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字节跳动游戏发行业务裁员 80%,朝夕光年回应「部分业务调整,无大规模裁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知乎用户 喵羽 发表 众所周知我在朝夕光年这声望是仇恨,所以如何看待呢。。。 理性上说我觉得这应该不是真实的消息。严授作为张一鸣退居幕后之后,头条几个山头上唯一一个张一鸣嫡系,不太可能容许自己的实力受到那么大的折损。80% 的减员基本上 …
作为一个前通信行业(上上个十年的红利行业)工程师,现互联网行业 AR/VR(可能是下下个十年的红利行业) 从业者,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各位打工人小伙伴们,当我们埋头做事时,切不可忘记抬头看天,共勉。
打工人们首先要理解,昨天似乎还风光无限的互联网行业,怎么就突然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为理解这个问题, 我的脑海中快速闪现出如下几个关键点。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下面拉一张中国 GDP 历年增速图,统计的是 2007 年到 2019 年, 2019 年底到 2020 年初发生了我们目前还在煎熬的 Covid-19。 2019 年中国 GDP 增速 6.1%,2020 年 6.5%,2021 年 8.1%(疫情后反弹),2022 年目前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目标是 5.5% 左右。
如果从个体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年轻,收入曲线增长快的个体对未来预期更高,能够承受更高的负债。 那么从社会、国家层面来说也是一样,改革开放经过 40 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相对发达国家,增速还是很高, 但是对于曾经的国内经济来说,两位数的增长可能成为了历史。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减员增效。 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应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的使命而生的, 当传统产业利润下滑时,活在更上层的互联网自然就春江水暖鸭先知。
如果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衡量一个企业价值的标的不是这个企业有多赚钱,而是这个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有多大。 很简单,投资人投入一笔钱看的是资本回报率。
从互联网企业来看,影响收入的板块可能有很多。比如以腾讯 2021 年财报为例,最赚钱的业务包括金融(1722 亿元)、游戏(1288 亿元)、社交(1,173) 亿元等。但是更基础的是这些服务背后的活跃人数,而这些需要互联网通过强黏性的 app 吸引住。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微信及 WeChat 合并月活跃账户数 12.68 亿,同比增长 3.5%。QQ 移动端月活跃账户数 5.52 亿,同比下降 7.2%。
可想而知,如果 2011 年腾讯没有及时发布微信, 可能拐点在当初的几年之后就会到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2022 年 2 月全球最大社交网络公司 Meta 股价暴跌,一日市值蒸发 2513 亿美元。 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拥有 19.3 亿日活的巨无霸公司在过去的三个月内下降了 100 万。 当然暴跌叠加了美股超额累积风险投资人的恐慌心理,但是用正面说明了对互联网公司而言用户增长一旦陷入停滞有多么可怕。
曾几何时, 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国内市场日益内卷的背景下, 曾雄心勃勃地准备到海外市场开疆辟土 。 只要能够开辟新地市场,维持增长曲线,内卷就不会是一个问题,至少不是一个急迫的问题。
所以当时可以看到抖音布局北美 TikTok, 腾讯布局北美游戏市场(《英雄联盟》开发商 Riot、 《PUBG》开发商 Bluehole、《堡垒之夜》开发商 Epic、《皇室战争》开发商 Supercell..)。 阿里布局东南亚电商和支付赛道(控股电商 Lazada,投资了电子支付品牌 Mynt)等。
转眼之间,因为众所周知的国际局势风云突变,转眼之间国际上这些市场不给你玩了(制裁、罚款),国家出于外汇安全考虑也不能让你随意把钱往外转了。互联网大厂只能抓紧收缩战线,将资源往国内收缩,但国内盘子就这么大。 失去了星辰大海,内卷在所难免。
2022 年 3 月 11 日,美国证监会(SEC)披露了一份包括五家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退市风险名单,令热门中概股硬来一场 “屠杀” 之夜, 多支龙头股迎来两位数的暴跌,而这可能是本次裁员的直接导火索。
初期名单包括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 并非我们平时最熟悉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到纳斯达克敲钟已经成为了中国成功互联网公司的共识,唇亡齿寒,热门互联网中概股暴跌在情理之中。
美国证监会的要求说白了也很简单, 要求加强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而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这之前因为 “历史“原因是可以享受不完全披露数据的” 特权“的 - 美国也很实在,只要能赚钱,适当的妥协可以接受。 要求信息披露本身看起来是一个合理的诉求,但是挑在什么时间点就肯定是出于一定的 ZZ 目的的了。
因为这份名单,引发了海外投资人大规模抛售中概股 - 毕竟有几年之后市值贬为 0 的风险! 而面对股价暴跌,上市公司满足投资人的利益势必要做出一些行动 - 而裁员是降低运营成本最快速的办法, 百试不爽。
行文至此,互联网发展的前景似乎是一种必然。 当然隐忧中还有互联网公司积极 “优化” 人才结构,往新领域拓展的努力, 比如近两年特别火的芯片行业, AR/VR 行业,新造车行业。 未来尚不好说, 只是在这优化的过程中,无数打工人小伙伴又要中一次枪了。
其实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就好比通信行业在十年前的黄金十年。 从上家通信公司思科离职时,我写过一遍总结:
如果问互联网公司还 “香” 吗? 回答依然是肯定的,真香,钱多,快来!
但是如果问能在互联网公司香一辈子吗? 我想任何一个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五年以上的都不敢给你肯定的答复。 所以打工人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是要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很多小伙伴的父母辈一辈子追求稳定的工作生活,稳定,但不会大富大贵。 那么当这些小伙伴在享受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红利时又怎么可能同时要求一辈子高薪且稳定呢? 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要把自己巅峰时期的收入水平当作起点,在进行大额负债投资时也多思考一下,如果哪天被裁员了能不能承受得起贷款?
其次, 公司是资本家的,身体是自己的。
打工人要有一个觉悟,就是技能是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到手的 Money 是自己的,其它都是浮云。 打工人需要借助平台不断磨练自己的硬实力、软实力,但是不要把平台当家,而是要有家可能随时会塌了或者被赶出家门的危机感。 身体是自己的, 为祖国健康工作四十年,千万不要因为 996 把身体搞垮了。 到手的 Money 才是实实在在的劳动所得, 公司没有上市,允诺的股票就是口头支票,哪天公司垮了或者自己挑走了美好的愿景也落空了。
最后,职业发展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分几步到位也是可以的。
比如我在上家公司虽然做的是通信行业,但是我从来不把自己局限在这个行业,而是从硬件设计开发一个更广阔的视角看自己的职业发展。 我可以在上家公司设计路由器,也可以跳消费类、自动驾驶类公司做硬件设计开发, 或者通过 FPGA 跳 ASIC 初创公司做芯片验证甚至开发。当然,大跳要谨慎,职业早期可以多摸索,后期要更聚焦。
其实说这么多就是从一名普通打工者的角度说说自己的看法, 当我们埋头耕耘时,切记抬头多看看远方的路。 在这个风云变化的大时代, 我们已经很难做到一辈子在一个岗位兢兢业业干到老。 未来很难说更好还是更坏, 唯有努力进步,让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期望获得一个安稳舒适的圆满结局。
Calvin
30 次咨询
4.9
科技盐究员
47343 次赞同
去咨询
去年互联网大厂取消大小周时,夹杂在一片叫好声中,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总的来说,字节和快手不约而同的取消大小周,说明在业务缺乏新的扩张点这个事实面前,人力的停止扩张和优化无疑也是趋势和必然。
互联网寒冬最近几年每年都在提,每年似乎都不是,今年也未必,但谁都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秋天,已经在大厂的 “萧萧黄叶闭疏窗” 中越走越深了。如何看待字节跳动将于八月份取消大小周?其他互联网公司会跟上吗?
回头去看,这个预言,完全正确,半年多以后,寒冬终于还是来了。而一切都明明白白——互联网大厂半年来从取消大小周,到严控 996 加班,再到大规模裁员,内在的驱动力是完全相同的:
“在互联网行业缺乏新的扩张点甚至已有的部分业务持续亏损这些事实面前,人力的停止扩张和优化无疑是趋势和必然”
如果拓展一下,我们甚至可以说,近半年来全球范围的 “元宇宙” 热度,其内在的驱动力同样是:
“互联网行业缺乏新的扩张点”
没有扩张点,那就制造扩张点,炒作概念,来尽可能的续一续,让想离场的资本有时间离场,该落袋为安的都落袋为安,半年以后,概念差不多炒不下去了,树上的叶子也都落光了——冬可至。
这波大裁员对其他行业的朋友们来说或许是新闻,但是对行业内,有一定敏感度的人来说,其实早就是一朵挂在天边巨幕般的海浪——我们早就知道它会拍下来,大部分人只是不确定,在巨浪过后,自己会不会是浮起来的那个。
所以,当它终于拍下来,我也真没什么太大的感触可长篇大论的。
我只是在想,多年以后,或许会有一位历史老师这样介绍这场 “寒冬”:
公元 2022 年,互联网带来的时代红利在几十年后正式宣告枯竭,一个飞速前进的特殊时代结束了,但历史不会停滞,它只是恢复了蠕动前行的常态。
半年前分析互联网未来的走向。最好的结果是资本家扛下所有,最差的结果是打工人扛下所有。现在看来,走向最差结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当时觉得资本家不会轻易放弃战线,所以还是需要打工人,结果万万没想到,选择彻底放弃战线的公司越来越多。而且是撒腿就跑,跑得飞快,一点战略定力都没有。
我发现如果把资本比喻成人的话,非常像指环王里的角色咕噜,既贪婪又怯懦。
2022 年是 2021 年底的延续,主题依然是降本增效,清理非核心业务。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但也仅限于 2022 年,毕竟很多互联网公司一年收入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离倒闭还远得很呢。未来各大互联网公司会更加聚焦主营业务,探索性业务会变少,百团大战一类的资本大战恐怕不再会有了。所以激进的人力需求也很难再有了,相反未来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招聘量会趋向保守,很可能是校招生的小年。
互联网大厂还香不香呢?我觉得能进,依然还是香的。仔细想想进入大厂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提升。互联网公司作为当今社会最先进的组织之一,汇集技术、科学、商业、设计及社科等众多领域,无数的学科在这里交叉和创新,你能看到各个专业是如何看待和思考问题的。
我一直在说,互联网大厂迟早要「国企化」。
因为互联网就是当下时代的「社会命脉」,跟能源、金融、基础公共事业的重要程度不分上下。
所以对大厂来说,当下正在进行的,未来要面对的,有三个大改造。
-
一,是资本层面的改造。
当然,这个不是指直接的「国有化」,也不会直接禁止赴美上市,但监管手段握在国家手里。而监管手段,直接影响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是最后一道「生杀大权」。
最近几个月是个什么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前一天直接把你信心砸崩,后一天又开个会,给你捞一手,这个过程中,有信息差优势的人,才能玩得转这个游戏。
这像不像国企?当年中石化上市,史上最大 IPO,但这些年过去了,有几个人买中石化赚到钱的?
「按资分配」可以是多种分配方式的一部分,但绝对不能成为主流。
-
二,是业务层面的改造。
国企有一个普遍特点,就是,都不怎么赚钱…… 但都听指挥,可以向国家输血,需要的时候,发挥关键性作用。
这两年多疫情,健康码系统,是谁撑起来的?封城的时候,送菜买菜,是谁撑起来的?
在这之前,政企的各种数字化改造,是谁协助的?你现在用的个人所得税 App,是外包给谁开发的?
这些事情,说赚钱吧,都不赚钱,阿里云的毛利,跟微软、AWS 比,那真的低惨了。但没办法,该做还得做,你不做别人就来做。
包括之前大家的战投,都做得风生水起,但现在?谁还敢乱投?像烧共享单车那样去烧?
往后走,互联网大厂,还是要继续做蛋糕,但托盘,蛋糕的模具,掌握在国家手里。
所以现在,大家的业务都在收缩,不能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这也是国企的特性。
-
三,是社会职能层面的改造。
前两个改造,都已经是「进行时」。
唯独最后这一个,是没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体制内」的领域里,国企是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带。
你说它是「铁饭碗」吧,「咱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了解一下?
你说它不是「铁饭碗」吧,电、油、通信、银行,那饭碗都铁的一笔。
国企要承担「解决就业」的职能,但又不能彻底搞成「吃大锅饭」,把企业,甚至社会吃垮。
而目前互联网大厂正在经历的,也是一个类似的改造。
因为很明显,如果互联网大厂无法在资本市场持续融资,无法持续扩张业务的话,它们都太「肥」了。
这件事,字节定义得最好,「去肥增瘦」。
人员上,大厂肯定要经历一次「大下岗」式的运动,而且互联网大厂想裁员,本来也是顺理成章嘛,从最一开始,就没人许诺过这是铁饭碗。
只不过,再往后,业务能站住脚的大厂,能在大厂站住脚的人,就会逐渐往「铁饭碗」过度,以「稳」为第一要务。
-
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是不是现在「码」不值得卷了?
当然不是,未来 10-20 年,「码」仍然是年轻人最值得学的专业,没有之一。
互联网大厂就算要中落,它也已经跟所谓的「国运」捆绑了,下限摆在这里,微信、支付宝不可能停摆。
社会在运行,大厂就有一口饭吃,你绝对不会比三四线基层公务员过得差……
往后走,过热的业务冷却下来,工作强度也一定会逐步冷却。
不说特别闲吧,996 大概率是不会 996 的,冻住,不许卷了。
当然,收入肯定是没法「应届大包 40、50」这样了,大厂可能会逐渐往国企的感觉过度,纸面薪资少,私底下偷偷发点,闷声发点小财。
以及,你们别忘了,「码」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优势,你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人才。
如果你很能卷,你就有「润」这条罗马大道。
A4 雕花你再会雕,也雕不进发达国家的体制内捏。
说句肯定会被人喷的话:
在国内混体制外,甭管什么行业。过去几十年,最成功的模式就是趁行业最赚钱的时候,多赚点 W,然后把 W 换成砖头。
风起来的时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但谁也不知道风会吹多久,也许几年,也许更长,但花无百日红,是风就一定会停。等风停的时候,你如果有几套房子收租,下半生混个温饱总归还是有。
最早一批办厂搞外贸的,上海第一批开出租车的,90 年代去外企的,2000 年之后搞房地产的,2010 年之后搞互联网的,这几年搞自媒体的,都曾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资本是流动的,行业是不断轮动的。
都会有那么几年,行业收入高的让一般人嫉妒眼红,尽管竞争激烈,但只要努力确实能挣着钱。
但如果你没换成砖头,吃掉喝掉,或者炒股定存(诸位知乎股神除外,我说的是现实中的一般人),基本上也就是从哪飞起来,过几年又跌回哪去,到头来一场黄粱梦。
当然,再次说明,在知乎这个大环境,我现在从不劝人买房,不想惹麻烦。买不买你自己判断,W 换砖头这个规律只是过去 20 多年的规律,不一定适用于未来。
邮局港剧,这几年能在一线这种天价房价之下,还能纯靠自己收入买房的,也就金融、互联网了吧?
金融?金融是非常非常吃资源的行业,一般人是混不开的。
互联网?现在入行肯定不如十年前,但就现在而言,提供给从业者的收入,对比其他行业,仍然还是很能打的。
以后?不知道,只能说直观的感觉,增长可能已经到了上限。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日子或许已经结束了,后面大概是一个漫长的向传统行业收入回归的过程。
互联网大厂都撑不住,其他行业只有更完蛋……
香不香,从来不是看比吗?
跟别的行业比,比如教培,比如影视,你觉得不是香爆了?
看有没有比互联网大厂更好的行业呗,诸位能找到,那就是不香了。
资本家真是花样百出
东哥还说过不会 “开除” 任何一个兄弟呢
![](data:image/svg+xml;utf8,)
转眼兄弟们都 “毕业” 了。
最近真的很不景气,搞的人心惶惶。
有赞裁一部分人,给一部分人涨工资。留下来的人拿着 130%的工资,干 200%的活,心里充满感恩。
裁员潮原因有三
第一,行业进入瓶颈期。
过去 20 年里,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黄金期。互联网企业跟着野蛮生长,就连东哥当时都坚信京东未来还有 10~20 倍的增长空间。
![](data:image/svg+xml;utf8,)
但时间来到当下,疫情后的国内的互联网用户达到增长上限,用户增长趋于缓和,行业到了瓶颈期。
**
第二,政策监管。**
不少互联网公司仗着自己在网上 “穿梭无限”,也没哪个政策能明确管到它。
性质最恶劣的是滴滴,掌握着海量的国内出行数据,偷摸去美国上市。网信办紧急启动对滴滴安全审查工作。
政府看不下去了,用反垄断法敲打了互联网巨头们,阿里腾讯都领了罚单。
一系列事件,让政策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不断强化,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格局也迅速改变。
**
第三,过去扩张的太疯狂。**
互联网企业增速快,扩张猛,烧钱没钱赚也是常态。
商业世界的本质,是赚钱,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忙着内卷式竞争,忙着抢占市场。
不断烧钱,防止在行业迭代里错失先机。
但做生意最关键的还是能不能赚到钱,只有赚到了钱,创造了价值,才是一家公司(部门、项目)存续下去的唯一理由。
经济下行,大厂必然要做一些割舍,之前拿利润去补贴的业务线首当其冲。年年亏损的京喜裁员比例在 10-15%,赚钱的核心零售业务就没有受到波及。
网传裁员比例达 50%的有赞去年前三个季度的财报显示,营业收入是 11.76 亿元,同比下降 9.88%,归属母公司的净亏损为 3.56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了 99.35%。
企业开猿节流,大厂向社会输送人才。
互联网终归要回到正常水平,一如之前的机械行业,土木行业。
图源网络,侵删。
一直是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内部的新部门新业务,跟外面的创业小公司没什么区别。
坏消息是,根本就不存在什么 “互联网思维” 能指导高管走正确的道路,大部分高管就是拿投资人的钱,蹭着最近的创业热点,去全部试错一遍,干成了上市套现,干不成整个业务部门裁员走人。
好消息是,互联网产品迭代通常只有几个月,一个业务两年下来能迭代好几轮,很快就能发现赚不赚钱。现在裁员的很多部门,刚好是 2019-2020 年盲目扩张时期的产物。
比如说,当年大火的 “O2O+X”,“VR+X”,“区块链 + X” 等概念,都在疫情前倒了一大批创业公司,相应的大厂内部这种新部门也被裁了,只是当年“市场预期好”,干失败了还能跳槽找下家,没人关心罢了。
客观的说,只有收入跟待遇最顶尖的那一批公司,才敢常态裁员。
在大多数二线三线非顶尖公司,裁员不是常态。干到老才是。
为什么收入待遇最顶尖的那一批公司可以常态裁员,或者末位淘汰,或者说人员流动,或者说「向社会输出人才」呢?
因为他们招得到人,能够不断的吸引年轻人入伙,也就意味着能够持续不断的开出有行业竞争力的薪水。——所以他们可以付出不断的裁员,招人,培训,适应的人力成本,来保证整个企业的青春活力。
其实知乎经常性别对立,说起这个,常有的观点是,为什么男光棍那么多,而相亲市场剩女远远多于剩男?答案是:那些光棍根本被小仙女们开除了人藉,剩下的有效男生,可不就是极少嘛。
说起企业,说起找工作,也是一样的,其实,能活到老干到老 40+50 + 的程序员工作多的是,不常态裁员,不 996,不末尾淘汰,不猝死的程序员工作也多的是,只不过因为他们并不能给出有行业竞争力的薪水,所以在这些知乎 er 口中,「根本就不算公司」了,「被开除工作藉」了。所以他们才会觉得 35 岁被裁员天塌下来了。毕竟,那些降薪去的地方,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叫公司,不降薪的地方,自己又进不去。
所以回到问题,互联网香不香?只要他们依然还是常态裁员,每年末位淘汰,那么他们可能就依然还是香的,毕竟每年都要招人,自然要给出有竞争力的薪水。
而那些不常态裁员,不末尾淘汰的公司呢?一方面他们不经常淘汰人,那么,其实也很难有进去的机会。二方面他们不经常招人,所以自然就跟不上年轻人的待遇水平,年轻人也未必愿意去。
如果说是原先互联网 10 其它行业 3,现在互联网 6 其它行业 3 ,那互联网就算落魄了依然还是比其它行业强势啊。
最终,互联网依然还是香,虽然可能没当初那么香,但极大可能依然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就业选择。
我自己一开始进大厂的时候,被搞到了一个号称 DAU 过亿产品,我进去后才发现这个产品一直被人叫做 “千年老二”,我那个时候也觉得挺冤,因为他的产品是没问题的,各种性能一点都不比第一的差,但是就是市场地位第二,只要在互联网你轮为了 “第二”,部门领导没面子、员工没银子。
所以互联网有一个永恒难变的法则,就是 “老大” 永远赚取了超额收益。
这几天是 B 站、京东裁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 B 站一直亏损。因为市场环境变了,京东的市场大部分市场被拼多多和抖音抢了。之前阿里一直把京东作为头号对手,现在的对手则是拼多多和抖音,阿里老大的地位也被挑战,京东如果按照这个排名,未来前三地位都保不住,这样的产品,如果放在鹅厂,GM 早就下岗了,要么被卖或者被砍了,还能坚持这么久,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B 站、爱奇艺这些就更不用说了,年年亏损,忽悠再多都没用了,资本已经不相信他能赚钱了。
相反,很多新闻不写的东西,赚钱的东西,积极的东西,我来写写。
1、字节一直在闷着赚钱,除了国内直播玩的风生水起,现在全力又再搞 tiktok ,想把国内的这套复制到海外,虽然目前看来都在摸索阶段,但是前景非常好,很多深圳商家都已经备战了,想借着这波红利赚一笔,Tiktok 五年时间再造一个亚马逊的可能性非常大。
2、美团看似亏了,但其实大部分都在亏的是 “社区团购业务”,**他的外卖、到店一直就是赚钱的,**社区团购如果和拼多多分出雌雄,造样以后躺赚,只是因为涉及民生,赚的不会那么狠。
3、鹅厂裁员的风声我是经常听的,我在的时候就说裁员,但是实际情况是除了一些极大的调整,比如部门被卖掉(易迅),大部分都是新闻人自己 YY,因为每年自己走的人都超过 10%,而且看年报员工人数都是每年稳定增长的。还是因为游戏第一的地位已经确定,腾讯就是全球游戏的老大。
4、**另外海外电商 Shein,招人招的风生水起,**媒体怎么不去报道下,市值都千亿了,今年还有一大波海外电商都融资的非常好,那波有远见的互联网人才要么自己出来创业,要么就奔着未来去了。
5、另外还有一波真的在海外的,东南亚偏多,都是之前因为版号问题和一些政策问题,在海外依然赚的很爽,比如二次元游戏和那个最大的交易所。
**所以部分媒体最近就是刻字放大悲观情绪,对年轻人进行错误引导。**现在大部分新闻都是爽文,让看过的人点赞赚个流量。
我的观点是,年轻人依然值得去互联网拼一拼,大部分机会依然在,只是要选对你的起步公司。
甚至一开始选错了公司也没关系,因为进了互联网就很方便跳槽,风头不对,立马跳槽就是,互联网永远不缺好公司。
如果年轻人真的因为看了一些新闻去到了一些传统行业,每年公司增长不超过 10%,那才是深坑。
之前写过一篇怎么选公司的文章,我再次贴出来,给大家参考:
之所以称为 “毕业”,大概只是让“裁员” 看起来更加体面一点。
最近的裁员都有点此起彼伏,目不暇接的感觉。
估计这一波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躺平。内卷造成的无用功,使得工作越努力,得到就会越来越少,大厂的裁员,加剧了底层内卷的惨烈度,一些人会选择彻底躺平。由此派生出流浪汉会增多,失足者会增多,啃老族会增多。
学习无用论估计又要兴起来了,会在大厂裁员中再次被提及。但是这不意味着鼓励个人创业,现在这个时刻,别说创业,就算租间门市房都是不被提倡建议的,因为可以明确告诉你,谁租谁赔,除非开的是洗头房。
从一个平民阶层普通人角度来说,在大厂拼几年挣够了 W 在 35 岁之前考公考编无疑是一个好的结果了。而且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在这么做了。果然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难道真的要灵活就业(大众创业)或者进厂?
![](data:image/svg+xml;utf8,)
最近有一则火遍全网的消息,58 岁的张朝阳租了一间有六块黑板的大教室,兴致勃勃地讲起了物理课,视频中的张朝阳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畅谈狭义相对论,手推质能方程,眼神中满是热爱,他笑着称自己是麻省理工博士,仿佛他真的只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
突然间人们有点恍惚,27 年前,那个从美国带资海归意气风发的张朝阳,那个打造过搜狐帝国登上过中国首富宝座的张朝阳,那个面试过马云和雷军的中国互联网先驱,如今却突然顿悟,只想做一个与世无争的 “普通人”。
这是张朝阳半生的缩影,也是中国互联网 30 年的缩影。
近 30 年的飞速扩张期之后,中国互联网也来到了整个行业的 “冷静期”,今年年初,在 “金三银四” 换工作的黄金节点,大家等来的不是高薪 offer,而是一个个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
阿里巴巴交出史上最差财报,开始进行人员优化和调整。
腾讯,PCG 的小鹅拼拼项目组被解散,应用宝项目组被裁员。
一向野蛮生长的拼多多,增速也开始放缓,并被迫宣布 “休养生息”。
拿员工当兄弟的京东,突然决定让大量的兄弟 “毕业”,独自面对社会的残酷。
当这一条条消息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我想起了 3 年前马云说的那句话:“年轻人不要太抵触加班,能 996 也是一种福分。”
当时大家破口大骂,将马爸爸骂成了万恶的资本家,可如今那些被优化掉的人茫然地站在公司的大门口,不知他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到这一步,人们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是 996 的危害,而是转向了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的原因,为什么曾经那个疯狂扩张的行业,如今会突然按下暂停键?
很多人说是因为疫情,也有人说是因为中国经济预期不行,其实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你仔细想想近 20 多年中国的商业格局,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去形容,那就是变幻莫测。
曾经辉煌无比的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没有败给味道更好的方便面,而是败给了外卖系统的崛起。
曾经遍布中国大街小巷,是一代人青春的网吧,没有输在家用电脑的普及,而是败给了手游的异军突起。
曾经一家独大的中国搜索引擎霸主百度,你以为没落始于哪里?是各大手机 APP 的兴起!有了知乎、小红书、豆瓣、微博,还有多少人会执着于百度?
还有微信和 QQ 这两款国民 APP,它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抖音一个短视频 APP,竟然会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
这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即便是最高瞻远瞩的人,也无法预知到未来哪个领域会火起,所以,为了抢占先机,比竞争对手更早的布局,最好的方法,就是 “广撒网多捕鱼”,我每个领域都投一点,总有一个能成为未来的摇钱树。
你想象一下,如果当初腾讯没有投资微信,微信假如是阿里的产品,那么如今的腾讯帝国是否还能维持?
所以,各大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十几年里,资金的主要用途其实就两个:
1. 大规模风投。
2. 大量招人搞新项目。
不为别的,就为花钱买个安心。
不信我列举一下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的商业布局,截止 2021 年年底,腾讯投资了 1200 多家企业,持股价值高达 1.82 万亿人民币,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
拼多多、京东、美团、滴滴、快手、贝壳、B 站、知乎、同程、猫眼、腾讯视频、微信支付…… 这些知名企业腾讯全部都占有股份。
阿里巴巴也不遑多让,大概在 10 年前,马云就开启了疯狂的资本扩张之路,现在你看到的:淘宝、淘宝特价版、饿了么、苏宁、优酷土豆、高德地图、哈啰、飞猪、淘票票、圆通、申通、韵达、支付宝…… 全部都由阿里控股或者占股。
投资的这些平台真的都赚钱了吗?不见得吧,但只要其中有一到两个火了,就能带动腾讯和阿里的第二次快速发展。
不断地扩张,不断地抢占新的市场,不断地做大市值,这就是过去十多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生存之道。
但现在这条路突然玩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反垄断!
中国不允许出现一个掌控了吃饭、打车、购物、看电影、发快递、买房子,衣食住行休闲娱乐方方面面的巨型企业,中国不是韩国,腾讯和阿里毕竟也不是三星。
很多人不理解这波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以前互联网的飞速扩张期,老板们是想到啥就投资啥,今天看中了一个游戏,就开始高薪大量的招聘游戏岗位,明天看中了打车领域,就开始高薪挖人进行 APP 研发,后天看中了电商领域,又开始招人全力搭建电商平台。
只要老板们天马行空的想法有几个能成,那就能让公司的营业额直接翻倍,然后继续投钱研发新的项目,重复之前的模式,至于那些没做成的项目,有一些转其他项目,有一些就当闲人养着,只有一部分会被优化掉,影响不了互联网行业欣欣向荣的大局。
但现在不行了,国家反复强调,中国不允许这么牛逼的企业出现!你做电商的,最好老老实实做电商,你做游戏的,最好老老实实地做游戏,如果你啥领域都想插一脚,不好意思,天价罚款等着你。
所以去年阿里巴巴被罚了 182.28 亿元,腾讯拿出了 1500 亿支持共同富裕。
这样一来,互联网大厂们就不能肆无忌惮的野蛮扩张了,以前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现在也不是你想投资就能投资,一旦公司上升的路子被堵住了,那就只能从内部进行优化了,那些不赚钱的项目组,那些被养着的闲人,那些工资高能力一般的员工,自然也就被开刀了,这才是这波互联网大厂裁员的真实原因。
很多人说这是互联网行业黄金时代的终点,这话对又不对,因为这其实是互联网行业回归理性的开始,如果有一个行业,其收入长期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原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 “枫冷慕诗”。
这是原文链接,大家喜欢可以关注下。
看看高工资的行当还剩啥?
地产?熄火了。
教培?大面积取缔了。
互联网?大裁员。
金融?看看银行保险啥的都成啥样了。
萧条时期,大家都得趴下。公司看利润,工资看公司,谁能带来销售谁就是大神,去哪都得供起来。
当然了,变化是个过程,行业会慢慢出清,工资会慢慢降下来,过程可能很长。
大家自求多福,各自逃命去吧。
欢迎交流职场问题,抱团取暖。
如何看待近段时间的互联网大批量裁员?是不是真的互联网寒冬来了?普通人如何渡过经济危机?
最近裁员的大厂是京东和有赞。
其实大家都已经逐渐习惯了大厂裁员的消息,只是在长长的大厂裁员名单里又多了两家公司而已,不同的是堆得满满的工牌回收桶,看起来有点瘆人。
这满满一箱的工号牌又是多少人的青春!
01
那些裁员的大厂告诉:我们凛冬已至
关于互联网大厂的裁员名单,我这里就不列了,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为什么互联网大厂只裁员不降薪?如何 “防裁”?#0023》
京东 2020 年度净利润为 490 亿 +,而 3 月 10 日发布的 2021 年度财报 - 44.6 亿,资本是要盈利的,作为上市这么久的京东来说,不裁员止血,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其实早在去年 11 月份,京东的京喜、科技、零售等部门都已经锁编了,只出不进,今天的裁员只是靴子的落地而已。
这么多大厂的裁员,其实大家已经不太顾及所谓的 “面子” 了,比如:京东裁了一些应届毕业生,以及把被裁的人员称之为“毕业”。我觉得是有些损 RP 的。
可是在寒冬来临之际,这些问题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最近和许多人聊了下目前整体的大环境,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混乱的国际局势、中美贸易战、疫情以及逐渐被大家淡忘的 “人口红利消失”,各种因素的叠加之下,寒冬真的来了。
我的一位学员,去年还算轻松地找到一个产品经理的秋招 offer,过去实习了 3 个月,昨天和我说:我需要开始重新参加春招了,公司所有的应届生,一个都没要……
今天下午聊了另外一位小伙伴,教育背景和实习经历很优秀,原来一门心思去咨询,结果现在听着父母的话,开始考虑去央企以及准备教师资格考试。
不过话又说回来,比起去年的房地产、K12,互联网行业还算是好的,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02
面对被裁的小伙伴,我们该怎么办?
1. 保持自信心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工作多年的朋友在大厂被裁,来找我商量对策,他很郁闷,他认为被公司裁掉是他人生的一个污点。
我觉得这个观点完全是错的。
裁员并不是 “我不行”,而是 “公司不行”。
我们要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当公司的业务线需要裁撤的时候,没有人能幸免于难,所以此时并非是个体的不行,而是平台的倒塌。
2. 迅速找到新工作
有些小伙伴因为拿到 N+1 的赔偿,或者有些积蓄,想着可以休息一下。如果不是大佬级别的人物,我不建议这么做。
一般这种调整都会遇到中间的断档,这种断档会让下一次面试的 HR 对你产生疑问,他们会认为你这种断档是有问题的,至于这种问题是什么,他们也不清楚,也不确定你回答的就是最真实的,总之会带有疑问的,这会影响最后的面试结果。
而如果你在修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找工作变困难了,那你就会陷入了 “自我怀疑” 而变得不自信,接着就是陷入死循环:
不自信——找不到合适工作——长期断档——面试官有疑问拒绝——自我怀疑——不自信
3. 在一个专业深耕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从大厂离职以后,很容易地找到平台、薪酬都能和原来大厂比肩的 offer,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一直在他的擅长的领域做开发,经验充足,所以被一家央企招过去带组了,薪酬、角色、工作时长、工作地点都符合他的要求。
在一个专业工作,会让你在这个领域积累足够多的竞争力。
当然,这种 “一个专业深耕”,并不是让你只会一招鲜,而是在这个领域里研究得更深,涉及的范围更宽,这样你的专业度就体现出来了,自然需要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公司就会及时向你抛出橄榄枝的。
4. 保持与同行 / 猎头的联系
过了 35 岁,甚至过了 30 岁,好的工作已经不是通过在各大招聘平台上投递简历找到的,而是通过同行朋友的介绍或者猎头的推荐,这两点很重要。
有同行的背书,你在选择你所认可的好公司的时候,会更容易,也会更准确。
03
面对寒冬,我们该怎么办?
我是一个快 40 的老同志了,即便是这样,在我的印象中,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经济寒冬。
比如 1988 年的价格闯关,那个时候我才上幼儿园,完全没有概念。再比如,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主要发生在美国,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那个时候中国的房地产才刚刚起飞,人口红利还在,那个时候全球的互联网泡沫对中国经济最多算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今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未来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不多,总结起来就是:苟着,等待下一次机会。
1. 手握现金,减少负债
最近各地爆出由于封控造成有人轻生的,而关于法拍房的新闻,则是杭州这样一个强二线城市的法拍房数量已经一举超越杭州,成为全国地级市中的第一名,5.16 万套,这意味着啥?
目前大家要尽可能地减少负债,手握现金,不要轻易去做投资,保本收益的就 OK 了。
2. 去宇宙尽头,考公考编
对于不超 35 岁的年轻小伙伴,建议可以去宇宙尽头,考公考编,但是不建议离职备考,这样的变数太大了,万一考不上,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在其他的求职中也会变得尴尬。
之前我和一位小伙伴探讨的考研备考的策略就是找一份比较轻松的闲职或者兼职工作,这样既有充足的备考时间,也不至于由于天天全是看书,而太过自我封闭。
关于目前考研与就业的分析,见《考研为什么这么卷?给你一份防内卷手册》
除了考编考公,进央企国企也是一个不过的选择。
3. 采取开源节流的生活方式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简单说来,就是 “苟着”。
可买可不买的,就不买了。大件的东西,好好考虑后再做决定。
当然,有好的机会,还是可以倒腾倒腾 “副业” 赚钱的事情,即使现在赚不了钱,也要慢慢孵化一个。
04
做好准备同时要不忘初心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老先生对人生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
如果我们把人生经历比喻划船渡江,你的人生目标就在江的对岸。
你会因为是逆流所以你就不划船了吗?你非要顺流的时候才会划向你的人生彼岸吗?
显然不会,而且也不应该这么做。
最多就是目前的水流湍急,可能现在划船渡江会有性命危险,那我就先等等,把船再造大一些,再把驾船技术增进一下。
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我就可以下船启航了!
所以,猥琐发育,并不代表着我不会攻击敌方水晶。
只是现在,别浪!
古德拉克!
过去互联网企业给出的高薪酬,对于,拿到的人而言,是一种运气
应该明白,是时代使然
那个时代,过去了,这个高薪,也就没有了
回归自然而已
就像前一段,有人说,深圳老师,现在 20 万税前,结果人家在评论区里告诉他
深圳比亚迪,996,985 的遍地都是,十来万一年
所以你不要觉得,985 毕业就应该是几十万一年,没有那回事
当然不可否认,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因为互联网企业的迅速崛起,使得这个行业,有了一定的高报酬
但是这是时代赋予的福利
不要把行情好的时候的薪酬,当成普遍情况
就套用那句流行的话说就是,不要把平台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上看,也没有什么寒冬,而是以前太热了,以前是夏天,现在回归秋天而已
要真说寒冬的话,估计还没到
两三年之后,中概股全部从美股退市,回到港股之类的,可能那时候才是真的寒冬的开始吧
那叫互联网大厂 “毕业生” 迅速增加,和 “输出人才” 增速过快,人才市场有些应接不暇。
互联网大厂还香不香不知道,反正有句老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把目光投向房地产相关行业、教培行业、影视行业,瞬间会感觉互联网大厂依然是最香的。
返回头看看此前知乎相关问题,像胜利油田这种大型国企,工作环境恶劣不说,也开始采用劳务派遣方式,劳务派遣方式怎么回事,大家应该都懂,相比之下,互联网大厂就算是裁员也做的很体面了。
报道称胜利油田等国企生产一线也出现用工荒现象,如何看待不少年轻人不接受劳务派遣形式?如何缓解这一现象?
要不就是灵活用工或者进入工厂,灵活用工和进工厂知乎上也已经吐槽到词穷,所以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说个题外话,大家记得之前主流媒体清一色的狠批互联网卖菜吗?你看现在还批吗?
没有互联网卖菜,没有前两年被各种换着法子批来批去的外卖平台,这疫情期间你就自己想想,有多少你现在顺理成章使用的服务没了,而缺少的这些服务传统业态能提供吗?
1、互联网超红利时代逐渐尾声是客观事实。
2、我国有太多太多地方还没有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行业还在继续向前发展,虽然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爆发式增长,但是空间仍然是巨大的。
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有机会争取去互联网大厂,不用犹豫。北京四中也有大把上不了好大学的,然而你有机会进去的时候会去在乎那些上不了好大学的人吗?
福娃们毕业,正式走向失业岗位,当然香。
谢邀。
现在很多互联网人的现实困境:
在一个点上努力,但这个点所在的线和面正在下沉。
你要知道,截止到 2022 年 3 月 8 日杭州法拍房已经来到 5.16 万套,超过郑州,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用知名大厂的名言: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诸位互联网人,红利已过,拥抱变化吧。
19 年我说别傻做技术,你们骂我提倡技术无用论。说就因为有我这种人,我国技术才不行。
20 年我骂大厂资本家,被你们骂的关闭了评论。
蒋凡被认定为杭州 C 类(经授权企业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你有什么想说的?
21 年我开始劝退,被你们骂我要焊死车门。我说互联网没技术,被骂了一年多,说我是菜逼、格局低……
明明是技术流,为什么现在的程序员那么卑微,以前的程序员也这样吗?
最近我骂的就不贴了,被骂了好几年了,最近也天天挨骂,现在想骂回去又觉得不太善良。
还有不少人说不然咋办?让我给指一条明路……
好吧,继续吧小伙子们,我能肯定互联网大厂还很香,但是今年一千万毕业生一定让你卷的倍爽……
对了,说句题外话,我有两个群,里面基本上都是大佬,都是 30+、40 + 大佬,去年大家还很欢乐,但是今年悲伤的情绪已经开始蔓延了,不知道下半年咋样。
22 年的我就不贴了,留着明年用。
香不香不全看跟谁比吗
你要是觉得大厂不香,可以进厂,可以去搞生化环材啊,又没人拦着
尽管 996,尽管裁员潮,投向大厂的简历也还是很多
这本身就说明了
国内各行各业,能匹配互联网大厂的薪酬福利与合规程度的不多嘛
本质上就是加速内卷啊
腾讯刚公开的平均薪资是 87.6 万 / 年,妥妥的城外的人想进去
而城里的人即便累啊苦啊看不到前途啊,但是给你换个年入七八万的稳定工作你也未必受得了。
人才卷积,所以招人异常容易,同时也意味着,在衰退期,最容易压缩的成本就是人力资本,开掉二十个岗位,一年就能节约 1000 万,岂不美哉?
从本质上来讲,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匹配、分发的效率问题。要说有什么高精尖的 “技术”,那么把商家和个人用户的需求撮合匹配,可能算是其一大贡献。
所以,中国移动互联网从 2010 年到现在第十二个年头,每个领域几乎都有无数轮风投进入,成功的企业已经独占鳌头产生垄断,不成功的自然也快速消失。
资本迫使一个行业内卷的速度一轮比一轮快,直到最后胜者为王。这就是为什么曾经大规模扩招,甚至不惜高价钱抢夺人才的互联网,如今会以更快的速度裁员了。
中国许多互联网平台的崛起,都是基于人的基本消费,如出行、购物、社交娱乐,兴趣。这些平台都是基于算法撮合匹配需求,中间还不乏过度的使用用户数据等。。。。当这些领域基本都被寡头们所占据,而大众的需求也被挖掘的差不多,没有增量可找的情形下,其它的细分赛道自然难以得到流量蛋糕;同时这些大平台也走到自己的发展瓶颈,要么停滞不前,要么裁员,寻找其它增长点。
另一方面,许多互联网企业都采取 “人才优胜劣汰机制”,每年 12 月至下年初 1、2 月盘点人才,淘汰一批业绩不好的员工,空出来 HC 招募新人,因此愈发凸显年初找工作的激烈竞争局面了。
所以,作为职场人,要时刻谨记不断迭代自己的能力。要具备可迁移的能力,也就是说,你的专长离开所在公司,你还能总结优化后不断在下一个平台施展出来。关于这个能力,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希望对职场人有帮助,链接见:
欢迎更多朋友私信交流~
前几天碰到个技术总监,是个消费金融公司。
短短 15 分钟的对话,他跟我科普了 10 分钟左右,他们公司是如何标准的 “互联网公司”。
他骄傲的强调他们的交易处理量,他大声宣讲他们的数据量,他提到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大厂,他的眼角泛着光,他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我他么可真是…… 槽点太多,不知道从何吐起。
消费贷这个破玩意儿已经走到头了,现在游走在灰色地带。
这玩意儿是金融属性,而不是互联网属性,这家企业介绍上就写着,自己是金融机构。
问题是哪怕是互联网属性也不香啊,上一个强调自己互联网属性的是蚂蚁金服,已经被拍成金融公司,受到严格监管了。
更何况,如今是 2022 年,互联网的大幕已经缓缓落下,跑马圈地时代早就结束了,如今还相信这玩意儿的投资人都死光了,国家的大刀正在一步一步的切香肠。
但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这位 35 岁的老技术人,居然落后于时代这么多。
时代的大刀都已经架脖子上了,他还在拼命蹭互联网的概念。
他的领导早就在布局后路,而他却还活在旧时代。
裁员潮?这才哪儿到哪儿。
这些大厂让我们重新认识了 “人才输送” 和“毕业”这两个词原来还可以这样用……
好吧,终究还是我太年轻了……
科普一个行业冷知识:很多互联网的程序员这 10 年赚的钱,比机械土木化工材料冶金行业一辈子赚的钱都多,哪怕是二本计算机本科学历 VS 985 机械材料化工硕士学历。
你让这些被裁的程序员去干机械土木化工材料的工作,他们会去吗?显然不会。但是工厂天天又抱怨招不到人,用工荒啊,之前不是那么多互联网行业的人还鼓励年轻人进厂、去制造业吗,这时候是绝佳的机会了,去郊区工厂吧,去体验三大浪漫,去体验 985 机械硕士的工作环境,体验两班倒、大干三百天,比 996 刺激多了。
互联网繁荣的时候 996,互联网萧条的时候裁员。
真可谓:
兴,百姓苦;衰,百姓苦…
评论区的诸位,都是打工人,相煎何太急。
互联网人的日子不好过,其他行业的人也不会因此而过得更好,不是吗?
该来的就是会来的,该过去的也会过去的。代码且写且珍惜。
讲实话,和各位分析行业和前景的大佬们比起来,我简直弱到爆。心里特别害怕下一波裁员的人里面就有我一个。
刚开始上班,门道都没摸到,还是挺战战兢兢的。自己真的是个大菜鸡啊,别人刷刷刷就把代码写出来了。我横竖就是看不懂。那些 api 真的就像是魔咒一样,根本没法调动它们给我干活。得亏组里的人都蛮不错,经常给我答疑解惑。就是不知道自己啥时候才能比较自如的写代码。
初入职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可是感觉自己啥啥都还不在行。技术和交流都需要好好提高。很多时候其实不是没有学习资料,而且东西太多根本看不过来。每天忙得团团转,但一看代码没写两行。
大家这个阶段都是怎么提高的呀?还是说只有我这么弱?
互联网香不香?大厂好不好?那肯定是很多人的梦想,我肯定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就是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攒够 fuxk you money。
还有就是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身心健康。要不然拼这么久图个啥呀。
互联网行业香不香,很多时候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对手决定的。
这就好比一次考试。题目简单的时候,所有其他行业的考生都能及格,而互联网这位考生则是满分。忽然有一次,考试题目变难了,尽管互联网这位考生只考了 61 分,但其他行业的考生都不及格,互联网行业仍然是第一名。
回到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由于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互联网行业一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遭遇了行业寒冬。但是,互联网行业的寒冬也比某些行业的春天(比如生化环材)要好太多了。
况且,互联网行业的寒冬结束后仍然能够盼到春天的到来。但是,有些行业却再也盼不到自己的春天了,比如教培行业和房地产行业。
所以,在没有出现一个比互联网行业更香的对手之前,互联网行业仍然能够在经济寒冬中一枝独秀。
互联网的红利期又没过,哪有那么多唱衰?
大厂「裁员潮」优化的是不想要的员工,砍掉的是不想做的业务。这并不影响它一边裁员,一边招人。
末位淘汰也好,绩效背 C 也罢,资本运作也会看团队增收。创造不了绝对的岗位价值,那就准许 “毕业”,那就向社会输送人才。
大厂跟大厂似乎特别有默契的联合,你今天搞裁员他明天搞毕业,这像极了互联网的尿性,来的快去的也快。
取消大小周的互联网大厂,并不是服从人性化的管理。只是为了迎合市场政策的需要,满足打工人的叫喊。
尽管互联网大厂裁员不断,还是有年轻人会前赴后继的选择。
因为没有人会随意拒绝福利好待遇好的一线名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进体制内。而体制外的单位可能也就大厂更有声誉些。
对于打工人而言,大厂没有绝对的话语权让你终老。相对而言,职场本就是适者生存的链条,不断提升自身硬实力方能自己主宰 “毕业” 契机。
1、美团可能要开始动了,今天收到消息:已经有应聘到店酒旅的厂友收到面试被搁置的通知;另外在内部,一些本来定了清明节加班的厂友,最近被告知不让加了,而且外包预算也砍了好多。
2、有赞上周裁员,大会议室里员工排队交接,ITBP,财务,HR 一条龙办理,据内部厂友说,这波白鸦杀疯了,把不赚钱的部门基本都裁了。
3、上海疫情,盒马 all in 门店了,要求程序猿们把手里的活儿先放一放,都来门店支援,有力气的帮忙打包上货,手巧的帮着包点儿混沌啥的。
4、鹅厂开始限制晚餐打包了,有的人确实说不过去,一人恨不得把全家几口子的饭都带回去,现在一人只能打包一份,终于把羊毛党限住了。
5、最近跟滴滴师傅聊天,感觉今年太难了,大活儿基本没有!开年到现在去机场不超过 5 次,加上前几天的事情,估计后面更没活儿了…
6、今天才知道,几年前京东为了从阿里挖人还专门搞过一个 “猎猫行动”,别说,名字还挺有画面感的。
7、继 Github 出现 “程序员考公指南”、“程序员买房指南” 后,最近又出现了 “程序员做饭指南”,果真,不会做饭的厨师不是好程序员!
8、关于离职,刚开始叫炒鱿鱼,后来叫优化,再往后叫向社会输送人才,而现在开始叫 “毕业” 了…
9、按上一条的逻辑,以后可以这样叫:合同期满离职叫毕业,被开除叫勒令退学,合同期未满主动离职叫辍学,合同期满了续签叫升学!
10、跑路的万门是从华清嘉园的居民楼起步的,厂哥查了下,这地方挺有意思的,王兴、张一鸣都在这儿待过,尤其张一鸣,酷讯的时候就在了,后来酷讯搬到财智,张一鸣认识了王兴加入了饭否团队,绕了一大圈又重新回到了华清嘉园。
================================
整理编辑:厂哥
免责声明:所有素材均来自个人爆料、茶局饭局酒局澡局、微信群、微博、脉脉等渠道。
这个原因很清楚,以前互联网公司的人员结构是按照高增长模式设计的,一切效率优先、数字当道。今天发展模式变了,从 “一招先的尖刀战略” 变成了均衡经营、持续发展的战略,那自然要腾笼换鸟。此外,高增长时代有许多碎片化的投资与拍脑门的业务,该调也就调了。
如果你的能力在它的主力业务、核心竞争力方向,非但没有职业危机,反而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纵观今天的 “大厂”,各项指标还是健康的,并无生存之忧,这次裁员潮是与企业发展战略匹配的结构调整,不能以此推断 “不行了”。当然调整阶段放出岗位也必然会谨慎,短时间内职场会出现供大于求,但可以等等看。
这个问题从早上开始的答案增加速度。
或许可以反映知乎主流人群——互联网从业者的摸鱼程度。
说真的,国内的大厂挺不道德的。招聘的时候,各种要实习生,一旦效益不好,立马拿实习生开刀,搞得非常的焦虑 。
这不,我的读者都在我的文章《(等我研究生入学通知书吧!!!》下面留言要我谈谈互联网寒冬对应届生的影响了。
说真心话,大厂招人的时候,咱就要克制,需要多少人就招多少人,不需要你就不要拿人家应届生当备胎。
好像就是在割韭菜一样,应届生便宜,就多招,招来能干活的就留下,不需要的话就一脚踢开,反正裁的时候付出的代价比较小。
这部分裁掉的应届生,去其他大厂吧,会问你为什么被裁掉了?是不是能力有问题?
去小厂吧,小厂直接摆烂,我们这是小厂,所以薪资你懂的,开不了那么高,我们是小厂,所以人员配备上肯定需要你多干活,最好一个人干一个团队的活!
这特么的,就陷入了死循环:
去大厂,被裁;
去小厂,摆烂。
那去大厂,被裁;
那不行,去小厂,小厂摆烂。。。
于是乎,国内的就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劲。
我在 B 站上看到这个小姐姐的视频,讲的非常的无奈,也非常的透彻哈:内卷带来的求职市场变化 22 年的春季求职现状_哔哩哔哩_bilibili
在我看我来,面对这种裁员潮的应对办法就是:
如果你不是被裁的一员,就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上班,安安心心学习,幸福快乐地生活,不要被网上这种负面的情绪干扰。
因为人的情绪都是会传染的,你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就容易情绪亢奋,做事的效率就会高,那么你 “被裁” 的几率也会减到最低。
你像我,最近就在搞 Java 程序员进阶之路知识库的建设,目前在 GitHub 上已经有 1.8k 的 star 了。
最近新更新的内容有各个学科的学习路线,包括 Java 的、C 语言的、C++ 的、Python 的、Go 的、前端的;还有 Java 的面渣逆袭篇,都是非常硬核的内容,对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储备就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你也需要感兴趣的话,不妨戳链接过去体验一下。
假如,很不幸的,你成为了被裁大军中的一员,那就要赶紧收拾心情,尽快去找到新的工作,不要在失业的焦虑中待太久的时间。
不管是天王老子,还是普通老百姓,被裁后的心情都不会好。
还有我一开始提到的问题,大厂被裁了,拿着补贴,想着去一家小公司,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无奈很多小公司也是摆烂的姿态,那怎么办呢?
要么重新进去大厂苟着,要么加入小公司改变他摆烂的局面。
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对吧?这就是最好的。
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充实起来。
人这一辈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总会遇到一些难过的坎。
怎么才能减少被裁失业后带来的危机呢?
当然是要未雨绸缪了!
比如说,像我,一直推荐大家学会写博客,一是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帮助他人;二是沉淀自己的知识库,打磨自己的技术。
我自己私底下在做的,除了来知乎回答帖子,近期还在筹备编程喵的开源项目。
为的就是锻炼自己的技术,同时去帮助那些需要项目经验的小伙伴。
假如我哪天被裁失业了,至少有个 title,有份副业,不至于被生活打败。
我是个普通老百姓,也没有很高的志向,就是努力还房贷啊,多攒点钱啊,让自己的生活,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
-— 割一下
所以,如果你看到这,听得进去这些建议,那么在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下,你也能从容的应对一些。
我是
,希望看到这的小伙伴能点个赞。
当然了,如果想喷的话,评论区见~
直白说,互联网大厂其实一直都不香,只不过相对于进厂累成狗还不赚钱来说,互联网好歹给钱多。
后续的矛盾就是互联网公司要拉长工时降低时薪来最大程度的压榨劳动力与劳动力用命换钱。
花无百日红,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无非是快速将一个行业的油水压榨干净,然后一窝蜂的找下一个有油水的行业,根本不讲究什么可持续发展。
或者说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目前互联网这个行业啊,面对的生态是我国入网用户超十亿(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新增用户肉眼可见的见底。
这个阶段上,市场给出的逻辑是养蛊,不同公司撕逼撕出个垄断寡头,而政策不允许。
不能养蛊只能比烂了。
所以香什么香啊,大厂不香,因为进去就变成老一套的血汗工人;小厂也未必香,因为机会都被大厂堵死了。
说这行业药丸是不对的,但说这行业香… 只能说相对于其他行业不那么烂。
对一部分年轻人来说,“进入大厂” 可能不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尤其是互联网发展进入新周期,互联网打工人的职业生涯,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2021 年 5 月,鹏宇决心离开大厂。没想到,在离职流程上却遭到了上级的 “围追堵截”。公司规定,员工离职需要直线领导审批,但当事人却踢皮球,告诉鹏宇需要找二级领导审批。二级领导也推诿,让鹏宇去找更高级的领导…… 折腾了许多天,这位更高级别的领导才在公司办公软件上回了一个字:好。
“派系斗争” 只是鹏宇决心离开大厂的导火索。除此之外,在红利见顶的新周期下,许多大厂员工都被冗杂的公司架构和重复的工作内容压得喘不上气。鹏宇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自己所在团队空降了许多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每个人都在烧,每天(都)感觉过得很压抑”。
也有共同工作的员工向他吐槽,原本是从事以高效、扁平著称的互联网业务的工作,现在却越来越像电子厂上班的流水线工人。
除此之外,对许多人而言,当互联网公司开始讲究人情关系,一切都感觉变味了,鹏宇尤其无法适应这种撕裂感。他直言,现如今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大厂,似乎正在与那个提倡 “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共享” 精神的互联网渐行渐远。
与鹏宇相比,海林和宁小辉的离职要顺利得多。2020 年,从事用户增长运营工作的海林从一家互联网大厂出走,投身短视频创业:“差不多也待了四年多了嘛,我入职的时候抖音还没有出来,现在转做短视频这块,自我感觉还是挺了解的,还是出来闯闯吧。”
2021 年 4 月,在字节跳动从事中后台支持部门产品运营的宁小辉也决定离职。与鹏宇、海林 “从大厂出走去创业” 不同,宁小辉形容进入大厂只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创业学习技术。因此,当他前脚从字节跳动离职,后脚就进入自媒体创业领域。海林也在离职后先后从事电商、广告和达人孵化相关业务,顺利踩中了短视频爆发的风口。
鹏宇不是没想过要去其他大厂,但自己所处赛道就业面并不广阔,只能在几家大公司之间来回跳槽,但他害怕再度陷入大公司的派系斗争。
尽管他们离开大厂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年轻人眼中,大厂的光环似乎没那么闪耀了。
春节刚过,互联网公司开启了新一波 “裁员潮”。
2 月 15 日,据媒体报道,滴滴正在大规模裁员,从创新事业部 R-Lab 到网约车、两轮车、货运等出行业务,几乎涉及全线,报道援引滴滴内部人士的消息称,总体裁员比例约为 20%,将在月内通知到位。
2 月 17 日,新浪科技再度援引美团优选内部员工的消息称,美团优选已开始裁员。代理侧、直代侧都有大幅裁员,研发岗尚不清晰。《财经天下》周刊就裁员消息向美团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得回复。
此后不久,微博疑似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也登上职场社交平台脉脉热搜第一位。虽然微博已正式回应 “不存在裁员一说”,但相关话题的热度依旧高居不下,截至 2 月 21 日,“微博 优化” 的话题热度已达到 1039 万。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互联网进入新周期,对一线员工而言,自身的职业规划也面临调整。原本从一家大厂跳槽去另一家大厂,实现 30% 左右的薪资涨幅,是不少互联网人的财富密码。但现在,这种想法正在越来越多的群体间淡化。鹏宇就表示,他在当下有了最为强烈的创业念头,“你不能说什么事情都不做,(或者)一直到后面,一眼望到头。”
而且对一些人来说,大厂经历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喜忧参半的情况下,既让他们感觉到落差,却也让他们在创业尝试中有更多捷径可走。
在社交媒体上,就有许多人分享 “从大厂离职去创业” 的经历,比如 2020 年离开字节跳动的 95 后雨蒙蒙,辞职后做了 B 站时尚领域 UP 主,她就直言,“字节跳动的节奏很快,能学到很多(能复用的)技能和思维方式,比如现在,我会用工具导向的思路去提升效率,给自己设定 OKR,再往回倒推我的时间线。”
2021 年 4 月从字节跳动离职的创业者宁小辉也对 OKR 模式赞不绝口。虽然他坦言 “自己创业的时候发现用不太明白”,但在字节跳动“开会之前先看文档” 的习惯让他延续到创业阶段,他认为,这的确能提高开会效率。
此外,字节跳动的企业文化也让他获益匪浅。宁小辉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字节跳动的企业文化 “字节范儿” 中有一条 “坦诚清晰” 让他记忆深刻,“我也一直在学习坦诚清晰的文化”。从字节离职后,他也将 “坦诚清晰” 的文化运用在自己后续创业中,在他从事的直播创业中,这种文化的落地也让他收获了不少关注。他发现,在自己足够 “坦诚清晰” 的时候,对方也会对自己坦诚相待,“不管是线上直播还是线下见面,大家都会觉得你是实在人,也会关注你。”
海林因为对互联网模式有着更深刻认知,因此将一些经验直接复用到了创业中。“所谓互联网思维,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是否有能力解决问题:能解决掉(问题)、抓住机会,就能赚钱。”
比如海林选择了当时最具潜力的短视频赛道,从事电商、广告和达人孵化业务,这些看似与之前用户增长无关的业务,底层逻辑却可以互通有无。在互联网大厂期间,无论是对产品进行冷启动,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实现用户拉新、促活和留存率提升,目的皆是为产品做增长。海林认为,虽然现在做的工作没有之前那么精细化,但最终导向却是一致的。
一方面,海林认为自己是国内第一批接触短视频的人,比其他人更了解市场布局和结构;另一方面,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让他对平台推荐机制和达人需求、调性有更多理解,“你想想,现在平台粉丝在千万的达人,2016 年时也就几十万粉丝,你会了解他整个成长过程,跟他沟通会更有话题一些,沟通会更顺利一些。”
焦虑过后的鹏宇,经过一番纠结,也最终做出一个大胆且跳跃的选择——进入餐饮行业做烧烤。
虽然直言自己并不喜欢餐饮行业,但因为家里人有着几十年的餐饮创业经验,在这方面有着更大的话语权,从小耳融目染的鹏宇因此坦言:“那个时候没有其他的办法,就觉得还是先做一下。”
鹏宇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互联网打法:在前期调研时期,鹏宇观察到,烧烤师傅做线上外卖多于线下,而外卖平台曝光度、评价管理、竞价这些要素都可以使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在制作环节,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实现烧烤流水化、工业化制作。除此之外,鹏宇还发现,餐饮行业的特性更适合用私域流量打法,“因为顾客觉得味道不错,可以二次复购,这个情况很常见”,另外,一人复购,也会带动辐射到更多身边亲朋好友复购,从而达到 “产品” 的拉新效果。
虽然大厂出身去创业给了许多人优势,但在实践中,创业和互联网工作的 “水土不服” 却渐渐浮出水面。
像在互联网做产品冷启动一样,在鹏宇看来,餐饮冷启动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但他却没想到,因为这种既定思维,让他的第一次创业还没开始,就直接宣告结束了。
从互联网行业走出,鹏宇依旧有着很重的流量思维,他认为餐饮品牌应该在冷启动阶段加大投入,为品牌声量奠定基础。但合伙人却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餐饮不可预料的状况有很多,初期投入越多后续赔得越多,无法回本的几率更高。两人因此产生严重分歧,第一次创业匆匆结尾,不欢而散。
事后,鹏宇还不忘 “复盘” 一下此次创业失败的原因,他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两人虽然“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既是同窗又是战友,但后续职业规划有明显不同:合伙人继承父业做汽车生意,鹏宇却在退伍之后进入互联网行业发展,两个赛道的差异过大似乎也冥冥注定了这次创业不会太长寿。
除了做生意和互联网的思维差异之外,和大厂 “螺丝钉” 角色不同的,是创业者需要扮演统筹兼顾的角色。互联网公司已经形成了极为标准化、精细化的运作模式,在互联网工作,往往只需要员工做好长链条中某一环节的工作,外界调侃互联网员工 “面试时造火箭,工作时螺丝钉” 也并非没有道理。但进入创业阶段,不仅要思考“拧螺丝”,还要思考“造火箭”。
选择在熟悉的短视频领域创业的海林就因此陷入麻烦。因为业务及经验偏向产品和用户运营,海林对市场方面的业务不甚熟悉,“商务资源少、商务能力缺失” 处境一度让海林捉襟见肘。在拓展第一单生意时,海林先列出 20-30 家左右需要拓展的名单,但最后建立联系的客户却只有个位数,好在最后拓展到了其中一家,第一单生意也宣布 “开锅”。鹏宇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创业和互联网平台不一样,只要不是一线从业者和市场相关岗位,在互联网公司一般不太需要打工人的交际能力。
有不少创业经验的宁小辉也在直播创业中踩了不少坑。宁小辉的前期设想很简单,通过 B 站、抖音等视频引流,转换为私域流量,并通过卖课等路径进行商业变现。但问题却卡在了第一环节,“引流没做成,B 站、抖音都是一万左右粉丝。” 由于没有粉丝基数,直播转化效果也不令人满意,在链条后端的商业变现自然也无法实现,这让宁小辉十分苦恼。
如果说海林、宁小辉因为资源缺少,还能通过精湛业务形成口碑传播接到更多客户,鹏宇的 “社恐” 属性却让创业再次陷入瓶颈。
刚刚创业时,自言 “有点社恐” 的鹏宇不知如何招呼客人,“我会很小声地问顾客需要什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糟糕的顾客体验,最终,服务和客户体验都转换成金钱损失,集中反映在他每天创业的流水营业额中。
此外,互联网往往有很强的兜底和试错能力,不少人都向《财经天下》周刊反馈,互联网公司对创新产品的忍耐力较高,往往有一年甚至半年的运营周期,如果无法达到预期,项目则会被砍掉。而外出创业,个人的抗风险能力要弱很多,显然无法与互联网大厂相比。
即便如此,自己创业亏钱依旧在所难免。工作中接触到的个别 KOL 让海林头疼:“达人的契约精神会比较低一点吧,有些时候,他答应你的事儿不会完成,就会造成我们的一些亏损吧。” 海林的感受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在行业发展初期,赚快钱、跑马圈地的人有很多,此前达人与互联网平台产生纠纷的情况就屡见不鲜。抖音电商曾在 2021 年底发布《平台治理这一年》。报告显示,抖音电商当年度累计处罚了超过 97 万个违规创作者,处罚违规商家超 40 万次,拦截了超过 9100 万次违规商品发布,封杀了上万个销售侵权商品的店铺。
与此同时,许多人也深刻地意识到,即便是离开了大厂,离开了高速运转的互联网机器,却无法告别 “996”,甚至会迎来 “007”。
第一次烧烤创业失败后的鹏宇,很快调整心态迎来第二次冷卤餐饮创业。不过,小规模的冷卤创业需要鹏宇投入全部的精力,为了最高性价比拿到更好的原材料,鹏宇称,“整个夏天,每天睡觉时间可能就五六个小时左右吧,最多了。有的时候可能通宵都没有睡,第二天还是一样的继续重复做这些事情”。此外,产品粗加工和精细化加工,以及食品安全问题,都让从互联网出走想大干一番的鹏宇有点儿难以应付。
第二次创业的失败,也让鹏宇损失了一些积蓄。最直观的体现是,之前打车不太考虑是 “专车” 还是“优享”,但创业之后,他能坐地铁就绝不打车。
还有不少出来创业的前大厂员工们,偶尔也会在某个创业困乏的瞬间,怀念互联网的高薪待遇与丰厚福利体系。在互联网工作时,他们的身份是打工人,大厂高薪不会让他们有 “一分钱掰两半花” 的窘迫时刻;还有虽然吃的有点腻,但在旁人看来很丰盛的食堂和下午茶;以及在某个不需要加班的周末,不用思考 “约见投资人”、“和股东应酬” 这些创业者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可以在出租屋的床上追剧、打游戏,无所事事躺平一整天。这些之前难得却还是可以憧憬的经历,在创业之后全部都消失不见了。
除了外部的压力,来自家人的压力也让创业者们感到窘迫。鹏宇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决定创业的时候,家人朋友会觉得 “上班挺好的,你就不要出来瞎折腾了”。虽然他们还是在支持鹏宇的决定,但听到这些话时还是难免难受。
因此,也有人从大厂离职了一段时间,不久后又回到大厂。第二次创业失败后,鹏宇选择回到另一家大厂,从事与之前赛道相似的工作,但时间不长,他又选择继续创业。
鹏宇自称是 “理想主义化的人”。一如他作为地质系专业毕业的学生曾经历过在深山听狼嚎叫的经历一样,他想在 45 岁之前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但现在离 45 岁也没多久了”。
宁小辉则认为,大厂的长链条决策、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也无法与创业的即时性反馈相比,比起在大厂 “从 10 到 100” 的工作,他更喜欢 “从 0 到 1” 的创业状态。此外,宁小辉发现,在字节跳动期间,虽然身边的人都是精英,但感觉所有人都被工作挤满;自己创业步入正轨之后,有了自己的生活,“虽然周末直播会比较忙,但平时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休息”。
与鹏宇、宁小辉一样,海林也直言 “不后悔”。虽然自己创业不像在互联网大厂一样拿固定工资,担任“螺丝钉” 角色,创业的试错成本和抗风险能力也不如以前,但“大方向,或者想做的事情,我自己就可以做决定和尝试,而且获得的收益完全是自己的,肯定是更喜欢现在。”
当然,选择创业而非打工,也与许多人的自身性格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海林直言自己可能是一个 “渴望成功的人”,他甚至觉得自己和现如今当红的 CEO 们是同一类人:“大家都是不甘于平庸的人吧,肯定是想获得更大的成功,不是只拿固定工资的人。”
何况,一旦进入正轨,创业可以获得的财富远比在大厂拿到的固定工资多得多。进入 2021 年,海林注册了公司,两三个月时间就做到了百万流水,“但现在差不多一个月几百万元收入”。此外,他还吸纳了从前公司出走的人才加入,前不久,海林拿到了一笔老朋友的投资,似乎一切都在渐渐好起来。宁小辉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自己一场直播能有几千元的变现收入,一天直播两到三场,即可拿到近万元,这与在大厂打工人收入相比有了云泥之别。
海林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的预期是今年创业再上一个台阶,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分一半以上的精力做账号孵化的事儿,希望当下这个节点,账号从 0 启动,看能不能突破 100 万粉丝,也看看对应的月销售能不能到 100 万。” 鹏宇也在今年一月注册了新公司,他现在常常出差,忙于应酬。他说,现在每次体检完,都不太敢看体检报告。
没有了大厂的庇护,生活依旧在继续。见过凌晨的菜市场,也约过不少的投资人,像海林和鹏宇一样,还有越来越多从大厂离职的创业者,一边卸下对大厂的滤镜,给互联网公司祛魅,一边又在努力生活,坚信靠自己的努力,能达到更美好的未来
(应受访者要求,海林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 AI 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你不是公务员,那么请你不断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公务员需要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是非公务员的人是永远不能在一个行业做到死的。
我老婆家邻居,90 年左右做加工。全家就是一个小作坊,生产皮鞋。皮鞋没有商标,直接卖个国内的那种二流大牌,大牌贴了标就买了。每天的订单如雪花一样飞过来。而我老婆他爹,做的是皮衣,与他们这个小作坊不一样的是,他们有一个小工厂。
后来,邻居的小作坊关了。不是做不下去,他们的原话是,人一辈子赚多少钱是个够啊,我们赚够了,退休了。老两口在自己院子里挖了个水池,养了一池子龟。谁成想,现在一只龟卖到了三万多。不过他们不卖,养了十年了,有感情。
不过,他们的女儿儿子,在 2000 年左右的时候吧,作房地产中介,就是卖房子的销售。女儿现在在本地有十几套房子,儿子少一点,不过,全都换到一线城市了。原先的时候,全家没事就开车去一线消费一波,顺带收租。自从有了微信之后,他们就不出去收租了,经常出去旅游。现在出不去,每天在家里闲的发慌,生孩子玩。
他们学历高么?我说的高一点,平均大专吧。会做生意么?不能说会,但是实诚,说到做到。这些和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呢?我说句实话,互联网打工人真的没有他们赚的多,过得好。实际上,各行各业都有很多优秀的人,有技术,有经验,愿意努力,踏实做事。
他们现在干嘛呢?
发愁。
他们说的很简单,他们不知道告诉他们的孩子们干嘛。他们,或者说他们这一辈人,目前真的很焦虑。他们不知道告诉他们孙子辈做什么,他们只明白很多事情孙子敢做就打断腿,比如说网红擦边球。他们能做的就是花钱,很多钱,鼓励孩子们读书。村子里别说清华北大这种学校,你只要到了一本线,发钱,不多,四年学费不是问题。这个制度哪里来的?就是他们这一辈人捐出去的。
互联网的裁员潮?他们早就经历过了。远比某个行业更可怕,那是一代人的衰退。
前几年大厂招聘的时候吧,名校起步,普遍研究生,博士也不少。年轻人,有梦想,年薪五十不满意,开口就是一百。年薪百万,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可能是段子,但是也是某些人的写照。
乃至很多读书的孩子,以为毕业就是解脱,看着年薪不过二十的老师,心里想的都是,渣渣,老子毕业比你强多了。
乃至很多已经上岸的公务员,辞职去读研究生,在职去读研究生,梦想者进大厂。
其实吧,大厂招聘的并不是那张文凭,而是那些导师们多年在学校树立起来的学术地位。互联网大厂能够崛起的关键并不是这个行业中的大牛有多么强大的能力,而是我国几十年经济建设之后所营造的庞大市场和全世界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稳定。
看到这些的人,在 2020 年业界喊出数字孪生,2021 年业界吹嘘元宇宙的时候已经看出了后互联网时代靠着概念骗钱的日子到头了。
懂得这些的人,早已从互联网主动离职转到传统制造业,进行制造业数字化了。
实践这些道理的人,已经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开始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了。
那些混日子,骗文凭,大厂摸鱼的混子们,你们被裁员的时候,能做的就是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记,早维权早享受,晚一点的话,法院会优先搞定公司的债权。
都说了要灵活就业,以后估计是个大大大趋势。
我以前就说过,垄断的互联网及那些被互联网模式优化过的传统行业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
除非咱们码农工工人把代码做大做强(废),产品经理多加需求,VR AR 再来一波机会。
香不香取决于自己个人内心感受。
我去年从上海哈罗出行跳槽,找工作的时候有公司给出四万的 base
有面试官和我说,他从字节来的,大公司不一定好,小公司更挑战
然后我还是选择了现在这个公司。
大公司带给我的感觉跟小公司完全不同,不光光是工作,还有制度。完善的制度,透明的晋升体系和奖金分配,我觉得是比小公司好更多的地方。
当然小公司的不透明和高频的拉帮结派,反而是有可能诞生一些极特殊激励的情况。
就好像去练邪教的歪门邪功,不小心走火入魔就获得强大力量。
但最后他们可能还是选择回到大公司,因为很难一辈子靠着所谓的歪门邪功发展。
还是拿我老东家举例子,做共享单车的
之前疫情的时候,我就帮忙预估过损失
光是疫情的影响,就直接减少了收入,间接加剧了竞争,还要被部分城管大肆收车,不得安宁。
这种情况下,都是互联网公司,年终奖肯定少一截。
宏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单单是说可能根本就没直接影响到你,但人们的收入下降,其他行业的竞争加剧,你这碗饭就很难端起来好好吃。
对每个公司来讲,利润永远是第一出发点,只要利润受影响,就不要谈什么员工福利,没有的事!
滴滴,一个做打车的,跑去做买菜和本地生活
美团,一个做外卖的,跑去收购了摩拜
无它,都是为了生态,为了根扎的更远,护城河更深。
除了国家战略资源他们不敢,没什么是互联网低价垄断收割三件套解决不了的事情。
现在,政策下来了。
啪,所有新的业态收拢,裁员,配合前面的宏观经济下行,包括腾讯在内,说的就是:守住核心业务。
那边缘业务呢?没了呀。
人呢?没了呀。
他们去哪?
卷别的行业去了。
那原来行业性价比不如他们的人呢?
没了呀。
就拿我的岗位举例子,给的钱多,但是宣传的时候说门槛低。
转行的人一大把。
从公司角度来说很开心,因为我本来就要五个,不管报名一千个还是一万个,我都要五个。
我在个人的平台上发一些内推码,同一个岗位在我这边就来了 15 个人去竞争。
公司也很聪明啊,你推多少人跟我没有关系,只要他进了面试,只要他真正获得了 offer,我才会给你内推奖。
对公司来说,报名的人越多,我选择的余地越多
公司是不亏的
但是申请的人呢?
浪费了时间,浪费了发展的空间,换来一个:你好,公司已将你纳入人才库。
所以你说公司香不香,肯定是香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挤进去。
你说设计院香不香,好像确实不香,所以被裁的人不说欢欢喜喜,至少转头可以说一句垃圾公司劳资不伺候。
但是大家可能觉得不香的点在于:没那么容易进了。
这才是属于打工人的香。
互联网大厂还是很香的,只不过现在进去的门槛越来越高了,个人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历也从本科变成研究生了。
每年大厂都会特定裁员,裁员一些能力不足的,或者是有点不听话的职场老油条,毕竟企业管理是反人性的,大厂设置末尾淘汰就是拿鞭子赶员工跑。然后每年校招补充新鲜血液,让企业更加有活力。
虽然现在互联网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大厂员工规模会变现,但是还是需要不少的人才的,但是我们就是太多人了,因此往往大厂能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
好多人说以后互联网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土木,这完全不用担心,即使待遇跟土木一样,这也不可能,因为互联网赚钱能力是很强的,肯定比土木收入高,另外就是可以坐在办公室,不用颠沛流离去各地工地打灰,至少不用做异地夫妻或者异地情侣,没有那么容易被绿。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互联网这轮属于挤泡沫,但大厂的基本盘还是很稳固的,他们依旧是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一批企业。只要这个基本盘在,互联网大厂当然还是很香的。
互联网这一轮属于预期被干掉了,天花板变低,很多靠故事和估值的企业估计会进入寒冬。那些初创型的互联网企业,靠烧钱做估值引投存活的企业,以及大厂中不赚钱那些条线,很容易在这一轮被干掉,对应的码农们恐怕就得提前毕业了。
老王是 2009 年四川某 985 毕业,作为一个四川人,深知自己迟早要回四川,于是准备先来北京看看,过一两年就回去,毕竟从小到大没离开过四川,再不出去看看就迟了。
选择北京也是因为他觉得北京有底蕴,适合他这样没啥文艺细胞的闷骚青年。
到北京后随便找了个工作,觉得那个公司还不错,在四川的时候校招才给 4000 多,北京公司直接给 7000 多,吓了一跳,就加入了,工作内容是安卓开发,他战战兢兢说自己也不会安卓,他主管说想学吗?想学我教你啊。
他没想到,当时还挺冷门的安卓开发会在接下来几年里大放异彩,很快,工作到第三年,奖金没有同事高,于是准备跳槽,有另一个小公司,刚拿到风投,招聘启事上就写了一行字,“只要你专精安卓,多少钱我们都能给得起”。
然后他去面试,对方也不是 hr,而是一个业务主管,稍微问了下他之前的工作内容,看了下他写的代码(那时候的常规操作,直接翻工程文件),问了下他的血压、有无遗传病史,然后就说如果没啥事,要不下午来上班吧,月薪三万,此时是 2012 年。
当时他就被吓住了,没想到这么浮夸,不会是骗子公司要割他肾吧,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这样的三年安卓经验、过硬教育背景的人,在互联网公司那里就是这个价,童叟无欺。
站在北京西二旗贴满 “招租广告” 的天桥上,买了一袋糖炒栗子,他觉得自己可能要出息了。
于是他欢乐入职,入职一年多,发现自己变了,给自己买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乔丹鞋,外星人笔记本,机械键盘,巨贵的耳机等等,最大的梦想是买特斯拉,然后每天继续挤地铁上班。多说一句,2013 年已经有了特斯拉,那时候这车尽管漏雨,但巨贵无比,具体多贵我和他都不记得了。
随后认识了公司搞测试的妹子,也是四川的,观念和他差不多,将来准备回成都,来来回回聊了半年多,国庆去见了父母,这门亲事没人反对,基本就确认了下来,2015 年结了婚。
婚前收入不错,攒了一些,本来准备回老家买房,不过 2016 年房价大涨,作为后知后觉的年轻人,而且他们本来准备回成都买房,一直没当回事,直到 2016 后半年年才意识到他们应该在北京看看,一看就想买,到处借钱凑了首付,没想到买到了房价历史大高点,背上了一个月一万六的贷款,随后北京出台限购,房价被锁死了。
毕业五年后在小公司混得不顺心,公司做出来的产品经历了疯狂砸钱后用户一直上不去,投资人没了耐心撤出了。公司开始明显走下坡路,领导逐渐开始越来越变态,比如要求晚上十点对进展,早上八点半全员开例会,他觉得没意思了,就去招聘 app 上刷了下简历。
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一个大厂的消息,问他有没有兴趣加入他们公司,他都惊呆了。
这公司作为全国前三的互联网大厂,当年去他们学校校招的时候鼻孔都是朝天的,全校总共招了不到五个人。
当时年轻的小王也去面试了,复试倒是进去了,考官出了三道题,他连题目啥意思都没太弄明白,考官面无表情地说,回去等我们通知吧,他在对方鄙视的眼神中灰溜溜地退出来,心里毫无怨言,反而感慨果然是大厂,就是牛逼,崇敬之情反而加深了。
后来觉得自己好贱。
这次电话面试的时候,本来以为又有什么超级复杂算法题,没想到对方问他链表反转、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这不大一《数据结构》课程基本知识吗?一脸懵逼中,面试通过了,他就去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厂。
对方问预期工资,他稀里糊涂说你们看着给吧,甚至挂电话的时候忘了对方开出了什么价。
进厂之后又被雷了一次,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要低了的情况下,还是成功倒挂了当初校招进入这个公司的老同学,他正好没经验,正好说话口无遮拦,接受老同学盛情邀请吃饭的时候透露了工资,那个老同学很快辞职不干了。人生无常。
后来在园区碰到多年前去学校招自己的那个考官,说为啥校招和社招差距那么大?当初校招的那些题哪来的啊?
那哥们已经干到了大领导,很感慨地说,说来惭愧,当时考你们的那些题,我也不会。
不过看你们一个个灰头土脸,真特么逗。
小王若有所思,原来这样啊。
工作内容本来以为会涉及什么复杂算法,毕竟这么大的厂子,没想到比他在小公司还低端,每个人管着一块责任田,一个月写不了几行代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同事瞎拉扯。
不过没想到的是忙得要死,提交不完的文档,做不完的 ppt,对不完的需求,每个需求都只是往自己责任田加几行代码,但是该走的流程、该提交的文档、该参加的项目例会却一个都不能少。
有时候还得装忙,毕竟领导下班不走,领导的领导也不走,组里其他同学也都在那里似乎很忙,他跑了太扎眼,于是在公司看网文,后来知道其他人也是这样理解这个问题的,看到九点多再走,认识了类似唐三,猫腻,愤怒香蕉等一群有着奇怪名字的人。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多,他明显觉得自己的技术退化得不成样了,怀疑在这地方呆五六年估计再也找不到工作。后来跟同事一沟通,同事说屁事没,大厂都这样,自己当初北理工 ACM 的高手,不照样废了嘛,让他放心,大厂最关键的是了解业务逻辑,本来对代码要求也不高,进来了就在这里待着呗,只要不混到靠后的 15%,又不会裁员。他才松了一口气。
多年以后,他回首往事,发现他就是那个时候人生出现了转折,观念发生了大变化,失去了风险意识。
后来的日子过得飞快,因为房子买了,要安心还贷,孩子出生了,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被孩子给占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出生对他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时间完全失控了,不知不觉间进入了 2020 年的 “疫情时代”,随后的时间更快了,在公司期间,他被提了两级,但是由于不太爱说话,跟领导关系一般,每年评级,都是中等偏上,也不担心被辞退。
倒是当上了小主管,只是跟大领导关系很一般,被提拔的主要原因是他确实没出啥错,比他优秀的那俩嫌当领导麻烦,于是轮他了,而且确实对业务比较熟。
当上了小主管后,彻底脱离了代码岗位,他觉得这也没啥问题,毕竟每个码农的终极目标就是不做码农,总不能一辈子写代码吧。
我就是他那段时间和他认识了,因为我们两个公司业务有联系,他是那边的接口人,我是这边的接口人。
后来我领导批给我一千两百块,让我去找合作公司重要联系人吃饭,降低摩擦成本,我就去了,然后和他混熟了,正好两人都爱玩 dota 和穿越火线这种上古游戏,还都打得巨烂,后来开始组队玩,都打的烂,也不好意思说对方。
整体而言,他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觉得赚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也远远超过了那些没出来的同学,一直这样也挺好。
由于自己收入不错,老婆干脆不上班了,又生了一胎,家里有余钱,又买了一套小的不太能住的学区房,储蓄也花光了,这下房贷冲到了三万多。
然后就到了今年年初,风暴降临了。
其实去年年底就有了苗头,当时中概股在海外一直状态不太好,不少他的同事股票下跌过程中没破产,补仓补破产了。国内市场萎靡不振,公司很多盈利项目也转入亏损,大领导们天天把 “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兵力投入关键战场” 挂在嘴上。
他后来说自己政治嗅觉太差,直到通知他被裁了,他才明白什么叫 “收缩战线”,原来是这么缩,公司的一次缩,落到自己头上就是一场劫。
不过主要也是觉得不太可能被裁,因为自己考评一直在前 30%,除非裁员率超过 70%,否则自己就是安全的。
谁能想到整个团队都被裁了。
通知他那天毫无征兆,大领导就叫他过去谈心,说是咱们部门盈利不佳,这时候必须壮士断腕,今天说的这些呢,并不是觉得你们能力不行,只是咱们部门遭遇了市场低迷,也是没办法的事,你看我都在这里干了十几年了,现在也有风险,干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困难。
他懵逼了,领导您不妨直说。
领导说裁员名单上有你,我也是今天才看到,之前并不知道,好聚好散吧,你是我第一个沟通的,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们组基本都被裁了,不止你们组,咱们部门三分之一的项目组全被裁了,极少人员转岗,这种安排我不理解,不过也得执行。
后来他知道,他领导有件事说了谎,同时有件事没说谎。
说谎的是,裁员名单是领导报上去的,事先当然知道要裁谁。
没说谎的是,领导确实也有风险,因为他很快也被裁了。
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接下来的事全程懵逼,在工位坐到下班,找了个麦当劳来回刷手机,直到十一点多,回去又在车里坐到十二点,上楼后老婆孩子果然睡着了。长嘘一口气,反正也没想出来怎么解释今天这么魂不守舍,终于不用解释了。
后来的事一直迷迷糊糊,清退、交工卡、散伙饭,有条不紊,公司为了高效开展清退工作,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等他从 hr 那里签完字,回到工位,发现电脑已经登录不进去了,关机,拆线,送去 “技术部” 归档。
从公司出来后,突然有种悲凉,这辈子都进不去这栋楼了。
回家也不跟老婆说自己被辞退的事,天天跟之前一样去上班,老婆问为啥最近状态这么差,他说项目压力太大,所有人都这样。老婆问他是不是碰上啥困难了,他说项目进度太紧,大家都不太好过。
那段时间他办理了人证车证,去注册了网约车,准备开始跑出租,因为他的车是电动车,车库有充电桩,享受国家电网补贴,一公里才几分钱,算了下,跑网约很划算。
后来又觉得自己编码能力尽管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应该和自行车差不多,多年不骑重新拾起应该不难,于是每天开车出去找个辛巴克抓学习,顺便投简历。
面试了一些公司,发现倒是能找到工作,不过那边确实对年龄有意见,不愿意招有孩子的大龄中年,觉得他没法保持工作强度。
而且确实不招领导,只招基层码农,当领导的工作经历反而对他是一个累赘,对他的编码能力也有怀疑,觉得你这么多年不写代码,还能干编码吗?工资不愿意给太高,因为现在人才市场最不缺人才。
最后他愿意去的公司都在裁员,不愿意去的还对他挑三拣四。
这个世界怎么了?
后来又去图书馆抓学习,可是心态不好,看不进去,到处张望,发现那里有很多和他一样装学习的中年人,奇怪的是,一眼就能认出来对方跟自己差不多。
直到有天他正准备出门装上班,媳妇叫住他,跟他说有啥事都可以家里商量,没必要自己抗。
他在纠结说不说的时候,他媳妇说早就知道他被辞退了,因为好久没看到他的工卡,有天用他手机登录了一下他们公司内部管理 app 发现权限已经注销,就知道被裁了。再说新闻里天天都是他们公司的倒霉事,他又闭口不说公司的事,明显不正常。
哦,原来知道了啊,那还装啥。
后来反倒是他媳妇把他开导明白了。
说咱们当初不是说好了要回成都嘛,北京这地方环境也不如成都好,咱们一家子都得了咽炎,小孩也喜欢成都,上次回去都不想回北京。
他说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
咱们也没户口,当初买学区房也是准备如果搞定户口就在北京上学,现在看不太可能了,反而不用操心户口的事了,咱们不是有成都户口嘛,回了成都反而省心。
他说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
媳妇又说,算过了,回了成都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两口子都去上班,这些年也有积蓄,卖了北京房子回成都买,日子应该不会太难。
他说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
所以前段时间他把小学区房脱了手,加上手里的余钱,终于不再担心房贷了,接下来准备把住的这套也卖掉,然后一家子回成都,回之前跟北京小伙伴都吃个饭,问了一圈,发现也省事,其实不剩几个了,自己竟然还是走得比较晚的,人生无常。
跟我喝了几杯,他说 “十年京华梦”,曾经竟然以为自己是帝都人,曾经以为今后的日子会一直那样继续下去,没想到出其不意就结束了。
结束之后突然才想起来,自己当初来北京是想看看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想到呆了十来年,天天加班玩游戏,连颐和园圆明园动物园八宝山都没去,于是带着全家开车把北京转了一圈,之前没感觉,这次转圈竟然有了一种全家到北京观光的体验,曾经毫无感觉的一些景点,竟然觉得非常高大上,自己有点高攀不起。
下定决心离开后,反而对京城有了新的理解:
以前觉得自己怎么有勇气离开呢?
现在觉得当初哪来的勇气留下来呢?
又觉得其实自己跟当初的同学没啥差别,只是自己一念之间来了北京,赶上了一波互联网红利,这几年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竟然想在京城定居,如今红利褪去,他也该撤离了。撤就撤吧,都挺好。
总之,人生无常
以上文章来源于九边,作者九边
看一个行业香不香,不是和它自己比,是和别人比,
先下个结论,未来 5 年内,互联网仍然是对年轻人最好的行业之一,阿里腾讯字节们等大厂的 offer 仍然是最好的一批岗位。
1,舆论对于互联网的唱衰
互联网行业,某种意义上拥有着国内话语权最大的一批人,这行业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闹得全世界都知道一样,
可这种对全社会的舆论影响,也是一种特权啊,
比如要说裁员、降薪、996 啥的,更严重的行业多了去了,什么建筑公司、设计院、房地产啥的,听到过有什么动静吗?都静悄悄的,但不代表没发生过。
再比如教育行业的,我看还没有腾讯员工怼高层、阿里员工拒陪酒、字节员工猝死的新闻大。
其他行业痛苦 10 分,叫喊出来只有 3 分,
互联网行业痛苦 3 分,能喊出来 10 分的声响,
不要看着好像漫天遍地都是什么大厂裁员、降薪啥的,
和更多的行业比,互联网还是相对较好的。
裁员?大厂 30 岁左右被裁掉的员工,是中小企业眼里还是香饽饽,还有很多卷的机会等着他们。
2,最重要的:收入
国内目前能批量提供高薪收入的,且能公开说的,就两行业:互联网 / 科技,金融。
后者其实只有头部才有较高收入,而且竞争更激烈,更看天赋(家世学历资源啥的),
只有互联网行业,还算是可以靠主观能动性,去争取高收入的,
大厂们动辄三四十万的应届生起薪,不是大饼,是实打实的钱啊,是多少行业混到中层才有的收入啊,
哪怕有 “优化”“裁员”“毕业”,那都是老员工老油条的事情,
即便身价缩水了,也是从大平层换到了小三居,还是比老破小强吧,
当然,客观来说,互联网的规模在收缩、高级职位的坑越来越少;年轻人上升机会越来越低;暴富的机会几乎为 0,
这都是事实,
但也就是均值回归,从增长期过度到成熟期的表现,
就平均收入而言,互联网还是比很多行业高出一大截。
3,选择什么行业,是在做取舍
比互联网好的地方有没有,当然有啊,公务员、医生、教师、垄断国企,
关键是能进去吗?
考公的比例年年上升,到手的年终奖都可能退回去;
医生的门槛越来越高,硕士可能都不够看,要博士;
教师?前段时间某南方一线城市教师降薪的标题,都被撤了。
各有各的难处,冷暖自知罢了。
真正暴利的行业,都是小众的,赚取信息差的,
能拿出来公开讨论的行业,也是摆在阳光下让大家看得到的。
闲聊的时候,所有行业都可以拿出来瞎扯一通,
但真轮到自己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看手里的本钱,从既有的资源里做出选择和取舍,
什么样的学历、家庭背景、个人能力、资源人脉、性格偏好,能匹配到什么样的行业和职位,
几个 offer 一摆出来,按照多个维度打分,自然就能做出选择了。
从互联网从业者的角度,当然希望唱衰这个行业,人越少越好,太多人涌进来了,资本就可以挑挑拣拣,这对老员工尤其老白兔,可不是好事;
但换个角度,要是有亲属来问我,说去 xx 传统行业还是去阿里腾讯做程序员,除非他家财万贯不缺钱,否则该来还是得来。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基本逻辑,就是年年裁员,年年建新部门。
裁员的成本太低了,招人和新建部门 / 赛道的成本也太他妈低了,因此高管逻辑是:我先招 300 人进来,业务做得起来我当 VP;做不出来就整个部门裁掉,我再拉资源挖其他的坑。
这么多年来都是这样的:业务成功了高管大吃饱,失败了全部门裁员滚蛋。
“企业不是福利厂,裁员是正常的,近几年行情确实比较一般,大厂为了保效益,自然会用裁员来瘦身。当身处这个环境,而裁员与否自身又左右不了时,如何未雨绸缪的降低裁员对自身的影响,才是我们应该思考与能把握的。”
在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裁员潮前,主业在字节跳动做产品经理,副业在闲鱼开大厂求职辅导课的 Henry 如是告诉营销娱子酱(ID:marketingyuzijiang)。
无独有偶,马化腾在 2021 的员工大会上说:“游了一年泳,发现自己的腰椎间盘跟腾讯 2021 年的情况差不多——没那么突出了,甚至还少了一块。”
虽然裁员的镰刀已经架在大厂应届生新人的脖子上,行业大佬纷纷表示日子不好过,但这个看似充满危险的行业,对年轻人的诱惑力并未消散。
2022 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裁员是行业内卷的结果,也成为求职内卷的理由。从互联网流出的求职大军,有相当一部分走向了国企。**营销娱子酱观察到,如今的求职市场正走出一条 K 型曲线:
大厂求职向上内卷,国企应聘向下避险。应征者只增不减,学历门槛没有上限。
一批已在江湖的大厂和国企员工嗅到了其中的机会,纷纷在各大平台开启求职辅导服务,正在成为 K 字里向上的那一竖,通过出售自己的成熟经验套利,应对即将到来的 35 岁 “红线”,以及投资中概股的危机。
Henry 说:“这一代年轻人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当真实存在的需求遇到符合价值的服务,产品热销自然水到渠成。”
01 越裁员越内卷,“进厂” 需求有增无减
腾讯的财报数据应该比 Pony 的腰间盘更有说服力一些。
在经济增长整体放缓,游戏行业遭遇严密监管的一年里,腾讯 2021 年净利润仍超 1200 亿,实现了 1% 的同比增长。
尽管这是近十年来腾讯净利润增幅最低的一年,或许也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黄金时代落幕的前奏,但这家行业龙头的员工平均月薪仍超过 7 万元人民币,和年末的 “阳光普照” 股票激励一样,是鹅厂打入微博热搜的保留节目。
据博尔捷人才研究院数据,互联网行业年平均薪酬为 170413 元,2022 年平均薪酬预计涨幅高达 7.5%,能够跑赢国务院预计的明年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也高于精英云集的金融业和高歌猛进的新能源赛道。
Henry 出身双非本科,自认为是 “学历劣势的求职者”,但大一开始在腾讯、网易、携程等公司实习 “进修” 的经历,让他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第 6 份工作——字节跳动产品经理。
在上架课程时,他也会用上作为产品经理的工作方法。最初 Henry 只是想通过闲鱼平台给自己的知乎求职号引流,但后来发现直接成交课程比曲线追求流量更高效,于是他开始利用自己做 SEO(搜索引擎结果优化)的经验测试平台的推荐算法。
对于个人辅导课程而言,相比小红书和知乎等 “内容 + 导流” 模式的平台,闲鱼可以更简便地完成沟通和成交的闭环,此外,闲鱼上也有大量电子版教材和录播课资源交易,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学生党来说,在平台上购买相关服务的诉求一直存在。
课程成型后,他用了 AB 测试的方法,在闲鱼上对同一份文案进行不同定价,以此抓取平台推荐流量最大的价格区间,实际成交时再改价,通过这种测试,他把原来 150 元每小时的基础价格,提升到了 200 元以上,因为这是经过反复测试验证的可被接受的最高价位;规模扩张后,他开始使用飞书等工具做进度管理,并将流程标准化再找部分学员协助工作,目前已经在平台上累积了 144 条好评。
在 Henry 接触过的众多学员里,有一位同学家底相对殷实,在上海置有三套房产,但自身学历条件一般,一心只想进游戏行业。找到他辅导时,这位同学已经和父亲作出了 “一个月内找不到游戏工作就服从一切安排” 的承诺。
基于这种情况,Henry 推荐他选择经验门槛较低的运营岗位切入,针对他在星巴克做店员的经历,帮助他完善了对店铺运营策略、调研方法和数据梳理反馈的认知,然后再结合其在大学游戏社团的相关经验,以时间线的方式梳理了这位同学深入了解游戏行业的历史,面试前还为他推荐了一批书籍资料以了解运营岗位的特性,并给出了关键问题的应对框架。最终,这位同学在第三周拿到了上海某大型游戏公司的 offer,“也没让他父亲失望”。
图源:Pexels
Henry 主要做的是非技术岗位这一细分赛道,他认为,公司招人的本质是找到 “出活且便宜” 的人,这符合大厂追求效益的底层逻辑,社招和校招只是短期和长期的区别,学历是一个筛选机制,但并非绝对门槛。
因此,年轻人在求职的时候需要尽量表现自己 “出活” 的能力,比如设计策划案的经验,或者学生活动落地执行的经历都是加分项,游戏运营在运转机制上和其他行业运营岗位没有核心差异,在建立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再考虑相对于应征岗位是否具备性价比,最后一步才是由他提供对应的优化和辅导服务。
但如果学员自身在大学期间没有优化自身经历的意识,始终困在 “做题家” 思维中,再完善的服务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一位在做类似辅导服务的大厂运营 Melody 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她对小娱感慨:“有一个小白一点的,从简历就可以看出来,大学四年基本上没有做啥,真的难以置信,这样的话除非家底比较厚,不然很容易被时代抛弃的。”
这位 “小白” 的经历和 Melody 的 “35 岁焦虑” 互相映射,“人生没有几个四年”,是她在当前职业阶段的深刻感悟。
因此,她做副业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完成给自己设定的年度财务目标,因为今年在中概股投资上吃了大亏,而且也很难预测 35 岁时自己会不会进入公司的 “优化” 清单,尽快利用一切现有的资源变现,给未来上好保险,是她的当务之急。
面对裁员潮,Melody 说:“这是时代发展的正常结果,我觉得可以理解,所以我们从业者更需要居安思危,从个人发展角度探索更多的发展路径。”
对于学历背景一般的年轻人来说,高薪且看重实践经验的互联网行业仍是热门选项。Henry 和 Melody 作为局中人,看到了通过信息差套利的可能性,Henry 的服务费用在每小时 200 元以上,Melody 则定价 120-150 元左右,在 “金三银四” 的求职季,副业月入过万并不困难。
但他们都认为,毕业生的焦虑情绪、经验匮乏和紧张心态叠加起来,是比学历背景不够硬更难过的坎,相比于入职成功带来的长期收益,这笔几百元的投资换来的信息是具有性价比的,在 Henry 看来,甚至是有利于 “共同富裕” 的。
02 国企能避险?可能比大厂更卷
小娱与多位应届毕业生对谈得知,虽然很多人认为国企和大厂是两个赛道,但仍有不少人选择同时下注,这一点在学历背景更好的 “精英” 毕业生群体中更为显著。
从闲鱼和小红书等平台呈现的情况来看,大厂求职课与国企应聘辅导的商品数量也不相上下。Melody 在采访中曾反问道:“进国企还需要报课吗?国企不是说主要看学历背景什么的吗?”
但营销娱子酱了解到,国企招聘近年来愈加受到关注,已经从原来 “学历 + 人脉” 的刻板印象,转型成更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简历初筛 - 行测笔试 - 多轮面试” 模式,其中行测笔试和公务员考试内容有一定交集,所以也引来了不少大型考公机构入场,“单兵作战” 的辅导则更集中于简历优化和面试训练两个环节。
作为世界五百强国企 HR,苏苏认为她接触到的不少简历优化机构都是鱼龙混杂的流水线作业,对于真正想获得竞争优势的应届生来说,效果极其有限,因此像她这样提供一对一服务的成熟人才是更好的选择。
“我一天只辅导一个学员,时薪在 200 到 300 元,低于这个价钱我就懒得接单了,毕竟工资收入也不低。”
教育行业暴雷和大厂裁员潮之后,苏苏收到过不少社会人士想从私企转国企的辅导需求,但实际情况是很残酷的,“他们已经很难通过社招进国企了。”
在众多国企当中,同时具备 “铁饭碗” 和金融业属性的国有银行一直是极为热门的存在。本硕双一流的 Curry 在通过国考之后,还是选择了进入一家国资金融机构工作,因为“主业工作并不是特别忙”,就从公益辅导学弟学妹,逐渐过渡到在闲鱼上出售面向社会的收费服务。
他对营销娱子酱强调,国企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因此高学历人才会被认为是更有竞争力的选手,但即便对于复旦大学和人民大学等顶尖学府的毕业生来说,国企面试套路也是知识盲区。
他曾辅导过一位复旦大学的医学硕士,因为 “特别不能接受” 医院至少一周一次的通宵工作,所以想直接跨入金融业,这让 Curry 颇感意外,因为“隔行如隔山”。在辅导过程中,Curry 推荐他一方面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素质,另一方面要表现出对企业的充分了解,和强烈的求职意愿,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不少银行业的面试资料,最终帮助他拿到了 offer。
他认为,这些客户的学习能力本身就很强,国企面试官并不是铁板一块,惜才爱才是所有 HR 的共性,只要稍作指导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但 Curry 和苏苏的共识是,当前大众的职业追求正在发生转变,很多人不再一味追求高薪,“996 福报” 和接二连三的过劳死事件,让大家开始重新思考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如何维持事业与工作的平衡。
虽然国企的招聘形式偏保守,“不像大厂那么新颖和有压迫感”,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形式相对固定的国企招聘,是更适合高学历做题专家的战场,丰富的应试经验加上针对性辅导,能帮助他们更快 “上岸”,这种情况也让进国企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营销娱子酱观察到,相比个人辅导的低价格门槛,各个平台上也存在大量高价并承诺 “保 offer” 的课程,其中一部分会以 “不过包退” 的对赌性质协议吸引客流,并且同时存在于大厂和国企求职两个赛道。
四位副业玩家都表示了对这种承诺的不认同。
Melody 告诉营销娱子酱,她最早也是从帮 HR 朋友筛选简历萌生了做辅导的想法,但对于大厂来说,HR 私下收费承诺保过是会被整个行业拉黑的。作为产品经理,Henry 虽然理解对赌玩法的可行性,但在他看来,“保 offer 是一个伪命题”,这是一种算计 ROI 的做法,起量之后用成功的案例去覆盖不成功的损失,对经验不足的学生群体来说,是有风险的。
苏苏虽然明确表示自己的课程对年轻人来说只能起辅助作用,能否成功还是要看个人的努力,但还是引述了一句话来回应市面上关于卖课 “割韭菜” 的争议:人这辈子千万不要马虎两件事,一个是找对爱人,一个是找对事业。
她认为,职业是影响一生的大事,相比于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留学咨询服务,求职服务的性价比要高得多,但前提是:
服务提供者应该是真正能够提供求职帮助的,而不是靠贩卖焦虑和批量制造来蒙骗学生赚钱的。
并不是互联网不行,而是烧钱的互联网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比如最近裁员的京喜拼拼,负毛利率,神仙也吃力。
新的时代,哪一家更愿意去服务客户,做好经营降成本,才能赢得蛋糕。
风往哪吹,草就往哪倒,年轻的时候也以为自己是风,到后来才知道,我们其实都是草。
赶上了国家发展的热潮、行业发展的十年大潮,潮水退去后,你是不是能全身而退?这是每个大厂人都需要好好想一想的事儿。
都说进入大厂难,其实难在高门槛。进去后,你会对大厂有新的理解。
刨除掉科学化的制度和标准之外,其实对人能力的要求并不太高,同时节奏并不太快。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或者流水线上工人。P 事多,同时看自己好像 P 都不是。
只要不是最高层投资人,随时有可能被 “轻易的” 裁员。壮士断腕,偶尔也会从脖子处断。
十几万人的互联网公司,在码农们建筑好代码大厦后,其实只需要几个 “物业、保安、水电工” 就能很好的运转很久,尤其在市场某一领域暂时饱和,没有新的处女地时,公司只需要维持大厦能运作就行,并不需要养太多的搞建筑的“代码农民工”“代码包工头”。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这两年形势不好,又反垄断。互联网公司本质都是收 “保护费” 和广告费,实体不行,广告少了,大厂本来盈利部门也亏损了,本来亏损部门,和那些长期才能看到收益的部门,直接被砍掉,止损了。
每一代人都有时代刻画下的烙印,踩中了风口的人不一定会一直在天上飞。
毕竟,超额利润最终都会回归均值,问题是很多互联网人看不透,赶上了一波互联网红利,误把时代的红利当做自己的价值。如今红利褪去,该被撤也就撤了。
现在就是互联网红利的受益者,在价值回归的路上。
以前看大厂,觉得自己怎么有勇气离开呢?现在觉得当初哪来的勇气留下来呢?
释然……
其实,任何行业都有冷暖周期,只是互联网行业的 “创造性毁灭” 特征尤其明显,新陈代谢迅速。
要看到,国内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但是,其商业模式和自身 “造血” 机制一直未有重大突破。
连中国互联网 “领头羊” 腾讯也无法避免。
多位腾讯内部人士向财新记者证实,裁员优化主要集中在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两个事业群,但规模不及市传所称 30%。
一名腾讯内部人士透露,PCG 收入主要依靠广告,2021 年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人员扩招膨胀后到了调整期。CSIG 在短时间很快膨胀,成立后三年内人员规模上涨了数倍,然而,市场需求并没有相应的爆发 “以前都是抢市场抢人口,现在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了,之后就要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了。”
3 月 23 日,腾讯总裁刘炽平在 2021 年财报发布后委婉地坦承:“这是针对亏损业务有优化的动作。”
腾讯集团董事长马化腾,此前在内部会议上对员工表态更为直接,称 “腾讯在过冬”。
2021 年,反垄断审查、游戏版号强监管,互联网行业历经前所未有的严监管形势。腾讯并不例外。“腾讯系” 庞大生态的政策风险凸显,于是开始外部缩减势力范围,内部则直接优化裁员。
2022 年 3 月 28 日,财新从多位有赞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有赞正进行一轮裁员,涉及多个业务部门,裁撤员工上千人。截至发稿,有赞方面未对此回应财新。
有赞曾被称为 “微信生态第一股”,公司成立于 2012 年 11 月,业务立足微信生态,为平台上的商家提供软件开发、营销、电商、支付等解决方案,帮助商家提升信息化能力。
近年来,抖音、快手、微信纷纷推出自己的免费电商闭环产品,有赞的微商城产品失去竞争力,市场拓展难度加大。
而在 2022 年一月初,财新从多名快手员工处确认,快手主站产运线和商业化、电商、国际化、游戏四大事业部正经历一轮裁员,裁员规模不等。
在一名熟悉快手电商的员工看来,本轮裁员主要是因为人员扩张未带来相应的效益。
“2019 年公司团队扩张,招来的很多人没有对业务产生比较好的增量,人效比提升并不显著,还增加了运营成本。” 他介绍。
最近两年,受游戏、教育、文娱等行业遭遇强监管、广告下行等因素影响,快手亏损扩大。
爱奇艺面临同样的困局。
长视频行业腹背受敌,2021 年年底,多名爱奇艺员工向财新记者透露,自 12 月初以来,公司正在进行一轮裁员,规模和程度罕见。
多名爱奇艺员工确认,公司的战略目标在一年之内 “画风突变”。一年之前,爱奇艺 CEO 龚宇强调公司现阶段注重的是规模增长,收益放在其次。今年年中,龚宇曾在爱奇艺内部会议上提及,公司现阶段要把收入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规模。
多名爱奇艺员工告诉财新,裁员幅度比较大的是一些 “不怎么赚钱” 的非核心业务。
可以看出,从 2021 年末至今,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地大幅减员,目的多源自急切的 “降本增效” 之需。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主要靠着复制海外创新和挖掘国内人口红利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兴也勃焉,衰也忽焉。目前,流量见顶,获客成本走高,广告收入萎缩,互联网行业迎来一轮 “完美风暴”。
对于互联网行业本身而言,在产业互联网新浪潮下,应用型技术创新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未来依然可资众多企业立身,**但是,欲成为行业领军者,企业终究需要具有原发性技术创新能力。**此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育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合规运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上。
参考内容:
内卷什么卷?
CS 留学、毕业卷欧美不香么?
手动狗头~
大家都知道,近两年的经济下行,各行各业多多少少都会受影响,但互联网行业大规模的裁员潮,绝不是单纯因为经济不行,而是因为以前扩张速度太快了,疯狂吸人,所以,现在恢复正常,进行收缩,都会掀起不小的巨浪。
过去 20 年,是互联网疯狂增长的 20 年,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总在不断拓展赛道和业务,试图用网络连接起很多的领域,达到更大意义的万物互联。
实现起来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开辟一个新领域不仅需要烧钱做业务,还需要招募更多的人才来应对业务量的增长。
但是,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在形成规模后,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伴随着市场饱和,蓝海慢慢变成存量竞争,用户增长进入瓶颈,持续烧钱无法解决后期发展乏力的问题。
他们通过扩展赛道增加盈利点,保持整体的增长速率,以此来保证资金的涌入。但现在,受股市、资本和市场影响,流动资金变少了。
如果拿不到资本的钱,他们很难承担庞大的市场费用和员工薪水。而一旦停止在市场上的投入,又很容易失去在该领域上的主导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家的监管。
从去年的整治力度,我们就能看出国家的决心,坚决打击行业垄断。
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大厂们只能实施 “节流” 手段,“去肥增瘦”,调整业务结构,不再扩展新赛道、新业务;相对应的,也不再需要储备大量人才应对增长,整体进入保守状态。
尽管站在普通的员工视角来看,这很残酷。
但对公司而言,却是理智的 “聚焦主业”。
所有的行业本质上都是普通行业,无非就是哪个行业暂时踩了风口而已。
所以,在行业辉煌的时候,一定要留好资金储备,不要给自己上太大杠杆,给自己留足够的安全余地,一定不能默认行业永远上行。
崔文彬
71 次咨询
4.9
109733 次赞同
去咨询
关于我:
500 强首席人才官,职业发展顾问
专注:定位,规划,晋升,转型
【香】还是【香】的,关键是看你怎么理解互联网行业了。
虽然最近京东有赞等等企业 “一箱子一箱子装被裁员工的工牌”,但是互联网仍然是应届生相对最好的选择。
1. 学历门槛不算高。
虽然腾讯阿里那种企业的校招已经卷到了清北满地走,但是互联网的确不是硬性歧视学历的行业,须知金融等行业都不是卡 985 了,人家直接卡那几所名校,那才叫真正的学历门槛,你 985 怎么样,在人家看来你也是野鸡大学。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本科以上就能进,腾讯阿里字节也不乏二本的,只是这两年卷起来了,应届生里面确实很难见到非 985211 的了,但是如果你手握一堆大厂实习,学历稍微差点也并不影响,这和某些行业,“不是 xx 学历根本免谈” 还是不一样的。
2. 不卡专业,天坑专业也有春天
互联网不歧视专业,虽然计算机专业很吃香,但是不管你是学法语学会计学物理学化学,你都可以进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做产品,虽然是会卡学历,但是还真的没有卡专业的(技术岗除外,程序员当然要看专业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 985 天坑专业,你的 985 学历在厂里可能啥用没有,985 和二本三本的一块打灰。但是你在互联网公司,如果你把实习经历搞得漂亮点,985 学历就是你的垫脚石,拿个 20k 月薪不夸张。
我自己就是学电气的,还不算天坑专业呢。这专业除了去国网还能去哪?电气私企的工资待遇还不如国网。但是国网是那么好进的吗?哪怕进了,也是给我扔到偏远县城,工资小几千,没关系没背景,就一辈子在那吧。
3. 裁员这么厉害,互联网真的药丸吗?
先承认现在确实 “不景气”,各大公司的裁员规模基本上都有 20% 左右,很多业务是直接全部爆破,比如字节的教育业务。
但是怎么说呢,这本来就是互联网公司的常态,你就不能指望你在这个领域里吃十年铁饭碗。
比如假设腾讯要做一个新的电商平台,结果一年之后失败了,你被裁了,这很正常。
比如字节要做一个教育产品,结果政策突然不允许了,项目被砍,你被裁了,这也很正常。
(如果有人被裁之后发现,自己的工作经验找不到其他工作,哪怕是小厂也不要他,那么这真不能赖互联网了,就跟你学了考古学你说自己找不到工作一样,选了冷门的方向,肯定是有风险的)
互联网公司就是在这种 “尝试新业务 - 失败 - 裁员 - 再尝试新业务” 中成长的,尝试新业务时招人,砍掉失败业务时裁员,只是这两年整体经济环境比较差,教育和游戏相关的严苛政策比较多,看上去互联网哀鸿遍野。
而且腾讯阿里字节已经是大几万人的庞大公司了,不可能永远在扩招,总不能扩招到 50 万员工吧,当公司规模到了如今的程度,进行裁员也是可以预料的。
只能说,很多问题是我们观念的问题,
互联网公司本来就是波动性很大,一个岗位能不能干满两年都不好说的行业,如果你了解这些情况和风险,那么你不会觉得有什么,
但如果你的认知里,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门槛不算高,起薪 2 万块,工作稳定不裁员不优化,
那是你想多了。
门槛不算高,但是仍然优先 985 学历。
起薪比较高,但是能拿 2 万的也没那么多。
工作稳定也仅限于你能力真的很强加上你随时做好跑路找好下家的情况下。
互联网又累又没钱,你们千万不要来。
互联网企业是裁员,其他企业是直接倒闭。
官方数据,仅 2021 年一年间就有近 350 万家企业注销,超过 960 万家个体工商户销户。
当然香了。互联网裁员几个人就能上热搜。但是因为疫情大量餐饮服务业关门歇业。教培行业整个行业被打击。建筑工地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发不出工资却很少有人关怀。
大厂永远香。
至少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法定最低的补偿标准 N(工作 1 年支付 1 个月工资)达成是会痛快的给的,部分是会给到 N+1,甚至 N+2.
小厂想拿经济补偿金?往往需要申请劳动仲裁后,或者后续起诉到法院,才能拿到。
另外,加班费、带薪年休假、病假工资、社会保险缴纳、公积金缴纳等方面,法律规定的,大厂大部分都是执行的。小厂大部分是不执行的。这里外里也不少钱。
大厂的劳动案件,大部分都是部门领导换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导致的劳动争议。或者竞业限制的劳动争议。
小厂的劳动案件,多是拖欠工资、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不支付工伤待遇居多。
研发投入太少了
几个互联网大厂,一直靠业务系统赚钱,但也只是沉迷于业务系统赚钱
像美国的苹果,为什么那么强,因为人家的操作系统,编译器,开发 IDE,编程语言,芯片,CPU 都是自己设计的,从根本上掌握了计算机核心技术。
像美国的微软,看上去挺傻的,但有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有 offices 这种广泛使用的软件,有自研的 sql server 数据库,有 c# .net 语言平台,有 vs 这种开发工具。
像美国的谷歌有安卓操作系统,有 tensorflow 这种人工智能框架,有 chrome 这种浏览器,有 TPU 的加速硬件
中国几大互联网公司并不能深入计算机领域,如造成有广泛使用的工业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硬件这些。
也就是护城河不够高,你弄买菜软件,别人也能弄买菜软件,没有深度的竞争力,没有核心技术。
像搞硬件的华为研发投入都比他们的研发投入高很多。
也就是这几大互联网公司,过去赚了很多钱,但这些钱都投入到了业务系统中去了,没有形成真正核心竞争力,在基础框架上深度依赖于美国公司提供的平台,技术上没有下沉下去,没有不可替代性。
不重视技术,研发,只重视市场,认为市场是万能的,能赚来快钱,但市场一旦波动,股票价格一旦大跌,就支撑不起原来的大量业务人员,现在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能上网的都已经上网了,后面只剩下缓慢的增长市场,上不了网的人要不是职业限制,要不是文化水平限制,如老一辈的文盲人口手机都不会用,未来整个人口红利带来的互联网高速增长已经到了尽头,变成了相互之间的内卷竞争,这样巨头对巨头,很多重复的项目只能是头破血流,除了行业龙头有垄断市场外,其他的业务竞争者很难获得真正的利润。
这种内卷竞争,导致的市场被巨头垄断,相互相扩张很困难。实际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是向大自然要生产力,如你研发出了新的高性能芯片,新的软件基础框架系统,就能向大自然要生产力,就能跳出业务系统的内卷竞争。业务系统的竞争到了一定程序就会垄断,不断扩张业务的公司,未来肯定不可能是无限扩展的,肯定会遇到系统边界。除非你搞科学技术研发,向大自然要生产力,这样才能无中生有创造财富。而只是囿圈于存量市场,老想着怎么分蛋糕。现在 gov 的反垄断也加强了,未来各种蛋糕可能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分,不是面临巨大的垄断竞争,就是 gov 反垄断的限制,要不是互联网上网人数红利的消失,要不是新技术带来的流量分离,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了。
像恒大为什么会债务这么高,因为恒大过去几十年,一直在高杠杆运营,不断加高杠杆,在中国房价不断上涨中,加高杠杆可以比别人赚更多的钱,但风险就是市场增长总会遇到边界,无限乐观是不存在的,光是增速放慢,就可能导致杠杆断裂,导致超高负债率,这如同巨大的赌局,不断加杠杆不断赌未来高速增长,总有一天会遇到系统边界限制(如增速放慢),就杠杆断裂。所以现在的互联网裁员,是一种必然现象,系统不断扩张,肯定会遇到整体边界,达到了饱和时,你还在疯狂扩张,肯定会形成巨大的商业成本,大量的投入没有利润,没有高的利润率,最后只能是大量裁员。如同不断加高杠杆,最后遇到了系统边界,就面临巨大债务问题。
本质是人的贪心算法,不断赚钱,不断投入,最后在高位被套牢了。破解这种危机,只有不断加大研究投入,实现更高的技术水平,获得核心技术,靠向大自然要生产力,无中生有产生财富,而不是被系统边界套牢了。
前几天刚写过一篇关于裁员的文章,站在打工人的理性视角看待这件事情,值得一读:
其他的再补充几句,确实看到最近有几家大厂在裁员,但同时,这些大厂还在招聘。
一些部门在裁员,另一些部门还在到处招人。有一些公司很保守,还有一些公司在扩张。
过去这两年,各个行业的企业都被一波一波的「折腾」了一遍,餐饮企业,哀鸿遍野;快消品,需求下降;家电企业,早早就裁员了一遍;房地产和泛建筑,都在求生存;教育、金融、制造业,都各有各的难处。
翻来覆去,就是现在所有行业的特点。
如果你在考虑是否要转互联网时,思考一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互联网的职业方向,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程序员等等,仍然是所有选择里,相对最好的选项。
如果你在考虑转型互联网,整体的建议:不要只看传统的「互联网」,要多关注「互联网 +」的机会。
现在各个行业如果想要摆脱困局,都要借助和互联网结合的力量。例如汽车和互联网结合,是智能汽车;饮料和各种消费产品和互联网结合,是新消费;零售和互联网结合,是新零售,等等。
大厂香不香?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和位置感受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也不建议大家把眼光只放在所谓的大厂,把去腾讯阿里百度变成一种选择,而不是追求。
有一次我在阿里的西溪园区参加活动,阿里的彭蕾和逍遥子在台上讲,阿里成立 18 个月的时候差点死掉。
阿里为什么会成为阿里?因为有很多优秀的人。我认识不少 P9、P10 甚至 P11 的朋友,他们每个人确实都很聪明也很努力,这些人成就了阿里。特别是那些在阿里还不是阿里的时候,就冲锋陷阵的人。
这些自己已经很牛的人,他们其实去哪里,都只是自己的选择。你看一方面你可能很想到阿里去,另一方面,阿里的几个团队都在请我帮他们招人,还和我们一起线上宣讲,大家都想招到好的人才,求贤若渴。对于毕业生来说也是这样,好的毕业生大家都在争强。
换句话说,如果你本身足够优秀,那么去腾讯阿里百度,对你来说只是一种选择而已。去或者不去,你都可以自己决定,这应该是你要达到的状态。
这样,问题就转变成,你应该如何变的更优秀?在你毕业的时候,能够自己主动去掌控自己的职业发展。
-——
我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批互联网人,做了十几年产品。目前我在做知群这个职业教育平台,也是知乎的兄弟团队,现在我们的影响力已经很大,各大公司的专家和高管都在知群的平台上给大家做分享,包括知名的产品经理梁宁老师等。现在有各种造假、不靠谱的培训,我们这样的正规军来做教育,对于行业是好事。
我每周三晚上,会在知群做直播,主要讲互联网的岗位发展,会用不同的案例拆解和讲解:互联网产品思维、设计思维和运营思维。尽可能帮助想入行和提升的同学,建立更完整、更系统的认知和方法。
直播是免费参与的,你可以添加知群的老师进行预约:
想要结果正确,一定要有正确的认知。
文丨 BT 财经 和利
2022 年中国互联网的倒春寒来的很早,而且持续时间长。
阿里、京东、腾讯、B 站、有赞、知乎等大厂不约而同均曝出批量裁员风波,甚至有赞离职员工工牌堆满箱子的图片,还弄炸了很多互联网人的朋友圈。
最新消息显示,原本一直悄无声息的腾讯也开启了部分事业部优化的程序,甚至有的事业部优化幅度高达 30%。
针对这轮裁员网信办最近搞了一次调研,在随后发布的新闻中显示,2021 年 7 月到 2022 年 3 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哔哩哔哩、蚂蚁集团 12 家企业总离职人数 21.68 万人。
虽然相较入职人数这些互联网公司增加的用工数量超过了 7 万人,但离职人数过 20 万,这是之前互联网大厂年度人员调整中根本没有出现过的数字。
这意味着一大批有大厂互联网经验,而且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成熟的求职者涌进就业市场,在传统春招的 “金三银四” 旺季,抢夺本来属于校招和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从京东开始,这些大厂还为此次裁员的员工发明了一个新词——毕业。也因此有了这样的段子:“张华没了狼性;李萍被优化了;我毕业了,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在互联网打工人中传播。
再加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2022 年将创纪录的有 1,000 万大学毕业生涌入职场。虽然这让所谓金三银四的春招对求职者来说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但也应该成为企业高效率解决用工需求的好机会。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即便庞大的互联网大厂 “毕业生” 涌入春招,越来越多的企业并没有感到自己找人才的难度降低,反而有了更难找到合适员工的苦恼。
这样的迷局,成为很多 HR 共同的困惑。
“我们不知道现在找什么样的员工最合适”,一家刚刚在北交所上市的科创企业 HR 负责人对 BT 财经这样表示,他们并不觉得当下春招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能让他们的招聘工作进行的可以更高效。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所谓 “大厂毕业生” 和高校毕业生都各自有各自的问题,站在企业角度有时候真的很难把握。
“我刚面试的一个准毕业生,上来就给我上课,说自己对薪资待遇和工作时长最关心,建议我重点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介绍。”
在他看来,这是 00 后大规模进入职场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些年轻人不光有着以往年轻人所共有的一些特性,还带上新世纪年轻人一些新的特点。“00 后会在简历上写自己的恋爱次数、王者荣耀段位、会和面试官分享自己的美妆视频。他们试图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我会什么不重要,我对什么感兴趣更重要’。”
“问题是,站在企业角度,我找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专家或者有发展潜力的新人。前者即拿即用提升我们现在的竞争力,后者夯实我们的团队基础,保证我们发展的稳定性。”
所以对于 00 后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骚操作”,他无法通过这些信息和表达判断出这些准毕业的年轻人,到底适不适合这家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这成为困扰这家北交所大有发展潜力企业 HR 的大问题。
另一方面,今年在职换工作的人群中增加了很多刚被裁员的大厂员工身影。但这也使企业招人面对很多问题。
“我们不是不能用,而是不敢用”,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很多大厂员工开口就提 3 万以上的月薪,而且年终奖要超过 10 万,“如果是关键岗位能带动企业高速发展或者取得突破,这样的条件我们也认,但现在这是一个大厂员工出来之后普适性的标准。那种高标的薪酬,像我们这种正在创业中的企业是给不起的。”
而且之前很多大厂离职员工进入到一些中小企业,并没有发挥预期作用。“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习惯在大厂体系中做一个螺丝钉或者组织里的一部分,但在我们这样的创业企业,我们需要独挡一面的人才,而不是系统里的操作员。”
当然,等待入职的不止大厂 “毕业” 的员工,不过,今年地方也出台了各种吸引人才的政策,求职者选择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比如 2022 年的苏州市引进人才计划包括为本科及以上人才提供落户、租房购房、子女教育、经费支持等方面的诸多优待。而新一线城市武汉早在 2020 年就拿出了市商务局开放合作处(国际经济合作处)处长等 10 个重要岗位,通过 “政府 + 企业” 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
这也让创业型企业在春招中更不好遇到合意的人才。
实际上除了经济情况发生变化、疫情影响以外,不论是 “新新人类”、大厂员工还是企业用工变化、地方政府产业升级,其实都是在利用自身调整和变化来迎接乌卡时代的变化。这是经济学那个看不见的手在做调节,但很无序。
当然这也给其他的一些相关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关注就业这件事的不止普通人,3 月 5 日发出的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就业” 这个词成为高频词出现了 30 余次,不止一位经济学家从中窥到未来稳就业的重要性,也将是有关部门安排后续工作时必须列入计划的重头戏。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表示,政府提出的年内 GDP 增长 5.5% 并不轻松,“这个较高增速的背后,就是(考虑到)稳就业。”
为了达成就业稳定社会基本盘的长期目标,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就业、稳定创业的措施适应市场场景。而在经济形势变化之余,以新能源、芯片硬件为首的各类新产业崛起,也促进着企业与人才间需求关系产生变革。
其实,稳就业的关键在企业。一方面政府的引导需要企业实现,另一方面作为经营实体,求职者的需求要企业来解决。
因此,如何让企业在乌卡时代应对多样的用工需求和求职需求,才是解决 2022 年春招供需关系的关键。
而某种意义上,当下企业要想发展,就要打通所有的环节,形成信息流、资金流、资源流等内容的循环,这在人力资源领域也一样。实际上企业人力需求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在想办法拉平沟通和信息交流上的障碍,克服疫情和经济形势带来的影响,从提升交流和管理效率上来解决问题,最终实现需求的满足。
从供给端来看,年轻一代就业观念与以往大不相同,打工人希望在职场做到工作学习与休闲社交两手抓,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越发困难。
再加上过去被企业忽视的塑造并贯彻价值观、搭建高效组织管理系统等功课需要迅速补齐。这中间暗含着对管理层在人力资源继续学习的深层要求,但很多时候企业的 HR 并没有相关延伸的能力,这让作为第三方平台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变化时代获取新的发展通道有了可能。
跟以往完全不同的应聘者群体以及不断变化的经济状况,让企业招聘这件事情在完成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之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如果分析所有新问题就会发现,其根本都是信息流搭建和循环不到位产生的。
这也让原本只是提供简历和遴选广告投放等功能的招聘平台,可以不断延伸服务形成新的市场亮点。
例如根据《2022 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高线城市人才粘性更强,但新一线城市正在替代一线,成为低线城市人才流出的首选地,因此人口流动已是大趋势。
观察机会的求职者们由于经济和时间成本制约,大多无法奔赴现场面试,用人单位也可能因此错过人才。这其实就是企业信息流构建中遇到的一个新问题,而如何解决异地求职面试,就成了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的新机会。
再比如企业对人才的看法也在改变。首席组织官联合创始人左谦观察到,高管们对 HR 的期待不止于人岗匹配,还有战略协同、文化塑造、组织进化等。同样在调研中 BT 财经发现,哪怕是互联网初创企业,在招聘中也开始看重应聘者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
“我们更关注应聘者是否愿意遵从工程师精神,有超越自己原本技术极限的想法”,一家专做企业在线培训 AI 系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HR 表示,他觉得企业在创业之时就要有自己的文化,而入职的员工一定要认同这种文化,“不然企业走不远”。
但对于应聘者的培训和先进理念技术理论的灌输,不能只发生在企业聘用员工之后,而应该成为这些职场人长期存在的行为。只有这样的学习氛围不断产生,才能让企业关注应聘者是否愿意认同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的事情,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也才能给这些职场人的发展,指明一个方向。
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个第三方帮助企业对于应聘者或者有相关经历的人进行先进技术、理念文化等方面的培训,从中遴选出符合企业标准的人,大大降低招聘的难度,提升工作的效率。
这也是企业信息流方面的一个新环境下的改变与补充。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为合适的企业匹配到合适的员工,让合适的人才匹配到合适的岗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尝试与布局,究其根本都是为了释放人力资源的真正价值。
新时期,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人力管理效率,单一信息化服务的互联网人力资源平台就不够了,因此市场需要综合型平台。
首先,平台要为企业提供基于企业用人周期(选、用、育、留)的服务,提供流程外包等服务,满足企业对于培养优质人力资源、打造有竞争力的人才团队的需求,同时提升人资管理效率。
其实,这本是企业招聘领域相应需求和业务的延伸,也是在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状态下,人力资源平台逐渐变革所能提供复合型服务的结果。
企业人力管理最核心的是用人需求,这其中数字化技术与互联网思维的引入,成为解决当下企业面临实际人力资源管理难题的钥匙。比如在疫情下,在线招聘和视频面试,就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优先选择。
原因也很简单。
企业不了解应聘者不可能放心的将其投入工作岗位,因此面试是企业任何阶段都行之有效的招聘工具和法宝。但疫情使得人们线下会面的机会减少,这就让有直播能力和视频方面布局完善的互联网平台,找到了利用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在线面试的发展机遇。
不出所料,这种服务的推出,迅速获得了招聘企业的好感和大力应用。从 QuestMobile 的数据来看,几大平台中最先推出 “可视化远程面试” 的有近六成用户在线时长超过 10 分钟,行业内领先,与去年同期相比,新用户的次日留存率上升也十分明显。
**这其实说明这个功能打在了企业和应聘者的 “七寸” 之上,成为解决企业目前需求痛点的一个重点举措。**当然,这种服务在解决了企业招聘痛点的同时,也悄然间对互联网招聘遇到的诚信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有人力资源行业资深从业者向 BT 财经表示:“直播招聘能够完成一对多的批量招聘需求,提高传统招聘中的效率,实现有效阻断‘黑产’侵扰。”
毕竟,打通信息流是这些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人力资源运营最需要解决的部分,而加深应聘者对企业的了解,是企业获取优秀潜在员工的前提条件。这也是智联招聘布局视频面试、直播招聘以后,其他平台陆续跟进的原因。
此外,行业研究员李玮峰认为,智联在招聘以外,人才发展、BPO(服务外包)方面的布局体现了其管理层的远见。
招聘平台多元化复合型服务对于企业的价值,比之前单一的信息发布要大很多,企业愿意为此支付的成本也要高很多。
其次,根据当下企业需求,各家平台还要为求职者提供教育培训、求职指导等服务,探索如何满足职场人搜罗职场信息、休闲、社交的需求。
终身学习概念越来越普及,职场人需要持续关注招聘市场,保持对自己所在行业的敏感度。多鲸教育研究院预测,2022 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2024 年有望达到 1.2 万亿人民币。探索如何满足职场人搜罗职场信息、拓展社交人脉等需求,将为整个行业拓宽想象空间。
公开融资信息显示,头部招聘平台在人力资源大行业中的各个赛道均有投资。前程无忧关注灵活用工,猎聘布局薪税服务,**智联招聘则在 2019 年开始投资职问、铂略咨询等职业培训公司,现在还亲自下场以直播 + 录播的形式主推面试技巧、职业技能等培训课程,**在产品端、职 Q 社区长期为职场人提供知识类内容,求职等相关服务,另外,职 Q 也成为打工人,包括个性十足的 00 后们交流职场经验、休闲方式的 “场所”。
最后,互联网下半场,单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将被市场抛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政务部门联手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其实也更容易获得青睐。
根据易观千帆的求职行为洞察问卷,职位信息因素最能影响用户满意度,平台们往往在这项指标上各显神通。前程无忧基于丰富的外资企业资源和完善审核机制形成优势,智联招聘在通过政府合作优势,服务国内头部企业招聘全流程,开拓多场高新技术人才等招聘专场,推出面向全国多个地区的高薪优质岗位,智联招聘 BPO 业务线也关注到了各类人群,帮助解决残障人士就业,走向适合自己的岗位。
实际上,无论着力哪个方向,要想达成理想的人力资源合作,中间势必包含无数的沟通与足量的信息交换,拉平交流鸿沟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价值链要向上下游延伸,才能在乌卡时代占得先机。因为只有这样,人力资源平台才会超越简单信息服务本身,从多方面提升人力资源效率。
整个行业也才会持续释放协同效应,人力资源行业也将迎来最好的时代。相应的,资本不但不会离开人力资源产业,而会更加青睐业务多元,综合实力更强、愿意与行业、用户和求职者价值共生的公司。
正如资深互联网人士、市场营销专家张栋伟所说,人力资源服务这个刚需市场还会继续存在、继续增长,玩家们因此得到了更大的生长空间,“Z 世代的崛起将带来新的招聘风潮,无接触面试、视频化的趋势下也将考验玩家的技术实力,在线招聘玩家需要不断迎接新的趋势、经历艰难的转型,继续升级打怪。”
欢迎关注【BT 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房地产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双双掉头向下,标志着中国过去 20 年最大的两个发展红利开始急剧消退,也意味着整体发展已经到头。
而在大势发生转折之后,自然不能再刻舟求剑地,基于形势持续向好的预期进行未来的人生规划,做法甚至应该恰恰相反。
言归正传,回朔一下过往,中国的对外贸易从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开始高速扩张,到 2010 年左右进入平台期,出口景气造就了 21 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繁荣期。
之后,房地产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开始接棒,开启从 2008 年到 2019 年的第二个 10 年繁荣。但问题是这两个行业从开始蓬勃发展的第一天,就注定了其不可持续性,因为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将未来的钱借到现在花掉,创造出短期的繁荣景象,属于定型的寅吃卯粮。
房地产行业
第一步,将房地产行业作为信贷派生的工具,将居民部门过去 30 年的积蓄和未来 30 年的收入以土地财政的方式吸收到政府部门。
第二步,政府部门再将所得的土地财政收入,通过地方债杠杆,撬动出更加海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拉动 GDP 并增加社会财富。
互联网行业
第一步,通过强力监管和保护型法律法规,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互联网公司产品阻隔在国境线之外,但与此同时,其创造出的众多_将线下场景线上化_的商业模式却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国内。
第二步,国内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基于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互联网商业模式,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开始将国内的各个传统领域数字化。而庞大的国内市场带来的美好投资回报前景,诱使海内外巨量的投融资开始蜂拥进入。
第三步,握有无比丰厚的投融资金,互联网巨头们于是开始以砸钱的方式不断开疆拓土,开启了各个领域的互联网繁荣,扩张了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互联网高薪从业者。
但从 2019 年开始,这两种财富创造工具也已经开始效用大减。一方面,房地产已经将居民部门的财富掏空,甚至已经开始严重挤压民间消费。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已经将基本上能够触及到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虚拟化,开始出现无地可耕 / 没有新故事可讲的局面。
疫情的反复加速了这一过程,以至于到了 2022 年,两个行业纷纷濒临崩盘的边缘。
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频繁破产倒闭,第一季度的新房销售量和二手房成交量均出现腰斩的情形。
互联网巨头纷纷股价暴跌,并出现大面积的裁员潮。
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房地产和互联网两大财富发动机的熄火也意味着整体上的中高速发展已经接近尾声,普通人也要从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思维惯性中清醒过来,准备迎接新时代。
香啊。
唯一的问题在于,被裁的人那里能接得住。如果是万众创业那年,想必会诞生很多奇奇怪怪的公司吧,可惜了。
【摘要】工牌堆满箱,半层楼已空
工牌堆满一大箱、半层楼空无一人——这是网络流传的大厂裁员场景。
在互联网大厂工作 3 年的李宇洋,近期的心情是煎熬的,2022 年 3 月 23 日,他在自己个人抖音号发布了一条 “毕业” 视频,“今天没有知识普及,只有一件事想要告诉大家,那就是——我被裁员了。”
关于整个裁员流程,李宇洋表示,他收到公司裁员通知的时间是 3 月 21 日,因为疫情原因,包括签协议、谈赔偿等整个流程都是在线上进行。被裁员后,李宇洋第一感觉是 “失落、难过,然后自我否定”。
令李宇洋意外的是,这条抖音号视频收获了将近一万个赞,相比之下,以往他发布的知识科普视频平均战绩只有小几百。当晚他就开了一场直播,不到两个小时直播间人数就达到了 11 万。
其实,李宇洋并非孤例。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多家互联网大厂先后传出部门优化、裁员等消息,互联网大厂动辄 10% 甚至 30% 的裁员比例,无疑挑动着每一个互联网人的神经。
被裁员是痛苦的,对于从业者而言,意味着高薪、体面一瞬间化为乌有。
相比于个人对裁员的痛苦,大厂则试图用 “轻松” 语言化解尴尬。有网友在群里表示,“这些公司还特别‘笋’,开人就开人呗,叫‘毕业日’。
李宇洋是个 95 年的山东小伙,在某大厂从事采销工作。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因为业务架构调整,他整个组的小伙伴都被裁了。一开始,他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但冷静下来想想,被裁不一定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所以也不用太过悲观。
“我被裁掉,是因为整个业务体系出了问题,并且一直亏损。亏损的业务必然不可持续。” 李宇洋说道。
在他看来,被裁不一定就是坏事。
首先公司会给补偿,基本上是 2~3 个月的工资。没有房车贷款压力的他,用赔偿金足以支撑接下来 5~6 个月的生活支出,撑到入职下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大厂的工作经历能为他的履历背书,也帮助他积累了不少人脉与资源,这些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不是每个被裁的人都有李宇洋这样的心态,其同组被裁的同事,因为背负着房贷月供,而产生巨大的压力。在网络上也不乏有网友发声,说自己在前几年收入高的时候买入了大几百万的房子,结果被裁员后一下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难以为继。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王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少大厂的业务出现了收缩,短时间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的焦虑情绪,也会对房价、消费产生影响。但这都是周期性现象,不会持久。
“过去互联网行业发展很快,薪资水平高的同时也引发了内卷现象。行业经历收缩与调整后,薪资水平回归常态,工作强度也会有所下降,反而会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的周期。当行业机会再来临时,可以吸纳更多就业。” 王鹏说道。
图片来源:互联网
除去心理上的冲击,摆在被裁大厂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莫过于接下来去哪里?
“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能去大厂。” 沉思片刻,李宇洋说道。
他表示,想趁着年轻多学习、多经历一些事情。相比小厂,大厂能带给人更多历练,让人快速成长,对今后的发展也有助益。
除了平台大、资源好、体系成熟之外,大厂的薪酬待遇也是很多人所看中的。
王锐是微软中国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同样资历的程序员,假设在微软的年薪是 80 万,那么在大厂可以拿到上百万。相比之下,小厂薪酬的竞争力就难以上牌桌了。
除了真金白银的福利,许多人心中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 “大厂情节”。在小红书、脉脉、豆瓣职场小组等社区,经常有人会晒出自己刚刚拿到的大厂 offer 和一张与大厂工牌合影的照片,这仿佛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最近,在北京专注于互联网招聘的猎头陈天海很忙碌。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随着大厂优化了一批人,确实释放了一波求职需求。据他观察,很多人还是抱着 “非大厂不去” 的心态,特别是企业中高层。
“那些自身能力强、因为业务调整被裁的人,在大公司呆惯了,会觉得去小公司不适应。因为履历很好,这些人最后基本都能拿一个比较满意的 offer,重回大厂。” 在陈天海看来,那些因为自身能力被迭代的人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退而求其次选择小厂。
在王锐看来,很多人不认同小厂,往往是觉得小厂不够规范,发展空间有限。但如果能找到潜力股,在小厂踏踏实实做事的话,还是会有很多机会。
作为国内顶尖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王锐的同学们在毕业时多数选择进入大厂。
“有一个同学去了当时处于初创阶段的今日头条,彼时只能算是小厂,结果不到几年,今日头条业务进入大发展时期,那名同学直接实现了财富自由。” 他说道。
“当然,这样的幸运儿还是少数,” 王锐强调,“归根结底,去大厂还是去小厂,就是一个风险与收益的比例问题,无需固守大厂执念。”
有如蝴蝶效应,大厂裁员的波澜正在向小厂传导。
家住广州的林小眉自去年底从某小厂离职后,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她在多个求职平台上投了累计 300 多份简历,想去小厂谋得一份 UI 设计的工作,结果大部分简历‘送达未读’,还有一部分‘已读未回’。极少数简历能得到回复,但也终结于二面。
近日林小眉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了社交网站,收获了 500 多条留言。有网友在帖子上评论道,“今年招聘季不是金三银四,是铜三铁四,工作太难找了。“
“当下,无论大小公司对于应聘者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压力真的很大。” 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 IPG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随着降本增效和竞争力提升执行,互联网大厂间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各互联网企业在发展中形成错位竞争与比较优势,找到新的风口。” 柏文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未来互联网行业需要的人才,往往是具备经济学、传统工科、计算机、哲学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裁员并不可怕,员工所要担心的是自身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培养自身无可替代的能力是关键。被替代的可能性越低,下岗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袁帅说。(应采访对象要求,李宇洋、王锐、陈天海均为化名)(以上内容来源: 时代周报 记者:陶娅洁 新社汇 · 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认为,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行业正在露出本色。这一场互联网企业动荡变局之下,是过去疯狂的造富时代已经过去了,裁员在互联网圈的蔓延,正在在各大厂上演。
从广撒网到高质量增长,大厂求稳、小厂求生,这是必然的局面!近年来,在疫情冲击和国家加大监管力度之下,人才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成为了大多数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选择断臂求生的主要原因。当风险投资归于理性之后,陷入低潮期的行业开始洗牌,开源节流亦成为了企业生存下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高速发展已经进入存量市场,流量红利消失殆尽的客观局面下,有伴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监管力度,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数据安全成为最关键的纠察点,令各大巨头不得不将行业规范、企业约束、社会责任等放在业务增速之前,收缩业务线保证主业的发展成为战略核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大厂及头部玩家的裁员动作意味着理性规划取代了过去以规模换增长的无序扩张时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历来如此,适者生存,职场也一样。没有 “铁饭碗”,有的只能是不断提升和适应环境的竞争力,互联网圈的发展已经进入“去肥增瘦” 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也由满足增长转为追求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行业迭代更新的速度很快,裁员可以在确保企业内部人员稳定的基础上优化团队,因而也成为了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裁员并不可怕,所要担心的是应该是员工自身是否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于员工而言,珍惜现有工作并培养自身无可替代能力才是应对关键,被替代的可能性越低,下岗的可能性也越低。时代就是优胜劣汰,企业缺乏竞争力只会走向衰落,而员工缺乏自身核心竞争力也无法在企业中建立长期地位。我们可能无法改变趋势,但是我们有信心可以适应它。
这两天和体制里的俩人聊天,发现他们对经济波动都无感,甚至有一个问我,这两年经济不好吗?
我也是醉了。
考公吧,疫情之下,只有这个最靠谱。
大厂本来算稳当了,现在连大厂都不行了。
作为一个外行,简单谈谈我自己对互联网公司的一些看法!
近期看,互联网大厂还是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互联网虽然在走下坡路,但一时半会儿还倒不了,只是红利已经慢慢退坡了!从长远看,越晚入行的将会承受更惨痛的损失,可以参考一下现在的房地产企业!
我个人的感觉是互联网这一行目前泡沫已经比较大了!
一个行业在迅速上升的阶段,会需要大量的人,并且因为资本的追捧,越来越多的钱就会涌入这个行业,从而就会有创造出一个个的高薪神话,但即使这样,也一样是遵循二八定理,**头部的 20% 把持着 80% 的财富,甚至更夸张,头部 5% 把持着 80% 的财富,**并且我个人觉得各个行业的头部 20% 的薪资如果算时薪的话应该差不多,即使是生化环材这类天坑专业,头部还是能拿到诱人的薪资的!
而之所以这几年互联网被认为是一个高薪行业,**主要原因就在于这后面的 80% 所分的 20%,这 20% 的蛋糕要比别的行业大的多!**蛋糕大,但是架不住越来越多的人来分,慢慢的分到的也就越来越少了,反而生化环材专业,大家都转行了,虽然说 20% 的蛋糕没咋变,但是来分的人越来越少,这样一上一下,导致各个行当的薪资差异终究会缩小!没有一个行业可以长盛不衰!
而互联网这个行业还有一个隐忧,就是蛋糕看似那么大,但是里面有个气球,看似那么大的蛋糕,其实没那么多可以分的!当增速放缓,需求量达到饱和,这个行当不能快速挣钱的时候,资本就撤了!
有钱的时候,钱随便花的时候,可以随便招人啊,我要是领导,反正也不影响我工资,能招多少招多少啊,工资能给多少就给多少!领导首先没人那还叫领导吗?手下有人还得保持队伍稳定啊,今儿走一个,明儿走一个,那还能做成啥,所以还得给高薪!反正发多少工资跟我的工资没关系,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呗!
资本撤出了,没钱了,你底下员工发的工资跟领导的工资直接挂钩了,那就是裁员呗,领导想着先保住自己的位置啊,高薪留下几个能干活的就得了,那些能力不行的就直接撵走了!**所以就会有很多魔幻的事情,年前还是优秀员工,年后就被裁掉了!这跟你的能力没有一毛钱关系,**就跟房价一样,上个月还卖 5 万呢,这个月就剩 4 万了,这真跟房子没啥关系,只不过是那一万就是气球,就是泡沫,就是虚高!
再说说我为什么觉得互联网要走下坡路,根本原因是上升空间已经被压榨的差不多了,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了回落!另外对于个人来说有两条:一是内卷,二是尖锐的内部矛盾!
这几年互联网的高薪诱惑,最直观的就是各大高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录取分数线猛涨,这就说明有一大波优秀人才,不同等级的优秀人才都涌进了互联网行业,说实话,这让搞金融的人松了一口气!
人才众多,前辈忙着挖护城河,后辈使劲往上挤,想想早高峰的西二旗,就是那种感觉!
领导们不是因为能力而提拔,而是因为赶上时代红利而提拔!所以出现了能力不配位,德不配位的情况,原来奋斗十年,财务自由;现在奋斗十年,仍然买不起房!
看着能力比你差,但就因为早生了几年,拿着高薪资,实现财务自由的领导,如果这条上升通道还有,那也没啥,忍几年就 OK 了,但是这个上升通道再一点点儿消失,那内部矛盾就悄然生成了!
能力不够的领导,又不让贤,想管住底下这么多的有才人,那就只能是 PUA 了,不 PUA 自己的饭碗就去保不住了,那豪宅的房贷谁还?孩子贵族学校的学费谁出?老婆的包包谁买?
最后对于年轻人来说,互联网薪资虚高其实是挺危险的,我自己分析了一套逻辑:
第一,既然是虚高,肯定有挤水分的那一天;
**第二,虚高的工资会给你产生错觉,**久而久之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拿到这个高薪,而忽略了行业的加成作用!
**第三,错误的估计了自己能力后,就推高自己的欲望,**比如说买更大的房子,更贵的车,送孩子去更好的贵族学校等等!当气球被扎破,水分被挤出后,即使不被裁员,薪资大幅度降低后,就会出现断贷的问题,而这其实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儿,最后可能只能是断臂自救,而断臂这一下子,可能就把你这么多年比同龄人多挣的那些钱都吐出来!
最近某互联网企业 28 岁员工猝死,其爱人无法承担巨额贷款,只能卖房止损,其实就是实例!
**第四,都吐出来及时止损还好!但是接下来的生活还能不能适应?**原来住 200 平的大平层,雇保姆,现在住 100 平的小房子,家务都要自己干;原来让妻子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现在自己挣得钱不够养家了;原来让孩子出入贵族小学,现在只能去菜小了,孩子问你了,你怎么回答?真的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个心态平衡的过程是痛苦的!
所以我个人是不太羡慕互联网行业的高薪的,命运为所有的馈赠都标好了价格!资本家不但从来不会做亏本买卖,而且还追求高额的利润,高薪也是靠时间和精力堆出来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在事业上分了更多的精力,那肯定在其他方面就分的少了,比如健康,比如家庭,比如孩子!**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就因为你选择了互联网这个行当,你的精力就是别人的两倍了,你的身体就不容易生病了!所以如果算总账的话,还真不知道谁输谁!
具体的建议我给不了,我也没资格,我只说说我的策略:
**1. 不理财,疯狂存钱,**三年定期,现在利率是 2.5%,并且为了保证流动性,分散在一年的四个季度中。
**2. 低欲望生活,节约开支,不该买的一点儿都不买,**除孩子开销外,压缩至 5 万以内,这样有 200 万的存款基本就可以 cover 掉日常花销!
**3. 注重孩子培养,身体力行!**要想省点儿补课费,就跟孩子一起学习,并且在小范围内组成了一个联盟,家长都是硕士博士,每人教最擅长的一科,最终实现共赢!
**4. 每月还贷数控制在家庭总收入的 40% 以下,**有多大能力买多大房子!
**最后我还是希望让计算机领域的人再卷一卷,多卷一卷!让精英们都去学计算机,都去互联网大厂!这么一来,我们这些其他领域的人只要稍微卷一卷,不就能卷到顶了嘛,省时又省力!**反正你干了计算机那么多年,你即使转到汽车,我也不用怕你了!
我是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这种现象不是每年都有吗?
大厂需要根据自己业务的调整,而不断的去更新自己的血液
一方面可能是互联网监管
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疫情原因,导致自己的业务或多或少的不能正常开展
我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没钱了!
前两天我还分想过一篇帖子,这里我也拿过来絮叨絮叨
以最近的京东裁员为例:
刚才看了一下脉脉
貌似京东物流中台,数字城市,大商超等部门
就目前而言,貌似这种情景不是每年都有吗
我感觉现在是正常现象,习以为常了
企业为了增加鲜活血液,不断的去更新换代
ps: 我的观点国家互联网监管,或是疫情都会是一些因素,希望大家不要再觉得我说是因为疫情啥的而在批斗我
总之,不管是是假,我们都要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
无论你是程序员也好,运营,市场销售也好,我们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你要知道,这个社会是以实力说话的,只要你有核心竞争力,那么,永远不会为工作而发愁
所以,你平常的时候就要努力提高自己,做好定位和规划,包括你也包括我,不要做一个空有思想的人
就我而言,互联网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很卷,但总会能让你找到一个合适的 offer 的,拿到之前 1 万的工资,大城市目前还基本上有双休,平常还可以搞搞自己的事情
现在互联网确实比较卷,这不得不承认
ps: 这里我不卖焦虑,只想让大家能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做好职业规划
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你呢?
内部没有大循环,没有建起高端产业链,裁员就是必选之路。
下半年等着看外贸的消息。
最近各个互联网群里开始传出腾讯、阿里、京东、百度等巨头公司裁员的消息,裁员比例 10%-20% 不等。
并且这个事情,也得到了一些内部人员的证实:不光是裁员,另外很多岗位开始停止招聘:
那么,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疫情的影响,中美对抗的大环境 + 中概股面临退市,互联网红利到顶,经济大环境的萎靡,国家对互联网的整治。
这五浪叠加导致了一个互联网的大寒冬在今年春天来了。。。
阿里的市值跌到了 2016 年的规模,腾讯跌到了 2018 年左右的水平,以及还有更多更厉害的。
互联网那个野蛮发展的时代,已经在悄无声息的离我们远去了。
不光是腾讯在裁员,阿里、百度、头条、美团等巨头也在缩 hc + 裁员。
今年互联网从业者的确非常难、大家都要思考如何留在牌桌上不被淘汰。
这里也给大家一些应对裁员的建议吧:
如果你有失业的风险,请提前做好准备。
找工作的准备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一份漂亮的求职简历。
说下做一份简历的几个核心点:
了解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符合标准的人具备哪些技能、技巧、能力、素质、甚至经历?
HR 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往往会用各大平台的搜索功能。所以,关键点一定要突出,比如服务端的简历:突出高并发、高可用、领域模型等等。
不要长篇大论,突出重点即可,HR 看一份简历不会超过两分钟,写太多重点被淹没,可能就直接被 PASS 了。
关于专业技能,一定有个熟悉程度。精通、熟悉、了解这三个词一定要用好。实事求是,千万别给自己挖坑,我在面试人的时候,凡是写的精通,都会一杆子问到底,而如果写的是了解,那要求自然会降低。
描述项目经验,切记结果导向,不管你是产品技术运营设计,都一样。你在项目中最杰出的贡献,做出的最重要的成绩,对业务最大的影响。
最好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清楚。
PS: 如果你是研发,想要时刻保持竞争力,或者要进大厂,平时就要多看计算机经典书籍,顺便送大家一份经典计算机书单资源,看完进大厂:
这份书单目录,非常经典:
以上是关于简历部分的,再说说面试的准备:
复盘下自己过去的经历,找出每一段的亮点。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全面且有重点的总结。
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动态的智慧,让你在面试过程中游刃有余。
多准备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一般面试官都会问:你这段经历最大亮点是什么,你过去工作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再比如最后一个环节一般都会让你问面试官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绝不能瞎问,透过问题往往能看出来你是否对这个岗位这家公司或者产品做过了解。
比如应聘网易教育的产品,可以问下未来在教研上的投入力度和和节奏。再比如应聘阿里的技术,可以问下阿里是如何扛住双 11 双 12 的海量流量。
这些问法,会给你加分。做好万全准备,就会有更好的结果。
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成长方式,书很便宜但分量很重,是让我们摆脱平庸走向卓越的方式之一。
冯仑也有一句金句: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冯仑说的学先进其实就是读书!
哪怕失业找工作,也不要忘记继续充电,这真的非常重要!
比如你是程序员,想要时刻保持竞争力,或者要进大厂,平时就要多看计算机经典书籍,顺便送大家一份经典计算机书单,看完进大厂:
要做好长期战斗准备。尤其是工作 1,2 年被优化掉的和应届毕业生,这两类应聘者的综合竞争力较弱。
如果短时间找的不太顺利,一定不要心浮气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面试频次,继续加油。半年内能找到合适工作,都算不错的。
应届毕业生如果找工作不顺利,还有一个选择,找找实习的机会。今年不少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加大(降本增效),这或许是另一个突破口。
基于这一点,也给那些在岗的同学一个建议,一定要未雨绸缪。抓紧执行报复性存钱计划,年轻人就应该多存钱,更何况在这个环境下。
有一定的积蓄,如果意外来临时,就可以更游刃有余,这很重要。
而正在找工作的朋友们,一定要量入为出,做一个半年左右的规划,这样会更稳妥。
把奋战的时间线拉长,焦虑大概率就会消解。
前几天面试了一个因为业务调整被大厂优化的应聘者,面试感觉还不错,到了聊薪资环节,他希望基于之前的薪资还能有一定涨幅。
如果是在之前,为了招募人才肯定就发 Offer 了,评估了下成本,最后只能放弃这名候选人。
今年找工作不应该报有过高预期,不排除不少优秀的人才还能涨薪升职,但更重要的是要看清楚大势。
客观的说,找工作的挤兑高峰还没到,目前的时间点不少企业还有招聘需求,如果到了明年,难度只会更大。
北上深这几个一线城市可能还好点,二三线城市很多已经哀鸿遍野了。
有个工作能干着,哪怕薪资低点、环境差点、发展空间小点,都不是问题。毕竟从职场长线来看空窗期是最要命的,那意味着你离开了牌桌。
2008 年,我的一个硕士朋友毕业去了百度,恰逢经济危机没转正就被裁了。找了好几个月,去了一个很小的公司,薪资也只有百度给的一半。
但他耐得住性子,在这个小公司干了 2 年,经济好转之后跳槽到腾讯,薪资也翻了 3 倍。
一时得失并没有那么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如果你所在公司没有裁员降薪、企业运营也一切正常,只是你觉得薪资低了、又或者和领导相处不爽、再或者其他点让你不爽了。
这种情况,千万别裸辞之后再去找工作,最好是继续好好干。实在不爽的,不妨骑驴找马,简历先投起来。拿到合适的 Offer 再辞职。
合适 Offer 不光指更高薪资、更好的职位、或者更好的福利等等。最重要要清楚公司的运营情况,最好找熟人了解下跳槽企业的内部情况。
同时还要清楚新的 leader 对你的期望,大环境这个样子,通过试用期的难度相比往年一定大增,了解未来领导的预期,权衡下是否能达到,很重要。
如果你所在公司已经在裁员降薪,而你还在岗,那么也不要慌张。首先按部就班的把本职工作做好,毕竟薪资低和没工作还是天壤之别。当然,这种情况之下,迅速的找找外部机会就很重要了。
毕竟下一个阶段,不知道是否就裁到你头上了。
还有朋友问我:“洋哥,我现在工作特别累,想跳槽到一家轻松的公司”。
别傻了,这种环境下招人的互联网公司还有轻松的吗?
我认为几乎不可能,道理很简单,如果很轻松的公司说明工作和业务都没那么饱和,在这个环境之下还需要招人吗?
一句话总结下,能苟着尽量苟着,外面的世界未必那么精彩,尤其还要考虑试用期生存问题。
安全是第一位的!
现在比较明确的是防疫基本常态化,也就是疫情的影响不会短时间消退。
对于绝大多数行业来说,疫情的影响都是负面的。甚至对旅游、租房等几个领域,近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以下几个行业除外:线上娱乐、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生鲜外卖、智慧城市等等。
这些行业,非但没有负面影响,可能还有巨大的推动力。
职场人,经济大势好的时候,选择行业最多是发展快发展慢的问题。但在今天这种情况之下,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
如果是疫情利好的行业的 Offer,哪怕薪资、职级、福利等比其他行业的 Offer 差,都应该加入,毕竟可预期的持续性法阵远远比眼前的得失更重要。
内推是找工作神器,往往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比如很多公司基本不招专科学历,但有熟悉朋友背书或者对应聘者很了解,就另当别论。
我过去 11 年职场经历唯二的两个专科下属,都是走内推渠道招聘进来的。
很多招聘方都很认内推,毕竟面试时间太短,这个人真实的能力、风格、耐受度等等,都是未知数。这种情况,能了解更多正向信息,当然是加很多分。
正在找工作的同学,这个时候不要在乎面子了,发动身边所有亲戚朋友,尽可能的多扩大帮你内推的人。
机遇只会留给尽全力行动起来的人。你的老领导、以前的同事,都可能给你提供很好的机会,甚至你以前的下属、认识的年轻人,也可能给予你莫大帮助。
「广结善缘」,这个时候就该派上用场了。平时积累的各种人脉,帮助过的人,这个时候果断开口,厚着脸皮开口,没什么大不了,最多被无视呗。
一轮筛下来,你还能知道,谁真的把你当朋友,谁就是泛泛之交了。完全是一举两得。
毕竟,什么事情都大不过,要吃饭、要生存,区区的面子,不要也罢。
找工作很顺利的同学就不说了。对于屡屡碰壁的同学而言,心理建设非常重要,如果碰到连续拒绝,千万不要灰心丧气。
要坚信:坚持就是胜利。继续找下去,肯定能就业,毕竟互联网虽然大的红利没有了,仍然是在发展期。
找工作期间,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这点我深有感触,创业失败那一阵,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天昏地暗的晚上 4 点睡下午 2 点醒,整个人都是懵的,没休息好不仅身体累也毫无信心。
最好保持上班的作息时间,有时间多看看书,特别历史文化书。推荐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第一个章节就讲了一个很悲惨的故事,当你发现这么多人都有这么悲惨的历史,那发生在你身上的这点不顺利,甚至都不值一提了。
这又是在传授阿 Q 精神了,是的,这点我最擅长。想开点,就算退一万步说,真找不到互联网的工作了,难道还养不活自己了?
另外,其实我们要保持对长期的确定性。首先,这次疫情中国已经完全控制住了,今天的影响大概率在一年后就没了,甚至那个时候还真会报复性反弹。
再把时间线望远拉,几年之后,新的科技革命一定会到来。5G、AR/VR、AI 大数据、云端化、物联网、智能硬件等等,一定会带来海量的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机会。
而到了这一天,仍然在牌桌上的我们,将赢得职场上或者创业上的巨大机遇。
坚持下去,前景是光明的。
90 后 35 失业倒计时,还剩 4 年时间!!!102 赞同 · 30 评论文章
2021 年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裁员,我认为这才刚刚开始,裁员仅仅是拉开了互联网裁员潮的序幕。互联网企业已经过了野蛮成长期,用户不在增量,接下来是用户留存,存量市场拼杀,需要精细化管理。
未来 3 年各大互联网企业将会每年裁员 10~20%,直到收缩到合理规模为止,同时你会发现他们开足马力招人,这是为什么?
裁员是 35 + 以上的不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招人有两重意义,一是补充新鲜血液,二是捡漏,也就是那些被误伤,连带裁员或产品线裁撤出来的优秀人才。
「程序猿」和「攻城狮」的职业规划 71 赞同 · 9 评论文章
还有年轻的资本吗?再过 3 年,你就 35 岁了,即将面临中年危机。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还不错,那就好好干吧,撸你的代码。
继续撸,好好撸,快点撸,听话撸,加班撸,千万别离职。
这是你最后一份工作,且撸且珍惜。
周围朋友血的教训,千万别离职,千万别离职,千万别离职,重要事情说三遍。
netkiller:办公室内的品质生活 · 咖啡 16 赞同 · 0 评论文章
跟不少猎头聊过,在一线城市,35 岁以上
阿里 P8, 腾讯 T4 以上及同级别水平,失业,不存在的,到处都是机会。阿里 P7,腾讯 T3, 及同级别水平,可能有好机会,也可能工资会降,做两手准备。阿里 P6 以下,可能有好机会, 也做好工资断崖式下跌准备。如果过了 35, P6 水平级别达不到,也非壁垒高的公司或行业。做好失业准备。
在现实社会中,以上各类占比多少,自己处于哪个类别,心里有数就行。
中国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出炉:拼多多、字节跳动最年轻仅 27 岁_工作
2021 年华为和腾讯都有 8000 人招聘名额,在企业没有扩张的情况下,华为芯片危机,很多部门关闭,腾讯股价下跌的,为什么还会招聘 8000 人?难道企业无穷扩张吗?从招聘人数基本可以推理出每年裁员人数,因为企业不可能无限扩张,不停招人。
这是补充优之前化 35 的空缺,也就是去年开除了 8000 人左右。虽然公司没有新业务,股价下跌,但是空缺坑必须填上。京东坑位有 1.5 万人,字节跳动坑位有 7000 人,你会看到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填坑。
华为 2021 年应届生招聘至少达到 8000 人vr.sina.com.cn/news/hot/2020-11-01/doc-iiznezxr9249786.shtml腾讯实习生招聘人数较去年同期提升 2.28 倍,8000 岗位全面开放 - ITBEAR 科技资讯www.itbear.com.cn/html/2021-03/401812.html京东宣布招聘 1.5 万名 2021 届高校毕业生,超六成将进入京东物流 6 赞同 · 6 评论文章字节跳动 2021 春招启动 提供超 7000 个岗位new.qq.com/omn/20210226/20210226A0BYD400.html
你可以打开任何招聘软件,一线大厂长年都在招聘。很多大厂员工说没有啊,没有看到身边的人离职啊?或者才离职几个啊,没有你说的那么多啊。
那是因为基层员工只能看到自己部门的数据,无法窥视全局,上升到事业部,集团,各分公司,关联的投资公司。大厂一年的流动率是很高的,常常因为战略调整,市场变化,决策失误,等等原因,一次性砍掉一个产品线,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事业部。 更有关闭分公司,破产清算不用给员工 N+1 赔偿 [捂脸] 法拍的钱先交税,在偿还银行,最后轮到原因薪水,几乎员工拿不到钱。
你们感受不到大厂裁员是被裁员的人跟你就不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栋楼,一个办公室,一个部门,一个小组。而你只能感知到跟你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
为什么不把员工安排的其他事业部?很多时候事业部之间是独立财务核算的,事业部也存在竞争,另一个事业部是不会接收其他员工的,因为没有招聘计划,即使需要也会走面试流程,让你重新入职,要求较为苛刻。重新入职让你工龄归零,呵呵。所以其他事业部没有义务接收难民,呵呵。
例如腾讯砍掉 QQ 业务,微信团队是不会要这些难民的,第一☝️他们是老油条,第二,薪资不如新员工有竞争力,第三,QQ 用的技术和微信不同,人过来要重头学起,第四,工龄要延续。第五,国人只忠于招他进来的人,总之不划算,不如重新招聘。
为什么裁掉 35 岁员工?排除能力和性价比因素,企业清理 35 岁程序猿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与员工签只能签两次合同,第三次签必须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企业不想让员工养老,所以会在第九年的时候干掉员工。一般员工都是 24-26 进入企业差不多 35 岁就是第三次签合同。
爱奇艺被曝裁员 20%-40%,真实性如何?爱奇艺这几年发展的怎么样?
网传快手大幅度裁员 30%,真实性如何?若属实被裁的员工何去何从?
我们都知道所有企业的薪资都是保密的,这是不能碰的高压线。但是企业却高调宣布应届生的薪水。例如某大厂宣称应届生起薪 2W+,不考虑老员工的感受吗?是为了吸引人才吗?答案:是也不是。对外宣称起薪有三层意义:
2021 年买「蓝牙降噪」耳机「不纠结」44 赞同 · 6 评论文章
我身边,坐标深圳:
买 MacBook Pro 还是 iMac?101 赞同 · 37 评论文章
**《2018 年外卖骑手生活报告》**显示:中国 700 万外卖小哥,硕士及以上学历占 1%,也就是说有 7 万硕士在送外卖;本科占 3%,也就是 21 万,合计本科以上学历 28 万人。
**《2019 年外卖骑手生活报告》**显示:超过 68% 的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本科及硕士学历超过 33%;
《2020 年外卖骑手生活报告》外卖骑手以 90 后年轻男性为主。从性别来看,87% 为男性外卖骑手,13% 是女性外卖骑手;从年龄来看,20-30 岁的年轻群体居多,占比高达 45.26%,也就是说外卖骑手的 90 后群体占比最高;从学历来看,有 41.11% 外卖骑手是初中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 5.4%。
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是体验生活?有多少人是迫于生活无奈?不得而知。
企业招聘大龄技术人员的顾虑是什么,很多人的分析是,:
因此,互联网企业普遍拒绝 35 岁以上的技术人员。但我认为并不是这些因素,在读过《奈非文化手册》后,奈非的做法是,他们只雇佣成年人:
成人更有责任心,成人有家庭,顾家的人不会轻易跳槽,经验更丰富。
中国企业不招聘大龄员工根本原因:
netkiller:苹果 M1、M1 Pro、M1 Max 怎么选?我只看这一篇!45 赞同 · 10 评论文章
屌丝为什么去一线城市发展,因为在三线城市薪水 3000 元在深圳可以拿 8000 块,还送你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实际情况 20% 的奋斗者最终成了东莞人和惠州人。80% 的 loser 人自觉滚回你老家,这里不再需要你。
我们之所以选择上学,就是为了避免做体力工作,但是 35 + 失业,生活所迫,可能你会回归体力劳动……
我是 80 后,出来的早,工作了 20 年,已经赚了一桶金,后半生够了。韭零后,超前消费,几乎没存款,如果家里没有实力,父母没有留下房产,35 岁失业是非常非常惨的。对于韭零后如果你没有实现跃迁圈层,那么很可能你会跌到底层圈层,甚至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圈层。
你现在为了安逸逃离北上广深,你的孩子还会拼尽全力再回一线城市发展。逃避是没用的,只有拼劲全力留在一线城市,为你的孩子提供平台跟赛道,直到他跃迁圈层成功。
推荐给重度「码字者」的键盘 163 赞同 · 41 评论文章
一、豪言壮语
刚刚毕业,踏入社会,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七个不服,八个不愤。腰里揣冲牌,谁玩跟谁来。
二、少言寡语
终于认清了这个社会,理想与现实太残酷,被社会教育的服服帖帖。知道自己的渺小,无力。
只要努力还是有希望,奥利给!!!35 岁中年危机是贩卖焦虑,只要有能力不愁找不到工作。
三、疯言疯语
被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妻子没有,孩子没有,人到马上就到中年。
有些东西别人出生就有了,你奋斗一辈子都得不到。开始骂社会,骂制度,各种不公平……
四、沉闷不语
对面中年危机,老婆更年期,天天发火,孩子补习班天天要钱,父母常年奔走在家和医院之间。
你要处理同事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亲戚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家庭的关系。
佛系!!!程序猿终于成熟了。
绝大部分裁员是因为公司战略转移,产品调整,或者成本转移,这种裁员是连锅端,从管理层到基层无一幸免。比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甲骨文关闭整个中国研发中心事件。
这种裁员不是苦练技术就能避免的,我的同事从甲骨文离开后,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中间去了华为外包公司,无法接受 996 福报,今年 3 月份离职。
天朝职场 996 的根源是什么?58 赞同 · 23 评论文章
有时面试被拒除了年龄不符,还可能是你能力太强,你的能力已经超越你的面试者。他在未来压力很大,你影响到了他的地位。
例如一个朋友,45 岁,之前是创业公司 CTO,疫情原因公司破产,他随之加入了找工作大军。失业半年,面试了很多公司,都失败,一是年龄,担心他做不了一线工作,二是担心他干不长。
高斯林曾在 Facebook 上发表了一段言论:
我曾在面试的时候被 HR 告知,“通常我们不招你这种年龄的程序员,但你的情况特殊 (指的是他 Java 之父的身份),所以对你特殊考虑。”
netkiller:路由器信号不好,我帮你搞定?19 赞同 · 13 评论文章
送你一句扎心话:很多东西 35 岁前你有了,也就有了,35 岁之前没有,以后也难有。例如房子。我们的收入不是线性增长的,35/40 之后,你的收入是下滑的,所以收入是抛物性。
很多鸡汤告诉你转管理,80 后告诉你转管理这条路也走不通。这是一碗毒鸡汤。
当你去找工作的时候,你将面对下面的问题:
即将以 00 后为主力的团队中,你这样一个老人是格格不入的。80 后与 90 后是有代沟的,90 后跟 00 后一样有代沟。
我曾经用 Perl 语言开发,还有那些公司在用这种语言,估计都被后浪涌 Python 重写。
例如你大学毕业进入腾讯,负责腾讯邮箱的维护工作,你在上面花了很多心血,用了数年学成邮件系统,可现在还有谁在用邮箱呢?某一天腾讯就有可能宣布,停掉这条产品线。那么你将面临失业,再次找工作将非常被动,你能去的企业少之又少。类似的产品还有 QQ 空间,QQ 说说。
什么是有价值的程序猿?
程序员分成三个段位,从高到底分别是:战略型程序员,业务型程序员,功能型程序员,最后还有打杂型程序员。
上面三种都是有价值的程序员
剩下都是打杂的程序猿,根据 PRD 需求文档,完成 KPI。
netkiller:苹果电脑外接显示器推荐?27 赞同 · 7 评论文章
彻底解决只有移民
移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有几位同事都走了移民道路,两位在洛杉矶已经跃迁成为中产阶级,并且在我们没有开放二胎的时候,他们都在美国生了 ABC 二胎(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一位女同事去了悉尼,还有一位在新西兰,最有一个女同事在北欧。
自降薪水 + 自降职位
自降心水到 20W 年薪,从基层做起,先就业,再寻求升迁机会。
剩下你只要两条路可走,创业和转行。
2021 年有哪些高颜值的机械键盘?我已经帮你整理好了 2 赞同 · 1 评论文章
期待中国互联网产生升级。
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是低级的开发工作,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就是说 3 年工作经验可以干的很好。
对比中外这两家公司就能看出来,百度和谷歌。
如果互联网产生不升级,仍然做低端开发,那么。当你看到 80 后打包后走出办公室的的时候,六年后将在你的身上重演!!!
netkiller:学什么乐器?看完这篇文章一定对你有帮助!14 赞同 · 2 评论文章
35 岁左右的中年人基本都是已婚有小孩,经济上要供房贷和车贷,甚至装修贷的状态,80 后普遍是独生子,要照顾两边老人,为了孩子,很多老婆还是全职家庭主妇,你是整个家庭的唯一经济支柱了,开销上自然要比单身的年轻人要高,对工资薪资的收入是有要求的。
我过的个人所得税是一刀切,并没有考虑到中年人的压力,例如邻国日本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好,收入来源主要是年轻人,结婚和生小孩都有一定的税收减免。
最后
你如果认为我是在贩卖焦虑,你可以做一个实验,把简历年龄改成 36 岁,然后投一月简历,看看能收到几个面试,你可以要求对方通过电话面试做一面,然后你在看看,接到二面的几率有多大。
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规划篇 34 赞同 · 4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突破认知局限 7 赞同 · 2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实战篇(运营知乎)5 赞同 · 1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实战篇(课程于直播)6 赞同 · 0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实战篇(出书)9 赞同 · 0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实战篇(公众号)9 赞同 · 1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实战篇(投资理财)5 赞同 · 0 评论文章
这也就是互联网行业,
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
传统行业,
都把人裁木了、裁麻了,
早懒得说了…
京东在离职须知上称他们为一群 “毕业了” 的京东人,引起了大伙的反感。
毕业了,弄一个毕业须知,看起来很有仪式感,可是话说得有多好听,这事实就有多冷血。
“毕业”,“向社会输送人才”,呵呵,裁员就是裁员,非要抖机灵,可此刻不是幽默的时候,你扫员工出门,他们笑不出来。
与其用毕业这个词把辞职的事说得体面一点,不如多一点实在的,少点套路,把补偿给足了。
尤其裁员的对象都是 35 + 的中年人,谁的生活不艰难,背后的车贷、房贷、孩子教育费用,原本就像一座大山押着人喘不过气来。
现在工作说没就没了,你让他们怎么办。
今年 2 月份以来,互联网大厂纷纷刮起了裁员潮。字节、快手、阿里、腾讯、京东、B 站、微博… …
没有一个大厂不裁员,这一份名单越拉越长,涉及的业务线也越来越广,风越吹越冷。
见微知著,其实却早有迹象。
《2021 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49.9%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的企业有裁员举措,受访者本人在 2021 年经历裁员的占比达到 25.1%。
互联网公司 “裁员潮” 波及大量从业者,其中,教育、房地产、电商方向的从业者裁员占比位列前三,分别为 69.1%、50.0%、47.8%。
其实一直以来,互联网大厂公司一直都有多余的储备员工,大约 10%-20% 左右,因为公司在快速发展,业务在持续扩张,公司会招很多人储备起来,为了未来的增长做储备。
但是现在裁员是因为对未来业务、未来增长,比较悲观,那么公司不仅需要这些储备的员工,而且还要大幅裁员。
但是,值得玩味的是,这些大厂们在大刀阔斧的裁员之前,却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校招的扩招宣传。
在 2021 年的校招季,字节、腾讯、京东、美团却拉开了扩招的势头。但字节跳动扩张太快,在全球有十几万员工,也造成了大量人员冗余。
一边裁员一边扩招,这是什么逻辑?
矛盾吗?一点也不。
这叫:养蛊招聘
养蛊招聘” 的 5 个特征:
(1)同一岗位招聘若干人,把及格线以上的都招进来;
(2)过一段时间后,筛选出那些内卷、能干活的人,其他的主动走人或被劝退;
(3)离职的人错过了合适的招聘时间,其他大厂也没有招到合适的人;
(4)后续再提高人才招聘的标准,人数过多疏于管理,任其自由生长;
(5)需要人的时候大规模招,不需要的时候大规模地裁,不断地重复一到四。
企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掩盖了不断重复的养蛊招聘的行为。
但是此时谁也没有想到,爆发了新冠疫情、反垄断政策的出台、双减整顿线上培训机构,中概股爆雷,股价一泻千里,利润持续下降。
自此,各家互联网企业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
背后的资本坐不住了,而裁员是最快捷的降低成本的方式,没有之一。因为互联网是典型的轻资产行业,主要成本就是发工资。
而这次互联网裁员大潮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 35 岁以上的老员工占了大多数。干活的时候各种讲情怀,谈梦想。
但是裁员的时候,资本家可不会在乎你工作了多久,做了多少贡献,他们在意的只有成本。
35 岁干的活跟 25 岁的多不了多少,精力比不上年轻人,还拿着两倍的工资,那裁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批人。
跟资本家谈谈钱伤感情啊,但如果谈感情的话,那从一开始就输了。
那么是不是互联网行业不行了?不是,而是饱和了。中国网民人数达到 10.32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到 73%。
无论从网民规模还是到互联网的普及率,中国都是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去年的数字经济的规模也达到了 39.2 万亿元 (人民币)。
但这也意味着新的用户的增长会降低,再也不会有 10 倍、20 倍的发展预期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点。
过往,中国的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经历存量市场搏杀,这一阶段往往是最惨烈的。
用户的依赖性,使得任何先进入并抢占市场的企业都占据了优势。QQ、微信、抖音都是这样,其他人很难再挑战。
互联网行业早已经只剩下几个山头了,一旦发现你发展的快,要么交点买路钱,要么就出让股权,把你收编了。
以至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只有两家,一家姓马,另一家也姓马。
所以腾讯、阿里就不停的投企业,美团、快手、拼多多、京东、滴滴、B 站背后都有腾讯的持股。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非常害怕被莫名其妙出现的领域所颠覆。于是,凡是觉得有可能构成威胁的领域,要么收编、要么投资入股、要么自己冲锋陷阵的搞起来。
但凡能沾上边的领域全部都做一个 APP,各自安排一个团队去搞。打车出行、互联网买菜都能拼杀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
钱花了他们才心安,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机制,而是如何扩大护城河的宽度,垄断市场,不被别人替代。
这就是互联网军备竞赛。
前些年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太顺了,行业高速发展,让投资人的眼里只有未来的金光闪闪,投了无数一直在亏钱的项目也毫不犹豫。
因为所有的人都在看预期,看规模、看估值。
但是都忽略了一点,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会永远的高速发展,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会一直辉煌。
当年的的纺织业、机械行业、外贸行业、电信行业、地产行业,再到今天的互联网行业。
早晚都会有这么一天。
其实,大家要的只不过是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而不是让人掐着脖子喂一口鸡汤。
更多精彩
精通四国语言国际会计师
过去一年我写过很多回答,鼓励年轻人去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工厂,重点在新能源、芯片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或者法尔胜、兴澄特钢这样在某一领域做到全球领先,有极大议价权的企业;再次就是已经大规模用机器取代人力工作的传统行业,比如纺织业头部企业阳光等。
当然,说归这么说,这些企业你想要能顺利进去,还是需要一定学历基础的。比如你是个文科生,那大概率进不了这些制造业企业。
效益好,能给员工提供不输于互联网企业薪资待遇的制造业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而如果你专业不对口,也没有极强的学习能力,那互联网还是弱技能年轻人最好的职业选择。无论年入几十万上百万的中层主播,还是能实现月入过万的头部外卖小哥,它对你入行前的学历及技能要求都不高。
如果互联网不需要那么多员工了,开始裁员,往往也是从可替代性强的岗位开始裁员,这些 “被毕业” 的大厂员工,其实去小一点的公司,也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大概率薪资越拿越低。
我们公司曾经也一度很喜欢招大厂出来的员工,现在还是越来越倾向刚毕业的学生,或者相对小企业出来的有比较丰富履历的人。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厂出来的员工技能相对单一,需要别人去适配他。
而对于企业来讲,如果不是需要空降高管,基层员工还是倾向于选择可以适配团队的人。
这里不是说大厂员工水,而是说,真正核心员工,大厂也是不会轻易裁员的。被裁的往往是可替代性较强的单一技能员工。事实上,大厂的核心员工,其他公司往往还是要花高价挖人,并且给一个原厂更高的职位。
最后呢,也不必过分恐慌。互联网行业目前还是最快的经济增长点,“香” 是肯定的。但如果你有其他薪资待遇差不多的选择,不妨去考虑下其他选择。毕竟花无百日红,我们国家下一个经济增长点肯定是中国制造 2025,如果有和中国制造 2025 相关的企业,不妨去尝试一下。
泡沫二字其实不是贬义词,因为在泡沫开始吹大的阶段叫做风口;当泡泡吹不下去的时候,没倒下的那个就是剩者为王。
风口来了,百舸争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时代,靠砸钱占领市场是可以的。
但砸完钱到了该赚钱的时候却停不下砸钱的习惯,不断亏的底儿掉,这时候又恰逢赚钱效应急剧降低、众人屯粮过冬。
最终的结果就是撑得越久、损失越大,于是这时候任何人想到的都是先止血,于是大批裁员、关部门!
就拿京东与腾讯来说,去年的净利润就不太好看,甚至腾讯已经主动切换发展引擎。
据报京东 2021 年及第四季度财报,虽然营收持续增产,但四季度亏损严重高达 53 亿元。
腾讯网报,腾讯 2021 年第四季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为 248.80 亿元,同比下滑 25%,连续两个季度净利下滑;2021 年净利润为 1237.88 亿元,同比上涨 1%,为近十年来净利润增幅最低的一年;腾讯游戏业务因版号等因素影响,增速出现放缓;网络广告业务增速同样表现乏力。短期业绩承压,腾讯主动切换发展引擎,加大数字化投入,夯实数字化技术底层能力。
从上就能看出,即使京东、腾讯这种巨无霸收入也成问题了,一个不慎就可能跌落神坛。而且现在疫情之下正是 “高筑墙、广积粮” 的时候,保持现金流动性才是王道!
此时不产生效益反而要继续砸钱的项目,选择停止肯定是最为明智的。这就跟海底捞火锅不合时宜扩张开店是一个道理。
毫不夸张的讲,现在到任何一个城市都能发现特别多的空置门面!
不是门面不值钱,而是社会货币量、收入结构、支出结构等等达到了一个节点,原有的铺开门面赚钱经验不灵了!
经验主义错误,所以海底捞一年亏掉了近三年的利润,最终裁人关门、损失惨重。对于巨无霸来讲,跟小企业唯一的区别就是倒下的时候比别人摔的更响。这时候做精、做强无疑是最重要的,大而虚是要不得的。
(二)
人工智能最终淘汰人工!
传统的零售技术,大厂早已经把整个行业的成本、效率、客户体验,做到了一个极限。刘强东之前有段话我特别深刻,他说:“未来 12 年京东集团全面技术化,一个是自动化,第二个是人工智能,最后实现没有一个工作人员的电商公司、没有一个员工的金融公司、没有一个员工的保险公司;机器人把你所有的工作都做了已经创造巨大财富了,中国只需要一家电商公司销售公司就可以实现了”
这个动作京东早就开始在做,2017 年东哥表示五年之后可能给你送货的都是机器人。现在看看,有些地方已经慢慢实现,京东的仓储更是几乎全是机器人。
当时他就表示:京东未来 12 年的战略,一个全新技术转型,要打造智能商业体;接下来如果继续能够把用户体验再一次提升,成本继续降低,我们唯有靠技术,核心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把这两个技术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是想达到一个类似于无人的商业体;从产品的采购到库存的配给、到库网的调拨,到整个生产,到送到配送站,到配送站送到消费者,整个过程中是没有任何人参与和干涉,整套都是人工智能的系统和机器人的劳动来解决的。随着我们技术的最近几年不断积累,我们有信心大概五到八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可以实现了。
距离刘强东说这话已过五年,现在再看除了配送部分是人工密集型,其他多数都被机器人替代了。而人工智能提高工作效率、代替人工,这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初心。
他当时说的话确实高瞻远瞩,很多人也预料到了,只是事到临头肯定会阵痛的。这种变革的阵痛不单是企业的,还有被裁的员工!以前仓库里全是人工分拣、人工开叉车,现在仓储物流除了技术人员和开大货车的,其他人全下岗了。对此,据说刘强东曾表示:“Ai 和机器人肯定可以代替很多人类工作!我依然认为无需担心大量失业!为什么不能通过立法把周工作小时变成 24 小时?”
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非常好的,但刘强东也挡不住裁掉多余劳动力的趋势!因为监管、立法、社会福利政策永远是滞后的!科技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替代人工,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准备好把每周平均 44 小时工作制降低到 24 小时!如果有这种企业,我想它更愿意选择裁员而不是主动给员工加福利。
因为与之匹配的社会福利、法律、法规还根本没影儿。并且现今许多地方财政的债务已经高到吓人,用一句无暇自顾也不为过。如果普通人即使不上班也能拿到较好的生活福利,那我当然举双手赞成!
可是实实在在的讲,这种社会层次在你我有生之年能不能达到都不好说。但这中间的过程,一定不是那么舒适的!
(三)
现在又有了疫情和俄美对抗赛的影响,更无异于雪上加霜。理由很简单,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太多财产,抵抗力极差!
有人分析了 Z 商银行的 2021 年报数据,它共有 1.73 亿个客户;其中 12.2 万户人均资产超 2700 万;367 万户人均 153 万;而占比约 98%、1.7 亿户,人均资产是 1.14 万!我看了那个年报,个人觉得这个分析挺准的。
有人讲一个时代的尘埃落到一个人的头上往往就是一座大山,放到现实中确实能对的上号。大厂仍不断招新人,也是为了新人换旧人降低整体成本。不论是新人还是旧人绝大部分都处在那个 98% 的人里,这部分人也是背债主力军。刚买房或者早就在还房贷、有家有室的,此时被裁员,最现实的就是马上会面临没钱还房贷!因为没有任何备选方案或者社会福利能够支撑这些支出!
高收入的大厂员工尚且如此,更何况收入微薄的中小企业呢。以前当经济下行的时候,一系列政策下去就能突破经济规律;现今经济体量与往日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增长点比那时有限的很。所以此时只知道大环境恶劣,但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则非常难说!
现在再去看刚刚那个银行里不到 2% 的大客户;此时现金丰厚的群体抵抗风险的底气则远超另外 98% 的人。
大厂内部待遇暂时不会降低,但是进厂难度会大大增加。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行业整体薪资下降:以前普通人进大厂都能拿四五十万,以后只有最优秀的那批人能拿四五十万。那 “原本可以进但没有进大厂的那批人” 相当于待遇整体降低了一个档次。
流量见顶,增量竞争变成了存量竞争,国家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互联网公司砍掉大量不挣钱的内卷业务,这场大裁员才刚刚开始。
假设以前互联网能吸纳 100 万高薪人才,现在业务线收缩,内卷不挣钱的业务大量砍掉,只能吸纳 60 万高薪人才了,剩下 40 万被迫卷入其他行业,例如制造业。
现在大厂的日子依然滋润,依然是躺着赚钱,只要大厂赚钱能力不下降,大厂职位依然是真香。
什么时候不香了呢?要么是入职门槛再提高一两倍,要么是赚钱能力下降,这个受政策影响比较大,比如税收税率,比如立法等。
其实很多行业都这样,我总结了一下规律:
加大投资——提升产能——人才紧缺——疯狂招人——薪资倒挂——
跳槽加剧——继续加薪——行业内卷——存量竞争——产能过剩——
投资退潮——一地鸡毛——小厂倒闭——大厂优化——大幅裁员——
再次求职——就业困难——薪资降低——毅种循环。
互联网走到了 “大幅裁员” 这一步,而其他的几个高景气行业(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五到十年内也会走到这一步。
在食物链中,越是顶端的生物,影响到的下游链条越多。西二旗生态的核心无非是大厂和它的员工们,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司人少了,司机不来了,卖团购草莓的女人如今转移到了西二旗地铁口附近的人行道边,架了盏小台灯,「两盒 15 元」。在腾讯门口给司机卖盒饭的阿姨也消失不见,五月的一个中午,陈大强饿着肚子找了半天,最后在一个手抓饼摊位才勉强解决了午饭。
处在一个共生系统里,如今大厂日子不再好过,司机们也正在适应新的常态。
文|钟艺璇
编辑|赵磊
在自然界里,微小的生物往往依存于一个庞然大物,比如牛椋鸟经常与犀牛为伴,啄食犀牛背上的寄生虫和昆虫,同时也为视力低下的犀牛充当「哨兵」。
这是一套互惠共生的法则,就像西二旗本没有自己的司机。严格来说,司机们不会一直待在西二旗,只是在夜晚 9 点到凌晨 1 点,他们提前从北京各个角落赶来——这个时间最好控制在 8 点半左右,太早了会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太晚就抢不到好位置了。于是到了晚上 9 点以后,西北旺路、软件南街以及后厂村路就像偌大的停车场,鸣笛声、轰鸣声、脚步声、交谈声通通混杂在一起,迎来一天中西二旗人气最旺的时刻。
西二旗汇聚着中国最头部的互联网公司,百度、腾讯、滴滴、网易、新浪、快手等都将其总部设在这里。西二旗也是北京人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仅仅西二旗地铁站,每天就有 30 万人次在这里乘车,比春运时北京西站的客流量都要大。平均每个月,乘务员都会在站台下面的道床上捡到遗落的 20 多只鞋,70 多个背包挂件。
西二旗也养活了司机陆斌一家。他今年 53 岁,中年下岗后,又经历创业失败,卖掉进口的帕杰罗,买了辆现代领动来跑网约车。西二旗人流量常年不断,互联网大厂的加班报销制度为司机们提供了数以千计的固定单量。任何一个在西二旗趴活的司机,都对大厂的规则了如指掌:百度 9 点后下班打车报销,腾讯是 9 点半,快手则是 10 点。一个聪明的司机会在 10 点半前全速赶回来,因为这个时间又是一波下班潮,要是他足够拼的话,还能等到凌晨一点半最后的小高峰。
陆斌至今难以忘记西二旗晚上的打车盛况,连环单一个接着一个,长途预约单的铃声响了又响。他和他的车子从不会停下,绕着外环转一转,乘客一上车,报个手机尾号,一踩油门就出发。跑一晚上,流水能有三四百元。
而现在,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今年 2 月以来,腾讯、阿里、百度、字节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开始裁员,多位司机告诉《人物》,自己在西二旗的单量比过去少了 30%。他们开始有了闲暇,有时把车停在路边,左手托着头靠在驾驶座车窗上,刷短视频、玩游戏,甚至干脆把座椅放低,直接把腿架在前窗。
从 4 月底开始,大批互联网公司居家办公,用陆斌的话说,「西二旗的声音又降了几十个分贝」。原本打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如果忘记预约,一个大厂员工下班后得排上一百多号,等待时间超过一小时。而如今,在西二旗任何一个角落,再小的单子,几秒内都必定有人接单。
「大买卖啊!」晚上 9 点半,一位首汽司机看到我,匆忙走过马路迎我上车。从西二旗地铁站到百度大楼,1.5 公里的距离,他都说是大买卖。「财神不在,再计较连饭都吃不上咯。」
司机和我一块下了车,他准备在百度大楼外等待下一单。这里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位司机,长时间的等待让他们从车上下来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无非是今天接了几单、准备几点回家。远远望过去,西装革履的司机们黑压压一片,走近一看,多数上了年纪,面露疲惫,白衬衫也从裤腰带里抽离出来,耷拉在因常年久坐隆起的肚皮上。
就像牛椋鸟与犀牛的关系,在这个由互联网催生并搭建的系统里,成百上千的司机分担了互联网公司下班人流所需的庞大运力,也从这里获取了很大一部分收入,他们是互联网发展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裁员风波后,司机们敏锐地感知到大厂和员工们的变化。陆斌发现,乘客们越来越沉默,不爱说话,有时候陆斌会试探性地问一句,今天天气好啊,过了几秒,后座才传来一个「嗯」。就算乘客开口,也是滔滔不绝的苦水,一个 30 多岁的百度男员工向他抱怨,在单位,「领导训话也挑对象」,他有家有口有房贷,每回第一个被领导拉去训话。「纯粹是拿我出气」,男人在他身后哽咽。
司机李响曾经有一回将车停在快手楼下,接到了一个提着行李箱的女孩,他下车试图帮她拎行李,却被她赌气一般甩开,箱子直接被砸进了后备箱里。「怎么了姑娘,回家吗?」他问女孩,对方哇地一声哭出来,原来她被裁员了,「这是最后一次来公司」。
在陆斌的印象里,大厂人对裁员原本没有这么紧张。
2020 年,陆斌在西二旗接过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小伙子,家住旧宫,陆斌瞟了眼手机,顺口一问,「你怎么住这么远?」对方告诉他,自己短时间内都不用来了,「我被裁了」。
一开始他还气愤,厉声指责公司战略有问题,男生是一个项目负责人,原定需要 4 个月完成的项目,因为前几个部门误工,到了自己这里,只剩不到一个月。「我就是个背锅侠!」尖锐的声音吓得陆斌一激灵。
但话题离开工作,他的语气迅速和缓下来。这次裁员,他拿到了 N+2 的补偿,将近 20 万元,「好像突然间有了拆迁的感觉」。身边的同事知道了,都争相来问他「怎么搞到的指标」。至于出路,自然也不用发愁,他的身体舒展在座椅上,「换下一家就是了,我已经打听好,快手的福利比我们好,我让朋友给我内推」。一来二去,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朋友还能拿到内推奖金。「多好的事儿!」他双手一碰,击了个掌。
在过去,互联网公司之间的跳槽颇为频繁,加之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薪资倒挂,跳槽是互联网员工涨薪的一种常见手段。曾在扩张期的互联网公司,也乐意吸纳大量有经验的行业人才,彼时的 HR 们也会为了一个招聘指标苦苦求人。
曾经有一位大厂 HR 坐上了陆斌的车,从上车就开始打电话,「最少有 40 分钟」。HR 在车上通知一个女孩,复试通过,尽快来公司报到。但女孩想推掉 offer,又不愿意因此得罪人,不断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两人就一个到底来不来的问题,拉扯了足足 40 分钟。「当时我听着都不耐烦了,那 HR 的职业操守还真不错。」陆斌说。
电话一挂,最终还是没有结果。陆斌立刻对着 HR 夸赞:「姑娘你可真有耐心。」
「哎哟,师傅,我早就忍不住,早就想发火了。」HR 对着陆斌大吐苦水。她自然知道对方在搪塞,只是这个女孩的指标已经上报领导,如今她左右为难,「之前说了一定能来,现在又不来,让我怎么交代?」
这两年,陆斌再也没有碰到这样的例子。求职市场形势大变,失去工作为前路发愁的人、岌岌可危保住工作的人、厌倦重复加班又不敢离职的人不断坐进他的车里,而 HR 也成为人们口中那个「冷血」的角色。
今年 3 月底,一个蓝色光标的女生在凌晨打到了陆斌的车。在他的印象里,广告公司这么迟下班的不多,一问才知道,女生准备跳槽去京东品宣部门,已经收到了 offer,工资也提升了 50%,「本来是个很开心的事」。但就在三月中旬,HR 突然打电话给女生,让她「先等一等」。这一等就是 10 天,京东也开始裁员了,再次接到 HR 的信息,已经「没有 HC(岗位)了」。
「所以我为什么这么晚下班,我得抓紧表现啊。」原本下一份工作已经牢牢攥在手中,「根本不用太在乎现在的工作」,但如今,她失去下家,只能用拼命加班获取安全感。
司机们还发现,大厂的财富已经不如过去风光。首汽司机王富在提到阿里和美团裁员的时候,立刻下了个判断,「我觉得美团裁员更多」。司机们有句行话,叫「美团一条街」,在美团总部楼下,一公里长的街道上遍布美团的办公楼,「从 9 点到 11 点我都拉不过来」。如今王富发现,这条街比阿里周边松泛了许多。「但阿里估计也不如前了」,王富发现,阿里已经取消和首汽的机构合作,选择每个月给员工 1200 元交通费,「爱怎么回家怎么回家」。
实际上,1200 元的交通费根本无法覆盖大厂员工加班的打车费用,并非所有人都住在公司附近,大厂还有一大批远在房山、顺义、大兴买房的员工。「这种大单子,我们去一趟都得快 200 元。」王富说。
阿里并不是例外,百度也在变着法降低交通成本,陆斌近期接了一个百度男生,从对方口中得知,「如今百度把滴滴也纳入了用车目录里」。过去百度只和首汽合作,作为专车,首汽成本颇高,同样的距离要比滴滴贵上一倍。「但是我们打车倒是方便多了,可选的范围大了。」对方说。
听到我们在谈论交通费用,另一位首汽司机陈大强突然凑上来。「其实阿里并不是完全取消,小部分部门还保留和我们的合作,比如蚂蚁金服。」他和阿里一个男生同住昌平的一个小区,每到晚上十点,陈大强挂上回家模式,由于地址最为匹配,每回都能遇上他。在交谈中,陈大强知道,对方在蚂蚁金服工作,之前是华为的一个小领导,「非常勤奋」,十次有八次,他都弓在后座敲电脑。
一来二去,陈大强和小伙子达成了默契,卡着时间,如果他正好在市里,晚上就不再回西二旗接单,一脚油门直接开到位于望京的阿里,「我就等着这小伙子,带他回家」。
几百年前,西二旗还是片荒地,明朝政府为防御外敌,给周边驻军提供战马,将这里建作牧马场地。后来牧场发展为村落,直到十几年前,曾经驻扎在中关村园区的企业开始了自己的迁徙之旅,用地富余、地价便宜的西二旗开始受到互联网公司青睐。据传当时还有一个原因,「西二旗风水好」,后厂村是北京的上风上水之地,谁要来了这,势必能有大机缘。
伴随着传说,西二旗一步一步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一座地标。但西二旗从不独立存在,在钢筋水泥之外,它又组建了一个强大的生态,将散落周边的企业、员工、司机乃至整个后厂村紧紧包裹在一起。
在食物链中,越是顶端的生物,影响到的下游链条越多。西二旗生态的核心无非是大厂和它的员工们,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司人少了,司机不来了,卖团购草莓的女人如今转移到了西二旗地铁口附近的人行道边,架了盏小台灯,「两盒 15 元」。在腾讯门口给司机卖盒饭的阿姨也消失不见,五月的一个中午,陈大强饿着肚子找了半天,最后在一个手抓饼摊位才勉强解决了午饭。
处在一个共生系统里,如今大厂日子不再好过,司机们也正在适应新的常态。
起初这种适应是难熬的。司机们习惯在晚上接长途单,在这么宝贵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会把时间浪费在与短程单的纠缠上。但现在大单少见,习惯却难改,让任何一个司机做出妥协都是极为困难的事,他们宁愿把时间花在漫长的等待中。
在百度和西山壹号院之间的西北旺东路,司机们又聚在一块聊天,双手插在口袋里,踢踏着路边的石子。他们往往会设置两种模式,要是系统自动派单就划定接单范围——这个距离一般在 20 公里左右,还有一种是预约单,比的是手速,一有预约单出现,听单大厅会迅速发出「滴滴」的提示音,并出现一个跳动的红圈,圈内显示着乘客的起终点,而司机要做的只有疯狂点击。
陈大强年近 60,如今满头白发,却总能在看似慢悠悠的人群聊天中,果断抠出耳力和眼力,听铃声,看手机,点击抢单,「这是一种应激反应」。
离得越近,抢单越快,不同大厂之间的抢单规则存在差异。腾讯的单子都得抢,「好多司机手机上有外挂」,陈大强岁数大了,他搞不懂外挂,也抢不过年轻人,他的手指头再快,也根本点不过机器。百度的单子倒是系统自动派单,但也得依据距离先后,9 点还不到,靠近东西南北的四个口子就被堵得水泄不通。
以前有时候汽车鸣笛声太吵,西山壹号院的住户会拨打报警电话。警铃一响,鸣笛声顿时消失,只余下系统自动的「滴滴」声循环在街道。这时候要是有哪辆车不在停车位上,就会被罚款,一些还未下车的司机,会立刻驶离,就轮到人不在车里的司机倒霉了。「一个双行道根本容纳不了高峰期的车辆,我们如果停得太远,是抢不到单子的。而且乘客定位在这,车又多,我只能在这挤着停。」陈大强说。
但现在,听单大厅上,百度和腾讯两家公司合并的单量加起来统共不到 50 单,等待的车辆却有 169 辆。看不到尽头的黑色车辆拥堵在街道两边,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系统上形似蜂巢的红色热力图也越来越弱,司机们开始焦躁。注定有人要淘汰,陈大强从 8 点等到 11 点,从站立到半蹲,最后干脆直接坐在人行道的草地边,一起聊天的司机越来越少,有人幸运地接单走了,「开单了,没白等」,有人无法忍耐无休止的等待,决定早早回家喝口酒去。
相比和互联网公司签约的机构司机,出租车司机赵峰像个外来者。他 8 点半早早来到百度楼下,他并不是纯粹的网约车群体,参与不进首汽司机的聊天,干脆蹲在人群旁边 5 米的石阶上,靠着公司发的对讲机打发时间。赵峰同时拿着两部手机,在两个平台上抢单,一个是滴滴,一个是的士联盟,绑着滴滴的那台手机屏幕亮着,却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滴滴基本不给出租车派单,它有自己的专车快车。」
他今年 55 岁,家住丰台,上一单他停在西城后,踩了油门直接往百度赶,「就盼着能在这接一单」。现在时间已过 11 点,5 月初的北京一阵倒春寒,刮来的一股北风让他一踉跄,「今晚估计要空车回去了」。
在西二旗,年迈的司机并不少见,见多了互联网公司的更迭交替,他们甚至觉得那些大厂员工面临的问题和自己没什么区别。「哪里都不要年纪大的」。陈大强开了一辈子的出租车,也一辈子在首汽公司,直到 2015 年,首汽转型网约车平台,他顺理成章又从出租车司机转型成网约车司机。他曾经在百度接了个看着「有点权力的人」,30 多岁,手下管着十几号人,最后也没逃过裁员。他的孩子还在上学,背负房贷,下一份工作还不知道去向,只能先暂时找一份糊口的工作过渡。「公司都一样,喜欢年轻人。」陈大强说。
恐惧真实存在,去年初,陆斌在猿辅导楼下接了一批又一批晚归的下班人,到了下半年,他几乎没再接到猿辅导的单子,反而是开课吧楼下热闹了起来。高楼起塌的速度太快,陆斌心生畏惧,但没有一位司机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老了,首汽能开到 60 岁,陆斌还有 7 年,陈大强还有 3 年;出租车能开到 65 岁,赵峰还有 10 年。
如今西二旗成了少数有固定单子的地方,「那么多公司在,指缝里也能漏出点来」。在后来的某一天,我又同时在西二旗遇见赵峰和陈大强。陈大强接到了回昌平的活,「我终于可以回家了」。而赵峰还在原地等待,寻不到犀牛的身影,牛椋鸟飞了又落,不知该去哪里。
![](data:image/svg+xml;utf8,)
2021 年对于每一位 “打工人” 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一年。
随着 A 股 2021 年年度业绩报告披露结束,上市公司裁员情况也揭开了面纱。上市公司在职员工数也是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好坏的一个指标,员工数量的减少往往意味着企业的开始收缩、 公司发展前景趋于悲观。
01
近 1700 家公司共裁员逾 90 万人
据东方财富 choice 统计,截至 4 月 30 日 A 股共有 4650 家企业公布了员工变动人数,其中有 1697 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总数为 909993 人。
裁员前 20 名的上市公司多数所在行业环境有很大程度的变化,通过裁员成为公司缩减开支的方式之一。如新希望、正邦科技因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上市公司亏损严重。房地产行业的蓝光发展和阳光城债务逾期,营业收入骤降,亏损不断刷新记录,蓝光发展 2021 年巨亏 138.34 亿,阳光城亏损逾 69 亿。
02
逾 40 家公司裁员比例在 50% 以上
从裁员比例来看,2021 年 A 股上市公司共有 43 家裁员比例在 50% 以上。海航科技裁员比例高达 99.82%,员工总数由 36992 骤减至 66 人。此外,*ST 实达、外服控股等 11 家公司裁员比例均在 70% 以上。
统计发现裁员比例在前 20 的上市公司中有 ST 贵人等 7 家 ST 公司,这些公司大部分普遍通过裁员等方式,希望扭转亏损局面,以免被退市。
03
2021 年上市公司员工总数增加逾百万
据东方财富 choice 统计,截至 4 月 30 日 A 股 4650 家上市公司员工总数从 2020 年的 27,212,651 增加到 2021 年的 28,254,035,员工总数共计增加了 1,041,384 人。
从员工增加数量来看,2021 年共有美的集团、宁德时代等 20 家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增加超 1 万人以上。
从行业角度分析,员工数量增加主要是公司处于高景气赛道,如比亚迪 2021 年员工数增加了 6.4 万,公司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销量持续暴涨,不断扩产抢占市场份额。
鉴茶院
公众号鉴茶院|锐评时事,深读财经。修齐平治,道法自然。
01
你知不知道有种从天而降的神奇武功,叫做:
隔山打牛。
一拳打出,山没啥大问题,牛废了。
这几天大家都在热烈吃瓜的,是互联网大厂的裁员,京东、阿里、腾讯、百度、小米、滴滴等,大几千几万人的疯狂砍人,甚至整个部门整个条线的关掉。
收回去的工牌堆满了纸箱,离职员工的显示器堆满了半层楼。
有人说我又不干互联网,是路人一个。错,这事跟你关系大了。
首先是收缩放大反应。很多人的工作岗位看起来跟大厂没有关系,但你老板老板的老板,甲方甲方的甲方,很可能就是大厂的直接供应商,那边整个部门都砍掉了,需求瞬间消灭。
需求没有之后,只能向上游消灭供给。而且是加倍的消灭。
假设某东,他一个地方优化掉 3000 名员工,做餐饮的王老板,每天 3000 份盒饭的生意没了;然后是李老板,一个月 20 万份的泡沫塑料盒没了,再然后是宋老板,挤餐盒的产线就要停两条,最后是做设备的孙董事长,被迫半停产。
大王为何担忧《有种无可奈何,叫做上海没法花钱》,经济从来都是链式反应的,不是很多人认为非黑即白的二极管。
链式在网状结构上会加倍放大,大厂裁员,某个耗材和打印机维护的公司,最大的客户要丢了;某个做礼品贸易年终福利的企业,再也找不到这样的金主了;某十几个灵活就业的保洁阿姨,也得换地方找工作了。
更不提那些被裁掉的员工,会去 4S 店退掉预定的车子,跟包工头说下个月装修不用进场,乃至于房贷断供,影响小区品质和你的身价。
互联网大厂砍掉 5000 万的开支,他延伸的供应商们就得缩减 1 个亿,而为了应付可能的预期,他们会打出 3 亿的余量,造成收缩踩踏。
所以,大厂裁员只是中小企业紧缩的先声,因为滞后效应,中小企业的砍人浪潮,几个月后才会真正到来。
你想想,连中国最精明最鸡贼的老板和 985 毕业大学生们组成的 BATJM 都扛不下去了,其余的中小企业,难道比他们更结实更有钱吗?
02
第二是溢出打击效应。
再怎么说,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们普遍都学历过硬、素质较高,裁员后他们会怎么办?
一是利用过往的人脉关系,跟老东家做生意。
比如说送送盒饭、搞搞办公室绿植、提供保洁服务、接点广告业务,行政经理们都是当年同事,兔死狐悲肯定要给点面子和订单,那么市场就忽然冒出好几个竞争者,怎么办?最后只能打价格战。
二是放低姿态,去行业里重新工作。
等大厂 “毕业生” 们真正适应了市场的环境并摆正了自己的心理预期,对中小企业员工的竞争压力无疑是降维打击。
100 万的年薪如果找不到,3 个月后预期可以调为 60 万,半年后 30 万也行,最后可能 15 万就找给地方先做起来再说。
试想一下,一方面是大厂过来既有能力又有经验,工资要求还不高的前高管,一方面资质平庸业绩一般很多年都带不动的吊车尾,老板会选什么?
如果阿里等这种大厂裁掉 10 万人,行业里起码要有 20 万的不如他们的打工人就要被撵走,去更下一级的公司找口饭吃,进而把 40 万人的平平无奇大师兄,搞成灵活就业。
岗位的竞争一多就是供给过剩,供给过剩了,工资和薪酬都要回归一个更低的 “均值”。
过去,内卷主要在大厂里,在互联网,下一步,内卷下移,行业扩散,无数人和无数行业的岁月静好将会打破。
03
前面我们谈的都是理论和认知,在实操性方面有什么建议呢?作为招过很多人,也砍过很多人的大王,可以跟大家聊一下裁员次序:
1, 先砍花钱的部门,比如品牌,市场,等这些搞投放的,花预算的,俗话说广告有一半都是浪费。谁也不知道花出去的具体哪一分钱为公司带来了回报,既然这样,那不如砍了。
品牌和市场要做好需要极高天赋,大部分人其实没有。市场上有一些品牌总、策划总、创意总,500 强出身工资老高,一年花掉好几千万广告费,这钱老板难道不会花吗?拿十分之一的预算难道找不到乙方吗?
2,然后砍中台部门,什么产品部,规划部,对一般企业来说,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就是老板,还需要花大钱请什么产品总?
一个朋友的公司,花 3000 万做了个 APP,各种研发测试加班灯火通明,大王看了眼淘宝,一样的东西,上面 30 万一个就能买,似乎还更全面。
当年投地产时,大王看到产品部那几十号人就头疼,大学刚毕业自己都没房子,你帮着身价几百几千万的白领中产研发个毛线,万科的 90 平米小户型你不会抄吗?绿城的一梯两户你认真学就是了,非要拧巴干吗呢?
所以你看现在的地产界,最难的就是那些人到中年的产品总。
3,第三个砍后台形式主义的支持岗,财务、人事、客服、行政等,2 个人能干的,何必 5 个人干? 综合岗能兼的,何必设一个部门?
许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有招聘经理、绩效经理、薪酬经理、员工关系经理、企业文化专员一大堆,叠床架屋的其实一两个人就能干完,小公司学什么大企业的毛病呢?
给人事经理加 2000 块钱补贴,让她坐到前台去办公,不就再省下一个 5000 块的前台吗?
还有就是一些码农和工程师,反正平平无奇没有什么特色,多了不多少了不少,老板没有印象,行业里也没有名声,先砍了再说。
天天 996 也是竞争力不足的表现,微信之父张小龙,小马哥开会要就着人家的时间。
寒冬之下,公司只需要能给他带来业绩的,或者显著提高效率与竞争力的,必须有肉眼看得见的付出回报或者性价比的,要是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
你说为什么会这么难?因为前三年老板很难。
难完老板,如今该难打工人了。
老板难的时候,没几个打工人替老板说句话甚至帮上大忙的,如今打工人难的时,老板已经没啥余力了。
老板,其实也就是大一号的打工人而已。
那怎么办呢?
各位如果有还在中台部门或者后台做普通工作的,要尽快拥抱业务,拥抱客户,熟悉公司的战略,摆正自己的问题,站在更高的角度替老板考虑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公司这条船上,挣自己能分的那笔钱。
那么我们有必要去悲观吗?不需要,任何的竞争都是一场中值的回归,当行情显著偏低之后,他必然酝酿着下一轮更大的增长力量。
**经济周期是没有对错的。**我们难,别人更难,当市场帮你出清并消灭对手,剩下来度过寒冬的将具备更强的身体素质和涨价能力。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晚吗?
更何况,上面的工具箱里还有诸般器具,堪称列国第一,也确实还有一招从天而降的神奇招式:
如来神掌。
本来就是血汗工厂,还美其名曰大厂,占据了互联网工种半壁江山的程序员们,除了回家吃低保,就只有厚着脸皮去小厂战战兢兢的过下半辈子,因为他们自己也清楚,以后过的也差不多就是朝不保夕的日子了,可能明天,下个月,或者明年,厂子和自己就都不在了。从那时开始,他们才知道 “稳定” 为何物。
中国的产业升级遥遥无期,2025 计划现在还剩下 3 年不到,对于互联网的前辈这绝对不是好消息,这意味着中国从今往后大概率进入存量时代,灵活就业为主,蛋糕就那么大,抢得到多少各凭本事,能够永远不会失业的就那么几个职业:医生(临床,口腔),律师,老师,公务员
今年明年各专业的高考,考研分数线有的看了,拭目以待吧
兔死狗烹
过河拆桥
鸟尽弓藏
这种事,作为 互联网的工具人会不知道?
不论大厂小厂,大家都是铺路的工人。
路铺好了,就不需要工人了。养不了那么多。
这种事会长期存在。
既然大家都是铺路工人,就把自身本领做好。铺完这条路,再换条路铺就好了。
不管大厂小厂,能力参差不齐是很普遍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了。。。
本次的裁员潮来势汹汹,不同于以往行业裁员的兴起,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波操作给人的感觉是,动真格的了
在整个行业的衰退面前,大厂的抗风险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首先,对于大厂的员工而言,在面临裁员的情况下,选择内部转岗相比跳槽换一家公司,要相对的容易一些。
流程会更快,也不用谈薪酬,面试双方同处一家公司文化下,更容易对上话题。
其次,踩到坑的概率也相对小一些。毕竟,相对于一家不了解的公司。除了工作内容外,公司文化、流程制度以及公司信用等方面,可能都存在着意向不到的雷区。
最重要的是,作为非常时期的过渡手段,内部转岗的成本是最低的。
即便是发现新的工作岗位不满意。日后跳槽,在简历上体现出的也只是同一家公司的内部岗位调整,而不会被打上频繁跳槽的不良记录
我见过一些老实孩子,在通知被裁的前一天,都还在加班工作
要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会可怜你了,此时你的工作表现不会影响你的最终的结局
这种大规模裁员,名单制定,是你的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包括 HR 在内多轮讨论的结果,不是某一两个人一时拍脑袋决定的
而且,大规模的公司裁员也不是只看员工绩效,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薪资、所在业务的价值等等。
很多因素你自己也把控不了。你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了解事实的真相,掌握主动权,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不要埋头苦干,抬起头来,看看你周围的人都在干嘛
多和同事吃饭,了解裁员的动向和信息,包括裁员的比例、标准以及时间。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打听到裁员名单是否已经上报,已经到了哪个审批环节。
主动和上级沟通,但不是叫你去求上级留下自己,这个时候说这个其实已经晚了。
这个时候和上级沟通的目的,是从上级口中获取到一手裁员信息,可信度比从同事那里道听途说的信息要高很多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失去尊严
不管背后背负着怎样的经济债务,我都不认为,保留一份工作岗位这件事,值得拿我的尊严去交换
哪怕是大厂的工作机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互联网行业的业态多样性,丰富到你想象不到的地步。
我目前所负责的开放生态项目,就有用户,依靠帮别人设计虚拟头像,月收入高达四五万
这还仅仅只是在我一个项目里,这个月收入就足以秒杀大多数的大厂员工的工资
尽管这种收入模式可持续性比较差
但我想说的是,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被裁员并不丢人。
不懂得利用互联网的行业特性进行副业创收,一味的只是抱怨公司不公、房价大高、工资太低,才是真正的一件丢脸的事情
谢不邀,生意不好整柜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管什么行业都尚且如此。
答主在入职大厂之前需要去做入职体检。
然后离家近一点的三甲医院又是省妇幼医院,于是乎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问问看能不能做入职体检。
在把体检的项目给到导医台的人员时,对方表示可以做的。
于是挂号,交钱,然后到对应的妇保科室找医生了。
不巧的是刚好负责介绍体检的流程的是比较年轻的女医生。
去得时间还比较早,这个时候刚好有好几名护士小姐姐在旁边聊天;
看到了我入职的体检的单位名称之后,马上就凑过来问有没有单身男士可以介绍的?
他们非常关切地说自己周围有很多非常不错的护士小姐姐以及毕业不久的医生小姐姐;
学历也高,身材也好,长得也漂亮,但就是一直找不到男朋友。
答主在各种制服诱惑,哦不,是制服小姐姐们的围绕下,头一次感觉到了这就是所谓的『大厂光环』。
现在来说结论了:
答主在没进大厂之前,就一直觉得 35 岁『失业』就离谱;
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才会发现,30 多岁之后体力、精力无法跟得上高强度的工作。
很多人为了家庭、保命或者不猝死的情况最终逃离了互联网。
网络与现实现在隔裂得越来越严重;
在网上随便可以骂大厂,各种喷互联网,喷巨头们各种不行,各种稀烂;
但很多人在现实中却又很享受或羡慕互联网以及大厂光环给自己带来的潜在的优越感,以及高于普通行业的薪资、福利。
所以不要被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蒙蔽了头脑。
互联网是在裁员,而且互联网的红利肉眼可见的见底;
但裁掉的永远是那些增收不增利,长期看不到盈利希望,或者这个赛道没有未来的才裁。
拼 DD 会不会大量裁掉自己的主站 APP 的相关业务与人员?
京东会裁掉自己的自营商城相配套的核心人员岗位么?
腾讯会裁掉微信事业群 30% 的人员么?
很多人会说你举的都是大厂的例子,跟互联网关系不大。
话虽如此,互联网公司满地都,互联网公司因为工作强度,天然的待遇还是比其他行业要高很多。
大家出来工作,不就是图钱跟发展么?或者被富婆看上了可以少奋斗 20 年?
那也得加入到互联网公司才有更多的机会。
哪怕这家公司裁员让你光荣毕业,或者不把你当兄弟了,那你也积累了行业相关经验,后面练就一身本事,有机会就跳入大厂镀金,也未尝不可。
更何况现在除了互联网之外,其他行业也在盯着 35 岁这个门槛,那自然也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命卖得更贵。
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如果过了年限,那我们的归途就都是个体户或者送外卖,开滴滴,收快递了。
顺便打个广告,大厂内推可以私信联系答主,应届生也可(应届生需本科以上)。
以上。
近日,京东也加入互联网大厂 “裁员潮”。据《中国企业家》了解,近期京东正在作出一轮覆盖范围较广的人员优化,优化范围覆盖零售、物流、健康等多个主流板块。其中,京喜拼拼裁员情况备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员的京喜拼拼业务,正是京东旗下京喜事业群的重点业 京喜是京东为 “阻击” 拼多多而打造的针对下沉市场的社交电商平台。京喜拼拼上线时,社区团购赛道交战正酣。从 2021 年 7 月开始,同程生活、食享会相继申请破产,“老三团” 另一家十荟团也悄然关停;相比巅峰期,叮咚买菜被曝员工少了上万人,核心部门裁员 50%;橙心优选也被曝业务全线关停;兴盛优选、多多买菜、淘宝买菜等社区团购赛道中的其他玩家,同样在挣扎中求存。有网友晒出了有赞裁员之后,桌上的员工牌已经堆满一大箱。还有人晒出了离职员工用过的说明器的照片,看上去几乎把这一层堆满了。在大厂纷纷裁员的背后,是互联网大厂也面临绝大生存压力。四季度的亏损,也导致了京东 2021 年全年的净亏损达到 36 亿元。以京东京喜为代表的新业务板块亏损较为严重,四季度在这方面经营亏损 32 亿元,同比扩大 54.6%,环比扩大 52%,而整个 2021 年在这方面已累亏近 106 亿元。这也是京东要大幅 “优化” 京喜业务板块的原因。有赞的裁员同样跟公司经营有直接原因,自上市以来,有赞一向来难以迈过盈利门槛。为什么人们担心自己被裁掉,不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待遇吗,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一向来是公认的高收入行业,虽然这个行业也有比如加班多、任务重等问题,然而放眼看看,现在什么行业不加班?传统制造业、中介、服务业,包括现在的基层公务员,几乎人均加班狂魔。企业裁员的原因
总结下来,企业裁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企业盈利压力的影响。互联网刚兴起时,受到太多国内外资本市场的青睐,那时就是钱多项目少,互联网处于扩张期,企业处理高速发展时期,对于人员的需求巨大,经常遇到三四家投资机构抢一个项目的情况,这就导致了,企业很容易拿到融资,然后资本化运作。现在的情况是互联网处于存量竞争时代,企业的盈利情况,投资方和公司比较注重,对于人员的需要逐步减少,加上宏观经济环境和疫情的影响,加速了企业的裁员,优化企业的公司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这里多说一些,其实现在国内好多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大致都是先拿到融资,之后靠资本推动业务流量,等到业务发展差不多的时候再去国外或者国内的某个证券市场上市,接着对接资本市场,直白讲,就是融资、融资、再融资。现在这个玩法的底层逻辑正在逐步改变。互联网大厂「裁员潮」愈演愈烈,互联网大厂还「香」吗?答案是香。相比于其他行业,互联网行业的工资高,基本处于所有行业的中上位置。虽然现在互联网更加内卷了,但工资依然可观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我们应该怎么提高自身竞争力,避免被裁员呢?首先是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自我能力,让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与公司的业务相互结合,让我们是被公司需要的,并且是不能够被其他人所代替的。其次,培养一个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的副业。这样的好处就是,即使被裁员了,我们也可以通过副业来度过失业难关。
最后,做一个终生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通过不断的学习,打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你要知道制造业能正常交五险一金的都是稀罕事儿,互联网大厂裁员并不影响计算机是很香专业,计算机只会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经济的拐点 - 2:年度活跃用户规模见顶,反垄断加大寡头竞争,资本原罪开始被梳理社零 - 网上零售额见顶对互联网的打击有多大?新车消费见顶后,弯道超车的汽车工业的未来在哪里?
国人向上的通道有哪些?
九十年代就是上大学分配入体制内,由于体制内缺乏高学历人才,这部分人一般都得到重用,时至今日大部分已经出人头地。2000 年以后,国人向上的通道就是嫁给、娶到领导的孩子,类似于祁同伟式的模式比比皆是,一时间成为一道风景线。
2010 年以后呢?
国内发展最快的两大行业就是**房地产和互联网,**早早进入这两个行业的底层人早已赚的盆满钵满,高学历的进入地产公司,低学历的做家电装修,也能买房娶媳妇。
但是随着房地产经济结束,这个行业如今已经开始大面积的裁员,不再有造富的能力了。底层人最后的希望在哪里?
当属互联网。
就连农村最朴实的人也知道,做程序可以月入 2w,攒个三五年可以去二三线付个首付,10 年内就能买起一套房。因此大量的底层孩子报考软件等专业,决定靠自己致富,社会上也有大量的培训班大量的生产程序员。
很多农村家长以孩子进入华为、阿里、腾讯为荣,因为在那里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互联网压榨实体经济获得超额收益,而其员工共享部分利润。
华为员工 20w,阿里 25w,腾讯 10w,京东 17.9w(包含快递员),合计 72.5w,而这些大厂非 985 和留学生不要。
也就是大量的农村孩子第一步要考入 985、211,第二步再选对专业,第三步才能面试进入大厂,第四步熬到 35 岁,从 25 岁研究生毕业到 35 岁恰好十年,可以买一套房子。高考进入名校的概率为 3%,进入相关专业的概率为 10%, 最终底层人进入大厂的概率为 0.3%, 当然普通人上个培训班也行,去外包公司赚 1.5w 也能实现,没必要进入大厂。
互联网程序员又称为码农、新时代农民工,可谓是实至名归。
然而在每年巨大的产能供应下,新时代农民工的红利又能持续多久?
互联网的红利会收缩为头部互联网的红利,最后红利彻底消失。
2020 年、2021 年二线大厂接连裁员,一线大厂也即将步入后尘。
《互联网经济的拐点 - 2:年度活跃用户规模见顶,反垄断加大寡头竞争,资本原罪开始被梳理》
《我国金融企业分布格局,互联网经济的拐点在什么时候?码农经济什么时候结束?》
如果失去了程序员红利,那么最后底层人致富的机会也就没了,内卷时代彻底到来。
-—-
有人说,我们不应该落井下石,这样不道德。其实我们本身就在井里,只是欢迎他们也落井里来,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解决内卷的问题。(有些人想独善其身,事实是不可能的)
[1] 这和房地产一样,不崩溃,没人会考虑底层人的住房难处,没人会反思他们的错误,还天真的认为这是伟大的奇迹。
我们看一组数据
长期以来,互联网行业的 “高强度”、“高淘汰率” 都备受关注,而近期出现的互联网企业的裁员潮也引起多方讨论。互联网行业裁员潮是意味着互联网行业进入了寒冬期?被裁员的互联网从业者该何去何从?
我认为互联网大厂还是很香的,至少有很多值得你去学习的。
我身边有两个大厂回来的朋友,一个腾讯、一个百度。
腾讯的在做电商,
百度的在做全媒体广告,还算对口
做的都不错,电商投资 60 万,收益很好,是对接厂家拿到产品,与主播公司合作带货,赚中间差价。
全媒体广告投资两万,风险低,收益稳定,介于平台与商家之间,赚广告差价。
建议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与 BAT 挂钩的项目
夸张了。
可以肯定的是两件事:
1. 互联网正经历裁员潮。
2. 大厂还香。
这两点是毋庸置疑的。
后疫情时代,订单少。如今互联网行业,内卷严重,客户维系成本正在逐步变高,让许多小型互联网公司入不敷出。中概股暴跌,许多企业股票比年初降低了近 30%。为了生存下来,节省开支,最先想到的便是裁员。
但是,许多新闻爆出 20%-30% 比例的裁员,不太真实。与其说裁员,不如说大厂在 “敲打” 员工。言外之意便是:
你们好好干,否则便会被裁,现在裁员很凶的哦?
另外,大厂依然还很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黄金 10 年,大型互联网公司还是有些积淀,相信会度过难关的。
现如今的大厂,主要是考虑如何优员减员,精简机构,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如果大厂不香,小厂怎么过?
只要他还给员工开一年 30 万 + 的年薪,它就是真香。
香不香就看价格多少。
就像当年奥迪推出新 Q5 的时候,爆出来有味道,这不好那不好,网上评论就是各种负面的。奥迪说:八折,大客户 77 折。
网上风评只剩下两个字:真香!
咱都是成年人,扯那么多虚的做什么。
上班是为啥? 赚钱。那肯定赚钱多的岗位就香啊!
什么 996 不符合劳动法,什么加班猝死呀,什么裁员呀,都不是事,只要钱给的多,有的是人往里进。
互联网大厂离我们普通人其实很远,很多人连大厂的门都摸不上。但是一提到大厂,绝对是流量密码,大家都关注。
大厂的风吹草动,都是热搜。
一个员工加班猝死了,能炒上三天的热点。
一次性丑闻,能炒上五天的热点。
一次降薪裁员,也能炒上三天的热点。
但凡大厂出点负面消息,舆情就炸了。似乎网友们很乐意看他们大厂出事。
也是,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不盼别人好,只盼别人出事。
大厂程序员工资高,待遇好,几年之内就买房买车,变身高富帅,还能打赏女主播,草干净又卫生的女大学生。
妥妥人生赢家。
让人羡慕嫉妒恨!
一但看见他们的负面消息,普通人就一副额手称庆的表情,就差拍手叫好了。心里就开始骂了:就是该!拿命换钱吧!让你 996,让你陈世美!
你越骂大厂,说明你就越羡慕大厂的工资。
2021 年 6 月。
腾讯试点 6 点下班。
字节征求取消大小周的必要性。
快手试运行大小周半年后官宣正式取消大小周。
……
打工人曾一度以为我们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毕竟。
这些互联网大厂终究在 “996”“大小周” 和“6 点下班”破天荒的做出了“妥协”。
却不曾想年初 B 站员工猝死事件。
让我们一度又会想起了被加班文化支配的恐怖。
更有甚者。
随后被爆料的深信服又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互联网大厂的 “黑暗面”。
在这些互联网大厂面前。
或多或少。
其实我们都是 “干电池”。
不过。
换一个角度:
早在 2018 年互联网寒冬来临之际,裁员这个单词就像是徘徊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幽灵。
随后 3 年。
大多数人不是在裁员的名单上,就是在裁员的路上。
毕竟。
在这其中 “裁疯了” 的互联网公司就连高管都成了牺牲品。
考虑到大环境。
互联网红利见顶,下一阵风口迟迟未来,房地产 “半死不活”,国际政治持续动荡,还有疫情这只 “黑天鹅”……
但这或许只是开始。
裁员只是阵痛。
大规模的裁员对于整个人才供需市场,都有可能造成新的波动,资本赚不到钱的话,只会更加贪婪。
但是不破不立。
或许这次大裁员之后。
能够多少破除一点年轻人对于互联网那不切实际的 “憧憬”,虚拟经济终究太容易被流量和资本牵着鼻子走。
文章来源:36 氪企服点评
作者:于惠如
原文链接:“活下了”2021,华为 2022 怎么打?-36Kr 企服点评
寻求 “有质量地活下来” 的一年,华为的成果如何?
本文目录:
3 月 28 日,华为发布了 2021 年年度业绩报告,实现全球收入 6368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28.6%。净利润 113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5.9%。年报中指出,净利润的增加主要由于出售部分业务的收益、经营质量的改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华为三大业务中,此前占比最小的企业业务成为 “亮点”。企业业务收入为 102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1%;运营商业务收入为 2815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7%;消费者业务收入为 2434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49.6%。
其中,消费者业务在华为整体营收中仍然占据近半壁江山,为 49.6%;运营商业务占比 44.2%;企业业务占比 16.1%。报告称,尽管消费者业务因受外部环境影响收入下降,消费者业务端快速发展新产业。同时,运营商业务表现稳定,企业业务稳健增长。这份报告明确了华为未来一年的战略目标:持续投资未来,通过为客户、社区创造价值,实现 “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表示:“我们的规模变小了,但我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2021 年,华为经营现金流有较大增长,达到 597 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降低到 57.8% 的水平。过去一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 1427 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 22.4%,达到历史新高,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 8450 亿元人民币。孟晚舟称,面向未来,华为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我们要生存,必须加大战略投入,并将积极寻求系统突破,追求一流的产品竞争力。在此前提下,华为将持续推进三个重构:理论突破、架构重构、软件重塑。在基础理论方面,探索计算与通信的理论本质,突破产业演进瓶颈;在架构设计上,不依赖单点最优,推动系统整体竞争力的构建;软件上,扎根软件核心能力,重构核心基础软件栈。对于造车业务,华为再次重申 “不造车”,而是要用华为积累三十多年的技术与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在汽车领域,华为已与 300 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2021 年,我们活下来了,我们在产品力、创新力上面还是持续赢得了客户和业界的认可。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2022 年还要继续‘求生存、谋发展’。” 郭平说。
一、荣耀贡献净利增长
消费者业务旗下的华为手机是目前受芯片供应危机影响最大的业务。三大业务中,消费者业务收入为 2434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49.6%。
尽管各个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略有不同,但整体来看,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有所增长。不过,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的厂商名单里,已不见华为的身影。市场调研机构 Omdia 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华为手机销量为 3500 万台,同比下滑 81.6%,在全球智能手机厂商中位列第九名,市场份额为 3%。这与 2019 年 2.4 亿台出货量的高峰时期相差甚远。华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不会放弃手机业务,并在适当时机让手机业务重回正轨。在去年的全联接大会上,当时的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希望通过鸿蒙操作系统,优化存量用户体验,延长手机使用寿命。在此过程中将努力解决新款 5G 手机发布问题。截至 2021 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设备超过 2.2 亿台,华为终端全球月活用户超过 7.3 亿。在过去一年中,华为拓展的 “8+N” 业务,如华为全无智能、华为手表 Watch GT、华为智慧屏等产品密集面市,并在部分市场中快速铺开。“尽管在手机、平板、PC 三领域,我们的收入下滑,但同时,我们的穿戴设备等业务方面整体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增长,增长率超过 30%。”孟晚舟说。
「华为应用市场_华为应用市场应用商店分发软件」免费在线试用_怎么样_收费价格 - 36 氪企服点评
2021 年,更多华为产品与 HarmonyOS 结合,继智能穿戴、智慧屏等产品之后,鸿蒙操作系统陆续登陆手机、平板及汽车座舱等品类。对于去年全年 1137 亿元人民币的强劲净利润表现,华为解释称,主要由于出售部分业务的收益、经营质量的改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财报显示,2021 年荣耀业务相关资产和负债完成交割。去年,华为总计处置包括荣耀、X86(超聚变)等子公司及业务的净收益为 574 亿元。
二、研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
2021 年,面对严峻考验,华为没有收缩战线,反而增加研发投入。
财报显示,2021 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 1427 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占全年收入的 22.4%,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 8450 亿元人民币。孟晚舟表示,2021 年,华为已经穿过劫难黑障区,面向未来,华为依旧会加大人才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我们会通过技术弧度和人才浓度,来保证我们持续创新能力。” 作为企业业务旗下的快速增长的业务之一,华为云在年报会上被多次提及。
「华为云_华为云语音合成软件」免费在线试用_怎么样_收费价格 - 36 氪企服点评
过去一年,华为云组织变阵,剥离出售、独立上市等传闻不断。华为高管也曾多次出面澄清:华为云的定位从来没有改变,华为云没有出售计划、没有剥离计划,且没有上市计划。孟晚舟介绍,过去一年,华为云实现销售收入 201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34%。截至目前,华为云与合作伙伴在全球共 27 个地理区域运营 65 个可用区,覆盖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 年华为将围绕云战略,加速全球数据中心和网络的部署。手机业务承压,外界关注的焦点更多落在了华为汽车业务上。在年报发布会上,郭平重申 “华为不造车,助力车企造好车”。过去一年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也经历了密集地组织人事变革。去年 9 月,华为裁撤车 BU 总裁职位,原总裁王军改任首席运营官(COO),同时兼任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卞红林开始主导新增的研发管理部。华为在年报中表示,智能汽车部件业务是华为的长期战略机会点。2021 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投资达到 10 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 5000 人规模。
截至去年年底,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已发展了 70 多家智能驾驶合作伙伴加入 MDC 生态圈。基于鸿蒙智能座舱平台,与 150 多家软硬件伙伴们建立合作,快速开发全场景覆盖、多设备协同的座舱解决方案。在过去一年里,华为宣布与北汽、广汽和长安打造汽车领域子品牌,并联合小康股份推出汽车新品牌 AITO,2021 年 12 月 23 日,搭载鸿蒙智能座舱的 AITO 问界 M5 正式发布。华为称,今年年内,北汽极狐阿尔法 S 全新 HI 版、长安阿维塔 11 和 AITO 问界 M5(智选)将于将陆续量产交付。
三、“军团” 作战缩短管理链条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 2022 年的新年致辞中曾提到,对于目前的华为来说,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变得极为重要。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此前占比最小、近两年来增长最快的企业业务成为华为寻求业绩增长的重要方向。2021 年,华为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1024 亿元。面向政府、交通、金融、能源以及制造等重点行业,华为发布了 11 大场景化解决方案,2021 年 10 月底,华为在松山湖园区举行五大军团——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的宣誓仪式,首次透露华为五大军团的发展愿景。华为五大军团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直接领导,和华为三大业务运营商 BG、企业 BG、消费 BG 属于同一级别。郭平说,华为军团是参照谷歌军团的模式,在华为内部形成的组织形式,以此来缩短管理链条,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华为希望,通过军团作战打破现有组织边界,快速集结资源,穿插作战,提升效率,做深做透一个领域,并对商业成功负责,为华为多产粮食。成立至今,华为五大军团已取得不少成绩。以华为煤矿军团为例,去年 12 月,华为煤矿军团与国家能源集团宁煤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煤炭、煤化工数字化。2021 年底,华为 CEO 任正非再次签发文件,宣告成立十大军团预备工作组,并任命了 10 位预备军团长。覆盖互动媒体(音乐)、运动健康、显示芯核、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底座、站点及模块电源、机场轨道、电力数字化服务,以及政务一网通 10 个细分领域。郭平说,接下来华为将沿着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前进,持续加大投入。他提到,要解决华为的问题还需要靠人才。华为在任何时候都会加大对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的吸引。华为披露,在 2020 和 2021 两年内招聘应届生 2.6 万人,其中有 300 多人为华为定义的 “天才少年”,今年华为计划招聘一万多应届生。华为官网数据显示,目前华为约有 19.5 万员工,业务遍及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 30 多亿人口。
欢迎您点击头像关注「36 氪企服点评」知乎号,帮你发现更多高效实用的企服软件!更多精彩干货值得期待!或者将您的选型需求私信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 1V1 的选型对接服务,有针对性的帮您推荐更适合的企服软件!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互联网大厂香极了
就算是裁员潮,那被裁员的拿着 N+1,也能熬过没钱的大半年。
如果能进,还是得进大厂,福利好,待遇高。
互联网大厂裁员,每次都会弄得满城风雨。
而互联网行业,很多小公司裁员都是无声无息的,非互联网行业不仅裁员,而还裁自己,公司都么得了,你想劳动仲裁都要不回钱。
所以,互联网大厂和自己之前比,可能确实没那么香了,但是和其他公司比吗,呵呵,我不是针对谁。
而且别忘了,大厂员工什么收入,就算被裁员了,只有这人之前没作死买了个天价的房子,人家靠存款挺个一年两年完全没得问题,你还用替他们操心?
海参胀发过了头总归要缩水的。但是就此变成肉皮价那倒是不会。对于每一个人的关键问题是自己是那个水还是那个肉。
我们把公司裁员的问题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其实是一件好事。
裁员从我个人理解不外乎两件事,一个就是业绩提不上来,为了缓解资金流问题,毕竟公司也要生存,只有缓和了资金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
第二是为了优化业务。所谓优化的业务就是比如某方面的业务一直发展得不怎么好,一直亏损的状态。就需要全方位的重新调整,比如人才的调整,所谓人才的调整就需要一次大换血,如裁员这一问题,当然裁员这一问题并不是公司的人只有越来越少,当然后面还会继续再招聘的可能。
其二的优化就是某些板块已经出现亏损了,没什么发展的前景,那么对这个板块就进行去掉,或者重新发展另一种新的业务,更加迎合新时代发展的业务板块。
总而言之,裁员就是资金流出现问题以及为了企业后续更好的发展。
所以裁员对企业而言,或者对我们每个打工者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机会,一次新的挑战。没必要慌,也没必要焦虑,也没必要多么内卷,只要努力脚踏实地去做,机会一定是有的。尤其对于裁员这一事不要瞎起什么哄。毕竟裁员这一问题哪个时候都有。
得看情况分析,像腾讯,阿里,百度,网易等老牌互联网企业,早在 PC 时代就赚到不少钱,现在主要业务还是盈利状态,这种企业就很香。家底厚,外面经济再不好,也能依靠之前的积累渡过寒冬。
其次是美团,京东这种,基本盘子稳定,盈利模式跑通。如果不在新业务上大手笔砸钱(减少激进的投资造成的战略性亏损),再通过裁员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裁员增效),那么企业整体还是能赚到钱,虽然不多,但是能维持企业经营熬过下行周期。
像爱奇艺,滴滴,快手,B 站,有赞这种,经营这么久,账上一分钱没赚到,还巨额亏损的企业就很危险。先不说把之前亏的钱赚回来,就是短期内实现盈亏平衡都做不到。换句话说,就是烧了很多钱,还没有跑通业务模式,收入覆盖不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在大环境经济好的情况下尚且亏损,面对经济寒冬想赚钱就更不用想。这种之前巨亏,现在还看不到止血希望的互联网企业才是最危险的。
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然而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相对稀缺,因此每逢毕业季,便有 “毕业即失业” 的说法。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裁员潮的到来,“毕业即失业”的说法竟然变得名副其实起来。
原因是一些互联网大厂将裁员美其名曰 “毕业”,把裁员日说成毕业日,甚至还要祝一句 “毕业快乐。”
曾几何时,互联网大厂是无数优秀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地方。然而,随着 996、过劳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有命挣钱没命花钱引起了大众的愤慨,要求互联网大厂遵守劳动法的呼声日益高涨。
去年 8 月,最高院和人社部发布典型案例,明确 996、007 工作制严重违法,而在此前后的几个月时间,许多互联网公司都表示取消大小周,落实双休制度。本以为这是劳动者的春天,实际却是互联网寒冬的先兆。
落实双休制不久,大厂裁员也越来越多。
疫情后的国内的互联网用户几乎达到增长上限,用户的上网时长也几乎达到了增长极限。市场扩张迟缓,便会造成僧多粥少的窘境。当行业内卷达不到扩大市场份额的预期,节省开支就成了必然选择。有网友就为此发明了个新成语:“开猿节流”。指公司利润不再增长,只能通过开除程序猿来节省用人成本。
原来,资本变得规矩,并不是因为良心发现,单纯是为了省钱。
繁荣 996,衰落便裁员,买单的从来就是劳动者。
不管老板们把裁员说得多么温馨,对劳动者来说,失业的事实就摆在这里,他们要面对的是即将断供的房贷,孩子的奶粉钱和每天的生活开销。
那么,在裁员问题上,劳动者该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首先,劳动者可以先看自己能不能被留用。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另外,用人单位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其次,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予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未提前三十日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要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N+1。
时代的大潮拍下,有人浮起,有人沉寂。成功值得庆幸,失败也不可灰心,我们总要装点行囊,继续负重前行。
昨天在朋友圈分享『互联网裁员』信息。
得到回复里最大比例的答复是,互联网完成了它的使命。
~
金融,地产,互联网。
中国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过度必须完成。还在迷恋互联网的,建议早些认清形势停止幻想。
平台型业务已经很难有增长空间,也很难有新的超级平台出现。
搞技术的,踏踏实实关心技术进步。
搞运营的,好好理解业务模型。
搞管理的,好好提升管理方法论与职业性。
~
核心行业的板块迁移是很客观的结果,想要不下牌桌,还得提升自我,让自己在职场上有金字招牌。
欢迎交流。和猎头做朋友应该是不错的体验,优秀的猎头永远在追逐红利,在这个点上大家是互补的。
从美团创始人王兴在 2016 年 07 月提出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时起,国内互联网企业为了争夺剩余的用户红利,在多个 C 端赛道开始了“抢人大赛”,既是抢夺用户,也是抢夺人才。
从 2020 年底,国家推动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游戏、在线教育、金融科技、社区团购等一些面向 C 端的赛道因为监管措施加码而收窄了,再加上中国初创企业海外上市路径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以往资本惯用的一些扩张手法行不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互联网企业适当放弃一些增长前景不明朗的业务线,裁汰部分员工也是市场的正常反应。但这不代表中国互联网行业会走下坡路,或者大型互联网企业没有吸引力了。
恰恰相反,对于一些在海外市场积极布局的科技企业,以及在 B 端积极推广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仍旧会有招募人才的需求。另外,一些科技企业离职人员也会选择在产业孵化政策好的城市自行创业。即便是 C 端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有前景的业务。但对于高科技企业离职人员而言,要注意避免涉入与商业秘密有关的纠纷,尊重和保护原用人单位的知识产权和相关管理规则。
同样,互联网企业之间也要避免签订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 “互不挖角协议”,妨碍人才市场的有效竞争。
另外,对于离职创业者而言,在创业过程中也要注意遵守《反垄断法》,既不从事违法行为,也能学会善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以下为 2022 年 3 月 29 日凌晨 1 点更新。
在上述原答之外,笔者希望补充强调的几点。
1、过去一年互联网行业强化反垄断执法的力度非常柔和的,广度也是十分有限的,还有许多可以查处的问题仍因为投鼠忌器等缘故而没有查处,或者因为案情复杂而没能查结。对此,笔者在以往有关互联网行业反垄断执法方面的文章里已经反复提及了,感兴趣地网友可以再看下梳理贴:
2、对于互联网大厂离职的人才,尤其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积累的人才而言,还有很广阔的创业前景,无论是 B 端,还是 C 端,无论是在跨境服务、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无论是在一二线城市,还是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乡村,无论是面向老龄化社会趋势的银发经济,还是面向未来的教育领域,无论是硬核科技,还是可以用于教育、旅游、工矿企业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前景都是无限的。
3、笔者也呼吁国内媒体、自媒体不要唱衰中国数字经济,而是应该把现在一些互联网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化调整视作国内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当然,任何转型都会有阵痛,但早转型,主动转型,一定会好过晚转型、被逼着转型。
4、尤其是在国内监管部门大力推动平台企业互联互通、加强反垄断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积极筹划出台《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背景下,以及深圳证券市场越发关注互联网企业反垄断法合规的背景下,大型平台企业也有望为初创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一些中小企业也有望在经过竞争洗礼和市场检验后,争取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5、笔者倡导,无论是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人社部,还是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自身,关注数字经济的媒体、投资机构,都能更多积极地看待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积极地看待过去半年多来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一系列变化,鼓励互联网行业有工作经验的中青年发挥特长,顺应国家 “十四五” 规划相关政策引导,锐意创新,闯出一片天地,同时也带动更多就业,共同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球化发展。
大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活下来,更重要。
比较看好「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字节跳动」等大厂的未来发展。
我觉得吧体制内也有一种裁员,只针对高级人员,叫做「双规」。
2021 年 8 月,字节跳动教育及游戏板块大规模裁员,
2021 年 8 月,腾讯微视人员优化,裁员比例高达 70%,
2021 年 12 月,爱奇艺大规模裁员,比例高达 20%-40%,
2021 年 11 月,快手在脉脉上被爆料将裁员 30%,
2021 年 12 月,蘑菇街裁员,比例大概在 30%,
2022 年 1 月,拼多多被爆 “戏剧化” 裁员,
2022 年 3 月,互联网大厂裁员又上热搜……
2021 年以来的互联网裁员,近期正愈演愈烈,除了看得到的业务模块精简、省年终奖等原因,我们也不妨做出推断,背后的另一重要原因也可能是,这些大厂步入了项目管理的传统思维——追求多快好省的顺序。
提起项目管理的目标,脑海中第一涌现的往往是 “怎样多快好省地完成一件事情”,多是项目范围管理,快是项目时间管理,好是项目质量管理,省是项目成本管理。虽然这样说,但如果也遵循这个顺序,则很可能陷入项目管理的误区。
多、快、好、省的顺序是老生常谈了,但,从来如此,便对么?
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每家企业都想把握住风口,抓住时代脉搏,达成 “多” 的成就。但此时的发展往往只顾 “多” 和“快”,从未关注交付的是什么、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忽视产品价值这个最根本的因素。然而我国的互联网产业经过 20 年的发展,整体可以说已经过了红利期,增量市场已转向存量市场,这种局势下即便是几家大厂也不太会有能高速增长的增量业务。当这只被风吹起的猪终于落地,一味贪多求快而被掩盖的问题也就浮现出来了。项目管理的多快好省顺序,就已经不再适用。
在如今的存量市场,从优先级角度来看,“好”应该是毋庸置疑处于第一位的;然后是聚焦于交付,更 “快” 地交付高质量产品;在这样的基础上,拥有 “省” 人力 “省” 时间的经营意识;完成前三项的前提下,“多”只会是自然而然的客观结果,而不是需要刻意追求的目标。
说回大厂的裁员,这正是之前一味追求 “多” 的后果:以加人、加班、加钱的方式快速推出产品,“好”则通过大量的宣传、包装来完成,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后,想起追求 “省” 了,于是又开始大规模收缩。然而最终,追求 “多快好省” 的后果却要由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承担。
相关论述详见:
从多快好省到好快省多,您的项目管理走对了吗? - 禅道动态 - 禅道开源项目管理软件
最近几天,京东裁员的消息上了热搜,京东这轮裁员辐射范围很广,旗下所有子公司均有涉及,裁员比例多数在 10% 至 20% 之间,其中京喜广东等几个战区全部裁员。
要知道,刘强东一直以 “兄弟论” 和哥们情而响亮互联网圈,号称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如今看来,东哥要抛弃兄弟了。
更引发市场争议的是,京东裁员用一个高情商的词语:毕业。有网友调侃称:京东重新定义了裁员,将裁员玩出了新高度。
前些日子,腾讯也发布了最新财报,马化腾说腾讯业绩像自己的腰间盘一样:不那么突出了。
很快腾讯也传出了瘦身裁员的消息,其中腾讯 PCG(平台用户内容事业群)裁员 30%。
其实从 2021 年开始,一场互联网行业裁员潮就已经开始,仅在去年 12 月就有多家互联网大厂裁员。
爱奇艺裁员比例高达 12%,快手被曝裁员 30%,B 站电竞部门裁员比例高达 90%,蘑菇街整体裁员 30%,技术部门更是高达 80% 的裁员比例,有赞两轮裁员近七成。
一向低调稳健的京东系也开始裁员,一场击鼓传花,几乎席卷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愈演愈烈。
回顾中国互联网行业 30 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多次危机和大转折。
每次经历危机和行业环境大变局之时,中国互联网公司做出响应,中国互联网大厂也有一部 “裁员简史”。
NBS 新品略进行了不完全梳理发现,算上最新这一轮,中国互联网大厂在过去至少经历了 4 次裁员潮,每一次的裁员潮都和大环境密切相关。
第一次互联网裁员潮:2000 年全球互联网泡沫危机波及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启了第一次裁员潮。
2000 年前两三年,互联网三巨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相继成立,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于 2000 年在美国先后上市。
但就在 2000 年,一场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危机来了,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有 500 家破产,80% 的企业跌幅超过 80%,中概股新浪、网易和搜狐,股价跌到 1 美元以下。
迫于当时的市场环境,中国互联网行业进行了第一轮裁员潮,人人网、ENET、千龙网、易趣先后裁员。
2000 年 12 月 16 日,搜狐张朝阳和陈一舟邀请媒体在北京郊区做年终总结,本来是讲搜狐一年的业绩和成绩,结果张朝阳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裁员,很快搜狐就裁员了,当时传言搜狐裁员了 200 至 300 人(数字无从考究)。
第二次互联网大裁员潮: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中国互联网企业。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致使经济下滑,互联网虚拟经济受到重创,中国互联网公司同样受到影响。
2008 年金融危机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险投资、视频网站、博客、网络游戏,以及传媒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有的公司甚至传出了裁员 90% 来转型度过寒冬。
百度和阿里巴巴都先后进行了大幅度裁员瘦身,进行了业务线战略级调整,才熬过那次寒冬。
第三次互联网大裁员潮:2018 年全球科技企业一股裁员潮,多家互联网大厂也纷纷裁员。
2018 年全球上演了一波裁员潮,这波裁员潮同样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上演,中国互联网裁员从当年年中一直持续到年底。
界面新闻当时做过一项统计,在 2018 年先后至少有 17 家公司被爆裁员、缩减招聘规模,其中至少有 8 家互联网公司。
美团网、拉勾网在当年的 8 月份曝出裁员,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开始缩减秋招。2018 年 12 月,知乎裁员 20%,涉及人数达 300 多人。2018 年的裁员潮一直持续到 2019 年。
第四次互联网大厂裁员潮:2021 年到 2022 年的最新一轮裁员潮。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袭来,全球科技监管趋严,尽管互联网行业仍呈现出不错的发展势头,但互联网行业风向逐渐发生变化,一场新的互联网裁员潮 2021 年拉开序幕。
马云也在 2020 年 1 月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阿里裁员是向社会输出人才。马云表示,“未来每年阿里向社会输出 1000 名 10 年以上的阿里人才。”
进入 2022 年,各大互联网大厂纷纷开始裁员,瘦身,降本,预计这场裁员潮在今年将会持续下去。
以上只是几次比较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大厂裁员潮,其实每年都有互联网大厂裁员,但只是在 2022 年有点多。
除了大厂 AI Lab,AI 青年人才还能去哪?
作者 | 钱磊
编辑 | 陈彩娴
“张华没了狼性;李萍被优化了;我毕业了: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今年春天,“裁员” 这个 tag 充斥了打工人的朋友圈。
疫情袭来,「金三银四」变成了「铜三铁四」,各个大厂裁员的新闻在热搜榜上此起彼伏。阿里腾讯被传裁员比例 10%-30%,京东被曝各业务线启动裁员,最狠要属有赞,回收的工牌堆积如山。裸辞的打工人本来指望着三四月好好谋个新岗位,却看着各家砍掉的 headcount 傻了眼。
困境之中,各路神仙开始出没,兜售被裁心得,教导打工人如何评估自身被裁风险。
有人开始担忧:卷王虽然被迫离开大厂,可去中小厂照样拿达不溜,还能挤压你我的生存空间。
也有人不禁感叹,幸亏编程太难,如果当时我学码 / 转码了,此时裁的岂不就是我?
甚至有业内人士预言,一向风光高端的 AI 业也即将迎来大幅裁员,大家心理可以平衡了。
听了这话,不由得使人感到疑惑,人工智能近年来早就成为了就业蜜罐子,工资高且社会影响大,吸引了无数学术人才,怎么会遭此待遇。可仔细一查才发现,据 IEEE Spectrum 数据显示,相比 2020 年,2021 年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这三领域的薪资分别降低了 2.1%、7.8% 和 8.9%,降幅超 11739 美元。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好的苗头。
搜索 “AI” 这个关键词,2018 年左右网友热议的话题还是“人工智能越来越繁荣,我们都会被代替,普通人离失业不远了”。
而数年过去,现在网友的关注点却变成了 “大厂 AI 部门大牛接连出走,员工加班严重,减薪甚至遭遇裁员,AI 从业者难逃失业”。
受到裁员潮的刺激,许多人工智能方向的年轻学生也开始踌躇,他们涌向问答网站,不厌其烦地提问道:2022 年了,某厂的 AI Lab 还可以进吗?
自各个大厂落成 AI Lab 以来,占据各种头条的总是 AI 大牛的上任与离职,除了这些八卦,Lab 中 “默默无闻” 的 AI 青年真正做出了什么成果,可以说是曲高和寡,能听懂的人寥寥无几,他们的工作现况更是少有人关心。
AI 科技评论询问了几位大厂 AI Lab 员工的意见,他们都称,现在各大厂的 AI Lab 不是已经被并入了业务部门,就是在被并入业务部门的路上,内部人士自嘲为高端外包,早就不复当初刚成立时的雄心壮志。
忆往昔,各大厂的 AI Lab 争先恐后宣布成立,个个摩拳擦掌要搞一番大事业,自动驾驶、智能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家居…… 可谓前景广阔。大厂建立 Lab 的初衷是抢先圈养一帮学者,不管搞没搞出成果,起码不让别家占了先。如有幸研究出了创新技术,再由各方面都成熟的大厂将技术应用到新项目中,引发商业新模式。
也就是说,不管一开始花多少代价撬来了 AI 大牛,承诺给学者们多大的学术自由,给予多少的研究时间,发放了多少外人艳羡的薪资,这一切都是要还的。有落地变现的压力相逼,也就无怪那么多学术大牛在呆了一些时间后,陆续选择出走大厂,回归高校。
不管表面如何表现自家追求的是 “科教兴国”,高层实际要的还是技术落地并创造出商业价值。资本无利不起早,如果大兴学术无法反应到盈利上,那谁也不会傻到往这个火坑里继续扔钱。
事实证明,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在 AI Lab 这个烧钱大赛当中,各大厂先后撤了兵:
近年 AI Lab 成员许多被拆散分入各个业务部门,AI Lab 直接改名为业务中台,体现了高端技术也要为业务部门服务的指导思想。随着 AI Lab 总监李磊、AI Lab 主任马维英、技术负责人王长虎的相继离职,字节 AI 的技术未来越来越不清晰,成立初那些有关 “前沿”、“创新” 的豪言壮语渐渐也淡出人们视线。
在腾讯 AI Lab 成立之初,其重点在于基础研究,不做业务、不追求产出,当年招聘时的评估标准也是研究能力重于项目落地经验,这一点无疑吸引了许多学术人才,当时的负责人张潼也与这个路线十分契合。
张潼在职时 paper 产量高,也有一定影响力,但不到两年时间高层已经坐不住,要求路线向业务逐渐靠拢。张潼和姚星离职后,现在的 AI Lab 既有具体科研方向,也会接手项目来做,但挂在 TEG 旗下给寻觅项目形成了阻碍,嘴上说着科研与业务并重,却也逐渐演变成了两头不靠的境况。
马云要求阿里达摩院逐渐形成盈利能力,达到自负盈亏,做到自己靠项目赚钱。达摩院的设定跟微软研究院、IBM 研究院的最为不同之处,就在于达摩院是独立的经济体,今后要靠自己的技术盈利。
这种难免有点 “甩锅” 的思想,在马云 2017 年的云栖大会演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时他说:
“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公司是研而不发,就是 Research for fun,不可能走久;Research for profit,更不可能走久。”
Research 既不 for fun,也不 for profit,在马云的计划中,阿里达摩院应该 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为解决问题而研究,同时带来利润和快乐)。他呼吁科学家要有企业家的结果、效率、公平意识,其实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科学家也要遵守 KPI,赚不了钱的科学家不是好科学家,但我们并不是利润至上,我们追求的是解决问题,利润与快乐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
这番话在科学家耳朵里估计不太好听,科学研究不是种田,不是有了劳动就能有收获,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学界多的是走几十年弯路的例子,这并不代表 Lab 里天天在玩, research 是为了 fun。学者们比谁都想要看到自己的研究真正派上用场,但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的结果很可能是两手都没捞着。
在 AI 青年评价中,华为和百度是对 AI 人才相对友好的两家厂牌,可谓硕果仅存。百度曾一度被称为 “人工智能的黄埔军校”,网罗大量学术精英,其中最为人知的莫过于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原无人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等大牛。不过随着这些人才近两年纷纷投身高校,创业等方向,百度研究院的规模大幅度缩水,一个方向只剩下了几个研究员。
虽然现状是人才大幅度流失,但在 AI 青年们的口中,百度 AI Lab 仍然是不错的存在,理由是百度 KPI 是发顶会论文,管理宽松,只发论文不做项目也无压力。而华为也获得了尊重人才,研究自由的评价。
可在大家都夸 H 家和 B 家 research 时,却有人透露其实这两家也有 KPI 的压力,只是不足为外人道也,AI 青年只能有苦自己吃。
要是让大厂高层来解释眼下 AI Lab 士气低迷的原因,他们的答案大概率是:不像 DeepMind、 OpenAI 和 FAIR 一样背靠印钞机,是中国大厂 AI Lab 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大厂 AI Lab 的问题,说白了是成本问题。
但 AI 青年们认为,国内的大厂有钱有人才,是缺乏对创新规律的正视以及不成熟的工业体系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国内大厂在路线不清晰,可能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情况下组建了 AI 团队,仅仅是为了赶上 AI 热潮,对 AI 抱足了莫名的信心,这样肯定是无法接受 AI Lab 几年内无法盈利的现实的。几头都要抓的结果就是科研人才变成了 paper machine,业务变成了打螺丝,创新也变成了对国外创新的 follow-up——而且还 follow 不上。
如今伴随着大厂裁员潮,AI 的去泡沫化或也即将来到。有悲观者说,坐等 AI 行业裁员潮的来到,也有人说,AI 热正在降温,回归理性。在知乎问答中,不少业内人士建议道,想做算法的请走实在的业务部门,想做 research 的请赴各大高校或研究院,大厂 AI Lab,着实已成为一种尴尬的存在。
参考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541860/answer/2034324875
https://jishuin.proginn.com/p/763bfbd63ccc
https://www.sohu.com/a/197393119_313170
https://www.sohu.com/a/129753116_115978
https://www.geekpark.net/news/246699「铜三铁四」裁员潮,大厂 AI 青年生存也遇问题?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AI 科技评论”——“聚焦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关注人工智能青年成长。”AI 科技评论是专注人工智能(AI)学术和科学前沿的平台,前身是雷锋网的学术频道。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 “AI 科技评论”(ID:aitechtalk)了解更多相关报道。
以前羡慕的那些大公司突然间翻脸,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裁员。之前也没多想,第一个想法当然是和大家一样的,今年的经济压力是一件无可置疑的事,除了体制内,估计谁都感受到了,除了核酸公司,估计都在酝酿裁员,最搞笑的是搞疫苗的那个公司也在裁,而且裁了 70%
而实体萧条,自然会导致推广费用下降,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广告公司,营收自然会明显下降。收益不行,自然得做调整。
另一个原因是我之前提到的,各个公司都在腾笼换鸟,也就是用性价比较高的年轻人,把年纪大、效率低的 “老人” 换出来,短期内效率会下降,但是长期活力会增长。这事看着很暗黑,大家都在市场上狂飙,对手采用了某个优势策略,你如果不跟,可能很快你就出局了,中国人力资源充沛(贱)这个现实,既是优势也是诅咒。不过裁到现在这种程度显然已经不正常了。
今天通过大公司的基本组织架构,给大家分析下另一个原因。一般公司都有三种类型业务。
首先是他们的主业,比如提起腾讯,那就是微信和 QQ。
提起百度,那就是搜索;比较搞笑的是美团,它有这么个名字,是因为以前是干团购的,现在主营业务早就变成了外卖。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主营业务其实并没有太上心,那些部门基本已经进入了自动驾驶的状态,想持续扩张也费劲,想衰退也比较难,因为都有强大的护城河,别人想进来几乎不可能。
可是公司想长久,关键其实就是扩张,向天边进发,赶在挑战者出现之前占领新阵地,不断扩展出来新产业,所以各个公司都有一个 “重点突破” 方向。
最成功的应该是腾讯,他的主营业务早就变成了游戏。阿里的主要分支是 云计算。当然了,几乎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有借贷业务,包括 360,我现在经常已经想不起它主业是啥了,第一反应经常是 “360 借条”。还有百度,这些年基本 全押在了 自动驾驶,可是效果不太好。
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大公司真正的恐惧来源于 “未知”,也就是并不知道将来的主增长业务在哪,最担心的事,是把资源全部投入某个领域后,后来发现方向错了,那可就哭都来不及了,这种事更常见,很多显赫的公司,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等,都是在错误的战略方向上消耗过量资源,导致错失了未来。
方向比努力重要嘛。
想真正意义上 “占领未来”,一般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企业领导近乎疯狂地对赌未来,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人,偏执狂到令人发指,其次最好的办法其实是 “群氓策略”。这玩意是上世纪 NASA 搞出来的,他们想往火星上发一个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巨复杂,最后的效果是,耗资离谱,搞出来一个特别大的玩意,看着挺高级,但是这个机器每走一步思考好半天,而且由于涉及到的部件太多,每个部件的可靠性是 99%,上万个部件叠加起来可靠性跌成 0 了,走几步就得宕机。
于是他们有个大佬提出来,与其搞个这么牛逼的玩意,不如搞一些小成本的东西,弄一堆,就跟蚂蚁似的,又蠢又廉价,一起发出去,就算坏一半,不是还有一半能用嘛,每个 “小蠢货” 都功能单一,都各自突围,谁搞定事算谁的。
后来 NASA 自己没搞小机器人发往火星,因为冷战结束后,太过耗钱的太空计划基本都被叫停了。但是这种思想慢慢浸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比如现在的马斯克就是在玩这个,疯狂地向天上发卫星,以量取胜,那些卫星都特别小,而且服役时间也比较短,好处是特别便宜,就算掉下来也不心疼。
后来这种思路对现在的世界影响很大,不止商场,哪怕现在的乌克兰战场,也出现了这种模式的变形。
现在乌军经过美军这几年的训练,也把大兵团拆分成一个个的小团队,每个团队都是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有对付坦克和装甲的反坦克手,有狙击有价值单位的狙击手,还有负责火力压制的机枪手,每个团队作战目标都不是上层给下达的,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如果需要总部支持,就打电话呼叫炮火,总部再根据优先级给予支持。
也就是说,决策链反过来了,以前是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下发到基层,各个基层单位去实施。现在是上层通过下边的进展来做决策,下边甚至不需要向上反馈就可以操作。这倒是应了任正非那句话,让听得到炮火的人做决策,本质也是 “自下而上” 的决策系统。
至于仗打的咋样,我这段时间也没关注,显然美国就跟西班牙内战似的,在乌克兰测试新战术,他们之前也在阿富汗搞过,不过那边可没有几十万人级别的混战,测试不出来效果。
现在大公司都采用的是这种模式,既然不知道未来的盈利点和增长点在哪,那干脆搞点 “小蠢货” 去挨个试,各自突围,公司决策层再通过他们试出来的结果进一步做资源调整。
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从原来的有过成功经验的项目组抽调骨干,让这些骨干再招几个人,成立一个小项目组,先搞个产品 “原型” 出来,也就是比较粗糙的原始版本,去市场里测试效果怎么样,如果效果好就追加投入,如果持续没效果,就砍掉这个分支,人员并入 “主线” 重新分配。
这方面最成功的,应该就是头条系的抖音团队了,这个团队最早也只有 8 个人,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迭代,加上不断追加投入,硬是搞成了现象级的产品,而且也是中国极少数几样能推广到全世界的重磅级产品。事实上当时头条系搞了好几个这种视频类项目组,各自独立突围,谁突围都算,不断竞争演化后,只剩下了抖音。
现在的苹果其实也是这么玩的,一方面苹果内部经常好几个团队各自不同方向搞一个项目,另一方面苹果大量购买美国市场上小公司的专利,然后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上。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各个大厂都积累了大量的这种项目组,甚至大部分公司的主营业务的人已经很少了,绝大部分资源都用在了 “四处突围” 上。
之前经济好的时候,绝大部分项目一直不出效益,甚至已经走入死胡同了。这种情况下,按理说是要被砍掉的,但是基层领导往往会 “向上管理”,做好 PPT,让上边觉得这个项目还有救,要不再看看。叠加经济情况好的时候,上边对 “不盈利” 这事也比较看得开,觉得继续做也没啥,万一将来活了呢。
但是到了今年叠加疫情和经济下滑,各个公司都开始过冬,于是一轮又一轮审计所有项目,把线压了再压,最后没啥前景的项目全被干掉了。以前干掉的时候往往是把人员并入主线,但是今年实在没地方安排,干脆辞退了。
更关键的是,以往裁员大家是有负担的,因为 “裁员” 这事传到社会上可能会导致舆论上的巨大压力,所以公司往往能不裁就不裁。到了今年不一样了,大家都在裁,社会上也就不再把裁员这事当新闻,各个公司开始放心大胆地裁。这也是为啥大家这段时间想必看到了,裁了一轮又一轮,经常是整个部门砍得只剩下几个领导和 HR。
可能有小伙伴不知道,一个产品主要是在研发阶段需要大量的人,一旦进入运维阶段,用不了几个人,如果一旦准备收缩,裁员空间极大。我之前参加过那种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见过那种大型项目开发过程中投入上千人,但是一旦平稳运行,只有 7 个人在维护,问题是这 7 个人还同时维护其他版本。也就是说极限情况下,公司只需要这 7 个人就可以运转了。
大家这两天看到整个部门地裁,那就是 “试探类项目”;如果是单次 15% 左右,那大概率是主营业务。对,一轮裁员里,有的部门只裁 15%,有的直接部门都没了。
问题是我说的这种情况并不仅存在于互联网,应用到其他行业也差不多,可能本来在研发一些多年以后才能见效的产品,因为这次打击也停了。
这两天看到一堆奇葩事,比如各种 985 毕业生去面试基层网格员,这些工作固然也是为人民服务,可是谁听了都有点唏嘘,其实想想也正常,这个时节,各个公司最先砍掉的就是研发经费以求度过寒冬,无比投入的每一块钱都有产出,不然可能撑不到冬天就倒下了,很多研发型人才真不如一个快递专业对口。
不仅如此,现在这种情况是由实体扩散到了互联网,实体更惨烈,我随便找了一段,大家感受下:
据东方财富 choice 统计,截至 4 月 30 日 A 股共有 4650 家企业公布了员工变动人数,其中有 1697 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总数为 909993 人。从裁员数量来看,2021 年共有新希望等 14 家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减少超 1 万人以上。中国天楹是员工人数减少最多的上市公司,裁员数量为 44898 人,裁员比例为 74.55%,裁员人数居上市公司之首。此外,有 3 家国有企业裁员人数也均在 10000 人以上,实属罕见。
就我所见,整个系统进入了一种循环下降的状态。最后落实到居民不敢消费,企业不再投资。
问题是居民不消费,企业也活不下去,只好进一步裁员,这种环境下谁都不敢追加投资,可大家的工作就是投资出来的。如果信心恢复不了,大家也不愿意投资,工作岗位可能进一步收缩下去。正好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标题是这样的:
高校毕业生,国办喊你到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
可以看出来,还是很在意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过有一说一,杯水车薪,而且这些工作本身不创造价值,属于用财政支撑,等财政告急了,问题还是没解决。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问,那你对未来怎么看?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是相信接下来几年内,所有的灰暗都会过去,等低谷过去了,大家对未来的信心重新恢复起来,停止内耗,聚焦到经济发展上来,很快就能彻底恢复并且超越之前。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信心,我们之前也经历过很多困难,最后都扛过去,这次也一样。
我的建议就是,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少搭理那些整天唉声叹气的人(毕竟,悲观也没用,情绪还会传染、影响身心健康,万一 emo 了可不好)。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精神和身体的准备,等到严冬过去,春天会回来的。世界的发展,本身就有周期性、波动性。不要违抗,否则就是难为自己。
-—–
原文地址:大厂怎么突然间都在裁员 如果感觉不错,不妨点个赞。
推荐阅读我的 万赞 回答:
62 年印度为什么打我国?为什么美国人说,中国才是俄乌战争赢家mp.weixin.qq.com/s?__biz=Mzk0OTMzNDI5Mw==&mid=2247484081&idx=2&sn=c32ae5cbfadff2c29b57d516fb3804c9&chksm=c358bacbf42f33dd6265cbdab9992ed9a80e0fe8b9c3ef2b0b59a0bd9075e5e009e61820d085&scene=21#wechat_redirectmp.weixin.qq.com/s?__biz=Mzk0OTMzNDI5Mw==&mid=2247484081&idx=2&sn=c32ae5cbfadff2c29b57d516fb3804c9&chksm=c358bacbf42f33dd6265cbdab9992ed9a80e0fe8b9c3ef2b0b59a0bd9075e5e009e61820d085&scene=21#wechat_redirectmp.weixin.qq.com/s?__biz=Mzk0OTMzNDI5Mw==&mid=2247484081&idx=2&sn=c32ae5cbfadff2c29b57d516fb3804c9&chksm=c358bacbf42f33dd6265cbdab9992ed9a80e0fe8b9c3ef2b0b59a0bd9075e5e009e61820d085&scene=21#wechat_redirect我在台湾的亲身经历:和统没有希望了mp.weixin.qq.com/s/jdpHE_NMAIJeyAzMmzbDNwmp.weixin.qq.com/s/jdpHE_NMAIJeyAzMmzbDNwmp.weixin.qq.com/s/jdpHE_NMAIJeyAzMmzbDNw历史上真正的长津湖战役到底有多惨烈?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这里面不止最底层搬砖的,包括老板,老板只是资本的一个工具而已,他们并不会幸福多少。
只要是工具,无论是多么大的工具,不管是人还是杯子或者一棵树,都会丧失其自主性,而且终究会有过时无用的一天,没必要整天的焦虑,自怨自艾,上蹿下跳。
解决的根本办法,还是摆脱自己作为工具的属性,要从内心真正的摆脱,而不是指望着外在的钱,物等的所谓的财务自由来摆脱,寻求财务自由还不如多读书多悟道寻求内心自由。
其实就是一个词,君子不器,啥时候能够内心真正的解脱了,这些所谓的某个时代的一些表面的泡沫才能不影响自己作为一个能思考的终将死亡的生命体的意义。
互联网大厂,能不能多在二线城市开分公司,然后搞点远程办公。
这样子以在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拿大厂的薪水还是挺香的。
即使裁员,但是还是会招应届生。今年大厂应届生,年包 40 万。和传动制造业比,还是挺香的,比较让人难过的是,大厂扎堆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你这是不相信东哥?咱电商界的扛把子一言九鼎:未来还有 10 倍到 20 倍的增长空间!
![](data:image/svg+xml;utf8,)
是兄弟就永远不会开除好吗,不当兄弟了就得卷铺盖 gun 啊,咱东哥说得没毛病!
你可知道,东哥有很深的兄弟情结。
再说了,这叫裁员吗?这叫毕业!
含泪送走兄弟们毕业也是无奈呵,为向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才不得已将自家兄弟拱手相让。这兄弟情感天动地,你们这些知乎的 low 货,不懂就不要瞎说!
![](data:image/svg+xml;utf8,)
薯条老师简介:资深技术专家,技术作家,著有《数据的本质 - Python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Python 零基础入门权威指南》,《Java 零基础入门指南》等技术教程。现专注的领域为 AI 机器学习算法 + 深度学习。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亦可在知乎主页找到我的联系方式。
Y 先生
2 次咨询
5.0
11331 次赞同
去咨询
20 年多前,一个英国经济学家就预测,互联网会在 30 年内,让 80% 的传统行业人员失业。
人类已经进入后互联网时代了,互联网公司也成了传统行业。裁员有什么奇怪的。
裁员不代表公司遇到困难,而是为了赚更多。
省下来的就是赚的。
任何一个自由经济市场下的公司,经营唯一准则就是开源节流。裁员就是节流。节流永远不代表公司有困难。这不过是正常资本家的正常操作。
未来跟你抢工作的不是活人,而是机器人。
当技术越精进,人工大脑就会替代掉更多的活人的岗位。机器一个打 10 个。不要五险一金,没有工伤风险。没有孕假,没有年假,月假,根本不需要休息。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替代只会越演越烈。**以前接到推销电话至少都是活人,现在 90% 都是机器人。**这就是为什么那个经济学家预测 80% 的人会失业。
认清现实很重要,别忘了,虽不是资本主义,但是有特色的。
不断学习,永无止境是过去更是未来的主旋律。加油吧!
[
人生让你受益一生的 15 册哲学必读书人性的弱点卡耐基 +
天猫
¥39.80
去购买
去年年底听一位财经大佬分享的观点,明年 4-5 月份美联储会加息缩表,8 月份再来一次,2022 年一整年可能会处于低迷状态,
给出工薪层建议:作好 1-2 年不干活也能过下去的准备,做好现金流管理,尽量避免不必要奢侈品消费。
暗示着 2022 年会有一个不平凡年,果不其然
疫情 +
经济增速快速回落 +
经济周期末端多周期共振 +
战争 +
裁员潮 +
美联储紧缩货币周期等
中国经济的三辆马车——消费,出口和投资,两项或者三项面临调整,处于多周期共振,让你我今年过得不舒服。
大环境不断变化下,最近招聘市场发生了一些神奇现象,今年的互联网大厂在往年”金三银四 “的季节让同学们顺利“毕业”,被毕业同学不想走向社会上演各类反” 毕业“大戏。
一直活跃在招聘一线,今年大部分行业都处于阵痛期,互联网行业尤为突出——
互联网本是提升效率的工具,用互联网技术赋能让实体经济越来越好,奈何经济环境不佳,居民存款少,消费意愿不强,难刺激消费,企业端营收不如从前,资本们看不到希望,考虑收缩业务,降本增效。
互联网人员中主要生产力是程序员,而最大成本也是人员成本,占比最高的是程序员,
所以一般裁员时会遵循:销售——运营——职能——研发 路径依次撤裁,除非是业务没有希望,长期亏损而又非主营业务才会一锅端。
最近几年资本无序扩展 ,多家企业把触手伸向非主营业务或非上下游业务的业务,试图跨界打造一个 “另类” 护城河,以滴滴为首做短途出行的业务横跨到社区团购,最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且本身业务涉及国家安全信息,贸然奔赴漂亮国上市免不了提交核心数据,最后结局可想而知,目前正筹备退市。
“网信中国” 统计,2021 年 7 月到 2022 年 3 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哔哩哔哩、蚂蚁集团等 12 家企业总离职人数 21.68 万人,截止目前平均每家大厂保守 10%,合理在 20%-30% 的撤裁比例来看,市场人才已是供大于求的行情,卖方市场。
作为招聘第三方,推荐投递过去的简历,原来推 4 人会有 2-3 人约面,现在只有 1-2 个,简历筛选难度加大,毕竟面试官时间有限,企业方在有选择的时候当然优中选优。
行情不断变化
以广深为例,广深市场今年招聘需求旺盛的字节和 Shopee,在其他厂缩编或撤裁中仍然开拓新业务,如字节国际化电商,Shopee 金融团队,不过这两家公司现在 HC 在也在收缩,谨慎招聘,不至于招人进来没活干最后又裁人的情况。
就目前而言,以腾讯、阿里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趋势仍没结束,预估持续到 8 月后,为了避免受特别关注,一般也会批量,循序渐进的输出,以至于鹅厂里人人自危——目前轮到 IEG,都在打听各自部门及所属 BG 裁撤比例,工作的心也没了,边工作边刷题,做好两手准备。
最近发现人才流动的方向之一便是金融证券公司——开始扩招
原本惜岗如金的证券公司,在招聘需求上增加不少,常见的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东北证券、老虎证券等头部、腰部证券公司开始热情吸收市场上优秀人才,人才也开始从互联网圈流向金融证券公司,但有一定门槛,学历要求高——211 & 重本硕士起。
出现这种情况,分析大体有几种原因:
1、政策原因。中美关系转变,两者最大差别是以高科技带动的资本市场引发货币结算霸权归属权所有问题,中国想走中高端制造业,高科技路线,挣更体面的钱,最离不开的是资金,而资金掌握在资本手上
所以这也是为啥近几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A 股实名制、北交所上线等操作,本质是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低,回归实体,让资本和人才与科技结合,未来 1-20 年金融市场继续旺盛。
2、资金流向。钱流向哪,人才流向哪儿,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业化是靠城市带动的,目前城市化增长到了 60%,居民杠杆率也保守到了 60%+,再往上撬动特别难,新的财富增长点在于从无产权无财富变成无股权无财富,未来金融市场是资金流向的主要方向之一。
**3、证券公司竞逐。**跟着国家方向发展没错,想要变强,改变自己在行业中排名,重在吸引优秀人才进来提前布局,让科技与人才融合,人才流向哪里,未来就在哪里。证券公司之所以让人向往,一是工作强度朝九晚六;二是丰富年终奖,年终奖平均 10 月 +;三是体面有身份等。
好了,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有启发,分享不已,输出更难,你的点赞,关注是我输出的最大动力~
比起大多数行业还是香,其他行业也未必不会失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形势不太好的大环境,大家倒也不用因噎废食。
只不过,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必须要选对岗位,选对业务线。
互联网之所以这么火,以至于现在又这么 “红黑” 其实大家发现没,你们总是在提一个整体,而没有涉及具体的公司,岗位部门和业务线,但其实每个公司也总有自己核心能打的,赚钱的业务线不会轻易裁员,毕竟招人成本高啊。
那么,这些爆料出来的裁员业务线,你们看看是什么类型的,都是互联网公司新业务试点,比如京东的拼多多京喜,腾讯的小鹅拼拼等等。
这些业务怎么来的?各大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啊,不然你忘了为什么美团要突然去搞打车了,支付宝为啥突然去搞社交了,阿里从电商发家也开始搞游戏了。甚至因为老板对市场的洞察,也会直接开一个新的项目,反正有钱任性。
但是这些业务可复制性很强,你随便研究一个类似的产品和运营,你就知道基本万变不离其宗。但如果没有抢占市场,对于后面的用户你获客成本会越来越高。比如,说到通讯工具你还是只用微信不用支付宝聊天,说到拼多多你就不用其他电商的类似玩法的东西。而且产品、运营甚至是技术这类从业人员的经验总是共通的,你不做新媒体运营了,也可以去其他公司做社区运营,业务没有壁垒,人才也没有壁垒,所以前几年互联网大战中抢业务,抢资源,各大企业风风火火很多业务开了业务线,疯狂挖人,到了现在存量阶段,业务很难有新的拓展,也就只能降本保利了。
说人话就是,之前用到你的时候给你饭碗,现在用不到你了给你提走。
但是这份失业经历,完全没有意义了吗?互联网行业成为黑名单,真的直接就别去了吗?
我认为倒也不是。
最近体制内、考研竞争加剧,如果你缺乏核心技术壁垒和门槛,比如大多数文科生,比起做前台这些没有成长性的工作,或者做新媒体运营窗口已经过了的工作,也可以去互联网做用户调研,战略研究,产品经理等等,你能收获什么:
1、高薪,第一桶金的积累,比大多数行业买房概率大的多了。
2、平台,哪怕大厂失业了,也可以**层层向下挤压,大厂去中厂,中厂去小厂,**不至于直接就去送外卖。
3、各类帮助你配置资产的资源,比如腾讯阿里有免息贷款,帮你买房上车。
不过,你可能会失去健康的身体,因为加班不一定少的了,做业务突破 kpi 也是一种精神摧残。
也许你会觉得长期看还是会失业,但是长期规划总是一个个短期规划构成的。短期就业面临选择的你,除了互联网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如果有,就去。如果没有,不要因为目前各种信息影响而失去这个机会。
如果你选择了去互联网,你应该做什么:
1、选择平台和业务很重要,老牌业务而不是新业务,比如腾讯的游戏而不是京东的京喜。
2、长期规划,不要进了大厂就无忧了,可以做好长期职业转型规划,比如我哪怕在边缘业务,我也要看其他公司核心业务需要什么特长,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些积累和历练。
3、既然裁员总会到来,平时就做好一些必要的劳动法知识储备,做好加班的证据或者其他维权信息。因为很多公司下班时间是不展现的,所以你可以做好加班下班时候的打卡等记录,到时候撕破脸了也许还有一笔不小的补偿。
不搞一刀切,拒绝焦虑,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的,不如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阿里巴巴几年下来,收入增长 10 倍
腾讯几年下来,收入增长 10 倍
以后的互联网头部企业,
可能 10 年下来只能增长 1 倍
这就是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变化,
头部企业招聘的人员多,薪资高,
以后招聘规模可能还是大的
但内部淘汰的也多,
同时薪资涨幅没有以前快了。
但头部公司裁员潮不会愈演愈烈,
裁掉一部分后,短期不再裁员
毕竟公司收入规模还是很大,
内部大部分员工的价值还在。
前期这些互联网中心企业有 2 种变现模式
一是做大规模,做大利润,
做出高成长性
最后在纳斯达克,香港交易所上市,
现在互联网企业到美国上市的路已经堵死了
去香港上市,估值偏低,前期投资者的收益偏低
二是做出好的商业模式,
聚集好大的客户群体,然后卖给阿里,腾讯。
因为反垄断的原因,这一条路也走不通了,
所以,接下来中小互联网公司裁员潮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因为平均工资还是远高于其他行业,
目前全球前 20 大互联网企业
几乎被中美两国包了,
互联网大厂还会继续大发展,
只是工资停止增长了
但平均 50 万左右的工资还是有的
还是很香。
瑟瑟发抖,人的努力在大环境的变化下真的不值一提。
互联网行业待久了会感觉真的变化很快,瞬息万变,一年前各大公司市值不断攀高,一片欣欣向好,一年后,时代就变了。蚂蚁没法欢呼了,社区团购凉了,滴滴凉了,裁员的裁员。
时代变化很快,没有人会停下来,一个企业也没法停下来,当行业有红利的时候,埋头向前冲,无数人拼命前行,当红利消失的时候,环境不会等你,企业也不会等你。大中小厂无一例外,不会养闲人。
最近各行各业裁员的消息都有爆出来,你要说其他行业好,那也没有,只能说互联网争夺的这仅剩的一点红利也几乎消失。
每位互联网人都应该想想自己的退路吧,尤其是年级大了以后,这个市场是否真的还需要你,如果没有了工作,还是维持多久的生活。 目前看到的都是一些比较存量竞争,缺乏增长的态势,艰难。
每三年一次的大姨妈问题
裁员不会愈演愈烈,有持续现金流的互联网公司不会倒闭。
相反,互联网在过去十几年疯涨之后,会回归理性,收入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会趋于稳定。
互联网巨头的垄断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互联网的从业者们必须静下心来思考,怎样打造有竞争力、用户需求的产品,而不是一昧的诱惑用户点点点。
互联网企业在过去一年多的爆锤下,将会逐渐走上正轨。
相比于其他传统工科,如机械、土木这一类,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优势依旧明显,整个行业整体状况依旧会增长,只是可能没有过去十年那么狂。
就拿电子商务和新兴的数字经济来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时代科技创新引擎,将会继续带动各行业发展,并且在互联网与生俱来的点线面扩张的优势下,将来依然会有一部分的年轻人投入互联网的怀抱。
当然,他们也必须意识到,曾经那一毕业就年薪百万的梦想可能要暂时搁置一下了。
互联网行业究竟香不香,看你拿它和谁比,以及自己的心理期望有多高,除了互联网,其实依然有不少真香的行业,比如知乎 er 经常吹的那几个。
最近连微信公众号文章里的广告都多了起来→_→
互联网最主要的就是流量,然后才能流量变现!!
可现在人口就这么多,接下来还要下降。出海的话,竞争力和国外政策环境又不行。
之前流量还很多,随便搞搞金融和广告就够了… 现在网上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接近线下了,瓶颈已到π_π
新的业务线的话,落地的也就卖菜,还卷的要死,短期看不到效益。
元宇宙 meta 目前主要还是在 VR AR 阶段。各种硬件技术还没发展起来,元宇宙目前也就是个 VR 游戏而已。看不到增长点,又要活下去,就只能节流,裁裁裁了。
各互联网都在开源节流,且主要是 “节流” 为主。最近和有些互联网行业朋友聊过,事实也确实如此!
以上是互联网本身困境,这很大程度造成了资本从互联网流出,单从股市上就流出很多,看看中概互联网跌成中丐就知道了!!
再加上,国家这两年开始的脱虚向实,反垄断,注重专精特新、高科技,已经就业大头的中小企业!政策如此,资本自然不会违法大势,这更加强了资本从互联网流出!
资本流出,人自然而然也会跟着,不管是自愿 (跳槽)还是被迫 (被裁)(ᇂ_ᇂ|||)
至于互联网大公司还香不香,这应该就人论人,看你能拿到的工资就是了!
目前互联网工资确实比别的行业高,尤其是大厂!!
即使互联网寒冬确实来了
不过…… 别的行业早就冻成僵尸了
其实找工作,除了体制内,只看工资福利就行了,别的各种大饼、发展前途、允诺啥的不要管 (信了,你就输了)。
因为工资比股价还能反应这个行业的情况。这个行业工资比别的行业高,说明这个行业能挣钱,利润高,有钱景和前景!!
这个行业内的这个公司工资相比其他更高,说明这个公司更能挣钱,也更看重员工,注重人才!!
工资不能决定一切,那是在工资水平相差无几的时候!!!但凡相差了 20% 以上,就无脑选工资高的就行。用脚投票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我看到有学计算机的同学感慨自己可能会被裁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家伙原来工作在大厂!这家伙在互联网行业比普通行业多赚了多少钱!
这我得承认,我确实有点酸,当年自己怎么没有慧眼识珠,选择这个高薪行业呢?要知道我们大学期间也学了不少编程语言,我怎么在十年前没看出这个行业有钱途呢。
现在各行各业,景气的不多,像我们做企业应收账款对一些行业还是比较了解的,大家都开始过苦日子了,那互联网行业也不可能一枝独秀。
互联网野蛮生长这么多年,到了调整的端口了。
况且疫情之下不止互联网行业,各行各业都有影响。
世界正在步入经济寒冬,然后高层开始弱化 GDP 这个概念,毕竟当前的 GDP 增速目标从 6% 调到了 5.5%……
此次经济寒冬,受影响最大的也许不是三四线城市,反而是以互联网产业为特色的一二线城市,经济寒冬才刚刚开始,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和俄乌的深远影响,中国经济受波及行业会越来越多,提前未雨绸缪,才能在冬天留足过冬的粮食。
今年是最差的 1 年,也是未来几年里最好的 1 年。如果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朋友被裁员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快速走过难关:
[被裁员了怎么办?589 播放 · 3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92282088606461952)
香是真的香,累是真的累,
互联网大厂,薪资都给的高,一些 00 后毕业生,聊天话语里都是年薪 20、30 万,让我等 90 后汗颜,周边亲戚孩子读大学,基本都在学编程、python、计算机相关。
而且互联网大厂普遍部门分工很明确,也很完善,光服务于员工的职能部门就是一大波,什么员工关怀部、企业文化部,整天啥事不研究,就研究怎么让员工把公司当成 “家”,年轻人喜欢的吧台下午茶,健身房,打卡的天花板食堂,也是应有尽有,
再者是互联网大厂规则很严格,说几号发工资,基本不会拖欠,就算因为一些原因晚发,也会按照银行利率一天一天的给你利息,而且各种该有的福利待遇,一般都不会差,
最后才是大厂像个行业军校,一般从里面磨砺个几年不是混日子的,手里都有拿得出手的好项目,后期面试、创业的资本。
但是,也有的互联网企业,顶着大厂的名号,做着黑心厂的事,新闻里过了天使轮,ABCD 轮,上市指日可待,其实对员工能克扣就克扣,能压榨就压榨,而且老板海外有账户哦~
你对老板是真爱,老板随时跑路快。
元气满满去打卡,发现公司已不在。
电脑设备全没了,昨晚清仓大甩卖。
回头外面全是人,记者老头和老太。
怒骂老板去哪了,无辜员工挨脚踹。
对啊,对啊,老板去哪了?
夏威夷阳光正暖和,老板身边躺着小可爱。
行业崩了,互联网还有戏么?大厂还能进么?
YC 合伙人迈克尔 · 塞贝尔(Michael Seibel)提出了科技行业从业者的三条职业发展路径: 创始人、高管和员工。在此篇中迈克尔 · 塞贝尔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和发展的策略,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启发与思考。
当人们向我寻求科技行业的职业建议时,我发现,列出职业生涯中最常遇到的三条职业发展道路很有帮助:创始人、高管和员工。之所以把投资人排除在外,是因为我所见过的投资人,都是在这三条道路经历过成功或失败的。下面讲述每种道路的优缺点和有用的策略。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和人们谈论他们的职业时,惊讶地发现,他们往往只关注其中一条道路,而没有花时间考虑其他选择。通常,当他们得到建议时,人们会告诉他们遵循已选择的道路。作为 YC 合伙人和前创业者,我对此感到非常难过。
我不会对这三条道路进行价值判断,因为在湾区的十年里,我看到朋友们选择任意一条道路都能够过着成功而充实的生活。
好处:
可以做你热爱的事情
为世界带来新事物
高度的责任感通常会激发极高的生产力
能够选择与你共事的人
以极快的速度学习新技能
坏处:
极度紧张,即使成功了也会受伤
可能不会让你的个人收入最大化
开始时面临巨大的财务 / 技能 / 地理位置障碍
大规模的成功通常需要十年以上的付出
工作强度会影响私人关系
为想成为创始人的人制定的策略:
你最初的目标是积累成为创始人的先决条件。
1. 确定你可以合作的潜在队友。确认他们是否具备帮助你建立 MVP 所需的技术。
2. 制定财务计划。也就是说,你是否有足够的储蓄,你是否有可以提供种子轮投资的朋友 / 家人,你是否有自驱力,你是否能够通过减少开支来存足够的钱给自己 6-12 个月的时间来实现想法。
3. 找出你和你潜在的队友热衷于解决的问题。
4. 对如何解决问题有一个想法。这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必需的。
许多想成为创始人的人缺少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先决条件。一个普遍的错误是选择绕过缺失的先决条件,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你的团队不具备构建 MVP 的技术,不要选择与外包开发公司合作,你需要与具备这些技能的人交朋友,并说服他们加入你的团队。
通常情况下,人们创业时会遇到重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最好的建议是搬到一个科技中心(最好是湾区),为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直到你能存下钱,并与合适的潜在队友交朋友,或者发现你感兴趣的点。建立一家有影响力的大公司通常至少需要 10 年的时间,为了给自己最大的成功概率,推迟起点是可行的。
请注意,先决条件并不包含经验。很多考虑创办公司的人都高估了经验的重要性(不是经验完全不重要,而是严重高估了经验的价值)。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无论你带着什么经验创业,你都只有在成立公司之后才能学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客户的大部分信息,以及最好的解决方案。
好处:
稳定的收入 / 福利等
高声望(只有非常成功的创始人才有更高的声望)
产生巨大影响的可能性更高(考虑到大多数初创公司都失败了)
不需要组建团队和获得资金就可以开始
坏处:
工作的成果不一定是你在公司晋升的利器,内部政治通常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成功可能会受到组织内部其他人的阻碍
需要能找到长期成长并成功的公司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承担较大的责任
如下是为想成为高管的人制定的策略:
事实上,我在这条道路上看到了两种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选择一家发展迅速的公司。如果你很早就选择了这样一家公司,那么随着公司的发展,你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前提是我假设你是一个友好且富有成效的团队成员。例如,如果你是 Facebook 的首批 100 人之一,并且在那里待了十年,你将有很多机会成为一名高管。这里最困难的部分是,选择一家将持续多年快速增长的公司是极其困难的。
另一条路是去一家更成熟的公司工作。我所见过的那些有效地做到这一点的人不会只考虑在一家公司里工作。他们通常会考虑在一系列知名品牌公司工作,直到成为高管。例如,你大学毕业去了谷歌,然后在 Dropbox 担任团队负责人,再到雅虎担任董事,最后回到谷歌等等。
走上高管道路的人要么像风投一样思考,选择一家未来 10 年将成为赢家的公司,要么在当前公司内外不断寻找机会。
好处:
稳定的收入 / 福利等
更多的工作和更少的会议
更经常地通过工作直接影响客户
拥有高要求的技能,可以灵活地选择工作地点 / 工作时间
通常有更多时间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
坏处:
管理不善会阻碍生产力
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工作
在重大决策中往往没有发言权
很难变得非常富有
可能会很无聊
容易被解雇
如下是为想长期做普通员工的人制定的策略:
你选择工作的策略类似于高管的策略。你要么发现并加入一家快速发展的公司,要么找到一条进入知名成功公司的途径。当你以一家知名公司作为职业起点时,再跳槽进入另一家知名公司就要容易得多。根据我的经验,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成为普通员工这条道路要容易得多。
我要说的最后一件事是,做好每一个角色都需要时间。你应该在 20 多岁时去发现自己,并找到对你来说最愉快的工作。如果你需要 5-10 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擅长某件事,而你花了 10 年的时间去发现你擅长的东西…… 那么你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高技能、高效率的人(并获得随之而来的回报)。因此你需要了解探索的成本,并据此制定计划。
(全文完)
奇绩非常关注技术驱动的早期创业项目,最近,我们会针对大厂的技术同学举办一系列分享。5 月 8 日下午,我们请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谢扬。谢扬创业之前曾是大厂 Hacker,有着多年的代码与开发经验。2019 年,谢扬离开了做大厂普通员工这条路,创建了身份云 PaaS 平台 Authing。
谢扬会为我们带来主题分享,除此之外,奇绩的校友和奇绩投资经理晋英杰将通过一场圆桌对谈,与大家一起探讨:技术驱动的最新风口、技术发展趋势、技术背景创始人如何判断项目的商业化前景、如何验证技术能否落地等精彩内容。
活动具体时间与流程:5 月 8 日 14:30 - 16:00 谢扬主题分享 《创业的斗争:逻辑与浪漫》(60-90 分钟)16:00 - 16:45 圆桌讨论《技术创业者的成长之路》(45-60 分钟)16:45 -17:00 Q&A,现场选取问题解答讨论(15 分钟)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活动。
关心时事的混子哥今天一大早就看到这么一条新闻:
6 月 1 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腾讯于 5 月 31 日发布内部全员邮件,宣布开启新一轮薪酬改革。
这封署名为 “薪酬福利部” 的邮件中提到:未来腾讯将不再单独针对职级晋升做即时的薪酬调整,同时,腾讯年度薪资回顾将从原来的 6 月份改至 7 月份,并且立即执行。
——澎湃新闻报道
这次改革啥意思?混子哥来给大家翻译翻译。
就是获得晋升的员工,本来应该立即涨的工资,现在给你算到年终奖里面了,不会立即发给你,但是你的责任要立即担起来。
最终年底公司看你业绩怎么样,好的话就把你升职多出来的工资给你,不好的话嘛,公司也没说。
混子哥表示,
【我要为腾讯点赞】。
如何应对员工恶意升职?腾讯今天给了我们完美的答案:
晋升不再直接调薪。
也就是说,升职可以,但是工资不一定涨;
就算涨,也要年底跟你全面回顾业绩再决定。
“公司认可晋升所代表的能力提升和更高的职责要求,同时也要求用‘武功’立‘战功’,将能力转化为业绩贡献。因此在年度薪资回顾时会结合业绩贡献、能力提升、薪酬竞争力等因素综合评估。”
老板说:“小张,你去年做得不错,帮我多赚了 500 万,这样,你别着急,我先给你一朵小红花,让你在公司顶戴花翎。
什么?你问我加不加工资?只要你今年好好干,年底一定!”
好了,这样小张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天天第一个到公司,晚上加班到最晚才走。每当身心俱疲怀疑自己的时候,低头看一眼胸前的小红花,仿佛更加鲜艳了。纵使被同事当成卷王,也在所不惜。
到了年底,如愿以偿帮老板换了一辆新的玛莎拉蒂。可是到了发年终奖的时候,小张傻眼了,工资和升职之前几乎没什么差别。
于是怒气冲冲质问老板,只见老板从容不迫地说:“小张啊,我也知道你很辛苦,今年你的业绩和去年一样优秀,但是公司对于你现在职位的考核肯定是高于你之前的职位。这样,你也别着急,我给你一朵小红花 ······”
职场人,不见兔子不撒鹰,是基本修养。
PS. 什么时候混子哥能进腾讯赚点快钱啊?
马上关注混子哥,收获成长,走出迷茫。
如果你想获取更多成长、职场迷茫指南,欢迎关注公众号【土木混子哥】
35 岁以后,我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厂
腾讯优化事业群、阿里向社会输送人才,京东群发 “毕业” 通知。不少大厂打工人当初多辉煌,现在就有多彷徨。尤其是职场中年人,更是各种焦虑和担心,不知道这个月的薪水和 HR 的谈话哪个会先到。
K 哥一位朋友小 T 就是这样,小 T 今年 34 岁,当初因某大厂启动新项目,被高薪挖去,到现在还没做满一年。没想到大环境如此不景气,他们整个项目被砍已经是大概率的事情。
根据脉脉研究院《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2021) 报告显示:字节 平均年龄 27 岁快手 平均年龄 28 岁美团 平均年龄 29 岁小米 平均年龄 29 岁腾讯 平均年龄 29 岁百度 平均年龄 30 岁京东 平均年龄 30 岁阿里 平均年龄 31 岁
答案很明显,大厂是年轻人的大厂,这是无需争论的客观事实。K 哥也特别鼓励年轻人,如果有机会,一定到进大厂磨练一番。
首先,年轻人精力旺盛,身体强健,生活负担和挂碍也少,正是拼搏的好时候。管他什么竞争、内卷,别人能行你就行。如果这个时候都顶不住、熬不了,那只能说明你选错行了,不如上岸考个公啥的,也挺好。
其次,就是挣得多。从行业来看,IT 行业的总体收入水平算是高的,如果进了大厂显然会更高。虽然如今不像前些年那样,运气好一点就能期权股票,逆袭改命。但相对来说,还是依然可观的。别谈辛苦,不苦哪有这么高的薪水,再说了,这年头哪有不辛苦的差事。所以,当打之年,进去卷个首付甚至卷套房还是很香的。
再次,大厂履历是 “硬通货”,至少目前还是如此。年轻人一旦进了大厂,就等于镀了层金。如今社会越来越标签化,刚进职场大家拼的是学校,是不是 985、是不是 211。再往后慢慢拼的就是公司和平台了。没看网上那些段子,一些大厂人坐地铁、逛超市都舍不得摘工牌。大厂认证,确实是有含金量的,哪怕在里面短暂过下水出来,对以后的职业生涯也会大有帮助。
**最后,进入大厂有助于增长见识,提升认知。**大厂都是行业标杆,培训机制、业务模式、管理体系、商业理念都是非常领先的。在里面耳濡目染,视野、心胸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还能借助平台,接触更高层次的人脉,这些都是小公司很难相比的。
35 岁以后,去哪儿?
既然大厂是年轻人的大厂,那么 35 + 职场人的归宿又在哪里?K 哥说句公道话,从人生的角度来看,35 岁根本不老,之所以成了职场魔咒,是由很多诸如资源错配、刻板偏见、心理适应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
实际上,**我们资深 IT 人还是有很大舞台的,比如 “互联网 + 企业” 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现在很多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还在进行中,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熟悉的:美的、海尔、三一重工就属于这类公司,资深技术人去这些企业的 IT 部门担任管理岗位,是不错的选择。
也许你会说,这些也是大厂呀?虽然这些公司规模很大,但是传统企业的工作节奏、工作压力,跟我们所说的 BAT 等互联网大厂是不能比的。
此外,去新技术变革行业担任中高层,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 “五年规划” 里提到的新基建、新能源、新制造、高精尖等领域,这些公司正处在快速崛起的阶段,你作为初创管理团队成员,带领一支团队,正好能够发挥你的经验和视野,这类企业包括:犀牛制造、图灵机器人、寒武纪等等。
在这类企业工作,需要有搞定复杂业务问题的能力、整体操盘过大型项目的能力、大型组织内部的团队协调能力,这些恰恰是资深职场人擅长,而年轻人又不具备的能力。
视野从大厂挪开,也许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同样精彩。K 哥的一位老同事就是这样,在大厂卷不动了,跳到一家知名智能家居企业,收入和大厂差别不大,工作环境却友好的多,因为有大厂工作背景,在公司里也受到领导的重用,整体感受很好。
他向 K 哥说过一句话,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从纯互联网企业,跳到 “互联网 + 企业”,才明白马校长那句“向社会输送人才” 的含义。虽是一句调侃,但也值得细品,共勉。
这两年的疫情大概率是互联网行业最后的红利期了,制造业不景气,资金还是更倾向于互联网企业。
如果连红利期都撑不过去,那再遇到后边的制造业复苏和高端制造业国产化浪潮,资金的去向可就不好说了。
2022 年第一季度,“裁员” 潮如乌云般笼罩在互联网行业。背后的原因除了行业本身告别红利期外,还有政府在规范平台经济的政策倒向,社会经济结构和大幅度调整。
首先,随着流量增长放缓**,互联网企业的获客成本不断提高,以前粗放的发展方式也再适用于如今 “存量” 时代的大环境因而,**不少企业调整自己的业务方向,砍掉营收能力不佳的业务,甚至是裁员,来达到 “降本增效” 的目的。
其次,基于平台模式的特质,它的发展将持续受到高度关注。不管是出于垄断行为,还是从社会公共利益考虑,平台经济的的 “野蛮生长” 的情况不会再现,其合规、健康发展将是未来的主基调。
最后,我国将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不会走美国的 “空心化” 之路。纯互联网产业得到的资源和支持力度将减弱,行业整体将逐渐恢复理性发展,以互联网助推实体经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应该如何应对这种职场变化?一是不要盲目唱衰大厂,其结构性裁员并不意味着公司没有发展前;二是避免成为职场中的纯 “工具人”。职场的招聘和裁员都有成本,大厂宁可再招聘也不调岗肯定有其他影响因素,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摆脱工具人定位,为自己争取更多可能;;三是未来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不管是工作和生活,一切求稳为主。
判断知乎的回答,我喜欢看它的 " 技术路线 “。
知乎回答里,用草根范式的很少,或许是跟篇幅有关,它的归纳往往需要大篇幅的研究描述。
令人信服的回答,基本采用的是演绎逻辑,即用一个经过历史考验的理论来回答一个具体问题。
” 互联网大厂还香吗?“——我用安索夫矩阵来判断。
我是个管理顾问,安索夫矩阵是 1957 年公开,是经典的管理模型。
它是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提出,用做” 发展 “战略的路径选择。
如果”裁员成潮 “,则意味着行业、企业已经不再执行” 发展 " 战略,而是 “收缩” 战略。
本题希望判断的 “香”,意思也是在问还” 发展“否。
首先,互联网大厂,不是一个产业,而是多个产业。
不同产业受不同产业结构影响,其发展趋势大不相同,所以互联网大厂不能一概而论是否” 发展 “,需要具体产业具体分析。
其次, 安索夫矩阵给出了 4 个”发展 “路径,如果你都失败了,那么” 发展“就结束了。
如果你见过了,也没看出多大效果,那么这条发展之路就断了。
2. 市场开发:现有产品到别人的地盘去推销。
如果你看到了产品混战,下沉上拔,围魏救赵,无所不用其极,
但总盘子没多大扩展,那这条发展之路也堪忧。
3. 产品开发:对现有的消费者推销新产品。卖菜、金融都试试。
先圈人再变现。争渡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鹭不肯花钱,见怪不怪的时候,这条路不好走了。
4. 多元化:向新市场推销新产品。
都在网上了,新市场在哪儿?
卖菜试过了,金融也试过了,衣食住行那点人的刚需,还要试啥?
西方不亮东方亮,总有一方出太阳。
没有人生来是某个行业的人,只是相互成就。
人最重要的是有一门可以广泛应用的技术,可以自由转换,
哪里是高枝,就登到那里去。
怕裁员作甚,管它大厂作甚。
会不会说话,什么裁员潮,明明是毕业季,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从大厂毕业了,又为社会输送了人才了。这句话熟悉吗?
这句话也没毛病。
裁员是必然结果,任何行业都有行业红利期,用户增长已然见顶,互联网企业赚快钱的时代结束了。叠加对疫情的管控,对服务业和商业的冲击,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
对于一个有小几十万的人大厂裁员几千人,也只是裁掉 5%,这个比例,属于正常优化范围。就好比一个 100 个人公司,裁掉个人,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和特别值得关注的。
很多人关注的不一定是裁员本身,而是关心裁员后的未来,这两年工作不好找,年龄又大了。从大厂是毕业了 ,但车贷、房贷、孩崽的学费没有毕业呀。
人总是会变的,不变的人需要很多人的付出来保护。有些人之所以被裁,并不是因为年龄大了。相反,正因为经验和阅历丰富,行业沉淀的时间长,应该是越老越值钱。
“有福不知福” 这些只有在时候失去的时候才能明白。可在有机会的时间里,没有建立好自己的护城河,因为大部分不懂得聚焦、专注、都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很难有别人取代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信任。这很可能在日常工作中打上标签:没有潜力,没有能力,没有效能,情绪化的,态度不端正,。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努力学一门技能,知识,建立不会被轻易取代的护城河。哪一天真失业了,也能不必惊慌。热爱什么就去学什么,只有你足够专,足够突出,社会就会给你留位置。
没有学习能力,你将一步步落后于人。
简单来说,让自己从「没钱没能力」变成「没钱有能力」,再到「有钱没能力」最后到「有钱有能力」,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值钱?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呢?
我认为有三个主要途径:
1、向前辈和牛人请教。学习任何一项新技能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好导师。找有结果的人去问,如果你正在入行,或者创业的初期,你能跟老板或者找着一个有核心价值或者利益的大哥,你会少走很多弯路。跟着鲨鱼走,即便它吃肉我喝汤也是可以的。如果什么事都自己想,很慢。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不重复再走一遍。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靠近唐僧你会取经。
2、行业书籍 300+。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后,才能够从骨子里谦和起来。《劝学》中的”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想学一样东西,找专业书看一眼,比瞎琢磨好几天都强。
3、读研报。数量不限制。行业数据,趋势分析,风险识别,审时度势,还不用求人。用户在变化,技术在进步,行业也在演进,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够看懂一个行业,少走弯路的快速理解行业的核心要素。
假设存在「信息势能」这么一个东西:如果你觉得眼前的信息足够好了,那么你就不会去继续寻找,但是如果你觉得你想要更好的知识和信息,你的「信息势能」就会让你逼近更好的信息。它可以帮助你减少自己的探索成本。
万事万物都有规律,都要经过生、长、收、藏,四个过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发展变量,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就是找到自己成长的一个节点,依据这个点行动发展。
年少成名未必能承其重,晚点成功或许更能守得住细水长流。
欢迎关注和收藏 @壹只猫
现在,或未来的某一天,对你有用,方便随时找到的同时,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
第一,要看裁员的业务领域,盲目涉及不该涉及的领域要付出代价的。要知道以前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是不受约束的,什么领域都可以涉及,国家扶持加上国外资本偏爱,资金来源无限,所以扩张是盲目的。比如,很多平台企业去跟小商贩抢生意去卖菜,甚至要把蔬菜产销一体互联网化;再比如相关业务涉及了政治;再比如搞金融化,哪个互联网的大厂没去搞互联网金融,哪个没去放贷,这些行为本来就不正常。
前期盲目扩张,成立了一些不相关的业务,现在国家在规范互联网企业的业务范围,资金来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那肯定要裁员的。
如果你去看这些企业原本的核心业务的人员都是没受到太大影响的。
第二,整体经济的下行必然带来所有行业的压力,互联网企业也不例外。受疫情、地产收缩、地产挤压、贸易争端、地缘政治争端、中美资本市场的争端、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中国居民的存款在消耗,中国居民的经济预期都在收缩。 经济是一个系统,各部分看似不相关实则互相关联,互联网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第三,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天优势和先天不足在相互转换。那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爆发成长,除了国内自身需求空缺和国家支持之外,外资起了重要作用。这在之前是先天优势,在现在可能是先天劣势。这方面后续的影响还会连绵不断。
第四,新风口业务的拓展的技术和运营成本。众所周知的新风口包括 ai、vr\ar(我不喜欢元宇宙的概念),以及中美争端带来的风口集成电路等。这部分新风口业务在具有无限潜力的同时也是有相应的技术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就拿 ai 来说,ai 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亏损都极为严重;再拿集成电路来说,硬件市场模式和软件市场模式完全不同。必要的代价要付出的,有些大厂进入又退出,那可不是要裁员吗?
至于说什么跟规范用工,不提倡加班,提高了运营成本有关,那就是屁话。
第一,即便网上天天炮轰无度加班,那些企业就没改过。拼多多、b 站等企业哪个不是经常死人。有些人说的加班改善就不存在。
第二,规范用工根本不会提高运营成本,反而会提高效率。这方面微软就是很好的实践者。
第三,企业负责人一看业务下滑,第一反应就是认为企业成本太高和员工是不是不努力?这种情况就是本能反应,本能反应有些是对的,有些会导致事情变糟。
我个人认为没必要把部分互联网企业的裁员当回事。有些是他们该交的学费,有些是大势之下的自然反应,有些是自己要为错误付出的代价。互联网行业依然潜力无限,等新的技术和新的市场成熟,还会狂飙突进。
关于改革的一个矛盾不知道大家看到了没有。我们往往在山穷水尽才想到改革,而繁荣顺遂的时候却注意不到潜在危机,提前改革。 所以改革的阻力很大,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很困难,甚至因此把困难归结为改革。其实一个模式不可能长久,这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模式到另一个模式的循环运行当中,变动才是永久,不变只是幻想。繁华时刻就动手压力小还能减轻未来的危机,但是对变革者要求高,要从繁华中看到危机本来就不是一般的难,要调动沉浸在繁华中的人一起改变,那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变革和山穷水尽是相伴的,非人力所能为。由于山穷水尽,所以变化可能更难预测,有可能往回走,导致更大的危机。比如劳动改革,很多人指责它出现的不合时宜,实际上就是繁华时刻无人问津,山穷水尽时刻才显露。这时候做正确的事,坚持正确的理念就对了。
市场经济里,一切都是赚钱工具。
疫情这些年大家的日子普遍都不好过,寒冬来临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幸免于难。现在的状态非常想 70 年代美国滞胀时期的样子,而滞胀的结束是需要有新兴产业的崛起,目前来看,这个新兴产业似乎还很遥远。我们也要认识到,社会不是一直向上发展的,在一定的时期内,必然会出现缓慢增长停止增长甚至倒退的现象。
现在企业单方面裁员需给员工补偿金,所以有不少企业不愿给补偿金但也不说解聘你,用各种办法逼你自己走,我曾听到过几种裁员方法。
1、降职降薪。理由:公司经营状况不好,大家共渡难关。
2、远途上班。理由:工作需要。把你调至离家很远的子公司或调至外地公司,如:原在离家较近的城南上班调至城北郊区的公司上班或原在南方工作的调至北方工作,你能受得了你就受着,受不了你就自己辞职。这种情况我只遇到过一位能坚持下来的。
3、调岗升职。理由:某个岗位缺一个人,原考虑调部门经理过去但他的工作实在太多无法离开,领导研究后认为像你这样能力较强的人去比较合适,这岗位更能充分发挥你的能力。待你喜滋滋的换岗后才知道,工作更加繁重而且责任由你负、给领导审批的文件,领导嘴上应着就是拖着不批。工作中不放权给你,甚至在你身边安插亲信使你没有决定权,让你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两个月后你就受不了自己走了。
其实吧,人挪活树挪死。公司不需要你才裁你,公司需要你会挖你。自己要把自己当回事,要投资自己,要不断提高自己,活到老学到老,要让公司离不开你。这世上可从没有人敢保证你的利益,只有自己才对自己的利益负责。千万别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也有过十年不开支的历史,我也有过为了生存走南闯北的经历,我也有过为了生存干各种体力活的体验,我也有过天天熬夜挣钱的日子。但我明白,这些不怪别人,而且你怪别人根本没有用,反而耽误自己的时间。有这埋怨别人、埋怨社会、埋怨地球的时间自己多学多干点多提高自己挣钱本领才是正道。
香不香都是比较出来的。
互联网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才会出现颓势。
而像传统机械等制造业则是一直都很萧条的。
工资低,待遇差,地处偏远什么的就不说。
996、007 在制造业里简直如同呼吸一般正常。
就说裁员给赔偿???
呵呵,在某些小地方的官员和老总都是蛇鼠一窝。
要到算我输。
更何况某些厂的资金链那是相当脆弱,这次疫情一来封个一个月就破产的厂就不在少数。
所以员工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压两个月的。
唉,其实我也不是想比烂。
但总觉的普通人想要结婚生子,过上平稳的一生。
就是要拿钱去换水泥砖头。
无非这些东西实在北上广深,还是小县城。
然而美国人的生活优势是,有充足的商品供应,能极大激发生产效率,科技成果转化为具体产品时间短。
但与此同时存在的危险是,贫富差距过大和阶级壁垒,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及灵活就业的危险。
所以宇宙的尽头是考公,此言非虚。
裁员,这是 2021 年 ~ 2022 年互联网行业绕不过的话题。本文主要想聊聊裁员后几类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大环境变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个人的损伤。
裁员在百度百科的解释: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
也许裁员这个词有些刺眼,一些企业则将其替换 “优化”,“毕业”,“人才输出” 等等。
当然有些词也不是他们的发明。早在 2016 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就有提及到毕业一词。
在 HubSpot,一家我工作了将近两年的软件公司,当你被解雇时,它被称为「毕业」。我们都会从老板那里收到一封愉快的电子邮件,说:「同学们,需要告诉你们的是,X 已经毕业了,我们都很高兴期待她在下一次大冒险中如何运用她的超能力。」
我们不但商业模式、产品上抄老美,裁员方面我们也向他们学习。
从 2021 年开始,无论是互联网大厂还是中厂和小厂都相继开始裁员,有些厂不需要裁员的,也跟风,互联网行业岌岌可危,从业人员人人自危,如果被裁,短期内很难找到待遇相当的工作。人是很奇怪的物种,当你工资到达 3 万,如果被裁了,去下一家公司,哪怕这个公司只给你降薪 1 千,给你开拿个 2.9 万,大部分人心里都是无法接受的。不过相对于其他行业,互联网行业再惨也要比机械、土木行业好一点。
当大环境出现疲软时,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当资本与用工群体的冲突白热化时,所有情话都被视为市侩。该毕业的还是要毕业,该离职还是要离职,所以,雇佣关系,不是什么家人关系,也不是主人翁关系,就是单纯的雇佣关系。
不过今年互联网裁员,大厂和一些头部的互联网企业赔偿还是比较到位的,没有出现太多恶心的事情。也希望大家留言分享其中的故事。
裁员之后,每个都有自己不同的命运,下面简单梳理几类人:
1、年纪比较大的管理岗位
这部分人,裁员之后找工作非常困难,高不成低不就,加上本身技术的荒废,很难找到匹配的,有些人的薪资出来之后,大部分企业都接不住。
2、年龄偏大的技术专家
笔者之前主要做的是中间件的开发,在头部互联网企业都工作过,这次裁员,所认识的开发人员基本都找好了下家,薪资还有一定幅度的上浮。
3、应届生
个人觉得最惨的是应届生,很多应届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去刷题,好不容易刷到去大厂工作的机会,结果没呆几个月就被裁了。被裁之后,既没有经验,也无应届生的身份,加上之前的期望过高,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非常困难。互联网大厂降本增效,人流只能向下流,就业环境可想而知。找到一份工作都成了奢望,更何况是找一份好工作。
4、有一定工作经验且技术水平过硬的开发人员
如果技术水平不错,面试不怯场,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只要期望不太高。还有一些可能技术方向比较偏门,会稍微困难一些。但是总的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平时有一定的人脉,机会还是有的。
如何应对大环境的变化
作为程序员,我们应该认识大形势:
1、不要以为你的工资一直会涨,我们可以看看其他行业,近十年的互联网从业者是非常幸运的,但是,不会一直幸运下去。特别是刚入行的程序员。
2、房贷能提前还,尽量提前,减轻自己的压力。
3、要有主业以外的收入,不要闲少,积少成多,积累经验。可能有机会副业变主业。
4、降低消费欲望,切记不要提前消费。有时候,历史的一粒尘埃,压在我们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口袋有米才有底气。
5、作为技术人员,还是要好好学技术,管理能力在公司上升期是有用的,但是试想一下,你出去找工作,会有人面试你管理能力嘛?基本上都是看你以前有没有带团队的经验。所以,你要放弃技术,这是你生存的根本。
6、学点劳动法,不吃亏。
有赞,微店,微信小商店是迟早药丸滴,
它们上面有淘宝,拼多多,京东,够啦!
话说,这哪能叫裁员,一点都不互联网!
明明就是输送成熟技术人员,回馈社会!
逃~
互联网大厂裁员潮在这个冬天似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但是依然还是有源源不断的应届生为了进大厂而削尖了脑袋。
虽说大厂裁员的消息不断,但是另一方面也在大量招人。
一直说 “过去的二十年是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二十年 “,虽然现在的互联网行业看起来没有以前的发展势头那么好了,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行业在未来几年依旧会是一块肥沃的土地。
根据目前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产业互联网将推动互联网全面向传统行业领域深入,这个过程会产生巨大的价值空间,不仅传统行业会获得互联网的赋能,互联网也会借助于传统行业来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高薪、体面依旧是互联网大厂工作的标签。大多数高校应届毕业生对于这样的工作是充满憧憬的,毕竟还有那么多的自媒体账号鼓吹:为什么应届生一定要去大厂?以及各种各样的求职攻略帮助应届生拿下大厂 offer,很难不让人心动啊。
就算是如今的互联网行业寒潮来袭,也会有人说:建议有实力能进大厂的,还是进大厂吧。
当行业走下坡路时,裁员是正常的操作。
远的。90 年代末,我大舅下岗。
近的。通信运营商以划小承包、离职网格各种名义变相裁人。
所以,对于个人而言,行业基金要做好轮动、优先选择沪深 300 等宽基。前者跟着时代走,后者跟着国运走。
大规模失业潮必将使诈骗抢劫盗窃等犯罪活动会剧增,心思多花在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吧,不要关注这种咸吃萝淡操心的问题。
有赞不是当年公然 996 的那个吗?
没活干了?
换成 955,适当降薪一部分,比如发 70%,不就不用裁员了?
【香】也不【香】了。最后附上在互联网大厂里找到更 “稳”,不易被裁的岗位方法。
今年来第一感觉是【不香了】。
互联网从业了多年,亲身感觉身边大厂各业务线裁员远比网上更残酷。
一时间,裁员的裁员,锁 hd 的锁 hd,快手、阿里、腾讯、滴滴等纷纷大规模优化,有赞这类中型厂更是优化高达 70%,成框回收工牌。美团等暂时虽没有大的动作,但已经锁死 hd,酝酿下面的动荡。
一方面,这一波波裁员下来触目惊心。另一面,新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整个互联网行业几乎都关上了大门。
互联网之外其他行业也纷纷进入下行期,留下输出到社会的 “互联网人才” 在风中飘荡。
具体原因下面有阐述:
下面的情况在 3 月来频繁发生(岗位需求直线下降,很多临时被冻结或取消):
年后一轮轮一波波的优化(裁员)后,某些大厂一整条业务线去年还在 “砸钱” 重力打造,现在直接整条业务收缩和合并(下图早已传开,打听了 didi 的朋友确实如此):
一番调研下来,当下稳定还有一定招聘需求的仅剩:
身边众多刚刚【下岗】的年轻互联网人,但市面上岗位已经十分有限。很多人被迫面临转行到其他行业笑话,
整体看下来目前各行各业也都不好,处于各自 “优化” 的状态,可以考虑的行业仅剩:
目前,尚且【香】的原因在于,
只要你之前这一波里幸运的稳住了,
1)高待遇还在:无论是应届生待遇,还是社招薪资包来看,还没有其他行业可以有相比甚至相近的福利待遇水平(当然也没那么卷)
2)性价比依旧在:对于尚且需要通过卷来获取高收入在新城市立足或其他需求的朋友,互联网还是最有性价比的渠道了。
其他渠道几乎不能完成这样的目标,或者需要其他相关资源更多,毕竟互联网仅凭 it 能力就能给予你百万年薪了。
但,
需要警惕的是,这是最差的一年还是最差一段时期的开始。即使你幸运的目前留下了,也要开始多手准备,以防突然收到 “大礼包”。
因此,我用我的经验附上较稳的互联网岗位判断方法。
在这个节骨眼上,加入互联网绝对要谨慎。选择工作时有下面的建议:
核心部门业务和部门举例:
滴滴:网约车体系和核心运营策略部门,如滴滴网约车战略,结对网约车人才大本营;
美团:到店体系和商分部门,美团商分人才同样输送全行业;
京东:商城体系和供应链业务,京东商城早就是盈利部门且核心壁垒是其供应链能力;
其他,不一一列举,可私信和关注我,帮你解答;
但要知道,这些部门也不意味着绝对不裁员。只是相对裁员比例会更少(毕竟核心业务和已经盈利),裁员不会像不稳的新业务那样 70-90% 的裁员。
最后,对于年轻人还是要先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再勇往直前。
经济是有周期的,中国人就那么多,不可能无限增长下去。
作为一名自动化工程师,我是真的看不懂为什么 IT 行业会要这么多人的,即使在大裁员之后,估计臃肿的问题依然会存在,我仍然会继续看空。
按理说,这 IT 行业本应该是迭代最快的行业,如果是真的懂敏捷开发的话,一个项目下来就可以裁掉 90% 的人,或者把这些人转做销售,反正没必要留这么多人。
更准确来说,现在 IT 行业之所以要这么多人,根本就是在人力资源的投资结构上。传统上人力资源等于是耐用品,而实际 IT 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是属于快销品,用完就可以扔,如何定价是个大问题,继而如何构筑企业结构也是个大问题。
IT 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它应该是属于一次性资产,它应该有自己特殊的会计规则,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终究不是办法,所以发展是必须的,裁员也是必须的。
大厂一直都香,但里面的岗位并不是每一个都香,随着疫情的持续和产业升级转型,以及各种 AI 智能,机器人和数据智能与虚拟现实的技术应用带来的生产资源的重新分配!
这将改变了人们的岗位职能和价值的诉求,从以往靠人口优势,渠道优势,规模优势以及综合资源优势的公司和平台走向以颜值,内容体验和沉浸式同步感知为主导的方向上来,这意味着以往的流量,信息差和品牌都将缺少可以持续变现的能力!
它將潮着个性,自我,有趣,好玩的文化感知和情感认同型的创新上,特别是 95 后年轻人即将成为消费主力的时代的到来,围绕自我价值诉求建立起来文化和生活认知,將给社会业态带来全新的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的变革,而作为中国前沿浪尖的互联网大厂必将承载方向性引导使命!
自我价值实现将成就真我的生活,真正用户时代的到来!用户参与感,归属感和优越感将成为人们前进的驱动底层文化,特别是专业人才聚集的大厂,要想快速适应新消费群体随之带来的文化和科技的影响,内容共建和能力共亨的体系搭建将是首要的发力点!
共识文化环境打造,科技创新应用场的共建!带来小组织,强协同,高共享的人才结构调整必将成为大厂的常态!
非互联网行业的人,不要害怕。
别以为他们会来抢你们饭碗,
他们赚的多,只是他们平台好。
只是互联网行业缺乏监管,
赚钱超额利润,
可以豪气的大撒币。
机械行业当人上人的时候,
土木工程当人上人的时候,
我们都以为他们,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各个能力超群,
各种光环都加诸于他们,
可是热潮过后,
从机械行业和土木工程行业跳出来的人,
也没有掀起多少的浪花。
如今土木和机械老哥,更是自嘲当牛做马当牛马。
有一说一,互联网行业真的缺乏监管,
监管起来也确实困难。
假如,实体行业也赚快钱,
格力造个空调两年就坏了,
然后联合美的、海信、海尔,
大家都造两年就会坏的空调,
于是中国所有的国产空调两年就坏,
然后弄一个墙,不让外国空调进来,
这样空调行业也就能赚快钱了。
但是这样两年就坏的空调在国际上没有任何竞争力。
讽刺的是,相反的是,中国质量最好,最不赚钱的实体企业,出海普遍比较成功。
而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出海是非常的不成功。
不赚钱的女足,出海比较成功;赚麻了的男足,却只能西班牙守护饮水机。
所以,国际市场不会陪你演戏,垃圾就是垃圾。
说起,卡脖子。
就是一个搞笑的事情,
你自己不去搞,
人家辛辛苦苦搞出来,
不让你用,
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哪里来的卡脖子。
国产内互联网为何质量差?
比如游戏行业,
游戏的本质是换皮,
国外出了热门游戏,
自己换个皮,就可以骗充值了。
旅游网站、团购网站,
不靠供应链降低成本,
不靠新业务形态创收,
用价格歧视策略来骗钱。
ADOBE 不让用,
SaaS 不让用,
各种工具软件不让用,
就是被 “卡脖子” 了,
而中国吃的肥胖的厂商们,
却没有任何能对西方 “卡脖子” 的产品。
互联网还香,只不过不能盲目扩张了,
也不能垄断获取超额利益了。
不想长壮,只想吃胖的互联网 “肉食鸡” 时代过去了。
其实互联网和 IT 人才冗余非常严重,我待过的几个大厂,有的项目组没什么活,人浮于事但是 leader 还在不断向上申请 hc 招人,有的组其实业务需求也不多,但是 leader 善于无中生有,弄出很多其实没啥意义的需求做,搞得大家工作排的满满的,籍此向上要大量 hc,大量招人,还有的组没有 hc 也时不时要人来面试。公司扩张有钱时,这都不是问题,但是一旦遇到瓶颈,要降本增效,员工砍去 2/3 都没啥问题,我说的还是核心业务。而那些边缘业务直接全裁掉也没啥可惜。
只是互联网吗?其他行业也储备了大批 it 人,一个券商都上千,真的需要那么多人?不过是那些技术领导为了扩大地盘瞎招人。IT 民工其实和建筑工没啥区别,建好后剩下一些人维护就行了,以后哪还需要那么多码农和产品?建筑工后继无人,码农可是源源不断,后浪拍死前浪
互联网大厂还是香的,因为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相对于其他的公司工资,福利待遇要高出一大截,发在五年,十年的互联网工作生命周期里,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发展。
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一定要在互联网大厂的核心部门,核心业务往往是互联网大厂的主要资源和命脉所在,因为内容复杂,许多功能不是过来人不能完成,离开一些人有可能就转不动,举一个例子,就是人人网,大家可能不知道,人人网最辉煌的时候有一些特别功能,如重点用户广告推荐等,因为核心部门人员调整和离职,最后只有一个外包的朋友全面掌握这个核心功能,每次用都需要让我的这个朋友去帮忙,离不开这个朋友,因为功能过多,经常是牵一发动全身,我在多个互联网大中厂活动,有许多朋友已经发布在京东,搜狗,360,百度,阿里等大厂,凡是在核心部门的员工基本上很累,但是离职率比较低,一旦去了非核心部门,什么创新事业部,事业部经常性的改变或者裁撤合并。
特别是哪些对标其他大厂部门的 KPI 十分严格,经常被尅,比如微视就是对标抖音,快手,因为各种愿意,就是打不过,所以部门非常不稳定,还有一些项目互联网大厂就是做一个 app 动物园,防止一些突如其来的产品,如抖音这样的一下子篡权了。
这些防御 app 和项目基本是炮灰级别的尝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多一个不多,少几个不少,钉钉就是类似产品就是动物园里边杀出来的。不过这样的还是非常少的,抓住了就赶上了。
2022 年至今,裁员相关话题不断登上热搜。1 月的叮咚买菜,2 月的滴滴、知乎和喜茶,再到 3 月的京东、阿里和腾讯,4 月的小红书和 B 站。
裁员的同时,招聘仍未停息。在职场寒冬之时,大厂们的用人需求发生了什么改变?
冰山君对 BOSS 直聘上超过 3000 万个职位进行了跟踪,对比了 2021 年和 2022 年的变化。
先看一下岗位数排名前 100 的公司所处行业。
从 TOP100 公司所处行业来看,互联网大厂还是当仁不让的第 1 名,而外包类公司从第 5 名一跃成为第 2 名,紧跟大厂之后。
O2O 和物流行业些许降温,但仍名列前茅。
汽车行业扩张明显,教培行业受政策影响,下跌严重。
虽然行业冷热与政策关系很大,但大厂们的表现还是相对稳定的。冰山君将从综合类大厂、社交类大厂和电商类大厂,探索一下行业的变化。
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阿里、腾讯和字节跳动无疑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旗下的公司遍布各大行业。对比三大企业招聘岗位的变化,无疑可以看出一些风向。
可以发现:
「技术」类岗位永远是最坚挺的,「产品」类岗位的稳定性也较好;
「市场」和「销售」类岗位是最容易受到冲击的,「运营」类岗位其次;
阿里的「供应链 / 物流」以及「服务业」突出,主要与旗下的饿了么、盒马鲜生业务相关;
腾讯的「设计」主要为游戏相关的岗位,「运营」主要与内容运营、产品运营和内容审核有关;
因为双减政策的出台,字节跳动大幅缩减「教育培训」类岗位的招聘。
首先来看最为坚挺的「技术」类岗位。
阿里的薪资结构变动不大,有些许流向了初级和中级岗位,而腾讯和字节跳动的资深岗位占比增加较为明显。前文曾提及外包公司的招聘岗位数增长较多,推测可能是把初级和中级岗位外包出去了。
从细分岗位来看,三个大厂在 2021 年和 2022 年的岗位占比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均以后端开发为主,占了近半数,但阿里偏爱 Java,腾讯偏爱 C++,字节跳动则是 Golang。
从细分城市来看,大厂们重点布局的城市仍然是北上深,对广州反而没有那么重视。此外,大厂们对杭州、成都、西安、武汉等城市也青睐有加,可以猜测,这些城市对于人力成本的转移有着极大助益。
再来看「产品」类岗位。可以发现,从薪资结构来看,三家大厂往资深岗位的流动非常显著,再一次证明了资深产品经理的重要性。
从细分岗位来看,除了广义上的产品经理外,数据产品经理和游戏相关的产品经理也备受重视。
从城市来看,三家大厂还是重点布局北上广深杭,成都紧随其后。
最后再看一看稳居前 5 但变动较大的「运营」类岗位。从薪资结构来看,也非常明显往高级和资深岗位流动,对初级和中级岗位舍弃十分明显。
从城市来看,运营类岗位的分布非常分散,天津、扬州、成都、武汉、合肥等城市备受重视。腾讯的排行榜中有一个比较陌生的城市「澄迈」,实际上是腾讯在海南的澄迈建立了腾讯生态村。事实上字节跳动也正在布局澄迈的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从学历结构来看,「运营」类岗位相较「技术」和「产品」类岗位,也更容易敲开大厂的大门。
社交类大厂主要包括新浪、哔哩哔哩、小红书和快手。
可以发现,2022 年的「技术」类岗位略微下降,而「运营」类岗位居高不下,甚至还逆势增长,这其中与社交平台的内容属性有关。
具体来细拆「运营」大类岗位。
从二级分类来看,除了快手以外,三家大厂的「运营」类岗位占比都超过 80%。
从三级分类来看,可以发现,虽然同为社交类平台,但四家大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最后再来看看「运营」大类岗位所在城市。除了总部所在城市之外,基本都选择了新一线城市乃至二线城市,悄然转移人力成本。
电商类大厂主要包括京东、拼多多、Shopee 和 SHEIN。
京东特色的京东物流业务,使得京东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才需求都落在「供应链 / 物流」上。
拼多多曾重点发力的多多买菜业务,也随着社区团购遇冷而降温,致使「供应链 / 物流」招聘需求下降,现有对「供应链 / 物流」的人才需求也多在仓储方面。
SHEIN 的招聘需求中,对「供应链 / 物流」和「生产制造」需求较大,也与 SHEIN 的模式有关。
SHEIN 作为一家快时尚电商平台,其自产自销的模式,注定要在工厂和物流仓储上投入较多。而如今对「技术」和「产品」类人才的需求节节攀升,也意味着 SHEIN 的基础建设布局已经完善,平台正在走向成熟。
此外,SHEIN 对「咨询 / 翻译」类人才的需求也值得注意,从 2021 年的 2% 上升到 2022 年的 4%,主要针对国外团队的本土化运营,涵盖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泰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足以见得 SHEIN 的辽阔版图了。
相比之下,Shopee 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超过 80%,就尤为突出了。Shopee 作为主营东南亚的电商平台,其在国内的岗位多为高级人才。
以最低薪资的年包来看,Shopee 的「技术」类岗位基本杜绝了初级岗位,且在资深岗位的需求增加明显。Shopee 的薪资分布结构较为平均,而另外三家大厂都呈「中间多,两端少」的态势。
以最高薪资的年包来看,Shopee 甚至已经跳过了中级岗位的需求,求贤若渴的姿态与拼多多有得一比,非常有竞争力了。
从上述分析来看,结果多少有些令人沮丧,但仍然能有一些启示:
「技术」和「产品」类岗位抗压能力较强,「运营」、「市场」和「销售」类岗位较容易受影响;
在选择行业和岗位的时候,要综合国家政策方向和企业战略发展,对长远发展更有指导意义;
高级岗位和资深岗位的需求一直是稳定的。即便是外包公司,在 2022 年的薪资结构也是稍微从初级岗位向中级岗位转移(外包公司基本没有高级和资深岗位)。夯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大环境下永远是最稳妥的;
一线城市的发展已经有限,大厂已经有意识在往新一线城市乃至二线城市转移,在考虑城市时可以适当放宽条件。
希望大家都能安稳度过这个寒冬。
如想了解更多,可点击此处,或发送邮件至 marketing@yimian.com.cn
数据处理 / 林小满
文章撰写 / 林小满
编辑排版 / 小冷同学 林小满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数据冰山」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数据冰山:数据冰山目录(持续更新)数据冰山:疫情阴影下的消费百态
别 tm 扯淡了,经济下行,哪个行业好?互联网是裁员,别的行业不裁?互联网压力大,别的行业压力不大?
应届毕业生记住,舆论都是为了骗你进厂,别信。互联网是真正的上游行业,他压力大别人只会压力更大。说制造业国企的,你和你师兄师姐聊聊,去脉脉上看看,是你想的那样吗?要知道,目前国企采取的都是工资总额制度,你看到电网,运营商垄断,利润率高,可是这些大部分是要上交的,发不下来工资的。腾讯财报平均收入 80 个以上大不溜,央企可是公布每年平均待遇的,电网如果我没记错也就十几,制造业类国企就更加不堪。
待遇最好的是金融类央企,这有公开数据的。结果下面一堆回答又一通鄙视说 IT 是边缘部门。。。这不是图穷匕见了吗,不就是骗人去制造业吗?
对于应届生,如果你说不想做互联网,想考公,我认为这很合理,无非就是告诉你可能这就牺牲了你移居发达城市的机会。如果你说想做 IC,虽然我不看好但是目前确实有钱,我觉得也可以。如果你想做智驾,我也说去个规模大点的新势力,钱也不少也能学到东西。如果你想去制造业我就只能呵呵了,别把自己贱价卖了。
我发现我老婆出轨了,出轨对象是我的下属!
前不久,我把他裁了,他选择跳楼!
说起来,还有点遗憾呐,毕竟他曾是我的得力干将!
很早就怀疑我的妻子有秘密瞒着我,但她一直不肯和我说,我也不好直接问,就这样两人同床异梦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
说起来,我和老婆认识和婚姻完全是一次意外的相亲。当时我已经三十岁了,却依旧没有对象。急的我爸妈动用了几十年的脸面去寻的相亲对象,其实我不想相亲的,甚至没有想过结婚这件事。
总觉得一个人生活的自由自在,找一个完全不了解的人,反复试探争吵一步步走向婚姻也太累了。但迫于无奈,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一来却是需要交差,二来听说特别好看。我倒要看看有好看,值得我妈花这么多面子也要争取到。
虽然我见过许多美女,但如此惊艳脱俗的却是少之又少。总之这一次相亲不亏!出乎意料的是,对方没有想面试一般从爷爷辈问到停车费。就像是普通朋友见面一般交谈,放下成见的我也尽力用尽一切手段和搞笑天赋让氛围不冷场。现在回想确实有些丢脸和尴尬,相亲果然是不太好的局面。最笨拙的男性去讨好最挑剔的女性,这画面不要太美。
不过明显是她带着节奏,才使得我的尴尬得到缓解。再之后的恋爱以及婚姻规划都在她的主动邀约进行下显得顺利成章。但我们其实都有各自的空间,绝对不侵犯到对方。她明明一切都很完美,却总让我觉得有层隔阂。就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任凭我怎么努力,都始终无法突破。
周围朋友都羡慕我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说我踩了狗屎运娶了一个好老婆还开玩笑让我看紧点。我自知以我的样貌配不上我的妻子,但多次突击检查也没有任何问题。
再加上她不抽烟不喝酒,不去酒吧不蹦迪,没有挑事闺蜜。实在想不到她会和哪个异性产生交集,有时我甚至鼓励她多参加一些活动,多交些朋友。但她似乎对我的交际圈不感兴趣,偶尔应付一两次就为了给我面子。
所以,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多心了。明明已经有了那么多人羡慕的生活,却总是疑神疑鬼的。
直到那次和下属的聚餐,我发现妻子的异常。
本来我和组员喝的真上头,老婆正好在附近购物,再加上经不住组员的怂恿想一睹老婆芳容。于是,为了显摆一下给老婆打了个电话让她过来。因为我不管在外喝到多晚都会回家,所以老婆一直对我很放心。听到我醉醺醺的声音,怕我喝多了酒驾,所以马上就过来了。
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会面,彻底颠覆了我平静且幸福的生活。我老婆隐藏的秘密就是他,一开始我也不相信,可是后面的事情让我一次次确认就是他!
其实我早该发现的,但那天因为喝多了才没有察觉到妻子和下属小叶的异常。即使我出洗手间看到两人在交谈也没在意两人的对话好像是多年好友。小叶是我的得力干将,虽然有时候对他比较严厉,但他做事比较认真负责,成绩亮眼再加上人长得帅气,相信不久后就会得到提拔。
我还对他炫耀说我的老婆漂亮吧,还劝他赶紧和小西在一起结束单身。小西喜欢他可谓全公司公开的秘密,就他还是个榆木脑袋不解风情。
聚餐结束后,老婆还体贴的表示,大家在我手底下辛苦了。即使我对他们已经很好了,因为我顾家原因几乎不让他们加班,但老婆总觉得我压榨员工太厉害。还说下次要请大家到家里吃饭,我当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当场决定要他们下周六来我家里做客。
现在想想我真是个笨蛋,主动引狼入室,真想回到那个时候揍自己两巴掌。
老婆的手艺自然没话说,即使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上司都赞不绝口,和下属们炫耀完老婆的美貌,再炫耀下老婆的手艺,想想都雄风满满。很快就到了周六,当我提起小叶他们在路上马上会来,老婆表情有些不自然。我还告诉老婆小西喜欢小叶的事情,准备撮合一下他们。老婆却露出不悦之色,我以为她不喜欢八卦便提议帮忙煲汤。
很快,小叶和小西提着水果和牛奶还有啤酒就来了。妻子开门后,看到小叶发愣的眼神还有拘束的小西,我便笑着接过东西。
然后轻轻在小何耳边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小何吓得浑身一机灵,当时我以为他只是害怕办公室恋情被发现,现在想想我真是个猪头。反而安慰他老大不小,小西不错可以考虑交往,你也差不多该结婚了!
小何说他也喜欢小西但觉得目前太早了,然后我们就被叫去吃饭了,很快就酒足饭饱了。老婆旁敲侧击问了下小西和小何的关系进展。我不由的讪讪一笑,刚还不屑于撮合这么快就开始行动了。当时的我丝毫不知道这是雌性动物的一种醋意,一种从未在我身上发生的醋意。
随着聚会到了尾声酒足饭饱,我终于拿出准备已久的真心话大冒险游戏,成功与否,就看今晚了!
除了小何之外所有人都同意了,小何只好作罢。看着兴奋的老婆,我突然感觉到一些陌生,仿佛她不是我认知你的老婆,果然她有许多秘密。事情变得有趣起来了,我也很久没有这么兴奋了。
游戏规则很简单,有一个人转瓶子指到谁就可以问一个问题,选择回答提问者就要喝一杯或者选择不回答但要喝一杯酒。我作为发起人拥有第一次问答机会,很快瓶子就转起来,大家也都开始紧张和兴奋起来。
瓶子转动了几圈之后,停在了老婆那里。老婆很是大度,让我不要手下留情。我借着酒劲和游戏问出了我一直想问的:老婆。你是不是有事情瞒着我。
小何和小西两人脸色一变还想着打圆场,经理,怎么对自己老婆问这个问题,换一个。但老婆却神色自若淡定回到:有,夫妻间本来就有许多小秘密。
果然是我老婆,四两拨千斤般就把问题大事化小了。于是我自饮一杯,然后提问权轮到我老婆。她手法绚烂像是之前经常玩,虽然转的飞快但还是精准无误的转到小西面前。
老婆露出得意的笑容,突发冷箭:小西,你有把小何当作异性来喜欢吗?
小西和小何两人都下了一跳,脸色绯红。小何本来想打圆场说没有,但小西一脸坚定说出:我喜欢小何。
气氛突然有点尴尬,所有人都望向小何,等着他的回应。老婆也变得紧张起来,死盯着小何。小何只好说:抱歉,实在太突然,现在很难做出回答。
眼看气氛太尴尬,我只好宣布停止游戏。又以天色太晚喝酒缘故,让他们两个睡在次卧。小何本想拒绝,但看着低头不语的小西只得同意。
我拉起老婆准备回主卧睡觉,老婆还望了他们一眼。我以为她不放心两人,后来才知道她是放不下小何。
因为实在太兴奋和酒劲,洗漱后就想和老婆亲热一番。以往老婆都不会拒绝,但她说你的组员还在想拒绝,可这让我更加兴奋。我说:这个点他们应该睡了还是说有介意什么人吗?老婆默不作声,只得让我小点声音。但我却加大力度,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兴奋。
三分钟后准备睡觉的我们,突然听到隔壁也传来了声音。
果然小何也是男人啊!
第二天早上,他们两个招呼没打就走了。原本以为成就佳人一对,老婆却好像不太高兴。我隐隐约约感到好像和小何有关,但不敢直接询问。只得另寻机会,从那天之后,老婆好像经常发呆,偶尔问起小西和小何进展。
小西好像陷入恋爱的快乐之中,恋爱的女人每个细胞都散发着恋爱的酸臭味。不过工作倒是积极许多,但从这点来说不算坏事。小何工作也更加努力了,经常加班,好像故意避开小西一样,小西却愿意陪他加班。果然,恋爱中的女人都没脑子。
又是忙碌且加班的夜晚,我突发奇想让老婆做点宵夜给我们吃,这样就有机会验证他们的关系了。看着他们甜蜜的样子,我暗暗期待着!
果然不亏是我的老婆,很快就准备好了,于是我把小西和小何叫到会议室准备大吃一顿。小何看到我老婆明显有些尴尬,但小西却大快朵颐起来。
我不由的夸奖:老婆做的鸡蛋卷很好吃,你们多吃点。小何却习惯性的说,每次吃都很好吃。然后连忙说拍错马屁了,不过比他吃过的都好吃。
事情越发有趣了,老婆似乎也暗暗发笑,在小西这种不会厨艺女孩子面前,老婆果然十分得意。我看着小西略显无聊的样子,便说出和她一起去买红牛补充能量。
一想到可以看到两人独处的情况,我感觉自己有点兴奋的忘乎所以。
很快我们买好饮料,我谎称忘记一件重要的事情先跑回来,虽然有点没有绅士风度,但我还是想一个先睹为快。每条血管和细胞都开始兴奋起来。
果然他们不在会议室,我四处寻找,终于在楼道里发现身影。偷偷在楼道角落听着他们说起从前还有对彼此的思恋,果然老婆的秘密就是他!
哈哈,命运真是搞笑,我一直寻找的秘密居然是我的下属。我不仅没有感到难堪,反而有些兴奋。
我当然不会傻到正面出击,得等到时机成熟然后一击必杀。很快,他们一前一后的离开,我也和小西碰头,然后让装作一起回来的样子。随即宣布了下班,看着老婆不解的样子,我就知道鱼已经上钩了。
时间过得很快,依旧加班如狗的忙完整个季度后,终于有时间可以休息一下。为了验证老婆的秘密,我准备了四人海边旅行。表面上是带着小西和小何公费出差到分公司,实际上就是旅行而已。
因为职位之便,安排了相连的双人海景房,上次的夜晚想想都刺激。而且这个地点对于老婆和小何来说,也是曾经的记忆点。我甚至可以预料后面的画面了,就让这一切顺利发生的更猛烈些吧!
小何和小西在海边开心嬉戏,我们这种老夫老妻却没有这种激情,我假装在房里忙着和分公司对接的文件,老婆在窗户前不爽的看着他们。她以为自己掩盖的很好,却不知道一切都暴露在我眼前。
晚上,我故意弄出紧急事件安排小何在酒店处理,然后独自带着小西去和分公司领导见面。虽然小西对此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一切都按着我的剧本在演出,昔日情侣旧地重游再续前缘,想想都让人激动。
因为等着大戏,很快,我们就结束了会面连晚餐就拒绝了。一路上我开的飞快,好像晚一点就赶不上好戏,按照预估,这个点我们根本回不来,他们会做什么呢?
我快速的上楼开门,却发现妻子衣装整齐的在看电视。然后小何也正在隔壁努力完成文件,什么都没有发生。
老婆自然明白我的心思,但她没有点破让我难堪。
于是,我主动和老婆道歉:我好像一时误会了,我突然发现我的想法似乎太幼稚了。就因为我错误又扭曲的想法,差点了毁了所有人的幸福。我希望在这里结束一切,在原点结束一切。
因为心里石头落下我又多喝了几杯,很快就昏昏入睡。我的缺点就是这样,一旦觉得自己错了,就很容易放下芥蒂并陷入自责之中。
只是半夜醒来,发现老婆不在身边。果然是个聪明又可恶的女人,知道并利用我的弱点。我假装和老婆吵架的原因在前台查到老婆在不同楼层开了一间房,原来她早就计划好了。听着里面传来的声音,我突然没有勇气敲门。
终究老婆还是真的出轨了!而且出轨对象正是我的下属!
我假装无事发生,后面也没有心思再玩,顺利回到家中。
但那次旅行之后,一切彻底改变了!
老婆开始肆无忌惮的晚归,小何和小西经常吵架,看着小西痛苦的眼神,或许真的要分手了。这个混蛋,我决定亲手毁了他。
晚上,我主动约小西见面,然后问她是不是旅游回来后,小何对她异常冷漠?小西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可她不愿相信。于是,我决定让她亲眼看到残酷的真相。
我先给老婆发微信告诉她今天会加班到 10 点,老婆很开心却又假装心疼我。然后我带着小西在小何楼下等着,果不其然,半小时后,老婆就出现在小何住处,两人相拥而上。
事实如此,小西终于痛苦掩面哭泣。这让我有点悲伤,明明不是她的错,却让没有错的人承担所有的伤害。感情的世界,果然不公平啊!
我也假装自己的失败,然后把婚姻失败的罪责归到自己的身上。原本急需安慰的小西反而开始安慰了我起来。不由的可怜小西真的是太善良了,然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们两个像是被遗弃的小孩,疯狂的拥抱在一起,终于连同我们也一起毁灭掉了。
原本以为就这样下去也还可以,但三个月后,老婆怀孕了。当她一脸战战兢兢地告诉我之后,我假装很高兴。老婆看着我的表情,仿佛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定,她决定和小何断绝往来了。我原本以为她会多撑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决定斩断情丝。也许在这点上,我真的比不上她。家庭的意义和地位在她眼里更加重要,甚至比我都重要,如果还能算得上是个家的话。
看着日渐消沉的小何以及日益拉跨的业务,我感觉时机已到。
晚上,我便约他到顶楼谈话。当我告诉他,我老婆怀孕之后,他一脸惊讶,随后恍然大悟。他恭喜的时候,特别漫不经心。我告诉他:那不是我的孩子,而是你的孩子,因为我有不孕症。随即宣布因为他的生活作风以及业务能力问题,他被解雇了。
他终于明白这一切,他跪着求我原谅。我淡淡告诉他:我已经准备和妻子去海外了,我会让那个孩子不知道你的存在并把他当亲生孩子抚养。
他终于怒了,准备和我同归于尽。就在他朝我扑来时,我一个转身把他推了下去。然后拨打警局电话,讲述了一个尽力挽救被裁跳楼下属未果的故事。
再加上最近行业不景气以及前段时间的消沉监控以及大量饮酒记录,本着降低企业影响和形象的缘由,终于还是采取了我的说法。
随后我也以伤心地不忍回首为由,去往海外。
现在,我的老婆就在我的身边,不同的是,她现在更加爱我了!
首先要看怎么定义一个行业 “香不香”,是前途好还是钱途好?不管你想怎么比,总得有一个参照物吧。
对比其他的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在发展前景和钱途上依然是对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最好的行业,没有之一,头部大厂腾讯、阿里、字节、美团、京东这些企业的核心岗位,对,注意一定是核心岗位,对年轻人来说依然是香饽饽。
裁员的核心是 “互联网行业没有了新的增长点,部分业务长期亏损且无好转迹象,企业为了赚钱和生存需要降本增效,裁员就是降本的一个手段”。
对于大厂来说,裁员永远只会干掉非离钱和核心业务最远的部门。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些部门可以被称为 “公司新的增长点”,在低速甚至停滞发展的时代,这些部门基本就是 “烧钱还没有产出的废物”。
对于中厂甚至小厂,此处特指业务只聚焦某个行业或者某个赛道的公司,裁员取决于公司在赛道上是否依然赚钱。
如果你身处互联网行业或者持续关注这个行业,你会发现自从 2017 年以后,各种概念造词的频率显著比之前增加了,炒作某个增长概念是吸引资本入局进行扩张的必备手段,但是 2020 年以后,你也会明显的发现这些概念破灭的速度已经赶不上造词炒作的速度了,这就是互联网发展由高速转入低速的显著特征。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高速时代,企业为了抢人抢钱抢地盘,无序扩张的过于严重,如今经济放缓情况下的裁员,只是让无序失智的竞争开始回归理性化,回归产品和业务本身,回归到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培养上。
我们身处其中,深受影响,无法直言其好或坏,但我们总归见证了一段即将结束的历史和即将开启的篇章。
如果你认为答案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
我是大厂乐乎,一个专注互联网打工人的社区。
在这里我们认真扎实的讨论业务问题、分享专业知识、梳理读书笔记,我们一起吐槽职场乱象、寻求避坑方法。
前面几年是大规模扩张,发展到现在市场饱和,就必须要裁员
地产如此、教育如此、互联网也如此。
如果没有新的互联网业务模式,裁员将成为企业保护自身的必然办法
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吧
任何公司、任何岗位,都会欢迎有业务能力的人
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点,那么就只能不断换岗位,换公司、换行业
这篇文章其实都是我自己的观点输出,你觉得不对那就是你是对的,毕竟我写得不理智纯主观,图个自己爽而已。
忙的话看完下面总结的这几点其实就可以划出去了,后面的都是我的叨逼叨逼。
(文末有一些我收集的互联网与 22 届 23 届有关的传闻)
![](data:image/svg+xml;utf8,)
01
互联网环境是很烂,以后或许会好起来或许不会,但它还是我和其它互联网相关专业学生目前的最优选,主要是因为其它能进去的行业更烂。
02
公司裁员最惨的是中年男人,年轻人倒还好,22 届很惨,但我觉得 23 届更惨,之后的不好说。
![](data:image/svg+xml;utf8,)
03
公务员 yyds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当前大环境不好和你适合公务员的前提下的,要根据自己情况来判断。
这段时间大厂不都在裁员嘛,我本来以为只有我这种已经卖身给这行的才会关注,但我发现不管是干哪行的朋友,都知道互联网不好混了。
别的不说,互联网的关注度在多个行业里还真的是 top 级的,最简单的证明,大厂裁员是必会上热搜的。除了公务员外,我想不到还有哪个行业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了。
有时候我在想,活该国家要整你丫的。
你们这帮人秀什么秀啊,就不能低调点,学一下人家公务员,闷声发大财懂不懂。程序员们在现实中是挺低调的,但是在网络上却重拳出击,牛客脉脉这种出名的职场 app 几乎都是互联网人在混的,分分钟就 po 出年入百万秀优越感。
人都是仇富的,你这么有钱不记恨你记恨谁。你们就是阻碍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阻力!虽然你们也是打工人,但你们就是靠剥削我才富起来的。我不听我不听,除非你也让我进来拿高薪。裁员?好啊好啊好啊,把你们都裁了最好了,反正裁的不是我。
![](data:image/svg+xml;utf8,)
年包这个名词我猜是 hr 发明出来的,多么浮夸的玩意。
咱们实在一点,来算到手,行内的谁不知道你年包百万扣完税就剩七八十,七八十里面可能还有大半是股票和年终,是不一定吃到嘴的大饼,拿年包去让外行人眼红有意思吗?就这么想让别人也进来卷?
你看看人家公务员,问就是月薪三千,这样才能混得好!
没有对公务员不敬的意思,只是互联网红利被吃了,而我想进来捞一笔没捞着,无能狂怒罢了。
互联网寒冬的口号喊了这么久,过去怎么样我不清楚,今年的确是人心惶惶的。
被裁员的就不说了,一向被誉为廉价劳动力的应届生都瑟瑟发抖,毁应届生三方只需要赔 5000 块。几千块就能不要一个人,比裁员给 n+1 划算多了,我都会算这笔账 hr 难道不会算吗?
只是国家有就业指标,企业大多不敢拿应届生开刀,但真的没钱了的话也顾不得你这么多了。你个小应届生没有人脉没有履历,去社招就等死吧。
不用担心我,我还安全,但是在互联网铺天盖地的裁员之下,我开始思考一件事情,如果不去互联网的话,我又能去哪呢?
换个说法,虽然我秋招那会互联网形势还没有现在这么严峻,腾讯带起的涨薪让 22 届很膨胀,“有鹅选鹅,无鹅延毕”、“有云选云,无云春招” 等说法盛行,导致现在很多人骂跳进坑了。
但即使是当时让我知道几个月后互联网就会大裁员环境不好了,我又有别的选择吗?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疑问,很多有找工作需求的本科生包括研究生都有这个问题,除了互联网跟公务员,还有啥能进的好行业吗?
(排除医学生和师范生,这种专业的没有找工作需求)
金融本来可以来一拼,但金融门槛太高了,它跟互联网不一样,互联网卷的是履历和加班,现在的金融想要混得很好,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还要加上背景和情商,背景这一条就把太多人挡之门外。
教培本来也可以来拼拼,不是有学而思教师月过百万的嘛,我本来也想过要教书育人的,但是教培现在死了,学校老师我这个专业只能当电脑老师还得读个研。
房地产?保险?实体店?电商?还是扛桶去工地上打灰?算了吧…… 人家对口专业的都迫不及待要跳出来,我何苦呢。(没有对土木老哥不敬的意思)
这些行业哪个的待遇能让普通人靠自己在大城市安家立业呢?不要妄想自己能逆天,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只能被行业的大环境推着走,而且我很懒,我明说我就想做那只风口上的猪,躺着被带飞。
所以风口在哪呢?
在初中,我就已经在职业规划课上知道了找工作要找朝阳行业的,道理我都懂,可是现在我悲哀地发现朝阳行业要不就是我进不去,要不就是压根不赚钱。
或许是出于这样的无奈,很多人跑去考公了,但从过去的几次公务员下海潮来看,当市场经济好的时候,人们也会用脚投票,跑去市场。考公特别香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不行的情况下的,因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稳定嘛。
就看你对未来市场经济的信心了,如果你比较悲观,那就考吧,考个几年总能上的。而且公务员的下限高,选了总不会有大错。但如果你觉得你人生有无限可能,还有着不切实际发财的想法,那不要盲目地考公务员。
![](data:image/svg+xml;utf8,)
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公务员的,比如我这样喜欢折腾的,我清楚地知道当公务员我可能会很舒服但一定会不甘心。如果这会是个围城,那我年轻时还是先别进去了吧。
所以我其实是没得选的,互联网再怎么烂,在有一个我能做而且待遇比它更好的行业出现之前,它都是我和很多应届生唯一的选择,因为除了公务员外的其它行业更烂。
想清楚这点后我坦然了,润是润不掉的,它裁员就裁吧,反正就算裁员风险高它也是我手头的最优解。但惆怅还是很惆怅的,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好歹卷到了 985 人上人、大厂收割机这一地位,我命却还是由天不由我(手动狗头)。
讲道理作为一个应届生,我其实觉得我还不算是最惨的,好歹我没有房贷,要是真被裁了,跑去小一点的公司嘛,我也不是一定要那么多钱。大不了我转行重新开始,只要我不生娃不买房,回家啃老或者耗个几年考个公也不是不能接受。
![](data:image/svg+xml;utf8,)
最惨的是那些三十出头身背房贷下有小孩的同事,断供不是开玩笑的,我也曾想过他们可以把房子卖了啊,这样一下子就还完房贷了还能剩几百万去二线城市买房。
但实际上当你有家庭后,离开一个城市生活是很难的,你孩子伴侣都得陪着你跑,你想想要是你上小学时,你爸失业了就让你转学回乡下…… 例子有点夸张但大概是这个意思。
![](data:image/svg+xml;utf8,)
而且大家都知道二线小城市的互联网公司很香,大家都争破头降薪也要去,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是你想去就能去的。
或许你会想说,大公司找不到就找小公司咯,我可以这么想,但是那些中年同事去不了啊,月供三四万的房子和一大家子人的消费,没几个小公司接得住。
所以,这帮人很多都会选择去另一个大厂或者出去创业,别的大厂也在裁员加上大环境不好,这两条路都很难走。
然后我觉得比我更惨的还有 23 届毕业的互联网相关专业的学生,这批学生当然也可以考公或者转行。
22 届考公能上岸的就占全部毕业生的 0.2%,23 届又能有多少幸运儿呢。
转行还是那句话,没有更好的选择,互联网烂也还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所以 23 届估计还是很多会被绑在互联网这里,22 届好歹还有个相对正常的秋招,23 届的话,这么糟的大环境,人数比 22 届还多,研究生和博士的比例也更大。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不考研的一大原因就是我对我自己没有信心,前两年研究生扩招速度太快了,如果我读了研,毕业那年就不是现在这个研究生数量跟我竞争了,我不确定我在研究生期间的成长能敌得过学历贬值的速度。
哪来那么多位置啊,那 23 届这群人就只能有限的 hc 里卷咯,他们好惨。
不过也不是没可能明年把我们 22 届都裁了给 23 届让位,我们也好惨啊。
![](data:image/svg+xml;utf8,)
就这样吧,可能现实也没有我说得那么悲观,只是我写这篇推送的时候肚子很饿,所以怨气比较重,加上身边朋友春招受挫,可能不能陪我一起在深圳工作了,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不会好了。
我其实也不担心自己,我部门选得挺好的,比较靠谱,这篇推送也顺便跟大家报个平安,我好着呢,斗志昂扬,准备上班之后去干死竞品。
顺带说说,在学校没更推送的这两个月,我是有规划的(虽然的确是因为懒才没更推送),具体干了什么正事找机会再跟你们说。
以下是一些我目前得知的消息(不保真,道听途说 + 朋友反馈):
22 届的:
某猫厂目前没消息,打听了应该是没对应届生下手的计划。
某狗厂已发出的 22 届 offer 挺多电话委婉劝退,算法岗是重灾区,在边缘业务的有 21 届被裁的。OS:狗厂 22 届开得很高,我身边产品朋友收到的 ssp 是可以乱杀其它大厂程度的高,现在看来有点根本就没想过你能来所以瞎开的意味。
某宇宙厂还在疯狂招人,这么多大厂感觉只有宇宙厂是在认真春招的,其它的都锁 hc 了,而且众多裁员帖子下只有宇宙厂 hr 会殷勤招揽,说我们这还有 hc。但是要注意宇宙厂去年才裁过应届生,把自己名声在秋招前就搞臭了,而且秋招开得很拉没啥人去,或许这才是他还在招的原因。
23 届的:
知名游戏厂除游戏外的某核心通讯软件 bg23 届暑期不招了,秋招也不招了。
某猫厂部分业务 23 届暑期实习面试直接终止,有很多给了 offer 的都收回,只给直通车了,直通车跟普通秋招差别不大,23 届 hc 缩减。
裁员风波不断职场人该怎么办?近期裁员潮下,网友们本来早已司空见惯。这次则是因为京东和 B 站整了个花活,被裁叫「毕业」,离职指引叫「毕业须知」;并祝被裁员工毕业快乐。疫情反扑、监管趋严、股市动荡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企业生存越发艰难同时预期转弱,即便是大厂收缩战线、降本增效也在所难免。
大环境其实毋庸多言我们也无法改变,关键是面对这样的环境普通人应该如何自处,乃至未雨绸缪?有专业人士给出了几个建议:
1、保持稳定心态不轻易怀疑自己
稳定的心态指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有自己明确的判断,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如果因行业或公司原因离职,能够明白这些并非个人可以影响更不会轻易怀疑自身能力。集中注意力去读书、学习、写作,都能帮助我们形成稳定的心态。
2、提前准备简历和面试。
其次公司减员不会毫无征兆。从行业现状、公司业绩到个人的 KPI 都能提前感知。如果察觉有危机就可以提前准备求职,包括修改简历、准备面试等。这不是焦虑而是准备一份 Plan B 一旦危机来临,我们才能快速进入求职状态避免过长的空窗期。
3、主业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发展副业。
再次,如果工作已经相对稳定则可以多看外部信息,多了解和学习原来不知道的东西突破自身固有圈层;在机缘合适时适当发展副业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当然,切忌主副颠倒变成更大风险的创业。
4、注重内功修炼保持实力过硬。
实力过硬是真正的 “铁饭碗”。我们的一切价值源于我们是高素质的人才能给公司带来实在的效益创造营收或降本增效。
大部分的升职都是追认的大部分的被裁都是滞后的。而真正的内功能让我们在不想换工作时,没有哪个老板舍得让你走;想换工作时一堆老板邀请你加入;甚至不需要再通过写简历四处求职才能找到工作。
还是有很多人挤破了脑袋想进大厂!
学校背景好的同学,永远想象不到背景不好,出路少、只能去外包公司的同学,有多想去互联网大厂!
工信部给出的数据,2021 年,我国软件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809 万人
809 万啊,我感觉统计的数据还是比实际情况少,想一想,这 809 万人里,真正是好大学毕业,互联网大厂的人才占多少。
更多的人是普通人,所以,想去大厂的人还是有很多!
还记得刚工作时,学校比较渣,找工作也没什么门路,自己也不够优秀,进了一个做银行第三方软件的公司。工资低不说,一年有 2/3 的时间都在出差,出差比在公司还苦,很多时候,一天只能睡 4 个小时,大家技术都很菜,也不知道该怎么钻研,团队也没什么大佬,大家一个比一个挫,做事效率极低,因此也天天加班。
那个时候晚上做梦都想去互联网大厂,管他裁员不裁员,哪怕让我去工作一个月都行。
真的很幸运,正好大数据火了,自学了之后,很容易找到了一份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还记得从公司辞职时,当时薪资是 9k,老板说已经很高了,不能再高了。 后来就选择离职去了互联网公司,再后来,各种曲折跳槽,总算入了大厂。
一路想来,自己工作过的公司,不管是 58 同城、网易、还是字节,环境都很不错,食堂也很棒,考勤要求也不是很高,和之前的工作环境相比还是非常舒适的。
虽然有很多人吐槽互联网公司,资本啥的,但基本都是一边吐槽,一边离不开。与其这么纠结,那不如接受哇,尽自己最大努力看看,还能做点什么能让自己发展的更好。
哪有什么能工作一辈子的单位啊?
人这一生至少得活八九十岁,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多到 50 岁就成为单位的负担了 。
我们职业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裁员和 35 + 确实就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困难,就看自己怎么去化解。
看着别人被裁员,自己也不要太过焦虑,该来还是来,该干的活还是得干,做为底层人民, 我们有我们的优势:老板搞错了某些判断他就不是老板了,有钱人搞错了某些判断他就有可能负债累累,而我们有啥?搞错了,还是在底层,能损失啥?哈哈
所以我们没必要因为怕被裁员就变的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卷死自己,反正跪下人家也看不上咱,该干掉还是干掉,索性我们就站着,能挣多久钱就挣多久。
在站着的这些日子里,不要抱怨社会不公平,因为没用!
如果实在焦虑,又不知道该做啥,可以试着读读书、写写东西,写东西一方面能缓解焦虑,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我焦虑的时候,就写,把焦虑写下来,思考自己可能有的出路,并规划着去尝试。
不想读书,写东西,那可以试着把自己现在正在用的一门技术练成绝活。
反正不能闲着,哪怕去跑步也行。
焦虑的时候就做点啥,指不定做着做着就有出路了呢?
过好当下每一天,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对不对?
近日,一则 2022 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 23.61% 的信息引爆剧烈热议(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其计算包含了毕业生的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创业率、灵活就业率和升学率)。抛出升学和灵活创业等去向,真实的就业率有可能会低于 20%!!!
从今年的考研情况可见就业市场的残酷性。2022 年考研报名人数 457 万,较上年增长 21%,预计报录比超过 4:1。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考研?主要是为提升学历以增加职场竞争力。一本生希望通过考研更上一层楼,二本生希望通过考研 “逆天改命”。这些通过读研延缓就业的压力在未来 2-3 年后可能要加倍面对。
按照康波经济周期理论,现在全球经济处于衰退期,一场突然起来的疫情加速了经济周期的进程,国内人均 GDP 买入 1W 美元大关之后面临着如何跨过 “中等收入陷阱” 的历史性重大课题,前几年突飞猛进造富的互联网大厂今年裁员声浪此起彼伏;芯片半导体产业突围和行业升级面临欧美发达国家的重重制裁和阻扰;房地产行业民企暴雷接二连三,财务困难不敢拿地严重影响地方 “土地财政” 收入;4 月汽车销售数据暴跌,居民收入缩水严重影响消费能力。
疫情对穷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就业方面对普通家庭的毕业生来说也是类似的情形。
家里有矿有资源有人脉,不论你是专科还是本科,家里都可以为你提供一份基本的生活保障,每日都和钱打交道的银行最近的一则信息最能说明情况。
一则内蒙古林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林西农商行”)在今年 3 月 1 日对外发布人才引进公告,银行对社会公开招聘,明文规定:入围人员需在银行指定的营业网点开立存款账户,并存入不低于 1000 万元存款,如未达到存款限额标准的,将会被淘汰。4 月 28 日,林西农商行发布了入围人员公告,共有 5 人入围。对此,有网友质疑称,林西农商行此次招聘到底是揽息还是招人?对此,林西农商行在接受采访时证实了上述招聘的真实性,同时回应称:“我们招聘的是资源型人才,与社会招聘不同。”
那么对于家境出身一般的普通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应该如何抉择?
回家躺平啃老,《复旦学霸啃老 2 年,北京女孩家蹲 8 年:什么是养育的最大失败?》之前在朋友圈引发热议,先不说道德上是否正确,作为一个成年人,都无法对自己负责,还需要父母的脐带供给这点如同巨婴,那么父母有一天啃不动了怎么办?
努力拼搏进一线大厂,不论 996 还是 007,只要没干倒就往死里干。十年前可能还有机会随公司上市跨越阶层,最近马云 / 东哥等一众互联网大佬都退休开始隐居二线,说明什么?再看看一线城市让人望而却步的房价和压力,辛苦一辈子可能一家人拥挤在 6 个钱包买来的一套比你奶奶年纪都大的学区房里,含辛茹苦教育下一代,期待家族的腾飞。
退一步转身进工厂,目前国内产业升级处于关键时期,现在急缺的是懂技术的产业工人,白领的工资收入将逐渐被职业技术人才超越,从国家目前对教育的方向以及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既然家里没有矿,那么就应该顺应潮流,用技术武装自己,在广阔的产业升级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及收入的提升,这是留给普通家庭出身的应届生翻身的一种历史选择。
作为应届生的你,会选择成为技术工人改变命运么?
10 年求职咨询,100+500 强辅导经验,简历修改 | 应届生求职内推 | 面试技巧提升欢迎站内私信)
进大厂前,觉得进去就是做螺丝钉,有固定的流程和模板,跟着学就好了,傻子都会。
实际上,傻子还真不一定会,确实有很多模板、流程,多到看不完,看完记不住,关键还在不断的迭代,而且产品经理的核心底层能力终究无法模板化、流程化。
以前觉得产品经理的优势是懂业务、懂产品、懂沟通,来了大厂,发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比如,业务运营能画 MRD,而且几乎已经到了 PRD 的程度,跟非互联网行业的运营拿着一个竞品让产品照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
从业务运营同学到后端研发同学,每次沟通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需求的业务价值是什么?
提升用户体验?请量化出来,哪个环节的转化率或者效率提升了?你的目标值是提高多少转化率,或节约多少个人天?
在这里休想靠请客吃饭就忽悠其他同学来做需求,这里每一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他们都在评估这个需求对公司的价值(升职加薪)、对自己的价值(简历加分)。
所以,来大厂很卷,每天都在思考业务价值,连改个按钮的逻辑都要写出价值来。
这种模式,一方面在不断 push 产品经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有些过犹不及,一些不重要但很简单的用户体验需求都被搁置了,因为价值不够大。
来了大厂,发现 UI、UE、产品、运营部门每周都有大佬分享,来自字节、阿里、腾讯的产品经理们分享项目实战经验。
发现他们都非常擅长写作,演讲的逻辑清晰,几乎没有读稿子的,遇到各种问题都是信手捏来,在各自领域都是独当一面的好手。
关键他们还非常的谦虚,愿意跟其他人分析和探讨,持续提升。
建议各位产品经理都努力去一次大厂,可能会对产品有全新的思考。
在大厂产品经理不是原型仔,有专门的 UE 和 UI 团队负责交互和设计稿,线框图都不一定需要画,但商业逻辑、业务价值、行业经验、用户洞察一定要很深,否则连当原型仔的资格都没有。
有朋友可能问,京东、有赞都在大面积裁员呢,你又想忽悠我?
其实大厂不一定是指某个厂。
过去腾讯、阿里、百度算大厂,今天字节、腾讯、华为、滴滴、美团算大厂,明天可能是新势力造车或者其他的。
大厂代表的是先进的组织模式、高投入产出比、优秀的一群人、和一个赋能的平台。
换个角度思考,体制内也是个大厂,能管理好 14 亿人口的组织,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互联网裁员潮开始,京东和 B 站亲切的把裁员叫做 “毕业”,看得我虎躯一震,不愧是大厂,连裁员都说的这么委婉。仪式感很重要!?
大厂这个月裁了那么多人,哪个没 996 过呢?他们的所谓努力没达成结果不还是得 “毕业” 吗?大厂一句板块优化就是裁员理由,包含的意思就是项目不赚钱所以止损了。至于为什呢裁员而不是让他们开新项目接着干,也不难理解,就是这一群人,已经被认定,干成项目的几率不大。
跟朋友深夜聊到这两年经济大环境越来越差,互联网大厂都一直在裁员,未来的行业形势只会更严峻,焦虑到现在还睡不着,我以前觉得稳定内体制工作太枯燥赚得还少,现在觉得有一份稳定能到退休的工作还挺好的,至少不用面临女性职场危机,但其实到现在我对自己的未来也没什么规划,只觉着疫情下什么企业都不容易,反正读完研再看疫情形势吧,我们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得不佩服。还是那句话,把钱花在科研上才是科技公司安身立命之本,同理,把钱花在教研上才是教育公司安身立命之本!
觉得我说可以,就先点个 “赞同” 支持下~~~ 互回噢~
本文部分图片 / 图片 / 素材来源于 “摄图网”(https://699pic.com/)站内素材包含十大分类:照片、视频、设计模板、创意背景、插画、免抠元素、GIF 图、办公文档、音乐、字体,基本涵盖了所有常用的素材类型,可以提供一站式的版权素材服务。
最近几天各位老板的语文课代表水平,又被人翻出来挂在了热搜上了:“毕业即失业、向社会界输送优秀人才”
今天聊的只是个人感受,因为我个人也面临同样的境遇,也被这个时代变革卷入,只是目前还不知道,下一步是这个时代摩擦摩擦,还是能跟上时代开启新的可能?同样正是遇到这种变革,才被迫反思:
普通人如何避免被时代的变革所抛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反观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不是我国第一次由于产业转移引发的失业或是就业调整,我们回看过去,有哪些产业或是行业被时代抛弃,同样,又有哪些行业,顺势而生。
80 后出生的小伙伴还记得刘欢的《从头再来》这首歌吗?这首歌背后,鼓励的是 90 年代初,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从而引发大量国企职工下岗,尤其东三省大量国企职工下岗职工,据不完全统计,约有 6000 万国有企业职工离开了国有企业,大部份职工进入民营零售、服务业,或是自已做小生意以维持基本生活。
危机中也永远存有生机,1992 年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个圈,同年 1992 年也成为中国许多公司的元年,泰康保险、华泰保险、爱国者、汇源果汁、巨人集团等,当然 92 年的故事不能复制,这些人在下海前,大都在体制内拥有一官职,可以说是:“用计划经济的余威,抢占了市场经济的滩头”。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 (WTO),中国的产业链全球化正始开启。而外国企业巨头早已纷纷进入中国,宝洁 1988 年,北电网络 1989 年、IBM1992 年,此时在外企工作,不仅找表着高工资,也是一件让人体面的工作,但是随首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比国内顶尖的 BAT 等企业,短短 20 年,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已物是人非。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国外贸出口下降,大量相关中小企业倒闭,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 “四万亿” 计划,借此东风,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是过去 10 年收入最高的一群人,同时,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的兴起,就业也慢慢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就业转移。
如果站在上帝的视角回看,不禁要问:“2016 年是否为互联网瘦身元年”2016 年,58 裁员 30%,京东金融裁员,360 裁员,中兴移动裁员 40%,TCL 中国区裁员。
2019 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做长视频的爱奇艺被迫裁员,随后 BAT、JD 等大厂纷纷开始裁员模式,与此对应的是自媒体的兴起,抖音、今日头条、小红书等平台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
2019 年的影视行业已经不是寒冬,而是深冬。
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引发失业潮,对应的相关医疗器械、生物疫苗等赚的盆满钵满。
2021 年,地产、在线教育和教培行业受到调整,行业近 1000 万面临就业转移。
同样,2021 年新的行业风口正在形成,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上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中,关键词就是:“发展实业经济”,具体就是科技、绿色、消费。具体就不展开聊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一个各专家的解读,可能会对我们未来的就业、投资有所启发。
我们普通人身处时代洪流其中,各种不确定因素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而我们普通人的工作时间也不过短短 30 年,也不可能每次都身处正确的行业或是赛道,所以下面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或是我现在的沉淀不足以自己想明白下面的问题:
那我们普通人如何应对这场系统性危机呢?
以下仅为个人 2022 年的年度格言,供大家参考
目前看只有资本能持续追赶产业的更替,购买对应的金融产品,能比如股票 100 股就可能买,能否搭上资本的列车,去分享新产业代来机会和收益呢?
我是张小沙,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后续我们持续聊销售,一起让销售变简单
最近互联网大厂频频出现裁员的消息,近日更是爆出京东裁员事件。3 月 21 日,京东被曝各业务线启动裁员,其中社区团购业务 “京喜拼拼” 波及最广,裁员比例达到 10—15%。据悉,截至目前京喜事业群的员工总数在 4000 左右,照此换算,此轮京喜事业群的人员优化规模或在 400-600 人。
京喜拼拼前身为 “京东拼购”,为京东专攻下沉市场的社区电商平台。2020 年初,疫情期间社区团购赛道一直在全力开跑,滴滴,拼多多,美团,阿里等巨头纷纷加速了对社区团购市场的布局,京喜拼拼因此应运而生。
凭借背靠京东资源优势,京喜拼拼于 2021 年元旦正式上线,上线首日,京喜拼拼便开通了 13 座城市。随后又在近四个月内,从华南贯穿华北,从东南沿海至西北内陆,相继进入了 12 个省以及 70 多个城市。
可惜这种高歌猛进,来得快去得更快。从去年 6、7 月份开始,京喜拼拼已经密集关闭了福建、甘肃、贵州、吉林、宁夏、青海和山西等多个省份,并减少了补贴额度。据媒体报道,3 月 21 日下午,400 名江浙地区京喜拼拼员工被告知解散,原本在 20 多个省份展开业务的京喜拼拼,目前已经只剩下北京、山东、河南、湖北四个省份。
不仅从上面可以看出京喜拼拼的艰难,同时从财报上亦可看出
根据京东集团 2021 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 9516 亿元,同比增长 27.6%;净亏损 35.6 亿元,同比下跌 107%。而在 2019 年至 2020 年,京东净利润分别为 121.48 亿元、494 亿元。
分析发现,新业务是造成京东亏损的主要原因。目前,京东营收由三大板块组成为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以及新业务。其中,京东零售全年收入 8663.02 亿元,净利润 266 亿元;京东物流全年收入 1046.93 亿元,亏损 18.27 亿元;新业务全年收入 260.63 亿元,净亏损高达 105.9 亿元。
对于新业务产生巨大的亏损,矛头直指京喜拼拼
分季度来看,2021 年四个季度中,京喜所在的新业务板块亏损分别为 22 亿元、30.2 亿元、20.73 元和 32.2 亿元。而根据中信证券预估,2021 年 Q3 和 Q4 京喜拼拼以及京喜业务的单季亏损可能分别超过 15 亿元和 20 亿元。所以社区团购,无疑是京东最大的拖油瓶。
同样,作为互联网三大巨头 BAT 中阿里旗下的社区团购平台十荟团,也于今年 1 月悄然倒下。在成立 3 年后,被曝出在全国范围内关闭大量网点,从覆盖 2000 余县市,到一路撤退至 5 个城市。
今年 1 月,十荟团收到一张 30 万元的罚单,与此同时,长沙办公区人去楼空,只剩围堵的讨债商家,但讽刺的是,连楼下维护秩序的保安都是追债人。十荟团入局较晚,2018 年才成立。
不过 3 年后,拿到了阿里领投的 7.5 亿美元投资,被阿里收入麾下,除了外部压力,十荟团还要于阿里的 MMC 事业部一并赛马。自此,十荟团疯狂扩张,鼎盛时期员工将近 1 万人,触角也从二三线城市延伸到三四线城市。
但急速扩张、下沉市场,显然是个错误的决策。为了自救,十荟团关掉了亏损的城市、提升商品毛利、关停部分销售差的团点、裁员、开展团批新业务。
去年 8 月,十荟团也大刀阔斧尝试自救,进行多城大规模裁员,最后仅剩百名员工和五座城市。但遗憾的是,如今连这 5 城也守不住,十荟团的微博,也永远停留在了去年 9 月。
到了今年 3 月 28 日,据媒体报道,社区团购平台十荟团全国城市的所有业务均已关停,公司进入善后阶段,主要处理供应商货款的清算事宜,以及员工工资的结算赔付问题。
总结
所以从以上的消息来看,各个互联网大厂进行裁员或者 “人员优化” 的原因有多种,但经营业绩下滑似乎是最直接的动因。各家为了控制亏损率,缩减人员规模成为了主要手段之一。
同时除了京喜拼拼和十荟团以外,其他的社区团购平台如橙心优选、淘菜菜、美团优选等,都有进行一定不同程度的裁员。其中橙心优选去年 9 月份就已经开始进行大面积裁撤业务。
随着十荟团和其他社区团购平台的黯然退场,社区团购的玩家渐渐所剩无几。接下来,就只剩下美团优选、淘菜菜等背靠资本的头部公司的战争了。
大厂不知道,反正金融是完蛋了
近期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给很多职场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原本靠着高收入生活在北上杭的人,收入断了,很有可能面临着房产断供、信用逾期、生活入不敷出等各种生活风险。
互联网成为了继房地产、教育之后的第三大裁员行业。曾经风光一时、人人羡慕的互联网大厂,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当互联网大厂的员工抱着收拾好的工作物品,走出高大上的办公楼的那一瞬间,可曾感慨过世事无常、人生难料。
时事的变迁是我们人为不能控制的,使我们的生活陷入困顿,不得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那些在互联网行业摸滚爬打的职场人,曾经也是享受了时代赋予的红利,生活一度奔向了小康,然而为什么会在失业后出现生活窘迫的现象呢?
我想应该有三个原因:
1、通过预支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
2、假精致,榨干了现代年轻人
3、没有危机意识地生活
一、负债、失信的人越来越多
据《中国公开信息执行公开网》公布,目前中国公布失信被执行人,达到了 662 万人以上,也就是说每 221 个人里就会有一个失信人,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上涨,愈演愈烈。
据有关银行机构数据分析,除去老人和孩子,剩下的国内大部分人是有负债的,比如购房的贷款,90 后的透支消费和私人借贷,估计有 6 到 7 亿人负债,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据近期《第一财经日报》发布的报道称,截至 3 月 8 日,杭州法拍房已经达到 5.16 万套,超过郑州,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而造成失信和法拍房增多的主要原因:因收入中断无法偿还商业贷款以及民间贷款。尤其是生活在北上广深加上 “互联网之都” 的杭州。难怪曹德旺直言:别看现在到处都是百万富豪,实际却是负债累累,中国有 12 亿穷人,是时候给中国人降一降负债了。
二、预支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
很多人一定听过曾经盛行一时的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的故事”,鼓舞了很多人负债经营、负债消费,寅吃卯粮,通过预支明天的收入享受今天的生活。
而如今裁员和疫情双重压力下,还有多少人能想起这个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工作被迫按下了暂停,可是生活还在继续,房贷还在继续、信用卡还在继续、孩子教育还在继续、父母养老还在继续。
你还敢通过预支明天的收入享受现在的生活吗?你还能通过预支明天的收入享受现在的生活吗?多少人就是因为听信了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导致倾家荡产负债累累。有多少人领悟到了中国老太太的一生节俭的生活智慧。
三、假精致,榨干了现代年轻人
我曾经看过一篇网文叫《假精致,榨干了年轻人》,其中写道一名私企的女员工,月入 5000,负债累累,左手星巴克的咖啡,右手一份网红蛋糕,身穿名牌,踩着 12cm 的高跟鞋穿梭于写字楼间,白天自拍 ins 风午餐,晚上 high bar 野格干杯,全然忘记了自己还没还上个月的花呗。
据相关数据报道,90 后负债平均达到 12.79 万元,光鲜亮丽名牌包围的背后都是巨大的负债。一味地追求时尚潮流,追求高大上的精英阶层,追求人上人的虚荣,背负了高额的房贷、车贷、消费贷等各种贷款。最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负翁和负婆。
给予他们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底气,就是他们从事的风口上的高收入行业。以为自己的行业会一直火下去,自己的收入一直会持续走高,用着高收入去供养着高房贷、高车贷、高消费。在这里让我想到了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起来,风口过了,摔死的都是猪。”
四、对生活缺少危机意识
美国老太太的故事是不是一个谎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个故事被房地产商和银行工作人员无数次地广泛宣传。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很多人背负了沉重的债务,直到危机来临的时候,难以翻身。
我们的老祖宗留下过一句话:“晴天要备阴天伞,饱时要备饥时粮”。就像今天陷入生活困顿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一样,在行业辉煌的时候从未想过互联网行业也会有江河日下的一天,自己会因为从事互联网的行业而失去收入来源,更不会有一天自己会因为失去收入来源成为失信人。
如果我们早早懂得用老祖宗的智慧去生活,无论是疫情还是裁员,我们都可以平稳度过生活的危机。老祖宗留下的智慧都是千百年来,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和社会斗争总结下来的,值得我们现代人去思考领悟。
后话:
通过这次裁员风波,我想我们应该懂一些生活的道理:
无论生活在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有危机意识。
收入不管是多还是少,都要学会开源节流。
好的时候,多备下点存货,多攒点钱。
能力不足的时候不要去超高超前消费。
互联网大厂特别奇怪,一边 996、007,一边大规模裁员。请问,你们是缺劳动力还是劳动力过剩?
看到没有,国内的互联网大厂不管怎么运作,最后都会选择用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方式去处理人事,两头堵。还一天天的想着怎么 “成功落地”“成功收割”。
互联网大厂人家哭的是新工作没涨薪,或者从 60w 降到 50w,你一年不到 20w 的,跟着凑什么热闹?无脑润进去就是了
学霸 5 个科目,平均 95 分;
其他同学 5 个科目,平均分不到 80;
这次考试的题极难,学霸平均分只考了 81 分;
是学霸不行了吗?
看看其他同学考的成绩再说。
就现阶段,大厂选择的是裁员不是降薪;
就意味着原有的工作岗位工资待遇还是很高的,只不过原来是 100 人抢一个大厂工作,现在是 120 人抢,大厂的工作本身的吸引力是不变的。
在绝对的收入面前,其它都是参考值。
当今 BAT 等大厂裁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发展停滞,户出低于成本而导致的断尾求生。此外,以下几个因素也对其有影响。
一. 反垄断的趋势不可逆。为什么要反垄断?一句话:共同富裕。而互联网大厂被相继罚款也说明国家对反垄断的坚定信心,在此趋势下,由垄断衍生的一些业务必然被缩减或裁决,相应的人员也就没了。
二. 相互竞争的结果。资本是趋利的,互联网大厂更是由于巨大的信息差而成为巨头,我国对此仍监管不足,所以便导致各巨头相互竞争,某个业务你厉害,我就得退场,我厉害,你就得滚蛋,因为市场就那么多么。这种裁员是常见的。
三. 疫情影响。在疫情中,涉及交通类的业务受阻,加之维护成本高,故裁员也可理解。
那么,这次大裁员造成什么影响呢?我认为利少多。先说坏处吧,首先自联网大厂载员裁哪些人?先裁掉业绩不行的,再裁掉年龄大的,再裁掉错队的。通俗地说,就是没能力,年纪大,没背景,三样中要是占一样,公司会读考虑,占两样,大概率就被载了,占三样,不裁你裁谁啊,除非左轮装满分打一枪,结果卡壳了。
接着提问题,这些被就的人们去哪儿呢?他们的首选就是互联网小工互联网小厂倒是挺乐意接受这些大厂人的,但薪资大幅度下降也没跑了(顺便说一句,那些大厂留下的员工情况其实也不乐观,你想想,公司裁员后会给你加薪吗?领导们肯给自己减薪吗,吃亏的还是程序员啊。)而小厂也不是无底洞,来一波就要走一波,那些小厂原先的员工他也只好继续求下家,就这样像往水里扔石头一样,一个涟漪接着一个涟漪。
有什么好办法吗?说实话,还真没有。还是那句话,只要技术没有取得大的进步,情况没太大改善的。
提及最近两年互联网大厂裁员,大家各执一词。
有人提到垄断法、双减政策;有人搬出历史周期性运转;还有人认为是制度与决策的博弈。
简单的说,互联网大厂裁员潮是众多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
中国众多主流互联网公司股价较最高点几近腰斩,蚂蚁集团因金融监管合规问题上市被迫延迟;阿里、美团分别被处以 182 亿和 34 亿的巨额罚款;滴滴上市后因安全问题被各大应用商店下架。
国内互联网大厂被这一棒打蒙了。
自从 1994 年中国接入互联网至今,国内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 20 多年。
网络通信、互联互通代表着的新潮现代化生活,为我国带来了一场切切实实的信息技术革命。
同时,在这 20 多年间,互联网巨头吃透了经济腾飞的时代红利,高薪酬、高福利吸引一波接一波优秀人才涌入大厂,在没有制度监管的情况下,大厂们野蛮生长资源利用效率并不高。
反垄断作为起点,敲醒了互联网大厂们粗放发展的状态。
互联网大厂们开始意识到,互联网行业茹毛饮血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发展方式需要在市场的监管下运行,在互联网赚大钱不再轻松,国内互联网企业要学会花一分钱办一分事了。
裁员可以缩减开支,更多是对以往快速扩充版图、资源错配的修正,于是上述一幕幕裁员新闻出现在公众面前。
而加大福利杠杆,可以稳固大盘军心。赚钱的部门依旧是互联网大厂们的 “心头肉”。有大厂员工在求职交流平台上曝出,游戏公司项目组年终奖会比往年更多。
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厂也推出员工福利计划。
2021 年 12 月 14 日,阿里在内网公布 “暖心计划”,包含多项员工福利升级,除了延长产假、新增育儿假外,还推出了 7 天全薪陪伴假、20 天全薪长期服务假。
2021 年 11 月,腾讯推出 “提前退休” 政策,升级员工 “职业里程碑” 福利方案,在腾讯工作满 15 年的员工,可以提前申请退休,并领取一笔不菲的回报。
这是大厂们为了解决内部问题交出的答卷。
回顾历史,2001 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之时,网景为首的一众北美互联网公司的破产裁员和重组,对还在创业与萌芽的第一代中国互联网人可谓历历在目。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与阿里巴巴在此前后分别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员瘦身与业务线的战略级调整,从而熬过了那次寒冬并侥幸不死。
20 年后的今天,同样糟糕的外部条件下已经不再年轻的第一代中国互联网人正深陷中年危机的折磨,一部分人选择了离开,而更多的则是栖身于公司中高层为了自保而不惜政治斗争。
与此同时,又以 “今日头条” 为代表,崛起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过去从来都是散尽千金求猛将的第二代中国互联网公司,如今在寒冬前却面临自断手足的痛苦抉择。
究竟是在作死中等死,还是在等死前勉强求生?
互联网寒冬给人的绝望不只是它先前割韭菜时的毫不手软,而是其赶尽杀绝时的心狠手辣。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大厂的中年危机实际如同肚子上难减的肥肉,尤其是中层管理者都属于第一代互联网人。
他们十几年摸爬滚打下行业经验丰富,同时又明白企业内部的文化与政治,显然属于根红苗正且价值观统一 5 分的老人。
当这些中层升到高层试图更进一步再拼一把的话,其体力已经不及 90,95 后,因此在当下他们中绝大部分都处于守势。而当公司业务受到竞争对手和大环境的影响时,矛盾就此发生。
老板最恨的人应该都是中层,小朋友能拼但是上不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屁股挡着大腿,中层薪资通常很高,思想觉悟有时候其实还不如小朋友,可是人家跟你了那么多年,动不动老‘中供’出身的,动不动 10 年陈起步,你说怎么好意思干掉他们呢?
实际上从商家端看,很多没落的传统企业,都是被自己人耗死的,而不是被别人打死的。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
周武王伐纣得天下后首创分封制,他将天下利益分享给当年的合伙人与忠诚的战友们显然保障了自己江山延续 800 年的统治,但随时间的推移导致情义不复,礼崩乐坏,最终引发诸侯割据,天下大乱,又有了后世长达 500 多年的春秋战国的动荡。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马云曾指出:企业没有大而不倒,只有好而不倒,企业不是要做大,而是要做好。
面对企业主体与中间管理层当前出现的中年危机,如若持续放任并引发下一步的并发症,其结果便是企业内部迅速拉起来的小山头。
谁都知道,山头林立最终导致其组织关系的逐步淡化后造成的动荡是所有走下坡路的企业所具备的内部共性。
死而不僵百足之虫,其存活的前提必须是冬天还未真正到来。
互联网大厂不断裁员的背后,暴露的问题还是中国绝大部分的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中的绝大部分都还是劳动密集型的平台模式。
其平均下来人力成本在这轮税改以后要占掉公司 40%~50% 的开支,显然这轮对生产型企业那么冲击必然是最大的,而在互联网领域平台型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概率要高的多。
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裁员潮,可以预判的是第一轮首先受到冲击的必然是来自互联网人才招聘行业,而其中最先受到影响的则是类似 BOSS 直聘、拉勾等偏向于基层岗位的招聘平台。
这就如同 B2B 业务在 2008 年因为 B 端大量工厂倒闭而发生客户数量减少进而导致其广告销售业务下滑的道理是一致的。
未来 3-5 年,专业外包公司和人力资源的外包平台势必会赢得一个 10 年一遇的机会,特别是在面向中小企业的基层用工问题上税改使得他们将分流绝大部分主流互联网招聘平台的需求。
当前主流的外包业务模式一种是类似猪八戒的需求外包平台,另一类则是跟偏向人资雇佣模式的远程工作平台。
但前者以‘猪八戒’为代表的需求平台面临的问题在于其本身不存在实际的雇佣关系,使得这种威客模式在多年以来因为乙方团队或个人的作业质量和时间不可控导致其尽管在拥有庞大用户和需求的情况下却迟迟未能有更一步的动作。
今天日本失业方面受到的教训和经验,显示对所有已经面临中年危机的中国互联网大厂的一次警告。
寒冬来临前我们必须想清楚自己有什么,自己要什么,愿意放弃什么,想要为此付出什么。
商业的本质永远都是围绕索取与付出。
互联网大厂裁员事件,甚嚣尘上。彼时风光无限的 “淘金地”,正经历着穿越经济周期的转型“瘦身” 之痛。
事实上,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互联网企业裁员归结于疫情围困、消费疲软。探寻大厂裁员真相,还需对裁员规律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
01 弃车保帅
聚焦零售电商领域,社区团购 “巨亏” 重创互联网大厂,该业务成为了人员重点丢包区。
今年 2 月,美团优选事业部被曝裁员,直营团队和代理团队都难以幸免,而美团最新财报也证实了以社区团购为主的新业务的惨境——2021 年巨亏 384 亿元,同比扩大 252%。
3 月以来,滴滴旗下社区团购橙心优选被爆已经全面全线关停,业务产研全员被裁,此后回应仅保留了四川区域部分业务。
京东旗下社区团购京喜拼拼(京东 2021Q4 亏损的大头)先是被爆出 “全部裁员” 的信息,此后京东官宣开启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零售 V 事业群被拆分,优化比例在 10%。据悉,京喜事业群的裁员比例达 10-15%,甚至更多,这也意味着京喜基本退出社区团购。
近日,没有一家企业比京东更为一波三折。先是刘强东在集团大会上痛批内部高管,接着宣布裁员 10% 副总裁,然后一个月内,京东连走三位高管。不过这些都还没完,紧接着刘强东再次给所有京东员工一个炸雷:
公积金下调,快递员无底薪领跑,刘强东这一举动似乎让所有京东员工寒了心。犹记得当初刘强东说过,京东绝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当初的肺腑之言,转眼之间就如此决绝的过河拆桥。京东裁员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刘强东大刀阔斧改革之后,刘强东的朋友圈多了这样一条消息,那是刘强东自己的回忆录,从京东刚开始创立,一直到今天从上千家企业中杀出来,可以说刘强东付出的心血比京东成员的总和还要多。作为京东创始人,说京东是刘强东的孩子,也是一点不过分。
刘强东表示京东已经很多年没有实行末尾淘汰了,但这样看来这样的做法并不可靠。京东内部的杂乱程度甚至超过了刘强东能够预判和应对的范围。高管拉帮结派风气严重,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对刘强东来说,只有一起承担责任的员工,才是自己的兄弟,而那些混日子的,不是!
现在的京东,好像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一个人 营救,这个人显然只能是刘强东。所以,看似过河拆桥,不讲情分的裁员背后,实则是刘强东深深的无奈。只有剔除掉京东内部的一切不和谐因素,京东才会重新步入正轨。不然的话,也许用不了多久,京东就会地位不保。
互联网大厂正在为曾经的 “大” 而买单,在穿越经济发展周期的寒冬中,科技纵深向的责任与能力开始被重塑,保有发展“火种”,以新的姿态再现,或许才是大厂裁员背后的内在逻辑。
建桥需要一千人,维护只需要几十人。程序员在搭建各种自动化工具,消灭手工劳动者和卖菜小贩的同时,也埋葬了自己。
这个问题大家都是从互联网行业在讲,可是大家可能故意忽略了某个敏感的问题。一家大型企业,大规模的裁员,工会怎么不站出来?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
香,想想互联网的造富神话,各个年薪百万,年终奖 20 个月。
看看这平均薪资、这年终。
2020 年_字节跳动的员工总数从 6 万蹿到 10 万, 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 150 人在办理入职, 加入_字节跳动
“未来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 1000 名在阿里工作 10 年以上的人才”
目前几大巨头员工数都超过了十万,这么多人,为啥呢,据说仅仅是为了不让其他公司拿到这些人才。
然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遇到了疫情,业务受限,被迫收缩,政策啊、大环境啊,各种原因,开始了所谓的 “节流” ,让一部分人先走。大家都业绩不好,那自然就得节省开支。部分人就得被优化,导致了裁员潮。
这只是现状,但是 ,未来是信息时代,万物互联,仍然需要大量的互联网人,什么车联网啊、虚拟现实啊、数据中心啊、智能设备啦,需求仍然很大,短期波动而已。
互联网很卷,是因为很多互联网人在吐槽,发文,曝光量上去了,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每个行业都卷,你说销售卷吗 ,那肯定更卷,你说建筑、金融、哪个行业不卷?
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竞争,岗位、上下级都存在一个金字塔模型。大多数人都比较平凡,当领导、高层的也都是相对少数人,每个行业并无区别。互联网相对其他行业而言还是比较吃香的,工资水平在中上游,入门难度相对也还是不算太高的,而且上限很高。
个人身处互联网行业中,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同样也经历过互联网的裁员潮,可能你今天还在认真工作,明天人事就通知你去办手续。现实很残酷,唯有不断向上爬,凭本事吃饭,技术在手就不怕失业,机会很多,需要自己去把握。
在这里做一下宣传啦,如果有技术人看到这里的话。
毕竟所有的技术人员都需要面试嘛,这边不光整理了好多面试资料,需要的直接戳这里:全网最全 Java 面试资料
还会分享最新,最优质的开源项目,涵盖范围很广,包含 Java、C、Go、Python、 .Net 、前端、运维 等等,无论什么语言开发者肯定都有需要的。
谢谢啦!
我是程序猿 -
你可以叫我枫叶,欢迎关注公众号【开源指北】,希望看完对你有帮助!
互联网寒冬这个词, 我年年都能看到. 到底哪年才是真寒冬啊?
这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大厂裁员潮,让在互联网企业供职的人员和他们的家属瑟瑟发抖,如坐针毡。
先是阿里巴巴,后来是腾讯,现在又传出京东的多个业务线也要裁员的消息,看来互联网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已选择裁员增效这条路,这也意味着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将丢掉自己的饭碗。
他们是这十年来新崛起的中产阶层和富裕家庭,是普罗大众最羡慕的一个群体。名校毕业,工作能力强,供职于世界五百强的互联网头部厂商,待遇丰厚,是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业的新贵。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和其它二线城市的高房价大多是靠这些新晋升起来的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支撑,伴随着这个人群收入的波动,也意味着这些城市的高房价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
疫情肆虐,经济下滑,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互联网行业的遭遇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愿一切好起来,好起来!
愈演愈烈的互联网大厂裁员潮,其实从 2017 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红利和资本泡沫退潮之后就开始显现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泡沫消失,总会有人成为牺牲品,大厂也不是很光鲜的光环,但是他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好工作,只是大厂大厂业务调整太快,今天做社区 ,明天做金融,团队跟着业务换 ,一茬接一茬,这种调整的迅速,势必要和裁员挂钩,加上移动互联网增量的消失,我们看到那些所谓的大厂已经不香了,更多的人选择去到稳定的体制内,即使月入几千那幸福感和稳定也是比不了的。
不仅 B 站,还有最近刷爆社交媒体的 JD 毕业季,以及东哥那句 “我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这种越来越明显的裁员趋势,其实背后有其根本原因和显而易见的趋势,国内各大知名机构和部门早已给出定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正在进入颓势,增速放缓,用户增长乏力,这一点在不少公司的财报里都可以看到,很多公司是营收尚可,但是月活、日活的新增和同步增长很少。
知名咨询机构 QuestMobile 在去年 2021 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覆盖逐步趋于饱和下,用户增长有所放缓。
而数据机构易观发布的《2021 年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报告》显示,截止 2021 年 1 季度末,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 10.30 亿人,同比增长 0.78%,但环比上季度下滑 0.19%,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环比首次出现负增长。在经历了多年的用户快速增长后,随着增速不断放缓。
另一份由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更为明显,根据工信部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1-2 月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 373 亿 GB,同比增长 20.7%,增速同比回落 11.1 个百分点。截至 2 月份末,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 14.22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625 万户。2 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 12.22GB / 户 · 月,同比增长 12.7%,比上年底低 2.5GB / 户 · 月。
在移动互联网增速和用户增长进入负增长的年代,谁不开源节流,哪个大厂还在维持现状做公益,如果不快刀斩乱麻调整业务,不仅是资本的压力,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崩溃,更重要的是现在互联网大厂已经从野蛮生长变成求存了,这就是现实。
这几天,几张关于互联网大厂裁员的图片全网疯传,一时间大家都在热议这个事情。京东员工的工牌堆积如山,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
有赞那边,工牌也是堆积如山。
工牌上的一张张照片,代表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
这一台台电脑的使用者,也是一个个真实的人。他们,曾经都是收入笑傲全国的互联网程序猿。
今年开始的这波裁员波及所有互联网大厂,连腾讯阿里据传也要裁员,裁员比例据传 10~30% 不等,最狠的有赞据传裁了 50%。
如今你上网搜一下裁员这个词,弹出来的全是互联网大厂。
这些图冲击力过强,短短时间刷屏网络,甚至因此酝酿诞生出了一个新词汇,叫 “开猿节流”。
阿里员工超过 25 万,被传裁员比例 30%,腾讯员工超过 10 万,被传裁员比例 10~30%,仅仅这两家就会裁掉几万程序猿,还有其他所有的大厂也都在裁,总人数相当惊人。
去年还在全网声讨互联网企业 996 呢,今年突然没声音了,也不用讨论在哪个路灯上吊死互联网资本家了,因为都被裁了。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要突然大规模裁掉这么多人?
很多人说,这说明经济形势恶化的太厉害,互联网大厂扛不住了。
这个结论是错的,因为经济形势确实不太好,但也没有坏到这个份上,而且你也没必要把锅甩在经济形势的头上。
互联网大厂人数不少,但相对于中国总就业人群来说九牛一毛,大家都有工作,都身处某个行业,感受到经济没前几年好这个是正常的,但你要说这几个月突然恶化到要按百分之几十的比例全行业裁人那还真不至于。
你自己的行业你自己清楚,很明显没有互联网行业那么夸张。
为什么会愈演愈烈?本质上还是因为互联网的时代红利已经被吃透了,或者说已经快吃透了。
而且现在也不再是以前那个拿着 PPT 一顿吹就能融资的时代了,大家都在拼了命捂紧钱袋子,都是高喊着现金为王,这个时候不裁员,还等到什么时候?
至于大厂还香不香,完全看你自己啊。你去市面上一对比不就知道了吗?
薪资比一比、待遇比一比、工作环境比一比,凡是你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可以拿出来比一比,你就知道哪个更香了。
公司裁员工牌堆满一大箱,京东多条业务线正在裁员。多个互联网大厂被曝裁员,员工工牌堆满一大箱、半层楼空无一人。
互联网大厂的 “裁员潮” 愈演愈烈。京东裁员横跨多个板块,比例在 10-30%。有赞两轮裁员近七成,腾讯也不例外。虽已春暖花开,大厂却仍“寒冬正至”。
可见互联网目前并不香了,各大厂纷纷裁员,
互联网也是为实业服务的,看似没关系,实在关系很深,很长,传导起来慢些而已,但是现在传导过来了!你刷抖音,看头条,玩知乎,写自媒体,咋挣得的钱?平台为啥给你钱?都是为了流量,流量为谁服务,为广告,广告公司给谁做的?企业,实业,工厂,产品。最终都到了实业上。
经济问题和疫情使人们降薪,失业,带来的就是消费不振,人们都不买,或者买不起了,你说企业还能生产多少东西?就指着体制内的人来消费,以前也是这样,国有或公务系统的人在危机来的时候才能吃喝不愁,互联网大厂?算个屁,几十年的改开,让人们现在才发现,还是要进体制内,这是几十年的成果吗?
互联网今日的收缩只是更为宏观经济更为猛烈收缩的一个预警而已. 不只是互联网,旅游行业影响更是一蹶不振,餐饮行业更是很多老板转行做了快车司机。
自从年初开始,关于大厂裁员、降薪的瓜就从没有间断过。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9 个月裁员 21.68 万人,涉及京东、腾讯、字节、微博、美团优选、小米、滴滴、爱奇艺、拼多多等多家互联网大厂。而在降薪方面,更是涉及民航、餐饮、金融、互联网等众多领域。正因如此,今年关于裁员、降薪方面的关注度比往年更高,部分媒体、舆论更是大肆放大事件结果。同时,“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等这些词语被广泛应用在各大企业身上。
尽管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各行各业 “降本增效” 已成为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是企业要顾及到社会舆论对企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避免社会舆论对企业反感,从而削弱其在市场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鉴于此,下面识微科技整理了一份裁员降薪潮下的网络舆情防范应对方案,可供参考。
一、网络舆情防范方面
**1. 对内:**首先,作为裁员降薪的企业应该尽可能地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其次在通知发出后理应做好安抚,并制定相关的合理补偿政策,获得员工的理解,从而在源头上防止舆情的滋生。
**2. 对外:**一方面需要及时地做好对外声明,做好外部沟通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互联网舆情监控,借助类似识微商情这样的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实时了解网络上媒体、网友等对自身的评价,科学全面地排查与己相关的舆论舆情风险,防范于未然。
二、网络舆情应对方面
**1. 证据不充足 / 谣言:**一般各大主流内容平台,都会有举报窗口,然后在举报窗口里会有「企业侵权」这个选项(可能字眼上会有误差),在这里是可以对那些证据不充足、对企业恶意抹黑的内容进行投诉的,然后等待官方受理。影响恶劣情况下,可以考虑动用法律武器维权。
**2. 真实报道:**一方面是正面回应,包括去内容下方评论,解释相关原因,官方号公开声明等。另一方面是技术优化,如写公关稿增加品牌的影响力、进行 SEO 优化等。
**3. 实时跟进:**不论是在舆情应对过程中还是舆情处理的后期,都应该对最近的舆情动态进行跟进,以了解事态的发展以及评估应对效果。
相关推荐:企业员工舆情风险管控工作方案
泻药
原因很简单,互联网大厂的很多业务以及对应的工作其实都是没有多大真正价值的。
互联网大厂只是发展在了正确的时期,打造了那么一个产品和服务,赶上了网络和硬件的普及,进而快速有了大量的用户。
而现在大量的员工在做的业务,价值低的可怜。
你打开淘宝,就是为了快速的高性价比方便买到某种产品。你在乎那些花里胡哨的促销活动,复杂的利益点,浮夸的海报视频吗?(但是你知道整个阿里集团内有多少活动运营吗?各种名号的活动运营,但是活动也不是他们做的,他们让商家出钱,再去让外包进行策划,运营小二就做一个中间商窜局的。你说这工作有多大价值?做这种工作,那可不得多说点大词儿吗?不然看着多水啊……)
你打开微信,就是为了看消息或者回复消息,你想看到乱七八糟的朋友圈广告,还有各种虚假信息的公众号文章吗?(你知道腾讯里有多少产品经理吗?你知道那些产品经理各种花里胡哨的操作吗?但是作为消费者,这几年你真的更新使用几个新的腾讯系产品吗?也就游戏还多点吧)
你打开百度……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真的了解互联网公司的都知道,业务的尽头是金融(fangdai)。
没有真正价值,或者价值在衰退的公司,必然盈利降低,而参与者,必然受到连带影响。
以上
互联网裁员,而计算机一直在扩招,进大厂一定越来越难。但这也是一种商机,比如教人如何进大厂,包括写简历笔试面试,这些都可以做专业化培训,一定大有前景。现在考研卷,考研机构赚的盆满钵满,本来就是为了找好工作。而求职培训领域目前没什么人干,一定大有可为。先把大厂招聘各个环节吃透,套路摸清,然后教学员,学员更容易成功拿高薪。这种个行业火起来是迟早的事。
无论互联网是否出现裁员潮,它相对于其他传统行业依然有吸引年轻人才的极大优势。
区别是你属于哪一类?能涉足资本层面的人,讲故事的人,螺丝钉?
如果是第三者,无论是否出现裁员潮,都是耗材的命运。
能凭能力和机遇改变命运的人有没有?肯定的说有的,但凤毛麟角。
大部分属于耗材,没有不可替代性,用青春换钱,那么互联网大厂起码不是血汗工厂,给得起。
同样的卷,选个性价比高一点的领域卷。
文 | 金刀 龚岩
编辑 | G3007
悲剧和喜剧,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时势的确可以造英雄。在创新工场董事长 CEO 李开复给雷建平新书《上市风云》所作之序中写到:“如何为中国当代企业崛起的浪潮留下一个记录?凝聚着鲜花与汗水的 IPO 无疑是最好的剖面。这十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一二级市场资本助推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启了百年难遇的黄金时代,不少弄潮儿抓住机遇,鲤鱼跃龙门完成 IPO。”
过去的十年,在产业技术升级的推动之下,互联网公司大干快上弄潮于风口浪尖,高速成长的行业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一级市场的资本助推和二级市场的 IPO 造富效应,是各大媒体频频曝光的头条。
但经济总有周期,潮起之后必然有潮落。疫情和其他因素是催化剂。当下行周期来临,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经历 “退潮”。
从人员的整体薪酬上看,互联网行业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 从业人员的平均薪资远高于传统行业;
2、 通过频繁跳槽,可以实现薪资成倍增长;
3、 很多情况下员工工资会倒挂,如新员工工资远高于老员工。
而其背后的本质逻辑是:
1、 在互联网行业,人的能力就是产能,如程序员的能力可以决定公司的技术天花板;
2、 新技术一直在改变既有的商业模式,换言之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我们的技术周期是一直在上行,但这一趋势正在放缓;
3、 移动互联网的产能一直处在需求大于供给,数字化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仍在进行当中。
**但是,产能周期的趋势性转变正在快速到来。**我们看到,互联网行业从年初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减员增效的通道,组织优化与人员精简相形并进。裁员力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创历史记录。
仅笔者在本周听到的:
某头部短视频平台负责某项业务的市场部全员优化;
某头部潮玩公司持续进行人员优化;
据新浪科技互联网公司开课吧在经过一年的激进扩张后,陷入了困难。在开启裁员的同时,开课吧员工已经被欠薪 2-3 个月;
百度某部门领导被下发人员优化指标;
就连一直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善待员工著称的腾讯也因为人事问题上了新闻。先有腾讯体育裁员,5 月 23 日,又爆出腾讯新闻人事变动。腾讯内部发文任命何毅进担任腾讯新闻业务负责人,兼任腾讯网总编辑,向公司副总裁曾宇汇报。原新闻负责人王诗沐将调任 PCG 社交平台与应用线,负责其带队孵化的幻核等创新业务。
仔细观察,各家大厂本轮裁员存在一些新的特点:
1、 此轮裁员并不像之前那样只对基层员工下手,而是对中高层也有裁撤,猎头手里突然多了很多过往想象不到的简历;
2、 很多优化是跟业务优化存在联动,是整体性的结构性调整;
3、 高薪、高龄都是重灾区。
在疫情、高负债和裁员危机的多重夹击下,这个春天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比以往都显得更加寒冷。
李开复说 IPO 是经济浪潮的剖面,这个剖面充其量算是中观视角,我们最近找了好几个被优化的 30 多岁的互联网人聊了聊,他们才是真实的微观视角。
花花是个 90 后,在北京某互联网大厂待了两年半后,今年三四月份离职。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没有等来升职加薪,所以就想换个环境,刚好公司也准备优化业务线人员,所以花花就直接举手了,也拿到了公司送出的离职大礼包。
和花花同一批离职的人其实不少,因为从整个集团到各个业务线都在调整,而内部轮岗的机会又太少。面对这轮优化裁员,有些人显得比较惊慌失措,有些人则感觉一下放轻松了,脱离了公司这种压抑的状态。对花花来说,与其被动的在公司等待不确定性的结果,还不如拿了补偿去外面找找其它机会。
花花也是前两年进入大厂的,开始有些不太适应,但大厂专业的组织流程让她很快跟上了节奏。她很幸运入厂后不是扮演螺丝钉的角色,而是有很多机会,能够去全程操盘一个项目,而且在流程管理和业务协同方面,其它同事也都非常配合和专业,这种高强度持续性的训练,也不断提升了花花的业务水平。
和小厂只需把一件事、一个产品做好,只赚一小部分的市场钱相比,大厂的优势在于业务发展成熟、市场领导力强,并且有很深的积淀,但这同时也需要全方位多线的发展,要去做各种新业务的尝试,以寻找新的增长点。“这种新业务的探索,对企业是好的,但对于打工人来说可能并不那么友好,因为随着业务的调整,直接关系到人员的调整和团队的稳定性。”
离职后,花花相继面试了 10 多家公司,谈到 offer 阶段的有三四家,但是都没有太合适的。“大厂的基本都没戏,各家都在裁员,也没有新岗位放出来,即便放出来的,我觉得目前的能力水平还达不到。想找和自己目前工作相匹配的公司,但是市场上的不多,如果涉及到转行,那又要重新做职业规划,也是想了很久,决定去人工智能企业试试,毕竟这个行业还是处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花花也谈到了其中三家的感受。第一家是个传统的食品饮料公司,总包薪资和大厂的差不多,但整体氛围、管理风格和工作方式与互联网行业完全不一样,而且食品饮料行业对她来说,感觉没有太多学习的东西,只要吃之前的老本就够了,工作久了可能就没太多兴趣了,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第二家是个人工智能企业,已经融了三轮准备上市,总包薪资也差不多,而且还给了期权,但是自己要离开北京去上海工作,存在未知性。第三家是个汽车行业的创业公司,面试基本都过了,但是自己要的薪资高,同时考虑到这类早期的公司在业务上,可能不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所以也就搁浅了。
“对未来工作的期待,还是想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把自己以往的基本功和经验都能用上。最近也有些感触,就是疫情期间大家都不太好,如果你做了一个降维选择后,可能会特别难受,外部的环境再差,还是应该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和追求,不能完全躺平。” 花花也提到,正好趁着这段时间的多个面试机会,自己也再次回到市场上,去全方位了解一些行业和公司,这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和经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豆豆是个 80 后,先后在国内多个互联网大厂待过,主要从事广告销售工作。2021 年下半年直到现在,豆豆所在的北京某短视频大厂,就一直有员工陆续离职或者被优化,去年底豆豆也正式离职了。对于离职的原因,豆豆称主要是考虑个人发展的问题:其一是受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大厂的业务频繁调整,导致个人在工作上难以保持稳定性,更别说有发挥的空间去做出成绩了;其二是跟自己做的事有关系,已经过了 35 岁的他,目前做的工作并没有体现出过去沉淀的经验价值,都是一些重复的事情,这种螺丝钉性质的工作不能跳出更大的盘面;其三是如果继续做同样的事的话,也很难让自己的能力去破圈,自然也无法获取更多的收益和回报。
在多个大厂的工作经历,也让豆豆对于不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体会。比如豆豆之前工作过的两家大厂,都是老牌互联网企业,虽然这几年有些掉队,但是 20 多年来的发展,这些老牌大厂背后都有一套各自坚持的文化内核和行事规范,并且获得了员工的认同,也成为每个组织成员基因的一部分。但豆豆刚离职的这家短视频公司属于新锐大厂,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力扩张,员工规模也迅速壮大,但是没有形成太多的企业文化积淀,只关注业务不太注重员工感受,缺乏一些人性化的情感关怀,所以内部也卷得比较厉害。
“其实互联网行业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35 岁以上的人和刚入职场的年轻人相比,在工作能力上差别并不大,后者缺乏的只是一些积淀和经验,可能 35 岁以上的人更稳重,但年轻人会更有冲劲。重要的是你在公司是否能够挑大梁,如果只是一个螺丝钉,那么就无关年龄大小。” 豆豆也特别谈到自身的职场体会,互联网公司对 35 + 的人不是特别友好,机会只会越来越少,如果已经在互联网行业的话,那么就要提前去想自己 35 岁以后能做什么,自己的能力价值如何,不要把眼光都放在互联网的圈子里,不然你的选择半径会越来越小。“大家面临的客观环境都是一样的,包括疫情影响、行业变化等,不要去抱怨,而是要早点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做准备,这样当机会来时,你才可能抓得住。不能等公司要裁员时,你才想到要去找工作或转行,那样就晚了。”
鲁迅曾在小说里写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前文中的受访者花花不惧裁员,似乎还有点主动的意味,老史却不想被裁员,甚至想尽一切想要留下去。
老史的过往令人羡慕:从小就是别人口中的孩子,凭借聪明的智商轻松考上最顶级的大学,毕业后在海外工作,十几年前就拿到月薪 5 万的工资…… 后来因为家庭原因选择回到北京,并加入了互联网行业。彼时,互联网还是一个人人称道的高光行业,不仅薪资在国内顶级,而且办公环境令无数人羡慕,工作福利数不胜数。各家互联网大厂为了抢人,不断开出天价高薪,而且还在后勤上苦下功夫,一日三餐全包不说,而且能享受到全世界的各种美食…… 老史本人工作踏实勤奋,而且嗅觉十分敏锐,在短视频刚火起来的时候,就加入了其中的一家,薪资也是令周围的小伙伴十分羡慕。后来老史又被挖到了对手公司,薪资进一步提高了,并提供了大量期权。该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后,光股票部分老史就拿到了不少收入。
疫情期间,短视频的用户数量和时长都有很大增长,有好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觉得短视频公司是疫情期间最大的赢家,按理来说不可能会有裁员。但是因为经济下行对中小企业的冲击,短视频的各类广告收入明显增速放缓,且之前为了抢人开出了很多天价高薪,老史所在的公司也开始准备让员工 “毕业”,而且指向性非常明确:高薪和高龄。一位匿名的某大厂财务人员向我们透露,他们公司最大的成本来自于人力成本,而且各个大厂的情况都类似。互联网公司不像传统制造型企业一样需要厂房和机器,所以裁员就是最直接削减成本的办法。既然是为了尽可能地削减支出,老史公司自然想到了对高薪的员工下手。
自从传出有可能裁员 30% 左右后,老史一直比较发愁,因为自己已经是奔四的人了,在互联网中已经算是 “老人” 了,组里主力都是 95 后甚至 00 后实习生,而且自己综合薪酬可以抵得上好几个年轻员工,自然也是被重点 “关照” 的目标。如果放在以前,自己大小也是个部门负责人,无论如何裁员也不可能轮到自己身上,但现在既然其他公司都开始有副总裁被裁员的新闻,那自己这个小领导估计也稳不了。老史家的支出也主要靠他的收入,原先生活过的还是很中产,但现在有了失业的预期,老婆孩子也不得不开始削减一些非必要的开支,这令老史感觉很心痛。
死亡的判决老史最终还是没有躲过。坏消息是老史所在的部门直接连锅端,而不是只裁员 30%,好消息是公司还算是比较 “人道”,给了老史部门每个人三个月的缓冲期,用来寻找内外部机会。老史也曾经在内部寻求过一些人的帮助,但是在普遍裁员 30% 的 KPI 压力下,各个部门都自顾不暇,根本没法容纳他,无奈只能转向外部。然而在整个互联网大厂整体裁员的情况下,老史想要找到和自己企业相匹配的大厂,几乎没有可能,投出的简历基本都石沉大海。老史也想看看其他行业的机会,但是对方一了解到他的薪资后,都主动打起了退堂鼓。最近老史在找工作时,已经偷偷地将薪资改成了真实收入的一半。“这样看起来没有那么夸张,至少能有一个面试的机会,不至于把别人直接吓跑。” 老史很无奈地告诉我们。
**互联网行业曾经是中国最风光的行业,各种应届生天价起薪,史上最多年终奖,上市即财富自由的神话此起彼伏。现如今大潮退去,行业的薪资在逐步修正,回归到客观理性的水平上来。**毕竟,一切没有本领作为依托的高薪,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这就跟你买股票,买基金一样。前两年买白酒的赚钱了,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还在车上的韭菜都哭了,实际上这叫价值回归;裁员也一样,互联网企业不过是回归他原本的样子而已。
至于互联网大厂香不香,我只能说,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岗位,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你的性格,思想是否与大厂契合才是关键;而且最值钱的并不是进大厂的机遇,而是你的健康、时间,和你身边关心你的人,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名利,多把心思和时间放在自身和周围,珍惜当下才是真。
所以,你看好互联网大厂,那就去买中概股;你认同大厂的思想与文化,觉得自己适合并能胜任大厂的日常工作,那就去试一试,人生在世,请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常乐。
疫情之下众生平等,互联网在疫情最初的时候非但不受影响而且甚至因为大家出门减少而互联网使用增加而导致收入大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的收入不可避免的回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在互联网,大部分人的行业都处在下行状态。最开始的一年大家兜里还有钱,还能消费。这些年疫情让大家都口袋愈发紧张,互联网的收入也不可避免的下降。
但是互联网终归在疫情下相比实体经济更有优势,下滑的速度总是要低,甚至很多大厂到现在也不过是利润增速下降而非利润规模下降。疫情之下的众生平等不是说疫情下大家都要死,而是疫情下大家都得比烂。你比我更烂那我就赢了。行业与行业如此,国与国更是如此。恰巧在其他行业已经烂到浑身是蛆的时候,互联网看起来也就是稍微灰头土脸了一点。
???
还请说说生化环材,农林渔牧,地矿海油,机械土木上个月结算工资和工作时长
小厂和个体户更惨
在排队倒闭
作者:伯特咨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1516268/answer/220251706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公司员工,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你才能步步高升。 1. 务实能力。敬业乐业,务实进取的精神,面对困难充满活力,迎接挑战,敢于初步计划后便采取行动,以比别人抓住更多的机会 2. 适应能力。遇到变化时能够有效的适应;能够随机应变;在未了解整个情况时能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当事情悬而未决时,不会感到沮丧。能够同时兼顾多项事情;面对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时时能够从容应对。与人为善、善于交际令人容易接近并与之交谈;愿意多花心思使他人感到舒适;在人面前显得热情、令人愉快、并态度亲切;当他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焦虑时,能够敏感到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有足够的耐心;能够与人为善;善于聆听他人的话;理解力快,消息灵通,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3. 善于协调纵向关系的能力。与所有上司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关系良好;遇到好的上司时,愿意更加努力的工作;当上司能提供有效的教导并给予一定的行动或言论自由时,愿意向上司学习。喜欢向有经验的人士学习;乐于挑战原有事物、并开发出新的做法;乐于接受教导商业触觉;了解业务的运作方式来龙去脉,清楚当前、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对于其生意和企业有影响的政策、做法、趋势和信息;了解竞争形势;知晓在市场上各种策略与战略如何实施。雄心壮志,知道自己想从职业当中获取什么,并主动努力去实现目标;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使形势朝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发展;善于宣传自己,以抓住机遇;不会被动的等待别人给自己机会,而主动出击;
4. 创新能力。能够想出许多独特的主意、能将之前提到的互相没有关联的念头之间联系起来;在集体讨论时,被大家视为具有原创精神、并能创造附加价值的人。 5. 注重客户的能力。致力于满足公司内外客户的期望和要求;收集第一手的客户资料,并以此为基础来改善产品与服务质量;做事时会牢记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与客户之间能够建立起并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得到客户的信赖与尊重。 6. 信念观和价值观一致的能力。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下,都能遵循一套适当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信仰;并按照这些价值观念行事;对正确的价值观念给予赞扬;并做到言行一致。 7. 人际关系、技巧熟练的能力。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上级、下级或同事、公司内外的人)关系融洽;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能够建立其富于建设性、有效的人际关系;外交辞令与手法运用娴熟;面对强大压力环境时依然能够应对自如。 8. 积极主动的能力。面对新问题时,能够迅速学习应对方法;处处留心皆学问;能够接受局势的变化;对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以利提高;敢于尝试,以获取好的解决方法;乐于接受自己不熟悉领域的挑战;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并了解基础要点。 9. 团队合作。能够站在大家的立场上找出共同点来解决问题;既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对其他团队也公平对待;能够与同事一道解决问题,尽量避免不平的声音;被人视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容易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鼓励大家开展合作;与同事相处时坦诚相待。
10. 坚毅不拔的能力。做每件事时都充满干劲、富于动力、并希望达成好的结果;尤其是当遇到阻力或挫折时,很少半途而废。 11. 为人坦诚。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讲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和局限性;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和缺点;坦诚的表述个人的信仰和感觉;能够为那些经常与自己一起共事的人所了解。
![](data:image/svg+xml;utf8,)
12. 学习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迅速认识到改变自身的、人际方面的、及管理方面行为的必要性;当自己意图对他人施加影响或执行任务时;会留意他人的反应,并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会询问他人的反馈意见;对于个人需要和要求的变化很敏感,能够相应的改变自己。
13. 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积极主动、不断改进自身的意识;知道不同的情况与级别可能需要自己具备不同的技能和方法;在工作中扬长补短。
14. 自我认识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机遇、及局限性;从他人处获取反馈意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坦然面对批评;不会步步为营;善于接收信息;能够与他人讨论自身的缺点;期望对自己工作中的功与过、以及职业景况做出中肯的评论。 15. 写作沟通技巧的能力。能够撰写各种不同风格的报告文体,内容明确而全面;能够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达成所要的结果。
16. 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水平的能力。具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能够高效的完成任务。
去年 9 月份我就预测过今年会不少裁员或者倒闭,还发了朋友圈。当然裁员是正常企业行为,但是我希望这些企业能体面一点。别再发明些新词了,诸如毕业,优化,为社会输送人才等等。老老实实承认裁员没什么不好,公司业务不行或者经营亏损要裁员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何必这样遮遮掩掩?
低情商: 裁员潮
高情商: 毕业季
请把格局打开:
又不止是互联网大厂裁员。。。
除了体制外各行各业多多少少都有裁员潮,互联网大厂才哪到哪?
体制内虽然不裁员,但是降福利,拖欠福利比比皆是。当然毕竟还是铁饭碗。
视频转自 B 站,感谢原作者的辛苦付出。
香吗?当然香!毕竟大厂的薪资水平是真的高,在大厂拼死拼活干几年卷不卷先另说,至少钱是赚了的,但在大厂想要有一个长久的发展,那确实是相当艰难。先不说在 996 甚至偶尔来个 007 的情况下猝死的概率有多高,也不提我们这些人在上班甚至早在上学时就已经长长久久处于亚健康的身体状况,高强度的工作对我们的身体状况的负担实在是相当之大。工作强度大就算了,至少钱给得也算到位,但裁员几乎算是这些大厂的企业文化了,当然,人家不说裁员,只说向社会输送人才,只是实行末位淘汰,只是员工从他们那儿毕业了而已。
![](data:image/svg+xml;utf8,)
但是不得不说单从钱这一角度而言大厂还是很香的,像我这种咸鱼,公司不倒我不倒,996 从来都是传说,大家工作的时候倒也认真,但大部分时间都属咸鱼拿着差不多的工资,上着差不多的班,虽然也挺好,但也确实拿不到那么多的钱。
所以有能力进大厂的朋友最好是先进大厂拼几年,趁着年轻能多赚点多赚点,但绝对要给自己找好退路,比如考个编制,钱是少了点,但既无失业之远忧,又无 996 之近患,只要你没有什么大的欲望,那基本上工作也称得上清闲。
当然,就算是不想走这一条路,有着在大厂的工作经历,之后在找工作也会更容易一些,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虽然大厂把我们当消耗品,但我们也可以把大厂当跳板!
商场如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当人们还沉浸在 “大厂的年终奖有多卷” 的时候,裁员的残酷一棒已经无情地迎面而来。
其实,大厂经常性会有结构调整和业务变动而导致的员工优化,但这次裁员来势之猛,波及范围之广,似乎也说明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近日,# 京东裁员 # 的热度居高不下,据报道,京东的多条业务线正在以不同的比例裁员,范围覆盖零售、物流等多个主流板块。无独有偶,有赞也被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据网传内部人士透露,有赞此次裁员约 2000 人,比例疑似达到 70%。
此前,字节跳动、快手、滴滴、爱奇艺等互联网大厂也被曝出裁员的消息。在降薪之后,打工人又迎来一个噩梦,裁员潮在愈演愈烈。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企业实现了业务版图的飞速扩大,但过度扩张背后带来的却是亏损不断增加。
从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正在经历 “寒冬”,砍掉不赚钱的业务部门并按比例裁员也许只是在断臂求生。
庞然大物阿里日前公布的财报被称为 “史上最差财报”,在有双 11 加持的前提下,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出现首次负增长。其中,第四季度同比营收增长 10%,是增速最缓慢的一个季度。
2021 全年,京东的净亏损达 36 亿元。据有关机构分析,京喜拼拼和京喜是导致京东亏损的主要原因,也是京东此次裁员的重灾区。京东的裁员以京喜为中心,向其他业务线扩散。
好学生阿里一反常态交出最差成绩单,曾催动京东用户二次增长的下沉业务沦为 “弃子”,无不说明互联网行业风云再起,局势再度发生变化。
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走入瓶颈,市场趋于饱和,各位玩家在增量层面的战斗也越来越惨烈。
加剧的竞争似乎也让企业们 “走火入魔”,烧钱赚流量,低价补贴抢占市场份额的模式让大家杀红了眼的同时,也逐渐走上不归路。
为了节省成本,寻找新的突破点,裁员成了企业的必选项。为了维护彼此最后的体面,大厂把裁员也玩出了花样。阿里把裁员强行解释为 “向社会输送人才”,京东、哔哩哔哩等则称裁员为 “毕业”。
但大厂勉强维持的温情掩盖不了资本的出手狠绝。面对多年或者新加入的并肩作战的伙伴,体面一点的企业会给被裁员工 “N+1” 的补偿,不体面的企业干脆不管不顾,与员工走上了 “劳动仲裁”。
企业要盈利,要发展,阶段性裁员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也不能罔顾劳动者的利益。合情合法,危难之时担起社会责任,才不失大厂风度。
裁员是开始,也是定局
大厂裁员潮背后,都有谁焦虑了?
原地失业的大厂员工当然焦虑,经济形势下行却失去高薪工作,能不能再次找到合适的归宿尚未可知,但只要工作的功底在,去哪都不怕。
举起裁员镰刀的大厂更焦虑,不少被裁员或者直接整个砍掉的业务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企业烧掉大量的资金仅仅证明现在走的路是错的。
那么,大厂的高速增长之路到底走错了什么呢?
2020 年疫情爆发以来,许多行业受到冲击,在前进的道路上如履薄冰。疫情虽然也影响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却不是掀起大厂裁员潮的本质原因。
互联网一路的飞速发展,是踩在用户和流量红利的肩膀上的。近年来,用户增长红利见顶,企业获客的成本大大增加,长期的补贴思维让互联网企业陷入了持续亏损的困局。
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阶段,遍地都是风口。“价格战” 成了企业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利用低价补贴,企业可以轻松打击对手。市场价格持续走低,难以负荷的中小玩家陷入盈利困局,逐渐淘汰出场。
中小玩家离场后,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在领头企业手中,不少行业龙头仗着市场地位和优势,大搞经营垄断。商业规则的破坏重创了互联网生态和实体经济,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良性经济循环。
这种无序扩张被国家监管部门紧急叫停。为了保证中小企业可以有序参与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坚决打击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并针对互联网行业展开了专项行动。
烧钱赚流量的模式失灵以后,互联网企业急于寻找新的增量,业务上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业务的拓展速度超过了员工的自然更新速度,之前招收的员工并不能适应大厂新的要求。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互联网大厂一边大规模裁员,一边高薪招聘新员工。迷惑操作下,对应的正是互联网企业对人才流动的高要求。互联网大厂一路狂奔之后,也该迎来关于行业发展的冷静思考,裁员是开始,也是定局。
在多方推动下,中国互联网行业即将从野蛮生长迎来健康发展的转折点。
互联网行业走向规范
行业近年来的竞争,更像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池子中,目前的发展已经触及边界,躺在温床上的资本迎来了突破的关键点。不破不立,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互联网行业拐点已至。
现在互联网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相互之间斗得你死我活,而是思考如何把市场增大,从小池子回归到大海中。
在相互厮杀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忘记了初心,忘记了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打造竞争壁垒的重要性。
北大教授彭波曾呼吁中国的互联网大厂,要从彼此的厮杀中跳出来,挺进 “核心技术” 的主战场。
互联网大厂要以科技创新来服务社会,用创新推动新的增量。社区团购就是互联网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掠夺实体经济的例子,但价格战之后走向了盈利困局。
而阿里云通过技术来扩大快递行业增长空间的例子就是把市场做大的呈现之一。
前段时间,阿里云和韵达联合成立了 “智慧物流数据库创新应用中心”,通过对韵达数据库的升级来提升韵达的竞争力,从而再次拓展中国快递行业的增长空间。
相信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只是一时走入迷途,在回归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本质之后将迎来互联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光环不再,这个是国家产业去虚拟经济、回归实业有关系;另一个是互联网资本无序扩张,严重侵蚀国家经济实体,走下坡路是必然。
重振实体产业是强国战略,尤其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发展前景巨大。
现在各行各业包括很多互联网人才都在陆续转入这个行业。
我是汽车界老杨,帮助过很多位网友快速进入汽车行业。如果以后你也想从事汽车行业,那么关注我没错!
看完两件事:
1. 点赞,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2. 关注我和专栏,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每天分享汽车行业专业技术干货、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汽车行业经验!
2021 汽车行业迎来史上科技巨头们的疯狂加入,继苹果、索尼、谷歌、百度、阿里、小米、华为、牛创科技、360、创维等科技巨头正式加入新能源造车赛道!
虽然现在看着裁员挺多的,但是实际裁的也是这一两年新增的一些业务线,这些业务线本身也是因为这一两年疫情,国外市场没办法发展,只能尽全力发展国内,各大厂加大内卷,不健康扩张导致的,所以等到疫情结束后,我觉得互联网应该就会变好起来。
疫情这两年,因为全球经济都在萎缩,所以按照正常情况互联网该来的风口迟迟还不来,国内很多大厂只能通过横向扩张自己的业务线,来进行尝试,这也导致很多时候大厂宁愿亏钱也要开辟一些新的赛道,寻找新的风口,比如之前的社区团购大战,各个大厂疯狂下场,各种补贴大战。再比如元宇宙。这些其实也都是互联网留住资本的一种方式。等到后面新的真正的风口出来了,资本回来了,互联网行业就会好起来了。
其实不仅互联网是这样,其他行业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海底捞 2021 年就因为之前的战略疯狂扩张门店,导致亏损 41.63 亿元,关店 276 家。看着好像关店挺多的,但是其实他在 2020 年新开门店有 544 家。
所以互联网大厂还香不香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香的,只要你去的是核心业务线,那么就肯定没问题。
香不香,看对比
制造业,做到 45 也没人要,每年 10 万,做 25 年,250 万
建筑业,做到 40 满身伤病(腰背),没人要,每年 15 万,做 25 年,375 万
互联网,技术做到 35 岁,管理做到 45 岁,没人要,每年 30 万,做 13-23 年,390-690 万
真香……
互联网从业,前几天还收到某大厂 HR 的邀约;
不过最近接到的猎头电话好像少了很多;
互联网的业务基本会经历四个阶段:起步,成长,稳定,衰退;前两个阶段是想办法扩大市场份额,表现为不惜成本,疯狂招人;后两个阶段是想办法稳定盈利,表现为控制 / 压缩成本,招聘冻结甚至裁员;很显然的是,现在互联网大厂的很多主要业务已经走到了后两个阶段;
后续要看大厂们,能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开拓新的业务线;这个突破口就是常说的风口,现在看是很难,元宇宙这样的概念都一堆公司趋之若鹜,行业窘境可见一斑;
以本人的专业领域以及互联网企业从业经历,简要提出以下看法。希望可以帮助到求职者正确认知互联网行业的现状以及参考做好职业规划。
1,在以科技发展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以及疫情频发的全球大背景下,东西方差距依然存在,高科技差距仍旧显著。
世界科技巨头的研发方向由软件向硬件、由互联网向物联网的转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
2,大多数互联网大厂发展到今天,其平台性质和经营模式,已无太多创新和创意。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表现出的雷同,令资本对后加入的企业已无多少兴趣。
主要依靠大额资本的助推来获客的简单粗暴的模式,在如今资本对其丧失兴趣和市场已基本饱和的背景下,也很难再现往日的火热。
3,经济萎缩和消费者消费能力下降,多数以衣食住行为基础业务的互联网大厂的发展动力显然已经严重不足。
过去二十多年因高速发展而吸纳的大量人才,如今因行业成熟引起剧烈竞争和业务量下降,而不得不面临着被企业解聘的局面。
不容置否,这个已成定局。
4,尽管如此,曾经一度站在科技和创新前端的互联网大厂,面临行业成熟和业务萎缩的状况下,其率先学习和引进的先进经营及管理理念,依然可成为引领企业向前发展的主导因素。互联网大厂因此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国内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的首批典范企业。
这个角度而言,互联网大厂依然是一个值得具备相关胜任素质的人才进入并得到很好锻炼与发展的理想的职场。
前几天和某中关村小老板聊天,以前他是某大厂高管,我说还是互联网好啊,大厂工资高,运气好股票套现,就财富自由了。
他笑了下说: 现在行情没以前好了,看看我们这些小企业就知道了,大河无水小河干,都是有传导效应的。
不过横向对比其他行业岗位,就目前而言,互联网大厂还是香的。
首先,我们必须先看下面的问题:
互联网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从本质上讲,互联网的使命应该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进现有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应该是产业升级的载体。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是什么?
现在我国互联网发展怪相频出,最大错误就是把互联网单纯当做产业发展。
一个趋势是大搞娱乐平台,靠博取人们的眼球赚取利润。
一个趋势是大搞电商平台,大搞资源垄断,肆意榨取平台商家及消费者利益。
互联网这些背离使命的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空心化。
脱离土壤,注定其长不大。
互联网的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互联网的发展的基础是实体经济。
脱离实体,互联网就是空中楼阁。实体经济不景气,饭都吃不饱,网购的动力从何而来?看搞笑视频的心情从何而来?
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永远离不开 “工业革命” 的支持。
互联网发展正确的道路应该回归到 **“互联网+”,**包括 “互联网+工业制造、互联网+农业升级、互联网+服务业提升、互联网+城市基础设施与城乡空域安全等等”,更好的去服务实体。
互联网大厂为什么会出现裁员潮?
我国发展的最终目的使共同富裕,互联网平台乱象不符合这一逻辑。
互联网的性质很容易形成平台垄断。
从监管平台垄断的经济学逻辑来看,它实际上牺牲、损失了很多社会福利。平台最初对平台商家赋能(拓展客户、充盈资金等),带来生产者福利增加。而垄断地位巩固后,对商家、消费者双重收费,先侵蚀生产者剩余,再侵蚀消费者剩余(大数据杀熟、二选一等)。而反垄断将促进平台企业降低费率,让渡垄断利润。
近来,国家越来越多的在进行着 “双反” 行动,反平台垄断、反行业乱象。逐步解决排斥竞争问题,这些系列行动可归结为 “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
未来,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会常态化推进,后续或出台更多系统制度及细分行业政策。
那么,以前在乱象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大厂势必面临着瘦身健体,裁员潮随之出现,这是必然。
互联网大厂还 “香” 吗?
物联网发展是大趋势,未来,互联网大厂还会 “香”。
但是有前提。
互联网大厂必须回归本质,去更多的承担互联网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顺应互联网经济实体化是大趋势。
依托互联网加快科技创新并以科技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创造价值能力的提高,加强 “智能硬件” 开发而不断提升我国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跟无数倒闭的小厂相比,大厂虽然裁员,但仍然香,香的不行不行的。大厂给你发 offer,别十动然拒,要虽裁仍香。
你好,
近期互联网行业 “裁猿” 不断。还有人翻出曾经刘强东的公开演讲 “京东永远不会开出任何一个兄弟” 而今也是工牌堆积如山。
身在互联网行业的你有感受到曾经的快速扩张、极速发展,挣快钱的节奏吗?
我是深有体会的。
互联网的寒冬,本质和疫情没关;再回头看机械行业、土木行业,谁还没有辉煌过呢。所有行业本质都是普通行业,平均工资永远超过其他行业,也会带来不安全感。
而对于互联网领域的人们,裁员不断,接下来该会怎样?
层层向下挤压,大厂去中厂,中厂去小厂,小厂…..
建议:
身在互联网的伙伴们,调整个人期待(尤其工资)、有明确且清晰的发展方向,慢即是快。
我们的生涯发展是持续系统的动态计划过程;不断完善自我认知,主动把握命运。
这就有 2 篇干货文章,慢慢读起来
职业规划师娜娜:如何高效找到工作—简历优化、面试指导都在这里职业规划师娜娜:32 岁,薪资上涨 50% 到底有什么秘密?【职业咨询转行案例】
如有启发,欢迎点赞 + 关注~~支持你看清方向,获得新机会
实话实说,中国互联网大厂都靠网上零售赚钱,没有技术优势,那么肯定会一波一波裁员,一波一波升值,你要说谁比谁好多少,不一定。
中国互联网在没有核心技术优势下,说白了就是吸实体的血。实体不行了,那再撑两年就是互联网不行。
真要是有核心技术服务优势,还做啥零售。
每年三四月份都是互联网招聘的高峰期,因为很多企业都会在过完春节放出大量岗位,而很多互联网从业者也都拿完了年终奖,开始跃跃欲试,准备在市场上找看机会,寻求新的发展。
然而今年的 “金三银四” 有一些不同。迈过春节,当你在磨刀霍霍,做好简历,备好自我介绍,准备好收割 offer 的时候。
你却发现很多企业 hc 锁了,大厂停招了,甚至年前都已经面完了最后一轮,都迟迟不给 offer 了。
后来你才知道,原来你面的那个部门已经被划入优化的名单,甚至连面你的那个面试官也开始找工作了,怎么能给你发的出 offer 呢?
22 年一批又一批互联网企业被爆出裁员。身边的不管是否在看机会的从业者都变得越来越不淡定了,很多人都在问我到底怎么了?
克比酱今天就带着大家理一理身边裁员的互联网企业。他们为什么要裁员,以及作为一个底层打工仔我们应该怎么办?
其实互联网裁员在近几年已经不能算是新闻了,不同的是前几年互联网行业裁员的公司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互联网企业,小到可能如果不是被爆出来裁员,你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互联网企业存在。不过从去年开始,形势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头部互联网企业被爆出裁员。
爱奇艺裁员 20% 到 40%;
快手裁员 30%,快手游戏甚至一度只留 6 个人;
字节跳动撤销 “人才发展中心”;
蘑菇街总体裁员 30%,其中技术部裁员近 70%;
百度 MEG 被曝放了大招,游戏部门疑似全局覆没;
字节跳动被爆出商业化部门充足,有人入职三个月,就接到裁员通知;
看这些涉及到的企业,清一色都是互联网的头部大厂。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是,今年 2 月底,连腾讯阿里两大巨头开始被传裁员。有网友在社交软件上分享说,阿里旗下 MMC 事业群计划裁员,裁员比例约 20%。
而压垮身边众多求职者的最后一个骆驼是,连互联网界的好兄弟厂——京东,都传出来开始裁员了。
我的内心已经开始有千军万马在奔腾。
如果说,在前几年,一些小的互联网企业宣布裁员,还能认为是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的,要么没融到钱,要么资金链断了,要么业务发展不下去了,反正你小厂裁员,是行业自然的优胜劣汰的结果。
但现在,加入裁员大军的是,行业的老大和老二。
要知道互联网企业具有天然的垄断属性,这些头部企业的业务都是自带光环,每做一个功能都能影响到动辄上亿的用户。他们都开始裁员了,可想而知下面那些中腰部甚至是长尾部的互联网企业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只能说时代不同了,冬天真的来了!
前段时间,某些自媒体公众号整理近一年来,互联网行业裁员的信息汇总。
好家伙,整整整理了三千多字,涉及几十家企业都在裁员,好像现在裁员是会传染一样,在以前某个公司被传裁员会被舆论群起而攻之,现在眼瞅着行业老大们都开始裁起来了,那这些小企业还不趁着进行一下 “组织架构调整”。
下面列举了今年被爆出裁员的部分互联网企业。
再来看一下互联网企业的股价。
近一年来,中概互联网企业股价开启集体跳水模式,
从去年 3 月份到今年 3 月份,有超过 100 家中概股市值缩水 80% 以上,超过 50 家中概股市值缩水 90% 以上,中概股总价值缩水超过 1.3 万亿美元。
就连 “概中概” 的腾讯股价近一年来也已经下跌 36%,网友为此还专门给最近的明星基金集体下跌的现状起了个名字,“跌妈不认”!
终于想起来美团创始人王兴在 2018 年说过的一句话,这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冬天要来了,但是没想到这冬天会一天比一天冷。在这个冬天,任何一个小的沙子都可能让你的公司发生危险。
这么多大厂集体裁员,是天灾还是人祸
这么多互联网企业集体开启裁员模式,到底是为什么呢?危机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经营不善,业务停滞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卖了 4 套房,创业 12 年,如今负债 1 亿,无家可归》的文章刷爆网络,文章讲述,一个早教机构的创始人,从 09 年开始创业,一手打造一个估值 5 亿的全国最大的托育机构。
就在她处于事业巅峰期的时候,疫情爆发了。他的托育机构开始关园停课,不能经营,没有了收入。但是租金、工资这些支出项却一个也没有停,最终资金链断了,创业失败。
疫情爆发已经超过三年了,它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批行业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甚至有些行业彻底消失了。许多互联网公司难以为继,可能我们再也无法看到他们的身影。
这种受到非可控因素而发生的行业交替,必然会导致人员的变动。会有一批人被裁,但是也有一批人在新的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工作。
经营不善,业务停滞
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
如果说在 2019 年,你会想到任何一个公司都可能破产,但绝对不会想到恒大,这个在全国拥有 20w 员工的大企业,业务覆盖了房地产,金融,理财等众多行业。
都说一个企业大而不能倒,但恒大确实发生了系统性的危机。
福耀玻璃的老板曹德旺说过:恒大的危机就是一个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危机。
2010-2020 年,互联网创业浪潮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O2O、外卖、网约车、短视频、共享经济、AI… 这些风口在越来越多的资本参与中一次比一次热闹。
众多互联网企业也都忙着攻城略地,不亦乐乎。
但是这两年再难看到互联网上的破局者。当泡沫开始破灭,业务逐步收缩,才知道到底是谁在裸泳。
这些互联网企业当年在 “跑马圈地” 时招来了大批人才,导致行业从业者已经过度扎堆和饱和。近几年在业务收缩时,必然伴随着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调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裁员”。
政策的突变
再来看看教培行业裁员,这个事情发生的就很突然。
2021 年 7 月底,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年 8 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 “双减” 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
政策出来之后,身处 K12 行业的一大批教培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短短半年内就开始爆出裁员。
高途裁员裁员 80%,掌门 1 对 1 裁员 70%,好未来裁员 9 万人,就连行业老大哥新东方都开始卖货了,其市值也在一夜之间暴跌 54%,市值蒸发 380 亿元。
教培行业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互联网教育连赛道都没有了,那这么在这个赛道中的一批企业和涉及到的大量员工要怎么办呢?只能被优化或者被裁。
这其中有些人甚至都已经在教培行业里的耕耘了十几年,就这样被时代无情地抛弃了,连个招呼都没打一声。
市场还在,舞台还在,只是表演的人已经不是你。
企业不行了,那么组成企业的一个个最小单元——员工,也注定不能在这股市场洪流中独善其身。
那么面对这种天灾人祸,我们该怎么办呢?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业务优化,对大公司来说可能只是失去了一个赛道的业务,但对普通员工来说,可能就是失去了养家糊口的饭碗。
你可能还会抱怨,说我们就是身处这样的时代,没有赶上互联网的红利,没有赶上业务的高速发展。
但不管怎样,我们依然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避免被时代真的淘汰。
因为:
银行不会因为时代不好就给你免除房贷。
房东不会因为时代不好就给你降低房租。
政府不会因为时代不好就给你直接发钱养老。
那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应该怎么做呢?下面给出我自己的一些建议。
很多企业都有内部人才流动的机制,例如腾讯的活水,网易的内部转岗机制。这些裁员的企业如果真的只是小范围的业务调整,只需要将人才流动到其余有需要的部门就好了,不会被直接采取裁员的手段。
但如果真的到了裁员的这一步,说明内部已经无法消耗掉这么多的冗余人力。可想而知,如果你从外面想进入这些公司,那么他们会不会再有多余的 hc 给你呢?
大裁员背景下,今年的互联网就业形式会更加严峻。
如果你真的要跳槽,建议先找好下家再决定是否跳槽。如果你想裸辞,建议先想想房子、车子、老婆孩子。
上面我讲过,互联网行业由于天然的 “垄断” 性质,即使是大公司,也很难保证能在所有的领域都能成长为龙头老大,在一些自己不熟悉的新领域,也很容易老马失蹄。
但是对于大公司的核心业务则不同,核心业务的员工已经经历了无数前辈的精心打磨,你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这个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守城者和 “垄断者”,这些业务一般都是企业的现金牛,业务基本都很稳定。
因此,如果真的要跳槽,建议去一些大厂的核心岗位。一方面,在这些岗位中,你能切换到更高的视角看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岗位能让你在如今到处裁员的 “动乱时代” 里,获得更加稳定的保障。
未来最好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
不管你是不小心你吃到了时代的红利,抓住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成功站到了山峰之上。还是一直郁郁不得志,还处在行业的山脚之下,都要做好对自己的投资。
因为这个社会上不会存在一直运气很好的人,也不会存在一直运气很差的人。那些靠运气转到的钱,都会在时间的风蚀下,靠实力亏掉。
唯有提升实力才是真理。
多看书,多学习,不断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这些都是保证你在未来不被社会淘汰的资本。
还以为 36 氪要自产自销呢!
互联网的红利在逐渐消失,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其实并不是大厂才裁员
在疫情背景下
很多单位都选择缩减规模
而这带来的是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
不知你可有感觉,钱难挣了,工作难找了!
尤其是在中等城市生活的,
比上不足,比下也不富足
想辞职结果迫于压力也无奈选择继续……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厂的薪资待遇更加优厚,制度也较为健全。能去大厂还是建议去大厂,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可以进步的更快。现在风口不再,小公司什么时候倒闭都是未知数。换个角度看,如果之后从大厂出来重新找工作,我觉得是一个优势点。
裁掉的大部分是之前不盈利的部门吧。
以前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
管它是个什么鬼项目先做它个 app 再说,搞了几年发现不盈利,可能还养着一大帮高薪的职场 “老油条”,
然后跟着疫情、经济不景气大趋势,索性就开 “猿” 节流来得凑效啊。
互联网真的需要那么多人嘛 他们的业务需要那么多人来支撑嘛
从来就不香。我就是学计算机的,本硕博计算机。
我现在是大学老师,通过接项目年薪大概是 p8 水平吧,还不累。
要不就学我博士同学,在硅谷工作,955,年薪百万轻轻松松。
记住:计算机行业钱多是行业性的,相关工作钱都多,为啥非要找个拼命的工作,而不找个轻松挣大钱的呢?
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 当危机来临时,答案不言自明。
互联网大厂也要开源节流,不然容易蹦了。我们只是看出他再裁员,但我们也要搞清楚他为什么要裁员!
这说明互联网的红利已经悄然过去了,增长势头变缓,甚至有网下降的趋势。
大厂人多,地大,开支大,如果不把控成本很容易拖垮自己。
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经济出现下滑!
一个公司裁员没啥,可能是他公司业绩不好,2 个,3 个也不算啥,如果是整个行业,那说明是整个行业不景气,那如果说所有的公司都在裁员,那无疑表现在国内经济状况上!
首先看看京东,不是裁员,是毕业!
最早的京东,口号是我们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现在,我们也没有裁员,是这些兄弟功成名就毕业了。
据网传的一份文档显示,此次裁员覆盖业务线较广,京喜、京东国际、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科技等多个板块的多个事业部都设置了裁员比例,多数在 10%~30 之间,其中京喜广东战区裁员比例更是高达 100%。财报显示,京东 2021 年全年净收入达到 9516 亿元,同比增长 27.6%。其中,四季度净收入为 2759 亿元,同比增长 23.0%。但是净利润来看,第四季度,京东单季就亏损 52 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 243 亿元。四季度的亏损,也导致了京东 2021 年全年的净亏损达到 36 亿元。而这次 “裁员潮” 波及人数最多的,也正是京喜这个业务条线。
再看看 360
以代打卡为由裁员? 官方正式回应:不存在。360 内部的道德委员会通过内部邮件,通报了员工 “代打卡” 等虚假考勤行为的处理结果。通报称虚假考勤行为已突破公司的价值观红线,正依法依规对违纪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由于具体涉及人数并没有公布,如果是涉及人数是几个人,这样也说的过去。
还有有赞:
事实上,在今年 1 月份,有赞就传出裁员消息。首先被裁的是产品和技术研发。当时就有内部人士预计,有赞那一轮裁员会超过 1500 人。职能部门和产品、技术等中台性质的部门,会是裁员的重灾区。如果这次裁员 2000 人属实,加上上一轮裁员,那么裁员比例就接近 70%。
大厂优化是持续的,大环境好业务发展快,进人多于出人,毕竟内部发展机会多。
现在大环境不好,必定是出人大于进人,这就是说大厂招聘还是在招,但是裁的人更多。
大厂香不香,肯定香,但是为什么裁员呢?
我们想想,如果自己这么多年的职场工作,没有自己核心客户资源、领先技术优势、丰富的项目经验,而比你更年轻、学历更高、还能任劳任怨加班的年轻人,且待遇要求比你还低,在排队等着你的岗位。你是大厂会怎么做?
社会是残酷的,淘汰你的时候连个招呼不都打。加油吧,打工人!
三月,进入到每年招聘的 “金三银四”。相比往日的火热,今年的 “金三银四” 显得尤其惨淡。不少求职者表示,投简历投到怀疑人生,面试面到崩溃。上百份简历大都石沉大海,带来的只有寥寥无几的面试。
3 月 13 日晚,“裁员”两字登上了微博热搜,三条热搜连着是 “阿里裁员”、“腾讯裁员” 和“裁员”,三条热搜让打工人的心拔凉拔凉的。据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有少则 10%,多则 30% 的裁员计划,如同断臂求生一样。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了《2022 春节后开工一周中高端人才就业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近四成企业的招聘岗位比去年增多,近三成招聘岗位与去年持平,近三成则减少或者干脆关闭了招聘窗口。
2022 年初,整个互联网行业求职情况都不容乐观。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 年春节后人才市场供需行情》,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仍位列节后新增岗位发布量前五,但新增职位的数量却大幅下跌。
这个调查结果正好佐证了去年年底教培、房产、互联网等行业的大规模裁员这一现状。试想一下,年底回流到市场上的求职者还没被消化完,等到今年年初的春招,企业更需要将春招的名额释放给应届生,而不是跳槽的打工人。
当市场上开放的岗位减少,使得想跳槽的人也变得格外谨慎,大家纷纷表示既焦虑又保守。在互联网整体收缩的大背景下,各大厂的打工人纷纷表示,只要公司不裁人,自己就不会主动离职。往日火热的 “金三银四” 今年年初大规模遇冷。
一边是招聘市场的冷淡,一边是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人,人才市场的供需之间,似乎总是找不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就拿销售这个岗位来说,流动性相较于其他岗位较高,但对销售管理者来说,招到一个好销售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概率堪比中彩票。
这时候,如何增加招聘的可控性,就成了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今天就带大家盘一盘 “如何建设起一个成功的销售招聘体系?”
招聘体系的建立,第一步是要搞清楚应该招什么样的销售?什么样的招聘画像才能成长为最佳的销售。
首先,候选人要有可培养的潜力。
这种潜力是指能够吸收新知识,能够被辅导,最后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在招聘的面试过程中,可培养的潜力是能够面试出来的,招聘官应该花时间和精力来评估这项特质。
这里有三个步骤可以在面试环节评估面试者是否具有 “可培养的潜力”:
**第一,建立角色扮演场景。**尝试让面试者进入销售的角色,测试他在真实销售场景下的本能反应。说白了,就是看销售脑子转得快不快,灵不灵光。
**第二,评估求职者的自我诊断能力。**做完上述的角色扮演场景,可以循循善诱,让面试者评价一下刚刚的表现。具有高度可培养潜力的求职者能够自我反思,自我诊断并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
**第三,评估求职者吸收辅导,并将其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根据第一遍的角色扮演和自我诊断,面试官可以有针对性指导一下面试者,然后再来一轮角色扮演,观察面试者第二轮的反应。
“吸收”和 “运用” 是最关键的两点。有些人连吸收反馈都很困难,就是根本没有意识到反馈的重要性;还有些人,虽然吸收了反馈,但却很难加以运用,这其实就是适应能力差和综合能力不强的表现。
其次,候选人要具有好奇心。
一个具有好奇心的销售人员,能够通过有效提问和有效倾听,来挖掘和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这样的销售不会用质问的方式提问,而是会让潜在客户觉得他们是真的对自己遇到的问题感兴趣。
优秀的销售人员会通过他们提出的问题来教育潜在的客户,他们的问题往往直击用户的痛点,从而引发客户深思。只有这样,优秀的销售人员才能和客户快速建立信任。
具有好奇心的候选人会通过提问来引导整场对话,就客户所在的领域进行针对性提问。
最后,候选人在过往经历中要有卓越的业绩。
过往表现中,突出的业绩可以是指在一个有一定规模的销售团队中做到 10%。如果之前的工作经历不是销售,那评估就变得相当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评估求职者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功。
求职者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如何?他在任何比赛,包括体育比赛,社团的比赛中有无什么突出的表现?这些都可以用来证明候选人在用力地生活,同样地,也会将激情和动力带到工作中。
招聘体系的建立,第二步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销售公式。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销售的招聘公式应该不同,但设计过程却是相同的。
**第一步,找到 “理想销售” 的特质,并在面试的时候,将这些特质从 1 到 10 进行打分。**这些特质可以是:普通话标准、勤奋、口才好、智商高等等。
**第二步,确定一个评估每个特质的面试策略,**比如面试时应该问什么问题,需要给面试者设置什么场景才能测试出候选的特质。
第三步,在销售招聘公式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迭代,每个候选人的行为都可以量化成数据,进行正相关回归的分析,从而验证所考察的各项特质和销售成功之间的相关性,以消除在招聘中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数据最有说服力,因为它们从不说谎。
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可评估、可量化、可执行的销售招聘体系。
事实上今年的 “金三银四” 的确没有以往那么火爆,很多企业都陷入了“裁员潮”。不单是互联网行业形势不好,各行各业普遍都不如往年。要说也是疫情影响下的必然现象,不是互联网大厂不香了。不然你问问年轻人,如果岗位合适,肯定还是愿意去的。
虽然说没必要神化大厂,但不可否认的是平台能带给求职者的底气完全不一样。近期国内疫情 “倒春寒” 难住了不少人,按说互联网相关消费需求应该增加才对。谁都知道开始裁员也就意味着人心不稳,一个不慎就会引发负面舆论、股价下跌…… 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所以大部分企业即使明知道管理和运营在走下坡路也不愿意轻易辞退员工。可是明显大企业目前也实在没多少单可做,口袋里没钱,进账少了只能缩减支出,才迫不得已选择下下策的裁员方式。不过如果连互联网大厂都在裁员,小企业压力也可想而知了。
长远来看,互联网行业的优势还是非常突出的。尽管出于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考虑,行业内大数据采集和推送等未来会受到更多限制,但总体来看,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感还是在逐步增强的。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离不开大数据支撑,互联网行业岂是说凉就凉的?无非是一个互联网大厂倒下去,另一个互联网大厂站起来。时势造英雄。行业内人士还是要提振信心,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退。
还香
一个简单的对比,一般经营性企业,管理 100 人左右的中高管,大概的年收入在 50 万 +-30% 左右的区间。但是互联网大厂,一个普通的高级工程师收入就比这个上限还要高。用很多人的话,叫做 10 年赚了别人整个职业生涯的钱。
没找到去年的,有一个前年的统计
多数大厂的硕士应届毕业生公司一般是这个的 2 倍,还是白菜价,SP 的要是这个 4~5 倍的概念。
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年轻人,互联网大厂仍然是第一选择,几乎没有之一。
但是现在互联网用户增长见顶,国家监管政策加强(高速增长期实际上是有很多政策红利,现在已经千亿市值,还享受红利就说不过去了),互联网可见未来是一个平稳发展期,之前疯狂的扩张会停止,而且还会不断内部调整,消化掉扩张来的人员和业务。这也是最近频繁裁员的原因。
看看这份市值图吧,这些大厂还是大厂
你们关心的是谁被裁员了,我关心的是你有没有拿到经济补偿金。
员工被经济型裁员了,可以获得多少经济补偿金,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不差钱的就算了。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经济补偿金获取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与公司协商;另一种是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获取。
张律师
42 次咨询
5.0
梓禄(濮阳)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819 次赞同
去咨询
985 毕业,大厂 Java 开发 2 年被裁!再出发拿下腾讯电子意向书
看到标题,可能很多读者朋友恐怕又要骂我了,985 这个特殊的字眼也确实异常晃眼,实际上现在 985,211 也越来越多,它能代表你能够进入到更高的平台,拿到 “高级工厂” 的入场券,但并不意味着你会成为赢家,或者说也不代表着你会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因为顶端往往是少数人,位置有限,太挤了总会掉下来,而我就是被挤下来的那一拨人中的一个。
985 毕业,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当我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实际上内心我也给自己打上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号,这句话我是不确定的。对于我的人生来说,同许多打工人一样,并非那么顺利,也因此让我迷茫,故事很长,如果你感兴趣,希望耐心看完。
鄙人出生于南方小乡镇,为了走出小镇,在当地够拼够努力,不是自夸,确确实实也算得上 “别人家的小孩”,至少在学习这件事情少,没有要家里人操过心。
高考特别顺利,一个老牌 985,具体哪个学校就不说了,不想给母校丢脸。毕业后,也算是 “风光” 地进入了理想公司,不说是龙头,但在当时不算差吧,那个时候算是一线。拿到 offer 那一刻是激动的,但没想到我人生的转折点也从此刻开始。
进入这家互联网公司后后,工作顺利,但也正因为太顺利,由顺利变成了安逸,基本上没想太多事,正因如此,也没有为自己的后来考虑,脑海里的职业规划一下子就模糊了不少。
后果可想而知,在这家公司待了 2 年,自身技术更新不及时,加上恰巧碰到互联网环境遇冷,被裁了。公司伙食很好,待遇也不错,行业内口碑也非常 nice,公司以生产精品为荣,但最终还是败给了资本,连最值钱的电商业务也卖掉了。
被裁之后,算是对杭州心灰意冷,离开的那天,天也灰蒙蒙的,我非常清楚自己在这座城市生存的自信力已经被摧毁掉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换一个城市生活。没有太多犹豫的,毅然决然买了高铁票去了深圳,或许这座生命力旺盛的一线城市能够给我带来不一样的开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句话没想到我也能够派上用场,很显然,初入深圳的我并不顺利,经历裁员风波被消磨掉的自信心,一线城市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没有朋友和家人的孤独感,同时袭来差一点就完全压垮了我。
近年来的安逸工作状态,让我的技术没有一点长进,我自知这个状态下去想要进到互联网头部公司定是不现实的,毕竟学历不能代表全部,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已经在腾讯入职了,过程比较艰辛,面试也有被问懵,可以说是陷入,虽然给的职级不高,但我相信我坚持下去,不再以之前的状态工作,是能够收获不少的。
附上面经吧,太久远了,记不太清, 面试题可能不太全,但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腾讯一面:
腾讯二面:
腾讯三面:
HR 面:
到深圳之后,我才知道在杭州的压力有多小,我与行业打工人的差距有多大。初入深圳面试得并不顺利,确实自身技术已经脱节,不满足企业的要求,进小公司很容易,但要想到一些大公司,可能就需要花一些心思了。
该部分的学习视频、源码笔记、面试题可点击下方传送门免费获取下载方式。
点击免费领取
(1)跟视频学习,重新开始
(2)读源码笔记,从大牛经历里学经验
(3)刷面试题,熟悉流程
1. 有耐心且主动
面试不要着急着去问结果,一般在 hr 面的时候,她的态度多少能够猜个七七八八的,如果等上一周还没有通知,那就可以主动去问了。
2. 刷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运气
运气在面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刷题的目的很简单,除了巩固我们所掌握的,另一个就是为了能提高在面试中我们的运气,如果能够问到一样的题是再好不过了,当然这个办法是适用于职级中低岗位。
3. 掌握基础,注意深度
腾讯面试最喜欢问两类问题,一类是基础,另一类就是深度。基础部分,无非就是我们所掌握的技术基础内容,基本上只要是有准备的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另一部分就是深度问题,大多涉及到自己之前的工作、项目,面试官所问的问题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那么简单,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才是面试官想要问的。
最后我想说,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什么制造恐慌,更多地是想要告诉大家,无论你的起点如何,都应该保持热忱,无论你身处什么阶段,都不能停止学习,这个社会节奏太快了,一旦停下你可能就被淘汰,需要耗费加倍的精力去追赶。
无论 985、211,还是大专生,都应该拥有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和权力。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终点在哪,完全取决于你。
今年金三银四结束了,明年金九银十的你会是什么样?现在开始出发,拿到心仪 offer 还是很容易的。
文章内容的学习视频、源码笔记、面试题集,均可免费提供给大家学习。100% 免费获取方式:点击下方传送门即可。
点击免费领取
在我看来,互联网大厂是否香,在于你的核心能力是依赖大厂平台还是自身本身具备。
互联网行业裁员早已不是新鲜,但是与其在裁员困境中,不如思考如何再出发。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从事生涯发展赋能,截止今天刚好 11 个年头了,很有幸我走进了 5000 位来访者的生命,帮助他们内外突破瓶颈,找准未来发展方向,在这 11 年时间,除了不断打磨内功,经营一家生涯咨询企业,给大中型企业高管从事 OD 和领导力发展教练,同时给与知名企业的中高管明确发展方向和落地实现,但是我最珍惜的是我有幸可以走进他们的生命长河里,从一位位来访者的真实轨迹里,见证他们的蜕变,他们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能力,却有着不同人生。
在我看来,人与人职场下半场的命运的不同,其实是你是否认清你自己。
一. 认清方向的关键不是认清未来,而是认清自己:
01
_《蜕变》之_三位来访者的职场命运
我将它取名为《蜕变》,互不交集的三位来访者给我们展示了不同阶段的职场命运之路 。
▼ 1、从广州到杭州,前阿里中层学霸张毅的故事
1997 年,小小的张毅(化名)在广州中山长大,他拿着语文,数学 100 分的试卷,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当他兴高采烈地拿给爸爸妈妈看时候,但是爸爸在房间画着草图,冷冷的回了句嗯,母亲正在厨房做晚餐,更是没有搭理。
这已经是他第 5 次拿到的双百分,可是换来的却是冷漠的回应,试卷被一阵秋风吹走,他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他渐渐长大,在他读高二的时候,由于学业特别紧张,他的篮球梦被打碎,他开始被色彩斑斓的油画所迷恋,可是当他从同学那好不容易买来一套材料,准备在家里写生的时刻,父亲一个箭步冲了上来,被父亲粗暴地摔烂了,一点点喜悦被瞬间打破。
相信听到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他曾经是你父母口中所谓 “别人家的孩子”, 985 研究生毕业,在校内几乎年年都拿优秀奖学金 ,毕业后校招中表现突出,优先进入了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从过往的市场小白一路摸爬滚打,渐渐晋升到了高级项目经理的岗位,职位体面,薪资优厚。
虽然身边人都觉得他很优秀,可是即使升职加薪,却缺少的是内心被压抑的成就感。
张毅曾经在咨询的过程中提及:
说真的,互联网行业薪水看似很高,但是背后基本都是无数个加班时光拼起来的,尤其这座一线城市,买房成家 5 年了,但是居高不下的房贷和教育费令我不敢停歇,生活压力大,每天都是披星戴月,一直以来,这么多年我一直努力往前冲,我曾经设想过,我 35 岁基本是成功人士了,基本就可以实现财务和时间自由了,可是越到后面越忙碌,晋升的空间也越来越狭小了,更关键是身体吃不消了,想停下来休息,却感觉是奢侈品。
今年我感觉很尴尬的,我想选择一份轻松自由的工作,但是不少类似互联网企业给我伸来橄榄枝,薪资不错,基本类型都是差不多,而且红利正在消退,明天在哪里,我心里完全没底,我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掌控感,但是有时候真的感觉很无力。
▼ 2、从四川到首都北京,前新东方市场总监刘刚
我不知道现场有多少 80 后的朋友,相信都很熟悉这么一句话,棍棒下出孝子,基本勾勒出了 80 后一代人的生存现状。
1996 年,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在四川的一户小洋楼里,小刘刚的父亲从学校开完家长会回到家,脸色阴沉,刘刚正好和伙伴在玩水枪的游戏,正值兴头上。
可是不曾想父亲大吼一声:别玩了,给我回来,刘刚完全不理会,父亲拿起院子里的扫帚劈头盖脸地打过去,顿时哭声一片,可是父亲没想到停手,小刘在院子里飞奔起来,一边跑一边喊:就知道玩,数学才考 80 分,还好意思玩。
这样的场景,在他还提时代经常上演,提起这个他不得不感慨,自己是被打大的一代。
在成长的过程和选择中,父亲常年在外经营一家工厂,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陪伴是缺失的,他内心的柔性成分很多,缺少对外的魄力和力量感,后面他渐渐长大,他酷爱英语,后续英语专业毕业于 985 院校,曾经在知名的新东方集团度过了 10 年的光阴,一路摸爬滚打 ,从早期的市场专员,主管,经理,一步步成为所在区域市场总监,他依稀记得三年前晋升总监的时刻,说到这里,我看到他双眼反光,或许这是他人生所谓的高光时刻。
原来,2 年前他所负责的项目渐渐缩水,取而代之的线上运营板块崛起,他渐渐感觉传统的线下市场渠道渐渐受限,他的上面也空降了一位新的市场部负责人,他渐渐感觉发展无望,于是一年前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现在的 K12 平台型公司,本以为先进来,后面会有更好的发展,可是当下面临双减,内部变革后转为素质教育,可是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一窍不通,进退两难。
刘刚告诉我:“从离开这家公司开始,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竟然再也回不去了……” 他感慨道:“来到这家公司,不仅薪资减半,而且工作本身和过往差异很大,我感觉非常吃力,可是我这个年龄,未来在哪里,我不敢想.
▼ 3、从湖南到上海,前中信投资总监马谦
2000 年的初夏,正值 18 岁的马谦在湖南的老家里认真复习功课,准备备战高考,房间外父母的聊天被他所吸引:
父亲从包工头一步步走进了地产行业,拥有了自己地产企业,家境较为丰厚,他告诉母亲:我不太想谦儿和我一样那么辛苦了,让他报考高大上的行业吧,你觉得专业报金融怎样?
柔弱的母亲点了点头,说,谦儿啥也不懂,只要他以后发展好,就听你的。
于是在未经过和他探讨后,他的志愿学校和专业都被父亲提前设计好,他苦笑了一下,小的时候,除了学习以外,我啥都不用选择,只要听父亲的就行的,似乎从未为自己做过一次选择。
好在成绩优异,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他选择 985 院校金融专业,并且研究生学历,当下在 500 强的金融企业从事投资总监的岗位,职位光鲜,薪资丰厚 。
去年因为公司内部调整期,他被分到子公司,可是项目渐渐被稀释,渐渐缺少了向上的空间,他开始参与他朋友的电商项目,可是投入不少资金后,项目失败,接着入股了朋友的教培行业,可是因为今年局势再次失败。
马谦告诉我,这么多年的打工生涯我已经腻了,虽然做到管理层了,但是公司里说实话,还是一粒棋子,我完全没办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想着尝试第二职业,可是做什么都不顺,我快 40 了,禁不起漫无目的的折腾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02 职场下半场容易面临的三大隐藏的陷阱
选择对张毅来说,不仅是一次十字路口,而且决定了自己未来可以独立掌控命运的底气。
对刘刚来说,背井离乡,选错地方会是万劫不复的终结,因此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谨慎。
对马谦来说,他可以有选择失误的机会,可是无法摆脱金融带给他高大上的光环和优越的生活品质。
其实类似他们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坚毅,勇敢,有着极高的认知水平,并且曾经有过高光的时刻,有着向上的机会,却也面临着各种隐藏的陷阱。
但是认清方向,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认清自己,但是这里面容易有三个陷阱
▼ 一大陷阱:爬梯陷阱
张毅在外人看来,多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进入了大厂,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可是倦怠感油然而生。
阿里为什么很多梦寐以求的圣地,一方面高薪,另外一方面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互联网精英,而且平台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张毅当初的选择也毫不例外,他给予厚望,甚至期待在那里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在阿里多年无数个加班的日日夜夜,终于熬到了中层,本来以为可以往上一步,到高层,何曾想到僧多粥少,而且自己的精力渐渐往下降,背后是家庭的重担,似乎无法晋升,内心的不服输,等待机会的转机。
那问题是为什么越是大厂,知名企业,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即使高职高薪,都会面临清晰可见的天花板?
是什么原因,让他的职业发展周期渐渐缩短,但是在漫长的职业发展过程,一个人的职业上升期长达 45 年,本应该是心智和经验最为丰富的中年,却发现自己发展到顶。
其实并不是发展周期短,我渐渐觉察到,背后隐藏的陷阱是爬梯思维,当爬梯到了一定阶段,看不到进一步的方向,进退两难。
类似张毅的案例还有很多,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职场命运,可是到了一定阶段却发觉再往上跳,希望微乎其微,可是不跳,内心不甘平庸,渐渐陷进了 “爬梯思维”,期待自己龙门一跃,再次进入人生的高光时刻,却不曾觉察当下平台以外的世界,渐渐持续进入舒适区。
▼ 二大陷阱:经验陷阱
刘刚之前从新东方出来后,后续的发展可谓颠沛流离。
为什么他的高光时刻会出现在新东方?
在我来看,10 多年前很多人都梦想可以进入教育的三大巨头企业,加之出国以及外贸的热潮,新东方无疑成为很多人毕业后的 “胜地”,直至上市,而刘刚刚好是在上市后来到新东方,他回想起这 10 年,他曾经以进入新东方感到特别骄傲,因为新东方在中国全面的推广,迅速在三线城市扎根,他也不费吹灰之力的对接了很多优质的渠道,学员报名应接不暇,更多的他只需要维护即可,他的职位短短 7 年,从专员,主管,经理直至总监,而如今他去了较小规模的公司,不仅职位薪资发生变化,各方面规范度不够,内心面临巨大的心理落差。
他没有察觉的是,其实时代早已发生改变,所在的教育行业也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
早年市场行情不错,加大推广力度,不仅设立全国推广中心,并且不断复制规模化的教育模式,不曾想到近几年资本进入,越来越多的线上英语培训冲上了赛道,需求这几年急剧减少,不得不逼迫进行改革。
企业就像繁重的绿皮火车,举步维艰,想要继续生存下去,最先更改的就是企业的架构,管理层不得不缩减人员开支了。
而传统的市场推广部渐渐需求量减少,渐渐被线上运营所迭代,于是他的职位也面临降薪调整。
即使他去了当下的素质教育企业,看似是职业下坡,但是刘刚告诉我,近 10 年基本上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他基本很少了解行业和外界的动态。
当下的刘刚表面上看,其实更多的是 “学习停滞”,多年来停留在大企业的温床里,缺乏向外主动探索的动力,等到变革后发觉到似乎自身的市场管理技能渐渐过时了,而新的技能没有去全面的掌握,薪水也很难获得保值。
而这也是过往案例非常常见,多可以感叹行业变革的时刻,尤其是教培行业的洗牌后,感叹命运不公,可是不曾觉察,多年一直在温床中,吃老本,更多的似乎是经验和年龄的叠加,陷进了经验陷阱,发展也就面临巨大的屏障。
▼ 三大陷阱:厚度陷阱
马谦曾经在金融行业拥有较高的成就,可是不曾想离开后换了两个所谓的风口,却都快速走向了下滑的趋势。
显然他的积累较为丰厚,而且拥有较强的勇气,可是他迈出了第一步,可是电商和新能源举例,看着是风口,但是却运用了他的短板。
打个比方,电商行业 10 年前早期累积的时候,资源较广,入场人员较为稀少,很容易获取财富,可是当下,当早期入场已经厚积薄发复利的时刻,几乎大部分已经进入透明化,他再去进入,无论是实力,口碑等都无法抗衡,利润基本为负资产,又谈何财富呢?
而新能源也同样如此,看似是巨大的风口,但是不仅资本耗资较多,而且和国家政策紧密挂钩,普通人是很难拥有掌控权。
而这在过往的案例非常常见,他们追求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是实现理想,而是为了运用过往的资本撬动财富,目标较为单一,于是陷进了厚度陷阱,一旦实现了早期目标后,构建了更庞大的目标,当无法达到就走进了低谷,而单薄单一的财富目标,是无法支撑漫长的一生,成就感也就戛然而止。
03
发展战略定位对职场人的三大核心价值
在职业发展面临迷茫和彷徨无助的时候,仅仅避免踩坑就够了,不完全,接下来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明确战略定位,对于你究竟有哪些核心的价值?
从我过往多年的案例累积中,我想分享三大核心价值:
▼ 价值一:减少选择犯错的成本
在每个人漫长的职业发展中,我发觉很多人职位较高,本身能力非常优秀,可是一次错误的选择,却容易走下坡路,等到醒悟过来,却发觉错过了改变的最佳黄金期,这才是令我感觉非常痛惜的。
犯错的成本主要发生在选择目标切换之时,如果提前知道自己适合的方向,那么犯错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
像张毅,在阿里奉献了自己的 10 多年的青春,获得了丰硕的果实,内心不甘平庸,渐渐陷进了 “爬梯思维”,期待自己龙门一跃,再次进入人生的高光时刻,却不曾觉察当下平台以外的世界,渐渐持续陷进职业焦虑的漩涡不可自拔。
在寻求自我探索前,他已经纠结了一年多,但是我们反过来思考下,如果一年多以前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并且确定下一步目标,那么他当下已经摆脱焦虑,在自己新的方向下深耕,可以再次实现职业的高光时刻。
所以类似的学员还有很多很多,最贵的其实不是方向本身,而是减少你的时间成本,提前明确,少走弯路,将会是最大的捷径,毕竟属于你的黄金期已经不多。
▼ 价值二:促进能力优势的复利
今年疫情,加之国际形势以及黄金三大行业的下滑,普遍感觉挺难的,外界不确定的情况下,令不少朋友感觉选择躺平,渐渐收起未来方向的大门,甚至对未来感觉心灰意冷。
外界形势的变化,我们身为普通人,是很难掌控的,但是我们能掌控的是,其实通过能力优势嫁接,更有效地看清我们未来的方向,所以能力优势是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可行路径,因为储存在我们自身内在的能力内核,它是恒久不变的。
打个比方,刘刚从新东方出来,由于过往多年一直在温床里,吃老本,更多的似乎是经验和年龄的叠加,当下很难适应当下的职业,后续的发展可谓颠沛流离。
如果我们反向思考下,如果时光倒退两年前,如果在新东方的时刻,他提前意识自己进入了经验陷阱,并且开始未雨绸缪,挖掘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优势,并且结合行业,趋势等构建属于自己的第二曲线,并且在工作以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有意识的放大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能力内核,那么当下的他或许选择会更加笃定。
所以当你提前去未雨绸缪,你将会拥有应对未来的底气。
▼ 价值三:提升生命的品质
职业发展定位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不是为了定位而定位,而是当你拥有一份可以一辈子深耕的事业,让自己未来的生命更有品质。
事业提升的目的也不是单纯地获取财富,而是让自己的精神获取自由,当一个人精神获得自由,进可攻退可守,获得内心的充盈和平和,提升生命的品质。
打个比方,马谦为了运用过往的资本撬动财富,目标较为单一,于是陷进了厚度陷阱,一旦实现了早期目标后,构建了更庞大的目标,当无法达到就走进了低谷。
对于他来讲,最令他懊恼的,不是财富,而是陷进自我较劲的执念里,如果提前 1 年知道自己的清晰方向,不仅让自己从执念中走出来,看清自己,而且他可以早一点从资本中退场,避免大笔资金的损失,更快的走上正轨。
所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可以更加笃定地看清自己,提升生命的质量。
既然生涯发展对我们每位职场人都很重要,但是在什么关键的时期,我们需要专注的发力,从而让我们职业发展扶摇直上呢。
04
自身职业发展的三段关键路径的成本和应对策略
▼ 1)累积阶段:
这个时候,你初入职场,对于一切懵懵懂懂,刚从学生心态转化为职业人心态,不可避免经历残酷的竞争,比方被迫打杂,似乎成为透明人,总是被呼来喝去,经常被排挤,却和你的工作相关性不大,这些早期非常常见,职场本质交换的一部分是你的劳动成本,更多的其实是你的学习成本。
通常发生在我们职业发展的前 5 年,这个时候,往往资源匮乏,我们该如何应对?
关键是两个字,吸收。
去海量的吸收知识,在不断地摸爬滚打中培养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并且获得不断晋升,这个时候渐渐转化为经验,成为资源,在整个行业,公司不受环境影响的环境下,获取岗位所具备的财富,这个时候,能力积累到一定阶段,你的职业财富随着资源累积,缓慢增长的模式。
▼ 2) 腾飞阶段:
经过 5-10 年的职场历练,你变得越来越强大,打个比方,你成为了职场老人,也许是研发技术岗,拥有一项不可替代的技术,也许你成为了管理者,开始带领一群小朋友共同进步,去超越一个又一个目标,但是职位越高,压力越大,与之换来的兑换价值也越高,但是背后本质其实是你的经验承载和责任。
这个时候,随着行业,平台和自身发展的天花板,空间渐渐有限,你该如何应对?
其实是四个字,未雨绸缪。
因为经验财富都达到一定的瓶颈,大部分会考虑第二曲线,让自己的价值可以获得持续放大,你的一份时间可以被多家企业雇佣,价值被 N 倍放大,你的职业财富打破原有公司上限,获得了新一轮的增长,财富随着资源快速腾飞。
▼ 3) 复利阶段:
当职业发展到达了较高的阶段,渐渐会进入一个平衡的阶段,打个比方,你会开始想到成为联合创始人抑或创业,但是起初更多的不是为了经济本身,而是希望从打工心态蜕变为创业者心态,职场的本质将不仅是你过往的资源,更多是你内心的自由,而自由其实是无价的。
这个时候,当财富渐渐达到一定上限,当你渐渐在行业中建立影响力的时刻,你该如何应对?
其实是四个字,厚积薄发。
你开始选择陪伴一家企业成长,再或者自己成为创业者,你渐渐成为当下最宝贵的资源,实现厚积薄发,这个时候,不单纯是物质的财富,而是精神的滋养和自我实现,也就是脱离自身的复利增长。
这里面,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点是,发展的关键在于你的心智成熟度,也就是你是否看清自己的发展阶段,有的明明到了腾飞阶段,却依旧累积阶段苦苦前行,有的复利阶段,却在腾飞阶段迷失自我。
如果你抓住了以上三个关键节点,我相信会清晰的看见发展目标,一般会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或许会超前,但是很难滞后。
二.认清自己,不是为了剖析原因,而是为了找到重新出发的力量
当你认清了自己,不是为了剖析原因,而是为了找到重新出发的力量,可是如何才能系统找到出发的力量?
其实,从我过往多年的生涯案例来看,其实一套深入的系统的战略定位分为以下四步:
1. 探索自我:挖掘性格优劣势,明确性格边界,认清自我
每个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从原生家庭探索自我呢?
▼ 第一部曲:寻找原生家庭图谱
既然性格会决定我们的职场命运,那么探寻自己的第一步,就需要你寻找原生家庭的图谱。
幸运的人可以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那么是什么影响到你的童年,其实是养育和陪伴你的家人,他们的言语,以及教养方式,会潜移默化植入你的潜意识。
曾经我有位朋友,天性热爱足球,可是就在高三时候,想利用休息之余去放松的时候,他清晰的记得父亲,在他的面前,不仅大声去怒斥他,一刀一刀的去把他的球给剥离,这件事到现在依旧记忆尤深,那么背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后来,他逐渐的长大,可是对权威的恐惧依旧有增无减,即使职位在不断晋升,可是却很难和上级流畅的沟通,在新一轮的晋升中,本来有十足的把握,可是却失之交臂,影响了进一步的发展。
所有的这一切父亲的强势在他的内心产生了极大阴影,但是这背后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图谱去探寻,他的背后有一个急躁缺乏耐心的爷爷,以及长久的被忽视。
所以当你打开家族的图谱,去看到你养育的家族性格,去探寻在你身上的影子,你会找到自己的源头。
▼ 第二部曲.探寻自我性格成长轨迹
那找到源头后,如何形成当下的你呢?
其实从过往的轨迹中,去挖掘性格是如何演化的?
很多人说性格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其实除了骨子性格基因外,性格随着你的经历,在不断改变的,好的经历渐渐形成性格的优点,坏的经历渐渐形成性格的弱点。
但是随着的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会淡忘曾经发生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事情,但是他在你的记忆深处,那么去深层次的去挖掘出来。
曾经我有位学员朋友,是一位知名企业的研发管理者,多年的严谨工作令他倦怠不已,在探寻成长轨迹的时刻,他渐渐回忆起,自己曾经拥有心流的时刻,那是一个美丽的午后,父母外出,她和伙伴在家肆意的涂鸦,并且给自己做了一个小木屋,那时候的他充满好奇和渴望,可是职业成长过程中,枯燥的工作收起了他的好奇,他的思维渐渐窄化,对未来的动力也渐渐丧失,渐渐感受不到职业的成长。
经过深入的探索,他回想起自己被压抑的竟然是自己的职业渐渐和性格远离,原本空灵的他渐渐成为普通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发生在求学阶段,可能在职业成长阶段,去找到你的轨迹,形成性格的演化图。
▼ 第三部曲.挖掘性格优势结构
你知道你的性格优势吗?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性格潜能。
无法了解自己的人,其实注定是很难过好这一生。
为什么不少人即使自己职业发展很成功,可是却依旧感觉不自信,甚至不配得的感受,其实是你不知道自己的性格优势结构。
打个比方,曾经我有位学员朋友,是知名企业的财务高管,可是即使如此,却经历了巨大的职业困顿期,甚至看不到未来,渐渐觉得没有价值感,但是经过深入的探究后,我发觉其实性格中隐藏着一项非常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超强的共情能力,能够深入的理解对方的所忧所感,这项性格优势是她过往多年都没有觉察到的。
她一直觉得自己较为普通,并没有很出彩的特色,可是这个时刻,当她的性格的优势被挖掘出来,她渐渐觉察到,她喜欢倾听,喜欢去捕捉,她终于明白她热爱的不是数字,而是倾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且后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后续有更多的动力去从事她热爱的职业。
▼ 第四部曲:复原内在性格弱点
很多时候,性格优势可以让你更加动力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但是同时,如果后天的性格弱点不去修复,很有可能会极大的影响未来的发展空点。
从我过往多年的案例来看,80% 的性格弱点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方法去进行疗愈,去慢慢摆脱渐渐讨厌的自己,更有能量面对确定的未来。
但是如何才能探究呢? 我曾经有学员朋友,经常陷进体验陷阱,感觉有兴趣的职业一头扎进去,可是过了几年,却没兴趣,又去了新的职业,可是再次重蹈覆辙,始终找不到自己的热爱。
其实经过深入的探究,性格较为急躁,缺少耐心,影响了自己的职业选择,渐渐深入的探究,其实他从在孩童时代,就被迫长大。
他是长子,从小父母告诉他,照顾好妹妹和弟弟,父母常年在外,他渐渐承担了长辈的角色,直到成人,他的妹妹和弟弟依旧依附于他,他们的学费以及长大后的嫁妆,他都承担,可是他自己面临困难,从来都是自己扛,他渐渐缺少耐心,其实是缺爱的自己,于是进行深入的主题引导催眠,看到的是一个无助的小孩,他开始和父母对话,渐渐抛弃身上的枷锁,那一刻泪流满面。
没有人天生成为大人,但是过早成为大人,会换来急躁和缺乏定性,渐渐影响了职业。
所以深入的性格探究,本质是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
2.定位自我:找到愿景和优势,明确事业发展战略方向,成就自我
大部分人觉得定位难,为什么?其实难的本质不单纯是优势的挖掘,而是回归到你的原始初心,摆脱他人的期待和认知经验束缚,不是短期的选择,而是去从事一份可以帮助更多人产生价值的事业。
看似方向仅仅是自己的第二次选择,但是决策失败,往往改变你未来的命运,如何改变呢?
这里面包含四部曲:
▼ 第一部曲:理性认清自己
要想做出改变,最首要的一步,是了解你当下的现状,知道它源自于哪里,你可以去哪里。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旁观者视角,简单来说,当你陷进职业瓶颈,焦虑迷茫的时候,你尝试自己跳出来,进行反思:
我正在面临什么样的现状?
当下困惑的真实内因是什么?
你期望的改变是什么?哪些你可以改变,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哪些是可以后天可以提升的?
了解清楚自己的真实状态,找到你的卡点,这个需要慢慢来,内化,变成本能。
▼ 第二部曲:找到你的底层动力源泉
很多时候,当你感觉一件事情,需要用坚持去完成,其实渐渐会成为内耗,阻碍你发展到更广阔的空间。
动力的源泉一方面是来自爱,一方面是恐惧,但是爱才是动力的持久源泉。
那么反过来,如何找到坚持背后的底层动力 - 热爱,你可以尝试问自己 3 个问题:
你真的毫无功利热爱它吗?
你未来 3-5 年期待自己抵达什么样的高度?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所丢失的价值观源头在哪里?
随着年龄增长,相信在职业迷茫的时刻,你在不断追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如果没有底层去挖掘到属于你的愿景和价值观,还会在下一次职业选择期再次陷进迷茫:
· 从愿景探索,去看到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去接近你的职业目标;
· 从价值观探索,为未来的选择铺垫,找到和你价值观匹配的方向。
打个比方,曾经我有位学员朋友,在一家大型外企担任市场总监,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可是发展渐渐面临天花板,不知道下一步去向何方?
在经过深入的愿景演化和愿景探究,我渐渐看到了一位活泼开朗的男孩,与他热爱的足球为伴,和伙伴们快乐的在球场驰骋,他一直期待自己可以成为足球教练,再大一点的时候,因为生存,他放弃自己热爱,找到了大部分人都期待所谓精致的道路,可是似乎却越来越缺乏掌控,渐渐的,他期待从当下的苦闷抽离,看到未来的自己,他渐渐回归自己初心,所期待的是自己成为一位有价值的专业人士,去帮助更多的人获得价值。
我渐渐觉察,他的眼角湿润,似乎当下的苦闷烟消云散,但是这份职业会是什么呢?
接下来,渐渐进入了价值观探索,我们看到了他的庞大的家族职业,父母是生意人,似乎勤恳和辛苦才会有好的成就,可是再往上他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中,他的外婆对他影响非常深远,外婆是当地的中医,虽因为时代的原因,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培训,可是却在当地帮助很多慕名而来的居民,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他也习得了中医的力量,渐渐的,他觉察到,他的价值观排序是勤恳以及获得感,他似乎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去尝试扪心自问下,很多时候,当你感觉改变乏力,大部分是你当下的和你热爱已经渐行渐远,去找到它,然后实现它。
▼ 第三部曲:构建属于你的优势发展通道
认知调整还远远不够,时代变化很快,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你可以掌控的,其实是背后的底层规律。
因此,底层的能力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找到你的发展轨迹,而找到最佳的途径,采用优势的挖掘,构建属于你的能力优势树。
我这边分享三步法:
你的能力哪些是家族的能力传承?
你具备哪些成就感的事件?
你的核心能力优势组合是什么?
打个比方,我曾经有位 500 强上市企业的营销总监,在发展面临迷茫的时刻,从他的职业成长经历里,除了本职工作以外,似乎都比较平淡,经过深入的挖掘,我们渐渐发觉他曾经令他感觉成就感的事件,渐渐水落而出。
他回想起曾经在一次全员述职报告的时候,他在整体的市场数据分析以及未来市场方向把控的趋势判断上,给出了自己精准的分析和判断,受到了公司的一致好评,那时候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报告,可以获得上级的认可,可是兴奋没多久,后续渐渐繁忙的市场管理工作中淹没,但是那份喜悦其实一直都在。
与此同时,我们渐渐梳理他的核心能力,我发觉到几项能力是未来的优势,与此同时也有明显的劣势。
· 在核心能力方面,他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 在专业能力方面,他经历过 10 多年的摸爬滚打,对于营销的整体流程非常熟悉;
· 在通用能力方面,他在管理层面的能力有所不足,比方带团队的能力,尤其是向上管理的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略显不足。
明确了自己的能力基石,才可以更加精准发力。
▼第四步曲:科学持久的行动
阳明心学最广为人知的一个说法就是 “知行合一”。
以上三个层面都还停留在 “知” 上,如果没有 “行”,这些“知” 就都是空,是“伪知”。
因此还要去积极行动。
那么科学的行动首先规避的是不要盲目,如何验证行动是有效,分享可行 3 步法:
它的方向是否符合时代的趋势?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你的发力点是否朝一个方向前行,没有偏离?
如何框架式分解,建立适合你的有效路径?并且一步步实现落地?
如果你一时无法靠内驱力去推动自己持续投入,也可以找外部驱动力来帮助自己。
3. 赋能自我:修复后天的能力短板,释放领导力潜能,激活自我
看似领导力提升非常容易,但是背后有四项底层的认知层面,才可以获得领导力突破?
这里面可以分为四部曲:
▼ 第一部曲:释放自己后天的能力短板
从我多年的领导力顾问生涯中来看,不少管理者感觉气场和权威提升很难,可是尝试了大大小小气场提升都没有关键的作用,原因在哪?
其实很多时候,是术的层面,没有从深层次从道的层面去挖掘背后的根源,很多时候是无用功。
打个比方,回到我们的儿童时期,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言善辩,活泼开朗,但是有的孩子羞涩胆小,害怕表达,尤其是老师或更高的群体吗?
如果按照正向的思路来看:· 有可能你在一次公开展示才艺的时候,受到周围人的贬低或压制,渐渐关上了沟通的大门;· 由于你不愿意沟通,那么后续就缺少了沟通的机会。长此以往,你渐渐不愿意在人多的场合去沟通,也就越来越缺少沟通的训练,渐渐丧失了更好沟通的能力,而这就是气场弱的根源。
所以,当一个孩子本来活泼开朗,可是因为曾经外界给予不好感受后,渐渐缺少磨练沟通的机会,渐渐原本沟通的能力渐渐退化。
结果往往是, 你缺少更多展示的机会,渐渐缺少被看见的机会,到了一定阶段,发展不尽如人意。
▼ 第二部曲:激活领导力潜能
领导力的潜能一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决定了你的职业发展上限;那么反过来,如果更高效的激活潜能,可以获得更高效的成就,你可以尝试问自己 3 个问题:
1. 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几次巅峰时刻,它是什么?
2. 你那时是怎样的感受?
3 你是否希望这种感受可以持续?并且外界不支持的声音,你依旧可以获得心流的体验?
打个比方,我曾经有位金融企业的融资总监,职场打拼的他而言,当下的职业,早已过了生存的本能,而是是否有内在潜能作为支撑,当没有的时候,他会感觉额外痛苦。
于是我们进一步探索,他潜能的到底是什么?当回归到潜能的探讨时,他的双眼渐渐湿润。
十多年了,除了工作以外,他觉察到,自己竟然把热爱的事情给弄丢了,曾经的他内驱力很强,保持旺盛的内在成长和智慧,可是近几年,他除了工作,竟然丧失了生活的丰富度。
他不禁回忆起,近十年的生活,他长期有一个信念,是期待自己的工作可以给家人带去更好的生活,随着买房结婚,孩子出生以后,他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在无尽的承担中,可是自从上半年房贷全部还清后,他终于可以轻装上阵了,可是内在动力却丧失了。
于是我们告诉他,前半生你很有责任感,但是你的未来可以为自己而活,去找到自己的热爱。
于是我们经过深入的潜能激活,我们共同看到这样一副场景,他在一个鸟语花香的院内,自己在聚精会神的书写毛笔字和读书,微风袭来,令他心旷神怡。
渐渐的,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状态,其实当下的他不再继续往前奔跑,而是去从事真正热爱的事,激活潜能,去取悦自己,让动力回归,从而摆脱倦怠。
去尝试扪心自问下,很多时候,当你感觉激活很乏力,大部分是你当下的和你的潜能已经渐行渐远,去找到它,然后实现它。
▼ 第三部曲:构建属于你的领导力优劣势结构,放大你的优势。
仅仅探究优势还不够,你还需要构建属于你的领导力优劣势结构。
这里面分为两个层面,核心的领导力优势,很大层面是职业发展中自身先天的天赋,另外一个层面,是先天的领导力短板,很大层面是隐藏的潜能,天赋加潜能合并,是你的领导力优势,去挖掘和点亮,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
我这边分享三步法:
你的领导力拥有哪些核心的优势?
是哪些底层的能力优势,支撑你成为当下的管理者?
你的核心领导力优势组合是什么?
▼ 第四步曲:科学的训练和行动
很多时候,领导力提升难本质是提升错位,如何针对的提升才是关键。
那么科学的行动首先规避的是不要盲目,如何验证行动是有效,分享可行 3 步法:
1. 你长期忽视的领导力短板是什么?
2. 是否结合你的性格和能力特质,去科学构建提升的能力决策框架?
3. 你是否在适合的场景下,不断去践行?
如果你一时尚未觉察,你可以尝试借助科学的方法,让自己更快获得提升。
四.超越自我:择土扎根,找到使命感和天命,走向真我。
每个人的终极发展目的是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从而走向真我,这里面其实有三步曲:
▼ 第一部曲:探究价值感匮乏的深层次根源
当你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是不甘平庸,期待自己再次走进职业的高光时刻,其实局限过往的认知,关键是拓展生涯发展的宽度,重新实现人生的意义。
从我过往的来访学员中,价值感匮乏深层次源于成长的土壤,一般来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性解决,一般密集源于以下 6 点:
. 生涯发展长度:当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层次的价值观束缚,导致职业的发展周期迅速缩短
. 生涯发展宽度:当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财富或光环的执念,令自己的宽度较为单一
. **生涯发展高度:**当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摆脱平台外的发展目标缺乏价值感,令自己停滞不前
. **生涯发展厚度:**当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维度单一,不够深度
. **生涯发展亮度:**当你在成长的过程中,长期缺乏里程碑,让自己陷入倦怠
. **生涯发展温度:**当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理性代替感性,让自己很难感受幸福力
有的时候,是单独存在,有的时候是几方面夹杂,让自己未来发展缺乏希望,甚至看不到意义。
▼ 第二部曲:探索自己的使命感,找寻天命
每个人生而为人,都自带着使命感,如果你不知道为何而来,看不清自己的天命。
打个比方,曾经有位来访朋友 DAVID,职业发展上升到自己使命的追求,期待看到生命的意义。
当时,我给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我问他:
“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后,你理想中的人生走向?” 我用这样的一个问题开始带领 David 进行使命感回归和探究。
我带领他进入了自己的使命感回归的场景,一步步看到自己一生追逐的方向,结束后,我引导他回想自己所看到的。
“我曾经最骄傲的事情,是我一手打造出了公司现有技术团队的铁军”、“我看见三年前的时候,我看到我在舞台传播我自己研究的理念,我出台了影响专业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我还看到了五年后,我在草原驰骋,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十年后我培养了一位年轻的骨干,让理念得以传播。”David 在一步步叙述的时刻,我发觉他此时的眼神一扫沮丧,变得有了光彩。
“我现在对于财富的渴望已经没有那么迫切了,但是如果说到我对未来的期望,那就是能在职场中塑造出另一个我”——成就他人,这就是 David 的使命所在。
其实 David 产生这样的使命,其根本原因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同是教授的父母一生桃李满天下,来自学生的尊重和敬仰成为了 David 价值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找到你的使命,你的人生充满新的意义。
▼ 第三部曲:找回真我,活出真实的自己
人之所以能够特立于哺乳动物、成为世界的主宰者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人类具有 “真我” 意识。仅停留在认知 “自我、本我” 的阶段相当于一具行尸走肉,唯有认识到 “真我” 是现实世界里我们自己呈现出来的客观存在,它不因 “我” 的认为、“我”的想法而改变。
曾经我有位来访朋友,在接下来的 “本我,自我,真我” 的探索中,他起初一脸茫然。
他的认识仅停留在 1. 我这具身体 2. 外在人或物眼中的我 3. 我自己眼中的我 4. 我所拥有的信念系统这样的一个 “自我、本我” 的阶段。
而这个阶段的他已经做到了天花板的级别——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我们只能改变行为来让真我与本我一致。
所以 KEVIE 当下的重中之重是找到真我。
我引导他去挖掘自己曾经的志向,但是尘封过久,未曾察觉,一步步探索引导后,他想到这样一个场景:
他回忆起,小时候觉得科学家伟大想做科学家;初中的时候觉得明星光耀想做明星;高中的时候父母告诉他当医生律师赚钱;想做医生律师;大学毕业后发现需要用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想做有地位的金领人;有钱有地位了又觉得内心空虚整天心里没个着落……
但是内心深处,他告诉我,科学家的梦想似乎从未消失,很多是父母对他的职业设计,不得不成为别人眼中的精英。
不难发现,KEVIE 并不是没有坚持下去,而是后续每个目标并不是他真的想要的,KEVIE 始终在迷失 “真我” 的陷阱中沉浮。
所以,当你找回真我,内心源源不断的动力将会回归,成为真实的自我。
▼ 第四部曲:择土扎根,走向自我实现
当你找回真实的自我,拥有自己的一生事业,那么剩下的是择土扎根,你可以尝试问自己 3 个问题:
1. 如何专注的在全新的领域获取心流的体验?
2. 如何让自己从业余选手转变为专家?构建专业的系统体系?
3 如何持续获得价值复利,让自己的成就感源源不断获得 ?
去尝试扪心自问下,很多时候,当你感觉无法扎根,是很难有核心的体系去抗衡,去完善以及深耕,你会获得一生的事业,从而走向自我实现。
小结
最后,我想和你分享我的一段感受——
“人生的上半场,我们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豪情万丈,光芒四射。
人生的下半场,我们忽然开始变得孤独,周围的对手越来越少,蓦然回首,竟然发现我们唯一的对手,竟是自己!
决定你人生下半场能否继续辉煌的,是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
最后我们回顾下,如何看清人生的方向:
第一点:探索自我:挖掘性格优劣势,明确性格边界,认清自我
第二点:定位自我:找到愿景和优势,明确事业发展战略方向,成就自我
第三点:赋能自我:修复短板,释放领导力潜能,激活自我
第四点:超越自我:择土扎根,找到使命感和天命,走向真我。
期待未来的你,战胜自己的弱点,看清自己的方向,找回使命感,走向真实的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1. 点赞,这会让我更有动力更新内容;
2. 关注我,第一时间阅读我更多关于生涯洞察和案例分享的内容,知乎专栏为 “拆掉思维的墙”;
3. 欢迎关注我的公号「赵默」,可赠送价值 999 元的生涯瓶颈突破干货包,可以加到我的个人微信,围观我的朋友圈。
作者简介:赵默,2022 最新代表作《跨越式成长思维》,在京东和当当均有上架,前上市 500 强公司十年 HRD, 资深高管赋能教练,美国全球 BCC 生涯认证教练,资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企业高管生涯领导力顾问,累积 11 年已帮助 5000 + 企业 CEO 和高管,内外突破瓶颈,实现向上发展。
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已然发生,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的人来说,会不会被波及到还未可知,但是影响还是挺大的。
其实提出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大家担心自己会不会也被裁员。如果遇到裁员我们要怎么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大家要注意的一点是,被公司裁员我们是可以要求赔偿的。赔偿计算方法如下:
赔偿的计算方式:一般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标准来计算具体金额
经济补偿是指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一般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标准来计算具体金额。
公式为:经济补偿金 = 工作年限 × 月工资。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 47 条规定了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通俗地说,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平均工资指是劳动者根据单位所发的工资条拿到手的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 27 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 47 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 12 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上八法维薪咨询哦~
互联网大厂的普遍特点是 “大而全”,多业务线齐头并进,但随着发展的不断推进入,平台对自身擅长领域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正如近几个月以来的几次大厂裁员,百度优化了直播与游戏部门,字节跳动大力裁撤了教育业务线,均非主营业务,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巨头的裁员无非就是要降本增效,集中现有资源、人才,发力主营业务和未来仍有增长空间的新业务。
只是,60 后的公务员、70 后的国企、80 后的外企、90 后的互联网,对于身处大厂以及那些仍希望挤进互联网大厂的年轻人来说,竞争在加剧、门槛在提高都是不争的事实,不确定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面临一个新的开始。
关于 2022 年 3 月 13 日曝出的阿里、腾讯、京东、B 站、有赞等互联网大厂裁员消息,这位答主在知乎的如下话题当中,从宏观产业经济的角度,进行了非常详细和精彩的回答,在这里推荐给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焦虑的互联网从业人员,特别是 IT 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Hank:2022 年互联网裁员潮之后,国内 IT 行业何去何从?PS:答主作为 IT 行业技术研发人员,真是说出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心声。
转发,滑大机算机学霸的初创公司,学习算法,锁定科技巨头工作机会
#careers #jobs #tech#softwareengineering #computersciences #google #facebook #bigtechs #interviewpreparation #techinterview #digitalcurrency #blockchain #datascience #defi
Greetings!
Interested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Careers in Big Tech companies,
please check the below YouTube channel and website
https://youtube.com/shorts/YN_JWOF-tic?feature=share
现实版围城。
人才资源互换,深度行业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通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大概从 1995 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上网人数的增加,加上各种社交软件的出现大大拉长了人们的上网时间,互联网一度处于持续的、高速的增长状态。
快速的增长必然会带来企业的扩招,但到了 2021 年,互联网行业开始出现上网人数和上网时间双向减速的显现,而这又同企业曾经扩招引起的人员饱和产生了 “矛盾”。或者说,现阶段所发生的裁员潮,是为过去几年的扩招而买单。
但这并不代表 “互联网大厂已经不香了”。某种程度上,在互联网的赛道上,至少依然是高薪行业。而且不可否认,有大厂工作经验的人,在职场上就是会比很多行业的人员吃香、有竞争力。
不过说到底,要想不被公司、不被社会所淘汰,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的技能,与其担忧未知,不如精进能力。
亲亲,要通关这边建议是外企或者直接移民呢。
很多人把大厂裁员当成一个行业的个例现象去分析,大部分还是讲的互联网红利已经没有了,进入成熟时期甚至衰退时期。
试问哪个行业逃得了生命周期的魔咒,钢铁、煤炭、石油、日用消费品、地产、教培,从时代的当红炸子鸡人人追捧,到泯于众人,甚至人人喊打,一个个鲜活的行业案例在前面摆着。
所以从生命周期的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去判断一个行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的职业路径也好,多点理性,少些情绪。事物运转自有其规律,顺势而为。
从行业历史来看,中国的互联网从 21 世纪初起步,到现在也才二十来年的历史,但是对人的生活的影响我们有目共睹,几乎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
一个 app 以及 app 里面的业务线可能影响的都是数亿级别的用户,甚至微信、抖音这些已经到了十亿级别。这种能量的公司,香还是不香呢?
关于裁员,大家都是盯着 “出头鸟”,难道没有看到 20 年 21 年因为疫情很多中小型公司欠薪、老板跑路,更加无底线。
关于大厂裁员,现金流这么充沛的公司都在裁员过冬了,顶级公司看到的掌握的信息能量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
疫情、战争、贸易战,内外环境如此复杂,节衣缩食,准备好过冬是保存生命力的本能反应。
这么大面积裁员,说明这个冬天很冷,说不定很长。互联网大厂这么好体质都这样了,其他的行业呢?春江水暖鸭先知,寒冬来时大厂先知。
普通人关注这些热闹的热点事件,不能仅仅当作热闹,站在上帝的视角去批判,批判的事大家都会干,批判完了对自己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有用吗?只不过释放无用的情绪罢了。危机来临时,还是后知后觉。
还是从现象去挖掘本质和规律,寻求应对的策略,多想想作为个人的自己怎么过冬吧。
归根结底,互联网大厂还是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定理。
为什么?
政府事业单位,香吗?肯定香啊,五险一金,年终奖金,旱涝保收,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为什么?
这是因为政府事业单位基本就是垄断,或者行业龙头。
互联网大厂也是这样的。大厂对比其它,事业线多而繁杂,营收和利润也是相对爆表。比如腾讯,大背景裁员,但微信事业群,游戏事业群和广告业务,整体上依然是强势而盈利的,砍掉的只是不盈利或是看不到前景或是有同类型的项目的。
bili,京东等等裁员,更应该看到的是裁员的人员的整体分布,核心技术和盈利业务其实并没有涉及什么。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人员基本都是冗余的,比如腾讯很多项目,一个人只负责一件事,就算没了你,也可以正常运转,也就是项目组的花瓶。
大厂未来几年内,依然很香,除非真的就营收跌了 90%。
现在最重要的两件事,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乡村县域还有大量数字基建缺口),都需要大量计算机和互联网人才。
但这些都需要很用心的研究,需要去开拓新领域新思路,不能简单的资本集约就赚大钱了。
前景还是很广阔,你们有这个能力转型去赚这钱吗?
大环境不景气,再大的厂子为了生存下去都得进行这一步。
这跟互联网大厂吃不吃香真没关系。
只能说,是因为它们足够名气大,裁员才被报道。
剩下那些小型企业,裁员一般都不对外说裁员,只会说是你工作失误、工作做的不好,所以要辞退你。
这是互联网寒冬么?这是血汗工厂难以为继了,中国这么大的互联网市场一直纠结在界面应用快速更新,想办法挤占个人时间,推送广告等地方,那迟早有寒冬,对网络技术真正贡献少之又少,也是资本在中国扩张的体现,中国的资本喜欢扩张不喜欢创新,而中国创新环境太差保护力度太差,导致任何行业过了扩张期就会寒冬。
适逢疫情和外部因素影响,整个市场变化很大。企业的未来变得不稳定,大家都度过了红利阶段,转而求稳。过去那种猛攻猛打的方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类似这样的 “毕业潮”,还将会持续很长时间。于个人而言,尽快提升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王兴在 2016 年就说过互联网进入到了下半场,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唯有科技才能让这个行业再进一步,科技对于人员的要求是有提升的,互联网再也回不去那个门槛低的年代,只有我们不断提升自己,才有可能适应互联网的这个转型过程。
现在存量用户基本已经被几大互联网公司给瓜分了。
而增量用户几近为零了。
互联网有一个特殊的地方,生产成本不会因为用户量的增加而增加。
也就是说 10W 用户和 1000W 用户的一个互联网公司,除了服务器成本,其它成本差距不大。
当存量市场被瓜分差不多了,增量市场在国内只会越来越少。
所以现在养开疆扩土的码农就会被各大厂看做负担,就像古时候打仗打完了后,让士兵解甲归田。
老网友的困惑:
这些大厂是赚钱还是不赚钱?合着员工陪老板玩 cosplay 呢?
那就按照 cos 表演的标准付时薪吧!
没有裁员,部分优化而已。
年薪几百万,刚毕业年薪就几十万,赚了大把钱了。
啊这,那阁下不如来学机械,毕业就进工厂吧!工厂招都招不满,肯定不裁员!
![](data:image/svg+xml;utf8,)
个人觉得并不是互联网行业有类似情况,各行各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精细化管理运行,属于优胜劣汰适生存的状态,受疫情的影响还有有很多变数,有些大厂都在默默的进行着变更与变化。
大多数人都在经历这个过程,就像以前的重工业基地逐渐转型轻工业一样,会有大批的人员重新选择就业岗位,周边的朋友都在适应这个过程带来的压力与不安,工厂里是不需要过剩的产能与过多的劳动力的。只有供求关系平衡才能有效解决不平衡的状态。
没办法这都是受疫情影响,流通受阻大环境经历萎靡不振等原因造成的。有些事情真的是改变不了,唯一改变的只有提升自己,保住自己的就业岗位。
[
电子书
历史的温度 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作者 馒头大师 等
会员专享 ¥39.00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ac643a0e406b58646dccbbaa440ac336)
一年收入顶工匠五年本来就不合理,裁的好
所以在面临裁员潮时, 我们应当在求职前认清自己真正需求的是什么,以避免作为后悔莫及的决定。很多人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如何想清楚自己到底需求什么,适合什么。
1)我是否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和成长
其实对于职场人来说, 最大的免费学习地点, 就是工作岗位。
2)我是否能够对某些人、进入的公司乃至整个社会、拥有影响力?
3)我是否能够体验到乐趣?
4)我是否能够得到适当的奖励,并创造经济价值?
熊市来了。
牛市还会远吗?
结果显而易见,我 15 年考的大学,当时报的软件工程专业,因为搜了一下发现这个专业相当好找工作
那别人呢?会不会也这么想?
前些年互联网以一步顶别的行业三步的速度发展,原因是互联网市场上缺的东西太多了,只要有创意有想法,拉到投资大概率就直接当老板,最典型的就是以前的共享单车,虽然现在已经凉了,这就造成了各个厂商疯狂要程序员的情况
结果就是差不多 15 年左右的几年大批的高考人选了软件开发专业,毕业之后大批程序员呼啦啦的涌进了互联网厂商的办公室,但问题来了,互联网增长点少了,但员工还那么多,那就只能裁员了
这批裁员宏观上看是行业发展的正常现象,说明互联网行业从井喷式发展阶段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实际上这批被裁员的人还是很吃香的,现在各大国企和大型企业都在组建自己的软件开发力量,以求拜托外购状态,这批被大厂裁的员工正好就是国企和大型企业想要的人
总的来说腾讯华为这些大厂依然很香,待遇依然很高,但门槛会越来越高,我 19 年毕业生,当时本科毕业进腾讯要面试 n 次,以后说不定硕士进腾讯都要面 nx2 次了
你乎的审核好像也裁了不少
我好久没被禁言了,有点不适应
大厂员工不知道有没有还房贷的压力,应该没问题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 b 乎互联网特别多能各种问题刷到热搜,出点事就到榜首,然后刷仇恨。
月入,一万,两万什么体验也是互联网装逼现场。
建筑设计 20 年设计费没涨了,以前去工地讲究的还给你铺红毯。十几二十年前干两年就一万的建筑设计院能三年干一套房。
如今变成了,211.985 的学生想办法不干设计,其他各种学历的有门路的就跑路。
那天 985 互联网毕业生的觉得进阿里腾讯为耻。只能要专科生。领导最多 30-40 万。996。
再说什么是不香了。真 low 啊,只有潮水过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这个社会有个逻辑 哪个行业香 洗地的多 赶紧撤
时代裹挟着我们无从选择。
21 届,当时拿到了几个大厂 offer,那个时候的我发现。除了大厂,我真的有别的选择吗?
对于一般毕业生来说,选择无非是三条道路:
考研、考公、就业。
作为一名学习上的失败者,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把眼光放在考研。遥想当年高数课不出十分钟必然入梦的光景。考研必然是一种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的行动。更何况,考研真的解决了问题吗?我保持怀疑态度。
考公是家里人想让走的道路,东北父母对编制总是有一种奇妙的感情。暂且不表好坏,但是让我一辈子蜗居在一个小县城,显然也是有点难耐。
所以我选择了就业。
计算机专业无论如何狡辩,哪怕是所谓大厂,相对其他行业面试也是简单的。
所以拿到看的过去的 offer 其实不难,为难在选择上。
大部分人可能将纠结点放在了去镀金的大厂码螺丝,还是去 “有情怀” 的小厂实现创意。
但事实上,作为抗风险能力极差的应届生,选择小厂你会面临以下几点风险:
起薪流水较低,履历背景不好看。
同事可能 sb。
情怀只是幌子,老板只想压榨。
疫情下,团队随时可能支离破碎。
大厂则会弱化上述风险。可能这些问题大厂都有,但是一个庞大的体制会保证它的下限不会过于离谱。
所以很多像我这样背景一般的同学,本质上是没有选择的。只能从大厂 offer 中选择适合的,而不是把机会赌在一个可能自身难保的小作坊团队。
如果在大厂被裁了,基本也相当于在小团队赌输了。
但不同的是你会有更好看的流水和背景。一般不会被赖掉的补偿。可能存在的转岗机会。
无论如何,应届生角度来讲大厂是唯一选择。
大厂裁员
小厂关门
加油吧,不平凡的 2022!!
这不挺好的吗,大批 996 受害者终于不用受到无情的剥削了,资本家主动改邪归正。
不就是一堆算计着怎么坑平民百姓的人么
送外卖,快递小哥,菜篮子都惦记着
虽春暖花开? 啥时候开始春暖花开了? 是指天气吗?
只能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就目前经济形势下,裁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了。
企业要生存肯定会压缩成本,可以遇见未来,头部企业的裁员潮会愈演愈烈。
互联网确实因其资源可以快速集中的特点而成为融合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新基点,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之后,尤其是世界格局的变化加快,市场呈现出科技行业的发展需要更专业化,更为尖端化,源头化方向前进的时候,一些边沿化的互联网产业项目投入资金大,耗时长,回报收益短,肯定是现在这些互联网大佬们裁减的大头。所以市场再一次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市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互联网大厂和房地产一样,都分别在去年触碰到了天花板,因此,裁员减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是,两者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行业还是一如既往地重要。有机会能进大厂,那必然还是非常香啊。
怎么看?月薪几千的怎么看月薪几万的?怎么看?仰视呗
互联网红利了十几年了,个个公司几千亿市值,又是轻资产,利润那么高,为毛到了艰难关头养不起几个员工?资本家真的就是资本家啊
互联网不出意外还是最好的行业 (之一)
存量博弈中护城河足够高
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科技行业 (doge)
35 岁危机提前到 30 岁了
简单来说就是人才过剩,只有愿意当牛马的以及能力超群的那批才能留下来,剩下的都要被内卷到淘汰
大厂香不香不知道,俺也没去过啊。虽然当初转行时想着年轻人就应该做点有科技感的工作。去大厂看看风景。领略一下科技。想去 google、微软这些有单位喝喝下午茶、感受一下先进的摸鱼技术。天不遂人愿啊。大概是被社会毒打的久了。年纪大了。心态躺平了。去大厂的心思也就淡了(身体不好,超过 6 点下班屁股疼。得了 6 点不下班就想跳槽的病)。看到外企的 15 天年假、10 天带薪病假。真的眼馋的不行。老老实实学英语吧。
打工又发不了财。都是工作。香不香的。嘴说了算吗?身体是最诚实的。
加剧考编内卷
目前裁得多的都是前景不好的具体几个业务部门,几家大厂的主力业务养活自己还是没有问题的,顶多是以后招聘量缩减,不好进大厂了,没看到哪个大厂整体不行了要倒,担心什么呢。
从打工者的角度出发
企业应该有社会责任,困难的时候就是简单粗暴的裁员。有没有过渡期,一个月一千两千,发个一年半载。
很多人会说企业也亏钱。我只想说挣钱,挣的钱到哪里去了。挥霍掉了,还是投资买房了,还是砸钱在互联网拉人的模式上了。
这两年大家估计也肯出来了,几种不健康的模式
1. 贷款超前消费
2. 先免费,后收费的拉人,最终崩盘的骗局
3. 遇事不行就裁员
后面的问题应该是一次分配的公平性,以及透支消费未来
从 2018 年起,本人就一直在量化对冲基金行业做招聘,只能说世事无常来形容这次互联网裁员。
2018 年以后,正值量化对冲基金行业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 2019 年开始,得益于股市上涨,整个量化投资行业加速发展,整个量化投资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之快,在国内量化投资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以至于期间我们一直费尽力气从互联网行业招聘 top 985 毕业的 C++ 开发人选(多线程,高并发,底层开发,高性能计算,性能优化类型的),需求大于供给,不少量化私募给除了比互联网高出 20-50% 的薪资,加班还少。期间我们联系和认识了相当多 C++ 开发的人选,也从互联网挖到了不少人。
不过当时我们普遍遇到的问题是:
我们通常招到的人都是有提前关注量化行业,或者有朋友在量化私募工作的人选。那种自己周围没有做量化投资的朋友,或者不太了解量化投资行业 的朋友,比较容易让我们吃闭门羹。通常拒绝我们的理由是:我觉得量化私募不太稳定,互联网更稳定一些。
这个时候我们也会耐着性子解释:1、国外这种成熟金融市场里面的量化交易占比 70-80%,国内量化才兴起不久,量化交易占 a 股全市场比例不到 20%,而且我们国内量化交易发展历史是比较落后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量化私募的优势是程序化交易,人少,但是赚的钱多,你想一下,一个公司十几个人,比较厉害的公司,行情好的时候,一年利润 1 个亿的话,都可以活好几年。找到靠谱的团队的话,不会不稳定的,更不会随便裁员。而且互联网很多项目是烧钱,如果经济环境不好的话,是有裁员风险的。(当然如果说有小伙伴不仅仅是找一份赚钱的工作,有的是更远大的追求,希望探索前沿科技,助力人类发展的,咱们另说,目前只说赚钱)
有听进去的,也有听不进去,觉得量化猎头瞎忽悠的。
不幸的是今年,互联网大裁员。量化私募行业虽然在市场回撤中业绩受到影响,招聘 hc 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按照之前那个逻辑,他们是不会轻易裁员的。然后量化私募行业就收到了非常多互联网过来的简历,供大于求,一般的开发岗位能平薪过渡到量化行业就还不错了。而且求职竞争比以前激烈。
比较高级的岗位一直比较稀缺(所以另说),来量化行业,薪酬还是可以给得很不错的。
虽然这个事情让大多数人变得很艰难,但是不得不说选择大于努力,战术上的勤奋不足以弥补战略上的懒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除了专注个人影响圈的事情,我们也要多花一点时间放在个人关注圈的事情,特别是职业发展这种事情。
是真的!
不过不用同情,因为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最先被清算的就是小资产阶级。
所谓小资产阶级,毛泽东选集第一篇就说了。
去年被清算的小资产阶级是——教培教师。
因为并不参与生产,没有价值。教师可以盖学校,有价值,人人都能去高中!但是补课只会增大内耗,上高中的人数不变,但是竞争变得激烈,所有参与军备竞赛的,都很累。
互联网是提供信息的平台,需要有人维护服务器,也需要接广告,这用户比较烦这点。
不过不养那么多无效工作的人,互联网还是优质的轻资产行业。
投资我是看好的。
不过你要说你在大厂加班多辛苦啥的?结论是你不加班也没啥问题。所以是无效加班!
你不懂工厂和工地的辛苦,没得比。那是纯粹的无产阶级!因为他们不加班,没房子,没商品。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3 分钟。
“唐山、毕业季、勇士、失业潮、互联网寒冬、疫情、罗永浩创业”
![](data:image/svg+xml;utf8,)
今天是 2022 年 6 月的一天!
以前都是某某明星的绯闻热榜,现在都被各种社会事件占据,经济下行下的社会问题。
说说美食,肯定不是封面了。咱是中国的、中国内蒙的、内蒙西北的、西北巴彦淖尔的。
到目前为止,已经居家一个半月有余。没有了公司附近的大排档,又节省了通勤时间,更何况大家也知道我喜欢烹饪。
给大家汇报一下今天的美食照片,正宗西北菜,不服来辩!
第一道,炒土豆丝
第二道,农家炒蘑菇
都是家常菜,不知道有没有潜力成为一名美食博主,需要菜谱可以留言了。下期分享一道硬菜,敬请期待
在今天这个大环境下,有些人可能走得很艰难,可以看看罗永浩,我觉得称得上是愈战愈勇,创业者的楷模。
最后也祝福身边的朋友,一切顺利~
开放一下个人微信,小伙伴可以加我大号了,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再满就真没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我微信啦,2022,抱团取暖,一起牛逼。
阅读原文,PC 阅读最少必要面试题
阅读原文
早在我爸用扣机的时代,我爸留着火山头。
等我爸用起降价的大哥大时,他还留着山羊胡。
等到我爸用摩托罗拉时,剃了小平头和八字胡。
等到我爸用酷派时,剪了碎发和没有胡子。
而没有胡子至少也二十年
每当我们以为社会会不断进步时,社会就会用现实的铁拳告诉你:我跑累了,我要缓缓。
那么这些互联网企业呢,不过是时代这条跑道旁的一排排行道树罢了。
春去冬来,不过开始到了掉叶子的时候。而跑道上的我们依旧负重前行,为了更好的活着。
哪一行每年没裁员,关注的角度有点刁钻了吧。再者好的公司就算被裁员,工作也随便能找到,没必要操心。
互联网大厂,高薪代名词,年轻人的向往之地。
但从大厂出来的很多职场人却有不小的烦恼,甚至有人说,当时进大厂时有多欢喜,从大厂出来便有多失落。
最近,便在脉脉看到一位从大厂出来的程序员吐槽:被裁之后,一个 offer 都拿不到,杭州小公司 40k 都给不到。
大厂的高薪似乎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给出的薪资脱节一般,一时让大厂出来的程序员无所适从。
难道拿过大厂高薪的应该选择降薪就业吗?
对于这位程序员的疑问,网友们在评论区有不一样的见解。
有人认为 40k 对于一般的公司来说确实高了,甚至都可以是总监的工资了。在当下就业环境下,适当降薪就业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有一份工作也不错了。
△ 截图来源脉脉,如侵删
也有网友认为不应该降薪就职,一旦选择降薪,后续就很难再涨起来了。
△ 截图来源脉脉,如侵删
但无论是选择降薪就业还是不低就,网友都认为高薪或许是平台带来的,但更需要自身能力和高薪匹配,环境或许不受我们控制,但是如果自己本事强,也不用担心找到合适的工作。
△ 截图来源脉脉,如侵删
对于大厂出来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如何摆脱 “大厂魔咒”?
在很多人看来,上面提到的这种情况可以归类为 “大厂魔咒”。
大厂不仅平台高,给出的薪资也十分诱人。但互联网是一个更新迭代很快速的行业,需要不断融入 “新鲜血液” 来保持活力,也更加容易出现大厂 “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的情况。
无论是文中提到的大厂出来不好找高薪工作,还是常常被互联网人提及的薪资倒挂,都让在大厂待过的职场人感到苦闷。
大厂愿意给出高薪水,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模式。在一个更新迭代快速的行业里,企业需要用高薪才能吸引到人才,也是留人的一种方式。
但身为职场人也应该时刻头脑清醒,高薪水必定是需要匹配高输出的。**在选择大厂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强化自身技能,**就像网友说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在大厂长期发展,还可以在主动或者被动离开大厂时,靠自己的本事再另谋高就。
这里给大家三点建议:
1. 不要跟年轻人拼体力,而是拼智慧;
2. 持续高效积累技能壁垒;
3. 学会选择,抓住机遇。
互联网、大厂还值得向往吗?
答案是肯定的。
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水平近年来一直处于金字塔塔尖,腾讯员工人均月薪 7.06 万元、华为员工平均年薪高达 70.32 万元,2022 年春招互联网行业平均薪资 18500 元…… 大厂不断披露出来的就业薪资,一直都在吸引想要拿高薪 offer 的同学。
互联网薪资高,但需求也较高,以 Java 开发工程师为例,企业不仅需要负责相关业务板块的开发,还需要推动整个业务线的开发和维护,并且对最新的技术都有详细的要求。
△ 截图来源 Boss 直聘,如侵删
在这里,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 Java 开发工程师发展框架,大家可以对照学习相关技能。
可以说,Java 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企业中覆盖最广的编程语言之一,掌握了 Java 技术,不管是在成熟的企业,还是在高速发展中的企业,亦或是在创业型公司都能有立足之地!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加速发展,企业对 Java 开发工程师的需求持续增多,据第三方平台统计,我国企业周均新增 10 万 + 用人需求!
企业用人需求大,人才紧缺,Java 开发工程师的薪资自然会上涨,据第三方平台职友集统计,Java 开发工程师自 2016 年断层式上升之后,便一直在涨,如今全国平均薪资已经稳步增长至 15k+。而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更是高达 21.3k!
可以说现在入行 java 正是好时机~
80% 以上的高端企业级应用都使用 JAVA 平台 (电信、银行等)。JAVA 是成熟的产品,已经有 10 年的历史。Amazon、Google、 eBay、淘宝、京东、阿里和其它的大型电子商务品牌都在使用 Java 来后台处理。这么多企业都青睐 Java,主要原因是 Java 的可扩展性好,可以处理更多的客户数据。
Java 涉及的领域
大型企业级应用,主要使用 JAVA EE,比如大型企业管理系统,最典型的就是:
有关通信及网络的大型企业:移动、联通、电信、网通主要的信息化都是 JAVA。
有关金融行的大型企业,所有的银行、证券公司,比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大型管理系统,如:供应链、客户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主要使用 JAVA EE,相关的政府部门绝大多数的信息化系统是 JAVA 开发的;
游戏,很多手机游戏都是用 JAVA 开发的。
嵌入式设备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用 JAVA ME 或现在很流行的 andriod, 无线手持设备、通信终端、医疗设备、信息家电 (如数字电视、机顶盒、电冰箱)、汽车电子设备等是比较热门的 Java 应用领域,这方面的应用例子有中国联通 CDMA 1X 网络中基于 Java 技术的无线数据增值服务——UniJa。
给学习者的建议
在入行后开始规划好 1 年,2 年,3 年甚至 5 年 10 年后的目标, 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那些事情, 让自己不再迷茫,做到更优秀。如果喜欢技术,职业上就往架构师,技术总监方面发展,这些都需要 5,10 年的积累。当你学会了 Java 的基础知识以后,你还不足以参加工作,你还需要继续深造。学会 java 开发框架,会使用一些 java Web 框架。目前比较主流的是 SSM 框架,即 spring、springmvc、mybatis。学会这三个框架的搭建,并用它们做出一个简单的增删改查的 Web 项目。
对想要学 Java 的同学来说,永远也不用担心 Java 行业的就业问题。有句老话说得好:这个社会永远缺人,但是缺的是能人。这是个需要不断成长进步的领域,所以想要转行学 Java 的你在选择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你是否会在该领域保持不断学习的热情和不断成长的觉悟。
可以说现在入行 java 正是好时机~
学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你想要找到个什么样的工作,实话实说,学的越多越好,毕竟你看现在的大环境,学编程的已经卷上天了~ 各种内卷实在是太厉害了,保险起见还是要多学一些,可以看看现在企业的招聘需求~ 再对标一下学习到什么程度~
整理了初级 Java 程序员和中级 Java 程序员的应聘要求,供大家参考:(具体要求结合企业的需求而定)
初级 Java 开发工程师任职要求:
2 年以上 Java 或 Java web 开发经验;熟练使用 Java 后台技术;熟练使用 HTML5、CSS 等前端技术;熟练使用 SQL 语言;熟悉 SpringMVC、SSM、Spring boot 等 Web 框架;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经验;
初级 Java 开发岗位职责:
按照详细的设计,完成代码设计、代码编写;对自行编制完成的基础性代码进行调试及测试;修复测试发现代码缺陷,确保质量;按照详细设计流程、计划,定时完成工作;辅助进行文档资料整理、收集资料。
中级 Java 开发岗位要求:
5 年以上软件研发经验,2 年以上软件架构设计经验;精通 weblogic、jboss tomcat、websphere 等应用服务器,精通 linux\windows 系统上的安装部署、配置及性能调优;掌握 EJB、servlet、JSP 等技术,掌握 Spring MVC、dubbo、Spring boot、spring cloud、hibernate、MyBatis 等开源框架;掌握分布式开发经技术;熟练掌握 HTML、CSS、Javascript 等 WEB 页面设计与编程,熟悉 AJAX;精通数据库技术,至少精通 SQLServer/DB2/Oracle/MySql 中两种数据库;精通 OOD、OOP 及软件架构设计模式,至少熟悉 UML 及 Visio/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 中一种设计工具;熟悉软件工程思想与软件设计开发流程;有 Redis 和 MongoDB、Memcached 应用经验优先;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中级 Java 开发岗位职责:
负责研发公司应用软件的模块设计、开发和交付;负责编码,单元测试;按照功能组件的详细设计;对其它软件工程师的代码进行审核;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参与与其业务相关的需求变更评审;编写技术设计文档。
所以要想达到工作的要求,还是要多学习,给你提供个学习路线图,加油学起来吧
Java SE 基础 –>Java Web–>Maven–>Git–>SSM 框架 –>MybatisPlus–>Spring Boot–> 传智健康【医疗行业】–> Spring Cloud–>Dubbo–>Zookeeper–>RabbitMQ–>RocketMQ–>Docker–>Redis –>MongoDB–> 搜索技术 Elasticsearch–>SaaSiHRM【企业服务】–> 好客租房【生活服务】–> 万信金融【金融行业】–> 闪聚支付【聚合支付】–> 权限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 短信网关平台 –>Java 大厂面试专题课
扎实的技术基本功 + 真实项目实战经验,就是好就业的关键!
技术的提升永无止步,碎片时间学习进行各种技术强化:
【JDK8-15 新特性】【编程强化】【数据库强化】【热门技术扩展】……
学前导读:Java 基础是入行 Java、应对 Java 程序员面试必备的知识,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打好 Java 基础才能真正成为 Java 开发的高手,学习 Java 企业级技术和项目也才能游刃有余。
本部分推荐两套精品 Java 基础入门课,可自由选择一套优秀视频学习:
通过本视频的学习,让您从零开始,掌握 Java 开发的各种技术,再结合后续知识,最终达到企业对 Java 开发工程师的要求!
全套 Java 教程_Java 基础入门视频教程,零基础小白自学 Java 必备教程
讲解由浅到深、采用一线大厂真实需求驱动知识的学习,更清楚,更高效,更实用,没有废话!课程内置大量的案例实战,初学者可以学练合一,对 Java 语言形成完整体系,并能得到自己的心得,足以轻松应对薪酬 30 万 + 的 Java 基础面试。
Java 入门基础视频教程(含 Java 项目和 Java 真题)
学前导读:本阶段深入讲解 JavaWeb 核心技术,学完本阶段课程可以制作中小型网站和企业管理系统等。
最全的 JavaWeb 阶段核心知识,包括 MySQL 数据库、JDBC、JavaWeb 核心、前端技术、Tomcat、Linux、Ngnix。在系统学习核心技术点后,还能制作出旅游项目综合案例是入门 Javaweb 最合理、最省时的学习流程。
JavaWeb 全套基础教程,java web 从入门到项目实战(IDEA 版 javaweb)
学前导读:本阶段为企业级服务端开发必备技能,可以优化之前 web 阶段学习内容,使开发网站和企业管理系统更加快捷,更加方便维护。
课程涵盖 Maven 技术从初级到高级各个层面的知识,各种开发技巧,帮你完成从开发界新人到成熟开发人员的华丽转职。
Maven 全套教程,maven 项目管理从基础到高级,Java 项目开发必会管理工具 maven
从最基本的环境配置与安装到 Git 的基本操作,轻松应对 Git 在使用时遇到的常见问题。
Git 全套教程,完整的 git 项目管理工具教程,一套精通 git
SSM 是当今企业开发中必备基础框架,学习完该套课程,可以进行几乎所有功能性项目开发,例如购物网站、社交网站、办公系统等。
最全 SSM 框架教程 | Spring+SpringMVC+MyBatis 全套教程 (spring+springmvc+mybatis)
通过简洁的注解配置,替代了早期 Spring 框架中大量的 XML 配置。本套课程就是由浅入深的通过 Spring 的注解驱动开发,来揭开 SpringBoot 封装的细节。并且,深入的分析了 Spring 的 IoC、AOP 以及事务管理的源码,同时加入了对 Spring-mvc 的源码分析,组成了 Spring 完整的全家桶源码讲解。
Spring 注解开发教程,包含框架 Spring+SpringMVC+SrpingTest+SpringData(事物)
MyBatis-Plus 在 MyBatis 的基础上做了增强,简化了开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套课程全面讲解 MyBatis-Plus 的使用,从快速入门到原理分析再到插件的应用。
MybatisPlus 深入浅出教程,快速上手 mybatisplus
SpringBoot 作为快速构建 Spring 应用的技术现在已是企业开发的主流框架。本套课程全面讲解 SpringBoot 且将其原理也深入进行剖析讲解。学完这套课程后,可以应对企业级微服务开发。还可以对自研技术进行封装,集成进 SpringBoot,为整体团队提供解决方案支持。
SpringBoot2 全套视频教程,springboot 零基础到项目实战(spring boot2 完整版)
学前导读:本阶段汇集了当下热门的微服务框架,学完后可增加中级程序员的知识储备,为面试或将来技术的深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将 Spring Cloud Alibaba、RabbitMQ、Docker、Redis、Elasticsearch 等众多行业大厂必备技术一网打尽,稳固掌握,逐层提高!通过实用篇的学习就能掌握解决企业中常见的 80% 的问题,通过高级篇的学些掌握 20% 的难点、痛点,最后的面试篇助力解决面试难题。
SpringCloud+RabbitMQ+Docker+Redis + 搜索 + 分布式,史上最全面的 springcloud 微服务技术栈课程 | Java 微服务
如果只想补充微服务开发框架下的某一个技术,也可以按下面这个微服务技术点的路线图学习:
学完这套课程后,可以应对企业级分布式项目中 Dubbo 的使用,并可以解决服务超时、重试、服务降级、集群容错等问题。
Dubbo 快速入门,Java 分布式框架必会的 dubbo 教程
本套课程全面讲解 Zookeeper 各种功能,配置管理、分布式锁、集群管理等,从 Zookeeper 命令和 Java 客户端两个角度操作 Zookeeper,让开发者快速上手。学完这套课程后,可以在项目中快速落地使用 Zookeeper,使用 Zookeeper 管理服务器集群、配置管理、分布式锁的复杂业务等。
Zookeeper 视频教程,快速入门 zookeeper 技术
本套课程从详细讲解了 RabbitMQ 各种工作模式,应用场景,还讲解了其高级特性如:可靠消息、死信队列、延迟队列、日志监控、消息补偿、消息幂等性、集群搭建等,全面切深入。不仅可以在项目中游刃有余的使用 RabbitMQ,还可以解决各种消息队列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瓶颈。
RabbitMQ 全套教程,rabbitmq 消息中间件到实战
阿里巴巴开源的 RocketMQ,经过了双 11 这种高并发场景考验,其稳定性可靠的,且方便初学者快速上手。本套课程能够快速掌握分布式系统中消息中间件的各种应用场景,了解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及其原理,在应用实战中,快速掌握 RocketMQ。
RocketMQ 系统精讲,电商分布式消息中间件,硬核揭秘双十一
本套课程详细讲解了 Docker 各部分组成的操作,Docker 进程操作,镜像操作,容器操作,还详细讲解使用 Dockerfile、Docker compose 进行服务快速部署,让开发者快速上手 Docker。
Redis 是目前互联网世界公认的最为流行的 NoSQL 数据库,Redis 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效率在企业级数据高级处理领域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本套课程超过 50 个案例场景贯穿整体课程,包含 20 多个企业实际问题,轻松搭建 Redis 集群,真正解决企业级开发三高(高并发、高性能、高可用)问题。
黑马程序员 Redis 入门到精通,Java 企业级解决方案必看
MongoDB 是一个开源、高性能、无模式的文档型数据库。它可以解决需要存储数据量大、高并发读写、高可用的现实问题,适用于社交朋友圈、游戏积分、物流轨迹、商品评论等业务。架构成本较低,各方面却很优秀,MongoDB 值得选择。
黑马程序员 MongoDB 基础入门到高级进阶,一套搞定 mongodb
全面的讲解 Elasticsearch 技术栈,最后融入实战,收集日志数据、服务器指标数据等,最终将分析的结果数据友好的展现出来。
java 中级教程 - ELK 高级搜索,全面的讲解 ElasticStack 技术栈
学前导读:“项目经验” 是企业了解人才能力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快更好地进入企业,就要选择真实、可靠、紧跟企业需要的项目课,沉浸不同阶段和规模的项目实战。
传智研究院自 2016 年起,每年持续投入课程研发资金以亿为单位计算,所研发项目库行业规模最大,单个项目业务完整,符合实际开发场景和业务需要。项目库覆盖 19 个行业场景,累计研发 34 个大型项目。
项目课能快速帮助学员获取行业经验,掌握核心业务需求及应对方案,以下项目课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学习,学习结束后可拥有同行业 2-3 年的项目经验。
达到快速构建初级项目的要求,可进入到传统企业或初创中、小型企业中工作。
传智健康管理系统是一款应用于健康管理机构的业务系统,实现健康管理机构工作内容可视化、患者管理专业化、健康评估数字化、健康干预流程化、知识库集成化,增强管理者对健康管理机构运营情况的了解。 项目提供了权限、报表、分布式调用等多种解决方案。
Java 项目《传智健康》,超完整的企业级医疗行业项目(基于 SSM+Zookeeper+Dubbo+Spring Security 技术栈)
学完可快速构建企业级微服务应用项目,达到中、大型 or 开发平台 SaaS 工作技能要求。
品优购是一个综合性的 B2B2C 平台,类似京东商城、天猫商城,主要分为网站前台、运营商后台、商家管理后台三个子系统。 前端主要采用 angularJS;后端主要采用 Dubbox 、SpringMVC 、MyBatis 框架。品优购电商项目采用 Docker 容器部署,对模板渲染技术、搜索技术、缓存系统、消息队列、单点登录 CAS、跨域 CORS、分布式 ID、集群与负载均衡、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内容都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和应用。帮助学员快速掌握电商行业业务流程和解决方案。
全行业第一个结合 Activiti7 工作流引擎的应用教程。iHRM 是一款基于 SaaS 平台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企业通过该平台可完成员工管理、审批管理、考勤管理、社保公积金的管理、薪资管理等功能,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提供了 Spring 全家桶、SPA 工程构建、刷脸登录、Activiti 工作流等 10 + 热门解决方案。
Java 项目 SaaS 移动办公完整版《iHRM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跨行业 SaaS 办公整合性解决方案
好客租房是一个无中介化房屋租赁平台,包含房源智能推荐、地图找房、行情查询、电子合同、限时秒杀等功能。利用区块链技术去除中介的垄断地位,利用智能合约技术提高交易效率。采用 Spring 全家桶、分布式搜索服务、即时通信、容器化等 15 + 技术解决方案,课程从入门到进阶,系统学习 MybatisPlus、MongoDB、RocketMQ、Elasticsearch 等热门技术。
Java 项目《好客租房》,Java 企业级解决方案(Spring 全家桶 + 分布式解决方案 + 微信授权 + 爬虫解决方案等)
万信金融采用国家政策允许的银行存管模式,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心的 P2P 金融服务。项目包括交易平台和业务支撑两个部分,采用先进的互联网分布式系统架构进行研发,保证了双方交易的安全性、快捷性及稳定性。 课程采用微服务技术、分布式系统配置、数据库分库分表、服务链路追踪等 10 + 技术解决方案,带你轻松踏入金融行业!
Java 项目《万信金融》企业级开发实战,全网最全面的 Java 互联网金融行业解决方案
闪聚支付是一个提供聚合支付的平台,通过线上聚合收银台 (开放 API),线下 C2B 一码多付、线下 B2C 商家扫码的方式开展业务。平台应以 SaaS 服务形式提供给各商户订单管理、门店管理、财务数据统计等基础服务,还以支付为入口,通过广告、营销、金融等服务,充分掌握 RESTful+Dubbo 整合解决方案,微服务 统一认证、授权,SaaS 用户体系等等 10 + 解决方案。
Java 大型分布式微服务闪聚支付项目,Java 移动支付全生态系统,掌握大厂支付核心技术
在项目中,类似权限管理、短信这类功能,其整体实现思路基本一致,如果有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可以复用,就能有效减少资源的重复,缩短开发周期。
对于企业中的项目绝大多数都需要进行用户权限管理、认证、鉴权、加密、解密等。本套课程具备通用的用户管理、资源权限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岗位管理、角色管理、菜单管理、监控管理、网关统一鉴权等多个模块,支持多业务系统并行开发,可以作为后端服务的开发脚手架。通过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微服务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热门技术框架、中间件;掌握认证鉴权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
Java 品达通用权限项目,基于 SpringCloud SpringBoot 的微服务框架的权限管理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业务扩张、短信规模化使用,现代企业对短信业务平台的要求已逐渐提高,统一入口,兼顾多种短信业务,成本低、操作与维护、高稳定、高可靠的移动信息化应用成为短信平台发展趋势。
本项目的核心在于保证短信高效、准确的送达、简单易操作的对接方式。通过对服务的解耦、通讯方式的升级来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同时在多通道的加持下,通过智能动态的通道评级、选举、降级、热插拔,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摆脱对单一通道的依赖,并且提供多种对接方式,满足企业内部的各种需求。
Java 企业级项目《集信达短信平台》,从零打造高可用、大吞吐 Java 企业级短信平台解决方案
互联网大厂香不香我不作评价,但我知道,过去十年,互联网人被裁员的底气在于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资产。
我在北京十几年,遇到这么多客户。买房最多的就是互联网大厂的人。十年前时候,当时我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有一个大厂员工找过我,他们家已经有一套房了,还想再买一套。团队小伙伴不理解,还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买房?有这个钱,拿去花不香吗?
大哥意味深长的看了小伙伴一眼:“所以你还是年轻啊,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大家看的已经不是工资了,是资产。” 如今到了当年大哥的年龄,懂了大哥的心态。
一般年近 40 的互联网大厂员工,都是 985、211、清北毕业的高材生。他们的薪资待遇差不多,但每个家庭的生活水平是不一样的。区别一方面在于原本的家底儿,另一方面,就是早期的资产规划。规划的一部分,就是有房。
月收入 3 万≠工资 3 万,且两者的抗风险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3 万是工资全部是一种情况,表明工作能力很强,公司认可度很高,社会价值很大,属于社会优秀人才。3 万=工资 20K+收房租 10K,这表明表明的是家庭抗风险能力很强,即便是短暂的工作失利也不会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冲击力,起码有最低生活保证。眼前的疫情就是最好的案例,疫情面前,各行各业都很难,只有极个别行业出现了峰回路转,比如服装厂改成做口罩和防护服的。
北京这些年,经历了好几轮大涨。现在回顾十年前,你是可以看到那些片区有足够的升至空间的。海淀的学区、商圈;朝阳的望京、朝青;西城区和东城区的学区房;还有北苑承接大厂员工的片区,都是坐地翻倍的房子。
当年买房的人,也都是在北京奋斗多年的高学历毕业生们。比如新北苑某个 2009 年建成的小区,当年开盘价格是 9500 元 / 平,但是到了今年,价格已经涨到了 9 万元 / 平,13 年间翻了近 10 倍。
当初买房,不到两万多薪资就可以早早上车。而十年前 100 多万就能买的房子,现在总价 800 万,这是真正的资产升值。你在大厂打多少年工能净赚 700 万?这也是很多普通员工资产超过高层领导的原因,人家买房买的早,遇到疫情了,没有房租压力,甚至可以坐地收租。
有人说,那是十年前,十年前能买到翻 10 倍的房子,现在是绝对不可能的。说实话,现在的市场,翻十倍是有点难,但是涨个 30%,还是很容易的。
各位不管您爱不爱看,确实这么多年就涨给老百姓看了,您说怎么办?面对也要面对,不面对也没办法。
就像多年前的菜市场经常出现的对话:
买:这白菜一块钱几斤呢?
卖:白菜一块钱三斤。
买:好勒,给我来几斤吧!
卖:好咧,拿好慢走呐您呐!!!
现在:
买:这青菜几块钱一斤呢?
卖:哎呦,老先生呐,咱们家这菜 13 一斤。
买:哎呦喂,这么贵了,马上都吃不起了,人呢活不起死不起。给我来 10 块的吧!!!
卖:好咧,10 块钱的,拿好慢走呐您呐!!!
两段对话,还原了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货膨胀,经济市场快速发展的时代,老百姓享受福利,但也有附带条件,但如果让大家回到 “白菜一块钱几年” 的年底,您还愿意回去吗?自己琢磨吧~
房子在中国人眼里是家,是港湾,是归属,更是在一个城市的稳定扎根的象征和基础。北漂不再是新名词了,如果您在北漂的城市有了一砖半瓦,就是安家,是稳定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别忘记,房子也是商品,是有钢筋水泥组成的,也是需要成本的,通货膨胀的同时房子也会和其他商品一样的膨胀。
但闭眼瞎买,一定是买不到好涨幅的,甚至会亏在手里。那么什么样的房子可以有这个涨幅?首先是入手价得低。当年的新北苑,是不被看好的,因为那会地铁 13 号线还没修到。但是这个区域,有规划,13 号线、17 号线,都规划在这里。
而且这里承接了大量在西二旗或望京上班的人。产业带来人口,人口推动房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另外,在北苑地区买房的家庭很大一部分是家住亚运村或市区的二次改善置业人群,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强,也是房价的重要推动力。
大部分能在北京安家的人,对生活和家庭资产配置都有着很合理的规划。毕竟同样的月收入,你住自己的房子,有备用金,和租别人的房子,把钱都花在享乐上,遭遇到困难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那些遇到裁员就慌得一批的,要么是对生活的规划欠缺,要么是好赌。这部分人是少数。赌未来房价肯定会下降的人,全部都输了,两居室变一居室,一居室变首付,首付变卫生间。
您也别不信,一个真实老北京的例子,一哥们住南罗锅巷,这不是错别字,原来就是罗锅巷,因为当时胡同两头低中间高像罗锅一样起名:罗锅巷。
90 年左右因为拆迁,得了一笔巨款:38 万,当时万元户都稀罕,整个北京没有几台轿车,夏利才多少钱?谁开的起,这哥们整一夏利,拿着 38 万没有买房,租房住,剩下的钱按照当时的市场价租一辈子也够了,到现在也没有买。
当年房价按套卖的,90 年的时候北三环马甸桥附近的一套 60 平米的两居室也不到 15 万!现在呢?没有 850 万根本拿不下来,也就是 30 来年的时间。
所以那些不怕裁员的大厂中产,底气在于他们早就有房了。
不过中产也不是没有烦恼,他们最焦虑的事情是——孩子的教育。
关注北京楼市的,都知道北京家长豪掷千万只为学区老破小的事。在这些家长眼中,拼尽资产为孩子赚一个好未来,比自己过得好还重要。
首先我们得知道一个基础知识,大厂裁员的前提,是你能进得了大厂。大厂是什么招聘条件?985、211 毕业生是基础。华为校招,只给 985 和 211 机会。没有大厂会去三本学校招员工,这是现实。
我做学区房十多年,已经很了解买学区房的客户群体了。这批人基本都是清北人大毕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受教育程度高,起薪高,在北京买得起房,而且购房能力在中上。
清北或者 985/211 学校毕业留在北京的,五年后基本都能在北京安家,而这类人,又特别看重学区房,看重教育。北京的优质学区基本都在东城、西城和海淀。
学区房的特色是 “老破小” 和贵。为什么贵,因为学区值钱。比如最热的西城、海淀万柳和上地学区,超级牛小的教学资源雄厚,入学资格却少之又少。之前的入学条件是就近入学,清北毕业的鸡娃家长们,必须为了孩子的未来搏一个学位。
这些学区房虽然贵,但买学区房的人,都没有倾家荡产。我的很多学区房客户,都是全款买的上车房,为什么?首先是这些人有能力,他们大多是外地人,有北京户口,重视教育。
因为自己就是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有了阶级跨越的阶梯。所以他们希望让孩子接触更好的教育,努力把孩子放到更靠前的起跑线上,让孩子拥有更好的人生。
有人说你跑题了,这不是个大厂裁员的话题么?我想说的是,企业裁员很正常,但遇到企业裁员,你首先要考虑的不是互联网大厂还香不香了,而是自身的实力够不够硬。
有能力的人,不会优先被裁员,即便被裁员了,也可以快速找到下一份工作。而这些能力的前提,就是学习能力和基本的教育素质,这是在成长过程中积累出来的。
为什么我认识的客户,即使被裁员了也不慌。因为他们通过工作十年的努力,为自己铺好了未来的退路,他们有资产、有流动资金、有躺着赚钱的投资、有其他的资金来源。所以丢了一份工作不是大事。
大厂裁员这件事,没必要考虑的这么狭隘。要应对以后的危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给自己铺好退路。价值投资、房产持有,家庭知产规划、孩子上学的规划,都计划好,才能在意外到来的时候,稳步前进,扛过危机。
看了很多数据和新闻资料,可以很肯定地说:互联网大厂依然 “香”!
1. 年轻人的用脚投票告诉你 “真香”
从投递大厂的数据表现来看,可以确定互联网大厂对年轻人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总的来看,投递互联网大厂的人次占比在逐年增加。
其中,2022 年,20-25 岁的年轻人投递大厂的同比增幅最大
根据猎聘大数据,今年 3-4 月,投递大厂的应届毕业生同比增长 19.67%!
脉脉数据显示,北大、清华等名校生,毕业后入职的前 9 家公司均为互联网大厂,首选去处是国内第一梯队的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
2. 国家强有力支持
我国《“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个人利用社交软件、知识分享、音视频网站等新型平台就业创业。
这不是明摆着鼓励大家要么去互联网浪潮里冲出朵浪花,要么赶紧搞个自媒体副业嘛!
3. 薪资无敌
的确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裁员降薪,薪资也是碾压传统行业的!
《2021-2022 新经济公司年终奖观察报告》显示,
年终奖 TOP10 的公司 80% 都是互联网公司!
月薪 TOP10 的新经济公司均为互联网公司,平均月薪在 2.5W+。
4. 互联网一边裁员,一边招聘
互联网大厂的玩法是,哪项业务赚钱就投哪个,相应地就会大招人手,一旦赔钱严重,就会裁掉相应部门。
而今年的王者当然就是电商,互联网裁员的同时,电商领域却在招兵买马!
年初阿里裁员 20%,本地生活(饿了么,口碑,飞猪,盒马,淘菜菜)是重灾区,淘系电商却扩充人手,以运营、研发为主。
同时,多家互联网巨头也在布局电商产业:
字节的电商业务扩招技术和运营,产品等人才超 1000 人,运营和产品月薪 4-5W
美团电商,增加了品牌自营专营店,对标京东自营和天猫” 猫享 “。
快手、B 站、小红书、知乎好物等也都在着力实现电商变现。
5. “互联网 +” 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由于互联网行业比较特殊,有着很强的行业渗透性,各行业皆可 “互联网 +”,凭借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完成转型升级。
像前不久的疫情就让一波远程办公软件实力 “红” 了一把,社畜们居家办公不得不使用钉钉、飞书等协同办公软件。
如今新东方的中年教培人都可以成功转型做直播电商,在东方甄选靠英语带货实力圈粉了,未来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个人认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入互联网圈,就撒丫子冲吧!早进总比晚进好!
如果认同我的观点,觉得内容有用,别忘了点个赞,你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有什么想说的,评论区来交流!
谢谢邀请,说点我这个再互联网打工人的一点想法吧。
互联网行业所谓的 “卷” 或者说“无序扩张”,其实是大小巨头们不断扩大业务版图、导致业务边界被迫接壤所带来的产物。
如果退回到十多年前,阿里无论电商还是支付宝,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竞争对手;百度的搜索,腾讯的社交软件,包括大部分二、三线互联网公司,其核心业务在垂类中也大致如此:放眼望去,看不到竞争对手。
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快速扩张和发展阶段,所以这些公司的员工即使拼命加班、也不嫌累不抱怨:一是做的东西有价值,二是做的东西有高额回报。
无论价值还是回报,都是远超过辛勤努力的,所以 996 真的是福报。
但随着各家企业不断扩张、最终大家的业务版图边界必然会相接。比如阿里电商出现了狗东、pdd 等竞争对手,支付宝也有微信支付作为竞争对手,腾讯媒体广告业务跟头条短兵相接……
这个时候情势发生了变化,不像之前那样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竞争对手了;而是放眼望去,前后左右都是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即使巨头也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
既然有不安全感,就要防御对手;而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把战线拉出去、战场打到对方领地去,从而拖住对手 —— 典型如当年 “腾讯微博 vs 新浪微博”,前者的初衷就是不是为了把微博做好,而是试图给新浪微博一个绊马索,从而延阻对手的进攻 —— 注意新浪微博刚起来的时候,微信还没有出生,所以腾讯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之后,腾讯开发出微信并取得成功之后,腾讯微博就被废了。
类似的情况在最近 5 年越来越多了,巨头们为了自身安全感,在边界投重金、屯重兵、挖战壕…… 不为社会提供价值,而是更多为了拖住对手、延阻对手进攻自己的核心业务版图。
这就像凡尔登绞肉机,被投入其中的大量员工,每天各种加班非常累、更重要的是,他们做得事情可能没太大价值、甚至于毫无价值,没有价值自然没有成就感,结果就是网上各种抱怨。
但显然,他们的抱怨——所谓的 “资本家剥削”,方向是错误的。
说到底,这种凡尔登绞肉机是互联网发展阶段导致的,而被投入到前线战壕的大量员工,本就是 “炮灰”。公司还不能明说(会影响士气),结果就是这些人在战壕时间长了,感受到 996 的辛苦、所做的事情没有价值、以及毫无成就感的现实,就会萌生出自己被骗了的想法,以及愤怒。
既然是被投入战壕的炮灰,那么就是被战争消耗的耗材 —— 你的肉体、你的时间、你的体力、你的精神…… 都在被不断摧残,但你却没有任何像样的积累。
结果自然是,年纪大了被公司踢走。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逻辑是,年纪大被裁、不是年纪的问题,而是你在年轻的时候被作为耗材、消耗到了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地方;既然是耗材,年老失修当然要被替代。
但是,如果你年轻时候积累了大量的技能、操盘经验、人脉等,年纪越大是越吃香的…… 企业也愿意高薪去雇佣他们,因为这些人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
如何积累这些资源?我认为是先找到一个职场导师,无论从经验、人脉资源都能帮到你。
在鸿鹄汇,你将会找到你的职场导师 & 贵人 & 伯乐长期陪伴你的成长
帮助你完成:“输入(学习思考)→ 实践练习 → 复盘(获得反馈)→ 迭代优化 → 实践练习 → 输出(内化为能力)“ 的成长闭环,实现个人成长的蜕变。
所以,核心问题在于,你之前做得工作没有价值、导致你没有跟你年资所匹配的积累,最终导致你被淘汰掉。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为什么最近几年才爆发?
因为最近几年,互联网大厂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去业务版图边界打消耗战,越来越多的 “耗材” 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抱怨声音越来越大。
所以,政府干预互联网 “过度扩张”,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互联网巨头自 2015 年之后,在各家业务版图的边界上、以及新出现的所谓风口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很多时候就为了安全感,而不是真正的创造价值。
现在,在政策管控和整个行业逻辑发生巨大改变之后,各家互联网大厂没有必要再屯兵在边界打消耗战了,也没有必要不及代价的追逐风口了…… 那么大量的业务部门和员工,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结果必然是裁员。连 at 都如此裁员了,二三线公司只能更惨烈。
这个过程很可能会持续两三年,各大厂小厂多轮次持续裁员。把没有真正提供社会价值的、无效的资源投入,所涉及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全部裁掉。
事实上,这里面不存在所谓的 “资本家剥削”;反过来,正因为他们 “过度竞争”、“无序扩张”,才产生出大量本不该存在的岗位、从而高薪雇佣了你们。
说得更直白一点,相当一部分在互联网大厂拿着高薪的人:你们做得事情真的有价值么,你们真的值这么高的薪水么?我相信你们即使不愿承认,心里也清楚答案。
现在,潮水退去、水落石出之后,你所在站立的位置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位置,之前是潮水把你推起来的。
今年的三月好像比往年要冷的多,同样在互联网求职市场上以前的金三银色已然变成了铜三铁四,各大公司不是收紧 HC 就是各种裁员,求职的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互联网寒冬的到来,在职的同学们也都人心惶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论是已经被裁员的同学还是在职的同学们,都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独善其身立于不败之地?
凛冬将至,谁能独善其身
3 月某一天的微博中关于裁员的热搜一个版面就占了三条,一时间互联网行业人人自危。因为如果头部互联网公司日子不好过的话,其他互联网公司就更不好过了。之前一直听闻今年互联网要进行大裁员想来就要动真格的了。而后脉脉上传来了阿里、腾讯、京东、有赞、滴滴、蘑菇街等互联网公司进行裁员的消息,有的裁员比例甚至都超过了 50%。裁员阴影瞬间笼罩在每一个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头顶上方。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公司好像约定好了一样都在裁员呢?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互联网公司裁员的原因。
大家应该都知道,互联网公司跑通商业模型真正实现盈利的公司实际并不多,大部分的公司都是烧投资人的钱去实现业务扩张,通过各种画大饼进行融资,然后创始人或者早期的投资人在价值顶峰的时候套现走人,留下烂摊子等人接手,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这样的玩法。实际真正怀抱梦想,真正想去干一番大事业,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创业者屈指可数,因此互联网行业是非常烧钱的行业。
中国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也就是 (B2C 模式),在整个大的经济环境下行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消费者必定都是收紧钱包减少消费来囤积足够过冬的粮草的。因此必定会造成互联网业务的进一步萎缩。
另外互联网行业在经历 20 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该做的不该做的业务以及创新都已经做了。互联网行业业务发展的陷入停滞,新的市场以及新的业务机会越来越少,像区块链这种新技术还处在发展中,还没有发挥实际的业务价值,存量业务更是竞争激烈,最终带来的后果就是互联网公司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除非有新的业务要去开拓。因此很多公司开始缩减开支,砍掉不赚钱的边缘业务,将资源投入到公司的核心业务上。
通过以上的分析,互联网裁员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那么在分析了互联网公司裁员的原因之后,作为从业者的我们有什么样的警示呢?在这样的风暴之下,我们能够独善其身吗,实际上有一些问题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
1、程序猿的可替代性
程序猿写代码看上去高大上,不明觉厉,实际上我们已经被官方认证为新时代农民工了。既然是农民工了,那么农民工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可替代性性比较强。培训机构几个月的培训加上美化的简历就可以去找一份程序猿工作了。你会 Spring Cloud 他也会,因此实际上程序猿工作的可替代性是很强的,不像金融行业,没有名校背书都很难进入金融这一行。因此不要觉得自己技术好就不会有裁员的可能,大部分的公司离了谁都可以照常运转。因此程序猿不光要在技术上下功夫,在项目管理、在带团队、在做事风格等方面都要下功夫去进行修炼,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那么自己的竞争力才会更强。
2、危机意识
要在晴空万里的时候修屋顶,而不是狂风暴雨的时候才想起来。作为技术同学,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种能力,就是随时可以找到比现在更好待遇工作的能力。即便是目前所处的公司没有裁员,即便是业务还在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谁知道呢,谁能料到当年手机老大诺基亚,现在已经在手机行业消身匿迹了呢?
1、行业层面
即便是互联网,实际上也包含了很多很多业务,因此大家在选择互联网中的行业时,要有发展的眼光去选择,尽量选择一些核心业务。那么什么是核心关键业务呢?就比如说支付行业,只要涉及到交易必定需要支付业务,而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支付也必然会有新的业务发展,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支付是一个核心业务。将来如果想在互联网行业卷了,如果你的毕业学校还不错的话,还可以找个银行科技部。进可攻,退可守。
2、个人层面
(1) 改变收入结构
很多人担心被裁员,特别是 30 多岁的技术人,上有老下有下。要真的没了工作之后,房贷怎么还?怎么养家糊口?怎么赡养父母?程序猿的工作很忙,各种加班加点赶进度。大家好像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无尽的工作去了。工作收入也就成了大部分人的唯一经济来源。一旦工作出了问题,马上收入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我们的收入结构太过单一,所以在行业寒冬的时候,我们才会感觉岌岌可危。试想一下如果你有副业,收入也还不错的话,还担心被裁员吗?即使被裁了还要其他收入能够填补,不至于饿死。那整个人都会变得更加自信起来。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收入渠道,改变自己收入结构单一的问题。
(2) 不要只关注招式,要修炼内功
程序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来提升自己,不过实际上真正决定一个程序猿在技术路线上面能够走远的,恰恰是那些底层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加深基础的、底层的、核心的技术知识。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础牢靠才能建造更高的知识大厦。
(3)每半年进行面试
进行技术面试不一定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以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当前的项目水平以及技术体系是否完善,在和面试官讨论技术细节的时候也是自己不断调动和运用技术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面试,不断的刻意练习,不断的总结面试中的得与失,才能练就面试的本领。通过面试积攒经验,同时对自己掌握的技术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刷新自身的技术体系,完善技术栈的各个部分。
每次感到迷茫或者感觉特别累的时候,我都会疯狂的去看书、看毛泽东选集、看道德经,看唐诗宋词。夜深人静读书的时候,仿佛都是在和这些古来鸿儒畅聊人生,一方面感慨这些圣贤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一些想不通的事情仿佛在这些圣贤的著作中都能找到答案,大家可以试试,也许人生会豁达很多。
愿每个追梦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一定会变得更好,这句话和大家共勉。最后分享苏轼的一首诗给大家,希望大家在每天忙碌之后,在夜深的时候,放下手机,和自己好好对话,听听自己内在的声音。
临江仙 - 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知乎用户 喵羽 发表 众所周知我在朝夕光年这声望是仇恨,所以如何看待呢。。。 理性上说我觉得这应该不是真实的消息。严授作为张一鸣退居幕后之后,头条几个山头上唯一一个张一鸣嫡系,不太可能容许自己的实力受到那么大的折损。80% 的减员基本上 …
知乎用户 白白 发表 利益相关:前京东 “毕业生”。2019 年从京东离职,最近看了网传京东裁员名录,我过去所在的部门也在上面,不过不涉及我当时负责的业务板块。当然,也不能保证如果当时不离职,2022 年会不会被裁。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不少 …
知乎用户 东岳老师 发表 真实在大厂工作过,十几年的互联网老兵告诉你事实, 大厂里面有很多的业务线,也有很多的部门,每个部门负责的都不一样,阿里不是只做淘宝,腾讯也不是只做微信,一个大厂有数百条业务线,有的赚钱,有的赔钱。但是通常赔钱的 …
知乎用户 Hygge 发表 1,大厂今年整体收缩,已经是员工心里门清的事,唯一的问题,是看具体落到哪些部门、哪些业务上, 除了少数强势部门,基本是人人自危的状态,很多部门已经把 HC(新招名额)给冻结了, 这里还有很多内部员工在辟谣,说裁员 …
知乎用户 甲鱼 发表 内卷是一种病。 比如我今儿带着团队,整出了一个集社交,购物,分享为一体的软件 “微宝”。这款软件为公司创造了全国 GDP 的流水,14 亿日活。你们觉得我应该做什么?等着升职加薪? 不,我最应该做的是防着如何被裁员,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