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反乌托邦小说《1984》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知乎用户 林真趣 发表 首先需要了解他的背景,然后和 美丽新世界 对比来看。 奥威尔的小说和他本人的身份是矛盾的。他是一个坚定的左派,一个社会主义者,一个支持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人,却写了一部可怕的集体主义社会反乌托邦小说。 …
我以为这小破答案没人看。。。在这里梳理一下《1984》的情节吧。
当时英国伦敦被极权政府控制(很显然不是现实中躺平等死的样子),极权政府的首脑是个叫 “老大哥” 的人,人民在暗示和逼迫下崇拜他。
政府采用计划经济,人民缺衣少食,战争频发(体现乔治奥威尔对计划经济的偏见)。
政府到处架设摄像头,来监控人民的生活。人民不被允许有朋友、爱人,不允许有私人的生活。
更糟糕的是,政府篡改了所有的历史书,人民不知道自由民主社会的美好。
小说以温斯顿展开,温斯顿是个普通的技工,在工厂工作。他的生活平淡且枯燥,他唯二关心的人是他的上司奥勃良和一个女技工裘利亚。
他认为上司奥勃良持重,是个人性尚存的好人,因此信任他。
而他与裘利亚的关系更是简单,裘利亚想要一个男人,他想要一个女人,两人在彼此需要的时候相遇,于是结合在一起,仅此而已。
温斯顿曾经从事过篡改文书的工作,这使他得以了解过往的历史,也激起了他反抗政府的心思。
温斯顿决定开始反抗政府,并拉裘利亚和奥勃良入伙,奥勃良背叛了他,他其实根本不了解他的上司。
温斯顿和裘利亚被送到 101 审讯室,他们被分开来,各自经历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审讯。温斯顿最后在经受一个叫做 “老鼠轮子” 的刑罚时,意志彻底被摧毁了。
所谓 “老鼠轮子”,其实就是把关着老鼠的笼子的开口对着一个人的脸,让老鼠来啃食这个人的脸。
温斯顿最害怕的就是老鼠,所以他经受不住,精神崩溃,彻底放弃了反抗的心思。
更糟糕的是,害怕老鼠这件事,温斯顿只告诉过裘利亚。
温斯顿和裘利亚被放走了,小说的结尾,在他们相望却形同路人的冷漠中结束。
《1984》只是一个架空虚设的世界,里面的政府体制完全没有可行性。即便真的能塑造一个人人自危,互相监视的社会,统治这个社会的成本会令政府完全难以承受:想要消灭温斯顿裘利亚两人的反抗倾向都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想要消灭整个社会的反抗倾向需要耗费多少成本?
但是这部反乌托邦小说仍然具有非凡的价值。毕竟:多一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1984》也成为了国际政治晴雨表:
斯诺登棱镜门事件后,《1984》在亚马逊上销量暴涨 7000%
2017,特朗普上台后压制媒体声音,《1984》销量增长 9500%
至于《美丽新世界》,我记得我高中时候读过,现在唯一记得的,只剩下 “草坪上自由“玩耍” 的 7、8 岁儿童”了,再看看现在孑然一身的自己,涕泪沾襟。(狗头)
内容很多都是我以前上课做的笔记,卑微汉语言文学生总是有很多笔记的 。
——————————————————————
没有人选择《1984》吗?
《1984》中,政府强制禁书,篡改历史。《美丽新世界》中,书籍就放在那里,没有人愿意阅读。
《1984》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权利被独裁者剥夺。《美丽新世界》中,我们被海量的信息淹没。
《1984》中,人们因为受禁锢而失去自由。《美丽新世界》中,人们因享乐而丧失自由。
《1984》中,真相被隐瞒。《美丽新世界》中,真相被琐事掩盖。
有人说,我愿意 “娱乐至死”,活在《美丽新世界》里。
但我依然选择《1984》,因为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拱手放弃了自由,在这样的世界中,我看不到希望。
而《1984》中,无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多么严密,也会有像主人公 “温斯顿” 和“裘丽亚”那样觉醒了的人。
极权政府的统治成本越来越高,因为人们总会在压迫中反抗。自由民主终将到来。
乔治 · 奥威尔所勾勒的世界,反映的是现实中的苏联。苏联崩溃了,小说里的极权政府也会一样。
《1984》中,我看到了希望,《美丽新世界》中,我看不到希望。
更糟糕的是:你不觉得《美丽新世界》,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现实了么?
在 1984,因为大洋国是一个权力结构极度不稳定的国家,极端点说随时都会爆炸
都不选择,虽然我们已经丧失了选择权,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像《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结合体。
《1984》中,人们受到 government 的压迫而丧失自由,但是大洋国的居民感受到的更多是麻木而非痛苦,因为他们不了解大洋国以外的世界,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改变的可能性。《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看似将自由拱手相让,但他们其实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仍然是被迫失去自由,只不过手段比《1984》更加柔软、甜蜜。人们虽然看似幸福,但精神状态和《1984》中的人们并无区别。
既然两个世界本质相同,为什么要二选一呢?
如果带着现在的记忆的话,都一样。共产党员在哪都会想办法改造世界的。
如果没有记忆了,也都一样。思想若不自由,当个动物都行。
恭喜诸位,活在 1984 年的美丽新世界里
太难了,一个是从出生就规划好你的人生,一个是出生后告诉你世界就是这样。
真的要选,就让我当那个在院里边晾衣服边唱歌的胖女人吧。
“这不过是个没有希望的痴想,它消失得象春日一样快,但是一顾一盼,片言只语,却引起了梦幻,偷走了我的心~”
当然选美丽新世界了。
美丽新世界固化了人类的发展,对人类这个群体不好。
但他让每个人都感到幸福啊。
端详下这副图,有啥感觉
老一辈人说一句
1984 的人想回到美丽新世界
但美丽新世界的人不想回到 1984
明白了吧
看到有些人因为《1984》里存在的渺茫的希望而选择了《1984》,我不赞同。
在这种体制下,希望有什么用呢?希望是个恐怖的东西,你看到了它,也同时看到了死亡。
而《美丽新世界》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快乐而满足地活着的吧,不是希望不降临到他们的头上,而是他们根本不需要希望。
《1984》与《美丽新世界》看似是两个极端,但却是同质的体制。我宁愿永远活在美丽新世界里享受被限定的快乐,也不愿意在 1984 中为了寻求所谓的希望而遭受终生的痛苦。
过去和未来式的《1984》
现在进行时的《美丽新世界》
没看过美丽新世界,但我绝不选择活着 1984 里
美丽新世界更宜人呢。这是一个基于前人的创造构成的漂亮的世界。不如说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慢慢走进美丽新世界了。
肉体快乐被无限放大,消费主义横行,必要的社会分层,无法改变的命运,没有意义的人生。
在一次志愿活动形式的讲课,我的朋友邀请小朋友提问。这些小朋友生活在偏远的地方,幸运的是他们享受了国家极好的福利,他们的教育设施很先进,他们不愁衣食。
这些小朋友问的问题我记得很清楚:
“人为什么活着?
什么是梦想,为什么要有梦想?
赚钱有什么用?”
这些问题是从五年级的学生口里问出来的,我到如今也没有答案。不知道他们到我的年龄会有吗?也许到了很久以后这些问题也不会有人问了。
这是一个祛魅的世界,人类无法标榜自己作为宇宙中心的地位,人类也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使命。祛除迷雾,祛除神圣,那么生活还剩下什么呢?我的目光应该放在哪里呢?
只能移向近处,为一顿饭,一件好看的衣服,一个游戏,一辆车辛苦地工作。但内心空空荡荡。
人的心灵永远在追逐,无论是什么人都一定在追逐着什么。《1984》宰杀了心灵,《美丽新世界》让这颗心追逐一根永远吃不到的胡萝卜,再给它套上枷锁,于是社会的磨盘才能持续转动。
可能我们的电影院不会放映如此直接的感官快感。但资本正在制造一部部相似而不同的模式化故事。这是更高级的娱乐,它们满足了我们道德和情感上的需求。而药片,工厂,这些也在慢慢以其他形式映射着我们的生活。
他们告诉我们,一切都可以换成钱,一切都很美好。他们让我们觉得我们在思考。在真正的美丽新世界不会有人反抗,因为我们感到我们很幸福。这一切都是自愿的。
我没得选,大多数人在这两本书中重叠地活着,而剩下的小部分人活在这两本书之外。
不幸的是,我们正是那大多数人;幸运的是,我们是大多数人
将高赞回答中的两种情况放在一起,便是美国的情形。别担心,中国哪会出现这种事情?
我觉得如果真的必须要选一个的话,哪个都无所谓了,因为已经意识不到了。
举个不太好的例子,当一个活着的人看到别人死了大概会感到难过,然而死人并不会难过,因为他死了就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
人之所以会因为死人难过,我想,大概是想到,如果自己死了,就再也不能体验现在活着的快乐了吧。
让我迷失在没有意义的快乐吧,美丽新世界
哪个都不选,并且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活在 1984 和美丽新世界的结合体中。
(写了半天实际上没写啥,对不起我文笔太差了,实际上这个回答很辣眼睛,我英文比中文好,请谅解。)
先写个答案吧。。我美丽新世界看到一半来知乎上面看看大家对书的看法,然后看到了这个问题:
首先我这个人,一直对人生没有太多的追求,也没有很多的理想。我一直很想要有一个从生下来就给安排好的梦想和爱好。我是一名高中学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很多时候思想也很幼稚。
对我来说,以一个造物者的角度来看的话,美丽新世界满足了我对理想世界的所有幻想。
但是问题是要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活下去的话,这一切还是很不一样的。
在我们生活中,人们从小到大被培养的三观和思想而因此带来的社会中对我们行为的期待让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和美丽新世界的没有太多的区别。我生于 21 世纪,所谓的‘娱乐至死’,即便是我每一天的生活。(我前几天还突然发现,我们 00-05 的孩子是最后一批记得没有触屏的年代的孩子了。当年的 ipad1 的植物大战僵尸真的是惊艳,现在很少有游戏有那种感觉了。)(我没看过娱乐至死,但是我看了知乎上的几篇分析,我不确定我会很喜欢 Postman 的观点和结论)这本书我看到现在,感觉是对当时生产业以及极端资本主义一种似乎的批判,有好长一段解释怎么让人类去 consume(消耗?)(我在看英文版,我不确定翻译是什么)各种资源,包括公共交通和各种娱乐项目。他们被迫去使用这些设施,被迫消费,导致 Marx 因不玩高尔夫而被大家批为奇葩。在这个世界里,几个月的包已经算老了,几个月的爱人也是。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消费主义主导的社会吗?双十一,六 18,iPhone 一年一个,快时尚一季就过时了,难道不一样吗?(我真的只看到了一半,只是现在很想写了,到时候看完了再回来改)
这个世界,真的和我们的现况很像,只是没有那么极端而已。我们从小到大的思想被我们阅读的书目和看到的广告与标题塑造起来,我们的教育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唯一的区别是,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不像美丽新世界。
再看看 1984。。。我实际上很讨厌现在 1984 在西方媒体中的地位,直接随便套用来魔化各种政治体系和任何看不顺眼的东西。就像有个介绍奥威尔式的 TED 小动画里面说的:如果有人整天利用‘奥威尔式‘或者 1984 这本书来形容他人,也许他们自己也在犯 1984 中的那些错误。我觉得美丽新世界可能和我认知中的社会比较像,而 1984 和这个社会中所有国家的政治都很相似。总而言之就是我本来就有点反感 1984。
说了半天这么多废话,实际上我感觉就是 1984 中的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生活在恐惧之中。这整个体系很明显要出问题,因为这样的控制迟早会崩坏。相比之下,美丽新世界的人是从小就被培养的,很少会有人脱离体系。那些脱离体系的人也不会察觉到特别大的问题,导致作者得从社会之外引进一个角色来带来冲突。所以美丽新世界如果没有对孩童的虐待的话,真的很可能就是接近完美了。(当然,我才看到一半)(到时候看完回来)
如果我是 Alpha 或者 Beta,甚至 Gamma,我毫不犹豫的会选择美丽新世界。如果我没有了最基本的智商,和条狗差不多,那我还是选择 1984 吧。不过想一下,如果我是 Epsilon Semi-moron,我也不会察觉到啊。。那还不是美丽新世界快乐。。。到时候很多东西是不在我的理解之中的,也因此导致我不会思念。
实际上最简单的答案就是:不管我有没有记忆,有没有智商,我都选择美丽新世界,这两本书除了乌托邦 / 反乌托邦元素实际上对比的不是特别好。
上面有一条里的评论里有人问 1984 的 bad end 是不是美丽新世界,我觉得不是。美丽新世界是你一出生就洗脑,到步入社会的时候已经完全被洗脑了,而 1984 是你成人了还不断的洗脑,可见洗脑技术比较劣质 。美丽新世界是为了乌托邦而造,1984 纯粹是好几层少数人压迫大众的社会。
个人理解,《1984》虽然是悲观的、消极的但是未必看不到希望。有赛博朋克的内核,对抗意识不会消亡。人类还有希望
《美丽新世界》中的自由被欲望裹挟,朋克 (反抗精神) 的那部分已经不存在了。。不然你要反抗自己么?还能做出什么改变?
太牛逼了,我们生活在美丽 1984 哈哈牛逼,所以我们还是吃枣药丸啊。
没得选,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两个都是。比如在微博上,既可能被禁言删评,又可能被打广告、推销、收费。
美丽新世界,因为还有可能逃到小岛去
如图所示
美丽新世界
我应该百分百会选择美丽新世界了。
呼,早上八点一直到下午一点一口气看完,真的完全陷入书中的世界了,我甚至觉得自己三观的某个角落被这个美丽新世界扭曲了,尽管我整体上很反对这个已经剥夺了你一切自由意识的美丽新世界,但我内心仍旧有那么一丝抑制不住的向往,尤其是在听完蒙德元首关于这个世界文明的辩解之后,你简直会觉得这个世界所构筑出来的文明简直无懈可击。美丽新世界是完美的,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很幸福,唯一的小缺点就是所有人都是 “被幸福”。
就在昨天,还有朋友跟我讲她最喜欢读书的一种感觉就是突然发现书中有她原来曾经想过的场景或者观念,那种就像突然找到了知己一样的快感让人尤为舒畅。美丽新世界里面的人永远不会衰老,虽然他们寿命有限,但他们直到临终前依旧是壮年状态,这仿佛与我儿时所幻想的未来社会的人类一模一样。我想可能正是因为这让我对书中所构造的美丽新世界有了一丝好感。但在这个世界,人一生下来就已经被条件设定,自己的人生便已被规划在整个社会系统之中,没有父母,没有家庭,也没有固定的伴侣,不存在爱,不存在文学,不存在一切的自由意识,只有不断的享乐,不断的处于幸福之中,即使偶尔发生一些事情导致不快乐,依旧有索麻这种超越毒品的快感却没有毒品的副作用的幸福之药,所谓的美丽新世界又是多么的反人类啊。但更令人可怖的是,人们完全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因为人类自诞生就所渴望的东西在这个世界里几乎都有。
尽管在这个 500 年后的世界科技极其发达,但科技仍旧被限制发展,因为在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追求稳定的幸福,而纯粹科学上的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具有潜在的颠覆性,甚至是科学本身有时也要被当做是可能的敌人。这个观点我在看《未来简史》的时候便已经深深的认识到,任由科学无止境无限制的发展下去,也许带给人类的真的只有毁灭。就像新世界中只允许用科学来处理当下最直接的问题,所有其他的探索都要严格的加以遏制。对真理而言,这样做不是很好,但是对于幸福来说却是完美之策。
关于文中的冰山理论。一个社会能够良好的运转而不至于崩溃的基础是什么?冰山理论即人口构成的最佳比例,九分之八在水下——娱乐的大众,九分之一在水上——作为管理者的精英。这里面所蕴含的论断就是全部由同一阶层的人管理社会或者都拥有反思能力的精英管理,这个社会必将解体,这也是所谓的民主政治最大的悖论,文中野蛮人也曾问到,为什么要将人种划分等级?蒙德元首的回答正是民主政治悖论的体现。绝大多数人似乎天生就甘愿被统治被管理,这是自人类诞生之初便存在的现象,已随着基因深深的刻入到我们的骨子之中。
在《娱乐至死》中,尼尔波兹曼告诉我们,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当然事 1984,至少 1984 里你说违心话的时候你好歹知道你不是这样想的。
可在美丽新世界里,如果你终其一生只是一个德尔塔或者厄普西隆,那你这辈子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工具 / 奴隶。每天抽大麻看小片片就能随意度过一生,以及人造子宫免去了你所有的麻烦,人生只剩下了虚假的快乐。
比起了解自己的惨状还继续痛苦的活着,当然事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被蒙在鼓里浑浑噩噩度过一生更可怕啊。
你看看这世界,西方国家大麻合法化、全民娱乐至死、白左盛行。是我们的世界要发展成什么样子,等到我们的事 1984 还是美丽新世界,各位心里应该有数的吧?
只要不让我清醒,我愿永远沉睡
我选择美丽新世界,当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再代入一个出生在那个世界的人的视角,然后我发现,这就是真正的美丽新世界阿
《美丽新世界》里格格不入的主人翁只有死路一条,而《1984》里主人翁最终接受了重新回到极权秩序之中。如果考虑到自己的心理素质,我觉得还是选前者吧,毕竟在新世界里其实还是可以苟活的,而在老大哥的世界里,活着其实比死了痛苦。
《美丽新世界》
如果作为一个美丽新世界的公民,我会在受精后被基因改造,也会经过各种化学药物的处理使得我 “热爱” 并且 “享受” 我未来的生活和阶层待遇。即使客观来说我是被奴役、不自由的、但我主观却是快乐幸福的,至少不用担心因为衰老变得丑陋、和家人生死相隔的痛苦和各种情感经济负担。
不得不说《重返美丽新世界》预言的很准确,现代社会正在慢慢演变成美丽新世界。由于人口过于密集和资源短缺导致的集权主义正在步步实现,而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确实得到了极大身心上的满足。《美丽新世界》的设定是极吸引人的,当人类社会中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被 soma 抚平,人们把 “快乐” 作为唯一的目标,甚至追求快乐并不会带来代价时,社会保持了一定的和谐稳定,战争也会永远结束。
既然没有读过莎士比亚,那就不会去追求诗歌、鲜花和不幸福的权利吧,我猜。
或许现实社会已经越来越接近《美丽新世界》一书中所描述的 “娱乐至死” 的情况了 不过还没有那么极端明显罢了
大概率会在其中反复横跳。
美丽新世界,先给我来一克唆麻吧
啊这 竟然有人邀请我
我会选择 1984 吧 至少没有被洗脑 会不断有人去反应过来 清醒和明白过来 痛苦一点也比被琐碎的自由淹没来得好 至少在被管控下偷偷取得一点思想罪式的自由 也比没有独立思想好
从题主的假设来看,我是带着记忆过去的。那就选《美丽新世界》。因为我记得总统给了主人公「自我放逐」还是「来做总统」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我带着现在的记忆过去,按照剧情发展是有可能当总统,而且想躺尸的时候就躺尸。
算了,还是后者可能性大一些。
但是种姓怎么给我分啊,会出 bug,那就假设没带记忆,那就就无所谓了,赞
的回答。
插个眼,等读了《美丽新世界》再来回答。
即使是过去的一切社会任我挑选,我也大概会选《美丽新世界》…….
刚好只看完这两本。
先看了《美丽新世界》,隔了好久才看的《1984》。
首先来回答问题,《美丽新世界》中上层的生活确实很好,也就是人种的差别,在里面虽然区分人种,一切生育都已经可以控制,这让我想到好久之前的一个电影《魔力女战士》,对未来世界和谎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这个电影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公交车上电视放的,然后一直找才找到,估计这名字也没有什么人来看。
生育被控制的情形下,性被美化,但父亲母亲从此消失,变成了秽语。
当然这种生活状态相比于《1984》是可以接受的。也是略好的。
《1984》中信息被更改,语言被限制,完全就是文字狱嘛。
美丽新世界啊,毕竟在 1984 里我说不定哪天就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嗝屁了,美丽新世界大不了就送冰岛。
都不,我选择死亡
知乎用户 林真趣 发表 首先需要了解他的背景,然后和 美丽新世界 对比来看。 奥威尔的小说和他本人的身份是矛盾的。他是一个坚定的左派,一个社会主义者,一个支持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人,却写了一部可怕的集体主义社会反乌托邦小说。 …
为什么我们应该重读乔治·奥威尔 记者:BRET STEPHENS 2020年7月3日纽约时报 今年的国庆日,我们有必要盘点一下自由在国内和全世界的状况——以及我们对它的态度。 在俄罗斯,弗拉基米尔·普京刚刚赢得了一项“公民投票”,批准他有权 …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传播,几天之内,就彻底颠覆了鼠年的春节气氛。也让我们再度深切地体会到,苦难与危机从来不会择时择地。 往年的大年初一,中国人总有烧头柱香的仪式,但今年鉴于病毒传播的风险,各宗教场所陆续宣布取消法会活动甚至暂时关闭寺庙。 在国 …
品葱用户 索多玛艺人 提问于 5/27/2020 在乔治奥威尔的成名作动物农场中,动物农场的独裁统治者拿破仑得以在政治斗争中击败雪球,并且成功维系专制统治的暴力机器,正是八条狗,而不是尖嗓或者其他的几头公猪。 有了八条狗,拿破仑才得以通过暴 …
品葱用户 bicteoo 提问于 5/17/2020 品葱用户 老王之二 评论于 2020-05-18 如果人造子宫实现,将会是人类文明的黄昏。人造子宫意味着家庭的消弭,构建人类社会的最小凝结核崩溃,不再需要自然生育,意味着婚姻制度的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