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从未没落过”
原创 维舟 维舟 维舟 微信号 weizhousw 功能介绍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中国文明已经绵延了几千年,我们中国文化从来没有没落,所以说我们中国是很强大的。我们中国人要强大,必须要精神上强大。” 日前,在哈尔滨地铁上,一位大学生向 …
原创 维舟 维舟
维舟
微信号 weizhousw
功能介绍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遇刺。这一事件爆出后,有一个阴谋论在中文网上悄然传开:“一定是美国人干的!”
当然,信奉这一看法的人可不觉得这是阴谋论,那即便不是真相,至少也是合情合理的推断:这位总理是亲俄派,去年竞选时就曾说过“一颗子弹也不援助乌克兰”,在如今日渐对峙的形势下,西方势力想干掉他,难道不是很合逻辑吗?
是否如此,眼下不得而知。像这样的推测当然也不过只是喧嚣舆论场上的一种声音,但我感兴趣的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这样一种社会心态:许多人惯于用阴谋论来解释新闻事件的背后真相。
就在不久前的农夫山泉事件中,一波网上舆论捕风捉影地将这一品牌旗下的“茶Π”标志与日本靖国神社联系起来,怀疑其中存在不可告人的阴谋;连河南大学的大礼堂在维修失火之后,都立刻有人揣测这背后有什么敌对势力。
肯定会有人满不在乎地说,那只是网上玩梗,没必要太当回事。然而,在公共发言中,无人能得知你说的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只能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而当有足够多的人发出相似的论调时,一种特定的舆论气候就形成了。哪怕起初只是半真半假地,久而久之你就会习惯从这一角度去想问题。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拥抱阴谋论?因为当你急切想知道真相时,阴谋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它能撇开那些复杂冗长的推理和调查,直接给你一个简洁生动的答案。更妙的是,那个答案是你早就知道的,那就是:但凡是一些不好的事,必定是敌人在暗中搞破坏。
如果说有什么争议,那就是不同的人会对那个敌人究竟是谁产生分歧。在土耳其,不同的阴谋论者对1908年革命的主谋究竟是谁,一直争论不休,到底是犹太人、共济会、罗马天主教会、实证主义者、奥尔良王室、德国参谋部,还是英国外交部?
甚至天灾都逃不开阴谋论。前些年伊斯坦布尔大地震,灾后谣言和阴谋论盛行,土耳其国内就有传闻,说那是库尔德分裂主义游击队造成的;但也有人说,那些衣衫褴褛的山民没那么大本事,还是美国佬干的,而且他们虚伪地开着一艘军事医疗船假装援助。
在每一个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阴谋论都会迎来自己的辉煌时代。人们从狭小社区的熟悉环境中抬起头来,骤然看到眼花缭乱的陌生世界,谜团太多,而答案太少,何况许多答案还可能是虚假的,又或者,就算是真的,你也很难相信。
其结果是一个悲剧:大众在知识精英眼里总显得太不可理喻,他们追寻真相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转向谣言和阴谋论,因为那至少能给他们带来暂时的慰藉,在混沌的世界中找出某个易于理解的线索和秩序,避免内心的困扰。
在一个复杂混沌的世界中,要得到洞察和智慧是需要耗费相当多时间和精力的,何况那通常远不如阴谋论那么曲折生动。
真相有时简单而无趣,有时甚至没办法确定地告诉你什么,像肯尼迪总统遇刺案早有调查结论,但从未能说服所有世人相信,被抓获的奥斯瓦尔德就是真凶,要说在他背后再没有别的阴谋了,那简直太难以置信了。对阴谋论爱好者来说,你相信奥斯瓦尔德是个人行动?那你是不是太头脑简单了?
人们需要一个答案,但那个答案又必须符合他们对世界图景的理解,否则是难以接受的。虽然人人都宣称寻找真相,但怎样才是真相,其实我们在大部分时候只能凭借主观判断。此时,一个能言之成理的“故事”几乎肯定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小说家马伯庸就曾坦率地承认,这是他历史创作的原动力:
身为一个阴谋论者,我的信条是:历史上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内幕,如果没有,那么就制造一个出来。对于小说来说,其实历史的真实性并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意思。我喜欢阴谋史观,不是因为那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也不是因为那更能反映出人性的暗面,单纯是对于这种体制式的诡计与内幕有着叶公好龙式的兴趣罢了。阴谋对我来说,有着一种别样的美感与质感,流光溢彩的政治殿堂中隐藏的黑暗,才是最富魅力的宝藏。
这无可厚非,往往也确实更有趣,问题是很多人无法分辨想象和现实的区别,天真地相信凭借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能轻而易举地解释自己所遇到的困惑。
正如《文化性动物》一书所言,只须用想象来填补推论的空缺,每个人都能解释几乎所有现象:
人类这种寻找根本不存在的联系和模式的倾向,正是构成迷信和魔法思维的基础。[……]另一种相关的倾向是人们会夸大真实存在的模式。大致来说,“有时候是真的”会被转化为“通常是真的”,甚至“总是真的”。更确切地说,人们会把弱相关误认为是强相关。例如,在判断他人的行为时,人们往往会高估他人个性特征的一致性。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是对当下情况的反应,而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于其内在特质和意图。
人性或许就是如此,但也不必讳言,这是一种思维上的偷懒和退行:深入思考太累了,简便一点,依据本能反应迅速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答案要让人愉快多了。
但人们应当为此而受谴责吗?平心而论,现在的人都已经活得够累的了,每天纷至沓来的新闻又如此之多,人们早就没有余力去处理那么多超负荷的信息了,谁又能有那么多精力一一辨别真假?
按理来说,此时的社会因应之道,应当一是拓展心智和自我认知,二是让更多有公信力的机构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你无须什么事都依靠自己去查清,但新闻单位、调查机构等等会去做这些事,你只需将自己的信任委托给他们即可,他们会告诉你答案。
然而,我们知道,问题恰恰就在这里:近些年来,有太多这样的第三方机构,要么无法独立发出自己的声音,要么丧失了公信力,这使得很多人更转向自行判断,而此时如果独立思考的能力尚未形成,反而还被反智浪潮所席卷,那么阴谋论就成了最具诱惑力的解释。
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现实。
相关阅读:
阴谋论的土壤
共济会与阴谋论
“境外势力”的幻影
虚虚实实的敌人
反日已经不是在反日
公信力从何而来
原创 维舟 维舟 维舟 微信号 weizhousw 功能介绍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中国文明已经绵延了几千年,我们中国文化从来没有没落,所以说我们中国是很强大的。我们中国人要强大,必须要精神上强大。” 日前,在哈尔滨地铁上,一位大学生向 …
原创 维舟 维舟 维舟 微信号 weizhousw 功能介绍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不止一位读者来告诉我,近来看到不少对我的批评攻击,光《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是有问题的》这一篇,在网易上就有超过4万条留言,至于《“学生这点自由都没有 …
这不是我记忆中那个中国 作者:GISH JEN 2024年4月29日纽约时报 1979年,我母亲在南京的一家医院里拿出了一张创可贴。护士们围着它,赞叹不已。她们说:“西方什么都有!” 我们当时正在中国探亲,我的上海亲戚们同样惊叹于我们的一口 …
原创 维舟 维舟 维舟 微信号 weizhousw 功能介绍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因为写了一篇批评刘慈欣《三体》,这两天来,我的观点(以及我本人)遭受了“三体粉”们的一轮猛烈反击。这倒也不意外(没我想象得那么猛烈),原本也不值得一说,不 …
农夫山泉“茶Π”的风波,乍看起来相当莫名:这个创立于2016年的茶饮料品牌,日前突然被捕风捉影地指控与日本元素有关。在一波网上舆论轰炸之后,一些原本不关心政治的围观群众,也开始将信将疑“农夫山泉是不是真有点什么问题”。 当然,所有这些指控, …