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事业编、公务员将要取消年终奖了?
知乎用户 Chris 发表 换了个形式罢了. 坐标葱省. 把全部奖励性绩效的 2/3 平均到每个月了,剩下的 1/3 年底发放,得看具体单位考核. 更新 这是被哪位大佬翻牌子了吗 总收入应该是降了 毕竟刚改革几个月 得拿满一年才能知道 知乎 …
极为正确的选择
这是证监会,而且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是甲方中的甲方。
其实人的幸福感本质上并不在于挣多少钱。
而是在社会关系上你是处于买方还是卖方,或者常说的甲方还是乙方,有人挣了很多钱,但是只有在他花钱的时候他才处于买方地位、支配者地位,花钱越多优越感越强。但是在他工作的时候,他一直处于乙方,一个被支配者的地位,丝毫没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也就是为什么金融行业里面很多人喜欢高消费、喜欢奢侈品、喜欢潜规则下属,因为在他们工作的大多数环境里都是被支配的、被压抑的。
**但是有一些工作,让人随时随地都处于买方地位和支配者地位。**我有同学毕业后去了某 Top 2 白酒企业成立的投资部门,因为现金流太充沛,手里钱太多,愁的就是找不到什么好项目投资。因为他们掌握着巨大的现金流资源,所以他们的工作就是到处去考察、调研、评估各种项目,因为需要钱的人太多了,他们到哪里别人都是毕恭毕敬,生怕对他们安排的不周到,所以他经常出差丝毫不觉得累,到处听别人给他们讲项目,就像主考官对应聘者审核考试一样。上面的大领导也不太懂、也没时间过问具体东西,他们部门写个报告说得天花乱坠,上面就批准他们投。各类基金公司也是天天捧着他们,要不你觉得那些基金要发售的时候都去找谁啊,还不是要找有钱的主,大机构客户人家拔一点毛出来,对你来说一年的业绩就搞定了。没有投出去的钱呢,就这么放着,放哪家银行也是问题,所以集团财务部门更是各大银行的座上宾,对接的客户经理都是美女。什么是大客户,这就是大客户!
证监会也一样,我认识进入证监会的好朋友,恰好也是发行监管部的,那种无形的地位都很高。一个 30 几岁年轻人,身价几亿几十亿的四五十岁的老总给他双手递上名片,还一个劲说 “xx 老师(他们叫证监会的人都叫老师),请您多多指导我们的工作,我们还要多向您学习”,所有称呼都是“您”,绝对不会说“你” 字,先甭管客套不客套,就给你感觉心里舒坦,和你说话的语气都完全不一样,给你就是一种非常愉悦的工作氛围。证监会工资也不高,他们也不敢乱伸手,但是就是工作很舒坦,对于工作和上班不抵触,经常出差也很忙,但是不是身心俱疲那种,而是身体很累,心情很愉悦的感觉,因为不受气。而一个基金经理,还是指数基金,真的没有什么可支配的资源,出去调研都没人愿意鸟你,什么时候有人愿意鸟你呢,就是你不上班休假,出去大把花钱消费的时候。基金,归根到底还是处于一个服务者的地位,属于你讨好别人,而不是别人讨好你。但是证监会也不是啥都好,比如办公厅、机关党委、市场监管部、法律部就不是那么吃香。
有一些工作就是,你根本不想放假,因为在工作中你能极大地体会到别人对你的尊敬。有些工作你就是在受气,只有在放假出去消费、花钱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你有周一恐惧症,节假日快到期了也浑身不舒服。
现在我也能体会为什么很多领导、掌握权力的人,就是忙死、忙到昏天黑地,也不愿意退休、不愿意休息。
太多小年轻不明白这个道理,眼光永远看着年薪多少个 W,很少去关心工作性质和工作氛围,什么样的工作让你真正干得舒服。收入一方面,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的工作赋予你的社会地位。很多人见识得少,根本不了解有很多不知名的岗位的厉害之处,也完全不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一说就年薪多少多少,很肤浅。不一定公务员就好,要看哪里的公务员,有些不起眼的岗位只有进去了才知道好。举个例子:比如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但是归口中宣部直接管理,参公事业单位,正局级,下面的基金管理处、项目规划处、成果管理处,囊括了全国所有国家社科基金的资源,上面一个副处长、调研员下来到各种高校都是校领导热情接待,里面的工作人员到地方高校考察、调研,地位都非常高。因为他们的工作与教师职称评审、评审专家遴选、高校学科排名有很强的关联度。同样的,还有卫健委下属的医政医管局,下面各个处的干部都不得了,每次医院评级的时候,那些三甲边缘的医院不跑跑,不请医政医管局各位老师来指导工作?特别是民营医院。还有新华社,驻地方的记者都是当地政府的座上宾。
对于很多小年轻的忠告就是:找一份处于买方(甲方)地位的工作,收入少点没关系,这会使你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当你的工作一天到晚就是考察、听别人汇报工作、指导别人工作时,相信我,你真的根本不想放假。什么国庆、五一、大长假、小长假,根本毫无吸引力。
这事在我们基金圈内,其实还有另一个说法,“旋转门”。所谓 “旋转门”,就是走进去,在门里转一圈,然后再出来。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华尔街金融机构跟美国财政部门的 “人才互通”,比如今天还是华尔街某基金大佬,明天就可能是美国财政部副部长了,后天就又混回华尔街了,这里面的利益纠缠,你自己品品~
咱们国内虽然没有美国这么严重,但也时常有这种事情发生。
比如银行、证券、基金这些金融圈的,想办法进到证监会、银保监会的实权部门(比如这次热搜的发行监管部)干上几年,摸摸单位的套路,跟同事、领导搞搞关系,然后再出来干事业,这不就是 “上面有人好办事” 了嘛。
不信你看滴滴,这些年找了多少相应的官员入职当高管…
虽然咱们的《公务员法》对这类事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在具体的执行上,不时也会被各种有心人给钻了空子…
所以,别震惊基金经理也会辞职这件事,都是小意思,指不定几年之后人家就又重回基金公司当领导了呢?而且这升迁速度,肯定比一直呆在基金公司快得多。
谢邀。
1. 公募 ETF 类基金管理费率不高,此类非增强的 ETF 基金一般情况下管理费率只有 0.5%,再扣掉渠道成本就所剩无几了。要赚钱挺难的(毕竟是个被动策略)。以广发的同类型产品为例子:
我不知道他管理的其他基金是啥情况,就嘉实恒生科技 ETF 基金来说,规模仅仅 2000 万,这规模,哪怕翻十倍到两亿,毛收入只有 100 万,养他自己都够呛。
类比一下诺安的网红蔡经理,人家管 200 亿,1.5% 管理费,这一对比,差了两个个数量级,和头部私募的大佬 (高毅,JHLM 国内四大量化) 相比,差了三个数量级,怎么玩? 还是去考证监会比较好。
2. 从专业成长和赚钱角度来说,这类纯 ETF 基金其实是个鸡肋,毫无技术含量可言,就被动追指数能有啥技术?
有技术的是在指数上做增强拿超额收益: 要么通过精研基本面,从选股角度获取超额收益,要么从传统的多因子选股加 T0 增强获取超额,要么用机器学习模型来获取超额。
但第一条路非常拥挤,也很难短期证明自己,证明了还得有名气 (有名气的一个大前提是领导愿意给机会),后面两条路他走不了,一来公募不流行量化二来他的纯金融专业也不合适
3. 这个部门不是普通的部门,而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一来负责批 IPO,肥得超乎想象 (注册制后可能有所变化),二来负责合规监管,以后回了原单位大领导也得对他客客气气叫一声老师,一言以蔽之,甲方他爹。
当然,这类空降领导风评往往欠佳,但在体制内,一把手就是天,下面的人有意见也得闭嘴
4. 再补一个,证监会领导,司局级,年纪大了可以空降公募或券商当大领导 (招商证券现在的董事长就是这样的)。那个才是真的来钱。比公募基金经理来钱多了 (公募只能按规模收管理费,没有自营也没有超额提成,千亿规模的公募 pm 也比不过百亿的私募同行)。
今天圈内有个热议的话题,就是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高峰在任职 37 天后,就放弃年薪上百万的工作,离职了。要知道,这是很多人可遇不可求的金饭碗,很多卖方的小伙伴,从卖方行研——买方行研——投资经理——基助——基金经理,运气不好的话,没个七八年的奋斗是根本熬不到头的。
我稍微搜了一下,小伙儿长得挺帅,北大金融学硕士毕业,CFA,工行的外汇交易员出身,6 年前加入嘉实基金做指数基金,熬了六年,好不容易熬出头成为基金经理,却辞职了,原来是考上了公务员。
![](data:image/svg+xml;utf8,)
我本以为这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故事。要知道,公务员和企业就是传说中的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即使是在部委这个层面,刨去某些福利之后,也非常难熬,能不能熬出头还是两说。要不然,当年姚余栋为啥连正局级都不要了,非要去大成基金当首席经济学家呢。
但是侧面打听了一下,其实是个迈入核心权力部门的故事。原来他考上的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同一批考上的还有兴业证券、易方达和汇添富的几名同行。发行监管部,顾名思义,就是制定 IPO 规则、审核 IPO 申请、监管上市活动的。考公去了一个更加有权力的实权部门,熬个若干年下来,即使无法熬出头,转身再去资本市场当个高管,肯定比基金经理有前途多了。
……
更多关于金融市场的精彩解读,请关注我的公号 “行走黑暗间”
做出这个选择的关键点一些答主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ETF 基金的技术含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相应的收益也远低于大众对于金融行业的认知水平,而且这位高材生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还比较小。
所以,最终的收入可能远不如大家所以为的那么高,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考公务员去了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工作,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
业内还有很多人对此调侃说,基金干得不爽了,就考公去监管自己的部门工作去!
还是那句话,同样是金融行业,不同公司,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千差万别。
同样是体制内的工作,不同单位,不同科室之间的待遇,也是千差万别。
没有变的事情是,基金经理依然是金饭碗,而一些人之所以不要金饭碗选择铁饭碗,主要还是因为手里握的真的不是金饭碗。
谢邀,不推荐盲目吹嘘公务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先明白人家考上的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你才会有点感觉。
我印象中基金经理这个 title 是逼格很高的,算是处于金融界食物链顶端。我向曾经在公募基金工作的学生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后,本菜头觉得这就是聪明人的选择!容我慢慢说来:
基金业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面厮杀很血腥
本案主角高峰,原嘉实基金基金经理,北大金融学硕士,2015 年进入嘉实基金。嘉实基金,一直是高大上的公募基金行业的尖子生。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嘉实基金行业规模排名第七,妥妥的金融行业内的甲方爸爸,多少券商研究员跪舔的对象。
公募基金公司有着严格或者说是残酷的用人机制。哪怕是清北硕士,能够进入嘉实这种公司已经算是幸运儿,最后能担任基金经理的更是凤毛麟角,像国民基金经理张坤这种能够业绩爆棚还规模上亿的,几十年来独一人。
通常要经历正式入职前的实习考核,然后再经历漫长的研究员生涯,再担任基金经理助理,各种考核合格才能担任基金经理。每一道关卡都是残酷的优胜劣汰,竞争异常激励。从小鲜肉到成熟,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大概就是下面: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高峰本人,考了 CFA,北大金融学硕士毕业之后进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担任外汇及衍生品交易员,跳槽到嘉实之后,用了 6 年时间,做到了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十几亿。看这金光闪闪履历,已经可以算是非常优秀了。
但所谓全面内卷,就是谁都逃不掉。
成为基金经理之后,依然要面对考核的高压线,在末尾淘汰制下,业绩表现不佳就可能被优化,毕竟还有一大波研究员等着接班呢。大概基金经理每天的心情都会随着基金净值而跌宕起伏。工作日看净值心情紧张,休息日也不能消停,就怕明天一上班,股市绿了,自己的基金又跌了。
基金经理听上去确实高大上,但基金经理的收入实际上天差地别。基金经理的收入跟规模、业绩、产品设计的费率结构、公司的分成机制都有关系。不是说是个基金经理就年入千万啊,这里划重点!近期一家头部公募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其指数基金经理给出的待遇为月薪 2 万元至 7 万元不等,总包年薪在 60 万元至 250 万元大范围内波动。
基金经理收入构成中,基本工资不高,主要还是看管理费提成,所以管理规模最关键。
我们注意到,高峰管理的主要是被动型的指数基金,管理费率较低,一般是是 0.5%。做个对比吧,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的管理费率是 1.5%。规模方面,“坤坤” 的 5 只基金 1300 亿的管理规模,而高峰这一共 19 只基金,规模不到 15 个亿。据此管理规模粗略估计一下,基金公司管理费这块的收入,一个是 19 亿以上,一个是 700 多万。基金公司扣除各项成本之后利润大概为收入的 1/3,然后一般其中 15% 左右提成给团队再进行分配,指数基金提成比例更低。据此推测张坤提成收入可能是 5000 万,而高峰提成收入可能不超过 50 万。
同时管理这么多只基金,要跟踪研究医疗健康、信息科技、制造多个行业的多只股票,别提该多操心了。日常工作包括开专栏、写观点、路演、直播、参会、接受媒体采访、想方设法教育喜欢主动型基金的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等。
痛苦来自比较之中,事多钱少,让人心碎。一边是内卷的苦海,一边是高逼格的衙门,要怎么选不是一目了然么?要是我,我也会选证监会啊。
峰峰此次考上的是证监会会机关,一共招录 24 人。具体部门是发行监管部,主要是负责股票类证券的发行审核,可以说是证监会中一等一的实权部门,企业能不能到资本市场上搞到钱,这是最后的关键一步,直接掐着大老板们的财富自由的命脉。
有消息称,峰峰后续担任 IPO 预审员,嗯,这就是大老板、投行大佬们见了也得客客气气叫 “老师” 的狠角色。 凭借这个职位,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各个行业、各个公司的核心业务模式,历练投资价值判断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轻松接触到各大企业老板,投行精英大佬,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对于增长见识、积累人脉,可谓是不二之选。
说完职权,简单说说在证监会的福利待遇情况吧。工资收入方面,略高于其他中央部委,大概 1.5-2 倍(对比之前还是缩水明显)。额外值得一提的是,据本菜头在部委的学生传言,前些年证监会自己有土地,所以后续分房福利这块相对来说也比较有保障。总体来说,就是工作本身高大上,进去就是北京金融街上最靓的仔,稳定体面。
其实,证监会最吸引人的还是发展前景。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和监管部门沟通,所谓 “朝中有人好办事”;另一方面来自监管机构的高管能更充分理解监管政策,所以受证监会监管的公募基金、券商、上市公司等频繁高薪寻求具有监管背景的高管人员加入。
仅 2018 年后,证监系统内多位厅局级和处级干部至券商任职,包括:会计部主任孙树明任广发证券董事长、发行部副主任常军胜任中原证券总裁、市场部主任霍达任招商证券董事长、法律部副主任冯鹤年任民生证券董事长、证监会首批专职新闻发言人、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邓舸担任国信证券总裁、公司债券监管部副主任张庆担任招商证券副总裁等。
28 家上市券商共计 45 位高管有证监系统经历,年薪在 100 万元至 600 万元不等(不考虑持股),平均年薪 235.59 万元,最高年薪为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胡长生 545.50 万元。在证监会内提拔至处级以上,去到机构直接任高管职位。证监会层级高,出路好,人员整体流动性高,官至处级虽然也需要一定时间,但这个过程相对于从直接从公司基层内部晋升,时间上更短,概率上更高,出来之后平均 200 多万的薪酬更是亮眼。
再回过头来看证监会本次的招录情况,公布了院校是清华北大的,再算上在职上岸的高峰和本菜头知道的另外一个北大的同学,清华北大占比超过 1/3。
所以,这么多清华北大毕业聪明的脑袋们选择证监会,要是你,你怎么选?欢迎来跟本菜头唠唠。
他去的是证监会,不是普通的公务员岗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大概率是可以做改变中国资本市场政策的工作。
我猜,让他这么做的,不是薪水和待遇,而是理想、情怀,或者野心。当然,这个猜测不一定对。
举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初、高中、甚至大学都是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到某部委工作。如今,很多行业的规范制度、规划设计,都出自她的笔(键盘)下。
对行业的理解能力,对政策的把控能力都十分强。
这样的人才,就算去央企、民企、各种集团企业,都有可能会成为高管拿远高于现在的高薪。
为什么不跳槽呢?
因为价值观,她认为现在的平台是国际视野级别的,可以让她的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其实,这个浮躁的社会,仍有一部分人还是有家国情怀的,他们想要的不是个人财富最大化,而是试图用自己的才能来影响世界。
再比如林毅夫。
以前知乎上有这样的问题,
问年薪十万和公务员,你选哪一个?
很多人说,废话肯定公务员啊!
又有人问,年薪 20 万,和公务员呢?你选哪一个?
无数乡镇公务员犹豫了,绝大部分市里及以上的公务员依然坚定的说,当然公务员。
然后知乎上的人不死心,问,年薪 30 万和公务员,你选哪一个?
绝大多数公务员都犹豫了,还是少部分人声音降了个八度说:还是公务员吧?同时小声哔哔两句:老板你再加点,再加点我就坚持不住了。
于是乎,知乎上的人使出大杀器了,年薪五十万和公务员,你选一个。
这个时候,只有极少数省厅级以上的公务员还在犹豫,别的公务员都表示,50 万,成交。
知乎上的人没想到公务员阵营居然还这么坚挺,还有人,不投降。咬咬牙,一跺脚,说:年薪百万和公务员,你们选一个吧?
纳尼?真的一百万年薪啊!老板,哪投简历啊?支持公务员阵营的人,终于全部沦陷了。包括香樟哥我也觉得,如果给百万年薪的岗位,真的可以考虑了。不信你们看看很多新成立的公司,想做大,还会主动去国家部委、或者某些部门,许以公司高管之位,年薪百万
可是今天,一位年薪百万的基金经理辞职了,选择考入机关单位。
这年轻人不讲武德啊!放着年薪百万的基金经理香饽饽不干,要去干公务员。
又引燃了这个论战。。。以后这一百万年薪也收服不了公务员。
以前,在知乎上,宇宙的尽头就是搞金融的和写程序的。万般皆下品,唯有金融程序员。
可是今天,北大金融学硕,不要百万年薪,反而加入体制内。自然让知乎上这帮玻璃心接受不了呗。在知乎人的眼里,公务员就是月薪 3000,一眼望到头的枯燥无聊工作。
可是你也不想想,这个哥们考的是证监会啊。。。
那是正部级单位啊。。。
那可是证券行业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管者。
他考公务员,其实就是一个从运动员到裁判员的身份转变。
他考的也是监管七处。那就是负责监管的,这可不就是当裁判员去了嘛!
我是特别佩服他这种人,基金经理那都是人尖子,你要当很多年研究员,白天看 A 股,看政府工作报告,傍晚看新闻联播,还要去看外网的金融信息,晚上别人都睡觉了,你还要去研究美股的情况。只有优秀的研究员才能成为基金经理,他年纪轻轻就当上基金经理可以说非常牛逼。
基金经理的工作就够辛苦了,然后他还要花时间去准备国考,笔试、面试都不容易。最后能考上,不得不佩服他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毅力。
但我们就事论事哈,这位北大金融学硕士所管理的嘉实恒生科技 ETF 基金来说,规模仅仅 2000 万。2000 万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但是对于一只基金来说,不算体量大,可以说是一只小基金了。当然据说他手上总共管理了据说达 11 只基金,总金额 10 几亿。他这个基金经理,妥妥的就是年薪百万的那种。但是当公务员,绝对拿不到那个数,可能每个月工资只是之前的零头。
但是我们仔细扒开发现录取名单,除了他,还有两个人也是从基金公司辞职,考的证监系统呢!
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按照相关要求,经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等程序,确定了 87 人为拟录用参公单位工作人员,并在 5 月中旬公示了第一批拟录用人员名单。
我们翻阅上述名单发现,有 3 名拟录用人员的原工作单位为基金公司,涉及到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和易方达基金。
这三人详细信息是:
高峰,男,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原工作单位为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被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录用,职位为监管七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
也就是我们的主人翁。
杨冰青,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原工作单位为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拟被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录用,职位为辖区计算机类监管岗位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
李维,男,专业为会计(硕士研究生),原工作单位为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被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录用,职位为辖区会计类监管岗位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
而杨和李,并不是基金经理,应该是年轻的研究员,他们也放弃了高薪,投身体制内温暖的怀抱。
如果有一天,什么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头部基金的基金经理也选择去考公务员。我觉得宇宙的尽头也可以再加一个公务员了。
证监会是部级单位。作为新进公务员,是一个很高的起点了。
去当公务员,比起基金公司,收入确实少了很多。但不少人对赚钱没有太大兴趣,够用就可以了。
另外,去证监会工作,也符合他金融学专业的方向,加上起点高,他日后施展拳脚的空间相当大。
从事业的角度看,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总的来看,由于部委的公务员中,清北的学生很多,外国名校也不少。他到部委工作,落差并不大。
如何评价《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任职上海市级机关副局职?
学校精英,到业界精英,再到体制内精英(证监会)。
这是多么顺理成章的路径,也是多么让人放心的路径。
这可不存在什么 “外行管內行”,也不存在空有学问不懂实操的“三门干部” 问题,还不存在什么生活条件焦虑(钱大概赚饱了)。
还搁这讨论 “饭碗”?难道一个懂行的、高智力的、没有生活后顾之忧的人做行业管理者不好么。
看到有人提到担心业内人士利益输送的问题。
利益输送和个人价值观,以及制度设计有关。个人有操守,制度设计有牵制,制度反腐做的好,那就问题不大。反之,如果个人贪婪,制度有漏洞,就算一开始不懂行又怎么样?有的是能人、人精去叮这有缝的鸡蛋。
一句话: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不敢腐,因为制度反腐给力;不能腐,因为制度设计无漏;不想腐,因为教育警示到位。
现在提问者越来越会写标题了,大家普遍认为的公务员,应该是乡镇及以下的小窗口职员吧,证监会这种证券行业的监管机构,是给基金工作制造行业规则的 “上级单位”,一块牌照的放与收可能就决定一个基金公司的命运,从这角度讲,从基金公司跳到上级监管部门,不是很正常嘛?
证监会可以有权利叫停 IPO
很多时候,监管部门的信息和被监管方信息是不对称的。可能我们作为被监管方,怎么思考,都无法揣摩政策出台者的意图。而进入监管部门,耳濡目染,慢慢也转变了思维,能够更看得懂政策,看得懂行业的趋势。
**而这类人才!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如果你是管理层,你难道不希望找一个在政策制定方出身的人来指导你公司的发展吗?!这是行业稀缺人才。比如我见过公安转律师的。我之前在公安行业工作,有次来了个律师要看我的案卷,我看他上来熟练的翻到证据采集,在我的现场图上开始扣细节,在第三方鉴定机构和送检件上来回比对,吓得我一身冷汗。幸好证据固定较为充分。后来一打听,这律师本就是公安出身,太了解我们案卷哪里容易出问题了。所以官司的胜诉率也很高。金融这行业,应该也可以类比吧。
其实这也反映了一般人的价值路线
而且当事人已经从 14 年进入金融机构从业,到现在,财务上基本已经自由了。钱乃身外之物,但是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能为国家政策调整出谋划策,岂不是更集一身荣誉。
。写点东西不容易~
[
8090 后职业规划职场第一课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视频教程
淘宝
¥20.00
去购买
[
职业生涯规划视频教程
天猫
¥19.00
去购买
[
【知识服务】十步职场规划,小青到 CEO 视频教程 职业
天猫
¥99.00
去购买
人家考的公务员和我们大多数人考的公务员不一样,人家的选择和规划也和我们大多数人不一样,他换工作也许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而我换工作…… 是为了生活。
北大金融硕士,这名头太响了,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正常情况而言,钱已经赚的不少了,转而考公,可能也是为了别的打算,而不仅仅是公务员这个职业有多诱人,此外,他直接就考到了部委,还有更猛的就是,人家直接从运动员变成了裁判员……
我也相信他考公并不仅仅是为了多稳定,可能还有其他的打算。就他之前的工作而言,薪资待遇基本上秒了体制内的单位,甚至要高出很多倍,在薪资待遇碾压的情况下,大部分人是不愿意选择体制内的,当然,他目前这个工作压力大也是真的大,但就我身边名校毕业的同学而言(我可能是另类),其实都还是比较喜欢做有挑战性的工作的,他转而投向体制内,也挺有意思的。另外,他考的这个岗位也不一般,证监会的发行监管部,是证监会的核心部门之一,直接管理公司上市。此外,如果他是有别的考虑,那这个岗位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即使以后他想跳出体制内,那么薪资待遇和职务要比以前高很多很多,直接从普通经理变成公司高管,前途美丽。
前段时间的北京大学发布应届生的就业情况,定向选调生的人数突破 800 人。这几年名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青睐于进入体制内,不过,清北的定向选调和其他学校的定向选调稍微有点不同,就像清北的名头和其他学校名头不一样。这几年,很多省份针对于清北都单独设立了定向选调岗位和定向选调考试,而且都是好部门,去年山东定向选调针对清北招考了很多,大部分都是省直单位,岗位极好,而其他院校的定向选调生招考,只能说有点可怜,只有几个省直单位,剩下的全是市直还是济南青岛的县市区单位,这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最后发布了补充岗位通知,增加了一些省直单位,可以说在定向选调招考中,清北的吃肉,其他学校喝汤。此外在培养上,清北的同学和其他院校的同学也有点不同,大家还是挺信赖清北的牌子的,在我们这儿,市委办有招的清北的定选生,领导亲自带,其他院校的定向选调基本上没有这个待遇。
不过,除了清北,其他院校对于体制内的渴求比以前要重一些,我当年毕业的时候同学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极少(当时还没有定向选调),班里同学参加公考的一只手就可以数的出来,时间过了这么久,现在进入体制内的还是那么几个人,之前还回了一趟学校,和辅导员也聊了一下学弟学妹的就业情况,导员说这两年参加定向选调的人数增加很多,参加普通公务员招考的人数也很多了,无论自己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明确的就业方向,定向选调基本上都参加试一下。
一个人一个追求,一个人一个想法。不过就目前的行情来说,尤其是对于普通院校的同学来说,我还是比较推荐大家进入体制内的,如果你是双一流高校的,我也比较推荐你尽量参加一下定向选调,之前在一起公考培训的同学就有很多参加了定选进入体制内的,基本上都还挺好,我们单位也有定选进来的,培养方面,单位给予的资源还是挺多的。虽说体制内也只是一份普通工作,不过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附个选调生的情况
有哪些是你成为定向选调生后才明白的事情?间歇性备考公务员,一看书就想玩手机,追剧。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提这个问题的题主真的是太狡猾了。你看,“考公成功” 与 “辞去基金经理”,老对立了!
如果是普通的机关公务员,基金经理还能与之一战,可这个偏偏是证监会的发行监管部啊!
你真以为基金经理是多香的工作吗?说话说一半真的没意思,题主肯定知道 ta 要是直接说 “成功考上证监会发行监管部” 根本不会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因为是个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 和 “公募基金经理” 应该选哪一个!
你知道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在资本市场什么地位嘛?
“拟订在境内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规则、实施细则,以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规则、实施细则;审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文件并监管其发行上市活动;审核上市公司在境内发行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文件并监管其发行上市活动等。”
就这么说吧,只要名校毕业进入券商投行部,就可以做 IPO 业务。但是,能够名校毕业进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拟定 IPO 业务规则,可能比登天还难!
高峰曾经担任过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外汇及衍生品交易员。2015 年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指数投资部指数研究员,现任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说明他是个有过资本市场从业经历的人,但凡是个有经历的人都知道 “客户是爸爸”,但是 “监管是爷爷” 啊!
你但凡有一个机会能去监管部门做爷爷,还会留在资本市场做孙子嘛?
换我的话,我也去证监会。北大金融毕业 100 个人,能有 50 个在券商做投行,但是可能只有不到 5 个可以去证监会做公务员。
证监会的公务员,不是一般的公务员,是能够决定资本市场运行规则的公务员。
谈谈我的理解。
1. 高峰去证监会可能是渡金。
他是为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的游戏规则,短则 3 年,长则 5 年,会再回到资本市场的。
一个有能力、有学历、又年轻的人,又在资本市场待过很久,经历了有钱人的世界,见惯了灯红酒绿的人,你要他拿着体制内那点薪水,还有诸多制度的束缚!?
抱歉,真没几个人受得了。他,会是例外吗?
2. 和普通公务员无关。
公考机构可以歇一歇,不用拿 这个做宣传,他去证监会和公考热完全是 2 个概念。高在资本市场已经 有一定的名头了,他如果想回到资本市场,是轻而易举,并且很有可能进入高管层。
普通公务员还是要按步就班的熬资历,还是要拍领导马屁,还是要变成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
3. 要完善保密机制和延长脱密期管理。
你来渡金没问题,但是至少 5 年内不能以任何理由离开证监会,离开后自己和直系亲属至少 5 年内不能以任何理由再进入资本市场。
否则,这样的人会很可怕的!
以上!
这则基金经理辞职考公务员的新闻, 当真火遍了朋友圈。
我也看到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很明显是为了故意吸引眼球。
毕竟换个标题,“公募从业人员考取证监会核心部门”,那样看着就挺励志的。
不过开玩笑的讲,现在各个基金经理都在追求 “涨粉”。这位嘉实基金的的指数基金经理正好因为考上这波自媒体的营销,反而比原先当基金经理的 “更加有名”,也是换了一种方式出圈了。
当然,也很多人讨论,因为是指数投资部的基金经理,所以含金量差很多,而且他管的产品还都很小。也很多人文章讨论当然是证监会香,除了嘉实这位,还有兴业证券、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和东方基金的工作人员也考上证监会。
正好基金经理和证监会已经是这两个领域的最顶级的存在,所以今天也就主要蹭这个热点,给大家讲讲,关于市场化 VS 体制内的岗位的选择。
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各自的取舍又是什么?
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哪些要素?
确实,基金经理可不是普通的 “经理”。
实业里的经理可能多少算个领导,但金融圈里,那可是真的经理遍地走,很多人一毕业,名片就得印个 “高级经理”,过几年很多就印上高大上的“副总裁” 就可以拿去忽悠人了。
但基金经理,在公司内,基本都是要是被认为真正的 “总”。也有相应的研究员进行服务。那已经是绝大多数二级人员的梦想中的“终点” 了。
我经常跟同学们讲,如今基金经理很多都 “爱豆化” 了。
大家买基金都是去支持 “xx 女神”、“xx 男神”、“我的 kunkun”
其实,确实如今对清北复交的硕士生而言,公募投研算是最理想的去处之一了。
虽然不像很多营销文章讲的动辄七千万的年薪,但但部分一定级别的公募基金经理都年薪数百万是完全可能的。激励机制特别好的可能突破千万级。
指数基金这种被动投资一般会弱一些,而像这位主角的单位嘉实基金作为业内规模较大的公司,薪酬也一定会非常可观。
当然,其实还不只是因为钱。
一旦成为基金经理, 多少老百姓的身家血汗钱就归你管了。
换言之,这个岗位也具有一定 “社会性”。
你的一举一动确实能让他们 “魂牵梦绕”。
不过基金经理的压力也是不小。
一方面是来自于内部考核压力,因为是相对收益,所以开玩笑的讲,**基金经理的评价,都是小学数学——你是几分之一。**你是前三分之一就还不错,你要是后几分之一压力可就大了。
一方面是来自于投资者的压力,每天你的 “迷弟迷妹” 们都盯着你的净值。
就像之前产生了不少段子的诺安基金蔡高松——“涨时蔡总,跌时菜狗”。
每天,基金经理面对的资金往往是几十亿、上百亿甚至是千亿级别,对于资金安全的要求,风控非常严格,但又要尽可能追求相对收益,让基金经理自身一直面试很大的压力和挑战。而且很多为了防老鼠仓,每天还要监控你的各种对外沟通。
至于考核,越大的公司要求越高,毕竟那么多新鲜的人等着上位。大部分都是末位淘汰制,比如说如果一位基金经理确实连续 3-5 年业绩都不好,那基本上就要面临转岗甚至失业了。
遇到特别大的市场波动,心理上本身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还要忍受各种基民的谩骂。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大部分的市场化的高端岗位,都是如此。
你只看到了投行在上市酒会的风光,没见过背地里人家蹲了多久穷乡僻壤。
你看过研究员新财富颁奖,不知道人家无数个深夜还在码最新的点评。
前面提到,清北复交的硕士毕业能去不错的公募投研,也算是最好的出路之一了。
而去部委或者省的公务员,其实目前算是清北同学的 “首选”。注意区分,未必是最好的,但是确实大部分人最喜欢的。因为至少在这条路上,其实反而没有像二级那么卷,因为这条路 “能走的人有限”。
像即使你是清北,想去二级投研,照样要面临复交人大两财一贸的竞争, 大多数具备长期的二级市场实习经验。
而考公, 尽管普通人们都还是抱怨很卷, 但是其实对于特殊的院校来说, 他们考公的直接优势巨大。
像很多部委选调,很多是有针对清北的定向的,每个省的选调一般还会针对本地的 985。
所以,很多同学抱怨内卷。
我就这么跟你们讲,你之所以能 “感受到卷”,那是因为你还有竞争的机会。
体制内很多特别好的岗位,因为直接在源头上就 “区别对待” 了,压根就没让你觉得卷的机会。(当然,大家都能考的基层还是很卷)
到底证监会又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之前跟同学们做比喻,如果是部委选调好比是跟银行总行管培,一行两会就是妥妥的金融市场部、投行部这样的利润中心。
专业度高,出路也广,地位也高。
另外,还是强调下,人家考上的发行部。
网上关于发行部的介绍主是:拟定境内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规则、实施细则,以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规则、实施细则;审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文件并监管其发行上市活动;审核上市公司在境内发行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文件并监管其发行上市活动等。而七处主要负责发行阶段的询价、定价、配售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实打实的实权部门。
其实,本身在部委作为职业起点,因为天花板高,所以你努力点,不犯错误,最终成为正处级的概率还是不低的,至少远比从基层起步高。
当然,还有别样的出路。很多在监管混到一定级别之后,可以到被监管的机构 “影响力变现”,很多机构就图一个 “会里有人”。
金融是个政策性很强的行业,监管机构工作的经历,是一项宝贵的财富,可以获得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更全的视角,以及更高的职业天花板、更丰富的行业资源。
你在监管机构,混一定年限,哪怕级别不到,但出来一些核心部门觉得你至少有 “沟通渠道”。混到一定级别,出来就直接会给予高管职责(一般有限制多少年不能直接到被监管机构,但都有规避方式)。很多券商的总裁、基金的高管、督察长原先都是证监会背景的。
许多有眼界、有思路的金融青年才俊,都会认为能到监管机构工作,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跃升和履历的极大完善,哪怕 “借到会里帮助工作” 一阵也是挺好的。
所以基金经理转战公务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为了体制内铁饭碗丢掉金饭碗,而是职业发展中一个不错的选择。
话说高盛长期占据第一投行的宝座,与它输出了大量人才到美国政府担任要职。以至高盛被称作华盛顿政府的 “高官训练营”、“向美国政府输送高官的金融机器”。
当然,除了证监会这种,还有很多工作几年后考公的人。
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希望改变、更在意家庭和生活、期待稳定。
刚毕业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应该有所作为,到后来大部分人都发现,自己原来只是普通人。
其实,并没有完全 “对” 或者 “错” 的选择。
大部分同学犯的错误,就是单独的问:“这个工作怎么样?”“这个工作和哪个工作更好?”
但这个很明显不对,因为每个人对待 “好” 的定义,是截然不同的。
你如果问我公务员工作好不好,我也只能告诉你好。
但我知道按照我的性格,我并不会喜欢当公务员,我也不适合。
见过太多人,选择工作之前,会想到这个工作性价比高,但是那个工作好像待遇更好,陷入反复纠结。
最后入职之后,各种抱怨我选的这个工作怎么怎么地,当初应该选择另外一个工作。
比如说选择了券商投行的小伙伴,觉得我现在真的太辛苦了,挣得也没有很多,这样何苦呢,当初应该去银行 / 体制内。当时年少不懂事呀!
选择了银行总行的小伙伴,想着我当初就应该去投行,好羡慕他们的收入和带来的能力提升,像我现在每天做的事情又简单又重复。当初怎么就做了这个选择呢。
像选择了部委的人各种抱怨我们福利待遇也没那么好,晋升又好难,所谓的啥福利分房也要好多年。总之都是围城呀,你想来我跟你换呀。
所以这个答案是近乎无解的吗?
并不的,关键想清楚——你不能全都要。
**就像我举过一个例子:**某个学员在某头部券商投行实习,然后团队里的人建议他可以考虑去考监管机构,但他说但是监管机构的待遇并没投行高呀!?
**我说,你做个比喻你就懂了:**某个人给你介绍了某部委的领导的女儿,然后你脱口而出:但是她不漂亮呀!
这个世界上,一定不存在完美的工作。
因为资本总是逐利的,公司只会因为你付出和创造了更多的收益,才会给予你更高的待遇。
毕竟钱多事少离家近,本来就是相互矛盾的。
你要追求更高的收入,正常情况下,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这个点,只能自己想通,并没有缓解的办法,不然你永远会在这山看着那山,觉得那边好像更高耶。
这个是从以前哪里看到的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论,我觉得可以更好的指导大家选择职业。
什么叫进攻型的岗位呢?什么是防守型的岗位?
像大部分机构的前台岗位就是很典型的进攻型。你需要出去承担更多的任务和压力,但相对来说也会有更高的回报预期。如果做得好会上升比较快,但如果做得不好也会面临淘汰压力。
至于防守型则是大家所理解更加 “稳定” 的岗位,大多数是中后台岗位,相对来说不会像前台那样背业绩指标。
比如说同样是学会计的,在四大、八大做审计就是进攻型,毕竟未来转型空间也很大,特别牛的还有去企业当 CFO 拿股权的的。在公司做财务的话,相对就是防守型,没那么累,主要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在内部会比较稳定。
比如说同样是人力资源领域,猎头 VS 人力资源也是这类。
当然,其实这个不太类比 基金经理 VS 公务员,但是大部分同学都要想清楚。
大部分的市场化岗位是偏进攻型的,体制内是偏防守型的。
这里给大家带来最大的先期体验是 “节奏”。不是指工作强度,而是指的是个人成长的上升斜率变化。进攻型一开始陡峭,防守型则一直会偏平稳。
如果你是一个进攻型的人,其实你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那么你如果选择了防守型,你会很痛苦,因为防守并不能给你带来直接的快感。
如果你是一个偏防守型的人,选择市场化的岗位也会觉得很不适应,节奏和变化太快,我可能还是先喜欢安静的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好的这种风格。
那么这俩有优劣区分吗?
其实并没有。
进攻型可能你前期若干年冲的快,比如说你做投行的,确实感受到了你的能力和职级待遇的快速提升,但是你到了某个阶段会发现,往上的资源要求太高了,最后陷入瓶颈。等年纪大了,还要面临很多年轻人带来激烈的竞争。
而防守型很多孩子觉得自己初期成长并不如市场化岗位快,但若干年之后一看,自己也坐上了某个关键职务,待遇不见得差,还有一些小权利,甚至原先觉得很厉害的同学还要来求你。也许不一定有很惊人的成就,但比大部分平均的同学可能还要过得好。
当然,上面也是举例,也可能你进入市场化的岗位,很顺利的升职加薪,当上 CEO,成为人生赢家。
现实中,很多人会偏好更稳定的方向,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这也是这些年考公热的一个诠释。
也有很多的文章讨论说体制内的工作,体制外要四倍以上收入才能划的过来。
有人开玩笑说,你在山东,考上本省公务员或者在北京当公务员,才能算是 “大孝子”。按这样,你在拼多多七八十万,也照样比不上本地的公务员几千块的认可度高。
见过很多去总行、垄断国企的嚷嚷着要裸辞找工作。
也见过在最好的投行工作,吐槽说我这个时薪比出租车司机还要低。
总而言之,大家的讨论这么多维,就在于价值的不统一。
我既想要这个,我还想要那个。
其实职业选择的关键,就是认清楚你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
选择,本身就意味着放弃。
人不可能啥都要,这样你可能会一直很痛苦。
如果一切朝钱看,那么,去市场化好好打拼。就算输了,也就认了。
如果觉得我也只是普通人,但我追求一条比较稳的路,那就别老是和别人比较具体的收入,多想想你拥有他们羡慕的稳定生活。
多想想你自己有的,别只盯着别人有而你没有的,日子就开心快乐起来了。
首先,他并不是很成功的基金经理。最大的管理基金仅 2000 万,而且很多是 ETF,管理费率很低的,0.15% 吧;假设他管理了几个亿的基金,一年管理费才几十万,不够发工资的,长期下去也无法维持。
其次,他已经硕士毕业工作 6 年了,估计 31、32 岁,普通公务员是 35 岁以下,趁着年轻还有精力复习考试,这时候辞职以退为进其实是更稳妥的选择。
最后,我也不大看好他未来的发展。公务员每个级别都有年龄和任职年限要求。他现在入职,3 年能提拔就不错了。力争 35 岁前有个副科级是可以的,但正科比较难。未来副处、正处更悬,他比刚毕业考公务员的晚了六年。
企业转公务员,35 岁前副处可以直接转,那些才可能一路晋升到高位,然后退休前回到券商、基金捞一笔。他这种 32 岁小科员这辈子其实就这样了,不用过度解读。
大家真是外行看热闹。
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妥妥的职业升迁快捷绿色通道啊~
在公募做基金经理,那么辛苦,竞争这么激烈,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明星基金经理。
反而进了监管,搞个几年,人和领导也熟络了,就是监管背景的人了,想赚钱,分分钟可以出来,各家金融机构一排排高管的位置排着队给留着呢~
不信你去查查,各个证券管合规的高管,基金公司督察长,有多少监管出生?
很多地方证监局的人都很香,更别说证监会里的了。
从运动员一跃而升变成裁判员。
从金融机构到部委又不是什么新鲜事,只不过之前没有媒体炒作而已。
2011 年我考入部委工作时,同一批有一位工作 3 年的北大小姐姐,之前就职于某券商投行部,税前年薪大概 60W 左右,考虑过去十年的通货膨胀率应该和现在年薪 100W 差不多吧。
这位小姐姐考的是离退休干部局,当年我们都非常诧异,放弃年薪 60W 的高薪职位,到部委拿 6W 年薪不说,还选择一个发展前景比较差的冷门部门,这是什么样的脑回路?
后来从各种渠道逐渐了解到原因。小姐姐的未婚夫是某金融机构部门负责人,本来收入就很高,加上家里又有矿不差钱,觉得在投行工作太辛苦,商量之后,小姐姐辞职考公务员了。
为何报考老干部局这样的冷门司局?是因为和其他核心司局相比,上岸相对容易,工作体面又轻松。
同样,从部委到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的案例也很常见,只不过当事人都很低调,不愿意曝光。
前段时间去拜访了我刚到机关时的副处长,79 年生人,2015 年提处长,2019 年底辞职跳槽去一家科技企业任中国区副总裁,主要分管政府关系和政府业务。
辞职前,他是我所在局里两个副局长后备干部之一,局长做了很多工作挽留,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离开,很多同事不理解,为什么会在仕途前景一片光明的时候辞职。
实情是,2019 年他老婆生了二胎,又是一个儿子,按照机关的工资水平,别说未来送这两四脚吞金兽出国留学和在北京买房的费用了,就是上课外辅导班的费用都负担不起。
不愿意采取不合法的方式捞钱,就只能辞职到企业去挣钱。
分享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部委公务员和基金经理,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无所谓好坏,只有适合与否。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认知、心态、人生追求都会发生变化,即使当下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径,也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对选择另一条路的人心生羡慕。
人生最大的成功,与财富多少、权力大小无关,而是能够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过完这一生。
愿大家在面临人生选择时,都能做个从心的 “怂人”。
我以前说过金融行业的本质
就是小姐,老鸨,和嫖客的关系
小姐都想卖个高价钱,嫖客想花少量的钱嫖到漂亮的小姐
两者之间的不匹配由老鸨来撮合
有时候老鸨会劝小姐,最近经济不好,嫖客都没有钱,你需要薄利多销 ···
有时候会反过来劝嫖客,例如典型的市场报告
就是先提出一个模型,
定义一下什么时候好的小姐,身材,胸围,臀围(市盈率,市净率 ···· 每股收益率),然后拉出来一个小姐,讲 了一下那里的曲线符合完美的模型,当然,不符合的地方没说,告诉嫖客,这就是好的,赶紧上啊。
那么基金经理处在什么位置上?
基金经理就是小姐啊,优秀的基金经理靠的是自身的经验知识,学历(三围,身材,相貌,皮肤)
每一个基金经理都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虽然小姐们平时收入还是不错的。但是小姐的欲望也很大啊。
但是有些事情也会让小姐不爽,甚至难以忍受: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玩没了的 体检,毕竟嫖客们关心自己的安全,老鸨们怕嫖客不满意,也怕小姐 “飞单”。
(监管部门对于基金经理的合规性检查是十分严酷严格的,毕竟老鼠仓市场层出不穷)这个妇科检查过程吧,用小姐们的话形容,就是感觉自己被上了 ·····
第二,老鸨们的考核,为了拉业绩,老鸨们对小姐的考核是十分严格的,有时候怕小姐 “单飞” 跳槽,于是制定了严酷的竞业,你不能随意跳槽到别的妓院。其次各种 KPI,盈利多少,抽成多少 ··· 别人家搞的新花样,别人家的姿势,你们要有 ···· 客户满意度 ····· 据说当年东莞小姐的那一套,堪称业界标准。动不动搞个头牌 / 花魁的评选。
更糟糕的是,小姐在床上的一举一动,后面都有一堆人在看着,还指点 ···· 这还能忍吗?更受不了的是之前要承诺各种爽,但是夸大了容易翻船,于是你看基金经理对市场的描述充满模棱两可,她也怕老鸨吹过头了。
第三,嫖客不靠谱,每个小姐都有赎身自由的想法,但是无奈嫖客不靠谱,小姐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结果苗头不对撤资比谁都快。不少嫖客现在也开始搞 “市值管理”,逼着小姐迎合自己,最后提起裤子不认账 ····
第四,总有权有势的人想白嫖
这个不用细说,大家都懂,这个世界是有手里拿着镰刀的韭菜构成的,每个人都想割别人的韭菜,同时又怕自己成为韭菜。
最后,这种情况下,水往底处流,人往高处走 ···
在小姐的生活里,她羡慕谁的生活?
有人羡慕老鸨,自己翻身做老鸨了,但是吧,老鸨也有难处啊,一边是阅女无数的嫖客,一边是蠢蠢欲动的小姐 ····· 上面还有各路大爷,不好干啊 ····· 并且指不定那家同行的来挖走自己家的头牌……
思来想去,还是常常来检查的条子的日子过的比较好 ······ 偶尔还能白嫖…… 就是不嫖,也能老吃好喝的离开。再说有了小姐的工作经验,嫁到王府,保证王爷更受用,毕竟更专业不是…… 安心伺候一个王爷,比伺候无数大爷容易多了。
于是乎,上岸当条子了,虽然钱少了一点,但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
我只是随便说说的,不可以当真 ······
欢迎关注知乎第一流氓,职场专家,传说中无所不能的老王 / 期货作手,原号:寰宇视野
欢迎关注公众号:交易哲学家
近期,嘉实恒生科技 ETF 基金经理高峰在任职仅 37 天后,便辞去了基金经理职务,除了这只基金,其管理的其它指数型基金也都纷纷卸任,其中多只基金是 2021 年新发,大多管理时间不到半年。
为何这么快离职?跳槽其它基金公司还是直接 “奔私”?其实都不是!证监会的一则拟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示揭开了答案,记者注意到,高峰现身拟录用人员名单中。
考上公务员后辞职
说到高峰,履历显示,他是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 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曾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外汇及衍生品交易员。2015 年加入嘉实基金任指数投资部指数研究员, 后任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
![](data:image/svg+xml;utf8,)
2019 年 4 月,开始管理嘉实创业板 ETF,随后又陆续管理了嘉实新兴科技 100ETF、嘉实富时中国 A50ETF、嘉实先进制造 100ETF、嘉实医药健康 100ETF 等多只指数型基金,最长的管理时间刚超过 2 年。
今年以来,在嘉实基金新发行的基金产品中,高峰曾担任嘉实中证沪港深互联网 ETF、嘉实中证软件服务 ETF、嘉实中证大农业 ETF、嘉实恒生科技 ETF(QDII) 等多只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其中管理的嘉实恒生科技 ETF,从 5 月 26 日成立算起,到 7 月 2 日正式离任,前后仅有 37 天。
在 7 月 2 日公告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中,高峰的离任原因显示为个人原因。一般看到这样的公告,大多数的猜测会倾向于比如跳槽到其它基金公司,又或是常见的基金经理 “奔私”。
不过证监会的一则 2021 年拟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示公告显示,高峰在拟录用名单中,单位为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职位为 “监管七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原工作单位显示为嘉实基金。
这也真正揭开了高峰离职的真正原因,不是去其它基金公司也不是 “奔私”,而是选择当公务员去了。
基金经理的压力
在该份拟录用名单中,记者还注意到,来自基金公司和券商的人员,除了高峰,还有原兴业证券的郑圆、原易方达基金的李维、原汇添富基金的杨冰青,只不过这其中只有高峰是管理了多年产品的基金经理。
有认识高峰的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感觉太累了,但指数应该比股票还是轻松些。” 而另有业内人士则认为:“相比于基金经理,发行监管部的岗位比指数基金经理要更有吸引力。”
其实在大多数人眼中,基金经理还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收入也比较乐观,被誉为金融行业的 “金领”,如果干得好的,有的收入都可以过千万。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虽然基金经理收入不错,但是其面对的压力也是巨大,一方面是来自于内部考核压力,一方面是来自于投资者的压力。特别是在一些头部基金公司中,压力更大。
另有基金公司人士在谈到他们公司的考核时表示:“我们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周期比较长,一般会长达五年,但如果一位基金经理五年时间都没有跑出来,那么我们也会怀疑他是不是适合做基金经理。” 此外,还有很多基金公司采用的是末位淘汰制,可见基金经理的压力并不小。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基金经理面对的资金往往是几十亿、上百亿甚至是千亿级别,对于资金安全的要求以及对于投资的能力要求,也决定了这个岗位一直是存在压力和挑战,在越来越多基金公司采取各种激励方式的情况下,其能获得的回报和成就,往往也是相对对等的。
校对 | 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甲:图啥呀,考个公务员?
乙:不务正业。
丙:这是证监会,是更高平台、更高领域的工作。(点个大大的赞。)
丁:长得好。名校毕业。会赚钱理财。还考上了公务员。这世界真不公平。鼓掌鼓掌。
**说个笑话:**我刚毕业,去了一家民营企业,那时候年薪 10 万左右。
**说个屁话:**为了追求进体制,第二年考上了三支一扶,后又以此身份考了 3 次国考,2 次省考,同年国考和省考同时上岸,选择了省考单位(离家近),年薪不到 6 万。
横批:自己选择的路,爬也要爬起来。我是基层公务员!
![](data:image/svg+xml;utf8,)
问题来了:北大硕士研究生考的是 “专业性的公务员”。有实操经验,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与这几年打拼下来的工作经验惺惺相惜,金融学专业,这不是 “跳槽”,而是 “跳板”,更是 “跳跃”。
**专业性强的领悟的高精尖人才,**尤其是在大型民营企业中担任中层干部的有经验人士,在工作中对该领域的工作已经熟能生巧,哪里有漏洞,哪里需要补充和完善,哪里在金融领域内工作细节不到位。**国家金融性政策、金融性法规,而往大了说,**在金融领域可能会很少与政府内部金融官员跟很少有接触,大部分体制内都是为了眼前和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而真正接触专业领域的工作知名人士进行业务上的切磋和交流沟通是非常罕见的。甚至可以说你所在的企业不大,**话语权重低,你即使有再好的专业性建议和建设性的想法,也并不一定全权采纳,甚至采纳概率为零。**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在进体制之前,尤其有过工作经验的小伙伴,你也会感受到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你虽然有很多心理上的抱怨,又何妨呢?
**说点题外话:**我在体制内这几年经历的城建、扶贫、拆迁又回迁、创城、疫苗接种、维稳等各项工作,自己本人有想法的时候,刚开始还会和领导进行一番博弈,可后来,看到自己的任何一项建议都没有采纳时候,你还会去积极响应吗?这样的情况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以上的题外话,**我只是想说:就目前体制内而言,我是高度赞成该北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进入体制。**我更是相信学习能力强的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又有一席之地的人,进了体制一样 “熠熠生辉”“干处别样的美”。
这一点,我是真的不接受反驳。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样的有志青年进入体制,是目前体制内专业领域的工作急需的。何乐而不为呢?
![](data:image/svg+xml;utf8,)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牺牲自我,成就自我。而且是一种良性循环。将来体制内也会出现高精尖专业人才不用招考,特招进入体制,更有体制内专业性不强的有为青年跳出体制给自己 “充电”。
有句话说的好:
1. 有的人为了追求生活。
有的人为了享受生活。
有的人为了生活。
有的人为了创造不一样的生活。
人生中总有几步路,需要你独自踏出去,去尝试去努力。遇到不如意时,记得笑着跟自己说:“谁的人生没有几个坎,没什么大不的,不妨大胆些。”
之前我身边也有这么一个小伙伴,在一起公考培训时,985 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银行工作,朝九晚五,工作还是很不错的,但总是认为银行的工作不是很善解人意,有很多细节没有为老百姓考虑,只是银行为了自己而做出 “保护性” 政策。后来,一心想改变银行这种现状,工作和复习两不误,最终考取了银监会。现在的他也许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吧。
这位兄弟去证监会工作,和这几年的考公热没有关系,没有一点关系!
这和北大 800 名毕业生走选调、一个街道办岗位上千人报名的内卷,也压根不是一回事!
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的普通人进体制,原因无非就是工作稳定、有兜底保障、工作强度适中等原因,主要还是从稳这个角度出发
之前知乎上有个话题:年收入 100 万 vs 省厅公务员,你选择哪个?
毫无意外,多数公务员都选择了前者,这也是摆明的道理,100 万的年收入是实打实的,省厅公务员,大多数人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
这哥们从 15 年参加工作,就在顶尖的金融机构,从收入这个角度看,毫无疑问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那一批打工人,几年下来,个人物质积累想必也比较可观。
所以,人家考公压根不是冲着稳定去的,更大的可能性是:换个赛道,更好实现价值。
年收入从 5 万到 20 万,能够让你感到满足,
年收入从 70 万到 100 万,满足感的边际效用在递减,
这时候选择去证监会,是从另一个维度去拓宽自我的人生边际,脱离了赚钱这个层面,上更大的舞台、做更大的事业。
其实反向的例子,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
有的政府部门的领导选择下海,去企业担任高管。在从政这个维度已经看到了绝美的风景,在人生的下半程,去看看不一样的。
基金经理任职证监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好事,我举双手赞成。
证监会是干嘛的?1. 研究和制定证券交易规则、办法。2. 负责证券的交易、发行。3. 监管证券交易、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
基金经理是干嘛的?证券市场上最大的投机者,不是在证券交易就是在研究证券市场。
让最懂证券市场的人来管理证券市场,靠谱!
所以证监会这次的招录计划是用了心的。首先专业要对口,只招金融和法律相关专业。其次要有工作经验,录取的 4 人全部都有金融机构或金融监管机构的从业经历。证监会是差额考察,可以根据岗位匹配度择优录取入围考生,我更愿意相信最终上岸的这四人并不是分数最高的四人,而是各方面最适合的人。
我甚至建议,一些专业要求较高的部门可以降低分数录取相关专业人员。比如银行保险从业人员报考银保监会,比如律师报考检察院法院,比如会计师报考审计局等等。
最后,我觉得不用质疑他的动机。不要看到基金经理四个字就鸡冻,高级打工仔而已。可能他只是被基金公司压榨久了,想换个身份,体验下当监管者的感觉。当年我在银行做理财经理的时候也是天天想着考去银监会,管死这帮丫的。
这是个人的选择,我无权评论,但是从心底里希望他能把 “为人民服务” 这几个字挂在心上。
其实吧,他的选择也是呼应了知乎上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那就是 “** 年薪和 ** 公务员,这两个工作你怎么选”。我一直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决定,不分对错,不分好坏,只看自己喜欢不喜欢罢了。
仅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挺好的选择,对于他和对于证监会而言,都是好事。
对于他个人而言,基金工作看似光鲜,实则压力山大,风险极高,一个不小心就跌入万丈深渊了,趁着自己年轻把钱赚够了,然后换个能发挥自己能力水平的地方,谋求进一步的提升,那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是极又好处的。人家选择的这条路,肯定是权衡利弊做出的最优选择。
对于证监会而言,也是挺好,毕竟要想监管好必须先了解透,一个前基金经理肯定能够对于资本市场的运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内部工作才有的体会和感悟一定能够帮助证监会更好的做出有效的政策制定,对于我国下一阶段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很大的帮助。
我就是希望一件事,希望国家做好监管,不要出现 “政商旋转门” 这样的事情,特别是金融领域,这要是出事了,那就是大事。现在个别领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希望国家能够遏制住。
名校 + 基金经理 + 证监会 + 公务员…
小浪财经你是鼓吹考公,还是大把大把撒柠檬?亦或是为隔天再出个优质男全网征婚做预热?
一、高经理辞得很好!
北大硕士毕业,证券从业 7 年,任投资经历 2.25 年
一句话:该赚的钱赚到了。(最起码应该是知乎水平的中上游)
注意,这个钱人家赚的可是完全光明,拼了头发,手握无数财脉的渠道得来的
(不是 gwy 不合规矩小贪小腐攒起来的)
那么,这几年到底能赚多少钱呢?(大约也好)
在大多数人眼中,基金经理还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收入也比较乐观,被誉为金融行业的 “金领”,如果干得好的,有的收入都可以过千万。
基金经理面对的资金往往是几十亿、上百亿甚至是千亿级别,越来越多基金公司采取各种激励方式的情况下,其能获得的回报和成就,往往也是相对对等的。
2019 年 4 月,开始管理嘉实创业板 ETF,随后又陆续管理了嘉实新兴科技 100ETF、嘉实富时中国 A50ETF、嘉实先进制造 100ETF、嘉实医药健康 100ETF 等多只指数型基金,最长的管理时间刚超过 2 年…
按照管理年限和基金规模来看,高经理这几年赚了 XXXXXXXX,嗯,收入很好!
可是,这个钱好赚吗??
虽然基金经理收入不错,但是其面对的压力也是巨大,一方面是来自于内部考核压力,一方面是来自于投资者的压力。特别是在一些头部基金公司中,压力更大。
另有基金公司人士在谈到他们公司的考核时表示:“我们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周期比较长,一般会长达五年,但如果一位基金经理五年时间都没有跑出来,那么我们也会怀疑他是不是适合做基金经理。” 此外,还有很多基金公司采用的是末位淘汰制,可见基金经理的压力并不小。
也就是说,别说让普通人担任经理,就是让你天天在那看着几十亿、上百亿甚至是千亿级别的规模基金,看着一转眼流失和一睁眼赚得的数字,或许你也会选择逃离
(太 TM 折磨人了:哪怕片刻拥有也是幸福,钱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况且,担任经理,带团队,内部考核,投资者压力,自身利益…
总结一句,有些钱不是你想想就能赚的。
(自己这穷逼内心竟然豁然开朗,不再爱钱,甚至有点同情有钱人了…?????)
![](data:image/svg+xml;utf8,)
二、高经理选得很好!
有认识高峰的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感觉太累了,但指数应该比股票还是轻松些。” 而另有业内人士则认为:“相比于基金经理,发行监管部的岗位比指数基金经理要更有吸引力。”
既然钱不(赚)好(够)赚(了),那高经理是跳去更好基金公司还是在家躺尸静等晚年呢
没有!人家不只没有选择去卖猪肉种韭菜收废品,而且正能量满满还考了
——证监会!
熟悉公务员考试的小伙伴们估计也都了解
公务员岗位层次不只有省市县乡,还有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中央直属 “高大上” 岗位
有多高大上?
①根红苗正居要职
证监会和银保监会是国务院直属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其招录同国考其他岗位同时进行
招录公告:为加强证券期货监管力量,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等 10 个机关部门、北京证监局等 28 家派出机构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21 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招录具有法律、会计、财金、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务的专业监管人才…
②选拔要求高
![](data:image/svg+xml;utf8,)
③有 Q 途
证监会和银保监会是国务院直属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薪资高于同级公务员。
入职后可以接触金融案例、银行高管,起点高,前景好。
(人家大神在乎的是 “高于同级” 的工资吗?像高经理,还缺小钱吗?重点是“接触面”!接触谁,怎么接触,接触后…)
![](data:image/svg+xml;utf8,)
三、单位招的很好!
基金经理面对的资金往往是几十亿、上百亿甚至是千亿级别,对于资金安全的要求以及对于投资的能力要求,也决定了这个岗位一直是存在压力和挑战
我要是说高经理入职后不会贪,不知有没有反驳的?(反驳也不怕,哼,我就闭嘴)
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公务员?
我一直的回答都是:不缺钱的!
——穷人家孩子如果致富目的性太强,还是不要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好!
如果一味的要让家庭幸福,指望通过公务员职业来改变贫穷的家庭面貌,我奉劝 “穷人家孩子们”,谨慎做此选择!还记得一起公考老师说,公务员说到底也只是个职业,只不过在政治环境中更明显了一些罢了。
《人民的名义》赵德汉正是典型代表,那句 “我打小穷怕了” 正是贪欲的根源。此外,从政治性上来说,这个目的也不利于咱的为人民服务原则不是嘛。
![](data:image/svg+xml;utf8,)
就这点,高经理入职后,我笃信的是:小钱人家绝对不看眼里!
伙计们,祝福吧!
北大真好,学习真好,有 Q 真好
不说了,我要去还花呗了。
媒体报道惯用的避重就轻
他么 人家考的是证监会 进去逛一圈 再出来就是证券大佬了
又不是考的乡镇公务员。。。。。。
这就相当于:律师 考去了最高法 最高检 进去逛一圈 再出来就是律所合伙人了
会计事务所 考去了财政部 进去逛一圈 再出来就是事务所合伙人了
医生 考去了卫健委 进去逛一圈 再出来就是大医院合伙人了
老师 考去了教育部 进去逛一圈 再出来就是教育集团合伙人了
项目经理 考去了住建部 进去逛一圈 再出来就是工程集团合伙人了
虽然 现在规定 公务员辞职以后 N 年内不能从事以前监管对象相关工作
但是 规定是规定 想钻空子 都辞职了 谁他么还管你
1. 以前管理的是 ETF 基金,这种被动指数基金,基金经理没有什么存在感,也不需要多强的能力,想出头也很难,本质上就跟流水线上看线的工人一个样子,不过薪水比较高就是了。
2. 去的单位是证监会,中国金融管理行业的管理部门,权力很大,以后就走官场之路了。
如果你是一个打工人,你是选择生产线的看线工,还是厂办的办事员?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明窗邀华月 1 转载请注明
7 月 6 日,基金圈被一则消息刷屏:北大毕业的嘉实基金经理,考上公务员,直接辞职不干了!
之前,嘉实恒生科技 ETF 基金公示,经理高峰辞去了基金经理职务。
不久,吃瓜群众们便在《证监会 2021 年拟录用人员名单》中,找到了高峰的名字。原来高峰去做公务员了,按研究生学历考公定级惯例,入职应该是一级科员待遇,转正后定级四级主任科员。
具体来看,高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部,监管七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
高峰:现年 33 岁,北大金融学硕士毕业,6 年前加入嘉实基金
资料显示,高峰硕士研究生,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曾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外汇及衍生品交易员。即 2015 年,高峰加入嘉实基金,任指数投资部指数研究员,后任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
除了嘉实恒生科技 ETF,高峰历任管理基金数 19 只,其中 2019 年 4 月 2 日 2021 年 7 月 2 日管理的嘉实创业板 ETF 为任职期间收益率最高的产品,业绩为 90.83%。不过截至 2021 年 7 月 6 日,该产品规模较小,仅 4000 万元。
估计很多吃瓜群众都会纳闷,公务员胜在稳定,但收入绝对远低于金融业,证监会公务员工资到底多少?这个 “钱途” 是如何取舍的?
另外一点就是,与那些赶在 35 岁过公考报名年龄线前上岸的体制外人士相比,高经理为何格外引入关注,今后的 “前途” 又会如何?
今天,我们就分这两点来八卦一番。
首先,基金经理的收入能有多少?
根据 2020 年国内基金年报,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 20 万亿。2020 年各类基金合计盈利逼近 2 万亿,达到 1.977 万亿。142 家公布年报的基金管理人(包括基金公司、券商、保险资管等)从基金资产中取得管理费收入逼近千亿级别,达 929.63 亿元,比 2019 年的 632.6 亿元增长了 297.56 亿元,增幅在 47%水平。
银河证券发布过一个基金经理调查,根据数据,2020 年国内在职的基金经理人数是 2145 人。
当然,不是这 2145 人去分 929 亿,还有**渠道维护费用(据说占 20%),**基金公司利润,剩下才到研发人员工资和基金经理工资。
另外一面,同一基金公司内部有很多基金,有些规模超大,对应的创收也是天文数字,有些规模小号称迷你基金,创收不够 2 个研发人员的工资。
所以,基金公司内部会有适当调整,很多基金经理还会一人管理多个基金,比如高峰就参与管理过 19 只基金。然后公司会设立一套很复杂的绩效考核。而绩效奖金才是基金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大头。
还是举个基金经理讨薪的例子吧。
原告薛天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被告支付原告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绩效奖金人民币 739.41 万元。
原告于 2009 年 5 月与被告建立劳动关系,原告担任被告的国际业务部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职务,每月工资为税前 **83,333 元。**经过原告和其他员工的努力工作,**2015 年国际业务部的绩效奖励为 187.62 万元,被告实际发放原告绩效奖金 167 万元;2016 年绩效奖励为 850.11 万元,被告应发放原告绩效奖金 739.41 万元,**但被告至今未发放该部分款项。
根据文书内容,这位基金经理 2015 年的税前收入为 83333*12+167 万 = 267 万,2016 年的应得收入为 83333*12+739.41 万 = 839.41 万。
这个基金的规模和业绩只是国内中游,但就算是中游,基金经理的收入也是非常哇塞了。
所以,年轻的基金经理哪怕管理的基金规模很小**,公司开出的固定年薪也基本在 60 万以上,至于奖金,就与行情有关了**。上面那个奖金纠纷案例,就发生在牛市,熊市里肯定是没那么多的。
那么问题来了,证监会一级科员的工资会是多少?
这是公务员论坛上,北京市市直机关新入职研究生公务员的工资单
北京某单位公务员,入职 10 个月,研究生,月到手不到 8 千,公积金 2000 出头,生日 200 块钱蛋糕券,除此之外发过 6000 的补助,6000 的房补,工作未满一年,其他项不清楚。转正后预计到手 15 万。
而证监会作为中直机关,收入比北京市还要低一些,所以,高经理从基金经理辞职去了证监会,只谈表面的 “钱途”,就是从年入百万变成年入十万的差距。
这恐怕就是这一事件引发吃瓜群众围观的的意义所在。
但是,本文要转入但是了。
可能很多公考培训机构今后会一直拿这个例子来鼓吹公务员有多香,连北大毕业的基金经理都愿意去考,你还愣着干啥吗,赶快来我这里报名缴费吧。
他们故意混淆了一个道理,同样是公务员,岗位之间的差距真的太大了。
虽然我必须强调职业一律平等,岗位一律平等。
只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公务员,确实不是一般的公务员。
首先,这是负责企业 IPO 上市审核的部门。
任何一个企业要在 A 股 IPO(割韭菜),都要被这个部门依法审核,通过还是不通过?你觉得谁说了算?
标准答案是法律说了算哈。
不过据说,无数身价过亿过百亿的老板,在有机会接触到这一部门的公务员时,哪怕对方只是个年入十万的科员,也会选择双手递上名片,虔诚的说上一句:“请 ** 老师今后多多指教”。
用正能量的话说,这是个职业成就感爆棚的岗位。
用负能量的话说,这是个 “肥死了” 的岗位。
这一点,是考上街道办事处的你,在调解李大婶投诉张大妈跳广场音箱声音过大时,不曾体会得到的。
这一点,是考上狱警岗位的你,在工作时不能带手机只能双眼紧盯监控屏幕时,不曾体会得到的。
这一点,是遴选到县委组织部的你,在熬夜加班第 N 次改写领导讲话稿时,不曾体会得到的。
虽然,你们都叫做公务员。
所以,这种岗位稀缺性才是北大毕业的基金经理所看重的,不然,只是想为人民服务的话,人家咋不去报考朝阳区街道办呢?
其次,证监会离职公务员,大概率会属于金融市场管理层的抢手货,大家自行百度。
举个例子,证监会离职人员突击入股,隔几年就查一次,将来肯定还要查,你见过何时严查街道办离职人员突击入股吗?
回到基金经理的职业晋升之路,基金经理虽然风光,但晋升券商管理层比例非常非常小,所以现实中很多基金经理都是做出成绩之后转投私募了(收入大幅翻倍)。
但如果某位基金经理同时还有有证监会公务员履职经历加持,绝对将具备另一种独特的优势。
要知道,券商管理层,收入又是基金经理们的 N 次方哦。
所以,基金经理入职证监会**,短期 “钱途” 确实有亏,但长远来看,基本属于稳赚不赔。**
本文八卦到这里,结论如下:
年入百万的基金经理辞职去当公务员,本质不是奔着公务员这三字去的,而是奔着优质,稀缺的好岗位去的,奔着特殊的镀金经历去的。
因此,高经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汇添富、易方达、东方基金多人考上公务员
在证监会 2021 年度拟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示公告上,还有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和东方基金的基金从业者。名单如下: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出现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旋转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
首先,这些基金业者考上公务员,和很多 35 岁考上公务员的会有很大的不同。
**许多大龄公考者上岸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躺平做一条安静的咸鱼,**但这些基金经理去考公,我相信任绝对是一种进取心(野心),他们是不可能去当咸鱼的,而且加班玩命认真负责的态度搞不好会秒杀组织部公务员。
其次,这些基金从业者已经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和毕业后就当公务员的同龄人比起来,应该没太多苦逼的吐槽,会给予外界更多的正能量,换个角度说,没那么容易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击垮。
再次,我国的政商旋转门与西方的旋转门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基金经理入职证监会,是领导任命的。而我们的旋转门,可都是人家正儿八经参加公考考上的,分数面前,谁都无话可说!
最后,你猜会不会今年还有很多基金从业人员也报考了,只是这次没有考上没有上榜而已。
呵呵!
我是明窗邀华月,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字,文末点个赞吧。
明窗邀华月:资深写手兼段子手,擅长深度剖析官场规则与社会热点。知乎有专门的咨询,可解答各类公考问题。相关文章也可在公众号【明窗邀华月 1】查询。
要是有个拉皮条的去考警察,你们会这样诧异吗?
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占比非常大,而且不同类型基金,不同的公司,高的甚至有的要占 9 成左右。平均下来也应该有 4 成左右。有时候做的事跟拉皮条的其实没多大区别。而且还不乏一些基金,在募集期找些大户来撑场子。
基金经理这个行当头部的富死,掌管过千亿的规模。底部的穷死,等着清算合并的一大把。一年收的管理费,还没个码农多的都不少。开劳斯莱斯的是基金经理,坐地铁的也是基金经理。
去证监会可不是一般的考公 不能拿居委会相提并论
人家去的不是铁饭碗 而是中国金融业顶尖的权力机构
所以说人家看上的也并不是饭碗 而是权力 一个基金公司永远也给不了的东西
更何况基金经理号称金饭碗 不过是工资高而已 性价比可不一定高
早九晚五挣 40 万 不比 007 挣 60 万强多了么 岁数大了要结婚生子 哪儿有时间和精力还那么加班 更何况人家也不一定真缺那几十万块钱
而随着疫情影响的到来 基金公司不发或少发年终奖的事件比比皆是 只靠基本工资还真不一定挣得比证监会多
乙方的地位更是大幅度拉低了工作幸福感 尤其是遇到不靠谱的甲方的时候 真想自己干甲方
所以这个选择没毛病 单纯的考公不推荐 但证监会这类顶尖权力机构还是推荐的
看了几个高赞答案发现竟然没一个人提到:这位前基金经理没做任何错事,媒体就单独把人家拎出来大写特写不厚道吧(显然没有访问过当事人,多是主观臆断)。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个正常的职业选择问题,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如果把那位挖新闻的记者履历曝光到网上未经本人核实就大肆渲染,我想 TA 想必也是很不高兴的。
就话题本身我想说,作为一个在金融行业从业约十年的人,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的确有从券商或基金公司到监管机构的,比如上交所、深交所、银监会、国资委、发改委都有。过几年回过头看那几位朋友过得都挺好的,留在金融机构的人也过得不错。
去考公的人想必也是跳槽的时候已经想好自己最看重什么:有的人更看重工作稳定、考核压力小,有的人更看重更市场化的职业发展环境和更高的收入。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应该包容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只要自己想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就好。BTW: 如果既要又要还要的同志就会选择困难症,比较痛苦了。
再说两句:指数基金经理主要是管理 ETF 等被动型基金,**压力要比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小,但成长空间也不如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所以记者主观评价他的业绩或者为什么有一只基金才管了 30 多天都是无稽之谈,**指数基金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跟踪目标指数的表现,做到拟合度尽量高,一个人同时管好几只基金也是市场通行的做法。
现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里面的人员素质都越来越高了,这位前基金经理能去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施展拳脚也是蛮好的事情。
看看人家辞职前从事什么行业,考公务员又进的什么部门。
这位进的不是一般的部门,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
好吧,重要的事情加粗说三遍。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
这部门有多牛,大部分答主都不知道吧,要是知道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多人就没几个回答到点子上,这就是中国版的旋转门。进了这个部门,对于他的职业生涯来说,基本上就是进可攻退可守了。
他要是能在这个部门兢兢业业,一身清白的干,我相信他真的是为了体制的稳定,为了人民服务。
但是,我断言,这只是个…。
以上,有心人可以几年后再来看这个回答,
有很多律师考进法院检察院,问就是当律师太累了,法院检察院虽然在贡吴怨系统里也是非常累的,但和律师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学生
严格来说中国证监会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他是属于事业编制并非公务员。只是待遇和公务员的一模一样。
能考进证监会的哪个不是国内一流人才,985 起步的比比皆是。
把他们放在任何一个岗位都能发挥最大的潜能,证监会就好比甲方爸爸的爸爸,考进为啥不去?
就好比四大八大与审计局你选哪个?
设想一下进入证监会积攒人脉以及各类资源,想出城 level 提升不止一个档次。而且工作压力骤然减少,隐形收益大大增加。
高峰在拟录用名单中,单位为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职位为 “监管七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原工作单位显示为嘉实基金。
——这压根和那些人考的 “潍坊市地震局” 那种公务员不一样,这是掌握中国境内所有上市公司全部生杀大权的职位,是真正的“海量顶级专家”。
那就要看他考的是什么公务员了。
如果是扶贫办的,我敬佩他。
如果是进去了一行三会(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央行)的编制,我只能说,人往高处走而已。
基金经理在一行三会的管理人员面前,算啥啊?
虽然基金经理收入高,有基本保障,但是压力也大,市场有时候好,有时候差,好的时候皆大欢喜,差的时候基金净值跌了,可能会被骂。
你想想,天之骄子,北大金融毕业,这个受不了,就算没被骂过,但是有这种可能性也不行呀。
证监会管 IPO,绝对的大爷,我们知道上市公司大股东可以说是金融市场食物链顶端了,但是见了证监会的官员还是乖乖地做孙 x。
如果把生态环境排排序,从高到低是这样的:
证监会(管理人员)
上市公司(大股东)
基金经理
投资者,散户
人往高处走,人间有这个资本和条件,我们不必羡慕,羡慕也没用。
我记得知乎人均藤校年入 100 万的,我们还是先努力做到知乎平均水平吧。
如果打理投资的时间不多,投资经验也不多,可以看看这里面的链接有个白皮书,讲的比较详细,可以学习下:
当然翻翻我的文章也可以,不花钱。
这个充分说明了基金有多不靠谱!
一个公务员的职位都比它有吸引力 。
还买什么基金。
为什么只盯着基金经理说事,剩下三个单位也不差啊,邮政总公司、中企转、中证登,尤其是后面俩,都是金融行业不错的单位。
另外这是参公事业编,虽然和公务员没什么明显的区别。
人家为什么要努力?就是为了有选择。
大家喜欢钱,不代表人家就不能有比赚大钱更高的理想!
哪怕是活得精彩也很重要!
比如宋云天,“三清” 学历,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大学期间各种奖项拿到手软,人家找不到一个高薪工作?结果他跑到河南农村去当村干部去了。我想就算是他有远大前途,前 20 年赚的钱也不一定有他留在大城市或者像曹大佐一样跑到非洲去做总工五年赚得多吧。而且仕途的事情,哪有什么一定!
个人有个人的想法,人活几十年自己不后悔就好!
往好处想,这位高峰同学跑去做公务员了,不就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年薪百万的基金经理的位置吗?大家收到了没有?赶紧投简历啊!
宇宙的尽头是考编!
老话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北大金融硕士、CFA 出身的天之娇子,从基金经理考公成为证监会科员,这就好比学法律的当了法官检察官,社会地位和稳定性不说,干几年跳出来还能转行当律师,刺激。
况且,这位男主人公考上的公务员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铁饭碗”,说铁饭碗都是低估了,简直就是 “钛合金饭碗”。证监会在业内人士看来,就是妥妥的职业升迁快捷绿色通道啊!
“在这个时代,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强大的人脉,才是金牌。” 作为资深的金融界人士,什么岗位更香他应该早就了然于心了。
证监会的发审部门可不一般,作为金主爸爸的爸爸,那就是爷,管 IPO 上市,资本市场呼风唤雨。走到哪不都有人端茶送水,毕恭毕敬的,前公司上级领导见了同样得礼让三分,客客气气地叫一声老师。
再强调一下,证监会领导不论职位大小,日后大都可以空降公募或券商当大领导 (招商证券现在的董事长就是这样的)。大家可以上网查查,各个证券管合规的高管,基金公司督察长,有多少监管出生,那个才是真的来钱。
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是买不来权力,用钱去买权那是犯法的,凭实力考取了证监会的公务员也就意味着从业界精英晋升为体制内精英,顺理成章的职业规划路径,让太多普通从业者望尘莫及。
况且北大硕士毕业,证券从业 7 年,任投资经历 2.25 年,该挣的钱已经挣到了,再从财富过渡到权力这步棋下的真的好。
光看楼主提问标题 “如何看待北大金融学硕士因考公成功而辞去基金经理工作?” 乍一听,让人以为男主跑到体制内是 “躺平” 去了,怎么可能?30 出头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又根红苗正居要职,未来可期啊。证监会的公务员,国家部委,还是金融监管部门,直接从运动员荣升裁判了,香,真香!
总而言之,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本人不禁感慨: 这个社会,唯有学识和能力才能带来的更多选择。十分羡慕这位不仅学历高长得帅还有实力的仁兄,希望他成为影响中国证券监管政策的那批人后,也为更多股民、上市公司和社会发展谋福利。
基金经理考公成为证监会科员这只是高峰的个人职业选择,不是 “旋转门” 情况,没什么好讨论的。
我们要防止的是金融从业人员绕过考公成为金融监管人员的情况,要防止的是金融监管官员辞职不设置保密期直接到金融行业任职的情况。这才是真正的 “旋转门”、破坏了规则、违背了公平。
北大金融硕士、CFA,普通人没必要解读天之娇子的职业选择,高峰们也不会在意所谓的 “金饭碗” 和“铁饭碗”,因为他们具备随时变道的能力。他能 37 天离职基金经理,哪天说不定跳出证监会去干其它职业。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被偏爱的都是有持无恐。何况被偏爱的娇子们往往比普通人更适应规则、有更清晰的职业规划,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够达到目的,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真实。
聪明人,就该为国家服务……
给什么金融资本家做事?不是助纣为虐吗?
这又是一个小马过河的问题。
喜欢体制内的人,会觉得铁饭碗很重要,稳定、有保障,考上了一辈子不愁;
喜欢冒险的人,会觉得能自己掌控自己,增加体验,过充满变数的生活,才开心。
哪个更好,只有自己试过了才知道,别人说什么只是别人的体验。
况且,一个有能力的人,给他放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无论他是当基金经理还是再证监会工作,都不会埋没他的才华。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还年轻,未来的选择还有很多。或许,他在这里干一辈子,或许,以后又回去当基金经理,又或许创业……
当下的决定,只能看出他短时间的规划,看不出他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的选择。
所以,不存在什么金饭碗与铁饭碗之争,只不过是一个高材生的一次人生选择而已。
如果说,对我们能有什么参考价值,只能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不过,除了父母,也没人关注过我的选择耶…..)
YY 一下,如果是你每天的工作是管理那些类似杭州马之类的金主爸爸,你爽不爽?
体制内工资和他在体制外的工资是没法比,但是这可是实权部门!他这一步完美地从参加上市比赛的运动员华丽化身为 “制定规则” 的裁判员,可以说是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了。
另外,这个部门接触的人和能获得的资源普通人想不到的丰厚,况且人家本身就很优秀,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就算一直在体制内工作前途也是一片大好。他有了 986 学历,基金会工作经历,证监会工作经历,就算日后再跳出来,通过这个岗位可以完全可以给他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甚至还能直接变成公司高管,未来不要太美丽!!
这些我们普通人都能想到的东西,作为大学霸和基金经理的他怎么能没想到呢?他最终选择考公一定是综合了各种信息和资源,进行多方考量之后的结果。
再有,体制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可比他在基金会小多了,他现在又不缺钱,选择证监会还能舒服的把钱挣了,如果你是他,难道你不会选择去考公么?
![](data:image/svg+xml;utf8,)
我关注的点是,基金经理居然可以考证监会?应该限制下啊,相关从业者考证监会的廉政风险不小。
公务员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你进的不是公安系统等一些特殊单位,那你大概率都是正常双休,所有法定节假日即便不能放假也一定能够调休(但基本上是都可以放假的)
而且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大多数公务员岗位的工资算得上中等或者中上等(上等的也有但能考上的确是不多而且要看岗位以及所在城市)。
对于已经有了多年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来讲,公务员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看每年公务员招聘岗位就看的出来,财会、金融以及计算机类的非常多,工科类的岗位则相对较少。可能有些朋友在私企挣得很多, 但在私企工作强度相比于公务员要大的多,况且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是要比私企要好很多的,所以很多人即使刚毕业的时候没有考公,工作两三年后依旧可能选择考公,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确实给了自己很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公务员所给到的东西也确实能吸引到有了工作经验的人:
第一:工资保障
疫情之下很多企业停工,很多人不能返岗复工,工资减半甚至停发的,而公务员呢,弹性上班,工资照发,国家规定要保障公务员疫情期间的工资待遇,针对复工支援一线工作的人,还会按照法律的规定给与补贴,针对这一点,还不够稳定吗?
第二:房贷压力小
大家都知道公务员的住房公积金基本都是按照最高标准缴纳的,除此之外,疫情期间部分相关人员,如果不能正常的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视为违规,不作逾期处理,不计罚息,这点真的是非常人性化了!
第三:医保报销的比例高
疫情期间,国家虽未对公务员医保有所调整,但根据原有政策在职公务员,大于 1w 元的费用,公费报销的比例能够达到 90%,退休人员比例甚至更高
其实,分析这些并不是想表达公务员就是最好的工作,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理性看待公务员这个职业。防疫第一线就有他们的身影,压力和责任也同样很大,希望大家可以平常心,看待公务员的优劣势,考还是不考都要慎重考虑,过了 35 岁考试的资格就没有啦~
一个是监管,一个是被监管。
一个是甲方,一个是乙方。
一个是体制内,一个是体制外。
一个是老还香,一个是青春饭。
一个是凭权力,一个是拼智力。
不怕少一个为基民赚钱的经理
愿意多一位正直、专业的官员
这不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嘛,在证监会混个几年到主任科员,然后愿意仕途的继续,想待遇的,从证监会空降到地方券商,投行,基金这些行业,直接就是部门老总起步的待遇和资格,这都是惯例了,这买卖是包赚不亏的干活啊。
我想看到这个问题的人,或者说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多多少少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一些憧憬。作为一个人人艳羡的基金经理,他的行为肯定会让更多对公务员趋之若鹜的人盲目地加入浩浩荡荡的考公队伍。
但是我想说,不要盲目地考公务员!不要盲目地考公务员!!不要盲目地考公务员!!!
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公务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公务员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你以为的公务员:喝茶看报,朝九晚五,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每天按时准点下班,对个人技能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人家考上的金融管理岗位的公务员:可能加班极多,压力重大,对个人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结构要求极高,成长性很强。
你以为的公务员:可以躺平看人生,一眼望到头,唯一不足的就是薪水比较稳定,没有什么上升空间。
人家考上的金融管理岗位的公务员:虽然是体制内,但是可以了解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未来职业路径发展成熟,就像一位知友所说的,他所做的岗位,其实是资本方的爹。未来,甚至可以重新回到资本市场做高管,赚取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的资金回报。
请问一般的公务员特别是市级以下机关的基层公务员们,他们所在的平台有这样的发展前景吗?
所以,人家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有充分的底气的,是对未来有着前瞻预判的。我相信他,应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有着明晰的规划,也明确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然而大多数人所考上的公务员,特别是中下级机关的公务员,既不能发挥一个人的独特的能力素质结构(大多数机关里对能力的要求其实并不是太高,只要基本的文字与沟通协调能力即可),更不可能提供这样好的发展前景。
所以羡慕别人之前,先搞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不要盲目地去考公!!!先掂量自己有没有拿得出手的独特的能力结构,公务员岗位能不能给自己提供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于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找出自己擅长的优势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特别是金钱),放眼全社会(而不是局限在体制内)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才是王道。
如果想通过公务员这个岗位实现人生的躺平,抱歉,按照体制内现在的薪资收入,你会在三十岁之后逐渐感到人生的重重压力。
不多说了,就酱。
事出反常必有妖。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这个事情归根结底无外乎 “职业生涯规划”,有的人工作为了钱,有的人工作为了发展,有的人工作为了理想。本身就是北大学霸,又是别人挤破头进入的基金公司,年薪百万是起步价,那么这样的完美职业这啥还要放弃呢?
**这在行内被称为 “旋转门”,也就是进了门,转了一圈,再出来,就会有质的飞跃。这个不仅仅是中国,美国华尔街也是如此,美国很多财政部和美联储的高官轻松进入华尔街大型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任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看看国际资本市场大名鼎鼎的保尔森的履历,你就会明白这位北大学子的选择。**1970 年 从哈佛大学(Harvard Univ.)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1970-1972 年 供职于五角大楼,担任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的助手。1972-1973 年尼克松在位期间,任白宫总统办公室助理。1974 年 开始进入高盛公司的芝加哥分部工作。1982 年 成为高盛公司的合伙人。1990 年 出任高盛公司投资银行部的联合主管。1994 年 晋升为高盛公司总裁兼营运总监,并首次被提名为首席执行官。1998 年 成为高盛公司高级合伙人之一。1999 年 高盛上市,鲍尔森成为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主席兼首席执行官。2006 年 7 月 - 2009 年担任美国财政部长。2018 年 4 月 9 日,博鳌论坛新一届理事会决议亨利 · 保尔森离任理事将进入论坛咨询委员会。
**那中国的金融界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也是如此,现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晋升通道已经完全打开,毕竟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必须有一批来自金融实践一线的人去掌管监管,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否则闭门造车牛栏关猫是要出大问题的。**例如,王江曾长期任职于建设银行,后去交通银行担任总行副行长,离开交通银行后任江苏省副省长,主抓金融相关工作,离开江苏后任中国银行行长,现为建设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现为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翻开很多券商、基金公司老总的简历,不少来自政府或者监管机构,越是高层这个现象越明显。
这个北大学霸去的是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批部,可以说是甲方中的大哥大,就算他原来的领导见到他也得恭恭敬敬过来敬杯酒,叫声老师,觍着脸恳请他以后多来公司指导。真来了公司,也得亲自带着一帮小弟在一楼大厅恭恭敬敬迎接,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哈哈。
将相鼎臣
27 次咨询
5.0
中国政法大学 法律硕士
2252 次赞同
去咨询
读那么多书出来可不是为了当打工仔的。基金经理也好,流水线工人也好,都是打工仔,赚得多一些而已。
你要相信,人为了有尊严地活下去可以发挥无穷的潜力。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去考体制内,会去单干。这不只是因为体制内会变成甲方的一样存在,更是因为打工太苦逼了,职场环境太恶劣了,而且不会因为个人辞职而改变,不但不会因为个人辞职而改变,还会有人因为你辞职了多了个坑感谢你,让其他人有了机会进去继续被压迫。
最近不是有个员工为公司效力五年,因为怀孕然后被开了吗?那就是广大劳动者的真实处境,这种职场环境到处都是。如果不是能力有限,谁愿意去当孙子?每天接受老板的挑刺?国内职场环境还处于上世纪农业时代的玩法,打工人只想把事情做完了就算了,但是老板还觉得亏了,你说怎么办?劝老板长点心,对打工人好一点?互联网大厂取消大小周,还有人觉得不行,加班费少了。你们以为这是互联网大厂的事情?连传统的制造业工厂也是如此。红利这么多,老板为什么不用?有些打工人认为自己不是红利,但是老板认为你是红利啊,而且你也要像其他红利一样拼死拼活,谁让你没本事?
受不了你可以走啊。这回真的走了,跑去体制内了。然而,这只是他个人的命运改变了,还有千千万万的打工人仍然在沉沦,什么都没有改变,而且可以预计长期不会改变,各位在喝完茶的时候,真的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出路了,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把环境换了。别想着拯救世界,先救自己。该拯救世界的那些人觉得这世界好得很,干嘛要救?
另外,除了去体制内的,也有去体制外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选择稳定,有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抖音有个博主向木而生(抖音号:xmes)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木工。他做的木偶机无所不能。
2011 年,向木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法律系。这个专业是家人选的,到大三,向木发现这个职业和想象中不同后,更失去了成为律师的动力。他突然意识到,有些人不是没有才华,只是被放错了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放对了,他就能光芒万丈。” 向木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他不知道自己的赛道在哪里。
2018 年底,他在网上看到一个相当复杂的木质机械装置,通过木制轨道与机关,弹珠在不同的物件之间循环往复地自由穿梭。向木当即就被震撼了,机械、哲学、美术、手工,四者融为一体,他像被安了个新的心脏起搏器似的,瞬间被激活了。那一晚,向木笃定了一件事:不管做木质机械挣不挣钱,这就是他命中注定要做的事。
后来,他的身份变成了木机山工作室创始人、中国 Automata 自动机艺术家、木制机械玩具设计师、《Automata 木偶机初级课程》主编、美国《Automata magazine》专栏作家。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发现自己所想做的事情之后,你才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学生时代,所谓的好的定义非常清晰,就是成绩好,非常简单
但是出了社会,好的定义就很模糊,多元化,比如你在大厂,在华为这种有逼格的公司,你工作很有钱,但是每天 007,健康受到威胁,各项指标超标,每天压力极大,活得生不如死,回家陪不了老婆孩子,这算是好吗?或者这样的好有意义吗?
像基金经理辞职这种事情还有很多,尤其在地产,金融,互联网,咨询这种工作强度大的行业。
其实想开了,赚再多钱也就是一个打工的,如果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工作,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生命出卖给金钱。而生命本来就是无价的,用有限的金钱来换,太傻。
大兄弟!这是一般公务员么?
这是中国证监会的公务员!
不是什么街道办或者乡镇县区公务员!
中国证券行业最高监管机构!
能别搞这个噱头贩卖焦虑么?
人家在外面挣钱挣够了,进入体制内走仕途,这不是很正常?
前天我还在说从政六条:
第一条,有背景的。
第二条,北清硕博毕业的。
第三条,家里不差钱的。
第四条,运气爆棚的。
第五条,沟通协调能力强。
第六条,有理想信念的。
你猜这位满足几条了?
你要说惨,那也是这位:
当年重庆高考状元胡同学,北京大学毕业三年后考上重庆区文旅局:
我是化肥哥,一个靠谱的 考公 / 考研 类答主,欢迎关注我~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记得点个赞哟~ 喵喵~
公务员事业编考试的知识,欢迎看看我的 公考回复 收藏夹。专栏 体制内入门指南 转载了同名公众号部分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读。高考考研类问题欢迎关注我的 高考考研类问题 收藏夹。
如果想有全面了解考公,9.9 元听个 LIVE 也是不错的办法,目前知乎 LIVE 全领域排名第一热度的:公务员带你从 0 开始了解公考 半杯奶茶的钱,我相信大家都不缺,对吧?知乎会员有效期内听还是免费的。
如果需要个性化建议和指导,可以走 付费咨询, 3300 + 次五星好评,职场类排名第一的答主哟~
黑化肥发灰
4315 次咨询
5.0
617256 次赞同
去咨询
从运动员变成裁判员,以后再一螺旋,哪一步是非理性选择?
人家考公考去哪里了…… 那是证监会啊。七处负责的啥…… 发行承销 ipo 啊。
金融民工,利益相关。
基金经理只是听着名好听,其实国内 1 万亿的公募基金体量中,基金经理是个非常内卷的职业,能被我们公众熟知的张坤、菜狗狗都是塔尖的。
大批量的底层基金经理为了考核、为了规模焦虑脱发,且收入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
你以为他们都是去做调研、和数据打交道,高大上的路演吗?
大错特错,公募基金是个非常市场化,优胜劣汰,且营销导向的行业。
国内公募基金的主要营销对象是机构投资人,比如大保险公司的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管银行的理财资金的)、银行的金融市场部的自营资金。
基金经理要经常跟着销售去买方爸爸那里各种路演,各种应酬,甚至比较有名气的基金经理都要去拍马屁维护一个大买方单位的小年轻投资经理。
一言不合买方投资经理就批量赎回。
我们同业群里,经常基金经理陪着买方打德州,还不敢赢钱,打业务牌。
尤其是指数基金这种被动基金,他们能够彰显自己主观能力的地方不多,买方买嘉实的还是买博时的还是买易方达的,都差不多,当然是谁伺候的好就买谁的。
而证监会的发审部门可不一样,是监管爸爸,管 IPO 上市,资本市场呼风唤雨。
你以为普通公务员收入比基金经理低很多?那是你只看到了前半程,我司多位高级领导都是监管部门的处长下海过来的。
监管部门做到一定年限,熟悉监管口味、熟悉行业人脉、熟悉资本市场风控条例,是各大资管机构、上市公司争相高薪挖的对象。
所以他走这一步,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一步。
我们下发了《金融案鉴》这本书,里面重点讲金融反腐败的,其中发审委占的案例最多,你懂得。
走的非常值得。
明明是去金融监管单位
明明就是很正常的业内跳槽
加两个字炒作一下考公
利好考公辅导机构
是我我也会这么选的。
毕竟基金经理说好听点带个经理俩字,
说难听点就是高级一点的打工的。
虽然平时看着外表光鲜亮丽,收入挺高。
实际背后的付出和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更何况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真正的天之骄子,
在在真正的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沉沦起伏之后。
他这一次肯定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另外,看到他考上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想必他在之前的工作中肯定是接触过这个部门。
或者了解过这个部门。
而他本身又是这个专业相关的。
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马到成功了。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这个岗位一年综合下来并不一定比所谓的基金经理拿的少。
如果大家观念还停留在体制内养不起家的时代,
那就大错特错了。
还有,
基金经理年轻时候可以一腔热血拼一拼,
30 好几以后对身体可是一个考验呢。
到时候再做打算可就有点晚了。
至于很多人说的体制内难有作为不如外面基金经理之类的话。
哈哈,最近正好看到抖音博主:贺县长说昭苏(ID:jjl171717)
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音浪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和慈善,主要关心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儿童和贫困老人。**我直播间的这些粉丝就是我公益团队的成员,他们把爱给了我,我把它传递下去。”
体制内一样有一颗普世之心,一样可以靠着能力和热情做出出色成绩。
而她的本意也是:自己并不想当网红,只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她的视频认识美丽的昭苏,让昭苏县成全国 “网红” 打卡地,从而助力昭苏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
**对我一个公职人员而言,希望能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事情,这样大的网络热度我是非常不适应的,甚至有一些惶恐,**我以往只是想着直播间一两千人推介我们昭苏的农产品,帮助我们昭苏农产品公共品牌推向全国。”
朴实无华,人民的好县长!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体制内的典范正能量人物!
知道基金经理压力多大吗?咱们普通打工人业绩就公司知道,基金经理的业绩可是大家都可以查的,而且半年公布一次,业绩下滑或者业绩为负,简直是公开处刑,坤坤头发那么少不是没道理的。
来看一下今年上半年基金经理的业绩总结吧:
今年上半年,主流指数和权益基金业绩如上图,Wind 数据显示,77 位头部管理规模超 200 亿元的权益基金经理中,有 26 名没有跑赢 Wind 全 A 指数收益率。
11 名基金经理今年以来其代表作产品仍旧为负收益,收益范围分布在 - 8%~-23%。
![](data:image/svg+xml;utf8,)
管理规模超 300 亿的基金经理中,杨浩的交易新生活力、李元博的富国创新科技 A、王元春的易方达现代服务业、劳杰男的汇添富价值精选 A、谭丽的嘉实新消费、梁浩的鹏华新兴产业,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的代表作产品今年也没赚到钱,收益率为负。
而管理规模超 500 亿的明星基金经理中,“坤坤” 的易方达中小盘、“非非” 的兴全新视野、“楠楠” 的易方达消费精选今年仍旧为负收益率。
还有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其代表产品收益率在微盈的边缘挣扎,比如**刘彦春的景顺长城鼎益、周蔚文的中欧新蓝筹 A、王健的中欧嘉泽、蔡向阳的华夏稳盛**。
而张峰的富国中国中小盘人民币、袁芳的工银瑞信文体产业 A、刘武的易方达新兴成长、杨锐文的景顺长城环保优势、焦巍的银华富裕主题,这五位主攻消费、科技方向的基金经理,今年上半年以来,其代表作产品收益率均超过 10%。
如何挑对一只基金?用小倍评基 15 秒帮你选,告别选择困难:
(上图涉及基金仅作举例,不作推荐)
女票就是富凯大厦 19 号上班的,忍不住回答下。
这个新闻居然成为不少人讨论的话题,可见大家对基金经理和证监会的误解多大,估计不少人还认为证监会拿的工资和普通部委差不多一月一万左右。
基金经理厉害么?听大家评论好像厉害的不得了,年薪百万,学霸证书,出差五星等等… 综合看是不错的工作,但是要和证监会发行部比还是差点意思。说实话,目前最难考的公务员是一行两会一局的业务岗位,这类岗位要求门槛高还有专业考试,基本要求的是目前最火的金融会计经济法律研究生,部分还要求司法考试 cpa 和英语六级。即使这样报名的人数也是一个岗位几十上百人竞争,普通公务员岗位是几百个普通人竞争,这些岗位是几百个学霸里挑一挑二。能考上的都是啥人就不多说了,每年的公示名单各单位网上都能查到。
再说下去涉及敏感问题了,就一句话吧,这哥们当基金经理 5 年 10 年后进步空间不大,如果同样在发审干个 5 年 10 年再出去,嘿嘿,自行百度下 2014 和 2015 年证监会大规模离职人员的去向你们就懂了。
昨天还看到有人说什么公务员比教师差,什么的。还说取消寒暑假。呵呵,人家为什么辞职去当公务员而不是教师呢?用屁股想想就是公务员待遇比老师好太多啊。
热搜话里话外是说普通公务员,好像走下坡路了,但是这是证监会的公务员啊,国家部委,还是金融监管部门,从运动员变裁判了
能考的人也不是一般人的。看过一些证监会岗位的报名要求,你就会不觉得很意外。不是要求应届的就是要求有 3 年及以上事务所工作经验,而且,每次看证监会的问询函就觉得好厉害啊,怎么能及时又有深度的监管,这不是我们常人能做到的。
生活,总是一半烟火,一半禅意。,不再患得患失,带着一颗通透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悟生命的真谛,不再把时间用来追忆和忧思。
晚安。
看似反常,实则合理!
因为高峰大佬考进的是证监会啊!而且证监会今年有一项特别有搞头的政策:挂职锻炼
后面高峰完全可以从证监会跳到更好的金融机构!
看完回答你就明白,从功利角度讲,这个选择非常合理!
帅哥基金经理急流勇退投身公务员,ETF 赛道繁花落尽 “卷得不行”? - 21 财经
去证监会发展,要比他现在嘉实当一个小小的指数投资基金经理更有前景!
因为高峰的基金经理生涯并不算特别顺
因为基金行业也开始内卷了!
自 2019 年以后,市场上的非货币 ETF 越来越多,但其对应的数量却并未出现显著增长。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市场发行的 ETF 产品数量已经比去年全年的数量多了近 50%,但是总发行规模却仍未及去年。
在任期间,高峰共管理过 19 只指数基金产品,任职回报最高的嘉实创业板 ETF 在两年时间内收益率为 90.83%。不过,这些产品规模都很小,最大的有 4.39 亿(嘉实中证软件服务 ETF),最小的只有 700 万(嘉实中关村 A 股 ETF)。
700 万规模其实很小了,基金公司不咋看得上眼这种基金,很容易被人遗忘。
所以,高峰的基金经理履历并不算多么光鲜。
人挪活,树挪死。
去证监会反而是前途无量!
2021 年,证监会启动了一项新的人事政策——挂职锻炼。
过去,挂职锻炼主要是将这些干部选派到下级机关。
但这一次变了!变成了证监会的监管对象、完全市场化的各种金融机构。
监管干部赴市场机构挂职的锻炼模式,在我国是第一次。
2021 年春节假期后,已有 10 多名处级干部奔赴金融机构挂职工作,人事关系不变、薪酬由证监会发放,目前定的模式是挂职 1 年。
挂职的部门多为合规和督查部门,比如中金合规部、中信证券合规部、中信建投合规部等知名金融机构……
也有个别人员进入了投行部门,普通人挤破头皮想进去的 “高冷券商” 就这样被证监会轻松打入了。
不得不感慨,人精就是人精,自己的能力、获取到的信息都远远超过普通人!
他们特别合理的选择,普通人很难理解,甚至还上了知乎的热搜!
参考资料:
帅哥基金经理急流勇退投身公务员,ETF赛道繁花落尽“卷得不行”?
高顿教育:证监会这福利,太诱人了吧!
人家是去 csrc,焉知不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当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是一个基金的门面,需要人脉学历过硬,形象气质好的高富帅,与(高级)公务员的要求高度重叠。
一般而言基金经理主要负责应酬,行政,营销,协调资源等工作,是个跟人打交道的岗位。
除非是人少的一个人分饰多角的私募,基金经理一般不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险,但销售的压力非常大。
在累死人不偿命的私募,经理直接参与交易决策的干预也是非常正常的。
作为前任基金从业者跑去证监会只能算升。
第一证监会不是公务员,第二你不知道证监会有多厉害。
自己打脸里面一切回答
知乎?臆乎?
过几年他的老板可能要去求他办事,想想就觉得搞笑
就是正常的变换赛道,其实证监会也会从基金公司借调人手到会里帮忙,只是这次的当事人是位基金经理,所以备受关注。以他的背景,去到监管部门,相信发展也不会太差,而且将来也可以利用监管背景回到基金公司。现在很多券商资管、基金公司的高管都是从监管出来的,有了这层关系往往在企业内会有更好的发展。
这次事件本身,大家应该更关注的是基金经理这一身份,但实际指数基金经理跟其他主动权益基金的经理还是有蛮大差异。
首先他们的投资决策没有太多的自主权,主要还是做好指数的跟踪,所有指数的成分和权重都是公开的,在交易员和系统化工具协助下,更多是一个调参数的工具人,顶多就在这个基础上上打打新。当然,水平和权限高一点的基金经理,还有可能做个波段和套利。但总体操作空间不大。大部分指数基金经理虽然会做指数、行业的研究,但深入程度可能不如行业研究员,部分基金经理会有计算机、量化背景,主要是为了方便建模、跟踪指数,也会连同交易所、指数公司做一些指数开发。此外,有些指数基金经理是销售出身,作为公司门面去做路演,宣传销售基金。
总体而言,对比大家所认知的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指数基金经理还是很苦逼。特别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还要承受业绩考核、规模考核的压力,但由于投资的是指数,基金经理的影响力有限,如果管理的产品不是站在风口上,基本业绩规模表现都不会太好。基金经理的晋升发展也有一定局限,可能得做到招商白酒那种级别的基金,才有机会得到重视。变换赛道对于指数基金经理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只是这位基金经理这次选择了去证监会而已。
指数型基金管理费本身就比其他类型的基金低得多
而且这位基金经理也算是新人,管理的规模不大
所有基金加起来,也就是十几亿的规模
指数型基金管理费本来就低,他管理的部分基金管理费不过 0.5%
咱们按 20 亿算,每年的管理费只能收到 1000 万
他决定考公务员的时候,他管理的基金可能还不到 10 个亿
每年管理费还不到 500 万
刨除掉给渠道的钱
养活自己和团队都困难,根本没什么钱赚
明星基金经理一个人的奖金比他所有基金的管理费加起来还多
而且之前基金大热,指数型基金也没热起来
行情好的时候,他也没喝上什么汤
而且,他在指数投资这一块做到了基金经理
变更赛道也不好搞
在证监会待几年,能升上去就升
升不上去也能回业界
进退都有路
证监会也是真的很香
这个其他答主说的很清楚了
他在嘉实到底能拿到多少钱,我也是很怀疑的
真有可能根本没有证监会拿得多
不过被动型基金压力相对小,拿得少就拿得少吧
近期,一则基金经理辞职去当公务员的消息在公募行业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原因在于这一事件打破了人们的固有印象。
作为金融行业的 “金领”,基金经理可以说是一份人人称羡的高薪工作,但近年来因为个人原因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并非少数。离职后的基金经理一部分会选择跳槽或 “奔私”,也有一些会转舵去资管行业的其他类型公司任职。
简单来说就是高学历精英人士的选择多了,不用像原来一样十多年待在一家公司卷了。这个圈子太卷,那我换一个圈子不就完了吗?这叫做跳出思维的局限,走向海阔天空的世界。
不过对于不是精英的普通人来说,自身没有强大起来以前,还是得继续低维度地内卷。顶级精英 = 稀缺资源,普通人 = 土猪 or 白菜——扎铁了!果然增强竞争力才是王道。
那么除了公务员之外,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后选择私募,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去处呢?
私募行业以其注重实绩、不问出身的包容性,成为众多有志于自主创业、进阶职业投资人的各界人士的跨界之选。近年来,在离职后选择 “奔私” 的基金经理增多,一度引发 “公奔私” 的热潮。
不仅公募基金经理,来自各界的人才在私募行业汇聚一堂,形成了 “公募派”、“券商派”、“民间派” 等不同流派、不同风格。
若以人数、学历、实绩等指标来评价,究竟哪个流派的综合实力会更强呢?特别注意,纳入本次统计范围内的基金经理均在近期有产品净值更新,且名下有 3 只及 3 只以上产品处于运行状态。
公募基金以内部竞争激烈闻名。近年来,公募基金的学历门槛也有进一步提高之势。根据过往数据统计,公募基金经理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超九成。
这就导致了具有公募背景的基金经理,他们的平均学历水平也十分突出。据统计,在 200 多位具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中,硕士、博士学历的总占比达 92%,这一数字在各流派中居于前列。
公募派基金经理中,除了 “奔私” 的原公募基金经理外,还有曾经的公募基金研究员、分析师、投资顾问、投资经理,更有基金经理曾任总监、总裁等管理职务。公募基金中的大量岗位,都能在私募行业找到相匹配的位置,亦可以把公募从业中的经验、客户等资源转化至私募行业中。
策略方面,有多达 74.8% 的公募派基金经理的主要投资策略为股票策略。
今年以来,公募派基金经理中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有:**华安合鑫袁巍、瑞华投资管理黄立图、涌贝资产谭涛**等人。
华安合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巍,是复旦大学理学学士、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拥有三年 IT 行业、十二年基金行业工作经验。历任大成基金研究员、基金经理、展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等职位。擅长市场趋势分析及成长股自下而上个股研究。袁巍管理的产品均属于股票策略,今年以来的收益最高的产品是 “华安合鑫 ** 一期”,收益录得 ***%。
瑞华投资管理的黄立图曾任华夏基金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涌贝资产谭涛曾就职于申万菱信基金,担任申万菱信盛利精选的基金经理。黄立图和谭涛今年以来的最高收益产品,其收益也分别达到了 ***%、***%。
私募收益仅限私募合格投资者——
根据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私募基金经理中从业背景为券商的人数众多。近期有产品净值更新,且名下有 3 只及 3 只以上产品处于运行状态的券商派私募基金经理总计有超过 600 人。
通过进一步划分,可以看出券商派基金经理多擅长股票策略,主要投资策略为股票策略的占总人数的 64.5%,其次是管理期货策略的 9.7%。
今年以来表现居前的券商派基金经理中,长于股票策略的基金经理有:勤远投资陈宁浦、正帆投资黄建杰、融政创沅基金王旭晖等人。
勤远投资陈宁浦曾就职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理念上注重行业政策及发展趋势研究,充分把握公司基本面变化,提倡逆向投资思维,擅长医药、家电等消费性行业的研究与投资。陈宁浦今年以来表现最佳的产品,是 “勤远达观 * 号”,其收益为 ***%。
另外,黄建杰、王旭晖今年的最高收益产品,收益也分别达到了 ***% 和 ***%。
由于出身券商,券商派的基金经理往往具备多年的市场研究经验、证券投资经验或者管理经验,平均学历也比较高。硕士学历的占比达到 56.4%,博士占比 8.4%。也就是说,大部分券商派基金经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其中,泛融金资产崔树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博士后。崔树霖擅长的策略是组合基金,今年以来收益最高的产品近期更新的收益为 ***%。
私募派基金经理是仅拥有私募从业背景,或者虽然拥有其他行业的从业背景,但是职业生涯的主要阶段或者说大部分阶段,都处于私募行业的基金经理。
也就是说私募派的基金经理,可能会对私募行业的运作更加了解与熟悉,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在从事投资,或者进行公司治理的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具体数据方面,200 多位私募派基金经理,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 12.10%,该数据在基金经理总人数大于 100 的各主要流派中位居首位。
弘理资产张继成,是今年私募派中收益排名居前的基金经理之一。张继成是财经记者出身,1993 年起,他先后在山东、上海等地的多家知名财经媒体任职。2005 年进入私募行业,2013 年创立弘理资产,任执行董事、风控总监,具有 20 年专户管理的经验,擅长基本面研究分析和上市公司研究挖掘。今年以来张继成名下的业绩最佳产品是 “弘理嘉 *”,收益达到 ***%。
私募派中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优秀的,还有稻沣投资孙逸杰,孙逸杰曾任职于高端加工制造行业,参与亚太市场开发。由他管理的 “稻沣沣盈 * 号”,今年以来的收益也高达 ***%。
另外,飞蚁投资张坚今年以来的表现也在私募派中排名靠前。他管理的 “飞蚁 * 号”,今年以来的收益为 ***%。不仅如此,该产品还曾在私募排排网 2021 年 1-5 月的股票策略私募榜中获得亚军,同时也是今年的榜单常客之一。
除了各大主要流派之外,民间派也是私募行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民间派多为个人投资者或民间操盘手出身,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科班出身,却往往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并拥有实绩。
在本次统计中,民间派私募基金经理的人数尚不足百人,但是他们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却高达 12.44%。
比如,今年以来业绩表现较为优秀的,就有**实力资产陈理、厚石天成侯延军、查理投资李一丁**等人。
实力资产陈理从 1992 年就开始进行证券投资,1995 年起研究并应用巴菲特思想,2005 创办了巴菲特思想传播平台 “博客巴菲特”,倡导“不战而胜,宁静创富” 的理念。1999 年,陈理创立实力投资理论,把巴菲特思想、实力论和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经过 10 年的检验,日臻完善成熟。2010 年 5 月,陈理创立了实力资产。由陈理管理的 “实力 ** 复兴”,今年以来的收益为 ***%。
厚石天成侯延军是民间操盘手出身,毕业于乌克兰基辅工学院,曾担任过十多年的记者制片人,具有 24 年股票、14 年期货投资经验,经历过多轮市场牛熊洗礼。侯延军曾经为主观交易者,多年前转型为坚定的量化交易基金经理,自主研发了多种量化程序化交易模型。
查理投资李一丁拥有北京大学硕士学位,有 21 年金融、IT、医疗器械企业创业管理经验,曾获得上海市高中组编程比赛前三名。2012 年 11 月,李先生联系查理芒格,创立了查理投资。
私募收益仅限私募合格投资者——
这种 level 很正常,还达不到 “旋转门” 的程度。
现在大多想法都是:市场行情不好,预计熊市连年,进体制内避避风头混混日子算了,等牛市风口再辞职出来挣钱;
如果一直行情不好,体制内慢慢升到处级,拿着之前挣得交个首付,过个小日子也不错,万一遇到贵人提携呢。
有人星夜赴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我们必须承认,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
人家是从业的,什么岗位更香他们自己不知道么,常规操作。
为啥北大硕士,考公后辞去基金经理。
先看这个故事
“没有安稳,哪儿来的自由?” 疫情后,“想明白了” 的李洋诀别西二旗,回乡公考。
李洋最初是为了爱情来到北京的。在互联网大厂做游戏工程师,拿着 3 万多的月收入,李洋在朋友眼里几乎是 “人生赢家”。但从到北京的第一天起,李洋最担心的,就是户口问题。
“我快 30 岁了,怎么也要想着组建家庭,但我一没房子、二没户口,没户口比没房子更严重。” 在李洋看来,没有户口就始终只是 “飘着”,在这座城市 5 年,他并没有觉得自己真正被这里接纳过。而互联网公司激烈的竞争和淘汰机制也让他始终保有危机感,“如果我要在这里安家,就必须维持现在的收入,但,35 岁以后怎么办?”
除此之外,可观的收入,牺牲的是个人生活。“工作之余我几乎都是躺着,早上 8 点开始通勤,晚上 10 点回到出租屋以后根本没有心力做其他事。” 曾经因为喜欢打游戏而从事这份职业的李洋,如今对游戏已经完全丧失了兴趣,“一看到游戏就头疼。”
2020 年 8 月,李洋正式辞职,“雪乡” 出身的他希望能在南方某座小城上岸。“我 10 月份通过了市考,但没过面试,现在报了冲刺班,准备先参加 2021 年 1 月的省考,再准备 3 月份的联考。” 这一次,李洋意志坚定。
体制就像是一道高墙,无数年轻人想离开企业上岸,在国家的羽翼下寻求庇护。对于李洋这样已经在职场中摸爬滚打过的公司人来说,上岸是妥协,也是归宿。而对于不少临近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近几年激烈的就业环境已经让他们早早意识到稳定的重要性,并把进入体制内作为自己踏入社会的第一个职业选择。“虽然体制内也很忙,但总比到了 35 岁要被踢出去的强。”先后在几家互联网公司实习过的吴安被高强度的加班和末位淘汰制给吓到了,他不想一边透支自己的身体,一边还要承受随时可能被 “请” 出去的不安,于是今年他参加了公考。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考公了吗?
不懂啊。证监会现在还算事业编吗?
压力大掉头发的工作干太久了,想进体制内轻松一点。
首先,他选的是一条非常非常正确的捷径,
而且目标清晰,
属于精英中的精英尖子,
背后应该也有高人指路,
这条路不是一般家庭能想的。
ETF 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算不上金饭碗,
它不需要基金经理有什么主动管理能力,
就像现在最大的沪深 300ETF 基金,
天天交易量那么庞大,
但你知道基金经理是谁么?
所以这种基金经理一向都是 “玩票” 性质的,
同样情况可以参见我最近写的一个网红首席经济学家的履历,
全部是做指数 ETF 基金。
川三石:《这个基金值不值得买》系列之 30:012483 前海开源优质龙头 6 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如果他没有家庭背景,
就是普普通通靠学习成绩一路考出来的,
能进嘉实这种头部的基金公司做基金经理,
也算是人生巅峰了,
大概率是要咬牙继续在基金公司做下去,
下一步需要找机会挂靠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一起挂名,
然后公司再推他发新产品,
然后他再需要把新产品的业绩做出来,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个人投资天赋、公司支持、股市大环境都配合,
才有可能最终取得可以称得上是 “金饭碗” 的名利报酬。
而现在他有名校毕业背景,有 CFA 证书,
有银行和基金行业实践经验,
进入监管部门后,直接就是最亟需的业务骨干,
现在的大环境是金融行业强监管,
他的从业经验很容易出业绩。
只要熬几年资历,
很快就可以做到部门副职,
如果这期间家里背景再可以帮助一下,
有望到部门正职的话,
下一步就是转到地方监管部门,
比如地方金融监管局之类的出任领导职务,
再锻炼几年,
到一般规模的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都可以干一把手了。
如果他还在基金公司里干基金经理,
想干到基金公司的一把手?
这辈子只能呵呵了。
**题外话:**现在的就业形势,对体制外的可以说是极其不友好,不是公、警、师、医等有编制的工作,即便你年薪百万还是被人落一句 “不稳定”、“相当于没工作,朝不保夕,还是会被农村的父老乡亲们说一句 “退休了就知道哪个好了”。
**正文:**说实话,增长和分配是人类发展的唯二关键。也就是说,人类的发展除了增长,就是分配。
举个例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做大蛋糕,这就是增长,所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到了最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加上新冠肆虐,导致很多国家地区经济一蹶不振,增长乏力之下,人们的关注点就发生了变化,开始聚焦在分配上。
掌管分配的,自然就是政府了。所以这位北大硕士毕业的基金经理,会选择什么也就不奇怪了。
要知道他考上的可是证监会,以前被身价上亿的老板骂的有多劈头盖脸,现在就可以怼他怼的多么舒服。
知识和能力带来的更多选择。
谢邀。该基金经理很可能收入不是很理想。
不过即便理想,也可能会有多种原因:
1. 嘉实前阵子有过团队动荡,多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已经退出第一梯队了。
2. 公司体制不合理,绩效与回报不匹配。(普遍现象)
3. 实际管理总规模并不可观。
4. 当初上任可能接了烂摊子。
5. 公司内部得罪人 / 有人为难。
6. 业绩不好。
基金经理责任、压力都很大,以上各种都会对工作体验造成影响,如若业绩不够稳定,过两年被动走也是很常见的。
证监会发行部监管处是个好差,不能完全按收入来对标。即便保持廉洁,工作体验也是远远好于基金经理的。
镀一层金,回跳基金公司 / 证券公司做中高层领导,这个曲线救国的可行性比熬出头高得多。大多数是熬不出的。
换句话说,进可攻退可守,如果不是生活负担很重的话,往会里跳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选择。
媒体聚光灯有点太敏感了
有钱人才适合当公务员嘛,咳咳
生活处处是围城。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没什么好过分解读的。我总是克制自己羡慕别人。因为我知道别人总有你不知道困难。
羡慕别人光鲜外表的同时,你能承受不为人知的痛苦么?
幸福不是单单金钱的量化,而是全方位的感受。生活怎么舒服怎么来。
人各有志。
有人为了理想不顾一切往前拼命。
有人一心想上岸。
一生苦短,自认值得就好。
肯定错了,此君公务员一段时间后,还会回归基金经理的工作。
公务员就一般的人去当就好,收入大幅度下降不说,前途也有堪忧之嫌疑,公务员非常羡慕基金经理。
当然,基金经理,在证监会公务员面前地位很低。可是基金经理富而不贵。证监会公务员,是标准的官员,目前局势下,贵而不富。要是换在几年以前,10 个基金经理也不如证监会一个公务员 (官员)。
证监会监管七处应该是发行部管发行阶段询价配售的,换句话说这不是基金经理 vs 公务员,是没啥存在感的 ETF 指数基金经理 vs 证监会发行部接触管理市场侧的核心岗位… 比如都是干了 5 年左右的基金经理,对郑澄然来说恐怕就是直接让他到证监局当副局长或者到券商当高管也不愿意走。
但对这位来说就是职业生涯晋升的一种路径,七处虽然不如发行审核岗出去的大领导那么多,但按他个人的条件和履历未来当上副处长后去大券商直接中层往上、小券商搞不好很快就是高管或者分管领导了,去基金可能也是渠道或合规总监一类岗位,属于牺牲短期内收益长远发展更有利的选择。
这是甲方变甲方的爹
跟考公、内卷没啥关系
人家从证监会再出来,
就可以做管理几百几千亿的基金经理…
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以后就可以神仙下凡了。
这几年某会出去的不少,
政企旋转门玩得很溜的。
水往高处走呗。
打工哪有当官有面子。打工只是老板给你发钱,当官可以国家给你发权,能比吗?
除非自己当大老板,但大老板还不是要和官员打交道。
不会有人认为只要和基层办事员递交材料就能赚大钱吧。
博眼球而已。只是因为单位不一样。
就算是某地的乡镇公务员,只要这人想去,他就得辞职或者等到时候自离前去报道。
只是因为原工作单位和考上单位稍微特殊一点而引起舆论而已。
北大金融:有理论功底
基金经理:有实践经验(经济基础)
考证监会:有战略眼光(上层建筑)
如果兼备:有政治素养、有人格魅力
则前途一片光明。
这绝不是纸糊人生规划师能规划出来的。
小时候玩仙剑奇侠传,不敢玩儿支线任务。为啥?支线任务遇怪打仗,要掉血。掉血需要买药回血,可是买药需要钱呀。 我李逍遥家里的客栈都倒闭了,一路上砍妖怪,哪儿有钱,没有钱就不能” 浪 “,踏实走主线的了。
转机在 4 年级,同学说有个东西叫 “金山游侠”,能修改游戏数据。于是,我把金钱改到 99999。买药买装备 “只买贵的,不看对的”。
高考作文教会我:胡说八道没关系,结尾呼应主题,照样得分。
所以,问题来了:
**” 体制内の支线 “要不要刷呢?**看攻略,评论玩家两类:
A. 没玩过但”听说过 “玩家说:支线出” 神装 “。也有玩家被支线玩家” 虐“过,心里不爽,暗竖中指。
B. 刷支线 ing 的玩家说:别来了。耗时间不说,而且任务重复且枯燥。自由探索被限制,开放世界变单线。
那么,结论来了:
1、有钱、年轻的玩家,去刷” 支线 “任务。(趁年轻,多体验。富儿子 vs 穷爸爸,都体验一番,再读取存档)
2、有钱、有情怀的玩家,去刷”支线 “任务。因为,通过” 体制内の支线“的玩家,有机会被制作方邀请,参与游戏规则开发。
3、无钱 or 不年轻的普通玩家,主线任务更稳妥。没实力别挑战支线任务,不小心覆盖了存档,就回不来了。
基金经理算个屁,这位置坐上去以后就是天龙人中的天龙人。
还有人说这个位置不肥,笑死了。
随便举个例子,冯小树,利用上市前突击入股的方式,300 万本金赚了 2.5 个亿。
这还只是查了三家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后面还有几十家和他有关系的上市公司没查。
至于为什么没查,咱也不敢问。
本来这货都跑国外了,因为钱没跟着出去,选择回国。
你觉得他是要钱不要命?
看最后结局。
证监会决定,没收冯小树违法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违法所得 2.48 亿元,并处以 2.51 亿元罚款,合计罚没 4.99 亿元。
连移交司法机关都没有,给了个终身禁止进入证券市场的行政处罚就完事了。
至于跟他合伙干的股东,包括平安证券原总裁薛荣年及时任发审委兼职委员的江某良,连行政处罚都没有。
你说说,什么是天龙人啊?
什么叫手握生杀大权啊?
说真的,社会上混到中年,有车有房以后,钱就不是第一位的了。
而且那种位置接触的社会层次不比基金经理高? 我现在是越来越发现,钱根本没圈子重要,赚钱是顺便的,是结果不是目的。
言尽于此,大家可以自己去参考一下自己混的特别好的同学或者亲戚(是指那种明显社交圈高于你的)
反复横跳。
过十来年,或者退休之后还能继续作为顾问发光发热。
不要以为国内各行各业没有游说团这种东西。
因为基金经理未来会失业!!!!
目前大数据的情况下基金经理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稍微的中产阶级基本上都具备基础的投资理念了。
每天被数据牵动神经的滋味只有深入炒股的人才知道!
而且理财相对来说越来越年轻化,有点知识储备的人+数据分析都具备一定的投资能力了。
我经常就爱看一些理财数据,我们看一组数据,普益集团 7 月 2 日发布的《中国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普益集团对于家庭财产分配和投资还是经常有独到的认识的。
这里面有一个数据我非常感兴趣,就是年轻!平均年龄 37 岁,近一半是本科学历,每年平均可以投资 50.76 万。
资产配置,是理财的根本!
每年可投资资金约 50 万。
那第一,必须拿出 30% 作为安全保障,用来购买各种保险和保留预算。这个不管做什么生意都要留的,切勿全部家当压宝,没有保障很容易影响关键决策时候的心理状态。
第二,10%~20% 作为稳健投资。主要以货币基金和债券为主。
第三,拿出 20%~30% 作为防守反击,主要以公募 FOF,夹层基金,银行收益型结构产品。
第四,最后的 40%~50% 就是进攻型投资,以股票、基金、创业投资为主。
把握良好的配置,避免 “无从下手”,做好收益风险化才是在财富自由路上最重要的,而不是今天看谁炒股自由了,明天看谁挖矿自由了。你也不需要理财经理!
这不叫金饭碗变铁饭碗,这叫从孙子变祖宗。
收入倒是比不上以前,毕竟最近在严查证监相关行为,但是权利很大,所有券商和上市拟上市公司成员,见了他都得恭恭敬敬称呼一声 “老师”。干了几年熟悉规则后如果想出来,各大机构都会要抢破头,级别和收入绝对比原来当基金经理高几个档次。
建议了解一下证监会职能和管辖范围,就知道他对于考公来说相当于成了一榜进士。
从打工人变成政策制定者,多香啊,我想更多的人都是羡慕嫉妒呀,真的是学霸级人物,佩服佩服!!!
出了这个事情之后,高峰一定会让很多人认识他,哈哈,那也会很快被遗忘。
从个人的职业规划来说,不可臧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能进入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做公务员,进编制,不用承受担任基金经理的压力了,那肯定是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他管理的这只基金的走势。
从发行上市到现在,除了反弹到过 1.027 之外,收益基本都是负的,这个管理的能力可以大致看出个所以然了。可能建仓在不合适的位置,可能建仓完之后,成分股都遭受大幅度的回调,才导致基金的净值下降那么多。
从对客户的角度来说,无疑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那么在发行新基金的时候,嘉实基金如果能够提前掌握员工的动态,是不是就应该选择合适的人去管理呢?
谁的钱都不是白来的,虽然市场有风险,但是既然选择了相信你,相信你的管理实力。就给了一定的预期,最后预期也是破灭了
ETF 大家都知道是被动指数基金,基金经理只需要去跟踪对标的指数,尽可能地把跟踪误差做到比同类都要小
有机会让人叫爸爸了,为什么还要当儿子?
公务员也只是一份差事而已,其实只是从乙方考到了甲方而已:
高峰在拟录用名单中,单位为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职位为 “监管七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原工作单位显示为嘉实基金。
你以为他是在投资,其实是在投机
公务员还是人上人啊,羡慕
人家名校毕业,行业资历丰富,一考录就定级一级主任科员,只要业务过硬,三四年就副处长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规则的遵循者变成规则的缔造者,想想都美的很。
人家又不傻,肯定这样发展更好,这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基金经理很多也是熬年头熬出来或赶鸭子上架的,这个 title 只是一个职业发展阶段,不代表这个人一辈子要在市场风口浪尖上去混的,长期那种混是要人优势才行的,如果没优势,这样混下去是一种折磨,就算不折磨也没有什么更上一层楼的前景了。
证监会是国家级的行业监管机构,证券行业的监管政策在这里研究制定。要求入职者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和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同时为入职者提供整个行业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发展规划,政策导向,数据分析,培养他们成为有理论有实践经验又懂管理的高级管理者,多好的事啊。
是真人才,就要多方历练,站到时代前沿去引导人们共同发展。
公务员是服务人民的。但服务不等同于低层次的劳务供给。即便是最简单的盖章,它也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责任。何况是金融监管机构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就是要选拔有才干有志向有抱负的青年才俊。
也不要高估了基金经理,其实和普通人买理财没太大区别,这里充斥了高层次人脉,普通人进金融行业只是少块高学历或者 ** 的敲门砖。
最后,公务员也可以辞职,经过国家训练点金的精英,有什么可担忧的?
举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初、高中、甚至大学都是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到某部委工作。如今,很多行业的规范制度、规划设计,都出自她的笔(键盘)下。
对行业的理解能力,对政策的把控能力都十分强。
这样的人才,就算去央企、民企、各种集团企业,都有可能会成为高管拿远高于现在的高薪。
为什么不跳槽呢?
因为价值观,她认为现在的平台是国际视野级别的,可以让她的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其实,这个浮躁的社会,仍有一部分人还是有家国情怀的,他们想要的不是个人财富最大化,而是试图用自己的才能来影响世界。
再比如林毅夫。
https://www.zhihu.com/answer/1983827139
看标题以为是考了街道办事处一类的公务员,往下一看,人家考的是证监会的核心部门。人往高处走,不信过 5 年你再看看人家的选择。
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的高峰,曾任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及衍生品交易员、后在 2015 年加入嘉实基金任指数投资部研究员,后任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在任期间,高峰共管理过 19 只指数基金产品,任职回报最高的嘉实创业板 ETF 在两年时间内收益率为 90.83%。不过,这些产品规模都很小,最大的有 4.39 亿(嘉实中证软件服务 ETF),最小的只有 700 万(嘉实中关村 A 股 ETF)。
来源 / 天天基金网
吃瓜群众们表示震惊,是基金行业太卷了吗,所以从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基金经理岗位辞职去当公务员?不过,虽然高峰离任金领去当公务员的具体理由不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他来说,去证监会要比在嘉实当一个指数投资基金经理更有前景。
ETF 新发基金规模跟不上数量
根据安信证券数据,截至 7 月 4 日,今年非货基 ETF 发行量达 136 只,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发行数量(103 只),发行总规模接近千亿(966 亿),较去年全年发行量有微小差距。各家基金公司的行业类和主体类 ETF 基金今年蓬勃发展、快速布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 2019 年以后,市场上的非货币 ETF 越来越多,但其对应的数量却并未出现显著增长。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市场发行的 ETF 产品数量已经比去年全年的数量多了近 50%,但是总发行规模却仍未及去年。
看起来,似乎各家基金在不断拿到监管批文,积极布局 ETF 基金,但投资人却并不会为每只基金买单。
例如本周,国内的 ETF 基金数量仍然在快速增长,基金公司们共上市 11 只 ETF,其中包括 8 只科创创业 ETF 和 3 只其他主题 ETF。对于投资者来说,这 8 只新的科创创业 50ETF 在未来收益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购买的动机就只能是看谁营销做得好。
尽管市场上百亿规模的 ETF 基金比以前更多了,但前述从嘉实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管理的最大规模的基金仅为 4.39 亿、最小的仅 700 万,真的可以说是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ETF 基金要开始“卷” 起来。
有机构从业者称,ETF 是一个重资源投入的产品,基金公司的管理运营成本较高,发行一只小有规模和流动性的、健康的 ETF 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维持运营,以及流动性的培育、做市商的沟通等等,培育 ETF 是成本非常高的。
虽然具体的成本与收益难以计算,但也许 700 万规模的基金,对基金公司来说,投入营销成本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而这将导致小规模的基金更容易被人遗忘。
嘉实等头部公募丧失 ETF 先机
根据中金公司数据,到今年 3 月底,全市场非货基 ETF 管理规模前五的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华泰柏瑞、易方达、国泰基金、南方基金。
而一季度末,全行业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前五的分别是:易方达、广发基金、汇添富、华夏基金、南方基金。
诸如广发、汇添富、南方、嘉实等头部基金,存在同一个问题是,其总的非货币管理规模够大,但 ETF 管理规模却相对落后,被行业排名中部的华泰柏瑞和国泰基金反超。
由于 ETF 基金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各家基金公司的产品几乎是趋同的,所以营销和先发几乎成了做大规模的关键因素。
而在国内被动投资开始启动的时候,华泰柏瑞和国泰这两家行业中游的基金公司显然抓住了机会,老牌头部公募却似乎 miss 掉了。
去年,我们采访某家以主动管理闻名的头部基金公司时,问到该基金公司董事长对被动投资的看法,该董事长称,被动投资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公司也在积极布局。
言下之意,是过去没有抓住这一市场的机会,目前并没有特别大的成果作为主推展示。但是,是判断失误,抑或是想坚持走主动管理的路线,我们尚不可知。
到了今年,基金公司们都在积极发行指数投资产品,才半年的时间,全市场新发的 ETF 产品数量远超去年总量——而繁荣的另一面,是同一时间在市场上出现 8 只几乎一样的 ETF 产品,让这个赛道看起来 “卷得不行”。
以上回答来自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媛媛
旋转个锤子门,公募干了五年了,买房钱早攒够了,吃住不愁了就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了,在乙方累死累活当孙子赚那点钱是为了啥,去证监会工资会比以前低,但是够用了啊,在甲方当爸爸有多爽不用说了吧。再者走上仕途未来无限可能,参与决策比执行决策相比,成就感不是一个等级。
钱这种东西确实是有一个阈值的,杰克马说他不在乎钱我一点也不怀疑,超过了那个阈值钱的边际效用太低了,无数双眼睛盯着你还不自由,高峰显然也觉得自己赚的钱已经达到阈值了,不如入仕寻找个人价值,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有时候下班路过中国人民银行大楼也会产生考公务员的冲动,可惜实力不够,普通人不就图个自己舒舒服服,家族光宗耀祖嘛,进入国家机关是确确实实地光宗耀祖,这是挣多少钱都换不来的。还有一些觉得不值的人建议亲自去国家机关周围感受一下,另外不是说私募 / 公募大佬就能随随便便进入公务员系统,至少在应试这一块得卷赢吧。
最后,学而优则仕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啊。
不是每一个基金经理都像菜狗这样有人格魅力。自然也就不能干活一两年,退休一辈子,那如果他感觉自己的状态连一年两年都顶不住了去做公务员也是很合理的。
从经理管理的都是 etf 来看,他自己可能确实不会主动基,也没有人脉销售能力,转行就更容易理解了。
去证监会啊,这还用问如何看待,看待啥?
首先广大网友需要了解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是干啥的, 他的业绩不是收益率, 而是基金和指数收益率之间那可怜的 tracking error。 其次,真以为他有 carry 拿吗? 这工作你说是纯后台也可以,稳定的几十万的年薪。
再次, 你得了解他去的 “公务员” 是哪里,可不是街道办事处啊, 这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有技术的,单干或者发产品都可以。 有人脉的, 大平台挂着厚积薄发。 都没有的,尽快找好组织抱大腿。 他这工作,就属于又没技术又没人脉的, 考过去了找大腿很难理解么?
人才,理解基金,理解监管,找份有北京户口的职业,未来自己做不香么。人生际遇就是市场的百万分之一,跑赢不难
不走这看看现在私募多少证监会跳出来的,跳回公募也是人上人,路走得很宽啊
初看题目有些差异,但仔细一看,这个公可不是一般的公啊,值得,非常值得
这不是非常正常的操作吗…
你去搜搜会里今年隔壁上岸的那几个,大多数也都是三中一华业界的吧。
去监管的起点肯定要高于业界,日后可进可退,很明智的选择。
直接不伺候啦,变成监管元公司的政府部门
证监会跟普通县城公务员的差别,就像基金经理跟银行柜员的差别那么大。
个例能分析出啥来?
你了解人家的背景吗?万一人家老爹是机关的部长呢?万一人家红三代呢?万一这样或者那样呢?
他能代表大部分人? 不过是知乎公吹的工具人罢了
为啥毕业那会儿不去呢?最后绕来绕去还是去了部委。
公募基金很多人都是挤破了头想进去,他怎么还不干了?
原来考上的公务员不是一般的公务员,而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部,这是不当运动员,当起来裁判了。
前途肯定要比当一个指数基金管理者要好的多。
公募基金这两年比较吃香,不过对基金经理要求很严格,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在每个基金经理的办公桌前都安装了摄像头,监控基金经理的一举一动。自己不能开户,甚至还要上报直系亲属的证券账户,一些从业者觉得自己是没有自由和尊严的 “高级囚犯”。
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不论在哪都是吃香的职业,更别提证监会发行部门了,早几年就有发行部门的公务员突击入股即将上市的新股,不过到现在也没相关部门彻查。
指数基金经理主要是靠天吃饭,整体行情好就会赚钱,奖金也就多些,但是没有业绩提成。高峰现在急流勇退,也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这几天,北大毕业基金经理考上公务员后直接辞职一事在网络上很受关注。可能很多人在看到这一新闻标题后,第一反应是惊讶,毕竟他可是嘉实基金 “高高在上” 的基金经理啊,这一地位相必是多少金融学子的梦想呢。这种反应,就像听到某硕士毕业学生回家种地,某高校博士最后去了某个街道办任职,彷佛社会对这些社会精英,总有一种期盼,觉得他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仔细深思,会觉得这些人做出这种选择是有原因的。
岛主今天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岛主想分享下北大毕业基金经理高峰考上公务员后直接辞职这件事的细节。
第一,这高峰考上的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监管七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这是证监会下设的一个部门。证监会对搞金融的人来说,历来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甲方,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是证监会的一个核心部门,可以说是甲方中的甲方。进了这个部门,一下子从运动员变成了裁判员,从体制外变成了体制内。
第二,我们可能有一种误解,总觉得基金经理是人均百万的存在。高峰作为 85 后,于 19 年 4 月才入职嘉实基金,可以说是嘉实基金经理团队里较为年轻的一员。再查阅他所管理的基金,共 19 只,基金规模超过 14.7 亿元。但大多是被动指数基金,管理费率很低,所以我们不能直觉上就认为,辞掉基金经理一职位等于放弃百万年薪。
第三,高峰可不是特例,只是因为他顶着名校光环,又或是媒体加以炒作,才让这一新闻更受大家关注。在证监会公示的 2021 年度拟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上,还有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和东方基金的基金从业者。千万不要怀疑一个北大金融学硕士和基金经理的判断与决策能力。
十年前,金融行业正是红利期,高考毕业家长和孩子都想读金融,想读经济,只因为以后就业工资高。那时的银行,还是金融圈的香饽饽,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不受待见;那时的基金、券商,人才还远没有现在这么过饱和。到 18 年资本逐渐收缩,许多人就开始悄悄往体制内跑。到现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然取代金融成为就业新趋势。从今年高考报志愿来看,金融经济早已再像十年前那样,学生和家长趋之若鹜。
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传统金融受信息技术冲击很大,
现在社会上开始流行起全民创业和互联网高薪,那几年的毕业生,都一头扎进了充分的市场竞争里。
![](data:image/svg+xml;utf8,)
岛主之前看过的另一则消息,北大今年选调生 800 余人,覆盖全国 31 个省区市。而北大毕业的学生,最后有四分之三都选择了进入体制内。更能说明,体制内现在正在吸引大批人才。
疫情更是人人都感受到了体制内的好,很多中小企业,先不说倒闭的了,那些活下来的,有多少在整个疫情期间发不出一分工资。而体制内企业,工资照发。再加上政策利好,国家兜底,各地基层公务员一股脑扩招了 70 多万,能吸纳 280 多万毕业生就业,大家当然抓紧机会,扎堆往里挤。今年的公务员招录,目前正在录取公示阶段,虽然还没有最终数据,但计划招录人数 25726 人和报名人数 125 万的悬殊比例,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千里挑一。
(1)稳定。
一旦进入了体制,你就好像买了一份终身不会失业的保险,你不用再关注自己的业绩,自己每个月是否完成任务,在机关里是没有这些考核的。
对厌恶风险的人来说,体制内一定是最好的职业,因为即使你是个小科员,也没有被裁员的风险,而在西方,这种待遇只有高校终身教授 / 军队军官才有可能。
年轻时,每个人都有过海阔天空的梦想,但在经历了一次次社会毒打之后,总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安全感才是终身想追求的东西。
(2)性价比。
进入体制内工作,享受到的从来不是高薪,而是性价比。是你不用风吹日晒,不用 996 加班,不用担心中年失业、不用担心未来养老,工作强度不高,又能照顾家庭,家人孩子还能借光享福的性价比。
经济上我们讲 “效率”,很多同学羡慕进“三中一华” 的,羡慕大公募基金经理,混两三年就年薪百万。可是想想他们的工作强度,你能忍受每天夜晚三四点睡觉,能忍受没有周末的工作吗?如果用工资除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得到时薪,我想这些高薪工作还真不一定比体制内有 “效率”。
(3)公务员有着非常完备的晋升制度。
只要足够优秀,升职加薪都有希望。众所周知,金融行业跳槽是常见的现象,大券商还好,像一些私募基金,员工是随时都面临着被裁的可能。一旦做不出业绩,老板会让你卷铺盖走人。有的公司还会有竞业条款,被辞退后,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
岛主并不是想劝退想在金融圈打拼的各位,让你们也进体制内。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不算浪费人生。
在网上比较火的北大毕业生李雪琴说:
我觉得选择没有正不正确,只有愿不愿意。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平凡人,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别人的选择究竟正不正确?
高学历让你有更多选择。
无论是去金融市场里摸爬滚打,还是进体制内。高学历,不是为了让你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是让你有更多选择。
比一事无成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成功标准本该是一个拥有多元判断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身价百亿,坐拥豪车豪宅就是成功,也有的人认为儿女双全,家人平安喜乐就是成功。芸芸众生,我们不过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可怕的?比一事无成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其实关键在于你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私信 / 添加保研顾问(https://wxaurl.cn/Wiae4YmDThi) 来撩~~~
麻烦先去了解一下证监会有好牛批,
先在行业结交些朋友,再入证监会。
弹指间搅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经融风云。
你以为人家是放下金饭碗找铁饭碗去的,实际上人家是崩着全中国的锅去的
经过坎坷后,还是走上了一开始就要走的路。
恭喜这位回归正轨。
选调、考公乃至当教师都是好归宿。
金融圈的正常操作,没啥好大惊小怪的。监管机构实权部门干几年,出去再谋个好职位,这路走过的人很多。就算不再出去找职位,只要每犯错被处罚,体系内也不错吧
曲线救国吧。为了更大的革命目标。
这要看他的人品了,如果他有一颗公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履行本岗位职责,监管好上市公司,使优秀企业在市场融到资金,做大做强,帮助科技类企业脱颖而出,那么这是好事;如果是同流合污,那么危害巨大。其实这个社会的权力架构是分权治理的,如果治理阶层不能做到价值观统一,一切都是白谈。不过,在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不能实施前,一切都是白谈。现在的价值观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所以最终人民会过得悲惨,但谁让他们麻木不仁呢!
为校友点个赞!
很正常啊,人各有志!只代表个人志向~
我见过很多著名央企 / 银行总行考部委的,也见过很多部委跳到国企的。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和别人关系不大
敲黑板
抓问题要抓住重点
别人考的是公务员,但是别人考的是证监会的公务员。作为监管机构,这个部级单位的平台应该更能给他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
在企业赚够了钱,再去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多好
人家这公务员含金量是街道办公务员能比的?一个专业门槛就刷下去多少人。简单来说,街道办,是个正常人教两天啥都能干。但是证监会公务员,送给你都干不了。
首先金融现在都快要与骗子齐名了,纵观全国 p2p 有多少是清北金融专业的,心里没数?
春天来了,路人甲穿着清凉的半袖飘然而过,路人乙裹着厚厚的棉袄踽踽独行,他们相互看了对方一眼,内心不约而同地说出同一个词:
傻逼。
人的需求,其实是多元的。
我现在很穷,最想要的就是钱,很多很多的钱。
但有时候我也想,就算没有几千万几个亿,如果能一个月万儿八千够生活,当个官,吃饭有人请,坐位在主座,喝酒有人敬,说话有人听,也能光宗耀祖,也是不错的。
偶尔有时候我也觉得,人间不值得,蝇营狗苟的烂事太多,纸醉金迷的太虚伪,尔虞我诈的太麻烦,找个山清水秀、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与几个美女共度余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那么,我到底想要什么呢?
我特么什么都想要,而且什么都想要最多最大最好的。
但就像理想中的美女一样,如果哪个部位都是最大最好最多的,那一定是最丑陋的,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于这些不同的需求的欲望,是一样多的。
穷人最想要钱,地位、名声什么的,无所谓啦!
有钱人最想要权力和地位,什么钱啦,都是数字啦,一个小目标啦,最不喜欢的啦,从来不带的啦!
新时代年轻人最想的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什么挣钱啦、溜须拍马当官啦,又累又无聊又束缚,出租屋里空调西瓜沙发 WIFI 刷剧撸猫遛狗不爽吗?
一个成熟的人,总是把各种各样的欲望,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区分好重要性,划分为三六九等,把最多的精力和努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里去;那些次要重要的,兼顾一下;那些最不重要的,偶尔有那么一两下就行了,实在没有也是可以的。
那么,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放弃年薪百万,选择一个稳定性更好、上升空间更广阔、社会地位更高、压力更小的部委公务员,有何不可呢?
但问题并没有到此为止。
我一直想找一个长相好体力好经济条件好性格好的男人,渡过幸福美好的一生,历经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找到了一个。但婚后的生活,真的会像韩剧和霸道总裁爱上我里面那样美好吗?
同理,你以为的部委公务员,真的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吗?
老司机当年来部委之前,知道部委挺穷的,但特么没想到这么穷!
和这位哥们,以及许许多多憧憬部委的哥们姐们一样,我也想象过部委公务员,高高在上,处于体制和权力的金字塔顶端,地位崇高无比,当个厅局级领导易如反掌,权力像赵德汉一样大得要死,说一句话省里市里企业的吓得噤若寒蝉,家里有个什么事打个电话给地方书记绝对办得妥妥的,去到地方前呼后拥,威风八面。
有朝一日,任一方大员,呼风唤雨,为所欲为,成就一番大事业。
但是,来了部委我才知道,部委的处长,还特么不如有的地方的一个股长,甚至一个村长都不如。
每天干的事情就是打字复印,做文字的搬运工,取文件、送文件、打扫会议室、端茶送水,研究是用 “赴” 地方调研,还是用 “去” 地方调研;校对页码字号、标题的字体等对不对,符不符合规范。
如此等等。
同理,这哥们,以及很多人也会认为,证监会的发行监管部,那是屌爆了的部门,掌握着企业 IPO 的权力,扼住多少资本大佬和企业大佬的脖子,是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牛掰岗位。
我劝各位歇了吧。
招录的岗位,叫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级主任科员,在地方级别算相当于正科级的县区局的局长,乡镇的书记乡镇长,但在部委里,就是最底层,干的其实和企业里实习生干的活差不多。
无论多大的权力,作为部委的底层,有机会看别人决策,但几乎没有什么参与决策的机会。
即便有一天,十年八年后,你成功熬上了处长、副局长这样的 “高位”,你也会发现,权力越大,监督和制约越大,你只不过是在各种繁杂无比的制度和规定中,照章办事罢了,所谓的自由裁量权,权力,即便有那么一点点空间,你也会因为怕死而不敢乱来。
更何况这几年,金融行业的监管以及纪检监察力度,已经无以复加了,大大小小老虎苍蝇抓的并不少。
一个组织或许掌握着很大的权力和资源,但即便是这个组织里最大的头,运用这些权力,分配这样资源,都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种约束和监督,更多只能是照章办事的吏。
没错,你没听错,部委公务员,99% 的都是吏,而不是官。
而吏和官的区别,就是一者只是工具人,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情,就像机器人一样,按照程序员输入的程序干事就行。一者是有决策权,决定权的,就像是设计程序指令的产品经理。
很多人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对部委、对公务员的美好期许,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地投身而来,没多久就被残酷的现实啪啪啪打耳光。
单位曾经招考进来一个 TOP3 证券公司董事长的秘书,来了三个月,就拍拍屁股坚定不移地回到大佬身边去了。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然,部委虽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完全是槽点。所以大多数人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痛苦地接受残酷的现实,练就苦中作乐,自我安慰的大法后,也过得还不错。
尤其是到了厅局级这个级别,工资不高,但 100 多平的四环里房子住着,基本福利还可以,不用干什么具体工作,加上这个部门,那个地方认识点人,也算是有点资源,办点事也方便。
而且等到四十多岁,和曾经的同学一起聚会,就算是那些已经身家上亿的老板,或者某个领域内的知名人士,在部委厅局级领导这个身份和光环面前,都得客气三分,高看两眼。
人生啊,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在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精确无比的规划和设计,但都抵不过命运的玩笑。
最终,人生正如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著名的话: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但作为一个演员,入戏,并演好每一个角色,每一场戏,享受角色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或许才是真正的人生。
拓展阅读: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
胡适曾经说过,中国只有两个阶级,一个是纳税阶级,一个是食税阶级。
现在怎么没人跳出来说参公不是公务员了
人家是去证监会!又不是去当村官…… 金融专业的去证监会怎么也算上上之选,这算什么新闻?
别的不说,以前把他当狗使的顶头上司,现在见他都得舔…… 不香么?
今天一则北大毕业的基金经理,考上公务员,直接辞职,刷遍金融圈
基金圈的红利很大,外面的看到里面的人如果的风光,意气风发,光鲜亮丽,对金融市场侃侃而谈,你看基金圈里面的人都属于聪明绝顶的人,但是里面的呢想出去,因为压力有多大,自己心里最清楚,
现在市场行情太过于震荡,基金圈有产生了内卷效应,
在这样的行情下,如果没有站对风口和方向,在大盘也内卷的大背景下,起起伏伏得有多难受!!
一会基哥,一会基狗的,真是让人很崩溃,尤其是,下跌的时候,大量的基民,不动行情,主动赎回,你只能被迫割仓。
这问题问得太有诱导性了,就说了公务员,蹭热点,引起大家对公务员的热议,却没说人家去的岗位。人家去的是证监会,是技术非常强的岗位,专业对口,而且是这些证券公司的管理部门,是这些公司的 “活爹”,跟这些公司打交道,人家是说上句的,是听取汇报、指导工作。公司也愿意自己的人进入管理部门,办事方便。
打工啊,哪里舒服呆哪里。不是每个人都有窃格瓦拉看得那么开的。
我最近一个同学辞掉编制工作,回家承包土地种田去了。我大为羡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学而优则仕。
高峰本来专业就是金融学,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是基金方面,虽然时间不长,也算是具体了解了这个行业。后面考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更好去规范和管理证券行业。
既然是北大金融学硕士,在智商方面自然是没得说,既然能通过面试进入公务员系统,情商方面也很好。这样各方面优秀,又有证券方面相关工作经验的人进入证券监督管理岗位,应该说是对这么多年国家栽培最好的回报。
如果你感觉社会上某些行为不好,就先从自己来做好,如果你感觉政府某些行为不好,你就先进去,再改进调整它。
我们这个国家正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才有今天如此蒸蒸日上的画面。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穷与达,不仅仅是在财富上面,可以是更广阔的范围,比如能力,比如心胸,比如抱负。普通人可能一辈子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失蝇营狗苟,而有能力有抱负的人则可以为了整个行业的运行甚至整个国家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家伙估计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成为大众关注和议论的焦点。这只是个案,毕竟人各有志,更有主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选择权,观众理应去尊重,而别轻易上纲上线去做评判。再说了,这家伙报考的可是行业最高监管机构的公务员,一个当惯了儿子甚至是孙子甚至是连孙子都不如的人,忽然哪天有了上位当老子的机会,请问要换作是你,难道你不想你不愿吗?
好家伙,我以为你是说啥岗位呢,这可是证监会啊
有了钱之后发现有权才是硬道理
估计应该是渴望权力吧
作为一个社会精英追求权力很正常
从业人员回答一下:
1、首先,指数基金经理压根没多少钱,基本没有什么前途。跟踪指数而已,技术含量不高。
2、证监会不是那么容易进的。证监会做到处长可以直接调到基金公司当督察长(副总级别,不是那种烂大街的 VP,是真的副总经理),年薪几百万还没有业绩压力,地位稳定,基金经理见了都要舔一舔。
这个决定很好做,正常职业路径而已,而且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路径。证监会不是大多数人了解的那种考上街道办那种喝茶混日子的公务员,人家根本没有躺平,围观群众还是散散吧。
年轻人开始图安逸了
[
视频行业目睹之怪现象《me,工具人》
柠檬 LED 的视频
· 258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12299066139574272)
旋转门,挺好的
这个内卷如此严重的时代,还有什么金饭碗?你们是不是对现在的基金行业有啥误解,这行业如今和银行一样已经算不上什么好行业了,股市最近几年除了 20 年上演了一波 1 个月的短命牛市之外,之外就是各种阴跌,只能各种拉大蓝筹和 50 指数续命,如今茅台为代表的大蓝筹泡沫破了,股市就更难混了,基金经理压力巨大不说,关键是行情太难混了很多基金最近是各种亏,最后就只能让基金经理背锅。
相比之下,衣食无忧的铁饭碗不香么。
人家去的是部委,没准过两年又辞职呢,少拿这个炒公务员热,以达到不可告人得目的
公务员和公务员也是不一样的。
人家做的是顶级公务员
旋转门不报,报考公,媒体该杀
这是从金饭碗,到金饭碗。
想在中国开展业务,证监会就是爸爸!!!
——————————
想要分析当事人的动机,或许可以把自己放到他那个位置来设身处地地考虑(当然我这么菜不可能成为他哈哈哈哈)
看看他所操盘过的产品大多书是指数 ETF,具体工作是构建一揽子的股票组合,跟踪这些指数并确保最小化 tracking error,没有什么创新性和创造性,考验技术含量的更多的是需要更新成分股的 T 入 T 出吧,比如成分股分红 / 送股 / 重组并购等等。
坐久了,即便从研究员终于熬到了指数投资部的基金经理,获得了光环加持,也会厌倦的吧,而且向上的空间或许没有很大。想想还不如去证监会监管发行部,根据 2020 年的数据,证监会的录取率才 0.353%,更何况这个监管发行部,是乙方见了都要叫爸爸的部门(是证监会两个权利部门之一),觉得你不行就屌屌投行弟中弟。
在这里可以接触到各个业界的大佬,比如你出个差都是省委市委领导接待,做的事情也非常有意义,制定的各项规定和管理办法都会影响这个歌行业的发展。
哪天又想去江湖走一遭,就下海了,出来直接做你领导,你服不服?
其实基金经理有很多种,今天的主人公高峰并不是大家熟知的张坤、朱少醒、葛兰等这种做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他是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
如果大家对指数基金不了解,我来说一下指数基金的投资目标大家就明白了,指数基金的投资目标是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也就是说,他的目标不是创造超额收益,而是降低跟踪误差,说人话就是今天沪深 300 指数涨了 1%,高峰的沪深 300ETF 就不能涨 2%,即使你帮投资人多赚了 1%,那也不行,因为你的跟踪误差太大。基金针对这个沪深 300 指数的涨幅是越接近越好,因为完全相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解了这些,大家再看高峰所管理的基金的时候,看到嘉实创业板 ETF 有 90.83% 时不要激动,因为这个要归因于创业板的上涨,毕竟是指数基金,差异是没有做完全复制。看到嘉实中证沪港深互联网 ETF 亏损 12.9%,同样,我们要知道这也不是他的问题,而是他在 ETF 中跟踪的这些标的组合在当时下跌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他所要做正确的事就是与需要跟踪的标的保持尽可能小的跟踪误差,而这与涨跌无关。
所以,他辞职去考公务员,我并不会很吃惊,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毕竟大家进入这个行业选择做基金经理的时候,大部分人的目标都是奔着巴菲特、索罗斯去的,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能在资本市场一展雄风。作为一个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是否没有实现当初的愿望呢?我只是猜测啊,不对就原谅我的猜测吧。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指数基金经理虽然不能做主动管理,但是相比主动管理可以管理更大的规模,也是不错的。这事归根结底还是看是否与当事人的初衷一致。
第二点:这个公务员也不是一般的公务员,是基金公司的对口上级单位:证监会,充分发挥了内行人监管行业的优势,或许更符合他的职业愿景,另外至于是不是旋转门,这个只有当事人知道了。如果是考取了其他行业的公务员我才会吃惊,毕竟还在一个行业,变成了监管人员,可以走仕途,其实也不错。
进去的是自己干过的学科,目测专项人才还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什么不乐意的
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一个月之前还哭哭啼啼,这家伙眼泪一擦、小脸一绷就收拾我的人。
好有一比啊:
小商贩考进城管局
小混混考进公安局
小导演考进广电局
小会计考进税务局
卖保险的考进保监会
银行柜台考进银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已合并)
程序员考进网信办
等等等等
他应该不认识曾老师
和公司财务考上税务局一个意思:老板你快跑路吧,我考上国税局了,哈哈
说明公务员性价比真是太高太高了,待遇明显超出了市场平均水平。
探索出了一条不错的路,后来者可以借鉴,早做准备。
名校金融硕士多了去了,优秀的基金经理凤毛麟角
真人真事
1. 有基金经理业绩考核不过关,虽然赚了不少钱,房子 2 套,其中一套市值 1000 多万。各种原因,离职后跑滴滴去了。
2. 现在的 90 后 65 岁退休
3. 市场上 10 年以上经验的基金经理应该不超百。。。后面查了数据再补
有志青年!与其给金融资本家做掮客不如为国效力,应该大力宣传
进了这个体制内,回到原来的公司,妥妥的就是高老师、甲方爸爸
因为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压力都大,员工被压榨得没有自己的生活和时间,所以还不如考公务员,没有大指标压力,没有 996,没有 007,又双休又轻松,又有保障,不会顺便被开除干掉,什么时候企业改变了这种尿性,员工就能留得住
只能说他的人生规划变了,原来想多赚钱,
现在想争取有更多权力吧,
这种人才没出国不回来就算挺好的了,
以后为人民服务了,
祝他前程似锦。
他这个单位早就脱离公务员的定义了。我们大多数对公务员的定义就是那种很普通的职位而已。他这个要不是当官,要不就会积累人脉,经验出去赚大钱的。
金融行业因为长年热门,聚集了很多优秀人才。然而人各有志,并不像大家通常所想象的,很多人是为了赚大钱才选择了这个专业 / 行业。其实金融学的伟大使命是帮助社会所稀缺的资本这一特殊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让资本流向生产效率最高的、最需要它们的地方,从而协助经济得到高增长,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同样道理,优秀的人力资源,也是这个社会将长期稀缺的资源!我不了解这个具体的个案,主人公是怎么想的。但是从大局考虑,最优秀的金融人才其实更应该流向政府机关部门,专注研究如何制定更合理、更有效的政策,促进整个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地发展。我在之前的视频系列中简单介绍了金融学,乃至整个商学院教育的侧重点和优势,欢迎观看并一起探讨!
[
金融学专业学什么?(1) —— 金融学的三大领域
欢欢老师的视频
· 3.7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5453643806707712)
[
金融学专业学什么?(2) —— 机器猫带你开脑洞
欢欢老师的视频
· 2.6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5807887088824320)
在后面几个视频中,我也展望了金融未来的就业方向。希望这些视频能为我们在探讨这个具体个案的时候,提供一些背景参考,欢迎关注!
未来有一天,金融行业可能确实并不需要那么多人。我们只需要少数对金融学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可以保证全球通用系统的维护,能解决突发事件,而其他人,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就好了。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更多的聪明人可以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再也没有人试图在股票市场 “赌博” 发横财,也没有各种投资公司收取巨额佣金费用,一大批优秀的金融人才,都可以投身于社会实业大生产中,那该多好!
[
金融学专业的未来会怎样?(1) —— 机器猫的时光机器
欢欢老师的视频
· 2807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6050265968091136)
[
金融学专业的未来会怎样?(2) —— 就业需求趋于高端人才
欢欢老师的视频
· 1.9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6431249230221312)
只能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2021 考编人在努力向前跑,无比渴望尽早上岸!
之前也有过一些工作经历,只能说资本家真的是无情的在剥夺劳动人民,付出与劳动的严重不对等,时时面对 996、007,熬夜、猝死,ddl、everday,报酬可能会很丰厚,但有命赚钱也得有命花钱才行啊。
在工作中也不能事事顺心,稍微有点自己的脾气还要时时刻刻看着领导的脸色。不听领导的,大概率你以后也听不到了。
在高大上一些,私企干得再好,也抵不上当官的一句话。公务员毕竟是全国人民心中最神圣的职业,处处受尊敬,个个有力量。再也不用担心突然一个电话过来明天不上班,醒来不用想公司还在吗,担惊受怕。毕竟公务员是只要国家在,你就有班上。
考公只能越来越卷,人人都想要找个稳定的工作,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人人自危。
最后就祝各位局长早日上岸!
有的人从挣钱角度看,有的人的从职业顶点看。
从挣钱角度看,越早出来工作的很快挣到钱,但是职业的天花板就在那里,到了一定程度,会怎么也上不去,反而一些努力到博士毕业的,可能起点就是你的终点。
这个也是,从证监会熬资历出来,比从基金经理熬资历出来,职业顶点要高很多。
毕竟是北大的,而且还是金融专业毕业的,心细如发啊!算的精啊!进退自如,而且还有兜底,佩服佩服。
是我我也去,骑领导头上
都是跳板,也都是镀金,过几年必定还会跳出来
谁不想当粑粑(baba)呢!
既然改变不了大 A 的现状,那就从改变管理大 A 的管理者开始吧!哭着喊着今年要达到 4000 点的官方和媒体现在都过去半年了,声音怎么不见了呢?未来的中国机会不再是房产,而是股市,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某个什么大佬主席说的。30 年了,不争气的大 A 是该崛起了,从管理者的质量和角度来说,这种现在呢,是利好而不是利空。这个让我想起了大学教授去应聘深圳中学老师,中科大硕博高材生去当初高中老师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个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希望在未来的将来,大 A 真的能走出十年的慢牛行情,让我们这些错过房市的红利韭菜们能赶上这波权益类资产投资,无论是股票、基金还是债券总归要有一个能跑赢通胀的一个方式。
管理层的地位就是给国家打工,而不是给个人、给公司、给股东、给韭菜打工,吃皇粮的工作地位高,工资待遇稳定,社会地位高,不是我等人能比的。相比人均百万的知乎用户,我还是多想想怎么缩小这种差距吧!
今日行情盘点:A 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收涨,两市个股涨多跌少,成交额连续五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市场情绪回暖。板块反面,锂电池、光伏等高景气板块持续受到资金追捧,锂电池产业链全线大涨,板块上演涨停潮。盐湖提锂、PVDF 等上游材料涨幅居前。另外,医药医疗、白酒,稀土永磁、军工、半导体芯片轮番拉升。
截至收盘,沪指涨 0.66%,报收 3553 点;深成指涨 1.86%,报收 14940 点;创业板指涨 3.57%,报收 3409 点。
进入下半年以来,市场明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不确定性以及担忧情绪在升温,而支撑和提振市场的动力也在减弱,在市场板块轮动之际,实际上操作难度在逐步加大。操作上还是应该轻指数重个股,对于短期的反弹切忌随意追进,倒是对于高位的标的,可考虑逢高适当减持,进而寻求新的确定性的会。
配置上,高景气行业当中的滞涨品种,业绩预增良好的低位品种和处于价值洼地的白马股。
人家考的那是证监会
曾经有个朋友,工厂里上班,被经理训得跟孙子一样。
后来他考上了当地发改委,陪领导来厂里视察,
曾经的经理陪在旁边,一口一个 x 工。
毕竟是证监会的公务员啊!
公务员队伍喜添人才
汝非鱼,安知鱼所思。
个人的想法,不涉及违法乱纪,哪里需要我们这些外人去 “看待”。
逐利小人罢了,看到当官的好处了,就去了呗。
证监会不是一般的公务员,一般人报名资格都没有,很多都要你有好几年的行业对口工作经验和对应证书,比如注会或者司考。
去了,你就是人脉本脉。
IPO 材料都得去人家门口打印店做。
某知名律所专门把办公室放到了一个楼。法律圈经典笑话中说这个所就是,楼里买咖啡被人踩脚了,还要态度客气的叫老师请对方把脚挪开。
旋转门转起来了?
以后他的领导见着他得给他点烟
不懂就问,考公就不能投资了吗?
他作为曾经的基金经理,眼光是极好的,考公以后,有稳定的收入,然后从里面拿出来一些进行投,不用像干基金经理时候那么累,风险低,有保障,还能挣钱,真的是非常棒呢!
看了半天,我也不怎么懂。就看懂了一个回答:说是运动员,直接干成了裁判。这个我就大概懂了…… 哈哈哈牛鼻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看他考取的岗位,正常人都会辞职吧。
证监会,这不是直接起飞。这个地方不比他之前的地方强太多了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最羡慕的就是人家对自身清晰的规划,以及最终达到的完美的职业路径,真的是不随波逐流,很有思想的学霸了
希望是一位看透金融业乱象,渴望改变社会环境的年轻人。
基金经理考去证监会
这又不是什么发财小用
这完全专业对口啊
优秀人才上交国家大展宏图有何不可???
最后复习一下:
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铁饭碗金饭碗如何定义?
这个只能说明他喜欢去体制内,除了这个什么都说明不了,他一个人能代表整个行业吗?并不能。
所以说,人们都想要自由,还不想太缺钱。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除去公务员,在家炒股也不错。
翻身农奴把歌唱
虽然这么说有点不文雅,但是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了
是的,没什么好震惊的。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眼光放长远些。。。
今年老板的儿子考上了公务员,开心了好久,我想公务员工资应该很高吧,老板说也就 4000 一个月。我想不明白,我一个月一天不休都能挣 4500…… 这有啥好开心的?谁能告诉我。
我想起了一个段子,如果娱乐圈哪位明星签了不合理的合同被压榨,那就去考公,可以无条件解约。
一说到考公成功,我首先想到的是城管,好一点的情况可能是公检法,差一点的是三支一扶。结果呢?竟然是证监。这我还能说啥?要是我的话我也选证监。
监管,从乙方变成甲方
从证券公司跳到证监会,呵呵,这波操作并不奇怪。
其他的不清楚,这位仁兄一定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
正常且值得
全球最烂的金融市场,有啥好吹的。证监会有啥成绩?
能考上证监会,那也是厉害人物的存在的,“运动员直接变成裁判了”,而且毕竟证监会是 gwy 正部级事业单位(参公),用以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长远来看,这个平台给予的机会比当基金经理多多了,怪不得很多伙伴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呢,所以真的没必要惊讶~
证监会的公务员,除了要参加国考的行测和申论考试外,还有专业科目考试要求,再到面试,层层关卡下来,能考上的,真心不易~ 当然,证监会想必也是众多学金融的伙伴们都想进的单位 ···
2021 年可以说是考公非常热的一年,可能是延续了 2020 年疫情之后的影响,如今考公的人是越来越多,公务员考试内卷化也是愈演愈烈,所以看到北大硕士因为考公而辞掉基金经理一职,说实话,也没觉得有啥的,毕竟人家考的是证监会,毕竟公务员这份职业:
**一是工作非常的稳定。**公务员俗称 “铁饭碗”,行政编制,可以说是最稳定的一份职业了,不用担心被迫失业。但是从事基金行业,稳定性不好保证呀~ 小七曾经在一起公考学习那会认识的不少伙伴在考公之前收入都还挺不错的,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大家伙都更倾向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很多都会选择考公 ··
**二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公务员这份职业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很有面,无论是在小县城还是在大城市,都是如此。尤其是在父母眼中,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一名公务员。
**三是平台高。**选择成为一名公务员,它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你选择了一个平台,尤其是层级越高的单位,平台也高,对你的人生阅历与成长都是非常不错的。就比如基金经理和证监会的公务员,你接触的人、资源和事都是不一样的。当公务员,某种程度上你就是政策的制定或者执行者,但是作为基金经理呢,你要想的就是在既有框架下来帮助你的客户或者让你的产品更优竞争力。对比之下,你会选择啥呢?
**四是福利待遇好。**为啥北大硕士选择了公务员,也去看人家考的是证监会啊。部委公务员虽然收入上真的是没法跟基金经理相提并论,甚至还差的很远,但是福利待遇还是很可以的。咱就不说收入,因为部委公务员的待遇真的挺低的,挺无奈的;但是其他的如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福利真心不错。**医疗上公费医疗待遇,**普通非领导干部报销比例 95%,全北京市的医院随便一家都可以去,(比较北京医保只有四个定点来说,真的很不错,虽然定点可以调整,但是还是麻烦),单位的医务室也有普通药可以免费拿;**住房上有配租公租房和配售福利房的待遇,**虽说福利房要到副处级以上才有排队的资格,但是在部委熬个副处太容易了,而公租房的话价格也非常的美丽,就在今年西三旗新的一批公租房已经下来了,名下无房的都可以申请,而且公租房配套的教育资源也有;**教育上不少单位还有政保,**比如户籍在单位内的可以协调子女入学。就在前几天,西城学区房炸了,因为很多 731 之后在德胜、金融街买房的子女被调剂分配到了渣校,也就是你买了学区房,也不一定能保证你子女上好学校了,但是如果你的单位有政保,你大可不必担心这些,因为你的子女是不用参与这些所谓的摇号、顺位的,因为单位会协调这个事情 ····
再说个最现实的问题,你当基金经理,可能连北京户口都没有,虽然可以通过积分落户,但是时间过于漫长,而你考了证监会,基本上啥都有了,这难道不香么 ···
他也可以一边当公务员一边自己炒股啊,有多少公务员是上班看报喝茶炒股票的,加上权力,赢不止两次呢~~~
如何看……
长得很帅…… 颜值与实力并存,去哪都有光环加持吧……
可能是懒得卷了,去走自己的 “躺平之路” 了
(或许努力就是为了把别人卷的路当做自己的选择吧,想到这,就蚌埠住了)●‿●
什么叫稳定压倒一切啊,即使做个奴隶,有稳定向上的预期也可以很开心。但是那种挣快钱,吃青春饭的往往下场堪忧。
这个在设计行业有很多人也很向往,现在不好说,在过去 20 年的时间内,设计的收入是远远高于甲方的,但是还是愿意去,一个是为了更高的平台,一个是为了不受气。人有钱了,就像当爸爸了(尤其是对于觉得自己升不上去的人)。不过他有时间复习是真的厉害。
肯定选公务员啦!现在除了公务员还有哪份工作能保证 35 岁后不会无故开除你!而且当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当基金经理是为有钱人服务,哪个更符合国情?
管你什么经理,都不去公家饭来的轻松实在,不然那么多人考干吗,不去创业干吗。
我老板就是嫌弃公务员舒服是舒服,但是太无聊,才创业。
人有不同的追求,没啥好说的了,因为道理不说都懂,没意思。
该干啥干啥去。
在中国有尊严的只有公务员,收入你懂的,哪个查到了不是千万,请问没查到的有多少?
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他的老板们此时扭曲的表情与复杂的心情
我还以为是啥吊打美帝一条街的街道办主任呢,那是证监会的公务员啊。
曲线救国,弯道超车
范例
这就得结合他本人的职业规划和他老婆的具体职业来具体分析了。
要我我也这么干,可惜我只能做个劣化版本:
辞掉地方金控(投中网 top30 的)投资管理岗位跑去隔壁区当个普通公务员的路过
两年投资管理的工作累的和狗一样,航旅纵横超过 99% 用户,哦还经常坐高铁和租车出差的不算在里面,比不上大机构跑去北上广还要被限制住宿和餐饮标准(500/80)
天天不是去调研就是写报告,还被上级部门和领导推过来一堆垃圾项目,拿的一般加班多责任大… 溜了溜了…
然后在上海那边机构 50 + 的 offer 和老家公务员里选了后者
现在起码 955 了,晚上先回爸妈家蹭个饭,然后打打游戏约约妹子,心态和身体完全不一样了,感觉可以开心多活几年
知道乙方跳甲方的人不少,但知道甲方跳甲方的甲方居然这么少…
搞清楚 private sector 和 public sector 是什么关系,一切就会清晰多啦~
我的博士师兄毕业后说到他要去家乡的政府部门的原因时,我听的挺感动的。
他说,“我的家乡是一个比较小的沿海城市,但资源其实挺丰富的,我一直有关注一些实业方面的信息和书籍,所以我很希望在一个可以参与规划的岗位上帮助家乡更好的利用资源获得发展。我的高学历并不会让我在这条路上走的多么轻松,我只是希望我这几年的见识和眼界、处理问题的科学逻辑可以帮助我的家乡更容易的走向发展的道路。国家建设的这几十年,公务员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果我能尽一份力,那也不枉我读书这么多年,受到国家照拂补贴这么多年。“
可能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大家认为的成功是赚钱更多更快的想法好像也挺强烈的,所谓的理想反而有点听起来有点幼稚。师兄放弃了月薪至少两万的工作去做他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我很佩服,我想以后这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的。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会随着发展有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可能这个时候政府岗位上更多元化或者高精尖的人才会帮助我们更快的度过难关。
当然,师兄选择这条道路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其实并不看好,并嘲讽道不过是喜欢权利罢了,可能吧,但是拥有一定的权利去做为国为民的好事情,似乎也是必然的。
总之,国家的公务员队伍能够有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和多元化的视野,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有些变化,也需要新鲜而热烈的血液去做。
第一层:我们要在考试中,理解出题人的意图;
第二层:我们要在考试前,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第三层:我们要成为出题人。
目前的 IPO 监管形势下,如果在证监会发审委呆几年,出来跳投行都可以给到很高的职级,所以说证监会的人想出来赚钱也不是问题的…
不过如果对比基金经理和投行总监,我还是会果断选择基金经理。只能说人各有志了。
完全可以理解!
除去公务单位工作清闲舒适,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处是私企比不了的。
公务单位在劳动保障方面做的会很棒,较为全面的履行各项劳动保障,
虽然劳动法不适用于公务单位,但是公务单位的劳动权益保障是远高于私企的。
比如一入职就按照实际工资比例缴纳社保、然后就是固定双休。
我本人是中游 985 数学本,C9 金融数学硕,毕业后也是选择金融类大型、知名机构做量化岗,面试与入职发现,
社保转正前不给你交,全都是转正后交(劳动法规定取得大学毕业证之后,就算在试用期也得缴纳社保),然后缴纳基数还是按照上海最低的比例,好像是 4900 元。
然后就是 hr 喜欢玩文字游戏,工资构成发 offer 前一套,发 offer 后又一套,真够阴的(底薪突然被压低,剩下的差额说是通过提成和绩效来补足)。
至于双休就甭想了,面试的时候都是说双休,然后实际很多周末都是单休,让你加班没加班费,然后就是领导打感情牌、画大饼、但理想。
然后就是私企挣了钱盈利了,钱都被大 boss 挣了,至于打工人,真的很惨,无时无刻被资本家压榨,经济走上坡,但是工资一直不给涨,一提工资就是吃饼吃饼吃到撑死你。
之前看过一张漫画↓,感觉很符合私企的工作状态。
再回到公务单位(公务员),
毕竟是受国家管理的单位,各方面的要求都是很规范的,比如说薪酬福利制度、社保按时按比例缴纳、劳动法的履行、平时休息作息时间、职位晋升等等,确实是私企都比不了的。
找一份工作,其实就是找一份生活的保障,公务单位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所以说北大毕业基金经理考上公务员后辞职很正常啊~ 要是我考上我也会立马以最快的速度从私企辞职。
1. 避避熊市
2. 旋转门
3. 有贵人或背景,这样是为了以后铺路
另外,一行两会在金融圈真的是爹一样的存在,包括下属一些协会也是爹一样的存在。但是一行两会在仕途和干部这个领域圈子里,属于没什么存在感的单位。并且仕途并不像所有人想的那样广阔和极为大的权利。只不过刚好监管的金融单位所以看起来有钱罢了。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上,一行两会的人一辈子都在这个系统内工作了,不会调到其他任何有利于仕途的单位。央行可能好点,机率相对大点,银保监和证监会基本上没什么调出这个系统的机率了,仕途上都不如各类央企和国企。当然一行两会的工资相比其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都要高一些,这三个单位的工资是参照所监管企业的收入定的。
如果有考虑仕途的,不建议去一行两会,既要死磕金融领域又要考虑仕途的,各级政府有个叫做金融办公室的单位可以考虑一下,人少级别高,管辖权利大,仕途也不错。
我知道一个哥们儿,硕士毕业考进省 #纪# 委,干了两年辞职考进了人民银行…… 看来一行两会是真香啊
。。。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因为这不是普通单位,是证监会,去当监管爸爸是普遍金融从业者的终极梦想。。。
再一次证明公务员是真香,但凡家里有一个公务员亲属,其他旁系都会去考公务员。因为他们一起对比了做生意或者私企 500 强外企大厂,发现还是公务员是最香。我以前好天真,以为如网上所说公务员真的工资很低,其实就是那些不想你去考,不想你跟他竞争的,一直在唱衰哭穷,迷惑战术。目前内卷严重,公务员就是未来老龄化的时候最保障的工作了
但凡题目是如何看待北大金融硕士考上证监会监管部而放弃公募 ETF 基金经理,我都不会点进来看哪怕一眼的。
刷了半天,觉得大家都是闲得慌…… 人家北大硕士、基金经理,各种能力强,有随时换岗换位的能力。他自己想过什么样的日子他能想的不比外人明白?你们分析这么多都是研究可能性,人家可能已经研究完一轮各种可能的概率了…
没毕业的都早点睡觉看书去吧,看看社会卷成什么样了,现在社会看普通大学毕业,就跟十年前大专差不多了…
哪来的资格评价?
你是能考上北大还是说能当上基金经理还是说能考上证监会?
不然你评价个寂寞,吃着白菜操着卖白粉的心
自己都活不明白还整天给别人指方向
这题目不准确
应该是 “辞去看似光鲜实则乙方的工作,进入行业管理者顶级甲方爸爸的队伍”
人家是证监会的公务员!
不是街道居委会!(ps:没有说街道不好,只是街道做的繁琐工作多点,但同样是为人民服务,尤其疫情期间,街道真的辛苦了)
公务员也分部门的好吗?街道是公务员,部委和证监会也是,但这几个行政单位级别能一样吗?
给你解释下哈,基金经理再牛,也得遵从游戏规则。
证监会,是制定游戏规则的。
你懂了吗?
先把钱赚够,再去找个钱少体面工作,这不就是大部分人的追求?
这和什么学历饭碗都无关。
说白了,证监会是爸爸,其他什么证券基金都是儿子。
当基金经理挣钱多不假,但是压力大,赔钱可能还要挨骂。
与其给人当儿子,为什么不去当爸爸呢?
![](data:image/svg+xml;utf8,)
证监会。。监管机构了,甲方的甲方,一般人都知道怎么选把?
在我 6 年左右的基金经理职业生涯中,压力很大,被替换的概率很高。作为一个普通的基金经理,如果能找到不错的其他出路,算是比较好的结局。
证监会工资很高,高薪养廉,但是再高也有个上限。不过,坏处是自己和家人都不能买股票。
体制内的工作,是真的香,稳定,体面,也不会有什么工作上的压力,相对来说比较清闲。
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智力不足,完全没有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
他没考上证监会之前,他是这个基金公司的经理。
他考上证监会之后,他是这个基金公司的侯爷。
说是进入证监以后再回到市场的,规避期麻烦了解一下。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按此规定,证监会领导人员在离职三年内、普通工作人员离职两年内不得在被监管机构任职。
在证监会混到副处,然后再去基金公司就是副总级别哈,这可能比在基金公司升的更快。
当枪使,指挥枪,大家品品两者的区别。
对于少部分人来说基金经理是金饭碗
对于所有人来说公务员是铁饭碗!
有必要想的那么复杂吗?
有人从金融业跳到公职人员
同样有大把的人从公务员跳到金融业
人各有志罢了
之所以复杂,是你们神化了金融业,也神化了公务员。有那闲功夫喝喝茶,看看雨,攒点钱去冰岛看极光不好嘛?
首先是人,之后才是自然人,满足人类好奇的本能比当人上人重要的多,时间才是人唯一的资本。
韩琛:算命的说我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我不同意!出来混,是生是死,我们自己决定。你们几个跟我的时间最短,身家最干净,以后的路怎么走,你们自己决定。
好处
1. 先去 zjh 发行监管部,干几年,然后下海 摇身一变去券商或保险,上市公司当管理层,站着身子拿 上百万年薪,不比一个纯乙方香多了。
2. 去了 zhj,都不用各种团委工会组织活动,你的朋友圈基本就是 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检,工信部,外交部,教育部等等其他各大部委的 朋友,你的亲戚朋友想办点啥事儿 任何商业经济活动那不是信手拈来?
3.zhj 下面又有中证登,中债登,几个交易所等单位,安排亲戚朋友去这些 巨量营收的单位赚个高薪工作 比起 纯乙方 的金融机构跪舔 香多了,他们出来下海还可以拿个百万年薪
人家可不傻 嘻嘻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
超级甲方的工作 + 北京户口,这两样能获取一个都是无比艰难的。他两样一起占了。
有回答说他年纪大了考了公以后晋升很难,我只能说你还不了解资本市场、证监会、发行监管处的地位,他根本不是按多少年晋升一级来规划自己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顶了天的工作,前途无量。
就说这么多。
哥,人家那是证监会,懂?
本来是孙子,现在能当爷了,你去不去?
而且当爷的时候还能认识一帮爷,回头再会基金公司当个高管不比基金经理香多了?
五年内肯定再回去老本行
早晚还会出来的
还是要更正下 == 他去的监管七处不是审 IPO 的,应该是审重组和再融资类的项目,监管一处和二处是分管 IPO 法律和财务,这两个部门非法学本硕和会计学本硕是进不去的。。。
他管理的基金不行了,提前找好退路
更有保障而且今后有进步的可能,就是这么简单回答完毕
原因不复杂
管理规模小 + ETF 管理费率相对较低 + 可能他觉得证监会公务员更适合自己
希望他谨记使命罢
个人觉得非常好,选择也非常对。真正优秀的人经过层层选拔,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致力于把我们的国家间的更好、更强。非常棒。
正常,如果我是他,我也会这么选择
不能一概而论,自己想要追求什么就勇敢的去,最起码不后悔
uc 震惊部的?你这题目取的,我还以为考了个街道办。这从孙子单位考到了爷爷单位,有啥好看待的,是我我也去。和考公二字有啥关系?
看了这么多回答,都在从功利的角度说事,金钱、地位、个人发展等等。
什么时候角度能换成越来越多的 “精英” 走向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也许人民的生活就会再上一个台阶。
愿每一个走进体制内的人员都能够坚守初心和使命,是为国为民的初心和使命,而不是利己利亲的初心和使命。
都没说到正点上啊,带入一下自己到他的情景,也会这么选,主要就是收入不高,和证监会公务员岗位比没有任何竞争力。
金融行业基金经理听起来很牛逼,但是差别还是挺大的。
一个就是规模,一个就是公募和私募的差别,还有一个是打工人和资本家的区别。
后两者决定了基金经理的收入和发展上限,私募基金经理是拿收益提成加管理费,百亿私募赚几十亿,理论上应该分到 20 到 30 个点,也就是怎么着也可能分到 10 亿 8 亿的,可是百亿公募只有管理费,拿下来也就千万吧,差别太大了,而且这千万还是只有坤坤这种级别才拿的到,其他的小基金经理,拿个百万出头都算不错了。
另外,基金经理是否是公司股东参与基金公司分红也很重要,有些基金经理只是单纯打工人,自己基金做的好,要给公司分红池上交利润以后才能多分点,如果是公司股东,除了参与自己基金的分红,也要参与公司其他基金经理上交公司的利润分红,这之间的差别能差一半以上。前者 20-30 个点的收益分成中有一半要交给公司的哟,想想看管理收益分下来得 10 亿,交给公司 5 亿自己拿 5 亿和分 10 亿得 5 亿后再从公司利润分红池分 5 亿,这个差别是不是大很多。
最后,管理规模也很重要,绝大部分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也就几千万而已,过亿的不多,几十亿百亿都是业内头部,更少了,其实大部分基金经理收入一年也就一百万左右还要交高额税出去,收入来说是不如我们这种自己干的不错的散户的。当然头部公募像坤坤这样的,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地位影响力是无价的,值得去奋斗,但是绝大部分基金经理也没有这个能力和机遇的。
愿他好好的为人民服务。
宇宙的尽头就是公务员
没错了。
短期看性价比,看似简单的平移。
指数基金经理在基金行业不属于特别市场化的岗位,也基本没有太多的出头之日。
去体制内且又是实权管理部门,看着好像吃亏了,但各位去看看该组织的学历,就知道门槛并不比基金公司低。要相信多数精英还是在体制内的。
长期看性价比,那就只能提示,各位有空去看看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就知道曲线突围的概率在向他招手。
蹉跎了岁月的大叔
不光是金饭碗,而且是高起点,很多人工作一辈子都干不到一级主任科员。
不知这位是想掀桌子,还是爬桌子,还是换一桌
这个问题提出来 对证监系统有什么误解么
人 生 赢 家
以一己之力开辟了金融职业发展新路径
羡慕的眼泪掉下来
大概率为了户口。。
作为外行,一点也不懂他前后岗位哪个更好
倒是想到 “北大毕业卖猪肉” 能成热点,“人大毕业没工作”能成为热点,那么如今这个事忽然被我这个外行人看到——成为了热点,大概齐知道哪个更好了
如果不是这个热点出来,我还真以为基金经理不如证监会公务员吃香哩
说明年轻人对我党和我政府越来越有信心了!
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这样专业背景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公务员队伍!
个人尤其希望,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律师选择加入法官、检察官队伍,而不是近年来的反其道而行之。
首先要搞清楚他考公考的是什么公,虽然说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体制内都是为社会为民生服务的,但是毕竟中央机关和十八线贫困地区的乡镇基层单位还是有天壤之别的,何况事实是中国证监会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再跟他原先在嘉实一个体量 2000 万的指数基金经理岗位比一比,还会有疑问吗?
从事业上看,在监管岗位能够更好发挥他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历,应该说更能体现他的个人价值和理想抱负;再加上证监会作为一个部级单位,哪怕单纯走仕途也是金光万丈,站在体制内顶端,更不用说各大基金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还有转型后路了。
从待遇上看,证监会又不同于一般中央和国家机关待遇,除了常规福利分房、医疗全免、孩子上学政策保障他们同样可以享受外,实打实到手的工资和奖金也比一般部委高不少,别问为什么,事实就是这样。当然,如果你非得说基金经理干好了一年几千万,那当我没说过,毕竟无论哪个行业,塔尖上跳舞的总是极少数。
北大金融—目前的考研目标
证监会—最理想的未来单位,没有之一
对于这与我如此相关的提问,我只想说,要我我也这么选
旋转门而已,说什么考公躺平的无非是喝了培训机构的毒鸡汤忘乎所以了
有躺平作为打底,反而人们不那么焦虑,可以更理性的工作。
打工仔有焦虑、鸡血和出局,唯独木有躺平
路走错了吧,应该选择行业研究员 - 助理基金经理 - 基金经理这条路。
做指数基金经理估计不赚钱,但是人生路一步错步步错,无法转到股基基金经理就辞职考公呗。
这个也体现了现行的价值走向。
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历史上有很多人从商转从政,从政做大了,再去从商,这个很正常。
中观来看,现在基金经理收入虽高,但要想进一步发展,不得不说,在证监会的发展,不管是视野、资源,那还是不一样的。
微观来看,这位同学也没有为了公务员而转型,只是调整了个方向,还是在自身深耕的领域。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选择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
如果再把视角放大,大家可以发现,2021 年,确实大量人才,涌回了央企、国企、公务员。
那么,这又是什么社会现象呢?欢迎大家深入评论
其实我也很奇怪为什么这个问题会被社会这么广泛讨论,大家是觉得他不值吗?
其实这都是个人选择,他作为高学历的理性人结合自身情况作出最理性的决定,也许别人还继续当基金经理,但他从决定考公务员开始,就已经想逃离基金公司这种环境了。
可能很多人觉得,只要当基金经理,年薪就是百万。其实国内基金经理应该是我觉得金融知识底子最牢,名校毕业,踏踏实实一步一步从研究员开始做,沉淀很多年熬到经理后也不一定千古留名。
主要是咱们低素质散户太多了,炒股票大妈太多了。
张坤厉不厉害?行情好表情包都是他,行情不好你看看网上那群人的戾气。这段时间涨回来了又不骂了。所以每天这群经理面对的压力比这么多年的付出和工资并不一定成正比。
而且咱们国家的低调特色,目前大家很难看到明星基金经理高调接受采访,写书或者搞讲座圈钱。公司不允许,除了长期回报率能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精神追求,其它没途径了,很国企。
所以既然如此,一开始不想那么累的考个公务员呆着也不错?反正论金融专业性同一批次录用的他最牛,还有 CFA,还怕日后不行?
人家去的是证监会好嘛,证监会!妥妥的甲方叭叭,为啥不去?那么香
媒体真是会博人眼球,人考的是证监会,基本是国内最难的岗位,能和一般公务员一样?基金经理到证监会监管者,那是往上爬,并不是因为压力寻求安逸。
关注一下基金经理更新的职业照,脑壳顶越来越亮也就知道压力有多大了
人各有志,不需要怎么去看待,人家觉得自己做的对就行。
以为基金经理很好干?私募的话,干的不好,被投资人分分钟炒是常态
这个岗位出去,所有证券公司金融公司的老总都要恭恭敬敬叫他一声老师,不香吗?
监管单位>创收单位
甲方>乙方
这个观念应该大家都知道吧?
厉害的人去到监管机构,参与政策拟定与执行,对于社会的发展是好事啊。
赚够钱找个地方养老不行?
那可是证监会啊,从业人员辞职去证监会肯定有自己的思量啊
正常呀,钱赚够用了,从政,是我有这样的计划也会这样干!
都是公务员,但是公务员与公务员是不一样的。
刚看这个新闻,我还以为当事人考到哪个偏远山区了。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从专业的角度上说,完全对口啊
在国内金融生态圈,一行两会完全是食物链的顶端啊。不对,一行两会跳出了这个生态圈。
这种技术性比较强的部门,就是得让有专业背景的人干。少一些外行领导内行的操作。
这不是很正常嘛
呵,中国证监会,呵呵,这个职位你懂个屁
为人民服务不好吗
我还以为是考到什么乡镇去了,那还值得说说
去了证监那到底有啥值得拿出来 “震惊” 的啊?
从儿子岗考到了爸爸岗,直接辞职有啥问题么?有啥值得 “震惊和看待” 的?
说实话,羡慕的看。如果是我我也选择公务员。
但是学生时代的时候家里让我考公务员的时候我都是一脸不愿意,觉得公务员工资太低了,才 2000 多元,在外面随便打工也不止。当时觉得工资高才好,才能够有价值。
现在 30 岁,私企员工。月薪过了万,但是却在想,工资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看到这个文章的时候就想为啥还感觉到空虚,其实是因为缺少了信仰。
如果信仰就是做好公职为人民服务,那么恭喜他离自己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社会精英该在拼搏的时候选择安逸,终究愧对了你的青春!
学而优则仕有啥奇怪的,两千多万的盘子还是被动基金没啥好说的,zjh 可是个好地方,比小盘子基金爽多了
这是一个从酒馆店家华丽转身成为城主幕僚的故事
证监会可不是普通的公务员,这提问就有标题党嫌疑
自己当领导顺便炒股不比当基金经理香吗
证监会的公务员啊,除了钱以外,帝都所有实际需求都可以解决,你就说金融街旁边一套房子值多少钱?
说不定完不成基金公司任务,还有太累了,反正考铁饭碗的都是没追求的
明智的选择
工商银行有什么好待的
基金经理的工作应该比较饱和吧,还有时间备考公务员,只能说,这可能就是智商和天赋吧 (꒦_꒦)
再好的理财都不如公务员这个身份!
对抗货币贬值和抵抗风险的最好方式就是考进体制里!
我学过会计 能让我去审计局就好了(差不多这个意思。。 别喷我)
并不算惊讶。其实金融行业内卷的厉害啊,人才过剩。我们以为基金投资是绝对好赛道,岂不知好赛道里细分赛道壁垒森严,一个 40e 规模的 etf 基金,管理费没多少,收入也只能说 soso,转主动管理又竞争激烈,壁垒重重。管上 5 年也看不到转主动管理的好机会,就更别提主动管理做好做大。人最怕看不到希望,哪怕北大毕业,哪怕已经是基金经理。转型做公务员,换种思维,打开通路,没什么问题。
不能完全以金钱评价工作的高贵
也不能完全以金钱观评价某个人的价值取向
恭喜该北大硕士在一众考公党中内卷成功,顺利上岸。希望其他没有成功的同志们再接再厉,继续加油
呵呵,正常。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社会,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变化? 前一阵清华北大毕业的硕士博士去竞争杭州市余杭区 xx 街道的工作人员,并且得知录用后兴高采烈。
新闻连在一起看,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国社会。
知乎用户 Chris 发表 换了个形式罢了. 坐标葱省. 把全部奖励性绩效的 2/3 平均到每个月了,剩下的 1/3 年底发放,得看具体单位考核. 更新 这是被哪位大佬翻牌子了吗 总收入应该是降了 毕竟刚改革几个月 得拿满一年才能知道 知乎 …
知乎用户 焚香抚琴 发表 我称这种现象为财政供养困局。 例如我县实际常住人口九十万人,拥有五家 A 股上市企业,另有三十几家制造业上市企业在我县开立了分公司,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四百多家,三个省级工业园区,一个国家级战略园区。全国百强县排名 …
知乎用户 秦怡 发表 会怎么样,至少其他因为你超级加倍的同事会不高兴。 我跟题主一样,刚入职一个月,我也很忙活很多,我也是一停下科长就会给我安排别的活,我干的跟你内容还一样,都是跑腿的对接的收材料写材料的,除了这些还有打电话通知,汇总表格, …
一个80末、90初出生的女生,成长在县城的中产之家,作为独生女、乖乖女或者「别人家的孩子」,一路顺风顺水地长大,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建议下返乡,考进县城或是乡镇的体制内单位……当社会时钟把「婚恋」这件事推到眼前,接下来,她会遇到什么?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发这个答案的初衷,是分享关于深圳公务员待遇方面我了解到的情况和一些个人推测。未料到看的人有这么多,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攻击性评论。本人不属神龟,忍来忍去没忍住,统一回应一下。 1. 怎么看待这次降薪? 毫无疑问是有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