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当前的教育最缺少什么?

by , at 26 August 2022, tags : 教育 学生 学校 我们 缺少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叶峻峣​ 发表

缺少教育。


以下内容且看且珍惜,说不定待会儿就没了。

个人觉得,当前的中国教育算不上真正的教育,对个人全面发展没什么帮助,甚至也不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许多读者在读了往期的一些文章后往往会抱有疑问:「我们的教育为什么离谱到这种程度?」如果你理解了中国教育的本质,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想明白。

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社会分层

对学生来说,考试和排名从来都是家常便饭。学校和教师会欺骗学生:「学校组织的考试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这句话完全是扯淡。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考试只会带来无穷的自卑和压抑。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从考试排名中获得那一份作为好学生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本身是建立在他人的巨大痛苦上,是一种可鄙的虚荣。

成绩好的学生被捧到天上,接受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自信满满。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永远只能生活在他人的光环下,接受家长和教师的训斥,承受巨大的压抑。这就导致,在学校里,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把学生按成绩分为三六九等,成绩差的人在 “好学生” 面前甚至会抬不起头。

考试排名不仅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甚至还会扭曲那些 “好学生” 的价值观。学习不再是出于好奇心,学习的目的不再是感受学习知识本身的快乐,而是为了高人一等,为了那一份虚荣心和优越感。这对个人的学习内驱力是一种扼杀。[1]

由此可见,考试排名压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还会对成绩差的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而这份创伤,恰恰是目的。通过多年的考试排名以及最终的高考,「我成绩不好我就低人一等」的思想会根深蒂固。学生从小就被学校灌输等级观念,这让他们在成年后坦然接受自己 “低人一等” 的命运,成为他们打破阶级局限的最大心理障碍:「谁让你成绩不好?你活该做人下人!」。

写到这里,读者也应该大致明白考试的真正意义。在传统的等级社会,统治者出于个人的目的,将人民划分为多个等级以管理。而科举制度就是为此而生。当代的学生接受了持续十几年的教育,被分成几等并贴上标签,像商品一样进入社会等待企业单位挑选。这和古代科举社会分层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与古代相比,我们的考试内容从四书五经变成了语数英。但考什么真的重要吗?几乎所有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会意识到:在学校学的大部分内容,根本就不能称作是知识,顶多算是应试内容。其实,考试考什么真的没那么重要,只要卷子能把大多数学生难倒,让他们失分就足够了。毕竟,学生的一切功夫都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分层筛选 [2]

不可否认,学校教授的内容对于个人知识增长还是有一些正面意义的。但和真正的学习相比,学校教授知识的效率低的令人发指。毕竟,科举制度的首要目的是筛选,而让学生学到知识只是次要目的。次要目的服从于主要目的。所以,广大学生上了十几年学自我感觉啥都不会也很正常啦。

普鲁士工厂教育制度的目的是把人变成工具

这个账号之前发布过许多批判普鲁士工厂教育制度的文章。在这里,我们再向大家解释驯化 [3] 的概念。

何为驯化?

举例来说,一匹马的天性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驯马人在这匹马年轻之时,不断地鞭笞并训斥、引诱并奖励。在威逼利诱之下,这匹马最终彻底被奴役。不需要任何惩罚,一个简单的指令就会使这匹马不停地负重前进,直到主人允许它停下来为止。无条件的服从充斥着这匹马的一生,直到它身体残废或是累死为止。

人作为最高级的动物,大脑的各种能力都是最高级的,被驯化的能力也是如此。一个人天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热爱探索学习未知的事物。学校在学生年幼之时,把学生关在围墙内,在他们本应四处奔跑打闹时把他们拴在课桌上。不仅如此,学校强迫学生的大脑接受所学课程内容,无论这些课程有多无聊。经过威逼利诱,学生最终学会了无条件服从。学校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学校生活是正式进入社会前的预备。在学校里服从班主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也会自然地无条件服从上级领导。

在学校里,大多数学生讨厌上课;在社会上,大多数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Wozniak 博士 [4] 甚至感慨:「学校创造了一个不幸福的社会!」[5]。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种种局限和缺点,是在学校里埋下的。其实,这正是普鲁士教育系统的目的。

对于一匹马来说,在草原上自由驰骋是正常而自然的;而被迫沦为人的运输工具,日复一日忍受苦役是一种扭曲和异化。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在肮脏的工厂里,忍受着机械的轰鸣声,日复一日承受着无趣的重复工作,没有休息的权利,没有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和交配的权利都被剥夺…… 这是扭曲与异化。而这种异化,从普鲁士工厂教育体制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进行了。

习惯了苦役的马匹无法理解在草原上自由奔驰的快乐,正如经历了学校折磨的学生无法理解自由学习 [6] 的快乐 [7]。对他们来说,学习就是作业 [8]、无聊 [9] 课程 [10]、压力 [11] 的代名词,学习是痛苦的。普鲁士工厂生产的学生,麻木、没有反抗精神、缺乏判断能力、丧失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弱。这些人进入社会后只能沦为牛马和耗材,成为社会齿轮中的一环,成为工具。

学习能力被普鲁士工厂教育体制扼杀后,人的认知就难以更新,也就无法打破自身的局限。认知障碍让他们难以打破阶级局限。

不可否认,普鲁士模式的确有其历史意义。得益于这样的教育模式所生产出的大量低级劳工,19 世纪的普鲁士一跃成为工业强国。然而,普鲁士工厂教育系统的目的毕竟是把人变成工具,无法生产出真正的创造力和学术成就。在今天,落后的普鲁士工厂教育体制的存与废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后记:我们为什么要全力批判学校的强制教育?

许多经历过强制教育的学生都对于现存体制满腔不平,可大多数人对于当前教育系统缺乏结构性批判能力,又感叹自身的弱小,无法以一己之力对抗这庞然大物,最终选择妥协绥靖,甚至逐渐走向投降主义而为虎作伥。

当前的教育模式本就存在着巨大的不合理性,在当前社会极度内卷的环境下,这样的不合理性又被放大,千万学生苦不堪言,却束手无策。

与大家一样,我也曾饱受教育系统的摧残。我本以为所有的悲剧都注定发生,无可避免。

但接触到自由学习 [6] 理念后,我意识到:对于强制教育的批判观点并不只来源于学生的无意义抱怨,其背后拥有充足的科学理论 [12] 支持。同时,我也从部分自由学习者身上找到了希望和出路。

抱着改变这一切的梦想,我决定传播我们的声音。这个账号下的文章将会持续对现存学校教育体制进行系统批判,并分享这个时代下的出路,分享自由学习、互联网学习、间隔重复 [13] 等理念。

欢迎每个人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点赞可以将文章推广给更多人。当然,希望有共识的人可以关注我们后续的工作。

感谢每位读完这篇文章的人,您的阅读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尊重。

相关文章

要想进一步了解普鲁士工厂教育模式,可以阅读:

叶峻峣:现代学校教育必将灭亡?浅谈普鲁士工厂教育体制的始与终

往期批判强制教育的精选文章:

对于学习有哪些常见的误区?为什么当今数学教材写的跟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有没有可能我们的英语教材根本就不适合让我们学好英语?

参考

  1. ^ 为什么我的成绩那么好,最终还是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75123/answer/2202895186
  2. ^ 我们的教育是究竟为了教育人还是淘汰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7931269/answer/2334764105
  3. ^ 普鲁士的纪律不可避免地摧毁了教育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0591051
  4. ^ 彼得 · 沃兹尼亚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3204832
  5. ^ 教育改革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2815901
  6. ^ab 自由学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2543239
  7. ^ 学习的乐趣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9432467/answer/1578551193
  8. ^ 家庭作业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1186817
  9. ^ 无聊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6603182
  10. ^ 课标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9943493
  11. ^ 慢性压力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6177682
  12. ^《我永远不会送我的孩子去学校》 https://zhuanlan.zhihu.com/p/73383015
  13. ^ 高效学习的间隔重复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0105707

知乎用户 王源​​ 发表

中国教育目前最缺少的就是 一个宽松的真正尊重每个人个性的培养人的环境。

目前中国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二元属性的混合体。

其一就是选拔作用,实际上现在的教育体制还是没有完全摆脱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本质在于选拔人才,读书人只用把四书五经读个滚瓜烂熟就可以高中举人和进士,然后就可以出来为官做宰。这也就是读书是寒门子弟实现阶级跃迁的重要渠道。

但我们发现能不能做好官其实和能不能读好四书五经没有啥关系。一个新科进士当了县太爷往往还要雇佣刑名师爷帮忙处理司法案件,因为科举考试考得是四书五经不考法律,进士们是不需要懂法律的。还要雇佣钱粮师爷来帮忙处理缴纳赋税的事情,因为科举考试考得是四书五经,进士们是不需要懂会计和经济学的。

其二就是为社会培养工具人的作用,实际上这是人类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所产生的需求。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就决定了 能学习文化知识的人是还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连基本的文化知识也没有的。因为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一辈子就还是农民,种地是不需要什么知识的。

但过渡到工业社会就大大不同了,第二产业需要大量的服从性高,具备基本知识储备的人。这个起码的知识储备也不用太多,能看懂机器的说明书就好。大致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就够了,而且确实九年义务教育的提出本身也是为了给社会输送工具人。工具人是不需要有思想有创新性的,确实有思想有创新性的人也做不好工具人。

行文至此,我们就发现无论是选拔作用还是培养工具人的作用都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需求,而非教育本身的目的,也就是说教育实际上被异化了。这也是很多问题看起来是教育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单纯改革教育制度多半是瞎折腾。

所以一切的一切还是得回归到教育的本源上去,即育人,培养人。通过教育培养人,不是淘汰人,也不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是单纯的培养人。至于培养出的人有没有用,如何选拔淘汰这些都属于副产品。当然以上的设想过于理想化了,至少在有生之年我觉得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知乎用户 天平​ 发表

缺少的是人本教育,即:你这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的教育。

搞不清这个,不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个,那么即便一个学生成为六边形战士,他也不一定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只能随大流。

国家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大家都一心只捞钱。

国家是国家,个是个人,国家必须发展经济,因为它承担着服务百姓、扶养百姓、照顾百姓、兜底百姓的责任。

可具体到个人是不是只有钱才是唯一目标呢?

尤其是我们最底层的人,从小到大,父母、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扫大街。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去工地搬砖。

孩子一听,哦,原来扫大街、搬砖是低贱的职业,只有没本事的人才会干这个,干这个的一定是失败者。

一股浓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气息扑面而来。

而社会达尔文主义诞生之初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殖民开拓者相信,自己抢占殖民地、贩卖人口、走私毒品是正当的,因为自己处于食物链顶端。

是为了让被殖民者认为,自己被压迫是合理的,因为自己没本事,自己生来下贱。

这和奴隶主义本质上没有区别。

旧殖民浪潮已经过去,现在是更隐蔽的依托全球化的新殖民浪潮,背后获利者就是要宣传这样的观念,让底层老百姓认同它,然后再压榨老百姓就轻松多了。

而这些都是妥妥的资本主义思想,我们身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警惕、消灭这样的思想。

如何消灭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如果不先改变扫大街的、种地的、搬砖的、端盘子的、卖菜的、捡垃圾的、码字的、工厂拧螺丝焊东西等,这些底层广大老百姓工作现状,社会主义思想就只能被不断侵蚀,社会主义事业也必然无法顺利实现。

怎么改变?

重视劳动者、关爱普通老百姓。

具体怎么做,说白了,涨工资、多放假、严格落实劳动法,加大对企业的惩罚力度。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提高人大里头农民和工人两大群体的代表比例。

这些措施不是个人能做到的,这是国家层面的责任,是政府的义务。

有人说,答非所问,你跑题了。

我怎么跑题了?

难道这些不是学校应该教育的吗?

不仅是学校,社会、家庭也应该这么教育。

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人,而是为了改变穷苦大众的生活,让所有人过上幸福生活。

我们读书必须知道,没有谁生来低贱,谁也不比谁高贵。

我们读书必须知道,初步掌握了一些知识的我们,更有责任利用这些知识去宣传、去告诉更多的人,让大家敢于站出来跟违法乱纪叫板。

现实当然不容易改变。

但历史已经多次告诉我们,一次成功的社会进步必然是先由思想吹起号角。

我们现在的教育最缺的就是真正让孩子从小就有正确的价值观。

为此,学校、老师、社会、家长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既然教导自己的孩子要有社会责任,要尊重热爱农民、工人,那自己是不是应该先以身作则?

是不是不应该再说:你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得去搬砖,这样的话。

是不是看到了身边的农民、工人遇到困难,被人刁难,自己能主动站出来帮助他们。

各位读到这里不容易,我希望大家知道,这些并不容易做到。

说实话、说真的,即便是看到一位工人顶着烈日干活,买一瓶冰矿泉水送过去,这也并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而实际上,一块钱大部分人是能出得起,但包括我在内,为什么不能做到买水送过去,这就是思想上和社会上的束缚。

但只要大家能先明白这一点,那么之后改变起来就有了头绪,一切就还是很有希望的。

三年、五年、十年,我们总能改变,这正是成功发展到今天的原因所在。

知乎用户 Anticorianderist​ 发表

把普通学生当人看。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科学思维教育,其中重要的是逻辑思维教育,这一点从知乎提问和回答来看就很明白,哪怕是本科生和硕士生也比较缺乏,文科生比理科生缺乏。知乎大部分问题,非常强烈体现了科学思维严重缺乏,比缺乏科学知识严重无数倍,但因为其隐形特点,得不到大家重视。

科学思维并没有固定的范围(可以参考汪诘科学思维相关内容),我觉得包括不限于以下几种。

1. 非黑即白、二极管、极端化,先天性人为对立,忽略占样本大多数的中间地带,不明白事物的相对性意义。

2. 缺乏基本的概率意识,习惯性以极端个例看问题,越极端越兴奋。

3. 分不清楚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前后关系等基本概念。

4. 缺乏基本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能力,习惯性把前门楼子和胯骨轴子联系在一起。

5. 情绪主导而非理念主导,然后围绕情绪兴奋点找论据。

6. 连观点和事实的区别都不明白。

知乎用户 僧庐听雨 发表

缺少对人的尊重。

学校、老师、家长唯一要求的是孩子的成绩,而对孩子是否健康成长并不关心。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只管把各种责任和压力层层下移到一线教师身上,对一线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毫不关心。

老师、学生都没有被当作一个人去关心去尊重,他们只是这个庞大而无情的体制控制下的一个个人偶,每天都不由自主地被操纵着做各种他们内心强烈抵制的事情。时间长了,有的抑郁,有的冷漠,有的再也难以回归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应当有的样子。

其实不只是老师学生是这样,我们每个人谁不是如此呢?体制就像一个轰然碾过的巨大车轮,我们都挣扎在轮下。

病态的教育,培育不出健康的国民。

知乎用户 看山不是山 发表

把人当作人来对待的思想!老师,学生都没有被当作人,是这条生产线上的工具!

知乎用户 干货逻辑​ 发表

80、90 后确实是最特殊的一代,恐怕未来再也不会出现这种特殊。80、90 后恰恰身处于国家的重要转型时期,文章后面我们会看到转型所带来的阵痛都无声的落在 80、90 后的肩膀上。

我觉得必须有人把这特殊的一代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都经历了什么。

一路以来不论是在线下工作室还是在线上,我接触了不少找我心理咨询的 80、90 后,包括我自己也是一个 85 后,我们这个群体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心理疾病。

——相信你也听过不少人说这是成长环境造成的,但如果要我一句话总结,这是社会上一代的不成熟、浮躁与急功近利带来的恶果,带来的是我们这个群体的心灵创伤与扭曲。但这亦是我们所背负起的 “十字架”,是为了完成 “救赎”。

因为真正的怜悯与共情力,源于对 “痛楚” 的理解,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能知道怎样才能成为后代的榜样,才能真正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正所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

那我们 80、90 后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痛楚?主要分为两方面——家庭与学校。

1、家庭篇——上一代对 80、90 后的巨婴式压迫。

开始之前,我想先谈谈另外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当尝试给自己的上一辈科普一个新的数码产品如智能手机,或是智能手机里的 APP,或是线上业务办理的时候,会发现尤为吃力。

按道理越新的东西,它的操作复杂性就越低,我们这一代以及后代很容易就能上手,但上一代 50 后、60 后的老人家,你不管跟他们重复多少遍,但只要有一个新东西,哪怕跟之前的很接近,只要有一个步骤是之前没有的,那你就得再重新教一遍。

例如我妈就是这样,她要办理一些手机线上业务的时候,她要我教她,于是我自己先尝试摸索操作,而她每次都责备我操作太快,没有跟她说具体步骤。但问题是我也是第一次操作啊,我必须要先摸索一遍才能教她。

而她每次都需要用一个本子,拿只笔把它一步步记下。

而这只是手机,如果是 windows 系统打开网页与收发邮件,能把你愁死,你根本不知道从何教起,因为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呼吸一样简单的事情,你该怎么去跟一个不会呼吸的人解释该怎么呼吸?

我曾以为只是年纪大了,普遍老人家都这样。但直到我发现国外老人家在玩 VR、元宇宙的时候,还有跟过澳门的老人家接触过就会发现,内地老人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会差很多(但有一说一,在手机支付上内地老人确实比其他地方适应力强)

这是因为上一代人、尤其是 50、60 后的人的成长环境,压制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那个年代流行读书无用论,广大青年听着指挥三下乡。那个时候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听挡指挥 “,那个时候的青年没有自我,只有集体。

自然而然,冒险、开拓、进取的精神被阉割,他们只需要听上级的指示去做就行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所形成的固化思维模式就是,做什么事前都期望找个模板,希望有个上级告诉他怎么做,步骤是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跟那一代的人沟通一个新事物的时候,他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拿一个笔记本把步骤记录下来,没想过尝试体验这个事物、理解这个事物。

那个年代的集体形态,用一个词总结形容就是 “军队化”。

军队里从来没有个性,只有共性,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上级只需要颁布命令或任务,下级去执行,完全不会去在乎个人的体验。

虽然这样的模式能够保障效率,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人们,脑海里就只有 “应该” 这个词——你应该要完成目标,至于你内心状况如何这不是我要考虑的。

而这样的思维模式延申到对子女的教育上,很容易就把子女的学业视为子女的任务,“你应该要考满分”、“你应该要拿到班级前十”——我把它称之为 “应该式教育”。

一切都是 “应该”“应该”,从来没想过学业也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本应是要去享受它。

这就是军队化的思维方式,任务与目标组成 “点状” 思维导图,却看不到点与点之间的线,也就是这个过程,才是人生的大部分。

如果你一直跟你的同龄人说你应该要迎合我,你应该按我说的去做,你应该要满足我的要求,对方肯定会觉得你是个 “巨婴”,然后说凭什么我要听你的。

然而如果你是对你的子女这样做,他们没得选择,他们只能接受你一切巨婴式的要求,如果你还在此基础上加多句 “我生你养你,你理应报答我。” 很好,这样会让你的子女在陷入目标没达成的痛苦的同时,还要加多个不懂得感恩的负罪感.

这就是我们 80、90 后一直经历的家庭 “应该式教育”。

记得 “以人为本” 这个词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出现,当时我还不懂这四个字的真正内涵,甚至我还会去嘲笑说这不是个废话吗,人所造出的所有东西,肯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啊。

后来我阅历丰富后,才知道 “以人为本” 这四字的真正内涵是注重每个人在每件事情上的体验。应该式教育最终的结果是把人培养成一个机器、一个螺丝钉,而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把人培养成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我提升、热爱自己的祖国。

——而只有这样,人才会产生自主驱动力,把自己投入到所热爱的事业当中。

然而,由于上一代人的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因为那是一个只强调集体、忽略个人感受的时代,同时也是强调共性、忽略个性的时代。

所以那一代人会非常追求 “共性”——这也是上面提到的“追求模板” 心态导致的,毕竟只要躲在人群里,大家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就能省下思考。

也正因为这样,那一代人极其惧怕自己成为异类。

我们也许会试过被集体排斥、被视为异类,而这不会有什么重大后果。但在那个年代,被视作异类或被排斥,可是会有丢掉性命的风险的,具体就不展开说了。

所以可想而知,成为集体千篇一律的一份子、不要成为异类,在那一代人的脑海里就如同一个思想钢印一般。

就如同电影《盗梦空间》里的 “奠基”(是的,在心理学上确实有“奠基” 这个概念),是在潜意识层面的。

我们知道潜意识远比表意识强大,它无法用表意识的理性去否决,就如同恐高的人无法自我说服不去恐高,恐高就是恐高,无法改变。

而上一代人这种追求共性的特质,也成为了 80 后、90 后的负担。

为什么上一代人那么喜欢催婚、催生?

不妨回想下,上一代人催婚、催生的时候是不是必然会有这么一句 “你看谁谁谁,刚毕业就结婚了”“你看隔壁那家,都生二娃了”。

其实,他们催婚、催生的动机很简单,仅仅就是看到其他人在这么做,潜意识下的 “追求共性” 形成了驱动力,他们害怕被其他人说闲话,害怕成为其他人眼里的异类。

同时加上上述的 “应该式教育”,要求你满足他们的巨婴要求,至于你的选择、你的感受并不重要。

读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难道这是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吗?他们的上一代难道就不会这样吗?

正如我开头所说,我们这一代恰好处于时代的转折点,很多巨变是历史未曾有过的。

例如我们上一代,大多数人都长期在国企工作,国企保障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但突然间国企转型,下岗失业潮到来,就如同《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这首歌所唱的那句,“如此生活 30 年,直到大厦崩塌”。

他们从一个原本大锅饭的时代,突然转入到一个 “胜者生存” 的时代,而他们大多数人连高中都没读过,仅仅是初中毕业,面对这么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他们能适应吗?他们无法适应。

于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在下一代的教育上,毕竟这是他们唯一能把握到的赛道,唯一的稻草。

所以我们 80 后、90 后背负着太大的沉重,应该式教育下的抹杀自我感受,加上背负家族改运的使命,我们一出生就注定成为工具人。

然而,学校的淘汰筛选式教育体制,让我们的痛苦更加剧烈,这就是接下来要谈的。

2、学校篇——目标导向型的 “懒政”,对 80 后、90 后无声的压迫。

参与到教育系统建设的上一代,同样也是上述 “军队化” 集体的一波人,他们的字典里也是只有“目标与任务”。

于是,他们很自然的就急需一个模板,一个能评判目标是否达成的模板。于是很自然的就会把教育成果 “指标化”。

如何把教育成果 “指标化”?就只有考试成绩了。
——同样的试卷,哪个学校的平均分高,那么哪个学校的教育成果越出色。

恰恰 “考卷” 又是模板的典型,教师只负责把学生培养成能把题目做对就行了,至于这些题对以后有没有意义,这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他们只需考虑学校下达的指标能否完成,也就是提高班级平均分。

而学校也不需要考虑这些题的意义,只需要知道这是教育局出的教育大纲里会考到的,只要让那些老师督促学生做对那些题就行了。

至于学生是否快乐,是否能爱上学习,是否找到自己所喜欢的方向,重要吗?学生快乐了,找到日后方向了,能提高答题率不?

而教育局把教育指标化,自然就只能在提高考题难度上下功夫,因为只有这样才有筛选效果,同时也作为学校绩效的依据。

于是,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一波又一波的做题家。

最终,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着高考。

不可否认,高考有其好的一面,它给寒门学子提供一个改命的机会。

但高考这一独木桥,注定了成功的人只是占少数。

而前面家庭篇提到,上一代人把通过教育来改命的重担压到了 80 后、90 后的肩膀上,这就意味着,我们这一代人注定大部分人都要承受失败的痛苦,这是一道小学生都能看出的算术题。

我们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大量解题上,结果呢?高考完之后还记得那些题吗?高考能让学生热爱上学术吗?

问下历年的学生,哪个参加高考不是为了早点解脱?

这样出来的学生,去到大学又能怎样呢?

可能大多数人都未曾知道 “学院” 的意义是什么,最初是如何在西方诞生的。

学院是最自由的地方,是培养开拓者、创新者的地方,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提供一个地方,让学者能够不受世俗约束捆绑,自由的开拓创造。

然而,我们这些高考出来的人,只知道自己做题是为了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你只需要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就好,什么?这时候你要我们去创新?去开拓?不是吧?我来这里是刷学分的,不要搞得那么复杂,你还是告诉我哪些题会考吧!

而大学的校长与教师,本身又是固化的目标导向型思维,也在寻求一套模板,把教学任务指标化,于是与我们这些习惯做题的学生一拍即合!

而大学考试跟高考不同,没有统一的答卷。那么,我们只需做我们一直以来最擅长的,迎合学校与老师就好。

于是,大学逐渐变得官僚化、行政化,与诞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中国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大学,只不过是高考前基础教育的延续罢了。

这样的我们出来了社会又能怎样呢?我们早已忘了什么是 “热爱”,我们产生了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觉,就是只要迎合他人,迎合我们的家长、迎合我们的老师、迎合我们的老板,我们就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难道不是吗?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成为一个螺丝钉,一个能稳定输出自己劳动力的位置,直到退休吗?

然而正因为这样,注定了我们痛苦的人必定是大多数,毕竟排在绩效榜前几位的,就只有几位。

这就是我们 80、90 后所在经历的。

然而我们应该去恨吗?去恨上一代,本该可以做得更好的,但却没做好?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无奈,上一代所经历的,也不是他们想要的,在那样的环境长大,他们有的选择吗?

我们是伟大而坚韧的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在传承中不断的蜕变,这就是我们每一代的意义。

蜕变必然充满伤痕,我们注视伤痕,不是为了恨,而是为了更好的去爱。受苦的意义是为了理解痛苦,从而成为后代更好的榜样。

——这就是我们 80、90 后所背负的十字架。

因为我们经历过被筛选的残酷,我才理解教育真正的意义,不是让人成为工具人,不是为了去竞争,而是让人热爱自己所热爱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同胞,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创造者,自己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教育本不该是 “目标导向型”,因为单纯的颁布任务不会让人产生热爱。教育应该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喜好,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大胆的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的活动。

马斯克开发火箭,开发火星移民,是 “目标导向型” 吗?他是因为做了市场调研,觉得这事有赚头?

他之所以做这个,纯粹是因为他热爱,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登陆火星。他在追求他的热爱,而这过程他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突破,获得了多少专利——因为真正的火花,只有在 “热爱” 中诞生。

因为我们经历过被无情的重担压在肩膀上的痛苦,所以我们才知道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们来到这世上,是为了来享受恩典的,大胆的去追求你所选择的,记住不管日后你是否取得成就,爸妈永远以你为荣。我们养育你,并不是为了你以后能回报我,而是因为我们爱你,爱是不计回报的,而我们也相信你会把同样的爱传承给你的后代。”

最后,在这里祝福所有 80、90 后,祝我们最终能放下劳苦重担,找到属于我们的平静。

=======================================

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最后在这里谈谈关于如何让孩子实现自我激励。

其实学霸之所以是学霸,并不是因为那个人真的比其他人更优秀、或者更自律、更专注,而是因为他恰好对学习这事成瘾罢了。

伟大与卓越,其实是一种 “病态”,只是恰好“病” 对了地方,关键是,我们该如何 “染” 上这种“病”?

在此我强烈推荐以下这篇知乎官方盐选文:

到底应该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小孩? - 干货逻辑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3975306/answer/2202848125

里面详细讲述了如何不通过逼迫的方式,让孩子内生出驱动力

知乎用户 土大哲​ 发表

缺钱

缺长时间烧钱

知乎用户 左耳泽卓 发表

素质。

君不见高分而低能者;君不见有识而缺德者;君不见壮年而手不能扶鸡者,比比皆是。

中国教育从来都是考试考什么,学校交什么。这里的考试不仅仅指中考和高考,各个年级的期中期末考也包括在内。

考试成绩是最能体现教学成果的,能让校方满意,能让家长满意,能让钱包满意,孩子的前途,孩子的荣誉,至少在毕业之前只和成绩挂钩,其它的谁还会在乎呢?

所以,副科没人关注,可以被随意换课,甚至停课;副科老师可以随意生病。这些副科里就包括思想品德、劳技和体育。

即便满课。

思想品德课里真正的德行教育有多少?现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本已经改成了道德与法制。从名字就能看出比重的变化。一个小学生连文明礼貌、正直、热心、不说谎都没学会,就开始交他们守法了?法律不该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吗?初中以后,这门课干脆没了,大家只学习政治。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法律没规定的我都可以干;法律有规定但是执行不严的我还可以干;法律执行严但是一般抓不到人的一样可以干。但是违反政治的一定不能干。

现在的学生能有多少劳动技术或者生存技能,课上那些手工做不做有什么影响。现在的孩子大扫除都不用做,值日生都不排了。哪怕小学高年级十几岁的孩子,有几个自己上下学的,不敢放手啊,孩子连过马路都不会。每天上下学,学校门口堵得要死,全是家长。做饭、洗衣服、擦地不是天方夜谭吗?读书啊,不读考不上大学。最后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做。

体育现在考试要考,所以抓得还算勤,但是基本靠学生学习之余自己提升。而且很明显的是考试考什么你就只能练什么。兴趣爱好身体特长全要靠边站。考推铅球,你羽毛球打得好没用;考引体向上,你双杠玩的好没分。三大球只考固定科目,你爆发力强,有准头,有力量,球场上你是明星,考场上不一定能拿高分。体育老师凡是与考试无关的都不用交了,正好省得孩子受伤。男生踢球赛,女生在海绵垫子上驰骋?还想扔铁饼,扔标枪,举杠铃?还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疯啦!跑步去,跳远去,扔铅球去,仰卧起坐去!广播体操可以有,这个可以有,这个可以参加评比。

你说这样的体育学生会喜欢吗?不恨就不错了。没有热爱只有应试,考完了往身后一丢,再也不会碰。也是,谁没事扔铅球啊,那不是有病吗?小时候有兴趣的不会,报成人班又太贵。再说了,读书啊,不读书没前途,哪有时间搞那些有的没的。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缺德,缺身体,缺动手能力,就是不缺分儿。

知乎用户 莫凡 发表

缺德吧

知乎用户 神的少女随波逐流 发表

自由 开放 平等 包容

中国的教育只教会了人服从

知乎用户 夏沫烟雨 发表

中国教育缺什么?不缺政策,不缺体制,不缺理念,不缺设施,不缺师资……

然而,很多地方的教育却令人头疼,学生的素质是越来越差,文明礼貌,礼仪廉耻不说,就连心理素质也越来越差,心浮气躁,心理扭曲,行为极端。大多数老师都认为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管了,青年教师不知所错,中年教师无法理解,老教师就只有感叹:“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有人曾在日记里写道:“我总是试图给教师们换一种解决儿童问题的策略,并经常公开表扬那些成功地帮助了孩子的教师。我总是试着教给他们一些技巧以便下次再出现相同问题时不必再叫我回来。但我自己也有被关照的需要,因此我构造了‘孤独守卫者幻想’。当我结束一个案子时,我就憧憬自己狂奔着消失在落日的余辉中,而身后教师们一边冲我挥手一边问:‘那个戴面具的女子到底是谁?’”

有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孩子,他是一个小男生,个子比较小,但却非常的灵活。课上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一下课就往小店跑或者跑到角落和其他同学玩卡片、游戏等,作业对他来说是负担,从来不会主动完成。当我把他放学后留在办公室补作业,他却总是想方设法逃走,或编造一些谎言,或说是上厕所,买铅笔什么的,乘机溜走。更加让人头疼的是,他奶奶每次来接都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他就走,当我告诉他奶奶孩子作业还没完成时,“在学校是来读书的,你怎么作业没做呢?”,奶奶的话刚开始,孩子早就走出我视线, “溜之大吉” 了,不管其他学生在楼上喊着,仍然疾步如飞。

现在许多大学生们的考试不叫考试,而叫抄课本。考试作弊成了盛行风 。

且看课堂上,不少学生在里面来去自由,才不管你是上课还是下课,讲话的,看小说的,打电话的,睡觉的,吃东西的…… 真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课堂成了放牧场

再看宿舍,他们一般是一个星期打扫一次,被子不叠,鞋不洗,臭气熏天,墙上是标语,快餐盒就像小山一样堆了起来。 学生的宿舍就是一个垃圾场,

为了多得好处争着充当 “贫困生” 拿资助。“ 脸不红心不跳,各个学期我都要。”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上厕所也不忘在壁上留下 “某某到此一游”“我爱某某”…… 的语句,更有的还诗兴大发,题两首歪诗,想在厕所里“名垂青屎”。不少人到厕所只管拉,却不管冲,就连“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这样温馨的提示也视而不见。

现在校园里,恋爱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很多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到处都可以看到搂抱的,KISS 的,更有……

别以为学生读几年书,就知书达礼了,骂街的人常见,什么俗说什么,还真是 “口无遮拦”。出口就是 “我搞你妈……” 

很多学生认为学校就是天堂,天堂里就有无限的自由,现在通宵上网已经是家常便饭,有的玩儿一天,有的玩儿两天,有的一个星期都泡在里面。游戏在网络,恋爱在网络,结婚也在网络,吃喝拉撒都在网吧。

中国教育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是学生比以前笨了,比以前贪玩了,还是现在的教育在走下坡路?勿容置疑,现在的学生的大脑是越来越发达,神童、少年大学生不断出现,现在老师的知识可谓渊博,老师的管理经验可谓丰富,教育手段越来越先进,老师对教育技巧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缺少走进学生心灵的耐性和救治学生心灵的良方。我看,现在中国的学校应增加两类教师——心灵教师和心理教师,尤其对于中小学来说。

知乎用户 鲱鱼罐头 发表

缺少放弃,缺少躺平的老师,缺少不负责任的管理者,缺少抽烟喝酒纹身打架的学生。就应该学习西方的那些国家的做法,从幼儿园就开始搞分层,有钱有权的上私立贵族学校,没钱没权的就去菜场学校。学习的教材也最好多分几套,一套给贵族学校,数理化生直接上竞赛难度,课外再开设琴棋书画篮球足球班。普通学校就别想了,所有的学科按最低难度上,最好是初中毕业只需要会最简单的加减乘除,老师嘴里都是你是最棒的,不论你做什么都是最棒的,只要不闹出人命,随你们折腾。然后毕业之后直接拉进厂里开始打螺丝,或者进餐馆端盘子。

我看了很多底下的答案,我真感到可悲,如果你还是一个学生,我还好理解,毕竟你没什么人生经验。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已经有足够社会阅历的成年人了,还在这里说中国教育什么不公平,什么打压个性,我只觉得你这个人是真的没脑子。我们普通人一直以来接受的就是精英教育,是国家花了血本才做到的。要不然那些不富裕的省怎么可能和北上广的学生考同一张卷子?你知道国家顶住了多大的压力才让我们这些穷小子也有机会考进 985,211?在零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有专家说应该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想把南开给私有化独立出去。

这里的教育制度肯定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

知乎用户 铁芒萁​​ 发表

缺少尊严,不管是教师的尊严还是学生的尊严。

知乎用户 Skyhigh 发表

我认为是自由,思想上的自由。

我觉得这个不是政府层面的问题,而是儒家思想本身带有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没有绝对完美的思想和制度。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维持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也赋予了精英阶层的社会使命感。中华民族天性里的集体主义也就令我们和欧洲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并维持了我们文明的延续。

但是儒家思想里对权威的尊重也限制了年轻人对权威的挑战。然而对权威的挑战却恰恰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无视教条才能促进思想上的自由,然后才会有创造力。这个恰恰是我们教育系统里缺乏的,特别是高等教育(硕博)。

知乎用户 鼎尚 CULTURE​ 发表

从古代开如,中国教育的功利性就比较明显——“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对人本身的教化、培养、提升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或者说那只是一种手段,而 “仕” 才是目的。而到了当下,教育又被赋予了市场化的因子,其功利性就更加突出了,本来应该属于教育 “本职” 的传道解惑、行为养成、人格培养等精神层面的东西都纷纷让位于更为现实和实用的“分数”,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怀普遍缺失,许多人都把金钱和权势作为衡量成功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

同时,中国现代班级式教育的普及,进一步把古人 “因材施教” 的原则丢在了脑后,让学校教育变成了工厂式生产,考试则变成了 “正品”、“次品” 甚至 “残品” 的“质量”检测线,严肃的课堂及摸式化教育,几乎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其分数之外的志趣专长都抹杀掉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化发展,其成长发展的路子和空间自然就受到了相当的约束与限制,更谈不上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了。

这是中国教育改革首先应该解决的重大问题!

知乎用户 zeimay 发表

缺少个性,也不允许有个性。

我们的目标是把所有孩子都教育成同一个人,

有着同一个 “梦想”,唱着同一首歌。

奉守同一种 “信仰”,佩戴同样的红色。

民族的创造力,扼杀在了校园里。

知乎用户 灵溪 发表

爱,关爱,真的有人在关爱学生吗?除了成绩还是成绩,上学要考试第一才会有奖状,升学要达到分数线,好的学校需要更高的分数,找工作需要名牌大学,社会分成三六九等,公务员,企业家,普通老百姓。教育不是只在学校,整个社会都在向钱看齐,教育怎么可能独善其身,现在拼命让人生孩,但是谁关心过已经存在的人了,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里,每天除了钱还是钱,因为没钱活不下去啊。现在连学校也不是净土了,也许一直都是如此,只是人们被洗脑了。越来越多的人看透了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首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再次,谁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最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其实教育啥也不缺,教育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以前的人大多有爱,有心怀家国的理想,有改变不公的勇气,现在只剩下置身事外的自保。在这个大多数人都没资格说爱的年代,因为谈感情多伤钱啊。钱才是活下去的保障。所以行业都缺爱。包括教育。

我真是不明白了,好多人是不是不看提问的。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在网上无所顾忌。请评论里那位拿钱说事的朋友,好好看看题目。第一,我没说教育不需要钱,教育当然需要钱。题目问的是最缺什么。而且是答主认为。第二,按照你的理论,有钱就会有爱????对此,我持质疑态度。第三,私立学校的老师一定有爱,钱给的够,老师就会爱学生????如果是的话,那只能说服务好,与爱无关。第四,你有多少钱呢?够自己上顶级私立学校吗?

钱是很重要,但是做个善良的人是我的信念。愿你永不触碰法律底线,慢慢有道德。

知乎用户 轩辕裔 发表

反正我个人不会觉得是历史,钙片吃多了也是会缺钙的。

知乎用户 继续者张付的粉丝 发表

@叶峻峣

等人指出教育成为异化人、人吃人的工具;

@王源

等人指出教育缺乏一个宽松的真正尊重每个人个性的培养人的环境;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等人指出教育缺乏科学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以及其他许多人提到的教育资本化毒教材事件体现出的教育崇洋媚外等问题。我认为这些都是教育缺乏马列毛思想的指导的体现。

比如:

当功利化教育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我们的孩子还有希望吗?毛泽东时代举起了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这面大旗

教员的教育革卝命思想的集中点是:1) 领卝导权问题。城市的大、中、小学校必须由工卝人阶卝级来领卝导,中、小学由工厂办或联合街道一起办; 大学则派工卝人参加领卝导。因为只有工卝人阶卝级领卝导,才能培养出为无卝产卝阶卝级和广大劳动人卝民服卝务的知识分卝子。2) 选拔人员的道路问题。走从工卝农兵及其后代中选拔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意识形态工作人员的路。3) 改造资产阶级旧思想与封建主义旧观念问题。就是必须创造条件让工卝农兵给他们以再卝教卝育逐步转变他们的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世界观

教员鲜明的举起了 “教育必须为工农劳动群众服卝务” 这面大旗。他所提出的“劳动人卝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卝子要劳动化”——则是走向全人类解卝放的必由之路,只有通卝过这条路、那道所谓 “永恒” 的“墙”,才有可能从历卝史上真正的消失,一个不再分成两半的理想社卝会才有希望从这里真正展开。

总之,

知乎用户 金中口鸟 发表

当然是性教育了,太显而易见了。

中国对于教育这块还是很好,尽管大家都说缺乏科学素养教育啊,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科学研究的。

教育我认为就是把基础的知识交给大家,大家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寻找自己的道路。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到了初中高中为止,都做得相当不错,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可以在其他大多数国家排名前列。

至于到了高等教育,这个时候确实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其实大学也是这样做的,基本上不管你,所有东西靠你自己。问题也是出在这里,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衔接不够,放手太快,有些人习惯了在规定动作,没有约束后,自律不足,导致跟不上节奏,不仅没有学到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就连在高三的勤奋学习的势头也没了。

瑕不掩瑜,中国的教育,总体上真的很不错,不然也支撑不起国家的高速发展。

知乎用户 每日特价优选 发表

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师承于苏联的文理分科,而苏联是照抄德国的洪堡体系。简单的说就是注重工科和理科,讲究用最低的成本和速度培养出最多的工程师,也就是用速成的方式提高国力。

这种教育结构的优点是见效快,徳日和改开后的大国就是实例。缺点就是在没有博雅教育的熏陶下,受教育者对于自己的产品和设计会缺乏创新和美感,在无法抄袭和无需集中力量做大事的状况下,无法开创新的行业,也很难在科技理论和应用上突破。

1979 年 6 月,中国曾派代表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要点是:

1、学生无论成绩优劣,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掉个头好像易如反掌;

3、重音体美,轻数理化;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用 20 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美国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一年,作为回访,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也写了一份报告。

1、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前面,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膊放在身后,室外活动除外;

2、学生喜欢早起,7 点前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

3、学生的 “家庭作业”,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 20 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结果 42 年过去了,上帝开了一个玩笑,结论都错了。美国 “病入膏肓” 的教育制度培育了将近 200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上千位知识型亿万富翁。

思考一:洪堡体系的教育专家高估了管制和纪律的作用,低估了自由和权利的价值;

高估了整齐共性的作用,低估了个性张扬的价值;

高估了知识训练的作用,低估了创造精神培育的意义。

思考二:真正学习好的标志是什么?中国认为懂得的东西越多越好,学到的东西越多越好;而英美的博雅教育尊崇新知,即新的发现、创造或创新,把你的思维带到你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

知乎用户 韩桂春 发表

自由环境和独立思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缺乏逻辑。

结果就是中国成年人普遍分不清事实和观点,搞不清楚因果关系和时间关系,不理解 “推断” 和“证明”的区别,不懂得辩证法只适用于“连续概念” 的事实判断。

中国的作文教育要求学生注重文章内涵,其次是文体结构,再其次是语言精致。但是唯独落下了逻辑。

我想凡是有过留学经历的学生都应该有过体会,外国人批改作文的时候对论证逻辑的要求非常高,中国学生往往刚到国外时都不适应。举个例子:GRE 作文考试非常非常看重逻辑严谨性,不仅考察考生的论证能力,还考察考生攻击别人文章的逻辑漏洞的能力,在这一考试中,中国学生的平均分排全球倒数。

搞笑的是,语文书中收录的议论古文逻辑性都很强,马说,六国论,陈情表 …. …. 但学习重点全跑到句式结构和词义上去了。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考议论文都变成八股文了,直接举例,然而得出结论,一个思辨的过程都没有,“辩证统一”、“主次矛盾” 的马哲思维方式对中国人的要求太高了。大学本科的论文写作也是水的,也没有让其闹明白啥叫推断、啥叫证明。

以实用角度出发,9 年义务教育 + 3 年高中 + 4 年大学 + 2 年研究生,18 年的高强度学习任何一门技术都足以成为行业的翘楚和精英。但是中国的教育只填鸭一辈子用不到的知识,培养出论文灌水,逻辑混乱的 “巨婴”。进一步说,这个国家的各种报刊文章也缺乏逻辑严谨性,更不要提网上网民之间的辩论了,充满了各种诡辩套路:以偏概全、以人为据、诉诸权威、虚假论据、机械对比、偷换概念等等。内涵和文笔都很重要,都是值得培养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重要性都不及逻辑严谨性强。

中国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结构混乱,满是逻辑漏洞,句子和句子之间关联性不强,段落与段落之间划分不明确,语言重复的问题严重,好一点的文章可能在此基础上能做到堆砌辞藻,仅此而已。

中国社会最常见的 “逻辑混乱”,就是分不清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通俗的说就是 “分不清事实和观点”。

举个不是那么敏感的例子(之前举的例子太敏感,被要求删改了。被强制删改后,这个回答明显被限流了)

唐骏学历造假了”,这本来是个事实判断,根本不是个 “连续性的概念”,不适用辩证法,更不存在“两个方面” 的问题。但中国人的 “辩证法” 却认为,既然 “一切事物” 都有 “两个方面”,你总不能说唐骏既造假也没有造假吧?于是继续挖掘,发现做价值判断总是能找到“两个方面”,于是就以价值判断的多样性来混淆事实判断的单一性,在我们指出唐骏造假这个事实时,在旁边一个劲说“唐骏造假的积极意义”。所以中国人的“辩证法” 就是一种以价值判断混淆事实判断、让逻辑上不相干的价值左右互搏、以局部的价值否定整体事实的诡辩术。

教育作为国家赋予的权利,其本身必需附带意识形态。开了逻辑课,某些重要但经不起推敲的理论就没人相信了,敝国引以为豪的凝聚力恐怕就会面坍塌的风险了。

-——————————————– 分割线 ————————————————

那我现在就把 GRE 写作的考纲原文抄一段出来,让大家来感受一下两种不同教育的区别。

GRE 的 Analytic Writing(分析性写作)部分是两个任务,Analyze an Issue(是非分析),任务是 construct your own argument(建造你自己的论证)和 Analyze an Argument(论证分析),任务是 evaluate others’ argument(评价他人的论证)。
你的立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展开立场所体现的理性思维能力 ——GRE 考官并不期待你采用某种固定的展开策略;事实上,GRE 考官在受训的时候,他们会审视成百上千的答案,尽管这些答案内容形式迥异,但能体现相似的理性思维和说服性写作能力。

你不需要去赞同或反对别人的立场。你也不需要去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看法。相反,你要做的是去评价他人论证的逻辑完备性,并从而体现理性思维、深度阅读以及分析性思考能力,这个论证过程是开放的这些能力是私认为研究生阶段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

简单对比一下,在国内,作为学生,写文章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观点是什么,我们的文章形式是什么样子的;但在美国,观点无所谓,重要的是论证过程是否严谨。同样,在国内,当我们阅读别人的文章时,中国的老师会关注正能量,价值观,“揣摩出题人的思路”,所以中国学生特别喜欢把 Argument 这部分称为 “驳论文”。但其实 GRE 考试要求的是我们分析他人论证本身过程的严谨性,跟结论的对错毫无关系。

更进一步简而言之,国内教育在意结论、观点本身的对错;而 GRE 考试在意论证过程的严谨与否。

一个是在培养听从者,一个是在培养思考者。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但其实这描述的就是未来在看别人观点所做的事情,我们不是看到别人的观点然后决定 “我喜欢” 或是“我不喜欢”?

阅读别人观点真正看的是别人的论证过程,既不盲信,也不盲目反对别人的观点。正确的教育是在意阅读中论证过程是否严谨,并且提出未来的修改意见。这个论证过程既可能巩固了最初的观点,也可能削弱了最初的观点,这个论证过程是开放的。

这就是所谓的 critical thinking,这种教育下的结果就是 “不盲信权威,质疑一切”。

而某国究竟能不能 “质疑一切”?这个话题就不能多说了。

知乎用户 清晨​ 发表

有效的评价系统选出好的老师。

中国各行业,教育,影视,歌曲,等行业如此垃圾的根本原因是评价系统问题。

没有有效正确引导方向的评价系统,就连平台也是,平台的审核也是如此。


如今各高校大招思政教师,会改变中国舆论阵地和思想领域遍地慕洋犬的问题吗?

不会。

知乎用户 南斋孤云 发表

1、缺哲学支撑,勿庸置疑,在人类的教育体系中,哲学是最基本的母体和最伟大的模本。它引导人们怎样认识世界,解读人生,认识自我,更重要的是扶助我们跟历史上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财富沟通和谅解,接纳和吸收。

2、缺梦想牵引,其实最完美的教育就是鼓励学生做梦,然后帮助学生实现自己梦想,而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无非就是帮助学生 认识自己。

3、少智慧浇灌,衡量一种教育任务,不仅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更要用人生的尺度,看它是拓展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知乎用户 求清 发表

对个体差异的包容

知乎用户 劲草 发表

中国当前的教育分类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整体上还是正面的,似乎也不缺什么,但隐形的社会教育就缺多了,

缺什么?缺德,缺诚信,此为最缺。

这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辛苦二十年,赶不上社会教育的两年。很多孩子一走向社会,发现原来受的教育,反差怎么那么大?甚至是出现土崩瓦解的局面。能彻底地毁了前期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说基本都是正面的,到了社会上一看,招摇撞的,带 “笼子” 的,玩套路的,防不胜防。怀着美好憧憬入职公司的,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勾心斗角。意气风发去创业的,碰上的尔虞我诈,笑里藏刀,拆烂污的。进了医院想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院方教你欺诈病患,小处大方,小病大治,攻心唬人的比比皆是。还有要教你空手套白狼的,忽悠你可一夜暴富的,给你找高薪骗你入魔窖的。做教育培训说的自己一朵花而尽是鬼话连篇的。做假药假东西的,做劣质食品产品的,不说了,你我都懂的。

这不知道了吧?中国教育,准确的说是中国的社会教育,它最缺少什么?诚信,诚信,还是诚信!缺道德,道德,还是道德!

更可怕的是,社会坏教育全面无礼角的存在,它们还会渗透到学校教育里去,影响学校的教育;渗透到家庭中去,影响好的家庭教育。举个简单的例子说,连老人倒了该不该扶?在原先的教育卢,就是一个字,“扶”。不扶,人神共愤。

现在,心里都没数了。扶,怕遭讹诈。不扶,良心不安。该不该扶?搞不清楚!

知乎用户 闫威威 发表

学生是产品,孩子是工具

从管教育的领导的角度看,把老师当做流水线的操作工人,把学生当做产品,以此谋取升官的资本!从家长的角度看,孩子成了自己炫耀的工具!

知乎用户 草绿色的苹果 发表

缺少国际共运史的教育,缺少布尔什维克主义教育,缺乏共产主义必胜的信仰教育

知乎用户 今天​ 发表

缺少认知自我特质,驾驭情绪,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差异化谋生的基础教育。

在发达国家,很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可以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很早得到指引,教孩子去辨识人类性情上的一些特质和处理它们的常识,但中国儿童好像没有普及这种教育和引导,上一代成年人本身具备这种意识的人也不多,以至于从学校到家里,孩子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没有科学观察和处理自己的情绪的习惯,于是出现了很多仅仅是可以完成工作,但却不能很好与自己和他人舒适相处的成年人。

当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性格也是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调整去驾驭的,这个国家的新长成的一代才会更加理智,豁达,健康。杠精和只知道内卷却自己别扭给别人也带来不快的病态人格才会少一些。

每个人客观上就是不同的,应该让孩子很早就懂得这个常识,并且准备好发现和用好自己的特质去差异化求生,而不是不管孩子是什么样全部用一个方法在一条路上闷头苦干,当有一天孩子发现无论怎么勤奋,都难以在某些方面用勤奋弥补天生差异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种整个人生是一个谎言的巨大无力感,这本身是可以避免的。

希望中国的孩子越来越阳光快乐,每个人都有让自己保持健康快乐身心的能力。

知乎用户 爱咋咋地 发表

一时我竟然说不出哪个最缺少,毕竟你问我一个残破不堪的废墟距离一个能住的房子差多少,我都不知道先说哪个

知乎用户 京都老客 发表

我个人看法,中国教育最缺少的是 “家庭教育”。我这里说的“家庭教育” 是指学校关于家庭的知识教育。你看看,现在学霸一大堆,但都不结婚。大龄剩女很多,大龄剩男也很多。都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学校从来不讲人为什么要恋爱?要结婚?要生孩子?社交?我认为中国现在人们不愿意生孩子,不愿意结婚,学校应该负责任。仔细看看,上学越少,越愿意生孩子。上学越多,越不愿意生,也不愿意结婚。学校不该负责吗?

知乎用户 约翰 逗比斯朵夫 发表

岗位。

知乎用户 红茶艾尔夏 发表

… 我是一名 “曾 · 中学人民教师”,恰巧就这段时间,经过挣扎后决定正式辞职且直接转行(即暂不考虑教师行业)以下所有肺腑之言,无论你是学生、是其他从业者;无论是即将步入教师行业的师范生非师范生,还是在职的教师们——我都希望把我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毫无保留说给你们听听。

想到哪说到哪,就当写个心情日记。

当你点进我的空间,你会发现我这几天改了签名、改了工作经历:

“人文主义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而非「某种人」”

“不能自由呼吸的教育毫无意义,不过「筛子」罢”

这两句话,便是我对我朝现阶段教育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的控诉与质问。

现在知乎显示 ip,你们可以看到我是昆明的。

我的经历比较有趣:初中就读于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高中就读于 “云南师大附中”(本校校区)。

若你也是云南的朋友或了解相关情况的人士,那么想必再清楚不过像是 “云南师大附中” 这几个字的份量是多么重。

这么说或许略显王婆卖瓜,但我真的很庆幸我的初高中 6 年生涯是在实验和附中度过的,尤其是师大附中,即便在今日我也可以简单粗暴断言,这是整个云南省唯一的教育净土——真正重视 “人本主义”,重视把学生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灵魂健全” 的「人」来培育的唯一的净土。附中的风气之自由,氛围之博优,人文主义色彩之浓厚,甚至在我看来是连一些大学院校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当然,今时今日的附中也面临着极其巨大的多方压力,或许比起当年,在一些方面也不得不做了改变与妥协,但它依旧在坚守着 “放羊吃草”,坚持着 “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坚持着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与唯分数论和衡中模式负隅顽抗着。

↑我之所以诉说这段经历,是因为:附中让我曾经天真地以为这才是中学教育 “普遍该有的样子”,结果使得在师范大学后面几年被现实当头一棒打到谷底

别的省份我不敢妄加解读,但至于云南省,我敢说整个云南的很多中学教育是普遍呈现出 “畸形” 甚至普遍 “变态” 的趋势,不仅是对于 “学生”,对于“教职工” 而言也同样——朝六晚十的低效率内卷,对「人性」的泯灭和亵渎,照本宣科的教育「体制」,把学生和教职工当成「机器」的反常态… 关于现阶段我朝中学教师和中学孩子们的普遍现状,不多赘述了,自行知乎一下

一言以蔽之,无论再怎么吹得天花乱坠,但实行下来,目前的教育就是赤裸裸告诉你:我们不是在 “育人”,而是在“筛选” 罢了;何况很多民办乃至公立学校都不带这个 “吹” 的过程,而是很直白把那套扭曲变态的教学和管理体系灌输给教师,并直言 “不干就滚” 然后大兴变相的末位淘汰制,这也是造成很多师德败坏现象的重要原因:一个正常人在这样高压如监狱般的环境下是会被逼疯的,要么辞职走人,要么昧着良心违背初衷去成为 “帮凶” 的一员。

当然,我也不忍心告诉很多孩子们,在今天复杂且生灵涂炭的社会背景下,「上学」这件事已不像 10 多 20 年前那样「管用」了——学历贬值,供求饱和,内卷加剧,阶级固化,经济秩序岌岌可危…「上学」在我朝此时此刻的社会已经不像以前那般「出路广」或「高性价比」了。这就是最现实的问题

我经常能在知乎或生活中,见到受这种教育系统毒害而观念固执的年轻人们,或许是相对幸运没经历过苦难,亦或是应试本领高强而出类拔萃。这些年轻人常常会天真认为:

你学习不好就是垃圾,我学习好就是厉害,这就是代表了一切

是的,我见过太多有这种愚昧想法的朋友了,但是一般来说,他们当中大部分只要经历过大三、大四时期的实习 + 找工作,经历过走出象牙塔、回到民众中去的这个过程,基本都会瞬间达到一个堪比 “兔兔变神神” 的极大转变

你可以何不食肉糜,但不能否认摆在眼前的社会现状**。**

你可以用很多元的标准评价 “教育是否成功”,但在我这里,最重要的标准就是——

你是否是一个 “身心健康” 且“灵魂健全”的「人」。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教育的核心与初心。

当然这不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不敢做的遥不可及的梦罢了。尽管我可以问心无愧说出 “我向来是个坚持如此” 的人,但正因如此我知道这条路有多么艰难,多么困苦,多么令人挣扎而矛盾,内心不断抗争与翻腾,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负重前行。

说到这个,理想主义肯定是半死不活了,那现实主义又如何?至少二者求其一。但可惜的是,当你放弃曾经天真浪漫的理想主义,就想单纯 “当个工作者,求个不错的工资待遇” 时,在这个行业也几乎是难上加难了。

这是某位河南省公办重点学校的朋友的薪资状况,二级职称教龄 4 年:

就是这么夸张。

虽然说教师行业地区和地区之间薪资差别较大,但咱们云南地区,实则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参考上图,尤其是今年大范围转公。

我在最后决定转行前是任职某中,也是我们这优质且名列前茅的中学。之所以用 “某” 而不说出来,单纯由于不敢妄自尊大,嘴下积德。

而这所学校也包括在今年的 “转公” 行列中。

或许不知情的人以为的转公:在职教师整齐划一顺顺利利转公,轻轻松松~

实际上的转公:校长和副校亲自面谈告诉我们,转公只对招生方面全面落实,但至于教师编制方面除了 “3 年内逐渐落实” 这一信号外,任何具体消息和措施尚且杳无音信,因此“暂时还什么都无法保证我们”,“包括工资待遇”,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皆是如此。但待遇却只会比以前大打折扣下降,“参考地区平均的公立学校工资”,或只低不高,而辛苦程度却不增反减,教职工压力只会不断变大

我们这儿就是这样,别的省不太了解。

这就是现实,再加上如今的教师基本上无一例外需要负责班主任工作,我此前的 “朝六晚十” 其实都不太恰当,因为班级管理是个 “苦心活儿”,需要你除了睡觉以外的全天时间都惦记着、操心着。一夜白头,老态龙钟,毫不夸张。

引用一位匿名分校长的回答:

我是一高中高二年级的分管校长。女儿今天看到这个话题,让我来回答一下。由于隐私问题,匿名回答。
高二年级组,一线教师 61 人,这个暑假 7.1 号开始,已经陆续收到老师住院病假 3 条,其中 1 人重病会影响 8.10 号开学。另外因病无法上高三的 5 人。由于早出晚归忽略了自家马上要小升初或者初升高的孩子,希望有点时间管教孩子而申请下高一的,有 4 人。师资不够高三还需要继续双班的主课老师 4 人,但这些双班老师我们内心也是有愧的,都是一些年轻有实力但是被工作耽误了终身大事且身体也不好的。
没有寒暑假,我们以上老师连口气都喘不得了。
即使开会的时候我们也让我们的老师忍一忍、放宽心,但是郁结于心、心情压抑的女教师们还是有不少内分泌紊乱、影响生育、甲亢甲减等等。
不少刚进来的年轻小女生,不到一年就脸色蜡黄,满脸痘痘。她们哭着申请不当班主任的时候,我心里也是心疼的。也只能劝她们多多运动。
还有一些中流砥柱们,早 5 点晚 12 点在学校,一门心思放在管理上,自己的孩子一塌糊涂,每每不好意思地来找我们帮忙,我们内心也是很无奈的。
现在虽然暑假了,我们新高三年级仍有 16 位教师被派去学习,5 位年轻老师在准备下学期比赛,全校老师将在 7 月下旬开始网络培训,新高三所有任课老师仍然在自己的班群里催作业,发讲义,备课。
不少人攻击那些到点就走,踩点上班的老教师,但是其中不少人,学校是敬重他们的,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人才青黄不接的时候,为学校做出了贡献,付出了心血,学校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这些老教师一滴汗一滴泪地拼出来的。

沉默,哀叹。这就是我看到这段话的第一反应。刨除部分师德败坏的教师,普遍上来说,大部分三观端正、品德良好、兢兢业业的教师们,真的就是这么一个生存状况。

所以,你会发现,当这整个制度体系出了问题,越发臃肿,那么无论是教师,抑或是学生,都会被裹挟着,一起走向越来越看不到光明的深渊。

话锋一转,拿我自己说说事吧。

我本人作为教师这一身份时总是一副举止端庄、眉头紧锁、思想深沉而老态龙钟之势,明明还算年轻,气质外貌也不赖,但经常被吐槽心理年龄 too old,或许与我是一名 “历史教师” 有关。

在我看来 历史学”这个科目,或者说将历史作为 “中学必修科目” 的“学科”定义时,它是一个最 “艰难”、最“令人挣扎” 的科目。

历史有诸多含义,对过去的记载(书籍等)是历史,一个事物的延革、来历是历史,一个人的经历、底细是历史…… 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 “学科” 时,则是用于专门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进程事件,而这之间又可以划分为无数专业领域,不多赘述。而中学历史,恰恰就是这多如牛毛的领域中的一根而已,它具有极大的限制性和条条框框,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史学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本质。

这么说吧,中学历史教师这个职业很神奇,哪怕你学富五车,堪比学院派或江湖派的史学大家,你也未必能 “胜任” 中学历史教师;反之,哪怕一个人对于历史知识再匮乏、对于时事政治毫不关心、史学思维也不深刻,但只要 ta 能把「课程标准」和「课本框架」玩透了,ta 也能很大概率成为 “当今中学评判标准体系” 下的“好老师”

这番话或许会让一些在职的历史教师不舒服,但事实就是如此,且先听我进一步阐述。

我们知道,如今的中学教育模式基本呈现出两大趋势:传统教学 vs 导学案式教育。

传统教学很讲究的,一堂课大体分为 “导入,授课过程,小结” 三个大部分,其中要运用到 “师生互动” 的诸多环节和技巧,运用到 ppt or 传统板书等,运用到各种教具,注重“学生主体”…

导学案式教学,说白了就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内卷化中学采取的,直接整个上课都围着一张导学案走,老师也不怎么讲,基本就是所谓的 “引导” 然后让学生 “全盘思考”。好处或许就是应试成绩相对立竿见影,坏处则很多了,比如彻底让“教育者” 失去作用,让 “教育” 这两个字变成笑话,而培养一堆考试机器。

这些话略显言重,但这就是事实,我不怕说出来。

我与各科目教师都交流过很多,发现无论在哪一种体系下,“中学历史” 这一科目真的尤其都变得越发扭曲。

我个人的风格偏向于大学讲师那种感觉,偏向于更加自由开阔的那种感觉,和儿时成长经历有关,再加上高中在附中那几年受我的班主任恩师(一位历史教师)影响,在大学历史系那几年也遇到了无数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优秀老师,使得我「心目中的历史学」奠定了自由独立的基础。

但,中学则与之相反——历史课本严格划分了「单元」,而每个单元之下则是「课文」,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子目」。我们需要牢牢按照课程标准,按照教学进度,按照已经划分好的东西,去设计每一课的内容——导入怎么加花,用多长时间;第 1 子目讲几分钟合适;史料文字和图片如何与「重难点」(即应试点)挂钩;如何安排师生互动环节…… 所谓的《教师用书》,实则本质上已经沦为了形式主义,沦为了让这堂历史课如何形式化、规范化、应试化哪怕玩出花来依旧忽视了对核心素养的真正培养。

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才是我们历史老师要去关心的,事实上要我去做我也能做的很好,不然我也不会在师范活动上拿那么些奖,也不会入职优质的中学。

但我的本心与理念却与之相悖,我所向往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独立的历史课堂,在整个云南中学教育不断死去,今日,一片哀鸿遍野中已然见不到几堂如师大附中那般的精髓。

教育改革说的好听,让老师不要单纯当个 “教书匠”,但本质上我们历史教师就是要在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框架之下去讲授极其有限的课,在“重意义轻过程” 的现状下为了中高考服务。

什么 “三维目标”,什么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都是鬼扯。本质上中学的历史学就是 “照本宣科”。

除非能去到相对优秀的学校执教,那里的氛围则会相对更加自由开阔,例如师大附中(高中部),或是师大实验、云大附中(初中部)。

但试问这样的学校还剩几所?在今天哀鸿遍野的中学教育体系下如何施展教学?

何况,中学历史书里很多史实都是扯淡的,很多历史事件、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我不可能去和中学生说那些大学历史课堂里关上门说的东西,一来碰红线,二来说了他们这个年龄段也未必能懂。

我在高中教学和初中教学都有经历,尤其是每当我拿着《八下》课本或是《中外史纲上》课本时,我真的不想昧着良心,去讲述一些…… 你懂的。

这个话题先 cut,再说下去就危险了。

我这么说并非在针对在职的历史教师,还请千万别误会**。因为很多在职的历史老教师,十分智慧,知识也十分渊博。他们会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智慧,按照框架的限制却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史学思维,在不碰红线不违背史学初衷的情况下 “点到为止”。**

我很佩服这些在职教师,真心话。

只可惜的是,在这方面我确实是一个执拗而一根筋的人,或许这一点也是受我的高中恩师影响吧(笑)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举个思想品德里的例子:

假设我要教给学生 “自尊” 这一品质,很多我朝中学教育会怎么教呢?

课本赫然写道:1、自尊的定义:自尊是….(省略几百字)2、自尊的重要性(意义):(1)(2)(3)…

老师赫然教道:balabala….. 记得下去背熟啊,明天默写!那这个部分就过了,我们接下来继续…

是不是有画面感了?

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简直令人笑掉大牙。

而我所认为的教育则是,我会丢掉这些空有概念,没有实感的内容,去根据具体学情和学生讨论与自尊有关的很多现实问题——当有一天咱们有了家庭,或许会为了家人、为了生计而面临「不得不舍弃自尊」的状况,那秒钟我们该怎么取舍?当有一天,一个公权力侵犯了公民身为人的权力与尊严,使我们活在一个「没有自尊」的社会中,我们要怎么办?…..

这样的内容探讨,哪怕仅有一次,也绝对胜过千千万万次的应试教育。到头来,你学了 6 年政治,你能在卷子上洋洋洒洒写出自尊的定义和重要性,但你真的知道我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自尊吗?真的知道当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尊时该如何取舍吗?

中学历史学在我眼里,也是一个道理,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口口声声以史为鉴,但课本诸多内容从不正视真正的历史,鬼扯瞎掰,高声赞歌;并且所谓以史为鉴,却不告诉学生一个最重要的观念——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但前提是你要选一面好的 “铜”,不能选哈哈镜;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但前提是你不能只以 “你想看到的” 那段史为鉴;

我朝所谓的 “王侯将相以史为鉴”,酿成了多少“矫枉过正” 之例?我们要如何避免将来跳入这个王朝死循环中?

你看,这些问题抛出去,多么具有探讨的意义,无论 16 岁左右的高中生或是 14 岁左右的初中生,都能根据具体学情展开适合他们接受范围的深浅度探讨,让他们有所收获,但更多现实就是 : no,不行,根本不可能。

你中学历史老师基本就是个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哪怕你心有余,却根本力不足——面临着查课的压力,面临着学生检举的压力,面临着统一教学下的进度压力…

尤其是面临着 “出不了成绩,出不了分数” 这一直接决定了一名教师「是好是坏」的生死线压力

你要怎么办?

当然这不只是历史这一科的问题,我相信每一科目的教师都会为了这些而挣扎,但客观上而言,三大主科、理科、地理的授课内容确实相对可操作性大,灵活度高,且变数性小,教授起来「顾虑小」;但政治、历史就完全不同了,活生生整一个沦为了「服务工具」,尤其历史学的自由与独立,完全成为了笑话,这是对我本人底线的挑战,我不能昧着良心或扭曲着我的坚守,去说那些话。

所以我才会说,我作为一个执拗的历史老师,一头特立独行的猪,我不想昧着良心接着在中学教书,面对着这样一群孩子们教书。

根源上来说 “体系” 不同,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放到大学历史系教室里 2 个小时说不定支支吾吾啥都讲不出;一位优秀的大学历史教师,放到初中历史教学体系中,说不定也第二天就被冠以 “不会教书” 的名号而撵走。

这个道理,我想你们应该理解。

说到这个,我母亲虽然是个工作能人,但在教育方面是个极其不讲究的人,她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都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克服和扭转的。

直至今日,我也会经常和她探(指)讨(正)教育、生活观念等问题,把「以前的我」当成「客体」去分析。但依旧能听到不少她极其不正确和陈腐的所谓的教育理念,每次争辩都会上演为我对其全方位的、观念和思想的碰撞 pk。

试想一下,光是我老母亲一个人就这样了,那么我们班上 55 个学生的 55 位家长呢——家长落后腐朽却又固执不改的教育观念,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毒害之一。我们常说 “家校教育不可分”,班主任一个人又不是神,很多愚昧的家长以为「我把孩子交给你就放心啦~」

然而,我只能说我会尽到 “学校教育” 层面最大的努力;但剩下的,至于您孩子屡教不改的恶劣品质,恐怕是您的 “家庭教育” 层面出了问题。

我作为历史老师,作为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老师,自然对于如何同这些小朋友打交道、如何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是要相对专业和可靠的,但是往往受到来自家长和上层这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家长顽固愚昧而无理取闹;上层制定的严格而不科学的某些强制措施。

【教师不是在做 “教育”,我们已经根本不是在做“教育业” 了,就是在做“服务业”,要把学生和家长服务的舒舒服服】

这番话是云附的一位前辈班主任说的,用那种出于无奈,却又无法否认的语气。

所以,我上面零零碎碎说了一大堆,但我相信你看了这些文字,一定充分了解我朝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无论是根源上还是表面上;对于 “当前中国教育最缺什么” 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本人教育的经验和年限或许无法与很多在职教师相比,但我以前跑过很多地方,去观摩和研究中学教育现状,大半个云南都跑过。我见识过云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对自由开放的无奈收紧;我见识过澜沧地区边远中学对于导学案教学的运用初显成效;我见识过建水某中学对于 “高效课堂,低进高出” 与“军事化管理”这些泯灭人性的模式;我也见识过昆明地区越来越多的办学教育集团开始群魔乱舞…

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我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三言两语难诉说。

若要以一段文字结束这一篇长长的而又零零散散的文字的话,我第一反应是前段时间去初三听评一位新入职教师 + 一位老教师授课的经历,讲授内容均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那一课,属于九上的内容,应该是九上第 6 课。她俩算同课异构。

新入职教师尚且年轻,但教学功底扎实,节奏稳健,也注重师生互动,但太过于「中规中矩」了一些;老教师本人的教学功底可谓十分扎实,教学语言得体恰当,台风精干,讲述过程也挺精彩,只是不太注重师生互动,而过于看重「教师中心」。

当然这个不是重点。

当两位教师讲述到「雕塑文化」这一部分时,无一例外展示了**「掷铁饼者」这一作品,并且竭尽全力在和学生描述那一时期对「人的赞美」,对「生命的赞美」**

尤其是那位老教师,用 “用力过猛” 形容也不足为过,指着 ppt 上雕塑的肌肉线条大肆赞美,然后一遍又一遍强调着**「人文主义」,「对人的肯定」**

但奇怪而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个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的眼神却是空洞的,他们的表情却是呆滞的,他们的神态却是麻木的。看似在认真听讲,但却如一尊尊雕像,呆呆的。

有几位认真的学生会跟着点点头示意,也有几位积极的学生会跟着大合唱 “对人的赞美!”、“人文主义!”

但当他们点完头,重新抬起沉重的脑袋

但当他们回答完,得意之情显露于脸颊

我却在内心深深怀疑——「人文主义」、「对人的赞美」这些概念,或许在他们心中,只不过是一个「应试符号」罢了,只不过是「一段概念」罢了。

台上的讲者竭尽全力照本宣科或发自内心诉说着「人文主义」

台下的听者却麻木而呆滞如一尊雕像

这是一种怎样讽刺的场面呢?

现行教育制度下的孩子,或许将来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筛子思想乃是病根),或许会成为「天真烂漫的小韭菜」(教育泯灭了他们的灵性和天性)

课本里依旧洋洋洒洒明目张胆写着「人文主义」,甚至大肆宣扬「天赋人权」,却不见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主动或是被动

你要知道,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我朝目前的整个社会体制的问题,而非单纯怪罪老师或学生

“人文主义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而非「某种人」”

“不能自由呼吸的教育,不过是「筛子」罢了”

不把人当人看

不注重「个体」的成长发展

而是把人当成一种「物品」、「东西」、「符号」、「数字」、「材料」、「应试工具」去看待

却还敢对这些「物品们」、「工具们」大肆宣扬全面发展,大肆宣扬「人文主义」

这就是我国教育最本质的问题,对人性、对个体性的泯灭和摧残

身为曾经的人民教师,我心痛而又自觉无能为力,挣扎过后选择了退出,但对于所有不忘教育初心并依旧坚守在中学教育岗位的广大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即便我的眼里依旧是一片黑暗的前途

言至于此。

知乎用户 啦啦嘟嘟嘟啦啦嘟 发表

对科举的百姓来说,最缺的是衙门里的岗位,要不然科举图个什么?结果衙门里岗位不给增加也就罢了,门口的衙役还一脚给踹出来,说 “小镇做题家” 没资格进衙门。

这去哪说理去。毕竟科举是最公平的选拔制度,这条路不通就没得走了。

知乎用户 琼塔酥 发表

缺少传统智慧的教育,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缺少性教育。缺少理想和责任教育,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太多。

知乎用户 钢铁还是铁 发表

最缺少 “科学”

知乎用户 云班级 发表

缺少信仰!

学生读书为了什么?现在很少有学生去考虑自己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只知道父母让他们去读的书,而且还有学生埋怨为什么父母让他们读书,对于读书完全没有一个概念甚至信仰!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在孔子看来读书就是了做官,不要觉得庸俗,其实孔子是希望做官后以礼治国,报效国家。北宋大家张载说:读书就是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在学生时代也曾经说过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从古至今,从不缺少读书人,但是能真正理解读书意义的少之又少。当我们问老师、问父母为什么读书时,可能给你的回答就是 “为了将来有出息”。像是回答了也像没有回答,然后我们又陷入了怎么样才有出息的疑问中,有钱有权还是有势?不明所以然;当为什么读书在学生心中没有一个答案的话,那学生也终将会失去读书的乐趣。

所以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首先解决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知乎用户 樱桃小丸子 发表

缺的是如何做一个人,

缺的是作为人该有的理想是什么,

缺的是作为人该有的品格是什么,

缺的是作为人该有的权利是什么。

现在的教育,是一个筛选做题家的过程,

十几年的教育,学会做题,学会知识,不知理想,不知品格,不知信念,不知权利。

毕业生不应该是白纸,不应该被社会随意涂写。毕业生是无数个不一样的画卷才对!

可实际上,进了社会的毕业生,

只能成为社会这台机器的替换件,而不是能成为改造社会的新构件。

也只能在这个社会染缸中随波逐流一切向钱看,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并且还要在下一批白纸上继续随意的涂画。

所以学历再高,毕业生再多。中国社会也不会改变。

继续内卷,继续倾轧,继续相互剥削就完事了。

知乎用户 空气滤心 发表

缺 “德”,比较难听和不可思议。中国当前教育可是一直宣扬立德树人,德育可是根本。为什么还会缺德呢?因为你翻遍中国德育教材都找不到传统文化里德的概念来源,有的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信仰意识,德是人的天命本性精神真理,形而上的本性精神真理,这个才是各种人性道德理念礼制的来源和归宿。德属于人的本性心灵真理,真正的教育是率性求道,是形式语言知性意识返回心灵的过程,是知性意识靠近感性心灵真理的过程。

概念形式不是真理,概念的本质精神内涵才是真理。德育不应该是各种价值理念的说教,而是心化物的过程。真正的素质教育或者学科素养教育,不是各种能力的外在教化和训练,而来源于个人心灵真理的回归。唯物主义认知论很难认可形而上的心灵真理存在,德来源于人的天命本性精神本能。

知乎用户 谢皎然​ 发表

缺少教育孩子被当作人看是什么样的体会… 哪怕是迈入成年以后的教育。…

知乎用户 玉宇澄清 发表

一个现代化的环境。

知乎用户 沐猴而冠 发表

缺良心

知乎用户 李林 发表

人格独立思想自由承担责任

知乎用户 dsyjiang​ 发表

缺教育。

知乎用户 大龙 发表

中国教育最缺少人性内涵教育和筛选。

中国目前是知识教育,高考也是知识成绩筛选。但是实际社会对人的需求是两方面的,除了需要具体某些知识能力,还需要一个人的人性内涵符合这个岗位工作。

而中国的教育不能对一个人的人性内涵进行教育和筛选。导致用人单位和就业人员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矛盾。不匹配的矛盾,严重的话,可以把一个人搞得精神萎靡甚至家业衰败

所以,我希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努力攻关人性学知识,对人性有一个公正全面的知识理论体系。然后把这个知识教育融入教育中,对人形成一套人性内涵的评价体系,用于指导个人就业和用人单位择人。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人与工作的双赢匹配性,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的不和谐,苦难,大多来源于工作不理想,工作不理想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知乎用户 八月的狮子座 发表

只培养秀才,不给进士的路,眼中有家无国,最终出不了国士;

学术的最终目标是欧美主导的国际奖项;

人生目标就是跨越阶层当人上人;

企业目标就是赚钱是第一目标;

等等,上诉的终究目标没有一个与国家有任何联系。

最终培养出只有世俗化的目标和追求,认识逻辑缺乏,双标严重,糟粕精华不区分,个人精致主义盛行,有利就用不利就丢,国籍可以换,移民随时走,文明随时可以丢。

科举制至少将国民的发展与国家联系一起,现在教育就是职业学校,只有形式没有灵魂。

知乎用户 封印中的理猹 发表

缺少去殖民化……

知乎用户 烈日 发表

没有教育,只有教培。

就像没有生活,只有活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生来就该得到的东西,却要靠一路卷下去才能得到。

为什么?如果我不那么卷呢?如果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呢?

那么普通人的权益根本就得不到保障。

回到这个问题,缺什么教育?缺的正是全民教育。

知乎用户 Jessie 萌​ 发表

灵活性

按时按点上课没错,维持课堂纪律没错,选拔课代表没错

但是要尊重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喜好

喜欢坐前边的别让坐后边,喜欢坐后边的别让坐前边,不喜欢和谁坐同桌的别硬安排在一起

课代表别固定不变,多让感兴趣的同学尝试一下

回答问题别随机抽取,没举手的别叫,举手的回答错了别批评嘲讽

别人身攻击拿学生的身材、习惯、身体素质、家庭条件等说事

其实主要就是老师的德行

制度没什么问题,同样的课不同老师上效果就会明显不同

当然适当提高老师工资可能有所帮助

老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老师的德行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

我想能当老师的本身德行思想素质就不错,只是待遇可能会让他们产生疟气,从而做出违背自己内心的事

同时也要约束家长不要作妖,家长最好不要和老师有太多沟通的空间,家长会和平时请家长就够了,再私下里不要随意沟通,一个老师有一个老师的教法,你一言他一语的老师都乱了,哪还有贯彻的教育方针,只能是散打式的不得罪不出事就行

好的老师和家长其实挺像的,都是教育嘛,哪分什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本质上都是带领孩子正确认识这个世界

家长和老师应该齐心协力,而不是一个怕一个,有所忌惮,更不应该有行贿受贿、威逼利诱等的关系

除此之外,多推行兴趣课和实践课以及职业教育课

见识不应该只由家长提供,否则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就很难得到这方面的教育

如果一个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还要私下里再操心给报各种班,那这个教育不说失败也一定是不健全的

就分析这么多吧

知乎用户 章鱼也是鱼 发表

缺少真实,全 TMD 教你天向上。

然后没买房,没户口好一点的学校都不能上。

我上幼儿园的儿子都要学 gcd 才能带领中国走向辉煌,现在 70 年了,辉煌了没有。

知乎用户 西直门吹雪 发表

批判性思维

自由

创造力

知乎用户 koushuangjiu123 发表

不是你认为中国当前的教育最缺少什么,而是你认为我们中国当前的科学研究最缺少什么样的科研政策,而是你认为我们中国当前的科学研究最缺少什么样的鼓励科研开发的具体办法。

知乎用户 虓爷 发表

因才施教。

知乎用户 八八八八毛 发表

这不是教育的问题,或者说教育的问题不过是结果

知乎用户 2333 发表

德国纳粹黑色教育:只学为国而死

知乎用户 圈衡水 发表

如何让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知乎用户 渡鸦霊 发表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学生在和同学,和朋友,和自己想象中的生活较劲,一辈子无法与自己妥协。很多人直到蹉跎半生,也没有形成内在的自我的指引方向。

知乎用户 半个好人 发表

钱。

知乎用户 柴基萨摩喵​ 发表

有教无育

或者说只让学生学习到了教育的「法」和「术」,而不是「道」。


学了很多的知识,而缺乏了「爱自己」的训练。

为了满足社会运转的需要,学校的教育,是想方设法地选拔出来那些在「智商」上最优秀的个体,同时将不同「智商」水平的个体进行分流,从事从体力到智力色谱不同位置的工作。

而学校的教育,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较为简单粗暴地运用了考试选拔法,即通过简单的一次性考试对个体的「智商」进行选拔。这其中必然会引出我们对以下的重点问题的思考:

1、考试选拔的不一定是「智商」:一方面「智商」包含的不仅仅是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还包含着音乐智力,体育智力,空间智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等等维度,而后面的这些维度在考试中基本上不会被察觉到,即考试考察的「智商」非常不全面,特别是在「以人为主要元素」的社会中,非常不全面。常见的是,毕业后,有些学习不怎么样但是「情商」很高的个体突出重围。同时,「智商」的发展有一定的波动,且不同个体的「智商」发展曲线不同,仅仅选择了波动曲线的一点进行考察,可有有样本偏差,无法选拔出来因特殊情况而发挥失常的个体和发展后劲较足的个体。

2、教育的本质不是「选拔」而是「培养」:在学校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由于父母和老师对其的主要考评尺度是学习成绩,从而较为容易产生内归因,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或超过某个学生的排名,才能够获得「有条件的爱和支持」,同时将暂时的失利或仅仅一个学科的低水平归因于「自己整个人都不值得被爱,不如别人优秀」,特别是对于较为敏感、情绪感受力较强的个体,这种情况非常常见。而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爱自己的能力,即通过不断进行自我觉察和尝试,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渠道,并且在暂时失利时相信「环境暂时性」和「努力可以改变现状」。

所以,教育更多的是教授学生一套方法,一套积极正向的,通过不断尝试可以获得成长,并识别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而不是一套不断通过考试提高排名,通过练题目掌握知识,以踏上某个门槛的僵化方法。仿佛踏上某个门槛得到选拔后,人生的价值就得到呈现了,殊不知,人生的价值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获得的过程,从来不是某个台阶。

毕竟,学校生活只是人生的起点而已,应该是授人以「渔」的场所,而不是告诉你「你打不了渔」。

**3、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自我觉醒:**在学校里学习了这么多年,让我思考哪门课程对我的影响最大?好像还得是读研的时候,在教育心理学的课堂上,我仔细地思索了自己的价值观并且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信。自那起,我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开始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我在思考,为什么在过去的教育里,我并没有这种醍醐灌顶的时刻?原因就在于,过去我从未做过学到的「知识和自我的联结」,而知识把知识当做冷冰冰的知识,当成需要考试学习到的内容,而不是「我想要的有温度的生活的一部分」。

从研究生起,我才开始爱自己。即不会因为自己「这个周没有努力」而自我埋怨和自我愤恨,而是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当成「生活的意义」本身。

可以做什么?

当个体融入集体时,特别融入有一定社会文化规范的集体时,必然会需要一套程序,也必然会有分工。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口数量如此大的中国,我们很难找到比当前的教育选拔体制更高效的体制,同时也在不断进行试点,以进行尽可能的「公平」选拔。

最好的教育,是使得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美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里,孩子们身边的人,可以做什么?

1、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路径:虽然在高中以下,学习成绩还是主要的评判标准。但是父母和老师可以无时无刻的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爱,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因为「你不是个好孩子」,而是「还需要努力,我们也会一直在身边,需要的时候来支持你」。同时,帮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找到艺术、体育、自我表达等方面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特别是能让孩子得到正面反馈的路径。

**2、把碎片化的知识连接成为生命的意义来源:**我们的学校教育把生命过程本身分割成了一个一个一门一门的学科,但这些学科把生活本身肢解了,生活不是氢氦锂铍硼,也不是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生活由它们组成,但不能被解释为这些东西的堆砌,生活是美的,是主观的,是需要理解的。

比如,帮助热爱理工科的孩子,把学习到的物理学数学计算机技术转变为可视化的机器人制作过程;帮助热爱文科的孩子,把学习到的生物学历史学和文学的知识转变为一本自传或小说的书写;帮助热爱文艺的孩子,把文艺体育活动幻化成学校里的艺术节或体育节,让每个人感受这些知识落到地上,激起的璀璨的光亮。

3、家庭教育:除了学校,家庭更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甚至是最重要的场所。很多父母,并没有学会如何做父母就成为了父母,并且把来自自己父母的代际伤痛,通过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传递给孩子。所以对父母进行有必要的再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虽然学校教育缺少了很多,但是我们都还是走到了这里,并且还能生龙活虎地看着这篇文章。我们有强烈的生命力可以自我唤醒和自我改变,持续的学习成长已经成了这个时代重要的人生主题,所以,缺少的部分,我们自己可以,给自己补回来。

补不回来的部分,虽然是你最脆弱的部分,但是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是你更好理解他人的视角,是你感受到生命珍贵的部分,也是你剩下部分人生追求的意义所在~

知乎用户 邯郸不学步​ 发表

最缺的是德育教育、爱国教育。因此才出现国家投巨资培养的高精人才出国不回来的现象。特别是制芯片人才等国家紧缺人才,在国家被卡脖子的时侯本该义无反顾的回国,有的不仅不回国参与,甚至出卖技术给美国,甚至为了给美西方递投名状不惜抹黑祖国,这都是一级一级的学校不注重德育的结果。建议凡出国的大学生,都与母校签订合同,如果不回来反哺,将受到什么处罚。不签的不准出国!

知乎用户 人类 发表

现代化

知乎用户 泷月 发表

中国教育最缺少的是智商在线的教育局

知乎用户 九格 发表

最缺少的就是实践,你可以看一下,现在在大厂的年轻人就算混的再不好,也是有工作经验的基础,或许在以后,他的孩子就算是混的再不好,也能过接手父亲所给的工作经验,从而领先很多的年轻人,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社会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工作经验就无法升级

知乎用户 灰不动老​ 发表

成年人缺什么就需要在青少年教导什么

1. 挣钱,有钱才能换到吃穿住用行,而且有层次,不说其他,二线主流城市一套靠谱的公寓装修完后一般在 150w 左右,每月正常家庭开支 5000-8000,一台汽车 15w 左右,这个钱该怎么挣什么时候挣挣多少,这都需要教!

2. 婚姻,恋爱不是婚姻的必要条件,但如何树立符合当下和发展的婚恋观及相关法律,是需要教的!

3. 育儿,理论上每个家庭都会生育,那么育儿从如何正确健康的怀孕到孩子的抚养等,都需要教!

4. 真相,社会过去的真相(这个有教),当下的真相(这个有选择),未来的真相,每个人如何实现自我,路径在哪,社会分工分层你该在哪如何在哪,这个需要教!

5. 生存,生存不仅是财米油盐,还有为人处事的逻辑,当下和未来,如何取舍,如何做自己还是做他人,是小我还是大我,是。。。这个需要教!

知乎用户 慕夕 发表

看看法国德国的高考作文题目就知道缺什么了。

知乎用户 Boris 叼 发表

好老师

知乎用户 红尘三十里 发表

缺少教导孩子如何面对生活吧。

知识很重要,但如何运用知识更好的体验生活更重要。

知识的目的不该是多一分干掉千人,

它本因是一种手段,帮助看清生活的真相。

知乎用户 muwenh​ 发表

心里课和基本法律课

知乎用户 竟然查无此人​ 发表

缺钱,或者说国力还没达到那个水平。

其他底下一系列回答,说这不对那不对的,又不是只有你们看到了这些问题,业内人士和有关部门天天就干这个的,他们能不知道吗,那为什么没按有些人说的实施呢,因为财力不支持。

说不自由的,如果学校多一百倍,老师多两百倍,你看看自不自由。说应试教育毁灭人性的,如果每个省都有一所世界前百的大学,也不用这么卷了。

肯定有人说 gdp 都第二了还没钱。你看看现在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人口,教育问题谈人均总该合理了吧。印度人口和我国差不多了,他们的大学,他们的人均受教育程度,也就那个水平,没比咱们好。

知乎用户 半涉浊流半席清 发表

这个夏天,让我特别想知道,有些视频、文章的文宣创作者,对自然科学与现代工业体系,特别是电、水这两方面的无知,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发自内心地希望,推进十二年义务教育、文理不分科、增加学习及实践内容、增大考试难度。而不是工厂缺人了就用中考强制分流,分配问题的锅,不要让教育来背。

否卦,乾上坤下,天地绝也。

​泰卦,坤上乾下,地天交也。

​愿否极泰来。

知乎用户 银龙背 发表

现在的中国教育已经异化了,教育成了考好大学,挣钱的一个手段,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教育的初衷是什么?是培养人,培养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自主意识的人。

给未成年一个引导的机会,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们要去哪里更合适,他们适合在社会上从事什么工作。

这些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现在的教育却置之不理,转而去搞些虚之又虚的东西

知乎用户 Someone​ 发表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出来的都是奶茶小肥仔。虚拟人加生化人。

知乎用户 莫名 发表

也配提教育?可笑,应该叫教化!

知乎用户 龙文君 发表

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

知乎用户 邮差​ 发表

对人的关注和关怀

知乎用户 钮铫 发表

法律课。

法律作为我们在社会上保护自己的条例,理应所有人清清楚楚。既可以保证我们自己不跨越雷池一步,也可以守护我们不被别人跨越雷池一步。

知乎用户 啻欹 发表

缺钱 因为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房子就不说了 真正教育义乌话不卷了 学习不好也能过上好日子就好了

知乎用户 荔枝羊 发表

不是缺少,是多了人情世故,皇帝的新装,小团体。

知乎用户 小小蒲公英 发表

非标准答案。

知乎用户 OneSelf 发表

你得细分。

公共教育和家庭教育。

公共教育国家已经在做到尽量平等了,问题出在家庭教育。

知乎用户 tfgk 发表

当前什么都不缺,教育有其政治性,教育的目的与政府密不可分。比如古代斯巴达只有军事教育,除了歌唱与纵酒,没有给文化留下一丝空间。工业革命时期,为了工业扩张的需要,各国职业教育兴盛。明清八股,用于维护王朝统一而钳制思想自由。

你觉得,现在我们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只是需要稳定罢了。

所以我一直认为,当前的中国,容纳不下更优秀的教育制度,更先进的教育思想。

教育没有什么缺少的,只是这样的教育制度注定会灭亡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缺钱。

如果有钱,就不会有 985,211 这种东西的存在。这东西存在的原因,就是因为公办大学,政府拿不出钱来,优先给几所内定的,有 “代表性” 的大学,先支持,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最富有的清华大学,330 亿一年的运营经费。最穷的大学,一年是 500 万的经费。这差距,怎么说呢?把 0 放出来,让大家看看。

清华大学:33000000000

最穷大学:5000000

差了多少个 0,大家自己算算吧。

没钱建不了教学楼,没钱请不来老师,没钱学生没空调,没钱学生连奖学金都没有,没钱学生没有心理医生配备。没钱你跟我谈素质教育,我都想笑。老师的画笔钱都没有,舞蹈室都没有,你谈素质?谈文艺?谈科学?谈逻辑性?

我们真真实实是个发展中国家,是个穷国,并不是知乎这里吹的,拳打美国,傲视日本的一流国家。财政问题比很多人想的要差很多。只有几个门面工程。

知乎用户 实用成长计划​ 发表

缺太多了。

1,缺心理教育。

2,缺性教育。

3,缺财商教育。

4,缺体育和营养学教育。

5,缺思维模型教育。

6,缺政治教育。

7,缺法律教育。

……

但是教多了就不好管了,自学又容易偏了。所以,终生学习不是个口号,而是必需品。

以上

知乎用户 大心脏奥特曼 发表

我是个高中一线教师,大致看了下大家的答案,回答仅限于我所了解的中学教育阶段。

我认为这个答案不在教育,而在社会。大家的答案也佐证了这一点。就是我们普遍认为高收入,高学历是定义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在这样的已经基本成为共识的社会评价标准下,所有的教育相关人员,都会把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高考作为标准化考试,一定是可以通过重复性训练提升成绩的。所以相同的时间内,学生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确实不如刷题提分。北京作为教育资源集中区,在高考招生资源倾斜下,也大量存在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的角力。只不过在一些成绩更好的学校,德育教育的空间更大一些。强如十一学校,也一样会在高三切换到刷刷刷模式中。

学生的道德水平,思辨精神,沟通能力等等,在标准化考试面前并不重要。因为一个善良,爱思考问题,会质疑的大专学生。会被社会贴上一个 “失败” 的标签

知乎用户 达也 发表

1. 教育的公平性。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学校差异巨大,但是大家已经默认接受这种差异与不公。

这个问题很难去指望上级领导去解决,让老百姓联合起来去抵制高考的不公平现象、杜绝各种暗箱操作、都不买学区房都也不现实。但是疫情期间让我们认识到了远程教育和线上教学,名师们可以通过录制课程,线上直播的方式来给一些教育资源不那么优质的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家长们也可以入探究这种模式,帮助孩子进行课程的筛选,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们开拓一下思路,拓宽一下视野。

2. 教育的单纯性。疫情防控、安全宣传、民意调查、扫黑除恶、安保维稳等各项政治任务压到学校,导致教师承担非教学任务过多,消耗了教师用于教学的精力,也消耗了学生用于学习的精力。

责任层层下压,层层加码是常态。学校关乎到千万个家庭,少不了政治任务的加持,也容不得半点闪失,在关键时期宁可不开学,也不能出事,似乎让学校失去了它该有的作用。当今政治生态如此,让学校去政治化显然不可能,但可以探究让学校根据需求增设公益岗、劳务派遣人员,专职负责这些工作,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减轻教师压力。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让教育回归它的本质。同时政治意志的宣传和培养也不宜过早过重的加持到学生身上,虽说教育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但统治也讲究艺术的不是?

3. 素质教育?目前对基础教育考核的唯一标准还是高考,在这个制度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衡水模式的最优解,也暴露了我们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以及人文关怀。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的应试教育应该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制。如果宣传鼓励推广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但不改变高考这个唯分数论的准入标准,那只会造成教育乱象;如果盲目地改变这一标准,势必会萌生更大的隐患,造成严重的不公。应试教育并不是贬义词,虽然它有很大的改善的必要性,但是目前改革较为困难,或许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未来会有所改变。

4. 教师的责任心。当前教师普遍性的存在理想信念的缺失,从幼儿园到高校,各有各的官僚与贪腐现象,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接受教育,影响极其恶劣。

中国历来崇尚尊师重教,但尊重的应该是个人而不是职业,好老师足以影响让一个人的一生受益,反之亦然。这个时代有幸拥有张桂梅这样的老师,但有阳光就会有阴影,幼儿园老师体罚学生,中小学老师违规补课,高校老师套取科研经费现象层出不穷。这样的现象不仅给教师这一职业抹了黑,也打击了有责任、有信念的老师积极性,而且容易对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反腐一直在路上,也应该走进学校,拿出来执行双减政策的力度去整顿师德师风建设,对道德败坏、毫无底线的老师给予严惩,还给教育一个海晏河清,才能践行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家长也应该明晰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切忌对孩子老师的讨好和谄媚,更不要送礼。只有掐住歪风邪气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5. 性教育。老生常谈的问题,受到传统文化、社会压力、家长反对等多方面因素,一直处于缺位状态。

现在的环境下难以开展,或许要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人父母后,社会思想观念发生一定改变,普及性教育的呼声较高之后,再倒逼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知乎用户 稀烂的大 dio​ 发表

教育

知乎用户 饶凡 发表

缺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几乎没有教做人,有的人在社会上慢慢就变成畜生了

知乎用户 咕咕咕​ 发表

我觉得中国教育挺缺少沟通 / 表达教育的……

同样是上台发言 / 在学校大礼堂准备 PPT 展示,从小学到高中,所有人,准确的说是一千人里九百九十五个人是上台低头念稿,两个人是讲套话,另一个不会讲,剩下两个人其中包括我一个在上面演讲的时候玩梗逗乐。

我真的不是很明白那些上台念稿的人在想些什么,尤其是那些念稿都念不溜的人…… 上台展示那不就是按照给的主题整个 PPT 加演讲稿,尽最大可能吸引听众吗?念稿是能吸引听众是怎么着——但这时候可能就有人要问了,“人家可能就是不爱讲呗”。

那为什么不能挑出爱讲的来呢——“因为没有能讲的 / 能上台面讲的”。这不是沟通 / 表达教育缺失那这是什么?

知乎用户 孤鸿影落 发表

谢邀

钱学森先生留下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的学校不能培养出世界级人才?”

我想钱学森先生不至于这么浅薄,问这么简单的问题,钱学森先生真正的意思应该是,为什么世界一流成就都是建立在西方文化框架之上而非东方文化框架之上的。

世界的一流的成就,都是西方文化在主导的,中国跟在人家身后学,一辈子也不可能做的比西方好,西方搞原子弹,我们也搞原子弹,西方搞隐形战斗机,我们也搞隐形战斗机,西方搞核潜艇、搞航空母舰,我们也跟着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搞的再好,其实也不过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嘛,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怎么可能超越得了人家?这些领域我们都在模仿,而不是创造,世界级人才是要创造而非模仿,我们怎么可能超越得了人家嘛?

我一直不认为中国是一个国家,国家应该是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这样的,他们人口稀少、地域很小,他们国情简单,中国不一样,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光中国的方言我就不知道有多少种,光中国区域经济和区域作物我就说不全,和美国、苏联、俄罗斯、印度不同的是,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不是联邦国家。

中国的国情和西方国家完全不同,所以中国人用西方文化框架是不合适的,中国要想复兴,必须创造出符合自己国情的主体文化,在主体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有自己领先世界的教育,才能有领先世界的政治、经济,但是中国现在很缺乏主体文化。

我们的先祖们创造的传统文化太先进了,先进到我们吃了两千年的老本,我们今天的文化超越了先秦文化吗?《孙子兵法》、《道德经》这些东西现在的人可以超越吗?很遗憾,做不到。做不到说明了我们一代不如一代,说明我们只能墨守成规,直到西方的大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于是我们改用西方的文化框架,来指导我们东方的国情。

现在看指导的并不是很好,中国的教育已经和国情脱轨了。

大学生干不了活,要么躺家里啃老,要么假装考公务员考研当范进,搞一些小镇做题家混吃等死。

拜金文化、攀比文化、网红文化、性文化、消费文化、躺平文化种种文化反映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我们缺乏自己的主体文化。

主体文化是民族的脊梁,能不能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中国人,主体文化是关键,老祖宗的路过时了,西方的路有行不通,主体文化只能我们自己创造。

知乎用户 李维昆 发表

独立并高水平思考的能力。

职业原因,带十几个人、211 大学起步的团队。一年下来,感触很多。

并不认可 “小镇做题家” 这个词,仿佛是他们有权选择这样一种通过高强度应试训练过得高分的途径。其实很多时候,能够做题,已经是他们(包括我)能获得的教育资源的天花板了。

但是,这帮兄弟们的确缺乏思考,尤其是主动思考、深度思考、全面思考和抽象总结的能力。说实话都很勤奋,愿意花大量时间学习知识、积累数据和信息,但对于一个现象,既然没办法获得 100% 的信息(谁都做不到),就需要甄别关键信息、有效信息和真实信息,结合大胆的模型设定,给出正确概率超过 70% 的结论。

而不是旁征博引,看似花了大量功夫,实则抓不住问题本质。

知乎用户 藏笑​ 发表

缺少地气。接地气的那个地气。

中国的教育叫应试教育,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的部分课程,都是因为 “考试要考”,所以才学。

但一直没有老师告诉我,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人性的复杂不是简单的善恶可以判别的。

就我而言,心目中世界规则的第一次崩塌,是老妈带着我闯红灯。

那时候第一次意识到,嗯?跟我学的好像不一样?不是说红灯停绿灯行吗?

然后我唠叨了我妈一路,直到我妈烦了让我闭嘴。

后来一次出门上兴趣班,看到给我们讲红灯停绿灯行的那位老师,随手扔掉了手里的包装袋,尽管垃圾桶离她并不远。

多年之后看到双标这个词语,我回想起的就是这个老师扔掉垃圾时随意的神情。

我所经历的教育里有极为明确的善恶和对错,我经历了学习讲文明树新风、学雷锋、八荣八耻几个不同的时期,但我始终无法将这些跟眼前的世界贴合。尤其是扶不扶成为话题之后。

这是观念的部分。

我一直也不理解,分数可以衡量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于是我在初中时得出教育与现实割裂的结论,然后被父母教育,“把学习成绩弄上去才是正事”。

时至今日,我依然这么认为。

知乎用户 李同学 发表

真正的素质教育

知乎用户 老木匠 发表

浏览了一下回答,不难看出,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已然把 “教育” 和“学校教育”画等号了。

殊不知学校教育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虽然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但是学生三观的形成,主要是在校外。

呆在学校的时间虽然长,但大部分时间在学习知识。

就学习知识而言,我觉得学校应该在 “增进好奇” 上再多投入一些,做些系统的尝试和研究,尤其是小学阶段。

比如记录孩子们的问题,

记得小孩儿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用手机、鞋盒子和放大镜给他做了一个投影仪,做完之后问他有什么问题。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一口气提了十几个问题。

等孩子上初中后,有一次看他在学简谐振动,有一个钟摆的实验,问他就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想半天提了一个敷衍了事。

如果把孩子小学时的问题记下来,我猜想对于孩子未来保持好奇心会大有助益。因为小学时所提的问题,可能到了大学,甚至研究生之后才能真正解决,有些甚至全人类也尚未有答案。

小学毕业的时候,把孩子们的问题打包起来,真的是最好的毕业礼物。


中学阶段,有一个地方需要加强,就是动手能力

中学的实验室应该开放时间,开放内容,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提出实验想法,跟实验老师讨论,获得器材,自行实验。

看实验演示和自己动手的效果,差很远的。


大学阶段,要重视量化思维的培养。

量化思维作为一个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要渗透到知识学习中。大学学习了微积分后,可以量化分析的东西就太多了。比如有人说伽利略没有做个比萨斜塔实验,为什么?建立微分方程预测一下大小球的下落过程,考虑空气阻力,大球落地时小球(直径是大球的 1/10,均为铁球)离地面还有约 2 米的距离呢。

现代科学,归根到底是 “逻辑” 和“量化”。


再有一点,就是 “惊叹” 教育。

我们课本上学的东西,很多都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颗颗的 “明珠”。但是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为之“惊叹” 过。明明可以不花钱就得到的心理体验,非要花钱去买(比如买珠宝、坐过山车)。咱们不是土豪,咱们能省就省点。

知乎用户 Alfred Ong 发表

作为一个以就业市场为主要导向的制度,缺乏对市场变化的灵活反应。

知乎用户 为自己留一线 发表

教育就应该说真话,告诉学生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

1. 不能让理想充斥学生的大脑,要让学生知道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

2. 课本不应该为政治而去掩盖真实情况,特别是数理化这种自然科学学科

知乎用户 要啥自行车 发表

缺的太多。必须跳出这个问题设定的框框,单独回答缺什么范围太小了。

不仅仅是缺什么的问题。

教育问题不出在教育本身

教育出现问题其实是结果。

国内教育不是探索发现知识之美,是非常功利的谋生之道,是国家政治稳定的衍生物

国内各领域喜欢模仿西方,最后弄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

社会导向会投射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

各行各业不敢说真话,明星说话看看经纪人能否说,老师讲台不敢乱说话,企业不敢漏工资,怕被投诉,怕仇富。

全社会都小心翼翼维护体系运行,不敢打破也不能打破

假设社会导向是体重 300 斤以上才能过上成功生活,教育就会投入到如何增肥的研究和学科设立,学生和家长也只关注如何增肥。什么学科可以增肥就报什么学科。接下来的就业、婚姻择偶标准都是越胖越好。

老师也只是工具人,社会导向反馈给家长,家长需要什么,学校开设什么,老师把增肥课讲的天花乱坠,甚至出研究课题也能出。

对于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持续学习能力,就是重新讲养猪,学习一段时间,也能给你讲好。

影视娱乐投资人就推出胖子偶像。

父母要求择偶必须找胖子。

整个运行体系就是以胖为导向。

家长为了孩子前途错了吗?学校为了生源错了吗?老师为了工作错了吗?

大家都在为了活得更好而去忙,至于对不对,不对又能怎样?

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得整个社会运行体系是畸形的,而教育只是体系的一小部分。

见过仓鼠在滚桶里吗?我觉得国人就像仓鼠,滚筒就是社会运行体系,看似体系完美闭合,一切都解释得通,运行正常,站在外面的人一看就知道有多荒唐多不正常。

明星为什么都移民国外,我觉得是他们看到了底层老百姓看不到的上层真相。钱可以挣,人不能呆。

我看朝鲜人觉得生活在一个大监狱,可能老外也觉得国人可怜,谁知道呢

我也是那只可怜的仓鼠,除了一圈一圈被迫转,跳不下来也逃不走,可我看得见,脑子还会思考,脚下的动作却不停,嘴上还必须喊着我爱滚桶!我爱运动我快乐!这是活下去要做的。

至于社会运行体系为什么会这样?那就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公平。

公平。

公平。

不好意思,文不对题,我以为是中国最缺少什么了。

知乎用户 张耀文律师​ 发表

缺少尊重,缺少把人当人看。

你要活下去,活的更好,就得放弃自己的一些选择,一些想法,所谓的适者生存,就是把灵魂卖了,换取物质。

知乎用户 摸鱼的周师傅 发表

问题其实不只是教育这么简单

经济好了,教师待遇好了,才会有好的教育水平,物质的基础都不能保证,农村孩子连芋头都快吃不上了,但是有的人只看到吃牛排的狗就以为国家经济好吗?

所以只能故步自封搞应试教育,小地方只有小镇做题家才能出的来,体制问题不改变一点用没有。

现在听说要从北京开始做一点改变,但是有啥用?北京的人家不应试,人家一个北京户口都是小地方人几代人的努力都换不来的。

没有物质基础的教育就是鱼没有了水。

知乎用户 憋屈 发表

没有把我们当人

带来的影响就是极端的功利

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了

还指望爱什么?

知乎用户 小覇虎 发表

缺 “德” 呀!

知乎用户 想学 AI 的威廉 发表

特立独行的思维

知乎用户 霖哲源 发表

既无教,也无育。

中国没有教育。作为人才筛选机,目前缺乏怎么把产品损耗降低。

知乎用户 本格的设计师 发表

缺乏因材施教的途径,缺乏引人求知的心境

缺乏对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鼓励。

并且所有教育学习参与者都有非常强的功利心。

短时间改不了。甚至可能一直都不会改。因为中国的模式,是当下最有效率的筛选培养 “制造者”“跟随者” 的方法。符合国家和大部分企业的利益,可以让国家稳步向前,这是我国最需要的。

中国不需要 “创造者”“挑战者” 吗 ,也需要,但不需要太多。

不然管起来有点麻烦(狗头)

知乎用户 不形 发表

缺少人学,即,每一个同学和老师父母他人,都是平等的有限的人的教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缺少毛泽东同志的教育革命路线

教育不能只是为了考试服务,否则将成为 “分层” 的工具

教育要和劳动实践相结合,要与社会接轨,能有真才实学

教育要为工农兵服务,培养革命的接班人,防止出现新的赫鲁晓夫

知乎用户 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发表

说真话

知乎用户 无知的韭菜 发表

缺少马克思 社会主义

过分强调积极性,而忽视客观规律

科学,

理性,公平。

民主 自由

太多的孔子神仙,达官贵人帝皇将相,但老百姓却很少

缺乏鞭辟入里的社会分析,缺乏批判性和革命性。

知乎用户 静 Yan​ 发表

缺少尊重,缺少对教育本体的尊重。教育应该是教与育的融合,不是教与育分开后的结合。现在一直在为教忙碌,没有考虑育的成分,即使考虑了育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教育处于焦虑状态就像人处于迷茫时一样,不知所为,不知何所为。

知乎用户 未来 发表

缺少的是责任,最缺少的是初心,也就是把 “办教育为了什么” 丢了。

过去我们的教育旗帜鲜明地指出要 “培养SHZY事业的接班人”,后来就不提了。

在一切向西方看齐的时代,这样的提法确实会让西方不舒服,于是,在教育改革的口号下,一切都变了,好象我们的事业都象见不得人的事。

经过多年的操作,教育终于成了中国人的三座大山之一,国家、家庭付出,孩子们的辛苦努力,换来的是什么?看看过去这些年出国留学回国比例、大学生就业比例等数据就知道了。更明显的是,教材可以明目张胆地丑化中国,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公开污蔑政府,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无所谓。

现在有了一些改正的动作,比如人教版教材插图,但真的很不够。教育的重要性,说什么都不为过,搞不好教育就是祸国殃民,不是吗?

知乎用户 一帘幽梦 发表

缺少真正的素质教育,但中国已经在这方面进行努力了,目前的教育大都趋向于应试教育。

199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一、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基本的、必要的生活自理技能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自主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

三、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四、要培养和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五、培养学生在顺利和荣誉面前的泰然处之、不骄不躁的心理素质

六、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七、有优良的道德修养、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风尚。

2001 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 2009 年秋季,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新课程。

2021 年 3 月,中国教育部颁布 “睡眠令”,同年 7 月又出台了 “双减” 政策。2021 年 10 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

即将提交三审的家庭促进法,回应了有关家庭教育焦虑问题,拟从家庭教育角度作出规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

一、在家庭教育内容上,突出家庭教育的特点,强调立德树人,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关注未成年子女品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引导父母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三、明确父母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四、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五、从国家、社会多角度,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协助的责任。

2021 年 10 月 23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知乎用户 朱玥​ 发表

最缺的大概是:因为所以,前因后果,基本逻辑吧。

知乎用户 故乡的雨 发表

独立思考。

现在的教育,是流水线生产模式。目的在于快速高效生产出规格统一的螺丝钉。

都是一个模具出来的,技能一样,想的也一样。

以至于到了社会上,发现很多人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其实也很无趣。抛开那张毕业证,发现内力啥都没有,看问题还很幼稚。

知乎用户 张大仙 发表

中国教育最缺乏教育

知乎用户 平行坍塌 发表

缺少教授学生辨别知识真伪和层级高低的能力

中国教育在很小的时候就传递出了作为老师的权威,但是这个权威是有问题的。知识是无穷的,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而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中学教育阶段,很少会有老师坦然承认自己知识的不足和盲区,而单纯以身份去压下学生的质疑。

另外一方面,教科书中的一些东西是有问题的,不能一直以单纯的非黑即白的视角来解答问题,哲学课有必要纳入通识课程。

另外,个人觉得文理应该融为一体,不要太过对立,少了哪个都会有缺

知乎用户 dcalfine 发表

我认为是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通识课的基础教育。

在社会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去思考处理。

举一个例子,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有行测这样的综合题,涉及方方面面数量、判断、逻辑、通识等等,这些社会议题其实不止于让成年人去思考处理,小孩子也是可以的。从小就接触具体实物,他们的感受度、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会更加敏锐。而不是成人之后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事件陷入非黑即白的两极化对立面。

知乎用户 鬼舞步​ 发表

逻辑思维的培养,特别是数学课的逻辑思维培养

知乎用户 daguifu 发表

最缺民族主义

prc 现在的 “民族主义” 完全是假的

知乎用户 琦天达人 发表

中国的教育缺的就是那个骨气。

知乎用户 梅可朔​ 发表

啊 4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了 5

知乎用户 张铁钢​ 发表

铁钢杂谈回答:你认为中国当前教育最缺少什么?

铁钢杂谈认为当前中国教育最缺少的是做一个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而不仅仅是所谓的成名成家一切为了钱的利己主义教育。教育不能让受教育者爱国爱家爱自己,那么,这个教育是失败的。当前教育最缺少血性的爱国的勇于奉献及牺牲教育。

知乎用户 舊時月色 发表

自由、人性、爱与希望。

以及,真正的知识(特指文科,因为真知识反被指责为 “务虚” 或“不符合学术规范”了)。

知乎用户 red coral​ 发表

对兴趣的培养,知识面的扩宽,实践能力的增加,对学生的尊重

yysy 很多教育就是在消磨对学习的热情

很多老师学校根本就不尊重学生

高中三年只会做题,而且只做高考相关题,面太窄

知乎用户 月海星空​ 发表

最缺少爱的教育。

知乎用户 干饭人​ 发表

工作机会

知乎用户 新宏观主义 发表

仍停留于复现模仿学习阶段,以应试为主,缺乏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同行评议扼杀大师。

知乎用户 什么宝尊 发表

既然不缺少思想,那么就缺少行动。如果觉得好,就执行。如果觉得差,就不执行。

很多因素影响执行。比如,很多学生都睡懒觉,都开小差。总之,学生都那样子就是正确的。

如果觉得差,就不上进。这是消极的行动。

别想太多,只管积极地努力。

对于学生,既要做好自己当学生的事。也要做好自己当个人的事。

优秀的学生都自己知道要在规则下努力,努力等于得分,不能打破规则。没得分等于没努力。

行动了 = 得分升级。没得分升级 = 没行动。这是目标导向。

知乎用户 rihuo 发表

当前教育缺乏创新,导致教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知乎用户 终究不过路人 发表

我不知道缺什么,我知道有什么。

有服从。

沿用天地君亲师那一套,老师放个屁都是香的,没有错。老师不光教育孩子,顺带还能教育家长。

注明演员李保田说:我就不爱上学,大冬天老师让我在外面站着,我穿个单裤,别的孩子放学都走了,我楞不知道走。

他父母来了,把老师告了,别的老师从那以后开始带有色眼镜看他,这是个敢告老师家长的孩子。

他们不想他们自己的教育方式问题,出问题了把气儿都撒在孩子身上。

老师,只是他们的职业,他们的品性问题有人管么?

还有歧视。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是极尽侮辱之事,家里有钱的孩子,她对人家,不笑不说话。

学习好的,可以欺负学习不好的,俩孩子打架,一定是学习不好的惹的。

在老师眼里,家里有钱的有权的能给他送礼帮他办事,是好学生,学习好的孩子能给他赚班分,有面子。

家里穷的,学习还不那么好的,你就是多余的。

还有虐待。

体罚学生,侮辱学生,提起老师,我真的是恨由心头起。

别人打了我,老师还得骂我,说我不好好学习天天惹是生非,叫来家长,当着我家长的面说我是老鼠屎。

狗剃了毛都不出门,我在老师眼里,横是连狗都不如吧。

从小就践踏我们的自信跟尊严,动辄让家庭好的孩子打我们手板,让他们从小就享受生而为人,我们不同的感觉。

有高高在上。

真的看不惯我的老师在我家长面前那副趾高气昂的嘴里,还说什么,学校只能教知识,人品方面家里大人还是要看紧点,要不然你家孩子长大了,就得是为非作歹的罪犯。

家长只能陪着笑脸,然后当着老师的面揍我一顿,表示决心。

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我的内心是怎么样的,也没有考虑事实是什么。

可能没有原因,事实也不重要,作为老师,就想这样,他觉得这样舒服。

写到这里,我嘱咐我的老师们,希望你们来世为我。

更有奴役。

大扫除,值日,各种东西。

老师一定会检查我们这些条件差孩子的值日情况,动辄就是一顿骂,说,连个地都扫不好,以后连清洁工都做不了。

我真的很感谢你为我以后的出路着想,为人师表,你很出众。

还有负担。

我不太明白老师们的 KPI 是什么,但是我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写作业到 10 点了。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我不是看不懂耽误的,而是真的一直写。写到 10 点。

你要是讲的好,我一下就能记住,但是你做的那些个事儿,我看见你我就恨的牙都碎了。

当然少不了外快。

补习,练习册,课外班各种。

挟学生以令家长,以教育为名的敛财,真的是无法反驳。

我们那个城市,就特么一个商场,那个书摊的老板,谁都认识。你拿了多少回扣,我们心里没数么?

你在讲台上说,我都是为了你们的成绩啊,这句话的时候,那个表情,我看到了你对钱的崇敬。

当我说我不想买的时候,你看我那个眼神好像我是老鼠身上的蛆一样厌恶跟恶心。

最终还是叫来了我的家长,半强迫的劝说我家长也买了练习册。

嗯,我记得标价是 6 元,你收我们每人 24。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价,因为你让我朋友帮你撕的封皮。

所以,我想知道,咱们的教育,有什么呢?

有功名利禄,攀炎附势,半点德行都没有。

知乎用户 Gin 发表

中国教育缺少一个平等的机会,985、211、双非、一本、二本、三本到底要分多少个等级啊

我明白这样做是为了筛选更优质的人才,但是不是说好是素质教育的吗?怎么感觉只是应试教育

我至今仍然忘不了高中时候只有 10 分钟的吃饭时间,楼道或者课堂里的寂静(因为学校要求不让说话),每天都要说的考前宣誓,从来没看到素质教育是在哪里,只是一个无情的背书、考试机器

知乎用户 后山客​ 发表

学历已经远远无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了, 但太多数人仍把它看作恒定,甚至唯一的判断标准。

它可以成为知识的象征,但不能成为特权的象征,它可以成为你人生的起点,但不能成为你人生的终点,它可以给予你平视他人的自由和勇气,但不能成为你高高在上的证明和依靠。

(注:这里不是要宣扬学历无用论,之后的内容会有区分两者。)

归其根本,我们在反复的都是同一套逻辑,**给了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孩子就能变得比同龄人优秀,而比同龄人优秀,就有更多机会进入好的大学,进入好的大学就能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但其真的合理吗,尤其在这个遍地都是大学生的年代,我们忽视了什么?又该如何正确的看待教育呢?

首先是我们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是教育的稀缺

教育为什么会是稀缺的?难道我们接受的不都是普适性的义务教育吗?的确如此,我们能够接受到的教育机会是相对平均的,但教育资源却不是,这才导致某种意义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成了稀缺品。

具体来说,由于生源,财源,师源的分配不均匀,导致一些超级中学的诞生,它们在教育设施上,师资力量上比其他的学校高出一大截,而学校教育资源的集中导致其升学率上升,升学率的上升又反过来刺激社会焦虑,拉动了本来就有限的学区房资源,而随着口碑的提升,又导致学校的资源获得倾斜,在这场闭环中,学校和已经购房者双赢,但结果就是某种畸形的学区竞争机制,当其愈演愈烈,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生命力。

就譬如,我们现在愈演愈烈的高校博士进入中学当老师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抛开传统的价值观的冲突:即亦或是从个体视角的 “冷暖自知”,或从价值视角的 “杀鸡焉用牛刀” 去看待这件事,让我们换个视角来看,单单从教育资源的流向来看,这些名校毕业的老师大抵都去了重点中学去当老师,而这就演化出一种由阶级,土地资源,家庭背景为核心而形成的的精英教育机制,其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垄断和失衡。重点中学可以在生源,财源,师源上都远超平均值,拥有某种教育特权,而非重点甚至乡镇学校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甚至说的夸张些,教育成为了一种阶级的附属品。

而我想说的第二点是教育的短视

我们的教育生产的是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品,其中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思考能力,而当经历过高中四年地狱般的学习生活之后,突然到了大学这么一个宽松的环境,大部分人其实是没有足够的自驱力和学习动机,也就导致对于很大一份人来说,学习从离开高中之后就成了他们这辈子都不想去面对的事。

当浑浑噩噩度过四年之后,得到的那一张文凭就是他们大学最大的收获,而当他们满怀期待的期望获得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时,却赤裸裸的面临了残酷的现实,于是,也就出现了在求职现场或者工作环境中会看到两波泾渭分明的人,一部分认为能力决定论,把学历高的人看作只会学习的书呆子,把一些能力突出但学历不够的人拿出来作为举例

而学历决定论的人又认为学历就是万能钥匙,代表了你有出众的能力,有了它就可以平步青云,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

其实我觉得能力决定论和学历决定论都有正确的地方但也都有片面的地方 . 说到底,双方是对学历本身的定义产生纠纷,一方认为文凭就是一张纸,出去之后,人人平等,谁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谁才是王道,另一方认为学历代表我各个方面都强于你,以其来区分人的能力。

一方面来说,公司是以效率作为第一目标的,你能为公司创造价值比什么都来的实际,但我同时又很好奇,在这个方面来说,能力决定论固然不错,但他们以为的学历仅仅只代表一个读书强,而能力弱的普遍规律吗. 我对学历的定义应该是证明你获得过一个系统化的平台的锻炼,一个专业的思考方式,以及一种不以利益竞争为基础的交流方式. 这些难道不会让你的能力更加突出吗?

客观来说,两者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应该是:能力决定一个人在公司的价值,而学历不作为决定性因素,但它可以使你更具专业化,系统化的优势,这些也是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双方故意回避这个问题,应该说也不是不知道这个更客观更全面的事实,只是一方可能由于学历不够,经受过社会的歧视,从而拼命想证明自己,甚至不惜极度贬低学历为自己正名. 而另一方,则重视学历过甚,可能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就是这个社会环境下过来的,所以形成根深蒂固的偏见,从而一叶障目,对能力的重要性不管不顾.

这一方面反映了某种社会根深蒂固的偏见,但在另一方面说,不也正是教育的短视所引发的吗,由于对自己的大学荒废的四年感到不安,但又不愿意否认当初所付出的努力,只能不断强调学历所代表的意义,也就成了这种执着的来源

第三点,是教育的功利

我们的教育中过分强调了适应性的作用,只要一个专业在当时是受到社会追捧的,那么你的择学和就业都会以此为基础,但又会出现,当你四年读完之后,本来还是一个供小于求的行业已经饱和了,薪资待遇,要求等等都已大不如前

这里我想和西方教育做一些对比,中西教育不同原因底层逻辑是: 创造力重要还是适应力重要.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和文化因素,中国会更注重适应能力,讲究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学习,是以环境为主题。西方会以创造力为主,是希望孩子散枝开花,自我成长,是个人主义的思潮, 两者各有优劣亦各有所长,因为孩子是不会选择另自己感到不快的东西的,所以很难在一个不受限制的条件下保持学习,需要家长来引导

但反过来说,这种对个人选择的剥削,同时也是对创造能力和散点思维发展的压制. 很容易形成一种固化思维和单一的解决方法,对超过界限的问题或者不在范围中的选择的解决能力不强.。但这也就导致了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强,整体国民素质和能力稳步提升,在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但在尖端人才和科学探索上比欧美稍有不足,由于尖端需要的是破圈能力和创造力,这两者正是目前的中国教育所缺乏的。

如上所述,教育的稀缺,教育的短视,教育的功利是中国教育的顽疾,不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都是如此。

现在再让我们回顾先前的那一段逻辑,真的那么无懈可击吗?我认为,这是由于国家的快速发展,完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腾飞奇迹,而这部分腾飞最大的受益者和建设者正是那些在高等教育中完成了 “知识垄断” 的那一部分人,他们理所当然的把受教育和成功等同起来,但随着国家发展的逐步完善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这种简单的等同论调已经被越来越证明不可信,而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知识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大学不再是唯一的渠道和堡垒,我们给一纸文凭赋予了太多的可能性。

我认为,想要解决问题的实质在于,是时候该对学历去魅了。学历崇拜固然是一个所有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有其合理性所在,但简单来说,我们应该宣称教育优势和竞争优势是相关性而不是成了必然性, 这一纸文凭所带给你是在过程中而不是拿到它的那一刻,但这里说的不是学历不再重要了,诚如上文所说,学历所代表的那些平台优势不会消失,相反,新时代需要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年轻人来建设祖国,在这里强调的不是说学历无用,甚至知识无用那些无稽之谈。

我想呼吁的是:它可以成为知识的象征,但不能成为特权的象征,它可以成为你人生的起点,但不能成为你人生的终点,它可以给予你平视他人的自由和勇气,但不能成为你高高在上的证明和依靠。

知乎用户 城西花开​ 发表

缺少育人吧

当前教育只是教书,从来没有教会一个人去思考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该怎么去成为这样的人。

知乎用户 chaprls 发表

知乎用户 大家百姓 发表

知乎用户 内心澎湃 发表

在我看来中国教育缺少了亲情,因为他们都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家长什么都不管,全交给学校的老师,如果家长能够和老师一起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话,那么现在中国的教育会有很大的进步。

知乎用户 leilei zhang 发表

人文主义

知乎用户 点点​ 发表

问 “为什么” 的教育,而不是“怎么做,有什么意义”

知乎用户 阿振哥哥 发表

言行不一。不现实。(双标,书上写的跟社会实际的不一样,几乎都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知乎用户 满目星河​ 发表

对孩子来说缺少的是轻松娱乐吧,孩子每天都在面对来自父母老师的辛苦 “教育”

幼儿的时候家长怕输在起点上,进行早教教育 甚至绘本阅读也是为让孩子了解更多知识,而不是单纯为娱乐

幼儿园阶段课外的活动,如舞蹈 美术等等

小学前的幼小衔接……

小升初训练……

知乎用户 蓝色闪电 发表

中国教育当前最缺什么,以科研为例,可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首先你得知道罗马在哪里。这个 “罗马” 可以认为是,前路漫漫的大致方向,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溯本求源,首先得有量。量是质的基础,是本真。但同时她又是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现有的教育模式,有点填鸭式教育教学,大家长式的,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关键利器。以篮球运动为例:一者先天条件好,以后自会有一番作为;再者先天条件并非那么突出,凭着一腔热情,后期磨砺,也是可以登峰造极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学习目的及意义,或者说初期的环境眼界没有教会你为何去学习去感知,后期随着岁月磨砺不排除他有醒悟的那一天。大器晚成者古而有之。

或许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可及的通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缺少的就是这个 “索”。或者以一种显而易见的形式,被大众所熟知,使那些幡然醒悟的人有机会去发出他那或耀眼或微弱但恒亮的热情光芒。那里必然是一片蓝海,潜力无限。

知乎用户 三代贫农 发表

中国的教育打个不好的比方,就像一个老头牵着一头牛,你总是被牵着。

知乎用户 O.D. 发表

启发与引导。

这严重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发挥、创造力的开发、思想力的觉醒。

知乎用户 迷茫人 发表

缺乏追求兴趣的机会

分数不够专业都由不得你选。经常听人说,读完大学的百分之 80 都不是在自己读的专业就业,说的人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让我感觉非常荒诞。这个专业即不与兴趣相匹配又不以就业相匹配,那意义是什么?如果所读专业以后能安安稳稳的找份体面的工作,那也不至于卷的这么厉害,再何况学校对转专业也是严格的不得了。如果一个人非常喜欢一个邻域,万一高考失利,那是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有人说你想学这个专业,那就认真学,考进去啊。但问题是,我为了学习这个专业不是在这个专业的邻域努力,而是在一些完全无关的邻域努力(比如说英语、语文之类的),逻辑上就很矛盾。比如说,某人很喜欢电路,在物理方面成绩也很好,偏偏就是语文英语拖后腿让他上不了这个专业,想问能心里服气吗?喜欢电路希望以后做一个工程师,那就直接学习这个邻域的技能,我相信有兴趣在,一定会很用功,但是你拿一个语文成绩不好把他拒之门外,我不知里面有什么逻辑。成绩代表什么呢?如果代表这个学生有能力学这个专业,那为什么因为语文成绩不好把他赶走,如果不代表这个学生学习这个专业的能力,那又是什么意义。或者说就是一个形式而已。大学真想培养人才,那应该尽可能招揽人才,而不是搞一堆奇奇怪怪的道理把人赶走。很多人会辩解说目前高考是最公平的制度,但是把全国这么多的学生大杂烩的搅拌在一起,真的合理吗?人是有多样性的,把人的所有性质浓缩在一个三位数的高考成绩上,也过于简单粗暴了吧。

而且在高考之前的压力这么大,想有点兴趣都会遭到全维度的打击(老师、家长各种施压。。。),没什么好说的,无奈。年轻人有激情,那也总得有个让激情释放的地方,天天被迫学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谁会上心呢? 个人见识不多,但这些也确实是亲身感受,唉~。

知乎用户 大美妞 发表

个性化,现在都是批量生产相同的学生,过剩的表达欲,雷同的观点,没有独特的创造力,最后拿到毕业证,去工作,工作单位因为你的那个雷同的文凭让你进来,发现好像也不需要什么出彩的能力,因为终将跟大部分人一样

知乎用户 xiaobaijia 发表

科技,法制,人文,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有趣的灵魂

知乎用户 Study the Civil 发表

我觉得我国当前教育最缺少的是教育,科目不变,为了挑选人才,在步入生活后,没有一项是用的上的,大部分没有人性化教育,但是为了考试大部分又不得不学习。

知乎用户 木已成舟 发表

跟一百年前的陈独秀先生说的一样

democratic 民主

science 科学

知乎用户 王尼玛 发表

体育,野蛮其体魄

知乎用户 石榴籽 发表

自由、包容、开放、多元和个性。

知乎用户 一汪清泉 发表

教育产业化和功利化,既缺 “教”,更谈不上 “育”。

所有这些培养学生服从,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因材施教。片面追求数、理、化(其实很多是用不着的,初中的奥数已经当数学家了,但是根本用不上),忽视语文、音乐、美术、体育、道德哲学等,前者短平快,但学生除了考试外,根本用不上,而后者可以深刻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与人生。至于英语就更荒唐了,没有哪个国家会把殖民语言给中小学学生去教育。而追求高分的代价,我们国家错过了多少个爱因斯坦(数学、英语是不及格水准),培养出的高考状元最后有吃低保,也有去卖猪肉的,当然不是说 “分数无用论”,但是有多少人能够语、数、英、物理化学全部高分的?而且考试经常要求统一答案,而不是根据不同答案进行评分,因学生的不同专长而送专门的高校?比如体育好的,就专送体校;物理有专长的,直送工科大学;对社会企业有需要的,就送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这样肯定好过类似科举考试的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而且即使考进去,学校或政府也发现这样高分低能的人没什么用。

至于 80、90 年代的人,对于父母的 “望子成龙” 孝道绑架和校园霸凌,肯定心有感触。到了社会,以前包分配的工作,现在都没有,必须自主择业,老老实实在职场打怪升级,而前辈们风谈云轻和功成名就,耻笑我们这辈人“是垮掉一代”。到了成家立业时,又到了 35 后企业“优化”(裁员),担子和压力是重的。

总之,社会上想压榨我们的人多的是,最好那些人倒霉全跳楼的,社会风气才会正常一点,真的很怀疑那些 60 年代到如今的人,究竟思想受了什么打击,为什么他们受的苦也要年轻人承担,怎么不说你们是如何吃 “时代红利” 的?

知乎用户 Finn​ 发表

气量和胆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缺少的是对老师的教育。

现在的启蒙教育、义务教育都将很大一部分 “交”(强加)给了家长。

美其名曰: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但是!有多少家庭有这个能力或者实力呢?到最后只会埋怨说:

-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 家长这个样子,孩子还能好到哪儿去?

-……

所以我认为应该对老师重新教育一下,让老师不再做一个书本知识的 “灌输者”,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天、地、君、亲、师。

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当然待遇上、人员分配上肯定也应该再优化一下。不然只会起反作用。

匿名了,总感觉这个回答会被人喷。不好的预感。

知乎用户 Medusa 发表

四大:爱教育、性教育、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

爱教育: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披着爱的外壳,培养爱人的能力以及被爱的能力。

性教育:探讨性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生命教育:探讨生命的意义,尊重每一个生命。

死亡教育:探讨死亡带走了什么,又带来了什么,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如何面对死亡和他人的死亡。

知乎用户 无力回天之力拔山 发表

一个故事,不知诸位听过与否

一个流浪汉蹲在路边的角落,旁边路过的第一位父亲对孩子说:“学习是学给你自己的,不好好学习就和他们一样!”

第二个从旁路过的父亲对着孩子说:“你学习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让他们这些人能过的更好”

我不否认第一位父亲所说的话,但我想,中国的教育最不缺的应该也是第一位父亲所说的话

知乎用户 毒副反应 发表

当前的教育基本符合预先设定,在社会中承担了相应的角色,是社会的缓冲带,为社会发展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知乎用户 平沙莽莽客带刀 发表

简单来说,不是需要什么教育,而是需要一场 “文艺复兴” 啊…… 在确立 “人得活成人” 而不是 “活成社会机器的零件” 之前,任什么教育都没有屁用,和里皮手里的中国足球没有任何区别……

知乎用户 Mr.Lion 发表

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知乎用户 白鱼先生 发表

公平

知乎用户 李维 发表

缺的是科学实践教育。天天教育尊敬长辈,服从集体利益,道德,都什么玩意。好好输出实践人才也不至于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20 多年的教育学了什么?评论一直说尊重云云。你有了资本自然会有尊重

知乎用户 我还是我​ 发表

学区房,北京户口,农村城市,公立学校花钱进,大学也有花钱能进的,西部留守儿童,大学摆烂,补课成为主流,希望小学(偏远地区的学校)要靠个拍戏的。不知道外面什么样,是不是也会为了经济牺牲教育而设立学区房,学校差距大,想进好学校要花十几万,有钱你就能从小学到高中在好学校,注意说的都是公立学校。

知乎用户 液态机械人 发表

科学、常识和逻辑——此为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

道德和法治——我知道有这门课,但是它需要一个有道德和法治的环境。

知乎用户 tun sun 发表

知乎用户 UVUIRUITGH 发表

不纯粹,不论是学生、教师、监护人、环境、就业,牵扯些、混杂些附加的麻烦。少有人真能做什么,小问题构成大问题,抛弃根本追究细枝末节。忽视了学生、教师、监护人之前只是普通人。家庭以监护人为主,学校以教师为主,越是做什么,越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相互以己方的主观束缚对方。制式是近现代的色彩,冠以各种名目,泛滥应用,形成了机械式社会,固化不同身份该做什么。不是自由这样模糊的问题,是只有这样,只能这样的现实。像是请假,不但麻烦,还有附加影响。变成了只要忍耐就好了。

知乎用户 瀚枭 发表

以培养螺丝钉来说目前国内流水线很标准

知乎用户 杰哥炒面发烧友 发表

缺少面对现实的理智。

我弟弟上个初三,中考冲刺这么紧张,班主任天天让小孩回家 6 馍,我心里想着我弟报的最好的高中,现在学习压力这么紧迫,他就等着你给他打鸡血让他冲刺呢,你天天让他回家 6 馍。

知乎用户 lichina 发表

逻辑

知乎用户 Power 发表

最缺少的就是道德素质和情怀。

自己就是见证者,在学校中学到的更多是教你如何考取高分,很少重视道德素质和情怀的培养。有些人虽然成绩很好,但是他连最基本的道德素质都么有,有些人虽然很优秀,但是一旦出国留学后,就会选择留在异国他乡。应试教育有利有弊,就看你如何去看待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灵魂的引导。

知乎用户 逆流而行的鱼 发表

知乎用户 东风如画 发表

我那个高中与工厂流水线无异

校长是老板

老师是工人

学生是产品

不知道你们的学校怎么样

反正这是我那个高中的样貌

知乎用户 娜姐爱学习 发表

教师师德比以前下降太多!在职教师补课现象太严重!

知乎用户 relife-he 发表

这个问题认真思考过,也反问过自己,如果重新来过,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1 商业教育,包括但不限于除了职业之外该如何谋生?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工作”,怎么分辨和判断机会,怎么抓住机会(浅薄的就当赚钱机会吧)

2 婚姻和友谊,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什么的底线绝不跨越

3 关于兴趣和追求,能坚持 N 个兴趣中的某个兴趣,最好能做到绝对优秀,让人仰视,十年不够那就二十年,你会一辈子收益,别见一个爱一个

4 清北也许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愿意立志三十五岁退休且为之努力,也可以上个不那么牛气的大学

5 希望父母对以上的方面都能给予很好的帮助,很多事情等到自我觉醒的时候,已经晚了

6 韭菜不要像韭菜一样生活和思考,我们是韭菜,但是我们想长成大葱,所以不要人云亦云……

知乎用户 种花家好青年一枚 发表

应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增加 jun 事训练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 jun 事素质和服从精神,增加他们对外部敌对势力的抵抗能力,还应该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增加学农课程,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小年轻上大学就知道逛街看电影谈恋爱,吃不得一点苦,这样下去恐怕不妙!

知乎用户 冰蓝水蜜桃 发表

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分数是衡量学生的一切,从每天期待着实践课老师们踏入教室,可最后迎来的只是文化课老师带着厚厚一沓试卷进入教室。

课程表上写着丰富的课程,实际上都是文化课老师身兼多课,例如:

实践课为我们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所以需要数学老师来教授,因为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音乐课要培养我们的文采,所以这是语文老师的课程,因为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写出富有深意的歌词。

再或者就是拿着英语书带着板凳从教室移动到美术教室而已。

缺乏思考,一直都在说 “只要分数高了,你就能一个好的前途”,死读书,缺乏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

知乎用户 落木 发表

一、缺乏多样性。

我们广袤的国土上,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各地中小学所学课程,所用教材都差不多,导致我们全国各地中小学生比较脸谱化,缺乏多样性。

为什么热带雨林生态就比较健康,而温带草原生态就比较脆弱?因为热带草原动植物种类繁多,任何物种的消失都会有类似物种补充。而草原地带缺少任何一个物种,都可能导致生态失衡。

作为一个大国的教育系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技能,那么将来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面对任何挑战,都能有相应的人才涌现出来,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

网上有个流行语叫 “内卷”,而内卷的原因是因为人多吗?不是。内卷是因为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差不多。就比如说英语学习,许多人卷到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但是走向工作岗位,到外贸公司应聘的时候,却发现外贸公司对应聘者英语要求奇高,却还有一大堆人与之竞争,对西语、法语、阿语等要求很低,却无人应聘。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多样性不足,导致的内卷。

二、缺乏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许多实例可以证明沟通和交流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我们为之自豪的四大发明,其每一项都提高了人类沟通交流的效率。又比如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这些加强了与外国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也使得中国总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作为一个反例,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的大清王朝,使得中国远远落后西方国家。

而我们的考试大多是一个人独自完成的,不允许讨论,这导致许多人认识不到沟通交流的巨大作用。

我们如何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另一个人?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这些能力其实非常重要。

在全球合作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缺少这种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可能会影响我们将来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缺乏领导能力、规则制定能力的培养。

创业潮大多以失败告终,足球改革越改越混乱,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缺少领导能力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则,团结每一个成员,减少内耗,可以使团队发挥出 1+1 大于 2 的水平。

未来,我们走向国际,需要很多优秀的领导者,来引领国际秩序,来制定国际规则。

但是我们的教育过于过于注重遵守规则,缺少制定规则的能力;过于注重服从领导,而缺少领导团队的能力。

这种领导力的缺失,不利于将来我们在国际上制定规则,领导世界各国对抗西方的国际体系。

四、缺乏问题提出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就比如数学上著名的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高次方程根式解问题,希尔伯特二十三问题等大大推动了数学的进步。

我们的教育过于注重解题,但是缺乏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缺失。

当然,随着我们教育水平和教育经费的提高,相信以上的问题都会逐渐解决,我们不必着急。

知乎用户 呵呵哒 发表

说实话,可能是我的见识比较少,感觉中国的教育其实已经不错了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种。

毕竟如果说是像美剧,英剧里面提到的助学贷款或者是成人学校的方式,虽然中国没有,但是九年义务教育是真的香。

如果说缺乏的地方,可以补充一下各省的特点进行教育,虽然国语(普通话)是全国通用,其实可以保留一下各省或者各民族的方言,上海话,东北话,粤语,潮州话等等,避免一下方言的失传。

多元化发展,承前(历史文化)启后(科技发展)之类的。

作为新时代的孩子,最近追综艺发现知识类的综艺多了,以前只有一些明星访谈之类的,现在结合法治(明星大侦探),或者是推理博弈(登录圆鱼洲),还有科普知识类的(诗词大会),都很好。有趣的传播了知识文化,点赞!

[

狐狸家 唐诗里的中国(套装 3 册)

知乎自营

¥66.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541004514492022784?mcn_card_id=1545041282892054528&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知乎用户 邱逸茗 发表

与用人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培养体系、育人观。

知乎用户 阿尔弗雷德​ 发表

上到大学时候突然开悟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找不到第三个在乎我的人了,我也从没在乎过身边的人,觉得自己很可悲

知乎用户 yibosara 发表

实用性教育吧

目前的教育还是那种填鸭式的,考试型的,很多孩子一股脑的去学很多东西

不知道现在是怎么样了,但是我们那时候,我敢说 80-90% 的人大学毕业后都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该为了什么去奋斗,人生没有目标

所以还是要更多去挖掘孩子的兴趣,今早的进行职业规划,人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缺少是非观教育,非黑即白。世界是灰色的。道德观的硬洗脑不知不觉就中毒了

知乎用户 为启补 发表

当下,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眼睛大都集中在实用性、有利性上,哪个专业好就业好就报哪个专业,哪个学校有名气就往哪个学校挤,什么专业热门就开设什么专业,至于那些基础性科题,一时看不见钱途的科题,很少人问津。

于是,几年过后,家长感觉赛道太堵了,太内卷了,以前好就业的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了。工作后,大多数人不适应感觉太累了,转行的有之,昏昏然得过且过的有之,也觉得二十几年教育大多白费工夫了,缺少幸福感。

本来,不同人有不同的底色,不同学校有不同特色,而社会正好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我们少凑点热闹,多听从点天性,发挥各自特长,每个人都会找到点缀更美丽社会的事业,哪有什么内卷?做自己喜欢的事,哪能没有幸福感?!

知乎用户 金冷 发表

中国当前的教育最缺少的是教育,就主要是培训

知乎用户 观先生 发表

公民教育

知乎用户 啾啾​ 发表

我每次和我爸吵架或者干了什么不符合他价值观的事的时候

我爸总会来那么一句 “我都不懂你上学上了个什么” “上学上的有什么用” “你这学也不要上了”

即使觉得他在强词夺理,即使我坚信我说的没错,仍然会在心里默念 “学校从来也没有教过我们这个”

无休止的考试排名 在自我价值的定义中起起伏伏

学校死板的管理制度和一棒子打死的教育模式 教导主任的官僚做派

班上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 老师的忽视 处于人群之下的孤独

高三一年反反复复的压抑崩溃 高度内耗时时紧绷的心

然而这些却都无处倾诉,父母不会理解你明明物质条件比他们年轻时优渥的多哪来那么多不适应,同学会警告你不要宣传负能量,又实在怕增加老师工作负担或者引发老师的偏见

记得班主任为了督促我们努力学习,反复灌输给我们要 “存天理,灭人欲”

要灭人欲啊 我连我自己都丢了

又哪还敢奢望会做一个符合世俗期待的人

知乎用户 江南春晓​ 发表

简单的来讲 1 人格教育, 2 社会教育 3 家庭教育。

公众教育对于社会来讲核心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和合格的对应行业从事者。

而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后者而忽视前者,而西方的素质教育注重前者远远超于后者。

那么到底是哪样好呢?

不用多说专业知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用不着的,就算用着了一个不会做人,不能适应社会,

不能适应一个家庭的人就算你是清华的博士生也是没有用的。

那如何做人,如何当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如何当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宇宙人生有很高的认识,需要怎么来,那只有靠两个字教育。

教育分为公众教育 ,个人教育和家庭教育。

公众教育就是在学校社会里学到的,个人教育在于后天的个人摸索,家庭教育来源于长辈的教导。

可悲的是当今的中国这三种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缺失的。

那有人说了中国现在这么多大学生 研究生怎么能说教育缺失呢?

那是因为他们只学到了专业知识,在为人处世,社会家庭人生方面几乎没有用,就像一个人圆周率哪怕背到小数点后面一万位,其他什么都不知道那还是没有用。

而现实是一个会做人会做事的高素质社会公民,即使没上过学只要能干好本职工作也是合格的社会一员,例如老干妈的陶华碧,她没上过学不认识字,照样创造出了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

再如我之前说的好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无法适应家庭社会,导致三十多岁还在啃老,这就是教育的缺失导致的。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核心的就是两件事做人和做事,人是个社会型动物,离开社会就无法生存,而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学会做人。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不能不做事,如果人不做事将无法生存,因为假设各个都不做事那就不会有粮食,那人类就将全部饿死消亡。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人和做事的,这也必须靠教育。

而真正的教育除了知识和谋生技能教育也必须教人正确的做人做事,也从这三方面开始:

人格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1,人格教育;学会做人,如何与周围的人正确的相处,懂道理、懂是非、懂规矩、懂廉耻,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怎么做,什么事不该怎么做。至于这些该怎么展开,华夏先贤和西方大哲都有很深的见解,学校应该贯通古今用正确的方法教导孩子,这点任重而道远。

2,社会教育;任何一个学生最后必将走向社会,所以我们在学校阶段就要教导孩子社会是咋样的,我们应该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在社会上应该保持怎样的操守,和日常行为习惯,怎样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何的为社会做贡献。

3;家庭教育;一个人一生中最亲近的人无过于父母亲属,学校必须教导孩子孝顺父母,尊敬老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如何的做家务活干家务事。

西方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最重视这三点的,虽然他们专业知识不如我们的优秀中小学生,但是即便如此西方国家依然是世界上国民素质最高且最富有的国家。

希望我们中国也能注意公民的素质教育,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的社会公民出来。

本评论纯属个人愚见,在此抛砖引玉,如有不足望诸位随意指点。

知乎用户 SAT111 发表

缺少实事求是

前段时间说连花清瘟是世上最好的新冠特效药,现在又不说了。中医张院士也不出来宣传解释了

到底连花清瘟咋样,没有持续性。一头雾水

知乎用户 略懂教育的夕颜​​ 发表

缺少关于人的教育。

1. 尊师重道越来越被忽略。

低着头看教师的家长和社会大众越来越多,跪下来的老师越来越多。

中小学老师很多担心影响评职称和等级提升,该管不敢管,待遇虽有提升,地位却没提高。

而幼师待遇从没被提高,地位却越来越低,甚至被妖魔化越来越严重,幼师被家长无故斥骂、暴打越来越多。甚至不少幼师被逼转行或者自杀。但报端上、媒体里却都是诽谤、抹黑的言论。

[

学校教育很好的定义—— 尊师重教

天猫

¥26.6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ohbjHXU4AdB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aRU94mSepqt8sviUM61dt0%2BYz5VgYdIPQdc6kL0IYJOP4RsQDNjWdVsqw4z5vVB%2FwM73NetcUnd5mzd0fxoCIaFpjofm3hpRsQIugGHWCBY5ojNLxdjZyAPSUJQnsAkvsuSpyJRmhJ7z8YFe5%2BWp5pfzNmQ3EAS89zmZSGq9ptbzgq8wFaQkp0KcAqLKoW5ERuYmQQVgrw7piI9rz15ownXglu0rNVhFilBkGZt8NicGUj%2BCcngQcP4wKpdXtAG4XrIuRAKMApmnAZ0I9a%2Ft7k%3D&unid=1Q73DrbgRxu0&union_lens=lensId:TAPI@1661081642@2103f68e_0c32_182c02e660a_acb6@01)

2. 家庭教育越来越被忽略。

虽然国家已经立法希望促进家庭教育,但仍有非常多家长和社会大众坚持 “在家归家长管,在校归学校管” 的论调,甚至孩子出现问题,人们第一反应都是——老师没教好。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学校的老师普遍持证上岗,但父母却是没有经过考试、培训就匆忙走马上任……

[

家庭教育很好的方式——父母的语言

天猫

¥28.80

去购买​

](https://uland.taobao.com/ccoupon/edetail?e=24r%2BaoZgtAulhHvvyUNXZQst4RUgB%2BQM1dI5raycii4uynEbLfMGNlQvM5IYhIoty5FOJP2gSFVP%2FWZO3A8fFD8HDpJjEeny8%2Bc4SyYJsTJrC8Oh6piEfWYABzV5Q79keZYa30K9NFVt3vqbdXnGlr63KIplqi8WvjaPw6DR4Ro5Zk4EDTEG3FRriqEibUqJHVUr2oGDa3KBDsk1qkBBbvnHYrENZ56UHwdGZb1z8arglGHtHWIP8sAz1uvuW15K9y2L3JQYeqFr%2Fqr%2FcE9CArDA9rhVdpTHg3Z166pgu4%2FzU80JpVSMy4IzCHU4qzQ3BkAErbRyEan%2F8Ze0oJG5nl8OAnsnpuHZOZYJESXBm0L%2BXAW%2FBP4NuTuaYxYkMjn1ZQUWDPdEFUc%3D&traceId=212cfbfd16610822041281516e95cf&unid=1Q74iUPWgEM0&union_lens=lensId:TAPI@1661082204@2135f329_0c65_182c036f82e_8aa9@01)

3. 孩子的需求越来越被忽略。

赢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越来越重。知乎上关于教育刷超级狠的题目是 “鸡娃”相关的,高赞多的多数是 “海淀区”、“高学历家长” 如何“鸡鸡娃”,如何设计孩子一生的路——却越来越少人去关心孩子需要怎样的童年,有怎样的兴趣,想学怎样的本领,要走怎样的路……

[

孩子很真的心声——妈妈,我是妳想要的孩子吗?

天猫

¥68.8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804lB7m%2BWox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Tdzxpk1C1YF1aH1Hk3GeOg%2BYz5VgYdIPQdc6kL0IYJOP4RsQDNjWdVsqw4z5vVB%2FwM73NetcUnd5mzd0fxoCIaFpjofm3hpRg59hXvPdDXRYCtXW6cAggQLZMqoQW%2BfuB6GmlJyRiVTdFdGLqGG%2BoFgmNO9n0iMdEJDbU5FzxbVUBjWG%2FJflSsAvyXkn03eniTLF6YxTebe1NigHGc%2BwynAh%2BaRzEK%2Fn5EJSazjvnsC%2FrUyAoK7NXchej0elr9%2BPmj4jyyytUOpRORObejl4o5OhzW9tBlUqMYOae24fhW0&unid=1Q747gEqDoA0&union_lens=lensId:TAPI@1661082046@213de313_0bf0_182c0349013_b47d@01)

4. 社会教育越来越被忽略。

抖音快手各路低素质网红越来越爆火,抹黑幼师的言论越来越大肆传播,攻击教师无用的论调越来越泛滥,炒作成年需趁早的事迹越来越离谱……

一些无良媒体为了流量无底线,一些无良好个人为了利益无下限——结果可想而知。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我们需要言论自由,但我们也需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三观端正的社会氛围……

[

社会教育很棒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淘宝

¥3.8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CVjer7GE2WZw4vFB6t2Z2ueEDrYVVa64XoO8tOebS%2BdRAdhuF14FMZ9GJ8U5UHb5lovu%2FCElQOs%2BYz5VgYdIPQdc6kL0IYJOP4RsQDNjWdVsqw4z5vVB%2FwM73NetcUnd5mzd0fxoCIaFpjofm3hpRjIAHJ5h%2FdXYPueRNkZNl%2BELZMqoQW%2BfuKDNSNYKYZfBTc7jC1Dcr3QeX8%2BWQ1mRouN3EuvUrQCKhHCmcxyUFhSAlOTLIlgzw6oc41G%2BwuhGxvcvNt3Xk%2BgtCOe707S%2BoeCD2M%2FP3romcFJm8yKH%2FFzMvOyWnlfcTQhCZV0sRkGWGtgZnfs30mrkdim3j4Y3ZD9XMnHO51QNOYQwrhPE0iw%3D&unid=1Q752XOfIoU0&union_lens=lensId:TAPI@1661082827@2106e113_0c49_182c0407c1b_9156@01)

知乎用户 荡漾 发表

选拔链上的公平性。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知乎用户 无恤啊 发表

缺少真正的共产主义教育

知乎用户 啾啾 发表

各方面的教育都挺欠缺,但说说我目前最关心的吧——两性教育,包括性教育和性别教育。

与 “性别” 有关的教育那可真的说的上是贫瘠,也就初中生物课本上出现了那么一小章生理结构。然后其他的呢,全都是 ,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得纯靠自学和自我领悟。噢,被 的主要是“性”,但性别教育与性教育同样贫瘠。不想展开说了,想了想就感觉暴躁上火。

为啥这方面的教育这么欠缺,大概是这个社会对两性与性别的认知,没法谱写出客观公正、系统全面、能用作普世教育的知识。hetui

知乎用户 violet 发表

除了提高成绩以外的教育,要不然为什么会有排挤,校园暴力这是什么出了问题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勇气与自信。

知乎用户 致虚守静 发表

最缺的就是直面社会黑暗的现实,让很多大学生一出社会容易出现人格分裂的情况。因为学的是一套,现实又是另一套

知乎用户 Thinkzjk 发表

缺少学生实践的培养,缺少对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现在大部分都是填鸭式教育,告诉你某个历史时间,得记住,可能会考,让你好好背书本上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不会让学生去思考当时历史时间中主人公的想法和做法。 其实历史书内容很多都是假的,但是教育很多时候却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百分之百的去相信,去背诵。

知乎用户 茶树 发表

上学时 思想精神文明建设是个重要的考点,

后来这个词销声匿迹了。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

培养的必然是高效的工具,

那么工具本身的想法呢?

知乎用户 冬眠 2025 年 发表

缺少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知乎用户 预言丶花开 发表

最缺的应该是技术工种标准化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缺乏现代教育内核

知乎用户 Felix 发表

天天嘲笑外国不正视历史,自己的教育却从来没有正视历史,还有一天到晚搞仇恨教育,长远看会害了中国。

知乎用户 快行 发表

教育的本质是启迪,启迪个性,看到 真 善 美,看到本真世界。分清善恶,看到恶,自然生发善。看到人生的无限可能,真正的活在当下!

而现实是什么?教育体系化,流程化,标准化,流水线化,所有的都被定义好,然后告诉你,这个是好,这个是坏,这个是美….

而这种教育体系下哪里有什么思维逻辑,哪里有什么独立思考能力,哪里有独立思想,哪里有什么创新,有的只有听话,从众,顺从,醉生梦死…. 而这些还有很多人不自知…..

知乎用户 蜘蛛 13 发表

五行缺五行。

首先是教材,以理工科教材为例子。

这是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那群…… 的一本三角函数教辅,看一下内容简单易懂,深入浅出,属于看了就能用那种。

反观我们的初三下学期,三角函数教材,课本里写的东西,老师教的东西,和学生做的东西,那完全是三个东西。

这种情况不只有数学,可以说是整个理工科教育体系里面全面的问题,应试教育,考吗,卷吗,不求学会,只求题作对。

然后就是,教材体系问题,理工类教育我经常比喻为垒积木,只有打好了根基,所以一个完整的基础体系教育很重要,比如数学入门我个人建议,一开始就将几何,代数分开,几何入门就应该直接上《几何原本》。将知识成体系的交给学生,而不是今天这本书抄两张,明天那本书抄两张,今天还是几何,下周又是代数,下个月继续几何,这样的知识是碎片的,不完整的。

最后,考试是考对知识的掌握,而不是考对题型的掌握,考试应该是考学生正常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不是让学生机械性练习,冷门计算方法,反复刷为了刷题而刷题,这样的人最终也只是刷题机器。

知乎用户 曹观海 发表

我认为中国教育最缺的是自我教育。狭义的自我教育是个人的自我教育,而广义的自我教育是教育自身的自我教育。这一点中国教育最缺。

知乎用户 海之潮 发表

缺乏自由的意识。缺乏了自由 就缺乏了创新 就只剩下溜须拍马了

知乎用户 fonyuan 发表

中国的教育正是汉宝德所感叹的:“中国教育整个在一种肤浅的专门教育的观念笼罩之下,在职业主义的支配之下,青年朋友要长成为有眼光、有识见,以天地为心,对人类前途有见解的胸襟广阔分子,相当困难。如果没有广大的人文精神的准备,知识与人都是一些工具,都会为野心家所利用,或为自身欲望所驱策,浑浑噩噩地在社会里钻营而不知所为。”

知乎用户 长空 发表

人性

知乎用户 SHIMURA 发表

中国的教育太功利

知乎用户 张先生 发表

个人认为,现在中国当前的教育缺少魄力!

学校,都是跟着大纲和指标走,教师的收入直接和升学率优质课等挂钩。真真正正的因材施教的有几个?为什么明知道不对的路,大家还是坚持走下去?没有任何一个学校和老师有魄力去打破常规实施因材施教。

家长,明明知道孩子送到学校里,只会把孩子推入随波逐流的浪潮中,把孩子的各种天性和天赋给磨灭的一点不剩。明明知道现在学校的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和不合理。但是没有几个家长有魄力能像郭德纲一样,让自己的孩子脱离常规的教育体系。也许和实力有关系,但更多的是认知不足,不敢打破常规。

学生,有几个孩子可以左右自己的学习生涯?没有孩子有魄力敢挑战父母和老师的权威而去学习钻研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也没有几个人有能力约束得了萌动的心去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

国家,明明知道教育病了,却没有一个人或者机构可以好好给教育把把脉。不但没魄力,还 tm 净瞎搞。因为各种各样的既得利益在跟前,不敢打破原有的陋习,不能建立真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人才埋没非常严重。只有真正的人才可以通过公平的机制得到认可,才有可能把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知乎用户 柳影南 发表

缺少让人自立的尊重

缺少探索世界的求知欲

缺少 “人人是我朋友” 的协作

缺少强壮体魄的运动

缺少基本常识的性教育

知乎用户 Sean-v 发表

最缺少诚实

知乎用户 lllllxxxhhhh 发表

什么都缺

知乎用户 想躺躺不了 发表

赞同高赞,最缺的就是教育,我们现在只是陪训加选拔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缺少差异性、专业化。

中小学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基础,都在拼命刷题,拼命扣细节,接触不到更高端更实用的知识,缺少专业化教育,被迫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用的知识上。

考试过于重视记忆力,过于重视基础,忽视思维灵活性,很少有开卷考试,有区分度的题目过少,偏难怪题太少。

知乎用户 CareBears 发表

就单说自己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感觉没几个老师把学生当人,毫不尊重学生,师生关系失衡,我觉得很多地方的学校教育跟育人关系不大

知乎用户 2321323 发表

思辨能力

知乎用户 愚者 发表

缺少精细化的引导。

学生在当今的教育系统里,就像是标准工业化产品一样产出。通过分数的筛选,检验出不同的质量,划分为不同的人材。

至于其他的兴趣爱好,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来培养。大多数人的天赋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最终,大部分人眼里就只有那么几个衡量的标准,例如说,学校和专业。而这些标准,又受到地域和家庭的影响,很难说得上真正的公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以不要加那么多洗脑的东西好吗?虽然不要可能,哈哈哈…

知乎用户 昊苑之星 发表

缺少一个正常的发展环境。

身体有疾病的人,再怎么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也不可能变得更健康。

没有一个正常的基本环境,教育无论如何都发展不起来。

因为一旦有了一定点的气色。

就会有人来摘桃子。

这是根本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教育就发展不起来。

同理,其他行业也差不多。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g94Dg 发表

什么都缺,缺钱缺人更缺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

知乎用户 小林同学 发表

自主思考的能力

知乎用户 Mr.an 发表

缺公平!!!

知乎用户 摆烂王 发表

缺少教育

知乎用户 李白 发表

真实

知乎用户 Casimodo 发表

缺少的是如何自己生存

知乎用户 努力的平凡人​ 发表

学习实践如何搞钱

知乎用户 天上星 发表

实事求是的人

知乎用户 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发表

求真

知乎用户 颜宁 发表

缺少具有中国特色的而非西化的体系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缺少教育

知乎用户 蜂云人物​ 发表

精神

知乎用户 石头 发表

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土生生土长的东西,我们对自己了解太少了,缺了很多自信。学了西方的东西而生活在中国社会,容易引起很多的冲突。教育的太少。

知乎用户 shao​ 发表

批判性思维

知乎用户 封狼居胥​ 发表

中国教育最缺的就是历史,如果把英语改为历史,中国人什么都不缺就缺钙,几亿乌拉狗跪拜俄罗斯的时代是不好的的前兆。一个国家人民连基本的历史认知都没有再强大也是纸老虎。

中国教育目前当务之急是如何正视历史,让人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而华夏炎黄子孙,而不仅仅是金钱的奴隶,不仅是俄罗斯的小弟和金库。

知乎用户 魏先生 发表

有人怪考试制度,怪古代科举制度,,,,,,我就说个大家非常不爱听的大实话!!!!!!!和考试制度没一点关系,古代科举考试这个制度非常优异。。。古代读书,主要是读书人在读书,有资源有头脑的家庭的孩子在读书!!!!!农民,工人,混江湖的,奴才,奴隶家的孩子并不读书。。

现在不一样,政府让所有人都有书读,很多人的家庭祖上都是靠互害活着的,奴才,农民,工人,跑江湖的。。。这种家庭出来的父母,会觉得,读书考第一,比种地,编草鞋,耍把式简单得多,读书就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非要逼自己子女超越别人家子女,然后害死别人一家,这样的想法逼出一堆小棒槌,跑到社会四处害人。。。。。。人人都觉得读书好,那么读书一定不好,,道德经说的很清楚了!!!!!!这就是真理。。。。。。

知乎用户 激动雷达 发表

中国当前的教育就是中国封建科举时代的延续。

人们总说传统文化在消失,人们都错了,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在的中国人。

知乎用户 清欢鱼​ 发表

其实就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

不仅是当前的学校教育,就是社会教育,在我国都是强调集体主义,尤其是在抗击疫情的时候更能体现。

这种教育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集体身份、集体意志、社会和谐、相互合作以及人际之间的相互依赖。每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人们会尽力去履行这一责任而不是与他人竞争。而个人主义非常重视个体的独特性和私人的权利,注重创新精神,要做绝对真实的自己,并独立于其他人。

集体主义的教育也导致了这个社会普遍的焦虑感。因为集体主义社会中,为了维护集体和谐,人们很容易在意别人的眼光,会很容易将自己与别人对比,降低自己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会抑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表达。

但是我们的经济奇迹也得益于集体主义,然后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总是会开始考虑柴米油盐之外的东西,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欢打破被束缚的自由,打破纪律。所以当下的教育要更强调尊重个人、个性,这样社会的创新性和自由性才能提升。

但过度的个人主义也会造成了家庭观念淡薄、人际关系冷漠、缺少大局观和合作精神的消极影响等。

所以中国教育应该开始将集体教育更多转移至个人尊重的教育,而西方教育可能应该更多转向集体教育。

知乎用户 学半 发表

缺辩证逻辑思维的教育。应当在形式逻辑思维教育的同时或尽早开始辩证逻辑思维教育。

√2 是怎么得出来的?

知乎用户 M28 星云星主 发表

以前也尝试过素质教育,不那么看重成绩的自主招生,结果自主招生成了各种关系户进 985 的通道,简直不能太爽,最后又取消了,还是按成绩。

说到底教育肯定有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目前高考最公平,要不然就这环境,985.211 会被有关系的垄断,人家 N 代们哪怕只认识几个字都能上最好的大学,更别说北上广还有地方保护。那样的话普通人只能上一般大学。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别国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我们,有时候甚至还会导致更不公平更没有教育的事。

知乎用户 你说的都对 发表

最缺的不是就业岗位吗

知乎用户 Stas​ 发表

自由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知乎用户 斜风细雨 发表 知乎首答。 人正在美国 ucla 进修社会学,对中国教育一直很关心也做过一些思考,正好把这些想法汇聚成文章写在这个问题下面。总体上是一些抽象宏观的思考,同时讨论了一些具体现象,基本都是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看过不少这 …

一个23岁家里蹲的自白

2002年5岁 维舟按:这是豆瓣上看到的一篇自述,作者署名“尼这”。原文写于2020年10月,我读到已经迟了,但看得感慨万千,经作者(他也是我的读者)授权同意,转载在这里。文字不做任何改动。 我是一个家里蹲兼啃老族,生于97年,蹲龄4年半。 …

如何评价中国现在的教育?

知乎用户 GrossteAnmassung 发表 把你喜欢的东西变得恶心,再培养你忍受恶心的能力 知乎用户 鱼吹浪 发表 本来以为考上大学是套现 结果发现被套牢了 上了大学回头再看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一种力透纸背的真实感。 有一天晚上我走在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