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同志和英国女王的两次会见
收录于合集 #江同志 3个 一 昨天早上看新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并不意外。毕竟,她1926年出生,和她同一时代的风云人物,几乎都已经去世了。比如同年出生的卡斯特罗,已经去世了六年。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中国访问过一次,是36年 …
今天是邓公的逝世纪念日。
我回味起他的一些语言,往往是很简单,但都是硬道理。
01
比如,那句最著名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其实,原话不是白猫,而是黄猫。这是四川的一句谚语,所以一定要用四川话念。
邓公最早说这句话是在什么时候呢?
现在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出处是在1962年7月。而且,在那个月他说了两次。
当时,为了应对困难和灾害,许多地方的农民自发搞起了包产到户和责任田。这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7月2号,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邓公对与会的同志说:
不管黄猫、黑猫,在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就用哪一种方法。群众要求,总有道理。
**群众要求,总有道理。**其实这句话也说得蛮好的,也算个硬道理。
他说这个话五天之后,在一个规模更大的场合,又提到了“黄猫黑猫”:
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就像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因为这次讲话是公开的,所以“黄猫黑猫”的比喻一下子就传开了。只是不知道后来怎么传成了白猫,大概黑白对照更符合传播规律吧。
02
“猫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说一个东西好不好、要不要,它的标准是什么?
是抓住耗子。
换句话说,就是结果导向。
类似的话,还有一个案例。
1980年7月,邓公回到四川,在成都市双流县簇桥人民公社,参观农村沼气的应用。
图为邓小平在成都市郊农家观看沼气灯。
那时,农村地区能源不足,四川是较早规模化发展沼气的省份。
邓公看到农民的柴火灶变成了沼气灶,厨房里没有烟尘,就很高兴地问农民,烧一锅开水要多少时间?农民的回答有点模糊,可能半个钟头吧。
他问这个问题,大概是想了解沼气火力的大小。但是锅有大有小,确实不好量化。
邓公想了想,又换了个问法:
你这个火苗能不能炒腰花?
火爆腰花是川菜里的一道名菜,一定要用大火爆炒,若是火小了,腰花不熟,久了就容易老。
能不能炒腰花,就是判断火力大小的实践标准。
03
**人要吃饭,还要发展。这就是邓公的硬道理。
**
道理人人都懂,但真要让它硬起来,变成切身体会,来源于切身的经历。
我以为,少年留法的经历,对邓公一生观念影响是很大的。在法国,他没怎么进过课堂,主要是吃苦和见识。
那种吃苦的状态是怎样的呢?
一位叫黄里州的学生回忆说:
1920年底到1921年初,这些学生无工可做、无钱入学、无家可归,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吃苦方知吃饭的重要,见识方知发展的重要。
去年有个传播很广的视频,说是晚清时李鸿章访问美国。看到曼哈顿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再想到落后的中国,感到“绝望的震撼”。
16岁的邓希贤,在1920年代远渡欧洲的时候,想必也是震撼的。
根据其他同学的记载,他们在赴法的途中,就见过壮观的苏伊士运河。而初抵欧洲的感叹,是这样的:
_许多巍峨壮丽的城市,连绵不绝。这使我深深感到,世界上的人们同住在一个天空之下,却过着两种大相悬殊的生活。
_
04
后来他喊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少年邓希贤的经历,是老年邓小平的语言。
**
他说这话,是在那次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当时,发展遇到低潮,他决心以88岁的高龄,再次推动改革,给大家讲他的硬道理:
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个道理有多硬呢?
不如我们就回到他当年参观沼气的,成都市双流县簇桥人民公社吧。
成都过去有个说法,叫“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说的是,成都西边的温江和郫县,土地肥沃,水草丰茂;而南边的双流条件就要差,出叫花子。
如今,所谓的簇桥人民公社早已不复存在,已被划入中心城区了,沼气池自然也不需要了。而双流县变成区,是成都经济排名靠前的区县。
去年,我也从老城区搬到了双流。
如今,双流不仅没有叫花子,还有传达室。
发展变化有多大啊!
这些成就的取得,当然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但也要考虑到邓公的硬道理,和他推动的历史的进程。
谨以这篇短文,纪念他。今天,他离开我们26年了。
参考资料:
《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我的父亲邓小平》,三联书店
关注这个传达室
并且设为星标
或****点击文章末尾的“在看”
才容易收到我的消息
收录于合集 #江同志 3个 一 昨天早上看新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并不意外。毕竟,她1926年出生,和她同一时代的风云人物,几乎都已经去世了。比如同年出生的卡斯特罗,已经去世了六年。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中国访问过一次,是36年 …
有不少杰出的政治家,都出生在八月。 比如邓公。今天是他诞辰118周年的日子。 我室不打算搞一篇宏大文章,来歌颂他一生的辉煌业绩。就跟大家分享邓公的三个片段吧。 邓小平晚年在家读报。 **01 **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这次访问 …
老李是我朋友,性格耿直,最近在职场上接连受挫。 他人不坏,就是有点自大,总觉得自己最牛,别人都不如他。而且疑心特别强,同事之间有点矛盾,他就感觉对方故意针对他。 他问,张所长,职场之路越走越窄了,感觉已经被抛弃在主流职场之外了,怎么办? 我 …
上周末,又收到粉丝寄来的一本书,书的名字叫《邓小平在上海》,里面有很多详实的资料。 看了之后感到,邓公确实有上海情结。他没有明确说过最爱哪座城市,但从1988年到1994年,他晚年曾连续七次在上海过春节。 上海的冬天也不暖和啊!他为什么喜欢 …
我曾推荐过《闲来笔潭》这本书,作者是吴官正。作为一本领导人退休后写的“散文集”,有点意外的是,我发现许多年轻粉丝和我一样,竟然也都看过。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本“闲书”。 由于作者出身和成就,更可以称为“一部草根的奋斗史”。 如今当人们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