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吴京、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长津湖》?
知乎用户 闲人电影 发表 《长津湖》上映前很多人都担心三个问题。 一是三位导演风格不统一,是否会有割裂感;二是会不会拍成一部说教的战争片;三是会不会凸显个人英雄主义。 在《长津湖》正式上映后,这些担心全部都烟消云散了。咱们先看看这部电影截止 …
大家好,我是演员胡军,在《长津湖》中饰演第七穿插连的炮排排长雷公。很高兴在知乎与你们分享我参与电影拍摄时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以下回答涉及大量剧透,我建议朋友们先去观看影片,再来阅读这篇文章,会更有意思。
长津湖是一场伟大且悲壮的战役。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是由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鲜血和信仰铸就而成的。所以,除了电影里那些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外,导演和编剧把更多的篇幅留给了那些鲜活不屈的生命,留给了七连。
人物
就角色而言,不管是千里、万里,还是雷公、梅生、余从戎,平河…… 他们每个人的背景、性格,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都不一样。如何在短时间内去展现角色的整个人生维度?作为一个从业三十年的演员,我想,只有用最打动人心的细节才能建构出人物的骨骼血肉。
拿雷公来说,根据剧本原本的人物设定,他无疑是 “导师” 的原型——冷酷,说一不二,七连所有人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但我想,雷公是一个老兵,他经历了那么多的生离死别,肯定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于是就想着怎么能使他更丰满,变得既独当一面,又足够生动生活化。而从原剧本对雷公这样的人物设定进行改变是相当有难度的。
首先,雷公是炮排排长,他打过很多次仗,耳朵都被震得不好使了。我就地取材,设计了一个可以挂在耳朵上的扩音器——看上去一目了然,简陋又有些可爱。同样的,雷公一开始有个很普通的老式烟袋。我觉得不够,就麻烦道具师傅用废弹壳重新焊了一个,拿在手里既有形象感又有创意,还符合雷公这个人物的身份。
通过这两个细节,我希望观众能感受到一个立体的雷公。
他虽然表面粗粗大大,是个混不吝的糙老爷们,但其实手特别巧,骨子里纯良且天真,非常热爱生活,也懂得生活。他见识过战争最残酷的那一面,所以才对一花一草都视若珍宝,对生命中一分一秒都不辜负。
也只有这样的人物底色被确立后,雷公骗万里的动机才顺理成章。他迟迟不给对方想要的 “子弹头”,护着这只初生无畏的小犊子,只是因为他不想让万里过早地见识到战争的残忍。在 176 分钟的电影里,我相信观众肯定能体会到这一老一小在冰天雪地中绽放出的那份温情。
现场
在拍戏过程中,我和其他主创经常探讨人物,有时候入戏深了,免不了要争论一番。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有意思。
比如剧中的千里曾对雷公说,反正你沂蒙山老家也没人了,等胜利后就跟我们住吧。就这一小段戏,我跟吴京其实商量研究了很长时间。甚至到后来,我们连到底谁住哪屋儿,怎么住都规划好了。
现场还原:
我:不是,凭什么万里的屋比我大?
吴京:他还小,以后得娶妻生子啊!
我:要说媳妇也得先给我说,万里他毛儿都没长全呢?着什么急?
易烊千玺:……
最后一幕
那场戏我们连续拍摄了三个大夜。对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就是造型和化妆。因为那场戏每个阶段的妆都不一样——包括没爆炸之前的妆,中间被炸的妆,再到牺牲前的妆,每一次都要化上大概两个半到三个钟头,非常煎熬。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才体现出了战争的惨烈。在这方面,这个组做得非常好,工作人员非常辛苦和专业,我要谢谢他们。
另外,可能观众在成片的最后只能看到我开着一辆吉普车,车上有冒烟的标识弹。但其实我周围埋着上百个炸点。这些炸点每布一次就要耗费掉几个小时。其中有土弹、闪光弹、汽油弹、爆炸后热浪扑面而来,如同置身真正的战场。
台词
对白的增与减
因为电影中不能出现太多脏话,所以我们在后期重新配过音。但其实在战场上,一帮大老爷们儿之间不会有这么多的顾忌和文质彬彬。比如千玺的一句台词是:“我想我哥瞧得起我!” 我立马骂道:“你他妈瞎扯什么蛋啊?你得让战场上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 虽然只差了几个字,但感觉人物就有些减色。
而在最初的剧本里,雷公在牺牲前说了很多。他放不下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一再嘱咐千里要把兄弟们都活着带回去。可我认为,那时的雷公根本不可能说出那么多话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承受着生理上无比巨大的痛苦,脑子里盘踞的应该只是一个最简单最朴实的念头,那就是——回家,落叶归根。
所以在跟导演商量后,我把台词精简了。现在观众只能听见雷公在奄奄一息的时候说出的两句话:
“哎呦,疼死我了。” “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
我觉得已经够了。
遗憾
表演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些没能剪到电影里的小片段:
原剧本中有一场戏是大家为了挡饿,把石头塞进嘴里。我觉得有点儿不大合理,就跟黄建新导演一直在扣这个细节。我说不能含石头,冰天雪地,石头一到嘴里舌头就完蛋了。哪怕咱们拿着刺刀在雪地上刨草根出来嚼都比这个靠谱。
后来到拍摄时就变成了:我就把冻草根儿搁在袖子里,试图用体温给它闷软,结果抬头看见万里在嚼树皮。我就上去把他嘴里的树皮扯出来扔掉,把草根儿递给他,说:“这东西挡饿,能顶事儿。”
万里接过草根儿拿牙扯。我说:“你还想再把牙给崩了吗?你得先把草根放进嘴里含软喽,嚼两下,直接吞下去!但就是出来的时候有点困难……”
当时徐克导演在监视器面前都笑了,觉得这个很好玩。
除此之外,比如雷公拿着皮带为了找万里算账,抽打千里和余从戎的那段戏,以及许许多多有趣的片段,因为时长的关系被剪掉了,希望未来能出现在导演剪辑版里,让观众看到这群人更加鲜活的一面。
彩蛋
军迷康总现场指导老父亲工作
最后,希望大家能走进影院支持《长津湖》。这是一段需要我们铭记的历史,也是一万多名电影工作人员的心血汇聚,期待你们的观后感和评价。
顺祝各位朋友国庆长假愉快,阖家幸福。
胡军
未邀自来,这个问题我一定需要答一下
我的姥爷,是一名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正因为此,第一时间我就去看了一下。
电影对当时的细节复原的很到位,比如在火车站,临时配发冬季棉服,甚至守备部队直接脱了身上的棉衣给到要入朝的部队,这些都是史实;记得姥爷所在的部队是当时的第九兵团 27 军,本来是备战准备收复台湾的,结果从华东地区紧急调到东北,随时准备入朝,但是当时 27 军配发的是薄冬衣,甚至我姥爷所在的连队还穿的是秋装,只是多套了几层而已,姥爷的原话是:“穿着那些衣服,在站台边休息等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冻的浑身哆嗦了” 可是战况紧急,根本来不及换装,幸亏当地驻防部队打开仓库给他们换了厚冬装,可是数量不足,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我姥爷当时抖了个机灵,领了大号棉服,原来的秋装没有上交,接着穿在里边,用他的话说整个人就跟缠着棉布的土豆一样,腿都打不了弯;当时在朝鲜零下 40 度的环境里,志愿军所拥有的冬装防护都无济于事,据姥爷说,在那深山里迎着风雪急行军,经常有前边的人走着走着,耳朵被树枝刮了一下,竟然掉了而不知道,后边的人再捡起来;没办法只能用所有能用的东西把身体每一寸能裹起来的地方包紧,即便这样,却也不能抵挡酷寒,依然很多人在进行潜伏的时候,再也没有站起来,成了长津湖永远的冰雕丰碑,以至于美军见到也会敬礼,他们无法理解对手的坚韧和信仰,但是他们尊敬这支无畏的队伍!
还有一个细节是吃饭。
电影里的志愿军战士不仅仅没有御寒的衣物,甚至吃饭也是大问题,没有补给,大部分时候战士们都是饿着肚子在战斗,以至于在突击进入美军的哨所,即便冒着被炮弹轰击的危险,也要带走桌上的美军压缩干粮和巧克力,而这样的画面冲击和对比有很多次;描写到第七穿插连在长津湖深山里潜伏的时候,用一些细节描述了当时的志愿军的口粮补给有多无助,情节对比简单明了,美军在感恩节的时候,虽然也冒着朝鲜的严寒,可是在营地内却吃着可口热乎的火鸡,喝着咖啡,反观志愿军,每人身上仅有的口粮就是几个冻的如石头一般的烤土豆,可即便是土豆,配给也不足,甚至需要每个人把为数不多的土豆分出几个给到伤员,冻的坚硬的土豆,吃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伍万里没经验,一口下去反而被土豆崩掉了牙齿,后来被老兵教着先放在腋下,靠着仅存的身体温度逐步去软化土豆,在慢慢去啃,我记得姥爷跟我说过,因为是急行军,口粮带的不多,还没走到长津湖的时候,身上的炒面就吃完了,志愿军的铁路运输每天被美军飞机轰炸,根本没有什么后勤补给了,路过朝鲜的村庄的时候,里边的老百姓都被美国人和韩国人杀光了,荒废的村庄里,残存着一些美军看不上的 “牲口食物 “,美军可是不屑于吃这些的,但是对志愿军说来,有的吃已经很不错了,有什么就吃什么,冻的很硬的玉米棒子,烤熟的土豆,甚至是瓦罐里的草药都被带走了,当时就一个念头,按时赶到指定区域,不让美国人跑掉,现在想想姥爷的话,在看电影里还原的镜头,冰天雪地里,一帮饿着肚子的人去找吃着火鸡烤着火的人拼命,也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才能做到吧。
再就是美军火力的细节。
我当时问姥爷,打起来美国人的飞机大炮那么厉害,那你不怕吗?姥爷愣了一下说:“去的时候不怕,毕竟淮海战场也见识过美式装备,觉得也就那样,真对上正儿八经的美国人的火力的时候,还是怕了,可是怕也不能退,要是被美国人的大炮吓跑了,可真就丢了中国人的脸了!” 等了一会,姥爷又说:“但是怕也得打,毛主席说了,他们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啊,我们冒着冲上去的时候,美国人也是乖乖跪下投降,这让我们觉得,这世界上没什么是咱们军队冲不垮的!” 电影里对美军火力的描述,十分到位,海陆空一体的火力准备,随叫随到的空中支援,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爆炸和冲击,真的不敢想象,在那种钢铁的爆炸里,我姥爷一辈人是怎么敢跟世界装备最先进的美国军队硬碰硬,而且还获得胜利了!
美军的火力到底有多强大呢?从影片开始一直到片尾,舰炮 / 榴弹炮 / 航空炸弹 / 凝固汽油弹 / 重机枪扫射都无时无刻都充斥着屏幕,轰炸过后,运兵专列所在的峡谷成了一片焦土,大炮轰击一直不断,甚至战斗机的机枪可以为了飞行员的赌博肆无忌惮的泼洒,而地面潜伏的志愿军战士却无可奈何,而志愿军手里也就是几门炮弹精打细算才敢用的迫击炮,可见双方火力的差距,雷爹在打败北极熊团后查看缴获的美国榴弹炮,眼睛对着炮管说的那句 “讲究”,却道不尽的心酸。
电影里很多的细节都与现实有关联,电影最后的时候,雷爹负伤后,嘴里喃喃的说着 “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 指导员在一边流泪点头,当时战争进程来看,每一具烈士遗体都带回国安葬不太现实,不过在后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一直没有停止在朝鲜半岛寻找志愿军的遗骸,也是指导员含泪的点头,告诉先烈,祖国会带你们回家!
整个电影 170 多分钟,随着镜头的移动,随着战事的发展,眼泪也无时无刻的在冲刷着眼眶,这都是些多么坚韧的战士啊,我们所知的也就是他们说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但是这些可爱的人,在那么残酷的环境里,以血肉之躯硬抗联合国军强大的火力,在饥饿和寒冷里依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身后的祖国和人民,都是为了家人和后代,能让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有时间和空间去喘息,而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不仅仅有不惧艰险的第七穿插连,还有燃烧的邱少云,磐石一样的黄继光,奋不顾身的杨根思,正是他们的身躯抵挡住了帝国主义的入侵,正是他们的信仰掰断了帝国主义伸向新中国的獠牙;新中国从上至下,皆有坚韧的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从毛岸英到普普通通的百姓,都义无反顾的冲向战场,很多人没有回来,没有机会见证祖国的发展,这才是最大的遗憾!我的姥爷是万万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之一,有幸能在抗美援朝之后回到祖国,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所以直到老人逝世,也一直说的是为国流血牺牲也没遗憾。
透过电影细节可见,制片方走访了很多军史学者,甚至健在的志愿军老兵,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战争场面的搭建,足以看出制片方的用心,另外从演员阵容和发挥来看,丝毫没有出戏,吴京、胡军、朱亚文、李晨等人等演技自不必说,易洋千玺对一个志愿军新战士的成长刻画的十分到位,在我看来,这不单单是一部描写长津湖战役的电影,更像是描写新中国成立后抵御外来入侵的一部史诗;如果说《上甘岭》带给我们的是民族气节与精神,那么《长津湖》告诉我们的就是,什么是战争的惨烈,谁又去背负着战争的惨烈,让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而我们也没让先辈失望,当今盛世,如您所愿!
最后,说点我姥爷的事。
我的姥爷,是长津湖血战后幸存的老兵,在他晚年,经常被我们缠着讲述在朝鲜参战的经历,特别是长津湖的战斗,我们一众小辈听得时而心潮澎湃,时而伤感,总觉得他们都是英雄,可他总是轻轻地摇头;每每电视播放《上甘岭》的时候,他总说,把长津湖也拍出来吧,慢慢都被人忘了,然而直到姥爷过世,也没等到。
![](data:image/svg+xml;utf8,)
现在,《长津湖》终于快上映了,我第一时间预约了首映,我想带我姥爷去看。
我是带着姥爷的照片走进的放映厅,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结束后,姥爷的照片被我捏皱了,我轻轻的擦去照片上的水渍,虽然已经分不出来是汗水还是泪水了。整个电影带给我的视觉震撼很强烈,但是依然比不过看完之后内心的波澜。
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的就是,我那慈眉善目的姥爷,70 多年前竟然在那个天寒地冻的异国,与美国军队浴血拼杀,用血肉生生扛住了美军的狂轰滥炸,差点将美国的王牌部队全歼,以往只是听闻,看完电影后,我回想总是缠着姥爷描述这场血战,是不是太残忍了,让这位老者去回忆那场惨烈,电影里严寒之下的积雪,美军强大火力之后的爆炸与鲜血,再现了真实的长津湖之战是多么的恐怖,钢与火的炼狱,冰与血之歌!
《长津湖》这个电影,从屏幕亮起的那一刻,我的心就提了起来,我有些怕,我怕电影不是跟我姥爷讲述的一样,给不了我想看到的战争场景,如果是神剧,那损耗的就不仅仅是华夏儿女的期待,也损耗了中国电影的希望;
但是同时我也怕整个电影完全拍出来长津湖血战的样子,我怕我接受不了那个残酷的战争画面,甚至无法直视先辈靠着血肉,在缺衣少吃的冰天雪地里拼命。
又抗拒又期待,又担心害怕,很复杂。
现在我看完了,我很想我的姥爷。
我永远都记得我姥爷说过的一段话。
姥爷说:“谁想打仗啊,打完日本打反动派,好不容易打完了,能活下来的谁不想踏实回家种地啊,不过也没办法啊。” 他又笑笑说:“不去行么,我们不去打仗,美国人可就打过来了,当时家里刚分了几亩地,都指着未来过好日子,不在挨饿受冻了,美国人不让我们踏实,那就得打,我们打了,也就省的后辈人在受罪了!”
《长津湖》这样一部汇集了六七千人的大规模、长周期、高成本、高难度电影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呢?它是怎么讲述战争的残酷的?单凭宏大的战争场景?绝不是。
电影围绕千里、万里两兄弟的从军故事展开,一个是有战力有思想有智慧的老战士,一个是江边上玩耍的小少年,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 电影在一点一点动人的细节处展现当年那场战争的残酷。
为了每一个完美的镜头细节,风雪交战、军舰武器,每一个表演细节演员们都会多次演练打磨,连导演都亲自上阵为影片配声效,精益求精为成就一部成功的电影。影片中每一个呈现的镜头都是值得大家细细品味的。
更新在最后
1. 平河的悬念
雪地埋伏等待时,有个志愿军(好像是医疗兵柯大川)问,你还是想把伍佰里的事说出来?平河点头,对方劝他,还是放在心理好。
嗳,究竟是什么事呢?电影放完也没有讲。
如果真有续集,也许会展开?
2. 伤痕
雷公,左耳被炸聋了,余从戎脸上始终有疤,辑安车站的站长也是独臂的,梅生好像也有点。回头我再细看。伍仟里的左手指短了一截(吴京的左手指本来就短了一截,就成了神来之笔)
这些战士的伤痕,都是勋章。
3. 志愿军的智慧
弹壳做的哨子,有不同吹法,雷公用它下令;半山民宅冲进阵地,有哑语和手势;雪地里还用了镜子反光,给出信号;第一次和美军对抗,朱亚文用英语说 watch your back,分散了美军注意力,成功歼敌;雷公的策略是占领制高点,然后诱敌上山,包抄,有一幕特别明显,增援来临时,志愿军打了一会,然后说上山,撤,那就是诱敌战术;此后,雷公戴上他的助听器在听什么呢?在读秒,看美军照明弹在天空里亮多久,美军在亮起来的时候活动,他就在照明弹暗下去的那一瞬间反击;接应电台时,也是吹哨示意;谈子为率领的九连,新兴里总攻之前,用子弹和树枝比划侦查到的军情。最重要的是,夜晚行军,躲避白日美军侦察机的侦查,这也是为何沃克将军会震怒:他们到底从哪儿来的,从天而降吗?也正因为此,夜晚行军更易冻伤减员,史密斯在飞机里向下侦查,好像什么也没看到,但下一个镜头便是志愿军埋伏在雪山之中,一动不动。
揪心。
3. 枪的变化
兄弟俩第一次见面,伍万里要摸枪,伍千里说,枪口不能对着人,伍万里接过,还是对着人了,伍千里教育;各部登车以后,伍万里想要雷公发枪,又抢了余从戎的枪,还找雷公要子弹,被教育上战场自己缴去;小山死之后,万里在余震之中,千里来找他,把地上的枪捡起来,告诉他,军人永远不要把枪放地上;屋内肉搏,伍万里从不敢开枪到敢于开枪,开窍了;次日清晨,伍万里和伍千里对话之前,有一个镜头从枪开始,一把枪斜放着,枪口此时就对准着天空没再对着人了,这意味着伍万里经过了这一夜的洗礼,飞速成长;新兴里总攻时麦克莱恩奄奄一息,伍万里要开枪击毙,又被伍千里教育。
一把枪,能做出这么多起承转合,又拔高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服。
4. 平河的子弹壳
第一次与美军对抗的次日,平河在子弹上刻字,写着平,可能是用字的笔画算狙击的敌人。
平河,倒过来读是和平,有一种向往和平年代的象征。
平河也说了,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里。
6. 红围巾的故事
首先得说伍万里是一个懵懂莽撞的少年,眼界就湖州的渔村那么大。
伍千里归家,说要给伍万里说个媳妇,伍万里那个傻笑啊,演得好,一笑奠定了他的个性:懵懂呆萌。所以在辑安车站,有个女卫生员一类的女孩抛给他一条红色围巾,伍万里接住了,一个窃喜和意外的小表情点到为止。但很快,当美军飞机准备轰炸火车之前,伍千里破口大骂,“给敌人当靶子吗?”,说的就是红围巾,伍千里把它给扒拉下来,甩了。但剧情又一反转,行军休息中途,小山递给伍千里红围巾,这家伙竟然给捡回来了,这也是俩人友情的一个基础,小山之死,伍万里就会痛。再到最后一处,新兴里总攻之前,伍万里啃了一口土豆,红围巾露出来一点点,他给塞了进去。这个动作,就特别细致了,他为什么要塞?也许是觉得,这是小山拾回来的,我马上要打战了,我带着小山一起;也许是对异性之美的一点点憧憬;也许是我再也不傻了,我把它藏好,不给敌人当靶子,不连累队友,这是成长。
7. 军号
军号的出现十分亮眼。
军号一响,我鸡皮疙瘩狂起。
韩国人写的战史里就提过,吹哨子和军号,可以压制打击士气,振作我军。麦克阿瑟下台,后来居上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也在他的回忆录里说,军号呢,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她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响起,共产党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
美军畏惧我们的军号声,这点十分还原
8. 原型
冲到离敌人不到 10 米的地方爆炸,叫他们啥?冻死的人,叫他们啥…… 其实是有原型的,就拿前者来说,10 月 25 日,有一位中国四十军的战士叫石宝山,怀抱爆破筒,冲到南朝鲜士兵的跟前爆炸,也许啊,这是朝鲜战争中第一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士兵。
云山战役,也有这样的原型。
为了阻拦坦克上的重机枪对志愿军的扫射,在战友们的掩护下,先头班班长赵子林,从与美军坦克对射的友邻部队弄到一根爆破筒,向坦克爬去…… 赵子林出其不意地在坦克正面站了起来,当坦克开到眼前时,他拉开了爆破筒的导火线。
甚至九连三营长谈子为本人都有原型。
我猜出自这里,第四十军一二零师三五九团三营六班战斗组长,张凤山。在袭击美第二十四师十九团过程中,追击四个狂逃的美军士兵,此时他的体力已完全透支,因为他已经整整三天没有吃过一顿饭了。在于美军的搏斗中,张凤山开枪击倒了一个,但其他三个美国兵已经抱住了他。接下来的殊死搏斗中,张凤山用嘴,咬住了美国兵的手,却被反咬。张凤山忍住疼痛,捡起枪支,击毙对方。
以一敌多,我看谈子为搏斗时,就想起来张凤山,此后,谈子为吃着美军的口粮,探出头查看门外,眼睛通红,是杀气,是原始的饥饿终被满足,也是愤怒。
像这样的案例在朝鲜战争中还有很多。
9. 诗意之一,家国
电影开场,伍千里归家,很美,山清水秀,秋叶斑斓。
伍千里一叶轻舟,伍万里在秋林小道上奔跑,渔村平静安宁。
都是在写和平。
没有一开始的和平对比,就感受不到此后战争对我国人民生活的破坏。
边境人民被美空军投放的炸弹炸飞,村落成尘土,其状惨烈。
这一前一后的对比,是保家卫国的注脚。
看到了家是什么样,和平什么样,才有了卫国的决心。
回家与为国出征,加起来就是家国。
10. 中秋
伍千里接到第九兵团集结命令,要走了。
一个远景铺开。
渔火点点,渔村在夜色中寂寥,远处确是一轮圆月。
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月亮那么大而圆,我觉得应该是中秋。
我查了下,1950 年 9 月 26 日是中秋节,跟故事后面的时间线接的上。
中秋团团圆圆,但咱们的志愿军得背井离乡重回战场了。
归家片段里,没有一个人提到中秋,团圆。
全靠观众自己悟,这种 “藏”,让人发现了就很心酸。
11. 诗意之二,长城
长城,诗意的表达。
伍万里正气地要跳车呢。结果看到长城,众人也都被震慑了,震慑的是什么?是波澜壮阔的气势,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钢铁意志,是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还是想到了长城之东正好通往鸭绿江,还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还有一条,万里长城,伍万里,此行万里路啊。
12. 护送电台
第九兵团护送电台有一定史实基础,艺术加工了。
志愿军入朝两天时,彭德怀亲身跑到侦察兵前头,为我军寻找战场,差点被南朝鲜军队捉了。此时的彭德怀十分焦虑,一来不清楚任何战况,二来联系不上金日成,在路上,装电台的卡车还跑丢了。彭德怀把心一横,先找到金日成再说,当俩人终于于大榆洞会面,就研究起战况。然而,电台车还没来,彭德怀焦躁得很,表示 “****,两手空空又聋又哑我怎么打仗”。
13. 教员抽烟
教员一根接一根地抽,且从来不用打火机,只用火柴,而且喜欢拿烟头接火。
唐国强神还原。
14. 七连的精神
余从戎跟炮营干上了,讲到七连的伤亡,炮营挖苦,七连牛逼啊,伤亡那么大。
之后在火车上才展开,七连是为什么那么大的伤亡,在陈官庄战役里,七连用自己的大伤亡,预防了我军的小伤亡。
伍千里用小红本本记录的,伍佰里,牺牲于陈官庄。
也就是这一次大伤亡里英勇赴死的。
雷公为什么要把标识弹送到史密斯派来的增援美军那边去?
这是七连的整体精神,雷公知道自己这么干,才能避免空军见到标识弹进而投弹,对我军造成大面积伤亡。
牺牲小我,保全部队。
“你懂七连吗?”
“不懂。”
“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爬起来,抱着战友残缺的躯体,看着那支离破碎的连旗,那些个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呢?七连没有胜利。他们只是包好战友的伤口,然后对自己说我活下来了,然后我还得打下去。你懂当兵的这份尊严吗?”
“不懂。”
“七连就是个人。就站在这儿!它比那房子还高,比那树还高。它伤痕累累,它从来就不倒。所以他是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是七连魂。
15. 山东
小山,山东沂蒙山顾家村人。
雷爹,山东人,因为他也唱起了沂蒙山小调。
我看网上有资料说 26 军是由山东军区所属的鲁中军区部分部队发展改编而来;27 军是以由胶东区党委军事部改建成的山东纵队第 3 军区改编而来。
资料也显示,山东省籍贯烈士位居第二,19766 人,占比整个朝鲜战争的 10.8%。
小山和雷爹之死,尊重了史实。
16. 火柴
辑安车站,给独臂站长点烟,顺便顺走了一盒火柴,没台词,行为表示的。
我没想到总攻时用上了,伍千里用那盒火柴,点燃了炸药包。
真没有废戏。
17. 黑人兵
当我看到新兴里总攻有黑人兵的时候,我差点笑出来。
陆战一师第七团就有一个黑人营,这个营队清一色是黑人士兵。
想到一个笑话,史料曾记载,中国士兵没有见过黑人,大多为农民出身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颜色的人。当我军偷袭,发现睡袋里都是清一色的黑色脑袋时,当中有人大叫,“鬼!有鬼!” 我军掉头往回跑。当然,后面我军再次攻击,拿下来此高地。
能用到黑人演员,这就是电影细节。
18. 麦克阿瑟一开始仰拍,圣诞树下俯拍。
麦克阿瑟太狂傲了,因为仁川登陆,让他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的策略没有问题,实际上,仁川登陆是一次侥幸成功的军事行动。当他登岸时,是仰拍的手法,体现这个总司令员的目中无人,在他看来,中国怎么会出兵呢,那不过是一些农民,因而有了圣诞节攻势,他告诉媒体,圣诞节前肯定结束战斗。如果你仔细看,在日本东京司令部,麦克阿瑟桌上的台历还是 24-25 号,由此可见他有多轻视我军,即使沃克和史密斯都给出了质疑的反应:你确定要这么做?好像不对。要知道当时云山一战,已经陆续有情报表示中国志愿军参战了。史密斯最鄙夷的,还是他的军事盲区,这个战功赫赫的人,已经陷入自我陶醉之中,只愿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长津湖战役结束,却用一个俯拍的镜头体现麦克阿瑟的萧瑟和落寞,对比强烈。
19. 伍千里的花名册
雷公死后,伍千里翻开了他的的七连花名册。
你知道吗,雷公,是那一页最后一个人,牺牲在了长津湖战役里。
现在也要画上红框了。
花名册上的七连战士,都各自牺牲在不同的战场上。
有陈官庄战役、上海战役、孟良崮战役。
紧挨着百里千里的,叫连里连根,看名字,好像也是一对兄弟。
雷公上面有个牧保才,有一圈淡红色的框。
我猜可能是之前伍千里以为他战死,之后再重逢,所以擦除了红框。
20. 宋时轮鼓舞士气后方的红色横幅
一定要解放台湾!
扒了一下预告片,还一条写的是:打到台湾去,解放全中国!
泪目。
21. 鱼鹰哨
伍千里归家,一排鱼鹰过去,伍千里拿出哨子吹了几声。
奇怪的是,他爸脖子上有(字幕写的好像是叫伍十里?),伍万里也有。
这也许是一个家的符号。
带着家的符号上战场,它既是战场上冲锋的号角,也代表了对家的怀念。
还是家与国的关系。
你再看伍万里汇报,第六百七十七名战士,伍万里。
谈子为丢了一句:个十百千万。
突兀吗?不,谈子为是在说,个十百千万,都是我们百姓,我们的战士组成的家国。
想到什么再补充。
-— 更新 ———–
算了,我就不补充了,评论里可太有意思了,大家还能发现细节,我直接在评论里挂出来吧。
22。补充个雷爹回答里说的被删减的戏吧,我在特辑里给扒到了。
主要就看到雷公的台词是:
一个不会打枪的闷蛋上战场,那得….
你这个连长怎么当的,上战场得连累多少人啊,小皮带抽打余从戎。
不知道啊,乱猜。
遭遇战结束后的清晨,雷公得知伍万里前夜跑到千里那边去了,还干了几件蠢事,比如在战场上瞎跑,千里让他开枪时他还没有开枪,雷公暴怒,这是算账来了。
余从戎估计是来搞笑了,替万里说好话,毕竟也看到他空爆了不是?雷公不领情啊,小皮带抽地啪啪响。
再就是骂千里,护犊。
接后面俩兄弟对谈,千里让万里写检查的戏。
应该是这样。
之前看了点映,今天已经二刷了,超多细节记忆犹新,我大概分几部分说一下。
首先是人物刻画上的细节。
(以下内容涉及少量剧透)
(以下内容涉及少量剧透)
(以下内容涉及少量剧透)
长津湖拍的是集体的精神,而群像戏是很多大导都容易栽跟头的地方,但长津湖的群像却丝毫没有让我失望。
不亏是塑造男性角色一绝的兰晓龙写剧本,再加上拍过霸王别姬的陈凯歌 (这是真的不得不夸他了),和被称为“最会拍男人的导演” 的林超贤执导,长津湖里每个角色寥寥几句台词,就生动勾勒出了性格特点。
张涵予演的宋时轮,两次问下属 “最低温是多少”,战士们没拿到棉衣,他便跟着战士一起受冻,也不愿意穿棉衣,“不能让我的战士冻死在战场上。”
一个体察兵情的司令官形象仅靠几个镜头就立了起来,也为后面风雪飘摇的低气温下,长津湖一战的艰难和最后的结局做足了铺垫。
朱亚文演的指导员梅生,负伤退伍,娶了媳妇生了娃,却因为放不下战友们,重新回到军营。归队的他带了女儿的照片做念想,也携带着自己所有的奖章,因为 “把这些东西留在家里,怕家人挂念我。”
他可能从一开始就抱着必死的勇气,于是才带走了自己给家里唯一的念想。
打完艰苦激烈的一战后,他轻抚着女儿残破的相片哭了出来,同时也汲取到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胡军演的雷睢生,被大家称为雷爹,一个幽默老大哥式的形象,全片很多笑点是围绕他设置的。我个人认为是塑造的最好最出彩,也是很关键的角色。
同时还有点可爱。
他在战场上教育新兵:一个找死的混蛋永远成不了英雄!要冷静!战场上要冷静!
下一秒,美军嗖嗖嗖子弹打过来了。
雷公:诶!他妈的!
然后直接冲了出去。
呃…… 刚刚是谁说要冷静的?
以及伍万里,最能让和平年代的我们共情的角色——因为他被国家保护的太好了,一开始离战争太远了。
一个新兵蛋子,不守纪律被罚写检查的菜鸟。
万里一开始参军的目的很简单,无关家国情怀,无关民族仇恨,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 “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
电影刚开始的他,草莽顽劣,稚气未脱,正处在叛逆的年纪,一个任性就尾随哥哥来到军营,甚至都没有告诉父母。
闪光弹猛的发射,万里会被吓得缩脖子;轰炸机来了要撤离,别人都在忙着带粮草物资,他却抓着一面之缘的漂亮姑娘送他的红围巾;第一次看到炸的焦黑的尸体被吓跑;不敢开枪,也不敢用刀子捅敌人。
活脱脱一个令人捧腹也着急的小孩儿。
可是后来,
他在军营里交的第一个同龄朋友,帮自己拿了红围巾的朋友,一起奔跑着逃过命的朋友,就在自己身旁咫尺被敌军飞机的炮火炸成了肉酱,全尸都没留下,一阵阵飞溅的碎肉和腾起的血雾就扑洒在万里稚嫩的脸上。
孩子气倔强不服输的目光里,第一次染上了深沉的愤怒与仇恨。
他摘下朋友颈间的挂坠,收了起来。
流泪之后,他敢对着敌人开枪了。他成长了。
万里的成长,不仅仅是从害怕到无畏,从青涩新兵到勇猛小英雄的外在变化,而是从心理层面认识到志愿军战斗动机的过程:
从因为叛逆稀里糊涂的加入军队,直至认识到自己为何而战——为了家乡亲人,为了如画江山,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保卫自己刚刚成立的祖国。
伍万里带着观众,共同经历了这一场心理认知层面的残酷蜕变。
许多生动的细节诠释也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万里初次登场时贼头贼脑,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驼背岔腿,吊儿郎当的瞪着眼从刘海缝看人,活脱脱一个欠抽的野孩子。
他八岁时千里离家,再见时,万里带着一丝生疏,好奇的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自己已经快要认不出来的哥哥。
(今天二刷注意到千里一开始也没认出来他,11 年没回家了,船夫喊了万里的名字,千里才吃惊的望向已经长这么大了的弟弟。哎,战争啊。)
他的成长有两个节点。
第一次便是上文提到的,鉴证同龄朋友的死亡。在哥哥面前,紧紧握着战友的遗物,除了不甘和愤怒,万里还表现出了一丝和年龄相符的恐惧,他不敢哭出声,只是颤抖着默默流泪,在哥哥的安抚下瑟缩着。
这次之后,他的眼神就和之前完全不同了。
而在第一次遭遇战打完之后,军装都被染得深红的他,已经完全被战争碾压了,驯化了,磨平了最初的棱角和浑身的小刺。
“七连第 677 名战士,伍万里。”
这才真正成了一名战士。
不知有没有人察觉,伍万里这个角色,同时也是一个意向的映射——他的脸庞青涩稚嫩,却被撒上了鲜血,多像彼时刚刚诞生就为战争所蒙尘的中国。
他的蜕变,也是新生中国的破茧成蝶。
正应了全片提到过两次的那句话:
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被吃掉;而从里面被啄开,没准是只鹰。
人物说完,再讲讲影片对历史上真实细节的描绘。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遇到的是朝鲜五十年不遇的寒流,而七连所属的第九军团的衣服,都是路过的兄弟部队当场脱下来给他们的,或者从当地仓库拿的。
电影里七连埋伏的时候,口袋里装的都是冻硬的生土豆,饿了,便就着雪干啃生土豆吃。伍万里第一次啃冰土豆,牙都磕掉了一颗。
这些细节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电影里生动的体现出来了。
有趣的是,志愿军啃冰土豆的特写之后,镜头一切,紧接着就是美军军营欢度感恩节,大家一起热闹吃烤火鸡的镜头。
设置这个鲜明的对比,有两个直接目的:
一来体现美军条件的优越,衬托我军条件的恶劣;
二来,也狠狠地打脸了麦克阿瑟上将之前口若悬河的 “感恩节之前就可以结束战斗,让战士们回家过节。”
志愿军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在军备差距巨大的情况下,让美军节节败退,屡屡失算。
这里加一句,因为看到有些人说长津湖弱化美军,把美军拍的很自负。
然而,历史事实是什么?
《PBS American Experience:the Battle of Chosin 2016》里面相当直白的说了:
麦克阿瑟对中国人的战斗力非常蔑视。
“他们是支农民军队,装备不是很好,没有值得一提的空军”,并说麦克阿瑟认为他最懂中国兵。
还有老兵回忆,麦克阿瑟副官亲口对他们说,“你们居然害怕一群中国洗衣工?”
下图是 1950 年 11 月 28 日麦克阿瑟拍的一封电报 “home by Christmas” 圣诞节前就班师回朝。
美国人都认为麦克阿瑟是懂王,一些中国人却认为长津湖电影把美军拍得过于狂妄?
当时美军过得多滋润啊,花花公子就是军人最喜欢的刊物,二战时期很多美国官方性质的刊物,比如《YANK》《LIFE》,都是美女封面,还会送海报。
就是长津湖电影里,美军军营墙上贴的那种。
这也算长津湖的细节之一吧。
接着说。
在战术上,朝鲜战争中我们常用的是 “三三制” 的战术,士兵三人为单位,成一个战斗小组,三个小组为一个班。战斗小组中,三个士兵各负责进攻、掩护和支援,士兵在前、组长在后。一个班的士兵呈三角形进攻、防御。
这一点在长津湖的遭遇战里也有多处体现,据我看应该是林超贤的手笔。
此外,这部电影也终于做到了为毛岸英正名——毛岸英隐姓埋名去了前线,化名 “刘秘书”,最后在大家全员撤离司令部时,为了抢救重要地图,英勇牺牲。
不得不感叹一句,教员真的是满门烈士啊,影片里的那句 “上了战场,就是英雄” 便是岸英最好的墓志铭。
另外,长津湖的画面构图和运镜,也能看出来是导演和摄影颇费了些心思的。
电影开始不久,千里离家回营那一幕,相信很多人都记得。
一组正反打,把千里的离船,与镜头逐渐拉远的父母弟弟三口之家紧紧关联了起来。
画面前景和后景都是静止不动的船只,只有千里一个人处于中景,孤零零的在缓缓驶离的船尾站的笔直,好像被从这一派和谐的家乡美景里给 “抽离” 了出去,让看客也跟着体会到了浓厚的离愁别绪。
以及,此前很多观后感都提到过的,火车镜头。
部队刚登上火车赶赴朝鲜,万里淘气,被哥哥训话。他一气之下拉开车门,刹那间,壮丽的长城,山川和夕阳的美景充斥了整个画面,让观众也随着屏幕里的人为之一振。
家国情怀在这个镜头厉害的场景调度里被具象化到了极致。
江山如画,谁不愿意为了这样美丽的祖国拼死抗争呢。
千里让万里在车门口罚站一晚上。
这句台词的弦外之音很明白:
匆忙奔赴他乡保家卫国的战士啊,上路前,再好好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有个人不知当夸不当夸——陈凯歌。
三个导演在风格上融合衔接的非常好,而陈凯歌在长津湖里,也完全没出很多人料想中的问题,反而是贡献了一打美得不可方物的镜头。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经典镜头以外,还有油画质感强烈的水乡,蒸汽火车的江面倒影等等。
之前电影立项的时候我就说过,陈凯歌确实爱瞎改剧本,但只要不让他碰剧本,他对影像的功底其实是很可以的。
(看来这次编剧兰晓龙做到了保护自己的本子。)
陈凯歌的镜头表达很明确。
影片开头,兄弟俩家乡的几场戏,也许有些大场面爱好者会觉得有点多余,甚至认为亲情的刻画 “婆婆妈妈的”。
然而这部分,从观众的代入感上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莎士比亚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战争便具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如果没有影片开头江村渔火的安宁、秋叶斑斓的美好,来和后续战争的破坏做出对比,当下和平年代长大的观众是没法感同身受的。
这样的设置,正合适。
最后还是安利一下这部电影,《长津湖》确实值得一看,和近几年被诟病的同类型片都不一样,诚意十足,没有刻意煽情,且毫无西方盛行的 “反战” 思想,是一部里程碑式不可多得的国产战争类佳作。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片子,近些年流量时代,我们的影视娱乐文化产业已经被资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了,他们根本不管观众喜欢看什么,拍的全是一些能赚钱却毫无营养的片子。
好不容易出了一部尊重历史的良心之作,希望我们能向他们展示,什么才是人民喜欢看的片子。
期待第二部《水门桥》,刚刚看新闻,已经拍好了。
在整个电影当中,有两个镜头让我印象很深:
第一个是片头——当志愿军前往朝鲜途中,当火车门打开,外面的锦绣山河伴同阳光如同画卷一般美丽,这个镜头非常惊艳,大家看的时候可以感受一下;
第二个是片尾,重现冰雕连历史的镜头,一排排志愿军俯卧在零下 4 度的雪地中失去了生命,直到死亡,他们仍保持着战备状态,可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片头片尾两个镜头遥相呼应,大好山河总要有人保卫,美好时代又是多少人以血肉之躯换来的……
当然,电影中还有更对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还等待小伙伴们去发现~
这部电影细节真的好多,而且都是需要细品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伍千里对伍万里讲述哥哥伍百里牺牲时候的场景,然后万里对千里说,“哥,你以后让我跟着你向前冲吧,如果我和大哥一样,你也帮帮我” 听到这句话我一下子就不行了。当时的万里已经见识过战场的残酷了,他甚至想到自己牺牲的时候,只要在哥哥身边就好。哥哥千里也听懂了弟弟这句话,一把抱住了这个家里最小的弟弟。
其次就是,在万里只想着打够二十个敌人可以当英雄的时候,哥哥万里告诉他 “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千里的这句话表达了对于生命的尊重,他在告诉万里要尊重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战争不是为了杀戮而战争的,战争是为了和平,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这个句话和之前美军在巡逻无聊的时候打赌轰炸死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一个人对于生命没有敬畏的时候,说明他只剩下了暴力和冷血,是非常恐怖的。
然后就是美军和我军在行军中的伙食对比,美军的各种肉食,甚至还有热咖啡可以喝。相比之下我军的馒头咸菜都是奢侈,在冰天雪地里只能吃冻土豆,那个土豆有多硬呢,连伍万里一个 19 岁青少年都咬不动,可见条件艰苦。
最后就是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他眼神戏的处理真的非常好。从一个在江边长大的野孩子到后来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他眼神的变化非常明显,一步步情感变化层层递进不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真正让观众看到了万里的成长。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万里和死尸躺在一起时候,那时候万里的眼睛里面充满恐惧想要逃离,但是却又非常无可奈何连动都不能动一下的无力感。之后就是到后面被敌人挟持时为了活下去被迫学会开第一枪,扔第一颗手榴弹时候的眼神变化,从最初的害怕,恐惧,慢慢到面的勇敢,坚毅甚至于最后的一种兴奋。每个眼神一步步递进,情绪一步步蔓延都给人非常强的代入感,仿佛我们在和万里一起成长。然后就是最后雷爹牺牲的时候,万里的眼神又和之前小山牺牲的时候不一样了,小山牺牲的时候是万里第一次见到,对于万里的冲击非常大。到后面雷爹牺牲的时候万里已经是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和战友的牺牲的战士了。面对雷爹的牺牲,万里的眼神中有害怕,有恐惧,有不甘,到最后我从万里眼中看到了血性,他想要报仇。是雷爹从一开始万里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的时候是开始带他,中间敲打过万里到战场却也真的护着他,到后来他们可以一起并肩作战,在万里终于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战士,但是雷爹却牺牲了。万里面对雷爹的牺牲是愤怒和不甘的。
每一个场景的变化易烊千玺的眼神戏都给人非常强的代入感,把我们这群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观众慢慢带进的战争,我们看到了万里一步步的成长和变化,我们仿佛也和万里一样经历过了战争的洗礼。
这部电影细节真的好多,刚刚看了有人分析了电影中的文戏细节,我觉得我必须还得多看几遍,才能真的看懂这部电影。
说一个记得最深刻的。
我们的战士在冰天雪地下缩衣减食只能吃硌牙的冻土豆,而美方的士兵则大鱼大肉地在庆祝感恩节。两军的 bgm 都不一样,一边是凄凉的一边是欢乐的。两军不止在硬件装备上有巨大的悬殊,在物资供给方面也是有差距的,在这样的差异下,我们的军队还能打赢这场战役,真的很不容易。
在最后有一幕是士兵们为了不被发现,一个个都被冻成了冰雕,这样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敬佩!
最打动我的还是七连的兄弟情,七连的战士是按照所有曾在七连的,无论是牺牲还是调到其他连的累计相加所安排编号。所以七连的 100 来号人,其实是肩负着 677 个人的使命在战斗。让我感觉,七连兄弟们把每一名战士当做自己的家人。
感触颇深的就是,11 月 27 号发动总攻前夕,志愿军们把自己融入冰天雪地之中,一天只有一个冻土豆充饥。而美军为了吃到火鸡,烤肉而插队争吵。强烈的反差让人心疼,也让人敬佩志愿军们的坚强意志。他们的胜利来之不易!
还有雷爹对万里说的要让你的对手看得起你。到影片最后,美军撤离的时候,看到被冻成冰雕的志愿军们,向他们敬军礼,我真的泪崩了。志愿军们顽强的意志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看完影片真的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向英雄们致敬!致敬人民志愿军,致敬抗美援朝精神!
也感谢各位导演各位演员,及工作人员们的辛苦付出,长津湖值得!
今日首映,二刷结束后再说说我对《长津湖》的看法。
在二刷后我仍对这部电影所体现出来的真诚打动。首先长津湖为毛岸英正名,他并非魑魅魍魉口中的样子,而是一个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英雄。
万里可以说是电影里成长最大的角色,他很鲜活,很真实,很打动人。从江边的叛逆少年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见证了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离去,见证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他在冰与血的环境中成长,成长为七连第 677 名战士——伍万里。万里在里面有很明晰的成长线,从他自己报名字的两处对比就可以看出,从江边少年到英勇作战的志愿军,万里的转变很让人动容。
细节很多,印象深刻的就是把美军的食物与志愿军的食物进行了对比。这场战争本就是不义之战,是美国等国恶意挑动的一场战争,要对这场战争反思的不是我们,我们要做的是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仗,其实电影里已经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会去打。志愿军用他们的牺牲换来如今的山河无恙,我们今天也需要这样一部电影去纪念他们。
这部电影没有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每一个人都是电影的主体,都是有血有肉的英雄,都是最可爱的人。你能看到七连的战士们打打闹闹的场景,能看到七连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从三个小时中,你能看到志愿军们保卫祖国的决心。
特效视觉方面也很优秀,场面超级逼真也超级震撼。总之,长津湖是一部全方面都很优秀的电影,希望每个人都能放下一些偏见,亲身去电影院观看这部优秀的电影,去感受志愿军保卫祖国的决心
《长津湖》观影归来,电影很 “硬”,因此我们的影评就也硬一些吧,直接进入你们最想看的环节。
以下是剧透预警!!!
我们从战斗环节来说,整个电影 3 个小时,总共包括两场空袭和三场战斗,中间穿插文戏,其中第一场战斗和第二场战斗分别为同一个战斗的围歼和阻援战斗,我们把这些战斗串起来讲,这个电影拍的还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志愿军的战术特点。
第一场空袭和第二场空袭互相影响。第一场空袭时,9 兵团部队由于刚刚入朝准备不足,白天乘火车在无制空权的情况下行进并遭遇铁路故障停车,被美军轰炸机发现后轰炸,由于是仓促遭遇且部队缺乏抗击空袭的意识和技巧,因此物资和人员损失较为惨重,同时部队开始以营下规模分散行军到长津湖战区集结。到了第二场空袭,吴京饰演的连长要带队穿过一片敌情不明的崎岖开阔地形,这时候吴京面前摆着两个选择:
1. 连以行军队形快速通过,降低暴露在开阔地带的时间;
2. 连疏开成战斗队形,尽可能减少敌火对我之杀伤,但这种方式行军耗时较长。
由于第一场空袭的教训,同时因为地形较为崎岖,即使采取行军纵队也无法保证快速通过,因此吴京选择以第二种方式通过,也就是连由行军纵队展开为战斗横队通过——果不其然,7 连遭到了 2 架美军游猎飞机的对地扫射,虽然损失人员,但相比第一次空袭来说损伤已经小了很多。
接下来是第一场战斗,7 连在夜晚行军过程中遇到友方 172 团一部,该部承担炸毁美军通讯塔的任务,但由于美军火力强大,该部被美军压制,担任连长的吴京与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和胡军饰演的连里资深排长商议(反映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后,决定由胡军带部继续前进,吴京带 1 个加强班兵力和 1 个 60 迫击炮炮组留下协助友军完成任务——这一仗充分显示出了志愿军的战术素养。
面对火力、兵力优势的美军,吴京并没有像国内传统战争片一样猛冲猛打之后宣告胜利,而是选择从战场的右侧进入,迂回到美军侧方发动攻击,把美军火力吸引到自己这边之后救下正面被压制住的友军,同时布置迫击炮组负责支援,连里枪法较好的战士携带轻机枪负责远程火力压制。
这一仗志愿军把 “穿插迂回” 四个字用到了极致。以炸药包起爆为战斗发起号令,吴京率突击班迅速将美军战线压退,在第一时间内给美军造成了最大的伤亡,60 迫击炮组将美军压得抬不起头来。
这时美军选择以射程超过 6 公里,长于 60 迫击炮的 M20 型 75 毫米无后坐力炮攻击暴露的志愿军迫击炮阵地,获得成功——但是同时也暴露了美军无后坐力炮和点 50 重机枪阵地的位置,在后方承担火力支援任务的战士见状,在缺乏战场无线电通讯手段、缺乏指挥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再次完成了一个迂回任务——他果断插到了美军火力阵地的侧翼,迅速以日产 99 式轻机枪压制美军火力,并且将美军火力吸引过来,为正面的突击班的攻击争取了时间。
这一仗充分展示了志愿军在连排战术层面重视穿插迂回、重视双重包围、不断在运动中寻找敌侧翼、不断寻求发起侧击的特点。
与此同时,由资深的炮排长(胡军)带领的连主力遭遇了美军增援部队,胡军迅速将连就地转入仓促防御战斗,其深谙阻击战斗吸引敌兵力、消耗敌时间的精髓,吸引美军在夜间在山地对设防志愿军进行攻击。
这场战斗有一幕展示的是美军利用加兰德步枪的 M8 榴弹发射器发射 M17A1 照明弹为步兵进攻提供夜间照明的场面,胡军饰演的炮排长特意数了照明弹的发光时间是 43 秒,实际上 M17A1 照明弹的发光时间是 30 秒左右,但考虑到战场环境人物较为紧张读秒较快,可以理解读秒时间略多。
胡军选择了一场伏击战,他在照明弹落地前的倒数 4 秒内发出战斗号令,志愿军近距离投掷大量手榴弹,很快击退了美军——这时其率部迅速由防御转入冲击,第 7 连无负于 “穿插连” 威名,插得最快的部队甚至跑到了撤退美军的前头去。
接下来是第三场战斗,也就是著名的重创美军北极熊团的新兴里战斗。怎么说呢,这场战斗是有遗憾的,从成片效果来看这一场的导演野心很大,但是电影时长到这里已经累积到了 2 个小时,必须在 1 个小时内结束对全片至关重要的 “决战”,因此剪辑就稍显得凌乱了一些。
这一场战斗里,钢 7 连负责穿插到 1100 高地的战斗任务,而这实际上是历史中的 “新兴里战斗模范连”,即志愿军 27 军 80 师 239 团 4 连的任务。这场战斗中,4 连捣毁了美军第 31 团级战斗队的指挥所和 1 个榴弹炮阵地。
电影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体现了以下历史事实:美军第 31 团级战斗队防御宽度过大,导致防御纵深不足,因此被志愿军穿插部队摸黑抵近;美军以坦克和半履带装甲车为两翼护卫慢速前进,外围火力较为旺盛,如果采用稳扎稳打的办法,很容易被美军火力压制在防御圈外,难以造成突破。
这一段易为人所诟病的是志愿军的 “集团冲锋”,但实际上在历史中,志愿军 27 军 81 师 241 团即采取集团冲锋方式对美军展开冲击,一夜冲击后一线战斗兵力损失高达 70%(即该团失去了 9 个步兵连中的 7 个)。
第三场战斗中,志愿军仍然贯彻了在优势敌火下快速穿插、与敌人搅在一起发挥近战夜战特长的作风,多支小部队从美军的翼侧甚至后方发动攻击。同时,这场战斗展示了志愿军营连进攻战斗极其依赖迫击炮的特点。
志愿军进攻作战有三大武器:手榴弹、冲锋枪和迫击炮,最后一个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但作为当时国内少数可以自行大批量生产的步炮兵武器,用于攻坚拔点的 60 迫击炮在志愿军战术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电影也展示了志愿军连用 60 迫击炮缺乏炮兵方向盘的特点,志愿军战士不得不以人(炮排长胡军)作为基准,依赖拇指简易测距法和老兵的经验完成目标诸元装定。
![](data:image/svg+xml;utf8,)
同时,这场战斗还展示了志愿军在缺乏无线电器材的情况下,依赖所谓 “鱼鹰哨” 和信号弹协同攻击的特点,并没有把传统的冲锋号桥段滥用——实际上根据我军经验,我军往往以机枪和迫击炮火力掩护步兵到攻击发起位置,由步兵投掷手榴弹对敌形成震撼和杀伤并造成烟幕之后吹响冲锋号,此时被打的晕头转向的敌军一下子会同时听到刺耳的冲锋号角然后看到我军已经扑了上来,往往会失去战斗意志从而便于我军夺取阵地。
这里的 “鱼鹰哨” 实际上也是一个伏笔,吴京饰演的连长和易烊千玺饰演的新兵伍万里实际上出身自江南渔家,“鱼鹰哨”即是居无定所随船漂泊的渔民吃饭的家伙事,也是志愿军用来保家卫国的战场沟通神器,在这个方面巧妙地把 “家” 和“国”串了起来——中间还穿插着 “我们分了地,有人想抢回去,不答应”、“居无定所的渔民要建属于自己的新房子” 和“如果我们不打这一仗,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这一仗”的几条线索,志愿军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美帝野心狼” 的动机线,因此也就非常清晰了。
当然,当然,你们吐槽最多的巴祖卡打飞机嘛…… 其实还算可以理解,毕竟德军实际上也开发了用于打飞机的 “刺拳” 火箭筒,而战地 5 玩家 ×AA 壬✓的最大乐趣就是……
总体来说,影片没有雷点,爆点笑点泪点很多,该片拍摄周期长达 180 天,远超过一般好莱坞电影 103 天的拍摄周期,可用素材极多,可以说是国内历史战争题材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战争片的工业水平已经达到看齐好莱坞水准的程度。
长津湖战役,作为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主要战役,由 9 兵团发起,实际上 9 兵团战前大约补充了 1.5 万名西南战役投降过来的国民党军俘虏兵,这些俘虏兵经过短暂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之后,在朝鲜战场上迅速摔打成了一支打不垮、冻不死、炸不烂的铁军,显示了我军听党指挥的优良传统。
作为电影主角的 “钢 7 连”,实际上是多支解放军英雄部队集合起来塑造的一个连队,该连主要以原 27 军机步 235 旅 7 连、现陆军第 71 集团军合成 235 旅 7 连为原型。实际上,该连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指导员,是前任军委副主席、解放军上将迟浩田同志,迟同志在抗美援朝时期担任 7 连所属的 3 营教导员,与片中的段奕宏饰演的营长理应是搭档。
这里说个小趣闻,迟浩田在担任 7 连指导员时,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曾率部偷袭指挥所设在 “八百壮士” 曾战斗过的四行仓库的国民党青年军 204 师师部,俘敌超过一千名。
最后,该片最大的遗憾是剧本过于精彩但时间有限,3 个小时实际上已经是极限压缩的成果,以至于造成影片尾段叙事节奏出现问题,影响了整体观感。但据信有《长津湖》拍摄素材基础的姊妹篇《水门桥》可能会在 2022 大年初一上映,让我们拭目以待。
总体评分 4.7,特效评分 5 分、剧情评分 4.5 分、演员评分 5 分。
最后,我问了,京哥亲口确定他现在在拍《流浪地球 2》~
电影长津湖震撼的特效,刺激的情节,将你直接代入到战争当中,让你有一种想立马冲进屏幕,穿越时光的长河,与先辈们共进退的强烈冲动。能够了解到在那个年代,先辈们面对的是什么?是头顶上的飞机,是眼前的坦克,是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而先辈们靠什么取得胜利?靠的是服从命令、英勇无畏的中国精神!
当然,前期铺垫的文戏也叫人难以忘怀。电影将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打响战役相互交映,但不突兀。因为我们现如今的和平年代,是有人用鲜血换来的。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百姓,正平安成长,正如台词中所说 “希望下一代能够活在永远没有充满硝烟的年代”。电影中小到小渔村,大到万里长城,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几度让人落泪。最让人破防的,大抵是志愿军被冻死在雪地里,却还保持着进攻的姿势。
为什么看这部电影有深深的代入感呢?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就是人物性格刻画的非常细腻。这是一部讲述千里与万里的成长故事,千里是一个成熟的老兵,一举一动都彰显着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气质。而万里原本是江边爱搞恶作剧的野孩子,为了让哥哥 “瞧得起”,决定去打仗。不可否认,万里是在战争中长大的。演员易烊千玺也将万里这一角色演绎地生动形象,比如江边的野孩子指甲是长长的且脏脏的;和哥哥千里聊天儿时会扣脚指头;刚开始加入部队时迫切想要打枪,但当第一次面对敌人时却怕的拿着刀不敢捅;亲眼看到战友被大炮炸死,眼神里的不甘等等等等,这些细节都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的伍万里战士,就好像以前的先辈们真的站在我们面前。除此之外,还有把每个战士都当作自己孩子的雷公,要教囡囡算数的梅升,神枪手平河,爱耍滑头的余从戎。每一个人物都性格鲜明,使人感觉他们不仅仅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更像是我们的朋友。这也是我爱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
9.25 看了点映,今天又去二刷了,非常震撼和精彩,下面几个点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
第一个,画面,不管是渔村,火车上,教员的几个场景,还是祖国大好河山,该有的精准和大气全部淋漓尽致,视觉盛宴。另外是战场的部分,特效 + 大实景,实实在在的临场感,战争血淋淋的残酷全部在眼前,在耳边,变着花样的打和炸。
第二个点
故事非常流畅,又普及历史又有非常舒服的故事线,衔接的很好。且从头到尾是在一个客观的视角讲述这段历史,为什么要打,怎么打,不存在任何的煽情,泪点全部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观众会不自觉地被带动,而不是剧情在隐隐告诉你这里该哭了才哭。
第三个点,这里面也是有点喜剧元素而且梗也串联,前后呼应,高级笑点哈哈哈。
第四个,演员真的颇稳呐。吴京,之前总怕被战狼和中国表情包影响代入角色,现在看来完全瞎操心。千玺,和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都是完全不同的人物,万里完全焕然一新,演技更上一层楼。然后印象最深的就是胡军了,我现在看到胡军都能感觉到雷公的形象赫然眼前,演得太到位了,最后也是让人暴哭。
最最后,三个小时完全没有感觉,太短了,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毫无尿点,意犹未尽!
上面是我看完第一遍之后的感觉。
9.30 二刷之后,想着由于第一遍看比较关注剧情,这次是放轻松,有一些第一次没注意到的东西。
不管是 “我们的队伍像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 战士们齐声唱出的这句歌词,还是打开火车门一眼望不尽的祖国大好河山,给心灵的冲击力太强了太强了。万里江山,必须守护,熊熊燃起爱国魂!
志愿军取胜决不是靠蛮力,坚强的意志力和胆识智慧缺一不可,影片里面皆有体现,看得非常过瘾。大方向和小细节上的智慧都让人无比佩服,当年有他们在,真的很庆幸很荣幸。
另外,电影的配乐太好了,和影片内容结合到极致,偏文戏的时候恰到好处的或欢快或悠长,战场上节奏紧张又抓人,队伍集结的时候恢宏大气,太到位了只能说。
国庆必看《长津湖》!
错过点映的我今天赶了附近影院的第一场九点半 IMAX,本以为就零星几个人没想到来了很多,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早早起床 + 几个公交站还迷路奔波,我还是要说,来得真值,看得真值!
因为还迟到一小会,我坐定的时候荧幕刚好播到了美军登陆,我奔跑导致的心跳狂飙和耳朵里不断传来美军飞机的轰鸣声相交应突然就在我的大脑里燃起了一团火,飞机扑面而来,心咚咚地跳,场面太过于震撼了。还有一个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横跨干涸河床,特别悲壮,但是几个长镜头拍下来视觉效果看着真不错!
千玺的角色诠释得好好!看到万里的第一眼就被带进戏里了,从一个水边打水漂的小皮孩转变为能独当一面的神投手,有一条很清晰的成长线。完成得超好,同龄演员中处于最最顶尖,牛!都说千玺的眼神特别吸引人,确实他在里面特别特别引人怜惜,让我意识到军人不是无所畏惧的,他们也怕,他们也有家人朋友,他们也要下定决心才能走出第一步,却还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出自己。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致敬!
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
大家的嘴皮都是干裂的!两方伙食的对比衔接自然!剧情有喜有悲!不会觉得枯燥!还有被冻住的英雄们,真的是太伟大了!致敬英雄!
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随着一次次目睹战友的牺牲,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他的眼神很有戏,可以看出从拿枪打敌人的不自信,害怕,到毫不心慈手软,眼神充满着坚定和愤恨。这就是蜕变!
老戏骨们的演技也真的是绝绝子!“我疼” 从他的嘴巴里说出来是真的一下子就触及心灵了!我以为他都不会喊疼呜呜呜!
反正值得去看真的!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我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拉开火车门那一幕,原因详见本文后半段。
《长津湖》称得上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华语战争电影。
这并非我在影院看完之后的激动之言,而是基于一定的观影积累与对电影本身的认真体会得出的一个观点。
回顾 2000 年以来的华语战争电影,我会想到《紫日》、《集结号》、《南京!南京!》、《拉贝日记》、《举起手来》、《金陵十三钗》、《智取威虎山》、《芳华》、《战狼》、《红海行动》、《八佰》、《金刚川》等诸多讲述近现代战争故事的作品。它们当中有直接展现战争前线故事的,有通过战争拷问人性的,也有回溯历史事件进而引发思考的,其中不乏佳作。
那,为什么要说《长津湖》是最好的呢?
在类型层面,《长津湖》将战争元素表现得很丰富,无论是基于历史真实事件的描绘还是故事环境、人物以及战争场面的呈现,都充分体现了战争电影的特点。
影片根据 “抗美援朝” 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展开叙事,其中故事的编排与人物设定都有着很强的事实基础。而片中所使用的各种武器、服装、用具等细节也都参考了大量史实,不仅呈现出了真实的质感,也令影片弥漫着紧张、惊险、残酷的战争氛围,加上整部电影在规模与场面上所营造出来的磅礴气势,足以给观众带来相当震撼且真实的观看体验。
而在故事层面,《长津湖》以史实为基础,通过扎实的故事编排技巧,呈现出了剧情循序渐进、节奏扣人心弦的叙事效果。
影片开场的铺垫就做得很详实,不仅为观众交待了主要人物的背景与性格特点,还呈现了和平生活里的美好,为后面战场上的残酷制造了对比。随后在夺取敌方通讯塔的战斗里,通过近乎惨烈的战斗戏份勾勒出了惊心动魄的戏剧观感。最终在总攻战役中为观众呈现了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整部电影既有娓娓道来的铺垫,又有跌宕起伏的戏剧节点,在故事脉络的设计与叙事节奏的把控上,都处理得相当出色。
但在我看来,《长津湖》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它里头的人物塑造。
从最先出场的伍千里(吴京饰演)和伍万里(易烊千玺饰演)兄弟,到后来登场的七连战士梅生(朱亚文饰演)、雷睢生(胡军饰演)、余从戎(李晨饰演)、平河(韩东君饰演),再到宋时轮(张涵予饰演)、毛岸英(黄轩饰演)、谈子为(段奕宏饰演)等等,几乎每一个人物都被刻画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无论戏份多少,基本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在以往的战争电影里,群像人物是很难达到这种效果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长津湖》的创作团队确实在人物层面下了功夫。
其中让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影片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没有走那种脸谱化的套路,也没有将主要人物过于拔高,反倒是塑造得很接地气,很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比如吴京饰演的伍千里,他当然有无畏生死的英雄气概,但他内心最大的愿望却很朴实,就是想给爹妈盖一座房子。还有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既有少年的倔强与叛逆,又会有经历战场之后的成长。还有胡军饰演的雷睢生,在被提及说个媳妇的时候,会憨憨一笑。朱亚文饰演的梅生则心心念念着自己的妻子女儿,李晨饰演的余从戎也会在当兵初期各种挨训,韩东君饰演的平河人狠话不多,甚至戏份不那么多的欧豪饰演的杨根思,也足以让我们记住他用生命坚守阵地的牺牲精神。
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是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影片传递情感的重要纽带。《长津湖》作为一部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它里头传递的情感足以让观众铭记 “抗美援朝” 战争中那些为国奉献的英烈们。影片通过简练又不失细腻的手法,描绘了家国之情、兄弟之情、战友之情,这些情感的传递,也让观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对所有保家卫国的先烈们产生敬畏与感动。
此外,《长津湖》在整个战争场面的表现方面也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甚至可以说是体现了目前国产战争电影最高的工业化水平。片中的战争戏都拍得很燃很炸裂,无论是动作戏、枪战戏、爆破戏还是近身搏击、反坦克作战、地对空作战等等,都在场面调度、视觉效果、音效效果等方面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长津湖》在如上几个方面的优质表现,让我觉得它就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看的华语战争电影。如此好的观感离不开编剧兰晓龙和黄建新在文本层面的用心创作,也离不开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大导演独具风格的精诚配合。
我个人觉得,片中的文戏主要都是陈凯歌导演执导的,因为他最擅长以沉稳细腻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展现角色内心以及传递情感共鸣。而中间攻打敌方通讯塔的戏和最后发起总攻围剿北极熊团的高潮戏份应该是徐克和林超贤这两位香港导演的手笔,只是,两位导演具体负责了哪一部分,相对就没那么好判断了。我也只能猜测攻打通讯塔那部分是林超贤导演拍的,围剿北极熊团那部分则是徐克导演拍的,看看二刷的时候能不能确认一下。
不管我的猜测是否准确,三位大导演的强强联手都已经令《长津湖》的整体效果拉满。影片的文戏厚重且不乏诗意,战争戏效果震撼且观感畅爽。
其中有一场戏最为触动我心,那就是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拉开火车门那一段。
当时的伍万里才刚刚以一种 “不同寻常” 的方式进入队伍,战士们都觉得他这个新兵还只是个毛头小子,对军人、战争毫无概念,想逗一逗他,却不料惹得他赌气要跳车回家。
就在他拉开火车门那一瞬间,原本嬉闹的战士们立刻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望向车外:落日余晖中,万里长城蜿蜒盘踞在崇山峻岭间,随着火车的行进,长城岿然不动,显得是那样的神圣、庄严、肃穆且具有力量感。战士们在那一刻展现出了一种肃然起敬的神态,仿佛被什么力量所击中。而本来还有些懵懂叛逆的少年伍万里,似乎也被这股力量所驱动,一下子成长了起来。
坐在银幕前的我也被这股力量所触动到,顿时有一种精神得到了洗礼的感觉。
这股力量是什么呢?我的理解就四个字:家国情怀。
是的,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万里长城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它是保家卫国的象征,是家国精神的图腾。长城的意义无论是之于银幕上的战士还是之于银幕前的观众,都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一下子能让人肃然起敬的。
创作者能够用这样一场戏来推动人物自身的成长以及传递家国情感,真是太妙了!
看到这里,我就肯定这场戏绝对出自陈凯歌导演之手。也正是看到这场戏之后,我也更加肯定《长津湖》的大量文戏都是由陈凯歌导演执导的。
影片开头在渔村里的那段戏,河流、船只搭配晚霞,竟有一种渔舟唱晚的诗意感;而在伍千里探亲的家庭戏里,能注意到父母神情的细微变化,也能看到对联的朴素表达;到了部队集结与火车群戏甚至高层开会的戏里,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故事的进展以及每个人物的个性,尤其是对七连战士们的描绘,很快就将人物立了起来;特别是前面提及的长城那一幕,不仅体现了导演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导演对诗意的浪漫追求。
这些文戏或许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也没有震撼的炮火场面,但却有着朴素的情感传递与生动的人物形象,为影片的整体发展开了好头,也为后面两场关键战役做了扎实的铺垫。
陈凯歌导演的戏份之所以好认,就是因为他很擅长把控故事的节奏,也很擅长塑造人物,并且他的创作常常会在沉稳细腻中包裹着诗意之美以及人文之美。
这种创作风格在他以往的经典佳作里就能体会到:《黄土地》里,蓝天与黄土间,信天游的歌声回荡,在领略了诗意的土地画面之后,又不得不面对难以突破命运藩篱的翠巧的悲情结局;《孩子王》里,深山绿林与氤氲雾气中,人物个体的命运被映衬得那样渺小而朦胧,人文思考的深度尽在不言中;《荆轲刺秦王》里,历史的人文美感与人物的悲情命运相互交织,极具冲击力;《梅兰芳》里,对人物的细腻刻画,竟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都传递着深情,同时又对戏曲之美留下深刻印象。
最经典莫过于在《霸王别姬》里,陈凯歌导演对故事的把控、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都做到了极致。从小豆子到程蝶衣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既能感知到时代变迁的进程,也能体会到人生命运的变数。整个故事对时代与命运的思考有着相当厚重的人文性,而对戏与人生的描摹又交织着诗意的浪漫与残酷的现实,每一次重温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确实是华语电影目前的天花板之作。
还有 2017 年上映的《妖猫传》里,一场戏就足以让整部作品成为无数影迷的心头好。陈凯歌导演用他对大唐文化的理解与美学修养,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绚烂、华美、大气、鲜艳的画面,确实相当壮美,也着实呈现出了一种 “盛唐气象”。但当李白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出现时,当杨玉环那句 “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出现时,陈凯歌导演诗意的浪漫得到了最热烈的体现,足以刻进观众的内心深处。
而今《长津湖》当中长城的画面出现时,涌动全身的那种对家国情怀肃然起敬的感觉,让我立马想到这就是陈凯歌导演的 “神奇魔法”!
所以说,认出陈凯歌导演的部分其实不难,只需认真去体会片中的画面、台词、人物以及情感,就能很快做出判断。
可以说,陈凯歌导演的 “诗意” 表达恰恰为整部电影注入了最美、最具灵魂的内涵。他的诗意不仅体现在他会制造出富有浪漫气息与想象力的场景里,也体现在他会将现实生活中观察与体会到的人性特点提炼到银幕上,通过戏剧人物来反映人的真善美与复杂性。
就像《长津湖》里的战士们,他们不是高高在上、不是拥有超能力的英雄,而是有着朴素愿望的普通人。他们想给父母盖房子,给自己说个媳妇,会想念自己的女儿。可就是这样的朴素愿望,最终因为残酷的战争而无法实现时,其悲剧底色才会更深入人心。
包括前面渔村戏里头的那些宁静美好的画面,也是为后面的战火纷飞铺设对比,以此凸显战争的残酷与惨烈,最终所传递的,其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陈凯歌导演以朴素的情感带动了观众对影片人物的深刻感触,使得观众在被精彩的战争戏 “震撼” 过之后,内心会生出最真挚的敬畏与感动。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
看结尾演员表的时候,发现百里千里万里的爹叫 “伍十里”,合理推测十里可能大哥或者爹叫“伍里”。打不死的英雄口中的“个十百千万里” 是实指也是虚指:不只是上战场的人,也是战场后方的人,是无数个孩子在战场牺牲,父亲在后方坚守的普通家庭。
其中也包括毛家父子。
据特里尔《毛泽东传》里面记录,毛主席接到儿子的死讯,一天一夜没有吃饭睡觉,坐在沙发上不停抽烟,之后再也不让其他人提起。毛主席去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了两件衣服、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这是毛岸英留下的遗物,他瞒着所有人偷偷珍藏了二十多年。
而这些,在电影里面都没有提,即使三个小时的片长,镜头也十分宝贵。
画面里,只有一个侧影,年长的父亲在菊香书屋前踱步,漫天的飞雪掩盖不了他的落寞。
画面外,电影院一片安静,我想起毛岸英的衣服,哭到不能自已。
一、该死的美国鬼子就因为无聊对牺牲在河滩上的志愿军尸体进行了侮辱。狗日的。真残暴。
二、进攻 31 团我依稀看到了四野打胡家窝棚,三野打陈官庄。
三、电影进攻 31 团的大场面里的所谓人海战术。我觉得我还是用我旁边小两口的对话说明一下吧。女生:这不就是人海战术吗?志愿军不要命的往上堆人。男生:那么个小庄子集中上万人在那厮杀,就这么挤,你没看大老美都一个劲往上堆人吗?
四、胡军演的真好,是这群演员里最出彩的。麻蛋!他把连队的老父亲演死了!然后我哭了。
五、指导员真是军政双行啊,虽然主要突出了他作战上的牛掰格拉斯,但是最后那句我们这辈打仗打了,他们下一辈就不用打了。这句话真好!
六、宋时轮在浙江的动员讲话确实有我军的动员讲话水平,比前几年的开口弟兄们好多了。
七、坦克大战真的出戏。主要是军迷出戏,我家其他人都觉得真牛逼。
八、本片动用部队协拍了,所以涉及部队的大场面才是真逼真。
九、176 分钟真累。全程无尿点外加高潮一波接一波,还出现了两次大高潮的戏真的很累。如果剪成两部 100 分钟的戏好。
十、史密斯师长真的是美军唯一保持清醒的将军啊!不管是历史还是电影。四等人果然知道别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
十一、手榴弹,我军遇敌先扔手榴弹以及集束手榴弹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应该是中国军事电影史上里程碑级、史诗级的一部影片。” 太炸了,太震撼了,每位战士都是最牛的,他们是英雄!向每一位战士致敬!
看完电影,我都不敢想象曾经的人是用什么样的精神打赢这仗,太牛了,就算他们有大炮坦克又怎样我们的战士就是最牛的人!!每一场仗,每一次爆炸,我都恨不得冲进去和他们一起!有些情节甚至害怕到不敢看,美国大兵太讨厌了!以后再也不过圣诞节了。凭什么他们吃火鸡,我们的战士只能吃冻土豆,再也不过!绝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不会忘记曾经浴血奋战的每一位战士。希望大家都可以走进影院了解这段历史。
《长津湖》里每个人都太真实了,七连第六百七十七名战士伍万里一个皮孩子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变化巨大,战斗力满分。一开始还怕伍万里一个刚上战场的小孩啥都不懂怕他拖队伍后腿、怕他死,看完就是我想多了,战斗力满分。易烊千玺演的太好了,眼神的变化太灵了,他就是只小狼崽子,借博纳于总的话 “易烊千玺真是个天才演员”
伍万里和伍千里之间的互动,每个战士之间的互动真实有趣又感人。雷公我真的太喜欢他了!个十百千万,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一起回家多好,希望以后再无战争。
易烊千玺就是天生的演员!易烊千玺的演技牛逼!我永远是易烊千玺的影迷!
总结就是《长津湖》牛逼!不看后悔!我要 n 刷!
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在北极熊团级战斗队的中校指挥官麦克莱恩中枪苟延残喘的时候,杀红了眼的万里冲进营房要补枪,被哥哥千里阻止。
看了一圈,很多朋友对这个细节多少有些疑惑,为什么不能补枪?这里我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阻止万里开枪的理由还是很明确的:有的枪必须开,有的枪可以不开。
人命不是玩闹。半山民房的贴身战斗中他一手枪一手刀却迟迟不忍伤人,直到因为犹豫被敌人毫不犹豫地扑倒,敌人只管置他于死地。迫不得已,他开出了第一枪。敌人的热血洒到他身上,开了这个头,后面扔手雷便没了障碍。在敌人威胁到自己生命的关头,枪必须开。在敌人有能力有野心侵略我们的祖国,残害我们的同胞的时候,枪必须开。
而当体验过自己可以结束别人的生命,野性和恨意又会冒头,做 “英雄” 的荣耀也在诱惑——杀 20 个敌人就是英雄。于是杀红了眼的万里一时忘了自己是为什么才不得不杀人,一心凑数,急于达成所谓 “英雄” 的量化条件,此时冲进敌军主营的万里恍惚间如同之前驾着战机扫射的美军:在他们眼里,碎石场上躺着的已是尸体,既然活人都可以被毫无尊严地射杀,那些尸体不过是用来保持自己军械热乎的烂肉,亦或是他们这种杀戮机器们赌钱消遣的筹码,宛如通信塔战斗中被当做掩体的死去的耕牛,沦为物体的范畴,再没有一丝生命的尊严。当嗜血和复仇的欲望蒙蔽了双眼,当 “英雄” 被理解为一个量化条件,眼前快要咽气的敌方最高指挥官无疑成了枪口最好的对象。
这时候,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万里必须明白:有的枪可以不开。
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扣动这一次扳机之前,手中的枪还是保家卫国的帮手,扣动这次扳机之后,手里的枪就变成了嗜血与贪欲的爪牙。**如果这时候千里不出来阻止,万里的举动和美军那种杀戮机器又有什么区别?
**用强暴凌虐一个已经丧失反抗能力的人,和轰炸丹东平民的美军飞行员又有什么区别?**志愿军是文明之师,正义之师。中国自古就有以战止战的说法,如果这时候开枪,岂不是违背了止战的初衷?
**这次阻止看似一次偶然,但实则是必然的。**志愿军的革命属性,从根本上就不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我相信也正是心怀这种仁义,**无数的志愿军战士像千里一样,即便他们身经百战,但当他们解甲归田回到家乡,仍能保持最平和柔软的内心。因为他们射出的每一发子弹都问心无愧。反观美军,当他们每次结束战争大胜而归,却有很多军人在战争结束后患上了 PTSD,在内心的忏悔和精神的折磨中度过余生。**这样的结果,从他们扣动扳机,射出那本可以保留的子弹的瞬间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这种宽恕,不止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
这个细节,从某种方面来说,也很好的诠释了为什么志愿军战士被称为 “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在刺骨的寒冬里,在连天的炮火中,仍难能可贵的保持着一颗温暖的心。
战争和严寒,都无法摧毁他们的人性。
这个细节是全片中为数不多的反战元素,所以我觉得这里的不开枪的细节还是有必要,有理由的。
太多细节了!值得我们二刷,三刷!
1. 我军和美军当时物资的差距。美军可以吃美食,我军只能吃冻土豆,美军还有飞机等。
2
当时我们的这支军队当时是要去解放台湾的,后来去抗美援朝了。这个细节也拍出来了!
3,面对当时拥有世界一流武器的敌人,志愿军的气势、智慧、行动力丝毫不减,彻底粉碎了美军圣诞节前占领朝鲜的空想。
4,最后冰雕连的特写!
横幅:一定要解放台湾
当年福建屯兵百万,是准备收复台湾的!
我本来不打算写长津湖和抗美援朝的故事,但因为在上厕所的时候,听到几个女生在那里讨论,为什么要参战,被雪埋了冻死了太假,抗美神剧等等。
我有点气愤,想上前理论。然后发现她们连金日成是朝鲜还是韩国的都不知道,便放弃了。可能教科书上内容太少和社交媒体推荐的都是哥哥和购物吧,很多人对抗美援朝知之甚少。
简单普及一下战争缘由,以便更好观看!
首先就是苏联,这个在电影长津湖里几乎没有一个镜头,却始终贯穿这个战争的全程!
以金日成为首的北朝鲜一直想统一朝鲜,但没有苏联老大哥的支持,它不敢轻举妄动。
对当时的苏联来说,保证自身在三八线以北的影响、维持朝鲜半岛现状、避免和美国发生军事对抗。如果武力进攻南韩,绝对会引发美国干涉,因为三八线以南是美国的基本利益。
为何在 1950 年 1 月底,斯大林的想法突然改变呢?准备支持金日成的军事冒险。
这还要从毛主席访问苏联要回旅顺和大连铁路以及一系列条约和主权问题说起!
主权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自身实力有限,谈何主权。看看这张美军驻军地图,全世界除了中俄和几个欧洲大国,其他例如朝鲜伊朗被制裁国家之外,全球大部分地域都被美军驻军。由此才来的美元霸权,还有世界警察这个称号!
回到访苏话题,1949 年 12 月 16 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并于提出修改国民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问题。斯大林直接拒绝!
毛主席的战略性常驻莫斯科,很快就有了斯大林软禁毛泽东的小道新闻!
1950 年 1 月 2 日,斯大林迫于国际形势和舆论压力,初步同意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1950 年 1 月 22 日,中苏正式谈判开始,作为条约的重要一项,决定将旅顺港、大连港及中东铁路归还中国。
同年 1 月 30 日,仅仅 8 天后,斯大林致电驻朝大使什特科夫,让其转告金日成,在朝鲜统一的问题上,打算帮助他。
当斯大林决定要废除旧约把旅顺大连港及中东铁路还给中国时,他就打算发动朝鲜战争了!
那问题来了。归还旅顺大连港给中国,和朝鲜统一战争有什么关系?
斯大林不愧是杰出的战略家,无论北朝鲜最终是胜利还是失败,赢家都将是苏联。他心心念念的,就是要苏联在远东地区拥有深水不冻港!
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意义重大,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崛起多次提出重返亚太地区,苏联自然也不愿放弃远东不冻港。
所以他支持北朝鲜发动对南朝鲜的战争,结果无非有两种:
第一种可能:北朝鲜胜利,朝鲜半岛统一。作为朝鲜的老大哥,自然租用朝鲜半岛的仁川港和釜山港。弥补失去中国旅顺港和大连港的损失,继续在远东地区有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
第二种可能:北朝鲜失败,金日成跑到中国东北组织流亡政府,美国把战火烧到东北边境。因为中国薄弱的海空力量,为求自保,极大可能向苏联求助,苏联就能继续名正言顺的在旅顺港和大连港驻军,继续拥有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不仅可以敲打中国,也可以达到美苏对峙平衡状态。
但他不会想到中国人选择第三种答案,直接派部队参战。入境他国领土作战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不仅要防备敌军,还要防备盟友的突然撤退和不听从指挥。因为有几次朝鲜方面为保存军力战略撤退,导致我军损失惨重!
而且当时除了中国,没有其他国家相信中国可以打赢这场战争!
1950 年 5 月 13 日,金日成秘密到达北京,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由于毛泽东对金日成和斯大林商议结果一无所知,当听金日成说斯大林已经同意发起军事行动的决定时,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 2 月前后的时候他还在莫斯科,如果有这种消息,斯大林怎么可能不和自己商议?
在苏联和朝鲜都已经达成共识的前提之下,中国根本无法提出否决意见。朝鲜不高兴是其次,主要问题是中国刚和苏联签订了同盟互助条约,如果得罪了苏联,条约的相关援助协议无法落实的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可能会面临极其困难的局面。
此时中国正在筹划进军西藏新疆、解放台湾。电影长津湖的动员大会上,后面的横幅就是” 一定要收复台湾”!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美国的要求朝鲜立即撤回三八线以北的决议。朝鲜拒绝,准备收复朝鲜全境。
在 7 月 7 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上,通过了成立 “联合国军”,由麦克阿瑟任总司令,全面介入朝鲜战争的决议。为了防止中国乘机收复台湾,还派出了第七舰队驻军台湾。
1950 年 9 月 15 日,麦克阿瑟发动了代号为 “铁铬行动” 仁川两栖登陆战,直接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补给线,并对人民军形成围攻之势。朝鲜战局形势急转直下。人民军兵败如山倒,没几天又被赶回了三八线以北。
美军和南韩军队则乘势越过三八线继续向北推进,甚至炮轰中国东北!
当时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和重工业以及军工业的东北,面临很大的国防压力和发展困境。
彼时的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是否参战,中国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不参战。理由很简单,第一彼时的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第二是可能打不过,装备和美军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空军和海军基本上等于没有,这个仗怎么打?
但毛泽东作为一个和战略大师,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以及未来的不确定国际环境,不得不选择打这场立国之战!
如果不参战,损失的远远不是这些能看到的东西。
毛泽东斩钉截铁的说出了那句 “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的名言。
为什么不参战损害极大?
第一, 北朝鲜若战败,新中国就没有了缓冲区,中国东北边境将直接面对美军的威胁,彻底处在美国的包围之下,中国将永无宁日。
第二, 新的中苏同盟刚刚建立,依靠苏联援助而进行的经济建设工作尚未展开。取得苏联信任,维护中苏关系,这在当时无比的重要。
1950 年 10 月 5 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尽管争论依然激烈,但在彭德怀的支持下,还是做出了 10 月 15 日由彭德怀率军入朝作战的决定。
中美没有直接宣战,美苏也没有直接宣战。
所以这只是由中国对朝鲜表示同情的志愿者们组成的队伍,表示中国不是跟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
为什么是志愿军?
一是不方便宣战和扩大战争规模,我方只想打回三八线,维持平衡。
二是这一名称让联合国军误以为这不过是一只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即使后来联合国军弄清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成建制的正规部队,也继续承认 “志愿军” 这一名称。以便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避免将战争升级。
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先后入朝作战的总兵力投入达到了 190 万,总伤亡达到了 39 万。与之相对比的,朝鲜人民军投入总兵力只有 13.7 万人。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朝鲜又给保了下来。
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的物资运输和后勤工作十分困难。所以电影长津湖里面啃土豆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前期的战士真的太苦了。饥寒交迫还要和装备先进武器的联合国军作战,真的是拿命在博!
打赢了抗美援朝有哪些意义?为何被称为立国之战?
第一, 经济建设方面
中国的参战以及在朝鲜战场的英勇表现,赢得了苏联人的尊重。苏联也从开始对中国的不信任,通过朝鲜战争看到了中国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决心,打消了中国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顾虑。
因此从 1952 年起,双方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很快进入实施阶段。苏联通过向中国提供贷款、工业设备、农业机械等,并派遣大批苏联专家来华,向中国人民教授技术,为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苏联帮助中国制订和实施的。根据双方的协议,到 1959 年止,苏联将援助中国共计 141 个工业项目。在 1954 年 10 月,应中国政府的要求,又追加了 15 个项目。“一五” 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工业企业项目达到了 156 个。
这就是著名的 “156 项”。
156 个工业项目基本涵盖了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工业体系,让中国由一个农业国家一举跨入工业国家之列。其覆盖面之广,帮扶程度之深,在全世界的历史上,之前不曾有过,之后估计也不会有。
第二, 国家地位方面
从满清末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是一部屈辱史。不管是清政府,还是军阀混战时代,一直到国民政府,和列强签订了大量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对外战争没有赢过,战斗力那真是一言难尽。
朝鲜战争改变了全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中国志愿军入朝后,全世界包括苏联,没有一个国家会认为新中国能打赢美国。
军事实力太悬殊了。
两军交锋,拼的是实力。综合双方军事装备上地对比,实在过于悬殊。1950 年的朝鲜战场,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 430 辆,而最初入朝参战的志愿军 6 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美陆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有 432 门榴弹炮和加农炮,当时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 门山炮;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 1600 部,而我军入朝时经过各方抽调才达到数十部。电影长津湖中就是第七连护送的电台和翻译人员,电影里的伍千里就是参考原型,留有著名的家书。
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 7000 辆,志愿军主力三十八军入朝时只有运输车 100 辆。
空中力量更是无法相比,作战初期,美国空军在朝鲜拥有 1100 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别说作战飞机,连防空武器都极端匮乏,至于连一部雷达也没有,搜索全凭耳听和目视;美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海上作战力量,志愿军全屏陆地作战,陆军装备基本都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 “万国造”。
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依靠强大的意志力和精神信仰,硬生生的把美国人逼到了谈判桌上。
全世界被震动了。就连美国在总结朝鲜战争时也说,“它再也不是二战中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阵容本来和苏联一样,对中国充满了不信任,通过这次战争,都对中国佩服的五体投地,极大的增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第三、这场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正如电影长津湖中所说,如果他们不参战,下一代人就要参战。那么中国的边境将永无宁日!所以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
正是因为抗美援朝把美国佬打服,以至于后来美国打越南始终不敢越过 17 度线,从此之后也知道亚洲事物,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决策,是不作数的!
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是要靠拳头打出来的,如果没有打赢这场立国之战。
其他的宵小鼠辈也会乘机在边境搞事,这才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意义。
能在建国初期,面对众多反对声,有此等魄力。不愧是千古风流人物,论政治指挥和军事指挥,真的出乎所有人预料!
即使在后期面对苏联的核威胁情况下,想出把导弹全部扔向日本以及全体国民迁移苏联的计划。不得不佩服和感叹,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相关链接 https://www.zhihu.com/answer/1972251378
这部电影把三个导演的风格发挥到极致,又没有破坏电影的整体性。
影片第一部分文戏段落绝对是陈凯歌风格,也是全片电影语言最精彩的部分,这里面开头吴京磕头戏,易祥千玺火车斗气,火车站等待棉服,敌人轰炸车站,这三个段落是电影语言绝对精彩,这是林超贤和徐克打死都拍不出来的范,大师级镜头也都出自这部分。
进入朝鲜战场后中南海部分,彭德怀部分,宋时伦部分也都是陈凯歌的风格,这里即有电影画面语言,也有演员调度,这部分也是徐克、林超贤拍不出来的。
第二部分的遭遇战斗戏,就是林超贤战争团队拍出来的,水准明显高于第三部分长津湖决战戏。
这部分林超贤每个镜头分镜,都是一流水准,战争气氛绝对飞起,林超贤最擅长这种小规模部队战斗戏,他的团队也绝对是国内最好的。
第三部分决战戏是徐克的拍摄手法,美军支线戏,和结尾胡军牺牲那场戏,没有人能比徐克拍的更好,这种群戏,同时把男人间的情感无限放大,让战争和男人之间的情谊用电影语言表达出来。
这部分战争戏,徐克水平明显不如林超贤,这部分战争戏里,徐克的战争戏语言已经明显被林超贤超过了。
第三部分里的群戏,完全就是男人间的友谊,既男人又不过火,也没有传统战争戏里装腔做调你。
美军支线拍的很香港也很美国,国外演员调度的很好,也看出来徐克对于美国复杂的情感,毕竟那是他曾经想要去奋斗的高度。
整部电影,开头陈凯歌的文戏支撑起了全片的魂,中国人该有的精神,该有的情感。
这些年很多电影编剧导演不学好,专门学好莱坞表现士兵人性那点技巧。枳生淮南为橘,美国能用,别国一用就夹生。
对于美国来说,战争和本土没关系,没有正义性,所以就拼命表现人性。
对于中国来讲,战争是国家民族站起来的必要手段,如果讲人性,那么就是否定新中国成立的合法性。
而长津湖用兄弟间的情感,带起来了整片的节奏,而这部分情感,又是香港人无法理解的。必须由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导演支撑。战争戏是手段,情感主线是灵魂,陈凯歌无疑支撑起来了灵魂。
当易祥千玺拉开火车门那一刻的镜头语言,绝对是近年来国内一流水准,一个镜头把个人家国的境界结合到一起,也把全片升华到新的高度,绝对灵魂。
兄弟情这一块,徐克的手法绝对中国最好的的导演之一,家国男人兄弟,在徐克电影里从不缺乏,也从不流于俗套,雪地山谷等待戏,结尾雷爹戏,这个剧本,放在一般导演拍,绝对会俗套,但是这部分就把男人戏拍好了,承接了陈凯歌的文戏部分,并且把情感继续升华。结尾时的集体冲锋,徐氏风格就是那么明显,一个仰拍,就把志愿军的集体冲锋烘托的高大上。
第二部分战争戏这块,林超贤的范绝对没得说,从开始的火车遇袭,到河道遇袭,再到支援兄弟部队,林氏战争语言绝对高于徐克和陈凯歌,这部分的镜头,是全片水准最高,也可说是目前国内战争电影水准的最高峰。尤其狙击美国小分队那场戏,这个冲锋号镜头绝对是大师级水准,也是目前国内冲锋号拍摄最佳,没有之一。
不过林超贤一项特点就是文戏弱,这一部分的情感文戏一如将往的弱,如果一直拍下去,可能文戏就会烂尾。还好后面徐克接住了。
美军部分的镜头语言表达的我不满意,每当有音乐出场都是史诗音乐烘托,这部分应该是紧张阴郁的音乐,才能烘托出对立的气氛,每当美军出场,奇怪的史诗音乐就出现,把明显的对立变成一场奇怪的对决。
杨根思部分绝对是陈凯歌的手笔,奇奇怪怪,和两部分战争戏明显不搭,估计是陈凯歌手痒也想试试战争戏,但是这部分明显看出来陈凯歌战争戏水准真的一般,一样的团队却没有拍出林和徐的水准。
关于很多人纠结的集体冲锋,大家要明白,战术是要搭配的,没有绝对。
有些大号在那叭叭的说没有三三制在全军推广的记录,我想说你放 pi,三三制什么时候用,是有要求的,比如阵地争夺战初期,美军防守 ,这时候是用三三制的,面对绝对火力优势的时候,还集体冲锋那就是找死。
根据美军回忆录,志愿军攻打阵地时,会用三三制来到美军机枪射程之外,用迫击炮干掉机枪后突进到步枪射程外,用机枪压制阵地内的美军,然后在进攻。
志愿军就是三三制的组成的潮水式不间歇进攻打垮美军阵地,当进攻到后期,美军没法组织有效防守时,就使用饱和集体冲锋,一股脑冲进阵地。
战术是要搭配的,结尾的集体冲锋,就是因为不是进攻阵地,是要突袭敌人,必须是饱和冲锋,一股脑击败敌人,这种夜间突袭用三三制,稀稀拉拉的火力,敌人反应组织起来防守阵地,志愿军要牺牲多少战士。
这群死读书的人,只会看着书本指点江山,一堆战术被他们用的比脑血栓的老人还呆板。
长津湖目前是战争电影最佳,也使用了中国该有的电影语言去讲故事,值此一票。
在观看《长津湖》之前,我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了解也只停留在一场非打不可的战役上,在走出影院后,我终于明白了主席的那句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的真正奥义。
电影长达 176 分钟,却没有一分钟令人觉得多余,相反看完后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绝对是中国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片。战争场面恢宏庞大到无法用语言来精准描述,真正的把这场伟大的战役从内到外的清楚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其中有一段长达 30 分钟的枪林弹雨场面,令人直呼过瘾!同时影片也并不是全程都伴随着枪炮声,在文戏的部分导演拿捏的非常精准,几个主角人物的刻画也异常传神。兰晓龙编剧将七连战士的生活部分也加入其中,七连作为一支作战部队,在平时也像一个家庭一样,有大家长,也有老幺新兵蛋子,这为战争电影的残酷加入了一些温情调味剂,同时观众也不会觉得沉闷压抑。
电影里有一处细节是为毛岸英同志的正名,属实令我没想到会将这一事件放在影片中,也是我的一处泪点所在。
易烊千玺的表现在其中十分出彩,在影片里我没有看到一丝他本人的影子,他就是初出茅庐的新兵伍万里。最开始面对敌人胆怯,在经过血与火的试炼后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志愿军战士,伍万里的成长线贯穿影片始末,也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影片有太多的细节值得去二刷三刷发现,下次再去看一回 IMAX 版本的,据说效果更加震撼。
《长津湖》主创团队经过了 5 年多的剧本打磨,两年多的细致筹备,超过 7 万人次的群众演员参演,历时近 200 天的拍摄,只为呈现出这场惊心动魄而又伟大的战役。恰逢 9 月 30 日烈士纪念日上映,是对志愿军先烈们的最好致敬。感谢这群最可爱的人,祖国不会忘记。
谢邀,
感谢制片方邀请参加了 9 月 25 号北京长津湖首映式,见到了主创演职人员团队和吴京大哥。
这是一部整整 176 分钟的电影,但如果还有续集,我会很期待。
七连,还是熟悉的七连。十几年前我们看士兵突击,马小帅在连旗下宣誓:我是钢七连的第五千个士兵!
十几年后,时间却倒退到 1950 年的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志愿军入朝作战的车厢里,伍万里说:我是七连的第六百七十七个士兵。
我丝毫不怀疑在兰晓龙的心里,钢七连就是七连。
“有的连因为某位战斗英雄而骄傲,有的连因为出了将军而骄傲,钢七连的骄傲是军人中最神圣的一种!钢七连因为上百次战役中战死沙场的英烈而骄傲!
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在这三个平均年龄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重建钢七连!从此后钢七连就永远和他们的烈士活在一起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活在烈士的希望与荣誉之间的!列兵许三多,我们是记载着前辈功绩的年轻部队,我们也是战斗的部队!”
长津湖战役里面出现的七连的名字,年纪最大的,是 1909 年 4 月出生。其他的几乎全都是 1918,1919 年以后出生。而他们也已经大半牺牲在了建国以前,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走向共和国的路上。
伍万里倔强地为了让二哥看得起自己去当了兵,当他真实的面对死亡,面对纷飞的炮火和残肢断腿,面目狰狞的尸体的时候,比他小两个月的张小山战死在他面前,他畏惧了。而半个月之后他满脸鲜血一身血污的在战场上战斗的时候,这个十九岁的孩子已经在血与火中成长为了一名战士,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我们的年轻人。
伍万里是七连的第 677 名战士,他之前,第 676 名战士,
名字:李长生。出生日期,1935 年 8 月,1950 年入朝作战,刚满 15 岁。
十五岁,是手机屏幕前的我们大部分人刚读高一甚至初三的年纪,是我们什么都不需要顾虑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年纪,是我们衣食无忧什么都不缺喝着奶茶上着网的年纪。
而我们的前辈们在这个年纪,他们瘦弱的身躯已经背起行囊,在皑皑白雪覆盖大地的季节踏上远去的列车离开家乡,纵身跃入炮火之中。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一去,可能就永远不会再回来。
虽然他们跟现在手机屏幕前十几岁的你,并无区别。
我的一个远房姑父是上甘岭的幸存老兵,1933 年生人,17 岁入朝作战,2014 年去世。他们一个机枪连,就剩下他一个人。他们一同去的 40 多个同龄的同乡,都永远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仗?”
“为了我们的后代不用打仗。”
大哥伍佰里牺牲了,伍千里接替了哥哥当了连长,而伍千里身后,又站起来了一个伍万里。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抵御外敌,解放全中国,到出国作战。人民军队的脚步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百里,千里,万里,兰晓龙真的是用心在细节上了。
连长伍千里手上有一个花名册,里面是至今为止,所有七连的名字。胡军饰演的雷爹出生日期是 1910 年 4 月,牺牲于 1950 年。他牺牲之前就已经是那一页纸的最后一个没有圈红框的名字,也就是唯一幸存的老兵。但最终,他也牺牲在了长津湖战役里。
当伍千里抱着雷爹被炸的支离破碎的身躯,看着他的呼吸在面前渐渐消失,伍千里握着花名册痛哭失声,但他最终都没有力气去划下那个名字,雷爹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不要把我自己… 留在这里…
我想,直到雷爹在不停的爆炸声中慢慢停止心跳,他都没能说出最后的那句话:
带我回祖国,带我回家。
可能是年纪大了,眼窝浅了吧,不然为什么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视线开始有些模糊。
而在长津湖这场战役里,除了无数个像雷爹这样战死的勇士之外,
中国人民志愿军 20 军 59 师 177 团 6 连、60 师 180 团 2 连、27 军 80 师 242 团 5 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129 名战士在阻挡美军的道路上,被冻死的壮烈场面。从此,“冰雕连” 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冰雕连一位战士在雪地里留下的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那年那兔里面,爬起来的兔子擦干眼泪告诉旁边雪里的同伴:不要哭,眼泪也会冻住的。
然后它吹响了冲锋号。
截止到 2021 年 9 月,
第八批志愿军遗骸归国。
转瞬七十年,
青山依旧埋忠骨,鲲鹏飞来祭英魂
志愿军烈士安葬祭文:
我民则富 我国则强
英灵所视 既乐且康
维辛丑年丙申月甲寅日,中华军民谨致祭于志愿军烈士灵前:
夫闻守在四夷,先贤之训。去故鼎新,于初有衅。壮士怀德,寄身锋刃。魄毅鬼雄,金石为震。
忆昔遥涉大川,开国用命。勍敌若云深雪没胫。长津苦寒,上甘危岭。仁师何惧,奇勋卓炳。
卫乾元之来复,向兵革之方坚。既登车而不顾,唯取义而忘旋。扫积威于四世,振民志于百年。痛灵路之超远,留异域以长眠。
日居月诸,野旷天清。骨肉望绝,国人思盈。唯离恨以不息,孰山海之可平? 岂忠魂之入梦,洵来者之寓情。扶轻车以偕返,眺归桅以相迎。安故境于桑梓,依同袍之坟茔。
魂兮归来,布奠倾觞。适民之愿,观国之光。我民则富,我国则强。明明赫赫,立于东方。济济多士,作孚万邦。英灵所视,既乐且康。英灵所葆,福祚绵长。魂兮归来,以反故乡。魂兮归来,维莫永伤!
现在的很多人可能永远不理解,也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学过的,在电视里看到的一些他们到现在都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很多人,当作毕生的理想和目标去战斗过,即使付出生命也毫不犹豫。
有一种东西是真实存在着的,它叫做信仰。
所有宏大壮阔的叙事里面,最终的归宿和结果,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梅生,谈子为,余从戎,平河。我们这些年看过太多太多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而现在,这种有血有肉的灵魂更能让我们感受真实,更容易打动我们。
整整 176 分钟的时间,感谢这部电影,它用很多微小的细节,让我们铭记一段历史,铭记在他们最美好的年纪为共和国献出年轻的生命的先烈。让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电影里面,不光是 “他们”,也能让我们同时明白,少年的“他们” 即是现在年轻的“我们”。
《长津湖》里最抓我的是雷公喊 “疼” 的那一幕。战士在牺牲前他说的是 “疼”“疼死我了” 是“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
美军飞机被击下之后开始释放信号弹引来更多的敌机,雷公抱起红色的信号弹开着车往远处去。敌机投下炸弹炸翻他的车,他的双腿被压在车底下,血肉渐渐模糊(经提示是白磷弹)。赶来的战友把他从车底下拖出来,他说 “疼”“疼死我了”。百里牺牲前下半截身子都被炸没了,他说的是 “帮帮我”……
看到这一幕我才忽然想起,在我们的印象里,前赴后继向死而生的战士在中枪中弹后说的都是九死无悔的豪言壮志,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不怕苦不怕疼不怕死的人,可事实上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也是有爹有娘的孩子,铮铮铁骨也会疼啊!这场战争的背后有无数的战士我们永远也听不到他们喊疼,但我们该知道他们会疼。
美军在撤军途中亲眼见证着志愿军的冰雕,他们在零下 38 的山顶头列着队扛着枪,匍匐瞄准等待,在冰天雪地里最终被冻成了冰雕。这一幕也极为震撼,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长津湖》的推广曲里有一句歌词,“有人化作丰碑遥望着故乡”。“丰碑” 不仅仅是保家卫国精神信念的丰碑,也是血肉之躯凝结的丰碑。
历史上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的敌人不仅是美军,也是严寒天气。这些来自江南的战士也许等上一天两天就可以穿上更厚的棉衣赴战,但没有选择。美军飞机低空侦探的情况下为避免被发现只能静止不动,在皑皑白雪中等待命令直至失去心跳。
这部电影是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室外实抢实弹拍摄的,现世永远无法还原真实的艰苦和恐惧,但这是当代电影人用自己的方式在致敬革命先烈。
很多,我们从头说。【以下内容含剧透含剧透】
我很喜欢故事的开头。
一叶渔舟江渚上,青山碧水间、船上的兄长和岸上的弟弟,第一眼根本不认识彼此。
这何止是 “儿童相见不相识” 啊,这是兄弟重逢不相识。
伍千里离家之时,伍万里一定还只是懵懂幼童,不是如今飞扬少年模样。
伍万里对哥哥的印象,也一定也停留在多年之前,未曾这般风霜沧桑。
船公骂人 “伍万里你这个小砍头的”,哥哥眼神一变、这小兔崽子原来是弟弟;
哥哥溜溜转了弟弟好多圈、捏着脸蛋叫包子之后,弟弟的注意力才终于从 “有枪” 转到了人。
(原话大概是” 吓死老子啦有枪哎,多混啊)
很短的一段戏,但把弟弟的性格和技能,都交代得很清楚;性格特点是此后他成长线的基石,技能更是他转变的重要依托。
(因为某些内容在预告片中未能找到对应的图,抱歉会出现部分图文不符的情况)
兄弟相认之后的第一件事,也不是常规三件套拥抱哭泣呜呜呜。
弟弟喜从天降,一路飞奔高喊爹娘。
哥哥庄严肃穆,怀抱着长兄遗骨、一步步千钧重。
那凝重,一是他百战沙场历经生死、个性沉稳(也是军容仪表要求),二是他近乡情怯、魂牵梦萦反而不敢高声语,三是他要向暮年爹娘带回 “白发人送黑发人” 的人间至悲、肝肠寸断无法言说。
半生悲苦的年迈父母,消瘦、慈祥。
满面皱纹、含泪隐忍、再次目送孩子远走,叫人那样不忍。
我很喜欢伍万里的成长线,无法无天、招猫逗狗的孩子王、混小子,父母身边最宠爱的心肝幼子,变为了能保卫父老家乡的血肉盔甲、铁血战士,这很动人。
一头兴起开开心心要跟着老哥上战场、一点小委屈之后就耍性子 “老子不干了”。
太浑太胆大,呼啦一下子,就不管不顾拉开行驶的火车门,被劝架之人拉住、拉扯争执间突然看见江山如画卷。
树树秋色、层林尽染,云雾漫漫、山岳耸立,百里长城蜿蜒其上。
人和景、名字和故事、影像和历史互相呼应,“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把最朴素的 “为什么打仗?有人要把分给我们的土地抢回去” 的保家卫国之心,用最浪漫美丽的画面呈现出。
再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谈子为、梅生、雷睢生,韩东君饰演的平河(河),李晨饰演的余从戎,史彭元饰演的张小山(山),为救战友而倒下的卫生员大川(川);
山川大河千百万里,余从戎,为(众)生。
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这是信念,是埋骨异国望故乡的忠魂、用年轻生命写下的墓志铭。
你看,伍千里从浙江湖州一路北上,他口中和战友们打过仗的地方有鲁南、有淮海等等;平生塞北江南、千里万里奔袭,男儿血战沙场、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吾土吾民、吾家吾国。
《长津湖》中两段很长的大战戏份,工业水准之上、妥妥的大片效果。
(个人相对更喜欢第一段)导演似乎在《红海行动》的高分作业之上又精进了。
动作节奏、角色性格、场面效果、情绪氛围,都到位。
打戏的内容层次很丰富,我军的勇敢、智慧,战争的残酷、可怖,战友的默契、生死与共,全都有。
肉搏时刻、绝境之中种种复杂的应变方式,掰着枪口打大腿、把刀踢给弟弟、用敌人当肉垫、卧倒扫射、炸车、打坦克等等,长短组合、变化错落、种种配套打出来效果很棒。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简单的 “爽片” 式热闹,紧张节奏里很多地方都能拉动情绪共振。
雷公经验丰富临危不乱、精准数数喊出号令,漫山遍野埋伏好的人突然出现,电光火石之间宛若神兵天降。
伍千里和同志们九死一生终于炸掉信号塔,火光如烟花,让人长舒一口气放下一颗心又高高提起精气神。
民族情绪的共振、集体记忆的共鸣,或许是比虚拟故事更强烈更普遍的回响。
我一直以为我比较少看这类影视剧,但军号响起、或者他们唱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的时刻,依旧觉得很熟悉(咱没当过兵,还没参加过新生入学军训吗?)
看演员表可能只是觉得 “黄金阵容”“最适合演硬汉最 A 的一群人”,但角色传递出的质感,并不局限于什么荷尔蒙、肢体、力量层面。
不是肌肉块头大、嗓门粗、说脏话就叫 “硬汉情怀”,故事里这群人至刚至柔。
梅生捡起女儿照片 “回去一定要教好她数学”(他女儿八岁了四加四还等于七、真是七连的闺女啊),冲出去说 watch your back 戳中笑点(昂还有这种操作?机智!)。
最后帮雷公系好鞋带,系鞋带那个小细节其实最戳我。
这是要正衣冠的程序,也是梅生细腻周全个性、更是放不下的情绪。
余从戎带头抢伍万里的检讨书嬉闹,一群人看起来糙、但内心都不乏细腻。
雷公怕伍万里没面子、讲余从戎当初尿裤子的并不好笑的笑话,憨憨的暖暖的温情可爱。
作风刚毅果决,内心纯良温厚。
他们以血肉之躯、承山河之重。
这群人超能打,在技术、经验因素之外,信念、情感也非常重要。
与其说故事里只有伍千里和伍万里是兄弟,不如说七连他们都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不是玩笑话)是真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过命的交情、一个眼神一个名字就能懂的默契;
伍千里和谈子为在登车时的唏嘘眼神,万语千言尽在遥遥一望中。
生死大战之后,伍千里、谈子为再相见,他说 “叫老连长”。
余从戎抢着应声敬礼、伍千里 “不是说你”。
然后淡淡对谈子为说 “万里”。
字少,语气淡,军人的传承、风骨的延续、家人般的情意,那样重。
此前不懂这其中生死千钧之重、瞠目结舌讲不出数字的伍万里,终于在并肩生死与共里懂了,“我是第六百七十七名,伍万里”。
三营长谈子为对伍万里说 “军人的荣耀”。
荣耀这个词听起来镶着金边,但你知道兰晓龙笔下的荣耀,或许有泥土中摸爬滚打的灰色,或许有枪林弹雨的血色,有无限眷念的斑斓色彩;那 “荣耀” 和功利全然无关,朴素、勇敢。
家国万里、沙场铁血,都源于对父老乡亲的深深眷念,都因为 “我们打了这场仗,我们的下一代就不用活在硝烟里”。
从影片中的故事开始数,七十多年了,锦绣河山繁华盛世,如你们所愿。
致敬永垂不朽的最可爱的人。
细节,我带着细节来了嘿嘿嘿
因为是二刷 (之前看了点映) 所以这一次看到了很多一刷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我把不涉及剧透的放在前面,前面的都不涉及剧透,都是很细的点,我觉得甚至可以提高观影的有趣度,像找迷一样
首先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志愿军遇到危险时,大家下意识的首先抢地图
美军接发电报的地方有三个钟,旧金山,平壤,和东京,侧面反映日本的参与
伍万里的指甲里都是黑泥,牙上也有黑黑的东西
志愿军用大酱糊坦克向外观察的窗口
看记录片说因为天气太冷迫击炮的管口会冻缩,大家就轮流抱着迫击炮 的炮筒
志愿军会先打掉探照灯,然后迫击炮优先炸高台,非常有策略
因为物资不足,志愿军会边打边 “缴获” 美军的食物,武器,甚至坦克
登车时,别的战士要么坚定笔挺,要么稳重自信,伍万里这个新兵崽子,扶着车框大口喘气
插一句,我很喜欢万里的成长线,感觉万里像是带着我们走进那片战场的眼睛,万里成长的地方看完我感觉我也成长了,我也更加的理解,什么是英雄,打仗是为了什么,更加珍惜老一辈人付出才有的现在。
有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的现在。这句话现在虽然已经老生常谈了,但因为我姥爷也算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我发小的爷爷去朝鲜作战,弹片留在腿里,我现在看了这部电影,更有了切身的感受
这张我在别的地方看到的,真的破防了
警告,下面微微剧透
微微
剧透
小心
要开始了
讲为什么要打的时候,大意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打这场仗,会让国内外的敌人,瞧不起我们”,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注意这里的国内外,今天恍然意识到,当初是刚建国,国内还有一些势力没有清除干净,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知道了还有台湾的问题,这次又意识到,确实,还有国内的敌人的问题。这仗必须打!不打真的没有我们如今几十年的和平发展
在整兵集合的时候,别的连应到和实到有差几个人,在返回的途中,七连全到齐,炮排的还给千里竖大拇指
动员时,首长跟千里连长说,“团党委本来准备给你们七连颁个旗子,现在看要等打完仗了”。呜呜呜
朋友们,我三刷回来了,又发现了几个细节
伍万里被罚站,雷巴递给他枪时,背景音有鼾声,还有睡着了吧唧嘴的声音
最后冲锋时的号角声,是四面八方号角声合在一起的。
有一个美军墓地的镜头,美国国旗是降半旗的
最后杨根思日记的镜头,写着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那里,本子下面有杨根思烈士的照片,杨根思烈士本人的,不是演员的。
我真是感叹了,这部影片也太细节了,我后天跟我另外一个室友四刷,我看看还能不能发现什么,哈哈哈。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可以评论区告诉我,我后天注意一下
非常值得看!176 分钟完全没看够!
三刷完更新一下子—————————————————————
刚刚三刷完毕 发现 史密斯少将就是最后对着冰雕连敬礼的那位 也是建机场转移伤员的那位 也是刚开始怀疑领导下继续往里打的命令的那位 听到继续打的命令后他还暗暗的摇了摇头
万里在杀了 12 个人后,举起枪 面对受伤的北极熊团团长的时候,千里对他说 有些枪一定要开 但有些枪可以不开。听完后万里眼睛里的恨 是想到了死在敌人以射中死尸多少为赌注的扫射下的小同志吧。
这鲜明的对比。
以下为原答
—————————————————————
首先放一张票根,现在电影放映期间没票根张口就来的影评一律打为二鬼子
176 分钟没有一分钟多余,没有观影门槛,每个人物都有存在的意义。经常就是泪还没干就被万里这个新兵 “蛋” 子逗笑,下一秒又会替他们紧张的不行,又或者这边笑的嘴角还没落下去又被七连、被抗美援朝精神感动的泪流满面。
电影场面很壮观,代入感很强,有种 2D 电影 3D 看的感觉 ,每次看 飞机的时候我都感觉要飞我脸上来了。
壮阔河山,万里长城,水上渔村,景色非常优美,正是因为我们的家园太美好,所以我们才要拼了命的保护。
电影中有一句话 毛主席说的:过了三八线,过不过鸭绿江啊,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什么要打这场仗, 如果他们不打,那就是他们的后代打。但是,他们希望后代们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电影中环境体现的特别好。
敌人大鱼大肉的过节,我们只能啃冻土豆,甚至连一个冻土豆也要让给其他人吃;敌人装备精良飞机大炮要什么有什么,我们早期连电台也没有。但是每次冲锋号角响起的时候 所有的战士都义无反顾往前冲,这就是中国的兵,这就是人民的子弟。他们不管敌人多强大,他们的目标就是打赢仗,让敌人看得起,让后辈无仗可打。
电影中间伍万里第一次成长高光时刻我们影厅自发鼓掌,是我们的小英雄! 第六百七十七名战士伍万里!通过伍万里的成长线很真切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战场上你必须够强大才能活下来,必须要快速成长才能适应战场,只有我们足够强大了,敌人才会看得起我们!
看完电影最后 xx 牺牲那一段的时候,泪崩。他说 “疼死我了” 、“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 ,还有那段配乐,真的哭到我脑子嗡嗡响,我脑子里想到的是九月初我们国家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场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从不会忘记捍卫民族尊严、国家主权的英烈们。” 希望看完电影的我们,不要忘记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他们——每一个七连战士,千千万万个七连战士一样的志愿军战士。
青山可以处处埋忠骨,但忠骨也必须永远活在我们脑海里,我们心中。
真切的希望大家走进电影院,感受一下战争的残酷,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希望这部好电影能被更多人看到,希望抗美援朝精神能永远激励我们每一位年轻的中国人。
不得不说的是,易烊千玺真有一套 第一次演战争片就这么出彩 从新兵蛋子到神投手 看完电影真的就感受到了伍万里的成长,简直就把万里演活了!
致敬吧
呜呜呜在 wb 上看到一张图 这就是电影的意义吧
致敬人民志愿军
致敬抗美援朝精神
也致敬各位导演各位演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拍出的这么一部史诗级巨作 绝了
就在刚刚,我结束了《长津湖》的二刷(包括点映)。就算是第二遍结束,影片中的场景还是让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长津湖》不愧是集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个大导为一体的一部影片,场面制作之宏大、人物刻画之精细,让我仿佛走进了战场……
电影中霉菌投来的枪林弹雨过后,恢复了一时平静,但这只是暂时的,接着就是密不透风的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他们增援的人好像没有尽头,dan 药补充及时又丰富,都快要溢出来。
好不容易等到觉得结束了,又压过来一辆又一辆的坦克……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绝望,克制不住地浑身发抖。
但是我只是一个观众,一部电影的观众。我想象不到当时经历这场战争的人心里有多少恐惧和绝望。敌方的 dan 药大 pao、汽车坦克以及轰炸机源源不断,我们那个时候的汽车很少,更不用说飞机。
《长津湖》中,我们的志愿军靠着不屈的精神和作战的智慧,把霉菌击得节节败退。他们还宣称,想要在感恩节之前结束战争,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同时,《长津湖》中的文戏刻画也十分精细。
易烊千玺在影片中有很多眼神戏,伍万里初见二哥;火车上和战友的会面;看着身边同志、战友的牺牲;初次击杀霉菌…… 伍万里在电影中有着一条较为完整的成长线,战争完全不会给人第二次思考的机会,这 “逼着” 伍万里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标准的战士。易烊千玺不愧是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在眼神、台词、动作的处理上丝毫不做作,让人在潜移默化中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伍万里。
还有胡军。
戏中最大的泪点之一——“雷爹”。雷公最后喊疼的画面,让电影院很多人都留下了眼泪,包括我身边那位大哥。他的演绎能让人感觉到,是真的受了很重的伤、是真的疼,我又开始控制不住哭得发抖。
影片里还有一些我很喜欢的点
1. 这是一部群像片
2. 拍了毛岸英同志
3. 志愿军用智慧打仗
4. 不为了煽情而煽情
5. 有喜有悲
6. 清楚描写战争原因
不说多了,真的很适合国庆去看,很适合年轻人去看,很适合带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看。
刷朋友圈看到一组很喜欢的照片
剧透预警!!!
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三个:一是千里万里两兄弟在木屋对抗敌人,近身肉搏看的我心惊肉跳;二是刘秘书牺牲之后,教员在大雪中踱步,这个画面没有任何多余的元素,也不需要台词,它静静的放着就让我流泪;三是雷爹开车带着标识弹离开被炸,目睹他离开的每一秒我的心都在滴血,太疼了,真的太疼了…
易烊千玺在整部电影的成长线很完整,也很有意义!因为他的存在,带着观众一步步深入电影,通过他的视角认识了七连每一个可爱的志愿军。
他也成功塑造的伍万里这个角色,他的每一次成长都让我感叹先辈的不易。他的第一次成长是残酷的、猝不及防的,眼看着上一秒跟自己爬火车说笑的小伙伴被炸成了肉酱,他的眼里有恐惧有愤怒有难过,无声的流泪看得我心酸;第二次在经历了一场夜战,为了千里重返战场亲身参与战斗,也在这一夜直面敌军开了第一枪,这一夜他真正成长为了一名战士;第三次就是在长津湖战役中,把已经受伤的北极熊团长逼到敌方指挥部,在开枪前被千里制止 “有些枪一定要开,有些可以不开”,他在抉择的那一瞬间眼神里的挣扎,真的太好了!
这部电影在我心里是已经是最好的战争片了。它完成了战争片恢弘磅礴的场面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让战斗成为无用的战斗,没有蛮干的牺牲,战士们的作战是有智慧的闪光!每一个志愿军都是鲜活的存在,它没有一味讲述战争的残酷和塑造 “英雄” 的痕迹,我们看到了战士们最质朴和真挚的感情!
刚刚看完了《长津湖》,近三个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我的感觉是,这是一部瑕不掩瑜的战争片佳作。电影一开始的战舰列队,宏大场面叙述让人想起《决战中途岛》。如今这样的大场面能在我们描绘朝鲜战争的电影上看到,令人兴奋。
长津湖是知名战场,在看这部电影前,不少人肯定对长津湖战场上的历史已经比较了解。就等着看电影会选取其中哪些细节来呈现了。
在电影一开头的背景是,宋时轮的华野九兵团正在东南沿海准备操练攻打台湾,被调到沈阳准备适应后入朝。结果刚到地方,军情紧急,美军在仁川登录后推进的速度超乎想象,要求即刻入朝。这也就是电影开头吴京饰演的连长在火车上接到消息后,要求全体五分钟整理装备等车的瞬间。
九兵团 15 万人多为南方人,穿着单衣和单裤,当地部队从自己身上把冬装脱下送到九兵团官兵手上,但这样依然远远不够。这个场景在《亮剑》里的孔捷口中也有描述。再加上那个冬天朝鲜大雪,零下 40 度的酷寒啊!战士们携带的炒面也吃完了,冰冷的土豆能把牙都崩坏。我们的战士穿着单衣,饿着肚子和敌人搏斗。就是一群这样的英雄,将敌人阻挡在了我们的国境之外。
电影前半段出现了北极熊团和修建机场的画面,让人眼前一亮。在电影的背后的历史上,美军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要求陆战一师军长史密斯北上。但是史密斯抗命在下碣隅里地区修建一个简易机场,并且要求军队以龟速北上。在后续的战斗中双方围绕着这个机场展开了惨烈的厮杀,而最终通过这个简易机场,美军撤出了 4500 余伤亡人员。可以说志愿军的一开始的目标,是要在长津湖彻底歼灭掉美军陆战一师。如果没有这个机场,以及极寒的恶劣天气的话,陆战一师这支经历过瓜岛和冲绳战役的王牌部队,很可能会交代在长津湖,而不仅仅是遭受重创。
北极熊团,在一战中攻入俄国西伯利亚,被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予 “北极熊团”,并授予“北极熊” 旗。电影后半段很大的篇幅描绘了攻打北极熊团的情景。最终这个加强团被全歼,而这面团旗被志愿军缴获,目前被收藏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完成这一壮举的是 9 兵团第 27 军,《亮剑》里冯楠说的攻入上海的那只部队,军纪严明,第二天市民早上起来发现街道上横七竖八睡着解放军,不打扰市民的,就是这支部队。
电影的缺点对我而言,是一些地方的表达还是太直白了。我个人更喜欢收着一点的表述方式,隐晦一些的表达,我脑子里的士兵,是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样的,各种乡音和复杂情绪组成的杂烩。我希望在电影里看到的,是主席的湖南口音,和彭老总的火爆脾气。而美军将领的台词有些也不是他们在现实中会这么讲的样子。
但是这样的处理,我更喜欢电影在雷公将信号弹往敌人身上引,慷慨赴死那一段,我就觉得做得特别好,伴随着 “沂蒙山好” 这样故乡的音乐,死亡就像安静的夜晚。
有朝一日能在大屏幕上看到我们这样宏大的战争片,讲抗美援朝的历史,令人感动。
英雄的国家有着英雄的士兵,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美军在一边吃着 “大鱼大肉”,而我们的英雄们却在寒冷的雪山上啃着已经冻成冰的土豆,还有一幕是美军看到我们的英雄已经被冻成了冰雕,美军还向伟大的英雄们敬礼的这一幕,真的泪奔了
作为一个吃货,看电影前刚吃过火锅烧烤,看时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志愿军战士在长津湖,在冰天雪地的朝鲜,啃着土豆,吃着炒面(干面粉),能吃上一口热乎的白面馒头就是最开心的。
美国军队在感恩节吃着烤火鸡大餐,各种牛排烤肉蔬菜点心一应俱全,平时还有可乐快乐水冰淇淋巧克力随便吃。(看的人都饿了)。这是当时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巨大差距。
如果我们的战士能够吃饱穿暖那该多好。
现在我们解放军战士人民子弟兵不愁吃穿了。蔬菜水果肉蛋奶一应俱全,野战炊事班还能红烧肉炒个糖色(误)。
我们现在在悠闲吃饱穿暖,享受火锅烧烤麻辣烫串串,那是无数先烈奉献牺牲换来的。我们永远感谢他们付出。生存与发展本来就是一种奢侈,而身处这种奢侈之中的人浑然不觉。
刚刚看完电影,顶着强烈的困意来写答案
万里赌气式地拉开火车门,雄伟长城猛然出现在众人面前,诗意与浪漫直戳我心。除了美以外,长城在这里的出现有几层作用与意义,首先,长城作为意象符号,代表着防御与保卫,防御敌人入侵,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长城的出现与第九兵团的出征意义遥相呼应——保家卫国,用血肉铸成 “长城” 保护身后的祖国与人民。其次,长城的出现帮助新兵万里完成初次成长。“为什么要来参军,来打仗”是一直围绕在万里心头的问题,长城给了他一个答案,抗美援朝是为了保护我们脚下的土地,保护这方我们热爱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不希望它久经摧残的身躯再次沾染炮火,不希望敌人再次践踏它一丝一毫。最后,万里与长城的组合,让我想到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的精魂化在每一位战士身上,“要致力国家中兴,其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万里长城永不倒。”
小山的名字很普通,普通到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他正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的缩影。战场上的他甚至没有机会开枪杀敌, 但站在战场上的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直到影片结尾,观众都不知道他的挂饰的含义,这一点非常真实,许多战士生命的精彩与细节被战争剥削到只剩下了姓名与年龄。
万里的眼里,子弹代表着长大,成为真正的男人,成为战场上的英雄,不会再被哥哥瞧不起。因此,万里数次向雷公讨要子弹,男孩急于证明自己,急于成为大人。
雷公的眼里,子弹代表着战争,代表着无情的杀戮与生命的脆弱。因此,雷公次次打诨是在保护万里,让他再晚一点意识到战争的残酷。
先写这些,早上起来想到再写。
继续来写
全文中有两次提及开枪,每一次都富有深意。
“永远不要把你的枪口对准你的战友”
这是作为连长也作为亲哥的伍千里对万里的叮嘱,久经沙场的千里目睹过无数战友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与枪口之下,自己却无法施救,这种无力感是千里厌恶的。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战友,战友就是亲人,不要做出任何可能伤害他们的事情。
“有些枪可以开,有些枪可以选择不开”
千里阻止万里开枪杀死美军指挥官,进行到这里,电影的主题一下子完成了升华。看得出电影主创们在认真反思战争,反思战争的意义。又回到之前我所提及的,一直困扰着万里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打仗?” 打仗的意义并不在于杀戮,不在于在上杀掉多少位敌人,不是为了将士兵变为无情的杀人机器。而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祖国、家园,保卫祖国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树立国家威严,不允许敌人肆意践踏。
我们这一代人何其幸运
——————————————————————
1. 吴京所在的部队第七穿插连,这种具备小股,机动灵活,装备多为轻武器,人员训练有素,执行敌后穿插等非常规任务的特殊部队,其实已经具备了一些现代【特种部队】【侦察部队】的雏形了,这个也非常复合吴京,林超贤对特种部队体裁的青睐。
2. 第一场解救兄弟部队的突袭战,打的很有章法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战术流程】:
借助地形,暗夜埋伏隐蔽接近,机枪手(狙击手)占领高地,提供后续火力支援 + 战场态势感知→全体人员就位后,同步进攻节奏(有利于在单位时间内,倾泻更密集火力)→再用迫击炮,尽可能多的摧毁敌方重火力设施→前排队员依靠手榴弹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打乱敌方火力部署→最后再是突击队员强攻
整套流程下来,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行云流水,虽然开打第一波攻势后,就陷入了混乱,不过前期的准备还是很充足,达到了奇袭扰敌的作用。
3. 不同于抗战时期的 “小米加步枪” 火力不足的艰苦印象,整场突袭战的前期阶段,迫击炮开局拔火力点,手榴弹开路,机枪手远距离火力支援,突击尖兵火力全开,打的可谓是非常“富裕”,李云龙见了都要直流口水,所谓一切恐惧都来源于火力不足,【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给老子炸】
4. 虽然美军突然遭遇突袭,开始被打乱阵脚,但是立马凭借有素的训练,更加强大的火力,立马展开有效的反击,让我军在中后期也陷入了苦战,【反派智商,实力在线】这点真的难能可贵!
5. 一般在远处提供火力支援的机枪手(狙击手)的目前优先级:敌方狙击手(防止自己被灭)>敌方通讯兵(防止对方呼叫增援)>敌方重火力点(为我方队员攻坚扫清障碍)>敌方指挥官
这也是为什么远处的机枪手,给到的镜头都是在冲着敌方机枪手打
6. 雷公在高地伏击美军增援的时候,为了把美军引上来,进入自己的火力埋伏中有一个细节:下令后撤的时候,一部分士兵扭头后撤,另一部分士兵趴在原地继续进攻,不是他们不听命令,而是交替掩护撤退的标准化流程。A 部分士兵撤退的时候,B 部分持续火力输出,待 A 部分撤退到指定掩体位置后,开始提供火力输出,B 部分士兵后撤,如此交替后撤。优点就是在撤退途中可以保持持续不间断的火力输出,不至于大家一窝蜂都跑,被动挨打。这个 AB 部分,可以是两个班组,这可是班组里的单个士兵,都是这个撤退原理。足以可见我军士兵的战术素养。
7. 每次我军神枪手在远处狙击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给食指哈气暖和一下,为了就是在狙击枪开枪时手指不僵硬,能够均匀的在扳机上施加压力,避免因为冻僵猛扣扳机造成枪口抖动,影响精度。但是他打轻机枪前也有这种动作,其实影响不大哈,这个动作只对狙击枪这种有精度要求的枪有用,可能是因为他神射手的定位,遗留下来的习惯哈。
8. 其中两场遭遇美军空袭的场景,真的看的人牙根痒痒!也体现出【制空权】的重要性!铁骨铮铮的汉子啊,在地面上面对几倍的敌人都不会害怕,即使装备落后,但也不至于有代差,但是面对空袭,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点点都没有,铁骨铮铮的硬汉啊,唯一能做的就是逃,装死。这段看的太委屈太憋屈了。
然而现代战争仅仅光有了战斗机也远远不够,1991 年的伊拉克就是很好的例子,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先是摧毁了伊拉克的雷达站,通讯,防空等重要设施,让伊拉克失去【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俗称聋瞎,即使你有千万架战斗机,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一样都是活靶子。
打击优先级;雷达,通讯,防防空→空军机场,战机→防空部队→彻底建立【制空权】→建立伊拉克领空的禁飞区→飞的慢不灵活空中活靶子的轰炸机就可以悠哉悠哉的出马→轰炸重要军事设置,装甲部队→地面部队就可以悠哉悠哉的进城
9. 所以现代战争的【制空权】绝不是简单的比谁家战斗机多,而看的是一整套体系作战,包含:战场态势感知,通讯指挥,抗干扰,防空体系,战斗机水平等一系列作战单元的综合体。
10. 但是相比较于第一场解救友军的突袭,最后一场针对北极熊团的大决战,就显得没那么有章法了,可能是为了大场面的调度 + 画面呈现,牺牲了一些真实性,有点可惜
从影片来看,北极熊团驻地是一个山谷,伏击队员在高地,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伏击场地,也应该保持第一场战斗的【战术流程】:
借助地形,暗夜埋伏隐蔽接近,机枪手(狙击手)占领高地,提供后续火力支援 + 战场态势感知→全体人员就位后,同步进攻节奏(有利于在单位时间内,倾泻更密集火力)→再用迫击炮,尽可能多的摧毁地方重火力设施→前排队员依靠手榴弹杀伤地方有生力量,打乱敌方火力部署→最后再是突击队员强攻
可惜最终的呈现却是:信号弹冲锋号→队员密集的冲锋(这个真的跟不可取,人员太密集了,一枚炮弹,一梭子子弹就会损失惨重)→我军已经和敌人短兵相接了,这个时候才发射迫击炮(也很不可取,敌我纠缠在一起,再用迫击炮误伤的概率太大了)
11. 人物塑造方面,易烊千玺这个角色塑造的真的很好,承担了全局最大的人物心理的成长,从一个倔强任性的 “gai 溜子”→最终经历战斗经历死亡,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战士,完成了蜕变,最后雷公牺牲的时候,光靠一动不动的眼神,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战士。这个演员,大有可为!
12. 从 “杀几个美国人人能当英雄” 到“你让我开枪吧,还剩 8 个人就凑够 20 个了”再到“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振聋发聩,有点中国武术哲学的味道,侵略者这辈子都不可能理解)”
13. 关于土豆,开始他们行军的时候在讨论,口粮的配发只能满足一天一个土豆,我心里还在想,这哪里够啊,而且冰天雪地也没法煮熟,最糟糕的情况可能就是带着皮生吃吧,我自以为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是当他们从口袋里掏出来已经发霉变黑,变绿(感谢评论区指正,应该不是土豆发霉)的土豆,还是破防了,还是被击穿底线了。平时生活里食物发霉一点都要皱褶眉头,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他们对比如获至宝 真的破防了
和平时期,最糟糕的情况,在战争年代却是生命的希望
想到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的战士受伤,没有药品,伤口已经溃烂发脓已经有了生命危险,这个时候炎热的天气下,伤口生了蛆,医疗兵却如获至宝,把蛆收集起来,分给各种伤员,放在伤口上,因为蛆会以溃烂的组织为食,起到一定消炎作用。
【和平时期,最糟糕的情况,在战争年代却是生命的希望】
14. 关于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我们看过太多好莱坞大片一阵爆炸过后,主角从一团火光中潇洒的走出来。可是现实是火光过后,主角再也走不出来了
15. 战争不是《使命召唤》爽快的全程突突突,更多的时候是埋伏,是等待漫长的等待,是无线电静默,是待命,是一等就是几天几夜的待命。军令如山,没有命令调动就是等待,哪怕是在冰天雪地。
曾经玩过一个游戏《武装突袭》,其实比起游戏,它更像是 “战争模拟器”。有一个关卡,我操纵一个士兵,随队出发执行任务,从基地出发,整队,转飞机,转卡车,一路奔波,期间没有开一枪,终于来到战场,下车准备执行任务,突然“砰” 一声,扮演的士兵应声倒地,本局结束。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不知道谁打的,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千里迢迢跑到战场,一枪没开,被敌人击毙。这才是战争的真实样子。fu*king war
16. 最后一幕,看到志愿军战士牺牲在冰天雪地,还是战斗姿势,真的泣不成声,彻底绷不住了,即使早就知道会出现这一幕,可还是看一次难过一次
想到《那年那兔那些事》里同样的场景
“连眼泪也会冻住的”
————————————————————————
我们这一代是看着好莱坞大片成长的,《拯救大兵瑞恩》里的义无反顾,《独立日》里的英勇就义,被 “洗脑” 时间久了仿佛这些歌颂美好品质的词汇,只能出现在好莱坞的重工业大片里,只能属于美国
小学的时候心里就在羡慕美国的第四代战斗力 f22,羡慕美军的特种部队,就连在小学同学录上 “你的梦想” 这一栏,我给每个人的留言都是“拥有中国自己的第四代战斗机”
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个能成为现实,直到那一年歼 20 的照片横空出世,直到拥有了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几乎是同时,拥有了《战狼 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流浪地球》《长津湖》
【我们这一代人,何其幸运】
(电影散场后,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久久泣不成声,同样泣不成声的还有我)
点赞笔芯❤️转载著名出处噢
1. 关于为什么要打这一仗
1950 年,立国之初,百废待兴,本就是艰难的时刻,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电影里面有一个镜头显然是答案:我国边境安东摇着渔船的渔民被头顶的轰鸣声弄得不知所措, 下一秒从天而降的几十上百个美军炮弹投进水里, 渔民可能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就已经葬身火海。
唇亡齿寒。若朝鲜战败,必将威胁我国安定。用毛主席的话说:“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我相信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明白,必须打,必须狠狠地打,从战斗成果到战斗精神都必须让他们服。打赢了,从此才不会有人敢打着擦边球欺负我们,打赢了,才有安宁日子过。
2. 所有人的儿子都可以上战场
为了守住新中国,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为了后代过得真正自由。
一声令下,几十万百姓的儿子都上了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万众齐心,这场仗,我们有必胜的决心。
伍十里是江边渔民,世代在水上漂泊。他的三个儿子本可以在江边无忧无虑快活一生,却全部上了战场,大儿子伍百里牺牲于淮海战役,二儿子伍千里作为第九兵团七连连长,在送大哥骨灰回家乡的时候,父亲最小的儿子伍万里一路跟随着哥哥去到了朝鲜的战场。
有勇气上战场的原因好像很简单,在水上漂了这祖祖辈辈,好不容易在新中国成立后分了地,所以要守住国家分的地。
微博有个博主叫孔鲤, 关于这一点做了详细的解释,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写得很详细。对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做了细致的介绍。
作为教员的儿子,毛岸英怎样都可以有更好的人生,却追随着志愿军去到了前线,在一场轰炸中尸骨无存,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28 岁,以小刘秘书的身份,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地方。
农民的儿子,领导人的儿子,是电影里强烈对比之一。
3. 关于志愿军的信仰
你相信自己被爱着吗?曾经有一群人,未曾见过你,就已为你倾尽一生,为了让你在阳光下享受和平,所以甘愿战死在冰天雪地。
电影里的美国大兵在作战艰难的时候向上帝祷告:“上帝保佑我们能平安回家。”
而志愿军的信仰是,等我们打赢这一仗, 我们的后代就不用打仗了, 怀着这样的信念, 战必胜。
哪怕后方还有妻儿子女,还有分别时无声告别的父母,上了战场,便将生死置之度外,用第九兵团在世志愿军的话说:“为国家而死,死就死了。”
从古至今, 中国人总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就如那句话所说: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
4. 电影里的大雪山谷
电影里关于冰天雪地的刻画让我第一次意识到那年冬天有多冷, 比我听说过的, 历史书上看到过的, 还要艰苦万倍。
为了躲避敌机的侦查,志愿军把自己埋进雪里丝毫不动。大雪漫天, 山谷空旷, 雪里面却匍匐着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为了等待战机,他们隐蔽在山谷里,帽子上落了厚厚的雪,用来充饥的土豆已经硬到可以把牙齿崩掉,而美军,正在过感恩节,吃着火鸡烤肉。
太冷了。只能以互相踹一脚这样的行为来提醒对方不要睡,睡了就怕醒不过来了。
5. 战争里的兄弟情
首先是伍千里和伍万里,哥哥没拦住想上战场的弟弟,上战场前请求雷爹教万里怎么活下去,在发现弟弟上了战场以后拼尽全力保护。有一场炸坦克的戏,哥哥立刻转身抱住弟弟,将自己作为保护弟弟伍万里的后盾。
万里看到哥哥被围攻的时候立刻冲出门但是无奈被敌人打退。
伍万里作为队里最新的兵,得到雷爹的照顾分了一个土豆,一边吃一边非要递一半给哥哥,他们已经很多天没有吃饱饭了,伍万里在战场上最挂念的一是敌人,第二就是自己的哥哥,千里吃了一口又递给万里,万里接着吃完一口又递给哥哥,一定要看哥哥吃下去才罢休。
伍万里每一次流泪,都有哥哥轻轻拍拍他的头,揉揉他的头发,无论是张小山的死,还是万里不服从命令追上战场的时候,打完仗后哥哥问你为什么要跟过来?万里说因为你是我哥呀。最终哥哥也无奈又宠溺地摸摸弟弟的头。
在千里嘴里得知大哥伍百里牺牲的惨烈状况的时候,伍万里说:哥,让我也跟着你冲吧。这样万一我死了(也还有你在我身边), 这场戏真的太动人了。所以这次开始万里就一直跟在千里身边。
雷爹弥留的时候, 梅生一边哭一边帮他把鞋带系好。
随便写写,三刷去了,看完补充。
刚看完电影《长津湖》内心十分激动,真的很难平静,感觉一定要写点什么。
我的祖辈曾经是一名抗美援朝战士。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他就和伍万里一模一样的年纪,少不更事,一腔热血。
1950 年还剩下最后几天,51 年的元旦就要到来了。
在四川偏南的一个小村子里,正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刚刚解放一周年,农民们分了地,打下了粮食,黄澄澄的粮食,堆满了阁楼。真没有想过有这么多,以至于事先准备的木桶根本不够装,赶紧多编点箩筐,一层一层摞起来,这是一座山,幸福生活这就开了头。
我家的祖辈,这个时候,还是个长着青虚虚胡子的毛头小伙子,背着手,乐呵呵,每天要上阁楼看看,这些属于自己的粮食。
他是个孤儿,五岁多的时候,父母接连因病离世,没有人照料。
正好有个同族的堂伯公,船老大,膝下无子,收养了他,还送他到私塾识字打算盘,以后可以跟着跑船做生意。
好日子过了 6 年,没想到堂伯公在外码头和人起纠纷,被人一刀捅死,拉回来的是一副棺椁。
伯娘再嫁,他又成了孤儿。
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没人要了。
从此自己一个人生活,到地主家打短工,帮着种粮食收割粮食,农闲时节就自己挑着担子去城里卖茶叶,再进点针头线脑回来卖。
一直到 49 年底,解放军来了,贫苦人翻身了,他是阶级成分好的不能再好的哪种,贫雇农。
给他分了地主家的一间厢房,3 亩地,2 条棉被,一口铁锅。
50 年的 12 月份,第九兵团正在长津湖地区和美国鬼子作战。冰天雪地,缺衣少食,咬一口冰土豆,牙都给蹦出来。他们握紧步枪,静静地埋伏在雪地里,而当时的室外温度在零下 40°。
四川农村,对于新历新年没什么概念,这个冬天正在出工修水渠,准备来年的春忙。
县武装部的同志来了,带来了一个紧急命令,动员青壮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去打美国人,保家卫国。
农委会的人说:“大家都考虑考虑。我们虽然分了地,过上了好日子,可是美国鬼子不同意,要破坏我们的革命成果,他们打进来了,我们还得回去过苦日子。”
这是很为难的事情。自己有房子了,有地了,有自己吃不完的粮食,甚至有家当和棉被。凭着自己的头脑和能力,年轻吃得苦,将来的生活一定会很好。
但是,这样的生活是不是靠得住?他年轻的人生充满了波折,沧桑的遭遇早已超出了许多人。
拥有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没有解放军打倒地主,推翻旧社会,哪来的房子?哪来的粮食?
如果自己这样的孤人都不去,那么谁还愿意去?
保卫胜利果实,打败美帝国主义。下决心舍弃一切,要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拼尽全力。
所以当我看到电影里的长城时,我愣住了。
巍峨壮丽,江山如画。
长城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是抵御外敌的坚强战线,是共和国卫士的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我们的长城。
那一瞬间,不由得热泪盈眶。
我的祖辈,一个乡下的农民,从出生到成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长这么大,只拿过毛笔和锄头,看见过步枪,但是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人,永远是一副憨厚的微笑,对待残酷现实的可以默默忍受。
苦日子过多久都可以忍耐,但是一旦有了希望,就再也放不下了。
一个土农民终于决定放下了锄头,和五千里、伍万里一样,坐着闷罐火车,一路北上,跨过鸭绿江,拿起步枪迫击炮,要和最强大的敌人来个你死我活的斗争。
说到迫击炮手。
电影《长津湖》里面的雷爹是一个迫击炮手,这真是太贴合现实了,因为我的祖辈当年也有一个这样的班长,他就像伍万里一样一当兵就被枪炮班长看中,因为能写几个字打得一手好算盘,会打算盘,就会计算弹道,懂得抛物线原理。
我家的祖辈在老班长的指导下,学得一手好技术,找准位置专打敌人的机枪阵地。
老班长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是他的好师傅,随时随地三米以内跟着,不能有半点闪失。
一直到有一次过封锁线。
那一次要提前埋伏,凌晨发起攻击。到达预定埋伏地点需要经过一个敌人的封锁沟。
封锁沟是美军想出的一个办法。在主峰阵地前沿草木繁盛容易隐蔽之处构筑一个贯深战壕,用侧翼机枪无规律射击,封锁战壕,防止我军趁夜潜伏进来。
那个时候,敌人虽说是有两挺机枪,但是因为值夜班很累,实际上只有一挺机枪值班,正副机枪手轮流射击。这就可以算敌人的换弹夹间隙,利用这个间歇时间突进。
前期侦察兵已经基本摸清了状况,行动开始后,就出现了意外。前面的突进很正常,敌人也没有发现什么。没想到,就在老班长通过战壕的时候,敌人突然发射了一发迫击炮弹,正好打中老班长,一下子就将老班长撕碎了。
有些朋友看国产电视剧看多了,对于武器的威力常常缺乏正确认识,看着迫击炮弹不大,以为没什么威力。电视剧里,迫击炮弹也就是掀起不大的尘土,躲一下就没事了。而实际上,我的祖辈眼睁睁看着老班长一下子人就没了。这个人没了到什么程度?就在旁边一颗小松树上有一块皮,一绺布条。
他内心无比悲痛,自己在部队最熟悉最尊敬的人被敌人杀死,什么都没有留下。内心的愤怒达到顶点,一点要消灭敌人,为老班长报仇。这就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不胜利绝不罢休。不打倒美帝国主义,绝不回家。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长津湖》这部电影真实地再现了这段历史,剧中有多处迫击炮射击的镜头,里面表现的炮弹威力相当写实,是我看见过最真实的战斗场景。
这个国庆节,值得一看。
每一帧都印象深刻!可以说三小时的影片,没有一个镜头让人觉得拉跨和出戏的!即使抛开民族立场《长津湖》依旧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个人认为要比《金刚川》好了不止一个段位。
从影片开头伍千里抱着兄长的骨灰归乡一个头重重磕在船板上,主人公泪水打湿了船板,我就红了眼睛。之后几度哽咽,几度落泪,看完以后嗓子就变得又疼又肿……
我说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房子」
有一个贯穿影片的 “线” 就是伍千里从头到尾一直再提的“盖房子”,伍家祖辈都是居住在船上的渔民,千里一心想就想在老家盖一座气派的宅院,让乡亲们刮目相看。可见一个房子,一个家,就是中国人骨子里最质朴的情感归宿。几十万老百姓的儿子说上战场就上战场,是因为毛主席赶跑了土豪劣绅,给人民分土地,让人民有饭吃。
为了不让下一代人打仗,为了不让下一代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这就是支撑他们战斗的质朴信念。
之前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问为什么美国军人那么容易战后创伤,需要心理治疗。而解放军却不需要。那是因为我们的军队始终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
「万里长城」
还有一场戏,是新兵万里的新兵仪式上,因为连长千里取消了他的配枪仪式,万里打开火车门要跳车,然后七连的战士们去拉他,光照进昏暗的车厢,万里和战友们都被火车外祖国万里长城在晚霞映衬下的绝美景色惊呆了,这个镜头也让我印象颇为深刻。我们的先辈跨过鸭绿江去战斗,不就是为了守护这祖国的大好河山吗?不就是为了能让下一代不再打仗,能够安居乐业吗?
「名册」
七连长伍千里有一个记录所有七连战士的红色笔记本,上面按照入伍时间记录了每位战士的姓名,籍贯,出生日期,牺牲地。已经阵亡的战友就用红框框起来,影片曾几次给到这个名册镜头。
直到雷公开着车把美军的标识弹拉进地方阵地被美军导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当千里再次掏出名册,当看到 “雷雎生” 的大名时,整个影片在伍千里泣不成声的痛哭中,达到了情绪的顶点。我也是在这一刻,终于绷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
还有石头滩上的那场戏,志愿军战士在行军途中怕被路过侦查的美军飞机看到,一个个跟死人一起一动不动躺在石头堆上。被美军飞行员当作赌钱的靶子肆意轰炸取乐……
我恨呐!我感到屈辱极了!抗美援朝中,我们有多少志愿军战士是像这样,还没有来得及在现场上与敌人正面交锋,就白白牺牲了。真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几架飞机,对志愿军战士来说就是肆意收割生命的死神。想想即使在七十年后的今天,那些电影里曾出现的美国舰队,依然能够威胁着我们,阻止我们完成统一大业,是何其屈辱……
还有给七连战士抛送棉衣时,女战士从自己脖子上解下来的红围巾,还有比万里小两个月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小战士张小山的长生锁,还有被冻成冰雕依旧坚毅的志愿军战士的脸庞……
太多太多的细节让人动容……
最后再说一个不那么沉重的,就是直到我走出电影院,我才回过味儿来,饰演彭老总的居然是我在《炊事班》里最爱的腹黑笑匠老周…… 我属实惊呆了!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把这部优秀的影片推荐给身边更多的人,特别是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透过这部有血有肉的优秀作品去感受历史的沉重,不要忘记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
——————————————
翻了翻爷爷以前的东西,才发现爷爷也是炮兵连的,和雷公一样是炮兵排长。可惜再也不可能听到爷爷讲的故事了……
第二次战役胜利保障(长津湖)是后勤,电影《长津湖》一笔带过。
1950 年 11 月 24 日~12 月 24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解决反击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 作战对后勤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 于 11 月 24 日集中 22 万余人的兵力, 在朝鲜清川江以南地区发动了所谓 “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的总攻势, 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志愿军决定采取 “诱敌深入、寻机歼敌” 的方针, 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进行第二次战役。11 月 25 日, 在西线以 6 个军的兵力, 突然发起反攻, 迫使 “联合国军” 撤至 38° 线。11 月 27 日, 在东线以 3 个军的兵力对长津湖地区美军发起进攻。美军付出重大伤亡后, 于 12 月 24 日仓皇从海上逃窜。这次战役歼灭 “联合国军”3.6 万余人, 其中美军 2.4 万余人; 缴获与击毁各种炮 1 000 余门、汽车 3 000 余辆、坦克与装甲车 200 余辆, 缴获飞机 6 架。并将战线推至 38° 线附近地区, 粉碎了“联合国” 军迅速占领朝鲜北部的企图, 扭转了朝鲜战局。参加这次战役的志愿军后勤机关、部队、分队有 4 个分部、9 个大站、3 个汽车团、17 个医院(分院、医疗所)。
后勤部署
11 月 8 日, 第 1 分部由前川进至球场, 负责球场经德川、成川至三登, 球场至顺川一带的第 38 军、第 40 军、第 66 军的后勤保障; 第 2 分部驻临江, 前指进至三浦里, 负责长津、下碣隅里一线的第 9 兵团及第 26 军、第 27 军的后勤保障; 第 3 分部由朔州进至龟城, 负责泰川、安州、永柔方向的第 50 军、第 39 军、第 40 军及炮兵的后勤保障; 第 4 分部驻仲岩里, 负责平南镇、柳潭里一线第 20 军的后勤保障。第二次战役打响后, 由于部队进展迅速, 12 月初, 又调整了后勤部署。第 1 分部带 1 个大站、2 个医院进至顺川, 负责顺川以南及以东部队的后勤保障和开山挖洞囤积粮弹的任务; 留 1 个大站、1 个医院在球场, 负责物资和伤员转运。第 2 分部带 1 个大站、1 个医院到下碣隅里, 负责咸兴以南和以东部队的后勤保障; 留部分人员在临江负责看管和装运物资; 1 个大站、1 个医院配置在云松洞至下碣隅里之间, 负责物资装卸、接转和后送伤员任务。第 3 分部带 1 个大站、1 个医院进至永柔地区, 负责永柔以南的后勤保障; 在大馆洞、宣川、定州至永柔一线留 1 个大站、1 个医院, 负责物资和伤员转运任务; 由安东大站派 1 个分站、1 个医疗所驻白马, 灌水大站派 1 个分站、1 个医疗所驻朔州, 负责物资和伤员转运任务。第 4 分部带 1 个大站、2 个医院随部队进至高原, 负责高原以南部队的后勤保障; 留 1 个大站、1 个医院配置在咸兴至高原一线, 负责物资和伤员转运任务; 辑安办事处负责第 1、第 2、第 4 分部的物资分配和接转任务; 并在江界、前川设站, 督促粮弹的运输。
①伴随保障。
第 38 军后勤部组成前后两个梯队。前梯队以后勤机关部分人员、1 个兵站、2 个医疗所、2 个战勤连、1 个警卫班和文工团部分人员组成, 随军指挥所行动, 进行伴随保障; 后梯队由后勤机关部分人员、1 个兵站、2 个医疗所、1 个战勤连、1 个汽车连、1 个通信班和文工团部分人员组成, 尾随部队, 支援前梯队。
②利用缴获。
西线第 38 军在战斗中, 缴获火炮 479 门、枪支 4 273 支 (挺)、汽车 1 504 辆和大量物资器材。利用这些缴获物资不仅补充了部队武器、弹药和给养的需要, 而且上交了许多物资。如第 114 师利用缴获的美式轻武器更换了自己的旧装备, 弹药补充到 1 个基数, 粮食 4~6 日份。东线第 27 军在战斗结束后, 收集了大量物资、器材和武器装备, 缴获汽车近 200 辆, 除补齐全军弹药 2 个基数、给养 5 日份外, 还上交给第 2 分部许多物资。
③就地借粮。
**为了解决粮食困难, 12 月 2 日, 在平壤以东、以南、38° 线地区借粮 2 万吨; 在咸兴、五老里永兴地区借粮 1 万吨。12 月 22 日, 志愿军颁布《关于借粮规定》, 按要求各军、师、团都成立了借粮工作队, 在信川、载宁、沙里院等地区借粮 1 万吨, 瑞兴、新溪、伊川、铁原、金化地区借粮 6 000 吨, 永兴、咸兴地区借粮 1 万吨。第 42 军一个师在汉江南龙头附近筹粮 500 多吨。
**
卫勤保障
** 这次战役志愿军共伤亡 66 700 余人, 减员率为 16.7%。志愿军有 25 个医院分院 (所) 参加医疗救护工作, 形成西、中、东 3 条医疗后送线。西线的 8 个分院配置在温井、碧潼以西地区, 负责第 39、第 40 军和炮兵的伤员抢救任务。中线 6 个分院配置在熙川、辑安地区, 负责第 42、第 38 军的医疗救护任务。东线的 11 个分院配置在临江、三浦里、德实里地区, 负责第 9 兵团的医疗救护任务。各医院除按梯次配置外, 在战役前还给各军加强了一个分院, 受分部和军双重领导。战役结束前, 医院前移至肃川、龙源里、宁远等地, 负责收转第 50、第 38、第 42 军等部队的伤员。东线的伤员救护由第 2 分部的 3 个医院 (11 个所) 负责。第 19、第 21 野战医院为前沿医院, 紧随第 9 兵团各军行动, 并以第 7 陆军医院 2 个所为中转站。战役结束后, 第 9 兵团因冻伤较多, 在咸南地区休整, 第 2 分部的医院就近收容该兵团伤病员。**
运输保障
这次战役, 汽车部队改变第一次战役先跑群车、后跑单车的做法, 采取班组行车、干部带车的方法, 从而减少了事故, 提高了运输效率。12 月 2 日, 按总后勤部提出的 “分段包运制”, 将每条兵站线分成若干段, 每段固定驾驶员, 使其熟悉道路情况, 便于防空隐蔽。如第 2 分部从临江至五老里, 全长 450 公里, 分成 3 段, 分段包运。临江至三浦里, 原来往返一次需要 3 天, 实行分段包运后, 当天即可往返。12 月 19 日, 后勤前方指挥所决定沿兵站线设油库, 由随车带油桶改为途中到油库凭证加油; 改长途直达运输为分段转运和多线运输; 各大站、医院用正式番号, 不用代号, 以便运输部队及时联络等,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运输保障的效率。
资料引自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资料选编 · 抗美援朝时期》
另
美国人长津湖战役资料狠有趣,警告全英文多图无翻译。(我不敢不想不能翻译),可以对照电影加深对历史的进一步思考。
借着回答推荐电视剧《功勋》,第一个单元讲述的是共和国功勋李延年,抗美援朝的故事。
看了一些回答,外加我在评论区上窜下跳的点赞评论,决定自己胡言乱语答一番。
这部电影回答人数多了就说,啊水军来了烂片快逃,回答人数少了,就说就这热度就这几个回答,看来是烂片无疑了,夸的回答都扣上粉丝和赚钱的帽子。有的说是政治任务看看就行,有的说是资本圈钱喂屎来了。
反正作为普通观众,看电影前半段恨不得有把枪我也扛枪上战场,看到最后一直在心里问候丑国佬,特么的让你来打不死你。
作为普普通通的观众,眼界有限,感觉电影非常非常精彩,比如说特效啊,故事情节啊,笑点泪点啊,不知道咋写,只能干巴巴地说电影好看,反正我认为又一部带着票房的的庞然大物般的电影来了。
实在不知道咋写,文笔有限又想为电影摇旗呐喊一番,就随便写一些我关注的点。
电影第一幕就是八一制片厂,但我忘了是不是这张图。
1.“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 这是胡军演的雷爹一句台词,看到这一句话立马想到前段时间直播中韩交接抗美援朝志愿军遗体遗物。
2. 一位老大爷在路上刷那种地上剪头路标的白漆,丑军的战斗机就在头上盘旋,扔炸弹,路被炸毁了,我心想丑国他怎么敢,又一想那时候刚建国,新生活刚要开始就有人来搞破,特娘的丑军都在头上撒尿了还不打?还提到北有狼南边台湾又虎视眈眈,那种咱们志愿军要立马上战场的急迫感就来了,还有一段因为没有制空权,咱们志愿军躺在戈壁滩上装死尸,让敌军任意扫射,看得那叫一个憋屈,还有炸火车那段。
3. 丑军自称自己是训练有素士兵,又不是农民,这一仗志在必得,呵,俺们志愿军是农民,打的你满地找牙。
4. 电影里有一些台词还挺注意,比如 “自学” 说是 “自习”,“公里” 说是“华里”。
5. 电影特效这一块非常非常好,imax 厅很过瘾,有一段拍的长城可好看了,直面体现志愿军就是为了保家卫国保护身后这一片土地上了战场的。那些打仗的画面拍得又惨又美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红色标识弹,还有夜晚打出一个不知道什么的弹照亮夜空,那个弹拖着长尾巴一直亮敌军在亮光下前进,还有在炸弹在雪地上炸开,满屏的白色的雪和黑色土地,瞬间想到奥利奥碎。
6. 伍万里他哥说等战争结束给他娶媳妇,他一傻笑,村里傻小子的形象就立起来了,还有他参军的理由,简直是证明这部影片屁股没有歪。
7. 电影里出现了毛岸英,他一出现我反而有那种历史人物夹带感,就知道是顺便出来一下颂扬一番,但是直到他牺牲,电影都隐忍而克制,是真的忍不住哭了,原来毛岸英于 50 年 11 月 25 日牺牲在大榆洞,而长津湖战役在两天后打起,原来他隐姓埋名,被大家称呼刘秘书,还有教员,凡是有教员的地方都烟雾缭绕的,都懂。
8. 还有一个,长津湖战役前夕,丑国佬在庆祝圣诞节,他们张灯结彩喝牛奶吃烤肉,装牛奶的杯子从桌子上拿起,杯壁留下的牛奶在桌子上瞬间冻成冰,而我们的志愿军在啃冻得能硌掉牙的小土豆,志愿军都是从胸口拿出小土豆啃,后面才看出来是因为要把土豆放在胸口暖一暖,好啃些。
9. 伍万里找他哥要枪的时候他在抠脚。
10. 电影结束后还有一个观众说感受环节,有一个女生说她在上午还在关注孟晚舟女士归国的新闻,下午看这部电影就非常有感触。另一个女生说她去年备考公务员,对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有些了解,她现在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她一定好好为民服务。还有一位老大哥,他说他是陪老婆来看的,絮絮叨叨说了好多,说看之前喝了奶茶,再加上年纪大了不能憋尿,但是电影非常精彩他就一直憋尿。
11. 山东老乡务必去看看,出现了沂蒙山小调,非常出彩。
电影还有其他好多好多精彩的点精彩的画面,我上面写的好多都是镜头一闪而过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笑点也有很多,都是出其不意的笑点,就不写了,有机会自己去看。
精彩的电影,忍不住在其他回答的评论区上窜下跳,恨不得摇旗呐喊电影好看,大家去看看,不好看的电影都懒得搭理,比如峰爆,五个字送给它
![](data:image/svg+xml;utf8,)
(文笔有限,见谅见谅,杠就是你对)
报数。
我就印象深刻了。
——————
忽然让我发现这是七连。
这是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
这是我大学时候看了无数遍的《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
看完以后我忽然知道《士兵突击》为什么钢七连要把不抛弃不放弃挂在嘴上,整个连一股不屈不挠的意志。
忽然明白为什么钢七连第 5000 名士兵马小帅,在演习中毅然拉响烟雾大喊:” 别以为我来钢七连没几天,身上就长不出钢七连的骨头来!”
传承,这就是精神和信念。这是每一个钢七连的战士传下来的精神和信念。
列兵许三多,钢七连有四千九百五十六人,其中一千一百零四人,为国捐躯!
列兵许三多,钢七连建连至今五十七年,番号几经改变,一共有四千九百五十六人,成为钢七连的一员。
列兵许三多,你必须记住,你是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名钢七连的士兵!
列兵许三多,有的连因为某位战斗英雄而骄傲,有的连因为出了将军而骄傲,钢七连的骄傲是军人中最神圣的一种!钢七连因为上百次战役中战死沙场的英烈而骄傲!
列兵许三多,钢七连的士兵必须记住那些在五十七年连史中牺牲的前辈,你也应该用最有力的方式,要求钢七连的任何一员记住我们的先辈!
列兵许三多,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在这三个平均年龄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重建钢七连!从此后钢七连就永远和他们的烈士活在一起了!
列兵许三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活在烈士的希望与荣誉之间的!
列兵许三多,我们是记载着前辈功绩的年轻部队,我们也是战斗的部队!
列兵许三多,下面跟我们一起朗诵钢七连的连歌。最早会唱这首歌的人已经在一次阵地战中全部阵亡,我们从血与火中间只找到歌词的手抄本,但是我们希望,你能够听到四千九百五十六个兵吼出的歌声!——
一声霹雳一把剑,
一群猛虎钢七连;
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铁血卫国保家园。
杀声吓破敌人胆,
百战百胜美名传。
攻必克,守必坚,
踏敌尸骨唱凯旋。
—————-
看某人回答给我看笑了(高晓松既视感)
我还没看,不代表支持或反对,先就这篇回答的不懂装懂吐槽几句:集束手雷跟集束炸弹不一样,前者是靠把坦克手震死 / 晕来达到目的的,车还没坏透,你懂?三三制谁嘴上说起来都很简单,那志愿军靠啥独步天下?所以不是拍不出来,而是演员(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训练不出来那种效果——即使是照本宣科。今天已经实现机械化了,可是要训练出那种轻步兵的 “跑位” 能力至少也要 6 个月(其他专业干脆放弃不练了)。主创团队如果牛批的话可以试试这么操作——结果是观众在荧屏上一眼望去看不到几个人。
然后就成了恐怖大片。
什么时候把美军那种恐惧心理拍出来,
就对了。
不涉及剧透。
从第一幕开始,我就被击中了。
伍千里带着百里的骨灰回家,还带走了万里。
我外公出生在战火中的中国。他的父亲和兄长先后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这种情况下,十四岁的外公毅然决然地参军,要跟着部队打过长江去。失去了丈夫和一个儿子的太姥姥,眼看二儿子要从解放区奔赴白区,万万舍不得又拗不过,只能日日在村口张望,期盼看见儿子归来的身影。
难以想象,战争血肉横飞极为残酷,父亲和兄长都已经牺牲,十几岁还是初中年龄的他放弃安全的解放区,走上一条随时会失去生命的道路,成为一个不怕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即使到了晚年,他也从未改变自己的信仰。
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雷公……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这些人的影子,我未曾谋面过的太姥爷、大姥爷、我外公还有他一起谈笑风生的战友老乡们…… 电影补全了他们草草带过、不轻易谈论的过去。
我外公就是山东兵。
刚看完过来回答一下:
应该说是以下几个场景(含有剧透):
1. 宋时伦给士兵动员的时候,镜头一直以墙上 “一定要收回台海” 为背景。(记不清,但是大概意思是这几个字),并停留了一会。
2. 伍万里不想打了,说自己被人欺负,耍性子。一副小孩模样,小孩脾气。但是,当他打开火车门后(这段我流泪了)**长城蔓延在崇山峻岭之中,大好河山,如此安逸祥和。**对比,近代的屈辱历史,现在大地的祥和多么难得。而此时美军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伍千里罚万里站在车门口看看这幅景色。
相信,大部分人当时看到这幅画面,头也不回的就去抗美援朝,因为和平只能靠战争换来。
3. 刘秘书和伍万里的对话,伍万里问他是谁?这个时候,你应该会回忆到之前岸英和彭德怀的对话。“几十万父母的孩子,一声令下就开始准备战斗,我为什么不行呢?我也要成为您的一个兵!”(只记住大致意思)
4. 美军和志愿军的伙食、后勤和装备等的对比
5. 雷公的左耳确实有点问题,所以带了个耳扩。万里被骗,以为他的右耳聋了。雷公去世了,说好了养猪娶媳妇生两个仔!哎~
6. 我们现在多打点,就是为了以后的子孙有个太平日子。
7. 大军出征登火车的场景(之前有人说拍摄手法不好!那些人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这些人后来没有多少能人回得来。这一瞬间就是一种感动!这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呀!都有父母,有的还有妻儿。)
8. 飞机的轰炸、机枪扫射、人说挂就挂。你说我们靠人多打?没错。但是,“美军的轰炸,我们是用一个个士兵的黄衣去接!美军的子弹,我们是用一个个士兵的身体去扛!” 那么冷!那么焦艰苦!那些最可爱的人是怎么熬过来的?
9. 万里的小伙伴,张。被无情的飞机扫射而死!主要原因竟然是美军两个飞行员打赌谁能打中的死尸最多!中国人难道就不是人?中国人难道就不能吃好的?中国人的生命也是一样的珍贵。
10. 千里就是成熟的百里,万里也就是未来成熟的千里。有多少个万里在这场战争中成熟,又有多少百里和千里在这场保家卫国中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11. 每一个观看者都是伍万里,从最初的不服气和赌气,到第一次看见死人,第一次杀敌人,再到懂得照顾哥哥,到最后雷公的死,彻底的成熟。
12. 不要小瞧我们的对手,他们尊敬我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拳头比他们硬!
等等…………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人该做的事,他们那个年代用生命给我们换来了和平,我们这个年代也要用生命换来更多……
收回台湾,就应该让我们这代人把这事给办了。
压制老美,也应该让我们这代人把这事给办了。
未来,中国怎么走?如何保证和平,就交给后面那一代人?
民族的希望都是靠一代一代人牺牲换来的
不能让十几万的无名英雄白白牺牲
更不能让我们忘记为何建立新中国
江苏泰兴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杨根思连长手抱炸药包冲出战壕,那一刻不仅我,而是整个 IMAX 厅的观众都为此感到激动、骄傲!
走出那个 IMAX 厅,这座小城的夜晚宁静、祥和,旁边的路上车来车往,而这条马路叫——根思路。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今天这篇是电影《长津湖》的影评,又不是。
说它是,是因为看了电影之后有感而发,说它不是,你们请放心,咱们今儿个不剧透,看完影评再看电影不影响你。
我说的电影里值得玩味的那句话,是李晨说的,李晨对易烊千玺这个新兵说的。
什么话呢?卖个关子,从易烊千玺参军说起。
易烊千玺演万里,他二哥叫千里,是现任的连长,他大哥叫百里,是老连长,已经牺牲了。
万里是主动投军,参加朝战的,他被分配到了哥哥的连队。
他哥千里,吴京演的。吴京本不想让弟弟参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和你大哥把这辈子的仗都打完了,以后你就不用再打了。
他们家原本是漂泊在水上,住在船上的船民,船民是旧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一个农耕社会,没有土地的农民地位是非常低的。
清代史料里有民谣说:“有女不嫁弄船郎,一年大半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点灯熬油补衣裳。”
船民娶岸上的媳妇很难,把女儿嫁给岸上的人家也很难。岸上的农民通常是不会娶船家女的。
这是一个历史背景。
正因为有了这个背景,所以才有一开始吴京对他爹娘说的那番话。他说,政府给自己家分了几亩地,他这些年也攒了些津贴,准备盖上几间大瓦房,房檐下能趴五窝燕子,再给弟弟说个媳妇。
你注意,这些台词都是贴近那个时代背景的。那是新社会刚刚建立的时候,新旧社会的交接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家里能有屋檐,屋檐有多宽,多长,能趴几窝燕子,这都是地位的象征。
你去看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少安为什么一定要用青砖给父亲箍起一座大院子,这都是有讲究的。
小时候你看这些文艺作品,比如我这一代人,80 后看这些,不见得看得懂。可能第一印象就是农民土,这些都是封建的,迷信的,落后的,农民式的攀比观念。
但如果你长大后,真的认真看过那个时代的史料,就会知道,那时候我们整个国家都处在农业社会。
即便那个时代有个别工业化城市,本质上讲,城市里的人,也是农民。
比如上海,很早的工业城市,其实当时城市里的人,要么是失地农民,去纺织厂做工,要么就是地主,他只是住在城市里而已。他的收入来源是地租,他的经济模式仍然是依赖于土地的。
只不过可能老家庄子的租未必自己收,看着好像脱离了农业社会,实际上并没有。
这段历史背景很重要,因为后面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
比如连长吴京,他为什么打仗?
两个原因,一个是不希望再回到旧社会,过足下无根的船民的日子,他要保卫自己分到的土地。
另一个,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越过越好,过好日子,确切的说,就是过被人瞧得起的日子。
这一点拍的非常好,很真实,可见编剧下了功夫。
我们有很多影片,人物说出来的话,是超越了历史阶段的,也是超越了自身层面的,那是不可能的。
吴京毕竟只是一个连长,他也不是穿越者,不太可能讲出站在后世的视角总结出的意义。
所以他为了保卫自己家分到的土地而战,非常贴切。而他想要的那一切,想要弟弟娶媳妇,想要父母不再作为船民被歧视,也非常真实。
而易烊千玺为什么参军呢?为了让哥哥瞧得起。
他觉得两个哥哥为了自己娶媳妇而战,是很没面子的,少年人血气方刚,不想拣现成的,人家想证明自己。
排长老雷告诉他,人,让自己哥哥看得起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就要让敌人看得起。
你看到了,开始拔高了,开始有内味了,有哲学味道了,不过仍然没有偏离主题,始终是围绕着看得起。
看得起这个主题很重要,这场战争的意义就在于此。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当时整个历史背景就如同吴京的那一家子。
吴京那一家子是什么?是无土的船民。而旧社会,刚刚经历一百多年的被蹂躏。吴京一家遭遇的十里八乡的歧视,正如同旧社会遭遇的列强的欺凌。
而这一仗,想要的,就是尊重。或者讲,平起平坐。
那怎么才能做到呢?李晨给了小千玺答案,他给出了全剧拔的最高的一句话。
他说,一枚鸡蛋,从外面打破那就被人吃了,从里面打破,说不定飞出一只鹰。
这句话我最早看到是海明威写的,之前肯定也有其他人说过类似的,大同小异。
这句话与电影的大背景很贴切,与小背景也很贴切。
大背景是战争,要是让人家打进国门,我们就被人当菜吃了,麦克阿瑟不就是想如此么?
小背景是回答易烊千玺,你成龙成凤,还是成只狗熊,在你自身而已。
昨天有个读者很生气的跟我说,西风,你要是再写这些主流的,爱国电影,电视剧,我就取关了,因为我不想来看这些,我是想来学习赚钱的技巧,也就是那些工作中,投资中,所谓的鸡贼窍门。
我当然是不会回复的,我会直接拉黑,满足你。其他任何人有这个需求的,都可以留言,我肯定一一满足。
不过对于剩下的人,我倒是可以告诉你这里面的原因。
我小时候读清代无垢道人写的《八仙全传》,里面有这么一个段子。铁拐李最初修行的时候,沉迷于法宝,他觉得这玩意儿好使嘛。
师父就告诉他,你把自身修好了,这种外物,要多少就可以炼多少,而反过来,你自身修不好,没听过哪个修行者是靠法宝成了大罗神仙的。
非常有意思的道理。不过也很正常,你去看铁拐李的师父是谁?是太上老君。三清之一。
人的命运本不同,有的人很幼年的时候,人生大道上最关键,最重要的裉节儿,已经被打通了,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
他知道怎么做事半功倍,于是乎一生顺畅。
但是很多修行者不够幸运,《八仙全传》中写过很多,领路人也稀里糊涂,自己也稀里糊涂,成了小妖,耗尽一生炼丹炼法宝,最后被人家收了。
就这么个命运。
就像《射雕》里的梁子翁,辛辛苦苦的用名贵中药养了 20 年的蛇,回头被郭靖把蛇血给喝了。
郭靖成正果,走上金光大道,梁子翁只好当药渣。
这是没法子的事儿,真正影响一个人的,是人自己,不是秘籍,更不是宝蛇。
能斩颜良的是关羽,不是那把刀。
就像一个人怎么才能长期稳定盈利?只要你待的那张牌桌上,人人都不如你,你与上家,下家,对家的差距大的像人与猴子一样,你就是稳定盈利的。
反之,你注定是韭菜,炼多少法宝也无非是个被割了之后,掉装备掉的比较多的 NPC。
就这点事儿。一枚鸡蛋,无论如何也只是一枚鸡蛋而已。你跟那上面怎么雕花,它都是食物。
除非怎么样?除非它能自己从里面啄破,那就是新生。而遗憾的是,大部分蛋都要等上了餐桌,才能听到这番话,何况听一遍也不见得就能懂。
你无论求东风还是求西风,你无论靠法宝还是靠秘诀,都是糊弄你自己,没卵用。
除非你能啄破那个蛋壳,除非你的思想,你的认知本身发生了质变,发生了生命诞生式的奇迹。
而电影《长津湖》里演的这场战争,就是一个新生的国家,像蛋壳里的小鸡一样啄蛋壳的过程。
不过这里,关于吴京说的那几句话,我不是很认可,虽然我们小时候,应该听老师说过很多次。
吴京对千玺说,我和你大哥打仗就是希望你们从此以后,不用再打。
这句话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理解,因为你刚站起来,你想要的是得到别人的尊重。
可是我们想一想,再往后呢?
我举一个例子,我曾经说过,员工和企业永不相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永远跑的一样快。
员工如果跑的比企业快,注定要跳槽;企业如果跑的比员工快,注定会裁员。永不相负除非永远同步。
你可能初出茅庐的时候,给你的老板打工,第一天你想要的是赢得他的尊重。
后来你出去创业了,和他做了合作伙伴。
再后来,你做大而他没落了,你把他收购了,他来给你打工。
某一天,你拍着昔日老板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跟他讲,老兄,不是我不念旧情,可是你也要表现你的价值啊,否则,你怎么赢得我的尊重呢?
你看到了吧,矛盾又出现了,只不过这次主客场易位。
所以仗是永远打不完的。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同步是暂时的,异步才是永恒的。
这本就是生命的奥义。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吴京想的是,怎么才能赢得村里人尊重,而几代人过去,时移事易,大家会想,地球村的村长,凭什么就只能美国人来做呢?
所以笑傲江湖第三部叫什么?
风云再起。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美国人回忆眼中的长津湖!钢铁的部队和钢铁人!
《长津湖》无论是从武戏还是文戏角度来说,真的很好的诠释这场站为什么要打、怎么打。
看完之后,真的感慨万千。今日生在中华大地,是我的荣幸。谢谢你们可爱的人儿啊!
钢七连的友谊,也是让人动容!雷公是里面之最!老段,虽只有一些,但也依然稳!易烊千玺很好诠释万里的成长。开头到结尾完全是不同的人,看到电影圈新星的冉起,真好。
最后这张图是我在热门微博看到的
1. 伍千里说: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
团长对烦啦说:等仗都打完了,我要在南天门上垒够一千座坟。
2. 余从戎说:瓜娃子
张立宪说:瓜娃子
2. 伍千里对梅生说:带你们回家
团长对炮灰团说: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杨根思连的第一次出现。
电影中,杨根思连在结尾出现了大概不到两分钟。
其实当剧情进行到中间部分时,杨根思连又出现了一次。
当时,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乘坐直升飞机侦查敌情。
他看到茫茫冰原的长津湖,让驾驶员把直升飞机飞低了一些,对着皑皑白雪拍了一张照片,并没有发现异常便走了。
随后镜头向前推进,厚厚的积雪里潜伏着志愿军战士。
他们就是奉命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 “1071 高地” 东南屏障的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的 3 连杨根思连,当时的 3 连正在悄悄前往他们的阵地。
男主的出身——疍家。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疍家,又称艇户,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世代以打渔为生,而不在陆地上置业。
疍家人由于没有田地,以水为生,形成了一些有别于陆上社会的习俗,在旧时也因此受到陆居族群的排斥与歧视,由此也造就了疍家人在族群内部相互通婚的传统。
清乾隆《海丰县志杂志》就有记载。其中谓疍民姓有七:麦、李、石、徐、苏、钟、梁,士人(即陆上人)“不与通婚”。民国《潮州志》亦谓疍民 “惟捕鱼装载以供食,不通士人婚姻。” 清光绪《惠州府志》也记载疍民“语言与土人微异,土人不与结婚。近亦有土著视平民间与下户通婚者,然亦鲜矣。”
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明白 “政府给我们分了两亩三分七的地”,对男主一家意味着什么,才能明白伍千里为什么迫不及待筹划盖房,为什么说 “等盖了房子,看他们怎么看我们家(大意)”,也才能明白为什么伍万里义无反顾要参军。
长津湖背后是 13 亿的投资,2 年的心血,两万的群演,还有八一电影厂的加持。
长津湖毫无疑问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开头长镜头那摄影机没成精百八十年我是不信的。兰骁龙的剧本各种草蛇灰线,层层递进,情感破壳而出那一下真的让人欲罢不能。四字加吴京加胡军再加老段,雄性荷尔蒙都快飚出荧幕外了,老中青三代观众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进电影院,旁边的小姐姐就在问他男友,“长津湖是打谁啊?”“老美。”“那时候打的呀?”“50 年” 啥都搞不清楚的小姐姐,后来中途上个厕所,生怕看漏了一点,百米速度来回,到了了还摔了一跤。两个小弟弟影片后段高喊打倒美国鬼子,进而群情激奋,影院喊杀声四起,堪称反帝前线。
啥叫宣传效果呀?(战术后仰)
老美宣传个人英雄主义靠的是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这些烧钱机器,是小罗伯特唐尼,埃文斯这种行走的荷尔蒙,还有寡姐这些糖衣炮弹 [阴险]。日本 nhk 每年的大河剧强行正能量,老生重谈,架不住投资浩大,老中青演员都以上大河剧为荣,演技爆棚,剧本扎实,老瓶装新酒,味道也不错。维新三杰、坂本龙马、真田幸村各种故事大家都熟络得很,这就是烧钱的结果。
现在都是房奴短视频时代,指望年轻人看书读报感怀历史是不容易的,就要靠这种爆款、大作才能起到社会主义宣传铁拳的效果。
要家国情怀深入人心,不仅需要潜移默化,还得辅以猛药。
好剧本,好导演,大卡司,大场面,回报丰厚,良性循环。
换言之,得加钱。扣扣索索搞什么宣传。
[
电影《长津湖》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印象深刻?
好难说故事的视频
· 660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7038253828866048)
今天去看了,总得感觉 3 小时真的太短了,长津湖的很多细节都没有拍全。
短短的三个小时,刻画一个七连都太少了一点。
吴京演的七连连长跟易烊千玺演的弟弟一段对话很震撼。
易烊千玺问吴京:大哥死的时候,你在不在他的身边。
吴京说在,接着说:当时哥的下半身都炸烂了,肠子全部掉了出来。
我拼命的塞,拼命的塞,但是根本塞不回去。
哥说很冷,我紧紧的抱着他,他的嘴唇是青紫色的。
后来哥说,让我帮帮他。
听到这里,易烊千玺演的伍万里说:哥,让我跟你一起冲吧,如果我也有那时候,你也帮一帮我。
这段对白真的是太震撼了。
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其实都没准备活着回来。
这种强大的意志,如同冰雕连一样,这才是我们打败美国的军魂啊。
因为里面描述到的战场战略太少,基本上都是在描绘军人的军魂。
当一个战争故事看,非常的震撼。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 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从剧情细节上看三个导演分别拍了哪段剧情
先说结论,第一段陈凯歌,从开头到入朝
第二段林超贤,从火车被轰炸到遭遇战炸信号塔结束
第三段徐克,从见毛岸英到电影结束
每一段都可以看到鲜明的个人风格
吴京离营回家的江南水乡到火车长城的恢宏壮丽,在陈凯歌之前的电影里都出现过,不管是无极,道士下山,还是妖猫传,同类的画面真是太多太多,你可以说陈凯歌不会拍内容,但不能说他没审美,他的电影,是真的很美,电影也很好的利用的陈凯歌的特点…… 陈凯歌部分,全部都是流水账式的背景介绍,没什么内容需要展示,换了别人还不一定能拍这么好,三个导演里只有他,能让背景升华
中间火车被轰炸,烂石滩的残肢断臂,遭遇战里面各种子弹的慢镜特写,两个坦克的对炮,都是红海行动里尝试过的镜头,雷公伏击车队和红海行动恐怖分子伏击蛟龙车队,几乎一样的开始。
从吴京见到刘秘书开始,就是徐克的部分了,五千里见毛岸英展示风格,和智取威虎山里面张涵予见林更新那段太像了,决战前山后的伏击和智取威虎山鹰嘴石后面的埋伏对应上了,决战时的人海式冲锋和智取威虎山的决战也基本一样的风格。双方近距离混战,在智取威虎山也用过,只不过一个是主角守村子,一个是主角攻基地。
个人最喜欢第二部分,里面的志愿军是 “聪明的”,志愿军当然也是勇敢的,但如果不够聪明,没办法在武器落后那么多情况下还能打胜仗,只有第二部分展现了志愿军的 “聪明”。
算是一部史诗级的抗战片!与过去的很多爱国题材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没有英雄主义色彩,没有传扬那种打不倒的英雄精神。看完这部影片我感受最深的是和平年代的我们多么幸运,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用多少先辈牺牲换来的,以及制空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这部影片细节满满,情节前后照应,值得多刷几次!千玺这次对于角色细节的把控越来越成熟了,无论是千里跟万里说娶媳妇时的傻笑还是给千里留土豆的细节处理。前期顽皮、爱捣蛋的小孩形象被千玺塑造得鲜活立体,会跟哥哥置气、唱反调,也会狂跑回家告诉爹娘千里回来的消息。万里在战争中成长起来了,我们也通过观影了解到了更多当年的历史。
片中很感动的两个细节是:万里准备向北极熊团团长开枪时被千里阻止和冰雕连。不向死士开枪,和美军飞机以轰炸死尸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和尊重!!冰雕连真的太过于震撼了,致敬这些战士!
以前我们对于英雄的定义可能也会像余从戎、万里一样认为干掉多少敌军、缴获多少敌方武器,但看完这部电影后对于英雄会有新的理解——每一个奔赴战场的人都是英雄,不论战功大小,只论勇敢无畏、一股保家卫国的热血!致敬曾经为国牺牲的战士,也致敬如今保卫疆土的军人,你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这是一部血肉横飞到你能闻到血腥味的电影。
这是一部中国文化内核但是技术和场景上带着 “好莱坞” 的范儿的新突破。
这是整个民族的记忆,也是每个家庭的经历。
每一个细节都同时来自民族和每个普通家庭。
1,影片中刚开头,其实一副田园牧歌景象,新中国已经建立,农村经过土改,农民分的土地;丹东郊外农民打渔打鱼,耕地的耕地。美军飞机炸中国丹东平民,渔船上的人瞬间没了。这是真实的,当年的确丹东遇到了美军飞机针对平民的轰炸。
轰炸中老农身边的军人先把他摁倒躲炸弹,然后背着他跑,此场景很符合解放战争中形成的 “军民一家” 的文化。
当年我爷爷参加革命,每到敌人来了,我奶奶抱着大伯父跑,我大姑妈就由武工队队员抱着跑… 老太太也是武工队之类的人背着跑…
2,吴京(伍千里)带的第七穿插连还没来得及换冬装就抓紧时间上了车去了战场,包括一个女兵把自己的围巾扔车上,这也是真实的,当时因为时间紧急,还有人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去往前线的军人,而没有冬装就上战场的人数量很大(不止一辆车不止一个连)
3。运兵车火车被美军飞机发现,所有人都回去抢物资然后迅速分散,倒数 54321,只拿必须拿的,这时候易烊千玺(伍万里)还是新人,拿了一堆跑不了…… 这个场景很真实,我那抗美援朝回来的伯父回忆起战场,只记得每天都在跑。
新人易烊千玺几分钟后到了满是巨石嶙峋的河滩,他手上压着一个尸体还满是恐惧。
众人隐蔽,美空军打赌朝 “尸体” 开枪,结果枪声过后,战友被打死,是尸肉横飞,伍万里身上脸上挂的都是战友身上炸飞的碎肉——在战场上活下来,以及在血与火中成长的感觉就太清晰了。
4,电影里,易烊千玺吃土豆硌掉牙齿了,然后雷公给了他一个一直放在棉袄里用体温暖着的土豆,易烊千玺(伍万里)把这个软土豆给了他吴京(二哥伍千里),与此同时,对话是:
你小时候为啥老欺负我?
没你的时候,好吃的咱娘都给我,有了你都给你了。
与此同时。伍千里咬了土豆之后还给伍万里,两个人分吃了土豆…… 直到分到最后一小口。兄弟真情的真情流露,配合这个细节,所谓的 “欺负” 也不是真的“欺负”。
说回吃土豆,志愿军的供给的确是个问题。
我的伯父,13 岁扛汉阳造打游击,打完日本打老蒋,打完老蒋去的朝鲜战场。我小时候见过他。即使到了农历四月八(佛诞?一般公历都到 5 月),他还穿军大衣,气喘之外,经常咳嗽吐痰,因为他们在朝鲜战场是 “急行军,一口炒面一口雪”,按(方言读三声,往嘴里塞碎末类食物的意思)一口炒面再抓一把雪塞嘴里,所以身体垮了。当然,相比于已经死掉的人,活下来还是“命大” 的。
5,段奕宏演的营长(之前在七连过),杀敌中。不忘顺手 “补给”,眼睛都杀红了、马上又要投入战斗,嘴里还在咀嚼——人在战争极限下的本能可见一斑,同时可见他们之前埋伏之苦。段老师演技真的好。(不好意思太震撼了所以偷拍了一段)
6,黄轩演的岸英在奔跑回去拿地图的时候遭遇美军炸弹。清晰看见脸上被玻璃划出的伤口,划伤和流血的过程,在时间的流动和人的奔跑组合的时空变换中推进,让人深觉战争推进,时光行走。然后才是炸弹…… 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也包括感知战争残酷的真实性。
在崇山峻岭之间升腾起爆炸的硝烟热浪直接高过半个山头,敌人德飞机来去自如,用如此恢弘的高角度大视野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之外,力量对比也肉眼可见。
7,电影中,让基层士兵提前了解敌人就是 “北极熊”,其实真实的历史上,有信息显示不是这样的:战争中,基层士兵大部分是服从命令,让去哪就去哪,让打就打,一般是不会那么清晰的知道对手具体是谁,也不会多问,尤其是面对美军,他们也不懂。
8。吴京带的第七穿插连执行任务途中还 “救” 了友军一把,因为不救 20 分钟后我军任务就会失败,这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之一:先为了目标而战,而不是为了分工而战。所以战场上大家互相信任,1+1 大于二。比较而言美军要求是下级完全服从上级的部署,机动性差,而蒋军山头主意和帮派主意严重,“拉兄弟一把”还得请求。
而北极熊的那个旗帜,有一种记录是,布被用来做熘馒头的笼布被发现的。
9,总的来说。电影已经尽力体现激烈、惨烈、恢弘等几个关键词,但是 “到处都是人” 的镜头感还没期待中的 “恢弘”,有一部韩国人拍的电影反而表现的更好,让人看了非常恐惧(名字忘记了,献给开再填坑);同时,电影中用了小切口,即以一个连的群像来展示整个战场,所以在围攻“北极熊” 的时候,是四面八方的人冲进一个山坳厮杀。
10,雷公死前,哼的是沂蒙山小调;伍千里也多次提到临沂、蒙阴等地名,的确、抗美援朝中有一部分兵员来自淮海战役的战场,我爸爸一个伯母(我一个奶奶),淮海战役的时候就是妇女队长,驾着骡车号召妇女给前线纳鞋底做鞋,抗美援朝的时候又号召妇女做棉鞋和棉袄。可以说,志愿军中山东人真不少。
胡军魁梧演山东人,吴京比胡军矮小演湖州人,这个细节也很赞。胡军演的雷公的确处处像山东大汉。
比较而言,朱亚文演的梅生是上海人,所以他特别说一句,老婆交待要 “教阿拉囡囡学算术”,其实朱亚文是盐城人,他的上海话不太标准,但是这个细节也很生动。而梅生自学英语也反映当时志愿军的真实情况:基层战士要求学英语,战场上要说最基本的英语对话。
我的那位伯父就教会了大家 “英语”:葡萄当油缸!大家都乐,葡萄咋当油缸呢!
11,打入 “北极熊” 指挥所,对方将领中枪却未完全死掉,这个细节,在老兵的回忆里也是真实的,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面前咽气的那位是最高指挥。
其实我有点期待美国高级军官手上戴着一个高级表的(我伯父缴获一只带自鸣钟的表没上交被处分了,一撸到底)。
12,以前中国的战争题材电影,大概因为化妆和特效问题没解决,极少展示血肉模糊,满地肉块,贴身肉搏真正的状态,自从战狼 2 和红海之后,中国电影也开始展现这种细节。吴京和李晨和敌人贴身肉搏的时候,易烊千玺还不敢杀人,那个情况非常真实,而与此同时,他们头上扑通扑通往下掉人的血肉碎块,并以此来反衬时间和战争的残酷,太残忍也太有表现力了!化妆水平和化妆的表现力也太直指人心了!
13,总的来说,这次用了很多远镜头和非常高处俯拍的镜头,能展现出战争场面那种壮阔与壮烈,但是,大概因为篇幅与节奏的问题,加上电影无论如何不如真实的战场上那么多人…… 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比电影要惨烈上百甚至上千倍,先不说美军远超预期,美军师属炮兵是超过 400 门榴弹炮和加农炮的,但志愿军的山炮营才有 12 门山炮,但是当时九兵团连这都没有~因为辎重车辆在路上就被轰炸毁掉了。
14,在志愿军 “潜伏” 的环节,有人轮流抱着一个被棉衣裹得严严实实的武器——这个细节也很好,因为当时气温太低,迫击炮和马克名机枪等都因为低温而无法启用(大一些的武器比如加农炮都因为补给线被炸而供应不上)志愿军为了让武器能使用,就这么 “保护” 武器的——拿身体的热量焐钢炮。
15,长津湖战役中,经历 “死亡撤退” 的美军就几万人… 欧豪演的杨根思一个人击退 8 次美军的冲锋。
16,长津湖围歼之后,美军撤退的死亡之路也很惨烈,下碣隅里堆砌的伤员就 5000 多人,前文出现的史密斯坚持修建的机场被呼应上。事实上,从包括史迪威在内,美国当时的高等军官都被训练以战争的系统化思维,战场上后勤补给包括机场修建是美国的 “基础操作”,这是当年美国“现代化战争” 理念的一部分。
所以美军可以把伤员都送到日本然后其余人 “轻装撤退”,即使如此,美军在志愿军的攻击之下,每小时也只能走 500 米——不知是否因为中美关系缓和,这段“屠杀” 之路没有重点表现。
17,长津湖战役中,古土里水门桥 “争夺战” 其实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此次电影中没表现。
当时其实早就布置了人等着美军撤退到此的时候炸桥,但是最早派出的两个连全冻死了(冰雕连说的是这俩连)
所以,这座桥需要后来的志愿军派敢死队一次次炸,第一次美国工兵很快修复,第二次美国工兵用钢制结构修复,第三次,志愿军派敢死队把桥墩都炸了,按预计美军应该是插翅难飞,但是美军的操作显示了现代化战争背后需要工业实力的支撑。当时美军紧急从日本找三菱公司下的订单,8 套 1.1 吨的钢铁组建,空投到阵地。在悬崖上仅用两天时间架设了载重 50 吨可以通过所有车辆的桥梁,最终美军才能有一万多人 “死里逃生”。
战场上的技术劣势都得用人命去填,中国现代化军队建设中 “铺路搭桥” 部分也是重点中的重点。
PS,偷拍电影院的影视作品是不对的,强烈建议大家去影院,最好超大屏幕,离屏幕稍微近一点去观看。
最后:上一段我军现在舟桥水平的视频(剽窃来的)。大家感受一下:当时的美国两天内就搞定了这一切,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逃跑的郁闷。
致敬英雄!致敬祖国!
伍万里在火车上跟战友闹别扭,被亲哥连长伍千里批评,还要取消他的授枪仪式。他赌气要撂挑子不干跳车回家
他打开车门之时我心里一揪,毕竟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跳车,大家都知道意味着什么。彼时彼刻,我真怕这个少年赌气之下做出让大家都痛心的决定
可当他打开门的一刹那,他停住了跳车的动作。因为映入他和全体战士眼帘的,是像条巨龙般盘绕在山海关群山之上的万里长城,以及梦幻般灿烂的晚霞和燕山麓壮美的夜空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传统意义上中国边境的防御工程。我们爱好和平,但是,如果敌人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且越过边境犯我国土,那我们就不得不跨越这边境,不让战火殃及到我们的人民。这里的长城,大概是象征着鸭绿江。志愿军坐火车出山海关,大概是象征着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而这万里长城,亦或是伍万里和战友们组成的 “钢铁长城”?
在表现手法上讲,这里用了一个推进镜头,随着镜头缓缓推进,车厢门徐徐消失,镜头成为了伍万里的主观镜头,而镜头前的我们则成为了伍万里。优美的画卷看呆了伍万里和志愿军战士,而我们也能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们在战场上战斗意志坚定的原因: 这么壮丽的风景,不能让美国佬的飞机大炮毁了
而在我眼里,这段镜头还有另一段意思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年轻的伍万里乘着火车奔赴战场抵御侵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他眼里像走马灯一样闪过。
虽然他的授枪仪式被取消了,但此时的他受到的震撼,内心的成长,已经高于了授枪仪式带来的作用。连长罚他在那站到天亮,他就在那里站着。排长让他去休息,他说: 不。在这以前,他恐怕还是个 “为了让哥哥看得起自己才来当兵” 的倔强少年,而第二天早上,伍万里已经有了更值得坚定的参军信念,此时的他,已经可以被称一声“万里同志” 了
这段画面以后,影片里的时间线就进入了夜晚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冷峻的寒风伴随着清冷的月光,饥饿寒冷会成为他们在朝鲜战场上首先要面对的敌人……
这段镜头,是省略了旁白的现实写照
这些,即将成为他们的经历,也成为了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不可取呀!
各位都已经把电影内部的细节回答完了,我想说说电影以外的东西——历史虚无主义
今天上午我在看长津湖的时候,电影放到毛岸英牺牲的片段的时候,听到后面的人在聊很经典的谣言《毛岸英同志是逃跑路上牺牲的,只是为了维护领袖尊严才说是牺牲》,说片子美化了志愿军是部烂片,还说自己是学历史的了解过这段经过。我属实是怒从心头起。三所高校交界处的电影院,又是历史学生,居然如此信口开河的大放阙词属实是令人汗颜,不知道是武大、武理还是我们华师的学生。
我本以为这种毫无根据、毫无逻辑的虚假谎言早已绝迹,没想到居然还能够在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口中再一次听到。打着客观中立、还原历史的旗号,却毫无下限的抹黑英雄、歪曲历史、污蔑民族。仿佛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但凡是有走过错路,就变得一无是处了一样。哗众取宠、巧言舌辩却自以为清高,以为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诚为可耻!
本子上的红框密度,越往前翻越密。
从三湾改编到抗美援朝结束,大规模战役算是打完,中间牺牲了太多人。
新中国是在英烈的血肉上建立的。
除了麦克阿瑟日常耍宝,美军前线将领脑子清醒得可怕,
充分运用美国的科技优势,信息优势,制空权优势,重火力优势,重装甲优势,后勤补给优势,和中国军人打了一场 “绝对不公平” 的战争,
直到今日,美国的命脉也是掌握在 5 家军工企业手中:
1. 洛克希德. 马丁,世界军工排名第一,占领全球军工 40% 的市场,代表作:F22,F35,C130,大力神火箭,
2. 波音,世界军工排名第二,世界第一大飞机制造商,世界第二航空航天防务商,代表作:F15,阿帕奇直升机,
3. 诺斯罗普. 格鲁曼,世界军工排名第三,代表作:B2 轰炸机,F18 大黄蜂,尼米兹级航母,核潜艇,
4. 雷神,世界军工排名第四,提供飞机雷达,空对空导弹,巡航导弹,
5. 通用,世界军工排名第五,提供坦克,装甲车,战车,自行火炮,代表作:弗吉尼亚级核潜艇,F16,
艾森豪威尔说美国要警惕 “军工复合体”,他在放 P,
996 说美国不该把钱投入中东,应该用来发展经济,他也在放 P,
美国人凭什么挂着涩情壁纸,喝着可乐,吃着巧克力,啃着感恩火鸡,放着圣诞歌,开着轰炸机炸人玩?
中国人凭什么在零下 40 度的雪里埋伏,吃着比石头还硬的土豆,被坦克轰,被机枪扫,被飞机炸?
为什么他们那么富有,他们什么都不缺,却要欺负一个穷国?
日本为什么《广场协议》说签就签,“失去的三十年” 不心疼吗?
韩国如此桀骜不驯,为什么在美军基地乖得像个宝宝?
法国为什么高管被抓了,订单被抢了,吃了哑巴亏也要忍?
假如有一天我们再和美军相遇,靠什么赢?
靠 e 租宝?靠美丽贷?靠酱香科技?靠蚂蚁金服?靠恒大商票?还是靠爽子 1 亿 6 千万的片酬?
70 年后,美国自废武功,自己走进了金融的泥潭,放弃了作为一个工业国的骄傲,现在连 B2 轰炸机都复制不出来了,
“政治正确” 削弱了美国,“普世价值” 欺骗了美国,“人类灯塔” 拖累了美国,
不敢在海外驻军的美国,失去了牙齿,成了世界的笑话,不谈军事,妄谈经济就是舍本逐末,
美国先进是因为它军事第一,美国落后是因为它相信了什么狗 P 金融治国,
美国最后的底气是他 5 大军工巨头,
简单地说,一旦美国军事实力沦为第二,它就彻底完蛋了,
还提供了 MAGA 的一些思路:
1. 把华尔街之狼,金融界大鳄全部挂在路灯上,没用的东西,吸食民脂民膏,还偷税漏税,
2. 大清洗两党,总统必须有军队服役经历,减少演员从政机会,如果连自己都舍不得牺牲,怎么带领美国人民,
3. 政治正确赶紧滚蛋,愿意为美国流血的才叫美国人,美国不是 S 坑,不是收容所,
4. 复兴军工复合体,科技第一,军工第一,最先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必须由美国制造,
5. 重整工业,尤其是高端工业链必须由美国控制,
可无论怎么脑洞,70 年前,那个无敌的美国,再也回不去了,
美国,生于军工,死于金融
1、段奕宏饰演的神枪手谈子为,虽然戏份不多,但格外出彩。影片中,他被称为” 打不死的英雄 “,但是他本人对这个称号并没有觉得骄傲和自豪,所以,当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表示对他的敬佩的时候,他反而怒吼,问眼前 19 岁的少年:那些牺牲的人是不是英雄?在那段情绪饱满的对话中,阐述了影片对英雄的定义:不只活下来的人是英雄,那些为了让他人活下来而英勇牺牲的人更是英雄。
2、胡军饰演的雷公,是最大的惊喜。印象中的胡军一直是乔峰那样的硬汉,这次他出演的雷公,除了诠释英勇的 “硬”,也显露出了难得的柔软。他被称为“雷爹”,是第七穿插连中年轻战士的长辈。那场牺牲的戏,看得人尤为感动,当他满身鲜血,不断喊“疼” 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英雄也是凡人,只是因为有不屈的信念,他们才做出了那些悲壮的选择。
3、传承的精神。易烊千玺的角色叫伍万里,吴京的角色叫伍千里,此外他们还有一个为国捐躯的哥哥伍百里,从影片最后的演员表上,我们发现,他们的父亲叫伍十里。从十到百到千,再到万,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也是中国人勇于付出,英勇抗争,不断赢得更为广阔、更为光明前途的象征。
4、当志愿军们乘坐火车驶向朝鲜的时候,火车门拉开,是绵延万里的长城,祖国山河的壮观一览无余。古代,我们用长城阻击外族进攻,影片中,守护祖国的是志愿军战士用精神和身体铸就的 “长城”。
5、影片没有将美国人过于脸谱化,尤其是麦克阿瑟出场的时候,仰拍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将军的英勇和骄傲。不得不说这个镜头将麦克阿瑟拍得相当帅气。
此外,易烊千玺的表现可圈可点;群像戏人物立体;壮观的战争场面等等,都是看点。总之,这是一部可以值回票价的电影。
《长津湖》在电影里所反映出来的真实,可能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当年志愿军先辈们面临的,远比电影里要艰苦得多。
这支特辑名叫《步兵之王特辑》,在真实的历史上,确实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我中国军队在全世界都有了 “步兵之王” 的美誉。
长津湖战役是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的战役,正是因为这次战役的胜利,我们中国志愿军才能够对美帝国主义发动全线反攻。
可是那个时候朝鲜的长津湖地区刚好迎来了几十年来的最低气温,相比美国人一人一套甚至两套的棉服,我们中国志愿军战士却只能够围绕在一起抱团取暖。
这是历史,是希望今天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白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不可战胜的,只因他们身后有祖国,有人民,这一段段历史都是不容被遗忘。也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当下的生活,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在电影中,有 3 个不易察觉的细节,令人惊心又揪心的同时,更加体会到胜利背后的伟大精神:
1、极寒天气下,美军的热咖啡滴水成冰,穿着皮袄的美军都叫苦不迭,无法想象志愿军们是以多么顽强的意志,捱过这样的严酷考验;
2、在美军吃着火鸡过感恩节时,志愿军在山坡上躲避风雪,每天只能以一颗硌掉牙的冻土豆充饥;
3、当美军拥有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全方位的制空权和火力支援时,我志愿军只能在有限的弹药补给条件下,靠昼伏夜出隐蔽行军以躲避敌军的空中侦察,寻找机会给敌人致命反击。
属于 “冰雕连” 的志愿军虽然没有在长津湖上打响一枪,但他们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他们沉睡土地的和平安定,离不开他们曾经在长津湖上的坚持,这些人会永远被中朝两国的人民铭记在心里。
长津湖战役,让我们记住了那些不畏风雪和枪林弹雨的中国军人,正是他们支撑起了新中国,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跟和平,致敬先烈,我辈当自强不息。
虽然今天是公映,但我个人已经是第二次看《长津湖》了。
震撼的战争场面,中国人民志愿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我党我军的信念与智慧,构成了这部史诗级的影片。第二次观影时,让我注意的细节,是那条红色的围巾。在白雪皑皑的狼林山脉和志愿军草绿色的军装的映衬之下,那条红色的围巾显得格外鲜艳。
在整部电影中,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是整个七连中最年轻的新兵,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部史诗级的战争片,要以伍万里的成长为主线。我觉得,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即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又是新中国的年轻一代。
影片中从万里听到哥哥要给他盖房娶媳妇时羞涩腼腆的一笑,到宋时轮动员大会时转述的万里要当兵的理由,以及万里一直戴着这条后勤女兵抛给他的红色围巾,可以看出万里对幸福生活的无比向往,而这条红色的围巾,像一颗火种,是埋在万里心中的希望!
这份向往和希望,不止埋在伍万里心中,也埋在年轻一代的心中,让我们一辈又一辈的中华儿女,把这份信念,把这颗火种,代代相传!
万里的眼神变化
和美国佬近身对抗的时候 一开始拿着刀不敢捅下去眼神胆怯又无助
当他第一次一枪打死了美国佬后 眼神愤怒又充满了血性 这是他的成长转折点
易烊千玺这条成长线表现得特别好
看完《长津湖》最大的感受是 “生于华夏,我们是幸运且幸福”
最初接触历史战争是跟着自己的爸爸看战争电视剧,老父亲那辈的真的很爱看战争片,进入学校后接触历史仅限于课堂上老师讲解以及零散图片拼凑,《长津湖》是我第一次走进影院完整观看的历史战争片
之前听老师讲解中国,现在自己站在讲台为台下的他们讲解中国,作为华夏人,满身都是骄傲!
众所周知,从古至解放初期,我国经历的大小战役数不胜数。“抗美援朝” 战争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 年 7 月 10 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 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历时两年九个月,经历两个阶段、八次战役,于 1953 年 7 月 27 日在协议上签字,战争宣告结束!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9 兵团 3 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 10 军,于 1950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24 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 “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data:image/svg+xml;utf8,)
整部影片将 “长津湖战役” 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它不仅是拍出战争有何等的残酷,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而战!影片的每一个节点都有呼应式关系,历史背景交代清晰,就连 “伍万里” 这种小人物的成长线都十分清晰,从初始磕绊的茫然无措,到被同伴的受伤和战争本身吓到,到最后坚定的喊出自己的代号,不得不讲这样的故事线与情感戏串联整个大背景是非常饱和的
清晰的时间线、成长线,看完它,一点都不嫌乱
是时刻用心的尊重每一笔历史留下的痕迹!
伍万里
登上援朝的火车上,万里觉得受了委屈,准备跳车回家,当车门打开的那一刻,长城万里,蜿蜒耸立,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在眼前展现,保家卫国就此深刻于心并扎根,他留下了,成为了第七穿插连,第 677 名战士,一个平凡却又伟大的小战士伍万里。
他的第一次成长是在看到被炸死的志愿军,他言语略显紧张的和哥哥说 “我看到被炸死的 shiti 了”
第二次成长是敌机突袭,第一次看见敌机在头顶来回飞,神色慌张,在此之前老军刚调侃他 “见过美国飞机吗”,这一段成长中,万里投掷没有头的弹壳儿,非常准确,小山惊讶,这也为后期投掷炸弹,炸掉敌人炮台做了铺垫。(听信余从戎的话去对着雷公耳朵叨叨真的特别搞笑)
第三次成长是在美军开着敌机,扫射对赌时,击中了他进入七连后第一个结识的好友小山(那个头颅不太敢确定是不是小山),当他一个人蹲在树根边惊恐悲伤瑟瑟发抖,哥哥伍千里的每一句话都戳着他的心窝
第四次成长是不听从指挥,跟着哥哥伍千里,和美国敌对时开枪是大成长,抬着枪紧张到大口呼气到拾起哥哥扔过来的枪,短短几分钟,伍万里迈出巨大的一步
第五次成长是投掷手榴弹炸掉敌人炮台,令哥哥刮目相看。第一次投掷空爆因为读秒错误,第二支手榴弹准确投出,炸掉炮台,为哥哥们进攻敌军起了大作用,哥哥伍千里那一笑是满意
第六次成长是和千里在雪山回忆大哥佰里牺牲时的场景,听到千里的回忆,万里暗下决心,一定会全力以赴
第七次成长是万里一次又一次的对准敌人开枪,这是万里真真正正的成长
伍万里从第一次面对逝去的情绪表情到雷公逝去时他隐忍着所有情绪,体会着哥哥教导过的冷静,卯足了劲儿等待迸发!
“经历一场战争就能让一个少年迅速变老三十岁”,而人的成长本身也是如此,经历一些事终究会有变化。
伍万里的成长只是部分,每一个英勇的志愿军都在枪林弹雨中成长、牺牲,影片中常出现的人物名字也只是部分,他们各有各的使命,千千万万的志愿军 “为什么而战”“为我大中国的和平、为我华夏之人不再无辜受难而战”
冲锋号的使命,是敌人吓破胆的声音
一次次突袭美军、监听美军消息时的场景,是与志愿军形成对比,美军在感恩节大鱼大肉、闲情逸致的在圣诞节听着圣诞歌、在墙面贴着女郎图片,他们的娱乐、不以为然的态度,与我国志愿军零下四十度,相互交换用体温让炮筒不被冻住,一个倒手几次硌掉牙的冻土豆对比鲜明
影片中在炮火轰炸后烧红的半边天是战士的鲜血和与敌人交汇的战火染红的
当梅生拿着女儿那张被战火烧剩下的半张照片时回答 “为什么要打这场仗” 时,他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打”,点题呼应着整部影片围绕的“为什么而战”
影片最后是那些冰封的战士,美军说 “面对这样有决心的战士,我们是无法战胜”
多幸运我们生于华夏、长于华夏,幸有前辈如斯,如今的中华儿女,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如今繁华盛世,如你所想,如你所愿!
爱国主义教育是从始至终一生都要研究的课题,《长津湖》对于什么样的身份的人来说,它都有不同的意义,但终不变的 “爱国”
我就说一些大家没讲过的细节吧。
剧透警告。
整部电影大致有四场战斗,分别体现了志愿军作战几个特点:
一、炸火车,这部分体现了志愿军作战经验丰富。故事发生在志愿军进去朝鲜,运送士兵的火车因为铁轨被炸中间休息,这时他们遇到了美国的轰炸机。现场的志愿军战士从伍千里、雷爹到谈子为等等,都本能性地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带着士兵用最快的速度逃离了火车,最大程度地保住了士兵们的性命。
二、徒步过石头滩,这部分表现了志愿军善于伪装,沉着应战。在大家不得不用脚走过石头摊的时候,大家发现这里已经成了不知道多少战士被美军飞机杀害的乱葬岗了。为了通过这里,他们不得不伪装成尸体,在美军飞机的扫射下依旧保持不动。说句题外话,剧情中加了美军飞机用机枪扫射 “尸体” 来玩乐,颇有点之前维基爆出美军飞机扫射平民当打游戏的那味儿。
三、摧毁信号塔,这部分突出了志愿军的随机应变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整部电影,我个人认为最出彩的一段,绝对值回票价,这一块后面会展开细说。
四、也是最后的大战——长津湖灭北极熊团,这一块算是一个集中体现,更多是表达了志愿军的勇敢和无畏。
《长津湖》整部电影是要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战斗本身。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讲诉以弱胜强的不同寻常,充满了战斗精神的电影。志愿军冲出了贫困给他们带来的局限,为了获得胜利,一次次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攻打信号塔这段呢?是因为这段是处处体现了中国志愿军的成长细节。
要知道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成长是相当惊人的。
中国人善于观察和学习能力在战争中也非常突出,就像伍万里在影片中的成长。
伍万里一次巨大进步是在攻打信号塔,在这里他发现了自己扔手榴弹的能力。
这场战斗戏极为出色,值得特别说一说。
伍千里护送电台的时候,看到兄弟部队被美军压制,就要完不成任务,便做了安排让人继续原本任务,自己先帮助兄弟部队。而雷爹在带着剩下的部队时,又发现了美军的援军,于是再次分人继续原本任务,自己留下支援。
这场战争戏难拍的点在于一场战斗其实有两个舞台,彼此呼应,彼此影响。
于是,导演做了取舍,伍千里为主,雷爹为辅。伍千里展现的是志愿军如何以弱制强,雷爹展现的是志愿军如何以少胜多。伍千里活用美军的炸飞的坦克碎片做挡板,完成了任务。而雷爹看到了敌人的照明弹,第一时间并不慌,仔细观察,发现了美军的行动规律,击退了美国的援军。
而现实中志愿军战士比影片中的还要聪明。就拿影片开头被美军炸破铁轨这件事,很快铁道兵战士们就发现被美军炸也未必是坏事,因为被美军炸过坑特别适合埋枕木,发展后来甚至志愿军还会特意吸引美国飞机过来帮自己刨坑。再比如美军扔下来的延时炮弹,被一个志愿军战士发现了拆解办法,于是一个会各个会,很快这些炮弹统统给拆了且充分利用,把零件拆下来,用来做钟,用来溶,回收再利用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甚至如果你在志愿军中不太聪明也不要紧,大家会带着你进步。不同的军还会根据不同的战役编成一本本战斗经验小册子发给士兵,比如《云山战斗经验的基本总结》,要求每个士兵学习,连拉带拽地提升你的智商。
这一段战斗还有一个小细节,看到美军坦克,伍千里问余从戎:“还记得咱们淮海缴获的坦克是怎么开的吗?” 看到这,我仿佛能看到运输大队长常凯申眼角流下欣慰的泪水。
0、一个很细很细的细节,在第九兵团出发之前的阅兵式上,阅兵车的背景墙上写了几个大字:一定要解放台湾。第九兵团在开赴朝鲜之前的任务就是解放台湾,能够通过宣传语把这个细节展现出来真的是很好。
其实挺应景的,为什么这么说,为啥最近几年拍摄朝鲜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越来越多了,抗日剧越来越少了,因为对外的矛盾变了,现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我们国家与美国关系最紧张了,所以这类题材影视剧越来越多,为了就是加油打气,即使美国再强大我们也不怕,我们曾经打败过你,更别提现在我们更强了。
而且台湾问题最大的阻力是美国,出现在抗美援朝的电影中,也是给台湾当局一个提醒,美国给你们撑腰没用,看看我们是如何打败美国的?
1、**第九兵团是从山东乘坐列车出发的,电影一开始牺牲的张小山是沂蒙山区的,而在电影末尾牺牲的炮排雷爹也是山东沂蒙山的,尤其是雷爹在牺牲前唱的最后一句:人人那个都说哎…… 绝对是最感人的,我相信电影院的观众看到这里肯定都潸然泪下了。**山东籍的士兵在朝鲜战争当中牺牲了 19766 名烈士,仅次于四川 21051 名,全国第二,我感觉山东人都应该走进影院感受一下,值得大家去看一看。
2、血战乱石阵,这场戏是林超贤导演导的,我感觉这场戏非常让人窒息,仅仅只有 4 分钟,却给你很强的窒息感,志愿军在干涸的河床上躺着一动不动,面对天上的飞机,这种紧张感和危险感,有一种反差感,充分显示了志愿军在美军拥有制空权下的一种无助与弱小,同时更彰显了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
3、新兵伍万里在冰天雪地里吃土豆的场景,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在零下 40 度的冰天雪地里吃冻的发硬的土豆,硌掉了一颗牙,志愿军不仅武器装备差,也没有抗冻的棉衣,伙食还非常差。
4、反差感的生活条件对比,一边是在冰天雪地里藏着的人民志愿军在吃冻得发硬的,硌牙的土豆,一边是美军在盛大的迎接圣诞节,美军吃着火鸡,吃着各种美食,这种反差感真的是让你看着都心疼志愿军。
5、台词,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对连长伍千里说:我们这一代打,是为了下一代不打。
6、火车到达了朝鲜边境还未入朝之前,在辑安车站,从山东来的第九兵团的士兵都是穿着单衣,没有穿棉衣,正准备在这里带上棉衣入朝的时候,看到美军的飞机来了,火车要走了,士兵们来不及拿棉衣,纷纷飞跑的奔上火车。
7、胡军饰演的雷排长在前往朝鲜战场的列车上做梦吃包子的场景,既搞笑,又让人心疼。其实,整个电影看下来,节奏轻快又不压抑,战争宏大又不空洞,情感真实且细腻。
8、在火车上,入朝之前,当在打闹中打开火车车厢的那一刻,车厢内的志愿军看到了雄伟的万里长城,我感觉这里有三层意思,一层是: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多么的雄伟壮丽,多么的诗情画意,这就是幸福生活的象征,为了对比进入朝鲜后战争惨烈的画面。第二层意思是:为什么是万里长城呢?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外来匈奴而建立的,长城就是抵御外辱的象征,是保家卫国的象征。第三层意思是:志愿军就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9、除了电影结尾的冰雕连场景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美军的侦察机和直升机在山里进行侦查,找不到志愿军的身影,其实,一个镜头下来,你就看到了所有的志愿军都把整个身体埋在雪地里,只露着头。
10、总感觉长津湖还会有下一部,为什么呢?神枪手平河和另外一个志愿军士兵有一个对话,让平河把伍佰里的事情不要说出来,藏到心里就好,是什么事情呢?我以为到后面会说的,但是,到了电影结束都还没说,这是一个悬念。
就说这么多吧,剩下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激动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但是这部电影后劲真的很大
这部电影是我第一次觉得 2d 的特效能够做到 3d 的感觉,太震撼了而且 3 小时的时间真的好快好快,沉浸到其中看完了觉得意犹未尽,怎么会这么短时间呢
我想雷公最后牺牲那说 “不要把我一个人就在这” 想想今天还有很多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在朝鲜就很难过 还有里面说到 “为了下一代生活在不充满硝烟的年代” 而我作为他们的后代,坐在那里看他们的经历觉得好幸福,真的很谢谢他们
还有伍万里第一次面对真正的战场的时候,从眼睛里的害怕到坚毅表现的真的很牛,从江边野孩子到不怕死勇敢作战的战士,让我们看到前辈们是如何在战争中成长起来,无畏无惧,易烊千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演员了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制作特效真。的很牛很棒,很震撼!!看片尾字幕也能知道前前后后有多少人投入心血,成片真的没有辜负任何人的付出和期待!
整部影片没一点点拉胯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陈拍得很好),大家也不要因为陈凯歌导演之前的作品而产生怀疑,电影中有些镜头的美是一下能让人看出是陈的风格,感受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而且你要相信兰晓龙的剧本✊战争群像描写得太好了!!
每位志愿军都是个性鲜明的,当我看到电影里他们那么拼死拼活为了中国的人民群众,为了后代不再饱受战争之苦,眼泪真的忍不住 [泪][泪][泪] 而这一切又是我们的先辈们亲身经历过得,他们不怕疼嘛,他们不怕死嘛,而这些在国家的存亡面前一切都不算什么我们中华的好儿郎,人民的子弟兵英勇无畏,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谢谢你,谢谢长津湖剧组,应该是给中国影史上留下了一部经典
(除此之外,我最大的泪点就是毛岸英同志和教员的戏 借用一位历史博主的话,谢谢长津湖为岸英正名,我们也看到了伟人失去孩子的痛苦)
一起看长津湖!!!
配的两张图真的很让人动容
我们看的是历史,有人看的是回忆
为什么说《长津湖》是个好电影?
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场面足够震撼,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大导演足够强,更多的是这部电影令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真实感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电影里完全没有任何资本植入例如流量明星,也没有空洞的歌功颂德,唯一主角是人民英雄,战场外爱说爱笑、有情有义,战场上英勇坚毅、纪律如铁。
我突然理解了教员所讲过的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有一些印象比较深的情节,与大家分享一下:
1. 有一个人提到为什么要参军打仗,说是因为 “毛主席给他家分了田地,不能再让别人给抢走了”。
2. 志愿军在开往朝鲜的火车上,第一次遇到美军轰炸,区区几架飞机,逼得志愿军背着粮袋武器往山里四散逃跑。他们的苦和无奈,让我想起中国的另一些沉默英雄,就是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制造业工人,辛辛苦苦生产了无数衣服和物品,从美国换来了一些飞机等高科技产品。
3. 教员又是唐国强老师饰演,有人评价过,唐国强老师演的教员很有威严,但没有演出教员藐视一切的洒脱。电影里居然没有复现出抗美援朝期间教员最激情的那段演讲:“时间要打多久,我讲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是美国的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4. 电影里的普通话都很标准,如果多来点五湖四海的口音,会更接地气。美军的配音非常像单机游戏。
5. 伍万里这个角色设计的很好,我要夸奖一下编剧。他代表了现在的一批年轻人,弯腰驼背,自由散漫,但经过战争洗礼,他的身上发生了电影必备要素 “人物弧光”。他在火车看到云雾里的万里长城,极为震撼,如同顿悟,突然懂事了。他在战场从“战场废物” 成长为“手榴弹高手”。
6. 伍千里和敌人肉搏时,伍万里拿到刺刀却哆嗦着不敢刺杀敌人,这一点我认为设计的很好,因为电影敢于表现新兵的脆弱,挺符合人性,而不是把新兵吹得高大全,杀人无师自通。
7. 电影最大的优点,我认为是充分表现了伍千里、雷公、余从戎等子弟兵干部的足智多谋,化整为零、四四制、夜晚行军、诱敌上山、炮兵步兵配合、保护电台,貌似是我第一次在近些年国产战争片中看到了足智多谋,堪比《谍影重重》。
8. “刘秘书” 这个角色(教员之子),黄轩演的很好,有点像《山海情》里的那个年轻干部,务实、谦逊、低调、没有架子,但是最后因为跑回去拿地图而被轰炸牺牲,实在有点可惜。
9. 伍万里、梅生、伍千里等看到美军帐篷里的性感女郎画像,都死盯了一会儿,这一点设计的也很好,我们的子弟兵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虽然心怀大义,也会有人性中的欲望,这样更加真实和深入人心一些。
10. 最后总攻美军空军基地,出现了大量的集体冲锋,这一点我是持怀疑态度,真实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一排排的人集体冲锋,应该是三三制、四四制这种分组分散进攻的模式?
11. 雷公之死是电影的最后升华,没有过度煽情,雷公做了英雄之事,但死前没有豪言壮语,在痛苦中说 “疼”“不要把丢下我一个人”。我查了一下,造成雷公死亡的应该是白磷弹,兼具燃烧、毒性和腐蚀性:
“当白磷弹爆炸时,磷火球会四处飞溅,一旦粘到人的皮肤上,产生强烈的燃烧效果,燃烧温度又高,可以一直把人体的软组织烧尽,直到骨头里面,同时燃烧释放的烟雾,对人体肺部以及内部器官产生猛烈的毒性和腐蚀,对士兵的心理和身体造成双重打击。”
12. 最后出现了美军将军给 “冰雕连” 敬礼的镜头。冰雕连沉默不语,如同罗汉金刚塑像般威严肃穆,震撼人心。
中国历史上震撼人心的题材太多了,以后要好好发掘,拍出更多好电影。
昨天晚上去电影院看了,不太过瘾,又去看了历史资料。
长津湖战役可以说双方的士兵都在和恶劣天气在做斗争,冰雕那一部分我看着有些不现实,看了历史资料回来,才知道是事实,尊重历史,还原一些画面,我觉得是这部电影最真实的部分,包括道具也很逼真,在乱石堆里的那一幕,让人一惊,很多人都说太血腥了,看了历史我才知道现实比这更血腥更残忍,退休老兵原话的意思是,都冻住了,轻轻一掰骨头露出来了,现实和看电影人的脑子里歪歪肯定是不一样的,没打过仗的人想着电影里人要怎么帅气,好像自己是参军打仗的人一样一口气不杀个二十个人不解恨,我自己觉得上场要比伍万里还要惨,历史记载有几个团的兵在扩军的时候都是农民工没有严格培训,很多人前期很气势勇猛,后面见到战争的残酷都跑了。
很多人说讲的不完整,这个确实没法讲完整,如果讲完整了人物就模糊了,就不会有雷爹这样的生动的画像和人物性格,胡军大哥演出了英雄的景象。
我觉得看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大家理解战争的残酷,超出以往电影的涵盖,另外激发大家对真正历史的好奇和想要明白战争的真相,尊重历史的情况下激发大家爱国情绪而不是在嘴上巴巴,才是真的好电影呀。
雷爹牺牲的时候,我的泪点达到高峰,身边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我也哭出了声。他去世前的样子,在我脑海里留了好久好久。
此外,电影中很多画面让我心酸难受。
开场的画面好像油画,年迈的父母让我想起了那副油画《父亲》。隔着屏幕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无数个家庭因为战火而分崩离析。
火车上看到的万里长城,恢宏的场景不止震撼了伍万里,也震撼了我。火车上他们有说有笑,但前面等待他们的是生死未卜。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奔赴。
一声令下,整装待发,那些冲锋陷阵的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勇气。
美军飞机声响渐近,瞬间血肉模糊、尸横遍野。
几个硬的能磕掉牙的土豆、懂得发紫的脸庞、山脉上僵硬的冰塑……
每一个画面都有可能是生命定格的最后一刻,但却不退缩不放弃,生命真的渺小又伟大,他们是如何架起如此信念啊
杨根思出场的时候,我蓦然想起之前有一次主题团课学习抗美援朝,其中就有杨根思的英雄事迹。
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看完,我心里涌起对先辈莫大的敬意。
如此幸运有这样一群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
于自身,我今晚一直在想,我还有什么困难过不去。我那些难受算什么。
真的都不算什么。
第一场遭遇战特别真实,完美体现了志愿军的战斗修养,抛开吴京的个人英雄主义,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加强步兵连进攻的典范。一是连属迫击炮派设置在反斜面,设有炮兵观察员,防止受到敌人直射火力打击。二是连属重机枪布置在战场侧面,在发挥火力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误伤自己人。同时打几下换一个地方,避免遭到敌人重点照顾,提高了战场生存率,三是步兵进攻,是三三制的真实体现
12000 多个工作人员名字,在片尾字幕中滚动了八分钟,于冬感慨万千。
年满五十岁,从影近三十年,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拿出了博纳影业乃至中国影史投资最高、筹备期最长、剧组规模最大的一部影片《长津湖》。9 月 30 日,《长津湖》正式和观众见面了。
截至发稿,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长津湖》今天票房已达 1.93 亿。今天排片占比 53.5%,上座率 17.1%,场均人次 25。
此时此刻,《长津湖》所承载的已不是博纳影业一家公司的荣辱。
2021 年所剩四分之一,全国电影总票房刚过 300 亿元,只达到 2019 年的一半。低迷的空气在产业中徘徊了太久,太需要一部气势恢宏、叫好叫座的大片,将快要丢掉观影习惯的观众拉回电影院了!
去年疫情期间,全国电影产业停摆,电影院不知何时重启,作为博纳影业的创始人、董事长,于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电影市场那么难的时候,于冬决定投拍《中国医生》《长津湖》《无名》“中国骄傲三部曲”,扛起 “救市大旗”。可刚开机就停机、刚准备上映又改期…… 今天,重量级选手《长津湖》终于来了。作为这部影片的出品人,于冬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
用压箱底的班底
“做五十年后仍能感动观众的经典”
《长津湖》再度定档后,很多人觉得今年电影市场的救市之作终于来了。
做出重启拍摄《长津湖》的决定,对当时的于冬而言,需要很大勇气。这部原本准备在 2020 年上映的战争史诗大片,因疫情不得不中止拍摄。去年 10 月,《长津湖》重新开机。为了抢抓工期进度,二度开机的《长津湖》集结了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黄建新任监制,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
“我们不能再错过了。” 于冬说。当时的念头只有一个,一定要完成《长津湖》。“不管未来电影行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既然动了这个题材,就要完成。” 为此,博纳把压箱底的班底全部用上了。
《长津湖》的具体投资数额,于冬只说 “应该是史上最大制作”。为什么这么贵?重点花在哪些地方?“剧本长达 13 万字,光是筹备期就两年多。三位导演率领三大组人马投入拍摄,动用了超大规模的军事装备、超百公里的动作设计、超 7 万人次的群众演员参演,以及近百家后期特效制作公司的支持……” 他列举道。
直到今年 5 月,随着春节档的刺激,投资者的触角也被唤醒,此前一直从各个渠道打听《长津湖》消息的观望者们也终于被于冬说服。很快,“国家队” 出手,八一制片厂、中影公司和华夏电影等公司先后追投《长津湖》。
“临别前,女儿问我为什么要去打这场仗。我知道,如果我们不打这场仗,就得他们这一代来打。我们打这场仗,是为了他们能不打仗。” 这是《长津湖》中朱亚文与吴京的一段对白。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篇发表于 1951 年记录抗美援朝的通讯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 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胜利,为后世换来的和平,从前的人们没有忘记,现在和将来的人们也不该忘记。在于冬心中,《长津湖》不仅是拍给今天的年轻人看,还是拍给五十年后的年轻人看的。
“《上甘岭》《英雄儿女》是对我们成长有着深远影响的抗美援朝电影,今天来看仍是精品。所以我就在想,虽然完全可以不用花那么多钱也能做出个不错的片子,但我偏偏要选最难的路。我们要让今天的年轻观众喜欢,还要让五十年后的年轻观众也喜欢,这是一部能留存下来的经典,当你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创作时,电影的制作格局、制作理念、制作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长津湖》上映之前,博纳先交出了《中国医生》,这是一部真实展现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的电影。“我们迅速集结起来,拍这样一部电影,让大家看到这么多人奋不顾身地为我们拼过命,让我们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 于冬说,当代人的生活压力是很大的,工作的压力、房贷的压力、家庭开支又很大……“但如果这部电影能够给予你一点点心灵的安慰,给予你一点生活的勇气,就够了,就足够了,这就是我们电影工作者的责任。”
主旋律电影市场已是一片红海
博纳如何再做主旋律?
《长津湖》《中国医生》和《无名》构成了于冬口中的——主旋律升级之战。随着《中国医生》《长津湖》的上映,由于冬掌舵的博纳影业奏响了 “主旋律乐章” 第三节——“中国胜利”。在此之前,博纳已经完成了“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以及“中国骄傲三部曲”(《决胜时刻》《烈火英雄》和《中国机长》)。
这六部电影带给博纳超过 100 亿的票房,也成功奠定了博纳在国内主旋律商业电影的龙头位置。而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篇乐章,于冬谱了近十年。
2009 年底,博纳投资拍摄的以民国为背景,讲述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义士保护孙中山的《十月围城》上映。电影展示了小人物的舍生取义,最终取得了近 3 亿元的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亚军,还拿下了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那是于冬步入主旋律商业大片的一次尝试。2013 年,当于冬开拍《智取威虎山》时,彼时电影市场的主流是玄幻、盗墓等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题材。主演张涵予曾回忆道,对这部红色经典题材,大数据公司当时的预测是 “不建议拍摄”。
在那种环境下,于冬仍决定拍一部 3D 版的《智取威虎山》。影片借鉴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制作手法,一改过去主旋律电影的节奏、语境和套路。“曾经的主旋律电影永远跟市场之间有一道墙,我们这次把墙豁开了一道口子,一下子让年轻观众对主旋律电影感到耳目一新。这部电影当年取得 8.8 亿票房,创主旋律电影历史新高。”
2018 年上映的《红海行动》,凭借超 36 亿的票房逆袭成为春节档冠军,主旋律电影和商业市场之间的那面墙被博纳拆除,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叫好又叫座,并且不是昙花一现。从《智取威虎山》到《中国机长》,5 年时间,6 部影片,超 100 亿元票房,主旋律商业大片成为博纳的招牌。
但一劳永逸在电影界是不存在的,赚钱的风向标一旦扬起,就会成为新的红海。2019 年,主旋律电影成为市场主旋律,从春节档的《流浪地球》到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主旋律电影遍地开花。同质化的竞争愈发激烈和困难,再做主旋律电影,博纳要走新路。“其实博纳是要为行业做一件事——升级,把我们开创的主旋律商业电影大片道路,再往前推一步,实现类型突破、美学突破和视觉突破。” 于冬说。
在于冬看来,《长津湖》将成为中国战争电影的新标杆,其坐标性意义不仅在于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规格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更在于中国电影能够从容面对相当于好莱坞 A 级制作的大制作、大投资。
行业触底反弹需要头部力作
最大的瓶颈仍是融资难
去年,于冬决定投拍 “中国胜利三部曲” 时,摆在眼前的是电影院长期关门、观众严重流失的现实。今年春节档,《你好,李焕英》大卖 50 亿看上去像刺激了市场,但后来反复的疫情又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2020 年的疫情给电影业按下了暂停键,6 个月的寒冬,冻得原本雄心壮志的博纳也不得不忧心生存。“去年是电影人最艰难的一年,博纳也不能完全幸免于难。” 于冬说,作为一家集投资、发行、院线管理及影院放映业务于一身的电影集团,博纳影院在 2020 年疫情期间,收入微乎其微。
为了自救,于冬一面加大博纳片库的线上销售力度,一面四处恳求业主、开发商为影院减租降租。“通过这件事我就特别的感慨,除了国家的纾困政策,在危难时刻企业家帮企业家,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面对困难,圈地退守是看似更安全的,而迎难而上则需要驾驭风险和机遇。
于冬说,如此大的投资,要说没有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想尽了方法去处理。“现在不担心了,拍完了,大家都很满意。”
在于冬看来,电影市场的有效恢复需要双向拉动。市场恢复靠头部内容,头部内容的制作要靠头部公司顶住压力、拿出重磅投资的 “硬菜”。“大家都没信心了,都开始把资金往回收,而这个时候博纳就是要逆势而上。启动最大项目,用极致的制作来调动电影市场触底反弹的信心和观影需求的信心。”
而要说到个人和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于冬说,还是融资难。
“我其实有很多想法,想拍摄很多题材,但是我们真正遇到的还是资金困难,我们现在光靠自有资金的发展,还不足以满足企业做强做大,我们真正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单纯用自身票房回收再去运营运转,企业还是做不大,还是没办法跟好莱坞的六大公司竞争。”
“这些年,影视行业由于各种负面事件,社会各界对这个行业也都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现在是这个行业最困难的时候,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鲜有影视行业在 A 股上市。” 于冬表示。
年过半百正青春
还想再拍百部电影
在过去 10 年电影行业高歌猛进的时候,于冬觉得拍电影没什么难的,直到疫情让他发现电影公司们都开始把生存当作第一要务,才觉得这个行业走到今天太难了。作为博纳的领头人,于冬要带领公司跨越寒冬,要赢。
投拍 “中国胜利三部曲”,于冬要有的不仅是敢想敢做的决断力,还要做好一个当家人。“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于冬说,“当老板和当制片人不一样,老板不是花钱,老板要算账,算钱从哪来,得在背后把子弹和银子给团队备好了。”
“胜利三部曲” 的最后一部《无名》,讲述的是抗战时期中共地下党员的故事,将由程耳执导。2016 年,汇集了葛优、章子怡和浅野忠信等一众实力演员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让这位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被更多观众认识。
于冬透露,《无名》原本在 4 月就应该开拍,但因为程耳修改了 13 稿剧本,所以 8 月份才正式开机,争取年内上映。相较于三部曲中其他两部的导演,程耳过往的作品风格和商业大片之间有一定距离,但于冬很期待。“程耳会有他的风格,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的风格元素转换成商业电影的元素,这也是这次他跟博纳合作中最有价值的尝试。”
不管是题材还是类型,于冬一直不曾停下对电影的尝试,他也的确停不下来,“胜利三部曲” 还未完成,他已经有了新的拍片计划。在拍摄《中国医生》期间,于冬接触了钟南山院士,被他的故事打动,于是他想要拍一部《钟南山传》,一部关于个人生命如何与时代紧密碰撞,又如何从个体生命中看到时代缩影的电影。于冬说:“医生职业是世界性的题材,我想做一部纯粹的人文电影。”
1971 年生人的于冬,今年 50 岁。古话有 “五十而知天命”,曾经的于冬打算在 50 岁时退休,回到电影学院当老师。但现在,他觉得这个时间点太早了,他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为电影行业多做一些事,多拍一些好电影,因为他感觉现在是自己资源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
他说,好电影就像布道,传递的是一种精神,用电影来唤起大家挑战困难的勇气,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在采访最后,于冬说,希望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这样可以再拍 100 部好电影。
记者 | 丁舟洋 毕媛媛 朱鹏(实习)
编辑 | 董兴生 卢祥勇 杜恒峰
校对 | 锻炼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这可能是近些年来三观最正的战争片了,之前一些不错的战争片,导演屁股歪了,还夹带点私货。在其中有一句台词印象很深刻
“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开”
中国人不想打,也不怕打。
易烊千玺演的是真不错。
就是内容时间跨度太长,难免有一些情节没有补充好,希望能有下一部,再打一次美国鬼子。
致敬先烈!
在出发前,钢七连都脱下了徽章,我估计是因为抗美援朝出兵不是以中国的名义出战,而是基于 “不扩大” 方针,以 “志愿” 的名义出战,因此代表中国军人的八一军章都取了下来
电影两处提到了分地,一次是在渔船上,百里和爸妈说道,解放军给他家分了二亩三分七的地,将来可以盖房子,让全家不用再住在船上;第二次是借宋时轮之口,说出美帝侵略者就是要把分到的土地抢回去,大家当然不答应。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戴不仅仅是伟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也从来不是像果党之流空喊口号,而是是靠真心实意的让老百姓受益,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让数千年被乡绅地主欺压的农民阶级翻身做了主人,这样的党,如何不爱。
还有戏份不多的毛岸英线,故事主要讲的百里一家三兄弟都上了战场,平民百姓的儿子上了战场,主席的儿子当然也要上战场,还要当彭总的第一个兵。就像《高山下的花环》雷司令的儿子小北京,不管是抗美援朝还是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有限的对外战争里这样的原型还有很多。
千里明明接的任务是送 20 部电台,最后坏了 8 部之后,送到大渝洞就改口说任务就是送 12 部,hhh 太鸡贼了。
电影还有很多前后呼应。
在出发的列车上,姜以戎对万里说,想要枪自己去缴,虽然后面还是发了一把三八式,但到了战场后期,万里的枪也从步枪到缴获的 M1,冲锋枪,还有一把勃朗宁手枪。
在过开阔岩石滩的时候,神枪手平和就说 300 公尺自己能打中,后来结尾终于开了一枪。平和原型可能就是神枪手张桃芳吧,真正打下飞机的男人。电影里用的步枪看着像有一个防尘壳的三八大盖,为啥不换成莫辛纳甘呢。
在雪山上大家吃土豆那个片段,千里万里拿着土豆你谦我让的。求雷公心理阴影面积,tm 我给你的土豆,你俩在那儿让来让去,不吃还给老子,果然最后千里就拿出了一个留着的土豆还给雷公,这也算是另一个版本的一个苹果的故事。
他们上一代把所有仗都打完了,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吧
最精彩的还是送电台的遭遇战,我估计是林超贤导演的吧,林导 yyds!!!
今天赶早去看了,发表一下想法,作为普通观众可以打六分,及格了,战场的血腥残酷展露无疑,细节满分,最后有几个泪点。
不过作为一个军迷来说有些不满,第一,故事有些割裂,可能是三个导演分开拍摄造成的,战役的大局介绍过于粗略,不能说是一个合格战争片。
第二,有些情节有些刻意,比如把岸英同志强行和七连配一出戏无此必要,也没有推动人物的转变或剧情的推进
第三,顶着机枪密集冲锋这个槽点这么多年也没有改进,我理解导演想要大场面的需要,但是难道没有更好的表现方式了吗?
第四,局部战役的选点没有表现出美军后勤补给的强大,尤其是对于长津湖战役来说,因为得益于后勤补给的强大,美军依托那个野战机场撤退了多少伤员,又比如被志愿军炸毁多次又空投装备重新的修复的水门桥,这些是陆战一师得以突围撤退的重要因素。
刻画美军的工业能力的强大才能更好的提现先辈们的英勇无畏,智慧善战,并不是有几辆坦克就能体现敌人的强大的,说点不好听的,国军难道没有坦克没有美械吗?
想到哪说到哪,本片还是推荐去看看的,十岁以下小朋友除外,别问我女儿为什么被惊吓了一整场
威武雄壮的钢七连,和名不副实的长津湖
这部电影的故事很流畅,细节也很精彩,电影的前半部分一直在蓄势,中间穿插几次小的战斗,已经把观众们的期待烘托到制高点,直到钢七连终于到达长津湖附近埋伏,所有人盼望着看到的都是一场精彩的大决战。
然而,最终电影把决战的重点笔墨,放在了钢七连和北极熊团的阵地战上,这场 “最终战” 和中间援救友军的战斗在细节上非常相似——比如同样有坦克压倒房屋,主角从房屋中冲出;敌人撤退,主角想方设法攻击敌人的运兵车;敌人和我方展开互射,攻击对方的火力点。
这其中,中间那场战斗的亮点在于几名战士在房间中的生死肉搏、我方战士说英语欺骗敌方混淆目标、两名战士抢夺了敌方的坦克并和敌方坦克对射命中,和万里准确投掷出两枚手榴弹,这些都可以算是战斗中很有特点的段落,最后敌方信号塔轰然倒塌,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战胜的喜悦,之前压抑的情绪被宣泄的淋漓尽致。
因此,对于结尾的长津湖大战,人们是指望着能看到比这些小型阵地战更精彩 100 倍的军团级决战场面,看到那些嚣张的美国鬼子是如何被我们围而歼之,从一开始的耀武扬威逐渐发现情况不妙,然后转为惊慌失措,最终仓皇逃窜的。
然而,结尾的战役,却并没有拍摄长津湖决战,而是只是拍摄了钢七连和北极熊团的阵地战,整场战斗的节奏也很匆忙,近乎是一通乱打,除了连长要求雷爸打坏敌人的火力点之外,其他时候基本看不到什么战术,都是各自为战,除了保留了之前那场战役中正常的战斗场景之外,唯一一个和之前不同的亮点,只有雷爸开车运标记弹,角色在这场战斗中的作用和形象鲜明的程度,甚至还不如中间那场战斗,之前埋了那么多伏笔的万里的丢石头神技,到了结尾又没有表现了,我们只能看到几个士兵如同天降神兵一样,在美国这个不大的军阵杀了个七进七出,中间穿插了几个战士牺牲的细节,让这决战看起来有点决战的味道,但根本上来说,这仍然是一场小型的阵地战——不是 “长津湖”。
于是很快镜头一转,真正的长津湖决战被用旁白和字幕一带而过,就这么告知了观众结果,然后我们就看到美军突然从之前的嚣张跋扈变成了灰头土脸,落荒而逃,然后就是我军一群人欢呼雀跃的场景。
虽然这结果我们已经预知到,但由于实际上缺乏过程,导致这个结果看起来颇有些用力过猛,只能靠观众的脑补,才能把这个逻辑串起来。
所以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所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战斗,都只是细节,因为它原本就没有整体。是细节串起了整部故事。
北京的纪念馆里,志愿军最新死亡数字,接近 20 万。美国也有纪念馆,联合国军伤亡很大,总死亡、受伤、失踪、俘虏 24 万以上。阅兵方阵里面的军旗,好几个都是抗美援朝的,黄继光连,杨根思连,老虎团等。
当年陆战第一师师长史密斯撤退,最后一道桥叫:水门桥。炸了修,修了炸,差点让他们绝望。告诉指挥部:想进一切办法疏通水门桥,否则陆战一师全军覆没,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军部一夜之间从日本制造钢化器材桥梁机架空投给一师。
志愿军炸不动了眼睁睁看着他们跑掉。九兵团的冰雕连就埋伏在他们过桥后的山头上,每个人保持着战斗姿势。后来该师师长与政委亲临阵地眼观后抱头痛哭。
看到这里就泪水长流,这是怎样的意识与意志力啊,这只有中国军人才能做到的自我牺牲,顽强不屈,面对恶劣的环境,没有后勤保障依然死战不退,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这已经超出了人类战争史的常规理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说说杨根思,他下令让一个通讯员将打光子弹的重武器带回去。还有一个 17 岁的小兵。然后自己坚守阵地,引爆 10 公斤的炸药与上来的美军同归于尽,全连幸存者就是那两个人。杨根思被评为特等功,战斗英雄模范!类似的还有黄继光,邱少云。
太难了,武器装备落后,只能拿人命上。他们为我们的今天而奋战。后人们一定不能忘记他们!要铭记历史!
小的时候家里挨着军队大院,和退伍的老兵们接触挺多的。时间长了就能切身感触到,这些都是普通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说的就是他们这种人。
七十一年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参加了那一场立国之战!
七十一年前,他们穿着单薄的军衣,背着高粱米和落后的武器,在阵地上啃着冰凉的土豆充饥,去和那支从未战败过的傲慢的侵略者作战!然后,他们带着胜利回到家乡……
七十一年前,他们正年轻 ,看着纪录片中的抗战老人们描述着关于战争、 关于战友 、关于他们战火中的青春、黑白照片里面的面容俊美青春洋溢的样子 ,但是转眼间成千上万的他们因为战争,或伤或残 或者永远静静的躺在了那一片冰冷的雪地,泪目了……
无数普通人民的子弟,一呼百应,前赴后继,才有了我们国庆举国同庆的日子。当我们凝视这一抹中国红冉冉升起之时,不要忘记无数在硝烟滚滚中壮烈绽放的烈士和前辈!**一代人吃了五代人的苦,立了五代人的功。他们就是共和国的脊梁。**我们这个来之不易的幸福时代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
上次看到国庆阅兵的战旗展示,就倍感激动。这才是一个国家的英雄,军队的灵魂。虽然武器装备能显示实力,但是灵魂还是要靠这些英雄战旗。有这些精神的传承,军魂就不会散,国家精神就不会断。
今年国庆日,阖家一起去看长津湖,由始至终,眼里一直含着热泪。
一个落后的到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农业国家,硬杠武装到牙齿的世界第一强国,明眼看,都是以卵击石的屠戮,而我们硬生生地把美帝的钢铁洪流打回了谈判桌上,最后不得已撤军。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斗志。靠的是伟大革命领袖以身作则,毛主席爱子毛岸英就是牺牲在最前线。
靠的是亿万中华儿女血肉之躯,明知道会一去不返,却为了同胞的安定幸福,舍弃自己或者骨肉的生命。那时候的年轻人,也许大字不识一个,也许从未见过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也许从不知道大爱人间的道理,他们只知道:“共产党给我们分了田地,而有人又要把它抢走,我就要和他们干!”,他们只知道:“帝国主义看不起我们,这场仗迟早要打,我们不打,子孙就要打,为了下一代生活在和平世界,我们必须要打”,他们只知道:军人最大的使命就是荣誉”
这部电影我给 9.5 分,一切都很完美,但差一句话 “共产党员跟我上!” 想想 2020 年的疫情,就知道,这句话是多么的真实。可是,真实的话语和事实反而羞于在电影里呈现。那个年代,共产党和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历史是传承的,真实反映那个年代的事实,是有益处的。
试想,如果到了 2050 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那么,那个年代的文学作品会怎样讲述这个年代的故事呢?我们能够真实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征程,我们的领导核心和我们的干部是如何在这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年代,胸怀 “国之大者” 为了民族复兴而贡献力量的呢?不讲“共产党员跟我上”,真的说不过去。
以前知乎上常有人问,中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为什么印度不成、越南不成、泰国不成、印尼不成…… 理中客们把这些归功于历史的偶然、中国的幸运、美国的疏忽。都是扯淡,真的特别扯,这部电影就能告诉我们答案。
**不破不立,不打破旧世界哪来的新中国,**我们的胜利不是靠妥协来的、不是靠认干爹来的、不是靠非暴力不合作来的,不是靠跪舔来的,不是祖上蒙荫来的。
命运让我们这个国家遭受了血和泪的洗礼,才能让我们焕然一新,整装待发,如今才能慢慢重回世界巅峰,只是这份血和泪的洗礼,太深太沉重了,多想他们都能好好活下来看看这片和平盛世啊!我们这一辈人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曾经他们的牺牲才能带来如今的安逸,我想,换成是我经历那段岁月,我也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和他们死拼,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只有希望和理想,我们看不到的未来,只有咬着牙撑住,希望结局能够足够美好,因为相信祖国,我们义无反顾。
……
今天的文章没啥逻辑,顺着性子想到哪写到哪,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
最后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部电影。我们这代人当年都是看着美国吹牛 AC 的大片长大的。现在有条件了,一定要多看点祖国真实的历史,把那段遗憾补回来。尤其要要结合近期中美的热点来看!
看完之后就能明白,当年主席的话有多么睿智,他老人家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像可怕的老虎,是用来吓唬孩子的,一受潮就变软,一场大雨就把它冲掉了。
留在记忆里的情节,有剧透:
1、一条大河波浪宽,我家住在岸和船,听惯了船工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千里(京哥)给爹妈磕头时的眼泪;
2、万里被逗急了要跳车,拉开车门却看到了满眼的万里长城!山河无恙千里秀,长城不倒万里长!(凯哥导演的诗意画卷)
3、破碎的河滩上我们破碎的尸体,只因为美国佬的一个玩笑。飞机一架一架,航弹一发一发,却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的身体一片一片去接的。难受
4、步枪打坦克,吃力,看得我是真嘞难受啊难受!而且那么多坦克!而且飞机制空,我们甚至够不着!
5、玺子哥主角光环,敏捷型英雄,天赋技能: 投掷,被动: 精准 Max,闪避 Max,空爆伤害 + 50%…
6、林超贤又指挥吴京去开坦克了,命悬一线的对轰,真 · 男人的浪漫!
7、第一场战斗打了半个小时,爽到爆!最后,信号塔爆炸的烟花很绚烂!
8、白天隐蔽,夜间行军。我们只有烤黑的土豆,冻硬了可以硌掉牙,“一口炒面一口雪”。而美国佬有肉有鸡有豌豆。
9、北极熊团旗,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军博看看。不知道有没有拿去蒸馒头。
10、照明弹读秒 40s。镁粉熄灭的那一刻,就是我们进攻的那一刻。
11、雷公(胡军)抱着信标弹上车拉走,好烫;拖着滚滚红烟一路挨炸,最后身上满是弹伤,几乎没有一块好皮。好心酸,他只是想回家了。看了胡军这么多年片,最有触动的角色了。反倒是千里痛哭没啥感觉了。
12、刘秘书(黄轩)的死,我深感好可惜好可惜。美国佬 TMD 扔了多少航弹啊?!!长津湖也扔,上甘岭也扔,到最后大使馆还要扔。md 迟早还你们三发…
13、杨根思——我们但凡有哪怕一点点制空权,哪里会被炸到只剩 1 人?!
冰雕连——我们但凡有稍微充足一点点的后勤,何至于有成建制的冰雕连?!
14、一定要解放台湾!
联想到的一些不算总结: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百里千里万里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的立国之战
写完已是凌晨 2 点,最后用一段文字平静一下: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 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首映当天看完的。整部电影三个多小时,让我印象最深的,有四处细节:
第一处是主角们的名字。
电影中吴京饰演的穿插七连连长,叫 “伍千里”。这个名字取得巧妙,富有内涵。“伍” 对应着 “行伍”,跟军队息息相关。“千里” 可以可以说是 “千里之行”,征途漫长;还可以说是“千里马”,前程远大。易烊千玺饰演的新兵,叫“伍万里”。“万里” 让人想起 “万里长征”,说明他所在的队伍,身经百战,传承和赓续了早期红军队伍的血脉;还让人想起“万里长城”,说明他和他的战友将成为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此外,电影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伍百里”。伍百里并没有直接出场,但在电影中多次被提及。他是“伍千里” 和“伍万里”的哥哥,作战英勇,最终光荣牺牲,马革裹尸还。这三兄弟之间,有血缘上的亲属关系,更有精神上的传承关系。这让人不得不感叹:江上代有英雄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第二处是火车中看到的壮美山河。
穿七连奔赴朝鲜时,路上主要坐火车。路途漫长,车厢内逼仄,比较压抑。期间,新兵伍万里跟哥哥闹情绪,冲动之下打开了火车门,想 “跳下车回家”。战友赶忙冲上前,紧紧拉住。此时,镜头突然一转,由车内切换到车外,壮美山河徐徐展开。随着火车前进,我们看到了雄伟壮丽的长城,美不胜收的山川。这一幕,让车内顿时鸦雀无声,众人都被这景色迷住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它虽然没有一句解说词,但胜过千万句。“为谁而战”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电影中用无声的镜头告诉大家:如此壮美山河,岂可让人侵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就是让这样的山河,不被人侵略和蹂躏!
第三处是乱石滩战斗。
当穿七连进入朝鲜后,得到第一个任务,是护送电台给志愿军总部。途中,他们进入了一片开阔的乱石滩。此时,美军战斗机突然到来。乱石滩上没有任何掩体,他们只能就地卧倒,跟死尸 “亲密相处”——乱石滩先前被美军轰炸过,地下有很多尸体。一开始,美军并没有发现这支队伍,还以为都是“尸体”。然而,基于无聊,或者是恶趣味,美军飞行员决定比赛,看看谁能打中更多“尸体”。于是,两架战斗机先后向乱石滩俯冲扫射,一时间,血肉横飞,穿插连蒙受了巨大损失:不少战士当场牺牲,好几部电台被毁。然而,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咬牙“忍耐”——还击当然可以,甚至还有不小把握打下飞机。但是,如果他们这么做,敌人会呼叫周边的飞机、炮火来支援,而乱石滩没有掩体,一旦被大规模炮火打击,极有可能全军覆没。因此,他们必须“忍”,即便这种“忍” 代价重大,但如鲁迅所言,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韧性的战斗。留得青山在,自然能报仇。可以说,乱石滩也是一场“战斗”,虽然没有开枪,但埋下了复仇的星火,最终,他们在长津湖肆意燃烧,成为了摧毁敌人的燎原大火。
第四处是无名村庄的救援战。
穿插连执行护送电台的任务时,路过某个无名村庄,发现村庄中正在激战。原来,村庄中有美军的通讯塔,志愿军某连奉命摧毁该塔。面对美军的大炮、坦克等重型武器,志愿军损失惨重,但依然顽强进攻。此时,伍千里当机立断,命令半连人携带电台继续前进,自己则带剩下的人投入战斗,从侧面进攻敌人。从远程炮击到近距离对射,再到近身肉搏,战况惨烈,画面紧凑,让人看得血脉喷张。尤其是,坦克近距离对射,破甲弹空中相撞的特写,更是让人大呼过瘾。不知道这场战斗是哪位导演拍摄的,水准真高,甚至可以说,这是国内电影近年来最 “燃” 的战斗,没有之一。然而,战斗虽然好看,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中间一个细节:当伍千里突入敌人指挥所,跟美军近身肉搏、命悬一线时,易烊千玺饰演的新兵伍万里,在最关键的时候赶了过来。面对生死,新兵伍万里不敢开枪,可能是怕打错人,但更可能是尚未克服杀人的恐惧心理。因此,当哥哥伍仟里让他用刀捅敌人时,他依然犹豫。直到另一个美军将他扑倒,要杀他时,他才明白战争中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的残酷性,才以命相搏,战胜并打死了敌人。相比以往国内电影中的 “主角光环”,主角一上战场就生龙活虎,甚至威风赫赫,伍万里由“新兵蛋子” 成长为 “刀锋战士” 的心路历程,其实更有说服力,也更具合理性。
电影中这四处内容细节,都非常出色,让我看后印象深刻,难以忘记。应该说,一部优秀的电影,也必须要有出色的细节,能够印刻在观众脑中,让人走出电影院后依然记得。在此方面,《长津湖》做得相当出色。
细节就是,电影最后说要把大家都带回去,但看过士兵突击的我们都知道,最后七连只有 3 个人活着离开了朝鲜战场。
吴京跟易烊千玺饰演的伍千里,伍万里
人物设定是疍民
疍民是中国几千年来社会最最底层最边缘的族群,被历代政府视作非国民,他们一辈子不许踏上陆地,自然也不允许拥有土地等不动产。
民国时期虽然废除了疍民的贱籍,但民国本身的妥协性软弱性导致疍民整个族群来说本质上没有什么改变
电影里提到
伍千里跟父母说,政府分地我们就可以上岸了,明年就可以有自己的新房子了。
这就非常朴素的解释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闹革命,什么是解放军
“如果我们不去打仗,那么我们的后辈就要去打仗。”《长津湖》是一部战争片,也是一部歌颂中华儿女奉献精神的电影。
电影在上映之后,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成绩,不到 3 天的时间票房已经超过了 8 亿。
电影时长差不多有 3 个小时,原本担心时间太长,看过才发现,176 分钟过得还是太快,热血沸腾,根本就不够看**。**
除了那些高燃的战争场面之外,电影中的这些瞬间饱含泪点,让人彻底破防。
眼泪,早已不值钱。
战争片是影坛上的常青树,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只有不到 7% 的时间是没有发生过战争的。
在影视作品中,血色狼烟,刀光剑影交织着生死离别的场景,都是大银幕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长津湖》再次将镜头对准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我们的英雄志愿军们在极寒恶劣的天气之下,奋勇杀敌,冲出一条血路,为长津湖战役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感人故事。
长津湖战役大家都很清楚。
在 1950 年,我们的志愿军和武器装备世界一流的美军第 10 军在长津湖地区交战。
我们的志愿军成功歼敌一个整团 1.3 万余人,用血和泪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
战争是极其惨烈的,将这一段历史呈现在大银幕上,难度极大。
《长津湖》片方请来了三位大导演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用三个小时的时间来还原和重现了这一段历史。
有指挥室里的运筹帷幄,有密闭空间里的激烈肉搏,还有硝烟战火中前线士兵的抛头颅洒热血。
隔着银幕,都能够感受到极强的代入感。
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乱石滩轰炸这一场戏。
根据林超贤导演的采访,这一场戏不能当作是剧情片来拍摄,要 “让亲历者看完觉得真实”。
跟随着士兵们的脚步,子弹仿佛在耳边飞过,炸弹爆炸形成的冲击波直击人心。
映着冷色调的画面,飞机迸发出的枪火让人觉得紧张,激烈,窒息。
在密闭的电影院,竟然惊出了一身汗。
擅长拍摄大场面动作戏的林超贤,为了突出战争的真实和残酷,很多地方选择了长镜头。
美军开着战斗机在扫射和巡逻,而我军则躲在趴在乱石滩上以石块做掩护。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志愿军们很多都身中数弹却仍旧一动不动。
伴随着爆破声,他们的血和火光融为了一体,染红了半边天。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叫一声,抵抗到了最后一刻,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成功的防线。
这就是军人的底色,他们无愧于军人的荣耀。
看到此处,很多的观众和电影中的万里一样,泪眼模糊,彻底破防。
电影没有过度的煽情,只是如实呈现,但在细微处,处处可见诚意。
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然而,在面对共同的危机时,正是军人的底色,让每个人能凝聚在一起。
胡军饰演的七连第十七名战士雷睢生看似莽撞豪放,实则真的是一个很温暖热情的战士。
可以在关键时期,将仅有的干粮留给自己战友。
在紧要关头,他自己抱着标识弹,开着吉普车吸引了敌军的注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敌人的子弹,帮助了更多的战友。
一直到了最后一刻,他被压到了车子底下,血肉模糊。
当队友把车子挪开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的雷排长哼起了沂蒙山小调。
“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疼死我了”。
伴随着他的抽泣声,观众们的情感早已破防。
如果说战争片有最为宏大的场面,震撼的镜头**,那么构成这些宏大和震撼的,还是人物的生动和人性的高贵。**
雷排长那样的英雄,也许只是千千万万个士兵中的一个,他在冲锋陷阵时的一往无前,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紧要关头**,能够用自己身体作为肉靶子,这样重如泰山的伟大,怎能不打动观众?**
黑格尔曾经说过:“在战争中,整个民族都被动员起来了,在集体中释放出一种新鲜的活力和激情,而动力就是全民族成为了一个整体去保卫自我。”
在电影的最后,我们的志愿军以英勇顽强的作战精神成功击溃了敌人,彻底扭转了战争形势,而志愿军也付出了极其沉痛的牺牲**,在零下 30 多度的恶劣天气之下,我们的士兵为了截断美军的退路,冻成了冰雕。**
最后一刻也是挺着腰,端着枪,如夸父奔日一般,毫不退缩。
美军军官看到这一座座坚挺的 “冰雕连”,他深深地鞠了鞠躬。
这也和电影开端处的一句台词形成了呼应——
“让你哥瞧得起你不算本事,要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才是本事。”
根据统计,这一场战役中,光是被冻死的就有 4000 多人,冻伤的人数达到了 30000 多人,让人痛心的数字!
战争需要面对生与死,在这个人类最本质的问题面前,志愿者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保护队友,牺牲自我,这也是我们的英雄和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最大的不同。
西方的孤胆英雄,总是能够在最后时期,凭借着自己的超能力力挽狂澜,即使是孤军作战也能够轻松拯救民众。
而我们的英雄,都是平凡人,讲究的是集体主义,群策群力,崇尚奉献精神。
这也是我们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的继承。
在最后一刻,完成了行为上的英雄壮举,也完成了道德和情感的升华。
陈凯歌导演说,《长津湖》这一部电影,就是要告诉大家,“只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面对这样的敌人并且战胜他们。”
战争是残酷的,也正是我们人民志愿军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也能够鲜活的生命换取了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
感谢电影主创们为我们献上一部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战争大作,还原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高光历史时期,感受志愿军的伟大和忘我精神,接受冰与火的洗礼。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刚看完。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北极熊团覆灭后,团旗还挂在墙上,然后一股白雾升起,一只手出现扯掉了墙上的团旗……
你们可以了解一下历史上北极熊团团旗的经历:
这倒霉旗子在战场上被志愿军某部的炊事员缴获了,其实就是捡到了,炊事班长一看这块布挺好,方方正正的,就当蒸馒头的笼屉布给用了…… 毕竟也不能天天吃冻土豆对不对,就这样用了好几天,被营长发现了,怎么你们这笼屉布这么花哨呢?还有外国字?叫来懂外语的参谋一看,好么,原来是北极熊团的团旗,这才赶紧上交,现在还在军博放着呢。
所以电影里的这股白雾,会不会是在内涵笼屉蒸馒头的热气呢……
长津湖这部电影我去看之前一直是很忐忑的,一是对导演陈凯歌不太放心,还有就是上一次的金刚川实在太烂,如今的历史时刻中国应该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去唤醒国人这段尘封的历史记忆,有些东西如果错过了时机就永远的忘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看完之后,我算是松了一口气,基本合格。从商业性上讲是一部合规的战争片,镜头很有张力,战争场面的表达很刺激,剧情也很完整,是一部合规的商业片。而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我也认为他及格了,虽然对于我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那种大大超越历史局限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是很难描绘出来的,但是电影里至少把大的框架都搭建好了,给予了符号化的表达。
而让我在政治上给它合格的原因在于一句台词:当美国北极熊团团长受伤被俘后,连长对拿枪要击毙美军团长的弟弟说 “有些枪必须打,有些枪可以不打”。我们来到朝鲜不是参与帝国之间的争霸,不是为了和美国搞势力范围的分赃战争,我们的正义性来自于帮助朝鲜人民打跑侵略者,包围我们自己的国家不受攻击。我们的人民军队也不是杀戮机器,我们是为了守护和平而消灭敌人,但是我们并不残暴,我们非但不乱杀无辜而且优待俘虏保障他们的权益。这就是一只人民军队,甚至是全球独一份的人民军队。这部电影里的志愿军不是绿林好汉,不是封建军阀,不是帝国武装,就是一只听党指挥保家卫国的无产阶级武装力量。这只军队官兵平等,又严守纪律,这里都是同志没有长官。也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把美国人给打回三八线。
看电影之前我刚看完珠海航展,可以说电影看的我心里很难受。那样优秀的一支队伍,凭什么只能用那么落后的武器,吃冻的梆硬的土豆,连件厚棉服都没有。正巧我在珠海航展看到了山猫全地形炊事车,想到了如今我军可以保障战场上能给战士们炒糖色。糖色有什么用?它不改变任何味道,为什么要炒糖色,因为我们办的到。这就是大国的实力和底蕴,不是要吃饱,不是要吃好是要有糖色。没有糖色是什么红烧肉?!这就是当年美国二战的可乐和冰激凌,没有为什么,因为做得到。这么多年了,终于轮到我们钢多了。
我一直在想,谁会是这支气多钢也多的人民军队的下一个敌人,那真是太惨了,如今这支军队一旦开动起来,兵锋所致怕不是血流成河焦土千里能停的住的。这是中国自永乐横扫漠北之后五百年未曾爆发的怒吼。次声不鸣则已,鸣则必定天崩地裂。所以,我心里还是希望谁也不要过来找死,真的会死的很难看。
这个军旗,在中国军博馆,国家一级文物。
刚开始动员那场戏,墙后面标语写的不是 “抗美援朝”,写的是 “一定解放台湾”
1. 平河的悬念
雪地埋伏等待时,有个志愿军(好像是医疗兵柯大川)问,你还是想把伍佰里的事说出来?平河点头,对 方劝他,还是放在心里好。 嗳,究竟是什么事呢?电影放完也没有讲。 如果真有续集,也许会展开?
2. 伤痕
伍仟里的左手指短了一截,雷公,左耳被炸聋了,余从戎脸上始终有疤,辑安车站的站长也是独臂的,梅 生好像也有点。回头我再细看。 这些战士的伤痕,都是勋章。
3. 志愿军的智慧
弹壳做的哨子,有不同吹法,伍万里用它下令;半山民宅冲进阵地,有哑语和手势;雪地里还用了镜子反 光,给出信号;第一次和美军对抗,朱亚文用英语说 watch your back,分散了美军注意力,成功歼敌; 雷公的策略是占领制高点,然后诱敌上山,包抄,有一幕特别明显,增援来临时,志愿军打了一会,然后 说上山,撤,那就是诱敌战术;此后,雷公戴上他的助听器在听什么呢?在读秒,看美军照明弹在天空里 亮多久,美军在亮起来的时候活动,他就在照明弹暗下去的那一瞬间反击;接应电台时,也是吹哨示意; 谈子为率领的九连,新兴里总攻之前,用子弹和树枝比划侦查到的军情。最重要的是,夜晚行军,躲避白 日美军侦察机的侦查,这也是为何沃克将军会震怒:他们到底从哪儿来的,从天而降吗?也正因为此,夜 晚行军更易冻伤减员,史密斯在飞机里向下侦查,好像什么也没看到,但下一个镜头便是志愿军埋伏在雪 山之中,一动不动。 揪心。
4. 枪的变化
兄弟俩第一次见面,伍万里要摸枪,伍千里说,枪口不能对着人,伍万里接过,还是对着人了,伍千里教 育;各部登车以后,伍万里想要雷公发枪,又抢了余从戎的枪,还找雷公要子弹,被教育上战场自己缴 去;小山死之后,万里在余震之中,千里来找他,把地上的枪捡起来,告诉他,军人永远不要把枪放地 上;屋内肉搏,伍万里从不敢开枪到敢于开枪,开窍了;次日清晨,伍万里和伍千里对话之前,有一个镜 头从枪开始,一把枪斜放着,枪口此时就对准着天空没再对着人了,这意味着伍万里经过了这一夜的洗 礼,飞速成长;新兴里总攻时麦克莱恩奄奄一息,伍万里要开枪击毙,又被伍千里教育。 一把枪,能做出这么多起承转合,又拔高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5. 平河的子弹壳
第一次与美军对抗的次日,平河在子弹上刻字,写着平,可能是用字的笔画算狙击的敌人。 平河,倒过来读是和平,有一种向往和平年代的象征。 平河也说了,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里。
6. 红围巾的故事
首先得说伍万里是一个懵懂莽撞的少年,眼界就湖州的渔村那么大。 伍千里回家,说要给伍万里说个媳妇,伍万里那个傻笑啊,演得好,一笑奠定了他的个性:懵懂呆萌。一 以在辑安车站,有个女卫生员一类的女孩抛给他一条红色围巾,伍万里接住了,一个窃喜和意外的小表情 点到为止。但很快,当美军飞机准备轰炸火车之前,伍千里破口大骂,“给敌人当靶子吗?”,说的就是 红围巾,伍千里把它给扒拉下来,甩了。但剧情又一反转,行军休息中途,小山递给伍千里红围巾,这家 伙竟然给捡回来了,这也是俩人友情的一个基础,小山之死,伍万里就会痛。再到最后一处,新兴里总攻 之前,伍万里啃了一口土豆,红围巾露出来一点点,他给塞了进去。这个动作,就特别细致了,他为什么 要塞?也许是觉得,这是小山拾回来的,我马上要打仗了,我带着小山一起;也许是对异性之美的一点点 憧憬;也许是我再也不傻了,我把它藏好,不给敌人当靶子,不连累队友,这是成长。
7. 军号
军号的出现十分亮眼。 军号一响,我鸡皮疙瘩狂起。 韩国人写的战史里就提过,吹哨子和军号,可以压制打击士气,振作我军。麦克阿瑟下台,后来居上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也在他的回忆录里说,军号呢,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她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响起,共产党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 美军畏惧我们的军号声,这点十分还原
强推!全程太多太多泪点了啊。
1. 百里遗言:帮帮我。
2. 雷公遗言: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
3. 千里说有些枪可以开,有些枪可以不开。
4. 梅生在战场上唯一珍视的个人物品是他女儿的照片。
5. 美军出于玩乐心理,他们赌赛射击尸体(那是就地隐蔽的七连部队啊)!!!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应该被千刀万剐。
6. 炮爹教导新兵赢得老大哥的尊敬不算啥,赢得敌人的尊敬才是真英雄。
7. 不死神枪手告诉我们,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有军队的荣耀。
……
每次看完战争片心理都久久难以平复。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我们主张和平,但只要是为了守卫家国的正义之战,我中国军人不会退缩。
中国军人就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啊,大写的可爱,他们上一秒在欢声笑语里展望未来,下一秒就前赴后继去冲锋陷阵英勇赴死。
如某人所言 “不怕死的人才是最乐观的”(我在这样的观影里彻底理解了这句话)。
惨烈牺牲的军人太多太多太多,我们能记住的名字太少太少太少。
回来的战士寥寥无几,但回来了又如何呢?
从战场上回来的战士注定这辈子都没办法忘了战场上尸横遍野的噩梦。
活下来的的烈士家属注定要永远活在这种灵魂都撕碎的思念与痛苦里。
唉~ 这是悲伤的意义,这是《西线无战事》那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死者的遗嘱不是要报仇,而是要永远不再有。**悲伤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我们。
虔诚祈祷世界和平永无战争❤
这部电影能够过审,没有被禁,我是很惊讶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是我军战士被炸成两截,内脏完全没有打码。这个场面就这么血淋淋呈现在我眼前。
这是一部预订了国庆档票房爆炸的电影,一部给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宣传的电影。这意味着大量未成年人都可能踏进电影院,看到这种少儿不宜的场景。
我的邻座,后座,前座,都是带着孩子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我个人以为,这些个战争场景,血肉横飞,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
更何况,还有我军战士用刀捅腹部,捅眼睛的段落。这在战争环境中显然是正确的,生活却不能这么做,但未成年人没有判断能力,模仿怎么办?
我虽然三十多岁,但我还是个未成年人。谁还不是个未成年人呢?
——————————
阴阳怪气结束。
接下来认真讲个人感觉。电影很好看。近年来最好的战争电影之一,讲述抗美援朝的电影不多,这一部大抵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讲抗美援朝的电影。
缺点…… 缺点也有不少,但瑕不掩瑜。
个人印象最深的场景是美军的轰炸机。我对轰炸机有一点 PTSD。
二十年前,西山居有一款叫做决战朝鲜的游戏,回合制的。非常好玩。前段时间我还特别装了个虚拟机来玩它(这款游戏不兼容 win7 和更高版本的 windows,甚至 xp 运行起来都不太对劲),在游戏中后期,美军的空袭轰炸简直源源不断。玩过回合制游戏的都知道每回合不断扣血是种什么感觉…… 而且因为还原战场,这个扣掉的血有一部分是奶不回来的(伤员能医疗,死人救不活)
所以,在乱石滩上被两架侦察机扫射时,那种无助的感觉,只是让人绝望。
你是新兵也好,老兵也罢,哪怕是身经百战的英雄,这种时候除了运气别无依靠。
故事设定中,几位主角都无伤过了这关。但是实际情况呢?可能屡立战功的所谓不死英雄,莫名其妙就交代掉了。
我个人而言,我不怕努力奋斗以后没有结果,我怕的是不明不白。
英雄们毫不畏惧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可是死在空袭下,连同归于尽的机会都没有,就是憋屈,就是毫无意义。
如果真有什么理由,那就是技不如人。技术没别人强,国力没别人强。那就只有憋屈得挨打。
什么时候,能让美国人也感受一下失去制空权时的绝望和恐惧就好了。
《长津湖》这部电影细节确实很多,但是好坏参半,道具组用心、但又不是完全用心,总体还是差强人意吧!
首先是入朝火车被炸时,伍万里冲到火车里扛了一身的粮食袋,那个就是炒面了。
东北人民政府根据朝鲜战场的需要,于 1950 年 11 月 12 日发出《关于执行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要求各系统、各单位日炒炒面任务不低于 13.8 万斤,20 天内炒面总量不少于 276 万斤。时间也是对的上的。
轰炸火车的应该是美国空军的 A-26“入侵者” 攻击机(但在朝鲜战争时其编号又改为 B-26)
但其实朝鲜战争中 B-26 主要从事低空夜间攻击,而且本身数量也不是很多,白天应该比较少见,而电影中出现的轰炸机居然全部都是 B-26。。此外,对于鸭绿江大桥这样的重点目标,三机编队也未免太少,电影中单架 B-26 完成破坏铁路线、炸毁志愿军火车,这投弹手简直迪克 · 百思特第二啊。另外,最后把副油箱扔下来当凝固汽油弹。。这操作我确实没听说过。
然后是摧毁美军通讯塔时,有一段伍千里用炸药包摧毁 M-26“潘兴”重型坦克的桥段。对炮什么的我就不吐槽了,毕竟不少电影都有这种桥段,喜闻乐见也无所谓了,但这段向我们展示的坚不可摧的 “潘兴” 履带我就得说道说道了。
首先是 “潘兴” 直接撞向房屋,摧枯拉朽,细节是炮塔被转向了后方以保护炮管,但是这么粗暴的撞击真不怕把履带撞坏咯?然后挨了伍千里一个炸药包,肚子都给炸了个窟窿,但注意!履带没有断、负重轮也没有掉,甚至之后还能被伍千里开着跑。之后伍千里开着这个肚子破个洞的坦克又掉入山崖,一路滑到底,履带还是没有断,也没有脱落,这是怎样的履带啊!
而且纵观整个电影,无论是被手榴弹炸、被炸药包炸、被反坦克火箭筒炸、被美军的轰炸机炸,没有一辆坦克,无论是 “潘兴” 还是 “谢尔曼” 出现断履带、飞炮塔现象,只能说还是道具组没钱。
之后 “刘书记” 遇害时,天上飞过的应该是美国空军的 F-80 战斗机。
我一开始看翼尖的油箱便以为是 F-84,这位是朝鲜战争中的 “常客”,常常携带凝固汽油弹、炸弹等对我军实施攻击,被称作 “油挑子”。
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空军 6 个联队大多都装备了 F-84E。其在后续的战役中也陆续取代了第 49、58、116 和 474 联队的 F-80 战斗轰炸机。F-84E 和后来的 F-84G 共实施了 86400 多架次的任务,投放 55897 吨炸弹,击毁的地面目标数量占的美国空军击毁总数量的 60%。
但据说 “刘书记” 是在 F-80 的空袭中牺牲的,而非 F-84,且 F-80 也是在翼尖挂载副油箱的,所以是我认错了。
最后围歼 “北极熊团” 的时候,(谁我忘了)大喊 “给我巴祖卡” 的时候,旁边的志愿军战士递给他的其实是“超级巴祖卡”
在二战结束后,美军以德国的 Panzerschreck 为蓝本设计出了 3.5 英寸(88.9 毫米)的 M20“超级巴祖卡”。朝鲜战争初期,美韩军队都缺乏单兵反坦克能力,美军最初部署到朝鲜的军队装备的基本都是 2.36 英寸的 M9,面对北朝鲜的 T34 略显乏力。因此,美军紧急将改良型的 M20A1“超级巴祖卡” 空运至朝鲜,分发给各一线部队和他们的南朝鲜友军。
这个细节还是值得好评的。
先想到这么多。总体来看《长津湖》电影还是不错的,可以看出导演努力将其拍成一部史诗电影,但是剧情铺垫略显冗长,细节方面也有些地方没有处理好,爆炸特效也略显廉价,希望越来越好吧!
全部无剧透,读完对剧情理解也没影响
【0】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拍摄美军加强团被全歼,团长被被当场击毙,团旗真的被拿去当蒸笼布,师长甚至整个军团被追着跑的电影。。。。每个镜头真的按史实拍没编剧啥事。
【1】吴京问朱亚文,为什么把所有的军功章都带回来了,他说怕家里太想我。
后来朱亚文说,他老婆骑自行车追了他一百华里,一边走一边哭,估计是怕,这些东西留在家里,自己牺牲后,老婆日子过得太沉重吧。
后来空袭,满箱的军功章没要,他只抢回了女儿的照片。
【2】北极熊团旗真的被他们当蒸笼布了。。。。中国炊事班就是这样任性
【3】刘秘书本来已经跑出来了,但是为了救高分辨率地图和另外一个秘书又冲了回去,其他的彭总说的话,高秘书的位置都和《毛泽东和他的儿子》里面几乎一样,这就是历史,而不是去抢救蛋炒饭。。。。战争中,炊事班的位置距离指挥所和防空洞都非常远还有烟道消烟,。。。但是刘秘书炒蛋炒饭引来空袭,空袭之后为了抢救蛋炒饭又跑回指挥所的说法来自哪个国外的组织,大家都知道
【4】钢七连
【4.1】七连的入连仪式和钢七连真的差不多,不过不知道后来经历了什么,这帮人没有把连歌的曲谱传下去。(27 军有一个连,打的只剩下一个人)
【4.2】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口号可能来自老雷。
【4.3】七连可能参加过孟良崮,经历和钢七连接近
【5】任何情况下,不要惹中国狙击手,不管张桃芳魏来国在不在
【6】兰晓龙王树增在,不要质疑人海冲锋的合理性
【7】坦克真的好高大,威力好大,打起来真难,志愿军就是和这样的对手作战。
【8】美军军官很敬业,宁可侦察机撞山也要清晰拍到树林里面的图像。
【9】史密斯师长全程智商在线,他保守的进军策略,志愿军不得不提前发起进攻,他保守的策略又勉强避免了全师被围歼(假如冰雕连没有牺牲的话,可能一师战损会更大)
【10】对杨根思的描写太少,三个班
1. 在伍千里受到攻击和敌人僵持的时候,伍万里冲进来捡起一把刀,两只手抓着刀,刀尖对准敌人,手却颤抖个不停。伍千里喊 “捅他!” 伍万里皱着脸,神情复杂,上前两步,手上的刀还是没敢捅下去。
看的时候可着急了,心里暗戳戳大喊 “快捅他啊啊啊!” 可看着他的神情,屏幕前的我忽然就发觉这并不是什么优柔寡断。
伍万里看着哥哥受困,他也焦急,他也很明白他手上的刀捅上去就能帮到哥哥。但同时,他也不过十九岁,整天带着一群伙伴追鸡撵狗,在这之前连枪都还没开过,唯一的武器是小石子。
他和我一样大。如果那时候拿着刀的是我,我敢杀人吗,我敢拿刀捅人吗。所以他内心的挣扎是贴近现实,也是反复在告诉观众,所谓革命先烈,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起初也只是不敢 不忍 不愿的普通人。是母亲的孩子,是谁家的兄弟,是女儿的父亲,是谁的丈夫。
在见证死亡,尝尽苦难后,他们不得不举起武器,为了家,也为了国家。“我们把仗都打完了,你就不用打了”“如果我们不打,就是下一代打”“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不再充满硝烟的年代吧 ”
2. 各种对比。
电影开头就是美军的战斗机轰炸,而我们的志愿兵战士别说天上飞的,我们连架坦克都没有。别说是麦克阿瑟轻敌了,要是换成我,害,没准我比他吹牛还厉害。
还有圣诞夜,美军穿大衣,吃火鸡,吃热腾腾的大餐。而这边志愿军战士穿着破棉衣,卧在雪地上,在紧着几颗能崩掉牙的冻土豆。
“这部电影是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室外实枪实弹拍摄的,现世永远无法还原真实的艰苦和恐惧,但这是当代电影人用自己的方式在致敬革命先烈”
确实是大佬号屠杀新手村,和平年代的我们愤怒 痛惜 佩服 致敬 感恩,也再一次更加深刻地在脑子里印刻下抗美援朝精神。
3. 伍百里 “我好冷,帮帮我吧”
雷爹 “疼,疼死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
全剧泪崩最厉害的地方,保护我的也是凡人。
一直很期待长津湖,正好有空参加了点映,晒晒票根!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在战争场面的表现,以及对我军战术的表现上,距离我的预期有一点差距。主要问题就是有的地方特效确实有点出戏,比如有的地方镜头调度不错,节奏配乐都不错,但是 CG 会有点让人出戏。
但是这部电影在对我们人民军队的刻画上真的让我非常喜欢!最可爱的人真的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身经百战但都还是像孩子,休息时前一秒还在打闹玩笑,但是一声命令下一秒便会即刻立正,带着高昂的战斗意志走向指定战斗地点,将我军的这种令行禁止在很多地方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不像之前某部电影,这部电影在宏观上表达了这场立国之战的重要性的同时,另一方面以我们志愿军的视角表达了我们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记得以前看抗美援朝的纪录片采访老兵,老人家就说战士们看着北朝鲜被炸毁、烧坏的民屋、被炸死的百姓很愤怒,决心要打败联合国军保护我们的人民。而实际上美军已数次轰炸我丹东地区,我们年轻的志愿军就是带着保家卫国,保护我们新中国以及广大人民的决心上战场。而这部电影没有那种自诩为对战争理智得、有人性的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志愿军真正是为何而战!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点,就是本片中利用数个角度表达的:什么是英雄。这部分台词我个人真的比较喜欢,“上了战场就是英雄”!要说对战争的思考,这比反战的思想要动人多了。
最后,也是让我最动容的地方,就是冲锋号!各位军迷、历史大佬以及了解、喜欢朝鲜战争的朋友们总会调侃这是我军最让敌人畏惧的武器,我想说电影里冲锋号的处理太妙了,太激动了,让我一个一米九的大汉热泪盈眶。
按照之前的物料以及电影收尾来看,应该是会有第二部的吧!期待一下官宣
1、影片里天安门上的两块标语牌,一块有误:当时应该写的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与另一块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相比,字数不一样。后来是周总理建议,更换成了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2、志愿军刚入朝的时候,总部机关所有人和 38、39、40、42、50、66 军的领导,都穿着卸掉帽徽和肩章的朝鲜人民军的军装及大衣。而影片里没有这个细节,这一点,不如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
3、伍万里当兵这一段值得商榷,一个从未经历过军事训练的人,就算特批入伍,也要先在后方训练,合格后才能上前线。
除了这些瑕疵,整个影片还是拍的不错的,个人给它打 80 分。
你期待即将在国庆档上映的《长津湖》吗?
作为一部主旋律战争电影,领衔主演里有吴京这样的老戏骨,也有易烊千玺这样的新一代青年演员,导演更是 “大牌云集”,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执导,据传电影斥资 13 亿……
这样一部大制作、高投入的电影,在带给我们那些燃炸大场面的同时,会有哪些细腻的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呢?这些还需要我们去影院亲自挖掘哦~
说个比较偏门的细节。
在仁川登陆那一段中扫过的美军舰队镜头可以说是比较史实了,我至少辨认出两艘萨姆纳级 (或基林级,反正是 3*2 炮塔的小胖子) 驱逐舰和一艘装备至少 6 座双联 5 吋炮的巡洋舰(考虑到此时亚特兰大级两艘战沉两艘退役,此时应该是后继型号朱诺级,这一级中朱诺号确实参加了朝鲜战争)。不过也可能是大名鼎鼎的伍斯特号,那就属于炮塔建模背锅了。
两艘航母没认出来,看起来太小了,感觉不像此时在场的埃塞克斯级。
才疏学浅就看出这些,还望各位 dalao 斧正
昨天看完,四个细节印象深刻
细节一:伍千里回家见到爹娘
我注意到伍千里父母第一次见到儿子的表情,似乎是不敢相信儿子还活着。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我二姥爷,抗美援朝老兵。
家里在旧社会是贫农,条件和伍百里差不多。日子活不下去,十三岁离家外出,很多年没有消息。
后来家里人收到一封信,部队寄来的,说你们一家是军属了。大家才知道他没有死。
我的姥爷比伍千里弟弟,也就是易烊千玺演的伍万里,要幸运。他老人家没有再上现场了,正如影片所说,我们这一代人打仗,为的是以后的人打仗。
影片里说的家里分了土地也有印象,后来我二姥爷退伍后回村种地,在自己分的土地上抽着烟,给我姥爷讲述他南征北战的经历。
细节二:闷罐火车
二姥爷部队解放海南岛后,修整了几个月。就是做的这种火车北上去东北。
和电影《长津湖》不同,二姥爷部队是第一批秘密入朝的,上闷罐火车时候,没有人知道任务是啥,也不知道去哪。
当时闷罐火车条件可能还不如电影里。电影里我看到有卧铺,不过很多闷罐火车没有卧铺的,吃喝拉撒基本靠到站补给。
细节三:美军罐头
正如电影拍的,当时咱们吃的比美帝差远了。基本就是他们感恩节吃火鸡,我们战士啃土豆。
要是能捡到美军罐头,那是大餐了。
二姥爷和战友就捡了,两人本来要分罐头吃,结果美军飞机来了,战友当场被炸死。二姥爷腿被炸伤。
二姥爷爬到了个山洞,隐蔽了 24 个小时,后来朝鲜人民军收缩战场才给转移到后方。
细节四:保管带有 “中国人民解放军” 字样的标识
部队在中朝边境,伍千里他们联队上交了带有 “中国人民解放军” 字样的标识,主要是为了不让美军发现中国路队的行踪。
我二姥爷没有去长津湖,因为长津湖是东线部队,而我二姥爷他们是西线部队。
二姥爷应该是 39 军,最早一批入朝,遭遇遇南朝鲜军,完整参加五次战役。解放平壤,解放汉城。
他们部队和伍千里还有伍万里不同。
1950 年 10 月 19 号入朝,为了保密,直接穿的是朝鲜人民军衣服。据说还发了白色毛巾,以及有朝鲜文字的刷牙杯。
听我姥爷后来说,二姥爷他们是晚上到了丹东,唯一感觉就是天好冷,也是问了东北的兵,才知道到了这是鸭绿江,要去朝鲜了。
保密,穿朝鲜人民军衣服,这也就意味着,牺牲了可能祖国也不知道你是谁。
但是他们和成千上万的《长津湖》里的无名英雄一样,他们知道他们为了谁。
电影《长津湖》还有不到两天的时间就上映了,长津湖战役,让人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冰天雪地,是活生生的人体冰雕。
任何一场战争都会让人绝望: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来,不知道会经历什么,不知道下一颗炮弹会射穿谁的身体…… 可是当战士们面对战争的时候,他们脑海中想到的可能只是要拼尽全力如何胜利;想到的可能还有自己要如何拼尽全力才能保住家人的平安。
这是历史,是希望今天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白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不可战胜的,只因他们身后有祖国,有人民,这一段段历史都是不容被遗忘。也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当下的生活,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因为种种原因,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其实甚少被影视创作,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最可爱的人” 可能仅仅是课本上的一段话,家里爷爷辈偶尔谈起的一段经历。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两年又被提及了呢?因为年轻一代需要知道 71 年前有一群人为祖国付出了什么,未来可能会面对什么,以及,怎么面对。建国之初,我们一穷二白,有人拿着长枪开着大炮跨过三八线的时候,“考虑当前经济,我们可以不打,但为了百年安定,我们必须得打”。之战,战的是地位,靠的是信念,以及大家不愿提及的,牺牲。这或许是建党百年,建国 72 周年献礼影片《长津湖》的历史意义,以及,看得见,看不见的现实意义。
有人会问,我不了解这段历史,能看懂这部片子吗?能!电影开篇别走神儿,从大国到小家,从现在到未来,“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战役?”及 “我们为什么要赢” 两个问题解答得清晰而明确。
长津湖有三个导演组,随便单拎一个都要说个 “牛”,三个导演组的大制作,为这部主旋律电影保驾护航。
在电影中,有 3 个不易察觉的细节,令人惊心又揪心的同时,更加体会到胜利背后的伟大精神:
1、极寒天气下,美军的热咖啡滴水成冰,穿着皮袄的美军都叫苦不迭,无法想象志愿军们是以多么顽强的意志,捱过这样的严酷考验;
2、在美军吃着火鸡过感恩节时,志愿军在山坡上躲避风雪,每天只能以一颗硌掉牙的冻土豆充饥;
3、当美军拥有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全方位的制空权和火力支援时,我志愿军只能在有限的弹药补给条件下,靠昼伏夜出隐蔽行军以躲避敌军的空中侦察,寻找机会给敌人致命反击。
影片每个细节都体现出战场条件之艰苦,敌我力量之悬殊,然而面对这样的逆境,我志愿军的气势、智慧、行动力丝毫不减,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流血牺牲,也绝不会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退缩,他们只有一个决心——那就是保家卫国!
没有当年的牺牲,哪来如今的安定繁荣。立国之战,志愿军的片子,国庆节必须去电影院支持!
(转载,侵删)
今年的电影市场,犹如一潭死水。
任你营销买得通天飞,吹得天花乱坠,但票房还是「纹丝不动」。
所以,今年国产电影「翻身」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国庆档的身上。
9 月 30 日,我和父母一起满怀期待,走进 IMAX 影厅,只为一睹这年度期待值拉满的影片——
《长津湖》
《长津湖》的班底,可以说是恐怖如斯——
《湄公河行动》的制片人黄建新监制。
国内三大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首次联手。
《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亲自操刀。
吴京、易烊千玺、朱亚文、胡军、李晨、段奕宏、张涵予、黄轩等等实力派演员一同参演。
拍摄近 200 天,7000 位前期人员,总参与人数高达 12000 多人,13 亿投资…
可以说,在各方面的配置上,《长津湖》是国产电影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夸张也是最顶级的。
正因为如此,这部电影首映之前,就已经让所有人的期待值达到 MAX。
从票房上,也可见一斑,仅上映两天,就遥遥领先第二名一倍之多,突破 3 亿大关。
而我,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但热度越高、票房越高,争议也就越大。
在电影播出时,国内却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声音——
夸的人,因为其代表的群体(军人)和宣传的主旋律正能量,几乎无视电影的任何缺点进行赞扬,对于任何批评的人无脑扣上洋奴的帽子。
批的人,则是对于电影过分吹毛求疵,他们无法接受电影的任何艺术创作,认为所有战争电影都应该在细枝末节上符合实际。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片面且不讲道理的。
我始终认为,电影就应该回归电影本身,它并不应该被作品之外的理由所绑架——
如果仅仅因为它拍的是军人,拍的是抗美援朝,就要无视任何缺点无条件支持,甚至丧失了给予自由评价而不被指责的权利,那这已经不是电影,而是一种标签。
而如果戴着有色眼镜去观看影片,用一种极为苛刻,犹如纪录片的要求去衡量一部艺术作品,这也是一种双标。
因为电影,本就是虚构的现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电影的主观评价与感受,其他人不应该对此加以指责。
所以,在 176 分钟的观影旅程之后,为了防止剧透,我先写下自己的个人观点:
这是一部优缺点都尤为明显的电影,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产战争片,作为一部商业片,《长津湖》合格但达不到优秀。
如果你要追求视觉上的享受,它很适合你。
如果你要追求情感上的共鸣,它不太适合你。
如果你要问我推不推荐观看,我的回答是:
看你自己。
01、
首先我想先说说优点。
《长津湖》的第一个优点,是画面。
在看《长津湖》的第一秒,我就收起了手机,因为我已经被它的画面所惊艳——
一位军人手捧骨灰独坐舟头,渡船人身穿蓑衣沉默不语,湖与舟与人,绝美。
作为一部战争片,这开头无疑让我眼前一亮,我有三分之一的把握笃定,这一幕应该是陈凯歌的手笔。
只要不碰剧本,陈凯歌依旧还是那个陈凯歌。
看电影,最讲究的就是一个视觉享受,而《长津湖》在视觉上,无疑充分让我感受到了回票价。
从浙江湖州由船组成的村庄,到军队深夜登车,黎明时分沿途看到的风景,再到为了躲避侦查徒步雪山的画面,《长津湖》的每一帧都值得作为壁纸留念。
第二个优点,是敢拍。
其实在进电影院之前,我内心十分忐忑——
我害怕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下,作为一部战争片,《长津湖》可能没有哪怕一秒钟的「R18」场景,甚至战士交流的时候,还会彬彬有礼。
但也许是官方背书,也许是其他原因,《长津湖》在战争的残酷性方面,足够写实。
![](data:image/svg+xml;utf8,)
在石子滩,伍万里(易烊千玺 饰)亲眼目睹刚认识的战友张小山血肉横飞。
在小草屋,伍千里(吴京 饰)等人和几名敌人狭路相逢的战斗场景,拳拳到肉,刀刀见红。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极具创造性的一段打戏,林超贤(三分之一把握)选择在现代战争中,用一种成龙动作片的打斗方式进行拍摄。
整个过程节奏紧凑、剪辑到位,让人全程目不转睛。
其次,在战友的日常交流上,《长津湖》也没有刻意回避「国粹」,虽然字幕没有显示,但观众听在耳里,相视一笑。
第三个优点,是克制。
我想,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讲,他们可以接受主旋律电影,但他们无法接受刻意说教的主旋律电影。
毕竟你花钱是来享受的,而不是来听课的。
看完之后,我很庆幸——
《长津湖》在说教方面比较克制,点到为止。
整部戏在前半个小时向观众简单介绍了为什么要打这场战,在之后的画面中,除了一些刻画主角性格的必要剧情和铺垫之外,几乎把所有的笔墨投入到了战争过程中。
而作为参演人数规模最大的战争片,《长津湖》摒弃特效,用真正的人去饰演军人。
当一个个年轻的血肉之躯整齐一致的喊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时,那气势震天动地,我的血液也随之沸腾。
02、
接下来,我想说说《长津湖》的缺点。
176 分钟看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长津湖》真的太吵了。
我不知道没看过的各位能否想象,在将近 3 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有 2.5 小时的剧情都有 BGM 去衬托剧情。
我甚至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是在看剧,还是在听音乐。
只要一听到喜感的节奏,你就知道接下来准是雷公(胡兵 饰)、伍万里等人的开心时刻,再一下子切到紧张的音乐,你就晓得要打战了。
剧情啥都不用说,你只需要听 BGM,就都明白了。
我以为,BGM 最大的作用,应是用来刺激观众的五感、烘托剧情的高潮。
但《长津湖》却选择了滥用音乐,几乎在每一个剧情、每一个场景,电影都会「恰如其分」的响起背景音乐,像极了擅自给电影配乐的短视频。
这样做,不仅让整部电影过于喧闹,也让它失去了静的魅力。
在夜里的埋伏,在雪山的掩藏,在日常的对话,呼吸声,雪落声,人声,才是这些场景该有的旋律。
其次,《长津湖》对于我来说,它并没有让我感到情感的共鸣。
我一直觉得,我是个泪点较低的人,但即使如此,看《长津湖》两大重头催泪戏——
雷公牺牲,军人变成了冰雕,我都没有泪洒影院。
而我在走出影院思考后,觉得原因有二:
第一个,是因为电影过度使用 BGM,让观众在每一个场景里都有了一定的情绪释放,所以当来到全剧的高潮点时,观众的情绪已经平缓。
第二个,是因为即使影片长达 3 个小时,对于长津湖战役来说,仍然过于简短。
导演为了能尽可能的还原长津湖战役,在人物刻画上缺少了着墨。除了伍万里之外,其他角色更像是纸片人,不够立体,缺少了人物弧光,在没有一定剧情铺垫的情况下,观众也就无法代入角色,感同身受。
整部剧塑造了诸多军人形象,例如千万里兄弟、雷公、余从戎等等。
但所有角色中,让我感触最深,反而是描写不多的毛岸英同志(黄轩 饰)。
当他从屋里走出,拉住彭帅的手,说道:
“几十方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
我体内的一股暖流 “蹭” 的一下涌进了泪腺,那一刻是我观看《长津湖》的情感巅峰。
最后的一点小瑕疵,是我认为在剧终时,即使军队溃败,作为一军之首的将军看到我国军人的冰雕后,也不会亲口说出:
“拥有这样军人的国家,我们永远无法战胜。”
虽然听到这句话足够振奋人心,但它显然不符合角色的立场和形象。
03、
在电影里,有一幕我感触很深。
新兵蛋子伍万里在火车上向久经沙场的雷公问道:
“要杀多少个敌人,我才能成为英雄?”
雷公比了一个二的手势。
“两个?”
“二十个。”
这时,毛岸英走了过来,说道:
“站在战场上的,都是英雄。”
这句话,大概就是我每一次愿意为主旋律电影掏钱的理由。
就像七连的梅生看着女儿照片说得那样: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
有幸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战争的残酷。
而我们的有幸,是用那些最可爱的人的生命换来的。
谢谢你们。
作者:十四十四
公众号:十四十四
1,胡军说 “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
2,志愿军被冻成冰雕的那支部队
一个很小的片段吧,接近末尾时对于杨根思烈士壮举的插入。
宽泛一点说,我也算杨根思烈士的半个小老乡,老家那边有个地方现在就叫根思。
小时候就看画报,写邱少云,写黄继光,写杨根思。这三位特级当中,或许杨根思烈士流传度最低吧?但其实杨根思烈士是首位特级战斗英雄,或者说,他的行为定义了什么叫特级战斗英雄,同时也开了我军以战斗英雄名字命名部队的先河。
于我而言,能在大荧幕上看到杨根思烈士的形象,是激动的,是开心的,是隐隐的还有些自豪的。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邱少云烈士代表的是钢铁般的意志,黄继光烈士代表的是崇高的信念,而杨根思烈士更像志愿军杀敌意志的代表。中二一点说画报里的杨根思烈士的事迹就像是百兵操演一般炫目,好像掌握了骑士不徒手而亡一样,美械,苏械,英械样样精通。最后带着各类武器独守制高点,只要还有弹药,我就还能杀敌,即使弹尽粮绝,我自己依旧是武器。
最离谱的事情就是,当你以为杨根思烈士最终怀抱炸药包冲向敌军的镜头,夸张了搏命一击的威力,但真正的战史中杨根思烈士最终利用炸药包毙敌四十余。
壮岁锦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辛弃疾死前三呼杀贼,或许杨根思烈士承接的就是辛弃疾的尚武之魂,不,应该说承接的是整个民族的尚武之魂。
还有一个小片段,也是全片最让我动容的地方,就是毛主席得知噩耗后默然走进风雪的镜头。这个镜头很常见,但当时我脑海中突然冒出来了一句:君去异乡留英骨,山河与我共白头。然后就想到从小到大,各类对岸英烈士的攻讦,不禁怆然。
坦白的说,这片子问题不少,但也绝对不是粗制滥造糊弄人,或者歪着屁股讲故事的片。
我时常当暴躁老哥,挺烦阴阳怪气那一套的。我也认为,骂比夸更重要,曲突徙薪的事儿总得努努力,哪怕最终只能堂下坐。骂就骂,夸就夸,骂错,夸错我骂自己一样狠,从来不躲着不敢承认自己错了。与我而言,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就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反之亦然。对了夸,错了骂,唯以精诚,金石能开。暂时做不到一片丹心映碧血,也希望能所行所为不负本心。
1. 伴着婴儿的啼哭声,千里将百里的骨灰坛放到双亲面前。
2. 千里坐船,夕阳照射着他的右脸颊。
3. 万里拉开火车门后所见的万里长城、万里江山美如画、太阳照耀在崇山峻岭之中。
1、千里告诉万里,枪不能放地上。
从那以后,在极度严寒中,寒冰般的步枪,万里都是捂在怀里的,再没离过身。
血肉长城,就是这么筑起来的。
2、毛岸英舍命救地图这个情节我用现在年轻人的逻辑怎么也理解不了,直到刚刚下冰雹我爸要打着伞冲出去救车我才知道过去的人是个啥样子。
在物质短缺年代待过的人,会把东西看得比生命还珍贵啊!
只能感谢祖国,让我们现在的生活应有尽有。
附一段关于长津湖战役的问答吧:
1、为什么不发棉衣?
不是不发,是来不及。朝鲜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美军迅速向北推进,金家王朝被按在地上摩擦,局面完全被动,我军非常仓促要立马入朝。
2、第九兵团这只粟裕王牌军应该是嫡系吧?是要去收复台湾的,为什么要拿去北蚌当炮灰?
要打败宇宙王牌只能用淮海战役王牌啊,毛很想让粟裕林彪这样的奇才指挥朝鲜战场,林病,粟裕脑袋弹片未及取出,头没法转,只能军队去,他不去。
3、为什么说编剧导演都不行,靠特效撑场面?差在哪里?中国电影还退步了?
那当然退步了,这电影里的人演得都是现在的人,打朝鲜战役的那些都是过去的人,真正的志愿军战士的昂扬面貌精气神没了,它能好看?
4、为什么不能死守国界线非要把补给都没配齐的王牌之师送到地狱送人头?让人肉去围剿坦克和飞机,让炸药包去打大炮?
美国岛链计划早就有,必须锤断。祸是三胖爷爷惹出来的。美国军力太强,本来苏联答应给军援的,等把我们骗过去又不给了。直到彭德怀和王大牙大胜一次,苏联给的援助才来。
5、苏联大哥哥(轻蔑意)怎么不去?我们百废待兴为什么让我们去送人头?
苏联更不是个好东西。但是他给中共的经费一直到新中国前。我们所以有党,经费很多来自共产国际。苏联觉得我养大你,我叫你干啥你就干啥,给你苹果手机,你就得给我跪着舔(不是)。毛主席才不干呢,共产国际洋秀才一天到晚打压毛。
6、那不给军援我们去送人头也打不过啊?
其实有淮海战役经验,我们打败美式装备老蒋,打朝鲜美军不难。难的是我们缺少冰天雪地作战准备,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
7、战损比敌人更大,用一个军去围一个团,这不是送人头?
敌人是知识兵,我军是土八路,没摸过高精尖,边打边学。为啥战士不怕死,后方土改,家里分到田地牲口,可以吃饱了,战士为父母兄弟吃饱而送命都不怕的。我军的思想工作做得世界第一,就是不怕死。
8、美军笑话我们,说他们是专业士兵,我们是农民。不足为惧。
一点没错,我们的兵确实是没文化不识字的农民。而美国那时已经工业化了一百多年。农民打败知识兵,就是我大中华的神勇。
================================================================
那些跪舔洋大人,说我国人怎么怎么不行的,拜拜了您!
推荐大家去看《外交风云》《跨过鸭绿江》
一,关于土豆: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躺在冰天雪地的阵地中,啃着冰冷的烤土豆,土豆冻得太硬,有的战士连牙都磕掉了;而美国大兵排着队,领着他们感恩节的火鸡大餐 (从日本东京空运来的!) 得意洋洋的享受着。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艰难条件下,我志愿军战士靠着非凡的勇气和坚韧如钢的意志,打败了牛气冲天、不可一世、物资丰富、武器先进的世界第一富国、强国——美国的军队。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二,还是关于土豆:在阵地上,千里、万里两兄弟,一个土豆,弟弟吃一口,递给哥哥;哥哥吃一口,递给弟弟。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土豆,两兄弟好久才吃完。这个细节感人至深,令人难忘。
一、敌军飞机扫射河滩上的尸体,我问我老公,“敌军物资这么充沛吗,可以随便打?”
他说 “是,美军有飞机轮船运装备,连火鸡都运来了。他们撤退桥被炸了,现做空投马上把桥架起来了。”
“咱们装备那么落后,怎么打赢的”
“舍生忘死”
二、冰雪战士,看到那些年轻的生命,在战场上冻成了冰雕。我已经哭出了声音,在我越来越贪生怕死的年纪,越觉得他们无比伟大,感谢先辈们的牺牲为我们带来这安定的生活!
伍千里家是疍民,世代不下船,是被整个古代社会排除在外的边缘人。新中国成立后,家中分田地,儿子当连长。还得是我们啊,才能打烂一个旧社会,把鬼变成人。
美军仁川登陆的长镜头,很炫技。
有一个细节,血浆是真的做的像真的。颜色,还有干枯以后。各种道具,都是做旧的质感。
角色姓名很用心,真有伍十里,仔细看演员表。不知道有没有五里啊。
百里就到了百里,千万里就到了千万里。看这部电影开始挺揪心的,不知道哥俩你哪个会回不去,梅生也是狂立 flag ,最后剧情杀了老雷。
小山、大川、千里万里,这就是山川千万里啊。
从《长津湖》来看,其实标志着 “钢七连宇宙” 的架构进一步扩展。
电影《长津湖》的编剧是兰晓龙,这部电影与他的 “中国军旅三部曲” 互有联系,
可以说构成了一个 “钢七连宇宙”。
《长津湖》中,解释了钢七连每一个战士的编号传统:
第 17 名雷公,第 135 名梅生。第 162 名伍千里,第 221 名余从戎,第 667 名伍万里。
电影中,一个连不过一百五十余人,677 意味着钢七连已经 “换血”5 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战士,不变的是传承的钢七连的骨头——战斗精神
往前看,《生死线》中,欧阳山川和四道风的改编部队,也就是钢七连的前身。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 600 孟烦
往后看,有了《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的 4956 许三多、第 4811 史今,第 5000 马小帅
所以数字成为钢七连宇宙的重要元素——不灭军魂的标志。
一声霹雳一把剑 一群猛虎钢七连
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铁血卫国保家园
杀声吓破敌人胆 百战百胜美名传
攻必克 守必坚 踏敌尸骨唱凯旋
——《士兵突击》钢七连战歌
仁川登陆那个镜头,登陆场背后那个硝烟弥漫的小岛,是人民军仁川守备队的月岛炮兵阵地,当天的战斗中,只击沉一艘联军运输艇便被摧毁。
人民军在毛主席的建议下,把仁川守备队从一个大队又增兵了一个师团,但由于联军的京釜做战,韩国国军海兵队从统营登陆,人民军撤走了守备师团回防首尔。
炸药包炸开了坦克的底部逃生门。
追至兴南的志愿军直至海边,由于联军撤退非常慌忙,并没有对岸边的志愿军进行炮击。
我看一大圈下来,我想问那些说抗美神剧的,你们真的了解过朝鲜战争吗
相反,电影把美军士兵素质表现的过于强大了,真实历史上夜战中遭遇战我军对美军发起主动出击基本上是一边倒的惊慌失措,脱离火力压制的美军,单兵根本组织不起有效反击的。信号塔那里 7 连几个战斗英雄居然和美军近战打的有来有回,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
随着四年的和平期,朝鲜战争初期美军士兵大多是新兵,基层老兵大多退伍,电影里美军士兵的战斗素养和战斗欲望居然能和志愿军打的有来有回,这实在美化抬高了美军。
事实上一直等到五星天皇滚蛋,李奇微上台后老兵陆续补充,新兵的素质慢慢提高才开始和志愿军单兵素质上差距缩小。
美国的飞机大炮坦克,所到之处一片焦土。。。妈蛋。。。
我们一个没有空军的农业国对上一个工业发达的联合国军,真的气得咬牙切齿。。。
我终于理解了钱学森那一肚子气,中国人怎么不能搞捣蛋,莓果人有的,中国也要有。。。
我终于理解了那站在莓果航母上踮起脚的刘清华将军,那不甘的眼神,就是看电影的我呀。。。
还有易烊千玺的傻傻愣愣的小冰子,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
还有那亲人般的战友,英勇无畏的志愿军们,革命乐观主义演出来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七连在运送电台的过程中碰见美国飞机,明明隐藏的很好,却被美军飞机无聊的比赛而损失惨重。
令人绝望的是,即便你以铁的纪律控制自己不反击,也会因为美国鬼子的玩闹而全军覆灭。工业化的差距已经不是靠精神力量能够弥补的了。
在连长的指挥下,七连准备反击。这时,镜头以小格的形式把七连战士的脸一个一个地显示出来:刚毅、愤怒、无所畏惧……
这些面孔只是龙套演员,但把中国军人的风骨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还忽然临时做了个比较,这里面哪个战士不比 simu liu 顺眼啊?
出发时宋时轮将军的讲话,已经说明了原因。
老百姓苦了一辈子,刚刚分了几亩地,正准备憧憬新生活,突然来了敌人要把这一切都毁掉,这仗基本不用动员。
当没有退路的时候,爆发出的精神力量是惊人的。特别在中国。
不夸张地说,这绝对是一部可以燃爆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大片。《长津湖》电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在于这些小细节。
那是因为,那时候朝鲜战场的温度徘徊在零下三四十度,江河道路冰冻。美军士兵均配发羊毛内衣、毛衣、毛裤、带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以及鸭绒睡袋。战地伙食是著名的 C 类口粮,即随身携带的可以不经加热即可使用的野战食品。
而 9 兵团战士衣着单薄,粮弹缺乏,有的部队一两天只能吃上一顿结冰的高粱米,或者一个冻土豆。但只要冲锋号响起,所有的人都会立马冲出去战斗,这依靠的,是钢铁般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信仰。
影片的一幕是,伍千里高喊:“雷公,你的炮呢?” 而雷公一边调整炮架一边说 “别急,别急”。
这里观众很容易有两个疑问: 一是炮兵为什么跟着步兵走,二是为什么战事都火急火燎了,雷公这个炮兵排长还让战士别急。
第一个答案:因为前文提到的长津湖的陡峭地形,合围敌军时常用的重炮轰击无法实现了,因为九兵团的重炮上不去,只能派炮兵扛着迫击炮跟着步兵一起冲锋,步兵打到哪儿,哪儿就是我们的炮兵火力点。
第二个答案:因为当年恶劣的气候。天气太冷,炮口收缩,炮弹根本装不进去,要用火烤用热水浇。再急,也只能别急。
这场仗,难不难?当然难?
但就是在这样的武器装备条件下,我们的志愿军依然以血肉之躯和巍巍军魂一次次冲垮对手的防线,打得敌军王牌师溃不成军,燃不燃?燃!
《长津湖》应该是近几年红色电影的佼佼者了,或许可以超越《八佰》《金刚川》等电影,这个十一如果不能去电影院看《长津湖》,不妨把《八佰》《金刚川》等电影看一遍,葫芦视频现已收录多部红色电影,并有主题指引。
建党 100 年,中国国力飞速发展,从之前的积贫积弱,到现在巨龙腾飞,先辈的努力没有白费,也带给了我们跨时代的意义!中国逐渐变成了让别人羡慕的国家!
之前我一直觉得,即使我军有再大的困难,但一个加强军团打一个基本由陆战一师和第 7 步兵师构成的美军,简直是小菜一碟。最后减员了三分之一实在是没什么好夸奖的。
但最近又恶补了很多抗美援朝的史料和影视作品,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无知。
长津湖一战前,美军陆战一师和我方四十二军打完之后并没有急着向前推进,而是首先分兵构建了一个十分牢固的防御阵线,甚至直接在下碣隅里建了一个军用机场。从这点上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对手并非等闲之辈。
因为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是扛着麦克阿瑟的马屁精下属阿尔蒙德的疯狂催促下强行修的机场。
那时候美军并没有任何情报表明我军投入了大批部队在长津湖,史密斯只是凭借着和之前的四十二军短暂交手的经验和整个战局的分析,就扛着可能被骂懦夫和受罚的危险,做出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要知道长津湖战役发生在第二次战役时期,那个时美军普遍的情报都认为我国只是派出了少量的部队进行象征性的援助。如果陆战一师按照这样的情报向我国鸭绿江穿插,那么第九兵团将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迂回包抄。当时的东线战场,美军的部队只有从咸兴登陆的那一点部队,我们第九军团将有机会把陆战一师全部歼灭在东线战场。
所以单从战略上讲,陆战一师就已经算是顶级的对手了。
也正是因为战略上的正确决策,导致陆战一师靠着机场运来了大量的物资,并且也是靠着机场把伤员拖走了,大大加快了撤退的速度。
导致我军只堵住了冲在最前面的北极熊团。而柳潭里的敌军与下碣隅里大本营的敌军大部则在我们眼皮子下撤走了。
能让敌军撤退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也是这三点让减员 5w 余人的第 9 兵团没有受到处罚,而是被我们颂唱至今。
第一点是第九兵团的补给极为匮乏,一是因为第九兵团拉往前线及其紧急,正如电影里描述的一样,每到一站物资都是直接扔车的,因为大家知道肯定不够,只能尽量多装。
但即使是这样,拿着的物资也在路上被损毁了接近一半,据推算,当时甚至棉衣的发放率只有百分之八十,而手套围巾这些物资就不用去提了。食物更是短缺。
第二点就是当时东线的气候及其寒冷,西伯利亚的寒气正好堆积到了长津湖地区。当时即使是物资充沛的美军,也冻死了几百人。
最要命的是士兵只能吃热量很低的冷食,这样更加剧了体温的流失。整个长津湖战役,战斗阵亡七千多人,而冻死的人有上万,很多穿插到后方的部队一枪没开,全部被冻成了雕像。如果他们没有被冻死,那么陆战一师绝不会撤退的那么顺畅。
最后就是长津湖地区的地势与气候实在不适合穿插。也正是因为这个地形,朝鲜战争才会被分割为东西线战场,因为即使是我们的部队也能难大规模翻越东线与西线的山地。
另外担任正面推进的二十六军一直没有出现,而阻拦他们的是一双双被冻成冰坨的双脚,他们只能像木头一样挪动自己的身体。
如果说人类体能极限是西线三十八军的夜行百里,那么人类生理极限就是长津湖零下四十度打赢战役吧。
插一嘴,去年北京冬天零下十七度,我没有戴棉帽在室外走了 1 公里路,被冻到差点想打车去医院,我想我更明白当时志愿军战都面对着什么。
mark
岸英同志的牺牲过程算是讲清楚了。
舆论阵地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来占领,我们没讲清楚的敌人就会来混淆是非。
看见陈导就不看了,呵呵
1: 吴京把炸药包按在美军坦克下面,坦克开走马上就要爆炸,这时吴京看到坦克上的解放军大喊:快下来快下来!说完坦克爆炸,这种揪心与痛苦溢出屏幕,可惜没有过多展示被一笔到过!
2: 美军撤退看着路两旁被积雪覆盖冻死的解放军将士让我想起了一篇课文:《丰碑》课文中那位老红军战士也是被活活冻死,手里的烟火星还亮着,泪崩!
3: 雷爹拉着红色的信号弹艰难行进,这抹红色的烟雾横穿战场彻底点燃了全军的士气!整个电影达到高潮!
先说一下总体观感:军迷肯定还是能挑出些 BUG 的,甚至个别的还属于硬伤,但优点也非常突出,如果不是故事安排比重有问题(这个后面细说),绝对属于满分产品。
首先说一说影片的优点:
**第一就是服化道比较到位。**无论是军服、武器装备,还是当年的老物件,基本上挑不出毛病。其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肯定,就是没有把 “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胸章换成 “中国人民志愿军” 的胸章,这个服装 BUG 在好多电影哪怕是老电影中都出现过。比如下图著名国产抗美援朝题材老电影《上甘岭》中剧照,卫生员王兰的军装上就戴着 “中国人民志愿军” 的胸章,但实际上这种胸章只有少量使用,基本上是用在参加对朝鲜方面的交涉沟通以及与对手谈判人员的服装上的,基层官兵并没有使用。下面这张历史照片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这些老电影的影响,其实这一错误在国产的影视作品可谓流毒甚广。这次在《长津湖》中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反映出剧组在服装方面非常用心。美军方面,陆 1 师出现了带迷彩盔罩的钢盔,31 团却没有,这个细节也做得很好。
一般军迷都很关注的武器装备方面,也没看到明显的 BUG(毕竟只是在首映式上看了一遍,不敢说没有没看清的地方),我方官兵使用的既有日制的 99 式轻机枪,也有英制的司登式,还有美制的 M1 卡宾枪,反映出了当时我军武器 “万国造” 的特点。美军方面的武器装备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印象中好象没有看到美军使用 “汤姆逊” 的。如果真是做到了这一点,那么道具方面真可以打 99 分了(不敢轻易打 100 分,怕挨骂)。
**第二就是艺术感染力强。**陈导并不以拍动作片见长,但几十年的功力是摆在那里的,镜头的设计、取景,对色彩、光线的使用堪称美仑美奂,特别是第 7 连乘火车经过长城那一段——在音乐的烘托下,夕阳照耀下的群山上,万里长城蜿蜒蛇行,几乎一下子就让人体会到了当年志愿军将士 “绝不容美帝国主义染指大好河山” 的心情。而有徐克和林超贤两位导演在,动作场面也不用多说了,看过《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的都能想得到,那叫打得一个浑天黑地刀刀见血,最强轻步兵与最强机械化间的浴血厮杀,悲、壮、惨、烈,而又辉煌。如果不管故事背景,只把 “炸毁通信塔” 和“攻克新兴里”两段当作纯战斗场面欣赏,也完全能够满足军迷的需要,不输好莱坞战争大片。
**第三是精致的历史细节。**稍微了解这一战的人都知道,当时第 9 兵团由于作战的需要,匆匆由山东地区开赴朝鲜战场,御寒被装严重不足。影片中第 7 连由于火车离站,来不及领取足够的棉衣,于是火车站上的东北军区后勤保障人员便纷纷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往车上扔,完全是真实历史细节的反映。当时造成第 9 兵团寒衣不足的重要原因便是时间紧迫——大量冬衣存放在库房中待运,有时刚运到车站,部队就因为要赶时间而提前发车,来不及发放。所以当时车站上的后勤工作人员往往自发地脱下自己的大衣、棉衣、棉裤甚至秋衣秋裤塞给车厢里的官兵,宁可自己冻着。还有新兵伍万里在啃土豆时硌掉了一颗牙,也是当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据老兵回忆,由于寒流突然到来,气温骤降到 - 40~-20℃,炊事班蒸熟的土豆送到官兵手中时就已经冻成了冰疙瘩,有的战士硌掉了牙也难以咬动,以至于官兵纷纷要求直接送生土豆,因为生土豆没有蒸过的土豆那么多水份,冻起来没那么硬。类似这样的细节,无疑让电影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了解这段战役的人,看到这里便有一种亲切感。
**第四是对人物的设计和描写不落俗套。**不知从何时开始,战争片中一定得有个把胆小鬼,浴血厮杀的战场上一定要有个吓得站不住的 “怂兵”,非得把他逼到绝境,甚至要害死个把战友才能完成从普通青年到疆场战士的转变。似乎不如此便不足以表现所谓“战争中的人性”,不如此便不能反映“战壕真实”。但问题在于,不同的军队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场战争中的双方由于立场的不同,境地的不同,更有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并不见得都要表现出相同的“人性”。本片中虽然也有刚入伍的伍万里攥着刺刀面对卡自己哥哥脖子的敌人无从下手(更像是因为自己的哥哥夹在中间所以无从下手,而不是不敢捅人)的镜头,但并没有把这刻意描写为这个新兵的懦弱,更像是一种初上战场的迷茫。这一点很符合当时志愿军官兵的情况——由于国内战场上的辉煌战绩,以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没有出现过那种因为善良所以见了敌人也不忍下手的好莱坞标配式的“怂兵”。而朱亚文饰演的 7 连指导员梅生更有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重回部队走上战场,百战之身却有了“战场二次恐惧”,真实地再现了一位刚回到幸福生活中又被拽回战场的老兵的心境——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知道牺牲意味着什么,更知道自己之前已经用掉了很多运气,之后不见得还会那么好运……,但是,虽然“二次恐惧” 却一点不妨碍他亲历弹雨,身先士卒,虽然和很多好莱坞电影中的人物一样随身带着女儿的照片,却成为他奋勇战斗的动力而不是羁绊。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剧组在拍摄时显然是下力气了解了当时的我军,而没有随便用一支银幕上的(特别是好莱坞银幕上的)“标准军队”(其实就是西方的职业化军队)的模子来硬套我军(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地出现在国产的各种革命题材影视中)。
在对敌人的描写上,影片也显得很理性,完全没有对美军的刻意丑化,陆战第 1 师的 “老头子” 史密斯少将坚毅果敢,“北极熊团”的麦克莱恩上校面对危局也算指挥若定,战场上的美军士兵大都算得上恪尽职守。显然,这样做并没有削弱对我军英雄形象的树立,反而显示出剧组过硬的功底。
关于人物设计上还有一个小细节我觉得非常值得表扬:在进入战争场景后,只出现了 2 个女性角色——火车站站台上的 2 位后勤人员(大概率是卫生员)。相比于很多军事片无论如何都要安排个女性角色,甚至有的军事剧导演公然宣称因为观众喜欢,所以一定要有女性一定要有爱情,这种写实主义的意志(不只是认识,更是意志——艺术家对抗庸俗口味的意志)值得好好表扬 5 分钟。
第五是对细节的巧妙处理。一部电影必然要有相对于正常生活的特殊性,否则电影只能沦为表现吃喝拉撒的纪录片——而且还是没什么人爱看的那种。所以,特殊不是问题,让这种特殊具备逻辑上的自洽才是电影要考虑的。比如,从预告片开始,主角所在的连队 “第 7 穿插连” 就成为了军迷们关注的槽点,因为我军从八一建军到今天都没有这种番号,明显属于硬伤,而片中则通过兵团司令员宋时仑的一句话给予了简洁且合理的解释。又如,片中出现了坦克对战的热血场面,以至于有人怀疑抄袭《T-34》(其实坦克对战就那么几个套路,拍出来有相似性很正常),也能有几句简单的对白实现了逻辑上的合理性(7 连是步兵连)。这种对细节的巧妙处理,显示出了剧组的匠心与细心。
当然,作为一部电影,特别是一部与重大历史事件有紧密关系的电影,特别是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又凝聚了太多情感和期望,本片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甚至有个别不足在我看来真的要和编剧导演坐下来好好聊聊:
**第一是让我爽了但又不让我爽。**新兴里战斗结束后没几分钟居然就演职员表了,以至于还沉浸在激烈战斗情绪中的我又花了好几分钟才说服自己影片结束了。在长津湖战役中留下浓墨重彩的死鹰岭、水门桥根本就没出现。那种感觉仿佛是你平安夜花了一晚上请美女吃饭、看电影、看星星、赏雪景,正当你看她千娇百媚,她看你双眼迷离之时,突然她妈一个电话打来就把她叫回家了……。更离谱的是,从故事中止的点来看,凡是对长津湖之战了若指掌的人都会知道这一定会有续集,那种感觉仿佛是这个美女出门之前就跟她妈妈说好了几点几分打电话给她!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更强啊,完全不能忍!不过话说回来,有续集就相当于还能跟美女约会第二次。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说得通,而且令人期待。
**第二是毛岸英这个元素的插入过于革命浪漫主义了。**毕竟为了让七连能够跟岸英有联系,电影故意让七连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去志司送电台。但是这里面问题就来了:七连是基层连队,而毛岸英是统帅部成员,如何让这一高一低隔了 N 级的人物出现交集并显得合情合理,片中处理的比较想当然——居然是让毛岸英给 7 连送了份战斗命令,这无论从我军的指挥体制还是历史真实上讲都说不通。但我不得不承认,那种领袖的儿子与渔民的子弟并肩抗敌同仇敌忾的艺术渲染我还是喜欢的,甚至有种 “好吧好吧编剧我原谅你了” 的感觉。这也算是导演 / 编剧为了艺术性而做出的取舍吧。
**第三是军事 BUG 还是逃不掉的。**尽管这部片子在战争场景、服化道具、战斗动作等方面有很多出色的地方,但以中国军迷犀利的目光显然还是能挑出一些 BUG 的。比如英文字幕上,“第 9 兵团”被打成了 “9th corps”(应该是 9th Army,corps 在英汉词典上有“兵团” 的意思,但在英文军语中是特指 “军” 这一级的,当时我军的 “兵团” 对应的是 “集团军” 这一级),这个可以算个硬伤;胡军饰演的雷公身份是炮排长,但当时我军的步兵连建制内只有炮班(作不到美军那么豪横啊);段奕宏扮演的 3 营长用巴祖卡打下了美军的飞机,堪比“毒刺”…… 所以,各位军迷去看的时候,看看能挑出多少 BUG 应该也是个愉快的游戏。
不过关于军事影视中的 BUG,我觉得还是要区别对待,有些 BUG 严格地说并不是 BUG,而是特例,对于这种 “BUG” 我们还是可以宽容一些的。比如,几乎每一部有地面作战情节的国产军事片都会被吐槽没有表现出我军的战术队形,“人海冲锋”不符合战场实际,但如果我们真去看战史资料就会发现,由于战场上具体条件的限制,进攻队形人员密集的情况其实经常发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摆出教科书级的战斗队形的——我军有的战斗总结中甚至明确对队形密集导致不应有的伤亡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毕竟教材是死的,战术是活的,所以有些密集队形冲锋并非不可接受——但必须说,本片末尾那段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地冲上咸兴海滩的 “队形密集” 即使按特例来说也让人不太容易接受。又比如上面提到的巴祖卡打飞机的事,在技术上,3 营长从近距离以巴祖卡对美军飞机实施带有提前量的侧射,打中的概率是存在的,毕竟上甘岭战役的时候连榴弹炮都打下来过美军的飞机。这种情节只要不是反复出现,也不见得非要视为 BUG,否则很多志愿军战斗英雄都得把他们的奖章还回来。至于有些人一说起好莱坞的军事影片就谓之专业真实,单兵端 12.7 高射机枪扫射也可以,排爆手揪着引线往外拽炸弹也内行;一说起中国的军事影片就是外行神剧,裤档里藏颗手榴弹也要被骂出翔(是的,大棉裤档里藏颗木柄手榴弹是可能的),遇上这种妥妥的双标那就没啥可说的了。
总之,《长津湖》是一部故事片不是一部纪录片,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它确实展示了中国军事电影在艺术、技术上的明显进步,特别是摆脱了某些好莱坞模式,在某些方面向中国传统的军事影视回归,这一点尤其值得肯定。国庆节,我会带着家人再去看,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固然不应溺爱过宠,但更不必求全责备。电影,首先还是要好看,然后才谈得上其他。
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今天算二刷,看了 IMAX 版本(上下画面更多),忽然间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万里给千里的土豆,是不是千里给了雷公了?而且俩人都说了一样的话 (・Д・) ノ,最后雷公好像又把那个土豆给万里了( ̄Д ̄)ノ
纯个人猜测
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这个人物,设定非常叼。是兵王的人设。
想入伍,跟着他哥跑出来,不被发现,有反侦查能力。
敢拦 “大官” 车,要入伍理由是国家大义。明明只想给他哥瞧得起。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火车上趁余从戎松懈立马反击,说要站一晚就一晚。倔强不服输。
小山之死吓到了他,因为让他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雷爹之死却没有撼动到他。因为他已经学会开枪杀人,他在长津湖结尾这段,目前是麻木状态。他是唯一没有哭的那个。不是演员演技不过关,而是他饰演的人物心境还不到那个地步。
尤其是他冲进指挥部的时候那句台词。
我都吃惊了,他竟然在数数杀敌,因伍万里以为杀了二十人,就可以当英雄。
段奕宏饰演的谈子为明显一眼就发现了伍万里的状态,特意在提点他。什么是英雄呢。
不得不说,伍万里已经体现出比他哥更狠更厉害的一面。短期内达到战士的标准,作战能力更强,百发百中,而且很聪明,未被教导却学会了作战,观察能力也强。找得到爆破点。还不怕死,敢爬上堂克车扔手榴弹。
伍万里缺少一个灵魂人物带领他升华。不知道下一部有没有。明显伍万里。他才是剧情的主线。电影时长的局限不能完全呈现出来
二刷正好有许多新发现,按出现顺序粗略记记。剧透预警
1. 是否出战的讨论会
教员拿烟的动作停顿和他讲话的节奏停顿,是统一的,这样的安排让这句话的内涵由烟的点燃点明,过三八线,和过鸭绿江,实质上就是先后承接的关系。
2. 边境线的轰炸机
关于为什么的问题,长久以来讨论未曾停歇,而画面是最让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这里的特效还原与安排,撕开了美军的本质意图。
3. 敌我姿态的对比
在敌我悬殊力量的呈现上,除了军备物资,可以发现从美军出现开始,大多都是在天上飞,以俯视的姿态查看我方情况,而志愿军多为依靠听声辨位、仰视寻找等方式来判断美军所在。这里一高一低,很生动直白地展现了当时志愿军对抗美军的难度。
同样很巧妙的,随着战事推进,也有了志愿军通过策略取胜,俯视美军的画面。一前一后的对比,也十分耐人寻味。
4. 战士形象的选择
影片对战士的刻画主要集中在七连,这个七连的构成,有身为连长、指挥员的千里与梅生,颇具威严的老兵雷公,各具特长的优秀战士余从戎和平河,“从七连出去” 的谈子为,有严阵以待的百名战士,也有虽已牺牲仍属于斯的烈士,还有最别具一格的,莽撞新兵伍万里。
这样不同种类的人碰撞在一起,互相又各有不同的相处模式,可能是 a 和 b 的心心相惜,可能是 c 和 d 的循循善诱,也可能是 d 和 e 的插科打诨。
于是志愿军不再只是一个统一的代号,而是许许多多有血性有骨气的战士们的集合体,他们各有所专长,各有所追求,各有所期待,每一个他们,都是可爱的。
5. 万里前后的反差
万里这个角色作为整个故事中成长变化最大的存在,身上其实有很多前后串联的细节。
-1 帽檐
万里最初来到七连,许多个场景中帽檐都是歪的,直至入连后被罚,前辈为他整帽,他的帽檐从那以后开始规整,而他的性子也在那一晚之后开始收敛。
-2 说话习惯
刚开始万里讲话一句一个违禁词,冲谁都是不好惹又打不过的样子(误,但嘴上功夫绝不落下。但随着接受训练、战程推进,他开始和哥哥千里交心,这里安排了两处,一处围绕吃土豆,一处围绕大哥百里的死,前后又是递进的。
-3 眼神
与他的成长相配合,万里的眼神也有不同层次的变化。一开始,万里脾气冲,眼神也劲劲儿的,慢慢的,他开始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战,眼神变得坚定,聊到牺牲,他的眼里有泪有伤怀但没有怕,目睹牺牲,他的眼里有怒有惊但没有后悔。
随着这些细节,万里慢慢地成长,他身上军人的特质也慢慢完整,真的很奇妙。
记忆有限,想到再补
不知道其他人看长津湖的感受,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
①看这部电影的初衷: 其实对抗美援朝这场战争并不是很了解,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书上对抗美援朝也是寥寥无几,关于这方面的人影视作品相对较少,也想去了解这一方面。另外作为喜爱关注千玺的人来说,想要去见证他的成长。
②对影片的评价,对我来说,之前没在电影院看过关于这方面的电影,我觉得拍的很真实,场面宏大,也很真实,不会像抗日神剧一样,一个人扭转乾坤。(可能是我从小受抗日神剧的荼毒太久了,觉得下一秒,主角团就会有外挂 [允悲][允悲])。七连的每个人的性格很鲜明,伍万里,伍千里,余从戎,雷爸,平河……,我记住的是角色不再是易烊千玺,吴京,李晨……。
③对我的影响: 可能再也不想过感恩节了吧!看到七连的战士们只能是冻硬的土豆,而美国士兵却吃着火鸡,各种熟食,有一种隐隐的痛。看到这的时候我哭的不能自已。看到胡军扮演的雷爸开着车把信号弹,送走避免更大的伤亡自己牺牲了以及欧豪扮演的杨根思义无反顾的冲向敌人的时候,心里悲伤却又敬佩,敬佩义无反顾的志愿军精神,现实中的抗美援朝志愿军一定有千万个这样的战士,他们可能不为大众所知,却做着惊天动地的事情。
④更想去了解这段历史,也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他们值得。现实永远比影视剧更加残酷,看完长津湖之后,我想了很久如果当时没有抗美援朝会怎么样,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也想到了一句话,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⑤国庆节快乐。
打开车厢看到长城那一段,色调真美,非常诗意且浪漫。保家卫国,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国。
万里去找雷公要子弹,被雷公糊弄了两次,被余从戎耍了一次。傻乎乎的,知道子弹对子弹不了解,别人说啥就信啥。
万里从参军、脱离队伍跑去找千里、跟着千里想让哥哥帮他收尸都是这句话 “因为你是我哥”。
三营长(段奕宏饰演)对万里说的那段话,什么是英雄,在战场上的每个人都是英雄。
摧毁信号塔整段。
这段看的很压抑,对于这场战役的艰辛代入感非常强。好不容易有点胜利的小苗头了,咔,美军坦克来了,碾房子跟碾蚂蚁一样;好不容易信号塔摧毁了,咔,空军轰炸又来了,密集的轰炸下,活着真叫 “幸存”。
就像看普罗米修斯受刑,战争和死亡一茬一茬简直没有尽头;也像看三体人打地球人,实力悬殊,我毁灭你与你何干。
当然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抗美援朝我们中国胜利了,中国人打出了骨气震惊了世界,中国人的精神、品质、信念、头脑、行动力等都值得称颂和敬仰。先辈们的伟大,毋庸置疑。
但是太苦难了。如果日后我们还要面临反侵略的战争、维护国土主权的战争之类,我们还要这样去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吗?我从这段里得到的答案是:伟大但尽量避免。
首先,应该是强大到别国都不敢打你。
其次,别国打你,你综合实力不弱,不要形成被降维打击。
最后,才是背水一战的信念与勇敢。
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后辈要守好,还要为再后辈未雨绸缪。如何守好,又如何未雨绸缪,就是吾辈的命题。
这几年,最大感触是,只有吴京才能救中国
电视,电影,导演处女座,几年的摸爬滚打,终于让吴京找准了自己在银幕上的角色定位,硬汉、中国军人
从《战狼 1》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战狼 2》,《攀登者》,《金刚川》,《流浪地球》,今年又一个《长津湖》
自此之后,一想到硬汉,想到战争题材,吴京第一个映入眼帘,网传吴京的约片都排到 10 年后了,不知真假
吴京的作品,贴合了中国快速发展、需要在世界人面前展示硬气一面的大时代背景,又逢中美贸易战,直接切中风口,一拳定了乾坤,牛逼!
这部电影,刚开场的人员介绍就够吓人,耗资 13 个亿,乃举国之力拍摄的大片
光导演阵容就是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的超级组合,一个善言情、一个善武打、一个善战争
把每个导演最擅长的拍摄能力和风格组装一起,强强联手的组合拳,这是一部想拍烂都很难的作品
要说最有印象的,有两点
第一印象点是全军光天化日下在大戈壁上赶路,结果不巧碰上美军两架闲逛的轰炸机
到处石头,跑不掉也藏不了,所有人躺下装死
结果被闲逛的轰炸机当活靶子一顿扫射,鲜血四溅,那一幕看的太心碎了
军事科技落后太多,在美军精良的战斗机面前,可怜的中国军人太单薄,全凭肉身和一股子正气硬刚,拼的是战术和意志力
靠的是冰天雪地不怕被冻死的意志力,靠的是冲锋号响起来不畏生死的全军冲击
战术最好的表现,就是雷公率队在半山腰拦截美军的支援,一串步兵,把几台坦克车打的一点脾气没有
我们常说最可爱的人是保家卫国的士兵
这部片子把他们的可爱表现的很到位,以雷公为代表
一个看过太多生死,看透离别,通透睿智又不失风趣的老兵,可爱的老兵
所以,他的牺牲最具感染力,成为文戏部分的高潮
第二点印象是艰难的对敌环境,是真的艰难,无法想象的艰难,观影时经常出现的反应就是,“我靠,这都行,这都能忍”
美军在军营,吃着烤鸡喝着啤酒吹着热风穿着保暖内衣,看着墙上跳舞女郎的海报,过着圣诞节
对面的中国军人,在雪地里顶着大风吃着被冻硬的破土豆子,硬到能把牙崩掉
怎么能有人忍受的了冰天雪地的彻骨寒冷,甚至直到被冻死,还一动不动
强烈的对比,反差如此巨大
攻破美军阵地的军人,一边冒着枪林弹雨打仗,一边狼吞虎咽美军的食物,这画面是又好笑又让人心疼
之前看过《湄公河惨案》和《红海行动》,说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而来,我问一个当兵的朋友,“现在这个年代,真的还有这样残酷的战争吗?” 他说有啊,当然有,有的是普通人不知道的事
“中国最强的就是陆军,轻步兵之王的称谓名副其实,真打起仗来,中国军人谁都不怕!”
《湄公河》、《红海行动》看完,我没信上面的话,吹牛
《长津湖》看完,我有点信了,脑子里还突然闪现个画面
缺席了一百年的黄脸面孔,推开世界各国林立的会议大门,找到了圆桌前属于自己的位子
而长桌对面的雄鹰,在天空独自飞行了一百年后,终于看见了他的对手
从 8 月开始期待的《长津湖》,今天终于上了,不负等待。
上票根!
3 个小时的观影,有笑有泪。
我一直在感叹这真是一群 “最可爱的人”,当初魏巍是怎么想到这么贴切的称谓。
故事开始在 1950 年 9 月,新中国刚成立不足一年。
彼时的中国人民刚刚过上没有战争的安定生活,百废待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生活充满了希望。
上战场前,他们是顽皮的孩子,是孝顺的儿子,是浪漫的丈夫,是慈爱的父亲。
上战场后,他们都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的志愿军战士。
如果只是这样,和我们想象中严明的部队纪律无差,一切行动听指挥正是军人该有的样子。
可是,
这里有让新兵 “滚蛋” 的连长、给新兵发弹壳的排长、戏弄新兵的老兵,
这里有拿霉土豆 “贿赂” 排长的兄长、有跟敌人说 “watch your back” 的智士、有 “送炮弹回家” 的“爹”,
这里还有战争修整期给家里画房子草图的连长、还有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冒着炮火回战场找女儿照片的指导员、还有看到美女性感照片 “走不动路” 的小战士们……
这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中国汉子,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只为后世太平,因为他们知道
“这一仗,我们不打,就得我们的下一代来打。”
最心酸,便是一边目睹他们保家卫国,一边见证他们思乡情切。
没长大的孩子还是没长大的孩子,孝顺父母的孩子还是孝顺父母的孩子,
心怀浪漫的丈夫还是心怀浪漫的丈夫,慈爱有加的父亲还是慈爱有加的父亲,
他们变了却又没有变。
电影特效让人身临其境,充分感受敌我悬殊和战争残酷,深知胜利来之不易。
对比之下,他们的可爱真实,让人心酸又让后代奋进。
哪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这群最可爱的人!
出了电影院,看到车水马龙,满眼国旗飘扬,
更感叹: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吾辈珍惜且自强。
刚刚看完,总的来说不错,对得起这么长时间的筹备。是真的下功夫去拍了。
电影初期,决定出兵的那一段,老戏骨特型演员饰演的大人物们,唐国强的 教 员 ,王五福的总司令,卢奇的 小 平 同志,刘劲的周总理,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演的不错,把历史上那一幕还原出来了。
最近几年,中国的战争片难得不再低端丑化敌人了。美军的形象在影片中还原的很真实。包括开场时仁川登陆的宏大场面,麦帅的狂妄自大发言,在东京的遥控指挥,登陆完成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互相吐槽,真的很真实。导演对这些军事文化确实很了解。美国人终于说英语了,也终于是外籍演员演的了,不是拿新疆人顶替了。。。。。
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这个角色表现的很丰满,虽然戏份不多。麦帅在叫嚣过年前打过鸭绿江,然而史密斯却表现的十分冷静,清醒。哪怕最后溃退的时候也表现出了一个前线指挥官应有的魄力,他拒绝乘直升机离开,而是和部下一起撤离并让伤员先走,并且在被冻僵了的我方官兵面前发出了那句 “和如此意志坚定的对手交战,这场战争必败” 的感慨。毕竟美国海军陆战队这各大电影和游戏里面的主角不是白当的,确实是个我们值得尊重的对手。
历史的一些细节在这部影片中还原的不错。年轻人们抛下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义无反顾地奔向前线,包括已经即将退伍的指导员。入朝初期面临的没有制空权的处境,凝固汽油弹的巨大威力,感恩节前夕美军士兵的餐桌上洁白的台布和周围的战场环境极度不协调,而我军这边啃土豆都得先捂热乎,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很多都能找到故事原型。
但是后期的话,故事就有些俗套了。穿插突击,全歼北极熊团并缴获团旗,长津湖对陆战一师的围困以及对方发了疯一般的反扑,杨根思的牺牲。。。。。这些故事其实大家已经烂熟于心了,基本上刚开始看就知道了结局。其实大家对长津湖战役的第一印象,不是战斗的残酷,而是后期自然灾害,低温对战争态势的影响。其实我觉得,如果在这方面的表现在多一些,效果会更好。而影片中除了啃冻土豆和最后被冻僵的战士的遗体特写以外,对低温的描写并不是很突出。
还有就是,既然都给了沃克中将一个镜头了,那么为何没有在最后的大溃退中,把他被韩国人的汽车撞死的情节拍摄出来?如果加上这个就更完美了。
最后雷公说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的时候,简直不能更难受。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雷公家里也就他一个了,只可惜志愿军遗体一直到 14 年才首批回家。
前辈们不容易啊,午夜场,配上电影院那个风雪的特效,就… 不能说潸然泪下,就是压的心里很沉。
顺带一提,电影中我看到拿司登的手势,以前电影很多都是拿着那个把,这次不少都改掉了,变成放下面托着,为细节点赞。
“尊严是在战场上挣来的”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现在我们保家卫国,是为了后代不用再遭受炮火”
哭了,父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为了子孙后代不用遭受美国人的 me too。男儿们,你们配吗?
我只想说一句,能不能以七连为主线拍一个贯穿整个朝鲜战争的系列电影,能让我们全面去了解这场伟大战争,拍出来绝对比漫威那些电影好看
刚看完影片,细数几个小细节:
01
今天,口袋君驱车 1 个半小时,
前往苏州昆山保利博纳 IMAX 影城,
参加了《长津湖》的 33 城点映。
02
我一上海人,为什么会跑到昆山看电影?
因为,上海影城的《长津湖》首映礼票。
120 元一张,秒没!根本抢不到!
03
一城市一影院一场次。
每个城市 400 人,一共 13500 人。
全都是肯付一倍票价的
硬核挑剔影迷 / 易烊千玺粉丝。
《长津湖》的宣发,胆子真的够大。
04
活动搞的不错。
先送了一张观影纪念证。
还抽到一份万里和千里写给爹娘的家书
05
为什么口袋君要付贵一倍的票价,
特意开车 1.5 小时,早看呢?
互联网时代,先看就是巨大优势
有部电影叫《蜂鸟计划》
讲的就是:
两兄弟做高频次股票交易的
为了比别人网速快 10 几毫秒
专门花大价钱、铺设光缆
10 几毫秒就是巨大的信息差优势
比所有人早看 5 天《长津湖》
口袋君有很多事儿可以做。
比如:
写这样一篇真心话影评。
06
满分 5 星 / 100 分的话,
我给《长津湖》4 星 / 83 分。
豆瓣亮分,预计 8 字头上下 最终,
估计和《八佰》豆瓣 7.5 差不多。
开篇半小时气势特别足,真的很棒。
末尾半小时太主旋律了,有点失望。
07
最大优点:
场面超级大,实打实的人海战术。
IMAX 2D 看起来确实很爽!
作为一部 2 亿美元投资的中国大片,
《长津湖》的确有叫板好莱坞顶级巨制的霸气
各种子弹 / 炮弹的特效慢镜头,很有暴力美学之风。
刚一开场,口袋君内心直呼:
卧槽!有钱真好!
08
一件意味深长的事:
近 30 年来,好莱坞
从来没有拍过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商业大片。
口袋君印象中,
只有在《骡子》中,提过一句
东木饰演的男主是韩战老兵。
在美国,朝鲜战争是被遗忘的。
因为,
曾经不可一世、战无不胜的美军,
集结了大量盟友,浩浩荡荡地在仁川登陆,
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捞到,
被中国志愿军打回三八线以南,
落得个悻悻而归的惨淡收场。
实在太尴尬了。
09
《长津湖》的主要矛盾就是反映: 1950 年,朝鲜战争中,
中美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的确太大了。
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吃香的喝辣的。 空中轰炸机在我军上空全天候各种 “伺候”。
国力羸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只能穿着薄棉衣夜间行军,
啃着比石头还硬的土豆。
当时,才建立一周年的新中国,
甚至连空军都没有成立。
上了战场,就要用硬实力说话。
原来,
1)懂英语的上海兵,上了战场还能这么玩。
2)译电员是军队里的稀缺资源
10
整部《长津湖》176 分钟,近 3 个小时
有笑点、有泪点、有燃点。
现场反馈看来,
笑点甚至比泪点还多。
易烊千玺饰演的角色万里非常出彩。
从不知天高地厚的农村瓜娃子,
到刚入军营的热血新兵蛋子,
再到战场上的手榴弹小能手
整条角色成长线真的很饱满。
还承包了全片绝大多数笑点和包袱。
11
不愧是国家级大项目,
最为敏感的毛 AY 之死居然也拍了。
原来,毛 AY 在朝鲜隐姓埋名,被称作刘秘书,
只有少数人知晓其真实身份。
毛 AY 的死,
正好发生在长津湖战役打响的两天前,
气得彭德怀总司令咬牙切齿,
下令张涵予:把美军往死里打!
12
XX 之死是全片最大泪点,
他是除吴京易烊千玺之外,全片第三大角色。
让我想起了《金刚川》里
张译将自己所在的炮区
烧成熊熊燃烧祭坛的悲壮剧情。
13
有两场超级长的战争大戏,
每场感觉有 30-40 分钟了。
居然还有坦克大战。
军迷肯定看的很爽。
部分断肢镜头很血腥,
有《红海行动》的即视感。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上了战场,断手断脚断半截身体,
那是极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14
全片最大遗憾:
吴京和易烊千玺的角色没有结局。
角色前面都铺垫好了,口袋君就等这个结局了。
结果还是主旋律式结尾,有些许失望。
15
还有那个最大悬念,依旧没有揭晓:
到底有没有下部《水门桥》
最后,也没有彩蛋。
如果让吴京在彩蛋里说一句
“七连战士集结,进军水门桥,切断美军退路”
为下集铺垫一下会好很多。
现在,口袋君真心不知道
博纳影业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16
按照体验的峰终理论,
【峰终定律普及】
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
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
长津湖 “峰” 很多,“终”没交待清楚。
主要问题就是这个结局 。
《长津湖》应该学习下
《复仇者联盟 3》的结局
悬念爆表,价值万金。
17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
抗美援朝的结局,妇孺皆知。
主旋律式的话术,耳朵都听出老茧了。
但对角色命运的好奇心,才是观影的最大动力。
易烊千玺这个最为出彩,
最接普通观众地气角色的结局
是死是活,
有没有立下重大战功被嘉奖,
最后有没有和哥哥千里荣归故里,给爹娘造房子
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18
期待长津湖下部早日定档!
对于千里和万里的角色结局。
口袋君实在太好奇了!
明人不说暗话!
口袋君真心觉得
对角色,还是要下手狠一点:
吴京和易烊千玺的角色,必须死一个,
票房才会大爆!
伍千里死了,
才会对伍万里的三观造成巨大冲击!
19
一言以蔽之,
《长津湖》推荐观影!
观影预期值还是要降低些,会有惊喜。
20
《长津湖》
30 亿稳的,40 亿要看造化、50 亿太难了。
还没看。肯定去看。
估计票房能再次教育知乎上这群懂王。
爱国爱魔怔了,对着一部颂扬我国国威的主旋律电影吹毛求疵。
说真的,去年对八佰吹毛求疵,多少说得过去,谁叫人是国军呢?
对着长津湖吹毛求疵,都是些啥人啊,还以为自己才是无产阶级,自己才是爱国的…………
一、长津湖战役的意义
抗美援朝打了三年,其中奠定战争最后局面的是第一年的连续五次战役,而在这五次战役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是第二次战役,这一战直接将美军为首的联军从鸭绿江打到了三八线,基本上属于一战定乾坤的性质。
二次战役主要分东线和西线,西线诞生了著名的 “万岁军” 三十八军和惨烈的松骨峰阻击战。
东线就是长津湖战役,这场战役同样很重要,但在历史上除了杨根思和冰雕连之外宣传并不多,很多观众比较熟悉的还是抗美援朝后期的上甘岭战役。
实际上,最能体现抗美援朝艰难程度的战役里,长津湖无疑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拍摄《长津湖》这样的电影非常有必要。
二、为什么《长津湖》要拍近三个小时
《长津湖》的时长是 176 分钟,近三个小时的时长在国内电影界是罕见的,但笔者认为,这时间都不一定够用。
因为《长津湖》是史诗性质的大片,战争场面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历史细节和历史人物的文戏同样非常重要。
要知道,抗美援朝被称为 “立国之战”,但决策出兵的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很多高级将领都不同意出战,毕竟咱们当时几乎是百废待兴,但我们最后还是出战了,而且一打就是上百万人,一打就是三年,几乎是赌国运之战。
可以说,如果这段决策的过程不拍出来,《长津湖》的意义就大打折扣,这也是笔者一直对《长津湖》充满期待的原因之一。
三、九兵团的实力
志愿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当年的三野九兵团,下属 20 军、26 军和 27 军,这三个军中有两个是华野的头号主力。
20 军的前身是华野一纵,华野 “叶王陶” 三大主力里的叶,也就是司令员叶飞,该军在华野几乎打满全场,在每一场重大战役里都是头号主力。
其实,20 军的历史还可以再往前追溯,其更早的师长是粟裕。
27 军的前身是华野九纵,实力不亚于叶王陶,著名战将许世友的部队,继任聂凤智同样也是名满天下,这支部队在华野同样也是打满全场的绝对主力。
正因为 20 军和 27 军特别能打,所以长津湖战役里这两个军打主攻。
担任战役预备队的 26 军前身是华野八纵,首任司令是王建安,在朝鲜战场时的军长是张仁初,这个部队虽然名气没有一纵和九纵大,同样也是华野的中坚力量,军长张仁初在长征时是攻克腊子口和直罗镇的英雄。
华野的主力部队本来是在准备台湾海峡战役的,很多战士来自于南方,有些人一辈子都没看见过下雪,但是由于战事紧张被紧急调往了朝鲜战场。
四、九兵团的冻死冻伤问题
网络上一直流传九兵团在长津湖战役里遭遇大量冻死冻伤甚至出现冰雕连的惨状,主要原因是棉衣没有及时发放造成的。
这种观点其实就有点儿片面了,因为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显示,当时九兵团有十五万人,东北军区后勤部一共发放了厚棉衣 14 万件,棉鞋 17 万双,棉帽 18 万顶,棉背心 18 万件,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兵团的冬装需要。
九兵团之所以出现大量冻死冻伤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部队快速机动导致有的部队发放冬装有些乱,有一部分战士没领到。
2,军情紧急,为了赶路有些部队没有背负棉大衣,而是将棉衣轻装在了后方。
3,由于美军飞机的轰炸,部队普遍缺少热的食物,在冰天雪地里无法补充热量,有限的土豆甚至需要用嘴含着解冻后才能吃,没有热食有时候比缺乏棉衣更致命。
4,九兵团埋伏的盖马高原正值全年最冷的时候,极端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度,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态,这样的环境,即使穿着厚棉衣在高山上也很难保证身体不被冻伤。
5,九兵团战士多数来自南方,没有经验的他们用火烤身体冻伤部位造成了严重后果,这也是没来得及进行相关培训的结果。
其实,御寒条件比志愿军强得多的美军陆战一师也被冻得够呛,他们冻死了三百多人,冻伤七千多,占了全军人数的 30% 左右,比例相当高,这场战役也给美军上了一课。
可见,把锅全扔给后勤部门是不对的,当年的长津湖区域确实非常不适合打仗,更不适合埋伏,但敌人已经打到鸭绿江边,不打不行,这也是立国之战所要经历的痛苦。
五、美军的实力
很多人都以为长津湖战役美军只有陆战一师这两万多人,实际上这只是美军主力,整个东线长津湖战役里美军一共有十万左右,陆战一师之外还有美七师和三师以及南韩部队。
陆战一师是美军海军陆战队里的头号主力,在太平洋战争中打了几个很关键也很苦的战役,比如瓜岛和冲绳战役,抗美援朝之后还先后参加了越战和海湾战争。
陆战一师的战斗力有多强呢?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整编七十四师兵力和陆战一师都是各自军队的头等主力,但这两个师做对比的话,说陆战一师的战斗力能抵三个整编七十四师都算看不起老美。
孟良崮战役时围攻七十四师的是华野五个主力纵队,其中就有一纵、八纵和九纵,长津湖战役围攻陆战一师的还是他们,但敌人要强了很多,不光陆战一师,还有美七师、三师和南韩军,所以,长津湖战役的难度可能是孟良崮战役的很多倍。
六、北极熊团
电影《长津湖》里出现了一面奇怪的旗帜,那是美七师 31 团也就是北极熊团的团旗,他们当年曾经曾干涉俄国革命攻入西伯利亚,所以被美国总统威尔逊亲自授予 “北极熊团” 称号,在美军里也是老字号。
北极熊团正常编制在 3200 人左右,长津湖战役时加强了一下达到 4000 人左右,在 27 军的猛烈攻击下,北极熊团两任团长均被击毙,全团伤亡加被俘达到 3000 人左右,只有一千来人成功逃脱,其中没带伤的只有三百来人。该团基本上成建制被消灭,这也是美军在整个朝鲜战场上唯一一个整建制覆灭的团级部队。
这面北极熊团旗的经历也很魔幻,一开始被志愿军战士当了包袱皮,后来被炊事班当蒸笼布,直到翻译发现了旗上的拉丁文才确认这是一面团旗。
七、九兵团的武器
可能受到老电影的影响,在很多观众印象中,志愿军手里的武器不是波波沙就是郭留诺夫,或者就是捷克佳廖夫,甚至经常还能看到喀秋莎的身姿,给人的印象是志愿军的火力似乎还不错。
实际上,那是抗美援朝的后期战役,志愿军已经全部换装苏式武器了。而在二次战役时,志愿军绝大多数部队还是以日械、美械为主的杂械装备。
在电影《长津湖》里,我们能看到有些战士手里端着的是英国司登冲锋枪,这就是从国军美械部队里缴获来的。
由于长津湖地区是高原山地,重装备上不来不说,在路上还容易被美军飞机轰炸,所以整个长津湖战役里,志愿军手里最重的武器居然是迫击炮,而且还没有大口径的,几乎全是 60 口径左右的,胡军饰演的雷公就是迫击炮手。
面对美军的钢铁防线,迫击炮不仅威力小,由于天寒地冻炮口收缩连炮弹都塞不进去,好不容易打出去了,有些炮弹还因为低温不能爆炸。
因此,九兵团面对美军只能大量使用手榴弹,志愿军战士把几颗手榴弹塞进袜子,然后甩到美军的环形工事里,美军有时候甚至用工兵锹像打棒球一样防御手榴弹雨。
可以说,长津湖是整个抗美援朝中双方火力差距最大的一次战役。
八、麦克阿瑟
这位二战英雄是有两把刷子的,仁川登陆就是例子,可惜他在朝鲜也就这一项战绩可以吹一吹了,之后他总是屡次出现昏招,而在二次战役前麦克阿瑟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圣诞节前结束战争,所以美军这一波进攻也叫圣诞攻势。
《长津湖》里出现的麦克阿森在还原度上相当高,基本上可以以假乱真了。
九、航母
在《长津湖》里出现了美军航母的镜头,实际上在长津湖战役里美军航母还真的参战了,当美军一路撤退到咸兴港时,美军停泊在海上的几艘航母战斗群派出了大量舰载机对我军追击部队进行了阻击轰炸,这大概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直接和航母战斗群交手,同时这也反映了美军的强大,要知道,如果把美军参战的几个航母战斗群也算进去,那长津湖战役双方对阵的兵力可能就是美军大于志愿军了,至于火力更是天壤之别,可见长津湖战役的艰难,胜利来之不易。
立国之战,值得去看!、
我个人感觉细节有如下几处
1:战士的武器还原度还是符合事实的,入朝初,并无苏联武器,大部分还是以缴获的日军 国民党武器为主
2:打白极熊团的时候,美军跳车有个镜头:车厢挡板分成 3 部分取下,然后跳车抵抗,这个细节非常到位
顺便说一句:胡军演的雷爹,指挥伏击美军增援的那场战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非常高级的指挥艺术,甚至盖过了吴京演的连长!伍千里的指挥艺术并没有表现得很好,但是在步炮协同方面表现的还是很经典,遗憾的是步兵战斗艺术巅峰的三三制,我没看出来有多少。。。
知乎用户 闲人电影 发表 《长津湖》上映前很多人都担心三个问题。 一是三位导演风格不统一,是否会有割裂感;二是会不会拍成一部说教的战争片;三是会不会凸显个人英雄主义。 在《长津湖》正式上映后,这些担心全部都烟消云散了。咱们先看看这部电影截止 …
作者:伊跟跳轴 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的巨作《长津湖》9 月 30 日开始在院线公映,目前已确认续集《水门桥》,具体上映时间未知。本作长达三个小时,是近年来时长最长,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投资规模、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电影。据媒体报 …
知乎用户 Zpuzzle 发表 这电影既侮辱了志愿军,也侮辱了美军。这种两边不沾的状态,让这个电影成为了两边挨骂的存在。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什么屁股歪不歪的问题——我也不是管虎。在这里我只说一说剧情中的一些问题。 在志愿军这方面来说,就电 …
知乎用户 屠飞飞 发表 这是一篇打炮的指南,没剧透,但会提到电影中的一些关键打炮技术细节。 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在电影院的时候成为速成打炮行家,可以看出个门道,如果有朋友同行还能吹牛两句;然后看完片子回来再看一次,又有收获。 片中的炮是 …
文前提醒:本文为了适于偶然来到品葱的小粉红阅读,其用词会尽量温和,本人也会尽量淡化矛盾。另外,请尽量少在本文下方发表有关历史(尤其是战争)的评论(当然真要发表我也不会删评),因为本文的重点不是历史与战争。 经常能听到墙内对与战争有关的影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