohu.com/a/160737320_146697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sohu.com/a/160737320_146697)

https//http://www.sohu.com/a/160737320_146697

留存,记号

知乎用户 xunijyj 发表

对于别人不知道影响多大,对于本人,影像太大

15 年左右,当时海航处于发展的高峰,在办理有些事情中,见识了各位领导的互相推诿,大家都是想办法把问题推到别人那里,而不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深深的理解了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就把提问题或发现问题的人解决掉,过分的繁华背后如果基层及中层领导中还有这些,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管理部门(如人资,财务)遇见升职加薪及绩效考核,首先是自己捞,个别特业部门篱笆扎的太牢

在出现工资缓发后,第一时间没有进行说明,各子公司后面领导层频繁大换血,各领导只求任上平安,发展?想多了,我们有一个员工当时就工资缓发去问上级领导,直接一句话:我都没发还给你发?

后续陈峰总上台后,大刀阔斧,自贸港,奈何巨坑难填,2020 疫情更是最后一刀,选择在此时破产重组完全意料之中,2020 年如若破产重组,10 万人更是人心惶惶

虽然破产重组对于本人百利而无一害,人心向善,还是希望扛过这一关,毕竟这样聚宝汇等投资者,国家的损失小一点,27 年的海航是不少人的心血,就这样英年早逝,有点可惜

知乎用户 六师傅 发表

很简单,民航局已经不发新的航司运营资质了,就凭海航旗下的 11 家航空公司,就有继续存在的意义,奥凯就一个资质加航司人员还价值 30 亿,飞机都是租来的,海航及旗下航司飞机很大一部分都是买来的,就凭这个,海航依旧是海航,只不过曾经忘了初心,丢了方向而已,当年打拼的海航人都还在,我们也敢再拼一次。就这样

刚答完,就收到邮件

不是海航人,真的永远不知道海航有多努力,他才 27 岁,任何人走错路都可以重新来,他也可以

继续写,我从没表达继续运营航空可以救海航集团,也没表达卖了航空可以救海航集团,我只是表达了有航空在,海航就在,海航不管他是否辉煌过,他的根就是航空,这话也只有老海航人能懂的,至于航空会不会也倒了,你看国内有因为资金问题破产倒闭的航司嘛,只有被收购,比如奥凯,只有因为安全问题被停资质而关闭,比如河南航空,只有被合并,比如北方航空,而海航旗下大部分航司与机场都有政府参股,就拿天津航空来说,政府参股虽然少但是他依旧可以控制不让天津航空这个挂着天津市的本土挂名航空死了

在更新下

民航运营资质有多重要大家不妨想一下,衣食住行,最后一个行: 未来出行方式会是什么,

高铁: 造价一公里一个亿,机车本身价格 2017 年复兴号 1.7 亿,上海到深圳 1500 公里,1500 亿,时间 11.5 小时,价格 601,价格稳定

民航: 大兴机场造价 1167 亿,飞机 a320 采购价: 2020 年之前国航新购 23 架 A320 飞机,目录价格约 14.06 亿美元,评价每架 0.6113 亿美元(3.97387791 亿元),时间两个半小时,票价分淡旺季,经济舱 420-2000 不等,综合票价大概 800-1000 元

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 理论速度能 600 公里每小时,上海到深圳两个半小时,轨道造价远超高铁轨道造价,同理,列车造价自然更高,票价自然也不能是 601。

有人会杠,到时候民航局自然会开放资质申请的!没错,会,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知道,除了执照,民航最值钱的是人,是成熟机长驾驶员,是有资质的机务,是知晓各种安全职业的乘务员,航司中基层管理人员等等…… 圈子太小,更别说品牌宣传,航线申请,目的机场洽谈,航线验证等等等有多曲折,而一个现成的航空公司上述所有东西,都带着呢,所以,航空公司不可能没了…… 而海航是什么,他最开始名称叫海南航空,后来一个整体叫海航航空,海航航空在,海航就在,杠死,他都在。

9 月 24 日更新,时隔八个月了,我来打脸了,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谦而得益​ 发表

如何看待 1 月 29 日海航正式申请破产重整?

1、海南省政府摸清底了,决定对海航实施破产重整,而不是破产清算。

2、说明海航还有救

3、该解救方案得到了各个利益方的认同与支持。

4、不影响海航的航空主业正常生产运行。

5、海航员工工资及福利按时发放。

6、海航持续经营期间还可以继续借钱,或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

知乎用户 Jay Yong 发表

海南一年 gdp 6000 亿 财政收入 900 亿左右

海航负债 7500 亿

负债全转股份?想想也不现实。

窟窿太大。

盐湖股份也没海航这么能折腾。

知乎用户 U235 发表

首旅收购了,别问我哪知道的,这个真内部人

知乎用户 ggff 发表

好奇国内有那个民企可以拯救海南航空集团?

万科? 万达? 恒大? 融创? 复星?

其实最好是贵州茅台集团直接拿库存茅台收购海航

知乎用户 蛋包饭​ 发表

我想说是,海航贷款那么多钱,都去哪儿了,亏了这么多?能不能公开公开?

知乎用户 杨家将 发表

等等,前一段不就已经被国航收编了?

知乎用户 绚辻词 发表

根据描述,目前只是是有人申请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待法院审查符合受理条件后,将会正式裁定进入重整程序。猜测是工作组研究后,找债权人来申请的重整,这也是很明智的选择,首先债权人申请重整的门槛较低,只要证明有债权且公司未如期归还。而且还能兼顾舆论影响,避免被舆论认为是自导自演,破产逃债。相信很快会正式进入程序。

如果是围观群众,吃瓜即可,若是利益相关的债权人,等待通知,及时准备材料、申报债权。工作组很有可能已把海航负债摸清楚,并提前登记,但之前未大面积公开,是否有隐藏负债不好说。

重整有 “6+3” 个月的限制,时间很紧张,所以合理猜测已有初步的投资人及重整清偿草案。债权人一般用脚投票,但摊上这种事情,普通债权人估计要被削债很多。即使投票不同意,法院也有可能会使用强裁权利。

知乎用户 破人破事​ 发表

多元化作为企业经营战略之一,曾在上个世纪五、 六十年代被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广泛采用。但 80 年代末到整个 90 年代,过度多角化给全球诸多跨国公司带来苦果,有的陷入困境,有的走向破产,海航的历程也一样。

2001 年后,每个出差的人突然发现,国内很多城市的四、五星酒店都冠上了 “海航”。

自此,大家才清楚,海航已不是之前的仅仅从事航空服务的海航了,在多元化道路上开始一路狂奔。

2008 年海航集团确立了八大业务板块: 航空、旅游业、商业、物流、实业、机场、置业、酒店。2012 年 8 月被优化为航空、物流、资本、实业、旅业等五大板块。董事长陈峰抛出了 “超级 X 计划”,即 2020 年海航集团营业收入要达到 8000-10000 亿元,进入 “世界 100 强”,2030 年营业收入要达到 15000 亿元,进入 “世界 50 强”。

这个宏伟计划预示着海航踏上了 “以多方融资为支撑、以快速并购为主要手段的多元化战略扩张之路”。2009 年海航集团旗下公司发展到 200 家,2010 年发展到 311 家,2011 年 6 月发展到 700 家。

企业并购不是买完就万事大吉,还必须进行整合。但海航 “重并购轻管理轻整合”,结果导致各业务板块及旗下企业各自为政,各种风险逐渐积累。资产负债率从 2006 年的 56% 上升到 2012 年的 79%,超出 60% 公认的安全界限近 20%。所以,海航的今天,是昨天顺理成章的演化。

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货币资本和资本运营。但资本的背后是人性,人性贪婪常常把资本弄得面目狰狞。海航在上市、资本运营、股权改造及并购过程中,贪婪都暴露得淋漓尽致。

海航的资本运作,从上市融资到全球的 “买买买” 模式。2015 年 - 2017 年达到了顶峰,什么希尔顿酒店还是德意志银行皆收入囊中。

2016 和 2017 两年间,海航集团高达 5600 亿元的净投资。全长 1300 公里的京沪高铁总成本 2200 亿元多一点,海航相当于两年时间修了 2.6 条京沪高铁。

2017 年,海航集团总资产和总负债都创下历史新高,分别是 1.23 万亿元和 7365 亿元,是 2008 年的 39 倍和 34 倍。这意味着三年的疯狂并购,再造了近三个海航。

贪婪的资本让方正和海航忘记了起家实体产业,它们的高层已对实体和科技产业索然无味,更无心开发产品,导致两个企业在虚拟的资本及妄想的世界中一路狂奔。

在暴利和构建企业帝国的欲望驱使下,所有人性的恶欲都被激发出来,根本不顾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与能力的互补性。结果,一个个独立产业和新企业建立起来,但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遭受侵蚀,直至今日之结局。

知乎用户 山顶大会​ 发表

本质与当年安隆破产有相似之处。

通过大项目及多重融资手段把财务问题隠藏包装。

知乎用户 abbie123 发表

抽资断水水更流,举债消愁愁更愁。

一时跃进一时爽,最后全团火葬场。

知乎用户 社会主义接砖人​ 发表

最近北大方正的重整案可以作为参考,广东财团组队接盘。

两家的故事是一样的,粗放经营,无厘头扩张,有杠杆就撬,最后翻车。

海南最早应该是不想放手的,所以入驻了海航,结果发现资产负债表扩到了 7000 亿,且贬值剧烈。海南省财政收入一年才 2000 亿,拿什么去填坑。最后还是不得不发起破产重整,找大财团接盘。

海南建省 30 年来就养了这么一只金母鸡,看来到头还是要被别人抱走。结果无非是航司酒店等优良资产被吸收,不良资产留着慢慢收拾。

知乎用户 正午马天尼 发表

是海航集团一年来的努力,是有各方支持的方案,置之死地而后生!凤凰涅槃,展翅高飞!

与破产清算不同的是,破产重整力求使面临困境但有挽救希望的企业避免关门清算,从而获得恢复生机的机会。破产重整程序的目标是让企业重生,避免被清算,而破产清算的目的则是使破产企业的债权人公平受偿,使破产企业归于消灭。

破产重整≠破产清算,

机票照常售卖,

飞机照常运营,

员工照常上班,

工资照常发放。

随心飞、金鹏积分什么的全都照常。

重整只是为了减轻负担!

重新出发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知乎用户 沐沐 发表

这些年有断断续续关注海航,个中现象和事件总是让人唏嘘神奇。

如资产如何在短短十几二十年内从千万迅速暴增至破万亿,增长了 10 万倍,还在全球疯狂买买买;一瞬间,王老板在法国某地拍照摔 S 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各种段子接踵而至;直到迅速爆出资金、债务问题大众才注意到其实海航早已开始卖卖卖了,一切才回归了现实。

如今,面临深不见底的债务,海航宣布申请破产重整,破产重整的重点在于 “重整”,而不在于 “破产”。

倘若在启动了重整程序后,债权人与债务人、出资人等利害关系人能通过谈判达成重组方案,由此拟定的重整计划草案在提交了法院后又能依法审查批准,那么海航也就涅槃重生了,这将又是另一个现实又超乎现传奇的开始。

2021.1.30 随笔

知乎用户 郝岑晨律师​ 发表

海航集团破产整改,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民营企业破产整改。万亿资产资不抵债!

虽然整改方案还要等到三月底。但是基本上能猜出来

海航旗下十四家航空公司成立海航航空集团。划给海航控股。

其他板块能卖的卖。能扔的扔。海航集团持股还债。

知乎用户 独行侠 发表

早在去年初,海航就已经被接管,当时,华夏时报的总编辑水皮说,海航还是被接管了,上交国家,并加以感慨 “本来就是国企,唉!” 更有传言称,海航及旗下小马甲航司将被国东南三航瓜分。

很快,有人出来否认。称海航确实有变动,但也只是国家派驻海航的工作组换了一个组长,这个组长每年会换一次。这次是海南银行董事长王年生任工作组组长,海航给其副董事长待遇。

随后,彭博社报道称,因新冠病毒疫情打击海航履行财务责任的能力,政府计划接管海航集团,并出售其航空资产。海南省政府正就接管海航集团进行谈判。海航高管也在上午出来回应,称他从未了解到关于海航集团的接管、拆分或重组等相关信息。

接管不重要,因为本来现在就有政府和银行等债权人组成的工作组入驻海航。而 “瓜分海航” 无疑是更刺激人心的。只是,海航债务庞大而复杂,恐怕不是一纸政令就能完成交割的。

不过,债务压顶,资金绷紧的海航,当前再遭遇新冠疫情的危机冲击。确实摇摇欲坠,雪上加霜。

如今,坚持数年后,海航还是落得破产重组的下场。这背后,是海航走过的十年疯狂之路。

事实上,不只是疯狂,在海航的变迁史上,还有很多魔幻的情节,让你简直难以置信,这些是发生在现实生活里的事情。

从 2018 年 7 月 3 日,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王健在法国坠亡。 海航便经历了魔幻的一年半,海航董事局主席陈峰先是 “拨乱反正”,旗帜鲜明地开始了“去王健化”,并以“卖卖卖” 的方式宣称回归主业。不过,在以陈峰提供连带担保贷款 40 亿后,2019 年底,海航依旧出现了发不出工资的状况。

海航一切本有定数,或者说是命数。王健的阴影,也不是轻易能走出的。毕竟,欠的债太庞大了,怎么甩卖资产都难填得上。

作为海航集团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创始人,王健的这几十年,也是贯穿海航的几十年。“钢丝上的大象”、“以前买买买,现在卖卖卖”、“亚洲最有债的公司”……、外界的这些说法,都在表明海航这些年的疯狂和奇异。

或者说,也是王健与的疯狂和奇异。而陈峰在这 “十年以后”,穿越魔幻,“拨乱反正”。

01 海航发迹

1989 年,陈峰拿着海南省政府给的 1000 万,创办海航。

1990 年,王健参与创建海南省航空公司和组建海航集团。

1999 年海口大英山机场搬迁后,机场跑道两侧的 3000 亩土地便由海航集团控股企业海口美兰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开发权。

2001 年,海航收购美兰机场,并获得的 9000 亩位于海口市中心区的老机场土地。该片土地在 2008 年升值数倍。

2003 年 SARS 疫情爆发,海南航空(在 2017 年 6 月更名为 “海航控股”)2003 年年报宣布亏损 14.74 亿元。海南省出资 15 亿,注资海航。

2004 年,海航与扬子江投资共同出资 5 亿元,创立新华航空,并引入了海南省发展控股的 15 亿资金、索罗斯基金的投资,计划以大新华航空的名义在香港上市。在筹备上市阶段,海航集团及关联企业在大新华持股比例从 15% 增加到 50% 以上,均靠新增资本投入实现。

02 开飞机的玩地产

2007 年,海航资本创立,同年将房地产列为海航系资本版图的重头。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大新华航空名义赴港上市计划最终功亏一篑。飞速扩张的海航遭遇资金链问题,再次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海南省政府再次注资 15 亿。美兰机场的 9000 亩土地,随着房地产价格上涨,数倍暴涨。并挽救了资金链濒临断裂的海航,海航集团业绩从巨亏转为盈利 9699 万。

2012 年 9 月海南省政府批复,明确由海航集团牵头,在海口大英山片区设立和启动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央商务区项目。此后,相关土地价格的急剧上涨,再度成为海航展开一系列大手笔收购的 “资本之源”。海航依托这一土地资源,进行融资发债,完成自身增资 40 亿元及向海航股份定向增发 28 亿元,摆脱了大新华航空上市失败引发的财务危机,同时实现集团对上市公司“实质性控制” 的一系列资本运作。

2016 年海航基本完成资产重组,注入了地产、机场及商业等资产。在重组前三年内,公司总资产仅为 28-37 亿元,而在重组完成后公司总资产规模大幅提升至 970 亿元,净资产规模从重组前的 8-12 亿元大幅提升至 437 亿元。通过巨额土地储备 “资产证券化” 的“通道转换”之后,海航集团开始依托土地,不断复制该模式,为其一系列 “超级并购” 建立起规模空前的融资平台。

03 疯狂买买买

2016 年 12 月,“海航系”已成为仅次于 “明天系” 的国内第二大民营金控集团,其持股的 21 家金融机构几乎囊括了从信托期货到银行保险的所有金融领域。借助着这一 “无所不包” 的金融布局,海航集团打通了从传统信贷到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数十种融资模式,其融资工具之复杂、融资领域之广泛,堪称当代“杠杆融资百科全书”。

2017 年 2 月 17 日,德意志银行公布的股东投资权变更通知显示,中国海航集团成为德意志银行新的大股东之一,拥有德意志银行 3.04% 的投票权,投资金额超过 7 亿欧元。5 月 3 日,海航集团将德银股票增持至 9.92%,成为最大股东。

海航历年的 “购物清单”,点击查看大图

2017 年 5 月 4 日,海航集团用刚成立仅一个月的子公司完成对 Dufry AG 的收购,成为这家瑞士最大免税店零售商的最大股东。Dufry AG 是瑞士交易所上市公司,在机场、邮轮、海港、火车站和市区等旅游区域内运营大约 2200 个免税商店,员工数量达 2.9 万,在全球 63 个国家开展业务。

2017 年 5 月中旬,海航集团发行了 5 亿美元商业抵押贷款债券,为其 22 亿美元收购纽约曼哈顿大楼筹集资金,这也是海航的最后一笔境外并购融资。此前五个月内,海航已在并购交易中投入近 1000 亿元人民币。

04 悄然点着的导火索

2017 年 6 月 22 日,银监会要求各大银行对海航、万达、安邦等多家 “海外并购明星企业” 境外投资借款进行风险排查。几天之后,海航旗下喜乐航本拟以 4.15 亿美元收购美国公司 GEE34.9%股权的计划,宣布以流产告终。此前海航及其子公司已经质押了至少 240 亿美元的 15 家上市公司股票,包括希尔顿全球控股和德意志银行的股份。

2017 年 6 月,收购 GEE 期间,海航集团受到投资者与债权人的质疑,随后公布了股权结构细节:一家在美国纽约注册不到一年的基金会,以及注册地位于海南省的慈航公益基金会,合计持有海航集团 52.25% 的股权。让人质疑的是,一旦负债数千亿规模的海航集团无力偿还债务时,身为 “控股股东” 的两家基金会靠什么来为集团负债做担保?这家慈航公益基金是什么来头?

2017 年 6 月,不少媒体报道称,陈峰和王健都信佛,有什么事情想不开,都会佛前静修。而陈峰长期在山上礼佛,基本上已经不管事务,由王健处理。

2017 年 9 月,在香港金管局向银行查询海航企业信贷情况的背景下,海航前期在香港收购的多宗土地传出被银行拒绝续贷的消息,不得不以企业拆借和设立高回报投资基金方式,以维系资金链并吸引外部投资者入股。海航系旗下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项目,也被列入了券商机构们的 “黑名单”;海外投行高盛则以“担忧海航所有权结构” 为由,暂停了海航集团旗下企业的上市承销运作。

2017 年 10 月,海航地产拥有房地产项目逾百个,其中持有型项目近 60 个,可运营面积约 220 万平方米;在建项目 40 余个,总建筑面积近 450 万平方米,其中大部份位于海南省内。海航基础旗下另一大土地储备来源:海口南海明珠生态岛用海总面积 459.32 公顷,其中陆域面积 265.42 公顷,相当于近 4000 亩。预计开发总投资大约 1000 亿元。

2017 年 11 月 3 日,海航集团发行了一笔期限为 363 天期的美元债, 发行利率达 8.875%, 利息水平较三年前高出近三个百分点。这被视为海航集团 “资金短缺的最新迹象”。

2017 年 11 月 10 日,海航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的三亚新机场填海项目因 “涉嫌违法用海”,被中央提出批评并要求整改。海航集团前所未有地面临质疑与空前严厉的环保监督问责。熟悉资本游戏奥秘的国际投资者们,深谙海航将面临的转折,并担忧失去了“土地平台” 这一关键腾挪空间的海航后续资金链安危。国际评级机构由此发布海航“有大量债务到期且借贷成本上升”。

2017 年 11 月 27 日,海航集团公布了其核心财务数据,其中一个数据格外醒目——2017 年 1-11 月末预计借款余额 6375 亿元。与之相比,集团注册所在地海南省 2017 年 GDP 只有 4462.54 亿元。

05 “全亚洲最有债的公司”

2017 年 11 月 29 日,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宣布,将海航的信用评级从 B + 降至 B 级,并表示担心这家公司 “即将有大量债务到期且借贷成本上升”。随后,集团旗下的天海投资、渤海金控等多家子公司随即陷入长达数周的股价下滑。当天天,海航集团旗下子公司供销大集(000564.SZ)宣布停牌,成为“海航系” 第一家宣布停牌的上市子公司。

2017 年 11 月底,海航的短期和长期债务已达 6375 亿元人民币,相比 2016 年年底增长了 36%。包括它旗下的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在内,海航债务总额约为 1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是该集团最大的债权人。

至此,数年中为海航并购提供了源源不断资金支持的金融市场,在监管政策与市场情绪的双重转向之下,曾经 “四通八达” 的融资渠道,此刻却变成一条条债务“绞索”,令海航集团紧绷的资金流“雪上加霜”。

2018 年 1 月,海航集团债权人会议上,海航表示一季度或许会出现 150 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缺口。已在加快资产处置步伐,准备在上半年出售约 1000 亿元人民币资产。若资产处置实施顺利,集团的流动性问题将在二季度得到缓解。

2018 年 2 月 1 日,股市频现 “闪崩”。其中,海航集团旗下两只未停牌的上市公司海航创新与海越股价,在前期宣布业绩预增和股东增持等多重利好消息之下,依然分别下跌 9.88% 和 6.69%。相比 2015 年牛市顶峰时的股价,已下跌超过 60%。此前,海航旗下 A 股上市的七家子公司陆续宣布停牌,加之上市公司质押股权被短暂冻结、债券价格持续下跌以及高息融资等消息,令市场神经高度紧绷。

2018 年 3 月,海航香港滑铁卢,地产项目几乎清仓。海航系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国际建投发布的最新财报中披露,正计划将旗下三个地产项目全部卖出,交易金额合计 17.8 港元亿元。在 2 月时,香港国际建投便将三块启德地块总价 220 亿港元卖出。

这也意味着,海航当初雄心勃勃进军香港,通过香港国际建投收购的核心地产基本变卖完毕。这些地块,是在一年前以 270 多亿港元购得。

2018 年 4 月底,海航集团发布的年报显示,海航 2017 年度的利息支出为全亚洲非金融公司之冠,这笔支出高达 50 亿美元(约合 320 亿元),比此前一年增长超过 50%。

2017 年 7 月到 2018 年 4 月,为了解决债务问题,海航甩卖海内外 600 亿资产断臂求生。海航除了变卖资产,还不断发行债券,其利率不断创下新高。卖资产和发债仍不足以偿债,5 月 30 日,海航旗下的香港航空公司传出正筹集 3.5 亿美元资金,提前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计划(IPO)。这是卖卖卖之后,海航最新的筹资计划。2018 年 7 月 2 日,海航收购澳大利亚冷链运输业务的交易因故终止,后者称海航集团现金短缺是交易失败的原因之一。海航集团 2018 年第一季度有约 650 亿元的债务到期。

06 漏屋夜雨接踵而至

2018 年 4 月 26 日晚,华安保险董事长李光荣因涉嫌行贿罪,被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批捕。华安保险的主要控股人,为海航系有关联的海南公司。包括广州泽达、北京国华荣、上海圣展投资、广州百泽、广州利迪,合计持有华安保险 37.21% 的股权。2014 年 8 月至 2017 年 9 月,李光荣更是同时担任渤海信托董事长长达三年。

2018 年 5 月 26 日下午,天津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殷金宝在办公室割腕身亡。殷金宝突然离世,或与巡视期间其在滨海银行的旧案被揭开有关。滨海银行为海航系金融版图成员,海航直接或间接持有滨海银行的 24.31% 股权。海航系渗透的金融机构已是接连出状况。

2018 年 6 月,海航集团股东、上市公司海航控股半年内第三次高层变更。海航控股其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6 月 8 日发布公告披露了重组预案,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海南省国资委变更为慈航基金会。慈航公益基金,曾获得监管部门国家民政部颁发的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等多项荣誉。由国资委变更控制权,并且变更为慈善基金会,较为罕见。

2017 年 7 月 24 日,针对外界猜测 “海航究竟是谁的”,海航曾向集团所有员工发布公开信,信中称,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持有海航集团 50% 以上股份、12 名自然人股东、持有 47.5%,海航控股持有 0.25%。其中,12 名自然人股东,为海航集团创始人和高管,其中陈峰、王健分别持股 14.98%,为最大自然人股东。基于所有股东个人承诺,在离职或离世后,所持股份将自动捐赠至慈航基金会,慈航基金会在海航集团的持股比例会继续增加,最终,海航将由慈航基金会所拥有。

2018 年 7 月 4 日,海航集团发布讣告,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王健,在法国公务考察时意外跌落导致重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 2018 年 7 月 3 日不幸离世。王健一行约 10 人,在法国南部的一处风景胜地参观时,不慎从墙上掉落,由于落差近 10 米,施救无果。在抢救过程中只对医生说了一句 “脚疼”,便离世。

07 “海航陈峰拨乱反正”

2018 年 8 月和 9 月,陈峰之子陈晓峰先后被任命为海航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及集团董事会董事。外界质疑 “海航姓陈?”

2018 年 9 月,海航集团旗下子公司海航科技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及当当信息技术。海航的 “买买买” 时代自此终结。当当卖身计划也由此落空。从 2017 上半年开始,海航科技就着手对当当网的收购之路,到最后并非海航不想收购了,相反它甚至还进行砍价谈判,但当当网的态度也相当强硬 “75 亿,不讲价!” 最终,这场交易还是因为海航没钱,黄了。

2018 年 11 月,陈峰主持召开海航的民主生活会。对海航问题做集体反思和全面检讨。这被认为是海航的遵义会议。在他看来,“要在其他国家,我们已经死过两轮了。” 陈峰说,相当几年时间,他都处于放下的边缘状态。此前被认为有点碍事。“他冒险我也不能说不是,直到 2017 年底告诉我发不出工资了,我才知道买了这么多项目,问题这么严重。” 紧跟着,此时,海航集团主要的战略方式可以说是甩卖和还债了,新一轮资产大甩卖也继续开启。

2018 年 11 月底,海航控股向 7 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申请贷款 75 亿元,彼时公告的贷款用途为 “用于海航集团航空主业的航油、航材、维修、起降费等经营性支出。” 当年海航控股全年净利润则为负 36.48 亿元,同比下降 193.98%。

2019 年 3 月 15 日,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控股)公告宣布,将向 NGFGENESIS LIMITED 出售 2 架自有波音 737-800 飞机。据公告,飞机交易合同金额 2750 万美元。也就是说,持续开始 “卖卖卖” 的海航,连自己飞机都拿来卖了。没多久,海航以约 5.5 亿港元沽出位于香港太平山顶的卢吉道 27 号屋地。该物业由海航在 2018 年收入囊中,是香港罕有的百年豪宅,海航仅持货 1 年后沽出,帐面亏损 1.6 亿港元。该宗交易也是近年来香港豪宅市场最大宗的亏损折让。

2019 年 4 月底,海航集团累计处理资产 3000 亿人民币,清理了 300 多家公司。王健在任的那些年,鼎盛时期海航的业务板块覆盖航空板块、大新华物流、海航资本、海航实业、海航基础、海航旅业、金海控股等领域。重回舞台中心的陈峰,让海航减除庞杂的业务,将此前的七大业务板块,精简为两大产业集团和两个事业部。在最近一轮组织调整中,曾经的海航物流集团也被撤销,同时撤销的还有科技事业部,海航航空成为唯一的存在。在巨额债务压顶之下,海航集团已将除主业航空之外的所有板块裁撤殆尽。陈峰称海航集团流动性困难曾在 2019 年 3 月达到最高峰,但是安然度过。

2019 年 6 月 27 日,海航挂牌出售旗下海南财富海湾置业有限公司 100% 股权,挂牌价格为 19 亿元。很快,有拍卖公司发布公告称,海航再次抛售海南的地产项目,将抛售旗下公司近 13 亿元资产包。即使持续卖卖卖,海航一系列 “甩卖” 举措收效甚微,资金裂缝越拉越大。2019 年上半年,海航净亏损 35 亿元,同比下降 184%;而海航彼时仍有 7067.26 亿债务待偿,资产负债率 72%。

2019 年 7 月 26 日,以海航集团为主体发行的 “16 海航 02”(135706.SH)私募债在出现违约。陈峰对此回应,“大家好的时候互为依存,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承认自己遇到困难,给我们点时间,变出点方式,维持长期合作关系。”

2019 年 7 月 5 日,王健坠亡一周年,自媒体号 “兽楼处” 发布文章《海航陈峰拨乱反正》,“乱”的是王健,正的自然就是陈峰了。

2019 年 7 月 26 日消息,海航控股公告,因关联方海航集团、海航实业占用公司资金 56.70 亿元、9.00 亿元,公司收到证监会海南监管局出具的警示函。显然,这几家关联公司的账还是处于 “乱” 的状态。

2019 年 10 月中旬,海航集团官网披露了人事变动信息。时任董事长陈峰之子陈晓峰被任命为海航集团总裁。与此同时,海航集团副董事长张岭不再兼任总裁。

2019 年 11 月下旬,海航集团低价甩卖瑞信大楼,香港新鸿基公司联手澳洲投行麦格理集团斥资 1 亿英镑(约合人民币 9.1 亿元)买下。海航曾在 2016 年以 12 亿元买下,如今亏本以 9 亿元转手。经过这笔交易,海航彻底清空了所有英国地产项目。大甩卖继续,但海航已经越来越艰难,海航员工大面积出现工资不能及时发放的情况。

2019 年 12 月 30 日,海航集团发布了董事长陈峰 2020 年新年献词,献词中,陈峰坦陈,当年海航资金短缺的情况仍未解决,并存在工资迟发、缓发的现象。并称 2020 年是海航化解流动性风险的 “决胜之年”。有员工称,实际上工资延迟发放是从 2018 年底开始的。

2019 年 12 月,作为海航集团航空主业的 “旗舰公司”,海航控股在半个月里连续申请贷款,合计 80 亿元。贷款用于偿还公司存量贷款以及海航控股及下属航空公司的航油、航材、起降费、人员工资、飞机租金等经营性支出。

2020 年 1 月 16 日,海航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被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 2.76 亿。

进入 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海航的计划。陈峰计划 2020 年底海航负债率降到 70% 以下,总资产规模低于 7000 亿。也就是说,2020 年海航还将出售处置 3000 亿规模的资产,总负债至少要下降 2000 亿。新冠疫情爆发后,海航取消了上千段航班,资金链吃紧的同时,海航集团后续处置资产的进度也受到影响,充满变数。

2 月 20 日上午,有海航高管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确认,2 月 19 日海南省政府的工作组确实与海航集团董事长陈锋、海航集团副董事长李先华等四人谈话,另外两人分别是海航集团负责金融业务的领导和负责航空业务的领导。“此前,有关当局认为过去一年,海航的自救已经失败。” 该名前高管透露,“航油欠款近百亿,无力更新航材,已经到了靠拆部分飞机的零部件补充航材的地步,肺炎疫情导致航班大面积取消。最近一段时间,受肺炎疫情冲击,海航有一天的收入只有 4000 万元。而在过去,海航旗下最小的西部航空,每天的收入也有 5000 万。”

知乎用户 清幽子 发表

从商业角度去回答海南航空的破产我只能说真不懂中国,甚至还有点 naive

知乎用户 才华有限公司​ 发表

海航算是在中国民企全球化并购这条路上交了学费,拿真金白银买了破铜烂铁,但相比而言,海航还是资本运作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了,如果重新再走一次,专注于收购航空领域的如何呢?拿着钱疫情期间都能把全球的机场航司抄到底,成为巨无霸。

海航的案例起码说明了,多元化要实实在在地通过内生性来扩张,可以先小规模延伸,再去收购或并购,或者直接并购竞争对手,不宜通过并购来扩张业务。

知乎用户 陈加兴​ 发表

min 众逐渐理解,破产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对企业和债权人的保护了。

知乎用户 金鑫律师​ 发表

公开资料显示,海航集团成立于 1993 年,经历 28 年的发展,横跨旅游、地产、零售、金融、物流、船舶制造、科技等众多产业,规模超万亿元人民币,其资产遍布世界各地,此前成立的子孙公司超 2000 家。

这么大的资产,不能偿还债务?为什么?

**之前海航将被托管 + 北大方正申请破产重组的时候,就能看出后台出问题了,这后面的王家大家会有一些了解,之前海航的 P2P 公司玩黄的时候就证明了王家的地位出现了问题,**估计海航只会是个开头 剩下这几个航空都不会好的 亚洲第一的背后全是填不上的窟窿 银行估计都要倒霉

分析结果还是,疫情太猛

1. 受最大影响的就是旅游和航空类的企业。
2. 海航很多东南亚的线路,大部分都是旅游线路。
3. 本来海航就是借债还债的过程。
4. 这次银行估计到风险,所以主动暴雷了,不然银行也要倒霉。

用常识判断,疫情就是压倒海航的最后一科稻草。

至于海航的资产?那肯定是早就套现出来了。。。

这波合法逃债的操作,当然重整不是倒闭,海航之所以走上重整之路,是因为海航具有包括资产价值、品牌价值、服务价值等在内的较高救助价值。联合工作组进驻后,稳定了生产经营,为重整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海航在重整成功后,能够继续作为有信誉的市场主体,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继续贡献自身的社会价值。

知乎用户 腕表守望者 发表

聚宝汇怎么办?索罗斯是海航大股东

2018 年 7 月 4 日,海航集团发布讣告,海航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王健在法国公务考察时意外跌落导致重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 2018 年 7 月 3 日不幸离世

坑哭一批批韭菜。恐怕真有韭菜要学微星科技江胜昌跳楼。

知乎用户 忠君爱国洪承畴​ 发表

破产重整这词儿,上一次看到还是在东北本土的华晨集团的新闻。

短短几个月在东北飞地的海航集团又看到这么熟悉的程序~

简单说,这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就是海航集团)来说都是当下最好的境遇。

欠钱的海航来说,破产重整就是所谓的破产保护了:

1、从此刻起,全部债务停止计息;

2、债权人单个的诉讼、仲裁、保全和执行等法律行动就受到限制,这句话说的是,单个债权人就算判决下来也没法优先执行判决,而是同债同权了;

3、海航用财产设定了担保,债权人也不能随意处置,也就是说就算用飞机担保的债务,债权人也不能来抢了;

4、破产重整期间海航集团还可以持续经营,甚至还可以继续借钱。。。

上面最重要的保护就是第 2 点。

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破产重整程序的保护,随便一个债权人拿判决书都能随时把账户上仅剩的钱全部划走,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而对债权人之所以是最好的境遇是因为,破产重整还可以死马当作活马医,至少保留着希望(投资有风险)………

能被法院支持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至少说明企业还是有抢救的价值,还有很大的概率活过来。

所以怎么看待呢?

希望海航集团能缓过这口气儿来吧,毕竟旗袍比较好看。

知乎用户 Jet Dong​ 发表

早就有相关的风声了,也不意外。之前发生的旅游意外事件,大家都知道的鸭!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反正各种营销号及其下面的精选留言都是很正能量。

知乎用户 小戢咬包子 发表

破产重组和破产清算是不同的,这是早计划好了的,不让你以为前几天股票涨停是什么意思?顾刚来海航要干的事情就是切割赚钱的航空板块和其它乱七八糟板块。核心主旨就是航空国家救,其它剩下的自生自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前在海航下办的专科上学,每年开学海航的董事长陈锋都会来给学生做演讲,每年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聊聊佛学,吹一吹自己是怎么发家的。

海航的破产其实并不意外,外界传闻海航的发家是依靠拿着索罗斯的融资,然后一步步做起来的。

陈锋自己说过这段故事,其实就是依靠政策扶持去融资,融资之后买飞机这类固定资产,拿着固定资产再抵押、融资,然后再买资产… 这就是他的一步步扩大。

其实就是依靠不断上杠杆,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上杠杆可以迅速扩张规模,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好,上层不断要求各个企业去杠杆,海航倒了其实早几年就有声音了,并不意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想知道我的理财还能不能回来。3 年了,本金还没回来。

很多同事说有几百万呢,这要是重组以后不给我们了怎么办!

如果没有疫情,或者没有疫情这样的隔离管理处理,海航可能不会走到这一步。

优良资产重组,不良资产剥离,是不是要走这条路,航空板块保留,其他板块卖了。

还有员工怎么办,希望海航下一步给出官方说法

知乎用户 那那 发表

阿权贵们的福地鹅

知乎用户 SHU 发表

管理学大师彼得 · 德鲁克先生曾经说:“目前快速成长的公司,就是未来问题成堆的公司,很少例外。合理的成长目标应该是一个经济成就目标,而不只是一个体积目标。” 他认为,如果企业长时期保持高速增长绝不是一种健康现象,它使得企业极为脆弱,它(快速成长的公司)有着紧张、脆弱以及隐藏的问题,以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酿成重大危机。按照海航之前的发展模式,出问题是迟早的事情。2015 年海航刚入选《财富》世界 500 强,陈峰就提出短期内 “进入世界前 10,资产 30 万亿” 的小目标,可我国 2018 年 GDP 为才 90 万亿。虽然这个目标跟山东大学的 “世一大” 一样极不现实,但管理层没人敢公开反对。

海航出现今天的局面,主要原因正如陈峰后来反思的一样 " 我们原来的战略可以说是以规模为导向,大了以后再在资本市场慢慢做强,但我们自身修养不够,欲望太大,速度过快,步伐不稳。“

据公开资料显示,1993 年创业初期,海航所有资产仅为 1000 万元。自 2008 年海航提出全面战略转型目标后,便进入全球买买买模式,总资产像吹气的气球一样膨胀起来。至 2016 年年中,海航集团的总资产为 5428 亿元,而截至到 2017 年底,其总资产规模飙升至 12059 亿元。从最初的 1000 万元到 2017 年底的 1 万亿元,25 年时间增长了 10 万倍。2016 年中到 2017 年底,短短一年半时间,海航的资产总额又翻了一番。总资产飙升的同时,总负债也急剧飙升。审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末,海航集团总负债规模高达 7500 亿元,资产负债率 70.55%。海航的资产体量不是正常增长,而是靠激素催肥的。海航的成长史,就是一则疯狂加杠杆的故事。海航集团过去多年的全球疯狂买买买,其主要资金是依靠各种内保外贷、暗保融资等非常规融资途经加杠杆获取的,存在巨大风险,一旦金融市场有个风吹草动,资金链就会出问题。早在王健去世前,海航的资金链就出现了问题,从 2016 年海航系频繁更换审计机构就能看出端倪。2019 年,全集团的审计机构换成了名不见经传的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之前的 PWC(普华永道)、KPMG(毕马威)都纷纷撂挑子不敢继续干了。

**一家公司的风格和气场,往往是由老板的性格决定的。**海航的前两任董事长陈峰和王健都是野心勃勃、任人唯亲的人。巅峰时期,海航境外总资产超过 3300 亿元,旗下境外企业数量 45 家,境外员工就多达近 29 万人。可彼时无论海航董事会还是核心高管团队,我们几乎见不到一个洋面孔,反倒是陈峰的儿子和侄子早早就手握重权。王健去世后陈峰重新掌舵的时候,陈峰的儿子陈晓峰被任命为海航集团副首席执行官,陈峰的侄子陈超被任命为海航集团投资官。因为两位大佬的内斗,2016 年和 2017 年,海航集团尽然连续两年没有召开董事会,世所罕见。早在 2016 年 9 月陈峰 “被退休” 之前,海航集团下发口头通知,要求对董事局主席陈峰执行 “三不政策”:**不执行他的任何指令,不回答他的任何问题,不给他任何解释。**这种局面下,不出问题则已,一旦出问题就事关企业生死。

为了做大资产规模,为了融资,海航设立了大量的壳公司。据联合工作组披露,海航集团有近 2300 家公司,有实际经营业务的近 200 家,剩余近 90% 是壳公司。这导致海航系的股权架构及其复杂。海航集团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为 12 家,包括 7 家 A 股和 4 家港股上市公司,以及 1 家 A+H 股公司。首批公告破产重整的公司中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海航控股、海航基础、供销大集。海航系三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存在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披露担保、需关注资产等问题。三家公司几乎成了大股东海航集团及其关联方的提款机,被占用资金约 900 亿元,涉担保金额近 500 亿元。造血机器被过度抽血,加上经济不景气 ,导致前述几家上市公司业绩受损,部分公司近几年连续亏损,对风雨中的海航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海航之前的全球购虽然购买标的基本都是优质资产,但价格偏高,后面需要割肉偿债的时候,又碰上全球经济疲软,没能卖上个好价钱,有些资产短期内又无法脱手,导致海航三年的自救以失败告终,最后只能被申请破产重组。

早在 2019 年金杜的律师团队就进驻海航,这次公开破产重组消息前,可能与主要债权人就相关债务的处理有了初步方案之后才上报相关部门。

**蒙眼狂奔,悬崖勒马 ;刮骨疗伤,重铸辉煌。**这 16 个字,是我对海航集团破产重组的感触。希望海航集团早日走出债务的泥潭,重建辉煌。

知乎用户 律师大叔 发表

太神奇了,我真的不知道海航是怎么撑到 2021 年的。

海航的问题高赞说的很清楚了,基本上基于很多原因,买了很多资产,然后收缩,高价买入的低价卖出,资不抵债是必然的。

破产重整也算是必然的,和解和清算目前都不符合债权人利益。和解和清算,目前债权人基本上都拿不到什么钱。非主业优质资产都已卖的差不多了,其他航空公司疫情下亏得很厉害,买海航主营业务怕不是把自己放火上烤。海航有的三大航都不缺,其他航空现在能活着就得了,现在买海航是不可理喻的。海航主营业务,在疫情后还是能盈利的,你指望主营业务值 7000 亿的债务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多值一点算一点,目前清算恐怕不划算。

但是特别神奇的是,7000 亿的这个债务规模,以及海航早就暴雷,但是跌跌撞撞能活到 2021 真的神奇。不光房地产企业,实际上重资产,长周期,高负债率的公司,这几年都不会活得太好。

知乎用户 Leslie 发表

家书挺感人的

知乎用户 冉小沐​ 发表

早就计划好的,航空板块后面剥离出来,以后专攻航空产业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言以蔽之,就是海航(注意区分海南航空跟海航集团的区别)之前在融资顺利的时候扩张过度,之后又过于高估了自己旗下业务的获利与偿还能力发行了过量债券导致资金链断裂。

但是注意到用词是重整,而不是清算或者和解,也是为了稳住投资人,债务人,给予一点希望,但是个人认为觉得按照现况,再次找到资金的可能性真的不大,毕竟前期的扩张已经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坑。

知乎用户 雨雨 发表

今天,海航集团官宣破产重整,首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 “破产重整”,破产重整就是指对于符合破产标准,但是还能再抢救五分钟的企业,不关门清算,在法院的主持下,再抢救一下。

抢救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指定破产管理人依法清理企业的债权和债务,制定重整计划,调整债务,重组业务,以帮助债务人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破产重整是为了脱胎换骨,和破产倒闭关门清算不一样,它是为了希望。

[

如何看待海航集团破产重整

福源的视频

 · 18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38766451910119424)

所以海航还是那个海航,手头的海航机票以及海航儿子(如首航、天津航、金鹏等)的机票也还能用,不用担心。

海航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盲目扩张的结果,海航的集团旗下的上下游产业链 “生态”,像是放大版的乐视。

盲目扩张的背后是因为钱太容易借了,在创立之初,海航通过募资开通了北京到海南的航班,打出了名气,随后迅速扩张,和各地政府合作成立航空公司,地方政府会让银行贷款,绿灯和优惠使其一度成为中国最知名的航空公司之一。

不破不立,涅槃重生,相信明天会更好。

知乎用户 福源​ 发表

问题一: 海航破产重整了我们还能坐海航的飞机吗?

答案: 能坐海航的飞机。

企业进入破产程序≠不能营业,如果债务人继续营业能够增加债务人财产,也就是继续营业能赚钱,那么就可以继续营业。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 25 条之规定,管理人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决定债务人继续营业或停止经营。

管理人可能会决定债务人继续营业,但因为海航业务范围很广,可能会部分业务营业,部分业务停止经营。

问题二: 海航破产重整了是不是海航就完了?

答案: 不一定。预测海航会重整成功,至少可以开飞机。哈哈

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有三个选择: 破产清算、破产和解、破产重整。

清算,就是清理资产该拍卖的就拍卖了,再根据破产法相关规定分配给债务人。

和解,就是债务人与债权人答成债务清偿协议,债务人少还点钱给债权人,避免破产的结果。

重整,就是债务人通过招募等手段引进投资人、接盘侠,对债务人进行重整,债务人浴火重生。

如果海航重整成功,那么海航就重生了。

如果海航重整不成功,可能会转为清算程序,最终注销海航工商登记。

问题三: 海航怎么才能重整成功呢?

答案: 在债权人会议上通过投资人的重整计划草案,并在执行期内执行完毕重整计划草案。

债权人会议上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管理人会将参加债权人会议的债权人分为数个小组,然后就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表决。

表决通过标准: 出席会议的同一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重整计划草案,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该组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注意是一组通过就行了。所以管理人在对债权人进行分组上必须是有点儿东西的。 即使不通过,法院也可以根据破产法第 87 条和债务人或管理人的申请批准通过。

知乎用户 吃面酱​ 发表

在中国 A 股市场上,每天都在演绎着资本创业的财富传奇,同时也在上演轰然崩塌的神奇故事。

曾几何时,这家公司从最初的一千万起家,通过资本运作航空业务,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万亿总资产的综合商业帝国。然而,蒙眼狂奔的疯狂背后,一夕杠杆断裂爆发危机,一年爆亏 600 亿,大厦面临崩塌之危。虽壮士断腕,卖资还债,然则收效甚微,濒临绝境。

再回首,曾经辉煌一时的海航集团,又是何如跌下神坛的呢?

海航集团总部(图片来自网络)

疯狂扩张

1988 年 4 月,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成立。然而,要发展经济,首要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海南与大陆隔海相望,仅仅靠轮渡的交通方式十分落后,因此发展航空业成为重要的突破口。

1993 年,陈峰和王健等人投资 1000 万元成立了海南航空公司。其后,通过资本资本运作成功融资到 2.5 亿元。同年,海南航空实现净利润 6876 万元,成为当时国内最赚钱的航空公司,这也为后来大扩张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模式。

1995 年,在国内银行因其负债率高而不愿贷款的情况下,陈峰远走美国华尔街去谋求融资,最终找到金融大鳄索罗斯,对方以 2500 万美元买下海航 1 亿股外资股。此后,借助索罗斯的大旗,各路资本闻风而动,很快他就完成了 30 亿元的融资。

其后,海航先后在香港联交所、上交所上市完成数轮融资,获取到充足的资金实现了海航集团跨越式发展,公司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海外股市大跌导致许多企业资产大幅缩水,此时陈峰看准海外并购的契机,迅速拉开了海航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帷幕。

2012 年,凭借资本运作,海航完成了 “创业 20 年资产增长 3.6 万倍” 的壮举 。截至 2012 年底,海航在境外实体运营企业达到 28 家,境外总资产为 750 亿元,资占集团总产的 21%。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两位核心创始人陈峰和王健却发生分歧。2016 年 9 月,陈峰淡出海航一线业务工作,而由王健执掌海航集团。在他的带领下,海航在全球开启了 “爆买” 模式,通过大规模并购快速扩张,海航的总资产规模也随之飙升。至 2016 年底,海航集团总资产已经飙升至 10155 亿元。20 几年的时间,海航的总资产从千万到突破万亿,已经增长了 10 万倍。

据不完全统计,在 2015-2017 年期间,海航系在全球先后进行了 40 宗跨境并购,交易总金额超过 400 亿美元,主要覆盖航空、酒店、地产、租赁、零售、餐饮、旅游、物流等多个领域。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如以 64.97 亿美元收购希尔顿 25% 的股权,又以 60.67 亿美元收购英迈,以及纽约曼哈顿中城大楼、路透社总部大楼、旧金山写字楼 123、芝加哥高楼等。截至 2017 年底,海航下属公司多达 450 余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8 年中,王建在国外考察时因意外跌落受重伤离世,半隐退近两年的陈峰重新回归执掌海航。

根据官方信息显示,至王建离世时,海航的总资产达 1.6 万亿元,年收入近 7000 亿元,旗下拥有上市公司 11 家,包括 8 家 A 股上市公司和 3 家港股公司,员工总数超过 40 万人。其中,境外总资产超过 3300 亿元,旗下境外企业数量 45 家,境外员工近 30 万人。

在这疯狂的十年里,海航通过大肆并购,一跃成为世界 500 强企业。至 2017 年,海航实现营收 5871 亿元(2016 年为 1830 亿元),位列世界 500 强第 170 位。到了 2019 年,海航虽面临较高的债务风险,不过当年仍实现营收 6183 亿元,在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中仍排名第二,仅次于华为。

海南航空(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债务危机

然而,盛极而衰,盈满则亏。疯狂扩张的背后,是公司背负的高额债务。

笔者查阅相关数据了解到,2013 年海航的资产负债率高达 79%,2014 年为 77%,2015 年为 75%,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在高位运行。同期,海航集团投资性现金流入量却保持负数增长,2013 年为 - 316 亿元,2015 年为 - 486 亿元。

2015 至 2017 年间,海航集团三年累计新增带息债务约 3668 亿元。实际上,从 2017 年起,由于宏观金融政策收紧和流动性危机凸显,导致海航的债务危机全部爆发,当时最高负债已经达到 7179 亿元,资金链已经岌岌可危。

为降低负债率,海航于 2017 年 7 月终止旗下公司喜乐航 28 亿元收购计划;同年 11 月,出售西班牙 NH 酒店股份 1.14% 的股份;同年 12 月卖掉瑞士免税店 Dufry 股份。

至 2018 年初至 6 月份,海航将 NH 酒店剩余的 26.47% 股份全部出清给泰国美诺国际。此外,同年 1 月以 2 亿澳元出售悉尼物业;2 月以 160 亿港元出售香港两个机场地块,并减持德意志银行股份;同月,又以大约 3800 万美元出售美国红狮酒店 16% 股份;3 月以总价 19.33 亿元出售海南高和和海南海岛建设的 100% 股份。至 4 月,海航再次宣布,以每股 25.75 美元的价格出售希尔顿 3448 万股普通股,共计套现超 8.87 亿美元。

至 2018 年末,海航集团已经处置了 3000 多亿元规模的资产。然而,其负债率依然维持在 70% 以上,总负债高达 7500 亿元。

陈峰重新主政海航后,在 2018-2019 年期间,海航开启了疯狂 “甩卖” 的自救行动。陈峰提出“聚焦航空主业,非主业的坚决不要”,清理了超过 300 家的国外金融地产等非航空业务。并在业务和人事上均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组织架构从简,从高峰时期的七大业务板块,到后来仅剩下航空主业。

在当时,陈峰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整饬和调整,能够化解海航的债务危机。他也曾在公司新年献词中表示,2020 年将是海航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决胜之年,计划通过 1 年的努力,将负债率降至 70% 以下,集团总资产不超过 7000 亿元。

然而,令人不幸的是,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海航最重要的业务航空业遭到重创,这几乎是给已经身处悬崖边上的海航致命一击,彻底打乱了陈峰的计划,也打碎了海航断臂求生的希望。

这一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国内航空公司纷纷缩减航班甚至停飞,航空业几乎处于停摆状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 “寒冬”。

据国家民航局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我国民航全行业的客运人数大约为 1.5 亿人次,仅为前一年同期水平的 45.8%。

国内已是如此,国外更趋严重。根据国际机场协会(ACI)的最新报告,2020 年全球航空旅客减少了 60 多亿人次,全球客运量下降了 64.2%,机场收入减少了 1118 亿美元。

疫情下的海航,已经是雪上加霜,大厦将倾。

(图片来自网络)

破产重整

实际上,2019 年,海航集团已出现多次债务违约。

同年,因资金紧张,海航频频出现迟发或缓发工资的现象,对此陈峰也在 2020 年新年贺词中承认。

从海航集团的财报可以看到,2018 年海航营收为 6167 亿元,同比增长 5%;净利润却亏损 49 亿元(2017 年净利润 81.3 亿元),同比下降 160%,这也是海航集团近几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其后,仅 2019 年上半年,海航集团已经亏损 35.2 亿元。虽然海航已在不断抛售进行资产处置,但同期资产负债率不降反升达到 72%,债务水平仍然维持在 7000 亿元以上。

至 2020 年 2 月,海航集团官方宣布,海南省人民政府牵头成立了 “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将全面协助、全力推进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这也意味着,海航集团正式进入债务重组阶段。同时,海航集团也发布了部分董事改选的公告。

在这一年里,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海航数百家飞机停摆,旗下航空业务主营公司的海航控股,前三季度净利亏损 156 亿元。2021 年 1 月 29 日,海航控股发布业绩预告,预计 2020 年全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650.00 亿元至 - 580.00 亿元,同比变动 - 12066% 至 - 10778%。

同一日,海航集团发布重大公告,宣告将破产重整。

当日晚间,海航系旗下分别负责航空主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商品流通服务三大业务的 3 家上市公司海航控股、海航基础、供销大集陆续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多家子公司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公告显示,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的企业包括海航控股、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福州航空、乌鲁木齐航空、北部湾航空、祥鹏航空、海航技术、科航投资、海航实业和海航资本,以及供销大集旗下多家子公司,共计 62 家。而这 60 多家公司的债务,大约相当于海航集团总体债务的 60%。

据统计显示,目前海航系旗下共有 16 家上市公司。其中,A 股上市公司为海航控股、海航基础、供销大集、海航投资、渤海租赁、海航科技、*ST 海创、凯撒旅业、海越能源、*ST 东电等 10 家;港股上市公司为泰升集团、海航科技投资、美兰空港、嘉耀控股、CWT INT’L(原海航实业股份)、海福徳集团(原 KTL)等 6 家。

不过,由于业绩不佳,多家公司已经公告 “披星戴帽” 了。其中,海航控股、海航基础、供销大集均公告成,2021 年 2 月 18 日停牌 1 天,2 月 19 日起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 * ST 海航,*ST 基础,*ST 大集。

未来路在何方?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挣扎,海航集团原本极力希望通过清理资产,降低负债率,缓解流动性危机。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最终浇灭了它所有的希望。

正是在 2020 年,中国 A 股史上最大的 “亏损王” 在海航诞生。海航集团旗下航空主业上市公司海航控股以近 600 亿元的亏损额,超过了 * ST 盐湖在 2019 年亏损 458 亿元的纪录,创造了 A 股史上 “亏损王” 的新纪录!

对比来看,2020 年海航控股净亏损在 580 亿元—650 亿元,同期中国最大的三家航空公司东航、南航与国航合计亏损为 300 多亿元。也就是说,海航控股一家就已经亏掉这三家航空公司亏损之和的 2 倍。而这还仅仅是海航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

根据官方最新的业绩预告,在海航系其他已公告 2020 年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亏损幅度较大的公司如:海航基础预计亏损 59 亿元 - 80 亿元;供销大集预计亏损 37 亿元 - 49 亿元;海航科技预计亏损 71 亿元 - 88 亿元;渤海租赁预计亏损 55 亿元 - 79 亿元。从上述数据统计来看,这 5 家海航系上市公司亏损总额在 802 亿元 - 946 亿元。与市值仅 250 亿元的海航控股相比,相当于亏掉了三个半上市公司。

海航集团 2021 新春团拜会(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回首海航发展之路,如果当年海航集团仅仅聚焦航空主业,如果没有大肆无序扩张涉足多个经济行业,如果没有特殊疫情的爆发,或许海航不会落到今日这般境地。

然而,历史事实不能假设,过去的已然成为过去。

现如今,对于海航集团来说,破产重整无疑是一次重生的机会。保留核心主业,丢掉不必要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够获得新生,走得更远。

2 月 20 日,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组长、集团党委

书记顾刚在调研时也明确表示,要扎实做好重整相关重点工作,全力推动重整成功。

世界头条​admin.worldhds.net:2020/shareNewsDetail?id=3559035&language=zh_CN

知乎用户 世界小哥说新鲜事 发表

1 月 29 日海航集团申请破产重整受到了关注,海航集团自 1993 年创业至今,海航集团经历 27 年的发展,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发展成为跨国企业集团。海航集团以航空运输主业为核心。

**所谓破产重整,是指当企业资不抵债时,管理层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一旦申请获得批准,则债权人就不能向破产企业催逼债务。法律允许由同一个企业的管理层向债权人提出一个重整方案,延期归还债务,停止发放股息,暂停支付债务本钱,只支付利息,削减无担保的债权。

“破产重整” 解决的是生死存亡问题,是对有挽救有价值企业的一种救济手段。破产重整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和资金压力,相当于给了企业一个重生的机会。

实际上,进入 2021 年 1 月以来,海航集团走向破产重整已有端倪。

1 月 22 日,海航集团发布了题为《航集团风险处置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关键时期》公告,顾刚辞去海航集团董事及执行董事长职务,任清华辞去海航集团董事及联席首席执行官职务。顾刚、任清华担任联合工作组职务不变。

海航集团何以步入今天重整的地步?原因在于:前期盲目的 “买买买” 大扩张陷入债务危机,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 “自救” 无果。

2017 年末,海航集团爆发流动性风险以来,在各方支持下,海航集团积极开展 “自救”,但未能彻底化解风险。

据了解,海航集团作为海南本土企业,受益于改革开放以及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时代红利,一跃成为海南省龙头企业。

**但是,由于疯狂扩张,海航这些年被流动性问题困扰,一直在全球亏本抛售资产。**然而,转型尚未完成,2018 年 7 月,海航集团原董事长王健突然去世,使海航集团进一步陷入风雨飘摇境地。

原本淡出业务一线的创始人陈峰,重回海航集团一线掌舵,担任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毫不避讳地屡次提及海航 “流动性风险”。

“总而言之,我们自身没有准备好,所以就出现了之前‘买买买’,没海航不能买的;如今又‘卖卖卖’,又创世界处置资产之最,我们已处置了 3000 多亿资产,在这种跌宕起伏当中我们深刻反思。”2019 年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曾表示。

“想起过去那种野蛮生长挖下的要处理的一个个大坑,想起我们很多过去决策的粗糙,想起要研究一个个被别人利用商业条款灭失掉的资产,我就会充满愤怒和不满,这么好的一个集团怎么就走到了今天?”1 月 29 日,顾刚在写给海航员工《一封家书》中如是表示。

以陈峰为代表的海航管理层,曾希望在 2020 年解决海航集团危机。

然而,时运不济,2020 年 1 月末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航空公司运力大幅减少,数千万机票遭遇退票,海航集团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剧,不得不向政府求助。

2020 年 2 月,鉴于海航集团风险化解极为特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海南省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全面协助海航集团化解风险。

海航风险窟窿到底有多大?由于海航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加上多家子公司横跨海外,海航集团 2019 年和 2020 年报延期披露,迄今为止,相关财务数据只能查询到 2019 年上半年。

截至 2019 年上半年,海航集团总资产 9806 亿元,同比跌破万亿大关,下降 8%;总负债 7067.3 亿元,同比下降 6%,净资产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13%,资产负债率 72.07%,同比增长 2%。

2019 年上半年,海航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2664.6 亿元,同比下降 7%,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 35.2 亿元,同比下降 184%。

该消息面迅速在金融圈发酵,统计海航旗下目前有 10 家 A 股上市公司和 6 家港股公司,它们分别是:海航基础、供销大集、海航投资、渤海金控、天海投资、海航创新、凯撒旅游、海航控股、海越股份、东北电气和香港国际建投(00687)、海航科技投资(02086)、CWT INT’L(原海航实业股份)、航基股份 (00357)、嘉耀控股 (01626)、海福徳集团(原 KTL)。

**海航基础:**旗下四大业务,分别是海航机场、海建工程、海航地产、海航海免。

**供销大集:**2017 年 2 月 23 日,上市公司西安民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正式更名为 “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主推业务涵盖酷铺商贸、掌合天下、中国集、大集供销链、大集金服及民生百货等。

**海航投资:**海航投资原为中高端房地产开发商,自 2013 年开始,海航投资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经营发展需要确立了向金融投资平台转型的战略转型目标,并根据转型目标积极布局金融、投资、基金、养老板块。

**渤海金控:**是一家以租赁为主业的国际化金融控股集团;在全球拥有约 30 个运营中心,现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飞机租赁业务集团和第二大集装箱租赁业务集团;

**天海投资:**2016 年 12 月,天海投资成功并购全球 IT 分销与供应链巨头英迈国际(Ingram Micro Inc.),并逐步剥离海运业务,正式转型科技行业。

**海航创新:**是一家以旅游开发为主业的公司,依托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的自然资源开发了高尔夫、游艇、马球等三个俱乐部和小普陀观音禅院佛教文化等旅游项目,定期举办专业速度赛马活动以及国际、国内赛马赛事的申办。

**凯撒旅游:**是宝鸡市首家商业国企改制上市公司,是陕西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连锁经营试点单位,其中投资经营产业涉及商贸流通、酒店餐饮、中西药生产、路桥收费、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

**海航控股:**公司是一家经营国内国际航空业务及其他相关服务业务的公司,其主要提供的服务有客运、货运、包机等服务。

**海越股份:**海越股份主营业务为液化气销售、成品油批发;交通、水利、电力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投资开发。2017 年 2 月 22 日,海越股份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浙江海越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越科技)通知,后者的股东海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吕小奎等八名自然人拟将其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海航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现代物流集团),总价 26.5 亿元。海越科技为海越股份第一大股东,持股 22.31%。

**东北电气:**主营产品主要为电力电容器、封闭母线等。目前海航酒店持有东北电气 H 股 34.55% 的股份,占东北电气总股本的 13.49%。同时,一致行动人北京海鸿源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持有 A 股 9.33%;二者将合计持有上市公司 21.56% 的股份。

**香港国际建投:**主要业务为从事地基打桩;机器租赁及贸易;物业投资及发展;以及楼宇建筑。

**海航科技投资:**龙杰智能卡有限公司(ACS,龙杰智能卡控股有限公司之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交所上市编号: 2086)创立于 1995 年,是亚太地区第一大、全球三大之一的连机智能卡读写器供应商及 Frost&;;Sullivan 颁发的 “智能卡读写器产品质量领袖奖” 的获奖者。

**海航实业股份:**主营业务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金融服务及物流服务;附属业务为休闲及旅游,物业投资、管理与开发业务,以及工程服务。改名为 CWT INT’L。

**航基股份:**公司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主要经营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美兰国际机场内的航空及非航空业务,航空业务包括提供航站楼设施、地勤服务以及旅客服务;非航空业务则包括出租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商业及零售铺位、机场相关业务特许经营、广告位、停车场、货物处理及出售消费品。

**嘉耀控股:**主要在中国从事纸质卷烟包装(其次是其他社会产品纸质包装)的设计、生产及销售。2016 年 12 月,嘉耀控股对外公布,海航集团旗下 China Civil Aviation 拟以总代价 3.91 亿港元收购嘉耀约 65.2% 股权

**海福徳集团(原 KTL):**香港优质珠宝供应商之一,以出口业务为主。

对于 A 股投资者来说,旗下 A 股中的上市公司在下周一然后表现,以及接下来会对旗下上市公司带来哪些影响,是更实际的,由于业绩表现不佳,海航旗下很多公司已经 * ST 或者在 * ST 的路上,但在市场整体比较低迷的情况下聪明资金参与感比较强,在上周五 11 只股票有 8 只实现上涨,现在,海航终于破产落地了,**不过,从不良资产的处置来看,此次海航破产没准还是一件好事,至少海航将面临着资产重组,面临着控股权的转移。**也许,这还是一次凤凰涅槃的机会。

知乎用户 Kaka 的理财日记 发表

我看到这个想说点题外话,但凡从业人员,无论什么时候从业,一定有看过海航资产清单。

海航从我们找工作开始就一直在被提及。

2016 年左右,海航疯狂扩充资产,身边能进海航的人都是顶尖的,都会在群里发一波红包。

结果没几年海航就开始卖资产,我去尽调过海航相关资产,陪同尽调负责接待的都是清北毕业的前辈们。

一段时间,有海航工作经验的简历满天飞,一看都是刚毕业进海航的同仁,平均工作经验不超过 3 年。

有时候,真的是说不清楚看不明白。

这几年,公司海航、福晟、中民投、华润,行业有 租赁、信托、投行、资管,一波风口起,一阵风又停。

2016 年,很多人在纠结券商新三板和蚂蚁金服的 offer,最后大部分选择了新三板组。

2017-2018 年,面过京东战投被刷的分到京东金融,还心有不满。

每个选择以为是当下的最好,其实知道未来在哪里的有几个。

刚入行的,踩对了就是一个自由的过程,踩错了就是几年蹉跎。

进入社会之后,每一个选择既有实力影响,也有运气成分。

who knows

知乎用户 要做张欣尧的毒药​ 发表

这样的资产大鳄误国误民,这样的巨量资金、优良资产、风光地位是他是如何得到的,这是跟症结。市场的交给市场,公共的公论来定

知乎用户 无因 发表

我用自己五年的青春见证了一场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的闹剧。

知乎用户 岩楷 发表

航班一落地 我公司没了

知乎用户 aspensky 发表

让我半泽直树放贷制定计划来拯救海航

知乎用户 九月十三 发表

18 年夏天苟延残喘到现在,也挺厉害

体量大真是不好拆。。

知乎用户 nirvana 发表

emmmm,海航大新华航空。。。非诚勿扰里的秦奋和笑笑

知乎用户 出门遇到小狗狗​​ 发表

海航的股票快炒了 10 年多了吧,看不懂,这么好的企业,这么好的位置,这么好的背景,海南大开发,海航还是倒在了黎明之前。

这几年,海南领导层的离奇变故,不知道该说什么。

知乎用户 刘都张 发表

海航这种单位,没有疫情照样破产,杠杆太高,主业造血功能有限,一个金海智造就是大几十个亿的窟窿,扩张太快,内部管理混乱,因为扩张很多部门负责人实际工作经验才几年而已,牛逼吹得满天飞,银行不扛,早就破了,妈蛋还欠我几百万货款和劳务费,艹,倒血霉!

知乎用户 owen 发表

对债权人(特别是买了海航债券的海航员工)而言应该是好事吧!

知乎用户 老电 发表

u1s1,海航搞房地产一套一套的,本就负债累累,疫情加速了这一个过程而已,到如今,完全是海航自作自受罢了,不是很意外,泻药

知乎用户 和泉 纱雾 发表

怎么没看到来个员工诉苦一下?

没有那我来,看着身边同事拿年货,拿年终。

我特么就拿了个公司破产通知。

不要说什么共荣辱这种道德绑架的话,我现在被社会平均收入辱了,大家都等着笑我呢。

荣的时候和我有什么关系?你可知里边有多少个少奶奶吃空响?

赶紧沉吧,这是唯一能让我开心的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曾经在海航工作过一个月,
刚刚入职, 领导都不认识, 除了陈峰长啥样知道, 其他的都不认识.
一日正在忙碌, 只顾着盯着电脑, 期间发生啥事都不知道.
第二天有人批评我说领导来办公室了不起立, 我???
我还以为陈峰来了呢, 结果只是个小部门领导, 级别不高的那种……
第二天我就跑了.
哈哈, 一个月的工资都不要了……
还有个同学在海航做了快 20 年了, 他的收入大部分都投进海航了, 哎, 希望这几年他撤了.

知乎用户 大馒馒 发表

不管怎么玩儿。

工资福利到手了。

至于企业如何,破不破产,

取决于市场,投资经营有风险。

与我无关。

知乎用户 法海茫茫​​ 发表

老师课上常用到的反面教材的案例。从买买买,到卖卖卖。。。

知乎用户 者也 发表

注意!是重整!重整!重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不是清算。

今天,海航集团的这条新闻在支付行业也引起了不小轰动,因为毕竟有几个品牌都跟它有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关注点可能是在于海航集团这个层面,但是,对于支付行业,我们更关注的是它关联的那几张支付牌照的情况。其实,终究是会有一些影响的,未来会有哪些变化,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知乎用户 向峰​ 发表

没什么特别的。

联合工作组进驻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起码一年多。

前期我们也看到新闻,海航集团全面梳理了集团资产和负债。也就是说,金杜等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已经完成。就等重整计划草案的提出和表决了。

海航集团是一个囊括十几家还是二十几家上市公司的大型集团,它的风险处置也是报中央定调了的。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破产就特殊规定,还需要最高法同意。所以破产程序脱了这么久。

大家对破产程序不太了解,实际上联合工作组前期就承担了破产管理人的角色,规格还很高,副部级领导直接参与,各银行都是总行副行长直接参与。而且这次破产实际上是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并非母公司层面一家公司破产。破产相关知识非从业人士,简单知晓即可。

前期金融机构债委会运作很长时间了,大家耐心等待一债会吧。

知乎用户 流入 发表

我就想知道我的机票退款还能回来吗?

知乎用户 月下 v 秋风 发表

其实,早在 1 月 22 日就有媒体发了一篇关于海航的报道(我认为是基于海航集团主动意愿发布的公关通稿),介绍了联合工作组进驻接管海航集团后近一年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取得的成绩,这些在以往都属于保密度较高的内容,选在这个时候发出来肯定有其用意。结合其最新举动,其实就是在为今日发布的声明吹风。海南高院的通知书,正式宣告海航破产重整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当然,选在周五的下班时间节点发布,估计也是不想产生太大舆情影响,尤其是还要为众多上市公司的股价考虑。

知乎用户 远远的远 发表

海航空姐很漂亮。

知乎用户 嗯都挺好的哈 发表

利空出尽

知乎用户 無何化有和光同塵 发表

在海口呆了很多时间,以至于现在出行首选的是海航

1:海航是海南的一个工程 之前是海南的形象展示 虽然现在遇到了问题 但是相信仍然会过去的 毕竟是重组 海航也是国内顶尖的航司 不会因此而落幕

2:前几天顾刚上任党委手机 其实就能看的出来 海航的控制权从个人到了国家手里

知乎用户 皇马君​ 发表

作为一个银行人,感觉海航系已经从银行里划到黑名单,不再能从银行体系拿到融资,要是没有当地 ZF 给背书,估计很难再存活下去。

知乎用户 阿吉​ 发表

眼看他起高楼眼 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坍了

知乎用户 飞天 发表

要我说呀,当初要是并入了抢铁,就没现在那么多事情了。

知乎用户 twilight 发表

国航,海航,两大疫情期间良心航司,希望海航挺下去。

厦航血妈!血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唉,毕竟疫情确实对航空业影响太大了,但各项支出可是一点都不会减少

知乎用户 一个混子 发表

顾总的这封信看得我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风光时疯狂并购,拥抱金融资本。

破产前满嘴家人,重提党性情怀。

资本家说话,果然连个标点符号都不要信。

试想如果国内疫情没有压下去,海外疫情没有窜上来,国内外对华投资大幅外流。海外资产收益飙升。怕不是陈疯子同志英明神武寿与天齐,以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高抬教化的高姿态,高境界,高预见预判了形势……

知乎用户 王二 发表

挺好,坐过几次海航,基本每次体验都挺差。终于靠自己的实力走到破产这一步。

知乎用户 熊猫宝宝爱打滚 发表

承接某银行年审,海航系债权基本都是实质次级,利息后来都无法支付,政策要求还不能下调评级,抵质押物也无法行权(起诉直接移交主管法院,主管法院也无法做保全),这次爆出来了,终于算是可以好好处理处理了

知乎用户 雅之黑月 发表

原作者姓名:田晓艳 原出处: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海航重整方案出炉:机场海南国资拟接盘,航空业辽宁方大拟接盘

若投资完成,战略投资者可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ST 海航和 * ST 基础公告显示分别将于 9 月 27-30 日召开破产重整各程序第二次债权人会议。

备受市场关注的海南航空重整案终于迎来重要进展。
9 月 12 日晚间,*ST 海航发布公告称,目前,管理人已经确定海航集团航空主业战略投资者为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若投资完成,战略投资者可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同时,*ST 基础发布公告,海航集团机场板块战略投资者为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若投资完成,战略投资者可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海航集团表示,*ST 海航和 * ST 基础公告显示分别将于 9 月 27-30 日召开破产重整各程序第二次债权人会议。
海航集团称,重整后续工作程序多,任务重。工作组、清算组正带领海航集团按照计划全力推进。重整计划草案须债权人会议表决并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后方能生效,尚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根据 *ST 海航公告,管理人根据与战略投资者达成的重整投资方案制定了重整计划草案。**重整计划将安排对海航控股出资人权益进行调整,以海航控股现有 A 股股票为基数,按照每 10 股转增 10 股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转增股票约 164.37 亿股。**前述转增形成的股票不向原股东分配,全部按照重整计划进行分配和处置。根据上述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海航控股出资人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绝对数量不会因本次重整而减少。
*ST 基础称,管理人根据与战略投资者达成的重整投资方案制定了重整计划草案。重整计划将对海航基础进行出资人权益调整,以海航基础现有 A 股股票为基数,按照每 10 股转增 20 股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转增股票约 78 亿股。

今年 2 月,包括海航集团及旗下 3 家上市公司被法院批准破产重整,希望通过债务转移,减免,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化解债务问题。
随后,*ST 海航发布公告透露,如重整申请被法院裁定受理,将通过债券转移至股东和关联方海航集团和海航航空集团清偿的方式解决此前披露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转移的债务金额预计不少于约 725 亿元。
此外,就未披露担保,海航表示将通过各种途径,依规不承担相应担保责任,预计至少约 109 亿元不应承担担保责任。
去年上半年,*ST 海航是亏损最多的上市航空公司,今年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亏损 8 亿元,比去年同期减亏超过 100 亿元。此外,*ST 基础 2021 年半年度净利 4268.88 万元,同比净利减少 95.66%。

想要了解更多嘉盛集团,点击咨询

点击此处阅览完整的风险披露。

知乎用户 嘉盛集团​ 发表

海航现在重组怎么样?

知乎用户 13839745195 发表

集团式运营模式下的风险是很难控制的,不仅仅是海航,有问题的太多了,表面上是什么国内国外五百强,实际上负债率特别高,每年要偿还银行的利息就远远超过了集团的营业收入。眼看债务规模越滚越大,迟早都会出问题。

知乎用户 oooosan 发表

海航的最主要问题是,海航姓什么。

海航到今天还没倒,是因为,第一,现在的实控人一直在扑腾。第二,让海航变成今天局面的高人,目标并不是让海航死,而是想让它换姓后继续活。

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国企!

说回来,当年买买买,现在的实控人,早就私下吃的饱鼓鼓了,也该收手了。取之于国,还之于国,岂不宜乎?!

至于债务,有什么债务是不能发钞解决的?老美说,年初的几万亿不够,那就再来 1.9 万亿,不信大水灌不死你。

知乎用户 shaohe 发表

这种伎俩,真的是忽悠屁民煞笔呢?内保外贷,狠狠割一把韭菜美滋滋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并购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支撑企业战略服务的,海航的发家史就是一部买买买的并购史,但这种舍本逐末的并购带来的只是体量上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经营效率的提高,反而造成了巨量的债务。

总资产规模是一个企业的体面,但现金流才是一个公司的命脉。债务规模的扩大,当企业的经营效益抵不过付息成本时,就会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所以庞然大物般的海航轰然倒塌。

破产重整是毁灭也是新生,债转股之后的新海航会砍掉自己曾经繁茂艳丽的枝桠,只剩下光秃秃的主干,曾经的辉煌应该再也不会出现了。

知乎用户 锦殇​ 发表

现在用点闲钱买海航控股。

知乎用户 蔡冰菁的大帅比 发表

坐等债权打折再债转股,就不知损失谁来承担,最后重整怕还是要靠资本市场

知乎用户 宋明 发表

为债务危机如何落地提供了试点。

就这 14 个字都要审核一下?

知乎用户 一步一缘法 发表

欠我几十万,估计打水漂了。前海航交所

知乎用户 伯乐 发表

c

知乎用户 Arthur​​ 发表

万科在创业初期,也是想什么都干,结果是什么也干不好,而单独把房地产拎出来之后,造就了今天的一个头部房企。

多元化貌似是各个领域都发力,但是就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各个行业有自己的运营逻辑,盲目地追逐风口以期更高的利润,怕是啥也得不到。

多元化战略容易造成很多弊病:

1、大规模开疆扩土,对自己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一般是原有产业确实没有什么油水了企业才会有动力去搞多元化。公司也会从 “价值型企业” 变为“成长型企业”,资金链会紧绷。

2、如果各个产业确实不怎么相关(离心多元化),管理人员除了管理逻辑不一样之外(隔行如隔山),其价值观也不容易统一,管理半径管理难度都会成倍提升。

3、烧钱的行业会持续烧钱,会把原先成功经营的行业拖下水,这时候管理层有没有决心将其是为沉没成本从而断臂求生呢?这很考验管理层智慧。

4、最好的多元化是相关多元化,原有产业能给新的行业赋能,如同小米,是一套产业链,能够自动接入原有的系统飞轮式发展。

5、最好是碰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口,讲好自己的故事,如同恒大 ppt 造车,以期待转型、获利或者融资。

但是多元化并不是一无是处,市面上分析北大方正和海航的文章,看起来都挺正确,但是根本的本质,不是这些媒体能理解和把握的。多元化这个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多元化本身是错的,那就不会有多元化这个战略了。因为有很多行业,结构单调,依赖于某个特定时期的特定模式,抗风险能力很差,所以才有所谓多元化战略。就如同进化论里面讲的,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发力,在环境剧烈变动的条件下更容易活下来。拥有着众多的 “变异基因”,没准哪一个就碰上了新环境从而在新的风口获得博弈论中所讲述的 “先动优势”,这是很多多元化战略的公司打的如意算盘。今天很多没落的传统车企,固守本业,逐渐被新能源弯道超车。柯达因为固守胶卷,诺基亚因为固守传统手机,特大央企 COSCO,曾经因为航运业务受经济危机冲击,差点三年 ST 摘牌。那么现在以结果反推,说海航是多元化造成的,是比较偏颇表面的观点。

好的战略改革,应该是小步快跑,先试点,再铺开。

知道错了及时止损。千万别什么赚钱干什么。

知乎用户 阳光幽灵​ 发表

啊这,1 月 16 日还刚坐过海航的航班,还挺便宜的说。

知乎用户 别撩嘉嘉 发表

破产重整是为了给债务人重生的机会而设置的机制,海航的债务人对其提出破产申请也并不一定代表海航的债务人希望海航破产,债务人一旦破产对债权人的清偿比例会非常低,所以债务人希望海航通过破产重整给债权人更多足额清偿的信心,比如大股东担保,实际控制人和高管给出更多的改进计划和重生的方案。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也是督促债务人限制现任高管权利的一种方法。

知乎用户 法律工作者张 发表

当初在校时,海航是民航业的榜样。因为民航业高风险低利润,结课论文天天写,建议航空公司应该扩大投资产业分摊风险向海航学习,从创业故事学起,夸胆子大有魄力。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资金链出问题,王健国外身亡,现在破产重整了……

大多数人都无法窥见本质,你好的时候大家都在夸你,衰败总显得突然。

知乎用户 蛋黄酥 发表

[

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先破而后立

2021 年 1 月 29 日,海航集团放出重磅消息,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很多人看到破产两个字可能觉得海航要完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破产重整不是破产清算。给大家举个栗子,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在学校闯祸了,面临被学校给予 “留校察看”,或者“退学开除” 的处罚,…

2 赞同 · 3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8203004)

知乎用户 十五块的肉夹馍 发表

是海航通信吗??我还用过他家虚拟卡呢

知乎用户 暮挽清风 发表

估计海航的管理层正在为自己挖下的深坑,后悔不已呢!

知乎用户 十万个为什么 发表

海航熬了,一年多还是破产了。

一年多前就听说要清算的消息了,他还有很多投资理财都没有对付。

知乎用户 花颜 发表

胡乱收购扩张算一点吧!去年要收购当当,我就觉得这什么眼光?迟早要完

知乎用户 我就是小黑 发表

利益相关:海航集团成员公司员工

想说的有太多太多,感兴趣的可以看下官方公告、第三方媒体及公众号报道解读,以及顾总致海航人的 “一封家书”。破产重整这是政府工作组权衡利弊慎重评估做出的决定,以解决当下最迫切的债务问题。就目前阶段而言,航线正常飞,员工班正常上,待遇正常发,基层业务不受影响。具体方案未公布但已经在秘密有序推进。作为打工人,我们要相信我党和政府工作组领导的大智慧!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可以见到一个涅槃重生的新海航!

知乎用户 民航界的彭于晏 发表

为什么现在海航完蛋了

知乎用户 2321706177 发表

对于这个问题,我几个月前看到的时候就感觉再往前几个月我看到过。

知乎用户 李先生 发表

疫情期间都不容易

珍惜每一份工作

珍惜每一个企业

最重要的是对我海航的会员没影响

知乎用户 想干嘛就干嘛 发表

为啥我看到标题觉得似曾相识?去年就来过这么一回了吧…………

知乎用户 声声慢 发表

破产重整是一种保护措施,而非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的中心不再 “破”,而在 “立”,也可以看作 “重生”。

下面是来自中国民航报的报道:

1 月 29 日,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称:2021 年 1 月 29 日,海航集团收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的《通知书》,主要内容为:相关债权人因海航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申请法院对海航集团破产重整。海航集团将依法配合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积极推进债务处置工作,支持法院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公告发出意味着海航集团整体风险化解按破产重整实质推进。
据了解,破产重整的方案建立在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以下简称联合工作组)摸清海航底数的基础上。联合工作组自 2020 年 2 月 29 日进驻后,花费数月时间对海航集团及旗下两千余家企业的资产、负债、关联往来等逐一核查,理清了整个集团的资产底数、管理结构、股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随后联合工作组根据海航集团整体债务风险情况着手制订破产重整方案。因海航集团股权、资产、债权债务结构复杂,为最大可能保护各方利益,经多方多轮磋商,形成了海航集团整体风险化解方案。
该方案按照 “法治化、市场化、可操作性” 原则,获得相关部门对破产重整思路的理解和支持,并向绝大部分债权机构进行了介绍,被认为是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后续各阶段工作将严格在 “法治化、市场化” 的要求下按程序稳步实施。
具体实施过程中,3 家上市公司在提交破产重整申请后,需要经过证券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核查论证并出具相关意见,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后,由相关地方人民法院受理。
海航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将通过债权转移、股抵债、留债展期清偿等多种方式降低负债水平,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资金支持,企业能加速重回健康发展轨道;采用 “时间换空间” 的策略,给予企业一定发展时间,股权价值也将进一步提升。
破产重整是一种保护措施,而非破产清算。破产重整重在重整,企业法人资格不注销,继续存续,企业并不关门大吉、退出市场,而是通过对债务人企业实施债务、资产、业务、股权、管理等全方位的重组,找准企业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善公司治理机构,化解公司债务负担,让企业法人资格不注销、继续存续的同时可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实现对企业的挽救和重生。因此,破产重整中心不在 “破”,而在 “立”,也可以看作 “重生”。
海航之所以走上重整之路,是因为海航具有包括资产价值、品牌价值、服务价值等在内的较高救助价值。联合工作组进驻后,稳定了生产经营,为重整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海航在重整成功后,能够继续作为有信誉的市场主体,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继续贡献自身的社会价值。

知乎用户 一杆好枪​ 发表

海南要迈新的一个发展阶段了,那就要去旧迎新,卸下所有包袱,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级海南自贸区

知乎用户 金边中国人 发表

今天正好跟德隆的前高管吃饭,有点像啊

知乎用户 严重朱震 发表

顾先生写给 10 万员工的 <一封家书> 中是以这句话结尾的:凤凰涅槃,展翅高飞。

知乎用户 币圈肖战 发表

未来海航集团仍会存在,但将成为一个参股和持股平台,仍在旗下航空等板块公司保留一定的股份。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之前设想的,构建以航空集团为核心的新海航。也就是现在的航空集团为一级,海航集团降格为二级,成为还债的工具。将航空运输、机场、飞机租赁和培训维修产业全部注入到航空集团。

海航是国内最喜欢的航空公司,海天祥云,也非常喜欢海南,希望 HU 能够涅槃重生!!

知乎用户 Brian-LT 发表

破产重整就是债务重组吧

知乎用户 简单爱你心所爱 发表

对于持有海航控股股票的散户不知是福还是祸?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破产拯救了贾跃亭。

经过 7 个多月的努力,现在贾跃亭在美国终于破产成功了。。 去年 10 月沉寂许久的贾老板微博突然发布了破产信息,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 一提到破产,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所有财产变卖,从此一无所有,所以当时不少人还同情了一把贾跃亭。 但其实没有那 …

破产拯救了贾跃亭。

经过 7 个多月的努力,现在贾跃亭在美国终于破产成功了。。 去年 10 月沉寂许久的贾老板微博突然发布了破产信息,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 一提到破产,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所有财产变卖,从此一无所有,所以当时不少人还同情了一把贾跃亭。 但其实没有那 …

恭喜贾跃亭“成功”破产

解释最新科技进展,报道硅谷大事小情 点击上方“硅星人”关注我们~ 如果法拉第未来能续上命,还钱就有着落了! —— 文|杜晨 编辑|Vicky Xiao 注:本作品著作权归PingWest品玩/硅星人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

海航危机加剧,负债千亿,隐患重重

来源:华夏早报 南方周末毙稿:海航危机加剧,负债千亿,隐患重重 文 / 黄河 不再等待 2 月 7 日晚上,被编辑告知此前悉心操作的海航调查报道专题,在已经上版的情况下被无故撤稿,刹那间仿佛又回到了八年前平安调查报道深夜被撤时的激愤与无奈之 …

如何看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恒大不会对银行构成风险?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不再说恒大问题,只说我国银行最近几年的诸多应对债务风险的措施。 从时间线上来看,16 年涨价去库存之后,整个金融体系已经开始逐步收紧货币供应,限制信贷扩张的速度,15 年短期内 125bp 的降息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