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表格里的郑州自救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原创 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

冰点周刊

微信号 bingdianweekly

功能介绍 中国青年报旗下的深度报道品牌。我们相信,新闻不止一天的生命力。

郑州中牟县的居民乘坐铲车逃出被洪水围困的小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摄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晞 **

实习生|卢思****薇

编辑|秦珍子

下暴雨了。

7月20日下午4点,郑州东方嘉禾影城正在播放影片的放映厅突然停电,影城经理杨震向观众许诺,下次再来,电影票依然有效。然后他下班,准备搭乘地铁赶回家。

此时,正在河南老家过暑假的大学生manto忍受着刚拔完牙的疼痛,决定晚上早点睡觉。

大约也在同一时间,25岁的李英豪从公司所在的20楼下来,站在大厦门口犹豫,开车回家还是在公司留宿。他最终蹚水来到停车场,把车开上马路,“路面积水已经没过脚背”。

那时候,他们都无法预知,接下来的那段人生经历将会被录入一份"待救援人员信息"文档中,成为其中的条目,被翻阅数百万次。

7月23日晚8点,“救命文档”的首页截图。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院被写进文档后,当晚来了上千人

雨越下越大。

根据气象部门的报告,20日下午4点到5点,郑州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毫米。

水涌上街头,涌进隧道、地铁线路、地下停车场……无数人和车辆被困在水中。

Manto在网络上看到了很多被困者发布的求救信息。“有人在车上,车外面有泥石流,还有人在洪水中抱着树……”她回忆,自己当时想做点事,为家乡出力,于是她打开腾讯文档,建立了一个“待救援人员信息”的文件。接着,她组建了一个拥有32名成员的“河南远程救援小分队”微信群,有人搜集、整理网络求救信息,有人筛查、核实条目,有人专门负责这个微信群的运转和管理。

Manto标好“求救人员信息”和“救援人员信息”的条目,将文档发到微信群里,启用“开放编辑”功能,意味着任何收到它的人,都能同时修改和增减信息。

这份文档很快被微群成员转出,经过他们的朋友、同学、家人……传递的范围越来越广,里面的信息越来越详尽。后来,它被人们称为“救命文档”。

杨震不知道自己被写进了那份文档。

回家路上,他在关虎屯地铁站被困了2个小时,决定返回电影院。临行前他向同样被困在地铁站的人们要了电话号码,“如果我那里能落脚,你们就来找我”。

蹚水回到电影院后,47岁的杨震爬上14楼,发现电力恢复了,他如约拨出“来我这里”的电话,又从办公室找出6个插排、5只壶,给即将赶来歇脚的人们提供电力和热水。

电影院有制作好的爆米花,杨震把价格从每桶35元降至25元——这是他权衡后作出的决定,“不能免费,毕竟是公家的”。

不知是谁,把这家电影院可以避险、落脚的信息写进了那份“救命文档”。

在距离电影院13公里的陇海高架桥上,困在汽车里的李英豪饿了。前方路段积水严重,高架桥上的车辆不敢行进下桥,就地停车避险。

晚上快9点的时候,李英豪住在附近的两个朋友,趟过积水,爬上高架桥,给他送来面包、火腿和饮用水。

“我饿了,那大家肯定都饿了。”李英豪回忆,自己啃了一块面包,想把富余的食物送给陇海高架桥上的其他人。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简单的信息:陇海高架,黑色奥迪一直开着双闪,有干粮物资,可提供食用,孩子老人优先。

这条信息被他的亲友们转发多次,不知道又被哪位好心人转发了微博,最后,它又被写进“救命文档”里。

文档持续更新,每一条信息都代表着陷入险境的个体。一位已经破水、即将分娩的孕妇信息被填进文档。被Manto创建3个小时后,它已经充满了“被困”“失联”“无吃无喝”“手机即将没电”“水已经到胸了”等信息。

李英豪的车门不断被敲开,十多个人来找他“借粮”。一位中年男性,只带了一把雨伞,上衣全湿透了。

杨震的电影院,这天晚上容纳了上千人。有附近小区停水、断电的居民,也有来郑州出差的旅客。9个放映厅的998个座位都满了,休息大厅的沙发也睡满了人。

从当时有人拍下的视频中看,多数人在电影院睡了个好觉。男女按区域分开休息,有穿着短裤的男人四仰八叉地倒在放映厅的皮质座椅上,也有女人自带塑料垫,睡在银幕前的地板上。这一晚,电影院服务台,电热水壶的沸腾声几乎没有停过,杨震忙着烧水、巡逻、维持电影院的基本秩序——室内不许抽烟。

“叫我们普通市民就可以了”

随着时间推移,那份“救命文档”,多了不少新的“标记”。

被标记为“紧急”的条目,往往意味着格外特殊的险境。

市民朱晓东几乎一直攥着手机,拨打各种抢险、急救电话,他的姑姑和妻子困在一座立交桥下。朱晓东的姑姑是白血病患者,在天津结束化疗后,向医院申请一周“假期”,回郑州与亲人团聚。大雨绊住她回家的脚步,她手臂还插着输液用的滞留导管,待在狭小的车厢里。车子的油量即将耗尽,手机也快没电了。

“她还一直在说鼓励我们的话。”朱晓东回忆,在他妻子和姑姑被困处,雨水积成黄色的泥河,低洼处有车辆几乎完全浸入水中,还有辆车飘在水面上。

朱晓东的求救信息被人写进了“救命文档”,第二天凌晨4点,他陆续收到回电。电话里的陌生人表示,会想方设法帮他找到家人。

阜外华中医院,一位家属背着病人准备撤离洪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摄

那份文档里最常出现的关键词就是 “被困”和“失联”。当代社会生活依赖移动通信,但暴雨摧毁了“网络信号”,在一辆被困公交车上,50多位乘客看着积水慢慢上涨,把手机举到空中,发短信求助。

在郑州京广路高架桥上,一名婴儿饿了10个小时,等不到热水冲泡奶粉。一对老夫妇90多岁了,住在一楼,积水漫进家里,没过脚面,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太太,不得不找人背着,去二楼邻居家暂住。

7月21日,天亮了,“救命文档”的信息更多了。有人尝试标注城市里每一处漏电、塌方的位置,有志愿者挨个拨打文档里的电话号码,询问救援进展。避险场所越来越多,有医生组织线上问诊群,帮孕妇在家生产。由于访问量变大,有人在表格旁用大字标注,“别乱搞文件”。

“成功救援”的条目也越来越多,不同颜色的文本和格子堆积在一起,有人核实已被成功救援的信息,就用删除线划掉。

21日早上8点10分,“救命文档”有254人同时在线填写信息。9分钟后,同时在线编辑的人数达到上限200人,但查看文档不受限制。

在深圳,这条信息引起了文档软件开发者的注意。有程序员从睡梦中被叫醒,有人不得不在高速路紧急停车,操作笔记本电脑,对文档进行“技术守护”。

一位刚入职腾讯文档的河南籍姑娘,主动提出要通宵守在电脑前,维护那份“救命文档”。她关心每一条求助信息旁边新增 “成功获救”的备注。她和约30位同事一起更改配置,30分钟内,把在线编辑人数提升了2倍。

越来越多的救援人员在“救命文档”里毛遂自荐。有位志愿者主动请缨,填的优势是“身高1.96米”。有人正在新疆出差,看到家乡遭暴雨侵袭,在无人区寻找移动网络信号,试着提供帮助。

能提供水和电的避险场所,会被优先考虑。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一家社区超市把展示家电样品、给冷柜供电的所有插排都腾出来,免费提供给市民。饮用水也是刚需,这家超市的仓库在5楼,由于暴雨,电梯停运,工作人员爬楼梯,把一箱箱水搬到一楼售卖。附近有居民端着自家脸盆,到超市的洗手间接自来水。超市门口还贴出告示,免费提供女性用品。

令人忧心的是,“救命文档”开始出现郑州以外的求助信息。后来,大量农村地区被证实遭遇了比郑州更艰难的情况。

7月22日,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村,洪水退去后留下齐膝高的淤泥和积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摄

距离郑州100公里的新乡卫辉,在21日1下午5点40分,遭遇洪水。黄褐色的水流突袭卫河两岸30多个村庄,文档出现好几条村民的求助,“几乎全村都泡在水里,大家在屋顶又哭又喊”。巩义的多个村镇遭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国道断了,有村民目睹自家窑洞被山上冲下来的泥浆掩埋。

农民李老汉的家在新乡市封丘县清河村,暴雨让河堤面临溃坝风险,但他不愿转移,坚持留在村里,24小时巡堤抢险。

他在村子里长大,没见过那样的雨和洪水,凭着本能保护家园。巡堤排险没有人员分工,谁还有力气,就扛着沙袋上。村里的娃娃冲上堤想帮忙,李老汉把他们劝回去。

这个村子,后来也出现在“救命文档”中。

7月22日,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村,一位村民正在清理楼内的积水和淤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摄

在某种意义上,这份文档写下的是一场民间自救的史诗,也是无名氏的传记。被录入的信息大多没有姓名,只有地点、联系方式、即时状态、救援方式等。

一对经营吊装公司的夫妻,发朋友圈要开吊车救援,半小时内接到几千个来电。他们在雨中、水中奔波了两天两夜,运输抽水设备、发电机,却始终不愿透露姓名,“叫我们普通市民就可以了”。

许多受助的求救者,并不知道“救命文档”的存在。一个女孩曾在小区的业主群发布求助帖,后来她又发信息,表示家人已经脱险。在依然接到五六十个好心人的电话后,她很好奇:“你们是在哪里看到我的信息?”

这份文档也给创建者留下了遗憾

如果肯花时间浏览“救命文档”,你会发现,它每时每刻都有新变化。21日6点创建的“待产孕妇生产指南”,到了22日,已被删除。新增的“漏电塌方绕行地区”,经纬度已经细致到小数点后6位。这份文档的内容随着暴雨灾情的进程而改变。

有人开始关心,编纂“救命文档”的人是谁。

最受关注的是创建者Manto。7月21日深夜,寻找文档创建者的消息开始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有网友留言,“Manto,听到请回答”。

与此同时,60个被洪水困住的人,正坐着大巴车,到鸿雁小学暂住一晚。保安给他们分发纸箱,剪开后铺在教室地板上,熬到天亮。

60人中,装备最齐全的是8个农民工,他们随身带了被褥。因为他们所在的工地被淹,准备回老家,汽车在积水中熄火,派出所安置他们到小学教室暂住。

每天,“救命文档”也有一些求助者,等不到救援。

一个来自驻马店的建筑工人,在郑州工地上为每栋27层楼高的住宅小区奋斗了两年。因为大雨,楼房即将封顶时,他和一百多名工友一起困在工地边临时搭建的两层活动板房里,没水没电。在一片黑暗中,他已经感受不到时间流逝,“可能(被)困了30多小时,也可能已经过去3天。”他回忆,自己最后冒险蹚水离开活动板房。

还有一家养老院,曾发布求助称,最高水位达到80厘米,有20位吸氧和排痰的老人急需用电。可当记者联系时,操着河南口音的老大爷似乎对救援队和物资一点儿也不在意,只是抱怨,“他们(志愿者)只是打电话问而已,没有真正过来(探望)的人。”

但编纂文档的人没有放弃。一名全程参与信息录入与修订的大学生回忆,过去50多个小时,他拨打了超过600通电话,新增70多个群聊,手机欠费4次。

备受关注的Manto被找到了,她是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学生李睿。创建文档后,她奋战到半夜3点。她把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求职群里认识的同学都拉进这次行动中。对于不在郑州的人来说,这已经是很有效“救灾”方式。李睿回忆,越来越多不认识的“哥哥姐姐”加入,用他们的专长不断更新、优化表格页面。

微小的情绪在这里得到排解和重视。郑州东站一位滞留旅客,在文档最下方写了一段表达负面情绪的话,被网友看见了,就在他的留言附近,写满“加油”,并涂上粉红色的色块。

如果他再仔细翻阅文档,会看到距离自己300米外,一家素食餐馆,欢迎滞留郑州东站的旅客前往暂歇,并提供免费午餐、晚餐。

这家素食餐馆的厨师,在7月22日中午把白菜、粉条、香菇、木耳炖成一大锅,做成十几名滞留旅客的午餐。晚上,他又准备了足够150人吃的100份饭菜,交给河南百城先达通用航空公司,用直升机空投到有被困群众的樱桃沟。

仅22日一天,那架直升机起飞41次,把22名患者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转运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年纪最小的刚刚出生42天。回程时,直升机捎上热菜热汤,带给阜外医院的医护人员。

当天的最后一趟航程是飞往樱桃沟景区。工作人员把药品、方便面、矿泉水和盒饭塞满直升机机舱,投送到樱桃沟小学。当时没有人能准确说出樱桃沟景区的真实情况——山路塌方,地处偏远,汽车难以抵达,通信网络中断。

如今,“救命文档”里的许多人已经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活轨道上。杨震所在的电影院重新开始排片,李英豪回公司上班了,郑州东站附近的素食餐馆恢复正常营业——“救命文档”部分完成了它被寄予的期待,3000多人因它的存在得到救助。

然而,它也给最初的创建者留下深刻遗憾。Manto说,她曾注意到,文档曾录入两位独居老人被困的信息。但后来她听说,其中一位实在找不到了。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微信编辑 | 陈轶男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深度分析|郑州地铁五号线,那12人究竟是怎么遇难的?

原创 wdd001 数据研究局 数据研究局 微信号 dataandtruth 功能介绍 客观的数据+合理的逻辑,能直抵真相和本质。 每起事故公布完整详细的遇难及救援过程,是政府机构最基本的责任,是一个对大众的警醒和教育,也是对亡者的交代和生 …

洪水中,外卖员深夜接单救人

原创 阳关 李远苜 真实故事计划 真实故事计划 微信号 zhenshigushi1 功能介绍 每天一个打动人心的原创真实故事。 " 暴雨成灾,69岁的老人陶自静被困在郑州一辆公交车上,与身处外地的子女失联。 所有急救电话都占线时, …

在人间 | 困在郑州暴雨中

原创 在人间 在人间living 在人间living 微信号 zairenjian11 功能介绍 用冷静的叙述抵抗冰冷 |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在人间」并关注 7月19日早晨7点40分,K15次列车从山东济南出 …

在人间 | 少年在京广隧道失联

原创 徐雯 在人间living 在人间living 微信号 zairenjian11 功能介绍 用冷静的叙述抵抗冰冷 |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在人间」并关注 许玉昆和李浩鸣,两个14岁的初中生,最后一次和外界联 …

打死女记者的巨婴恶霸,竟是北京奥运火炬手

原创 尘九 天堂马 天堂马 微信号 ttm120 功能介绍 新视界,个人感官世界。抛个观点,天马行空而已,不用投诉吧。 **** 👆** 点 击 天 堂 马关 注 我 👆** 孙小果被毙了,但有人说他提前投胎转世,去了天津,叫崔伟。 一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