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网络上的键政圈?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由于黑话泛滥的缘故,

不分派别,按商朝规矩不得不每十天在壬日集中祭祀。

知乎用户 鱼昆​ 发表

自由派不懂启蒙思想,怎么看都像是拿冷战后的那堆意识形态输出的东西入的门(关键是自己还信);

建制派里拿钱说话的太多,时常搞出些 “吹捧北京城市规划水平” 之类的没眼看的低级错误(关键是连自己也不信);

左翼大佬被平台针对的全不说话了(人都快没了)……

知乎用户 浪味仙 发表

他们真正关心的东西和政治本身无关,是对 “政治” 这个名词想象中的一种集体创作。

知乎用户 高林​ 发表

不能简单的说键政好还是不好。因为键盘政至少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在键盘上谈论政治,这个很常见也很正常。在这个网络时代键盘上聊什么不行呢?情感博主在键盘聊感情、美食博主在键盘上聊吃不也都是键盘上聊么。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在键盘聊聊他对政治的看法是无可厚非的。是一个人的公民自觉的体现。人被政治所包围自然就有对政治的看法,那发表一下意见,和别人辩论一下都没什么不可以。我不爱吃苦瓜还跟人辩论呢。

但另一类就很有意思了,他们是在键盘上搞政治。这个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政治这个玩意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大部分政治的组成部分都可以在键盘上完成。你看美食博主,他可以发一张面脸儿照片然后打字喊 “我要进去了啊!” 坐下之后再发一张菜单的图说 “我要点菜了啊!” 再发一张 “菜上齐了啊!” 但最后最关键的那步,也就是“吃”,他没法在网上完成。

情感大 V 的困境也与此类似,你看 nds 上的《爱相随》你什么都可以用那几个键完成,就到最后接吻的时候,你得先拿酒精棉擦擦你的触摸屏。人可以在网上谈爱,但也只能谈爱。安德烈莫洛亚说 “谈爱就是作 ai” 得时候绝没想到日后有一个网络化时代。

政治的优势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政治是少数可以全程在线完成的事业。这是为什么键政的水平发展的如此之高的根本原因。技术战胜了一切反动势力。在马克思的时代,几个人坐在一个租来的剧场里开个会,他们觉得看到了光明、幸福感洋溢。但这个光明和幸福很容易被外面的黑暗所扼杀。当伟大导师们从温暖幸福的场景里出来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个阴冷黑暗的世界。革命的幸福像小女孩手里的火柴。

但我们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一个人拿起手机,他就看到了整个无产阶级。而且只要不放下他就战胜了他的世界。如果你觉得你在 bbs 上革命,那你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真的在革命。如果你在键盘上胜利了,你只要不出门,你就至少解放了你自己。这就是科技的奇迹!

因为政治可能是 “共情”门槛最低的领域了。情感博主在网上写 “那一刻我泪眼婆娑” 这时候多半不敢加图。否则众口难调,一部分人感动坏了,另一部分人表示 “你真是猪油蒙了心!” 美食博主就好了很多,可以随意上图然后喊 “真好吃啊!” 但其他人到头也就是溜溜哈喇子了。

可政治就不一样了嘿!你喊一句 xxxx 万岁!大家立刻就分为两派了。一部分人跟你一起喊,另一部分就开始人身攻击了。这时候支持你的人再喊一句 “你万岁!” 你热泪盈眶的回一句 “人民万岁!” 就省了城楼那张票钱了。

如果你觉得老是接见 x 卫兵代表没劲,你还可以在这个光明的世界里玩抓特务。你可以从别人的字里行间找出他 “反动”、“修正主义”、“右倾”、“叛徒” 或者压根儿就没进步过的明证。然后写个大字报,或者连大字报都不用,截个图加上两句针对个人的评论。然后就可以发给同志们传阅了。这是多么的愉快?

科技创造出一群同志,科技还可以让同志们找出敌人加以消灭。一旦你成功的消灭了一个你就会发现下一个。然后你觉得你一往无前火眼金睛。成功的把世界往前又推了一步。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这些伟大导师的努力下,共产主义应该在键盘上实现了好多次了。只是我们没注意到这些政治《爱相随》玩家所作出的贡献而已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4rmS29 发表

西方学者齐泽克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吔屎的分析案例。他认为吃屎这个行为不能跟激进和保守挂钩,但吃屎的动机不同,那么反应出的问题也不一样。

一个人吃屎,如果只是为了挑衅或质疑他者的欲望,这种就叫歇斯底里。比如一群人甜言蜜语去向一个美丽女人求婚,这个女性于是摆脱淑女的装扮,装疯当着求婚的人面开始吃屎,来测试他们是否是真爱。或者上司跟下司吵架说,下属不要啵上司嘴,有本事你吔屎啊?你敢吃屎,我就跟你道歉!然后这个人果然趴地上吃屎了。这种行为就叫做歇斯底里。

如果一个人吃屎,只是因为脑子产生错误的知识,认为屎本身含有什么神奇的功能,比如认为童子屎包含着洁净的祝福,吃了以后可以包治百病、羽化升仙。这个人就是精神病

而一个人吃屎,如果只是为了和伴侣之间玩一种重口味的 cos 游戏,通过吃屎来刺激伴侣兴奋,那么这就是性变态。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网络口嗨,同样得出三种模式

第一,一个人在网络上聊社会话题,单纯只是为了去抵抗现实的不如意,试图突破现实规则的束缚,在网上尽情地发表暴论。这样的人,其实是歇斯底里。这其实是大部分网民每天正在做的事情。现实很压抑,网络很放松,发泄很愉快,“老子在网上就是不服天不服地”。这种人其实具有激进的潜能,但是他们如果不把这种潜能转化成为一种进步的动力,转化为对未来的积极想象与行动,那么他们也只能是在精神中继续保持激进。

第二,一个人在网络上聊社会话题,如果认为键盘具有某种神圣的属性,通过打字,自己为世界和平,人类未来作出了贡献,推动了历史的车轮的小小前进,为历史的进度条又一次添砖加瓦。这种人叫做精神病。他们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可自拔。

第三,如果一个人上网,只是为了点赞,为了当大 V,为了活出一种网络贵族范儿或者网络领袖范儿,生活在想象的观众关注中,去刻意取悦他们,享受小圈子的吹捧,在众星捧月中怡然自得,指点江山。在与粉丝的积极互动中获取自我价值。我们把这叫做性变态。这种人没救了,应该送给医生。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请不要对号入座,因为我觉得绝大部分人三种心态或多或少都有,只是比例多少,或是受哪种思维主导的问题。而且我们应该把阅读中的重点放在是否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上(特别是避免第二种和第三种心态上),而不是总想着给人贴标签。还有吃屎这个词,在这里是一个不含褒贬的中性词汇。另外,**反对键政也是一种键政。**所以这个回答根本不是否定键政。(而且 “反对键政的键政人”,恰恰还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心态的人居多一些,大有隔岸观火的心态)换句话说,怎么从众多的网络暴论中识别把握那些被隐藏的在场,去学会理解暴论的背后诉求,把这种激进的潜能转化成为一种进步的动力,转化为对未来的积极想象与行动,才是应该值得前进的方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利维坦确实很有本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敲键盘是你所能做的最具革命性的事。

知乎用户 冯. 李斯特 发表

恶向竞争 拉帮结派 充斥了巨婴。

不注重根据较为严谨或科学的研究手段作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如何更 “讨喜”“煽动” 或者拉起小圈子的认同度作为评判标准。即使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早就在学术被证明是错误的。

而一旦您举出问题,他们就会用各种多元逻辑说,如 “资产阶级”“布尔乔亚” 乃至各种这是 XXX 分子的说法,不符合正统理论的论调回避问题。充满了抗拒证伪特性。

在举证责任上也是如此,忽视自身的举证责任,常常引用基于网文和小圈子内互相 “学习”,即使他们所谓的理论自己和马恩原著相矛盾。

在人际交流上,他们所谓的 “讨论” 和“矛盾”是针对 “人” 而不是基于理论,一个理论能否得到他们的关注常常是由于讲这个理论的网友。更为可笑的是,他们仇恨一个学派或一个理论,可能仅仅因为他们和某个认同这个学派 / 理论的人发生了矛盾,所以恨屋及乌。

另外还充斥一个问题,他们最终的矛盾或者斗争,都会上升到一种网络暴力。

轻则是拉帮结派进行谩骂,人身攻击,进行各种骚扰甚至去误伤受害者的朋友 / 同学 / 家人。

重则是采用人 / 肉 ,在互联网上曝光他人的信息,取笑受害者的遭遇,甚至是长相 身体 等等。

他们支持的各种理论,都持有一种进步,以及支持人类的权利。

但是在键政圈里,我只看到了一种异化,键政圈衡量胜利的标准是谁能够拿到更多的认同度——基于拉帮结派的;

亦或是是基于网络暴力。

人类的权利,自由 平等 宪政 这些理念,只是他们口中的 “游戏”。

一种娱乐化了的 “伪学术圈”,或者说他们的娱乐方法就是把以文字为载体的娱乐游戏伪装成 “学术”。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ZWTkl6 发表

我觉得键政圈始终要明确一点: 无论你是共青团中央,是工业党,是毛左原左托派公知美分日杂姨学家,所有这些人加起来,但凡是知道马克思国籍的人都算上,算成同一个整体,放到人民面前,都还是弱势群体,少数族裔。 把所有以上这些水火不容的人算作一类人,都没有一个一线明星的粉丝后援会多。

我觉得键政圈始终要明确一点: 无论你是… - 曹丰泽(分享自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in/848908951042019328?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当然,现在的曹大佐可是完全背离了自己几年前的发言。

知乎用户 上单 Eugen 发表

键政人如果想学希腊城邦的公民变成一个政治家,那么首先他们应该学好辩论。哪怕最后变成诡辩,也比现在强。

但现在知乎的键政人不过是一群被立场洗脑,簇拥各自立场喉舌的傀儡木偶。根本拿不出说服别人的说词,只知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谩骂,讽刺,踹着几个入关,加速的词。跟 inm 小鬼一样恶臭。

但凡有点脑子会独立思考的人也知道要远离键政。可惜键政巨婴永远不懂。

有这个心思多看看新闻都比在这 yy 政治生态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48y7aH 发表

大多数都是抱团排外的复读机

知乎用户 记取小窗风雨夜 发表

键政以吸其他板块的血得以生存,单纯键政是毫无内容的,它必须谈经济、谈历史、谈哲学,甚至还要谈文学谈音乐…… 否则它无话可说。

键政本身是有既定观点的,先有 “我认为应该是怎么样”,再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里面找符合自己观点的东西,然后无限放大。

键政在它最爱谈的文科各项中,既没有专长也没有爱好,天地万物都是为键政观点服务的工具,口号与话术是他们的生存法则。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thru5 发表

毫无意义且只会增加自身戾气的圈子。

很早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旧号被封之前是什么样子。

左圈右圈我都接触过。

当时精神状态差就想键政,键政之后精神状态又会很差,恶性循环。

目前的来说我对键政圈整体都没有好感。

右圈是光明正大地恶心别人,左圈是假装自己不恶心,但本质上还是极度恶心。

一个是装,一个是懒得装,实际上并没有本质区别。

不论是知乎贴吧或者是推特,都是如此。

键政圈难道没有好人吗?当然不是,我也认识了一些不错的朋友。

键政圈全部挨个枪毙那肯定是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枪毙一个那肯定是有漏网的。

当然我也不是说这些人本身就坏,环境是很重要的,键政圈的环境本身就会导致人的异化。

戾气增加之后,各种网暴行为也就随之而来了。

有些人可能会问,你这么钦点,那你怎么不说说你自己呢?

我也没说我之前还玩键政的时候是好人啊,键政圈网暴那一套我非常熟悉。

只是后来我觉得这样玩没有什么意思,非常累。只是徒增戾气,让自己精神状态更差而已。

况且这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把别人挂了又能怎样?出道了之后又能怎样?把别人逼退网了又能怎样?

并不能怎样,这些其实毫无意义。

不如多读点书提高自己水平,玩游戏让自己放松心情来的实在。

而且键政本质上改变不了任何事,还是抓紧跑路吧。

知乎用户 神乐妮可 发表

Поменьше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трескотни. Поменьше интеллигентских рассуждений. Поближе к жизни.

越是远离政治越是键政,正是因为与真正的政治近乎完全的 “隔离” 才热衷于键政。

所谓的 “去政治化” 三十年的同时,也是在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国市民阶层真正意义上成为社会主流的时代。

当今天(2019-12-31)过去的时候,三十岁以下的青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

这种社会的经济长时间高速发展,同时政治几乎与绝大部分人实质上隔绝。

请注意,这里的政治指的是狭隘的 “决策政治”,即国家管理方法。但将这个问题下还剩的 30 个回答看完以后,我发现近乎所有的回答都在围绕着:

普通民众是不可能完成决策政治,所以普通民众进行所谓 “政治” 活动就是发了疯病。

如果说讨论的深度就就此为止是现实所迫,但不少人的思想也就此停止进一步的思考那就令人感到悲哀了。

回避甚至拒绝进行更有广度与深度的思考,我认为是去 “去政治化” 的恶果体现。

所以,在评价键政问题之前,更重要的是分析一下 “去政治化”。

准确的说,这个回答是要说明社会生产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在后文中会以 “政治化”“去政治化” 来不那么准确的表诉 “社会生产关系中决策政治影响的程度”,可能会略显冗长。也可以当所有的文字都是暴论,这也是对一些人指责键政就是暴论的一种回应,我将详细写明“暴论” 是如何产生的。

近代国家の行政は、ブルジョアジーの公務を管理するひとつの委員会にすぎない。
——マルクス、エンゲルス

如果要分析 “去政治化”,又不得不先来总结什么是 “政治化”。

我们回顾从 19 世纪后半所谓 “古典式” 的政治经济学蜕(退)化为经济学的时候,一种可以被总结为:“对经济过程进行永久性管制”,一个持续 150 多年的系统型的政治行为就呼之欲出了。

哈贝马斯将其总结为 “针对资本主义功能失调倾向的防御机制”,是一种 “确保资本利用的私人形式,维护群众对这种形式的忠诚”。

我们不能说所有的政治实体都是以 “确保资本利用的私人形式,维护群众对这种形式的忠诚” 为结果来努力的,但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实体不以 “对经济过程进行永久性管制” 为目标而行动的。

这样,在 19 世纪后半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 “政治化” 管理成为常态化的政府行为,政府管控、行政调解并不是一个苏联诞生以后才突然产生的新鲜事物,甚至可以说推进 “政治化” 是 1970 年代之前大多数国家对经济活动的主流认知。

避开哈贝马斯理论最后导向的 404 结论不谈(这种结论本身具有局限性却又在某种不可抗力下无法进行描述),单就经济活动政治化这个点出发我们可以理解很多问题是如何出现的…… 和它们是为何无法在当下解决的。

“以消除功能障碍和规避风险为导向———换句话说,它不是以实现实际目标为导向,而只是解决技术问题。”
——哈贝马斯

在现代化国家如此地深入经济活动,进一步深入公共事物当中的时候,现代化的技术官僚体系也是必然随之建成的。可以说只要没有建立现代化技术官僚体系的国家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是不配称之为 “国家” 的。

以技术官僚为主的行政体系,无论称之为 “堕落的工人官僚” 还是 “大英帝国不可动摇之基础的公务员” 抑或 “事务官”、“工程师治国” 等等名目。

简单来说,它们主要在运行这样一种体系:

经济增长(至少是平稳运作)↓

民众对体系服从↓

政府的行政能力↓

最大化地执行决策(这一点常常和 “有效地” 执行决策混淆)↓

为这个体系服务的对象进行资本积累活动↓

希望(至少是让民众这样认为)让某些对象进行资本积累能够带动经济增长。

这个体系的问题是什么?

这是一种通过输入 “忠诚”(民众服从)来达到 “产出”(最大化地执行行政决策)的体系。

当行政机构无法协调和履行 “经济体系中的必要条件”,经济危机的结果是导向了 “忠诚危机”,最后必然是体系危机造成整个国家行政力量的退化以至于崩溃。

被 “政治化” 越深入的国家,遭遇的危机也就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 80 年代末计划经济最为深入的苏东地区,和近十年来依赖于强人政治建立现代官僚体系的中东地区遭遇了集体性的国家崩溃现象。

最大化地执行行政决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并不会总是导向经济增长。

欧美的 “政治化” 危机实际上比苏东地区、三十年前来的更早一些。战后凯恩斯主义曾经促进了欧洲战后恢复和繁荣,但在 70 年代已经陷入经济危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去政治化” 的新自由主义就粉墨登场了。

我要说明的是,新自由主义绝不是 “国奥队” 那套自以为是的放任主义,相反是一种更加 “高明”“圆滑” 的社会控制系统。

新自由主义表面上一套 “把决策的政治性质排除在外的过程”,而在现实中,虽然表面上“决策政治” 从社会生产活动中抽离出去,这只不过是假装“转移”。国家管理者依然是行驶控制权,表面上控制要素的转移又让责任得以推卸出去。

这实际上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去政治化” 反而让国家管理者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进一步得到加强。

某些人在嘲笑西方所谓的民主导致无人负责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一下过去尚能抱怨 “我陷思,定体问”,现在直接把你 404 了还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逻辑,是否均为这种“责任转移” 的不同体现形式。

简单来说,即将治理的政治性质排除在外的过程,最终得到官员不再对 “某一问题、政策领域或具体决定” 负有直接责任。

这种行为并不是很隐蔽的,却是一个得到贯彻的系统性的行为。即便民众意识到了 “驴象都一样”“临时工”“无人负责的民主” 等等行为的不合理性,却无法摆脱这种官僚体系下通过制造刻意的混乱来达到推卸责任的结果。

个体在现代化官僚体系前的脆弱是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

更加重要的是 “去政治化” 正是让个体无法组织起来,造成了所谓的“碎片化”“原子化”,也就是 “去政治化” 反而让国家管理者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进一步得到加强。

我在讨论这个问题一开始不得不先指出这点,因为这是几十年来我们被规训的结果,而不是某些人脑子里臆想的 “先天性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结果”。

无论是 “政治化” 还是“去政治化”,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官僚体系还在进一步膨胀当中,这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

国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是资本盲目迷恋的一种形式以及为了在危机中加强资本积累而不断重组和整顿的一个过程。

国家的 “力量” 来自它为了加强国内和全球资本的积累而能够在其范围内重组劳资关系的能力。“重组” 的概念包括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重组以及更广泛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重组。

以 “宏大叙事” 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在过去 100 年以来,前五十年是一种将一盘散沙的通过政治化来“统制” 的趋势,后五十年是一种将集体化的群众力量打散为后降低控制成本的趋势。

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重组是不断趋向于相对集中,另一方面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重组却受到了影响。

如果说前五十年是一个组织民众、动员民众、管理民众的时代,后五十年则是一个分化民众、诱导民众、用各种冗余信息驯化民众的时代。

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

国家管理者往往采取以下两种手段来推卸社会经济问题的责任,并组织任何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学本质性的讨论。

1. 将当前经济政策与国际体制(国际商品贸易与货币体系)挂钩,从而为政治决策寻求正当性。

2. 试图将政治决策与法律结合(至少是一种目标)来 “重构” 国内行政管理制度。

从前几年日本推进 TPP 到川普试图挖美帝国政治体系墙角的举动很明显是这两种手段的体现形式。

问题在于这样方法虽然消解了其 “政治性”,分化了民众对经济体系本质的讨论,却无法消除 “广泛的异议与普遍的不满”,无心更无力发展替代性的主导战略是当下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

物が豊富に生産される他方では、設備は遊休し、失業者が巷に溢れている。これが「豊富の中の貧困」でなくてなんと呼ぶべきであろうか。
ケーンズ 「雇用・利子および貨幣の一般理論」

* 已修改,此段仅讨论西方社会。

广泛的异议与普遍的不满” 不是什么新鲜的现象,从 60 年代欧美在新自由主义转型前,80 年代苏东剧变之前,和近 10 年以来中东地区崩溃前都出现了。

无论是产业资本主导还是金融资本主导,经济危机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过去的经济结构,为推动经济政策转变提供了 “机遇”,只不过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完成政策转向。

单就西方社会而言,从经济危机到政府财政紧缩,最后导向政治危机的三段发展虽然各国各地区细节有所不同,国政策制定者为了应对新自由主义危机一直都试图重新构建阶级关系,并收紧对劳动力和资金的市场约束。

这种手段的结果如何呢?我且是蒙在鼓里。只不过这种新自由主义路线看似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反而是问题只能拖延却无法解决让 “广泛的异议与普遍的不满” 进一步发酵。

新自由主义的危机并没有导致去政治化策略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规模放弃。然而,这场危机凸显了去政治化策略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并再次强调了资本与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

对现有经济政策的抵制转向了在政治领域寻求 “新思维” 企图进行政治突围,一部分团体倒向了反全球化的民族主义的解决方案,另一部分则主张更大程度上的公有制度,更严格的金融管控和某种程度上的非常规福利政策。

无论是那种诉求都必须要 “再政治化”作为基础来支撑政策决策的必然性,否则就是放任国家决策者继续延续被视为 “失败的” 新自由主义路线。

“再政治化” 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诉求。

在共同目标对人们并非一种终极目标而是一种能够用于多种多样意图的手段的地方,人们才最可能对共同行动达成共识。
——哈耶克

虽然哈耶克这套东西现在被 DISS,但我觉得他上面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当下西方政治意识形态说的没错。

键政也是 “再政治化” 诉求的体现形式,可以将青年与政治活动“隔离”,却不能将其与社会经济活动“隔离”。

任何对社会经济的不满在无法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广泛的异议与普遍的不满” 就自然出现了。最后,“广泛的异议与普遍的不满” 最后导向政治化的诉求是必然的结果。

有些人假装说着这样的现象不存在,并持之以恒的对这种行为进行污蔑化的宣传,这可以说是 “去政治化” 体系规训后的本能反应。可以理解,但我不认可。

键政,抑或是西方话语体系中的 “数字民主”,主要参与者是“去政治化” 以来成长的一代人,是碎片化、原子化的个人在互联网中互相连结的结果。互联网作为新的技术手段,被 “去政治化” 驯化的不是那么彻底(尽管也是不断深入的),个体暂时可以不作为的孤岛而存在这就有了很大的社会学意义。

新时代的互联网群体主要分为占据主流的 “娱乐导向性” 和曾经非常活跃的 “政治倾向性” 两种公民。互联网对于后者来说是获取政治信息、追求话语权、实现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

现在一种在某些人看来 “危险的” 现象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娱乐导向性” 公民向着 “政治倾向性” 公民发展。也就是键政的规模是越来越大了,这里并不是狭义的指使用过去在 “政治化” 时代话术进行交流的那一小群,而是更加广泛的政治讨论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关键在 “去政治化” 教育规训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除了那些高强度键政的,基本上都是疏离公共生活,缺乏政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对公共事物信息的处理近乎于零的推理能力。这些 “娱乐导向性” 公民进入 “政治倾向性” 后反而是闹出了不少风波。

所以对于一个 “去政治化” 的世界中,处在一个 “再政治化” 浪潮下的互联网键政如何评价呢?

这取决于我们是如何看待互联网键政的结果:培育了互联网公民的政治态度

政治态度构成国家治理的基石,影响着国家治理体制的运行和稳定性,主要包括政治信任政治兴趣政治效能政治知识政治认同等要素。

本来还想写一些,但考虑到当下中文互联网环境,又是一个无法更加深入的话题了。

在如何评价之前,更重要的是理解如何产生。

Other

今天被 @关于顶着二次元头像的问题,我觉得可以看一下这篇论文的摘要就明白了。

二次元亚文化的 “去政治化” 与“再政治化” - 中国知网​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LAST2018&filename=XDCB201810007&v=MTAwMzQ5Rlk0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9lWmVWdUZ5L25WNzdCUFNuSWJMRzRIOW5OcjQ=

规训的问题并不是没有讨论过的,这篇论文和我之前的回答都是引用同一本书的论点:

[A 站濒临倒闭,B 站赴美上市,同是二次元为啥差距这么大?169 赞同 · 11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299573/answer/425577879)

知乎用户 安静内敛哈士奇​ 发表

前几天 “紧爷” 去世的时候,我一个熟人说,“紧爷”表面衣冠楚楚实则道德败坏,是当代 xxx 员的典型写照。

这个熟人平时经常骂废青嘲呆湾感叹 90 年代三大恨多惨现在终于出头了。

对于广大群众,爱祖国爱自由并不对立,本为一体。舆论场上二者的对立才是扭曲和不正常的。

知乎用户 汉娜 Bananah 发表

键政不就是民科嘛,因为不懂才敢乱想。

聚众撒尿和泥玩,本质上和中科院门前造永动机的那群人是一样的。

(只不过人家口嗨永动机不踩红线噻。)

知乎用户 万里爱国陈飞宇 发表

知乎用户 波西米亚的小裁缝 发表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良好的男性应该有从政的欲望

那么 网络变成了国家 论坛是他们的城邦

知乎用户 FlumenStellarum​ 发表

看的书太少,说的太多;追求刺激的互怼,但是不愿意去做枯燥的研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无论左右,都喜欢嘴上说逻辑、论证大于立场、观点。实际上每个人都是立场>观点>>>论据=论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左圈日益法西斯化,右圈已经是法西斯了

知乎用户 JamesABC 发表

不是圈,是键政圈(juàn)。

打个比方,相当于一个养殖场。

我们先假设这是个虚拟的养殖场δ。里面生活着很多的φ生物。

圈养有效的保证他们对养殖场场长ξ构不成什么威胁。

后来场长ξ发现这种饲养的肉质不行,长此以往吃起来不香,就改进养殖模式,改成圈地放养,让φ它们自己结群活动,很快就出现了许多个派别,它们对δ得出来许多不同的结论,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觉得要拼命锻炼争夺赛级或者争取成为配种的,也有觉得干脆躺平不动等死的。

原理是通过观察ξ抓φ去杀了吃肉的过程,对ξ做出判断。

然而ξ并不介意φ们的派系所属,能吃肉就行。

故事的结局是这一批φ都被杀了吃肉了。小φ再重复他们的过程。

知乎用户 风大 可稍息否 发表

美分党拿着世界第一强国的钱都干不过他们,这战斗力足够了。

知乎用户 Pandora 的收藏夹​ 发表

我就想知道这个键政圈里有多少左右不分

知乎用户 佐藤真凛 发表

有些人似乎搞错了什么,批判键政始终围绕着 “圈” 来展开,把键政行为并不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转移到了亚文化小圈子的存在上,这是很直白的谬误滑坡和很无趣的污蔑。

实际上评价 “键政圈” 而批判整体键政行为的种种结论,自始至终是伪命题。因为仅仅根据 “谈论政治” 的行为和现象来划分,那么所谓的键政圈内是存在无数互不交集的断层的(且并非根据派系划分),所谓键政圈既没有一个海纳百川一呼百应的论坛,也没有像饭圈那样有各自公开的超话那样的流动性极高的统一平台,各平台键政者被封号的频率更直观。而原因也很显然,“键政” 行为作为一项基本现代权利,并不被赋予实质的合法性“键政圈” 也就被逼到了去中心的极致。这是一种被动的改变,而非主动分化。这种情景下,评判所谓键政圈整体,必然得出和上面的多数回答一样的污蔑性结论。

众所周知,贴吧的开放性和高自我审核性导致政治讨论贴吧所剩无几,而单论键政,极右翼的民族主义贴吧明显占主体,马哲吧这样的偏左贴吧所剩无几且规模可怜。它们的外部划分显然不是根据所谓派系人事斗争,就像各位 “键政圈” 的批判者把自己和哪个外国政府或者哪个街头示威者划分为对立的两方,显然不是根据人事和派系。

而本身官僚 cosplay 最深入的苏联吧、马哲吧等键政圈层,在许多键政群里都是从理论根源上被批倒批臭的对象,而许多自发的键政结社首先就是自发抵制其他键政结社的不良风气的外在,而非各位一股脑评判的相互扯皮。把官僚 cos,人复杂事派系斗争,低水平讨论带入一个并不存在的 “键政圈”,然后污名化键政行为,乃至普通人讨论政治的行为。这在一个底层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政治参与的利维坦现实环境下,似乎并不恰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戏就好了呀,这群网上改变世界的人除了在网上钦点别人是 “日子人”fxs 什么的,现实中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反法西斯斗士说不得嗷

知乎用户 你说的对 发表

挂人多爽啊,找几个对面的猪队友挂一挂,不就反衬出自己看穿一切的高明了么?当然还是要掩饰下后半句

枯燥的田野调查,查资料批判,谁愿意干啊?吼一吼,我就表达了正义

小部分是牛叉的,其他很多是活的玩具,会叫的那种

知乎用户 朴熙道 发表

其实我一直想通过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王奇生教授的 “激进迭代 – 五四运动前后思潮发展” 所阐述的思维范式为主架构,以 wg 时期的基层派性斗争为参比资料(以剑桥版中国史近现代部分和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为主参考书目),参考来找一个切入角度,系统研究一下键郑圈的发展及其斗争史。。

后来我发现 TMD 写这种小论文,写出来估计 50% 都是 sensible words,实在是连基本的 fact descrption 都很难做的好,还是算了吧

知乎用户 神父 发表

窝佬这两天想通了,键政本质上是一种高级的社交 / 求偶手段,键政壬一套套神必话术和理论类似于动物界眼花缭乱的求偶行为。

知乎用户 皮皮不是屁 发表

很难说对键政群体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因为整个群体本身品流复杂,有受雇于他人的水军,有言辞激愤的愤青,也有实事求是的客观讨论,等等,但是有一点,就是在我国政治舆论的大环境下,大多数人有讨论的好奇心,但是却怕惹祸上身而没有参与讨论的胆量,又或者有一种不屑于参与政治讨论的清高派,认为键政群体看法片面,言辞偏激等等。反正这个群体内外各种各样的人群都有,所以很难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

知乎用户 反斗战士 发表

上次有点激动,现在心平气和的说说这个事

所谓键政圈,主要的理解是对国际国内政治的出名的爱好者的圈子,因为网络键盘输入得名。

那么,如何评价键政圈,心平气和的说,我有以下观点

1 键政圈,首先这属于人的正当爱好,正当兴趣爱好其他人无权侮辱

和抽大烟,黄赌毒不同,键盘讨论政治是正当爱好,其他人无权说不务正业,无权说什么空谈之类的,就像足球也是正当爱好,人家球迷可以大腹便便谈足球,显然他不能下场去踢球,但这是人家的正当爱好,只有闲得蛋疼的人没事干的,才会去对人正当爱好说三道四,至于有人说什么键盘政治就好像农场动物叫几声,都不耽误农场主杀了吃肉,这也属于侮辱,你特么也是中国人的一员,你谈还是不谈键盘政治,你的处境并不会有什么不同,不要去扮演虚构的高贵冷艳姿态来侮辱他人,这是人品不好的表现,就算你是美国人,面对黑人被压死全国陷入游行,你没有上街抗议反而去指责那些抗议的人,这是可笑的,固然你就算抗议了也未必不会遭遇警察执法暴力,起码那些发声的人为了现实的改变做出自己的努力

2 不要把键政圈污名化,认为都是一群歇斯底里,动辄革命动辄批判一切的,不是那样

的确键政权有些神经过敏的乱喷人,喜欢代入到英雄或者大人物身上去贬低普通人,好像他看了伟人传记就得到伟人的人格,就可以站在大人物的立场去俯视一切,这的确是病,得治,但是,也希望大家能够理智的认识到,并非每一个喜欢政治战略的人都是这样,理智正常的人是大有人在的,追星圈里有为了偶像喷人骂人的没错,但你不能一棍子打一船人,你不能说所有喜欢政治战略的人都歇斯底里,都是这样的表现,这也是以偏概全

说键政圈有缺点承认,但是任何圈子都有缺点,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那是不对的

3 说键政圈是不务正业的,也是非常自以为是的观点

你要明白的是,世界上有一种工作是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发表,人家本来研究的就是国内国际的政治,包括国内耳熟能详的金灿荣、闫学通、张文木,国际有名的米尔斯海默、不热津斯基等等,研究国际国内政治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职业,人家喜欢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并不等于就不务正业,因为人家的正业是什么你不知道,所以不要张口就来说人喜欢国际国内政治就是不务正业,实际上,就不说职业,就哪怕你是微博的公众号写手,你要写的东西有人看你也要研究国际国内的政治,对你来说也算正业,不要说什么研究国际政治就是不务正业,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别人的正业是什么

4 说键政圈的人喜欢语言暴力网络暴力,说话不文明的

我承认这篇文章知乎让我修改,我的确有不文明的成分,但是我这个人是这样,我绝不先开口骂人,但是别人不文明在先,我也往往就奉陪,是这样,喜欢国际政治,喜欢自己的国家,在网络上经常是网络暴力不文明的受害者不是施害者,这个屡见不鲜了

从所谓 “爱国是流氓的庇护所” 到“键政圈就是喷子巨婴”“小时候没当上学生干部导致心理变态” 等等不一而足,网络有好多人直接对其他人的正当兴趣说三道四,而且还是贬低挖苦,甚至还有人说什么键盘政治是一群阿 Q 在画饼充饥之类的,这些网络暴力的东西长此以往,脾气再好的人也会被激怒,关键喜欢政治战略到底是不是正当兴趣?是的话你无权去全盘否定这个兴趣,你反对具体的人或具体观点可以指出

说键盘政治是当不上官所以只能键盘聊,请问你喜欢篮球足球汽车的,你做到全部付诸实践了?你谈 NBA 就要打进 NBA , 你谈拉力赛车就要参加拉力赛,否则你谈的也不过是用键盘来说并没有亲身参与的话,你不也是键盘侠一个,你有什么立场指责键盘政治爱好者

总结

文明和尊重,是相互的,国际和国内政治,既是一种正当的兴趣爱好,同时又可以是人的学术,人的职业,对此给人扣帽子加以贬低,就包括起键政这个外号,都是很不礼貌也不对的,你确定如果大家谈论的都是自己的职业不是键盘议论,知乎这个网站还有人看?那么多大 v 公众号是靠什么生存的,靠谈论自己职业和大学学科那点?这个都是尽人皆知了

实际上,很多人对所谓键政圈的敌视,无非是吃不到葡萄葡萄酸,你想否定键政圈的一种理念,让别人跟着你走失败了,所以你就打麻将赢不了掀桌子而已,不少公知也是这个套路,一开始玩阳春白雪,说什么西方哲学家谁谁说过,阳光下的黑暗如何如何,到时候一旦别人不吃那一套,开始转换喷人模式,说这个国家没有希望,这个民族只配如何如何….. 老公知套路了,这是不对的,你的自由是提出意见,不是别人一定要接受你的意见,自由市场可以买卖商品,你不能卖不出去就骂人,这是毫无道理的

当然了,键政圈的确有党同伐异的毛病,但是请问什么没有?游戏圈没有?多少人把暴雪游戏爱好者称之为暴狗?两个游戏大公司的粉丝之间互骂的多了,演艺圈没有还是体育圈没有?有圈子就有远近,就有同志和对手,这是事实,自由派公知不也是一样?这都是共性

你保证去一个公知多的论坛宣扬左派观点,会得到礼遇?会没有党同伐异群口喷你的?

应该文明的对待差异,文明的进行竞争,不要乌鸦落在煤堆上,只看别人黑不反思自己

如果你说有人宣扬法西斯,有人鼓吹种族歧视是错的,那你应该具体分析,不应该直接把所有键政圈的人加以贬低,足球是有足球流氓,追星是有不理智的所谓脑残粉,正常大脑的人应该分清楚这些人不能代表全体,说话之前应该理智的想清楚,给人乱扣帽子先施加网络暴力,之后又说人不文明,这种行为是又当且又立的,与各位共勉

知乎用户 冯. 诺依曼​ 发表

圈,是个多音字,有的时候念娱乐圈,相声圈,甜甜圈,小狗钻火圈,念白了呢,有的时候是动物们的家。

知乎用户 工人鵺鵺 发表

主要是这样,讲来将去都是 zz 先行,污染各个领域,说实话有些地方有点讨厌,没有权力谈权力,不少人喜欢狐假虎威谈暴力,颇有种堂吉诃德的感觉,可能像孔乙己一样,虽然可以为他人带来一点乐趣,但是也许世界没了他们也是一样。

图我搞的,知乎别再怀疑我了

知乎用户 程墨 Morgan​​ 发表

中国人缺乏的就是政治敏感性,如果在美帝的中国人真的都很懂政治很会玩政治,至少能和三哥打个有来有回吧。

所以,网络上大家谈政治,这是好事,哪怕很多政治说得不是很准确——政治这玩意有准确的时候吗——也应该鼓励大家多谈,提高全民的政治觉悟。

这里我说的『政治』不只是国家机器的政治,你可以理解为『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有政治,国际江湖上有政治,国内江湖有政治,职场江湖有办公室政治,知乎江湖有论坛政治。

提高中国人的政治,从我做起,可惜知乎不喜欢谈政治,我只好转战公众号了,来,打个广告,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摩根有话说』,每天都可以和你谈政治和江湖。

知乎用户 cingcyun 发表

mtf、药娘、伪娘比例格外高,以前更高。

[cingcyun:如何看待 @川哭孙 4399 的文章《如何「伪装」成一个「无产阶级」》?47 赞同 · 24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answer/1151397854)

cingcyun:什么是键政,如何看待键政?16 赞同 · 4 评论回答

cingcyun:有人说鲁迅过激地批判旧体系,却不曾创造一个新的出来。像是一个文明上的愤青,对么?2 赞同 · 3 评论回答

[知乎整体上是右派偏左还是左派偏右?2 赞同 · 0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answer/1122758250)

知乎用户 Pii 发表

「有一天我醒来就瞎得像命运一样,瞎子没有时间观念,时间的产物也随之隐匿,幸运也突然哑了。你一直问何时发生何时发生的?你那该死的时间还没把我折磨够吗?」

「在这一切中能有什么真理呢?」

……

「『我们走吧!』」

但是他们不动。

知乎用户 Wang 发表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

虽然注册知乎的时间很长了,但是实际使用,是从去年美职篮莫雷那档子破事出来之后、对原来唯一使用、也是曾经无比热爱的某论坛彻底失望开始。

这个回答,也算是对于这段时间使用知乎的心得体会。

写下这个答案,也是希望自己以后偶然又翻看到这里,能有所思考,能在这个回答(或是称为 “记录”)之中,更为认真地审视自己,能好好总结在个人的粗浅思想成长与演变过程中的得失。也没查资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罢。

首先,我自己的观点是,在我没有好好花时间梳理马克思,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克尔郭凯尔,海德格尔,卡夫卡,加缪,荣格,弗洛伊德,以及,大部分传统经典(至少是包括孔孟老庄)和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原始文本 + 基础性论文 + 有影响力的后人分析文本——之前,我绝对不会在网络上口嗨,或是说碎片化地 “回答” 政治、哲学、文学等问题,至多是和别人简单交流下零星的感想。(事实上,这一定会花去我人生大部分的时间,若真到稍有感触之时,我甚至都很难确定这个平台本身还存不存在)。

这是我对于自己一以贯之的要求,某种程度上,这成为一种心理投射:我希望讨论这些问题的朋友们,大家的激烈愤怒也好,插诨打科也罢,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建立在对于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人文社科财富基本的体系化认识上,对于问题的展开,能更丰富全面多维,不仅仅是用戏谑的态度处理这些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

——娱乐谈笑自然是人之常情,工作学习累了,上知乎来侃天侃地吐槽下,消除下压力,是好事,但我一直真诚的希望,我们该严肃时要严肃,且这种 “严肃”,是对于问题本身的严肃,是直面“探寻真理” 的严肃,而不是简单的脑臀分离立场斗争,煽动情绪,甚至极个别人的乱中作祟,谋取私利。

有时候在评论区和一些用户互动,我很愿意承认 “我是个学生,我还有很多学生思维,很多不了解,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意见”,一是希望自己在网络社交中,也能像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要求一样,坦诚做人,坦荡做事,不媚俗,但也要谦逊些,二是,真的不喜欢有时候键政圈斗来斗去的氛围:尽管我清楚的认识到,如果我以后要投身人文社科学习,将追寻 “真理,爱,善良,平等” 等等,作为一生的目标,这些 “争执”、“论战” 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孟轲言: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这种战斗的准备是必须时刻有的。

当然,回到开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我的知乎使用(或是关注键政圈)的初衷,我不能、也没资格要求别人用自己难得的闲暇时间,为我解答:“兄弟,能不能讲细致点,为啥就是 fxs / 民粹 / 开 D 车 / 毛左 / 极端右翼 / 社民 / 保皇派 / 军国主义 / 保守主义 / 安那其 / 工业党 / 托派 /…… 了?”,这显然是我自我认知的一次倒错:原本期待从中观察并学习,有人 “点拨几句”,好按图索骥查阅资料学习,但是又时常被琐碎片段本身紧紧的束缚;本来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较为“高效” 了解到一些实际问题“为什么是这样?谬误与荒诞性出现在哪里?我们有没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样,也能略微帮助些身边的朋友不被汹涌的网络舆论裹挟,稍微喘息下,好稍微安宁些,然后好好去思考,结果反而自己随着 “别人” 思维方式的钟摆摇动,被时不时显现出的激情澎湃、愤世嫉俗、超然一切、狂野,乖张,挣扎,矛盾…… 搞得是莫名其妙——

究竟什么是 “真正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的思考?

究竟我们应该从哪里切入、如何去改变?

我以前是很排斥 “zz” 的,总觉得这个词背后是太多的隐喻暗示,或是关于利益争斗的暗流汹涌,直到慢慢的我明白,对于 zz 生活的理解认识将是我们处于这个社会群体中不能逃避的问题,就算你说,“我才不想关心这个”,想逃离,但这个的前提也必须建立在对于 zz 的充分解构上:

中学生不仅仅关心动漫、运动、暗恋,稍纵即逝的青春,“陌生人能麻烦您给即将参加中 / 高考的我一句话吗”,他们也会关注军事装备,大学什么专业好、为什么好,以后我能做什么工作;

大学生会迷迷糊糊的开始愤怒社会热点,“他喵的凭什么”,关心自家学校的一堆破事,关心教育改革深化,关心地缘政治,关心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进入社会的人们更是会讨论单位的制度,行政管理漏洞,社会机构种种问题,孩子的教育,家人的医疗,父母的养老,房价物价工资,这个剥削那个压迫。

我们当然逃不掉这些话题(若放到广义层面:至少在取得个人的心灵安顿之前是逃不掉这些话题的)。

如果某些事物是确确凿凿无法逃脱、是每个人在自己某一段生命进程中必须面对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然且必须是面对它。闭上眼睛,扭过身子,并不代表问题的消失。

问题又在于: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我始终觉得,很多东西出发点是好的,是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本身及其外在(人的集合)存在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影响,出现了背离初衷的变化:我能想到和我自身有关的例子便是,以前我在某个论坛上是为了学习篮球技术,欣赏评析高质量的篮球比赛,期待和大家一起提升对于篮球这项运动的理解,享受这项运动的乐趣,很多球友的初衷我想也是这样的——但是后来,却变成了 “谁比谁牛”,“谁的历史地位更高” 的无趣“战斗”。

那么我们在讨论 “zz 问题” 时,我们又是否思考过:“真正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讨论、又是为了讨论出些什么?

篮球圈的吵架,很多时候就是从对于某个偶像符号的争论变成对于网络空间中 “虚拟” 的个体的直接咒骂,作为一种基于人本身社交活动的延伸,尽管我观察的时间很短,还是发现,键政圈,出现类似的问题,只是 “偶像符号” 变成了 “立场” 之类种种。然而,这个问题的出现已经将这项活动本身最有价值、最有魅力的地方消解大半了。我很遗憾。

当然,回到前面讲到的,我能理解。

很多人将这作为观察,学习的契机,同时,对另外一大部分人而言,是敛财吸粉的工具,是享受虚幻追捧感的方式,是宣泄情绪、满足个人表达欲的途径,也可能就只是娱乐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游戏罢了,这无所谓什么对错左右派别对立,只是一种事实的陈述,只要不做伤天害理之事,我都能理解;

情绪激动些,态度尖锐些,对峙夸张些,我也都能理解,毕竟放在人类历史上看,这不过是网络时代中旧故事的新形式罢了,无数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这一切的一切都会不断出现,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属于建构起共同体生活的人类社会永远的、共同的故事。

我也能理解对于问题展开的漫画化或是说庸俗化,这不是贬义,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点:大众化讨论的基本形态,嬉笑怒骂中把问题铺成开,唠唠嗑就行了 + 反馈的缺失,花费心思写的东西没人看,随便来了一句妙语就能 “影响深刻”,费时耗力不讨好,没人关注,没人回复,没人互动,简直是对于自身心性的残酷修炼 + 审查机制的敏感,将个人的辛苦耕耘直接扼杀,都不算是修炼,更是折磨,不如轻快游走在机制周围,不算是 “圆滑”,至少是转对于自己的折磨为撩拨式的反击。

但是我真的很讨厌动不动骂人、斗嘴、挂人、无理由的 yygq,反智,狂热追捧资本和权力,讨论问题变成情绪咆哮,我可以接受 “小子,你心理素质不行就别沾这玩意儿,你没能力改变这现状就别装着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 的批评,但是,我真的不认为 “这一切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凭什么是这样的?

我能理解,但是不能接受。为什么一面乜斜权力、资本和那些欺世盗名之辈,为人所不齿的行径,一面又饱含热情地张望着那些 “宝座”,到底憎恶的是荒诞本身、还是不满于 “为啥拥有那一切的人不是我”?为什么我们会认为 “一切都无法改变,那就这样吧,算了吧”、为什么我们因为 “这一切真的很难”,于是就在失去建构的行动力的同时,连宝贵的想象力、对于美好社会的希冀都丧失了,这难道也是正常?为什么我们那么畏惧苦难,撕裂,害怕承担责任,不敢探寻真理面前的必经之深滩——虚无,我们谈什么超越,谈什么改变?

这难道不就是一种 zz 生活上的犬儒?

晚上睡觉前,我经常会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日记,读着读着就会掉眼泪。纪德后来讲讲,老陀惧怕派党之争,我不知道是否为真,只是结合这事,后来读到老陀那句:“我思考最多的事情是,我们的共同思想是由什么构成的,不论我们各自的倾向有多么不同,我们会在哪一点上相遇”,真是感动,很多个夜晚都想和老陀他们这样的人握握手,拍拍肩,因为他们这样一些真正的属于全人类的智慧宝库们,是真的超越了 “争论” 本身——他们提出的问题在于,我们到底应该关注什么?

吵架吵得厉害,例如扯回五四到抗战那段时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国民党自由主义种种,吵了斗了十多年,正到了民族危亡时,没有什么口舌讨论派别,文学性,审美,他们知道有些问题是 “不合时宜” 的,“我们有更重要的问题”,就算之后再次出现分化,但是我们能看见,在某个时刻,我们本就能够、也应该去关注一些真正重要的问题。

政见不同,可以吵,派系问题,可以斗,你这里乱讲,我就指出来,我这里说错了,你可以讽刺,但是我们应该思考真正的压迫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抱怨奶粉、房贷、养老保险,讨论证券交易亏损,担心孩子遇上坏老师,食品安全上又出大篓子,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战争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就像浮萍野草一样在时代潮流中飘忽不定,当然能被理解,但是我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在自我论述中在忽视,那些东南亚耐克加工厂里面那些童工,中东和非洲长年累月被战争连带的人们,在国外被种族歧视裹挟的非白色人种们,那些因为疫情回不了家,没有收入,只能去捡垃圾吃的普通农民工,西部山区那些从未开眼看过世界的贫困人民——大家会说 “这又不矛盾,我又不是不关注”,但是很多时候我怀疑这种论调的真实性:尝遍现实的苦痛之后,是否还真的葆有对于黑暗的控诉,和切实帮助疾苦人们的理想?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我相信对于仍会有人敢于背叛自己的阶级,抛弃自己的一切,但是也从本质上会怀疑有些人言论的真实性,因为我不能保证他们果真像老陀,像赫拉巴尔一样。当无产阶级被时代赋予全新的含义,一大堆人在说 “人民万岁”、“我是无产者,我反抗资本本身伴随的不合理的一切”,真的有些人能 “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是在为那些承受历史,成为牺牲红利的搭建者们发声吗?究竟是不是在将他们仅仅当做论述的客体以达成自身目的,而从不做实际的工作呢?

我不知道,但我希望我自己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的祖上是国家级贫困县,我永远记得每次从成都回祖上,看到那些衣着破烂的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坐在车里的我;我也记得以前去餐厅打工,后厨那些五十多的阿姨们休息时和我讲起她们苦难的一生,和她们对我讲过的那些柔和的话;也记得工地上和我讲过话的叔叔阿姨们,他们很多也是九零后,看起来却像四十。

我很感谢每一位在键政圈分享观点,交流自己对世界认知的知友,我希望这圈子能更好,也能回到初衷,能有更多的朋友加入,但不是单纯在讨论 “他是什么 xxx 主义 / 什么什么 xxx 者”,而是真正去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去认知生活的残酷,认识到直面虚无主义的困难,从抽象到具体,去感受痛苦,去和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先驱者,革命者站在一起,做好自我 “牺牲” 的准备,做好战斗的准备;我希望主语不再是“我”,而是“我们”:我们都有责任与义务,不知疲倦的阅读,思考,学习,实践,去直面生活,从自己出发,去回答“什么是真正的问题”,去尝试“什么是可能的解决方式”,去做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单纯因为受了很多生活的捶打,就只是天天喊加速加速在加速,我坐壁上观,等着蛋糕来,吃香喝辣生活美满。

同时也谢谢键政圈的诸位让我确证了几点:

未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基层工作,或是和工人同志,第三世界的苦难人们接触下,了解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帮他们做点事;

年岁大了,希望能去乡下租个小房子,看看书,想想事,写写字,和自然接触,如果能做个图书馆管理员是最好不过了;

然后,生活本身超越一切理论,一定要充实自己现实生活,热爱生活,拥抱苦难,绝不犬儒,绝不。

与诸君共勉。

(补:有拳击散打自由格斗经验的朋友麻烦私信交流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之前健身,体格还可以,之后准备学学打拳啥的,一是在学习工作之外舒缓心情,我很少使用电脑,也不打游戏,天天胡思乱想也不是个事,二是男生嘛,锻炼好身体,也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和自己)

知乎用户 叶理央 发表

逆向筛选,定点蒸发

知乎用户 温曦琴 发表

现实是他们连宪法中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都没有,只能在线上黑屁吹逼找存在感。如果要是真去实践他们的政治抱负的话,估计会瞬间被街道派出所橄榄,可谓是费拉不堪……

知乎用户 Alex Julius 发表

注假大空的东西给我深深的不安感,而这些人可能逃避主流竞争圈太久了,所以关注假大空的东西却心安理得。对于一般人而言,银行卡和成绩单上的数字才代表了你的游戏的进度。对于这样的人,别人高中开始刷各种《奥赛经典》时,他却在纠结选理科还是文科。而当别人准备冬令营,讨论下一次考试如何考好时,签约保送时,他在高谈阔论希腊和罗马。当别人在常春藤在刷题,讨论,准备 ACM 和 Putnam,去各地做学术交流时,他为自己成绩不好,却申请到了一所不知名英联邦的商科,文史科的大学而沾沾自喜,和自己在农村考上二本的远房亲戚的儿女大谈中西教育差异。当别人毕业后申请到了普林斯顿,哈佛 PhD 时,在谷歌积极地准备做好自身岗位忙碌地充电时,他和自己的朋友们讨论如何复兴传统文化,或是如何做一个精神罗马人,在网上和毫不相干地人查阅着没有什么难度的文史类文献来获取廉价的优越存在感,并自认为看清了天下大势而洋洋自得。网上和你在小众领域慷慨激昂地撕 X 的人可能是已经当卢蛇当得太久以至于毫无自知之明的人

知乎用户 吴茗​ 发表

键政是个好东西啊。

和键政人讨论执法边界的时候掏出棱镜门根本不可能有人说 “我不知道棱镜门是什么,我只是以我的朴素价值观判断的。”

不要嘲笑键政了,你习惯了键政环境出了圈你甚至会觉得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没进化成智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不说人话为荣,

以平易近人为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YN3V0z 发表

想要入左的,已经入左的,或者喜欢键政的人,如果你是马 / 恩 / 列 / 托 / 毛π的人,不要加入亚历山大图书馆。(至少一年之内保持警惕,他们的迫害行为持续了一年,同样他们最小转向期也必须至少是一年)

野蛮如红联安蒂娜尚且陶片放逐,社民领袖江永生却已经正在和将要进行 t 人迫害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他性满足。(仅仅是以安蒂娜为参照系,请不要简单理解成安蒂娜好江永生坏)

明知这种情况的其他管理还在拉人进去(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我可以合理推测,这是为了尽量满足江永生的权力欲望。而欲望是不能被满足的只能被中止的,每一次 t 人结束之后快感会很快消失,就必然需要更多被害人。

如果有人说我这是黑,那也没有办法,为了让江永生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迫害别人这件事被更多人知晓,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象征化,才能提供一个窥视江永生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视角。这并不是全部的实在,但是这确实是它的一部分。

我人微言轻,马经也没读多少,也没有战斗伙伴,。而江永生拥有一切: 他群里愿意沉浸在回音室效应中的各种人(切记不管他们是什么π,都无法代表所有那种π的人,不要地图炮),以及掌控数个群的话语权。但是虽百十人吾往矣,更何况写这篇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伸张什么正义(也无从伸张,他们垄断了所有话语权,必然不可能更不应该把这种迫害报复回去),而是让大家清楚的认识江永生的欲望和远离迫害。

据我所知已经有十几个甚至数十个人被害了。心理强大的被 t 了没什么,但是有些人被权限之后挺自闭的。而江永生,这个曾经被安蒂娜迫害的人,变成了继续传递这种迫害的人,而那些被江永生迫害的人呢,我不敢继续想。。。

恳请看到这条的左圈 / 键政大佬们,让更多人的人看见这个回答,希望这个世界少点迫害。

ps: 图片不是我被 t 的图,也不是全部被 t 的人的图。

看到这里你会疑惑,谁是江永生啊?t 人的不是耶慈会吗。不要慌不要急,亚历山大图书馆能这么干的,目前只有他。江永生现在的 id 是耶慈会。他的 id 和头像是不断变动的,你要是被图书馆 t 了就不要再陷入迷茫了,因为我已经在这里揭开了江永生的神秘面纱。

11 月 9 日稍微更新一下: 由于本人第一时间写的匆忙,暂时没有记起在江永生大规模移出别人之前已经发生过图书馆核心层任由某很有知识的管理迫害群员的事,后经提醒又想起自己那时已经回群(当时处于对图书馆各种猜想的验证期以及为了准备留在那里一段时间不得不对某些痛苦事件钝化处理)。这个管理没有跟他们走的近,现在已经出群了; 而江永生这个核心成员可以自欺欺人地重复的迫害人 + 退群 + 回群的流程,仿佛只要迫害完了别人自己出群待会等风声一过便万事大吉了。对别人要求这不能说(或者冒着飞机票的风险去说)那不能做(不能转发群聊记录)必须跟紧核心总路线;自己就刑不上 “大夫”。怎么总结呢,江永生曾经钦点安蒂娜是马基雅维利,也没什么截图证据。这样就可以拉拢一堆人,在安蒂娜的象征效力消退以后便任由自己的私人律法意识被唤醒,并在行动中强加到不知情人身上。仅阐述事实,不扣帽子,自行理解。

而现在我拿出了截图,比起他对安蒂娜空口无凭的批驳也许更加接近实在。这一块左圈的态度让我吃惊: 刘大佬说自己不敢妄言,但是我依然感谢您——在图书馆的威吓下能转发已经是很大的勇气。还有的人,在等待吃瓜,决定把事情留给大佬们处理,觉得他的非核心管理们将来有一天可以 “为民做主”,觉得得再让江迫害更多的人才能有足够的理由让别人远离他的权限力量。而江本人和部分管理们每日攻读晦涩难懂的理论书籍,争取掌握更多术语,懂更多知识。**但是有更多知识也不应该随意歪曲迫害别人的既定事实,为自己的暴行找合理性。**我认为要比读书他们决计是读不过官方马主义者、哲学科班出身的学生和古代大儒们的——部分上述人的论点也许早就被对馆外言行极其敏感的江永生和部分管理批驳成了 “乐子”。我暂且愿意怀疑部分管理大佬们只是被困在了单角度的幻想之中而不是贪恋管理的位子或者出于和其他大佬搞好关系的需要而暂时装聋作哑(现在看来已经无限接近这个事实,而且看到我的揭露他们也许会更倾向抱团取暖)。

图书馆是否继续存在,江永生能否继续在小圈子里作威作福与这篇回答没有任何关系。重要的是不应再有人蒙受不白之冤。

在底部续点关于被迫害的经验

粗浅分析一下

大部分中国人从小就生活在缺爱的环境,在上学期间面对学校教师家长甚至同学的压迫总是习得性无助,难免自卑。

公平正义很少得到伸张,大部分中国人面对问题习惯性的从自身找原因。

尼采说过 “神因太痛苦而创造了世界”,而人太痛苦呢?于是人们也会创造,便有了想象,以及找寻到了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虚拟网络世界。(虽然这无法根本性解决痛苦)而 QQ 群则是一个绝佳的逃避场所——能营造一种很多人陪着“我” 的幻想。

所以,中国人总是善于自责和隐忍,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反抗(我也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写,而且最初在权力的凝视下只敢匿名)。而江永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能实施这么久的迫害。他读过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和对末人的批判——然而尼采也仅仅是批判,《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最后不过是邀请高人去他的洞府,而不是通过迫害所有末人,消灭所有末人走完从猿猴到超人的软索。而且谁又有权界定超人高人末人呢?值得深思。

如果我们在 news 上看到什么对人民不利的政策我们会很容易看出问题:大概体问。而 QQ 群给人们的固有印象是大家交朋友一起娱乐的地方,面对这种突如其来不明所以的打击有人会惊慌失措——人们甚至不知道管理姓甚名谁以至于陷入 “汝所何欲” 的深渊,不停思索为什么,而由于上述长期以来的习得性无助的自卑,自然大部分人把原因归结于自身,决不去思考掌权者有没有问题。

以图书馆为代表的一类 QQ 群钻这种空子——不管他们是故意还是无意,对部分逃难到本以为是避难所的地方的人进行了迫害(网左本就是弱势群体更不要说图书馆已经公开不左(好吧是内部公开)但还在拉左人进去,那就只有一种解释),这对别人的伤害是更大的。

所以,希望各位把视角放的开一点,左圈 / 键政的群很多,吊死在一棵树上那是跟自己过不去。一个群要是长期迫害别人而大部分群员和管理又狗智主义(这个词用的太重了,但是这些管理在特定时间段上可以这样被象征),那你就必然不要想方设法地回去(否则就给了他们二次迫害的机会,如图)。以及再次恳请各位传播 “逃离图书馆权力打击 “的信息。

11 月 10 日更:

常见问题及回答

Q:你这篇文章写的这么差,漏洞频出,对很多术语不了解,乱报菜名,你有什么资格批判亚历山大图书馆?

A:我作为压力山大图书馆及其前身第 x 国际的第一个受害者,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都在观察并希望出现知识更丰富,可以完美使用术语的大佬来写一篇文章批判图书馆。但是在三次大规模迫害之后依然无人提笔。我连菜名级都够不到,又不忍再有人白白受害,只能勉为其难地写一篇大概率会被图书馆大佬嘲笑并在其回音室效应中被群嘲的文。至于批判,我多么希望更厉害的更有资格的大佬可以更精准地批判,而不是让我这个菜名级以下提笔批判。

Q:你这篇文章打击面太广,会众叛亲离。

A:我已经修改了文章中不该涉及的派别和太过刺眼的钦点,并在这里再次声明:我的揭示和分析批判仅限针对图书馆内部,如有和图书馆内部的人派别相同的人看了,请理解他们代表不了所有那个π的人。即使不理解,我也接受你的不理解,想批判的我的话评论区已经放开。但仍请求您的传播。至于众叛亲离,真的无所谓,我已经删了很多人,打算离开这部分小圈子——世界是很大的。

Q:江永生已经很可怜了,他自己经常自闭,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刺激他。

A:首先我已经在 QQ 说说置顶恳请大家不要把这个传到他那里。现在我把 QQ 置顶重新说一遍:那些在江群当管理对迫害行为视而不见的,以及同情江永生的,和江永生有同一看问题视角的,和江永生暂时同一战线的,还有看热闹的,我恳请你们的转发宣传。但请你们不要传到江永生那里去——否则他就会更痛苦而要迫害更多人了。

而且,既然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并且已经对自身产生了极大的伤害,为什么要继续害人害己?为什么失去权力后又千方百计的想拿回权力?不管江是什么 ysxt,在 QQ 群假模假式的搞 “斗争” 正是图书馆自己批驳的网络 cosplay

Q:我就觉得亚历山大图书馆很好,里面的大佬博学多识又热心解答问题,群文件弄的非常好。

A:在里面待得舒服的人不是本文的受众,继续享受孤寂的 Karl 大佬贡献的群文件和图书馆的知识海洋吧。但是如果哪天因没有跟上领袖的转进步伐或者触犯只有领袖自己知道的 “大忌” 而被移除群,也欢迎你来这里看清江永生的里子并在评论区进行再创作。

Q:你这是机械的视角,图书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未来的某天图书馆会变得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你要辩证的看问题。

A:也许会变吧。不过又要修改一下:毕竟我已经删了很多人并打算脱离他们的世界,所以我没有这个能力也不再想去监视与评判他们的行为。他们迫害了别人一年左右,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并转向。所以跟他们的迫害与还愿意纵容他们迫害的人的行为相比,这篇已经修改过很多尖锐话语的文章就在这放着也并不是问题。以史为鉴,曾经的错误被记录保存下来对尚留存转向希望的图书馆以及将来可能转向成功的图书馆也是很有意义的,它总能警醒那时的图书馆不要再重复过去的悲剧。

已经双十一了,在今晚写完所有吧

这几天一直修修改改,总是想到达完美的彼岸。又想到钱师讲的东西了:如果有一个完美的概念,那就是上帝。就这样吧,不再跟自己较劲了。

刚才看到某大佬对我的评论,是批评,虽然他写的很主观。

那我也来说一说自己主观的感受吧。说实话,看到批评时挺难受的,心脏跳的飞快,自己能听到大脑动脉咚咚的跳,脑子里想的全是怎么反驳他。然后因为偶然的因素写的一堆东西没了,竟突然如释重负,就这样吧。我在某中立群里立了 flag,以后尽量不提及图书馆和江永生,以及不再沉湎于受害者叙事。我想江永生看到我的批评的第一反应也是恼羞成怒,心跳加快,满脑子想怎么解决我,恨我。大家都是人,面对这种事的反应不会差太多。我想,我应该感谢那个把我的一大段话弄没了的偶然因素,以后陆陆续续肯定会有更多护馆者护江者的批评,难道我要一个一个反驳吗,这种互相仇恨是没有尽头的,而且在对卷中只能越来越 “回到江永生”,最后自己也变成江永生。

是的,不管图书馆以后怎样,再做出什么幺蛾子,或是好事,都与我无关了。1000 多的阅读量,该传达的信息,传递到的人,这篇文章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而我也应该获得心安了,也该休息休息重整旗鼓归复正常生活。以后再有人被害也请你继续传递反迫害的火把,我算是打响了第一枪吧。被欺负了来知乎搜亚历山大图书馆,相信你能找到我这里。

恐惧是正常的,在压力下我退掉了很多群,删掉了很多好友,如果我的不辞而别让你们受伤,我道歉,但是我要再次声明这绝对不是什么道德绑架和 3Q 大战的选择题——是我自己要离开的。对于批评我的那位大佬,更主要的是他的大佬号召力带来的可能颠覆我努力成果的恐惧,毕竟我见识了强权之下狗智们的样子,而这些大佬可以把他的看法传递给他们的受众。这个人我就不挂了,也不敢挂,但是我想请求您不要再继续重复自己的特别斗争手段了,强权害人害己。而且我写完这个就不再做反应,你如果感觉蒙羞继续主观感受,我接受,虽然我不认同你,但是我不能也不应剥夺你表达看法的权利。也希求您的受众不要困在你的剧场假象之中,也能多角度的观察一下我是怎样的,这位大佬是怎样的,以及图书馆是怎样的。

我打算关掉评论区,一千多的阅读量,该说话的已经说了,不该说话的还没有来。看着不舒服的东西还是眼不见为净,虽然这样可能会缺少一些典型案例给各位反迫害知友们看。护馆者护江者也不要太担心我会不会因为少了被批评的针刺感而变成井底之蛙——你们要是创作了东西我会去看的,我其实也挺想知道你们眼里的江永生是什么样子,这样也许我能梳理清楚他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脉络。或者你们去梳理然后发出来吧,你们已经得到受害者视角内的信息,结合你们的迫害者视角,最终把全景展示给我们这种普通左人键政人吧。

把江比作犹太人我觉得不恰当,因为我相信我和愿意反迫害的人现在对他只有一种幻想,而不是各种自相矛盾的幻想。或者你们已经不自觉的把你们加入我们了,这样作为一个整体产生了才产生了两种自相矛盾的幻想。继续按照犹太人被迫害的事件推论,如果江永生是被迫害的人,你们作为护馆者护江者最终反而变成了害馆者害江者,这也太矛盾了。

假装有结尾。。。

知乎用户 Sr 缪斯 Hideyoshi 发表

组建 Antifa 等组织是非法的,实际行动不允许,还得让人封口吗?

毕竟写进档案是影响吃饭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身份政治

知乎用户 那珂酱 发表

精外第一定律: 精神苏联人永远比其他精外优越

精外第二定律: 精日最垃圾,最低级,应该被警察抓起来。

知乎用户 长缨 发表

这事吧,得看出身。

网络带给所有人一种虚幻,那就是认为自己也可以指点江山。

知乎用户 七点的猫 发表

应大力提倡键政。

可能现在多数人目前都见识浅薄,更应提倡键政,让人们不断的关注和辩论,才是提高人民政治素养的基础。

那些批评键政的人,是想要一群只会干活不会发牢骚的机器仆人吧。

国家需要物质上的实干,国家也需要精神上的思辨。

只思潮不实干的失败例子历史上多的是,只实干不思辨的失败例子历史上也是多的是。

网络暴力确实可怕,全民噤声难道不可怕么?

抑制空想主义和网络暴力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人民素养,而在不断的讨论和思潮中人民素养才能提高。而不是抵制讨论和思辨,因噎废食。

知乎用户 默默 发表

很难说是好是坏,如果客观一点评价的话,只能说是一种表达或者诉求,不论有没有道理。

而且越大越发现道理其实是讲不通的,因为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立场都有自己的利益要伸张(真正以理智公心思考问题的人凤毛麟角),至于权益边界在哪里,更是没有统一不变的金科玉律。所以哪怕某些键盘侠的言论看起来相当反智,但是它仍然是一种真实的思想反馈,再如果有很多人都支持的话,那只能说明我们的国情(国民素质)就是如此。

至于说键政圈只会挑刺提问题或者提出的方法根本行不通,我倒是觉得不必苛责,键政圈的存在就是找事的,解决问题是政府的责任,尤其我国公民社会基础如此薄弱,非社会组织这么没有存在感,不指望政府指望谁,我们又没有哆啦 A 梦。要是政府改进不了现实,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键政圈可以 “乌烟瘴气”,政府也应该加以监管,但是键政圈要是没有了,那人民少了一个重要的发声渠道,政府少了一条探测民心(某些时候可以做压力测试)的快捷路径,两方面都划不来。明清倒是很清静,结果请看南明史清末史,各种唯利是图的骚操作,集人类不要脸之大成,这个时候会让你发自肺腑地感叹:毁灭挺好的。

知乎用户 极为普通的提问者 发表

好事,信息化时代国家就应该在网上参政议政。只是当前的政治规则封锁了线上参政议政的渠道罢了。以至于被人污名化为键盘政治。在未来不但应该线上参政议政,还应该大力发展线上政务。

续:大概以后上下院的意思会变成线上院和线下院

知乎用户 徐懋喆 发表

都是学生。

知乎用户 百镇雄关 发表

看网络上的键政圈就像我看中原群侠(读三声)等各种妖道角一样。

知乎用户 忠君爱国洪承畴 发表

嘴炮鼠辈嘴上骂着叶利钦,实际上这些人替叶提鞋都不够格,你也配见证奇迹?去‘WC’照照镜子吧!

上午 10 点,当政变发动者聚集在代理总统亚纳耶夫的办公室,召开紧急委员会第一次例行会议时,克留奇科夫对他的同事说,他已经与叶利钦取得了联系。结果却让人灰心:“叶利钦拒不合作,我在电话里和他通了话,试图让他明白合作的理由。但是,这些都无济于事。” 这虽然是一次显而易见的挫败,但并不是最令人担心的事。政变还是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着。

清晨 6 点整,塔曼近卫师的坦克已将奥斯坦金诺电视中心和电视塔团团包围;一小时以后,塔曼近卫师和坎捷米尔近卫装甲师的剩余部队也开始进入莫斯科市,他们参加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活动,所以莫斯科市民对他们很熟悉。总计约有 4000 名军人、350 多辆坦克、300 辆左右的装甲运兵车和 420 辆卡车驶进莫斯科。他们在首都集合,就像莫斯科市民在郊外的房子里度完周末,然后返城一样。部队封锁了城市要道,路面交通一片混乱。叶利钦的轿车成功地在军车挡住街道、致使车辆无法通行之前,抵达了市中心。莫斯科市民咒骂交通拥堵,痛斥军队,但是,他们对单个士兵一般都很友好。他们和新兵聊天,新兵的平均年龄只有 19 岁。市民还送来了食物、糖果,然后连珠炮似的没完没了地问官兵:你们为什么到这儿来?你们会开枪吗?士兵们也不知道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但是他们明白自己是不会向平民开枪的。正如政变者看到的那样,事情朝着他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莫斯科市内没有示威活动,企业运行如常,叶利钦号召的大罢工也无人响应。他站在坦克上的讲话让人印象颇深,可是站在白宫外聆听他演讲的人寥寥无几。莫斯科之外的局势似乎也是风平浪静。克留奇科夫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定期情况汇报。他后来回忆:“到处都很平静。各方的第一反应使我们有了希望,甚至让人陶醉其中”

除了登上坦克顶以外,8 月 19 日俄罗斯总统还颁布了多项法令,宣布这次政变是违反宪法的,同时建立了自己对俄罗斯境内机构和军队的权威。届时苏联的克格勃、内务部队和陆军将只接受俄罗斯总统的命令,俄罗斯自行颁布法令,发出倡议。但是,他私底下还是做了最坏的准备。紧急委员会委员那天收到的报告没有说谎:不仅没有发生政治大罢工,甚至看不到个别工人的罢工。到那天晚上为止,只有远在克麦罗沃的地方发生了数起矿场罢工,但是这对白宫的捍卫者丝毫没有帮助。

叶利钦 44 岁的副总统亚历山大 · 鲁茨科伊负责守卫白宫。鲁茨科伊曾是一位空军飞行员,他所驾驶的军机在阿富汗两次被击落。有一次,他被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抓获,被告知,只要他愿意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合作就让他移民加拿大,但是他仍然忠诚于自己的国家。鲁茨科伊获释后,被授予 “苏联英雄金星奖章”,随后又被选入俄罗斯议会,1991 年的俄罗斯总统大选中叶利钦选择他做竞选伙伴。特立独行的作风、训练有素的军事背景,这些条件使得鲁茨科伊成为组织白宫防卫的理想人选,一切要靠这位前阿富汗老兵的战斗经验了。无论是鲁茨科伊装备简陋的军队,还是俄罗斯人仿照立陶宛人在议会前所搭建起的临时路障,都无法击退在亚佐夫军方坦克支援下,克留奇科夫指挥的突击队的进攻。叶利钦、鲁茨科伊和其他俄罗斯领导人都很清楚这一点。他们唯一的指望是政变策划者不敢发动进攻,如果他们真这么做的话,军队也不遵守他们的命令,不开枪射击。

叶利钦一整天都在努力工作,想把政变者派到莫斯科的军队争取过来。俄罗斯总统很讨指挥官的喜欢,他试图把他们拽到自己这边。叶利钦在阿尔汉格尔别墅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帕维尔 · 格拉乔夫中将,他是一位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 43 岁老兵,也是亚佐夫统帅下的苏联伞兵总司令。叶利钦在数月前的总统竞选中曾与他会面过。当时,这位年轻的将军曾向叶利钦保证他准备捍卫俄罗斯政府,不让宪法受到挑战。现在就是考验将军捍卫宪法决心的时刻了。即使格拉乔夫在政治竞选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所说的话当不得真,然而对于叶利钦来说,尝试争取他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伞兵部队是苏联少数处于战备状态的部队之一,没有这支部队的支持,任何政变都无法成功,最不济叶利钦也能打探对方当时的状况。叶利钦同真正的和潜在的对手的联络贯穿于整个政变。

苏联军队能否保持忠诚,主要视发生在莫斯科街头的状况而定。莫斯科人最初看到坦克出现在街市上时惊讶不已,但是他们随后采取的策略对政变策划者来说是极具破坏性的:他们要迷惑住这些 “男孩”。市民们和老兵随意交谈,漂亮女孩和慈善的老太太把自己的东西都拿出来和士兵们分享,从心理上使士兵无法完成镇压平民骚乱的任务。

俄罗斯新兴商人阶层因为害怕在新的强硬路线的共产主义政权的掌控下,他们的企业会蒙受损失,所以支持叶利钦,他们不仅给白宫送去了足够的食物和酒水,给他们打气,还给驻扎在叶利钦据点周围的官兵也送去了食物和酒水。亚佐夫深感震惊。为了消除市民亲善举动带来的风险,部队指挥官开始轮调驻扎在莫斯科周边的军队。叶利钦还是尽可能地给亚佐夫和他身边的人制造麻烦,使他们难以保证军队的绝对忠诚。叶利钦的首次胜利主要依靠的是莫斯科人民的努力,8 月 20 日正午,他号召人民到白宫前集会时,就指望着人民来帮他扭转乾坤。

独立电台——“莫斯科回声电台” 的记者拒绝受政变者威胁,他们不断地号召莫斯科市民到白宫那儿去。前一晚播出的电视报道,已经告诉市民集会的地点。然而,这仍是一次赌博。如果人们像不响应大罢工的号召那样忽视集会号召的话,无论街垒路障,还是苏联军队的勉强迟疑,都不能把叶利钦及新生的俄罗斯民主从迫在眉睫的镇压中解救出来。事态渐趋明朗,人们听到了召唤,无数人聚集到了白宫。叶利钦从阳台上对前来支持他本人、支持他斗争的近 10 万民众发表了讲话,他们带来了一面巨大的俄罗斯三色旗。叶利钦向全市和全国发表讲话的地方,也被许多小旗帜装点起来。他站在蓝色防弹盾牌后开始讲话,他的助手很快把他推到了里面,因为他们担心附近建筑的屋顶上可能有狙击手。

那天发言的人可不少。三个小时内,他们轮番上阵,一个接一个地向人群发表演讲,人群则不停地欢呼:“叶利钦,我们支持你!”“俄罗斯不倒!”“审判临时政府!” 发言者包括戈尔巴乔夫的前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和俄罗斯当代最著名的诗人叶夫根尼 · 甫图申科。甫图申科朗读了一首诗,诗中引用了普希金和列夫 · 托尔斯泰的句子,将白宫描述成 “人民捍卫那受伤的、大理石做成的自由天鹅”,在游弋中获得永恒。参加演说的人还有举世闻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姆斯蒂斯拉夫 · 罗斯特罗波维奇,他在巴黎听说了莫斯科发生政变的消息就乘坐首班飞机赶了回来。在白宫,他先是为白宫捍卫者演奏,接着拿起了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苏联 “氢弹之父”、一直以来的政治异见者安德烈 · 萨哈罗夫的遗孀艾琳娜 · 邦纳,诉说了她与丈夫萨哈罗夫在长期逃亡生活中的往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曾质问克格勃官员为什么苏联政府歪曲她的丈夫。“这些不是写给我们看的,是写给贱民看的。” 官员回应道。邦纳说:“临时政府也是如此。他们所说所写的全部内容都是给‘贱民’看的。他们认为我们就是‘贱民’。” 听众沸腾了,他们不愿再做贱民。这场演讲会的组织者呼吁集会者驻守白宫、捍卫白宫,得到成千上万人的响应。

早上 8 点刚过,布什总统打给叶利钦的电话神奇般地接通了。美国东部时间 8 月 20 日,布什在电话那头开口了,他似乎忘记问候语了,直接说:“我打电话只是想看看你那边情况怎么样。”“早上好。” 叶利钦回答,对他而言,是莫斯科的傍晚时分。“早上好”,布什重复着对方的话,他并没有注意到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时差,随后再次提出了他的问题,“我只是想知道你那里的最新情况。” 布什坚持他的谈话要点,虽然几分钟前还以为叶利钦被捕了,可是当他成功地接通叶利钦的电话时,他并没有显示出多激动。

叶利钦不在意这些。正如斯考克罗夫特所预测的那样,这通电话使他信心倍增。他对布什说道:“最高苏维埃大楼和总统办公室都被包围了,我想随时会有袭击发生。我们已在这里 24 小时了。我们不会离开。我已经号召楼外 10 万民众捍卫合法选举出的政府。” 叶利钦所说的俄罗斯白宫门外的 10 万人大集会正要接近尾声

当布什给叶利钦打来电话时,成千上万的莫斯科百姓聚集在白宫门前所彰显的决心让叶利钦有理由持乐观态度。但是,有迹象表明政变策划者正准备用武力进攻俄罗斯议会大楼。下午 2 点前,叶利钦会见了亚历山大 · 列别德将军,他的伞兵驻扎在白宫周围,表面上说是保护叶利钦。作为攻击前的准备,列别德将军刚刚接到撤退的命令。他拒绝听命于叶利钦,也没有撤军。列别德称他宣誓效忠部队,要想让他站在叶利钦一边,除非任命他为总司令。叶利钦犹豫不决。列别德还告诉白宫捍卫者,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叶利钦后来记起这位将军当时说:“只要投放几颗反坦克导弹,楼内的易燃物就会燃烧,火势之猛,人们根本来不及跳窗逃生。”

傍晚时分,俄罗斯白宫接到消息,进攻已经迫在眉睫了。白宫守卫人员把一位克格勃人员带了进来,他说他的部队已经接到攻击白宫的命令了。叶利钦的助手与军队和克格勃中的阿富汗战场老兵一直保持联系,也证实了上述消息。下午 5 点,副总统鲁兹科伊命令聚集在白宫周围的人组织起来,组成防卫部队。他们宣称俄罗斯已经拥有武装力量,号召年轻人加入。叶利钦最后任命自己担任俄罗斯军队的总司令。他们欢迎驻扎在莫斯科的苏联军队、警察和克格勃投诚。军队的人数和实力都在增强。

晚上 6 点,所有女性被要求离开白宫。“莫斯科回声” 广播电台还在广播,号召莫斯科人前往议会大楼,拯救他们的民主。一时应者如云。夜幕降临,仍有 1.5 万人聚集在大楼外。他们中有来自普林斯顿大学伍德洛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的年轻大学毕业生特蕾莎 · 萨博尼斯 · 查非,她 1991 年 1 月刚到莫斯科,俄语还说得磕磕绊绊。她事后回忆:“我在人群中徘徊,思索着口号的意义,‘同志们,我需要一位翻译’,但是,我后来想他们还是把我当作一位俄国人来对待吧。” 她很快加入守卫白宫通道的队伍。因为预计到苏联军队可能会用瓦斯来驱散人群,所以组织者开始分发防毒面具。查非事后写道:“人们手拉手组成了警戒线。第一道警戒线开始只有男人,可是他们发现大的防毒面具不够用了。能戴下最小号的防毒面具的女人也加入了第一道警戒线里。我站在第二排警戒线中,控制大楼的机动车入口。”

白宫内,筋疲力尽的叶利钦准备打一会儿盹。在他准备去休息前,他的警卫员亚历山大 · 科尔扎科夫提醒他:如果袭击真的发生,要么躲到地下室,要么前往附近的美国使馆。他告诉总统,在地下室,“我们会因没有外援而死亡”;在大使馆,“我们可以寻求长时间的庇护,并且告诉全世界俄罗斯正在发生的事情”。叶利钦说道:“很好。” 科尔扎科夫安排了一位手持来复枪的卫士护送总统前往大楼另一侧的医生办公室就寝。几个小时以来,查非一直驻守在通往白宫的路上,在警戒线处查看别人的证件,但是,她并没有出示她的美国护照,最后累得在附近停着的一辆公交车内睡着了

苏联和俄罗斯的对抗已经摆上了桌面。空降兵接到亚历山大 · 列别德的命令,于 8 月 19 日第一个到达了白宫,他们以苏联人自居。一位白宫守卫者反击说:“到底什么是苏联?”由美国出资成立的自由欧洲电台的记者伊恩 · 艾略特后来讲述了他在莫斯科街头看到的一幕场景。一位醉汉 “解开衬衣,把袒露的胸脯对准卡拉什尼柯夫步枪的枪口,一位紧张的少年正紧握着这把枪…… 醉汉喊道:‘你不会向我们开枪的,不是吗?毕竟,我们是俄罗斯人,而你们也是。’“8 月 20 日夜,查非待在白宫周围的封锁线内,她后来回忆说,那些说自己“支持俄罗斯” 的人都会被视为 “自己人”,而被允许通过。就在当天夜里,仍然犹豫不决、难以取舍的亚佐夫让叶利钦的信使把他的话捎给俄罗斯总统:“我是俄罗斯人,我绝不会让我的军队沾满自己人民的鲜血。” 可是,很快就将血溅莫斯科。午夜时分第一枪打响了。在莫斯科发行、专为外国社区和移民出版的周报《卫报》编辑迈克尔 · 赫特泽站在白宫前的广场上,他注意到了当时的时间:8 月 21 日凌晨 12 点整。消息立刻在白宫守卫者之间传开——坦克从莫斯科河岸登陆,正要包围议会大楼,发动进攻。赫特泽几天后在报纸上写道:“凌晨 12 点 10 分,附近的山坡外的环城公路上传来越来越密的枪炮声。这次枪声急促而有规律,绝对不会搞错,这是自动化武器的声音。一位妇女叫喊道:‘他们来了,这帮混蛋来了。’随后,又是一声枪炮声和几声恐怖的爆炸声。

8 月 18 日夜,在福罗斯别墅会见戈尔巴乔夫的瓦连尼科夫将军先在乌克兰做了短暂停留后,现已返回莫斯科,他准备对付叶利钦。他派运兵车开往白宫,同时忙于指挥突击队队员降落在俄罗斯议会大楼的屋顶上。最先开火的是塔曼近卫师的士兵,他们接到瓦连尼科夫将军的命令,越过白宫,占领苏联外交部附近的地点,以备发动攻击。当装甲运兵车穿过加里宁大街下的地下通道时,忽然遭到了白宫守卫者的伏击,因为他们以为进攻已经开始了。地下通道的出口被无轨电车封堵了。虽然领头的运兵车强行通过了路障,但是其他车辆被挡在了狭窄的通道内。白宫的守卫者中,有部分人是阿富汗战场回来的老兵,他们清楚怎样做才能使装甲车无法开动。他们把布条塞向狭小的观察口,这样就挡住了装甲车驾驶员的视线。年轻的新兵觉得动弹不得,就转动炮塔,驱散袭击者。很快莫洛托夫的鸡尾酒砸向了士兵,车辆燃烧了。士兵们从已经着火的运兵车上跳下来,对天鸣枪。子弹打到了装甲板和通道的墙上,还有些子弹飞到了人群里。有位士兵企图用手扑灭被烧着的军服,结果弄伤了双手,其他人则侥幸逃脱,安然无恙。三具尸体被摆放在人行道上:一个是阿富汗老兵,他的头被运兵车碾压了,另两位白宫守卫者是被子弹击毙的。受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就在刚刚召开的紧急委员会的会议上,亚佐夫还在怀疑亚纳耶夫和其他人都在给自己留退路,等他一回来就收到了第一份伤亡人数报告。现在,人人看上去都是清白的,只有他亚佐夫是个例外。是他的人,他的军队,既不是克格勃,也不是警察部队向平民开火!他阴沉着脸,听完了白宫战况的汇报后,命令手下:“下令停止开火!” 如今消息传来,军队不会按原定计划进攻白宫,这恰好印证了克留奇科夫对军方的怀疑。有些人在 8 月 21 日一早就聚集在克留奇科夫的办公室,指责军方的懦弱。但是,也有人却着实松了口气,这些人中就包括将要执行进攻任务的高级军官,因为他们最后可能要为人员伤亡负责。内务部队指挥官宣布,如果军方不参与这次行动,他们也将按兵不动。

克格勃突击队也拒绝进攻白宫。克格勃,这个无所不能的间谍组织,正在克留奇科夫的脚下逐渐瓦解。据弗拉基米尔 · 普京,也就是日后的俄罗斯总统所说,那天克格勃首领意外接到了圣彼得堡市市长安东尼 · 索布恰克的电话,这位支持叶利钦的市长在电话中询问一年前由他的副手提交上去的辞职信是否已有答复,而他的副手正是当时 38 岁的克格勃中校普京。据说那天普京递交了他的第二封辞职信,他效忠的是索布恰克,而不是政变领导者。正如普京事后所回忆的,他尊敬克留奇科夫,但是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犯罪的人,我立刻明白一切都结束了:他们完蛋了!”

凌晨 5 点,莫斯科的军方取消宵禁后,美国驻莫斯科代办柯林斯终于有机会勘察一下前夜的战场。这位外交官向华盛顿汇报:“六辆履带式运兵车困在了加里宁大街的地下通道,午夜以后向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的军队投降了。” 叶利钦白宫内部不具名的人士(在美国公开的大使馆报告的档案中,已经将此人的名字划去)曾于清晨 6 点致电美国大使馆并且告诉美国人,在俄罗斯官员和军方指挥官接触后,空降兵不再前往白宫。

俄罗斯信息服务中心于早晨 8 点左右向美国大使馆发去传真,进一步证实了撤军的消息。据传真报道,莫斯科军方已经命令军队 “全速” 撤退。一位高级指挥官说,军队不会在 “明天或后天” 攻占白宫。政变似乎失败了。柯林斯注意到,凌晨 5 点左右,驻守白宫的人不断减少,因为许多守卫者都回家了。柯林斯对那些在这个动荡的夜晚一直待在大使馆办公室的美国同事说,现在安全了,可以回到自己的住所了。

尽管撤军的消息让白宫守卫者们感到万分意外,可是,有迹象表明,叶利钦和他身边的人较早就得知了此事。据悉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曾亲自致电叶利钦,告诉他进攻已经取消了。此外,叶利钦对政变者及其计划的了解显然比他们自己预想的要多。在白宫事件发生若干年后,一位美国官员告诉获得 “普利策奖” 的调查记者西摩 · 赫什,布什总统曾命令美方拦截政变领导层和苏联军队指挥官的通话记录,并告之叶利钦。赫什引用了这一消息来源,写道:“国防部和克格勃领导人使用最安全的电话线路和军队指挥官进行联系。我们实时地告诉叶利钦他们谈话的内容。大多数战区指挥官都不接电话。”据赫什所言,美国大使馆还派了一位通讯专家前往苏联白宫,帮助白宫和军队指挥官建立了安全的通话联系。赫什引用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话:“这样叶利钦就能警告他们,叫他们不要靠近”

戈尔巴乔夫和鲁茨科伊的代表团一起乘坐俄罗斯飞机回到了莫斯科。鲁茨科伊说服了戈尔巴乔夫,称俄罗斯飞机比苏联总统专机更安全。大多数的政变者都乘坐总统专机飞回了莫斯科。亚佐夫后悔自己同意加入紧急委员会,骂自己是个傻瓜。他顺从了自己的命运,当被捕的消息传来时,他平静地、有尊严地接受了。当克留奇科夫被叫去和戈尔巴乔夫还有 “俄罗斯人” 乘坐同一架飞机的时候,他还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在登机前被搜身,在飞行途中除了警卫没人跟他说话,他被当作了人肉盾牌,因为许多人相信克留奇科夫或许事先安排了攻击行动。飞机一着陆,克留奇科夫就被俄罗斯当局而不是苏联政府逮捕,克留奇科夫要求给些威士忌压压惊,可是没人给他。今时不同往昔啦

知乎用户 AirYoukai 发表

作为一个路人,我觉得挺好,很有意思,几个年轻人上网聊喜欢的话题,慢慢聚到一起变成社群,每个人有不同的身份地位,因为一些可能旁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争来吵去,去研究学术文献,学一些技能,参加活动,偶尔搞出一些大新闻丰富一下圈子里的谈资,消费着看不到尽头的青春。

很让我想起以前在一些 ACG 亚文化圈子里的经历,就觉得很怀念。

单纯的键政对社会变革推动作用,在我看来是很小的,即便政府有网络参政议政的渠道,可键政本身还是一个主要面向年轻人的小圈子,辐射力比较一般。所以我觉得也没必要强求这些年轻人一定要干出什么大事来证明自己,想去做当然很好,不做也不意味着着错了。

就像以前和我玩游戏的朋友,有的后来真的成了从业者,即便自己觉得很苦逼,有的为生计奔波,再也没上过号。键政圈肯定也会有年轻人,因为耳濡目染考研去马院,或者到基层去办实事。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评价网络上的键政圈?

知乎用户 冯. 李斯特 发表 恶向竞争 拉帮结派 充斥了巨婴。 不注重根据较为严谨或科学的研究手段作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如何更 “讨喜”“煽动” 或者拉起小圈子的认同度作为评判标准。即使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早就在学术被证明是错误的。 而一旦您举出 …

我闻到被清洗的味道:一个美国教师在香港

2000年初,香港一所大学聘任我在其社会科学系任教。那之前,我在美国的高校教书有十多年,虽然教过的学生背景广杂,但要来香港,我还是做好被挑战的准备。 最初,我课上有香港本地学生、大陆来港学生和来自英国、美国、台湾、韩国等地的交换生。我同时为 …

【重磅】中国新左三十年,“国师”的三重嬗变

民族主义如何终于跨越了意识形态的三个圈层,实现了政治菁英、知识阶层和大众之间的“通三统”? 2021年5月30日,遵义会议纪念馆内其中一部分,有历代中共领导人的照片,场内有小朋友带上国旗在内参观。 摄:林振东/端传媒 【编者按】:对中国自 …

俄罗斯如果继续推进民主化,能成为富裕的发达国家吗?

品葱用户 巴比伦花园 提问于 2/14/2021 我觉得成为发达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有占人口80%以上的主体民族,可以避免很多民族矛盾和维稳成本投入,参考日本韩国。 有一定科技文化创造力:这个俄罗斯应该是满足的,俄国的诺贝尔奖数量放发达国家 …

中国的文德武德和俄罗斯比之如何?

品葱用户 巴比伦花园 提问于 11/14/2020 中国是东亚的土包子,俄罗斯是欧洲的土包子 文德:古代中国应该是可以碾压俄国的,中国文学底蕴还可以,但近代就拉跨了,近代俄国涌现出一堆世界级大师: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科夫,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