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日记|第五天
这两天读完了哈佛大学免疫与传染病专业博士内森.沃尔夫写的「病毒来袭」,算是一种应激反应吧。 这本书出版于2014年,副标题是「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爆发」,现在来看十分具有前瞻性。 传染性疾病素来都是医学界万般提防的对象,如果说抗生素解决了 …
在与病毒的战役中,我们从未真正获得胜利
终有一天,新型冠状病毒会销声匿迹,就像 SARS、鼠疫、大流感病毒、埃博拉这些历史上与人类交过手的病毒那样。但事实上,它们并未真正消失,只是暂时和人类分开了。在与病毒的战役中,我们从未真正获得胜利。但与病毒抗争的过程,值得被记录。从病毒到那些至今无法被治愈的疾病,对它们的每一次研究,都让人类更加了解自己一分。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作者:[美]约翰·M.巴里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 年
1918 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中,公布的全球死亡人数一度为约 2000 万,而据最新权威估计,实际死亡数字可能高达 5000 万。这个数字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也远远超过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
大众熟悉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就是死于那一次大流感。正当全世界医学精英摩拳擦掌准备对付流感病毒时,它的影响却很快减弱,乃至消失。后来生物学家才明白,流感病毒每次都突如其来地爆发,再突然销声匿迹,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策略」。甚至有些流感病毒可以潜伏 100 年,直到活着的人中没有接触过它的,届时卷土重来,给下几代人带来新的威胁。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作者:[美]理查德·普雷斯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 年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 24 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一种严格来说连生命体都算不上的未知物质,如何将几乎整个人体变成一滩充满病毒的黏液?这本描写埃博拉病毒缘起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者因此获得了美国疾控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份获奖的得主。
《鼠疫》
作者:[法 ] 阿贝尔·加缪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 年
瘟疫中的人们离开了正常生活秩序之后,会陷入怎样的境地?小说描写了一场瘟疫,但又不仅仅是一场瘟疫。鼠疫是荒谬生活的象征,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有奉献者、受害者、抗争者、蒙蔽者、获益者……当鼠疫结束,久别重逢的人们欢庆胜利时,有些人的灾难才刚刚开始。这部小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令作者阿贝尔·加缪获得 1957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年
本书获奖无数,包括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图书奖。为什么现代社会中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展开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逼近的瘟疫》
作者:[美]劳里·加勒特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 年
这是一部纪实作品。艾滋病、疟疾、流感、埃博拉……人类一度以为可以消灭病毒,现实却是病毒在短暂消失后一次次卷土重来。传染病失控被认为是国家落后的证据,因此许多国家都将此视为内部事务。作者劳里·加勒特是一名记者,她在书中指出政府对传染病秘而不宣的代价。
《众病之王:癌症传》
作者:[美]悉达多·穆克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 年
与其说这本书是癌症的传记,不如说它是一部人类与癌症的斗争史。这种与人类缠斗了 2500 多年的疾病,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一次自身细胞的错误复制,就是灾难的开始。这也是癌症与其他疾病最大的不同,癌症患者要对抗的不是病毒、细菌,而是自己。
《演化》
作者:[美]卡尔·齐默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 年
本书讲述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进化史,从早期原始生命的产生到物种大爆炸又大灭绝的原因,从雄性和雌性共同进化到寄主和寄生物的进化比赛,当然也包括了十分详细的、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
《基因传》
作者:[美]悉达多·穆克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年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格、长相和身份,「基因」的发现让答案有了新的可能性。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也许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才能找到解码生命的钥匙。《基因传》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虽然是一本科普读物,却像侦探小说一样有趣。
《猿形毕露》
作者:[美]弗朗斯·德瓦尔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5 年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进化路途中和人类最为相似的两种动物,从他们的群体关系、家族构成、性格甚至两性关系中,可以窥见人类自己。本书是近 10 年来研究动物行为学和人类学的优秀科学普及读物。
《病毒星球》
作者:[美]卡尔·齐默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 年
人类出现以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它是许多疾病的元凶,被人类视为洪水猛兽,但也是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病毒并非有意和人类为敌,让宿主死亡也不是它们的目的。这本书会让你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并重新认识人类在地球上的位置。
《末日之书》
作者:[美]康妮·威利斯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 年
2054 年,一名牛津大学历史系学生计划穿越回中世纪的英国,却意外来到 1348 年的一个英国乡村。那时,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正在蔓延,后来人们称它为「黑死病」。而在现代社会,也爆发了不明来源的流感。人类如何应对相隔数百年的两种传染病?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作者康妮·威利斯因此书获得「星云奖」及「雨果奖」,被视作历史上最杰出的传染病科幻小说。
《失明症漫记》
作者:[葡]若泽·萨拉马戈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4 年
如果传染病导致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明,人类能够应对得稍微轻松一点吗?这本书的答案是不能,而且情况可能更糟。整个城市都失明了,社会秩序迅速崩塌。扯下道德的遮羞布,人的粗鄙、软弱、自私暴露无遗。这是一部冷酷的作品,愿你能从中看到力量。
《当呼吸化为空气》
作者:[美]保罗·卡拉尼什
出版社:猫头鹰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 年
本书记录了一位癌症患者从发现疾病到去世的亲身经历。作者保罗·卡拉尼什是美国斯坦福医学院教授,他原本拥有大好前程,却在 35 岁时被诊断患有第四期肺癌。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卡拉尼什平静而真挚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疾病的隐喻》
作者:[美]苏珊·桑塔格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 年
听说一个人得了艾滋病后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其中某些联想背后包含的便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隐喻。本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艾爱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结核病、艾滋病、癌症等疾病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逐步展现了疾病如何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
《花冠病毒》
作者:毕淑敏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 年
2003 年,SARS 在北京爆发,而在这本小说中,病毒袭击了中国的大城市「燕市」。这种新型病毒被命名为「花冠病毒」。一名拥有心理学背景的作家深入一线采访,记录了人类在面对危机时自救的过程。作者提醒我们,病毒不仅危害生命,更打击了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
《极度恐慌》
类型:电影
上映时间:1995 年
制片国家:美国
1967 年,非洲扎伊尔莫他巴河谷,驻扎此地的雇佣军兵营中出现了一种怪异疾病。随着整个军营被炸弹摧毁,疾病也消失了。直到 1990 年代,一个美国年轻人在扎伊尔捕捉到一只小白脸猴,并带回国出售,一种新型疾病在旧金山的一个小镇蔓延。变异后的病毒更加猖狂,为了阻止病毒蔓延,最终政府决定投放炸弹摧毁整个镇子。而此时研究人员已经查出病毒来源,他能否在投弹前找到原始病毒携带者,决定了小镇的命运。
《传染病》
类型:电影
上映时间:2011 年
制片国家:美国/阿联酋
一种新型致命病毒在几天之内肆虐全球。恐慌之下,阴谋论、政治斗争轮番上演。当感染者人数超过健康人,人类唯一的希望就是疫苗。故事最终以疫苗研制成功结尾。但病毒肆虐之后人类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自我修复。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
《杀死了 5000 万人的大流感》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18 年
制片国家:英国
BBC 出品的纪录片,重现了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如何在人类社会中蔓延并最终杀死了 5000 万人。现在,人类的科技和医疗水平都提升了,许多曾经的绝症都能被治愈。但面对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依然是隔离。这部纪录片是一次科普,一次回顾,也是一次预言——1918 年和 2019 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切尔诺贝利》
类型:电视剧
上映时间:2019 年
制片国家:美国
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位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普里皮亚季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为了避免恐慌,政府隐瞒了事故的严重性,甚至封锁消息。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将切尔诺贝利变成一座「鬼城」。谎言,是灾难的催化剂。
《卡桑德拉大桥》
类型:电影
上映时间:1976 年
制片国家:英国/意大利/西德
一场意外,导致鼠疫出现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卫生组织总部。感染者登上一列开往斯德哥尔摩的火车,在密闭车厢里,疾病快速蔓延。一旦火车到站,病菌将随着下车的乘客流窜各地。对此事一无所知的乘客瞬间变成「囚犯」,面临同火车一起被销毁的结局。该片的拍摄手法成为此后灾难片的经典模式。
《流感》
类型:电影
上映时间:2013 年
制片国家:韩国
致命流感病毒肆虐,社会恐慌,人人自危。这篇影片将镜头瞄准瘟疫中的小人物,将流感病毒如何在人群中迅速传播的细节一一展现。有人事不关己、有人舍己为人,直到这场瘟疫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工作细胞》
类型:动画片
上映时间:2018 年
制片国家:日本
人的细胞数量,约为 37 兆 2000 亿个。它们在名为身体的世界中,每天精神满满、无休无眠地工作着。这部动画将细胞拟人化,是一部极为有趣的科普动画。当细菌、病毒等「敌人」入侵时,你的身体里正在爆发战争,而细胞就是军队。
Related
这两天读完了哈佛大学免疫与传染病专业博士内森.沃尔夫写的「病毒来袭」,算是一种应激反应吧。 这本书出版于2014年,副标题是「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爆发」,现在来看十分具有前瞻性。 传染性疾病素来都是医学界万般提防的对象,如果说抗生素解决了 …
在 SARS 危机的 17 年后,武汉病毒造成远超过 SARS 时期的巨大社会心理动荡和政治冲击 亨利·米勒在 1939 年写到,「中国是人类菜园子里的野草……野草是人类所有努力的天敌……的确,野草长不出百合花,造不出战舰,讲不出西奈山上的 …
作者丨万芳 监制丨阑夕 1 距离上一次同等规模的全民防抗疫情,已经过去了17年。 2003年,广东爆发SARS疫情,短短五个月内传播到了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造成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接近800人。 如今疫情依然迅猛,没有任何准备。 …
按照往年的规律,已经快到返工的日子了,铁路川流不息,航班穿梭密集,该收心的收心,该提速的提速,人间满是新的振奋气象。 而在命途多舛的2020,终于迎来的是来自世卫组织的最高级别警报:新冠肺炎构成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换而言 …
武汉近日风刀霜剑,时常降下冷雨,把视野里的一切景物都浸得浑浊阴暗。 新增确诊数也果不其然的开始大跌,应该已经到了最后的清扫阶段,如无意外,曲线不会再有上翘机会,从本地社群的只言片语来看,市民们的情绪都舒缓了许多,相信结束闭户的钟声即将敲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