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是真的丧失了思考能力?还是只是选择了沉默不发声?
知乎用户 弗兰克扬 发表 如果你看过我介绍过无数次的《稀缺》,你就会对几个词印象深刻。 分别是,心智带宽,余闲,杂耍,管窥效应等等。 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你可以简单地把心智带宽 理解为 脑子清醒时刻,可以用于集中思考的精力。 每个人的心 …
收录于合集 #现象 1个
写今天的这个话题,心里是五味杂陈的!
一方面是终于有人正视这个问题了,另一方面,又担心正视终归只是正视一眼而已。
从下面这则热搜说起,大意针对的是基层年轻干部的躺平问题。
虽然热搜排名36,但系统内的这种话题能在热搜榜不消退,尤其是评论不友好的情形下还没被撤,这个情况是极其罕见的。
话题的主持人是中国新闻网,目前阅读2亿,参与跟进的媒体有十三个,包括一些重量级的官媒,诸如侠客岛,半月谈等等。
这个话题的原文我看了一下,主旨就是上面的这段,存在一些年轻干部,年纪轻轻就和老同志一样,熬日子,盼退休,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运转等。
然后分析了主要的内容,先是列出了心态老化,说白了就是躺平的的五个类型;
而后是剖析了惰性从何而来;一是逃避高压工作环境,就是不能吃苦;二是晋升天花板难破,真正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往往很难有机会提拔,三是激励不足 !
最后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阐述了体质机制保障要跟上!
问题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问题也一直都存在,到今天有官媒直接说出来,算是好事。
先看一下网友的评论,个人觉得都很有建设性,且多数发声都是基层人员,很有代表性。
譬如有人说出了老同志这个问题,老同志应该率先带头,三四十老同志心态不可取,四五十就可取了?
优秀是二代的,升职是关系的,荣誉是领导的….
单位里做事的是年轻人,熬夜加班也是年轻人,三评优评奖永远是老人优先,关系户优先!
更惨的是,连什么时候评优都不知道。
三四十岁,在有XX部的眼里,已经是老干部了;
我觉得我很多工作,是为领导服务,而不是为R民;
有气愤不过的,直接开大号开撕;
也有从另一个角度辩驳的:“只有干最累的活儿,拿最少的钱的人才会盼着退休”
综合上面的一些发言,我们可以看到的问题:
一是,不公,没有关系的没有人脉的,基本就是出苦力,得不到好处,此外,年轻人与老年的分工又不一样,论资排辈太严重,凭什么年龄大的可以躺平?
二是,无能者有能者的颠倒关系,官僚主义严重,有能力的可能做好事不一定是好事。
三是,一些无用的形式,大会小会导致了加班加点,做出的东西都是无营养的,人不会有成就感。
这几个现象是最普遍存在的。
基于此,我也讲一个故事,具体的部门不说了,只说这个单位同时进来几个年轻人,一个是很普通靠实力进来的,一个是腼腆文静有一定背景的,俩人初始安排的岗位是一样的。很明显的,能看到的是,那个靠实力进来的更有拼搏精神,总会提出一些新鲜的创意,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也去做一些正事,而他的这些拼搏举动,换来的是什么?是一些老人在私下里嘲讽他“爱表现”,甚至一些老人毫不避讳的说他“彪呼呼的”。久而久之,平日里的一些冷嘲热讽,加上他也看出来似乎自己的拼搏,在领导那里换来的都是敷衍,画大饼,其目的都是让他去干活,好处根本拿不到!
反倒是那个腼腆文静,有一定背景的,自进来后就中规中矩,平日里洒洒水,发发呆,见了老人笑笑,最后收获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靠实力的年轻人,久而久之,心态就崩了。他不知道自己继续做下去的意义是什么,但离开的话又是多年努力才捧上的铁饭碗,夜晚的时候,他会惆怅,会迷茫,会纠结自我的能力得不到认可的苦痛,而后便是一点点的消沉,从此,于是,心态自然老了,混呗!
再讲一个现象,因为我也是从小地方走出来的,所以很了解一些小地方的生态。我所知道的是,学霸和学渣未来的成就,绝不取决于自我的能力,譬如一个学渣,他的姑姑是财政局的,那么他的叔叔必定也是某个系统的,而他的未来,也必然是进入某个局,某个科,某个政府机构,因为小地方是混圈子的,官商,资源等等,基本家里平平无奇的,莫要插足,因为这个蛋糕早就被人固定住了,你一个没有背景的穷小子,穷妹妹,根本进不去。这就是资源固化。
当然,也有个例,但那种穷小子凭借着个人能力在小地方闯出一片天的例子,毕竟太稀有了。
最后,一切的事情,如果不建立在公平,公正,透明的基础上,有能者不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摘到自己的理想成果,那么反思再多,问题再明显,一切都于事无补。
换句话说,没有痛定思痛的心态,决心改变铲除毒瘤的决心,不制定更公平有效的机制,开再多的会,最终都是一纸空谈,问题只会愈发癌化。
谢谢!
· END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为真理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知乎用户 弗兰克扬 发表 如果你看过我介绍过无数次的《稀缺》,你就会对几个词印象深刻。 分别是,心智带宽,余闲,杂耍,管窥效应等等。 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你可以简单地把心智带宽 理解为 脑子清醒时刻,可以用于集中思考的精力。 每个人的心 …
对疫情的应对,成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 去年(2021)成都出现过两次疫情,每次被封禁的小区解禁后,都有大型合唱。唱歌庆祝,最早起源于武汉,后来各地都有;最早是小区居民自发,后来发展为一种策划。 最终,这种庆祝演变成一场奇怪的荒诞秀,包括唱 …
一早还没醒来,外地的朋友就打电话问,这个礼拜能碰个头吗? 我问去哪里碰头,如何碰? 非常好奇现在除了做核酸楼层都出不去,何来碰头之说! 朋友很讶异,说不是已经解封了? 我….. 再打开微信看一下,不止一个祝贺解封的问候信息,看 …
知乎用户 半月谈 发表 “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激情。” 难道是年轻干部才有的吗?老同志们就敢干,会干,愿干啦?还是说他们没有敢干会干愿干的义务所以不干也没事啊? 上行下效,领导带头不干活,都指望着下面的人 …
知乎用户 青苔 发表 不会。因为信不过。几十年以后的东西,谁也不敢保证,谁给我保证了我也不信。到时候衙门一纸公文,我一介老叟,只能任人宰割。想想当年计划生产的那些人,他们现在的养老,是什么样子,锅架负责了吗? 这个节骨眼儿,出台这个政策,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