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20 年,非必要不出省,减少聚餐聚会。 2021 年,非必要不出市,尽量不去聚会。 2022 年,非必要不出区,严禁聚会聚餐。 2020 年,国内中低风险地区绿码加 14 日内核酸阴性畅行。 2021 年,国内 …
5 月 23 日晚,第 31 届东南亚运动会(SEA Games 31)的闭幕式在越南河内田径宫举行,17 天的运动会至此落下最后帷幕
1 万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参加了本次东南亚最大的体育盛会
然后,东运会越南足球夺冠,全城庆祝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继续原有政策,不会变,很可能这个政策将是长久持续的,防控和疫情没啥大关系。
我觉得到了这个阶段 再从病毒本身的角度去谈防疫已经是不现实的了
就算奥秘克戎怎么变异 或者又出来什么新的变种 对于我们短期内的防疫行为是不会有根本性改变了
因为到了现在这个局面 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对抗 和国内外矛盾取舍的问题 加上目前防疫的惯性已经趋近于无限大 如果突然踩刹车 大量的人员、资金和政策会无处安放 又是一片骚乱 所以必然是一个缓慢刹车的过程
所以一个基本现实是:至少在大会前 防疫措施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因为我们目前已经尾大不掉到停止防疫都会产生骚乱的地步了 只能随着这辆巨型马车一路向前
就如同我们在温和的渐进中走向了如今的局面 当下政策惯性和利益链条的打破必然也是缓慢的 不要期望一切会突变 因为虽然期待这一切改变的人有很多 但期望这一切不改变的人也有很多 而他们或许才是真正能左右事情走向的人
你还没有认识到一点,就是目前的防 kong 是否结束并且放开与 R0 没有任何关系,现在已经上升到了初高中某种文科课程的高度,防 kong 成为了一把锋利的剑,剑本身很钝,可是他要拿来割东西。所以他在磨,并且现在有人在组织他磨脸,高手对决,殃及池鱼。所以,剑在那里。只是看剑手哪边赢了而已
我的朋友,你听说过死猪不怕开水烫吗?
远了不说,现在我们小区,没封闭,居民可以自由进出,不强制任何人做核酸,不强迫任何人打疫苗。
听起来还好吧?
但是,
进小区需要 48 小时核酸阴,否则要签个登记表——每一次,内容基本就是输入你的全部个人与家庭信息。小区门外就是检测亭,你要是三天没做,哪怕是出院门三十米做核酸,回来也要再登记一次。你说你为了减少麻烦,按不按时做吧?
你要是没打疫苗,嘿,再签另一份登记表,除了上述一套,还要写明为什么不打疫苗。有病?什么病?有孕?几个月了?…… 你说非得两份表吗?看情况,大家要是不嫌麻烦,可以再来几张。
然后就是外卖快递都自由点,但是外卖员快递员不许进小区,必须住户自己下楼穿越小区跑到大门前自取,当然你也可以把当天的快递都堆着,等一次取走,但是多少个快递就收多少次电话是跑不了了。
这些给我造成的后果就是,门也不想出了,凡是需要出门的工作也不干了,能煮个速冻饺子就不点外卖了,上网看到个喜欢的东西——以前都是顺手就买的东西,现在想想要被折腾那么多次,非必要也不下单了。
……
想起来小时候听老人说,当年他们招兵、用工、募捐,也是这么搞的。
把全村的人都叫到村长家炕头上坐着,谁家愿意为了革命出人出钱,就站出来,绝不强求,全都是自愿。
然后呢,就笑眯眯的跟你在那耗着,大家闷不做声,就从清晨耗到天黑,也不管饭。
就这样大家还挺着?好。
然后这帮逼开始他妈的烧炕,那炕头烧的火烧火燎的直烫屁股,谁要是受不了一撅腚,就被拉了出来,再往脖子上套个大红花。
“这个老乡觉悟高啊,愿意为了革命出人出力,大家鼓掌!”
这么说吧,他们也不烧杀掠抢,也不强人所难,但是只要你不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这事儿就没个鸡巴完。
后来人们学会了一个技能,就是临去之前,都准备个猪皮绑屁股上,来他个你烫任你烫,清风拂山肛。
你有你的烧炕计,我有我的死猪皮,咱们看谁熬的过谁。
-
从河南各地的流调信息可以得知,在历次疫情中,新冠患者均送郑州、安阳的定点医院治疗,县级医院几乎没有承担过诊疗任务。
假定发生全国性的疫情,大城市的医疗压力很大,几乎不可能批量接收县级转运病人,所以县级的医疗能力是一个重点。
甘肃省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标准 - 百度文库 (baidu.com)
2022 年最新信息:汶上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成立于 1998 年 10 月,拥有 16 张病床和与之配套的多功能监护仪,11 台呼吸机,1 台床边持续血液净化仪、纤维支气管镜、血气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心脏临时起搏。[3]
河南多家医院近 40 名专家跳槽郑大一附院引争议,省卫健委叫停,具体情况如何?该事件会带来什么影响?
第一档:七普常住人口超过 100 万人的区县(市)13 个:金水区、永城市、邓州市、新郑市、滑县、太康县、禹州市、二七区、郸城县、唐河县、固始县、淮阳区、上蔡县
第二档:七普常住人口 80 万 - 100 万人的区县(市)21 个:汝州市、项城市、虞城县、濮阳县、中原区、商水县、鹿邑县、沈丘县、杞县、睢阳区、长垣市、夏邑县、方城县、卧龙区、安阳县、尉氏县、镇平县、新密市、新蔡县、管城回族区、林州市
第三档:七普常住人口 50 万 - 80 万的区县(市)61 个。
第四档:七普常住人口 10 万 - 50 万的区县(市)60 个。
第五档:七普常住人口低于 10 万人的区县(市)3 个:吉利区、鹤山区、石龙区 [4]
调查 96 家县级医院,2189 张床位,每家医院平均 22.8 张。相当于每个县 62 万人,平均配置 22.8 张床位,每 10 万人 3.7 张床位。
按上海数据,感染 62.5 万人,实际重症 + 危重症人数峰值为 621 人(5 月 5 日),相当于每感染 1000 人就需要 1 个具备危重症抢救能力的 ICU 床位。
对上述县城而言,如果没有外界支援,本地 22.8 人重症收治能力对应的最高感染人数为 2.28 万人,也就是说即使完全没有其他患者,人群新冠感染率不能超过 3.67%(如果按照香港数据,允许病例数量会更低),超过后重症患者无法收治。
报告显示:ICU 有医生 731 人,护士 2758 人。
医师数量 / 床位数量应该为 0.8:1,实际平均为 0.41:1
护士数量 / 床位数量应该为 2.5-3:1,实际平均为 1.471:1
![](data:image/svg+xml;utf8,)
可以看出,县级 ICU 能基本普及呼吸机,但治疗肾功能损害、循环和呼吸系统衰竭的设备(如 CRRT、ECMO)很少,治疗重症能力不足。
![](data:image/svg+xml;utf8,)
例如仅有的一台 ECMO 设备未投入使用。
中国每 10 万人有 ICU4.6 张。
这些 ICU 中资源分布不平均,大多数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县级资源严重不足。
2021 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有团队发表论文预测过我国医院卫生资源短期配置情况。文中,作者预估了上海 ICU 的床位数和使用水平:上海市 ICU 病床数为 1497 张,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处于中上游,但床位使用率却高达 95.7%,居于全国之首。此外,上海拥有的呼吸机数预估为 1317~1497 台,ECMO 数为 34~69 台。[5] 上海每 10 万人 ICU 6 张,在疫情高峰时还非常紧张,其他省份都援助了重症医疗专家。
上海等发达地区 ICU 数量高于全国平均值,必然意味着县级的 ICU 数量普遍偏低。
2020 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基本医保)136131 万人,参保率稳定在 95% 以上。2020 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 总收入 248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占当年 GDP 比重约为 2.4%; 全国基本医保基金 (含生育保险) 总支出 21032 亿元,比上年增长 0.9%。
按以上数据推算,全国人均支出 1545 元。
其中,2020 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 34455 万人,参保人员医疗总费用 13357 亿元 [6],职工人均支出 3876 元。
两者粗略相减,可得 101676 万人,医保费用支出 7675 亿元,人均 755 元。
以上数据和新加坡相比差距很远。
根据新加坡财政部数据,2019 财政年度医疗开支估计将达 117 亿新元(约合 585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的医疗支出高出一成,增速达 10.4%。新加坡政府财政支出压力过大。
对此,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近期出席活动时表示,“我们必须作出艰难的选择,希望得到国人的支持。” 李显龙指出,政府医疗开支已连续多年超过 90 亿新元,未来必定还会进一步增加,这终究是不可持续的。[7]
为扩建医疗设施,并持续投入经费抗疫,新加坡卫生部 2021 财年的预估支出将达 188 亿新元,比 2020 财年增加 22 亿新元,是支出最高的部门。[8]
按汇率、人口数量折算,人均年医保财力为 1.77 万元人民币。
新加坡有足够的财力、较为充足的医疗资源,才能报销大量新冠患者的医疗费用。
中西部落后地区,工厂上班的月平均工资还在 2000-3500 元的水平。
中国 6 亿人月收入仅 1000 元,人均年收入 3 万元。[9]
ICU 费用参照北京协和医院(现在在积水潭医院)的王郝医生:
一张床一年总消耗费用 440 万元左右,住院 1 天约 1.2 万。
而受限于居民收入,医保人均总量因素,基层医院面临患者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而 ICU 运行费用极高,如果不能保证支付能力,很难让县级 ICU 发展壮大。
我国重症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或省级大医院,存在空间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基层基础较差,治疗水平较低,大量患者向上转诊。
为了节约时间,患者多直接选择到大城市,去基层医院的病人更少。
如果不能稳定基层医疗水平,则基层患者会更多到上级医院就诊,基层医院病人减少,医生得不到锻炼,会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县级医疗机构存在多方面问题,应对传染病病例能力有限。
需要在各方面加大投入,但由于人才培养周期(大学就需要 5 年)等因素的限制,预计需要 5-10 年时间才能有彻底改观。
5 月 24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 44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343 例,目前疫情情况如何?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加强防控,避免疫情发展到不得不封城的程度,比疫情全面爆发省钱得多。所以在疫情输入风险较高的背景下,为了节约整体费用,只能选择频繁筛查。
可考虑只监控重点人员和地点
我国报告输入首例 BA.2.12.1 和 BA.4 感染者,应做好哪些防护措施?
新冠属于 RNA 病毒,RNA 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变会导致病毒死亡。如果病毒突变后可以存活,有的基因突变对病毒没有显著影响,在一些情况下病毒会获得性状改变,如传播能力的变化、致病性的变化、对环境耐受力的变化等等。
病毒进化的两个特性:
1. 感染越多,进化机会就越多。
2. 感染后的抗体、疫苗抗体都是病毒进化的选择压。
所以,不能适应环境的病毒会被淘汰,剩下的病毒都对环境存在较好的适应性。
疫苗开发存在周期
莫德纳 CEO Stephane Bancel 在 2021 年 11 月 30 日受英国金融时报时警告称,制药公司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大规模生产新的疫苗以应对 BA.1。Bancel 说,这种毒株有大量的突变并在南非迅速传播,这表明目前批次的疫苗可能需要在明年(2022 年)进行更新。[10]
南非的 BA.1 疫情已经在 2022 年 3 月结束,目前流行的是 BA.4 和 BA.5。
针对性疫苗走完流程的时候,流行毒株大概率开始新一轮变化。
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病毒基因组的丰富程度呈现指数上涨,在此基础上病毒出现重组的概率快速增长。
而疫苗的研发、大规模生产、流通、接种都很难继续提速。
而新冠病毒有不断突变的特性,广泛接种的疫苗对病毒进化施加选择压,有耐药能力的毒株会形成传播优势,所以” 耐药性 “的毒株流行几乎是必然的。
用开发周期难以缩短的疫苗打突变速度不断增长的病毒, 不确定会越来越大。
美联储宣布加息 25 个基点,为 2018 年 12 月以来首次加息,将产生哪些影响?
只有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并将大量资金补贴医保,才能提升基层群众支付能力,将基层医疗水平稳定提高。
希望能在几年后真正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
不搞情绪输出,认真说几句。
当然,受益者肯定是有的。
我以前接触过一个私企。老板非常担心员工划水。所以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写每日工作总结。并且,要求每件事务求详尽,且必须注明开始和结束时间。
包括走访客户的销售员也要一一写清楚几点出发,坐的什么交通工具,几点钟到,聊了什么,等等等等。
他还指派专人每天统计每人的工作时长,根据大家的每件工作时间相加,每天不能低于 7 个半小时,不然算半天。
这一举措当然给每个人都造成巨大的困扰。一些事情比较杂的员工每天记录工作总结都要一个小时以上,销售员半路堵车都还要拍照为证。
但是老板说一句,我需要知道你们每天干什么有什么问题吗?谁也不能说不行。
结果就是当月工资一结,人就走了四分之一;两个月后,人走了一半。新招的人,试用期不到就主动走了。
3 个月左右,这个规则就再也执行不下去了。
高层的理想是很美妙的,底层的执行却是很崩溃的。当规则执行代价远远超过了不执行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执行不下去了。
在那之前呢?
当然是继续执行咯。
注:该回答没有任何指代。纯粹是写错了问题,由于懒而不删。谢谢。
国家层面的我们不敢胡说,但是我是一个医院食堂面点师,我们医院现在是黄码医院,我们食堂员工都在宿舍住,小区封控得也挺好,就是三天两头冒出一个确诊病例,本来 14 天社会无新增病例就可以解除封控,偶尔冒出一个确诊必须从头再来,这种功亏一篑的感觉,让我们从喜转悲,我居住的小区有五例阳性病例,我们医院又是黄码医院,我看我回家的日子真的很渺茫啊!
走向赢麻了的道路
今年下半年的防疫政策依然是坚持清零不动摇,而且在病毒清零同时附加些其它清零内容。
1,把韭菜们的口袋清零;
2,把韭菜们的想法清零;
3,把韭菜们的不满清零;
4,把韭菜们的脾气清零;
5,把韭菜们的希望清零。
以达到岁月静好,四方来朝的太平盛世
首先我支持防疫,清零政策,但是我讨厌一刀切,不人性化的措施!
坐标天津北辰,全区封控,但你在北辰可以随便出行,不能去别的区,这就很矛盾,要不就直接封小区,这样封我不清楚意义何在。
其次,就医,好像很人性化,类似你想就医或者外出就打电话,但是四个电话几乎打不通,打通了人家说不是危机生命的不让出去!我解释好久说病人需要骨科手术,必须去天津医院,最后研判同意给出行证,但是只给一个人!我就张问问都瘫了怎么自己去医院!!!
最好笑的是,给天津医院打电话,一个部门退一个部门,就是北辰区来了就去发热门诊,见不到主任医师,只能见到会诊大夫,至于做手术,安排床位等等更是无稽之谈,直接回复,不接收!
我觉得正常人怎么都好说,就算食品供给不到位,我们也可以克服,但是对于就医或者一些政策可以改人性人性改严厉严厉,制定政策的也有家人,虽然不危机生命,你能看着你亲人在床上难受,我不信你敢让家人在天津都排不上号的医院做手术!不过制定政策可能只适用普通老百姓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衷,有的工作有的学业有的疾病,我们坚持核算,没有必须不出门,但是我们是人,政策可以严,哪怕去医院住院需要提供多少天核算,或者自我隔离几天等都可以,你要有措施,而不是直接对外宣布就医的可临时通行,然后实际是除非要死的才可以出区。。研判要一天!
我很喜欢天津,也不是黑化北辰或者政策,我只是说一下亲身经历,不喜勿喷,我只希望政策人性化一些,或者快点解封,希望我的家人早日康复!
那要看国外的疫情发展。
如果 ba.2.12.1 和 ba.4,ba.5 没掀起大波浪,也没出现新变种的情况下,国内疫情能缓和一些。如果国外疫情又开始大爆发了,那就只能绷紧弦呗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国家层面肯定不会在方针政策上动摇,但是阳性界定的标准、哪些死法可以不计入新冠肺炎引起的等等涉及科学上的事就好操作了嘛。我估计下半年在我 D 的英明决策下,阳性数量,确诊比例,致死率等一定会大幅降低,国家卫健委会在合适节点(20 大之前)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在按照甲类传染病防范,大疫三年 圆满落幕。
《天意》
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
谁在意我的明天去何处
这条路究竟多少崎岖多少坎坷途
我和你早已没有回头路
我的爱藏不住
任凭世界无情的摆布
我不怕痛不怕输
只怕是再多努力也无助
如果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终究已注定
是否能再多爱一天能再多看一眼
伤会少一点
如果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谁也逃不离
无情无爱此生又何
继续清零~加强封城封控~做到封城到户甚至封城入户~核酸次数增加到每天三次~凭核酸证明用电用水~没有疫情的城市会开展预防性封城~
我记性不好
诚心诚意的问一句,从有这病毒开始,病毒变异了这么多回
防控有根据病毒变异做什么根本性调整么?
1. 换一个 630 升,风冷,带保鲜功能的进口冰箱,随时装满。保持家中日常储备:真空包装的大米 200 斤。各类罐头 80 盒。矿泉水 5 箱。方便面、饼干 2 箱。
2. 清退所有需要按年付费的服务项目,包括不限于健身、剪发和足疗。
3. 添置进口人体工学座椅,34 寸带鱼显示器,4 块 4t 移动硬盘。各种下载拉满,储备英剧美剧日剧和豆瓣 7.0 分以上的各国电影。
4.switch 游戏,ps4vr 游戏。数字版加卡版,增加 20 款储备。各类书刊增持 60 本左右。
5. 拉黑所有房屋中介,无限期推迟改善计划。主动降低消费标准。
6. 清空股票账户,入手四大行大额存单。
7. 和女儿坦陈:日本迪斯尼、环球影城、上海迪斯尼、香港迪斯尼、北京环球影城都将是年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护照就当喂狗了。
以上是我下半年的计划,也是我对疾控制度和经济情况走向的判断。
主要还是看今年年底到二十大召开,路线是否有根本性变化都会在这个会上做出抉择。
风向从年初开始已经变了,悲观情绪已经蔓延至社会的每一处角落,我们民众渴望一场变革,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来发泄心中的情绪,但是民众与政府的意愿是相反的,政府想要稳,民众想要改变,双方持续的拉扯,我有一种很怪诞的感觉,我认为如果保持滞涨下去,可能民众的怒火会倾泻到政府身上去。
目前国内表面上是双方在博弈,不拿知乎来说,就拿普通人接触最多的抖音平台来说,20 年 21 年只要谈及疫情,基本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政府,但今年年初开始,只要是谈及疫情,几乎清一色的高赞评论都在在阴阳怪气的抱怨。
基本面已经出现了问题,疫情只要国外不去控制,光靠我们自己是永远无法消灭新冠病毒的,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民众又已经厌倦了疫情下的高压统治,民众的怨念目前就像一个气球一样不断被吹大,究竟是为了抗疫继续堵住气球孔,还是为了执政基本面选择放开缓解国内压力,年底都会出结果。
还有另一个选项,即选择继续抗疫,同时开动台海战争,收复台湾,转移国内矛盾,开启对外收割模式补贴国内。
各种因为封控而走的,应该远远大于直接中病毒而离开的
继武汉,深圳,郑州,西安,哈尔滨,长春,吉林,南京,苏州,石家庄,呼和浩特,青岛,济南取得抗击新冠疫情的重大胜利之后,上海现在也进入到了决胜疫情的收尾阶段,经过了三个月艰苦卓绝的战斗,上海即将战胜疫情。在上海实行全域静态化管理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上万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同心守沪。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中国的团结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中国能让毛乌素沙漠消失,能让黄河水变清,能让长江三峡发电,能实现南水北调,能让青藏高原通车,能让一亿中国人脱贫,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战胜新冠病毒,能够打退新冠病毒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现在又到了天津和北京的疫情战斗关键时刻,如今一定要坚持底线意识,要有防大疫,打恶仗的思想准备,要有打持久战,打全民战争的准备。再苦再难,也要挺过去。我们绝不与病毒共存。要从严从紧加强疫情防控,采取更加坚决,更加果断,更加有力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坚持社会面清零不动摇是我们的基本方针。对风险小区进行物理硬隔离,发现确诊病例及时全民核酸检测,对密接次密接进行 14+7 集中隔离,疫情风险人员大数据流调,健康宝弹窗处理,及时公布确诊患者信息和行踪轨迹,发现确诊病例即刻全域静态管理,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 15 分钟核酸 “采样圈”,每周定期检测,重点人群加大检测频次等硬核防控手段,是我们能够打败疫情的杀手锏,是我们能够不断致胜的法宝。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做为每个居民,要有国之大者的胸怀,要时时刻刻算大账、算总账、算未来之账。如果我们不把有限的资源倾斜在核酸筛查、集中隔离等预防措施上,那就势必会造成大量的社会面人群感染和疫情大范围的扩散传播,到时候就会严重威胁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到时候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到时候不止经济不保,社会也可能出现严重动荡,甚至阻碍国家的复兴崛起之路。这是广大中国人民绝不答应,也绝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与瘟疫病毒的抗争贯穿着人类上万年文明的历史。伦敦鼠疫从 1348 年起共计肆虐 300 余年,导致 7500 万人死亡。自印度恒河下游的加尔各答爆发的霍乱共计流行 8 次,夺去 3800 万人的生命。起源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在两年时间内感染 10 亿人,死亡 2500 万~ 1 亿人。在漫长而悲壮的瘟疫斗争史中,有多少生灵惨遭涂炭,有多少家庭因此毁灭。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与病毒抗争的历史。时至今日,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依然受到瘟疫的折磨和威胁,新冠疫情尚在肆虐,猴痘病毒又开始隐隐传播,疟疾、流感、登革热、埃博拉等瘟疫在非洲大地肆虐。不同的地理时空中,悲剧依然每天都在上演。
如今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其致死率,重症率和传播性依然不明,变异非常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传播性更强,致死率更高的毒株。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截至 2021 年底,全球累计新冠死亡病例约 1500 万人。从各国疫情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绝不是 “大号流感”,也不是天然疫苗,其平均病死率是普通流感的数倍,老年人群病死率超过 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
奥密克戎毒株也可能会造成患者严重的后遗症和心里障碍,欧洲美洲等地出现的儿童肝炎是否与新冠病毒有密切关联也值得警惕和重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医疗资源不充沛的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加上相当数量的儿童和有禁忌症的人群无法接种新冠疫苗,一旦出现疫情大范围传播造成大量感染,极有可能造成医疗挤兑,后果将不堪设想。中国绝不与病毒共存是为 14 亿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负责,是为世界安危尽责。这是中国的大国使命与担当。
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做好疫情防控。压实责任,非必要不离开本地,不旅游,不出国,不回国,减少流动。不聚餐,不逛商场,不扎堆,减少聚集,尽量居家办公。不自行购买感冒药抗生素,不隐瞒病情,不隐瞒行踪,生病及时去医院就医。出门戴口罩,快递及时消毒,听从指挥,配合防疫,每个人按要求把自己管好,守好自己的门、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责任共同体,筑起抗击疫情的铁壁铜墙。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这场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疫情终会过去,繁花必将如常,我们必将在世界抗疫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可歌可泣的一笔,在人类发展史册上写就壮阔雄浑的篇章。疫情过后的中国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病毒不断变异,又看不见,下水道,空气,接触面,地上动物,天上飞鸟的粪便等等各种传播渠道,令人防不胜防,基本也没办法的,只有在提高免疫的前提下普及有效的重要药物配合才可以。目前集中变异的新管状病毒,在世界各地发现,但并没有太多根绝比以往的病毒更强毒性,尤其对健康的中青年的实际伤害可以忽略不计,大家都已经打过疫苗了,我觉得已经足够了,不应该继续打下去,应该尽快研发,普及有效的治疗药物才是当务之急,回复生活和经济是当务之急,不要为了防疫,弄得饿出病,,,
我有一计。
众所周知,至少在互联网上,现在有非常多的 “病毒爱好者”。这种人的特点是,
1:迫切的希望全中国人都感染新冠病毒 2: 认为中国人,尤其是他自己,不感染新冠病毒的话,就会失业,经济就会崩溃。
这里我有一种能让他们满意的方法。
众所周知,灭活疫苗的制备本身技术含量不高,副反应也不大,远低于感染活病毒。在新毒株发现之后,立刻就能生产出对应的灭活疫苗。阻碍研发进度的瓶颈,在于实验。
实验需要在病毒肆虐的环境中实验疫苗的有效性,往往需要很多时间。但现在的问题是,当这个实验结果出来的时候,新的毒株已经出现,基于原来毒株的疫苗已经失效了。
有个方法加速,就是招募”病毒爱好者 “来做人体实验,提供高额被试费,在新毒株出现后,立刻基于新毒株制备灭活疫苗。” 病毒爱好者 “在接种灭活疫苗后,直接给他们注射病毒,看他们的感染情况,这样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验证疫苗的副作用和有效率。当然,死亡和后遗症的风险,病毒爱好者需要自己承担,反正在他们的认知中,这只是” 小号感冒“罢了。
如果是多种毒株同时流行,则依次给病毒爱好者们注射所有流行种类的新冠病毒。
如果有效,就立刻普及全国,这样对于当前毒株,就通过低副作用的灭活疫苗实现” 群体免疫 " 了,可以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放开。如果无效,就维持当前的防控政策,重新研发更好的疫苗。
对病毒爱好者,这种实验,又满足了他们感染病毒的需求,又给了他们高薪工作机会,让他们不失业。可谓是双赢。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 “病毒爱好者”,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只存在在简中互联网上呢?
可随意转载。
主要看台湾省表现吧。
死亡数量,变异情况,医疗挤兑之后的对策等等,这次台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物。不过像那种感染 20% 之后就共存的,我们应该学不来。
我寻思着共存的美国一季度 GDP 都萎缩了,也没见共存派人唱衰美国经济,或者说共存不好。
合着共存就是只反中?
疫情防控怎么走,已成定局,管控着走。疫情不过是因子,让他们发现原来真的可以人人打码,一个不漏,这是他们一直都想做的。
上海走到目前,看不见任何要解封的迹象。上海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阴性的小区早就应该恢复正常了,因几百人甚至几千人而困 2 千多万人是非常不合理的,不论对个人还是城市代价也是巨大的。
抱怨的申诉的人都有(上海还因敢于申诉而被夸赞,这已经是为人最高的权利了吗),但**却少有人站出来说 “不”,人人都怕被牺牲,这也是灾难叠加的原因。**此次疫情也深刻的体验到,叠加的管控加码也是因大量的乐观群体效应,想着事情总会过去的。当发现不合理时 “及时止损” 才有可能带来乐观的明天。
此次上海导致的本地灾难,不是在本地和当前,**最糟糕的怕是后面全国蔓延的蝴蝶效应:**无底限下的管控还这么温顺配合,将会释放出更多肆无忌惮的恶魔。各种在手的权利更方便为个人刮膏,谁在乎公账上的那点负的财政收入。
此后无钱无权,有钱无权都不好过。
评论都被删了,不知大家说了什么
国外应染尽染过了峰值后国内有望恢复到 2021 年下半年的生活。
国外再来一波,国内再严一波。
不管怎么走,都是赢,让老百姓苦就行了
奥密克戎的特点是传染性非常非常强,毒性非常非常弱。由于传染性非常非常强,因此无论如何静态管理,都不可能保持持续清零。也就是说,花费九牛二虎之力达到暂时清零,过不多久疫情又悄悄来了,防不胜防。
防不胜防则不防。这才是正道。把精力用在治,而不是用在防。
无论如何固执,最终结果(大概也就是今年下半年)是彻底失守。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就是说,其实疫情防控最大的功劳不是 ZF,是积极配合的人民群众。
但终有一天如此封控下去人心会麻痹的。
当然,我也不是支持共存,我只是希望不要一刀切,科学防疫。
但好像基本上各地 ZF 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意思。
让共存派更气急败坏的做法,经济和防疫二选一,选防疫非经济,经济方面下发了一些办法,主要是刺激房地产和企业贷款,都是在防疫区间内恢复经济。其次下半年的很多大型活动、运动会、集会都宣布取消,限制人群聚集和外国人入境,最后是宣传风口从没变过,各城市基本按照原有办法做,
具体到每个城市的措施不会有大调整,一刀切 是规避风险节省成本的选择,行政官员以城市和街道为单位,不敢承担不一刀切的风险,既然一刀切是最不冒险的办法,那就继续沿用,除非全国发命令可以适当放宽,放宽是怎么个限度,否则不会有人擅自做主。
现金、消费券、居民保障是一个大黑点,这方面他们做得很不地道。不过这不能说明防疫本身是错的,甚至是邪恶的,在很多回答下,防疫变成了一个罪大恶极的事,不放外国人进来成了罪过,你们就那么喜欢外国人吗,防疫的人变成了把病毒挡在国门外不放病毒进来的坏蛋,这些人的确很有意思,似乎恶人骂好人沽名钓誉那样:你为什么做好事,是不是为了图名,是不是为了提干,是不是装,所以,坚持防疫让共存派气急败坏挺不错,然而他们就是一毛不拔抠搜的不发钱。
十一月份之前不会放松,猜的。
能咋整,中国既然新冠的整体的防控措施不会改变的话,那我们肯定就会选择去调整,那这种调整的话还是动态清零的方式,或者是推广有关的自我检测和口服药,或者是限制一些出行或者是活动,尽量的保证居家的方式。
所以,那既然这种措施和整体的方向不改变,那你只能是说就是一直这样有问题的地区就管控或者居家,只能这样继续耗着。
要看奥密克戎能否攻陷北京。如果病毒顺利入关,意味着清零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内完败。防控政策将会被迫调整。
只要支持清零,就必须得受过度防疫的累。
但也跟清零不清零没关系,我们从古到今有个 bug,总喜欢把人祸归于天灾。
下半年和目前防控状况不会有太大区别,明年再看吧。
《心理学研究 - 3:住户端信贷紧缩已经开始,信贷见顶可能提前到年内,M1 增速负增长说明了什么?》
《绝户网》《货币政策 - 5: 5 年期 LPR 下调 15 个基点,7 月份的顶部还成立吗?杭州、成都取消部分新房限售如何理解?南京二手房松绑被收回》
《货币政策 - 4:好消息,老乡们,首套房贷利率下调 20 个基点》
我们一直认为利好政策是一次试金石,它可以试出场外到底有多少炒房客,除去几个主要热点城市以外,很多地市也低调了推出了房地产支持政策。目前这些支持房地产的政策都是建立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郑州、长沙、南京、杭州的楼市新政均服从 “房住不炒” 这个条件。
即新政是促进房地产消费,但是不促进涨价,是政府帮助企业脱困,而不是刺激房价。**现在涨价意味着原本房地产对购房者最后的一点诱惑力都丧失了。**降利率、降首付,是国家出让自己的金融系统利益,来帮助房企脱困,是降价去库存,怎么可能允许国家银行降利润,房企加价卖呢?
2022 年 5 月的情形与 2015 年完全不一样,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但是不允许涨价去库存,不允许加大金融泡沫。
有人说涨价了才有人买,降价了没人买,这种人不是傻就是蠢,决定成交量的主要因素是口袋里的钱,决定购买欲望的是结婚。
**结婚是中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年龄的产物,国家近几年来一直鼓励刚需买房结婚买房,促成结婚欲望的是男女的荷尔蒙及社会风俗。**首付 30w 调降到 20w,这对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是好消息,有人说房贷总额高了,其实结婚房贷不仅仅需要男人偿还,那些要房要车的女人也得分摊,北上广的哪个女人不得还房贷呢?
因此如果房贷总额摊薄到夫妻双方的头上,反而更加有利于家庭和谐,如果房贷一直落在男方及其父母头上,那恰恰是一种最大的不公平。
结婚是刚需买房最大的动力,首付太高是刚需无法买房的最大阻力,降首付对于买房的刚需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理解了上述逻辑,就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降价去库存,为何降价也能去库存了,降价去掉的库存被结婚者接盘了,涨价去的库存被投机客接盘了,投机客已经耗尽,而刚需结婚客还有很多。
现在刺激政策美中不足的是房企无动于衷,没有丝毫优惠,只能政府出优惠政策,这群喂不饱的国产资本家,他们的短视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如果能配合国家给的优惠政策,房企再增加少许优惠,例如送车位,那么反而能解决广大单身狗的结婚问题。
-—-
**相亲市场最重要的是什么?**1 房子,大部分女人都默认贷款也可以接受。
2 彩礼,根据我们的研究 80% 的家庭婚姻都有彩礼交易,50% 的结婚彩礼婚后都归夫妻使用。
原本 50w 的结婚成本,在政府的帮扶下,变成了 40w,其中 10w 元转嫁给了婚后的女方,这是多么巧妙的一种方式呀。
如果开发商能够送车位,那么彩礼完全可以换成小汽车,完美地解决了我国年轻人的婚育问题。
-—
我们预计今年 LPR 还可能调降 5 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调降 0.25%,国家把银行的利润让出来了,下一步 7 月份以后就该房企让利了。**房企降价,精装改毛坯,偷工减料,降低装标这肯定是个趋势,10 月房企一定会这么做,降价去库存持续不了几个月。**我们认为房企降价去库存最终会延续到 2023 年 2 月份春节前夕,而房地产税很可能在 2022 年 12 月和 2023 年 1 月推出。
2022 年 5 月末的银行让利会刺激商品房销量在 2 周内上涨,但是 2 周以后就恢复正常了,因为降价去库存针对的是刚需,炒房客早已被消耗殆尽了。
-—
剔除中介和房企,购房者的心理在政策的刺激下是什么样的呢?
这里我们不方便描述,预期管理非常重要,消费者的预期直接取决于就业率,7 月份以后看得会更清楚一些,退潮之后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等失业潮到来,社会动荡 ”,经济崩溃了,动摇我国统治根基了,就把防疫政策取消掉,一起共存了。
武汉有疫情的时候,你们不喊共存。西安有疫情的时候,你们不喊共存。香港有疫情的时候,你们不喊共存。吉林有疫情的时候,你们不喊共存。
上海北京有疫情了,共存党突然多了起来。
是因为你们终于觉醒了吗?不是。
是因为你们是 1450 吗?不是。
是因为有新的研究支持你们的观点了吗?不是。
是盎撒人伟大而平凡的民族性感染你们了吗?不是。
是因为防疫措施影响到你们自己了。
大家都自私,自私就自私,别高举着科学正义的大旗。
知乎上共存派的崛起非常蹊跷,可以说原因有多个方面。
起因应该是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这里面有出于利益的,也有自发的,比如带路党和睾华。但一件事要成势,那肯定是要有群众基础,那么新冠在中国的群众基础是何时开始壮大的呢?
爆发点是上海疫情逐步走向封城之后,这次事件标志着中国两年多来行之有效的动态清零策略第一次遭遇重大危机。
因为上海在动态清零策略的执行上,展现了极大逊色于各个兄弟城市的水平。最直接的结果就是:
1. 大量居民只被封控,却没有被及时保供,导致出现了武汉封城时期也没出现过的饥荒,群众们的不满在此时酝酿;
2. 因为封控措施十分僵硬,甚至出现了许多本地医护也被堵在小区无法去执行任务的情况。更别说许多本可以去工作的正常上班族,体力劳动者等。
3. 外地医疗团队在上海援助,却遭遇了大量阻碍,甚至出现干完活晚上又被赶回江苏的尴尬情况,网上也有不少援沪医护被本地人喷的视频,许多自称上海人的网友频繁和各省网友对喷拉仇恨。
4. 最恶劣的是,许多居民吃不上饭的同时,有的区还出现了诸如物资被倒卖,干部渎职的情况,也有许多老人孩子得不到医药的信息出现,朋友圈造谣也鱼龙混杂,这些都进一步激化了许多群众对上海防疫的不满,开始理解的怀疑反对当下封控。
还有其他许多点,但这四点应该算影响最大的几个了,这些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防疫政策本身越来越不满。
第三点甚至还激起了全国许多人对上海人的声讨,极大挑拨了地域矛盾。
而这时候那些别有用心得长期鼓吹病毒无害、防疫影响经济的言论在民众不断升腾的怨气的土壤下,开始大量传播,扩散,可以说共存派这一波极好的利用了群众们的怨气。而且他们在网络平台集中发力,一时间好多三无小号满天飞,到处散播全盘否定国内防疫政策的论调。
关于共存和清零,其实道理并不难捋清楚。但现在这个讨论已经实质变成了政治立场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绝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
已经明确说了坚持动态清零。
方法会变,但是政策不变。
现在有很多方法。
上海、吉林都有很多先进经验。
这属于 agenda
否定这个 agenda 等于否定自己
没人会否定自己,起码在这种时候
所以除非自己被抛弃了,要不然大概率还是一样的
常态化核酸以避免大面积封城。
舆论才一个月不到,已经从嘲讽上海的精准化防控变成了嘲讽上海没做好精准化防控了。
下半年估计就开始嘲讽长时间封控了。
我妈妈是个大字不认一个的农村妇女,她说疫情感觉像是旧时候的灾年,是天年。虽然我知道并不科学,但又无力反驳,不然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疫情反反复复这么多年了,不管是医疗资源还是技术,或是应对经验都是越来越好,怎么还越来越严重呢,抑制不住啊,防疫措施也越来越严重,现在核酸监测已经成为每天必做的事了,周末也不敢随便去什么地方逛逛了,怕不小心就被弹窗,物流也受到了限制。
2020 年武汉那次后,以为就没事了,再发生也是零星零散的地方,可以在较短时间控制住,但今年从 1 月份开始就没有停过,马上半年就要过去了,真希望下半年可以真正好起来。如果一直是这样防疫,时间久了 心态也会崩掉的。一旦被封控,年轻人还好一些,独居老人是很惨的,看病买菜都是问题,听朋友说,之前她们小区封控,有个独居老人为了引来警察给解决问题,故意从 17 层扔垃圾下来。
真是想想就觉得悲哀!
严防死守,不惜一切代价
一个产业链行成就不可能会消失,估计将来就是核酸经济,吧费用转向个人,就像交税一样,每个月,每人固定多少
我只想好好活着 从我生完孩子出月子开始 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 我所在的城市也有了病例 2020 年的春节我们本来是添丁庆祝 变成了一家三口的年夜饭 (因为我是医务工作者所以谨慎) 我们一直以为这个病毒跟非典一样 挺过冬天就好了 初为父母我们就这样天天在家里呆着 带着吃奶的孩子足足封了好几个月 我老公从事装修行业 2020 年五一之前没工作 孩子奶粉尿不湿还有我们的饮食起居都是我们结婚时父母给的家底 五月份我产假结束 上了班 我老公也逐步恢复工作 毕竟前两年还算过得去 人们都很有信心 觉得会过去的会好的
2021 年我们也算还好吧 黑龙江搞旅发大会 我老公的行业还算稳定 我们一家子也能糊口 养活孩子 我们主要进行新冠疫苗接种任务 那时候感觉解药来了 居民的热情很高 大家都期盼着摘掉口罩 出去旅行 早一些恢复自由正常生活……
2022 过了农历新年 真是杯具 我老公根本无活可接 我更惨 除了完成本职工作 我还要外出采集全民核酸 院里照顾我孩子小 去外地支援的工作没有派给我 但是科室里别的护士已经抽调的差不多了 正常倒班都是问题 我们留院的人少工作量大 就这么熬 最闹心的是我的城市也经历了静态管理 解封之后 经济一落千丈 我老公行业更凄惨 我才三十岁 有天我居然发现我有好多白头发 工作压力 家庭压力 孩子教育 我老公的事业 真不知道咋办 我焦虑到吃安定都难睡 真的 我只想好好活着……
昨天所有的荣誉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
为了我挚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继续动态清零,
继续坐看世界各国被新冠新变种一波接一波虐,
继续坐看世界各种不明原因 X 炎 X 痘 X 病四起,
继续坐看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组织发警告,
继续坐看世界各国供应链、经济滞胀危机,
继续坐看俄罗斯和乌克兰不顾新冠的缠斗,
继续清零和共存网上吵架,
中国的防疫政策就是这么的枯燥而乏味。
我认为,现在的防疫政策相比病毒传播是非常滞后的。
无论深圳,上海,北京,西安都是先走病例且较多了才开始封城!
这种滞后的措施导致了数以万计的人感染病毒。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现在的措施,比如开始预防性的封城?
预防性封城就是:无论有没有病例,所有城市只能内部流动,彻底断绝和其他城市的往来。高速封路,火车高铁停运,飞机停运,省道封路。
这样半年下来应该能彻底战胜病毒吧?
看现在就知道了,还问?
去年就在想 2021 年下半年应该开始逐渐开放,到 2022 年就差不多该基本放开了,现在到了 2022 年果然很多国家开始放开或者有放开的迹象,除了中国…
很多时候外国针对某件事情会如何处理你逛国内网络上都能了解个大概,可是轮到中国你会发现无论网上怎么猜到了现实都会按照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方式结束。我觉得现在去揣摩我们的领导者的 方针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的智慧或者说思维方式和其他人类不在一个世界上了。
如果还要猜只能说至少今年肯定是没有希望的,各地方舱还是崭新的,核算检测地点还在增多,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长久封闭管理的打算。
我都怀疑有生之年我们能否迎来自由出行的时代,也许 2019 年是属于中国百姓黄金时代的最后一年。
PS: 我觉得外国人以后有可能不再需要使用眯眯眼辱华了,而是改成做用手指捅喉咙的动作。
全民普测核酸,这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决定生死胜负的一招。
全民普测应该可以在 6 月底基本实现。
下半年在全民普测的保护下,疫情会保持在全国每天阳性感染 300 以下,各种限流限聚措施会逐渐放开,经济会恢复。
我们终将胜利!
坚决支持动态清零政策,打好防疫战,建设永久方舱医院
这样下去, 挺热闹, 东边静默, 西边核酸, 南边抗原, 北边封城, 嗯, 这个病毒太智能, 在搞游击
多看几次七点钟节目!
100 0
。
各地区各省份谁也别笑话谁,病毒谁也不认,防疫谁也不认,一律该防就防,该封就封,只不过也要看是什么地方了,当然了,绝大多数地方会以这种形式干的,至于防疫会怎么走,在经过两年多的防疫后,相信大家已经长记性了。
走吧,我们去寻找生命中的湖
这是因为疫情被隔离么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吸取台湾经验,将与核酸和健康码长期共存,根据感染状况确定凭多长时间内的核酸进出公共场所。确诊赋七天红码,期间不得进入公共场所,医院也不接待你自行前往就诊,出现相关症状时叫医护人员上门判断,达不到入院要求的一律不予转运,有效防止医疗挤兑。密接赋 3 天红码 + 4 天黄码,黄码期间不得进入人员密集场所,不得堂食。
全国各地推行凭 48 小时核酸报告进出公共场所,且建成 15 分钟核酸圈,以后每个路口都会设立核酸亭,药店也会把核酸作为常规业务开展。
严格管控呗,希望不要再出魔都这么奇葩的情况了。
“疫情”和 “防疫” 其实是两码事情。
有人怕 “疫情”,有人怕 “防疫”。
未来几年,新冠疫情也许会在有一天突然消失。但在未来几年,“防疫” 是否会消失就不一定了,因为庞大的防疫利益集团不一定愿意很快结束防疫。
其实不妨多考虑下,如果未来几年一直处在 “防疫” 状态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生活上,是否该多囤积点物资,包括食物,日化产品,药物等?
工作上,该如何准备?长期做好居家办公的准备?还是迁到城市的郊区,或者小城市,甚至农村之类的很少做核酸,也基本不封城的地方?或者有想法的人选择出国发展,如做外贸,展览,零售等的去东南亚先暂避几年,在当地开创一些事业,或者找份工作等。
在长期 “防疫” 的形势下,投资策略是否应该谨慎一些?如尽量少开实体店,也尽量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等。
![](data:image/svg+xml;utf8,)
同志们,大家不要只盯着新冠疫情,猴痘病毒来势汹汹。
2022 年上半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疫情传播变的常态化,还引发了上海的疫情传播,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封城处理,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导致很多外贸订单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去了。目前有些城市在实行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就是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必须要提供 48 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这些可以早发现疫情,早点采取封控措施,把疫情控制住,经济损失也会小些,那样就不需要实行全城的封控。
搞的整个国家社会都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
华山论剑之后到 23 年春节前,华夏继续坚持动态清零,于此同时奥密克戎病毒继续变异,致死率进一步降低——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遭到了各方面的抵制,知乎微博抖音上各种帽子扣的满天飞,zy 在极个别地区甚至不得不 jy;
23 年春节期间,病毒进一步突变,致死率选择性的对于黄色人种大幅度提升并且伴有严重的后遗症——西方定义该病毒为 “东京热病毒”——民间舆论再次转向 “厉害了我的国”。
科学家发现幸存者血液中抗体浓度保存的时间很长——很快鹰酱与兔子都拿出了特效药与长期疫苗,23 年夏天,“东京热病毒” 再造成了极其惨烈的死亡数字后逐渐消散,华夏继续坚持动态清零,秋冬季节,新冠主流病毒为从印度变异而来的 “恒河牛病毒”,这种病毒致死率更低,号称喝牛尿就能治好,华夏的动态清零策略再次备受苛责,24 年春天不得不逐步放宽政策,许多地区甚至取消了核酸检测和健康码。24 年夏季,病毒再次变异并且逃逸了兔子鹰酱的特效药和疫苗,因为奥运会加速了它的传播并且出现了运动员在赛场上当场发病死亡的事件而被命名为 “高卢鸡病毒”,华夏与鹰酱先后宣布封国。
24 年冬季,新冠病毒消失了……
Tm 的,编不下去了
跟着科学走,跟着有良心的专家走,跟着党走
赶脚要打仗了 不太平,疫情只是开胃菜。
继续封控呗
因为防控又不会影响公职人员的工资,但是一旦防疫失控,他们的 KPI、绩效就没了。
至于影响到的群众,根本就不是他们关心的。
你会关心一群蚂蚁中一个蚂蚁的死活吗?自己的死活,只有自己关心而已。
会议强调,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做到三个 “坚决”:
——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
——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 “动态清零” 总方针;
——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这个东西是不看科学的你知道吧
只听说过千日做贼,未听说过千日防贼
疫情怎么样判断不出来,经济肯定是完了。
魔都在 22 年疫情失控之前是一个榜样, 在他 “优秀” 的示范下,各个地方但凡有点疫情的苗头就封城的情况在逐渐减少,反映到现实就是偶尔有一两例疫情也不会大面积封城。不然会被嘲笑不会精准防疫,某某地方无能,但这种防控使得疫情对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影响变小变好。
在魔都一出优秀的操作之下、“沦陷”之后,无人敢提精准防控,现在似乎正在转向走向另一极端,精准防控失败之后无人敢小看疫情的传播。核酸常态化被提了出来,即便核酸检测成本降低了也还是要花钱的,疫情结束之前核酸无休止的做下去要花费多少钱?这样做万无一失可以保证我不会变成第二个 “沦陷” 的魔都,花多少钱谁在乎呢,反正国家和百姓兜底。
新冠在变异,不太可能有一种固定的方法或模式可以控制。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协调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每天每周做核酸太影响生活了,但核酸常态化正在变成事实。
等开会吧,先让病毒接受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意识到自己无论在国外什么样子,只要在中国,就得听__的领导。
坐标北京北四环。
爷躺平了,反正我妈大学老师天天上网课(念 PPT),我爸外企领导在家俩月了 偶尔视频培训打俩电话发发邮件啥的,我互联网工作居家办公一个多月了,我们一家三口一分钱不少发。 进小区不刷健康宝,小区居民刷门禁卡就好了, 核酸检测呢从不刻意去,爷去买个早餐呢看人少(排队不超过 20 人 5 分钟)就去做一下, 大筛查漏了核酸检测弹窗了也无所谓,你弹你的,我过我的,需要出去的时候再补一个就好了。 反正单位不管,我爹妈也是如此, 大型正规商场呢 去不了就去做一个核酸检测,反正小区里随便做, 底商那些超市什么的基本不看健康宝, 买点饭现在都不让堂食 我在门口点餐取餐也不用健康宝,美滋滋。 最近一个问题发现我的钱越来越值钱了, 很多东西都越来越便宜了, 比如原来五六千的 ps5,我 4000 不到就买了, 比如楼下原来爆火排队的网红理发店最低充值 1000,现在 666 块钱也能会员折扣了,还没啥人排队,就连我老吃的连锁餐厅也开始打折了,还有各种活动, 美团啊饿了么的外卖费也便宜了,送到家也更快了。 原来我每个月开车上下班都得千八百块钱油钱,现在也不用了。
希望防疫这样持续下去。
从小赢走向中赢走向大赢,反正最后一定赢麻了
2020 年 健康 M
2021 年 健康 M + 行程 CARD
2022 年 健康 M + 行程 CARD+48 小时 HS 证明
2023 年 健康 M + 行程 CARD+48 小时 HS 证明 + 疫苗 3M
2024 年 健康 M + 行程 CARD+48 小时 HS 证明 + 疫苗 3M+7 日内无市区外出安全 M
2025 年 健康 M + 行程 CARD+24 小时 HS 证明 + 疫苗 3M+7 日内无市区外出安全 M+48 小时抗原检测 M
2026 年 健康 M + 行程 CARD+24 小时 HS 证明 + 疫苗 3M+7 日内无市区外出安全 M+48 小时抗原检测 M+21 天无任何时空伴随接触 M
2027 年 想不到了 有请各位补充
解决传染病是医疗问题,而防疫是政治问题
加大封控力度。
除非有红头文件。
疫情还末远去,每隔十二小时需验核一次……
问题: 当国家卫健委和村委会 / 社区 or 街道办政策相悖的时候,我们应该听国家卫健委的还是村社街道的?
另外,帮大家也整理一些新闻:
2020 年 1 月 31 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回应社区劝阻外地人员返城: 出发点可以理解,不宜一刀切。
2020 年 2 月 21 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发布通知: 高风险地区不得一刀切禁止取件和投递。
2020 年 8 月 27 日,教育部明确高校职工与学生同等管理,一视同仁。“非必要不出校,十一假期能否外出离校,需各地因地制宜,反对一刀切”。
2020 年 9 月 18 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提醒函,切忌 “简单化”“一刀切” 的封闭管理,切实改进高校校门管理方式。
2021 年 1 月 2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就地过年政策分级分类,坚决不允许一刀切”。
2021 年 1 月 31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层层加码是懒政也是对防疫资源的浪费,不得在工作中搞一刀切”。
2021 年 2 月 1 日,央视评黑龙江鸡西市西鸡西街道幸福里社区:“解除封条并不难,难的是拆除习惯性‘一刀切’、动不动就加码的滥权思维”。
2021 年 4 月 11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强制接种新冠疫苗现象”
2021 年 7 月 16 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回应部分地区不接种疫苗影响出行,再次明确新冠疫苗接种自愿原则。
2021 年 9 月 7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表示坚决杜绝将二码联查和强制接种疫苗捆绑,避免 “简单化、一刀切”。
2021 年 12 月 18 日,国家卫健委强调防止疫情防控层层加码,元旦春节临近,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防止 “简单化、一刀切”。
2022 年 1 月 6 日,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 14 部委要求春运工作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2022 年 4 月 20 日,交通运输部对层层加码、一刀切劝返问题即报即查。
2022 年 4 月 22 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印发工作导则,不得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严禁以防疫为由不让农民下地。
2022 年 5 月 6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动态清零不意味着全域静态管理,要防止‘一刀切’做法”。
2022 年 5 月 23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表示,在群众基本医疗和生活不受影响下控制疫情,常态化的核酸检测不能一刀切。
以及:
DOI: 10.1093/nsr/hwac054
惯性是指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是指物体对改变其既有运动状态有一种阻抗程度。
大的原则是全国只能是一盘棋,上海曾经想做一下试点,结果失败了,今后不会再有试点。
2020 年的时候,湖北省武汉市封城了,除了自己物理隔离以外,其它省份也对湖北武汉隔离,当时的各种现象还记忆犹新,比如把路挖断,到处举报湖北籍的车辆和人员。
然后就是 2022 年的香港,香港疫情爆发之后,竟然出现了偷渡,是香港往深圳的反向偷渡。这充分说明了一点,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所有人都想往安全的地方去。这就是为什么不可能出现特殊化,因为人的流动是无法阻止的。
后面是上海,上海迟迟没有封城,但实际上后期就算上海不封城,上海人出去也寸步难行了,江苏还派专人去高速公路围堵私自下车的。上海始终没划高风险,外地就对所有上海出来的人特殊对待,查行程码,实际就是当红码对待。据说上海六月准备划高风险区域了,因为你不划就等于都是高风险。
疫情之下,实际不是在比好,而是在比谁比谁更不烂,我只要不比别人更烂就可以了。想恢复到 19 年之前的情况,暂时是看不到希望的,没有谁回得去。疫情本身的发展就是难以预测的,谁知道后面又出什么变异种。国外放弃各种防疫限制,只是行动上恢复正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正常。而且国外放松也就几个月的事情,可以继续观察国外的效果,特别是周边地区的,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当然也包括台湾、香港。
如果国外真的平息了,国内也会逐步松绑,当然会有一个滞后期。
只是目前来看,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如果从个人工作生活角度要做计划,最好做疫情二年及以上不能结束的预期。不要幻想疫情很快就会结束。
和大家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我认识一个在大学教社会学的老师,他和我说,他的很多同学,包括他上一届的,基本上都是这个专业的,有的还是其他学校的老师,因为不同的立场,就是支持清零或者是躺平的,在微信群吵起来了,当然,人家吵架肯定水平更高,然后互删好友 233333
生在洼地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原罪
感觉没希望了
感觉还在拼命搞新冠根本就是开玩笑了,个人还是比较担心猴痘。。
肯定还是要坚持 “动态清零” 不动摇
因为开放 “共存” 的中国台湾地区医疗系统已经面临崩溃
以下搬运自我自己的回答
5 月 24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82363 例,死亡 42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
今日继续更新中国台湾地区论坛面对 “共存” 的声音
希望大家早日看清到底该支持什么
一、标题:
文章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二、标题:
文章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三、标题:
文章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四、标题:
文章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五、标题:
文章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六、标题:
文章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所以台湾也只有 “清零” 一条路可走,“共存”是行不通、草菅人命的
台湾的医疗条件比大陆好很多,人均收入、生活水平也比大陆高很多
可是面对疫情,还是出现医疗挤兑,看不上病,买不起快筛
最后,“共存” 了的台湾最近数据:(台湾约 2400 万人)
本文欢迎转载
11
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美国总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防控怎么走取决于在其中的每一个人什么反应,你不提出意见它就能持续甚至更严的走下去。至于你和当中的每一个人想怎么样又会怎么做就取决于你自己了
估计不会再封城了
从小赢到大赢,到赢到爽赢到老,最后到赢到麻赢到脸红
我觉得会继续横盘。之前挺难过,以后半年甚至一年也是。
盲猜逐渐放开得 2023 或者 2024 了。还有啥猴痘来袭。流行病一来就是一波接一波。
责任与权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无限责任的背面,是无限的权力。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吧!
我估计可能今年还是继续清零,明年春天会改变策略,但不可能 2023 一年内做到完全开放,估计最晚 2025 年寒假就恢复正常
能不能划一个疫情共存特区,让大家自己选往哪走?只进不出那种,这样就不干扰别人了……
我做梦梦见北京中高考后,就会放开。现在快中高考了,肯定不能放开。
一个个吹牛逼的,
来预测预测啥时候疫情完全过去不再来?
这个月降息两次了,现在要保经济了,未来当感冒了
首先,长期通过不断注射疫苗以及不断感染病毒实现与病毒共存的模式,有可能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第二,病毒不断变异、变异方向随机的事实,封控与治疗相结合是风险最小的选择。第三,中国 2020 年有效控制病毒传播以后,主要思路一直是根据病毒变异情况、欧美防疫形式及防疫模式的变化,逐步调整国内防疫思路以及对外防疫措施,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防疫思路。第三,上海 3 月底逐步加强封控的过程,是在社会隐秘传播两周之后感染人数已经成千上万的情况下开始的,不能作为全国区域防疫的样板。第四,上海封控对全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将大大改变未来中国的防疫思路。第五,常态化核酸检测、推进加强疫苗注射、新冠药物研发、大规模建设应用方仓,是中国下半年疫情防控的主要措施,封城应该很难再重演,层层加码的现象也会随着全国逐步明确的防疫原则和奖惩标准明显改善。另外,那些叫着马上完全开放的,真的了解奥密克戎爆发以来欧美国家的真实情况吗?不了解的话,可以对照一下一个月前的香港和现在的台湾,给自己的脑子补补课
却确定了要清零到底了,是与病毒不共存的方针,目前措施就新增了常态化核酸检测。
怎么走跟老百姓没啥关系。。。
听命令,看政策就好
从总体来看,国家对疫情防控还是相当精准的,单谈国内疫情没有太大变化,主要还是外防输入的漏网之鱼,国外那么多病患潜在的传播人,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准备及正在流进国内的人太多,这些怎么控制,难度很大,动态清零是不得以而为之,放之不管按现在病毒的传播和致死率觉得有必要谨慎,政府的决心也大,为了老百姓身体及生活正常,控制病毒流通渠道。有些身边的人说国外都放任不管或自行解决,社会工作、生活已受到影响,即然这样是不是国内也采用这种方式处理,不!这种方式不可取,类似于在高压下放电,瞬间产生的电弧会杀死很多人。病毒不会一直这样强,从历史上看病毒始终会和人和平相处,保护好自己,坚持动态清零,一定会走出疫情艰难时期!另外,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会最快走出来并有一波跳跃式发展,视目以待。。。
2003 年, 正当 “萨斯” 病毒在中国蔓延的时候,俄罗斯《生命与安全》杂志在 2003 年第三期上刊登了一篇题为《SARS——远远不仅是病毒》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名叫固班诺夫 ·B.B.,是俄罗斯社会生态学国际研究院的学者。
固班诺夫 ·B.B. 通过一系列试验和实践,得出了一个独特的科学结论:“病毒实际上是一种载有精神道德方面信息的生物,它包含精神方面,也包含生物方面。我们人类所了解的只是病毒的生物方面,这方面只占病毒的一小部分,所以现代的医学只是在试图治疗病毒生物的一面,而不是清除病毒的根本。”
固班诺夫 ·B.B. 通过对艾滋病、肝炎、SARS 等病毒的产生及传染方式的研究,发现病毒能够在本来健康的身体上自主地产生、发展,而这些人很多是没有接触过感染源的。
固班诺夫 ·B.B. 谈到:“人的大脑在活动时可以产生一个‘有形体’,而这个思维有形体却有正与不正的善恶之分。”
固班诺夫 ·B.B. 认为:任何疾病首先是患者在精神道德方面溃败的结果,其次才是患者机体外壳的损伤。如果人的机体和精神道德都是健康的,如果人体总能发出正的 “思维有形体”,那么当病毒接近人体的时候,病毒就会被粉碎掉,人就能够保持健康。那些经常发出不正的“思维有形体” 的人,也就是经常发出不正的大脑辐射的人,就很容易染上病毒,即使只是有病毒携带者从他身边走过,或是只是有病毒携带者注意到了他,都可能让他染上病毒。这是人体对病毒的“偶然捕获”。
瘟疫来无影,去无踪,而每次大的瘟疫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改变。从传统文化上看,发生瘟疫是上天对人类严重偏离正道的惩罚和警示。所以,中国古人在治疫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而且非常有效。
张天师治疫妙方
东汉末年,瘟疫横行。道教三祖之一张道陵(又叫张天师)让染疫者,把自己一生所犯的错误一条条记下来,亲笔写好扔到水中。同时向神明发誓,不再做那些错事,如果再犯就让自己的生命终结。人们纷纷按照此法去做,一传十传百,结果瘟疫不见了。张道陵及其弟子一共治好了几十万人的疫病。
“举头三尺有神明”。当人真心忏悔时,神明是看得见的,就会把人身上致病的根本原因赶走,人身上的病毒自然就解体,病就好了。 吴又可治疫 绝招在口诀 在明末大瘟疫中,一位叫吴又可的医生,治疫有方,救了很多人。他提出 “疠气” 致病的瘟疫说,后来著成《瘟疫论》一书。
吴又可实际上是道家修行的人,他治疫病的方法很特殊:服药前要先念诵 “口诀”,然后再喝他配制的中药(达原饮)。那个口诀是一道符令,只要诚心念诵,瘟疫就会躲开此人。所以,吴又可治愈瘟疫的绝招,是在那个口诀。有了它,达原饮就变成灭瘟的特效奇药;没有它,达原饮就是普通的中药而已。
抵御瘟疫良方
瘟疫传染性很强,但有些密接者却安然无恙。这样的例子很多,古今中外都有。
例如:晋朝时期,有一位隐士叫庾衮,是晋明帝皇后庾文君的伯父。公元 275 年冬,西晋爆发大瘟疫,庾衮的两个哥哥不幸染病身亡,另一个哥哥也染上瘟疫。他的父母想带着他和弟弟到外地躲避瘟疫。但是庾衮不肯离开生病的哥哥,他对众人说:“我天生不怕瘟病。
数月后,瘟疫渐渐平息。家人回来后惊讶地发现,庾衮和染疫病的哥哥朝夕相处,竟然安然无恙。而且在庾衮的尽心照料下,哥哥的病也快痊愈了。父老乡亲这才知道,凶猛肆虐的瘟疫并不是传染给所有人。象庾衮这样的仁义之人,一身正气,瘟疫不侵。
什么样的人瘟疫不近身?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增强自身正气来抵御瘟疫。向神真心忏悔、改过,真诚无私地关心他人,行为举止符合天理和人伦道德,这些都是提升正气的抗疫良方。
“新冠病毒”爆发至今,已蔓延全球,死亡病例数早已远远超过当年的萨斯(SARS)。那么,“新冠病毒”会不会有 “思维” 呢?会不会 “长眼睛” 呢?它对感染对象会不会有选择呢?
最近英国公布的一项实验结果,也似乎印证了古人常说的 “瘟疫长眼”。36 名年轻健康志愿者,每个人都在鼻子里被喷进了相同剂量的新冠病毒,一半受试者两天之内出现症状并检出阳性。可是还有一半的受试者,尽管被喷进同样数量的病毒,却没有染疫。
新冠疫情以来,网上也爆出了很多神奇治愈的病例,如董宇红博士(北大医学博士、欧洲医药公司首席科学家)调查了 36 例患者死里逃生的病例 ,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应对病毒的方法。
大家可以去搜:董宇红医学博士,就可以找到这个视频,但是国内的搜索引擎不行。
不会搜的:
这 2 个孩子爬的是什么?就用这一个字就可以找到很多优秀工具。
除非病毒突然消失或者极度减弱,否则还是坚持动态清零。非嚷嚷着像西方国家那样共存与躺平?代价会很大,是赌博。提示:躺平的那些国家,哪个是一开始就躺平的?都是管不住了没办法了才躺平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20 年,非必要不出省,减少聚餐聚会。 2021 年,非必要不出市,尽量不去聚会。 2022 年,非必要不出区,严禁聚会聚餐。 2020 年,国内中低风险地区绿码加 14 日内核酸阴性畅行。 2021 年,国内 …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新冠这玩意又没有” 群体免疫 “,反复感染很常见。 后遗症和感染次数的关系目前几乎没有研究,但有报告说感染次数越多, …
知乎用户 我长枪一抖 发表 你们为什么要把政治问题变成医学问题? 知乎用户 喜欢吃麻辣兔头 发表 有人说疫情防控是为了社会基层 我笑了 实际上支持防疫的是那些社会上流人士,他们在国内的即使被隔离也有人专门送好菜好酒,住高级酒店的还有游泳池 …
知乎用户 肚子饿了 发表 求求了,青天大老爷们自己先统一下意见吧 别一会 “不能封城也不会封城”,一会又忘往死里封封到吃不上饭, 不管青天大老爷们怎么选,老百姓自有适应的办法, 你喜欢封城,那就常态性存粮,保守主义 up up 你喜欢共存, …
知乎用户 科学辟谣 发表 目前新冠毒性还没弱到能共存的地步。 加拿大留学生,打过两针,跨年得的新冠。发高烧躺家里三天动不了,味觉嗅觉完全丧失(你们能想象到 连辣条 除了辣味 吃不出任何味道的那种绝望吗 ) 三天之后开始好转,嗅觉味觉才慢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