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自组微信辟谣团队,与信息污染作战争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文章来源:https://archive.fo/c9XCD
“华人事实核查”脸书主页:https://www.facebook.com/auspolitics/

作者 | 张依依
全文共6646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吴倩最近注册了一个新的微信号。
 
她用“小号”登到微信群里,马上有人敏锐地跳出来问,“原号被封了?”她答说不是,只是未雨绸缪:“听了囧老师故事吓到了……他转发了个视频辟谣,结果谣是辟了,号因为转发谣言封了。”末尾,她加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吴倩和“囧老师”,都是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华人,他们共同管理着一个名为“澳洲华人事实核查”的微信群(以下简称“澳洲核查”)。今年 4 月成立,这个群目前还只有 300 多名成员,却拥有一份长达 400 多字的、细致的群规。

本群只印证客观事实,不讨论观点……
 
因此请大家不要讨论自己的观点,也不要随意发新闻链接和其他图文信息,除非其中包含需要核查的内容。违者警告三次后将被移除……
 
若特殊情况被迫卷入观点讨论,则群主拥有量裁权和及时喊停权……

这其中“大权在握”的群主就是吴倩。现实中,她是澳洲一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说话轻轻柔柔,并不似在群里发出警告时般强势;但她也不吝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后面常常跟着“我举一个例子”。
 
4 月份,澳大利亚的新冠疫情刚刚度过一个高峰期,吴倩和几个朋友建了这个微信群。计划是,有人看见谣言就往群里面扔,用公众号来发布信息更为真实、复杂的重点辟谣文章。同时,他们也在 Facebook 上建了主页,以安置一些平台上发不出的内容。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GOsZ3X4.png

来源:公众号“华人事实核查”

之所以做这件事,她说,是因为“太生气了”。
 
疫情期间,海外华人圈中谣言泛滥是最直接的原因。但愤怒的情绪是长期累加的。过去几年,在几乎所有大型政治事件中,不实信息都没有缺席。它们被包装成新闻的样子,配以花哨的图片和丰富的细节,不断进化,像滚雪球一样长成一头巨兽。
 
如果说面对一些显而易见的谣言谬论,过往还可以用一个“笑哭”的表情一带而过,如今这头巨兽已经让人无法坐视不理。作为回应,一些试图对抗谣言的力量也开始出现。
 
除了吴倩发起的“澳洲华人事实核查”,微信公号“休斯敦在线”在 6 月中旬也发出一则招募,试图在美国华人群体中组建一个类似的事实核查团队。微博和微信上的“反吃瓜联盟”、“反海外谣言中心”账号,核心宗旨也都是针对流传在中文网络上的海外谣言,进行核实和辟谣。
 
这些团队中大部分都是志愿者。**相比谣言的量级,这相当于杯水车薪式的努力,**像是《机器人总动员》里的瓦力,在成山成海的信息废土上穿梭,将眼前的一小堆垃圾消化打包,在臂膀所及的有限范围里,尽力复原着某种秩序。
 
“从流量上说,我们辟谣的,本质上就是蹭人家谣言的流量而已。”博主“破破的桥”,即“反海外谣言中心”发起者段炼说,“如果谣言有 100 个人观看,我们能蹭到一两个。”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kbeA9Ul.png
不靠谱的“新闻”互相印证,形成了闭环
 
5 月 20 日前后,一则新闻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内容是:美军使用阿帕奇直升飞机在叙利亚投掷燃烧气球,焚毁 2 万公顷麦田。
 
吴倩最早在新浪军事的微博上看到这个消息。在写着“美军在叙又一恶行曝光”的标题下,还附有一条视频,之中闪过几个不同的画面,战斗机起飞降落、大亩田地起火、身着迷彩服的士兵站在美国的旗帜旁……
 
第二天,新浪军事再次发布此新闻并援引《环球时报》,微博还附带了话题#美军机在叙投燃烧气球焚毁 20000 公顷麦田#。最终,这条话题的阅读量达 1990.1 万,有 9377 条讨论。作为对比,同样是美国相关的新闻,当天登上热搜榜的话题 #美国出生率创历史新低#,阅读为 1177.3 万,讨论为 528 条。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0Bmlzk1.png

吴倩的第一反应是,“ 2 万公顷也太大了啊”。根据她的经验,一般美军在中东战场出现战争罪行,都会引起媒体大量报道,但这则新闻来源单一,看起来很可疑,于是决定去核实。
 
首先,她通过英文搜索,找到了这条新闻最早的源头,发现是 5 月 17 日叙利亚国家通讯社( SANA )的报道。其中称,美军使用阿帕奇在叙利亚哈塞克以南的 Shaddadi 村庄的耕地上投放了多个热气球,点燃了当地麦田,烧毁了 200 杜纳亩,也就是相当于 20 公顷——而非 20000 公顷的麦田。
 
这本身就是一条证据薄弱的,无法确定真伪的新闻—— SANA 的信源只有“民间人士”,没有现场证据,且配图来自于图库,而不是现场图。但这并没有阻止以它为源头,一条传播链的快速形成。
 
先是新华社英文版原文转载了 SANA 的消息;紧接着,美国阴谋论网站今日老兵 (Veterans today) 又以新华社为信源转述报道这条新闻;然后,国际财经时报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引用了今日老兵的报道;到 5 月 23 日,最初的新闻发布六天之后,SANA 又回引国际财经时报,而且在此前的基础上,事实被进一步夸大——新闻标题是:国际财经时报:特朗普下令焚烧叙利亚麦田。 
 
**“至此,这条由孤证开始的新闻互相印证形成了闭环,互相被引成了信源。”**吴倩在辟谣文章中这样写道。一场完整的自产自销。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t0GoKN7.png

华人事实核查发现,原发媒体 SANA 的报道配图左下角有 Archive 字样,并不是现场图,而是一张资料图片。同样的图片,在SANA 2019 年 6 月 15 号的新闻中就已经出现。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oHTmVZa.png
“这应该叫数据污染”
 
那么在中文自媒体中煞有其事地流传着的视频图像,又是从何而来呢?
 
因为最初的信源无法提供线索,只能依靠联想,不断变换关键词,去寻找视频出处。

起初,吴倩猜测这是去年发生的某个事件,被借用至此,便开始搜索麦田起火的事件,“花了好几个小时,最后基本上把去年的烧麦田视频都看了个遍。”
 
最终,在扩大寻找范围之后,她在叙利亚政府当天发布的另一条新闻下,终于找到这条视频,是一场毫不相干的火灾现场。
 
这是一个颇为典型的,对不实信息进行循证的过程。倒过来,也可以用来理解这些谣言或是被扭曲的新闻,经过一个怎样的路径最终在中文网络世界中扎根。
 
它们常常起源于一条真实存在的,外国媒体的新闻报道。
 
文字新闻较容易追溯来源,照片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识图功能来查找,难度更大的是视频。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它们成为溯源链条的一个困难环节。
 
但在吴倩看来,这样有明确来源的,不论是假视频或者假图片,都已经算是所有谣言中最容易被核查的一类。“如果真的是谁为了造假新闻,把自己家的后院点着拍下来,那就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
 
段炼也指出,在所有不同的谣言中,完全编出来的东西仍然是最常见的——与错误的信息相对的正确信息并不存在,似乎除了给它盖上一个“谣言”的印戳之外,并无他法。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u61yFs2.png
来源:《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

另一种常见方式,是通过错误的编辑,或者关键事实缺漏,误导读者得出错误结论——他们将此分类为**“误导信息”**。这些文章往往佐以大量材料,推导出的却是一个极具倾向性的结论。
 
“澳洲核查”最早发布于 4 月的一篇辟谣文,是针对一个叫做“数据吐槽中心”的公众号所发布的一篇 10 万+文章。吴倩表示,这个公众号的一个立场是,美国民主党为选举便利,故意放大疫情的可怕,其实远远没有那么严重。它发布的多篇文章都不断在强化这个印象,即民主党为拉特朗普下台而不择手段。
 
对于这篇文章中引用的大量数据,吴倩指出,有的是拿真实的数据,给出错误的结论;有的是将不具备可比性的数据放到同样的框架下,进行类比;有的则完全无法溯源,“根本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因而,其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可采信。
 
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几乎不可能对它的材料进行证伪,或者对数据质量的好坏做出判断;对于试图进行事实核查的人也非常棘手,耗费极大的精力却常常无法拿出可以对峙的事实——因为许多问题连学界都尚未得出结论。
 
“数据吐槽”这个公众号,主打的便是自己拿数据说话的“客观姿态”。而后,它还发布了另一篇文章,抨击“日益不堪的美国数据污染”。
 
“我们当时群里就说,这根本不叫数据吐槽,应该叫数据污染。”吴倩说。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EaCF3Eg.png
现在的谣言是“养起来的”
 
段炼对谣言的关注则要追溯到2016 年秋天,美国大选,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充斥着关于希拉里的谣言。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条说,希拉里卖了 400 亿武器给 ISIS。
 
在此之前,他对谣言本身并没有那么感兴趣。这些套着相似外壳的内容,在他看来,都只是博客和网络论坛时代“玩剩下”的一套,“我觉得谣言都是底层那帮人信的东西,那些人的韭菜谁割不是割呢?”
 
直到这套层级理论失灵,谣言也传到了他的朋友圈里。一些与他经历相似的,或是在海外读书的博士生、硕士生,都成为这些信息的推手,转发、评论、点赞,而且他可以感知到,那些人都很愤怒,非常狂热,他们真的相信这些。
 
这让他感到辟谣的紧迫和必要。“反海外谣言中心”的账号便是在那时候创立的。
 
一开始核心群里有 22 个人,其中有六七个人主要撰稿,针对一些流传广泛的谣言进行核实辟谣。但起初的热情很快就冷却了,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平台不管,那么谣言必然是胜出的,因为谣言符合人性。这个事情我们在2017年初已经有认知了。”——这个判断主要来自于巨大的流量差,当流传的谣言文章轻松破十万加的时候,辟谣文则往往只有其十分之一不到的阅读量。
 
到 2017 年 5 月,腾讯新闻旗下的《较真》栏目提出想和“反海外谣言中心”合作,将内容买断。他们就开始只在《较真》上发布辟谣文章,按照篇数拿稿酬,一个月四篇,才以此延续下来。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5yA92yF.png
“反海外谣言中心”最早的一部分辟谣文章。来源:公众号截图

当辟谣的团队都还在摸索如何维系运作时,众多的海外资讯号已经通过一个类似的模式,从发布本地吃喝玩乐资讯,转向发布具有情绪煽动性的资讯文章,很快走上商业变现的道路。
 
在《纽约客》去年的一篇报道中,曾将公众号“北美留学生日报”描述为,用网络语言和表情包传递民族主义内容的自媒体。“北留”在 2017 年底就获得 2000 万的 A 轮融资,投资方之一就包括腾讯,并扩张为在北京拥有 30 名员工,纽约拥有 15 名员工的团队。
 
当被问及新闻内容的准确性时,创始人林国宇这样回复《纽约客》的记者:热点新闻的含义,取决于人们自己对它们的不同解读。
 
经济利益成为巨大的驱动力。从论坛黄金时代走来的段炼看来,谣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但与过去“野生”的不同,现在的谣言是“养起来的”,在细节方面做得特别完善。
 
比如,他举例,如果在说 1999 年发生的事,拿一张 2015 年的照片佐证,他们会自动地把照片转成黑白色。“手法都是老手法,但现在的号在每个细节上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哪怕只能增加 5% 的点击,他们也愿意去做。”

段炼在微博上的个人声量远比“反海外谣言中心”要大得多。2018 年底他成立自己的公司,以微博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而辟谣工作,只是勉强维持着,用他的话讲,这方面的稿酬,只够雇上半个人。
 
与平台的合作也在发生变化。大约从去年八九月份开始,段炼明显感觉到,他们提交的选题通过率变得越来越低。
 
疫情期间出现了关于病毒发源地的一系列阴谋论,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日本等国家轮流成为谣言的“主角”,“每个都炒得很热,但(我们)一个都没有敢做。按照以前的规矩都是应该做(辟谣)的。”段炼表示。
 
现在打开《较真》,会发现仍是社会类、科普类的辟谣居多。段炼所关注的时政类议题,被平台刻意回避,派给他们的都是一些在他看来无关痛痒的话题,“比如外星人之类的”。这不仅远离他做辟谣这件事的初心,也让他感到,真的很无聊。
 
这个变化像是海外华人所处信息困境的一个缩影——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大量的信息污染,还是一个特殊的审查机制。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7VttPeO.jpg
腾讯较真平台主页。来源:小程序截图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cCZqUWX.png
辟谣,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吴倩到澳大利亚已经有十年时间。刚来的时候还没有微信,微信出现后,绝大部分人开始高度依赖于这个平台通讯社交。
 
她发现,虽然身在海外,大家也基本并不会主动去看当地媒体,而是通过被华人自媒体的文章来获取资讯。
 
“一些小编坐在家里面,去看当天各大媒体上发布的热点新闻,看有没有可以恐吓到人的,或者有没有可以培养你的自豪感的。华人喜欢看什么,关心什么,怎样能展示自己的知识,让你觉得自己很牛逼,在编辑文章的时候,就往这个方向做。”
 
“而且要保证你的文章不能被删掉,能够绕过敏感区域。整个因素一起作用下来,这篇文章基本上就成型了。”
 
这是吴倩的想象,但事实可能与此并无二致。因为这些自媒体大部分没有采编团队,也没有职业的调查记者,信息来源都是英文媒体,转译时又掺杂大量拼接,错漏和夸大。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更精准的表述,一些可能更平衡化的语言,本地媒体多样化的形象和立场,像经过一个筛子一样,被筛得只剩下一种叙事方式。
 
看起来,这似乎是两种力量共同造就的结果——对于特定情绪的煽动和放大,加以对于特定立场的审查。但在吴倩看来,正是后者让辟谣成为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虽然谣言的影响力巨大,任其自流更符合平台利益。近年来,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事实核查”在各个社交媒体上,都被迫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Facebook、Twitter 、谷歌新闻陆续推出各自的核查手段,比如在不实信息上添加标签;中文社交平台微博和微信,也开始采用类似的机制。
 
2017 年 1 月上线的腾讯较真,是国内首个事实查证平台,它借鉴国外媒体标签分级, 将查证的信息划分为真实、有疑问和虚假三类;微博也推出官方的辟谣账号,每日通报对于不同谣言的处理和情况说明,对一些包含不实信息的微博打上标签提示,并在平台上提供对谣言的一键举报通道。
 
但国外和国内平台的辟谣机制之间不同的是,前者采用的是独立核查机构的调查结果,而后者只采用官方说法作为信源——当点开某条微博上的“已辟谣”链接,导向的往往是一则官方通报。
 
对于政治相关话题的讨论,也被收得愈发狭窄。吴倩记得,在去年澳洲大选期间,有一条新闻被不同的公众号洗稿传播,称澳大利亚工党要花费上百亿接收超一百万难民,并给予高福利待遇。在多次举报投诉无果后,她和其他几个朋友联系到当时相识的微信平台的人,得到的回复是,因为怕踩雷,微信一般不会对这样政治敏感的话题辟谣。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1j2xEMn.png

澳大利亚媒体 ABC 在 2019 年针对微信公号文做的调查报道,标题:《2019年联邦大选: 针对澳大利亚华裔的反工党恐慌运动》,题图为当时公号中盛传的一张 meme 图

**“很多谣言是没有办法辟的,辟完你号都没有了。”**这种管制之下,让她觉得海外华人处于一种内部信息场和外部环境的撕裂之中。
 
“如果你身在澳洲就麻烦了,因为你对于你所处的世界的理解,跟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吴倩说。
 
段炼的看法则更为直接,“这让海外第一代华人圈的行为被少数微信公号所操纵,比如抗议ACA5 (法案)。”——一些华人群体认为,这项平权法案将降低华人学生的大学录取率。这是段炼紧迫感的来源之一,那些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一代移民,正把这些被高度扭曲的信息,作为行动的依据。
 
微信的巨大影响力也引起了当地政党的注意。2019 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期间,自由党和工党都开始摸索不同的方式,在微信上宣传拉票。
 
自由党,包括后来获得连任的总理斯科特·莫里森,都建立了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而工党则找当地的华人领袖,拉了很多微信群,请党内的各个部长针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吴倩就被拉到好几个这样的群里,有的是关于外交政策,也有的是关于教育资源分配,到约定时间,部长进群用语音回答问题。“用英文讲,好多人可能也不懂,看着热闹就进来了。完了之后部长就走了,群也不解散,就呆着,也没有群管。”
 
最终,这些群又变成了谣言散播的新的温床。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k0Dw2hD.png
等风来的人

辟谣无法商业化,段炼反复强调。与之相对的是,一些发布过谣言或是乐于剪裁信息的号却能活得很好,有的还能找到门路,混入体制。
 
在他看来,完全剥离个人立场的辟谣是很难立足的。很大程度上,真相和谣言最终变成了一种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争夺。
 
在《较真》的要求越发严格后,他与腾讯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少。他仍然想要回归自己感兴趣的政治领域,并开始尝试用视频的手法去做辟谣内容。视频中,也没有避讳一些情绪化的表达。
 
而吴倩则更为理想化。她极力去避免立场和情绪的对立。不断提醒群里的成员,辟谣的时候指出事实就好,不要在后面再加一句嘲讽。如今,群里各种立场的人都有,偶尔也会出现略为激化的讨论,吴倩就会立刻跳出来让大家打住。
 
对于一些仅仅是情绪煽动,但事实没有重大错误的文章,她倾向于不辟谣。辟谣时,也只是单纯指出,哪里是对的,哪里是错的,哪里做了夸张。虽然这样的文章写出来,不免显得“干巴巴的”。
 
她认为,**目前中文网络上的问题,没有看到任何解决办法。**但可以做的,是让人们意识到,这不是一个正常的舆论环境,教会人们要怎样去看待媒体,如何去找可信的信源,在不同的偏见中去获取高质量的信息。
 
她希望能够将这个群继续做下去,每天一个个谣言地去核实。等人手多了,也会在 Facebook 上建立一些专题,对于一些信息严重良莠不齐的话题,比如气候变化、难民、种族等,进行系统化的阐述。
 
“很多时候,你是看不到风的。现在做的一些事情,我觉得就是在没有风的时候,等风来的一个过程。”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oolb8ZF.png
《机器人总动员》。来源:豆瓣剧照

(文内吴倩为化名)

品葱用户 Deatholder 评论于 2020-07-17


还敢在微信对刚?
也是太天真

品葱用户 peacefulwaters 评论于 2020-07-16

有中共这个天字第一号谣言机,你还辟谣?
中共不仅有官窑,还有民窑(比如极端反日言论,或者“三年自然灾害是苏修逼债”,“62年我军兵临新德里”,“79年我军兵临河内”这些只要看中共官史就能推翻的谣言)。这些民窑是官修民窑,以非官方的名义误导大众。

品葱用户 别说我没有提醒你 评论于 2020-07-17

所以要封微信,另起炉灶

想把微信变成净土 也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一种

品葱用户 InspectorBen 评论于 2020-07-17

最近上线比较少,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些投降主义壬?

评价一件事情的正当性,难道不是看这种事情出现得越多对中共越有利呢,还是反之?

不指望人人都有文中人物的能力与勇气,但至少在他们尽其所能“天真地”对抗中共官方信息污染时请停止冷嘲热讽,这样虽然共匪不会明天就死,但起码可以显得你还是个人。

品葱用户 Hailfreedom 评论于 2020-07-17

毫无意义,就跟试图把粪坑变成能住人的地方一样不现实,封了微信才能治本

品葱用户 peacefulwaters 评论于 2020-07-16

肉身脱中,脑袋不脱中,结果还毒害国外的那群海外粉红实在可恨

品葱用户 AsAHuman 评论于 2020-07-17

建议创建一个假新闻创作中心,把所有已掌握的fake news编撰技术应用上去,编的越真实越好,在假新闻的末尾详细叙述该新闻的编撰过程。(都来假的真新闻,那我就反向操作真的假新闻)想来看完之后粉红的脑袋都没了XD
有一说一,国内是真信息黑洞,然后墙外也没有成规模的面向大陆的综合性中文媒体(台港新闻基本上讲本地的事情对大陆居民没有太大吸引力),所以处于一个逼仄的境地

品葱用户 理念是刀槍不入的 评论于 2020-07-16

在台灣最近有2.3個這種事實查核組織有發展起來,效果很好,關注數量越來越多
他們有做個聊天機器人,往長輩群組裡一丟開始瘋狂自動打臉長輩
我爸媽現在看新聞也懂得自己去查核了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看,用來反共絕對無效,但是用來培養媒體識別能力還不錯
只是在海外微信上搞這個,不管再怎麼中立遲早會跟小粉紅懟上

因為支共就是最大的假新聞製造機

品葱用户 南區戰忽局 评论于 2020-07-17

烧毁了 200 杜纳亩,也就是相当于 20 公顷——而非 20000 公顷的麦田。
/////////////////////////////
由此可換算出,習乎的200斤麥子其實=2斤麥子

品葱用户 rubebe 评论于 2020-07-16

無論開在哪,總得有人開頭啊

品葱用户 miule236236 评论于 2020-07-16

宣傳微信及其他中國產軟硬體不可信任,脫鉤還比在牆內的軟體上活動有意義。
海外華人會用微信也只是為了和牆內人連絡吧?直接教他們翻牆比較快吧。

品葱用户 MyWolf 评论于 2020-07-17

我比较担心的是,造谣的人,发现辟谣团体开始出现后,自己也开始搞个伪辟谣专页,以自己造谣自己辟谣的方式赚公信力,然后时机到了后就在特定事件上假辟谣扭曲事实。

说真的,公正客观,还要不带立场地找到消息源头的辟谣工作真的很辛苦。

我试过查证某个新闻的源头时,快开了十多个tab才找到源头,而且有时候万一源头网站是你看不懂的语言就更难了。

这些用爱发电的辟谣组织真的要好好珍惜

-——————————————–
推荐一个香港的辟谣专页,叫“求验传媒”,在那里见识过什么叫公正不啊,蓝丝黄丝的假消息全部一并干烂,家底全部给你挖出来。

它的头像是司法女神像的照片,搞真正的辟谣真的是要像女神像那样蒙上眼睛才行的。

品葱用户 趁着还能翻 评论于 2020-07-17

谣言确实是越来越精致,这几年也越来越政治化了。

家里有教育程度很好的长辈,去年开始就有好几次误信了微信传来的公众号文章/视频,还会转发到其他群里,跟他们说了数次,指出文章或视频的荒谬之处,他们仍将信将疑。

文章里努力的人们,在做的是很有意义的事,国内少有人有勇气和耐心去做,十分佩服。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去寻找逻辑链条,违抗老大哥的旨意,就是为了让多一点点人了解真相。多几次看到辟谣的人,开始深思谣言背后的目的,可能是当年的你我,可能是我们的家人,对我们来说,意义可大了。

点击品葱原文参与讨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海外华人自组微信辟谣团队,与信息污染作战争

作者 | 张依依 全文共6646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吴倩最近注册了一个新的微信号。 她用“小号”登到微信群里,马上有人敏锐地跳出来问,“原号被封了?”她答说不是,只是未雨绸缪:“听了囧老师故事吓到了……他转发了个视频辟谣,结果谣是辟 …

什么样的节目能唤醒被五毛视频洗脑的民众?

品葱用户 手握乾坤斩邪留正 提问于 7/8/2020 以我个人之见,其实身边关注政治的人非常的少,1%-10%吧。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只要吃饱穿暖有钱就可以,所以对中共的执政并不关心。所以对这部分人你和他说理很难将同,因为他已经被洗脑了。 …

关于《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编造假新闻

关于《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编造假新闻 您好,方先生! 不知您是否有时间看看《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对中国公民莫海龙盗窃美国玉米种子的报道。英文版报道为偷盗自交系,而中文版篡改为转基因。这是恶意抹黑国内转基因科技工作者的行为。 谢谢。 Zhang …

这年头儿还能信谁?

这年头儿还能信谁? 作者:Goodhelper 前一阵儿美国出了一个比萨饼门(Pizzagate)事件: 当时小道新闻传言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在首都华盛顿的一个叫Comet Ping Pong的比萨饼店的后院运作一个性虐待儿童的据点。有一 …

转基因科普面临的四个新形势和一个新手段

转基因科普面临的四个新形势和一个新手段 作者:孙滔 来源:基因农业网 9月20日,我受邀参加了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技传播跨界沙龙活动。我的发言以转基因科普为主,以下根据当天发言整理而来。 自2008年年底参加媒体报道工作以来,从《科学新闻》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