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抗议潮示威者被警方拘留、回访,多人疑“失联”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本文更新于12月12日

2022年11月24日,遭遇逾百日封城的乌鲁木齐燃起一场大火,至10人死亡、9人受伤,事件震荡中国大陆,引发各地人民对防疫政策的示威反抗。而后数日,中国的大学校内和城市街头,纷纷出现不同形式的抗议行动,人们哀悼乌鲁木齐逝者,也喊出“不要封控 要自由”“民主法治 表达自由”“放人”等口号。抗议仍在全球多个城市蔓延。

12月2日《南华早报》报导,此前一日习近平在会见到访北京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时表示,抗议者主要是学生,他们在三年疫情后感到“沮丧”。这是习在面对社会抗议时的罕见表态。此后,中国防疫政策发生巨大转向,多地停止常态化核酸、取消进出公共场所时需要出示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12月7日,中国推出“新十条”,意味著防疫政策进一步放开。

在防疫政策发生巨变的同时,封控示威潮的秋后算账仍在进行。自抗议行动爆发以来,有警察进入大学,疑有学校将学生行动定性为境外势力,有学生疑似处于失联状态;不少参与街头抗议的市民在现场被警方带走,疑有人遭警方以暴力手段对待;有市民在抗议行动后被警方打电话回访,或被直接找上门。

参与广州抗议行动的W对端传媒表示,他与朋友一起被带去警察局,被使用暴力手段和拘留。从警察局出来后,W的朋友的微信群聊和朋友圈功能马上被停用。W则在之后被警察要求见面“回访”。当时W正在公司上班,提出希望在电话中对话,但警察坚持要见面。告知对方地址后,警察来到公司找W。W感到愤怒,向对方表示,针对被使用暴力手段与拘留的情况,没有获得任何理由与解释。W说,回访的警察面对质问,感到尴尬,没有多说什么,“拍了两张回访照片就走了,表示他们也是接到这样的任务。”

W还指,除了广州,在其他城市的朋友,也有人被后续回访,有人半夜遭警方上门问话。

“最近我们这儿和之前比起来翻天覆地。不验核酸但仍需看绿码,不知道意义在哪里。全国因为疫情抗议几天,新冠突然就威力骤减毫无威胁,朋友圈开始出现感谢国家保护三年的动态,放开纷纷夸赞政府政策与时俱进,而抗议者纷纷沦落为愤青、莽夫、境外势力、被煽动、叛国者等等,而真的反对的声音全都被隔绝在各个角落里。”W说,“这样的境况让我很悲哀,以后仍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出现,还会出现无数个三年循环往复。”

参与北京11月27日亮马桥悼念抗议行动的J说,当天她与数位朋友在前往现场前,有意识地先将翻墙软件、telegram等APP卸载,有朋友换上备用手机。但J发现,现场的人群中,有许多人并没有电子设备的安全意识。

J议述,当天曾路过“奇怪的大车”,大车停靠在马路边,大家当时并不清楚其用途。事后,有朋友在“被喝茶”后才意识到,这辆大车可能是信号车,用来捕捉路过的人的手机信号。根据《纽约时报》报导,现场有带有天线的小型设备,装作手机信号塔,连结所有经过人士的手机,记录下数据供警方检查。此外,J在现场看到,警方会配戴执法记录仪设备,这是一款集实时摄录、照片和录音等功能的设备。

2022年11月28日,北京,为乌鲁木齐火灾受害者守夜后的集会上,一名车内的人拿著一张白纸抗议。

2022年11月28日,北京,为乌鲁木齐火灾受害者守夜后的集会上,一名车内的人拿著一张白纸抗议。摄:Thomas Peter/Reuters/达志影像

在J看来,亮马河现场气氛并不紧张,警方只做人墙,不与抗议者有任何互动,隔著四五米。反而是外媒记者受到更多关注。直到行动后期,有便衣进入人群,喊著“行了行了回家了”,经过数次分流,人们最终散去。

J在事后第三天接到了警察的电话。对方叫了她的名字,开门见山问她有没有去过亮马河。J向警察确认亮马河的具体位置,询问是否在三里屯附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对方又问她到底有没有去过,J称当天确实和朋友在三里屯附近逛街。对方便不再继续问了,表示“那没事了”。翌日,J又接到了警察的电话,询问了类似的问题。J当即表示前一天已经和他们交代过了,让其自行查看,便挂了电话。

J也有不少朋友接到了警方电话。据其总结,电话基本是由居住地派出所民警打来的,一般会先核实名字,再问有无去过亮马河。若回答“去过”,则会继续确认时间,是否是27日。J和朋友交流发现,有些警察会说得比较直接,提及当天那里有“游行”,有的则比较隐晦,称“集会”或“有一帮人”。有朋友回答那天只是路过,也会被追问和谁去、路过做了什么,并被要求去派出所做笔录。

不过,J称有朋友以“住得远”或是“已不在北京”为由拒绝去派出所,警方便也没办法,便作罢。也有朋友说自己“没有核酸”,对方则表示不用进派出所内,在门口聊即可。

一位参与上海抗议行动的被捕者A在释放后表示,警方在现场的抓捕策略,一般是由五六人一拥而上抓住落单人士,有人在一旁使用高频闪光灯配合,以此阻挡其他人士的视线和对抓捕行动进行拍摄。A还指,若被捕者有“一点点肢体动作和任何一句话”都会被视为反抗。A曾遭到警方殴打及辱骂。

A还表示,被捕人士先会被送至一个中转点,手臂被写上编号标注,并被要求交出身上的物品。而后,中转点的人再被送到不同派出所。在派出所,被捕人士先要做抗原测试,被搜身,上缴个人物品,而后需要穿戴防护服,再做生物信息采集等。A表示,做完笔录和口供后,若要写悔过书,说明“基本上没事了,24小时之内可以出去”。

A说自己遇到的派出所民警、办案人员全程态度温和,没有为难被捕者。不过,Twitter上其他人士于12月3日发帖指,疑有上海的被捕者,在派出所被殴打,有人出现脑震荡的症状,有人被扇耳光和踢肚子;有女性被捕者被要求脱光衣物检查。这位人士还指,被捕者在派出所期间被要求不能睡觉、不能说话,十分饥饿的情况下才会给几片面包。这位人士的Twitter帐号目前状态为“被锁”,无法显示内容。

2022年11月28日,北京,抗议中国政府清零政策期间,警察站在示威者对面。

2022年11月28日,北京,抗议中国政府清零政策期间,警察站在示威者对面。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此外,网络上仍不断流传著其他参与抗议行动后的失联者信息。根据民生观察12月7日的文章及端传媒整理的信息,第一个出现抗议行动的大学南京传媒学院,有数名学生被带走。在上海,流传参与乌鲁木齐中路悼念活动的魏海“失踪”,其朋友将他此前交代的事发经过笔记发布在网络上,笔记写到:“我没有设想过今夜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没有带有除了默哀以外的任何目的,我只是希望可以有一个地方去祭奠死去的人们。”在武汉,11月27日,大量人士于汉正街要求解封,一位名为景雪琴的人士,在现场围观声援,因向警方质问抓人理由而被捕,被行政拘留数天。据景讲述,当晚约有25人被抓。在广州,12月4至5日,传出数十位曾到访海珠广场的年轻人被警方带走,他们的身分是公益人士、艺术工作者等,一些人在24小时后被释放。网传广州一位关注社会平等议题的年轻人杨紫荆,12月4日遭警方和便衣闯入家中,强行搜查电子设备,进行口头传唤后,在12月5日警方发出刑事拘留通知书,指其涉嫌寻衅滋事。在成都,有抗议人士被关在派出所数日,其收到刑事拘留通知书的母亲,专程从江苏坐火车前来送衣物。

大陆多个城市爆发悼念和抗议行动后,火花蔓延至香港。有抗议人士在香港数间大学和街头发起行动,足迹遍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环、旺角和维园等。抗议者多以手举白纸默站和唱歌等方式表达反对声音,也有人在大学校内张贴海报。在香港大学、中环和旺角的抗议行动,均有警员到场,抄下抗议者的身份证。在维园的抗议者独身一人,亦被登记身份证,而后疑遭便衣警员跟随。据悉,有在香港参与抗议行动的人士,其个人资料疑被传送至大陆有关部门。

长期关注人权议题的律师S,在抗议封控潮发生后,接到十多位参与抗议行动的人士的法律咨询。S表示,抗议者多数面对被约谈、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有人一度失联,但之后被释放,“失联的状况是很动态的。实际上抓的人比我们接触到的多很多。”S说。

“行政拘留”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一般最严重可行政拘留15天,关押在拘留所,这是针对不算犯罪的违法行为所做出的处罚;“刑事拘留”则属于工具性的功能,是为保障刑事案件能进行侦查起诉的强制措施。S观察,若抗议者是喊口号、“特别出头的”,或在局部过程中有剧烈反抗,被视为组织者、有更积极参与的人,可能会被刑事拘留。

根据被约谈的抗议人士的经验,S总结官方对抗议者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极端的、思想偏激的或是社会另类,基于不满的心理而聚众;一种是认为抗议者无知、受蛊惑,或是有智力障碍,矮化其抗议的价值和诉求。S表示,目前官方仍用老一套的思维,“还在用颜色革命、拿钱办事、境外势力的叙事去解读,他们对年轻人的抗议形式不理解,还停留陈旧的管控思维,但这次民众、年轻人上街的需求是自发的,是社会心理上某种同理被触发。”

封控抗議潮 動態清零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一夜巨变:新国安法下的香港“新时代”

一夜巨变:新国安法下的香港“新时代” 记者:王月眉, ELAINE YU, TIFFANY MAY 2020年7月5日纽约时报 香港——中国通过了港区国安法仅数小时后,一艘载着“贺国安立法”红色巨幅标语的驳船从香港著名的维多利亚港驶过。警方 …

法律还能拯救香港吗?

法律还能拯救香港吗? 作者:余若薇 2019年11月16日纽约时报 香港——作为一名执业40年的律师,过去几个月里,我每天都在Facebook上被焦虑的香港人弄得应接不暇,他们敦促我用法律手段帮助抗议者。这既让我感到宽慰,又令我沮丧。 他们 …

美国的社会运动在走向「香港化」吗? – Nei.st

在全美蔓延开的抗议运动更加去中心化,但其议题和生态有哪些独特之处? 以明州的乔治·弗洛伊德 (George Floyd) 被杀事件为导火索,5 月 30 日,美国 50 多个城市都爆发了掺杂和平示威与暴力冲突的反警暴抗议。因为疫情中断的「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