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因为焦虑你交过哪些「智商税」?

by , at 15 August 2020, tags : 孩子 早教 焦虑 一姐 机构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Patrick Zhang​ 发表

这个问题的确是我们中国家长们的通病,我们每一位家长几乎都有类似经历。

我把我的经历说说吧。

我的孩子出生后,因为我和妻子分居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孩子和母亲一起生活,所以在她 2 岁半之前我并不了解如何实施早教。从 2 岁半开始孩子跟我生活,一直到 5 岁,孩子母亲调动回来为止。

孩子跟我后,单位有幼儿园,每天一大早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坐班车,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下午下班后,再把孩子接回家。

感觉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得不错。她喜欢跳舞,走路总踏着舞步,即便只是一个人独处,也会把裙子拉起来不断地转呀转。同楼的住家们看见她,都很喜欢,甚至还让她教其他小朋友跳舞。

某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园长对我们说:千万不要让孩子参加园外的各种学习班,那些学习班都在骗家长掏钱,学习的内容对孩子来说毫无用处。她举出好多实例,想想很有道理。

事实上,我也没有时间和足够的经济能力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为了弥补,我就在空闲时给孩子讲各种文学知识,包括组词原理。

例如我们在路边看见一棵树,我就对孩子说:那边有一只小猫。孩子就用小猫组成新词,例如猫毛,孩子接着就说毛毛熊,就这样进行下去。直到孩子无法继续,她就会找新的对象从新开始。

同时,我教会孩子如何组织简单的造句。如此一来,孩子的语言自然就丰富起来了,她的表述能力超过同龄人。

某日,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到我家来谈事情,发现孩子的组词能力很强,描述事情时很会用 “不但…… 而且” 的句型,她惊讶万分。这位老师对我的办法深加点赞。

此外就是讲解科学知识,这方面是我的强项。例如叶子为何是绿的,夜晚的天空为何是黑的,小汽车的轮子是 4 个而载重汽车的轮子是 6 个,玻璃为何是透明的,等等。

这些知识孩子有些能懂,有些不懂,但只要让她有概念,这就够了。

至于童话故事,我买了许多书籍给她,让她阅读。其中最好的一本是《彩图神话词典》,这本书一直到现在我们都保存着。

孩子说,这本书当时看不懂,但喜欢其中的图片。她回家后,喜欢一幅接着一幅看图片。其中有一幅特别可怕的图,她记住了页码,每次看时就快速越过。现在,这本书已经成为她的纪念物了。

至于音乐能力,我发现孩子在这方面天赋较差,也很不喜欢乐器,所以我也不强求她。

孩子最愉快的就是骑自行车下班时刻。我会带着她去市场买菜,然后顺着海边公路回家。快到家时,我们就到海岸边的石头缝里去找海螺和贝类,捡了十几只带回家食用。在这个过程中能发现许多新奇之物,例如寄居蟹、招潮蟹等等,偶尔还会有海鸥来凑趣。更多的时候就看着海浪冲刷礁石,还有远处的海岛和小船。

不过,多年后的现在,海螺和螃蟹已经绝迹,再也看不到了。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得海洋生物极大退化,诚为可惜。

孩子五岁那年,妻子终于调回来了,我们有了完整的家,每天上下班也以乘坐班车为主。

我出差时,有时把孩子带着,到国内大城市去长见识。我带她去过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有时用寄托的办法让她独自一人返回我们生活的城市,再让妻子去接,以此锻炼她的独立生活能力。

这一点很重要,多年后孩子独自在国外读硕,整整两年没回家,和幼年的锻炼有一定的关系。

转眼孩子就该上小学了。在开学前的家长会上校长一番讲话印象。校长说:家长总认为给孩子灌输越多的知识就越好,殊不知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例如 “白日依山尽” 中的白,可以组成大量的词汇,可以组成许多句子,光靠背几首唐诗不可能知晓这些知识,只能依靠系统学习来掌握。可见家长让幼儿参加各种学习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满足家长的虚荣心而已。

我觉得校长的这番讲话很有道理。

在我的身边,曾经出现过一位神童。他是同事的孩子,幼儿园时期就能背数百首唐诗,知晓无数的知识,俨然一个小大人,据说后来成为某高校神童班的学生。现在如何呢?大学期间因为成绩太差而自动退学,到某公司去当销售了,和他的幼年业绩反差极大。这位同事说到此事,他悔恨当初对孩子刻意拔高。他说:到了现在才知道过去的那一切都是假象而已。

我喜欢看真正的童真,喜欢听稚气的童言童语,这才是童年的本来面目。

下图是百度上的一幅图:

此图描述的场景真有点道理。

孩子少儿时期,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班来找我们家长,讲了 N 多好处。记得一句名言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仔细考察后,发现糊弄赚钱的多,有意义的很少。

讲了这么多,意思是什么?

对孩子的培养,家长是主角,幼儿园老师是配角,而各种培训班则是配角的配角。

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对孩子将来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攥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他人,更不是那些培训班。

要让孩子渡过幸福和愉快的童年,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参加各种培训班就是对孩子好,结果可能恰恰相反。

因此,我给题主的建议是:一定要擦亮眼睛,要把孩子送到有价值的培训班里就读。类似于小学提前班和唐诗班,毫无意义,能省就省了吧。

知乎用户 老沐哥 Klara​ 发表

我先从下面这个视频说起。两岁娃竟然会做四则运算? 竟然还会算平方根和阶乘!答案还全对?一定是传说中智商两百的神童,将来要当数学家!

26 个月神娃做数学题

这是我女儿朵朵,她爸爸把视频发到群里后,大家都赞叹不已,他的发小回家马上让上幼儿园的儿子怒背四首唐诗,做一百道加减法。

我把视频发到朋友圈以后,也有十几位家长问我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很简单:她爸爸在打手势提醒她答案!

也是朵朵配合得好,除了小眼睛在偷瞄,表演几乎无破绽。

两岁的小孩,是无法理解视频中这些计算的!

我自己没有交智商税。不要说我不切题,我做这个视频,是为了减轻大家的焦虑,也让大家不要交智商税。

你们看到的任何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一两岁数学神童,要么是把答案背出来了,要么是和我一样作弊的。

小孩子的记忆力惊人,如果我把视频里这些问题和答案让朵朵背下来,哪怕不需要提醒,她也能当场回答出来。毕竟她两岁就能用中英文数到 31 了,英文的月份星期也都会说了。

市面上有很多号称可以开发孩子全脑的闪卡,甚至卖三四位数,其实都是智商税。

不是说卡片本身不好,而是说 “将卡片从孩子面前快速闪过,然后提问” 的方式,对孩子的智力并没有多大帮助。

随便找了个闪卡的图,不针对产品本身

闪卡只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除此以外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别人家的反面教材

这个反面教材来自于一个一岁多就 “会” 复杂运算的娃。其实错误不在闪卡本身,而是母亲的态度。

可以听到,整个过程她都是威逼利诱的态度,一心想把视频拍成功。我非常理解这种心情,但是用食物诱惑孩子说答案,从教育学角度是非常不可取的。这个母亲还认为,孩子在一岁前没必要看书,但是得每天用闪卡训练。

我没有使用这种闪卡。我们教数数用的就是下面的万年历,是给她拍照的影楼做的,她特别喜欢玩,缠着我要我教她。

影楼做的照片日历

我本来不想刻意教她背数字,因为我知道这是毫无意义的,是浪费时间。但她自己对数字感兴趣,每天都要玩这块日历,非要我教,我才会助推一把。

她现在能把 31 个打乱的数字重新按照顺序排好,但真叫她数这里面一共有几块,数到 5 就开始乱了。这是受她目前月龄所限制的。

但是这个教具,在孩子大一点,能够理解日期和星期以后,有着很强的教学价值。做不了孩子照片日历的,网上找找类似的日历玩具,也是一样的。

还有蒙氏的百数板,也是个好道具,大家也可以了解下。

百数板

与其让孩子浪费时间,你浪费钱去一张张看闪卡,还要像考试一样逼问答案,不如一起玩些真正有启发意义的亲子游戏,读些有意义的绘本,让孩子在完整的语境中加深对世界的认知!

数了一下,书已经有三千多本了

闪卡和绘本,有什么区别呢?

比如说狗,狗有很多品种,金毛和吉娃娃体型相差很大,但都是狗。闪卡上的狗可能就一两种;但绘本里的狗,可能有写实的,有卡通的,有整体也有部分,什么品种都有,并且藏身于整个画面之中。

**绘本能多元化地丰富孩子的认知,让孩子形成提炼共同点的逻辑思维模式。**所以朵朵看到一个剪影,甚至一个狗屁股,都知道是狗。

《米菲的放大镜》

最后还有一点想说。这个回答里,有一些人说低幼英语启蒙是智商税。这个还真不是。

语言是为数不多的适合并且值得在 0-3 岁大力发展的技能。和数学不一样,哪怕一开始只是背,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

我是日本归国留学生,怀孕后做了全职妈妈。我为了给娃英语启蒙,重新捡起英语,苦读绘本和对话书。

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 8000 句,啃了一年

我们从四个月开始共读,楼上那三千多本书里,几乎都是英语书。朵朵目前 26 个月,读过的在一半以上。

现在的成果是她日常英语沟通无压力,虽然只能说简单的句子,但英语听力没问题。最近我把她送去外教带班的托班,她也能听懂外教的指示,没有丝毫不适应。

更重要的成果是她养成了热爱阅读的习惯。她从十个月起就可以自己看书看半小时,现在我们每天都坚持亲子阅读半小时到一小时。因为评论里有人说我功利,所以我有必要补充进去。

经常读的绘本,她很多都可以自己念出来。

朵朵读绘本 Gulp!

朵朵读 Spot can count

朵朵读 RAZ 高频词

一开始她只会读,但慢慢她就会灵活运用绘本和歌曲里的句子了。

比如说,我问她 Do you like kiwi? 她会说:No, I don’t. Yuck! 这个句子就是从 Super Simple Songs 里的某一首学会的。

她自己也会编句子,比如两岁不到时就会指着米老鼠的鞋子说 “Foot is a mouse.” 我觉得这样的病句真是萌翻了,充满了想象力。

她提起鳄鱼,会说 “the crocodile”, “a crocodile”,“many crocodiles”,而不是单纯的 “crocodile”。这就是英语思维,和长大以后使用背单词和翻译模式学会的英语是不一样的。

**比起强行鸡数学,英语真的是越小学起来越容易,痛苦更少。**她的发音虽然稚嫩,但是可以听出是有原版音频腔调的。这比长大以后强行纠正要容易太多。

而且小孩英文和中文同时学,是不会混淆的。你用中文问就会中文回答,用英文问就会英文回答。不信的话,可以问一下周围的双语家庭是不是这样。

总结一下吧。用闪卡之类的工具刷题,过早进行数学启蒙,属于智商税。

而低幼英语启蒙不是智商税,所以我愿意从法律行业改行去做真正有用的事情,去启发和帮助更多家庭,更多孩子。

最后来个彩蛋

戏精朵朵跳舞:Open shut them

如果您也对幼儿教育和英语启蒙感兴趣,不妨赞并关注我一下,让我更有动力努力分享!谢谢!

知乎用户 盐选推荐​ 发表

大家好,我是郝景芳,一个科幻前瞻者,也是一个社会政策研究者,还是一个三岁女儿的妈妈;我是王立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神经生物学家,我们都是儿童教育项目「童行计划」合伙人。

智商税,源自焦虑带来的盲从,分析下背后原因,有效减少「智商税」。

我们讲到了学龄前的孩子不适合去上培训班的理由,因为他们的自控力发展不成熟,需要从游戏中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学习。除此以外,还有一点孩子适合在家做早教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学习受情感的影响极大,我们在这里展开讲讲。

在实际生活中展开学习的时候,会涉及到大量的知识,怎么判断什么知识应该优先学,什么知识更重要呢?

在这里,人和机器就不一样了,对于机器来说,输入的每一条信息源的权重都是一样的,他们无差别的对待每一条信息,而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有一个重要的机制,来保证自己接收到的某一部分信息是更可靠的。

这个机制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依恋。

我们一直在强调,父母要同孩子建立安全依恋。从信息获取的角度讲,小孩子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赋予的权重极大,可能超过了 90%,如果别人说的话与爸爸妈妈的不一样,那么就要存疑,就要小心一点,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们的话也会在关键时刻从脑海中跳出来。

信任父母传递的信息,对孩子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求生存至关重要,他们不需要事事都从零学起,而是有现成且可靠的经验可以借鉴。

单纯有孩子信任父母还不够,父母对孩子也有天然的依恋。人类天然的生物机制也促使了父母在孩子生命最初的两年,会全然的投入的去爱,尽最大的可能给他输入与生存有关的知识,这也保证了父母对孩子的输入是最可靠的。

在这样的双保险之下,孩子在家中的学习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在安全性最高的环境中,获取未来生存所必须的技能,这不仅是效率最高的,也是最符合人的情感需要的。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幼升小焦虑:听说很多小学的入学考试已经相当有难度,据说小学老师会跳过基础知识,也听说不少孩子刚上一年级就不适应,需要家长花大力气陪读。这些信息让他们感慨,也让他们困惑:这些是正常现象吗?我们该如何面对?难道要逼孩子从幼儿园起就上培训班苦学吗?

如果我简单回答「不要焦虑」,毫无疑问是太轻率了,因为也时常听到这样的心声:「你不焦虑那是还没到时候。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也让孩子自由生长,充分玩耍,我们也不焦虑,但是一到了小学,发现孩子对考试做题完全不适应,就顿时焦虑了,脾气也不那么宽容了。」

这种时候,如果我只是告诉你「不要焦虑」,是远远不够的,我必须要说清楚,「该这样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帮助你充分了解到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清楚应对之道,这样,才能真的让人达到安心的状态。

为什么学校的读书考试会成为一道鸿沟,让原本很支持疯玩与自由的父母,到了小学阶段也不得不天天陪读,并为此感到异常苦恼呢?为什么很多孩子过渡到小学阶段,会突然觉得不适应?

有很多父母都意识到了幼升小这个问题,于是早早送孩子去上培训班,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困难之所在。其实孩子都很灵慧,但是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并不适应,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两个认知方面的原因:对书面符号系统不熟悉,或者对问答方式不熟悉。

说得通俗一点,两个挑战:不熟悉文字,不熟悉题目。

(1)**我们先来看第一重挑战:**不熟悉文字。

知乎用户 梦猫人读书 发表

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教过智商税。虽然花了好多钱。就说说早教,我们也上过

早教是两岁左右上的,就在楼下。一百块钱一节课,一周一次课。

这个早教推的是英文教育,当然我并不信,也没指望,主要是觉得太虚了。

不过这个早教还有一个特点,很重视大运动。而且除了上课,平时可以去那里玩,有专门的教室。

所以,每天去楼下都可以去那里溜溜,各种玩具,反正都是我买不起,也不会买的玩具。

所以,这个早教对我们来说,那一节课反而是附加的一样,每天去那里玩反而成了主要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当时老人家腿脚不方便,我们要上班,这个早教反而成了一个好去处。

那里都老师陪他玩,和他做游戏。

其实早教,没他说得那么好,也没有很多人说得那么不堪。看你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是玩一玩,交交朋友,那可以。如果是说为了开发智力什么的,那可以不用交这个钱了,完全是广告。

其实,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作为父母肯定会不可避免有点焦虑,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

不过我觉得一个孩子运动好,会阅读,就肯定会发展得还可以。

运动好的孩子,身体好。这是一生的基础。

会阅读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和专注力,想象力都比较好。这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当然,有钱,各种烧,各种玩也可以,但是不要太累。

没钱,带孩子打打球,骑骑车,晚上有规律阅读,孩子一样可以很不错。

当然,如果交了智商税,交了就交了,多个教训。毕竟,养个娃不容易,谁美踩过几个坑啊!!

知乎用户 皮实妞​ 发表

谢邀。

是不是我过于自信了?每次一被邀到你掉进过哪个坑类的话题,我都别着我那没有发型的木脑袋:我没有!(都说了没有了,就算我后面想起来也打死不说,嘿嘿。)

呃,真是也没谁了。捂脸。

请各位宝爸宝妈多看育儿书,有 0-5 岁孩子的,看《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百科》。

此书大约能去掉你 90%+ 的焦虑:因为里面关于儿童阶段性发展规律,实在是全面而科学。也给了非常实用的育儿建议,从营养到大小运动,到常见疾病的护理,到语言和社交发育,到哪个阶段玩什么玩具,你应该怎么陪孩子玩,甚至包括了怎么引导孩子与其他家庭成员更好相处。

为了帮助你更快地获取信息,这本书醒目地把要点写在一个框框里,真的是没有一句废话。如果在孩子成长发育的每个阶段,你花上 15 分钟读完那几页,可能会改变你对孩子这个阶段发育特征的认知。

非常有帮助啊!比如说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抱离或转移注意力,什么时候要倾听,什么时候要制止,什么时候要富有耐心。那是因为你了解孩子呀,在他们觉察能力强,但表达能力还弱的时候。

**我家娃早教和各种班都没上。**不是我克扣孩子,我其实带他亲子游过一小段时间——有时他都没下水,我们带他去主要是为了那个附带的游乐场,让他爬爬爬,同时和其他小朋友互动一下。另外我也偶尔带他去上几节平衡车课:不指望他学个啥,是因为那个场地有趣,也有其他小朋友一起互相追逐。**其实早教我是不反对的,如果有经济能力去上玩乐性的早教没啥坏处,但固化思维的我反对。**我家娃没早教,主要原因是早教太贵了啊啊啊,并且讲得那套过于天花乱坠了——感觉我不给孩子上早教,他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输嘛,怕啥。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重在过程。

我和孩子爹就没想让他赢过: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不一样的,要去的未来也不一样。

不过呢,你要是不看书,也不缺钱,或是平时太忙也就早教时能专心陪孩子一小时,那么一些玩乐性的早教还是去吧:最大的意义是,教家长怎么陪孩子玩。嗯,虽然儿科学会上教的挺好的了。

虽然没早教,但我家娃每天都安排有户外运动,涂鸦或读绘本,玩水或玩沙,和小朋友们在外面 / 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以及变着花样带孩子去博物馆,动物园,公园,游乐场,科技馆…… 为了保障这些,我真的好忙,有时候脸都顾不上洗。同时,我还得每天学习唱儿歌,讲故事,做手工,搭配营养,研究什么玩具益智。以及,充满耐心地不断重复低幼的游戏和话语,比如说连着读个十来遍卡梅里多(这是一本很长的故事书,一系列有十几本),边读还要边解答问题……

未来呢,我们可能会报班,主要是艺术类或运动类的**,前提是他也有兴趣**。相比而言,运动类的我们更会引导他去参加,毕竟父母都是有私心的:玩得好吃得好睡得好少生病,说不定还学会了团队合作。但这是设想,现在还小,要走着看,并且会尊重孩子的意愿。

0-3 岁时,安全感,友善,专注力,平衡和协调能力,这些是我抓的重点,每一项都要日常点滴的坚持——但园丁只负责播种耕耘,成长靠他自己。

嗯……3 岁之后,我推荐《正面管教》Jane Nelsen,买一就可以了。这本书要多读几遍。但不必照搬(尽信书不如无书),结合《美国学会育儿百科》,你基本上可以做一个平和而有自制力的父母(假如你自我情绪管理上有挑战,推荐《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学与生活》,这是大人看的书,大人心理健康了,孩子也就受益了)。

知乎用户 黄杏贞​ 发表

被吹火的早教,到底对娃有没用?心理学家用数据跟你说真话

很多父母热衷早教,有些父母却认为早教的作用被夸大了,到底早教对孩子有没有用?

在某早教中心,一位老人抱着 3,4 个月大的宝宝在上早教班,小宝宝 “呜哇呜哇 “哭闹不停,紧张的老人抱着宝宝走进走出,不知该如何是好。

孩子该上早教吗?这也是最近一些妈妈留言所关心的话题,今天幼儿说不捧不黑,用数据说话。

早教对孩子有用吗?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 Craig T. Ramey 与妻子 Sharon L. Ramey 曾经做过一项贫困儿童早教计划(Persistent Effect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on High-Risk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s)。为啥针对贫困儿童?西方学者们经过调查认为,贫困家庭的儿童,由于他们的家庭环境、营养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影响,贫困家庭的儿童智力水平会比经济地位高的家庭的儿童稍低。

在这项早教计划中,学者们给选定的这些宝宝从婴儿期开始进行长期的强化项目和智力探索,到孩子们 2 岁时,他们的智商比当初跟他们差不多智商的同龄孩子高,随后 7 年智商仍然高出 5 分,受益最多的尤其是这些孩子母亲的智商为 70 以下。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计划是针对贫困家庭即被认为智商水平相对稍低的儿童。

所以,儿童早教对孩子的智商是有好处的。那么该让孩子参加早教吗?别着急下结论,幼儿说还有话说。

爱的环境对孩子的智商有影响吗?

儿童心理学家 Skeels 曾经跟踪过 25 名某孤儿院的智力落后的孩子,这些孩子因为智力落后无人领养而被转到了福利机构, 没多久这 25 名孩子被人领养,得到了养父母的爱和家庭丰富的生活环境的刺激,结果他们的智商平均提高了 29 分。而当初除了那 25 名外的那些在孤儿院被认为智商正常的孩子,他们继续留在孤儿院,最后他们的智商降低了 26 分。

除了这项研究,在另一项研究中,一些智商正常的黑人儿童(黑人儿童被认为智商会比白人儿童的智商稍低)被家庭领养后,他们平均的智商提高了 13 分。

想起了一个孩子,她是我小时候班里的学习委员,是个聪明的小女孩,每次数学考试总是 100 分。后来突然有一天,小女孩的父母遇车祸双亡,小女孩不得不辍学。半年后听说小女孩连数手指头都不懂了,十只手指头数半天都数不正确,永远在 8 和 9 中徘徊。恶劣的家庭环境危害孩子的智商。

超常智商儿童的规律

另外两位儿童心理学家 Snowden 和 Christian 有过一项针对超常智商儿童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些孩子有个普遍性的规律,那些超常智商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并且这些家长都喜欢耐心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并鼓励孩子们进行智力探索。Snowden 认为,家庭环境和父母陪伴更有益于儿童智力发展。

答案很清楚,早教虽然有作用,但父母陪伴和父母亲自进行的智力探索给孩子带来的收获会更多。所以,家庭早教是否会更完美?这也是幼儿说所主张的理念。

有人说,孩子早教在 3 岁前进行,否则会输在起跑线?

在神经学上没有 “输在起跑线上” 这回事。西方的科学家们证实,人越是学习,大脑越能产生新细胞。心理学家 Stephen CeCi 也认为,孩子继续学习的时间越长,智商会提高越多。那些毕业的孩子离开学校后智商每年将下降 6 分。总之,越学越聪慧,不存在输在起跑线。所以一个孩子参加教育,早点也不会优越多少,晚点也不会落后多少,父母们不用太着急。但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给予爱却是宜早不宜迟,并且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孩子如果远离了家庭的爱,才是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

家庭中可以进行的亲子智力探索(家庭早教)包括:

1、亲子互动,拥抱、眼神交流、挠痒痒

2、玩具

3、游戏

4、儿歌、童谣、顺口溜

5、手工

6、美术、音乐

7、古诗词、优美文章

8、想象力,诱导儿童思考和好奇心

9、绘本阅读、讲故事

……

只要跟爸妈在一起,每天都是优质的早教。

知乎用户 liu ren 发表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洗澡的时候,丁丁忽然叫我:“爸爸!”

“什么事?”

“你看!” 丁丁忽然在莲蓬头 下哼哼比划起来,手在头顶:“Monday……”,

在肩膀:“Tuesday……”,

交叉胸前:“Wednesday……”,

犹豫不决:“Thursday……”,

继续犹豫:“Eh……Friday……”,

双手乱捣王八拳:“Saturday……”,

又忘了动作:“Sunday……”,

继续王八拳:“Monday comes again……”

我当然大力夸奖:“不错不错!这是学校学的吗?”

“嗯,可是我忘了 Thursday、Friday、和 Sunday 怎么做了,爸爸你可以下次去学校问问老师吗?”

“没问题!是幼儿园的哪位老师教的,Y 老师吗?”

“不是幼儿园,是法语学校的老师。”

啊,看来上了大半年,至少还挺喜欢这个补习班。呃不对,“丁丁…… 法语学校为什么教英文歌曲?”

“因为我忘了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和 Sunday 法语怎么说了。”

……

所以…… 这大半年就学会了一套王八拳?

知乎用户 KnowYourself​ 发表

谢邀~

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焦虑: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铺天盖地的早教类广告,目前流行的育儿理论,种种宣传让家长觉得,只要好好培养,人人都是小天才;不趁早开发孩子,会错失激发潜力的机会。

除了这样的社会氛围造成的焦虑心理,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发展有着片面认知。

当然,我们首先肯定每个孩子的潜力、与培养教育的重要性。爱子心切的家长往往意识不到,有些成年人的期待对孩子来讲并不适用。家长已经脱离发展阶段过久,导致他们不能理解孩子在当前年龄段需要哪些方面的培养,同时对每个阶段发展的正常 “标准” 没有全面的认识。

孩子的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

在一次认知发展测量实验中,研究者要求 4 岁左右的参与者们从易至难依次完成不同任务。这些任务被设置为适合 2-3 岁完成、适合 4-5 岁、以及适合 6-8 岁。这意味着,4 岁的孩子们可以轻松完成任务一,在思考后完成任务二,但认知的发展程度让他们不可能完成任务三——而这是完全正常的。

任务内容如下:桌上有两个装着水的透明杯子,水量完全一致。此外,桌上还放有一个细高的透明瓶子,内部没有装水。实验者首先问:“这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所有孩子都会给出正确的回答。接下来,实验者邀请孩子们随意挑一个杯子,将其倒入空的细高瓶中。这时,实验者会再次提问:“是杯子里水多,还是瓶子里水多?”

5 岁左右的孩子大多会回答:细高瓶中水多。这是因为 5 岁的孩子仍处于认知发展中的前运思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而在这个阶段中,孩子无法同时顾及多于一种不同性质(水面的高度,容器的宽窄)。这一任务是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一个经典的测试,几乎所有的 4 岁孩子都无法想到容器的形状影响水面的高度。在他们看来,细高瓶中的水面高,所以水一定更多。

这对于已经度过了前运算阶段的成年人来说,无疑是难以理解的。研究者发现**,即便他们在实验开始前非常明确地告知陪同家长,“失败” 才是最后一个任务的标准答案,家长在看到孩子无法给出正确答案时仍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悦及焦虑。**常见的反应包括(对实验者)“让他 / 她再试一次”,和试图教会孩子正确的思路。后一种家长在孩子表示不理解后进一步显示了沮丧或焦躁情绪。

这种焦虑情绪来源于家长对正常发展进度的错误认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也就是说,认知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孩子都要经历一遍,且不能 “跳级”。在没有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前,小孩子无法正确回答哪个容器里的水多,这是符合自然与心理发展规律的常规现象,不能说明任何智力上的问题。

和实验中显示焦虑情绪的家长一样,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家长因为孩子不能完成一些对成年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从而陷入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落后了?他 / 她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明白?而花钱、花精力去给孩子报各式辅导班、早教班,其实这是家长应对焦虑的一种手段——通过自己的付出,来缓解不安情绪。

编程这么火,让孩子从小就学习?

为人父母,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无可厚非,想必不少家长心中也有些许疑问:我在做的究竟是有用功,还是在交无用的 “智商税”?

目前,除了英语、数学等主流学科辅导课程,也有不少新兴课程进入了家长们的视野。针对 5-6 岁儿童的幼儿编程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行业越来越热门,也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它的实用性。为了让孩子领先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小学(甚至学前阶段)就开始接受编程启蒙教育。但与此同时,随手百度一下就能发现,网上也不乏质疑或不安的声音:真的有必要吗?

根据发展心理学,5-6 岁的孩子正在从前运算阶段步入具体运思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这同时也是儿童完全掌握表象思维 (representational thinking),开始练习逻辑思维的时间点。在掌握表象思维前,孩子无法理解指代关系——对他们来说,所见即所得。对还不能熟练驾驭表现思维的孩子来说,“我们用 A 来表示 B” 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而编程恰恰是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同时涉及大量指代关系。对刚刚从 “直接关系” 中毕业的儿童来说,编程课可能不是最合适的选择。这种课程的对抽象思维的要求使它的教学有效性变得微妙。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启蒙,恐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授课老师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解,与恰当的教学方式。换言之,盲目加大培养力度,不考虑孩子的发展阶段是否允许有效的学习,孩子认知系统是否 “准备好了”,很有可能导致交“智商税” 的行为。

别让自己的焦虑打击了孩子的信心

小孩不是小大人,大人也不是大小孩 (Gopnik & Wellman, 1994)。每经历过一个成长阶段 (developmental stage),我们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蜕变。不同年龄段的发展规律与需求皆不同,孩子的认知适应性(cognitive readiness) 也不同。在此,我们想再次强调,虽然我们十分认可后天培养 (nurture) 对激发孩子潜能的重要性,教育内容与孩子发展进度的匹配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期盼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重视教育,这都是我们赞赏的行为。但我们想提醒家长,虽然焦虑情绪和各种 “智商税” 不一定严重到拔苗助长,让孩子“学傻了”,但很有可能在做无用功的同时给孩子施加压力,将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

研究表明,家长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期望可能削弱孩子的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让孩子对自主学习探索失去信心。此外,焦虑、挫败感等负面情绪也可能进一步降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Murayama, Pekrun, Suzuki, Marsh & Lichtenfeld, 2016)。想必这些是家长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也与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

所以,在阅读育儿书籍时,可以多多关注对孩子自然发展的解释,对每个阶段的标志性发展有个更客观、科学的认知,从而避免给自己和孩子设立一个不合理的超前标杆,避免在孩子达不到此标准时担心孩子心智发展的落后。

在给孩子提供接触尽可能多新事物的机会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停下来想一想,这对现在的他 / 她来说,真的是合适的吗?

以上~

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学小知识,戳破人生幻象,收获自在人生,请戳:

https://mp.weixin.qq.com/s/5ZNUinCK4BvHu33NLOHd_w

想好好恋爱,收获平等且长久的关系,请戳私家课:

https://www.zhihu.com/remix/albums/1010247731499106304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行为?

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References:

Diehl, M., Chui, H., Hay, E. L., Lumley, M. A., Grühn, D., & Labouvie-Vief, G. (2014). Change in coping and defense mechanisms across adulthood: Longitudinal findings in a European American sampl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0(2), 634.

Gopnik, A., & Wellman, H. (1994). The theory theory. In L. Hirschfeld & S. Gelman (Eds.), Domain specificity in culture and cogn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ith, M. M. (1998). Who put the cog in infant cognition? Is rich interpretation too costly?.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21(2), 167-179.

McCall, R. B. (1981). Nature-nurture and the two realms of development: A proposed integration with respect to mental development. Child Development, 1-12.

Murayama, K., Pekrun, R., Suzuki, M., Marsh, H. W., & Lichtenfeld, S. (2016). Don’t aim too high for your kids- Parental overaspiration undermines students’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1(5), 766.

知乎用户 盐选推荐​ 发表

现实的碎片,放大了你的焦虑

在我的个人成长小组里有一个妈妈,她的经历非常坎坷。爸爸妈妈在她上中学的时候离婚,妈妈一个人带着她,生活非常艰难,东北零下十几度的冬天,她穿着没有脚后跟的鞋,吃着冷水泡的饭。后来离开家乡来到北京打拼,现在有多处房产,有自己的企业,有一儿一女,但是她告诉我她非常非常不快乐,她的妈妈现在总是找她麻烦,爸爸也来要钱,亲戚只想揩油,孩子青春期不听话,送到外地某知名中学上学,老公带老大在外地念书,她带老二在北京,两地分居不知何时能了。在她的眼里生活可以说是一团糟。

我看到的是她具有超乎常人的力量,不被生活击垮,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我看到她的坚毅、不放弃、能吃苦、脚踏实地、责任感、对孩子满满的爱。

另一个小组成员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在儿子一两岁的时候离婚,儿子 10 岁才回到身边,但和妈妈之间非常客气,很难亲近,再婚之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家里只有两居室,老公一直住在客厅,她多么希望儿子和女儿都能有自己的卧室,他们夫妻俩能住在一起,这样就需要 3 个卧室,但在北京高额的房价之下,谈何容易。

我看到的是她能勇敢地结束不合适的婚姻,儿子虽然没有在身边长大,但独立而自律,是一个有着自驱力的男孩子,不需要妈妈不停地催促,我也看到她重新找到自己的幸福,并且儿女双全。

一个人看到的是自己只有钱,没有别的;另一个人看到的是自己缺的就是钱。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现实的全部,是被思维眼镜扭曲了的事实,然后是被无限放大了的焦虑。

一年过去了,第一个妈妈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老公带着儿子回到北京,儿子正值青春期,她开始慢慢放手,女儿上小学,她开始用所学的教育理念去和女儿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第二个妈妈请人在客厅设计了一种隔断,床和柜子是一体的,儿子住在这个多出来的房间里,两居室变成三居室。

当人们能看清楚现实的全貌,会有力量,会有更多的办法。

还原现实本来的样子

假使把所有的人的灾难都堆积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会很满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的一份。 ——苏格拉底

知乎用户 Nango 发表

更新一波

其实焦虑真的难免 我现在还焦虑

昨天睡前哄睡 突然想到忘了给宝宝刷牙 然后晚上就梦见宝宝牙齿烂了 好惨 以后恒牙也被影响了 完了完了我以后一定必须要几天天天给宝宝刷牙 我恨不得立刻起来给已经睡着的宝宝刷牙 早上醒来速度给宝宝下单了一个日本进口牙刷 频繁换牙刷有利于口腔健康

近段时间北方入秋了 我宝宝从小湿疹 干性湿疹 这秋天皮肤但凡没仔细抹润肤露 就特别容易干燥 然后很快就皮肤痒 过几天肯定一大片湿疹 前几天睡前忘了给抹润肤露晚上又做梦梦见宝宝湿疹严重 第二天一大早赶紧补抹 并迅速嘱咐爸爸下班给宝宝去儿童医院拿湿疹药 预防为主 有备无患

在小区和小朋友们玩 大家讨论玩具的时候 我突然发现我家宝宝玩具不太够玩了 担心影响她智力啊各方面的发育 然后回家又是各种看玩具测评 上个月借着宝宝的生日 买了 2000 块钱的玩具


我也曾各种焦虑 害怕孩子落后于同龄小朋友

  1. 早教去上了两家教育机构 但基本都大同小异 要说完全没效果那是不可能的 至少给我开拓了陪玩的思路

2. 绘本也买了若干 但是买来发现很多绘本都看不了 难度太大 都在家里屯着 以后看吧

3. 育儿书、线上育儿课程也买了好多 也跟着学了 收获也不少 但是如果不放下手机 学再多也枉然

最后总结 从宝宝还没出生 到现在宝宝两岁一个月了 发现了规律:

  1. 去早教上完课回来很快就忘了 但是妈妈无意间陪她玩的游戏她能乐此不疲玩很久

2. 绘本确实能丰富孩子的语言和认知 所以我最后索性找了一家绘本馆 办了一张绘本借阅卡

3. 放下手机 认真陪玩

【厨房玩具:各种蔬菜】

黄瓜赛车

萝卜老鼠

果蔬汁作画

![](data:image/svg+xml;utf8,)

胡萝卜皮作画

灯笼菜椒

【小区户外玩具】

用树叶和树枝花草拼成的 babyface 宝宝非常喜欢 这是孩子一岁半的时候 我第一次教她玩 自此以后 每到去了有树有叶子的地方 她都兴致勃勃的要求我们来玩一个 Babyface 吧 已经玩了七个月了 时至今日孩子已经会联系绘本 自己开发出各种情境玩法了 例如 这是宝宝的 face 再做个妈妈的吧 再做个楠楠的吧 再做个伤心的 face 吧 再做个开心的 face 吧…. 诸如以上 数不胜数 真是… 老母亲已经不想玩了 娃还是很喜欢玩 哦对了 最近还喜欢让树叶一片一片的排队…..

用针串起来做成的毛毛虫 可以串各种大颗粒状果实

花花手环

水画

正在持续探索的路上…

知乎用户 踏花追月 发表

我们孩子四岁半,实不相瞒,我曾经焦虑到痛恨自己带他来到这个世界,却没有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条件,早教班,兴趣班,英语课,各种旅游长见识,看着朋友圈的分享,我觉得我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我也想上,也想带孩子去旅游,但是我没钱。

没钱但是我有时间,那就只能自己多费心了。

没去英语培训班,我买过点读笔,各种点读书,英语单词卡,手机上各种英语 APP,都试过,但是我发现最好的英语学习不是这些,而是父母陪着孩子,大胆说出来,不要害怕口音,先想好你让孩子学好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讲一口纯正的英式或者美式发音么?我对孩子学英语的目的就一个,能多一门语言当工具去交流,我不强求他有纯正的发音(能做到更好)但是我希望他能听懂,能和英语是母语的人无障碍交流,所以大胆说出来,何况现在各种音频资料那么丰富,自己也可以努力矫正自己口音,我们的普通话都是甲等么,未必,但是影响我们日常交流了么,好像也没有,所以有点口音怕啥,最可怕的是哑巴英语,何况语言的学习本来就是需要环境的,先从最基本的日常英语开始说起,一定要坚持,我们孩子开始听我说英语是抗拒的,懵逼的,因为我用这个方法他已经四岁多了,中文已经用的很溜了,但是我坚持两天后,他开始加入我,早晨起来开始用英语单词和我沟通(我们孩子词汇量大概三四百左右,但是不会句子),一直到学校和我说再见,他都在努力和我说英语,这个方法我已经试验半个月了,最大的成果,他开始尝试简单的句子,效果如何,半年后再来汇报。

为了攒钱买学区房,我们没有出去旅游过,孩子需要接触自然,没上幼儿园之前,我每天带他在家附近的小公园玩一上午,他在小公园里认识了他的小伙伴们,锻炼的社交能力,从一个害羞的小男孩儿,成为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大家送他绰号小金豆,他在小公园捉过蜗牛,金龟子,蜻蜓,他看到了壁虎断尾,幼鸟争食,四季变迁,看到满地花瓣,他会指着告诉我妈妈,这不是千树落花红么!秋风扫过落叶,他会说出无边落木萧萧下!带他经过河边,看着两岸的垂柳,他会说妈妈,我觉得这像两岸晓烟杨柳绿!在公园湖边,他能想起小儿垂钓,坐在草丛中,并且摆好摆手的姿势对我说,妈妈,我这是小儿垂钓呢!你能说他没有经历,不懂得欣赏美么?我觉得这不比出去走马观花,拍照留念体验差。

而这些的背后,是我每打算教他一首诗,一篇声律启蒙,我都会自己先背下来,他上学的每天早晨,我和他手牵手,开始我背他听,后来我背他和,再后来我故意装作记不住,让他提示我,然后他就会了,再然后,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场景,我就会提示他,此刻那一句诗词比较合适,让他自己去领悟,去体会,所以他学的开心,记得牢固。

在家里,只要他开口,让我们陪他看书,读绘本,我们肯定是百分百支持,到现在他就有了阅读的习惯,没事自己抱着一本书,叽里呱啦说着他自己的故事。我们每个月拿出 100 块钱给他买书,各种绘本,科普读物,他小时候我给他买玩具也没有吝啬过,但是四岁一过,他对玩具的需求直线下降,唯独对书,对积木,拼图,国际象棋等等需要动脑子,能玩儿出创意的东西,兴趣不减。

我一直在努力做的就是,努力在生活中学习,让他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一项做了就可以得到奖励的任务。

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可以的,每一次幼儿园公开课,我能看到他眼睛里的求知欲,他也勇于尝试,不管我做的好不好,对不对,我敢并且有兴趣去做,我相信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我深深同意,物质对孩子教育很重要,但是物质不那么充足时,需要我们家长多用心,很多家长焦虑的背后,是自己没有那么用心,而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外在的物质条件,好像所有的事花了钱都可以解决一样!

我经常和我老公感慨,教育孩子,就像播种,你只管播种,除草施肥,坚持下去,指不定在哪里就会开花结果了,不要太功利,人生的路还很长,让他受用一生的也许不是那些证书,而是在他内心真正生根发芽了的东西。

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谁也不敢说自己是成功者,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心路历程和感悟,送给和我一样焦虑过的父母。

PS:最近有考虑建立育儿群,期望和各位宝妈分享育儿经验,有需要的可以加 673561183 微信!

知乎用户 二横​ 发表

首先说一点我们孩子学了很多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焦虑,而且都学有所值。

全是个人经验,花了一个多小时手机写的。

很多人觉得你孩子会不会没有快乐童年,可以很明确告诉你: **不是。**儿子在学习中有很多的快乐,也都很喜欢学。学习效率高了,一点也不影响玩的时间。我们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更有意义。

我们每周都会出去玩一次,晚上也经常一起做游戏。不是说他在玩你也在玩手机,陪了一天你就是陪伴了他一天。

接着看题目上,在孩子教育上,因为焦虑交过哪些智商税。

孩子教育 焦虑 智商税 这三个关键词

几乎所有的教孩子教育,特别是课外的教育,都会存在这个问题,甚至上学也存在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上完课外班,最后没有得到特别好的收获,都会觉得乱花钱了。甚至好的学校也有这样的情况,买了学区房,自己孩子没学好,就觉得学区房白花钱了。

真正的智商税都是几个因素,1. 因为焦虑盲目跟随,2. 选择机构被人忽悠,3. 父母了解不深,没有辅助。4. 效果不明显感觉自己交了智商税。

1. 因为焦虑盲目跟随

这个就是跟。焦虑有关系了,因为你的焦虑,所以您觉得周边人都在学这些东西,那你也想让孩子去接受,就是所谓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并没有去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适合自己家庭的。很多机构现在都有夸大各个教育的成果,各个教育的优势,未必就是假的,只是这个效果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那么明显。比如大家所说的早教幼儿英语,幼儿英语开始学是有好处的,大家都会讲到,因为没有语境,你这个学习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在很多可以营造出语境的家庭里是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作用的。这点我们自己就很有说服力,因为我们儿子上了瑞思一年,每周瑞思是有两节课。我和我爱人都在学习英语,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给到他英语交流环境,英语学习的很好呀。

2. 选择机构,被人忽悠。

现在的教育机构都在贩卖大家的焦虑,广告也有夸大的成分。特别是英语教育,线上英语今年特别火爆。教育机构参差不齐,选择合适的。第一看老师,第二看管理。

一个老师好不好不单单指教学能力,主要还是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儿子钢琴老师特别负责任,每天都让我们把练琴视频发她,然后给点评。虽然不是大的教育机构,但是真的很好。

第二看管理,所谓管理就是看机构。一般是线下的连锁的更可靠。他们更看重口碑,而且经营很多年。线上的层次不齐,管理也是线上交流,很难去辨别。而且对着电脑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大一点上小学的孩子可以考虑。幼儿还是线下机构比较好。大的机构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可以保证老师稳定度,即使更换老师也是同水平的,不会乱来。二是经过很多年的磨练有比较好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不是随便陪孩子玩玩。一份好的教学流程不是几天就能搞出来的,需要很长时间的打磨,在教学中再修改。

最后说一下外教,真心觉得没必要。好的外教太难找,纯粹就是贩卖焦虑,所谓的让你有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殊不知外教自己说的就是美国乡村方言。

选择一个好的教育地方很重要。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学区房,那是因为对口的小学经过很多人的验证,是一个好的教育。

3. 父母了解不深,没有辅助

所有的教育基础都是家庭教育。父母只想着我花钱,交给你,教出一个 “牛蛙” 来。不是不可能,那是需要老师多么负责孩子多么爱学才能偶尔出现。

咱们先说早教,去早教中心,一天只有那么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回到家了,需要把你的早教中心学到的那些方法理念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这样才会起到作用。

说小孩子学英语没有好的环境,那你可以在家里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你都不说凭什么让孩子说。我们为了孩子自己也在继续学习英语,本来大学毕业就没再学过了,但是呢,孩子还是在努力的学,那我们也要努力的去学。

不得不说,我们儿子今年夏天去学游泳,那时候他五岁九个月。我和他妈妈都不会游泳,为了他今年学游泳,去年暑期我俩先把蛙泳学会了,然后经常带他玩水,首先就不怕水了,而且也有了一个榜样。今年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在两次游泳课的间隔陪他练习,学习的很快,放一段视频看看。

学钢琴也是,你想着去钢琴老师那一周一次或者两次,你就是可以学的好吗?不是的,需要大量的练习的,我们都不会也无法指导他,首先我们就在家租了一台钢琴,一个月两百块钱。其次就是认真听他弹,做一个好观众。他现在自己高兴的时候会去打开钢琴,弹一些欢快的曲子。也放一个视频吧。

  1. 效果问题

问你对于儿童教育,你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比如说,你想通过早教你获得什么,他不是说是一个很快展现的过程,比如早教呢是可以体现孩子手脚眼协调的能力,这些不是很明显能看出好来的。

比如学英语,你想想孩子一年两年能学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你想让它达到欧美小孩那样说答自如的地步,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已经比我们小时候。好学习的好多了,而且对他将来的学习是有一个很好的启发的作用

比如说我们练钢琴,你是想让他练钢琴达到几级几级去考级为将来的学习加分吗?还是说只是想作为他的一个爱好。觉得作为爱好,我们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在情绪高兴或者不高兴的时候,他都有一个发泄的渠道,是可以通过钢琴来表达他的情绪的,这个就足够了。

游泳,你是想让他将来做运动员,或者也是作为一个特长吗?我们不是这么想的,我们只是让他学一个标准的泳姿,将来可以去玩儿水,去海边,去水乐园,我们一家三口可以去玩水。

总结一下,就是不要焦虑,自己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给到一些比较好的教育。不能因此而放任没有给他任何教育。

教育不单单是指通过外面教育机构的这些教,也包括日常的家庭教育,这个是最最重要的。带他出去玩耍认识大自然,认识动物,这些都是给他的一个教育,很多早教的理念就是从此而来的。

这些教育呢,都是对于孩童的一个技能的教育,但是真正的教育是一个习惯的教育,是一个性格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给到孩子的细节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所以父母要自身去学习,从而给孩子带来一个更好的氛围,更好的榜样。最后晒几张中秋出去玩的照片吧。都很有意义。

天安门看升旗,凌晨四点起床一起去的。爱国主义教育哦。

凌晨起来去天安门看升旗。

陪孩子做月饼,了解传统节日。

汽车博物馆,儿子最喜欢的博物馆

瑞思学习了一年,毕业典礼


再总结就是,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父母对孩子来说要更多的参与教育,而不是简单的花钱。这个参与一定要高质量,陪伴就专心陪伴,工作就专心工作。

没有焦虑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强大到那个地步,但是要正确对待焦虑,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选择适合自己的。

有什么问题欢迎交流指正。也欢迎您关注我,分享爸爸带娃的点点滴滴。也会分享一些育儿知识和学习资源。

知乎用户 可爸 发表

我是可爸,刚遛完娃。

在我女儿(一姐)的英语启蒙上,算是交足了智商税。

尤其是第一年报的一对一启蒙班,花费三万五,被收割得死去活来。

-—

我分享一下我家一姐的英文启蒙经历。

一姐的英文启蒙,目前投入接近十万,简直是一部烧钱史。

整个启蒙可分四阶段。我先是放养,接着心急当肥羊被狠宰,然后开始盲目自信,最后步入正轨。

先说放养。

1

绝大多数新手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都宣称要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大家都暗下决心,要让孩子玩遍当年自己想玩却没玩上的玩具;看遍当年想看而没看上的漫画;游遍当年想去却没去成的地方。

总之,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是新手父母的执念。

我也一样。

一开始,一姐也是野生放养的。

她喜欢玩沙子,我就带上工具陪和她去公园玩个够,每次都玩得像个小泥人,回家路上都能在车里抖出半斤泥。

她喜欢游乐场,我就办了各个商场的会员卡,不玩尽兴不罢休,她经常累得在游乐场里就呼呼大睡。

她喜欢玩积木,我就一套一套乐高买回家。她喜欢读绘本,我也陪她读个够。

可是有一天,一姐和我说,爸爸,我们幼儿园的 xxx 的英文说得好棒啊,老师一直夸奖她呢。

一姐说这句话时,满脸羡慕和崇拜。

我才突然意识到,除了玩耍,一姐渴望探索世界、渴望掌握技能的欲望同样强烈。

相比日复一日、疯玩疯跑这种简单的快乐,一姐同样渴望自身能力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

那种成就感,是不一样的快乐。

那时,一姐已经五岁。

2

我有点着急了,急匆匆地开始给孩子报课。

第一次给一姐报英文课的场景,我记忆犹新,至今难忘。

那是一家号称高端定制一对一英美外教的机构。收费很贵,每节课 580。

抱着一分钱一分货、贵的才好的心态,我一次性报了六十节课。

回想起来,我当时一定是疯了。

事实证明我不仅疯了,还蠢。

这是迄今为止,我最后悔的一笔教育投入,性价比极低,我简直就是人傻钱多速速来宰的典范。

这种小机构,培训老师良莠不齐,也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老师带着几页打印纸就敢来上课。隔三岔五更换老师,前后几个老师教授的内容还随机重复。

甚至有次老师来上课,一脸疲惫,浓浓的黑眼圈,不停打哈欠。你翻开老师的朋友圈一看,原来前一天半夜她还在酒吧嗨皮。

我再蠢,也知道这次被当肥羊宰了。

这一年,花费三万五,一姐除了熟悉了周末上课的节奏,基本没学到什么内容。

课时一上完,我立马跑路。

3

第一次报班被坑后,我对自己选择兴趣班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这时发现组内有个小伙伴,乃鸡娃狂魔一枚。(她的鸡娃轶事,我后面会单讲)。

她对各种英文培训班颇有研究,去美联英孚学而思都试过课,最后觉得某个培训机构的一对四小班制线下课程不错。

于是,我决定听她的,让她带上我一起飞。

很快我们就组好了学习班,一个班级四个人,一姐年龄最大。

每次去上课,一姐都很开心,因为终于有人陪她一起上课了。

下课后,我会问一姐学得咋样。一姐的回答都是,还行。我翻了翻她的课后作业,发现写得都对。

和大部分粗心的爸爸一样,我检查了几次作业后,觉得这次选对机构了,于是放心的把一姐交给了老师。

每次送一姐到教室后,我就坐在那里玩手机或看书,再也没有检查过她的学习。

就这么一晃,一年过去了,一姐也上了小学。

这一年,花费两万。

上小学后,我又跟着报了一家英文的网课,一年大概一万五。(线下小班课程继续。)

上课之前,网课的定级老师,会对孩子进行英文水平评测,以此决定他们上课的级别。评测结果显示一姐的英文达到了国内小学五年级的水准。

看到这个结果,我可高兴坏了,觉得这一年的上课还是挺有效果的,顿时对一姐的英文学习信心满满。

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

4

上了两节网课后,我漫不经心问一姐,学得咋样。一姐这次有点犹豫,小声说,还行。

我觉得有点不对。

于是,我就翻出她上课的视频(每次网课,都会录制视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全都看了一遍,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暴击。

在视频中,一姐和老师之间根本无法正常交流。一姐基本听不懂老师的问题,每次老师提问,她就根据课件上的单词随便编个句子,瞎答一通。

堪称大型车祸现场。

可是,老师写的课后评价,竟然是,一姐有不错的交流能力。可想而知,现在的培训老师是多么的不负责任。

我终于憋不住怒火,与网课老师大吵了一架,坚决要求先停课。

这一次,我终于开始认真地考察一姐的英文学习。找出她以往所有的作业,耐住性子,与她一题一题的检查。

检查过程中,我发现,一姐很有蒙题的天赋。

很多英文习题,一姐不懂题目或单词的意思。但她仅凭上课老师讲课的规律和逻辑,照猫画虎,竟然能把大部分作业都蒙对。

难怪网课评测的时候,一姐的成绩不错。因为网课的英文水平评测,都是做题,这是一姐擅长的。

可上课时,面对面交流,她就蒙圈了。

5

这个时候,我在大量搜寻英文学习资料中,接触到了二语习得法,以及盖兆泉老师的书籍。

我开始按照盖兆泉老师书籍里的方法,来提升一姐的听力水平。

我购买了大量的分级阅读绘本和动画。每到周末,就和一姐闭关在家,看绘本和动画,并要求一姐每天最少听半个小时的英文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姐之前的学习其实没有白费。很多单词她都见过或听过,只是不知道具体的意思,只要一明确单词的意思,她很快就掌握了。

因此,我们学习进度很快。

经过三个月的分级阅读突击强化,我们一举把牛津树绘本从第一级学到第九级。

一姐终于能跟上网课的节奏,进入正轨,直到现在。

6

大家可以看出,在一姐的英文启蒙过程中,我们走了太多弯路和花了太多冤枉钱。

浪费了金钱,也浪费了孩子的时间。

花了十万块,我才懂得这几点:

1. 对孩子的英文启蒙,一定要有详细的规划。

开始启蒙之前,要想清楚孩子学习的目的,以及要有明晰的路线图。

不要像我一样,被环境推着走,一开始盲目放养,接着又用力过猛,病急乱投医,花费冤枉钱。

2. 家庭启蒙很重要。

认真研究了很多英文学习方法后,我很认同盖兆泉老师的观点。

启蒙初期,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从一姐的学习过程,你们可以看到,我和一姐那三个月在家的英文恶补,效果相当明显。

家庭启蒙做得好,孩子基础打得牢,同时还能省不少银子。

3. 任何时候,不要放羊和盲目自信。

适时地认真地检查孩子的学习进度。不能和我一样,想当然的认为孩子都学会了。

要及时的监督,以及在必要时,帮孩子调整学习的节奏和方向。

由英文启蒙的教训,让我对教育变得更谨慎。我也开始将我的教训分享给我的朋友,希望他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初次当父母,我们要谦逊。

共勉。

答题完毕,再去遛娃。

@知乎亲子


大家好,我是一位育儿八年的戏精奶爸,本职工作软件经理,业余爱好宣扬科学鸡娃理念。

像上面这么棒的回答,我还有一串。。

  1. 一文教你解决幼儿英语启蒙问题

对于普通妈妈,幼儿英语启蒙怎么做?

2. 普通父母,如何进行幼儿美术启蒙?

有哪些适合孩子看的美术启蒙类绘本呢?

3. 如何运用管理学的姿势轻松育儿?

哪些技能影响了你的育儿方式?

4. 深圳到底有多少人在热血鸡娃?

现在一线城市鸡娃家庭,孩子真的很牛吗?学前快乐教育但零基础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们吗?

5. 为什么越奖励,孩子越没兴趣?

应不应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赚取零花钱?

6. 四五岁的孩子为什么爱骂人?

父母素质比较高,也没有接触过会骂人的人,孩子骂人的话是哪学的?

7. 我为什么反对早教?

在五线城市,孩子有没有必要上早教?

知乎用户 大周 发表

有位家长在评论区写了两个长评论,虽然和我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也有道理,可以看出他是个认真负责而且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我已把他的评论置顶,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

@夕梨

答主说得很好,我想补充一下儿童英语辅导班的常用话术。

先给你科普学语言是越早越好,科学研究证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有敏感期的,在幼年学习第二语言效果最好,等等等等。

然后让你焦虑。现在的孩子们,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别的孩子都在学你孩子不学,不就被落在后面吗?不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吗?家长肯定会担忧,然后销售人员就会问你自己英文水平怎么样?如果不行,那就最好了,你自己教不了,当然要给孩子报班;如果你回答自己英文水平还行,销售人员就会说,没用的,医者不自医,家长很难把自己孩子较好,你会没时间 / 没耐心,你看咱这谁谁谁小朋友的家长还是大学老师呢,还不是把孩子送咱们这儿了。

最后介绍课程,让你掏钱。我们是全国连锁,经验充足,师资强大,我们的课程设置如何牛逼,有外教班的还会弄个老外给你看,即使这老外来自东欧、土耳其或者拉美等非英语国家。

当你看到别的家长都给孩子报班,从众心理会给你带来额外的压力,销售人员再耍出这三板斧,很多家长都会乖乖掏钱。

事实上,这都是套路。

所谓在幼年的语言敏感期学语言效果最棒学得最牢,是有前提的,就是必须将孩子沉浸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就凭一周两次的英语课能改变孩子的语言环境吗?即使家长勤快,每天带孩子复习,语言环境还是中文的。我见过太多小孩因为暑假旅游、父母太忙等等原因中断学习英语两三个月之后就忘得差不多了,年级越小忘得越干净。

有的家长迷信外教,然而有资质的外教并不多,即使来自英语国家,他们也不一定能把英语教好,就像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能把中文教好一样。

有些外教不过是说着英语带孩子瞎玩,并不懂教学技术

孩子报班学英文,最终还是靠家长。一周两次课的学习强度显然是不够的,要让孩子学好外语,家长投入的时间必须远远超过孩子在辅导班呆的时间,不过这样一来,英文水平及格的家长肯定问,活都是我干了,我干嘛还要交高昂的学费给辅导班呢?

这么一问,就接近真相了:在网上买一套优秀的视频教程,让孩子在家里学习,和报班的效果差不到哪里去,反正孩子的学习效果还是靠家长辅导和监督。唯一的不同是,价格差了 50-100 倍,如果家长没有肉痛的感觉,可能不知道珍惜,没法和孩子坚持到底。


最后,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家长,总结辅导孩子学习的经验:

让孩子学得好,要么付出非常多的精力和少量的金钱,要么付出比较多的精力和大量的金钱。如果不想付出精力只想付出金钱,那么就是白白烧钱。

摧毁一个小孩子学习能力的最好办法是给他报一大堆辅导班直到他喘不过气,让他对学习这件事本身彻底失去兴趣。

所谓的放养式的快乐教育,或者爱与自由的教育,或许只是一种理想境界,我至今尚未看到实例。学习的过程,可能有快乐,但必然有痛苦,只有坚持不懈到达彼岸,才会收获成就感,形成正向循环。负责的家长,不但要有温柔的鼓励,也要有严厉的鞭策。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又不留痕迹的言传身教,当然这也是最难做到的,向

@Patrick Zhang

致敬!

知乎用户 俯首甘为不二臣 发表

本人学生,按道理来说还不是回答该问题的年纪,可我也是从宝宝过来的呀 。

上初中前我没有上过什么正经的班。小学的时候学过美术、书法、摄影、声乐、跆拳道、陶艺、写作、古筝。。。。。。幼儿园的时候学过美术、舞蹈、科技(就是根据一些科学常识自己做玩具)。

是不是感觉有点多?

但是这些兴趣班都是我自己想上的。

当然也学过奥数和英语。但是对我有什么影响吗?

当然没有,数学该不好就不好,英语都要考四级了词汇量才 2000 左右。

可是这影响到我的前途了么?我觉得没有。

本人学的法学,数学和英语并没有什么影响(除非我要走经济法方向)。但是我还是想感谢小时候学的这些不正经的课。

我虽然是文科生,但是我还教寝室里的理科生生物。我虽然是妹子,但是寝室里的门窗柜子门锁都是我修的。我虽然是城里人,但是把我扔在山里我依然有办法让自己活下来。参加过辩论赛,我有比别人多很多的思路和知识量来怼对方。

除了高考,数学和英语没有影响我什么。

渡边淳一的《紫丁香花冷的街道》,里面的女主有个 3 岁的儿子,她没有吧儿子扔进幼儿园,而是天天带着他去植物园动物园。后来听说,大多数日本小孩 5 岁前的教育都是由母亲完成的。

我比较认同这样的教育方式,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初中之前我爹经常周末的时候带我去农村 “偷菜”、钓鱼、抓田蛙。。。。。。因此我比很多同龄人知道更多菜、小动物。我学生物也学的快。

记得我初中班里有个学霸一直认为红薯是长在树上的。

要说我的成长方式给我带来更多的是什么?我觉得是性格方面和思维方式的养成。

因为法学需要好的逻辑,我比我的朋友理解入门的更快。

奶奶退休前是小学教师(应该是特级的吧),她一直认为幼儿园是玩中学,小学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小学被老师强迫报的奥数和英语,导致我丧失了学的兴趣,到现在让我去看英语电影我都头疼。

总之,初中之前顺其自然吧。一口气也吃不成胖子。智商是天定的,天才班有用的话学校为什么不普及?

不知道打了这么多字有没有人看啊~

知乎用户 原帅​ 发表

作为硅谷核心地带私立高中老师的好处就在于,我有机会教到各种著名非著名公立私立特许中小学毕业的学生们。比如号称加州第一的 bullis charter。也有幸接触到了全世界非常优秀的家长们,比如我们国家的奥运冠军。最幸运的还是能够陪伴那些或是先天有极大天赋的,或是后天拼命努力才拿到奖学金的学生们整整四年的高中生活。

对于年轻老师来说真的很幸运。

见得太多,就不会焦虑了。很多家长焦虑,还是见得不够多。或是只见到了和自己背景差不多的家庭是怎样育儿的。很多焦虑,来自信息不对称、peer pressure 和初为人母的迷茫。早教、外教、海外夏令营、绘本等等都是这几年炒的很热的概念。

关于早教我写过很多答案,

[80 后父母在早教上一般都有哪些误区?​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856967/answer/134443078)

我觉得最可怕的早教还是婴儿游泳,特别是二三线缺乏专业教练和设施的婴儿游泳。

1. 婴儿游泳「智商税」

婴儿游泳的隐患真的太多了。除了卫生隐患,还有安全隐患。

类似这样婴儿溺亡的新闻总在发生。监护人,游泳教练都不知道在干什么。我见到的国外的婴幼儿游泳,监护人和教练是一定下水寸步不离宝宝的。

还有一大隐患就是中国特色的脖圈游泳。我在美国见到的脖圈都是父母从中国带来的,美国买不到。

其实想让宝宝运动更聪明,多趴多爬就简单有效又省钱。

可是谁不想发个亲子游泳的朋友圈呢?╮(╯▽╰)╭

2. 外教和周末班「智商税」

我小的时候换过各种外教,印度的菲律宾的加拿大的荷兰的澳大利亚的…… 我相信现在的父母给孩子换过的英语外教更多。

我们当时上课的内容基本就是日常对话 + 看电影。平时很少用到,考试也不会考,抄到本子上过几天就忘光光了。

外教对于学习文化和提高对目标语言的兴趣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如果没有系统的教材和不断的复习、考核的话,是学不扎实的。除了外教,还要有会讲中文的英语老师把听说读写都配合学习才行。

同样的道理,在美国的中文学校,即使是沉浸式,也不是 100% 中文,大多是中英文一半一半。如果没有系统的把生词翻来覆去学习、复习再自己运用的话,光磨耳朵并不能真正掌握。

语言的周末班,特别是中文的周末班,几乎没有 ABC 不恨的。我的大部分学生,从小上中文周末学校,到了高中分班考试,还是要从中文一的拼音开始。

语言的学习是不能中断的,一个星期如果只靠周末的两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家长都跟我说,早知道高中还要学中文一,这些年就不上周末班了,还伤害了亲子关系╮(╯▽╰)╭

3. 美国教材「智商税」

总是有很多家长问我,美国英语 / 数学 / 科学等等用什么教材?!

上网一搜可能有几百本教材都自称是美国教材。

美国不像我们小时候,全国几乎都是统一的教材。美国每个学校用的教材可能都不一样,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大多数老师的材料可能是很多本教材都借鉴一点。学生们经常就是拿一个大夹子,每天发几张纸放进去。

像我的教材,我想订哪本跟学校申请就可以,没有指定的。

我建议还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挑选感兴趣的教材,不要看见是美国教材就买。

4. 绘本「智商税」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各种获奖书单,0-5 岁必读之类的就赶紧买买买?

绘本真的很贵哎~ 你真的确定要买那么多吗?

现在的书和我们小的时候相比,内容并没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价格却常常贵的离谱。 大量的阅读我们还是提倡通过图书馆、在线阅读或者和同学们交换书来完成。

如何充分利用自己购买的书呢?其实一本书可以看很久很久。拿一本绘本来说:

0-2 岁: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翻书,对书产生兴趣

3-5 岁:可以根据图画讲故事,玩一些类似 “找找看书里有多少字母 A?” 的游戏

6-8 岁:可以正确理解作者的意思,根据封面、题目猜这本书的大意

8 岁 + :可以自己改写、续写、多种角度写同样题目的故事

家长挑选一些孩子喜欢的,有代表性的书反复精读,图书馆的书大量泛读、阅读,尽量减少购买新书的开销。

4. 海外夏令营「智商税」

海外夏令营和婴儿早教一样都有跟风的嫌疑。

[原帅:美国老师眼中的海外夏令营五大 “坑”:动辄数万元,是否值得?​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31645)

5. 大学推荐信「智商税」

很多留学机构会帮学生写推荐信,而且价格不菲。其实大多都是拼凑出来的。我大概需要花半个学期的时间才能基本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还是天天见面的情况下。那些代你写推荐信的人,又有多了解你呢?

在美国高中,至少是我们学校,给学生写推荐信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有多重要呢?我们有一个系统,从九年级开始,任何老师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学生哪天做了哪件事值得记录下来,就会写一个表然后分享到学生数据库里。这样四年下来,到了写推荐信的时候,老师们就能积累有足够多的材料去给学生写一封优秀的推荐信了。

总结一点,如果家长能做到不跟风,不焦虑,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交智商税。因为教育不像生病吃药立竿见影,很多商家知道你花了钱短时间内也不知道有没有效,就更大胆宣传了。

打个广告,关于美国大学和中美教育,我的文章首发公众号硅谷学堂 guiguxuetang

更新看心情。

我的其他回答:

[有哪些在专业领域内已达成共识,但大众还是停留在旧有认识的现象?​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712170/answer/315238913)[老师的什么话和行为对你产生了很大影响?​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71986/answer/279058670)[原帅:对孩子的教育,哪些钱不可以省?哪些钱可以省?​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468593)

知乎用户 书山有路 发表

对于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焦虑这个问题,我写下这个答案,不仅仅是给别人参考,更重要的是,给自己这几年的教育做个简单的总结。

我们一家都是老师,我爸爸,做了近 30 年校长,小学初中校长都做过,除了英语,其它科目都教过,我妈妈小学高级教师,教了 30 多年语文,做了 30 多年班主任,我二姑国重政治老师,我大舅三舅小学数学语文老师,小舅做过英语老师。。。。。

我老公从高考大省考上重点军校(提前批录取,不然就是北师大校友了),获得计算机和数学双学位,在一个盛产学霸和各类密卷的著名学校任教两年后和我一起回了我的家乡,开启我们的私塾办学生涯,我大学毕业后也一直从事教育行业,做了一年对外汉语老师,九年高中英语老师,从创立 K12 培训学校,到投资幼儿园,再到现在的项目,全部是教育行业。

我写以上的背景,目的就是为了说明我为什么对教育这个问题那么感兴趣,愿意花时间来谈谈我的观点,因为我从事教育行业 10 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关键是,从早教到 K12,从素质教育到应试教育,我都深入参与并了解,我知道我的观点可能谈不上深刻或者很有代表性,但是肯定也有值得读一读的地方。

另外,我对这个问题认真作答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是一个六岁半男孩的母亲,孩子现在上小学一年级,所以中国家长会遇到的问题,焦虑和思考,我和我的家人,都会遇到。

1.我先来谈谈我最近的一次焦虑吧: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期末汇演童话剧,孩子班主任对他说:这次你来演王子吧。儿子拒绝了,他说他想演魔镜,我们问他你是觉得王子台词太多你背不下来吗?他说王子的台词每句他都会背,他就是想演没有台词的魔镜,后来在演出时,他就安安静静在灯光打不到的地方做了一个小时魔镜,嗯,只露出眼睛和鼻孔的魔镜。

小学一年级了,班主任对他说:下周五竞选班干部,你回家好好准备演讲稿哦。说这话时他爸爸也在旁边,回家我们就行动起来了,这还是孩子出生以来第一次全家总动员帮他做一件事,外婆帮忙写演讲稿,爸爸帮忙对稿,我帮忙校正语气神态姿势,外公做观众。。。。。周五放学回家,孩子淡定的说:今天我没去竞选。结合之前老师委婉的评价:你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低调了。。。。!我当时就气急了,气急之后居然哭了。。。。。这哪里是低调,明明就是胆小,忙活半天你小子居然连上台都不敢上啊!

我读小学时,连续 3 年住持全校的 6.1 儿童节,初中时演讲比赛第一名,高中时年年主持学校 12.9 大型活动,大学军训时主持全军全校晚会一举成名,作为学校的最佳辩手参加西南高校辩论联赛。小学时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班上的班长我选不上,因为是我妈当班主任),初中是学校学生会副主席,高中的学校团支部副书记,大学是学院团支部副书记。。。。然而我的儿子,他在那么多强助攻下,怂了。。。。

我当时哭得很伤心,以至于我老公回来问清楚我只不过因为孩子没参加一年级班上的班干部竞选而哭得那么伤心,他笑了。后来儿子见我哭完了,就走过来很温柔的问我:“妈妈,你们有问过我想不想做班干部吗?” 这时,我才发现,我们大人很多时候是把我们的情绪强加给了孩子,孩子上幼儿园时,我从来没有因为他不受人关注,不想做 leader,不想站在舞台上万众瞩目,而焦虑,但为什么他才读小学一年级,我就那么焦虑了呢,反思自己,其实是那段时间我的各种压力,各种坏情绪,在影响我啊,于是我拿出我以前参加辩论赛和主持节目时的照片,翻给他看,告诉他:“经历其实也是一种成长”。孩子说:“可我想经历其它的呢”。我完全释然了,告诉他:“嗯,所以你是你,妈妈是妈妈啊”。

2. 当外婆说,我感觉这孩子,数学敏感度不高时,我内心焦虑了,因为我突然脑中就浮现出我读初中时的一位数学老师,他当着我的父母和很多老师的面,说我数学敏感度低,和外婆说这话时的表情一样,虽然出发点可能不同。于是我立刻给孩子报了一个算术班,直到孩子学了很长时间,有一天他对爸爸说:“爸爸,你一直说数学很美,我怎么觉得一点也不美呢?” 我才意识到,我把我的焦虑映射到了孩子身上,这样做的坏结果是,兴趣的磨灭和探索力的消失。而孩子当时在我们看来挺强的计算能力,其实不过是海市蜃楼,因为那并不是理解基础上的获得力,只是机械重复的记忆和计算,而数学,从来就不仅仅是计算,数学的美,在于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 在于变量和抽象。

很多年后大龄读研的我,在面对数据决策与模型这样纯粹理科思维的题目时,我确实也咬紧了牙关,死磕过后我明白,虽然我这辈子不可能成为数学大师,但当自己全力以赴之后,发现了这些以前以为一辈子也搞不懂的学科的美妙之处,这样的全力以赴,和年龄无关。

3. 和儿子玩得好的小伙伴们,男孩在学街舞,女孩在学民族,爵士和芭蕾,而且几乎每个都在学钢琴,每次带着孩子去楼下玩,都会碰见小伙伴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着去上钢琴班和舞蹈班,我的内心,也是焦虑的。我也曾把孩子带去乐器培训班,希望能潜移默化影响他,然后半推半就顺势报个班开始学,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不想学没关系,长笛萨克斯吉他来一个?再不济二胡唢呐马头琴也行啊,但孩子是确确实实对学乐器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这些乐器怎么发出声音的,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乐器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舞蹈吧,男孩学个街舞爵士什么的帅气啊,孩子一句话把我问住了:“妈妈,你让我学舞蹈干嘛呢?” 是呀,让他学舞蹈干嘛呢?

外婆在教语文之前是学音乐的,说起来引以为傲的语文才是外婆的第二职业,外婆风琴弹的非常好,唱歌唱的很好,我小学的音乐都是我妈教的,虽然大部分音乐课都被她拿来上语文课了。我从小就是班上的文艺活动分子,小学初中时班上的舞蹈合唱什么的都是我和几个同学一起瞎编的,我妈现在回忆起教我们那会还说:“以前有你们几个活跃分子在我班上,我从来没操心过 6.1 儿童节的节目什么的。“到了高中我的这些爱好暂时被压抑了一下下,上大学之后,我就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学一门乐器,我的想法是:乐器要小的,便宜的,简单的,能随时带走的,关键是能自学的,于是,我选择了葫芦丝,大部分时间是自学的,学得还不错,直到现在,我仍不时拿出来自娱自乐一下。学葫芦丝的时候,我快 20 岁了!

4. 说起学跳舞,我在儿子上幼儿园之后,就开始学爵士了,说实话,跳舞我真不是有天赋那种,老师教的非常好,无奈我年龄大了,拉了快一年才把筋给拉开,虽然基本功我练的不够好,但是跳舞的时候,我是快乐的呀,我感觉自己跳爵士可性感了,虽然老师曾经委婉的对我说:“这支舞难度太大,你能走完也可以哈”,这完全没影响我对跳爵士的热爱,音乐一响起来,我就放飞自我了,跳得好不好暂且放一放,附带好处是:身材线条练出来了。学了两年爵士,没想过成为专业的爵士舞者,练基本功的痛苦也被自己能 solo 的快感所淹没,30 岁高龄开始学爵士,内驱力和兴趣让我坚持,练舞时格外开心和专注。

有一天儿子格外专注的听京剧,我顿时两眼放光,想起我自己小时候对越剧那个痴迷,心心念念想成为第二个王文娟,于是问他,要不你去学学京剧,儿子淡淡的回我:“妈妈,我只是喜欢欣赏京剧而已”,嗯,安安静静做一个会欣赏艺术的人,也挺不错的,假如有一天,你长大了,想学乐器想学舞蹈了,妈妈就把曾经教过的一个关系非常好的学生介绍给你认识,小哥哥大学开始学吉他和舞蹈,现在工作之余已经组建自己的乐队全国演出玩耍了,小哥哥觉得:生活和工作之余的这个兴趣,让他的人生很充实呢。

5. 儿子的同学朋友们学武术跆拳道是标配,男生女生都在学,本着强身健体增强自信的目的,我也曾在儿子来不及说 “不” 的情况下送去学了一学期跆拳道,不是孩子不坚持学,而是我们觉得跆拳道班太远接送不方便,于是就没学了,于是我就问儿子,除了篮球足球兵乓球,你还喜欢什么运动呀,儿子悠悠的回我两个字:“打架!”打架?这算哪门子运动,但后来我观察,男生好像都喜欢这项运动,那就 MMA 吧,俱乐部离家也不远,报名试课是一大一小,我也没闲着,小孩试完他的课过来和我一起继续上我的教练的课,完了之后问感受,他说:“我要和你一起上你的教练的课”,但教我的教练不教小孩啊,“那就等我长大一点再来学”,非常坚决, 最后的结果是,我报了班每周去上课,回来再把我学的三脚猫功夫传授给他,所以我学得格外认真,他居然也学得格外卖力。。。。

这么看来,我儿子似乎一个兴趣爱好都没有,以后一个能拿出手的特长也没有,入小学时学校让每个孩子填他们的爱好和特长,我儿子写的爱好是:玩!我已经想象出了一个场景了,以后在入学选拔面试时,其他小朋友自我介绍时都是:舞蹈 10 级,钢琴 10 级,绘画一等奖,跆拳道黑带,我儿子自我介绍时说:我的特长是 “玩”。。。。。。嗯,这么看来,我是该焦虑了。

再仔细想想其实也不尽然,除了玩,我儿子还对一件事一直保持着兴趣,那就是画画,于是我带他去一个著名的美术培训机构试课,试完课之后问他怎么样,他有点失落的对我说:“老师表扬了画的像的同学”,再然后,他不提,我不提,学画画这件事就略过了,后来我知道,几乎所有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对画画感兴趣,,他们不是对画画这门技巧感兴趣,画的像不像也不是他们关注的,孩子们喜欢的是画画时能让他动手动眼动脑,去探索去表达去想象的那种感觉。

我也曾有那么一个时期疯狂迷恋画画,只是我的那个时期来得有点晚,好像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当时还画了一幅老鼠,觉得自己画的实在太棒啦,还被我爸爸给裱起来挂在墙上好几年,过几年长大再回去看见,咦,画的什么鬼?直到现在我依然是画画手残党,儿子读幼儿园时我和他爸爸合力给他制作了一本绘本,就在那时我才发现身边这个从来没学过一天美术的男人画画居然那么厉害,嗯,绘画确实要讲求天分。

做了那么多年教育工作者,很多事让我很感慨,也一直让我思考,教育的目的和方向究竟是什么,因为我工作的原因,我带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也接触了很多优秀的人,尤其是在我管理幼儿园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孩子的教育,也在反思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我自己在做高中英语老师时,就喜欢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学习,管理幼儿园时也很喜欢让孩子们尝试社会实践活动。

受 EYFS 和 stem 的影响,我也一直在尝试用玩耍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做一些教育方面的探索,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实践高质量带孩子玩耍的教育理念,而孩子,确实也在游戏中,获得了很多很棒的体验。

我平时每周给孩子安排的游戏活动如下:

周一:思维游戏

周二:科学游戏

周三:艺术手工游戏

周四:桌游

周五:绘本

周六上午:体能游戏 周六下午:艺术绘画游戏 / 绘本 / 自由玩耍

周日上午:户外游戏 周日下午:科学游戏 / 绘本 / 自由玩耍

目前已经带小朋友玩了很多游戏了

1.科学按照难易程度分为 7 个阶段:

第一阶段色彩共 12 个经典科学游戏(2018 年暑假全部完成);

第二阶段力学共 60 个游戏(2018 年秋季我自己计划实验 50 个科学游戏,带小朋友完成 30 个经典实验);

第三至第四阶段声学和光学共 40 个游戏,计划寒假带小朋友完成 20 个经典科学游戏;

第五阶段电磁学共 40 个游戏,计划春季带小朋友完成 20-25 个经典游戏;

第六至第七阶段化学和生命科学共 60 个游戏,计划次年暑假带小朋友完成 30 个经典游戏;

2. 艺术分为手工和绘画:

(1). 每周一个手工游戏主题不重样,这两个月我已经引导小朋友完成近 30 个经典手工游戏制作,目前在不断积累经典手工游戏中;

(2).2018 年秋季 11 月 24 号开始,每周六下午增加了艺术绘画游戏专栏,我陪他一起听线上老师讲,带他玩,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绘画技巧,而是最大程度保护他的创作力和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

3. 体能游戏:

我总结了近 50 个可玩度非常高的经典体能(拓展)游戏,目前还在不断积累中,孩子已经参与了近 30 个经典体能游戏啦,这些游戏充分锻炼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绘本:

每周五,周六,周日下午都安排有绘本时间,读的都是获奖经典绘本,就这两个月,和小朋友一起读了超过 30 本经典绘本,做了 10 几个绘本互动小游戏了;

5. 桌游:目前带小朋友已经试玩超过 100 款经典桌游,我把这些桌游分为以下几类:思维,逻辑,专注和记忆力,安全,情商,数学,语言表达,体能;

6. 大自然:带小朋友们参与了不少户外活动,有捉虫记,网鱼记,种花小达人,显微镜观察,望远镜观察,户外寻宝,小朋友最喜欢玩户外寻宝游戏;

7. 自由玩耍:我从很多种类的游戏中,选出了可玩度高的几类游戏共小朋友自由玩耍,乐高,积木,电子积木,水雾魔珠,橡皮泥,超轻黏土,刮刮画,雪花片,磁力棒,拼图,角色扮演,小裁缝,小泥匠,小木工,陶瓷制作,甜品达人。

知乎用户 韩东燃​ 发表

我没焦虑过,身边有朋友很焦虑。

他们当初花了 40 万托人把孩子送进北京某高校附中。当时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很不好,但父母还是信仰名校的光环,强行把孩子给弄了进去。然后过了一年,孩子表现太差,被学校边缘化,然后孩子自己也不想上学,就又换了私校。

我不知道这 40 万算不算智商税?

知乎用户 常有晴 发表

我最早带孩子玩是去一个 100 块玩一天的游乐园。然后媳妇儿就去某早教报了几百块一节只上一小时的早教班。

后来发展到她不去,剩下的课都是我去的。

如今所有的早教机构甚至义务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长,把教育工作由从业者转移到家庭身上。

因为越是面向大众的消费解决方案,一定是优先低成本,而成本和效果成正比。作用就是解决最低需求。你以为坐在那,老师拽几个英文单词,做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内容,就高人一等了还是孩子能出人头地?想到这满足了自己小布尔乔亚的幻想,嘴角也翘了起来。

醒醒吧!不存在的。就算内容有意义,为何老师总说回去多做?说白了这不是早教课,这是家长再培训课!你看看这些个老师,你觉得培训多久就来授课了?

人类社会,不是顶层阶级,想通过经济手段消除焦虑是不可能的。因为本身商业的本质就是巨大的消费陷阱。

99% 的广告夸大作用,主要是为了产生催眠效应。高级的销售是贩卖概念,产生焦虑。所以商业存在一天,焦虑只会越来越甚。

早教班快结束,机构都不积极让你续课。因为他们很清楚,不是傻子你就不会续课,是傻子你自己就主动续课也不用找你了。

这里利用了人类的弱点,羊群效应维持安全感。别人做,自己也做,即便不能带来收益,也能最低限度避免损失,就算损失,大众数量均担了。

所以要想消除焦虑得做到两件事

  • 做一个理性消费者
  • 寻找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再别随大流

因为一元价值观,灌输价值的一定是获利阶级,导致你永远在追逐他人目标,甚至是永远不可企及的目标。最后一生都在疲于奔命,不知为何而活。

这是一个自我认知和成长过程,没有捷径。消费观生活理念绑架,是如今的奴役方式,被绑架了,你就做一辈子的奴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哎?我想起来一件好笑的事情来。

我以前很焦虑的。

导致我女儿不到两岁半就会单口唱 brown bear……

哈哈哈哈哈现在她一句都不会了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过程一点都不积极向上,就不说了。

匿名提 达达英语。

是这样的,去年在外面吃饭,结账以后抽了个奖,有个达达英语几百块的免费课程。

我女儿当时两岁半不到。

对方主动联系的我,对我一番拷问,非要让我女儿上一节免费试听课。然后我问了很多问题,对方倒是像传销一样对答如流同时又有一股难以言状的优越感。

最后我问,你们最小年龄的学员几岁?对方说最小三岁半。

我说我女儿才两岁半,怕是不行。

然后对方好一顿结结巴巴的游说,劝我两岁半的孩子也是可以优秀的!

我慎重考虑了三秒,拒绝了。

以后的一个月,一周三四次电话的节奏,我都不知道我这么一个脸皮薄、对方一忽悠就掏钱的焦虑的老母亲,是怎么挨过来的。

佩服我自己。哈哈哈哈

最后我不胜其烦,教养又让我不能继续拒绝下去了,于是那天我和老公都在家,平板充满了电,我无奈的说,那试试吧。

骚操作来了。

首先,课程是 28 分钟。其次,要把孩子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大人要全部远离,不要偷听,不要弄出动静分散孩子注意力。

…… 我从小到现在都是一个活在叛逆期的女人,怎么会听她的呢?

于是我们趴门口听了。

确实是一位外国女友人在跟我女儿说话,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有资格证的老师,因为全程都在干巴巴地嚷嚷,哪怕连句童谣都没溜。

我女儿最不喜欢别人嚷嚷,但是她那时候很爱听歌谣,小孩子哪有不爱听的呢?如果真是位称职的老师,这时候甜美的一首小歌上来,这钱我就交定了。

但是她没有。

我就暗搓搓判断,这女友人没有资格证书。

我女儿呢,一边觉得吵,同时又对于我们把她单独 放在一个房间里跟一个陌生女人视频的行为很生气,根本不想视频,一个劲儿把平板平放不想看,一个字,一句话都没说,平时的 hi how r u ,u so beautiful .i like u 什么的都没说。

噢,她说了,她说,哼。

三分钟后,那位女老师一句 goodbye 都没 say 就没影儿了。我走过去把视频关了,来龙去脉安慰了她一会儿,就又活蹦乱跳了。

二十分钟后那位女推销员发给我,向我报告我女儿的喜人的表现:

什么和老师配合度超高啊,元音啊,拼读啊都很优秀,甚至还编造了我女儿读 “world” 这个单词非常标准,看来是我们做家长的有认真教孩子(一开始她做调查的时候我就说了有意培养我女儿这方面),最后一句,说我女儿和那位老师聊的很开心,28 分钟的课程 30 多分钟以后才结束,可见孩子真心喜欢。然后开始推荐套餐特别划算,每个都是一年三万的样子好像……

我说我考虑下吧。

奇特的是,她居然再也没打来过。

大概是查我账户发现我是隐形贫困人口了。

为自己捏一把冷汗,毕竟我是个脸皮薄的人,她要纠缠着让我交学费,可能我真的会骂她。

知乎用户 刘一一 发表

我是教育行业从业者,跟大部分行业从业者一样,基本上是不给孩子上早教的;

至于为什么,题主描绘得比较清楚了,

另外,事实上很多早教机构的老师学历是很低的,集中在中专和高中,

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报早教,实际上是把孩子的教育,交给一个学历比你自己还低的人。

讲到这里,我也再顺便讲讲教育行业的本质吧!

因为,很多早教机构的加盟模式,是不断的发掘家长成为加盟商,而且有不少人入坑了。

希望借题主的平台,帮助一些人少走弯路吧!毕竟这个投资还是挺大的。

教育行业,风起云涌!

2017 年,二胎政策开放的第 3 年,也是机构大爆发的一年!早教、少儿、K12、出国留学等模块,都涌现了一批批新的机构。当然,也有一批批机构,走向覆灭。

作为以内容为驱动的行业,长久的发展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完善。生态系统的完善,是机构产生源源不断利润的前提。很多人在见面或者微信上问,说想在教育行业创业,开设某某课程培训,从市场潜力来讲,整个行业由于二胎政策的开放,迎来了她的第二春;但从运营上来讲,随着 80 后、90 后家长成为消费主力,由于在互联网时代长大,他们具备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他们选择一个产品时,会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对比;他们相较于传单,更信赖互联网;他们注重口碑,但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们既关注学习效果,也关注消费体验……

种种迹象表明,整个行业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果没有理清里面的来龙去脉,单凭有钱和有情怀,建议最好别进入。同时,常规靠教学和线下宣传为生的已经存在的机构,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在今天变得尤为迫切!作为长期都在思考投资回报率的企业主来讲,与其讨论机构如何持续的赚钱,不如花点时间来谈论:什么情况下,机构会关门!就像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说的: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为何教学做的好的机构,也很难做大?

在搞清楚机构怎么死之前,我们需要先讨论一个问题:好的机构的定义是什么?

“我们有优质的教研团队,课程效果非常好”、“我们的老师全部来自于国内外顶尖名校,可以给学生快速提分” 等等,这些被大部分机构负责人奉为真经的说法,在今天逐步失效。

新增学员每况愈下、口碑介绍稳步不前、老学员续费疲乏无力,当这些问题持续出现时,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是继续不断的优化教学质量,还是扩大市场推广宣传手段?

在讲到解决方法之前,我们先看两个漏斗模型:

左边模型,我们把它叫做:服务导向型机构;它的主要特点是:口碑资源多、上门率和签约率高、服务体验好。服务体验好,口碑资源多,从而形成正向循环。那么,它的缺点也很明显:资源量不稳定、资源来源渠道不在机构手上、资源量不具备几何式增长条件,每月坐等老客户介绍和续费,不可控因素多,不能保证机构长效发展。

右边漏斗模型,我们叫它为:市场导向型机构,它的特点是:资源量大,资源来源手段多样,有品牌资源、口碑资源、市场资源;上门率和签约率长期优化,通过对课程顾问培训,使其掌握专业技能和销售技能,从而不断提升上门率和签约转化率,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再做好教学和后续服务团队的服务质量的提升,长期优化学员学习效果和家长消费体验,确保口碑资源形成增量。由于品牌资源和市场资源是机构长期进行市场行为、品牌积淀而产生的新的增量,所以这部分资源就组成了机构长期的自造血生态系统,能够保证常年有稳定的增量客户进入,保证机构长效稳健的持续盈利。

一家持续赚钱的机构,在资源来源配比上,大致是:

一家机构要生存,须具备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当教育遇上商业,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就是持续创造稳定的现金流。

为什么是持续创造稳定的现金流?

我们都知道教育行业的一个特点是:预收款。这就意味从学员家长那里收过来的钱,只是暂存在机构的账户上,要成为机构真正的流水,必须 “耗课”,也就是学员的课时消耗。

但从机构运营来讲,场地成本、人员成本,是两项固定的大投入,另外再加上每月的市场成本,这三者加起来,基本涵盖了机构每月的整体固定投入。

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能为机构带来周转时间。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手段等方式,增加耗课,达成预收款回收,变成机构收益,确保机构稳健发展。

要做大,靠现金流,更靠体系

如果说,现金流能够解决生存的问题,那么,体系才是机构永续发展的秘诀。市场体系、销售体系、教学体系、薪酬体系、人才晋升体系等等,都制约着机构的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教育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是:进入门槛低、可替代性强、企业利润来源于组织结构的优化。

进入门槛和可替代性基本是机构无法去左右的,在这种情况下,机构要想提高利润率,就只能通过建立各模块管理体系、绩效考核机制去优化组织结构。根据机构各阶段发展现状,建立动态化的人才架构,利用培训体系,使得各岗位人才可快速复制。

机构在什么情况下会死?

教育机构发展进程虽然慢,但能够存活下来的,还是有很大的前景的。所以,这个行业是发展周期长,但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努力活下来是第一要务,只要努力让机构活下去,就有各种可能性,所以死亡清单非常重要,建议机构经常内部讨论并更新。以下只能罗列出有资派在走访机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份清单,供参考:

教育机构的死亡清单

刘老师 有资派创始人(如有补充,欢迎底部留言)

1. 未进行系统的行业调研、需求调研,凭感觉或他人建议快速进入教育行业;

2. 有钱、有情怀,没人、没经验,不懂行业逻辑,盲目加盟进入;

3. 从始至终都将 90% 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教学质量提升上,忽视市场和销售;

4. 既追求横向规模扩张,又追求纵向价值延伸,没思考清楚产品和机构定位;

5. 机构老板个人主义明显,不花或少花时间和预算在体系搭建及员工培养上;

6. 互联网时代,80、90 后家长当道的时代,依旧信奉 “酒香不怕巷子深”;

7. 创始团队膨胀、贪念,利益分配、权力分配出现分歧;

8. 用 “没有进入自己口袋里的钱” 进行盲目扩张,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

9. 客户来源渠道单一,不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整合运营;

10. 市场营销和教学服务无法两手抓,缺乏动态化发展战略思路;

或许大家都有印象,近几年发生的机构老板携款跑路,学员家长退费无门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老板 “用‘没有进入自己口袋里的钱’进行盲目扩张,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当然,也有一些无良老板是拿着这一部分钱再去投资其他赚钱的项目,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的。

再比如 “互联网时代,80、90 后家长当道的时代,依旧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从 2012 年以来,线下宣传成本越来越高,机构学员流失也越来越多,机构依旧忍受着高成本,继续维持着线下宣传,殊不知去仔细的分析一下客户行为习惯,就如微信订阅号的打开率越来越低,有些人认为是内容不行,但又有多少人去思考过是因为微信订阅号的折叠,导致用户的行为习惯改变?

总之,向每一位教育行业从业者致敬!有情怀,做教育。能坚持,很不易!我坚持了 8 年,还在坚持,你呢?

能够阅读到这里的,都是真爱!如果觉得内容有用,感谢点赞评论!(**作者:**刘伟华,教育行业资源整合平台有资派创始人,微信号:yzplls02)

知乎用户 小梵老师 发表

我是央美毕业的职场妈妈,曾以为自己多年的艺术浸润会让我有别于那些 “三围” 妈妈(即:围着孩子转,围着厨房转,围着老公转),结果却被现实啪啪打脸。

我在育儿路上交过不少啼笑皆非的 “智商税”,现在反思,最后悔就是当那种 “苍蝇妈妈”,幸好及时——悬崖勒马!!!

女儿的学校,准备在暑假中组织小朋友们去新加坡游学。

原以为,她不会去参加,因为从小到大,她都不曾离开过我一天。即使是外出旅游,我们也是在一起的。

没想到这次,她坚定地告诉我,她要报名参加。

“离开了妈妈,你会照顾自己吗?” 我不放心地问。
“会的,我可以将自己照顾的很好。” 她答。
“到时候,你要自己照看行李,自己洗头发,自己保管零用钱,自己安排六天五夜的生活……”
“哎呀,这些我都会做,你不要再啰嗦了。”
“白眼狼!你是不是早都想要摆脱我了。”
“我还不太想,不过我们班的同学,得知这次游学不要家长陪同时,都特别兴奋。”
“家长有那么讨厌吗?”
“有时候就是挺讨厌的。”
“好啦,你们翅膀长硬了,我们管不了了。”
“你这么说话就挺让人讨厌的。”
“随便讨厌吧,反正你也不需要我了。”
“哎呀!…… 妈妈!……” 女儿又气又无奈地冲我喊了一声,然后回房间写作业了。

我拨通了她同学妈妈的电话,询问关于这次游学的情况。

电话中,这位同学的妈妈告诉我,她的女儿说,只要没有父母跟着,无论去哪里游学,无论多么艰苦她都愿意。

我不禁替这位妈妈难过,因为,她曾经为了女儿,辞掉工作,专门在家里照顾她。

每天,变着花样做饭,每次写作业,都陪在身旁端茶倒水削水果,辅导作业的时候更是一丝不苟,所有的衣服,都有固定的搭配,从外套到袜子,再到衣服上的小配饰,处处都透着用心……

总之,只要是和女儿有关的事情,无论大小,这位母亲都会亲力亲为,她的眼中,除了女儿,还是女儿,一切和女儿有关的小事,都是她生活中的大事。

可是,女儿却并不感激这样母亲,相反,还为能够暂时离开她而感到兴奋。

这,不仅是母亲的悲哀,也是女儿的悲哀。

这样的母亲,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 “苍蝇妈妈”,即事无巨细盯着孩子的妈妈。

这类妈妈是孩子寸步不离的守望者,她们时刻关注着孩子,围着孩子转,并替他们安排好所有的事情。

华盛顿大学有一项研究称,这样的苍蝇妈妈,会妨碍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个人能力的发展,她们那些无微不至地照顾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感,并使他们长大后难以正确应对压力。这些受父母过度照料的孩子,在成长中也更容易变得意志消沉,甚至处于焦虑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明明知道妈妈是为自己好,但却无法坦然接受妈妈的爱。

换位想想,如果我们在上班的时候,领导无时无刻盯着自己,下班的时候,爱人又对我们指手画脚,生活里的每一分钟,都有人来盘问你,生活里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人来告诉你该怎样做,是不是也很烦?

不,应该是早就烦透了。

那么,孩子也一样,他们早就烦透了父母像只苍蝇一样,时刻盯着自己,他们的内心,一定也是渴望逃离的。

苍蝇妈妈,请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吧。

苍蝇拍在这里。


写在最后:

我是央美毕业的职场妈妈,在台湾做了 5 年插画师,目前从事在线少儿美术研发工作。

7 岁多的女儿喜爱阅读,买过很多绘本资料,需要的家长请自行取阅!

有知友问我要绘本资料的地址,我整理了一下,关注小梵老师个人微信 17392862976,备注 “知乎”(一定要备注哦),回复以下任意即可:

回复 “绘本” 获得下载地址 —————————— 适合 2-6 岁

回复 “亲子游戏” 获得下载地址 ————————– 适合 3 岁以上

回复 “绘画课” 获得下载地址 —————————- 适合 4-12 岁

回复 “正面管教” 获得下载地址 ————————– 适合所有育儿家长

知乎用户 美少女壮士 发表

未婚未育,但是可以讲一下我的经历。

事情是这样的,我前两年看了一个展览,我看的那个展的展厅和某个儿童绘画培训机构的作品展离的很近,于是顺道过去溜了一眼。

emmm……

不同的小孩子,画了相同的画。就好比说梵高那张割耳朵的自画像,我看了有七八个不同的小孩子临摹了那张画。绝大多数的画作,我都能看出原作。

但是也许家长不知道,孩子家长说不定还觉得自己的孩子创作的。

我没拍照,单纯用语言表述特别抽象。

凑巧的是,我一个同学在不同的地方不小心看了另一所培训机构的儿童画,我就用他拍的现场图表述一下好了:

上图是这个展览的一个小朋友的画作,是不是感觉和下图这种传统的儿童画相比貌似更有逼格?

其实内行一眼就可以看出来,那套瞅着更有逼格的作品,其实是临摹了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 keith haring 的作品,下面我放几张原图:

一群小孩子,抄抄改改一堆知名不知名的画作,我就疑惑,创造力想象力最好的年纪,叫人家自己画着玩乐一番不好么,长大了想不借鉴自己创作都费死劲,创新强国就指望这群祖国的花骨朵,难不成指望我们这群抄抄改改然后臭不要脸卖情怀打匠心牌的成年人么?

我和我同学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看的这些展览,在我看来就是培训机构满足下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我的孩子这么棒!都办了画展了!”,顺道用于招生宣传。

我写过几篇争议比较大的回答,喷我喜欢挑刺的不少,但是如果看过的我其他回答的用户,应该大体知道,我就算是去质疑、反对,也还算是个有理有据拿干货出来说事儿的人。

以我这种一贯的作风,我觉得我不能站在门槛外去揣测质疑这些机构的教学方式,于是我还就真的抽空去了几家儿童绘画培训机构去兼职教课。

因为我作为教学方亲身体验了一把,我才敢在这里写这篇回答。

这些机构大多数是下午一点半到两点上班,晚上八点下班,孩子们一放学就被接过来。我琢磨着很多家长选择这种机构是不是找个可以带孩子的地方?小学放学太早,家长们那时候没下班接不了孩子……

说回正题。

我这一教课发现,我的怀疑还真没错,那些机构还真的就让孩子去临摹现成的画作。因为小孩子笔力有限,所以临摹的不像,于是成品就是介于名画和儿童画之间,甚至看不出来是临摹的(几岁的小孩子在临摹比较复杂的名画的时候真的画不像)。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教了一节课,主题是 “我认为最美丽的人”,我问那群小朋友:“你们觉得最美丽的人是谁呀?”,有的小孩子说:“妈妈!”,有的小孩子说是她第一个老师,气氛还蛮活跃的。

于是我就让他们画他们觉得最美丽的那个人。

这个时候一直带班的全职老师上来打断我,给小孩子每人一张 a4 纸,上面印着不同的画作,比如说《带珍珠耳环的少女》、达利的黑白照等,人手一份,绝不重样。

《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达利

有些小孩子就不太乐意,比如说拿到达利黑白照的那个孩子,他觉得达利一点也不美,并不想画他。

但是这些高度还不到我大腿的小孩子太小了,他们习惯性服从大人,老师对他们而言就是权威,他们不乐意,但是就是弱弱的表示了一下,他们还没到有勇气去挑战权威的岁数。

我很不解,他们明明有自己觉得最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让他们去画他们想画的,非要让他们对着现成的图片照着画。

我自己给自己的解释是:老师是教给家长看的,传统儿童画观赏性没有这么画出来的好。

这些儿童用稚嫩的笔触去临摹,很难画像。但是临出来五官位置不对、头部变形,反而有种抽象艺术的意味,取悦家长的目的就达到了。而这些儿童画背后的原作,除非是专业出身的人,否则很难看出出处。又因为这个班里小孩子临摹的不是同一幅画,所以看上去是各有各的风格。

这也是我上面为什么要用 keith haring 的作品来进行比对——造型简单、风格强烈,所以儿童临摹起来比起《带珍珠耳环的少女》这类更容易 “像” 原作,即使是行外人也能看得出来是临摹的。

临摹是一种必须的学习手段,但我不认为适用于所有年龄阶段。像是这种小学二年级之前的幼童,我觉得正是创造力、想象力强盛时期,更适合创作。

拿我自己举例,我幼儿园的时候,学校给我们开垦了一小片菜地,我和同学们会亲自动手种菜;老师们还会教我们地震时要躲床底下,有次午睡的时候老师大喊地震了!所有的小朋友爬起来就往床底下钻;打雷下雨的时候,一定不能在树下避雨……

我为毛幼儿园的事情也能记得这么清楚?

那时候我那个幼儿园每个月都会布置画周记,不是写周记,是画。这样我就会画一些这周发生过的事情。我记得我有张画,画中的我手里拿着我自己种的菜苗,那苗画的比我的脑袋还大……

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生活,有生活就有相应的生活感悟,艺术就是这些感悟的外放,画画首先是要取悦自己,学习也是为自己学的,不是学给家长看的。

漫长岁月,越大越没机会取悦自己,以后有的是临摹的机会,何苦现在巴巴的画别人的画?

也许我的这种观点是错的,毕竟我就是个兼职,也没从事个几十年的儿童教育。也许误解了那些儿童画培训班的教学理念,他们的培训课程才是科学的。

但是我以后有了孩子,是不会给我的孩子报这种课程的。

知乎用户 静心 发表

一直奉行快乐教育没有因为焦虑把孩子送去早教交智商税,但后期的焦虑课还是要补,逃不过。

早教的目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环境如此,不焦虑除非把孩子放在世外桃源。我的教训是认为孩子可以快乐自律,不用补习可以居中上游可以进好大学,事实确实是前期孩子很省心也进了好大学。但代价是后期的焦虑和自信不足。

学前没有早教,幼儿园顺其自然的学了些语文、数学底子好,小学学的简单轻松,课外活动凭感觉即没有坚持练琴也没有考证一直放养,学什么不愿意学了就放弃。

但进入初中后问题来了,孩子每次开学都感觉吃力因为别人假期补习她没有补习,一向学习顺利的孩子随着功课难度的增加每次开学都要适应。课外活动很多学校有准入标准,比如以前参加的活动拿的奖、证书什么的,她什么都没有,这对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融入社团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很大影响,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周围人不一样。

很多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而且受益终身,比如说坚持一项体育运动、学一门乐器、发展一项个人爱好,等到了中老年更是如此,发现小时候的爱好深远的影响着个人的圈子和社会关系以及个人自信。

早教不早教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选择孩子喜欢的东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坚持学习的习惯并成为自然、在自己优势的领域有所长并发展成个人爱好建立自信是受益终身的事情,而这些从大学开始显然就晚了。

这个焦虑的课是要补的,大学补起来难度更大,而小时候留心是自然的事情,关键是度,不要让焦虑压垮自己,压垮孩子。

凡事走极端了不好。

知乎用户 berylin Joo 发表

东部三线城市,有焦虑过一阵子,好在老公是灭火器,理智睿智,靠谱省钱。

一路颇有感触,最早的时候我们就是拒绝早教的,某次邻居邀我们去了一节红黄蓝的体验课,孩子爸爸趴了会门跟我说,就是带着玩玩玩具念念故事,跟咱们在家干的一样,凭啥一节 100 块。哈哈笑死了,我们一直信奉父母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后续是红黄蓝老板跑路了,机构后开搬去好远好远,估计邻居家也没上了几节课

孩子大了一点,需要接受更多信息,那段时间我们每晚带去万达在各个店间穿梭玩耍,我觉得有点跟不上需求了,所以经过比较报了番茄田,我看中她每节课一个主题,会给孩子介绍方方面面的知识,开拓视野是极好的。我也去过一个号称全脑开发的机构,感觉真的很扯,就不点名了,老公和我都觉得妥妥智商税。

孩子两岁半我开始给英语启蒙了,会告诉她很多东西英文怎么说,还有英语绘本,但是教的不多。后期买了多纳和洪恩识字 APP 学习,也是孩子兴趣为主,一开始感兴趣学的很积极,当然主要是游戏的功劳,后来有点倦怠,我催了一阵子没什么效果,也就作罢了

舞蹈,一开始孩子很有兴趣觉得自己很厉害,好那就去试课吧,上课前后都很兴奋,嚷着要我交钱,结果睡醒一觉反悔了,告诉我太累了不想学。好的不学没问题。以后只有站坐姿纠正好就行。大一点学瑜伽也是可以的。某次商场里儿童汇演,我跟老公说,以我们这种城市大部分老师的审美情趣和孩子的资质,真不明白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钢琴,也是标配吧,约了梦想钢琴试课,给我的感觉就是坑,完全糊弄家长的。而且我仔细询问里面老师的资质,结果呢说没有钢琴专业的,都是音乐系辅修钢琴,唯一一个专业的,地位很高。好吧我们启蒙用不着高手,我说那我也试试成人课吧,结果因为沟通问题也没约上,感觉整个机构真的很业余很不专业,都是些 20 出头的小年轻糊口的工作而已,要求不了太多。等大一点打算去个人那种教室去看看,感觉老师能强点吧,但是也不强求一定要学。又不打算做这行,小学以后学也可以的,就是个兴起爱好,以后孩子大了闲时有点消遣就可以

孩子还有 3 个月 5 岁,认识一百五十几个字,知道多少英文单词我没统计过。近期我们在陪孩子玩各种桌游,孩子就是普通聪明一小孩,在幼儿园老师很喜欢她,但是暂时我并没有发现她有什么过人天赋

我和老公小学初中都是班级前几名的选手,重点高中里算混的差的,211 毕业,智商至少没硬伤。但是这边教育机构里面,都是艺术特长生为主,感觉二本的都不多吧,何必把孩子交到别人手上教育,自己多费点心就够了。尤其老公带孩子很有耐心,现在我躺在床上答题,老公念完故事在叫她玩卡卡颂,刚才老公说闺女,你越来越坏了。哈哈,看来教学成果不错哦

电视我们看到不算少,但是大了自己有主见了,经常调一些我很不喜欢的动画片,尤其最近那个迷你特工队,感觉好傻啊。小时候多好给她什么看什么,经过精挑细选的动画精品,开发智力也是很好的

知乎用户 梓泉 发表

最近收到一则爆料

一个比比粉丝的学生

在接受所谓的全脑开发培训

每天都会发一些打卡视频

把书翻得跟电风扇一样快

用手指头和鼻子看卡片颜色

看起来就散发着一股沙雕的气息

这是开发脑力还是特异功能啊?

经过一番搜寻比比发现

这个所谓的全脑开发培训很流行啊

而且都需要购买专用耳机

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开发完什么效果呢?蒙眼识物

只要用手摸一下身份证就能读出

姓名年龄外带身份证号

又称人肉读卡器

培训老师说这是他们

历时 9 年研发的教学神曲

激活了孩子脑中的松果体

使全脑处于活动状态后

可以运用 “集中力” 发出“脑波

然后就能蒙着眼睛感知图案

虽然有时脑波也不灵

之前就有一个小朋友接受测试时

当记者将随机抽的卡片放在

眼罩的同一水平线上时

小朋友就无法说出正确答案了

老师解释说是因为蒙眼识字时

额头上有一道光能感应牌面

所以不能让记者拿卡片

需要孩子自己拿着卡才能对准

但我看完发现一个惊人事实:

每个孩子的光点位置基本相同

都在鼻子的斜下方

参加过培训的小朋友则比较耿直

就是斜着眼睛偷看呗

不过这些伪科学培训机构的花招

还真是层出不穷

还有声称可以教会孩子们

蒙眼辨色、七日诗人、过目不忘

学费高达 6.8 万元

包含了 2 天的 “超感心像力”

7 天的 “超感创作力”

7 天的 “脑屏成像” 等全套课程

并且这类培训班还和传销结合起来

一次性交 10 万可以获得固定收益

介绍其他小孩报名培训

还可以获得拉新佣金

把人口买卖和 P2P 完美结合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不对

向警方报案,警方才发现

这所谓的学校根本没有办学资质

搞不好之前就是个搞互联网诈骗的

说来也奇怪

这种伪科学培训班

总是喜欢用一些离奇的科技名词

全新的教学理念

专家团队研发等装逼概念来包装

和那些保健品币圈传销如出一辙

然而家长面对这些的时候

显然没有了防范币圈、传销

以及保健品骗局的智商

在教育的孩子的路上

误入歧途的家长还真不在少数

有的家长就想让孩子年少成名

毕竟什么 boy 什么偶像多赚钱啊

各式的童星培训学校也就应运而生

这些公司的员工先佯装星探

在大街上物色合适目标

接着就跟家长套近乎让孩子参加面试

再顺水推舟把孩子送进复试

得知自己孩子面试如此顺利

家长顿时产生一种

自己教育颇有成效的自豪感

紧接着机构就可以向家长收培训费

费用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

然后主办方下一步就是

把孩子送出国参加

所谓的国际顶级大赛并评奖

但是哈哈没想到吧

这些所谓的 “国际顶级大赛”

就是收割你们这些中国家长的

不仅人人有奖,左右一看都是同胞

还有工作人员还很敬业的冒充

联合国秘书长助理来颁奖

如果说被骗点钱也就算了

问题是有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

打着培养童星的旗号

向中小学生骗取裸照

还点名要求做一些不堪动作

被骗的女生大多都在 14 岁以下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而对方手里一旦拿到裸照

更是予取予求

女生即使受骗也不敢声张

更有甚者

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世界伟人

最终统一世界

足足被骗了 3900 万!

你到这里可能就产生了一丝优越困惑

怎么着也是能拿出 3900 万的家庭

怎么一到养儿子的时候

智商就瞬间下线了呢?

这就说到中国一个独特现象

孩子教

去年有这么一个新闻

讲暑假回来之后

一个孩子给自己妈妈说

哎呀妈妈放假回来大家都在交流

这个小朋友去了日本那个去了欧洲

全班就我一个没出过国!

话毕妈妈羞愧难当,凑了三个月工资

让孩子报了班上的出国游学项目

下面评论都是在表示理解

“能理解家长替孩子委屈的感觉”

“是啊,孩子融入不了同学接不上话”

我当时就在琢磨

如果一老头成天跟子女叨逼叨

别人抱孙子啦买房了啊我也要!

肯定被人恨得牙痒痒

@苏大强出来挨打

如果一女的看见闺蜜买了个爱马仕

心理不平衡

回来跟老公说,我也要我也要!

估计也能被骂的够呛

但唯独一孩子说

人家孩子都有这个,我也想要

大家都会觉得,其实也挺合理的

这么说吧,教育攀比

是中国唯一政治正确的攀比

而从孩子身上收的智商税

也就成为了中国最好收的智商税

具体一点来说就是

为了子女的发展

父母可以无上限的投入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

全中国的家长

都在一场无止境的教育军备竞赛

这样的竞争有多惨烈呢?

河北省就是教育黑暗森林的缩影

2018 年河北高考

理科裸分 700 + 的有 122 人

直接把理科裸分提档线捅到了 706

也就是说你如果在河北没加分的话

你理科考 705 分也上不了清华北大

正是因为教育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大家都想着另辟蹊径

各种早教,超前教育才应运而生

只要教育军备竞赛一天不停止

父母因教育焦虑而缴纳智商税的冲动

就一天得不到缓解

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来喂饱这些 “饥渴” 的家长和孩子们

然而前两天却看到减负被提上日程

三点钟放学成为中小学标配

我感觉有点慌

因为家长对子女的焦虑就像力比多

不在学校里释放

就在补习班里释放

不通过正规的学校释放

就只能通过不正规的野路子释放

所以为了让当爹妈的喘口气

为了让我们不去乱缴智商税

学校从现在开始

增负怎么样?

知乎用户 翟现鹏 发表

谢邀。

儿子,4 岁。开始面临人生第一个叛逆期。

面对儿子的教育制定了几个规则:

1. 底线教育,也就是什么是我们家坚决不允许的。例如我定的要将礼貌,对长辈要用尊称,他妈定的是讲卫生、玩具要自己收拾,等等之类。只要犯错,就是家法伺候,并且扣除冰激凌(儿子最爱)、玩具及玩平板游戏的时间。

2. 做自己。也就是真诚、善良、分享等,父母做给他看,同时也是在自己家里对这些认知的解读,其实也就是做家训。我们会带邻居小朋友一起玩,也会安排朋友聚餐。

3. 看世界。去感受高山、草原、大海、森林的不同,不会知道为什么,也不一定非要知道是什么,去种一颗种子,去看世界之大和不同,能去亲身感受那些不同,不至于就去那么多偏见,也会去宽容别人和你的不同。万卷书难得,万里路易行。

4. 不用自己也讨厌的方式改他的缺点。儿子记忆力很好,喜欢记忆路标和公交站牌;喜欢玩也会玩迷宫游戏,但是做其他事情就经常放弃,再就是有拖延症(遗传)。我们就制定一个赏罚原则,关键是执行要坚决,量刑要清楚。

自己做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多次,也一直从事基础教育方面工作,明白孩子犯错或者固有缺点有多个方面的原因,有时候是故意引起注意,有些是表达不满情绪,有些是为了增加谈判砝码,有些是无意为之等等,父母去了解自己的缺点在孩子身上的表现,也要去看清孩子的 “表演”。

知乎用户 庄子大熊​ 发表

幼儿园:琴棋书画兴趣培养班 + 幼升小过渡班 + 外教英语早教班;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花钱让只有点基本功的年轻人陪孩子玩,无!一!例!外!

你看着一开学一堆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幼儿园门口大摆龙门阵:

“大哥,您看您的孩子长得骨骼惊奇啊,是时候学个一招半式闯荡江湖了,我们跆拳道班现已开课……”(这是原话,没有夸张成分)

“孩子正在练铁头功,不方便改换师门”(我家娃头比较大,人送外号大头娃娃…….)

“大哥,那您家孩子书法方面可有名师指点,现在的孩子都是文武双修啊,这儿有张海报,了解一下”

“识文认字都师承她爷爷,不劳费心”

“大哥,那孩子音律方面可有造诣,将来如遇知己,也可抒情啊”

“你们家课程开得够全的”

“大哥,我们是做教育服务的,别说孩子了,就是您想学东西,我们都能教”

“……”

这还不算在超市上随手可见夹杂 “儿童” 二字的欠揍商品,儿童酱油、儿童饼干、儿童饮料、儿童水……

原谅我这个智商的人,看见还真就想买,我已经被我们家娃萌化了,为了孩子,我可以抛弃我所有的身份和学识,你可以任意践踏我的智商,只要你能让我家娃永远留在这个年纪…….

知乎用户 多米妈妈 发表

为什么要 diss 早教呢?

我觉得早教的好处真的很多呢,特别是在家呆不住的小朋友

老人总不能天天带着娃去商场里那些灯光闪烁的游戏厅里去吧

早教可以认识很多都住附近的同龄的小朋友,多了特别多小伙伴。

社交能力,语言能力,还有运动能力都有好处。

随便去哪儿都大大方方的,不会扭扭捏捏的抱着妈妈腿躲在后面。

我对我娃最大的希望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早教完全符合我的期待。

同时,我觉得在教育问题上,没有什么智商税。

小朋友是一张白纸,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你不让他去参与去试试,父母和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对这个是有天赋还是没那根筋。

人这一生,能找到自己擅长的和自己喜欢的,真的挺不容易。

我就希望我的孩子在各种尝试中,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和真正喜欢的这两样东西。

一个作为职业,一个作为爱好。

然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三观端正。

我觉得我的教育就成功了。

在这中间交的所有试错的钱,我认为都值得。

知乎用户 夕梨 发表

我觉得收的最厉害的智商税,就是儿童英语启蒙吧。。。

鬼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重视英语启蒙,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英语都不怎么好,比如我自己,脑子里总是先把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讲出来。或者当老外对我讲了一连串英文以后,先懵逼好久,然后把英文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再理解。

且不说我自己学英语的路程又多漫长多痛苦,关键是怎么学都还没有什么长进。

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这种中式英语的学习覆辙,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辗转各家英语早教机构。并且,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大 V、大咖的教育下,认为幼儿阶段是非常好的英语启蒙阶段,错过就会耽误娃的一生。。。

然而事实上,这个阶段不进行英语启蒙,并没有那么严重。而这个阶段,进行了英语启蒙,也不见得有多大效果。比较,我娃生在国内都是中文语境的大环境,爹妈也都是张嘴就是普通话的本土爹妈,因此,二语环境其实是非常难创设的。而没有真正的二语环境,要让孩子的英语像母语一样,根本不可能。。。

关于儿童英语学习,我也不是专家,但在掉了无数坑以后,我认为盖兆泉的理论是最贴近我的想法的。但是她对于自己孩子进行的英语启蒙,根本无法复制。比如盖兆泉本身英语能力极强,比如盖兆泉每天花 5 个小时用于儿子的英语学习。普通爹妈根本做不到。

所以我现在,对儿童英语启蒙,没那么焦虑,也没那么执着了。

知乎用户 萌芽​ 发表

作为一个在科学育儿领域深耕的二娃妈,表示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其实也走过不少弯路,只是幸好都及时发现问题了。而在萌芽科普群听到过许多妈妈的吐槽,让我也深刻了解到大部分中国家长在早教上多多少少都会踩坑。

下面列举几个,看看你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

01. 不能输在起跑线,让孩子从小苦练某项技能

我们公司的同事妮妮(化名)是一个很优秀的妈妈,但是据她说,在刚生育宝宝之后,她也曾一度陷入莫名的焦虑中,特别是当闺蜜的孩子不到 5 岁就能弹得一手好钢琴时,她更是觉得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孩子还特别小的时候,妮妮就教孩子拿笔画画,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一技之长。但是,即使每天强迫孩子练习画画,孩子也一直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天赋,甚至还逐渐对画画产生了厌恶感。

每每说起这件事,妮妮就特别后悔,她说:焦虑真可怕,不经间竟侵吞了自己的理智。

解读:

其实,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并没有错,只是在焦虑当下,许多妈妈们多少有点 “猪油蒙了心”,一味专注在技能培养上面,而忽略了学习最本质的东西——探索。以画画这项技能来说,早教启蒙的核心其实并不在每日拿笔画,而在于从小锻炼孩子手眼并用的能力。

所谓手眼并用,就是**孩子通过身体与动作的控制,比如运动自己的左右手去抓握各种形状和材质的东西,转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以此来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对孩子来说,手眼并用是很重要的锻炼,今后的书写、画画要能写得好、画得出色,都非常需要这种能力的发展。

很多妈妈在不了解这个本质的时候,常常会带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去看待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而剥夺了让孩子去开发自己感官能力的机会。就像妮妮一样,明明可以通过合适的引导来启蒙孩子对于艺术的兴趣,但她却用了错误的方式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弄巧成拙。

关于孩子早期身体能力发展的文章可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萌芽:0~2 岁宝宝精细运动分阶段指南 | 发展规律和适龄游戏一应俱全​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828525)

02 1 千本绘本 + 1 万块的故事机,孩子就能口齿伶俐?

萌萌妈(化名)是我在线下工作坊时认识的。初见她时,她咨询我最多的就是关于亲子阅读的东西,在经过深入的沟通之后,发现她真是交足了「智商税」。

萌萌妈很舍得为孩子花钱,特别是在早教这件事上。这几年,早教市场有个普遍的共识:**孩子从小就得培养阅读习惯,越小进行亲子阅读,孩子越聪明,口齿越伶俐。**萌萌妈对这种共识深以为然,这些年来,不管是老师推荐的、大 V 推荐的,还是朋友推荐的,萌萌妈来者不拒,买了绘本近千本。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黑科技——点读机和故事机,大大小小更是花费了上万块。
我们在线下交流时,萌萌妈问我:为什么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投资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在孩子的阅读上,孩子也不见得口齿伶俐,甚至最基本的语言发展能力也没什么特别出众的表现呢?

我想这不仅是萌萌妈的疑惑,也是中国许多父母在经历盲目盲目的亲子共读后的疑惑。

解读:

亲子阅读的共识没有错,孩子越小培养阅读习惯对大脑的发育、孩子的认知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但亲子阅读并不是仅仅在于 “读”,而是 “共读”,这里的 “共读” 指的是有效互动的频率。

当我们越能够重视和孩子的有效互动、越能达成和孩子的有效互动,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以在亲子阅读上,我们首先应该明确 “绘本不是越多越好”,而是 “适合孩子最好”。所谓“适合” 就是根据孩子生长的发育特点来进行选择。比如:孩子小于 1 岁,就选择画面简单,句子重复性高的绘本;1-2 岁,就选择生活习惯养成类绘本,2-3 岁,就根据孩子的阅读习惯针对性挑选绘本;大于 3 岁,可以入手选择情绪管理绘本。

选择对了绘本,接下来就是要学习如何更好地 “共读” 了。“共读 “不是简单地指” 一起读 “或者” 轮流读“,而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观察孩子的表现,随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互动。例如读到某一处,父母可以停下来跟孩子一起沟通:宝宝,主人公碰到了老虎,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通过这种开放式问题的引导,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回答,提出更多问题,或扩展或纠正,并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这就能丰富并延伸我们的对话,也能提升我们互动的频率。

更多关于语言启蒙和亲子阅读的方法和指引,我在_优陪会员计划_中都做过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询。而我也曾经在知乎回答过 “如何优质阅读” 的问答,有兴趣的朋友点下面的链接。

[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9469/answer/471063404)

「智商税」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随便举了两个科普群中常见的问题。非常理解,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教育是一场长跑,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胜负。而且教育就是慢的,如果你前面发力过猛,就可能后劲不足,反而有可能跑不到终点。

所以不要随便跟风,在教育热点面前,我们停一停、想一想、问一问。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尽量客观地评价、理智地选择,避免不必要的坑。


END

我是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目前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我整理了一些之前的回答,我猜你们应该也会喜欢☟☟☟

[男孩泳池摸医生臀部事件中,反映了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哪些误区?​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308944/answer/491466225)[有必要跟新生儿、婴儿聊天吗?为什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445616/answer/486980858)[我家小女儿跟家里人脾气很大,在外面胆子小。怎么来沟通改变?​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041845/answer/447118655)[作为幼童家长,要如何防范日常生活中的「恋童癖」?如何教育孩子防范性侵害?​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867186/answer/435287107)[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753012/answer/429280349)[小孩被同龄小孩打,家长是否应该教育孩子打回去?​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31158/answer/411685003)

码字不易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可以关注我哦

也可以点个赞哦

知乎用户 雪球妈妈​ 发表

教育方面暂时没有,不过曾经被社区医院的医生忽悠过给娃补钙。

雪球满月时去社区医院体检,社区医院医生检查雪球的囟门时,说后囟门还没有闭合,要补钙。我想起来看到书中说只需要补充 VD,不需要补钙。于是我就说了一句:补 VD 不就可以了嘛。但医生没回应我。等医生给雪球做完全部检查,我们正准备离开时,医生又来了一句:你们要不要开钙剂?我和球爸商量了一下,准备先不开了。结果医生立刻大声说:别的孩子这个时候后囟门早闭合了,你们孩子还没有闭合,还不给孩子补钙?

我和球爸吓得立马让医生开票,最终买了 2 盒钙剂回来,每天给雪球喝半包。

一直到产后 42 天回我生产的医院给雪球再次体检时,我忍不住问了一下体检医生,要不要补钙?医生说只要补 VD,不需要补钙。我追问道:那社区医院的医生为什么非要我们给孩子补钙?医生说:那还不是为了赚钱!

我这才恍然大悟。看了再多书,也架不住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得忽悠啊!

知乎用户 魏甚麽 发表

给学龄前小朋友使用的 CD 播放机。

类似下图这种的。

不算贵,三四百块钱的样子。但是,几乎没用过几次,因为,压根用不着,而且,操作比较麻烦。可气的是,没用几次,竟然坏了。

想修一修,结果广州只有一个维修点,而且很远。

拿到楼下的电器修理店,老板说修好得一百多。

于是,直接当废品卖给了老板,二十块。

知乎用户 小雏柚子 发表

必须是婴儿游泳啊,每次去 10 到 15 分钟,就在里面泡着,最后几分钟刚扑腾两下就抱起来了,说是游久了孩子累。然后去游一次,脖子就脱皮,对就是蜕皮,一块一块的脱。虽然是一次性的水,但是她就是脱啊。早教班同理,不如带出去捡叶子,看狗子,玩沙。还有衣服,生出来是个闺女,嘻嘻,那就停不下来了啊!然后现在一大推没拆的衣服,就那么堆着。还有婴儿车,买了 4 部,高观景~便携式~可登机婴儿车~伞车。用得最久的是便携式,其余的吃灰!

目前觉得最有用的就是买的各种玩具了,特别是书。现在把书当成了玩具,每天都要翻一番,还拿过来让你读。之前目前是这样,以后就不知道了。还有就是家里养了一只仓鼠,她很喜欢,喜欢拿东西喂它

知乎用户 不知道叫啥名好 发表

目前没啥焦虑,至于砸在兴趣班里的钱,我自己觉得不算智商税,能力范围内让她多体验,都是她愿意甚至有些是喜欢上的,不喜欢就不学了。从幼儿园到现在各种接触过的兴趣班也是不少了:画画,中国舞,奥尔夫音乐,钢琴,小主持人,毛笔字,软陶,牛顿小实验,奥数,英语。不过很多是体验课,体验完不想去就算了,或者学个一年半载不想学了也算了。唯一一个入坑的算钢琴,都怪我,贪便宜,200 块七节智能钢琴体验课,好便宜,玩玩吧,结果她居然跟我说要继续学!其实我喜欢古典音乐我是想她学古筝的,关键是古筝便宜啊,2000 一台入门的钢琴 2 万还不够呢,哈哈哈…… 于是我跟她说钢琴很贵的,如果一定要学,自己选的就必须坚持下来。学了半年智能钢琴换了传统钢琴一对一,几乎没陪听也没陪练,有时候进度慢老师来投诉,我一边跟老师说我实在没时间管她,不行就进度慢点,反正也没急着去考级啥的,一边回头狠狠教育她一顿让她好好练。看她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吧,花那么多钱教她学坚持,心有点痛,但愿她能学到除了坚持以外,音乐带来的乐趣有个爱好丰富未来的生活……

知乎用户 Wonder 王达​ 发表

首先中国家长对教育和人生的发展有一个致命的错误认知:不要以为你先跑了几步或者快跑了几步就可以赢得整个人生,因为这场竞赛真的太长且充满未知。

90 年代,在我的小学期间最流行的是上计算机奥校。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班上有几位轻松全科 100 的神童,而我自己连保证及格都很困难。当时我感到自己跟他们的差距真是天上地下,但最后高考时却听闻这几个天才早就名落孙山。

我妈妈的 2 位同事,一家是男孩,一家是女孩,当时都是照着清华北大的目标去培养。周末英语,美术,语文,游泳的日程排的满满当当,父母更是风雨无阻的全身心的投入和陪伴,让我这比他们年长两岁的孩子都感觉到亚历山大。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位孩子从小学时期的尖子生,初中时期的优等生,高中时期的普通生,到最后却也就泯然众生。而我则是恰恰相反,小学的落后生,初中的普通生,高中竟成了优等生。

我父母对我的教育倒是真有个性,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很佛系。我在奥校考试吊车尾灯的时候,我爸非但没有责罚反而安慰我说潜力很大,作为一个插班生能坚持跟下来就是胜利。参加奥校学习编程和英语不是为了拿高分,而是去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英语教育上面更是有些 “奇葩”,我第一学期英语课只学了两个单词,我爸说挺好你就去课堂上熏着就可以。结果我小学三年泡在英语课堂里看机器猫,但是生生熏陶出了对英语的感情。初中就开始尝试听英语广播,买外文书看,虽然大部分都看不懂,但是我很享受这种挑战自我的感觉,后来高中时期还坚持参与的外教课那是我自愿的,因为是我自己认为这对我的未来大有裨益。

不过我只记得在某些问题上,我父母会格外的上心,比如当我跟他们说我太笨了,我不行了,你看别的孩子反映都十分机敏而我却异常愚钝的时候,我父亲的表情会格外凝重,仿佛如临大敌一般。第二天他对我说:“王达,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你反应的慢不是因为你笨而是因为你很有潜力,思维有深度,你看配置高的电脑开机速度往往比那些低配电脑要慢一些,但那是因为配置高所以所需自检时间要长,看似很慢,但是谁才是更强的我想你该明白”。

时至今日,我才大概明白了父亲对我教育的原则,幼年时期,知识技能要学,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信,学会坚持,具备追求目标的勇气和毅力。再看我小时候曾经感叹的与那些 100 分学员的云泥之别,其实也就是几百个单词的差距吧,8 岁时是个事,14 岁就不是个事儿了,当然如果等你到了大学那就更不是问题了。年少时识字过千,人人皆夸你为神童,长大了再以此炫耀,额。。。你懂的。知识随时可以学,但创造力,信息和三观没有建立完备那人就彻底废了。

在人生的比赛中,倘若起跑后先落后一段你需要焦虑吗?活跃的思维能力,正确的三观,强大的自信这些特质才是最应该在幼年时期建立并真正让你受益终身的。制造一架飞机的确需要花费比制造自行车更多的时间,是的,我们需要停留,需要等待。就让那个选择骑上自行车的人先出发吧,飞机还怕追不上自行车吗?

很多所谓的学前教育其实都是在抚平他的父母内心的焦虑~

一个有趣的微信公众号「王达说」,每周 2 篇思维 & 认知成长分享,让你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关注后回复 “成长” 有惊喜

知乎用户 弱水轻寒 发表

曾经买过类似百花、公文一类的教材。

像公文,就是非常单纯的加减法,据说别人家的孩子从 3、4 岁开始循序渐进。

然后到了我家这里,我发现小孩的数理逻辑根本就没那么快发展出来,我按着别人家 4 岁要开始做数学题了的那种教法,分分钟要把自己气得七窍生烟。

后来佛了,遵循规律不是说说而已的,而且最关键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规律,有些小孩语言能力先发展,有些抽象思维比别人早发展一点。

我现在基本上是,时刻暗中观察着孩子,一旦发现她有哪方面表现得厉害一点了,马上搓搓手把我之前囤的全套材料拿出来……

比如英语,之前让她看 Peppa Pig,看了也就看了,对她来讲也就磨一耳朵。

最近偶然的机会,让她听了一集,发现完全能听懂,还可以复述一些台词出来。于是我的恶魔行径就开始了,每天给她硬加进了 10 分钟听原版动画片,目前是要求她用中文讲一下故事情节。

注意,她小时候我也没多磨,原版动画片大概隔天看一两集,也就坚持了半年吧。

这种东西,绝对不能早囤,也别去看人家的攻略,毫无意义。

到最后,还是小孩自己的节奏带着你走。

知乎用户 Wise 发表

其实最大的智商税,是从大学的源头上制造焦虑,让你这一刻起就从早教焦虑到了上大学。这个税可不得了,一交 18 年,每年都是数以万计的软妹币和一家人的鸡飞狗跳!

可怕的是,本奶爸在哈佛念书的时候做过招生,居然都差点被这篇 10w + 的哈佛录取文章洗了脑。

![](data:image/svg+xml;utf8,)

本已经绝口不再回答怎么上哈佛的问题,也是活该昨天眼睛欠,看到朋友圈刷屏一篇 “哈佛新生 46% 是超级富二代”;脑袋也欠,都不在其位了,还瞎操心“这两年招生风格变化这么大吗?这个数字当年不这样啊,差得有点诡异!” 仔细看完文章和图表之后,实在是忍不住骂娘,家长的焦虑就是被这种有意或无意的 “快餐” 结论煽风点火起来的。让你看看焦虑制造者的套路:

首先是惊悚的标题,配上文艺又理性的定位和充满希望的音乐,让你情急之下找到心灵的港湾。

下面正式开始:

第一步:作者文笔流畅,引用哈佛自己校报的数据,的确看起来非常权威,毕竟这是你们自己给出来的数据不是?!从表格看,确实在 2021 届的新生(美国一般以毕业年份命名,所以 2017 年入学就是 2021 届)里,29.3% 的家庭都是校友子女(Legacy),作者显然读懂了 Legacy 这个词的意思,不然不会放这张图并配上结论。不过我实在不知道那句加粗的 “越来越多” 是怎么来的?好歹您给个前三年的趋势看看?还是我汉语没学好,不理解 “越来越” 的意思?作者可知道 “越来越” 三个字后面配上的结论给家长制造的第一层焦虑?

作为关心学校公平性的校友和前招生工作人员,我好事地查了一下原始数据(https://features.thecrimson.com/2017/freshman-survey/makeup/,进到此页点 “Legacy” 的标签就会看到和作者一样的原图),猜猜如何?在哈佛校报官网上作者引用的同一个表格里,2018 届、2019 届、2020 届和 2021 届本科新生里的校友子女调查数据分别为 26.9%、27.8%、27.0% 和 29.3%,“越来越” 的结论是辣里来的?

第二步,再来一张图表数据,问你怕不怕?!“两组数据,想必大家和我一样,看了也会深感震惊。”

图表的标题是把上面那部分校友家庭的新生数据按收入做了进一步分解,所以叫 “Legacy by Income”。图表显示,校友家庭新生中,有 46% 以上年收入超过 50 万美元。不过好像我们的作者在这里突然不认识并且忽略 Legacy 这个词了,直接把校友家庭的数据等同于所有新生的数据,而且加粗、标蓝告诉大家,“新录取的哈佛新生里,46% 来自超级富豪家庭”。这是啥意思?第一张图里告诉大家有 29.3% 的新生父母是哈佛校友,第二张图告诉大家这 29.3% 的部分里边有 46% 的家庭年收入超过 50 万美元;我统计学得不太好,但是掰指头算了下,这意味着 1000 个新生里有 293 个是校友家庭,而这 293 个校友家庭里有 135 个家庭年收入超过 50 万美元是 “超级富二代家庭”,所以超级富二代家庭占 1000 新生比例是 13.5%,不是标题里的 46% 啊!

再次作为关心学校公平性的校友和前招生工作人员,我又好事地查了一下原始数据(https://features.thecrimson.com/2017/freshman-survey/makeup/,进到此页点 “Legacy by Income” 的标签就会看到和作者一样的原图),猜猜如何?在哈佛校报官网上作者引用的同一个表格里,2018 届、2019 届、2020 届和 2021 届本科新生里的校友子女调查数据分别为 37.3%、43.2%、26.8% 和 46%,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刚才 “超级富二代” 占新生的比例是 13.5% 而不是 46% 是算术没学好,那么加粗、标蓝 “新录取的哈佛新生里,46% 来自超级富豪家庭,比例远超去年的 26.6%” 这句话里为什么只提去年的数字,不提前两年的数字呢?是不是其心可诛呢?

如果我不是脑袋欠眼睛欠多看了两眼数据,还真的就要一脸震惊:原来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也是这样超级势利啊!可想而知,下面,我就完全陷入了作者后续的表演和煽情,无脑接受后续所有的数据和观点。

一个做影响声色的公众号只是副业地谈了谈教育公平和哈佛,我居然差点被洗了脑。或许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焦虑都是被其实还不如我们专业的人制造出来的吧。

其实呢,作者在下面的发挥看着还是挺震惊的,当然,我并未杠精附体地去核对接下来的数据。最后作者的号召也挺正面的,出发点挺好的。一定程度上我也同意他的核心观点 “父母的水平,决定孩子的阶层”。

我只是想说,表达观点没问题的,但不要玩弄数据,或者不要用自己不懂的事情拉来做论据。就像我们的翟天临博士,专心做演员,多好;如果你不自己硬拉,大家并没有想用博士的要求来要求他。

砍掉前面哈佛那段,这篇文章真心没毛病!孩子一出生没有任何掌控能力,偏偏 0-3 岁的孩子是吸收性体质,大脑在这三年内发育 60%,接下来的三年内再发育 20%。所以父母的眼界和意识就代表孩子的选择,而选择就决定了命运。

知乎用户 渺渺 发表

我没孩子,但是毕竟从事教育工作,多多少少对培训班有所了解。先胡扯一下吧,可能等有了孩子会有不同的看法。

1. 首先,学校外面五花八门的培训班,高大上的广告,好像都在告诉家长们,我们的老师很厉害,跟着我们学才能赢在起跑线上。但是!那个将要给你孩子上课的那个老师,你知道她的来历吗?

嗯。。。其实很有可能是还没毕业的大学生(中专大专也不是不可能。。)你花了一堆钱,只是把孩子送到没经验的大学生手上练手。

因为许多培训机构本身审查不严格,尤其是小地方的,根本就不管老师有没有教师资格证,有多少年从业经验。

当然我说的是许多,并不是全部。我的同学在广州一个规模很大的音乐培训机构,她们就经常要进行培训、考试、指导学生开音乐会。

但是,你愿意交个几千上万的学费赌一把孩子会碰上没经验的关系户还是负责任的老教师吗?说白了,培训机构赚的是信息不对等的钱,因为家长并不知道哪里有真正优秀负责的教师。

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诀吧,如果是要学艺术,去你们当地的大学找老师去他家里上课。如果你觉得太贵了,去中学找老师去他家里上课也行,(说不定比培训机构还便宜点,毕竟培训机构要拿走一半学费。)

绝对!比去培训机构要好!因为现在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对教师的审查都是很严格的,要看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甲(语文与音乐老师),学历文凭,工作经验,还要进行面试(无学生授课,检验教学能力),如果是音体美教师还要展示专业技能(这还只是中小学的要求)。培训机构有大神,可惜良莠不齐。不管怎样,去大学、中学找总是要靠谱些。

不要怕老师不收你,艺术类的老师穷啊,学校也不会很重视他们,就靠上小课赚钱了。

不是有个段子说艺术类的老师光上小课年薪就有 10w,加上工资正好 11w 吗哈哈哈哈嗝。

2. 警惕提前学习教科书内容的培训班。如果你发现培训班的老师,早早的就把学校还没教的东西教完了,那完蛋了,你孩子在学校一定不会认真听讲了,最后可能还比不上没上过培训班的同学。

3. 最后就是很多人提的早教吧,真的只是带着孩子玩一玩的,想提升智力啥的就别去了。要遵循客观规律,三四岁的孩子能学到个啥呀,学完回来也忘了。

知乎用户 Monica 发表

谢谢邀请~

确实正如题主所说,现在很多妈妈对于早教很重视,但又有很多的疑惑,比如:价格不菲的早教到底值不值得上?

先说几句题外话。

我有一个我朋友叫 Nicky,她是我家的儿子绿地在深圳的早教老师。

Nicky 老师是东北人,曾留学新加坡,在新加坡的早教中心工作过,并且曾就职于几大国际品牌的早教中心。她有着多年的一线早教经验,接触过许多学前宝宝,通过专业的指导影响了不少妈妈的育儿理念。

Nicky 老师

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期间,我就开始留意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

而且,过去的三年里我带着绿地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不同国家上过早教课和幼儿园,有不少的经验与教训。

好,言归正传,下面我来具体讲讲我对早教的一些看法。

1. 早教到底学的是什么?

目前北上广深比较流行的几家早教机构,都针对不同月龄的幼儿开设了各式各样的课程(为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一一列举名字了);

除了每个机构自身的 “卖点” 特色课,Nicky 老师总结各大机构的共性课程为以下三类:

运动课:以大运动为基础,也包含精细动作的运动课,促进孩子体能、平衡和协调能力的发展,并且在指导宝宝运动的同时,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宝宝健康人格的养成,提供最初的行为规范。
音乐课:以乐感和感官启蒙为主,辅以舞蹈,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听力敏感性。一般要求全家参与,有助于塑造家庭氛围、增强亲子互动,也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艺术、创意课:以手工、绘画、玩具为切入点,渗透各种艺术元素,给孩子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氛围,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其他课程:有主打记忆法的智力开发课程,有学习传统文化的亲子学堂,有通过食材和烹饪学习的宝宝厨艺班等等,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

Nicky 老师说,对孩子来说,早教课不是技能课,**爸爸妈妈们不要指望着上了几个月的早教课,**孩子就会能歌善舞、心灵手巧。

早教的课程内容是在宝宝年龄可承受的范围内,更多的对他们的运动神经和感官进行刺激,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一节 45 分钟,每周两到三节的早教课就像一味药引子,单靠药引不能治病,孩子们在课堂上体会、学习到的东西,还是需要父母在日常中予以强化和规范。

对父母来说,早教课是告诉我们怎样陪玩儿,因为孩子都是在玩乐中学习的

相信很多妈妈有和我一样的疑惑:有时候和孩子在一起,却不知道玩儿什么,读来读去的故事书宝宝不爱听,拆来拼去的玩具宝宝不感兴趣,又不想给孩子看很久的电脑,损伤视力。一来二去,珍贵的亲子时间就被白白浪费了。

所以最初我带着绿地各处上早教课,包括各种试听课,很大程度上,我都是抱着学习到底怎么样陪孩子玩儿的心态去的,也是一个学习当妈妈的过程。

我发现在早教课上绿地很喜欢沉浸在音乐中 “跳舞”,所以我在家里会经常给他放不同语种的音乐,他也早早就学会很多歌曲。

我还发现绿地在早教中心对 “组装” 类玩具感兴趣,所以在家里从拼图类玩具开始,到后来的卡车构建,我都按照绿地的兴趣“寓教于乐”。

2. 早教的核心观念是什么?——社交和规范

早教不同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等,它不是一个学历。许多家长非常焦虑,觉得不送孩子去参加早教班就会让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那早教到底能给孩子提供什么?

第一, 早教给孩子提供最初的行为规范。比如现在许多家庭有老人们或者保姆跟着宝宝后面不停忙活,导致宝宝在家里没有收拾玩具的习惯。但在早教课堂上,老师会用唱 “收拾歌” 的形式让宝宝们“闻歌起舞”,快乐地收起用过的玩具。

我在家里让宝宝玩完玩具后,只要 “clean up”(收拾) 歌声一起,绿地会马上有个”驱动感“,因为这是他和其他小朋友在早教课上一起做过的事。

第二, 早教给孩子提供最初的社交环境。大部分家庭还处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中时,宝宝很难接触到其他小朋友,加上性格各异,导致性格比较内向的宝宝,更难有机会与其它孩子交流。

早教课堂提供了场地、娱乐设施、科学指导,最重要的是聚集了孩子和家长,给双方都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交流的愉悦感每个人都需要,宝宝也不例外。

了解这些,许多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其实,不去早教班,没有华丽的早教机构,只要妈妈们有耐心,想办法,家长们依然可以自己进行廉价但依旧非常优质的早教。

3. 到底如何选择早教?

首先,要是家长有报了早教就万事大吉的想法,那么这样的课最好还是不要上。

Nicky 老师说看到太多家长把宝宝带到教室后,就开始自己玩手机自拍,或者不断拍摄宝宝。

有些宝宝很小,还不能自己爬或者玩儿,只能躺在地板上,家长就像完成了任务一样,几乎不主动与孩子互动。这样的早教课,是完全不会有效果的,对孩子来说也许反而是一种折磨。

看完了上文说到的早教的核心理念,父母给宝宝报名早教时应该明确的自己目的

如果单纯是为了让宝宝学习行为规范,那么有心的妈妈可以到网上找找相关资料,宝宝每上一次早教课、学到一个新的游戏,可以尝试想想其背后的设计理念。这样在家里,妈妈们就可以轻松地举一反三。

**如果家长平时工作繁忙,**老人又无法提供系统地指引,或者想给孩子提供一个社交环境,让宝宝更好地和同龄孩子玩耍,那就不要太过纠结课程的内容,可以就近挑选一个价钱可以接受的早教,不必因为课程区别,老师资历,患得患失。

选择早教课就像买东西,无论你的需求是什么,一定不要选择超出经济能力承受范围的,或者离家太远/交通不便的早教课。

Nicky 老师说价格不菲的课程无形中提高了家长的期望,如果孩子没有很积极地课堂互动和效果,家长往往会抱怨不休,觉得心理失衡。

这样用自己的殷切期望去绑架孩子,是最危险的,甚至会适得其反,不如不要上早教。

总 结一下

对待早教,爸爸妈妈的心态一定要平和,不要觉得别人家孩子学了,我们也不能落下。

早教上不上,上什么, 在哪里上,家长们要量力而为,理性选择,更要明白我们最终的期望,还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科学的引导。

最后,还是那句话,家长自身的进步是给孩子提供最优质早教的前提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开一家注定跑路的店丨大家

2019年,资本寒冬之下,一度炙手可热的教育培训行业,也是一片肃杀的氛围。20年老牌机构韦博英语突然大面积关店,其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主要城市的分店关门,受影响学员上万人,更糟糕的是,大量学员被韦博英语诱导,申请了数万元的培训贷款,如今,机 …

岳母问我:你们怎么什么都没让孩子学

岳母大人曾经不止一次批评我:你们怎么什么都不让孩子学啊!亏你还是个心理学家呢!你看那个小谁,比我家还小两个月,一个礼拜要学5门课,美术、数学、英语、逻辑、社交…… 我想了想,是啊,学心理学有什么用呢?可能是,省钱吧…… **相比于泰然的佛系 …

疫情重创早教业,一季度倒闭220家,有人跑路有人死扛

早教行业和艺术兴趣类培训课程不是刚需,受疫情影响因素也相对强烈,一些企业已经“死”在了黎明前 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王凤 陈潇潇 ** 编辑 | 谢丽容 最近几天,家有2岁“小神兽”的余洁(化名)开始担心早教课程退不了。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