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港中大研究显示「中国人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并建议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

全世界应联合起来起诉美国!

黑门山的视频

 · 493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59892448419381248)

我觉得港中大这份研究做得很好,很专业。大家要相信科学,不要用屁股决定脑子,什么事都护短。

基于港中大的这份研究,我认为世界各国应该联合起来起诉美国,让美国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

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年人均消费肉食 120 公斤左右,排名世界第一。中国年人均消费肉食才 60 公斤左右。美国是中国的二倍。而且早在 1800 年,美国年人均消费肉食就达到了 96 公斤,美国人因为吃肉而污染空气持续了二百多年。中国人才吃这么点肉就造成了如此重大的污染,那么美国岂不更是空气污染的万恶之首,罪魁中的罪魁?

地球空气无国界,我今早在铁岭放的一个屁,两周后就会飘到洛杉矶,被一个晨跑中的盎撒老爷吸到肺管子里。导致盎撒老爷风热犯肺、肝郁气滞、心脾亏虚、阳痿命衰、英年早逝。同样的道理,美国佬消费巨量肉食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会进入地球的大气循环系统,弥漫至全世界。

因此,基于擒贼擒王,首恶当诛的道理,世界各国应当联合起来起诉美国。

知乎用户 黑门山​​ 发表

建议美国人不拉屎或减少拉屎次数:美国人厕纸需求的增加成为全球森林砍伐的头号源头!

引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出现过人们大量购买和囤积厕纸的情况(图 1)。

在 2018 年有关 “人均厕纸使用量” 的调查中,因抢厕纸出名的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毫不意外地占据了前 5 名(图 2)。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 “厕纸消费国”,人均每天使用 77.3 节(段)厕纸,每两天半用完一卷(一卷以 200 节计算)。**德国和英国的人均日厕纸消费量也超过了 50 节。我国人均生活用纸消费量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人均日消费量仅为 26.8 节,几乎只是美国的 1/3。

巨大的厕纸需求使自然资源和环境背负上了沉重的负担 [1]。由于大多数消费者更喜欢 100% 原生木浆厕纸,因此制造厕纸需要从原始森林砍伐大量的树木(图 3)。仅在加拿大,伐木公司每年砍伐的森林就超过 100 万英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美国人砍的)。此外,制造厕纸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大量的水来洗涤和软化木浆,并使用大量有毒的氯漂白剂来漂白纸张。造纸产生的废水也较难处理,是主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

问题

根据相关估计,全球每天需要生产上亿卷厕纸,砍伐数以万计棵树木 [1,2]。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 [3],自人类文明开始以来,由于人类的砍伐,全球树木数量已经下降了 46 %。请查找相关数据,建立模型估计

  • 人均一年需要消费的厕纸卷数。
  • 每年生产厕纸砍伐的树木数量。
  • 美国人消费的厕纸量和树木量。

模型

人均一年消费多少厕纸

人均一年消费多少卷厕纸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人均一天消费的厕纸节数。全球使用厕纸的人平均消费量不足美国人的 1/3[4] ,差不多每天使用 25 节厕纸。因此,人均一年使用

= 25

365= 9125 节厕纸。

人均一年使用的

= 9125 节厕纸到底是多少卷、多少克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估计出一卷厕纸的节数和每张厕纸的重量。

如图 4 所示,记质量为

的卷状厕纸外半径为

,内半径为

,纸厚为

,一节纸长度为

,总节数为

,则厕纸展开后的总长度

=

。没有展开的厕纸的侧面是一个外径为

,内径为

的圆环,其面积为

如果把卷纸展开,则侧面圆环变成长度为

,厚度为

的矩形。因此,侧面积还可以表示为

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一卷厕纸的总长度和总节数分别为

以某品牌传统型卷状厕纸 [5] 为例,经多次测量求平均后得到(图 5):未使用的全新卷纸外径和内径的均值分别为 110 mm 和 50 mm,因此,外半径和内半径分别为

= 110/2 = 55 mm 和

= 50/2 = 25 mm;叠在一起的 10 节厕纸总厚度约为 3.2 mm,因此一节厕纸的厚度

= 3.2/10 = 0.32 mm;一节纸的长度

= 115 mm。

将这些参数值代入上式可得一卷厕纸的长度和节数分别为

考虑到该型号的厕纸每卷净重约为

= 66 克(图 5), 则平均每张纸的质量为

人均一年使用的厕纸重量和卷数分别为

同样的,我们可以计算出美国人均年厕纸消费量为 137.6 卷,我们中国人均年厕纸消费量仅为 47.7 卷。

每年需要砍多少颗树木

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人口都不使用厕纸(图 6 左)。不使用厕纸的原因要么是自主的选择(例如印度人用水,不得不说,我们有个节纸的 “好邻居”),要么是无法获得(例如极度贫困地区)。

全世界

= 76 亿人口中,仅有约

= 30% 的人使用厕纸 [6]。而为满足这 30% 人口的厕纸需求,每年需要制造的厕纸卷数为

相应的重量为

要制造出这么多的厕纸,需要多少树木呢?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厕纸都是用木浆制造的,也有用竹浆、草浆和废纸浆等其它原料制造的(图 6 右)。在所有厕纸中,大约有

= 80% 是使用木浆 [7] 制造的。

一棵树平均可产木材 450 kg,这些木材经过蒸煮、漂白后可生成 200 kg 化学纸浆 [6]。假设化学纸浆的转化率为 90%,则一棵树可制成

= 200

0.9 = 180 kg 厕纸(图 7)。因此,每年因为制造厕纸而需砍伐的树木数量为

将这些树平均到一年中的每一天,相当于每天需要砍伐 29,761,600/365 = 81,539 棵树。81,539 棵树是什么概念呢?每平方公里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约分布了 70,900 棵树 [8] ,也就是说每天需要砍伐超过一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才能满足人们当前的厕纸需求。

美国人消费的厕纸量和树木量

美国 2020 年的人口数约为 3.3 亿,人均每日消费面纸 77.3 节。根据上文建立的模型,可计算出每天需要砍伐的树木为:

由此,可算得每年需要砍伐的树木约 13,329,070 棵树。美国人使用的厕纸量占了全球的 45%。

建议

通过上文模型的计算,我们发现每年因为制造厕纸需砍伐近 3 千万棵树,减少 420 每平方公里面积的森林,而单单美国人的贡献就占了一半。森林对人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为我们提供呼吸的空气,同时也是数百万物种的家园,而且还储存了大量的碳。森林的砍伐必将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美国人如何通过改变它们的行为来缓解这一问题呢?通过模型最终给出的砍伐树木数量的表达式:

可以知道,想要减少因制造厕纸而砍伐树木的数量,可以通过减少拉屎次数、降低木浆比例、减少使用人数和降低人均用量等途径。接下来,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途径。

减少拉屎次数

由于美国人厕纸的需求最高,如果 3.3 亿美国人不拉屎,每天节约的树森近 3.6 万棵 ,每年可节约近 1.4 千万棵树。如果美国人改掉拉屎的习惯,全球每年因厕纸而砍伐的树将因此而降低 45%。如果美国人将拉屎次数减少到当前的一半,也能节纸 23% 的树木。

降低木浆比例

大约 80% 的厕纸都是由原生树木制造的,实际上也可以用竹浆、草浆等原料来制造厕纸。除了加强纸张的回收再利用外,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的是竹浆。竹子是一种 100% 可生物降解、100% 可持续和 100% 可再生的替代品。竹子生产出来的厕纸,用起来的感觉与木制的几乎一样。

一棵树的生长需要 30 年,而竹子的成熟只需要 3 年 [8]。这意味着在同样长的时间段内,竹子可以产生比树木多五到六倍的原材料。此外,竹子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它甚至可以在退化的土壤中生长。综合这些原因,鼓励大家,特别是美国人:应购买并使用由竹子制成的厕纸。

减少使用人数

世界上有很多人上厕所是不用厕纸,而是用水洗的。例如我们的邻国印度,印度一般的厕所都有冲洗设备,普通百姓如厕时则手拿一瓶水,习俗规定用左手洗屁股。用水洗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降低痔疮的发病率,还可以节约大量纸张。无论你用卫生纸擦多少次,也不会比水洗得更干净。尽管有人会反驳说水也很重要,但用水肯定还是比纸更环保的,因为造纸也会产生大量工业污水。

鼓励美国家庭尝试弃用厕纸:在卫生间安装冲洗设备,例如智能马桶盖、马桶冲洗器等。

降低人均用量

**美国人在使用厕纸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人平均每天消费的厕纸竟然高达 77 节。**通常每个人上厕所使用的厕纸长度是一定的,因此建议美国人可以通过厕纸的选择来降低厕纸用量。市面上常见厕纸有 2 层、3 层和 4 层的。

尽管 4 层厕纸更厚、更结实、也更柔软,但制造相同长度的 4 层厕纸需要更多的纸浆。因此建议美国人应更多地选用 2 层 或 3 层的厕纸。

此外,也可以使用更科学的擦屁股方法来减少厕纸的使用量,例如对厕纸进行多次折叠等。图 11 是网友给出的一种奇怪但理论上可行的节约厕纸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第 4 步撕下的尖角不要扔,它可以在第 6 步之后用于剔指甲。

结论

为了满足全世界巨大的厕纸需求,每天都有大量的树木从原始森林中被砍伐。本文建立了厕纸用量和树木需量的数学模型,并估计了人均一年需要消费的厕纸卷数,以及每年生产厕纸砍伐的树木数量。估算结果显示,全球人均一年使用的厕纸卷数约为 45 卷,这些厕纸的重量接近 3 公斤,每年因为制造厕纸需砍伐近 3 千万棵的树木,每天需要砍伐的森林面积超过一平方公里。其中美国人的厕纸用量几乎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针对美国人的这种浪费行为,本文通过分析模型最终给出的砍伐树木数量的表达式,给美国人提了 4 种减少树木砍伐的建议:1. 减少拉屎次数,十再要拉,减少拉的次数也可以。2. 降低木浆比例,可以使用再生速度更快的竹子来代替林木制造厕纸;3. 减少使用人数,可以通过安装冲洗设备弃用厕纸;4. 降低人均用量,可以通过选用 2 层厕纸来替代常见的 4 层厕纸来减少厕纸用量。

最后,再次提醒美国人:你们每少擦一次屁股,地球就会多一点绿色!

参考资料

[1] Scientific American. Wipe or wash? do bidets save forest and water resources?, 2009: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earth-talks-bidets

[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Toilet paper, 202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ilet_paper

[3] Thomas W Crowther, Henry B Glick, Kristofer R Covey, et al. Mapping tree density at a global scale. Nature. 525(7568):201–205, 2015.

[4] Benjamin Elisha Sawe. How many trees does it take to make 1 roll of toilet paper?, 2018: https://www.worldatlas.com/articles/how-many-trees-does-it-take-to-make-1-roll-of-toilet-paper.html

[5] Tork. Tork conventional toilet roll advanced –2-ply, 2020: https://www.tork.co.uk/product/100200/refill/toilet-paper

[6] Toilet Paper history. Toilet paper fun facts, 2010: http://www.toiletpaperhistory.net/toilet-paper-facts/toilet-paper-fun-facts

[7] 标准起草小组. 《绿色产品评价纸和纸制品》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2017: https://www.energylabelrecord.com

[8]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How much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 would it take to print the internet?, 2015: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4/150422104128.htm

[9] Sally Shoult. The issue with tissue: The forests being destroyed, one flush at a time, 2020.: https://greenisthenewblack.com/sustainable-toilet-roll

知乎用户 大模头​ 发表

這個如果是真的也太搞笑了,香港可是全亞太地區人均肉食消費量最高的地區之一。

港大環境科學研究發現香港人嗜肉致成全球人均最高碳排放地之一 - 新聞稿 - 傳媒 - 香港大學

而且這個對西方也沒甚麼好批評的,因為香港的人均肉食量是英國的 3 倍 (

本港在肉類的消費超過不少發達國家,港大上周發布的研究發現港人前年每日消耗 664 克肉類,相當於兩塊 10 安士牛排,是英國人均消耗量的 3.8 倍之多。香港遍地食肉獸早已不是新聞,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本港曾在 2008 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食肉量最高的地區。[1]

更新 1:經評論區提醒:我這就在年底吃素,幫中國減少人均消費肉食. jpg

更新 2:作為港中大畢業的,個人認為中大的素食飯堂是中大最好的飯堂之一,非常安利 (逃),不接受反駁。

参考

  1. ^ 減紅肉食得有「營」 更為地球出力 ,經濟日報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2086606/%E6%B8%9B%E7%B4%85%E8%82%89%E9%A3%9F%E5%BE%97%E6%9C%89%E3%80%8C%E7%87%9F%E3%80%8D%20%E6%9B%B4%E7%82%BA%E5%9C%B0%E7%90%83%E5%87%BA%E5%8A%9B

知乎用户 小翼 发表

有时候有些人士的研究让人有种无力的感觉,大概就是类似于 “喝一氧化二氢的死亡率是 100%,所以一氧化二氢才是真正的剧毒” 的废话,你要是反驳他都觉得自己脏了。

下面,我相对客观(需要我平心静气的)去略解读这篇文章(其实**【个人认为】该文章逻辑有问题,把相关性和因果性搞错了不说,在论证过程中简直是缺乏一定严谨性(用一个因子 - 食肉量去对应我国健康风险第四的空气污染,很容易出现谬误)**)。

首先,动物对空气污染的确有贡献,这个贡献,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甚至是非洲人,都如此。毕竟我们无法阻止动物的排放。

其次,植物对于空气污染有一定的控制,但是这个控制尚需要进一步定义,因为理论上,纯天然的野生植物好一些,但是农业的话就不好说了。因为农业会涉及到几个问题,农药生产、化肥生产都需要大量的工业,产生巨大的排放。此外,农业用水甚至会导致全球性的水资源出现一定程度问题。

好了,看到这里,相信估计你的结论大概就是:应该把全世界的农业彻底毁灭,把全世界的动物杀光,那样地球就安全了,要是一个专家这么认为,那得送精神病院了。

但是,有的专家就是以这个名义来针对某一个国家,这就很有意思了。

这是这篇文章

作者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

他们首先研究了中国人饮食中的蔬菜水果消耗量变化

总体上,蔬菜水果是呈现了下降趋势

接下来又研究了中国人肉类消耗的变化

总体上肉类消费呈现了上升趋势

而结合中国的污染变化

结论就是:吃肉导致了污染增加,导致健康受损。

这种你可以看到,其实有点像:夏天吃冰棍多,夏天游泳淹死多,结论:吃冰棍导致淹死。

其实这种逻辑经常常见,因果性和相关性的谬误问题。

因为中国工业发展了,所以污染越来越重

你甚至与可以得出结论:因为中国人越活越久了,所以污染越来越重了

甚至是,因为某人出生后,年龄一直线性增加,所以中国污染越来越重

如果把因果性和相关性搞混了,就会出现这种问题。

其实,真要研究,那么各地人吃肉情况和污染情况呢?

比如我国的畜牧分布图如下

可以说,和污染分布图完全对不上,按照作者的逻辑,畜牧业是增加污染的因素,那么理论上这些草原区才是污染最终的地方,但是明显不符合,这就无法解释了。

此外,如果按照吃肉比例,可能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的食肉比例要更高些,但是这些地方的空气污染似乎并没有比其他地方严重很多。

这就是问题所在。

即,总体上用相关性代替因果性,且具体上并没有考虑**畜牧业和污染的实际具体对应情形**。

更别提进一步的结论,健康问题了。

事实上,空气污染虽然对健康有损害,但是对于当前我国,空气污染并不是当前我国主要的生命安全风险

As a public health threat, ambient PM 2.5 is responsible for 1.1–2.0 million deaths in China in 2017, ranked as the number-four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这是文中文献 5、18 提到的内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主因子去应对一个健康风险排第四的因子,那就容易出现太多的问题了,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作者真要研究,应该是用肉类食用去对应我国健康的首要分子:膳食风险,其次是高血压,再次是烟草,然后才轮到空气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5)

比如最高风险因素是空气污染的 3 倍左右,而前三者因素相当于空气污染的 7 倍,这种情况下,很多因素分析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正常的逻辑是:

食肉量变化——膳食风险

奇怪的逻辑:

食肉量变化——空气污染增加——健康风险

(食肉量变化并非空气污染增加主要因素,空气污染也并非健康主要风险)

这每递进一步,都会严重削弱证据强度。

话说回来,我们来看看另一种数据

全球肉类产量分布的话,东亚和东南亚第一,拉美第二,西欧第三,北美第四。

如果看这个,你会觉得有点意思了。

不过,除以人口呢?按人均呢?

比如东南亚和东亚总肉产量是北美的 2 倍不到,但是人口是其数倍,实际上反过来了。

而肉的产量,并不等于肉的排放量

事实上,不同种动物其排放量差异特别大。

比如,同样是牛和猪,每百万吨肉牛的排放是猪的 6 倍多,而猪、鸡之类的基本类似。排放最少的是其他禽类,比如鸭子。

于是结果就是,不同区域排放就有差异了。

![](data:image/svg+xml;utf8,)

按照这个水平,南美才是第一。

而且,如果除以人口的话,那就更夸张了。

上图是全球碳排放人均。

所以,如果非要想问题,问问以下面这些高排放为主的地方是哪些地方,比如,牛肉啊,牛奶啊,羊肉啊之类的, 不要盯着排放最少的三个猪、鸡肉、鸡蛋。

有意思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指出,即使减少生产和消费,这些按照物种的角度,依然是牛肉第一。

下次建议专家多关注牛肉。

ref

1,题目论文

Liu, Xueying, et al. “Dietary shifts can reduce premature deaths related to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China."Nature Food(2021): 1-8.

2,中国人死亡因素归因

Zhou, Maigeng, et al.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_The Lancet_394.10204 (2019): 1145-1158.

3,关于不同家畜的排放,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知乎用户 李雷​​ 发表

![](data:image/svg+xml;utf8,)

下图是米国今天的空气质量图

下图是今天的印度空气质量图

明显可见,米国空气质量远好于印度。这难道是米国人吃肉吃的少,印度人吃肉吃的多。

然而实际是,米国 2020 年人均吃肉 101 公斤,印度才 4.5 公斤,无论是吃肉总量还是人均,3.3 亿人口的米国都大于 13.5 亿人的印度。

只能说,有的所谓的砖家太坏了。

坏到睁着眼睛说瞎话。

知乎用户 天星舰水手 发表

我是水利系统的,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农业灌溉。如果采取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只会让环境变得更加糟糕。。

第一,不是说多种菜一定就能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实际上有大部分绿叶蔬菜吸收二氧化碳效率比树木差很多

植物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的最适浓度为 0.1% 左右, 远远超过了大气中的 0.03% 含量。而且大部分化肥都有二氧化碳,国内外在温室及塑料大棚中采取二氧化碳施肥, 其办法是增施有机肥料, 促进微生物活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或者是深施碳酸氢铵肥料, 这种肥料除氮素外, 还含有 50% 左右的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 - 一部分可溶于土壤溶液中由根部吸收, 再转人叶部, 另一部分可扩散到空气中供叶子直接吸收。另外, 田间通风良好, 使空气流动增大, 也可提高二氧化碳供应量。此外, 在工矿区附近, 有一些有毒气体, 如二氧化碳、乙烯、一氧化碳、氟化物、氯气、氨气等, 常通过气孔和根部进人, 往往因气体浓度过高, 使蔬菜发生毒害。还有因化肥使用不当, 易发生氨毒害。有毒气体对蔬菜的毒害表现蔬菜叶片黄化, 叶片变小或发生畸形, 严重时造成叶片逐渐枯萎脱落, 甚至植株死亡。有毒气体的危害程度 - - 般在光照强、温度高、湿度大时更为严重。

综合考虑真的害怕空气污染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才靠谱,关键蔬菜是用来吃的真的在空气污染多的地方种菜你吃吗。。

还有现在农业都是大规模集群生产,小范围种根本卖不出钱。

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绿叶蔬菜在冬季很难供应,我们国家一直都是重金投入菜篮子工程,蔬菜大棚,冷冻物流各种基建项目配合才保证大家冬季蔬菜供应的。实际上遇到雪灾等意外情况蔬菜的供应影响就会很大。所以生猪储备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国家主要满足的是主粮供给,每年都会退下来很多陈粮实际上就是投入养殖业或者食品加工之类的。

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想中国一样蔬菜自由的,韩国就是典型例子虽然是发达国家冬天依然要吃泡菜为主。所以某些人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绿叶蔬菜购买自由吧。。

绿叶蔬菜在外国某些季节和时段比猪肉鸡肉还贵。。因为绿叶菜比主粮和猪肉产业化难度更大。。储存成本更大。。

知乎用户 闲鱼小潘潘 发表

问题:养殖动物并种植饲料排放氨。

对策一:

优化养殖设备、养殖和种植条件管理、畜禽与牧草 • 饲料相关粮食作物的品种,降低氨排放量。

开发吸收动植物排放的氨和大气中的氨的机器。这会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吸收的氨可以用于氮肥,吸收量可以超过养殖动物与农作物的排放量,进一步减少空气污染程度、降低相关病死率。

改进空气净化设备和口罩,加强呼吸道疾病诊疗和宣传。必要时在公共场所和居民区设置空气净化设备。这既可降低氨相关的疾病发生和病死率,又可对付其他空气污染和呼吸道传染病,例如新冠。

对策二:

要求人们减少吃肉。如果人们不听,就禁止人们养那么多动物,想吃要么进口要么憋着。这既损害养殖户的利益,又损害食客的利益。

依赖进口不但更贵,而且质量难以把握;将生产和运输产生的污染位置移动到其他国家,会给某些腐败文人提供口实,可以来个 “巴西雨林要怪你” 再放送。

玩某些策略游戏的七岁小孩都知道怎么选。

可以尝试将此类腐败文人清除出教育体系。

40 克每人每天乘以 365.2422 天每年乘以 14 亿人,会算出约 2045 万吨每年的 “维持健康” 下限。考虑到肉类生产、运输、仓储、烹饪、食用等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中国肉类生产不可能按这下限来安排。

按照 75 克每人每天会算出约 3835 万吨每年的低产量,这已经接近实际产量的一半了,能减少的空间有限。

你考虑一下我国每年生产的约 8000 万吨肉类和进口的约 1000 万吨肉类的损耗和浪费,中国人实际吃到肚里的肉真的比 75 克每人每天多很多么。

统计显示 2020 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 61 公斤,约为 167 克每人每天,这是将损耗和浪费的部分也当做消费的。损耗与浪费率可以降低,但在当前实际条件下不可能降太多。

知乎用户 赵泠​​ 发表

解决吃饭问题,才有资格谈健康。

然而,截止到 2020 年低,中国才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戴副教授的研究从 1980 年开始。

在 1980 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 60275 万吨标准煤,也即 6 亿吨 [1]

  • 人口占世界 20%,能源消费却只有世界的 7%。

无数中国人在温饱甚至贫困线上挣扎,80 年代的北京是这样的:

这一年,中国人均寿命仅仅只有 67.7 岁。

在 80 年代,能活到 75 岁以上,已经是高龄老人了。

而到了 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是 49.8 亿吨标准煤,整个国家的经济才刚刚进入小康水平。

而此时的人均寿命是 77 岁,女性更是首次超过了 80 岁。

虽然戴副教授的研究,大谈特谈肉类消费对环境的污染,并认为导致 9 万人早死。

但他的研究完全无视了:

中国经济的大发展,让中国从 80 年代到 2020 年,40 年间,累积让 10 亿的老人多活了 10 岁的基本事实。

无论中国人均寿命的提升,还是中国人均身高的提升,依靠的是什么?

当然是人均肉蛋奶消费量的提升。

中国也就在 2017 年前后,肉类消费才迈入世界中上水平:

戴副教授声称:

如果中国人将多肉习惯改为植物性饮食,可减轻氨气和悬浮粒子数量,以及避免每年 7 万 5 千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

不说中国全民植食,哪怕生活水平回到上世纪 80 年代,人均寿命又会倒退多少?

戴副教授究竟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还是完全装作不知道呢?

其实,早在 2015 年,戴副教授就研究过中国问题。

2015 年,戴副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声称:

过去 30 年,中国及周边地区夏季气温升高了 3℃,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臭氧浓度的增加,每年引起数千人死亡。报道称,人长期吸入更高浓度的臭氧,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等,从而导致死亡 [2]

的确,城市发展会导致空气臭氧浓度升高,臭氧也的确对人体有危害。

臭氧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原因在于,臭氧会导致呼吸道肌肉收缩,阻塞肺泡中的空气。

![](data:image/svg+xml;utf8,)

然而哮喘的发生具有多重诱因,臭氧仅仅只是其中因素之一。

有意思的是,当年法国人报道了,英国人发表研究声称,美国西部的空气污染,就是中国的空气污染飘过太平洋造成的 [3]

当初,戴副教授的 4400 人臭氧死亡数据明显没有在互联网上掀起什么水花,于是今年又来了一个 7 万 5 千人吃肉空气污染死亡数。

反正就是,6 年前流行不让中国人碳消费,这两年又特别流行不让中国人吃肉。

反正中国人发展就是原罪。

其实人类发展和处理空气污染的能力是成正比的。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如果人类的消费能力自陷于此,不能对空气污染以及温室气体的处理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人类被死死困在某一个技术瓶颈之内,恐怕也是颇为悲哀的事情。

遇到环境问题,我们总是需要积极解决的。

一味限制而不进行技术上的突破,那只是混吃等死而已。

然而,在可持续发展上,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4]

  • 2000 年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 800% 以上,是欧盟的 3 倍,美国的 5 倍。
  • 世界上 1/3 的太阳能发电厂和风力涡轮机都在中国。再加上锂离子电池,中国占了世界半壁江山。
  • 1990 年至今,全球共有 4.2 亿公顷森林遭到毁坏,中国森林草地面积却增长了 3300 万公顷。
  • 截至 2019 年底,中国碳强度较 2005 年降低约 48.1%,中国提前完成对外承诺的 2020 年碳减目标。

参考

  1. ^ 国家统计局
  2. ^ 港媒:气温上升臭氧浓度增加 致中国每年 4400 人死亡
  3. ^ 国外报告称中国将臭氧污染 “出口” 美国 专家驳斥
  4. ^ 成就有目共睹 承诺振奋人心 世界称赞中国绿色发展走在前列

知乎用户 瞻云​​ 发表

应该是为卖人造肉,找专家背书操作,彻头彻尾的生意阴谋。

有读者扒了下香港中文大学这个事的底细,我搬运下:

Beyond Burger 这就是美国的人造肉,不止美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商投资了它,比尔盖茨也投资了。

当年可口可乐为了让人们相信,喝可乐不会肥胖,成立了大量的研究机构,制造了大量的论文和舆论等一系列伪知识,伪科普,长达半个世纪,并且成功的让人类相信了。

现在这家公司照葫芦画瓢,有一说一,他们确实很擅长这一招,刚好中国人口多,肉类需求旺盛,购买力强,特别适合作为丢锅,背黑锅的舆论对象,还有可能是最大的人造肉市场。

知乎用户 指纹​ 发表

研究嘛,总会有人质疑,然后再做新的研究来推进对问题的认识。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很多人说作者的推论逻辑有瑕疵,可能是鸡叫天亮这种,但也没有证据直接反驳。

我觉得还是要设计一个新的试验来验证。

已知,寰球同此凉热,需要先固定全世界肉类产出这个变量,然后固定中国地区肉类生产这个污染变量,下一步显著增加中国人对肉类的消耗,一些年后观察中国空气污染的情况,研究终点为中国人的寿命变化。

我觉得这样才比较严谨。

知乎用户 王郝​​ 发表

原来我玩过一个游戏叫做《文明 5》,里面有一个规则是,扔了 10 颗核弹,大家就一起完蛋,没有胜利者。

有一次 8 个人开一张标准地图联机,一个厉害的玩家,科技领先,在国际战争中为了胜利扔了 9 颗核弹。

然后大骂那些拥有核弹还没扔出来的玩家,谴责他们发展核技术、拥有核武器。

然后这位玩家还收买了其他玩家在公屏上支持这一举动。

要不是法律拦着,早打起来了。

我是说首先要打那个被收买的人。

知乎用户 螺旋真理​​ 发表

好的,那研究主发表人戴教授要不从自己开始,少吃那么大块肉了?这可不环保啊

和同事吃饭也别那么大鱼大肉,损害健康还特别污染环境啊

知乎用户 任幻想​ 发表

境外势力又作乱。

证据如下:

前一阵子全网喊打喊杀几个账号,最大的罪名是 “批评中国人吃鱼吃肉”,次要的罪名是 “迎合外国人”。

——睡前消息 2021 年 7 月 16 日晚 23:33

港中大作妖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早在 2018 年香港乱象期间,它们就开始玩这个了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和聲書院與社會企業 Green Monday 合作,在上學年(2018/19)起開辦全港首個以素食為研究核心的大學通識課程,供中大和聲書院同學選修,以掌握未來飲食大趨勢和認識相關環保概念。
和聲書院一直是推動校園綠色生活的先驅。素食課程名為「Future of Food: Plant-based Living」,為計學分(Credit-bearing)的科目,共有十三課,旨在讓學生深入淺出認識食物與環保、健康、動物的關係,例如畜牧業與全球暖化、素食營養與疾病預防、動物倫理及哲學等。每個課堂分為一般講課和烹飪課兩個環節。由於素食課題涉獵甚廣,書院請來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來講課。烹飪課由知名素食博客 ─ 純素媽媽 Grace Wong 主理;外展課堂則會在 Green Common X Kind Kitchen 素食概念館找「素」,認識及體驗未來素食的大趨勢。
Green Monday 創辦人楊大偉先生指:
「今時今日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是通識教育應備的綱目,本學年中大和聲書院開辦通識課程, 對素食及相關議題作深入討論,並介紹食物科技作為解決方案之一,是極具前瞻性的決定。希望學生們透過這課程,對素食和環境的互惠關繫有更深入了解,同時希望其他院校效法,推出同類課程,因為氣候危機逼在眉睫,急需立即行動。」

这个和声书院标榜自己是 “校园绿色生活驱”,其实它还是个黄色先锋。

大家知道港中大以前就是一个白鬼的据点,这个和声书院也不例外,当时直接叫嚣 “香港兴亡,匹夫有责。”

频繁被曝对港进行政治渗透,“港美中心” 已正式关闭

这个港毒书院找来合作的 Green Monday 又是个什么东西呢?以该组织头目杨大伟为例:

1、使用港毒代言

![](data:image/svg+xml;utf8,)

上图为 Green Monday 推广大使,港毒歌手。

2、接收白皮支持

进入 2014 年,白鬼在香港到处作乱,弄得人心惶惶。在搞起混乱后,它们于 2014 年 9 月 28 日叫嚣 “正式启动占中”。

3、宣传贾贵作品

为什么说上图的《素食行者》是贾贵作品呢,请看以下回答,这里不再赘述。

张静初陶虹舒淇倡导吃素遭网友嘲讽,对此事你怎么看?你认为吃素食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如果有一个号称环保的势力,它披着环保的表皮,找分裂势力代言,找分裂势力合作,找分裂势力宣传,那它是不是一个用环保当伪装的分裂势力呢?

希望带头喊打喊杀的媒体能长长眼睛,不要对着韭菜喊口号,对着真实的问题装瞎。

——睡前消息 2021 年 7 月 16 日晚 23:33

相关回答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368 期?

知乎用户 任凤口鸟 发表

还会写论文?专业不是搞破坏和造汽油弹吗

知乎用户 观察者网​​ 发表

谁不让中国人民吃肉,谁就是国家公敌,民族公敌!

记住下列关键词:

这项所谓 “研究”,是**香港中文大学埃克塞特大学(英国)的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ENSURE)联合进行,发布在英国《自然食品》**(Nature Food)期刊。

再看 2020 年统计的各国人均肉食量数据:

  • 美国:118 公斤,牛肉为主。
  • 澳大利亚:121 公斤。牛肉、羊肉为主。
  • 以色列:102 公斤。羊肉为主。
  • 意大利:87 公斤。牛肉、羊肉为主。
  • 英国:83 公斤。牛肉、羊肉为主。
  • 德国:88 公斤。牛肉、猪肉为主。
  • 韩国:62 公斤。牛肉、猪肉为主。
  • 日本:49 公斤。牛肉为主。
  • 中国:59 公斤。猪肉为主。

……

看到了么?

中国人民不是吃肉太多,而是远远不够!

谁不知道牛肉 / 羊肉比猪肉的营养价值更高?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提供热量?

哪怕再无营养知识的人,对比三种肉类的日常价格表,也就一目了然。

中国古代经济发达、遥遥领先世界的唐宋时期,羊肉都是绝对主食。直到人口爆炸、资源跟不上发展的明清时期,主食才换成了猪肉。

而直到如今,这种让盎撒 / 日耳曼野蛮人的后裔,一边大口咀嚼营养更高的牛肉羊肉,一边居然还指责吃着相对廉价的猪肉的中国人,“吃肉太多”“污染环境”,

简直就是——从未见过世间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让华夏子孙炎黄贵胄,彻底恢复在人类世界的理所当然位置,是我们这代中国人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当然也就包括让我们这代人、下一代人,都能理所当然地消费人类世界最多的最有营养的肉食!

当然,这也势必意味着欧美人再也过不了现在大口吃牛羊肉的好日子了。

地球的资源总量就那么多,我们多吃一斤肉,欧美人就肯定要少吃一斤肉,

如果 14 亿中国人都过上每年吃 120 公斤肉,失业人口和流浪汉,也能牛排羊排随便吃的日子,

那么欧美人的生活水准,就肯定只好一路直线下滑,向现在的泰国人(人均 28 公斤肉),甚至印度人(人均 4 公斤肉)看齐了。

所以,美国某个总统,几年前就公开宣称:「如果中国人民都富裕起来,地球就将毁灭,人类就将灭亡。」——这些欧美政治精英的内心认知,就是欧美欺压全世界的霸权一旦不再,对他们而言,便等同于地球毁灭,人类灭亡了。

所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境外势力,当然会尽可能动员一切资源与力量,不遗余力打压我们,不遗余力欺骗、分化我们,收买和洗脑那些非蠢即坏的意志薄弱者,做他们的 “第五纵队”。

因此,

中国人均肉食量达到 120 公斤,从猪肉为主,变成猪 / 牛 / 羊三种肉类并重之前,

任何鼓吹让「中国人少吃肉,多吃素,或改吃 “植物肉”」的理论言论,

无论其表面如何粉饰,都一定是其心可诛

而国内某些大学,对诸如**《自然食品》**(Nature Food)之类、由欧美境外势力掌控的 “国际期刊” 的盲目推崇与迷信,自觉自愿让渡了学术上的话语权,——此类软骨头行为,同样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身处大争之世,这是一场非胜即亡的生存战争,文明战争!

知乎用户 狐狸晨曦​ 发表

还是吃的太少了,要是每人一年吃一吨肉,他肯定就说你们每年吃一百公斤就好了。

还不是因为你们吃肉吃太少,一年才吃五十公斤,他才让你们吃五公斤的?

反思反思,你要是一年吃一吨,他们还敢逼逼吗?

知乎用户 山海关 发表

我寻思美国人人均吃肉可比咱中国人多呀,为啥挑出来拿中国人说事?

论总消耗量比美国人多,那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多。

难不成中国人只配拥有美国人 1/3 的人权?

建议查查论文作者的成分。

大家一定要明确一个问题。论污染、排放一定要用人均。

如果按照国家来算。

美国人 1 人可以拥有一台车,中国人 3 个人才能拥有一台车!

美国人的人权是人权,中国人的人权也是人权!

知乎用户 周岳 发表

谢邀。

大力发展人造肉、工厂式生产。

没有玩梗,真心的。

你是个两百斤的大胖子,来了个黑医笑嘻嘻地对你说:

“你这么胖,我有个减肥良方,把你的腿砍了,立刻轻三十斤”。

“靠,你丫谋财害命!”,这是正常反应;

“靠,你丫谋财害命!所以你说我胖,肯定也是假的!”

这是因噎废食了。

禽畜养殖业的污染一直很大,基本集中在粪便处理上,有空气、水质、土壤三大类污染。

以前我国无所谓,规模化养殖程度低,小农分散养殖,总量小,环境也能承受得起。

但这些年经济总体起来了,消耗量大,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加深,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最近这几年,农村农业部和生态环境部俩部委年年联合发文,要求执行粪肥去害还田,控制污染。

论文说的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也不能真当人家是傻子。

但我觉得还有深层的问题,驱使比尔盖茨们去搞人造肉,环境保护只是一面比较好看的旗帜。

粮食安全。

美帝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一般在 100 公斤,很多人说美帝蛋白质上武德丰沛。

但其实欧洲也不算低,平均 70 公斤。西班牙法国高点,一个 100 公斤一个 86 公斤;英国德国低点,60 多公斤。

相比之下,中国人均 48 公斤,印度 5 公斤。非洲多数国家在 10 公斤左右,亚洲多数国家在 20 公斤左右。

而全球肉类年产量这些年基本就在 3.5 亿吨。

于是,可以做个大胆的设想:

排除中国,只算印度、东南亚、非洲这 26 亿人他们的年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哪怕 10 公斤,全球供给跟得上吗?

恐怕跟不上。

最猛的白羽鸡,出栏时间也得 40 天。生猪出栏得 150 天,肉牛出栏要差不多 300 天。

畜牧业产能增长是受物理限制的,因为生产者本质就是动物,动物的生长速度有极限。从 00 年到现在,全球肉类总产量也就增长了约 1.5 亿吨。

但很多国家的需求增长是完全可以爆发式的。像一贯被认为蔬菜和碳水为主的越南,三十年不到,肉类消费量增长了 4 倍。

除非来场世界大战,否则非洲中东的人口增长、亚洲特别是印度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个全球性的肉类消费缺口。

这就是一场粮食危机。届时,肉的产能就是新时代的石油,掌握肉的产能就等于掌握了一项核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我相信这才是比尔盖茨们大力搞人造肉的根本原因。

抛开外国只看我国,肉类消费缺口已经出现了。

我国肉类总产能在 8500 万吨左右,而去年肉类总量在 991 万吨,已经逼近千万级,同比增长 60%。

如果说去年是非洲猪瘟,那 19 年我国进口猪肉 210 万吨,同比增长 75%;牛肉进口 165 万吨,同比增长 59%。

连续暴增。

国内因为农业集约化程度不够,本来肉价就比美澳俄阿的大牧场制要贵;加上耕地红线,总产量有明显瓶颈。

对海外进口肉类的依赖程度只会越来越深。

这里就藏着一个隐性的粮食安全问题。

我国已实现的粮食安全是主粮安全,碳水安全,卡路里热量安全。但蛋白质的本土供应缺口明显增大。

如果再遇到美帝靠滥发货币,通过肉类这种大宗商品全球性地往国内输入通胀,咋整?

即使政府握有国内肉类产能,但肉是有周期的,实物供给的调节速度赶不上印钞。

再如果,东南亚和印度的经济慢慢起来了,十年后他们的人均肉类消费量各自加了十公斤,那会不会又增加中国海外买肉的成本?最后转化为长期 CPI?

再再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海外对华采取大规模封锁,美澳阿的海外供给断链,本土缺口怎么办?

如果我们觉得:中国起码也得是年人均消耗肉类 60 公斤,印度未来总会到 20 公斤,那这就是个灰犀牛问题。

用以前知乎键政常说的那句话:中国要想人人切牛排,起码得拿下三个美帝。

中国人当然有吃肉的权利,那自然也要保证 “吃肉的权利” 的安全。

所以作为一名老科幻迷,我相信人造肉必然会实现,而且人造肉会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以国家为主导,做好技术储备,做好民用化测试。像工厂一样,随时能生产,随时能上市。

现在普通人听着人造肉肯定不吃,但我觉得到了新一轮的危机时,大规模人造肉供给就是新时代的压舱石。

所以,批判险恶用心没毛病,但不要因为批判而批判,无视实际问题。

外面对华永远是几句干货夹一句私货,把私货扔了就是,没必要把干货也扔了。

至少我个人认为,或远或近,但人造肉总归是一个战略,不能因为批判而轻易放弃对人造肉的思考。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如果 “不吃肉” 和“地球爆炸”二选一的话……

我果断选地球爆炸,一秒钟犹豫都没有。

不吃肉活着干啥?对得起你祖先花几万年爬上食物链顶端吗?

知乎用户 落木寂无声 发表

这就是半途悖论。你走在半道上干啥都是错的,到了终点就干什都是对的了。所以这则研究告诉我们,我们吃的肉还不够,我们应该人均一年 100 公斤肉,让美国人少吃,才能改善地球环境~

知乎用户 Gaarmat 发表

这话没毛病,空气污染的「源头」,说到底就是人,具体来说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要想没有空气污染,简单,一万年前就没有空气污染,有空气污染大自然也很容易消解吸纳。

而中国人最多,而且是遥遥领先于除了印度之外的其它所有国家,而印度又是个垃圾国家,忽略不计。我们的党和国家又十分重视人民的发展权利,在社会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在过去几十年里冠绝全球。所以说,过去几十年里,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源头」,就是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是中国人肉吃多了。没错,我认。

可这又不是我的错,我的人均的资源消耗,人均碳排放量又不是最多的,我的资源浪费程度也不像某些国家那么夸张。我人多怎么了?

要不要洋大人您挑出个几亿人让我们集体去死?

知乎用户 那时风雨 发表

空气污染源头有那么多,我不认为吃肉是占比很大的污染源,而且即便吃肉会造成污染,也不应该光盯着中国来看,国人吃肉相较于某些国家某些地区已经算少了,所以这个锅我们不背。

不过有一说一如果只讨论营养学,这句「建议采用菜多肉少的饮食模式」从健康角度来说其实是正确的,不过这个肉应该指红肉 / 畜肉

我知道大口吃肉,吃牛排吃猪肉是 ZZ 正确,不过近年来的营养调查显示,国人的人均畜肉摄入量的确超过了推荐值,应该减少

不是让你减少吃所有种类的肉,而是减少红肉,增加鱼虾、蛋、奶、大豆等其他多样化优质蛋白质来源,并增加蔬果和全谷物等植物性食物的比例。

这样做对健康的确有好处。

当然,这类问题下可能没几个人真正关心营养学。

知乎用户 芝麻酱​​ 发表

抛开各种偏见,我们只从科学角度谈谈植物蛋白能否替代动物蛋白

人体所需氨基酸有 20 种,其中,有 9 种人体无法合成,只能通过外源性食物获取,被称为必需氨基酸。这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

为便于理解,我们把问题分解为以下 2 个方面:

  1. 如何比较蛋白质的优劣(什么是完全蛋白质,什么是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的消化难度)
  2. 能否通过增加食物量来补足蛋白质缺口

虽然我们饮食结构应该尽可能丰富,摄取多种食材的蛋白质,但是,蛋白质本身是存在优劣的。

评价蛋白质优劣,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氨基酸成分配比,二是蛋白质的可消化性。

前面说了,人体所需 20 种氨基酸中有 9 种必须通过外源性食物获取,称为必需氨基酸。

如果一种食材,蛋白质当中含有全部 9 种必需氨基酸,则称其为完全蛋白。否则称为不完全蛋白。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动物蛋白几乎都是完全蛋白,而植物蛋白,通常都是不完全蛋白,缺少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

大豆是植物当中少有的含有完全蛋白的,但它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只有牛奶的 15%。

除此之外,蛋白质能否被有效利用,并不取决于氨基酸总量,而是取决于含量最少的那一种必需氨基酸,也就是符合木桶理论,由短板决定其利用程度。

植物性蛋白除了必需氨基酸总量低,其氨基酸比例平衡性也较低,也就是限制性氨基酸大大制约了其蛋白质利用率。

再看蛋白质可消化性。

动物蛋白的可消化性是最高的,植物性食材当中,大豆、低筋面粉和花生的可消化性也相对较高。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能否通过增加食物摄入量来补足蛋白质缺口。

植物性蛋白,即便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大豆,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是由于其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氨基酸比例不平衡,长期以此为主要蛋白质来源,身体会出现免疫力降低,皮肤老化,毛发干枯,甚至停经等症状,这是很多素食主义者正在遭遇的情况。

知乎用户 纸谈风月​​ 发表

麻烦先证明养殖动物量和氨气排放的量的关系,然后证明一下该来自于动物养殖释放氨气的量可以造成空气中颗粒物增加,再求证由于动物养殖带来的氨气排放量导致的颗粒物增加的量造成健康问题!

这他喵的是什么研究

强行连连看吗?

已知 1:世界人口在近 1000 年来持续增长

2:全新世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 120 米。

结论:由于全新世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 120 米,导致世界人口近 1000 年来人口持续增长。

建议:全世界人民控制人口增长,倒逼海平面下降!

知乎用户 大板牙​​ 发表

北美的家庭草坪、高尔夫球场和运动草坪,一共有 63000 平方英里,是一个德克萨斯州的面积。耗费的淡水甚至高于粮食作物,修剪草坪烧掉的石油够小国全部的能源开销,洛杉矶大旱时候水资源紧张,政府建议一周只浇草坪 3 天,对,不是任其旱死,而是改成 3 天;

全球家用纸巾市场约 120 亿美元,美国占其中的 57 亿,生产一吨纸,需消耗木材 2.5 立方米,耗水 100-200 立方米,耗电 2000-2500 千瓦时,耗煤 300-400 公斤;

美国生产一斤牛肉需要 1700 升的水、20 斤的谷物外加 2 升汽油,美国一年消耗牛肉近 1200 万吨,比欧盟全部国家加起来还要多 400 万吨。

3 两肉多一点,也就是 150 克,已经是红线标准了。

40-75 克什么概念?

比巴基斯坦略高,甚至少于埃及。埃及刚因为小麦涨价爆发大饼危机了,一个徘徊在人道主义灾难边缘的国家尚且有超过 50 克的人均食肉量,中国要降到比埃及还低?

不要求排在第一,比红线多特么一倍的美国降到略高于红线,把牛肉消费降下来,降低全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所谓氨气及微粒,

却要求中国人把好不容易达到红线的吃肉权让出来,改善本国的空气途径竟然是吃素,

省略一万字心理活动。

如果香港的学术界致力于改善世界环境,我倒有个妙招,

数据显示,从 1962 年到 2018 年,“三趟快车” 共开行 4 万多列,供应活猪活牛达 1 亿多头,以及大量的蔬菜、水果、蛋品等,成就了香港市民最丰富最稳定的一日三餐。
据全球贸易系统统计数据,目前香港进口食品的 20%,进口活动物的 80%,进口蔬菜的 70% 以上,均来自内地。

即便是这样,也满足不了香港人的吃肉和吃便宜菜的需求。

内地供港的番茄是 2.5 港币一公斤,以色列的番茄就要 32 港币一公斤,

但进口量仅为平日的 1/3,目前香港从内地活猪进口量相对往年同期下降近 60%,当地拍卖平均价同比涨幅超 200%,最高拍卖价达 4444 HK$/ 担(1 担 = 100 斤),而终端在毛猪价格上涨带动下也上涨至 130 HK$/ 斤,相对于原来的 40 HK$/ 斤上涨约 225%。

只要内地供港的活猪减少 60%,则香港市面上的猪肉零售价涨幅超过 200%,一百块钱一斤的猪肉绝对不是奢望。

即使这样,一部分人还坚称内地供港的肉类只占香港消费的一小部分,既歪曲事实,又一副毫不领情的样子,只有淡水实在赖不掉了,才说青藏高原也没断了印度的水的荒唐话。

像这个打叉言论,断供如果真的没感觉,你 100 块一斤的猪肉是什么感觉,涨价 220% 了,还仅仅是断供三分之二而已,价格当然就是最好的感觉。

都是扯淡,一派胡言。

香港人吃肉的量,几十年内不仅人均远超内地,且需要全世界的物流来供应。

而且内地供应的都是质优价廉的,给被李家盘剥到无以复加的底层劳动者续命的廉价农产品,是市民维持生活,小朋友长身体的宝贵滋养,

没有内地的肉类和蔬菜供应,香港贫民甚至白领会立刻达到吃了这顿没下顿的境地,比印度还印度,顿顿泰国白米饭,其余什么辅食都吃不起,倒是很环保呢。

如果香港高教界真的为内地空气乃至全世界空气着想,不如从港岛开始带头吃素,而且是全素,蛋奶也一概断掉,顿顿发面大饼或者熬粥,配上维他奶足矣,世界各地包括大陆,供港食材的肉制品将会大大减少,这样全人类都会感激香港市民为全球大气环境做出的贡献。

你们再也不用吃着大陆来的猪肉,还兀自觉得断供毫无影响了。

参考:

从香港猪肉供需情况看内地肉类供需演绎 - 期货频道 - 和讯网 (hexun.com)

你一定以为香港农产品是靠内地供应,这种 “想当然” 是错觉,内地供港的比例很小,小到什么程度,断供几乎都不会有感觉。换过来想… - 雪球 (xueqiu.com)

这些数据告诉你,内地供港对香港意味着什么 - 知乎 (zhihu.com)

知乎用户 荔枝 发表

就喜欢看这些小丑一本正经地演闹剧。

没错,我就说他们是小丑,装什么学者呢!

郭德纲说过:『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精选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同样的,小丑和我们说,你拿吃肉不行,吃肉带来的肉类需求成为空气污染源,他们说要吃素,真的要吃,每天吃 40-75 克肉足够维持健康,如果我们吃得起肉的人正眼看那小丑一眼,那我们就输了。

我今天中午就要吃肉,涮火锅,晚上还要吃肉,水煮肉。

日子好不好过我自己知道,让小丑们自己被口水淹死吧,活该!

知乎用户 程墨 Morgan​​ 发表

香港中文大学说的很对,完全符合科学精神,其对环境保护的忧虑令人感动,提出的建议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中国人必须减少对肉类的摄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是光荣的。

但是中国这么大,一时之间很难大面积实施,中国人愚不可及,反环保分子多如牛毛,其中以大陆人比例最多。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参照深圳模式,指定少数地区开展 “少吃肉环保示范区”,从定点开展,再推广全国。

我把这种示范区,称为 “环保特区”。唯有如此,中国的环保事业才不会像现在这样裹足不前。

那么这个 “特区” 设在那里好呢?

地球人都知道大陆人是很愚昧的,不知道环保的好处。而香港人在多年的现代教育和先进理念的熏陶下,已经完全培养了一代有责任心、有全球视野、有环保意识的良善公民。这从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就可以看出来。

这就为建立 “环保特区” 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个 “环保特区” 舍香港其谁?应该是没有人会反对的。

而且也不能什么好处都留给内地,五个经济特区,居然有四个在内陆!这是何其不公平。

为了弥补我们对香港地区的亏欠,这个 “环保特区” 是一定要留给香港的。香港值得!

从实际操作来看,要实现香港成为 “环保特区” 也是非常容易办到的。

我们只要把供港的肉类减掉一些就可以了。

以香港人的环保爱心,减少一半应该是差不多的。

要知道,香港人的人均肉量是远高于全国水平的,甚至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就算香港人少吃一半肉,恐怕也比内地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的居民吃肉要多。这怎么可以呢?我们提供给香港的肉类太多了!严重拖累了香港的环保事业!

造成这个局面内地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应该反思、自责。

那减少肉类供应,香港人是不是要饿肚子?

不会的,我们可以把供港蔬菜的数量提高一些嘛。

多菜少肉,健康饮食,同时又环保。

到那时候,香港的名片就再也不什么东方之珠了,而是 “环保之珠”,这颗环保之珠,是香港人民为环保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必然会光照寰宇,载入史册。

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断供… 啊呸,帮助香港建立 “环保特区”?

知乎用户 宇宙搜索队 发表

吃肉增加 - 养殖增加 - 各类排放增加 - 相关过早死亡增加,反之则都减少。这样的四步推导在逻辑上看起来似乎是很严谨的。

后面研究者还算出了数据,说在目前的吃肉水平下,中国每年过早死亡约 90000 人中国人平均每天吃 40-75 克肉即可维持健康,又能避免因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看起来一举两得,是不是?

我倒是愿意相信这三所高校的研究者确实是从中国的减排和减少相关死亡的角度出发去做研究的,并且他们也已经算出了相对具体的导致每年新增的过早死亡数字,是大约 90000 人。但是,这研究依然是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这研究根本就没做完。

这研究最多只做到了完整工作量的四分之一:只谈了他们认为的中国因人均肉类摄入量超过 “即可维持健康” 的“人均 40-75 克”标准而导致的空气污染和过早死亡数量,而没有提到中国减少人均肉类摄入量后整体健康情况的变化,也没有对比讨论人均肉类摄入量远超中国的欧美国家的情况。

所以我也希望研究者能做完余下的部分:

  1. 在这些研究者得出的 “每人每日平均摄取 40-75 克肉” 的情况下,若考虑到部分群体因达不到平均摄入水平而产生的营养缺乏,必然进一步导致的全国死亡数和平均预期寿命产生变化。那么,因部分群体达不到人均摄入量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将使得中国每年过早死亡多少人?
  2. 在人均肉类摄入量更高的欧美国家,研究者认为的 “即可维持健康” 的人均肉类摄入量标准是多少克?在欧美国家,因人均肉类摄入量远超该标准导致的空气污染与过早死亡情况又是怎样的?
  3. 若将欧美国家的人均肉类摄入量减少至研究者认为的 “即可维持健康” 的标准,那么,因部分群体达不到人均摄入量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将使得欧美国家每年过早死亡多少人?
  4. 研究者认为的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理想人均肉类摄入量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若有,研究者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
  5. 研究者认为应如何在 “部分群体因肉类摄入达不到平均水平而出现营养不良并导致过早死亡” 与“部分群体因人均肉类摄入过多造成的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之间做出取舍?

期待三所高校研究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知乎用户 古都大同​ 发表

他这研究过于双标了,问题是香港人均肉类消费约 150 公斤,大陆是 63 公斤

港中大还有相关学者为什么不提议先把香港的肉断了

“中国人近年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最后还是暴露其本意,表示如果中国人将多肉习惯改为植物性饮食,可减轻氨气和悬浮粒子数量……

![](data:image/svg+xml;utf8,)

这里就可以提一句了,李嘉诚投资了人造肉,还有中信收购麦当劳与人造肉公司已经达成合作,上次张静初那个素食宣传里面就有中信的人

张静初宣传那个 “素食行者” 的视频,口口声声说肉食是可以被替代的,就差把 “人造肉” 三个字打在公屏上

且根据世界经合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OECD-FAO)联合发布的最新农业展望报告

2019 年全球各大洲人均年肉类消费量北美洲最高,达 97.74kg,大洋洲 68.65kg,欧洲 64.90kg,亚洲 25.90kg,非洲 12.28kg

然后叭叭叭的说中国人肉吃的多

更何况美国百皮吃肉吃的是最欢的,中国人均肉、奶和美国有 2 倍和 5 倍的差距,这个建议不给美国人提,是因为美国人人命不值钱么

这个提论点的戴教授就更有意思了,FB 头像配的是一杯葡萄酒,他难道没有研究过葡萄酒酿造产生的碳排放吗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教授 Roger Boulton 说,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 “汽车和飞机排放浓度的五倍”

这帮人属实屁股歪的奇怪,总盯着吃大量谷物和蔬菜的中国人碗里的那几块肉,却不去鼓动天天吃牛排汉堡的西方人改吃豆腐

只能说非蠢即坏

跟着地图看世界 - 今日头条

知乎用户 贝贝 发表

埃克塞特大学是英国环境科学久负盛名的大学,作为罗素大学集团旗下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培养出英国著名作家 JK 若琳和英国牛津大学现任校长及皇室一些成员等社会精英。

单纯从学术上看埃克塞特大学和港中大及北大联合研究关于中国人吃人影响气候变化问题,我认为有利于下一步我们在健康国民营养上做科学参考,同时在动物养殖方面去改善环保。

但是埃克塞特大学与港中大报告提出让中国人更多注入植物纤维来均衡饮食结构,这是要中国人像印度学习将素食作为饮食信仰来推广吗?或者说英国和美国人造肉需要这种科学理论来做市场推广,一切就像美国资本用公益基金名义召集国际知名专家来关注中国粮食安全从而推广转基因食品一样。

为什么埃克特大学不去研究一下素食王国印度国民营养状况以便给出更科学环保建议呢?

印度是英联邦国家,疫情造成了严重经济滑落导致一亿印度中产阶级家庭转为赤贫状态,这意味着十亿印度人每天收入不到五美元,疫情加上干旱气候及纷纷攘攘国内矛盾,媒体报道印度人处于饥饿状态,如果英国不去解决十三亿印度人吃饭问题,那将会引发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埃克塞特大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的英国埃克塞特,这里汇聚 19000 名学生为大学繁荣注入丰富人才资源和资本,埃克塞特大学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食堂吃饭和自炊具来让学生们学着做一个绅士和淑女,这里时不时会有金融大鳄的校友和皇室的学长学姐来挑选未来灰姑娘青蛙王子。

仓禀足而知礼仪,埃克塞特大学和港中大在中国人艰苦奋斗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没有对中国提供任何帮助,他们在中国解决温饱和脱贫奋斗中也没有提供大学该有的国际主义帮助,现在中国走向共同富裕和复兴之路时突然开始关注中国人碗里的肉,从中国人的碗一直盯到中国人的锅,由锅延伸到中国人的钱包。疫情中埃克塞特大学非常想念来自中国交换生和高中留学生,这些高净值中国学生将为埃克塞特提供继续体面做优雅学问的资本。

回到与学问相关的话题,埃克塞特大学知不知道英国肉食主义者一生会消耗多少动物呢?

我收集到一个数据,英国提倡素食的组织 “素食计算器”(Vegetarian Calculator) 近日发表数据,称一名英国肉食者活到英国人平均寿命 80 岁时,可以吃掉大约 7000 只动物,包括 11 只牛、27 只猪、2400 只鸡、30 只羊、80 只火鸡和 4500 条鱼,如果把虾、兔、鸭、鹅等小动物也计算在内,更可接近 7500 只。

相比其他国家,英国肉食主义者可谓是大胃王了,根据媒体统计世界主要经济体成年人食肉量是这样的:

世界部分国家年人均吃肉量:

美国:117.6 公斤,以牛肉为主。

中国:59 公斤,以猪肉为主。

英国:82.5 公斤,以牛肉为主,羊肉其次。

法国:88.6 公斤,以牛肉为主。

韩国:62.2 公斤,以牛肉为主,猪肉其次。

日本:48.8 公斤,以牛肉为主。

相比之下,牛羊消耗的植物和排泄物对环境影响更大,而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已经有一套生态循环的家畜家禽排泄物绿色循环方案,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忽视环境治理,这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西方国家工业化是以污染地球三百多年换来的现在发达经济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仅仅用了四十年并且重视环保。

欧洲拥有 7500 万素食主义者,希望他们可以再接再厉将营养过剩的食物共享给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要知道艰苦奋斗付出体力和脑力消耗能量是巨大的,不吃肉扛不住。

![](data:image/svg+xml;utf8,)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可以将自己关于吃肉和环境科学之间影响报告提供给印度或者英国政府,看看英国人是否可以少吃肉多吃素从而保护地球,英国人可以共享财政给新德里以救赎东印度公司茹毛饮血的原始资本积累,正如印度学者所言英国人拿走了印度一切只留下高污染的煤炭,如今印度要工业文明,英国人又回来说高污染不环保,新德里希望伦敦给出方案的时候,英国人说保持冥想减少食物摄入量坚持素食主义

综合而言,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中国奉行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解决温饱问题的粮食增产方案无条件提供给全世界,我们精准脱贫的经验也是共享给所有需要国家,下一步我们共同富裕的方案和红利伴随中国深度开放分红利给世界。埃克塞特大学和港中大和北大做学问的教授们可以保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初心做好学问,如果是为资本带货种草也一定要坦坦荡荡,要知道新中国站起来的中国人不仅拒绝政治和经济殖民更是强烈反对文化学术殖民。

[

舌尖上的中国味道 素食大全 家常菜 非药而愈饮食营养

¥13.00 起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459837655151833089-0-1&p=JF8BARcJK1olVQ8DVF9dD0gSM28JGl4WXAUHUVdcAE8TMytXQwVKbV9HER8fA1UJWypcR0ROCBlQCgJDCEoWBmwJGF4QVAcKUFpCUQ5LXl8IfBJDIgV-Pzw2aksfXm8NeBoPVHliWFJtCEIXAWcJGlsSXjYCVV9dDE4UAGkJK2sVWDZDOlhfAEwVM244G1wQXA8AV1tdAE4fA18IE18li6iWgdbi0fuy1cWmztaliI-pgODbOHsnAF9TTg9cGBoCUVpVAUkRBGsMG18VVAQAVVdVFEoLA18IGloWWgAFU1xUZkgRB24PEjUXXAcDUlhVDkwQM284GGtLMwdRU1sNCU0ebTVBWQ4dVUZcOl5cDU4SAGYKG2sXXAcAVm4)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人类社会发展就会带来环境破坏,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这位学者的研究则将其中一项发展会带来怎样的环境破坏和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给相对精确的量化出来,所以从科学角度来说是有价值的,也为人们后续治理这部分破坏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是,从社会角度和政策制定角度,也即政治角度,这个研究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 “适当吃肉有益健康过量吃肉有害健康” 早就写进健康饮食指导建议里了。

至于像这篇论文一样,将改变饮食结构写进摘要,则是一种假装客观的恶意。不过话说回来,他这其实只是一个假设而非政策建议,无视即可。

摘要机翻:

转向更多的肉类密集饮食可能会通过环境退化产生间接的健康后果。在这里,我们研究了 1980 年至 2010 年期间,中国饮食模式的趋势如何恶化了细颗粒物 (PM2.5) 污染,从而导致间接健康影响。我们发现,膳食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推动对肉类和动物饲料需求的增长,使中国农业的氨 (NH3) 排放量增加了 63%,PM2.5 年增幅高达 10µg m-3(占 PM2.5 总增幅的 20%)。这种影响是仅仅由于人口增长而增加的粮食产量的两倍多。将目前的饮食方式转变为少吃肉的饮食方式,可以减少约 17% 的 NH3 排放,减少 2-6µg m-3 的 PM2.5,每年避免约 7.5 万例与 PM2.5 相关的过早死亡。


面对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人们有三种解决办法。

一种是边发展边破坏边治理,将破坏变得最小化,比如各地的污水治理厂,煤电站的废气处理设施等。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治理能力跟不上发展和破坏的话,也会变成 “先发展后治理”。“决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这个说辞一度在九十年代至零零年代的新闻里随处可见,后来最近十多年年不怎么提了… 因为中国也某种程度上落入了这种老路。

不过,只要还在治理,哪怕来的晚一点也是有价值的。就像北京的雾霾,污染了那么多年没人知道实情,后来被美国大使馆揭了锅盖,国家才大力治理了几年,如今也成效显著。

还有碳中和战略,本质上也是探索 “边发展边治理” 的道路,或者也可以说是在 “先发展” 之后很多年找到一个 “后治理” 的办法。

面对发展造成的环境破环的第三种态度,是 “不发展无破坏” 或者“慢发展少破坏”。这种态度常见于试图阻碍他人发展的群体,如极端环保主义者,政治敌对者,和为敌对者鼓噪的某些学者。

在本论文里,作者面对 “生产肉类食物造成环境污染” 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恰好就是“减少肉类生产和食肉”,落入了上述的第三种态度里。

但在无视掉这些所谓建议,或者数值模拟的对照组以后,定量化的环境破环数据同样可以拿来用于治理这部分破坏,实现更好的发展。

所以,面对这样的论文,一方面要承认其科学价值,并将它的科学结论更好地用于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则挖出暗藏的祸心,把它的所谓建议当做一个 fart 放掉就可以了。

知乎用户 云舞空城​​ 发表

这项跨学科研究是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北京大学

为什么都再说港中大,问题难道不在于北大居然也参与了这项可笑但是又给西方提供反华子弹的研究吗?

现在还有大量吃不上肉的中国人(去各个短视频平台看看那些早上吃土豆、中午吃土豆、晚上吃土豆的孩子们吧),大量无法放开吃肉的中国人,就有北京大学这种拿着中国老百姓纳税款发的工资跟研究经费来论证中国人吃肉污染环境,每年害死 9 万人!?

我真想对这群叫兽说一句国粹!

这位就是北大参与的,还是一名博导、系副主任。

真不明白中国人吃肉 > 畜牧业发展 > 空气污染 > 每年死亡 9 万人这种归因谬误怎么会被一名博导、系副主任奉为圭臬的。

整个就是先有果,然后再推导因。

这种论文如果要研究畜牧业发展对空气的影响,也应该是全体人类吃肉的影响,而不是特别针对某一个国家某一类人!这就是典型的反华!

如果这种推导都能成立的话,那么这个星球上所有因为污染死亡的人都可以归罪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工业进步,进一步甚至可以将这个星球上所有意外死亡的人归罪为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寿命大幅增加!

直白点说就是中国人既不想跪着,那么为什么不早点死绝!

知乎用户 CPC 发表

有三种可能:

  1. 这三所大学的相关学科白左入脑了,这样忽悠美国人的美国教授也不少 (比如在白人富豪社区写书呼吁和黑人亲近但自己一步也不踏入黑人社区的教授)。
  2. 这三位的科研团队收钱了要推人造肉,如果这点是真的,不久之后应该能看到港大和北大的食堂里大规模使用人造肉。
  3. 这里的几位中国教授是跟从西方主子的指挥棒。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嘴上都是道义,肚子里都是生意。

就跟之前明星号召大家吃素少吃肉,旅游博主让大家少吃海鲜、关晓彤推广人造肉等一样。背后都是要挣钱的资本,想卖人造肉或者一些替代品,靠公众人物、意见领袖、大学、研究机构来为其背书,兜售理念。然后发财。

我希望大家都拿这些机构的所谓研究成果反着看,他们说我们肉吃多了,其实我们是吃少了,我们要保证日常肉蛋奶的摄入,尤其是孩子。保持身体强壮健康。

美国人均肉类消费是中国人的两倍之上,中国人还没有达到 “吃肉自由” 的地步呢,之前肉价的涨涨落落都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美国人吃的油光满面,超重肥胖人数比例全球第一。他们怎么不去研究一下美国?

2020 年美国人均肉类摄入量达 101 公斤,平均每天吃肉达 0.55 斤!而中国人均肉类摄入量为 48 公斤,平均每天 0.26 斤。如果再计算其它含肉类零食,美国人均会更高。

说实话,中国人吃的蔬菜比肉类多,因为之前大家都很穷,我爸说他小时候要等过年过节才能吃肉,我小时候家庭条件好了,但也不是经常能吃肉。中国青少年的身高增长也是这几年的事情,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这些机构或者人,真的很没良心。

知乎用户 脱钩先生​ 发表

这枚舆论核武投放的亮点:《自然 - 食品》。

即便战时,昂撒还知道要放子刊上,至少不做炸地基的事儿。

《自然 - 食品》是《自然》2019 年新增的线上子刊,这是今天的四篇首页置顶文章:

除了聚焦第三篇《饮食转变可减少中国与颗粒物污染有关的过早死亡》这枚核弹,还应该让真正的农业专家们来扒扒这第二篇《整合农业用地可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知乎用户 熊议会 发表

谢邀。

这个问题其实和 2010 年丁仲礼院士和柴静就全球碳排放权的论战是一类问题。

这个研究团队最大的漏洞就是只看总量,选择性无视人均,而且时间轴局限于最近几十年,而无视过去几百年西方的增量主要集中于一二次工业革命,最近几十年就是在吃前面技术积累的红利。

随便网上找一下全球人均肉类消耗,就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根本就排不上号。

很多学者感觉就是别有用心传递错误的观点和结论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

此前还有 “六个钱包经济学家” 居然和欧美日一些别有用心的经济学家或者政客沆瀣一气,泯灭良心说什么我国房地产没有泡沫,很健康。是何居心啊?

高层明确说出房地产是中国金融系统最大的灰犀牛?最广大人民群众被高房价搞得精气神都没了,躺平文化盛行,还居然胡说八道!

我们应该警惕这种知识分子、智库学者的 “背国离民” 行为。调查他们的现金流以及资产流动情况,以及亲属流动情况。

丁院士和柴静的论战已经过去 10 年了,很有必要回顾一下:

2009 年 12 月 7 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 192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这次大会。由于 2010 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行将到期,国际社会希望在本次大会上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新的方案,就 2012 到 2020 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一项新协议。然而在历时近 2 周的会议中,参会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官方注册的一万五千人,会场内外硝烟四起,一片喧嚣,直到接近尾声的时候仍然没能达成共识。

记者:这次哥本哈根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尖锐和激烈的争吵,到底在吵什么?

丁仲礼 (中科院院士):其实吵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记者:这个排放多少,实质又是什么?

丁仲礼:简单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和能源问题连在一起,和发展问题连在一起,所以说争半天就是我还能排放多少,我还能使用多少能源,简单就是这个。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这个排放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权?

丁仲礼:这个是肯定的了。

记者:这个排放权对于普通的国民又意味着什么?

丁仲礼:意味着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国家的发展,你的福利能不能 / 进一步地增加,也意味着你有没有工作。

排放权的分配,追本溯源,还要从 IPCC 评估报告说起。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 100 年来,地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 0.74℃。全球气候如果升温 1℃,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将会全部死亡; 升温 2℃,将意味着格陵兰岛的冰盖彻底融化,海平面上升 7 米。基于 IPCC 报告对于气候升温的预测,哥本哈根会议提出,相对于 1750 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2 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所以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把地球增温控制在 2 度这一安全值范围以内。但丁仲礼认为这里所说的 2 度只是一个价值判断,并非是科学判断。

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这个二度是怎么来呢? 二度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计算机算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

他不会去考察地质历史时期时候的升温降温时候的变化,他就计算机算,算完以后,出一个结论,假如升温两度,就会产生多少多少物种的灭亡,这是英国有一个研究做的,这个结论就是马上很流行了。流行以后,慢慢变成一个价值判断了,我们不能让它再增温了。

记者:如果它模拟计算机这一切是可信的话,那不是一个依据吗?

丁仲礼:你怎么知道它可信。

记者:我们几乎是信仰实验室里所有的数据?

丁仲礼:它不是实验室,它是计算机,你怎么知道它是可信是不可信?

记者: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给我们的印象是,因为 IPCC 这样一个研究的组织,它也是各国的科学家在一起,拿出一份报告,而且也是因为有这个报告作基础,全世界的国家会到那里去一开个气候的大会,所以给我们的印象,它是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的。

丁仲礼:科学家有主流吗?

记者:我们理解的主流是?

丁仲礼: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 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丁仲礼之所以强调这只是一个价值判断,是因为他认为在 IPCC 报告原文中,并没有 100% 地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未来排放空间的计算却要建立在二氧化碳升温效应的基础上。根据 2 度阈值的共识,到 2050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最高峰值只能控制在 450PPM 以内,也就是说到 2050 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空间是大约 8000 亿吨。

当我知道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以后,我就马上意识到,这个数量是非常非常小的,也就是说比如说我打一个比方,我们现在是人均排放 1.4 吨碳,不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是有个 3.67(倍) 的系数,如果是 450PPM 这个目标定下来以后,那么今后的人均排放量只有 0.8 吨碳。

记者:就是说这是一个天花板,对吗?

丁仲礼:对,一下子你掉下来,就是从你 1.4 到 0.8,这个是人数还不能变,还是 65 亿人口的时候,如果人口还要增加的话,你这个数字 (差距) 还要往上加。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提出 7 种减排方案,发达国家率先制定减排指标其中暗藏哪些玄机。

记者: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发达国家的首脑在当时就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意见,他会认为说,我给我自己定指标还不行吗?

丁仲礼:那当然是不行。你定指标就是你要取一块更大的蛋糕。

记者:在您理解的公平是什么?

丁仲礼: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IPCC、G8、OECD 等国际组织或科学家提出了多个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方案,特别是 IPCC、G8 方案,对发达国家规定了减排的具体目标,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做具体要求。但丁仲礼认为,这些看似公正,似乎是在照顾发展中国家的方案却是暗藏玄机。

记者:不过我是看到这次 IPCC 在方案当中并没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求啊,他并没有要求你减多少,不是吗?

丁仲礼:它确实是没有对发展中国家减排设定绝对量的,他对发达国家设定了量,中期,2020 年有 25% 到 40% 的减排,到 2050 年要有 80% 到 95% 的减排,他是有这个数据。但是它有一个总量,就是全世界还有 8000 亿吨的二氧化碳可以排。

那么等于这个蛋糕的数量是定下来了,那么我 IPCC 对发达国家有一个定量的排放的控制,那么等于是先他定量地切走一块儿蛋糕,这就明白了吧,这个切走的蛋糕不是很大,IPCC 不是很黑,他的结果是 2.3 倍,2.3 倍是什么概念呢? 也就是说今后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权是发展中国家的 2.3 倍。我们说二氧化碳是累计起来的排放,前面还有差别,前面差别是多少,前面差别是 7.54 倍。

记者:你指的是历史上差别?

丁仲礼:从 1900 年到 2005 年这 105 年之间,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 7.54 倍。

记者:但是 IPCC 这个方案是不算过去的,它只算当下,而且他认为发达国家率先减了,减了 80%,还不行吗?

丁仲礼:就是说这里面我们先不跟他去争论,咱们把以前的事放一放,那我们就看今后。减排就是这个词说起来很好听,从我刚才讲到的 (跟) 排放权分配是一回事。这个很好理解,8000 亿吨的蛋糕是定下来的,

尽管减 80%,一步一步往下减,但是你基数大呀,你的基数是发展中国家的 4.8 倍,你就往下这么切蛋糕,它就马上就是切走,是你的二点几倍了,所以说这里面是包含了一个非常大的陷阱。

记者:陷阱?

丁仲礼:就是一个陷阱。

如果是今后的排放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国际上的限制的话,那么这个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就会变成一种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

记者:就是你想要排有可能……

丁仲礼:你不够排你就得买,如果是你承认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是一种稀缺商品的话,

记者:真金白银。

丁仲礼:那么这个 8000 亿吨分配的过程当中,多分一点,少分一点是多大的利益。

记者: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发达国家的首脑在当时就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意见,他会认为说,我给我自己定指标还不行吗?

丁仲礼:那当然是不行。你定指标就是你要取一块更大的蛋糕,那我以后这样定指标行不行,我以后人均排放跟你一样多,这我不过分吧,我历史上少排很多吧,今后 40 年的排放我跟你一样多,或者中国说得更白,我就 1990 年到 2050 年,我的排放只需要你的人均排放的 80%,行不行。

记者:那他可能就会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仲礼: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 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记者:也可能他会觉得说现在常规的算法都是以国别计算。

丁仲礼:那么行了,那我就不跟你算了,我没有必要跟你算了,为什么? 摩纳哥多少人,我们中国跟摩纳哥比行不行,那你还讲不讲理了。

记者:他现在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不管你是人均,还是说贫富,现在只以碳排放大国来算。

丁仲礼:我可以承认说我是碳排放大国,那你给我们一个数,我们能排多少, 你发达国家你要排多少,你为自己分配了一个数,你这个 80% 就是分配了一个数了,你是把你分配得大,给我们分配得少,我就说,我们如果是一样的行不行。8000 亿吨的这么一个蛋糕,根据 G8 的方案,他 27 个发达国家取走的是多少,取走的是 44%。他多少人口,他 11 亿人口,余下的 55 亿人分 56% 的蛋糕,那么你说公平不公平。

记者:它这个方案本身就没有按人口计算。

丁仲礼:你要问问默克尔本人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我没有机会,要我有机会,我要问问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本人,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

记者:现在除了 IPCC 这个方案之外,不是一共有 7 个方案吗? 有没有一个是……

丁仲礼:没有一个。IPCC 的方案还是最好的,其他的方案是越来越黑。

中国科学院对这 7 个减排方案进行了评估,他们认为这些方案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大 2.3~6.7 倍的人均累计排放权,而且都没有考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差别巨大的事实。根据丁仲礼的计算,如果按照现有的几个方案,中国的排放空间只能支撑大约 10 年,也就是说从 2020 年起中国就需要购买排放空间了。2009 年 12 月 16 日,作为中国代表团科技顾问,丁仲礼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发表了演讲,直接指出这些减排方案有失公允,而且很激烈地表示,如果这些方案成为国际协议,那将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在道德上是邪恶的。

记者:您现在是在直接指责 IPCC?

丁仲礼:为什么不能指责,科学就是可以批评,既然你承认你是科学,你就得能经受得住人家的批评,我在中国科学院写的文章,我就是直接批评 IPCC 第三 (工作) 组的。

记者:而且我看到您的措词……

丁仲礼:非常严厉。

记者:其实很激烈的,有这么严重吗?

丁仲礼:那你算账。假如告诉你,中国今后从 2020 年以后,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去买二氧化碳排放权,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不公平?

记者:一个科学家在谈论一个科学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会用比较激烈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字眼,这样是否合适?

丁仲礼:你批评他们的方法不公平,他们是不会理你的。所以我必须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引起别人的重视。

记者:当时您在大会上演讲,您去提出这些观点之后,场上有什么反应?

丁仲礼:场上就是有一个美国人,他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他说现在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可能要考虑的是什么样一个行动的问题。中国该怎么行动?

记者:您怎么回应的?

丁仲礼:我就是说我也同意行动第一的,我说中国很简单,如果我要对中国政府的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长期排放的承诺。这个长期排放的承诺,就是一句话。

记者:什么话?

丁仲礼:从 1990 年到 2050 年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坚决不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 80%。不管你怎么减排,我都要比你少,并且我一定要做到。并且你发达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基础设施建完了,中国很多还没有建,那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背景下,中国应该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我们要比你们雄心勃勃多。后来美国人也没有办法跟我争了。后来有个比利时的人告诉我,他说您回答得很好,他很赞成。

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最后 24 小时里,一份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作为被注意到的文件记录在案,在这份协议中,各方同意全球增温应低于 2 摄氏度,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的具体数字没有被写进协议。各方希望在今年年底召开的墨西哥气候会议上,能够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取得更大的进展。丁仲礼认为,要建立起国际责任体系,必须是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

记者:在您理解的公平是什么? 什么是公平?

丁仲礼:我对公平的理解,我把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所以我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记者:您看您原来研究古气候的,都是很专业的科学家,但实际上这次气候谈判,您一直是在做政治解读,是在提出很多的方案跟策略,别人也许会对你的身份提出各种疑问,觉得适当还是不适当,您觉得?

丁仲礼:你就说我搞科学研究的,就不应该去了解后面的政治?

记者:这倒不是,他们可能会觉得,科学家甚至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应该比如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这个前提下去制定方案?

丁仲礼:我没有否定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落实,这难道不是人类的利益吗? 这是国家利益吗,这是个人利益吗? 我从来没有这么想。

记者:假如像您所说的,现在这个方案,发达国家又不接受的话,如果它就这么拖下来,这几年下去,会不会情况变得更糟了?

丁仲礼:我很乐观。我是地质学家,我研究几亿年以来的环境气候演化,这我很乐观,这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跟拯救地球是没有关系的,地球用不着你拯救,/ 地球比现在再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高 10 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不是这么演化过来? 都好好的。

记者:毁灭的只是物种?

丁仲礼: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是人类自己。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记者:到底能不能拯救自己,最核心的东西,最终取决于什么?

丁仲礼:取决于文化、文明。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人们有一种更有包容性的,更有弹性的一种文明的产生,或者是我们现有文明的很好的发展。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这玩意儿国内炒不动了,就拉港台嘛,造舆论又搞一波对内地的仇恨嘛。

为啥人会大言不惭的这么玩儿?这些人骨子里就认为我和你中国没关系,我是白皮殖民后代,你们中国人就是吃肉吃多了。

随着舆论战场的扩大化,以后这种事多的很,很多话题会由内地输出港台后反向打回内地。反正内地二傻子比较多,膝盖有问题的也很多,跟着瞎起哄,以为自己跟着白人的想法就成了道德标杆,笑死了。那帮盎撒会有道德?

这就是另一种眯眯眼式的思想锚定,全世界都在抨击中国吃肉吃多了导致环境问题,若干年后,没人记得你怎么反驳,怎么无视,只会有一大堆人记得,“就是中国害的!” 老套路了,有啥奇怪的,就算是咪咪眼到现在还有一堆人觉得是自己错了,得反思,是上纲上线了如何如何….. 他们明明知道是在歧视你侮辱你,缺还要装作理中客和你讲文化自信,和你讲艺术…. 恶心不恶心?

香港虽然有国安法助阵,表面是好了不少,至少不敢当街打砸抢烧点活人了,可蟑螂无处不在,人家几十年的努力会是一部所谓法律就能压住的?最近邓炳强,谭咏麟等等被 “起底”,加上台湾在后面伸手搞鬼,情况并不可能短期好转。

至于吃肉,没必要讨论了,有多少吃多少,中国人早晚比白人更高大魁梧。这才吃饱几年啊,就被 “道德” 批判了,你他么管老子吃什么!吃饱了没事做,管得宽!

知乎用户 Andy 发表

确实应该少吃肉,我说的是香港。

有人喜欢拿总量说事,很抱歉,中国吃菜总量也是世界第一,还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

都这样了还多菜少肉,怎么,你寿光有股份吗?

吃肉,还不行呢,领先第二名也没多少。

2019 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 51 千克。

2019 年的美国人均肉类消耗量 101kg。

同期其他国家人均年肉类消耗量:

俄罗斯 60kg

英国 84kg

法国 87kg

合着五常里面我们最弱…

五常之外,以色列 80kg、阿根廷 90kg、土澳 95kg,欧盟国家平均 80kg

至于我国的香港地区… 每年要吃掉 150 万头猪左右,大部分来自于大陆,是全世界人均消耗肉类最多的地区,根据香港大学的研究表示,香港人平均年肉类食用量为 242kg。

很多人可能都不信… 我也有点觉得匪夷所思,港大说香港人平均每天吃掉 664 克肉,考虑到有老幼,成年人要一天接近一公斤…

但是这个数据确实是港大的数据。香港的东西就是多肉少菜,顿顿都是肉……

真的不理解这些学生是怎么在这样的饮食环境中,昧着良心做这个课题的… 不恶心吗…

还有这个戴沛权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真的很忧国忧民。

2015 年 10 月 13 日,因为研究臭氧问题,戴沛权敦促珠三角地区政府能采取行动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其途径包括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规管汽车尾气排放等。

但是那时候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是 0.12 辆,

那时候美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超过 0.8 辆,是我们的七倍。

乘以排量可能有十倍以上。

不得不说,这位教授很爱国,只关心自己的国家~您辛苦了。

知乎用户 奉义天涯​​ 发表

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毛泽东

知乎用户 悠贰 发表

1962 年,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和铁道部为适应供应港澳鲜活商品 “优质、适量、均衡、应时” 的要求,共同开创了编号为 751、753 及 755(现分别改为 82751、82753、82755 次)的三趟快车,分别自上海、郑州、武汉三地始发,每日满载供港鲜活商品,经深圳运抵香港。由于 “定期、定班、定点” 每日开行三趟,所以都习惯称其为“三趟快车”。

1、我非常支持港中大的研究成果,而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港中大觉得中国人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那么请香港人先不少吃肉或者不吃肉。同时,我建议香港人先从自己做起,习惯一下没有 “三趟快车” 的生活,别忘了,你们也是中国人。

2、世界上消费肉类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请先跟美国人谈谈肉类消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3、据我所知,香港中文大学也是香港政府拨款的,搞出这么个研究成果,算不算浪费科研资源?明年削减一下港中大的各种经费,我觉得非常合理。

4、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了吧?

5、我养条狗,它还知道对我忠心耿耿,而国家养港中大,就养出这么一群连逻辑都没学好的奇行种?这是让我们见证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碳基生物的智商下限吗?

知乎用户 曾云​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小源表示一头黑人问号???

**中国并不是肉类消耗的大国,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讲,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人均肉类消费相差甚远。**而且 2020 年中国才逐渐步入全民小康社会,也是从 2017 年开始,中国的肉类消耗水平才勉强进入世界中上水平。

所以题中研究显示 “中国人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了空气污染的源头之一”,对此小源持强烈怀疑的态度!

要知道由交通运输业和生产制造业引起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的 40%,全球气候变暖,出现冰川融化等现象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从那时起全球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就进入了减少碳排放的浪潮中。

So?碳排放过多不才是引起空气污染的源头之一吗?

我知道看到这肯定有 “公正” 人士要说到,就算碳排放是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口那么多,人均碳排放肯定也占全球前排!

得,如果真有问这话的朋友,做好被打脸的准备了吗?

虽说碳排放量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但放眼世界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并不大。

首先,我们总说碳排放,那么得先知道究竟这些碳源自哪里?

回答:燃烧化石燃料,以及工业生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挪威科技大学发布一则研究报告,显示:” 测算了全球 13000 座城市的碳排放量,前 100 名的城市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 18%,最富裕的城市和市郊通常是碳排放的大头。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燃油汽车,导致城市中的尾气排放量大大增加。根据中汽中心的测算,汽车碳排放占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 80% 以上,占全社会碳排放 7.5% 左右。

**小源不否认中国是碳排放量大国,但这仅是因为人口基数大,而人均碳排放远不及发达国家。**2013 年的中国人均碳排放量是 2.05 吨,还不及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 4.4 吨的一半。

咱就是说,别什么锅都往中国身上甩了好吗?

更让人费解的是,该研究还建议采取 “多菜少肉” 这类饮食模式,在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的小源只想说,**如果真的长期饮食不均衡,便秘、肥胖、食欲变差,肠道受损这些问题都会找上门来,**久而久之身体还会因为缺乏必要的氨基酸、维生素而出现一些病症,要知道肉类是优良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铁和维生素 B12 主要来源,这些可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所以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必须保证有多样的饮食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因此在饮食上,需要荤素搭配。比如说每餐一荤二素、二荤三素这样安排菜式,不仅保证摄取到足够的维生素,还能够保证蛋白质的摄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饮食,才不会生病。与其仅仅指望中国人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如多关注技术改革,从源头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碧生源​ 发表

首先,你得承认这个报告有道理

其次,这个报告里写得狠明白,是农业导致空气污染,也就是动物养多了,而不是肉吃多了

那么问题就很简单了,让大家少吃肉这违反人权了,不如去干预农业吧,比如减少养殖动物,比如说减少养牛,养猪,这样猪肉,牛肉就涨价了,消费自然会变少

所以建议这份报告发给美国,让美国减少牛肉产量,同时减少大豆,玉米产量,顺带说,空气污染的根本还是人口啊,中国现在生育率这么低,计划生育直行得那么好,道义上没什么问题了吧,美国生育率还那么高,是不是该考虑人道毁灭一些?还是新冠其实就是美国政府故意而为之?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既然如此,那这些学者们就带个头,从此不要吃肉。
大家要好好监督哦。

知乎用户 爱思客​ 发表

垃圾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垃圾总是上头条才是最大的问题!

知乎用户 八月的狮子座 发表

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的研究项目。

项目负责人戴沛权教授(中),以及参与的林汉明教授(右)及李成业教授(左)。

戴沛权是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副教授兼研究项目负责人。2015 年,助理教授的戴沛权所研究的「暖化问题及空气污染的结合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荣获年度「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并于《自然-气候变化》期刊发表,戴沛权是香港首位获颁这项研究奖的科学家。这个奖,含金量是高的,有时,一年都没有一个。

林汉明是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植物与农业研究。他牵头组成了一个跨院校、跨国界的研究团队,建立了**「植物与环境互作基因组研究中心」**,曾获香港研究资助局第 7 轮卓越学科领域计划拨款 8100 万港元支持。

香港研究资助局于 1991 年成立,是教资会辖下的机构,在教资会的组织架构内,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香港教资会(教育资助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UGC)成立于 1965 年,香港政府给予 8 所公立大学的教育经费,经由教资会分配。

简言之,香港教资会就是香港公立大学的衣食父母。

香港教资会学的是英国的做法,例如英伦有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 (HEFCE)。利物浦大学前校长、英格兰教基会 HEFCE 执行主席霍华德 · 纽拜 Howard Newby 爵士长期“关心” 香港教资会的工作,2015 年时,他还亲自担任香港教资会中一个重要项目的负责人,亲历亲为推动有关工作,亲自指导有关研究报告的撰写。

当然,也不要立即义愤填膺,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了 150 多年,方方面面的渗透、影响是无孔不入的。

香港教资会的地位作用,主流是好的,对香港高校的发展,主要起的是积极的正面的作用,所资助点研究项目,大部分都是纯学术的、有益。

根据香港研究资助局 7 月 13 日公布 2021/2022 年度主题研究计划的拨款结果,8 份优秀研究建议书获批资助超过 4 亿港元,其中 3.67 亿元由研资局提供。

李成业是香港中文大学李福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树林专家组的主席,负责统筹全球红树林风险评估及湿地濒危动植物保育工作。李成业的研究团队专注于海岸带湿地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包括碳循环和湿地保护。

应该说,他们是有专业背景的,在国际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威望。例如李成业参与研究的关于无脊椎动物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论坛,不久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

总之,三位教授的名头都很想响亮,在国际学术届都有一定的威望。不过,对于他们关于中国人多吃肉是空气污染的源头之一的研究,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呵呵!中午吃西餐去!西餐哦!洋气吧!牛排哦!

~~~

公众号:煮酒杂谈

知乎用户 煮酒杂谈 发表

最近去听网上的励志课,老师说我们应该习惯于赞同别人。

香港吃肉在全球城市排第一,既然他们这么主动,是时候让他们少吃点肉了。

https://me.mbd.baidu.com/r/yP0Pv5eoEM?f=cp&u=a10c584b7544f3ac

知乎用户 古德毛宁 发表

我们中国人,经济上允许肉类自由的人们都在追求健康轻食,怕胖、怕三高,一个个嘴上丧的不行,内心里比谁都怕死。得益于低廉的食品物价,蔬菜水果并不贵,品质也有保障。

经济上得益于脱贫攻坚的胜利,虽然已经没有吃不起肉的人,但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生长发育期的他们仍然相对缺乏肉蛋奶、鱼虾水产。

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 51.3 kg[1],最高人均消费省份为广东,93.2kg,最低为山西,20.6kg,相差数倍。东南沿海省份全面领跑,中部和西部省份相对落后。说明中国还有很多人在吃肉这件事上远没有达到无肉不欢。至少比美国人均的 98.61kg / 年 [2] 还是低很多的。

我国即使是经济相对最发达、肉类人均消费额度最高的广东省,还是比美国人均数低。而且相比养殖全周期碳排放更高的牛肉,中国人吃的最多的是禽肉和猪肉,一方面是饮食文化传统,一方面是肉料比低,成本低廉。

所以这项研究应该选择美国作为研究样本更有代表性。港中大作为一所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大学,不应该拿本国当成研究对象,这不够国际视野,不够有代表性,甚至会有相当的预设立场干扰。

如果经费不足,完全可以做小样本、有特色的的研究对象啊,比如香港特区自己。毕竟 2013 年的数据就显示香港为全球人均肉类消费之最——152 kg[3]

根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金字塔(2016)的推荐值 [4],每日禽畜肉摄入 40-75g 来算,中国人(当然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每年的年均肉类消耗应该在 27.375kg 左右。考虑到这里所指的一般是熟肉,换算成生肉大约要除以 60%,约为 45.6kg / 年。

所以从平均数上来看,国人肉类消费总体是非常合理非常健康的,我们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吃肉过多而不自知有害健康的人们意识到适当吃肉有益,过度吃肉伤身的道理,同时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民吃肉更容易、更自由,保障那里的孩子们吃上足够的肉,茁壮成长。

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建议,美国人每周禽畜肉和蛋的摄入量最好为 8-9 份,最多超 1 份,每份为 3 盎司,即每年最多 44.35kg 的肉 + 蛋 [5]。可见美国人吃肉已经太多了,即便是以他们自己的心脏学会定的标准来看也是超了一倍有余。

我们知道,美国是善良、热情、心怀天下的。他们操心的事情很多,但又苦于千山万水的阻隔,总也帮不上忙,你看看那些整天游行静坐的环保人士,为这种事情忧心忡忡。我看他们忧心忡忡的样子也很着急啊!

为了帮助美国实现他们想要帮助全球人民的热切希望,我建议制度创新!

就是美国人去商店购买肉类和肉类制品的时候,价格不变,但只给一半的货,剩下的一半作为肉券,直接打款给人均吃肉低于 44.35kg 的地区。这就好比现下最火的 “碳税” 概念,美国苦于肉类太便宜,美国人民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我认为,完全可以用这种 “肉券” 或者称为 “肉稅” 的方式进行转移支付,支援那些吃肉还成问题的国家和地区。

这样美国人民人均肉类消费打下来了,欠发达地区人民的肉也管够了,全球人民的肉类摄入总量总体接近最健康的水平。

天下太平!

参考

  1. ^ 中国国家统计局. (2020). 中国统计年鉴 2020.
  2. ^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per-capita-meat-usa?country=~USA
  3. ^https://www.helgilibrary.com/indicators/meat-consumption-per-capita/
  4. ^http://dg.cnsoc.org/index.html
  5.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y-living/healthy-eating/eat-smart/nutrition-basics/suggested-servings-from-each-food-group

知乎用户 菲利普医生​ 发表

这个研究很有意思,用了很多技巧。

第一个是装纯,这是纯学术研究啊,没有任何攻击谁的意思。因此让某些软弱的被攻击的人不敢反驳,担心显得无理取闹。

第二个,逻辑错误。列了很多数字,数字可能是正确的,但是正确的数字不表示阐述的观点正确,因为逻辑不完整。吃肉变多是世界大多数人的趋势,毕竟欠发达的人群占多数,大家都在逐步发展。但是把这个广泛存在的事实忽略掉,忽略掉很多数字,专门挑出中国来批判,这就是推论逻辑的不完整。

第三个,对于逻辑不完整这事,他们还留了一个退路。他们会说研究者有选择的权力,是的,当然有选择的权力,这个选择的权力其实就是屁股坐的位置,就是目的所在。

相似的逻辑,我们可以说,美国新冠疫情死了 80 万人,肯定减少了恶性枪击案件。如果美国死更多人,世界上恶性枪击事件肯定会更少,世界也变得更和平。这样的研究,想做多少就能做多少,而且我这研究很可能逻辑更正确。

总的来说,人文社科艺术类,真的是有趣。

知乎用户 云舒 发表

这类问题还能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简直不堪一提!相关性难道就是因果关系吗?!比如说胖子都喜欢穿大码的衣服。然后胖子很多都是高血压,所以学者一拍大腿,穿大码衣服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再说了,只要涉及到以某个种族为对象的研究,都懒得反驳,美国人的肉食摄入量比我们高多了,将近两倍吧。印度倒是低,可是你看看印度那空气?!

知乎用户 答疑解惑李老师​​ 发表

我记得上次的研究还是 “中国人不应吃饭,因为种水稻会产生大量甲烷(沼气),而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16 倍”。

知乎用户 胡仙君 发表

北大,怎么又有你?卖国有瘾是吧?

知乎用户 北条泰时​ 发表

大陆给香港供水。

也会污染大陆环境的。

建议拆除河源的管道。

让共饮东江水成为历史吧。

另外香港作为中国境内。

就从香港地区削减肉类供应吧。

希望可以具体到该专家的家庭。

限制其购买肉类并且发现偷吃现象就全家打靶吧。

知乎用户 宁静雨 发表

中国年轻人为什么成为身高增长最快的人

就是因为加强了肉蛋奶的摄入

吃得好才长的高

多菜少肉,不就和上个世纪一样了

缺少荤腥

那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有什么用,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就是降低人民生活幸福感,就是人民的敌对分子!

知乎用户 triumph​ 发表

如何论证螃蟹的听觉器官是腿:

第一步:找一个正常螃蟹,对它播放天敌吼声,它跑了。

第二步:砍掉其腿做蟹肉棒,然后再对它播放吼声,它没跑。

第三步:证明螃蟹的听觉在腿上。

以后这种论证可以冠名为 “戴沛权式” 论证了,或者用该组织其他负责人命名,当然,说是 “回形针式论证” 也可以。

这个所谓的联合研究中心,很明显就是用了这种论证方式,只不过专业名词更多,听起来更高大上,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就是糊弄人的。

就像

@李雷

博士所说:

大概就是类似于 “喝一氧化二氢的死亡率是 100%,所以一氧化二氢才是真正的剧毒” 的废话,你要是反驳他都觉得自己脏了。

这种部分事实、对照组严重偏离的研究,倒不是学术造假,但毫无疑问是学术不端,甚至是学术失德,学术欺骗。

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对 “揣着明白装糊涂” 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措施,这些学术败类可以继续糊弄群众。

如果按照他们的论证,那么印度应该比美国空气好很多,然而事实正相反。

只可惜,媒体堂而皇之的报道,这次连阴间滤镜都不需要了,直接胡说八道了,只可惜现在 “只说部分事实” 并不构成媒体造谣,因为很多媒体都是这么做的,比如著名阴间滤镜大厂,对于 bbc 之类媒体来说,只说部分事实都是有道德的了,很多直接实话都不说。

比如普利策奖,颁发给这样一个新闻人:他用卫星图片发现一个地方有环形围墙,证明了有集中营。。。。

然而事实呢?那是一个小区而已,还是 5 星好评。那个人但凡自己来现场一下,都知道自己的论证多扯淡。只可惜现在没有读心术,即使我们都知道他极大概率是装糊涂撒谎。

这就是媒体和无量科研人士共同对民众的无耻欺骗。

这就是为什么要去抢占舆论阵地,因为他们军事进攻失败,就只能用舆论来演变和分裂,用媒体去误导和欺瞒。

如何看待港中大研究显示「中国人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并建议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

总之他们眼里只有霸权买办之利益,哪有一丝一毫的科学精神?

具体请看我的年度总结文章,这种事还不少。

虎年来临,2021 年度干货总结

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要去做科普,我不学习知识,就会被伪科学伪科普欺骗,祛魅求真的科学之路,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小夫子老男孩​ 发表

大家最近看到的一系列的类似宣传,包括一些明星在说自己只吃素,背后都有人造肉产业的影子。

人造肉的概念这几年很火,有很多创业公司,有一些做的很大。

我记得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学校餐厅用豆制品冒充肉,被同学发现,结果引起轩然大波,论坛上大家都在讨伐,最后学校餐厅道歉。在国内,人造肉一直是风声大,雨点小。

于是,一些公司就开始通过这个方式来宣传,希望影响中国人,中国的市场多大呀。

但是,欧美的肉食消耗量更大,如果人造肉搞不定欧美市场,凭什么来搞定中国市场呢?

很多朋友习惯吃素没有问题,我也有一些好朋友真的是自己吃素,非常尊重他们,他们得感觉也很好。但是一些人如果因为利益原因,想来影响别人不吃肉,这就是问题了。

毕竟,我们用了上万年时间,才爬到食物链顶端,凭什么你说不能吃肉不就不吃了?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这个事情,应该身体力行。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位教授也是中国人。

上面是香港监狱的伙食,看样子,应该超过他说的标准了。

让这位教授吃监狱饭几十年,既能维持身体健康,又能保护环境。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港中大联合北京大学…. 北大这是内鬼啊

知乎用户 Summer Cicada 发表

又一次使用素食主义来转移网民们的注意力。

并且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确实挺有效的。每当发生的事件质量太大或者密度太大,他们就可以用素食主义、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这三个关联性极强的议题来转移网民们的注意力——而对于这三个议题,在各方面的积极引导下,网民们总会像提线木偶人一样地做出类似的反应。

这三个议题好用啊,毕竟这三个议题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人类的私欲相冲突:当私欲与规定一致时,人们就把该规定称之为 “伟大的道德”,当私欲与规定相冲突时,我们就对该规定感到不满。

感到不满,又可以宣泄和表达——对于网民们来说,这是相当稀有的条件。

网民们是如此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审时度势——

如果是西方国家、各个根据相关规定为负性地区的学者、专家公开了关于素食主义、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的言论,并且相关言论被及时地挂起来;网民们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仇恨周终于来啦!” 网民们想,“可以好好宣泄一波啦!”

如果是另外一些机构及人物——这一些机构及人物也经常倡导环境保护、勤俭节约的理念——那可就不能乱喊乱叫,而是要兴高采烈地敲锣打鼓或者至少要保持沉默。就算有不满,也不能说出来。

像这篇回答下的高赞答主肯定比我们普通网民还熟悉这样规则。


“优秀答主” 们为了流量、认可和钱写着迎合大众口味的玩意儿;网民们则上网宣泄情绪,但这些廉价的、为逃避而生的情绪总是越宣泄越多,“举杯消愁愁更愁” 是再准确不过的描述。每个人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行动。我们的私欲就像是被日本捕鲸船所追猎的鲸鱼所想到的欲望,毕竟海风如此凌冽,而在大海的深处却是四季如春。

素食主义、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三大转移注意力的神器——以极高的频率出现于各大平台。这激发了我们的兴趣,我们不自觉地考察到其针对于普通网民的、除了转移注意力之外的功能。

一、“弱肉强食” 的价值观——请你认清自己的位置

“我不会因为残酷的对待动物而感到道德负担” 网民想,“我吃掉比我弱小的家畜,比我强大的、比我高级的人又踩在我的头上——人类社会本来就是弱肉强食。像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高福利社会,肯定是建筑在对外盘剥之上的。”

这是极具适应性的想法,因为如果你不这样想,你就很可能会想出许多不太应该想出的东西。你最好不要去查阅数据,也不要去学习严肃的知识,那些掌握风向的 “优秀答主” 说什么,你就相信什么。你要努力将这个观点内化,虽然即使你不努力外在环境也会驱使着你去做好内化的工作。反正,当你觉得 “弱肉强食” 非常合理(并且你那墙上的倒影也几乎就是如此——这又验证了该观点不是吗?),你就会努力地发展恃强凌弱的本事,至少你会放弃对强者的抗争;那么对于跟你同水平的人们呢?我想你已经想到了 “弱肉强食” 的整个套装:那当然是用尽各种手段攻击、毁灭、打败同水平的人,努力成为人上人。——刚好对方也是这样想的。

而在整个过程中,该结构就会变得越来越坚固。

二、伪善的 “白左”——嘲笑与不屑是那面墙上的砖块

一个初看起来很奇怪,多想想就会不禁感慨起来的现象是:在互联网上,你会看到受到相关机构认证的、有影响力的新自由主义,以及苏联模式;但你几乎看不到第三种故事。相较于前两种故事,第三种故事的、线上或线下货架上的学术著作也稀少得像是濒危物种。

对 “三大神器” 的反感,往往就等价于对白左的反感。网民们会认为,白左是虚伪的、丑陋的。于是,在资源本就非常稀缺的情况下,网民们就在嘲笑、不屑的自恋氛围和集体狂欢里远离了本就稀缺的资源。而在遇到相关问题时,由于远离资源而导致的知识限制以及已经被培养好的指向性激烈情绪,网民们倒向了 “回归经典” 的极度保守主义;真是令人好气又好笑。

因此,这些低水平的嬉笑怒骂就让网民们的脚下越来越像孤岛。

三、不仅仅是嘲笑与不屑而已——你必须更进一步!

狠狠地踩上几脚;对于我们所讨厌的东西,我们常常这样做。有时候,一部分人的死亡,会成为另一部分人的快乐。即使你无法理解这种情况,你也不会没有见到过。嘲笑与不屑还必须转化为具有更多功能的机械,并且,这种机械的韧性很强,它可以跟随着需求而不断改变形状:

今天 A,明天 B,后天 C,大后天 - A…… 由此可见,韧性是多么重要。痛苦来自于哪里?这是一个需要往特定方向思考的问题。“更进一步” 就有助于我们找到正确的思考路径,或者说更进一步本身就是将双脚踏入正确的思考路径。于是眼前的一切就随着岩壁上的倒影而更加豁然开朗。


最后插播一条短消息:

有可靠的证据表明,多吃豆类少吃肉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1] 并且,在这个阶段,农村人的肥胖率已经超过了城市。[2]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懂得多吃豆类少吃肉来保持身体健康,而我们穷人往往受欲望驱使,不加节制地进食,从而患上糖尿病和种种心血管疾病。

一百多年前,左翼常常把啤酒肚作为特权的标志。而现在,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别的地方,你都会发现,受教育水平较低的、贫穷的人们往往过于肥胖,而富人却总是保持匀称的身材。

正如尤瓦尔 ·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种所言:

如今,住在美国比弗利山庄的有钱人吃生菜沙拉、藜麦豆腐,而住在贫民窟或贫民区的穷人则大口嚼着美国的过敏零食 Twinkie 蛋糕、奇多玉米脆、汉堡包和比萨。2014 年,全球身体超重的人数超过 21 亿,而营养不良的人口是 8.5 亿。预计到 2030 年,人类会有半数身体超重。[3]

虽然在 2014 年时,我是这营养不良的 8.5 亿之一,但我通过精心的计算(主要是节约用钱)以及自学营养学知识和健身知识,极大的改善了自己的身材。目前我比大多数男生都要强壮。根据我积累的知识来看,尤瓦尔 · 赫拉利以及本题中的观点是正确的,就算只是为了我们穷人的健康,我也建议大家多吃豆类少吃肉,并且每周进行三次以上的、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的渐进性全身锻炼。

话说回来,我认为我们的建议是几乎毫无效果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就是被欲望所奴役的灵长类动物。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能保持身体健康,健康不是富人的特权。

参考

  1. ^ 帕特里克 · 霍尔福德. (2008). 营养圣经. 海南出版社.
  2.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med.china.com.cn/content/pid/138539/tid/1026
  3. ^ 尤瓦尔 · 赫拉利. (2016). 未来简史. 中信出版社.

知乎用户 女人的刚毅 发表

港中大,反中乱港发源地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美国中心” 是为反对派和学生提供抗争培训的基地。反中发生前, “香港美国中心”曾举办两天一夜的研讨会, 培训学生作为反中骨干

当前香港青少年思想教育现状及其建议

伍俐斌 1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一、缺少国家认同是香港部分青少年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 香港青少年频繁参与社会运动, 不仅增添了香港社会的对立化情绪、加重了香港社会的泛政治化氛围,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香港与内地的天然联系。这反映出一部分香港青少年对国家、对香港与内地的关系等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

(一) 民调显示部分香港青少年缺少国家认同

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在 1998 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 在受访的 965 名 10-24 岁的青少年中, 有 54.3% 的受访者对国家没有归属感 [1]。香港青年协会在 2002 年一份调查报告中发现, 两成六的受访者表示对《香港基本法》完全不了解, 五成受访者表示不会唱国歌 [2]。香港回归初期, 特区政府错过了推行国民教育的良好时机。国民教育缺失的后果之一便是香港青少年对国家认同度较低, 而对香港本土的认同则相应上升。2015 年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委托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对 15-35 岁的香港青少年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 约有 45% 的受访者认同自己是“香港人”, 有 39% 的受访者认同自己是“香港人, 但都是中国人”, 有 11% 的受访者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但都是香港人”, 约 5% 的受访者认同自己是“中国人”[3]。同期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 的调查显示, 认为是 “香港人” 的约占四成, 认为是 “中国人” 的仅约占两成。从这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至少四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是 “香港人”, 远多于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的受访者, 反映出相当一部分香港青少年缺乏对国家的认同。

同时, 香港不受管制的媒体生态与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 对香港青少年产生了消极与不利影响, 造成许多青少年对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 而更加倾向于认同与支持泛民主派宣扬的民主、人权与普选等理念甚至 “港独” 主张。例如, 因泛民主派长期操弄社会舆论, 使泛民主派在香港青少年中有较高的支持度, 据 2015 年一项对 15-35 岁的香港青少年的民意调查发现, 有 42.3% 的受访者称支持泛民主派, 只有 5.3% 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建制派 [4]。2014 年在香港政改争议愈演愈烈之际, 在反对派的支持和怂恿下, 香港青少年成为了反对派发起的“占中” 事件的主力军。受不良社会舆论的误导, 香港青少年对国家的认识出现偏差, 缺乏归属感, 增加了排斥感。2015 年 1 月, 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委托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受访的香港青年中, 有 64.7% 不愿意到内地就业工作, 问其原因, 其中 “对内地法治欠信心” 者居首位, 其次依序是 “不习惯内地生活”“对内地社会有负面印象” 和“内地生活品质差”[5]。同时, 香港青年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 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身份认同感进一步降低, 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从 2007 年的 92.8% 大幅下降到 2014 年的 62.6%, 同时关注中国发展和中国历史的人数也在下降[6]。

(二) 部分香港青少年歧视内地的情绪上升

。不可否认, 内地游客的大量涌入和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香港居民的正常生活的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部分香港青少年以此为借口, 夸大内地游客对香港的负面影响, 攻击和谩骂内地游客, 制造两地人民的对立情绪。例如, 2012 年 9 月, 示威者在光复上水站事件中喊出 “中国人滚回中国去” 的口号 [7]; 在 2014 年 2 月的所谓“驱蝗行动” 中, 反内地团体对遇到的内地游客当面做出言语侮辱和挑衅, 指骂内地游客为 “蝗虫”, 高呼“滚回去”[8];2015 年 3 月, 以香港青少年为主体的“热血公民”“本土民主前线” 等掀起反水货客运动, 多次围堵扰袭内地游客, 冲击店铺、阻挠巴士、翻查游客行李、辱骂踢打游客和路人等[9]。香港青少年中的少部分激进分子还指责特区政府开放内地移民、自由行, 严重造成香港的“中国化”。

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香港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但一部分反对者过分夸大两地融合对香港带来的负面影响, 声称两地融合将使香港被内地 “同化”, “一国两制” 会变成“一国一制”。在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下, 部分香港青少年掀起抗议活动, 阻碍香港与内地融合。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 (香港高铁) 工程、港珠澳大桥、新界东北发展等有利于促进香港与内地特别是与珠三角地区融合的重大工程, 都受到部分香港居民和青少年的激烈反对。

(三) 激进本土主义思想在部分香港青少年中蔓延

少部分香港青少年开始走上激进本土主义路线, 片面强调香港优先, 甚至产生了宣扬 “港独” 的分离主义主张。 (1) 践踏国旗, 称颂港英殖民统治。香港的一些激进青少年屡次公开打出港英旗帜或 “龙狮旗”, 如在光复上水、反水货客、“七一” 游行等运动中, 均有示威者挥舞 “龙狮旗”。个别激进分子甚至公然侮辱国旗、军旗, 如 2013 年底激进组织“香港人优先” 擅闯驻港部队, 焚烧 “八一” 军旗 (1) ;2015 年 10 月, 激进分子在香港地铁站挥舞 “龙狮旗”, 煽动群众践踏国旗, 阻止内地游客乘坐地铁。另有激进分子提出支持殖民统治言论, 如在 2014 年 12 月 17 日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 两名曾经参与反中的香港大学生竟“呼吁” 重启《南京条约》[10]。 (2) 建构激进本土主义论述。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大肆宣传分离主义思想, 鼓吹 “本土自决”, 已经成为传播激进本土主义言论的一面“旗帜”, 他们故意割裂香港与中国的联系, 鼓吹以香港为本位的历史观和香港人优先, 意在为“去中国化”、“港独” 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更为甚者, 2016 年 3 月中旬《学苑》发表《我们的 2047》一文, 明确提出 “香港独立” 诉求, 主张在 2047 年前香港成为 “受联合国认可的独立主权国家”。 (3) 香港部分激进青少年纷纷成立“港独” 组织。以 “港独” 为目的的香港青少年激进组织有 “热血公民”“本土民主前线” 等 (2) 。特别是 2016 年 3 月 28 日一批香港青年学生成立 “香港民族党”, 以推动“香港独立” 运动、最终建立 “香港共和国” 为目标 (3) ;2016 年 4 月 10 日, “香港众志”宣布建党, 计划在十年内推动 “公投”, 而“港独” 是“公投”的选项之一 (4) 。 (4) 行为偏激、暴力。在香港青少年参与的社会运动中, 屡有发生打、砸等暴力行为, 但更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发生在 2016 年农历新年的旺角骚乱。2016 年 2 月 8 日, 因不满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取缔无牌熟食小贩, “本土民主前线”等人通过社交网站呼吁民众晚上至九龙西旺角捍卫旺角夜市。示威者蒙面攻击警方, 引发严重的暴力冲突事件。2 月 9 日, 特区政府将事件定性为“暴乱”。

香港部分青少年缺少国家认同的原因

港英时期的教育政策在回归后仍得以延续

英国对香港长达一百五十余年的殖民统治, 既给香港带来了西式的现代化教育体制, 也使香港居民在思想上普遍接受了西方价值观念。港英殖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亲英势力和灌输 “去中国化” 思想。港英当局在教育语言上 “重英文轻中文”, 标榜英语的优越性和精英地位, 通过英语语言本身塑造香港居民的英国文化主体性。尤其是 1967 年后, 港英政府调整教育方针, 投入大量资源创办英文公立学校, 开始从文化上割裂香港和祖国内地的关系。特别是港英当局为每一位学童提供关于“英国人的理想与习俗” 的基本教育, 打压中国历史文化教育, 压制华人私立学校。另外, 港英当局有意割裂历史, 在中国历史课程中大量删减介绍近代中国的内容, 中国历史课只讲到辛亥革命, 造成香港数代人对中国历史认识与了解的严重缺失[11]。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形成了香港特殊的政治文化, 英国殖民统治的标志、符号象征在香港回归后依然遗留下来。当前香港青少年教育出现与面临的种种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是香港殖民地历史的后遗症, 不是短期内所能改变的。

然而, 香港回归后, 特区政府基本上仍然延续了港英殖民统治时期的教育政策框架与内容。虽然特区政府在后来的教育改革中对中小学生推行德育和公民教育, 意图在于加强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 但仍延续了西方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

高等教育西化现象比较突出

高等教育是香港教育体系中西化程度最突出的领域。高校教师绝大多数接受过西方教育, 较少来自内地。高校教材大多与国际接轨, 普遍采用西方的教材。教学语言以英文为主, 同时强调高校自治与学术自由。香港个别高校甚至对宣扬抗争言论或者分离主义思想的言行大开绿灯。如香港大学法学院将赞扬 “反中” 行动、“没有破坏法制”的文章列为指定读物, 学院负责人还为这一行为进行辩护 [12];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 经常配合泛民主派进行倾向性民意调查。

(二) 国民教育体系未能及时建立

与西方价值观在香港教育领域盛行相对应的是, 国民教育在回归后迟迟未能推行。国民教育的缺失, 导致部分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度较低, 并为本土主义思想的滋长提供了土壤。

特区政府推行国民教育步履维艰

为推行国民教育, 提高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 特区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但在教育实践中, 落实起来很困难。2008 年特区政府推动在香港中小学推行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课, 受到部分家长和民众的不满和反对, 引发废粤争议 [16]。2012 年特区政府开始在中小学推行德育与国民教育科教学, 但被部分香港民众质疑为“洗脑”, 引发反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运动。反对者以捍卫“言论自由”“思想自由” 等所谓香港核心价值为由, 举行据称多达 10 万人的示威游行。最终, 特区政府做出重大让步, 宣布搁置国民教育课程。近期特区政府提出中小学生应当学习认读简体字, 再次引发社会争议。反对者将学习普通话、简体字等为泛政治化, 声称简体字 “入侵” 将会取代繁体字地位, 港人的惯常生活方式和文化将受到粗暴破坏, 倾覆香港“主流”[17]。

特区政府不仅在国民教育方面推行不力, 而且一些教育改革还出现了偏差。如 2000 年香港教育局取消中国历史课在香港中学的必修课地位, 进一步影响了香港学生的中国历史教育, 造成香港青年学生缺乏正确的历史观与国家观, 缺乏对国家的认同, 缺少爱国情怀。

在 2014 年 “反中” 发生前, 香港大学的 8 间舍堂号召并带头罢课, 对后来越来越多的港大学生参与反中起到了煽动作用。2014 年 12 月, 香港大学的 13 间舍堂联合签名谴责特区政府, 声援反中。在长达 79 天的反中事件中, 香港大学的舍堂扮演了重要角色。

(四) 不良社会舆论侵蚀校园

香港社会舆论长期受泛民主派把持, 使反建制、本土主义思潮大肆滋长蔓延。同时, 香港缺乏舆论管制, 片面强调言论自由, 产生了大量攻击中央、攻击特区政府的错误言论。这些使青少年学生产生了错误的思想认识。

1. 泛民主派掌握了大量的教育资源

香港在政治上有所谓的建制派与泛民主派, 同样在教育领域形成了两个派别与两种力量。泛民主派的许多精英来自教育及相关专业领域, 在教育领域拥有广泛的教育资源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例如,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 (以下简称 “教协”) 是一个长期由泛民主派掌控的民间教育组织, 目前成员接近 9 万人, 财力雄厚, 设有“教育发展基金有限公司”, 是反对政府推动“国民教育” 的重要力量, 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很大。2015 年, “教协”与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下属香港公共图书馆联合主办的 “中学生好书龙虎榜”, 在提供的 60 本候选书目中, 竟然将鼓吹本土主义的书籍———陈云著的《香港城邦论 II 光复本土》列入[18]。从抵制国民教育到“反中” 等诸多重大抗议活动可以看出, 香港泛民主派在教育领域有相当广泛的支持力量与影响力, 这也是特区政府推动国民教育遭到抵制与失败的重要因素。

2. 媒体的负面宣传毒害青少年

香港缺乏舆论管制, 对中央、对特区政府的负面报道比较泛滥。反中央、反特区政府及支持泛民主派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在香港社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苹果日报》及相关媒体长期散布 “反中乱港” 言论, 混淆视听。香港电台与电视台经常邀请泛民主派甚至激进 “港独” 人物参与节目, 公然宣传其主张。香港电台在 2012 年举办的 “第五届香港书奖” 活动中, 将宣传香港 “本土化” 与“本土主义意识”的岭南大学教授陈云列入奖项评审团成员, 他著述的《香港城邦论》获选为当年 “年度好书”。这对香港青年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

(五) 境外势力渗透香港校园

香港回归后, 美国图谋将香港作为对华 “和平演变”、策动“颜色革命” 的桥头堡。为推行这一目标, 美国将香港高校作为主要的渗透对象之一。美国多个机构在香港高校物色、培养亲美学生和教师, 灌输西方价值观, 试图将香港高校打造为 “反中乱港” 的大本营。

1. 美国驻港总领事馆、中央情报局和非政府组织干预香港事务

驻港总领事馆是美国对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 直接向美国务院负责。前任总领事夏千福 (Clifford Hart) 曾在台湾工作, 对 “台独” 有深入研究, 并从 “台独” 势力的 “去中国化” 过程中提炼出 “宁静革命” 概念[19]。现任总领事唐伟康 (Kurt Tong) 曾在日本工作, 能讲普通话和日语, “同情”“台独”。美国中央情报局则直接到大学校园物色和培训学运骨干。中情局人员借助美驻港机构的各种身份, 以举办研讨会等名义, 策反大学青年, 培养亲美分子 [20]。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 (NED) ” 和美国 “国际民主研究院 (NDI) ” 以非政府组织名义大肆渗透香港高校。“国家民主基金会”具有深厚的政府背景, 资金来自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务院年度拨款, 有 “中情局分店” 之称。“国际民主研究院”的经费又主要是接受 “国家民主基金会” 的拨款[21]。这两个组织以非政府组织名义为掩护, 在香港高校大肆进行渗透活动。

2. 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是美国渗透香港高校的主要对象

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官员丹 · 盖瑞特声称, “要推动香港青少年在社会运动中扮演先锋角色”[22]。“国家民主基金会”和 “国际民主研究院” 将鼓动青年学生参与公共政策作为在港项目设计及实施的重要考虑因素。据《文汇报》报道, 中情局自 1989 年起就有目的地在香港物色骨干到美国取得学位, 然后返回香港高校担任大学教师[23]。

3. 美国渗透香港高校的方式多样, 且隐蔽性强

美国长期渗透香港高校, 与高校学者和青年团体关系密切, 通过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香港青年。 (1) 提供资金援助。据香港《大公报》报道, 自 1995 年起 “国家民主基金会” 和“国际民主研究院”共投入逾 3 000 万港元, 资助大学从事民主运动 [24]。2012 年“国际民主研究院” 给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比较法与公法研究中心 (CCPL) ” 捐款 70.1 万港元, 用于支持推出 “港人讲普选” 网上平台等项目; 钟庭耀的香港大学 “民意研究计划” 长期接受美国资金援助, 如 2014 年 11 月 “国际民主研究院” 资助 6.6 万港元, 用于政改调查; 浸会大学 “香港过渡期研究计划” 常年接受 “国际民主研究院” 资助 [25]。美国还通过提供奖学金等方式吸引香港高校学生和青年教师赴美留学, 从而在香港高校培养了一批亲西方、亲民主派的势力。 (2) 能力培训。据媒体报道,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美国中心” 是为反对派和学生提供抗争培训的基地。反中发生前, “香港美国中心”曾举办两天一夜的研讨会, 培训学生作为反中骨干 [26]。“国际民主研究院” 与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合作, 通过设立各种青年项目提高香港大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如 “2007 青年公共参与计划” (组织香港各大学学生审查和回应政府政改咨询绿皮书) 、“2008 学生高峰会” (组织香港八所大学学生就政改进行辩论) 、“2009 学生气候变化高峰会议”“2010 学生论坛” (仿照联合国大会模式就政改进行辩论) 、“2012 青年高峰会” (模拟行政长官选举) 等 [27]。 (3) 暗中面授机宜。2014 年反中期间, 香港《文汇报》披露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官员和情报人员曾与香港学生代表开会商讨罢课行动。2016 年 3 月, 香港网络媒体曝光驻港总领事馆官员密会香港大学学生、“本土民主前线” 发言人梁天琦等人 [28]。 (4) 塑造政治偶像。美国利用本国媒体大力宣传反政府的香港青年学生和教师。如美国《外交》杂志将戴耀庭和学民思潮召集人、香港公开大学学生黄之锋评为 “2014 年度思想家”, 《时代》杂志将黄之锋作为封面, 《纽约时报》发表黄之锋公开信等。美国妄图通过树立 “政治偶像” 的方式, 对香港下一代产生示范效应。

三、改进香港青少年思想教育体制的建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部分香港青少年缺少国家认同等错误的思想认识也并非短期内能够消除, 改革香港青少年思想教育体制、增强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和爱国爱港情怀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特区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

知乎用户 忠君爱国洪承畴 发表

我这个人叛逆,你越说我越吃,早起先来俩肉夹馍。

知乎用户 赵大东 发表

西方国家的逻辑:

因为中国人大量吃肉→全球肉类供应大量增加→饲养更多猪牛羊→占用大量耕地和雨林→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破坏加剧→缺水、高温→最终破坏了地球环境→所以中国人要少吃肉。

这项跨学科研究是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进行的。

一共三家大学都参与,怎么只骂港中大呢?记者招待会上三个教授都是香港中文大学的。

北京大学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不太确定。

但是埃克塞特大学是英国大学,这项研究就是在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ENSURE)联合进行的。

该中心为本港首个同类型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两校合共将投放港币二千万元作研究经费,旨在促进大型及具影响力的跨学科研究,以应对关于环境变化和人类健康与福祉的议题。

再看看埃克塞特大学,现为英国罗素大学集团英联邦大学协会和 GW4 联盟等组织成员

2020 年 4 月 2 日,埃克塞特大学加入国际大学气候联盟

2012 年 3 月,受罗素大学集团主席迈克尔亚瑟的邀请,埃克赛特大学退出 1994 大学集团,与其它三所大学(分别是杜伦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约克大学)一并加入了著名的罗素大学集团。罗素大学集团由 24 所英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组成,代表着英国大学的一流学术水准以及教学研究水准。

通过杰出的研究和教学,以及和业界、政府无与伦比的合作关系和联系,罗素盟校大学对英国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施加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这就是他们发表这个研究成果的目的吗?

罗素集团(The Russell Group)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 24 所院校的校长,每年春季固定在英国伦敦罗素广场旁的罗素饭店举行研究经费会议而得名。该集团关心的焦点在于提高研究实力、增加学校收入、招收最优秀的学生与教师、降低政府干预以及提倡大学合作等。

罗素大学集团最初是由 17 所大学于 1994 年在伦敦成立,目的主要是为了代表这些院校机构成员发表观点、游说政府国会、提出研究报告支持他们的立场等。

所以呢,到底是学术研究,还是政治行为????????

英国本国人怎么评论这所大学的?

- 有钱人才去埃克塞特。

- 是真有钱。

- 最有钱的就是埃克塞特

- 他们根本不需要坐车去大学。

- 他们每个人看上去都是进店直接找经理的那种人。

- 每个人都穿 Jack Wills。

- 他们都喜欢学两个完全不相关的学科,比如说法语和数学。就为了显示他们有多牛。

- 给他们一张床,他们可以和每一个认识的人都睡一遍。

- 埃克塞特里除了痛苦就是钱了。

**


**

有的人就被西方媒体带进了沟里,还以为自己很进步,有意无意的配合它们的节奏。

自从人们对地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重视后,可以发现一个迄今无法改变的情况,那就是环保话语权掌握在西方手里。

西方媒体要中国人少吃肉,通贝里还建议过中国人不要使用筷子,因为制造筷子需要大量木材。

在这些西方主流媒体眼中:美国人吃牛排叫享受生活,中国人吃肉就是增加碳排放。

美国人口仅占全世界 4.2%,却消耗着全球近 20% 能源和 15% 肉类,碳排放占全球 18.4%。

首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就畜牧业减排发表的报告,因饲养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大头在拉丁美洲,原因则是专业化养殖肉牛。

  报告显示,牛是畜牧业温室气体主要的排放来源,占总排量的 65%。肉牛和奶牛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相当。猪、禽类、水牛及小反刍动物(如羊)排放量低很多,仅占该部门排放量的 7-10%。而中国人,主要吃猪肉:

  在同样提供一公斤蛋白质的情况下,牛肉会排放 342 千克的二氧化碳当量,小反刍动物的肉和奶会排放 165 和 112 千克的二氧化碳,牛奶排放 84 千克,而猪肉仅排放 52 千克,同鸡肉、鸡蛋(排放 40、42 千克)同属排放强度较低的产品。

  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在畜牧业减排这一块,肉牛和奶牛才是减排的大头。

  其次,说到吃肉量,那就不得不谈一下人均了。根据经合组织 2019 年的分类数据,中国人均牛肉消费仅为 4.1 公斤,且不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阿根廷的 38 公斤和美国的 26.3 公斤:

  哪怕算上所有的肉类,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4 年的数据,人均肉类消费量最多的依次是澳大利亚(90.3kg),美国(90.1kg),阿根廷(86.6kg),中国的人均肉消费量排在众多西方国家后面:

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耗量为 44.4 千克,美国为 101.6 千克,澳大利亚为 89.3 千克。其中,美国人均牛肉和禽肉消耗量分别是 26.2 千克和 51 千克,都远远高于中国的 4.2 千克和 14.2 千克。即便是猪肉,美国人均消耗量(24 千克)也比中国多(22.7 千克)。

根据经合组织的预测,到 2028 年,中国的人均年肉类消耗水平依然不及美国,在牛肉、猪肉、禽类上,中国的数据依次是 4 千克、30.9 千克、14.1 千克,而美国依次是 25.9 千克、23.9 千克、50.9 千克。只有在消耗羊肉上,中国的人均数据高于美国,分别是 1.9 千克和 0.4 千克。

众所周知,西方人爱吃牛肉,而根据 FAO 的报告,养牛业占畜牧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65%。每生产 1 千克牛肉,相当于排放了 342 千克的二氧化碳当量,而小反刍动物(如羊)的这一数据是 165 千克,牛奶为 84 千克,猪肉、鸡肉、鸡蛋分别为 52 千克、40 千克和 42 千克。

综上所述,中国人更爱吃猪肉,美国人更爱吃牛肉,牛肉比猪肉的环境威胁更大,而且在人均消耗量上,无论是猪肉还是牛肉,都是美国人更高。

南华早报》称,数据显示,中国有大约 5000 万素食者,约占人口总数 4%。这一比例跟美国差不多。据 VOX 网站报道,1999 年至 2018 年,美国人中素食者的比例一直徘徊在 5% 至 6%。

被媒体广泛引用的 “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孙雨林里就冒出一股烟” 这句话出自美国人造肉巨头 “不可能食品” 首席执行官布朗,他说,中国“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

2019 年,中国占全球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的 27%。不过这份报告强调,2019 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为 10.1 吨,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 10.5 吨,远低于美国的人均 17.6 吨。报告还称,中国 “远未达到” 发达国家自 1750 年以来对温室效应的 “贡献”,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存留数百年。全球变暖是长期积累及当前的温室气体结合的结果。“德国之声” 因此说,“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人制造的环境垃圾远远少于西方人”。


这项跨学科研究是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进行的。

一共三家大学都参与,怎么只骂港中大呢?

戴沛权教授(中)、林汉明教授(右)及李成业(左)教授三人开的记者招待会发表的研究成果。

戴沛权,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助理教授,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

林汉明,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生物学课程主任。1987 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1992 年取得美国西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学位。

李成业 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

咋三个都是港中大的呢?三所大学一起进行的研究,按道理应该是三所大学各派一个代表吧?

然后再找这篇论文本尊,发现找不到。全网就没有媒体说出这篇论文的名称,想看看这篇论文到底真实说法是怎样的,到底如何论证的,也查不到。

最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的网站上找到了:期刊全文可浏览以下网址:

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1-00430-6

https://rdcu.be/cDlXN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主导的一项突破性联合研究发现,中国如改变目前嗜食肉类的饮食习惯,改为以植物性饮食为主,可减少两成农业氨气的排放量及每立方米 6 微克微细悬浮粒子,并可避免每年 75,000 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研究团队分析 1980 年至 2010 年中国食品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并综合电脑模型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中国对肉类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和相关死亡率恶化。这项跨学科研究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透过中大-埃克塞特大学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ENSURE)联合进行,并且是全球首次发现,广泛採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可成为减轻中国严重空气污染问题的对策之一。有关研究结果最近已在国际著名的食品、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期刊《自然 - 食品》(Nature Food)发表。

肉类消费大增导致空气质素恶化及相关早死

中国自 1980 年代起,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加上人们从以植物为主逐渐转为肉类密集型的饮食模式,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肉类消费国家。研究团队整合并分析 1980 年至 2010 年的各类数据,结果显示肉类产量已由 15 兆吨增加至 80 兆吨。

中大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副教授兼研究项目负责人戴沛权教授表示:「较高的肉类消费不但会引致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我们的研究更证实,这还会加剧微细悬浮粒子的形成,使空气污染恶化。空气污染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动物排泄物和用于种植动物饲料的肥料,会释放大量氨气,从而导致微细悬浮粒子在空气中形成。我们发现过去中国人饮食模式的改变,尤其因肉类消费量大增,使农业氨排放量增加了 63%、微细悬浮粒子每年每立方米平均增加 10 微克,而这个从饮食改变带来的增加量约为同期来自所有污染源的微细悬浮粒子的 20%,并导致每年约 90,000 人过早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

在中国较发达的省份,人们经济上较能负担以肉类为主的饮食方式,他们或会面临由偏重肉食带来的直接健康风险,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然而,在较贫穷的农业地区,人们虽较少吃肉,其健康却更受富裕地区多肉饮食引致的空气质素下降所影响。是次研究首次发现,不仅那些较富裕、吃肉较多的人会面对健康风险,高肉类消费会导致空气污染恶化,对每个人的健康都构成风险。

植物性饮食有助减少空气污染及相关死亡

戴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推算,如果中国以《2016 年中国膳食指南》(CDG 2016)推荐的更健康的多菜少肉饮食方式,取代目前肉类密集型的饮食习惯,可减少氨排放、微细悬浮粒子浓度,以及空气污染相关的死亡率。过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减低用于能源和交通运输的化石燃料,以改善空气污染。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透过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和全国人民饮食习惯,可以作为减轻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策略。此外,肉类生产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减少吃肉还会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巨大的协同效益。」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兼本论文合著者林汉明教授补充:「这项研究是证明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的好例子,展示全球大气变化模型可以跟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饮食互相关联和影响。」

是次研究项目获联合研究中心资助。联合研究中心的其中一项重点研究议题为中国饮食模式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多肉饮食习惯改为植物性饮食,是同时并可持续达致粮食安全、人类和环境健康的关键途径。

埃克塞特大学数据科学及统计学首席教授兼联合研究中心联席所长 Gavin Shaddick 教授总结:「这项目突显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把改变饮食习惯对空气污染排放的影响量化,需要匯聚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包括公共卫生、农业、大气科学、数据科学和环境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为了透过匯集中大和埃克塞特大学的各学科顶尖专家,进行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国际性研究。这些重要的发现是双方专家们共同合作的成果。团队整合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数据,以开发创新并有影响力的研究。」

期刊全文可浏览以下网址: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1-00430-6https://rdcu.be/cDlXN

知乎用户 little star​ 发表

美国人啃着一美元的炸鸡表示心里只有感恩,中国人就只配吃蔬菜?没有这样的道理,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唉,敌人不是在身边,是在内部

知乎用户 ropa At 发表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吃点肉是很正常的事情。建议这份报告不要带上港中文或者北大这个学校,对于这个观点进行抨击的时候不宜连带着整体进行批判,同一个大学里面是有不同的教授的,每个教授的观点可能都会不一样,主要是要看这个报告是是哪一个团队写的,以及团队的负责人是谁。

借用丁仲礼院士的观点,肉食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其实是类似的,也是一种政治性的博弈,中国人吃的少,美国人就吃得多,如果最后把他搞成类似于气候大会之类的东西进行约束,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你要吃肉,就要去买肉食类消费指标,那么,为什么西方国家可以吃肉,中国人就不能吃,中国人就不是人吗?

知乎用户 紫雪光风水​ 发表

专家公信力全部来源——会说人话。

  然后才是会说专业的话。

港中大研究显示「中国人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是中国人应该干的事?

还是中国人渣应该干的事。去港大门口栽两棵树也比研究这个有价值吧!

一个段子说:

  两只乌龟打赌,谁先动谁就输。

  几千年过去了两只乌龟仍然一动 不动。

  这天来了个专家,专家仔细研究后说,以我多年的经验看,这只乌龟背上的甲骨文已经说明,它已经死去五千年了。

  这时候另一只乌龟缓缓的探出头来说到:

  妈滴,都死了也不说一下。让我白白守了这么多年。

  突然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哈哈,你输了,专家的话你也敢信?

  专家公信力全部来源——会说人话。

  然后才是会说专业的话。

知乎用户 妖刀明月​ 发表

参研单位有三家哦,有一家怎么不写标题里

另外两家啥德行我们知道,

有一家我们就不太知道了。

知乎用户 文暮 发表

中国人对肉类的需求是否为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毫无疑问,当然。但是反过来难道欧美人对肉类的需求,远超中国人的人均肉类消费数量就不是空气的污染源了吗?

其实这个研究讨论出来的结果与责任归属就是过去二十多年世界有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议一路以来的共识的一个严重倒退——环保毫无疑问是好的,也是事关全人类的,但是比起长远的环境,发展中国家现在的最高优先级还是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如果发达国家想要解决环境问题,那么考虑到作为先发者对环境破坏的历史责任,应当提供足够的资金与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在保证其生存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环保地进行开发。

这个研究无耻的地方在于,就连在气候变化的谈判中,发达国家至少在口头上承认了作为先发国家在历史上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在未来提携发展中国家环保地发展中的应尽义务,而这个研究的作者则是直接将锅甩给了发展中国家,并且避谈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和未来义务。

作为纯自然科学的研究,这几个学者或许可以自圆其说,但是我作为一个由美国社会学体系培养出来的社会人,事关学术伦理,我只有一句他们一定能听得懂的话想要对这几位学者说:“F— you!”

知乎用户 Alkaid.K​​ 发表

巧了,我顺手查了一下这个教授的资料,还真的是屁股歪,没得洗。


首先先介绍一下这个教授的个人简历:

注意:这里中大指的是香港中文大学,不要误伤了哈

戴沛权教授简历如下:
戴教授现任中大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气候、大气化学与生物圈之间複杂的互动关係,当中又以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农业及公众健康等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课题为重点。
戴教授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其后在哈佛大学研究气候转变对悬浮粒子及空气质素的影响,并取得该校环境科学及工程学哲学博士学位,加入中大前,为麻省理工裘槎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
戴教授是本港首位获得世界气象组织颁发「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的科学家。除了「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外,亦曾获其他的殊荣,包括﹕研资局颁发的杰出青年学者奖项 (2014-2015 年度)、中大理学院颁发的模範教学奖 (2014 年)、iCACGP 颁发的年青科学家奖 (2010 年)、Mustard Seed 基金会颁发的研究基金 (2009-2012)、哈佛大学颁发的卓越教学奖 (2008, 2009 年),以及 Howard T. Fisher 卓越地球信息科学奖 (2008) 等。

这里已经可以看到,简历和老美息息相关,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一些东西。

然后,接下来则是该教授在 15 年底发布的文章:

《中大学者揭示中国气候暖化令呼吸病症死亡人数大增》:http://school.freekaoyan.com/hongkong/cuhk/2016/06-27/1466993480615027.shtml

这篇文章讲了啥呢?讲了中国工业化太牛逼,搞的全球地表臭氧污染恶化,以致每年因呼吸病症死亡的人数大幅增加(你咋不扯美国工业化时候的破坏)

加上今年这篇,所谓的《中国人应该少吃肉》。想都不用想,屁股肯定歪的。而这背后的含义想必大家都懂**:**

你们他妈哪配的上这种生活啊?

大半夜就写到这,感兴趣您点个赞,我考完试继续深扒一下这个教授,看看还有没啥好玩的

知乎用户 KRATS 发表

资产阶级造成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劳动人民吃不饱饭,却宣扬食素主义。

这就和资本主义制造无产阶级劳动者生不起养不起子女的普遍贫困,还宣称大众绝育是所谓社会进步; 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集中导致乡村岗位流失和失业,却假装善良地把扩大工人队伍加强内卷称为所谓 “扶贫”; 资产阶级制造私人垄断却表面上搞什么反垄断法一样。这是资产阶级妄图吃人不吐骨头的表现。
假如资产阶级真的反垄断,为什么还要口口声声维护私人垄断的专利制度和私人资本利益而不是国防需要的所谓商业机密呢?这难道不就是在保护垄断资产阶级吗?

爱迪生绝大多数发明都不是他造的,死后都有上千个发明以他名字注册,难道爱迪生去世后,还能一天做出成千上万个发明吗?

1810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

1854 年,美国科学家亨利 · 戈培尔将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爱迪生斥巨资聘请律师抢专利,最后在亨利去世后从他妻子手中买了灯泡专利,从而成为 “伟大的发明家”。
这就是专利私有制制度为不劳而获的垄断资产阶级私人垄断服务的本质。专利收入,实际上绝大多数落在垄断资产阶级手中。这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取缔专利这种反动事物直接给科学家发工资截然不同。
美帝的马斯克 (他作为南非种族歧视时期百分之二十白人,早在 1982 年小学时代家里就买了电脑,当时南非白人群体对南非绝大多数黑人,进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剥削政策,这是马斯克早年 1982 年就家里买了电脑的优越条件的来源) 和某国所谓无辜的大善人又何尝不是爱迪生这样靠生产资料私有制脑满肠肥的寄生虫呢?有多少他们获利的所谓专利是他们自己发明的?

知乎用户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发表

我告诉大家一个笑话: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韩国、朝鲜、日本、东盟 10 国

你们猜那个国家 / 地区的人均食肉量是最多的?

当然我也可以理解,毕竟文章作者的国籍很可能是何韵诗的老乡或者罗冠聪的精神祖国。

PS:像日本这种人均食肉量都已经低于特帝的现状,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这人均 GDP4 万刀里满满的 H2O 啊

知乎用户 特兰克斯的剑 发表

任何议题都必须先接受主体性检视

也就是说,这个议题的讨论是不是本国大多数民众自发发起的,这个议题的解决是否符合本国大多数民众的根本利益。简单讲,主体性议题是 “我要做”,非主体性议题是 “要我做”。对于前者,可以进入 “为什么” 的讨论。而对于后者,我们要先问一问“凭什么”?

比如说废死议题。中国大多数民众对是否废死有争议吗?并没有。废死对中国大多数民众的根本利益有帮助吗?也没有。那么这个议题从主体性上就通不过,根本不值得讨论

对题主提到的 “中国人该不该少吃肉” 议题也是如此。中国大多数民众对该不该少吃肉有争议吗?并没有。少吃肉对中国大多数民众的根本利益有帮助吗?也没有。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议题。可是总有些人无视中国的民意非要推动这些议题,这时候他们也不谈什么民主了,而是开始讲什么全球共识、国际观瞻之类半懂不懂的话。

这是因为这些议题的背后,还是**殖民主义逻辑——“我可以,你不可以”**。我(欧美)可以消费年人均近 100 公斤的肉类,你(中国)不可以。如果你消费,你就破坏环境了,就造成污染了。请问这个逻辑说得通吗?

有同学提到粮食安全问题。考虑到粮食安全,是否可以发展人造肉呢?这倒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议题。但是现阶段中国生产的人造肉不应该用于替代中国人餐桌上的真肉,而应该用于出口和制作饲料。中国人造肉出口欧美替代他们的肉食,全球肉类产量就够用了。

知乎用户 李必达​ 发表

其实这个报告并无讨论价值,因为它并非科学阐述而是政治表态,即使再糊涂的人都知道西方国家一直吃肉吃得多,不批评西方的饮食习惯而批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的改变,明摆着在说他们研究的前提就是中国人是低等人,没有资格跟西方人相提并论。

也许有人会替他们诡辩说他们自己就是中国人,怎么会这样歧视中国人?呵呵,恰恰相反,这几个鸟人恐怕内心里根本不认为香港人是中国人,他们自认为是高等人那拨的,所以歧视起中国人来根本没有心理障碍和逻辑障碍。

所以我再重复一遍,这个报告本身真的没有讨论甚至批评价值,但它的价值是正面的,因为它让中国人民进一步团结了,让更多人能意识到西方及其走狗们绝不允许我们过好日子的险恶用心,挽救某些被西方民主骗术蒙蔽的人。

同时这篇文章也能增强我们的信心,敌人写出这么弱智的垃圾,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更团结,面对这样愚蠢的敌人,我们的胜利更可期待了

最后这篇文章还能用来鉴别真正的叛徒,谁能给这种垃圾叫好捧臭脚,那真是汉奸,因为他连自己过好日子的权力都不在乎,属实对西方太孝顺了,这不是汉奸都说不过去

知乎用户 bhbaggio 发表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吃肉,但你只能吃草;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开车,但你只能走路;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住豪宅,但你只能蜗居;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生孩子,但你只能绝育;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用电,但你只能吹西北风;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可以碳排放,但你只能屏住呼吸;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必须高高在上,但你必须随时牺牲;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我是人,但你不是。

知乎用户 韩东燃​ 发表

美爹英娘不吃肉,没有工业时代,靠感化得了那么多殖民地志愿开血汗工厂给你们吃饱了撑得满嘴胡话?

干脆你研究一下发展中国家人民呼吸消耗氧气增加碳排放的污染问题得了,我们不配活对吧?

都叫兽了,这不是蠢,就是坏。

再说一遍,这帮畜生一般来说双标的几个点。

第一,碳排放式观点,过去发达国家污染环境不提,现在通过碳排放卡死穷国发展道路,属于时间上历程上的双标。

第二,赤裸裸只对某一项某一国进行 “批判”,比如发达国家爱吃牛肉,我们穷国吃猪肉,那不提牛只说猪怎么威胁环境了。

第三,纯有色眼镜造谣生事,比如放着种族歧视灭绝看不见,找演员编一个新疆棉花,信誓旦旦,“没有我怎么会说有,我说有就是有不承认就是心虚!”

赢麻了?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共青团中央

听说北大参与了?

知乎用户 么么哒 发表

有不少大型猫科动物缺少肉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还是请戴先生、林先生和李先生还有他们的同道中人打头阵吧。

知乎用户 幽灵战舰复仇号 发表

西方:我找明星坐台,告诉你们素食有助于健康,你们不信。现在我找来港中大、北大这些高等学府的叫兽坐台,你们总该信了吧?

知乎用户 纸糊的药丸子 发表

不请自来!

气死了,写完嗦粉去,得加猪脚,两份!

长话短说。

假设研究目的是纯学术的。

这就是学渣抄作业,先瞅一眼答案,再想办法凑过程,还只做了第一小题,漏了后面两道。

已知「空气质量差」,倒推出成因之一:中国人肉类需求增加。

工业碳排放呢?汽车尾气呢?其他林林总总的不研究下?

选题差,范围窄,结论不全面。

这不就学渣么……

@李雷

这位大佬的研究解读比较详细,看完会更生气。

如何看待港中大研究显示「中国人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并建议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

假设研究目的并非纯学术:

诸位学者不如研究研究我们国家在工业减排上下的功夫?

以汽车工业为例:

从国三到国六,对发动机的环保要求一直在提高,阶段性政策激励车主报废旧国标车,换环保标准更高的车的。

从燃油车到双积分,再到力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车一直免购置税,好上牌,能源效率高。且根据用车习惯,多数车主夜间充电还能解决峰谷时段电能浪费问题

不都是为了节能减排,改变能源结构?

所以 MINIEV、KIWI、Nano,设计阶段对百公里能耗要求卡的非常死。

成果也显而易见,截至 2021 年 12 月,GSEV 系列产品总计减少碳排放量 65.5 万吨,累计行驶时长 2.5 亿小时,每小时碳排放减少 2.7 千克

且 MINIEV 在最近懂车帝出的冬季续航测试中,续航里程达成率喜提第一

冬季百公里能耗也是最低的。

之后也会继续研究能源利用率相关的问题,比如加速解决电动汽车的低温续航问题

汽车之外的领域了解不深,不多说,欢迎大佬评论 / 回答补充。

@小五一起玩啊~

讲这么多,报一堆喜,还要展望未来……

主要就是想说,大家别担心那么多,该吃吃该喝喝。

环保问题咱们在前面顶着呢,放心!

嗦粉去了,告辞。

知乎用户 五菱汽车​ 发表

贴几张数据表:

世界禽肉人均消费量前三十强

之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曾对比了美国、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中国五个国家人均肉类消费量。

美国人均消费量约 120kg、阿根廷约 115kg、巴西约 100kg,澳大利亚约 85kg,结果人均消费量约 60kg 的中国,却成为被指责肉类消费太多、造成热带雨林消失的对象。

与此同时,搞笑的是,在全球牲畜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中,牛是造成排放最多的动物物种。

但在 2019 年公布的牛肉消费数据中,中国牛肉人均消费量,远远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

而且,香港的人均肉类消费要比大陆高吧,那不如先从自己开始吧~

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诚投资了人造肉,还有中信收购麦当劳与人造肉公司已经达成合作。

当初张静初宣传的那个 “素食行者” 的视频,说什么肉食是可以被替代的,不就想让大家吃 “人造肉” 吗?

啧啧啧,看似满嘴的仁义道德,实则心里全是生意。

有那闲工夫还是去呼吁天天吃牛排汉堡的西方人改吃小葱拌豆腐吧。。。

知乎用户 琳 Talk​ 发表

♦180 年前:【中国人应该吃鸦片】♦

180 年后:中国人对跨国公司太好了。

果然敢忤逆自己的还得是儿子。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知乎用户 关山月 发表

如果有学者这么研究,课题是”人类吃肉造成空气污染 “,那么他这种行为可以定义为反人类。香港中文大学这个” 中国人吃肉造成空气污染 “的研究,是不是可以定义为” 反中国人“?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港中大研究显示 “中国人对肉类的需求成了空气污染的源头之一”,你怎么看?

你问我怎么看?

我很想了解一下,发表这种言论的所谓砖家,他是不是中国人?

再回头看一下他的言论

你说它这说的这算什么话

讲真,我是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曾经那个带给我们那么多美好回忆的香港,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所谓砖家所无视的,铁一样的事实和真相

中国经济的大发展,让中国从 80 年代到 2020 年,40 年间,累积让 10 亿的老人多活了 10 岁的基本事实。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各种不明来历的小丑,以各种奇葩的方式跳出来,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恶心我们。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我曾经很喜欢香港。喜欢她的文化,喜欢她的语言,喜欢她的电影…

机缘巧合,去过几次香港。不能说自己了解到的香港是全部的香港,但我,只是想,借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一些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感受。

不过曾经的辉煌,亦或是落寞,我想,当所有的焰火和癫狂随云烟逝去之后,真正打动我们的香港,到底是什么?是认真?人情?还是那股港味?

今天,是香港回归的第二十二年个年头。这二十二年,也几乎贯穿了我青春记忆的始终。当然,我只是历史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客,而这二十二年,对于香港,对于这颗东方之珠,意味着很多,很多。

曾几何时,我一直觉得,在 HK,一直依稀存在一种美化殖民史的看法。看法是 HK 的一切繁荣,源自大英帝国的殖民,特别是香港回归前的几年,这个声音,被无限渲染。仿佛所有的美丽和繁华,都是女王王冠上的余晖。就连罗大佑的那首经典的《皇(和谐)后大道东》里,都不忘记调侃那么几句。

回归之后,香港繁荣依旧。

于是,有人开始反思,开始不卑不亢地正式那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带来的,以及留下的一些东西。也开始认真面对,祖国的怀抱。

那是港人的事情。我只是想谈谈,作为一个出生于内地,也曾经浸润过香港文化的年轻人,在自己生命中的一些感官。

是的,香港,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我们所仰视的。

无论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那些年,我们追过四大天王,追过成龙周星驰,追过陈浩南山鸡,追过 TVB,追过宝丽金,香港的文化,浸润在我们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甚至在《股疯》里,在香港落魄的三流操盘手刘青云(请注意,这里的刘青云演绎的是阿伦而不是那个方展博),可以随随便便在上海滩的股市大潮中逐浪踏波。

一直到千禧年,确切的说是 2003 年以后,一些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

一方面,以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东南部沿海城市,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经济上快速发展,文化上不断繁荣。深圳开足马力追赶香港,内地富豪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受限于地理、人口等诸多因素,香港自身发展的脚步,开始慢了下来。

当太平山大屿山上开始流行普通话的时候,香港人自己都知道,时代变了。

变化的是实力的对比,带来的,是难以避免的误解。

当原来的老师不再是老师,当文化的倾销变成了分庭抗礼。无论是师父,还是徒儿,心态的转变,都是微妙、敏感而脆弱的。

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冲突、一些误解,或许有些武断,却又带着几分敬畏。

我们的祖国就像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那样,地大物博。我们习惯于在一个整体的框架下去考虑问题。所以内地人能轻易理解 “南水为什么要北调”,“西气为什么要东输”;而习惯于想瑞士、新加坡一样看待问题的港人,却未必能理解,所以他们会问“我们的医疗教育资源,为什么要给你们?” 这不是致命的冲突,这也不应该归咎于任何一方。这是任何经济、文化交融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我们没有必要彼此针锋相对,也没有必要谁也不服谁。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携起手来,一起面对。

你问我最喜欢香港什么?

**我想,兴许是那股带着几分市井的港味吧。**不论是钵兰街的小巷、旺角的茶餐厅、还是大屿山的星空,维多利亚的港湾,我们在无数的影视作品中,一遍又一遍地品味着港味十足的文化。我第一次踏上铜锣湾的街头的时候,我朝天怒吼 “这可是陈浩南砍人的地方!”“洪兴掌管一带!”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当年和陈浩南一起叱咤风云的山鸡陈小春,如今已经只能在三流网游传奇改版中卖刀。

现在再回望那句 “我是山鸡,鸡 BA 的鸡”,真实让人啼笑皆非。

类似的记忆,我可以勾出长长的一串儿。比如上面这位

哪个青春少年,没有留恋过海棠小姐胸口文的那朵牡丹花呢?

哪个青春少年,不曾错过王晶导演的那些三级名作呢?

谁能把我们清纯无极限的女神紫霞仙子,和楼的这位联系在一起呢?可那确实真实地存在着。并且几乎就是同一年的两部不同的电影。

或许,这就是那股子港味,既有仙气,又接地气。

可是让我们遗憾的是,我们已经快 10 年,都没有见到那么多美得各有千秋的女子了。有时候,我时常觉得庆幸,我在少年的时候,就见过如此多的多姿多彩的人间绝色,这让我整个人生,在审美的路上,走得很正。

念书的时候,喜欢张学友,不喜欢刘德华郭富城。原因不仅仅是张唱的好。很多时候,潜意识里,是刘郭,他们长的比我帅。当时自己不愿承认,后来年岁渐长,慢慢将审美,变得无比宽容。

我庆幸自己,曾经见证过,那个未被岁月偷去的香港。哪怕我已经不再对她今天的文化那么倾慕。

曾经有一首著名的老歌《昨夜渡轮上》,一个中年男音缓缓唱出 “夜渡栏河再倚,北风我迎头再遇,动荡是这海,也许一切无从抓住…… 霓虹伴着舞衣,当初醉倒狂笑异。” 煞是迷乱,煞是感人。

昨夜的渡轮上 (KTV 版伴奏) 刘德华

![](data:image/svg+xml;utf8,)

那天车子开过大角咀,那是麦兜住的地方。许许多多的草根,住在人均 10 平米的旧楼里。那是许多港剧曾经沾过的地方,那也是更多港人所不愿提及的地方。我能设身处地体会到,当他们看到北上广深万丈高楼的拔地而起,看着曾经落后的内地人的蒸蒸日上,看到自己依旧在那些泥潭里挣扎,看到麦兜孩子们以后的职业:酒楼带位员、商场停车员、报纸送货员…… 那是对身世显赫的李家们永远的无助的仰望。港剧里那些珠光宝气的美好,永远只是少部分人的生活。真实的日子,还是眼前的真实。

其实,这个世界,何处,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回归二十二年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到香港、包容香港?这不仅是庙堂之上需要深思的话题,也同样是江湖之远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愿,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能够真正的摒弃一切的成见,真正水乳交融。

正如麦兜电影主题曲里所表达的:“别了理想国,风吹鸡蛋壳。但在我心中唱,还是昨日少年歌。” 再浪漫的诗人,也都会有出走理想国的那一天。也许,伴随着我们的长大,香港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星光璀璨;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港味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浓郁悠长。但是,我所知道的是,那种曾经的情怀,其实并没有消失。

即使我们知道自己曾经迷恋的四大天王其实是翻唱歌手,即使我们知道自己曾经大笑的无厘头电影确实不入流派,即使香港真的已经永远地走出了属于她的黄金时代。

但是,我们依旧感恩和感怀,那些曾经点亮我们内心深处焰火的声音,和画面…

文章的最后

真诚地祝福香港

知乎用户 知道君带你玩​ 发表

西方:你怎么不吃肉啊,天生的叫花子,拿个窝窝头当宝!

中国:哦,知道了,所以你要把肉让给我?


西方:你怎么吃上肉了?都快赶上我四分之一了,你看你,家里人口这么多,空气都被你污染了!

中国:哦,知道了,所以你为了保护环境,要改吃窝窝头?


其他:为啥洋人老爷老针对你啊?你不吃肉笑话你穷,吃肉了又骂你污染空气?

中国:他就是不想我好,我搭理他干嘛?

知乎用户 特例的猫​ 发表

真实的数据都不敢发表出来。

这些研究完全是叶公好龙。

真正吃肉多的是富人,是发达国家富人。

红酒配肉,吃得最多的富人,是发达地区的富人。

你宣传这些知识,需要去让富人少吃肉。

结果变成了营养不良,营养不达标的地区需要节省吃肉。

如同富人肥胖,叫穷人减肥。

如同富人减肥,叫非洲人少吃饭。

欧洲,美国在大国多人口中肥胖率是最高的,结果让很多中国营养不均衡的人减少吃肉。

浪费最多的是富人,需要减肥的也是富人,需要节食的也是富人,富人人均消费肉量敢不敢公布出来?

美国肥胖率高达 50%,30% 的是大胖子,因为肥胖美军招新兵都很困难。

相反中国不发达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吃肉类,增加身高和体力,营养均衡。

自己肥胖叫别人减肥,完全是叶公好龙。

知乎用户 find goo 发表

洋机构:这里有个中国人吃肉污染空气的提案,小港你拿去琢磨琢磨,要记住,强调是中国人,没让你们扯国外的。

港中:好的大哥,不过小弟有个小小的问题。

洋机构:说吧。

港中:这个月和上个月的跑腿费,呸呸呸,是科研赞助费,啥时候能到啊?

洋机构:别催了,在印了。

此时,一阵妖风吹过,一个外表光鲜,身着领带西装,脚穿皮鞋,梳着大背头的油腻中年人走来,人还没到跟前,就开始嚷嚷了:朋友们,这种事怎么能少的了我老北呢?你们都知道,在中国人如何祸害全世界这种事上,我最有发言权,最理性啦。

洋机构和港中对于这种自带干粮的自然是来者不拒,三方很快又一次完成了一次 PY 交易。

事后,三方各自散去,临别之际,老北不忘对其他两人说到:下次有这种事别忘了还找我啊,我最国际化,最理性,最擅长抨击中国人啦,你们一定要相信,我对灯塔国的爱是纯粹的。

洋机构看着他,心想:要是中国尽是老北这样热心的人,何愁大事不成,艾美瑞卡不兴啊。

知乎用户 陈佳宇 发表

到底是 “主义”,还是利益?!!

说这种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2021 年 9 月份,香港中文大学Beyond Burger 组织合作,在大学开立了素食教育课程。

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为了鼓吹 “素食” 人造肉的文章舆论炮制!

你猜这到底是为了倡导 “素食主义”, 还是为了生意赚钱呢?

Beyond Burger 公司,本身就是美国的人造肉公司。

从伪科学伪知识的层面,来为业务营销宣传造势,

本身就是为了做生意赚钱,却总要找一些高大上的机构来背书,似乎一下子就变得高大上,给人一副你虽然不理解但你要相信的作态。

这种套路几十年前就开始使用了。

比如但年为了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了突破销量瓶颈,为了让人们相信喝 “可乐不会导致肥胖”,跟所谓机构合作炮制了大量的伪科普文章。

似乎真的有这样一种趋势,

中国公司做营销喜欢找大明星,是看重了明星本身的热度和影响力。

美国公司做营销喜欢找研究机构、大学, 要从智商层面去碾压你,把赚钱这个事情非要搞得正义且高大上,似乎你不买他家的产品你就错了、就应该怀有愧疚感一样。

不就是吃个肉么,

只说肉食消费总量,却对人均量避而不谈!

美国年人均肉食消费约 120 公斤,排名世界第一;中国年人均肉食消费约 60 公斤。

健身的人都知道,所谓 “植物蛋白”,狗都不吃!

而 Beyond Burger 公司,就是靠植物蛋白的 “素汉堡肉” 来赚钱的。

知乎用户 摸鱼的人 发表

虚伪的瑞典环保女孩儿都公开承认:要是亚非拉人民生活水平都赶超欧美,地球环境怕是承受不起。但是,结论绝不应该说亚非拉人民继续忍着,而应该是,欧美人民咱换换吧,你们少吃肉!

港中大这个研究也许是基于科学:中国人有钱了,吃肉增加到了全球总食肉量当中。但要减少总食肉量,为什么非得中国人少吃肉?这是甚至不需要上小学就明白的问题,嚼兽不懂?中国人低人一等?

知乎用户 搞手只求打個和 发表

港中大戴沛权反华通美实锤了

知乎用户 大风来往​ 发表

我就纳了闷了,美国人均吃 25 公斤牛肉专家不管,中国人均吃 3.8 公斤牛肉专家就着急?

以下数据源于 OECD (2020), Meat consumption (indicator). doi: 10.1787/fa290fd0-en (Accessed on 07 April 2020)

美国人均吃牛肉 25kg / 年;
澳大利亚、加拿大人均吃牛肉 20kg / 年;
世界平均水平是人均 6.4kg / 年;
中国是 3.8kg / 年;

请这几位教授先要求美国和其他国家降到中国的 3.8kg 标准,然后再进入第二阶段大家一起降。

第一阶段可以给美国一段时间,不要求一蹴而就,但也得有个期限吧,请这几位教授抓紧发表一些对美国有实际敦促力度的论文,毕竟是为了地球的环境嘛。

最后,为了客观,我把其他肉也说一下:
家禽肉:冠军是以色列 65 公斤;美国 50 公斤;世界平均 14 公斤;中国 11.6 公斤。
猪肉:冠军是欧盟 35.5 公斤;中国 30 公斤;美国 25 公斤;世界平均 12.3 公斤。
羊肉:冠军是哈萨克斯坦 8.2 公斤;中国 3.1 公斤;世界平均 1.8 公斤;美国 0.5 公斤。

来吧,把上面几种肉加起来看看:
美国 100.5 公斤,中国 48.5 公斤。

教授们呢?出来走两步,抓紧督促美国少吃肉吧,毕竟论文里说对环境影响都那么严重了。

知乎用户 十八子​ 发表

请港中大的研究人员一手摁在圣经上一手摁在红宝书上说 “外国人吃肉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如果做不到就送国安法法庭处理。

知乎用户 易凡 发表

清华有美院,北大有张霖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 发表

就我国这种全世界前三的碳水雕花能力,还污染空气?说话有么有良心啊,拉出去击毙。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这事儿如果合作方是清华,早就热搜买起讨论清华的 “卖国” 行为了吧?可是牵涉到北大,那北大就自然隐身了,题目里连提都不会提一句的。我谨慎怀疑要不是这新闻能煽动起对香港的 xx(毕竟最近香港好新闻太多,可不能让内地对他们改观了),连放都不会放出来的吧?

过去这一整年的折腾我算是看出来了,在传媒学科领域是龙头的学校,玩起舆论操弄来,就是这么方便。一个自由派泛滥的学校,过去是公知向往的美好乐园,现在又成了 “爱国” 根据地了,这转身不可谓不华丽啊。

知乎用户 欢欢喜喜过大年 发表

林汉明:戴教授,请….

戴沛权:戴某人这个教授,麻省理工给的。读名校就为了挣钱,而且,戴某人不喜欢挣穷人的钱。

林汉明:那你想挣谁的钱呢?

戴沛权:谁有钱挣谁的钱!

林汉明:那谁有钱?

戴沛权:美国有钱!

林汉明:哈哈哈哈,爽快!教授有什么新成果了?来看看。

戴沛权:呵呵呵呵,我不是土匪,我是教授,教授挣钱那得讲究个名正言顺。

林汉明:说得好!我们港区有的是 NGO 组织,都是把情报卖到 America 写报告,挣得都是 dollar。

李成业:还说刀的事!

林汉明:No,dollar,美国人用的钱,dollar,You know?

李成业:Dollar,到了,林教授一来,钱就到了!(三人:哈哈哈哈)咱们喝一杯。

戴沛权:林教授,客气了,整个香港谁不知道,在香港中文大学,你林教授是权威!

林汉明:权威往往是空架子,每天眼一睁,几百平房子水、电、气、物业都要等着我来付费,真正能让我挣钱的能有几个?

如果教授真的急着挣钱,我倒是有个好想法。

戴沛权:哦?请讲!

林汉明:肉蛋奶!

…………

戴沛权:肉蛋奶?

林汉明:对!肉蛋奶!

戴沛权:那么这个肉蛋奶,是跟我们有关系呢?还是跟钱有关系?

林汉明:都有关系!

戴沛权:哦?莫非他能变现?

林汉明:能,也不能!

李成业:哈哈哈… 林教授这话,还挺有玄机!

戴沛权:嗯,这肉打奶到底是啥呢?听林哥和我们聊聊?

李成业:聊聊!

林汉明:此肉蛋奶是当今国人增长最快的食物来源,明白吗?

李成业:不明白。

林汉明:我是做什么研究的,明白吗?

戴沛权:不明白!

李成业:整个大豆的基因研究,都是林教授您在出力。

林汉明:错!我不过是给金爸爸当写手的,而且只是其中一只手。

戴沛权:那这个金爸爸到底有几只手啊?

李成业:三只呗。

戴沛权:对啊!

李成业:林教授还是只大手!

林汉明:对!大手!可是我这只手,断了。

戴沛权:断了?

李成业:怎么断的?

林汉明:我们组织的 “科普达人” 们十个有八个被大陆网友实锤了,你想想,他们有多聪明?

李成业:那这个网友很厉害啊!还有这种事?

林汉明:如果我们可以一起去做 “科普” 的话,钱要多少有多少,

李成业:我们没能力科普,但是借科普之名,敛财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林汉明:哈哈哈。。。那就不能怪我,就怪你没出息。不过,我还可以帮你们一个忙,我出力,当权威,我写多少,两位教授就跟着写多少。

李成业:就等您这句话!足够!那您写个大纲?

林汉明:No!我写大半篇,写得好,挣得多。

李成业:明白!事成之后!研究成果名刊发布,咱们分金爸爸那点儿 dollar。

戴沛权:(拍桌子)文章不用您来写!不就是肉蛋奶吗?写!咱们把网友举报的那些面子全拿回来,还给林教授,到那个时候,这文章就是世界人民心中的一根刺。你还在意吗?不就是说大陆吃肉蛋奶影响环境吗,写他!

林汉明:专业!

戴沛权:专业吗?

林汉明:够专业!

戴沛权:专不专业以后再说。我脑子里想到只有一件事,替林教授把这只手接上,一群大陆网友太嚣张了,欺负到金爸爸头上,不答应!喝酒……

知乎用户 一株冬青 发表

胡扯吧,吃肉不会导致污染,化工品用多了才会污染,比如飞机、汽车、以及船舶

知乎用户 娱乐人间 发表

说些什么呢?

就一句话,别跟跪着的人一般见识。

知乎用户 好人长安君 发表

以下是该论文原文:

Dietary shifts can reduce premature deaths related to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China | Nature Food

该研究的基本意思就是中国为了饲养动物而导致了污染,而污染导致了中国死亡率增加。该研究数据详实,采用的方法和结论都颇为可靠。我们的确因为增加的动物的饲养,而导致空气污染的增加,而空气污染的增加确实导致了死亡率的增加。文中还提到了因为中国饲养动物的原因,导致全球的粗粮生产增加,而粗粮生产也会产生污染。

这篇文章虽然是针对中国的,但是我觉得该文章的结论对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是适用的。因为包括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要吃肉的,他们的吃的肉也基本来自于饲养而不是捕猎……。

当然文中没有明确的建议中国人就不要吃肉了,不过是很隐晦的说了一下 “更合理的饮食结构更好”。

这种研究本身看起来好像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出发点就不对。因为全世界人类都是一样的,该研究搞得好像只有中国人在吃肉似的。颇有点以偏概全的意思。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么美国人就不吃肉吗?香港人就不吃肉吗?(而且香港的肉还是来自大陆的)

而且文中也没有讨论吃肉的必要性和对人的重要意义。

当然我觉得该文章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国家也可以出来倡导一下,我们毕竟还是提出 “合理饮食” 的,这个没啥毛病。但是指责中国因为吃肉而导致全球污染增加这个纯粹就是无稽之谈了。文中有两段很隐晦的提了一下这个问题。唉。别有用心的人啊。真的很烦人。总是用这样那样的东西恶心你,你还拿他没有什么办法。

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农业中约 23% 的 NH3 排放来自饲料作物生产,这是大多数先前研究忽略的一个方面。通过包括畜牧业饲料产量的增加,我们可以更完整地估计中国肉类消费的 NH3 和 PM2.5 足迹。在全球范围内,约 36% 的谷物用于动物饲料生产,占世界粗粮生产的很大一部分。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占有了粗粮的大部分,但发展中国家正在迎头赶上,从 1980 年的约 22% 到 2010 年占世界总量的约 42%。它们将继续增加其份额到 2050 年,粗粮的全球动物饲料产量将达到约 56%。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从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中国不断变化的饮食习惯现在对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肉类和主要农作物(大豆除外)的进口量不到国内产量的 5%,但进口量和进口支出逐年上升 。在大量农产品进口中,大豆获得的重量最大。 2017 年,中国进口的大部分(94%)大豆来自巴西(53%;51 公吨)、美国(34%;33 公吨)和阿根廷(7%;7 公吨)。肉类进口量在 1994 年左右开始出现明显增长,1994-2010 年增长 0.05 Mt yr-1,2010-201720 年增长 0.29 Mt yr-1。随着其农产品进口量现已居世界首位,**中国饮食选择对健康的间接影响将在中国境外更加普遍。应进一步探索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轨迹及其对环境和内在健康的影响。**例如,将国内生产转向氮利用效率较高的作物(例如大豆),同时进口更多氮利用效率低的作物(例如玉米、水果和蔬菜)可以缓解国内氮污染,但给出口国造成更大的环境负担,并使中国的粮食安全更多地暴露在国际市场的间歇性风险中。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反复说 N 遍了。

立法要与时俱进。

比如一个人在外国否认纳粹大屠杀,德国有相关法律可以监禁 3~10 年。

而一个中国人想加入侵华日军去南京,只能关押十天。

而对这个教授的言论,其实古人早就有这种感慨了:

“夷狄, 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李世民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教皇?他有几个师?”——约瑟夫 · 维萨里奥诺维奇

知乎用户 Temo Alen 发表

距统计,癌症发病和年龄呈正相关。五十岁开始癌症发病率显著增加,七十五岁达到高峰。

所以按照这几位科研工作者的结论,为了避免成千上万人因罹患癌症致残,丧命或者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应当削减老年人的医保开支,限制中老年人的医疗消费,尽量让大多数人在 60 岁之前去世。

这样,癌症这样一个世纪性医学难题便迎刃而解,除极个别年轻病患外,癌症将不再成为影响现代人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的重要诱因。

这个方案很合理,但也很离谱,非常非常的离谱。

但仔细想想,疫情开始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在防疫方面的表现已经被证明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医疗资源是肯定不如欧美的发达国家的。

答案也很清晰了,这也是目前很多西方人的认知共识——他们的政府本就没有意愿积极防疫,因为新冠消灭的绝大多数都是浪费国家医保资金,劳动能力和消费能力低下的赤贫,残疾或老年群体。而新冠的蔓延真好可以帮助欧美国家缓解高福利带来的政府财政压力。

所以没什么奇怪的,也不需要曲解人家科研工作者的用意,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所引申出的科研逻辑的确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

只不过针对这个研究结果,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的国家亲身实践,毕竟他们自己已经吃肉自由了几代人和上百年。

在空气质量和吃饱吃好之间,也许对他们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没有任何讨论余地的问题。

知乎用户 短指甲肖恩 发表

2010 年丁仲礼院士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的一段视频。丁仲礼在节目上与主持人围绕 “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 进行辩论式采访。

丁仲礼认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 “减排方案” 实际上是“减排话语下的陷阱”,这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多数倍的未来人均排放权,其结果是要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大富国与贫国的差距。

丁仲礼在节目中表示,从 1900 年到 2005 年这 105 年之间,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 7.54 倍。由于基数巨大,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承诺的减排指标,实际上为自己明确了还是相当大的未来排放空间。而 IPCC 倘若将方案定下,这个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就会变成一种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不够排就得买”。

根据丁仲礼计算,中国的排放空间只能支撑大约 10 年,也就是说从 2020 年起中国就需要购买排放空间了。丁仲礼质问,“从 2020 年以后,中国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去买二氧化碳排放权,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不公平?”

在被记者问到 “所理解的公平是什么” 时,丁仲礼院士提出他将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所以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而为力争排放权,丁院士还提出从 1990 年到 2050 年,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坚决不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 80% 的方案。“不管你怎么减排,我都要比你少,并且我一定要做到。并且你发达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基础设施建完了,中国很多还没有建,那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背景下,中国应该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我们要比你们雄心勃勃多。”

记者对此追问说 “中国是人口大国,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丁院士则发出了 “灵魂拷问”,“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知乎用户 The General 发表

你该建议建议,我该吃吃。

知乎用户 恩特恒 发表

不出意外的话,估摸着这帮货下次的研究成果就是:

中国人用鼻子呼吸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

反正啃了骨头总是要叫几声的,不然怎么好腆着脸求主子施舍骨头。

知乎用户 大司马大将军​ 发表

外国版本的高级黑低级红,其实是好事

最怕的不是这种一眼望去侮辱智商的东西

而是那种九真一假、明褒实贬的糖衣毒药

中国政府现在已经相当成熟

这种研究成果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主要目的一是忽悠国内人,二是呼扇国外人

国外人咱们管不到,不管你做什么,都会说你错

真吃菜了,他们也会追着问你为啥不吃土

反而国内群体比较重要

这种智障东西发的越多

老百姓越知道所谓公知专家是什么玩意儿

越知道原来国外为了黑中国已经到这份上

越会反思以前自己也是不是被公知忽悠了

这是好事,我是大大支持。

知乎用户 阿肝正赚​ 发表

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可太有价值了。

中国人吃肉为什么污染空气呀,因为氨气的排放。可是人每天总是要放屁的,一样也要污染空气。

我是不可能少吃肉的,我的孩子更不可能少吃肉。这事只能靠香港中文大学的帮忙解决啦。你看香港的肉类主要是大陆供应的,污染也留在大陆。先减少肉类供应,防止污染没毛病。但是还是有问题,量太少了,所以我觉得香港中文大学尽快研究个屁塞出来,牛的屁管不了但人的屁还管不来?以后香港人人都用屁塞,屁也就被人体吸收了,绝不污染环境。自然嘴巴也不会乱放屁了。

知乎用户 刘海羿 发表

这个问题就非常好的体现了,为什么科学研究总是政治的。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必然伴随着对能源使用的加大。而能源使用的加大,必然就带来排放的增加。哪怕你完全环保处理,排放物不含污染物质,但是最少也要碳排放吧?

除非中国可以以某种魔法的方式把肉蛋奶变出来、而且要直接变到千家万户,不然就一定会造成某种污染。

而中国的发展大家都看得见,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也都看得见。所以对于环境的污染必然是增加了。这个研究在科学上我相信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问题是 **“中国人凭什么不能和美国人一样污染?”,**美国人均排放比中国人均排放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都不去讨论美国工业发展时期已经排放了多少了,就讨论美国现在的人均排放。

凭什么美国人可以大口吃肉、空调不关、开车就油门踩到底,中国人就不可以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当然要努力保护环境、努力减少排放。但是我们必须要保卫我们不被以 “环境和排放” 为名指责的权力。

知乎用户 求索 发表

欧美人已经吃了两百年的肉,污染空气两百年了,是时候全部吃素,把肉让给中国人吃了,这样就不会增加污染。等中国人也吃两百年肉以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这类研究报告,说白了,不过是西方舆论战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形成整个中国人都有罪的推论。那么下一步不论西方干出什么恶事,那都是 “正义” 的了。

知乎用户 卡拉迪亚流浪者 发表

不知道戴沛权教授(下图左二)是不是忠于他的研究,每天只吃手掌大小的肉,如果是的话,大家一定要多给自己小孩吃肉。

港大中文大学的报道链接在这里:中大學者揭示中國氣候暖化令呼吸病症死亡人數大增 |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说实话,这类问题根本就不用去花精力分析回答,就这么一张图这都是啥呀!

一方面说增加植被会有效降低碳排,另一方面又说暖化会促进植物生长。能先把舌头撸直了再说话么?

即便如此,人家照样上 Nature Food 发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1-00430-6

饥不择食!

知乎用户 双泉​ 发表

话没说错,是真话,但是只是之一。没说完的还有:

欧美国家对肉类的需求本来就是空气污染的源头之一

欧美国家曾经的以及现在的排放是空气污染最大的源头之一

等等等等。

单说这一句话是对是错?是对的。但其实就是那句老话,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

在这个时候,发表这样的言论,就是居心不良了,就是给境外势力递刀子了,就是觉得中国人,不配做人,不配吃肉了。

建议严查。

知乎用户 黑芒 发表

何鲸洛:素食行者还未走远,港中大再将一军?

12 月 29 日。

香港《大公报》报道:

香港中文大学发布研究结果称,受饮食模式转变影响,中国人近年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由于肉类产出增加,过去 30 年中国悬浮粒子增加导致近 9 万人因患上空气污染的相关疾病而死亡。

这项跨学科研究是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过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ENSURE)联合进行。

有关研究结果最近已在国际著名的食品、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期刊《自然 - 食品》(Nature Food)发表。

中国人就应该 “少吃肉”?

要知道。

直到 2020 年底中国才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但是最近几年。

从欧洲到美国,又从美国到欧洲,一不留神,西方人都开始关心起了中国人的 “餐桌”。

2000 年。

非营利非政府国际公益组织 “野生救援” 在美国注册,在英国、加拿大、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厄瓜多尔设有总部,旨在终结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并减缓气候变化。

2010 年。

哈佛大学就有专家列出过数据,西方社会时常指责中国 “碳排放全球最高” 的说法,并没有区分 “生产”“消费” 两个方面。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我们的碳排放数据大多来自生产方面,而这些生产出来的商品有很多都出口给了其他国家;
相反,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口远少于中国的情况下,却消费了大量的物资。

2014 年。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2014 年的数据,人均肉类消费量最多的依次是澳大利亚(90.3kg),美国(90.1kg),阿根廷(86.6kg),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是 64.9kg。

中国的人均肉消费量排在众多西方国家后面。

2016 年 11 月。

德媒声称,中国人吃肉增多不仅影响健康,还会导致全球变暖。

2018 年 11 月。

@黄轩 成为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少吃肉,多减排。

2019 年 2 月 4 日。

除夕。

澳大利亚 SBS 广播公司、路透社等声称,“‘野生救援’组织呼吁华人春节少吃猪肉保护地球”。

“野生救援” 在国内外用来宣传的动画短片,甚至拿中国举例,称中国的肉类消费量超过美国与欧盟肉类消费的总和。

![](data:image/svg+xml;utf8,)

3 月。

郑恺和张钧甯成为了 “野生救援” 新任公益大使,向中国群众倡导“多吃蔬果少吃肉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然而。

根据经合组织 2019 年的分类数据,中国人均牛肉消费仅为 4.1 公斤,且不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阿根廷的 38 公斤和美国的 26.3 公斤。

即使是在人均猪肉消费量上,中国也只位于第四,低于韩国、越南和智利。

2020 年 1 月。

美国著名的植物基人造肉公司 Impossible Foods 甚至放出狂言,“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逊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烟……”

有意思的是:

这句话就刊登在《纽约时报》之上。

2021 年 1 月。

美国《时代周刊》刊文,“中国如何通过从菜单上撤下肉类来改变世界?”

文章称:

中国正处于一场 “植物蛋白革命”,“中国消费了全球约 28% 的肉类以及一半的猪肉”, “和世界其他迅速现代化的社会一样,今天的中国人也在接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5 月。

关晓彤吃播翻车。

6 月。

美籍华人 @谷岳 说中国人对海鲜 “贪得无厌”。

2 天后,

现任三橙传媒创始人、CEO@陈一佳 一度错觉,中国人吃海鲜比日本人倾倒核废水更 “破坏” 环境。

![](data:image/svg+xml;utf8,)

6 月 18 日。

@赛雷话金 自爆受到国外 NGO 邀约制作关于 “中国海洋保护” 主题的科普短视频,赛雷也是不讲 “武德”,在视频《不让中国人吃海鲜背后真正的大瓜,今天我来统一告诉大家》中掀了人家的底,还端了 @EyeOpener 和 @回形针 PaperClip 的锅。

![](data:image/svg+xml;utf8,)

7 月。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再度就气候问题表态,“中国是世界气候变化最大的推手。”

此前他在 BBC 采访中却表示,不必为某些目标,放弃高质量的生活。

11 月。

英国 BBC 新闻发布了一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答疑,其中一条讨论提到 “是否该限制吃肉来解决气候变化”。

月底。

《素食行者》就带着刚吃素半年多的张静初,还有全素 5 年的演员 @陶虹 、吃素 8 年的金融投资人兼马拉松跑者 @信跃升 、吃素 10 年的全国武术冠军 @静文 、吃素 30 年的心灵环保倡议者 @刘丰 、吃素近 40 年的台湾心内科医学专家 @林俊龙 以及对素食还在努力尝试阶段的演员 @邢佳栋 在腾讯视频、爱奇艺、西瓜视频、新浪微博等平台同时上线

这还没完。

研究团队指出,中国自 1980 年代起,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加上人们从以植物为主逐渐转为肉类密集型的饮食模式,肉类产量已由 1500 万吨增加至 8000 万吨,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肉类消费国家。

研究发现:过去中国人饮食模式的改变,尤其因肉类消费量大增,使农业氨排放量增加了 63%、微细悬浮粒子每年每立方米平均增加 10 微克,而这个从饮食改变带来的增加量约为同期来自所有污染源的微细悬浮粒子的 20%,并导致每年约 90000 人过早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

港中大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副教授兼研究项目负责人戴沛权表示:

如果中国人将多肉习惯改为植物性饮食,可减轻氨气和悬浮粒子数量,以及避免每年 7 万 5 千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戴沛权还建议,每人每日摄取 40-75 克肉,即手掌大小的份量,已可维持健康。

从吃肉太多到不该吃海鲜,乃至于如今的植物蛋白和素食主义。

西方人难道就不主导高消耗高浪费高排放的人是谁吗?

不。

他们比谁都清楚。

就是抢占了工业革命并牢牢控制着世界经济命脉的他们。

首当其中的就是美国,占世界人口比例不到 5%,却用掉了全世界 1/3 的纸张,1/4 的石油,23% 的煤炭,27% 的铝和 19% 的铜,美国人均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美国人每年人均肉类消费 117 公斤……

2016 年。

由于健康和环境原因,当时的奥巴马政府就一直不愿鼓励人们少吃肉。

2019 年。

美国就正式通知联合国,要求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根据《巴黎协定》规定,退出过程需要一年时间。

2020 年 11 月。

美国正式退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2020 年 12 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 排放差距报告》指出,二十国集团成员中,包括中国、欧盟等 9 个国家及地区有望实现其 2030 年国家自主贡献承诺。

而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 5 个国家,预计将无法实现其承诺。

说白了:

就是西方人看不得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港中大早已不是 “中文大学”?

从 1951 年起。

在美国政府总体冷战战略指导下,亚洲基金会就在亚洲开展了广泛的文化和社会活动,并对这一地区的中文高等教育倾注了非同寻常的力量。

香港作为亚洲基金会活动的重点区域。

华人作为亚洲基金会的重点目标群体。

推动香港中文大学的创建就是亚洲基金会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

1995 年。

亚洲基金会就通过孟氏资助了一个教科书项目,“课本内容应当将东西方思想联结起来;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教课书的编撰应基于西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1961 年。

在研究项目的资助说明中,亚洲基金会明确表示 “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不再限于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而是要包括与现代中国社会或当代中国事务有关的儒学思想。”

1963 年 10 月 17 日。

香港中文大学正式成立。

成立不过十余年。

随着钱穆等一批中国学者辞职离开,汉语作为教学媒介已经在港中大失去了统治地位。

1994 年。

港美中心成立,早年的确进行了不少两地学术交流活动,但随着美国近年对中国的敌视升温,该平台被质疑已变质为反中乱港工具。

1998 年。

美领馆成员是港美中心董事局当然成员。

2005 年。

时任校长刘遵义把大部分学系改以英语授课,以增加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史称 “哭中大” 事件。

2014 年。

港美中心被揭露曾多次获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旗下美国国际事务民主研究所(NDI)资助,支持 “占中” 头目举办多项造势活动,更以辩论赛、工作坊等幌子,针对大学生进行洗脑。

香港前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廼强曾爆料称,港美中心包揽香港八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试图用美式思想影响香港高等教育,并由美领馆从美国物色学者。

2018 年 10 月。

香港大学就有素食组织 Green Monday 有合作,在 2018~2019 学年把素食研究加入了通识课程。

2020 年 5 月。

香港中文大学发出声明,与港美中心划清界线。

港中大强调,港美中心从未属于学校任何一个教研或行政单位,只是租用校园作办公场所,并即将搬离。

2020 年 6 月 30 日。

国安法正式在香港实施,明确禁止了四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

8 月。

港媒消息称,港美中心已经关闭。

此前。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大学及岭南大学 6 所大学校长曾在港美中心董事名单内,但目前均已离任。

2021 年 2 月。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进行周年大选,靠着激进立场和蛊惑能耐的港毒组织 “朔夜” 胜出。

在参选宣言中,他们妄言中大校方向政府低头、报警拘捕学生,并诬指国安法是极权高压统治的政治手段,会竭力对抗政府,守护大学学术及言论自由,并称全体内阁共 12 名成员已作被捕心理准备。

随后。

香港中文大学发布通告,指 “朔夜” 的言论涉嫌违反国安法,禁止学生会干事会相关学生担任校内学生委员职务、停止代收会费以及停止提供场地、要求学生会注册为独立社团或公司、自行承担法律责任等。

7 月。

港大学生会干事会会长郭永皓表示,意识到 7 月 7 日晚港大学生会对刺伤港警的梁姓暴徒进行支持的严重性,“对此深感抱歉,评议会决定撤回哀悼动议,全体干事会请辞,评议会的成员也会辞职,并承诺日后会谨言慎行”。

9 月。

开学时,香港中文大学与素食组织 Green Monday 合作,把素食 / 食物教育正式列入大学通识课程。

课程的名字叫 Future of Food: Plant-based Living(食物的未来),主讲老师是香港有 “纯素妈妈” 之称的 Grace Wong(黄佩诗),兼课老师有号称 “动保组织” 香港兽医服务协会主席麦志豪、号称 “绿色先锋” 的周兆祥等人。

这门课不但属于通识课程,而且还计学分。

10 月 7 日。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宣布解散。

![](data:image/svg+xml;utf8,)

再然后。

才是港中大的 “投名状”。

香港的问题在于资本和教育?

台湾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除了港中大。

香港教育界也比较有意思。

12 月 11 日。

脸书自媒体 “猪心记者 Read write and seek” 发帖称接到保良局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小学一年级生家长投诉:

指该校德育科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长约 5 分钟的 “南京大屠杀” 短片,当中涉及战争真实片段,包括日军处决百姓、婴幼儿尸体遍地等场面,令部分学生恐慌嚎哭,这引起校内家长群组批评,亦有家长直接向学校投诉。

随后。

香港教育界候选人丁健华批评教育局向全港学校提供的南京大屠杀影片,内容 “极度残忍”,直斥画面令人 “极为不安”,促请教育局在两日后的公祭日前,赶紧审视有关教材内容,重新制定指引。

要求教育局:

深刻想一下,是不是要从小一开始就让学生看这段残酷的片段。

除了教育界。

还有娱乐圈。

12 月 29 日。

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人员拘捕了 6 名港独分子,他们是网络媒体 “立场新闻” 的高层或前高层人员,其中包括著名的 “港独” 歌手何韵诗。

香港商业界也没闲着。

6 月。

香港警方国安处拘捕了壹传媒 5 名高层 ,指控他们串谋通过《苹果日报》刊登数十篇文章勾结外国势力,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

壹传媒董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后决定《苹果日报》午夜起实时停止运作,24 日出版最后一期报纸,电子版于同日凌晨起暂停更新。

7 月。

维他奶迫不及待上演了一出 “自爆” 式公关。

回到这一次港中大的调查研究中。

这不过是西方人继台湾、香港、新疆等地区问题,超前疫苗、新冠溯源等安全问题,华为、芯片等国际问题,日常辱华、眯眯眼等审美问题之后的又一次布局。

港中大不过是 “代笔” 而已。

![](data:image/svg+xml;utf8,)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港中大既然这么热爱 “研究”。

为什么不研究一下隔壁的台湾会是什么结局?

知乎用户 何鲸洛 发表

和这些人就不要讲道理了,还是开骂吧。

知乎用户 门禁卡 发表

先来看看关于肉蛋奶的相关研究吧,

这是搜索食物与环境变化相关的文章里边儿的高被引文章,里面谈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肉蛋奶的消费都会引起气候变化和损失生物多样性。

在环境领域里边儿,吃肉过多对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可以算是一系列研究所得出来的综合结论了。

这篇文章,讨论了在英国推广少吃肉时候所遇见的问题,也是困难重重。

那么同样的,在以上的这篇研究当中也仅仅是提供一种思路,即,少吃肉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 Google research 里边搜索关键词 Dietary shift+Environment+China、America、Europe 可以得到下面三张图。

再换成 Meet-intensive-diet+pollution + 三个区域,可以得到以下三张图:

其实不难发现,对于三个比较主要的地区的肉蛋奶这块的研究数目,通常来说是对美国的最多的,这当然也跟他们的肉量消耗较大有关系。

中国吃肉多吗?多,中国是世界上吃猪肉和羊肉最多的国家,而美国则是吃家禽类肉和牛肉最多的国家。

减少吃肉的倡议并不仅仅是在中国有,在欧美国家也依然有。

可是为什么这类劝解看上去这么奇怪呢?

原因在中国尚且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肉蛋奶对于人民的生活福祉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或多或少,我们都能意识到中国现在的年轻人越长越高了,

有一定程度就是因为伙食变好了。

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食物上的追求很难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这可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肉类消费问题不能与其他国家一概而论,尤其是与发达国家一概而论的原因有两个:

1、中国人伙食好起来了,身体越来越强壮,这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民族自信;

2、中国人的伙食是在发展阶段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传承;

3、作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逆全球化形式之下,环保问题应当为发展让路。

所以这个提议看上去很是奇怪,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环保领域真的有在用心去做,

之前为了改善环境推广了环境税,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而且还许诺了具体的达到碳中和的时间,

但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又不仅仅是只剩下少吃肉这一条。

我们还有其他的路子可选。

因此,当一些研究特别喜欢揪着食肉不放,

就显得尤其令人厌恶,

抛开事实不谈,中国人就是应该少吃肉是吧?

知乎用户 Sean ding​ 发表

说的好,论证的妙!

我们愿意为欧美国家降低肉类消费保护环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督促,让他们人均肉类消费降低到和我国一样的水平。

不用谢,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知乎用户 蜗牛跑的比我快 发表

尼码的,我特么吃点肉怎么了?好不容易吃了几天肉,你又让老子去吃素?

先是回形针出来哔哔少吃肉蛋奶。

后面又是什么徐静蕾,苏琪跑出来说吃素,

现在香港的也跑出来说要多吃素。

我看印度人整天吃素,也没看他们污染少了呀?

欧美每天吃肉,空气也是 TMD 香甜的,你找谁说理去。

知乎用户 王青阳​ 发表

他来了,他来了,他来了,

港中大带着老外爸爸的任务跑着来了,

今年年底的业绩就这么完成了。

该吃肉吃肉,该吃饱吃饱,少浪费,多吃狗肉。

知乎用户 楚烈​ 发表

香港中大弄出这玩意我不奇怪,不过这个北京大学哪位教授跟他一起研究的?有没有人挖出来让大家长长见识。

这项跨学科研究是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过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ENSURE)联合进行。

顺便说一句,关于中国人吃肉影响世界空气质量的 “研究”,几年前美国就有了。你这算科研成果剽窃。要点脸吧!

知乎用户 鲲 0910 发表

不关注一下这里还有一个是北大的吗?

外国学校搞我们就算了

香港也搞,忘了你祖宗是谁了?

还有北大,首都的高校,Top2 啊。你就是这么给全国其他高校立标杆的?

对,清华美院也出来露露脸,你就是这么给全国其他美术学专业立标杆的?

知乎用户 水亦心 发表

吐槽一下,你把研究中的 “中国人“换成“地球人” 它也是成立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的需求量必然增加,针对一个国家说就离谱。目前而言,中国肉的人均消耗量本身就不算特别高,难道就活该我们只吃素呗?

知乎用户 李小来​ 发表

卫星正渐渐成为一种抗击气候变化的工具,高度灵敏且精确的卫星可以核实温室气体排放,并制定所有排放国都应遵循的标准。

卫星可以揭露隐藏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让各国政府得以对国际公约的遵守情况进行监测。

谁是全球头号碳排放大户?卫星能看到。卫星是最理想的工具。它们的监测范围可以在几天之内覆盖全球。利用科技,人们可以监测哪些国家在认真履行承诺,哪些又在耍滑头。

“不妨设想,有一种高度灵敏且精确的卫星可以核实这些(甲烷)排放,并让所有排放国都遵循同样的标准。” 壳牌石油美国业务总裁格雷琴 · 沃特金斯说,“这是一种成功。”

过去三年间,卫星图像已用于监测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等地的情况,用来找出此前未被发现的甲烷泄漏,或者上调之前预测的排放量。有些情况下,卫星图像暴露出的结果还会引发国际冲突。

这些数据有的来自私营企业,有的来自环保监督部门或别的机构,有的在进行分析时结合了航天局多用途卫星的数据。政府、私营企业和环保组织也发射了数十枚专用卫星,专门监测地球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除了通讯和气象监测,卫星一直以来还有另一项重要用途:监测部队集结或是武器动向,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卫星图像揭示的信息能让对方无法抵赖。如今,卫星用于监测温室气体排放后,各国在相互指责时又多了一种可以提供凭证的技术。

已有一些国家表达了不满,他们担心对手方可能将卫星图像用作 “把柄”,在排放问题上责难自己。加拿大卫星公司 GHGSat Inc. 首席执行官史蒂芬 · 热尔曼说,有的国家尤其明确地表明了立场:它希望将监测范围控制在本国境内,并将这类卫星的使用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GHGSat 的业务包括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

“他们最担心有人可以从太空中监视他们。” 热尔曼说。

然而,跨国公司已经在使用卫星追踪各种数据,包括某些国家的钢铁产量、美国郊区购物中心的人流量等等,大型石油企业也支持利用卫星监测来判断自身是否符合清洁空气标准。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等石油行业巨头更是通过行业联盟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成为了 GHGSat 的投资人。

气候监测类卫星的重点关注对象是甲烷,这种强效温室气体会从油气井口、管道和储存罐中泄漏,且没什么规律可循,这增加了监测难度——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以及禁止实地检查或飞机侦查的砖治国家。

“它基本上可以让泄漏者无所遁形。”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首席能源经济学家蒂姆 · 古尔德谈到卫星监测时说。

格拉斯哥国际气候峰,美国和其他方面——包括联合国、一些私人企业以及欧洲航天局 (European Space Agency)——将倡议扩大卫星的使用范围,将其更广泛地用于评判各国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上的进展。

各国一直在努力实现 2016 年《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减排目标,但进程并不顺利。对于未能实现减排目标的国家,该协定并没有包含强制执行规定。

美国气候问题特使约翰 · 克里曾表示,卫星可以用来监测某些国家的污染。克里今年 7 月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称美国将与俄罗斯合作,通过卫星来监测排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俄罗斯在全球油气行业中是最大的甲烷排放国,位居第二的是美国。

不过,卫星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争议。研究公司 Kayrros 在分析欧洲航天局卫星的开源数据后宣称,俄罗斯的甲烷排放量出现了大幅增加。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驳斥了有关甲烷排放的批评,称俄罗斯将发射自己的监测卫星。

我国政府已表示,它正在核实来自其他国家的气候数据是否准确。我国 2016 年发射了碳卫星,以此监测二氧化碳排放,并计划在 2025 年之前再发射数枚用于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的卫星。

眼下,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正与英国合作开展一个基于卫星的气候监测项目,项目名为 Microcarb。

“卫星是最理想的工具。”CNES 首席科学家朱丽叶 · 兰班 (Juliette Lambin) 说,“它们的监测范围可以在几天之内覆盖全球。”

在美国,一些政府所有的机构正与私营企业联手建造排放监测类卫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就向私营企业 Carbon Mapper 提供了一种主要传感器,后者的合作伙伴包括加州政府以及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智库 RMI。

今年夏天,来自美国环保协会、哈佛大学及史密森天体物理观测台的科学家聚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布鲁姆菲尔德的一处飞机库,共同开展名为 MethaneSAT 的卫星项目。该项目耗资 8800 万美元,得到了新西兰政府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卫星预定在大约一年后发射,专门监测全球的甲烷排放情况。

“俄罗斯不会让你的飞机飞越他们的油田。中东也不可能。”MethaneSAT 项目联合主管、从事风险投资的基金经理汤姆 · 英格索尔说,“有了卫星,要想隐瞒就难了。”

该项目旨在通过光谱仪来监测甲烷,这种仪器可以测量地球表面的光反射情况。每种化学物质对光的反射都不同,MethaneSAT 的传感器就是为了观测甲烷的折射。

测试期间,科学家将一台光谱仪安装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所有的一架湾流 (Gulfstream) 飞机上,该基金会对 MethaneSAT 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机身腹部的两个桃红色舷窗,研究团队让光谱仪向外瞄准。在得克萨斯州上方 45,000 英尺(约 13,700 米)的高空,它可以探测到一辆卡车释放出的甲烷。

它还另有发现:周围意外出现了一大股甲烷羽流,后来系统分析显示,那是来自一处油井平台上未被点燃的火炬。

“看到羽流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哈佛大学研究员乔纳森 · 富兰克林 (Jonathan Franklin) 说,他负责 MethaneSAT 光谱仪的校准工作。

进入太空后,这套系统将把数据传输至地球上的云计算系统,再通过算法分析出大气中的甲烷含量,以及甲烷泄漏的具体位置。

石油行业高管和行业组织美国石油协会说,他们对独立的卫星监测项目表示欢迎。他们还自己出资开展了类似项目,他们说美国石油业的污染程度较轻,这一点卫星数据可以提供支持。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0 年美国的甲烷排放量比俄罗斯少 4.7%,与此同时油气产量却比俄罗斯高 34%。

石油类企业在卫星企业 GHGSat 中拥有约三分之一的股份,后者的客户包括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和雪佛龙

“不妨设想,有一种高度灵敏且精确的卫星可以核实这些(甲烷)排放,并让所有排放国都遵循同样的标准。” 壳牌石油美国业务总裁格雷琴 · 沃特金斯说,“这是一种成功。”

GHGSat 过去一年发射了两颗卫星,其分辨率之高,足以将全球数百万油气管道和井口放大后仔细观察。凭借今年 7 月在第二轮融资中获得的 4500 万美元,该公司计划再发射 10 颗卫星。

GHGSat 最初吸引世人关注是在 2019 年,当时它无意间发现,人为产生的排放可能使土库曼斯坦成为全球最大的甲烷排放国之一。某天,该公司的首颗卫星 “Claire”(发射于 2016 年)正在观测泥火山,这时它却发现了一个出现故障的天然气压缩站。

后来在外交努力下,土库曼斯坦停止了这些排放。但据 GHGSat 称,当地依然存在其他泄漏,泄漏点包括油气管道、储油罐以及油田中的火炬,这些甲烷未经燃烧就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GHGSat 说,今年这类甲烷的泄漏量可能相当于近 1,000 万辆汽车的排放量。

俄罗斯也引起了类似关注。今年 4 月,研究公司 Kayrros 通过欧洲现有卫星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俄罗斯油气管道和其他天然气基础设施去年释放出的甲烷羽流增长了 40%。两个月后,Kayrros 援引卫星数据称,2019 年俄罗斯鞑靼斯坦的一条管道可能排放出大量甲烷,其排放量之大,在 Kayrros 观测史上可以排到第三。

来源《华尔街日报

知乎用户 Vinicius​​ 发表

在港锄奸,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汪藏海 发表

不论是知名大 V 说中国人吃海鲜太多导致生物灭绝。

还是请女明星说中国人应该全国吃素。

又或者请大学教授证明中国人不应该吃肉,每次一斤肉,碳排放能让全球变暖 10 度,还是巴西又砍了 100 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

我就偏要吃。

我不但天天吃,我还每餐都必须有肉。

你拿我啥地。

知乎用户 石二郎 发表

这个中国人里包括香港人吗?

知乎用户 追黄埔 发表

戴沛权教授、林汉明教授及李成业教授

让我们记住这三位。

不过让我好奇的是北大既然联合合作了,在其中是什么角色?

因为跳梁小丑跳来跳去为 Daddy 和 Money 呐喊很正常,咱正眼看一眼就算他赢了。

但是北大哎,你在其中做了啥,我比较好奇。

知乎用户 斯帕不爱卷​ 发表

你说我污染了,那我自然污染了

而且我还要继续加大污染

既然你们这么在意空气污染,那就祝福所有的研究人员及其家人后代永远都吃不上肉,为环境保护做出卓越的贡献

知乎用户 温水宁宁​ 发表

香港版回形针

知乎用户 韩韩 发表

人在北大物院,看了一下文章,蚌埠住了。我就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土博,虽然跟张霖不在一个系,但是我也必须说一句:您缺文章吗?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大气化学方向,为了发个 nature 子刊,这么无下限的?你作为一个学物理的,文章结论你自己信吗?能别败坏物院的名声吗?而且还发到 nature food 上…… 你不会真的以后学术报告要把这篇文章拿出来讲?

搞物理就好好搞物理,不要跟人文社科沾边,也许你的 data 没算错,问题是 data source 都是错的,谈什么结论呢?

这种研究被叫做学术探讨是对学术的侮辱。

什么叫客观?你以国家为单位去计算,我首先要问个问题,为啥要以国家为单位?丁仲礼院士当年问的很清楚:中国人一个人算不算人?合着国家人口多,个人的福利上限就该少?就该少排放二氧化碳,少吃肉蛋奶?这种研究从根本上没有把人当做人。

其次,为什么不把整个盎格鲁撒克逊人作为一个整体,美国就是从殖民地发家的,包括加拿大。你要算国家是吧?那是不是意味着印第安人也应该达到欧美的水准?那印第安人呢?噢!被殖民者肉体消灭了!比欧美高就是 “污染”,那比欧美低的,欧美有没有义务也帮帮人家提上去,或者你港中文的研究员本人出资,把非洲诸国的总量提上去?

最后,不要把学术自由的幌子放在这儿,你配吗?

知乎用户 克洛伊 发表

所有劝说人类少吃肉的论调,都是资本主义世界少数高阶既得利益阶层对其他下层阶层的蛊惑洗脑、为了使这些阶层的人们主动放弃一些资源。由于前者希望后者能放弃多少就放弃多少,所以这种论调不会停歇。

$ EOF.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美国最让人不解的地方是什么?

知乎用户 四合十三 发表 前排提醒…… 评论区你们笑小声点注意身体啊。我看到有人笑成 “哈哈哈哈啊哈哈哈”,中间还换了个气??? 感觉美国人对周末是有一种执念吧… 基本每个星期一都会被美国人星星脸的问周末干什么了,我想破脑袋也想不起做了什么 …

美国人不爱存款是真的吗?普通家庭真的没什么积蓄吗?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11/4/2021 墙内有一个说法是美国人不爱存款,喜欢消费,甚至突然让他们家里拿出几百刀几千刀的存款都拿不出来。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美国人为何不爱存款?美国普通家庭有积蓄吗?换言之,中国人算不算世界上比较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