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医生邻居是一种什么体验?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01.

这几天的新闻都在说,上海要开始要分阶段推动复商复市。

从数据上看,最近上海社会面也没有新增了。

回首这段时期,有太多人值得我们记住。

居民们互助的故事,每一个都是鲜活的电影素材。

前段时间看到湖南日报的一个报道,说徐家汇某小区里住着殷怡维药师与贺华医生两位医学博士,在疫情期间加入了“医护志愿者小组”。

我才觉得,《上海团长》系列电影可以拍第二部:《上海医师》了。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阴险狡诈无孔不入甚至还能“进化”的病毒,此时你邻居里的医护工作者,则更像是“野生抗疫指挥官”,熟练运用医学知识作为“兵法”,带领大家对抗病毒。

在很多小区中医疗无法跟上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志愿者没有医学背景。

面对这种情况,两位医生用自己扎实、严谨的专业态度推动救助行动有序展开。他们不仅推行严谨的《配药登记表》,还指导志愿者分成两个组,负责线上沟通和线下服务,在工作中两个组还要互相协同。

看着小区的志愿者工作有条不紊的样子,两个的确有那么几分“指挥官”的风采了。

当然除了病毒本身,我们也知道,在封闭小区中大家还要面临各种生活中的疑难杂症。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两人启动了在线问诊模式。

邻居们只要拍下自身情况,他们就能根据过往就医记录给出快速判断。看新闻说,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多居民遇到了小毛病都很快得到了解决。

比如有位96岁的帕金森患者突然出现了局部肿胀,两位医生就通过预判和指导让子女通过互联网买药,让老人家的症状得到缓解。

对于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病情的小宝宝,贺医生找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专家远程会诊,在大家的帮助下,患儿恢复了正常。

除了诊断病情之外,两位医生对于一些细节也毫不疏忽。殷药师敏锐地发现冠心病患者报来的药名里没有阿司匹林,通过询问才发现是他自己对常用药物的判断出现了偏差,避免了病情的隐患。

疫情时代,越发感受到身边有个医生是多么重要。他们不仅给我们平日的健康提供了保障,更在危急时刻为我们打开一条生命之路。

02.

小时候听老师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

在疫情这段时间,以往更加深刻意识到了学点医疗知识真的在关键时候派上点用场。

相反,如果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就有可能让自己和其他人深陷危险之中。

比如前段时间看到,出于对疫情的恐惧,有人竟然直接把消毒片扔进下水道里:

更夸张的还有说北蔡某小区开始在地上撒大量消毒片。

前不久闹得纷纷扬扬的莲花清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以讹传讹,使得有些人认为它能预防新冠。

最后专家不得不出面解释:没病的时候不要吃。脾胃和肝肾功能不佳的也不宜食用。

相反,对于真正有预防作用的疫苗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接种率却很低。

看了最近上海疫情的统计数据,有些感慨。

尽管各类数据证明,本轮主要传播的奥密克戎毒力有所下降,致死率并不高。但当有基础疾病、免疫力较低的老年人与病毒正面交锋时,他们依然是高危群体。

一旦们感染病毒,往往会出现更高的重症率或死亡率,偏偏他们的疫苗接种率很低。最应该得到疫苗保护的人却被隔离在保护罩之外,这很矛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主要还是在老年人群体间存在着的几大误解:

比如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平常很少出门,没必要接种。

那些有基础疾病的人则担心会有不良反应,反而会加重病情,

还有的“等等党”会觉得现有的疫苗研发时间不长,以后还会有更好的,不着急打。

再加上各类伪科普营销号的“煽风点火”,也让部分老年人认为他们是不适宜接种疫苗的人群。

实际上,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老年人接种疫苗是有益的。现阶段,疫苗已经被证实能够降低出现重症的概率,这恰好是他们最需要的。

香港和新加坡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数据上看,香港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两剂疫苗接种完成率只有26%。新加坡老人的疫苗接种完成率超过了90%。

面对奥密克戎疫情,新加坡老人的病死率为0.053%,香港老人的病死率却是0.66%,是新加坡的12倍。

所以我想,如果这些老年人或者他们的家人,对这些医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意识到疫苗的重要性,那么他们也能多获得一种自我保护的屏障。

这时候如何向公众传递出正确的医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知道,疫情期间大家面临的困境:出门看病太难了。所以大家碰到一些小毛小病,第一反应都是上网求助,但得到的答案都是五花八门的,最后很容易自己吓自己。

有一句话叫做:网上查病,癌症起步。

其中自然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般人很难鉴别的原因,还有就是通过只言片语的检索,无法准确反映自己的症状,加上并不太智能的搜索引擎推波助澜,让其他疾病被自动联系出来,造成了不少的误解。

若是因为“对号入座”引发了自己的精神焦虑,则更是有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这种时候,如果自己了解不多,还是应该找个比较权威的平台去咨询。

我们自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两个医生当邻居,但好在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现在互联网医院也很普及,就算不出门也可以线上看病,比以前自己对着症状胡乱搜索靠谱。

以我的实际体验来说,最靠谱的还是腾讯汇集北京上海众多三甲医院专业医生,制作的一款实用医学科普工具:“腾讯医典”。

里面涵盖了一个普通人需要了解的几乎所有医疗健康知识,尤其是像心血管等慢病,从预防到检查,从治疗到康复,几乎患者会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检索到来自医生的解答:

对于大家现在关心的新冠问题,针对每一轮最新的防疫政策,也有直白、清晰的面向公众侧的解析。 

对于很难鉴别网上医疗信息真假的普通人来说,能有这么一个权威靠谱的医疗科普工具,挺好的。

而且很多知识不仅仅能在遇到疾病困扰时起到作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帮助。

我自己就常常像看冷知识短视频那样一刷就看了好久。

——我确实有些好奇,煮鸡蛋要多久比较好。

因为社区真的发了好多鸡蛋,早就把我的冰箱塞得满满当当。

关于接种疫苗的问题,网友们仿佛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不过就算是各种刁钻的角度,医典上的医生也会非常耐心的解答。

毕竟真正能消除人们恐惧的,还得是正确的科普。

03.

除了搭建日常的科普平台,他们还连续几年举办医学ME大会,也能看到很多最新的知识科普。

所谓的ME代表着医学启蒙(Medical Enlightenment),聚集最权威的专家、最前沿的知识、最专业的态度、最理性的思维,希望打造成为中国医学科普“深水区”的灯塔,帮助人们学会更从容、科学应对健康问题。

今年这场大会毫不意外地把一部分视线投向了公共健康领域。

最近三年,疫情始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普通人,我非常想知道个人到底能做什么。毕竟多懂点科学知识,至少不至于直接把消毒片倒进下水道,也不必没病吃药来增加身体负担,也变相保障了我们的健康。

既然要战胜这么一个诡计多端的病毒,大家就有必要用科学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我觉得科普在如今的疫情时代相当有必要性,对疾病有科学的认知既能让我们减少被病毒侵害的概率,又能让防疫工作获得更深厚的群众基础,以确保其更顺利开展。

当然,我也很期待听到新冠疫苗的最新进展,或许可以打消一部分人对接种疫苗的顾虑。

另一种疫苗同样值得关注。自从HPV疫苗面世以来,一直有很多迷惑的言论出现,甚至有愚昧的人说私生活混乱的人才会去打疫苗,这简直就是大错特错。

女生们是否听过这个名字——乔友林。

他是一名医生,同样有很多头衔,比如世卫组织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中唯一的中国专家。

最该被大家记住的,是他推动了宫颈癌HPV疫苗在中国的上市,并领头研发国产HPV疫苗,使我国成为全球继美英后第三个成功研发生产HPV疫苗的国家。

今年的ME大会上,他就会为我们科普一些相关知识。

希望大家听完乔友林教授的讲解,能少一点这方面的偏见。

我长期关注的急性心梗的救治也占了一席之地。之前我们写过很多文章,希望大家了解急救知识,了解AED的原理。这个救命神器,我们都该安排上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读者们,也可以在这次大会上听听霍勇教授的讲述。 

霍勇教授不仅仅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同时也是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在他的推动下,全国已有超过5000家医院建立胸痛中心,覆盖全国90%地级市和75%以上的县域。

我十分期待这样一位重量级嘉宾会为我们分享那些先进的成果,或许从今以后会有更多人在危急关头得到即时的救治。

从基础公共卫生的建设,到重点疾病的治疗,这场大会几乎囊括了今年最全、最热门的疾病防治知识,能够让有需要的人们“对症下药”。

我们可以便捷地获悉最新、最值得关注的医学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生活。

诚然,知识的科普与学习都是漫长的过程,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今年的ME大会开始关注。

不是人人小区都能找出两个医生。

但我们可以试着点开手机,去聆听千千万万医生中最优秀的那一批人,娓娓道来,让大家都迈出汲取健康知识的第一步。

-END-

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清零派”和“共存派”都被妖魔化了

隔离心态,你到第几个阶段了?

这些好餐厅可一定要撑住啊!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你如何评价张文宏医生?

知乎用户 荔枝糖​​ 发表 不敢评价,对于张文宏主任这样的大佬当然是献上自己的膝盖 下面请听我吹 第一就是接地气,拉近与广大吃瓜群众的距离 张主任作为一个极为优秀的医生,用三言两语就拉近了群众的距离 “在极度疲劳的时候,我基本上会看非常无聊 …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去打免费疫苗?

知乎用户 穆沉​ 发表 这个周末刚发生的事情 我外婆今年 82 岁,周六早上九点多给我妈打电话,说镇上派车接他们去打针,我妈接着反应过来,问是不是打疫苗,外婆说是的。 我接着拿过电话,跟她说,你到了告诉大夫,你有糖尿病和心脏病,固定服药已经 …

张文宏错就错在多管闲事,上一个这样的人是罗翔

张医生: 不是我说你啊,这阵子网上对你的质疑和批评你应该都有看到,这也不是头一回针对你了吧。网民们锲而不舍地看你不爽,你是不是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有罗翔作为前车之鉴你还不悬崖勒马,非要被批倒批臭才肯闭嘴吗? 你要是还不懂,我就帮你捋一捋。我告 …

为什么最近对张文宏医生的评价褒贬不一?

知乎用户 Luxenius​ 发表 只有已经大规模商业化的医学领域适合网红医生发展,比如医美和口腔,因为整个行业都已经是能吹多高吹多高的氛围了。 而在其他的传统医学领域当网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每个医学专家其实都只专长于筷子尖那么小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