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表示即日起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此举对统筹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摘星后的行程卡还有用吗?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国内大流动要恢复了。 一、行程码和健康码的影响范围不一样 行程卡带星号,影响的范围实在太大。 根据行程卡赋星规则 “*” 标记表示当前该城市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 只要是在这个行政区域被认定为中高风险,就会被 …
第十一条: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
第十七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
请问如果医院以分级诊疗为理由拒绝病人入院的时候究竟是矛会断还是盾会坏?
再更新一个:
第十六条: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
第十九条:“一企一策”“一园一策” 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
上海之后,无法被彻底斩断的社区传播逐渐形成既成事实。
放眼全球,今年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压平曲线」。
香港在 2022 年初面对的情况是我们最好的参考,即毒株为奥密克戎,人群有相对较高的总体接种率,老年群体偏低的接种率,较好的防疫配合度。
香港的结果是,2022 第一波奥秘克戎疫情风高浪急,在采取大量限制措施的情况下,700 多万人口短时间出现了 1 万人的死亡,超额死亡可以佐证其真实性。然后人口多数人至少感染过一次,一部分人反复感染,进入极低重症率的时期。这是我说的,硬吃一波伤害。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群既对防疫措施不满,同时也对疫情的结果不满。
被伤害最大的人除了易感人群以外,其实主要是那些原本就有高医疗需求的人,因为医疗门槛的被动和主动抬高而被间接连累。医疗总容量一定会缩小,而不是增多,不懂这个你就不懂疫情。
另外儿科必崩,平时流感手足口 RSV 就会爆满,再叠加疫情流行和谜一样的 MIS-C,大家一起打地铺排队,见证一些悲剧,然后不可避免的小作文。
叠加态的阶段是比较难过的。因为大家熟悉的那些其实措施并不会消失,而安全感却会。
确保家人都接种了三针以上,哪怕高龄老人、孕妇,只要没有在官方的禁忌症列表上都应该接种。常备对乙酰氨基酚 + 布洛芬,别的都是虚的。常备慢性病的长期药。保持一定各种储备。感染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你个人做得再好,孩子从学校给你带回来,最后也一样,所以不要太执着于仪式感。
也不必悲观,因为渡过既成事实的叠加态阶段以后,磨合好以后,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对疫情的否定。
除身中疫易,除心中疫难。而最后只有否定疫情的存在,才能抚平道德的不安,才能真正的恢复「正常」。
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像有些王八蛋一样,否定的此前的努力。两三年来,防疫保护了绝大多数人,已经有数据的疫情前两年时间全国几乎无超额死亡,甚至为负数(柳叶刀 + WHO 交叉验证),而非美国的 120 万以上,印度的 470 万以上。我们挽回的潜在寿命损失已经体现在了预期寿命的增长上。制造业供应链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全。我们抗疫的收益,其实已经落袋为安。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人类从不感谢罗辑。
“7+3”改为 “5+3” 了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集中隔离” 改为“居家隔离”
结束闭环作业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7 天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 改“5 天居家健康监测”
“高风险” 只划定单元、楼栋
“高风险”5 天无阳即解封
取消 “中风险”“次密接” 概念
取消境外航班 “熔断”
我们都感觉到 7+3 以后各地防疫政策在加码。
为什么叫加码?因为动态清零不变,隔离时间越短,漏出去的越多,防控的面积,涉及的人员越多。
5+3 以后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更加码的防疫,另一个是真的松下来。
那么预测 5+3 以后的风向,最值得关注的是三点。
一,对于加码防控导致的次生灾害,有无惩罚机制。如官员的惩罚,惩罚什么级别的官员。
二,各地关于疫苗,药品,医院方舱医院的准备情况如何?
**三,是否加大抗原检测力度,减少核酸检测。**因为抗原可以居家使用,而且敏感性不如核酸,抗原替代核酸等于默认一部分阳性是正常人。
这三点是实质性左右开放与防控的指标。
5+3 更多的外漏,取消熔断,加上取消次密接,这一系列都指向开放。
但我们需要看到最终执行的情况。
因为在之前,已经多次强调随意扩大范围的封控,随意的核酸筛查,各种借口随意封控人们。
而这些加码行为就是出现在 7+3 的第九版以后。
另外作为一个完整经历过疫情的医生说两句。
一,各地基层往往在坚决执行中层指令。
二,中层往往不是依照防控原则防控,而是看处理的到底是防疫不力还是防疫过度,看风向。毕竟不力和过度都会导致次生灾害。
三,也许动态清零这个叫法不变,但趋向于压平曲线,其实这也是一种动态清零。
最后,作为专业人士,说几点。
新冠奥密克戎,轻症指的有发热,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但指脉氧正常,无需吸氧,这些病人尽量居家自己服用药物,尽量自我隔离,因为奥密克戎传播性确实非常强。
药品备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连花清瘟,康泰克这样的感冒药。如果有条件可以买个指脉氧探头,不贵,几十块。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活动后喘息,建议立即就医。
我知道这里面每一条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难点还应该是这句话:
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如果能有一句 “层层加码导致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同防控不力处理”,想必会令人心安得多。
应该说,最核心的措施是以下 4 条:
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
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像我一样有一种感觉,以下的每条情况看到以后,脑中都能立马浮现出一个或者几个叫得出详细地点的(反面)例证,有些就在自己身边甚至自己身上: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
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 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
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
怎么说呢,应该说经历了这么多以后,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虽然这甘霖目前只是一场小雨。
当然了,后面的旱情能不能被更多的甘霖缓解,关键还是要看几个众所周知的城市或地区到底下不下雨。
我知道迟早是要开放的,但是这一次出台的政策还是让我感到意外。一是比我想象的早,我以为要到明年春。二是当前正式疫情严重的时候,这个时机很奇怪。三是开放的幅度太大,全方面的放松。
我以为的开放程序应当是先让各地做好病例激增的准备,比如方舱医院,治疗流程,疫苗的安排,如何利用中医,等等。甚至应当先拿几个城市做试点,看看能否承受。现在广东和河南正在爆发的时候放开,各地能承受的了吗?而且冬天将至(北方很多地方已经入冬了),本来就是疫情更加严重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再等等,拖到明年初再实行?
应当减少层层加码和一刀切,但是这么早就放松国境线是否合适呢?我不是专家,只能提出自己的疑惑。先准备些药吧,最好的防疫就是自己的抵抗能力。
自己经历过 omicron,症状是流感症状 + 嗅觉减退。7 天转阴,10 天嗅觉恢复,没有后遗症。没有靠什么医疗,主要就是做了以下两点来加速自愈
1. 缓解不适症状:吃止痛药或退烧药。我只是第一天吃了一粒必理痛,发烧头痛的劲就好了很多。
2. 帮助你的身体对抗病毒:大量喝水、喝维 C、吃橙子,增加蛋白质摄入,多多休息,这样可以支援免疫系统的工作。
补充说明一下,我是身体正常的普通大学生,至于老年人或者基础病人群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个人觉得,确实是能不得就尽量不得,不过万一得了也不要太过惊慌,冷静地和自己的身体通力合作,战胜病毒吧。
仅作交流分享之用,对于医学上的疑惑还请咨询专业人士
没啥好关注的,咀嚼宏大叙事,不如关注自己:
1、锻炼身体,健康第一;
2、早睡早起,少看手机;
3、在家吃饭,多陪家人;
4、保住工作,但不过分用力;
5、努力攒钱,能不买就不买;
6、慎买房子,不背大额负债;
7、不贪便宜,远离陷阱;
8、理性消费,不碰网贷;
9、少说多听,不招小人;
10、知足常乐,杜绝攀比;
11、多亲近自然,不精神内耗。
来了。全面放松来了。
天平终于倾斜了。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从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改进、行程卡去星、全国核酸互认、香港试验 “0+0” 等各方面的改变中可以发现,疫情防控思路已经转变为尽量不以严格限制人的流动为代价来控制疫情”。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 20 条大概归为三类。
A 放松国内人员流动限制:
1、密接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 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2、不判定次密接
3、不判定中风险区
4、高风险区解除隔离时间从 7 天降为 5 天
5、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人员,7 天集中或居家隔离 → 5 天居家健康监测
6、整治一刀切
B 放松入境人员流动限制:
1、入境人员: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 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2、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48 小时 2 次核酸变为 1 次
3、入境人员阳性判断 Ct 值改为 35(灰度 37 下调到 35)
C 为进一步放开做准备:
1、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2、疫苗加强针再动员。方案细化的方向可能是:第四针,80 岁以上人口
3、加快研发特效药,中西医结合,加强县级基层医院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储备
4、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谢邀,人在香港刚下飞机。
26/9 香港执行 0+3 以来,从机场抵达的乘客仅需做落地核酸检测,当场就可以走,一天后出结果。
香港这边认为 CT 值大于 35,就已经不具备临床意义的传播性了:
RNA 病毒一旦被确认存在,就不可能从地球上消失了。**把 CT 值调低,缩短强制隔离期,意味着一定会让相当部分的人,把病毒带到社区。**不论如何用语言的艺术修饰,都是实质意义的「共存」了。
香港的命运已经和祖国深度同步,港股反应热烈。
多数港人当然觉得想开就好,开心最重要:
按照第九版的经验以及与 20 条的比较,客观上这就是不管了。
按照美国这边的经验,这种程度放开(以及未来继续放开的预期),感染一遍是没跑了。鉴于此,一点个人抗疫的微小经验分享下。
1、心理预期建设
接受 “自己几乎必然会得一下子” 的设定,做好心理建设,在制定预案的过程中帮自己脱敏。这样,等真得了也不至于慌张。
2、常备药物与医疗常识
omicron 感染主要症状以发热和咽部不适为主,伴随食欲减退,味觉、嗅觉失灵等附带症状。条件允许的话,家中备一些常见退烧药(布洛芬、泰诺、999 感冒灵之类的,不能再管制了吧,不合理了)。不下厨的特别要准备食盐和白砂糖。体温计最好有一个。
发热时可能食欲非常差,但必须保证摄入水、适量电解质、能量和一定的营养(优先级分先后)。较简单快捷的方法(也是我经常给身边同学建议的方法),一杯热水配一撮盐~2g,加糖加到甜度好喝不齁,一天搞 2-3 杯,再配合几杯普通白开水,基本可以在吃不下饭的情况下满足前 3 项。尤其是电解质,易被忽略,发汗时又急需。电解质失衡很容易头晕眼花的。
3、了解可及资源
提前了解社区医院的联系方式、地理位置、交通路况。独居的,最好还能有好友 / 邻居做紧急联系人,互通信息互相帮助。
4、日常工作的替代方案
自己每天要做的事,要想好如果生病或隔离,则如何完成。
4、保护老人
生活中能接触到老人的,或家里有老人的,要尤其注意。提前准备好方案与物资,保证在自己隔离期间,老人不会被暴露,也不会遇到生活困难。
~~~~
主要就这些吧。年轻人扛一扛就过去了,中老年朋友多注意点…
祝大家别得这破病。
班门弄斧一下,如果这上面的数据是正确的,隔离 5 天会有 20% 的阳性被漏掉。9 月份境外输入案例大概是 1600 人,考虑到海外监测少了一次和航班数增加,算以后每个月进来 3000 个案例,漏掉 20% 就是 600 个。
一个月新增 600 个阳性在国内游荡,不就是共存了嘛。
谢邀。
说点两边都不爱听。
很多人本能地把问题分为两派,一派开,一派关,然后两派天天打来打去。
我眼里也有两派,不过区别不在开关松严,而是一派叫 “有为”、一派叫 “无为”。
说到底,街上行人不在乎网上这点争吵,也不在乎这堆飞来飞去的名词。路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效执行该路线。
旗帜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把旗给举起来。举不起来的旗,绣的再好看也无意义。
以前我们在讨论什么?
时间点、成本、可行方案。
关派会明确承认 “最终要开”、明确承认 “仅凭人力难以彻底断绝传染”。
关派所主张的关,是因为眼下变数太多,提议 “以关换时间”,等到进入一个更好的状态后再开。
所以关派从不否认廉价保供体系和补贴的重要性,也支持基于疫苗和毒性变化而调整。
而开派认为:既然迟早要开,不如先逐级测试逐级打开。小范围经验的扩散推广,好过大范围的无经验面对冲击。
开派主张:在明确疫苗效率与损害赔偿后,快速全民强制疫苗,然后逐层降低管控力度,以医疗分级应对。
虽然开派关派立场不同,但在基层医疗点、分级、应急响应和保供等问题上,其实是一致的。
这些观点,我认为都是 “有为” 派。
他们都不认为单靠遵守文件被动静默就能永远管住,都认为应当主动做点什么。
例如强化保供是积累韧性,强化疫苗是积累抗性。在某个方向优化提升后,再主动进入下个阶段,这是通过 “有为” 来获得主动权。
但,我不赘述,总之这两年算无为。
静默太好使,KPI 太紧迫,形成路径依赖。以至于三年了,操作基本无变化,防控成本基本无减轻,只有疫苗施打率还聊慰人心。
但毒株进化有可能抵消这个收益。
最后真正引导变化的,是现实。
经济压力倒逼。不是基于上限而选择变化,而是基于下限而不得不变化。
没钱了才想起职业培训,生病了才想起膳食均衡。很多能在有余力时做的事,拖到旧疾并发(土地财政和全球新一轮收缩)时才做。
这时候再去讨论,说实话意义不大。因为很多事已经没得选,时间点过了。
今天有人因开工有望而喜,有人则真正开始第一次担心自家老人。
我比较怪,我在想这条路的持续性。
这算是这三年里的一点个人感想:有时候,路线摇摆的成本,比选择一条低效路线,更大。
因为就算坚持了一条低效路线,真头铁,也能找到优化机会,持续降低成本,最终转为相对高效。
而路线摇摆,会导致多条路线上的积累归零。选择路线——投入成本——前期成本大收益低,难受——切换路线,上一轮投入归零。
最后底力耗到一个临界点,不得已选择眼下便利、但可能多方都不满意的路线。
例如基层医疗点不仅没有拿到投资,反而因经费被挤压而收缩了。
现在也有类似的关注:
一,会不会在数据不好看时回头?
你是因为经济压力而挪到这一步,不是因为上下共识的进度计划主动走到到这一步。万一数据不好看、但经济又有些起色,会不会回头?
松严不定,纯凭应激,那信心就会被反复拉扯,民手足无措。
二,刨去检测,医疗体系、特别是基层医疗点,这三年里是进是退?
如果三年无为,能不能在未来两三年里快速补课,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级诊治?
三,能不能改革 KPI?
形成静默惯性的重要原因,就是绝对化 KPI。有绝对化 KPI 考核,地方必然会一封了之,根本无力考虑其他改良。
现在又有松的迹象,又一边要求 “决不能造成放松”,那是否根本 KPI 依然不变?如果根本 KPI 不变,那这份新规恐怕大概率会在执行中被扭曲。
总之,不怕选,选了之后好好做就是。怕来回选,现在没多少空转空间了。
更新一下
1.N95 减少感染风险
2. 布洛芬 缓解症状,减少痛苦
3. 念慈枇杷膏 让喉咙舒服点
4. 莲花清瘟 安慰剂 比没有强
5. 抗生素,阿莫西林 消炎,减少并发症
6. 维生素 C 提高体质
7. 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 自己能检测是否阳性
8. 血氧仪 血氧饱和度低于 90,打 120 去医院,没有血氧仪,人自己是感觉不到血氧饱和度低的。
9. 制氧机 偏远地区,老人多,医疗资源不充足等情况的可以备一个。
除了制氧机,其他的加起来就几百块,大家有备无患。
开放的不是时候,大家备好药,先抗过前四个月吧。制氧机有条件就买个。
祝大家健康!
囤药,打针,买呼吸机。
尤其是退烧药,感冒药,儿童感冒药。
勤洗手,勤换口罩,勤用消毒水。
对于药品采取宁滥勿缺的态度。
然后,只要是非必要,不乱跑,不要用自己身体来实验新冠会不会产生后遗症。
还有什么?
嗯,不,没什么了,反正小心无大错,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八分之一。
谢邀
按照之前我写过的高赞内容,其实就是从 先清再存 过度到 渐进再存 的方式进行了。
没有进入到 “永远清零” 的死循环,或 “立即共存” 的激进选项,是个好消息。而就内容来看,基本就是香港的清零模式在国内的应用。
好处不用再过赘述,特别是对经济方面。今天的国内股市、外围股市、布油等价格已经证明了市场对于经济在这 20 条下充分向好的预期。
不过必须面对的问题仍然存在。
举两个例子,我那时候写的风险里包括:
5、 认为生命权非常重要,且我国素来以 “尊老爱幼” 为传统美德,无法接受大量老年人和幼年儿童死亡,必须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再开放;同时,病毒可能带来无法忍受的后遗症“long-Covid”,对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现在的新模式偏向于香港模式,而香港模式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死亡绝对数字很高,换算到全国是一个天文数字。
届时真的出现这个数字了,社会舆论、心里承受是否足够承担?
特别是在目前老年人和小孩子的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加强针接种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6、 开放之后再也不可能恢复现有的清零状态,没有恢复的办法,如果未来病毒变化为更加致命的版本,那么我们就再也没有抵抗的办法。
如果在共存以后,病毒变异出一个拥有 Omicron 致病率和 Delta 致死率的变种,我们该怎么应对?
毕竟一旦共存后,人类就再也没办法回到过去了,哪怕是我国的行政能力,也是如此。
不过共存派也会提出的问题便是:如果没有呢?要为了不确定性一直清零吗?
祝大家平安。。。
就目前各地一刀切的频繁爆出,各种形式的上传下达,层层变味,各地财政上的疲于应付,这是笔难算的账。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参考最重要的一条是——第 13 条: 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后面有多少疫苗接多少,积极的去接,做好家里老人的防护,对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要持续性关注,非就业人群保持少出门。
医疗阵线的朋友们,这波小峰顶过去,后面各种乱象会层出,这波压力的码在你们身上的,顶不了就撤(你们得先保证自己再能救别人),后面还有更大的风浪,如此下去你们崩塌只是时间问题,不过也会很快麻木。我想各位也明白我们的分级医疗是什么现状,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个人判定开放之后中西部 2 级以下医疗单位先不崩就算赢。
从统计学上来看**(BA.5 的 R0 是 18)**,这次改动的目的≈走向 open(还不是完全开放,只是面对这货和局部躺平没区别,拿不准后面会怎么再改,往什么方向改,这次松动会不会是一次短期测试?),我们能做的只有祈祷这 RNA 不会往重型变异,我们的人均床位和医师数量是顶不住重症率的。
不排除接下来会有再收紧的可能。
等着各地爆发呗,还能关注啥?未来如果新冠病人多了,新冠治疗可能会被排出医保,免费检测核酸都做不到,免费治疗新冠?就别做梦了。建议建立专门的新冠医院,以备接收巨量病人吧。
保经济就不可能保健康,总是要二选一的。
更新:
评论还在纠结重症非重症呢?觉得是否应该就医的,是病人自己还是网络键盘侠啊?挺搞笑的。从博弈的角度,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先给自己争取一份资源也是对自己有利的策略,当然了,有钱人随时都有最好的医疗资源,普通人嘛,要么利己要么利他,自己选咯!
瞥了一眼,迈瑞医疗竟然没涨,鱼跃医疗竟然大跌。
意味着过去高喊 “我在美国 / 欧洲 / 日本,我怎么看不见疫情” 的人,今后会抓着国内低相关或无相关的死亡案例不放了。
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
连着写疫情,说明那个时间点来了。
但看着大家一片欢欣鼓舞,我却笑不起来。
很多时候,大多数人只是迫切想要逃离一种状况,就似乎移民就像登上天堂,但其实,苦难守恒、命运相通,逃避又能如何?
这个节点,我在一年半前就看到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办法,不论愿意与否,它就是来了。
彼时,记得大家还在驳斥,有些人认为我们可以 “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不让病毒进来,我的这篇文章后台留言,大多是谩骂。
不过没关系,时间会证明很多事情。
在我的疫情逻辑里,次序是有先后的。
**第一层是:动态清零总原则不可动摇。**换句话说:我们尚不具备放开的条件,这一点昨天的文章写过了,不赘言。
**第二层层级略低:是我们朝着逐渐开放不断探索。**上海是探索,香港是探索,今天的巨大政策转变,也是一种探索。
**第三层意思:政策是被动放开的。**如果按照疫情第一年到第二年中间的状态,我们完全可以再坚持 2-3 年,让整体条件更好,
但是,病毒进化和全球流行不会给我们那么多时间。这么大一个国家,多年治理形成的模式,层次的情况和水平,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病毒的进化是指数级,我们的进化是倍数级,已经很不了不起了,但注定是两个字:
悲壮。如果没有近期这么多剧烈的事情,以及经济压力的考量,我们不会去做较大调整。
与此同时,我们要知道,如果是被动的一种调整,它就必然是无奈核带有实验性质,也必定在遇到执行层面的进退维谷。
我们必须要动态清零,但是又不要那么紧,当然是良愿,可是病毒的传播模式和性质决定了:不紧,管不住。两难。
这里松一点,那边必然紧一点。
从今天,阈值已被突破,我们正式进入了两维空间:
1. 大城市的防疫,与小地方的防疫,会有不同。
2. 感染的增多,从今天开始。
过去,是得的人少,用严格的限制让病毒不肆意传播,未来,是尝试尽量控制病毒的传播,但得了,也就得了。
没有次密接,更多的居家隔离,没有入境航班熔断,核酸检测范围相对减少。
我们想一个逻辑:如果按照政策调整之前的那么严格的方式,都管不住病毒,有的地方封闭 4-5 周,静默结束依然不断有阳性出现,那么,更少的检测,将如何有效发现疫情?
生活是方便了,换来的是什么呢?是一定程度下,我们的健康,就不会安全感那么强了。
这是必然,很多人欢呼的是前者,似乎也不需要考虑后面。
但终究还是都要面对的。
当然,我们目前还不需要面对最严重的事情:多次感染和后遗症。只是,只有病真到了所有人身上,在那些身体可能有潜在疾病,或者已经有基础病的人身上,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什么影响,时间会给出答案。个人觉得,国家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足够多了。
接下来,拼的是三样东西:
各地情况差异性很大,所以很难统一,个人觉得,混乱的情况并不会由此中止,而可能更多。
二月份前,我们应该会遇到一个奥密克戎新变种或新病毒,那个决定了 6-9 月的防疫走向。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多多注意,该备的药要备,能治的病早治,少去人多的地方,未来对于医院和基层的压力是更大的。况且,这个冬天,还有流感。
很多时候,真到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才知难易;很多时候,你想要的那个结果,未必真的是好的结果,可即便怀念过去,时光也不能倒退。
你以为的过去,或许只是另一个开始。
我不知道未来,我知道的是,现在我们更多要靠自己了。
还是祝福吧,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向前看吧。
但愿大家对未来会发生什么做好了心理准备。
做好了心理准备,考虑了最坏的情况,做了自己能做的,剩下的该吃吃该睡睡。
不要为你控制不了的事情担心。
今日在这里为共存叫好的人,以后又是网上埋怨防疫不力的同一批人。
今天国务院防控机制公布了新的 20 条举措,针对新形势下的疫情新变化,关于这一点非常值得来说说
我们直接看重点:
重点一,两版疫情防控大纲对比
今天公布优化的 20 条举措,既然是 “优化”,那就一定有对比,它对比的是上一次公布的举措
而上一次公布疫情政策是什么时候?
是今年 5 月 5 号,也就是上海封城最紧张的时候
上海今年 3 月因疫情开始封城,一直到 6 月初才开始复工复产
上一次公布的疫情政策,就是这时候,换句话说也是疫情防控最严的时候
5 月份全国疫情政策的核心是十六个字:
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这十六个字代表什么意思,相信大家都明白
而今天公布的新 20 条措施,总体大纲是这十五个字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从 5 月的 “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到 11 月的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这种整体大纲上的转变,意思很明显了,这是一种要更科学防疫的表态,再讲白一点就是:
防疫还是很重要,但不能不计一切代价的去防疫
过去严重时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那种状况,那些过度防疫的措施,要调整
这是指明方向的整体大纲上的变化,那么再具体到详细措施呢?我们继续来看:
第一,对密切接触者,从 7 天集中隔离,减少为 5 天集中隔离
本来你如果和阳性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拉走 7 天集中隔离,现在改为 5 天集中隔离
5 天集中隔离后你回家,在自己家里再居家隔离 3 天
集中隔离的时间,缩短了
第二,不再判定 “次密接者”
什么叫做 “次密接者”?
我打个比方,比如你住的楼里 305 的男主人,他阳了,那么 305 这一家子都是密接,都要被拉去集中隔离 5 天
而你住的这一栋楼的,除了和 305 阳性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外,全都属于 “次密接”
在过去 “次密接” 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按密接算,你楼里有一个阳性了,那你整栋楼全都算密接,全都拉走隔离
另一种就是这一栋楼的次密接,不拉走,但不准出门,全都居家隔离七天
这是过去对于 “次密接” 的两种应对方法
可是现在在新版 20 条里,直接取消了 “次密接” 的判定,以后没有次密接了,只寻找密接者
要知道以前对 “次密接者”,也是如临大敌,紧急寻找的
以前对 “次密接者”,又要让你上报,又要让你隔离的,不过现在不再判定次密接了,这会很大的减少寻找次密接者的行政成本,以及隔离次密接者的防疫成本
第三,高风险溢出者,7 天集中隔离,改为 7 天居家隔离
过去你从高风险地方回去,到了另个地方那大概率直接被拉走,不管你核酸是阴性还是绿码的,只要高风险地方来的,一律拉走集中隔离
现在改成了不拉你去集中隔离了,改成让你自己在家 “居家 7 天隔离”
可以说这也是个很大的调整,集中隔离,谁都不愿意听到,更不愿意去
这么一来,也能很好的节约防疫成本
第四,全国的风险区划分,从高、中、低三档,调整为 “高、低两档”
以后没有 “中风险区” 这个说法了,只有高风险和低风险两种
那么什么叫高风险区呢?怎么认定高风险区?
有确诊阳性者的地方,才能划分为 “高风险区”
注意是有 “阳性确诊的”,而不是密接或者次密接的,过去有些地方,明明一个阳性没有,只有密接或者次密接者,就直接被划分为中风险或者高风险区
这种以后都不行了,要有阳性的感染者,才能被化为高风险区
另外关于 “高风险区” 的划分范围,过去有些市或者区,或者镇,出现一个阳性,直接全市封,全区封,全镇封,这种都是过度防疫
现在 20 条明确写明了: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划定单位,不得随意扩大
你们一个市,有一个阳性,不准给我把整个市给封了
而是把这个阳性感染者住的单元,或者小区化为高风险区,控制这一片地方,不得随意扩大
还有关于高风险区的持续时间,如果这个单元或者楼栋,连续五天没有新确诊者,那就必须降为低风险区
符合条件的,该解封就解封
第五,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从业人员,从 7 天集中或者居家隔离,统一调整为 5 天居家健康检测
比如你是在高风险区里送快递的,核酸检测的,水电修理的,这些高风险区工作人员,以前是你干完工作后,要被拉走隔离 7 天,或者关在家 7 天隔离
现在统一变成 5 天居家检测,居家检测的意思就是,不封门,你可以出门,如果要出门,别去公共场所
第六,没有疫情地区,别再过度防疫
这一条也很重要,之前我们时不时会听到某个地方一个阳性都没有,只因为隔壁市有阳性,他为了预防,就主动 “静默” 了,把整个市的运转都停了,然后开始搞全市核酸检测
这状况相信大家都听过
而现在明确了,没有疫情的地区不准过度防疫,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更禁止搞什么 “一天两检”,甚至 “一天三检”,这种毫不科学的防疫方法
第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航班熔断机制,就是按你这趟航班上的确诊数,来决定禁止你再飞的机制
比如从美国飞来的航班上,确诊 5 人,那就停止这航班飞两周,之后限制你这航班的客座在 40% 以下
而如果这飞机上确诊 10 人,那停运四周
如果飞机上确诊 30 人,那就没你这航班了,你这线别再飞来中国了
这就是所谓的航班熔断机制
现在的新规定是,全面取消航班熔断机制,不再有这东西了,不再管你飞机上确诊多少了
就算你这架飞机上全是确诊的,也不会取消你这条线
(当然境外登机前会有核酸检测,所以不可能一飞机全确诊的)
另外在境外登机飞中国前,本来是 48 小时两次核酸阴性证明的,现在调整为一次即可
这是对于放宽境外航班的一个重大利好
第八,进一步放宽入境人员的隔离检测
你从国外回来了,以前是拉走 7 天集中隔离,现在改为拉走 5 天集中隔离,然后回家 3 天居家隔离
第九:加大对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
相信这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一听疫情,草木皆兵,即不管百姓感受,也不顾科学防控,直接就是三板斧:
静默、全员核酸、停工停产
这种状况,必须加大整治力度,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疫政策
而不是一封了之,一静了之,一停了之
那么怎么针对呢?
对此会派出 “‘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小组”,下到各市各镇各乡,去搜集证据,了解真实情况,再加大通报,曝光,和惩罚力度
尤其是现在更要抓典型了,抓那些过度防疫的典型地区,来曝光和惩处
后面还有些条款是关于: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加强疫苗接种
加强新冠治疗药物储备
加强重点人群保护
加强校园防控
加强隔离区服务保障的
这里就不一一说了,总体看这份时隔半年,新公布的优化版防疫措施,可以感受到这么几点:
1,科学防疫
2,有效防疫
3,有成本的防疫
现在不少地方都忘了 “科学防疫” 这四个字,不少防疫措施,即不科学也不透明,大家都看了不少
我们要认真对待 “科学防疫” 这四个字,经过这三年我们了解了病毒,成功阻止了病毒对人的生命危害
病毒不可怕,怕就怕有些认为 “病毒太可怕 “的人,在进行过度的,无知的,一刀切的防疫措施
以至于在防范病毒时,所造成的其他伤害,成了比病毒本身更可怕的 “病毒”
在这次新版的 20 条措施里,次密接的取消,中风险区的取消,高风险划定的规范,隔离时间的缩短,这些都让人看到了重拾 “科学防疫” 的信心,
而同样重要的是,这十五个字: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除了科学防疫外,同样重要的是,有成本的防疫
大规模的拉人去隔离,大规模的搞核酸,大规模的静默封城,这些都需要付出巨大的防疫成本
隔离要钱,核酸要钱,可一旦静默了,政府钱从何来?
吃饭要钱,房贷要钱,可一旦静默了,百姓钱从何来?
这种不计成本的只支出,不收入的状况,是不可持久的
关于这一点,新版的规定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科学防疫的基础上,进行有成本的防疫,而不是过去那种不计代价的,层层加码的防疫
这是这版新防疫政策的最大意义
感谢各位的点赞,转发和分享。
关注我,每天带来不一样的热点资讯。
我真的觉得好奇怪啊!
严格管控,一堆人 diss,说人权,阴阳怪气 “最美逆行”,发国外的图片做对比。
有了放开的迹象,又一堆回答说赶紧枪药、囤粮,社畜肯定被感染而且抢不到病床之类的。
我不是奇怪矛盾与撕裂,我只是奇怪,按理说每种政策下面支持和反对的应该一半一半,怎么现在两种相反的措施,看到的回答却都是反对和阴阳怪气的多呢?!
争议很大,所以补充一下:一,我确实没学过新闻传播学,只是描述了我看到现象
二,虽然我有点怕,但百分百支持有序放开,毕竟这是迟早的事情
三,评论不是我删的,我一条也没删过!!!
补充二:好多人说叫好的多,说回答里 90% 都是叫好的,可是我翻了一下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啊。
想法不同很正常,可无视事实却 diss 我这 “只盯着二极管的答案看”、“智商有问题”、“给自己加戏” 的,麻烦你们自己翻翻回答吧。
先发一个短评吧。
这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尽可能降低对民生的影响,尽可能保护弱势群体。
比如强调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我相信会有利于急重症、慢性病和孕产妇的就诊。但实际上这个压力是直接传递给医院了,如何落实是个难点,医护力量本身很紧缺,不能拒收患者,那出现了院感谁来担责?这些都需要有详细的预案。
冬季本身是传染病高发季节,2020 年、2021 年全球最大的两波浪潮都是发生在冬季。所以于个人而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包括疫苗和 NPI),适当储备一些常用药,应对可能的疫情浪潮。
公卫和临床资源是有限的,记住这句话。
谢邀。
这么搞的话……
是不是国产新冠特效药的疗效已经达到满意解的程度了?
至少重症率、重症转化率应当是能做到明显下降的吧?
比如一万人感染,能达到只有 3 人以下转化到 ICU 治疗的,且治疗周期不超过 1 周。
否则的话,除了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基本都得破大防吧?
或者呼吸机、ecmo 产能爬坡到达瓶颈,可以全面配发呼吸机和 ecmo?
但就目前来讲,我还没得到相关信息,不知道顶流医院呼吸科是不是有相关数据。
如果不是的话,那只能说是为了经济试图搏命了。
但怎么说呢……
个人感觉不太现实,这事儿不符合科学唯物主义观念,也不符合人民史观。
1. 没有正经好用的特效药
2. 没有足够庞大且专业的管理队伍
3. 没有足够庞大且专业的检测、治疗人才梯队
就这么一步一步往下放,那最终结果大概率就是基层管理破防后,整体破大防。
现在需要的是企业家承担起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不是积极避险,关停企业。
以上。
大约,是嫌难度还不够大?刚刚回答了:
[假定心丸] 回忆一下传说中的减毒版变异株吧 / 拍帮主 2022-01-02
// 相关回答(关于难度):国家卫健委对密切接触者调整为 5 天集中隔离加 3 天居家隔离,此举有哪些必要性?
这也太应景了吧。
关键词:“鸿沟”。
(1)
这个世界的鸿沟,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巨大了……?// 详见:
太阳底下无新事。
(2)
法律的规定与实施之间有着深不可测的鸿沟。// 详见:
(3)
不光是执~部门和民众观念之间有鸿沟,喉舌也不认同。// 详见:
如何看待 5 名家长参与反映学校食堂卫生问题,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刑拘?寻衅滋事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看谁还敢封小区!!!
1. 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2. 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3. 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
4.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5.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希望慢慢能恢复正常秩序吧
我是清零派,我承认很不爽,这有一种投降的挫败感。
没办法,我们说了又不算。
既然如此,说点实在的:
第一,希望官方出一份靠谱的药物和家用医疗设备清单,方便大家自行准备。免得大家各买各的,到时候效果参差不齐。
第二,家用医疗设备和药物的使用权要下放,必要的时候甚至允许不要处方自行购买,总不能买点退烧药和感冒药还非要先开处方吧。还有慢性病人的常用药也可以考虑下放到基层,免得为这点儿老药罐子的事还老往大医院跑,既挤占医疗资源,还有交叉感染风险。
第三,必要的时候,就连新冠特效药本身也应该允许自行购买,不要处方,只凭抗原自测结果。当然,为防止有人囤积居奇或者不按量服药,最好在卖的时候就直接按照通常的疗程和用量包装好。
第四,官方推荐的药物本身要靠谱,比如,退烧药要确实能退得了烧,止咳药要确实止得住咳,不要计较中西医之别,关键只要有效就行。确切的疗效本身就有助于降低恐慌,防止医疗挤兑。
第五,大家还有什么日常生活和护理妙招,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第六,我不白嫖大家的妙招,我先贡献一个:关于小孩退烧的,如果口服的布洛芬等药物无效,可以试试退热栓(塞菊花),有专门给小孩的退热栓。如果儿童专用退热栓也无效,可以用成人退热栓,但是,要注意,只切头上那四分之一的尖尖来用(否则太大了塞不进去)。这一招还是武大中南医院的儿科医生教我的,我家小孩有一年流感高烧不退就是用这个压下来的。
第六条是关键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核酸检测是防疫政策的根源,所以最关键就看此次政策调整之后,还会不会有大规模强制的免费核酸。
没有大规模的免费核酸检测,主要靠自费检测和居家抗原检测,确诊数据的增加其实不会那么可怕,也就导致密接,高风险地区,隔离人数等指标都会降低。
mRNA 疫苗会开始慢慢放开使用了,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确诊的轻症患者以后会以居家治疗为主,根据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重症患者其实不会那么多,这可能也是放开最重要的因素。
友情提示一下:奥米克隆感染之后会比一般的感冒严重一些,喉咙会很痒,发烧症状持续一周左右,但咳嗽时间比较长,可能会超过两周。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今年也外出支援过多次抗疫,看到国务院发布的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是发自内心的拥护,坚决支持国家的政策!
措施中的第二条(不再判定次密接)和第六条(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和频率),可以预见将极大的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毕竟新冠疫情以来,一线采集核酸的医护人员,真的太累了!
而措施中的第十一条(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和第十三条(加快新冠药物治疗的储备),则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医疗行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各地疫情爆发的高峰时期,医疗资源的挤兑是造成疫情次生伤害的最主要原因,再加上大范围的隔离管控,许多慢性病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因此,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建设,为疫情防控留出冗余量,是增强应对疫情能力的必由之路。
在加快新冠药物储备方面,专门提到了中医药,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我们国家的中医药有悠久的历史,具有 “效廉简验” 的特点,在新冠疫情中疗效显著,经受住了考验,适合绝大度数普通老百姓的防病治病需求,至于之前炒的很火的某些国外特效药,相比于中医中药,在收割了一波医保资金后,则似乎早已销声匿迹了。
而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保障特殊人群的健康和物资供应)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把人民放在心上,不落下任何一个普通百姓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特优势。
毕竟,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最后希望各级政府能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只要没有严格清零的硬性 zz 目标,基层地方是没有动机去做大规模筛查,更没有动机去封城的。
接下来估计各地就是能不测就不测,“不测就是没有”,阳性外溢也无所谓,大家都外溢就等于没外溢
除了被医院发热门诊之类的地方筛出来几个阳性封几栋楼之外,其余的可以说是完全放开了
如果能坚持住并有效执行 20 条的话,那么必然有一个阵痛期,还是做一点物资储备有备无患。以及,保持面对小作文时的情绪稳定(这个真的很重要),别找个素材就开始小作文带情绪。
但整体而言不是什么坏事。是时候面对现实了。总要有面对现实的心态才能在与以往不同的环境下尽快回归正常生活节奏。
追求一步放开和追求严防死堵的基本上是一个路数,谁也不比谁高尚。
另:我是不删评论的,即便是二极管评论也不会删。
逐渐科学化、宽松化是大势所趋!这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好的平衡。
看完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1](以下简称《通知》)全文(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为其中第二部分),我想说:
对于这二十条措施,当然是要大力支持的。特别是针对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可以说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不过,关键还是要真正做到 “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措施后面所提到的:
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 [1]。
其实《通知》的第一部分也有类似的阐述:
总的来说,优化调整主要是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能就此觉得可以彻底放开了。
实际上,对于个人而言,积极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比如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仍然是有必要的(以上措施对于冬春季高发的流感同样适用)。
尤其是考虑到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较强,因而身边有以下重型 / 危重型高危人群 [2] 的,更需要引起重视:
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一万亿元,携程涨超 16%,新冠药板块跳水,恒指涨近 8%,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多条防疫新规发布,携程机票搜索量环比增超一倍,去哪儿国际机票瞬时流量达到近一年峰值,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隔夜美 CPI 数据引发暴涨,A 股三大股指 11 月 11 日集体大幅高开。早盘沪指一度站上 3100 点,而后震荡回落。午后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公布,市场出现 “高位派发”,沪指收于 3100 点之下。
从盘面上看,午后市场波动加大,金融、地产爆发,核心资产被内外资 “争抢”;短线题材出现惊人兑现行情。
至 11 月 11 日收盘,**上证综指涨 1.69%,报 3087.29 点;深证成指涨 2.12%,报 11139 点;创业板指涨 2.04%,**报 2405.32 点。
消息面上,11 月 11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通知对疫情防控事项作出二十条细化要求。
康希诺 H 股午后跳水
地产板块掀涨停潮
11 月 11 日,两市股指大幅高开后震荡走低,午后一度冲高,随后再度震荡下行。截至收盘,沪指涨 1.69%,深证成指涨 2.12%,创业板指涨 2.04%。多只前期强势股午后大跌,众生药业、榕基软件等上演 “天地板”。两市超 2700 只个股上涨,两市成交额突破 1.2 万亿元。
下午,官方发布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之后,A 股防疫相关概念板块出现 “高位派发”,白酒、锂电板块则获得主力资金持续涌入,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主力净流入金额居 A 股前列。
康希诺 H 股跳水跌近 15%,早盘一度涨超 15%,日内成交额超 30 亿元,振幅超 30%。
11 日午后,房地产板块掀涨停潮,阳光城、保利发展、绿地控股、新城控股等 10 余只个股涨停。消息面上,11 月 8 日交易商协会发布消息:将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第二支箭” 由人民银行再贷款提供资金支持,预计可支持约 2500 亿元债券融资。此外,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发布通知,意向民营房地产企业可提出增信需求。
在岸人民币汇率逼近 7.1 关口
离岸人民币汇率收复 7.1 关口
延续升值走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接连收复多个关口。根据 Wind 数据,11 月 11 日午后,在岸人民币汇率直线走高,逼近 7.1 关口。
截至发稿,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 7.1060,日内升值幅度为 2%;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 7.0999,日内升值幅度为 0.75%。
11 月 11 日早间,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2 年 11 月 11 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 美元兑人民币 7.1907 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报 7.2422 元,单日调升 515 基点,创下 2022 年 5 月 23 日以来最大升幅。
对于人民币汇率这一走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主要是**美国通胀超预期回落,**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放缓,拖累美元大幅回落;**国内优化防疫措施,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乐观;同时国内市场情绪回暖,**带动资金流入。
资深宏观研究员王好进一步解释道,11 月 10 日晚间公布的美国 CPI 数据低于预期,使得资本市场对美联储未来加息节奏放缓预期增强,人民币汇率出现第一波拉升;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出炉,受此影响,国内经济 “稳增长” 预期明显好转,资本市场开始做多人民币和人民币计价资产。
机构:交易节奏将会转入结构性演绎
我国 10 月 CPI 涨幅出现明显回落,这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11 月 9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 年 10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2.1%,涨幅比上月回落 0.7 个百分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也创下了年内 CPI 涨幅回落的最大幅度。
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2022 年 10 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 1.3%,环比上涨 0.2%。《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 2021 年 1 月以来 PPI 同比涨幅首次出现负值。
国泰君安表示,隔夜市场多头的情绪太亢奋,但市场的信心显然不足以承载,后知后觉进场的人接住了抄底投资者的高位派发。反弹行情不能说结束了,但让全市场都看清了上方的压力与市场的信心不足。市场大幅放量之后,在信心不足的影响下,后续会缩量震荡。市场总体偏好与交易机会,会进入一个萎缩期。市场主线热点全线回调,抄底获利最丰厚的资金选择了兑现,所以热点加剧震荡和分化不可避免。市场的交易节奏将会转入结构性演绎,这个阶段重点关注主题,比如供销社主题、黄金。
广发证券表示,A 股 “复合政策底” 的另一个条件也出现积极信号。美国 10 月 CPI 同比上涨 7.7%,低于预期的 7.9%,前值为 8.2%,美国 10 月核心 CPI 同比上涨 6.3%,预期为 6.5%,前值为 6.6%。据 CME 美联储观察显示,当前 12 月加息 50BP 的概率上升至 80.6%,此外 2023 年 3 月大概率为本轮美联储紧缩周期中的最后一次加息。我们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美债利率一般于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前 2 个月至 2 周触顶,随后开始趋势性回落,我们预计美债利率大概率在今年底明年初确认下行拐点。”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 | 王月龙 盖源源
校对 | 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北京商报、每经网、澎湃新闻、公开信息
进一步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
11 月 11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通知提出:
通知要求,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全文如下: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11 月 10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抓好疫情防控和优化调整措施的实施,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以快制快,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 “动态清零” 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落实党中央部署,积极稳妥抓好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 “接诉即办” 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三、强化风险防范,把应对风险隐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做好优化调整措施实施中的有序工作衔接,把握关键环节,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应对,确保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一)关于风险人员管控。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指导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要加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作业期间的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感染。指导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二)关于风险区域划定。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三)关于外防输入措施的调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离资源储备,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并严格实施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内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 “破环”。对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 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 Ct 值 < 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核酸检测 Ct 值≥35,一般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落实好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避免和消除对措施优化调整的误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底线。
(一)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二)加强工作指导和各级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要义,进行全面部署,细化具体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面向各级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推动提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基层防控一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培训、力量统筹和物资保障,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要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把优化调整的措施抓扎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国家卫生健康委代章)2022 年 11 月 11 日
编辑 | 程鹏 杜恒峰
校对 | 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11 月 10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抓好疫情防控和优化调整措施的实施,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以快制快,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 “动态清零” 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落实党中央部署,积极稳妥抓好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 “接诉即办” 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三、强化风险防范,把应对风险隐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做好优化调整措施实施中的有序工作衔接,把握关键环节,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应对,确保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一)关于风险人员管控。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指导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要加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作业期间的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感染。指导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二)关于风险区域划定。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三)关于外防输入措施的调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离资源储备,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并严格实施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内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 “破环”。对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 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 Ct 值 < 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核酸检测 Ct 值≥35,一般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落实好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避免和消除对措施优化调整的误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底线。
(一)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二)加强工作指导和各级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要义,进行全面部署,细化具体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面向各级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推动提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基层防控一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培训、力量统筹和物资保障,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要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把优化调整的措施抓扎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代章)
2022 年 11 月 11 日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很好的体现了 “优化”,即 “两害取其轻”。
逐条说说。
科学来说,病毒潜伏期呈现正态分布,所以 7 和 5 都会覆盖不到长潜伏期的感染者。但这也是优化防控的体现。
这个决定应该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总结的。从实践来看,7+3 和 5+3 的都会造成一定遗漏,无法实现百分百防控,但 5 天能明显降低隔离成本,所带来的 “遗漏” 可能并没有明显增加,或者在可控范围内。
原来要求密接的密接居家七天,常常造成一个阳性,封控上万人。优化管控的第一要素是优化人员的管控,密接的密接有风险吗,有。但管控带来的弊大于风险本身,所以优化掉。
一是减少了集中隔离的压力,降低防控成本,二是降低人员流动成本,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减少对流入地的管控压力是关键。
其实早该这样划分,本质就是 “有疫情传播区域” 和“无疫情传播区域”。这样判定减少了各地对高中风险区判定乱来,方便统一划定标准管理。
同时,降低了高风险区的时间,5 天内没有新增,就低风险,促进人员的通畅流动。
这两条主要改进了管控时间和核酸检测时间,同时规范了全员核酸的理由——“破除核酸经济” 势在必行了。
利好航空业、跨国贸易等等,我愿理解为 “中国的大门只会开的越来越大”
但 “闭环泡泡” 这个具体怎么做,如何和境内人员通畅交流,还要进一步看具体措施。
Ct 值 35 的判定区限在第九版中就有说明,这里进一步明确了 35-40 区间的人员,实际上是避免既往感染导致入境隔离无限延长的问题,也是优化入境人员的管控,降低入境成本。
我觉得这是本次优化最重要的一个举措,也期待看到更加具体的措施。
放开的风险是医疗资源的挤兑,因此增加医疗资源,特别是加强高风险人群的医疗覆盖和管理是应对可能出现的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管控在先,有些医疗资源甚至被浪费和空置,那么现在开始强化医疗资源建设,保护高风险人群才是未来我们进一步放开防控的 “底气” 所在。
还是那句话,疫苗是我们能够获取的唯一应对病毒的保护手段,特别是针对老年人避免重症,降低对医疗资源的依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被无数研究、临床实践、数据都证实的。
另一方面,在避免发展为重症,降低医疗资源不足风险的时候,早期合理的药物也是关键,文件中提到了中医药的价值,实践中也有很多效果不错的药物(但目前来看,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即使过去被奉为 “神药” 的某些国外专利药,后期研究也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实事求是的说,中医药在治疗轻症,避免发展重症等方面,具有高性价比的作用,国家强化中医药的应用,是符合我们国家实际情况的。
层层加码这个事是今年被所有人诟病的问题,大城市资金相对充沛、人员也多,还可以落实一些人性化策略,但小城市一旦爆发疫情,常常就是一刀切。
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是大城市的防控相对有经验,有工具,有办法,但小地方面对疫情汹汹,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不是订立一个问责标准就行,而是要推出更加详细、标准的管控方案,让大家做事情有依据,才没有层层加码的理由。
只给需求,不提解决方案也行,期待在这个方面我们有更好的方案出来。
今年的几波校园和工厂疫情引起了很多舆论关注,也是我们越来越 “不理解” 的原因。其实归根结底是这些地方人员密集,按照既往的判定标准,无法覆盖。
虽然没有详细说,但根据现在不再判定次密接,缩短隔离时间等举措来看,会减轻校园、工厂的防控压力,也能腾出真正的管控力量给需要管控的人,而不是哪里都管,哪里都管不好。
把管控的人员清单优化好,才能把管控的措施优化好。
出差人和富士康人看到这一条要流出眼泪了。
“漂在外的北京人” 是很多出差人的噩梦,大规模疫情后富士康工厂的状态也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第二十条是看到了问题所在,也初步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关键还是在于各地的信息互信。
风险区标准一致,各地落实好措施,核酸信息互通互认,这几条基本的做好,先把人员流动的障碍打通,经济才能盘活。
总的来说,
二十条 “优化”,都是为了 “流动”。
过度管控有害,不管控也有害,如何平衡,全世界也没有给出一个好的答案。
疫情的防控,不是选择题,不是一个要么 A、要么 B 的答案。
它更像一个问答题,你要给出依据,然后得出结论。
2022 的坏消息太多了,好像哪哪都在出乱子,
但二十大报告里有一个词叫 “发展安全”,
我觉得这个答案,切中肯綮。
首先,看措施的话不要光看 20 条,要看最后边的重点。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前边 20 条是执行措施,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这条才是中心思想。
首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方向没有变,不发生大规模疫情是底线。也就是允许部分地区有局部疫情,只要不演变成大规模疫情,就是可以在动态清零的接受范围之内。
其次,这次主要的措施是一种在防疫管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靠科学精准防控来做支撑。如果做不到科学精准防控,要不就是疫情控制不住,要不就是干脆一刀切。所以接下来需要强抓精准防控。
简单讲一下 20 条的内容。
大家关注最大的就是把原来的 7+3 进一步降低为 5+3。针对 7+3 的争议一直不断,现在改成 5+3 可以看出我们在逐步的向精准管控尝试,也同时表示对容忍度的提高。
取消次密接,把外溢人员以及高风险闭环人员从 7 天集中改为 7 天居家,这些都降低了一线防疫人员的压力,可以更好的把精力集中在确诊人员和密接人员身上。现在很多地区的普遍情况是流调力量完全跟不上,大家可以试想下从确诊 – 密接 – 次密接,这个是以数量级上升的。会占用大量的流调力量。放弃次密接,用我们平时的话说,就是抓大放小。
风险区的重新划定也是很重要的,其实之前的风险区划分出高中低来也一直有不少的意见,要不就是有,要不就是没有,中这个就很…… 而且这次明确的规定高风险以单元,楼栋来划分,不在扩大到小区,社区,乃至街道的范围,把管控范围一下子缩到了最小。
关于核酸检测这里也再次强调了第九版的规则,非疫情区域不要求按行政区域进行全员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同时把之前让人笑话的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明确的给禁止了。这个应该也是配合着前段时间的各地开始恢复核算收费是一致性的措施,那接下来就要看,是否还有奥常态化的检测核酸日期。
取消航班熔断以及入境 5+3 还有对于既往感染人员复阳的放松,这是有利于国内和国际的交流的举措。不少在外感染的人员,因为担心复阳而无法回国,这是一个好消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是首次明确了 “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 35”,之前是出院要求 Ct>35,这说明过内也有可能考虑对于 Ct>35 的人员排除确诊序列,既以后可能会出现 Ct>35 的感染者而非确诊病例。
以及医院相关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储备重症资源,储备应急药品,摸清高风险人员底数,这都是为了应对政策调整以及今冬明春的可能的疫情冲击的影响。
说道药物储备,也建议普通家庭储备一些常用药物。
成人的,西药:基本是退热,止咳,抗鼻塞,以及腹泻,消炎药物几类,比如布洛芬(芬必得),泰诺(对乙酰氨基酰),新康泰克或者其他常备感冒药,氨溴索一类的止咳药物,丙酸氟替卡松的喷鼻药物,肺宁颗粒,莲花清瘟胶囊,蒲地兰口服液,三代头孢,左氧氟沙星。
儿童的,西药:美林(布洛芬)*2 瓶,小泰诺(对乙酰氨基酚)*1-2 瓶,易坦静或沐舒坦类似的化痰类单方药 1 瓶,仙特明(西替利嗪)滴剂,小儿豉翘 / 青翘 2-3 盒,小葵花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或桔贝 / 杏贝止咳或百部止咳糖浆,氨溴索,丙酸氟替卡松也可以,亿活或者妈咪爱等其他益生菌,补液盐三型,退热贴,蒙脱石(草莓味),特别注意请严格按照儿童使用剂量使用。
设备类,N95,体温计(水银),84(泡腾片就行),75 酒精(建议买大桶和小喷壶),紫外灯(飞利浦那种便宜的就行),血氧仪,有必要的话,制氧机可以考虑一个(自己判断,欧姆龙或者有鱼跃?)
忘了一条,家里有慢性病患者,精神类疾病的患者,请想办法多存一点。
[
量贩 winner 稳健医疗医用防护口罩 N95 型一次性灭菌独立
天猫
¥232.00
去购买
口罩的话 N95 和普通医用的都可以买一些,推荐稳健的,虽然贵但好用,而且没 3M 那么贵的离谱。
[
winner 稳健医疗儿童 3d 立体口罩幼儿 1-3 岁宝宝小孩 8 到 12
天猫
¥105.00
去购买
酒精建议 2.5L 的,500 ml 太亏。
[
利尔康 75 酒精消毒液皮肤伤口清洁杀菌 2.5L 桶装食品级乙
淘宝
¥36.00
去购买
[
飞利浦紫外线消毒灯家用杀菌灯室内除螨紫外灯移动式医
天猫
¥160.00
去购买
紫外灯应该有一个更便宜的,知乎上没搜到
[
鱼跃血氧仪手指夹式血氧饱和度检测家用指脉氧仪脉搏检
天猫
¥189.00
去购买
血氧仪没看到便宜 链接,其实买鱼跃的 100 左右的就够用。
[
水银家用医用专用表测人温度仪器婴儿宝宝探热针精准儿
天猫
¥8.00
去购买
体温计我不太喜欢数码的,水银的更稳一点。
[
【新品】欧姆龙医用 5L 制氧机家用氧气机老人肺气肿吸氧
天猫
¥4392.00
去购买
制氧机购买的话还是要考虑好,大家需要评估自己的情况不要盲从,家里人的年龄,基础疾病,所在地区的医疗水平,家里的收入水平,甚至家里人的受教育程度等等因素,我不建议所有人都买,很多人一跟风就落灰了… 毕竟好几千的东西。
我自己确实买了… 我家情况没啥好办法,家里长辈妥妥的高风险人群… 而且我虽然穷但是双十一剁手这个还问题不大
然后鱼跃和欧姆龙看自己选,3L 一般是一个人用,5L 是两个人
[
鱼跃制氧机家用吸氧机老人医用 3L 升浓度 90% 小型家庭式
天猫
¥2580.00
去购买
哦,补一句,药别买太多,警惕过期。
多写一句,呼吸机不建议,我买呼吸机是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跟新冠没什么关系,以前我就讲过。
接下来的是重点了,国内的跨省通行问题,落实跨省通行 “落地检”,落实四早原则,结合前边提到的高风险地区外溢的 7 天居家措施。也就是明确了可以跨省通行,即便高风险地区可以,只要做核酸就行,希望后续能看到这方面的好消息。
后边还提了隔离人员的物资配送问题,特别强调了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兰州那次事情我就提了,说好的小区就医专车去那了?这次也正式的把就医专车写进了措施之中,希望能切实落实,目前来看,救护车可能会收到冲击,所以小区的专车是必须的准备。
关于学校的封闭和网课问题,我到觉得,这个单纯的就是管理方面的把控了,落实责任,逐级排查管控,毕竟整个教育系统都是接受管理的,企业和工业园区问题也同理。
最后的滞留人员,现在他们可能是最苦的一批人,比封控在家的还苦一些,我周围现在还有 10.1 出游回不来北京的,以及在新疆呆了 90 多天走不出来的人员,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家。
总体来说,相当于放开了。至少也是半放开。
只要看一条就知道了
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这个相当于是做出的判断,即措施实施后各地会有大量患者。
至于经济问题,别装死,毕竟境外放开后经济并没有起飞,而是指标不行,居民收入下降。不负责任猜测,看来似乎还是打算房地产来一波。猜测原因:各地降首付,杭州二套房首付都降到 4 成,今天万科一度涨停了、银行股也大涨。
作为一向支持清零的我,打算搬个板凳看看,是市场判断的对,利好房地产 + 金融,还是广大共存派说得对,能利好底层人民。
说一下啊,评论被删不是我干的
国有国法,社有社规。
根据我这三年以来的经验,最后落地,还得看社区领导的规定。
所以,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
①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②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③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
④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⑤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取消: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⑥入境人员 7 加 3 改为 5 加 3:对入境人员 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⑦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⑧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我等着出现多起死亡病例后,现在所谓的 “共存派” 又开始抨击放松政策的那一天。
大家从面上看应该是管制松了,但是,从我们防控角度来说应该是更精准了。
总原则不变: 动态清零,人民生命第一位。
1. 对于单个集中隔离点来说: 收接人会更频繁点,从最早集中天数隔离点是 21 天(北京新发地的时候),到今年 7 月份第九版公布的 7 天,和到现在的 5 天。
如果是单个隔离点,任务总量一定,每天会总是接人送人,劳动强度变大,但投诉也许少了,因为居民待的时间短。刚住几天觉得不爽,但是马上就走了。所以总体来说是利多。
2. 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 居民隔离点待的时间少了,但是居家的可没少,并且由于高风险外溢的人、高风险岗位转岗后的都变成居家,其实是总人数变多了,所以社区的工作也相应的变多了。
3. 对于乡镇级政府部门来讲: 其实工作中心还是要放到社区和街道,但是精准调控这句话要看当地的管理人员能力。如何快速处置居家隔离人员的管理工作,做好监控不外出和采样相关事宜,这是个难点。
4. 对于肩负着社区防控的医院来讲: 因为饱受争议的次密接被取消,所以部分工作简化。现在社区采样工作普通的是交给第三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负责采集密接就行(北京是这样)。但是因为部分风险从隔离点转出到社区,所以我们现在其实还承接了 24 小时应急采样。整体来说,其实压力更大了。
5. 对于从国外回来的人来说: 肯定利好,之前有的人从国外回来, 花的多,时间特别长,光在隔离点就等 1 个月。
6. 大部分人群: 免去了去隔离点的痛苦,大部分居家就行了。
最后想说的是,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就是放松了,但是对于政府各家部门来讲,工作反而更细化了。昨天刚看完文献,这个病毒 危害性还是很高,会造成自身免疫系统问题,尤其是老年人,我们国家不可能承受人民群众生命大量死亡的。
背叛,妥协,站队不坚定就是坚定不站队。你要摇摆了!你打脸了!
疫苗特效药在不断研发
病毒在不断变异
long covid 的研究结果在不断更新
封控政策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动态和灰度的调整过程。
热衷于在风控和共存之间站队并
且攻击对方的人。。。
MD 怕是有病,
离远点。。。
坚决支持国家政策调整,我只有一个疑问或者建议。
当我在搜索引擎搜索,层层加码相关的内容是,只能看到一些地方被点名,甚至一些点名是官媒和前官媒现自媒体人的点名。
当我在搜索引擎搜索,防疫不力相关的内容是,多个省市干部被批评、被免职、被问责的通告新闻。
因此我作为老百姓,还是希望政策落实的时候,执行方能够明确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难兼顾的问题,该如何更好的解决,或者说免除一些中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11 月 11 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落实好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避免和消除对措施优化调整的误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底线。
其中,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加强工作指导和各级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要义,进行全面部署,细化具体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面向各级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推动提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基层防控一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培训、力量统筹和物资保障,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要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把优化调整的措施抓扎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1,这确实是逐步放开的节奏,同时也意味着疫情会更加的散播开去,会有更多的城市防控不住,而全国逐步走向共存。
2,关键是共存后怎么办?我个人觉得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最重要的是加强舆论管制和引导。放开后,肯定会有医疗资源挤兑,肯定会有死亡人数的大幅增长,肯定会有各种长期症状带来的困扰。所以一定要对各种小作文铁拳出击,怎么,美国死得起人,我中国就死不起了?中国人就比美国人高贵?如果不像美国一样处理好这方面的舆论话,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的。
3,对于个人来讲,真不知是福是祸,只能加强锻炼,祈求多福了。注意,放开后,不是得了一次新冠就完了,会反复感染的。
最后,双手合十 祈祷新冠真的流感化。
日本作为最早躺平的国家之一,现在新冠感染成了常态,他们是按照波次来描述每次大流行的,现在的状态是第 7 波已经结束,第 8 波正在酝酿的状态,东京北海道的感染数都在急剧增加。按日本 “过来人” 的说法,新冠不但会短时间内重复感染,而且每次感染以后致死率和后遗症率都会有所提高,所以今后口罩能戴最好还是要戴,能少感染一次是一次对吧。
国内的话,今后估计也会有波次性的大流行,估计也会是一两个月一次,波峰的时候尽量宅家里,波谷的时候可以出去转转,在人均医疗水平不到日本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我不觉得国内到时候有足够的医疗资源能让每个重症都用得上呼吸机甚至用得上病床。连日本在每个波次的高峰都有病人没有救护车可拉的情况,所以建议不管你是躺平派还是防疫派,都把呼吸机买来备好,自己不要的话也最好给家里老人孩子预备着,关键时候能救命。
至于疫苗,日本是出过一些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的案例的,因此和国内躺平派 vs 防疫派一样,日本也有疫苗派 vs 反疫苗派的长期论战,接不接种全凭个人判断。
之前我说的,我们要相信「动态清零」,因为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动态,二是清零。
清零的意思大家很了解,而动态大家却不太了解。其实动态体现了监管的智慧,动态体现在
1、根据疫情发展,调整措施,因地因时制宜。所以以前一个病例就要大张旗鼓,现在往往家周围一圈都有确诊,但是你的出行却不受影响。
2、根据疫情发展,伴随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逐渐开放,在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不断在平衡,最终生活不受影响,经济也能蓬勃发展。
所以,这个动态清零远远比美国等「躺平」措施好的多,好就好在躺平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你死了怪你身体素质不行,你有后遗症就推锅给「比例低」但还是算你倒霉身体不好。而动态清零则是用短时间内高强度的受限制措施,保证了大部分时间内的生活状态平稳。
在这一点上,我一直保持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过往的中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小城市为大城市输送资源的基础上的。而新冠疫情恰恰是大城市利用自己多年发展的实力,为中小城市创造稳定的局面。正如北上广深的疫情经常爆发,但是很多中小城市一年到头难得有一个确诊,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可能也就是一周做个核酸。
当然,有一部分人类觉得,做做核酸简直摧毁生活,疫情爆发了封控属于侵犯人权,但美国死的一百多万人反而影响不大。这里我还是祝福他们能润快润。喜欢不防疫的环境,就去不防疫的土地,而不是要求一个「清零」的国家改成「不清零」。毕竟中国要宣布躺平,11 月 12 日也就是明天就能做到。但是欧美国家想要清零,恐怕 2023 年 11 月 11 日都做不到。
这就像什么呢?中国要考 985,每天努力上课,下课做作业,头悬梁锥刺股,生活看起来非常辛苦。欧美随随便便,发现考试太难了于是直接放弃,大不了未来上中专嘛。
于是中国上高中,欧美嘲笑中国「读书无用轮」
中国上本科,欧美嘲笑中国「我都工作赚钱了你还上学呢」
中国上研究生,欧美嘲笑中国「我都有 3 万存款了你还一分没有」。
直到中国毕业找到了工作,恰好就是欧美打螺丝的流水线的管理岗,一个月 3w。
现在中国对于世界制造,和世界经济的贡献程度,以及人均寿命和健康的提升,不正是中国抗疫以来考试的最好成果。
各个答主真是群魔乱舞,再一次暴露了知乎键盘政治水平之低下。
我就一句话:
两周之内,从上到下政策必然随之大调整。
重心已经要转移到治疗和疫苗上了。
我从始至终坚决支持中央的决策,无非是因为中央的决策是全局考虑的,且他们掌握着最全的信息资源,有最为客观的考量。而不是某些人阴阳怪气的 “核酸产业绑架中国”,试问,核酸产业才几个钱?(而且利润大头还来自于出口欧美)。要真是核酸产业绑架政策,那直接放开,岂不是医药产业如鱼得水?这么说不是耍无赖嘛。
好,以上是铺垫和看法,也因此,我一直支持动态清零。其实换句话说:我支持两害取其轻。
这在以往是没问题的,过去三年,党和国家为中国人民争取了三年时光,我们少死了千万人(按照美国中国人口比例和医疗条件折算),我们取得了相比之于其他国家还算可以的经济成绩(虽然都烂,但是至少有些地方烂的更彻底)。
但是,现在情况确实不同了。
其一,病毒致死率危重病确实降低很多;其二,传染强度大幅提高;其三,当前多个大城市爆发态势,现在两害取其轻原则的话,那就不能再继续当前政策了。
另外,解读一下我为什么这么判断: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这四条很明确,就是**:**分级分类诊疗、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意思太明显了。要有对应的分级诊疗、要有足够的药物、要提前接种疫苗、要注意老弱病残……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防止医疗挤兑。
新变化解读。
信号相当明确,有放松迹象,但不能一蹴而就,一步一步来,各地务必对照中央 20 条措施自查自纠。
第一,入境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变成 5 天集中隔离,少了两天,利好来华商务、旅游人士以及回国同胞。
第二,原来是 “高、中、低” 三档风险区划分,现在只有 “高、低” 档,没有了中风险区。同时,对高、低风险区划定、降档和取消都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不出意外的话,高风险区将严格限定设置区域,疫情防控对群众生活出行影响减小。
第三,取消入境熔断机制,这是航空领域的重大利好,前段时间不少航空公司增加国际航班规模就自己有迹象了。此前,入境熔断机制被国外一些公司甚至政府批评,这回彻底放开了。同时放开的还有入境人员核酸检测,48 小时阴性即可。
第四,往常那些动不动全城静默、全员核酸的状况应该会大大减少。“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另外,一天两检、一天三检从一开始就不符合上级政策,发现一起举办一起即可。
第五,还有一些好的做法要坚持做,“四早” 要求必须做到,疫苗必须打,跨省流动人员 “落地检”。
还有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封控区后勤保障、紧急医疗救助、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重点人员检测、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服务保障等等。
大家的呼声上面有看到,而且出台了实实在在的新举措。唯一的问题是,很多规定此前也有,但仍然有些地方层层加码,考验执行力的时候到了。
我认为,对层层加码、执行不力的严肃追责至关重要!
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做的。
其实政府就是在摸索经济和防疫之间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绝对不是网络喷子嘴里说的那么容易,其实是非常难以摸索的。
可以预料,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感染人数肯定会变多。但是管控下降,那些号称受到政策管控影响的产业应该相应的复苏。就是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到底好不好。
没人能准确预判到底会发生什么。唯一我可以预判的就是,今天有很多嚷嚷着中国管控过度的人,在感染人数急剧上升后,又会抨击政府为了经历草菅人命。
读完还是有个问题:
常态化核酸要不要保持?“杜绝一天两检、一天三检”,是否意味着无风险群体仍须常态化两天一检、三天一检?
这个问题也要说明、解决,这是较具普遍性、与多数群众联系更紧密的问题。
量化的东西很多,执行标准有了,科学防疫是非常大的进步,就看后续的贯彻执行了。
接下来的经济活动恢复可能是重点,毕竟没有收入有时候比疾病更可怕。
至于未来,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药物干预的情况,预计进一步降低相关管控的力度,尽可能让生活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没啥好关注的,大方向早已注定。。。
7+3 都根本控制不了,现在 5+3 什么意思。。。你懂的。。。
毕竟自然界的老鼠苍蝇、猫猫狗狗都是管不住的。。。
手停口停的城中村大神也是管不住的。。。
接下来,只是时间进度的问题。。。
对个人来说,除了打满疫苗,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持健康的身体。。。
身体健康,免疫力好,自然能扛过去。
身体差,可能就比较惨了。。。
那怎么保持身体健康呢?
之前知乎有个热门问题
我抽样了 9 个有价值的回答做了统计,分析了他们是通过什么坏习惯搞垮身体,以及通过什么好习惯恢复身体的,可以供大家参考。。。
大家可以按需选择,
如果想一人牺牲,全家小康的,可以看第一节,看完买份人寿保险(不要返还型的,要买消费型的),照第一节做;
如果还想多为国家做贡献,健康工作几十年的,可以看第二节。。。
![](data:image/svg+xml;utf8,)
9 个说自己身体极差的回答者中,存在的坏习惯数据见上图。
纵欲的定义:
狭义的纵欲:性欲过度;
广义的纵欲:沉迷手机、游戏等透支身体精力的习惯。
![](data:image/svg+xml;utf8,)
另外,不锻炼,饮食出问题(口味过重,或者肉多菜少、垃圾食品、喝酒)都是影响健康的元凶,其次是不良情绪(其实我觉得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更大)。
只要把上边的几点全做完,你的身体不出意外,3 个月就可以垮掉!
再熬个一年半载,主动来个大号流感。你的家人就可以找保险公司赔付,全家奔小康了~
和恢复健康有关的好习惯是这些。
![](data:image/svg+xml;utf8,)
9 位大佬的康复方法,主要包括:
(其中环境项,我把我判断为康复期是在国外的,都默认是多接触自然环境了,有点主观)
大家想要康复,请从以上方面综合入手,缺一不可。
![](data:image/svg+xml;utf8,)
锻炼:有氧霸榜,力量和传统平分秋色。
饮食:水果、多喝水、多喝奶,坚果和主食也要优化
作息:早睡是必须的
环境:多接触自然,晒太阳
锻炼方式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从上边进行选择**(数字代表用这种锻炼方式康复的人数,但请大家按实际需要调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跑步或者力量,特别是极其体弱的人,一开始过量运动会适得其反,我就曾经吃过过量长跑的亏,越跑越虚)。**
其中,较多人使用的是走路、跑步、力量锻炼、静坐。
饮食方面,每个人都不同,但多喝水上榜了。
环境方面,多接触自然,多晒太阳很重要(这个结论可能偏向主观了,答主们没有明确提出,是我自己主观总结的。例如
是旅游领队,我就默认她有较多时间接触自然和晒太阳,匿名 2 徒步 40 天,我也默认她是接触自然和晒太阳)
剩下的细节就不单列了,一并列出。可以看出,有一半回答者的切身经历都是:
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要致富还是要健康。。。
各位别担心
舆论会开始准备
抖音公众号啥的,过段时间也会铺天盖地开始淡化新冠
就这么说
现在害怕的那批人
过几天,他们也不害怕了
因为
他们既然容易被害怕
也容易不害怕
我直接说吧,不装了。
这次的防疫政策调整就是给第十版做预热的。
难道要回到 2019 年前了吗?
核酸亭里的妹子,护目镜面屏、帽子、N95 口罩都不戴了,非常应景
入境从 14+14 变 14+7 变 7+7 变 7+3 再变 5+3,武汉公共场所要求的码从最宽松的绿码变七天变五天变 72h 变 48h 变 24 小时,对外逐步放开对内步步严格,这算什么?管不了洋人还管不了你?烦了,要摆烂能不能一视同仁一起彻底摆啊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减少社会影响”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逐渐开放国门”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新疆骂街了”
整体来说稳重有进,但是离回归正常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层层加码这种事情三年来都是默认,加大曝光这种事情三年来都是不死人不上新闻,另外体制内人员依旧有着默认的强制性 “禁行令”,只能说新方案有助于回归正常生产,无助于回归正常生活。
另外,还有一项应该做一直没做的事情:新冠到底是三年前得了会死那个新冠?还是都在传的跟感冒一样的新冠?最起码应该给定个性。
就说现在基层有多离谱吧。
欢迎光临,扫一下码。
对不起 ,关门,停业整顿,因为欢迎光临在扫码之前。
这群混蛋。
考虑到美国的人均医疗资源,我现在建议大家能去美国就去美国,拖家带口的去。
往好处想,就算躺平,你们现在出去也比人家少感染了至少 4 轮。
接下来的事儿,大家眼不见为净吧。
但是共存派们日后要是再围着什么 “新闻” 吭吭唧唧,要记住,这就是你们追求和推动的。
不看好,现在这情况下造成的医疗挤兑 (医护被拉出去采核酸、医院被长期封闭管理) 都没有解决,如果以后再叠加上放开以后大量发热病例带来的双重挤兑。。。什么时候医院没防控任务加码了再说放开吧。
各位共存派别急着狂欢,什么时候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没了,即即使像年初的西安、四月的上海一样也不封城或者大规模封控,才是你们所谓的真的共存,否则你很可能比之前还难受。
评论都被系统吞了,不关我的事。。。
正常的风向标了,希望早日和香港一样吧。
清零派将出现分化。
一部分开始叼盘。
一部分开始阴阳怪气,成为 50w。
后者的逻辑一致值得敬佩。前者才是防疫真正的敌人。
广东终于撑到了这一天,不容易啊
很好的一次尝试,毕竟之前的第九版属于高不成低不就,既没有彻底隔绝病毒,下面执行起来也是各种一刀切伤害经济。
至于完全放开?那要看接下去的表现如何了。
在这里正好提醒下各位共存派,如果想要继续一步步放开,请无脑鼓吹现在的政策优于之前的政策。
例如出现送医不及时的死亡,请不要去写小作文,一定要无脑证明这个人就是该死的,放开必死,用之前的封控政策也是必死。
例如出现经济数据没有好转,一定要解读出经济起飞的形状,切记不能再唱衰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各位共存派,请不要让人感觉这次的尝试,还不如之前的政策这种错觉!切记切记!之前怎么踩的,接下去就要反过来吹!
市场表示这消息非常振奋人心。
原本是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的设计,希望尽可能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减少对普通人的影响。
搞了三年,慢慢变成臃肿的操作流程。人性化变成了繁琐、僵化。
。。。。嗯,很有即视感。
这次,算是梳理后,再次简化。对老百姓、管理人员、医务人员都是好事。
但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 “如何对待无症状感染者” 这个问题上。
搜索了一下,这是 2020 年 4 月中国结束全国静默后热搜的词语。
大概意思是,在当时的抗疫地图上没有统计 “无症状感染者” 的数据。于是境内境外有人质疑中国 “抗疫成功” 的真实性,认为中国有意忽略了无症状感染者。
这个消息也引来国内恐慌,担心疫情反弹。
国家都不得不出来辟谣。
我这里再摘一段当时的报道
焦点一
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如何?
据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无症状感染者分两类:一类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只是还在潜伏期,没有症状,需要把他们甄别出来纳入确诊病例管理;另一类没有任何症状,没有任何影像改变,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他们不是病人,只是核酸检测阳性。
焦点二
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引起疫情反弹?
4 月 8 日,关闭了 76 天的离汉通道重开,复工复产后,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风险备受关注。
“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导致疫情反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防控工作的态度和能力。如果不重视,即使只有少量的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如果我们重视了,即使有无症状感染者存在,只要有效落实防控措施,发现一个,管控一个,扎扎实实做好发现、管控工作,就不会有问题。” 李群认为,目前各个方面已高度重视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工作,专业部门的监测工作不断加强,防控措施和流程不断优化,对重点人群的筛查也在持续开展中,不必过分担心无症状感染者会引起疫情暴发。
焦点三
如何排查和管控无症状感染者?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都是采取与确诊病例同样的严格措施,无症状感染者发现以后的管理、隔离、医学观察,都是非常严格的。” 李群说,“无症状感染者要集中医学观察 14 天,一旦出现症状就转去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如果能够确诊要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后,还要进行两周的健康随访,同时在第二周和第四周要去定点医院进行复查,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要集中医学观察 14 天。”
焦点四
公众应该如何看待、怎样防护?
针对部分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恐慌情绪,童朝晖表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无症状感染者最主要的来源,没有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的人,一般不会被传染,没有必要恐慌。
李群说:“公众要有防范感染风险的意识,却也无需过度担忧,在无法辨别周围有没有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
不过虽然如此,中国为了彻底清零,(也可能是为了应对舆论),还是把无症状感染者纳入管理。
可以说中国今天的抗疫疲劳都是源于此。
隔离者比医务人员还生龙活虎的闹剧也是因为对无症状感染者、密接、次密接的过度管理而来。
所以要回到正常生活,还是得看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强度。
其实真要都严格管理,方法也很简单。第九版就有参考,核酸检测少扩增几轮就可以了。。。。
不管说草菅人命放弃老人小孩,管了说没有人性要自由平等,你们真难伺候,管的太紧有人 bb,放开一点又有人 bb,要怎么样才能符合你们的心意呢?
在我这样的共存派看来,无疑是又向共存迈了坚实的一步。
毕竟我之前回答里的判断也只到 “出入境会继续放开” 这个程度。
没想到对境内防控也大幅放松了。
内容上来说:
不再判定次密接、取消入境熔断、大部分情况 “集中隔离” 改为“居家隔离” 等等这些具体措施的变化,虽然也很重要,但现在去咬文嚼字没有必要。
关键是在中央层面发这个文,在风向上的加速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接下来只需要持续关注两件事:
1、现在疫情严重的几个区域,有没有官员被问责,问责得严不严重;
2、有没有官员会因为过度防疫被问责;
这两条就是最好的风向标。
另外,如果确实走向共存了,那从国外的经验看,特效药和家用呼吸机的概念股可以买起来了……
再另外,美国低于预期的 CPI,叠加我国超预期的这个文,人民币汇率已经一波回到 7.1 以下了。
果然是 “人无贬基”。
什么 8 啊、10 啊甚至 20 的,呵呵。
这件事再次证明了:
在人民币汇率这件事上,不要试图去挑战央妈……
当前各地疫情反弹的时刻,突然发出这个通知,引人深思。
防疫由全面防疫转向了重点防疫,从全民核酸转向了重点核酸
担心自己做不了核酸不能被隔离是多余的,只要愿意自费,核酸或抗原检测会管够的,自我隔离也不会有人拦着的
估计三天左右,各地会陆续根据通知调整现有政策。
1.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虽然这一举措并不意味国际航班数量能在短期内再度提升,但对于海外中国公民而言,至少购买机票后不必一直担心航班会被取消,登机前做好自我防护,只要核酸检测为阴性方可登机,回国的繁琐程度有所下降。
2. 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3. 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入境集中隔离时间进一步缩短,减少入境人员的时间和经费付出,阳性判定标准合理调整。
我不同意很多人说的要尽快放开防控,现在的经济问题不是因为防控严格,而是因为疫情就在那边,大家不敢动了。
防控放不放开是可以人为设置的,但疫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不管放不放开它就在那。
不是说放开了,疫情就消失了,而是说,疫情消退了,才能慢慢放开,因果关系不能搞错了。
看看河南富士康就知道了,大家跑路回家是因为防控吗,不是,是因为疫情,因为疫情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要回家,即使富士康给钱都要回家。
我也差不多是这样想的,如果要去另一个城市和人谈合作,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到那边后回不来的问题,而是我这样跑一趟,会不会感染的问题。
所以我和他说,等疫情过去吧,注意,不是说等防控放松了,而是等疫情过去,我不会有感染的风险了,这才是我考虑的重点。
钱这东西,身外之物,现在少赚点以后还可以慢慢赚回来,身体被搞坏了以后可就回不来了。
取消次密接的判定;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不再集中隔离;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 下简称《通知》),涉及风险人员管控、风险区域划定和外防输入措施等方面的二十项疫情防控调整措施。
《通知》称,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并要求各地各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防疫做法。
在风险判定和隔离措施上,不再设立 “中风险区”,《通知》指出调整为“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
“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通知》称,“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隔离方面,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从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新冠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隔离措施从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入境人员的隔离措施也同步从“7+3” 调整为“5+3”。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同时,一旦划分好了 “高、低” 两类风险区,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核酸检测上,《通知》要求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发生疫情的地区,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涉疫地区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案包括:
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疫情所在区,一般城市疫情所在市,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且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可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 3 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 3 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农村地区总体要求相似,当连续 3 次核酸检测未发现社会面感染者,间隔 3 天再开展一次也未发现时,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此次《通知》要求,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校园疫情防控方面,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针对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
外防输入上: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通知》强调,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 “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第十六条指出,加大对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1. 首鼠两端没有好下场,不管选哪端都要极端
2. 执行才是最重要的。说要戴口罩,就保证路上但凡有一个故意不戴口罩的就要马上处理,否则就是薛定谔的口罩,隔离也是同理。
3. 居家我就下楼拿个外卖 / 小区门口拿个快递 / 小区小卖部买包烟,这种例子知乎说的太多了。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武汉从国庆过后一直执行的全民核酸一天一检。
然而现在并没有像前几次一样能够靠刷核酸实现很快的社会面清零。
连续不断都是每天几十例新增,而且关注一个核心的点,社会面新增就没停过。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做到了核酸一次都没漏,而且因为职业需要,我们的管控还更严格。两点一线,没怎么出门,更没有跨区流动。
但是,此刻我是被封闭在小区的。
小区两天前封了,这两天的流调并没有体现出来。按照通知还要封 3 天。
我觉得普通民众最后能配合的一天一核酸,能再怎么加?
中间一度我还怀疑是不是有人投毒。
其实现在已经加无可加了。
防疫这个事情,“举世皆浊我独清”,至少现在看来不是办法的样子。。
而且当前病毒情况来看,越变异越厉害。。
而且未来几乎主流经济人物都认为。明年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极高。
所以是终究还是要看经济层面的。
其实个人认为像境外熔断,至少应该逐步来,但是现在一下子放开,一个方面说明,来看民航企业的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境外的压力也不小。
所以个人认为,所谓优化防疫的基本点还是保经济。
其实不管你怎么优化,一个最基础的基本点就是是否医疗核心资源是否会被可能爆发的疫情击穿??
如果到年后没问题,没有出现大的波动,那么大致就是这样了。
支持国家不断优化防疫措施。
看明年有没有机会出去玩
矛盾论看来,我们一般以大局为重,要以长远利益思考。
但是也不能忽视局部情况和短期利益。因为如果局部办不好,短期太差,也会反过来影响大局,影响长期利益。
决策真的超级难,想想就头痛。只能交给有能力的人去抉择,我们普通老百姓,就是按计划行事。
其实无论是平均年龄 78 岁,还是平均年龄 68 岁,甚至平均年龄 58 岁。人类还是很快就适应新的世界的。
我还是那句话
国内交通没有变化,
低风险还是有风险,区域也没变少,
不让买票还是不让买,想进北京照样难上加难,
最多就是要求本地不能无故封控,不能全城核酸了,
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就怕执行起来还是一封了之,反正不封掉帽子封了没事
“吹风了!吹风了!”
相信今天下午,很多人都被 “新风” 刷屏了。
7+3 变成 5+3
取消 “中风险” 区
轻易不搞全员核酸
不再熔断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 的整治力度
严禁随意静默管理、封校停课
这些话,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也想到了之前的各种反面例证,甚至是自己遭遇过的困境,
颇有 “久旱逢甘霖” 之感。
就连资本市场都欢欣鼓舞。
在这个新的防控措施中,我格外关注的是这句话:
“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是的,吹风只是暖心,但执行才是关键。
很多荒唐的事儿,不是因为之前搞的过严,而是明明有法律在那,有的人却在乱搞。
而且是打着 “为你好” 的名义,让你难受的说不出话来。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道题,去感受 “理论” 和“实践”的距离。
我们都说依法治国。
什么是法?
中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 11 条早已明确规定:
“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但在现实层面,不少地方是怎么做的呢——简单粗暴的静默,动辄十多轮的检测,不断突破法治底线和人伦底线,在群众路线上疯狂出轨。
给鱼做核酸,给煤矿做核酸。
年纪轻轻的学生,也是说开除就开除(现已纠正)。
更有甚者,甚至以征信、子女就业威胁之。
搞得周带鱼,黄安,老胡这些浓眉大眼的人都开始吹胡子瞪眼睛了。
不是没有法,而是法令不行,自己造法,随意执法。
这种扭曲的根源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不拿法当回事,而是见 “风” 使舵。
现在,一阵新风传来,我想后面,肯定会有所优化,有所调整,有所忌惮。
但我们为什么总是要依赖 “风”,看“风” 呢?
如果能够始终坚持 “法度在前,人民至上”,又何须吹风?
之前,鄂尔多斯的通告刷屏,通观全文,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情绪铺陈。
无论是 “坚持生命至上、救人为先”,还是明确市民的自救权和紧急避险权,更多的就是重申常识。
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情绪铺陈。
但能强调 “以人为本”,“法律赋予你的权利”,本身就充满了力量。
当年商鞅去秦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徙木立信,告诉世人:
“在这个国家,法最大!”
因为法度彰显,秦国遂广纳天下良才,从最为弱小,到吞并六国。
因为法度彰显,今天的美国即便枪击案泛滥,流浪汉遍地,但依然能吸引着全世界的高端人才,商业精英。
“法治” 这两个字,真的很重要!
希望这阵新风会是一场转变吧。
往往 “静下来” 很容易,但要让社会重新“活起来”,却要难上许多。
而后者,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更为久远的 “人民至上”。
- 完 -
激情点赞、深情关注
注意到一点,就是入境航班的熔断机制被废除了。
那么,由此及彼,国内低风险地区之间可以有序流动了吧?
不会出一趟差,就被各种弹窗或者直接隔离多少天了么?
出入境并不是大多数国民特别关注的,频繁出国,也就百分之五的人呗,大多数人倒是有在国内各地流动的需求。去年至今,我一直待在北京,三点一线,想去江浙一带出差,走访客户,洽谈项目,不敢,怕麻烦,有了这个二十条,年底可以出差了么?
希望各地能够把这二十条落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下去,千万不要再整出一堆土政策。
在尚无法确定这个病到底是大号流感还是小号艾滋之前,我对完全放开持保留意见。我的医生朋友们,没有一个敢肯定它是个大号流感的。就算是被封了好几回,每次都要睡医院地板好多天,还好几个月没正经发工资的那位医生,也一边骂一边对该病毒持谨慎态度 。
然而严格封控确实是太影响经济,尤其是中国的体制 “对上负责”,越往下越爱加码。经济不好,人民的生活也很差。但完全放开一旦带来医疗挤兑,它也未必比动态清零对经济的影响小。
这是一个两难局面,在经济和防疫之间做平衡真的非常难。
一旦完全放开,医疗体系能不能 hold 至今也没有个明确计算。最优解可能就是把病例控制在医疗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然而这个度应该是什么度,还得取决于病毒变成什么样。得不断的开闸关闸控制流量。
这个病毒到底会变异成什么东西也不知道,longCOVID 研究至今都是各说各的没个准,但它早就不是什么单纯肺炎了,它是系统性的疾病越来越成为共识。虽然说病毒蜕变为毒力更弱是大概率事件,但并不是没有病毒在长久演变中进化出强毒力分支的例子。
只能说是提醒大家,不管你是哪一派,在对这个病毒没有明确研究结果之前,能不得还是尽量别得,别成为概率和研究样本的一部分。
有人说看执行力度,有人说躺平,各种风凉话带节奏的
我倒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改变,中国这么大的盘子,疫情防控这么复杂的问题,如何定夺、肯定不是二极管思维能理解的。
不是只有封闭和开放两个选择,最合理的方式肯定是慢慢放松,渐渐落地。中间肯定还有反复,但事后回头看,这次新规很可能是疫情防控的转折点。
这跟股市一样,牛市真正的来的时候没人信,等到到顶了事后看才后悔当初的判断。
长期主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说得容易,能做到的寥寥无几~
直接上图!
说明地主家真的没有余粮了。
1、在疫情数字不断增加、疫情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还能做出这些决定,可以看出上面的政策逐步向放开倾斜。当然还是那句话,传递的信号是好的,重要的下面如何执行。
2、本人郑重承诺:如果政策不断倾向于放开、利于民生的方向发展下去,就算我染上新冠,哪怕有各种后遗症。也绝不会像那些清零爱好者想象的那样,以此为由做出攻击 ZF 的言论。并且坚决拥护以民为本、真正以重振民生经济为中心的任何决定。
3、最后,在这个问题下面,看不到大小鸡腿以及它的同类的表演我浑身难受。希望每天渲染后遗症为宗旨的它们这时候能站出来,好好展现出它们的原则。
二十条,重点在于第十六条。
11 月 10 日,黑龙江,大庆。奶茶店服务员对进店 “顾客” 说“欢迎光临,扫一下码”,被对方批评称“说晚了,第一句就应该说扫码”。
随后 “顾客” 亮明身份,系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三人认定该奶茶店执行防疫要求不彻底,不扫码不验码,掏出封条勒令奶茶店关门。
这都已经不是随意封控了,可以说是恶意封控了。
虽然从科学上不好解释。但从玄学上来说,如果真有国运在,没准改了以后会越来越好呢。
我是这么想的,与其看这个问题下各种过拟合的答案,不如看被过往回答命中的答案,虽不一定就绝对正确,但至少展示了模型的一些泛化能力。
11 月 5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防疫,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今天的 20 条中有不少是相关的:
新措施就是在放松管控的前提下,强调精准防控,科学防控,寻求疫情防控与协调发展经济之间的合理平衡。
希望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要贯彻精准与科学上多动脑子,勇于担当。新政策将使各级政府的防控压力更大、担子更重,人民群众就需要更积极主动地配合,争取官民团结、互相体谅打赢疫情防控和保经济的双线战役。
你要想清零,就得忍受各种措施带来的不便。
你要想共存,也得忍受超额死亡和医疗挤兑。
你总得选择一个,买定离手,愿赌服输。
“再也不想听到‘就地过年’。”
今天中午,在公众的殷切期盼中,“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在这个冬天刚刚开启的时节,如同一夜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新冠将满三周之际,吹开了一条透进光亮的缝隙,暖风熏得众人醉。
虽然距离农历癸卯春节还有 71 天又几个小时,但很多思乡心切的游子们已经在期盼着再也听不到 “就地过年” 的规劝,渴望过年能够重返阔别已久的家乡,馨享团圆。
不得不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刚刚发布的优化精准防控措施的通知,继续坚定不移贯彻 “动态清零” 总方针的同时,也传递出了重要的积极讯息,用里程碑式的文件来形容也不算过分。
对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时间缩短为 5 天,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 “7 天居家隔离”,取消中风险区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明确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缩短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时间至 5 天,这些新变化着实让人感受到了春风。
当然,新举措中 “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的频繁出现,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加持在未来防疫中的体现。不过,在局部地区动辄两三个月的长期封控磨砺下,面对集中隔离 5 天外加居家隔离 3 天的最长 “禁足” 时限被明确,清晰的标准依然值得高兴。
除了更加友善的新举措,通知中关于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的表态,更是让广大苦地方土政策已久的人们欢欣鼓舞,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被明确要求 “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在这之前,面对有些地方令人不适的层层加码,有网友调侃称,“从来只见过防控履职不力被惩戒的干部,何时见过有谁因过度防疫被追责”,在优化防控 20 条出台后,恐怕也将成为过去。
必须要说,优化防控 20 条并不等同于 “躺平”,诚如通知所言,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优化防控 20 条新举措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与因时因势优化完善的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防控措施一脉相承,只是,在过往的局部地区,这些彰显科学内涵的举措并没有得到严格落实,反而在层层加码中过度内卷,让在过往三年中反复遭受疫情影响的民众苦不堪言,甚至怨声载道,也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于法无据的过度举措。
在通知明确 “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的严厉措辞下,类似乌鲁木齐、库尔勒、伊犁等地方动辄静默两三个月的乱象可能不被允许了,几例病例甚至没有病例就长时间全员核酸,几例感染就全城静默停课停产停业,一地出现病例就阻断交通,严禁过来大货车司机下车只能在车里解决吃喝拉撒,这些乱象可能也不会再被允许了。
之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通报的对来自于低风险地区的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群范围,可能也会有所收敛。
其实,优化防控 20 条的春风已经有所体现,过去 24 小时新增近 3000 例(124+2864)的郑州,竟然也已经公开宣称 “随着疫情防控精准化的提升,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然,观察优化防控 20 条带来的新变化,最明显的风向标还得是首都北京的 “弹窗 3”。
除了具体举措释放的善意,优化防控 20 条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扭转了大家对新冠病毒的固有认知,扭转了大家对疫情后果的过分担忧,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 3 年严苛防疫日常后,重新燃起了大家对回归疫情之前生活的希望。
说实话,三年来关于科学防疫的应对举措从未缺位,只是规范的第九版应对方案和严苛的九不准却抑制不住各地层层加码的冲动,希望这一次优化防控 20 条的春风,不再出现吹不到的死角,没有度不过去的玉门关。
根据实际体验,共存最重要的是心态共存,还有就是下决心削检测,另外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医院进出秩序的单向通道精巧设计(只许往一个方向走,大楼内部科室楼道的门没有医护人员的刷卡,从外面打不开,离开等待的座位出去做个什么事,比如吃饭再回来,不会等你,必须重新排队)。尽量防止非紧急的患者排队,没有检测阳性报告的轻症一律放到普通等待区。
有没有一纸命令撤掉 90% 监测站的决心(做得最绝的是佛罗里达,2022 年初就直接撤掉了 100%)。很快就没人关心自己是不是阳了,反正重症就那么点,自己没中,就没中了。
在 2022 年底主流变种的生物学环境下,打什么种类的疫苗反倒是最其次的,辉瑞花了几个亿宣发的最新抗 BA2、BA5 变种的疫苗,基本上谁都不关心,更没人去打。。。当然如果你认为 2 针原版 mRNA 也有效的话就算了,问题上辉瑞自己都说现在就打 2 针甚至 3 针的抗体没作用了,就看你是信美国 CDC、2021 年的临床试验结果还是信辉瑞。。。
各位各位不管怎么说,命终究还是自己的。家人的命应该是我们除了自己的命之外最重视的东西。
所以不要去管那些什么所谓的的清零,开放或者什么。保护好自己。最基本的应急储备一定要有。我不是说一定得要有呼吸机那么高端大气的东西,只是物资又品。都得准备的充分一点。
I 的事儿。不该干的事儿都干过了,那现在就得咱自己面对了。那咱自己面对,我能做好准备,那别人能做好吗?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而至于现在还在嘲讽别人的人,我只能说你可以去你的小圈子里嘲讽,但在真正的大问题面前,这个完全不解决任何问题,就像炒了这么多天,炒了三年了到现在。已经开始放松,那有什么影响吗?各位的争吵没有任何影响。
照顾好自己行吗?
还是像之前说的一样。照顾好自己
哈哈哈,没想到双十一活动力度最大的竟然是国家卫健委,满 7 天减 2 天,全场次密接免单。
科工委,关工委,不如卫健委!
儿童节,妇女节,莫忘光棍节!
个人看法:
1. 总体好事,能有效降低群众对防疫的反感程度
2. 群众反感的根源——过度防控及层层加码问题,昨天那个会议的级别是第一次提到,比联防联控机制那种发布会力度是大的多,下一次可能再加码就要考虑一下影响和后果了。
3. 整体还是朝着放松管控方式转变,高低风险那个类似香港年初的围封强检,会更加精准防控,不判定次密接也大大降低了流调的工作量。
4. 以后疫情应该是常态化,但应该是哪有阳封哪,不再大范围静态管理。
5. 实施效果,留待时间验证,拭目以待
值得关注的不是里面的信息
而是基层怎么执行
上面政策再好,基层落实,有什么用?
别从 7+3+3…… 变成了 5+3+3……
我只看到了这个
“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
对各地基层治理能力构成了严重的挑战,我个人谨慎看好,几方面问题
一、头 1000 例死亡舆论怎么控制,对内怎么控制,对外怎么控制,尤其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 “哭灵”,以及如何分配医疗资源
二、怎么控制医院的感染,尤其是急诊和手术室
三、怎么控制企业内尤其是生产企业的感染,保证能够在控制疫情的同时保证生产
四、如何尽可能防止反复感染
五、多快能够研制出来能够尽可能避免身体损伤或者尽可能阻断传播的疫苗或特效药
六、如果因为后遗症出现需要休息 15-30 天如何保护员工不被开除或者劝退
顺便说一句,以后需要低风险的地区会被重点封控,所以,很多地方可能会更麻烦~
这个版本的措施调整,其实并不能解读为放开。
1. 比如说七天集中,3 天居家监测。调整为五天集中,三天居家隔离,实际上隔离时间还增加了。因为居家监测是可以出门的,而居家隔离是要满足居家隔离条件,而且不能外出的。
2. 不判定次密接。你们有没有想过,密接确诊之后,次密接就变成密接了呢?所以其实这个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改变,只是减少了一次隔离的人数。
3. 其中谈到要继续落地检,各省一定会严格执行这个措施。这样一来其实各省的流动会更加的严格。
4. 药品储存,和医疗资源的准备。很明显是为了应对封控和静默时医疗资源不足的举措。为什么一些城市出现疫情的时候会拒收推诿?根本原因就是医疗资源的不足。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月,撑死半年,
我们将会看到新一批的小作文,
主要内容是
为什么要放开?
为什么医疗资源不足不继续坚持管控?
为什么我会被拒诊?
为什么我没有床位?
……
对此我个人建议,屯药屯医疗物资吧,
趁现在还买得到。
宁让药等人,不让人等药啊。
我昨天还在跟人 battle 今后的政策必定放松
原因很简单,目前的疫情态势很明显能看出来根本防不住,新疆三个月,内蒙两个月,郑州一个月,防住了吗?
很显然没有
那么问题就很简单明了
继续高压防控等于让能抗住病毒的人挣不来钱,经济停摆,病毒以缓慢的速度感染封控中的人群,扛不住的人一样扛不住,而医疗系统因为封控和核酸的原因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放松力度等于一波把扛不住病毒的人带走,医疗系统短时间内面临极大冲击,但能让抗住病毒的那些人挣到钱,能保一部分经济
再加上国内经济越来越差,选择第二天路是可以预测的
至于普通人该怎么办
准备好退烧药,准备好消毒水,加强锻炼,从今天到明年夏天这段时间里最好不要生病。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好办法
周一 all in 退烧药及消毒水生产企业股票
由于国外防疫的水平拉胯。与新冠共存已经是唯一的选项。
好消息是,新冠毒变弱了。而我们打完疫苗多少有点免疫力。坏消息是病毒传染性加强了。
共存也要看传染数。如果大于 2,基本上就是爆炸式的。高峰期,医疗挤兑与劳动力短缺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死亡率也会上升。具体参考前几年的欧美。我国人口密度大,人均医疗资源少。可能还要更严重一些。
所以把传染数控制在 1-2 之间,才能让疫情带来的影响最小。但是难度比清零和躺平都大。
希望我国能够创造,清零后的另一个奇迹,以缓慢的感染,让社会平稳过渡。不出现医疗挤兑和劳动力短缺。这种拿捏真的是神仙操作。
划重点:
取消熔断
取消次密接
没有中风险区
隔离时间缩短
取消全员核酸
封控爱好者集体沉默。
我只关心一点,北京弹窗宝的弹窗 3 怎么说?
人民币兑美元一天之内跳涨两次,第一次因为美国加息预期降低,第二下就是因为中国防控政策的改变。市场的反应很能说明问题了。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 CT 值。
目前入境人员 ct 值判定为≤35.
隔离完解除条件为>35
同时提醒 35-40 这个范围是需要注意。指明 35-40 为既往感染者。说明这个范围基本安全。
难道之前很多地方确诊不是按第九版<35,而是 35-40?
第九版: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九版) 的通知_部门政务_中国政府网密切接触者采取 “7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3 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以下简称 “7+3” 管理措施)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居家检测不可靠的。居家隔离是很明确的,一般都用电子门磁 + 封条。
限制自由总时长短了。实际隔离时间长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只不过,根据目前的各地情况看,8 天其实是不够的。原因就是流调能力跟不上。
一线城市也许可以,有 “非必要不进京” 这条圣旨保护的城市也许不怕。但广大普通城市。麻烦大了。
高风险区数量一定会暴涨的。
我不知道有些清零派在散播什么 “老人小孩怎么办” 之类的言论,就算国家共存了,你清零爱好者一样可以自行居家静默啊,你那么害怕,你们家人就一直静默不就好了?对你而言都是居家静默,有啥好害怕的?
等了这么久,头一次见到加强医疗医院建设,制定分级诊疗方案了。后面还有加强药物储备,推进疫苗接种。
这就是摆明了要放开了。
某些爱好者不知道会不会如丧考妣。
不知道各地还要不要在病例增加的时候进入静态管控状态(没注意到防疫过度要摘帽子的新闻,那种出人命的除外)。
不管要不要,我先把血氧仪、制氧机、布洛芬搞起来先。(别说家用制氧机没用,据我在外网上的观察真的能让人好受一些的,有的人没到病得很重的程度,但是又很难受)
口罩和疫苗一定是要的了,疫苗看身体情况,能打就打。美国老年人打疫苗的比例很高,好像一些什么特殊疾病的患者也打疫苗,我们国家的灭活疫苗安全性应该比 mRNA 疫苗高一点儿吧。香港上半年疫情暴发的时候,推特一堆西方国家的人奇怪香港老年人打疫苗比例低(香港老年人打疫苗比例也是那时候上升的)。
如果各地还要在病例增加的时候进入静态管控的状态,这个二十条不是给国内的大多数人添麻烦嘛。
十六条,等实行了看看后续 ······
十七条 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 这个重要,如果做不好,请参见越南 21 年部分省份的一些工厂工人的反应,一有逃跑的机会马上逃回家,在老家穷但能正常吃饭。
二十条有没有落实能不能落实,要看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反应了 ······
各种政策都有利有弊,我们这种老百姓能做就只能根据利弊来进行准备,坚持动态清零、有可能静态管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和家人有可用的生活用品和药物,就要多准备一些食物、生活用品和药物,防疫人员很忙,可能顾不上有些人的需求,不能总是麻烦他们。在有放开迹象的情况下,要看看国外的情况,了解自己和家人有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准备。
相关新闻:呼吸治疗板块发展空间巨大,鱼跃医疗血氧仪助力业绩增长
新加坡富豪榜大洗牌:迈瑞医疗创始人蝉联首富 海底捞张勇夫妇财富缩水 113 亿美元
疫情防控期间,奇葩的事儿太多太多。
A 同学,去医院看个病号,回来的第二天夜里,接到疾控中心电话,确认信息后,说那家医院有异常情况,医院的司机被确诊了,作为次密接者,A 同学必须居家隔离。
什么次密接者?他只是跟病人和家属说了几句话,没接触第三人。
A 同学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在家度日如年,希望有人通知他可以出门。
哪里想到,第三天早晨天不亮,接到疾控中心电话,要求收拾生活用品,准备集中隔离。上午九点半,全家老小带着各自的生活用品,下楼换上防护服,被 120 拉到县里的方仓住了下来。市里的隔离点已经住满了,只能到县里。
问题还没完。
正常情况下,隔离 7 天就该回家的,可是,A 同学和他和家人分别隔离了 8 天(还不算在家居家隔离的 2 天),还没有让人回家的迹象。问谁谁不知道,都说等上面通知。
漫长的度日如年,直到第 10 天,他们才得以回家。
相信,跟 A 同学有类似遭遇的人不止一个两个。
群众受过度防控之苦久矣!
这波疫情,让生产经营倍受打击,经济指标越来越难看,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受到巨大的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简直就是老百姓的大救星: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新规发布,标志着今后,不仅不准再有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奇葩做法,还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防疫不彻底 = 彻底不防疫
放开我就准备润了,既然哪里都一样,我还是找一个人均资源多的地方…… 至少 mrna 疫苗和新冠口服药能足量供应的地方,这样至少还能往家里寄一些 paxlovid
从这个情况来看。。
我怎么越来越感觉是上海 3 月份说的那些话反而成功推广了。
。。。。
算了,再想下去号没了。
清零派已经破大防了,从第九版公布就感觉不妙。国内去掉重重加码一些可以理解,为什么入境还是这么松,应该恢复 14+14,对于出国旅游留学原则上 止,出去可以,回国要缴纳高额防疫费用。起码百万以上。有价值的商务往来才可以出入境。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国外症状更厉害的 BQ1.1 造成的杀伤力还有重复感染的危害来的越早越好越明显越好。
还有国内医疗资源挤兑造成的小作文满天飞了。
心情不好持续中
市场已经给与反应了
健康宝什么时候解除弹窗?
实际执行如何, 必然取决于 kpi 如何设定, 就好像从来没有任何城市是真的按照 “第九版” 来执行的.
如果你原来是 “清零派”, 某些政策一宣布之后忽然就变成了 “非清零派”.
那你压根就是叼盘派.
因为对于真正的清零派来说, 这短期之内并没有出现什么应该让其转变想法的新证据.
所谓的服从集体的决定, 也只是说行为上应该按集体决定做, 保留自己的意见, 而不是自己瞬间转换意见.
所以清零派只会认为应该继续清零.
另外, 我认同一个论点【单从死亡人数上看, 封锁政策下死的人数会比没有封锁政策下死的人少】
即使新冠现在死亡率跟流感一个级别甚至还低一点, 但是传染力大大强于流感, 所以即使封锁政策下会有各种急性病和需要定期医疗的重症患者因为难以就医而去世, 但是单论人数一定是不如后者的.
但是我难以理解的一种逻辑是 “因此任何人都不该对封锁政策有不满”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 那么【强制每个人去医院体检的时候都要做器官匹配, 如果这个人的几个器官同时匹配好几位重病患者, 那么就用这个人一个人的命换好几个人的命】这样的政策也应该实行, 任何人都不该对这种政策不满, 毕竟这样死亡人数少了.
1 个有钱人的家产足够让 1000 个贫困重病患者获得性命, 更是应该强制让有钱人的家产给他们治病.
我算是 “倾向清零派”,我倒不认为必须要一直无条件清零,而是认为,一方面,病毒的变异确实令后续危害更小,包括重症比例,包括后遗症,另一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分级制度的建设,医疗资源的准备,以及疫苗普及率提升,这样就可以放开。
我之前也一直觉得,现行第九版是难以持续执行的,要么变得更严,要么被迫放开。
我没想到的是,在没什么配套措施的情况下继续放开。如果说确实有数据,证实现在真的危害很小了,至少也应该说明一下政策出台背景,而不是就这样突然公布了。
我完全不认为目前的政策能控制住疫情,看起来就是准备应对大规模感染了。就看附带会有多大的危害吧。以及,个人认为,目前恐怕很难平衡好,搞不好是既没有享受放开带来的好处,又吃到政策放松带来的坏处。从之前防疫政策执行来看,各地执行能力也非常参差不齐。
一定要做好舆论的引导,让一些专家出面普及奥密克戎的毒性已经大幅度减弱,也不要再渲染后遗症的问题。
政策的放开有一件事是必须做的,就是转变群众的思维,前期把大家的精神崩的太紧,需要回调。
二十条防疫措施中,这六条影响最大
![](data:image/svg+xml;utf8,)
划重点:不再判定次密接,集中隔离改为居家隔离,风险区调整为 “高、低” 两类,这几条影响最大。
(1)密接者管理措施 “7+3” 调整为“5+3”。
(2)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3)高风险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
(4)风险区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
(5)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6)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最重要的一条终于看到了: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三年了,总有人觉得核酸万能,健康码万能,一切为了【完全】切断传染链服务。可病毒就像是风,你能让风停止流动吗?
现在防疫的投入,核酸检测的投入,核酸亭的投入完全是舍本逐末,为了让医疗资源不被挤兑,**最应该做的是把钱花在增加重症床位和培养医务人员上,**我们的人均在这个数字上太少了。
一个在香港全年龄段死亡率 0.01% 的传染疾病,培养有梯度的医疗人员队伍,提高每十万人的 ICU 病床数,比让医护人员疲于奔命的去做核酸有效的多。
主要内容在下面,其中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有。1. 取消航班熔断机制。(航空公司有点活路了)2. 不再查密接的密接。(也许是太多了)3.7+3 改为 5+3.(一点点松)
4. 高风险区外溢者不再集中隔离而是居家隔离(部分人不用被拉去方舱了,可惜有些人晚了几天)
5. 高风险区只能是小区或单元楼,其他都是低,高风险五天可以降级。
其他几条有待观察,比如加大对一刀切惩罚。校园不得随意长期封控。静默不能随意等等,都较为模糊。
总体而言,属于第九版没变,但实际上作出了较大调整。
总体目标虽不变,但做好应对各种可能的准备。
比如分级诊疗等等,做好医疗资源挤兑应对风险准备。
我个人认为,未来几个月内各级政府会作出更加灵活的适应性举措。
对大家来说是利好,但不要冲动,不要做 49 年被抓壮丁的事情。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 “接诉即办” 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看起来好像要比前面松一点了。
实际执行起来,会怎么样?
一开始这样说,接下来另外的方法做,然后像我这样的,就真相信了,最后弄得自己差点抑郁。
别的话就不说了,说多了说错了,天生胆子小。
作为一个从三月份开始被封闭 87 天,一个人在家,整得差点抑郁的人,
这不是一个奇葩的建议,而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教训。
【社会聚焦】男子贩卖 8000 张通行证?乌鲁木齐警方发布,“成人礼” 效应已来:河南妇联修改了两年前的文章通报!健康码新骗局出现了!
其他我不指望,我只是希望共存派也被小作文好好冲一冲
到时候大家可以发现,喊着要共存反对防控措施的这群人跟到时候放开后医疗挤兑经济没有反弹又说三道四的人其实一群人。
体制惯性的存在,决定任何转向都不会 180 度大转弯。
但经济、财政和就业形势的存在,决定了转向的必然发生。
相比政策层面的微调,核心的其实是 “二十条 " 里的这四条:
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
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
分级分类诊疗是防范医疗挤兑的必然之举,疫苗接种、新冠药物是遏制感染、重症及死亡风险的不二选择,而强化重点人群保护,则指向了最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和高风险群体。
比如在分级诊疗里,首次提出了 “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这显然是有针对性的。
在疫苗一条里,有 “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的提法,国外疫苗能否进入,也值得关注。
事实上,自疫情开始以来,医疗资源冗余度、高效疫苗、新冠药物都被视为终结疫情的必由之路。
无论全民核酸还是封控静默,都只是拿时间换空间。
如今,新冠即将迈入第四年,防控空间和经济代价允许的空间都不大了。曙光已现,期待最终到来的一天。
[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 10 年的超级新格局(经济大趋势系
京东
¥75.05
去购买
人在美国,尚未感染新冠。
目前身边的人基本都感染了 n 次新冠,但也有极个别疫情期间一直在美国没离开过的朋友自称从没感染过。与他们交流防疫心得、结合自身经验,总结方法如下:
1、出门必戴 n95,如满足户外且四周无人情况下可摘,但需要随时随地注意是否有人接近。原则上不进食饮水,开阔无人地或自己车中除外。
2、出门手不碰眼睛。如果非要碰,必须彻底消毒。上厕所前后彻底消毒双手。
3、回家衣物直接进洗衣机,人进淋浴房,手机眼镜消毒。
4、在外采买的物资,需要进冰箱的一律用消毒湿巾或喷雾处理后进冰箱。可常温的在专用区域静置三天以上再使用。处理物资前后都需要洗手。
5、外卖食品一律消毒外包装后将内容物用微波炉处理 1 分钟以上食用。不吃生食。不堂食。
6、多喝维生素泡腾片。大量饮水。膳食均衡。室内运动提高免疫力。
就像我在很久以前的回答里说的,病毒感染也是要讲基本法的。如果一个人能严格做到以上几点,很大几率不会染病。有这两年半的缓冲时间,很好,接下来重点在个人意识和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伟大是要付出代价的,很不幸的是,很多人会成为这个代价。个人以为,现在还不到共存的时候,本以为会等到死亡率足够低才会放开,不过现实情况看来,经济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11 月 11 日,国家在防疫方面做出重大调整,4 项核心措施以及其他要求相继发布,那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就在今天,国家在防疫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发布了进一步优化防疫的二十条措施。
可能很多朋友会疑惑,为什么国家会突然在防疫方面做出重大调整,这会对我们普通老百姓造成什么影响呢?
有最为简洁的话来说,国家之所以作出调整,还是为了咱们广大百姓。
我们都知道,从 2020 年开始至今,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反反复复此起彼伏,所有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人因为疫情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还有部分人群更是因为疫情肄业在家,只能依靠其他渠道赚取生活费。
如此之下,生活以及开支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此次调整的核心,主要是为了降低疫情对民生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也就是说这个决策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此次公布的 20 条措施中,涉及方方面面,但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最需要关注的又是那些呢?
饮水君整合多方渠道得到的消息,为大家提取了 4 个核心措施,分别如下:
大家都知道,若是风险区域内发生问题时,都是实行 7+3 的管理模式。
但这次在考虑到各项原因以及时间成本的情况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对管理模式进行缜密的考量,对管理时间进行了科学缩短。
不在判定次密接人员是 20 条措施中,对我们影响最为直接的一条。
大家都知道,在之前若是因为小区或者风险点位出现密接,那么附近楼层与其有过接触的人,都会被判定成次密接人员。
而次密接人员需要居家进行隔离,并在隔离期间进行多次核酸检测。
若是放在以前,这种方式无疑是科学有效的,但随着奥密克戎的多次变异和进化,其所携带的 “毒” 也远不如以前。
在这种情况下,不再判定次密接人员,将会有效改善防疫大环境,不少因为小区或者风险点位受到 “牵连” 的朋友,不用再担心居家隔离的问题。
此外,20 条措施中对风险区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变更,在变更之前有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对待风险等级的管理方法也有所区别。
个别区域容易造成层层加码的情况,但经过调整更改后,只存在低、高两种风险等级,管理范围愈发精准。
将跨省流动或者省内高风险区域人员外溢的隔离,进行了更改。
早前,部分区域人员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需要跨区域流动,会造成隔离自费的情况出现,而现在只需要在家(目的地)进行居家隔离,在隔离成本上无疑有了进一步优化。
除却这 4 项核心措施外,对于高校的封闭式管理以及其他问题也做出了对应的调整,相信在这次调整后,防疫大环境会出现不小的改善。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这一段明确的是不躺平,还是要防疫,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就是说清零政策没变。还是要防疫。不是不管了。
二、20 条措施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7+3 变 5+3,赌新版的病毒潜伏期短,减少影响。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取消次密接判定,次密接不用居家隔离了,减少对社会影响。但是密接一旦转阳性,次密接正常上班,会影响一大批人。也是赌密接是阴性。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只要居家隔离管得住,居家隔离条件可以,这条问题不大。因为文件后面还有补丁。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取消中风险,明确是单元或者楼栋。不用一个小区全部中风险。但是这里还留了活口,后面的文件写了中风险地区可以适当扩大。真正执行,一些地区可能会倾向于把以前的中风险变成高风险。一些地区会倾向于除了感染者单元是高风险,其他都是低风险。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只要居家隔离能管住,问题不太大。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这条其实影响很大。现在搞全民定期核酸的目的,就是为了有疫情早点发现,在疫情传播初期解决问题。
这一条费用比较大,但是避免了发现晚的问题。
以现在青岛的疫情为例,青岛疫情是两天一次全民核酸里面发现的,一查发现是庞大的聚集性疫情,紧急措施,连续多天全民检测,这还搞出来 100 多个阳性。被逼迫上网课,居家办公。疫情才压下来。
如果日常采用重点人群检测,这一波疫情发现就可能很晚,一直到重点人群被查出来,再全民核酸一次,可能就成千上万了。
那个时候还想清零,就只能封城解决了。
这一条要执行,就要在国内清零的情况下,把外国人员货物严格控制,减少输入源头,而现在趋势是减少国外人员隔离时间。
这一条如果执行,只能赌抽样重点人员发现的时候,疫情还没有聚集性传播,或者传播时间足够短。
否则,很容易出现常态化封城。
经常性全面核酸和严格控制外国人,外国货物,两者只能选一个,不能都放开。
这一条问题比较大。
至于一天两检、三检,本来就不科学。最多间隔 12 小时,就足够密了。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外放松,取消熔断,有利于对外来往,但是对内的机场检验压力会大幅度增加。对城市隔离能力也构成考验。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这条是我一直倡导的红区,绿区,红区应该和机场港口直接连接,外国人随来随走。这一条如果覆盖大部分外国人,隔离与防疫的压力会减轻。
但是需要空气隔离、卫生间隔离的单独的机场通道。适合双机场的城市。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既往感染不具备传染性的可以放松,谁判定,怎么判定。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这条赌没有长潜伏期,有一定风险。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这条预见到了,随着政策的放开,感染人数增加,医疗压力会增大。早做准备。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这条也是准备用加强疫苗抗病毒,减少需要医疗的人数。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这条还是预见到了,未来感染人数会增加。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这条是在大规模感染的情况下,保护高危人员,减少死亡人数。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这条强调四早,发现就尽快处理。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避免层层加码,减少防疫对社会的影响。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预见到了随着新政策的执行,隔离区会大幅度增加,可能会有多次封城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保证物资保障。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 “接诉即办” 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避免过度防疫,以防疫为名封闭学生。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
解决防疫和生产的矛盾,封闭生产,防疫不停工。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解决外出滞留人员的管控。
三、强化风险防范,把应对风险隐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关于风险人员管控。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指导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要加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作业期间的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感染。指导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针对前面的居家隔离打补丁,不能居家的还是集中隔离,避免居家传染全家。
(二)关于风险区域划定。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针对取消中风险区打补丁,危险的可以把整个小区划为高风险。
(三)关于外防输入措施的调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离资源储备,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并严格实施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内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 “破环”。对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 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 Ct 值 < 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核酸检测 Ct 值≥35,一般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明确红区(“闭环泡泡”),对居家隔离的入境人员打补丁。
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再次明确不躺平。
为民着想,数民心。
目前这个疫情,按照之前的老套路,是行不通的,采取合理的精准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降成本,求高效,去阻力的持久战开始了。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还是让我说中了
问了几个地方体制内在防疫工作里的熟人,结果如下:
复制我的上一个回答
变种病毒传染性越来越强,到现在已经不存在中间路线了。要么就只能完全开放,要么就只能严格清零。
现在本土疫情越来越多,民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坐标成都,上次封控之后,肉眼可见的路边商铺变少。
建议加强边境防控,保内地的基本盘。否则,不如就全面开放吧。
评论被删了好多,我自己的都发不出去。
在这里回复评论区的大 V:
大 V:放开后你就知道什么叫商铺关门了
我:那就不要搞 5+3 啊,那就守好国门好好防守啊。你还记得 2020 年的时候么,美国水深火热,每天死 3k,国内武汉夜店天天嗨皮,给 bbc,cnn 都干破防了。现在呢?
病毒的毒力减弱,感染性增强,这是防控措施优化的原因,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目前多地大规模感染,这一波感染人数及防控时间必将远超过去,也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刻。大规模的感染及长时间的封控对各地的政府、医疗体系都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也有可能是转为常态化防控模式,各地都无法做到真正的清零,每天都会有少量的感染者,病毒在人群之中低密度流行。
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打赢了上半场,下半场拭目以待。
看到战胜疫情的曙光了。
放松了,只封阳性在的楼
那到底是前面解封地快,还是后面增加的快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答主坐标韩国,先说一下这边的情况。
不是媒体每天发布新增人数,几乎感受不到疫情的存在。早在今年 9 月,韩国取消了户外戴口罩的限制,如今只有小部分人出行仍然佩戴口罩。
作为人口只有五千万的国家,**在今年三月的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创下了日增 60 万的记录。**尽管韩国凭借着疫苗的高接种率以及出色的医疗系统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但是截止到目前,将近三万人因新冠而丧命。并且大部分因新冠去世的人都是老年人,或带有基础性疾病的中年人。
在 2021 年新冠爆发初期,韩国也执行着非常严格的新冠防疫措施。入境韩国需要隔离 14 天,并且每天通过 APP 向韩国防疫部门汇报身体温度(类似于打卡)。不管在外吃饭还是在家的私人聚会,都严格限制在 4 人以内,餐馆、咖啡店晚上 9 点开始宵禁限制。在这种这种防疫措施下,虽然每天仍有数千新增,但总体可控。
在欧美各国决定完全放开后,韩国也紧跟脚步,一步步放开管控措施,直到也完全开放。随后就进入了疫情爆发高峰期。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的传出确诊的消息,甚至有人 “三阳开泰”,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疫情就在自己身边。每次上课都会有同学因为确诊隔离,没能按时到教室。甚至有的课程因为教授确诊,休讲当天的课程。且韩国政府对待确诊者几乎没有任何救助,确诊者需要自我隔离 7 天之后才能正常按时上班、上课。当然,自我隔离也没有任何监管。甚至,在大学校庆中,有的确诊学生为了见到爱豆,偷偷跑出去参加校庆。
起初,韩国政府会给每位确诊者 50 万韩元的确诊补贴。但由于确诊增长速度过快,将补贴下调至 30 万韩元后,又下调至 10 万韩元(约合 500 元人民币)。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也让韩国的财政倍感压力。
当前的主流毒株仍是奥密克戎,其特点就是传播力强,但引发的重症相对较少。并且人们重复感染这一毒株的风险更高。
我咨询过一些确诊的朋友。在确诊初期,嗓子会有大量的痰,伴随着不断地咳嗽。中期嗓子持续性剧痛,后期减轻症状,直至康复。有少数人在发病中期会失去一些味觉,康复后恢复。但这些都是轻症患者,且都是 20 多岁的年轻人的症状。如果是带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确诊,还会如此幸运吗?
回过头来,我国拥有 14 亿的人口。如果实行开放躺平政策,按照韩国的确诊率粗略计算。在一年的时间内将会有 7 亿人确诊新冠病毒。按照世界平均致死率 1.04%计算,将有 728 万人丧命, 平均每天死亡 2 万人。即使按照韩国的 0.11%的死亡率计算,也有近 77 万人因此丧命。
那么,我们能达到韩国的致死率吗? 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属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难以做到医疗资源的平均。并且,我国的千人医生数量仅有 1.79,即每 1000 个人口中有 1.79 位医生可以提供医疗服务。千人病床数量为 4.2,即每 1000 个人平均拥有的医院病床数量为 4.2 张,我国的医生数量和人均床位在庞大的人口下也显得寥若晨星。
由于老年人是新冠的易感人群,我们横向对比中韩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02 万人,占 18.70%(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4 万人,占 13.50%)。**2021 年韩国老年人 (65 岁及以上) 占总人口比重 16.57%。**虽然韩国老龄化更为严重,但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也占总人口的 18.70%。在全球老年人占总人口 9.3%的对比下,我国的老年人群体,依旧数量庞大。并且我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数量超过 1 亿的国家。老年人大多有基础疾病,因为身体素质较差,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因此,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且一旦感染病情会比较重。
那么试想,一旦我国实行完全开放政策。按照当前奥密克戎的传播强度,我国的医疗系统将面临重负。医疗系统如果崩溃,疫情将出现全面失控的风险(可参考印度)。届时,西方媒体将变本加厉的攻击我国。
实践已经证明,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生命代价和经济代价不是不可避免的。西方疫情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商业利益放在人民的生命之上。**我国政府在保护经济和保护民众生命的选择题中,认为后者更重要。**所以我国实行的动态清零的政策,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
作为留韩学子,我也渴望回国,也渴望着像以前一样想回家就能回家的时候。但我相信,我国终将战胜疫情!
12 月 23 放假,12 月 28 飞广州。试想一下,每天都有朋友确诊,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轮到你。最基本的健康都难以得到保证。
有的人生活在阳光下,便觉得阳光是那么廉价。
1. 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的核心思想是立足于早发现,只要能及时定位发现感染者,确实可以搞精确防控。问题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定位感染者,国内这几次疫情爆发都是没有及时发现感染者,实际发生了社区传播,甚至蔓延到全城才不得不大面积筛查,大面积封控。
2. 我认为有些人觉得这二十条减少了风险等级划分,减少了隔离时间,不再找次密接,意味着正在走向放松管控,甚至是变相实际放松管控是误读。实际上二十条是主要是总结当前疫情防控管理的经验,增加管理的可操作性。比如风险等级划分,以前是高中低三个层次,现在看起来是高低两个层次,其实原来的低风险变成了现在的常态化管控区域,新的低风险地区出行者要申报,要健康监控。以前高风险和中风险区域其实管理上基本没有差别。关于次密接和密接,需要看密接的定义,如果密接的判定有变化,按照以往的方式区分密接次密接并不能判断是否减弱了管控力度。但是二十条极大缩减了需要集中隔离的情况,基本改为居家隔离,这实际上把原来次密接的处理措施包含进去了。缩短隔离时间其实主要是把集中隔离改为居家隔离了。如果居家隔离真的认真实施,其实隔离时间上有保证。但目前看居家隔离是否能真的隔离,很考验基层管理能力。
3. 总的来说,我觉得二十条措施实际上确实削减了城市一级的管理负担,但对基层管理提出了很高的管理要求。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实践检验。
知友们保护好牛子和脑子,拥抱生活吧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我的地盘我做主
╮( ̄▽ ̄)╭
国庆假期的时候,回家和我们当地的科教文卫系统一把手一起吃了个饭,我就跟他提议,如果某天国家放开或者严防死守防不住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好大量收治重症肺炎的准备,我们那个十八线小县城,我知道的,正儿八经的重症病房能收治的重症肺炎数量也就二十来个,但凡一波冲击,就立刻崩溃了。领导:你懂个 P,中国不可能防不住的,来,喝,干了这杯!
要是真的这样,到时候加班加点的可不仅仅是医务人员了,还有殡仪馆。
某干净又卫生的邻国前车之鉴
其实国外已经用无数的生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次新冠肺炎给我们一个提醒:当医疗系统参与到紧急灾难时,如何更好地为灾难做好准备。
国外那边医疗挤兑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后勤拉胯:氧气接口不够,机械通气的管道不够,院感控制一塌糊涂,大规模医务人员感染,甚至电力严重不足(插口不够),对,重症监护的病人是很耗电的
而且目前为止,根据几千人的 RCT 结果显示,针对重症新冠患者最有效的特效药不是什么连花清瘟,双黄连
而是这个几十年的便宜好用的老药,地塞米松,这玩意 6 毛钱一支,而且可以工业化大规模量产
所以这个完全可以提前大规模制备
这些在大天朝的工业产能面前都是可以解决的,最担心的是血制品
什么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这些是实实在在的人血里面分离出来的,不可能通过爆产能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新冠大规模爆发如何保障血制品的供应。
不过,唯一能做的,是当那一天来临时,吸取国外经验,提前做好知识储备!
加上一个之前的回答,供大家参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接下来就看疫情的峰值是多少,是否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重症率和死亡率是多少了!
准备复工了!
说说个人看法:
很多评论都领悟错了中央意思。
文件意思说的很清楚,主基调仍然是坚持动态清零,而不是躺平;但要根据病毒毒性和形势变化,对之前防疫措施进行优化,力求科学精准。
详细的等有时间再
福寿园股价大涨
哈哈哈哈哈哈哈,反对放开的这下走到人民的对立面了
意料之中,之前的回答也提到过,趋势就是这样,无论老人小孩一百万大军们愿不愿意,开不开心,趋势就是这样。
我想优化 20 条的发布对渴望正常生活的正常人们是一个好消息,它既是曙光,也是挑战。
正常化,将面临显而易见的阻力,磕磕绊绊地反复,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想想我们等了多久才等到优化 20 条吧,再想想第九版发布至今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役的洗礼吧,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深刻地体会什么叫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最新的调整利好想要回国的同胞,普通打工人个体工商户也能稍稍好过些了。卫健部门和医护人员还是会很辛苦。基层的压力并没有减轻,甚至对精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强调要整治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的问题并严肃追责,基层防控的难度加大了,建议各地立刻开始组织学习,研究讨论在 20 条下该怎么做,这就像骑着独轮车走钢丝还要保证手里的三样东西不掉下来,鉴于近期热搜暴露出来的体脂内相当一部分关辽的水平,无法不让人担忧他们能不能做个及格,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一直更想用正常化而不是放开、放松这些词,我们的目的就是恢复正常生活,所以我觉得遇到事情从正常人的心出发去思考,将心比心,以人为本。疫情防控还是要继续做,不过以后要更加有温度,有人性,要体民情,察民意,聚民智,暖民心。作为普通人,持续发声,积极参与,表达诉求,当一点一滴的努力汇聚,当每一个你我同在一起,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我们共同努力,让 2022 成为疫情最后一个寒冬吧。
过度防疫比病毒更可怕
三个字评价,好!好!好!
政策放松的号角。防疫爱好者也不用如丧考批,没人和你们争这些无聊的东西。
说实话我也没有把你们说的当一回事。也不会投入精力去研究。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你只要不强迫我去做我不愿做的事,你要干什么我不会过问。
至于到底我有没有强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我觉得还是老祖宗的办法好,不患贫患不均,我封你也封,大家一起封。不就是 300 天嘛,谁哭谁是狗。
知道啥叫强迫了嘛。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今儿个老百姓,咱个儿真高兴
很多人都解读过了。
我反正下单了很多常备退烧药。
希望不会有用到的那一天。
股票要反弹了,现在买来不及了
疫情进入到今年,疫情感染人数比第一年,第二年加起来的人数还多,那么为什么前两年疫情防控成果显著,经济增长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也是高于其他国家?
要回答这个回答可以拿越南作为对比,
2020 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后,越南采取动态清零政策,到 2021 年 3 月份,越南国内确诊不到 2500 例,百万人确诊不足 26 例,欧美国家每百万人则是 1.5 万例,是越南的 600 倍。在此期间,越南股市上涨 25%,一举突破 1500 点,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订单和就业开始涌入越南,美元对越南盾的汇率也从 23200 上涨到了 22600,一时之间,越南国内本币升值、就业订单增加, 2021 年一季度更是取得了经济增长 6.5% 的增速,远超 2020 年新冠爆发前的增速。彼时,越南成了全球夸赞的防疫模范,号称成功防疫并取得经济卓越发展的双典范!
就在越南经济一片向好的形势下,越南公知勾结境外势力,开始形成滔天舆论压力,反对政府的动态清零政策,认为政府严格管控必然会导致越南经济下滑。于是乎,在短视频等媒体和境外水军合力主攻下,越南政府的防疫政策挺不住了。2021 年 4 月份,越南全面放开躺平。自此,越南的噩梦开始了。从那时候开始,越南疫情全面反弹,截止目前,越南已经确诊 1150 万,累计死亡 4.3 万人。
之前,因为越南防疫成功,很多国际订单开始流向越南;躺平以后,越南为了保证出口加工国地位,保证供货,开始采取带阳上班的防疫政策,放纵躺平。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甚至采用对阴性人员全部隔离,阳性带病员工继续上班的模式,于是,大量病毒在工厂内扩散并反复感染,大量病患卧床不起并开始逐渐丧失劳动力。这些身边发生的鲜活案例令人触目惊心,因为害怕自己继续呆在企业里被反复感染病毒,于是乎,130 万产业工人开始恐慌性出逃。
民众的大量出逃,不仅导致订单减少、大量企业倒闭,而且出逃者将城市的病毒带入农村,污染了最后的净土。
但是,逃离并不是结局,面临大量阳性患者,缺医少药的农村更难预防,于是,新冠病毒开始在农业国的越南大面积扩散。随着病患增加,医生和一线防疫人员大面积感染,医务人员辞职潮出现,医疗系统人员和资源全线奔溃。随着阳性病例的快速增多,咳嗽和慢性疲劳综合症等后遗症的大量出现,医院最终人满为患,不堪重负。
越南的结局让国内公知欣喜若狂,觉得可以复制越南的经验套到国内,以达到摧毁中国的目的。从 2021 年开始,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躺平言论,新冠大号感冒言论,全面放开言论等等,这些公知希望用舆论压力迫使政府放弃清零政策。只要政府顶不住压力学习越南全面放开,那么越南发生的事实就会在国内上演。那么中国经济必然下行,国际资本再乘机做空中国,接下来就借机抄底。就像 1998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那样定会在中国重演。除了在金融上收割中国外,随着疫情在中国大面积爆发,药品方面、医疗器械、化学制剂会有很大的缺口,西方医药集团又可以趁机收割一波。在金融和医药双重收割下,中国改革开放所赚取的财富必会被西方洗劫一空。这就让中国回到改革开放前,那时国内矛盾将空前强大,接着就是西方的拿手好戏——颜色革命就登场了,中国陷入内战也是很大概率事件。美国用战争,贸易战,科技战达不到的目的,用生物战就达成了。
我们再梳理一下自 2022 年以来的疫情以及围绕着疫情出现的乱像我们就能明白问题出在哪了,2021 年西方在舆论场上一方面用新冠是大号流感来忽悠中国全面放开,另一方面又用清零政策会拖垮经济来恐吓中国。但是在中央政府坚定清零政策下失败了,西方一技不成又生一技。进入 2022 年以来,既然舆论上成功不了,他们便发动政府内的两面派,先是以事实共存试探中央,这就是 2022 年初在某地发生的事,疫情高峰达到了百万例感染,在这次试探中中央表态必须动态清零,然后乱像慢慢得到控制,这次虽然全面放开派没达到目的,不过他们也没有放弃。
接着他们就换了一个方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九版)》应运而生了,此次防控方案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7」改为「7+3」,谁都知道隔离 7+3 必然会有漏网之鱼,而这些漏网之鱼就会传染给其他人,这样疫情就时不时的在全国各地轮番爆发了,随着疫情在国内本地爆发,接着就是扛着红旗反红旗了,你不是要动态清零吗,那好我就层层加码,把压力传导到基层,让基层防疫人员苦不堪言,百姓怨声载道。你要动态清零我就全市全域静默,百姓出不了门,正常的工作生活都中断了,有些地方甚至还采取了铁条封门、严禁包括病患在内居民出门的措施,忽略了人民才是是防疫成功的靠山,而不是防疫战中的敌我双方。一方面地方政策混乱不堪,折腾百姓,一方面舆论上公知,网军打配合攻击政府,这两个方向指向都是中央的动态清零政策,最终目的还是西方把对付中国的方法放在生化战上。
我们老百姓既要坚定不移支持中央的动态清零政策,也要对地方上胡乱作为说不。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才能战胜西方发动的生化战。我们严格防疫管控并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只有我们坚持才有胜利的希望。
是进亦忧,退亦忧啊!
一个很好的信号
慢慢来比较快。
华尔街日报 11 月 9 号的消息:根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正在考虑逐渐退出动态清零,但是要谨慎得控制放开的进度,知情人士表示彻底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时间可能要到明年年底。
================================
短时间内管控措施不会有太大变化,在全国开花的当下并不是放开的好时间,应该利用好春节这个时间点,进行全国封控,清空一波后,明年 4 月份再开始逐渐放开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面都是好消息。
比如航班不再熔断,海外华人回国变得更容易了;
比如不得层层加码,不得随意封控,及时解封,这个大家都懂的。
还有就是学校的学生出门有望,不再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校外人员随意进出,而校内的学生却只能被封闭管理;
再比如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如果富士康能做好这个服务保障,根本就不会有那么人打工人走路回乡。
总之,里面的每一条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可谓是针对了真正的痛点,是真正的好政策。
最后的问题是,这些好政策,能落实多少?
分级诊疗制度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个制度的建立是共存的基础。
以我坡的经验,下一步就是启动宣传,教育民众。病毒的死亡率低于流感,轻症无后遗症,民众阳性后只需居家静养,这些都要开始宣传了,这是要和分级诊疗制度配合使用的,要尽量减少对医疗系统的冲击。
如果分级诊疗建立成功,乐观点看明年四月应该就可以有限度的共存了。保守些的话,明年年底开始有限度的共存。
当然有限度的共存不是躺平,包括不限于依然需要扫码,戴口罩等等等等。我坡到现在公交上还需要戴口罩呢。
清零派破大防
7+3 都嫌少,结果来了个 5+3
让好好看看有哪些大 V 站在中央的对立面
一句话:将大范围减少被封控区域,极大地减少被限制人员数量。
一、减少风险人员数量和封控范围。
**1、减少风险人群。**密接的密接者,也就是原来的次密接,不再划为风险人群。这将极大地减少被限制、被隔离的人群数量。
2、**减少风险区范围。**改变原来发现 1 例,全县城封住的做法。明确高风险区精准到楼栋或者楼宇。特殊情况下,才可以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实际就是封控区。
3、**减少风险区数量。**取消原来的中风险区。只有高低两个风险类别。中风险区的取消,将使得被封控人员的人数,在现有基础上,减少大部分。
4、**解决大量外地人滞留问题。**不在高风险区的人,不得限制离开,目的地也不得拒绝返回。由于风险区范围和数量锐减,实际将有效减少外地滞留人员。
二、改进隔离措施。
1、**减少隔离天数。**风险人员由原来的 7+3,调整为 5+3。
2、**尽量以居家隔离替代原有的集中隔离。**只有感染者和密接者需要集中隔离。将高风险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实际是用用居家替代原有部分集中隔离,健康码替代原有强制隔离手段。这将极大地减少隔离的工作量和成本,同时还极大降低对被隔离者的困扰。
3、**不准重复隔离。**已经在前一地区隔离后,返回接收地不得重复隔离。
三、改进核酸检测规则。
1、**纠正核酸成瘾。**不要求天天核酸。一般为隔日核酸。禁止一天 2 检等不必要的极端做法。
2、降低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 35。
3、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四、加大层层加码等极端防疫的查处力度。
1、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2、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今早。
因为小区一栋楼里一户的一个居民是密接。
他阳了。
至于他是被转运走了后阳的,还是至今仍在小区
目前群里暂无法辨别真相。
但全小区几十栋楼全部牵连,小区封闭。
然后下午,新闻出来了,懵逼了。
按照新办法,我们同一小区不同楼栋的应该算次密接。
但现在又不定义次密接了。
所以这个政策怎么看?我就看我身处上海,能不能解封了。
我都不能解封,我相信二三线城市恐怕在执行上更保守…
特别赶在双 11 当天宣布,他真的我哭死。莲花清瘟,血氧仪 呼吸机,还有啥需要补充的吗?
对前景比较悲观。
在这里做一个小的预测,等到明年,芳芳之流的小作文就又开始了;现在一些带节奏要放开的 “人” 到时候会开始炒作超额死亡人数(注意,是 “人数” 不是“率”)
立贴为证,坐等打脸。
看到了一群防疫爱好者的嘴脸,我开始怀疑人性了……
之前叫嚣着 “你家没老人吗?”
现在看到自己大势已去,开始扯什么 “准备呼吸机吧!”“屯粮去吧!” 一副气急败坏反社会的模样,自己没理了只能说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拜托,就是因为防疫过度,很多人才供不上粮食,取消了这些,就彻底杜绝了防疫饥荒的根源。
我已经预见到,真要放开,捣乱的绝对是他们。不把放开后的社会搞乱,怎么证明他们是对的?
匿了,防疫爱好者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怕上门砍我。
作为定点医院干了三年,闭环时间加起来有一年的医务人员热泪盈眶。
多地新发疫情未现危重症患者,专家建议医疗资源更多向重症诊疗倾斜
近日来,广州疫情的快速增长态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1 月 9 日 0 至 24 时,广州市新增 2555 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在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 2430 例、轻型 125 例。另据广州卫健委 9 日通报,截至 11 月 8 日 24 时,广州市新增本土新冠感染者均为无症状或轻型患者,无重症、危重症患者。患者情况均稳定。
不仅仅是广州,10 月下旬以来,福州、重庆等地出现的本土疫情同样是由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BA.5.2 进化分支所引起的,但在日增新冠感染者数量出现较大波动的同时,感染者症状均较轻。以福州为例,进入 11 月之后,福州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根据福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10 月 30 日通报,在该市本轮本土新冠疫情中,99% 以上感染者为无症状患者,没有重症患者。
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显示,截至 11 月 9 日 24 时,据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 9155 例,其中,重症病例 31 例。11 月 9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185 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从目前来看,新冠重症和病死率已经很低了,且奥密克戎毒力也没有明显变化,建议地方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加大抗疫成本。
“提倡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化、精准化,就是为了达成‘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未来,应该将更多有限的医疗资源从新冠检测中解放出来,投入对有症状新冠感染者的诊疗上。” 姜庆五称。
“当前,新冠病毒毒性已经减弱并正在继续减弱。根据真实世界数据,在中国内地多地、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多国,目前 99% 以上的新冠阳性患者均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救治难度低。”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提出,当下,中国内地可以考虑在坚持公共卫生预防措施的同时,健全分层分流的新冠诊疗体系。
所谓 “分层分流”,金冬雁称,就是要更好配置、利用医疗资源,完善集中隔离点和医院收治新冠病人的相关措施。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可自愈而且并无年老或慢性病等重症风险因素的轻症患者,甚至包括可以通过新冠口服药进行治疗的年纪较大但身体健康的确诊轻症患者,隔离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鉴于新冠重症率在 1%以下乃至到 0.5%,预计需要转诊救治的病人不会很多,也不会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现象。
“一老一小” 始终是新冠疫情救治的重点人群。对此,金冬雁称,儿童得新冠重症的概率很低,对于这类群体的隔离救治,也不建议占用医院资源。医院资源,尤其是医院的负压病床,应该首先留给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或患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症患者。
而对于患有轻症的老年人群,金冬雁认为,一方面,要提高抗病毒药物的可及性;另一方面,如果地方方舱医院医疗资源有限也不适合照顾日常生活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及残疾人士,需要审慎考虑可否让确诊的此类人士返回家中隔离,以获得更精细的照顾。如果要集中隔离此类人士,必须按其需要对现有设施进行适当的改建。此外,如果养老院出现新冠疫情,可参考香港的经验,进行 “逆向隔离”,即在养老院中形成管理的闭环。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同样对记者提出,要想将疫情控制在不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的水平上,需要让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尽早服用药物。此外,为进一步平衡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护,他还建议优化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方式。“各地在疫情发生后,应首先确定最小程度的封控范围,这样可以更好避免过度封控带来的社会恐慌,也是落实‘精准防控’的题中之义。”
多地新发疫情未现危重症患者,专家建议医疗资源更多向重症诊疗倾斜
大家各安天命吧…
无症状感染者可以完全取消了,没有任何意义。
身在国外,可以继续卷,等放开的那一天✊✊✊
现在国内疫情有上升趋势,在这个时刻发一条放松外防的公告
emmm
网上吵着要放开的人看着多,但其实生活中反对躺平的沉默的大多数也很多,到时候咋办?
万一未来疫情真不控制了,出现医疗挤兑之类的问题,对生产和生活造成意料之外的影响,怕是只能通过解放台湾来平息舆论了。
此刻形势比较微妙,新增病例日渐增多,但危重病例很少,死亡没有
其实是做出放开政策的最合适时机
太早了,很多人转不过弯来,比如那些当初喷 7+3 的
太晚了,就直接撞上可能今冬疫情高峰,舆论就被动了
所以虽然以上措施完全可以当作 “第十版” 来发表,但还是赶紧放出来了
也许广州和郑州的疫情加速了这个过程
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同时要对数字有大幅提升的心理准备
提前声明:从不删评论
要逐渐放松了。家里屯点发烧药什么的还是有备无患的。一开始肯定会乱一阵。
可怜的店家,是不是早一天发出来就不会被查封了 (doge)
和我之前预期的一样,这就是全面躺平的意思。
说白了国家财政不愿意再为防疫花钱了,只能交给各地方和个人 “自觉” 防疫了,然而 1000 个人里面只要有一个不自觉,那就是前功尽弃,所以最终结果还是全员躺平。至于地方财政本来就吃紧,真要是各自为政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去救火,或者把火往别人身上引,然后全国崩溃。
目前这个防疫政策唯一的目的是拉平曲线,确保全国各地不会同时大量死人,但平均下来每天 2000-4000 死亡是肯定会有的,请大家做好告别的准备吧。
我现在只想知道那些躺平共存派在面对疫情高峰的时候会不会又出来阴阳怪气,呵呵。
还想继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话,请放弃更多奢求,主动降低生活标准,以吃饱饭为唯一要务,尽量让自己别生病。
最坏的结果已经在酝酿之中了,梦回民国还是第二印度,各位只能随波逐流了。
忘了补充一句:河北跟新疆已经崩溃了,存在大量瞒报、虚报的感染数。例如,各位可以去了解一下河北大学现在是什么状况。
我的感受就是
1. 周一看 a 股市场就知道上层资本认不认这事儿了。
2. 双十一,还得是卫健委打折力度大啊。
开始大型实验了
医疗挤兑和经济复苏,
哪一个会到来???
没想到双 11 力度最大的竟然是这个……
主要的变化:缩小了铁拳打击面。
以上变化对日增 2-3 位数的大城市影响比较明显,挨铁拳的人数将会降低一个数量级,防疫部门负担明显减轻,大家都好过一些。
对已经日增 4 位数,已经爆了的地方没啥影响,只能封城。
但是会增加爆的概率,毕竟漏网之鱼的概率变大…
对小县城没啥影响,人家照样一例即封城。
买特效药的太晚了,已经半个月了,直接买墓地
福成股份
有港股通的买
福寿园
股市很欢迎啊,尤其是骨折的恒生科技,一口气涨了近 10%。
这 20 条都是在以前的经验上总结,其中 11 条等说的是科学防疫,16 条等说的是强力纠偏,比如过度防疫的 “河南模式”,动不动就全城静默,殃及无辜的池鱼。
第 11 条是科学防疫的关键,就是加强医疗资源建设。确定分级诊疗方案,确定入院标准,培训医护人员。新冠轻症患者去社区医院,重了再转诊三甲,重症患者完善治疗方案,配足床位。如果做不好这个事,就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有肿瘤高血压的老人本该是优先接种人群
没打的赶紧打
囤好药品自求多福吧
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我本来支持的是全面铺一针二价疫苗之后再做改变的
这 20 个细则是在 1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的细则。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中央政治局会议首先明确的就是继续执行动态清零不动摇,所以我认为至少到明年两会前应该不会有更大的调整了。
然后传达的信息我总结是这几条:
1、缩短隔离时间和封控时间,无论是集中还是居家还是解除隔离均以 5 天起算
2、尽可能减小封控面积,第一点就是不再划分中风险地区,第二点就是强调高风险地区以单元和楼栋为单位进行。
3、尽可能减少社会负担,这里我认为是高风险地区外溢人员由集中改为居家隔离 7 天
4、一定情况放开国际交往,取消熔断和 48 小时两次核酸,但集中隔离还在。不过对商务人士和参加体育赛事的人员另作了安排。
5、再一次强调不要一刀切,要保证人民的利益等等
6、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应对,这里就是针对疫苗开发和药物研发云云……
总之就是在第九版指南下根据目前国内的情况和病毒特点进一步放开,这次改动还是挺大的,虽然目前还不好说是不是放开的信号,不过这 20 条能给市场一点好的反馈,但是具体实施什么样还不好说…… 毕竟第九版出来后上边三令五申不要层层加码都没啥用……
想要真的放开,还是需要严格监督才行……
台湾今天死了 62 个。
内地人口是台湾 60 倍,不考虑人口密度,换算内地的话,一年要死 136 万人。
如果整个地球全部沦陷,我还有最后一个选择,那就是我老婆老家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人迹罕至。实在不行我就带家人去岛上避世,渔樵耕读。
各位走不了的,自求多福吧,我不奉陪了。
不得不佩服,还是很有水平和眼界的。
链接就不放了,作者禁止转载
喜欢看防疫爱好者的破防瞬间和嘴硬时刻。
其实就是防止加码
但是加码不只是政策问题,更是人性的问题
让谁上,谁都想加码,只有加码才是最安全感的
就像我给客户发货进口常温货,早就规定进口非冷链货物不允许测核酸了
但是客户对于进口货,任然抱有怀疑心态,怎么打消这种怀疑呢,只有测核酸
客户要你测,你是乙方,你也只能测
对于社区来说,唯一能提供安全感的,只有全员核酸
换谁上去,十几二十天不测核酸,自己心理都打鼓
怎么办呢,反正我是不知道怎么办好
这些纸上的政策,并不能抵消安全感
下面还是会继续加码,隐形的加码
不是不让隔离吗,那你就别回来
我同事已经遇到这个问题了
得,迈出躺平的第一步了
抢不到医疗资源家人去世的小作文要满天飞了
绝对不会比现在少
反对以上所有答案,5+3 不值得关注,最值得关注的是第 19、20 条。
(十九) 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
翻译一下:保障生产运输有序运行,减小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二十) 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中新经纬 APP)
翻译一下:对发生疫情的高风险区域,该疏散疏散,红区内采取积极治疗、保供。按照上海的经验,红区内可能有 5%~50% 的人阳过。
总结:工业生产不能停,将来会有多个区域从高风险转为受控爆发,完全放开尚需时日。
始终是要放开的,只是早晚的问题。疫情之下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需要重视起来,尤其是医疗和药物方面。
1,家里常备感冒退烧药,医生推荐的有:芬必得、美林 (儿童用药):主要成分为布洛芬;必理通、泰诺林(儿童用药):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艾舒:右美沙芬、 愈创甘油醚(以上多种目前仍可以在线买到);
2,对于大多数接种过加强针的朋友而言,即便感染,基本也是无症状和轻症为主,一般病程在一周以内,用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另外多休息、补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也是很重要的;
3,身体上有啥毛病的都看起来,别拖。牙齿啊什么的,疼起来无法就医可是要命。之后可能有半年时间缓冲,如果后期生病的人多,就医会变得很不方便;
4,如有慢性病的家人朋友还是提前准备一些常用药,足够吃一段时间而且要记得补充。准备好处方的照片,以防需要线上买药。因为某些药物比如精神科药物网上是无法开具处方的。多了解几个渠道求医买药,上海疫情期间是可以托社区帮忙购药。也经历过很多疫情中看病买药不便了,还是要有所准备;
5,慢性病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症状出现后的科学应对,急诊拨打 120 无果的情况下自己和家人们可以如何应对?有了症状还不到需要急救的程度要如何应对?需要有预案。现在有很多线上求医 app,有急诊电话,不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其实可以问问医生如何处置;
6,据我观察,需要帮助而线下渠道失效的情况下,微博朋友圈等平台发布小作文求救,请亲朋好友转发,可能会有转机;所以将心比心,以后上网看到紧急求助的帖子还是随手转发,微弱的声音让更多人看到就有希望。
7,至于心态问题:在国外全部躺平的情况下我们能坚持三年实在不易了。拖后腿的太多,这一天始终要来。强身健体,做好自我防疫。不要为明天忧虑,活在当下,好心情会增强免疫力!一起平稳过渡吧!
这是最近听到的,最大的好消息!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 5+3,而是第 11-14 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增加病床数量、加速接种疫苗。
终于做好准备接受病毒的长期存在了!
终于开始为进一步放开做准备了。
先简单总结一下里面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密接 7+3 改 5+3
取消次密接
高风险留动 7 集中改 7 居家
闭环人员 7 集中改 5 居家
取消中风险
按单元划风险级别
作为一个每次都被居家、或者集中的天选摸鱼打工人。我来分享一下,这几年我的过日子心得。
1、是适应性。
孩子们都在家网课了,怎么办?那就把网课技巧学起来,斯坦福在线中学校长写的《斯坦福学习法》每个家长都值得拥有。
书里面的网课学习小技巧,该教孩子教孩子。里面的辅导技巧,家长自己也要练习起来。
搞定了活体碎钞机,剩下就是咱们自己的赚钱能力了。线上办公软件赶紧用起来,各种线上沟通方法用起来。
2、物质基础搞起来,该囤货囤货。马斯克大脑教练写的《无限可能》里健脑食谱里的干粮、脑效率食物家里赶紧备起来。里面的自律小方法天天全家人练起来。
3、天天在家亲密关系各种危机。
《沟通力(第 11 版):高效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维护》全家人一起共读起来,尤其是里面那章在线上沟通工具的沟通技巧,最好和孩子们细致讨论一下。毕竟儿童电话手表的诈骗、争执新闻没少出现。
既然一时半会,咱们不知道这事什么时候结束,拿咱们就在没结束的时候把自己充好电,准备启航的时候,才好随时抓住机会。
二十条措施,广东是第一个跟上的:率先解除了次密接的隔离。
目前,一些省会城市发生了聚集性疫情,如广州、郑州等地,近几日感染者日增突破了两三千。
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本来想通过增压、“一刀切”、层层加码,迅速扑灭疫情。新二十条条措施,制止了这一行为,尤其是将密接人员的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改为 “3 天居家隔离”, 缩小封控范围(最低到单元)。
执行这一操作,势必增大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
但可以预见到的是,社区人员(包括街道办,社区书记、主任还有物业以及社工),接下来他们的防疫压力会增大,支出会增加。
P.S: 这固然是一个好政策,得民心。我高度赞同。
极简版:
1. 密接 7+3→5+3
2. 不再判定次密接
3. 高中低→高低,以单元、楼栋为单元划分
4. 外溢集中→居家
5. 非必要不搞全员核酸
6. 入境前 48 小时 2 检→1 检
7.CT 值调整
8. 入境 7+3→5+3
无论怎样……
这算是个好消息吧……
就看怎么落实了
当管控严格的时候,我知道外面是安全的,但凡不在封控中,我大胆出门,因为我知道出门感染的几率微乎其微。
越来越松的时候,我越不敢出门,我自己倒没事,是因为我家里有身体不好的老人。
直说了,屁股坐在哪儿就什么想法。
物质条件在中游。饿也不会第一批饿死,发财也轮不到我,普通老百姓一个。
担心家里 2 个娃,读书这个情况基本无法避免感染。或者有贵的私立学校能不能做到隔离。
家里老人身体都不错,但是随着年纪增长,不知道老人身体怎么变化,同时自己也快 40,不知道体质能坚持多久。
我可以饿一点,穿旧衣服,用旧手机,不吃大餐,不旅游,但是我不想死,也不想家里人出问题。
医院工作者,共存的确饿不死我。如果开放,我真的需要琢磨一下满医院的阳性怎么办,我也怕自己得了传给家人。
主要核心点就在于
1. 保持社会的活力(流动性),降低人们的怨气
2. 要收拾层层加码(至于能到哪地步存疑)
3. 恢复信心
4. 明确 R0 的重要性(传播性),希望尽量以快制快
把这些措施理解成「放开」或「渐渐放开」的朋友们,请注意好这个冬季。
希望这次能让各位学会如何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贯彻和落实相关政策。
利好经济,利好国计民生
或许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经过了严密的判断之后。
发现经济如果大幅度的滑坡死的人,可能比放开共存死的人更多呢。
现在这防控二十条看上去,就是放开和共存的过度版本。
算是做一个压力测试,如果测试效果好呢,就继续放松。
如果测试效果不好呢,重新收紧,估计也不可能了,以后的天花板估计就是现在这个版本了。
交替之时,最为混沌,
在未来的半年左右,国内疫情会引来一波小高潮,
然后会有大量的小区、单元被列为高风险,
直到再度调控防疫措施,方为清朗,
撑住,过了这混沌之时,便是碧海蓝天。
毫无参考价值,目前九版已经使得基层和群众苦不堪言,只能表明无论国家出台何种政策,只要不明确开放,只要一直 “动态清零” 为总方针,那么地方就会一直“层层加码”,进而导致基层与群众重兔不断。
大家都在谈取消次密接判定,那么我大胆料定,以后对次密接要么一把兜底全部提级按照密接管控,要么全部按照涉疫场所暴露人员落实管控,毕竟上级要求 “清零”,当前政策越来越松,地方只能“灵活” 运用政策,特别是一旦漏掉一名密接,恰好此类密接是核心密接导致转阳,那么前期工作全部付之东流,重头再来循环往复,茅盾只会再次激化。
另外不在设置 “中风险” 区域,目前地区风险等级为高、中、低以及常态化防控区域四级,大家可以看到,取掉一级,还有低风险可以替代管控,毕竟低风险已经不再是无风险区域。
其他措施不再论述,可参考西安临时封管控区域设置以及风险人员提级管控等措施。
又到了知乎类人群星闪耀、为国家英明决定热泪盈眶的时候了。
你在三月、四月、五月,谈经济损失,谈承受不了国门长期关闭的代价,谈奥密克戎不可能靠人力长久防住,谈清零只能由封城实现最后耗干地方财政… 显然是公知买办、境外势力。(哀悼自己 3 月 23 日写的 2 万赞万字长文,它尚在天国。)
而国家从第九版开始谈经济,到二十条尝试进一步放松,那才是算政治账、算总体账的系统思维、全局思维;是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自我调整的明证;是高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旗帜,在切实关切回应人民急难愁困。
可见,不仅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英明的,而且每一步调整,也都恰逢其时,更难得是逢得正正好好,好到早一天晚一天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拥护今天国家的英明决定,不代表否定三月国家的英明决定。国家在每一个正确的时刻都作了最正确的选择,一小撮公知买办却在刻舟求剑。不知道多争取了八个月窗口期,就有很多在窗口期中去世的人,不用担心新冠死亡了么?
一看就不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用发展眼光看问题” 的道理,而这一基本知识点,是初中政治就当作 “屠龙术” 教导给大家的。足见记忆观点还停留在三月的公知买办们要么是错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文盲,要么是没有福分被教导 “屠龙术” 的境外势力!
国情真的不同,我们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身边大量感染的情况,到时会发生什么很难讲,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
因为国内的人习惯了有病去医院。习惯了有病国家会管,所以之前的核酸检测和封控尽管有怨言,但大家都能配合,因为没有人想得病!
一旦放开了,得病去不了医院,本身薄弱的医疗资源会挤兑成什么样难以想象。之前是一地医疗支援另一地,现在各处都爆发,社会会乱成什么样,真的不敢想象!
也不要高估共存,你就看之前有的高校有大学生感染,大学生们都恐慌成什么样了,都在网上闹,都嫌不管自己。真没见几个硬抗的。按说他们是年轻人,身体最好!
大学生都嫌管理太严,希望自由,但一旦染疫,却也希望第一时间学校能管自己!一旦不管,家长也会跟着闹,这其实是个矛盾,如果一个高校成百上千人染疫,之前是社会力量帮忙管,如果开放共存四处开花,学校靠什么力量来管?
共存说说容易,如果落实到自己和家人身上,恐怕就不容易了。
说句实话,大量染疫发生在别处和发生在你自己周围那可是完全不同的!
郑州富士康这次事件,一方面是富士康内部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反应了人们都怕得病没人管,那些徒步回家的年轻人想的是回到老家隔离,有人管自己,治自己的病。
国人愿意被管,一方面意味着牺牲部分自由,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国家要为人民健康负责!!
很多人因为疫情经济、工作受影响完全可以理解,所以急于开放。
但因为之前是国家管着,所以你没有体验到共存带来的问题,所以意识不到。
比如你自己很健康,是可以正常工作了,但很多同事都染疫了,你想想那个工作氛围?
还有你自己染疫抗住了,但老人、家人、孩子染疫出了问题,你要不要管?之前还有国家队帮你管,现在医院根本进不去,怎么办?
恐怕要经历一个大的阵痛期!!
画重点:
1. 密接 5+3
2. 不再管控次密接
3. 只划定高风险
4. 入境 5+3,不再熔断
5. 高风险 7 天居家
6. 不再全员核酸
等等。
国家不知道密接里面肯定会有确诊吗,一定是知道的。不然不会要求 5 天集中隔离。
既然密接会确诊,次密接不管控是一定有风险的。
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依然不足。
我虽然是共存党,但一直不是那种彻底支持放开,让大家乱跑的。
我认为这样做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平衡吧,尽量保证生活和医疗资源之间的平衡。
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了,要防也是防不住的。
①对密接人员的 “7 天 + 5 天” 隔离,改为 “5 天 + 3 天” 隔离。
②从高风险地区离开的人员,不再进行 “7 天集中隔离”,改成 “7 天居家检测”;在高风险地区工作并且结束工作的人员,不再 “7 天集中隔离”,改为 “5 天居家检测”。
这一条非常好,很多人因为隔离费而焦头烂额,改成居家隔离则等于取消了这笔费用,那些因为省钱而不敢回家的人,可以出发了。
同样,企图和隔离酒店联合发财的人,也可以死心了。
而且居家隔离才是真正科学的做法,把风险人员转来转去只会加大感染风险。③取消 “中风险” 地区这个概念,要么是高风险地区,要么就是低风险地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只剩下 “高风险地区” 这一个概念。
**并且:高风险地区需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这样一来,地方政府想要随意静默,以及社区领导封小区滥用权力的门路就被卡脖子了。
④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持登机前 48 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即可。
⑤对入镜人员的 “7 天集中隔离 + 5 天居家隔离” 改成“5 天 + 3 天”。
其他还有一些诸如 “加大对一刀切、层层加码的整治力度”、“急危重症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治疗”、“严禁随意封控以及长时间不解封的行为” 等等。这些虽然只能算旧话重提,但上面 5 点内容属于实打实的优化。
有这种变化是挺好的事情,尽可能降低对民生的影响,尽可能保护弱势群体。不可否认有人对此冷嘲热讽,但到如今,事实就是我们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任何事都无法一蹴而就了。
只要能把上面这些自己说出来的话做到,便已然是多年前流行的那句在佛前苦苦求了几百年,毕竟光说不做这种事,今年也没少见。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社区领导,她也敢用一句 “以我们目前收到的文件执行” 来划地为王。
让各城市落实,才是目前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任务。就如通知里的原话:
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首当其中的就是赶紧把目光放到新疆那边,据说那儿有人已经封了 3 个月,而此次重大变化之中明确提到 “严禁长时间不解封”,三个月,是一年的四分之一,不可谓时间不长。
其次,取消中风险地区是好事,但要赶紧备案,否则我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地方会立刻把中风险地区改成为 “高风险地区”。
最后,我还是建议中央能开通个举报渠道,毕竟这么多城市,靠中央来监管太难,若铁了心要各地按照最新通知来做,那么靠人民群众监督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加强落实最好的方法。
这年头,想要靠官员自觉,太天真了。
公众号是 “天涯行路”
有个朋友在新疆已经别关仨月了,也不知道根据的是那条防空措施。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自 2020 年 3 月 26 日,民航局方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继续调减国际客运航班量的通知》,要求中外航空公司国际客运航班按照 “一司一国一线一周一班” 的方式来运营,即 “五个一” 措施。实施 “五个一” 政策以来,国际航班量锐减。配合国际航班熔断政策,即根据入境航班旅客新冠检测阳性一定数量触发航班熔断条件,国际航班数量更是朝不保夕。
疫情发生前,共有 30 家国内航空公司和 123 家外国航空公司执飞至我国的国际客运航班。疫情发生后,有 11 家国内航空公司和 95 家外国航空公司因疫情暂停执飞我国的国际客运航班。“五个一”措施实施后,这 11 家国内航空公司和 95 家外国航空公司未被允许参与运营 “五个一” 航班,参与 “五个一” 航班运营的仅有国内 19 家航空公司和 28 家外国航空公司,我国国际客运航班每周 134 班,入境旅客从日均 2.5 万人以上降至 3000 人左右,从源头上最大限度遏制了境外疫情通过航空口岸输入的风险,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起,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调整核酸检测要求,将大大有利于国际入境航班的正常运行。
随着可望的 “五个一” 取消,出行需求会大量释放,国际航班将快速放量,国内国际航班量互相促进,同步“起飞”,将很快恢复接近 2019 年运力,一扫民航 3 年以来的经营阴霾。预计 2023 年更是全面恢复并可望超越 2019 年,民航业或回归走上快速发展的上行通道。
无话可说,我能做的是,准备物资,药物和呼吸机。
从明天开始,尽量不去线下购物,不去饭店吃饭,公共场所坚决不摘口罩。
这下面破防的防疫发烧友们,强烈建议把你们全都关进小黑屋焊门上锁栓铁链然后一日三捅每天只提供方便面然后时不时的断粮捏,就这么关个一年半载的再说。
双 11 最大的优惠居然是政府。我们酒店人看到这样的消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香港自从入境变成 0+3,最不好受的是隔离酒店。同理现在入境改成 5+3,最难受的是那些隔离酒店。
最新版防疫政策的调整,对我们酒店和旅游业是利好。但是对于非防疫酒店,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我们假设像泰国日本完全对外开放,酒店和旅游业也不会快速恢复到 2018,2019 年的水平。
酒店一吃政策,二吃经济,三吃产品和服务。
信心比黄金重要。这个政策的颁布,对于持续亏损了三年的酒店业和旅游业是一个信心的支点**。**这是今年双十一政府送给普通老百姓最好的优惠和礼物,没有之一。疫情下大家太难了,承受太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希望接下来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反正放开后 我更不敢出去消费旅游,家里孩子还小,不想宝宝感染,怕以后有后遗症。只能自己注意点。
非常大的变化,往前迈了一大步!
接近科学防疫了!
跟移民行业传闻一起看。别有一番滋味。
我倒是想看看怎么推分级诊疗,分级诊疗也不过是少死一些人罢了。
说实话,在社会接受度方面,流感确实是最成功的传染病。
每年秋冬换季降温,都有大量老年人去世,其中很多其实就是感染了流感(说不定就是被自己的儿孙传染的)。但一般公众甚至不会意识到这是中了传染病,只是以为这是一般意义上的 “老死”,更不会因此而控诉社会。
“流感”这个名字也翻译得好,听起来就跟咳嗽流鼻涕似的,哪怕音译成 “因弗鲁安扎” 都没这个效果。
我认为现阶段中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天天接受的是美国死 100 万之类的信息,并没有做好把新冠看淡的心理准备。
不谈个人喜好
你每年给汽车买保险 3000 块
现在需要给老人买保险,至少管三年,你准备花多少钱?
1. 新政策便利性更胜第九版
2. 第九版方案实行以来感染人数从几十到目前几千人高位运行数周、破万后看不到乏力迹象
3. 你想想 20 年春节你买口罩得多少钱?
4. 再想想你可能会为呼吸机花多少钱?
5. 我知道很多人相信新冠死亡率千分之一,提示一下,按几率车祸死亡概率也没多少,你为什么要买保险?
6. 呼吸机还可以治打呼噜。
以上。
更新:截止目前,各大平台 8 升 10 升制氧机大量缺货,呼吸机开始有点断货
[
鱼跃双水平家用呼吸机 YH-720ST 无创老人慢阻肺睡眠呼吸
天猫
¥7980.00
去购买
[
鱼跃制氧机医用级 5L 浓度 90% 吸氧器家用吸氧机老人孕妇
天猫
¥3530.00
去购买
清零派:坏了,我成 50 万了!
一觉醒来,朋友圈都在发这个
最关键的一条: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高风险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改为 7 天居家隔离
风险区只划定高风险和低风险地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无新增直接降为低风险地区
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入境航班不再熔断,只看 48 小时一次核酸检测结果 – 出行更便捷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的整治
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期待大学校园解封!
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各项防控措施
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的疏解,返乡更容易了。
期待地方政府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措施
宽松共存派的考验开始了!!
利益相关:我是反对一刀切防控,倾向科学管理、保护弱者基础上逐步全面放开的开放派。(不是躺平放开派)
现在看政策终于从前段时间越来越严的加码,开始放松了,说实话,看到了经济恢复的希望:酒店旅游业,餐饮服务,实体店铺起码有了更稳定的营业预期,就看能不能宽容稳定的营商。
因为经济的紧缩加上封控政策不确定性,很多人的收入受到了影响,现在大家的消费预期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消费信心如何恢复,需要政府也刺激下,以及市场参与者的有效洞察和调节。
不过接下来这一段时间会非常考验每一个人,包括政府、医疗机构、卫健委、防控中心,希望一直以来喊共存的大家,能对政策的配合和居家时候的自觉,当然,最重要的,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接下来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分诊的复杂导致床位紧张,基础病患者需要提防风险,政府溯源的难度,防控中心对于病毒传播和变异的研究,传播链更隐性带来的可能的恐慌和挤兑,希望能克服掉。我们也希望有经验的人分享更多的应对技巧。
开放的政策有了,具体成效如何需要大家努力。
评论都被删了,都没看到内容,我们的宽松的环境要加很大的引号,珍惜这个势头。
啊对对你大陆的医疗保障比台湾还好,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回答里很多人还是没有认识到 “不要看他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
文件写得一个比一个好,到了地方具体怎么实施又是另一套了
要相信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没有次密接换个词不就行了
人在巴铁,我说几句。 大家不必紧张,放开是好事。 巴铁这边躺平一年多了,不戴口罩,不测核酸,人家过得好好的。 放开后,各地该建方仓建方仓,该买呼吸机买呼吸机就完了。这个病一直躲着也不是个事儿,大家共同面对就行了,等病毒再变异几波,没什么危害性了就结束了。
不要看怎么说,要看怎么做!
要看地方政府怎么理解,怎么实施
我家小县城,听我妈说自从市里出现了几个病例之后,去市里的公交车全部停运,市里的大部分单位全部暂停,很多人有工作但没地方上,更别说没工作的了,我相信全国很多小县城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再说我们学校的情况,这学期刚来就遇到本区出现了几个病例,封校。一直到现在区里每日闭环新增不超 10 例,依然封校,而且严禁点外卖,别说外卖了,连家属区隔着栅栏的超市也被用挡板隔了起来,学校到处是铁栅栏,活脱脱大学监狱。
总之,不要看怎么说,要看怎么做,不处理几个过度防疫的地方官员,我觉得跟以前差别不会太大。因为防疫出现了问题会丢掉乌纱帽,防疫过度只是口头批评,孰轻孰重,那些老油条比咱们清楚。
相似的问题我回答过很多次,再回复几次也无妨,这是为明年(2023 年)逐步恢复正常出入境做好准备。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明年一定会好起来的。
明年出国和回国航班会继续大量增加,逐步恢复到疫情以前。
刚刚取消了回国航班的熔断机制,明年回国隔离时间会进一步缩短(4+3,3+3,3+2?),但不会为 0。
明年上半年会继续做核酸,但做核酸的方式会发生变化。
现在用旅游签和落地签已经可以去亚洲一些国家旅游,明年出国和回国会更方便,逐步恢复正常出入境。
旅游股已经连续大涨两周了,下周继续看好旅游股。这两周我也赚了 10 万,明年一定好好出国玩两个月奖励自己。
亲爱的朋友们,坚持住,明年一定会好起来的。金的!
群里看到的图
说实话,我还是喜欢 2021。
长期来看,共存是唯一出路,
不过现在是不是还是太着急了一些?
不知道是福是祸,祝大家好运。
不开评论哈,吵架没意思的。
新冠目前还是不够低毒,
大家还是要注意防护呀,
祝各位身体健康~
曙光!!!
最让人开心的是: 密接封控以单元或者楼栋为单位,不再判定次密接!这意味着,封控范围大大缩小。
个人一个小小的预测: 无症状也许会很快会不统计了。
我是一个哮喘病人,肺炎对我来说是致命的,所以我反对共存。
不过现在想想,国家为了守护我们已经很努力了。
剩下的要靠我们自己了。
还是感谢国家几年来的守护,
感谢为了集体的健康而静默的人,虽然大家彼此不认识,不管是否自愿。
感谢基层党员干部的努力。
生命总能自己寻找出路。
这句话从来没有出现过
做好过冬储备,该打疫苗打疫苗,该屯药屯药,找下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小孩出生后走访两次次,然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了,不知道是不是只管新生儿?),分诊的话,到社区卫生中心比到三级医院更远,还真是麻烦,做好高中同学会的参与,可能需要一些三甲医院的关系。
第一波有点难,但是工薪阶级无法逆势而为。希望好运吧。
按照老人小孩逻辑,利空房地产。
老人风险增加。无论是去世空出房产,继承出售分割资产,还是生病卖房治病。市场上房子的有效供给都会增加很多。最后,恰恰是 60 岁 + 老人手里的房子是相当多的。
说实话,之前看到贝壳挂牌房子,大多都是挂牌一两年的无效房子。
新的格局下,希望更多有效卖方吧!
还有啥子好说的哦
各位自求多福吧…
人类最后的倔强,也承认失败了,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不复存在。
要坚持还是躺平,其实双方都有不同的观点,无论是从预期寿命,还是超额死亡,还是社会成本,或者说算总账。每个人站在自己的利益,或者立场上,都秉持不同观点。
我不站任何立场和观点,如果你置身事外,会发现——选择,或许只是个伪命题,很多迹象表明,我们根本没得选择:
并且目前的手段和方法,已经对部分地区的人民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心理上,我们不可能再继续收紧。
因此,在不造成巨额代价的情况下,其实是没得选的,这是一件蛮难过的事情,但所有人都必须面对,人在自然面前过于渺小,人类的历史,相比这颗星球太短暂。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做好心理准备,不恐慌,多 “屯粮”,打好疫苗,保护好弱势群体,准备下一场战斗。
请把舆论机器启动吧
看了一圈回答,发现对新冠过度恐慌的人还有不少,甚至还有趁着双十一买家庭呼吸机的(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家庭,备着也无妨)。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我想说的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国对新冠的宣传会回归科普,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放任自媒体妖魔化新冠。你们会一点一点的消除恐惧,会认识到这个病毒经过三年确确实实毒力是减弱很多很多了,死亡率从最初的 1.7% 左右下降至现在的 0.04% 左右(你没看错,就是万分之四,流感一般波动在万分之一到五)。
你们会发现,我们最终会和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和新冠共存,然而并没有那么可怕。
强制接种疫苗是时候提上议程了
至少要要求没有禁忌症但是又不接种疫苗的那些人签署同意书,感染新冠产生的治疗费用全部放弃用医保报销。
对政策的评价就不说了,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过去两年过得挺惨,但是我家也真的有身体虚弱的老人。
敲黑板,考点在这儿
医院排不上队别写小作文就行。
已知按之前的防疫政策,多点开花,封了的市县一大把,找不到传染源头的一大把。
现在再次缩短隔离时间。。。。。。
得出的结论是啥?动态清零不会出现在新闻里了。
这不是法条,关键还是要看第十版,另外,最硬核的不能封小区,且看有多少地方能真的做到
支持中央的决定,那那些信奉清零猎巫教的顽固分子见鬼去吧
给老人打辉瑞疫苗,严格从岁数最大的打起,不许加塞,这么难吗?年轻人基本上是轻症和无症状,尽可能保护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就可以了。
“九不准” 很久之前就提了,落实了吗?
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鼓掌欢迎!目前面临的问题可能是 2 个突出问题,一是铁杆 “清零派” 的反对,毕竟经过那么多信息的轰炸,“后遗症”,重症…… 一系列信息在脑袋里的 “钢印” 是那么的强硬。尤其是前期信息失真的情况下,可能要抄一下别的地方的作业,比如朝鲜(8 月就已废除口罩)。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RNA 病毒很难被消灭,比如流感。顺带说一下人类历史上被消灭的病毒 - 天花,不是 RNA, 它是 DNA。防疫还是要回到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的科学道路上。另一个问题是分类医疗资源是不是准备充足,前期防疫用了很多资源去做核酸检测,现在要补医疗资源短板,这个不是今年,明年的问题,是若干一段时间内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的医疗资源并不靠前。这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可惜地方现在大多也不宽裕。
将高风险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调整为 7 天居家,国内自由出行能否实现就看这条了,但高风险区域缩小到单元楼和小区,其他省市的防疫部门有闲心看这么细吗?还不照样按行政区划分。。而且非回家的出行几乎都没有固定住所,不满足居家条件,照样得酒店隔离。。哎
我国政策一直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政策具有延续性,一般不会突然 180 度大转弯(反向指标可以参考某国,这届疯狂入群下届疯狂退群,今年无底线降息明年无底线升息)
“动态清零” 毫无疑问是前三年疫情中最可行的方案,理论上一方面可以保证大多数人民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过去许多网友也经常批评上海等地的各种奇葩事件,但请注意我们批评的是地方政府的 “不作为” 和“乱作为”,目的是旨在监督提高各地行政水平,有别于直接攻击 “动态清零” 进而阴阳怪气的攻击国家的另一路人
未来中国的政策会不会转向?当然会,但显然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而不是像某些国家一样直接走入 “群体免疫”;在行政能力可以覆盖的情况下尽力 “精准防控”,缩短无谓的隔离时间,减少一刀切的情况;后面在确认病毒毒性减弱、疫苗有效率较高、整体风险可控时候再进行全面放开,这不是所谓 “共存派的胜利”,而恰恰相反是 “动态清零的胜利”,因为动态清零和共存的最大区别不是封控不封控,而是死人不死人
最搞笑的观点还是老有人觉得我们的防疫政策不科学,“与全世界逆行”,但我寻思着科学的第一要义是得先做实验吧?在面对一个新生事物时候先付出上百万生命的代价是科学?现在有几十亿老外来替我们做实验,我们在后边采集数据研究分析进而形成防控政策,这 tm 简直科学到家了好吧?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不少人关心执行的问题。
执行上最怕遇到什么问题呢,人的问题。
到了地方,最怕横向、纵向遇到这样的人:他就是要在法律外、规章外、各种科学规范外,或是自己另外搞一套,或是断章取义来曲解,或是过度解读,当然也少不了不解读的,这些人以破坏法律、规范、无视甚至否定科学、媚上疲下来彰显自己的人身控制和人身依附能力和权威。破坏法律、规范、媚上疲下本质就是是对体系化管理和服务的破坏。这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具体表现。
管理服务体系和管理设计可以不断改进,但是随着管理服务和管理设计的改进,要是管理和服务体系里面主导的人群,能力点都点在了破坏法律、规范上,点在了彰显个人人身控制和人身依附能力上,什么样的管理服务和管理设计他们都能给干成他们水平该有的样子。
是不是能够配合管理服务体系和管理设计的人就行了呢,不完全是。人又不是凭空进去的,除了要有与运转管理服务体系的知识和能力,怎么面对彰显个人人身控制和人身依附的人,也是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执行问题,说起来是一个词的事。但是怎么做到人与管理设计匹配,怎么解决具体问题,怎么解决人身控制人身依附的问题,怎么防范和摆脱这种对体系化管理和服务的破坏的问题。
静默爱好者集体静默了。
二十条举措都是指向更科学、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方向,这是中国防疫政策在审慎决策之下的一个风向标动作。自此,关于中国防疫政策的所有谣言和猜测都一扫而空,方向已定,对经济有利,对民生有利,对社会稳定有利,值得点赞。
作者:今纶
抱朴财经曾于 9 月 28 日、10 月 18 日分别发文《关于疫情防控:三大信号汇聚,趋势已定》、《国际航班再增加,这是一个明确信号》,明确提出防疫政策将逐步宽松,更科学更人性化。
11 月 11 日的消息面上利好不断,再次验证了抱朴财经的判断,A 股、港股皆迎来全面大涨。
一切皆有迹可循,除了 9 月和 10 月的消息之外,11 月 10 日的重要会议更是 “一锤定音”。
11 月 10 日的重要会议除了强调 “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和 “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之外,特别提到了两点:
第一,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注意,强调了 “经济社会”。
第二点,在提出 “要在落实各项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举措不能放松,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 之后,还有一个“又要”。
众所周知,在当下的语境中,“又要” 才是重中之重。那么,“又要” 是什么呢?
原文是这样的:
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 “层层加码”、“一刀切” 等做法。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要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等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最重要的是在新华社的这则消息中两次出现了 “科学精准” 这个词语。
这说明,疫情防控的政策突出了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向。
11 月 11 日中午,一则关于香港的消息开始传播开来,颇为耐人寻味。
11 月 10 日,在第二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曹雪涛表示,香港基于科学精准原则,因时因势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接轨世界与连通内地,卫健委将根据香港需要一如既往提供一切必要技术支持。
香港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11 月 10 日,香港新增 5697 宗新冠确诊病例,输入个案占 495 宗,其余 5202 宗是本地感染。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香港过去一星期疫情发展平稳,包括输入病例在内的整体确诊数字平均每日约 5000 宗,较上一周的平均数字微跌 0.5%,本地感染个案数字下跌约 1.2%。
港府宣布,从 11 月 17 日起再度放宽部分防疫措施,表演场所以及户外体育场所的观众席可以饮食,进入理发店、电影院、菜市场不再需要主动出示 “疫苗通行证”,露营场地重新开放。
香港正在快速向正常状态飞奔。
香港恒生指数大涨超过 7%,一时蔚为壮观,令很多人惊讶。
祝福香港,希望香港恢复得更快一些。
但是,好消息还没完。
11 月 11 日中午时分,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出《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的好消息直接燃爆 A 股的市场情绪。
简单说几个和普通人最密切相关的点:
取消中风险区,取消次密接,密接由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大方向就是缩短隔离时间,能取消的都取消。
而且,尤为重要的是,《通知》力挺《第九版》,突出强调: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总结起来就是:二十条举措都是指向更科学、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方向,这是中国防疫政策在审慎决策之下的一个风向标动作。
自此,关于中国防疫政策的所有谣言和猜测都一扫而空,方向已定,对经济有利,对民生有利,对社会稳定有利,值得点赞。
接下来,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以及各种应对措施的不断完善,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科学防疫措施有序推出。
在网络激辩防疫政策方向的当下,11 月 11 日的这些消息以及 11 月 10 日的重要会议在中国的三年抗疫史上具有里程碑一般的意义。
这是一个意义非比寻常的 “双十一”,希望更多人平安健康,希望更多人能够在阳光下奔跑、呼吸,希望更多人能够正常上学、上班、就医……
期待一个美好平静的 2023 年。
我得囤点药品了。
莲花,布洛芬,美林,泰诺林,易坦静,退热贴,n95。
还有啥想不起来了。
有的人说是更精准,但实际是更宽松了。
要想,过往严格的防控政策,能防住初代奥密克戎吗?实际并没有,我们成功防住的只有初代新冠和德尔塔。自从奥密克戎出现之后,我们的疫情形势是一天天的严重。过往的清零政策只能延缓恶化。
那现在更 “精准(kuan song)” 的政策能防住变异后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吗?此消彼长,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在疫苗和特效药没有重大进展的情况下。未来的疫情形势会更加困难。像北上广深这些人员流动大的大城市大概率会反复出现清零、复工复产的情况。
希望是最后一个寒冬
趁着双 11 屯点连花清瘟胶囊,家里有老弱小的,买部呼吸机呗
防疫爱好者急咯,赶紧把自己封在家里别出门
几个月前就该有的决策总算来了
爱好者们也不用嘴硬什么病毒毒性降低,政策是动态调整的
用你们的话回复你们:这次毒性降低了,你怎么知道病毒下次一定往毒性降低的方向变异呢
希望你们说到做到,把自己封在家里不要出门,家中最好自备呼吸机
三个收割韭菜的清零派精神寄托,两个
,怎么被干沉默了捏,还有 @拍照稀烂帮帮主,改名自嗨可还行,
,毕竟肉身在 jp,不会被清算
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清零派破大防
快过年了。
这个新政策绝对利于还在国外的朋友,回国更方便了。
1、航班没熔断了。
2、CT 值标准下降(不用担心自己阳过没办法回国)。
3、7+3 变为 5+3(时间成本下降)。
一刀切只是某些人为了省时省力不担责任的做法而已。
分享一个我在一个中转回国的群里面,大家看到这个消息是都高兴。
看到很多家长在焦虑自己的孩子,真没必要。香港数据,0-9 岁孩子是死亡率最低的,比青壮年还低。香港放开主要在上半年冲击最大,截至 6 月 17 日的数据,新冠死亡的 0-19 岁人员 12 人,全年是不会超过 25 人的。大陆一年意外死亡的孩子(0-19 岁)有 5 万多人(没查到香港数据),同比例计算的话,香港就是 250 人 +,显然孩子得新冠死亡的概率比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要低一个数量级。
当然哪怕是奥米克戎,对老人依然不友好,80 岁以上老人综合死亡率很高,但香港新冠死亡中位数年龄 86 岁,和人均预期寿命一致。香港卫生署数据:死者年龄中位数为 86 岁,89% 为已知有长期患病史,88% 的死者未完成 2 剂疫苗的接种,96% 死亡病例为 60 岁及以上,87.7% 死亡病例为 70 岁以上,71% 死亡病例为 80 岁以上。
认真回答一波。
我早预料到了啊,没必要跟清零派打嘴皮子官司。
我在武汉,COVID-19 对这座城市的很多人有着不一样的含义。我认识的每个人,多多少少身边有亲人朋友,在 20 年的浩劫里重病或者死去,这里原本就是清零派的大本营。
但是小小的改变从盘龙城开始。盘龙城在武汉处于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位置,名义上盘龙城属于黄陂区,但从地理位置上盘龙城和汉口相隔很急,离黄陂区反而需要经过岱黄高速。虽说盘龙城离汉口挨着,但是和汉口在府河两岸隔河相望。
府河+机场高速+四环线北段+岱黄高速让盘龙城成为了一个孤岛。
然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非但没能让盘龙城在一波一波的疫情中幸免于难。相反,由于相对于主城区低廉的房价,距离黄陂(区),孝感(市),黄冈(市)较近的地理位置,加上接近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这一现实。让盘龙城居民的噩梦,从今年四月份开始。
四月份第一波从上海驱车而来输入病毒的时候,人们以为还会像前两年一样,被迅速压制。可是幻想很快破灭。从地铁公交停运,到商店停业,到静默。只用了短短数天。
真正的恐怖源自静默解除之后,盘龙城本身社会低收入人群较多,本身就指望地铁二号线进主城区工作。地铁公交停运之后,随机演变成电动车大军。
盘龙城的共享电动车只能在盘龙城境内行驶,到了盘龙城大桥就会断电,于是,就能在盘龙城大桥上看到很壮观的一幕,电动车大军在桥头停车点停车以后,浩浩荡荡的像最近的地铁站奔去。由于桥头设有防疫卡口,往往还要排比较长的队。
在漫长的等待过后,武汉的疫情告一段落了。
在五月的某个时候,我曾经在盘龙城打车去找我女朋友。滴滴快车,居然打到了小鹏 p7。
按照小鹏 p7 这个价位,没有理由会出来跑滴滴。
司机的解释是,家里没钱了,封控一个月卖建材的公司垮了。买小鹏送了数钱公里的免费电量。
然而,四月份来自上海的疫情只是开始。
八月份第二波奥密克戎接踵而至,封控措施变得更加严格。不少被封控小区出现了人员剧集的群体事件,盘龙城街区的警笛越来越频繁。
社会上的主流言论也从了支持防疫变成了五五开,一部分 20 年的旁观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始支持放开,而部分更为保守的人或者是家里亲人真真正正受到伤害的人仍然觉得清零是非常有必要的。
真正的改变源自十月的疫情,武汉市民终于发现,盘龙城不仅仅是盘龙城,而是全武汉。武汉市变成了 “武焊市”,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接连封闭,汉阳区和武昌区随之而来也没有幸免于难。
越来越多的群体事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铁皮和水马背后,是一个个需要生存的人民。
人民最后选择了生活,选择了经济,选择的不是防疫。
防疫政策获得修改也变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今天双十一,已大量下单了常见常用的感冒药,退烧药。。。一是为未来打算,二是这些药保质期通常都是几年,且价格不贵。甚至说不定,某些时候,还能卖出去呢
清零派现状:
呜呜呜,人类不感谢罗辑
回归乙类乙管的一小步,我们回归正常生活的一大步。
新冠是病,得防,但如果防得本末倒置了,那不如找个洞穴把自己埋起来吧。
坐等那批原教旨清零党来介绍放开后的惨状 (*^_^*)。
为全面放开做提前铺垫,在 2021 年针对躺平还是清零的争论中,双方都不支持站队,但从现实角度讲全面放开是一定且必须的,一味强调清零是不可能且不可取的。在之前的一篇回答中评论区里还在为两派之争面红耳赤。所以事实表明只需静观其变,放开只是时间问题只是找到一个说法的问题。
过去的 24 小时是魔幻的,抑制当前世界经济的两大变量:美联储和中国卫健委几乎同步放出了 “转鸽” 的信号。曾光可能没有骗我们。
即使国内目前面临着较大的通缩压力,但是压抑良久的情绪终于在这历史一刻释放。会变好的不是吗?多年之后回望 2022 年 11 月 11 号这天,可能会发现是新周期的起点。
期待卫健委后续的前瞻指引和点阵图,以及与美联储的再次共振。
这个吗 就是就一条很简单的判定标准
接下来各地方
1 认真执行 没有加码的地方 病例多了 地方官员会被处分吗?
2 还是层层加码的地方官员被处分?
只要看这一条标准就行
朋友圈里涉及旅游行业,尤其是已经转行的出境游的小伙伴已经奔走相告了。
但愿能落到实处。一周、两周之后再开心也不迟。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我认为,大中城市,经济比较活跃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往来比较多的城市会更加变通。
西部地区恐怕涛声依旧。
所以有境外游、新疆西藏青海甘肃旅行想法的朋友,估计还要等几年。
在以下工作没有在全国铺开落实之前,还是要存钱存粮,不要做任何投资: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三年以来,只看到核酸检测密度越来越大,医院没有增加,医护人员没有增加,错过了多少好时光啊!
今年双十一活动力度最大的怎么也没想到是国家卫健委!这个简直就是我们这些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黎明!大恩不言谢啊!
随着病毒的毒性慢慢减弱,致死率越来越低。防空政策也跟着越来越缩小管控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尽最大努力减少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个必须点赞。
但不得不说的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缩小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扩大防控不够精准造成更大面积感染的风险。为此,二十条中增加了对治疗和预防药物的储备要求,对易感人群的摸底和医疗资源应对的准备要求。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 “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所以压力又来到了基层管理者。人民群众不配合的太多了,基础管理者更累更难了。
【尊敬的超级会员 V3】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囤货指南. pdf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sm7gtZSX_7vcQYBO7oXzg?pwd=G59R
提取码:G59R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 APP 即可获取」
昨天美国 cpi 低于预期,纳斯达克暴涨 7.35%。
今天防疫二十条公布,大 A 恒生必势不可挡。
真 · 中美两开花
政策是好的,但是基层怎么执行?
希望大家到时候都不要哭着喊着说叫不到救护车就行了
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历史会对过去可怕悲哀的三年如何评判,哪些因为 fy 而去世的人无法发声
让我们铭记他们
反正我家里有老人我不乐意。
我也被封在家里过,我能理解有些人打工经常被封,挣不到钱的焦虑,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我也有因为疫情上不了班的时候,从事服务业或者什么之类的,一被封上不了班,钱也拿得少甚至没有,还要养家巴拉巴拉的。
但放开之后这种焦虑还是会存在,还要多担心生病的问题,妈的烦死,不然国外经济怎么也没多好,只是从一些行业转到另一些行业,毕竟疫情不结束经济是不会变好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经济。
我也不是说支持有一例封全城,但是少的时候精准防控按死在初期,多的时候,大面积封控,争取最短时间解决,还有在封控的时候生活就医问题上人性化一点,比如别非要绿码才能就医,这种我也不觉得防控有什么问题,比摆烂好多了,没疫情的时候也不用戴口罩和以前没什么区别。
放开才是真灾难,到时候出门一趟要一直消毒,平白多出好多步骤,口罩会被焊死在脸上,新冠再弱也是个病,感冒我几年都不会得一次,和感冒的吃同一碗饭我都没有感冒过,但新冠不可能这样,新冠我也不想来回感染,还要担心会不会有后遗症,还有没锻炼身体,身体弱怎么办,家里人怎么办。
总是说防疫爱好者,核酸有利益关联人,我就是非常普通的小市民,用所谓的话说,没有眼界的穷人。
我觉得真想放开的人才是真的有钱人,他们才不会考虑底层的死活,不过是贱命一条罢了,人命如草芥从古至今都是。
毕竟医疗问题他们不担心,而且放开之后也有利好他们的生意,还可以随便到处玩,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在那里矫情的喊着疫情几年青春几年。
真穷人怎么可能被封的时候会说不能到处玩了,毕竟没疫情的时候也从没去过,真穷人忙着挣钱,一年到头也休息不了几天,最多去个周边就算很不错了。
说实话,心态多少有点摆烂了,毕竟微博等各种网络平台,阴阳怪气疫情的人那么多,之前看着还想理论,后面都直接举报,在后面直接不看了,内容大同小异,看着只让人烦躁。
也理解国家的难处,毕竟这个不管好国外,国内肯定是没完没了的,怪只能怪中国不够强,现在世界还跟着美国走,当所有人都变坏的时候,你是个好人就显得格格不入了,也希望以后国家能富强变成世界毋庸置疑的老大,让所有人跟着你走。
这次这个出来了,他们应该很开心了。
(笑死,不知道是不是被我删掉的最后一段诅咒了他们,被举报了,系统建议我修改,反正网络上天天阴阳怪气疫情的那些人就算我不在这文字上让你们看的不舒服了,你们也要记住,我也是会在心底祝福(反义)你们的,希望你们都信仰唯物主义。)
把药品管控也去掉吧,现在买很多药都很麻烦。感冒药,止痛药。
我说说我的做法:
刚去买了一批 N95 口罩
买了退烧药
准备打疫苗,我本人一针没打,现在有必要了
准备肉身抗毒
不要对能抢到病床抱有什么期望,千分之七的死亡率而已,一千个人死七个,一千万也就是七万个,一亿个人也就是七十万,算不上很多。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终于理性了
我觉得其中 14 条是很重要的,但在这 20 条里面的表述却是模糊不清的。
这三年来已经发生了好多起不幸的事件。患病得不到救治而去世,孕产妇被封控而失去了孩子。希望今后不再出现这样的事情。
抗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不能本末倒置,为了疫情防控而防控。
这是要逐步放开了,有条件的可以买家用呼吸机祖父祖母都 80 了,大女儿身体也不好说不担心都是假的,维生素退烧药止痛药都备起来吧。加强自身锻炼真得了也别指望医院有位子了。今年过年大家都尽量回去陪陪老人,祝大家和家人都平安!
我是清零派,我承认我破防了。
但希望我的破防和难过是无所谓的,因为防疫,不少人确实经济困难,长久的被关着在心理和生理上也确实容易出问题。
清零派,例如我这类人,对防疫的执念已经被证明并不完美。这次风向变化说不定确实会让老百姓的生活更舒适,也更符合当前的疫情局势。
希望疫情的局势可以变好,希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不要那么多,希望放开的这点口子真的能帮助到那些在疫情中经济困难的人。
清零也好,共存也罢,大家都是希望未来会更好,这个回答下,大家戾气都不用这么大。
看这回答就知道平时有国家兜底的公务员、骗补的检测机构、靠疫情吃饭的检测群体,确实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势力范围
意味着 1450 和高华们
从过去一直攻击国内疫情清零政策
将转变到用确诊上升和死亡,攻击政府防疫不利了!
毕竟在他们口中,海外以前没有 “疫情”,以后更没有 “疫情”!
滚了,准备去囤药了!!!
上面这个图是 11 月 10 日的疫情地图。
这个图是初中地理教的胡焕庸线和三大阶梯。
再补个新增曲线图。
“7+3” 都防不住还缩减改 “5+3”?
6。
中国县城里 50 岁以上绝大多数根本不知道怎么在网上发表言论的人根本就没法评论这个政策。
我看也没人关心他们怎么想。
感觉入境 “5+3” 的效果是 “等于 8”,原来“7+3” 的效果是“约等于 7”。
非专业人士,可能个人理解的不到位,印象里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和“居家健康监测”好像不太一样,居家健康监测貌似是可以和别人同吃同住的,对于境外回来的作用比较有限。
而闭环管理的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对防疫工作人员来说很友好,人员轮替的压力会大大降低,隔离带来的压力也能大大缓解,国内闭环管理的工作人员风险比境外回国的要低的多,居家健康监测应该就够了。
这是大好事,明确了防疫细则。行政最害怕的就是担责,不管是公司行政,单位行政,还是政府,最讨厌的担责。
没有这个防疫细则之前,防疫有下面五种可能,加码后防疫成功地方主官无功无过;加码后防疫失败,地方主官无过(我尽力了,都加码了还是没防住,那是病毒太厉害,不是我不拼命);
没加码防疫成功,无过但不一定对升迁有用(众所周知升迁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没加码防疫失败,肯定有过(谁都不知道你这个导致防疫失败的不加码政策是不是躺平,但是你防疫失败了,而且别人都绷住了);最后一种可能就是躺平然后防疫失败,不用想肯定是有过。
那么在没有中央推出的防疫细则时,对于地方而言,加码的收益是最高的。至少加码以后无过。
但是有了防疫细则就不一样了。
地方不遵守防疫细则,那不管有没有防疫成功,都是有过,因为你加码了。地方遵守防疫细则,防疫成功,无过无功;地方遵守防疫细则,防疫失败,无过(我一步一步都按照中央说的做了,还是失败了,那说明国家卫健委的防疫细则有问题,责任在国家卫健委,不在我)。至于没有遵守防疫细则,导致防疫失败,这地方主官就是有大过。
有了防疫细则,中央主动把防疫失败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了,地方也就没有必要用加码来逃避责任了。
早在今年 3 月份,我在知乎写了一篇文章《封城不是疫情的终点,群体免疫才是》,结果私信里面收到了好多恶毒的辱骂。
几个月过去了,全国新增确诊破万,各地静默此起彼伏,不知道那些当初骂我的人,现在的日子还好吗?
这些都不重要了,毕竟大家素昧平生。
而疫情管控逐步放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在前些日子就写了这样的预判。
这场疫情终究会结束。
但我现在忧心的是,我们是否能从这样的 “闹剧” 中吸取教训?类似的 “闹剧” 为何会发生?如何阻止类似的 “闹剧” 在以后发生?
说 “上海不能封” 的吴凡们以后能否再出现?
我们的防疫为何会脱离科学?
为何我们嘴巴上总是在讲法治,实行的却总是人治?
为何我们总是在说为人民服务,但受苦的往往是最底层的人民?
如果不能厘清这些问题,那么悲剧还有可能一而再再而三上演。
还是小看了一部分人阴暗的心态啊。
在清零的时候动不动给受苦的人扣帽子,“老人小孩”“50W”“躺匪”,仿佛自己是唯一的光荣的和国家站在一起的爱国者。
国家开始审时度势调整策略了,这帮人如丧考妣,“到时候你们最先遭殃”“你们肯定要 yygq 骂国家”“躺匪们别高兴的太早”。
从来没有见过所谓共存派的主张是立刻躺平放开,如果共存派都是这个主张的话,那这次的松绑显然是远远不及他们预期的。但是许多人依然表达了乐观和信任,这说明什么?说明根本没有什么共存派,没有什么境外势力,国家对形势一直在研判,群众的呼声也是发自肺腑并且被听到的。
反倒是这群防疫爱好者,层层加码的时候对被封控的人冷嘲热讽,对提出意见的人扣帽批判。国家调整策略了,这群人又开始对好不容易看到曙光的老百姓恶毒诅咒,对国家阴阳怪气,把反动这个词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没有一种可能,世界上根本没有防疫爱好者,只有一群以看他人受苦和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人为乐的初生呢?
顺便说一句:其实我个人认为时间节点并不合适,但是没想到根本没有几个人关心这些具体的问题。
反正我身体很好,也很年轻,我完全不怕,坚决支持放开
奥对了,建议有的人喜欢隔离的话,那就老老实实把自己全家一起隔离着,你别出门,不就没事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都不懂呢,唉
实在不行你们就躲山里去吧
时不我待,减肥吧中年人!
刚刚顺便为我国的医疗器械消费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贡献
无论如何,希望大家都健康!
就是怕政治局很多地方管不到!!!例如河南汝州,现在依旧全域封控,不进不出!
建议严格轻灵派可以自我封闭,防止家里老人孩子噶了,也能防止自己因为后遗症脑雾 ED 啥的,毕竟你们都是有钱人。
抗疫两道防线,第一道是防感染,第二道是防感染后转化为重症造成死亡。2020,2021 年的原始毒株和 Delta, 传染性没有那么强,但重症率死亡率高,守第一道防线是对的,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 2022 年奥秘可容完全不同,传染性超强但重症死亡率低,再坚守第一道防线,成本高收益小。转而防守第二道防线既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但遗憾的是,前两年所有资源都投到了第一道防线,没有抓住清零得来的宝贵时间建设第二道防线。现在放开,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把我以前的回答贴过来
如何看待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发布,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7」改为「7+3」?我们是否会永远处于疫情中?面对这个可能性我们该怎么办?
怕的人可以东北农村,那边好多无人村,房子随便住,自己种菜,很安全,哈哈哈
ct 值调整才是最关键的
要么这么多无症状患者哪来的
储备好物资吧
总结下我翻了几百个回答和评论之后得到的一个小经验哈
坚定清零的,很多都来自湖南湖北山东山西
这些地方有共同点,除了 20 年初的封城之外,他们很少有人经历过长时间的 “硬” 封城。
所以可能新冠防控对他们来说真的就是做做核酸,出行戴口罩扫码而已。并没有那么大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永远不可能相互理解。
今年年初我在河北封了一个 20 天一个 40 天加若干零散封城,去呼和浩特被封在宿舍 40 多天,9 号刚刚回来。
我室友新疆乌鲁木齐人,在新疆被封 2 月,到了呼和浩特在酒店隔离 7 天,隔离完回宿舍,跟我一起被封在宿舍 40 天。
而另一个室友是江苏人,得益于江苏优秀的疫情防控,他没被硬封过,最严的时候都能出小区买菜。
最后一个室友是辽宁人,不靠海,被封过,但时间较短。
在呼和浩特这轮疫情之前,我们四个在疫情防控的看法上打得不可开交。
江苏这个小伙伴是极端的清零派,他认为放开不可能,支持放开的人都矫情又没有大局观。
辽宁的小伙伴是温和的清零派,他认为清零可以,但也要考虑封控期间的生活问题。
我是温和的共存派,我支持通过一系列防控政策减缓疫情蔓延速度,减少医疗挤兑,但人定胜不了天
新疆的小伙伴是极端的共存派,他觉得还防个屁活都活不下去了,为了活着防控,还是为了防控活着?
呼和浩特这轮疫情之后,我们四个现在都是极端的共存派。因为我们班人阳了一半,重症后遗症?送方舱慢点就自己转阴了。
而且只有你真正封过,才知道那种生活是什么样的。
下面的内容只是发泄一下,对被冒犯的朋友先道个歉。
其实不该说的,但我想把这些话还给你们好久了,不吐不快。
以前清零派总是说 “你不喜欢清零政策,那你出国啊,移民啊,外面都共存,不会没本事出去吧”
现在我想说 “你不喜欢共存政策?那你找个原始森林挖地窖自耕自重啊,别跟别人接触不就没事了,不会没本事自给自足吧?”
这是错误的,境内可以 7 天隔离,入境应该恢复 14 天隔离
放开是好事。遗憾的是前三年浪费了太多时间。把太多的精力、成本放到了隔离、核酸上。
更治本的做法:增加扩建社区医院、非三甲基层医院,传染病院、医学生扩招、氧气机呼吸机普及、这些工作进度太慢了。如果把全民核酸,全民隔离的一半成本用在这些上面,形势会乐观很多。
这次只是放开了一部分,希望未来一两年能看到这些方面的进步吧。
这种半放开又不全放开最难搞,半放开势必难以控制,到时候肯定广泛传播,清 0 是不可能的,但是又没有完全放开,被传染了又要被采取强制措施,一旦大面积感染,各种资源又会不够用,政策很难落实到位,势必会走偏。
要想过这关,最重要的是从先从舆论上扭转过来,开动舆论机器,让广大群众意识到,这病可防可控可治并不可怕,轻症自己吃药恢复,重症才去医院,不用集中隔离,这样才能保证医疗资源不被击穿。不然像现在这样一感染了就往医院跑,密接都集中隔离,那再好的医疗条件都会被击穿。
之前,防护不到,大环境保护了你,之后,全看你自己。病毒会挑人吗?自求多福吧。
这意味着一切自费的开始。
语文课代表来了!可是都当了几十年中国人了,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吗?
1、7+3 变 5+3;
2、不再判定次密接;
3、高风险 7 天集中隔离变为 7 天居家隔离;
4、取消中风险,高风险以单元、楼栋划定;
5、连续 14 天无新增降为低风险改为连续 5 天;
6、取消入境航班限制;
7、入境 7+3 隔离改为 5+3
开放小心翼翼,到时候全面伟大胜利✌️
我倒要看看还有谁不满意,还有没有满天飞的小作文
屯点药,不管有用没用,总归是个安慰
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能晚得病就晚得病,能少得病就少得病
适当锻炼身体,有条件的可以吃点补充维生素啊矿物质啊之类的保健品,提高抵抗力
虽然最后谁都跑不了,但还是衷心希望大家健康
是 14+7 变成 5+3,共存预期
我看到有人说放开会导致一百多万老年人死亡,
但你有没有想过继续严控经济下滑,要至少少出生一千万新生儿,这样代价合理吗
做为正在封控区里,居家隔离的人,我来说两句
这两天,看着小区里 4 栋楼连接有确诊,我是深刻的感觉到了这个病毒的传染力,相当狠,今天看到这个新闻,感觉更防不住它了。
怎么说呢,防不住就防不住,但是,还要防,这就让人很懵逼,即松开了病毒,又还要防它,感觉后续会更乱,希望是一个过渡政策吧
最终还是 XXXX 占了上风啊。
看到 11-14,这不知道具体要多长的阵痛期肯定是难免的了。
接下去就是每个人自己的战斗了吧。
囤点必备品,放平心态,保护好自己。
祝大家、大家的家人、大家的朋友,都能安然度过阵痛期。
真诚提问:该屯些什么药品和仪器?
昨天日本新闻,因为日本监狱里新冠爆发,一位关押了 3 年的杀人犯(46 岁)在监狱里死亡。
?????????不是????没人看懂我想表达什么????????
我们的… 那什么??怎么办
经济不好,疫情背锅,这下我把锅拿掉看看咋样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这条能不能执行到位?不行就是白搭
另外。。大家可以不要浪费钱去抢所谓的设备了,一来插管属于手术范畴,你一个人也搞不定,二来在家你也没办法有人照顾你俯卧位呼吸
立场还是反对共存
真的要共存必须明白这玩意不是大号流感。这玩意有后遗症,这玩意能杀人,这玩意能让你身边的人都得一轮。
反正如果还在清零我可以摆烂,如果不清零了我只能戴好口罩自我防疫了。
我自己今年二十有健身的习惯,好几年没体验过发烧的感觉了,感冒一年有两次顶天了。我相信新冠短期内杀不死我,但是我怂新冠后遗症。脑雾这种东西谁爱得谁的,只要这玩意还在后遗症大礼包里那我对新冠的担忧就不会降下来
总而言之,真要共存真要开摆也请各位先共存一年半载真没问题再说
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不然真出事就会哄抢
产量永远是足的,但是事态紧急那几天绝对是供不应求。只需要买够事态紧急那几天的物资即可
顺便补充一下关于脑雾的信息,这是来自台湾的消息。国内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愿意公开后遗症信息,只有含糊其辞和左右互搏
然后关于糖尿病的
另外附上论文名 Risks and burdens of incident diabetes in long COVID:a cohort study
还有共存的台湾是如何看待后遗症的
现在只能祈祷进来的是 XBB 而不是 BQ.1 了
本人觉得比较悲观,走一步看一步吧。
没想到双十一活动力度最大的竟然是国家卫健委!!!
逐渐科学化、宽松化是大势所趋!这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好的平衡。
我知道迟早是要开放的,但是这一次出台的政策还是让我感到意外。一是比我想象的早,我以为要到明年春。二是当前正式疫情严重的时候,这个时机很奇怪。三是开放的幅度太大,全方面的放松。
最后希望各级政府能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们个人能做的大概还是做好个人防护,加强锻炼,最大限度不占用医疗资源,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人。
在每天新增还持续增长的今天,公布这个消息。
ZY 防疫的未来走向,还不明显吗?
渐渐走向放开,共存。好事情。
不然经济吃不消了。
唱个反调吧,这个还不算放松,只不过对层层加码、一刀切、无休止静默管控的纠正。
七不得八加强一严禁,目测挺好的,先看一段时间,不着急下结论。
挺好的,我已经下制氧机了,还有隔离服,几大瓶消毒液了。
我家老人身体不好,恭喜你们躺平派绑架了国家,我无话可说。
好事。愿意正常生活的总算有的选了,不愿感染的继续在家呆着就是。外国人躺平了连口罩都不戴到处乱跑,我照样打了四针疫苗戴着口罩不去人流密集处保持安全距离,都是可以选择的,选什么看自己,关键要有选项
可以做恢复正常生活节奏的准备了…
人在荔湾,居家一周,天降红码,无法下楼
CPI 和 PPI 数据超预期,进入通货紧缩
社会生活层面肯定要促进消费
今天股市还暴涨,外资甚至不去追通胀增速低于预期利好的美股
各种信心新闻挂起来,放风开放疫情
博的是什么
博我们央行放水
央行放水,皆大欢喜,再疯狂一年两年
央行不放,提前收风,砸盘出逃,一地鸡毛
资本一定赢,留我们去预测
十天后看央行说话,在此之前,打算配一点国债,黄金避险
以上个人观点,并不专业
说明动态清零虽然慢,但是也积累了一些数据(被动积累)
但是人民生命受到了保障,保障了社会稳定,
副作用是经济受到了影响。
个人感觉,如果这次调整以后没有发生太多问题,明年大概率就能完全放开。
去年夏天我不仅不是密接,连次密接甚至次次密接都不是,特么隔离了 14+14,仅仅是因为几十公里外的禄口机场有疫情,真的难绷,5+3 简直是恩赐了,希望加大力度。
有一个问题,放开了经济能好吗?国外那么多放开的,那个经济好了的?
北京健康宝弹窗真的没有了!
感觉真的动真格了!
我要去环球了!
我是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 8:00 知乎直播,敬请关注!
两种可能,第一种:从防疫层面,第九版执行不下去了;第二种:防疫勉强可以执行,但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倒逼第九版无法继续了。结论:个人支持国家政策调整,毕竟总是要走这一步的,不过说实话有点超预期,为了家里的老人考虑,以后准备室内公共场合戴 n95 了。
这份优化,其主要目的是优化隔离时间,简化疫情防控措施,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密接 7+3 变 5+3
不再判定次密接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变为 7 天居家隔离
高、中、低变高、低
这套措施下来,人员非必要隔离时间减少,工作人员也不会像初时那么强度大,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所有人都想看到的变化,让人看到了渐渐放开的曙光,
可是,这套措施是否能够完完全全地执行下去,我们需要先打个问号,因为在这套措施里,最重要的是下面这点:
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这一条是否能够落实到,才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国家有国家的政策,地方也有地方的政策,
一般情况下来说,地方的政策,是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的补充和完善,
可是总有些地方,喜欢自创:
不要核酸的地方,他要核酸;
不要隔离的情况,他要隔离;
没有风险的地区,他要人不要去。
他加码的这些,让基层防疫人员苦不堪言,
所以,避免一刀切,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没有疫情的时候大部分医院也已经是满负荷运行了,现在你让下面做好重症床位的准备,请问哪里找那么多医生护士呢?
给老子囤货,至少这个过渡期别出幺蛾子。科技狠活无所谓,大厂总比作坊好。
国家慢慢放开了,希望各地方能干净利落的落实吧
入境 7+3 改 5+3。
建议有余力的,趁现在买点常备药吧,小病你可能指望不上医院了。
家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多屯点药吧。
浪潮奔涌的时代,要来了。
向共存又迈了一个不大不小步子,今天的汇市和股市反馈很积极。
能不能强制要求每个人表态支持共存还是清零?
这样以后支持共存的得病挂了,或者支持清零的饿死了都可以敲个锣打个鼓什么的
看看到底是哪种人多
说实话,已经有应死尽死的趋势了。
我担心我妈,身体原因一直没打疫苗,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我担心儿子,一旦出现 LC 学习前途基本就毁了。我没有矿给他继承让他躺平。
不知道前方是什么,从现在开始绝不进行大宗消费了。
不知道大家还是都记得,今年年初,上海把高风险划在一家奶茶店,被赞扬精准防控,现在似乎就是往这条路上走。
坐标广州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一旦开始走向共存,政策转变速度会越来越快。基于保证经济发展的目的,放松防疫政策,必然导致病例数量上升,上升之后若仍然加码那就与刺激经济的目标背道而驰了。病例的上升是指数级的,而快速上升就会倒逼政策放松,今天已经新增 1w+,之后如果 5w+了,可能就密接都不判定了。最近一直在强调精准防控,精准到最后就是重症病人的治疗。
之前就说了,功利主义上找不到不开放的理由了
“精准”怎么就被某些人曲解为 “放开” 了?是我语文没学好?
那些最近一年对国内动态清零政策冷嘲热讽的群体,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将会转变为对共存政策的冷嘲热讽。
另外,接种好疫苗,备好常用药物,文件已经很委婉的在提醒我们了。
总体导向是管控不那么严了。
这也是一个正常的趋势,传播力强,致命性低,就像防不住流感一样,这个病也一样防不住。
现行的所有措施,都是事后措施,跑不赢病毒,包括核酸都是,因为有潜伏期,所以阴性不一定是真的阴,阳倒是肯定是阳。
媒体应该正确地报导这个病毒,官方也应该用数据说话,轻病,重症,病亡,后遗症这些情况,都应该披露。公众其实真正害怕的点是,得了会有后遗症,更怕反复感染会对机体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其实换个角度看,感冒也反复得,好像也还好,感冒时也一样会发烧嗓子疼,也会嗅觉味觉失灵。
国家也尽力了,三年了,真的尽力了。
正常人休息两三天就好了。重症临终关怀奄奄一息的,严重基础病老人的,奥密克戎会先送这些年老衰弱的人一程,其实平时的小感冒摔一跤对于这些生命垂危的老人也是致命的,这是生命的基本规律,想开了就好了。
不过另一方面,其它正常需要急救的病,等一系列手术、化疗、透析等等其它病症就不会因为封控和核酸报告而延误了。正常的学习考试、工作、生活、恋爱,都可以回归自由了。
从当年计生政策的调整来看,这个是要放开的节奏。
我支持清零是因为觉得清零对,而不是因为别的。
太长不看版:
境外为啥不增反减?高风险外溢为啥减?
对欠发达地区和边境地区的集中帮扶看不到。或许之后几天会补充。
其他都还行。
(一)密接 7+3→5+3
意义不明。7+7 固然严格,但 7+3 应该是底线中的底线了。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欠发达地区未必能做到。如果国家力量支持的话,还可以持乐观态度。
(三)高风险区外溢 7 天集中隔离→7 天居家隔离
**我不理解。**这高风险了个寂寞。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
这个好!把高风险地区硬压到中风险的现象早该改改了。
(五)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7 天集中或居家→5 天居家
毕竟是闭环作业,不是不能接受。
(六)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行为。
这个好。有限的人力要用在刀刃处。
当然 “做核酸是新冠感染第一来源” 这种一眼丁真的东西,不会真有人信吧(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两次确实抽象。至于熔断,完全可以用落地隔离替代。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
冬奥模式?这条能用上的场合一般是大城市,这种能力还是有的。
(九)阳性判定标准为 Ct 值 <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
不懂这个就不评价了。
(十)入境 7+3→5+3
我不理解。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增加救治资源是怎么个增加法我很好奇。虽说医疗人员没法买立得,但救护车辆完全可以满上。
至于处置方案,过去有部分地方方案就是做着玩,没什么可行性,希望能改。
(十二)前略,疫苗,后略
该打还是要打,肯定有用,但不要太乐观,香港第一针 99 第二针 97 不也那样?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俗话说得好,“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最难的问题。”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
正确的话。后续应该有补充。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今日欢呼利维坦,只缘贵物又重来!”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虽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变成 KPI 之后,就可以乐观期待了。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
正确的话。后续应该有补充。(x2)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虽然听着很好,但必须做到全国一盘棋。某省级行政区自己搞烂了,难道要其他省擦屁股?
张延长出一ロ气,好像不用再谈那一段历史让他如释重负似的,“后来嘛,有人想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想开了,都怀疑即使是为了末日战争的胜利,付出这么多到底值不值。你们想想,怀里快饿死的孩子和延续人类文明,哪个重要? 你们现在也许会说后者重要,但把你放到那时就不会那么想了,不管未来如何,当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在当时这想法是大逆不道,典型的人奸思想,但越来越多的人都这么想,很快全世界都这么想了,那时流行一句口号,后来成了历史的名言……”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罗辑接下来说,他仍看着窗外没有回头。
广州立马解除对所有次密接的隔离,就问你们服不服。
好,为逐渐放开做准备!
还在减少入境人员观察时间?看不到国内疫情反弹?国内现在哪个城市没有病例?
看到这个觉得人心振奋呀!终于看到曙光了,对于疫情防控真的是好消息,对于经济复苏和大家出行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呀!意味着快要放开旅游了,临近春节很多人可以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啦!尤其是那一条取消中风险和密接的密接,就是没有 C 类密接,简直是很科学的事情。希望疫情赶紧结束,黎明前的黑暗,天就要亮了!
清零爱好者:坏了!我成 50w 了!
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为美国提供有效支撑,加油!
看能不能落实好第 16 条了: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只有这一条落实到位,其余的条款才有意义。
微信群里已经在讨论要不要趁双十一没结束先屯制氧机了。
我发烧 39℃没事儿,40℃我也能抗,我家娃要是烧到 38℃,我只能抗一天,第二天至少要去社区医院看,第三天要是还不去三甲估计家里就要打架了。只能说尽力防护了,真的大规模爆发了就让父母回老家避避吧
看看现在网上大家对于防疫的态度,政府这次也算是顺应民意。
相比于已经初步形成免疫屏障的国外,国内会经历几次阵痛,直到形成免疫屏障。未来几个月内,新冠在国内将会更容易流行。
所以大家做好预防措施,新冠就是严重一点儿的感冒,并不可怕。我身边得过的人,最多 3 天,症状就减轻了,不要恐慌(划重点)。保护好家里老人,他们抵抗力弱一些。灾难终将成为历史,加油!
即使困难,
奋斗到底,
最后胜利是我们的。
如无此种决心,
则遇有挫折,
将不能支持。
凡事向好坏两面着想,
力争好的前途,
同时也准备对付坏的局面。
——教员致恩来的电报,1936 年 12 月 23 日
就很简单一个事儿,疫情一定会过去。
但是我以后找对象的要求加了一条从没得过新冠。
共存派别演就行了,珍惜机会,好好配合国家政策,别故意把堕落当自由,恶意破坏防疫,然后疫情控制不住了,到时候再加强管控,这帮人又跳出来说这是共存的阵痛。你还以为现在是 1840 呢,谁给你第二次开放的机会啊?
而且这也远算不上共存,澳洲直接宣布取消新冠统计。之前我还敢不戴口罩出门,现在出门必带口罩,因为人人不阳,才是人人都阳。
我至今没有得过,以后也不想得。
新冠是有形的病毒,媚外是无形的癌症。
如果层层加码都管控不住疫情,那进一步放松必然导致泛滥。如果疫情泛滥的锅让地方政府来背,那他们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层层加码
解读:
“7+3” 改为 “5+3”,减少了隔离的时间,降低了隔离总费用。
“集中隔离” 改为 “居家检测”,不管是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一人隔离或者居家,家里面人该不能上班还是不能上班,小孩子不能上学还是不能上学,现在买一套房都不容易了,这要有两套房,才能解决。
“高风险” 只划定单元、楼栋 ,一个小区 14 栋楼,不封小区,封控 14 栋单元楼,等于全封控。
“高风险”5 天无 即解封 取消 “中风险”,解封了,还可以重新封控,中间可以间隔一两天还是三四天,说不准。
“次密接” 概念,我之前有过次密接被封控居家隔离 7 天,现在没有一个概念了,是好事。
取消境外航班 “熔断”,我已经不知道多少天没坐过飞机了,取消境外航班熔断,如何管控呢?这是一个问题?
总共这么多条,怎么说呢?有一些是好事,比如降低集中隔离时间,降低总封控范围,取消次密接,都是好事。
但是在疫情反复无常的今天,真正执行和落实下来,悲观的说,我不看好。
一句话,清零派接受不了可以润到外星球去
很多人拿身边没有重症或者死亡病例来说这是感冒甚至不如感冒,拜托,能不能有点常识,你和你身边的人已经被这个政策保护了,哪里能变出来那么多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呢?好比你在火车上问大家有没有票,难道得到的答案不都是有吗?其实输出情绪没有意义,清零是最难的一条路,我们曾经义无反顾的走了下来,期间不乏失误与教训,但是这个政策这几年确确实实是保护了很多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可惜,人类从不感谢罗辑。
疾病的基本规律决定了五天的隔离会大量漏掉感染者。而高 R0 决定了一旦出现漏洞,就要几倍的代价弥补回来,目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实就是变相的逐步放开。
应该准备新冠后遗症门诊和病房了。
人类现有的手段无法克服新冠,恭喜共存派,最终胜利了。
英国前首相约翰逊说了,应该准备好和老一辈的人告别。
中国要担心的是老人,还有就是高度敏感体质的中轻人和孩子。
英国人已经献祭了女王,该中国人了。
这就是生活。
|・ω・`) 准备放开了…
之前 7+3 就会有外溢的,现在 5+3 外溢风险变大… 感染人员持续变多还有能力清零吗?
←_←飞机核酸检测乃边两天 2 检改成 48 小时内没啥区别,反正还有落地检…
对错谁知道呢!病毒 007 的卷,随机变异。问题不放开,国际交流,人民币国际化,人口老龄化好像都是问题。
控制外面进来的人. 然后外溢率控制好,基本清零… 国内人口流动基本没有影响,这是之前的路…
现在外溢率不控制了,但还得封… 等全变成高风险就等于没有高风险… 基本就放开呗…
本次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意味着国家全面放开在做最后的准备……..
正如专家所言:我们在等病毒的毒性越来越低,就意味着越接近全面开放的时间表!
各种放开的措施稳步进行着,我们可以感受到全面解封也许就在明年了……………
此时此刻,清零爱好者们,一边内心咒骂,一边嘴硬:
“这不是放开,这是更科学精准地动态清零!”
除此以外,他们还把自己的不满用共存派的嘴说出来:
“到时候死人了,你们共存派又要咒骂政府了”
本来还以为能再收集一些的清零派的回答的,没想到这么快就会用上了。
其实今年年初就已经可以看出趋势了,这一整年在大陆没有一天真正清零过,各个城市只要人流量足够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严重疫情,放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接下来就看原本的品客清零派怎么一夜之间变成 50w 吧。宣传 long COVID 的,宣传反复感染危害大的,通通都是 50w 了。当然,最大的可能性是他们会从各个角度对比海内外的差异,然后得出现在的政策是最适合大陆的,而且最保护大陆百姓的。
就一句话:人心所向
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核酸,隔离什么的取消还要等真正没钱了。
祝我自己好运,也祝大家好运。
我只简单说一下,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死道友不死贫道是最优解!
这波广州立大功了。
眼看着广州这边的疫情就要控制不住,不如先把防疫的标准降下来。逐步与世界接轨了,由不得你们争论,共存派赢得了最后胜利。
干就完了,迟早的事,这一刀躲不过,社会影响最小就好了
台湾新冠谣言防治法:散布新冠事件不实消息的,罚款 300 万新台币
中国也跟进一下吧,直接一波杜绝新冠小作文了
大的道理我也说不来,我只能说说我和身边类似人的看法。
我有小生意,我讨厌封控,没办法做小生意,也没有客人来,一家老小没有吃喝来源。我想我是可放开派
我有父母儿女,儿女又都有鼻炎,呼吸系统不太好。我害怕疫情,怕他们感染,医院被挤兑,无法医治。我想我是个死守派。
而我到底也不知道我属于那一派,我只能苟着。大时代我等屁民能活一天也只能狗一天吧
请问,如果地方政府不按照此规定执行,我可以拒绝吗?必要时可以「紧急避险」吗?
利好白酒。
你感冒了会请假去看病吗?
1 会
2 不会
如果你感冒了应该怎么办?
1 继续上班
2 请假看病
你感冒了为什么不请假?
1 害怕没了全勤奖
2 我喜欢上班
你感冒了为什么请假?
1 我钱多,工作稳定
2 家人担心我身体
其实想躺平就躺平,反正换人了。能理解,何必还要羞嗒嗒的扯一张动态清零的遮羞布。反正都躺平了,就没必要让基层一天到晚忙防疫了。现在搞那么多,也不可能防住,除了加工作量有什么好处。
哦,好处是,看起来防疫了,至于防没防重要吗?不重要。从三联写出那句躺平才是更高级的人权,就知道上面想躺平了。只是当时没想起还有躺平这个选择。不然早早躺平还不浪费钱。
为什么不隔离了,因为富士康的员工都跑了啊。所以不搞隔离,那人就会回去工作了。嗯,想的真美,只能说现在搞防疫的,目标不是针对疫情,是跨部门搞经济了吧。要算表面经济账好就行。至于放开后,经济崩了,还能甩锅防疫过度呢。
恭喜躺平派的努力,恭喜 1450 的努力忽悠。大家各自保重,自己准备物资吧。毕竟家人的命还是命啊
警惕那些防疫爱好者话锋一转原地变身共存专家了。咱们能不能硬气一次,不要每次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early know like this.
注意到这二十条里的这几个关键语句:坚定 “动态清零” 总方针;调整措施不是放开 “躺平”;密接者由 7+3 调整为 5+3;风险区由“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第九版防控方案仍然有效;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这些调整措施说明,现阶段,“躺平”仍旧不是我们的选项,我们的防控措施仍然很严格,但在具体的操作细节上更加灵活,更加精准,更加人性化,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国人的身体健康。总结:有改进总是好的,支持!
前提是疫苗、药物、医院(医疗资源)。
中药再次露脸,我认为原因是集中熬制便宜量大管饱,批量熬汤。
中药能露脸本身就已经说明很多问题了。
前提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轻度防疫引发的矛盾更大。
鼓吹备药自愈的,话很有道理,但我只想知道他们 20 年以前感冒发烧是买药自愈还是去诊所医院。
毕竟人类是感性动物还是理性动物的争执一直未休。
我老家新疆的亲人都在那,基本能理解原来的方法不管在政府能力还民众情绪上都坚持不下去了
今后就是支持放开的人面对各种质疑和小作文去解释了,除非你家里真富世界公民那种,那还是快点拉身边人去打疫苗吧
顺便对那些相对不富裕的地区可能面对的大规模医疗挤兑,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援助必不可少,如果真支持放开觉得这是科学的那为了在医疗资源的转移上一样要支持。
咋看?
等躺平共存派变身方方写的小作文呗。
一些地方政府会发现经济不行就是不行,就不是疫情的锅。
第一次看到神神,恨国党,乌贼等系列生物如此支持国家政策。
如果我们的政策被敌人支持,那一定是我们做错了。
当看见某些体制内的朋友也开始叫苦连天时,我就知道肯定要有所改变了。
我从始至终坚持我的观点,至于某些闻着大人物的 p 味瞎 j8 说放开和坚持到底的是一群人的那个答案,我给予无限的鄙视和唾弃。
14 亿人,每个人占据不同的利益链条,经济条件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发出不同的声音有什么不对吗?
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腰身灵活可以左右摇摆,小心闪了腰~
睁开你那被 S 糊住了的双眼好好看看真实的世界,这两者怎么可能是一种人?旱涝保收月入过万的你们怎么可能和那些底层人物是同一群人?
现在装理中客,当初干什么去了?三年时间里,我身边有过患癌走的、自杀的,还有扛不住冬天流感走了的老人…… 唯独没有~
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尽可能用医学的手段解决问题,有错吗?这个我不是专业人士,我也不多说。三年了,你们心里没点 AC 数吗?
装 X 早晚挨干,艹~
爷爷奶奶已经八十多了,住的小区封了三个月,不然还是想办法搬到乡下住平房吧
形势平稳的时候,应当多去看看老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早上我不是口嗨,指正。
『多上工,多交税,不准借隔离假躺平。国家才不管你有什么风险,后续有没有治好的可能。』
反正披着共存派皮的 1450 轮子港独公知高华带路党这个时候会突然跳车变成清零派,然后用这个论调洗稿,不如我先说出来让他们叫我爹。
小小的一点点希望吧。
是时候看看不测就没有这个逻辑对不对了。
新防控政策是更精准,更人性化了。
各地是否有能力在奥密克戎的猛烈攻击下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呢?我们拭目以待!
借几张图,大家小心摸着石头过河吧!
现在想了解殡葬业,毕业就想去干。
真的希望有一个系统能把每个人不同的意见都记录下来,像是这种支持清零的蠢货就应该相互一起结婚生子。
或者最好让清零的都住同一个地方,让他们清个够。
来吧,事实会检验一切。
无论如何,要做好心理准备,大规模感染以及部分医疗挤兑不可避免,新冠死亡人数也不会再被控制严格,数量增加很多也是必然。
一个关键的问题,以后的新冠治疗是否还是全免费,由国家承担?要知道大规模感染后国家是承担不起这个成本的,核酸已经开始要收费了。
随着春节到来,第一波冲击很快来临,个人还是保护好自己吧,后遗症也是有的。
过年可以回家过年吗
说明终于要开始直接面对疫情了,距离彻底放开不远了。实事证明在大城市现在是没有能力做好点对点的封控的。
后面应该是向美国模式靠拢,新冠不放在医保范围内,不强制进行核酸,无症状感染者不算感染,轻症自己解决,重症住院。
看了下美国昨天死亡人数是:
根据美国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 11 月 10 日 6 时 21 分,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感染病例达到 97876269 例,累计死亡病例达 1073786 例。在过去约 24 小时内,美国新增感染病例 81693 例,新增死亡病例 887 例。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医疗水平最严重的话也不会超过日死亡 10000 人。
这绝对值看起来大但是放在 14 亿人这个背景下就不多了,也就是 20 万分之一的概率,并且 75% 概率还是老人。
社会要做好直面死亡的勇气和准备,美国世界霸主、灯塔,印度最大的民主国家,他们都可以接受,我们为什么不能。
以我个人而言,完全可以接受比美国做的差,但不能接受比印度差。
虽然不是直接放开,但是总算看到有松动希望,接下来如何发展拭目以待吧。
开弓可没有回头箭
能明显感觉到身边人对疫情封禁态度的变化,政策的变化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毕竟再下去经济真的真的要撑不住了。
对于疫情防控,我相信老百姓都是真心支持的,正因为支持所以才煎熬。
无论咋样总有个群体没有脑子却害怕得奥秘克隆
共存派们,你们要的结果来了。
该换个角度来喷了吧?
比如王某君的犹豫左右角度。
从每天的数据,开始不在披露死亡数据开始,大家似乎就觉得没有人死亡了。所有的人都被治愈了,但是每天依旧有很多人在无声中消失啊。
也许是真的麻木了,政策逐渐宽松,到最终【战胜疫情】,也许就在不远的明天。
希望提高医疗机构编制,让医学生尽快进入医疗系统。
医学院扩招,同时加快社区医疗建设,满足不同层级需求。
盲猜一条,先国内允许流动。
高风险居家隔离,取消中风险,低风险按第九版不允许隔离。
盲猜除了高风险以内的人群,低风险和常态化都允许流动了
诸位,只面对数据和切身体会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法国在去年 12 月份面对奥密克戎坚定的要取消口罩,恢复线下工作学习的时候,我也感到十分的恐慌和不解,因为我对于新冠还停留在初期病毒和 delta 病毒的印象上。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所了解到感染了奥密克戎的人,全部都在 3-5 天内痊愈,最严重的症状就是发了两天烧,我开始逐渐意识到,原来它真的没那么恐怖。
并且给各位一针强心剂,我在欧洲两年,后面一直线下进行任何事,认真戴口罩并勤洗手,从来没有感染过。
终于看到曙光
很多人的狂欢,但也可能是很多人噩梦的开始。
普通人能做的就是赶紧打第三针疫苗吧,而且要是腺病毒载体的,或者 mrna,吸入式的最好。
**放宽些,不等于要共存。**不能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看了规定,没什么问题。**应该能控制住,不会出什么乱子,至于共存,我是反对的。
病毒的演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以实践证明,不管病毒是危害变强还是变弱,都能控制住病毒的传播。**其他国家就只能听天由命。
**至于共存保经济,毫无事实依据。**马斯克和扎克伯格都裁了多少人了。
那些现身说法,新冠就算死亡率达到 1%,那还有 99% 的人活着,何况死人不会说话。幸存者偏差是事实存在的。后遗症同理,也存在幸存者偏差。美国死了上百万人,难道是假的?
美再次延长新冠公共卫生紧急状态,被指「仍然将新冠疫情视为危机」,美国当前疫情防控现状如何?
写的很好。
但是,
实现的了?
清零派呢?出来走两圈呀,呦,几天不见这么拉了
先给自己引个流,8 月份的时候海南的处理方式和之前已经很不相同了。
进入 2022 年,网络舆论上关于动态防疫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方政府关于控制疫情的熟练度也逐渐提高。
初步放开进行的尝试就像是摸底考,再把可以完善的事情处理一下,接下来就可以是决战了。
既然身在中国,就选择相信国家。
好事,这是从数据与过往经历得出来得结论。
有些人总是从清零派和共存派的二选一出发,从立场层面展开论证,毫无可取之处
充分吸收了上海、广州全国各地的疫情数据给出的答案,其实不光是国内,国外的数据也作为参考,比如之前严管到逐渐放松的新加坡,就是我们很好的学习样本。
好事!
双十一快乐
鼓励大家存钱,减少消费,渡过本次寒冬吧,寒气逼人
存钱是最有安全感的,以不变应万变
政策落地还需要时间。
比如今天从南京去苏州,苏州当地针对有南京行程的旅客还是要社区拉人走的。
话说南京基本上没有中风险地区了。
大家好,我又来看文件了。
上一次看文件的链接在这里。
国家卫健委等 17 部门发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文件全文在这里,我用的是新华网的链接。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 新华每日电讯
先重申一下我对 “看文件” 的理解:
看文件,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到里面有哪些东西是最重要的、需要最先最努力去落实好的,他们业内人士叫 “可操作性”。
我们不去讨论宏观、方向性的内容,只选择一些相对更具体的内容来看。
第二部分:
**(一)**在隔离管理方面,给出了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
**(二)**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即俗称的 “二密”,这是在技术层面上巨大的变动。
**(三)**从高风险区离开的人员,由集中隔离改为居家隔离,非常明确的指示。
**(四)**三区变二区,和(二)一样,是在技术层面上巨大的变动。对如何划定高风险区也给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当然,也有 “原则上”“一般”“随意”“及时” 这种有余裕的词。这里可以对比前三条看,前三条没有这种词。
**(五)**对结束闭环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如何管理有了明确要求。
**(六)**这一条注意其中的几个词,按出现顺序排列:“严格”,“不得”;“一般”,“只在”;纠正。特别是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 这一句,其深层的意思是,如果某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那么这个区域就存在 “疫情底数不清” 的问题,比如“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引号内均是文件的原文)是在技术层面上巨大的变动。
**(七)**入境航班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巨大的变动。
**(八)**这一条在具体做法上都很明确,但是关于如何界定 “入境重要商务人员”,并未给出明确的标准。
**(九)**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
**(十)**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其中一些内容从制度上改善了很多地区的惯常做法。
**(十一)-(十五)**其中比较具体的要求有:
“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
“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这一点很多地区已经在做了;
“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二十)**其中比较具体的要求有: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
“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这些很多地区也已经在做了;
“建立‘接诉即办’机制”;
“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
第三部分:
(一)人的管理。这里我比较注意的是 “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 这一句。
(二)区域的管理。注意后半段,“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三)技术方面的判断。我不懂医学,比如这里讲的 ct 值,我不太懂,只知道有关部门确实会用这个 ct 值做参考。
总体来看,前半段具体的、明确的要求更多一些。
毕竟是疫情防控这么严肃的话题,大家也都持续关注两三年了,对于如何理解这方面的文件,应该都有自己的习惯。只要注意我加粗的词汇,不难看出很多东西。
如果您也看过我之前读的关于生育方面的文件,应该会发现,我非常重视一些特定词汇的含义。
看文件,还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 所有的要求里,哪些更有可操作性?哪些会更快实现?哪些会不打折扣地落实下去?
最直观的判断方法是,去找相应的要求是否有量化标准、是否纳入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考核、是否有很具体的、涉及到权责的安排。其次是琢磨用词。
2. 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不像有的朋友认为那样,都是翻来覆去说一样的话,也绝对不像少数人渲染得那么高深莫测。
的确,文件的每一句都是经过思考才写上去的,但这并不是为了把含义隐藏起来,而是为了把含义表达得更准确、更通俗,所以用词很讲究精确。
防疫爱好者们,你们不同意可以去朝鲜啊
防疫爱好者们,你们害怕就别出门啊,赶紧买药啊
舒服了
感谢党和政府!能够听到人民的心声!虽然我的评论不一定能发出来,还是感恩。
我其实是支持管控的,但今年各地的新闻来看,真的管不住了,那就只能放开了。那么,放开的代价是什么?我只是个有份工作的穷人,这个国家像我这样的穷人应该是多数,代价都是穷人承受的,不管是封控的不便还是放开的死亡和后遗症。开始囤消毒水和退烧药。PS, 股市今天怎么反弹后市会怎么跌回来,除了医药板块之外都会承受巨大打击。
终于来了。自 2020 年初疫情开始至今,政策首次放宽,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对民众和地方政府来说都是好消息。作为一名从 19 年升入大一的大学生,疫情伴随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活,心路历程也从刚开始相信疫情会很快过去,到逐渐接受并且躺平。
今年 3 月份上海沦陷,在封控中回忆之前没有疫情的生活,才意识到疫情确确实实给我带来了很多消极情绪,但却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
政策的放宽也标志着抗疫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希望未来疫情影响能越来越小,让我们都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坐等膏华变成清零派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这不就是奔着放开来么。。。管控放开了,然后通过各种加强针拉高抗体水平,减少后期医疗压力。
昨天中央开会,今天下午国家开会,然后各级开会落实,这执行速度。。。已经够快了。
总体是好消息。
大家准备好一段时间阵痛期,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这个阵痛期一定会经历的。提高自己免疫力最重要,
自己揾食,以后小作文再多也要靠自己了。
祝大家不感染,少感染,没有后遗症。
好好活。
希望是彻底的科学精准防控,不会给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希望不要出现医疗挤兑,真出现了就不要在网上喊了,毕竟真出现了可以说一直呐喊了两年的 “共存派” 功不可没,朝大伙喊没用,找他们去
保护好自己
我只是好奇开放了之前冗余方舱建好了吗,什么都不准备就开放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案例。
外省市的先进经验终于推广到外省市了。
老人小孩警告
作为一个普通人,解读如下。
这个文件整体上的基调还是,外甥打灯笼 — 照旧。但也为后期的放开留下了一些活口。 具体情况还得看舆论风向。这几天全国情况比较严重,肯定强调坚持不动摇,如果哪天 “自限性”,“后遗症不明显” 大范围开始讨论了,说明就要放松了。
大胆的预测一下,今年冬春完全放开可能性不大。但也应该是最后一个管控的元旦春节了。明年五一节开始,到中秋节,大体应该恢复正常。
以后我们的生活完全回到 19 年以前的状态可能性不大了。就算口罩完全过去了,我们未来的生活也会留下不能磨灭的 “后遗症”。
务实一点地说,大家都保护好家里的老人孩子吧。
孩子如果上学阶段的话,如果之前没有过敏史的尽量打疫苗。
老人打不了疫苗的话,最好减少出门,或者只在小区范围内活动。
从美国德州去北京隔离 5 天,从山东德州去北京隔离 14 天
德州正统在山东 (⊙o⊙)
1:7+3 变成 5+3
2:不再判定次密接
3:高风险外溢从 7 天集中变成 7 天居家
4:高、中、低调整为高、低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楼栋单元划定、不得随便扩大;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5:闭环作业高风险 7 天集中隔离变 5 天居家健康检测
6:一般不按行政区开展全员核酸;纠正一天两检三检
7、8、9、10:与入境人员相关的
11、12、13、14、15、16、17、18、19、20
任何新的政策都会摧毁旧的焦虑,催生新的焦虑。新政策一出,很多人开始规划出行,机票被抢购一空,但与此同时,没有打疫苗的开始担忧生活状况,呼吸机和制氧机的价格开始涨价,安全感这个东西,很难让所有人同时拥有。
动态治理,积极求变。
制度自信是人民幸福产生的,不是嘴硬。
还有,更改整治的其实是地方政府公职人员脱离群众。
1. 各位在城市打工的人,注意下农村空巢老人。
农村老人没养老金,医保也差,舍不得去医院,大部分都有基础病,平时熬一下也就过去了。但这些基础病如果叠加上新冠,老人很难扛过去。
再加上很多农村年轻人很少,大规模疫情来临时,农村很可能……
所以针对有父母的人群,抓紧最后的时机,把父母平时舍不得看的基础病治好——至少也得有大的好转,否则你很有可能失去父母——死因就是某些人说 “死于其它病症”。
2. 如果真的控制不住了,疫情局势急转而下,出现几亿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没病的),几千万 “轻感冒”,几百万 “重感冒”。
那么参考外国,经济也会急转而下,时间大概会持续两三个月——毕竟如果几千万人得 “轻感冒”,那么即使年轻人也会头皮发麻,尽量不会去街上乱逛、消费。
若是最坏的情况到来,农村老人死亡几万、甚至几十万,信心没了之后,那对经济的打击更是不堪设想。
之后随着大部分人有了抗体,不再害怕新冠,经济才能恢复。
这是转型时期的 “阵痛”,真的很难避免。
所以建议大家准备好三个月的物资,以应对。
最后,真的希望这 20 条能够控制住新冠,缓缓的放开,不会出现瞬间崩溃,疫情引爆全国的情形——至少这个冬天不要出现。
太好了,出境游指日可待
消息一出心情大好,股市下午也大涨,窗外弥漫两三天的雾都散了
两张照片拍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又过了半小时
一直这么搞经济撑不住啊,但是又不能直接放开,要先舆论铺垫一下,毒性下降了,不吃药也能好,已经保护了多少老弱病残孕,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生命健康需要和病毒肆虐的矛盾,转变成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抗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接下来回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吧。
不过话说回来,大家都多买点感冒药备着吧,接下来感染人数估计要史诗级飙升了,身边有药好歹可以缓解一下症状吧。
非常想看胡叼盘怎么吊回来
其实 xj 没有报出来,大家看到都心知肚明 xj 是一个真正的示范区。
有人会因为医院因为核酸拒诊病人而怒斥一刀切,自然也会有人怒斥上文中的医护带病透析病人。
医护不是撒豆成兵出来的。
谨慎乐观态度。
如果把疫情比作洪水,那么 2020 年初期就是洪水突袭。中国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临时铸造了一个大坝,挨过了那一波洪峰。
之后由于惯性,国内每一次洪水来袭,各地都搞运动式抗洪,结果是把工作人员和老百姓都折腾够呛。
现在国家想明白了,抗洪不能用爱发电,瞎折腾会耗光老百姓的信任。而且洪水是停不下来了,光靠堵是堵不上的,还有可能把大坝搞崩。
现在公布的二十条,就相当于既做泄洪,也保留大坝。
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国家已经可以接受新冠的流行,但是关键节点的控制还是防守着。主要体现为:一是考虑到,新冠流行开来,老百姓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会增加,因此新措施里特地增加了关于加强医疗系统建设的内容,要确保医疗系统不能停摆。二是强调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医疗机构不得对急需救治的病患推诿拒收,要避免西安孕妇的那种悲剧。
说明国家还是没有放弃努力的,效果怎么样还有待观察,但是有改变总是好事。
至于我们普通人,被感染的风险肯定是上升了。建议还是谨慎对待,保护好自己,做好自救的准备。
不要以为放开了,就随便到处去浪,新冠可没流感那么好对付。
虽然有些人心里不服,想着 “共存” 后出现死亡率、重症率、后遗症率飙升的情况,好去 “打脸”、问责共存派。但是做人要善良,不能用人命去诅咒,拿人命做论据。希望重点人群能够平平安安渡过这一关,不出现大规模的医疗挤兑、重症死亡、后遗症,才是“清零” 派最重的目的。如果人民群众能够平平安安,区区脸面,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还是相信党中央!
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还是有信心的!
上个礼拜六我还一脸失望的看完了介绍精准防疫的会。
本以为不会有什么转机。
然后突然一下,今天转机就来了。
当然,短时间内新增人数肯定会暴涨。
毕竟自从第九版防疫措施 7+3 实行后,全国各地的感染人数一下子就爆炸了。
现在又改成了 5+3。
额……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能多囤点食物和药物,可乐啥的也要备点,特别是抽烟的人也要多备点烟。
我那几个老烟枪的前厂友在被封的那十几天,那过的是相当难受。
无聊的时候,还拿纸来烧闻味,万幸没把宿舍给烧了。
不管如何,冬天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
让我们静候佳音。
过年又可以找人吹牛咯。
应该加个 21 条:各个地方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如有违背必须严厉查处
太好了!为国家的防疫新新政策点赞!
人民日报对新政策进行了条理化,提炼出 20 条新政策。
上图一看,最新的防疫政策变化一目了然!
国家的防疫政策都是好的,就是到了某些地方政府,就变味了,就变成了层层加码!
疫情三年,已经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
现在这个防疫政策,非常好!再不这样搞不得行,年轻人因为停工生活都困难了,老板因为停工,快面临倒闭了!
看见这个防疫新政策,我只想说一个字:好!
新冠肺炎也是病,有病就治即可,搞得大家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本来就是不妥当的!
最开心的是,一个小区如果一栋楼有患者,仅仅这栋楼是高风险,其他楼栋都是低风险!
最开心的是,再也没有次密接了!
最开心的是,不必三天两头强制全员核酸了!
最开心的是,再也不愁突发疾病,被医院拒收了!
各位网友,看见这个防疫新政策,你们开心吗?
比我预想的时间提早了
但变成了分步走
(大概是想感染曲线尽量拉平吧)
只是新冠防疫没有中间态
大家拭目以待吧
(´- ㉨ก`)
另外,从广州的确诊人数来看
有症状的比例一点都不低
就不知重症比例是几多
给支持的都点个赞,给那些哀嚎的我都插个眼,坐等以后打脸。
多年上网经验告诉我,网上的言论极不可信,特别是舆论趋势都是被引导的。所以高赞反对放开的可能是既得利益集团
上海有六十万感染者。这样本量够大了。
有没有后遗症,半年应该看得出来了。
目前来看,在上海感染者最大的后遗症是工作歧视。
社区居委会确认了吗?
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变则通。
看着最新版出台的防疫条例,我焦虑的心情仿佛回到了 19 年 12 月末的那个晚上。
平时总说着不想测核酸,不想封校,但真正闻到放开的气味的时候,这些都烟消云散,化成了——不想感染,不想家人感染。
无论怎么做,国家确实是很好地很尽力地保护了我们三年,剩下的要靠自己了。
我这个共存派终于是正面角色了。就这二十条让我看还是不行,应该修改几条:
1、确诊者居家隔离;
2、取消风险地区;
3、入境改为 3+2;
希望年底能看到,让那群怕死的买呼吸机去吧,拿家里老人孩子理由的就把自己埋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次谁的反对声音大
谁就是捞钱最狠的人
不用怀疑
我小号关注了很多共存派。等子弹飞完后我想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支持共存。
共存 upup,那些怕放开感染的,可千万要一辈子不出门,要是怕待在家里还感染,可以再穿个防护服嘛
支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有一点值得关注:
时刻监控希望放开的账户的今后言论,观察他们是否始终如一。
病毒的传染速度加快了,潜伏期短了,隔离的时间就会缩短。
现在几乎发病和有传染能力差不多了,所以次密接也就没有了。
北京早前就开始按楼管理了。就是一个小区可能只有一栋楼是高风险。
将来应该不会发生一个地方有十几个病例就全地区静默了。
再坚持戴一段时间口罩,到明年春天可能就烟消云散了。
不过这个阶段对老年人是最危险的,老年人应该外出全程戴 KN95 口罩。坚持一段时间,春暖花开也许就过去了。
有个好朋友刚换完肾,不知道还能不能撑得过这个冬天,赶紧多见见他
终于!!
今年上海的疫情给之前的封控手段来了一道催命符,河南等地之前爆料的核酸检测问题已经侧面反映很多地区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尤其是房地产急速下滑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不管是地方政府恐怕是已经捉襟见肘了。现在不是要不要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的问题,这样玩下去全国大面积的地方政府破产恐怕无可避免。
接下来很可能会要逐步放开区域内人员流动,商场等很多地方恐怕不再需要核酸证明,而且 在新版的措施下,还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和公共场所出入核酸证明完全是不合理的。
人心所向。
大力支持,赶紧执行,地方别再加码了
随便吧,反正我快要撑不住了,五口人只有我还没失业,一个月 3000 多工资,每月要还比工资高的房贷,下个月有六万多欠款要还,还有房租、明年的装修、日常开销!
呃。。。我的回答咋消失了。。。
当我们老了,跟小朋友们一起回忆这段历史,不知道什么心情,什么心境,我只知道 2019 年关键词是口罩和体温,2020 是健康码,红码绿码疫苗接种,2021 是疫苗接种,行程码,2022 是核酸检测加隔离,静默,封控,事情发展偏离了正常方向,如果再发展下去,都不敢想象 2023 年是啥样了,终于看到了矫正的希望
没想到双十一优惠力度最大的居然是卫健委
说的挺好,但我想问的是惩罚措施 (除了通报批评) 和举报通道是啥?没有这两条地方执行很难得到保障
可以关注一下殡葬概念股
防疫爱好者们被打为反花分子,1450 的一天指日可待了。
这玩意没有折中选择的 要么就高压高压在高压,虽然这么高压还是控制的很难,要么就彻底放开,没有折中这个选项,高压成这样都没防住,减量还能防住不成
三年时间,全世界参与的社会实践证明:
如果只有两个选择 A 与 B
A 损失一百万,B 损失十万
其他人都选择 A 的情况下,你选择 B
则大家不会认为你避免了 100 万的损失
而是认为你造成了十万的损失。
现在中国也没抗住这个压力,选择实质上放弃抵抗,现在我只希望接下来疫情浪潮袭来时,我的家人能运气好些
加快新冠药物储备。
退烧药、生理盐水洗鼻子、维生素、血氧仪、呼吸机(这个没有也行)、核酸测试盒(现在买有点敏感)
2. 洗鼻子生理盐水:土豪可以直接买洗鼻喷雾,普通人建议购买洗鼻器(赠送细盐)+ 蒸馏水。自己配便宜。
**维生素 B C:**维生素非常便宜,几块钱一瓶,太贵的都是智商税,当然建议买 10 块左右的,太便宜的难吃。 我买的德维喜的。
血氧仪(几十块)
**呼吸机:**这个其实真的没必要
**核酸自测盒:**现在能买吗?敏感吧
本清单参考自外网。
注意查查长春师范大学,一年都没让我回去
你写一百条,我们这在网上查的一例都没有,照样在家封三天了,啥时候解封还不知道!
终于有了好消息。
党中央还是很负责的,没有一下子就放开,而是循序渐进的进行,这样既避免猛然放开冲击医疗秩序,也缓解因层层加码,3 年来严格管控导致的社会负面情绪,为下一步全面放开打下基础。
个人觉得应该是入境调整为 10+7 或者 7+3+7(行动轨迹追踪),然后国内按现在公布的来。毕竟变异病毒都从外面来,而现在最重要的是恢复国内的经济活力。
我有不同意见,但算不算网易政策呢?
三年疫情总结经验,就是根本没中间态,你想压低曲线的传播,这几天广州的再次论证做不到。
只有全放和全封两种选择。因为你松懈了,必定阳几个去放毒就传开,最终还得封城。全放,死几个人了,小作文一来还是得封。但中间放部分封部分却是最折腾的。
也许他们考虑了想封和想放两方意见,选择了一方让一步。这也许是社会科学。但不是预防医学。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买制氧机,存粮。还有。。。找点信仰神佛之类的,支持一下,万一不幸,避免内心崩溃。
这大半年来我总体的观点一直是偏向最终共存的,因为经济糟糕、执行事故频发这种破事先不说,封不住是客观事实,总会逐渐越漏越多的。大城市、经济重点要封,成本和收益到底哪个更大,有没有算过这笔账,算下来结果如何,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防疫是为了保住经济和生活,如果防疫本身已经对生产生活造成了更大的影响,那么其本身就失去了正当性。
但拖这么久,从思路上的确是有实际意义的。
最正确的思路,永远是先防疫,同时在治疗和免疫这两个方向加大投入,等大家都免疫了,或者这破病随便治了没人在乎了,那放开就无所谓了。
之前逆行硬扛那么久,就是在等这个,现在看来没等到,扛不下去了,只能逐渐放开。
放开也必然代表着由于医疗资源质量数量有限导致的人道主义事故,会再次上演。只不过之前是因为执行力度过大发生事故,以后将会是因为客观无法负担而发生事故。毕竟医疗资源的客观限制,是摆在那里的。
所以在没有真正有效的治疗预防方案之前,有关部门其实怎么做都会挨喷,逃不掉。
这一步怎么转型怎么承受,才是真正该问的问题。毕竟现在只是个转弯的苗头,已经有很多人在问问题了。
给各位提个醒
①防控和经济下行不是绝对相关
②这个病毒最终带来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③我国国内大部分人口没有感染过新冠
④中国传统文化里惜命,喜长生,不乐意生病
⑤看似趋势是开放,但你所在地出现大面积感染后,依然会全域隔离,所以当检测标准和隔离力度下降后,势必会造成多点开花的频繁出现。
⑥这是在玩火
最后的阴谋论假设一下:如果该病毒是美国人造的,并且掌握绝对的抑制剂,你彻底开放的那天,就是你的末日,因为他可以不卖给你,然后生物封锁,多国对你熔断,世界孤岛成就达成。
这是最阴险的对美国的假设。
过去两年我国的防疫取得了几乎没有超额死亡的成就。
omicron 本来传染性就极强,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都不一定防得住,更不要说缩短隔离周期和限制高风险区的范围了。
如果落实这一措施的话,就是准备硬吃伤害了。这些措施只能是控制峰值而已,要防住疫情是远远不够的。医疗门槛可能会进一步抬高,各医院为了最大程度防止院感可能都会谨慎接待病人。
听阿里的朋友说,今年双十一阿里为了拉数据,力度史无前例,可万万没想到今年双十一活动力度最大的竟然是咱们国家卫健委,至少全场七折,(7 天变 5 天),这还不算一些额外送的礼品劵(取消熔断,不判定次密接等)
做好准备吧,医疗资源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挤兑,提醒家里有基础病多的老人,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吧,有渠道的人,医疗资源总是能优先得到的,看看情况吧。
共存已成趋势,若病毒还对基础疾病有暴击,希望这些人群能保护好自己。对了,你们有没有真正了解过基础疾病是什么?概括范围有多大?
简短的翻译一下:
在各地 “一刀切”、“层层加码” 的防疫模式下,动态清零的成本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
所以,现在我们要适当的放宽防疫管控并达成动态清零的目标。
我支持新二十条!
我支持循序渐进的开放政策!
你们可以骂我了
探索发展经济和防控共存的平衡 很好呀 纠就看基层落实成啥样
真是感受到了,人类的不团结,和多样性。倘若当初全世界一起静默一周,也许这病毒就灭绝了。在各国之间的不同选择之后,人类收获了发展的多样性。
这样一来,社会面怎么清?
校园疫情防控怎么办?大学生永远不出校了?
还是表面上允许出学校,私下让辅导员 “劝住”?
看执行。
看执行。
我对官僚主义信心不足,因为没人敢做主担责,帽子太要紧了。
先凉立场,清零派
但我也只能承认只能说现在这版防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上海拖全国人民下水后,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必须认识到已经回不去了的现实
与其骂骂咧咧,不如想办法实事求是尽可能让收益最大,损失最小(含人命)
说句老实话,现在各地的防疫低级红现象挺严重的,尤其是某些地方,这一版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官僚集团低级红行为造成的损失
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防疫和经济的矛盾已经小于官僚和经济的矛盾,根据矛盾的变化做出变化是理性的选择,也是符合唯物主义的选择
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一旦开了这个口,就不可能扎紧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做好全面开放前的各项准备,比如对病毒的宣传,不要盲目开放造成工人畏惧感染而返乡造成生产停滞,交通崩坏引发更大的灾难,同时也要做好紧急接受大量病人的准备,临时扩充医疗资源,减少附带损失
事已至此,只能希望不会再变异了
本来以为卫健委会吸取第 9 版的教训,延长入境隔离时间的,没想到卫健委想的是共存。感觉非常失望,只能多囤一点连花清瘟了。就现在不放开医院看病都要排队的情况,以后真放开了,怕不是没到要用呼吸机的地步,连病都没得看了。大家好自为之吧。
躺平派不后悔就好,我个人无所谓
要落到实处!实事求是抓出成效!快让经济好起来吧!!!
我昨天刚割的肉……
然后今天就……
我很难不怀疑有人在针对我……
防疫爱好者都开始公然发表恐怖言论了。
没啥说的,拥护~
防疫政策的变化是实事求是的体现,非常不错,赞一个
好 支持 有希望了。看到各路防益爱好者还在胡扯,真的希望可以整治一波那些散布恐慌的自媒体
帮主等等。一封了之,不让人家说话显得太小家子气,要让他们上电视说,上央视去说,不过要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观点都得签字负责。
不再判定次密接,就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放开了,因为在密接的接触者中,按照奥密克戎的传播力的话,是有可能存在感染者的,而这个感染者将不会被采取任何政府层面的主动措施,那么就有可能造成社会传播了,这就表明了国家态度。
现在唯一的变量就是,各大城市是否还进行常态化核酸,也就是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核酸,如果不进行常态化核酸,那么沦陷是迟早的。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悖国家的大棋,我希望是外紧内松,而不是外松内紧。天天核酸,除了北上广深,其他地方财政也扛不住啊。之前严格 7+7 多好!现在一天几千个,源头肯定不是国内的吧。别瞎说什么成本,小范围的和现在大范围的成本能一样么。
还有美欧都希望我们躺平共存,别的我可能不知道。但敌人建议的,我们就该多想想,再多想想
完全赞成防疫一刀切的加大曝光,追究责任,有些地方信息不公开,但是当地封控却一直没停过,这正常吗?毫无疑问不正常!
完全赞成取消中风险区,高低无风险区本身就是科学的,加个中风险区其实挺莫名其妙的。
但是对不判定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隔离期减短持保留意见,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大城市,这个可能会引发农村乡镇聚集性感染。
确实应该放开了,毕竟按上半年的经验,感染了几十万病例,结果比自然死亡率都低
放开是肯定放开的,这是时间问题。但知乎上那些人有必要那么嚣张吗?大喊自己共存胜利了???像极了佩洛西过来之后,那个嚣张的台湾主播。
太搞笑了,哈哈哈,这些人。
但凡学点哲学吧,学点逻辑吧,就不会这么非黑即白的要么管控,要么就是躺平共存了。
我们一直想要的是务实的处理病毒这件事。做事者,做项目者,哪一个是一撮而就?不都是慢慢尝试,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吗?
喜欢防疫的还是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啊╮(╯_╰)╭
千呼万唤始出来
可期
“入境隔离、密接均从 7+3 调整为 5+3,取消次密接;取消中风险区,高风险区精准划分,并在连续无新增前提下管控时间缩短;取消入境航班熔断;制定分级诊疗,推广疫苗(尤其加强针)接种,做好治疗药物储备;整治加码行为。”
这属于第九版。
疫情终将回过去,生活也会回归正轨。
当年张文宏医生说,世界要学会与新冠共存,很多人就骂张文宏是躺平派。其实这些人的恶意中伤根本经不起推敲,现实的打击也会让他们清醒起来!因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正如张文宏所言,新冠已经是常驻病毒,根本消灭不了。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怎么和新冠共存,何为共存?共存的意思是,在新冠毒性强弱不同的阶段,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应对。毒性强的时候,毒性弱的时候,防控措施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要权衡利弊。在毒性强的时候,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兼顾经济民生。而在毒性弱的时候,那么经济民生就应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时候的毒性不再极大的威胁民众的生命安全。
当然会有说,即便毒性不大,对于那些有严重基础病的人,也是很大的威胁,所以必须对新冠严防死守。因为不管是任何病毒,比如流感病毒,都可能成为压垮某个有着严重基础病的人。如果,新冠的毒性已经弱到和那些常规病毒不相上下了,那就没必要再过度防疫。因为任何一种病毒,都有概率伤害到一部分群体,我们要看的是这种概率是否是人类所能承受的。
大家都顶不住了。
是个好的开始,虽然晚了几个月,但至少回到正确的路上来了。
之后取消风险区分级将是重点,毕竟以病毒传播力就算按栋或者楼也将会困住很多人,而且很快会有十几万以上的高风险区
防疫产业链的好日子到头了!
清零派的彻底失败
尽快取消健康码。
小岗村位于滁州市凤阳县东部 25 公里处,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
1978 年初冬的一个黄昏,18 位农民聚集在村民严立华的家中,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提出了 “分田单干”“包产到户” 的想法,带着 “托孤” 的决心商量到深夜。严宏昌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空烟盒,拆开铺平,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8 位农民以 “敢为天下先” 的胆识在这张契约上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按出一道改革惊雷,搞起了 “大包干”。“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清晰的责权利划分,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掀起了农村改革的春风
希望先阳的是那批大喊要共存的
麻了 ,不同意开放的不说话,结果就让开放的占上风了?
知乎不是一直在说新冠后遗症多么严重吗?美国劳动力总数都减少了十分之一,为什么现在这么开心?
我们依然保持着动态清零的政策,只是随着病毒的进化和治病致死率降低,政策也要实时的更改。这是好事情,这说明防疫的政策更加精准了。
从上海大面积封控到解除后,我们对病毒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阳性患者的确存在着较大的传染能力,但是密接的传染能力却并不高,次密接更是极低。在疫苗注射的情况下,很多人即使感染了病毒,也不会出现症状,在加上病毒致病率没这么强,所以甚至有的人自己短期内就能够靠自己消灭病毒。
这也是为什么你们经常能听到网上,或者身边被隔离的阳性患者出来后啥事情都没有的原因。所以,密接需要隔离,而次密接不需要隔离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另外,不要真的以为躺平就是好事情,去问问身边有孩子的朋友,孩子生病医院排队多夸张,去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去医院排队吓人不吓人。
连没有疫情的时候医院都抢不到床位要黄牛,你觉得躺平了大面积爆发后,你还抢得到位置吗?
病毒的传染性之高,是无法完全隔绝消灭的,所以只有继续坚持动态清零,哪里有问题封哪里,没问题的保持正常,这才是最好的方式。既能减轻社会压力,又能不让经济停止和倒退,是非常科学有效的。
最后,希望这个措施公布之后各大城市能立刻执行,而不是次密接还关着,打电话问居委居委说我没收到上头通知。
没想到双十一活动力度最大的竟然是国家卫健委
这次规定就是进一步放开了新冠防控的力度,矫正层层加码,说明了新冠病毒防控进入了新的时期,离着全面放开又前进了一步,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的生活秩序很快就能恢复到防疫前的水平。
最大的改变就是取消了密接的密接,也就是以前所提到的次密接者。
以前对于次密接者也是进行非常严格的管控。
本次规定直接把次密接者取消了。
很多的人看不出这条规定的重要性。
这是本次规定 20 条中第 2 条所提到的,全文是这样描述的: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也就是说直接把次密切接触者剔除到了防控之外。
之所以把这条规定下来,是因为各地的层层加码,使得群众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也不利于防疫的力量配备,更使得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 1 条是这么规定的:
“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就是说对于密切接触者的 7 天集中隔离将为 5 天集中隔离,减少了两天。
第 3 条是这样规定的: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也就是说对于高风险区以外的,不再采取集中隔离的措施,而是采取居家隔离。
现在各地随意层层加码,把高风险区之外也进行封控的措施,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不是高风险区域的,如果再采取封控的措施,就将受到处理。
第 4 条则直接大幅度的降低了新冠疫情防控区的范围,把中等风险区删除了,其内容是:
“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
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
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这一条的规定大幅度的降低了封控区的时间,而且把封控区限定到了每栋楼,不得随意的扩大中高风险区的范围。”
现在有的地方拿着新冠病毒防控,进行随意的曲解,任意扩大封控区的范围,引起了群众生活的不便,使群众怨声载道。
这一条直接就将封控高风险区的划定做了直接的规定,防止各个地方随意扩大高风险区的范围。
第 5 条则直接将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的集中隔离调整为 5 天居家隔离,内容如下:
“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
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这一条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大大降低了防控人员的集中隔离问题。
防控人员整天接触密切接触者以及阳性患者,都不需要集中隔离了,那么其他的地方根本就不再需要集中隔离的方式。
第 6 条是不再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尽量不采取全员核酸检测。主要内容是: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其实全民核酸检测,造成的财政浪费实在是太大了。
就拿我们这个三级地级市来说,如果每个人都要进行核酸检测的话,不出几个月,地方财政就要破产。
因为这一个账很好算。
全市 1,000 万人就是 0.1 个亿。
每个人核酸检测 ,采取单人单管的话,费用按照 100 元,每天就需要 10 个亿。
一年 365 天就是 3,650 亿。
本市 2021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才不到 7,000 亿。
财政收入加起来也就 700 多亿。
不到到三个月,总共 90 天就是 900 个亿。
就会把全年的财政收入全部吃光。
在去年要到省城里去办一项很急的业务,就是采用单人单管的核酸检测方式,到市人民医院去做的核酸。
当时记得好像是 80 还是 120 元的费用。
当然也可以采取 10 人组的方式,不过要交大约好像是 20 块钱。
但是 10 人组出来的结果非常慢,而且还存在着复查的情况。
因此当初就急着采用了单人单管核酸检测的方式付了钱。
现在全员核酸检测全部由财政来负担,是非常不科学的,也是财政不能承受的。
另外就是核酸检测的费用到底是有多大的利润?
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从新闻报道上来看,已经有多起核酸检测公司数据造假的情况出现被立案查处,肯定是这里边的利润相当的高。
这些没有良心的核酸检测公司,居然人为的造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假报告,引起社会的恐慌 ,就是赚取黑心钱。
每天都由地方财政负担全员核酸检测,弊端太大了,而且没有必要。
因此本次规定直接就将这种做法,予以严格的限制。
以后的几条就是关于与航空公司有关的一些核酸检测规定,比以前的规则明显放松了不少。
再就是在这个规定的第 16 条里明确的规定了,地方层层加码,将受到严肃处理的规定。
“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
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通过这些规定,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国家层面,对于新冠病毒,防疫的真实意图。
就需要坚决纠正下面歪嘴和尚,层层加码,一刀切的问题。
随着国家新冠病毒防控力度的进一步调整,可以乐观的预计,很快我们就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友友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其实我看很多人都认为这二十条中 7+3 改 5+3 最重要,也有人说取消航班熔断机制最重要,也有人说风险区从高中低调整为高低最重要,还有人说提出分级治疗最重要
但其实,它们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这次国务院公布的 20 条优化新冠防控的措施是在国内新增久违破万,防控现状无比困难的时期公布的。它是一个兆头,一个好的兆头。它意味着着国内在面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不断上升的现状时,仍然在迈出前进的步伐,纵使这样的步子迈的谨慎且微小
就像当初 14+7 改为 7+3 一样,在时隔 5 个月后 7+3 调整为 5+3,这也预示着中国大陆最终的开放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等到 5+3 改为 2+3,再改为 0+3,最终我们一定会胜利,开放几乎已经是未来可期,板上钉钉的事了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这条体现出来的意思才是 20 条里面最重要的。接下来到了下半场了,也就是后续的防疫个人要做的更多了。
前半场各种隔离封堵,主要还是国家在为个人做防疫。现在已经拖到病毒毒性减弱,甚至弱化到了大部分都是无症状了。那么接下来的主要工作会是救治少部分重症上面来了。
个人的话勤洗手、规范佩戴口罩等等很重要。
学医重大利空,公立医院重大利空
可以预见的是必然会迎来一次病例高峰。别看有的人现在网上喊着轻症在家自己熬熬就过去了,真中招了还是要往医院跑,每年流感季医院多少人去过的都知道,医生工作量必然大幅增加,同时之所以不再严防死守是因为财政吃不消,而公立医疗一向都是吃财政大户,公立医院医生薪资也就不可能涨,甚至可能工资延发会成为常态。而如果病人数量增多,医生人手不够,医患矛盾自然不可避免会发生。这种情况下,医生就是一个工资基本不会涨,工作量基本不会少,同时感染风险和医患矛盾风险剧增的职业,不知道会劝退多少人
看到有些回答还在说什么 “潜伏期”,我介绍一个常识:
潜伏期,不是从感染病毒到检测出病毒的时间,而是从感染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如发热)的时间。
实际上,感染病毒后,很快就可以检测出来,如果没测出来,我认为原因是棉签没蘸到病毒。
所以,希望能进一步缩短为 3+0,同时可以增加核酸检测的频率,哪怕一天十次,三天共三十次。时间和效率才是无价的。
接下来,希望能尽快、尽早与世界接轨,与其他华人地区接轨,比如香港、新加坡、台湾。
评论看得我满头大汗,不知道的还以为全面放开了这是,一看政策,不就是把以前不合理的部分变得更合理了吗?裹脚裹久了突然拿走了一部分裹脚布不适应了是吧?
我认为,二十条措施事实上放松了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控,里面说了一堆,唯独没提无症状感染者。
是否意味着国家将允许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
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可以自由活动,那么离共存就不远了。
其实之前就已经在放出风了,比如宣传新冠是自限性疾病,就是在做舆论准备。
放开的原因无外乎两个,
一是病毒在减弱,对人体的攻击已经没那么厉害。
二是经济实在承受不住了,在这么做核酸,地方财政就崩溃了,部分地区实际上已经靠借钱度日了。
最新防疫政策,画几个关心的重点:
1:不再判定次密接
2:密接隔离期缩短为 5+3
3:不再按行政区开展全员核酸,杜绝一天两检三检
4:不再熔断入境航班
5:回国前 48 小时调整为只需做一次核酸
6:入境 CT 值标准放宽
核心在于:尽可能降低对民生的影响。
疫情三年来,百姓、政府、社会方方面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代价,是时候适当放松一些管控了。
嗯。。看着某拍帮主更名改姓,某林答主阴阳怪气去山里隐居。这个世界一下就美好起来了?
啊???我发现这问题下清零派全都是诅咒国家放开后大批量死人的?清零派是什么意思呢???就想看多死人来支撑你们可怜的胜负心???见不得国家好是吧??见不得中国人好是吧???恶心
行动:降低防控标准(1、2、3、5、6、7、8、9、10)
目标:延缓传播速度(11、12、13、14)
凑字数(17、18、19)
结果:绿马随便走(4、15、16、20)
如果目标是不大面积的爆发,检测出阳性快速隔离以防大面积感染超过医疗承受压力。
那么上面的一切就说得通。
而造成上面的原因,我猜测是下面这句。
阳性判断 CT 值小于 35,假设,CT 值等于 36,到底算不算新冠???
最近身边生病的有点多,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有点像。
盲猜,目前的检测手段恐怕很难把新冠从流感中甄别出来。
股市大涨和新冠龙头股的天地板说明了一切
其实入境即使不由 7+3 改为 5+3 都没有问题,本人刚经历了 7+3 的隔离,令人担心的并不是入境,而是跨省,跨市的移动,弄不明白各地的规定。
封控爱好者不知道这会心里啥滋味?
关于共存,只有一句话,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选择了共存,死人就是正常现象 ,不要天天大惊小怪的。
1、正常。原因很简单,宏观现金流空间。
今年的广义赤字远超 2020 年,而且不见转机。
10 月份出口转负,服务业萧条(不新增岗位造成青年失业率高企),地方拿着专项债偷偷填其他现金流的坑。
宏观都看在眼里。
经济根本承受不起长时间的折腾。储蓄是居民信心的一个反馈指标。
存越多(相对而言),信心越差。
昨天瑞银模拟了下,如果这样下去,明年恐怕增速只有 2%。
债务经济,是 8 个瓶子 5 个盖子的游戏,增速如果太低,会爆雷不断。
而且专家们的测算,是低于 4% 失业率会大增。
这样就不稳了。
2、再看看今天富士康的热搜,都指派任务拉人了。都知道代工薄利,时间 = 利润,如果利润失去的太多,那么别的地方时间有的是。
3、金融群在发生什么呢?
一方面为今天的 A 股兴奋。
另一方面,在为惨淡的社融擦屁股。不少行又在拉皮条做 “套利空转” 业务了。
因为空转可以创造 “数据”。
4、我怎么想不重要,
我们怎么想,很重要。
这些都没用,关键还是得看核酸。
如果感染人数不再作为考核指标,那么核酸其实做不做都无所谓,很多地方的财政已经揭不开锅了,肯定会借坡下驴取消核酸。而且这种情况下地方必然会比中央要求的放得更松。(先不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还是继续做核酸,继续考核感染人数,那你上边要求得再松也没用,下面必然层层加码,因为没别的办法。
所以我看还是先别急着高兴或者沮丧,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还是那句话科学防疫我坚决支持
虽然这个改变对于全局来说的影响不大
但最起码是正向的
疫情三年了,防疫可以,但是得让大家好好生活啊
建立健全相关问责制度,上层的决定下层不执行,层层加码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我不想再看到类似那种女儿成人礼都没参加到的这种悲情发言稿,今年我结婚都改了日期,你能当众发泄情绪,我能和谁诉苦?
我们更想看到的是那种实干的干部,其实这点浙江做的相对好吧,问题肯定有,而且下面也经常加码,但是这玩意就怕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年轻人身体好,扛个三四次不成问题,七八次就不好说了,老年人小孩 3 次以上就危险了,有基础病的就自求多福吧
防疫爱好者:这比杀了我还难受!
11 月 11 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文件 | 密接人员 7+3 调整为 5+3!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这份通知信息量很大
说实话,我真的猜到了这种政策变化,时间节点我也猜对了。
无他,因为中国一直遵循的抗疫原则就两条:人民,科学。
首先要尽可能地保障少死人,哪怕是资本家们毫不在意的老人,也在可能的基础上,能保尽保。
其次就是按照科学精神来,无论是从一开始的戴口罩,还是感染了隔离,都是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科学防治措施。
随着病毒的演变,尽三年来,已经可以看到中国大陆以外很多国家地区都在做对照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人口密集的地区,还是人口稀疏的地区。
相信中国的科学家一直在观察这些数据,并以此来调整中国的抗疫政策。
举个例子,武汉人口大约 1200 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大约 2000 万人。对应的,台湾人口 2300 万人。台湾在过去的几个月来,每天大概新增 20000-50000 不等,死亡 50-100 不等。那么武汉如果放开了,大概也就是这个程度。武汉也有一些人抱怨武汉防疫太紧。现在好了,让他们感受一下台湾的防疫措施吧。
.
在前期西北有些地区略带尝试性地探索基础上,谨慎逐步在摸索中慢慢放开!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风淳朴胆怯,保守一点,没有害处,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险恶严峻的客观历史时期。
应该是要逐步放开,采取香港模式了。
家里面有老人的注意了,没事别带他们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新冠对于老人和抵抗力差的人还是有杀伤力的,即使好了也会有后遗症。
我大体还是支持的,就看落地施行怎么样了!放开了有好有坏,但是合理封控的话,对大家都有好处!
好消息,这是近年来最大的好消息,只是基层怎么执行成了不确定的。
我最关注的还是什么时候开放护照的办理,最近美债利率那么高,没有护照不好买美债
看到清零爱好者跳脚真的绷不住
又是防疫爱好者破防的一天
清零派完全可以辞职在家自愿静默 可以花少量的钱自愿自费做核酸 没人拦着你们
什么时候阳性能大摇大摆的出门了才算结束。期待进一步的好消息!
无所谓,反正一个所谓的立足于为人民服务的所谓的人民专政政府,如果放开对疫情的防控,被疫情致死致残大量的民众之后,只有被人民质疑的这一个下场,反正敌对势力可以承受大量伤亡,低人权优势嘛,至于你这个政府呢?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咯
反正我要是美国我至少投十轮改良后的病毒来,传不传到美国另说,反正低人权优势,你死人死多了就生产力崩溃到时候资本回流,再续美国两百年罢了
等待,等待,等待!
疫情防控松绑的时刻终于来了,国家最新颁布的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就是明证。
这里我们也不去对每条措施做什么分析解读,只是觉得每一条都关乎社稷民生,让许许多多处于困境的人们看到光和希望。
疫情三年了,三年痛苦的煎熬,迎着风,迎着雨,大家携手相扶,风雨兼程,勇毅前行,共克时艰。
这是历史对我们的考验,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挑战!
无论汗水,乃至生命,都是值得的。
阳光总在风雨后!
走吧,加油!
啥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目前严防死守都的情况下,疫情都愈演愈烈,现在反其道而行之,接下来,到年前这段时间,会让大家见识下什么叫指数式增长。我猜下一步,是不再报所谓无症状感染者数字。
国家也不容易,好歹多争取了三年时间,知足吧。家里的老人,要对他们好一点,及早尽孝,来世不一定能再见。
想不到会来得这么快。
你以为好起来了实际有待观察
管控放松势必会导致感染人数大幅上升,但国内各城市为了清零肯定会加大核酸检测力度,全国一天一检或者两检不是梦
稍微回忆一下,你是 14+14 的时候核酸测的多还是 7+3 之后核酸测的多呢哈哈
新冠放开最大的问题是医疗挤兑
正常人感冒发烧,整点 999 吃就自己好了不用去医院
但新冠放开后就不一样了。在新冠的危害性一直在被渲染的前提下,哪怕这个病你两三天就好了,你还是会很慌,想着一定要去医院看看
同一天,南京最后两个中风险区域降为低风险,重新实现了全域常态化。第四次抗疫(前三次分别为 2020.2,2021.7,2022.3)成功
概括为三减政策:减时间,减范围,减人员。减少隔离时间,减少封控的范围,减少涉及的人员。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
我所在的区域经历了接近 1 个月的管控,社会大众的心理承受力真的是临近极限,快要崩溃了。很多人每天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大人无法工作,小孩也无法上学,每天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却一点都不惬意,整天担惊受怕却又无能为力。
雪山崩塌,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疫情之下民生艰难,很多人不得不靠着贷款和信用卡度日,对未来忧心忡忡。不病死可能要穷死,我们面对着这个严峻的问题。所以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
我觉得国家的政策是积极稳妥,逐步放开的。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稳扎稳打,稳中求进,慢慢地向全面放开的目标靠近。
前段时间的抗疫,武汉,上海这些大城市的抗疫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更有底气和经验,来面对大规模疫情的挑战。
所以,我们要充满信心,疫情的寒冬就要过去,春天不远矣!
墨菲法则,等一个 ade 高毒毒株
你不开放,满世界都是低毒,你开放了,马上就出高传染高毒性
第一个感想,就是快!无比的快,非常的快,非常非常非常的快。如果是搞疫情防控的人,第一个感觉应该就是这个。
第二个感想,就是变化真的挺大的,一会儿可以详细说。
第三个感想,就是还是要防,但是更加关注效果,而不是态度。
需要强调的是,以下都是个人观点,如果说错了是理解错误,不代表解释政策,只是非常粗略的预估。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直接释放将近 3 成的隔离资源出来,原本 35 天可以隔离 5 批人,现在可以隔离 7 批人,效率提高了 40%。核酸检测要求相当于保证放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安全的。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如果一个人的密接有个均值,这相当于是减少了一级阶乘。假设一个人有 20 个密接,那么就意味着有 400 个次密接,新规则下防控人数从 421 人减少到 21 人,效率提升 95%。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假设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是指疫情严重地区到其他地区人员,例如近期的新疆、西藏、郑州人员,到了其他省份要被集中隔离 7 天,变成可以居家隔离 7 天。那就是说公共资源占用几乎下降 100%。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风险区域划分也是个革命性的变更。这次的区域分类非常干脆,除了高风险,就是低风险,指的是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高风险区域。可以猜想今后依然会对低风险地区的人员流动设置限制。比如说现在会要求来自有病例区域的人,未来就可以明确,来自低风险地区的将如何如何。而高风险地区限定为 “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 且“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以后国内疫情地图可能就是没有疫情的绿区以及判定有高风险地区的县市区(低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域被限定为一栋栋楼甚至单元。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闭环工作人员终于可以松快点了,松快的幅度其实也相当可以,从隔离变成了居家。虽然是非必要不外出,但是至少可以去空旷的地方不至于在家被憋死。这些人一般单位也都管的紧,正常情况下不至于导致疫情失控。这个挺好,让民航、海关、冷链、监狱等各个系统的工作人员终于能舒服些了。减轻了用人单位的负担,降低了不少社会成本。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有人说这一条就是所谓的 “不检测就没有”。仔细读了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至少还是很实事求是的将高风险人员实施例行检测,对感染链条上的人员进行检测。当开始区域核酸检测的时候,说明已经是“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 了。另外特意点了一下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是不科学做法。第一次在公文里读到了对不讲科学的人的嘲弄。个人感觉这一项就降低了 90% 以上的核酸检测成本。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特别痛快人心的一条来了。不少媒体在报道二十条的时候甚至是将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作为整个 20 条的第一亮点写在标题里的。作为民航人表示,谢谢~~ 对于国际旅客以及执飞国际航班的航空公司而言,终于不用摸奖了。虽然熔断政策调整后熔断航班数量大大减少了,但依然有着一些不确定性。而 “不确定性” 本身就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入境人员登机前核酸检测证明也减少了 50%,降低了入境人员的经济负担。据说国外核酸还是很贵的。当然机票更贵。。。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这一条其实很神奇。第一次点明了从 2020 年起就想搞的一个防控方式,那就是 “旅行泡泡”。最早据说是国际民航组织在讨论国际航班人员流动时的一个设想,例如之前香港和新加坡就想搞但是没有搞成的地区间泡泡。这次非常务实的搞成了 “闭环泡泡”,应该是吸收了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经验,这一项会使得国际商务人员解除顾虑来华开展活动了。这一项对于国际航班增长助力估计 50%+,对国际经贸往来促进效果也得有大幅加成。这是个 “增收” 的防控措施。而且风险应该是可控的。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Ct 值 35 之争有一段时间了。自从 9 版指南将 Ct 值 35 作为治愈出院标准将这个争论放大到社会面以来,终于通过实践认可为了 35 的有效性。同时还对 “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可能会有两三成甚至更多的核酸阳性人员不会被判定为阳性人员了。还是利好入境。航空股 + 1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航空股 + 2。入境人员待遇也和密接保持一致了。效果参见第一条,效率提升 40%。
其实到此就可以割一下了。
以上就是对于绝大多数人的 “利好” 了。十条措施看下来,基本上都是防控效率提升,防控成本巨幅下降,人员便利大幅提升的情况。相当于是 “久旱逢甘霖”。但是随之而来的额外风险是必然的,但是上面的一套组合拳下来,针对“额外风险” 的防控成本应该也是可控的。大家日常生活受影响概率应该会明显下降。这一点值得所有人欢呼。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感觉就是,要增加医疗资源,就算病例多了也能治的过来。同时还有 “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程度的病人占用的医疗资源应该是不同的。现在重症率不高,按照“新加坡眼” 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新加坡数据,我觉得我国应该应对的过来。但是算到 14 亿人头上,不多也挺多的。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还是要加强疫苗。除了覆盖面,还提到了新款疫苗研发,“推进审批”是不是说已经有 “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 可以用了?纯属瞎猜。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还是储备,类似于第 11 条。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这个应该是给弱者准备盔甲。同时考虑封控后需要就医人员的保障方式。这一点说明我们国家真的是实事求是的 “生命至上”,是真的考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这一条第一次出现了相较以往 “加码” 的防控措施。那就是 “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去年参加珠海航展的时候第一次感受了什么叫“落地检”,今年到外地出差也感受了一次,虽然影响出站效率,但是感觉影响不大。大家核酸都很熟练了,多开几条线应该不至于影响通过效率。而且各地的疫情基本上都是“输入” 的,这个措施应该会很有效。其余的四早就不说了,其实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里还特意强调了“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就是让各地政府有问题赶紧及时处理别等别等,赶紧干!等一等就单车变摩托了,再等就变航母了。
这一条是加强防控的,落地检真的是个好手段。之前估计铁路民航交通哪个部门都不好意思提,这次国家层面提了,那大家就痛快落实吧。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又是让人民群众感觉痛快的条款。其实疫情都三年了,广大人民群众早就有了丰富的抗疫经验了。哪些措施是有效的,哪些措施是无效的,哪些是装门面的,基本都有感觉。希望这条能落实,落实了大家的正常生活就更有保障了。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这条是给未来的 “倒霉蛋” 们使用的。为啥用这么个大不敬的词,是因为如果 20 条措施真正贯彻执行的话,被封控隔离的人数会大大减少,按照前十条内容的估算,封控隔离人员估计会减少 95% 以上。但是就算是真的被隔离封控了,这里写了,应该怎么弄。还特意强调了物资配送、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这都是有 “活生生” 的例子在前面的。这一条仔细读了会发现,社会上引发关注的案例,国家都是看到的。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 “接诉即办” 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这是很不同寻常的一条。以往很少见到疫情防控方案中单独有一项写校园防控的。可能也是问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不得不出的一条。可以看到,“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国家还是看到了的。至于完善机制,加强保障,优先转运检测流调消毒物资保障……,相当于前面各种保障手段的缩写,又强调了一遍,并提出了要 “优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这里的校园应该是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疫情三年如果教育跟不上,相当于坑了 0.2 代人啊。或者就是好几代人中间出现了 3 年的断档。作为大学期间经历过北京非典疫情的人,我知道疫情期间大家的学习效果是怎样的。也真的替这几年的大学生心痛。最美好的几年时间居然如此度过。这是多少人人生中的一段伤疤。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
这个是不是能称之为 “富士康” 条款?感觉完全是为解决郑州富士康危机提供的解决方案。我们还是要保生产保产业链的。大家还是要吃饱饭,改善生活质量的。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新疆西藏条款?规定了哪些人可以走,怎么走。滞留地目的地的沟通机制、交通部门的运力安排,目的地的责任条款。除了解决政府难题,我觉得最终效果最终要的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心,要相信未来不会出现 8 月出门旅游结果被关到下雪才被放出来这样的事情。我想这一条也能拯救民航业吧。民航 + 3!
总结一下,就是防控效果个人感觉不会降低太多,但是不可避免的会有更多的境外输入病例。但是随着防控手段的优化,防控成本会有巨大幅度的下降,应该会有更多资源更有针对性的对风险更高的区域和人群实施防控。对于阳性人员的诊治以及医疗救护资源也都有部署;针对前期问题多发领域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整份方案考虑了人民群众的担忧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同时也提供了解决方案。
随着这份方案的出台,我相信会有更多的配套措施出现。也请大家不要太着急,文件的颁发和落实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配套政策更是需要时间。昨天国内新增病例长期以来首次破万,部分地区防控措施还会加严。请大家还是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吧。作为首都居民,已经收到了更加严格的防控要求,核酸检测从周一发布的要连续三天到周二通知连续五天到今天通知连续 7 天,也收到了单位更加严格的两点一线以及访客管理规定。希望能尽早控制住这一轮疫情。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 20 条措施的个人看法。如果有意见可以留言提,但是真的不建议谩骂, 或者二极管。这是一份值得大家认真研究讨论的文件,也可能是自疫情以来最重要的一份防控方案。我们的未来真的会受此影响。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政策规定,在自身遇到不该有的困难的时候,有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困难。
此外,20 条措施是文件的第二部分,其实文件的第一、三、四部分也很重要,内容也很扎实。不过真的写不动了。就像这样吧。
真没多少人看到重点啊
这潜台词是后面大爆发不可避免了,特效药没用,最后还是得考中医辨证论治,轻症和无症状就大水漫灌(类似凉茶这种性质)。
看效果吧,如果真能把重症率压死,那该染尽染也不是不行。
基本上就要逐步放开了。
别高兴太早。
谁家没有老人孩子。
清零派是不是看到以后要气死了,哈哈哈
我有点好奇啊
那些一直说放开会对老年人产生严重后果的人,比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很容易挺不过去等等
我觉得他们初心都是好的,百善孝为先
但我想问他们一个问题
万一,如果哪天放开了
他们准备怎么照顾他们的父母和祖辈?
会不会让父母和祖辈居家,隔绝和外界的联系,以保证不会 “抽奖”,保证健康?
会不会每天亲自上门送饭送菜,或者请专人帮忙?
毕竟叫外卖交叉感染的风险会很大。
如果会,我给他们比个赞
如果不会,我就疑惑了,毒性也没降低,你们怎么就放弃父母祖辈不管了呢?
按照这些人的逻辑,过往几十年中,流感大流行的时候,有没有让祖辈居家呢?流感的死亡率也不低吧?
总结一下,不针对任何人。大家不要慷他人之慨————有很多人不堪重负(比如利率 5、6 上车买房的青年… 和还在攒钱买房结婚的青年… 和开个店面因为 xx 关门欠债的小个体),大家不要以加重他人生活成本的方式,减轻自己的压力。毕竟,开放之后,坚持送饭送菜更能体现孝心,坚持时间够长,还能感动 zg。
很简单的道理,假如密接确诊,那么次密接实际上就是密接,但最新的措施是不查次密接的,也就有了漏网之鱼,后面就不用多说了吧。很多人在庆祝放开,最终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人要感染一次甚至多次。
人口基数那么大,居住又密集,有症状确诊(比如肺部出现磨玻璃结节,不要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后遗症、死亡、病毒变异等,是每个打工人面临的风险(也不要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就不担心,在新冠面前不绝对的),毕竟一旦医疗资源紧张,你根本就轮不到,自求多福吧。
补充一点,希望大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人云亦云,好好想想前后两种政策对你生活的利弊,当然不应只考虑你自己,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作为打工人,有没有疫情,生活都比较艰难,指望放开就能让自己扭转颓势,显然是天真的。
但是我们村还是被反锁在家里不让出门啊
不太在乎什么清零派和共存派
有没有中肯的说一下这个政策利好还是怎么样
家有老人小孩的 有严重基础病的是不是容易寄
随着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人们对我国成为幸福长寿家园的预期大幅增长!
上有
下有
今天 11.11,我认为可以称之为双十一奥密克戎大促。
全国多个省份城市经过长时间的封控依旧 “疫情严重”,然而,此时公布这些措施,其实不是“优化”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插播一句:11 月 8 号,我们小区按楼道群发了一个微信,“在本小区的患有重大疾病的居民(包括成人小孩),请告知一下,居委要进行统计。”)
至于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很多人预想的明年三月以后,可能是因为从病毒可防可控 / 财政 / 经济 / 国际关系 / 民意(排名分先后)等角度出发已经不得不这么干了。
从现在开始,大家的防护需要更加严密,因为轮到我们进入 “养蛊” 阶段了。就看这个阵痛期会持续多长时间且损失能降到什么程度了。
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不一定记得新冠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请记住这个双十一,这一天可能是新阶段的开始。
我预测一下,下一版防控措施会在元旦前发布。重点内容是密接取消集中隔离,改为居家隔离。按照现在的疫情发展速度,一个月后的密接人员数量是按数量级翻倍的。
接下来半年会有不少小作文看咯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还行,明确告诉你医疗系统要挤兑了,自求多福吧
利好医药
所谓的精准防控就是一个伪命题,三年全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对这种病毒,不可能精准防控,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无能为力,这个病毒的传染已经超出了人类的能力,超出能力硬要去搞,只可能失败。
如果严格按照文件的规定,必定会发生大范围传播,发生大范围传播就是防控不力。所以两难问题只能选择其一,要么大规模封控,要么放开,中间道路已经被证实行不通了。
传播力度在增强
管控力度在减弱
只会导致疫情进一步失控
如果是为了进一步放开管控的过度,就当我啥都没说
记得前几天有个学校出了一例阳性,校长好像被免职了。只要还有这类问责处理结果,那么加码是无法避免的。
广州疫情正处于焦灼期,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执行还是不执行呢?
政策实施前有没有广泛征求基层单位的意见呢?毕竟,最终需要基层来执行。制定政策容易,但是执行落地不容易,不能把难题都甩给基层啊
新冠大流行期间,虽然说肾衰患者大批死亡,不需要治疗了,但是长新冠会带来更多的糖尿病以及肾衰患者。
就像新冠虽然带走了很多领养老金的人,但是会让很多人老 5–10 岁,同时也会让更多的人更快领取养老金(国内有因病退休政策: 工作满 15 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可以办理病退)
发言完毕。
人类最后的抵抗,不是因为敌人强大,而是背后暗箭太多,就这么失败。
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党中央下发的明确文件,哪里要是不遵守,搞什么层层加码,被无故封在小区的人们就会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拿出这些文件拍在他们的脸上,当场录视频拍摄发到网上,或者拉上他们去市政府讲理去。 我跟你说,体制内人员没这个胆子,担不起这种后果的,影响太坏了,这种情况他们肯定不会拦。
我们的人民最不缺敢站出来讲理的,他们等的就是这种文件,你要是敢加码,他们敢指着鼻子骂你,谁敢动一下? 告不死你!
正解,早该如此,要不然没钱了
那可以取消常态化核酸吗?
三年了,大学能不再封校吗?
感觉意义不太,noting change
果然还是顶不住放开了,现在到明年上半年估计会是阵痛期
1、各地各部门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为什么之前不落实到位,很简单,是因为不做有罚,但是做过了,只会口头上通报,并不会被罚,如果从现在开始,就真的有地方有人因为 “层层加码”“一刀切” 被罚,才算是真真落实到位,否则,下面还是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处理。
2、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各地各部门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好科学疫情防控这个事情,一个是缺人,基层一线人员已经疲于奔命三年了,他们面临的困难、承受的压力可不是一般,所以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所谓志愿者,虽然我们也知道志愿者都是愿意主动付出的人,但也不缺乏部分未经过专业训练,没有太多顾虑,随意行事的人,而最近很多网上热点事件其实都跟他们的行为有关系;第二个是缺钱,地方也好,事业单位尤其是教育部门格外的缺钱,核酸还要不要继续做,隔离还要不要继续,收费可能被叫停,所以各地也很无奈。
3、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是全国都因为这件事情困住了,所谓优化,我个人觉得顶多是给个糖果,远没有到真正可以积极看待的时候。我们都很清楚,在有效的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和特效药出来之前,很难彻底解封,但这个几乎很难,否则早就有新闻出来。
这是必然的,但是没想到这么快,感觉一下焦虑了。
之前戴口罩纯粹应付,之后要认真戴好口罩保护自己了。
该来的还是来了! 长痛不如短痛! 加油!
国内能不开通一个国内高风险航班,无论始发地疫情多严重,只要乘机人核酸检测阴性就能登机,落地按照入境隔离管理。
这个病毒要么严格管控,要么全面爆发,不存在中间态,但是优秀的基层面可以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但也是仅仅能做的了。(是是是,我知道大家曝光了不少各地的蜜汁操作,但是嘛,国外直接不管,相对而言,我国的基层作为已经算好的了)
期待,之前 yygq 防疫政策的人,到时候再来一波转向,来一波对放开的 yygq~
看文件章子是卫健委的,有用吗?地方省委是厅级以上了,你卫健委是什么玩意最多跟我平级?只要这玩意还有考核机制影响官帽子,就不会结束不会停止加码
我觉得趋势已经非常明朗了,简单总结如下:
1,防疫政策中所有倾向于 “严” 的政策都在毫无保留地往 “松” 的方向转向,这个趋势十分明确,比如 7+3 变成 5+3,取消中风险区,取消调查次密接等等;
2,这种实质上的防疫政策放松,客观上将会让现在本就已经散发性的全国疫情变得更加严重。随着冬季到来,中国的确诊人数降迅速爬升到吓人的高度。
3,然而与此同时,因为严控了风险区定义,并要求各地不得加码,因此实际上被封禁的人数可能只会缓慢变多而不是暴增;实际上尽管疫情肆虐,但大家能实现的流动性可能可以维持目前的状况,严格执行的话,搞不好比现在更佳。比如北京的弹窗有可能取消(当然,首都的情况可能特殊)
4,听其言,观其行。这种政策不管是不是叫做动态清零,它实质上都在为开放做准备了。
这明显是在逐步放开,推动共存。
对普通人来说,未来感染新冠的风险在增加。
建议:
家里屯点药:退热、止咳、连花清瘟(不知道有没有效但聊胜于无吧);家里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尽量一次多开一点。
更加注重个人防护:以前可能出门逛街、逛商场啥的不戴口罩没问题,现在一定要戴着,特别是周边有疫情的时候;回家注意对脚底、手部等易携带病毒的位置进行消毒;减少聚集,尽量不在外面吃饭。
要是家里有老人,或者家人有基础病,可以根据自己家里的财力情况,备一台家用呼吸机和若干氧气。
一定要苟住,减少消费,注重储蓄,配齐保险。
可以,要坚持到底,别左右横条。
无论发生多大事,多大阻力要坚持持续性。
不要过段时间,扛不住了又跳回去了。
无论左走,还是右走都行,只要能前行,不要在十字路口左边走两步,退回来,右边走两步,在退回来。
最后要落实到各地,不要只空谈。
对了,后面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大家保重自己!
该尽力的都已经尽力了,到了我们人民亲自面对的时候了。
不说杞人忧天的话了,希望天佑中华。
然后再佑一佑我家奶奶爷爷外婆,希望他们得的时候医院正好还有医疗资源可以救治吧。
就像许多事情一样,都是早晚的事。
我最希望的,是出现特效药,或者强力疫苗。但有几件事,我觉得没准备好,比研发疫苗要难。
疫情这三年,分级诊疗,没有实质性推动,医疗资源,没见高质量增加。拉长时间线,自然规律下,超额死亡注定要发生的。
我们还是做好心理建设吧。
不能做主的河北来了!
坐标保定
没有啥官方消息,就开启陆陆续续封小区,基本每天都有解封的,每天都有新封的,持续了半个月了。
社区,疾控,小饭桌等多方位管理,接了电话就回家隔离,谁也给不出准确的解释。
最有意思是前几日晚上九点左右,私立学校开始接孩子,请注意时间,没啥通知就是接孩子,偷摸接,然后半个小时后群里开始发教育部通知中小学放假接龙。
对,开始群里通知中小学放假。
然后气氛组就上场了,开始警车上路,农贸市场抢菜,大马路上打不到车。
然后开始说要封城,气氛到达了顶端,连夜跑出去买菜的大有人在。
正当我盯着手机等待居家的时候,辟谣来了,对,辟谣来了。
晚上十一点,我看着往家运菜的老公,睡觉!
造谣固然可耻,但官方这混乱的疫情防控政策也是想吐槽,没有明确方针,也无法确定明天自己醒来能不能出门还。
别笑,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明天醒来能不能出小区,能不能去上班,一切全看天意。
目前依然中小学在上网课,我依然有同事在居家,作为密接的次密接,她要隔离七天,期间因为这个旷工要自己承担损失。
上网课就得有家人盯着,这都是成本,昂贵的生存成本。
当生存的成本叠叠加码,我都无法生存了,我还介意病吗?
应验了我在十月初的猜测
这一年来疫情是处处防,处处防不住。且防疫本身越发向人祸发展,成了一些基层官员滥用权利的温床。
世道就是这么个世道,你只能接受,然后规则之下找寻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毕竟就是口罩也不是人人都愿意戴。这么大的国家,靠管人管不住,最后往往适得其反,还得靠规矩,靠政策。
根据最新的防控政策,整体向松的趋势下,个人防护只能靠自觉了。老生常谈,不聚集,戴口罩,备足推荐的缓解新冠的药品。然后该怎么活还怎么活。静待春暖花开时。
共存?
天朝在防疫上确实已经足够优秀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11 月 11 日,二十条 “新冠防疫措施” 新鲜出炉。一时间,网络上共存派奔走相告,清零派垂头丧气。
但细读二十条措施,我认为,形势依然是 “严峻复杂” 的,毕竟国情摆在这儿———人口大国,脆弱人群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因此,要有战略定力 “动态清零” 的总方针不变。战略不变,变的就是战术。
以前的战术是,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刀刀见血。一个字,稳。
现在的战术是,快速转进,以快制快。一个字,快。
前者是严防死守,后者是运动歼灭。
具体的办法就是,缩短隔离期限,缩小隔离群体,减少风险分级。
从 7 天变 5 天,次密接从隔离的群体中去掉,剔除 “中” 等风险区域。
可以预见的好处是,短期内,隔离人员数量减少,隔离周期缩短对于局部区域的防控经济压力也会减轻。
不过,按照当前奥密克戎的传播特性,在较长的时间段内,社会面上的阳性病例和密接会增多,普通个体成为密接的概率升高,相应的隔离频次会提高。
如果按隔离的人次计算,不排除二十条实施后高于实施前的情况。
至于宏观层面上,经济大环境是否能得到显著的改善,还有待观察,至少等待下一个季度的经济数据。
长远讲,对于后续的逐步放开,也让广大群众在免疫机能和心理认知上有所缓冲。
所以短期来说,以快换稳,以快制快,能为已经疲劳的 “清零” 神经松松绑,换个姿势,继续精准清零,同时,也为局部经济形势减压。
长远来说,以向前半步的观望姿态,试探性地摸索后疫情时代的防控路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以为天亮了,他要翻身起床,但他只是翻了个身而已。起不起床,还得看时间几点了。
一句话,共存派高兴太早,清零派失望太快。
大家起来撒泼尿,回去接着睡。
什么时间执行???
对现在已封闭的地区适用么???
没说封闭但要求非必要不出户,做完核酸立刻回家的地方怎么办???
以前防疫严格,喷子喷;现在放松点还是有喷子喷,我就想知道喷子是不是为了喷而喷
政策又松动了一些。
这应该是考虑到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日益加剧的因防控造成的社会矛盾。
但是放松了一点以后会不会好转呢?
如果没有好转,是放得更宽松,还是回到之前的防控力度呢?
还回得去吗?我不知道,只有交给时间来证明。
我一直是坚定的动态清零派,我由衷希望我是错的,放开以后大家也能保持相对正常的生活。
不过作为一个家里不止一人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我现在准备下单呼吸机和连花清瘟了……
新变种的 R0 高达 18.4。还清零,你清的掉吗?
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顺利干活挣钱养家,遇到麻烦不受阻扰!
没事啊,你定你的,我关我的互不干涉
封控时候说放开
放开时候求封控
同一个人两面派你可回美国去吧
俄罗斯轮盘开始了,自求多福吧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防疫政策,分类、精准防疫,市场已经给出了回应。
我不是什么防疫爱好者,不要乱扣帽子,但是从科学角度来说,奥密克戎依然不是善茬。如果国家要放松管控措施,那么请尽快推出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疫苗,全民接种
最需要处理几个层层加码的典型,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后遗症概率大概 10%,这个 10% 可不是比较轻的后遗症
新冠不会把中国当回事,变异依旧会继续
更强的变异来临时,希望后遗症的都是看不起新冠的或者嘴上说看不起新冠,背地里偷偷准备医疗资源的人
在放开相关回答下庆祝的人,以后谨慎对待,毕竟拿全国人无限生病的一件事当成好事庆祝
这样的人在未来的历史里肯定是倒入垃圾堆的
开心到热泪盈眶。
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些回答担心地方政府做不到,可能地方政府比普通百姓更希望看到这些措施落地,毕竟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减少疫情开支,就算出现大规模感染,也不用自己承担责任了。
入境熔断取消,在境外多年不能回国的人可算是看到一些希望了。但对国内来说,必然需要应对三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归国潮,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取消熔断也必将带来大规模感染。保健康还是保经济,现在的答案是后者。
再有就是多条措施降低了对高、中风险地区人员的流动管控,有助于促进国内流通,对一些领域的经济是大利好。但在这方面也不必高兴太早,疫情不过是经济下滑的原因之一,即使减少管控也需要应对感染人数增加导致的收入降低、岗位减少。大道理还是减少支出,做好储备。
虽然反复强调这不是 “躺平”,但民众还是会对这二十条做出这样的理解。这不是一下子就放开,是慢慢放开,先松开一点,看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
防疫爱好者破防了
最大放松是 “取消航班熔断”,“不再追踪隔离次密接”,“高风险地区划定范围再缩小”
第一、三条还在,大部分人对 “疫情” 的恐惧不会有变化。
且随然缩短了集中隔离,但 “居家健康检测” 改成了“居家隔离”,隔离的总时间反而长了。
大多数人最关心的跨省市流动,还是没给到更权威具体的规定。比如北京朝阳区某楼是高风险,那朝阳区其他小区的群众去外地受不受影响?
我的希望是所有绿码人员(非密接、没被划入高风险区域),凭 72 小时核酸可以完全自由流动。除了入境人员和明确密接者,取消集中隔离。
疫情如此厉害,从 9 版到现在
不管怎么样,已经逐步在放开了
其实看得出来不管是 7 天还是 5 天,都不如原来的 14 能彻底切断传染链
如此看来,可能我们也终于开始,适应 半躺平了
我算是一个渐进放开派,很早就意识到新冠无法清零,只是这政策来的比较突然,让人有些惊愕,我相信大家也都很奇怪,不过奇怪之余,我们接下来就要考虑放开之后该怎么办,目前的政策只是有了放开的迹象,完全放开应该还早,这次试验也算是观察期,短期内一定会出现医疗挤兑的问题,这是一定的,因为长时间的宣传让人们对新冠害怕的不行,未来无论是官方还是建制派自媒体都会改变宣传方式,目的是让人们克服恐惧,虽然大多数感染者都是无症状,但是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在那摆着,重症数量应该不会少,照顾好家里老人,该打疫苗就要去打疫苗,家中要备上布洛芬等药物,如果未来遇到 “小作文” 的情况,请不要嘲讽,更不要漫骂,如果看不惯也请闭嘴,保持沉默就是善良,虽然我感觉说这些有点早,不过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3 个月一定会有小作文
所有的代价都是由不守规矩的人带来的,就没有对这部分的加重处罚?
河北估计不会 要放也是最后 做好护城河工作!
很喜欢防疫爱好者的一句话,不支持现在的防疫政策就 run
科兴的也能躺平 嘛?
1 月初预产期,家里还有一个 4 岁敏宝,过敏性鼻炎加腺样体肥大。现在电车轨道扳到我这头了,焦虑了一下午,很担心生娃期间感染,或者大宝被传染。呼吸机 制氧机 血氧仪 雾化机都已经下单了。依然没有安全感。怀孕期间根本吃不了药,牙疼得神经都烂了也没有医生肯治疗,现在放开到这种程度,不知道能不能抗到生娃…
r0 这么高,流调信息迟早有追不上的时候,追不上就要外溢。这是个死循环。。。。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刺激股市的好消息,盘面看来这比降息有用多了!!!以后 4+3 3+3 2+3 组合拳搞起来…… 这样能多刺激几波。
简而言之,降低防控等级,放松各种限制,整治防控乱象,然后医院准备好承压。
“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医疗挤兑是必然的,小作文满天飞也是必然的,真正考验国家执政能力和魄力的时候到了。
拭目以待吧…
资本是懂政策的,盒子都给你们备好了 / 狗头
随着防控管制的标准化,越来越可控化,整个社会,会慢慢地恢复到以前的那种状态。
因为各地层层加码,那么现在经济确实是推得很厉害,法拍房一批又一批的,大家都交不起那个房贷,所以呢要经济马上要恢复起来,否则的话会更惨。
本来在国外的朋友,因为回来要隔离太久了,原来是要隔离 21 天的,后来又说伍天现在三天,那么就是一个最好的礼物,国外的朋友也敢提前回来了。
有人说这是双 11 最好的礼物。
现在各地防控的措施不再这么嘉马的话,那么也是因为整个社会打预防针的人也多,大部分的人都是轻症状的轻症状,那么如果跟感冒一样,那么就是可控的范围。
只要打过疫苗了,哪怕中招了也是能承受的,也不会带来太大痛苦的,那么就可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把它列为一个常规化的管控就好了。
只希望不要反复横跳
武汉一个区接着一个区封闭的时候,每天都是确诊 1 + 无症状 20 左右。然后我们这些密接的密接的密接都算不上的普通人,直接封 5 天,每天还要愁着抢高价菜。要不是家里正好有点余粮,我前面 3 天都得饿肚子。当时还跟朋友调侃了下,到时候外国入境的都出来了,我们可能还在家隔离。毕竟我们 5 天还加不加码都不知道,别人入境也才 7 天,而且可以预见地还会缩短。这才几天时间啊,没想到这么快就应证了我的预想。
入境提供这么多便利,能不能也体谅下国内普通人。防止一刀切说了这么久,每次只听到口号,没看到行动和奖惩制度,不还是一句空话,什么时候能一视同仁?
我反正双十一从主食到零食,从泡面到牛奶饼干巧克力,都囤了一大波,吃到过年后是没问题了。我们普通人可没资格去猜防疫措施,挨饿的只会是自己。大家也可以适当囤货,有备无患。也不用屯太多,放长时间也容易坏。我们国家粮食储备充足,不用太担心,保持三个月的库存,能应对突发状况足矣。
家里有小婴幼儿咋办呢。又不能打疫苗
经过一年终于意识到了什么,所以改变逐渐发生。
可能会规定抗原检测异常没有产生呼吸困难症状的请在家隔离即可,非必要来医院就诊就不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按专家的论文毕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很少。
到时候不会又要攻击医疗资源不足吧。
我倒是不怕,就是我妈有红斑狼疮,很多正常的感冒药都没办法吃,而且小感冒就要住院,如果放开了的话,她可咋办… 这是我最担心的。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说难听点,养老金亏空问题得到缓解。当然了,有较多养老金的肯定过的好一点。
说不定进一步刺激三胎呢。
感谢,感恩
终于面对现实,相信科学了
真的,当时回国 14+14 的隔离。很严。看到这个 5+3 的隔离有点感慨。也有点激动。当然现在还不能出国。但是很向往有一天我们又可以到处玩,到处旅游的日子。总感觉越来越好了。还是很激动的。
另外作为教育工作者,学校开学时最盼望的事。小崽子们又要去读书了。哈哈哈哈
11,13,14,这三条,怎么看也是为全面放开做准备。
我只是放开派,但并不是躺平派。建议备齐各类维生素,每天吃鸡蛋、喝牛奶,保持身体健康;家中常备基础感冒药,消炎药、体温计等,一旦出现症状就要积极医治。
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今年 F1 好几场比赛的观众人数都是 30w+,全都出现在躺平共存的国家里,包括库克等一些大佬也去看比赛参加活动了。在台湾,英伟达老总还当街和台妹唱歌。香港大佬还和人群一起看比赛并且喝酒吃东西。如果真如某些人说的那么可怕,即使治疗也会有后遗症,那这些 zbzy 下的、能操纵国家的精英人物,可能出现在这种场合吗?
封控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共存派,巴不得赶快放松,现在慢慢放松了,一个个又各种嘲讽,合着怎么做都不对呗
新疆的小伙伴再等等吧,新疆是自治区。
真希望能落实!
之前第九版也说的很清楚,7+3,可实际上呢?到今天还有多少人被封着?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啥时候能解封?
生物医药产业和有关专家领导,稳赢。
网课无望了
不管怎么样,都相信 GJ!
GJ 决定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就和当时 PLX 窜访 TW 的时候一样,事后 JFJ 演习和其他行为不都证明 GJ 的决定是正确的吗?事后有多少人发觉自己想问题在第一层而 ZY 在第五层呢?
我们现在应该相信 D,相信 ZY,相信 GJ。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国内大流动要恢复了。 一、行程码和健康码的影响范围不一样 行程卡带星号,影响的范围实在太大。 根据行程卡赋星规则 “*” 标记表示当前该城市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 只要是在这个行政区域被认定为中高风险,就会被 …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要求志愿者给人家锁门… 志愿者,长点心吧。 要是人家家里发生火灾了,跑不出来,人死了,你猜猜最后谁承担责任呢? 是给你下达命令的人呢还是你呢?平时那机灵劲儿去哪了? 你锁门,收人家钥匙,收到盖章、 …
知乎用户 港岛妹夫 发表 1. 你试图进入教学楼 / 图书馆,门口的保安要求你一定要戴上口罩,否则不能进入。当你越过他一步之后,摘下口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保安对你不闻不问,并且里面的人大多也没有戴口罩。问:保安的行为是为了( ) A. 疫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这个是完美贯彻了上头既要又要的潜台词,上头绝对不允许上海停下来,更不允许上海疫情满天飞,典型的既要抓经济又要抓防疫,上海能在这个钢丝上跳舞这么长时间已经很不错了。 有些人整天想着严格防疫,一个病例就能给人家骂出 …
知乎用户 相关规定 发表 香港偷渡的怎么判的? 知乎用户 夜泮 发表 和瞒报官员同罪的话我支持。 瞒报官员怎么罚民众就怎么罚 知乎用户 玄大 发表 一开始看到朋友圈转的,有点担心:“明知而没有主动报告”,就立案了?可谁也不是天天盯着轨迹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