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买房做一辈子房奴值得吗?
知乎用户 天晓贰 发表 你首付是不是真的存够了? 那就跟你讲个三只小猪的故事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l8GlT 发表 我家售楼处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门口隐藏起来的几个摄像头不是用来防盗的,听说是技术部门弄的人脸识别系统,只有第一次来的 …
新加坡住建局门口挂着一副大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知道是哪个新加坡诗人写的
看落款好像是一个姓 “社” 的写的
照片评论区已经有人发了,我再补一张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题字:
我们先拿数据说话。新加坡房子分两种,组屋和公寓(别墅不在此问题讨论范围内)
新加坡普通政府组屋大概 400-500 新币 1 平方英尺,折合下来 2w-2w5 一平米。
最贵的组屋差不多 1000 新币 1 平方英尺,约 5w 人民币一平。
对了,新加坡没有公摊,所以对比国内其实房价其实还要比想象的低 20%。
(以下之后都用人民币作为单位)
折算下来也就是普通组屋 1w6-2w 一平,最贵的组屋也就 4w 一平。
这个价格对标北上广,简直是白菜价。
公寓是贵一点,不同于国内公寓,新加坡公寓相当于国内高级小区,最便宜 5w 一平,最贵能到 20w,公寓只是给较高收入人群的一个选项,如果没钱完全可以买组屋。
当然如果我们只提房价不提收入就是耍流氓。
新加坡普通大学毕业起薪 1w5 是很轻松的,快餐店全职服务员也能拿到 8k-1w。
这个工资对应房价我就不谈了,你们自己感受。
另外,新加坡房贷利率对比国内也是低的可怕,疫情前大概 2%,疫情期间最低到过 0.65%,现在加息抑制通胀也不到 3%。这个贷款利息什么概念不用多说了吧。
数据看完了,来分析一点深层次的东西,为什么。
为什么新加坡房子可以控制的住。
因为政府干预的狠。
有多狠?
一年前新加坡加过一次税,将外国人在新加坡买公寓的税从 23% 提高到 30%。
30% 的税,你敢来新加坡炒房吗?
同时,为了杜绝房屋频繁交易。
新加坡规定,买房第一年内就卖出需要交 12% 房价税收。第二年卖出 8%,第三年 4%,三年以上才不额外收税。
同时,为了保障组屋住房。
新加坡规定,组屋只有绿卡持有者和公民有权利购买,公民单人购买必须满 35 岁,绿卡持有者想买,必须由两个绿卡持有超三年者共同购买。
而且,为了防止有钱人垄断市场。
新加坡规定,每个人买第二套房时将收取额外税收,根据居民身份不同收取不同税,最低房价的 10%,第三套房将在第二套房子税收百分比上再次叠加。
而且新加坡各种法规也会不停更新,基本上就像修复 bug 一样,如果有人钻了空子,马上就会有新的规定出台。
这么一套操作下来。
你说房子咋炒?
炒不起来,为啥需要当啥房奴?
看到这个问题大家对新加坡房价好像很感兴趣,给大家更新一波关于新加坡买公寓的数据(以下单位均以 rmb 为单位,面积单位均为实际住户面积,不包括公摊,单位为平方米)
附上新加坡地铁图,很明显,中间那块乱交界最频繁的一块就是新加坡中心区域了。
这个中心区域被黄色的那条环线所包围。
黄线确实也是新加坡房价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分界线,新加坡房价也很符合一般规律,离地铁站越近价格越高,越靠近黄线圈子价格越高,年份越新价格越高,户型越小,每平方价格就越高(同小区一室一厅单价 > 2/3 室一厅 > 4/5 室一厅)
除去少数地区,黄线外二手公寓大概在 5w-8w 不等,新公寓大概在 6w-10w 不等,
在黄线内圈,二手公寓在 8w-15w 不等,当然有些特别贵的,新公寓没关注过。。基本上比二手贵那么百分之 10-20。
新加坡公寓一室一厅面积 30-50 平,两室一厅面积 50-90 平,三室一厅面积 90-110 平。
公寓环境方面,健身房,泳池,烧烤台是标配,有的公寓有篮球场网球场,或者是台球室。停车没有固定车位,基本上不会出现没有车位的情况,物业费大概在一个月 1500-2500 不等,取决于你的房子面积和小区管理,物业一般做的就是泳池以及各种设施,包括健身房,烧烤台,户外沙发的维护以及清洁,然后小区出入管理,我还碰过一次给所有楼外墙和楼道重新刷漆的,不知道是不是所以公寓都有这种服务。
最后放几张公寓实拍图吧,我的公寓基本上是新加坡最便宜的了,大概是 5-6w 那一档的,图是网上的,因为已经住有段时间了,很久没有拍过了,之前拍的在老手机里,以后小伙伴有兴趣我给你们补拍。
![](data:image/svg+xml;utf8,)
因为买房的时候刚毕业没多久,贷款有限,得亏有爸妈赞助,当年买房子基本上是看最低一档的,最便宜一档的大部分公寓环境都和这差不太多。
以下是原答案:(更新放在后面啦)
前几天刚刚跟男票算了一下,刚刚申请的 bto(地段很好)月供大概每月 1100 新。
每月 1100 新什么概念呢,那个地段 hdb 单单一个主卧一个月的租价就是 1400++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买房而是租房的话,原本月供的钱连个能住两个人的卧室都租不起。而 1k + 的月供我们俩每月的公积金可以完全 cover,不用额外出钱。
除了月供,首付我们也算了算。首先我们的首付是 5% + 5%,刚申请到的时候支付 5%,几年后交房的时候再付 5%。我男朋友比我大两届,我今年大四,他刚刚工作了一年。明年上半年他的存款(公积金占了 60% 以上)就能自己付第一个 5%。等交房的时候我也大概工作了 3,4 年了。那时候我甚至不用刻意存款,单单公积金就已经可以付完我的那 5% 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是房奴呢?
(当然了,以上内容都基于我们能抢到 bto 的前提,这次要是没抢到就等 11 月份的那个了。虽然抢不抢得到另说,但只要是 bto,上述数字就不会有太大差别)
-————————————- 我是分割线 ———————————————-
更新,贴上组屋照片给大家看一下。
早年(30 年前)的组屋是这样的
这样的:
![](data:image/svg+xml;utf8,)
近年(大概十年内)的新组屋是这样的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样的:
和这样的:
最后附上新加坡最有名的组屋 (Duxton Pinnacle):
-——————————- 我也是分割线 ————————————————–
再次更新!知乎小透明第一次破百赞,太激动了!既然大家喜欢,那我就再贴一些组屋附近的配套设施给大家看个热闹(多图预警)
1. 组屋楼下的球场,每个组屋群都会配备。
![](data:image/svg+xml;utf8,)
2. 楼下的儿童 playground,地面是软软的,摔跤不会痛。同样每个组屋都有
3. Fitness corner。组屋都有,维护的很好,但是其实很少看到有人使用
4. 楼下的架空层是这样的,很空,但是会有桌子椅子。有的桌子上印着中国象棋棋盘供老人下棋:
总是会有 neighbourhood cats 在这里逗留。猫咪们都是绝育了打了疫苗的。小朋友和老人很喜欢撸猫,但是对我这种很怕很怕猫的人来说其实不算太友好
下雨了,小朋友们说要拿树叶给猫咪遮雨
5. 每个组屋群都会配备托儿所和幼儿圆
幼儿园老师 / 阿姨领着小朋友们遛弯儿
这段新加坡总理讲的是华文,用 ai 字幕截了个图,我就不评论了,大家看图吧。
可恶呀,他笑的是真开心。
1965 年新加坡刚建国时,本地几乎没有人以新加坡人自居,他们大多数都是说 “我是福建人,我是广东人、我是海南人” 等等。
当时李光耀就说:**这不行啊,如果国民都这么没有归属感,那还建什么国?**早点散伙得了。
那要怎么培养国民归属感呢?简单,给他们房子住就好了。华人都把房子看的很重,有了房子也就有了根,自然就有了归属感。于是就有了闻名世界的居者有其屋政策。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把房子的价格压低呢? **简单,承包商用来建房子的原材料便宜,那房价自然就低了。**于是对于承包商进口的原材料,政府都给了很大的折扣,还有各种免税政策,其目的只有一个,把房价压低!
但是因为坡岛的原材料都是进口的,本地哪有什么水泥、钢筋。所以建起来的房子还是很贵,政府就说:没关系,我还能给你们补贴!
新加坡的新房本来就便宜,给穷人住的 2 房式更是 10 万新币起步,你越穷,政府给的补贴就越多,最后到手只需要支付 2 万新币而已。
正常夫妻买房一般都是 3 房式起步,如果不买那些成熟组屋区,而是一些新区,政府补贴过后,价格基本就 10 万出头。一般情况下来说,夫妻 2 人都会有点公积金,这是政府强制帮你存的。扣掉公积金,基本只需要付个 2-3 万新币现金而已。这点现金,老百姓咬咬牙存个 2-3 年,基本也就有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房子价格低,有人炒房怎么办?简单,我限制你购买就行了。**新加坡一对夫妻只能同时拥有一栋政府组屋,你买了新的,这栋就得卖。**如果没结婚,那至少要 35 岁以上的单身公民才能买房。一方面是鼓励你结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你都没结婚要什么新房?和你爸妈住就行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新加坡的组屋只有本地公民能买,就算一对夫妻都是绿卡,也只能购买 2 手组屋,那外国人怎么办?
简单,允许他们买公寓,买洋房,买豪宅呗!人家都能润出国了,这点钱还没有吗?
说实话,新加坡的公寓价格还是蛮贵的,基本上现在最便宜的也要 $120 万新币(600 万人民币)起步,如果想在 CBD 买栋不错的公寓,那最少也是 $200 万新币(1000 万人民币)起的。
至于洋房和豪宅,那就更贵了,基本上没有个几千万你想都不要想。而且外国人买房,印花税特别高,4% 的印花税 + 30% 的额外印花税,一共要交 34% 的税,也就是说,一套 1000 万的房子,你差不多要交 340 万的税。但是这点钱对中国富豪来说真的不算啥,买房都是十几套,十几套的买。
那么问题来了,你从外国人那收了这么多的税,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当然是给公民买组屋的时候发补贴用了呀!不然你以为那么多补贴,钱从哪来的?新加坡基本上就在靠吸外国人的血,去反哺自己的公民!房子当然就便宜了~
新加坡土地出让金不能直接进入政府预算,而是进入储备金,在总统授权的时候才能动用。
储备金第一次使用是 2009(08 金融危机),第二次是新冠。
明白了吗?
没想到大家对这个回答这么感兴趣,补充几点:
新加坡人不会一边拿留个钱包买房子,一边教育别人严守耕地红线
房价高是因为要卖地皮;
不出各种限制房价政策,出限跌令,也是为了卖地皮;
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推行自建房而是全部筒子楼住宅 (不要说人口密度,日本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多了),也是为了卖地皮;
为什么卖地皮?因为缺钱。
为什么缺钱?
大政府,以工代赈,经济指标,都是缺钱的原因。
房奴有啊,外国人居多。。。尤其是拿不到 pr 的外国人,又想要在新加坡买房子的。
至于本地人,除非是自己想要投资,或者是不满足于组屋和 EC 公寓,想要买好地段或者好的私人公寓,想要买第二套房子的,这样也可能是房奴。
如果本地人就是按部就班,一对年轻夫妻,先买一个不大的两居室,愿意等政府新建的房子,还不挑地点,申请 bto,算上政府补贴,0 首付都是有可能的,每个人还款也就几百块,自然就不是房奴了。
在新加坡留学过,在新加坡工作过。
读书期间住的的学校宿舍,毕业搬离学校,先是在校外不远处的公寓租的普通房;找到工作前期,为了节省花费,搬去组屋住过;后面房东个人原因不再出租,又搬去了另外一个校友那,也是组屋,住他房间旁边。
找到工作,为了离公司近些,选择了离新加坡绿线地铁起始站巴西立不远的公寓,也是为了节省花费,选择住在房东隔出的书房,面积十分有限。
之所以首选公寓,是因为本人对健身和租住环境有一定需求,愿意以牺牲一些居住面积为代价,在预算花费内,选择新加坡的公寓而非组屋。
在我在新加坡工作后,我租住的公寓环境是这样的:
我在泳池,
我在泳池的躺椅上休息,
在朋友租的公寓的躺椅上,
泳池旁边的健身房,
更多公寓环境,像诸如烧烤台,会议室,公寓内部等,当时没有留照片记录。
我租的这个公寓建于 2011 年,写这篇回答的时候,在软件 propertyguru 上,查询到的卖房价格如下,我多放几张该公寓目前出售图,相关单位换算成人民币和平方米,
总价 480 万人名币,2 室,85 平方米,均价每平米 5 万 6000,
总价 500 万人名币,2 室,85 平方米,均价每平米 5 万 9000,
总价 560 万人名币,2 室,85 平方米,均价每平米 6 万 6000,
总价 725 万人名币,3 室,118 平方米,均价每平米 6 万,
总价 740 万人名币,3 室,117 平方米,均价每平米 6 万 3000,
从上面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六万左右每平的均价,距离地铁站步行十分钟距离,当然,这个公寓是在新加坡的最东边。很多中国人来到新加坡,考虑长居的原因,房价占很大因素,没有公摊,贷款利率友好等。
新加坡 MOM 每年会发布新加坡劳动力报告,可以看出各个年龄段收入中位数,也统计了各个行业的年龄收入中位数,其中 2021 年新加坡所有就业居民的收入中位数为 4000 新元左右,
这些年新加坡在居者有其屋政策下,坚决抵制炒房投机,得益于领导人的该决策,使得本地人民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实现安居乐业。
新加坡在建房购房,城市规划上面花了一番功夫,这也是为啥新加坡人口密度其实不小,但是却让身处其中的人,很少会有那种类似于在香港等地的压抑感。我当初去香港考完雅思后就决定,后面申请留学读研,不去香港。
去新加坡食阁吃饭的路上,会穿过公寓对面的组屋,
认识的一些来新加坡读本科的人,多是奔着新加坡奖学金和免学费的目的来的,借由在东南亚这块土地,在最年轻的时候,在这里挥洒青春,获得身份购房结婚。用他们的话说,通过这条路径来新加坡,拿绿卡,买组屋,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组屋足够便宜,只需要不长的时间,就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有质量的生活。
有彻底留在那边的,比如我当年在新加坡工作时的师傅。也有人买到房后,借由外籍华人身份,再回中国工作,比如我新加坡的同事,比如我的校友。在摆脱了房奴这个身份后,后面的路,似乎都变得明朗起来。
在新加坡,土地是以国有土地为主的,然后在住房这方面新加坡政府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手段,不与市场挂钩。计划经济的特点就是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以满足所有人民的需求为目的来建设生产,就是说有多少需求就建设生产多少商品,便宜甚至低于成本价卖给底层打工仔,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
而市场经济下所有建设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哪怕是明明生产力发达了就完全可以盖足够多的房子来满足所有人的居住,但市场经济下永远不会这么干,总会有一部分人买得起房子,而有一部分人是一辈子也买不起的。
如果让大家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子了,那住房这个需求也就没有了,房价就是白菜价,一文不值的。只有剩下一个居住的属性,而不是投资了。
因此开发商不会断自己的财路,哪怕是有一大批人无立锥之地无片瓦遮头,而旁边就有大量的空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宁愿全部亏本花钱炸掉,也不会保本便宜大甩卖。
而我们为了买房做一辈子房奴值得吗?
不值得。
没人会为你的痛苦买单,人得到点什么总是会失去点什么吧,可是把生活的快乐都丢掉了,换做任何东西我都觉得不值得。
何况这玩意儿还不是我父母的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只是一堆你付了款,还不一定能收到货的钢筋水泥。
还是拿一辈子做赌注。
为什么要开放二胎,三胎?开始我觉得好多人都不明白,后来再看看出生人口,我就知道越来越多的人想明白了。
前几年(15 前)年轻人还能幻想下自己努力买房,但现在的年轻人,好像连幻想的资格都不配了。
能卖血上车的都上车了,能掏空六个钱包上车的都上车了,能给银行签 20 年 30 年卖身契的也都签了,剩下的房谁买呢?
整个社会的发展就是顶层对中产阶层和底层剥削不断加剧的过程,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房地产,房地产只是一个用起来比较顺手而又可以分化中下层的剥削工具。
而当大资本开始往小城市去榨取利润空间的时候,本身就预示着这个行业已经走向盛衰的顶点了。
所以我身边任何朋友想买房的,我都会劝一句,想清楚,别管房价涨跌,你要是真需要,买得起,就买,无所谓的事。但你要背了贷去买,你得考虑清楚,你才二十多岁,你这是拿你最有潜力的二十年做赌注,看似二十年,实则一辈子。
而且好多买了房压力大的朋友,与他们聊天,我感觉不到一点生活的激情,浑身的枯树枝味。
30 岁的年纪 50 岁的心态,到底我们是为房子而活,还是房子为我们而活?既然成为房奴活的这么压抑,房子没有为自己带来快乐,为什么要买房呢?
你说为了安定?
你说为了结婚?
你说为了传宗接代?
可是没人会为你的痛苦买单,人得到点什么总是会失去点什么吧,只是把生活的快乐都丢掉了,换做任何东西我都觉得不值。
当一个人抛开世俗观念的时候,当一个人不在意有没有后代这件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并不重要,一点也不重要。
刷一遍这个博主的视频,你会看到高位接盘房地产泡沫的人,他们眼睛里的光如何从充满希望到一点一点熄灭的。
我大概是从半年前关注的这对小情侣,他们 13 年相识于大学,8 年恋爱长跑,15-20 年异地。
两个人双向奔赴,分享各种最真实的生活细节,从他们视频中的烟火气,你能感受到朴素的中国式青年是如何努力生活的。
然后他们去年 11 月份在郑州买房,贷款了 102 万。
浮动 LPR 利率加 162 个基点,4.65+1.62=6.27% 的利率,月供 6300 元,整整 30 年。
买房后不到半个月,女生公司全员降薪,基础工资降到只有 2000 多,哭过一场,觉得自己不能给男生分担更多房贷。回家在菜市场想买块肉,无奈最后舍不得还是只买了块豆腐。
你说,值吗?
买房后,还得继续租房生活。
可是这些挫折没有击倒乐观向上的他们,他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成功领证、怀孕、结婚,两个人依旧在共同努力的热爱生活,还考虑要不要去摆地摊补贴房贷。
平常一有空就去工地看 “自己的” 房子盖到了几层。
直到第一个新闻,郑州房贷利率从 6.27%,降到五年内大学生可以 4.7%。
他们第一次不淡定了,女生眼睛里充满了委屈。单是房贷利率的视频,就发了好几条 “为什么后来人那么低的利率,为什么不可以把我们的利率也调低呢”。
他们其实还不懂,他们以为每个月少还 1000 利息,但相比之下每月其实少了 1500 的利息,毕竟利息少了,本金提前多还,这样利息少还的就更多了,30 年可以少还大约 36 万的利息。
整整 36 万啊,对于他们的工资,得存整整多少年啊?
你说,值吗?
可这仍然没有击垮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领了证、办了婚礼。
分享他们感受新生命胎动的喜悦
直到他们看到第二条新闻,融创爆雷,女生眼里平常一直发光的眼睛,再一次黯淡了下来。(对不起兄弟我们第一次写回答把自己写乐了哈哈哈这个男生的表情,咳咳严肃严肃)
但之后他们依然相信融创可以挺得下去,光是去工地看房子,就每个月都要去看一次,并且说距离交房 27 个月,他们还要再来看 27 次。(就算如期动工,也得足足等待 2 年 3 个月)
终于最后一次去工地看房 10 天后,他们的工地也停工了。女生的眼痕明显哭过,评论区里说 “我看到了女孩眼里没有了光,还有了黑眼圈”
你说,值吗?
而半年以前这个女孩的眼睛还是那么的明亮,在她以前的眼睛里,永远可以看到向前向上的希望。
而距离刚刚买房时,才不过仅仅 8 个月,在他们的生活里,我还看到了很多和房产扯皮的鸡毛蒜皮,甚至发的视频也常常不过审。
而这个房子的故事,估计也远未到终点,后续可能是数年的扯皮维权,甚至他们的孩子出生后上学了都可能都还住不进这刚买的房子。
其实他们如此努力乐观生活,还是十万粉抖音博主,并且两人互相理解、信任、支持,未来或许能脱离这个泥潭。
但是那些比他们性格差、关系差、经济差、认知差、承受能力差的家庭,该怎么办呢?
看到这里,再回到我们的题目,你觉得为了买房,做一辈子房奴,值吗?
故事主人公的抖音 ID:亮亮丽君夫妇 ,以上部分图片内容出自 @偏偏
看看那么多烂尾楼集体停贷,你交了钱,还不一定能拿到属于你的东西。
地方拿了土地财政和税收,房地产商拿了购房款,银行透赚得盆满钵满,最后把年轻人一辈子的收入掏空,那你卖了人家东西也得给人家东西吧?可是整个地产链条上所有的体系都可以违约且不承受责任,最后就只有穷人不能违约,还不能申请个人破产。
无过错方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这设计真绝,断子绝孙的绝!!!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存不到钱,其实不一定是因为我们年轻人懒不上进,不努力,而是因为这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这个世界需要大量的穷人来干活,有人专门设计了很多返贫的陷阱,让大家很难跨越这个节奏,就算你存了些钱,通货膨胀也能让你的存款每年百分比的缩水。
好不容易你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年,有了一点点积蓄,又设计出房贷车贷,把你未来的几十年都掏空。你通过车贷房贷获得了车子,房子,你得意洋洋,却不知道你陷入了一个圈套。然后你就得每天早出晚归,忙到停不下来,你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其他的东西。让你余生都只能是为了糊口,不能停下,且无翻身之日。
有时候我也在想为啥要买房呢?
掏空了这些年的积蓄,给银行签了一张卖身契工作到退休,如果没有中彩票或者发横财,余生都能看到最后了。
2022,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了,房子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回归房子本身的价值。
何况长期来看,抛开一线城市和长沙这种本身房价就不高(1W)还有吸引力的城市,23456 线城市风云都是看跌的。
后记:GJ 想解决这些烂尾楼资金缺口其实很简单,
比如说可以把闲置的光刻机租出去
多出来的芯片卖给欧美
都是很立竿见影,一针见血,可供世人仿效的
如果这篇答案被和谐,更多不能说内容我会更新到我的公众号:【人生的捷径】分享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和社会潜规则。
有个事很神奇,新加坡人来解释组屋虽然便宜但是没有升值空间,买了不值。下面评论都在教育答主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自住房没人在乎涨价跌价。
但是同时国内只要有哪个楼盘跌了,保证有一群业主去维权。
刚需也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如果刚需是主流,涨价去库存就不可能成功,没听说过猪肉越贵卖的越多的,只有降价才能去库存。
但现实中涨价的时候人人都是刚需,跌价的时候刚需就消失了,都可以再等等。
很多人不知道是装傻还是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买房子,只是因为别人买所以自己也要买。
说白了,买房是炒,租房才是住,只有租房是刚需,买房是投资行为,不存在刚需。
例如如果一个房子价值 1000 万,房租一年 15 万,理财利率 4%,那么这个房子每年至少要涨价 25 万才应该考虑买房子。如果这房子不但没有升值潜力,甚至还要跌,你还非要买,那除了接盘韭菜我想不出别的形容词。。。
新加坡的居民居住政策,是立国的根本。
中国大城市的居民居住政策,是当地财政的重要部分。
只有分清楚这两点,才能理解两者的差距。
新加坡的居民居住政策,是在整个国家规划当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不单单是有其屋,居民居住的族裔比例,周围医院和必要设施的建造,学校,交通等一系列都是由长远规划完成的。也就是先规划居民区,然后在居民区配备设施。这是从建国初的第一个五年之后就开始执行至今的策略。
而中国的大中城市其居住区规划,是反过来的,大城市的居民区,本身是无法规划学校,交通,商业的,而是依附于这些地方来提高价格的。其居住策略,并不影响立国的根本,而是影响这个行政区块的收入。
新加坡作为一个微型国家,其收入构成不同。比如在中国,房地产占 GDP 约 7.3%,而新加坡的房地产占 GDP 仅 2.9%。
从房地产收入方面来看,新加坡由于仅有一个都市,加上外国人入境长居是有限额的,导致其不存在大量外部需求,所以房地产不存在长期驱动力,和中国的大中城市不同,中国的大中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能够充分吸引其他地区的人群前来定居,这导致房地产产生持久的吸引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没有一个房奴是夸张了,但是总的而言新加坡人买房子的压力相对小,不至于掏空三代人的钱包是真的。
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不存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也就不存在中央政府把税务部门分为国税和地税,也就不存在地税不够地方政府的开支,所以被迫靠卖地解决地方财政支出。十几年前看报道,土地成本约占房价的 1/3,现在可能更加高了。
所以新加坡就不存在中央政府觉得房价过高,想出各种办法给楼市降温,如要求银行限贷,比方首套房首付不低于 30%,第二套不低于 50%,第三套不允许贷款,比方外地户口不允许购买,或者本地社保不交满 5 年不允许购买等等。而地方政府又觉得房价不高,我卖地卖不出好价格,所以又各种偷偷给楼市解绑,如首套首付降到 20%,10% 甚至 0 首付,又比方各种解除限购,尤其是对外地人不限购,以至于很多地方地王不断出现,以至于基本上所有的城市房价都一直在上涨。
所以新加坡政府不存在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保障房只是装装样子弄几套糊弄鬼,而且多半还是体制内人士或者各种关系户拿了去而不是真正的穷人在住,以至于很多地方保障房小区停车位停着 BBA,又或者很多地方保障房动辄一百多平方米,装修豪华。因为保障房太多的话,刚需购买就会减少,穷人就不会花三代人的钱包买一套房子,也就势必影响房价,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卖地的收入。新加坡政府推出的居屋(类似经济适用房)涵盖了 73% 的国民(香港的公屋占比约 45%,越南的保障房有涵盖 10% 的人口?),所以新加坡真正的让大部分穷人没有刚需购房的负担,可以不必掏空三代人的钱包就拥有一个安身之所,虽然总的来说面积比较小,户型有点不太合理,住的有点憋屈。而你是中产阶级可以自己按揭贷款,给自己一定压力,买相对宽敞的公寓,有钱人则可以买更贵但更加宽敞的别墅。
所以,作为一个疆土广大的国家,很多地方你就注定没法做到新加坡这样。
不是没有啊,也有追求好的居住环境的人啊
虽然 90% 的本地人住组屋,另外 10% 可是住公寓和有地住宅的
谢邀。
大概是因为怕死。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前几年的一位同事。
坡县国籍。原本是大马槟城人,家里供他到澳洲读会计,后来去坡县混进投行,入籍了。
祖上是潮汕人,胶己郎。潮汕话白话都溜,普通话稍微磕磕绊绊,Singlish 说得一绝。
最喜欢潮汕的粥,但上海少,于是聚餐顿顿都是猪肚鸡,把我这个佛山长大的都给吃腻了。
由于在上海工作了几年,对大陆这颇有认同感,某些话题上立场很红。
那段时间只要一有空,我俩就蹲咖啡厅蹲酒店里扯淡。
新加坡组屋就是他跟我讲的。
便宜,政府补贴多,利率不到 3%。一两百万人民币搞一套绝不是梦。一百万新币的组屋在他眼里就算挺贵的了。
我心想,人民币五百万在北上广深那真是不够看。
如果你向银行贷款,组屋首付是 25%,20% 可以用公积金,现金部分只要 5%;
剩下 75% 的贷款可以纯用公积金还。
如果你向政府贷款,首付只有 10%,且可以全用公积金支付。
坡县随便打个杂,3000 新币还是有的(毕竟人均 GDP7.3 万美刀)。搞套没公摊的一房式两房式,慢慢还上 30 年,实在没压力。
坡县肯定有房奴,毕竟高价公寓和二手组屋也是有的(市场公寓价格可以轻松到组屋的 10 倍)。但如果对地段没有太多要求,买组屋确实不用做房奴。
讲真,坡县那 700 平方公里还没浦东大,换我,真没啥地段要求。
但其实最震撼我的是廉租房。
老哥跟我讲:如果你确实很街友,身无分文啥也不会,打个日结杂工当天花光,你还可以申请廉租房。
一个一房式或两房式(有厕所的),30 平到 40 平,月租 30 新币到 75 新币,折人民币小两百到小四百元。
家庭月收入低于 1500 新币的基本保过,高于这个标准的也可以申,看具体审核。
住进廉租房后,多跑跑社区,看有什么福利可以让社区人员教你申。职业培训 / 看护 / 老人 / 残障,有可能每个月又搞出三四百新币来。
照老哥说的,这就是坡县的三和大神。
当时我就很好奇:
从坡县的土地保有量、商业枢纽、资本流入来看,卖地太轻松了。
就算要保证廉租廉居,现有价格翻番也不算过分,特别是廉租房。
老哥表示:按照他的理解,新加坡政府比较怕死。
新加坡太小,没有任何纵深可言。
而新加坡旁边是大马和印尼,大马人口是新加坡的 6 倍,印尼是 50 倍。
如果是塞里斯打过来,他们就投了(老哥说的)。但如果是大马印尼泰国越南这些,还是要拼一把。
虽然新加坡是国民服兵役,但怎样保证尽可能多的新加坡人、在这关键时刻、愿意扛枪?
居者有其屋。
尽可能每个国民都在新加坡这块土地上有一份。有自己的产权最好,没有也得留一个低成本居住的家。
人人有份,这样在非常时期,多数人就不会轻易抛弃新加坡。因为新加坡没了,你的家也没了。
保住新加坡政府,就算房子被打烂,政府承担最终产权,政府会重建(组屋非永久产权,是 99 年屋契);
没保住,那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政府会不会还提供这种福利。
老哥当时淡然一笑:就是怕死啦,怕死才会给福利嘛。
我颇以为然。
16 年坡县的住房自有率就到了 90.9%,82.2% 的坡县人住政府组屋。00 年到 16 年间,除去通胀影响的坡县房价,仅累计上涨 3.4%。
怕死,好啊。
另,联合早报在 B 站上做过组屋的专题,可以去看更具体的内容:
居者有其屋 - 一堆操作猛如虎 总价低于两万五居者有其屋 - 新加坡组屋的前世今生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先说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新加坡本来就有房奴。
就不说别的,2020 年几个人合租的一套 5 房 2800 新币,2021 年房东要 3200 新币,我们好想骂他,但是在租房网一看网上他挂 3300 而且新租客还要一个月中介费,感情已经给我们友情价了。
两套房子隔一条街,相同 4 房面积类似,外国人买公寓要 500w 人民币往上,隔壁 hdb 就算 resale(新加坡 hdb 新的 bto 比 5 年 resale 要便宜。。。但是 bto 要入籍加结婚)也就 250w 人民币不到。要不你就夫妻俩 pr,达到年限买 resale,那你确实不用做房奴,家庭收入达到中位数情况下,resale 每个月贷款不会超过收入 20%,bto 每个月还贷占收入能少于 15%。但是换成公寓,那 40%月收入还贷都算少的。公寓也有 999 年和 99 年,我认识有朋友花了 350w(人民币)买了 70 平的 99 年,他算买的早,现在 350w 都买不到了。不过很多公寓确实离地铁近,物业费高但是环境好,买了可以随时卖,这算是优势。
标题有点夸张。
新加坡也有房奴,只是数量不多而已。
新加坡房奴少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组屋的制度。
HDB,是新加坡的政府部门,翻译为 “建屋局”。此部门主管新加坡的一切房地产开发事宜。
此部门推出了同样名为 HDB 的房产,翻译为 “政府组屋”。其制度近似中国的 “经济适用房”。
但最为不同的是,新加坡约有 80% 的居民家庭,住在政府组屋中;相比之下,中国的经适房,按销售比例,2000 年有 22.7%,而 2010 年已降至 2.9%。
新加坡的政府组屋与中国的经适房同样有很多条件限制,包括:
可以看出,这些限制,尤其是收入限制,其实是很宽松的。这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建屋局提供的政府组屋比例远多于中国的经适房。
新加坡的贷款限制似乎比中国的稍严。贷款的每月还款额,不能超过家庭月收入的 40%。换句话说,无法背上过多的贷款。新加坡的房贷利率也比较低。2020 疫情前都是在 1.5% 左右,疫情期间有下降,现在涨了不少,但也只是刚超过 2%。
年轻人的房子杠杆加的也是挺高的。最近利率上去以后也是疼的。
不过基本跟我没关系,我们住组屋的人都没资格当房奴。住公寓的压力才大。
不过想想大巴窑 5 房都 135 万啦,我去年买的 EA 才 53 万,忍不住小确幸一下。
不够资格买 HDB 又买不起公寓
租金 1.5-2 倍的涨,忧心忡忡
知乎的初心呢?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啊!我就是房奴啊。买新的组屋要等五六年,旧的组屋没有升值空间,公寓除非买到鸟不拉屎的地方,现在稍好一点的地段,实用面积 85-90 平米的三室两厅都要两百万新币起,一个月还款 6000 新币,将近是一个人的月薪了。现在两口子都会偶尔在家办公,家里不仅要有休息生活的地方还要有办公的地方,直接导致我不想生二胎了,姐妹还可以住一个屋,如果姐弟一人一个屋就要买四间卧室的了,那可是真的买不起了。
因为他是新加坡而非越南,
要知道就算是沙漠学越南搞什么 “计划经济”
当局能把沙子也变成 “稀缺资源”。
”
这个问题在我推荐列表里飘了好多天了,还是答一下吧。
结论放前面:仅仅是 “理论上” 没有而已。
根据某百科的定义——房奴意为 “房子的奴隶”,香港多称为楼奴,指那些为了支付高额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 70%以上)住房按揭贷款,而使自身社会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的人。
如果是按照上面这个定义的话,新加坡理论上还真没有房奴,因为新加坡法律根本就不让你有当房奴的资格。
在新加坡办房产按揭贷款的总额度有三条上限,三条红线画出来以最低的那一条为准批贷。
其中一条是每月还贷总金额和月收入之比,称为总偿债率(Total Debt Service Ratio)。这里的总金额包括了你的房贷、车贷、装修贷、学费贷、信用卡账等等。
目前法定的上限是 55%。也就是说在买房的时候,必须落实加上房贷以后你当时的收入里用来还所有贷总额的比例不能超过 55%。
不超过 55% 自然就不会超过 70%,也自然不会变成房奴。
但是上面只是理论上的。
实际上我知道超过 55% 的情况至少有两种。
一种是部分银行按揭,部分通过私人借贷现金买房的。实际每月还款会不会到 70% 我不知道,但是房贷还款额超过月收入 55% 的应该是没问题。
一种是还贷过程中收入减少的,比例自然就提高了,断供被收房拍卖的也不是没见过。
所以你说新加坡没有房奴,我是不信的。
即使不算上面两种情况,55% 的收入比重大概率还是会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别听有些人说的 “公积金可以全额支付月供” 这种说法。公积金普通账户 + 特殊账户 + 医疗账户总金额也才月收入的 35-37%,想要完全用公积金还贷不现实。再说公积金每月缴交是有上限的,月工资 6000 的人和月工资 18000 的人的公积金缴交基数和金额完全一致。前者的 35% 换成后者比例也就 10% 多一点点。凡是工资高一点,房子买的大一点的,生活质量肯定受影响。
这一点我绝对站
。
当然那种年入百万但是能接受住 40 万房子的自控狂人不在此列。
不赚月薪的有钱人和房奴不沾边,全现金购房,35% 的买方额外印花税眼睛都不带眨的,这些人不在讨论之列。
虽然但是……
就我的一个新加坡老哥日常闲聊,他也对买房子很有槽点啊。
虽然他还真不算房奴,但是也说过一些新加坡的房价问题。
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依稀大概好像是分两种住房,
一种是组屋,另一只是私人公寓
组屋的话,比较郊区的地方,50W 新币一套(100 平米),
市中心点的地方 90-100W。
顺便说一下,一加币大概是 5R。
公寓的话,要看其具体设施条件,不过一般情况是同地段的组屋的 2 倍价格,或者更高。
简单换算下就是,组屋是 100 平米 250W 人民币 - 500 万。
公寓是 100 平米 1000 万以上。也就是相当于国内 10W 一平米。
新加坡收入我不是很清楚,我那哥们属于中产以上,不能作为衡量标准。
不过就我刚才百度的,一般大学毕业和刚工作的前几年,月收入中位数一般在 3000-4000 新币(14400-19200 元)。
你可以这么想,北上广大概的底层白领差不多也是这个收入,却要买最便宜 2.5W 的房价,贵点 10 万一平米的房子……
没房奴?
可能吗?
所以…… 这到底是个什么鬼问题,偏偏这个问题居然还在首页?
如何看待深圳寸土寸金,深圳原住民却没有一个房奴?
我就是,所以至少有一个。
而且最近让我们雪上加霜的是,利率蹭蹭蹭地涨。我买房的时候是 1.1% 左右的,现在已经 3% 左右了。美联储要是再继续加息,涨到 4% 也是指日可待了,哭晕。
新加坡的财政收入本质上是靠收过路费。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营商环境,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在繁荣的商业活动中,很容易收到足够的税收来保障政府运行。知乎上就能找到新加坡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类似的,香港作为窗口才繁荣。香港不是因为炒房才繁荣。如果香港能在董建华时期建成八万五公屋,香港也会减少房奴。奈何,香港政府手上没有地。高房价的收益被地产商拿走了。
题目问新加坡,其实就是想问大陆,又不敢,怕消失。我直接说大陆好了。
大陆出现房奴,是因为土地财政。收益的大头被政府拿走了。地产商是跟着喝汤的,甚至还吃肉,但不是主导力量。换知乎上骂地产商的人去当地产商,一样会进行炒高房价的操作。政府拿到收益后,进行修路开发补贴等等各种行为,促进城市发展,也提升了 GDP。考核完成,干部还能得到升迁。政府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人。组织需要保障自己的运转,不会像《发条橙》的少年埃里克斯那样,单纯的想为恶。大陆的政府不是人性化意义上的坏人,任何政府都不是。政府选择了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带来了快速的城市化,也带来了房奴。
一个制度能长期存在,必然有好的一面。但是再怎么帕累托改进,总有人利益受损,或者说成为代价。
房奴就是土地财政的代价。要想去掉房奴,就要找到取代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新的收入来源。
好比计划生育一直有,以前是计划生一个,现在不那样计划了。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以前觉得人口多到成为了负担,医疗资源不够,教育资源不够,甚至可以说肉蛋奶也不够。现在不说别的,未来的劳动力数量下降,社保基金的缺口怎么办。所以计划发生了变化。
钱嘛,要么找农民收,但是农民没钱。要么找齐大柱收,毕竟桑农有点钱。要么找沈一石收,毕竟沈一石就是为了过年养的猪,百姓听到杀猪都很开心,虽然分不到猪肉。如果收不到钱,组织就会退化混乱。
标题党。
引战是吧。想要流量是吧。
理论上说,一个国家再穷,哪怕穷得没有吃的,也不可能缺住的,毕竟地里有可能不长庄稼,但不可能盖不上房子,如果说地少,大不了盖高点,只要愿意,总归每个人都有瓦遮头。
而新加坡掌权的恰好就是愿意自己吃肉还分点汤给别人喝的
明白给点汤人喝是为了更长久更安稳地吃肉的道理,这是它们聪明的地方
很简单,如果进入北上广深要办理签证,买房要交钱入籍……
那他们也不会有房奴……
房奴问题的本质在于,在一个足够大的国家的核心城市,有着海量的自由迁徙进来的人口,为了定居合力将市场化定价的房价炒到人住不起的程度。城市需要这些耗材,还想留住这些耗材,所以发明了按揭……
什么,你说香港?
香港那是个奇葩……
大陆的房奴本质上钱还是通过土地出让金给了地方政府。
而香港房奴的就是几乎全部孝敬地产商了……
主要归功于组屋政策,深层原因是执政团队有生存压力,明白共同富裕是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
李光耀自传里白纸黑字写的:组屋政策
“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让那些儿子必须履行国民服役的父母觉得新加坡有他们的份,值得他们的孩子去捍卫。如果国民服役人员的家庭没有自己的住房的话,那么,他们迟早会得出结论:他们所捍卫的是有钱人的财产。”
但是:也仅限于此。 如果你只是不想为房子发愁,三餐有着落,新加坡挺好。
如果你想要开个好点的车,时不时吃点好吃的,隔三差五去酒店潇洒一下,那你还是别来新加坡了。
工薪族 “生活” 的代价大概三到四倍于 “生存” 的代价。
新加坡人均 GDP
![](data:image/svg+xml;utf8,)
人均收入
![](data:image/svg+xml;utf8,)
人均财富
![](data:image/svg+xml;utf8,)
简单粗暴的算:人均收入是 GDP 的一半,人均财富约等于八年人均收入。
组屋价格
成熟组屋区一百平的一手房(跟政府买)400 万人民币,二手房(十年房龄~二十年房龄)500~700 万人民币。
成熟区平民一百平公寓(有设施) :一手房一千万~一千五百万,二手房(十年~二十年房龄) 800 万~1200 万。
海景房等豪华公寓,上不封顶。
有地住宅:上不封顶。 十多年前在某条路上打灰,把路面挖了个大坑出来,边上的房子市价五十亿人民币。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有发言权,李家坡对房子调控以及房屋政策基本上他们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李家坡完成了人类社会最难完成的两点,这两点也是一直以来各国人民、政府、各阶层人士都努力去做但根本做不到的,也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指引了方向。
很多人说这两个真的有那么的难吗?没有其他人能做到?
是滴,这两点自人类社会产生文明,拥有城市的时候就一直是大问题,直到现在除了李家坡之外没有哪个 “超级城市” 能够解决~
首先我想先发一组数据:
新加坡的人口:566 万(公民),但是除了公民歪还有一批居民和留学生、游客、工作签证持有者、外劳和商人。新加坡的活跃人口应该有 700 万。
新加坡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近万人
这是新加坡的人口密度,非常恐怖,而且统计的时候没有统计户籍外的人口,实际数据要比这个要高。
如果直接数据还不够直观,我下面会上一些间接的数据:
这些是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密度数据,是不是一比感觉能吓死人?
那有人说了,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那城市密度比一个国家大不是很正常吗?那接下来我会比较世界各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注: 不同城市的辖区不同,迈阿密、纽约和孟买是只计算核心城区的人口密度。
这个就是世界各地城市的人口密度数据,除了深圳之外基本都小于新加坡(有几个城市因为只算核心城区)。
现在问题来了?这里面的城市哪一个可以和新加坡比住房呢?
国内的几个城市就不分析了,大家都懂,不懂的话这篇文章你也看不懂。
主要讲一下其他城市,大家都知道房子最重要的是土地,有了土地才能建房子,这一点房子和其他商品有本质的不同。
比如汽车,汽车是工业品可以流水线生产,只要优化工艺,就能够批量生产出大量汽车。但是房子不同,理论上可以批量建造房子但无法批量生产土地!至于填海确实可以,但是也无法批量去填,不然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会大幅度增加。
接着说房屋的价格和可负担性:
注:美国的房子每年要交房产税,所以房子实际负担比会高于数据。日本也要交,但是比美国少很多,影响不是很大。
ok,列完了这些数据大家觉得李家坡是多少?
是滴新加坡有两个,前面那个叫做组屋,是政府建立起来并卖给人民群众的,第二个就是普通房地产商的房子。
但是申请组屋有一定条件,就是必须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然后得结婚才能申请,如果年过 35 岁还没结婚也可以申请(政府可能觉得是条件太差找不到对象)。
还有就是组屋除了价格比较便宜之外,还有就是政府会提供接近无息的低息贷款,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失业和车祸导致断供,政府也不会像银行一样直接收走房子,而是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甚至社会援助,让你的房子不至于被收走。
那有人问了?组屋能不能卖?能不能租出去?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组屋只能卖给符合条件的人,所以投机客就排出了,然后你如果有一套 80 平的组屋,然后你有孩子了,然后你想换大一点的组屋,也可以去换,但是必须要把之前的那一套卖掉。
然后加入说你后来通过自我奋斗赚钱了,想去买地产商的高档房子政府也欢迎,但是你必须将组屋卖掉才行,否则你的新房子过不了户。如果你奋斗的很棒,有很多钱但是就是不想换房子,想住政府的组屋怎么办?不怎么办,你住呗~
那有人问,假设一个有钱人非常喜欢组屋,觉得组屋比高档公寓好,一定要住咋办? 这个在实践中不是没有,也不是不能提供这个服务。这个人必须卖掉名下所有的房子,然后去申请组屋,然后他排队等很久应该有机会住上组屋。
那组屋能不能出租?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很少有人会租出去,因为自己要住。你租出去那你自己租房子可能会更贵,因为新加坡的房租是高得离谱。
在这种组屋政策下,新加坡实现了世界房屋自给率最高的国家,也是房屋自给率最高的城市。真正实现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的财政怎么办?土地不盈利还亏钱,那财政就少了一大笔了。
这一点,新加坡政府也不担心,因为新加坡有高额的关税,也就是说新加坡群众会用到世界上最贵的工业品,尤其是汽车极度昂贵。
然后就是新加坡政府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垄断了几乎新加坡的所有稳赚不赔的暴利行业,比如通讯、水利、电、加油站和烟酒。
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鼓励商业和年轻人创业,能收一大笔的商业税,因为房价负担很低,很多年轻人敢于创业为新加坡的一些科技创新和商业繁荣做出贡献,政府严格意义上没有亏,钱从别的地方又流回来了。
然后由于房价负担地,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敢于消费,政府又征了高额的消费税,某种意义上又回流了很多财政。
然后剩下的那些高级公寓,政府是征收高额土地出让金的,还有高额的印花税,也可以补贴一部分。然后再谈一下高档住宅,政府征收 4% 的印花税,然后不限购,然后如果没有公民资格但是有居民资格的话征 8%,如果是海外买家的话征 20%。
还有如果买第二套征 8%,居民征 16%,直到最高的 20%。这样做既可以说压低房价,但是又能补贴财政收入。
最后发一下组屋照片,我觉得不算是廉价公屋,算很不错的房子。
然后再对比一下其他地区的政府公屋。
这是香港公屋。
这是新加坡住建局大厅里面挂的,可能杜甫转世轮回成了新加坡住建局局长了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data:image/svg+xml;utf8,)
这位就是一手建立起组屋制度的刘太格局长,当初李光耀先生可是 “三顾茅庐” 请他出山搞房子~
众所周知,世界各个大城市都面临人流拥挤,堵车塞车的问题,我相信每一个在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但是新加坡一点都不拥挤,这一点给我的震撼不亚于组屋。
上面已经严格分析论证了新加坡是这个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理论上来说也应该极度拥挤才对。但实际上新加坡的拥挤程度比澳大利亚悉尼还低,可能跟澳洲二线城市布里斯班差不多。
不多说,还是上图:
这是新加坡市中心鱼尾狮公园,我经常去那里晒太阳,上面的躺椅没有人跟我抢过。当然那时候是下午,人比较少正常。
这是早上的高峰期的公共汽车,一般来说都有位置坐。
这是市中心的莱佛士广场,相当于上海陆家嘴的环球金融中心,也不算很拥挤,很多时候都有位置坐,这张照片是最拥挤的一次,我拍照留恋~
然后在李家坡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堵车的现象,一次都没有,也是邪门滴干活~
为什么呢?我觉得是李家坡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城市规划,澳洲的城市规划已经算很强了,但是比不过李家坡。
首先新加坡建立了可能世界上最大的 “地下城”,除了上面的空间外,地下空间比例应该也是世界最高。
这使得新加坡的实际面积又增加了很好的比例,因为那里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所以地下收拦了大量人流。
其次,新加坡在规划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有繁华的商业街、写字楼、学校、医院、酒吧,每 200 米就会有公交站 or 地铁站,还有就是政府机关。
新加坡的每个政府部门除了国会大厦在市中心,其他各个部门都是分开建立在不同的区,比如教育部、发改委、劳工部、外交部、国防部、旅游局等,都分列在不同的区,没有集中,这样大量政府工作人员和去办事的群众也不会聚集在一起,减少人流。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有必要说就是错峰上班,新加坡也有加班文化,而且很多企业加班的更狠,但是企业都服从政府要求,错峰上班,比如有的企业 6 点上班、有的企业,7 点上班,有的企业 8 点上班,有的企业九点上班,有的企业 10 点上班以此类推。
错峰上班使得高峰期维持的时间很长高达几个小时都是高峰期,这样就不会拥挤。
然后为什么不堵车呢?
我认为有两点:1 政府限制居民的拥车量 2 发达的公共交通和城市规划
1 因为新加坡是世界上汽车最贵的国家,土地稀缺,如果群众都买车出行,国家绝对会马上瘫痪。所以新加坡的汽车很贵,然后除了汽车贵,车牌也贵而且数量有限,有钱也未必能搞到。
通过限制群众拥车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这样从源头解决拥堵问题。
2 新加坡的规划太好了,地下通道很多,地下停车场也很多,交通规划好。然后让大量的汽车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和空间里,就很好的解决了拥堵问题。
如果其他地区能有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交通拥堵问题可以解决 70%,司机们的体验感和幸福感也会变得极高~
然后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之父也是刘太格先生,我觉得他屈才了,应该在大国中当个总理才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考虑两国国情的全是耍无赖。新加坡仅有 600 万人,面积却高达 72900 万平方米。而中国有十四亿人,面积却仅有 960 万平方千米,人口压力巨大
新加坡和香港正好是两个极端。
新加坡是政府强力管制,香港是政府完全不管。
新加坡对房地产的管理可谓严格,不但限制购买,而且还限制多买和转手,导致投资房地产几乎无利可图。
香港对房地产几乎完全不管,放任开发商牟取暴利,也不加大土地供应,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几大顶级富豪,普通香港人只能住在密密麻麻的鸽子房里。
结果就是新加坡的组屋都快赶得上香港的商品房了。
实践表明,只要政府不把房地产当成一种发财手段,那么就不会有房奴。
都知道中国的房价疯了,有人说,一线甚至二线城市的房价这么高是正常的,因为寸土寸金啊!
可同样都在亚洲,同样是寸土寸金,同样是空间有限,而且新加坡和文莱国土面积比中国一些城市都要小,却成为房地产狂欢中的一股清流。
或许你还不了解,这两个国家的人民住房的现实情况多么逆天:
房子是用来住的
新加坡 50 年前已经开始干了
▲2011 年~2016 年香港和新加坡房价指数,新加坡房价连续 3 年下跌。
白色:香港;黄色:新加坡(图片来源:彭博社)
商品房价格下跌不会拖累经济?对新加坡来说,这并不意外,因为当下新加坡超过 80% 的人口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
所谓组屋其实就是新加坡政府为国民提供的 “保障房”。根据当地法律,新加坡的组屋由新加坡建屋局兴建,价格也由建屋局决定,不以盈利为目的。组屋价格并不与市场挂钩,而是与新加坡人的收入挂钩。
建屋局的设立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加坡的住房危机。
新加坡建屋局官网称:1960 年新加坡发生了住房危机,许多人生活在不卫生的贫民窟和拥挤的寮屋区,只有 9% 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公寓。
1960 年新加坡建屋局成立后,发布了 “居者有其屋” 计划。这一计划实施之后,新加坡人的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到 2013 年时,已经有超过 80% 的居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
根据官方资料,建屋局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了 100 多万个单元的公共住房,而新加坡总人口才约为 554 万人。
新加坡的土地大多属于国有,但是国有土地并没有使得新加坡政府实施土地财政、高价卖地。相反,新加坡建屋局用国有土地统一建造组屋,用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新加坡永久居民。为此,新加坡政府要每年拨款给建屋局弥补亏空。据《联合早报》报道,2015 财年 (截至 2016 年 3 月底) 新加坡建屋局净亏损为 16.39 亿新元,折合人民币超过 70 亿元。
新加坡组屋内部
虽然组屋的性质类似于国内所谓的 “保障房”,但其实并不寒酸,相反配套齐全。新加坡的组屋按卧室数目分为二房式、三房式、四房式等;三房式的使用面积约 60 平方米,四房式使用面积约 90 平方米,五房式使用面积约 110 平方米。
即便是新加坡房价大涨的那些年
民众依然有房子住
新加坡的房价也曾经有过疯涨的阶段,因为与全球所有房地产商一样,新加坡的房地产商也会争着出高价竞拍土地。
虽然土地成本一上升,房价水涨船高,但他们并不担心自己的房子会因此搁浅。在新加坡,本土和来自海外的亿万富翁到处都是。既然不会浪费资源,所以新加坡政府也不会去反对和阻止房价升高。
让人奇怪的是,新加坡的居民甚至是穷人却没有任何抱怨,为什么?因为在这种高房价下,他们并不会买不起房子!
在新加坡,政府最关注的并不是房价高不高,而是穷人们有没有房子住。对他们来说,这两者并没有任何矛盾。在房产商们建造和销售高价房子的同时,政府也会从中得到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而这笔收入只能用来为普通百姓和穷人们服务——建造保障房和廉租房。
对于保障房和廉租房,不用担心它会产生任何名不副实的本质变化,严格、透明和公开的财政制度和强大有力的问责制度,不允许任何一级政府把这笔钱挪为他用,让人没有丝毫空子可钻。
政府首先会对申请保障房的名单通过电视和报纸发布出去,接受社会监督,对于任何一个有疑问的名字,他们都会进行再次审核,如果发现有富人冒充穷人申请保障房,那么这位申请者将会因 “恶意侵占他人财产(未遂)” 被起诉,付出的将是沉重的罚金。
在这个审察机构里,没有任何一位成员或官员可以擅自做主,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位富人能用买通一位成员或官员的手段,来为自己谋取一套保障房。要收买就全部都收买,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即便真的有人瞒天过海躲过群众的眼睛,还买通了审察机构的所有成员和官员,为自己谋取到了一套保障房,别担心,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无论什么时候被揭发,强大的问责制度会立即启动,政府不仅会立即没收被这位富人占有的保障房,而且还会以 “恶意侵占他人财产” 的罪名将他起诉,关进监狱。
那些被收买的审察成员或官员同样不能幸免,没收非法财产不说,法院还会以 “渎职”、“贪污”、“破坏社会秩序” 等多项罪名将他们从工作岗位上拉下来,扔进监狱。
在保障房上,新加坡还有一个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原则,例如一位原先住在保障房里的穷人,某天他突然赚到了大钱(比方说中了数百万的彩票大奖),这瞒得过他的家人和朋友,却瞒不过健全周密的政府监控网络,政府会立刻撤销保障房给予他的 “保障”,让他限期撤离,去购买属于富人的高价商品房,因为这时他显然已经不是穷人,然后这套保障房就用来保障另一位穷人。
新加坡政府不但没有打压房价,反而还努力去保证富人们购买天价商品房的消费权利,甚至喜欢房价升高,因为只有房价升高,政府才能从地产商和富人那里收到更多的钱,用来为普通百姓和穷人们建造保障房和廉租房,从而实现真正的 “居者有其屋”
什么叫房奴,买房加杠杆,贷款超出正常的收入支出比例,影响到正常生活品质的人叫房奴!
新加坡收入低的住组屋还有补贴,收入高的住 EC、公寓和有地住宅,正常情况下贷款利率 1% 左右,今年跟着漂亮国加息涨到 3% 左右。
其次,新加坡新楼盘预售根据施工进度付款,租金可以部分抵扣房贷。
最主要的是:新加坡不提倡房地产经济,不鼓励公民炒房行为,实时推出政策严格限制房产泡沫。所以,前几年大家普遍认为新加坡房产不值得投资,但可以持有自住或传承。
预测:新加坡疫情期间房价持续上涨但没有连续推出降温措施的现象确实少见,但随着新加坡全面开放,本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短期的房产带动经济的需求变弱,下半年一定会推出房产降温措施,控制本国公民的负债风险!
关注我,一起实现新加坡自由生活!
新加坡是一个美丽、富饶、繁荣的国家,这里市容干净整洁、城市规划井井有条,一个只有 700 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国土中,生活着 400 万人,人口密度是中国的 55 倍,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北京的 1/23,人口密度却是北京的 6 倍,在我们国家被住房问题困扰的时候,新加坡这个 “弹丸之国” 早已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的基本保障。
那么为何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没有房奴?他们到底有什么高招?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加坡也曾经历过住房难的问题,当时的新加坡正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经济的落后和土地的狭小,让居民的住房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大多数人都拥挤在破败不堪的贫民窟中,随便用废品和塑料布搭个窝棚就是人们的栖身之所了,子孙三代挤在一间破屋子中混住都是常有的事。
一位来自英国的房屋委员会的成员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之后,不禁感叹:“难以想象,在今天还有这样的一个角落存在,这里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一个贫民窟,这简直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此时,作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坐不住了,他一手建立起了房屋发展局,开始着手建造新加坡特有的组屋制度,也就是今天的保障房制度。
为了改善国民住房问题,让老百姓都能住进干净明亮的楼房,新加坡政府开始由建屋局兴建大量保障房,为了保证老百姓都能负担的起,建屋局会享有房屋的定价权,而定价的标准也不由市场来决定,而是以居民的实际收入作为制定具体价格的参照。
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2010 之后,新加坡已经有超过 80%的居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住房中,要知道 60 年代这个数字只有 9%,根据官方资料统计数据,建屋局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了 100 多万个单元的公共住房。由于房屋大大低于市场价格,新加坡建屋局的净亏损为达到 16 亿有余,折合人民币超过 70 亿元。
虽然是政府为百姓提供的保障房,但居民住的却是非常体面,通常都是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房屋周边的配套设施齐全,学校、商圈、公园应有尽有,根据具体申请人员家庭收入和家庭成员人口的比例情况,房屋也会有一居室、两居室、三居室,面积也有 60 到 110 平米不等。
保障房虽好,但是有钱人别想通过各种手段去占国家的便宜,有了透明和公开的财政制度和强大有力的问责制度,想通过徇私舞弊、贿赂官员去骗走保障房屋是不可能的,一旦触犯,他们会遭到法律的严惩,等待他们的也不是低价的保障房而是免费的牢房。
对于申请人员的标准,政府也会采取严格的审查制度,既保障不会让一个符合标准的人住不到政府提供的保障房,也不会让一个不符合标准的富人漏网,他们会对申请保障房的名单通过电视和报纸发布出去,接受社会监督,如果遭到举报或者其他疑问,他们都会进行再次审核。
即便你住上了保障房,如果你的经济水平上升了,不再符合保障房的标准,政府也会毫不犹豫的收回房屋,如果发现有富人冒充穷人申请保障房,那么这位申请者将会因 “恶意侵占他人财产未遂” 的名义被起诉,巨额的罚金将是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所以,那种开着奔驰宝马住保障房的怪象在新加坡是不存在的。
最后,我们国家的保障房还没有那么的公开,透明,惠民,希望我们以后也可以居有其所。
就我个人经历讲一讲
十年多前来新加坡的时候,那时刚碰上亚洲金融危机后期,政府狂发绿卡,那时绿卡买二手组屋不需要等三年,外国人买公寓也只要交 15% 的额外买家税,买公寓首付好像只用 20%。我听说了一个同期狠人那时候拿工作证的时候就咬牙买了公寓,两个房间都出租然后自己睡客厅。这样每个月自己等于白住。我当时觉得这个人可真是疯子。
后来,我才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现在外国人买公寓要 30% 的额外买家税,首付比例到了 25%。即使是绿卡 / 公民买第二套的额外买家税都已经到了 17%/25%。一般人可以断了买第二套的念头了。以前人生赢家就是手里一套组屋然后再买一套公寓。组屋的贷款少一下子就还清了,租出去稳赚不赔。
然后买公寓比组屋好的一点是,公寓的个人贷款率一般可以到 130 个月的工资,但是组屋只能贷到 60 个月。也就是说可以上比较高的杠杆。
所以我个人觉得,现在情况下,只有绿卡和公民买房上还是有比较多的选择,外国人除了土豪,否则在这边买房都不大划算了。
那是因为新加坡的土地首先是以国有土地为主的,然后在住房这方面新加坡政府不考虑赚钱因此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手段,不与市场挂钩。计划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生产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以满足所有人民的需求为目的来建设生产,就是说有多少人有住房需求就计划建设生产多少套房子,然后以很便宜甚至远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卖给底层打工仔,从而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
且新加坡允许一部分市场化的商品房作为补充,商品房房价是全球最高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为了满足有钱人的多元化需求,他们想住更大和更好的房子享受更舒适的环境,那就得高价花钱买公寓豪宅或别墅了,另一方面就是通过高房价把赚到中产和富人以及外国人的利润来补贴给那些底层低价买组屋的人,以此弥补建设组屋所造成的亏损,高房价成为财富再分配的手段。
而市场经济下所有建设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想要利润最大化那商品就得保持一定程度的稀缺性,所以哪怕是明明生产力发达了就完全可以盖足够多的房子来满足所有人的居住,但市场经济下永远不会这么干,总会有一部分人买得起房子,而有一部分人是一辈子也买不起的,市场就是这个价你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租房住呗!
如果让大家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子了,那住房这个需求也就没有了,房价就是白菜价,一文不值的。只有剩下一个居住的属性,而不是投资了。
因此开发商不会断自己的财路,哪怕是有一大批人无立锥之地无片瓦遮头,而旁边就有大量的空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宁愿全部亏本花钱炸掉,也不会保本便宜大甩卖。
国家大了之后就会卷得厉害,新加坡这么大的地方,各个地方差别都没有那么大,公益性住房禁止外国人和有钱人买的话就很容易控制住房价(当然前提还是政府想要控制)。而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方只要源源不断有二三线的人在尝试往里进,房价就很难控得住,毕竟就算这些挤进来的人没有钱买房,也值得有钱人搞几套房来收他们的租金。倒是香港的房价应该是一点都没有想过要控制……
怎么没有?
我是 PR,中国来的,我老婆新加坡人,不是新移民,是土生土长新加坡人,没嫁给我之前家里住的联排别墅,我在国内的原生家庭条件也不错,这是前提
我们两个人其实对于房子品质都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比如面积和小区环境,特别是我很喜欢阳台 lol
但我们两个人现在的收入加起来一共 13k 一个月的样子,结婚之前想过 bto(也就是新建的政府组屋),但是 bto 等 5 年以上,确实买政府组屋用上公积金和我老婆本地人身份带来的各种补助福利,我们两几乎不花钱就能有新房住,但是我们都不想等,不想结婚了还租房
所以选择了买 resale,也就是二手政府组屋,其实房子也挺不错吧,将近 90 个平方,三房,位置远但靠近地铁和她娘家,700k,也是几乎没有花钱,月供靠公积金
但是问题是我俩都不是特别满意,想要进一步买好一点小区环境的并且位置更好的公寓 (3 房以上,100 平以上) 或者联排别墅,这种房子基本上 300 万到 500 万的预算,我们要买一样是压力巨大
所以结论就是,如果你的需求是能住就行,通勤时间 1 个小时内,现代化的政府组屋,那只要身份没问题 (至少一方为公民),那确实不存在房奴这一说
如果你的需求和我一样追求生活品质,或者外国人,或者夫妻双方都是新移民 (3 年以上 PR 才能买二手,至少一方是公民才能 bto),或者单身 (哪怕是土著单身也很难买房,等 35 岁),那你买房的选择面很窄,基本上只能买公寓或者所谓别墅,那压力就大了
每个国家都有针对自己国情割韭菜的手段。
US 是 信用卡 + 超前消费 + 全球霸权,最近这些割得不够,昏招频出,甚至还想把毒品这块也摆上台面
CN 没有全球霸权,控制不了德日韩这些关键的制造业国家,只能自己大规模铺开制造业 + 房地产
但前面两个方法都是超级大国才能用,也不能不用的。量变引起质变,对于一个五百万人口的小城市,赚钱的门道有很多。
巴西有个小城市是造压缩机的,产出的恩布拉克压缩机是世界销量第一。这个小城几乎只有一种职业,压缩机工程师;唯一的大学只教一个专业,如何造压缩机。这样就能过得很滋润了。
新加坡是关键的贸易节点,东南亚的金融中心,还能搞石油化工,有大量高级码农可以垄断东南亚互联网产业,这些随便拿出来一个点都够五百多万人吃肉喝汤了。为什么要动房地产?
让我们先谈谈数据。新加坡有两种房屋。新加坡普通政府的房屋大约 400-500 新元一平方英尺,相当于 2 套公寓和公寓 (别墅不在这个问题的范围内)w-2w5 一平米。最昂贵的组几乎 1000 新元 1 平方英尺,约 5 平方英尺,约 5 平方英尺 w 人民币一平。
顺便说一下,新加坡没有公摊,所以与国内相比,实际上房价比想象的低 20%。(以下单位为人民币) 转换为普通组屋 1w6-2w 一平,最贵的组屋也 4w 一平。这个价格对标北上广,简直就是白菜价。公寓有点贵。与国内公寓不同,新加坡公寓相当于国内高端住宅区,最便宜的 5 套 w 一平,最贵的可达 20w,对于收入较高的人来说,公寓只是一个选择,如果没有钱,可以买一套组合房。假如我们只提房价不提收入就是耍流氓。新加坡普通大学毕业后起薪 11w5 很容易,快餐店的全职服务员也能拿到 8k-1w。这个工资对应的房价我就不谈了,你们自己感觉。
另外,与国内相比,新加坡的按揭利率也低得可怕,疫情前大约 2%,疫情期间最低到 0.65%,现在加息抑制通胀不到 3%。这个贷款利息什么概念不用多说。看完数据,来分析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为什么。为什么新加坡的房子可以控制。因为政府的严厉干预。有多狠?新加坡一年前加税,将外国人在新加坡购买公寓的税额从 23% 提高到 30%。30% 的税,你敢来新加坡炒房吗?同时,为了防止房屋频繁交易。
根据新加坡的规定,买房的第一年就要交 12% 的房价税。第二年卖出 8%,第三年卖出 4%,三年以上不征税。同时,为了保障集体住房。根据新加坡的规定,只有绿卡持有人和公民有权购买房屋。公民必须年满 35 岁才能单独购买。如果绿卡持有人想要购买,他们必须购买两张持有绿卡超过三年的绿卡。而且,为了防止富人垄断市场。
新加坡规定,每个人在购买第二套住房时都会收取额外的税款,并根据不同的居民身份收取不同的税款。最低房价的 10% 将与第二套住房的税收百分比再次叠加。而且,新加坡的各种法律法规会不断更新,基本上就像修复一样 bug 同样,如果有人钻了空子,就会立即出台新的规定。这样一套操作下来。你说房子怎么炒?炒不起来,为什么需要房奴?看到这个问题,大家似乎对新加坡的房价很感兴趣,给大家更新一波关于在新加坡买公寓的数据 (以下单位都是基于 rmb 为单位,面积单位为实际居民面积,不含公摊,单位为平方米)
我的理解是,月供比月租低的,就不是房奴。
新加坡的房子无论是买卖还是租赁,都是有真实数据可以查到的,而且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查得到。
这个是我所在小区 (非中心区公寓) 两房的租金数据。
我的月供 2230。
即使算上管理费和税,我买房子会比租房子便宜。
新加坡横向比应该是北上广深,我广深新买房的同学,同小区的月供一般是月租的 2 倍。
而且,新加坡无公摊,贷的是 75% 的款,利率至今没过 2%…
![](data:image/svg+xml;utf8,)
国土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的新加坡是市场经济国家,但在住房建设与分配上却并不完全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而是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政府分配为主,市场出售为辅。
新加坡民用住宅房地产市场主要由组屋和商品房两部分组成。组屋类似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建设并实行有偿提供,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包括高级公寓和私人住宅在内的商品房则由私人投资建设,按市场价格出售。截至2003年底,新加坡政府在40多年的时间里共建成组屋96.8万余套,全国约84%的人口居住在组屋中。
组屋的投资、建设和分配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统一负责。房屋建成后,该局以公民的收入水平为标准,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分配。符合政府配房条件的住户一律排队轮候政府分配住房,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廉价租房待遇,中等收入者可以享受廉价购房待遇。一般来说,新加坡公民结婚后即可到建屋发展局申请购房,两年内便能拥有一套组屋。
随着政府兴建组屋的数量不断增加,住房供求矛盾渐趋缓解。但对于那些地段较好、交通便利的现房,购房者仍趋之若鹜。2004年1月就曾出现近4000人熬夜排队领号抢购1700余套组屋的情形。除直接购买现房外,建屋发展局还将未来半年内计划开工兴建组屋的详细资料向社会公布,让申请者预购,并根据预购结果调整建房计划,一些预购率不高的项目可能被取消。
组屋按地段、面积不同,价格从15万新加坡元(约合75万元人民币)到25万新元不等。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可以向建屋发展局申请优惠按揭贷款,而中央公积金则是新加坡人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新加坡自1955年开始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由员工和雇主每月按一定比例交纳。新加坡人在购买组屋时,公积金可以用来支付购房的首付款,也可以用于支付 “月供”。此外,政府还以各种形式向公民提供大量的住房补贴,从而使组屋价格保持在一般新加坡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新加坡商品房市场的主要客户群是收入较高的二次置业者或投资者。由于新加坡大多数家庭都拥有低价组屋,商品房市场总体上不太活跃。商品房价格主要受经济景气程度、银行贷款利率等市场因素影响。
新加坡政府严格控制土地供应。建屋发展局可无偿得到政府划拨的土地,而私人房地产开发商则必须通过土地批租,有偿获得土地使用权。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为了防止房地产开发商的炒作,新加坡政府还制定了细致和周全的法律法规,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监控。例如,发展建屋局的政策定位是 “以自住为主”,对居民购买组屋的次数作出严格限定,以防有人投机;居民购买组屋后一定年限内不得整房出租,仅允许房主与租户合住;组屋在购买后5年之内不得转让,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否则将受到法律严惩;新加坡公民购买商品房后如不愿退回已购组屋,就必须继续在组屋居住,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此外,新加坡已开始征收房产税,按照规定,业主出售购买不足一年的房屋,要缴纳高额房产税,这对平抑商品房价、杜绝 “炒房” 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新加坡房价那么低 你是怎么得出寸土寸金的结论的?
一时间竟分不清哪个才是社会主义国家
一个十年老地产给大家说一下新加坡组屋政策
一、组屋政策的核心要点
1、组屋严格的购置限制条件,新加坡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只能购买什么样的组屋,这个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举个例子,你在国内月收入 2000 元人民币,但是你丈母娘让你买 10000 元 /㎡的房子,你举家负债砸锅卖铁也可以去买,但是在新加坡不存在的,你这收入,国家根本不卖给你大房子。
**在新加坡,你收入低只能买小户型。另外,组屋主要针对新加坡本土居民,外国人没有购买机会。**新加坡的组屋主流的户型 1 户、2 户、3 户、4 户,后来也出现了 5、6 户的,但是九牛一毛,你可以当他没有。
你只有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可以买大户型组屋,达不到就不准买。
2、组屋的购买支付制度,新加坡的组屋购买支付你按照你收入水平的比例支付的,你没看错,收入比例。
新加坡有一个详细的百分比制度,就是为了保障穷人可以住房,你收入 10000,你每个月支付可能是 2000;你收入 1000,你每个月支付可能是 200。当然每个户型的比例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大家可以这样理解。
3、组屋的居住年限。以 99 年为主,少部分 999 年,极少数永久。
这里说一个重要因素新加坡只有个别的开发商,组屋基本上是政府出面,建筑商只是打工干个活儿,你可以理解为承包商,它只负责建,卖给谁政府说了算。
政府会定期对组屋进行维护,在严格的购买限制下,新加坡不需要大量新建房屋,所以拆迁这种事也几乎见不到。
二、新加坡有没有商品房?
1、有,但整体占比极低,我记得是 10% 左右,具体数据记不清楚了。回头查到资料了给大家补充确认。
2、且商品房主要以 5 户、6 户的大户型为主,没穷人什么事。
三、为什么新加坡可以实行组屋政策,国内却不行?
1、你以为早期的福利分房是怎么来的?中国太大了,新加坡很小的。
新加坡人口 568.6 万人,国土面积 **728.6 平方公里,**直接跟大家说数据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基本和我国的一个县城大小相当,注意是县城,还不是地级市。
所以它的操作难度不大,但是国内不行,为什么福利分房,搞不下去了?除却人情世故的影响,国家各级政府让承包商来建类似组屋的东西,太难控制标准和成果了,这就是量大带来的问题。
2、等级制度
新加坡严苛的按照收入来限制你购买组屋的大小,国内你这么搞搞试试?分分钟被喷成筛子好吗?什么阶层固化?什么剥削?什么不平等?
我就问一句,真这么实现,你能忍住不吐槽?你能忍住不喷?你能忍住不闹事?
四、总结
新加坡没有房奴,**因为房子几乎 90% 都是国家的,严格的按照收入水平限制购买大小,然后按照收入比例缴纳房款,**所以这种没有房奴的制度你能接受吗?
末了说一句,国家现在尝试推行的廉租房、人才公寓、经适房,其实中间都有新加坡组屋的影子。
新加坡政府保证组屋(类似国内廉租房 保障房)对新加坡公民的充足供应 收入越低 组屋购买的价格越低 实在买不起 政府也会让你在能承受的范围租住 寸土寸金是针对商业用地和商品房(写字楼 公寓 排屋 别墅)反正承担得起的都是有钱人 很多是外国企业和外国人 这些人就花大价钱来买吧 我身边的新加坡本地朋友 利用这次疫情后的房价大涨 (报复消费和移民消费)大赚几十万或上百万的新币的 不在少数 另外新加坡政府规定收入超过一定数量的 还不可以买政府组屋或廉价公寓 买多套的缴纳高额的税款 有效的把一些收入中等但想着炒房赚钱的人(外国人)拒之门外
因为人少
新加坡房地产模式其实就是政府承担了 “居者有其屋” 的义务。通过低价出让国有土地,大规模建设公有住房,打击投机倒把,保障了人民的住房需求。在新加坡,公寓的比例高达 80%,私人住宅的比例为 20%。公寓由政府建设,优先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因此可以严格控制售价,房价收入比始终保持在 5-6 的合理水平。
新加坡还形成以组屋为主、私宅为辅的住房供给结构。82% 以上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仅有不到 18% 的高收入家庭和外国人住在开发商建设的私人住宅。组屋类型多元,不仅有提供给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组屋,还面向 “夹心层” 家庭提供设计更好、面积更大、配套更全的执行共管公寓和 3-Gens 公寓,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而价格不到私人住宅的 1/3,组屋的房价收入比始终维持在 5.5 左右,私人住宅的房价收入比约为 21,均远低于香港(47)、北京(44)和上海(44)等,居民购房压力较小。
除了组屋,新加坡住房市场也为不住在组屋的居民提供各类私⼈住宅选择,如排屋、私⼈公寓和别墅等。数据显⽰,新加坡私⼈住宅价格从 1996 年到 2020 年这⼆⼗四年间累计只上涨了 15%,平均每年只上涨 0.59%。
而某大国竟然张价祛裤存骚操作,六个浅包祛人口,收割韭菜家族未来三十年收入。断子绝孙,万劫不复,罪大恶极。
知道的越少其实越好。
分房意味着你要么支付比别人更高的购房成本,要么牺牲一部分居住需求,或者是位置,或者是户型。
你所谓的房奴是承担了资金的代价,但得到了选择居住自由,而你不愿意承担资金的代价,实际上你也没有居住的自由。当你不以金钱而是拿其他东西来衡量居住分数的时候,才是真正内卷的开始。当你为了能住稍微大一点的房子不断奔波在考证和刷志愿者的路上时,你告诉我谁才是房奴?
真要到分房这一步,你们会怀念还能买得起房的岁月,因为一旦全面推行分房,房屋就真的成为奢侈品。
新加坡住房的本质是通过打压中产来实现共同富裕,终极本质是为了 xxx,因为所有人都是寄人篱下。无恒产者无恒心。
不是为什么新加坡没有房奴。而是为什么只有新加坡和香港会采取这种方式使得住房成为奢侈品。
当然你会问,为什么香港做的比新加坡要差。
表面原因是,香港政府被房地产商绑架了。
实际原因是,香港有一半土地是私有,而香港不像新加坡一样强制征收土地。新加坡依靠强收,使得国有土地从不到 40%暴涨到 80%,这才是为什么同样是公屋,新加坡会被人夸,香港只能被人骂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学不来新加坡只能变成香港,核心原因同样在这里。政府如果不能低价取得土地,那么必然要将土地成本和建设成本转嫁到下一手身上,下一手又会传到下一手,导致地价和房价的折叠向上,也就是高征拆-高地价-高房价-更高征拆-更高地价-更高房价。恶性循环直到从崩盘。
为啥分房以后住房必定会成为奢侈品?因为目前高房价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你买房子的钱里面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用来无偿建设保障房给其他人廉价租住甚至是购买,同时还贡献给他们建设所需配套。
其实中国土地多了去,不舍得开发,说是环保,为了子孙万代,又把农民赶进城里,加深供求矛盾。台湾多大,两千万人口,香港不用说,弹丸之地,新加坡更小,日本还没有广东省大,GDP 世界曾经前二。
人为故意推高房价,让你们全部进城买房,忽悠你环保,什么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还说把地留给子子孙孙开发,你们这一代就委屈点享受高房价,其实下一代生出来,乡下早没地了,还得回城里买房。
之前说独生子女,生一个好,优生优育,现在口风又变,生三个好,多生,我服。
然后一个疫情全城封起来,大家日子难过,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
新加坡现在的总和生育率是 1.12,世代更替水平是 2.1
“新加坡没有房奴” 和 “房子是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总得有一个是假的。
作为科研工作者,国内活成 ,前富审查项目,把紧门关。
作为牛马,安得广厦千万一间,辛苦劳作一辈子。
人在美国,没下飞机。工作 5 年,可以有房有车,没有 996。
你应该问
新加坡如此发达,为何 90% 的人没有房屋所有权?
新加坡如此发达,为何为了有个自己的房子却每年要缴纳大量税费给政府?
不会真有人分不清组屋和有房的区别吧?
还有我寻思我也没吹国内多好吧,只是说了些新加坡的事实而已,怎么一堆人破防跳脚了?
怎么,妨碍你们做梦或者做生意了?
因为新加坡面积和人口都有限。
房地产经纪的基础是不同地区人口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即贫穷落后地区的人会努力向富裕发达地区转移。
之所以甘心做房奴,并不是对房子有什么执念,而是对于改善生活,甚至只是为了下一代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而新加坡作为弹丸之地,没有强烈的地区差异,这使得政府如果不认真提供住房,很可能引起社会问题。
或者说对大多数政府而言,老百姓都是燃料,只是用法不同。
那是因为新加坡的土地是以国有土地为主的,然后在住房这方面新加坡政府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手段,不与市场挂钩。
计划经济的特点就是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以满足所有人民的需求为目的来建设生产,就是说有多少需求就生产多少商品,便宜甚至低于成本价卖给底层打工仔,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
此外,新加坡没有公摊,所以对比国内房价其实还要比想象的低 20%,另外,新加坡房贷利率对比国内也是低得可怕,疫情前大概 2%,疫情期间最低到过 0.65%,现在加息抑制通胀也不到 3%。这个贷款利息什么概念不用多说了吧。
而市场经济下所有建设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哪怕是明明生产力发达了就完全可以盖足够多的房子来满足所有人的居住,但市场经济下永远不会这么干,总会有一部分人买得起房子,而有一部分人是一辈子也买不起的。
如果让大家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子了,那住房这个需求也就没有了,房价就是白菜价,一文不值的。只有剩下一个居住的属性,而不是投资了。
因此开发商不会断自己的财路,哪怕是有一大批人无立锥之地无片瓦遮头,而旁边就有大量的空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宁愿全部亏本花钱炸掉,也不会保本便宜大甩卖。
所以新加坡也有房奴,只是数量不多而已,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不存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
[
添可最新款无线智能洗地机芙万 3.0
知乎自营
¥4499.00
去购买
你如果有两倍于国民人口的外国劳工剥削,也可以照着新加坡搞
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为什么几乎人人都有房?买得起房?关键在于政府大量组屋的供应并且严格控制房价。新加坡从 1964 年就开始推行 “居者有其屋” 的计划,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买房,建立大家的拥房意识。可以说在这样的政策下几乎没有一个房奴:
组屋多少钱?
组屋价格一般 20 万到 30 万新币就可以买个三室的组屋,比很多发达国家城市的房价都要便宜。相当于一个家庭年收入的 4 倍,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不吃不喝 4 年就应该能买起一套房。政府还支持组屋首期款与每月的分期付款,政府还会给符合条件者提供各种购房津贴。
为了避免炒房一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组屋,一生只能买两次组屋,而且组屋要住满了五年才能卖,卖完以后才能再买。就在这样的严格控制之下组屋的价格不到商品房价格的一半。
谁可以买组屋?
组屋大致上归为两种:新房(BTO)和二手房(resale)。
新加坡本地公民(夫妻双方至少有一方是新加坡本地公民)可以直接向政府组屋局购买新的 HDB 组屋,新加坡永久居民(PR 绿卡满三年)可以在市场上买超过五年的二手组屋,外国人是不可以购买组屋的。(购买的组屋只能自己居住,5 年后,可出租或转售。)
什么是组屋?
目前,新加坡有超过 100 万个组屋单位,散布在全岛 20 多个市镇,或称 “组屋区”。新加坡有超过八成的人住在组屋,而这当中有九成,拥有所居住的组屋。
组屋是早期建国时代为了解决公民住屋短缺问题所推出的方案。由建屋发展局 (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 开发并管理的住房。组屋的房契基本都是 99 年,从一室户(由客厅,卧室和厨房组合成的 1 个单间)到 3 室,4 室,甚至 5 室户都有。不过组屋是把客厅也算成一室,也就是 3 室的组屋通常指的是 2 室一厅。
每个组屋区,各个种族(比如华人,马来人)的比例是有规定的,不能全部是华人,也不能有太多的马来人。这是为了促进多种族的融合交流而制定的政策。
近几年建造的组屋不仅外观看上去和公寓无差别(组屋相当于国内的一些普通小区生活环境),室内的面积也比一般的公寓宽敞,只是没有保安和公共设施。但在新加坡,没有保安,组屋的治安也是极好的。组屋边的社区设施完备,有学校、超市、小型诊所、食阁和运动娱乐设施等。新加坡交通完善,每一个组屋区都有公交车站和地铁站。无论身处何处,出行都十分便捷。
核心是,新加坡财政不需要依靠土地出让金挣钱。
我来补充一张新加坡 HDB 里拍的照片吧。
新加坡模式和香港模式,我跟你说下,这俩玩意新加坡模式好点,有限,毕竟土地就那么多,供需关系决定房价不可能便宜。活下去靠租房和组屋,享受那种能上 designboom 程度的小而美,请算好马内,10w 起步不止。
说核心,他这个模式保证了核心人群拥有资产,普罗大众拥有的是居住权,这是两套系统,客群不打架。另外组屋可以交易,但是类似于国内共有产权,有严格限制。你投资的话如果钱足够,考虑到升值和交易,自然选择公寓。组屋的流动性差,持有成本高,不如就用来自住了。
综上,解决住的问题组屋,投资问题公寓。你问的问题不如看看国内或者想想自己,大部分人都是既要还要,强行上车容易给自己挖坑,慎重。
按照知乎现在的风气,是看不到正经的讨论的。
新加坡确实不错,可是用一个 500 多万人口的国家来批评国内的房产政策,是不太合适的。
简单的逻辑,新加坡这么好,可是为什么他们的人口在过去十年并没有爆炸性的增长,因为新加坡并不会大肆挣人口红利的钱。所以移民是被严格限制的。
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省居民迁移是必要且合理的,如果不采用市场化,如何能做到公平?
所以别老是羡慕弹丸之地的房产政策,香港不行,新加坡也不行。多学习成熟的市场化国家,一条一条改政策,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路径,才是正道。
新加坡就是温和的现代奴隶制,其实原本香港也是,北上算半个毕竟可以把社保什么转到下个落脚城市。
外劳就是奴隶,只是付钱。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我身上就是一座山。
等中国 GDP 总量世界第一,人均 GDP 进入前 5 的时候,房价就能正常了。
80、90、00、这几代人就别想了,使劲卷吧。
丝雨、清茶、琴音,融于松涛竹海,独处花居,依风听雨知天下
为什么新加坡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城邦国家,却找不到房奴?
在中国,房子就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财产,人们无论经济条件如何,都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收入低的人,为了买一套房子,半辈子都在还房贷。人们往往把这种省吃俭用供房的人称房奴,而且在中国,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而且也是见怪不怪的。但是,在世界上的某些地区,就算国土面积不大,也不会出现中国这样的炒房人,更没有房奴。这个国家就是新加坡。
说到新加坡,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就算不懂政治,不看新闻的人也能通过看电视剧了解到新加坡。新加坡的国土面积非常小,仅有我国一个县城大,不过人口数量却达到了近 600 万,所以新加坡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按照小编的想法,人多地少,很多人为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必然会花大价钱买房。一些有钱人更是会买几套房,以便升值了出售。但是,事实上新加坡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据资料显示,新加坡政府明文规定,个人是不能炒房的。新加坡的居民们所住的房子,都是由政府统一建造,然后以一种极低的价格出售给人们。不但这样,新加坡的房子也没有规定产权。就是说,你买了房子,这个房子就永远是你的,后辈子孙能住多久就住多久。这就有点像以前农村里的房子,父辈盖了房子住到过世,子孙后辈就可以一直住下去,直到房子倒塌为止。
当然,在新加坡也有很多有钱人,他们的房子不一定都是政府建造的,有很多也是自己建造的。但是,在新加坡,有钱人有好房子住,穷人也不会就睡大街。买不起房的人,可以申请保障房。所以在新加坡,住房会被当成一项基本民生政策来对待。
看到新加坡政府的住房政策,你是不是好羡慕?其实每个国家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新加坡,虽然住房政策好,但是别的方面未必就比别的国家好。所以,大家在看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思考,不可以点带面。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big 胆!!!
你今天敢想没有房奴,明天就敢想
哈哈
资本主义国家好不好?
养的都是懒人
《6 月苏州、南宁、合肥、兰州、长春、北京、长沙、惠州、上海、广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哪些城市的反弹较高呢?》《6 月重庆、太原、南京、深圳、成都、武汉、青岛新房成交量,反弹明显,降息刺激楼市上涨预期,谁在欺骗谁?(二手房挂牌价几乎全部转跌)》
接上文,弱二线城市南昌、唐山、天津、哈尔滨的商品房成交情况怎么样?
以我国最北部的城市哈尔滨为例,1-6 月 TOP10 房企销售面积 64w 平,top10 市场份额占到了 61.15%,据此推算 1-6 月哈尔滨新房销售面积规模为 104.6w 平,2021 年 1-6 月哈尔滨新房成交面积为 193w 平,2022 年同比 2021 年下跌 45.8%。据此推算,2022 年哈尔滨全年新房销售面积不会超过 200w 平,这是什么概念呢?
200w 平意味着 2w 套新房,2020 年哈尔滨结婚对数 5.076w 对,2020 年哈尔滨总人口 1000.1w,这就意味着哈尔滨房地产市场彻底进入了存量市场,只有 40% 的结婚家庭买新房,60% 为二手房。
那么未来五年后,全国也会进入哈尔滨模式,2021 年全国结婚对数 763.6w 对,意味着按照哈尔滨模式,2026 年新房成交量为 305.44w 套(2021 年预估为 1450w 套左右,未来五年内新房将下跌 78.93%)。
《全国第一个实现楼市成交量软着陆的城市 - 哈尔滨,是如何走完这个历程的?初步探讨价格断层形成的条件》《2002-2020 年太原、昆明、长春、哈尔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国房地产的三种状态,哈尔滨、长春房价反应了什么?》
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全国怎么可能都哈尔滨化呢?但是我们反问一下我们所在的城市,从就业环境、人口出生率及发展潜力和人口流动方向,难道大部分的城市不都是哈尔滨模式吗?
其他弱二线城市,唐山、天津、南昌、太原均出现了小规模的反弹,那么我们对照哈尔滨新房销售面积走势图即可看出来,2020 年的哈尔滨新房销售走势是不是和 2022 年的这些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只不过有的城市人口结构良好,那么只是推迟一年半载迎来成交量断层,但是绝对躲不过。
2020 年哈尔滨的新房销售面积也出现了年中反弹,但是从基本面来看,是撑不住的,2021 年、2022 年连反弹都没有了,这都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哈尔滨已经走完了成交量断层,面临价格断层,房价处于暴跌前的阴跌期,社会并没有新增财富,只是存量在交易和博弈,从大多数人口袋里到少部分人手里。
据我所知,有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是北上广深的好几倍,房价比鹤岗还便宜,所以从来不存在房奴问题。这个国家叫外国。
新加坡房价低还因为他们有兵役制度。所有十八岁男性公民跟永久居民(绿卡持有者)都需要服将近两年兵役,服役之后一直到四十岁之前,每年还要回兵营训练一个月,总共加起来三年半。只有人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来保卫自己的 “领地”。
… 不是有人挺喜欢新加坡模式的嘛……………………
新加坡房子有两种,一种是商品房,另一种是组屋。新加坡商品房占比非常低。而且价格非常高,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买不起,而组屋就要便宜很多。
组屋这个东西,简单来说就类似于安置房——政府出资修建,由政府严格控制价格和转让制度。正是因为严格控制价格和转让,有效打击了炒房和房产商业化,所以安置房才这么便宜。
新加坡之所以能居者有其屋,是因为政府严格控制了土地的使用,修建了大量的安置房。
换句话说,只要安置房足够多,就能做到居者有其屋,就看政府想不想修了。
你以为的房奴的产生原因是有人买不起房子,实际的房奴的是因为有别人人想让他成为房奴
说来说去就是新加坡政府真的在管房地产泡沫这个事,而不是光喊口号,仅此而已
一个都没有?真的吗?我不信。
新加坡买房投资没意义,我有个朋友在东海岸买了一套海景房复式十年前 300 万十年后 280 万都难,每年还有天价印花岁,回报率也低,疫情租出去才 6500。就这个回报率,多少年才回本么。
我看回答很多人一个个都神情激动啊,把新加坡夸成一朵花啊,评论区更是各种阴阳怪气啊,只能说不爱读书不爱看资料的人上网是很容易被媒体牵着鼻子走的。
谁告诉你新加坡没房奴?
目前,新加坡家庭负债率 54.9%,生育率 1.12。(这个数据相当于中国的 2017 年,你说能比中国好多少?你说有没有房奴呢?)
新加坡的优点是以前的房贷利率仅有 0.5% 到 1.5%,现在已经增加到 3% 了,但依然比中国 4.3-4.9% 还要低。
组屋只限月薪不超过 12000 新币新加坡公民购买,每家每户仅限一套。如果刚买了组屋就要卖掉,更是要面临牢狱之灾。
这个政策的好处是让低收入者买到房了,还有补贴。比如说:一个月入 1000 新币的家庭想要购买新组屋,那么他们能拿到最高 80000 新币的补助津贴,购买二手组屋的补助更是高达 160000 新币的津贴。
坏处是你的收入稍微上涨了就得搬出去让位子,那你买还是不买?
这种房子单身汉住还差不多,一家三口就显拥挤了。换了是你,大学刚毕业买了去住几年可以,几年后你的收入涨了,好房子一样很贵,你也买不起,要买也只能贷款。(当然中国是几乎没有只能租房住)
要说没住房压力的,你得去美国阿拉斯加,去俄罗斯涅涅茨自治区,找那种人烟稀少的地方,25-50 万人民币就能买到小别墅的,那种地方才能真的叫没有住房压力。
中国也有解困房啊,我同事就买了,90 平方大概五十多万,比新加坡的组屋比起来也不贵吧?
中国还有公租房,这个就和市面租房的价格相当,大概是市价的 70% 吧,要参考租房者的收入来定,这个相对容易申请,街道和单位都可以申请到。
中国还有廉租房,不过这个是有限制的,最低一元一平方一个月的租金,
整体吐槽中国房地产的人,有多少人是没地方住的?
新加坡国土面积 728 平方公里,北京五环 710 平方公里。
新加坡能买房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加起来不超过 500 万。
北京五环内打底有 1000 万人,每年还有打底 12 万人通过各种渠道落户进来,中国 14 亿人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在北京买房,外国人有合法签证符合条件就可以买房。
请问,北京房价应该是新加坡的几倍?
因为新加坡的外贸依存度超过了百分之三百;而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百分之三十几。
很多回答说新加坡政府强力管控,新加坡政府不允许炒房,新加坡政府为了民众福祉,都对。但我们的政府就那么差吗?为什么就不能做这些呢?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现在很多人被资本主义理论洗脑,不承认私有制下生产相对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而只会用金融危机之类的称呼,其实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转化缓解,本质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就是打工的买不起他自己生产的商品了。那么如果不能搞公有制,用资本主义的方式,就要刺激消费。中国政府抓到的救命稻草就是房地产。这个虽然贻害无穷,但也并没有比美国等国家的手段更差。这场经济危机从 08 年开始,虽然中间有缓和,但始终也没走出去,中国的房价也就一路飙升。
那为什么新加坡没有这个问题?新加坡的外贸依存度超过百分之三百,靠内需刺激经济本来就不是主要的,所以它只要维持社会稳定就好。而中国外贸依存度只有百分之三十几,又有贸易战,刺激内需是头等大事,所以才会抓住救命稻草不敢放。
成都高新区均价 2w,安置房 1w 一平方,你倒是来买啊,老破小不到 1w,你倒是来买啊。然后你吹成都房价高。
这个问题客观分析如下:
1、所谓房奴,就是一个为了维护自已的统治,故意制造出来的,为的就是让韭菜们安心还房贷,没心思再去东想西串的了。
2、为什么发达的国家都没有所谓的房奴。因为,这些国家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每个人在这里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最低工资水平都可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只需要一个人工作,就可以让一家老小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房子,不是生活的全部,房子并不是结婚的必要条件,没有房子租房住也是一个很好的可以接受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勒紧裤带让自已和家人过上苦逼生活而去买所谓的面子——房子呢。更何况,政府有大量的公租房可选,价格又便宜,配套又齐全,租房子住比买房子更省钱,因为买了房子每年还要交不菲的房产税。等自已的收入稳定且丰厚了,再拿出部份钱来买房子,那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已。
3、在有的地方,房子就是面子。在有的地方,买房子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仅此而已。
因为要脸。
题猪,为什么幸福感满满的新加坡人在自己家安装抽油烟机需要申请特别的执照、而不能想安装就随便安装呢?
因为国土够小,人口够少。
国内学的话,北上深人口直接爆炸。
不过回到计划经济,锁死户籍,也可以同样做到。
新加坡是独裁政府,通过土地强制征收来达到 80% 土地国有以实现组屋规划
这么说我们应该?
拜托你算算实际人口密度。。。
新加坡总面积和上海外环差不多,但总人口只有 500 多万
其中一小半还是外劳本来就没资格买房或者买不起房的。
剩下就三百多万人,保障性住房只需要保障 200 多万。
这点人的住房有啥难解决的。。。。
据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统计,2018 年新加坡货物进出口额为 7822.6 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 11.6%。其中,出口 4117.6 亿美元,增长 10.3%;进口 3705.0 亿美元,增长 13.0%。贸易顺差 412.5 亿美元,下降 9.5%。[1]
总体而言,新加坡在 2020 年实现贸易顺差 451 亿美元。[2]
新加坡人口 545.4 万人,面积 728.6 平方公里
和中国对比
2018 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 30.51 万亿元人民币,比 2017 年 (下同) 增长 9.7%。其中,出口 16.42 万亿元,增长 7.1%;进口 14.09 万亿元,增长 12.9%;贸易顺差 2.33 万亿元,收窄 18.3%。[3]
王春英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 2989 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 2%,继续处于合理区间,跨境资金双向平稳流动,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4]
中国人口 14.13 亿人,面积 960 万平方公里
——————————————————————
新加坡
2018 年 412.5 亿美元 / 0.05454 亿人 = 人均贸易顺差 7563 美元
2020 年 451 亿美元 / 0.05454 亿人 = 人均贸易顺差 8,269 美元
中国
2018 年 23300 亿人民币 / 14 亿人 = 人均贸易顺差 1664 人民币 (/6.8 = 244.7 美元)
2020 年 2989 亿美元 / 14 亿人 = 人均贸易顺差 213.5 美元
前面一个知友说的好:
为什么新加坡房子可以控制的住?因为政府干预的狠。
其实我们国家奉行大政府体制,所以为什么我们中国房价可以控制的住?也是因为政府干预的狠呀。只是双方干预的方向不同而已。
我只说 8 个字。
取之于民,用之己身。
这说明新加坡是真的房住不炒。
因为新加坡不靠卖地过活
困惑的应该是香港,为什么会这样子
到底是谁在炒房?
还不知道,那就活该做牛马了
儒家文化圈多象性。
1,韩日台港新经济成就瞩目,成为发达地区,因为他们属于儒家文化圈,而我们也属于儒家文化圈,所以我们也可以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常见于李大 V,部分粉红等评论区)
2,破四旧,wg 最大成就在于消灭了儒家思想,消灭宗族,消灭了封建文化残余 (常见于佐派,部分粉红)
3,儒家思想并没有被消灭干净,所以今天到处是顺民,要继续斗争,继续 wg(佐派,粉红)
4,韩日台港新的成就是因为完全西化了,跟儒家文化圈完全不沾边,儒家文化圈是骂人的 (小部分自由派)
每天早上从柔佛过关前往新加坡上班的人大概有 30 多万。
在此我郑重建议这些通勤族,不要每天浪费那么多时间在路上了,直接新加坡买一套房,每天早上多睡一个小时他不香吗?
新加坡才多长时间,都没有啥历史底蕴的,我们可是 5000 年文明,放心,等 5000 年后新加坡肯定不如我们幸福。
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公摊面积这种天才之作吧。
新加坡还是房价太低,不利于新加坡年轻人奋斗。
恶意提问
是谁指使你这么问的,你和你背后的人是什么意图昭然若揭!
新加坡作为一个专制政府必须给底层人民发福利才可以维持政权的合法性,
贫富差距小更易平等共生实现民族振兴
一说国内就是北上广深商务中心学区房,一说国外就是对等条件完全不提、能住就行
看看前几个回答说新加坡组屋贴图的,什么篮球场什么器材什么绿茵公园,难道国内的新建小区这些不都是标配?
什么中国农村人出国就变坡县高等人了?
人家经济发达,福利待遇高,有国家成立的投资公司去海外赚钱,不需要靠高价卖地来割百姓韭菜。
因为租金高可以覆盖房贷,但是如果你没身份只能租房或者买加价 30% 的 condo,那你就偷着乐吧
只要真的想要,任何 ZF 都能做到没有房奴。
关键点不在能不能,在于想不想。
我不相信一个能把日本鬼子打跑的 ZF 能有干不成的事。
我觉得小国寡民只要地理位置或者矿产有一丁点优势,领导人智商在线,很容易搞得有声有色。
因为新加坡是全民皆兵的国家,每一个房间,尤其是政府的公屋,都是未来的预防马来西亚登陆的炮楼。新加坡人的全家是要作为死兵拖时间,等海外新加坡部队偷马来西亚老家的。
新加坡的公屋结构相当坚固,值得马来西亚的 T-72 一个窗口一发 3OF26 去炮击, 如果不逐个窗口清理,很有可能错过躲藏的反坦克导弹或者机枪。公屋的地理位置关键而结构鲁棒,想要炮击打垮是非常困难的,会消耗更多的马来西亚炮弹,拖延战争进程。
(新加坡主力部队驻扎在澳大利亚,一旦新加坡遭受马来西亚攻击,会立刻花钱雇佣西方舰队,上船登陆吉隆坡)
你去当挨炮的碉堡守军,不仅不用当房奴,国家还给你管吃住。
整个新加坡是一个要塞化城市,是未来潜在的格罗兹尼。
作为独裁家族,收买人心,还是要吧。
房子都不留点,名义上还怎么玩选举。
房子是谁的?分点换稳定又不亏。
我同学在南洋理工大学读的博,他一毕业新加坡就给他和他女朋友安排了一套房子,每个月是要交少量租金的。但是条件比国内精装的房子好很多,内部都装好了
新加坡人 = 北京人。
印尼人 = 中原人。
新加坡没有房奴 = 北京没有房奴。
与印尼和中原无关。
坡县早就知道创造价值的是人,把人照顾好了才能在强敌环伺的弹丸之地立足发展
兲朝也知道人重要,但是人太多了就不值钱了,你不干一堆人排队等着干,人这么多不当韭菜嘎有点浪费了,所以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噶点韭菜怕啥,反正嗄了这茬还有那茬
这得看你怎么定义房奴了,不工作就还不起房贷就是房奴的话那基本上新加坡没有人不是房奴。(有钱投资收租金的那种不算)。
正常工作还贷款基本不影响生活品质的话,那确实没有什么房奴。毕竟地方小,住不了市区就住郊区,通勤也不过一个小时,租屋公寓可选项太多,房贷都在可承受范围内。
如果一个湖南人、山东人获得上海打工资格的难度跟获得在新加坡工作签证一样大,落户上海的门槛跟拿到新加坡国籍一样高,那上海的房奴会跟新加坡一样少。
如果你羡慕新加坡房价便宜,你却没能力移民新加坡,也许你该想想,:你这种人移民不了新加坡,才是新加坡房价便宜的根本原因。
毕竟,价格终归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因为新加坡早年饱受土地短缺之苦,二战刚结束的时候,新加坡被认为是 “世界上最糟糕的贫民窟,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所以大概在 1960 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对地皮进行严格控制(1959 年的 “建屋发展法令”),八成以上的土地国有,同时严格禁止开发商囤地炒房(新加坡是典型的 “严刑峻法”,不是用点钱贿赂一下就可以解决的)。
新加坡大部分人都会住在政府的组屋(Flat)里(马来西亚也有这种公共房屋),都是由建屋发展局承建,位置一般都不错(靠近轻轨)。
如果你有钱想住私宅,那么就要去郊区(或者远离地铁的地方)。
另外只有新加坡公民能购买新组屋,外籍永久居民只能买二手的,买入后还必须住满五年才能转卖(不是满五减税,是满五才能卖)。另外一个完整的家庭只能同时拥有一间政府组屋,单身狗购买组屋限制也相当多。
总结起来。。。你想当房奴也没办法当。。。
房子有金融属性和居住属性。因为新加坡太小,新加坡对房地产的定位就是解决本地人的居住问题。房价 = 地价 + 开发商利润 + 开发成本。新加坡把所有的房子分为两类:政府廉租房 HDB(只有本地人可以买)和公寓(外国人和本地人都能买)。HDB 是福利性质,政府可以做到把地价,开发商利润和开发成本控制在一个大部分本地人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且这些优质的 HDB 能满足 80% 的本地人的住房需求。剩下的收入比较高的本地人也可以选择条件更好的公寓满足住房需求。
假如你的国家只有一个县那么大,只要熬个几代,理论上有地方住是没什么问题的。
一是国外的月亮圆啊
二是新加坡多数人住组屋
也就没啥攀比的
国内差不多住房保障政策的厦门
在贵乎看看被骂多惨
因为新加坡人把房子的定义都改了。
租屋那种能算房子?
公寓那种能算房子?
你如果说租屋和公寓算房子
那下面这两个算不算房子?
做人不能太双标。
按照中国标准新加坡大部分人都没有房子。
只有少数资本家在新加坡有别墅。
其他人新加坡奴隶住得那叫房子么?
那叫蜗居好么?
还有新加坡为什么外卖和保姆那么贵?
都吃不起饭,做不起家务了,还哪有钱还贷款啊?
以前和师傅聊天,师傅说他的师傅去了新加坡,他师傅在新加坡的生活很无聊,出去外面下馆子很贵的,一般人都不怎么会出去吃饭。
我不懂,问为啥。
他说,在新加坡,虽然政府管住管温饱,要留意就是工资基本上一半都要交税,剩下到手就剩一半,还要给日常支出,如果工资不够高,下馆子就是个小奢侈了。
我哦了一声,心里嘀咕,百分 50 的税,这跟传说的欧洲税负和福利一样啊,看来发达的地区在税务和福利平衡这边确实拉得够高啊。
以上。
在国内,不想让房价下跌,最希望房价暴涨的,恰恰是大部分房奴,比如说我。
目前我手上有一套房,买的时候 6000 左右一平,盼着房价能涨到 15000~18000 一平。
像我这种想法的,绝不会是少数。
新加坡综合买房难度高于北京
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城市没有房奴的。。。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比,搞不懂这种参考系怎么找的。
越南人民认为,不透支 6 个钱包子孙三代的积蓄买下来的房,住起来不硬气,走出门丢人。
海外势力再怎么打牌也无法对特色社会主义有任何伤害
如果我没有记错——
碧桂园的广告是:新加坡城市花园,永久产权。
后来,我在我的城市看到了碧桂园地产,我没有奢求永久产权,仅向往能住在城市花园……
后来,大家……
一句话,给底层人民留条活路!
新加坡有他的特殊性吧,作为一个国家,几乎放弃了农业工业,甚至没有国防。
新家玻私人房子或者單位是很貴的。
大部分人都是住政府的,而且不比私人的差。
你真以為沒有房奴?租政府的房子有多貴你知道嗎?
政府的房子還要住戶去維修你知道嗎?不然市容哪有那麼整潔的。
人家 3、40 年的樓,跟我們國家 10 年的樓沒區別。
新家玻生活是很苦的。錢大部分都給政府了。
先说结论:人少地小基建需求不大,还属于工业国家,发展旅游业和国际贸易
香港 1000 多平方千米,新加坡 1000 多平方千米
香港 700 多玩人口,新加坡 500 多万人口
似乎差不多
但问题是,香港住房问题都知道的,要人命
差距在哪?
简单的说
1 经济结构 2 制度结构
1 香港是典型的金融经济,工业早就空了。金融的结果就是,上下分离严重,下层只能通过服务上层来获得经济。而且资源会高度集中,越是买不起价格越是贵。
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上上下下都能赚到钱。
2 香港是典型的用来掠夺的社会结构,总没有人觉得英国过来是为了做慈善的吧?印度人都不信。
新加坡则是为了自己的发展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不满意,怎么不说和国内的比?
我就是要看血流成河
也简单,就土地财政问题
地大物博换个说法就是,到处都要钱。钱从何来?以前是企业,所以导致了很多企业保护政策。什么跨省,什么必胜客。不是说绝对不可以,而是说明显过激了。因为啥?企业的税,可是支撑当地发展,基建,公教警等等一系列的工资。
后面地方保护太严重了
但是还是缺钱啊,那就从土地中拿钱。
卖地换钱,拿钱搞发展基建发工资。
那不就房价起飞了么,一百万拿的地,干三年,结果到手九十万,这地就没人买了。所以允许整个行业都抬价格,务必保证房企赚钱。后面也做的太离谱了,一百万拿的地,三年要赚一千万,这是要人命的,所以一看苗头不对,就打压房企,各种限购压价。
这就是香港和大陆房贷多的,而新加坡少的原因
因为新加坡比较富有,不用靠卖地来支付政府开支。
大概新加坡不需要 ZF 卖地来发展。
地方财政就靠卖地续命呢,你能卡住官老爷的脖子了?
说白了,ZF 不是不能控制房价,而是不愿。卖地就像吸鸦片,有几个吸鸦片的自己戒得了?
新加坡盘子太小了,如果允许炒房,那不成香港了。
地方小搞土地财政不是作死吗,坐收过路费多爽
我打赌你问这种问题是为了骗我们的眼泪。
分析一个城邦国家有啥意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因为杜甫是新加坡人,哈哈哈哈
先关注,然后好好学习看看能不能溜吧 hhh
不知道怎么说,感觉新加坡比起中国一个人活下去会更容易些。反正我是真买不起中国的房,也没有爹妈帮忙,更不想累死在这片土地上。
哦,这么说,合肥市的市民没一个房奴。都不用拿北京上海出马!
我爱新加坡,可惜贫贱不能移啊,呜呜呜 X﹏X
有房奴,我表姐 2011 年保送新加坡南洋理工,到现在没买得起房
她在 meta 也就是原来是 Facebook 的新加坡公司,她老公原本是摩根大通的,就这都还买不起
大概是因为没入籍吧
中国的一个小问题乘以 14 亿就是大问题,
你说除以 14 亿啊?
当我没说
移民过去的不是富二代就是亚洲 old money 或者某国的外逃贪官及家属,资产极其丰厚。再看看它的移民门槛,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儿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
有房奴是因为有奴隶主,和寸土寸不寸金没有关系。
那么小一个地方,指着卖地皮楼花压榨人力富强发达,做梦
新加坡的消费税相对来说比较高,应该有 7%,加上各种其他的税,新加坡的经常性税收占了财政收入的 85%,这样新加坡根本就不需要依靠高价卖地来获得土地出让金这种财政来源。往前追溯的话,新加坡刚建国周围威胁太多,印尼和马来西亚具有绝对的武力优势,新加坡需要人民有保卫这块土地的意愿,在邻国来袭时可以鱼死网破,这才有的组屋政策
观点和图都是一个 youtuber 的,我只是一个搬运工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房子卖不出去,还是有人买不起房子?当把房子当成商品时,就会被资本玩坏,当把房子当成容身之所时,就会理性选择。
新加坡的商品房,卖给移民,真的特别贵,不是一般人买的起的,而对于已经取得新加坡国籍的市民来讲,只要申请了购房资格,房子就跟中国的经济适用房一般,价格很亲民,不会给民众造成太大负担,而如果市民要将买来的房子出售,只能还给政府,是不能自行出售给其他人的,这就造成了炒房无利可图,人们也就不再将精力放在房子上面。
赢!
这是 Numbeo 上的 2022 年各国和地区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price to income ratio),就是房价与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是衡量购房负担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大购房负担越大。
非洲穷国加纳高居第一,炮火连天的叙利亚第二,寸土寸金的中国香港第三,韩国第 9,中国大陆第 10。
中国排名这么低,恐怕很多人失望了,不管你们信不信都别找我,这是 Numbeo 的数据。
李家坡房价收入比是 17.49,排名第 21。
房价收入比最低的是沙特阿拉伯。所以啊,前面那些人都吹错了,应该吹狗大户的,我劝你们赶紧润去沙特。南非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别忘了一下飞机就把防弹衣穿上。
万恶米粒尖及其走狗波多黎各居然也这么低,我劝神神赶快都润去米粒尖,不要整天在网上刷大巴车了。
别人大门口挂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并且真的这么做了。我国的有关部门挂着为人民服务,他们也是这么做了,当然,我们大部分人只是居民罢了
因为政策连贯性。
新加坡为什么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实现人人有房住?因为他们是真的想让人人有房住。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题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小时候以为可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长大后发现自己是寒士,啊,不对,是小镇错题家!
背景:未高强度加班导致项目延期
我: 一是因为疫情被隔离在酒店,笔记本不顺手,和其他项目组成员沟通对接不便。二是中间其他项目穿插。三是整体项目方向不清晰。
领导:我去参加同学聚会,同学里有个高官,难得参与聚会。问他今个咋有空来了,他回答说,我不想来有一千种困难一万个理由,而我来就一个原因,我☞想☜来。
因为他只要敢卖,保证新加坡人没地方住
因为他们从不说房住不炒,直接做。
能买得起商品房的至少都是有钱人吧,没有钱排队组屋喽,也有想做房奴而不得的… 比如 “政府异见” 人士,排队可能也排不上,嘿嘿。
你应该问的是
越南作为一个 shzy 国家,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兴建公租房、廉租房
当哪天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不在依靠土地出让金,我们也会有房住的。你要知道现在中国的房屋数量已经够 60 亿人口居住了。
不过现在拐点已经到了,再熬个 20 年,房价打到脚底板
公屋
来认真答题了,新加坡政府在供应端提供大量且低价的组屋之外,还在需求端向购房家庭提供了三大制度保障,包括:购屋津贴、中央公积金、HDB 低息贷款。有了这三大资金支柱,年轻家庭都觉得买房来很轻松。
如果中国老百姓也都住在自己的老家,应该也不会出现房奴。为啥年轻人都要往城市跑呢?
因为中日韩三国的船都要走她家门口过。
咋统计的没有一个,我去了分分钟成为一个房奴。
因为那个人口密度足够保障人人有房住,甚至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你买不起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土地不够盖房。
生下来就是困难模式,过好这一世就好了
你以为新加坡人都是新加坡人吗?他们只是把穷人都干没了
因为新加坡的金融市场能够紧跟美股,而咱大 A 办不到,我们大 A 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给上市国企吸筹的,反而我们的楼市,才是拿来对标美股的主要泡沫,本质上就是用来炒的,领头的还是 zf。这不是市场能决定的,根本还是取决于宏观调控,只要美股还在涨,我们的楼市必然也会跟着涨。只要不爆发 WWIII,咱的土地财政还是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担任主流泡沫,稳步增长。
恶意提问!举报
别的城市我就不说了,就拿杭州来对比一下。因为尽管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是杭州的 7 倍,但杭州的房价却比新加坡还高不少。新加坡本国人买政府造的组屋就是这么便宜,对当地人来说,购房的负担仅仅只有新老杭州人的十分之一。咱们攒三成首付款的时间,新加坡人都能在本地买三套同面积的,而且还是全款。你说新加坡人买房轻松不轻松?还做啥房奴啊?
新加坡也有一些不是政府造的商品房,那价格确实贵得离谱,但主要是卖给外国人的,外国人买不了组屋,只能去买这个商品房,那确实是寸土寸金哈。
说到底,是因为新加坡有能力在不依靠房地产的情况下稳住经济。
当然,我们也行。
别人吸取我们的精华
我们啃全世界的糟粕
咦?原来新加坡没有人贷款买房呀!
到底是人不行贷不出钱,还是银行不行没钱给贷款呀?
我不太理解了。
至于说房贷在支出中占比高的问题。
那不是因为问为什么银行同意给低收入的人贷款么?
他们哪里来的信用让银行同意贷款?
是他们本身还是他们公司还是他们行业发展还是城市发展?
【最没有条件做到的国家变成了唯一一个做到的国家。新加坡政府比天庭都好!】
新加坡都能做到。
只有新加坡才能做到。
某些政府只会找借口。
然后网民也会帮着找。
很多事情就是不愿意做,或者不会做,而不是做不到。
真的,别的国家都应该羞愧。
我觉得印度也可以做到人人都有屋。
(不就是建一些,然后发下去就行了吗?需要的只是水泥)
也许新加坡的人也在想:为什么中国土地这么多,遍地却都是房奴。
本地人也没几个房奴啊
你要流动的话就另说了
其他东西搞不了,只能过卖鸽子笼多环节提高 GDP。
因为提这个问题的作者,你没见过新加坡的房奴啊,没有长时间在新加坡生存过,那就都是道听途说啊,就算真的没有,那也只是房子方面,其他方面也未必强多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放到国家身上是一样的,咱小老百姓压根决定不了什么,讨论再多有毛用,没能力站到上面看风景,在哪个国家都一样,好和坏自己体会着。
新加坡可以依靠港口收过路费和停泊维修等服务,积累财富赚第一桶金。然后玩金融,玩高科技,跨国公司收割全球韭菜。这些公司利税足够养活公仆们,不需要依靠土地财政。
新加坡还有大量廉价劳工,供本地人剥削。
你行么?你怎么学?
以前古代是盐,现在是房,如今房价将崩,将来的称呼肯定不是房奴,放心好的。你说外国啊,外国肯定也有类似的。
因为帝都的房子本来就不是让所有人都住得起的. JPG
应为他们不需要靠土地提升 GDP,也不需要土地财政!
因为他们是基建狂魔
我记得新加坡住建局大厅好像挂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北京的共有产权房,经常有放弃的,比例还不少,主要是郊区的,但那些地方商品房也是好几万啊。
那么大的便宜不占,为啥。
中国人缺的是能快速升值的房子,而不是仅仅一个房子。
中国广袤的四五六线城市也没有房奴!
太飘了吧,新加坡是什么条件,一个马六甲就解决所有人温饱小康了
这个条件不要说我们国家了,全球也没几个
一个卡罗拉 50w 的新加坡吗?
世界上一半的人还在为了温饱发愁,偶尔几个有钱人罢了
土地财政啊,土地卖的贵,房子才能卖的贵,谁管你住不住的起
全世界所有政府、资本家、商人都一个鸟样。
根本原因:屁大的地方,形成扁平化的管理(政府治理)。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资本家可以通过其他行业捞取更多捞取更多利益,这样政府就可以和资本家达成某种默契,不让资本家腐蚀房地产行业,然后标榜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插一句:任何国家(政府)都可以找到一些标榜自己做的好的地方,比如美国:高科技,高收入,强大的军事带来的自豪感)
如果追求小民幸福,努力工作、创业,润到想去的地方。找一个自己在意的点做的比较好的国家(政府),享受即可。
记住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
解决房产问题,让每人都住上自己的房子,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建房子就行了。
但是房子的作用是为了住的话。如果房子不是为了住人,那么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局面,也不那么匪夷所思了。
什么叫匪夷所思:大雄原来火柴值 100 万,现在值 50 万,但是火柴是技安开发的,他不能让火柴降价,那技安就出 100 万来买自己开发的新火柴。告诉你火柴没降价。但是这 100 万也不能让技安出啊。要不找 20 个大雄,每人给我 5 万,我拿来买这个火柴,保住你 50 万的火柴,让他值 95 万,相当于大雄付出五万,保住了 45 万,血赚。
大雄很高兴,又问了问:有谁来买我的火柴?
因为国家需要有人接盘,时代需要有人接盘。
而我们这代人正是接盘的人,就如当年剪刀差时代的农民。
利用这种比较方式,可以否定所有发达国家。
有的发达国家全民免费医疗,有的没有。
有的发达国家教育免费,有的没有。
每个国家的基础和国情不同,政策也就不同,利用片面的比较方式,可以否定任何一个国家,因为没有国家是完美的。
好笑,谁逼你城市买房了
你可能想不起来了
房奴在七八年前
也是个中国新词
华西村当年住别墅,也没有房奴
就那么几个人的地方就别说了好吗
李显龙是个普通的人
主要是分土地出让金的人比较少。
因为新加坡靠着地缘关系,没有用房地产来拉动经济。
题主装糊涂了,那是唐代著名公知杜工部收了安禄山 50 万两写的文章,文中一边通过抱怨自己的生活条件差和丑化大唐少年儿童形象以达到贬低大唐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的目的,一边还用 “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样的谄媚的词句露骨地对安禄山唱赞歌表忠心。新加坡把这种文章中的反动标语堂而皇之地挂在官方机构大厅中,我们应该擦亮眼睛认清其真实目的,坚决与之斗争到底!
然而新加坡生育率竟然比天朝还低。没天理了!
房价高是因为地皮贵,地皮贵是因为国家要收税。
大家气的不是国家要收税,收的税变成军舰,航母还差不多。
实际花哪儿了?这才是大家最气的。
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 20 多年什么产业改革都没搞出来吧?
新加坡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政策逐渐显示出了它的恶果。那就是新加坡本地人绝大部分变得好吃懒做,没有进取精神。现在新加坡只能不断地通过吸引外来移民的方式来提升人口素质和实现经济发展,这是我国需要吸取的严重教训!!
买房是准入门槛而已,人家入城资格都卡的死死地。
为什么大中国幅员辽阔,却遍地都是房奴?
因为只要不出意外,李家坡真的很可能几百年都是李家自己的产业。
为啥要把跟自己混的产业员工搞得那么穷那么疲惫?
新加坡证明了,单纯一个城市来执行经适房制度并不难。
因为国小力微,必须让人民认为国家是人民的,最基础的就是居者有其屋
这个问题下面,是阴阳怪气的狂欢。让我们看看哪个大 V 来个一锤定音
因为新加坡小,好管,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导致国际交流发展也不错
因为李家坡是真的姓李,何必杀鸡取卵!李家城说说而已,该捞一票跑路还得跑路!
人少呗! 只有一个城市的国家,好容易管理。
啊?
没有房奴?
你只看现在,不看几十年前?
其实
只要一个地方只要没有什么 “山水保护”、“城市天际线”、“耕地保护” 这些破烂政策,大概率是不缺房子的
当然,对于新加坡来说,限制外国人炒房也是很重要的,毕竟这么小的国家真要放开了,某国上百万上千万的隐形土豪不得人手一套啊
新加坡不需要土地财政,那体量也玩不了土地财政
有钱呗,还能咋滴。你看国内那些有钱的哪个是房奴?新加坡偏远点的大概 200 万人民币一套,市中心的大概 350 万。最主要的是还要是新加坡国籍。说到底就是位置优越,政府收过路费都能狠赚一笔。
因为新加坡只是一个新加坡。
你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再合并了试试。
等级制度下才有奴,有奴必有等级制度
为了团结不要比较了。
我觉得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新加坡没有人口红利!一个城市国家,没有资源,没有土地,要想发展,只有靠吸引人才,最基层的就是让人才吃好住好,所以新加坡不是不想提高房价,是不敢提高房价。
房价的问题
就是劳动价值分配的问题
一线的十万块的房子,比小县城 5 千的房子用的水泥更好吗,用的钢筋更贵吗? 建筑成本能高多少倍?同样的房子盖在不同的土地上为什么价值天上地下?一线的土地是金子做的吗?并不是,土地的附加值哪里来的?是生活其上人民的劳动成果,土地值钱是因为有几千万人的汗水浇灌,工商业需要人,制造业需要人,服务业需要人,农业需要人,学校需要人,医院需要人,交通需要人。你要的什么资源都离不开人。
但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土地的附加价值,劳动换来了果实,这个果实谁拿去了?土地收归国有,政府就垄断了分配土地附加值的权利。
这个锅只能由分配者来背,没错我说的就是新加坡政府。
因为人家是发达国家,繁忙的路口设个关卡!专门收过路费就能够发家了!
这是资本主义的邪路!完全剥夺了打工人九九六奋斗的权利!
他国的经验不适用于我国的大好河山!
人少地多就是这么简单,中国要是五亿人一样的
新加坡土地太小,不能吃土地财政。
体量太小,没有航母骑脸逼他们接金融危机的大锅。
有组屋啊,据说解决了 80% 的居民住房。
组屋,不是商品房,比较像经适房。
限制多多。
看看高赞答案里,申请组屋的条件和流程,对新玩家很不友好。
就说下面这一条,严重歧视单身狗。
“年满 21 周岁的新加坡公民,可以和自己的家人 / 配偶联名申请购买组屋。 单身公民则需要年满 35 岁才可以独立购买组屋”。
ps
对于大国,美国的房地产模式比较好。
新加坡是个城市,大约 500 万人口。
想住组屋,要先跨过新加坡永居的门槛(不低的,比香港要高),然后去排队。
也许没有一个房奴,但是还有规则的奴隶。
事实上,组屋体系是老人压迫新人。
因为他们不相信我们会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劳动,就像他们不相信真有人会为了共产主义而献身一样
我算是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移民新加坡了,人家政府官微天天就是民生问题,怎么让老百姓更舒服。
因为外籍劳工不算新加坡人,北京土著也没有房奴
既然寸土寸金,那肯定是买不起,想当房奴而不得呀。
这么看小新是姓社了
没啥可比性,一个城市国家,人口也不多。
那是因为新加坡的土地是以国有土地为主的,然后在住房这方面新加坡政府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手段,不与市场挂钩。
计划经济的特点就是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以满足所有人民的需求为目的来建设生产,就是说有多少需求就生产多少商品,便宜甚至低于成本价卖给底层打工仔,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
此外,新加坡没有公摊,所以对比国内房价其实还要比想象的低 20%,另外,新加坡房贷利率对比国内也是低得可怕,疫情前大概 2%,疫情期间最低到过 0.65%,现在加息抑制通胀也不到 3%。这个贷款利息什么概念不用多说了吧
而市场经济下所有建设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哪怕是明明生产力发达了就完全可以盖足够多的房子来满足所有人的居住,但市场经济下永远不会这么干,总会有一部分人买得起房子,而有一部分人是一辈子也买不起的。
如果让大家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子了,那住房这个需求也就没有了,房价就是白菜价,一文不值的。只有剩下一个居住的属性,而不是投资了。因此开发商不会断自己的财路,哪怕是有一大批人无立锥之地无片瓦遮头,而旁边就有大量的空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宁愿全部亏本花钱炸掉,也不会保本便宜大甩卖。
所以新加坡也有房奴,只是数量不多而已。
知道吗?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人人都能买得起房。
一对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新婚夫妇,平均一两年就可以买得起一套 90 多平的全新住宅。这并不是因为新加坡人的收入有多高,而是得益于新加坡政府的立国方针。陈家立业,居者有其屋。于是乎新加坡推出了政府祖屋,在新加坡 80% 多的房屋都是祖屋。可以说在这样的政策下,几乎没有一个房屋。
**新加坡这幅祖屋对于当地来说究竟有多便宜呢?**拿一套地段在新加坡属于三四环位置的 93 平祖屋来说,价格大约也就 25 万薪币左右,而首付最低只需要支付 2.5 万薪币。对于两个刚毕业的大专学历的夫妇来说,两个人月收入加起来 7000 薪比例的平均水平负担,这样的房价可以说是毫无压力。
如果购房夫妻双方都是新加坡公民,政府还有额外的 3 到 4 万的补贴,轻轻松松几年就可以还清贷款了。但是对单身狗很不友好的事,足只卖给结婚的夫妇。单身的新加坡人只有到了 35 岁以后才能购买。看政府为了让大家结婚也是绞尽脑汁。看来无论在哪里,幸福的家都少不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新加坡这样的住房政策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看到答案里面很多把新加坡的组屋跟国内公租房做对比的,不太了解公租房制度,可能性质差不多吧。但是组屋的配套设施物业真心很不错,尤其是楼下的设施,新组屋的儿童游乐场很香,可惜我家买的是老组屋,只有普通的儿童游乐场,下图这种只能带娃去别人组屋楼下玩
因为疫情回家困难,已经回国工作了。目前家里的组屋出租中,租金大概是我月供的三倍吧,组屋性价比真心高
因为新加坡没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为什么要有房奴?
为什么要有房奴?
为什么要有房奴?
就体量而言,新加坡相比较于中国,就像老家小县与北上广深,也像村子与县城。
何为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的概念。
思考一下:北上广深有多少房奴,老家县里又有多少?县城有多少房奴,村里又有多少?
新加坡是一个基于马六甲海峡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二战后特殊国际环境下诞生的特殊国家。我们不排除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人的努力因素,但本质上,与一个拥有露天钻石矿的村庄并无不同,这样的村庄不炒房,村民多一些,同样能养活,而且活得很好。
当然,新加坡的一些制度有值得学习之处,我们也借鉴了不少。但想照搬照抄,甚至期望与之达到一样效果,差异巨大的国情之下,是根本不现实的。
“房住不炒 "
还是
房住?不,炒!
最近国内出了多少政策,就是要保房价,
保房价其实就是保炒房的人,
因为他们房子多啊。
因为新加坡是港口城市,卡在马六甲海峡,吃过路费的~ 可以保证全民整体普遍收入较高,福利较好。
其他国家是头部人群靠中产剥削底层人民,新加坡就是头部人群集中起来然后通过地理优势剥削世界上其他人民
你看不到新加坡的房奴,是因为别的房奴在养他们
因为新加坡政府有钱,不需要搞土地财政。
时薪和低薪高,工资就高,福利待遇好。记得好像新加坡也有类似经济适用房的保障房,分给低保没房的人。新加坡新移民要求很高,资产要到一定规模的富人,或者技术性很强的人才引进,政府廉洁,高薪养廉,腐败少有好多事就可以避免,就拿分房来说。
这种恶意提问为什么还不关闭?这让我们韭菜怎么安心成长?还要不要割了?破乎你这是破坏和谐社会!
国内房奴多又不是因为地不够用
一、
新加坡 zf 不以 “赚钱” 为目的,85% 为公宅(简单理解为低于成本价出售),只有国家有权调整价格,任何人不得随意抬价,也不受市场影响。
二、
一个家庭(即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只能拥有一套公共住房,购买第一套住房 10 年后可以申请第二套改善型公共住房,但是购买第二套后的半年内必须卖掉第一套房子。
解决了民生,人民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建设社会的工作上,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国内前十的企业:
五个银行,两个通讯公司,两个石油,一个电网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也不能表达什么,好日子还在后面
关于这个问题,欧美有房贷奴、车贷奴、学贷奴,就连奥巴马也是学贷奴,此外,世界各国的地方政府也是负债累累,包括美国政府,也是欠了好多钱。为何新加坡没有房奴呢,这个是不是值得新加坡要反思的问题,为何要发到这个地方让我们反思呢,很奇怪的问题。
或者,你把 1 亿人口给新加坡,看看他是否能做到寸土寸金却没有房奴?
新加坡才多大,国家就是首都,首都就是县城那么大,刚好又处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靠手过路费就能养活,所以这类寡民小国的国家,其治国经验是不值得大国参考的,你问问欧美国家有哪个国家去参考新加坡的治国经验,都没有,因为国家太小了,不值得参考,还是那句话,给你一个亿人口,看你怎么弄,没有治理过一亿人口国家的治国经验都不知道大家参考。
当然啦,如果仅仅搞商业园、产业园,确实值得参考,产业园做大了,周边的人日子过得都不错。
因为新加坡只需要管理那点 “寸土”。
你弄个洗衣粉配方,从实验室到小试、中试到大规模生产难度还不一样呢。
解决住房问题,就比造洗衣粉简单?
再有,你没那本事非得往北上广挤个什么劲啊?
然后买不起房还埋怨这个埋怨那个的。
老铁,放下你那本身也没什么热爱的专业吧,你就来我们长春干搓澡,你要是肯干肯学,我给你介绍浴池,保证你能在宽城子买得起房。要是再能杀下心学学按摩,咱都可以考虑全款。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是有差距的。
这差距甚至是巨大的。
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没有啊,新闻都说了,14 亿多的人已经实现了安居梦。
新加坡只是肉眼面积小,人口密度其实不如国内的很多大城市,用寸土寸金形容它不合适
强制储蓄与强制公积金存储制度。不靠房地产对底层居民进行二次金融剥削。房地产公司从银行借钱(居民储蓄的钱)买地,盖好房卖给居民,居民买房交各种税、房贷利息,实际就是二次和多次剥削。
还有就是高层小区真的不占多少地。上千人口的高层住宅小区,面积小的也就一亩地多点。一亩地约 666.67 平米。新加坡处于热带,阳光直射,楼间距可以考虑很近,室外雨水、阳光充裕,绿化很好。
新加坡鼓励华人,也称华族。生育两个以上婴儿,给具体的帮扶政策,不像大中华就口头哗啦啦,托儿所比大学学费都贵,夸张不?
区域位置好,新加坡也有自己的石化工业等产业,推行大家长制,西方也称半独裁制。给自家孩子留个住的地方,有什么不对?以上出自中国社科院《列国志 新加坡》。下图是书中的组屋插图,聚众而居,也没啥不好。以儒学为骨,西学为肉,杂糅出的治国理政思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一定要最先进。
住房是底线,人民如果连住房都没法保障,在年富力强的青春年华却要穷尽一生去解决住房问题,个人又谈何发展?年轻人的路子被限制了,国家能真正崛起吗
因为坡县不靠地榨钱。
等咱们人像新加坡差不多比例的时候,人人住别墅都可以,怎么坐你懂我意思吧
新加坡地理位置好,不用搞土地财政来促进消费
成都说,杜甫草堂请一并带走,妨碍我房价上涨
知乎用户 天晓贰 发表 你首付是不是真的存够了? 那就跟你讲个三只小猪的故事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l8GlT 发表 我家售楼处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门口隐藏起来的几个摄像头不是用来防盗的,听说是技术部门弄的人脸识别系统,只有第一次来的 …
最近这些年,中国人海外置业的热潮起来了,我这边也经常遇到一些朋友的咨询,前几年很多人问我新加坡旁的森林城市,基本都被我劝退了,相信他们现在都很感谢我。最近又有国内的土豪问,新加坡的学区房要不要买之类的,又被我果断劝退。干脆我整理一下这个话 …
知乎用户 kkkk 发表 在美国的老领导还能领中国的养老金,这合理吗? 知乎用户 我到不了 发表 抗战时期。 伪军见到八路军、新四军那一般就是掉头就跑,跑不掉也消极怠战,争取保命。 遇到日军,那是点头、哈腰、捧臭脚,一口一个太君。 遇到国军 …
**文 ****|**蔡家欣 **编辑 **| 王一然 离开上海 疫情之后,有人干脆就不来(上海)了。我做了5个远程单,主要是打包和邮寄,有3单寄往北京,还有的寄回老家。一个女生,不回上海,房子又到期了,委托我上门收拾,东西最后分三个地方 …
Shopee,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从东南亚起家,最初主打低价小商品,因此被称为“东南亚拼多多”,大家也常常用谐音,俏皮地称呼它为“虾皮”。 疫情这两年,线上经济兴起,虾皮借着这股东风迅速崛起,成为跨境电商中的翘楚,在新加坡和深圳招聘了数千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